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财经动态 > >> 财经动态 第032期

财经动态 第032期

 
 ·国内财经·    
  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启动     
  国资委专题推进央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
  四部门发布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  
  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3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首破万亿元   
  沈阳出台推动经济稳中求进若干政策举措   
  安徽出台三十条措施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广东发力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倡议干部职工带头买房      
  最高检依法对孙志刚决定逮捕  
 ·企业动态·    
  新筑股份拟投4.63亿进军钒电解液领域      
  山东金融资产将成为恒丰银行第一大股东   
  国轩高科拟在香港联合成立低碳研究院
  阿里国际站在欧美上线半托管服务 
 ·海外经济·    
  2023年全球并购市场交易规模创十年新低  
  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出炉  
  日本1月再现巨额贸易逆差      
 ·研究探索·    
  专家建议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社团工作·    
  郴州出台商协会招商引资"新办法"  
 
 
 
 
 
 
 
 
 
 
 
 
 
 
·国内财经·
 
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启动
 
  2月21日,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组织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对立法的意见建议。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贺荣主持会议。
  与会代表认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总结实践经验,巩固改革成果,回应企业关切,补齐短板弱项,切实从法律制度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用硬实措施落下来,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聚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执法公正司法、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治理等民营企业核心关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进一步提振信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主持会议时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要坚持开门纳言、汇集众智,广泛听取意见,遵守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效,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制定一部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法律,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其他与会中央单位表示,将共同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切实解决当前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稳定民营经济发展预期。
 
国资委专题推进央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召开“AI赋能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提出,中央企业要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智能经济形态,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
  会议认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企业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创新策略、应用示范和人才聚集,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会上,有关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及中央企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10家中央企业签订倡议书,表示将主动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表示,全面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人工智能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国资央企必须打破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在更大范围整合科研力量、资金资源等创新要素,支持和赋能重点产业,形成融通创新、协同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强大合力。
 
四部门发布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
 
  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联合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提出,到2024年底,我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体系更加健全,数字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群体间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更有质量,网络空间更加规范有序,助力提高数字时代我国人口整体素质,支撑网络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工作要点》部署了6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一是培育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包括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化履职能力、培育高水平数字工匠、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壮大行业数字人才队伍。二是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包括建设数字无障碍环境、提供普惠包容的公益服务。三是支撑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包括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扩展数字消费需求空间。四是拓展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场景,包括推动数字公共服务普惠高效、提升重点生活领域数字化水平。五是打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包括营造共建共享社会氛围、构建数字法治道德规范、维护安全有序数字环境。六是强化支撑保障和协调联动,包括完善协同支撑体系、加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
 
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月21日,工信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称《指南》),提出通过加快标准制定,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推进工业领域向低碳、零碳发展模式转变。建立协同降碳标准,发挥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在工业绿色化生产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占总量2/3左右,碳排放量占比70%左右。”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十四五”时期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时期,工业领域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的重点对象。
  推进“十四五”期间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是确保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证。《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评价类标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支撑工业领域碳排放全面达峰,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向碳中和目标转变。
  《指南》明确,要建立协同降碳标准,通过企业内部协同、上下游协同、产业链协同等方式实现协同降碳的相关技术与装备,包括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减污降碳协同、产业链协同等标准。其中,绿色化协同标准主要包括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绿色化生产中的应用标准。
清华大学、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研究表明,为实现“双碳”目标,2023年—2050年我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相关投资将达到170万亿元。鉴于工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约70%,且工业互联网对企业减排贡献率约为15%到30%,据初步估算,未来30年,仅在工业领域,碳中和需求将为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投资增长空间约为17.9万亿元到35.7万亿元。
 
2023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首破万亿元
 
据2月21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披露,2023年,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8%,成为首个投资突破1万亿元的一线城市。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完成投资2257.4亿元,完成年初计划105%,同比增长8.7%,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工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1%,投资质量进一步提升。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国忠表示,今年上海将继续促进有效投资,将聚焦新网络、新算力、新数据、新设施、新终端五方面,重点推进56项任务。
  其中提到,加快构建高水平网络基础设施,新建各类5G基站13000个,部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扩容上海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国家(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亚太直达和跨太平洋两条海光缆系统等。加快建设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建成城市级数据中心直连网络,联通全市70%以上主要算力资源,升级扩容上海超算中心高性能普惠算力供给能力。
  建设高性能终端基础设施方面,陈国忠表示,2024年上海将新建2000万个城市感知终端、1万个公用充电桩、8座加氢站,新增100万千瓦容量光伏发电终端、160公里智慧道路、40个智慧停车场。
  此外,上海还将加快建设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加快“浦江数链”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交易链进一步扩容共识节点,覆盖30%以上全国数据交易机构,初步构建轻量、开放、易用的城市“一张图”应用体系。
 
沈阳出台推动经济稳中求进若干政策举措
 
据悉,沈阳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近日出台《沈阳市推动经济稳中求进若干政策举措》,用“真招实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用“真金白银”让利企业发展,以政策的撬动和导向作用,推动经济运行向上向好,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政策举措》的主要内容包括6大方面、26条举措。
  一是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推出4条举措,主要包括对汽车更新消费给予最高4000元补贴,对电商零售领军企业最高补助50万元,将商品住房“卖旧买新”补贴活动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家电、汽车、旅游等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
  二是扩大有效投资,推出3条举措,主要包括对在2024年开工并竣工投产的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2024年内形成有效投资1亿元以上且超过计划进度30%的项目给予100万元奖励,允许建筑业企业组建联合体投标政府投资项目。
  三是全力稳定工业运行,推出3条举措,主要包括对首次达规入库的工业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对一季度产值增量较大的企业分档给予5万-100万元奖励,对上年度产值首次超过1亿元且2024年全年增长2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分档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四是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出3条举措,主要包括对营业收入增长较快的软件、互联网等服务业企业分档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地产农产品寄递增量给予每件1元补贴,对参加全国“三大球”顶级联赛并获得冠军的俱乐部给予奖励。
  五是加大经营主体支持力度,推出8条举措,主要包括培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推动“个转企”实现“直接变更”并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对首次获评“老字号”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年产值首次超过25亿元的建筑业企业分档给予奖励,对首次纳入交通运输部统计的规上货运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生产经营困难但成长预期良好的中小微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股权投资支持,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执行期至2025年底,对投保知识产权险种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最高5万元保费补贴。
  六是加快推动改革创新,推出5条举措,主要包括政府投资工程采购项目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符合条件的总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业企业允许使用母公司业绩作为投标人业绩,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科技园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扩大“信用保函”企业清单范围,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提醒函“两书同达”。
 
安徽出台三十条措施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据悉,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安徽省人民政府2月8日发布《关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若干政策举措》(简称《举措》)。《举措》共8个方面30条,涵盖了有效益的投资、有潜能的消费、外资外贸、创新驱动、三次产业、政务服务等多方面。
具体来说,一是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深入实施有效投资专项行动,开展先进制造业投资“领跑”计划,分领域集中开展项目谋划储备。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全面落实安徽“民营经济38条”,设立促进民间投资引导专项资金,对民间投资增速快、活力强、措施实的地方予以支持。强化要素配置保障,对省级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省重大产业项目,实现用地用林计划指标应保尽保,分级做好高质量项目能耗保障,用足用好国家绿证抵扣能耗政策。
二是更大力度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大宗消费,省财政支持各地发放消费券。打造消费新载体新场景,对新认定的“安徽特色商业街”给予奖励,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精品项目。推动高品质旅游强省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乡村民宿。
三是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打好外贸组合拳,深入推进“徽动全球”出海行动,支持重点展会30个以上,组织不少于5000家次企业赴境外拓市场。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对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海外仓建设给予资金支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深化与国际投资机构、国际金融机构招商合作,支持企业境外融资、并购后返程投资,支持境内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提高出入境和居留许可便利度,加快推动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我省落地执行,并与沪苏浙联动实施。
四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深入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产业类科研攻关项目来自企业技术需求数不低于80%,应用类项目原则上均由企业牵头承担。提升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质效,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进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升级。深入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常态化开展“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强化科技创新要素支撑,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五是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支持打造汽车“首位产业”,省财政统筹安排20亿元支持汽车产业七个生态建设。支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打造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以上,新增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5000家以上。加快壮大数字经济,实施数字产业能级提升等6大行动。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强化制造业发展服务保障,持续实施省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专项,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六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支持打造服务业重点平台,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提升物流枢纽园区发展水平,加大对民航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发展工业设计、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等服务业,深入推进国家和省“两业融合”试点创建。打造服务业集聚创新产业集群,对新认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创新区给予奖补,推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七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保障,加快推进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支持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深入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支持建设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
八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施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推动“全省一单”更高效能的实施,推进高频事项在全省范围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创新实施和复制推广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惠企政策兑现覆盖面,依托“皖企通”统一发布和快捷兑现。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建立省级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
 
广东发力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据悉,为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全过程创新链,2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计15条内容,从多个方面为创投机构投资硬科技、产业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提供有利条件,加大科技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力度的同时,也积极争取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试点。
  《意见》把推动创业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放在首要位置。其中多个措施都为创投机构投资硬科技创造良好条件,且有多个提法较为创新。比如首先,鼓励社会资本联合国家和省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园区、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强调以“公益资助+股权投资”模式进行支持原创核心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突破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其次,支持培育设立概念验证基金;第三,在国有创投管理方面也更为灵活,提出建立健全国有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决策、业绩考核、市场化选人用人、员工激励、容错免责等制度,推动其更好发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关键作用。优化创新创业领域的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办法,实施差异化分类考核,注重整体效能评价,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目标。
  在吸引创业投资机构和高端人才来粤发展方面,《意见》也给出优惠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对在当地新注册的创业投资机构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按一定条件给予适当补助,吸引境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人才在广东落户。加大力度引进创业投资高端人才,符合条件的人才按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其中,特别强调了业内颇为关注的税收问题。争取国家支持,在广东优先实施鼓励创业投资企业长期投资的差异化税率等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拓宽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意见》也进行了政策优化,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支持商业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和理财子公司、证券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通过出资或开发相应的长期投资产品等方式,为创业投资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这无疑是给当下创投行业普遍面临的募资难问题“解渴”,引入长期“活水”有望在科技创新投资方面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成为业内特别关注的焦点。而鼓励社会资本依法依规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支持广东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畅通创业投资资本退出渠道等举措也被业内点赞。
  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的全方位支持。《意见》还从银行、保险、财政科技资金、跨境投融资等多个角度给出保障。
  银行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科技信贷规模,完善差异化科技信贷管理与考核机制,健全科技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增效。保险方面,引导保险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跨境投融资方面,提高科技领域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依托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促进粤港澳三地科技金融互补、互联、互通。
  此外,《意见》还特别强调要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最后,《意见》指出科技、金融等相关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推动科技金融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同时还要加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风险管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压实各方风险管理责任,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倡议干部职工带头买房
 
  2月19日,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2024春节系列活动筹委会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促进赤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倡议书》(简称《倡议书》)。《倡议书》中“希望广大干部职工带头消费、示范带动,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表述引发了网友热议。对此,赤坎区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21日称,该《倡议书》面向全市所有居民,并非单独针对特定群体,初衷是为了帮助刚需一族解决买房难题。
  该《倡议书》共三条倡议,第一条提到,要积极带头响应消费,并提及区委、区政府多渠道谋划,主动对接房地产企业让利于民,联手推出“一口价”特惠房源。希望广大干部职工带头消费、示范带动,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不断提振市场信心,助力全区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倡议书》第三条则提到,2月21日至2月23日,赤坎新春房产家装展销会将举办。房展期间,将集中向广大购房者提供优惠的房源,推出更大力度的惠民让利政策,倾力回馈广大市民。希望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全面动员干部职工主动响应号召,抓住有利时机,根据自身购房需求,积极参与到购房活动中来。
该《倡议书》是否具有强制性?对此,2月21日,湛江市赤坎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房管股的工作人员表示,“1月26日,住建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提出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我们发布倡议书是为了响应上级部门,鼓励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可以按需‘捡漏’,希望广大网友不要过度解读。”该工作人员表示,此文只是针对赤坎新春房产家装展销会期间举行优惠促销活动发出的倡议,目标群体是包含广大干部职工在内的赤坎全体市民,并非单独针对某一特定群体,也并没有强制性要求。
 
最高检依法对孙志刚决定逮捕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月22日披露,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孙志刚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2月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通报称,孙志刚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通报称,孙志刚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违背“两个维护”政治原则,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力,阳奉阴违,搞“七个有之”,任人唯亲,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在干部考察中搞非组织活动,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多占住房,在生活保障方面谋求特殊待遇,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违反组织原则,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廉洁底线失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通过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利用职务影响为其子经营活动提供帮助;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失管失教;将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异化为谋私的工具,大肆收钱敛财,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项目承揽、股份认购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孙志刚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孙志刚开除党籍处分;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企业动态·
 
新筑股份拟投4.63亿进军钒电解液领域
 
  2月21日,新筑股份(002480)发布公告,为抢占钒电解液领域先发优势,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60000m^[3]短流程钒电解液生产线项目的议案》。
  早在2023年12月15日,新筑股份就曾与四川省兴欣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欣钒”)签订《合资协议》,双方约定拟投资设立四川发展兴欣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发兴能”,已于当年12月18日注册成立),兴欣钒将其在钒电解液业务领域的技术、资源等优势导入川发兴能。
上述项目厂址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连界工业园。公告显示,该项目投资主体为川发兴能,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为钒电解液制备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钒电池储能领域,项目总投资估算4.63亿元,资金来源为川发兴能自筹。川发兴能为新筑股份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为60%,兴欣钒持股比例为40%。
  作为合作方,兴欣钒于2015年建成长流程钒电解液示范生产线及配套检测实验室,2023年建成基于短流程技术的3500m^[3]/a电解液的中试线,积累了丰富的短流程钒电解液生产线建设项目相关经验和技术储备。
  目前,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储能事故频发,安全问题已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此情况,2022年国家能源局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及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新筑股份表示,与目前储能电站的主流电池——使用非水电解液的锂电池不同,由于全钒液流电池电解质离子存在于水溶液中,发生过热、爆炸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安全性能使其在大规模、长时储能领域中脱颖而出,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据悉,目前钒电池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手中,我国液流电池技术位居世界前列,代表企业包括大连融科、北京普能、上海电气、伟力得等,国外领先的钒电池企业主要包括日本住友电工、美国UniEnergy Technologies、德国Voltstorage、英国Invinity等。
 
山东金融资产将成为恒丰银行第一大股东
 
  2月21日,恒丰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近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恒丰银行变更股权事宜的批复》,同意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金融资产”)受让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持有的恒丰银行150亿股股份(持股比例对应为13.49%)。
受让后,山东金融资产持有恒丰银行约518.38亿股股份,约占该行总股本的46.61%,中央汇金持有该行450亿股股份,约占该行总股本的40.46%。
2019年,恒丰银行完成市场化改革股改建账,中央汇金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同时引入山东金融资产作为主要新股东。此次股权变更完成后,山东金融资产将取代中央汇金,成为恒丰银行第一大股东,中央汇金退居第二大股东。
山东金融资产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对恒丰银行的持股比例有所增长,恒丰银行原有业务与公司主营业务可以进一步形成协同,对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预计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山东金融资产成立于2014年12月,注册地山东济南。山东金融资产注册资本为496亿元,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恒丰银行是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2003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改制为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恒丰银行总部设在山东济南,截至2023年末在全国设有320余家分支机构。
 
国轩高科拟在香港联合成立低碳研究院
 
据悉,国轩高科(002074.SZ)2月20日宣布,该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国轩高科(香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国轩”)近日与晋景新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晋景新能”)达成合作。根据协议,香港国轩与晋景新能将联合成立国轩晋景低碳研究院,共同开展电池储能系统(BESS)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层面的联合研究,推动低碳技术在全球范围的研发创新、产业应用与市场交易。
此前,国轩高科与晋景新能已规划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开发储能EPC项目,建设和运营电池回收等项目,搭建共享的在地和国际物流解决方案。
晋景新能是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新能源服务商,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绿电解決方案。
 
阿里国际站在欧美上线半托管服务
 
2月19日,阿里巴巴国际站宣布已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6国上线半托管服务。
加入半托管的商品会被打上“Alibaba Guaranteed”的标签,并标注出送货时效、一口价以及售后保障等内容,在此模式下,商家只要有现货、能满足3/7天发货就能加入,可以在保障自主经营的同时,把物流履约等复杂环节托管给国际站。
 
·海外经济·
 
2023年全球并购市场交易规模创十年新低
 
近日,贝恩公司发布的第六次年度《全球并购市场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并购市场的总体交易规模下跌15%,降至3.2万亿美元,为十年来最低点。主要原因为交易方受到高利率、监管审查和宏观经济信号好坏参半的影响,不得不在2023年谨慎开展交易。除此之外,最大的原因在于估值差距,2023年整体战略交易倍数为10.1倍,为15年来最低水平。
  贝恩公司资深全球合伙人、亚太区兼并收购业务主席梁霭中认为,交易倍数的下降使得2023年的观望气氛浓厚,许多卖方在市场底部犹豫不决。“今年,买方将重点关注过去不断积压的资产。部分卖方出于对现金流动性的需求将会出售资产,而其他卖方则会为了重整业务组合而剥离资产。随着利率稳定,预计并购市场将会打破僵局。届时,对资产的竞争将会十分激烈。如果买方能通过尽职调查找到收入和成本协同效应的差异化机会,就有可能赢得交易。”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和兼并收购业务主席周浩表示:“我们预计在2024年会达成更多交易,因为有许多积压的并购需求将得到释放。但这也并非没有阻力。在当今的监管环境下,有争议交易的审批流程越来越长,可预测性也越来越低,因此,考虑进行大规模颠覆性并购的企业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报告指出,展望未来,随着去年积压的许多资产开始进入市场,2024年并购交易量将会有所增加。针对科技行业,贝恩的研究表明,科技行业卖方的要价与买方愿意支付的估值之间的差距可能正在缩小:42%的科技行业从业者认为,缩小估值差距是提高交易量的关键,约40%的从业者预计明年估值差距将会缩小。
  针对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行业,2023年的情况表明,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行业不可能长期搁置并购活动。该行业手握大量现金,医药公司的现金总额高达1710亿美元,80%的医疗健康行业高管预测,他们在2024年的交易数量将与2023年持平,甚至超过2023年。
针对能源和自然资源行业,贝恩认为,经过三年的稳步增长,能源转型交易数量在2023年前九个月趋于平稳。能源和自然资源企业以兼顾核心业务和低碳转型的方式开展并购交易,为了平衡兼顾,领先企业会在能源转型收购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出炉
 
  2月21日,美联储公布了1月30日至1月31日的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显示,在讨论政策前景时,与会者判断政策利率可能处于本次紧缩周期的峰值。大多数与会者指出了过快放松政策立场的风险,并强调了仔细评估数据以判断通胀是否可持续下降至2%的重要性。
  关于缩表方面,与会者指出,持续缩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进程是委员会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资产负债表的缩减迄今进展顺利。鉴于隔夜逆回购(ON RRP)设施使用量的不断减少,许多与会者建议,在下次会议上开始深入讨论资产负债表问题。
整体来看,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对过快降息、通胀前景表示担忧。结合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和美联储官员公开表态来看,降息时点仍不明朗。里士满联储主席托马斯·巴尔金2月21日表示,美国今年1月份的通胀数据——CPI和PPI的上涨速度快于预期,这使得即将到来的利率决议变得更加复杂。
 
日本1月再现巨额贸易逆差
 
据悉,日本财务省2月21日公布的贸易统计结果显示,受出口减速等因素影响,日本1月再现巨额贸易逆差,逆差额达1.76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50日元)。
  报告显示,由于国际市场煤炭、液化天然气等价格回落,通信设备等产品进口减少,1月日本进口额同比下降9.6%至9.09万亿日元,连续10个月同比减少;当月受汽车、半导体制造设备、汽车部件等出口增长拉动,日本出口额同比增长11.9%至7.33万亿日元,连续2个月同比增长。财务省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日本出口额为9.64万亿日元。
有关专家指出,1月出口额虽然呈现同比增长,但与去年12月相比大幅减少,可能是受到能登半岛地震引发部件供应受阻、丰田集团数据造假丑闻令日本国内部分汽车制造商停产等影响。
 
·研究探索·
 
专家建议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证券时报2月20日刊发中天国富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席宏观、经济学博士李剑峰撰写的文章指出,去年10月末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时隔六年之后再次召开的全国性金融工作会议,也是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成立以后首次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此次会议除继续强调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外,还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伟大目标。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不但在资源配置、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等13个强国目标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强国目标的提出,是从战略发展角度赋予金融行业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更高使命。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从内外两个维度对金融强国的内涵进行阐述:对内主要表现为拥有资源配置功能完善、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对外主要表现为在国际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能够参与制定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和市场份额。
  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从“金融小国”到“金融大国”的转变,正处在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跨越的关键期。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雨露撰文称,金融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激励与保障作用,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为金融强国建设保驾护航,首先要加快形成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中央强调“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包含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基础设施“六大体系”。笔者认为,作为“六大体系”之首,“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构建首先要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做起。
  简而言之,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指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所达到的实际效果与希望达到的效果之间的偏离程度,即货币政策是否达标。传统经济学理论将货币政策目标归纳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明确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据此,通胀率和汇率就成为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从2023年的实际情况看,货币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效性仍不够理想。
  2023年我国CPI增长0.2%,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增长0.7%,也创下2013年有数据公布以来的新低。与企业营业收入息息相关的PPI去年下降3%,降幅创2015年以来的最大值。反映全社会一般物价水平变化的GDP平减指数去年下降0.5%,且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
  面对如此形势,去年央行仅以降准50bp和调降MLF利率25bp加以应对,宽松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偏弱。从保持货币币值对内稳定的角度看,去年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打了一些折扣。
  从汇率看,人民币贬值压力较重且至今仍有待缓解。2023年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年中最高贬至7.23,全年均值为7.11,创2015年二次汇改以来新低,累计贬值幅度超过12%。如果说美联储加息带来的美债收益率飙升和美中利差走阔是人民币贬值压力主要来源的话,那么去年11月之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回落120bp和美中利差收窄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并未明显缓和,这显然就不能归因于美债利率等外部因素了。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反映人民币一篮子汇率的汇率指数方面。2023年,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和名义有效指数分别贬值6%和2.4%,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也贬值2.6%,贬值幅度均超过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的贬值幅度,显示去年人民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去年11月之后美债利率的走低,人民币汇率指数也是不升反降。人民币贬值压力未获有效缓解,反映出利差以外的基本面压力更是人民币贬值的内在逻辑。
  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在服务经济大局方面,总体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央行的成绩殊为不易。但事后回顾总结,央行的货币政策也有可以提升改进的空间。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效性不足的货币政策对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难以形成支撑,也会削弱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对建设金融强国具有不利影响。笔者建议,2024年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优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在货币政策有效性方面取得进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为金融强国建设打好基础。
 
·社团工作·
 
郴州出台商协会招商引资“新办法”
 
据悉,为进一步发挥郴州商协会(含异地郴州商会和郴州异地商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湘商郴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月18日,湖南省郴州市招商引资联合作战指挥部办公室出台《关于发挥商协会作用促进郴州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办法》(简称《办法》)。
《办法》提出,充分发挥郴州商协会“宣传郴州、服务郴州、投资郴州”的作用,促进郴州招商引资,形成“政府推动、商协会服务、企业主体”的郴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良好局面。
《办法》要求商协会通过网站、杂志、会(报)刊和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信息平台,结合办公会、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年会、庆典等各种活动和契机,宣传推介郴州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政策、产业发展规划、招商项目、文旅资源、优势产业、名优企业、品牌产品,提升郴州招商引资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办法》强调,商协会应加强同市招商引资联合作战指挥部办公室、商务主管部门、投资促进部门、工商联、贸促会、侨联等单位招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协助或参与承办郴州市在当地开展的招商引资、经贸交流活动,提供筹备策划、客商邀请、会务组织等方面的服务;协助组织或参与承办市本级、县市区、园区等赴属地考察、调研、小分队招商和经贸洽谈等活动;承办市招商引资联合作战指挥部、商务主管部门、投资促进部门、工商联、贸促会等交办或委托的其他招商引资及相关信息研判等工作。
《办法》提出,商协会应积极引导和组织会员来郴考察、对接洽谈,为有意向来郴投资的客商做好对接协调服务工作,推进项目在郴州签约落地;促成“三类500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百强企业和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来郴投资;促成郴州重要人才引进、重大知识产权和产业技术转移转化。
《办法》提出,对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商协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其中设一等奖1名,奖励10万元;二等奖3名,各奖励8万元;三等奖6名,各奖励5万元;优秀奖若干,各奖励2万元;授予“服务郴州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并优先设为“郴州招商引资联络站”,聘请相关负责人为“郴州招商大使”,视情列席全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郴商大会及招商引资相关工作会议。
《办法》提出,对郴州商协会引进外地符合郴州市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含房地产、金融类、资源类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当年实际到位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的(不包含土地成本),且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按项目当年实际到位资金或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根据“就高不就低”原则,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个商协会年度奖励不超过100万元。
《办法》并表示,表扬奖励资金从市本级专项资金相关支持方向的预算限额内安排,项目引进奖励资金由项目落户县市区、园区通过按省级政策向上申报或市场化招商等方式兑现落实。
 

近期财经动态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