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财经动态 > >> 财经动态 第025期

财经动态 第025期

 
 ·国内财经·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最新标准落地   
  证监会发布四项金融行业标准  
  深交所修订行业信披指引   
  六部门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公开     
  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2月13日启动      
  天津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1月CPI同比上涨2.1%      
 ·企业动态·    
  茅台集团再增持贵州茅台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出资2.57亿元战略投资湖南裕能
  天成自控4亿投建汽车座椅项目     
  豫园股份接手复星日本旅游资产     
  杉杉股份、吉翔股份实控人郑永刚离世
 ·海外经济·    
  美国将中国六机构纳入实体清单     
  美SEC叫停交易所数字货币质押服务   
  苹果聘请首位首席人力资源官  
 ·研究探索·    
  刘立峰:发挥投资扩内需优供给的关键作用      
 ·社团工作·    
  中煤协会称2022年15个千万吨以上省份产量占比达99%   
 
 
 
 
 
 
 
 
 
 
 
 
 
·国内财经·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最新标准落地
 
  据悉,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与现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相比,《办法》拓展了风险分类的资产范围,提出了新的风险分类定义,强调以债务人履约能力为中心的分类理念,进一步明确了风险分类的客观指标与要求。同时,针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分类管理提出了系统化要求,并明确了监督管理的相关措施。
  《办法》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对商业银行自《办法》施行后新发生的业务,应按《办法》要求进行分类;对《办法》正式施行前已发生的业务,商业银行应制订重新分类计划,于2025年12月31日前按季度有计划、分步骤对所有存量业务全部按照《办法》要求重新分类。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办法》将风险分类对象由贷款扩展至表内承担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债券和其他投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等。《办法》还规定,表外项目中承担信用风险的,应按照表内资产相关要求开展风险分类。
  《办法》将金融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五类--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资产。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办法》另一变化在于进一步厘清了金融资产五级分类与会计处理的关系,明确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为不良资产。
  逾期天数和信用减值是资产质量恶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能有效反映债务人偿债能力。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办法》参考借鉴新会计准则要求,规定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应进入不良,其中预期信用损失占账面余额50%以上应至少归为次级,占账面余额90%以上应归为损失。
  从逾期天数规定看,现行《指引》对逾期天数与分类等级关系的规定不够清晰,部分银行以担保充足为由,未将全部逾期超过90天的债权纳入不良。《办法》明确规定,金融资产逾期后应至少归为关注类,逾期超过90天、270天应至少归为次级类、可疑类,逾期超过360天应归为损失类。《办法》实施后,逾期超过90天的债权,即使抵押担保充足,也应归为不良。
  此次修订中,《办法》更强调以债务人履约能力为中心的分类理念。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根据现行《指引》,风险分类以单笔贷款为对象,同一债务人名下的多笔贷款分类结果可能不一致,既可以是正常类、关注类,也可以分为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
  《办法》规定,债务人在本行债权超过10%分类为不良的,该债务人在本行所有债权均应分类为不良;债务人在所有银行债务中,逾期超过90天的债务已超过20%的,各行均应将其债务归为不良。
  "需要指出的是,以债务人为中心并非不考虑担保因素。"上述负责人强调,对于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可依据单笔资产的担保缓释程度,将同一非零售债务人名下的不同债务分为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对于零售资产,考虑到业务种类差异、抵押担保等因素影响,银行也可对单笔资产进行风险分类。
  《办法》另一显著变化在于提出重组资产的风险分类要求。一是明确重组资产定义,重点对"财务困难"和"合同调整"两个概念作出详细的规定,堵塞监管套利空间。二是将重组观察期由至少6个月延长为至少1年。三是不再统一要求重组资产必须分为不良,但应至少分为关注。对划分为不良的重组资产,在观察期内符合不良上调条件的,可以上调为关注类。四是对多次重组的分类作出明确规定,要求观察期内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还款,或虽足额还款但财务状况未有好转,再次重组的资产至少归为次级类,并重新计算观察期。
 
证监会发布四项金融行业标准
 
  据悉,证监会2月10日发布《证券公司场外业务资金服务接口》《证券期货业机构内部接口 账户管理》《证券期货业机构内部接口 资讯数据》《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渗透测试指南》4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券公司场外业务资金服务接口》金融行业标准明确了证券公司开展场外资金服务的业务流程及场景,并定义了业务报文的格式、要素、接口形式,适用于证券公司场外资金结算系统与结算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证监会表示,标准的制定实施将有利于提升证券公司场外业务资金服务的自动化水平,为实现场外业务的资金动态监测监管提供条件,对进一步规范场外业务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证券期货业机构内部接口 账户管理》和《证券期货业机构内部接口 资讯数据》2项金融行业标准,分别规范了机构内部账户管理业务系统及资讯数据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通过梳理核心业务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场景,对数据接口的数据字段、数据格式、数据交互协议提出了相关要求,对行业机构高效建立内部信息系统、实现跨平台资源共享具有指导意义。
  《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渗透测试指南》金融行业标准提供了一套通用的信息系统渗透测试框架,为在渗透测试策划、设计、执行、结果以及风险管理等环节,保障测试质量、控制安全风险提供了操作指南。证监会表示,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规范行业机构安全、稳定地开展渗透测试工作,强化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保障,提高行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证监会指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资本市场信息化建设,着力做好基础标准制定工作,促进行业信息交换、信息安全等领域标准研制,不断夯实科技监管基础。
 
深交所修订行业信披指引
 
  据悉,为进一步健全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制度体系,提升行业信息披露针对性、有效性,深交所近日发布新修订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以下统称行业信披指引)。
  行业信披指引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突出特定行业经营性信息的披露要求,是深交所以高质量制度供给推动提升行业信息披露质量、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自2013年创业板推出影视、医药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以来,深交所重视并持续完善行业信息披露自律规则,建立了深市和创业板两套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体系,系统规范33个行业披露要求,行业信息的透明度与可理解性持续显著提升。
  本次修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秉承监管促发展理念,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行业特点、系统总结前期行业监管经验、广泛听取市场各方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上市公司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现象,对行业信披指引进行适应性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回应市场关切,优化经营性信息披露要求。鼓励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披露区域销售情况,强化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上市公司重大项目披露要求,适应性调整光伏行业定期报告披露口径。同时,在保护投资者知情权的前提下,适当平衡部分行业信息披露效果与成本的关系,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二是突出行业特性,强化ESG信息披露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对固体矿产资源、食品及酒制造、纺织服装、化工及电力等重污染行业,细化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信息披露要求,推动上市公司处理好业务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对固体矿产资源、化工、民用爆破等发生安全事故可能性较高、事故影响程度较大的行业,细化其重大安全事故披露要求,推动上市公司切实承担社会责任。
  三是强化规则协同,调整非行业信息披露要求。删除已由其他业务规则规范的定期报告一般性财务披露要求、行政处罚披露要求和环境披露要求,进一步突出行业性信息披露特点。统一创业板各行业重大合同披露标准并与其他规则保持一致。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践行“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和“四个敬畏、一个合力”要求,扎实推进《落实〈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工作方案》,持续优化自律监管规则体系,探索建立健全分层次、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夯实制度基础、丰富制度供给,助力增强市场发展动能,着力推动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迈上新台阶。
 
六部门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
 
    据悉,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6部委日前印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在每个省份选择2-3个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3年上半年,试点城市完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试点城市进一步健全支持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发展的配套政策,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和系统连续的诊疗格局,不断巩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到2023年底,基本形成系统集成的配套政策,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取得新突破。
  《方案》指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在内部由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构成,在外部由若干协作单位共同提供医疗服务。集团外部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疑难危重症诊疗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指导作用;省级及以上医院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业务需要,作为一个或多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协作单位;鼓励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以牵头医院或协作单位的形式参与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方案》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负责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牵头医院重点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负责接收上转患者,将符合下转标准的患者有序转诊到成员单位。
    《方案》指出,根据城市网格化布局情况,鼓励市级统筹信息系统建设和整合。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医疗、患者信息安全有效地互联互通。探索建立智慧医联体。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核心,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同时,深化中西医结合。支持中医医院加入或牵头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发展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服务,鼓励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促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公开
 
    2月9日,江苏、内蒙古、西藏3省(区)公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至此,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向社会公开。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共明确整改任务2164项,根据调度情况,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1275项,完成率近60%,其余整改任务正在推进。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9年至2022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分六批完成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个国务院部门和6家中央企业的督察。督察整改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环节,是检验督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被督察对象将督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有关要求,被督察对象通过省级党报、电视台、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便于人民群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公开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围绕督察反馈意见研究确定整改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并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实行拉条挂账、督办落实、办结销号。
 
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2月13日启动
 
  据悉,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北交所融资融券交易业务于2023年2月13日正式启动。
  首批融资融券标的包括56只股票,有诺思兰德、华岭股份等,以2023年1月31日为计算基准日确定。按照规则,北证50指数成份股纳入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相关股票自调入北证50指数生效日起调入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硬性指标方面,北交所规定纳入的标的需要上市满3个月,流通股本不低于5000万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10亿元,且最近3个月日均成交金额达300万元的股票(北证50指数成份股审核截止日所在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为计算基准日),与北证50指数成份股定期调整同步调入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同时,发行后流通股本不低于5000万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10亿元,且发行后股东人数不低于2万人的新上市股票,自上市首日起调入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
  北交所融资融券交易的启动是持续推进北交所市场制度建设、完善交易机制、提升二级市场定价功能的重要举措。融资融券制度有利于丰富投资者交易策略,满足投资者多元交易需求,促进市场价格发现,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
 
天津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强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天津市结合国家《“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聚焦“十四五”时期天津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任务,于近日出台《天津市“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聚焦天津市扩大内需面临的主要问题,充分发挥区位、港口、产业、科教等方面优势,围绕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加快构建双城发展格局,研究提出释放内需潜力的具体举措,为“十四五”时期天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据了解,《实施方案》共包括8个方面79项重点任务。
  一是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养老育幼、医疗健康、教育、体育、家政等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和模式,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设施、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增强投资增长后劲。
  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积极推动农村现代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城镇空间格局,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充分释放内需潜在势能。
  四是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积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延伸,着力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
  五是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加快建立公平统一市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有效提高市场运行和流通效率,促进生产与需求紧密结合。
  六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国内市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七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内需发展后劲。
  八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强化能源安全保障,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1月CPI同比上涨2.1%
 
  据国家统计局2月10日披露,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2%,非食品价格上涨1.2%。CPI同比涨幅突破2%,这一表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介绍,从同比看,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的涨幅均在扩大,分别影响CPI上涨约1.13个百分点和0.98个百分点。
  不过从环比看,食品价格对CPI走势影响更大。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8%。据测算,食品价格影响CPI上涨约0.5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
  董莉娟分析,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有所上涨,主要是受春节效应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等因素影响。
  近期,随着中国经济稳步恢复,对通胀的担忧再次成为市场讨论的话题。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2023年供需端与政策端多股力量将继续交织角力,虽然通胀中枢上行难以避免,但上升幅度较小且整体波动有限,预计2023年中国CPI同比增幅为2.3%左右,物价稳定可期。
 
·企业动态·
 
茅台集团再增持贵州茅台
 
  2月10日晚间,贵州茅台(600519)发布公告,当日,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茅台集团)和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茅台技术开发公司)联手增持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茅台集团自2014年3月以来,再次出手增持自家上市公司。按照此前计划,此次增持将不设价格区间,茅台集团和茅台技术开发公司累计增持金额最高可达30.94亿元。
  最新公告显示,茅台集团和茅台技术开发公司分别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增持148330股和6200股贵州茅台股票,合计约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0.0123%。
  进一步来看,上述增持主体茅台集团是贵州茅台控股股东;茅台技术开发公司是贵州茅台股东,同时是茅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据了解,此次增持不设增持价格区间,增持主体根据股票市场以及公司股价等情况择机实施增持计划。其中,茅台集团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4.86亿元,不高于29.72亿元;茅台技术开发公司拟增持金额不低于0.61亿元,不高于1.22亿元。在2月10日增持实施后,茅台集团持有贵州茅台6.78亿股股票,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4.0074%;茅台技术开发公司持有2781.83万股公司股票,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2145%。
  需要指出的是,贵州茅台上一次获控股股东增持还要追溯到9年之前,2014年茅台集团曾增持150.82万股。再往前看,2010年茅台集团首次出手增持4.16万股,随后截至2011年5月6日,累计增持42.27万股;2012年,白酒企业陷入“塑化剂超标”风波,茅台集团于当年12月增持45.25万股,截至2013年6月11日,此次累计增持53.49万股;2013年9月~2014年3月期间,茅台集团累计增持贵州茅台191.49万股,此后近9年时间未曾再实施增持。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出资2.57亿元战略投资湖南裕能
 
  2月9日,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保投资”)披露,近日,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出资2.57亿元,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裕能”),这是2023年以来中保投资公司落地的第一个新能源产业投资项目。湖南裕能已于2月9日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湖南裕能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主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中保投资表示,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是除地方政府和员工持股计划之外最大的外部战略投资者。本次投资是中保投资公司战略性布局新能源行业的重要一步,是保险行业与新能源行业的有效协同,更是中保投资公司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践行习总书记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的一次有益探索。
 
天成自控4亿投建汽车座椅项目
 
  2月10日晚间,天成自控(603085)公告,为进一步加快乘用车的客户开拓和产能建设,满足安徽滁州及周边乘用车整车企业客户的供货需求,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拟投资设立一家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天成自控的主营业务包括乘用车座椅、航空座椅、工程机械与商用车座椅、儿童安全座椅等各类座椅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
  同日,天成自控还公告与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书》的进展。公告显示,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提升公司在滁州及周边地区座椅产品的供应能力,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提升在该地区产品销售服务的质量,公司预计投资4.1亿元,建设年产60万套新能源汽车座椅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
  据悉,天成自控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建设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座椅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其基地的坐落地点与东风、吉利、小鹏、通用汽车等整车厂临近,更有利于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减少运输成本。
  天成自控披露的2021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旗下的四大板块业务中,工程商用车业务对营收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乘用车业务,再次是航空业务和儿童座椅业务。
  天成自控判断,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为新兴汽车座椅企业在行业内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由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供应链建设不受传统供应链体系的束缚,更具开放性,为新兴座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据悉,目前天成自控已经是威马汽车等新造车企业的座椅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座椅领域逐步打开了市场空间,而这也是驱动公司继续加码新能源汽车座椅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豫园股份接手复星日本旅游资产
 
  2月10日晚间,“复星系”上市公司豫园股份(600655)公告称,公司拟以110亿日元收购日本项目公司Napier Tokutei Mokuteki Kaisha(“Napier TMK”)100%股权,同时拟以4.601亿日元收购日本项目公司GK KM 100%股权。
    本次收购的Napier TMK和GK KM背后的最终控股股东均为复星国际(0656.HK),因此构成关联交易。
  其中,Napier TMK为重资产型项目公司,主要资产为日本北海道Kiroro的滑雪场、度假村及所有土地。该度假村内有2家酒店,共392间房、23条雪道的滑雪场(最长雪道4050米)、温泉、高尔夫球场等设施。酒店及相关设施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GK KM为轻资产型项目公司,主要负责日本北海道Kiroro滑雪场、度假村的日常运营。
  上述两项股转完成后,豫园股份拟以45.56亿日元继续增资日本项目公司Napier TMK,主要用于日本北海道Kiroro的滑雪场、度假村相关运营设施的改造升级。本次交易涉及上述两项股转事项及增资事项,合计金额160.161亿日元,按照当前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8.28亿元。
  对于此次投资的目的,公告称,Kiroro项目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以其雪季开放时间长、粉雪质量高、积雪深而闻名,其作为全球优质滑雪场酒店有独特的稀缺性。Kiroro项目与豫园股份旗下Tomamu项目均属于北海道四大滑雪场及全球最佳滑雪目的地之一,本次投资收购完成后,豫园股份将拥有日本北海道全球优质雪场的半壁江山,以此扩大公司在日本滑雪市场的份额。
  豫园股份表示,公司持续打造复合功能地产业务,复合功能地产业务围绕产城一体、产城融合思路,以地产承载城市复合功能、活力社区的理念,围绕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物流商贸、健康体验等主题,集聚产业优势资源、引入全球内容,成为公司构建家庭消费快乐产业集群、线下城市产业地标业务的重要支撑。
  据豫园股份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当期总营收中来自黄金饰品的营收占比达71.04%,物业开发与销售的营收占比为12.66%,酒业占比为5.58%,是豫园股份的三大重要营收来源;而度假村业务仅在总营收中占比0.91%。在此番收购Napier TMK完成后,该业务板块的比重有望迎来显著提升。
  同一时间,豫园股份还披露了一份公司债券发行预案,拟发行不超过60亿元公司债券,期限不超过7年,票面利率将根据市场询价结果确定。本次公司债募集资金用途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公司债务结构、偿还公司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
  据报道,豫园股份此前已启动了多项融资计划。2022年12月,豫园股份发布定增方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募集资金投向为黄金珠宝等主营业务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2月8日下午,包括豫园股份、均瑶集团等在内的20家民营企业与上海农商银行集体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旨在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提振市场信心、助力实体经济。根据合作协议,合作期内上海农商银行将为签约企业提供总额超520亿元的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此次获得授信支持的企业覆盖文化旅游、商务服务、高端制造等众多行业。
 
杉杉股份、吉翔股份实控人郑永刚离世
 
  2月12日晚,杉杉股份、吉翔股份发布了实际控制人郑永刚逝世的公告。
  目前,郑永刚实际控制企业超过420家,其中包括杉杉股份和吉翔股份两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520亿元。
  此前,2月11日下午,杉杉控股发布讣告,杉杉企业创始人、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因突发心脏疾病,救治无效,于2月10日逝世,享年65岁。
  郑永刚1958年出生,祖籍浙江宁波,目前仍担任杉杉股份董事长,上海市宁波商会会长、上海新沪商联谊会会长、甬商总会联席会长等职务。据去年新发布的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郑永刚以125亿元的身家位列第1864位。
  杉杉股份12日晚间公告表示,郑永刚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和果敢的决策力,带领杉杉股份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其后引领公司进行战略转型和持续创新,成功转型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企业。郑永刚创立杉杉34年,是时尚产业、锂电池材料、光学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开拓者,是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民营企业家杰出代表。
  吉翔股份表示,郑永刚为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在公司的战略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郑永刚倡导“正直、负责、创新、担当”的企业价值观,对旗下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公司凝聚了优秀的管理团队和经营人才,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对于经营方面的影响,吉翔股份表示,郑永刚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除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外,生前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其离世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正常履职,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正常进行。
  杉杉股份方面称,根据《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公司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因郑永刚逝世,公司董事会成员减少至10人,未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最低人数。公司将根据公司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成相关董事补选及重新选举董事长的工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团队成员正常履职,公司经营业务正常开展。
  近年来,郑永刚逐步退居幕后,杉杉系核心平台杉杉控股自2018年起就由郑永刚之子郑驹担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2019年9月,郑驹出任杉杉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副总裁),后于2020年1月升任杉杉集团总经理(总裁)。
  据报道,郑永刚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月12日,杉杉企业召开2023年度经济工作会议。郑永刚主持会议并作主题报告,他表示:“2023年,我们要把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聚焦负极材料、偏光片和永杉锂业,以高质量发展的实体经济为核心,不断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继续做减法、去杠杆,加快处置非主业资产。”
 
·海外经济·
 
美国将中国六机构纳入实体清单
 
  2月10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BIS)公告,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对六家中国实体出口美国先进科技。
    BIS称,这六家实体被纳入实体清单,是因为他们支持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航空航天项目,包括飞艇和气球和相关原材料和零件。
    这六家公司分别是:北京南江空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eijing Nanjia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48th Research Institute);东莞凌空遥感科技有限公司(Dongguan Lingko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铱格斯曼航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Eagles Men Av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EMAST); 广州天海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Guangzhou Tian-Hai-Xi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山西铱格斯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Shanxi Eagles Men Av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据了解,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其他实体均为公开资料极少的非上市公司。
 
美SEC叫停交易所数字货币质押服务
 
  2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公告称,加密货币交易所Kraken将立即终止其面向美国客户的加密货币质押即服务平台,并支付3000万美元以了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其提供未注册证券的指控。
  公告称:“投诉显示,Kraken宣称其质押投资计划提供了一个易于使用的平台,并从Kraken代表投资者所做的努力中受益,包括从Kraken获得定期投资回报和支出的策略。”
  Kraken在短时间内宣布与SEC达成和解,组成Kraken的注册公司PaywardVentures,Inc.和PaywardTradingLtd.将终止质押服务和计划,并同意支付3000万美元的非法所得、预判利息和民事罚款。但此举可能预示着美国加密货币公司将面临更多麻烦,因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希望进一步打击被动投资产品。
  Kraken总部位于旧金山,是全球第三大加密货币交易所,日交易量约为6.5亿美元。该公司表示,它支持超过185种加密货币。
    Kraken至少从2019年开始,就为公众提供了质押(Staking)服务。Kraken的质押服务提供高达20%的年化收益,并承诺每周向客户发送两次质押奖励。这次仅是将面向美国用户的质押服务停掉,但非美国客户不受影响。
  SEC在对Kraken的起诉书中称,Kraken对其质押投资计划进行了虚假陈述,Kraken称投资者的收益来自于Kraken代表投资者进行的活动。
  SEC认为,这些所谓的staking(质押)等生息产品本质上都是证券,都应受到监管。
 
苹果聘请首位首席人力资源官
 
  2 月 9 日,苹果 CEO 库克在发给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宣布,该公司将招聘首位首席人力资源官(Chief People Officer)。
  随着苹果决定新设“首席人员官”岗位,其零售主管的工作职责也将随之出现转变。苹果公司宣布解除零售主管 Deirdre O‘Brien 的人力资源职责,任命 Carol Surface 为首席人员官。库克表示,Surface 将向他汇报工作,并于 3 月份开始在苹果工作。
  据介绍,这位 Carol Surface 曾经在拥有约 10 万名员工的医疗设备公司美敦力 (Medtronic) 担任负责人力资源的执行副总裁 10 年,她的到来宣示着苹果首位首席人力资源官的诞生。
  在美敦力之前,她曾在百思买担任过三年半的人力资源的执行副总裁,并在百事可乐从事过十多年的人力资源和人事工作。她拥有了卡斯尔顿大学的心理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以及中央密歇根大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专业。
 
·研究探索·
 
刘立峰:发挥投资扩内需优供给的关键作用
 
    《经济日报》2月8日刊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的文章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战略全局出发,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对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作出重要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把“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作为重要内容。这些都为进一步发挥投资在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指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做好经济工作,提振发展信心,仍需继续把握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释放投资潜能,着力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运行、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转型升级的作用。
  首先,深刻认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的必要性、重要性
  一方面,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投资是最活跃和带动作用最强的因素。投资具有双重效应。作为支出中的一个重要且容易变动的部分,投资能通过对总需求的作用来影响短期产出水平,又能通过对资本形成的作用来影响潜在生产能力和总供给。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有利于从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当期需求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另一方面,面临多重风险挑战、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投资在关键领域发挥作用。当前,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还存在薄弱环节,高精尖产品的性能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差距;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和边远地区公共设施的可获得性还有待加强;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在这些关键领域,都需要进行投资的超前布局。
  同时要看到,发展环境和约束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需进一步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随着增量资本产出率上升,生产同样的每单位产出需要数倍于以往的资本投入,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务之急。要坚持以质取胜,把投资用在最需要、最紧迫的地方,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找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着力点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要从供需两端发力。从需求端看,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扩大对带动就业、满足民生、提振经济效果好的项目投资。从供给端看,要增加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投入,增强发展动能;重点投入关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补足现存短板;增加科技、教育和健康领域投入,促进科技进步、人才素质提高和民生改善。
  要持续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优化投资布局。适应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需要,构建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高度结合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的供给和保障能力;在断链风险较大的领域,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和多元化供给方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弹性和韧性。
  此外,还要把品质提升作为投资的重要方向,使投资更好顺应城市群、都市圈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源的趋势,适应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提升的需要。以节约集约方式提高投资的有效性,优先投向战略作用强、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好的重点领域,更多安排能够补短板、促消费、扩就业的“一举多得”项目。
  最后,以深化改革更好激发投资动力活力
  近年来,我们出台了不少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措施,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特别是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一是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不断优化投融资环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二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足够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扩大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促进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三是健全项目投融资机制,畅通资金融通渠道。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健康发展。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多措并举化解存量债务,防止平台债务风险蔓延。
  四是完善创新投入体制,加速释放创新创造潜能。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数据、知识等领域产权制度。健全符合国际规则、支持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策体系,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强化金融对创新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融资服务的方式和途径。
 
·社团工作·
 
中煤协会称2022年15个千万吨以上省份产量占比达99%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2月9日披露,2022年亿吨级产煤省份产量比重继续增加,15个千万吨以上省份产量占比达到99%。
  2022年,全国共有产煤省份23个,比上年减少1个(重庆市)。过亿吨省份6个,数量与上年相同。其中,原煤产量超10亿吨省份2个,分别为山西省(13.07亿吨)和内蒙古自治区(11.74亿吨);5亿吨-10亿吨省份1个,为陕西省(7.46亿吨);其余分别为新疆自治区(4.12亿吨)、贵州省(1.28亿吨)和安徽省(1.11亿吨)。亿吨以上省份产煤合计为38.8亿吨,同比增长9.4%,占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的86.3%,比重比2021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22年,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省份共15个,合计产量为44.49亿吨,同比增长9.1%,占全国产量的99.0%,比重比2021年增加0.1个百分点。千万吨以上的省份比去年减少1个,为青海省(936.5万吨)。
  2022年,年产量小于千万吨省份共8个,产量合计4650.5万吨,同比减少65.3万吨,下降1.4%;产量占全国比重为1.0%,比2021年下降0.1个百分点;分别为江苏省(964.1万吨)、吉林省(948.0万吨)、青海省(936.5万吨)、湖南省(799.6万吨)、福建省(443.2万吨)、广西自治区(291.7万吨)、江西省(194.6万吨)和湖北省(72.8万吨)。

近期财经动态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