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8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8期

部委决策
 
300多项举措描绘全面深改新篇
 
  7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正部长级)唐方裕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决定》共15个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是分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第三板块是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唐方裕说。
  国有企业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发布会上表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强调,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一方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国有企业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推进能源、铁路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另一方面,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韩文秀表示,《决定》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对各类经营主体的共同要求。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
  韩文秀表示,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决定》明确了三方面关键改革举措:
  一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
  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
  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包括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决定》特别提出,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韩文秀说。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韩文秀表示,《决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决定》强调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韩文秀表示。
  要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 扩大自主开放
  韩文秀表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决定》要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 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
  韩文秀表示,《决定》强调要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深化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韩文秀介绍,要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针对地方政府和基层财政困难,提出要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
  近期房地产市场正在出现积极变化 要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
  韩文秀表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近期,房地产市场正在出现积极变化。要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新政策,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盘活存量商品房和土地资源。
  他表示,下一步,要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消除过去"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模式弊端,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融资、财税、土地、销售等基础性制度。
  "需要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仍在持续推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韩文秀说。
  更加有力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政策
  韩文秀表示,要更加有力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好发力见效,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发挥好财政资金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杠杆撬动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源头活水。
  他表示,要落实好"两新""两重"决策部署,实施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投入更多真金白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企业和消费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要把长远增后劲与短期稳增长结合起来,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强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建设。
  "要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韩文秀说。
  随着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机遇持续增多 我国利用外资还将持续扩大
  韩文秀表示,受国际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出现下降。这是暂时的现象。随着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机遇持续增多,我国利用外资还将持续扩大。
  "中国依然是各国投资的沃土。我们将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愿同广大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蕴藏的巨大机遇,乐见外资企业同中国经济共同成长。"韩文秀说。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发布会上表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决定》强调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着眼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着力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在发布会上表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当同进一步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决定》部署的重要举措和任务要求,许多涉及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解释、编纂以及相关授权、批准等工作,对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要求,需要通过深化立法领域改革作出新的回答。
  他介绍,《决定》在相关部分明确提出了一些重要立法修法任务,包括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反跨境腐败法,修改监督法、监察法,编纂生态环境法典。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着力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沈春耀说。
  具体而言,对于深化改革需要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实践经验尚不充分,需要先行先试、探索积累的事项,可以依法作出授权决定;对于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现行法律规定,及时进行修改完善或者依法予以废止;对于相关改革决策已经明确、需要多部法律作出相应修改的事项,可以采取"打包"修法方式一并处理;对于需要分步推进的制度创新举措,可以采取"决定+立法""决定+修法"等方式,先依法作出有关决定,再及时部署和推进相关立法修法工作。
  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但不会影响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但不会影响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他介绍,这次《决定》就对外开放作了专门部署,涉及扩大制度型开放、外贸体制改革、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促进'双循环'中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穆虹说。
 
国务院研究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措施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牵引性带动性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利于更好释放内需潜力。会议决定,统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一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优化设备更新项目支持方式,将支持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降低申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支持老旧营运船舶、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提高农业机械、新能源公交车等更新补贴标准,提高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比例。支持地方增强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加大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资金支持政策。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不同注册地企业享受政策,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两部门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7月2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在现行"两新"工作格局和政策体系基础上,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具体支持方式上,《措施》提出了要大幅度提高补贴标准、合理扩大资金支持范围、优化中央地方分担比例。
  "这次拿出的3000亿元资金,包括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个方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指出,在设备更新方面,安排近1500亿元,目前具体测算大致1480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自主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在8月底前,将3000亿元左右资金全部下达。
  《措施》进一步扩大了相关政策的支持范围。在设备更新方面,在原有的工业、环境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物流、教育、文旅、医疗等七个领域设备更新和回收循环利用的基础之上,将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将个人消费者乘用车置换更新,家电产品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旧房装修、厨卫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物品材料购置等,一并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
  相较当前政策,《措施》还大幅度提高了对重点领域更新换新的补贴力度,同时,要求中央财政出力更多。例如,在汽车报废更新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汽车报废更新,将补贴标准由此前的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1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贴7000元,分别提高到2万元和1.5万元。
  家电产品方面,《措施》提出,对个人消费者购买二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等八类家电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的15%补贴;对购买一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产品,额外再给予5%的补贴。
  在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中央财政给予设备更新贷款的贴息比例,从1个百分点提高到1.5个百分点。
 
发改委发文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
 
  据悉,为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支持优质企业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外债资金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积极作用,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积极支持行业地位显著、信用优良、对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带动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以下简称"借用外债")。
  《通知》指出,对于优质企业申请办理外债审核登记,国家发改委将在现行管理基础上,实行专项审核,适当简化相关要求,加快办理流程:一、企业可提交包含子公司在内的年度计划性合并外债额度申请;二、如申请借用国际商业贷款,暂无法提供已签署贷款协议、但能提供贷款机构意向性文件的,可予"容缺办理";企业应在首次提取贷款后向国家发改委报送信息时,补充提供相关贷款协议;三、如申请发行境外债券,暂未确定主承销机构的,可予"容缺办理";企业应在每笔境外债券发行结束后向国家发改委报送信息时,补充提供主承销机构尽职调查报告和真实性承诺函;四、国内信用评级为AAA且国际信用评级达到A-及以上的企业,申请材料中的专业机构法律意见,可由企业内部法律或合规部门出具。
  对于优质企业的界定,《通知》提出了五类标准,包括符合现行管理规定、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主要经营财务指标处于行业优秀水平、国际(或国内)信用评级较高,以及近三年无境内外债务违约、无违法违规或失信、财务报表符合要求等具体内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陈大鹏、王泽荣认为,《通知》在56号令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细化"优质企业"界定标准,有助于降低政策认定成本,拓宽优质企业跨境投融资渠道,为加快推动中长期外债利用政策落地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所谓56号令,是指国家发改委2023年初发布的《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其中已对外债审核登记程序作出细化,提高透明性和便利性。包括明确审核登记的申请时点、主体、途径、材料等要求,完善外债审核登记网络系统等。
  同时,《通知》还鼓励各地方主动服务,积极支持和指导区域内优质企业稳定发展预期、增强发展信心,合理开展中长期外债融资,引导企业将外债募集资金用于配合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完善相应事中事后监管方面,《通知》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对企业借用外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适时抽查优质企业外债募集资金使用、按规定报送信息等情况;指导各地方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加强对辖区内优质企业外债募集资金投向的监督检查,有效防范企业外债风险,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
  此外,优质企业申请办理外债审核登记,仍按此前已公布的《办事指南》相应流程和要求提交材料,在此基础上说明适用优质企业管理的理由,并提供相关支持性材料。对企业报来的申请,国家发改委将结合企业申报材料统筹考虑,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简化要求、加快办理。
  《通知》自2024年7月29日起施行,有效期截至2029年7月29日。
 
中证协修订完善券商高管等任职测试大纲
 
  近悉,中证协结合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法治建设成果等情况,对券商高管、合规管理人员的水平测试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形成两份新的测试大纲,当前正向业内征求意见。
  测试大纲修订呈现两大特点
  根据相关规定,中证协负责组织券商高管、合规负责人水平评价测试,测试结果作为相应人员任职的参考。现行的《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水平评价测试大纲》《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人员水平评价测试大纲》均为中证协2022年10月发布。
  谈及此次修订原因,中证协称,2023年以来,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企业债券纳入公司债券统一监管,新《公司法》修订发布,新"国九条"出台,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的若干配套制度规则、政策文件陆续发布。上述法治建设重大进展和资本市场重大改革等有必要作为高管类人员应知应会内容,并通过相应水平测试。
  按小标题计算,修订后的两份大纲知识点接近100个。此次考纲修订思路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查漏补缺,做到全面详实。两份大纲对自去年以来发布的十余项政策文件、制度规则进行了新增、补充和完善,既包括新"国九条"此类纲领文件,也包括《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这类业务规则,从思想认识、规章制度方面,引导高管及合规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经营理念。
  二是与时俱进,聚焦主业。两份大纲根据《公司法》等新修订的文件和业务规则变化情况,对中小股东保护、程序化交易、私募资管等相关知识点进行更新,并将涉及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相关要求纳入考核。同时,根据业务需求,删除了《会计法与审计法》等与合规管理工作非直接关联的知识点。
  具体来看,中证协对上述两份测试大纲的修订内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积极传达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督促高管人员加强对资本市场政治性、人民性的认识。
  二是贯彻落实强监管要求。根据《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及券商薪酬指引、两类子公司管理规范等制度规则发布或修订的情况,在两份大纲中补充券商应当校正机构定位、健全公司治理、强化内部管控和风险管理、完善人员管理及激励、建立健全投资者保护及股东回报机制,以及加强子公司内部控制、建立稳健薪酬制度等知识点,引导高管人员树立正确经营理念。
  三是完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相关要求。两份大纲将近期发布实施的《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规则纳入两类高管测试范围,增加券商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管理职责、应急处置、投资者个人信息保护,以及操作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要求等知识点,引导高管人员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是根据已施行的新《公司法》,补充或完善两份大纲中的相关知识点,体现公司股东出资、股份发行转让、董监高忠实勤勉义务、中小股东保护、上市公司治理、公司发行债券等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新法修订内容。
  五是在券商合规管理人员测试大纲中,根据各业务条线规则变化情况更新相应要求。这方面主要加强了对私募监管、程序化交易、公募佣金费率改革等相关规则的学习,增加了相关知识点。与此同时,考纲删除了《企业破产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会计法》《审计法》等与合规管理工作非直接关联的知识点,聚焦考察重点。
 
短期健康险领域将自查
 
  据悉,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近日下发《关于开展短期健康险业务自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称《通知》),决定开展财险领域短期健康险业务的自查工作,此举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短期健康险经营行为,切实维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通知》要求,财险公司应立即停止经营不符合保险原理、失去保险或然性的短期健康险业务,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追责处理。
  据了解,随着健康险业务快速发展,"保险+医药"合作日渐普遍,但其中乱象也值得关注。监管部门近期在开展现场检查及数据延伸排查过程中,发现一些财险公司"保险+医药"的合作过程中,通过团体补充医疗保险承保了确定将发生的、损失程度确定的既往病医药支出,使财险公司实质成为有关机构给患者发放购药补贴、促销药品并获得销售提成的通道方。此外,一些财险公司通过调整等待期设置、人为调整理赔发生等方式,营造保险公司承保的被保险人保费收入与药品开支不同、部分被保险人不出险等表面看起来符合保险射幸原理的假象,违规行为更加隐蔽。《通知》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发出的。
  根据《通知》,此次自查范围为各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短期健康险业务,重点是公司与拥有互联网医院、健康科技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关联公司的相关业务集群合作开展的相关业务。
  自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是否存在承保确定发生的保险事故,不符合保险基本原理;是否存在业务全流程被动受制,保险公司无法控制风险;是否存在通过人为调整理赔等方式营造符合保险射幸原理的假象,刻意规避监管。
  《通知》要求,各财险公司高度重视此次自查工作,各财险公司做好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应立即停止经营不符合保险原理、失去保险或然性的短期健康险业务,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追责处理。
  保险行业人士表示,《通知》中提及的这类业务相当于"药费转保费",即药品费用变身保费收入。部分公司之所以愿意采取这种形式,很大程度是源于保费规模压力。在这个模式中,医药企业积极性更高,通过商业保险结算的方式隐性打折,可以为药品其他渠道价格调控留出空间。而保险的核心是保障风险的不确定性,保险合同具有射幸性特征,即以不确定性事项为合同标的,这种业务实际上已经偏离保险本质。
  2022年8月,原银保监会财险部曾下发了《关于部分财险公司短期健康保险业务中存在问题及相关风险的通报》。其中指出,部分公司通过与有关机构合作,使用短期健康险产品实际承担已确诊客户发生频次确定、损失程度确定的医疗费用支出,异化了保险业务,使保险或然性事件成为必然事件,存在问题和风险。在这次通报中,监管部门要求各财险公司不得开展任何类似的、不符合保险原理、失去保险或然性的短期健康险业务,确保业务依法合规,确保业务的可持续性,维护行业良好社会形象。
根据此次《通知》,各财险公司应于8月31日前将自查报告报送财险司或属地金融监管局,对于自查工作不到位、隐瞒问题不报的财险公司,后续一经发现,监管部门将依法从严从重处罚。
 
两部门发布《企业兼并重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指引》
 
  7月2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企业兼并重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近年来,中国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加快,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数量和交易金额不断增加。企业兼并重组类型复杂,涉及的利益关联方较多,资产和股权划转的税务处理要求较为细致,部分地区和企业反映分门别类、灵活运用政策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为引导企业正确适用兼并重组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税收遵从成本,财政部会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编写了《指引》,对现行有效的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征管文件进行了梳理,并按照企业兼并重组的类型,分门别类明确了适用主体、适用情形、政策内容、执行要求及政策依据等内容,还一并附有具体税收政策文件和征管文件汇编,力求为纳税人提供简明易行的操作指南。
  《指引》公布之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围绕强化企业兼并重组主体作用,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税收优惠政策举措,形成了涵盖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多税种,覆盖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企业合并、企业分立、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等各兼并重组类型的税收政策体系,对降低企业兼并重组税收负担水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各地财税部门进一步做好宣传培训和政策解读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确保政策切实落实到位,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此次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兼并重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指引》,虽然只是对税法文件的梳理,但出发点还是给并购重组提供政策便利,促进并购重组的发生。未来,各个部门都会从本部门职能出发,来推动并购市场的繁荣。
 
政策要闻
 
  ▲最高法要求做实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工作
 
  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出席全国大法官研讨班时指出,人民法院将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要求,把严格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企业家合法财产权以及民营企业、企业家人格权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办理中,坚决防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等问题。
  最高法要求,要时刻保持依法审慎,践行善意、文明司法理念,在强制措施适用上把握"适度",办案进程中严防"久拖",最大限度降低诉讼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
  最高法同时提出,各级法院要强化主动服务、积极作为,通过公正高效司法促推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把"两个毫不动摇"、严格依法平等保护要求落到实处。
  最高法明确提出,要及时跟进、健全完善司法理念、司法政策、司法保护机制,坚持好严格保护、能动履职、统筹协调一体融合的司法理念,坚持公正合理保护与防止权利滥用有机结合,依法公正审理个案与树立科技创新司法规则有机结合,切实形成最有利于保护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和工作合力。
 
  ▲海关总署明确高级认证企业主动披露违规行为有关事项
 
  7月24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处理高级认证企业主动披露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公告"。
  公告称,为更好服务外贸质升量稳,持续提升高级认证企业(AEO企业)获得感,高级认证企业主动披露违反海关规定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处罚:一、自涉税违规行为发生之日起一年以内向海关主动披露的。二、自涉税违规行为发生之日起超过一年但在两年以内向海关主动披露,漏缴、少缴税款占应缴纳税款比例30%以下的,或者漏缴、少缴税款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下的。三、影响国家出口退税管理的:自违规行为发生之日起一年以内向海关主动披露的;自违规行为发生之日起超过一年但在两年以内向海关主动披露,影响国家出口退税管理且可能多退税款占应退税款的30%以下,或者可能多退税款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下的。
 
  ▲央行宣布减免MLF质押品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7月22日发布公告称,为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缓解债市供求压力,自7月起,有出售中长期债券需求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参与机构,可申请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
  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有利于平衡债券市场供求。今年以来,受长期债券供给偏慢、金融脱媒等因素影响,长债收益率持续较快下行,累积债市反转风险。为此,央行多次对外发声提示风险,并于7月1日宣布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增加债市供给。
  接近央行人士指出,央行此次再出新招,能够有效释放市场的存量长期债券,进一步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目前MLF余额超过7万亿元,且大部分以国债、地方债作为质押品,若参与机构减免质押品后卖出长债,将释放大量债券,有效缓解债市"资产荒"压力。
  从年初以来的公开发声提醒,到开展国债借入操作、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等,央行对债市的影响已经从喊话转向行动,也反映出央行保持正常向上收益率曲线、校正债市风险的决心坚定。权威专家表示,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并未改变,完全有能力把握好货币和债券两个市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短期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
 
  7月22日,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宣布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操作利率由1.8%调整为1.7%。
  分析人士表示,这是自2023年8月以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首度调整,彰显出货币政策呵护经济回升的决心。政策利率下调将通过金融市场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分析人士表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有利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央行此次果断降息,也展现出货币政策呵护经济回升的决心,是对二十届三中全会"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的积极响应。
  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7%,特别是居民消费恢复较为疲软。分析人士表示,政策利率下调预计将通过金融市场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也有望打破长债收益率下行与预期转弱的负向循环。
  除降息外,招标方式也迎来调整,从过去的价格招标变为了数量招标。公开市场招标方式包括价格招标和数量招标,前者的中标价格由供需双方博弈确定,理论上有不确定性,而后者的价格是给定的。
 
▲全国将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
 
  据悉,自然资源部7月19日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称,为摸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夯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基础,服务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工作,更好支撑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自然资源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
  通知提出,到2026年6月,通过融合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确权登记、土地市场监测监管、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估价等成果,查清资产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摸清各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底数;结合地籍调查、确权登记等进展,逐步理清使用权状况,在自然资源底图基础上,初步形成包含实物量图层、价值量图层、产权图层等共同构成的资产"一张图",按需协同管理各类底图底数,支撑统一履行所有者职责。
  本次资产清查范围包括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7类自然资源资产。
  清查工作着力解决资产底数不清的问题,将查清实物量和核算价值量作为首要目标。同时,从资产管理和履行所有者职责需求角度,将使用权状况纳入资产清查工作。结合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特点突出重点:以利用为主的,兼顾摸清资产底数和理清使用权状况;以保护为主的,侧重摸清底数情况。同时查清储备土地等情况。利用已有成果开展资产清查,充分融合调查监测、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确权登记、审批供应等成果,查清实物量。
  通知称,结合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安排,定期开展全面资产清查和年度变动更新。资产清查成果不作为部门管理边界划分依据。
 
  ▲国务院安委会发文推动建立完善生产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据悉,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近日发布《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提出2025年6月底前,推动煤矿、非煤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化工(含石油化工)、医药、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含道路、铁路、民航、水上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建筑施工(含隧道施工)、民用爆炸物品、燃气、渔业船舶、工贸、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并实施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2025年底前,推动其他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并实施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意见提出,自2025年起,将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情况和实施效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内容。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抓好本行业领域实施工作,加强督促指导和统计分析,注重示范带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消防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近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工作方案,部署自今年7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消防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违法犯罪,有效净化消防产品市场环境,提升消防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全面加强消防产品质量安全"一件事"全链条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行动整治对象为《消防产品目录(2022年修订本)》中的建筑消防设施类和消防救援装备类产品,将覆盖生产、流通和使用各环节重点领域,突出纠治隐蔽性较强,但覆盖面广、危害性大的各类问题,切实推动消防产品生产、销售、使用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消防产品认证检验机构监管力度,加强消防产品违法犯罪活动线上线下同步打击,形成持续高压态势,有效铲除不法活动链条。
  《方案》重点部署了压实各方主体责任、集中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快构建全链条监管机制四个方面13项主要任务,通过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落实消防产品质量安全全领域风险防范措施,着力排查化解一批风险隐患,查处一批违法行为,侦破一批犯罪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力争构建多部门齐抓共管、衔接有序、重点突出、标本兼治的消防产品质量安全"一件事"全链条监管长效机制,不断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有效提升消防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整治任务和整治措施,统筹协调、一体推进专项整治行动;要营造整治氛围,适时通报行动进展情况,曝光违法犯罪案例,开展消防产品科普宣传教育,鼓励社会各界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强大声势;要强化跟踪督导,对整治工作成效突出的,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推广,对工作流于形式、消极应付的,予以通报批评、严肃问责。
 
  ▲七部门发文便利境外人员在国内住宿
 
  近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文旅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移民局、国家外汇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便利境外人员住宿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围绕依法合规经营、提升接待能力、加强行业自律、发挥平台作用、优化登记管理、畅通服务渠道、提升支付便利度、营造友好氛围八个方面,推动进一步便利境外人员在国内住宿。
《通知》要求,地方相关部门、网络运营平台不应以资质要求等为门槛限制住宿业经营者接待境外人员住宿,网络运营平台、住宿业经营者不应违规对外发布不接待境外人员住宿的有关信息;支持住宿业经营者开展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强化行业自律,确保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压实网络运营平台责任,加强对入驻商家发布信息审核把关;进一步优化住宿业经营者对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的管理服务工作,简化信息采集项目,坚持教育管理先行,包容审慎执法;完善境外人员沟通服务渠道,持续推动提升住宿领域支付便利度,营造良好涉外服务环境。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地方抓好便利境外人员住宿相关措施的落实落地,为境外人员提供更加便利友好的住宿环境,更好服务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国资改革
 
张玉卓谈全面落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辅导读本》(下称《辅导读本》)出版发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辅导读本》的署名文章《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表示,要自觉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为重大责任,与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效衔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改革实效。他详细阐述了全面落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四个坚持"原则要求和四方面重点任务。
  张玉卓表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对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总目标,坚持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改革重点,坚持"放得活"与"管得住"的辩证统一。
  谈及全面落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张玉卓表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重在落实。要自觉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为重大责任,与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效衔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改革实效。
  重点任务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完善主责主业管理,制定完善国有企业主责主业动态管理办法。健全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完善投资负面清单,建立投资后评价制度。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统筹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快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加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领域的投入布局,增加医疗卫生、健康养老、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托底作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
  二是进一步深化分类改革、分类考核、分类核算。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企业不同功能作用,设置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考核指标,探索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充分体现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导向、战略要求,充分体现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差异性的精准把握。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夯实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决策基础。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三是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支持国有企业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项目,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提升原创技术研发投入占比,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灵活开展股权分红等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四是完善国资国企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完善党领导国资国企工作的各项制度。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减少行政干预,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集中统一监管制度。提升董事会建设质量,完善外部董事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深化落实三项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更加精准规范高效的收人分配机制。健全国有资产监督问责机制,不断提升监督效能,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资委要求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动央企高质量发展
 
  7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出席研讨班并讲话强调,国资央企要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把进一步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提升企业质量效益价值,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严从实抓好巡视整改,充分发挥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保障作用,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国资央企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强调,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加快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高质量的稳增长,持续深化提质增效,紧盯"一利稳定增长,五利持续优化"目标,更加注重经营业绩的含金量,加强现金流管理,强化精益管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做好重要基础产品保供稳价,从严抓好中小企业账款清欠,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进新兴产业持续突破,纵深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实施"AI+"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支持政策,加快建立完善精准、差异化、长周期的科技创新考核体系,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严实管控措施,稳妥有序处置风险,加快提升国际化经营质量,抓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抓紧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进行细化分类,及时完善工作台账,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建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资央企一贯到底。
  会议强调,要从严从实抓好巡视整改,以高质量整改实效体现"两个维护"。国资央企必须从业务看政治、从问题看责任,坚决扛起整改政治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大对重大问题、重点环节的督办力度,班子成员要主动督促分管领域、分管单位整改事项落实,做实从企业集团向各级企业的穿透式督导。要坚决破除各类顽瘴痼疾,紧盯具体人、具体事,深挖病根、对症下药,强化企业内部巡视队伍建设,加强司库系统建设应用,以改促建完善长效机制。要从严督责问责倒逼整改,确保真改实改、改到位,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要把督促巡视整改作为强化政治监督和加强日常监督的有力抓手,推动巡视整改走深走实。
 
国资委要求不断提高国资央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阶
 
  7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
  会议强调,要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部署,以全局意识和战略思维抓好贯彻落实。要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依靠改革不断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巩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力量。要突出改革的时代特征和要求,加快健全有利于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更大力度集聚和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国资央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阶,以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要切实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持续面向市场塑造独特竞争优势,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推动企业高水平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要扎实落实好各项改革重点任务,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效衔接,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一件件抓好落实,确保改革质效。
 
广东省国资委要求深化、调整和完善国资系统改革举措
 
  7月22日,广东省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要求进一步深化、调整和完善省国资系统的改革举措。
  会议提出,聚焦精益管理,紧盯预算目标,紧控经营过程,紧抓痛点堵点,全力打好稳经济稳增长攻坚战。
  聚焦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落实省国资委关于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构建全省国资"一盘棋"格局的"三大改"任务,重点抓好国有企业改革专项工程,充分激发国有企业动力活力。
  聚焦创新驱动,扎实开展拓新工程行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聚焦主责主业,加强产业上下游的并购重组,自上而下明晰主攻方向,自下而上谋划重大项目,上下联动拓展产业领域,由点及线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企业资本运营与产业经营融合发展。
  聚焦服务大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造典型强化引领,跨地互动推进合作,凝聚力量深度参与,加强联动深化宣传,加力提速实施省国资系统"百千万工程"。
  聚焦优化布局,紧扣"三力"目标明确企业主责主业,开展省属国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项行动,加强政策合力、强化政策赋能,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富有省属国资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会议提出,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系统谋划新征程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举措,扎实落实好各项改革重点任务,切实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努力"再造一个广东新国资",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主创新
 
国资委要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7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负责人刘绍娓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通过“三增”、“三新投入”、“三个边界”管控,有力推动中央企业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三增”主要指要带头做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基础产品的增产增供,确保“供应增”;要深入开展经营创效、管理增效、改革提效,确保“效益增”;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确保“投资增”。
“三新投入”主要指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瓶颈;要加大产业焕新投入,加快新赛道、新产业布局;要加大设备更新投入,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个边界”管控主要指要严守财务边界,严控债务规模过快增长,依托司库系统加强实时穿透、智慧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要严守业务边界,严控无关过度多元经营,集中优势资源做优主业、做强实业;要严守企业边界,严控多层架构无序扩张,大力压缩管理层级、压减股权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堵塞管理漏洞。
 
河南统筹安排3.6亿多元支持科技创新
 
据悉,河南省财政近日统筹安排3.6亿多元资金,支持企业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加快推进科技研发项目实施,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支持科研项目研发。安排省级创新研发专项资金3.2亿元,用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科技攻关、引进国外智力专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前沿研究类项目,以及农业、工业、社会发展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开展的重点研发类项目。
  二是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安排企业创新引导专项资金2410万元,对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暨第十五届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初创组199家获奖企业给予奖励支持,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助力全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是支持科技人才发展。下达专项资金1662万元,用于支持全省“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科技人才选拔和农村科技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着力提升“三区”科技服务水平,为“三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
 
节能减排
 
五部门联合部署加快节水产业发展
 
  据悉,为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夯实节水工作的产业基础,推动节水产品、装备和服务有效供给,以节水产业发展推动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7月22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工信部、住建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节水产业涉及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以节水型产品装备和专业节水服务为核心,与相关产业紧密融合。在综合测算分析基础上,《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节水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别,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水产业发展格局。到2035年,培育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节水技术工艺、产品装备制造和管理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
  《指导意见》部署了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激发节水产业发展动力。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政府节水责任,发挥用水户节水主体作用。强化重点领域节水管理,健全节水法规标准,积极落实《节约用水条例》,完善节水市场机制。二是强化节水产品装备供给。推动节水产品装备升级换代,推广先进节水装备和产品。加强节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加强节水产品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三是创新节水管理服务模式。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强化用水计量监测管理,强化数字赋能,促进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与水系统管理技术深度融合。四是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积极培育节水重点企业,在节水设计研发、产品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鼓励节水产业集群发展。五是推动节水产业科技创新。鼓励技术攻关与成果应用,做好行业节水关键核心及基础共性技术知识产权战略储备。深化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培养节水学科应用型人才。
  为保障上述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指导意见》部署了三方面支撑举措。一是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既有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等项目予以支持;利用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鼓励节水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落实好国家现行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中央和地方财政联动支持用水消费品以旧换新和高效节水器具普及。探索推广"节水贷",取水权、排污权抵押贷款等模式,加大对节水产业的信贷支持。二是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节水产品装备展销会、交易会和技术展示会。引导外资和民营资本加大对节水产业投资。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更好参与相关国际水事活动。三是强化节水宣传引导。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强化节水科普,做好节水培训。将节水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活动,加强国情水情教育。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惜水爱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五部门联合发布《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了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的主要目标,部署了优化产业布局和产能调控、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实施非化石能源替代、推动产业链协同绿色发展、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重点任务,围绕激励约束、资金支持、标准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政策保障,并对组织领导、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宣传引导等提出工作要求。
  《行动计划》分别对2025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提出了行业节能降碳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说,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行业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25%以上,再生铝产量达到1150万吨。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电解铝行业2024年-2025年形成节能量约2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650万吨。
  到2030年底,电解铝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可再生能源使用进一步提升,低温铝电解、新型连续阳极电解槽、惰性阳极铝电解、再生铝保级利用等节能降碳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高端铝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部署了以下五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和产能调控。严格执行电解铝产能置换政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不再新增电解铝产能。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主要用能设备须达到能效先进水平。依法依规退出和处置电解铝落后低效产能。合理调控铝锭等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
  二是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改造。鼓励采用低摩擦轴承、高效电机等优化电解槽结构,加强铝电解槽能量流优化及余热回收。推广应用高效稳定铝电解、电解槽运行优化等节能技术。推进电解铝行业用能设备更新升级。
  三是实施非化石能源替代。积极支持电解铝企业扩大非化石能源应用,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既有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鼓励电解铝企业提高项目用电负荷调节匹配能力。推动电解铝企业结合实际推广应用清洁低碳运输方式。
  四是推动产业链协同绿色发展。引导电解铝企业优化升级原材料方案,提升氧化铝、铝用阳极和阴极等产品质量。鼓励电解铝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铝合金材料等高端绿色产品。支持再生铝产业发展,健全铝产品回收体系。
  五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解铝行业的创新应用,支持企业开展电解铝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电解槽自适应控制和优化调节能力。
  《行动计划》还提出,支持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且环保绩效A级水平的电解铝企业合理释放产能,加快能效低于基准水平或环保绩效C级的电解铝企业改造升级。严格执行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加强阶梯电价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严禁出台电解铝行业优惠电价政策。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和推动各地区、有关行业和企业做好《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工作,深入实施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6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6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6月新闻发布会上回应,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李超透露,有关部门还在抓紧出台电解铝、数据中心、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等其他重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四部门发布《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据悉,为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有关要求,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970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明确了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目标,部署了完善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严格新上项目能效水效要求、推进存量项目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装备等重点任务,围绕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节能节水标准体系、强化综合政策支持、加快技术创新引领等方面加强政策保障,并对组织领导、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宣传引导等提出工作要求。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布局更加合理,整体上架率不低于60%,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长10%,平均单位算力能效和碳效显著提高。到2030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单位算力能效和碳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北方采暖地区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率明显提升。
  具体来看,《行动计划》提出,统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与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支持非实时算力设施向西部枢纽节点迁移。市域内已有建成投用 1 年以上数据中心,且整体上架率低于50%的,原则上不再规划建设新的数据中心集群及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两部门进一步加强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示管理
 
  据悉,为进一步规范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示管理,完善汽车能源消耗量公示制度,7月22日,工信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示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汽车经销商应保证在销售时粘贴符合相应车型国家标准的能源消耗量标识。其中,标识内容包括企业标志、能源消耗量扩展信息、备案号、启用日期等,标识格式、材质和粘贴等应符合相应规范,在汽车产品自身以外其它场所使用时,可等比例放大或缩小。
  此外,《通知》要求企业应在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后15个工作日内,通过"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备案"系统填报相关数据。工信部将通过"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查询"网站发布汽车能源消耗量信息。在《通知》发布前已获得型式批准或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车型,需在2024年9月1日前完成标识更新。
 
安徽发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
 
  日前,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等9个方面提出治理措施,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到2025年,全省地级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降至0.2%以下。皖北六市力争PM2.5控制在37.7微克/立方米以下。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11市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重点区域。
  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上,安徽省将严格环境准入,优化调整重点行业结构,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鼓励钢铁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15%。开展石灰岩、陶瓷等涉气产业集群排查及分类治理,实施拉单挂账式管理,依法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大力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超低排放等领域支持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在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该方案明确,深入实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倍增工程,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5%以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到2025年,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下降5%左右。对30万千瓦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30公里范围内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进行关停整合。
  在重点行业领域污染物减排上,安徽省将加强VOCs综合治理,鼓励储罐使用低泄漏的呼吸阀、紧急泄压阀,汽车罐车推广使用密封式快速接头。严格控制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涂料、油墨等建设项目。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全省钢铁冶炼企业、燃煤锅炉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该方案就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和联防联控、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健全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完善"省-市-县"重污染天气应对三级预案体系,统一规范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响应、解除工作流程。加密皖北六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快构建皖北大气环境智慧监管数字化治理体系。开展VOCs排放污染治理、低温脱硝、氨逃逸精准调控等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研发。
 
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在京成立
 
  7月24日,由中国石化联合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国家管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化、万华化学、浙江石化等8家企业共同发起的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在京成立。这是我国能源化工领域首个聚焦于碳足迹的联盟。
  该联盟将通过成员间技术、经验的共享与合作,推动我国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精准化核算与应用,推进国际合作与互认。
同时,联盟各单位共同发布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倡议宣言,承诺将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开放性的技术经验分享与合作平台,提升碳足迹的管理水平,到2027年,初步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积极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核算标准的建立和完善,确保碳足迹数据全面、规范、准确,到2027年,推动形成2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成员间数据合作与共享机制,统一数据结构,逐步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本土化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加强碳足迹数据应用,开展同类产品对标,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生产工艺,加快推进低碳技术进步,带动供应链低碳转型;积极分享碳足迹管理经验、推广最佳实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统筹开展碳足迹相关行动,促进国际互认,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彰显责任担当。
 
西北首个综合性智慧充电服务示范中心投运
 
  7月17日,西北首个集风、光、储、充、放及客户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充电服务示范中心--银川南智慧充电服务示范中心正式投运并对外运营。
  该示范中心由风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能量路由器直流配电系统、储能系统、充放电系统、站网多平台互动系统、辅助服务系统、智慧充电服务驿站8个板块构成,由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打造集光伏发电、储能、柔性互济、先进充放电设备等于一体的光储充放柔性直流能源微电网,实现能源均衡调配。
  示范中心配备的大功率直流柔性充电设备可以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不同状况动态分配充电功率,缩短充电时间。2台共享直流充电桩可同时给6辆车充电。
 
碳普惠城市合作联盟在武汉成立
 
  7月20日,在湖北碳市场开市十周年主题活动上,中碳登、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武汉碳普惠公司携手腾讯,联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碳普惠实践者,共同发起"碳普惠城市合作倡议",并成立碳普惠城市合作联盟。
  碳普惠,是以生活消费为场景,为公众、社区、中小微企业绿色减碳行为赋值的激励机制。据此,公众及小微企业低碳行为形成的减排量,能够抵消自身碳排放、参与碳交易或转化为其他更为多元的激励,是生活消费端减碳的重要方式。
  碳普惠城市合作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共32家,涵盖了碳普惠管理者、碳普惠平台运营方、低碳场景企业以及低碳激励提供方。联盟旨在联合不同类型碳普惠模式的建设者、参与者,整合联盟成员单位在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构建一个具有强大号召力、广泛影响力且可持续运行的碳普惠合作机制。
  湖北宏泰集团旗下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是联盟的牵头单位,该公司开发的公众低碳生活平台"武碳江湖",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计算方法,全面记录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轨迹。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倡议进一步提升光伏电池效率计量测试能力
 
  近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光伏电池效率计量测试能力的倡议》。
  倡议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光伏行业技术的快速进步,TOPCon、HJT、xBC 等n型高效电池技术的推进速度逐步加快,但在技术推进过程中,由于受电池结构和工艺差别、各家测试装置不同、标准电池溯源机构差异、电池电容效应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准确测量电池效率的难度增大,各家测试机构数据偏差也较大等问题。长此以往,该情况将影响国家相关行业管理政策的制修订、不同技术之间的公平竞争,以及我国光伏电池测试效率值的国际公信力。因此,为推动光伏电池效率标定的准确性、科学性、规范性与一致性,促进行业长期良性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文件中提出以下六方面倡议。
  第一,加强标准电池的权威溯源能力,对外公布的电池测试效率溯源至SI国际单位制。第二,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电池的比对测试和技术交流,降低测试不确定度,共同维护良好的计量测试环境。第三,提升企业实验室和产线测试设备计量校准能力,保持量产效率测试与标准电池组件的一致性。第四,使光伏电池测试效率回归到光伏组件功率推算的合理范围。第五,依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技术专家组,当企业待发布的电池测试效率值高于行业认可的权威效率记录表中记录的同类型电池技术效率记录时,由技术专家组至少5位第三方技术专家进行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论证后再公开发布。第六,推动相关测试标准的制修订,加强测试与计量的培训,提升光伏测试与计量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湖北100亿元绿色低碳发展母基金成立
 
  7月20日,在湖北碳市场开市十周年主题活动上,总规模100亿元的湖北绿色低碳发展母基金成立。该基金主要投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基建、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以及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等产业,助力湖北绿色转型发展。
  该基金由湖北宏泰集团发起,联合中国诚通集团、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武汉市黄陂区政府等共同组建,已完成注册登记,首期出资20亿元;中国诚通集团所属诚通通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湖北宏泰集团所属湖北省双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据悉,湖北宏泰集团将发挥旗下中碳登、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聚绿盆"平台作用,融合碳市场、碳金融、碳产业,以基金为"杠杆",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资渠道,力争2到3年形成超过200亿元的"一主N子"基金生态圈,撬动1000亿元资本投入绿色低碳产业中。
  湖北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基金将发挥金融集聚效应,充分借助国家战略资源、央企资源、产业资源、金融资源等多方优势支持湖北产业发展,促进全省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国资基金、市场化基金协同联动,吸引、撬动更多资本、项目、技术、人才等核心要素向湖北聚集。
 
劳动用工
 
北京三部门联合执法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据悉,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三部门日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现场对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活动、劳务派遣活动及用工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相关企业进行约谈。
  约谈会上,北京市海淀区人社局通报5家企业存在人力资源市场经营活动、劳务派遣行为认定、劳动用工管理、女职工权益维护和虚假招聘等问题;各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整改情况进行了汇报,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别作出风险提示。
  此次集体约谈会聚焦引导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促进合规用工,营造舒心工作氛围,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纠治就业歧视,维护劳动者公平就业权益,为用人单位招用工和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良好环境。
  相关部门在检查中要求,各企业要合法合规地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和劳务派遣活动,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企业要树牢红线意识,保障企业职工劳动保障权益,尤其是要注重保护女职工劳动权益,平衡好劳动者权益维护和企业经营利益之间的关系。
  当前,北京市正在开展规范劳动用工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专项行动重点围绕规范用人单位招用工行为、整顿人力资源服务活动、查处劳务派遣违法违规问题、严惩与职介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下一步,三部门将发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分类管理、动态监控、联合处置,依法实施联合惩戒,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联合利华将在欧洲裁撤超3000个岗位
 
  据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披露,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联合利华公司将在2025年年底前在欧洲裁员3000至3200人。此次裁员将主要针对办公室岗位而非工厂岗位。
  据悉,联合利华在欧洲雇佣约1万到1.1万名办公室人员。
  去年7月出任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的海因·舒马赫在上任后一度受到来自股东的压力,要求其对数年来增长乏力的公司业务进行改革。
  本次欧洲裁员计划是联合利华全球裁员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提升公司生产力和增长潜力。联合利华今年3月发布的新闻稿显示,裁员计划是该公司"生产力提升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旨在未来三年内节省约8亿欧元的成本,预计将影响全球约7500个办公室岗位。
  联合利华还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对冰淇淋业务进行剥离,该业务旗下包括和路雪、梦龙等知名品牌。
 
专家论坛
 
徐善长:全面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水平
 
  据悉,《经济日报》7月25日刊发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徐善长撰写的文章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锚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必须坚定方向、聚焦主题,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着力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增强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水平,推动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宏观经济治理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有效建立并发挥作用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宏观经济治理意味着将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活动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推动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其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通过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政策的执行力,能够确保政策效果的最大化,增强政府治理能力,进而更有效地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质升量增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增添动力。顺应历史潮流、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将一项项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促进各项改革系统集成,通过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稳定和改善预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宏观政策必须稳健有效。要持续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以更有效的政策组合推动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坚持正确方法论提升治理效能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只有把握好宏观经济治理的方法原则,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才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为此,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坚持系统思维。宏观经济治理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既要防止经济增速大幅波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要抓住时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既要有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矛盾,也要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把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多重目标、多项改革和多种政策联动协调平衡。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变化、主要经济体经济政策调整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国内经济运行。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宏观经济治理需具备全球视野,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
  坚持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推进改革所需的科学方法,也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法治,坚持依法调控和统筹施策。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加强经济立法,强化产权保护,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依法制定和实施,确保其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和效果。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新时代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必须遵循的要义。要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着力保护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职能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监管能力,有效弥补市场失灵,持续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发挥宏观调控机制集成效应
  宏观经济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充分发挥各类政策措施的集成效应,做好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协同配合,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挥好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运用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意图的实现。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强化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地方规划与国家总体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突出规划的战略性、系统性。增强国家发展规划对年度计划、公共预算、金融信贷、国土开发、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的引导功能和统筹功能,提高规划的引领性、指导性;创新规划实施机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二是统筹推进财税、金融领域改革。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实际效果,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再分配功能和激励作用,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动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此外,还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三是强化政策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要促进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构建更加高效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实施好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举措,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强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同,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打造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把环保政策纳入宏观经济治理政策范畴。
  强化全链条管理增强调控科学性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要加强从政策制定到执行全链条管理,发挥各项政策举措的协同效应,提高宏观经济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执行力,促进经济发展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
  一方面,促进各项政策措施协调联动、同向而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强化总量性指标与结构性指标的衔接、约束性指标与预期性指标的统筹;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协调,既做好顶层设计,又有效激发地方积极性;加强政府与经营主体之间的协调,健全宏观政策的市场反馈机制。健全完善跨周期政策设计和逆周期调节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中长期、跨周期宏观经济政策预研,重视预期管理,增强前瞻性,同时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
  另一方面,提高调控的科学性。提升宏观经济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能力,研究优化能够更好反映高质量发展的先行指标,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建立外部风险冲击预判预警制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提升现代技术手段的辅助治理能力,建立宏观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强化对经济运行动态的实时跟踪,提高市场分析、形势研判能力,增强时效性和精准度,为宏观经济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经济日报》7月23日刊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徐建伟、李子文撰写的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显著特征、发展路径、目标任务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出来的生产力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要将新质生产力“是什么”的理论内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怎么干”的实践要求结合起来,深入认识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各生产要素相互作用、耦合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全面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是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围绕科技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是改进生产函数、提高发展质效水平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承载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能够形成优质高效的生产供给能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高、碳排放和污染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等也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着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更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要坚持向“新”向“上”向“绿”向“优”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更加稳定、更加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从发展趋势看,科技创新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具有广泛渗透性的科技革命,对各行业的投入产出结构、成本收益曲线、生产组织模式等均带来深刻影响;另一类是具有垂直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对特定行业的深度转型发展产生直接作用和重大影响。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主动适应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各类要素优化组合跃升为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赖于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要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组合提供了巨大空间,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释放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乘数效应,提高资本、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利用水平,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高效适配、耦合共生,全方位提升要素配置效率。
  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形成新质生产力不可能脱离实体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充分依托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更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物质技术基础。目前我国部分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从根本上说是科技创新不足制约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些新兴产业能够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关键在于走出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新路子。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协同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
  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标志。全要素生产率是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总体效率,体现了技术进步、要素配置优化、制度创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过度依赖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存在突出的瓶颈制约。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更加广阔的效益增长空间。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有助于持续降低碳排放、污染排放强度,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型企业培育、要素市场化配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探索创新政策举措,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良好生态。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据悉,光明日报近日刊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扬,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程俊杰联合撰写的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稳步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一项重大理论创新。生产力不仅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而且是社会制度变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生产力要素的理解具有动态性,认为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要素更新以及新要素的加入,并提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任何理论创新都源自对时代问题的关切,当今世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经济全球化进入更加曲折发展的新阶段,要素升级迭代和新要素产生发展日新月异,需要理论创新指导新的发展实践。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激烈国际竞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上总结、概括,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取得的经验,深刻指出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并全面系统阐述了其科学内涵、主要特征、关键本质、核心要素、发展路径、制度保障等,明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理论对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我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不可否认,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和结构性矛盾,比如有效需求不足、关键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破题的关键在于创新,应通过科技赋能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效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明确的产业载体,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就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方向和具体抓手。
  2.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生产力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只有充分认识、严格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并以此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制定经济政策,才能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有与传统生产力的共性之处,亦有独特的个性规律,必须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和原则方向。
  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的“牛鼻子”。科技创新具有阶段性,通常包括知识生产和价值实现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避免市场失灵可以更多发挥政府作用,后一阶段涉及知识成果的产业化,需要科学家与企业家充分耦合,尤其要发挥科技型企业家的主导作用。科技创新具有层次性,既有从0到1的突破性创新,也有从1到N的改进型创新,层次性还体现在创新领域的异质性上,有的领域更多需要发挥市场机制对创新的正向激励作用,有的领域则必须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创新。科技创新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因势利导,强化激励,宽容失败。
  因地制宜是客观要求。从全球看,创新活动并非均衡或随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而是越来越呈现创新集群的趋势,即创新地理空间集中化。创新依赖人才,因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差异和产业发展差异,人才往往具有较强的空间黏性。由于数字经济时代技术领域的专业性、多样性以及各地区知识资源分布的差异性,各个城市只能在少数产业领域集中突破。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表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效能更高、前景更广,但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否则容易产生巨大资源浪费。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模式跃迁是必然选择。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搞一种模式,更要避免陷入路径依赖。过去我国工业化进程在遵循世界一般规律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比如起始地区在不同阶段探索出以国际代工推进工业化、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工业化等不同路径,特别是为实现赶超发展采用偏向性的路径,突出增量调整和加入国际循环。这一模式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要素价格扭曲、价值链低端锁定、环境污染严重等结构性问题。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进,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我国必须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锚定新质生产力,从注重规模转向提升质量,从发展优先转向统筹发展和安全。
  制度优化是关键支撑。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更有效率、更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以此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要花大力气解决好创新效率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使用、要素配置与合理流动等体制机制问题,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包括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3.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建立健全与之适应的体制机制,推进科技创新,及时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绿色发展,强化要素支撑。
  着力构建传统产业焕新机制。传统产业不是低端、低效的代名词,通过技术、市场及政策赋能同样可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应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加强产业融合互促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传统产业更高效、快速地吸收利用新技术、新成果。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把推动传统产业兼并重组上升到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战略高度,鼓励产业关联强的企业间重组。
  着力构建新兴产业壮大机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用好“揭榜挂帅”,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尽快补齐产业基础短板。推动上下游企业、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共同成长。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加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力度。鼓励企业融入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的辅导、服务力度。
  着力构建未来产业培育机制。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创新技术与多领域深度融合的产业。放眼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由于前瞻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及产业应用的前景还不清晰,发展未来产业要把着力点放在创新系统和产业生态上,而不是仅仅聚焦于某个具体产业。政策导向上要坚持普惠包容,充分尊重企业成长的差异性、技术迭代的专业性,基于行业异质性加强分类指导和扶持,对于影响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些共性问题下好“及时雨”,丰富应用场景,促进企业良性竞争。鼓励国内企业与研究机构“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未来产业分工。
  着力构建生产要素支撑机制。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围绕制度设计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知识、人才、数据、资本等要素升级,优化要素再配置,充分释放结构红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立高标准要素市场体系,强化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强化科技创新事中管理,完善事后管理,建立学术同行评价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广泛吸引、利用高端复合型人才,为人才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在市场准入与退出、融资、竞争等方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降低失败的刚性成本,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中小企业
 
北京市提升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据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7月25日披露,为进一步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将推出以“服务全天候,企业好帮手”为理念的企业“三送”服务——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所需,提供一体化的数字服务、政策服务、热线服务,让企业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
  具体来说,在数字服务方面,为企业提供全程网办、在线导办、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可登录北京市政务服务网,办理34个领域的全程网办服务事项。通过“京通”小程序企业服务专区,可以办理9大类350余项服务事项。当企业线上办事遇到“该办哪件事、交什么材料、信息怎么填”等问题时,可发起在线导办。通过“人工导办+智能助手”的服务模式,由专业导办团队为办事人提供“一对一”网上办事实时交互服务。为企业提供主体变更、获取信贷等“一件事”集成服务,减少企业的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间。
  政策服务方面,提供政策推荐、订阅、兑现“一站式”服务。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将提供全市7类服务对象31个主题的政策全量检索服务,帮助企业快速获取政策信息。
  热线服务方面,打造“7×24小时”全天候服务“总客服”。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出台企业服务热线优化提升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来电一键直达、企业诉求快速派单、敏感诉求匿名交办等13条优化措施。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困扰,可随时拨打“12345”获得热线服务。
 
海南省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
 
  据悉,海南省科技厅近日发布通知,开展海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须于11月14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所在市、县科技管理部门。
  海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在海南省设立,拥有一定科技人员,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通过科技投入开展创新活动,符合相关条件,经海南省科技管理部门备案的中小企业。其被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对象。
  经认定为海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将纳入海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库进行管理。支持措施方面,在省重大科技计划、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中,海南省支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广泛参与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牵头的项目,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攻关”,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内部研发平台等,引进培育骨干创新团队,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调查分析
 
调查称各国央行计划未来一年进一步增加对欧元和人民币的头寸
 
  据报道,在瑞银资产管理近日举办的第三十届全球储备管理人研讨会上,瑞银资产管理发布2024年全球储备管理人研讨会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各国央行正计划进一步增加对欧元和人民币的头寸。
  具体而言,70%的受访者正在投资或考虑投资人民币。长期(10年期)来看,受访者平均人民币目标配置占总储备的百分比为5.0%。
  4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5年央行货币多元配置仍将以美元为中心,26%的受访者认为配置将呈现美元、欧元、人民币多极化格局。
  不过,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主导地位仍在持续,受访者的平均美元持有份额为55%。
  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各国央行对全球前景持乐观态度。数据显示,受访的储备管理人中,仅有13%认为全球仍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软着陆是最有可能的情形。此外,8%的受访者认为,全球已经进入了高通胀时期并认为较高的通胀将会持续更长时间。
 
德国8月消费者信心先行指数环比上升
 
  据报道,德国市场研究机构捷孚凯7月2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德国消费者信心先行指数为负18.4点,较7月修正后的数据上升3.2点。
  报告说,反映德国消费者信心的3项指标均环比上升,其中,收入预期指标升至2021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购买倾向和经济前景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
  捷孚凯专家罗尔夫·比克尔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7月德国消费者信心好转主要得益于收入预期提高,202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引发的兴奋情绪很可能有所贡献。如果这种兴奋情绪只是短暂的,德国走出消费低迷的道路仍将漫长。
  此前,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预测,今年欧洲足球锦标赛期间,外国游客预计将为德国带来10亿欧元收入,相当于第二季度经济产出的0.1%。不过,该研究所也表示,这种影响是暂时的。
  自1980年起,捷孚凯每月对大约2000名德国消费者进行信心指数问卷调查。该指数是预测德国经济走势和居民消费趋向的先行指标。
 
经贸态势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丙酸征收反倾销税
 
  据中国商务部7月19日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简称《反倾销条例》)的规定,2023年7月21日,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发布2023年第25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丙酸(以下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机关最终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国内丙酸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商务部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24年7月21日起,对被调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对美国公司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为43.5%。
 
英贸易大臣称目前不准备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
 
  据报道,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乔纳森·雷诺兹日前参加七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时表示,英国目前不会效仿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
  另据消息人士说,英国汽车行业尚未正式要求英国贸易救济局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这是英国启动相关调查之前的必要举措。
  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数据,2023年英国共出口约70万辆汽车,其中60%出口到欧盟。
  《金融时报》7月18日发表社论说,如果欧盟认真对待其汽车电动化的目标,问题就不在于是否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过多,而在于欧盟自身产业转型是否过于缓慢。
 
爱沙尼亚不赞同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
 
  据报道,爱沙尼亚外交部对外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组织司司长特丽努·普里茨7月23日表示,不赞同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
  普里茨说,她不认为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最佳解决方案。她指出,单边保护措施同样会损害欧洲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她强调,虽然爱沙尼亚没有发达的汽车工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加征关税不会影响爱沙尼亚。"我们也有分包商、进口商、汽车维修供应商和消费者。所有这些利益相关者都与欧盟的单一市场相连。"
  欧盟委员会此前发表声明称,从7月5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从17.4%到37.6%不等的临时反补贴关税。此举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也将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投资视点
 
长三角一体化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据悉,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7月25日在上海发布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长三角地区未来三年工作重点明确路线图和任务书。
  据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顾军介绍,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编制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通过项目化、清单式推进,确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各项任务加快落实。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九个方面、共165项重点任务。
  具体来说,9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协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高层次协同开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积极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力拓展城市合作广度和深度、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
  其中,在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方面,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20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深入推进张江、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支持南京、杭州-宁波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深化长三角基础研究合作,探索设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协同开展跨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围绕重大攻关任务组建长三角创新联合体等。
  在协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共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发展通用航空,加快布局低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研发和制造;协同推进未来产业发展,联合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联合发布长三角未来产品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等。
  为加快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明确23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制定出台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举措;加强长三角地区投资类企业准入等市场准入规范统一,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通报和归集制度;联合编制实施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开行串联长三角重点城市的大环线列车等。
  在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高层次协同开放上,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2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制定实施浦东新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建设高水平市场准入体系,试点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生物燃料、甲醇等新型燃料加注业务;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辐射引领区,加大进博会与长三角各地展会的联动力度等。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延续前两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更加注重可分解、可评估,强化分工协作和责任落实,确保取得实效。"顾军说。
  据介绍,前两轮的三年行动计划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也让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积累了共同推进重点工作的经验。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忠伟介绍,在前两轮三年行动计划中,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320项重点任务、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17项重点任务,完成率均在90%以上。
  "滚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是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落实国家战略,持续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三年行动计划的作用是把'独奏'变成'交响',要让大家产生同频共振效应。"张忠伟说。
 
上海推出科技金融服务新举措
 
  7月24日,上海科创金融联盟召开全体大会,共同推出科技金融服务新举措,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会上,沪上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泰君安、申万宏源、海通证券三大投行共同签署"5+3"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加强"商行+投行"科技金融协同赋能,深化在股权债权联动、创新综合科技金融服务、共建科技金融生态共享平台等领域的合作,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投资银行。
  科创金融联盟与高质量孵化器在会上合作签约,并发布合作倡议。据了解,上海科创金融联盟将携手重点高质量孵化器,发挥金融服务综合优势,深化金融服务与科技培育,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股贷债保担"等全方位金融支持,突出硬核科技属性,聚焦科技重点领域和区域,助推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和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
  "点心贷"创新产品也在此次会上亮相。据悉,针对科创小微企业成长快、轻资产、风险高等特点,上海科创金融联盟探索推出"点心贷"产品新模式,将为符合条件的"硬核"科创企业提供微型联合贷款,单户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与首批三家科技企业进行了"点心贷"现场签约。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委金融办、上海市科委等部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按照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的工作部署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综合运用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丰富金融产品服务,优化科技金融生态,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联动发展。
 
杭州发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实施方案
 
  据悉,为全面落实海洋强省建设部署,争创全国重要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7月22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杭州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力争到2030年,海洋经济总量实现翻番,海洋生产总值(GOP)达到34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海洋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00亿元,聚力发展全省领先的千亿级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加快打造海洋数字经济、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3个百亿级产业,积极培育5个潜力型和X个未来海洋产业,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海洋人才高地、海洋数字经济示范城。
  《方案》提出,将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具体来说,一是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厚植海洋科教服务优势,推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构建梯次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市属高校提升涉海类学科专业建设能力。提升海洋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产业化水平。二是数字经济赋能工程。深入推进海洋数字产业化,海洋产业数字化。推进新型海洋数字城市建设,拓展海洋数字经济产业社会领域化应用场景。三是绿色能源低碳工程。大力推进海洋新材料、船舶制造产业绿色化转型。推进新型储能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发展。推动风电装备产业链提升。组织认定一批绿色能源链主企业和链主伙伴企业。四是重大项目推进工程。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加快推进杭甬运河新坝二线船闸工程、深冷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争取招引落地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五是开放平台培育工程。加快培育省级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引导各类涉海生产要素集聚发展。加大交通运输、海水淡化、绿色能源等细分领域重大平台建设力度。六是专业人才支撑工程。加强海洋人才教育支持。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体制,健全分配和激励机制。优化海洋人才发展生态,优化多种形式配套保障。
 
辽宁发布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及配套细则3.0版
 
  日前,辽宁省工信厅、省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联合印发《辽宁省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及配套细则(试行3.0版)》(以下简称《细则》),为辽宁省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提供了规则依据,标志辽宁省电力市场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此次印发的《细则》包括《辽宁省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和《辽宁省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衔接实施细则》、《辽宁省现货电能量市场交易实施细则》、《辽宁省电力辅助服务(调频)市场实施细则》、《辽宁省电力市场电费结算实施细则》、《辽宁省电力市场准入注册与退出管理实施细则》、《辽宁省电力市场计量管理实施细则》、《辽宁省电力市场零售市场管理实施细则》7个配套实施细则。
  其中《辽宁省电力辅助服务(调频)市场实施细则》(试行3.0版)中提到,调频辅助服务提供者为电力调度机构调管的满足准入条件的市场主体,包括并网发电单元与新型经营主体。
  新型经营主体应满足市场准入条件,包含电化学储能、热储能、虚拟电厂等形式。电化学储能按自然年选择"报量不报价"参与现货市场的,日前可申报调频时段参与调频市场,相应时段在基准功率为零,日内参与调频市场出清。热储能按自然年选择"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的参与调频市场。
  调频辅助服务费用分摊者包括:(一)参与省内现货电能量市场的发电企业并网发电单元,包括:调频火电机组、按公用电厂管理的自备电厂;绥中电厂一、二号机组;66千伏及以下公用燃煤机组;集中式风电光伏场站、核电机组、抽水蓄能电厂、水电机组及其他火电机组。(二)电化学储能、热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
  调频服务提供者在日前依据要求申报调频市场出清与优化参数,日前申报信息封存到运行日。电力调度机构在日内整点时刻前,以小时为周期集中出清,确定中标单元及其调频容量。
 
山东省出台21条举措强化测绘地理信息要素保障
 
  近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强化测绘地理信息要素保障更好支撑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21条措施,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新型生产要素保障作用,更好服务数字山东建设和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为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业务格局,山东省将变革基础测绘组织管理模式,统一建设实景三维山东数据库,向市县配发轻量版数据库管理系统。推进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省市县协同更新,实行实景三维山东建设成果省市县共建共享。加强科技创新和试点探索,积极争取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实景三维服务低空经济等试点示范,推进部、省测绘地理信息重大科技专项落地实施,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
  海量遥感影像数据是测绘地理信息资料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为深化遥感影像统筹获取与服务,山东省将增强遥感影像获取能力,统筹推进市级卫星节点建设及应用,探索省市一体化运行模式,降低基层遥感影像应用成本。提升遥感应用服务能力,针对市县自然资源特定监测需求、监测目标、监测尺度,提供遥感智能监测技术支撑与服务,持续免费向县乡村提供"一村一图"电子数据。
同时,山东省将拓展测绘地理信息赋能应用,更好地服务百姓生活、政府管理决策、数字经济发展等。编制基础测绘成果服务指南,探索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要素跟着项目走",发挥实景三维山东、时空大数据平台基础性、通用性作用,按需为公共管理、指挥决策、监督监查等提供服务保障。探索建立地理空间数据流通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山东省无人机联动管理服务平台,助力低空经济发展。免费向社会提供手机高精度定位开发包服务,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基于天地图·山东开展增值开发,拓展基于时空信息的即需即供、主动服务、个性服务新模式。
 
河南省出台40项措施扎实推进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
 
  7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共出台40项措施,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质的突破,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在持续增强创新引领作用方面,《措施》提出,将推进河南省科学院北龙湖创新基地、中原量子谷等牵引性项目建设,加强与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力争全年建设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10家以上;扎实开展小麦、隧道掘进装备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力争全年新建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各类省级创新平台300家;积极探索开发科技保险新险种,力争全年发放"科技贷"60亿元以上。
  在持续提升链群发展能级方面,《措施》提出,将建立"7+28+N"链群动态调整机制,出台首批18条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建设方案;成立省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线郑州比亚迪新能源皮卡车、上汽郑州"智己"等新车型,建成洛阳中州时代、焦作多氟多等新能源电池基地,力争全年汽车产量超过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80万辆;建立制造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机制,力争全年新增"头雁"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00家。
  在持续释放有效需求潜力方面,《措施》提出,将深入实施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三大工程,出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围绕"暑期生活""暖购秋冬"等主题接续开展专题消费活动,复制推广郑州商品房"卖旧买新、以旧换新"模式;抢抓暑假、"十一"假期等旅游黄金季,积极推广戏剧研学、精品演艺、精品赛事等文旅产品,丰富"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培育沉浸式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文旅消费新场景。
  在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措施》提出,将清单化落实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108项重大任务,出台实施营商环境投诉举报调查处理办法;深入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制定低效用地再开发、混合产业用地供应政策,深化长葛等17个国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
  在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方面,《措施》提出,将出台实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行动方案,建设首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制定出台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编制2024河南外商投资指引,加强64个省重点外资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
  在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措施》提出,将扎实开展城市体检,推动各地编制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开展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出台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计划,力争全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户,完成燃气等老旧管网改造4000公里以上,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万个,新建公共服务领域汽车充电桩2万个;制定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全面开展秋季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45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50亿公斤以上。
  在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措施》提出,将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快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建成大唐三门峡、中核汇能濮阳等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开工建设灵宝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力争全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出台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市、县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动组建省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平台企业,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废旧物资回收"两网融合"。
  在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方面,《措施》提出,将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力争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取证)150万人、高技能人才(取证)90万人;全力抓好煤电、新能源等支撑性电源建设和外电增购,力争全年完成煤电"三改联动"200万千瓦。
 
安徽省知识产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出台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知识产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结合安徽实际,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总体要求,厘清权责关系,适当加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财政事权,减少并规范省和市以下共同财政事权,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级和市以下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健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推动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省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方案》从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授权确权、运用促进、保护、公共服务、涉外工作、其他事项等七个方面划分具体财政事项及其权责。《方案》提出,各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强化监管监督,确保改革工作落实到位;要根据改革确定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合理安排预算,及时下达资金,切实落实支出责任;要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着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知识产权领域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要参照国家和省级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划分各级知识产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要明确本级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知识产权工作的职责,加强市级统筹,合理安排本市及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安徽出台支持科技企业运用资本市场"25条"
 
  近日,安徽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印发《安徽省支持科技企业运用资本市场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聚焦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发挥,着力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从供需两端发力,出台25项举措支持科技企业运用资本市场高水平发展。
  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需求,《若干措施》明确要着力构建股权激励、私募股权投资、发债融资、银行信贷、上市挂牌、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层层递进接力、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精准性,构建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生态。同时,打造科技企业组团式金融服务,整合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各种金融要素资源,聚焦科技型企业具体金融服务需求,推动"贷款+投资""贷款+担保""贷款+保险""债券+担保"等不同金融业态的组团式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金融机构提升科技型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针对科技型企业债券发行、供应链金融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注册中存在的痛点堵点,《若干措施》提出了建立科技型企业发债项目储备库、探索开展基金注册登记绿色通道试点等举措,推进科创金融改革创新。
 
湖南力推装配式建筑发展
 
  近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湖南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实施装配式建筑产业倍增计划,推动行业产值实现三年倍增。
  《行动方案》确定了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三大目标。一是行业产值倍增,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不断延伸,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总产值2024年达到2000亿元、2025年达到3000亿元、2026年达到5000亿元。二是占比大幅提升,全省城镇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持续提升,2024年达到44%,2025年达到52%,2026年超过60%。三是体系基本建立,到2026年,建立完善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相适应的政策、管理、建材、装备、建造、评价、人才和市场等八大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装配式建筑"湖南模式"。
  按照"工效更高、品质更优、成本更低"的原则,湖南省打造装配式建筑分类应用场景,对易于工业化建造的建筑类型,如农村住房、集体公寓(宿舍)、保障性住房、工业厂房(仓库)、市政园林设施、装配化装修等,按照"六个一"模式(即一种建筑类型、一套建造技术体系、一套标准图集、一套专属审批流程、一批龙头企业、一个产业联盟)分类推进。
  湖南省将健全装配式建筑全过程闭环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申报、用地、立项、规划、设计、图审、施工、验收等环节执行装配式建筑要求。同时,不断健全装配式建筑规范标准体系,加强完善财税、土地、金融等配套支持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江西通过多元化金融投入助力中医药发展
 
  据悉,为全力推动金融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力江西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近日,江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会同江西省中医药局联合印发《金融等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江西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据悉,《实施方案》结合江西实际,聚焦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围绕强化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提高直接融资水平及统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三大任务,提出了"强化中医药产业集群金融支持""扩大中医药产业股权融资规模""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等10条具体落实举措。
  《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中医药产业集群金融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园区金融策略,细化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生物药品等子产业链服务,为集群发展提供多元化、便捷高效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固定资产贷款、设立并购基金等多种方式,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整合、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
  《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金融机构要为中医药集群发展提供多元化、便捷高效的金融支持,加大中医药制药业项目信贷投放力度,将中药材种植险费率从4.5%降至3.6%。鼓励中医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探索建立"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同时,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补助资金,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湖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据悉,为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加快高校成果转化二十条")。
  "加快高校成果转化二十条"实行科研和转化人员分类评价,推动横向科研项目与纵向科研项目等效。针对高校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人员,在指标设计上进行区分、各有侧重,不以同一把尺子去量不同类型的人才,对成果转化人员,着重评价成果转化成效,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同时,探索社会化出资项目激励机制,对符合要求的横向科研项目,按程序认定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解除科研人员在评价考核中受项目类型限制的困扰。
  "加快高校成果转化二十条"鼓励自主设置转化专技岗位、畅通转移人才职业发展路径。授权高校结合工作需要,自主设置转化专技岗位,比例可根据学科特点、工作需求和学校实际灵活确定。同时,针对这支队伍的发展,明确要求实行单列考核和评价,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在省级人才计划中予以倾斜支持,并在自然科学系列和工程技术系列下增设技术经纪专业开展职称评定。
  "加快高校成果转化二十条"支持科研人员在企业兼职取酬、落实管理服务人员激励措施。"加快高校成果转化二十条"要求,教育、科技、人社部门指导高校制定科研人员在企业兼职管理制度和管理服务人员激励措施,明确科研人员按约定取得的兼职报酬(含奖励)归个人所有、不受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额限制,按不低于科技成果转让、许可净收入的5%比例奖励管理工作人员和中介服务人员,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激励更多科研人员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
 
湖南新增25个省级产业集群
 
  7月22日,湖南省工信厅公布2024年省级产业集群竞赛结果,湖南省新增25个省级产业集群。其中,长沙市光储及智慧配电装备产业集群等12个集群获评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岳麓区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产业集群等13个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本次竞赛共有来自14个市州的77个产业集群报名参赛,按照优中选优原则,综合评估产业集聚度和产业发展实力。本批省级产业集群集中分布在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综合实力均为本行业细分领域全省第一,是冲刺国家产业集群的种子选手。
  本批省级产业集群特色鲜明,逐渐成为地方产业新名片。如长沙市数控机床(磨床)产业集群创新资源集聚,形成了智能研磨抛光机、光伏行业专用机床等特色产品;宁乡市智能家电、衡东县泵业制造、临湘市钓具(浮标)等产业在小赛道上闯出大名堂,成为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湖南省构建起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库,遴选长沙市音视频装备产业、宁乡市智能家电产业等产业集群,作为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对象。截至目前,湖南省累计培育1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54个省级产业集群。
 
深圳发布我国首个科研机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地方标准
 
  据悉,我国首个科研机构商业秘密地方标准《科研机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近日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正式发布,于7月1日实施。
  《规范》明确,科研机构应坚持"管理部门指导监督、自主管理、依规保护"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原则,确定机构最高管理者为商业秘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将商业秘密保护管理纳入整体规划,并制定商业秘密保护管理的方针和目标,通过规划、实施、检查及持续改进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体系,将商业秘密保护管理措施贯彻到科研机构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科研、商业合作、生产、销售、采购、财务、人事、行政)中,确保制定的相关措施与科研机构自身实际发展水平和发展战略相匹配。
  《规范》充分结合科研机构的特性,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等维度着手,对商业秘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保护宣传与培训管理、资产确认、资产内部保护、资产外部保护、检查与改进、应急与维权等作出规定,不但突出了科研机构商业秘密保护的商业价值,还针对科研机构在对外合作交流中(如聘任国际专家、开展项目合作等)如何防范商业秘密外泄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广东证监局组织开展辖区私募投资基金自查工作
 
  7月22日,广东证监局发布开展辖区私募投资基金2024年自查工作的通知。
  根据通知披露的自查内容,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按照通知要求,检查自身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条例》《私募办法》《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以及中基协有关规定情况。
  自查重点包括: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在宣传推介、资金募集、投资运作等业务环节是否合规,登记备案、信息报送、信息披露等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是否完善,是否存在基金产品逾期,是否开展量化交易,是否存在异地经营情形,是否存在不能持续符合登记备案条件的情形,是否从事与私募基金管理相冲突或者无关的业务等。
  通知称,下一步,广东证监局将视情况对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对不按要求开展自查、不及时报送材料、整改不力、数据造假、刻意隐瞒风险、不重视风险化解的,该局将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对存在违法违规、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等行为的,该局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对自查及时认真、数据真实并推动风险化解、全面纠正违规行为的,该局将视情况给予监管支持。
 
福建省立法促进公平竞争
 
  7月22日,《福建省促进公平竞争条例(草案)》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条例(草案)结合福建省实际,对公平竞争审查、妨碍公平竞争行为、促进公平竞争环境建设、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办法》已施行28年,在立法理念、行为界定、处罚设定等方面,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尽一致,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为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吸收、转化福建省在促进公平竞争方面的经验做法,通过"废旧立新"的方式制定新的促进公平竞争条例,十分必要,有助于进一步夯实公平竞争的法治基础,推动构建统一开放、公平高效、诚信守法、安全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防止行政性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利于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加优良的竞争环境,提高市场经济竞争质量和水平。条例(草案)明确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行为,并列举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实施限定交易、妨碍商品自由流通等八项禁止性行为;明确不正当竞争的情形,对混淆行为、商业贿赂、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七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具体规定。
  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对保护经营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条例(草案)设置促进公平竞争环境建设专章,对考核评价、信用监管、执法司法、经营者主体责任、行业协会责任等作了规定,推动竞争治理从单向监管向多元共治转变。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在对条例(草案)的初步审查报告中建议,增加对监管部门合规指导、合规激励方面的职责以及平台企业明确平台内公平竞争规则,引导平台内经营者依法竞争的内容。
 
美国商业地产萎缩变冷
 
证券时报7月23日刊发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撰写的文章指出,日前,美国房地产巨头Related Companies将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一栋物业作价5000万美元对外售出,与买入价比较不仅损失了1.03亿美元,卖出价值竟然不够偿还1亿美元的贷款余额,紧接着,作为得克萨斯州沃思堡的最高建筑,伯内特广场的卖出价格只有1230万美元,相比三年前1.375亿美元的成交价,跌幅高达91%。高买低卖交易接连涌现,折射出时下美国商业地产(CRE)的惨淡场景。如果从2022年3月美联储加息时算起,至今美国商业地产价格跌幅达到了21%,其中办公类商业地产的跌幅最大,高达4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这是美国商业地产价格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下跌。英国宏观经济分析机构凯投宏观预测,美国商业地产的价格从峰值跌向谷底,还有15%左右的跌幅,而且CRE的总体颓势至2040年也不太可能逆转。
  价格快速下跌的结果,就是市值的剧烈萎缩。3年前,美国CRE的市场规模为2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名义GDP的八成多,可如今,美国商业地产价值规模近19万亿美元,缩水16%,同时,《财富》杂志预测,到2025年年底,美国的商业地产价值将暴挫35%。另根据凯投宏观的分析报告,旧金山、芝加哥、纽约、洛杉矶、波士顿和华盛顿特区等六个大城市的商业地产价值在未来两年内缩水最为严重,其中旧金山的商业地产价值将缩水40%—45%。
  金融危机至新冠疫情这10多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着持续宽松,不仅基准利率降至零附近,同时推行量化宽松,极其充裕的流动性以及极度低廉的融资成本,将美国商业地产价格推到了一个极致繁荣的时间段位,这期间美国商业地产的价格飙涨了50%,最高年度投资总额一度高达7000多亿美元,但是,任何宽松货币政策都会留下通货膨胀“后遗症”,为遏制物价上涨,美联储从2022年3月开始加息,最终将联邦基金利率推高至目前5.25%—5.5%的区间,连续打压之下,尽管通胀从高位回落,但其顽固性却超过想象,乃至美联储至今未敢做出降息的承诺。
  高位利率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就是高额融资成本。加息之前,商业抵偿的融资利率只有3%甚至更低,而加息之后,杠杆水平普遍升至7%,翻了一倍还不止,商业地产的利润空间遭到巨大挤压;不仅如此,资产价格往往对利率水平最为敏感,在商业地产价格拐头向下且一路创出新低的同时,高利率也拉低了CRE的估值,投资人与持有人的偿债能力随之变弱,借贷风险开始裸露,作为重要的资金供给方,银行于是开始紧缩信贷规模并提高信贷标准,商业地产的再融资受到重大扼制。据了解,美国银行中目前至少有三分之二基于控制商业地产风险做出了顺周期管理,而一年前还不到5%。遭遇锁喉卡脖之下,很多商业地产企业只能廉价卖身求存。
  除了向银行借贷外,地产企业与投资人也会进行非银融资,但货币市场利率走高必然带升债券市场利率,结果是融资成本快速飙升的同时,企业偿本付息压力也空前剧增,最后,即便是像以曼哈顿中城百老汇大楼这类优质资产作为抵押品的3A抵押贷款票据也难逃信用质疑,恐慌之下,一级市场债券认购者纷纷避而远之,二级市场买卖人择路而逃,市场用脚投票的风险倒灌给债券发行端,商业地产企业的融资难度于是进一步提升。
  遭遇利率力量扼制的同时,商业地产还受到了来自需求端消费边际递减的冲击。据纽约大学的研究机构测算,全美目前“在家工作”的劳动力份额目前已稳定在20%—25%的水平,较疫情前的平均水平2.6%高了几乎十倍。远程办公的直接结果就是许多城市的商业地产空置率节节攀升。根据穆迪发布的最新报告,疫情前全美办公楼空置率平均约为17%,而目前则升至创纪录的20%,预计到2026年将进一步升至24%。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地产冰河炸裂的风险已经浸染至美国金融系统。继去年一年内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等6家银行倒闭之后,今年以来又有费城共和第一银行遭到破产清算,同时纽约社区银行一度走到“爆雷”的边缘,这些身陷险境与绝境的银行绝大部分都与商业地产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深度关联,要么信贷结构中CRE占比过大,最终被庞大不良资产与失信违约的两股力量带入深渊;要么购买和持有大量的商业地产抵押支持类证券,高利率碾压之下价格暴跌与估值大幅下移,随后无奈止损导致浮亏变为实亏,进而又不得已展开大规模的资产减记与损失拨备,财务负债表随之严重恶化,客户挤兑涌现,回天乏术后只能走上末路;要么充当“白衣骑士”,收购负债累累的业内同行,资产规模虽快速扩张,但同时CRE资产权重迅疾飙升,年度财报由盈利转为亏损,接着便拉响警报。
  据美联储统计,目前美国所有银行的贷款构成中,房地产贷款占比45.1%,其中商业地产贷款占比53.6%,而在所有银行商业地产贷款中,小型银行占比67.2%,再加上中型银行的CRE信贷权重,总计约2.99万亿美元的商业地产贷款规模中,中小银行占比接近70%。微观上比较,商业房地产贷款占美国大型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比例仅为6.5%,而中小型银行占比高达30%。因此,除了须承受CRE债券的还本付息压力以及买入后的亏损压力外,美国中小银行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商业地产贷款。
  截至目前美国所有银行商业地产贷款的拖欠率已连续七个季度环比上升,并为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最高。来自美国按揭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共有超3000亿美元的写字楼、公寓楼的贷款到期,其中超过五分之一的贷款存在违约风险,至2025年底,全美到期的CRE贷款体量将超过1万亿美元,2027年会升至2.2万亿美元,显示未来两年将是商业地产风险对中小银行传导的最敏感时期。根据违约可能涉及的对象,标准普尔前不久已经将硅谷国家银行等5家中小银行列上“危险名单”,同时下调评级到负面;另外,今年截至目前被美国存款保险公司(FDIC)列入“问题银行”名单的中小银行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家,所涉资产规模叠增了158亿美元,就是说CRE所可能引致的增量风险在未来将会更大。
 
德国商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
 
  据悉,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7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德国7月商业景气指数从上月的88.6点降至87点,为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
  数据显示,构成商业景气指数的制造业、服务业、贸易和建筑业四项指标当月均环比下降。其中,制造业指标下降明显。
  慕尼黑经济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菲斯特表示,受访企业对行业现状的满意度有所下降,对今后几个月的情况明显持有疑虑,"德国经济陷入危机"。
  慕尼黑经济研究所商业景气指数被视为德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对观察德国经济形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菲律宾宣布全面禁止离岸博彩业
 
  7月22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国情咨文中宣布,"从今天起,所有离岸博彩运营商均被禁止。"
  马科斯在当天下令菲律宾博彩监管机构在2024年底前关停一切面向海外赌客的在线博彩业务。"必须停止严重滥用和不尊重我们法律体系的行为",马科斯补充说,"他们伪装成合法实体,将业务扩展到与博彩业毫不相关的非法领域,例如金融诈骗、洗钱、卖淫、人口贩卖、绑架、残酷折磨甚至谋杀。"
  菲律宾国家博彩监管机构--菲律宾娱乐及博彩公司(PAGCOR)主席腾科(Alejandro Tengco)回应说,将取消离岸博彩公司牌照(POGO, Philippine Offshore Gaming Operators),并与执法机构合作落实总统马科斯的指令。他指出,执行时将引用国家安全法及总统指令,因此阻力不大。
  该国离岸博彩业雇佣约4万名菲律宾人和23000名外国人。
 
日本核心CPI连续34个月同比上升
 
  据报道,日本总务省7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2.6%至107.8,连续34个月同比上升,且涨幅连续两个月扩大。
  报告显示,能源价格上涨是6月日本核心CPI上涨的主要原因。其中电费同比上涨13.4%,城市燃气费同比上涨3.7%,推动能源价格同比上涨7.7%。日本政府5月将电力燃气费补贴减半,6月取消电力燃气费补贴,电费对家庭开支的影响加大。
  此外,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其中生鲜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文化娱乐类商品价格同比上涨5.6%。
 
投资分析点评
 
▲杭钢股份拟斥资3.74亿元搭建算力集群
 
  7月24日晚,杭钢股份(600126)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全资子公司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采购AI服务器、网络存储等配套设备,搭建算力集群。
  公告显示,近期,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中标算力服务采购项目,拟采购AI服务器、网络存储等配套设备,搭建整体算力不低于68Pflops算力集群。该项目总投资约3.74亿元(含税),建成后将对外提供算力服务,服务期为四年,服务费用按季度结算,先付费后使用。
  杭钢股份主营业务为钢铁及其压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发力数字经济业务。目前,公司已在杭州半山投资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其中,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是杭钢股份数字经济板块重要组成。
  杭钢股份具备上述项目实施的优势。一是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一直深耕云计算、云服务相关市场,有一批合作伙伴,与算力服务有非常高的重合度,可实现快速与客户建立联系,推动市场合作和业务落地;二是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拥有一批专业的机房、云平台等相关技术人才,可为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扎实的人才保障。
  "通过该项目建设实施,将助力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向智算算力服务、人工智能等业务开拓,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储备。"杭钢股份还指出,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过去以IDC业务、公共行业服务云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作为主营业务,本项目有利于其的战略发展。
 
  ▲恒申新材拟29亿投建锦纶项目
 
  7月19日晚间,恒申新材(000782),其全资子公司广东美达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美达新材料"),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投资建设"高性能聚酰胺差异化纤维智能制造项目"(下文简称"差别化锦纶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29亿元。
  通过差别化锦纶项目的落地,恒申新材计划投资建设年产8万吨差别化锦纶6长丝生产线,以及年产2万吨差别化锦纶66长丝生产线,即合计年产10万吨差别化锦纶长丝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公司预计该项目将在2027年前试生产。
  对于本次投资目的,恒申新材表示,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业务布局,规划建设高性能聚酰胺差异化纤维智能制造项目,同时配套人工智能装备及智能化立体仓库等;引进最先进设备,确保长效稳定生产。同时,项目应用一体化高效节能全流程人工智能制造技术,配套高容积比智能立体仓库,实现产品落筒、检验、包装、输送、出入库等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
  恒申新材同日公告美达新材料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办理总额不超过20亿元的项目贷款,项目贷款期限不超过15年,主要用于差别化锦纶项目建设。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将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并拟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土地使用权、厂房和设备)作为抵押。
  恒申新材目前的主要产品为锦纶6切片,是锦纶丝的上游产品。目前,恒申新材生产的锦纶丝主要应用于织带、花边、制纱等领域。
  恒申新材认为,差别化锦纶项目生产规模合理,可实现从原有设备到世界最先进设备的产能置换;规划产业链完整,定位为高档差别化化纤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可实现从传统纺织大宗商品向高端、特种纱线市场定位转变。
 
▲长发集团增持亚泰集团
 
  据悉,亚泰集团(600881)7月21日晚公告,公司于7月20日收到长春市城市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发集团")发来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7月4日至7月19日,长发集团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共买入亚泰集团5530.53万股股份,占亚泰集团总股本的1.70%。本次权益变动后,长发集团共持有亚泰集团1.65亿股股份,占亚泰集团总股本的5.08%。
  截至2024年7月19日,长春市国资委及长发集团合计持有亚泰集团股份4.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16%。
  回溯前情,2024年6月20日,亚泰集团首度跌破1元面值。之后,亚泰集团6月26日晚公告,拟3000万元至5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为不超过1.6元/股。
  亚泰集团回购股份的消息对于提振公司股价的作用并不明显。很快,亚泰集团于6月30日晚公告,长春市国资委指定由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长发集团为主体,以其自有资金,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易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1.5亿元~3亿元,增持价格不超过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每股净资产1.62元。
  另外,亚泰集团股东金塔投资承诺自2024年7月1日起至2025年7月1日止12个月内,不以任何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
  此番消息一经披露,二级市场就给予了正面的回应。7月1日至7月3日,亚泰集团连续收出3个涨停板,公司股价重新站回1元面值上方,最高一度涨至1.2元/股。近日,亚泰集团的股价又有所走弱,7月18日收报0.99元/股,再度跌破1元面值。次日,该股小幅反弹,收报1.01元/股。
  据《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长发集团近期增持的亚泰集团股份多数集中在1元/股附近,已增持股份的合计金额较"增持金额1.5亿元~3亿元"尚有差距,因此长发集团在后市有望继续增持。
 
  ▲两家广东国资战略入股澳门华人银行
 
  7月19日,广东省属国有企业恒健控股、粤海集团宣布战略入股澳门华人银行。
  澳门华人银行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在澳门注册且总部位于澳门的本地商业银行,持有由澳门金融管理局发出的金融全牌照。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间,南粤集团通过两次股权收购,以56%控股权成为澳门华人银行控股股东。
  南粤集团系广东唯一一家总部设在澳门的省属一级企业,构建了粤澳合作城市综合运营服务、跨境金融服务、中医药产业园开发运营等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据了解,恒健控股是广东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省重大战略投资平台;粤海集团为广东省政府全资企业,目前旗下有3家香港上市公司。
恒健控股表示,本次入股完成后,"恒健控股公司将赋能澳门华人银行做精做强做实传统业务,拓展创新跨境业务合作,和其他银行股东通力合作,将澳门华人银行打造成为经营稳健、特色鲜明的大湾区跨境金融服务领先银行。"
 
  ▲巴菲特对比亚迪持仓降至5%以下
 
  据报道,美国知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下称伯克希尔)再次减持比亚迪H股股份。据港交所7月22日披露,伯克希尔7月16日出售139.55万股比亚迪H股,每股平均售价为246.96港元,共计套现约3.45亿港元。此次减持后,伯克希尔在比亚迪H股的持股比例降至4.94%。
  这是自2022年8月30日首次披露以来,港交所第16次披露伯克希尔对比亚迪股份的减持动作。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或许是伯克希尔对比亚迪股份的持仓最后一次公开披露。港股市场《证券及期货条例》显示,持有上市公司5%或以上任何带有投票权的股份类别的权益的个人及公司,必须披露其在该上市公司带有投票权的股份的权益及淡仓。
  该人士称,巴菲特或有减持比亚迪至清仓计划,一旦持股比例降至5%,减持速度会加快,因为持股5%以下的股东减持不需要进行披露。
  据了解,2008年9月,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斥资约18亿港元买入比亚迪股份2.25亿股,此后近14年持股份额未发生变动。若不考虑分红等因素,按上述16次减持均价的平均值228.57港元/股计算,估计巴菲特本轮累计减持比亚迪股份套现约390亿港元。
 
  ▲富士康将在郑州投建新事业总部大楼
 
  7月24日早间,鸿海(2317.TW)在台湾证券交易所公告,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简称"富士康")7月22日同河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富士康在郑州建设新事业总部。富士康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智慧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储备和产业链资源优势,加快推动电动车整车、储能电池、数位健康和机器人产业落地,聚焦河南,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圈。
  公告显示,富士康将在郑州投资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承载新事业总部功能。项目一期选址位于郑东新区,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总部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战略产业发展中心、战略产业金融平台等7大中心,将为富士康在大陆实施"3+3战略"提供产业资源、技术力等相关支持;同时,围绕"3+3战略"的落地实施,富士康将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点布局电动车试制中心、固态电池等项目。
  据了解,自2010年郑州富士康工厂落地后,河南便一直是富士康在大陆的重要生产基地。以富士康郑州工厂为核心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如今也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更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特斯拉将在明年低批量生产人形机器人
 
  7月22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X(原推特)上回复一条推文称,特斯拉将在明年低批量生产"真正有用(genuinely useful)"的人形机器人,供特斯拉内部使用,并有望在2026年提高产量供其他公司使用。
  特斯拉在2022年10月发布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雏形机,并在去年年底公开了二代Optimus机器人,能灵活用手拿鸡蛋,识别物体,还能走路。
  马斯克曾表示,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远远超过人类,从长远来看,特斯拉几乎所有的价值都将来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包括车辆和人形机器人。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国中水务拟间接控股北京汇源
 
  7月22日晚间,国中水务(600187)发布公告,公司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间接收购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汇源")。,从而成为北京汇源控股股东。
  北京汇源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汇源品牌曾被誉为中国的"果汁大王"。但随着行业环境、信用环境变迁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北京汇源出现流动性问题,债务风险全面爆发,此后被法院裁定进入重整程序,于2022年6月获批重整。
  根据重整方案,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文盛资产")作为重整投资人投入16亿元资金,以诸暨文盛汇作为参与重整北京汇源的持股平台,取得北京汇源60%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
  重整后的北京汇源业务逐步恢复,而文盛资产也为北京汇源设计了证券化方案,力争实现A股上市。
  同样在2022年,受制于原有污水处理业务竞争激烈、增长乏力,国中水务也谋求转型,并且看中了北京汇源这一资产。自2022年起,国中水务已先后三次受让文盛资产参与北京汇源重整设立的持股平台公司诸暨市文盛汇自有资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诸暨文盛汇")36.486%的股份,受让后间接持有北京汇源21.89%股份。
  目前,国中水务正在筹划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向上海邕睿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上海邕睿")收购其持有的诸暨文盛汇股份,公司计划收购完成后公司将累计持有诸暨文盛汇注册资本不低于8.16亿元,占标的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不低于51%,从而成为标的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北京汇源的控股股东。
  国中水务表示,本次交易拟采用现金方式,不涉及上市公司发行股份,不构成关联交易,也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本次交易尚处于初步筹划阶段,交易方案仍需进一步论证和沟通协商,尚需履行公司、标的公司及交易各方必要的内外部相关决策、审批程序,本次交易存在未能通过决策审议而终止的风险。
  国中水务主营业务为污水处理、自来水供应和环保工程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及服务为自来水销售、污水处理、供暖服务、工程技术咨询服务、设备销售、工程总包。
 
▲宏达股份拟易主四川国资
 
  7月21日晚,宏达股份(600331)公告重整进展,称2024年7月19日,四川省什邡市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宏达集团")、四川宏达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宏达实业")合并重整计划草案,终止宏达集团、宏达实业重整程序。
  目前,宏达实业为宏达股份控股股东,宏达集团与宏达股份为同一实际控制人刘沧龙所控制企业。
  截至公告日,宏达实业持有宏达股份股份约5.36亿股,全部为非限售流通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26.39%。宏达实业累计质押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5.3亿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26.08%,占其持有该公司股份总数的98.84%。宏达实业持有该公司股份累计被冻结和轮候冻结5.36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100%。宏达实业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目前尚未办理解除质押登记、解除司法冻结和变更过户登记手续。
  宏达股份最新公告显示,根据重整计划,重整投资人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蜀道集团")将承接宏达实业所持宏达股份全部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26.39%。若重整计划顺利执行,宏达股份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权益变动后,蜀道集团拟成为宏达股份控股股东,四川省国资委拟成为宏达股份实际控制人。
  蜀道集团成立于2021年5月,是重组整合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新设合并方式组建的省属国有企业,注册资本542.26亿元,股权穿透后由四川省国资委间接持股90%,四川省财政厅间接持股10%。
  宏达股份主营冶金、化工,该公司及其兄弟公司宏达集团此前均是四川信托重要股东,分别持有四川信托22.16%、32.04%股份。2020年四川信托陷入兑付危机后,宏达集团、宏达股份、四川濠吉、汇源集团等4家股东被采取监管强制措施,原四川银保监局联合地方政府派出工作组,推进公司风险处置。
  2023年6月9日,四川省什邡市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长城华西银行成都分行的申请,分别裁定受理债务人宏达实业、宏达集团破产重整案。同年6月28日,法院分别指定宏达实业管理人与宏达集团管理人,具体负责开展各项重整工作。去年12月25日,法院裁定对宏达集团、宏达实业进行实质合并破产重整。2024年3月13日,管理人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开招募和遴选重整投资人。2024年5月27日,宏达集团、宏达实业、管理人与蜀道集团正式签署重整投资协议。2024年7月5日,管理人向法院提交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草案)申请。
 
▲中化蓝天成为昊华科技全资子公司
 
  7月23日,昊华科技(600378)公告,截至公告日,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集团")、中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资产")分别持有的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蓝天")52.81%股权和47.19%股权,已全部过户登记至昊华科技名下,中化蓝天成为昊华科技全资子公司。
  实际上,这次并购的企业本就为″同胞兄弟″,双方均归属于万亿央企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中化控股由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5月6日联合重组而成。中国中化控股业务范围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石油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八大领域,是全球规模领先的综合性化工企业,旗下拥有扬农化工、中化国际、鲁西化工、昊华科技等1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在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基地和研发设施,以及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
  2018年12月26日,天科股份完成对中国昊华下属11家优质化工科技型企业的整合,成立了昊华科技,主营业务为高端氟材料、电子化学品、航空化工材料及碳减排业务等;中化蓝天则是一家创新型氟化学公司,业务涵盖氟碳化学品、含氟精细化学品、氟聚合物、锂电化学品、无机氟等。
  在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合并的背景下,通过此次重组,昊华科技和中化蓝天将有效实现氟化工业务的结构优化和资源整合,增强优势互补,将在采购、生产、研发、销售等方面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据了解,去年8月14日晚间,昊华科技披露并购方案,拟以72.44亿元的价格购买中化蓝天100%股权;同时,向外贸信托、中化资本创投等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配套募集等量资金投入PVDF、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等11个项目建设。今年1月30日,昊华科技将此次交易募集配套资金总额调减为不超过45亿元,并剔除了"新建3000吨/年三氟甲基吡啶项目"。
今年6月,昊华科技发行股份购买中化蓝天100%股权获证监会注册批复,此次重组属于中化集团体内首单重大资产重组业务。
 
▲天翼电子拟出清众安小贷41.18%股权
 
  据北京产权交易所7月23日披露,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翼电子")拟转让重庆众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安小贷")41.1765%股权(42000万股)。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天翼电子将彻底退出众安小贷股东之列,告别这一互联网小贷牌照。
  众安小贷现有股东为天翼电子、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香港百仕达有限公司三家,持股比例分别为41.17647%、41.17647%、17.64706%。
  众安小贷成立于2017年11月,为全国首批成功接入人行征信系统的互联网小贷公司,具备全国展业资质,目前注册资本为10.2亿元。
截至2023年末,众安小贷总资产为13.12亿元,2023年公司收入40073.15万元,净利润4500.61万元,不良率为1.91%,拨备覆盖率达144.43%。
 
▲中电电机控制权或变更
 
  7月23日晚间,中电电机(603988)公告称,当日接到控股股东宁波君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宁波君拓")和大股东王建裕及王建凯的通知,其正在筹划有关公司的股份转让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的控制权变更。
  中电电机主要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大中型直流电动机、中高压交流电动机、发电机、电机试验站电源系统和开关试验站电源系统等成套设备。
  目前,宁波君拓持有中电电机5520万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23.47%,为中电电机控股股东。因宁波君拓的控股股东五矿元鼎为有限合伙企业,五矿元鼎和其普通合伙人五矿创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宁波)有限公司无实际控制人,宁波君拓无实际控制人,因此中电电机无实际控制人。
  另外,中电电机大股东王建裕、王建凯分别持有5057万股、1596万股,占中电电机总股本的21.5%、15.45%股份,王建裕、王建凯为兄弟关系,已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
 
  ▲光洋股份实控人拟变更为黄山国资委
 
  7月25日晚,光洋股份(002708)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扬州富海光洋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富海光洋基金")于当日与黄山建投富海光洋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黄山富海基金")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黄山富海基金通过现金方式从富海光洋基金受让光洋控股81.667%股权,从而获得光洋股份控制权,转让总价款约11.57亿元。
  公告称,本次变动后,光洋控股持有公司24.70%股权不变,黄山富海基金将持有光洋控股81.667%股权,为光洋控股的控股股东,通过控制光洋控股间接控制公司24.7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因此光洋股份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黄山富海基金的实际控制人黄山市国资委。
  光洋股份同时还公告称,7月25日与安徽黄山高新区管委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有利于公司借助黄山地区当地资源与优惠政策,完善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上下游产业链布局,降低公司产业链成本;同时与黄山当地政府共同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现共赢发展,本协议的签署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ST天成退市
 
  据报道,*ST天成7月21日公告,公司收到上交所发出的监管工作函,因其6月24日至7月19日,公司股票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终止上市条件,根据规定自7月22日开市起停牌。
  7月8日,*ST天成曾对上交所回函称,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无明显提升,经营连续亏损,"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贵州长征天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贵州长征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
  结合财报来看,近几年,公司年度营业收入徘徊在1亿多元,净利润已经连续5年亏损,扣非净利润则至少连续12年亏损。2023年度,*ST天成实现营业收入约1.54亿元,归母净亏损2.1亿元。
  今年6月,*ST天成及两名高管还因信披不及时被监管部门警示。另外,*ST天成还存在大量债务违约的情况并涉及多起诉讼,大部分资产、银行账户被查封、冻结。
  截至今年3月31日,*ST天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6亿元。截至7月19日收盘,*ST天成每股0.73元,相比2015年的35.33元每股,不足四十分之一。
 
  ▲宁德时代在漳州成立新能源公司
 
  近日,漳州市润开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范一贞,注册资本59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在线能源计量技术研发,合同能源管理,电池销售等。
  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时代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
 
  ▲原网商银行副行长江浩出任蚂蚁消金董事和总经理
 
  7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公示批复,核准江浩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蚂蚁消金")董事和总经理任职资格,江浩自完成总经理任命程序之日起履行总经理职责。
  据了解,江浩拥有二十多年金融从业经验。他2018年5月加入网商银行担任合规总监,2020年7月起担任网商银行董事会秘书、合规总监,2021年9月起担任网商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合规总监。
  蚂蚁消金于2021年6月获批成立并开业。2023年,蚂蚁消金连续完成两轮增资至230亿元,已完整承接来自重庆小微小贷、重庆商诚小贷的花呗、借呗业务。
 
▲4家国资股东拟转让星展证券合计40%股权
 
  7月19日晚间,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两则股权转让信息,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星展证券")4家国资股东拟转让所持星展证券合计40%股权,合计转让底价超8亿元。
  具体来看,上海东浩兰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转让所持星展证券20.17%的股权,转让底价为4.15亿元;上海黄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汇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黄浦引导资金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拟共同转让所持星展证券19.83%的股权,转让底价为4.08亿元。
  星展证券的注册资本为15亿元,星展银行有限公司作为外资控股股东持有51%的股权。另外4家股东分别是上海东浩兰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4.67%)、上海黄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3.33%)、上海汇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6.5%)和上海黄浦引导资金股权投资有限公司(4.5%)。
  因此,若此次股权转让交易完成,上海东浩兰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汇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还将各持有4.5%的星展证券股权,合计9%。
  上海东浩兰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实控人为上海市国资委。上海黄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汇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黄浦引导资金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的实控人均为上海市黄浦区国资委。
  对于本次国资股东挂牌转让所持星展证券股权,市场人士认为,外资股东方星展银行或有意进一步增持星展证券。
星展证券由新加坡星展集团控股,于2020年8月经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2021年6月获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和证券自营。
 
  ▲尼日利亚决定对脸书母公司罚款2.2亿美元
 
  据报道,尼日利亚联邦竞争监管机构7月23日表示,尼日利亚已决定对脸书母公司元宇宙平台公司及其下属沃茨阿普公司处以2.2亿美元罚款。
  尼日利亚联邦竞争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代理负责人阿达穆·阿卜杜拉希说,经过3年密集调查,认定元宇宙平台公司存在剥夺尼日利亚数据主体的自决权、传输权和共享个人数据权利的行为。
  阿卜杜拉希说,在其他国家,元宇宙平台公司让数据主体选择是否共享其数据,但尼日利亚的情况并非如此,因此尼监管机构决定针对这种歧视性做法处以罚款。
  沃茨阿普公司表示,其母公司元宇宙平台公司将对罚款决定提出上诉。
 
  ▲上半年日本百年企业破产数量创新高
 
  据报道,日本帝国数据库公司7月22日披露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74家创立百年以上的日本企业陷入破产,是去年同期的近两倍,刷新2000年开始统计该数据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物价高企导致利润下降以及缺少接班人成为日本百年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日本经济新闻》预计,今年百年企业破产数量将大幅超过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2008年。
  从行业看,上半年22家制造业与21家零售业百年企业破产,占总数的约六成。对百年企业而言,更新陈旧生产设备的费用成为企业经营的沉重负担。
  帝国数据库公司负责人旭海太郎对媒体说:"近年物价高涨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基于长期合作关系的价格转嫁变得愈加困难。"
  据帝国数据库公司统计,2023年日本约有4.36万家百年企业。
 
  ▲小林制药被指生产现场管理混乱
 
  据报道,日本小林制药公司7月23日公布了由外部律师撰写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问题调查报告,指出该公司危机意识薄弱,生产现场管理混乱。
  小林制药于1月15日接到日本国内第一例消费者急性肾衰竭住院的联络报告。之后,由于不断有消费者在服用该公司生产的含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后出现急性肾衰竭等健康问题,小林制药于3月22日宣布紧急召回所有3款含红曲成分的保健品。4月下旬,小林制药成立由3名外部律师组成的"事实验证委员会"进行调查。7月22日,该委员会向小林制药提交了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小林制药未及时向消费者公开信息并提醒注意,未就此次事件设立危机管理总部,和公司外部董事、外部监事信息共享不充分,至少在今年2月上旬以后就应该举全公司之力尽早采取对策。然而,从接到最初的消费者肾脏受损报告到宣布召回问题产品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其间多次错失召回时机。
  报告还指出了小林制药在品质管理方面的问题。包括相关的生产线品质管理等业务人手不足是常态,生产现场管理混乱。品质管理负责人承认原料中"是有混入青霉菌的情况"但此事被搁置。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21日,该事件中正在调查因果关系的死亡病例超过100例,就医消费者超过2270人,累计460余人住院。小林制药董事长小林一雅和社长小林章浩于23日引咎辞职。
 
  ▲日本便利店品牌罗森集团退市
 
  据报道,上市24年后,日本便利店企业罗森集团7月24日正式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7月3日,罗森集团(TYO:2651)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股份合并、取消股份制规定、修改部分公司章程等程序,决定于7月24日退市。退市后,日本电信运营商KDDI和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将各持有罗森集团50%的股份。
  2024年2月6日,KDDI对罗森发起收购要约,最终以10360日元/股的价格收购了罗森3903.15万股股票,总对价4043.7亿日元。对于未来计划,KDDI称,将和罗森融合,在日本建立大型实体门店网络,比如顾客可以在罗森门店内得到KDDI的相关服务;此外KDDI和罗森的客户数据将被整合,从而建立日本最大的顾客数据平台之一。
 
管理视点
 
只能挂在墙上的企业文化,还不如没有
 
哈佛商业评论7月23日刊发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艾琳·迈耶(Erin Meyer)撰写的文章指出,只能挂在墙上的企业文化,还不如没有。
  在职业生涯之初,我曾在专门从事医疗保健软件的公司HBOC工作。有一天,HR部门的一位女士拿着一卷胶带走进自助餐厅,开始在墙上贴海报。他们用宝蓝色展示公司的价值观:“透明、尊重、正直、诚实”。第二天,我们收到了钱包大小的塑料卡片,上面写着同样的话,并被要求记住它们,以便将其融入我们的行动。第二年,当管理层被控17项阴谋和欺诈时,我们知道了公司真正的价值观。
  自从德鲁克那句名言“文化把战略当早餐吃”以来,人们普遍认同,企业文化是商业成功的关键。然而,很少有公司以正确的方式表达他们的企业文化,让那些词语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组织现实。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文化把战略当早餐吃,你该如何烹饪它?
  过去20年,我作为教授和顾问一直在研究组织中的文化。我研究了那些挣扎于建设企业文化、努力塑造员工行为的公司,也研究过少数似乎破解了密码的公司。在这篇文章中,我基于这些经验,提供6条简单的指导方针,帮助面临企业文化建设挑战的管理者。
让公司文化扎根于现实困境
  在表达期望的组织文化时,公司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专注于一些抽象的绝对正面的词汇(诚信、尊重、信任等等)。以诚信为例。几乎所有领导者都希望员工诚信行事。确实,作为一种明确阐述的价值观,也没有其他可靠的说法能替代诚信。我从没遇到一家组织说,“在这家公司,我们都关注腐败。”
  但是,使用绝对正面的词汇来表达公司文化时,它是一种声明,不太可能推动员工的日常决策(以及行为)。让你期望的文化变得鲜活的诀窍是,用一些进退两难的困境来辩论和表达它。如果你识别出员工经常面临的两难困境,并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解决它们——“在我们公司,如果遇到这个困境时,我们向左转”——那么你期望的文化将会在组织扎根并影响团队的行为。
  以下是我自己工作中用过的例子。
  困境:你管理着一个由8名营销专家组成的小团队。这个团队勤奋协作。然而,你其实一直在与老板讨论四个月内可能发生的组织变革,这对你的部门影响重大。团队成员将转移至新老板和新队友。一些人可能会被要求搬到新的工作地点。这些变化大约有60%的可能会发生。那么,现在,你会跟团队成员分享这些信息吗?
  → 选项A:倾向于团队稳定。目前保持安静。你的团队按部就班。你不知道这些变化是否一定会发生。如果你告诉员工,他们很可能会恐慌并且分心,导致压力和耽误时间。也许有成员会决定离开团队去寻求稳定。面对这么多未知,何必引发担忧和分心呢?
  → 选项B:倾向于透明。告诉他们你知道的信息。当你对员工坦诚,会培养信任。如果你处在他们的位置,你会想知道这些。你寻求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员工,也让他们表现得像成年人。成年人可以(并且应该)应对真相。为什么要坐等并允许谣言或者交头接耳的半真半假的消息散播呢?
  两种选择都是可靠且合理的应对方式。我曾经向十余家组织的数百名管理者展示这个案例,我发现大约45%的人选择分享信息,略多于一半的人倾向于对信息暂时保持沉默。
  你希望你的管理层倾向于哪种选择?如果公司的目标是稳定,你希望管理者们选A。告诉他们,“在这家公司,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员工免于分心。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每个人都应该专注于手头的任务。”如果你的组织想要培养一种注重透明度的文化,就告诉员工,“在这家公司,领导们会狂热地分享信息。即使代价是效率低下或心烦意乱,我们也会告诉员工我们所知道的。”
  当员工面临各种皆为合理回应的情境,他们可以根据个人偏好做出选择,也可以受公司文化指导而行动。在建设公司文化时,考虑那些员工面临关键决策困境的时刻,热烈地辩论潜在的回应方式,并且创造那些能够明确指导员工行动的价值主张。
  让公司文化从抽象转化为行动
  如果你是从零开始建立公司文化,从一开始就用一些“困境”来辩论。但如果你已经有一个由抽象原则组成的公司文化宣言,可以用“困境测试”确定它们是否足够可行,以便在实际决策的情形下有用。
  例如,一家医疗保健的跨国公司在网站上陈述了其两个价值观——在意和意义(care and meaning)。
  很简单。我们在意。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我们所做的工作同等重要。我们互相帮助、彼此尊重。
  你所做的事情很重要。我们用有意义的工作安排每一天。我们的使命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为何要培养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你可以成长,发挥影响,并且激发新的想法。
  这些话不算过于宽泛的陈词滥调(不像“诚信”或“尊重”)。它的描述能引发共鸣。然而,我们很难想到这些描述可以帮助解决的现实困境。让发心良好的员工自问是做无意义、还是有意义的工作,这行不通。显然,也很少有管理者在为“我应该向团队展示我在意还是不在意”的问题而苦苦挣扎。原则虽然很明确,但它们没有解决员工通常面临的现实世界的抉择。
  看看亚马逊的价值观:“敢于直言,服从大局。”(Have a backbone: Disagree and commit.)”这句话的后半段是由当年的太阳计算机公司(Sun Microsystems)联合创始人斯科特·麦克尼利(Scott McNealy)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的,这6个单词一起帮助亚马逊员工解决具体的困境。例如:你的老板正在考虑新广告活动的三种设计。你讨厌她倾向的那款设计。你应该告诉她,并且提出你的反对意见吗?选项A:是的!尽可能清晰和有说服力地陈述你的立场。选项B:不!你不想冒险激怒你的主管或破坏你与她的关系。你应该选择哪一个?“敢于直言”的价值观清晰地指引了你的回答:说出来并提出你的理由。
  全彩色展示公司文化
  一旦确定了一套清晰的价值观并对其进行过“困境测试”之后,使用具体、彩色的图像来表达你期望的文化,以使价值观深入人心。对图优效应(PSE)的研究表明,图像能以抽象词语所没有的方式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如果我让你记住“正义”和“菠萝”这两个词,你更有可能记住“菠萝”。如果我告诉你菠萝的大小和手感,就像被冰柱覆盖的土拨鼠,它会在你的记忆中永不磨灭。
  考虑亚马逊的“两个比萨规则”,该规则规定,团队规模不应由超过两个比萨就能喂饱的人数组成。24名队友为一块意大利辣香肠比萨而战的画面令人难以忘怀。更多彩的是爱彼迎的“大象、死鱼和呕吐物”,该规则规定,领导者应透明地解决每个人都知道但没有人敢提到的事情(大象)、开始变得臭气熏天的不愉快事件(死鱼),以及人们需要摆脱的沮丧情绪(呕吐物)。亚马逊可以说“我们重视小团队”,爱彼迎可以说“我们践行透明化”,但两者都不会产生相同的行为影响。
  人对了,文化就对了
  “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是一个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意思是,如果没有输入正确的数据,无论程序有多好,输出都会是垃圾。这个概念也适用于你的组织。当然,这绝不是说不合适的员工是垃圾。但是,如果你招募的员工,其个性与公司文化不符,不管你做对了什么,都不太可能得到想要的行为。
  在定义公司文化时,首先要确定你会招聘谁。做得很好的一家公司是巴塔哥尼亚。这一段从其企业文化网页中剪切来的(因篇幅所限有删减)内容,演示了如何引导管理层做出合适的招聘决策。
  巴塔哥尼亚不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广告,也不雇佣猎头来寻找员工。我们(招聘)利用一个非正式的朋友和商业伙伴网络——那些喜欢尽可能多地在山区或野外花费时间的人。毕竟,我们是一家户外公司。我们不会和一群穿白衬衫、打领带、身材走样的人一起在展台上闲逛,就像医生不会让他们的护士在办公室抽烟一样。我们寻找那些在露营地或河边比在办公室更自在的“浑球”们。如果他们有出色的资历,那就更好了,但我们会冒险选择一个游走的攀岩者,而不是一个寻常的MBA。
  这些句子充满了解决招聘困境的决心。我应该雇佣一个有技术专长但不喜欢睡帐篷的人吗?不。我应该冒险雇佣一个可能没有正确技术经验的山地自行车手吗?是的。我应该付钱给猎头寻找求职者还是通过员工推荐?后者。
  确保让文化驱动战略
  许多公司通过关注员工态度来定义其文化。看看前面提到的“我们在意”和“你所做的事情很重要”的说法。态度至关重要,你应该强调它。但最重要的是确定你的战略目标——无论是降本增效、最小化业务复杂性还是通过合并扩大规模——并利用“困境测试”确保员工理解他们应该做出哪些决策,从而将业务推向正确的方向。
  例如,如果你试图从消除错误、保持一致性和可复制性的文化(在工业时代很流行)转向适应性、创新和赋权的文化(在数字时代越来越必要),你就需要“困境测试”去鼓励管理层迅速改变方向、消除官僚程序并追寻新鲜想法。
  以营销软件公司HubSpot为例。它的文化简介宣称:“我们是适应性强、持续变革的终身学习者。”它呈现了一个招聘场景,将价值主张变为现实。
  那些只想要稳定感和可预期的好人呢?他们可能做得很好,但他们很可能不会在这里感到快乐。
  任何面对这个决定——“我应该雇用一个寻求稳定性和可预期的高才能员工吗?”——的员工都知道该倾向于哪一方:不雇用。
  不要绝对化
  当然,总有些时候你所传达的文化不应该(或不能)被遵循。辩论组织文化时,也要找出你所陈述的价值观不适用的困境。大胆地将企业文化推向极限,但也要定义哪些情况超出了界限。
  在网飞的研究中,里德·黑斯廷斯(网飞联合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告诉我,“对我们的员工来说,透明度已经成为公司信任他们负责任行事的最大象征。”网飞迄今为止非常透明,以至于在公司财务数字被报告给华尔街之前,它就先与管理层分享了季度财务数据——这是几乎没有其他上市公司在做的事情,许多旁观者认为这很鲁莽。
  然而,即使对于这家透明度惊人的公司来说,也有边界。对于黑斯廷斯来说,最终是允许员工查看每个人的薪酬方案。他认为,薪资透明度将鼓励管理者深入思考他们支付给每个员工的薪酬,同时消除薪酬歧视。到2012年,所有副总裁及以上级别的员工都可以看到彼此的薪酬。2017年,这一规定扩展到了总监及以上级别(约占公司的12%)。黑斯廷斯希望该规则适用于所有员工。
  但是管理层反击了。正如一位总监所说:“我看着人们,看到他们的薪水在他们头顶闪现。奥利维亚·克鲁格,35万美元;霍华德·康纳,19.5万美元。”(这些是化名。)另一个解释说,“这是我的私人信息。我的领导向团队展示我的医疗记录是不可以的,告诉我的同事我赚了多少钱也是不可以的。”2018年春天的一项投票显示,超过80%的网飞管理者反对与所有员工分享薪酬信息。透明度与个人隐私产生紧张关系,隐私获胜。
  尽管公司文化应该推动整个组织的决策,但请将其视为北极星,而不是紧身衣。在确定哪些困境将推动整个公司的决策时,还要考虑你所表达的文化不适用的情况。明确澄清这些界限。对于酗酒的前COO,你可以告诉员工,“我觉得杰拉尔德的个人隐私胜过透明度。杰拉尔德已经离开。我们都爱他。我不想说更多了。”
  用最简单的术语来说,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个性。就像你可以描述一个人的个性一样(“桑德拉精力充沛,乐观,容易出错,总有一千个新想法”),你也可以描述一个群体的文化(“在这个公司,人们很正式、安静,效率极高,彼此非常直接地交谈”)。尽管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不同,但群体文化会影响个人行为。
  在你费尽心思用丰富多彩的方式与可借鉴的“困境”来表达公司文化之后,请确保公司最高层以身作则。如果想让公司文化扎根,领导必须是第一个模范。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困境”了。
 
信息化建设
 
国家数据局将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据悉,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7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等作出部署。国家数据局将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加快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符合市场规律、契合发展需要的基础制度。国家数据局将落实全会关于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任务部署,按照成熟一项、发布一项的原则,推动数据产权、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政策出台。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必须依靠改革创新
  刘烈宏表示,我国是首个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国家。数据具有不同于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的特性,这使得数据工作更为复杂。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必须依靠改革创新,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刘烈宏强调,要先立后破,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抓好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政策制定,加快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符合市场规律、契合发展需要的基础制度。
  要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数据基础设施等建设,就像食品需要冷链一样,数据流通也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将支持地方开展试点探索,打造数据"冷链"。
  要坚持问题导向,破除数据开发利用的瓶颈制约。聚焦解决供数、用数中的合规顾虑,持续探索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新路径,着力推进"数据要素×"行动,挖掘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要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做强做大数据产业。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壮大数据企业,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生态,打造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数据产业。
  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务实开展互惠互利的数字经济合作,加强合作平台建设,积极参与数据治理规则制定,建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需要看到,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卡点堵点问题。扩大公共数据供给作为破解"供得出"难题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公共数据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备受市场关注。
  对此,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司长张望指出,国家数据局正在建立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制度、授权运营规范以及相应的信息披露机制,明确合规政策和管理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指导和管理。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运营机制改革,厘清数据供给、使用、管理的权责义务,激发供数动力和市场创新活力。
  而对于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张望指出,国家数据局围绕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正在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一方面,厘清数据产业的内涵和外延,面向市场需求,培育多元化的市场经营主体。另一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支持企业在资源汇聚、技术攻关、产品服务、流通交易、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快发展。同时,用好政策工具,从投资政策、人才培养、产业集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安排。
  持续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环境
  刘烈宏表示,国家数据局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持续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环境。其中,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形成合力,深入组织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推进重点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面向区域、园区、集群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强化解决方案和服务供给,支持龙头企业和第三方数字化服务商搭建数字化转型综合赋能平台,促进产业链协同。在加强数据赋能方面,正在研究制定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政策,扩大公共数据资源的高效供给,推动大中小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共同开发利用企业数据,不断满足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数据资源的需求。同时,深入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提升中小企业用数能力,实现降本增效。在营造数字化转型生态方面,支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打造供需对接、全链协同、价值驱动的数字化转型生态。我们也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等立足自身优势,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转型能力,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杭州印发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7月23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简称《措施》),提出加快算力设施建设、培育模型开放生态、加快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五方面共十四项举措。
  其中,《措施》提出,扩容"算力券"发放。每年"算力券"总额提升至2.5亿元,新增"算力券"支持企业购买符合杭州市规划布局的智算中心以及纳入算力撮合的合作伙伴所供给的智能算力。"算力券"按不超过算力合同费用的30%给予用户企业补贴,其中,依托经备案的生成式多模态基础大模型进行模型服务(MaaS)、智能体开发等应用的企业补贴比例不超过算力合同费用的30%,使用国产算力设施开展模型训练、推理和应用的企业补贴比例不超过算力合同费用的30%,使用其他算力设施的企业补贴比例不超过算力合同费用的20%。单家企业每年"算力券"申领不超过800万元,生成式多模态基础大模型企业可以放宽。
  《措施》提出,打造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围绕打造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算力底座、模型基石和数据支撑,加强芯机联动、整零对接、产业协同,培育高性能芯片、高速光网络、高性能液冷服务器、人工智能算法、多模态数据集等一批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加强优质企业引育。围绕智能算力、大模型和应用赋能等全产业链领域,大力引育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拥有自主核心技术、高成长型的新势力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杭州总部企业。加快培育具有产业链控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对首次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隐形冠军"企业,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
 
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布跨境电商行为指引
 
  据悉,杭州互联网法院日前发布《跨境电子商务多元主体行为指引》(简称《指引》)。《指引》从平台、企业、消费者三方面入手,共30条具体要求,为中外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司法指引,为跨境数字贸易市场行为明确规则。
  《指引》强调跨境电商平台需严格履行自营业务标记义务,建立健全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机制,完善跨境电商经营活动可回溯信息系统。同时,电商企业应完善跨境商品质量溯源及管控体系,强化跨境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海外知识产权合规机制。此外,还指引消费者充分理解跨境电商交易风险告知书,加强甄别跨境电商平台及其跨境零售业务,防范二次销售跨境零售商品导致的走私风险。
  "针对跨境商品能否退货的问题,原则上是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杭州互联网法院法官介绍,"《指引》明确,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消费者'和'经营者',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和'经营者',原则上应当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同时,《指引》还建议,企业对于不能退货的商品一定要明确标注,不仅要在商品详情栏进行提示,还需设置单独显著的消费者确认流程。
 
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6165亿元
 
  7月2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云计算白皮书(2024年)》(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随着大模型推动云计算产业开启新一轮增长,我国市场保持较高活力。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5864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在生成式AI、大模型的算力与应用需求刺激下,云计算市场将保持长期稳定增长,预计202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2023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6165亿元,同比增长35.5%,仍保持较高活力,AI原生带来的云技术革新和企业战略调整,正带动我国云计算开启新一轮增长,预计2027年我国云计算市场将突破2.1万亿元。
  《白皮书》显示,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活跃,资源布局、服务质量、技术融合等方面仍有优化空间。过去十多年,在政策引导和产业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云计算发展已从概念期进入到创新活跃、广泛普及、应用繁荣的新阶段,取得了积极进展。云资源供给方面,呈"东重西轻,南强北弱",但布局需进一步优化;云服务应用方面,从资源上云转向深度用云,服务质量还有提升空间;云技术融合方面,算云融合呈阶梯状分布,数智云化水平仍存较大差距。
  《白皮书》提出,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加速融合,将开启智能化新纪元。传统的通用云计算正加速与人工智能融合,升级成为可服务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的智能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快速革新。
 
香港成立数字政策办公室
 
  据悉,香港特区政府7月25日成立数字政策办公室(简称"数字办"),以牵头推动数字政策,提升政府效率和服务,通过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建设便民利商。
  据了解,数字办设于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辖下,由数字政策专员带领,设有数字政府、数据治理及数字基建三个科别,分别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带动数字政府建设及推动各部门应用先进资讯科技,在公共服务方面推陈出新;通过数据治理政策,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和分析应用;加强数字基建和安全,推动产业发展,并深化与内地合作,包括便利跨境数据流动和"跨境通办"政务服务等举措。
  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数字化可以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政府运作效能和革新公共服务。数字科技和数据也是驱动高质量发展及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元素。数字办会倡导以创新科技和数据为本的数字政策,全力引领特区政府利用创新科技优化公共服务,落实更多便民利商的数字政府措施,以切合数字时代下不断转变的需要和公众期望。
  成立数字办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的一项新措施,目的是通过合并原来的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及效率促进办公室,以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相关建议已于2024年年中获得特区立法会通过。
 
美英欧监管机构签署关于人工智能竞争的联合声明
 
  据报道,美国、英国和欧盟的监管机构日前签署联合声明,旨在通过公平公开的竞争释放人工智能技术所能提供的机遇,并制定了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的共同原则。
  由欧盟委员会、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签署的这份联合声明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近年来发展迅速,有可能成为近几十年以来最重要的技术发展之一。这种"技术转折点"将引入新的竞争手段,带来机遇、创新和增长。
  声明说,这四个监管机构将在各自法律的指导下,确保相关领域的有效竞争以及公平、诚实地对待消费者和企业。
  声明指出,人工智能助力下各大厂商在市场推出的新服务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但需要对其带来的风险保持警惕。
  声明列举了多种竞争风险,其中包括关键资源的集中控制风险,即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发展依赖于专业芯片、大量计算能力、大规模数据和专业技术,这些关键资源的集中控制可能使少数公司占据主导地位,限制颠覆性创新,从而损害公平竞争。此外,声明还列出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消费者风险,如人工智能可能会加剧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欺骗和不公平行为。
  声明说,公平交易、人工智能的互操作性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在竞争中拥有的选择权是支持竞争、保护消费者和帮助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原则,并且这些原则通常有助于促进竞争和推动创新。
 
企业信息员园地
 
临港自贸区应当加快要素凝聚和配置
 
  特约信息员:王协忠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临港自贸区建设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临港新片区挂牌以来,国家部委、上海市、新片区管委会已发布各类政策107项,加快推进总体方案落地实施,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4大产业集群,促进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高能级航运、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5项高端服务功能,培育离岸经济、智能经济、总部经济、蓝色经济等4类创新经济业态,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开放型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在全面提升投资自由;推进贸易自由、运输自由、金融开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探索出一条“加快发展数字化贸易方式,开拓临港新片区的发展新路径;发挥禀赋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具有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自由贸易港区;加快数字化融合创新,培育临港新兴产业集聚区;积极建设临港新片区与内陆腹地、内陆自贸区之间的协同开放新体系;构建临港新片区为物流枢纽的新型临港经济贸易网络”五个方面新的发展路径。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体思路,现就加快推进新型临港自贸区要素凝聚和配置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要素凝聚和配置。实施高标准贸易监管制度,强化自由港功能。加强自由港的数字技术驱动功能,建设港口数字化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港口智能化水平。加强港航大数据服务,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基础建设、生产管理、客户服务、市场预测等创新应用。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促进数字化跨境工业贸易与跨境支付,加快建设数字化跨境交易平台等新一代数字金融设施。统筹规划国际互联网数据中心及边缘数据中心布局,推动区内工业数据、贸易数据、金融数据跨境流通试点。
  二、大力推进要素凝聚和配置为矩阵的高水平开放的数字化跨境工业贸易新片区。加快挖掘以要素凝聚和配置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潜能,试点数据跨境有序流动的制度体系建设,确保数据作为经济发展要舒畅便利运用。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充分利融、科技研发、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在数据生数字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有利件,提升服务商品能力,增强工业数字化国际竞争力。推进云计算业态外资准入与监管,扩大工业软件和技术服的开放。
  三、积极探索引领长三角协同开放的网络化临港产业集群。推进浙沪苏长三角“五位一体”合作开发大小洋山、沪舟海上大通道建设、江海联运协同发展、自贸区新片区建设与沪浙自贸区联动,以及海洋石化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以长三角组合港机制,推动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确立港口企业的主导地位,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经营新模式。
  四、全力建设带动长江经济带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临港新城。规划建设东海二桥、沪舟涌等跨海通道,释放舟山、宁波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激活舟山自贸区,实现与临港新片区同城化发展。建设临港新城为契机,发展产城融合新业态,加快形成服务贸易集聚区。
  五、积极发展基于区块链跨境贸易服务网络的离岸贸易与金融自贸区。区块链跨境贸易的生态场景对人民币数字国际化将起到关键性决定作用,跨境电商企业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后必然会发挥更大的优势。探索发展集聚全球数字资产离岸业务交易的数字自由港。
  六、开展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差异化技术突破。新片区要走出“两有两没有”的特色化发展新路,不仅要有常规的产业发展和技术突破,在数字化新趋势方面必须有大突破。建设新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结合,发挥目前全国仅有上海和深圳的政策优势。推进从业自由或执业自由,打造引领全球风尚的自由贸易新城。突出特定地域、特定领域、特别政策,构筑尖峰——高原——廊道——网络的生产力布局,以具备新质生产力能力的数字自由港作为尖峰,极小范围内赋予极大自由,做实离岸、重在转口,形成服务贸易勃发、科技创新引领、先进制造支撑的临港经济新格局。
  • 上一篇:企业高层参考 第27期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