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层参考 第24期
部委决策
政治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据悉,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
会议指出,这次征求意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思广益,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决定稿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决定稿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会议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利用外资工作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利用外资工作,部署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工作。
会议指出,外资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多措并举稳外资。要深化重点领域对外开放,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要优化政策实施,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和投资等。要持续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外资政策,拓展保税维修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机制。要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修订发布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提高外籍人员工作便利度。
会议指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对于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至关重要。要坚持需求导向,加强就业市场研究,深化校企对接合作,更多培养市场紧缺、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要加大支持政策力度,用好培训补贴等资金,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强化就业服务,发挥招聘平台、人才市场作用,更好促进人岗适应、供需匹配。
国务院报告明确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重点工作
据悉,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郑备6月25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市场准入和要素获取等方面矛盾仍较突出,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还不充分,政策落实和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有的地方政务诚信建设有待加强,企业账款"连环欠"问题尚需解决。有的民营企业发展方式粗放,管理不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
围绕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报告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尽快修订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推动落实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加快构建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
二是着力加大民营经济发展要素支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落实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措施,加大对初创期、种子期创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数据要素型企业做优做强。
三是着力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推动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防范不当立案、选择性执法司法、趋利性执法司法或地方司法保护。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依法依规开展羁押、留置等措施,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审查调查工作。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进一步完善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的制度安排。
四是着力加强政策协调和督导落实。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中对涉民营经济政策开展专项评估。持续拓宽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决策渠道。
五是着力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六是着力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规范涉民营经济信息传播秩序,常态化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工作,批驳蓄意炒作、造谣抹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言论。
郑备表示,要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举措,狠抓政策落地落实,全力优环境强服务、破壁垒解难题、疏堵点提信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反垄断司法新规出台
据悉,最高人民法院6月24日发布《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同时废止。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介绍,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垄断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反垄断法》修改两周年之际,最高法院发布新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反垄断民事纠纷裁判规则。他表示,新规"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对于指导各级法院公正高效审理垄断民事案件发挥重要作用"。
陶凯元介绍,《解释》起草工作自2021年立项至今,历时三年。在吸收合并2012年《垄断民事案件规定》全部条文基础上,就反垄断民事诉讼相关问题作出系统规定,主要规定了程序事项、相关市场界定、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民事责任等。
健全行政司法衔接
反垄断法的实施有所谓的公共实施和私人实施两种途径。在我国,公共实施主要是指反垄断行政执法,私人实施主要是指反垄断民事诉讼,两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2022年修改后的反垄断法规定"健全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对此,《解释》作出了具体规定。
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介绍,在程序衔接方面,《解释》规定了反垄断行政查处后的后继民事诉讼,将可以提起后继民事诉讼的最早时间节点由原司法解释规定的"处理决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修改提前至"处理决定作出后",这样更便于当事人起诉、更高效实现行政处理与民事诉讼的衔接。
在事实认定方面,《解释》明确垄断行为行政处理决定所认定的事实"原则上推定真实但可例外推翻"的证据规则,赋予反垄断行政处理决定在民事诉讼中较高的证明价值,切实减轻原告的举证负担。
在法律适用方面,《解释》规定了纵向垄断协议例外,以便与反垄断法规定的纵向垄断协议"安全港"制度相衔接。将来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出台"安全港"的具体适用标准后,根据司法解释的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就可以直接援引适用。
减轻原告举证负担
"举证难、证明难"一直是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突出问题,《解释》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朱理介绍,努力解决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举证难、证明难"问题是起草《解释》的关注重点之一。《解释》从多个层面努力减轻原告的举证负担和证明难度。
首先,加强反垄断行政执法与垄断民事诉讼的衔接,明确反垄断行政处理决定的较高证明价值。根据《解释》第十条规定,一旦反垄断行政处理决定认定构成垄断行为,原则上推定该事实成立。
其次,明确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和证明标准,加大举证责任转移力度。《解释》通过第十四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等四个条文直接规定举证责任分配,指引当事人正确举证和证明。同时,《解释》特别强调通过对初步证据的正确评价实现举证责任及时转移,降低原告的举证难度,这些条款包括第十八条其他协同行为、第二十条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第三十七条低于成本销售、第三十八条拒绝交易、第三十九条限定交易、第四十条搭售、第四十一条差别待遇的规定。
再者,总结国内外经验,强化竞争效果和市场支配地位的直接证明。在相关市场界定方面,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了原告有直接证据则不再对相关市场界定承担进一步举证责任的三种情形,第四款则明确了原告可以不对相关市场界定提供证据的情形。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方面,同样强调直接证据的证明价值,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和第二款分别规定了可以初步证明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直接经济证据和自我宣传证据。
"上述诸多条款和措施,均是适当减轻原告举证责任的具体体现。垄断行为的分析认定通常需要较为专业复杂的产业和经济学知识。第十一条在制度设计上指引当事人自行委托或者协商委托专业人员出具经济分析或者市场调查意见,以辅助证明垄断事实。"朱理介绍。
明确垄断协议认定规则
一般认为,横向垄断协议是危害最严重的垄断行为,也是隐蔽性最强的垄断行为。该类协议的经营者们为逃避反垄断执法司法,往往不形成书面协议,"只干不说",由此导致反垄断执法司法实践中对该类协议证明和认定均较为困难。
反垄断法第十六条规定,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二级高级法官余晓汉介绍,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解释》第十八条专门规定了"其他协同行为"的四项考量因素及其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特别是,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和执法司法实践发展,《解释》提出了四项考量因素中"1+2+4"或者"1+3+4"两种判断方法和证明规则。
余晓汉解释,所谓"1+2+4"证明规则,是指只要原告证明上述第一项因素(经营者存在市场行为一致性)和第二项因素(经营者之间存在意思联络、信息交流或者传递),同时具备第四项因素(经营者不能对其行为一致性作出合理解释),人民法院即可认定"其他协同行为"形式的横向垄断协议成立。
所谓"1+3+4"证明规则,是指只要原告证明上述第一项因素和第三项因素(相关市场的市场结构、竞争状况、市场变化等情况),同时具备第四项因素,人民法院也可认定"其他协同行为"形式的横向垄断协议成立。同时,司法解释第十八条第三款还具体规定了合理解释的内容和范围,目的是避免不当干涉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
解决损害赔偿难题:损失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减少的可得利益"
对垄断行为受害人的损害赔偿在实践中也是一个难题。朱理介绍,《解释》第四十四条分三款从三个层次对垄断行为的损害赔偿作了规定。
第一款明确了原告可主张的损失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相对于被诉垄断行为未发生条件下减少的可得利益。因垄断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通常是指受害人因垄断差价(垄断价格与垄断行为没有发生时的竞争价格之差)造成的损失、因排他性行为被阻碍进入市场所造成的沉没成本等。垄断行为"减少的可得利益"属于法理上的纯经济损失,通常是指如果垄断行为不发生时受害人可能获得的利润,或者因垄断行为发生导致受害人丧失的交易机会。
第二款提供了确定损害赔偿数额的参考方法,例如前后比较方法、可比市场方法、可比经营者方法等。上述方法既不相互排斥,也没有优先顺序,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对案件而言更为适宜的方法。
第三款规定了酌定损害赔偿数额的方法。为克服垄断民事案件损害赔偿计算的难题,本款借鉴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和国内外经验,引入了根据垄断行为的具体情况由法院酌定合理赔偿数额的方法。该方法的适用以原告已经证明其受到了实际损失但是难以根据第二款规定的方法确定损失数额为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酌定损害赔偿方法的引入,主要是基于减轻原告证明负担、降低诉讼成本的考虑,在实践中应严格把握适用条件,避免滥用酌定赔偿。"朱理强调。
我国推动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据悉,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旅部、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要求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餐饮、文旅体育、购物、大宗商品、健康养老托育、社区等六大消费新场景,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具体包括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深化旅游业态融合创新、推动购物消费多元融合发展等17项重点任务。
作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点发力方向,创新消费场景今年已在多个场合被提及。此次《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消费新场景的内涵,包括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17项重点任务即围绕这三大内涵展开。
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包括深化旅游业态融合创新、推动城乡文旅提质增效、提升入境旅游便利水平、拓展文娱体育消费空间4项重点任务。
在拓展文娱体育消费空间方面,包括支持打造一批演艺新空间;增加高质量演出供给,加大海外优质文化产品引进力度;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健身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开展"村BA""村超""村排""村跑"等乡村赛事活动等具体举措。
大宗消费作为传统消费,既关乎扩大内需,又是稳增长的重要途径。《措施》明确,要拓展汽车消费新场景、丰富家装家居消费场景、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
《措施》提出,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扩大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范围;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开展智能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开展城市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等。
在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方面,《措施》提出,要加大柔性屏、超级摄影、超级快充、人工智能助手、端侧大模型、跨屏跨端互联等软硬件功能开发;拓展智能机器人在清洁、娱乐休闲、养老助残护理、教育培训等方面功能,探索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
在拓展银发消费新场景方面,《措施》提出,要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举办银发主题购物节,支持设立银发消费专区;加快消费场所适老化改造;优化提升老年助餐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给予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一定的运营补助或综合性奖励补助,并按规定对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给予补贴或发放老年助餐消费券等。
《措施》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培育消费新场景有关工作,切实加强系统谋划,推动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在资金保障方面,支持相关部门和地方协同开展政策性试点示范和实践探索,加强对大宗消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依法依规合理降低消费领域企业用地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国家发改委要求从三方面入手培育高质量创投机构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6月26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广大创业投资机构是创业投资的实施主体,我国创业投资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创业投资机构,可以从"专业、多元、规范"三方面着重入手。
第一个是"专业"。"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培育"硬科技"的"独角兽"和"小巨人"企业离不开创投企业的"火眼金睛",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科技创新发展规律,鼓励广大创业投资机构从自身独特的优势出发,强化专业化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投后"赋能",提升股权投资、产业引导、战略咨询等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对于投资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等新赛道的创业投资机构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专业性创业投资机构发展。政府部门也不会坐而论道旁观。其介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部署,在筛选创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创业投资机构和投资对象初创公司的项目对接机制,以避免信息有限、信息不对称导致好的项目没有被挖掘到。
第二个是"多元"。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创业投资机构参与,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创业创新平台机构等创业创新资源丰富的主体,具有资本实力和管理经验的天使投资个人、保险基金、政府投资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创业投资,形成多元化的创业投资主体。
第三个是"规范"。规范发展是健康发展的前提,创业投资主要以股权投资方式投向早期的初创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典型特征,广大投资机构开展投资活动必须在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履行信义义务,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忠人之事,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引导创投机构强化内控机制,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创投机构规范化运作和管理水平。
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建议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6月25日,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这是对完整审计年度内政府经济运行情况的一次全面"检查"。
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中出现偏差、地方债务仍存在管理不够严格等情况,《报告》从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兼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加力化解重大经济风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五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报告》提出,要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财政收入方面要加大税费征管力度,完善部门数据共享,堵塞制度漏洞,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巩固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态势。财政支出方面要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避免不同渠道交叉重复安排;严格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更好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更好发挥中央投资的带动作用,专项债券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同时,推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等领域。并督促商业银行尽快出清"僵尸企业"等保有贷款余额,避免信贷资金空转。
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报告》指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退出机制。对地方税费优惠政策进行评估和清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探索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推动国企做强做优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对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在持续加力化解重大经济风险方面,《报告》明确,对地方债务风险,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对金融领域风险,要健全地方主要领导负责的风险处置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纠正机制,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报告》显示,2023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约10.74万亿元,支出总量约14.9万亿元,赤字4.16万亿元,与调整后的预算持平。
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方面,2023年重点审计的41个部门及所属346家单位收到财政预算拨款5824.04亿元,此次发现各类问题金额226.26亿元。其中,中央部门本级和所属单位问题金额分别为36.29亿元和189.97亿元,占比分别为16%和84%。
在重大违纪违法问题查处方面,2023年5月以来,审计共发现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10多件,涉及1200多人。
《报告》介绍,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审计署已依纪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对《报告》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整改。审计署将持续跟踪督促,年底前报告全面整改情况。
两部门加强资产评估机构备案监管
据悉,财政部会同证监会6月21日联合发布《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突出从严监管,把紧备案入口、强化持续监管、畅通备案出口,通过严格备案管理穿透证券评估业务监管全过程,提升资产评估机构服务资本市场的质量和能力;突出问题导向,集中解决证券评估机构未备案执业、违规提供报告、超出胜任能力执业等关键突出问题,助力提升证券评估业务整体质量,发挥中介机构"看门人"作用。
2020年以前,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评估业务实行行政审批。2020年,新《证券法》将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从事证券业务从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财政部、证监会当时联合印发备案办法,明确资产评估机构承接首单证券业务后,向财政部和证监会备案,接受双方监管。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证券评估机构数量成倍增长,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020年出台的备案办法在提升资产评估服务质量、推动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此次《办法》的出台就是从问题导向出发,把紧备案"入口",意在提升证券评估业务整体质量。
具体来看,《办法》禁止未备案执业,明确未按规定备案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报告,不得用于证券业务活动,严禁未备案机构在资本市场"无证驾驶"。同时对资产评估机构设置了涵盖内部管理、质量管理、诚信情况等九个方面的备案要求,要求机构具备与证券评估业务相匹配的专业胜任能力、质量管理能力、风险应对能力等,如强化了评估机构内部治理和质量控制的有效运行,增加了申请备案评估机构包括质控负责人在内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权责要求等;规定提取职业风险基金或购买职业责任保险,鼓励职业风险基金余额或职业责任保险累计赔偿限额不低于500万元;对于证券类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师人数以及评估工作经验、连续执业经历等作了具体要求,打击了行业存在的评估师挂靠乱象。
在衔接备案要求方面,《办法》规定,在提升备案材料要求的基础上,新增现场核验等备案材料审核方式,同时增加备案注销机制,明确依法终止营业、自行申请注销、虚假骗取备案、未持续满足备案条件且整改不到位等注销条款,推动不合规机构出清,同时设置再次备案要求,完善证券评估机构"能进能出"机制。
四部委发文明确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6月25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银行向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
在此之前,央行于4月7日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通知》规定,经营主体按照有关要求实施设备更新行动,纳入相关部门确定的备选项目清单,且银行向其发放的贷款获得人民银行设备更新相关再贷款支持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备选项目清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协商确定。
《通知》规定,在2024年3月7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经营主体签订贷款合同、设备购置或更新改造服务采购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并划付供应商账户的,可享受贴息政策。《通知》还提出,结合人民银行设备更新相关再贷款额度使用情况,可视情延长政策实施期限。
为确保专款专用,《通知》明确,经营主体要确保将贷款资金专项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严禁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贷款资金,严禁将贷款资金用于偿还企业其他债务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对于未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一经发现,取消享受优惠政策支持资格,追回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
《通知》还要求,压实经办银行审贷责任,要从严审批,合理匹配优惠信贷额度,从快发放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贷款资金用于相关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相关部门要对项目严格把关,确保项目符合项目清单范围和其他审核要件。金融监管总局派出机构要加强日常监管,督促经办银行审核资金用途和跟踪贷款实际使用情况,确保贷款资金合规和有效使用。
上市险企信披新规落地
6月21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4号--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特别规定》(下称《2024 年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特别规定》),意在引导上市保险公司提升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帮助投资者更好理解上市保险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信息。
《2024 年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特别规定》是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下称《新保险合同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下称《规则 Ⅱ》)等相关规定及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实践情况,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4号--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特别规定(2022 年修订)》(下称《2022年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特别规定》)基础上形成。
证监会指出,财政部修订发布的《新保险合同准则》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保险公司需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相关规定。考虑到《新保险合同准则》对保险公司的收入确认原则等进行了较大调整,本次修订形成的《2024 年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特别规定》充分考虑了上述会计准则调整内容,并基于《规则Ⅱ》等行业监管规则,进一步完善上市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要求。
从主要修订内容来看。基于当前会计准则要求调整相关指标披露要求,一是《新保险合同准则》调整了保险公司的收入确认原则,对保险服务收入确认、保险合同负债计量等方面都做出较大修改。本次修订在第四条、第六条、第八条中对部分旧准则口径的指标进行调整,并增加新准则下有助于投资者理解保险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的相关会计数据或财务指标。二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相关要求,调整第六条的投资资产披露要求中关于金融工具科目的相关表述。三是删除与其他规则重复规定,或者不再适用《新保险合同准则》以及企业经营实际的信息披露要求,如删除原第七条、原第十条、原第十一条以及原第九条的部分条文内容。
基于《规则Ⅱ》等行业监管规则的相关表述和要求,修改第六条关于偿付能力相关表述,如将"实际偿付能力额度、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修改为"实际资本、最低资本"等。同时将第七条风险类别的列示内容修改为"保险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此外还将第三条、第十四条中"总精算师"相关表述完善为总精算师(或具有相同职权的管理人员)。
此次新规的调整还结合了保险公司经营实际情况。一是考虑到保险公司业绩具有长周期特点,本次修订将投资收益率、综合成本率和综合赔付率的披露要求调整为三年平均值。二是结合保险公司实际,本次修订新增第五条:允许其可以在年报中选择使用分季度披露规模保费或原保险保费收入、利息收入等经营指标的方式代替分季度披露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财务指标的相关要求,给予其一定的信息披露弹性。
此外,证监会表示,考虑到在执行《新保险合同准则》期间,部分上市保险公司适用过渡期政策相关要求,本规定明确新旧衔接事宜,即在过渡期内适用过渡期政策的公司可继续按照《2022年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特别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工信部发布《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6月21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从健全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推进汽车标准国内国际兼容等五方面提出19条具体任务。
《工作要点》提出,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加快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安全要求以及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等标准制修订,强化电动汽车安全保障。
《工作要点》提出,开展动力电池耐久性、规格尺寸、回收利用等标准制定,以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动力电池标准预研,提升动力电池性能水平。推进电动汽车减速器总成、电机系统工况效率测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气喷射器等标准研制,规范关键部件产品技术要求。
《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发布实施大功率充电标准配套的控制导引、通信协议以及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等标准,提高电动汽车充电便利性。推进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换电兼容性测试、换电电池系统技术要求等标准研制,支撑换电模式商业化发展。
在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力度方面,《工作要点》提出,推动整车信息安全、软件升级、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自动驾驶通用技术要求、自动驾驶功能道路试验方法、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数据通用要求、LTE-V2X等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加快信息安全工程、自动驾驶功能仿真试验方法等在研标准制定,推进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通用技术规范、汽车密码技术要求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软件升级工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等标准立项及起草,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支撑标准体系。
针对消费者关注的自动驾驶,《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全景影像、智能限速等标准发布,推进自动泊车、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术语等在研标准制定,开展网联化等级划分、列队跟驰等标准预研,规范和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发展。
与此同时,在强化汽车芯片标准供给领域,《工作要点》提出,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电动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汽车芯片信息安全等标准研制,提供汽车芯片基础技术支撑。推动制定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汽车ETC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蜂窝通信芯片、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模拟前端芯片等标准,明确各类芯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此外,《工作要点》明确,推进汽车标准国内国际兼容。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平台作用,加强国际标准法规研究分析能力,积极转化先进适用国际标准法规,不断提升汽车行业国际标准转化率。鼓励同步提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立项申请,提升国内外标准一致性水平。加大汽车国家标准外文版工作力度,鼓励国家标准中外文版本同步申报、同步推进。
政策要闻
▲金融稳定法草案二审稿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相关规定
据悉,金融稳定法草案6月2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进行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明确中央金融工作领导机构及其职责,完善关于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相关规定。
2022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对金融稳定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之后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意见,对金融稳定法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提出金融稳定法草案二审稿,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
草案二审稿明确中央金融工作领导机构及其职责,在"总则"中对中央金融工作领导机构及其职责作出规定,相应删去草案一审稿中关于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的组成、职责等相关内容。
草案二审稿完善关于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相关规定。一是加强金融监管。明确规定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督管理,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和监管问责,提升监管能力和监管协同水平;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是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增加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履行防范和依法查处非法金融活动的责任;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测、识别、预警和早期纠正。三是压实金融风险处置责任。进一步明确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省级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金融风险处置方面的责任分工。
此外,草案二审稿还作了一些技术性修改完善,与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证券法、保险法等金融法律中关于相关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处置的规定相衔接。
▲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
6月24日,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保交房政策培训视频会议,指导各地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保交房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当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压茬推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
会议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工作针对性,明确保交房工作的目标与标准,准确查找问题和不足。要统筹协调保交房工作,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专班联动机制,加强政策统筹协调,用好保交房信息系统,建立定期调度和通报机制。要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会议指出,为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更好满足城市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要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完善机制组成,健全项目推送反馈管理,加大项目修复力度;加强"白名单"的审核把关;指导银行做好融资支持;做好经验总结和经验推广。
▲四部门部署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工作
据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一步提升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当前,我国部分上世纪建设的化工装置设备已运行较长年限,受限于当时设计建设标准和设备制造水平,一些装置设备长期运行后腐蚀老化,安全保障能力下降,加之监测监控设施不完善、安全间距不足等问题,安全风险隐患叠加并进入集中暴露期。《工作方案》以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安全使用许可的企业为范围,对以上企业中近年来排查确定的老旧装置、压力式液化烃球罐和部分常压可燃、剧毒液体储罐,根据产业政策、安全标准、安全风险等情况明确分类治理要求,实现依法淘汰一批、有序退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
《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有关中央企业总部精心组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优化政策供给,加强技术支撑和资金保障。相关部门将加大支持力度,强化督导检查,加强政策宣传,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市场监管总局对安全帽等6种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在6月25日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宣布,对冷轧带肋钢筋、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安全帽、钢丝绳、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等6种产品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将化肥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方式由告知承诺调整为"先核后证",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对这6种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设置3个月过渡期,同时明确审批由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相关审批权限不得下放。企业应当按照公布的相关产品实施细则要求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审批机关依照实施细则开展审查、核查,严把生产许可证审批关;获证企业应当自准予生产许可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在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国资改革
广西国资国企智库联盟成立
6月21日,广西国资国企智库联盟揭牌成立大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国资国企智库联盟是继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成立中央企业智库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国资国企智库联盟之后,全国首个自治区(省)级层面成立的智库联盟,致力于服务中央和自治区战略决策部署、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
据悉,广西国资国企智库联盟由自治区国资委指导,成员单位有90多家,涵盖各区直企业、各市国资委和部分驻桂央企。经过大会选举,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直属企业广西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当选为理事长单位,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广西宏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产业研究中心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
自主创新
安徽加快构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
据悉,5月底,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就《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行动计划显示,安徽省到2027年欲初步构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形成产业化能力。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该省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部署正在加快,两大省级平台近日正式获批。据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下称"江淮中心")6月27日披露,由该中心牵头建设的安徽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已相继获批。
江淮中心成立于2021年9月,是安徽省委批准设立、省部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该中心为安徽省省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一体两制模式运行,致力于智能无人系统、先进探测与感知、先进物质与能源、关键共性技术四大发展方向,注重在原理突破、技术攻关和应用推进"三线"布局,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今年的4月10日,安徽省科技厅对上述安徽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公示;随后的5月20日,安徽省发改委对上述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在内的拟批复组建的11个省产业创新中心进行了公示。
江淮中心方面介绍,安徽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由江淮中心牵头,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实验室面向我国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这一主轴主线,围绕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测评"全方位全链条技术布局,形成"提出需求-技术突破-技术迭代-场景落地"的内循环,加速突破智慧大脑、敏捷小脑、强健肢体和综合测评四大核心关键技术,建设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科研机构,专注于核心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高水平人才培养。
实验室近期将以新能源汽车生产、居家服务两大有望率先落地的典型场景下人形机器人应用为驱动,实现一批具有自主特色优势的核心技术突破,力争在人形机器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领先水平。远期将以危险环境作业、安防巡逻等融合场景为牵引,在实现人形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的同时,力争将所形成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部组件、软件算法、整机等产品推向市场,带动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中游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以及下游人形机器人终端应用整体提升。
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则由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联合中科大先研院、合肥工业大学、科大讯飞、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建设集研究、设计、评估与市场一体化的产业创新平台。该创新中心针对人形机器人领域面临的挑战,围绕工业生产、高危作业、医疗养老、文化教育、安防巡逻、灾害救援等重点领域需求,建立适合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体系、技术标准、设计方法以及评估体系,实现研究、设计、标准、评估与市场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打造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研究基地。争创国家级人形机器人系统集成平台与验证测评基地,形成具有产业集聚和辐射的产业创新中心,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实验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基地。
江淮中心方面表示,创新中心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场景驱动、多方协同"的产学研合作方针,建立起"政、产、学、研、金"联动的全面合作体系,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高效的"技术、平台、方案、服务、保障"平台化科技资源配置新范式,为攻克人形机器人"卡脖子"技术提供精准优化的解决方案,让更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成"产业之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江淮中心依托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团队建立人形机器人研究中心,该研究团队总人数超100人,已搭建人形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全链条研发体系。据悉,自主研发的"启江一号"人形机器人正在进行最后的联调联试。
节能减排
矿产资源法修订充实促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规定
据悉,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6月2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充实促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规定。
草案二审稿增加国家推动矿产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的规定;增加国家鼓励、支持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规定。
为完善矿区生态修复制度,保障矿区生态修复效果,草案二审稿增加矿区生态修复应遵循的原则及采取的措施等要求;增加规定矿区生态修复方案应当专门听取矿区涉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居民代表的意见;增加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对矿区生态修复费用的提取、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考虑到有的市、县矿业活动较少,对于编制矿产资源规划不宜作统一要求,草案二审稿将市、县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单列一款,规定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状况和实际需要,编制本行政区域矿产资源规划。草案二审稿还增加规定,勘查方案、开采方案需作重大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报原矿业权出让部门批准。
广东发布全国首份省级氢能高速实施方案
6月26日,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广东省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打造零碳物流的示范标杆。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份省级氢能高速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项目实施期限为2024年6月至2025年12月,为期18个月。项目覆盖广州、佛山、东莞、江门、阳江、湛江、茂名等地,依托沈海高速、汕湛高速等交通大网络,构建氢能冷链物流网络,促进氢气就地消纳,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在项目实施的第一阶段,广佛地区将率先开展冷链城配示范运营,并建成投运茂石化储氢站撬装式加氢站,预计投入运营50辆4.5吨燃料电池冷藏车。到2024年底,预计将有500辆4.5吨和10辆49吨燃料电池冷藏车投入运营,初步形成广湛高速沿线与珠三角地区的氢能冷链物流网络。
而到2025年底前,将完成广湛高速梁金山服务站(对开)、中石化茂名高水加油站、中石化湛江铁芦加油站和源水加油站等油氢合建站建设,投入运营2000辆4.5吨和100辆49吨燃料电池冷藏车,全面推进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
《方案》提到,将在广湛高速沿线启动首批加氢站建设,对广湛高速梁金山服务站(对开)、中石化茂名高水站、中石化湛江铁芦站和源水站等五个加油站和茂石化储氢站撬装式加氢站进行改造,建设电解水制加氢一体化站,满足广湛高速沿线首批燃料电池冷藏车加氢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广湛高速沿线统一加氢价格,示范期内销售价格不超过35元/公斤。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建立高效的工作推动机制,实施便利的通行政策,优化财政支持方式,强化金融支持,以及建立燃料电池汽车维保体系和示范项目监管体系。
据了解,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用工
湖南将打造便捷零工市场
据悉,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正式印发《湖南省关于规范零工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致力建设"定位精准化、服务便利化、管理数字化、主体多元化、运行规范化"的零工市场。
《意见》明确,湖南省各级人社部门要将零工市场全面纳入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结合"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本地零工市场。力争2024年底前,全省共打造各类零工市场(驿站)600个左右。
零工市场关键不在于规模大小、装潢新旧,而在于功能的发挥、服务的保障。湖南省零工市场重点提供"1+6"的免费公共服务。"1"即紧贴灵活就业人员需求,力争做到灵活就业人员即来即招、即招即走。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培训)信息推介、就业困难帮扶、劳动权益维护指引等6项相关服务。
湖南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便民服务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供车辆即停即走、工具借用寄存、候工休息以及平价超市、住宿餐饮和车辆接送等服务,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便利条件。
为有效打破招聘用工时空限制,湖南支持各地在零工市场内建立一批直播带岗基地、直播带岗间,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直播带岗服务效能。
湖南出台失业保险援企稳岗保生活政策
据悉,湖南省人社厅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保生活工作的通知》,明确延续实施阶段性降费率、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和失业人员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等九项内容,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作用。
通知明确,湖南省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延续实施一年,其中单位费率0.7%,个人费率0.3%。政策执行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
湖南省延续实施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在职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在证书核发之日起12个月内申请技能提升补贴。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别按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标准发放,取得的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属于湖南省技能岗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内的,补贴标准上浮10%。
湖南省持续做好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费、价格临时补贴等保生活待遇发放工作。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
湖南也全力保障失业人员医疗保险待遇。通知要求,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代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费和大病保险费。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失业人员职工医保中断缴费3个月内(含)代缴职工医保费,不设待遇等待期,失业人员从缴费到账之日起享受职工医保待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失业人员职工医保中断缴费3个月后代缴职工医保费,失业人员自缴费30日后享受职工医保待遇。生育保险待遇按各统筹区规定执行。
福建发文明确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
据悉,福建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日前联合印发《福建省职业技能提升工程有关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补贴配套政策方案》(简称《方案》),明确福建省职业技能培训的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方案》自7月1日起执行。
《方案》明确,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补贴的人员范围包括:在福建省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求职、失业、就业、培训等实名制登记的城乡劳动者。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仍有就业意愿或仍在就业岗位的,年龄不超过60周岁的列入补贴对象。培训和评价补贴每人分别累计最多享受3次,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不得重复享受。
在补贴标准方面,《方案》明确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补贴、项目制培训补贴等内容。
其中,城乡劳动者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给予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即见证补贴),具体标准如下:初级工(五级)每人700元;中级工(四级)每人1000元;高级工(三级)每人1500元;技师(二级)每人2000元;高级技师(一级)每人3000元。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每人500元。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毕业学年(指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内)高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简称"六类人员"),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原则上提高幅度不超过20%。
在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补贴方面,对企业新录用的人员,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于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1年内参加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标准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对经培训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的,补贴标准原则上每人500元,属于六类人员或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能培训项目范围的,可按上述规定提高补贴标准。同一企业为同一职工开展岗前技能培训不得超过1次。
《方案》同时规定,对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职工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业证书、毕业证书的,补贴标准按照中级工班每人每年5000元,高级工班每人每年6000元执行。对开展技师班或者高级技师班的,各地可结合经济发展、培训成本、物价指数等情况定期调整,对高一等级补贴标准可按上浮不高于20%比例掌握。
《方案》要求,各地要面向城乡劳动者,重点针对六类人员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政服务人员、医疗护理员和其他行业急需紧缺人员开展培训。其中:就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标准予以补贴;就业技能培训获培训合格证书的,补贴原则上每人每学时不超过25元(要求不低于20学时),补贴学时不超过80学时。创业培训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补贴标准不超过2000元/人。
对参加就业技能项目制培训的脱贫人员,培训期间给予每人一次性生活费(含交通费)补贴300元。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按属地原则,向当地人社部门申请培训补贴和生活费(含交通费)补贴。市级人社、财政部门已制定生活费补贴标准低于300元/人的,提高到300元/人;补贴标准高于300元的,按地市原标准执行。
以AI技术赋能劳动关系风险预警
工人日报6月24日刊发西南财经大学谢鹏鑫、杜婷联合撰写的文章指出,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等先进科技正日渐应用于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中,推动劳动关系治理从传统的事后处置向事前监测预警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有利于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的风险隐患,也为劳动者权益保障和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的核心功能在于运用AI技术对多维度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从而实现对劳动关系风险的智能监测和精准预警。例如,北京市总工会搭建的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立了“三早、三对接、三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了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专业化。上海市闵行区人社局建立的劳动关系智慧预警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式,对企业多维度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精准预判企业风险等级,推动了劳动关系风险监测的实时化、可视化。重庆市九龙坡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打造的和谐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智能平台,通过构建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整合多部门数据,对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因素进行动态监测和分级预警,实现劳动关系隐患矛盾的提前预防和快速化解。由此可见,运用AI技术实时监测劳动关系风险,能够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提高劳动关系风险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尽管劳动关系风险的智能监测和精准预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运行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整合尚不充分。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的基础是大数据,但劳动关系相关数据涉及就业、社保、工商、税务、企业等跨部门数据,部分部门存在一定的数据壁垒,数据共享的意愿不强,影响了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其次,部分平台的预警模型尚不够成熟。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的核心是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设置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提高预警的精准度。再次,一些地区基层工作人员对平台的应用能力不足。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一般涉及市、区等多个层面,基层工作人员收到监测预警信息后的处理效率,直接影响监测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此外,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涉及数据的隐私保护、平台的运行流程和操作标准等,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法律支持。
为了进一步提升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效果,需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其一,加强数据整合是基础。需要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整合行政数据、企业数据和第三方平台数据等多维度数据资源。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劳动关系的动态变化,为风险监测和预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其二,优化预警模型是关键。需要构建涵盖劳动用工、社会保险、权益维护、生产经营等多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并利用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不断对预警模型进行优化和升级。同时,注重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解释性,确保预警结果能够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提高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其三,提升基层实践能力是保障。通过组织专业培训、编制操作手册等方式,增强基层工作人员对监测预警平台使用的熟练度和重视程度。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发便捷实用的监测工具和移动应用,提升基层实践人员的工作效率。其四,完善法律法规是支撑。明确监测预警工作的职责分工、操作流程和执行标准,以及监测预警数据的导入规制、使用权限和隐私保护。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框架,保障监测预警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五,强化跨部门协作是动力。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劳动仲裁、监察、法院、工会等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层级的协作机制。可以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及时沟通和解决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工作中的问题。其六,多元主体参与是拓展。一方面,通过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另一方面,通过与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合作研发,共同推进劳动关系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专家论坛
加快完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
证券时报6月25日刊发四川大学教授干胜道、四川民族学院讲师姜勇联合撰写的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随后,新质生产力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它虽仍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但是较传统生产力理论具有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创新、质优等特点。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伟大理论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的对立双方。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的作用。新质生产力问题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理论范畴之内,单一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问题是不全面的,也是无法实现内生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基础在于良好的新质生产关系土壤,包括:改革、开放的市场环境,鼓励民营经济及各类市场经济主体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专注主业、尊重人才、重视研发的文化氛围等。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企业尊重人才、专注主业、重视研发。专业人才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革命性改变,必然要求从生产、管理和财务分配方式上进行变革,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与贡献,给予更多的精神嘉奖和物质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必然伴随新质生产关系的调整,新质生产力带来生产关系的进步,在生产组织方式、财务成果分配上也要进行重大调整。从理论上要研究新质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及特点,鼓励更多企业正确认识新质生产关系并适时调整该关系。在媒体宣传方面要切实做好新质生产力代表人物宣传保护,宽容其性格与言行,让他们享受到应有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从文化上、宣传上要肯定新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激发专业人才投身技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兴趣。这一点美国的创业文化与包容性值得学习,像美国苹果公司CEO乔布斯、特斯拉CEO马斯克等科技创新天才在个人性格上并不完美,都有其独特个性,但是美国文化包容天才创造者们的个性,鼓励天才创新创业。
第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制度设计,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鼓励市场竞争,为创新、为冒险建立包容性的制度,鼓励建立新质生产关系,对妨碍创新的制度因素进行变革,释放人才创新活力,解决创新人才创新失败的后顾之忧。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条件,好的制度设计应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鼓励竞争、鼓励创新。在竞争中创新的成果是市场真正接受的新质生产力成果,在创新中竞争能够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一流人才全身心且高效率投入创新活动中,高效产出新质生产力成果。国家要从制度层面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行为,在法律制度上要提高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成本。
第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度依赖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支持。因此,资本市场要给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绿色通道,让他们上市、融资与再融资等更顺畅。监管部门要增加新质生产力人才储备,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创属性、市场潜力、伦理风险等进行评估。发展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创投市场,中国有资本规模第二大的金融市场,中国有最活跃的投资者,要面向全世界吸引优秀的新质生产力企业到中国融资、上市。例如,最近的华人偶像黄仁勋创立的企业英伟达,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就离不开美国资本市场的支持。如果我国资本市场能够吸引一家类似英伟达、特斯拉、英特尔等类型的新质生产力企业到国内上市,我国的整体新质生产力水平都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新质生产力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要打通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地理空间。新质生产力成果要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市场中创造价值,必须坚决遏制地方保护主义,让新质生产力的原创者获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市场价值,从而激励全社会新质生产力创造者创新、创业、创意、创造源源不断,比肩接踵。像美国的科技狂人马斯克创立的特斯拉、星链公司都是在为全世界创造价值,收获全世界的市场和用户,也为其探索太空移民火星的创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第五,对新质生产力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在职称晋升、人才称号、成果奖励等方面也要进行改革,打破常规评审制度,给予他们特殊的人才绿色通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曾说,我38岁左右思维最活跃、成果最多却评不上院士,到58岁虽然评上了院士,却已完全没有任何创新创造力了。因此,对新质生产力创造者的职称评审、人才称号、创新创业、成果奖励、居留、户籍、住房、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编制、岗位、薪酬、税收等各项配套服务提供快捷通道、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最大限度让新质生产力创造者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激发创新创造的兴趣与动力。
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三重要求
南方日报6月24日刊发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火萍撰写的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要素的发展,生产要素具体体现为土地、资本、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水平既定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简而言之,就是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对生产要素的构成、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升、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新质生产力是包含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
纵观人类社会,主要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数字经济三种经济形态。在农业经济时代,人类靠土地维持生计,劳动者只能通过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升农具使用技艺来改进技术以增加生产。在农业文明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土地、技术,土地是核心要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增加了资本这一要素,资本家通过建立工厂制度以及后来的公司制度,使用资本来推动劳动生产,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并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财富增长。资本是工业文明的核心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是加快发展生产力的主要方向,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不仅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也是全新质态的核心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然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因此,数字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明确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其中一项重要的部署就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自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质量提升
生产力既涵盖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基本要素,也包含科学技术等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相结合,从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是新技术。新质生产力与科技革命紧密相联系,由技术革命性突破而催生。新技术发端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全球范围的网络链接生成海量数据,云计算、大数据等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2021年元宇宙兴起,人类社会迈进数字世界。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也是其发展的重要表现。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数字技术的进步及其与生产要素相结合,使劳动者成为具有知识化、专业化能力的新劳动者,数据思维、创新思维相应提升,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互联网平台等成为新劳动资料,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成为新劳动对象。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升,从而也大幅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
三、与传统生产率相比,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自于生产要素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意味着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质优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顺畅流动。传统农业经济依靠投入劳动者、劳动工具提高产量,工业经济依靠投入资本、雇佣更多劳动力以及改进技术来实现经济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依靠资源驱动的老路,走低消耗、高效能的经济增长新路径,减少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靠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
创新意味着内外部资源的重组,也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配置融合。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为数据要素赋能。随着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数据资源实现加快收集、积累、分析、处理。数据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也为数据的流通、共享和使用规范化提供了立法保障。数据赋能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创新既包括劳动者个人发展层面的培养激发创新思维,也包括社会发展层面的科技进步所需要的创新驱动。企业是社会创新的主体。企业科技创新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围绕新质生产力谋划全面深化改革
据悉,深圳特区报6月25日刊发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传光撰写的文章指出,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一,必须立足实际、面向未来,高水平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发展与进步始终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议题。生产力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无不是在有了重大的科技突破的基础上实现的。科技革命是引发科技范式以及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的科技变迁。世界经济史证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兴产业的出现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现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新的大规模的技术变革就在眼前,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科技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新一轮科技革命必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力。必须立足实际、面向未来,高水平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不竭动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科技保障。
新科技革命可催生出新兴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将加速调整,生产和消费方式将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面临重塑,我们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从历史和实践来看,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因此,我国更应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打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大势下,要坚持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释放创新主体活力,加快创新技术的应用,实现科学和社会经济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通过“新工业革命”,谋求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掌握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问题、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我国要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权,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和贸易结构转型,通过信息技术革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强化经济和贸易强国的地位。需要以开放促改革,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以提升国际话语权,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面前,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行稳致远,必须主动、系统、整体推进改革,以改革的重要突破激发发展活力。必须勇于开顶风船,以主动改革抢抓机遇,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应当承担也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根本的动力机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其中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发展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摆脱传统发展方式与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新技术和新产业,必然要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产业政策等等,从而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概言之,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型生产关系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理论逻辑要求,也是实践逻辑使然。之所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理论层面讲,根本在于生产关系既可能成为新技术革命产生和生产力发展的“催生婆”和“加速器”,也可能成为“桎梏”和“抑制器”,特别是传统的生产关系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无法有效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快速迭代和灵活运作时,就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新型生产关系的支撑与完善。从实践层面讲,过去十多年,我国正是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来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从而取得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创新驱动动能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稳健的显著成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新质生产力之“新”也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之“新”,二者不可剥离。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人才体制、科技体制、经济体制的综合改革
新型生产关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其形成过程只能通过体制机制变革进行调整和优化。这就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人才体制、科技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创新教育、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培育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规模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围绕未来一个时期科技攻关任务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引得进、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当然还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创造“人尽其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是人才”的发展局面,通过完善薪酬制度、设立奖励基金、提升晋升机会等,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力要素活力,更好地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提升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索。”科技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部署,一体推进。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重点改革,一是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科技应用的创新链路,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速度和效益。二是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对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三是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要按照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办事,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和项目管理模式,加强创新资源统筹,改进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现在,经济领域还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如产权制度还不够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等等,这表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另外,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参与者和最有力推动者,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更进一步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更高层次深化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高起点建立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更高水平完善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绿色转型体制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好企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使生产要素和商品都能顺畅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广袤而肥沃的土壤。
范恒山:从营商环境建设进展看优化方向
据悉,北京日报6月24日刊发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范恒山撰写的文章指出,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实际上,从企业的筹备开办到最后的关闭清算,整个过程所涉及的体制与政策因素,都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涉及投资经营的活跃度、社会的创新度,以及地区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能力,非常重要。
对简政放权和营商环境的关系,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总体上说,这些年以“放管服”为抓手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主要是围绕两个词展开的。一个是“提效”,即提高效率;另一个是“让利”,即提供优惠。所谓“提效”,就是对原来审批程序过繁、耗时过长、成本过高的审批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提高效率。简政放权也好、优化服务也好,主要是围绕此来下力气的。其路径主要依靠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和科技手段赋能。而“让利”主要是对投资经营主体施以差别化的土地、财政和金融等政策来体现,在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政府把它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把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提效”也好,“让利”也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都是必要的。企业希望相关审批在项目上尽可能减少,在时间上尽可能缩短,在成本上尽可能降低,也希望在土地、贷款、税收等方面获得优惠,所以,对于政府的“提效”和“让利”,企业或企业家们是高兴的和高度认可的。但如果把营商环境建设主要放在“提效”和“让利”之上,则是有局限性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最终是走不下去的。我们要重视这一点,从而研究把握正确的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思路与方向。
为什么说固守过去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呢?先说“让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管理日益科学规范,以及与国际高水平的投资贸易规则对标接轨,以减免税为主体形式的让利做法不宜持续也不可持续。从国际上看,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很少有通过税收减免、土地低价和无偿地转让等进行招商引资的。所以,“让利”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做法,也不是成熟的宏观管理和经济调节的主要手段。这条路,开始走走也许是必要的,但越往后走会越窄,最终会成为死路一条。事实上,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不再把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放在这个上面,相关的制度与法规也为此种做法设置了障碍。总体来说,“让利”这条路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条有效的路,也不是一条光明的路。
再说“提效”。围绕提高办事效率,各个地方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举措。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浙江,在“简政放权”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努力,一些举措成为全国效仿的典范。比较有名的是“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我们注意到,对标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有的省提出“零跑动”,那么再往下去就应该是“不仅不要你们跑,我还帮助你们跑”,但这样能持续进行下去吗?事实上,提效也是有限度的。管理清单再短,必要的审批也不能丢弃;审批时间再短,也不能为零。所以,在“提效”方面总会是有限度的。如果仅仅拘泥于此,营商环境建设是不会有光明前途的。所以我一直不太赞成各个地方围绕“最”字做文章,但很多地方恰恰中意于此,喜欢提“清单最短”“程序最简”等要求,实际上,这样提既不符合科学原理,在实践中也很难做到,往往会流于空谈、堕于形式。当然,我们充分理解各级政府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责任心和创新性努力。但凡事要讲科学、要合规律。
对营商环境建设来说,做到所谓“最”并不是特别重要的。特别重要的是什么呢?我思考,主要可以归纳为这样四句话:第一句,管理内容重点不在于“少”而在于“准”。现在许多地方在比较管理清单上谁的项目更少,不该管的管了显然不对,但该管的不管显然也不对,清单上的管理项目再少,也不可能把它全部取消。所以,关键不在于“少”,而在于“准”。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要清楚明白。第二句,治理方式重点不在于“松”而在于“公”。简政放权并不是放手不管,有些该管住的丝毫不能放松,但无论是松还是紧,管理的基点都应公平公正,不能预设立场,不要区别对待,不可对同一件事的评价使用两种规则。第三句,政策指向重点不在于“惠”而在于“信”。出台的政策不应把优惠作为主基调,重点在“减”、“免”、“补”等上做文章,而应当是围绕提振投资者信心,增强社会的能动性、创造性上下功夫。第四句,服务举措重点不在于“多”而在于“实”。出台的许多文件往往是“拉条子”的写法,三十条、五十条,不一而足。措施多固然好,但关键是要落地,或者说要落到实处,真正帮助企业和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就会陷于空谈。那样的话,可能会造成比不出文件更差的效果。总之,对简政放权和营商环境的关系,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国未来营商环境建设的方向可以概括为实现两个转变——从“洒甘霖”转向“解危困”,从“给方便”转向“壮信心”
对营商环境建设,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两条。第一条,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一条是这些年国家各种文件常常强调的。第二条,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这一条有新的概括,非常重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我认为,我国未来营商环境建设的方向可以概括为实现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要从“洒甘霖”转向“解危困”,也就是由普惠服务延展到精准管护。过去有关政策制定和体制创新主要是面向整体和所有对象的,可以说是普降甘霖,这当然是对的,但这样面向整体的政策对个体而言存在着针对性不强、获得感不大的问题。另外,这类政策不利于监管。政策出台后,落地了没有,没有部门监督,也很难摸清楚实际情况。结果是,你出你的政策,我的急难杂症,仍然得不到解决。所以,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服务的深度,在继续做好普惠性政策设计时,进一步聚焦每一个企业的具体需要,开展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真正使政府的政策成为为每一个企业排忧解难的具体方案。这样,企业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从而体验到政府营商环境建设的具体进步。所以,这个转变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转变,是要从“给方便”转向“壮信心”,也就是由政策优惠深入到制度创新。“提效”、“让利”本质上还是给方便,但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给他们吃“定心丸”,提振持续创业的信心。这就需要推进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包括一些基础制度的创新。
结合这两个转变,我认为,下一步营商环境的建设应紧扣五个词做文章。第一,“公正”。公平维护一切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经济成分的权利,包括平等保护财产权利,公平地、无差别地为所有市场经济主体提供财政金融等政策服务,公平地解决各类企业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企业有所求,政府就有所为,这种“为”,不只是笼统的或大而化之的,更应该是具体的或有的放矢的。第二,“透明”。政策制定既不能在书斋里进行,也不要关在书斋里搞神秘主义,要向全社会公开,使老百姓一目了然。也就是说,政策要有极高的透明度,做到上网可查、一看便知。政策透明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内涵清晰、无需注解,没有题外话,没有意中意。现在有些文件的确晦涩难懂,不要说普通老百姓看不懂,连许多专家也搞不明白,所以需要第三者来解释。但第三者解释有时候就可能变形走样。第三,“稳定”。政策法规等不仅要可把握,也要可持续,即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做到新官要理旧账,人走茶也不凉。第四,“诚信”。政府要带头讲诚信,以信感人、以信立威、以信树诚。同时要带动社会诚信,全面提高社会的诚信水平。要认识到,诚信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良好的营商环境的核心内容。第五,“实在”。“实”是一切措施的生命所在,一定要把所有有效的措施落到“最后一公里”,落到老百姓的锅台灶头,落到企业的车间机床上。良好的政策措施不能搞花架子,不能浮在表面,不能只是为乘一时的快意。
收入陷阱的背后是技术陷阱
据悉,北京日报6月24日刊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赵振华撰写的文章指出,所谓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长期停滞或低速度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没有能够实现向更高收入阶段的跨越。世界银行早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就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很少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最为典型的是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或地区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没有能够实现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若进一步扩大考察视野,可以发现无论在低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阶段还是高收入阶段都存在经济长期停滞或低速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长期没有大幅度提高的陷阱。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为什么有的国家在低收入阶段长期徘徊,陷入低收入陷阱,有的国家能够顺利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有的国家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有的国家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有的国家在高收入阶段能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有的国家却出现了十年以上的经济停滞,人均GDP大幅下滑?原因固然很多,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殊性,如政治、经济、疫情等,但从一般性而言,都可以归结为没有持续的科技创新并运用到产业发展中,技术进步的僵滞,导致产业升级缓慢。先进技术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原先这些国家所拥有的先进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国家超越,原有的市场被其他国家占领,而新的技术特别是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严重缺乏后劲,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乏力,其结果必然陷入收入陷阱。可见,收入陷阱的背后是技术陷阱,虽然这些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不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不足以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低收入陷阱来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哪个国家人口多,哪个国家能够利用当时先进的工具如铁器,有适宜的耕作技术、注重修建灌溉工程,哪个国家经济增长就相对快一点,哪个国家就相对富裕一些,表现为拥有更多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否则就会出现数百年经济停滞,零增长甚或负增长。当代低收入陷阱的实质是产业陷阱,产业陷阱的背后是技术陷阱,因为中等技术绝大部分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甚或高收入国家,其中高端市场也被其他国家所垄断。其结果就形成了从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两个低收入陷阱。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低储蓄-低投资-低科技研发、转化和应用-低技术产业-低效率-低增长-低收入。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低消费需求-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科技研发、转化和应用-低技术产业-低效率-低增长-低收入。破解低收入陷阱的根本出路在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低的优势,诱导和吸引更高技术含量产业投资,增加就业,扩大消费,培育市场。
从中等收入陷阱来看,拉美、非洲、东南亚一些中等收入国家之所以能够从低收入陷阱中摆脱出来,最为重要的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承接了从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和技术,符合市场需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实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没有及时实现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不可能把最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到中等收入国家,产业技术进步缓慢甚至停滞。特别是这些中等收入国家伴随着收入增长,各种生产要素成本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的中等技术产业转移到具有更大比较成本优势的低收入国家,出现了既没有高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也缺乏中等技术产业的强力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中等技术产业的空心化现象。其结果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缓慢,长期处于低增长甚或负增长的中等收入陷阱。
从高收入陷阱来看,日本、法国、意大利、瑞典等高收入国家是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少数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独特经验,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重视科技创新,重视产业升级。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呈现线性增长,而是有其创新周期,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选择正确的技术路径,也需要承受失败的风险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越是走向高端,犹如攀登珠穆朗玛峰,越是艰难。而其原有的先进技术不断被其他国家超越和替代,科学技术进步呈现出越来越向少数国家聚合的态势,原有的部分高收入国家因为技术进步缓慢而陷入低速增长甚或停滞,人均GDP零增长甚或负增长,从而陷入高收入陷阱。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来看,在低、中、高各个收入阶段,都存在收入陷阱。收入陷阱的背后实质是技术陷阱。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同产生,唯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带动管理、组织和市场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才是世界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治本之道,是跨越陷阱的根本途径。
中国引进外资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北京日报6月24日刊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振华撰写的文章指出,从资本输入到资本输出、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中国引入外资的背景已经显著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在中国制造业体系的塑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外商投资同样对国内的服务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金融、咨询、法律以及商务服务等领域,外资的引入带来了新的服务产品、商业模式和交易方式,并发挥了“鲶鱼效应”,对国内服务市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中国已成为净资本输出国,对于外资的认识有所模糊。忆往昔,我们应以更宏观、务实和客观的视角评估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看今朝,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已从资本的净接受者转变为资本的净提供者,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额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实际利用外资,转变为商品和资本的双输出国。在这一新角色下,中国可以使用资本积累进行资本扩张,通过资金投入和实业投资等多种方式对外投资,获取应得利益并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外资的认识也出现了变化,比如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再需要外资了,外资是来“占便宜”的,应该有所限制。一种观点则认为外资对于中国经济已经意义不大,可以不再关注、听之任之。
同时,中国吸引外资的传统优势也在弱化,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可能有所降低。具体来看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弱化。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中国曾拥有显著的劳动力和市场优势,这些优势在过去吸引了大量外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显,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相比人工成本上升、人口红利弱化。
二是经济增长放缓,潜在经济增速平台下移,资本回报率有所回落。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较长的上行周期,并且没有太大的经济波动,资产价格也持续上行,资本回报率较高。近年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调整期,潜在增速平台持续下移,经济进入中速甚至中低速发展阶段,这对资产价格和投资回报预期产生了影响,加大了资本流出的压力。
三是资本市场政策环境发生变化。近年来企业上市节奏的放缓和资本市场退出机制的调整,对依赖这些渠道的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公司构成了压力,这不仅影响了国内资本,也给外资流入带来了压力。
四是营商环境和人员流动的便利性对外商投资产生影响。疫情期间中西方疫情防控措施存在差异,跨境人员流动曾受到短期影响。同时我国电子支付的普遍应用可能对不熟悉和不能使用这些系统的外国人来华构成障碍,影响其活动的便利性。近期我国在电子支付及签证政策方面做了调整,如对一些国家实施了单方面免签政策,以促进旅游和商业往来,相关配套政策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五是大国博弈基调不改的情况下,安全与发展的平衡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疫情冲击和大国博弈的影响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对于供应链的关注更加聚焦在安全和韧性上,而不再是效率和利润。对于企业而言,安全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比如商业活动人员如果涉及到跨境数据的流通,就可能会涉及到安全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资流动很难不受到地缘政治或大国博弈的扰动。
外资对于中国经济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也将一样
一方面是中国从资本净流入转为资本净输出,一方面是吸引资本流入的传统优势在走弱,并且面临着一定的障碍和压力,那么外资的作用是不是不再重要了?这是我们现在需要做出判断和回答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外资将发挥与以往不同的重要作用。
在大国博弈和逆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继续引进外资有助于减缓产业链特别是高端产业链外移的压力。当前全球产业链布局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美国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制造业回流,实施了所谓“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等策略,近几年推动一些产业从中国转向东南亚、墨西哥和南亚地区,在华投资的美资企业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压力,包括苹果等一些企业在内要求国内的供应商在海外备份产能。尽管面临压力,中国的引进外资工作在2021年和2022年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拥有强大的产业链优势、比较成本优势和综合竞争力,使得“世界工厂”的地位短期内难以被替代。但是也要看到,美国已跌落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23年墨西哥在20多年来首次超过中国成为美国进口商品的最大来源国。需要警惕的是,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美国最终希望的是在关键产业链上与中国脱钩,对此要有详尽的分析与充分的应对。我们依然要和外资以及外企保持友好,不要将企业的利益、产业的利益、经济的利益与外交上的纠葛混为一谈,应加大引入外资的力度,巩固“中国制造”的地位和优势。
在中国亟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背景下,外资依然能够带来技术、管理以及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外溢效应”和“鲶鱼效应”。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平台的下移,以及传统增长动能的走弱,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在技术与制度层面取得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仅有美国的42%左右。以往中国吸引外资的历史充分表明,引进外资并不仅仅是引入了资本,更重要的是同时带来了技术、知识、人才、管理以及商业模式等层面的引入。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人均GDP刚超过1.2万美元,虽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东盟等经济体已经较高,但相对于发达经济体依然较低,海外的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依然可以在华寻找机会。即便是在那些技术差距不大的领域,包括咨询、商务服务等服务行业,外资企业在中国也可以起到“鲶鱼效应”,有利于倒逼国内市场保持活力、不断创新。此外,引入外资也是对外展示开放与包容姿态的重要方面。
怎么办:“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等,具体的政策措施需加快出台并落地生效,持续稳外贸稳外资。
要鼓励中国企业从“出口”走向“出海”,加 大支持企业“走出 去”政 策力度。一方面,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如东南亚、印度等地进行投资和扩张,利用当地的人口红利和市场红利,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新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对于受出口限制影响的国内项目,通过产能转移和资本输出进入海外市场,可以帮助企业消化产能,保护企业利益,也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和转化竞争优势。在鼓励中国企业“出海”方面,政府应在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风险控制,帮助企业在海外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要进一步发挥香港在引进外资和促进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加强香港中介力量的建设。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特别是在连接中国大陆与国际资本市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香港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吸引了大量的VC和PE的资金,这些资金间接投资于中国内地。当前需要针对香港的VC、PE等金融机构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利用他们的优势和长处更好地发挥香港引进外资的作用。同时,未来要进一步加强香港中介力量的建设,如强化认证服务、检测服务、评估服务、仲裁服务等以及投资必要的基础设施,如金融交易平台、数据中心、会议和展览设施等,支持中介服务的发展。香港也需要主动发挥创造性,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业务机会。
总体来看,中国引进外资工作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既包含着巨大机遇,也伴随着严峻挑战。要把引进外资和企业“走出去”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要把项目引进、产能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服务业引进以及人才引进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致力于使中国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表率作用。在当前全球安全和发展博弈持续,且对于安全的诉求日益上升的背景下,企业界的利益交融或可以在国家间的安全博弈中发挥缓冲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国际关系稳定,再次发挥经贸压舱石的作用。
专家论点辑要
▲巴克莱上调中国2024年GDP增速至5%
6月24日,巴克莱研究团队发布了关于亚洲新兴市场的季度报告。巴克莱表示,今年年初,亚洲新兴市场普遍实现了较为强劲的连续增长。由于各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未达市场预期,且美联储政策也没有出现明确转向,预计亚洲新兴市场主要央行对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仍会保持相对保守的态度。
巴克莱预计亚洲新兴市场2024年整体GDP增长将达5.2%,较其3月发布的季度报告中4.8%的预测上调了0.4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今年经济增速与2023年5.3%的水平相当,并没有放缓。
"鉴于中国经济规模庞大,其经济增长往往对整个区域总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此次上调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们对中国2024年GDP增长预测的调整。巴克莱将2024年中国GDP增长从此前的4.4%上调为5%,主要支撑因素是中国强于预期的一季度GDP数据。"巴克莱研究团队表示。
▲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避免三个误区
据悉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在新华社6月24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各地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着力避免认识上的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但是传统产业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传统产业利用新技术、前沿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进行改造升级也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是基本盘,忽视传统产业可能会造成产业断档。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只能在科技创新集中的地区。黄汉权认为,虽然这些地区人才集中,科技成果丰富,但并不意味着欠发达地区就没有机会。中西部地区有科研基础,也有高校和人才,在某些领域是有比较优势的,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产业禀赋有针对性、指导性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仅仅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起主导作用,这背后包括两个方面的创新,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管理和制度创新。如果没有管理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也很难取得突破,所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除了强调科技创新,也要重视管理和制度创新。
在黄汉权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避免上述三个误区的认识"窄化",也要避免认识的"泛化",不能把什么事情、什么工作都往新质生产力上靠,好像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他说,如果是通过制度创新带来的技术创新,或者通过制度创新把先进技术引进来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就可以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黄汉权认为,各地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独特优势,打造地标产业,或者优势特色产业,在区域内通过资源要素、科技、人才、企业的汇聚,把相关产业打造成周边、全国乃至世界上最有竞争力和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优质的产业生态。
中小企业
国家发改委、金融监管总局发文要求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服务质效 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加快推动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健全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
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简称"信易贷"平台,是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安全可控"为建设原则,依托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类信用信息,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已成为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项有益探索。
《通知》从多个方面明确了"信易贷"平台功能的提升方向:
一是深化银行机构与平台务实合作。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对接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在客户筛选、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流程中,有效应用平台提供的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银行机构要加强内部金融数据与外部信用信息的有机结合,优化信用评估模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开发线上贷款产品,提高小微企业服务效率,积极创新信用贷款产品,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投放。
二是建立信用信息联合加工实验室。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要抓紧推动与有关银行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工作,为数据治理、敏感信息应用、模型训练、产品开发等提供支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与银行机构开展实验室共建。
三是拓展平台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政策找人"机制,要依托平台汇聚金融便民惠企政策,并力争实现平台在线办理,推动政策直达快享。鼓励通过引入融资担保机构、建立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等方式,合理分担信贷风险。
四是强化安全保障。要切实加强信息授权规范管理,强化数据安全保障,提升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银行机构要依法合规地查询、获取、保管客户的信用信息,做到对信息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管理。银行机构要加强自身数据能力建设,提高数据分析应用、产品开发管理等核心能力,用好信用信息。
"信易贷"平台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指导建设,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信用为核心要素,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融资综合信用服务,信用状况良好的市场主体可通过平台发布融资需求。根据需求,平台会智能匹配金融产品,市场主体也可与相关金融机构直接在平台进行对接,获取相应的信贷服务。
为加强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和统一管理,《通知》指出,各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以下简称"信用牵头部门")负责统筹推进辖区内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工作。原则上一个省份只保留一个省级平台,市级、县级设立的平台不超过一个。整合后的平台应当具有唯一名称、唯一运营主体,不得以"相互联通""统一入口""统一标准"等代替整合。
各省级信用牵头部门要在摸清辖区内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底数的基础上制定整合方案,各金融监管局要积极配合做好整合工作。整合方案应当明确省、市、县三级需要保留的平台、具体整合方式及时间表,确保2024年12月底前完成整合,整合期间要确保平台服务功能不受影响。整合方案要在2024年7月15日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
2024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启动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4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按照自愿原则,登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板块注册并填报企业相关信息,上传加盖企业公章的相关佐证材料,并保证所填内容和提交资料准确、真实、合法、有效。
通知要求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在对参评企业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核查、组织开展入库企业集中抽查工作、强化评价工作督办机制、做好年度评价工作总结等5个方面认真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
2024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于6月27日启动并开放平台,9月30日停止企业信息填报,10月31日前完成所有批次拟入库企业公示,12月15日前完成入库企业集中随机抽查和相关处理工作,12月31日前完成并提交年度评价工作总结。
两部门公示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6月21日,工信部、财政部公示"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
按照《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4〕23号)要求,工信部、财政部于近期组织开展了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竞争性评审工作。据评审结果,拟将北京市顺义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长治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盘锦市,吉林省吉林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上海市松江区,江苏省无锡市、南京市,浙江省金华市、绍兴市,安徽省芜湖市,福建省泉州市、龙岩市,江西省九江市,山东省烟台市、济宁市,河南省新乡市、鹤壁市,湖北省宜昌市、襄阳市,湖南省株洲市、娄底市,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四川省宜宾市,贵州省贵阳市,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酒泉市,青海省西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36个市(区)(排名不分先后)纳入第二批试点范围。公示期为2024年6月21日-2024年6月27日。
试点城市将梳理一批数字化转型细分行业,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企业,培育一批优质的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快轻准"(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试点城市的示范带动、看样学样、复制推广,引导和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按照要求,实施期满时,试点城市要实现细分行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改尽改"(每个细分行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比例应达到90%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水平均应达到二级及以上);规下工业中小企业"愿改尽改"(规下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的比例应实现明显提升)。
据了解,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工作自2023年启动,计划在2023年至2025年份三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探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苏州、厦门、长春、宁波等30个市(区)纳入首批试点。
调查分析
普华永道调研报告显示跨国企业青睐长三角
据悉,普华永道近日发布了一份针对130多位跨国企业高管的调研报告,以了解他们对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意义的看法。 报告显示,大部分跨国企业高管愿意将工作地和居住地放在长三角,为了共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不少企业愿意依托长三角市场,加码本土投资。
报告显示,在市场定位方面,31%的受访企业将长三角地区定位为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21%的企业将长三角地区定位为中国总部。紧随其后的分别是研发中心(16%)、生产基地(16%)和物流枢纽(11%)。
报告还显示,38%的受访者表示长三角不仅是其工作场所,同时也是其居住生活的地方。50%的受访者表示,长三角不仅是其工作场所和居住生活的地方,还是其培育后代成长的地方。
长三角市场的机遇方面,44%受访企业认为长三角一体化蕴含巨大市场机遇,有望改变与突破其现有市场表现。
普华永道中国全球跨境服务主管合伙人黄耀和表示,过去几十年间,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跨国企业在华投资获得了巨大成功。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密集、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基础设施为跨国企业投资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不仅将推进资源配置的优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流动,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也将进一步坚定跨国企业深耕长三角、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2023年,长三角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25%、全国进出口总额约35%,已经形成了多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关键创新中心。
报告显示在美中资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据悉,美国中国总商会6月24日在华盛顿发布的报告显示,中资企业对美国投资与营商环境的负面感受增加,投资意愿下降。
这份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超过60%的受访企业认为美国投资与商业环境持续恶化。收入走势方面,2023年,收入增幅超过20%的企业占比缩至7%,收入降幅超过20%的企业占比从2022年的13%升至21%。
报告指出,2023年,在美中资企业对中美经贸关系走向的悲观情绪持续上升。实体企业制裁名单不断扩展以及较为频繁的产业调查和进口政策调整,让企业真切地感受到所面对的经营环境出现明显变化。
美国中国总商会会长、中国银行美国地区行长兼首席执行官胡威表示,中国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中美两国合作带来了累积协同效应和利益。贸易和投资是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石。
美国中国总商会成立于2005年,是代表中国在美投资企业的非营利组织。
经贸态势
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A+"评级、展望"稳定"不变
6月27日,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A+"评级、展望"稳定"不变,与穆迪、惠誉的判断不同。
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在前期穆迪、惠誉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情况下,标普作出维持稳定的决定,是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韧性和发展前景的认可,也体现了标普评级团队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上述负责人表示,正如标普所言,虽然中国经济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宏观政策落地见效,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财政部认为,中国具有市场规模大、内生活力强、发展基础厚实、新动能加快发展、各种要素资源保障良好等多重优势,加上中国政府不断优化宏观调控政策,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将进一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继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很好地印证了上述观点。
该负责人称,希望国际评级机构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更加全面、辩证、发展地看待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主权信用水平。
欧盟通过第14轮对俄制裁措施
6月24日,欧盟理事会发表声明,正式宣布对俄罗斯进行第14轮制裁。这些措施旨在针对俄罗斯经济中的高价值部门,如能源、金融和贸易,其中包括禁止转运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这是欧盟对俄制裁中首次针对液化天然气。这将使俄罗斯更难以规避欧盟的制裁,从而限制俄罗斯的经济实力。
具体来看,在此轮制裁中,欧盟将禁止在欧盟境内为转运至第三国的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进行重新装载服务,包括船对船转运、船对岸转运以及重新装载操作。
不过,制裁还没有上升到禁止欧盟成员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程度,实际上,自俄乌冲突以来,虽然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减少了约三分之二,但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在上升。
天然气市场专家表示,这一制裁措施影响不大,因为通过欧盟港口转运到亚洲的天然气仅占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出口总量的10%左右。
欧盟还特别对有助于提高俄罗斯生产能力的商品出口实施了进一步限制,并进一步限制从俄罗斯进口氦气,这是制造光纤和半导体等许多工业产品的关键材料,欧盟认为出口氦气是俄罗斯的重要收入来源。
欧盟指出,锰矿、稀土化合物、塑料等化学品以及挖掘、控制和电气设备都受到出口限制。
欧盟还将禁止新的对俄投资,以及为在建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提供货物、技术和服务。
为了进一步破坏俄罗斯的贸易能力,欧盟还禁止运营商在境内外使用俄罗斯开发的SPFS金融信息服务系统(相当于SWIFT系统)。
俄罗斯所谓的"影子船队"的27艘船只将受到制裁(后续会增加制裁船只数量),欧盟称俄方利用这些船只来规避石油价格上限和其他贸易制裁措施。
当天公布的制裁方案还包括对俄罗斯116个个人和实体采取制裁措施,欧盟认为这些个人和实体参与规避贸易制裁,采购用于生产无人机等敏感产品的部件,或为俄罗斯军事行动提供物质支持。
据报道,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和阿联酋等国家的多家公司因涉嫌规避对俄限制而受到制裁。
同一天,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表示,俄方将仔细分析欧盟的第14轮对俄制裁并采取回应措施。"欧盟正在走政治、经济和军事升级的道路,而不考虑对其自身经济状况、公民福祉和安全造成的后果。"
投资视点
习近平强调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宁夏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等工作,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
习近平指出,宁夏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独特,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宁夏的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产业,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要精耕细作、持续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各有特点,要把准各地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容量、开放开发潜力,加强统筹规划和产业合作,推动形成山川共济、城乡融合、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习近平强调,宁夏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提高内陆开放水平。保护好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生态环境,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要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加强老旧小区改造。顺应人口流动趋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移风易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防控,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加强对宗教界思想政治引领。
习近平指出,要把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推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纪党规,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优良党风凝聚人心、引领社会风气。
北京将分型分类精准帮扶个体工商户
近日,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的《北京市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工作方案(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工作方案》将整合各方资源,为北京市个体工商户提供政策精准供给和梯次帮扶培育,提升个体工商户的稳定经营能力、总体生存周期、活跃度和发展质量。
分三种类型差异化帮扶
《工作方案》提出,北京市将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按照存续时间、经营状况、纳税情况、雇员人数等指标,个体工商户将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三型。符合分型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将有不同的差异化帮扶措施。
例如,对处于初创阶段,缺乏竞争力的"生存型"个体工商户,将优化市场准入服务,降低用地、经营场所等成本,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对处于稳定经营阶段,有一定销售额或者营业收入的"成长型"个体工商户,将畅通招工渠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引导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抵御风险、持续经营能力。
对处于持续壮大阶段,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型"个体工商户,则将引导增强合规管理水平,支持转型升级为企业组织形式,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名特优新"个体户优先扶持
如果想认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要求就会高一些。在分型基础上,按照品牌影响、经营特点、技艺水平、创新潜力等指标,个体工商户有可能被划为"知名""特色""优质""新兴",即"名特优新"四类,实施重点培养。
其中,"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享受"成长型"和"发展型"个体工商户的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在相关专业领域享受行业主管部门政策支持,优先享受本地区在资金、培训、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不同"类"的个体工商户,所获得的政策支持各不相同。比如,对"知名"类个体工商户,将拓展其便民服务功能,支持其参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对"特色"类个体工商户,则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检验检测、质量追溯、营销推广等方面加大服务支持力度。对"优质"类个体工商户,更注重对传统手工艺、祖传手艺等的传承指导,积极培养新一代传人、匠人。对"新兴"类个体工商户,将引导参加互联网经营技能培训。
"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并非"终身制",认定的有效期为3年。
京津冀统一分型分类标准
京津冀三地将对个体工商户实行统一的分型分类参考标准。经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认定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跨区域迁移后,迁入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认定的结果予以认可,按照本地公布的培育方案予以帮扶。不过,对于迁入地认定部门明确"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确与有关标准不符合的,也可以取消认定。
此外,京津冀三地还将进一步优化"个体网店"登记流程,凡在三地任一登记机关已提交电子商务平台出具的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京津冀三地登记机关对该网络经营场所证明予以互认。
山东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
据悉,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山东省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部署九大行动,推动企业树立科学质量观,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不断提高质量改进能力,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努力推进"山东制造"向高端迈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战略目标。
去年12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依据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结合国内外关于质量管理的先进方法、模型和研究成果,我国将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经验级、检验级、保证级、预防级、卓越级。山东的《实施方案》,从开展卓越绩效模式导入行动、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行动、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行动、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行动、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开展质量品牌人才遴选行动、开展用户满意度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品牌引领行动、开展质量文化培育推广行动九个方面全面发力。
根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山东将对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成熟度评价,综合判断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等级;推动企业积极导入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相关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过程识别、管理和验证,围绕关键过程开展定量分析和精准控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全数据的先进质量管理;支持专业机构、行业协会为企业开展"一对一""面对面""量体裁衣"式质量管理诊断,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山东省制造业质量提升取得积极进展,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提高,质量绩效稳步增长。新增一批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新增质量管理能力达到检验级企业200家、保证级企业20家、预防级企业2家,卓越级企业基本具备条件。到2027年,山东省制造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意识显著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高。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数量达到新高峰,新增质量管理能力达到检验级企业400家、保证级企业40家、预防级企业4家,卓越级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辽宁省八部门联合推动16个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升级
近日,由辽宁省市场监管局牵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林草局和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联合印发了《辽宁省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共涉及工业机器人、氢能、石化、压缩机、菱镁、石蜡、林下山参、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汽车保修设备、氟化工、芳烯烃及精细化工、橡胶密封制品、钢铁、盘锦河蟹、食品(农产品深加工)16个具体产业,确定链长单位20个、链主企业24家、赋能机构95个、上中下游联动企业1755个;绘制质量图谱28张,梳理质量问题301条,确定重点攻关项目118个。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产业链供应链重大质量瓶颈问题,系统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市,更好发挥质量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产业链基本情况、产业链质量状况和关键质量问题,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要素作用,集成释放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效能,明确质量联动提升的具体措施,提出质量提升培训基地建设计划和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年底,创建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1家、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3个,新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新增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新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30个,研制产业急需的计量规范、技术标准和检验方法100项;争创全国首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基地、缺陷产品调查协作基地和区域服务质量监测评价中心;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问题,培育一批质量领军企业和标准创新型企业,重点产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接下来,辽宁省将深入推动《方案》落实落地,集中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推动全链条质量协同升级,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绍兴发布集成电路产业"伙伴计划"
据悉,在6月20日召开的浙江省质量强链工作部署会暨集成电路产业质量提升工作现场会上,绍兴发布实施集成电路产业质量强链"伙伴计划",将聚焦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重大质量瓶颈问题,通过聚集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机构等资源,建强集成电路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组团开展质量攻坚、质量标准制(修)定、质量技术服务、质量人才培养等活动,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联动产业体系。
计划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培育基地2个以上,搭建产业链质量强链"伙伴关系"科研院所超过10家,入驻集成电路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技术服务机构超过15家,入驻企业超过100家。
大会现场还举行了质量攻坚伙伴、标准创新伙伴、检验检测伙伴、质量人才伙伴、质量服务伙伴项目签约仪式。绍兴将搭建以"质量"技术要素为纽带的产业链质量提升"伙伴"关系,即以越城集成电路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轴心",以政府部门和链主企业为"两翼",通过搭建创新圈、标准圈、检测圈、人才圈、服务圈,建立协同网络,推动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建圈强链。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出台101项任务清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近期,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年度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方案围绕"优化外部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内生动力,推动民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破除发展障碍,为民营经济松绑减负纾困解难"3个方面,共梳理制定16个方面重点工作、101项任务清单。
聚焦"快准入、优环境",推进登记注册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在提升办事速度的同时,让服务对象切实感受到"温度"。2024年,重点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聚焦"降成本、减负担",指导省局直属检验机构对省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委托的特种设备检验、计量器具检定和校准、产品质量检验费用减半收取,减免药械注册检验费用。出台3.0版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轻罚免罚规定和清单,让经营主体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聚焦"真公平、破隐性",极力破除地方保护行为、深化公平竞争治理,让民资、国资等各类企业在公平竞争赛道上你追我赶、共同发展。聚焦"提信心、增服务",实施深化信用提升三年行动,打造便捷高效"助企塑信"模式。开展"苏质贷""苏质融"等融资增信服务,为民营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品牌培育,聚焦"1650"产业体系和"51010"产业集群体系,遴选培育"江苏精品"。
四川省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方案出炉
据悉,四川省政府日前印发《四川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提出将突出重点领域,实施设备更新行动。其中,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是四个重点领域之一。旋即,住房城乡建设厅6月20日印发《四川省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完成加装更新(含改造、大修)住宅电梯2.7万部以上。
《方案》部署了十项重点任务,其中,两项跟住宅电梯有关。
老旧电梯更新,将重点对投入使用年限超过15年,运行故障率高、安全隐患突出、群众更新意愿强烈的住宅老旧电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安全评估情况和费用测算,引导电梯使用单位进行更新、改造或重大修理。对于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物管、无维保单位、无维修资金等失管小区的“三无”电梯,各地要及时报请属地政府,逐一落实电梯使用单位,推动电梯更新,消除安全隐患。力争到2027年底,完成老旧电梯更新(含改造、大修)1.5万部。
住宅加装电梯,将制定电梯加装实施计划,全力推动既有住宅电梯“能加则加、愿加快加”。鼓励采取平层入户方式加装电梯,实现无障碍通行。力争到2027年底,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2万部。
在燃气老化管网更新改造方面,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累计改造燃气老化管道3.24万公里。据了解,目前已完成1.8万公里,今年计划再完成9000公里,剩余改造计划力争提前完成。在设施设备更新方面,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用户端,综合考虑用户经济承受能力因素,重点对居民用户家中的橡胶软管、达到废除年限的燃具、燃气安全装置进行改造更新,保障用气安全;另一个是企业端,重点对运行时间长、第三方施工频率高的地下燃气管网,加装定时、定点在线监测设备,把安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切实守护好城市安全生命线。
建筑施工设备更新方面,将更新淘汰使用超过10年、污染高、能耗高、老化磨损严重、技术落后的建筑施工工程机械设备。着眼加快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新技术工程机械设备和智能升降机、智能监测监控和检测设备、智慧工地AI感应设备、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设备。
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是《方案》的一大亮点。城市生命线工程,是指维持城市生存功能系统和对国计民生有影响的工程,四川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鼓励县级城市因地制宜开展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加快城市人流量车流量密集街道等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监控监测等安防设备更新改造,实现城市人流量车流量的智能化监测和预警;加快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各类监管平台,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感知“一张图”。
十大重点任务中,还包括供水设施设备更新、排水设施设备更新、环卫设施设备更新、建筑节能改造等。
分三阶段实现目标
《方案》提出分阶段的目标:今年6月底前,在摸清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底数基础上,建立设施设备更新重点项目库并动态更新,择优推荐一批项目争取国省有关支持;到今年底前,基本消除存在安全隐患或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
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技术落后、不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节能环保不达标的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
到2027年底,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完成加装更新(含改造、大修)住宅电梯2.7万部以上,改建城市(县城)供排水、燃气等管道2.1万公里以上,至少改造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老旧破损管网500公里、更新100个污水处理厂项目有关设施设备,城镇建筑节能水平明显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牢。
加强保障助力实现目标
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方案》明确,一方面加强财税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省级财政资金支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和其他符合条件的设施设备更新项目,各级财政要加大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支持力度;更好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住宅电梯加装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支持,系统梳理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清单和融资需求,组织金融机构与融资需求方高效对接,促进项目生成与落地实施;积极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配套融资,加大对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支持。
其次,要加强要素保障。相关实施主体在推动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项目中,自然资源、能源等部门要加强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发展改革、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加快项目立项、环评、施工许可等流程办理,提高审核效率,加快项目推进实施。对不新增用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前期审批手续,鼓励推行承诺制审批。
合肥发布低空经济支持政策
6月21日,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政策对于企业落户、商业航线开通、基础设施建设等1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支持举措。
为打造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产业先导区,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空间无人体系,合肥支持引进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及低空经济新型研发机构,每年最高给予2000万元补贴,即日起生效,有效期1年,力争合肥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
《若干政策》提出,为给低空经济企业营造"舒适圈",合肥将形成全域场景示范,实现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货运物流、公共治理等全覆盖,初步形成涵盖整机、零部件、后市场、检验检测等完备的低空经济产业链。
对新落户的企业,合肥在用房、用地、用能、服务保障等方面将给予支持;对服务低空经济企业发展的适航审定检测中心、无人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检验检测机构,按年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助;对新引进的低空经济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每年最高2000万元、累计不超过1亿元的经费支持等。
为鼓励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及转化,合肥除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加强对航空材料、电池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还对提供试飞、测试、验证等服务的验证试飞场地运营企业,按照100元/试飞场次给予补贴,每个企业每年度最高100万元。
未来,商业化常态化飞行航线有望在合肥开通。合肥将支持企业开通载人eVTOL、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对开设经民航部门审批的载人eVTOL航线的企业,分类别给予补贴;对开设经民航部门审批的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的企业,分机型、架次给予补贴,每个企业每年度补贴最高1000万元。
在交通管理、应急救援、城市治安、血液运输等公共治理服务场景,合肥将扩大无人机应用,推动低空产品和服务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运用。同时支持建设相应的地面基础设施、保障设施以及验证试飞场地设施等,并给予资金补贴。
对于牵头制(修)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或在合肥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展览和低空经济产业专业类展览、消费展等各类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协会、科研机构,合肥也将给予相应补贴。
湖南省出台措施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要求,日前,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湖南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从落实发展要求、突出培优扶强、强化公司治理、支持并购重组等11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以此巩固提升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成果,进一步促进湖南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若干措施》突出培优扶强,围绕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将遴选各产业链上治理规范、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进入上市后备梯队,实施分类管理、重点培育。强调要巩固深化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成效,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及高管的行为规范和监管,严格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有效防范绕道减持,严厉打击违规减持。在支持并购重组方面,鼓励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各市州政府等主体设立并购基金,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实施并购行动,省级产业引导母基金按程序对重点项目给予适当资金支持。
为确保上市公司持续健康成长,《若干措施》还从引导多元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工作重点和支持方向,并从防范化解风险、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制度机制等方面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进行保障。
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出炉
据悉,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打造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引擎,日前,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以创新为动力,以场景应用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以"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产业先导区"为载体,构建"新技术突破-新场景应用-新物种涌现-新赛道爆发"的未来产业生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新的科技和产业支撑。到2026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企业培育、产业发展、载体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100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培育100个引领性、创新性产品,制定100项关键标准和规范,打造100个标志性应用场景,发展壮大10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和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35年,未来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涌现一批引领世界的重大原创成果和示范应用场景,集聚一批头部企业和重大平台,汇聚一批顶尖创新人才,形成若干未来产业集群,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达到万亿级,推动湖北成为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方案》明确,湖北将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6大方向、25个细分领域,大力实施颠覆性技术策源行动、应用场景牵引行动、未来产业企业培育行动、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行动、未来产业人才引育行动、未来产业生态营造行动等六大行动。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紧盯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立足湖北学科特色、创新优势和产业基础,前瞻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创新平台。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在全国首批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武汉大学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数学与智能研究院。布局建设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省自然科学基金、"尖刀"技术攻关工程、"楚天英才计划"等,开展未来产业前沿技术研究,储备未来产业战略科技人才和前沿技术。
同时,湖北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优势领域,加快推进未来产业发展。湖北在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生命科学领域,布局建设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武汉合成生物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脑机接口系统等前沿技术研究,涌现出全球首创眼科罕见病基因治疗新药等前沿创新成果。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依托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存储器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取得了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柔性电子皮肤、机器人视觉、灵巧手等重大原创性成果。
内蒙古印发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实施方案
据悉,为更好推进全区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财政厅制定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了补贴对象和范围。自2024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20日,向家电销售、回收企业交售旧家电(包括电动自行车),并购买新家电且取得销售发票的个人消费者,在购买新家电时可享受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具体补贴标准由各盟市自行确定,购买新家电不受交售旧家电品种对应限制。
补贴范围包括:空调、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含干衣机)、电视机、热水器(含壁挂炉)、吸油烟机、燃气灶(含集成灶)、洗碗机、空气净化器、微波炉(含一体机)、电磁炉、电饭煲、电风扇和净水机等14类产品。产品须在中国能效或水效标识网备案且达到二级及以上能效、具有统一的国标13位商品编码。
《实施方案》明确了补贴券发放使用流程。本次补贴通过线上平台发放,先到先得,发完为止。拟申请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的个人消费者,通过小程序登记回收旧家电的类别、品牌、旧家电回收价格、唯一编码的旧家电凭证序列号、新机购买人名称、身份证号、旧家电照片等信息。由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商家确认收旧信息后,消费者在相关平台注册并领取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券。交售旧家电与购买新家电的购买人必须一致。如果补贴资金使用完毕,由盟市商务局及时发布结束公告。
《实施方案》明确了监督管理要求。各盟市商务局会同财政局制定实施方案,确定第三方平台。盟市商务局负责对补贴资金进行审核,财政局负责拨付补贴资金。各盟市要设立家电以旧换新电话咨询热线,及时回应公众诉求,接受社会监督。
广州出台推动特殊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若干措施
据悉,为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构建特殊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新格局,打通特殊资产流转堵点、难点,提升广州市特殊资产处置效率,率先打造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6月2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州市推动特殊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若干措施》(简称《措施》)。
《措施》提出,打造特殊资产处置赋能服务平台。建设特殊资产多元服务归集、投资大数据共享利用、跨平台对接、跨区域合作的赋能服务平台,为各类特殊机会资产提供"线上+线下"、全链条、全周期、市场化、专业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范围涵盖企业诊断分析、重组重整咨询、争端协同解纷、产融对接撮合、咨询服务见证、信息发布路演、资产处置交易等;探索建设各方共同发力且多元化的特殊资产处置一体化解纷平台;建立交易数据库,强化特殊资产数据挖掘和监测预警,加强大数据在特殊资产精准撮合和可视化展示等方面的运用。
《措施》提出深化特殊资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建设。拓展完善现有破产财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支持赋能服务平台基于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体制,将具备纾困需求的资产、房地产企业或项目、国有企业"两非两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低效、无效资产)以及其他困境企业名单等数据,与更多产业资金以及其他投资机构实现精准匹配,为各类有纾困需求的企业或项目提供更多融资配资的机会;探索实现各部门间各类数据有效流通使用,提升特殊资产变现流转的效率。
此外,《措施》提出优化破产前综合服务、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执破衔接、信用协同修复等机制,持续提升涉税事项、破产信息核查、金融支持等服务水平。与此同时,依托天河区要素机构丰富的优势,支持该区出台有关政策,大力建设特殊资产管理行业集聚区。
《措施》称,优化外资退出便利措施。研究完善现有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政策措施,探索调整试点基金的投资项目范围和形式,允许投资不良资产、房地产等领域;充分发挥QFLP的政策试点优势,探索进一步优化境外资金出入境的手续,为其提供便利退出通道,提升金融双向开放水平。
海南修改安全生产条例保障自贸港发展
据报道,新修订的《海南经济特区安全生产条例》(简称《条例》)日前已经海南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新增18条保障海南自贸港安全发展的条文,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在总结经济特区安全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条例》修订时结合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删除了安全主任与安全督导员、安全评价前置许可、安全生产重点单位、政府与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等与营商环境建设不相适应的规定;建立了境外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开展安全服务和境外安全生产从业人员执业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个人在海南开展服务活动,提升海南自贸港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
《条例》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新兴行业、领域特点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规定高风险旅游项目的监管举措,明确了潜水、漂流、冲浪、摩托艇、水上拖曳伞、滑翔伞、低空飞行等高风险旅游项目经营者需要取得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并对设备标准、产品服务、救援保障作出了严格规定;明确充换电设施工程的建设要求,形成了充换电设施所有者、经营管理者、供配电经营者、充换电设施安装者的安全生产责任链条,解决新能源充换电设施"有人建没人管"的难题。《条例》还加大了对危险化学品、电动自行车等问题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古远新介绍,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旅游新业态等新兴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不断出现,风险因素不断增加。新修订的《条例》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需求,旨在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强化源头治理。
联合国发布"全球信息诚信原则"
据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6月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全球信息诚信原则",旨在遏制错误和虚假信息以及仇恨言论的传播。
古特雷斯介绍,"全球信息诚信原则"包括"社会信任和韧性,独立、自由和多元化的媒体,健康的激励机制,透明度和研究,赋予公众权力"五大原则,是与联合国会员国、青年领袖、学术界、民间社会、私营部门以及媒体进行广泛磋商的结果。它们为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气候行动、民主与和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特雷斯说,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和仇恨言论正在助长偏见和暴力,加剧分裂和冲突,妖魔化少数群体,破坏公共健康和气候行动,破坏社会凝聚力,使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加遥不可及。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加剧了它们的扩散。不透明的算法将人们推入信息泡沫,强化了包括种族主义、各种歧视在内的偏见,其危害远远超出数字领域,甚至影响了数十亿未接入互联网的人。
他敦促政府部门、科技公司、媒体、广告商和公关行业等承担起责任,采取具体行动,遏制错误和虚假信息以及仇恨言论的传播。例如,大型科技公司应改变从虚假信息和仇恨言论中获利的商业模式、广告商和公关行业应停止将有害内容货币化、媒体行业应提高编辑标准并提供基于事实的高质量新闻等。
美国将日本列入汇率操纵监测名单
6月20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宏观经济和外汇政策半年度报告》。该报告显示,在截至2023年12月的四个季度中,没有任何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操纵汇率。不过,日本重新被列入了汇率操纵监测名单。
据了解,美国财政部依据2015年的一项法案,以三个具体标准来评估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宏观经济和汇率政策:一是该经济体与美国贸易顺差超过150亿美元;二是该经济体全球经常账户盈余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3%;三是该经济体持续单边干预汇率市场,持续净外币购买量超过该国GDP的2%。
任何满足上述三项标准的国家,都会被美方归类为需要"加强分析"的经济体之列,相当于被视为汇率操纵国。经过美国政府的审议,被认为存在汇率操纵的国家可能面临各种制裁。
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美国财政部报告称,没有任何主要贸易伙伴满足上述三个标准,即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被标记为"汇率操纵国"。
但最新报告指出,日本符合两项标准(经常账户实质性盈余和双边贸易顺差),被加入汇率操纵监测名单中。此前,日本在美国财政部2023年11月发布的报告中仅满足一项标准,即双边贸易顺差,因而并未被列入此名单中。而在2016年4月至2022年6月的报告中,日本都满足以上两项标准,位列监测名单中。
美国财政部报告称,财政部的期望是,在自由交易的大型外汇市场,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经适当的事先协商,才可进行干预。美国财政部认为,日本的外汇业务是透明的,每月定期公布其外汇干预措施。
对此,日本财务省副大臣神田真人6月21日回应称,日本重新被列入名单"没有任何问题",报告对日本外汇政策的透明度给予了肯定。
据悉,此前,日本当局"外汇干预"方面的动作频频引起市场侧目。日本财务省5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26日至5月29日期间,日本当局外汇干预操作总额约9.8万亿日元,创下新的月度纪录。
但结合日元走势来看,日本当局的外汇干预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日元的跌势,但并未根本性地扭转日元的贬值趋势。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收盘,日元对美元报159.7795,已连续7个交易日下跌,完全抹平上轮外汇干预以来的涨势。日元对美元再度逼近160关口,日本当局出手干预的风险上升。神田真人6月21日重申,如发现外汇波动过度,将根据需要采取适当行动。
据了解,作为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日本当局外汇干预行动并非毫无限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连续3天的外汇干预被视为系列干预,而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在六个月内最多只能进行3次系列干预。在G7国家此前达成的外汇承诺中,外汇干预仅是一种特殊的行动,仅用于应对市场短期内的过度波动。
分析人士认为,日美利差是日元持续贬值的关键因素。日本央行在6月会议中决定了减少购债的大方向,预告将在7月份的会议上制定减少债券购买规模的具体计划。
中金公司认为,日本央行减少购债的具体计划或不一定以"购债规模的减少"表达,而是以"日本央行持有国债的存量变化"来表达。关于政策利率的加息速度,该机构认为,日本央行或在7月或9月会议前后加息至0.25%、同时不排除年内加息至0.50%的可能性。
德意志银行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下半年全球展望中表示,预计日本央行将比市场预期的更为鹰派,预计7月份将加息至0.25%,12月将加息至0.5%,随后在2025年第三季度和2026年第一季度将进一步加息25个基点。
对于日元汇率,德意志银行认为日元不会大幅走强。日本央行旨在减缓日元汇率波动,而非维持日元汇率。在日本央行渐进式政策下通胀仍可承受,日本的进出口并未对日元疲软做出反应。
日本核心CPI连续33个月同比上升
据报道,日本总务省6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2.5%,达到107.5,连续第33个月同比上升。
数据显示,当月能源价格涨幅明显,成为推升5月核心CPI的主要原因。日本政府5月将电力燃气费补贴减半,并开始上调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受此影响,当月电费同比陡升14.7%,推动能源价格同比上涨7.2%。
分析人士指出,6月起日本政府将取消电力燃气费补贴,预计电费上涨对核心CPI的推升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总体而言,成本推动仍是日本通胀上升的主要原因。
报告称新加坡蝉联全球最昂贵城市
据悉,瑞士宝盛6月25日发布的第五期《全球财富及高端生活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按美元计价的价格平均涨幅已从2023年的6%放缓至4%。今年商品价格涨幅高于服务价格,按美元计价,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而服务价格则上涨4%。尽管各城市的物价继续上涨,但通胀率在过去12个月已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
据了解,瑞士宝盛高端生活指数分析了全球25个主要城市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并编制城市排名。今年,指数排名上升或下降的最大原因来自汇率波动,指数中的价格均需转换为美元计价以便进行全球比较,因此这些城市在以美元计价后的排名,充分反映瑞士法郎等货币走强以及日元等货币表现疲软的情况。
聚焦亚太地区城市排名来看,三个城市跻身全球前十。其中,新加坡位居全球最昂贵城市,也是拥有汽车成本最高的地方。香港在全球排名中升至第二,且房地产价格维持全球第二高。上海去年排名第二,今年位列全球第四,该报告认为,上海排名的变化可能与房地产市场和消费者情绪等因素有关。
报告还显示,尽管全球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高净值人士仍然愿意消费,且消费金额有增无减,特别是在餐旅(酒店和高级餐饮)以及时装和配饰方面。高级消费品的价格涨幅最大,其中时装和珠宝涨幅最高,达9.6%。由于原材料、能源和人力成本连年上升,高级消费品的价格已连续多年大涨。
报告称,凭借自身的金融专业知识和不断增长的资产价值,亚太地区高净值人士提高了其投资的风险水平。70%的高净值人士表示,在过去12个月里,其资产有所增加,他们希望在这一基础上再续增长。投资水平全面上升,其中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的投资水平位于前列。此外,可持续性在2024年的投资策略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高净值人士已审查其投资组合,以了解其投资对ESG的影响。
瑞士宝盛亚太区研究部主管Mark Matthews表示:"亚洲的发展正在稳步前行,在创新及合作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中国和印度的科技实力以及强劲的东南亚经济,均为亚洲经济韧性和增长作出贡献。新加坡作为充满活力的亚洲区域核心,正引领着数字转型。"
瑞士宝盛研究部主管Christian Gattiker表示:"今年的报告显示出汇率的作用非同小可。以东京为例,其曾经是上世纪90年代超昂贵城市的典型代表。然而,随着日元的稳步贬值,此情不再。将货币和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至关重要。"
投资分析点评
▲华夏幸福瞄准低空经济新风口
6月21日晚间,华夏幸福(600340)披露,公司近日与浙江科比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比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促进低空经济发展领域深入开发战略合作模式,建立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本协议的签署将有助于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平台接入低空经济板块,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产业,积极探索低空经济的相关场景应用,通过园区载体的打造、产业联盟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和创新应用,助力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科比特成立于2014年10月,主要从事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华夏幸福表示,科比特为国内工业无人机领域龙头企业,华夏幸福在招商引资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社会资源,在其负责开发建设及招商引资的地区,协助科比特落地其投资项目,并借助双方各自优势,在促进低空经济发展领域深入开发战略合作模式。
华夏幸福自2017年起就开始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在怀来产业新城、武陟产业新城,瞄准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产业集群,引入了怀来卓翼无人机、河北福莱卡航空、兰旗航空等优质低空经济创新型企业。目前,华夏幸福已形成产业新城及相关业务、住宅开发及相关业务、物业服务业务、投资业务四个主要业务板块。
▲国安达布局低空经济
据悉,国安达(300902)6月24日晚公告,公司拟与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下称"零重力")合资设立一家公司,共同开展eVTOL消防救援飞机及eVTOL航空器消防业务的研发、应用推广,以及飞行器主动、被动整体安全解决方案的研发及应用推广。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80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80%。
国安达为国内交通运输、电力电网行业自动灭火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专业从事工业火灾防控业务,在新能源汽车、电力电网、储能电站、城市公共安全等特殊领域提供专业性强、智能化程度高的火灾早期侦测预警与高效自动灭火系统产品,是一家"专精特新"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零重力聚焦于智能电动航空器整机技术研发与制造,凭借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和创新设计理念,以载人eVTOL航空器为核心,已形成一体化、跨区域的发展格局。
据最新公告,国安达承诺,将自身拥有的锂电池消防、高层灭火等相关的底层技术,及适用于eVTOL航空器消防安全系统的不限于专利及技术数据图纸等,在所有权不发生转移的情况下,无偿提供给合资公司研发eVTOL消防救援飞机及eVTOL航空器消防安全系统。在此合作框架下,所有基于国安达所提供的技术开发的航空器消防产品(仅限零重力参与合作开发的航空器产品),将独家授权合资公司进行市场营销。
另外,合资公司成立后,国安达作为合资公司的控股股东,承诺将零重力列为合资公司采购eVTOL飞行器的一级供应商,并视合资公司经营需求情况,向零重力采购在技术、功能、价格等方面均符合合资公司要求的eVTOL飞行器,用于eVTOL消防救援飞机和eVTOL航空器消防安全系统研发,以及后续的改装销售;相关采购以合资公司与零重力签订的采购协议为准。如果采购的型号需要定制开发,则需单独拟定开发合作协议,包括但不限于研发费用及单机硬件采购成本。零重力同意,在具备条件时,有关消防救援飞行器将选择在合资公司组装生产。
国安达称,此次对外投资是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进行的业务链拓展。
▲微纳星空完成10亿元C1轮融资
6月24日,微纳星空宣布完成10亿元C1轮融资,正式成为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本轮融资由元禾重元-无锡经开尚贤产投基金领投、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博华资本管理)跟投、老股东青岛汇铸安芙兰继续加持。
微纳星空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近20亿元。在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其发星数量、技术能力等多方面水平均位居前列。
微纳星空是以卫星制造业务为核心的卫星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2018年,微纳星空自主研发"未来号"卫星,创造了当时商业航天完成卫星从研制到发射的最短时间记录,据此获得资本市场的快速认可;2019年,通过发射多颗卫星充分验证了平台的成熟性、可靠性后,顺势开启"一箭多星"型号任务;2022年以来,随着微纳星空对于不同技术状态卫星设计研制能力的日趋成熟,其正式迈入高端卫星研制单位的行列。截至目前,微纳星空已成功发射24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备受行业关注的泰景四号03星(国内首颗商业KU频段相控阵雷达成像卫星)、泰景三号01星(国内首颗商业0.5m分辨率光学卫星)等在轨明星产品。
对于此次融资,微纳星空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恩宇表示,"微纳星空将持续围绕卫星载荷、卫星平台关键单机等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卫星互联网、对地观测等重大任务顺利实施,储备和完善供应链,打造高效实用的批量化卫星生产线,稳步提升产能和生产规模"。
▲万马科技投建自动驾驶云服务项目
6月24日晚,万马科技(300698)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优咔科技将在江苏省常州市高新区投资建设自动驾驶云服务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约1.01亿元。
"目前车端算力无法满足车企自动驾驶研发需求,业内将目光转向了云端方案,因此第三方自动驾驶云服务需求极大。"万马科技在公告中表示,将通过该项目提供自动驾驶云服务,包括算力出租、平台服务、工具链产品三个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公告显示,该项目预计建设期1年,约1.01亿元的总投资中,包括软硬件购置费用6157.6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897.72万元。
同时,万马科技拟在地方打造云计算及智能网联汽车策源示范地,包含汽车智算示范中心等,发布云计算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企标、行标、地标),组织行业论坛打造行业技术高地,助力当地引进高质量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万马科技是国内通信电子、通讯物理连接设备的生产厂商之一,传统业务为通信及医疗设备。2021年,万马科技通过收购优咔科技进军车联网领域,并保持扩张态势。
优咔科技主要从事车联网业务,围绕车企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转型,帮助车企优化车联网业务管理效能,向车企提供4G/5G前装车联网连接管理服务与运营。
▲三峡能源拟投建库布齐沙漠新能源项目
据悉,市值超1000亿元的三峡能源(600905)6月27日晚间公告,公司间接控股公司内蒙古三峡蒙能能源有限公司(简称三峡蒙能公司)拟投资建设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简称库布齐基地项目)。
库布齐基地项目为"风光火储"一体化外送项目,共建设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热20万千瓦,配套煤电项目400万千瓦及新型储能500万千瓦时。所发电力拟通过已纳规的蒙西-京津冀±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外送至京津冀地区消纳。
库布齐基地项目动态投资金额7,979,185万元。三峡蒙能公司股东为三峡陆上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6%、44%。其中三峡陆上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系三峡能源控股子公司,三峡能源持有其34%股权。
库布齐基地光伏项目已完成备案,风电项目已完成核准,光热项目已完成备案,煤电项目已纳规、已完成核准,目前上述项目仍需办理林(草)地使用许可等前期手续,各电源前期手续正在有序推进办理。
近年来,三峡能源积极发展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大力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深入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积极开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氢能、光热等业务。同时,三峡能源投资与新能源业务关联度高、具有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效应的相关产业,基本形成了风电、太阳能、储能、战略投资等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
▲特变电工控股公司拟投建1000MW风储项目
据悉,特变电工(600089) 6月27日晚间公告,其控股公司若羌县同昌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同昌公司")拟投资建设祁曼1000MW风储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200MW风电及配套储能项目,二期建设800MW风电及配套储能项目。
祁曼1000MW风储项目总投资为35.57亿元,项目以同昌公司为主体建设,该项目已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清单有关事宜的通知》。
同昌公司是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能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是为了投资建设新能源电站而设立,尚未开展实质性经营。
特变电工认为,上述项目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所在地交通便利,具备建设大型风力电站的条件。
▲新天然气拟斥资18.5亿获喀什北项目石油合约权益
6月23日晚,新天然气(603393)公告,拟通过境外子公司佳鹰有限公司收购中能控股(00228.HK)、共创投控控制权,进而享有中国年代对喀什北项目的投资及勘探开发生产的石油合约权益,交易价格合计约18.51亿元。
喀什北项目是中国年代与中石油,于2008年12月开始开展的集勘探期、开发期、生产期三阶段同时存在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年代与中石油按照49%和51%的比例享有喀什北项目产品分成。
据了解,该区块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位于天山山脉的南缘,石油合同区面积约为3146平方千米。其中,喀什北项目第一指定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446.44亿立方米,该气田已于2020年10月1日进入商业生产期;第二指定地区目前仍处于勘探期,初步预计资源量为天然气约2000亿立方米、原油约8000万吨(最终以实际勘探成果为准)。
从权属关系来看,2009年以前,共创投控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共创投资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持有中国年代100%股份。2009年至2010年期间,中能控股收购了中国年代及其所持有的石油合约部分权益。目前喀什北项目第一指定地区权益为中能控股所有,第二指定地区权益由共创投控实际享有。
因此,新天然气欲取得中国年代对喀什北项目的投资及勘探开发生产的石油合约权益,则须取得对中能控股和共创投控控制权。
具体来看该次交易,收购中能控股控制权方面,新天然气子公司佳鹰拟以4.47亿港元(折合为人民币4.11亿元)现金对价,收购沃邦石油持有的中能控股未偿还本金额为4.47亿港元的可换股票据,该等可换股票据可转换为最多26.6亿股中能控股股份,约占换股后其总股份的21.87%。在实施此次收购之前,佳鹰已间接持有中能控股9.7亿股股份。中能控股控制权收购完成后,新天然气将通过佳鹰直接及间接持有中能控股合计29.84%已发行股份。
收购共创投控控制权方面,佳鹰拟以等值于14.40亿元人民币的港币现金对价,收购共创投控实控人王耀昆所持的100%已发行股份。
据公告,此次交易为现金收购,佳鹰将通过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方式筹集交易所需资金,并按照协议约定支付共计18.51亿元交易价款。
▲桂冠电力约27亿建新能源发电项目
据悉,桂冠电力(600236)6月27日晚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广西天峨县更新风电场(下称"更新风电项目"),天峨县向阳镇全平光伏项目(下称"全平光伏项目"), 钦北大直界排农光互补光伏项目(下称"大直光伏项目"),金城江侧岭板来光伏项目(下称"侧岭光伏项目"),武宣县东乡(风沿)光伏项目(下称"东乡光伏项目"),共5个项目。
据披露,更新风电、全平光伏、侧岭光伏、东乡光伏4个项目,合计总投资额约22.01亿元,资金来源为资本金20%,银行贷款80%;大直光伏项目总投资额约5.48亿元,资金来源为资本金30%,银行贷款70%。合计项目总投资额约27.49亿元。
其中,更新风电、侧岭光伏2个项目建设期约6个月;大直光伏项目建设期约8个月;全平光伏、东乡光伏2个项目建设期约12个月。
全平光伏、侧岭光伏、大直光伏、东乡光伏4个项目已取得投资项目备案证明,更新风电项目已完成核准,更新风电、全平光伏、侧岭光伏、大直光伏、东乡光伏5个项目已取得广西壮族自治区项目建设指标。
据桂冠电力介绍,更新风电、全平光伏、大直光伏、东乡光伏4个项目建成后自持营运,所发电量由广西电网全额消纳;侧岭光伏项目所发电量由南丹工业园区全额消纳。
桂冠电力表示,此次投资建设5个新能源发电项目,将进一步扩大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国民养老拟引入安联投资为战略投资人
6月24日,国民养老发布公告称,根据此前股东大会及董事会的授权,2024年6月12日,公司业务执行委员会召开2024年第24次会议,根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征集投资人的结果,会议同意确认增资的最终投资人为安联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安联投资")。
公告显示,安联投资拟出资约2.84亿元,认购国民养老发行的全部约2.28亿股股份。本次增资完成后,安联投资将持有国民养老股份的比例为2%。国民养老现有股东不参与本次增资。
据悉,2023年12月26日,国民养老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人的议案》《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同意公司以发行新股增资方式引入一家战略投资人,由战略投资人全额认购公司拟发行的新股约2.28亿股,公司注册资本将由约111.5亿元增加至约113.78亿元,并同意相应修改《公司章程》。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并同意董事会授权高级管理层具体实施增资的相关各项工作。
▲江苏设立500亿元母基金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据6月21日召开的江苏省政府新闻发布会披露,江苏省已统筹财政和国企资金设立了总规模达500亿元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以资金要素牵引汇聚各类创新要素,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据介绍,省级母基金将与设区市、省属企业合作,设立未来产业天使基金、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省属企业产业专项基金等三类产业专项基金,这些产业专项基金还将吸引产业资本、社会资本、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设立一系列产业子基金。这些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为江苏"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X"未来产业体系,以及有关文件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近期,江苏省级母基金将出资126.5亿元,与南京、苏州、无锡等7个地市签约组建首批14支规模达506亿元的产业专项基金,对这些地市的重点特色产业进行专门扶持。这些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拓展后,有望形成总规模达1600多亿元的产业基金。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沈剑荣在发布会上表示,设立省级母基金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同时,进一步明晰政府性基金和市场化基金定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吸引耐心资本、长期资金、头部企业向江苏汇聚,以更好支撑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普门科技拟10亿元投建体外诊断试剂项目
据悉,近年来经营业绩持续稳步发展的普门科技(688389)6月25日晚间公告称,拟与安徽和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书》及《补充投资协议书》,在安徽和县经开区浦和园区投资建设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并设立子公司(下称"项目公司")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运营企业。
据披露,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最终以实际投资金额为准),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6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20亩,拟落户和县经开区浦和园区。
普门科技称,此番拟在安徽和县经济开发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作为项目的主要运营企业,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生产、销售,注册资本尚未最终确定。
普门科技表示,此次对外投资项目位于安徽和县经济开发区,与公司南京研发总部项目所在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南京研发总部的新产品转产,提高公司在华东地区的研发制造协同性。同时,安徽和县已形成以高端装备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集群以及以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公司将借助安徽和县的区位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华东地区的产业布局,扩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规模,提高产品供应能力和订单响应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此外,该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尚处于筹划阶段。
▲大众汽车计划向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投资50亿美元
6月25日,大众汽车集团和Rivian联合宣布,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向Rivian合计投资50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为可转换债券,2025年和2026年,大众汽车将再投资20亿美元,分两笔购买Rivian的普通股。大众汽车另外还会安排20亿美元用于组建一家对等持股的合资公司。
Rivian是一家美国造车新势力企业,成立于2009年,一度被视为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但这家公司的发展并不顺利,直到2018年才发布第一款车型,实际交付是2021年。2023年,Rivian共交付汽车5万辆。2024年一季度,Rivian交付汽车为13588辆,好于市场预期,但同期产生净亏损14.5亿美元。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复星医药拟54亿港元私有化复宏汉霖
6月24日晚间,复星医药(600196.SH)公告,拟私有化其控股子公司、港股上市创新药企复宏汉霖( 02696.HK ),收购价格拟为24.60港元/股,交易对价合计不超过54.07亿港元。
截至私有化交易前,复星医药通过控股子公司复星新药、复星医药产业及复星实业合计持有复宏汉霖股份3.24亿股,约占其股份总数的59.56%。
成立于2010年2月的复宏汉霖,是复星医药的核心创新资产。截至2023年底,复宏汉霖总资产为99.0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1.92亿元,负债总额77.11亿元。
复星医药表示,本次交易完成有利于加强复星医药集团与复宏汉霖的协同,并可通过复星医药提供的业务资源支持,助力复宏汉霖的可持续增长以及复星医药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明阳智能5.58亿元再售电站
据报道,为控制经营规模快速增长过程中资产负债率过高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明阳智能(601615)对电站运营业务采取了"滚动开发"的整体战略,即新增电站资产不断投建过程中,持续对成熟电站项目择机出让,总体控制存量资产规模。近日来,该公司陆续披露了出让成熟电站的消息。
6月25日晚间,明阳智能公告,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明阳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内蒙古新能源")将出售其全资子公司奈曼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奈曼旗明阳")100%的股权给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风电"),交易对价为5.58亿元。
中广核风电为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主营业务为风能、太阳能的开发、投资和运营等。而奈曼旗明阳持有奈曼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奈曼旗30万千瓦风电项目。该项目已建成投运。
在此番出让奈曼旗明阳前,6月22日明阳智能公告,内蒙古新能源将出售其全资子公司开鲁县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开鲁明阳")100%的股权给中广核风电,交易对价为9.6亿元。
开鲁明阳成立于2020年,持有开鲁县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开鲁县60万千瓦风电项目。该项目也已建成投运。
▲黔晟国资拟收购习酒集团51%股权获批
6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发布6月10日-6月16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贵州省黔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黔晟国资)收购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案获批。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黔晟国资拟收购贵州习酒51%的股权。交易后,黔晟国资将持有贵州习酒51%的股权,贵州省国资委持有贵州习酒49%的股权。
黔晟国资为贵州省国资委旗下企业,注册资本544.68亿元。黔晟国资目前已形成资本运作、实业经营、要素交易、资产管理"四大板块",具有基金管理、担保、商业保理等类金融牌照,拥有加油加气站、铁路专用线、磷矿石和铝矾土开采等特殊经营许可,获AAA主体长期信用评级。
2022年7月,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发布公告,拟将持有的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82%股权无偿划转至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由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当年9月9日,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
▲艾迪药业拟控股南大药业
据悉,艾迪药业(688488)6月25日晚间公告称,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华西银峰、湖南可成、许志怀、陈雷和姚繁狄合计持有的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大药业")31.16%的股权,作价1.5亿元。
此前在2022年7月,艾迪药业通过股权受让的方式获得南大药业19.96%的股权,并达成尿激酶粗品购销业务、创新型尿激酶纯化技术的合作、尿激酶制剂等产品生产产能的放大合作及尿激酶制剂脑梗溶栓市场的开发合作等战略合作约定,进一步巩固人源蛋白业务市场。
此次交易完成后,南大药业将成为艾迪药业的控股子公司。
南大药业主要从事生化药品制剂、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溶栓药物注射用尿激酶制剂和抗凝药物低分子量肝素钠原料药。
南大药业前身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南京大学下属的南京大学生物化学厂、南京大学制药厂、南京大学生物生化制品厂及南京大学保健品厂,核心产品尿激酶的科技成果"天然溶栓物质尿激酶的研制"曾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进步一等奖。
公告披露,南大药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持有尿激酶原料药和注射用尿激酶制剂生产批文的"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企业。根据药融云数据库统计,2014年至今,南大药业的注射用尿激酶制剂已连续多年占据国内医院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
艾迪药业成立于2009年,公司起步于人源蛋白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随着创新能力的提高,公司聚焦于抗艾滋病药物及人源蛋白产品双核心发展领域,同时开展部分仿制药业务。
此次交易完成后,艾迪药业将拥有尿激酶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业务模式,实现从原料的供应、原料药的生产到尿激酶制剂生产的"人源蛋白原料-制剂一体化"战略布局。
▲麦歌恩将成纳芯微控股子公司
6月23日晚间,市值168亿的MEMS龙头纳芯微(688052 )公告称,公司拟收购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歌恩")部分股权。
具体来说,纳芯微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矽睿科技")直接持有的麦歌恩62.68%的股份,拟以现金方式收购矽睿科技通过上海莱睿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莱睿")间接持有麦歌恩5.6%的股份,合计收购麦歌恩68.28%的股份,收购对价合计约为6.83亿元。
此外,上海莱睿、上海留词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留词")分别持有麦歌恩17.56%、19.76%的股份,其中朱剑宇、姜杰为上海莱睿的出资人,方骏、魏世忠为上海留词的出资人。纳芯微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朱剑宇、姜杰所持上海莱睿出资总额的13.51%的财产份额(对应所持麦歌恩 2.37%的股份),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方骏、魏世忠所持上海留词出资总额的43.82%的财产份额(对应所持麦歌恩8.66%的股份),收购对价合计约1.1亿元。
纳芯微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及间接持有麦歌恩79.31%的股份,其中直接持有麦歌恩68.28%的股份,通过上海莱睿、上海留词间接持有麦歌恩11.03%的股份,能够决定麦歌恩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麦歌恩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据了解,麦歌恩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以磁电感应技术和智能运动控制为基础的芯片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在磁编码、磁开关等细分领域已建立起领先的市场份额优势。
纳芯微专注于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聚焦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纳芯微称,公司与标的公司在产品、技术、市场及客户、供应链等方面具有业务协同基础,通过本次交易,在产品方面,有助于丰富公司磁编码、磁开关等磁传感器的产品品类,与公司现有的磁传感器产品形成互补,完善公司磁传感器的产品解决方案;在技术方面,公司将利用标的公司在平面霍尔、垂直霍尔、磁阻效应等多种磁感应技术,积极整合双方的研发资源,增强公司整体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在市场及客户方面,公司与标的公司将充分发挥各自的市场和客户优势,促进市场与客户协同,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磁传感器领域的市场覆盖度和占有率;在供应链方面,通过与标的公司供应链资源整合,发挥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公司及标的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优势。
▲能特科技挂牌转让上海五天100%股权
6月24日晚,能特科技(002102)公告,公司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荆州产权交易有限公司(下称"产交所")正式公开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上海五天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五天")100%股权,挂牌转让底价为8亿元。
能特科技表示,上海五天主要经营业务为投资性房地产租赁业务,属于公司非核心主业。公司转让持有的上海五天100%股份,达到盘活公司资产,优化结构的目的。上海五天成立于2002年6月7日,注册资本2亿元。
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上海五天股权,上海五天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能特科技同时提示,上海五天目前尚存被采取司法限制强制措施的情形,也会对交易造成不确定性。
▲美的置业推进股权重组
6月23日,美的置业发布公告,公司将进行股权重组,把全资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产权线从上市公司重组至控股股东,股权重组方式采用香港资本市场常见的实物方式分派。重组完成后,美的置业将实现房地产开发重资产业务与持续经营性业务的股权分设。
具体来说,此次实物方式分派,上市公司美的置业将其持有的房开业务产权线作为特别股息分派给上市公司的全体股东。分派后,重资产的房开业务从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调整为上市公司的兄弟公司,相应地房开业务也从上市资产变为了非上市资产。
此次分派还提供了现金选择权,即持有美的置业股票的股东如不参与房开业务股权的实物分派,可选择对等的现金分派。每股现金分派金额5.9港元。
分派完成后,控股股东将全面收购房开业务的剩余股权至100%持股。系列重组完成后,美的控股将持有100%的非上市房开业务产权线和81.13%的专注经营性业务的上市公司股权。重组焕新后的上市公司将专注经营性业务,围绕物管、商管、智能化、装配式建筑和内装开展业务,以及承接控股股东所持房开资产的全链条开发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组探索经营管理及业务运作不受影响的上市公司重组新模式,控股股东所持房开资产的全链条开发管理仍由现有经营团队继续承接。
▲华菱精工第二大股东计划增持股份
据悉,华菱精工(603356)6月27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捷登零碳(江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捷登零碳")通知,捷登零碳计划以自有资金自2024年6月28日起90个交易日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增持上市公司股份。
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前,捷登零碳持有华菱精工股票1266.73万股,占总股本的9.5%。捷登零碳拟合计增持股份不低于100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7.5%),不超过120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9%),增持完成后,捷登零碳将合计持有华菱精工不低于2266.73万股,占总股本约不低于17%,不超过2466.73万股,占总股本不超过18.5%。
拟增持股份的资金来源为江苏捷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登控股")对捷登零碳的注册资本实缴,但目前尚未到账。
2023年5月,捷登控股曾计划入主华菱精工。彼时公告显示,华菱精工控股股东黄业华、实际控制人黄业华家族拟采用协议转让、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或收购剩余股份相结合的方案,完成控制权变更,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捷登零碳发行完成后,捷登零碳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马伟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不过时隔一年,2024年5月华菱精工公告,公司收到捷登零碳函告,捷登零碳决定终止收购黄业华剩余持有的公司股份。根据已签署的相关协议约定,经黄业华与捷登零碳确认,黄业华、黄超持有的公司股权表决权委托于2024年5月7日终止,表决权委托终止后,公司的控股股东仍为黄业华,实际控制人仍为黄业华、黄超,捷登零碳仍系公司第二大股东。
华菱精工业务主要涉及电梯零部件、新能源(风电、光伏支架)等零部件产品的制造。2022年以来,该公司经营业绩陷入亏损。据2023年年报,期内华菱精工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1.41%,主要原因是市场订单减少,销售下降。
▲众合科技拟与鸢飞科技在低空经济领域展开合作
据悉,众合科技(000925)6月27日午间公告,近日,公司与北京鸢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鸢飞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技术、股权、应用场景和渠道资源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该合作协议不涉及具体金额,不涉及关联交易。
具体来说,在项目方面,双方将充分发挥众合科技在交通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渠道资源,采取项目牵引、商务合作的方式,依托鸢飞科技在低空领域的技术产品和行业积累,采取项目牵引、共同推动完成相关低空项目或示范工程的系统开发、建设及运营。共同探索低空经济领域的新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低空+政务管理、低空+文旅、低空+应急救援、低空+物流配送等领域。
在技术领域,双方将共同开展低空空管系统软硬件结合产品的研发:众合科技负责低空空管安全计算机系统硬件的研发与优化、低空空管AI决策系统硬件的研发与优化;鸢飞科技负责低空空管系统软件的研发与集成、低空空管AI决策算法的研发与集成。双方积极推动该系列产品在各应用场景中实践完善,并共同申请相关标准及专利。
协议约定,双方将根据项目进展和市场需求,引入众合科技作为鸢飞科技新进股东,众合科技分阶段对鸢飞科技以增资扩股和老股转让的方式进行投资,在合适的时机完成控股,实现更紧密的深度合作。
众合科技的公告称,本协议的签署有助于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战略布局,在稳固大交通存量场景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数据服务和产业数字化业务,从单一领域向多元化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开拓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据了解,此前的5月份,众合科技与北京零创众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零创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在低空领域进行了首次战略合作布局。零创科技起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由中国飞行汽车创始团队和北航自倾转跷体构型院士科技成果转化团队联合创立,聚焦于新构型eVTOL、新概念飞行器及航空动力及飞控系统的研发制造。
鸢飞科技成立于2017年6月5日,是一家专注于低空经济服务的无人机监管及行业应用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提供无人机空管及行业应用系统的研发、建设和运营,以"平台运营+数据应用"的双核心模式,推动区域性低空监管和无人机/飞行汽车运行服务的发展。
▲武汉合众易宝更名抖音支付
近日,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抖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陈代武,经营范围含非银行支付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货物进出口、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服务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天津同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系由张一鸣、张利东共同持股的北京石贝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2020年,字节跳动收购合众易宝获得支付牌照,合众易宝股东变更为天津同融。今年4月,天津同融拟收购海联金汇子公司的股权,以补齐线下收单业务。
6月14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公示(截至2024年6月)。其中,同意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公司名称为"抖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首家页岩气勘探开发公司在柳州揭牌成立
6月26日,由广西投资集团旗下广西能源集团、柳州产业集团合资的广西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在柳州揭牌成立。这是广西首家从事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公司,将加速推动全区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和商业运营板块。
据统计,广西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1.02万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六。去年12月,广西首个页岩气开发示范项目柳城北页岩气开发项目在柳州成功出气点火,天然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类天然气标准,实现了国内石炭系页岩气勘探开发、广西页岩气勘探开发零的突破。今年1月,该项目正式投产并投入商业运营,柳工智能国际工业园已经用上了槽车运输的广西页岩气。
▲北京国资公司接手瑞信证券85.01%股权
6月24日晚间,瑞银宣布公司和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方正证券)已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资公司)就出售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瑞信证券)共85.01%股权达成三方协议。同日,方正证券也发布关于出售瑞信证券49%股权的公告。
具体来看,该交易包括瑞士银行有限公司(UBS AG,瑞士银行)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所持有的瑞信证券36.01%股权,对价为91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05亿元);以及方正证券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其所持有的瑞信证券49%股权,对价为1.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85亿元)。上述对价基于2024年6月24日1美元折合7.1201人民币的汇率进行计算。瑞银表示,本次交易经过了全面的竞购流程,交易完成尚需获得必要的监管批准并满足惯常的交割条件。
若交易顺利完成,瑞银和北京国资公司将分别持有瑞信证券14.99%和85.01%的股权。
瑞信证券成立于2008年,是由瑞士信贷银行有限公司(Credit Suisse AG,瑞士信贷银行)与方正证券于中国成立的合资证券公司。自2020年6月起,瑞士信贷银行持有该合资公司51%的股权,剩余股权为方正证券所持。2023年6月,瑞士信贷银行并入瑞银集团。2024年5月31日,瑞士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完成合并。
北京国资公司是北京市为数不多具有金融主业的市管国有企业,业务涉及银行、证券、要素市场、消费金融等领域。
▲中瑞股份在韩国设立控股子公司
据悉,中瑞股份(301587)6月25日晚公告称,公司于6月25日与株式会社KNS(下称"KNS")签署《合作投资合同》,拟在韩国京畿道平泽市共同设立以锂离子电池零部件制造及销售为主要业务的境外控股子公司株式会社中瑞韩国(下称"中瑞韩国")。
中瑞韩国注册资本为50亿韩元,面值5000韩元的新股认购价格为每股9000韩元,双方以现金出资认购。中瑞股份出资63亿韩元,其中35亿韩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28亿韩元计入资本公积,占中瑞韩国70%的股权比例;KNS出资27亿韩元,其中15亿韩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12亿韩元计入资本公积,占中瑞韩国30%的股权比例。
中瑞股份称,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圆柱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供应商之一,基于全球化发展的战略规划需要,围绕锂电池精密结构件核心业务设立境外合资公司,有利于公司打造圆柱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全球供应商。
此次对外投资系中瑞股份首次在韩国投资设立公司。
据悉,中瑞股份于今年4月8日在深交所上市。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受下游应用领域高速增长驱动,公司凭借产品竞争优势及领先的市场竞争地位,与全球第二大锂电池生产厂商LG新能源、圆柱锂电池行业领先企业比克电池、能元科技等优质客户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哪吒汽车递表港交所
6月26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新能源")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农银国际、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合众新能源称,此次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海外市场,丰富产品组合,提升软硬件技术,扩大在中国销售、服务及充电基础设施,以及用于日常营运等。
2023年哪吒汽车累计销售12.7万辆,同比下跌约17%;2021年至2023年,哪吒汽车收入分别为50.8亿、130.4亿、135.5亿元,对应经营亏损分别为45亿、59.5亿、67.5亿元。
招股书披露,截至目前,合众新能源已完成超10轮融资,投资方不乏三六零安全和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以及来自浙江、江西、四川、安徽等地的国资背景基金。
管理视点
想让企业换个活法,务必要弄明白三件事
哈佛商业评论近日刊发瑞士IMD商学院全球领导力壳牌公司教席教授N·阿南德(N. Anand)和IMD商学院资深研究员让-路易·巴尔苏联合撰写的文章认为, 在考虑如何变革之前,高管层需要先弄清楚变革什么,特别是从哪里开始变革。
如果错误地选择了变革的“战场”,企业的改进努力反而会拖累业绩。例如,罗恩·约翰逊(Ron Johnson)担任百货集团J.C. Penney的CEO后,立即颠覆了原有的定价体系和店面设计,力图吸引年轻、时尚的消费者,结果销售额减少25%,公司股价暴跌50%。
与J.C. Penney一样,很多企业意识到,找错变革方向的代价很大:首先,由于关注点在别处,已有问题会继续存在并恶化;其次,新问题可能出现;再次,员工投入未来变革的积极性可能受损。
领导者如何决定当下的变革重点?你需要把握住三件事:发现变革契机、制定变革目标、培养变革所需领导能力。缺少对这三点的充分分析和整合,推动持久变革的几率将显著降低。
1、变革契机:追求价值
所有企业变革的契机都是追求价值。理想情况下,这应该同时包括提升效率(实施精简、降低成本)和投资新增长机会;很多变革行动偏离正轨,是因为只关注其中之一。
有些情况下,提升效率、外包、剥离资产或业务重组等精简措施会影响增长。创口太深,以致消耗了能力、伤害了士气,且去掉了可能用于未来行动的冗余部分。
Norske Skog曾是世界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商之一,而由于市场萎缩,现在这家挪威公司规模仅位列欧洲第三。成功的盈利改善计划帮助公司准确找到精简目标,以至于《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2009年曾称赞其“将收缩变成了一门科学”。虽然公司得以生存,但像正在收缩或门槛降低的行业中很多企业一样,Norske Skog难以摆脱逆境,股价持续走低。
有些情况下,对新增长机会的投资逐渐失控。丹麦玩具制造商乐高(Lego)就曾遇到这个问题。该公司曾两次尝试通过大规模创新实现变革。第一次尝试发生在2000年,当时随意进行的大量实验在之后几年中将乐高推向破产边缘。公司在恢复财务稳定后,马上在2006年开始第二次尝试,最终在2014年超越美国两大巨头孩之宝(Hasbro)和美泰(Mattel),成为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玩具公司,利润率超过30%。
为什么两次尝试的结果截然不同?在当时的CEO约恩·克努德斯道普(J?rgen Vig Knudstorp)领导下,乐高的第二次变革兼顾成长和纪律:公司成立跨部门委员会(高管创新治理小组),负责投资和监督创新活动并进行战略统筹,确保创新始终围绕主流。
当增长机会出现,或业绩发生滑坡,企业可能需要重大改变。但领导团队如何决定变革的方向?这就涉及第二件事:定义变革目标。
2、变革目标:选择方向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大多数企业变革围绕以下5个基本目标:
参与全球竞争:扩大市场,在领导力、创新、人才流动、企业能力和管理实践方面都更加国际化
聚焦客户: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洞察、体验和整体解决方案,而不仅是产品或服务
提升敏捷性:加快流程速度或简化工作方式,在战略、运营和文化上更加敏捷
创新:从内部和外部吸收新鲜观点和方法,使组织获得更多增长机会
可持续发展:在战略和执行上更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每个目标都有各自的核心任务、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也都要求企业针对现有经营模式、客户、合作伙伴、内部流程或资源做出改变。
○你找对变革目标了吗?
对每项能力按1到7分打分(7分最高),得分最低项即是最迫切的变革需求。
参与全球竞争
· 在清晰战略指导下进行全球扩张
· 将本地实践经验推广到全球
· 运用数字技术聚集关键客户群
聚焦客户
· 创造能为客户带来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 在制定和销售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重视团队协作
· 运用数据分析发现客户最需要的解决方案
创新
· 与外部伙伴合作创造新技术或产品
· 创造有效协作所需的信任
· 利用数字平台
提升敏捷性
· 察觉竞争环境变化
· 及时应对变化
· 在组织中共享信息
可持续发展
· 将可持续战略融入公司整体战略和愿景
· 在组织各层级的决策、流程和体系中追求可持续性
· 运用数字技术收集并评估可持续方案
正确制定变革目标可能很难。公司应进行地域扩张、更贴近客户、合作创新、追求速度和灵活性,还是寻求可持续发展?管理者有时会回答“所有这些”。但不可能同时做这么多事情。企业的变革目标应该是某个迫切、无可争议的优先事项。有些企业的确兼顾多个目标,如聚焦客户和追求敏捷,或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但只要确立一个有说服力的发展重点,也完全行得通。
3、变革能力:培养领导者
为实现变革目标,企业必须培养能推动变革的领导者。持久的变革有赖于此。
一旦领导力培养工作和变革目标不匹配,价值创造必然受到负面影响。亚洲两大个人电脑企业的竞争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个案例广为人知,但仍有教益。
2008年,宏碁和联想全球市场份额分列第三、第四位,大幅落后于惠普和戴尔;而到2015年,联想攀升至首位,宏碁则滑落到第六。两家企业选择了相似的变革目标——进入全球市场,且实施了相似的战略,即通过收购西方竞争对手创造价值、提升全球竞争地位。然而,两家企业的一个关键差异,在于高管团队的国际化。
宏碁CEO蒋凡可·兰奇(Gianfranco Lanci)提出大胆计划,包括从外国聘请移动技术人才、将工程师团队扩大为原先的三倍。但董事会担心公司“去台湾化”,拒绝了他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兰奇很快转投联想,负责PC业务。)2010年,宏碁24名高管中有6名外国人,而到2014年这一比例降至3/23;同期,外籍董事人数从两人减少到零。
与宏碁相反,联想的领导力培养工作完全符合其全球竞争目标。2012年,联想的9名高管分别来自6个国家。华人CEO杨元庆被派往美国,其他高管分散在全球各地,每月有一周时间选择一个重要市场会合。杨元庆很清楚,高管的背景差异给团队协作带来挑战,为此请来一位导师,专门负责跨文化沟通事宜。为增强多元性并从中获取竞争优势,联想将负责文化整合和多元化的副总裁职位升格为C级。这些努力为联想在德国、日本、巴西和美国一系列大胆的收购和合作项目铺平道路,帮助公司成功进入全球软件和服务市场。
你可以把变革想象为一辆马车:价值创造和领导力培养是车轮,变革目标则是马,决定方向并提供动力。要想顺利到达目的地,三者的配合必不可少。
随着商业战略的有效期越来越短,变革能力成为企业惟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乐高的上一次转型专注于创新,但随着美国、德国等优势市场的增长接近极限,乐高关注点已转移到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因此新的变革目标是,将这个广受欢迎的丹麦品牌打造成真正的全球企业。
企业多次转型已是常态,领导者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的下次变革获得成功?希望本文能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
信息化建设
天津市算力交易中心揭牌上线
6月20日,天津市算力交易中心正式揭牌上线。
天津市数据局介绍,天津市算力交易中心作为北方首个"通智超"一体的省级算力交易中心,已接入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京津智算中心等多家算力资源,将可以综合实现京津算力资源统筹管理,促进数据要素资源流通,并提供普惠算力资源服务等。
天津市算力交易中心的揭牌,将充分发挥天津市区位和算力资源优势,打造算网协同、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一体化算力体系,助力京津冀区域算力产业协同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陕西发布跨境电商产业园认定支持办法
据悉,陕西省商务厅日前发布《陕西省跨境电商产业园认定支持办法》,旨在加快全省跨境电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聚化发展。
《办法》提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是指有明确的运营管理机构,依托各类开发区、商务楼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海关监管场所等载体,集聚一定数量的跨境电商经营主体,能够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生态集群效应,对跨境电商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集聚型园区或海关监管服务型园区。
《办法》明确产业园基本条件。运营主体(若为企业需在陕实际经营一年以上)近三年无违法违规和严重失信行为,为产业园制定有阶段性发展规划。产业园功能布局合理、发展定位明确,持续运营一年以上,且未发生质量、安全、环保等责任事故。产业园具备与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相配套的办公运营、网络通信、物业服务等软硬件设施,直接用于跨境电商企业的经营或办公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西安市不少于2000平方米)。产业集聚型园区应具备跨境电商公共服务支撑体系,能够为入驻企业提供运营管理、商品展示、仓储物流、跨境结算、金融信保、人才培训、创业孵化、业务咨询及代办等全链条服务。海关监管服务型园区应具备通关、物流、仓储、检验检疫等必要的监管和服务功能。产业园内企业合规经营,园区内贸易外汇收支B、C类企业数占区内贸易外汇收支名录企业数的比例低于2%;产业集聚型园区入驻的跨境电商经营企业、平台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不少于10家(西安市不少于20家),区内企业年度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不少于3000万元(西安市不少于6000万元)。
《办法》明确对产业园的支持举措。陕西省对经认定的产业园,按运营主体上年度相关投入的60%一次性给予不高于150万元支持;支持产业园举办各类跨境电商相关活动,优先支持区内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跨交会等境内外知名展会及贸易促进活动;支持产业园运营主体申报认定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并享受相关政策,为更多企业提供跨境电商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优先支持跨境电商园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鼓励银行为园区内诚信守法企业提供跨境资金结算便利;中国信保陕西分公司优先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园内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提供海外应收账款风险保障服务方案。
广东出台20条举措推进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推进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称《意见》),从探索推进数据产权制度建设、完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构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等七方面提出20条具体举措,推动广东省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推进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
《意见》提出,到2025年,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和配套政策逐步建立,协同高效、安全有序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成,数据基础运营体系基本构建,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效益明显,数据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到2030年,数据要素治理体系趋于完善,数据基础设施更加集约智能,数据要素流通顺畅高效,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多元繁荣,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探索省市两级公共数据运营机制
在数据产权制度建设方面,《意见》提出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广东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探索依托民事商事合同、行政协议约定、资产登记等方式明确收益归属,并建立健全数据确权授权机制。
具体而言,广东省将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省、市两级公共数据运营机制,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以模型、核验等形式提供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
在完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方面,根据《意见》,广东省将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具体而言,将构建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流通使用;完善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体系架构;强化公共属性和公益定位,推进数据交易场所与数据商功能分离。
同时,还将建立健全数据交易配套服务机构,建设行业性数据交易配套服务平台,鼓励在依法设立的数据交易机构开展数据流通、交易;积极融入全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加强与省外数据交易场所、平台合作,实现数据产品"一所挂牌,多地同步发布、同步展示、同步交易"。《意见》还提到,将培育一批数据经纪人、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促进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流通、提升价值。
此外,为构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意见》强调将更好发挥政府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导调节作用。同时,科学合理评估数据要素价值,探索数据要素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数据要素流通提供价值依据。
打造数据要素市场"湾区模式"
在建立健全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方面,《意见》要求创新政府数据治理模式、压实企业数据治理责任、发挥社会协同治理作用。比如,将加强数据资源"一网共享"体系建设,健全数据目录清单,常态化开展数据普查,制定动态的数据流通和交易负面清单;打破"数据垄断",促进公平竞争;支持开展数据流通相关安全技术研发和服务,促进不同场景下数据要素安全可信流通等。
为提升数据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能力,《意见》要求,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面向制造业、金融、能源、科研、商贸、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建立产业数据资源目录清单和产业集群可信数据空间,推动产业数据进场合规流通。
此外,广东还将鼓励打造数字园区,布局算力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探索园内数据交换和共享;建设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促进数据要素与智能传感、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促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型智慧城乡治理模式,持续深化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建设。
在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协同发展新范式方面,广东将构建数据安全合规有序跨境流通机制,大力推动实现粤港澳三地数据协同与流动规则机制联通,支持在科技、医疗、金融、教育、文旅、交通、电子商务等领域,探索建立科学规范认证制度、数据出境标准合同规则、安全评估标准等。
不仅如此,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协同与交流,广东将探索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聚焦数据要素的汇聚治理、开发利用、交易流通、安全保障、跨境流动、产业集聚等领域,打造数据要素市场"湾区模式";并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探索在特定区域建设离岸数据中心,推动"国际数据传输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节点建设等。
香港金管局与法国央行开展央行数字货币跨境合作
6月27日,香港金管局与法国中央银行宣布开展批发层面央行数字货币(wCBDC)合作。
据悉,香港金管局和法国央行一直保持密切合作,推进金融创新。最近,香港金管局参与了欧洲中央银行欧元体系探索工作的第二阶段,成为欧元区以外参与此项计划的主要央行机构。双方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巩固双边合作,共同推动wCBDC和代币化市场创新发展。
后续,双方将深入研究wCBDC基建之间的互通性,重点研究实时跨境和跨货币支付。这项跨境实验将探索如何提高跨境交易的结算效率,促进不同地区的金融市场基建之间互通。
香港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表示,随着法国央行DL3S和香港金管局Ensemble项目沙盒之间的合作,期待与法国央行携手进一步探索不同跨境支付方案和应用案例,促进金融市场互通性,以及推动全球代币化市场的发展。
古特雷斯强调数字世界必须实行法治
据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6月20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当天举行的"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应对网络空间不断演变的威胁"高级别辩论会上表示,正如现实世界一样,数字世界也必须实行法治。
古特雷斯说,数字技术为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可持续、和平的未来提供了绝佳机会,但恶意网络活动会侵蚀信任、加剧紧张,甚至播下暴力和冲突的种子。
他说,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彻底改变经济和社会,但网络空间给人们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会给个人、机构和国家带来危险。
古特雷斯强调,近年来严重网络安全事件不断增多,对医疗保健、银行和电信等基本公共服务造成破坏。数字工具与武器系统的日益融合带来了新的漏洞。数字技术的滥用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隐蔽,恶意软件、木马程序正在激增。
他表示,人工智能支持的网络行动使威胁成倍增加,软件漏洞被利用,供应链成为主动攻击目标,勒索软件对公共和私人机构以及人们所依赖的关键基础设施构成了巨大威胁。据估计,2023年,勒索软件敲诈支付总额达11亿美元。
古特雷斯说,与现实世界一样,数字世界也必须实行法治。联合国会员国正在积极考虑国际法对国家在数字领域中活动的适用性问题,并努力在未来几个月就一项新的网络犯罪条约达成共识。鉴于网络空间与全球和平与安全之间日益明确的联系,安理会可通过将与网络相关的考虑纳入其现有的工作流程和决议中,在这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企业信息员园地
最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下对公司的劳动实务启示
特约信息员:江苏联盛(靖江)律师事务所 仇为民
2023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并向公众征求意见。本次《意见稿》中不少内容与目前司法实践的情况还是有明显的差异,并出现了不少新的观点,我们针对《意见稿》中的部分内容和条款进行分析,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梳理具有实践参考性的合规建议。
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延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实践中,部分用人单位会采取通过补充协议不断延长原有劳动合同期限而非重新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主体等方式规避与劳动者签署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征求意见稿第十七条第(一)项和第(二)项明确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延长”劳动合同期限的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已经与劳动者签订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包括:(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延长劳动合同期限累计达到一年以上,延长期限届满的情形;(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合同期满后自动续延,续延期限届满的情形。
一方面,征求意见稿的该条规定限制了部分用人单位任意延长劳动合同期限,利用法律空子的可能性规避劳动合同延长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保护了用人单位自行管理劳动合同期限的自主权,避免出现短暂延长劳动合同期限,却被认定为签订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
结合前述解读,劳动合同期限的延长会影响企业签署劳动合同次数的认定,建议企业从用工需求出发设置合理的劳动合同期限,尽早考虑是否需要继续用工,是否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期满前对期限延长作出合理规划。确有必要延长劳动合同期限的,建议企业关注在延长和自动续延的不同场景下,延长期限不同的情况,及期限届满时判断劳动合同签署次数的标准也存在差异。对于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情形的,建议企业及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合同期满后继续用工
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超过一个月的,人民法院可以视为双方以原条件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本条款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四条规定均对劳动合同期满后继续用工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范,而征求意见稿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用人单位异议期的期限,确定了用人单位在期限内未表示异议可能产生双方在法律拟制层面签订了新劳动合同的法律效果,增加了用人单位负有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义务。结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继续用工,在特定情境下还可能触发被拟制为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效果。
综合上文关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延长和自动续延的分析,建议企业关注劳动合同期限管理,在劳动合同到期前,主动与员工沟通劳动合同终止、续延问题,避免在沉默中陷入被动。
三、在职期间竞业限制义务
在中国劳动法律体系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针对的是“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的法律关系。对于在职期间的竞业限制约定,仅在《公司法》层面规定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期间的竞业义务,但该规定并不适用于董高之外,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征求意见稿第十八条肯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在职期间竞业限制条款的效力,解决了“无法可依”的困境,保障了企业约束员工在职期间不得损害企业竞争利益的主动权。
然而,员工在职期间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法律后果尚无明文规定。实践中,法院倾向于认为员工在职期间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是员工忠实义务的体现,对价已经包含在劳动报酬中,企业无需单独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因此,如果员工在职期间违反竞业限制义务,企业通常可以主张损害赔偿责任,但能否要求员工返还部分劳动报酬、支付违约金,可能会成为新的争议焦点。
从实务操作角度考虑,建议企业在员工入职时与其签署竞业限制协议,有效部署在职期间、离职后的全流程竞业保护机制,完成全流程跟踪。对于员工违反在职期间竞业限制义务,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建议从损害赔偿角度进行追偿,谨慎以返还竞业限制补偿、支付违约金的理由扣发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