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3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3期

部委决策
 
国办出台促进创投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积极支持创业投资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创业投资稳定和加大对重点领域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措施》明确5方面重点举措。一是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加快培育高质量创业投资机构,支持专业性创业投资机构发展,发挥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作用,落实和完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制度。二是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鼓励长期资金投向创业投资,支持资产管理机构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投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丰富创业投资基金产品类型。三是加强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和差异化监管。建立创业投资与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机制,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持续落实落细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符合创业投资基金特点的差异化监管,有序扩大创业投资对外开放。四是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机制。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优化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政策。五是优化创业投资市场环境。优化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环境,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金融生态。
  《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共同推动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潘功胜强调金融总量数据“挤水分”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变化
 
  6月19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不同于海外央行总体保持高利率、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我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潘功胜进一步说明,我国在货币政策调控中注重把握和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与外部"三方面的关系。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国家统计局优化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由之前主要基于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改成了收入法。潘功胜指出,此举"更真实地反映金融业增加值水平,弱化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冲时点'行为"。
  "经过几十年的商业化、市场化进程,一些金融机构仍然有着很强的'规模情结',并且以内卷、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这是不应该的。"潘功胜表示,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容易消减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行为,央行加强规范,包括促进信贷均衡投放、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等。短期内,这些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产生"挤水分"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而是更加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利于均衡信贷增长节奏,缓解资源配置扭曲,减少资金空转套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金融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专家认为,近期,金融总量数据受"挤水分"、理财分流等多重因素影响阶段性下行,可能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进入转型时刻,要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
  今年以来,欧洲央行、日本央行根据形势变化,先后调整了货币政策框架。潘功胜透露,为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我们也在研究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标志。潘功胜表示,未来可以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从货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纳入狭义货币供应量(M_[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
  近年来,央行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也有一些可待改进的空间。潘功胜指出,央行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调控短端利率时,中央银行通常还会用利率走廊工具作为辅助,把货币市场利率"框"在一定的区间。目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廊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总体上宽度是比较大的。潘功胜称,如果未来考虑更大程度发挥利率调控作用,"可能还需要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
  潘功胜还透露将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完善,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他强调,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他同时提醒,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
 
吴清称资本市场将积极拥抱并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据悉,证监会主席吴清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要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多层次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壮大耐心资本,证监会将和有关方面一道,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同时,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坚持把保护投资者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全过程。
  吴清指出,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多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难得的机遇。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源头活水,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吴清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要提升多层次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当务之急是深入研究相关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在投融资、激励约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和服务。二是要壮大耐心资本。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企业通常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经营不确定性大等特征,与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在本质上是高度契合的。证监会将和有关方面一道,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三是要从制度机制以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的问题。创新本质上是面向未知领域的探索,只有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这需要各个方面凝聚共识,打通堵点卡点。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价值
  吴清表示,上市公司是中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也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来源。证监会将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树立积极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加强与投资者沟通,提升信息透明度和治理规范性,更好运用现金分红、回购注销等方式回馈投资者。同时,支持上市公司运用各种资本市场工具增强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助力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横向、纵向整合协同。
  吴清说,证监会将加快完善制度规则,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形成更多示范案例。进一步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重组,支持相关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在支付工具上,鼓励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多种方式,研究引入股份对价分期支付,为市场各方达成并购交易创造更好条件。这也要求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加快提升专业能力,在当好"看门人"的同时,更好发挥交易"撮合者"作用,通过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支持上市公司在推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做强主业、补链强链。
  投保贯穿于监管执法全过程
  吴清指出,坚持把保护投资者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全过程。必须把强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法治化的轨道上不断完善监管、加强监管,对各类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并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对各类证券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从严打击,切实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打击方面,吴清表示,证监会正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鼓励"吹哨人"举报,压实投行、审计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汇聚部际协调、央地协同的合力,提高发现能力、惩处力度和防范水平。对于造假者和配合造假者,将一体查处,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对涉及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交易监管方面,吴清指出,将充分考虑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这个最大的市情,强化对高频量化交易、场外衍生品等交易工具的监测监管,提升监管针对性和适应性。对各种利用技术、信息、持股等优势扰乱市场、非法牟利的行为,紧盯不放,露头就打。
  对于退市涉及的投资者保护方面,吴清表示,证监会态度非常鲜明,对其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必须"一追到底",依法从严惩处相关责任人员,决不允许"浑水摸鱼""一退了之"。同时,证监会将主动加强与司法机关等方面协作,更好发挥投保机构的能动作用,推动更多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等案例落地,为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科创板八条"发布
 
  据悉,证监会6月19日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下称"科创板八条"),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提升资本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
  "科创板八条"聚焦强监管防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主线,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动科创板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严把入口关,优先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机制。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二是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完善科创板新股市值配售安排,提高有长期持股意愿的网下投资者配售比例。加强询报价行为监管。
  三是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建立健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硬科技"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探索建立"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推动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案例率先在科创板落地。
  四是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丰富并购重组支付工具,开展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研究。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聚焦做优做强主业开展吸收合并。
  五是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提高股权激励精准性,与投资者更好实现利益绑定。完善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程序,优化适用短线交易、窗口期等规定,研究优化股权激励预留权益的安排。
  六是完善交易机制,防范市场风险。加强交易监管,研究优化科创板做市商机制、盘后交易机制。丰富科创板指数品种、ETF品类及ETF期权产品。
  七是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从严打击科创板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更加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引导创始团队、核心技术骨干等自愿延长股份锁定期限。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反向挂钩"制度。严格执行退市制度。
  八是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生态。推动优化科创板司法保障制度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委的协作,常态化开展科创板上市公司走访,共同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深入实施"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加强投资者教育服务。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稳步推进深化科创板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动态评估优化相关制度规则,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后,再平稳有序推向其他市场板块,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科创板新股最高报价剔除比例调整至3%
 
  据悉,科创板改革措施细则正在逐步落地。6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提出"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在科创板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对此,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为落实"科创板八条",科创板将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
  该负责人表示,此安排旨在进一步加大网下投资者报价约束,引导科创板新股发行理性报价、合理定价。
  最高报价剔除机制是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避免极端高报价干扰发行秩序、促进网下投资者理性报价的一项重要安排。自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来,新股发行承销采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其中,在定价环节,发行人和主承销商须主要参考剔除最高报价后的平均报价水平(四数孰低值)来确定发行价格。因此,最高报价剔除比例的具体设置成为影响询价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9年科创板推出时,沿用了核准制下不低于10%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要求,但随着买卖双方博弈力量逐渐失衡,一度出现"抱团压价"现象。针对部分网下投资者重策略轻研究、为博入围"抱团报价"、干扰发行秩序等问题,2021年9月,上交所对新股发行定价相关制度规则进行了修订,科创板明确最高报价剔除比例由"不低于10%"调整为"不超过3%"。
  在规则之外,上交所第二届科创板股票公开发行自律委员会研究讨论了促进科创板股票发行承销业务规则修订实施平稳过渡的针对性措施,并提出了行业倡导建议,其中就包括了规则调整初期高价剔除比例也不低于1%,以避免新股定价水平走向另一极端。
  根据上述监管新规和行业倡议,科创板网下询价环节高价剔除比例应在1%至3%,有一定制度弹性。然而,由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一般倾向于选择更低的剔除比例,实践中最高报价剔除比例均按1%实施。
  "此次在科创板试点调整最高报价剔除比例为3%,是在现行规则框架下结合市场形势经研究评估作出的制度优化措施,进一步发挥了科创板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功能。"上述负责人表示,"后续上交所将持续跟踪评估实施效果,落实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该负责人并表示,将持续加强发行承销监督检查力度,密切监测网下投资者异常报价行为,切实防范"抱团压价"风险。
 
证监会拟放宽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
 
  据悉,中国证监会6月14日发布《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旨在进一步优化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
  今年4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其中就包括了优化基金互认安排,《管理规定》是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的落实举措之一,意在进一步优化基金互认安排,更好满足两地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
  据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本规定所称香港互认基金,是指依照香港法律在香港设立、运作和公开销售,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内地公开销售的单位信托、互惠基金或者其他形式的集体投资计划。
  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适度放宽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按照稳步有序、逐步放开的原则,将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二是适当放松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的转授权限制。允许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集团内海外关联机构,同时,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要求获转授机构所在地限于已与证监会签署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有效监管合作关系的国家或地区。
  据了解,跨境基金互认是国际资产管理领域市场开放下的一项成熟制度安排。早在2015年7月1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就启动了基金互认,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内地及香港基金按法定程序获得认可或许可在对方市场向公众投资者进行销售。
 
沪深港通ETF标的范围扩容
 
  6月14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了修订后的《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旨在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扩大沪深港通ETF标的范围。据悉,沪深港通ETF首次调整名单7月22日起生效。
  此次修订的一大重点内容为降低ETF纳入规模要求。沪深股通方面,ETF纳入规模门槛由不低于15亿元调整为不低于5亿元;ETF调出规模由低于10亿元调整为低于4亿元。港股通方面,ETF纳入规模门槛由不低于港币17亿元调整为不低于港币5.5亿元;调出规模由低于港币12亿元调整为低于港币4.5亿元。
  同时,此次修订还下调了ETF的指数权重占比要求。沪深股通方面,ETF调入比例调整为"跟踪的标的指数成份证券中,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股票权重占比不低于60%,且沪股通股票和深股通股票权重占比不低于60%"。调出比例调整为"跟踪的标的指数成份证券中,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股票权重占比低于55%,或者沪股通股票和深股通股票权重占比低于55%"。
  港股通方面,调入比例统一调整为"跟踪的标的指数成份证券中,联交所上市股票权重占比不低于60%,且港股通股票权重占比不低于60%",不再以指数进行区分。调出比例统一调整为"跟踪的标的指数成份证券中,联交所上市股票权重占比低于55%,或者港股通股票权重占比低于55%",不再以指数进行区分。
  根据安排,《实施办法》修订施行后,沪深港通ETF首次调入的考察日均为6月17日,首次调整名单7月22日起生效。其中,沪深股通ETF调整名单将于7月12日由香港联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另行公告;港股通ETF调整名单将于7月12日由上交所、深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另行公告。
  此次修订后,预计沪深港通ETF标的数量和规模将显著增加,进一步丰富两地市场投资产品,便利两地投资者配置对方市场资产。
 
中证协进一步深化证券行业诉源治理工作
 
  6月1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向券商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证券行业诉源治理工作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提升行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和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证券领域诉源治理,强化工作保障,推动源头预防、就地实质化解纠纷,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好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证协表示,各券商应对诉源治理工作形成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重要职责之一,并将其融入公司治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及时回应投资者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立足法治,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做到纠纷不拖延、矛盾不升级、风险不扩散。
  同时,各券商要贯彻落实"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坚持前端治本清源、中端风险防范、末端矛盾化解,健全投诉处理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风险预警和纠纷分类化解处置机制,畅通投资者诉求反映的渠道,加强表彰鼓励,健全参与纠纷调解的内部工作体系。标本兼治,从源头上减少投诉量,积极通过和解调解非诉方式化解存量纠纷。包括不断完善投诉处理工作机制、开展投诉原因分析处理、提升投诉管理人员能力、健全参与调解的内部工作体系、加大表彰表扬夯实工作基础等五大方面要求。
  对此,中证协将发挥协调组织作用,凝聚行业力量加强投资者教育、培训交流、课题研究、案例展示等,深化诉源治理工作成效。并推动行业从投诉业务类型、投诉人数量、投诉重要紧急程度、投诉合理性等维度对客户投诉进行精确定位和细化分类。此外,中证协还将发挥"三位一体"证券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作用,引导券商积极参与纠纷调解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为强化数据应用,做好经验总结、宣传展示等相关工作,各券商需于7月15日前将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投诉信息上传,从第三季度起常态化报送,每季度初10个工作日前完成投诉信息采集上传工作。具体来看,采集的投诉信息包括各渠道收到的投诉数量,按照投诉所涉及业务进行分类情况,梳理典型投诉处理案例以及总结改进投诉处理工作的经验做法。
  例如,《证券公司季度投诉统计表》中则主要涉及经纪业务投诉(包括账户及权限类投诉、证券交易委托类投诉、产品类投诉、交易系统及软件投诉、服务及费用类投诉、信用业务类投诉)、其他业务投诉(包括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投诉、自营业务投诉、期货中间介绍业务投诉、承销与保荐业务投诉、托管业务投诉等)、疑似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投诉(疑似员工违规展业、代客理财等情况引起的投诉)、疑似非法证券活动投诉(疑似冒充开户、理财、诈骗等情况引起的投诉)等方面。
 
金监总局明确下阶段保险业监管思路和重点
 
  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透露了下阶段对保险业的监管思路和监管重点。他表示,要从改革销售体系、强化逆周期监管、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增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动力。
  "当前,我国保险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看,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以改革增活力、以发展解难题,推动保险业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李云泽称。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保险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定位。此次,李云泽进一步明确,保险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大着力点:一是聚焦创新发展,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二是围绕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三是着眼安全应急,持续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也将从三方面着力,深化改革,增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动力。
  一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保险业坚持内涵式发展、特色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引导保险机构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丰富产品供给,完善保障服务,推动供需更加适配。下大力气改革销售体系,开展保险中介清虚提质行动,持续推进"报行合一",全面深化银保合作,探索优质非银金融机构保险代理试点,持续提升销售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便利化水平。
  二是深刻把握发展规律,强化资产负债联动。强化逆周期监管,完善偿付能力和准备金规制,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将其贯穿经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推动保险机构坚持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探索开展长周期考核,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推动健全金融法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出台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优化保险机构布局,加快高风险机构改革化险。大力规范市场秩序,坚决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宣传普及,增强全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引导保险机构精心呵护行业信誉,让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成为保险从业者的行为准则和自觉遵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塑造可信赖、能托付、有温度的保险业良好形象。
  此外,李云泽还进一步释放了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业制度型开放的信号。他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接下来,金融监管总局将研究放宽非银金融机构的外方股东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深耕中国、稳健经营。
同时,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将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保险资金试点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合约及相关产品,放宽临港新片区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鼓励中保投资公司在沪更好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功能,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沪落地。
 
住建部推动县级以上城市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房
 
  6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视频会议。会上,住建部明确表示,各地要推动县级以上城市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
  这意味着"收储"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扩容"至县级以上城市。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介绍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四个精准"时也提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适用于全国各城市和县城。
  此次会议指出,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有利于推动已建成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助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盘活存量资源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配合保交房攻坚战和"白名单"机制,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各地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稳妥把握、扎实推进。
  会议强调,市县根据本地区房地产市场情况,综合考虑保障性住房实际需求、商品房市场库存水平等因素,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自主决策、自愿参与。要坚持以需定购,准确摸清需求,细致摸排本地区保障性住房需求底数和已建成存量商品房情况,合理确定可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商品房房源,提前锁定保障性住房需求。
  会议要求,要坚持规范实施,防范各类风险,做到收购主体规范、收购过程规范、配售配租规范,做到收购的已建成存量商品房户型面积合适、价格合适、位置合适。要坚持用好金融支持政策,实现资金可平衡、项目可持续。
  会议要求,开展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的市县,切实加强领导力量,抓紧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条件成熟的项目尽快落地。加强宣传引导,实现样板引路、示范先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效果。
 
交通运输部发文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决策部署,推动实施全国港口航道布局规划,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推动水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全面攻坚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着力推进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构建现代化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全面推动全国规划落地实施。
  意见提出,强化新时代水运战略研究和规划工作,深入推进水运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重点技术问题、港口岸线资源科学利用有效保护政策,以及长江口、珠江口储备港址和长三角水网地区江(河)海联运通道规划等问题研究。
  另外,要推进多层级的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建设,加快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持续提升国际枢纽港发展能级、做强主要港口枢纽功能、强化重点货类运输系统专业化码头保障能力。
  稳步推进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舟山、苏州、厦门、深圳、广州、北部湾、洋浦等港口重要集装箱港区建设,提高集装箱干线港国际连通度和枢纽功能。提升唐山、日照、宁波舟山、北部湾等港口大型矿石码头接卸能力;推进营口、青岛、宁波舟山、厦门大型原油码头建设,完善原油码头布局。有序建设LNG码头,提升粮食码头中转仓储能力,推动商品汽车滚装码头建设。
  意见还提出,加快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建设,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有序推进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淮河干流等干线航道扩能升级,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水运主通道。长江干线,重点提升上游等级、打通中游瓶颈、优化下游通道,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工作和建设,合理开发利用长江口航道。西江航运干线,重点加快一级航道上延至南宁,稳步推进船闸扩能,优化出海航道通航条件。京杭运河、淮河干流,重点推动船闸扩能和航道整治工程。持续推进平陆运河建设,指导深化湘桂、赣粤及浙赣运河前期研究论证。
 
政策要闻
 
▲三部门部署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过加强制度设计,引导全国广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赋能企业质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质量融资增信是指以企业具备的质量能力、资质等质量要素为依据建立的增信机制,旨在为具有较高质量效益水平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表示,质量融资增信是质量和金融协同联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要瞄准广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当前在融资增信上的关注点,找准拓宽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增信渠道的突破点。
  田世宏介绍,目前质量融资增信工作融资规模较小,参与金融机构数量不多。下一步,将研究市场监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等各环节衔接畅通的模式和机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质量融资增信服务标准;引导各地将质量融资增信业务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范围;推动设立针对质量融资增信业务的专项担保基金,鼓励对质量融资增信贷款实施贴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促进股权、基金、债券等金融政策工具组合发力。
 
▲七部门印发意见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
 
  近日,人社障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的10条任务举措,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领域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家政服务消费需求。
  《意见》明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家政服务需求变化,适时增设和制(修)订家政服务相关职业(工种)国家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家政服务职业分类,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完善家政服务职业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家政服务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鼓励家政企业、家政培训机构引导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意见》强调,按照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和培训大纲,规范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围绕急需紧缺进一步加大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发挥家政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体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家政企业完善实训设施,加强技能提升培训。鼓励引导相关院校加强家政服务专业建设,加快推进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支持校企合作开发学历与岗位技能双提升项目。加强师资培训和教材开发,丰富线上家政服务培训资源。
  《意见》要求,鼓励引导更多劳动者到家政服务领域就业创业,扩大从业人员规模,缓解家政服务用工缺口。支持家政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家政服务品牌。加强家政企业用工管理,引导家政企业建立与家政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办法。加强家政服务业监督管理和家政企业日常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支持各类社会组织、调解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等依法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意见》提出,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技能提升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家政服务领域职业技能竞赛品牌,探索开展国家级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竞赛。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宣传,营造全社会尊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良好氛围。
 
国资改革
 
重庆发布533个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
 
  据悉,重庆近日发布533个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总投资额超2000亿元。其中国企合作项目396个、民企合作项目137个。
  集中发布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是重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落地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重庆国企和民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深化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合作发展。
  今年以来重庆已两次发布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3月20日,重庆发布首批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362个,项目总金额2479.8亿元。
  据了解,从合作类型和协同领域来看,项目发布不设边界,只要有需求,都在清单之内。本次国企发布的396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1729亿元,其中股权合作项目65个,产业链合作项目66个,资产盘活项目253个,区县重大建设项目12个,涵盖制造业、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文旅、市政建设等多个领域;本次民企发布的137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超660亿元,其中产业共建和股权融资类项目79个,资产类项目58个,涵盖航空航天、新材料、光伏储能、农业生产等领域。
  重庆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邓美涛介绍,与首批发布项目相比,本次项目进一步加大了国有企业股权合作开放力度,进一步拓宽了国企民企产业链合作领域,除传统业务合作、产业共建以外,增加了服务能力提供、人才培养等项目。
 
深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
 
光明日报6月18日刊发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綦好东、山东财经大学国有资本研究院院长,山东财经大学国有资本研究院研究员苏琪琪联合撰写的文章指出,国有金融资本和国有金融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特殊领域和关键内容。更好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为深化国有金融资本的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目标。正确理解国有金融企业的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之内涵,明确更好实现其功能使命的管理要求,才能推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系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进而为金融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国有金融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金融企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必须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通过坚持和加强党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第一,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牢牢把握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准确把握我国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统筹谋划、系统设计。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本级政府授权,集中统一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财政部门权责清单和职责边界。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这为今后一个时期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和前进路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机融合管资本与管党建,不断提高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推进。
  第二,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不断推进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我们党对国有金融资本的管理始终把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放在重要位置。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党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和国有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贴近国有金融资本配置、出资人履职、集中统一管理等实际,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重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各主体及各环节。
  第三,强化党的组织领导,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既要体现金融发展的本质规律,又要突出党领导国有金融企业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这意味着国有金融企业应把加强党组织建设、完善支部建设、推动党建和金融业务全面互融。国有金融企业党组织应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实现对金融企业收益权、重大战略决策和干部管理的掌控。
  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应遵循保值增值的基本原则
  国有金融企业的经济属性与国有金融资本所具有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直接相关。一方面,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体现了国有金融资本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属性;另一方面,价值增值的过程体现了国有金融资本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属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金融资本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需要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运动规律,以保值增值为基本原则,既应利用好国有金融资本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属性,也要把握好国有金融资本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属性。
  首先,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应遵循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规律。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这里所说的资本的“积极作用”主要源自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所具有的生产能力。国有金融资本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国有金融资产的价值形态,既具备良好流动性、可进入市场运作、能够用财务语言清晰界定等特性,也具有价值增值的作用。国有金融资本的增值活动应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更好服务于国有经济再生产。因此,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应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基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发展要求,以及提高国有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更好地发挥国有金融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并朝着有利于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金融资本和国有金融企业,实现金融及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其次,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应符合国有金融资本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求。国有金融资本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金融类国有资金,也是用于金融类及非金融类企业生产经营的国有资产,由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物质基础的国有金融企业这一经济组织来体现和承载。国有金融资本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和要求,在遵循发挥好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带动其他性质资本的有序运动并抑制资本的无序扩张。因此,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必须充分体现国有金融资本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以国有金融资本市场化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要践行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
  国有金融企业的社会属性既与经济属性相关,也影响政治属性的实现,是关乎全体人民幸福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彰显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区别,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金融改革特别是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国有金融企业的社会属性要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应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任务和内在要求,处理好金融安全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坚守保障改善民生水平、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
  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应处理好金融安全与金融发展的关系。与非金融领域相比,金融领域具有高风险、高负债、垄断性及强外部性等显著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应坚持把金融安全放在首位,实现金融安全和金融发展相统一。无论改什么、怎么改,都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通过鼓励国有金融企业提供丰富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的能力,坚守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保护人民金融资产安全的责任。
  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应坚守保障改善民生水平、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金融既关系公众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金融企业和地方国有金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做好社会融资保障,助力民生就业、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彰显了国有金融企业的责任担当。当前,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国有金融资本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持续优化其功能定位和布局结构,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更多政策性、长期性资金支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继续推动国有金融资本向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领域倾斜,更好践行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
 
央企“退金令”影响几何?
 
证券时报6月21日刊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吴飞撰写的文章指出,近期,有一则低调却重磅的消息在金融业界引起热议。6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举行了一次重要的扩大会议,明确指出中央企业应遵循原则,禁止新建、收购或参股任何形式的金融机构。业界对此俗称“退金令”。
  “退金令”虽然是刚明确,但对市场敏锐的人或许早已经发现了一些端倪:2023年12月,鞍钢集团子公司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转让本溪银行1.08亿股股份;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计挂牌转让华泰保险880万股股份;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挂牌转让富滇银行9亿股股份;国机集团所属一拖股份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中原银行3.23亿股股份。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几乎同时转让了其持有的汉口银行股权;中油资本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中意财险51%股权。
  2024年1月,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经纬纺机持有的西藏银行2200万股股权进入拍卖期;海南港航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所持海南银行全部7%股权;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27133.78万股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为清仓式挂牌转让。
  可以说,“退金令”虽然才提出,但“退金”这件事已经在去年年底悄然开始。这非常明显地展示出央企清理金融股权,出清金融资产的速度与决心。
  为什么要推出央企“退金令”?我们先梳理一下“退金”的主体是谁。退金的主体是非投融资央企国企,也就是说原本就不是以投融资业务、金融管理业务为主业的央企国企,而非所有央企国企。这容易联想到2020年国资委提出的央企国企退出房地产,回归主业的要求,即俗称的“退房令”。和原本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央企国企不受影响一样,主业为投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也不受影响。也就是说,大家耳熟能详的大金融机构大多不受影响。
  再来看“退金”的目的是什么。第一,引导央企国企回归主业,提升竞争力。非主业的央企国企参与房地产、金融行业会导致企业无法专注于其主业。“退金令”的主体和当年的“退房令”相同,退的都是不以房地产、金融为主业,在产业快速发展时参与进来希望获得行业红利的央企国企,迫使这些企业专注于其主业。第二,风险的防控。当非金融主业的央企国企参与进来,带来了更多资金,在加速行业膨胀扩张的同时,风险和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金融作为专业度较高的行业,面临产业泡沫和风险的可能性更高。央企国企参与金融行业可能面临金融风险传导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退金令”使得专业的事情回归到专业的主体,是合理且必然的选择。长远来看,有利于金融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那么,“退金令”会对金融市场有什么影响?当初市场对于“退房令”的解读包括:国资撤离房地产行业一定程度加速了行业下行。同样,不少人担忧,“退金令”即便是基于合理和必然的选择,也会给市场带来阵痛和擦伤。
  首当其冲的是涉及出清转让的金融机构尤其中小金融机构,进而也会对整个金融市场在一定阶段产生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可能是资金的紧张。央企国企出清的这些金融股权、资产,谁来接、谁能接、什么时候接、什么价格接?这些都将会影响股权的价格、资金链情况、运营稳定性等。一方面,这些金融股权标的转让金额高,另一方面对接受方的资质要求也较高,因此虽然出清的行动在加速,但执行难度、完成时间可以预期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金融市场中的一些中小主体,可以预见将会迎来极具挑战的阶段,考验运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时刻即将到来,有可能面临更加密集的并购重组及优胜劣汰。相信监管部门也会关注这些机构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正如“退房令”之后,国资地产企业也在地产行业的稳定中承担了更多角色一样,事情的另一面,对于一些更加规范的传统金融机构、中大型金融机构,也许是更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对于我们个体来说,“退金令”会造成什么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是与个人投资者相关的投资理财。这些股权转让和清退资产涉及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除了机构业务往来之外,服务还链接着大量的个人投资者。机构主体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产品、服务的不确定性,无疑会直接影响这些机构服务的个人客户和家庭。
  对此,一方面,监管需要“长牙带刺”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做好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知权、行权、维权的合理通道。另一方面,居民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理财配置,主动梳理自己的理财配置是否有“退金令”涉及的主体、涉及配置的比例,关注变化带来的影响,必要时及时调整配置,将资产配置到更加透明、专业的主体,避免转型阵痛中的误伤。
 
自主创新
 
第三批央企创新联合体建设启动
 
  6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能源、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组织中央企业续建3个、新建17个创新联合体。完成第三批布局后,共21家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全面带动高校院所、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加快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
  创新联合体是一种产学研合作方式,聚焦于事关产业安全与发展的关键新兴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系统协同攻关,是加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有组织创新模式。
  首批9家中央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建立后,国务院国资委曾在2021年提出加快创建第二批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5G、北斗、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创新平台作用。此次,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明确聚焦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能源、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
 
首笔科技创新贷款已发放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科技部依托"创新积分制"评价,遴选首批近700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向21家全国性银行推送。各银行快速响应,首笔科技创新贷款于近日发放,后续其他贷款将陆续投放。目前,两部门正在组织开展第二批32万余家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评价,遴选企业名单推送给银行。
  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1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激励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首笔科技创新贷款发放后,人民银行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科技部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优化创新积分评价指标,强化政银企对接,推动银行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节能减排
 
工信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文件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6月19日发布两则锂电池行业规范文件,文件内容与工信部5月8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保持一致。
  这两份文件分别为《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是其2021年版本上的修订版。与上一版本相比,2024年新版保持了原有的规范框架,在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等具体性能要求上有小幅提高。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旨在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国内锂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指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在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及配套项目。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关闭拆除,或严格控制规模、逐步迁出。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提出了锂离子电池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其中包括锂离子电池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等。
 
两部门发文推动降低电动自行车充电负担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6月20日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要求规范充电收费行为,引导充电服务收费标准合理形成,推动降低群众充电负担。
  通知指出,电动自行车是群众日常出行重要交通工具。引导电动自行车户外充电,是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用电安全的重要措施。但目前部分地区充电收费行为不规范、充电费用偏高,影响了群众户外充电积极性。
  通知明确,电动自行车户外充电设施充电费用主要包括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应分别标示、分别计价。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按照明码标价有关规定,在充电场所、手机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等醒目位置分别标示充电电价、服务费项目与收费标准,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电价政策方面,通知提出,居民住宅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电网企业向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向用户,均应按居民合表用户电价计收充电电费。居民住宅小区以外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按其所在场所电价政策执行。
  通知明确,充电服务费实行市场调节。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充分考虑户外充电设施的公共服务属性和民生属性,按照弥补成本、合理收益、诚实信用原则,结合市场供需状况,合理制定充电服务费标准。各地应鼓励市场竞争,不得以行政手段指定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同时,推动降低充电服务费。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相关投诉举报和人民群众反映,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
 
沈阳发布储能产业发展规划
 
  6月20日,沈阳市政府正式发布《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
  《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分为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环境影响评价和保障措施6个部分24项内容,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两步走"的发展愿景。到2025年,全市储能产业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培育形成5-8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集聚30-50家储能产业相关企业,全市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60万千瓦左右。到2030年,全市储能产业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培育形成10-1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集聚50-80家储能产业相关企业。
  第二,明确了"一核、两带、三圈"的空间布局。一核是以铁西区为核心,依托铁西区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打造全球领先的储能产业基地,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现代化储能产业集群。两带以铁西区为核心向浑南区和大东区两翼延伸,分别形成"铁西至大东储能生产走廊带"和"铁西至浑南储能科技走廊带"。三圈为储能生产研发圈、储能示范项目圈和储能产业协同创新圈。
  第三,明确了6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储能创新体系;二是统筹布局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化发展;三是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市场化步伐;四是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推进规模化发展;五是推进多元示范应用,增强产业竞争力;六是规范储能项目管理,健全政策标准体系。
  第四,完善了相关保障措施。提出强化组织领导、鼓励先行先试、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推广合作、建立考核机制等5项保障措施,让《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更具可行性。
 
沈阳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6月20日,沈阳市政府正式发布《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
  《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分为发展环境与基础、总体思路与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6个部分27项内容,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总体思路与目标。确定了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北方氢都"的发展定位。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形成覆盖全市、辐射全省的氢能全产业链全景式试点示范基地。到2030年,全市氢能产业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形成辐射全省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引领区和策源地,氢能全产业链基础形成。
  第二,明确了"一核两区三心多园"的空间布局。一核是以铁西氢能装备制造基地为核心,两区为沈北煤炭地下气化制氢产业集聚区和大东氢能燃料电池集聚区,三心为国际绿氢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煤炭地下气化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自主掺氢燃气轮机应用示范中心,多园包括氢能装备产业园、氢燃料电池产业园、煤炭地下气化制氢产业园、氢氨醇绿色能源产业园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产业园。
  第三,明确了7个重点任务。包括壮大氢能产业集群、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打造配套服务平台、优化交流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7个方面重点任务。
第四,明确了保障措施。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环境影响、加强安全监管等5项保障措施。
 
香港氢能发展策略出炉
 
  6月17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香港氢能发展策略》(以下简称"《氢能策略》")。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表示,氢能被视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低碳能源,世界各国正全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我国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并已明确将氢能定位成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特区政府抓住氢能发展机遇,帮助香港迈向碳中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维持国际竞争力。"
  谢展寰表示,按照《氢能策略》,香港特区政府将会在2025年上半年,提交修订法例建议,为管理用作或拟用作燃料的氢气的生产、储存、运送、供应及使用提供法律基础,并在2027年或之前,准备对接国际的氢能标准认证模式。香港特区政府也会推动区域合作、境外投资、共同开发或输入氢能。香港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推动香港成为国家发展氢能源的示范基地。
 
陶冶认为发展光伏产业应有系统思维
 
  《经济日报》6月19日刊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陶冶撰写的文章指出,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能源安全、破解发展制约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先机的动力来源之一。应准确把握光伏产业发展趋势,持续巩固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领先优势,以更大力度持续推动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终端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1月至3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4572万千瓦,同比增长36%。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2191万千瓦,同比增长41%;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2380万千瓦,同比增长31%。2024年一季度,多晶硅、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分别增加92.6%、108.7%、64.3%、48.9%。
  除国内光伏市场需求增长外,由于欧洲市场去库存后需求复苏及印度、沙特、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需求提升等因素,我国光伏装备产品出口也实现超预期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1月至3月,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13.6%、36.3%和22.6%。虽然受出口价格下滑影响,出口额出现同比下降,但环比持续提升,光伏产业景气度有望稳步改善。
  光伏发电高质量消纳呈现良好态势。在新增装机大幅增长的情况下,1月至3月,全国光伏发电继续保持96%以上的高利用水平,光伏发电量16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9%。通过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发展新能源微电网、光储直柔等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提高光伏发电就地就近利用规模。
  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海外市场环境严峻复杂。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环境、贸易等领域对我国光伏制造企业频频出手,为保护其本地产业市场份额而阻碍我国光伏产品进入。
  二是光伏电力消纳能力提升难度持续加大。2024年,我国风光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预期超过17%,其中光伏预期超过7%。随着光伏装机量的迅速提升,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消纳均存在隐患。集中式光伏方面,"三北"光伏资源丰富地区,本地用电负荷小,外送通道建设进度不及电源建设,消纳面临挑战。分布式光伏方面,配电侧可接入能力有限,特别是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加之对分布式光伏缺乏相应技术要求,无法实现大规模可观、可测、可调控。
  三是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衡。一些地方在核准光伏项目时存在附加条件,光伏非技术降本增效受到影响;进入电力市场后,保障光伏投资收益、稳定光伏投资预期机制尚未健全;实质性低价中标导致价格内卷。光伏组件招标过程中,唯低价论的现象较多,低于成本价竞争的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在原材料采购、生产方面可能会压缩成本,无法保证组件质量以及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为下游电站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有系统思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工业体系优势,加强对光伏技术研发的规划布局,统筹科研力量和资源加大对光伏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支持,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提升光伏消纳能力。进一步提升存量特高压输电通道绿色电力输送占比,积极响应新能源大基地建设需求,优化新建通道布局。做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强对农村配电网的升级改造。优化适应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并网服务、运维、调度等方面的管理模式。
  健全完善光伏市场体系。一方面,明确电力市场政策预期,加强行业监管,确保光伏项目分批次有秩序进入电力市场。另一方面,推动下游应用端制定更为合理的报价投标机制,更加注重企业保供保质能力,避免单纯低价中标。
 
英国行业报告称去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领先全球
 
  据报道,英国能源行业组织6月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新增容量的总和。
  这份由英国能源协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和科尔尼公司共同撰写的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近50%的电网级电池储能系统安装在中国。此外,中国在2023年贡献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太阳能新增容量,以及近66%的新增风能容量。中国的风能总装机容量相当于北美和欧洲的总和。
  毕马威能源与自然资源相关负责人在报告中表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创历史新高,而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新增容量的总和。
  根据国际能源署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8年,中国将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的近60%。2023年全球可再生电力装机容量预计将比2022年增长近50%,其中主要增长来源于中国的新增太阳能和风能容量。
 
劳动用工
 
三部门发布11条举措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据悉,人社障部、教育部、财政部6月19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11项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通知》的一大重点举措是合并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对招用符合条件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登记失业青年的企业,可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
  先进制造业是青年就业的重点行业之一,《通知》明确实施先进制造业青年就业行动这一举措,将开展先进制造业职业体验活动,建立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等。
  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这一举措将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事业单位开展就业见习,在今明两年每年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
  就业困难青年帮扶也有新举措。《通知》要求强化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帮扶,建立实名台账,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强化困难高校毕业生结对帮扶,及时将脱贫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求职补贴发放对象纳入帮扶台账,针对性提供高质量岗位信息。
  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通知》还提出延续实施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鼓励引导基层一线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大规模组织招聘对接服务、强化青年求职能力训练和学徒培训、高效办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加强就业权益维护等7项举措。
 
北京开展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据悉,为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开展2024年规范劳动用工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将持续至7月31日。
  本次专项行动突出规范用人单位招用工行为、整顿人力资源服务活动、查处劳务派遣违法违规问题、严惩与职介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等四个重点内容,清查各类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单位及用人单位招用工情况。通过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引导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促进合规用工,提升管理质效,纠治就业歧视,维护劳动者公平就业权益,为本市用人单位招用工和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优质市场环境。
  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将发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分类管理、动态监控、联合检查、依法惩戒。全市各区进一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方式,结合接诉即办和"每月一题",畅通线上线下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受理违法线索,妥善处置各类案件。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和其他违反公序良俗的不当现象,违法行为轻微且及时整改落实的,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侵害求职者、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依法予以处理处罚,并将相关行政处罚信息通过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依法予以公示。
  专项行动期间,还将坚决打击与职业介绍相关的欺诈侵权等违法犯罪活动,查处的重大违法案件,将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湖南出台10条举措支持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
 
  据悉,湖南省人社厅日前发布《鼓励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十条支持措施》(简称《措施》),从启动经费、人才评价、退休待遇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去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措施》明确,湖南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按照有关规定选派科研人员到企业工作或者参与项目合作,担任"首席专家"。在先进制造业链主企业设立"卓越工程师带培工作室",一次性给予20万元带培启动经费。
  同时,科技成果在湖南省企业转化的,受益单位可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可从各受益单位重复享受;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措施》明确,湖南有关部门将指导和帮助重点产业、行业领域的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30万元启动运行经费,对招收的全职博士后给予每年20万元的两年资助;放宽企业博士后进站年龄至40周岁;支持设站企业、科研机构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与高校博士后合作导师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
  湖南将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自主设置流动岗位,用于自主引进和派出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海外高水平创新人才兼职。流动岗位人员不占用事业单位常规岗位职数。流动岗位人员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被事业单位正式聘用的,其在流动岗位期间的工作业绩可以作为岗位聘用和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湖南还将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型科技类企业就业,贡献突出的博士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博士后出站到科技类企业工作可直接认定副高级职称。
 
促进求职与招工的“双向奔赴”
 
证券时报6月18日刊发记者报道指出,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制造业承担着稳就业、促就业的重任。然而,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一方面,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就业岗位的迅速增加,用工缺口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由于观念跟随时代变化,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也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就业难”“用工荒”问题并存。
  面对这样的困局,就业群体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又应如何转变?以下是有关专家的建议。
  一是求职者层面,需转变观念,提高职业技能。
  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教授殷江滨认为:“青年人应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以更加开放、多元和前瞻性的视角来面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与此同时,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对于机器替代人所带来的职业焦虑和压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马瑞光有独特的考量:“随着AI的普及,传统的技能如分析思维、创造力、领导力将变得更加重要。同时,数字素养、编程能力、数据分析等技术性技能将成为必备。求职者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终身学习成为应对AI对就业市场影响的重要策略。”
  二是企业层面,需重视教育培训,提高行业吸引力。
  过去人们以厂为“家”,充满干劲,到如今工人不再具有光环,更多的是一名“打工人”。“90后”“00后”年轻人更是偏爱自由、轻松、待遇相对更高的工作。
  越是招工难,企业就越要重视用人、育人、留人工作,关心关爱职工,不断优化工作环境。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李小荣说:“企业应加大对工厂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提高工人的工作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要合理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待遇,增强岗位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可以积极推动与高校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动,互动答疑解惑,零距离了解感受企业,吸引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应聘。
  三是政府层面,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
  缓解制造业企业招工难不能单靠企业一方,需要进行更多的制度创新。殷江滨表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推动就业信息的互联互通。”
  除了“进厂”外,还可以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
  四是社会层面,鼓励创新创业,倡导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较服务类行业有其灵活、门槛低的优势,制造业也具有工作和收入稳定等特点,社会、媒体、高校等应积极引导年轻人理性看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岗位。马瑞光表示,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青年人的就业观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摒弃“稳定至上”“追求高薪”等传统观念,更加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报告说人工智能将为劳动力市场带来重大变化
 
  据报道,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日前发布一份名为《工作的新未来:在欧洲及其他地区部署人工智能和提升技能的竞争》的报告,认为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劳动力市场将因人工智能而出现重大变化。
  报告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推广,劳动力市场将迎来重大变革。预计到2030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帮助美国和欧洲近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实现自动化。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可能使就业市场两极分化。一方面,高技能和高薪岗位难以招募到合适人才;另一方面,低薪行业可能出现劳动力过剩的情况。预计在欧洲,高薪职位的比例将增加1.8%,而低薪职位比例将减少1.4%。
  报告预计,到2030年,德国将有约300万个职位受人工智能影响,占总就业人数的7%。在德国,办公室行政管理类职位将最受影响,此类职位变动占所有受人工智能影响工作的54%,客户服务和销售类职位以17%的比例位居其后。
  报告建议,人们可通过参加培训和提升技能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麦肯锡研究人员桑德拉·杜尔特表示,管理者应进一步加大在员工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入,如果不大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人工智能就无法发挥其潜力。
 
专家论坛
 
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17日刊发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综合集成部部长、研究员万劲波撰写的文章指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还要依靠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深化经济、科技、教育、人才、金融等体制综合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堵点卡点,塑造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加快形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要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创新生态,形成高效协同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础制度体系、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解决好"为谁创新""谁来创新""为何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创新成果如何用"六个基本问题,形成产学研协同合作、上中下游顺畅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的新型生产关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牢创新为民价值导向,解决好"为谁创新"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打造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强化使命导向、需求导向和应用牵引,推动供需匹配,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要聚焦"四个面向"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从根本上破解科研题目从国外学术期刊上找、仪器设备从国外进口、取得成果后再花钱到国外期刊和平台上发表的"两头在外"问题,使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人才力量,解决好"谁来创新"的问题。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人才力量。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和颠覆式创新往往具有不确定性,需要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风险投资、耐心资本的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概念验证、中试、前沿与关键技术研发等基础性公共性科技供给,需要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引导作用。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科研机构要强化使命导向的战略性体系化科技攻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强化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科技领军企业要强化市场导向的集成创新。战略人才力量不仅包括战略科学家,还包括战略企业家以及高技能人才。
  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激励机制,解决"为何创新"的问题。创新驱动发展,改革驱动创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高标准全国统一大市场,依靠内生动力发现和培育新领域新赛道,依靠产业化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法律和制度上把"两个毫不动摇"落实落细,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外资企业对等对待,保障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完善产权明晰、利益相容、规范高效的产权制度和激励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让创新的企业有市场,有长期回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和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
  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解决好"创新什么"的问题。坚持使命导向、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加强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成果供给。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坚持系统观念,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标准体系进行全链条部署,一体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深化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优化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组合,解决好"如何创新"的问题。新质生产力以生产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由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驱动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要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经济、科技、教育、人才、金融等改革系统集成,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保障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在新发展格局中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统筹配置机构、平台、人才、装置、资金、项目、数据、政策等关键创新资源,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数据链、政策链等深度融合,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绿色产业集群。
  建设创新友好的应用场景和创新生态,解决好"创新成果如何用"的问题。依托城市群、中心城市及各类示范区、园区,开展多主体协同创新、多链条融合创新的改革探索,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建设分布式应用场景和创新生态,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建立稳定可预期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制度,结合数字化、绿色化双转型,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完善支持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研发及示范应用的政策体系。统筹前沿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及时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把握好新质生产力技术革命的特征
 
广州日报6月17日刊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廷惠撰写的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不同于传统生产力的边际革命,新质生产力源于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涌现及其广泛深入应用,它既是质态跃迁的先进生产力,又是生产力系统的整体跃升。其中,要重视技术革命性突破这一首要因素,把握好其先进性、跃迁性和系统性的特征,以先进理念、超边际思维、系统观念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先进性:革命性技术主导的先进生产力
  发展理念先进。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创新上,作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技术革命性突破本质是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它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协调上,技术革命性突破有利于驱动生产要素质变及优化组合跃升发展,助力破解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推动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各环节协调发展。同时,绿色发展往往与技术革命相伴相生,“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此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化大生产的全球化特征更为鲜明,坚持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既能为技术变革提供开放场域与良好环境,也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不断形成更强大的新质生产力。
  主导技术先进。新质生产力是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先导驱动的先进生产力,是技术革命性突破主导催生的“新质态”生产力。正如当前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工业材料、新能源、量子通信等一系列原创性、关键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相关应用场景的开发利用,正体现出主导技术突破的内涵——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技术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高效结合和创新组合,并渗透贯穿生产全过程,变革着产业形态、生态,驱动着生产力朝先进性方向发展。
  产业体系先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和源头在于先进科学技术。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先进性,实质为基于新科技的产业创新过程。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深度转型,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高端化,形成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此加快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迭代演化,形成具有先进性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生产方式先进。生产方式质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先进科技促使劳动工具日益先进,劳动对象范围持续扩展。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先进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生产要素类型、结构、组合、效率,催生了连接人、机、物、系统的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生产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形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生产和服务体系,生产方式实现前所未有的跨时空社会化。在原创性、关键性、颠覆性技术主导驱动下,发展动力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催生生产能力、生产要素及其组合质变,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生产效率得到革命性提升,人类生存、生活、生产方式将发生根本性飞跃。
  跃迁性:生产力质态的超边际革命
  新质生产力是质态跃升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由技术、要素、产业的革命性变化催生,是生产力量变积累基础上的质态变迁,是生产力的质态性演化、跃迁式发展和革命性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既有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催生,也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这反映出社会生产能力正发生革命性质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出交织互促、多点突破、群体迸发、全面提升、加速演进的特性。因此,新质生产力表现为生产力质量的整体突破,是生产力样态的超边际变革,是生产力质态的全面提升。
  技术革命性突破是先导力量和核心引擎。新质生产力是新技术革命主动催生的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基础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是超边际进步和革命性变革的技术,亦是对旧技术的“创造性毁灭”。原创性、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引发的生产技术革命,是新质生产力的原动力和主动力。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脑机接口、6G、量子计算、柔性电池、高温超导、可持续航空燃料、植物传感器等颠覆性技术涌现,均体现出范式突破、交叉融合、系统集成、多点突破、多领域群发、加速迭代等技术革命性进步的特点,同时驱动着相关要素、产品、组织、模式、产业等领域创新,以此主导催生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先进生产力。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是关键中介和重要内核。新质生产力是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创新性配置的产物。技术革命性突破促进了生产要素内涵丰富、类型扩展、结构变化、组合优化、效率提升。关键性、颠覆性技术与资本、劳动、管理等要素实现全新组合、高效融合、深度整合和创新性配置,基于跨时空数智平台的生产管理向平台化、网络化和生态化转型,促使要素低成本流动、网络化共享、系统性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率利用,生产要素从低效率生产主体通过产业创新性配置到高效率生产主体和产业,大幅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主要载体和实现形式。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技术革命转化为产业革命,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过程中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路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沿着技术创新链迅速带动产业创新,形成新兴产业。前沿科技驱动的未来产业,代表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新科技赋能改造、转型和提升,运用“高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转型升级。通过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产业深度转型优化、产业间融合协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产业战略格局,构建起新质生产力结构承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系统性:生产力水平的整体式跃迁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是生产力三要素效率提升及组合优化跃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三要素效率提升及组合优化跃升,是生产力跃迁、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在原创性、关键性、颠覆性技术主导驱动下,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全面升级。新型劳动者利用新型劳动资料作用于新型劳动对象,在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下,形成新分工协作体系,极大提高了协作生产力,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深刻变革,定制化生产、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商业模式涌现,大幅度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系统性“质变”跃升,是全面突破、整体提升、总体进步的先进生产力,并非一时、一环、一域、一地的生产力局部发展和边际改进。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的跃升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还可能发生以下变化,共同推动生产力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是产生体能智能全面拓展的新型劳动者。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广泛应用,延展了劳动者体能智能,深度拓展了劳动者能力,革命性扩展了人类能力,大幅度提升了劳动效率。重复劳动岗位将被智能工厂、车间、生产线取代,劳动者可掌控智能机器、实现人机协作。新型劳动者能创造和操作新型劳动工具、拓展和创造新型劳动对象、使用和维护新型基础设施。
  二是涌现以智能工具为主的新型劳动资料。从机械化、自动化演进到智能化,智能机器是劳动工具“质的飞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出一大批新科技和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机器人、物联网、自动化制造设备等新型劳动工具迭代涌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
  三是派生种类形态丰富的新型劳动对象。劳动空间拓展到几乎所有领域,劳动对象由自然形态对象向人工合成材料、现代新型材料扩展,劳动对象品种、范围、类别极大丰富。更多类别、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极大拓展了生产边界,创造了生产新空间。处理数据的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量子计算等算法和算力领域技术涌现,网络迭代优化、数据海量积聚,数据从资料、工具变为新型新质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渗透融合,深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四是生成革命性变革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以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包括高速网络、大数据中心、智能物流系统等,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新型基础设施网络为新型劳动者提供高效工作环境,为新型劳动对象生成和新型劳动工具应用提供必要条件,是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新质硬支撑。
 
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
 
  光明日报6月18日刊发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韩超;大连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柳志南联合撰写的文章指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涉及多系统的升级与系统间的协作,重在促进产业链价值升级,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依据资源禀赋等要素,在传统与新兴产业之间动态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一地一策"。一方面,依据因地制宜原则,稳步促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精准选择新兴产业。当前,传统产业已成为维系地区经济平稳发展的支柱,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要素价格扭曲、价值链低端锁定、环境污染严重等结构性问题。要摆脱上述问题,关键在于运用科技创新,直面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痛点与阻点,精准加强要素投入,规避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引发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重在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实体产业,需要各地区考虑资源禀赋等支撑条件,恰当选择新兴产业具体赛道,制定差异化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推动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降低新兴产业发展成本的重要条件。依据地区要素特征,确定传统产业的优势与不足,选择适宜发展的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不仅会减少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成本,降低潜在的系统风险,推动新兴产业形成稳定产业链与供应链,而且也有助于扩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进而增强传统与新兴产业之间发展的乘数效应,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收益的最大化。
  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制定地区产业链价值升级策略,引导与推动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一是推进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应补齐"断点",打通"阻点"。应从地区产业链价值升级出发,理清技术链、信息链、人才链、供应链的"断点""阻点",找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瓶颈,有针对性地制定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策略。二是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挥技术推动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溢出效应,提升产业链的技术含量。三是加强产业链的内外联动。地区内部各环节的产业链应有机衔接,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加强合作,建立产业联盟或产业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市场共享。同时,拓展产业链的外部链接,吸引外部资源和市场需求,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
  直面阻点与痛点,激活各类经营主体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动力。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必然需要大量的资本与研发投入,需要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上游的优势可以为下游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和技术支持,而民营与外资企业则可以通过加工制造环节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此,可以发挥国有企业在资本与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民营与外资企业在市场机制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引入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参与。与此同时,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股权投资、经营合作与战略联盟等方式,共同推进产业链条载体向多元化发展,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市场共享的新方式,形成促进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例如,可以推动形成一批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专精特新"企业,打造落实地区"一地一策"与"一链一策"协同发展的微观载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国家政策的双重优势,促进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创新。
  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居民消费绿色化、高端化与健康化,有助于扩展高技术与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需求,加快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推动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向高技术与高价值演进。以电子消费品为例,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等高端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不仅会带动高端电子产业及其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也会带动传统家电产品向智能家居转变的需求,增强推动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采购升级,是推动传统与 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大绿色化与数字化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公众使用新兴产业产品提供了便利条件,成为培育与壮大新型消费的重要基础。政府采购能够直接从需求侧推动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也会形成向市场传递传统产品亟须转型升级的信号效应。
  完善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支持政策体系。前瞻性技术与颠覆性技术对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应用前景还不清晰,可能会出现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加剧以及宏观经济波动增强等市场失灵现象,需要以协同发展为导向出台政策体系。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因地制宜做好推动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设计,是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高的收益"的制度保障。各地应结合地区资源禀赋等要素,以国家重大战略为"靶心",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形成以化解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系统性风险、效率提升与价值链升级为抓手,形成以激励型、信息型与约束型为工具,以中央地方互动为基础的政策体系建设。同时,应出台促进科研转化的政策,推动构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和平台,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专家论点辑要
 
  ▲世行上调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据悉,世界银行6月1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4.8%,较今年1月发布的上期预测值高出0.3个百分点。世界银行指出,出口增长将提振中国经济增速。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月底也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5%,较前期预估提升0.4个百分点。
  此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明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分别为4.1%和4.5%。
  世界银行的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6%,较今年1月的预期值上调0.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还估计2025年和2026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均为2.7%,大幅低于新冠疫情之前10年内全球经济年均3.1%的增速;从现在起至2026年全球80%人口所在国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都将低于疫情前水平。
  报告还表示,全球通胀率今年将降至3.5%,2025年将降至2.9%。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可能仍会对降息保持谨慎。
 
中小企业
 
两部委联合发文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6月19日,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称《通知》),部署通过中央财政资金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通知》提出,将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增强产业链配套能力,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赋能,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下称"小巨人"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更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2024年至2026年,聚焦重点产业链、工业"六基"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以下称重点领域),通过财政综合奖补方式,分三批次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首批先支持1000多家"小巨人"企业,以后年度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
  《通知》提出,中央财政资金将支持重点领域的"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下称"三新")、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以下称"一强"),同时支持地方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赋能。
  一是支持"小巨人"企业围绕"三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夯实企业立身之本。即打造新动能,从人才、组织机构、设备条件等方面,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创新团队;攻坚新技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生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开发新产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二是支持"小巨人"企业围绕"一强"提升协作配套能力,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支撑。即围绕重点领域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需求,加大产业化投入,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支持地方探索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赋能,不断夯实服务体系。即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推出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精准有效的培育赋能举措,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地方重点向"小巨人"企业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诊断、人才培训、质量诊断等培育赋能服务,助力企业形成诊断评估、对标对表、改进提升的持续跃迁。鼓励地方立足产业特点,兼顾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设以技术支持、成果转化、资金对接、企业孵化、产业融通等为主要功能的专精特新赋能体系。
 
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中国机构逐步将ESG纳入投资策略
 
  6月17日,彭博发布近期开展的一项有关ESG数据的中国市场调研结果。该调研显示,在多种因素驱动下,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正在逐步将ESG纳入其投资决策,并期待数据质量和广度进一步提升。150余位来自银行、保险、券商、科技等行业的市场人士参与了此项问卷调查。在有关采用ESG数据的驱动因素方面,监管要求(25%)成为企业内部采用ESG数据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是来自境内客户(21%)、境外客户(21%)和内部风险管理(22%)的要求。
 
经贸态势
 
中方坚决反对英方制裁5家中国企业
 
  据报道,英国外交发展部日前宣布新一轮涉俄制裁,其中被制裁的中国企业有5家。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6月19日称,英方做法是没有国际法依据和联合国授权的单边制裁,是典型的"长臂管辖"行径。中方坚决反对英方以涉俄为由,对5家中国企业采取列单措施。英方不顾中方交涉、不顾中英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势头,坚持列单中国企业,对中英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中方将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欧盟将对中国钛白粉加征关税
 
  6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去年针对中国钛白粉企业开展的反倾销调查最新进展,龙佰集团(002601)及旗下公司将被加征39.7%关税,中核钛白(002145)全资子公司金星钛业将加征14.4%关税,安纳达(002136)、惠云钛业(300891)以及南京钛白等23家合作公司加征35%关税,其他公司将加征39.7%关税。
  龙佰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之一,以151万吨的年产能占据全球16%的市场份额。同时,该公司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掌握硫酸法和大型沸腾氯化法工艺的钛白粉生产企业,且自备钛精矿,可以有效降低钛白粉生产成本。
  据了解,此次反倾销调查源于去年9月欧洲钛白粉行业组织(欧洲二氧化钛特设联盟,简称"ETDC")的申请。ETDC声称,中国出口商在欧盟市场上存在倾销行为,导致过去三年来自中国的钛白粉进口量大幅增加,影响了欧盟本土钛白粉企业的生产。该组织估计,中国钛白粉出口商的倾销幅度高达45%-65%。2023年11月,欧盟委员会启动反倾销程序,调查从中国进口的钛白粉是否被倾销到欧盟市场。
  据了解,此次欧盟委员会公布的对华钛白粉企业反倾销税文件为初裁结果,最终结果尚未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除欧盟市场外,中国钛白粉企业目前还面临来自印度、巴西两国的反倾销调查,上述调查事项分别于今年3月和4月正式对外公布。
 
土耳其对中国产乘用车加征40%关税
 
  6月8日,土耳其政府宣布对原产地为中国的燃油及混合动力乘用车征收40%额外进口关税,并自发布日起30日后实施。
  6月14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土耳其准备对中国燃油及混合动力乘用车征收额外关税表态称,土方曾以同样方式,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40%附加关税,中方已多次向土方提出严正交涉。土方仅对原产于中国的乘用车征收额外进口关税,使中国产品的待遇低于其他成员的同类产品,构成对中国产品的歧视,严重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商务部称,中方敦促土方立即取消歧视性关税措施,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中国对土耳其出口车辆及零附件总价值222亿元,同比增加124%。土耳其也希望通过电动车实现"弯道超车",正大力扶持本土电动车品牌Togg。
 
加拿大政府阻止稀土出售给中国买家
 
  据报道,澳大利亚矿业公司Vital Metals(ASX:VML)6月17日公告称,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其拥有的加拿大西部矿区Nechalacho稀土库存出售给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研究理事会,售价为300万加元(约合人民币1583.8万元),这将取代公司2023年12月与中国矿企中国盛和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盛和资源,600392.SH)签订的总价26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1245.4万元)采购合同。这意味着前者加价了26.9%。
  该交易由加拿大自然资源部促成,是加拿大不断收紧关键矿产领域外商投资的最新案例。
  不过,由于Vital Metas已将10%股权卖给盛和,盛和可获得董事会席位。目前尚不清楚渥太华是否仍可下令要求盛和从Vital Metals撤资。
  Nechalacho是加拿大唯一已进行的稀土矿项目,多年来被渥太华视为用来降低对中国依赖的重大战略。总理杜鲁道(Justin Trudeau)去年初参访Vital Metals位于萨克其万省的工厂时,赞扬该公司为加拿大稀土供应链扮演的重要角色。未料数月后,Vital Metals停止工程,并让负责建造该工厂的另一家加拿大子公司申请破产。
  当Vital Metals去年宣布要将此稀土库存卖给中国时,引发了许多专家的批评和忧虑。
  基于"加拿大投资法"的保密条款,渥太华称无法对Vital Metals与盛和的交易做出评论,但声明强调:"政府会毫不犹豫地对可能损害加拿大国家安全的交易采取行动。"
  加拿大工业部长商鹏飞(Fran?ois-Philippe Champagne)在2022年底曾表示,渥太华只会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中国公司投资于加拿大的关键矿产。
  据了解,加拿大矿业集团Solaris Resources Inc.上个月主动宣布,取消让中国最大金矿商紫金矿业入股15%的交易计划,因为该案迟迟未获得渥太华的批准。
  加拿大政府去年宣布将为关键矿产行业提供约38亿加币的资金。
  据报道,加拿大和美国两国政府上个月携手合作,共同投资2家关键矿产公司,分别是财富矿业公司(Fortune Minerals Ltd.)和洛米科金属公司(Lomiko Metals Inc.),以确保铋、钴、石墨等战略资源的开采和供应保持稳定。
 
俄罗斯重新成为欧洲天然气最大供应国
 
  据英国安迅思公司日前披露,受"一次性因素"影响,今年5月,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近两年来首次超过美国天然气,俄罗斯重新成为欧洲天然气最大供应国。
  按照安迅思公司天然气分析主管汤姆·马策克-曼泽的说法,尽管欧洲想方设法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在能源供应上"去风险",却看到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市场份额增加,"令人震惊"。5月份数据受"一次性因素"影响,包括美国液化天然气用于出口的一处主要设施发生故障,而俄罗斯在6月计划性维护之前经由土耳其向欧洲输送了更多天然气。另外,欧洲对天然气的需求继续相对疲软,每年这个时候,欧洲天然气库存水平都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在马策克-曼泽看来,这种反超"不太可能持续"。
 
俄罗斯和朝鲜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6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在平壤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普京在与金正恩会谈后披露,俄朝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是将两国协作提升至新水平的突破性文件;条约中规定,当任何缔约方遭受侵略时,另一方将向其提供援助。
  普京表示,安全问题和国际议程在此次他和金正恩的会谈中占据重要地位,俄罗斯不排除根据《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与朝鲜发展军事技术合作的可能。
  普京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意义重大,将成为俄朝两国未来关系的基础。
  据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介绍,《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符合国际法所有基本原则,不具有任何对抗性质,也不针对任何国家,旨在确保东北亚地区更稳定。
 
日本连续两个月出现贸易逆差
 
  据悉,日本财务省6月19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日本5月贸易逆差约为1.22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57日元),同比下降11.6%。这是日本连续两个月出现贸易逆差。
  数据显示,汽车、半导体制造设备、半导体等电子部件出口额分别同比增加13.6%、45.9%、24.0%,带动5月日本出口额同比增长13.5%至约8.28万亿日元。
  同时,当月日本进口额同比增长9.5%至约9.50万亿日元,其中石油制品和原油进口额分别同比增长39.8%、8.1%。
  从国家和地区来看,5月日本对美国实现贸易顺差约4736亿日元,同比增长10.9%;日本对欧盟贸易逆差约为2716亿日元,同比增长91.6%。
 
投资视点
 
北京发布促进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据悉,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下称《方案》),提出推动ESG信息披露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相关组织进行ESG信息披露。
  《方案》部署,到2027年,北京ESG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体系加快形成,在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争达到70%左右。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表示,当前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进入新阶段,ESG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应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风险和挑战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加强ESG体系建设对推动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提出,要以强化信息披露为核心,以ESG生态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评级体系高水平特色化发展为支撑,以丰富和深化ESG实践为动力,以试点示范为引领,以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为保障,坚持依法合规、兼收并蓄、统筹协调、循序渐进工作原则,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ESG发展全国高地和国际代表性城市。
  同时,《方案》明确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北京ESG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体系加快形成,在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争达到70%左右;到2035年,北京ESG体系高质量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ESG体系建设更加完备,成为ESG发展全国高地和国际代表性城市。
  《方案》从七个方面共设置20项具体措施。《方案》提出,强化ESG信息披露,建立并完善北京ESG信息披露标准体系,积极支持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并逐步建立信息披露鉴证制度。
  在加强ESG生态体系建设方面,《方案》提出,加强经营主体ESG管理能力建设,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等相关机构探索ESG市场服务生态建设;提高公共ESG数据搜寻便利性,支持通州区政府出资设立ESG主题股权投资基金。
  《方案》还明确,将支持ESG评级体系高水平特色化发展,推动建立体现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国际可比的ESG评级体系,持续提升评级机构专业能力、评级质量,培育壮大具有北京特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ESG评级机构,促进投资人开展ESG投资。
  此外,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ESG实践,《方案》提出,支持北交所上市公司ESG建设,制定符合北交所上市公司实际的ESG信息披露规则,加强对ESG相关规则、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训和宣传。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发行ESG相关金融产品,加强ESG金融产品的分级分类研究,增强ESG金融产品的信息透明度。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大中华区ESG管理办公室主任李菁认为,北京就ESG推出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正逐步落实到企业层面,不断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行为中。ESG理念的运用与探索,也能进一步为更多传统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抓手。
 
上海七部门发文推动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
 
  6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坚持四个原则:一是立足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升级。上海金融监管局要求辖内金融机构立足产业链之本,协同链上参与主体,通过丰富金融服务,构建产业、金融、科技良性循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二是构建战略链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上海金融监管局要求辖内金融机构利用新时期我国双循环机会,增强跨境产业链金融服务能力,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综合能力。三是提升集聚能级,增强上海总部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围绕总部经济建设,依托总部型管理模式,通过供应链金融提升上海对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力,增强集聚辐射带动效应,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金融服务发展,服务全国高质量发展大局。四是强化科技赋能,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型供应链金融。依托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提升创新技术运用能力,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转型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一个总目标、五个具体目标和20项具体任务。上海金融监管局要求聚焦上海重点产业集群,通过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对上下游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应融尽融,至2025年末,实现上海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及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全覆盖,实现产业、科技以及金融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产业全链条的能力,建立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及一批案例。
  《行动方案》针对当前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痛点堵点,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合作共赢,推进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建设。上海金融监管局将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给金融机构发送包括民营总部、贸易总部等在内的一批上海总部企业清单,推动金融机构广泛对接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在保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供应链金融开展中各方的利益与责任,激发其他主体参与供应链金融的意愿和动力,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二是科技赋能,推进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上海金融监管局要求金融机构转变理念,加大科技金融投入,大力推进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鼓励金融机构提升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建设水平,提升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供应链金融智慧风控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开展供应链金融的线上贷前、贷中、贷后"三查"工作,建立全流程线上资金监控模式。进一步扩大远程开户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合规稳慎开展异地供应链金融业务。
  三是破解难题,加大动产融资服务力度。针对目前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应收账款融资居多的局面,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科技赋能、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等手段,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仓单和动产质押融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在合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与核心企业及其他参与方的合作,引导平台企业更好地参与产业金融发展,做好对产业细分、垂直场景的研究与服务。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的"四流合一",突破供应链金融开展中的交易、票据、货物等真实可控难题,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深度。
  四是风险为本,牢牢坚守合规底线。上海金融监管局要求金融机构完善供应链金融全过程的风控,做好核心企业经营及其产业链的风险分析与预警,加强对核心企业经营状况、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交易情况的监控。对于平台类供应链金融,要严格做好自主风险防控。加强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第三方数据等信息的跟踪管理,不得开展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虚假供应链金融,不得与通过"伪创新"以逃避监管为目的平台和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合作,防止供应链金融异化为部分市场主体违规融资的工具。
下一步,上海金融监管局等七部门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高质量发展供应链金融,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质效,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作用,共同推动上海供应链金融行稳致远。
 
上海浦东发布八项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工作举措
 
  6月20日,在"共赢浦东 共创未来--2024浦东新区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八项促进浦东外贸高质量发展工作举措重磅出炉,以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建设,持续优化浦东新区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
  八项举措具体如下:
  第一,加快推进高标准制度型开放。全面落实浦东引领区、综改、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等国家战略任务,积极推进试点措施落地。
  第二,促进货物贸易保稳提质。强化贸易赋能,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开展区级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认定,增设二手车出口交易服务基地,打造外贸新增长点。
  第三,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发展数字服务、数字技术等数字贸易新业态,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应用场景。支持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向服务贸易领域拓展。
  第四,推动大宗商品高质量发展。大力引进高能级大宗商品贸易主体,支持存量企业做大规模,鼓励大宗交易平台提升能级,根据企业经营综合评价给予支持。支持大宗商品贸易创新发展,优化涉税服务保障机制,加大企业人才、安居支持力度。
  第五,构建跨境电商创新生态。持续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扩大跨境电商出口退税业务覆盖面,开展海运出口清单业务试点。争取增设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
  第六,支持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态发展。加快保税维修浦东立法,争取更多自贸区内企业享惠,延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扩大再制造产品视同新品进口试点覆盖面,探索重点企业开展"两头在外"保税再制造业务。
  第七,加大高级认证(AEO)企业培育力度。会同属地海关,加大对"专精特新"、高成长性等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创新集团式、产业链供应链式组团培育认证模式,研究适用AEO企业的联合激励措施。
  第八,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能级。促进外高桥保税区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深化外高桥港综保区"区港联动"升级试点,支持浦东机场综保区与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区建设同步发展,推进金桥特色型综合保税区建设。
 
山东发布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据悉,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突破一批前瞻性、原创性、引领性大模型关键技术,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基础级大模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一批覆盖范围广、产品能效高的行业级大模型、场景级大模型。
  基础级大模型,主要指着眼未来趋势和技术前沿,布局参数量大、结构复杂、处理力强的通用大模型产品,通过加强多模态生成式、判别式大模型研发,为行业级、场景级大模型产品研发提供适配灵活、稳定性高的底座支撑。行业级大模型,将聚焦山东省重点特色行业和标志性产业链,加快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专业度高、落地性强的大模型开发。场景级大模型,将面向工艺仿真、产品检测、医疗影像等具体应用场景,开发智能体、应用程序(App)、模型即服务(MaaS)等形式的大模型产品,形成一批定位清晰、优势明显、安全可信的场景级大模型产品。
  山东将推动高校院所、企业组建大模型协同创新联合体,联合攻关分布式高效深度学习框架、模型轻量化、个性化微调等关键技术,并开展大模型重点技术"揭榜挂帅"。加强大模型标准体系和评测开放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大模型开源社区,搭建大模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大模型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支持大模型企业主导或参与大模型标准制定,加快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新产品,增强大模型企业创新能效。鼓励行业企业联合大模型企业主动布局特色优势行业,形成一批行业级大模型产品,助力场景级大模型产品研发。
  数据与算力是大模型底层基础设施中的两大基石。瞄准强化高质量数据供给,山东将推动国家产业数据流通服务平台、工业数据资产登记城市节点落地建设,加快形成重点行业"产业数据仓""数据空间",促进高质量与高可用数据汇聚、流通、应用,并探索打造数据训练基地,持续扩展多模态数据来源。支持济南、青岛等市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应用先导区,构建多元异构的千卡级别、万卡级别智能算力集群,并持续完善全省"1+3+N+X"一体化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黄河工业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山东算网"等重点平台建设,推动异构算力环境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山东将加大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倾斜力度,探索通过"创新券"等形式支持大模型产品研发推广。
 
辽宁推动16个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升级
 
  近日,由辽宁省市场监管局牵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林草局和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联合印发了《辽宁省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共涉及工业机器人、氢能、石化、压缩机、菱镁、石蜡、林下山参、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汽车保修设备、氟化工、芳烯烃及精细化工、橡胶密封制品、钢铁、盘锦河蟹、食品(农产品深加工)16个具体产业,确定链长单位20个、链主企业24家、赋能机构95个、上中下游联动企业1755个;绘制质量图谱28张,梳理质量问题301条,确定重点攻关项目118个。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产业链供应链重大质量瓶颈问题,系统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市,更好发挥质量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产业链基本情况、产业链质量状况和关键质量问题,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要素作用,集成释放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效能,明确质量联动提升的具体措施,提出质量提升培训基地建设计划和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年底,创建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1家、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3个,新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新增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新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30个,研制产业急需的计量规范、技术标准和检验方法100项;争创全国首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基地、缺陷产品调查协作基地和区域服务质量监测评价中心;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问题,培育一批质量领军企业和标准创新型企业,重点产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接下来,辽宁省将深入推动《方案》落实落地,集中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推动全链条质量协同升级,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河南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
 
  6月18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围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31条措施。
  其中提到,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全面落实简易注销、普通注销制度。完善破产制度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企业破产常态化府院联动协调机制。落实市场经营主体歇业制度。优化个体工商户转企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项目合作。
  鼓励银行对生产经营正常、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贷款按市场化原则提供接续融资服务,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鼓励搭建商会融资助贷载体,在全省商会推广"银行+商会+担保+民企"助贷模式。推广新型银担、政银担合作,扩大批量担保业务规模。推动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利用可转债、科技创新债券、ABS产品等融资。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出让改革,持续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作价出资(入股)等供地方式,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支持民营企业建设"人才飞地",在省外(海外)全资设立的研发机构、省级备案认定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全职聘用的人才,享受在豫人才相关政策。赋予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权,允许技术实力较强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单独或联合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自主评审。支持民营企业开展企业职工新型学徒制培训、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河南发文推动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据悉,为提升金融产品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以适应文旅产业进入全面加速期,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推动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针对目前文旅与金融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难点、痛点提出了7项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将充分调动银行、担保、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及金融机构积极性,满足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对金融支持的更高要求。
  《意见》指出,要引导保险机构在文化知识产权、动漫制作、影视作品拍摄等领域推出新型保险产品,发展艺术品、演艺、会展等领域文化产业责任险,探索建立艺术品鉴定评估交易风险分担机制。鼓励担保机构对文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多渠道分散风险。探索设立文旅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意见》还指出,要鼓励河南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参与重大文旅项目、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等建设运营,积极开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制作、文化传播、演艺娱乐等领域中小微文旅企业股权投资,增强文旅产业发展活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财政出资设立文旅领域政府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和杠杆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文旅企业的投资力度,支持新业态文旅项目发展。
 
四川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8条"出炉
 
  6月13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强化外贸支撑、优化外贸结构、培育外贸新动能、拓宽外贸发展空间、优化外贸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出台18条举措;提出到2027年,四川外贸规模迈上新台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2万亿元,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1700亿元,保持中西部第一。
  强化外贸支撑方面,为提升六大优势产业外向度,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稳产能增订单,推动装备制造成链出海,支持清洁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行业重点企业,带动产品、售后等全产业链协同"出海",同时打造国际化、高水平的农产品加工"天府工厂"等。为培育壮大外贸主体队伍,将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主基地型货运航空公司,培育一批垂直型、细分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
  优化外贸结构方面,为持续扩大进口规模,将支持企业开展消费品自营进口业务,支持批发市场建设水果、海鲜等特色单品进口基地。为优化区域布局,将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外贸协同发展,支持川南经济区打造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支持川东北经济区依托铝产品、纤维新材料等产业扩大进出口规模,支持攀西经济区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矿产品贸易。为鼓励对外投资,将培育一批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实施高水平"走出去"促进双循环发展行动等。
  培育外贸新动能方面,为积极拓展中间品贸易,将搭建全省中间品贸易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将中间品贸易链条延伸到境外,有序布局下游产业,开展出境加工,带动拓展原材料、零部件等国际市场。为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将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到2027年打造20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为稳步发展绿色贸易,将研究建立动力电池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等。为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将推动内贸企业按照同线同标同质要求改造生产链,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深入开展内外贸企业"品牌对接""渠道对接""产销对接"。
  拓宽外贸发展空间方面,将持续打造"川行天下"国际市场拓展品牌,每年支持开展国际性展会和经贸促进活动100场以上,建设重点枢纽城市海外货站,高质量建设运营"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等。
  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方面,将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建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空铁公水信息共享网络平台,扩大"船(车)边直提""抵港直装"等试点范围;将完善外贸融资结算体系,降低保单融资和出口订单融资门槛,开展产业链承保,探索易货贸易结算等。
 
湖南出台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着力从十二个方面发力,培育低空经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措施》主要包括加大传统通航运营补贴、加大新型航空器运营支持力度、拓展应用场景、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招引低空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完善基础设施、支持低空监视系统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和生产应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汇聚低空经济专业人才等方面。
  根据《措施》,湖南积极招引低空企业,对重大低空经济类先进制造业项目,根据其对经济社会实际贡献情况给予奖励,最高奖励2000万元。对商务部或湖南省确定的低空经济类、eVTOL及大中型无人机、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与商业运营等新质生产力产业链总部项目以外的标志性外资项目、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根据其对经济社会实际贡献情况给予奖励,最高奖励1000万元。鼓励低空行业领军企业来湘设立企业(集团)总部,对"三类500强"企业来湘设立各类总部的,根据其对经济社会实际贡献情况,最高奖励1000万元。
  《措施》明确,湖南省鼓励运输机场增加通航功能,加快通用机场建设,符合条件的单个机场最多可获不超过1000万元补贴。
 
广州将引导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产业发展集聚
 
  近日,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六大方面24项改革举措,共107项重点任务,旨在通过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推动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6年,建成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法治环境更加公正透明,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经营主体可感可知可及、获得感满意度高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行动方案》优化产业发展要素资源配置,积极引导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产业发展集聚。明确将优化产业项目供地程序,推动更多项目"拿地即开工",并稳步推进"工业上楼"实施,推行企业"联合建楼"等效费比更优的建设模式。
  《行动方案》称,探索在南沙区试点开展跨境征信合作,支持穗港澳征信机构开展合作,建立穗港澳征信产品互认机制。建设国际人才高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产业化为导向的分类评价模式,鼓励科技人才勇闯"无人区"。优化国际人才往来便利措施,为其本人和家属提供签证申请、出入境、停居留等便利。提高外籍人才获取交通出行、支付服务、电信网络、医疗保障、互联网支付等场景服务便利度。支持南沙探索放宽设立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条件,培养和引进涉外法治人才。
 
珠海发布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近日,广东省珠海市政府发布《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强化产业要素供给等4个方面,推出12条举措,花真金白银快速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天空之城"。
  在12条举措中,补贴细则多达近十条,其中,对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和生产许可证(PC)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企业,最高奖励1000万元。
  在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方面,支持重大项目落户及增资扩产、支持适航取证、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低空经济企业试飞成本、支持低空经济会展活动。其中,对支持适航取证的补贴较大。如对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受理型号合格证(TC)或生产许可证(PC)申请的大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大型非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生产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和生产许可证(PC)的大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大型非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生产企业分别给予1000万元、400万元、250万元奖励。每家企业每年度奖励金额不超过2000万元。
  在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方面,对开设低空货运航线、开设低空载人航线都有非常明晰的补贴标准。对经审批在珠海本地新开设低空无人机货运航线(年度执行不少于500架次)的低空经济企业给予补贴,其中:轻、小型无人机按照30元/架次、每家企业每年度不超过300万元给予补贴;中、大型无人机按照90元/架次、每家企业每年度不超过500万元给予补贴;大型无人机单次飞行距离超过300公里的,按照300元/架次、每家企业每年度不超过500万元给予补贴。对于同时开设轻、小、中、大型多种无人机的货运航线企业,每家企业每年度获得该项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对经审批在本地新开设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载人航线并商业化运营(公开售票且年度执行不少于100架次)的低空经济企业给予补贴,其中:空中观光游览类补贴100元/架次,市内交通类补贴200元/架次,城际交通类补贴300元/架次。对经审批在本地新开设无人机跨境客运航线并商业化运营(公开售票)的低空经济企业,按照400元/架次给予补贴。每家企业每年度获得该项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此外,《措施》也支持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对在珠海投资建设适应低空飞行航空器航线需要的无人机起降点、智能起降机柜、中型起降场、大型起降枢纽、eVTOL起降场等基础设施,并实际运营满1年以上的低空经济企业,按照其实际固定资产投入(不包含场地购置及租用、航空器及软件系统采购)的50%给予一次性补贴,每家企业每年度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广州市部署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
 
  6月19日,广州市商务局印发《广州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实现登记在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乘用车加快淘汰,高效节能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在用率结构进一步提升;广州市报废汽车规范回收拆解量较2023年增长50%,达7.2万辆。进一步健全回收体系,通过新建或升级改造建成10个绿色分拣中心。到2027年,广州市报废汽车规范回收拆解量较2023年增加2倍,达8万辆左右,占比广东省报废回收总量10%以上。合理布局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广州市回收网点达3000个,覆盖率达100%。
  《方案》提出以八方面措施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一是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二是严格执行汽车报废回收标准;三是健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体系;四是提升二手车流通交易服务水平;五是进一步推动二手车出口;六是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七是进一步推动汽车消费创新发展;八是营造汽车促消费热潮。
  《行动方案》提出,突出完善家电以旧换新循环体系。便利居民交付废旧家电,健全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打通家电回收堵点,鼓励绿色智能低碳家电换新,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要求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惠民活动、优化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加大多元化回收主体培育力度。
  据悉,4月2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等四大行动,推动产业升级改造、释放投资消费潜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全球经济仍然保持较强韧性
 
  据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任Pierre-Olivier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全球经济仍然保持较强韧性,过去4年面临冲击并未出现衰退,也没有引发全球危机。
  Pierre-Olivier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实现了软着陆,通胀目标保持稳定,但是有两个领域进展相对滞后。一是财政方面,部分国家财政缓冲需要重建;二是生产率终期增长预期不佳,尽管AI技术可能带来希望,但仍有诸多不确定性。
  关于金融市场稳定性,Pierre-Olivier认为,股票估值压力不大,全球金融行业正在变得更加稳固。"2023年早些时候,一些地区银行出现了问题,它们的问题不是股市,而是长期股权投资,在利率上升时估值受到影响,从而面临较大压力。但是银行系统仍然很有韧性,部分银行进行了快速干预,并未发生更大范围的危机。"
  在经济增长动能方面,Pierre-Olivier说,绿色转型有望推动经济增长,当下绿色技术正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
 
罗斯福新政,或许还有更好方案
 
证券时报6月18日刊发经济学教授、西方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任寿根撰写的文章指出,凯恩斯主义发轫于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这个重大经济事件。当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时,政府应当干预,甚至可以采取赤字政策,这是凯恩斯主义的“标签”和核心。当前,经济学各大流派就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果断干预这个问题已经达成共识。但就政府如何干预、稳定经济应选择哪个关键环节,尚未达成共识,而这又是不容回避的问题。要正确认识稳定经济的关键环节在哪里,需要反思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的来龙去脉,反思罗斯福新政。这其中有不少误解,从而扰乱了政府稳定经济主攻方向的确定。
  在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之前,美国出现了“柯立芝繁荣”,以股市为代表的泡沫经济和以工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都出现了空前的“高涨”局面。自1923年至1929年,许多美国居民利用杠杆投资股市楼市,纽交所上市公司股票市值由270亿美元上升至8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1925年美国新房建筑许可证发放量比1919年上升了208%,自1919年到1927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年均超过10%,1923年至1926年还出现了著名的佛罗里达州房地产大泡沫。在“柯立芝繁荣”期间,居民通过股市楼市投资以及正常就业,积累了财富,大量购买汽车、电视、冰箱等,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包括看电影、听音乐等。“繁荣”的背后常常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在“柯立芝繁荣”之后,美国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场经济危机。
  关于1929年至1933年的大危机,至今有两个误解或错误的认识,而纠正这两个误解或错误的认识,对于找到稳定经济的关键环节至关重要。
  第一个是对造成这次大萧条的关键原因没有搞清楚。一般观点认为造成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严重过剩。其实这只是表象,内在的原因是经济周期在后面作祟,即经济繁荣过后便是衰退和萧条,泡沫越大,衰退和萧条就越严重。造成当时美国产能严重过剩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垄断造成经济的无序竞争。又如,出口需求大幅萎缩,当时美国的商品出口到欧洲,两个因素导致欧洲对美国商品的需求大幅缩减,一个是美国与欧洲爆发贸易战,另一个为因战债问题美国关闭了对英法的金融市场,致使英法缺乏美国的金融支持,经济受到重大影响而减少了对美国的进口。但最为关键的原因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大幅萎缩。而造成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萎缩的关键原因为股市楼市崩盘。正是由于股市楼市崩盘,当时美国居民财富大幅缩水,无力消费和投资,进而造成生产严重过剩。所以,归根结蒂,造成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生产严重过剩的核心原因为股市楼市崩盘。
  第二个是误以为大萧条结束是因为罗斯福听取并采用了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凯恩斯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着重研究大萧条问题,因为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陷入较长时间的萧条当中,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超过10%。有观点指出,罗斯福为了对付大萧条,听从了凯恩斯的建议,推行新政,实施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而事实是,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的时间为1933年,凯恩斯的传世之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才出版,其间罗斯福见了凯恩斯几次,罗斯福觉得凯恩斯更像个数学家,所以并没有过多在意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罗斯福推行新政主要还是他自己的主意。而且,据凯恩斯本人讲,《通论》中有不少内容是根据他的演讲稿整理而成,整个理论系统并不是很完整,逻辑性也需要提高。因此,凯恩斯理论对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影响被后世的经济学家夸大了。凯恩斯理论和政策主张真正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是在“二战”结束之后。
  凯恩斯在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导致大萧条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进而认为,在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的效果更明显、更好,政府应主要通过发行公债融资扩大采购和投资,政府投资主要的方向为兴办公共工程。凯恩斯对大萧条的解释是对的,但他并没有真正搞清楚为什么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所以他的政策主张只停留在通过扩大政府需求弥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上面。凯恩斯最大的疏忽在于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为三个心理规律上。实际上,当时导致美国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在股市楼市崩盘了,而居民的财富主要为股票和不动产,居民的财富因此遭到血洗,已经没有能力扩大消费和投资了。1929年美国居民的消费总量占GNP的比重超过70%,消费不足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和大萧条。193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罗斯福实施的“新政”确与凯恩斯的主张不谋而合,但历史学家指出,罗斯福新政有效缓解了经济危机,避免了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和经济危机,美国真正全面走出经济危机是“二战”之后的事。更何况,在罗斯福实施其新政之前,胡佛也采取了一系列对付大萧条的政策,其中包括扩大信贷(自1929年到193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增长了6倍)、实施大规模失业救济、兴建公共工程、支持农产品价格、扶持不稳定的商业;等等。胡佛对付大萧条打出的“组合拳”,有不少与罗斯福新政内容是一样的。后人实际上误会了胡佛总统。胡佛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不要政府工资的总统,他获得的第一桶金是在中国,他的妻子中文讲得很好。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崩盘以及之后发生的几年大萧条不能把责任都归咎于胡佛,其根本原因为在柯立芝繁荣期间美国泡沫经济的泡沫过大。柯立芝繁荣期间泡沫经济的泡沫早晚都会破,只不过正好发生在胡佛总统在任期间。这个“锅”本来是柯立芝背的,但柯立芝听从了哈佛大学教授瑞普利的建议,放弃了连任1929年至1933年总统的竞选。基于上述分析,对付大萧条或稳定经济,究竟将核心环节放在何处,需要再思考。
  正是由于美国股市楼市崩盘导致居民财富巨额缩水,导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大规模减少,进而引发大萧条,所以稳定经济的核心环节还是应放在股市和楼市方面,尤其是应放在股市方面。股市逐步繁荣了,有助于居民财富的增长和投资热情的高涨。居民财富增长了,就会消费,就会投资,就会购买住房,如此对实体经济和泡沫经济都是利好,如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经济就会趋于稳定。以美国为例。美国经济强的时期,都是美国股市强的时期。若美国股市崩盘,美国经济必定崩盘。如果时间回到1933年,罗斯福将大量投资于公共工程的钱,用于救股市、楼市,美国居民的收入由此恢复上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自然会被再次激活,那么,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思路或是一种更好、更快、更低成本摆脱大萧条的方法呢。美国曾在2020年上半年将稳定经济的主攻方向放在股市上,并采取了极端的稳定股市政策,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摆脱了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美国经济得以稳定增长。
 
澳联储宣布将现金利率目标维持在4.35%
 
  据报道,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澳联储) 6月18日宣布,将现金利率目标维持在4.35%不变。据悉,现金利率目标已经连续7个月保持在同一水平。
  澳联储在声明中表示,自2022年达到峰值以来,通货膨胀率已大幅下降。但最近的数据表明,通胀率下降速度有所放缓,且目前仍高于2%-3%的目标范围。
  声明指出,澳大利亚经济前景仍然不确定。5月以来,有迹象表明经济活动势头疲弱,包括GDP增长缓慢、失业率上升以及工资增长低于预期,通胀率上行风险仍然存在。
  澳联储行长米歇尔·布洛克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目前形势十分微妙。"我们正处于周期中一个非常复杂的阶段。"
  她表示,预计澳大利亚不会出现经济衰退。"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可能已经触底,实际上不会进一步下滑。""但下行风险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非常警惕。"
  据报道,花旗银行经济学家法拉·赛义德和乔什·威廉姆森表示,第二季度的通胀数据对澳联储8月份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至关重要。他们认为,金融市场低估了今年加息的可能性,尤其是如果第二季度通胀率出现意外上升。他们称:"尽管如此,我们的核心观点仍然是澳联储今年不太可能改变现金利率,预计首次降息要到2025年。"
  澳联储称,预计通胀率达到目标区间还需要一段时间。委员会仍然坚定决心让通货膨胀回归目标,并将尽一切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俄央行开始基于场外交易确定美元和欧元汇率
 
  据悉,俄罗斯中央银行6月13日宣布,即日起俄央行将依据场外外汇交易数据确定美元和欧元对俄罗斯卢布的官方汇率。
  从13日起,俄央行将根据各信贷机构工作日截至莫斯科时间15时30分在场外外汇市场完成的银行间兑换业务结果,来确定美元和欧元对卢布的官方汇率。
  俄央行当天首次在没有场内交易的情况下确定次日美元和欧元的官方汇率,确定的14日的美元汇率约为1美元兑换88.21卢布,欧元汇率约为1欧元兑换94.83卢布。
  据了解,美国政府6月12日扩大对俄制裁,将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及其多个下设机构列入制裁清单。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同一天宣布从次日起停止使用美元和欧元进行交易。
 
芬兰财政部预测今年经济零增长
 
  据悉,芬兰财政部6月17日发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显示,2024年芬兰经济增速将为零,2025年、2026年将分别增长1.6%和1.5%。
  芬兰财政部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前景改善和世界贸易复苏,预计芬兰出口形势将逐步好转。通胀放缓和利率下降将推动私人消费增长,建筑业也将逐渐复苏。同时,能源转型等投资增加将促进整体投资增长。基于这些因素,预计明后两年芬兰经济将实现增长。
  据芬兰统计局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2023年芬兰经济下降1.0%。
  芬兰经济的优势产业包括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和森林工业等。诺基亚是芬兰移动通信和网络运营领域的旗舰企业。
 
乌兹别克斯坦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4%不变
 
  据悉,乌兹别克斯坦央行6月13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4%的水平不变。
  乌央行当天发表声明说,为了遏制能源价格变化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央行决定保持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并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4%的水平不变。
  声明说,今年5月,家庭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整体通胀率加速上升,年通胀率升至10.6%。得益于食品通胀季节性下降,剔除能源价格后的通胀率为6.8%。
  乌兹别克斯坦央行自2023年3月以来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4%的水平。
 
澳大利亚是怎样成长为发达国家的?
 
证券时报6月18日刊发哲学博士、旅澳证券投资资深人士黄家章的文章,就澳大利亚如何成长为发达国家发表了看法。
  在19世纪50年代到1890年的淘金热期间,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超过了英国,位居世界前列。这里的依据,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二是当时澳大利亚工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生活水平的相关数据。
  以上所述,是约翰·赫斯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澳大利亚史》中提到的一个结论。
  今天,澳大利亚依然稳居发达国家行列,2023年人均GDP高达65366美元。
  1788年1月26日,英国海军上将亚瑟·菲利普率领首批移民抵达悉尼湾,建立了罪犯流放地,这一天后来成为澳大利亚国庆日。作为新兴的国家,澳洲如何在短短百年时光里成长为发达国家的?
  发达三步曲:对外贸易、海洋产业和淘金热
  澳大利亚自建国开始,通过不断发展得以迈向发达国家,其间经历了三步曲:第一步,通过对外贸易,一举解决了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问题。第二步,靠水吃水,靠海洋吃海洋,通过海洋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就业岗位。第三步,在18到19世纪席卷全球的淘金热潮中顺势而为,富国惠民。
  伴随这三步曲的,是如潮水般不断涌入澳洲的一代又一代的新移民。时至今天,澳大利亚依然是最受全球新移民青睐的移民国家之一。
  对外贸易:先求生存,后成为立国之本
  在澳洲最先登陆的被流放的犯人们,来自于英国这个当时最发达的工商业社会,他们拒绝去干农民的活,即使这直接涉及他们的生死。他们的生活还不是随便将就的,吃饭、喝水用的器皿是瓷器,而不是木碗木盘。为此,菲利普上将只能派出“天狼星”轮船,环球旅行一周,回到开普敦,采购面粉、谷子和其它生活必需品,运回悉尼,以满足包括犯人们在内的全体新移民的生活之所需,这也就是澳大利亚以对外贸易作为立国之本的开端,可谓一起步就跨入了当时全球非农业的“绝对先锋社会”(约翰·赫斯特语)。
  今天,澳大利亚已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主要出口商品为铁矿石、煤、教育与旅行服务、黄金、小麦、牛肉、羊毛制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原油、各种机动车、精炼油、航空器材、药物、通讯器材、计算机等。
  正因为澳大利亚对国际贸易依赖较大,澳人的收入高,在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也表现了出来。今年1月中旬到5月中旬,我旅居在澳洲的布里斯班、悉尼和黄金海岸,光临过Coles、好时事客和作为华人超市的华联超市;外出就餐,以华人中餐馆为主,在麦当劳、星巴克和越南粉店也吃过。总体感觉澳洲的物价,比国内要贵3~5倍(按可比价格换算)。
  微观如此,宏观上,中澳的贸易数据提供了更宽阔的视野。官方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与澳洲贸易总额为16108.2亿元,同比大涨9.8%,铁矿石是进口澳洲商品中的最大件,金额高达5910.55亿元,超过进口商品总金额的54%,还超过了中国对澳洲出口商品金额的该年度总和。截至2023年,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澳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海洋产业:得益于海洋的丰厚馈赠
  1815年,悉尼社会经历了一场经济危机,以猎捕海豹为主的新兴海洋产业,成为了当时经济与社会的救星,通过出口海豹皮和海豹油来换取外汇。其后,当海豹几乎被捕捞到灭绝时,捕鲸业又跟了上来。还有羊毛业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政府出售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直接促成澳大利亚迈入发达国家,并不断稳固其在发达国家中的地位。
  澳洲作为四面环海的海洋大国,时至今天,每年可以捕捞的海产品依然丰饶,本土出售海产品的价格,自然更普惠亲民,也有利于出口。
  淘金热:对所有外来者开放
  18世纪中叶,淘金热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扩散到澳大利亚,当时澳洲金矿对所有的外来者开放,交纳许可费用就可参与。这吸引了全球淘金者蜂拥而至,其中包括更多的华人劳工,1851年全澳境内有2000多华人,淘金潮兴起后,仅经过10年,华人就猛增到38300人,增幅在15倍以上,大约每17个澳洲男人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墨尔本,作为新兴后起的淘金圣地,被华人称为“新金山”,以此对比美国的旧金山……
  有历史学家指出,全球劳动力市场因此率先实现了跨南太平洋区间的资源整合,自由移民促进了淘金热,淘金热又不断吸引着更多的自由移民,两者形成了良性循环,移民们因此而富足,澳大利亚国力也因此得到更显著的增强。
 
日本小幅修订一季度经济降幅
 
  据悉,日本内阁府6月10日公布的二次统计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5%,与初值基本持平;按年率计算降幅从初值2.0%修订为1.8%。
  日本政府通常就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两次报告。二次统计报告显示,内阁府对上月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进行了修订,占日本经济比重二分之一以上的个人消费维持环比下降0.7%不变,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企业设备投资环比降幅由此前的0.8%调整为0.4%,二者对经济增速的贡献度保持不变。
  报告还显示,由于民间库存的贡献度提高,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速的贡献度由负0.2个百分点调整为负0.1个百分点。外需对当季经济的拖累作用由0.3个百分点扩大至0.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日本经济下降0.1%。
  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永滨利广认为,"可以说日本经济完全处于滞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仓促退出,目前良性循环的迹象有可能被破坏"。
  有关专家指出,6月初曝光的丰田等企业认证造假丑闻可能会对日本经济造成新的不利影响。
 
日本央行宣布将减少购买国债
 
  据报道,日本央行6月14日在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宣布,将政策利率目标维持在0到0.1%之间不变。央行同时表示,未来将减少国债购买,并在7月决定具体的减少购债计划。
  日本央行当天在公告中表示,目前继续执行3月确定的长期国债购买方针。其后,为使金融市场的长期利率形成机制更加自由化,央行将减少国债购买,并在7月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未来一到两年间具体的减少购债计划。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当天在记者会上说:"国债购买不会只减少一点点,会有相应的规模。"
  会前,市场普遍预计央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购债。但由于央行当天暂未推出具体计划,公告发布后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约158日元兑1美元水平。
  日本央行3月宣布,将政策利率从负0.1%提高到0至0.1%范围内,同时决定结束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并承诺将继续通过购买国债等手段保持宽松货币环境。
 
韩国宣布"国家进入人口紧急状态"
 
  据报道,韩国总统尹锡悦6月19日在主持召开2024年低生育老龄社会委员会会议时正式宣布从当日起韩国"国家进入人口紧急状态",强调要全力应对低生育率问题。
  尹锡悦表示,将之前拟设立的"低生育应对企划部"的名称确定为"人口战略企划部",这一部门最高负责人将兼任副总理,负责制定有关人口问题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涵盖应对低生育率、老龄化以及制定移民政策等内容。
  尹锡悦还指出,政府将在三大核心领域集中政策力量解决人口问题:兼顾工作和家庭、子女养育、住房。政府将进一步完善育儿休假制度,分担育儿压力,同时努力减轻育儿家庭的负担。
  他强调,解决人口问题不能仅限于这三大核心领域,还需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包括地区均衡发展、雇佣、年金、教育、医疗等在内的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韩国社会晚婚和不婚现象逐渐增多。韩联社称,该国总和生育率自2015年达到1.24的峰值后不断下降。韩国新生儿人数2017年首次跌破40万大关,2020年跌破30万,2022年跌破25万。2023年,韩国新生儿人数为22.997万人,总和生育率0.72,双双创下有相关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港交所9月23日起实施恶劣天气不停市安排
 
  据悉,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6月18日表示,9月23日起,港交所将实施恶劣天气不停市安排。
  许正宇表示,电子交易已成为全球交易大趋势,恶劣天气不应成为阻碍交易的因素。他认为,维持港交所在恶劣天气下的交易可有效巩固香港竞争力,绝大部分投资者支持相关安排,香港特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全面落实该安排,增强社会各界对香港金融的信心。
  许正宇介绍,香港特区政府会给市场合适的时间适应相关安排,让市场参与者准备就绪。落实相关安排前,港交所将进行系列测试工作,并发布相关指引。此外,在落实安排前,香港特区政府会提供合适的配套支援业界,如提供遥距工作技术支援等。
  港交所集团副行政总裁、联席营运总监及市场联席主管姚嘉仁在同一场合表示,港交所将于9月23日起实施恶劣天气不停市安排。届时,市场全面运作,不再因恶劣天气延迟开市或停市,交易、交收、结算等工作如常进行。落实新安排后,投资者可使用网上交易及银行服务。在恶劣天气不停市的新安排下,市场参与者应全面采取遥距工作,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及港交所也会为未能全面采取遥距交易的中小型经纪商提供支援。
 
投资分析点评
 
  ▲海尔集团成为上海莱士实控人
 
  据悉,在抛出控股上海莱士(002252.SZ)计划半年后,海尔集团正式跨界进入血制品赛道。6月18日晚间,上海莱士公告称,公司股东 Grifols,S.A.(下称"基立福")与海尔集团此前签订的战略合作及股份购买协议中,所涉及共13.29亿股的股票完成过户登记手续。海尔集团成为上海莱士实控人,持有后者20%股权。
  去年12月底,海尔集团披露拟通过控股上海莱士进入血制品赛道的规划。
  据报道,2001年后,中国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行业壁垒自此形成。血制品牌照因此成为生物医药行业内最为"金贵"的资质之一。此前,海尔集团在血浆血液成分采集、存储、制备、冷链运输及临床应用等领域中进行了一定布局,但进入血制品赛道则依然属于跨界,使部分投资者感到意外。
  国内血制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上海莱士表达后续将继续推进浆源的开发和获取工作。
 
▲东湖高新计划进军数字科技领域
 
  6月17日,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湖高新,600133)公告称,拟投资20亿元人民币成立全资子公司"武汉东湖高新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智慧园区、智慧电梯和数据服务等数字科技业务。
  此前,东湖高新三大主营业务分别为工程建设、环保科技和科技园区。而以湖北路桥为代表的工程建设板块是东湖高新主要收入来源。去年10月,东湖高新公告拟以现金交易方式向建投投资出售湖北路桥66%股权,作价23.87亿元;今年1月,该交易事项完成,东湖高新由此完成了对工程建设板块的剥离。目前东湖高新主营业务剩下环保科技和园区运营两个板块。
  对于此次投资设立数字科技板块全资子公司,东湖高新在6月17日的公告中表示,东湖高新首期计划实缴5亿元,剩余未实缴出资额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依法合规进行实缴。发展战略调整后,公司将新增数字科技业务板块,届时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将发生变化。
在17日的公告中,东湖高新表示,高新数科处于前期筹建及业务开拓初期,部分拟投项目尚处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前期尽调阶段,尚未开展实际投建运营与收购。
 
▲轻舟智航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6月14日,中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轻舟智航(QCraft)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本次融资由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和翠湖基金联合投资,资金将用于强化已量产交付的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加速中高阶智驾方案的大规模量产上车;同时也将用于加大AI大模型、端到端等前沿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突破。
  截至目前,轻舟智航已完成6轮融资,投资方还包括云锋基金、招商局创投、地平线、美团龙珠等。
  据了解,2022年12月,轻舟智航曾完成数亿元B1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含中金资本旗下中金汇融基金、TCL,以及某产业生态头部芯片企业,老股东元生资本跟投。
北京轻舟智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5月。轻舟智航基于全栈自研技术,实现了面向前装量产车型的高阶辅助驾驶、面向城市示范应用的自动驾驶巴士等多种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鑫铂股份拟斥资3.2亿元投建光伏铝边框项目
 
  6月17日晚间,鑫铂股份(003038)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鑫铂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拟与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新一代光伏铝边框项目投资协议书》,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约3.2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新一代光伏铝边框项目。该项目将自取得土地使用权之日起24个月内建成投产,用地面积约236亩。
  公告显示,该项目将享受部分扶持政策,其中包括厂房主体封顶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和实际投资金额20%的设备投资补贴,设备投资每达5000万元时补贴一次。此外,项目按期竣工投产后,年税收在15万元~20万元/亩的(含15万元),按每年对地方财政贡献额度的60%进行奖励,年税收在20万元/亩以上的(含20万元),按每年对地方财政贡献额度的80%进行奖励,期限7年(2025~2031年)。
  此外,6月17日晚间,鑫铂股份还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价值的认可,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唐开健承诺自2024年6月17日至2025年6月16日的12个月内不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其所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
 
  ▲湖北宜化拟携手多氟多建华中氟硅产业园项目
 
  6月17日晚,湖北宜化(000422)公告,公司与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多氟多(002407)签署框架合作协议,计划在宜昌高新区化工园区建设多氟多宜化华中氟硅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将利用湿法磷酸副产氟硅酸生产无水氟化氢,发展下游氟硅材料和电子化学品全产业链。
  公告显示,湿法磷酸装置副产氟硅酸生产无水氟化氢是国家鼓励发展方向。多氟多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无机氟化物、电子化学品、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湖北宜化表示,公司现有一定的可供利用副产氟硅酸资源,为增加产品附加值,与煤化工、盐化工等基础化工产业耦合发展,公司拟延伸发展氟化工产业。与多氟多合作建设华中氟硅产业园项目,共同围绕氟、硅元素,延伸发展无水氟化氢、下游氟硅材料和电子化学品全产业链条,符合公司磷氟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磷氟化工产业布局。
 
  ▲龙磁科技拟加码软磁铁氧体
 
  6月18日晚间,龙磁科技(300835)公告,全资子公司安徽龙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2.56亿元建设年产10000吨高性能软磁铁氧体原材料、10000吨软磁铁氧体磁芯项目。
  公告显示,该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安徽省金寨经济开发区金水路与大兴寺路交汇口,建设内容包括购置砂磨机、喷雾塔、回转窑炉、伺服压机、推板炉、精密磨床等国内先进生产设备,结合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铁氧体软磁材料制备技术,并引入MES在线检测、智能排产等系统,建成年产10000吨高性能软磁铁氧体原材料、10000吨软磁铁氧体磁芯项目的自动化、智能化、洁净化高端生产线。该项目建设期为16个月。
  软磁铁氧体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据中心(UPS、服务器、服务器电源、通讯电源)、储能、变频空调、消费电子等领域,属于"碳中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在"双碳"政策的刺激下,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充电桩、变频空调等领域飞速发展,数据中心的大力建设推动UPS不间断电源的市场规模,下游领域高景气度发展,软磁铁氧体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打开。
 
  ▲厦门钨业完善钨钼产业布局
 
  6月18日晚间,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钨业,600549)公告,全资子公司洛阳金鹭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简称"洛阳金鹭")拟投资1.63亿元建设硬面材料产线扩产项目,包括年产500吨钛基热喷涂粉产线及年产1000吨镍基喷涂粉产线,预计于2026年建成并投产。
  与此同时,厦门钨业还拟对下属公司福泉鼎盛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000吨氧化钼生产线项目进行调整,项目总投资由1.1亿元调整为1.59亿元,项目产能规模由20000吨氧化钼(含2000吨钼铁)调整为22000吨氧化钼(含2000吨钼铁)。调整后,该项目预计于2025年第二季度建成并投产。此举是公司完善钼产业布局、保障钼后端深加工原料来源的重要举措。
  厦门钨业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介绍,在钨钼板块,公司旗下的厦门金鹭年产1000万片可转位刀片生产线项目、210万件整体刀具生产线项目、厦门虹鹭年产200亿米细钨丝、600亿米光伏用钨丝生产线项目已建成投产。成都鼎泰新材料钼新材料建设项目已完成搬迁并逐步投产。
  在建项目中,博白县油麻坡钨钼矿建设项目、韩国氧化钨生产基地项目、厦门金鹭硬质合金工业园项目、泰国金鹭硬质合金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厦门金鹭硬质合金切削工具扩产项目、厦门虹鹭1000亿米光伏用钨丝产线建设项目均按计划推进,九江金鹭刀片毛坯扩产项目已逐步投产2000万片,新增2000万片生产线按计划推进。成都鼎泰精磨钼片生产线项目、福泉鼎盛氧化钼生产线建设项目均按计划推进。
  厦门钨业表示,公司具有前端钨矿山采选,中端钨钼冶炼及钨钼粉末生产、后端硬质合金、钨钼丝材制品和切削刀具等深加工应用及回收的完整产业链。随着公司后端深加工规模的不断扩大,相较于原材料成本占比,研发技术、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开拓能力等已成为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公司将进一步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优势,采取优化产品与客户结构、内部降本、工艺改进等措施努力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应对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在钨资源保障上,厦门钨业称,目前公司内部有四家钨矿企业,其中宁化行洛坑、都昌金鼎、洛阳豫鹭为在产企业,三家年产量合计约7000至8000金属吨;此外,博白巨典钨钼矿为在建矿山,达产后预计每年产出钨精矿约2000金属吨。
  "接下来公司将通过推进在建矿山建设、推动参股的大湖塘钨矿项目相关工作、积极扩大废钨回收利用等方面提高原材料保障能力。同时公司也将积极调研包括海外资源在内的外部矿山,多途径加强公司钨资源保障。"厦门钨业表示。
厦门钨业主要从事钨冶炼产品、钨粉末、硬质合金、钨钼丝材、新能源材料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最大的钨钼产品生产与出口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首批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福建省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和全国"十佳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
 
  ▲紫金矿业再融资25亿美元
 
  6月18日早间,紫金矿业(02899.HK,601899.SH)发布公告,面向海外投资者完成港股市场再融资25亿美元,其中可转债20亿美元,配售5亿美元。本次股本发行最终定价在5%的折扣,可转债的票息1%、转股溢价为28%(相比于配售股价)。由此,公司顺利完成了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股权类融资。
  本次发行创造了紫金和行业多项记录,获得了全球投资人的追捧。6月17日当天收盘后"闪电"般启动发行,可转债和配售均实现了数倍的超额认购,认购资金多为全球知名的长线基金、对冲基金;本次发行也是紫金股权类融资最快的项目,5月17日股东大会通过一般性授权后,仅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么大额度的发行;这次发行取得了资本市场诸多"历史之最": A+H上市公司规模最大的海外可转债发行、亚太地区矿业企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可转债发行、自2008年以来5,000万美金以上折扣最低的矿业企业港股新股后续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内A股可转债不同,港股可转债的转股价存在较高溢价,其转股后所对应的股份稀释较少。此次公司20亿美元可转债的转股价溢价约28%,折算的转股价为19.84元,假设后期全面转股,与5亿美金配售合计形成的对现有股份的总稀释不到4%。
  公告称,作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矿业公司之一,未来公司仍有不低的资本开支需求,在美元利率高企的背景下,通过25亿美金置换高利率美元债务,将对降低公司财务费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形成实质性利好。据初步测算,仅置换高利率的美元负债,每年可节约财务费用超过10亿元人民币。
  今年5月中旬,紫金矿业发布新"五年发展规划",计划到2028年公司矿产铜、矿产金产量在2023年基础上均实现约50%的增长,实现铜超过150万吨、黄金超过100吨、当量碳酸锂超过25万吨。
  其中,锂矿布局是紫金矿业近年来新增的重点板块。从2021年起,公司持续大手笔收购锂矿资源。2022年,紫金矿业以77亿元拿下盾安集团旗下四项资产包,包括西藏拉果错盐湖锂矿70%权益等。
  京潍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秦若涵分析,从产业背景看,受到黄金、铜等贵金属大宗品价格大幅波动影响,重资产型的紫金矿业在全球采矿的资本投入需求预计将持续加大,公司或基于此推出此次再融资。可转债是较为稳健的融资方式,且基于紫金矿业近期股价持续上浮,转股股权比例比较低,对于原有股东的股权稀释影响较小。
  但秦若涵也表示,未来公司业绩的兑现情况,包括可能进入的新矿山项目的储量开采情况等,还需关注公司H股和A股的价差。
 
  ▲海航控股拟投建海南航空三亚运行保障基地项目
 
  据悉,海航控股(600221)6月20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与三亚市投资促进局及三亚市天涯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合作各方拟共同推进建设"海南航空三亚运行保障基地项目",项目投资金额约5亿元。
  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综合业务用房、航线维修业务用房、机组出勤楼、倒班宿舍、生产运行指挥中心等。
  根据协议,三亚市投资促进局将在依法依规和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推进项目合作,在职权范围内提供企业落地、政策指引等投资促进服务和相关协调服务。三亚天涯区人民政府将发挥招商引资职责和地方主导作用,对海航控股给予支持。
  根据协议,海航控股应不断完善在三亚投资的产业业务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并承诺项目建成后带动就业人数(指缴纳社保人数)不少于350人。
  本次签署的《投资合作协议》为框架性、意向性约定,无强制约束力。
 
  ▲贝因美控股股东4800万股持股将被拍卖
 
  6月18日,贝因美披露了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因美集团")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拍卖的公告。本次司法拍卖涉及贝因美股份48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44%,占贝因美集团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为26.57%。
  公告显示,若本次司法拍卖完成,贝因美集团持有贝因美股份数将从1.81亿股减少为1.3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从16.72%下降至12.28%。目前不会出现引发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风险。
  据悉,杭州中院近期将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对贝因美集团持有公司的4800万股股权进行第一次公开拍卖,评估价为2.02亿元。
  此次股权拍卖起因源于五年前。2018年12月6日、12月9日,贝因美集团与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信托")签订了《特定股票收益权转让与回购合同》《股票质押合同》,贝因美集团向中航信托质押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4800万股,中航信托向贝因美集团出借2.33亿元。
  2018年12月10日,贝因美集团实控人谢宏及时任法定代表人与中航信托签署了《自然人保证合同》,为上述事项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2022年4月14日,中航信托就上述事项与长城国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国融")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书》,长城国融成为新的债权人和担保权利人。
  此后,因贝因美集团、谢宏及其关联方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长城国融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杭州中院于2023年2月16日、2月21日分别冻结了贝因美集团质押予中航信托的48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质押予建设银行杭州高新支行的5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
  公告显示,截至6月17日,贝因美集团质押/冻结贝因美股份数量为1.79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99.16%。除上述4800万股与500万股股权被冻结外,贝因美集团还有质押予工商银行杭州西湖支行的3696.97万股股份等已被冻结,共计有逾9000万股股份被司法冻结。
  此外,贝因美在6月8日披露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涉诉的进展公告中提到,鉴于贝因美集团的质押比例较高,其将积极采取措施,争取早日妥善解决相关债务问题。如涉及控制权变更事项,公司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宁德时代华北首座电池工厂在京开工
 
  6月18日,由宁德时代控股的北京时代电池基地项目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
  作为宁德时代在华北地区的首座电池工厂,该项目分两期建设,计划2026年投产,为北汽、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新能源整车企业配套。
  北京时代电池基地项目是北京市2024年"3个100"重点工程中3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之一,位置紧邻小米汽车亦庄工厂。项目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按照"灯塔+零碳工厂"高标准设计,采用了先进的高节拍、高自动化率、高柔性化产线,生产新能源动力电池。该项目主体为北京时代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由宁德时代、北汽海蓝芯、京能科技和小米汽车合资,其中宁德时代为控股股东。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三大件之一,是车辆系统的动力来源。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占据30%以上市场份额的电池制造商,目前全球锂电行业仅有的3座"灯塔工厂"均来自宁德时代。
  "作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标志性项目,该工厂将进一步完善北京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对保障关键电池资源供应、降低汽车零部件运输成本及推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经开区是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年产值超2000亿元,占北京市汽车产业产值近60%,聚集了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小米汽车等整车龙头企业和海纳川等近40家国内外知名零部件企业。
  宁德时代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采用领先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北京市共同推进交通电动化及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展,打造一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助力北京建设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广州设立百亿低空产业创投基金
 
  近日,广州产投属下产投资本与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4年5月,《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印发,明确提出广州市要强化作为广东省低空经济核心城市的责任担当,到2027年实现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的发展目标。
作为广州第一只以低空经济为主题的基金,低空产业创投基金将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以低空飞行产业链为主要投资方向,充分挖掘市、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低空飞行产业相关企业,瞄准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开展产业投资和产业招引,助推广州低空飞行产业链的集群式发展和低空经济全生态发展。
 
  ▲芯驰获北京市10亿元战略投资
 
  据悉,国内汽车芯片初创企业芯驰科技6月19日披露,芯驰科技已正式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获得经开区联合北京市区两级给予的10亿元战略投资。
  芯驰科技称,在智能座舱与智能车控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量产成绩,总出货量超过500万片,覆盖40多款主流车型。
 
  ▲捷豹路虎计划使用奇瑞平台开发电动车型
 
  6月19日,捷豹路虎中国和奇瑞汽车共同宣布,捷豹路虎和奇瑞汽车签署了意向书,计划开启新的合作模式,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推出基于奇瑞产品平台开发的系列电动车型。该电动产品系列将使用"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
  捷豹和路虎都是英国汽车品牌,先后被福特汽车收购,合并为一个部门。2008年,印度塔塔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捷豹路虎。2012年,捷豹路虎和奇瑞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奇瑞捷豹路虎,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0:50。
  此次,捷豹路虎和奇瑞没有透露车型规划,以及双方合作范围会不会扩大至全球等信息。
 
  ▲吉利推进马来西亚汽车科技谷建设
 
  据悉,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正在推进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合作的新项目,双方将共同打造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Automobile High-Technology Valley,下称"AHTV")。6月18日,中国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到访马来西亚,考察了宝腾汽车和AHTV项目发展情况。
  吉利称,到2035年,AHTV将拥有50万辆汽车产能,其中50%用于出口;AHTV还将具备100万套零部件供应能力,也有一半用于服务全球市场。
  业界指出,近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长迅猛,贸易争端逐渐增多,车企建立海外基地辐射区域市场势在必行。
 
  ▲零跑汽车部分车型将转至欧洲生产
 
  据报道,欧盟6月12日宣布拟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促使汽车制造商调整生产布局。6月13日,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Carlos TAVARES)在公司投资者日活动中称,零跑汽车部分车型将在欧洲的Stellantis工厂生产。他称,新关税政策使得整车进口经济性不及欧洲本地生产。
  2024年5月,Stellantis集团和中国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官宣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计划于2024年9月开始在欧洲九国销售零跑车型。零跑国际独家拥有向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全球市场出口和销售零跑汽车的资格,且独家拥有在海外生产制造零跑汽车产品的权利。
  合资公司成立之时,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曾称,零跑汽车可以利用Stellantis集团遍布全球的制造资源,快速落地本地化制造以应对关税等挑战,这些都是别的中国企业暂时不具备的优势。
 
  ▲OpenAI前首席科学家创办AI公司
 
  据悉,OpenAI前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6月19日在社交媒体X发文称,将创办一家"安全超级智能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简称SSI)。
  他表示,新公司将致力于追求安全超级智能,"只有一个重点、一个目标和一个产品。我们将通过一支精干的小团队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从而实现这一目标。"
  这或许也解释了伊尔亚为何离开OpenAI。OpenAI的CEO奥尔特曼和总裁Greg Brockman倾向于加速商业化,以获得更多资金来支持AI模型的算力需求,力求快速增强AI的力量。
  伊尔亚在2015年参与创立了OpenAI。当年,他参加了时任Y Combinator总裁奥特曼的一场晚宴,并遇到了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布罗克曼,当时他们就公司的非营利性达成一致。2022年底,聊天机器人ChatGPT发布,OpenAI瞬间出圈,走红全球。
  据了解,SSI由伊尔亚以及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s)和丹尼尔·利维(Daniel Levy)共同成立。格罗斯为前苹果高管、Y-Combinator合伙人,利维是前OpenAI研究员。目前,该公司并未公布股东、科研团队和盈利模式,强调要构建安全的超级智能。
 
  ▲Oracle将在西班牙投资超过10亿美元建数据中心
 
  6月20日,美国科技企业Oracle(甲骨文)宣布,将在未来10年在西班牙向AI和云计算领域投资超过10亿美元,该投资将用于建立一个新的云服务区。
  此前,Oracle在西班牙马德里建有两个云服务节点。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辽宁农商行吸收合并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获批
 
  6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辽宁监管局公告称,同意辽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并承接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清产核资后的有效资产、全部负债、业务、网点和员工。吸收合并的事宜将在获批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
  这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包括,辽宁新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海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岫岩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鞍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新宾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清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本溪南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桓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宽甸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锦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口融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大石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盖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阜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灯塔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阳辽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建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大洼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盘锦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葫芦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兴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抚顺市清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宽甸百丰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锦州松山农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辰州汇通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大石桥隆丰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昌图民祥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丰鹿城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原象牙山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平红山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葫芦岛国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被吸收合并是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中,有25家为农村商业银行,11家为村镇银行。
辽宁农商行于2023年获批开业,由原沈阳农商行与辽宁省30家农信联社共同组建而来,是全国首家省级农商行,注册资本超200亿元。
 
  ▲华辰装备实控人转让5%股份
 
  6月20日晚,华辰装备(300809)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赵泽明于6月19日与山岳嵩山奥义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山岳嵩山")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赵泽明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向山岳嵩山转让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1260.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公告显示,本次协议转让价格为19元/股,股份转让总价款共计约2.4亿元,截至公告日,上述股份尚未办理过户登记。
  山岳嵩山为一家广州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于今年4月成立。华辰装备是精密磨削装备研发、制造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主要产品是高端数控机床设备,2019年12月登陆创业板,注册地和办公地均位于江苏苏州。
  华辰装备表示,本次协议转让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亦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不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及持续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赵泽明、刘翔雄、曹宇中是华辰装备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截至公告披露日,赵泽明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华辰装备股份1.47亿股,占该公司总股本比例58.46%。本次协议转让过户完成后,赵泽明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该公司股份约1.35亿股,占该公司总股本比例53.46%。
 
▲云天化拟斥资10.55亿受让磷化集团少数股份
 
  据悉,云天化(600096)6月14日晚间公告,拟出资10.55亿元受让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投资")、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银投资")所持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磷化集团")合计18.6%股份。受让完成后,公司将持有磷化集团100%股权,磷化集团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具体来看,云天化将通过非公开协议转让的方式,分别受让交银投资持有的磷化集团7.44%股权及建信投资持有的磷化集团11.16%股权,受让价格分别为4.22亿元、6.33亿元。
  创立于1965年的磷化集团是一座现代化的露天磷矿采选基地,拥有昆阳磷矿、晋宁磷矿和尖山磷矿三座大型露天矿山,出产磷矿石、饲料级磷酸氢钙等产品。
  2019年,为实施市场化债转股,云天化为磷化集团引入建信投资和交银投资,合计增资10亿元,增资款主要用于偿还银行债务。两家机构是为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而专门设立的机构,建信投资是彼时获批准成立的第一家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
  在引入建信投资和交银投资之前,截至2018年底,磷化集团资产总额为115.3亿元,负债总额85.98亿元,资产负债率74.57%。实施债转股之后,当年,磷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1.2亿元,净利润1.22亿元。
  作为对比,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磷化集团资产总额97.05亿元,负债总额40.6亿元,资产负债率已大幅下降至41.83%。
云天化表示,本次受让股权将有利于公司加强对重要子公司的控制,提升公司资源协同性和协同效率,提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战略决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华纳药厂拟折价27%向实控人旗下公司定增
 
  6月16日晚,华纳药厂(688799)公告,公司拟以34.12元/股的价格,向实际控制人黄本东旗下新设立公司华纳至臻(全称"湖南华纳至臻产业投资合伙企业")非公开发行1465.41万股,募资不超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6月16日晚,华纳药厂最新股价为46.83元/股,华纳药厂非公开发行价格相较该公司最新股价折价27.14%。
  值得一提的是,华纳至臻成立于2024年6月11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华纳至臻除参与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外,尚未实际开展其他业务,暂无财务数据,未编制财务报表。另外,截至目前,华纳药厂实际控制人黄本东持有华纳至臻99.9%股权。
  华纳药厂表示,华纳至臻参与认购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构成与公司的关联交易,本次发行完成后,华纳至臻与公司不会因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产生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
  截至公告日,华纳医药直接持有华纳药厂3731.2万股股份,占华纳药厂总股本的39.78%,为华纳药厂控股股东,黄本东持有华纳医药64.67%的出资额,并担任华纳医药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因此,黄本东可以通过华纳医药间接控制华纳药厂39.78%的股份,系华纳药厂实际控制人。
  本次发行完成后,华纳医药直接持有华纳药厂的股份数不变,占华纳药厂发行后总股本的34.40%,仍为华纳药厂控股股东;黄本东通过华纳医药、华纳至臻间接控制公司股份数增加至5196.62万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47.92%,仍为华纳药厂实际控制人,因此,本次发行不会导致该公司控制权变更。
 
▲宝钢股份终止分拆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
 
  6月14日晚间,宝钢股份(600019)宣布终止分拆所属子公司"宝武碳业"至创业板上市。
  回顾本次分拆上市的情况,2021年11月22日,宝钢股份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本次分拆上市议案。2022年5月20日召开的公司2021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宝武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方案的议案》和其他相关议案。同年6月30日,宝武碳业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受理通知书。2023年8月24日,深交所发布《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3年第67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审议结果为宝武碳业(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既然已获交易所审核通过,为何又终止本次分拆上市?宝钢股份表示,基于目前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为统筹安排宝武碳业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后,公司决定终止分拆宝武碳业至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该次IPO原预计融资30.1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湛江钢铁基地宝化湛江4万吨/年混合法苯酐项目""兰州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宝武碳业主要从事焦油精制产品、苯类精制产品与碳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焦炉煤气净化服务等业务,是中国宝武"一基五元"战略中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成为中国新型炭材料行业领先者"为愿景,致力于碳基新材料产业发展。
 
  ▲洛阳钼业拟转让新疆洛钼
 
  6月19日晚间,洛阳钼业(603993)公告,公司拟将所持有的子公司新疆洛钼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洛钼")的65.1%股权(对应实缴及认缴注册资本9.8亿元),作价29亿元转予无关联第三方中信国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次交易前,洛阳钼业控股子公司新疆洛钼拥有东戈壁钼矿65.1%的权益。截至公告日,东戈壁钼矿尚未进行矿厂建设或采矿活动。
  新疆洛钼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5.05亿元。当前,洛阳钼业持有新疆洛钼65.1%的股权,为后者的控股股东。此外,河南豫矿鑫源矿业有限公司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分别持有新疆洛钼27.9%和7%的股权。
  洛阳钼业方面表示,2024年是公司国际化2.0开启之年,在投资并购上将有重大布局。年初,公司提出新一轮铜产能扩张计划,将启动TFM三期和KFM二期开发。此次出售有利于公司聚焦在营资产,布局新的战略性并购和重大项目建设。
 
▲建车B锁定退市
 
  6月14日晚,已在深交所B股上市近30年的建车B(200054)发布公告,公司股票2024年6月14日收盘市值为1.46亿元,自5月17日至6月14日,已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建车B股票将自2024年6月17日开市起停牌。深交所将在公司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之后的规定期限内,向公司发出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建车B于1995年在深交所B股上市。1995年至2015年,公司主要从事摩托车生产销售业务。2015年,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剥离了摩托车业务涉及的主要资产和负债,完成主业结构性调整。从2015年至今,公司主要生产、销售车用空调压缩机业务。
  今年5月以来,公司股价大幅走低。5月15日至今跌幅近60%。5月17日,公司收盘市值跌至2.7亿元,公司于5月19日发出第一份终止上市风险提示公告。随后,由于其股价持续跌停,市值进一步萎缩,滑向市值退市边缘。
  锁定退市的建车B,也将成为市场中首只因市值不足3亿元而退市的个股。
 
  ▲江西省联社改革即将落地
 
  据报道,继浙江、河南、辽宁、山西、广西、四川、海南多省的省联社改组落地之后,江西省联社的改革组建也已有明确信号。2024年4月1日,江西省联社召开社员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取消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法人资格并组建江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决定在江西省联社基础上组建江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授权江西农商联合银行筹建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和开展筹建工作。
  按照此前山西等地省联社改组的经验,江西省联社改组为江西农商联合银行还需要国家金监总局的行政批复许可、创立大会等程序,历时一般需要数月时间。
  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是2022年12月开始筹建,约8个月后获得了同意批复,而后在2023年9月召开创立大会暨股东大会第一次会议,2023年10月正式获批开业。
截至2023年末,江西辖内农商银行资产总额1.3万亿元;近两年多省省联社改革主要采用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类入股模式,目前江西农商联合银行的模式还不确定。
 
▲庞骁刚履新国家电网总经理
 
  2024年6月14日,中央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在全球最大公用事业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网)召开的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上宣布,空缺近三个月,国家电网迎来新任总经理庞骁刚。
  庞骁刚现年52岁,此前长期在南方电网公司工作。2020年7月,他离开南方电网,出任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22年9月,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至今。
  2024年3月27日,59岁的张智刚从国家电网总经理升任董事长,总经理一职随后空缺。
 
▲国药集团换帅
 
  6月16日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药集团")宣布,白忠泉接任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位。免去刘敬桢的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董事职务。
  国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以生命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集团规模、效益和综合实力居于全球同行业领先地位,拥有科技研发、工业制造、物流分销、零售连锁、医疗健康、工程技术、专业会展、国际经营、金融投资等大健康全产业链。
  国药集团拥有1700余家成员企业,国药控股(01099.HK)、国药股份(600511.SH)、国药一致(000028.SZ200028.SZ)、天坛生物(600161.SH)、中国中药(00570.HK)、国药现代(600420.SH)、国药太极(600129.SH)、九强生物(300406)、卫光生物(002880)9家上市公司。
 
管理视点
 
这5种权力陷阱,毁了多少领导者?
 
哈佛商业评论6月21日刊发戴蒙德领导力公司创始人兼CEO朱莉·戴蒙德(Julie Diamond)、组织心理学家莉莎·吉加米(Lisa Zigarmi)、高管教练莱斯利·莫内斯(Lesli Mones)联合撰写的文章指出,有句老话说:你的地位越高,开的玩笑就越能逗人笑。不过权力会改变你,这可不是玩笑。权力会改变你的认知、判断和行为。而且权力不仅会改变你,还会改变你身边的人,这一点比较少有人知道。
  掌握权力,意味着你成为了别人期望和预测的目标。晋升到有权力的职位,你就不再被视为单独的个人,而是权威的象征。员工可能会高估你的想法,低估自己的想法。他们给你的反馈诚实程度和准确度都会降低,不太愿意说出真实想法,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认知和承担风险——而且或许会对你的不当行为视而不见。他们可能对你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你能达到高于现实的成就,或者对你持怀疑态度,要看看你是否配得上这个位置。
  如此一来,员工对你权力的反应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你。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你可能会陷入权力造成的陷阱,影响自己为组织做正确的事、实现目标的能力。研究表明,领导者运用权力不当,追随者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全力为组织做贡献的意愿也会随之减弱。
  本文简略介绍了我们在为高管提供辅导的过程中观察到的五种主要的权力陷阱。这些陷阱会影响各个级别的领导者,但担任领导职位的时间越长,陷阱可能造成的危害就越大。而且,你虽然无法控制别人的反应,但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采取策略减轻权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你要让权力为自己所用,而不是变成阻碍。
  救世主陷阱
  被别人当作权威,可能会让你陷入经常给出建议、回答一切问题、过度帮助他人的陷阱。陷入这种陷阱的表现是,遇到任何挑战时都要充当救世主、削弱了团队的能力,或者即使在不是自己专业领域的事情上也大放厥词。救世主陷阱的症状有:尝试解决每个人的问题、对项目或产品进行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以及提出不必要或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建议。
  这种状态为什么会是个问题?如果沉迷于拯救他人,你会对自己的力量过于自信。你需要帮助或控制他人,如果你出错,就会引起一连串问题。此外,你还会错过其他人的宝贵意见,限制他们做贡献或发展的能力,并且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己难以自立或没有承担责任。
  要避免陷入救世主陷阱,不让自己越俎代庖,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在回答之前先提问,养成先提问再回答的习惯。
  诚实面对自己。在与同侪的会议中,你分享的想法和建议有多少能真正付诸实施?让同事对你的建议的实用性进行匿名评分。
  如果其他人有能力实现某个目标或承担某项任务却保持谨慎态度,要主动倾听他们的担忧,努力解决问题。这样支持性的行为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协助员工发展,并且让你不再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自满陷阱
  掌握权力的时候,你通常是公认的专家——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不过,不同于救世主陷阱,自满陷阱是由于好奇心的减弱。因为你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提出的问题就减少了。你认为自己理解了问题,不再继续探索。你将沉默视为同意,认为同意不仅仅是服从,而是达成了共识。
  陷入自满陷阱,意味着你错过了得知真相的机会,因为你没有寻求更深入的讨论。你没有问“我是不是遗漏了什么”或“我可能忽略了什么”。有人向你求助时,你会给出答案,而不是问“你尝试过什么”或“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这种状态会有问题?自满可能会让你错过做出正确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而且让你无法帮助团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避开权力的自满陷阱,并且对抗惰性以免遗漏重要信息,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提出问题,揭示讨论中固有的预设、价值观和信念。你可以问,“我们做了什么预设?”“我们还没有问到哪些问题?”“外部利益相关者、竞争对手或客户可能看到什么我们还没想到的因素?”
  在讨论中用“五个为什么”对抗自满。如果有人提出问题,你要问“为什么”,直到找到根本原因或问题的更深层次为止。
  主动分享自己学到的东西,如此一来,自满就不会成为默认状态,而持续学习会成为团队中推崇的价值观。
  保持专注。自满可能是因为分心,是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与人交谈时放下手机。如果在开会,就关掉电子设备,在会议上提问。保持专注可以增加你的好奇心,并且让别人感到自己所说的和所提供的内容很重要。
  回避陷阱
  掌握权力的位置让你可以走捷径。权力给你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和机会,也让你可以回避不愉快的任务——可以把这些任务安排给别人,或者在可能的时候彻底避免这类任务。你可以回避艰难的谈话,不提出苛刻的反馈。你可以回避团队中正在发酵的冲突。你可以对粗鲁的行为视而不见,因为指出问题让你觉得尴尬。
  为什么这种状态会有问题?回避自己工作中令人不快的部分,短期内或许能减轻你的负担,但会削弱你的能力。回避困难的任务,最终会让你失去自己处理这类任务的能力。处理不适感、应对冲突和以开放的心态倾听不同观点的能力都会渐渐下降。
  回避任务的领导者还会让人们觉得职责是可以挑拣的,令人感到不可靠,而不可靠会降低员工对领导者的信任,最终影响他们对组织的信任。
  为了避免权力带来的回避陷阱,迎接挑战而非逃避挑战,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想一想自己的职责。这个职位要求我做什么?这是我的工作吗?做这件事是我的义务吗?
  想一想,无所作为会让自己、他人、团队和公司付出怎样的代价。如果不解决问题,后果会如何?你是否为团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从长期而言会造成不良影响?回避问题是否让你减少或增加了工作量?
  改变心态,从“压力会令人衰弱”转为“压力会让人变强”。你对挑战的认知会影响挑战带来的压力程度。培养出认为压力有益、应对棘手情况会让自己成为更强大的领导者的心态,你就不会倾向于回避令人不快的任务了。
  我们会回避觉得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列出自己职责中那些让你想回避或拖延的任务,请教练或导师帮忙确定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技能,进而在导师协助下培养相应的技能。
  朋友陷阱
  权力可能让人觉得不舒服,一些难以驾驭自己权力的领导者可能会陷入与直接下属交朋友的陷阱。朋友陷阱是指身为领导者却表现得像同级。这些领导者过度依赖个人权力,放弃了职位权力,希望自己讨人喜欢,尽量减少自己的权威痕迹。我们会在有人刚刚获得晋升、要管理之前的同级同事时看到这种情况。这样的新任领导者可能很难委派任务或做出决策,还可能会分享机密情报或有所偏袒——这些都会造成员工的疑惑和混乱。
  这种状态为什么有问题?误用权力既是不作为(没有做正确的事)也是有所为(做了错误的事)。如果领导者没有体现出自己职位应有的权力,周围的人就不知道该抱有怎样的期待,影响专注力和执行力。此外,如果领导者不行使自己的权力,就会留下一片空白,通常会由团队中最有主导力的人填补,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人,由此产生冲突。
  要避免权力的朋友陷阱,妥善行使权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记下你获得晋升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你有能力承担这个职位的任务。列出你适合这个职位的原因,放在你可以看到的地方。
  平和地接受权力。我们知道,很多人对权力感到不舒服,因为他们见过各种使用权力不当的方式。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或者公共领域中的妥善运用权力的人。他们做了哪些正确的事?有哪些态度或行为可以供你借鉴?
  审视自己具备的优势,思考如何运用这些优势履行职责。如果你把自己的个人能力视为理所当然,就很容易随意使用,而非有意识地使用。任何优势,包括亲和力,倘若过度使用,都可能会造成负担。
  与团队明确新的关系和责任。考虑在具体项目中使用决策框架。这些有意识的讨论可以帮助你消除对自己在新职位上获得的权力的疑虑和困惑。
  压力陷阱
  领导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有压力的事情,领导者承担着要拿出成果的巨大压力。快速的技术变革和动荡的市场环境,造成了持续不断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很多领导者还被夹在员工和高层之间,努力兼顾截止日期、交付成果和预算削减及人员流失。
  没有妥善管理的压力会造成危害——不仅对承担压力的领导者有害,还对领导者身边的人有害。你在深夜发邮件、粗鲁地回应别人的请求,以及由于焦虑而进行微观管理,都会造成“二手压力”,将自己的情绪状态传递给其他人。这种压力会被你的权力放大。每个人都可以有不顺心的时候,但如果你是老板,你可能觉得自己只是有点暴躁,但别人就会觉得你已经暴跳如雷了。
  这种状态为什么会造成问题?你的直接下属可能会为了避免成为你的情绪导火索而尽量减少坏消息,或者一直拖到无可挽回的时候才告诉你。在压力过大的环境里,人们无法进行清晰、有创意的思考。需要注意的是,二手压力甚至会提升员工患冠心病的风险。
  要回避这个陷阱,管理好自己的压力,不给别人制造压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建立一套管理压力的活动:正念冥想、呼吸练习或放松技巧、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其他调整身心状态的方法。
  改善日常行为,减轻和管理自己的压力。在会议间隙休息、锻炼身体、均衡饮食,在繁忙的工作过后给自己放假。通过管理自己的精力,你不仅能改善心理健康状况,还能提升自己和团队的工作效率。
  一些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要发棘手的电子邮件或要回应有挑战性的请求时先别着急,等到有时间仔细思考、与别人讨论或者出去散步休息之后再来做这些事。你还可以把电子邮件和其他形式的沟通限制在工作时间内(比如早晨九点到下午五点之间),这样不仅尊重别人的边界,也让自己有更多时间思考,与情绪保持距离。
  职位权力的一个问题在于,这些陷阱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你应该为所有问题提供答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权衡。你的职位让你可以避免某些“粗活”,专心管理。你应该在某种程度上与团队保持平视,而不是权威,这样才能激励和支持团队。
  不过,这种状态容易滑坡。如果不注意,这些陷阱就可能损害你作为领导者的信誉和效率。如果你收到的反馈表明你陷入了某个权力陷阱,或者你发现自己过度依赖领导职位带来的舒适感,我们建议你尝试一下上文所述的相应方法。若能改善行使权力的方式,你就可以为身边的人赋权,并为组织营造有利于创造的环境,获得更好的成果。
 
信息化建设
 
四部门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部、文旅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定》从明确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规范网络暴力信息和账号处置、强化用户权益保护、加强监督管理、明确法律责任等方面,为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规定》所称网络暴力信息,是指通过网络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个人集中发布的,含有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煽动仇恨、威逼胁迫、侵犯隐私,以及影响身心健康的指责嘲讽、贬低歧视等内容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规定》明确,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坚持源头防范、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协同共治的原则,建立网络暴力信息监督管理机制,鼓励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履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义务,制定和公开管理规则、平台公约并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定期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公告。强化网络暴力信息预防预警,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下细化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规则,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特征库和典型案例样本库。规定信息和账号处置制度,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对涉网络暴力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处置义务,以及对相关账号的处置措施。建立用户保护机制,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防护功能、完善私信规则,发现用户面临网络暴力信息风险的,应当及时通过显著方式提示用户,告知用户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规定监督管理职责和法律责任,明确网信部门会同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依法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通报、取证调证、案件督办等工作机制,协同治理网络暴力信息。此外,还规定了网络暴力信息的定义、排除适用规则等。
《规定》指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涉网络暴力违法信息的,或者在其服务的醒目位置、易引起用户关注的重点环节发现涉网络暴力不良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向有关部门报告。"
 
山东启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
 
  日前,山东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通过不断完善存力灵活保障,提升算力综合供给,强化运力高效承载,增强算力应用赋能,统筹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协同计算,大中小城市协同布局,算力、数据、算法协同应用,以筑牢数字经济支撑底座,打造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行动方案》明确了夯实计算力供给体系、优化存储力建设布局、提高运载力传输能级、提升算力赋能水平、构筑算力产业生态、组织保障等6方面重点任务,部署了算力供给提质、存力优化提级、存算网协同发展、"云行齐鲁"、绿色安全护航等5大行动。
  根据《行动方案》,山东省将持续完善核心区、集聚区、边缘计算节点"2+5+N"的全省一体化算力网络布局,即打造济南、青岛2个低时延数据中心核心区,建设5个左右数据中心集聚区,打造N个边缘计算节点。到2025年,全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算力底座:全省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总数达到45万架,总算力达到12.5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存力规模达到65EB,先进存储占比达到35%以上;全省各类数据中心总出口带宽达到25万Gbps,10G-PON及以上端口占比达到65%以上,枢纽间网络延迟降至毫秒级;在制造业、能源、农业、海洋、科技、金融、交通、文化等领域推动打造一批算力应用项目,形成一批典型示范场景。
 
陕西印发实施方案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据悉,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陕西省工信厅日前印发《陕西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夯实技术底座,加强主体培育,优化产业生态,将陕西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地。
  《方案》提出,到2024年,建设2-3个人工智能产业园,新增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重点项目,新增100家制造业企业通过DCMM贯标,加快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到2025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3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50个以上。到2026年,建成3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打造智能算力、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软硬件等5个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链规模突破千亿元。人工智能重点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普及应用,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100个以上,赋能水平迈上新台阶。
  强化算力供给。2024年,建设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陕西电信算力中心、安康智算中心(一期)等项目,新增30家以上企业应用智能算力。整合省内算力资源,建设省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实现"算力一网化、统筹一体化、调度一站式",到2026年,建设运营智能算力3000P以上,可统筹的公共智能算力达到西部领先水平。建设一批工业领域智能算力调度平台和企业级智能算力平台,提升面向制造业的算力供给、运营、管理能力。定期发布智能算力供应商清单,推广算力券、智能算力车等,鼓励采购智能算力服务。
  加强试点示范。加快建设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西安等地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高新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行先试,创建产业发展先导区。2024年,开展3场"人工智能+"行动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地市行活动;先行开展陕西能源化工交易所大模型+工业电商等5个应用试点,新增认定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产线)20家以上,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累计达15家以上;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达到300家。
 
企业信息员园地
 
经济大环境下企业加班管理制度的讨论
 
  特约信息员:江苏联盛(靖江)律师事务所 仇为民
  在现今经济大环境下,企业为了效益往往需要员工进行加班,加班已经成为企业和员工的常态。企业在处理加班问题中往往会忽略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角度探讨加班的管理制度。
  加班,也称延长劳动时间,是指用人单位经过一定程序,要求劳动者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高限制的日工作时数和周工作天数而工作。为了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和身体健康,我国严格限制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其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加班限制不仅包括加班时长的限制,还包括了加班对象的限制以及加班限制的突破:
  第一,对加班时长的限制。
  出于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保护,国家法律对劳动者加班时长予以强制性的限制,以保护人力资源的再生产能力。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二,对加班对象的限制。
  出于对特定的劳动者保护,国家法律对女职工加班实行特别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第六十三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三,对加班限制的突破。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国家法律允许用人单位突破加班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的限制:(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前两项主要是指一些紧急状态下的突破,最后一项主要是指综合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下,某些工作日下可以突破加班时长的限制,但仍应遵循加班对象的限制。
  加班问题既关系到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问题,同时也是影响用人单位人力成本的关键因素。用人单位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加班审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加班分类管理机制。
  一般而言,用人单位的加班可以分两种,即应急加班和例行加班两种。前者如机器出现故障,需要紧急抢修,或生产线上有其他突发状况等,应急加班可以采用临时申请或事后备案方式,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要求劳动者提前较长时间申请;后者如工作日或休息日生产或工作计划中固定的加班,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管理的惯例,可以采用提前申请或简化为不申请的方式,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和薪酬核算管理的范畴。
  第二,实施不同加班补偿方式。
  针对不同的加班对象,实行不同的加班费发放政策。例如,可以规定管理人员一般不发放加班费,其加班补偿通常以调休来表现。因为管理人员的工作弹性较大,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比一线工人多得多;而一线工人收入较低,且没有时间能够调休,故建议采用加班工资形式予以补偿,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第三,加强目标计划管理力度。
  把监督重点从劳动者身上转移到管理者身上来。一般而言,劳动者是加班审批重点监督对象,加班内容需要上级批准,加班时长也要受到监督。然而,监督的重点恰恰应当落在管理人员身上,因为他们手中握有对劳动者加班申请进行批准的权力,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是否构建起推动公司增长的目标计划,团队下属是否采用最为高效的工作方式,才能保证加班的效率与有效性,才能不断分析与判断加班的必要性与公正性。
  公司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在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依法安排劳动者补休或支付相应工资报酬。其中:1.加班采用补休方式处理的,无特殊情况须在当月调休完,跨月调休须经公司书面批准,逾期未休的,视为劳动者自动放弃补休权利;2.加班采用加班费方式处理的,双方确认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标准计算。公司在正常工作时间工作标准之外另外发放的津贴、补贴、奖金等项目不计算在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之内。
  加班补偿条款的设计是用人单位人力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用人单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加班补偿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加班工资支付有明确的规定,其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休息日加班可以安排补休以外,其他情况下,用人单位只能采用加班工资的方式予以补偿。但也有个别地区的地方性法规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安排补休。例如《吉林省企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一)企业依法在工作日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若劳动者和企业协商一致,对劳动者实行补休且补休时间不少于加班时间的,则可不支付加班工资。……(三)企业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工资。除劳动者本人同意补休且企业安排补休时间不少于加班时间的三倍以外,企业不得以安排补休替代支付加班工资。”《厦门市企业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者小时工资的百分之三百支付工资报酬。劳动者本人要求安排补休的,用人单位可以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补休时间不少于加班时间的三倍”。
  第二,关于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问题。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关键的问题是加班工资基数是否可以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答案是不一定,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个别地区,如天津要求以实际工资标准为加班费计算基数,不允许约定加班费基数)可以约定“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作为基数,司法实践也支持这种约定。因此,为降低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风险和用工成本,我建议用人单位最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加班工资的计算标准,但是需要注意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约定,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最低的小时工资标准。
  第三,加班补偿要打包在离职结算中。
  劳动者离职时,用人单位一般都会与劳动者进行离职结算,用人单位应就劳动者在职期间包括加班工资支付在内的所有工资支付事项做一清算,无论是在离职结算清单上,还是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中,均应写明双方无其他任何争议。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若劳动者离职后又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的,司法裁判机构一般就很难支持劳动者的请求。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