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1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1期

部委决策
 
习近平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提出五方面要求
 
  据悉,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文章强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主要考虑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三,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第四,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第五,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国家发改委要求提升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
 
  6月3日至4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和科技型企业项目融资现场会。
  会议强调,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要持续完善机制、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助力民营企业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走出去"中不断发展壮大。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强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同,进一步优化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民营企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夯基助力。
  会议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回应各方关切、狠抓政策落实,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强调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同时,通过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等手段,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去年9月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改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
  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曾公开撰文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其中,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要首先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包括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落实好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等具体内容。
 
金融监管总局发文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体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强化监管引领,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体系,金融监管总局6月6日印发《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几项原则:一是坚持广泛覆盖,提升保险服务的可及性;二是坚持惠民利民,提升保险服务的可负担性;三是坚持公平诚信,提升保险产品的保障属性;四是坚持稳健运行,提升保险经营的可持续性。
  《指导意见》指出,普惠保险作为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保障民生、服务社会,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广泛覆盖、公平可得、保费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险服务。未来五年,高质量的普惠保险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基础保险服务提质扩面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保险服务可得性实现新提升,保险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取得新成效,普惠保险助力金融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对于当前普惠保险发展的重点领域,前述负责人表示,提升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加大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群、特殊职业和新市民等群体的保障力度,提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积极参与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校园安全、道路安全等突发事件,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有效提升各类风险的保障能力。积极发展医疗责任、医疗意外和疫苗接种等相关保险。适应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积极发展生育、儿童等保险,满足家庭风险保障需求。
  《指导意见》要求保险公司要建立普惠保险发展领导体制,加强普惠保险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董事会和管理层定期听取普惠保险发展情况。明确普惠保险业务牵头部门,建立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保险公司要将开展普惠保险、履行社会责任纳入经营绩效考核,大型保险公司普惠保险考核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加强普惠保险内控管理,确保经营行为依法合规、业务财务数据真实,并及时识别和防控相关风险。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扎实推进《指导意见》落地实施工作,指导保险公司进一步丰富普惠保险产品服务,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抗风险能力;提升普惠保险服务质效,发挥各类保险公司积极作用,健全普惠保险管理机制,规范普惠保险代理、协办行为。加强组织保障,积极协调争取各方支持,进一步优化普惠保险发展环境,夯实普惠保险数据基础,深入开展普惠保险教育和普惠保险发展规律研究;加强普惠保险业务监管,完善普惠保险统计指标,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普惠保险监管,推动普惠保险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总局将加快出台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管理办法
 
  6月4日,金融监管总局稽查局、稽查总队党支部撰文《运用系统观念加强金融稽查监管 着力防控实质性风险 切实维护金融行业稳定》指出,"打赢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需要对重大风险及时采取'外科手术式'处理。金融稽查要聚焦严重侵害行业利益的行为,主动重拳出击。"文章表示,要加强涉刑案件管理,加快出台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管理办法,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稽查体系。
  文章强调,立足防控实质性风险,全力查风险、阻风险、防风险、查办大要案,切实维护行业利益和安全,科学谋划金融稽查工作,奋力开启金融稽查监管新征程。
  文章围绕查风险、阻风险、防风险、查办大要案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要坚持创新思维,在实践探索中提升稽查效能。金融监管总局稽查局、稽查总队党支部表示,金融风险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特别强,需要早发现、早处置。金融稽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升识别风险能力。一是强化科技运用。推动监管大数据平台、监管统计系统、检查分析系统等智能工具建设,运用技术手段稽查企业间股权关系、机构间关联交易、账户间资金转移踪迹,着力发现重大违法勾稽关系。二是加强数据赋能。深入挖掘数据,将数据建模、数据分析纳入稽查工作流程,通过非现场数据分析,建立跨机构、跨领域数据穿透图谱,识别出隐匿的关联关系,助力现场稽查效能提升。三是完善稽查方法。施行主稽查人制度,项目内垂直管理,提高稽查效率。加强非现场分析评估,提升稽查精准性和有效性。点面结合、稽查检查调研相结合、独立稽查与委托稽查相结合,形成稽查工作上下"一盘棋"。四是建立稽查信息报告机制。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稽查发现的重大潜在风险信息,提出防范"黑天鹅"乃至产生"蝴蝶效应"风险的政策建议,助力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二要坚持法治思维,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文章表示,打赢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需要对重大风险及时采取"外科手术式"处理。金融稽查聚焦严重侵害行业利益的行为,主动重拳出击。一是加强涉刑案件管理。加快出台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管理办法,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稽查体系,以处置大案要案为重点,对苗头性风险和交叉领域风险传递,见微知著,抓早抓小,着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压实银行保险机构主体责任,以案促改,提升合规经营意识,阻断犯罪链条和风险外溢。二是拓展实质风险稽查。积极探索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全流程全链条风险域开展稽查的新思路,选取"小切口",深挖问题线索,厘清风险链条,切实做到见人、见钱、见事、见底、见责,及时有效识别重大风险隐患,精准打击危害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推动行刑办案衔接。贯彻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求,加快制定行刑衔接工作办法。紧盯重大风险及重大风险事件,做细做实风险全链条图谱,把行政稽查与刑事侦查有效衔接起来,对于重大违法行为,积极探索与公安机关开展联合侦办。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发挥查处一例、震慑一批的强监管严监管效果。四是加强执法司法协作。落实好金融监管总局与最高检工作会商机制,围绕加强常态化联络协调、健全执法司法联动机制、深化预防金融犯罪合作机制、加大专业化建设协作力度等方面,加强与最高检执法司法协作,早介入、早协同,共同打击金融犯罪,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阻断潜在重大风险。文章表示,防控金融风险需要将金融乱象、金融泛化阻断在萌芽状态,决不任其野蛮生长。金融稽查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致力于识别潜在重大风险,精准拆弹,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一是抓紧建立线索收集机制。强化从上级部署、监管通报、同级会商、企业数据、信息共享中搜集重大风险线索,加快建立基层风险信息联系点制度,拓宽稽查线索渠道。围绕重点领域风险以及"两跨两新"领域风险,牢牢把握防控实质风险主线,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分析研判,加强与职能部门共商共研、联防联控。二是加大线索核查力度。在稽查过程中,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聚焦稽查那些侵害金融行业利益的"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深挖隐匿的关系网、资金网、利益链,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三是及时阻断风险。发挥稽查从"查"到"阻"的功能,根据稽查掌握的情况,形成稽查要情信息,揭示损害行业利益、影响金融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风险,做好问题线索移交,形成稽查工作闭环,阻断风险跨市场跨区域跨机构扩散传染。
  四要坚持系统思维,切实维护金融行业利益和安全。文章表示,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监管协同。金融稽查坚持站在全局高度,运用系统思维,强化综合施策。一是构建稽查合力。外部加强与最高检、纪检监察、公安、审计、财税、市场监管部门以及与地方党委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沟通,内部加强与各职能司局、地方派出机构协作,灵活采取联合执法、联合稽查、移交核查等方式,形成齐抓共管、强监管、防风险的铜墙铁壁。二是加强稽查统筹。金融风险成因复杂、形式多样,稽查牢牢把握"权和责、快与稳、防和灭"关系,集中力量优先处理可能威胁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具有急性病特征的问题,把风险查深查透彻底,稳步促进风险收敛,防止风险加速暴露。三是强弱项、堵漏洞。推动稽查科技手段不断优化升级。对屡禁不止问题、行业共性问题,深入剖析成因,举一反三,提出稽查建议,推动补齐制度短板,督促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有效运行,维护行业长远利益。
 
发改委明确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
 
  据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对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发改委6月4日公布《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对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推进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行动计划》提出5个方面措施,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动出台社会信用建设法;推动省级信用立法全覆盖;规范信用信息查询使用的权限和程序,依法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
  统筹推进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行动计划明确,优化信用信息平台功能;加快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加强对违法违规收集、篡改及泄露公共信用信息行为的监控,加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保护。
  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围绕企业登记、司法、税务、海关、金融、知识产权等重要领域,健全落地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标准统一、权威准确的信用记录。鼓励地方探索依托"信用分"拓展守信激励场景应用,推动在医疗、托育、养老、家政、旅游、购物、出行等重点领域实施"信用+"工程。全面推广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
  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方面,行动计划明确,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畅通政府违约失信投诉渠道,全面健全政务信用记录,探索建立政务诚信监测评估机制。围绕公务员、律师、家政从业人员、金融从业人员等重点职业人群,探索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及时归集有关人员在相关活动中形成的信用信息。
 
十一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
 
  5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深入推进公共安全领域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是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安全和标准化发展的重大部署,推动完善公共安全标准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含标准样品)研制,加强公共安全标准实施应用,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标准化工作支撑。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设结构优化、科学合理、国际兼容的公共安全标准体系,标准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标准化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标准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指导意见》从加强公共安全标准体系统筹布局、构建高效协同的标准化工作体系、推进数字化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公共安全各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切实加强公共安全标准实施和监督、推动公共安全标准国际化进程等六方面部署重点任务,明确在公共安全基础通用、社会治安、交通运输和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公共卫生、食品、粮食和物资储备、特种设备、建筑产品设备、法庭科学和执法办案、反恐防范、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15个重点领域加强标准化建设。
  其中,在防灾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方面,《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以标准助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加快应急管理术语和分类、风险监测和管控、灾害应急响应等基础标准,水旱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空间天气、气候变化等多灾种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标准,应急避难场所等标准制修订。
  《指导意见》强调,要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地,推动形成多渠道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公共安全标准化工作格局,培养一批懂市场、懂技术、懂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为公共安全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预付式消费纠纷司法解释向社会征求意见
 
  据悉,为正确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6月6日发布《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解释》)。《解释》提出,消费者可七日内无理由退款。
  《解释》首先明确了"持卡人作为原告"这一原则。实际中,预付卡付款人和实际持卡人也许并不是同一个人,对此,商家往往辩称实际持卡人没有诉讼资格。对此,《解释》提出:记名预付卡持卡人与预付卡或者预付式消费合同记载当事人不一致,但提供证据证明其系合法持卡人,起诉请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的,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另外,最受消费者诟病的商家自定义的"免责条款"等协议内容,《解释》也以列举形式,举出了七种情形格式条款无效:排除消费者依法解除合同或者请求返还预付款的权利;不合理地限制消费者转让预付式消费合同权利;约定消费者遗失记名预付卡后不补办;约定经营者有权单方变更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价款、种类、质量、数量等合同实质性内容;免除经营者对所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瑕疵担保责任或者造成消费者损失的赔偿责任;排除消费者住所地法院管辖,不合理增加消费者维权成本;存在其他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情形。
  另外,《解释》还针对现实中常见纠纷问题,明确赋予了消费者一系列的权利。
  首先,预付式消费合同债权可以转让,简言之,消费者可以"转卡",商家不得对此禁止。
  同时,消费者有拒绝经营者单方变更合同的权利。经营者与消费者订立预付式消费合同后,未经消费者同意,单方提高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降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消费者请求经营者继续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法院应予支持。
  此外,消费者可以七日无理由退款。消费者自付款之日起七日内请求经营者返还预付款本金的,法院应予支持,但消费者系在充分了解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后支付预付款的除外。预付式消费合同对消费者无理由退款作出对消费者更有利的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解释》还规定,消费者享有对预付式消费合同的解除权等。
  《解释》对商家相关责任也作出规定,包括返还预付款责任、当事人赔偿损失责任等,并对退款利率、退款利息起算时间、赠送消费金额处理等做出明确规定。
  健身房跑路、美容效果不满意……很多消费者在实际中还提出商家存在欺诈。对此,《解释》明确,经营者欺诈消费者要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并规定五种行为构成欺诈:虚构或者夸大宣传商品的质量、功能,服务的内容、功效,误导消费者进行预付式消费;通过虚假折价、减价、价格比较等方式误导消费者进行预付式消费;收取预付款后,终止经营,既不按照约定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又恶意逃避消费者申请退款;隐瞒计划终止经营或者不能正常经营的事实,诱导消费者支付预付款;存在其他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政策要闻
 
  ▲公安部部署推进打击整治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据悉,公安部近日召开会议,部署各地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良好营商环境。
  会议指出,当前,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和制售假章假证违法犯罪多发高发,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各地公安机关要深刻认识开展打击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坚决遏制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乱象。要全面打击冒充部委国企央企实施的集资诈骗、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坚决斩断黑灰产利益链条。要深入研究制售假章假证违法犯罪的形势特点,深挖材料供应、制假窝点、售假网络和引流、制作、转账、交易等环节,查明犯罪团伙组织架构,摸清假章假证假公文去向和购假用假人员情况,发起集群战役,开展统一收网,实现全链条打击。对利用假章假证冒充中央国家机关、国企央企实施诈骗等重点案件,组织开展专案攻坚,进行挂牌督办,依法从严惩处。要坚持源头整治和系统治理,推动对制假窝点集中地区开展行业整治,会同相关部门对售假多发网络平台开展专项治理,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加强对用假行为的防范处置,切实提升识假防假能力水平。
 
  ▲公安部部署打击整治"换钱党"等违法犯罪
 
  据悉,公安部日前召开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换钱党"等违法犯罪专项工作部署会,部署各地健全联动机制,加强协作配合,坚决遏制"换钱党"等违法犯罪发展蔓延态势。
  近年来,受暴利驱动,在澳门非法为个人或组织提供大额现金兑换以及高利贷服务的"换钱党"群体规模快速扩大,并诱发斗殴、诈骗、盗窃、偷渡等违法犯罪,严重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稳定。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重拳出击、多措并举,加强与澳门警方的协作配合,对"换钱党"等违法犯罪发起凌厉攻势。
  会议强调,要快侦快破现案,全力缉捕逃犯,全链条摧毁犯罪团伙,迅速形成严打高压态势。要严厉打击诈骗犯罪,全力侦破"练功券"、假汇款等诈骗案件,坚决铲除为"换钱党"诈骗犯罪提供支撑服务的黑灰产业链条。要严厉打击地下钱庄及洗钱犯罪,确保打深打透打彻底。要严厉打击暴力催债、非法拘禁等衍生犯罪,全力做好调查取证、案件深挖、缉捕逃犯等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强化人员线索核查、口岸检查管控和重点地区源头整治,坚决遏制相关违法犯罪发展蔓延。
会议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迅速推进打击整治工作。要加强沟通对接,健全完善机制,强化线索通报、案件移交、取证协作等工作,开展联合打击,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督导推动,用好法律武器,尽快侦破一批案件、摧毁一批犯罪团伙,确保打击整治取得实效。
 
▲两部门宣布2024年新设"三北"工程补助资金120亿元
 
  据悉,为全力支持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构建稳定持续、保障到位、渠道多元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体系,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
  以下是《意见》中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主要财政政策:一是设立"三北"工程补助资金。中央财政加强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设立"三北"工程补助资金,支持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巩固防沙治沙成果、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偿、"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示范等。资金聚焦重点、突出难点,强化对重大任务、关键环节的保障力度,提高政策精准性。二是强化现有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包括预算内投资在内的财政资金保障力度,推动政策联动。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修复政策,支持草种繁育,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支持森林质量提升,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支持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支持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支持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化专项设置,统筹推进"三北"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建设。三是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允许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三北"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融资支持力度。落实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四是落实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政府绿色采购政策要求的产品,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据了解,为全力支持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央财政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为重点,通过统筹存量和增量资金,加大对"三北"工程建设支持力度,新设"三北"工程补助资金,并已在2024年预算中安排120亿元,以后年度结合工作需要统筹安排。资金重点支持实施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用于退化林修复、退化草原修复、中幼林抚育、湿地保护修复等工作;支持巩固防沙治沙成果,用于新治理沙化土地(人工造林)管护、浇水、补植等,提升林草植被存活率;支持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偿,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和因保护生态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依法实施封禁保护;支持"三北"工程"两化"示范,对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引导社会资本采取科学有效方式开展防沙治沙成效显著的地方给予奖补。
 
▲两部门发文加强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监管
 
  据悉,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监督管理的意见》,对完善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监管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具体来说,一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城际铁路设计规范》,完善市域(郊)铁路设计、验收、造价等相关标准,推进"四网融合"。二是优化行政许可制度,根据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特点,优化铁路运输企业经营、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等许可办法及实施细则,进一步便利申请人。三是完善运营安全评估制度,加快制定《铁路运营安全评估规范》《新建、改建铁路运营安全评估办法》,推动运营安全评估规范有效。
  《意见》明确,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监管,研究建立国家铁路局与地方人民政府协同机制,加强对地方投资新建的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项目的可行性、主要技术标准合理性、安全措施可靠性进行把关,从源头防范安全风险。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通知》,发布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33个,涵盖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集中用餐单位食堂等食品生产经营业态,以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重点食品类别,旨在督促指导食品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守稳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建立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促进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通知》明确了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风险点、管控措施及频次、责任人员等内容,通过指导企业精准识别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清单,实现在"最小工作单元"精准防控风险,全面提升全产业链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此次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为食品企业精准防控风险提供了参考和指南,企业可以结合经营业态、规模大小、食品类别等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查找确认风险点,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合理确定管控频次,明确责任人员,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把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要求融入现有管理制度、嵌入日常管理,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切实保证食品安全。
 
国资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加强央企涉金融业务监管
 
  6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要求从严控制增量,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立足出资人定位,修改完善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监管制度,突出严的基调,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持续督促企业针对风险问题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守住风险底线;从严控制增量,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做好风险防控,更多采用信息化手段,努力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对因违规或失职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进行追责问责,对涉及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相关纪检监察机构查处。
  会议并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大局观和全局意识,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和统筹谋划,指导督促中央企业将自身产业优势与地方资源禀赋紧密结合,一体化统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部署,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助力中部地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参与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助力中部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要素高效自由便捷流动,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大力推进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快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助力建设美丽中部。
  会议强调,要引导督促中央企业深入分析本企业人才需求,将当前所需与超前储备相结合,深挖岗位潜力、新增就业机会,尽可能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更好发挥"国聘"招聘平台作用,助力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要加大对就业困难地区毕业生的招聘力度,面向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县,有针对性地设置就业岗位。要积极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引导中央企业根据行业特性、岗位职责,开发匹配残疾人专业特点、技能特长的岗位,尽可能放宽岗位条件限制,提高岗位的开放度、适应性。要大力吸纳农民工就业,督促中央企业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国资委"升级"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目标
 
  6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分别提出到2025年和到2030年推动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目标。
  《指导意见》是2008年《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的升级版。相较于2008年发布的指导意见,新版文件中有不少新意,如强调国资央企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要求,提出将逐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功能价值评价体系等。
  《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体系更加规范成熟,社会责任理念与企业经营管理进一步深化融合,涌现一批优秀履责典范,形成若干典型履责模式。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加坚实,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发挥更加突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功能价值更加凸显。到2030年,中央企业的功能价值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有效,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全面充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指导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工作。将ESG工作纳入社会责任工作统筹管理,积极把握、应对ESG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动控股上市公司围绕ESG议题高标准落实环境管理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高水平ESG信息披露,不断提高ESG治理能力和绩效水平,增强在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同。推动海外经营机构在海外经营管理、重大项目实施中将ESG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主动适应所在国家、地区ESG规范要求,强化ESG治理、实践和信息披露,持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指导意见》从"四个维度"界定了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是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前提;"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提升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水平"是发挥功能价值的必然要求;"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是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四个维度从企业自身发展到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再到全球可持续发展,层层递进、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
  在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部分,《指导意见》提出,国资央企要有效开展海外履责。带头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八项行动",共享发展成果和机遇,助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此外,《指导意见》从组织领导、制度机制、深化实践、沟通传播、监督考核等五个方面对相关工作实施提出保障措施,包括将运用对标管理、典型引领、专项考核、综合评价等方式,逐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功能价值评价体系。
 
自主创新
 
2024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发布
 
  6月6日,由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及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编制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4》(以下简称“指数报告”)发布。
  指数报告显示,自2011年至2023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100分增长为267.57分。特别是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9.26%,长三角协同创新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向新阶段。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徐溪红介绍,指数报告聚焦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策源力、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标,构建了包括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该研究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评估了2011—2023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进程。
  从5项一级指标来看,成果共用指标增幅最大。从2018年的159.24分提高到2023年的409.89分,年均增速达到20.82%。资源共享指标次之,从2018年的197.51分增长到2023年的299.08分,年均增速达到8.65%。增速第三的是产业联动指标,从2018年的182.70分增长到2023年的215.41分,年均增速达到3.35%。
报告显示,长三角科研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大城市为核心圈层,镇江、徐州、无锡、宁波、温州、芜湖等城市不断趋近核心圈层的长三角科研合作共同体。长三角加速协同开展科学前沿突破,联合攻关科技创新项目,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江西出台实施方案推动专利产业化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3〕37号)精神,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江西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作为江西出台的首个省级层面推动专利转化的专门性文件,《方案》明确了推动江西省专利产业化的实施路径。
  《方案》提出,到2025年,江西省基本建成资源配置效率高、要素市场活力强、配套服务供给足、利益共享机制优的专利转化运用体系,全省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0亿元,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42%,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
  50万元奖励新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的单位
  在激活专利供需对接新动能方面,江西将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实施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计划、实施专利技术助力中小企业提质升级行动、推进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和认定、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强化创新成果奖励的示范引领、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运用能力。
  筛选出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专利,于2024年底完成全部存量专利盘点入库。2025年底前实现全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利产品备案全覆盖。到2025年底,组织实施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30个以上。
  在中国专利奖推荐、江西省科学技术奖评选过程中,加强对专利等成果转化运用方面的评价。对新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银奖、优秀奖的单位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奖励10万元,全力做好获奖项目的宣传推广。
  将专利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在完善专利转化机制方面,打通专利产业化关键堵点。强化以专利质量提升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建立专利技术产业化推进机制、完善创新成果收益分配激励机制、加大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全面取消对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各类财政资助,不得将财政资助奖励政策与专利数量简单挂钩。在省级及以下涉及专利指标的相关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企业认定、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将专利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不得直接将专利数量作为主要条件。
  进一步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建立单位、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机构等权利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专利,对授权超过5年没有实施且无正当理由的专利,国家可以无偿实施,或将其纳入公开转移转化清单,转移转化方式和费用标准由应用方与权利人协商确定。
 
节能减排
 
国家碳足迹管理体系方案正式发布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部署要求,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据了解,产品碳足迹是碳足迹中应用最广的概念,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到废弃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实施方案》明确,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规则体系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积极参与全球碳定价和气候治理,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
  建设目标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实施方案》明确多项任务,旨在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立足国情做好产品碳足迹国际通用核算方法和标准本地化工作,编制发布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发布形式、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统一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要求。
  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优先聚焦电力、煤炭、天然气、燃油、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制定发布核算规则标准。按照团体标准先行先试、逐步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原则,研制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行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团体标准推荐清单。对实施基础好的团体标准采信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依托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优先聚焦基础能源、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半成品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发布产品碳足迹因子,建立国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指导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报送产品碳足迹因子,充实完善国家数据库。行业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可根据需要依法合规收集整理数据资源,研究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与国家数据库形成衔接和补充。
  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明确适用范围、标识式样、认证流程、管理要求等。研究制定产品碳足迹认证目录和实施规则。
  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政府部门探索开展重点行业和细分领域的产品碳足迹分级评定和管理工作。鼓励企业参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自身和供应链碳足迹评价,推动企业挖掘减碳潜力、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产品低碳竞争力。
  探索建立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在保障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鼓励企业以环境气候信息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或自愿性评价认证等方式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与报告。
 
国家能源局要求提升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据悉,为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确保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保持合理利用水平,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6月4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四项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通知》提出加强规划管理,分别对500千伏及以上、500千伏以下配套电网项目及配电网的规划管理工作提出改进要求。其中,明确为国家布局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开辟纳规"绿色通道"。同时强调加快项目建设,要求优化接网流程。
  积极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针对部分新能源和电网项目规划建设时序协调不足、衔接不到位的情况,强调有序安排新能源项目建设。切实提升新能源并网性能,国家能源局组织修订新能源并网标准。
  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新形势下,为拓展新能源消纳范围,需要灵活调整调度运行方式,提升省间互济和资源共享能力。《通知》提出进一步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电网企业要进一步提升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输送新能源比例,加强省间互济,全面提升配电网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公平调用各类调节资源,构建智慧化调度系统。《通知》强调充分发挥电力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建设与新能源特性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
  科学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通知》要求科学确定各地新能源利用率目标。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在科学开展新能源消纳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新能源发展、系统承载力、系统经济性、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与本地区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充分衔接后,确定新能源利用率目标。部分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放宽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原则上不低于90%,并根据消纳形势开展年度动态评估。明确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管理方式,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单位进行全国统筹。强调强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执行。
 
6地将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据悉,为准确掌握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条件,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6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部分地区率先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通知称按照普查基础良好、对象覆盖全面、具有区域典型性的原则,选择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西藏、青海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试点地区,以县域为单元,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本次普查定位为试点地区全口径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调查,普查对象包括试点地区的全部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包括陆上和海上。考虑到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很大,也是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领域,这次也将其纳入普查范围。此外,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拟一并开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海洋能资源调查。
  普查的主要内容:一是摸清开发现状。全面梳理已建、在建风电和光伏项目开发现状,主要包括场站位置、场区范围、发电能力、用地(海)类型、板下种植及生态环境敏感性等基本情况以及风光复合开发用地情况等。二是评估资源禀赋。基于已有气象观测数据和已建在建电站的测风测光数据,开展国产化自主技术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数值模拟;结合风光发电技术,科学评估各地区风光资源条件、时空分布情况和互补特性等。三是明确开发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林草、生态环境等相关成果,全面排查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及基本草原等环境敏感区及管控要求,以及国土空间、生态环保等政策条件,因地制宜评估工程建设条件,明确风电和光伏发电可利用区域。四是评估可开发量。基于开发现状、资源禀赋评估成果以及可利用区域,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工作平台、统一工作流程,分级评估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理论可开发量和技术可开发量。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重要且必要,但是由于全国普查尚缺少成熟经验,因此考虑先选择在部分地区开展普查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向全国推广实施。
 
上海启动"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
 
  据悉,上海市市场监管局6月5日启动"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发布首批11项产品种类规则采信清单,从产品认证端出发,为上海推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助力。
  所谓"产品碳足迹认证",是由取得专业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相关标准,对企业生产经营整体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能力及具体产品排放量、清除量等进行核查验证,并出具认证证书的合格评定活动。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立足"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指导长三角绿色认证联盟发布了包括钢铁、"新三样"等重点出口产品以及家具、巴氏杀菌乳等民生消费品等首批11项产品种类规则采信清单,解决了产品碳排放的核算应当算什么、怎么算以及如何算得准等关键核心问题,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准确对接国际标准和规则提供保障。
“‘产品碳足迹认证’可使产品从生产、贮存、运输、流通直至报废的碳排放都'有迹可循'。”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认证监督管理处处长田义龙说,“通过认证,产品可以获得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体检报告',将促进企业更好规划产品生产模式、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在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德、意、奥联手建南欧氢能走廊
 
  据德国能源部5月30日披露,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三国已签署协议,合作开发名为SouthH2的南欧氢能走廊,该氢能走廊将从北非进口可再生氢能,经由意大利南部连接到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的主要氢能需求中心。
  这一氢能走廊规划的核心是对本地现成的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以运输氢气,在必要时打造一些新的输氢专用管道,管道预计全长3300公里,到2030年将成为输氢专用设备全面投入运营。
 
劳动用工
 
发挥工会优势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工人日报6月3日刊发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友钟撰写的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之一,理应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优势、积极作为。
  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工会要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对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与特征有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生产力发展史上,每次工业革命都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实现生产力跨越式、突破式跃升,带来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与生产率的极大提高。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依靠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力发展路径,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既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科技与产业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生产力形态的概括,又是对未来生产力形态的描述。新质生产力具有历史性,是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过程性,新质生产力有一个产生、发展、迭代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具有突破性,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不是线性变化,而是颠覆性突破;具有引领性,新质生产力是信息时代与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引擎,将引领人类社会发展范式的重大变革。工会组织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与特点,思考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增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厘清工会工作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联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工会工作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从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看,最活跃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者的能力素质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除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物质形态的生产要素外,科技创新也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为了职工、提升职工、依靠职工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特征,这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促进生产关系的变化,进而带来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关系的变化也将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工会组织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积极提升劳动者与工会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善于运用新的劳动资料——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智工会平台,拓展劳动对象,增强基层工会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科学研判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产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给工会工作也将带来新的挑战。从劳动者能力素养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顶尖科学家,也需要将发明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工会组织要做到既服务好科学家,又着力提升广大劳动者尤其是产业工人的能力素质。从劳动形态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随着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分散化、去中心化、去组织化的劳动形态将快速发展,灵活就业也将愈发普遍。工会组织如何吸引灵活就业人员加入工会,提升工会的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是工会面临的又一挑战。从劳动就业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从事科技创新及创新成果转化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而催生一批新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一大批劳动者也会从现有岗位脱离出来,易加深结构性就业矛盾,工会组织要积极应对这一现象。从工会自身建设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工会组织要努力完善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制度安排,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构建激励职工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平台载体与工作机制。
  找准工会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工会组织要提高站位,积极履职,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强新质生产力的宣传教育。工会组织要在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中大力宣讲,引导职工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内在逻辑与实践要求。二是建设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推进职工素质提升,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构建职工教育学习大平台。三是激发劳动者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创造活力。劳动竞赛是工会的传统优势、工作品牌,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竞赛和群众性技术创新。四是维护好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关注一线科研人员的休息权、健康权、就业权,推进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建设,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五是利用新质生产力促进职工生活品质提升。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得到提高,工会组织要以实现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依归,提升服务职工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六是源头参与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营商环境和政策体系的构建。发挥源头参与作用,在建立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机制中积极作为。七是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以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工会工作,推进工会数智化建设,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效率。推进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数字技能与数字素养培养。加强工会理论研究,积极发挥工会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独特作用。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警告多重危机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据报道,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洪博6月3日在第112届国际劳工大会上说,多重危机可能对劳动市场的复苏造成不利影响。
  洪博表示,随着世界经济从疫情中复苏,2024年全球失业率将从2023年的5.0%降至4.9%,但"接踵而至的危机"可能危及这些"积极而令人鼓舞的进展"。加沙、也门、苏丹等地区发生的冲突推高了地缘政治风险,对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构成挑战。
  洪博表示,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大多数职业将面临转变,而非简单被取代。如果人们重视相关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人工智能将成为机遇,而不是威胁。
  国际劳工大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五六月间在日内瓦举行一次会议。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1919年,是一个由政府、雇主和劳工代表组成的三方组织,其主要宗旨是促进充分就业和劳资合作、改善劳动条件、扩大社会保障、保证劳动者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
 
德国劳动力市场面临技术工人短缺
 
  据悉,德国联邦劳工局6月4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有183个职业类别面临技术工人短缺问题,较上一年减少17个,数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报告说,参与评估的职业类别约有1200个,意味着德国去年有七分之一的职业存在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其中,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尤为严重的领域包括护理和医疗保健、手工业、道路运输、儿童保育、IT技术以及餐饮业等。此外,另有172个职业类别面临技术工人短缺风险。
  德国联邦劳工局局长安德烈娅·纳勒斯当天发布声明说,尽管德国失业人数近期增多,企业也常因缺乏技术工人而难以填补空缺。"考虑到人口结构变化,许多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将在未来几年继续离开劳动力市场。"
德国联邦劳工局报告指出,德国技术工人短缺凸显当地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一方面,许多企业在努力招纳新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对于资质不足的人来说,失业问题却日益严峻。
 
专家论坛
 
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经济伦理研究
 
光明日报6月3日刊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原理撰写的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场域,在回应现实的道德需求并建构新的道德原则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原则,应从现代化经济构成要素维度理解其运行逻辑,从经济伦理角度理解中国精神的时代表达,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经济伦理研究。
(一)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经济伦理研究,要深刻认识经济伦理的本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要义。人是一种“伦理化的存在”,正如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判断,人的社会性是伦理道德存在的前提。经济关系关涉人们生产生活的根本利益,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要素。经济学诞生之初,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便提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富国裕民”,不单是基于人类的“利己”本能,更是因为人们具有内在的道德情感能力,进而,人们在社会中的交往、沟通、交换、交易才成为可能,由此才能建立繁荣的市场。历史证明,缺乏伦理考量和关怀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需要伦理评价、约束和指引。经济发展并不必然代表进步,也不等同于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经济伦理研究自其发展之初至今,经由亚当·斯密、马克斯·韦伯、马克思、阿马蒂亚·森等思想家的深入探讨,最为核心的仍是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我们更加需要反思“何为发展”“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等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价值为导向的西方式现代化虽然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却未能改善社会的道德状况,甚至带来贫富分化、环境破坏、人的异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经济发展的本质目的应是实现人的美好生活和自由全面的发展,即通过发展经济积极推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运转规律的批判分析体现了他对社会经济行为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的深层关注。在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视域下,“公平”“正义”等概念都不是抽象的、超历史的。马克思并非在诸如“正义”的范畴上研究“生产”或“生产关系”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而是在真实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展开有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的分析,探究资本逻辑造成的人的异化背后更深层的正义问题,从而展开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的深刻推断。对马克思而言,经济伦理的核心是经济的道德合理性问题,因此,要对失去道德合理性的社会制度进行彻底批判,真正实现劳动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其根本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经济伦理原则既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又真实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切实呈现,也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因此,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经济领域道德价值的塑造不能退回传统,而应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于历史事实,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将造福全体人民、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归宿,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伦理基本价值立场,如此才能回应时代挑战,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伦理思想体系。
  (二)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经济伦理研究,要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研究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精华在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道德难题中提供有益的价值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其中就包括“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念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富民厚生”是中国古代处理国家与百姓经济关系的重要主张,是国家治理追求善治的典型做法,也是评价政治治理与经济发展成败的核心标准。《尚书》明确提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的主张,孔子“惠民”“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等论述对后世影响深远。义利之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论题,关于义利先后和义利矛盾的讨论经久不衰,并最终逐渐形成了“义利兼顾”的经世伦理和“君子喻于义”的理想道德人格。“义利兼顾”强调“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提倡“见得思义”“取之有道”,重义而不轻利,寻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和经济利益至上导向的根本性超越。
  中华文明延续五千余年而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经济生活伦理规范依然具有蓬勃生命力,诸如诚信无欺、敬业乐群、崇俭抑奢、取物以时、互惠共生等,都能够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研究提供重要的文化依据。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关乎人类未来,今天,人类命运与利益休戚与共,紧密相连,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仅仅发展本国经济而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大道之行,命运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富民厚生、义利兼顾”高度契合,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德价值自觉,只有意识到人类作为一个互相依存的整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道义,才能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经济伦理研究,要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道德意识、道德实践和道德心理的变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伦理学知识体系。经过多年来学界共同探索,经济伦理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科生长点,但仍需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时代要求,自觉增强中国经济伦理学话语体系的自主性。经济伦理学并非经济学和伦理学两个学科的简单相加,也并非从伦理角度对经济活动的外在审视,而是基于经济发展目的和社会伦理要求的内在一致性,实现经济学与伦理学的深度融合,从而发挥其分析和指导现实经济伦理问题的应用功能。
  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道德“是在属于人类历史的领域中运动”的,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人们的精神层面。市场经济在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效率意识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利益唯上、个人主义的价值倾向。加之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愈发呈现多样化趋势。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经济伦理问题,包括食品安全、假冒伪劣等,只有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应以问题为导向推进经济伦理研究,充分尊重我国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规律和经济生活实际,深刻认识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并对当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作出深入而具体的探析,构建处理现实经济领域问题的伦理准则,将道德价值转化为能够直接引导、规范经济行为的伦理规范,融入经济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民群众的守则公约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而言,一方面,聚焦问题,明晰经济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域,包括市场伦理、分配伦理、产权伦理、营销伦理、企业伦理、消费伦理等,深入探索各问题域的伦理价值原则和规范;另一方面,开放视角,拓展经济伦理研究的学科知识广度,有效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经济生活领域的伦理问题。此外,经济伦理研究需掌握国内外前沿知识,寻求破解经济伦理难题的建设性方案,积累中国经济伦理经典案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话,以国际视野和人类情怀研究经济领域重大伦理问题。
总之,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经济伦理研究,要洞悉经济伦理研究和道德实践的本质,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道德观念和现实问题的变迁,使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具人文关怀、更可持续的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把握好几对关系
 
北京日报6月3日刊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研究员王一鸣撰写的文章指出,当前,新质生产力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引发各方面热烈讨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避免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处理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的关系。
  把握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
  新质生产力源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突破。人类发展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从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使用,到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都重新定义了生产力质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呈现以人工智能为主体,与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交叉融合、多点突破的发展态势。从ChatGPT到Sora,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的技术突破已经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同时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基因组学、脑机接口等领域也在孕育新的重大技术突破。这些原始性、颠覆性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大幅提升生产率,带来生产力的深刻变革。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随着科学研究范式深刻变革,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原始性创新主要通过基础研究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源头和底层解决科技问题,是科技创新的源头。颠覆性创新是基于新的科学原理和新的技术架构,通过持续的科技积累而形成的“爆发式”创新,推动技术和产业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从科技创新的规律看,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仅要重视“从0到1”的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同样要重视“从1到100”和“从100到N”的科技成果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同时还需要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现代工程技术创新。
  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重大原创性成果偏少,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短板,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转化渠道不畅,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弱项。我们必须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上协同发力。一方面,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在基础科学领域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实现更多原始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以重大原始性、颠覆性创新实现战略性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产业体系完备优势和应用场景丰富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供需对接和合理匹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布局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把握好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
  新质生产力源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需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但决不能忽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不能一哄而上、泡沫化。选择发展什么样的新兴产业,如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怎样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都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产业基础、科技条件和创新能力,不搞简单化“一刀切”。
  当前,地方在谋划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往往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扎堆“热门领域”。从30个省区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领域看,有28个省份提出发展新材料产业,27个省份提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5个省份提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同时有22个省份提出发展人工智能,21个省份提出发展生物制造,19个省份提出发展低空经济,18个省份提出发展新兴储能,呈现高度“同构化”现象。由此可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经成为大部分省份的重点追逐对象。
  事实上,传统产业并不一定是落后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同样可以焕发出新质生产力。我国传统产业规模大、行业分布广,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左右,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本盘。近年来,数字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5G+工业互联网”孕育智能制造新的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产品和装备迅猛发展,传统产业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比如,近两年来,中国造船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仅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等方面跃居世界第一,而且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造船质量和效率的跃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在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协同发力。一方面,应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聚焦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同时,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一批未来产业,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鼓励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探索、同台竞争,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应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战略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网络、经营管理等全链条多元化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实现生产力水平的大幅跃升。
  把握好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的谋划和推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通过行政力量来直接配置资源。从过往的经验看,由于各级政府依然掌握着大量资源,一旦政府认定哪些领域是新质生产力,往往会直接将资源导向那些领域,形成“一哄而上”,造成资源错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由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含量高、技术迭代快、资金投入大,在这些领域出现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会更大。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握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要从过去依靠行政力量抓要素供给和项目建设转向培育良好创新生态、抓政策供给和创新服务。政府的“有为”主要体现在,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支持长周期、高风险的科学工程和研究项目;加强对企业在竞争前环节研发投入的政策支持,落实好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的政策;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渠道;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放宽新产业、新领域的市场准入;加大数据、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经营主体的外部成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实践证明,创新生态比创新资源更重要。因为资源是可以流动的,有了良好创新生态,创新资源就会源源不断地汇聚,创新潜力就会充分迸发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新型生产要素自主高效流动和优化组合,增强“有效市场”功能,特别是要严格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透明的商业规则、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创投、风投、众筹等创新金融业态,优质的教育资源,充足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人才供给。只要创新生态环境改善了,新兴产业的企业就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生长,新的经济增长点就会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就会加快形成。
 
贺俊:强化战略部署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经济日报》6月5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贺俊的文章指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规模庞大的制造业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完整的产业体系是维护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坚实支撑,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稳固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保障。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确保我国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
  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绝对规模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超大规模工业体量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不仅有力支撑我国经济增长,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给高新技术发展提供土壤,有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而且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品类丰富的商品选择,促进了全球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工业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稳步增长过程中实现了效率提升、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需要看到的是,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一些国家筑"小院高墙"、搞"脱钩断链",以"产能过剩"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我们应居安思危,超前谋划,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强化战略部署,通过提升设计水平、质量性能和品牌价值,持续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着力,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由要素成本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促进工业实现"大而强""大而优"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完善、规模全球领先、数字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的优势,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相较其他国家,我国制造业集群化、园区化空间集聚特征更加突出,这意味着制造业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过程中,不仅应关注数字领域底层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还要重视推动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重点通过强化财政税收激励、加大政府采购规模、完善数字技术服务体系等方式,推动先进、成熟、适用的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化管理方式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广大中小企业中广泛推广应用。推动提升产业工人数字技能水平,培养高水平数字工匠。更好培育我国制造业在市场规模、运营效率、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二是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着力降低国内产业转移和承接成本,推动制造业梯度转移。借助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契机,在具有良好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内陆地区打造轻工纺织、资源精深加工、机械、电子产品组装等产业备份基地。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利用数量众多、劳动力充裕的县域,不断提升县城产业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能密集型产业。针对当前制约我国东北、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卡点瓶颈,着力深化内陆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经营成本,对接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高水平推进内陆开放。创新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模式,不断探索和完善区域间托管、共建、税收分成等方式,最大程度激发产业转移各方积极性。推动各类产业按照区域比较优势顺畅转移,以国内生产力布局优化来应对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调整。
  三是借鉴"母工厂"制度,打造一批先进制造能力承载主体。从国际经验看,制造能力流失是产业空心化对一国实体经济最主要的破坏。在全球制造中心转移过程中,日本通过主动建设"母工厂",有效保存了本土先进制造能力。所谓"母工厂",是指在本国建立的在制造体系中发挥开发试制、技术支持和维护本国技术先进地位的企业载体和现代工厂,具有在生产制造层面不断优化技术、改进工艺的功能。可借鉴日本"母工厂"经验,在制造强省遴选一批生产制造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打造承载先进制造能力的工厂。这些工厂应重点承担生产工艺创新、管理创新、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功能,避免我国高端制造能力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被破坏,有效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邱灵:破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瓶颈制约
 
《经济日报》6月4日刊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邱灵撰写的文章指出,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
  准确把握关键问题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主要工业大国纷纷加强前瞻谋划和政策支持,抢占竞争制高点。传统产业不仅是支撑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还能为先进技术与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其能否适应全球产业科技发展新趋势,适时优化升级并形成优势产业,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我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必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提高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形成全球竞争新优势提供重要支撑。特别是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目前我国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仍然突出,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面临较大风险挑战。必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注意把握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顺应产业和科技变革大势。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更好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形成合力。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产业要素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力破除制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弊端,有效破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制约,推动传统产业用工、用能、物流等成本不断降低。三是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更加注重对接消费需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四是注重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先进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也离不开传统产业在生产工艺、制造设备、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支撑保障。要推动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双赢。
  找准转型升级方向
  瞄准高端化,促进结构升级。强化传统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培育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薄弱环节攻关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强化需求和应用场景牵引,优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任务组织方式,深化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应用。推动优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聚焦消费升级需求,通过先进标准体系倒逼质量提升、产品升级。完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理制度,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瞄准智能化,促进数实融合。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深化管理、生产、经营、研发等环节数字化应用与改造,打造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企业上云等示范标杆。建设一批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
  瞄准绿色化,促进节能降碳。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传统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推进节能减排改造,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积极培育绿色服务机构。强化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培育创建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探索建立“近零排放”工业园区。
  瞄准融合化,促进模式创新。推进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制造模式加快向“产品+服务”“制造+服务”等模式转型。推进重点行业融合互促,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衔接。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推进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深化应用。创新协同制造服务,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水平。鼓励企业开展技术产品跨行业交叉应用,拓展传统产业技术产品价值空间。
瞄准集群化,促进融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引导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动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改造。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形成覆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体系。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引领,推动产业集群和园区载体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源在线化和产业链协同化。探索平台化、网络化等组织形式,发展跨物理边界虚拟园区和集群,构建产业数字化新生态。优化传统产业区域布局,加强制造业有序转移的统筹协调。发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等载体作用,推动技术、装备、标准、服务等协同“走出去”。
 
中小企业
 
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发布
 
  6月3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市场准入壁垒持续破除,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优质企业培育工作走深走实,中小企业创新动能日益增强。
  据了解,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在原有36个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基础上,新增了14个评估城市,参评城市共计达到50个。本次评估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构成,主要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5个维度进行评价。
  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情况来看,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武汉、厦门位列前10位;地级市中,苏州、合肥、无锡、金华、泉州、长沙、东莞、石家庄、郑州、南昌位列前10位。
  据统计,全国中小企业数量由2021年的4800万户增加至2022年的5200万户,增长率达8.3%;参评城市中小企业数量则由2021年的2679.3万户增加至2022年的2911.4万户,增长率达8.7%。2023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3272.7万户,同比增长12.6%,其中新设企业1002.9万户,同比增长15.6%。
  创新投入也在持续加大。评估报告数据显示,参评城市2022年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2.7%,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参评城市中,有43个城市的研发投入强度比上年提高,占比达86%,其中,北京、深圳和西安等3个城市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分别为6.8%、5.8%和5.2%。
  另外,各城市创新成果丰硕。参评城市2022年度技术合同交易成交总金额35675.37亿元,占全国总数的74.7%,比上年增长近25%。2023年度全国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注册商标438.3万件。参评城市2023年授权发明专利总数达到63.7万件,占全国总数的69.2%;2023年注册商标总数达到246.33万件,占全国总数56.2%。
  此前,工信部出台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及系列鼓励支持政策,组织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导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聚焦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2023年共举办"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1800多场,参与企业11万家,达成合作意向2万多项,签订合作协议1.2万项,合同总金额达5300多亿元。
  评估报告提到,参评城市已累计培育73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国比例超过60%;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占全国比例亦超过60%。其中,北京、深圳、上海、苏州、宁波、杭州、武汉等7个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超过300家,无锡、宁波、苏州、襄阳、北京、杭州等6个城市每万户中小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超过4家。
此外,评估报告发现,为持续推动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还需要重点关注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企业普遍面临用工成本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国内外订单减少、销售回款难等三大难题,需继续加大纾困帮扶力度;银行贷款难、抵押担保难、直接融资难依然困扰小微企业;企业创新研发机制尚不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
 
经贸态势
 
外界称美国鼓吹"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将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
 
  据报道,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马科斯·皮雷斯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美国持续鼓吹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并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完全出于政治动机,目的是千方百计试图阻碍中国发展。他强调,美国的企图不会得逞,其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严重损害全球产业链。
  连日来,拉美地区多国人士纷纷批评美国对华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皮雷斯表示,美国近年来把贸易伙伴视作"对手"和"威胁",不负责任地使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惜令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陷入瘫痪,严重损害了全球产业链。
  另外,美国在限制先进技术对华出口、学术机构对华合作等方面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阻挠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皮雷斯认为,美国试图遏制贸易伙伴发展的措施"苛刻到了偏执的程度"。
  "至于所谓的'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只是美国政府为本国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工业部门提供保护的借口。"皮雷斯说,美国政府应该做的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推动企业增强研发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皮雷斯认为,美国政府的一系列行为,严重损害经济全球化,增加全球研发与生产的成本,迫使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其他国家也采取保护性措施。
  他表示,受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短期内可能会存在一定挑战,但从中长期看,外部压力将为中国科学家和年轻人才加速创新提供动力。"历史证明,中国人民非常有创造力、有韧性。"
 
投资视点
 
十项长三角区域合作项目签约
 
  据悉,在6月6日举办的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长三角三省一市携手共签十项长三角区域合作项目。项目包括轨道交通、人才工作、科技金融等领域,签约主体既包括三省一市相关部门,也包括相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
  长三角互联互通成趋势。根据"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合作框架协议",将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推动长三角地区跨省城际、市域铁路运营一体化。"长三角区域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合作框架协议"将联合开展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物流运输方式多式协同等行动,推动降低长三角区域全社会物流成本;三省一市交通、网信、数据部门共签的"长三角航运贸易数字化合作框架协议",将以数字互通赋能水上运输。
  在科技创新方面,"长三角AI+场景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将加强长三角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以及AI服务企业各方的协同合作,共同推进AI技术的场景化应用。
  科技创新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三省一市科技部门签署的"三省一市加强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将实施开展交叉学科协作研究、建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等合作,共同提升长三角原始创新能力。
  同时,"长三角市场监管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战略合作协议"将推进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等四大领域先行探索,建立15项合作机制,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
  三省一市金融办签署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金融行动方案",该项目将合力推动信贷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等十方面合作内容,推动金融合作领域由点到面全覆盖。
  此外,三省一市组织部、公安部门、能源局分别签署"推动长三角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区域公安交通管理警务协作协议""省际电力互济置换合作协议"等合作项目。
 
上海出台30项降本增效措施推进新型工业化
 
  据悉,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近日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降本增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措施》,提出了5个方面17条共30项具体举措。
  30项措施中,涉及生产要素保障10项,提高要素效率6项,降低物流成本4项,加大财税支持5项,加强企业服务5项。
  此次出台的30条政策措施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发布了首个企业版《若干措施》。为了让企业"看得懂、可操作、易享受"若干措施,在全版政策措施基础上,摘出了其中面向企业的直接降成本政策予以公开发布,其他制度性的降本增效举措,由各区、各部门通过完善机制予以实施。
  二是提出了一批创新性举措。如,在加强生产要素保障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完善工业用地供给、加强工业企业住房保障、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降低工业园区供气供热价格、降低工业企业用水成本、降低工业园区网络成本等6项措施。
  其中提出,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引导工业园区在转供电环节不加价。降低连续生产型企业用电成本,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对工业用户实行深谷电价,较平段电价降低80%。及时返还企业尖峰电价偏差电费。降低工业园区供气供热价格。从2024年3月起,上海燃气公司取消原对大工业企业用户在基准价格基础上上浮5%的加价;对张江园区内企业整体下调蒸汽价格10%。
  在用地方面,对符合产业导向的工业项目,上海提出,允许首期按不低于50%的比例缴纳土地出让款,剩余价款1年内全部缴清且不计利息;提出通过"先租后售"等方式,为先进制造业企业定制工业厂房。
  三是在降低企业硬成本基础上,更为注重降低企业软成本。如,出台行政执法检查规范制度,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避免企业重复检查;针对企业反映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收费存在不透明、价格高等情况,提出围绕重点工业企业设立涉企收费监测点,及时发现和查处不正当价格行为,从而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
 
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实施
 
  据悉,为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在法治轨道上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简称《条例》)于4月24日经黑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应当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打造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建成向北开放新高地的重要窗口。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包括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和绥芬河片区。
  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方面,《条例》规定,完善口岸通关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智慧口岸;优先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培育和认证;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逐步将技术贸易、服务外包、维修服务等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支持在符合条件的区域申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鼓励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设立总部基地、地区总部、运营总部、研发总部以及销售中心、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和境外投资企业返程投资;建立企业境外投资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保障机制。
  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哈尔滨片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沿边跨境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贸易新业态发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探索"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新型跨境易货贸易。构建与制造、贸易、信息相融合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发展壮大,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承接符合本省自贸试验区发展方向的产业转移。
  在加强跨境金融服务方面,鼓励金融机构进入自贸试验区经营,支持自贸试验区内银行保险分支机构变更升级,支持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银行创新跨境结算业务模式,完善跨境结算服务体系。
  在推动向北开放合作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方面,鼓励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产能、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合作。
 
山西出台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
 
  近日,山西省商务厅等7部门印发《全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补贴范围和标准、补贴申报和审核、补贴发放和管理以及监督管理作出详细规定。
  其中明确,2024年4月24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对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含当日,下同)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其中,对报废上述两类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
  2024年4月24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对个人消费者通过省内已备案的二手车经销企业或二手车交易市场转出个人名下持有时间1年以上的乘用车,并在省内购买上户乘用车,给予2000元补贴。
  该细则所称乘用车是指在公安交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是指在2011年6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汽油乘用车、2013年6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柴油乘用车和其他燃料类型乘用车。
  符合要求,拟申请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的个人消费者,应于2025年1月10日前,通过登录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系统网站或"汽车以旧换新"小程序,填报个人身份信息,报废汽车的车辆识别代号、《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和《机动车注销证明》原件照片或扫描件,新车的车辆识别代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和《机动车登记证书》原件照片或扫描件等,向补贴受理地(即《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开具地)提交补贴申请。
 
河南信阳发布枢纽经济发展方案
 
  6月5日,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信阳市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工作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立足交通和物流枢纽优势,挖掘产业和市场潜力,重点发展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商贸服务等枢纽经济,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枢纽经济发展格局。完善枢纽经济布局,建设豫东南农产品集散基地、豫东南区域消费中心、河南省多式联运示范基地。
  《方案》明确,到2025年,综合交通线网规模达到31000公里以上,明港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500吨,信阳港吞吐量达到2500万吨,综合客货运枢纽(含物流园区)达到9个。社会物流总额突破1万亿元,物流行业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全市快递业务量达到380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达到4.5亿元,全市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达到2个。培育打造绿色食品、绿色建造、时尚家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5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枢纽偏好型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
 
安徽省出台方案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近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安徽省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加快融圈进群联动发展为主抓手,探索新型帮扶合作机制,构建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努力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据介绍,《工作方案》把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摆在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加强与沪苏浙地区、合肥都市圈以及湖北、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区域合作,推动建设一批产业承接和产业合作平台载体,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注重补齐发展短板,发挥特色优势,是《工作方案》的又一特点。安徽省将结合大别山革命老区实际,着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才智力三大关键制约因素,并立足大别山革命老区资源禀赋和生态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两大关键产业。
  根据《工作方案》,安徽省将在接续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在结对帮扶、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用地保障、干部人才等领域提出更加有力的倾斜支持政策。比如,推动合肥市与岳西县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倾斜支持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和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常态化开展项目融资对接活动、优先支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和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内有偿流转使用、放宽公务员招录条件等。
 
苏州宣布实施契税补贴加大房票推广力度
 
  6日2日,苏州市房地产长效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即日起实施16条措施,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满足居民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其中提出,苏州全市范围内不再审核购房资格。实施换购住房个税退税优惠;实施购房契税补贴,对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给予50%契税补贴,对"卖旧买新"的实施分层次购房契税补贴。同时,在苏州市购买或拥有合法产权住房且实际居住的非苏州户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落户。
  去库存政策方面,新政提出,坚持"以需定购",组织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主体购买商品住房用于职工租住。加大房票推广力度,做好房票通兑工作,提高房票使用效率。建立全市统一的房票房源库,房票房源库可纳入非住宅商品房、车库、地下车位等房源。
  另外,取消首套房和二套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不低于20%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不低于30%调整为不低于25%。购房人在所购住房城区范围内无住房的,或在所购住房城区范围内仅有一套住房且正在挂牌出售的,办理新购住房的按揭贷款时可按首套住房认定。二孩及以上家庭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时,在住房套数认定时核减一套住房。
  此外,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个人和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分别提高至120万元和150万元;二孩及以上家庭额度上浮30%;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在读)、毕业10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及留学回国人员额度上浮50%。
 
浙江聚力打造服务业六大高地
 
  据悉,为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推动浙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提出打造全球新兴产业科创高地、全球现代物流发展高地、全球数字贸易高地、全国现代金融服务高地、全国高端商务服务高地、全国品质生活高地等六大高地,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
  聚焦全球新兴产业科创高地,浙江将实施打造世界级高端软件产业集群、强化科技服务赋能、夯实智能算力底座、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尤其针对人工智能新赛道,浙江省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搭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向行业企业提供算力、算法、模型等产品服务,在制造、科研、金融、电子商务、交通等领域,形成一批垂直应用场景。
  围绕全球现代物流发展高地,浙江将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持续推进物流减税降费、推动国际物流提质增效、做优做强航运服务业、拓展物流新场景应用。当前,高端航运服务业是浙江短板之一,浙江省将加快岸基加注站、加注船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作业设备推广应用,发展船舶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航运金融新业态等。
  锚定全球数字贸易高地,浙江将实施重振电商发展优势、打造数字贸易高能级平台、推动自贸试验区创新提质。为持续保持跨境电商优势,浙江省将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资源对接服务系列活动,完善"一站两仓"(独立站、前置仓、海外仓)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等。
  此外,浙江还将统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打造全国现代金融服务高地;围绕打响"浙江服务"品牌,打造全国高端商务服务高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取消不合理消费限制,打造全国品质生活高地。
  浙江省发改委服务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加强对政策落地的统筹指导和监测调度,迭代完善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体系。
 
广州发布低空经济方案
 
  据悉,国内不少地方政府陆续发布支持措施,为发展低空经济搭建政策框架。5月31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加大力度扶持智能航空器企业,密切保持与低空生产企业的联系,跟进企业技术研发进展、适航证、运营许可证办理情况,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协助。
  据了解,广州的亿航、小鹏汇天是低空经济领域的明星企业,但这两家企业在适航和运营方面仍面临障碍。
  《实施方案》还提出,要推动低空智能航空器在国土、水文、气象、林业、交通、城管、公安、海关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各相关政府部门根据实际需求逐步加大采购力度。
  根据《实施方案》,广州将以无人机和新型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发制造为低空制造业重点,以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公共服务为低空飞行运营重点,力争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
  《实施方案》提出了五大方向,21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强统筹规划和协同推进、夯实低空基础设施基础、打造低空制造业高地、拓展特色低空应用场景、健全规则制度体系等内容,并从成立工作专班、加强资金和人才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四个方面建立保障机制。
  夯实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低空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应用推广的硬件保障。《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广州建设A类低空飞行服务站,建立服务站与军队、民航空管运行机构常态化、机制化协同关系和工作流程。加快低空智能网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低空飞行监视数字化底座,实现市域低空飞行通信、导航、监视能力全覆盖。建设地面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建成广州第一个跑道型通用机场,新建5个以上枢纽型垂直起降场、100个以上常态化使用起降点,数百个社区网格起降点。
  打造低空制造业高地
  制造业是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石。《实施方案》提出要做大做强低空经济制造业,围绕与低空经济发展关联的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导航定位、智慧交通等方面加大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力度,以动力系统、飞控系统、安全系统、复合材料为重点,加大低空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拓展特色低空应用场景
  场景应用是低空经济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实施方案》提出,要稳步开展城市空中交通试点工作,探索开通大湾区内城际间的短途直达航线以及与香港、澳门之间的跨境航线。拓展无人机物流应用场景,在广州市内开展城市无人机配送、城际无人机运输等物流方式。拓展低空智能航空器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推动低空智能航空器在国土、水文、气象、林业、环保、应急、电力、交通、城管、公安、海关、边海防、建设、农业、海洋、"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应用领域。开展低空旅游和航空运动,规划布局适宜开展航空旅游的区域、场地和类型,打造连接景区、度假区、主题公园等旅游目的地的低空旅游网。构建航空应急及医疗救援体系,推动空中处置中心和应急力量建设,探索制订空中处置力量组织指挥流程、管理制度、应急行动预案等,支持配备医疗救护直升机。打造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支持低空领域国内权威机构在广州东部中心打造建设涵盖低空飞行器及飞行汽车公告检测、适航验证、安全评估、运维保障的全方位、开放式产业公共支撑平台。
  《实施方案》还提出健全规则制度体系,包括研究制定《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
 
湖北十堰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5月21日,湖北省十堰市印发《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将该市打造成为鄂西北低空经济发展枢纽城市,力争到2030年,低空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相关企业数量突破200家,产业规模达300亿元。
  《方案》明确了8个方面重点任务和加大制造产业招引力度、培育本地低空配套企业、打造"车机一体化"特色产业等32条措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该市在低空经济产业培育、应用场景、基础设施、运行服务、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项目居全国领先水平,初步形成符合十堰实际的低空经济发展新模式。
《方案》明确了十堰市低空经济产业布局。茅箭区一体化推进低空经济项目建设,打造低空产业制造基地,构建低空运营场景,力争到2026年建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以整机制造为引领,构建无人机研发、设计、生产、组装、维护、保养、具体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张湾区依托地方产业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十堰低空经济产业园,打造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和无人机制造高地,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力争到2026年建成低空飞行测试基地、低空智能制造基地、低空经济产业人才培育和产教融合基地。竹山县依托竹山通用机场,推进通航运营和低空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力争到2026年打造1至2条县域内或跨区域低空旅游线路,创建山区农村低空经济示范县。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良好的零部件产业基础和底蕴,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力争到2026年形成低空零部件制造基地。
 
湖北省斥资3.5亿元补贴家电家居以旧换新
 
  近日,湖北省商务、公安、财政、市场监管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湖北省绿色智能家电家居以旧换新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指出,2024年6月8日至12月31日,全省安排3.5亿元补贴,其中家电以旧换新补贴3亿元,回收废旧家电补贴0.5亿元,以推动家电家居消费绿色低碳发展,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畅通家电"去旧换新"消费循环。
  根据《细则》,个人消费者在线上、线下购买若干符合条件的补贴产品,剔除所有折扣优惠后按照成交价格的10%享受一次性立减补贴,单件商品补贴不超过1000元,单个消费者享受补贴不超过3000元,本次活动补贴可与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类优惠叠加。回收企业回收补贴范围内废旧家电的补贴金额,根据实际回收类型和数量进行测算,单个回收企业最高补贴金额为200万元。
  符合条件的补贴产品包括空调、电视机、投影仪、冰箱冰柜、洗衣机、吸油烟机等17类商品,须在中国能效或水效标识网备案达一、二级能效,具有统一的国标13位商品编码。此次以旧换新补贴发放的线上服务平台为苏宁易购、京东2个电商平台,线下由云闪付提供支付服务。
  湖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积极探索"互联网+回收"新模式,推动送新与拖旧流畅衔接,由湖北供销回收公共服务平台为回收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回收服务,消费者可登录"湖北供销回收"微信小程序或致电家电回收企业预约上门收购,足不出户实现旧家电回收。若消费者尚未想好,可在"交旧"后,由湖北供销回收公共服务平台保留购新机资格,在活动截止前购买新产品即可。
 
成都印发《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
 
  近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
  为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建设西部中试中心,以中试平台为创新资源集聚枢纽,推动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加快建设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急需紧缺中试平台,重点推进建设蜂鸟智能智造、文澜智谷等中试平台。
  在未来产业上成都亦有前瞻布局。成都新增低空经济为重点产业链,加大整机项目内培外引力度,精准补齐关键零部件短板,产业需求导向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应用场景,加快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加上此番调整中新增的氢能重点产业链,成都的重点产业链达到30条。
  为完善产业生态,成都将探索局校共建,由市教育局牵头,会同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搭建校企沟通合作平台,定期发布重点产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清单,指导并支持市属高校专业建设,高质量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城产教联合体。
  为加快推动产业集群成势,成都还将用好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今年将建成运营四川省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强化智改数转产品展示、案例分享、学习培训、供需对接等功能。
  《工作要点》提出,成都今年将实施企业"四上一增"攻坚行动,力争14条产业链产值规模超千亿,10条产业链产值规模增长超百亿。  具体来看:
  实施"转企升规"专项攻坚。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以上,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00家以上。
  实施"争榜进位"专项攻坚。推动规上企业强创新、专精特新上规模,支持推动企业进入全球独角兽、各类权威500强等榜单,全年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以上。
  实施"交子之星"上市攻坚。加大企业上市服务力度,完善拟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库,对入库企业提供"一对一"专项辅导,推进优质企业挂牌上市,全年新增上市企业后备库入库企业110家以上、新增上市过会企业15家以上。
  实施"智改数转"上云攻坚。分级推动大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分类推动汽车零部件、家具等细分行业"链式"整体转型,完成3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培育1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新增上云企业2万家。
  实施"增资扩能"提速攻坚。以企业"网格化"服务加强本土企业增资扩能、技术改造等跟踪、谈判、服务,鼓励企业联合上下游共建公共平台项目,全年推进本土企业"增资扩能"项目227个。
《工作要点》还提出,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工程。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左右岸,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链长"专班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等事项纳入"月调度"工作范围。这一举措,将加快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江西发文以标准提升牵引"以旧换新"
 
  据悉,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江西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工作部署,近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江西省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了江西省标准提升行动的总体工作目标,计划到2025年,聚焦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点领域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以上、国家标准50项以上;制定发布地方标准100项以上、"江西绿色生态"团体标准100项以上;培育"江西绿色生态"认证产品(或服务)200个以上、企业标准"领跑者"产品50个以上、标准创新型企业500家以上。
  标准是行业发展、产品升级的重要牵引,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四大行动中,标准提升行动是基础。结合江西省实际,《实施方案》提出四大方面14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引领设备更新。包括加快提升设备技术标准水平、稳步升级能耗能效标准、持续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积极参与低碳技术标准攻关和筑牢安全生产标准底线等5项任务。将开展10项以上设备技术标准化重点提升工程,制修订一批能效限额、排放、低碳等领域地方标准,依法依标淘汰不达标设备。二是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提出促进消费品标准升级、增加新兴消费标准供给等2项任务。将以标准升级带动消费品升级,落实江西省《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鼓励开展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研制,打造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团体标准"领先者"。三是加大回收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共有加强绿色设计、评价标准建设和完善资源再生利用标准体系等2项任务。将加强家具等产品绿色设计标准研制,持续推进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利用、电子元器件循环产业链等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四是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提出支撑营造"以旧换新"放心环境,增强重点领域安全防范能力,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增强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等5项任务。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抓好《实施方案》的宣传贯彻落实,用好标准"指挥棒",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发挥江西产业特色优势,加快制修订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强化标准实施应用,最大程度释放标准化效能,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技术支撑。
 
大周期的经济学思考
 
  证券时报6月7日刊发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大周期的经济学思考"的文章。文章说,《蹒跚前行:1870-2010年全球经济史》是经济史学者布拉德福德·德龙的新著,该书从美国的视角出发,描绘了一幅工业化时代的全球经济图景。其独特之处在于断代时间的选择,以及采取有用知识的价值指数来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同类其他作品更有说服力。这与笔者的两个相关研究结果高度吻合。
  1870年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结束内战并开始崛起。140年后,历史来到了2010年。作者认为2010年是美国开始衰落的起点,这140年的时间正好是美国取代英国霸权地位的时期。而笔者课题研究得出的全球政治经济霸权周期也是120-150年左右,该书选择的正好是美国霸权周期,也是后工业化时代。
  1870年代也是大部分国家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的时期,这意味着世界告别了农业时代。此后,工业研究实验室、大型现代公司以及全球化,把全世界整合为一个市场经济体。作者总结这个大周期还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帝国退出了历史舞台,第二是经济重心逐渐转向由控制价值链的大型企业,第三是世界政治秩序主要通过普选确立。
  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农业一开始的发展就搭上了工业化快车。从1870年到1914年,每一年都有工业实验室发明的更新、更好的技术投入使用。广泛的各种新技术领域可以让人们去发现、拓展和应用。经济史学家罗伯特·艾伦认为,在1900年之前成功发展起来的工业经济体,政府在创造四个必要的条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即铁路和港口、教育、银行,以及对未来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实施保护性关税。但是,在1900年前后,正快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美国,依然较为贫穷且非常不平等。作者对美国发展过程的描述有助于我们了解新霸权国家崛起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20世纪第一个10年,虽然英国仍是全球霸主,但是德国已成为世界第三超级强国。正如金德尔伯格所说,在1919年之后,英国人有心无力,而美国人有力无心。
  作者认为美国的富裕来自两大促进因素,即教育与和平。这个判断可能出乎人们的意料。而作者全书都采用其估算的有用知识的价值指数,作为人类经济增长的主要解释变量。作者认为该指数在1500年(农业时代后期)是0.04,1870年达到了0.43。1770年英国工业革命,人类的技术与组织能力的增长速率实现了又一次巨大飞跃,大约提升了两倍,从每年0.15%增加至0.45%左右。尽管这个增长幅度对于370年的漫长岁月似乎不很大,但是这个指数用了大约9500年才增长了10倍。更多技术奇迹于1770年到1870年在北大西洋沿岸普及并推广到世界其他地区。到2010年,全球人口接近70亿,有用知识的价值指数达到了21。
  这个指数为笔者提出的嵌入数据要素的生产函数提供了一个检验指标,该模型刻画了人类通过数据要素处理获得技术和组织技能,并对传统的劳动力和金融资本进行了重构,使得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1870年到1914年,人类的技术与组织能力以每年大约2%的速率进步,是之前100年的4倍以上,印证了数据要素驱动的生产力在工业化时代快速增长的结论。自此以后,技术进步远远超越了人口增长,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将取代以人口数量为代表的简单劳动力,这也是作者强调的教育作用的原因。
  和平是另一个明显的原因。在1870年之后,在美国本土没有发生过战争。尽管美国参与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工业体系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从中得到了很大助力。1945年,美国彻底完成了对英国的超越。漫长的和平时期为美国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成为一个核心工业化国家。作者也探讨了较不发达的外围经济体在创造现代制造业工厂方面表现太差的原因,认为他们的较低工资水平本应成为比较优势的持久来源。但是,受数据要素处理能力(技术和工业管理知识、技能)的制约,人力资本太低,达不到工业化的基本要求。
  1870年到1914年是美国第一个黄金时代,1938年到1973年出现了又一个经济高增长期,速度甚至超出了前一个黄金时代。然而,美国1973年之后的经济增长伴随着越来越严重的不平等的扩大。2006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步伐快速放缓。作者将2007年到2009年称为明斯基主义萧条,认为糟糕的运气和选择,以及新自由主义的缺陷与错误,是21世纪前10年西方国家体系崩溃的共同原因。美国全球"领头羊"的时代,在2000年之后的数年已走向终结。
纵观15世纪大航海时代之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脉络,没有一个霸权国家能够逃脱120-150年大周期律的考验,高潮总是在前两个康波周期,而最后三五十年会出现经济增长见顶而社会问题不断恶化的情况。尽管如此,全球经济却并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新时代呼唤新秩序。第一次工业革命源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发展出来的思想和知识交流习惯,为北大西洋的核心工业强国所依赖的工程实验群体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多受到自由贸易、自由移民和自由投资的推动,促进了数代人的经济繁荣。美国目前仍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但是新自由主义带来的问题似乎已经难以被自身克服。作者提出了一些理论上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市场经济的利润最大化尝试可能会使某些国家永远无法获得先进技能和经验,而阿瑟·刘易斯提出的移民和全球商品贸易工业化要求有富裕的国内中产阶级购买工厂的产品,似乎也值得我们思考。
 
欧元区5月通胀率升至2.6%
 
  据报道,欧盟统计局5月3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2.6%,高于4月的2.4%。
  数据显示,5月欧元区服务价格同比上涨4.1%,食品和烟酒价格上涨2.6%,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0.8%,能源价格上涨0.3%。当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2.9%。
  从国别来看,欧盟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5月通胀率分别为2.8%、2.7%、0.8%和3.8%。
  荷兰国际集团欧元区高级经济学家贝尔特·科莱恩表示,5月欧元区通胀水平回升增加了人们对未来通胀路径的疑虑,这表明让通胀回到目标水平并不容易。
  欧洲央行4月11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继续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同时释放放松货币政策的信号。
  随着今年前几个月欧元区通胀逐步企稳,且已接近欧洲央行2%的中期通胀目标,专家普遍认为,欧洲央行有望在6月开启降息,但预计未来欧元区利率下调空间有限。
 
欧洲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
 
  6月6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三大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下调至4.25%、4.50%和3.75%。
  "根据对通胀前景、潜在通胀动态和货币政策传导强度的最新评估,在维持利率稳定9个月后,现在应该缓和货币政策限制的程度。"欧洲央行在公告中称,管理委员会将继续遵循基于数据、逐次会议的方法确定适当限制水平,不会预先承诺特定的利率路径。
 
标普下调法国主权信用评级
 
  据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5月31日发布报告,将法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稳定"。
  报告说,下调法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因为预计法国政府一般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将上升,到2027年将达到112.1%,高于2023年的109.0%。目前,法国政府一般债务占GDP比例居欧元区第三,仅次于希腊和意大利。
  报告指出,2023年法国财政赤字占GDP的5.5%,明显高于标普此前的预测值。标普预计,2024年至2026年,法国预算赤字平均将占GDP的4.6%,高于此前预测的3.9%。到2027年,法国预算赤字仍将达到GDP的3.5%,高于法国政府2.9%的目标。
  标普预计,法国经济将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回暖,2024年至2027年年均增速预计为1.2%,高于2023年的0.9%。劳动力市场将受益于经济改革,但解决经济和预算失衡的政策能否持续存在不确定性。
  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对媒体表示,为应对多重危机,法国政府加大开支,导致财政状况恶化,但此举挽救了经济。他说,法国政府的目标仍是"到2027年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
  4月底,另两家国际评级机构宣布维持法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穆迪将其维持在"Aa2",惠誉将其维持在"AA-"。
 
土耳其5月通胀率创近18个月新高
 
  据悉,土耳其统计局6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土耳其5月通胀率为75.45%,远超市场预期。
  数据显示,当月土耳其通胀率创过去18个月最高水平。此外,当月通胀率环比上涨3.37%。
  土耳其财政部长穆罕默德·希姆谢克当天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土耳其通胀情况将于6月开始好转,预计今年第三季度结束时土耳其通胀率将回落至50%以下。
  土耳其2022年经济运行面临高通胀压力,2022年10月通胀率达85.51%,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土耳其央行为应对通胀问题已于今年3月将基准利率上调至50%。
 
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
 
  6月5日,加拿大央行公布最新一期议息结果,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75%,为G7国家"首降"。
  根据议息结果,除基准利率(隔夜拆借利率)下调外,加拿大央行还将银行利率(BankRate)从5.25%下调至5%。
  加拿大央行认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长约3%,与央行4月货币政策报告(MPR)预测基本一致。在美国,由于出口和库存疲软拖累了经济活动,经济扩张速度慢于预期,国内私人需求增长有所放缓但依然强劲。在欧元区,经济活动在2024年第一季度有所回升。在出口和工业生产的提振下,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也表现强劲。尽管实现价格稳定的进程崎岖不平且进度不同,但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继续缓解。
  而在加拿大,经济增长在去年下半年停滞不前后,于2024年第一季度恢复。加拿大第一季度GDP增长为1.7%,低于MPR的预期。加拿大央行认为,库存投资疲软抑制了经济活动,但消费增长稳健,商业投资和住房活动也有所增加。而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企业继续招聘,尽管就业增长速度低于劳动年龄人口。虽然工资压力依然存在,但似乎正在逐渐缓解。总体而言,最近的数据表明经济仍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运行。
  而加拿大央行货币政策主要考量因素是,4月份CPI通胀进一步放缓至2.7%。央行首选的核心通胀指标也有所放缓,三个月的指标表明通胀势头持续下降。CPI各组成部分的价格上涨幅度指标进一步下降,接近历史平均水平。但值得关注的是,住房价格通胀仍然居高不下。
  而随着更多证据显示通胀正在缓解,加拿大央行货币政策管理委员会同意货币政策不再需要限制性,并将政策利率下调了25个基点。最近的数据增强了该行对通胀将继续向2%目标迈进的信心。尽管如此,通胀前景面临的风险依然存在。管理委员会正在密切关注核心通胀的演变,并特别关注经济中供需之间的平衡、通胀预期、工资增长和企业定价行为。
  在议息结果发布后的记者会上,加拿大央行行长蒂夫·麦科勒姆(TiffMacklem)表示,虽然通货膨胀率仍高于2%的目标,住房价格通胀率居高不下,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今年持续下降,潜在通胀指标越来越多地表明经济持续宽松。
  麦科勒姆特别强调,CPI从12月的3.4%回落至4月的2.7%;核心通胀指标已从去年12月的约3.5%降至4月的约2.75%;连续3个月核心通胀率从12月的约3.5%放缓至2%以下。
  麦科勒姆认为,这些数据都意味着限制性货币政策正在缓解价格压力。随着进一步和更持久的证据表明通胀正在缓解,货币政策不再需要那么严格。换言之,降低政策利率是合适的。
麦科勒姆还表示,如果通胀继续缓解并且对通胀可持续地走向2%目标的信心继续增强,那么有理由预期我们的政策利率将进一步下调。
 
投资分析点评
 
▲爱玛科技拟20亿元投建兰州新区产业园
 
  据悉,爱玛科技(603529)5月31日晚间公告称,拟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书,在兰州新区通过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爱玛兰州新区产业园项目。公司拟通过自有资金、直接或间接融资等方式,计划投资约20亿元,用于进一步扩大公司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产品产能。
  该项目用地面积约为824亩。此次投资将有助于完善公司在西北地区的产能布局,并满足未来市场拓展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作为电动两轮车头部企业,爱玛科技一个月前已经投资30亿元扩大产能。爱玛科技曾于4月26日公告称,拟在江苏徐州市丰县通过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爱玛科技集团丰县产业园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用于进一步扩大公司电动三轮车产品产能。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434亩。
  丰县是我国主要的电动三轮车产业基地,已形成了集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研发创新、销售服务、物流运输等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电动三轮车产业链。
  据报道,早前在业绩说明会上,爱玛科技曾表示,电动三轮车因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中短途货运和多人客运的需求,同时兼具经济、便捷、省时省力的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蔚来能源获武汉国资15亿元战略投资
 
  5月31日晚,蔚来汽车( 09866.HK /NYSE:NIO)披露,与多家主机厂达成换电合作后,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下称"蔚来能源")获得武汉光创新兴技术一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武汉光创基金")等机构15亿元战略投资。
  蔚来能源成立于2017年,是蔚来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地址位于湖北武汉,董事长为秦力洪。秦力洪同时是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蔚来能源主要提供充电、换电等能源服务。截至5月31日,蔚来汽车在全国范围内的换电站、充电桩保有量分别为2427座、22595根,是国内布局换电站、充电桩最多的汽车品牌。
  李斌称,蔚来能源充电业务已基本上实现盈亏平衡,换电业务在部分区域实现了盈利。
  蔚来汽车称,这轮战投所获资金将用于充电、换电、储能、电池服务、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制造、运维,以及蔚来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发展等。
 
▲孩子王拟豪掷近5亿元买楼
 
  据报道,继去年8月抛出10亿元完成收购乐友国际控股权后,孩子王(301078)5月31日晚间公告称,拟购买关联方星仁力持有的五星广场T1、T2办公楼部分楼层房地产,资产位于江宁区麒麟高新区运粮河东路以南、光华路以东,建筑面积共计2.88万平方米,交易价格为4.9亿元。
  星仁力成立于2020年1月15日,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股权结构方面,南京星绘恒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00%,实际控制人为汪建国。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公告显示,星仁力的控股股东为五星控股集团,五星控股集团董事长为汪建国。汪建国也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孩子王控股股东江苏博思达100%股权。因此,星仁力为上市公司的关联方。
  谈及购买办公大楼,孩子王直言,公司总部目前日常经营和办公场所主要为租赁物业,2023年8月已完成对乐友国际的收购,公司当前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因而公司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将持续扩大,现有租赁物业不能有效满足日常经营和办公需要,本次购买办公楼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公司经营发展和未来业务人员发展需要。
  同时,购买办公楼将实现总部各部门及乐友国际部分职能部门的统一办公,增强团队稳定性,缩短管理链条,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公司拟购买的该处不动产位于长三角特大城市南京市的优势地段,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交通配套优势以及使用期限较长的优点。
  孩子王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母婴商品销售、母婴服务等。2023年6月,孩子王宣布拟10.4亿元收购乐友国际65%股权。乐友国际总部位于北京,是我国母婴童行业大型连锁零售龙头企业之一。孩子王彼时表示,交易完成后,双方将在市场布局、运营模式、供应链资源、仓储物流及数字化应用整合等方面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强化孩子王的规模优势及市场龙头地位。该笔交易于当年8月顺利完成。
4月28日,孩子王披露,公司收购乐友国际控股权后,成为母婴连锁行业第一家营收规模近百亿的企业,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增强,孩子王和乐友门店总数近1200家,迅速扩大北方市场规模,全国网格化布局进一步完善。
 
  ▲比音勒芬拟不超23亿元投建总部基地项目
 
  6月5日晚间,比音勒芬(002832)公告称,公司拟投资建设比音勒芬湾区时尚产业总部基地项目,以满足公司发展需求,加快新零售产业布局。
  比音勒芬披露,项目所在地为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HL18BJ-03地块四,公司已于2022年12月购买取得该地块使用权,土地成交金额2.09亿元,该地块属于一类工业用地。项目地块可建设用地面积91839平方米,拟分三期逐步建设投入使用。
  项目建设规划方面,比音勒芬拟建设国际时尚产业总部、国际时尚发布中心、高端面料研发中心、智能板房中心(板房库)、检测中心、小型智能生产车间(专业制造T恤)、公司品牌博物馆、直播等新零售运营中心、员工健身运动中心。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不超过23亿元(含土地价款),预计8至10年建设完成。
  比音勒芬成立于2003年,以服饰研发设计、品牌运营及数字化运营、营销网络建设及供应链管理为主要业务,总部位于中国广州,2016年12月于深交所上市,是中国高尔夫服饰第一股,被资本市场称为"衣中茅台"。目前,比音勒芬旗下已拥有比音勒芬主标、比音勒芬高尔夫品牌、威尼斯狂欢节品牌以及2023年新收购的国际奢侈品牌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
 
  ▲清华系大模型公司生数科技再融数亿元
 
  6月5日,国内多模态模型公司生数科技公告,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和百度联合领投,中关村科学城公司等跟投,启明创投等数名老股东继续支持。
  生数科技称,本轮融资完成后,将坚持其原生通用多模态技术路线,持续迭代优化自研大模型,并加速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
  此前的3月12日,生数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达泰资本、鸿福厚德、智谱AI、老股东BV百度风投和卓源亚洲继续跟投。
  生数科技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的团队之一,今年4月联合清华大学发布了国内首款全面对标OpenAI Sora的视频大模型Vidu。Vidu支持一键生成16秒、分辨率1080P的高清视频内容,不仅能够模拟真实物理世界,还拥有丰富想象力,具备多镜头生成、时空一致性高等特点,性能全面对标国际顶尖水平。这也是Sora发布以来,多模态大模型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据了解,生数科技在2022年提出全球首个Diffusion与Transformer融合架构U-ViT,并在半年后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开源全球首个基于此融合架构的多模态扩散模型 UniDiffuser,成功验证了大规模训练融合架构的可行性与涌现能力。
2024年初,OpenAI推出视频大模型Sora,其背后采用的融合架构Diffusion Transformer和原生多模态技术路线引发关注,而彼时生数科技对该技术路线的布局已持续超过一年。据介绍,早在 2023 年初大语言模型兴起之际,生数科技创始团队就研判大模型的发展必将从语言单一模态走向多模态融合。因此成立之初,生数科技就坚持采用 U-ViT 融合架构处理多模态数据,持续探索大模型在图像、3D、视频等多模态生成任务下的性能边界。
 
▲五矿资源供股募资约11.5亿美元
 
  据悉,为置换非洲铜矿债务融资,五矿资源(01208.HK)6月4日公告,公司拟按"5供2"基准(即每持有5股股份获发2股供股股份),新增发行约34.65亿股股份,占公司扩大后股本约28.57%,总募资约90.79亿港元(约合11.62亿美元),扣除开支后净募资约89.86亿港元(约合11.5亿美元)。
  供股一般折价发行,上市公司股价逢供股普遍下跌。五矿资源此番供股股价为2.62港元/股,较停牌前收市价3.82港元/股折价约31.41%,较合并资产净值约3.88港元/股折价约32.51%。
  五矿资源2023年11月以18.75亿美元收购非洲Khoemacau铜矿,扩建项目另需7亿-8亿美元;供股所募资金中,超8亿美元用于偿还购买该矿时的股东贷款融资;此前还曾向国新国际让渡该矿45%股权。
五矿资源是央企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旗下的资源上市公司,后者持有其已发行股份67.49%,另由公众持股32.5%。
 
  ▲锦龙股份将清仓中山证券
 
  据报道,继向国资转让东莞证券的股权后,锦龙股份(000712.SZ)将再次清仓减持其所持有的中山证券股权。6月5日晚间,锦龙股份公告称,将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所持有的中山证券全部股权,约12.06亿股,占中山证券总股本的67.78%。
  中山证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锦龙股份(67.78%)、中山市岐源投资有限公司(6.74%)西部矿业(601168)集团(4.94%)。
  一位接近锦龙股份的知情人士表示,若出售顺利,卖出中山证券将为锦龙股份回笼大量资金,乐观预计交易价格将在40亿元以上,大概率将由国资接盘。
  此前,为降低公司的负债率,优化财务结构,锦龙股份2023年12月曾筹划转让东莞证券至多6亿股,占后者总股本比例约40%。至今年3月,与东莞证券第四大股东--东莞金控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东莞金控")达成初步意见,东莞金控将收购其中3亿股,目前正在谈判中。
 
  ▲长城汽车调整欧洲策略
 
  据报道,长城汽车(601633.SH / 02333.HK)日前表示,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加上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长城汽车集团将相应调整未来欧洲战略。长城汽车称,将于 2024 年 8 月起停止欧洲总部长城汽车德国有限公司(GWMD)的运营,同时将长城汽车欧洲零部件仓库从德国纽伦堡搬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长城汽车集团将承担为现有欧洲经销商和客户提供所需业务支持的责任,同时也战略性地开拓和进入新市场。"
  在此之前,长城汽车在德国慕尼黑设立了欧洲总部,负责统筹欧洲业务。
  2021年9月,长城汽车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中正式宣布进军欧洲市场。该公司采取双品牌战略,同时引入子品牌"魏"和"欧拉"。欧拉车型专注纯电,魏牌车型则以插电混动为主。当年11月,长城汽车在慕尼黑成立子公司,作为开拓欧洲大陆市场的中心。公司当时称,欧洲总部的职能将涵盖研发、销售、管理等。
  长城汽车对此次变动解释称,公司欧洲战略、现有的网络和服务都没有变,只是对运营模式进行了调整,由集团总部直接运营欧洲市场能带来更多的资源支持。
  业内人士称,通过海外团队管理当地业务是中国车企的惯常做法,但现在长城汽车可能无法承受在欧洲市场的长期投入。
据了解,长城汽车目前在德国、英国、爱尔兰、瑞典和以色列等地提供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含 GWM(长城汽车)、GWM ORA(欧拉)、WEY(魏牌)车型。
 
  ▲天齐锂业欲阻止智利化工矿业国有化
 
  据报道,全球第二大锂生产商智利化工矿业公司(NYSE:SQM,下称SQM)国有化迈出实质性一步,作为SQM第二大股东的中国锂业公司天齐锂业( 002466.SZ )陷入尴尬,目前正尝试申诉。
  6月3日,天齐锂业发布公告称,关于SQM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下称Codelco)拟成立合资公司一事,天齐锂业在今年5月21日委托智利律师向智利金融市场委员会(下称"CMF")提交了请求,要求SQM就这一交易召集特别股东大会,并获得股东大会上三分之二投票权才批准交易。CMF已就此通知了SQM,后者需在6月3日之前给予回复,天齐锂业目前暂未收到相关回复或反馈。
 
  ▲澳大利亚要求中方资本出售北方矿业股权
 
  6月3日,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吉姆·查尔默斯(Jim Chalmers)以所谓的国家利益为由,要求域潇基金(Yuxiao Fund)及其四家关联公司减持或出售其在西澳大利亚稀土开发商北方矿业公司(Northern Minerals)的股份。这五家公司持有的股权合计仅占北方矿业总股本的10.4%。
  中国被命令出售股份的投资者是中国矿业投资者吴域潇,他在新加坡注册了一家私人投资基金公司,名为域潇基金,在去年9月购买了8000万股澳大利亚北方矿业的股份。
  按照Jim Chalmers的要求,吴域潇必须在60天内售出他所有持有的澳北方矿业股份。另外,两家公司及其中国投资人刘熙美和王熙也被指示在同期内出售他们所持有的澳北方矿业股份。
  Jim Chalmers表示,该决定的依据是澳大利亚1975年《外国兼并收购法》。"这一决定旨在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并确保我们的外国投资框架被遵循。"在2022年版的关键矿产战略中,澳大利亚政府将稀土纳入26种关键矿产之一,并称这一类别下的金属会获得更高的政府参与度。
  此举出台之际,澳大利亚国内正就中国在稀土领域所谓的主导地位展开激烈辩论。稀土被用于制造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以及国防工业。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数据,稀土也是现代军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通讯设备、隐形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
  北方矿业公司旗下拥有北领地和西澳优质稀土矿资源,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开发重稀土加工系统,计划成为除中国外全球首家重要的重稀土生产商。
  中国被认为控制着全球70%的稀土开采和90%的稀土加工能力。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已将稀土确定为其关键矿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希望帮助本国企业在中国以外发展供应链。
  澳大利亚稀土开发商北方矿业公司(Northern Minerals)已被定位为伊卢卡资源公司(Iluka Resources)正在西澳大利亚海岸建造的一家精炼厂的稀土元素主要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澳大利亚政府第一次对中国企业给与"特殊照顾",就在去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还阻止了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域潇基金(Yuxiao Fund)将其在北方矿业的股份增加一倍、至近20%的尝试。
 
  ▲力拓拟在西澳大利亚州建设工业实验设施
 
  据矿业巨头力拓6月4日披露,其将投资1.43亿美元在西澳大利亚州建设一座工业实验设施,进一步评估BioIron(生物质炼铁)技术的效率。若与可再生能源和速生生物质碳循环相结合,该工艺有望比传统的高炉转炉工艺减少高达95%的碳排放量。
  这一新工艺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使用生物质和微波能代替焦煤,将皮尔巴拉铁矿转化为金属铁。此前,力拓已在德国一个小型中试厂成功试验了此炼铁工艺。
  力拓铁矿首席执行官乔德(Simon Trott)表示,BioIron这一新技术有望在未来的低碳钢铁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思科推出10亿美元AI投资基金
 
  6月4日,思科LIVE 2024大会上,思科的投资部门推出了10亿美元的全球人工智能投资基金,以推进行业创新,目前已对Cohere、Mistral AI和Scale AI进行首轮战略投资。
  Scale AI估值接近 140 亿美元,总部位于美国,提供一个以数据为中心的端到端平台,为 AI 应用提供培训和验证。
  Cohere估值约为 50 亿美元,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和美国旧金山,提供以安全为重点的前沿大型语言模型(LLMs)和检索增强生成(RAG)功能。
  Mistral AI估值约为 50 亿美元,总部位于法国巴黎,为企业开发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
 
  ▲意法半导体获意大利政府20亿欧元补贴
 
  5月31日,欧盟委员会公告,在《欧洲芯片法案》下,批准意大利政府补贴意法半导体(ST)20亿欧元,以支持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卡塔尼亚建造和运营的集成芯片制造工厂,用于制造碳化硅(SiC)相关电力器件。该项目的总投资额为50亿欧元。
  碳化硅是一种用于制造晶圆的复合材料,支持高性能功率器件中使用的特定微芯片,例如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和可再生能源等。卡塔尼亚园区的芯片集成工厂将涵盖从原材料到成品器件的所有制造步骤,包括功率晶体管和功率模块的生产。晶圆直径为200mm,工厂计划在2032年满负荷运行。
  欧盟评估,意法半导体将建成欧洲第一家集成碳化硅制造工厂。
  据了解,在新冠疫情期间,供应链中断和对需求的误判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短缺,全球政府为刺激半导体的本地化生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欧盟《芯片法案》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该法案,欧盟希望在2030年占据全球半导体产量的20%。
  路透社称,意法半导体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基于欧盟《芯片法案》获得政府援助的公司,英特尔和台积电的重大项目仍在等待批准,但欧盟反垄断专员Margrethe Vestager表示,这种情况将会改变。
 
  ▲沙特阿美启动二次股票发行
 
  据悉,沙特交易所6月2日发布声明称,全球最大油气厂商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下称沙特阿美)当日启动股票二次发行,共出售15.45亿股沙特阿美股票,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0.64%。沙特阿美将股票发行价格区间设定为每股26.70沙特里亚尔至29沙特里亚尔。以此计算,沙特阿美股票二次发行的募资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
  此前,沙特阿美2019年在首次公开发行(IPO)时曾募集近3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然而,相比2019年IPO,此次发行股票将面向国际投资者。
  同时,此次沙特政府出售股份所获取的资金,和沙特阿美IPO时的相似。2019年,沙特阿美公司上市时,沙特政府就表示,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支持沙特经济多元化转型和"2030愿景"的各项计划。
  "2030愿景"是沙特2016年提出的一项庞大的国家转型计划,希望将进一步发展人民才智,增强人民技能,壮大国家经济实力,实施多元化战略,以关键竞争力为动力,推动国家迈向丰富多彩的未来。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为实现"2030愿景"的主要执行者。该机构致力于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资产的领先投资、重视沙特经济的关键部门、并积极参与数字经济。为此,该机构先后三次从沙特政府手中获得了沙特阿美共16%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经济已连续三个季度萎缩,预算也连续六个季度出现赤字。在这种背景下,沙特阿美维持了310亿美元的季度股息,这对拥有该公司约82%股份的沙特政府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沙特财富基金还持有这家市值1.9万亿美元的能源巨头16%的股份,沙特政府将继续是沙特阿美的主要股东。
 
  ▲日本夏普公司计划建大规模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据悉,日本夏普公司6月3日宣布,将联合日本大型通信运营商凯迪迪爱公司、美国超微电脑公司等企业,在位于大阪府堺市的大型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建设大规模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夏普公司说,该公司已和凯迪迪爱公司、超微电脑公司、日本"数据段"(Data section)公司达成一致,就设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开始商讨。
夏普公司说,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构建能应对快速增加的人工智能处理需求的数据中心,而建立拥有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有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采购最先进的运算单元、建设能抑制设备发热的高效率冷却系统、以及确保供电和生产场地。夏普公司称将和各合作企业就采购美国英伟达公司的最先进人工智能运算单元,以及由超微电脑公司提供能应对设备发热的平台等进行商讨,凯迪迪爱公司将提供网络构建和运用方面的支持,而供电和生产场地方面将探讨使用来自夏普子公司"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的设施和设备。
 
  ▲恩智浦与世界先进在新加坡合资建12英寸晶圆厂
 
  6月5日,恩智浦半导体(NXP)与台积电(TSMC)持股的晶圆代工公司世界先进积体电路(简称"世界先进公司")宣布,计划在新加坡建立一家制造合资企业VSMC,将在新加坡建造一座新的12英寸(300mm)半导体晶圆制造工厂。
  该合资晶圆厂将支持130纳米至40纳米混合信号、电源管理和模拟产品,目标客户来自汽车、工业、消费和移动终端市场。基础工艺技术计划从台积电获得许可并转让给合资公司。
  这家合资企业将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建设晶圆厂,并于2027年向客户提供初代产品。
  该合资企业将作为独立的商业晶圆代工供应商运营,为双方股权合作伙伴提供有保证的比例产能,预计到2029年每月产量为55000片300mm晶圆。
工厂初始扩建的总成本预计为78亿美元。世界先进公司将注资24亿美元,占合资公司60%的股权,恩智浦将注资16亿美元,占剩余40%的股权。世界先进公司和恩智浦已同意额外出资19亿美元,用于支持长期容量基础设施。其余资金(包括贷款)将由合资企业的第三方提供。该晶圆厂将由世界先进公司运营。
 
  ▲富士康与英伟达联手打造先进计算中心
 
  6月6日,富士康科技集团与英伟达在COMPUTEX 2024大会上宣布,将建立先进计算中心。
  据悉,该设施以英伟达GB200服务器为核心,富士康将利用这一技术提升其智能制造、电动汽车(EV)和智能城市平台。该项目选址在中国台湾地区高雄软件园区,预计2026年竣工。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爱尔眼科拟斥资逾13亿收购52家医疗机构
 
  据悉,爱尔眼科(300015)5月31日晚间发布公告,拟斥资13.44亿元收购52家境内医疗机构股权,进一步深化在全国各地的"分级连锁"体系。
  这52家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下沉市场,爱尔眼科目标将其作为未来"强基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收购标的目前普遍处于培育期,2023年经营业绩有较大幅度提升。
  据了解,在本次收购完成后,爱尔眼科将发挥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平台优势和并购整合的丰富经验,通过集团各专业学组、各事业部、各省区的综合能力进行系统的帮扶和精准的支持,持续提升标的公司的经营状况、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展望2024年,爱尔眼科表态将继续推进实施"1+8+N"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医疗网络建设。在国内市场,公司将继续完善各省区区域内的纵向分级连锁网络体系,加快省会城市一城多院、眼视光门诊部(诊所)横向同城分级诊疗网络建设,多个省区逐步形成"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布局;在海外市场将夯实现有医院布局,把握时机进军海外其他地区。
 
  ▲江西铜业终止子公司分拆上市
 
  据悉,江西铜业(600362)2024年6月4日晚间公告称,基于目前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拟终止分拆控股子公司江西省江铜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铜铜箔")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江西铜业是于2022年5月22日筹划此次分拆上市的。2022年9月26日,深交所受理江铜铜箔创业板IPO。2023年6月16日,江西铜业公告,分拆所属子公司江铜铜箔在创业板上市获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此次IPO江铜铜箔原计划募资20亿元,分别投入到江西省江铜耶兹铜箔有限公司四期2万吨/年电解铜箔改扩建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彼时,江西铜业表示,江铜铜箔分拆上市有助于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公司整体融资效率,降低整体资产负债率,增强公司综合实力。
  江铜铜箔主要从事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江西铜业主营业务包括铜和黄金的采选、冶炼与加工。股权机构上,江西铜业合计控制江铜铜箔72.30%的股份,为控股股东;江西省国资委为江铜铜箔实际控制人。
对于终止此次分拆上市对公司的影响,江西铜业在最新公告中称,不会对公司产生实质性影响,不会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亦不会影响公司未来战略规划的实施。
 
▲兖矿能源拟出资15.55亿并购物泊科技
 
  5月31日晚间,兖矿能源(600188)公告称,公司拟出资15.55亿元,取得物泊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物泊科技")45%的股权。同时,福建东沃及福建东创分别将其所持有的全部目标公司股权(合计6.32%)全权授予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表决权占目标公司全部实缴出资的51.32%,公司获得物泊科技控制权。
  物泊科技成立于2018年4月17日,目前其已逐步发展成为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为一体,运营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全球主要经济区域,业务涵盖大宗商品供应链、互联网+物流、工程物流、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科技创新型综合物流服务商。
  兖矿能源表示,物泊科技拥有丰富的数字化平台迭代开发能力,通过收购,公司将获得成熟的网络货运平台业务,延伸公司"实体物流+平台"发展模式,完善"产销储配送"物流体系,提升公司智慧物流产业竞争实力和发展速度。与此同时,物泊科技可为公司及其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供应链效能带来整体提升,公司可帮助目标公司积累优质的大宗商品客户资源,二者可相互赋能,实现协同发展。此外,有助于提升公司智慧物流产业的整体数字化水平,加速智慧物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兖矿能源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中国最大的煤炭出口企业之一。
 
  ▲香港特专科技首股晶泰科技启动IPO
 
  6月4日,已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的以AI+实验机器人驱动创新的科技公司晶泰科技宣布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计划,计划全球发售1.87亿股股份,每股作价5.03港元至6.03港元,预计于6月13日上市。
  作为国内头部AI制药玩家,晶泰科技由3位博士2015年在深圳创办。成立9年累计吸金7.3亿美元(约52.9亿元),融资规模在全球AI制药公司里排在第一位。
  晶泰科技本次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逾3.37亿元等值股份,以集资上限计,占29.89%,其中恒基地产(00012)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李家杰个人持有的投资公司认购4000万元;内地私募投资公司国盛资本认购1200万美元;有"中国最牛天使投资者"之称的龚虹嘉旗下投资公司Ginkgo Fund认购1000万美元,还包括百奥赛图、法盛资本等。
  招股书介绍,晶泰科技是一个世界前沿的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主营业务分为两大块:一是提供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二是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
  此前,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晶泰科技本身不是一家药企,我们不以研究生物学为主,而是专注在为药物研发做新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测试。我们为药物领域打造的算法和平台还可以设计别的功能材料,用于其他行业领域。"
  晶泰科技是一家未商业化公司,在不能符合上市规则第8.05(1)、(2)或(3)条规定的基准下,寻求根据上市规则第18C章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这是港交所于2023年3月31日第18C章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规则正式生效以来,按此规则申请上市的第一家通过聆讯的公司。
  晶泰科技于2024年4月22日获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国合函〔2024〕846号),拟发行不超过约4.1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招股书显示,晶泰科技已获得多轮上市前投资,于最后一轮D轮其投后估值达19.68亿美元。
 
  ▲山航小股东提议罢免董事长
 
  6月3日,退至三板的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航B3,420178.NQ)公告称,有股东提议罢免现任董事长徐传钰。
  据公告,山航B3董事会6月2日收到合计持有3%以上股份的股东李世跃等书面提交的三项提案:《关于以集合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的议案》《罢免徐传钰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职务的议案》《增选中小股东代表担任董事一名的议案》。上述议案将在6月13日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进行表决。
  分析师认为,上述提案的提出是因为山航退市并被中国国航(601111.SH)并表以来,小股东认为其利益严重受损,要通过此举表达不满。他进一步解释,小股东一是希望山航能回购手里股份、减少损失;二是董事会近几年所做决定损害了自身利益,需要有人为此负责;三是希望在董事会中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据悉,去年上半年,国航通过收购山航集团原股东的股权,取得了山航集团的控制权,随后向山航股份除国航及山航集团以外的其他股东发出全面要约,但要约收购价只有2.62港元,与*ST山航B当时的股价相差甚远,甚至低于去年7月退市前的收盘价2.73港元。2.62港元的价格更是无法让小股东们满意,不少小股东是在疫情前入股山航,成本超过5港元甚至10港元/股。
  最终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几乎所有的山航中小股东都拒绝了国航的此次要约,但也没能阻止山航退市的命运:因连续两年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深交所决定对其股票*ST山航B终止上市,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转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进行股份转让。
 
▲恒大地产41.75亿元罚单落地
 
  5月31日,证监会表示,近日依法对恒大地产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41.75亿元,对恒大地产时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许家印处以顶格罚款4700万元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据悉,证监会依法对恒大地产欺诈发行债券行为按照其所募集资金的20%进行处罚,对其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处以顶格罚款,这也是开展债券市场统一执法以来的最严尺度。证监会还透露,正在推进对相关中介机构的调查。
  证监会认定,2019年至2020年期间,恒大地产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虚增收入及利润,致使在交易所市场公开发行债券存在欺诈发行,所披露的相关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恒大地产还存在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仲裁、未按规定披露未能清偿到期债务情况等行为。
  据了解,在今年3月18日,恒大地产已披露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根据告知书,恒大地产涉嫌债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已由证监会调查完毕,证监会拟对恒大地产处以41.75亿元的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处罚仅仅涉及恒大地产在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虚假陈述和欺诈发行问题,不涉及恒大集团旗下其他板块风险事项。
  恒大地产也不能和恒大集团直接画等号。恒大地产由中国恒大集团(香港上市公司)间接持有61.25%股权。除了恒大地产外,恒大集团涉及多项业务,还包括恒大汽车、恒大物业、恒大财富、恒大人寿、恒腾网络、房车宝、恒大童世界(曾用名恒大旅游)、恒大健康、恒大高科技、恒大冰泉、其他业务。上述业务均由不同的独立经营主体负责,并由中国恒大集团直接或间接持股。具体来看,恒大地产债券在恒大集团总负债中占比较低。
  另据了解,恒大地产一案中,多家中介机构涉及其中,包括中信建投、中诚信国际、普华永道以及金杜律师事务所等。证监会正在积极调查相关的中介机构,待调查完毕后公布调查结果。
 
▲哈空调控股股东董事长被立案调查
 
  据悉,哈空调(600202)6月3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从控股股东哈尔滨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投集团")获悉,工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铭山因涉嫌职务违法被哈尔滨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并立案审查调查。
  哈空调公告称,刘铭山未在公司担任董事、监事或高管职务。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本事项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哈空调是一家地方国有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哈尔滨市国资委。自1952年建厂以来,哈空调为中国的空冷换热行业填补了50余项空白。
工投集团前身为哈尔滨市机械局、轻工局等多局盘整合并,实现资源的优势整合,2011年1月工投集团正式挂牌成立,经哈尔滨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从事工商业项目的投资、融资、运营、管理,自营或代理货物和技术进出口,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及资本运营。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总资产达200多亿元,拥有员工近万人,是以发展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为主的竞争性投资集团。哈空调2024年一季报显示,工投集团是持有哈空调34.03%股份的国有法人大股东。
 
  ▲PingPong旗下支付公司被罚没逾4400万元
 
  据报道,近年崛起的跨境支付机构PingPong(杭州乒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控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浙江航天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下称"浙江航天电子"),于近日领到巨额罚单。
  人民银行2024年5月31日晚间发布的政处罚公示显示,浙江航天电子因8项违法行为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596.314191万元,罚款2825.314191万元,合计罚没超过4421万元。这是5月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之后,央行对支付机构开出的第一张巨额罚单,也是目前为止第一张针对跨境支付机构的罚单。
  浙江航天电子的8类违法行为包括违反机构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其中,4类都涉及反洗钱有关监管要求。此次被处罚,或与PingPong在2021年底完成收购浙江航天电子、取得境内支付业务资质之前已在国内展业有关。
  同时,时任浙江航天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的牟某燕,因对公司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4项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罚款11.5万元。
  时任浙江航天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商务部总监的张某权,对公司违反机构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4项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30万元。
  浙江航天电子是一家第三方持牌支付机构,于2012年6月首次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至2027年6月,获许可的业务类型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浙江省)、互联网支付(全国)。2021年,跨境支付巨头PingPong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间接持有浙江航天电子51%股权,从而曲线获得国内支付牌照。随后,浙江航天电子的官网名称也变更为PingPong支付。
 
  ▲卡塔尔投资局或接手华夏基金10%股权
 
  据消息人士6月6日披露,卡塔尔投资局(QIA)决定从春华资本手中买入华夏基金10%的股份,目前正在报监管审批。
  成立于2005年的卡塔尔投资局,当前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在全球主权财富基金中排名第九。
  此前,华夏基金的股东情况如下:中信证券持股62.2%,系实控人;外资机构迈凯希金融公司持股27.8%;天津海鹏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海鹏")持股10%。穿透股权后,天津海鹏的实控人即为春华(天津)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即"春华资本")。
  今年3月18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同意天津海鹏以不低于4.9亿美元的价格转让华夏基金10%股权,并放弃这部分股权的优先购买权。以此计算,华夏基金估值约为49亿美元,约合355亿元人民币。
  若上述交易能够落锤,卡塔尔投资局将成为华夏基金第三大股东。
  从历史来看,华夏基金股权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变动。2007年12月,中信证券成为华夏基金的唯一股东,持股比例为100%,此后股权结构又多次调整。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按下"快进键",华夏基金也迅速成长为万亿元规模巨头,公司股权也增值显著。2001年华夏基金注册资本为1.38亿元,而目前估值已达300多亿元。
  有关数据显示,全球前十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中,中东占据4个席位,管理的总资产规模约占三分之一,接近3.4万亿美元。其中,中东目前排名第一的主权财富基金为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管理规模为9930亿美元,随后是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管理总资产9250亿美元。科威特投资局(KIA)、卡塔尔投资局(QIA)分别管理着9234亿美元、5260亿美元规模的主权基金。
 
▲沙特阿美完成对巴基斯坦天然气石油公司40%的股权收购
 
  5月31日,沙特阿美宣布已完成对巴基斯坦天然气石油公司40%的股权收购,进一步拓展了公司在全球零售业务领域的发展。
  巴基斯坦天然气石油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下游燃料、润滑油和便利店运营商,旗下经营着1200多家加油站。
  此次收购业务首次于2023年12月宣布,是沙特阿美在巴基斯坦的第一笔下游零售业务投资。
沙特阿美产品与客户常务副总裁亚瑟·穆夫提说:"我们在全球零售业务领域的扩张步伐正在加快,本次收购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关键一步。我们期待将我们的资源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寻找新的机遇,并在海外进一步拓展公司品牌。"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正式退休
 
  据报道,台积电(TPE:2330/NYSE:TSM)6月4日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完成了董事会改选,现任公司总裁魏哲家将出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刘德音则按计划退休。这标志着2018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退休后,台积电由刘德音任董事长、魏哲家任总裁的"双首长制"时代的结束。
  在刘德音作为董事长主持的最后一次股东会上,刘德音、魏哲家均指出人工智能应用带动先进制程芯片的需求,台积电将凭借技术优势处在领先地位。魏哲家称,尽管面临大环境的不确定性,预计2024年仍是台积电实现健康成长的一年。"AI芯片所需要的最新半导体技术和封装方案、强大的制造系统、高良率生产是台积电的优势和机会。"
  据了解,刘德音在任期间强化海外产能布局,积极推动台积电在美国建厂。
 
  ▲英伟达市值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
 
  6月5日,美国半导体公司英伟达(NASDAQ:NVDA)市值超过苹果,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当日,英伟达股价涨5.16%至1224.4美元,市值站上3.01万亿美元高位,超过苹果的3万亿美元市值,仅次于微软的3.15万亿美元市值。
  一年前,英伟达市值尚不足1万亿美元。凭借AI东风,英伟达股价一路飙涨,今年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就已超过147%。如今,英伟达的市值约相当于23个英特尔、11个AMD。
  市场不断有声音质疑英伟达的估值合理性、未来可持续性等问题,英伟达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在今年3月举办的GPU(图形处理器)技术大会(GTC)上回应称,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2023年达到2500亿美元左右,并在以每年20%至25%的速度增长,这主要是由于AI方面的需求,而英伟达会在这一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此前行业惯例通常为"两年一迭代",而黄仁勋在6月2日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公司新半导体技术路线图,首次宣布了Rubin平台作为Blackwell的下一代平台,并表示公司将以年为单位更新技术路线。
 
管理视点
 
不可或缺的竞业禁止协议
 
证券时报6月7日刊发经济学家、资深投资人于智超撰写的文章指出,在企业之间,商业间谍还属于不太常见的,最常见的是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在岗人员,不管是有意泄露,还是为了跳槽做准备,潜伏下来都会是第一步。就人性而言,人往高处走,为了更高的职位和薪酬水平,人员流动是非常正常的。不过,该留下的专利技术一定要留下,这是对现有企业必要的保护。这就涉及竞业禁止协议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公司高管和骨干离职带来的必然是对现有公司业绩沉重的打击,甚至有可能让现有公司倒闭。因此,法律在这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与警示,很有必要。
  试举一例:C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主要做军用和民用的雷达等高科技产品,主要领导和骨干能够对应体制内的级别,也就是说,可以按照行政级别去地方政府挂职甚至任职的。C公司存续时间较长,在建国初期就生产相关产品,不但在技术积累上实力雄厚,在市场拓展上也不遑多让,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均广受好评。但是级别不能代表市场化效益的按劳分配,还是按照大锅饭对骨干员工和销售冠军进行奖励,销售额超过几千万元,也只能给销售科长奖励5万元;至于产品,即使再出彩,卖得再令客户满意,也无法给予研发人员相应的奖金。
  由于是老牌国企,管理层只是靠行政级别来约束相关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并没有意识到竞业限制的重要性。员工们也属于“温水煮青蛙”,没有跳出国有企业的想法。开始的时候,大家并没有觉得有问题。突然,某一年,这个领域出现了一批民营公司,开始高薪挖人,给出比C公司现有薪资高十倍的薪资,还有可观的公司期权,这就打乱了C公司经营的平静。
  人心不稳,队伍不好带了。C公司便向上级求救,对现有国企开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新来的总经理张总一上任便意识到C公司的产品能够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也是因为有一批科技人才和销售人才。在上上下下秘密考察走访了半年之后,经过律师严格缜密的行文,让每个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签署了竞业禁止协议,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不被外界效仿,限制这批管理和技术人员在未来跳槽到竞争对手阵营,对现有公司的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临时抱佛脚当然不好使,不愿意签署竞业禁止协议的员工大有人在,谁也没想到竞业禁止协议仅仅是引子。张总开始展开雷霆攻势,对于不想签署协议的骨干和管理层分别谈话,对其在日常工作中对关键信息不注意保密的情况、以售卖技术等形式出卖公司利益的情况、偷偷将核心技术拷贝带走私藏的情况、在外面干私活为竞争对手“打黑工”的情况等等都进行了一对一揭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承诺会给大家准备员工持股计划,并在权限范围之内最大程度地给以市场化薪酬,还会尽快启动上市计划,让大家合理合法变现。好说歹说把整个队伍稳定下来,张总也通过将员工们离职情况的汇报,争取到了自己和核心管理层骨干的激励。绝对算是一举多得,C公司吸引人才的能力更强,留住员工的可能性更大,核心人员也在这次变革中得到了实惠。在整个体系中,C公司变成了改革急先锋,引来了体系内其他公司的考察学习,也让所有满足条件体系内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
  在资本市场上,对于竞业禁止协议签署得非常严谨的科技公司,投资机构都喜欢。因为,那相当于给科技公司建了一条“护城河”,有利于保护和提升公司的价值。
 
信息化建设
 
四部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6月4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公布首批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联合体由包括比亚迪、长安汽车在内的9家车企和相关的9家使用主体构成。相关准入和试点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7个城市展开,试点产品覆盖乘用车、客车以及货车三大类。工信部表示,试点过程中将系统开展产品测试与安全评估工作,探索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工信部指出,进入试点的汽车生产企业要细化完善产品准入测试与安全评估方案,经工信部、公安部确认后,在省级主管部门、车辆运行所在城市政府部门监督下,开展产品准入测试与安全评估工作。汽车生产企业通过产品准入测试与安全评估,且产品符合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检验要求后,向工信部提交产品准入申请。工信部经受理、审查和公示后,作出是否准入的决定。决定准入的,设置准入有效期、实施区域等限制性措施。
  取得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办理车辆登记后,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从事运输经营的,还应当具备相应业务类别的运营资质并满足运营管理要求。使用主体、汽车生产企业和车辆运行所在城市政府部门应按有关要求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并不代表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取得准入许可或允许上路通行。工信部表示,试点的组织实施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试点申报、产品准入试点、上路通行试点、试点暂停与退出、评估调整。当前,只是完成试点申报阶段的遴选。接下来,四部门将指导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开展试点实施工作。
  工信部表示,目前,部分产品已具备一定的量产应用条件。下一步将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出台银行业保险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印发《河南银行业保险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导河南全省银行保险机构扎实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
  《方案》结合河南实际,聚焦服务"三个一批""十大战略"等相关重大项目,提出32条具体举措,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河南省银行保险机构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五个提升",即提升数字金融规划组织能力、提升数字金融服务经济能力、提升数字金融风险控制能力、提升数字金融技术支撑能力、提升数字金融监管能力。同时,辖内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金融创新有序实践,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治理更加健全,科技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方案》强调,要夯实数据金融基础,形成数据金融良好生态,充分助力和融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数字金融经营管理模式、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典型案例,输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数字风控技术工具。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以数字化手段支持金融消费者保护水平显著提高。
  不搞"大干快上",避免"空中楼阁"
  《方案》还指出,提升数字金融组织规划能力,建立健全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切实推进战略实施落地,加强战略风险管理,优化组织架构,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配套机制。
  省级分支机构要积极向上级机构报告河南数字金融发展情况和现实需求,吸纳引进上级机构或其他区域分支机构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促进制定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前瞻性的经营管理策略
  在战略风险管理方面,要加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战略风险管理,确保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实施进程与机构自身经营发展需要、技术实力、风险控制能力相匹配,不搞"大干快上",避免"空中楼阁"。
  同时,鼓励中小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坚守定位、深耕本地,杜绝盲目照抄其他机构经验做法。尤其是部分技术能力薄弱、数据基础较差的中小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战略顶层设计合理、整体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可适当遵循"急用先行"原则,从实需性和可行性出发,优先满足基本管理需求和重点业务开展,将力量集中在特色经营、精细管理和科技支撑等领域。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金融资源倾斜
  在提升数字金融服务经济能力上,《方案》指出,积极对接重大区域战略。助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服务方式,积极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动对接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契合河南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服务河南省"三个一批""六新""十大战略"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重要产业链。充分发挥"价值中介"作用,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人工成本和风险成本高带来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一站式"金融服务。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涉及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科技创新领域,特别是涉及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特尖"企业,要加大金融资源倾斜,提升此类主体的获贷率和获保率,并逐步降低企业用贷投保成本,促进科技研发和创新应用成果涌现。
  促进科技产业供应链整体发展。以行业主管部门产业链图谱和链属企业"白名单"为基础,推动科技产业供应链的信用评估数据化、风控决策自动化、全局运营可视化、数据交易可信化和风险监测动态化,深度融入、精准对接供应链场景,融通上下游资金,优化供应链资金流,实现对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全覆盖。
  严禁以"科技创新"之名模糊业务边界、层层包装产品
  在提升数字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方案》指出,强化金融创新合规管理。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合规管理体系,将金融创新合规管理纳入整体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框架。加强创新项目内部控制,建立稳健的业务审批流程,对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审查范围应覆盖消费者保护、数据安全、合规销售、产品及服务定价、声誉风险、反洗钱及反恐怖融资等方面。
  建立有效的业务变更管理流程,对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带来的技术和业务逻辑变化、服务提供关系变化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严守科技创新合规底线,严禁以"科技创新"之名模糊业务边界、层层包装产品,行"监管套利"之实。
  加强数字化时代风险管控。建立健全数字化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流动性管理模型和监测系统,加强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相关的资金流动监测。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保持充足的流动性缓冲水平。强化外部合作风险管理,加强与第三方合作相关的风险管理,加强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强化对外部合作方的准入退出管理,注重合作过程中的数据安全管控,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健全自动化风险控制机制,推动风险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增强风险处置及时性、准确性。
  打造消费者数据及隐私保护"护城河"
  在提升数字金融技术支撑能力上,《方案》指出,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制定全方位数据发展战略,明确工作机制、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路径等,推动数据治理工作高效开展。强化数据治理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企业级统筹协调机制,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归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履职要求。
  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快云计算技术规范应用,稳妥推进信息系统向分布式架构转型,为金融业务提供资源高效管理、弹性供给、多地多活部署能力。搭建标准化技术中台,提供标准化、组件式技术支持,提升研发质效、降低试错成本,为持续敏捷交付提供坚实技术底座。搭建综合型数据中台,加强数据驱动,集成数据整合、提纯加工、建模分析、质量管控、可视交互等功能,推动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进阶发展。搭建模块化业务中台,形成配置参数化、嵌入式的产品创新模式,支撑数字经济时代业务创新需求。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金融机构消保工作提档升级。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消保数字化建设,广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消保场景中的应用,通过消保审查平台及投诉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全面规范消保工作线上化流程,提升针对海量碎片化投诉信息的数据分析、热点发现能力,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利用数字化手段为消保监管赋能增效。
  《方案》指出,按照总局部署,协同建设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平台,不断优化扩展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推进智能消保应用平台和工具开发、应用及推广。推动金融产品查询平台建设,便于金融消费者简单快捷一站式查询合法金融产品,有效识别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打造消费者数据及隐私保护"护城河"。
  同时,持续打击金融机构数据过度采集、数据滥用等侵犯消费者信息安全权的行为;督促机构织密织牢客户信息保护相关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将个人客户信息保护要求贯穿到产品研发设计、宣传销售、后续服务、采集存储等全流程管控中,强化个人客户信息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加强第三方数据合作安全评估,严防信息泄露风险。
 
山东推进智能建造促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近日,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大力推进山东省智能建造促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明确到2025年末,山东省将培育30家以上智能建造骨干企业,累计打造200个以上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项目,适宜技术在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占比达到30%,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实现16市全覆盖。
  智能建造主要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和相关技术,提高建造的智能化水平,减少建造过程对人工的依赖,从而使建造的品质和效率更高,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材省工、节能减碳等目标。
  近年来,山东省持续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发展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政策统筹、创新驱动、试点示范等重点发力。青岛市入选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淄博、济宁、日照、德州正开展省级智能建造试点。近日,山东省公布了全省首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项目名单,覆盖了100家企业和102个工程项目。
  根据《方案》,到2030年末,全省要培育80家以上智能建造骨干企业,累计打造700个以上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项目,适宜技术在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占比达到70%。到2035年末,大中型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应用智能建造适宜技术,培育一批在智能建造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成为全国建筑业智能建造强省。
  为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方案》明确了推进智能建造促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9大重点任务。包括增加智能建造标准供给、推动BIM技术全过程应用、提升部品部件设计与生产水平、推行智慧工地管理、推广装配式建筑与装修、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智慧运维、开展试点先行、加强科技与人才支撑等。
  根据《方案》,山东省将着力推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业的全过程应用,尤其对建筑艺术造型和后期运维有特殊要求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以及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综合管廊等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逐步实现BIM技术"一模到底"。将引导设计单位应用BIM技术开展造价咨询、方案比选、性能分析、优化设计和出图交付,推行基于BIM技术的竣工交付,并推动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开展试点,建设基于BIM技术应用的人工智能审图系统。
  装配式建筑是智能建造时代的生动应用场景。根据《方案》,山东省将继续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全面推广预制内隔墙板、楼梯板、阳台板、楼板等构件,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公租房及政府投资工程等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具备条件的地下车库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培育装配式装修产业集群,实现整体卫浴、整体厨房、整体门窗、集成吊顶、装饰墙板等模块化建筑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批量生产。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推行菜单式装修,减少二次装修。
山东省还将推行智慧工地管理,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与优势互联网企业建全产业链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搭建基于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节点型省级政府监管平台。同时推进智慧运维,建立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耗、水耗、室内空气质量等绿色性能关键指标实时监测上传与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建筑运营信息,发展智能家居,倡导智慧物业等。
 
广东45项措施力促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6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围绕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底座、构筑智能终端产品新高地、打造智能融合应用新引擎等重点方面,提出了45点细化措施,致力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
  总体目标方面,《措施》提出,到2025年,全省算力规模超过40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到2027年,全省算力规模超过60EFLOPS,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聚焦制造、教育、养老等领域,打造500个以上应用场景。
  在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底座方面,《措施》提出要加大人工智能核心芯片器件供给,加大高性能、低功耗的端侧芯片开发生产。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算法应用,加快研发迭代通用大模型、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到2027年打造具有示范推广效应的100个算法产品。
  围绕构筑智能终端产品新高地,《措施》对做强高端装备和壮大消费终端进行了重点部署,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制和应用,打造集安全出行、智慧生活、移动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终端,打造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计算机,聚焦"一老一小"强化智能保育康复产品等。
  《措施》还提出要打造智能融合应用新引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智慧民生、社会治理、数字消费等方面形成经济增长新风口。全面推进智能场景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商业航空、餐饮、房地产等各领域多元化应用,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加速形成。
 
9个联合体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据报道,3级和4级自动驾驶准入和上路试点有了阶段性进展。6月4日,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以下简称"四部门")联合公布《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基本信息》,首批九个联合体进入试点名单。
  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需由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组成联合体,并且获得车辆拟运行城市政府同意。此次公布的九个汽车生产企业中,乘用车企业共有七家,包含长安汽车( 000625.SZ )、比亚迪( 002594.SZ )、广汽乘用车、上汽集团( 600104.SH )、北汽蓝谷( 600733.SH )、一汽集团、蔚来汽车( 09866.HK /NYSE:NIO);商用车企业两家,分别为上汽红岩和宇通客车( 600066.SH )。
  此前,四部门已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根据通知,四部门遴选具备量产条件的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点。试点的组织实施共分为试点申报、产品准入试点、上路通行试点、试点暂停与退出、评估调整等阶段。
  进入试点的联合体是否代表允许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上路通行?对此,工信部介绍,当前试点申报阶段的遴选并不代表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取得准入许可或允许上路通行,接下来,四部门将指导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开展试点实施。
  据了解,下一步,四部门将按照试点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有序推进试点实施,并基于试点实证积累管理经验,支撑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修订,加快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阶段
 
  日前,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泰国央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建设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下称"货币桥")项目宣布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上述司法管辖区内的货币桥参与机构可结合实际按照相应程序有序开展真实交易。
  货币桥项目致力于打造以央行数字货币为核心的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且符合监管要求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通过覆盖不同司法辖区和货币,探索分布式账本技术和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实现更快速、成本更低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结算。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曾在署名文章中指出,货币桥按照互通原则,充分复用各司法管辖区现有基础设施,实现不同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和传统支付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一方面,在满足合规要求前提下,更多参与者可通过现有基础设施一点接入货币桥,一通百通,提升跨境支付覆盖范围,充分践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普惠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直接对接,实现跨境支付指令的直接穿透,有利于解决传统代理行模式下层层代理和透明度低的难题。
2022年,货币桥项目成功完成了基于四种央行数字货币的首次真实交易试点,开始探索进入MVP阶段。为实现这一目标,参与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各参与方区块链节点本地部署,商业银行开展真实交易试点,货币桥项目指导委员会对MVP阶段的平台治理架构、法律框架、业务规则进行规定等。下一步,货币桥项目也将欢迎更多货币当局、商业银行及企业实体的参与。
 
马来西亚拟打造全球芯片产业
 
  5月28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在"2024 年东南亚半导体展"启动仪式上,公布了该国的"国家半导体产业战略"(NSS),计划直接向该国半导体产业提供至少250亿令吉(约合53亿美元或人民币385.3亿元)的补贴,并吸引至少5000亿令吉(约合1062亿美元或人民币7705亿元)的本土及外国的企业投资,主要投向芯片设计、先进封装和半导体制造设备等关键领域。"今天,我提议将马拉西亚作为半导体生产最中立和不结盟的地点,建立更安全、更具弹性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安瓦尔说。
  显然,马来西亚是希望通过提供53亿美元的半导体补贴,来撬动约1062亿美元的半导体投资。虽然53亿美元的补贴并不多,但是凭借马来西亚在半导体产业链当中的关键地位及当地半导体产业的集群优势和成本优势,特别是在中美科技战及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下,已经是成为了众多半导体厂商供应链多元化布局的一大战略要地。
  具体来说,由国际贸易及工业部(MITI)牵头的国家半导体战略(NSS)将会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马来西亚现有的行业产能和能力来支持外包半导体组装和测试(OSAT)的现代化。第二阶段,将专注于尖端逻辑和存储芯片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第三阶段:将继续加倍投入,以支持马来西亚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半导体设计、先进封装和制造设备公司。
  在这三个阶段计划的基础上,马来西亚政府也提出了五个目标:一是吸引5000亿令吉的投资,专注于IC设计、先进封装和晶圆制造。其中,马来西亚国内直接投资(DDI)的主要重点将放在集成电路(IC)设计、先进封装和半导体制造设备上。而外国直接投资(FDI)将以晶圆制造和半导体制造设备为重点的。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发展本土IC设计产业,马来西亚还在雪兰莪和槟城推出了两个IC设计园区,以提升该国在设计领域的全球地位,促进经济增长,并创造高价值就业机会。雪兰莪 IC 设计园将提升马来西亚在全球行业中的地位,而槟城峇六拜工业园占地 100 万平方英尺的全新 IC 设计和数字园则凸显了该州对创新、行业增长和人才吸引的承诺。二是建立至少 10 家本土芯片设计和先进封装公司,营收在 10 亿至 47 亿令吉之间,以及至少 100 家本土半导体相关公司,营收接近 10 亿令吉,为马来西亚工人创造更高的工资。三是与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企业研发合作,将马来西亚发展成为全球半导体研发中心。四是培训和提高60000名马来西亚高技能工程师的技能。五是分配至少250亿令吉的财政拨款支持用于定向激励。
  安华还表示,为重申大马致力于成为半导体行业全球领导者的承诺,国家半导体战略任务组(NSSTF)将与国际贸易与工业部(MITI)下属的工程、科学与技术合作研究机构(Crest)作为秘书处,专注于促进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并推动半导体技术商业化。
  "为了保持灵活性和敏捷性,NSS 将是一份动态文件,并根据需要不断发展,"安瓦尔补充说。
 
金碚建议顺应趋势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经济日报》6月3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撰写的文章指出,国务院常务会议前不久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可以说,这是在关键节点作出的数字化转型大趋势的判断及其行动着力点的部署。历经数十年信息化技术积累和基础科学研究发现的助力,生产、流通、消费以至金融、服务等各类经济过程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形成全方位的系统性大趋势。如同当电发明后,没有人可以忽视使用电力;当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起来,没有人可以离开移动通信网络和设备。当前,手机几乎成为人身的延伸部分,正常生活已经难以与之相脱离。数字技术随处可见,数字化生存已成现实。
  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崛起,市场经济的质态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型,即从实体经济、货币经济的相互融合,转变为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密切联系,各类经济主体和经济行为都必须适应这一转型。在市场经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形成了丰富的经济实践,也产生了不少矛盾和挑战。而现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加入,更使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发展充满想象。
  面对经济的质态转型,各类行为主体都要有应对方案,采取积极行动。其中,制造业是数字化转型的突击队和主力军,也是科技因素最复杂、技术关系最广泛、实践能力最强大、涉及人口最多的产业,其数字化转型不仅具有前沿性、探索性、创新性,而且涉及成本、效率、规模以及产业链供应链、资金投入、市场开拓等各方面的复杂经济关系。制造业的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最为多样化,因此,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具有重大的战略性,也具有复杂的技术性。制造业企业不仅自身必须要有数字化的创新实践,而且政府、科技、行业等各相关部门也需要关注和参与,以形成实践合力和行动条件,创造数字经济的综合效益。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单个企业的孤立行动,而是需在一定经济生态中实现的协同性行动方案。
  在数字化转型的巨流中,各类经济主体都不可滞留,不进则退。数字化转型将重塑经济社会,如果没有数字化生存能力,很难在未来立足。在新的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社会中,即使是表面上技术含量最低的行业,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赋能和运用。数字化不仅是各行业适应新经济形态的技术条件,也是各行业之间形成有效沟通协同的技术条件。
  制造业企业不实现数字化转型,就难以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确立市场地位。零售、物流、快递、饮食等人力型行业,如果不能适应数字化技术条件,例如数据管理和营销推广,也难有生存机会。各行业都须在数字化的技术环境中,获得一定的分工功能和地位,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如果脱离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环境,无论哪类产品以及哪种服务经济,都将不易在浩瀚市场中生存。
  在数字经济所具有的数据、算法、算力优势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开放性和国际化能力将极大提升。极高的流动性是数字经济强于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最显著特质之一,因此,数字化转型不仅意味着新质生产力的极大释放,而且意味着经济运行基本规则的新建构。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特别是第一制造业大国,我国必须在国际规则新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有的大国对经济领域特别是制造业领域任意干预、肆无忌惮,例如毫无节制地实行税收保护主义政策,设置技术的"小院高墙"等,实质上是对数字化转型历史大趋势的逆行之举。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政策准备,要为我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创造尽可能有利的技术条件和体制基础,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强助力。
 
人工智能立法的总则与主线
 
据悉,北京日报6月3日刊发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凌寒撰写的文章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人工智能法》的出台还有多远?从2023年初OpenAI的ChatGPT惊艳问世,到2024年初Sora再一次引起全球关注,技术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人工智能正加速改变着产业、社会和世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技术竞争与规则竞争的关键领域。人工智能立法是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的综合立法,承载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使命。《人工智能法》的制度设计既应注重“治当下”,还应兼顾“谋长远”,具体制度的设计,需平衡发展和安全,对发展需求和安全隐患均予以考虑和回应。既应解决人民群众、国际社会迫切关心的问题,也从宏观上把握规制的尺度,特别是技术带来的生产激励、公平分配等问题。
  第一,确立“立总则,留接口”的总体框架。《人工智能法》如何容纳和化解高度不确定性的诸多风险?这一问题可通过《人工智能法》的框架体例来解决:以“总则式”为框架体例,以“廓主线”为主要内容,以“留接口”解决容量问题。首先,《人工智能法》应确立“总则式”的框架体例,定位为人工智能治理的提纲挈领制度。因为《人工智能法》的重要性,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法》的立法应参考《民法典》的立法经验,采用“总则式”的立法体例。“总则式”体例的《人工智能法》应确立人工智能立法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等,表达我国人工智能治理的基本理念与基本立场。其次,《人工智能法》应以“廓主线”为主要内容,主线是指人工智能治理的基本框架脉络。《人工智能法》的基本框架脉络可包括一般原则、促进发展、权益保护、安全义务、特殊应用场景、监督管理、国际合作、法律责任等若干板块内容。最后,《人工智能法》要“留接口”解决容量问题。一是处理领域立法与通用立法需要“留接口”。关于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诸多具体规则,只能交给专门领域立法解决,《人工智能法》只能在有限条款中对特殊问题予以强化,此谓留足“领域接口”。二是处理现有制度与未来发展需要“留接口”。《人工智能法》立法中,可预留授权的制度接口,将技术、要素与产品应用的规制部门确定,将位阶较低的制度授权有关部门细化,在满足一定的产业发展条件后,立法可改变对法律义务与责任的设置,当下的制度设计可预留未来变化的制度“授权接口”。
  第二,设定合理的分类分级认定规则。依据风险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是技术治理规则设定中普遍采用的原则,在欧盟的系列立法推动下,人工智能依据风险分级管控已经成为各国监管普遍采取的手段。2023年欧盟《人工智能法案》(AI ACT)将人工智能风险等级划为四类,并扩大了人工智能高风险领域的分类范围,将对人们健康、安全、基本权利或环境的危害考虑在内;对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采取多项监管措施,并且新增规定了相关义务,体现了折中草案对于人工智能监管趋势趋严。但欧盟对风险的认定标准和监管成本过高,与我国立法的标准体系难以完全兼容。风险规制既需反映当下迫切的治理需求,也需要留足应对未来发展与不确定性的空间。我国也确立了算法、场景、主体、数据多个领域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但人工智能的分级分类标准需做出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人工智能法》不宜在现阶段技术产业发展走向尚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划定不同级别,而应划定“红线底线”以满足当下监管需求,并为不确定性的发展留足空间。欧盟对风险的认定标准包括处理应用场景、影响权利的类型等,这与我国国内立法的话语体系难以兼容。我国可考虑建立关键人工智能特殊监管制度,在人工智能一般监管要求基础上,实行重点监管,并可以与我国已有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实现对接。关键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包括:涉及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国防科技工业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对公民的生命、自由、人格尊严等重大人身权益有重要影响的;在算力、参数、用户规模等方面达到一定级别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立法既应与已有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制度对接,也应从重大权益影响角度进行制度覆盖,并对未来可能造成系统性生存性风险的人工智能治理予以回应。
  第三,完善人工智能动态监测、预警、响应机制。人类与人工智能未来将长期共存,技术与风险的不确定性将是技术治理的常态。应对这种“常态”,应在《人工智能法》中建立人工智能风险的动态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如,国家设立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定期通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部署和应用,并且动态监测风险、共享风险评估、实施安全事件报告、建立应急响应机制。这一系列风险监测、预警、共享、报告和响应的体制机制将成为能够长远监管人工智能风险的制度。再如,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者、提供者应当建立人工智能安全事件决策和处置流程,对于引起社会舆论、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人工智能安全事件,应当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这一制度将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并推动国际社会就人工智能进化的速度和影响达成共识,逐步建立标准,以更加科学地衡量人工智能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的影响。
  第四,对当下和长远发展的人工智能治理共性问题做出制度安排。一是从当下来看,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的紧张关系成为世界各国立法面临的难题。在立法层面,欧盟、美国、日本等加快了推进人工智能版权立法的进程。在司法层面,国内外已有多起有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训练数据版权侵权等诉讼。在输入端,训练数据的获取与使用始终面临合法性问题,国内外有关训练数据版权侵权的案件已经呈现出井喷局面,各方对于训练数据能否构成合理使用持不同立场。在输出端,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问题引发了学界广泛的讨论,“国内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第一案”的裁判更是引发了各界关注。基于我国当下“世界领先的追赶者”角色,立法应尽快协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从长远来看,通用人工智能初现端倪,治理具有比人类计算能力强大的技术系统成为各国必须通力合作的议题。《人工智能法》宜预留通用人工智能的规制条款,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非限定任务的、多领域通用的强大人工智能系统设置更高的安全规范。
  第五,根据现行技术产业发展阶段探索新型监管制度。如各方广泛关注的沙盒监管制度,是允许企业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测试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同时又能将新技术潜藏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美国已经在人工智能金融、自动驾驶等领域相继开展沙盒监管测试,并鼓励参与企业在沙盒内开展红队对抗、自律管理等活动。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第五编专门规定了沙盒制度,细致规定了沙盒制度的运行和相应的监管措施,同时还特别强调中小企业使用沙盒的优先准入和费用减免制度,被认为是欧盟保护本土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制度。为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相关部门可以探索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监管的试点机制,设定监管试点技术的准入条件、试点范围与期限、试点的运行规则等,明确试点目的、定期与试点企业展开技术交流和治理经验共享,为人工智能研发提供必要测试环境的同时提高监管机关自身的监管能力。对初创企业、小微企业等难以获得专用设施、缺乏财力人力的市场主体,可以适当减轻或豁免其进入试点的条件。
  笔者确信,中国应当有一部《人工智能法》来彰显立场,为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也只有在法律这一位阶层面制定人工智能法律制度,才能够统筹协调并确立国家层面人工智能治理制度,真正实现立法先导,发挥法治在人工智能发展治理领域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作用。
 
阿斯麦和IMEC联合光刻实验室启用
 
  据报道,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和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ASML)6月3日发布联合声明,宣布由双方共同运营的High-NA EUV光刻实验室(High NA EUV Lithography Lab)在荷兰费尔德霍芬(Veldhoven)开幕,该实验室可提供High NA EUV扫描仪(TWINSCANEXE:5000)及周边处理工具。
  声明中称,该实验室的启用是为大批量生产High NA EUV做准备的一个里程碑,预计将于2025-2026年实现大批量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阿斯麦此前已公开展示了最新一代的 High NA EUV 光刻机。这款光刻机体积庞大,相当于一台双层巴士,重量更是高达 150 吨。
  尽管 High NA EUV 光刻机的制造成本高昂,据透露其售价高达 3.5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27 亿元),但其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价值无可估量。它将成为全球三大晶圆制造厂实现 2nm 以下先进制程大规模量产的必备武器。
  据悉,在芯片制造商中,只有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以及内存专家 SK 海力士和三星能够使用 ASML 当前一代极紫外或 EUV 机器进行制造,而新的高NA工具可将分辨率提高60%,有望带来新一代更小、更快的芯片。
  ASML 6月3日表示,迄今为止,ASML 仅向美国英特尔出货了另一台测试机器,英特尔计划在 2025 年的 14A 工艺中使用该设备。ASML 的订单已超过十几台,但其 EUV 设备的最大客户台积电表示,其 A16 芯片不需要使用高 NA 工具,预计 2025 年投入生产。
  据了解,ASML 在光刻设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光刻设备是芯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步骤,在此过程中使用光束来创建芯片的电路。
 
企业信息员园地
 
国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特约信息员:王协忠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对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塑造产业生态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但是同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一是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国际市场知名度还不够高。
  二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国内中小企业与相对发达的上海市,其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也不高,《上海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只有l4%的企业年吸引风险投资额能达到500万一1000万元,55%的受调查企业新增创新经费投入占总收人比重小于5%,59%的企业当年拥有创新项目数为零,创新项目超过20个的企业只占1%,75%的受调查,企业新增有效专利数量为零。
  三是中小企业发展同质化问题严重,浙江省是我国中小企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其小家电、传统塑料、服装制连等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发展问题,企业更多依靠低价竞争维持生产。
  ——大中小企业协作力度不够
  一是大企业支持双创力度不够,一些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建立双创平台的积极性不高,截至2022年中央企业只搭建了不到500家创新创业平台,只是到2023年这一数字才迎来大幅增长,达到1600多家。
  二是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进入大企业供应商序列。一些大企业出于风险和市场因素考虑,往往会把本国中小企业排至在供应商外,四川省的成都硅宝、成都鲁晨、中吴晨光等新材料公司在参加新材料产业座谈会时都曾表示,其企业产品质量不亚于国际先进产品,但国内大企业不信任这些公司的产品,在采购新材料时对中小企业设置过多障碍,导致本土中小企业很难成为大企业的供应商。
  三是中小企业核心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低。如,中国机器人产品的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国内中小企业无法配套,只能大量进口,根据《存在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业链概览》统计,中国控制器和伺服电机进口比例约为80%,减速器进口比例约为75%,
  ——大中小企业融通服务环境有待完善
  一是缺少专门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政策。目前我国并未像日本和韩国那样在全国范围内出台专门的《中小企业下请促进法》,以及直接鼓励大中小企业合作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
  二是缺少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家合作组织。虽然我国拥有众多的企业协会、商会、联盟,也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组织,起到了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部分作用,但缺乏专业的合作组织和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政策歧视问题依然存在。我国在电信、盐业、电
  力等领域对民资进入依然存在限制,如电信行业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对中小企业进入仍有种种限制。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还存在对大中小企业挑肥拣瘦的现象。
  ——政策建议
  第一,推动大中小企业产业协作,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依托现有工业园区,推动大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鼓励大企业 "双创",推动大企业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中小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
  第二,推动大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引导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大型企业优化发展布局,聚集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且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和重点领域,发挥大企业在国家重大科技、重大工程方面的主力军作用,鼓励中小企业聚焦垂直领域和细分领域,提升中小企业质量品牌意识,以战略新兴产业为重要突破口,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第三,优化融通发展环境,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以知识产权、产品质量、价格竞争、企业信用为突破口,坚决打击和制止扰乱大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创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研究制定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财
  税、金融、土地、法律等方面的政策,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针对融通发展需求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共享、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和资源对接。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