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04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04期

部委决策
 
李强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1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专家、企业家和教科文卫体等领域代表座谈会,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李强指出,过去的一年,我国发展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在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虽然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挑战,更要坚定发展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李强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更好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把扩内需与惠民生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满足居民在住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强希望大家立足本职奋发作为,同时积极反映基层和各方面的诉求,提出更多务实建议,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稳定资本市场强信号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次会议是新一届政府首次专门听取关于资本市场运行情况的汇报,并作出明确部署。这也是仅半年以来,国常会第二次提及资本市场,2023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本次会议强调了至少六点内容: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二是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三是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四是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打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五是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六是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在市场波动较大的开年之际,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资本市场,去伪存真,这无疑回应了一些重要关切,体现出此前金融工作会议所强调的资本市场作为枢纽地位的重要性,市场企稳的信心将进一步得到巩固。
  "每每股市迅速下跌至低点时,海内外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相关部门往往会有一系列组合拳推出,来扭转市场的下跌。"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投资者的预期不仅是受资本市场本身资金供需力量的影响,更是受到经济基本面以及宏观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等总量和结构政策在资本市场的映射影响。
  就在2023年年底,证监会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证监会系统贯彻落实工作时,也提到要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继续在增强信心、改善预期上下功夫。
 
金融监管总局将研究一批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金融开放举措
 
  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出席第十七届亚洲金融论坛时指出,新形势下,金融监管总局将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特别是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因势利导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以金融强助力经济强,以金融稳助力经济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
  近年来,中国内地金融业陆续出台50余条开放新措施,取消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减少了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目前,境外24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在内地设有机构,境外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已有近半数进入内地。
  对于金融开放,李云泽再次强调,中国内地金融业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资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外资提供更好营商环境的方向不会变,金融业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他指出,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研究一批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金融开放举措,支持更多外资机构来华展业兴业。
  李云泽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加强与香港方面的双边监管合作,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不断推进向港澳更高水平开放,全力支持香港发挥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不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包括进一步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内地银行业保险业对港澳的开放水平、支持香港巩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支持中资金融机构扎根服务香港本地市场等具体举措。
  其中,在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持续优化"跨境理财通"试点,支持更多合格投资者参与,不断扩大合格投资产品范围。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沪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安排。研究出台提升大湾区保险服务便利化水平的政策措施。
 
一揽子支持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和支持香港发展政策出炉
 
  1月24日,一揽子支持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和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政策相继出炉。
  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为进一步推动内地金融业的高水平开放,深化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合作,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决定推出六项政策举措,涉及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资金便利化以及深化金融合作等多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三联通、三便利"。一是将"债券通"项下债券纳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的合格抵押品。二是进一步开放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券回购业务,支持所有已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参与债券回购,这个也包含"债券通"渠道。三是发布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实施细则,拓展和便利大湾区个人投资渠道。四是在大湾区实施港澳居民购房支付便利化政策,更好满足港澳居民置业需求。五是扩大深港跨境征信合作试点范围,便利深港企业跨境融资。六是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为香港和内地居民企业带来更多便利。
  丰富"债券通"下人民币债券使用渠道
  1月24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将"债券通"北向合作(下称"北向通")项下的人民币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纳入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资格抵押品名单。
  市场专家认为,此举是首次在离岸市场确立境内债券的担保品功能,对深化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和支持香港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激活人民币债券的担保品功能,为境内债券用作全球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奠定基础,促进境外机构的投资逻辑从"因为收益率高值得买"转向"因为便利使用愿意拿",从而稳定和提高境外机构持债意愿。二是有利于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体现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23年末,共有1124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中国债券总量为3.72万亿元人民币,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340%。
  中银香港副总裁徐海峰表示,本次安排是人民银行有序启动在岸人民币资产抵押品功能和应用空间的有益尝试,是人民币债券融入国际担保品市场进程中实现的又一突破。
  进一步开放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券回购业务
  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下称《公告》)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年来,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回购业务开展流动性管理的需求较为强烈。目前,主权类机构、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能够通过直接入市渠道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
  为响应境外投资者诉求,《公告》拟支持各类已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促进债券回购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公告》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无论质押式回购还是买断式回购,均须实现标的券的买卖过户,便利逆回购方处置。
  《公告》还要求,境外机构投资者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管理规定、资金及账户管理规定等各项规定。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资本市场及证券服务部联席总监张劲秋表示,债券回购业务的进一步开放一直是境外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从本次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来看,回购业务的参与者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回购业务种类也将更加丰富。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满足更多境外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需求,同时,更丰富的回购产品也有利于投资者更灵活地管理流动性风险,控制资金成本。
  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从四个方面对试点政策进行优化:
  一是优化投资者准入条件。调整"南向通"业务的内地投资者参与条件,新增内地投资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的可选条件,支持更多大湾区居民参与试点。
  二是适当提高个人投资者额度。将个人投资者额度从10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300万元人民币。
  三是拓宽业务试点范围。增加证券公司参与试点,同时将内地销售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产品纳入"北向通"合资格产品范围,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由"R1至R3"扩大为"R1至R4"风险等级(不含商品期货基金),更好满足大湾区居民多样化投资需求。
  四是进一步优化宣传销售安排。细化明确境内销售机构、境内合作机构展业行为规范,引导金融机构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市场专家认为,《实施细则》修订后,将进一步提升"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便利性,拓展参与主体和产品范围,扩大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更好地支持大湾区打造优质生活圈。
  进一步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合作
  除了上述在1月24日出台的政策举措,根据潘功胜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还将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为香港和内地居民企业带来更多便利。
  据了解,在前期测试和验证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将进一步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合作。具体来说:
  一是支持更多机构参与试点,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应用条件。在前期参与验证机构的基础上,近期将引入更多参与运营机构及香港本地银行。目前相关机构已基本完成准备,将分批次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二是拓宽服务主体和场景。将进一步便利香港居民开通和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丰富香港居民可使用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功能;探索基于数字人民币的个人小额跨境汇款服务,提升汇款服务效率;发挥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和智能化服务优势,提供更加符合香港居民习惯的产品服务和使用体验。
  三是加强两地受理环境建设。按照充分复用现有受理环境资源、降低商户系统改造和投入成本的原则,推进数字人民币和香港本地支付条码互通工作,组织内地与香港本地受理服务机构广泛参与,拓宽香港地区受理商户范围。在跨境电商、缴纳学费等重点场景,有序推动两地线上平台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
  专家指出,数字人民币香港跨境支付试点项目遵循"无损""合规""互通"三大原则,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系统和香港"转数快"快速支付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有望提升跨境业务直通式处理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跨境双边合作提供范本,积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证监会将从五方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1月23日,证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精神,研究部署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五方面举措。
  一是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遵循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律,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不断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
  二是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把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稳市场、稳信心。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构建中国特色上市公司估值体系。深化投资端改革,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不断增强股市内在稳定性。积极培育健康的资本市场文化。
  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四是依法加强全面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守监管主责主业,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求,推动建立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综合惩防体系,"零容忍"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守牢风险底线。
  五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自我革命,严肃整治影子股东、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进一步削减离职人员"身份价值"。加强监管透明度建设,下大力气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从严惩治金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坚持"三个过硬"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
 
  据悉,2007年版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实施近17年后,即将迎来修订。近日,监管部门向信托公司下发《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
  一位信托业资深人士分析,最受关注之处是,《征求意见稿》保留了信托资金运用中的"贷款"方式。"这与2007年版本一致。而此前市场一度担心信托公司的贷款功能还能否保留。"
  根据2007年3月实施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信托公司管理运用或处分信托财产时,可以依照信托文件的约定,采取投资、出售、存放同业、买入返售、租赁、贷款等方式进行。
  据介绍,与此前的管理办法相比,此次《征求意见稿》在薪酬管理、经营范围等方面均做出了修订。
  其中,在公司治理方面,《征求意见稿》指出,信托公司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按照法定程序明确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的触发条件、适用范围、金额、方式等内容。与此同时,信托公司董事会还应当单独或者合并设立信托、战略、审计、提名、薪酬、关联交易控制、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专门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门委员会负责督促信托公司依法履行受托职责,当信托公司或者其股东与受益人发生利益冲突时,保证信托公司为受益人利益服务。
  《征求意见稿》强调健全风险准备金管理制度,要求信托公司每年从税后利润中提取5%作为信托赔偿一般准备,并删掉了20%的上限。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专门提出了信托文化,要把信托公司确立受托人定位,将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作为公司治理目标和公司价值取向。
 
上交所明确科创板公司适用纪律处分实施标准
 
  1月19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0号--纪律处分实施标准》(以下简称《纪律处分实施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交所明确科创板上市公司适用《纪律处分实施标准》,新增了科创板上市公司违规处理标准,将科创板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纳入相关监管对象,并重点明确了红筹企业重大非关联交易及关联交易违规、红筹企业存托凭证相关信息披露违规、科创属性相关事项信息披露违规、表决权差异安排违规、违反科创板特别规定的股票买卖行为等处理标准。
  科创板上市公司未按相关规定及时披露核心技术、主要在研产品的研发与商业化过程中的重大风险,或者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等科创属性相关事项,情节严重的,上交所视情形对上市公司及相关监管对象予以纪律处分。
  科创板公司上市时未盈利的,在公司实现盈利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第4个会计年度和第5个会计年度内,违反相关规定,减持的首发前股份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违规交易股票数量达到总股本的1%或者金额达到2000万元,情节严重的,上交所可以对相关监管对象予以公开谴责。
  《纪律处分实施标准》修订内容还包括:完善独立董事责任认定标准。按照权责匹配原则,针对性细化了独立董事责任认定的考虑因素及从轻、减轻、免除实施纪律处分的情形,补充了不能减免责任的具体情形,体现过罚相当、精准追责。同时增加了涉及违规的处理标准,及时追究上市公司及相关人员违规责任。
  加大对资金占用的惩处力度。为从严打击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行为、督促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际偿还占用资金,就占用资金巨大拒不偿还,严重损害上市公司、投资者利益的,对组织、指使占用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新增视情形一定期间不接受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发行人提交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纪律处分。
  完善典型违规的类案处理标准。结合监管实践,重点补充了财务造假或舞弊等违规行为的处理标准,并明确了恶性违规公开谴责的处理档次;总结案例经验,修订更新财务资助违规、业绩预告违规、未履行承诺违规、股票买卖违规等多项标准;优化完善区分责任时考量的具体情节,如履职过程、履职条件等。
 
中证协拟进一步明确券商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相关口径
 
  据悉,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2023年度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工作,中国证券业协会结合证监会《进一步加强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有关要求、行业文化建设重点工作安排及上一年度实践评估情况,进一步明确了部分重点关注事项评估口径,同时对个别加分指标材料报送口径进行调整,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纳入考察,强化廉洁文化建设,推动行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形成了《进一步明确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相关口径的方案》,于近日向全体券商征求意见。
  具体来看,《进一步明确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相关口径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要求纳入考察;强调廉洁从业管理要求,对公司的廉洁从业管理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并在加分指标中强化廉洁从业管理要求;考察公司文化建设工作向基层员工和青年员工覆盖,扩大文化理念塑造深度和广度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进一步巩固推进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工作安排》《树立证券行业荣辱观的倡议书》考察口径;对宣传推广文化建设成果加分指标案例入库事项材料报送口径进一步明确,便于参评公司实际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明确及调整的口径仅针对参评公司需提供的证明材料要求,不涉及指标内容调整。其中关于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廉洁从业管理、扩大文化理念塑造深度和广度、推动文化品牌建设的部分要求为2024年工作安排,将在2024年度实践评估中启用。
  推动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工作做深做实
  2019年,随着证监会《建设证券基金行业文化、防范道德风险工作纲要》的发布实施以及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动员大会的召开,整个证券行业掀起新一轮文化建设的热潮,加快建设"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迅速成为证券行业共识。文化建设评估工作历年来受到各家券商重视,主要因为评估结果与券商分类评价挂钩。 在证监会统一领导下,文化建设成为近年来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中证协于2022年4月适时发布《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办法(试行)》。根据《评估办法》,实践评估按照证券公司自评、协会复核、向监管部门征求意见、评审专家小组评议、公布结果的程序进行,其中自评重点关注事项主要考察证券公司文化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及人员管理、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从业人员廉洁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合规管理、薪酬管理、潜在高发业务领域道德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管理、服务对象评价反馈机制、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履职、维护行业声誉、文化宣导等。
  2023年,中证协在广泛征求行业与监管部门意见基础上,对《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进行了调整,强化党建引领,加强职业道德水平建设与廉洁从业管理,突出效果导向、客观导向。其中,评估指标修订稿放宽指标统计范围,包括将承办证券监管部门活动及承接地方政府或相关省部级单位的课题纳入加分、放宽文化建设工作获得奖励的范围等;降低推动自律规则及规范形成指标分值,提高了"宣传推广文化建设成果"指标分值。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如何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开拓金融工作新局面,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金融业的重要课题,而健康良好的行业文化既是行稳致远的立身之本,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更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力抓手。
  2019年行业文化建设动员大会以来,中国证券业协会全面落实证券行业相关规则,推动"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文化理念,嵌入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之中,以制度承载道德理念、固化良好品行、强化价值引领,促进形成崇尚信义、勤勉尽责、专业制胜、声誉至上的行业发展生态 。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此次进一步明确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相关口径,既是响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总结实践经验、凝聚行业共识,将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工作做深做实的必然之举。
 
两部门发文细化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
 
  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明确2024年底前,对规范经营、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基础上,除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与物业本身相关的经营性资金需求、置换建设购置物业形成的贷款和股东借款等外,还可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集团控股公司(含并表子公司)存量房地产领域的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
  同日早些时候,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对这份文件有所"预告"。潘功胜指出,金融机构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着力支持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头部房企的融资渠道稳定。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完善经营性物业贷款的有关政策,旨在支持优质房企盘活存量资产,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改善流动性状况。
  此次《通知》细化了商业银行经营性物业贷款业务管理口径、期限、额度、用途等要求。
  具体来看,《通知》明确,经营性物业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持有已竣工验收合格、办妥不动产权证书并投入运营的综合效益较好的商业性房地产的企业法人发放的,以经营性物业为抵押,实际用途投向物业本身或与房地产相关领域的贷款。
  其中,商业性房地产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商务中心、写字楼、酒店、文旅地产项目等,不包括商品住房、租赁住房。
  《通知》强调,除经营性物业贷款外,其他贷款仍按现行政策执行。
  贷款期限上,《通知》明确,经营性物业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最长不得超过15年,且贷款到期日应早于承贷物业产权证到期日至少5年。
  贷款额度方面,《通知》指出,商业银行要根据承贷物业经营状况、评估价值,以及借款人及其集团公司的偿债能力、信用状况、担保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经营性物业贷款额度。经营性物业贷款额度原则上不得超过承贷物业评估价值的70%。
  对于贷款用途,《通知》也有明确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即可用于承贷物业在经营期间的维护、改造、装修等与物业本身相关的经营性资金需求,以及置换借款人为建设或购置该物业形成的贷款、股东借款等;不得用于购地、新建项目或其他限制性领域。
 
两部委发布《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
 
  1月23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点产业链中试能力基本全覆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中试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试平台5个以上,中试发展生态进一步优化,一批自主研发的中试软硬件产品投入使用,中试对制造业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到2027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先进中试能力加快形成,优质高效的中试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试发展生态更加健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中试持续推进,促进了技术迭代、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但中试服务体系不健全、自主可控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在布局现代化中试能力、构建中试服务平台体系、创新发展中试产业、优化中试发展生态、保障措施五方面提出了24条措施。
  构建中试服务平台体系
  《意见》提出了多种平台建设模式,也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探索新的建设方式和运作机制:
  一是推动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链中试平台。前述负责人解释,按照国际经验,龙头企业往往与其供应商围绕产品开展协同设计和试验。龙头企业具备丰富的资源和应用场景经验,能够把握产品整体功能性能和质量指标要求,也具备调动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实施改进的能力。《意见》提出,支持龙头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和试验环境,搭建自主产品中试平台,带动产品研发设计和验证试验,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中试技术规则和标准,着力解决中试共性问题。
  二是布局建设中试公共服务机构。据了解,中试平台建设需场地设施、软硬件、技术和人才等支撑,耗费巨大,中小企业往往建不起、用不上,需要寻求公共服务解决中试问题。国际上已经涌现出一批场地设施完善、仪器设备先进、试验人员专业的公共服务机构和实验室,提供高水平、全链条的公共服务。《意见》提出,建设综合性中试公共服务机构,提供跨行业、跨领域的高水平中试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建设专业化中试公共服务机构,完善特殊应用场景下的试验能力和极端环境试验能力,有效满足行业发展及特殊应用场景需求。
  三是强化现有创新和服务平台中试功能。《意见》提出,强化现有创新和服务平台中试功能,加强技术研发转化,开放试验能力、试验场地和研究成果。为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中试服务网络新机制,还提出支持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中试基础能力扎实的地方,打造辐射范围大、转化能力强、发展机制好的中试中心。
  创新发展中试产业
  成熟完善的产业生态是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健全完善产业生态的举措。
  《意见》提出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以产业化为目标,凝练中试共性需求,推动中试科研平台体系建设,重点突破极端复杂环境试验、可靠性仿真分析、数字孪生等中试关键技术和计量、标准、试验检测、分析评价等基础共性技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用户单位联合攻关,解决中试瓶颈问题。此外,突破软硬件产品。推动中试软硬件补短板、锻长板,以解决堵点卡点断点问题为导向,推进软硬件产品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成套化发展。组织实施一批满足应用场景要求的软硬件产品示范项目,推进中试软硬件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意见》表示要培育优质企业。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仪器仪表、计量标准装置、试验检测设备、设计仿真软件等领域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不断增强中试软硬件产品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政策要闻
 
▲三部委优化跨境税费缴库退库业务
 
    据悉,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走出去"的势头强劲,但跨境税费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税务机关与国家金库之间这两个层面上的管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跨境税费缴库退库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旨在提高跨境税费缴纳便利度,进一步规范跨境税费缴库退库业务,提高预算资金收缴入库效率。《通知》自今年2月18日起执行。
  所谓的"缴库退库",是指纳税人缴纳的税金被收入国库或从国库退回的过程。针对近年来使用人民币跨境缴纳税费业务需求逐渐增多的趋势,《通知》明确了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跨境税收缴库退库业务范围,扩大到税收、非税收入、社会保险费等各项税费款项缴纳,以及相应税收、非税收入退库业务。
    同时,通知明确了不同方式下跨境税费缴库退库的业务流程、账户使用方法、信息申报要求等,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币种跨境税费缴库退库业务完善了制度依据。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
 
  1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提出强化能源安全保供监管、强化清洁能源发展监管、强化自然垄断环节监管、强化电力市场建设与市场监管、强化监管执法权威、强化电力领域安全监管、强化资质管理和信用监管、强化民生领域用能监管、强化干部队伍监管能力建设九方面的重点工作。
  其中,在强化能源安全保供监管方面,《工作要点》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具体来看,包括督促落实能源安全保供责任,推动国家能源规划、政策和项目落实落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保供稳价作用等任务。
  《工作要点》指出,要把能源安全保供作为能源监管的首要任务,督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能源企业履行保供主体责任、落实保供政策。充分发挥派出机构"探头""哨兵"作用,加强电煤、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需形势监测、分析和预警,做好煤炭供应、机组运行、存煤情况等台账化管理,及时发现并向局党组和地方政府报告影响能源保供的苗头性、潜在性、倾向性问题,协调推动能源稳定供应。
  此外,还要积极推动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化交易、清洁能源交易、绿电交易,充分发挥区域内、省间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促进辅助服务资源跨省互济,加大保供期间发电机组并网运行考核力度。
 
  ▲水利部印发2024年调水管理工作要点
 
  近日,水利部印发《2024年调水管理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对调水管理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要点》指出,2024年调水管理工作要以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为重点,从持续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不断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全面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大力推进调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调水管理体制机制法治体系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6个方面提出23项重点工作。
  《要点》强调,要持续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强化流域区域生态调度,保持永定河全年全线有水,力争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继续实现漳河全线贯通,通过跨流域补水保障石羊河生态安全;要不断扩大跨省江河水资源调度范围,持续规范重大调水工程调度,发挥调水工程生态补水效益;要深化水资源空间均衡研究,推进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和提质增效,大力推进调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数字孪生调水工程建设。
  《要点》要求,流域管理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流域区域调水管理制度,深入推进管辖范围内江河流域和调水工程调度管理,持续强化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切实做好调度安全和监督管理。
 
国资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拟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
 
  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
  此前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曾提出,2024年将持续推进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谢小兵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持续发力。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三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一是继续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发展的上市格局。推动企业按照"做强做优一批、调整盘活一批、培育储备一批"总体思路,稳步做精增量,积极做优存量。对一些企业非主业、非优势的上市平台,下定决心、主动施策,坚决调整盘活。
  二是持续发力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将与证券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加强沟通,合力推动央企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妥善化解上市公司风险,推动上市公司做资本市场诚信经营、规范运作的表率。
  三是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在前期已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对于中央企业负责人考核体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进一步强调,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实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考核,增强政策供给的精准性、科学性和一致性。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表示,中央企业加强市值管理,既有利于中央企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表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主动市值管理在于要提高资金对于上市央企的投资回报的预期,引导提升资金对央企价值认同。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表示,国有上市公司应重视合规市值管理理念和措施。提高投资者沟通交流,做好信息公开。
 
400亿国有企业存量资产优化升级基金设立
 
  据悉,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联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总规模达400亿元的国有企业存量资产优化升级基金(以下简称"优化升级基金"),于1月25日在北京签约。
  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谢小兵表示,发起设立优化升级基金,是国务院国资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助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重要举措。下一步,优化升级基金要坚守使命定位,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原则,推动基金高效运作;坚持风险防控底线,确保基金规范发展。
  据介绍,作为专业投资于存量资产盘活领域的综合性基金,国有企业存量资产优化升级基金主要投向存量规模较大、增长潜力较大的国有企业基础设施资产,以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阶段性低效和非主业非优势产(股)权、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国企闲置土地、国企专利技术、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等,推动国资央企做强主业和优势产业,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自主创新
 
北京发布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1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简称《方案》),释放出北京发展商业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烈信号。
  《方案》提出以政策先行先试、产品示范应用为驱动,持续完善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集聚发展和国际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北京力量。
  《方案》明确,到2028年,北京商业航天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能级明显提升。面向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研究不断加强,形成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在全国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产品研制能力和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能力。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引进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0家。"南箭北星"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深化,建成2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和若干特色产业园,壮大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此后,再用5年时间,形成可重复使用火箭常态发射能力,建成天地一体通导遥巨型星座体系,空天信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行动方案》从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示范应用、政策先行先试以及创新生态营造等多个维度提出了23条重点任务,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深化"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主动服务航天强国战略。《行动方案》积极引导北京商业航天企业参与航天重大工程、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空间站工程应用任务、空间科学卫星等,探索地月空间和深空资源开发新模式。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合作,服务"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参与空间科学、技术和应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深度参与外空全球治理,为我国和平探索和利用太空贡献重要力量。
  坚持创新发展引领地位。《行动方案》依托北京丰富的航天创新资源,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加快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同时围绕企业发展共性需求,搭建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推动重大科研设施设备开放共享,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打造人才发展高地,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有力支撑形成"南箭北星、两核多园、津冀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挥应用场景牵引效应。《行动方案》积极打造空天经济新动能,以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契机,加速卫星公益服务和商业应用,搭建通导遥创新应用场景,构建多维度时空数字基座,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全域应用场景开放,推动空天信息规模化应用。同时注重发挥空间科学创新引领作用,带动空间技术变革和空间应用拓展,丰富商业航天活动领域,加快形成空天经济新模式新业态。
  积极推动政策先行先试。《行动方案》充分发挥中关村(5.130, 0.03, 0.59%)政策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积极配合相关国家部门完善商业航天政策法规和监管制度,在频轨资源申报协调和登记、空间数据共享和使用、民用航天发射许可等方面,引导商业航天企业参与国家航天法治建设,积极推动相关创新政策率先在京开展试点。同时与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等相结合,不断完善卫星数据应用相关政策。
 
节能减排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它与2021年7月启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同构成完整的全国碳市场体系。当天,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总成交量37.53万吨,总成交额2383.53万元。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主要是指企业、机构自愿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将减排量注册为碳资产--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CER出售后,减排项目业主可获得收益。
  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我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于2012年启动建设,2015年进入交易阶段,2017年暂停签发。暂停签发后,存量CCER仍可在地方碳市场上交易,并用于全国碳市场履约抵消。
  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这是保障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序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去年8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新交易系统已经可以开户。
  全国CCER市场启动仪式上,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4家项目开发单位负责人签署了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和减排量交易合规倡议。
 
17家化工园区入选"一园一策一图"试点
 
  据悉,为推广应用"南阳实践"理念,提升化工园区环境应急准备能力,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公布了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以下简称"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园区(第一批)名单,包含试点园区17个。
  入选的17个化工园区分别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潞城区化工园区东片区、大连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区、连云港(3.670, -0.16, -4.18%)石化产业基地、江阴临港化工园区、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建德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江西乐平工业园区、宁阳化工产业园、青岛董家口化工产业园、武汉化学工业区、岳阳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洋浦经济开发区化工区、长寿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
  通知指出,试点园区要按照"以空间换时间"理念,建立健全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包括企业自身建设符合规定的应急池,有条件的相邻企业间应急池相互连通,充分利用园区内的坑塘、河道、沟渠以及周边水系构建环境应急三级防控空间。
  同时,要求试点园区在建立健全园区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应急资源能力等实际,编制突发水污染事件"一园一策一图",即围绕如何将污水控制在园区边界范围内,细化明确三级防控体系中各类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的建设、使用、运行的机制方法,构建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指挥图和园区虚拟现实技术(VR)全景图。编制完成后通过应急演练,检验"一园一策一图"的可操作性,确保三级防控空间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能真正发挥作用。
  据统计,目前全国经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化工园区已达600余家。化工园区化工企业聚集,环境风险集中、污染物种类复杂,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难度大。为进一步筑牢流域环境安全防线,生态环境部在全面实施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的基础上,启动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工作,旨在进一步将环境应急准备前移,构建重点河流和化工园区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全过程、多层级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体系。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适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成效评估和现场考核,将成效突出、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化工园区确定为示范园区,总结先进经验做法并全国推广,持续提升化工园区环境应急准备能力。
 
全球核能发电量明年将创历史新高
 
  据报道,国际能源署1月2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将创历史新高。由于全球向清洁能源加速转型,低排放能源将满足未来3年全球新增电力需求。
  这份名为《电力2024》的全球电力市场发展和政策年度分析报告预测,到2025年,随着法国核能发电量攀升、日本几座核电站恢复运行,以及一些国家的新反应堆投入商业运营,预计全球核能发电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报告说,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将超过煤炭,占全球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到2026年,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在内的低排放能源预计将占全球发电量的近一半。
  报告说,2023年由于发达经济体用电量下降,全球电力需求增幅略放缓至2.2%,但预计从2024年到2026年,全球电力需求年均增幅将达到3.4%。到2026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约85%预计将来自发达经济体之外。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指出,目前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任何其他行业都多。但令人鼓舞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和核电的稳步扩张将满足未来3年全球新增电力需求。
 
欧盟就减少重型车辆碳排放达成临时协议
 
    据报道,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1月18日就重型车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达成临时政治协议,旨在进一步减少道路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推动欧盟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欧盟理事会当天发布公报说,临时协议维持了欧盟委员会此前在提案中设定的减排目标,即与2019年排放水平相比,从2030年起,新的重型车辆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减少45%,从2035年起必须减少65%,从2040年起必须减少90%。该目标适用于7.5吨以上重型卡车和长途客车。
  临时协议还扩大了减排指标覆盖范围。协议规定,从2030年起,新的挂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应比2019年减少7.5%,新的半挂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减少10%。此外,到2035年,新的城市公交车必须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欧盟理事会数据显示,在欧盟范围内,目前重型车辆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占道路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5%以上。2019年,欧盟针对某些类型的重型车辆设定了2025年至2029年期间以及2030年以后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并规定到2022年对减排规定进行审查。
 
劳动用工
 
全国开展2024年春风行动
 
  据悉,每年春节前后,是劳动者换岗流动的高峰期,也是企业开工复产的关键期。为全力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1月25日发布通知,自即日起在全国开展2024年春风行动。
  "举办春风行动,主要着眼春节前后这一重要时间节点,聚焦劳动者和企业爆发式的求职用工需求,集中提供引导有序返岗、促进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组织招聘用工等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说。
  运东来介绍,活动自1月25日持续至4月8日,将助力劳动者顺利就业增收、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稳"。
  活动期间,全国1100多个公共招聘网站将集中发力,4700多家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3200多家零工市场将协同联动。各地将充分利用线上载体和广场车站、商超集市等人流密集场所,发挥好基层就业服务站点作用,分类推出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
  "随着各地加大力度稳增长以及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大量用工需求将从中释放。加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也蕴含广阔就业空间。"运东来表示,活动将积极服务对接,预计可为劳动者提供各类就业岗位约3000万个。
  通知要求,劳务输入地和输出地开展联合招聘、驻点招聘、组团招工,组织劳务品牌专项对接,促进农村劳动者高质量转移就业。对有需要的集中返乡返岗劳动者,要做好组织对接,提供包车、专列(包车厢)、包机等服务,帮助便利劳动者出行。
 
全国首部有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地方性法规出台
 
  日前,天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有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地方性法规,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据悉,天津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产业和教育优势。
  明确政府引导、多方实施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格局
  《条例》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和制度规范,明确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中各方主体的职责、权利、义务。
  市政府完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联动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支持依法组建区域产教联合体、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等。
  市教育部门、科技部门支持职业学校联合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行业主管部门发布本行业实习与学徒岗位需求信息。市教育部门建立健全专业与产业需求匹配制度、建立健全拔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市发展改革部门、教育部门共同负责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组织申报、复核确认、建设培育、认证评价和日常管理工作等。
  职业学校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发挥主体作用,对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职业学校坚持教育与培训并举、校企联合招生进行学徒培养、职业学校和企业双向交流聘任等作了具体规定。
  明确财政、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保障措施
  《条例》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难点问题,明确了财政、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措施。
  市政府整合设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将职业学校校舍、实习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重大项目建设预留地纳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专项规划。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和金融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支出、抵免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开展学徒培训给予补贴作出规定。
  明确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督促和评价制度
  市政府建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推进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制度,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工作情况作为市有关部门和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联合评价制度,定期组织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效能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此外,《条例》还对学校和企业骗取、套取政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奖励补助或者财政、金融、税收、用地等优惠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职等违法行为规定了法律责任。
 
中石油纪检组长钱朝阳转任南方电网总经理
 
  1月20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方电网)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宣布,钱朝阳任南方电网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免去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职务。
  此次赴任南方电网公司,为钱朝阳重回电网系统。2021年9月,钱朝阳从南方电网副总任上调至中石油,任纪检组长,至今两年有余。
  不久前,南方电网原总经理王宏志于2023年9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随后南方电网总经理一职空缺5月。
 
廖林升任工行掌舵人
 
  1月20日,国有第一大行工行召开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在会上宣布现年57岁的行长廖林升任党委书记;预计完成相关必要程序后,他将出任工行新董事长。据悉,工行原董事长陈四清,因年满63岁而卸任。
  廖林曾在建行工作30年,2019年底空降工行出任副行长,2021年上半年升任行长,此次再获提拔升任党委书记,正式掌舵资产规模超44万亿元的银行"航母"。
 
美国梅西百货计划大幅裁员
 
    据消息人士1月18日披露,为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和市场需求、部署新战略,美国大型连锁百货公司梅西百货将于1月份大幅裁员,裁员数量占其员工总数的3.5%(即2350个工作岗位)。同时,梅西百货还将在今年初关闭位于弗吉尼亚州、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夏威夷州的5家门店。
  梅西百货是美国知名大型连锁零售商,总部位于纽约市,成立已近166年。除同名商店外,该公司旗下还拥有美容护肤商店蓝水星商店和高端百货商店布卢明代尔商店。
  近年来,梅西百货业绩受到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新冠疫情等冲击,经营规模不断缩水。2020年2月,该公司宣布裁员约2000人,并在三年内关闭125个门店。截至2023年10月28日,该公司在美国本土拥有723家门店。
 
谷歌母公司宣布1.2万人裁员计划
 
  据报道,美国科技巨头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 1月20日在给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近1.2万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6%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1月11日,字母表刚刚宣布对其专注于健康的子公司Verily和开发工业机器人软件的子公司Intrinsic进行数百人的裁员计划。
  彭博社指出,谷歌此次裁员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团队,包括招聘和部分公司职能部门,以及一些工程和产品团队。而在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皮查伊表示对此决定全权负责。"我们更加要聚焦在核心项目上,并重新规划我们的成本方案,并将人力财力向首要任务倾斜。"皮查伊指出,人工智能将是未来的一个关键领域。
  谷歌在2014年收购人工智能企业DeepMind之后,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但最近几个月,谷歌的风头被OpenAI超越。OpenAI在去年推出了AI聊天机器人ChatGPT,随即风靡全球。OpenAI与谷歌的竞争对手微软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微软承诺将OpenAI技术整合到搜索和办公软件等产品中。
  《华尔街日报》指出,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轮裁员,该公司正在应对暗淡的经济前景。
  实际上,去年11月,字母表大股东对冲基金儿童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TCI)创始人克里斯托弗·霍恩曾发表公开信,敦促桑达尔·皮查伊大幅裁员和降薪,以降低运营成本。他当时表示"字母表的成本基础过高,管理层需采取大刀阔斧的行动"。
  不过,受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衰退预期的影响,2022年以来,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纷纷宣布裁员计划。1月18日,微软宣布到2023财年第三季度末将裁员1万人,裁员比例近5%。亚马逊也在同一天开始实施其削减1.8万个工作岗位的计划,正式向被裁员工发出通知。除上述巨头外,包括数字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等在内的二三十家美国科技公司也表示要裁员10%或更多。
 
专家论坛
 
李大伟: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经济日报》1月25日刊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大伟撰写的文章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制度型开放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是持续发挥以开放促改革重要作用的必然选择。必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认识重要意义
  同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相比,制度型开放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通过打通制度、规则等层面存在的各种壁垒,能够有效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更好发挥对外开放作用,以制度创新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这就要求更好发挥对外开放作用,实现各类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各类要素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之间自由流动。只有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才能形成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优势,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从而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二是有利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世界经济的新一轮规则重塑中,国际经贸规则由边境规则向边境后规则转变。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政府采购等领域深化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国适应对外开放新趋势的战略抉择。
  三是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新的发展阶段,商事制度、投资管理等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建设既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长远方向、又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四是有利于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领域新模式不断涌现,相应领域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新热点。在此背景下,需要通过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相关规则制定,增强与其他经济体的制度协调,不断提升我国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水平,推动国际经贸规则向着更加公平、公正、透明、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把握内涵特征
  从内容上看,制度型开放是系统性构建满足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的规则体系。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拓展,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各领域全面系统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范围上看,制度型开放正由边境规则向边境后规则延伸和拓展。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程度并不高,对外开放大多以货物贸易和制造业利用外资为主,对接的国际经贸规则也集中于关税、外资准入等传统的边境规则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开放所涉及的规则范围大幅拓展,数据、创新、金融、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劳动者保护、补贴等方面的边境后规则对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的影响日益增强。着眼于这些领域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当前制度型开放的重点所在。
  从层次上看,制度型开放体现了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的深度融合。40多年来,改革和开放始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深化改革有效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释放需求潜力,为我国对外开放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扩大开放在吸引各类先进生产要素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贸规则、管理制度等的完善。制度型开放涉及商事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监管一致性、环境保护等重要改革任务,为形成改革和开放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提供重要动力。
  明确推进路径
  为更好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要实施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
  第一,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相关协定,不断提升我国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水平。
  第二,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相关规则制定,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平台,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数字经济合作等领域与共建国家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国家和地区间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的示范性制度安排。
  第三,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鼓励有条件的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在竞争政策、电子商务等规则上进行创新性探索,全方位、多角度推进规则谈判和规制合作,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围、提质、增效。
第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国际高标准、高水平为标杆,持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大幅度降低企业获得项目建设许可、获取信贷等方面的成本和时间,提升业务开展效率。在商事诉讼、商事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快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标准,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县域经济将成为新时期共同发展的新引擎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乱局的变乱交织中,中国经济的动力和空间在哪里?北京日报1月22日刊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撰写的文章认为,县域经济处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之间的纽带地位,它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内的所有经济类型的综合,从中国经济存量要素与增量要素看,将发生历史性、颠覆性、革命性变化。
  县域经济将成为增长潜力最大的基本盘
  GDP过万亿的城市与过千亿的县城经济容量和经济潜力最大的区域,若干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长周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和基础。县域经济也将成为增长潜力最大的基本盘。截至2022年7月,我国县和县级市数量分别为1472个和394个,二者共计1866个,千亿以上的县也有40个左右。此外,在百强县前十名中,江苏省独占六席,包揽前四名。值得一提的是,百强县中有54个县域进入了“GDP千亿俱乐部”,其GDP总量达到8.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1%。这些“千亿县”具有强大的财政实力,2022年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值达到了1080亿元,为国家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国仅是超万亿的城市和超千亿的县域经济总量,合计占中国发展中国经济总量的50%以上,全部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总量加起来占中国经济的90%以上。郡县安,天下安。数量众多的县域经济,尤其是处于头部的县域经济,将使中国经济具有长周期可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和空间。
  中国县域经济正在逐步出现“四个下沉”
  郡县安则天下安。中国90%的乡村都是在县域,县域经济相比于城市经济产业综合性更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公共政策水平的均等化,中国县域经济正在出现“四个下沉”,这将极大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总量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向县域经济下沉。一些头部县域已经成为产业供应链集群的承载地,如被称为制造业之都的长沙县,集聚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和铁建重工等头部企业。
  二是重大投资和重大项目向县域经济下沉。2022年《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需从补齐县城短板弱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展开。
  三是市场和消费向县域经济下沉。中国电子商务、网络店铺和直播带货发展很快,与之相关联的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战场和市场的前端,例如拼多多的主要消费群体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域而不是大城市。中国乡村旅游资源占全国旅游资源70%,旅游人数目前只占国内旅游总人数30%,旅游消费还不到国内旅游消费总额的20%,我国乡村旅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四是基础设施投资等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中央公共政策的一个重点是,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县域经济延伸,提高县城与周边大中城市互联互通水平,扩大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等覆盖面。要提升县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完善县城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并向乡村延伸覆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高水平推动县城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个下沉”将逐步形成城乡包括资源的环流和对流,这将极大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新的阶段共同发展的新引擎,只有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充分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县域经济是城市群落放大功能的支点
  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形成若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城市群落,县域经济是城市群落放大功能的支点。
  1.大流通格局的发展与形成。现在中国机场建设飞速发展,港口建设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中国的硬基础设施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超常发展,基本上形成了硬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和区域布局的重要支撑。现在特别是“十四五”期间会形成软基础设施、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这种支撑会使我们的要素流动更快,成本更低。
  2.大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的发展与形成。这些国际化大城市、区域性大城市是中国制造业密集的地区、人才密集的地区、知识要素密集的地区、创新资源密集的地区。现在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城市群原来是大城市和大城市连接,现在大城市群里涵盖了很多国际化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微型城市。我们有些县、乡镇,甚至村就是一个制造业的基地,成为一个微型城市的架构。现在很多制造业产业链已经下沉到二级城市、三级城市,甚至是乡镇,形成了中国内循环强大的基础。因此,未来的城市群中既涵盖大城市群的连接,也涵盖大城市群覆盖下的中小城市,甚至微型城市的连接,叫作城市群落,这当中县域经济是基础与支撑。
  3.领先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这为中国长周期发展创造了可以持续利用的独特优势,塑造了中国经济格局。有一些地方是以时间换空间,有一些地方是以空间换时间,有一些地方是以时间和空间塑造新的区域发展动能。比如说数字化基础设施,我们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技术研发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时候,我们将和世界比肩,从而引发区域经济格局的一系列变革。
  4.大物流体系的发展与形成。着眼于未来的区域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于那些可以带动周边国家的主体省份的政策支持,对于边境区域的政策支持,提高对于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鼓励并支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向边境地区转移,以我国在边境上的制造业头部企业为龙头,形成与周边国家相联系的新的产业链。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转移到周边缅甸、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一定要努力把头部企业留在境内,主要应该留在我国的沿边地区,以沿边地区为基础和前沿,重构产业链。
  全面系统研究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县城高质量发展。把握经济变革的新方向,推动县域数字化建设转型升级。要在坚持创新驱动的基础上,充分释放各生产要素活力,将土地制度作为改革创新的突破口,科学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流动效率,全面激发县域经济领域的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应如何发力  
 
  解放日报日前发表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岳华文章表示,由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是赋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现实动因
  文章表示,近年来,中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并取得历史性成就,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持续增长。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但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金融依然"大而不强",且存在市场预期不稳的问题。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金融资产结构也不够均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不太成熟,金融信息服务有待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亟须提高。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下,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给基建、房地产等领域的融资提供了支持。但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上,传统金融体系服务新经济、新业态的能力与水平还需强化、提升,重点是破解资金空转、监管套利等问题,扭转"脱实向虚"趋势,坚持推动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同时,金融行业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后,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日益显现。新形势下,要着力提升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重点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以及外汇市场风险等。
  此外,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与全球对外投资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一是缺乏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定价权。此前,虽然中国的银行在世界十大银行中占据四席,却均未能进入最重要的基准利率定价机制的报价银行行列。在现有大宗商品交易定价机制下,中国已成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和卖家,但定价权依然由其他国家所掌握。二是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缺少标价权。虽然人民币在中国的跨境交易中占比已超过50%,但仅占全球支付份额的4%左右。三是缺乏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话语权。金融信息服务领域包括评级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信息服务机构等,中国机构、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缺乏竞争力、影响力。
  实现路径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集聚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如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拥有强大的货币,一大抓手是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是提升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占比,加快完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二是推进境外央行、金融机构增配人民币资产,强化人民币国际储备功能和国际投资功能,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行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三是争取更多大宗商品贸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四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建立强大的中央银行,要以"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为改革目标,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职能。一是继续完善流动性对冲机制,缓解财政收支造成的季节性、阶段性扰动;二是在准备金率不会频繁且大规模变动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势将主要依靠公开市场操作,并借以实现货币政策框架的现代化转型;三是以提高国库的收益性为导向,全面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
  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一大基础性工作是加快构建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好实体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一方面,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与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并通过制度设计、政策调节、监管规范等手段,构建竞争差异化、经营特色化的商业银行体系,满足中小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梳理整合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合规管理、操作风险、案件防控等管理职能,全面压实"二道防线"责任,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持续完善管理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健全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
  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关键性任务是推进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比如,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力争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新兴领域"弯道超车"。
  健全强大的金融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提升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早期纠正工作的标准化;二是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三是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动态评估优化定价、减持、再融资等制度安排,加强市场资金杠杆水平和企业债务风险的综合监测;四是通过监管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提升监管的精准性、时效性。
  培育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需进一步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要加强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干部人才选拔机制,增强干部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德才兼备的银行家队伍、投行家队伍、投资经理队伍、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及金融管理人才队伍。
  归根结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应当在量、价、质三个方面发力:在"量"上稳定金融调控预期,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比重;在"价"上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质"上优化金融软环境,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专家论点辑要
 
  ▲瑞银上调中国2024年GDP增长预测
 
    1月18日,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发表最新观点,上调中国2024年GDP增长预测至4.6%。
  她表示,考虑到2023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小幅超预期(5.2%,高于该机构最初预测的5.0%),且统计局对前几个季度GDP环比增速进行了修正,如果维持今年GDP环比增速预测不变,对应的2024年GDP增速应为4.6%(此前预测为4.4%)。
  "未来几个月,我们预计房地产活动和房地产市场逐渐企稳,这应有助于提振居民信心。再加上经济活动和劳动力市场持续复苏,消费应可以继续兑现疫情后的温和修复,财政支持将更为显性化,但我们预计基建增速不会提速。此外,尽管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但随着全球科技周期的回升,我们预计出口增速也将温和改善。"汪涛说。
汪涛还预计未来政策支持有望加码,但力度较为温和。她表示:"我们预计今年政府将财政赤字率设定为3.5%至3.8%(包括今年可能发行的新一批特别国债),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增限额,并再发行新一批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货币政策放松力度可能比较有限,房地产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加码,包括对开发商的信贷支持,以及利用部分PSL支持的低成本资金购买存量住房、消化库存等等。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PSL资金的规模和使用方法应会更为清晰。"
 
中小企业
 
工信部召开第四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
 
1月24日,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第四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围绕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方面的作用,听取企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副部长徐晓兰出席会议。
会上,来自工业母机、医药、医疗设备、服务器等行业领域的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负责人作重点发言,6家企业作书面交流,介绍企业生产经营、强链补链情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提出政策建议。部相关司局对企业关心的问题予以回应。  
会议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希望各位企业家树牢家国情怀,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要聚焦细分领域,苦练内功,把一米宽的领域做到百米深,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化点成珠、串珠成链”。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多措并举引导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制造业强链补链稳链,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中小企业将可享“5公里服务圈”
 
  据悉,“益企京彩·数智转型”中小微企业数智化转型服务行动近日走进北京市海淀区。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集聚市区两级政府和市场服务主体的资源力量,为中小企业打造“5公里服务圈”,推动广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北京日均新设中小企业近800家。“通过前期调研,本市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面临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等困境,导致出现‘不会转、不敢转’的现象。”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这一现状,去年本市安排了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493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和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按照计划,今年北京市将发布《北京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年)》,在“新智造100工程”的基础上,构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体系,推动制造业全面转型提升,到2026年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全面达标,打造10家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或“灯塔工厂”,新认定北京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0家,培育20家市级及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
  为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今年本市将建设运营超10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集聚市区两级政府和市场服务主体的资源力量,为中小企业打造“5公里服务圈”,通过数字化场景赋能,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还将精选一批集采通用性数字化转型产品,服务中小企业共性需要。去年11月启动的“益企京彩·数智转型”系列活动已陆续走进顺义区、昌平区等,搭建起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解决转型中的堵点问题。
 
陕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吸纳就业
 
据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带动就业能力强的特点,近日,陕西明确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重点群体就业。
  在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方面,提出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专业,健全完善职业标准和评价标准体系;依托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取得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重要参考;取得中级、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纳入各地各部门中级、初级职称认定范围;加大对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支持力度。
  同时,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工。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建立缺工快速响应机制,落实专人对接、专员服务;设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招聘专区,归集发布岗位信息,促进供需匹配;对季节性用工需求明显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探索建立用工余缺调剂机制。
  保障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关联度高的新领域,分职业、分方向、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梳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信息,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
  为支持开展就业见习活动,对组织开展就业见习的企业,落实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对见习期未满与见习人员签订一年(含)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按规定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
 
调查分析
 
报告显示超半数在华德企愿加大对华投资
 
  据报道,中国德国商会1月24日发布的2023/24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
  报告认为,中国"对德国经济的意义依然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庞大、供应链基础设施先进,创新能力日益强大,中国持续成为德国企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报告说,91%的受访德国企业表示将继续扎根中国市场,没有离开中国的计划。超过半数的受访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46%的受访德企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增进合作以保持竞争力。37%的受访德企表示,与其他市场相比,中国作为创新市场的吸引力在增强。
  受访德国企业还认为,中国企业的创新领导能力不断增强,其中汽车行业企业最为明显。在汽车行业,11%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竞争对手已经是创新领导者。
  中国德国商会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超过2100家会员企业,是在华德国企业的官方协会。
 
经贸态势
 
美国两大海外"债主"美债持仓齐升
 
  1月19日,美国财政部公布2023年11月财政部国际资本(TIC)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11月,美国两大海外"债主"双双"增持"美债。其中,美债持仓第一的日本当月持仓规模增加293亿美元,达到11275亿美元。中国结束美债持仓"七连降"的趋势,美债持仓规模升至7820亿美元,环比增长124亿美元。
  纵观11月,在美国前十大海外"债主"中,仅有开曼群岛"减持"47亿美元美债,多数国家地区选择"增持"美债。其中,加拿大11月美债持仓大幅增长396亿美元,持仓排名从第8位升至第4位;英国、卢森堡、法国等美债增仓规模较大,当月分别"增持"232亿美元、258亿美元、247亿美元美债。
  由于TIC报告有两个月的时滞性,因此需要以当期的市场表现来解读数据的变动。回顾来看,2023年11月,在通胀快速降温、美联储鹰派立场软化等因素的提振下,市场对美联储2024年降息预期明显升温,带动美债收益率快速下行、美债价格反弹,也提升了海外投资者增配美债资产的兴趣。
  据报道,美债长期以来被视为"安全资产",也是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近几年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情况下,外汇储备资本配置的考量因素也应时而变。
  综合来看,海外投资者配置美债需求正出现分化。2023年,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规模整体增长,但主要由英国、卢森堡、加拿大、法国等贡献。2023年前11个月,中国月度美债持仓整体呈现"减多增少"的态势,持仓规模仅在3月和11月上升。自2022年4月起,中国美债持仓规模就已降至万亿美元下方。
  各国央行美债持仓波动的同时,据美国财政部通报,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共债务总额首次突破34万亿美元。从趋势上来看,全球央行都在积极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推动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2023年,各国央行配置黄金热情持续高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至2023年11月末,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共计358909.3吨。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中国央行黄金储备报7187万盎司,环比增加29万盎司,黄金储备连续第14个月增加。
 
2023年日本贸易逆差减少
 
  据报道,日本财务省1月24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市场能源等商品价格回落背景下,2023年日本货物贸易逆差大幅下降,为9.29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48日元)。
  报告显示,2023年日本贸易逆差比上年减少54.3%。截至2023年日本货物贸易连续3年呈现逆差。日元大幅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是日本近年来货物贸易持续呈现逆差的主要原因。
  根据报告,新冠疫情期间产能及消费受到抑制的汽车、建筑机械等行业2023年出口迅速恢复,拉动当年日本总出口额增长2.8%,至100.89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回落背景下,当年日本石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等产品进口额显著下降,全年总进口额减少7.0%,至110.18万亿日元。
  根据财务省去年11月公布的最终统计结果,由于能源价格高企叠加日元大幅贬值,2022年日本贸易逆差创下20.33万亿日元的历史新高。
  财务省24日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去年12月,日本出口额同比增长9.8%,至9.65万亿日元;进口额同比减少6.8%,至9.59万亿日元,当月实现贸易顺差约为621亿日元。
 
投资视点
 
上海将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据悉,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1月23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
龚正表示,一年来,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运行稳步恢复,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4.5%。上海将着力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龚正表示,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今年上海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比重,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打造工业上楼智造空间1000万平方米,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3平方公里。
  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龚正说,上海将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实施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高水平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着力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共建"一带一路"。
 
上海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实施方案》明确,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完善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安排,研究适时推出科创板期权产品,为跨境技术交易提供本外币结算等金融服务便利。
  《实施方案》明确,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要求到"十四五"期末,制度创新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取得突破,科技创新体系竞争力明显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在面上推广。到2027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制度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和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重要示范引领。
《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培育天使投资人群体。支持设立与科创企业生命周期相衔接、与科创融资相匹配的创业投资或私募投资基金,发展与创投类企业发展周期、风险特征、资金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健全资金来源多元、退出渠道畅通的企业并购基金市场。提升科技保险服务质效,依托上海保险交易所,依法合规开展保险产品、技术、模式等方面探索,按市场化原则深化科技保险风险补偿机制试点。完善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政策。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   
完善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方面,《实施方案》提到,探索构建数字经济规则体系,实行分类分层的新型数据交易机制,依托数据交易所提升数据可信流通能力。探索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推动公共数据向经营主体有序开放。推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在前沿产业发展、跨境和离岸金融、新型国际贸易等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支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上,《实施方案》提出,在贸易结算、电商支付、碳交易、绿色电力交易等领域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规范拓展数字人民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应用场景。做好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相关工作,提高跨国企业集团跨境收付便利度。稳妥有序发展期货市场,适时推出航运指数等期货品种。支持资产管理行业依法合规畅通境内外资金投资渠道,在资金来源、投资方式、资金运营等方面优化业务模式。实施全球资产管理伙伴计划。
  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实施方案》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完善居住证制度,鼓励根据实际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实施方案》提出为外籍人才提供入出境和停居留便利。允许应邀来浦东新区开展重要科研、交流、商贸等活动的外籍人士申请长期多次入出境有效签证。
  《实施方案》还提出,完善公平竞争基础制度。营造产权保护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的良好法治环境,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清理有违公平竞争原则的规定和做法。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破除工程招投标隐性壁垒,完善失信行为纠正后信用修复和异议申诉机制,提升诚信守法企业经营便利。
 
天津将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月23日上午,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天津市市长张工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工业投资增长5.4%。2024年,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2024年,天津将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在取得更多成果成效上展现新作为。更加注重市场化引聚资源要素。主动服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唱好京津"双城记"。着力服务北京"新两翼"建设,强化天津港同北京空港、陆港运输衔接和港口延伸服务,做强天津港集团雄安服务中心,深化津雄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建设等。
  更加注重发挥京津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优势。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强化科技、人才、金融等配套服务和政策协同,做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深化天开园与北京科教资源全面合作。用好北交所,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优质企业上市。积极争取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津举办,协同培育网络安全(信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工业母机等产业链群。
  更加注重发挥港口优势。推动港口作业智慧化向航运服务智慧化拓展,建设港口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加大"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内外贸同船"覆盖范围,提升港口效率和服务便利化水平。强化同国际国内重要港口和航运、物流等头部企业创新合作,从衔接供需上重点拓展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航线,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300万标准箱等。
  报告还表示,全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带动力。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质推进天开园建设。出台升级版支持政策,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市场化、专业化科创服务能力,引育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1500家,培育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10家等。
  此外,高标准重组元素有机化学等实验室,力争全国重点实验室突破20家,完善海河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运行机制,促进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提质增效,支持中科曙光、天津超算中心加快国家超算互联网联合体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优化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和上市培育机制,优选100家科技型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各新增1000家。
 
重庆今年GDP增速目标为6%左右
 
日前,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重庆市市长胡衡华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145.79亿元,同比增长6.1%,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城市。
报告称,2024年,重庆市GDP增速目标为6%左右;将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多措并举稳投资促消费,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2024年,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胡衡华指出,重庆将依托渝西地区谋划建设国际开放合作平台,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2024年,重庆将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等改革。
  2024年,重庆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5%,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突破8500家和6万家;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全球设计之都建设;打造全市统一算力调度平台,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启动5个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新建5个未来工厂10个智能工厂和100个数字化车间。
  此外,重庆今年新开工98个重点工业项目,新实施1500个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4%、技改投资增长15%;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
 
河北高标准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日前,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河北省省长王正谱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 ,2023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增长5.5%。河北省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3%左右。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实施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二是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三是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五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六是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七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八是积极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根据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河北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落实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加快第一批央企总部、高校、医院等项目建设,衔接落实第二批疏解实施方案,吸引落地更多市场化疏解项目。
  河北将争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雄安布局,加快科创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建设运营,推进雄安高新区建设。支持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构建新材料、金融科技等产业链创新链。精心打造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推动更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向新区转移。持续开展"雄安行"系列活动,吸引更多人了解雄安、来到雄安、扎根雄安。
  2024年,河北将推动雄安新区启动区、起步区、昝岗片区等重点片区建设,加快京雄快线、国贸中心等工程进度,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年内完成投资超2000亿元。
 
黑龙江计划2024年粮食产量1500亿斤以上
 
  1月24日,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哈尔滨召开,黑龙江省省长梁惠玲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4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粮食产量1500亿斤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以内,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
  2023年,黑龙江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内需潜力有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持续释放,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外贸外资较快增长,绿色发展优势持续巩固,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2024年,黑龙江省要培育壮大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根基,聚焦科技创新关键,锚定产业升级方向,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动产业全面振兴。
  另外,黑龙江省还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发展绿色农业为鲜明导向,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黑龙江省将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提出要在2024年着力扩大内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推动消费扩容升级提质,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招商引资质效。
  黑龙江省将在2024年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改革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破瓶颈、塑优势、促发展。黑龙江省提出要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方面,黑龙江省提出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黑龙江省将推进对俄贸易提质增效,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口岸效能,创新发展开放平台。
  黑龙江省明确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24年,黑龙江省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卫生健康养老事业发展,加快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平安黑龙江建设。
 
吉林今年GDP预期增长6%左右
 
  1月24日,吉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长春开幕,吉林省省长胡玉亭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3%,增速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2024年,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粮食产量880亿斤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
  2024年,吉林省将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动力韧性;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农业为主攻方向,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释放振兴发展活力潜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建设美丽吉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积极防范妥善应对重点领域风险。
 
2024年湖南将着力推动十大重点工作
 
  1月24日上午,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长沙开幕,湖南省省长毛伟明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湖南省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增长4.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达613.6亿斤。2024年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粮食产量615亿斤左右。
  湖南目标在2024年着力推动十大重点工作,具体包括: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好"三农"工作、建设文化强省、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推进美丽湖南建设、筑牢安全发展底线等。
  其中,在企业和资本市场方面,湖南省力争全年新增百亿企业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0家、单项冠军企业100家以上;持续推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高标准建设上交所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稳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吸引跨国公司、知名企业落户湖南等。
  在重点产业方面,湖南省要围绕电器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三品"标杆企业;围绕特种工程机械、特色农机装备产业,提升主导优势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国铁、城轨、磁浮、智轨"四轨体"发展,加快磁浮交通应用和产业化;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计算产业基地;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关键软硬件研发与制造,拓展重点领域应用;加快"智赋万企"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步伐,数字经济增长15%;力争音视频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3%以上;力争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
  湖南计划重点抓好渝长厦和呼南高铁湖南段工程、G4京港澳高速公路扩容项目、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宁夏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湖南段)、新型电力系统工程、全省多式联运系统能力提升工程、高标准农田、水利枢纽项目、长株潭物流枢纽、"四算"新型基础设施等项目。
  湖南省计划重点抓好岳阳乙烯炼化一体化、邵虹基板玻璃、涟钢冷轧硅钢、广汽埃安新能源车、中通货运航司现代物流、中伟先进功能型粉体材料基地、吉利新能源乘用车及电池、衡阳绿色盐碱产业基地、益阳信维多层陶瓷电容器、新能源动力和储能产业基地等项目。
此外,湖南省还提出十大科技攻关项目:楚天科技医用高端机器人、中车株机混合动力机车、湖南石化特种环氧树脂、湖南农科院耐盐碱水稻、湖南高创翔宇新型飞行器核心部件、株洲太空星际北斗多源融合时空增强、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IGCT功率器件、宇环数控高精度平面磨床、湖南林科院高品质油茶新品种、航空航天3D打印装备等。
 
合肥印发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
 
  据悉,合肥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2023年,落地eVTOL整机龙头企业,实现全球首条eVTOL商业化航线首飞,巩固全国低空经济第一梯队地位。2024年,获批中国民航局第三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基本建成骆岗低空融合飞行试验片区,实现载人eVTOL、货运物流、公共治理等场景全覆盖,初步形成完备的低空经济产业链。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在科技研发、产业集聚、应用场景、标准规则、飞行保障等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合肥经验"。
  《行动计划》提出,构建面向低空经济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条的"4120"工作体系,聚焦"空间保障、产业集聚、场景示范、设施建设"4大领域,出台1项促进低空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实施20项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指出,聚焦双重空间保障。依托包河区、高新区打造两个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打造2-3个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保障等多元业态的低空经济产业先导区;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空间无人体系;争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
  此外,重点任务还提及要聚焦全域场景示范,建设eVTOL整机智造工厂,建设检验检测及适航审定基地等;聚焦全域场景示范,开通商业化空中游览航线、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等;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起降、保障设施,划设一批航路航线等。
 
江苏今年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1月23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南京举行,江苏省省长许昆林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过去的一年里,江苏经济运行"平开中高后稳",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2.82万亿元,同比增长5.8%。今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
  2024年,江苏省将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突出抓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投资项目和450个省重大项目。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体系化推进5G、千兆光网规模部署,支持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千直联点建设,加快智能算力、边缘计算等算力设施布局。
  报告同时指出,江苏将着力巩固外贸基本盘,深入开展"江苏优品行全球"行动,进一步加强同美欧日韩经贸往来,积极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开拓全球经贸合作新空间,实施跨境申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积极布局海外仓。
  江苏还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标准建设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重点集群,着力构建新型电力装备等世界一流、高端装备等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全国领先的集群方阵。
  2024年,江苏将深入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争创一批国家级制造业领航企业,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新创一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去年浙江GDP首次跃上8万亿元
 
  据悉,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1月23日开幕,浙江省省长王浩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建议浙江2024年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GDP)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据介绍,2023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为82553亿元,比上年增长6%。按照2022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7.77万亿元计算,2023年,浙江GDP首次跃上8万亿新台阶。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3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3953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46268亿元,增长6.7%。
  2024年,浙江将聚焦聚力提升政策引导保障成效;聚焦聚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聚焦聚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5%,新增上市公司50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以上。
今年,浙江还将聚焦聚力科技创新,新增科技领军企业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新遴选顶尖人才40名以上、省引才计划专家500名以上、省培养计划专家600名以上。聚焦聚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力争实际使用外资200亿美元以上,其中制造业外资占比超过29%。
 
广东去年GDP突破13万亿元大关创全国纪录
 
1月23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显示,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其中,广州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深圳成为广东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佛山成为广东第二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
  2024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
  对于广东省2024年的投资计划,报告指出,2024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开工建设漳汕、合湛高铁和西丽高铁枢纽、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项目;建成梅龙高铁、新白广城际铁路、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和信丰至南雄、龙川至寻乌高速公路。
  王伟中表示,扎实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坚持软硬联通一起抓,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做好广珠澳高铁前期工作,加快皇岗、沙头角等口岸重建和改扩建。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优化完善"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稳妥推进"粤车南下";扩大"湾区标准"清单和"湾区认证"项目范围;扩大"组合港""一港通"试点,强化大湾区贸易、航运枢纽功能。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协同联动。
 
广州发文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破解制约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突出问题和关键瓶颈问题,做大做强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制造产业,强化市级统筹、市区联动,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引领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生态化发展、国际化发展,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
  其中,《措施》提出支持全球顶尖项目。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师、战略科学家领衔的具备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应用前景明确广阔的若干生物医药顶尖项目,在项目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阶段,按"一事一议"原则,市、区共同给予人才奖励、研发和产业化奖励、投资入股、贴息贷款等全链条支持,最高支持额度50亿元,支持期限最长5年,涉及财政资金支持部分按1∶1比例予以分担,并对项目用地、规划、审评审批,以及企业产品进出口等开设专门服务通道。
  《措施》鼓励支持政府引导基金在生物医药领域"投早投小投创新"。鼓励各类政府出资的科创母基金、市属国有企业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等提高对早期生物医药项目的投资比例,重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或项目。鼓励重点企业、产业创新联合体牵头组建专业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加大投资力度。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政策试点扩大至广东全辖实施
 
  据悉,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外汇局广东省分局1月19日印发《关于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的通知》,决定在广东辖内扩大实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政策试点,便利更多经营主体合规办理跨境贸易投资业务,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试点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进一步便利经常项目外汇资金收付;二是支持银行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三是扩大贸易收支轧差净额结算范围;四是货物贸易超期限等特殊退汇免于登记;五是优化服务贸易项下代垫或分摊业务管理;六是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予登记;七是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八是外债、境外上市等部分资本项目外汇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政策试点自2022年1月率先在南沙自贸区实施,截至2023年末,所有试点措施均已落地见效。
  外汇局广东省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广东全辖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有利于满足各类经营主体不同层次需求,优化跨境贸易投融资营商环境,提升外汇管理服务能力和广东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下一步,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将落实落细试点政策宣传、培训和督导,使更多企业熟悉政策、使用政策,指导银行、企业有序开展试点业务,以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助力广东稳外贸、稳外资、稳增长。
 
广东自贸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发布
 
  1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旨在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能力、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试点探路。
  《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到2025年,争取累计注册外商投资企业突破3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突破700亿美元;争取进出口总额突破8000亿元;争取广东自贸试验区国际分拨集拼业务突破2000亿元;争取广东自贸试验区集装箱吞吐量达3700万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5亿吨;争取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期货品种达到5个以上。
  在发展目标上,《行动方案》称,经过3年左右的发展,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从业自由便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效衔接,现代化产业形成规模,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成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和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
  整体来看,《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20项具体措施:一是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方面。在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扩大现代服务业开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三个方面提出了3项措施。二是提升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方面。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功能,推动国际贸易新业态创新发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促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4项措施。三是提升金融开放创新能级方面。在打造融资租赁集聚区,建立期现货联动市场体系,推动重大金融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了3项措施。四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方面。在促进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三个方面提出3项措施。五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方面。在推进港澳专业人士便利化执业,加强粤港澳法律服务合作,优化港澳居民跨境医疗服务,推进横琴"分线管理"落地实施等四个方面提出4项措施。六是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方面。在加强与广东海南区域合作平台对接合作,加快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加大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等三个方面提出3项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措施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具体的举措,尤其是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的一些内容,亮点颇多,如加快融资租赁公司外债便利化试点落地,出台特殊目的公司(SPV)共享外债额度实施细则,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与下设SPV共享额度有效融资;支持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拓展交易品种,争取粮食贸易企业依托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参与线上现货交易;支持南沙建设期货产业集聚区,支持企业申请设立大宗商品交割仓(厂)库、期货保税交割仓。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交易品种研究和上市;支持横琴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鼓励境内企业开拓葡语系国家市场等等。
  产业方面,《行动方案》则是重点提出要加快南沙新能源汽车企业引进和培育,建设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基地、新能源汽车出口基地;支持南沙补强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加快前海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横琴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建设,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据了解,广东此前发布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广东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6.2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
  上述文件显示,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上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广东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性、贸易便利、金融创新、粤港性、系统性改革创新,在投资合作、政府管理体制等领域,形成了584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4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4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发布了202项制度创新案例,6项成为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2023年7月20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称,广东前海、上海(浦东)、广东南沙排名位列三甲,这也意味着前三甲中有2名都属于广东。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还指出,将充分发挥广东自贸试验区"试验田"作用,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风险防控为底线、率先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动改革开放,率先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改革创新经验。
  上述文件表示,展望203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全面形成要素自由便利流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高效统筹、规则制度机制与国际高标准有效衔接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建成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广东出台南沙深化粤港澳合作条例
 
  广州南沙是推动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之一。1月19日,《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下称《南沙条例》)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这项由省级层面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旨在落实国务院一年多前出台的《南沙方案》,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中央的支持协调下,广东省政府近年来积极打造横琴、前海、南沙三个粤港澳合作平台。南沙的定位是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条例》提出,南沙要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人文交流及民生保障等多方面与港澳开展全面合作。
  《南沙条例》创新体制机制,明确了广东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关于南沙建设发展的职责,对通过省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加强与香港、澳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办理涉南沙事项的绿色通道,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等都作出了规定。切实在相关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等方面支持南沙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推动落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南沙条例》突出放权赋能,明确根据南沙建设发展需要,按照"能放尽放"的原则,最大程度将有关权限依法下放,调整由南沙行使,努力实现"南沙的事南沙办"。明确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规定前提下,按照有关程序报经国家同意后,可以将承接的国家管理权限依法调整由南沙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行使。
  《南沙条例》建立创新容错机制。鼓励和支持南沙结合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率先在改革开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南沙条例》还规定,对广东省其他地区已经推行的改革举措,南沙具备条件且有实际需要的,支持南沙探索实施。为消除改革创新的后顾之忧,建立容错免责机制,规定对探索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
  《南沙条例》按照"问题引导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的原则,针对南沙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投资、金融、航运、资格互认、数据跨境、民生制度衔接等领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改革创新等制度措施,着力拓展与港澳合作深度广度、强化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南沙的长远发展夯实法治基础。
  《南沙条例》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人文交流、民生合作等方面,着力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粤港澳互利共赢合作。《南沙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南沙的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可以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可能影响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同时,《南沙条例》对在南沙设立的高新技术重点行业企业的亏损弥补作出规定,并规定设在南沙先行启动区符合条件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减按百分之十五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南沙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支持南沙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和外商投资南沙服务平台,为企业投资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维护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利益和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
  此外,《南沙条例》还就支持南沙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发展无人系统产业、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发展海洋产业、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内容作了具体规定。
 
深圳降低跨国公司总部认定门槛
 
  据悉,深圳市政府日前发布《深圳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总部企业办法(修订版)》(简称《办法》),拟通过多项优化举措,推动外商投资高质量发展,鼓励更多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总部企业。《办法》于1月19日起正式施行。
  从次次《办法》修订的内容看,主要包括新增认定类型、优化认定条件、增加便利化措施等方面。
  其一,此次修订内容优化了认定条件,降低认定门槛。
  在申报主体方面,增加确认投资性公司再投资企业可以申报,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在母公司资产总额条件方面,对于申报地区总部、总部型机构的企业,分别将母公司资产总额要求由原来的2亿美元、1亿美元调整为1亿美元、5000万美元;在被授权管理企业方面,对于申报地区总部的公司,取消必须有被授权管理企业设立在深圳的限制,利于跨国公司扩大发展布局。
  其二,此次修订内容在原有的地区总部、总部型机构基础上,增加事业部总部类型。
  跨国公司总部企业,是指跨国公司设立的地区总部、总部型机构及事业部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是指在境外注册的母公司或在国内注册的外商投资性公司在深圳市设立,经境外母公司或可作为母公司的外商投资性公司授权,在一定区域内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总机构。跨国公司总部型机构,是指在境外注册的母公司或在国内注册的外商投资性公司在深圳市设立,经境外母公司或可作为母公司的外商投资性公司授权,承担在一定区域内的研发、销售、贸易、结算等功能的外商投资企业或其分支机构。跨国公司事业部总部,是指在境外注册的母公司具有以功能、业务、产品、品牌、服务等为依据细分的事业部制组织架构,由其或外商投资性公司在深圳市设立,经境外母公司或可作为母公司的外商投资性公司授权,负责事业部在一定区域内投资、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总机构。
  其三,此次修订内容增加便利化措施,对跨国公司人才、出入境、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优化。
  跨国公司总部企业高管以及在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人员,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深圳市人才奖励。
  出入境管理部门为符合规定的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办理商务签注登记备案,并为其员工提供按企业实际商务需求申办签注服务,企业人员可享受绿色办证通道等便利服务。
  对跨国公司总部企业长期工作的外籍高级管理人员,按相关规定为其家属签发相同期限的签证证件,办理时限压缩至三个工作日。
  跨国公司总部企业人才可按有关规定申请租购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予以重点保障。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平等保护跨国公司总部企业的知识产权,加强对享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商标的保护。
 
美国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3.3%
 
  据悉,美国商务部1月25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3.3%,增幅较当年第三季度明显收窄。
  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增长2.8%,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当季,私人库存投资提振经济增长0.07个百分点,商品和服务净出口提振经济增长0.43个百分点。
  2023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长2.5%,较2022年的1.9%有所提速。美国商务部认为,去年美国经济加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个人消费支出、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州和地方政府支出上涨。
  美国商务部通常会根据不断完善的信息对季度经济数据进行三次估算。去年第四季度经济数据修正值将于2月28日公布。
 
欧洲央行继续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
 
  据报道,欧洲中央银行1月25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继续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
  欧洲央行当天发布公告说,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将分别维持在4.50%、4.75%和4.00%不变。
  公告指出,欧洲央行此前的利率上调正持续有力地向融资领域传导,高利率环境下融资条件收紧,需求受到抑制,有利于降低通胀。欧洲央行认为,欧元区关键利率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将有助于实现2%的中期通胀目标。
  公告说,欧洲央行理事会随时准备运用各项工具,保证其货币政策顺利传导至所有成员国。
  欧盟统计局1月5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去年12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2.9%,高于11月的2.4%,结束了连续数月的下跌趋势。
 
土耳其央行宣布结束本轮加息周期
 
  据报道,土耳其中央银行1月25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0个基点至45%后,本轮加息周期结束。土耳其央行2023年6月进入最新加息周期以来,共连续八次加息。
  土耳其央行当天发表声明说,土耳其货币政策委员会评估认为,考虑到货币政策效果有一些延迟性,当前实施的货币紧缩政策已实现了通胀率进入下降进程的目标,因此将会长期维持该基准利率。
  2022年以来,土耳其通胀率一直维持高位运行,2022年10月达85.51%,2023年8月和9月分别为58.94%、61.53%,12月达到64.77%。
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土耳其央行多次降息,基准利率从19%降至8.5%。2023年6月,土耳其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650个基点至15%,是自2021年3月以来首次加息。2023年12月,土耳其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2.5%。
 
巴西宣布启动"巴西新工业"计划
 
  据悉,巴西联邦政府1月22日在巴西利亚宣布启动"巴西新工业"计划,正式迈向新工业化道路。
  巴西总统卢拉当天在启动仪式上表示,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国家保护主义抬头,为提高巴西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大投入促进巴西产品出口。
  据悉,该计划由巴西国家工业发展委员会牵头制订,设定未来十年的一系列发展目标,以扭转影响巴西数十年的"去工业化进程"。
  "巴西新工业"计划包含六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建设保障粮食、营养和能源安全的可持续及数字化的农业产业链;建设健康产业经济综合体;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卫生设施、住房和交通;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绿色发展;推动事关国家主权和国防的技术发展。
  巴西副总统兼发展、工业与贸易部长阿尔克明当天向卢拉提交了巴西2024年至2026年行动计划。计划显示,联邦政府将为"巴西新工业"计划提供3000亿雷亚尔(1美元约合4.99雷亚尔)融资。
  巴西国家工业发展委员会由巴西联邦政府20个部委、巴西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银行,以及代表民间社会、生产部门和劳动者的21个实体机构组成。
 
日本央行超宽松政策不变
 
  1月23日,日本央行在今年首次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0.1%,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附近,并将继续维持当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日本央行表示,日本金融体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和物价的不确定性极高。但实现持续2%通胀的可能性继续逐渐增加。日本央行将继续耐心实施货币宽松政策,并灵活应对形势变化。
  当天,日本央行发表的经济与物价展望报告显示,日本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日本经济仍缓慢复苏。日本央行将2023财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0月预测的2.0%下调至1.8%,并预计2024财年经济增速为1.2%。
  通胀方面,日本央行将2023财年通胀预期维持在2.8%,将2024财年通胀预期由2.8%下调至2.4%,并预计2025财年通胀水平将进一步放缓至1.8%。
  截至去年12月,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已连续21个月超过日本央行2%的通胀控制目标。日本央行多次指出,此轮通胀为进口物价上涨引起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并非需求拉动型。随着国际能源价格回落,日本核心CPI涨幅已呈现下降势头。
  在货币政策决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释放的信号可谓"鹰鸽参半"。植田和男表示,预计日本经济将继续逐步复苏。他表示,若价格目标实现在望,将考虑是否还应维持负利率政策。植田和男强调,将根据通胀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负利率措施,并将根据经济数据决定是否在退出负利率政策后进一步加息。
  与此同时植田和男还表示价格前景的不确定性仍然非常高,并且强调如有需要将毫不犹豫地加码宽松政策。"根据目前的经济预测,即使我们结束负利率,货币环境可能仍将非常宽松。无法确定负利率结束后宽松政策将持续多久。"植田和男表示。
  植田和男还指出在实现通胀目标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他拒绝透露这一进展有多接近目标,强调日本央行将继续依赖数据做出决策,并可能持续到4月份。整体来看,关于通胀和加息前景,植田和男在讲话中强调,进口驱动型的通胀已经见顶,如果价格目标实现在望,将考虑是否还应维持负利率,但目前还很难说离退出负利率政策还有多远。
 
投资分析点评
 
▲普华永道称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逐渐升温
 
  据悉,普华永道1月18日发布《2015-2023年中国企业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东南亚持续吸引中国资本,其中医疗行业成为中国企业向东南亚地区投资的重要领域,投资活跃度也在波动中逐渐升温。数据表明,2015年至2023年,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交易额累计超66.19亿美元,交易金额从2015年的5.33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15.96亿美元。
  报告显示,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依托稳健的市场增速、持续增加的医疗投入和特色的医疗旅游市场等特点备受中国企业关注。2015年以来,中国的医疗企业及投资机构通过各类形式的直接交易投资甚至控股东南亚地区医疗企业,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好的产业链整合机遇以及更乐观的投资回报预期。2015年至2023年,医疗行业占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直接投资交易数量比例约为10%。
  在细分赛道方面,随着东南亚各细分业态逐步发展,投资人关注的细分赛道日益多元化。2015年至2023年,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的直接投资从制药、综合性医院、医疗耗材等少数领域扩展到医疗设备、医学检测、数字医疗、专科医院等领域。除股权收购、股权融资等直接投资的交易方式,中国企业还通过认购海外PE/VC的LP份额、设立家族办公室等形式,间接投资东南亚地区的医疗企业。
  普华永道建议,中国企业在制定东南亚地区投资策略时,要兼顾国际化视角和本土化经验。在搭建中国企业向东南亚地区投资的交易架构时应考虑跨境税务成本,融资、上市及投资退出便利性,外国投资者利益保护、满足所在国监管政策,商业及投资风险等关键因素。
 
  ▲新集能源拟与皖能股份联合投建六安电厂项目
 
  1月22日晚间,新集能源(601918)公告,公司与皖能股份拟共同投资开发建设六安电厂项目,并拟设立中煤六安公司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主体。目前,六安电厂项目已取得安徽省发改委下发的核准文件。
  公告显示,六安电厂项目新建2×660MW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配套建设封闭式煤场、取水、脱硫、脱硝、除尘、废水处理等辅助设施。该项目动态总投资56.93亿元,项目资本金为项目动态总投资的20%。
  出资方式和持股比例方面,新集能源认缴出资额为6.26亿元,占注册资本的55%;皖能股份认缴出资额为5.12亿元,占注册资本的45%。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双方股东按其持股比例分期现金实缴出资。
  新集能源表示,本次公司与皖能股份共同设立中煤六安公司,能充分发挥公司资源优势,促进公司煤电产业联动发展,进一步扩大公司煤电一体化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新集能源也宣布了一项对外投资,公司与大唐安徽公司拟共同投资开发建设安徽滁州电厂2×660MW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项目,动态总投资53.14亿元,项目资本金为项目动态总投资的30%。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新集能源作为中煤能源集团控股的华东地区动力煤央企龙头,其煤炭资产优质、成本管控能力强,叠加未来煤电一体化的协同发展,稳健经营的同时又具有高增长潜力。
 
  ▲软银再度减持阿里
 
  1月25日,日本软银集团公告称,全资子公司Skybridge LLC于2020年4月使用阿里巴巴股份与金融机构签订的预付远期合约,已分阶段实施,目前已全部完成实物结算。考虑到Skybridge LLC已提前结算了这些合约,放弃了保留股份的选择权,因此软银实际已完成对阿里此部分股份的减持。
  公告显示,该合约涉及5.21亿股(相当于6400万股ADR)阿里股票,从2021年10月到2024年1月分阶段实施完成。本次结算完成后,软银将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财报中,计入12592亿日元(约611.25亿元人民币)的证券投资收益。
  软银明确,在协议结算期间,软银、Skybridge LLC或金融机构均未在市场上新交易股票,未来也没有买卖计划。
  在软银减持的同时,阿里创始人马云与现任董事长蔡崇信选择了出手增持。1月2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的一份13F文件显示,蔡崇信家族基金Blue Pool增持了价值1.5亿美元的阿里股票。另有消息称,马云同期也大手笔增持了阿里股票。
  市场由此传出"阿里第一大股东生变"的消息。1月24日,市场消息称,马云与蔡崇信的合计持股比例已超过软银,成为阿里巴巴最大股东。
  据阿里2023财年报告,截至2023年7月12日,软银持股比例已降至13.9%。由于持股比例低于15%,软银丧失了对阿里的董事提名权利。而同期,蔡崇信持有阿里1.4%的股份。马云则因为退休且持股比例低于5%,阿里自2021年后未对其持股比例进行披露。
  此外,软银近期还减持了商汤科技等公司的股份。
 
▲金诚信2美元拿下赞比亚铜矿
 
  1月21日晚间,金诚信(603979)公告,公司拟新设境外全资子公司以1美元收购KBI持有的标的公司Lubambe Copper Mine Limited(简称“LCML”)之80%股权,并以1美元收购Lubambe Copper Holdings Limited(简称“LCHL”)向LCML提供8.57亿美元贷款所形成的债权。LCML的核心资产为非洲赞比亚Lubambe铜矿。本次交易若顺利完成,金诚信将拥有Lubambe铜矿80%的权益。
  公告显示,本次主要交易方LCHL是一家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注册的实体。KBI是一家根据巴巴多斯共和国法律注册的实体。EMR通过LCHL及KBI拥有标的公司80%的权益,标的公司其余20%的股权由ZCCM-IH持有。
  EMR是一家专注于矿山资源的专业私募股权公司,拥有约5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其战略是投资铜、黄金、焦煤和钾肥等资源。ZCCM-IH的控股股东是赞比亚政府全资拥有的IDC。
  金诚信自2017年开始承接Lubambe铜矿井下矿山服务业务,目前正在履行的合同为《鲁班比铜矿有限公司地下采矿南翼开拓和生产运营合同》,合同期自2023年6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
  此外,标的公司LCML是一家注册于赞比亚共和国的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11日,现阶段主要从事Lubambe铜矿的地下开采及选矿业务,主要产品为铜精粉。
  项目资源情况及项目进展方面,LCHL通过KBI拥有Lubambe铜矿80%权益。该铜矿位于赞比亚铜带省孔科拉盆地,周边有金森达、谦比希等30多个铜矿,距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以北350公里。
  Lubambe铜矿矿权有效期至2033年4月28日,矿权面积5813.03公顷。根据交易对方提供的资源模型,截至2023年9月30日,Lubambe铜矿资源量(探明+控制+推断)为8660万吨,铜品位1.95%。矿山设计规模为250万吨/年,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矿山一直无法达产,同时由于基金可投资及持有的时间限制,卖方选择退出该项目。
  金诚信认为,Lubambe铜矿在采矿及选矿方案方面有改进空间,拟在收购Lubambe铜矿后,以稳定正常生产为前提,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统筹设计、合理规划,对Lubambe铜矿的开采方案、选矿厂产能、选矿指标等方面进行优化,力争尽早实现达产。
 
  ▲NASA将与美国飞行汽车企业Archer合作研发测试电池
 
  1月22日,美国头部飞行汽车企业Archer(NYSE:ACHR)宣布,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将合作研究高性能电池以及配套的安全测试。飞行汽车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
  Archer认为,成熟的电池技术将成为eVTOL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关键动力,但eVTOL的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沙特阿美注资40 亿美元扩大全球风险投资规模
 
  据悉,能源化工企业沙特阿美1月17日宣布,为旗下风险投资机构"沙特阿美风险投资公司"增拨40亿美元。这将使业已分配给该投资机构的资金增加一倍以上,使其规模从 30 亿美元增加到 70 亿美元。
  至此,沙特阿美的总体风险投资规模已达到 75 亿美元,其中包括 5 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 Wa'ed Ventures,该基金专注于打造王国内的创业生态系统。
  这一决定反映了沙特阿美风险投资项目在多方面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如促进颠覆性新技术开发、为公司创造多元化机会以及为与创新型初创企业合作铺平道路;此外该决定还将助推公司长期战略,包括重点发展新能源、化学品与过渡材料、多元化工业业务以及数字技术。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东港股份遭新天科技实控人举牌
 
  据悉,东港股份(002117)因两股东增持触及5%的红线,从而构成举牌。1月23日,东港股份收到公司股东费占军、新天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张靖华、费战武、刘秀敏、白江涛出具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1月22日,费占军、新天科技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增持东港股份,导致东费占军、新天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由4.77变动至5.76%。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东港股份的股东中,新天科技(300259)系创业板上市公司,费占军为新天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之一。张靖华为费占军的配偶,费战武为费占军的弟弟,刘秀敏为费战武的配偶,白江涛为费占军妹妹的配偶。
  东港股份是一家注册地位于山东济南的上市公司,2007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分为印刷类业务,覆合类业务、技术服务类业务和其他业务。其中,印刷业占营收比重近八成。2023年10月,东港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承印十几个省市的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的印刷业务,未来将积极扩大市场份额。
  本次权益变动前,信息披露义务人费占军、新天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张靖华、费战武、刘秀敏、白江涛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603.78万股,持股比例为4.77%。
  2024年1月22日,新天科技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方式增持东港股份240.49万股,费占军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方式增持东港股份300万股,上述两个股东合计增持东港股份540.49万股,增持比例0.9906%。至此,费占军、新天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增加至5.76%。
  新天科技注册地位于河南郑州,于2011年上市,专注于物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物联网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等。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费战波和费占军合计持有新天科技44.16%股份,为新天科技实控人。
  公告显示,信息披露义务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在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增持东港股份的计划,但继续增持并不是为谋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东方资产转让"宝能系"债权
 
  据报道,因"宝能系"无力偿债,多名债权人陆续将债权及相关抵质押物摆上"货架"。近期,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在阿里资产平台上转让一宗"宝能投资债权项目",涉及债权本金27.5亿元、利息8.14亿元,总额35.64亿元。
  这一项目包含两项重要的抵质押物,一项是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核心地段的宝能总部办公楼的大约7.4万平方米的物业抵押,另一项是前海人寿10%的股权质押。这两项资产均为"宝能系"核心资产,相关债权转让备受市场关注。
  "宝能系"由潮汕商人姚振华掌舵,在2015年因意欲通过杠杆收购龙头房企万科而声名鹊起。此前,有报道称,在"宝万之争"中,"宝能系"共计动用资金逾300亿元,这亦造成了"宝能系"在此后一段时间资金紧张。
  据了解,当前正在阿里资产平台上转让"宝能系"10亿元以上债权的金融机构,还有平安银行总行和深圳市招商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其债权转让规模分别为57.98亿和21.13亿元。
 
  ▲华为拟联合成都国资等收购鼎桥100%股权
 
  据报道,鼎桥控股权出售再有新进展。1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华为与成都高新投资集团(下称成都高投)等收购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鼎桥)股权案正在走反垄断审查程序中的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负责部门为反垄断执法二司,公示期为2024年1月19日至1月28日。
  根据公示表,华为与成都高投、成都高新集萃科技有限公司、华盖资本等拟通过设立的持股公司,共同收购鼎桥100%股权。目前,诺基亚与华为通过合资公司TD TECH持有鼎桥100%股权,而诺基亚持有TD TECH 51%股份,华为持有49%。鼎桥公司主要从事行业客户通信解决方案的研发和推广业务。
  据报道,2023年4月,东方材料发布公告称,拟向诺基亚旗下子公司收购TD TECH 51% 股权。此举立即遭到TD TECH另一大股东华为的拒绝。华为称,没有任何意愿及可能与新东方新材料合资运营TD TECH。4月10日早间,东方材料开盘即一字跌停。如今,华为找到了另外的3家适合的股东共同收购鼎桥公司。
 
▲开年以来第三家金融机构解散
 
  1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批复,同意解散三房巷财务有限公司(下称"三房巷财务")。这是2024年第三家解散的金融机构。
  批复文件要求,接此文件后,三房巷财务应立即停止一切经营活动,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及时将金融许可证缴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
  三房巷财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从事货币金融服务为主的企业。从股权结构来看,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是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60%;江苏海伦石化有限公司、江苏兴业聚化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均为20%。
  过去的半个月来,还有两家金融机构已获批解散,分别为汾西县勍香镇众鑫农村资金互助社、吉林森林工业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赣锋锂业拟增持Mali Lithium不超过5%股权
 
  据悉,赣锋锂业( 002460.SZ )1月17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有限公司(下称赣锋国际)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6500万美元,向Leo Lithium收购旗下Mali Lithium不超过5%股权。叠加此前已持有及拟以增资方式累计取得的55%股权,赣锋国际在前述交易完成后将持有Mali Lithium不超过60%股权,从而间接掌握非洲马里Goulamina锂辉石项目不超过60%权益,公司锂资源供应得到进一步保障。
  Mali Lithium是由Leo Lithium和赣锋国际共同出资在荷兰注册成立,截至目前二者各持50%股权。Mali Lithium旗下主要资产为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该矿位于非洲马里南部地区,矿区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回溯2023年9月,赣锋锂业宣布由赣锋锂业以认购新股方式对Mali Lithium增资不超过1.38亿美元,增资完成后对Mali Lithium的持股比例将上升至55%,增资款用于Goulamina项目后续的项目建设和资本支出。目前,上述增资事项尚在办理交割。
  赣锋锂业表示,本次再度加持Mali Lithium不超过5%股权,有利于推动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开发建设,符合公司上下游一体化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按照此前的项目合作协议,赣锋锂业将享有Goulamina项目一期年化50.6万吨锂辉石精矿产能最高100%包销权;享有Goulamina项目二期年化50万吨锂辉石精矿产能70%的包销权;对于项目第三阶段扩建锂辉石产量,赣锋锂业与Leo Lithium按照双方对项目的权益比例享有包销权。
  作为锂盐龙头,赣锋锂业近年来加速一体化布局,通过持续投资上游锂资源公司及签署长期战略采购协议,提升锂资源自给率。目前,赣锋锂业主要锂资源供应来自于澳大利亚Mount Marion项目,该项目锂辉石精矿产能正由原45万吨/年-48万吨/年扩建为90万吨/年。
  2014年-2021年间,赣锋锂业相继投资了阿根廷Mariana锂-钾卤水矿项目、爱尔兰Blackstair锂辉石项目、澳大利亚RIM公司等;2022年,收购马里Goulamina锂辉石项目50%股权、Sonora锂黏土项目100%股权,同时通过并购Lithea公司,实现对旗下PPG锂盐湖项目的全资控股。2023年,赣锋锂业完成对新余赣锋矿业的股权收购,持有新余赣锋矿业及上饶松树岗钽铌矿项目90%权益,并通过收购蒙金矿业70%股权,持有加不斯铌钽矿70%权益。
  锂盐产能方面,赣锋锂业已在国内形成了约合12万吨LCE的锂盐产品生产能力,其中氢氧化锂产能为8.1万吨,碳酸锂产能为4.1万吨。按照规划,到2025年,公司锂盐总产能将达到30万吨,到2030年锂盐总产能将达到60万吨。
 
▲图森未来宣布主动退市
 
    据悉,曾经的"自动驾驶第一股"计划退市。1月17日,在美股上市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图森未来(NASDAQ:TSP)发布公告,宣布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并终止其普通股票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注册,成为全球首个主动退市的自动驾驶公司。
  图森未来的公告显示,1月29日,公司将向SEC递交退市申请表;2月8日,申请表生效,公司不再向纳斯达克履行重大事项的汇报责任,但受SEC管辖;4月28日,从纳斯达克退市并终止对SEC的汇报责任。
    图森未来称,退市决定由完全授权的独董组成的特别委员会作出,不受公司管理层或股东影响。
  公告表示,公司主动退市的部分原因是资本市场发生了重大转变,利率上升、量化紧缩影响了投资者决策,与此同时公司估值和股票流通性下降,股价波动明显加大。公司正在经历一场转型,相信作为一家私营企业比作为一家上市企业更能驾驭这场变革。
  成立于2015年的图森未来是首批自动驾驶卡车运输初创企业之一。2021年在美国上市后,外界对其发展保持乐观,图森未来一度吸引知名投资人"木头姐"凯茜·伍德(Cathie Wood)加仓。
  但随后几年,公司受到监管机构审查、管理层频繁变动以及多次裁员重组等系列事件影响而走向低谷。去年5月,因未能按时提交财报数据,图森未来遭遇停牌退市警告。
  从营收也能看出图森未来陷入的困境,公司2022年的全年营收超过900万美元,2023年已发布的三个季度营收骤降至30.7万美元。
  图森未来在随后做出调整,6月发布公告称可能出售美国业务,公司发展重心将向亚太地区倾斜。
  公司目前已经进入日本市场并在高速公路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同期还于上海完成首次自动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同时,图森未来有意将重点从L4级自动驾驶转移向 L4 和L2并行,已经推出部分产品。
  但困境中的图森未来能否在亚洲市场重整旗鼓仍有待检验,有观点认为该公司已经错过国内自动驾驶发展的黄金时期。
 
管理视点
 
Adobe CEO纳拉延:成功的创新来自战略、执行和人才之间的平衡
 
哈佛商业评论1月22日刊发Adob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撰写的文章认为,成功的创新来自战略、执行和人才之间的平衡——
2007年,Adobe的创始人、已故的约翰·沃诺克(John Warnock)和查克·格施克(Chuck Geschke)把我叫进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安排我担任CEO,我感到无比感激和敬畏。被邀请领导一个具有如此影响力的公司——从发明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到PDF数字文档,再到Photoshop图像处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Adobe是创新的灯塔,自公司创立的第一年起就一直盈利,并有望在当年晚些时候宣布31.6亿美元的年收入。
  今天,公司拥有超过2.9万名员工,年收入超过180亿美元。Adobe的使命是通过数字体验改变世界,这使我们能够赋能数十亿的客户——包括独立艺术家、小型企业以及可口可乐、耐克和辉瑞等《财富》世界500强公司——想象、创造和提供任何数字体验。(信息披露:我们还曾与《哈佛商业评论》合作。)
  本质上,Adobe是一家致力于提供产品创新、愉悦客户,并培养员工茁壮成长的公司。我们始终预见客户需求,并推出推动公司和行业向前发展的变革性技术。我们秉承着发明和重塑的理念,以更好地服务客户,拓展新的市场,并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最好的Adobe产品。在任期内,我一直在努力巩固和延续这一传统。
  早期经验
  在加入Adobe之前,1996年,我与他人共同创立了在线照片分享公司Pictra。那是一门管理速成课:构建愿景、筹集资金、雇用每一位员工。我对图像和视觉传播充满热情,喜欢研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尽管Pictra的理念是正确的,但创办时机并不利于商业成功。
  然而,这是一次极好的学习经历,也是我加入Adobe的契机,因为Adobe曾一度表现出与我们的初创公司合作、或是收购我们的兴趣。那些谈话让我对Adobe的创新和品牌及其潜在的影响力肃然起敬。1998年,我以副总裁的身份加入Adobe,并担任工程技术组的总经理,专注构建共享技术和平台,为客户提供一致的界面和体验。六个月后,在一次重大重组中,我接手了版图工程组,其中包括InDesign。当时,与之竞争的平台Quark是事实上的出版标准,但Adobe团队正在努力创建现代数字出版的新范式,并在这一过程中挑战现有标准。1999年,我们发布了InDesign,它从零开始构建,采用插件结构,从一开始就利用开发者的贡献,旨在解决全球客户面临的一些最棘手的问题。这些早期战略决策帮助我们将InDesign打造成了一款强大的工具。从那次经历中,我学到了适应能力的重要性——愿意做一切需要的事情来推进公司的关键优先事项。
  在成功推出InDesign后,当时的CEO布鲁斯·奇森(Bruce Chizen)要求我负责所有工程工作。2001年,受到客户的产品使用方式以及商业层面的启发,我开始领导整个产品团队。我着重在软件中平衡创新和可预测性。公司建立了一个组合方法,完善了我们平衡长期创新和短期执行的方法。我从布鲁斯那里学到了建立具有技能互补团队的艺术,并共同制定了收购Macromedia的战略。我在2005年被任命为COO,并在两年后接任CEO一职。
  担任这个新角色,让我有幸继续推动和拓展Adobe的使命,并利用其人才。但不到12个月,大衰退来袭。作为一名首次担任CEO的领导者,这是我之前从未面对过的挑战。领导团队不得不适应并做出艰难的决定:重新安排项目的优先级,不幸的是,像许多其他科技公司一样在全公司范围内裁员。我们意识到,尽管经济衰退超出了公司的控制范围,但它提供了一个机会,即重新聚焦公司的核心价值——创新和人才,并在经历之后变得更加聪明和强大。从那时起,我们在没有大规模重组的情况下应对了每一场宏观经济危机,这是我为之感到自豪的事情。
  放眼未来
  科技本质上是一种增长型业务。伟大的公司和领导团队都在不断拓展视角,了解如何为客户提供价值,以重新评估它们的市场机会。Adobe最初是一家桌面软件公司,在内容创造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当进行衰退时期的战略评估时,我们意识到公司并没有在整个内容供应链中发挥作用。内容越来越多地在网络上分发和变现。
  我们的假设是,公司提供了营销的艺术,但却没有提供科学的一面。因此,在2009年,我们收购了网络分析软件公司Omniture,从内容创作扩展到内容管理、测量和变现,该公司的客户包括福特、TD Ameritrade和沃尔玛。由于这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举措,我们的决定受到了多方的质疑。但我们坚定地向前推进,相信这对公司长期发展是必要的。我们意识到,几乎所有的内容最终都会在网络上开发和存储,这将使分析和增加消费变得更加容易。我们还了解到,Omniture基于云的网络分析,与Adobe的创意和数字媒体应用相结合,将帮助各类用户想象和优化各自的创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直在通过连接各点来实现这一愿景。
  这些行动给我的启示是,要创造基础性的技术创新,就必须从容应对模棱两可的局面,并相信团队的直觉。自PostScript开始,大胆转变一直是Adobe基因的一部分,PostScript最初是为打印机供应商开发的产品,后来才成为一项成熟的应用程序业务。作为数字营销领域的先驱,Adobe将内容创建和管理转移到了网上,并在这一基础之上进行了多项收购。
  任何一家成功的科技公司都需要放眼未来,对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世界变化做出一些重要判断。作为领导者,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企业发展进行投资。其中有些成功,有些失败,我们必须坦然面对。在Adobe,我们始终有勇气和信念去追求非显而易见的想法,这是因为我们在对技术的使用以及与全球客户的交谈过程中,累积了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向Creative Cloud(创意云)的转变
  作为第一家从基于桌面、永久许可的业务转型为价值数十亿美元SaaS业务的大型软件公司,我们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一转变是由我们希望以更快的速度创新,并使公司的产品更实惠、易于获得的愿望推动的。传统的12到18个月的产品周期令客户望而却步,也拖慢了公司工程师的脚步,随着云计算和移动技术日益普及,Adobe需要更快的反应速度。对于一家产品公司来说,任何妨碍为大多数客户服务并尽快实现创新的因素,都将会阻碍长期的财务成功。
  向Creative Cloud的转变就是我们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可以提供持续的产品进步,对现有客户保持吸引力,并将之前那些认为我们产品难以负担的人转化为新客户。由此,Adobe的业务和收入变得更可预测,公司的产品团队也摆脱了传统盒装软件发布时的保密要求。它们可以与客户进行前所未有的互动——这对未来的创新而言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当Adobe采用SaaS业务模式时,一切都必须改变:公司如何构建和推广产品,公司对员工的期望,以及Adobe与华尔街的沟通方式。财务部门必须开发新的模型来确认和报告收入。对于市场营销而言,客户留存变得与客户获取一样重要,甚至可能更为重要。Adobe的产品团队开发了多种方式以收集客户对早期产品的意见,便于公司持续改进。
  Adobe从这一转型期中获得的重要启示是,要完成巨大的变革,一切都必须与系统中的优先事项、关键绩效指标和激励措施保持一致。公司的领导团队对全公司的巨大努力进行了妥善管理,而数以万计的员工也对这种新的业务运营方式给予了大力支持。
  许多公司(包括Adobe在内)都大大低估了在公司内外沟通如此庞大转变的复杂性。变革的战略部分虽然困难,但与运营执行和以人为中心的要素相比相形见绌。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员工理解变革,同时为他们提供激励,鼓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使变革更加完善。
  我的职责是在所有利益相关者中倡导这种新方式。我把时间都用在了宣传新方法上,以便所有团队成员都能理解他们如何做出贡献,所有的客户都能理解他们将如何受益。寻找变革的拥护者、找出潜在的速赢方案以及记录短期成功是很重要的。在应对公司内外不可避免的反对意见时,我们选择了过度沟通的方式。(一位客户甚至在网上发起请愿,要求我们恢复盒装软件,并获得了数千人的签名。)重复对于赢得人们的支持至关重要。我不能只是说:“公司花了很多时间考虑向云计算转移,现在我们正在这样做。”为了让每个人都支持这一转变,我必须过度沟通这一战略,让员工接受并以个性化的方式实施这一战略。
  迁移到云端显然是正确的战略。它加快了公司的创新进程,并鼓励每一位员工与社群互动。2022财年,Creative Cloud实现了105亿美元的收入。
  利用AI开辟新领域
  每一种颠覆性技术都为Adobe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创新机会,并扩展了公司可服务的市场份额。在云计算、移动技术以及最近的AI领域都是如此。但是,对于任何热门的技术趋势,领导者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区分炒作与现实,以便能够对其在业务中的潜力做出明智的决策。我在Pictra的经历,凸显了市场时机以及技术准备就绪程度对市场广泛应用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AI与生成式AI具有巨大的潜力。十多年来,Adobe一直在投资这些技术,通过Adobe Sensei,公司在整个产品组合中推出了数百项创新,帮助客户提高工作的精确度、便捷性和速度。Adobe持续的研发投资也使公司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开发和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Firefly。它是一种增强而非取代人类智慧的辅助驾驶技术。我们相信,生成式AI将进一步推动公司产品的普及和应用。它是全球创意思维中创意生成和完善的加速器。对于企业而言,它提供了提高自动化、生产力和个性化的机会。
  AI将帮助公司完成十年前无法想象的事情。Adobe在AI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因为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为艺术赋能,今后也将如此。在推出Firefly之前,我们与数百名客户进行了交流,包括那些担心生成式AI会损害其职业生涯的客户,并寻求了他们的帮助,以使公司的产品做到最好。我们让他们参与测试新功能,当他们意识到使用AI可以节省多少时间时,即使是最坚定的怀疑论者脸上也露出了兴奋的表情。我还记得当公司推出Creative Cloud时,也有类似的反应。
  当然,我们并不期望每个人都喜欢公司使用生成式AI的方式,这没关系。但我们构建它的方法将问责、责任和透明度置于核心位置。公司通过2019年启动的“内容真实性倡议”推动开放的行业标准,以打击虚假信息。我们还建立了“内容凭证”,使创作者能够提供一个显示内容是如何制作和编辑的“数字营养标签”。我们再一次发现,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清晰坦诚的沟通和对话是关键。
  我在最近庆祝了在Adobe工作的第25个年头。我们推出了改变创意、数字文档和数字体验的开创性技术。公司将模拟创意工作带入云端,将渠道进行了整合。公司还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和个性化。现在,Adobe正在帮助引领AI革命。我们始终投资于创新,勇于下大赌注,以更好地服务公司的客户,并确保Adobe是一个员工能推动公司取得成就的地方。
  归根结底,成功的创新来自战略、执行和人才之间的平衡。我希望在Adobe留下的遗产是引导公司无限创新,并放眼长远。我认识到,每一位领导者都必须是旗帜的树立者和道路的修筑者——设定鼓舞人心的愿景,并为团队开辟道路,让他们掌握主动权并付诸实施。领导者还必须对现状感到不满。如果你设定了不合理的期望,人们的聪明才智让你大吃一惊。
  Adobe是一家建立在智力资本基础上的企业,每一位员工都为公司的成功做出了贡献。我对公司团队如何将使命变为现实,并齐心协力为客户创造成果感到无比自豪。
 
信息化建设
 
九部门联合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
 
  1月25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具有资源能源密集、过程机理复杂、生产连续性强等流程性工业突出特点。近年来,我国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不断走向纵深,部分行业龙头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仍面临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够、数字化转型基础差异大、建模仿真难度高、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不深入、复合型人才紧缺等问题。为推动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方案》提出,以提质升级、降本增效、绿色安全为最终目的,着力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应用,强化软硬协同,完善支撑保障体系,以产业数字化驱动全产业链业务变革,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高端化、绿色化、安全化、高效化发展,全面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
  《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重点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实现深度应用,生产要素泛在感知、制造过程自主调控、运营管理最优决策水平大幅提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来说,一是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打造12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培育6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标杆工厂,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等指标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3级及以上企业提升至20%以上。
  二是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突破一批数字化转型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制修订一批先进适用的数字化转型标准规范。推广应用100款以上数字化装备、智能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优秀产品,培育10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优秀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设1个新材料大数据中心、4个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4个重点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6个以上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作方案》提出,加强主体培育,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标杆工厂、智能矿山、标杆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市场、平台等资源,强化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专业化协作,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进产业园区智慧化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园区数字化基础能力升级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同时,强化人工智能驱动,催化一批低成本高价值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构建细分行业通用大模型。增强公共服务支撑,打造涵盖技术创新转化、产业生态建设和数据要素赋能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此外,为支持相关举措落地,《工作方案》强调,用好现有专项资金渠道,统筹支持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并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将先进适用技术纳入支持范围,通过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强化金融机构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工信部就《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
 
  1月17日,工信部发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该指南旨在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加快构建满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更好发挥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保障产业安全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亟须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6年,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类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征求意见稿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产业协同、开放合作的工作原则,重点方向围绕基础共性、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6个部分。基础共性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管理、可持续等内容。关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机器学习、知识图谱、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智能体、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具身智能等部分。
 
山东今年发力数字经济新赛道
 
  1月22日上午,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省长周乃翔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显示,2023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元,增长6%。
  对于2024年工作部署,报告提出,建议今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外贸外资促稳提质,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
  2024年,山东省将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推动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壮大。同时,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创投风投服务平台,撬动未来产业"拔节起势"。
  报告中称,2024年,山东将以数字变革新赛道引领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将部署高性能智能计算中心,统筹布局通用和垂直大模型算力,累计建成5A级省级新型数据中心25个以上,智能算力比例达到30%,建成"山东算网";深入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打造典型应用项目500个以上,新开通5G基站4万个;新建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开展数据资产化试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此外,山东还将大力发展先进计算、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新型电子材料等产业,培育10家左右数字产业集聚区。
  在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山东将围绕冶金、化工、轻工、建材、机械、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一业一策"改造提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推进山钢宝武日照精品钢基地二期建设,开工永锋钢焦项目;提升滕州机床、聊城轴承等特色产业水平。
  在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方面,山东将积极促进新型消费,推出一批特色医疗、健康养老、体育赛事、文娱旅游等服务和产品,培育智能穿戴设备、国货"潮牌""潮品"等消费热点,推动智慧商圈、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打造一批数字街区、消费体验中心、创意时尚中心。
 
广东省工信厅发布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
 
  1月24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
  关于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了稳住增长、塑造体系、强化创新、拥抱转型、拓展纵深、优化环境、狠抓党建等七个具体方面的工作。
  广东提出,要扩大有效益的工业投资。全力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针对广东省重点跟踪的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逐个制定"作战图"加快开工建设投产,深挖本地企业增资扩产潜力,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重大项目滚动发展局面。
  "聚焦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建设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实施5个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打造世界级、国家级、省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不断增厚夯实广东制造业'家当'。"广东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养老、保育康复用品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服务机器人等老年用品研发生产。
  在培育做大新兴产业方面,广东提出,推动新能源、生物医药、安全应急、集成电路、精密仪器设备、前沿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成规模、上层次,迅速释放新动能。重点抓新型储能产业大布局,围绕头部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进行招商引资,推动更多企业项目落户广东,加快建设5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争取尽快投产达产。加强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海水制氢、液流电池等新兴技术研发。要抓硅能源产业大发展。发挥粤东粤西等地区光伏、海上风电等资源配置优势,加强与太阳能光伏头部企业对接,抓住企业核心需求制定更有力的引进措施,加快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建设。
  在前瞻布局兼具颠覆性功能和广泛市场需求的未来产业方面,广东提出,抓紧实施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在6G、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采用多技术路线平行探索的方法抢占技术制高点,下好先手棋,打造广东产业新引擎。要重视抓住用好人工智能,制定《广东省关于大力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千行百业的实施方案》,拓展千行百业应用场景,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同时,要加快人工智能嵌入制造业各领域各环节,让人工智能成为驱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
  同时,深入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推动芯粤能、新锐光掩模等产线爬坡满产,粤芯三期、华润微、增芯科技等新建项目顺利投产,在宽禁带半导体、智能传感器、装备零部件等领域布局引进更多项目,持续扩大有效产能供给。扎实推进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和关键软件发展。全面铺开核心软件攻关工程试点应用,支持举办2024工业软件生态大会,推进汽车软件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开源鸿蒙产业生态。
  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方面,广东提出,推动《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立法工作,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修订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细则,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量提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3000家。
 
学者提出建设包容性数字社会多重路径
 
  《经济日报》1月24日刊发贵州大学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副主任、教授段忠贤撰写的文章,提出了包容性数字社会建设的多重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交往方式,人类正加速迈向数字社会。我们在享受数字红利的同时,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有所凸显。增强包容性,消除数字鸿沟,是推动数字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包容性数字社会建设,是数字化时代加快释放数字红利、激活社会活力、提升社会治理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只有多方参与、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增强全民数字素养,拓展多维数字参与格局,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才能更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数字社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形成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社会合力。在今天这样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时代,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中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一系列素质与能力,包括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等。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当前,数字鸿沟问题已经从数字工具和技术可及性的机会差距逐步演变为在数字环境中获取、评估、使用信息的能力问题。由于发展不平衡,导致数字素养分布存在非均衡状态,在不同区域、群体之间出现了发展能力差距。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数字技术赋能和技术赋权效应依然较低,人们的数字空间较为狭窄,需要尽快提升人们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更好消除数字鸿沟。全面实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教育是基础更是关键。要在教育体系改革上下功夫,结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受教育人群特征,将数字素养培养纳入教育教学大纲,设置与数字时代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不仅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实践场景,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字思维和数字技能。当然,全面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多方协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媒体、企业、社会组织等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社会职责,用好自身比较优势,找准着力点和发力点,积极参与到增强人们数字意识、推动数字技能普及、提高全民数字素养的活动中,推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合力。
  二是积极拓展更为开放的多维数字参与格局。有序扩大数字参与,有利于更好满足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实际需求。只有全社会都拥有平等的数字参与机会和畅通的数字参与渠道,才能够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包容性数字社会。要从法律制度层面入手,研究制定和完善面向数字市场的法律法规,确保中小企业在数字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为推动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在实施好"东数西算"工程基础上,应积极探索东西部之间的数字协同发展互补模式,推动东部先进经验、技术、人才等资源向西部转移,在帮扶中开拓新的数字市场,不断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实现数字社会发展的普惠性和公平性。数字社会人人共建,数字生活人人共享。应拓宽人们参与数字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机制,让人人都是数字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和数字社会治理的参与者。此外,多渠道的数字参与当然重要,但是过多杂乱的同类参与渠道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有必要对一些数字参与平台渠道进行整合和创新。要在线上与线下之间寻找平衡,更好确保各种数字参与渠道功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三是全力推进数字治理能力建设。数字治理作为包容性数字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数字治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社会治理水平。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带来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服务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数字风险和管理真空,产生各种不可控和非常态风险。推动数字治理能力建设是大势所趋。要充分利用和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积极发挥其社会效应与技术效应,不断降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信息成本、时间成本等,为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数字治理不仅强调技术和工具的运用,还应强化对数字技术本身的治理。对于政府而言,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类型群体数字需求特征,研究制定保障特殊群体数字权利的相关措施,让人人都能分享数字社会的发展红利,还要建立健全数字治理机制,加强数字监管,探索与区块链、网格化等相匹配的数字治理规则,为数字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香港IT产业提升空间巨大
 
据悉,香港金融资深研究人士付饶1月26日在证券时报发表文章指出,与内地和其他地区相比,香港的IT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相对较慢,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差距。香港的产业结构影响了IT人才的培养和供给。香港的经济以金融、贸易、旅游等传统产业为主,而IT产业相对较小,这也导致了IT人才的短缺。同时,香港的IT行业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由于香港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较高,很多IT人才在香港获得更好的薪酬和机会之后,选择离开香港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发展。香港的教育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香港的大学在亚洲地区排名较高,但是其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学术理论,而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也导致了IT产品和运营人才的培养不足。
  对此,笔者建议,香港需要加强IT教育和培训,提高IT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政府可以加大对高等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的投入,鼓励他们提供更多的IT课程和培训项目,以培养更多的本土IT人才。香港有许多小型和中型的IT企业,这些企业是推动本地IT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励措施,例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等,以鼓励这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香港与内地的IT行业有很大的互补性。加强两地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人才交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发展。笔者欣喜看到,两地已经建立一些合作平台和机制,例如香港科技园在深圳开设分园等。
  同时,建议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支持,例如创业资金、孵化器、创业导师等,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和企业家投身于IT行业的创新创业。香港的IT行业需要更多的国际人才来推动其发展。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移民和人才引进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来到香港,为本地IT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超级联系人是指在行业拥有广泛的人脉和资源,能够为内地和香港的IT行业合作提供帮助和支持的重要人物。他们通常是一些成功的IT企业家、投资人或行业领袖。他们不仅了解内地的IT行业和市场,也了解香港的IT行业和市场,能够为内地和香港的IT行业合作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应该着力培养这样的领军高端人才,以适配香港目前的状况。
  背靠大湾区九城是香港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赞同香港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在信息科技和数据共享共通方面的好做法,以下是一些例子:
  香港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之间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包括高层领导会晤、专业委员会会议等,共同探讨和推动信息科技和数据共享共通的发展。为了促进数据共享共通,香港和深圳等城市建立了数据共享平台,例如深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和互通。香港和深圳等城市在信息科技领域开展了很多联合研究和开发项目,共同探索新技术、新应用和新市场。在数据共享共通的过程中,香港和深圳等城市也注重数据安全保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香港和深圳等城市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支持信息科技和数据共享共通的发展。例如,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进一步推动信息共享促进数据开放实施细则》,明确了数据开放的范围、方式和程序等。香港和深圳等城市都非常重视信息科技和数据共享共通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交流。通过举办培训课程、研讨会等方式,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香港和深圳等城市的行业协会和组织在信息科技和数据共享共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推动行业创新等方式,促进了信息科技和数据共享共通的发展。
  总之,引才、留才,做好创科配套服务,培养超级联络人,增强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在IT业的沟通交流,是提升香港IT产业的“药方”。
 
企业信息员园地
 
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体系考核指标的优化与探讨
 
  特约信息员:王协忠
  地方国有企业集团是一种特殊企业,从战略目标看,既需要落实国有法人财产保值增值责任, 又需要积极完成地方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引导并推动所在区域特定的经济发展功能。战略目标的双重性,使得构成集团母子公司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由于母子公司在集团中的功能及地位的差异性,使考核评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时,应以出资额为限的职能功能为前提,设计与其相对应的指标体系和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制度。
  一、对竞争类企业。由于此类企业往往经营规模较大,是集团营业收入、利润、现金流的重要来源,在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所处行业竞争充分,主要履行市场化经营职责,因此应重点考核其盈利能力、资本收益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评价指标可以使用经济效益指标和资产安全指标。
  (一)经济效益指标。子公司可以使用利润总额或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设定目标值,与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挂钩考核。指标的目标值原则上不低于上年考核实际完成值或前三年考核指标完成值的平均值,由被考核企业自主申报,考核委员会审核后确定。在审核确定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的变化,如集团母公司追加投资,土地、固定资产重估,清产核资调整、经核销消化以前年度潜亏及考核委员会确定的其他因素等;企业因主业调整等有计划性地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处置收益,处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政府拆迁补偿以及其他重大的非经常性收益对目标值产生的影响。
  (二)资产安全指标。子公司可以使用资产负债率和融资综合财务成本,引导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和财务成本。资产负债率的目标值在确定时应结合被考核企业的具体情况设置控制线,涉及集团追加投资或资产划转影响指标的,应予以调整;融资综合财务成本的目标值应根据企业上年或以前年度(一般考虑前三年)的成本水平,并结合集团的资金管理办法综合确定,涉及融资环境及宏观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目标值的应进行调整。
  (三)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指标权重分配上,经济效益指标的权重应高于资产安全指标的权重,以引导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二、对资产管理类企业。由于此类企业的任务主要是承担资产(一般为物业类资产)的管理及经营,同时承担部分地方政府分派的属于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其企业目标是既要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又要提供能够满足地方公众需要的公共产品。从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中,此类企业属于相对次要地位,但是由于其受市场冲击较小,经营稳定性好,能够为集团的整体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对其盈利能力仍需要重点关注。设计评价指标时既要有考核资产管理水平的指标,也要有考核其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能力的指标。评价指标可以使用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评价指标。
  (一)经济效益指标。可以使用利润总额或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财务指标评价其资产营运盈利能力,使用房屋出租率指标等评价其物业管理效率。利润总额或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设定。
  (二)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参照同类企业或前三年平均值剔除不可比因素确定,成本费用利润率的目标值在确定时原则上不低于上年考核实际完成值或前三年考核指标完成值的平均值,引导企业控制成本费用。
  (三)社会评价指标。可以使用社会公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其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能力。在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上,应根据每个年度企业工作重点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三、对功能类企业。主要是在指定区域或行业内代表政府履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民生服务、行业营运等职责,设计指标时应重点考核完成政府分派任务、服务质量、营运安全保障,兼顾经济效益、成本控制。评价指标可以工程进度指标和质量指标为主,以工程造价成本指标为辅。各指标的目标值在确定时,应根据政府分派任务时确定的目标,结合承办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确定,原则上不能低于政府分派任务时确定的目标值。对于工程进度指标,可以使用投资项目完工进度指标评价;对于质量指标,使用质量检测报告、项目监理报告、工程验收报告、施工现场检查结果评价质量;对于工程造价指标,应使用竣工决算报告评价造价成本。在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上,完工进度指标和质量指标应占主要地位,其他指标占次要地位。
  除上述按企业不同分类设置的分类评价指标外,有关部门对地方国有企业集团的日常监督管理通常还包括: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资监管相关制度及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资产财务监管,安全生产,信访工作落实,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人事管理等完成情况,相关部门和地方国资委对企业开展的审计、监督检查等情况。另外,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在其他日常管理上也会有明确的要求,如资金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可以将上述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或目标转化为定性的综合管理指标,保证工作落实到位。为使综合管理指标更具操作性,应对指标评价内容作列举式的具体化定义,并设定相应的评分规则。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