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35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35期

部委决策
 
习近平要求系统布局建设东北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9月7日下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强化战略支撑作用。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促进央地融合发展,更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支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更多面向中小企业的普惠性政策,形成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要系统布局建设东北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论证和建设油气管道、高铁网和铁路网、新型电网和电力外送通道、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数据网,加强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促进东北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发布
 
  9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简称立法规划)发布,明确三类立法项目,列入130件项目,其中包括《金融稳定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改)》《商业银行法(修改)》《保险法(修改)》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发表讲话时指出,列入立法规划的一类项目79件、二类项目51件,都是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维护国家安全所急的立法项目。完成本届立法规划,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根据立法规划规定,第一类项目为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第二类项目为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第三类项目为立法条件尚不完全具备、需要继续研究论证的立法项目。
  被列入第一类项目的《金融稳定法》已经酝酿多年,该法旨在健全金融风险事前防范、事中化解和事后处置全流程全链条的制度安排,目前已经通过全国人大的第一次审议。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曾在今年3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将推动《金融稳定法》的出台,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最广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资者、被保险人的利益。善始善终做好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加强常态化监管,支持平台企业健康规范发展。
  央行随后在202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将加快推进金融稳定法治建设,推动《金融稳定法》出台,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除《金融稳定法》外,《公司法(修改)》《企业破产法(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改)》《商业银行法(修改)》《保险法(修改)》都被列为第一类项目。
  在第一类项目中,《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关税法》等立法进程同样备受各界关注。日前,《增值税法》草案二审稿已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本次二审稿拟将现行有关政策规定上升为法律,充实完善小规模纳税人制度。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孙鲲鹏表示,增值税立法对于落实税收法定、保障税收工作有法可依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值税立法后,税法的固定性更强,税收优惠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工具性作用将得到规范。同时,增值税立法会将征管方式和税收优惠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能够给纳税人以更强的确定性预期,从而有助于促进企业投资和活跃经济。
  在第二类项目中,《数字经济促进法》《预算法(修改)》《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改)》位列其中,体现出相关立法工作的紧迫性。其中,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改)》的征求意见稿来看,明确将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运行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立法规划还提及第三类项目,包括规范非税收入、政府债务、转移支付等财政税收制度,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劳动标准和新就业形态等方面的立法项目,以及其他需要研究论证的修改法律的项目,经研究论证,条件成熟时,可以安排审议。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合规指引》
 
  9月11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是2008年《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出台的首部经营者集中监管领域合规指导性文件,对提升经营者集中常态化监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经营者集中审查是一项事前反垄断监管制度,旨在防止经营者通过经营者集中排除、限制相关市场竞争。2022年修改的反垄断法提出,要引导企业合规经营。近年来,随着经营者集中监管不断深入推进,企业依法申报意识显著增强,但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规模企业在合规认识和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加强合规指导的需求较为强烈。
  市场监管总局介绍,《指引》聚焦经营者集中监管特点以及企业合规需求,从合规风险、合规管理、合规保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信息参考。企业可据经营规模、管理模式、集中频次、合规体系等自身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合规管理制度,增强合规管理能力。
  作为推进常态化监管的重要举措,《指引》体现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以服务为宗旨,《指引》提出市场监管部门要定期了解企业合规情况并给予必要支持,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二是突出以实效为基础,《指引》重在实现合规效果,不强制要求企业单独建立经营者集中合规制度,避免增加额外合规成本。三是突出以企业为中心,《指引》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性以及从事投资并购的频繁程度,在合规建设方面给予企业足够灵活度。四是突出以问题为导向,《指引》首次引入案例说明,帮助企业更好理解投资并购各环节可能面临的合规风险。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商协会、律师事务所等多方力量积极开展合规宣传和培训,适时遴选推广合规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营造竞争合规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健全经营者集中合规评价体系、风险预警提示机制以及常态化沟通机制,更好服务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新版《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
 
  据悉,财政部9月12日公布新版《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从进一步助力就业创业、提升政策精准性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推动财政支持普惠金融政策加力提质增效。
  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支持各地开展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工作。
  新《办法》通过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放宽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条件,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创业担保贷款提供担保增信等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创业就业力度。其中,新《办法》将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贷款额度上限由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上限由300万元提高至400万元,预计每年可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161亿元,带动约100万人创业就业。优化小微企业新招用人数与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的占比,由15%调整为10%,超过100人的企业由8%调整为5%,适当放宽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条件,让更多小微企业享受政策支持。
  新《办法》提出,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专项资金安排支出用于对财政贴息支持的创业担保贷款给予一定奖补。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财政贴息。对展期、逾期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原则上不予贴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提升政策精准性方面,新《办法》将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奖补范围由"所有类型贷款"缩小聚焦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聚焦支小支农,确保普惠金融政策精准滴灌,避免政策支持泛化。同时,新《办法》将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现行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纳入支持范围,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新《办法》指出,2023年9月30日前,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按照《财政部关于修订发布〈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19〕96号)执行,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按照《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关于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的通知》(财金〔2021〕96号)执行。
  新《办法》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实施期限五年。《财政部关于修订发布〈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19〕96号)同时废止。
 
央行降准0.25个百分点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9月14日发布公告称,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决定于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
  对于本次降准,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始终坚持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稳固支持实体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根据市场人士预计,此次降准将释放超过5000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总量适度,既能缓解短期流动性需求,又可在未来一段时期,持续补充信贷增长、现金投放、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补缴等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体现了央行精准适度为银行补血、精心呵护市场流动性的积极信号。
  此前,已有不少市场分析认为中长期流动性出现短缺,采取降准等手段对冲近期流动性扰动因素是一种合适选择,故而此次降准并非意料之外。
  9月中旬流动性面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税期高峰、监管考核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加大。地方债发行已在提速,金融机构认购缴款抽离大量流动性。每月15日前后也通常是缴税高峰,流动性压力会阶段性增大。9月还是季末月份,流动性指标等监管考核会使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上升。受缴税、发债缴款等多重因素影响,近一段时间银行间存款类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总体在略高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水平运行,且与隔夜利率利差收窄。
  央行在统筹权衡好中长期流动性供给的同时,选择流动性需求最为急切的时点,及时出招,呵护市场。专家指出,此次降准,及时优化了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起到了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作用。DR007将继续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
  此次降准之前,央行今年以来已降准一次、降息两次,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明显。央行数据显示,1~8月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也大幅下降0.95个百分点。
  年内二度降准,将继续接力体现政策支持效应。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当前银行正在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已处历史最低水平的银行净息差有可能进一步收窄。此次降准配合存款利率下调,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有助于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
  往后看,今年两次降息、两次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将脉冲式持续释放。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经济复苏是下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回暖的重要基础。央行此次降准表明稳增长政策正在不断发力,逐渐落地,有力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推动股市企稳回升。
 
企业债纳入公司债监管规则
 
  据悉,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从国家发改委划入证监会的过渡进展,一直受市场关注。
  9月8日晚,证监会发布对《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称《管理办法》)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4号--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申请文件》(下称《24号准则》)进行了修订,自9月8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将企业债券纳入证监会规制范围,强化募投项目合规性要求,压实"看门人"职责。
  4月,证监会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过渡期工作安排的公告》,明确将为企业债券发审职责划转工作设置6个月时间为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前,证监会将向市场公告企业债管理的整体工作安排。
  证监会表示,本次修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坚持制度先行、规则先行,明确企业债券适用《证券法》等上位法,着力构建统一的公司债券监管制度规则体系,主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坚持稳字当头。做好制度规则衔接,保持企业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夯实制度基础。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进一步完善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制度规则体系,明确将企业债券总体纳入公司债券监管框架,强化监管协同,提升监管效能。三是促进功能发挥。在借鉴企业债券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保持企业债券"资金跟着项目走"等制度安排,更好发挥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建设等功能。四是维护市场生态。结合监管实践,进一步强化防假打假、募集资金监管、打击非市场化发行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压实债券发行人主体责任,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着力健全与债券注册制改革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机制。
  《管理办法》修订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要求,将企业债券纳入《管理办法》规制范围,促进协同发展。二是强化防假打假要求,压实发行人作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完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开展现场检查的机制。三是强化募集资金监管,进一步完善募集资金信息披露有关要求。四是强化对非市场化发行的监管要求,明确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参与非市场化发行。五是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2023年修订),不再将主承销商和证券服务机构及其有关人员被立案调查列为应当中止审核注册的情形。
  《24号准则》借鉴现行企业债券管理经验,修订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募投项目合规性要求,债券募集资金投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需提供募投项目土地、环评、规划等合规合法性文件。二是企业债券募集资金投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要求发行人提供省级及以上发改部门出具的专项意见。三是压实会计师"看门人"责任,明确部分债券发行人提供会计师出具的发行人最近一年资产清单及相关说明文件的要求。
  证监会表示,将根据公开征求意见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管理办法》和《24号准则》,履行相关程序后尽快发布实施。同时,抓紧做好企业债券相关配套制度规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指导各证券交易所、中国结算公司、证券业协会等做好制度衔接,夯实企业债券法制基础,为企业债券市场依法合规运行提供保障,更好发挥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支持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建设的功能。
 
证监会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
 
  近日,证监会向证监系统内发布了《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的通知》,着重围绕提高券商交易模式的便利化水平,同时允许各类公募基金管理人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自主选择交易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
  通知明确,在优化券商交易模式方面,主要针对调研过程中,行业机构反映较多的运营成本较高、操作不便利等问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推动建立证券行业服务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的统一业务标准,切实提升券商交易模式在产品开户、协议签署、资金划转、交易对账、数据分发的时效性和便利度,推动降低交易系统模块采购成本,以提高券商交易模式便利性和吸引力。
  证券交易模式选择方面,优化后的券商交易模式便利化程度将大幅提高,其与租用交易单元模式将具有各自特点和优势。为促进形成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结合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证券交易模式。预计未来传统托管模式和券商交易模式将长期共存;随着券商服务机构投资者能力的持续增强,将有更多权益类产品选择券商交易模式。
  加强交易行为监管方面,虽然当前交易结算风险总体可控,但证监会将继续加强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行为的监管,指导交易所、行业协会制定并完善租用交易单元行为的自律管理规则,明晰证券公司、基金管理人等各方权责,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严格遵守交易单元使用相关规定,合法合规参与交易。
  实际上,基金采用券商交易模式自2019年由试点转入常规业务已有四年。数据显示,2022年,采用券商交易模式的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到955亿元,占权益类基金总发行规模的比例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采用券商交易模式的权益类基金中,转换试点前设立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的产品占比达79%,较2021年同期增加9个百分点,公募基金管理人对券商交易模式认可度持续提高。
  中信建投基金相关业务人士指出,券商交易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加大券商渠道端的持续营销影响力度,有助于持续增加权益类基金规模。权益类基金相对交易更频繁,因此券商交易模式可能对其较为适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金的灵活性和流动性。
  在上述基金相关业务人士看来,券商交易模式与传统结算模式主要在交易账户开立、交易席位使用、交易系统、资金交收、资金占用、结算数据和对账单获取几个方面存在一定区别。与传统的银行结算模式相比,券商交易模式下公募基金的场内交易由券商对其交易账户资券足额、异常交易等事项进行监控和管理,不存在账户透支风险,可以更好地消除交易结算风险隐患。
  业内人士认为,优化证券交易模式,有利于提升券商交易模式的服务能力,随着券商交易模式的不断优化,其便利化水平将不断提高,服务机构投资者能力也将显著提升;还将降低中小公募基金管理人运营成本,有利于银行、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参照适用本次证券交易模式优化方案,有助于各类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发展和投资需求选择证券交易模式,降低中长期资金的交易成本,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供稳定的流动性,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证监会发布高质量建设北交所意见
 
  据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坚决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部署,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功能,证监会9月1日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简称《意见》),进一步推进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稳定发展和改革创新,加快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系统合力。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1+N+X"政策框架的专项安排。
  《意见》按照坚守定位、发挥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服务中小企业这个主题,以高质量扩容为牵引,以优化投融资结构和协同推动为依托,以关键制度机制创新为突破,全力推进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意见》实施过程中,将重点把握好以下原则:坚持服务大局,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部署,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坚持系统思维,将健全市场功能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建设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循序渐进提出务实管用措施;坚持综合施策,统筹规模与质量、投融资两端、一二级市场,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坚持远近结合,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立足当前、筹划长远。
  主要目标是,争取经过3到5年的努力,北交所市场规模、效率、质量、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均有显著提升,契合市场特色定位的差异化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市场活力和韧性增强,形成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北交所品牌、特色和比较优势,对新三板的撬动作用日益显现;北交所与新三板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头部反哺、底层助推的格局初步构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效果更加明显。再用5到10年时间,将北交所打造成以成熟投资者为主体、基础制度完备、品种体系丰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透明高效、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交易所,带动新三板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孵化地、示范地、集聚地。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介绍,《意见》着眼于促进投融两端动态平衡与结构优化,在投资端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是引导公募基金扩大北交所投资。目前,北交所有11只主题基金和12只指数基金,公募基金参与力度还有待提升。此次改革将完善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评价体系,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投资北交所上市公司力度,支持北交所主题公募基金产品的注册和创新。
  二是允许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其持股公司的股票。私募股权基金一直是新三板的重要参与主体。北交所设立后,私募股权基金不能继续买入上市公司股票,只能单边卖出。《意见》立足北交所上市中小企业大都处于成长期的实际,允许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其上市前已持有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有利于更好促进"投早投小投科技"。
  三是加强精准服务。通过指导北交所持续开展"走进投资者活动"、完善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交流机制、提高投资者信息获取和参与交易便利度等方式,提高对潜在投资者和已开户投资者的吸引力,后续再视市场运行情况研究论证结构性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
  此外,《意见》还就加大力度引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作出安排;同时支持地方发挥投资引领作用,设立面向北交所市场的创投、并购、投资等专项基金。
  提升市场流动性
  "流动性是交易所的血脉,是市场估值定价的重要因素,为更好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推进北交所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作支撑。一直以来,市场各方对提高北交所流动性水平提出一些意见建议。在这种背景下,《意见》将改善市场流动性作为重点。"上述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大力推进投资端建设,通过扩大投资者队伍、优化投资者结构、提升投资者参与度,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交易机制,更好发挥做市商和融资融券等制度功能,提升交易活跃度。此外,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解决北交所流动性的根本在于要有优质的投资标的。
  基于这一考虑,《意见》提出了优化发行上市安排、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举措,目的是尽快聚集一批能够支撑市场深度、体现市场优势、具有品牌效应的高质量上市公司,为流动性改善提供有效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服务对象、参与主体、发展阶段等存在很大差异,评价北交所流动性的指标不能简单对标沪深交易所,关键还要看到流动性水平能否保障支持融资、定价、风险管理等市场功能有效发挥。"上述负责人表示。
  做市商制度也有利于提高中小市值股票的活跃度、流动性。据介绍,近期,有关部门将以优化做市机制为重点,继续完善北交所交易制度。一是拟制定与北交所市场特征更加匹配的做市商资质要求,允许符合条件的新三板做市商参与北交所做市业务,扩大北交所做市商数量。后续还将研究引入私募基金开展北交所做市交易业务。二是丰富做市商库存股来源。三是降低做市成本。调降做市交易费用;健全北交所做市商评价激励机制,提升做市商参与积极性。
  此外,为进一步健全市场多空平衡机制,此次改革将同步完善融资融券机制,一是推出转融通和做市借券;二是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允许北交所股票自上市首日纳入两融标的范围,存量上市公司全部纳入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等。
  优化发行上市安排
  《意见》还着眼于支持中小企业更好更快上市、促进优质投资标的供给,对现行北交所发行上市安排进行了优化。
  一方面,用足用好现有制度。主要包括: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切实便利企业融资、降低市场成本、明确各方预期;在发挥好新三板持续监管优势和规范培育功能的基础上,优化新三板挂牌公司申报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备案要求;针对实践中对北交所上市公司来源于"在新三板挂牌满一年的创新层公司"有不同理解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挂牌满一年"的计算口径。
  另一方面,立足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已经具备上市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在符合北交所市场定位前提下,允许其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这个调整没有改变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架构和逻辑,解决了北交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服务更早、更小、更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夯实北交所长期发展根基。后续证监会、北交所将制定制度规则,明确相应的安排。"上述负责人说。
  此外,为优质企业提供多元的发展路径和上市地选择,《意见》提出,"稳妥有序推进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后续工作中,证监会将指导沪深交易所和北交所,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综合市场情况,通过建立预沟通机制,稳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对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形成有序化、规范化、常态化安排。
  上述负责人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确有意愿转板的,应当审慎评估是否符合转板条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通过相关机制性安排加强与交易所的沟通。沪深交易所和北交所要加强协调。对企业"忽悠式"转板、实施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迎执业新规
 
  据悉,近年来税收征管改革深入推进,针对涉税服务中介机构的监管也在加强。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试行)》(下称《基本准则》)和《涉税专业服务职业道德守则(试行)》(下称《职业道德守则》),规范涉税专业服务执业行为,尤其是聚焦少数机构发布虚假宣传信息、违法违规税收策划等突出问题,列出若干禁止行为。《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均从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其中,《基本准则》共五章二十九条。围绕基本要求、依法执业、信息报送、实名执业、诚信执业、执业原则、质量管理提出基本遵循;对涉税专业服务业务承接与业务实施中的合规执业、流程管控和质量管理设定基本标准。
  《职业道德守则》倡导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道德引领、信用约束和稳健经营,从诚信守法、廉洁从业、客观公正、独立审慎、专业能力、信息保密、数据安全等方面明确十二条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以及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禁止行为。
  国家税务总局表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在中国境内从事涉税专业服务,应当遵守《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从事涉税专业服务,不得采取隐瞒、欺诈、贿赂、串通、回扣、不当承诺、恶意低价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不得歪曲解读税收政策;不得诱导、帮助委托人实施涉税违法活动。从事涉税鉴证、纳税情况审查服务,不得与被鉴证人、被审查人存在影响独立性的利益关系;不得利用涉税数据谋取不正当利益。
  根据上述新规,涉税专业服务包括纳税申报代理、一般税务咨询、专业税务顾问、税收策划、涉税鉴证、纳税情况审查、其他税务事项代理、发票服务和其他涉税服务等。
  适用《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既包括税务师事务所和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还包括各类代理记账机构、税务代理公司、财税类咨询公司等。
 
自然资源部部署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
 
  据悉,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工作部署,日前,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北京等15个省(市)的43个城市开展为期4年的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聚焦盘活存量土地探索创新政策举措,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
  《通知》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以城中村和低效工业用地改造为重点,以政策创新为支撑,推动各类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城乡发展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通知》明确,试点城市要在坚持"局部试点、全面探索、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创新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的政策机制。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在空间统筹、结构优化、资金平衡、组织推动等方面的作用,坚持公平公开、"净地"供应,充分调动市场参与的积极性。坚持把盘活的城乡空间资源更多地用于民生所需和实体经济发展,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保障产业项目落地和转型升级。健全平等协商机制,完善收益分享机制,充分尊重权利人意愿,妥善处理群众诉求,促进改造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通知》围绕盘活利用存量用地,聚焦低效用地再开发,支持试点城市重点从四个方面探索创新:在规划统筹方面,强化规划统领,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引导有序实施;在收储支撑方面,完善收储机制,拓展收储资金渠道,完善征收补偿办法;在政策激励方面,探索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完善土地供应方式、优化地价政策工具、完善收益分享机制、健全存量资源转换利用机制;在基础保障方面,严格调查认定和上图入库、做好不动产确权登记、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用地等问题。
  作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配套文件,《通知》深入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规定未纳入试点范围的超大特大城市及具备条件的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可参照本《通知》明确的支持意见执行。
  按照《通知》要求,试点城市通过探索创新实现三项工作目标:一是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促进国土空间布局更合理、结构更优化、功能更完善、设施更完备;二是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大幅提高利用存量用地的比重和新上工业项目的容积率,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明显降低单位 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三是建立可复制推广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为促进城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地制度保障。
  据悉,试点期间,自然资源部将组织开展中期评估,评价各试点城市实施成效并加强督促指导。
 
政策要闻
 
  ▲标准化水平高的企业将获信贷支持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简称《办法》),聚焦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规范企业标准化工作,引领企业标准化水平提升。《办法》强调,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标准交易、标准质押等活动,扩充企业融资渠道。
  《办法》指出,调整企业标准管理模式,对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进行细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标准化工作职能重心从标准管理转为服务企业标准化工作。
  《办法》首次明确企业标准公开的功能指标和性能指标项目少于或者低于推荐性标准的,应当在自我声明公开时进行明示,进一步加强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信息披露,提升市场透明度。同时,建立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标准融资增信制度、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和激励企业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实施标准融资增信制度作为《办法》制度创新的重大突破,将通过建立支持企业标准创新的专项基金,给予标准化水平高的企业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标准交易、标准质押等活动,为广大企业扩充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证监会规范行政处罚罚没款执行工作
 
  9月8日,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罚没款执行规则》(简称《执行规则》),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罚没款执行工作,便利当事人缴纳罚没款,同时并没有新增当事人义务。
  《执行规则》共三十三条,根据执行工作各个环节制定具体规范。具体来说,一是对案件调查审理阶段加强查找、发现当事人财产线索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对不按时缴纳罚没款当事人进行催告督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以及退库的工作流程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三是对《行政处罚法》"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的规定予以细化,从申请暂缓、分期缴纳的情形、申请材料内容、审查及批准程序等方面制定细则,增强可操作性。四是针对实践中问题突出、但法律规定不明确的"申请强制执行时限"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划分不同情形作出了具体规定。
  证监会表示,《执行规则》着力于为证监会罚没款执行工作提供一套全环节、可遵循的工作流程。对法律规定不明确或者以往处于模糊地带的内容予以进一步明确,规范罚没款执行工作,积极便利当事人缴纳罚没款,同时并没有新增当事人义务。
 
  ▲证监会拟将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
 
  据悉,为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资产范围,9月8日,证监会就修改《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简称《指引》)第五十条公开征求意见,拟将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
  证监会表示,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REITs常态化发行,完善基础制度和监管安排,健全市场功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证监会于3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常态化发行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出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
  为进一步完善监管规则,做好与《通知》的衔接,证监会拟对《指引》第五十条进行适应性修订,将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第五十条中"基础设施包括仓储物流,收费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污染治理、信息网络、产业园区等其他基础设施,不含住宅和商业地产"修改为"基础设施包括仓储物流,收费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等消费基础设施,污染治理、信息网络、产业园区等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法规等相关要求的其他基础设施"。
 
  ▲交易商协会进一步规范银行间市场货币经纪报价及数据展示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货币经纪业务自律管理,维护银行间市场运行秩序,9月12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间市场货币经纪报价及数据展示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
  本通知所称经纪数据,是指各货币经纪公司(以下统称"经纪商")开展银行间市场货币经纪业务产生的报价和撮合成交信息。货币经纪报价及经纪商通过金融信息服务商等机构平台(以下统称"经纪数据展示平台")展示经纪数据,应当遵守本通知要求。
  通知要求,经纪商应当确保经纪数据的使用符合监管规定。经纪商仅能根据交易机构的委托发布报价信息,不得私自修改交易机构报价,不得发布虚假报价,或在开盘等时点发布已失效的历史报价。交易机构应当健全报价相关内控制度,对交易人员报价权限进行明确授权,或对交易人员报价进行审批,避免因内部授权问题引发交易纠纷。交易机构交易需求或报价要素发生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已在其他渠道达成交易的,应当及时通知相关经纪商修改或撤销报价,确保报价实时反映真实交易需求。经纪商应当在收到交易机构通知后立即执行,避免无效报价影响市场交易。经纪商不得要求经纪数据展示平台利用算法等技术手段为自身在数据展示中获得优势地位,或实施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通知明确,交易机构出现实盘报价、可部分执行报价被接受后拒绝执行交易,滥用意向性报价扰乱市场交易秩序,或在经纪撮合达成交易后未在交易平台履行交易约定的,交易机构可向交易商协会反映,经核实情况属实的将记入交易行为信息档案。经纪商应当对交易机构报价成交情况加强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的及时报送交易商协会。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披露指引将起草
 
  9月7日,在第二届可持续投融资(ESG)与自贸港建设论坛上,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郭俊表示,证监会正结合市场诉求,指导沪深证券交易所研究起草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披露指引。
  郭俊指出,近年来,市场对可持续发展披露规则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实践日益丰富。今年以来,共有超过17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家数再创新高。超过3000家公司披露了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家数占比超过全部上市公司的一半。特别是超过600家公司不同程度披露了碳排放量的情况,迈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关键一步。前期,证监会多次摸排相关情况,了解企业诉求。调查显示,60%上市公司对出台具体细致的可持续披露规则有着较强的需求,反映出这方面意识不断提升。目前,证监会正结合市场诉求,指导沪深证券交易所研究起草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披露指引。
 
  ▲股转公司发布实施财务信息更正指引并配套修改相关指南及模板
 
  据悉,为积极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新三板市场规范培育功能,引导挂牌公司规范更正会计数据,提高财务信息披露准确性,全国股转公司9月8日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5号--财务信息更正》(简称《财务信息更正指引》),并配套修订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持续信息披露指南第2号--定期报告相关事项》及临时公告模板,于9月30日起施行。
  《财务信息更正指引》旨在引导挂牌公司严肃对待财务数据,帮助挂牌公司规范财务报表更正行为,做好挂牌阶段申报北交所上市的衔接,同时,在满足现有监管要求的前提下,一定程度降低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负担。一是明确专项鉴证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以出具专项鉴证报告的形式,对挂牌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事项进行专项说明。同时,对鉴证意见类型作出差异化安排,即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在辅企业出具具有合理保证的专项鉴证意见,并以积极方式提出鉴证结论。二是明确定期报告更正要求。常规情形下,挂牌公司对已公开披露的定期报告中财务报表进行更正的,不再要求同步更正定期报告,而是以临时公告的形式披露更正后的财务报表。为此,全国股转公司配套对《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持续信息披露指南第2号--定期报告相关事项》及会计差错更正临时公告模板进行了修订与完善。三是明确应予更正的报告期。一般情况下,挂牌公司可仅更正"一年一期"财务报表;对于申报上市企业,应及时比对申报报告期三年财务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财务数据一致性,财务数据存在差异的,应及时更正。
  全国股转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国股转公司将通过组织培训等形式对规则条款进行解读,指导市场主体准确适用、规范运作。请挂牌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主办券商等及时了解最新监管要求,并妥善安排定期报告审计及披露有关事宜。
 
  ▲金融产品广告代言迎新规
 
  据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向各监管局、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产品广告代言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审慎开展金融产品广告代言活动,将广告代言活动纳入声誉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背景调查、合同约束、内容审核、持续监测等措施,确保广告代言活动遵循相关法律、规则以及本机构的风险管理要求。要制定广告代言负面舆情应对预案,及时处置相关风险。
  同时,金融机构不得与违法失德明星合作开展广告代言等宣传推广活动,发现已开展合作的明星存在违法失德行为的,应当及时终止合作。明星是指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士,包括但不限于演艺人员、网络红人、体育名人等。
  《通知》还要求,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广告代言活动,不得允许代言人及相关广告发布者介入或者变相介入金融产品的销售业务环节。金融机构不得聘请明星以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在有投资回报预期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广告中作推荐、证明。
 
▲证监会将不断丰富期货市场产品工具供给
 
  9月8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参加2023年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时表示,将不断丰富期货市场产品工具供给,持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加强一线监管,稳步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发展之路,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方星海指出,近年来,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期货业务模式日益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日益增强。期货市场加快推进自身对外开放、深化功能作用发挥,取得了明显进展。具体来看,制度型开放格局初步形成,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发布实施,相关配套规章规范的不断完善,期货市场法治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建成,围绕交易所跨境业务合作、外资机构准入、境外客户管理等开放关键领域,配套制度安排逐渐完善,为双向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化、规范化制度保障,有效提升了期货市场开放的力度和速度。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品种业务供给方面,以原油期货上市为起点,我国期货市场已有24个品种相继实现对外开放,46个商品、股指期货及期权产品面向QFII/RQFII开放交易,近期上市的集装箱运价指数期货实现了服务类品种开放的突破。境外机构参与方面,随着开放品种范围不断扩大,境外客户参与数量持续增加,以郑商所品种为例,目前已有60余个QFII/RQFII机构参与,境外客户遍及23个国家和地区。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完全放开,外资新设及控股期货公司均实现新的突破。境外机构和交易者的参与,为期货市场带来了更多元的交易结构和更全面的价格代表性。国际价格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价格"在国际市场正逐渐被广泛使用,以原油、PTA等为代表的重点开放品种已成为跨境贸易定价的重要参考和基准。此外,我国上市的中间产品期货受到境外市场广泛关注,境外交易所正积极寻求与我国期货交易所开展相关合作。
  方星海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期货行业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坚定开放的决心和信心,稳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应有作用。
  方星海指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优化开放型品种业务布局。抓住国际期货市场变化的有利机遇,推出更多特定品种,稳步拓宽QFII/RQFII的投资范围,不断深化交易所跨境业务合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开放路径。二是优化完善开放条件下的制度规则,积极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建立起与国际接轨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制度体系,持续改善和稳定市场预期,为境外客户参与中国期货市场提供更加便利友好的环境。三是加强跨境监管与合作,促进双边及多边交流对话和监管协作,进一步强化开放条件下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对期货市场跨境交易行为和资本流动的监测和分析研判,着力维护期货市场整体安全平稳运行。
 
  ▲国家发改委拟规范煤炭行政处罚行为
 
  据悉,为规范煤炭行政处罚行为,保障和监督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对《煤炭行政处罚办法》(煤炭工业部令第1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煤炭行政处罚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于9月14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稿明确,实施煤炭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引导和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意见稿提到,煤炭行政处罚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对依法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适用简易程序;其他煤炭行政处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适用普通程序。违反煤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资改革
 
国资委携手工信部启动央企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
 
  9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共建新机制、共筑新基础、共享新成果、共创新生态、共谋新发展"为主题召开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以下简称"共链行动")启动会。
  共链行动是国务院国资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实施的重点产业链合作对接系列活动,面向中央企业每年择选一批重点产业链组织开展6场至8场专题活动。
  此次共链行动旨为切实发挥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以中央企业为牵引,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大中小企业有序竞合、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在本次启动会召开前,国资委已于今年6月份向中央企业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要聚焦中央企业间产业合作、中央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融合,重点在供需匹配、协作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业赋能、产融结合、央地合作等七方面形成一批示范项目;强调要重点考虑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建设和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方向。着力打造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项目落地的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通知》印发后,已有51家中央企业积极申报开展共链行动,涉及161个产业链方向和106场专题活动。
  从共链行动的"五共"内涵来看,明显直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提升。比如,在夯实产业发展底座方面提出,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联合中小企业开展强基补短工程和产业基础能力再造工程,着力解决我国产业体系"缺基少核"问题。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等具有战略意义和溢出效应的重点领域,发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强引擎、硬支撑作用,通过合资建设、增资扩股、投资并购等方式广泛开展合作,在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等方面加快打造一批示范项目,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
  从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角度看,将加强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上的合作,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据悉,年内将有13家中央企业、围绕工业母机、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21个产业链方向的共链行动专题活动发布。
 
国资委要求深层次推进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
 
  9月1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进一步支持推动国资央企持续推进落实好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强化战略支撑作用;准确把握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为服务国家开放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会议认为,国资央企系统要梳理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支持指导中央企业深化与东北地区全方位合作,以更大力度投资东北、布局东北、建设东北、发展东北,为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要支持推动中央企业结合东北地区资源禀赋,加强在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积极与东北地区企业共建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深化与东北地区企业的科技创新领域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层次推进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好国有企业在振兴东北中的龙头作用;扩大开放领域合作,深度参与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会议强调,要发挥好服贸会的平台作用,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推动中央企业在全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要认真总结中央企业参加服贸会积累的宝贵经验,发挥好成果示范作用,推动中央企业与全球企业加强服务合作,以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服务业要素流动,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持续推动服务贸易纵深发展,推动中央企业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快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自主创新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
 
  据悉,为积极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9月1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提出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多元化、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领域多样化、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支撑数字化、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人才专业化、组织保障等六方面共二十六条举措。
  《方案》指出,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的目的是实现政策普惠公平、服务普惠可及、数据普惠开放,推动各地公共服务覆盖更广、效能更高、服务更好、体验更优。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要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发展需求,持续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努力促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供给均等化、领域多样化、支撑数字化、人才专业化,构建供需匹配、各服所需的分层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面实现普惠效能升级,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和保护体系、运用体系协同发力,促进服务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构建融通创新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知识产权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有关国家平台互联互通,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立项工作,构建知识产权数字化底座,促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线上线下相协同,推动更多知识产权相关业务实现线上"集成办理",线下"最多跑一地"。健全完善地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的立项通报机制,协调推进各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聚焦差异化、特色化、集约化建设,实现各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到2025年,完成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并初步构建起互联互通的全国一体化知识产权数字公共服务平台。
 
到2027年四川将建成7家天府实验室
 
  据悉,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日前印发《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将实施"高能级创新平台牵引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科技创新体集群培育行动""县域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七大行动,明确到2027年,建成天府实验室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新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0家;建成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0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0个;各类国家和省级孵化载体总数达到500个。
  《实施方案》重点关注实验室体系科技成果产出水平,将推动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基地),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打造保障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科技力量。推进首批天府实验室聚焦光电与集成电路、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生命健康、碳中和等领域加强技术攻关,组建第二批天府实验室,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后备军"。
  为让更多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应用,实验室"重组"被强调:推动高分子材料、地质灾害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新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全面优化重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体系。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动的重点方向。在提升产业创新平台技术攻关能力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高质量运行,加强重大装备、隧道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展首台(套)重大装备等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建设,加强机体骨架、飞机系统等产品研发,引领带动四川省航空装备产业链集群式发展。推动碳中和、稀土、先进极限制造等领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化重组、控量提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此外,在提升功能服务平台服务效能方面,将持续优化省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运行管理机制,推进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共享平台向更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开放共享,积极培育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
 
深圳发布政策加快打造材料科技创新发展高地
 
  9月12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联合印发《深圳市关于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指出,新材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与先导,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围绕突破重点材料领域发展瓶颈、打造材料科技创新发展高地、推动新材料集群高质量发展、完善材料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提出20条举措。
  《若干措施》指出,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并依托创新中心实施平台建设、技术研发、示范应用等项目,按一定比例,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助。
  《若干措施》重点聚焦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遵循"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原则,对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产品、平台和项目,在产业基础建设、产业链提升及融合发展、产业生态发展等方面予以支持。
  在突破重点材料领域发展瓶颈方面,《若干措施》共提出7条举措,包括:支持下一代高性能新能源材料研发与应用;支持围绕电子信息材料开展定向攻关;支持建设芯片制造封装、新型显示、高端通讯器件等领域关键材料测试验证平台;支持生物医用材料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在先进金属材料领域建设高端研究机构;支持高分子材料分子设计和规模化制备工艺研究;营造前沿新材料技术概念验证生态系统。对于突破重点材料领域发展瓶颈的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
  在打造材料科技创新发展高地,《若干措施》共提出4条举措,包括:推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完善新材料领域创新载体体系建设;建立新材料领域科技研发长效支持机制;强化大科学装置集群对新材料产业支撑作用。相关团队将最高获得5000万资助。
  在推动新材料集群高质量发展方面,《若干措施》共提出5条举措,包括:引进领先企业及团队优化产业链布局;支持开展关键环节提升和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实施新材料中试及产业化项目;加速首批次重点新材料供应链导入进程;培育新材料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围绕湿电子化学品、有机发光材料、衬底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等新材料薄弱环节,支持引进国内外领先企业、机构及团队在深圳市落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资助。
  在完善材料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方面,《若干措施》共提出4条举措,包括:支持专业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完善新材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推进建立统一的新材料检测和认证标准;引导金融机构服务新材料产业。
 
一体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刊发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撰写的文章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从国际看,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从国内看,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为一体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指明了努力方向。
  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要素投入的多元价值创造及实现过程,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教育链、人才链、数据链、政策链等多链条、多环节的深度融合,是国内国际创新要素、创新活动、创新产出相互交织的系统工程。科技史证明,那些率先发现基础科学规律、开发应用基础前沿技术和原创引领技术的国家,能率先形成原创性、引领性、带动性强的战略性产品和战略性产业,进而形成更强的综合竞争力,掌握巨大的经济优势与持久的领先优势。
  原始创新相对于二次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逆向创新等而言,表现为源头创新、一次创新或零次创新等,是指获得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创造前所未有的重大技术发明、开辟前所未有的产业新方向、实现发展理念的新跨越,是科技增强引领力的基石。从创新性质看,原始创新是“无中生有”的质变、“从0到1”的首创,理论水平更高、发展前景更广阔;从创新过程看,原始创新具有前沿探索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连续、小概率事件,产出难度大;从创新成效看,原始创新具有前瞻性、突破性和颠覆性,存在被承认的非共识性和滞后性等特征。
  集成创新相对于单项创新、分散创新等而言,表现为整合式创新、融合创新、融通创新、系统性创新等。国家、企业的科技竞争,比拼的不仅是单项创新和单项技术突破,更是技术体系、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的系统竞争,这也是“卡脖子”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推动重要前沿方向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要加强基础能力、系统能力和创新生态建设,巩固提高一体化战略科技能力,强化基础理论和底层技术支撑,提升集成创新水平,为科技支撑发展力、保障生存力提供系统性支撑。
  开放创新相对于自主创新、独立创新等而言,表现为合作创新、协同创新、共同创新、开源创新等。我国作为大国参与竞争合作,必须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通过高水平开放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可以充分借鉴人类科技进步成果,更好整合运用全球创新资源,高效提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教育中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更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国的贡献。
  在开放环境下,我国很多科技领域通过自主创新、跟踪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等多种路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部分前沿方向实现领跑,若干重要学科领域达到并跑水平,但不少领域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形势下,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有利于更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机遇,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与产业发展链条,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牢牢掌握科技创新和创新发展的自主权,持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当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日益增强,各领域各环节存在大量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机会。就原始创新、源头创新而言,可能引发新学科、颠覆性技术、新产业兴起,甚至形成新技术经济范式,催生新经济时代。为更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策源功能,需要明确主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差异化定位,统筹各类平台基地布局。国家实验室与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要聚力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任务,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国家科研机构要更好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聚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更好发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优势,聚力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为自主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贡献;科技领军企业要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好“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聚力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卡脖子”问题及源头、底层的基础理论问题,要坚定创新自信,一体设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分类施策:在发达国家主导的一些优势领域,继续深化拓展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在我国现有和潜在的优势领域,打造更多“杀手锏”技术,增强“非对称”战略优势;在面向未来的重要领域和前沿交叉领域,主动做好新领域新赛道前瞻布局。全面加强原始创新,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强化多主体协同攻关和开放合作,提升体系化能力,努力获得科学新发现、创造技术新发明、开辟产业新方向,实现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有效贯通,从根本上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
 
节能减排
 
光伏行业协会提醒企业不要盲目冲动投资
 
  据悉,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译阳9月13日表示,央企、地方国企、民企不要盲目冲动投资。其解释,光伏已是充分竞争行业,发展速度和竞争态势异常激烈,而光伏产品与设备3-5年就要迭代。而央企、国企投资的光伏行业,体制机制决定其投资的决策过程和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可能"刚投资就成为落后产能"。
  他进一步表示,对于一无市场、二无技术、三无设备、四无人才储备跨界而来的企业,可以从边缘市场、细分市场介入,慢慢积累能力与实力。我们不反对跨界投资光伏,但是投资时要选准赛道,不要盲目投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产业链和已经相对成熟的领域。否则,从历史经验和商业逻辑来看,其成功的概率极小。
 
劳动用工
 
中国中车总裁辞职
 
  据悉,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601766.SH,简称"中国中车")9月12日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收到执行董事、总裁楼齐良的辞职报告。楼齐良因工作调整原因辞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同时,辞去《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3.05条项下的公司授权代表职务。辞职后,楼齐良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根据规定,楼齐良的辞职自辞职报告送达董事会时生效。
  据接近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688009.SH 以下简称"中国通号")人士透露,楼齐良辞任中国中车总裁后,将于近期就任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通号集团")高管职位。
  8月25日,中国通号发布公告,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徐宗祥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辞任上述职位。值得一提的是,徐宗祥到任中国通号前,即就职中国中车,任中车集团党委常委。目前中国通号董事长为任职11年的周志亮。
  据报道,近年来,中国中车高管频繁输出至其他央企或政府部门。
  2016年7月,中国中车执行董事候选人傅建国调任通号集团党委书记,后又任南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19年7月,中车集团党委副书记万军调任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2019年11月,中车集团党委常委徐宗祥调任通号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2020年5月,中车集团副总经理贾世瑞调任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此外,2017年8月,中国中车首任总裁奚国华调任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18年6月,再次转任至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20年6月,第三次调任至中信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21年3月24日,中国中车原董事长刘化龙任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距今最近的调职则是中国中车原副总裁王宫成,2023年6月30日,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王宫成任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
  更早前,2005年3月,原中国北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谭成旭离开中车系统,历任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本溪市委书记、大连市委副书记等职后,2018年1月任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随后又于2019年10月重回央企,任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目前中国中车官网显示孙永才为董事长;副总裁3人,分别为魏岩、余卫平、马云双;王铵任执行董事,财务总监为李铮。
 
美团五名业务负责人晋升副总裁
 
  9月12日,美团在内部发布全员公开信,提拔五名业务高管为集团副总裁,任命已于9月1日生效。
  获得晋升的五人分别为无人机业务部负责人毛一年、到家研发平台负责人孙致钊、餐饮SaaS事业部负责人肖飞、闪购业务部负责人肖昆、买菜事业部负责人张晶,覆盖了美团主要的到店、到家及科技业务。其中,张晶、肖飞、孙致钊入职近十年,毛一年、肖昆则在五年左右。
  这是美团近两年最重大的管理层晋升。据悉,以上决定经美团最高决策机构讨论,并由CEO王兴最终决策。美团年度人才晋升的常规调整,不涉及组织架构的变动。
  据报道,2019年9月,在美团十周年前夕的管理沟通会上,王兴曾表示,未来十年,美团要让新一批管理者成长起来,这也是美团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这个过程中要长期有耐心,一是组织对个人的耐心,二是个人对自己的耐心。
  "未来十年,我们要追求更大概率、更大面积的内部人才成长,打造一个高质量的'人才蓄水池'。"王兴认为,美团作为一个多业务的平台型公司,要为人才内部成长提供组织土壤。领导梯队是一系列转弯的管道,层级的每一次变化都是转型。
 
霍启刚被聘为中粮集团外部董事
 
  9月13日晚,中粮集团宣布,霍启刚任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欧阳谦不再担任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职务。
  霍启刚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管理学系,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及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现职霍英东集团副总裁。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集团旗下拥有15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中国食品、中粮包装、蒙牛乳业、大悦城地产、中粮家佳康、福田实业、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八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粮糖业、妙可蓝多、中粮科技、大悦城控股、酒鬼酒、中粮资本、中粮科工等七家内地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底,中粮集团资产总额6956亿元,2022年度,集团整体营业总收入7414亿元,利润总额228亿元。
 
吴智晖接任瑞丰银行董事长一职
 
  9月7日晚间,瑞丰银行公告称,董事会收到董事长章伟东提交的书面辞呈。章伟东因年龄原因,申请辞去该行董事长、执行董事、发展战略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和薪酬委员会委员职务。
  据悉,章伟东已在该行从业39年,从农信社柜员成长为农商银行"一把手",并于2019年起任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2021年6月25日,在章伟东引领推动下,瑞丰银行登陆A股,成为浙江首家上市农商银行。
  同时,公告称,该行已于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选举吴智晖为该行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
  吴智晖现年53岁,为瑞丰银行原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在加入该行前,吴智晖曾供职于新昌县财税局、新昌县信用联社、新昌农村合作银行、嵊州农村合作银行、嵊州农商行、新昌农商行、诸暨农商行。
 
亚马逊将投资超4.4亿美元提高第三方快递项目签约司机薪酬
 
  据报道,亚马逊9月12日表示,将在未来一年投资超过4.4亿美元,以提高其签约快递员工的工资。
  通过这笔投资,亚马逊预计美国的合同快递员工平均每小时收入将达到20.50美元或更多。
  据了解,亚马逊通过其"亚马逊配送服务合作伙伴(Delivery Service Partners,缩写为DSP)"计划使用外部运营商来实现更快、更高效的包裹配送。DSP计划于2018年启动,创造了约27.9万个快递司机岗位,帮助亚马逊每天在19个国家运送2000万个包裹。
  该公司表示,许多DSP的合作伙伴的每小时工资已经超过20.50美元,这笔投资将帮助他们为司机提供更好的工资和福利。
  亚马逊负责最后一英里配送和技术的副总裁Beryl Tomay表示,这笔钱将直接拨给DSP,DSP可以"自由设定自己的工资和激励机制",但亚马逊会通过与这些公司签订的合同设定最低工资标准。
 
花旗集团计划裁员并重组高层管理架构
 
  据悉,花旗集团9月13日发布声明,宣布计划裁员并重组高层管理架构。
  根据声明,花旗将按五大业务经营,不再由三位地区负责人管理其在全球约160个国家的业务。具体而言,花旗将侧重于五个主要运营部门,其中包括Shahmir Khaliq领导的服务部门、Andy Morton领导的交易部门和Gonzalo Luchetti领导的美国个人银行部门。此外,Peter Babej将暂领银行业务部门,Andy Sieg则将于本月晚些时候离开美国银行加入花旗,领导该集团的理财业务。
  上述5人都会加入花旗CEO范洁恩的执行管理团队,使团队规模扩大到19人,其中包括国际业务主管Ernesto Torres Cantu和继续主管北美业务的Sunil Garg。
  谈及裁员事宜,声明称:"随着花旗快速过渡过这种新模式,公司致力于留住最优秀人才,同时为将离职的员工提供支持。"
 
大众将在德国主要电动汽车工厂裁员
 
  据知情人士9月14日透露,大众汽车计划裁减其德国主要电动汽车工厂的临时工,原因是该公司在欧洲的电动汽车订单减少。
  该人士称,该公司计划在茨维考工厂的近300名员工的合同于10月到期后让他们离开。另外约2000名临时员工的命运仍不确定。
  大众汽车销售的电动汽车大多是德国制造的,难以挑战特斯拉的全球主导地位。德国经济增长乏力,加上欧洲能源、生活和借贷成本上升,拖累了对其电动汽车的需求。
  该公司在捷克边境附近的茨维考工厂雇佣了约2700名临时工,以满足预计将激增的电动汽车需求。但知情人士称,自9月联邦政府对企业电动汽车的补贴到期以来,企业客户的订单一直在下降。而企业客户约占该厂生产的电动汽车的70%。
  日前,特斯拉CEO马斯克曾两次发帖对大众的命运发出警告,引发世人关注。他在回应一位X用户关于大众在纯电动汽车上赚不到钱,并放慢了新纯电动车型的推出速度的帖子时表示,包括大众在内的传统车企必须迅速转向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否则迟早会被淘汰。在回应另一条有关大众负债超4000亿欧元的帖子时,他说"一场大清算即将到来。"
 
新加坡金管局对三箭资本创始人实施9年禁令
 
  据悉,新加坡金融管理局9月14日发布声明,宣布对三箭资本创始人朱苏(Su Zhu)和凯尔·戴维斯(Kyle Davies)实施9年禁令,原因是他们在破产的加密对冲基金三箭资本(Three Arrows Capital)的违规行为。
  声明称,该命令于9月13日生效,禁止两人从事任何受监管的活动。
  根据新加坡《证券期货法》,朱和戴维斯还被禁止管理、担任任何资本市场服务公司的董事或成为任何资本市场服务公司的主要股东。
  新加坡金管局指责三箭资本提供虚假信息,未能实施适当的风险管理框架。
  新加坡金管局负责政策、支付及金融犯罪的助理执行主任Loo Siew Yee在声明中表示:"金管局严肃对待朱和戴维斯公然无视金管局的监管要求并失职的行为。"
  由于对加密货币的杠杆押注出错,三箭资本在2022年崩盘,加剧了2万亿美元的数字资产溃败,导致该行业出现了一系列其他崩溃和破产。
  三箭资本的清算人指责朱和戴维斯未能有效配合他们的调查。清算人正寻求从这两家公司追回13亿美元,这反映了他们被指控在公司倒闭前几个月累积的损失。
  朱此前曾表示,他和戴维斯与清算人合作的善意努力"遭到了钓鱼行动"。在清算人提交给纽约破产法院的电邮通信中,戴维斯和朱的律师表示,清算人获得的法院命令是"毫无根据的"。
 
专家论坛
 
高培勇:关于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的思考
 
    《经济日报》9月14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撰写的文章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特别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今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实质是对宏观政策操作方式提出明确要求。
  把握好两个参照系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性变化的重大判断。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想问题、干事情,谋划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特别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是新时代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每一条都对应着经济发展的短板弱项,围绕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着力点而一一展开。在发展理念、发展阶段转换后的今天,决不能不假思索、不加区分地简单复制、原样搬用既往的宏观调控老思路、老套路。立足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实情,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搞清楚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实为实施宏观调控的关键点。
  为此,恰当把握好两个参照系,坚持以匹配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理念实施宏观调控,十分必要。
  ——以“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为参照。
  2013年7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的“前期刺激政策”,主要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的宏观政策。前期政策对拉动经济快速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遗留下一些消极作用,这就是需要消化的。
  在充分发挥宏观政策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应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加强战略预判和预警,精准施策。从根本上说,这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调控的关键着力点和着重点。
  ——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参照。
  发展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危及安全的因素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将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目标,由既往的“四个更”拓展为“五个更”——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为安全”,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作为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之所以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因为集中凸显和强调的是“安全”二字,实质是基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深层考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宏观调控领域当然也不例外,既要发展,又要安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三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是一个统一体。在宏观调控中,力争把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隐患发现和处置于萌芽状态,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恰当地实施宏观调控,让宏观政策配置充分体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要求,这对于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的中国来说,显然十分重要。
  简言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经济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只有在宏观调控中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才能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新安全格局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保障。只有在宏观调控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在实践层面做好两方面工作
  着眼于前述两个参照系,在实践层面,应至少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做好成本效益分析。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成本和效益并存,应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增效益、降成本,努力使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作为宏观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宏观调控当然也不例外。理论上,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标尺,应是宏观经济活动的任何措施都使“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宏观政策配置,要把所有相关的成本和效益计算清楚。不能只讲效益,不讲成本,只论证可因此取得的效益,不论证因此付出的成本。
  这里所说的成本和效益,既包括直接的成本和效益,也包括间接的成本和效益;既包括有形的成本和效益,也包括无形的成本和效益;等等。
  从统筹发展和安全出发,最重要、最关键、最具底线意义的风险,是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无论什么样的宏观政策,都不能以触发区域性和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为代价换取政策目标实现。要以守住财政金融安全为底线,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宏观政策配置和宏观调控的全过程各领域。
  一旦成本效益分析付诸宏观调控实践,随着成本和效益因素同时被列入宏观政策效应分析进程,那些乍看效益不小,但扣除成本之后可能微不足道甚至得不偿失的项目,便可被过滤掉。那些表面看起来很重要、很必要,但存在“大水漫灌”隐患,甚至可能危及财政金融安全的操作,便可被排除。于是,宏观政策配置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从而更契合、更匹配宏观调控所需。
  完整、准确、全面地评估政策得失,成本效益分析绝非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必须摆上议事日程、非做不可的一道必答题。以此为基础,方可确定宏观调控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坚持对症下药。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的;既有老的,也有新的。如此繁多的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在一起,就要仔细区分病因,有针对性地分别用药。
  对于短期的、外部的或周期性的矛盾和问题,逆周期调节所产生的对冲效应,是对路的。对于长期的、内部的或结构性、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只能通过制度变革,以全面深化改革加以应对和解决。
  我们不仅要通过实施逆周期调节、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应对短期的、外部的或周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而且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应对长期的、内部的或结构性、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这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必须谨慎把握的重要原则。
  我们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并非平行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最主要的压力是预期转弱。只要预期转强,需求和供给层面的问题就可在相当程度上化解。而缓解预期转弱这样的压力,必须依靠制度变革,依靠营商环境的改善。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讲究对症下药,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仅可极大提升宏观政策的实施效率,让其靶心更精准、剂量更适当、节奏更合理,有效避免“大水漫灌”隐患,而且可以此为契机,一手抓逆周期调节政策安排、一手抓全面深化改革行动,让两者各扬所长,使相得益彰的操作落实落地,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在宏观调控实践中,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必须落到实处、落到细处、落到经常、落到长效。其间可能遇到的最大障碍,莫过于惯性思维的束缚。告别惯性思维,以实际行动做好经济工作,需要付出较既往更大、更艰苦的努力。
 
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特征
 
  据悉,北京日报9月11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撰写的文章指出,产业集群是经济实体进行生产活动和价值创造的密集区,具有独特的域观经济特质,并对区域经济特征具有决定性影响。广义上说,城市就是产业集群长足发展延展的结果。狭义上说,产业集群是相关经济活动集聚而形成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实体域类。空间上观察,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区域经济特征。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特征,可以围绕"畅通""规则""文化"三个关键词来理解。
  流动畅通是区域产业集群的基本特质
  开拓"畅通"之途是人类文明演化的路径趋势。流动畅通的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路线不断延展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力量。经济畅通是整个人类最普遍获益的行为方式,因而也是推动畅通进程最基础性的群体动因。
  所谓流动畅通,是指经济交往、交换的顺畅性,包括人财物、信息、思想等。"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经济活动的前提是交往,本质是交换。交往才有合作,交换才有经济,流动才有价值。
  经济不是孤立个人的行为,而是合作群体的行为。人类生存繁衍的"初衷",就是寻求通达。相互隔绝的人群孤立无助,闭塞愚昧。必须突破隔绝,借助语言文字沟通交流,以实现聚集居住和密切交往为条件,特别是得益于江河之通达,才能产生人类文明。
  产业集群具有区别于其他经济区域的流动畅通性。在一定的地理空间条件下,形成特定产业要素集聚和流转畅通的独特优势。人类文明发展从陆权文明时代,到海权文明时代,再到今天的陆海文明时代。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如何因势利导,形成经济循环的新态势,其中,具有竞争力的区域性产业集群,是经济循环的产出丰产区和协作密集区。
  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和规则信任
  一定的资源富集是产生产业集群的一般性条件,可能成为相关地区的独特资源优势,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以成为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但一般来说,这还不是产业集群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
  在一定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各种"大通道"的开通连接)极大改善了区域流通条件。而进一步的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将更加取决于流动的规则秩序,以及对于规则的信任度。理论上说,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具有自发性,而且具有建构性,即总是在一定的规则秩序中运行。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要素比较优势,也必须有一定的市场运行规则为条件。当代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化的一个突出现象是:资源向规则信任度高的区域集聚。规则体系建构了组织秩序,信任就是其组织基因,规则信任则是经济发展的社会组织资本。基于规则和信任的流动畅通,就是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工业化时代正在经历着的深刻变化,将使人们的工业化思维和经济行为方式,以及产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机理,发生系统性的演变。世界正进入以"规则博弈"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由于规则秩序的建构,不能离开作为"社会资本"的人际信任及国际信任,所以,"信任竞争"是区域竞争的关键。这是产业集群的一个越来越突出的区域经济体特征。
  经济活动和交往交换,主要表现为经济主体间的"承诺-兑现"行为关系。经济体系的系统性和经济主体的竞争力,受经济区域行为文化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承诺效率提高赋能,但规则秩序的行为文化,影响更为深刻和广泛。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态势中的一个应高度重视的突出问题,直接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行为文化决定产业集群的特质
  产业集群,都会有其工业文化特质。工业行为文化是一个地区或者国家长期积淀下来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特征的凝聚。一定意义上说,产业集群文化是其竞争力的底层基础。地区的人文特质可以视之为经济行为的"基础设施"或"空间底色"。
  各民族、各国、各地区、各类人群,有不同的历史,形成不同的社会行为文化特质。不同产业的发展适应于不同的行为文化。能否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集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社会行为文化特质。资源密集型、劳力密集型、科技密集型、技能密集型、创意密集型等,各类产业集群都有其独特的社会行为文化背景,在这一意义上,各区域产业集群难以模仿(文化是最难模仿的经济因素),本质上是创新的产物。
  不同民族、国家、地区间的工业文化多样性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各国、各地区间的隔膜和封闭,恰恰相反,工业化的本质是开放性,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工业化时代的流动畅通性是空前发达的,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市场经济最具全球化的根本趋向。所以,各国、各地区的工业文化形态都会受到本土文化、植入文化和全球化文化三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就特定区域而言,工业化的文化基因必然具有多元性,正因如此,作为工业化生命基因的工业文化,使得工业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工业文化尽管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形成某种传统特质,但工业文化同时也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具有进化性。本土的、植入的和全球性的文化因素,都会在工业发展进程中推动工业文化的演变和进化。那么,各国演化中的工业文化本身也就会具有先进的、传统的和落后的(不适应工业化进程的)复杂因素。
  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工业文化的重要性和深刻性,就能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工业技术创新的非均衡性。因为人类社会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文化因素所影响的工业行为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包括民族差异、国家差异和区域差异等。工业生产和资源配置是高度复杂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表现为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协调,而各行为主体所居地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世界工业供应链、产业链中的产业分布,更具有非均衡性,其表现远大于自然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自然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较易得到科学解释,而尖端工业技术、原创性技术突破的国际分工格局非均衡性,则往往要由文化差异及其决定的制度(行为规则)差异来解释。观察研究表明,具有特色的先进工业文化,往往可以成为有关国家占据尖端工业技术、原创性技术高地的内在素养,先进工业文化具有难以模仿的竞争力特质。新型工业化,包括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须有先进工业文化的持续赋能和助力。
 
范恒山:以系统思维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经济日报9月6日刊发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撰写的文章指出,产业集群作为融合协同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各相关元素相互支撑又相互促进的内在机制推动产业链条的延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成为推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很多地方都把谋划与建设产业集群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也成为衡量某个地区或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域的产业集群都是以某个产业为主体的,体现为一个主体产业牵引或带动下的多元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而且往往都具有特色,通常可称其为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是某种产业的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在特定地域范围的集中且较为完整地呈现,是一个由多种类型企业、服务机构和管理部门同向集聚、协同运转、有机融合的综合生态圈。这种系统性不仅体现在产业集群内部,也体现为与外部诸多关键因素紧密相连。因此,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其有序运转和高质量发展,必须秉持系统思维,综合把握内外关系,通过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处理好一些关键问题,为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坚实的发展基础与良好的运作机制。
  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立足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产业集群建设不能做无米之炊,应当以地区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空间布局。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体现为以天然资源禀赋为支撑形成的发展优势,巩固和发挥这种发展优势是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建设产业集群,不仅能使其体现出鲜明特色从而具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也能使其拥有坚实的资源禀赋支撑而展示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优势存在于各个地区,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不仅能以现代化的产业组织方式推动一个地区加快发展,也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这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因此,应当发挥规划与政策的导向作用,统筹区域产业集群建设,以地区现实资源禀赋及聚集资源能力为主要依据进行空间布局,推动不同类型的资源向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汇聚,在优化分工的基础上实现配套协作与一体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慎重规划建设缺乏资源支撑的产业集群,并避免重复建设。
  着眼于激活市场动能,强化制度创新改善发展环境。产业关联性、市场融通性等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质,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应遵循规律要求,把握问题导向,不断优化治理体系,坚持运用改革手段,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促进资源要素的高效运转和深度融合,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通过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畅通经济循环、稳定市场预期。二是积极推动要素整合和机制对接,不断强化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和产业链上中下游有机衔接,强化产业互融互补、要素互联互济、企业互帮互促。三是深入实际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精细周到的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及时化解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中的难点,促进产品质量乃至整个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提升。
  瞄准关键环节推动科技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融合联动是产业集群的生命力所在,因而影响其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症结在"堵"。产业集群发展的堵点既来自体制机制约束,也来自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足。在大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同时,应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把重点放在构建良好的协同创新体系上,攻克影响产业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协同创新体系,既有利于化解一些地区科技资源总体不足的困境,也能满足产业集群创新综合性较强的要求。在这方面要特别注重两点:一是强化公共科技平台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针对不同产业环节进行技术诊断,以加强共性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拓展对接。二是全面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并通过强化产权纽带和利益分享机制,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关联互动的运行格局。
  把握建设导向,对标先进水平打造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对产业集群来说,数字技术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也是网络化运行的黏合剂。作为新技术革命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将使产业体系发展达到新高度。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与能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状况。应发挥各地区具有的独特应用场景优势,抓好关键环节,一体联动、高端引领,促进数字技术与全产业链的融合,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关键是要对标先进水平,利用先进技术打造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大力建设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有能力的企业搭建并开放数字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各类企业、各类产业"上云""用数""赋能",实现数字化转型;政企联手打造新型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为企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引领示范;着力破除数据垄断与信息分割,最大限度地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实现数据资源的有序流转、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中小企业
 
厦门市成长型中小企业增至2471家
 
  近日,2023年度厦门市成长型中小企业认定名单出炉,延趣网络、东方博慧、她趣信息等167家企业获得认定,有效期三年。
  截至目前,厦门市共有2471家市级成长型中小企业,作为厦门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创新路径的有益补充。获得认定的企业须同时满足多个基本条件,如实际经营满三年以上,具有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财务数据,企业2022年度的净资产和净利润均不能为负值,且资产负债率须低于70%;企业属第二产业的,2022年度营业收入应在1000万元(含)以上等。
  近年来,厦门市对中小企业成长发展十分重视,并对优质中小企业实行梯度培育管理。为精准做好厦门市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跟踪和服务工作,市工信局将2023年度厦门市成长型中小企业纳入中小企业运行监测体系。获得认定的企业指定专人负责,需于2023年9月底前登录“厦门市中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注册完成首次数据报送,之后于每月20日前报送数据。
  此外,厦门市还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扶持政策,具体采用贴息方式进行,对符合资金兑现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不超过实际支付利息30%,且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贷款贴息。
 
经贸态势
 
前8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基本持平
 
  据悉,海关总署9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同比微降0.1%。其中,出口15.47万亿元,增长0.8%;进口11.61万亿元,下降1.3%;贸易顺差3.86万亿元,扩大7.3%。
  "在全球经贸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前8个月,我国出口保持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从月度走势看,7月份出口规模回升到2万亿元以上,8月份进一步扩大,连续3个月实现环比增长,展现出较强的韧性。"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
  8月,我国出口值降幅较7月收窄7个百分点,环比边际持续改善。数据显示,8月进出口总值为3.59万亿元,同比下降2.5%,环比增长3.9%。其中,出口2.04万亿元,同比下降3.2%,环比增长1.2%;进口1.55万亿元,同比下降1.6%,环比增长7.6%;贸易顺差4880亿元,同比收窄8.2%。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当前新出口动能下滑势头有所缓解。王青指出,8月韩国、越南出口同比降幅总体上有所收窄,显示全球贸易状况低位回暖。
  从出口方向来看,8月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迎来改善。其中,从美元计价来看,我国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9.5%,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13.6个百分点。同时,对东盟的出口同比增速回升了8.2个百分点。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认为,8月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回升,其中对美国和东盟出口增速回升较多,两者共贡献8月出口回升幅度的65%左右,说明8月出口降幅收窄,不仅受低基数效应影响,也反映出全球需求放缓的拖累作用有所减弱。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出口占比持续上升。1~8月,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12.62万亿元,增长3.6%。其中,出口7.01万亿元,增长9.4%;进口5.61万亿元,下降2.9%。
  "这体现出我国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抗外部冲击能力增强。"王青称。
  分产品来看,前8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97万亿元,增长3.6%,占出口总值的58%。其中,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8492.7亿元,下降19%;出口手机5135亿元,下降7.5%;出口汽车4427亿元,增长104.4%。
  同期,出口劳密产品2.71万亿元,下降2.4%。其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7452.8亿元,下降2.9%;出口塑料制品4612亿元,增长1.4%。
  展望未来,伍超明预计,外需放缓将主导出口数量走势,但全球增长仍有较强韧性,出口数量下行斜率或偏缓。同时,西方国家产业链脱钩风险不断上升,可能会加快全球产业链重构,对我国出口贸易形成拖累,不利于我国出口份额的提升。不过,伍超明也提出,我国的全产业链优势、贸易伙伴多元化以及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将对出口份额形成一定支撑。
 
欧委会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von der Leyen)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冯德莱恩说,电动汽车板块是清洁经济的关键产业,对欧洲来说潜力巨大。
  冯德莱恩表示,与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和对话也是很关键的。
  欧盟委员会表示,反补贴调查必须在启动后的13个月内实施措施。临时措施必须在不迟于9个月内实施,如果法律允许,在随后的4个月内将实施最终措施。
 
世界贸易碎片化早期迹象已经显现
 
  据悉,世界贸易组织9月12日发布《2023世界贸易报告》。该报告探讨了贸易碎片化带来的各种风险,认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当今世界需要的是更多合作。
  报告认为,七十多年前,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基于相互依存与合作有助于和平与共同繁荣的理念而建立。然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平等加剧和气候变化等新挑战开始影响贸易流动,导致贸易关系的碎片化。
  报告指出,目前贸易碎片化早期迹象已经显现,这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在此情况下,加强国际合作,将更多的人口、经济体和紧迫问题纳入全球贸易并加强多边合作,是应对全球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案,有助于全球经济向着更加安全、包容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的开放性和可预测性遭遇挑战,国际社会应继续加强多边贸易体系。
  报告强调,尽管面临挑战,国际贸易仍在蓬勃发展。贸易对减贫产生了积极影响,保持贸易开放有助于降低冲突的可能性,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对减少碳排放产生了巨大影响。
  世贸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尔夫·奥萨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表示,全球化正处于十字路口,贸易摩擦正在加剧,地缘政治领域的碎片化倾向正在显现。他认为,全球化目前遭遇挑战,但总体而言全球贸易基本面良好,去全球化的论调过于夸张。
 
投资视点
 
上海发文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功能提升
 
  据悉,进一步发挥综合保税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综合保税区功能提升、业态创新,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措施。9月11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发改委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本市综合保税区功能提升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措施》明确,要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外高桥港、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依托口岸物流、信息优势,集聚跨国公司贸易总部、全球分拨中心等资源,发展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提升资源要素全球配置功能。推动奉贤、松江、青浦、嘉定等综合保税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内外贸一体化为重点,加强各综合保税区与各综合保税区所在区主导产业联动,积极拓展加工制造新领域。推动金桥、漕河泾综合保税区拓展保税研发等创新业态,支持企业在大数据、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方面加快智能工厂和特色产业平台建设。
  《措施》指出,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再制造业务。支持有需求的优势制造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开展再制造业务,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和需求研究监管模式并推动政策落地。
  支持综合保税区建设服务集成电路产业的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对进口真空包装、防光包装、恒温储存等高新技术货物,采取事前风险评估备案、事中布控流程控制、事后风险验证管理模式,提升区内集成电路等特色产业供应链服务能级。
 
郑州明确国际化建设"路线图"
 
  9月8日,郑州市政府发布《郑州加快城市国际化全面提升竞争力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郑州国际化建设"任务书"和"路线图"。
  《规划》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城市发展动力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国际化建设发展目标--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完成。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40%,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6千亿元。展望2035年,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金融商贸物流中心。
  消费街区聚集化发展。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打造国际化商圈商街,探索设立离境退税街区,布局设立免税店,促进中高端消费集聚。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00亿元,打造3-5个国家级商业街区,举办2-3个国际性消费活动。展望2035年,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消费中心城市。
  城市发展动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80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倍增,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达到300家。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18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展望2035年,人才发展和创业平台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综合枢纽与开放功能显著提高。到2025年,将航空客运保障能力提升至4500万人次/年,国际国内航班线路可通达城市达到220个,航线班次数量达到220条。加快构建"两环多放射"高速公路网,新增通车里程200公里以上,总里程突破800公里,环城高速出入口达到27个。保障中欧班列(郑州)年通行班次达到3000班次以上。展望2035年,将郑州打造成国际性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航空货运、客运吞吐量进入全球前列。
  国际交往合作扩容增效。到2025年,国际友好城市达到35个左右。展望2035年,郑州市成为中国文化、会展与消费的核心城市之一,具有较高的国际经济与文化交往影响力。
  国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到2025年,基本建成创新创业便利、产业人才服务贴心、政务服务到位、市场统一开放、法治服务优良的友好型城市。展望2035年,郑州市基本建成营商环境优良,金融监管与开放体系完善的国际化开放城市。
  城市生态宜居品质提升。到202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8%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展望2035年,郑州都市圈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发达水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普及。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郑州市城市国际化建设的八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建设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与产业关键环中心城市;建设特色鲜明文化突出国际消费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机制规范氛围友好科技创新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聚才优能育才优教用才灵活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开放门户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全域会展特色赛事多元交往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营商环境留才宜业开放法治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绿色智能生态宜居人文包容国际中心城市。
  《规划》并提出了重点推动的八项重大工程:聚焦"头部"企业招商;打造郑州"夜经济"特色品牌;重点发展嵩山实验室和黄河实验室;构建全覆盖、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打造成行业领先的专业性展会;办好人才引进"一件事";加快"数字郑州"建设。
 
安徽省发文加快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据悉,为清除不合理的制度"藩篱",让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安徽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局日前联合印发《安徽省贯彻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实施方案》和《安徽省加快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近期举措》,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实施方案》对标国家文件,结合安徽省实际,从针对当前突出问题抓紧开展系列专项行动、落实完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配套政策、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长效体制机制、切实抓好工作落实4个方面,提出17条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实施方案。目的是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循环畅通。
  《近期举措》则提出了更加具体务实的措施,明确了今年需落实到位的25项任务。比如,在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上,将重点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专项整治重点领域不当市场干预行为;在强化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上,将高标准建设安徽省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出台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指导意见;在加快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上,将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在加快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上,将加强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资源要素等流通顺畅;在加快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方面,将制定消费维权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在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上,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市场行为,纠治行业协会商会依托行政机关、利用受行政机关委托事项或利用行业影响力强制服务、强制入会、违规收费等行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存在的梗阻。
 
长三角示范区发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近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同两区一县政府联合印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区域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旨在进一步完善示范区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深化示范区跨区域项目审批机制,为跨区域外商投资项目在示范区合法合规审批提供依据。
  《办法》适用于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在示范区新建或者并购涉及跨省(市)域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
  《办法》中,关于项目管理方式共涉及6条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核准范围、备案范围、安全审查、网上受理以及执委会与两区一县职责权限等。
  其中,《办法》指出,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的范围为:第一,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下统称"负面清单")规定的非禁止投资领域内,总投资(含增资)3亿美元以下非禁止投资领域的跨省(市)域项目; 总投资(含增资)3亿美元及以上的项目的核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二,负面清单之外领域的项目,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属于《核准目录》第一至十项所列的跨省(市)域外商投资项目,按照《核准目录》第一至十项的规定核准。
  《办法》还明确了示范区执委会行使省级项目管理权限,负责示范区内除国家另有规定以外的跨省(市)域外商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管理,并履行核准和备案的事中事后监管职责。两区一县人民政府相关投资主管、行政审批、竣工验收部门负责项目立项后各阶段的行政审批、过程监督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
  关于项目核准,共14条内容。包括项目申请报告的材料要求、报告编写要求、附件要求、申请报送、补正与受理、行业主管部门意见、项目评估、公众意见征询、核准审查、核准决定、核准文件出具、核准变更以及核准延期等。
  下一步,示范区执委会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促进和便利外商投资,规范跨区域外商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营造更加高效、透明的环境。
 
长三角签署公平竞争政策一体化推进合作协议
 
  9月11-12日,第十届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国际论坛暨全国公平竞争大会在南京举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在"推进区域竞争合作 共创一流营商环境"专题论坛上,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公平竞争政策一体化推进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明确了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协同、经营者集中审查区域化合作、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协作、竞争倡导工作整体性推进等4个方面14项合作内容。
  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协同,健全工作沟通协同机制,建立监督指导互助机制,加强举报处理区域联动,加强试点成果推广使用,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整体推进。
  加强经营者集中审查区域化合作,开展经营者集中协同预警,加强经营者集中联合培训,注重经营者集中协作配合,共同助力长三角地区企业依法做大做强。
  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协作,开展重点领域联合执法与复杂问题联合攻关,开展必要线索共享互通与关键环节互助互认,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加强竞争倡导工作整体性推进,搭建长三角竞争倡导体系,搭建长三角资源共享平台,搭建长三角工作交流平台,共同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
 
广东提出27项举措扩内需
 
  9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就消费、投资等八个方面,共提出了27项具体举措。
  广东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对发展观念、方式、路径、机制等方面作出调整优化。《方案》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
  《方案》提出要从发展新产业新产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延伸、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这四个方面发力,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地实现。
  就未来广东要如何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方案》给出了答案。在体制机制方面,要强化科技战略的支撑作用。对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的改革,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攻关机制。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将推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此外,广东还将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海洋牧场等产业,新增若干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并前瞻谋划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集群。
  《方案》还提到,要加强创新产品应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例如,支持拥有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国内首创且国际领先、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药械产品优先审批。
  近年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方案》指出,需实施数字增值增富工程,在广东积极探索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企业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发展。
  就本次提出的扩大内需27项举措未来在实操层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重点,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首先要稳增长稳预期,想方设法让市场信心稳定下来,让人民群众敢于消费,基础是增加收入、稳定就业。再就是需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在融资、政府采购招标方面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广东发文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县城为重要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若干措施》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广东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若干措施》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其中,为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优化县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向县城有序转移,各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1-2个特色产业集群;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农村电商""乡村工匠"人才培训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订单式培训力度,提升县域技能人才自给率。
  在完善市政设施体系方面,支持有需要的县城开通与周边城市的城际公交,推动更多县城通铁路,支持布局县城异地候机楼和高铁无轨站;推进数字化改造,实现县城和特大镇5G网络全覆盖,促进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
  为增进县城民生福祉,《若干措施》提出要完善医疗卫生体系,重点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以学位紧缺地区为重点,新增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公办优质学位,稳定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到2025年年底全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提升社会服务保障能力,支持各县建设至少1间医养结合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
  此外,《若干措施》还强调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县城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其中包括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深圳将真金白银支持企业上市做大做强
 
  9月7日,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扩充企业上市后备资源、提高企业上市服务水平、支持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等多方面为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和保障。
  《若干措施》指出,将汇聚要素和资源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其中,推动企业多层次市场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支持优质红筹企业回归A股上市,支持上市公司拆分子公司在境内外上市。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不同类型的优质国有企业在境内相应板块上市。吸引外地优质企业到深交所上市,引导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更多投资深圳。发挥深交所科交中心作用,提供从知识产权(IP)到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全链条综合服务,促进资本市场与技术市场高效联通。
  《若干措施》提出,将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境外上市。比如,推进上市公司出海融资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吸引境外优质上市公司来深交所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对拟在境内上市并完成股份制改造及上市辅导的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对在境外上市的给予最高80万元奖励;对首次在新三板挂牌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进入创新层的再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鼓励各区对上市或挂牌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给予相应奖励。
  此外,还鼓励上市公司以并购重组促产业升级。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提供"贷款+外部直投"、并购贷款等综合融资支持,联动参与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支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股票增发、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AB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和全球存托凭证(GDR)等资本市场工具融资,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并购重组,投资实体经济,促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
  《若干措施》指出,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培育作用。推进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各类风投创投机构按相关政策给予资助。积极争取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区域落地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私募创投等机构集聚,挖掘培育更多上市后备企业资源。
  支持大中型科技企业设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CVC),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推动产业协同创新。重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20+8"产业集群基金组建,聚焦产业集群关键领域项目招引落地和市场主体培育。推动外商投资股权投资(QFLP)试点企业使用境外资本参与优质企业培育。
  此外,在发挥区域股权市场塔基功能上,支持深圳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设立专精特新专板,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专板培育,按照孵化层、规范层、培育层分层管理,推动形成区域股权市场转新三板挂牌绿色通道。
 
福建将加快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支持建设多层次两岸金融市场,支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创新升级,加强与新三板合作对接,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在闽优质台企在大陆上市。
  《意见》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要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善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扩大授权赋能,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支持条件好、优势突出的地区率先试点、以点带面,引导其他地区找准定位、协同增效。
  《意见》从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促进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深化闽台社会人文交流等方面对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作出整体部署。
  在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方面,《意见》提出,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支持福建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引导台胞台企共同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制定促进闽台融合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鼓励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对台先行先试。支持对台小额贸易创新发展。
  同时,深化产业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升两岸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要素保障,支持古雷石化产业基地、宁德动力电池集群等建设集聚两岸资源要素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
  《意见》强调,支持建设多层次两岸金融市场,创新两岸社会资本合作方式,推动设立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基金,支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创新升级,加强与新三板合作对接,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在闽优质台企在大陆上市,鼓励更多台企参与大陆金融市场发展。
  《意见》还指出,要促进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在闽发展,鼓励台湾农渔民参与福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参与乡村振兴;吸引台湾业者来闽从事电商、康养、物流、餐饮等服务业。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合作,鼓励闽台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推动在闽台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在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方面,《意见》明确,适度超前开展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推动闽台基础设施应通尽通,构建立体式综合性对台通道枢纽。加强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完善区域物流集散体系。
  在促进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方面,《意见》指出,支持厦门与金门加快融合发展,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发展,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台开放格局。逐步构建对台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体系,扩大对台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探索建设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域。
  此外,《意见》提出,中央财政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福建开展涉台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等。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专项要加大对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重大项目支持力度。
 
美国8月CPI环比增长0.6%
 
  据悉,美国劳工部9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6%,涨幅高于此前一个月的0.2%。
  数据显示,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3.7%,涨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4.3%。
  具体来看,8月占CPI比重约三分之一的居住成本环比上涨0.3%,是该指标连续40个月攀升。食品价格环比增长0.2%,涨幅与7月持平。能源价格环比上涨5.6%,其中汽油价格环比上涨10.6%。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8月核心通胀率仍远高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设定的2%长期目标,这意味着尽管美联储可能在9月货币政策会议上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但在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中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欧盟下调当地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据报道,欧盟委员会9月11日发布2023年夏季经济展望报告,决定下调欧盟和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报告显示,欧盟委员会将欧盟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春季展望报告预测的1.0%下调至0.8%,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7%下调至1.4%;将欧元区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1%下调至0.8%,2024年从1.6%下调至1.3%。报告还预计,欧盟今年通胀率将降至6.5%,明年为3.2%;欧元区今年通胀率为5.6%,明年为2.9%。
  报告说,最新数据表明,欧盟经济活动在2023年上半年受到抑制。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居高不下且仍在上涨,致使国内需求疲软。调查指标显示,夏季和未来几个月的经济活动仍将放缓,工业持续疲软,服务业势头减弱。但随着通胀缓和、劳动力市场和实际收入逐渐恢复,预计明年欧盟经济将温和反弹。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说,目前经济的不确定性很高,需密切关注各种风险。在欧盟经济复苏计划下实施改革和投资,是令欧盟经济保持正轨的关键。
  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真蒂洛尼说,今年欧盟经济面临的多重不利因素导致增长势头弱于春季预测,应推行审慎、有利于投资的财政政策。
  此外,欧盟当天还大幅下调了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报告预计今年德国经济将同比萎缩0.4%,或成为欧盟各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出现同比下降的国家。
  欧盟委员会认为,高利率、高通胀和居民消费不振是导致德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今年春季的经济预测报告中,欧盟曾预测今年德国经济将增长0.2%。
 
欧洲央行决定加息25个基点
 
  9月14日,欧洲央行管委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再加息25个基点。三项主要利率中再融资利率升至4.50%,边际借贷利率为4.75%,存款机制利率为4%。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7月以来的第10次加息。
  欧洲央行连续加息的主要目的仍是为了遏制欧元区的通胀,但同时也为欧元区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压力。本周欧盟委员会调低了今年欧元区的增长预测至同比增长0.8%,今年8月欧元区的通胀率为5.3%,距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德国8月通胀率微降至6.1%
 
  据悉,德国联邦统计局9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推动,德国8月通货膨胀率为6.1%,略低于7月的6.2%,仍处于高位。
  数据显示,当月德国能源和食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3%和9.0%。去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因素,当月通胀率为5.5%。此外,服务业价格同比上涨5.1%。
  德国联邦统计局局长鲁特·布兰德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能源和食品价格涨幅超过整体物价涨幅,导致通胀率居高不下。
  欧盟统计局此前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5.3%,与7月持平。
 
G20吸纳非盟成为正式成员
 
  2023年9月9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拉开帷幕。印度总理莫迪在峰会的开幕致辞中宣布,代表非洲55个国家的非洲联盟(下称"非盟"),被吸纳成为G20的正式成员国。这也是G20机制成立20余年以来首次扩员。非盟也成为了G20成员中继南非之后的第二个非洲成员,以及继欧盟之后的第二个区域组织成员。
  二十国集团于1999年成立,由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G20成员约占全球GDP的85%,占全球贸易的75%以上,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
  G20最初为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开始召开成员国领导人的年度峰会。
 
阿根廷8月通胀率创近32年新高
 
  据报道,阿根廷国家统计与人口普查研究所9月13日发布报告说,阿根廷8月通货膨胀率为12.4%,为1991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水平。
  根据报告,截至今年8月,阿根廷过去12个月累计通胀率达124.4%,今年以来累计通胀率为80.2%。8月,在各类商品和服务中,食品饮料、医疗健康和家用电器等价格变化最大,涨幅均超过14%;通信、烟酒和教育等领域价格波动相对较小。
  阿根廷媒体"检查"网站当天发表文章称,阿根廷8月通胀率高企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在8月中旬宣布将阿根廷比索官方汇率贬值22%。
  阿根廷中央银行13日发布的市场预期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该国通胀率将达169.3%。
 
学者剖析印度发展潜力
 
    证券时报9月12日刊发广州经济学者韩和元撰写的文章指出,2018年以来,印度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亮点。一些国际机构表示看好印度的发展前景,印度政府也动作频频,意图有所作为。那么,印度的发展潜力到底有几何?笔者试分析如下。
  其一,看人口因素。人口无疑是国力的指标,也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日本学者森岛通夫就曾明确提出:“人是社会的基础,经济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筑起来的上层建筑。当我们预测未来时,首先设想的是在预测的时间段里,作为基础的人会是什么样,他们在数量和质量上会发生哪些变化。以预测时点的人为基础,思考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打造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其中包括经济问题。”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红利周期时,只要政策得当,几乎都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周期,这就是我所说的人口红利大周期。关于这点也得到实证数据的有利支持,经济学家胡鞍钢给出的数据是,日本的人口红利阶段为1955年至1995年,那恰好是日本快速发展的40年。同样,意大利也如此。胡鞍钢的数据还显示,意大利的人口红利阶段为1975年至1995年,那也是意大利快速发展的20年。在这一点上,中国亦然。
  印度人口已在去年超过中国,跃居世界第一。联合国的《世界人口展望》显示,相对于2021年达到顶峰的中国,印度人口在2060年之前将持续增加,达近17亿人。更为重要的是,印度与中国、日本不同,其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多,人口红利今后将全面显现。
  其二,看外部环境。除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因素外,印度还有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中美贸易摩擦、俄乌战争所引发的全球地缘政治变化,都让它成为各方争取的对象。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供应链多样化的讨论非常活跃。印度像东盟一样,已经被纳入瞄准发达国家市场的供应链体系。而在美国等国家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中,印度更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正如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委员会(ICRIER)高级研究员Sanjana Joshi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社采访时坦承的,“目前,美国正在拼命拉拢印度。”显然,印度也乐见这种冲突,并从中获取利益。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就曾在《印度方式:动荡世界的战略》一书中写道:印度的大战略应当是“通过发现和利用全球矛盾带来的机遇,(促进)国家利益”,并“通过尽可能多的关系将所获利益最大化”。
  其三,看印度的内政。虽然印度很多地方尚未通电,但包括新德里、孟买、金奈等在内的城市,正在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在忙碌的工地上,都能令人感受到印度想变得更加富裕的强烈上进意愿,这与以前的东盟、中国并无二致。
  其四,自然环境、因制度而形成的与西方世界的融洽度、语言、地租成本及庞大的国内市场等方面,印度都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也正是基于此,从乐观层面可以预期的是,未来10年,如果印度能够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能够提供并优化公共产品,如更为开放的政策、良好的基础设施、由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为主体的优质劳动力供给市场、廉洁高效的政府、公正的法制体系、稳定的货币政策,这将让印度在人口红利期,迎来一个较大的发展。
  但印度也并非没有制约因素。譬如,过早民主带来的行政效率低下,及由此带来的过于注重分配的民粹意识,都会制约它的发展。尤其是这个国家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意识下,所形成的政府干预和管制传统。
  印度行政效率低下,早就是世界公认的,这一点在港口事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印度政府内具有管理港口职能的单位就超过20个,另外还有40个机构和部门有辅助监管的权限。可想而知,这么冗杂、臃肿的监管体系,决策不仅无力突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推动港口发展,反而由于扯皮、推诿,经常导致政策失当、监管不力、行政效率低下、运营标准难以统一等问题。
  联邦制的缺陷,也导致印度根深蒂固的政治经济壁垒,严重制约了印度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物流现代化改造的推进。另外,顽固的种姓制度、宗教矛盾,也是印度的痼疾。正是受制于这些因素,从悲观层面可预期的是,未来印度经济即便增长,也很难有过去日本、韩国和中国那样的高速。
 
投资分析点评
 
▲南都电源拟投10亿元扩大储能系统产能
 
  据悉,南都电源(300068)9月7日晚间公告称,拟投建年产4GWh储能电池及集成项目,预计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10亿元。公告称,公司本次投资旨在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生产规模,抓住电力储能领域良好的市场发展机遇,同时抓住我国西北地区储能市场蓬勃发展的机遇。
  公告称,本项目拟落地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拟定项目用地200亩,厂房面积约9.4万平方米,组成电芯、PACK及集成系统智造产线。项目计划于2023年9月开工,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产能规模为4GWh。  
  南都电源是较早参与储能项目的企业之一。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南都电源位列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2022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排行榜第六位。
 
  ▲天齐锂业1.5亿美元投资smart
 
  9月13日晚间,天齐锂业(002466)宣布,该公司分别与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奔驰)、smart品牌全球公司(以下简称smart)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根据天齐锂业与smart签署的《股份认购协议》,天齐锂业将向smart投资1.5亿美元,且合作不止于财务投资层面。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卫平表示,天齐锂业深耕锂行业30余年,深度聚焦锂电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投资smart品牌是天齐锂业首次和产业链最下游汽车端建立联系,将进一步加深其对新能源产业链的理解。
  同日,天齐锂业还与吉利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上游资源、核心材料、锂电技术研究、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软件技术开发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锂电材料领域的研发创新、产业链垂直整合,加快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
  近期,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步入下跌通道。但天齐锂业表示,锂资源相对于其他有色金属行业来说,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尽管2023年上半年锂价有所回落,但结合政策变化,加上消费者变化及汽车制造商对电气化的承诺,都导致了锂需求的持续增长。
 
▲国轩高科拟投20亿美元在美建电池厂
 
  9月8日,美国伊利诺伊州长办公室披露,来自中国的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002074.SZ)计划投资20亿美元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建设一座动力电池工厂,预计2024年建成。
  国轩高科在伊利诺伊州的选址曾是一个制造基地,它将在现有基础上建造工厂,而不是从头开始。该工厂占地150英亩,位于芝加哥南部的曼特诺(Manteno),将同时生产动力电池电芯和电池组,产能分别为40GWh和10GWh。伊利诺伊州政府称,该工厂将为当地创造2600多个就业机会。国轩高科将获得州政府提供的一揽子激励政策,有资格在30年内减免税收2.13亿美元。
  国轩高科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成立于2006年,目前大股东为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4.77%。大众汽车(中国)是德国大众汽车在华全资子公司。今年前7月,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列全球第九,市场占有率2.1%。
  2022年10月,国轩高科已宣布计划在密歇根州投资23.6亿美元建设电池正负极材料工厂。
 
  ▲天合光能斥资2亿美元赴美设厂
 
  据报道,继晶科、隆基、晶澳、阿特斯之后,中国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688599.SH)美国公司9月11日宣布,将投资超2亿美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威尔默建造光伏组件生产厂,年产能约5GW,预计2024年投产。至此,中国五大光伏组件企业已齐聚美国。
  天合光能称,该厂将使用从美国和欧洲采购的多晶硅,建成后预计将为当地提供1500个工作岗位。
  这是天合光能首次在美国建设制造工厂。目前天合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常州、盐城、宿迁、义乌和西宁、越南以及泰国。越南拥有硅片产能6.5GW、电池片4GW和组件5GW;泰国拥有各超过1GW的电池片和组件产能。
  美国光伏市场的特点是高利润、高需求、高贸易壁垒。去年全年,美国是除欧洲之外的、天合光能的光伏产品境外第二大收入来源地,获得超50多亿元营收。
  天合光能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制造商之一。
 
  ▲红杉中国减持美团2635万股
 
  据港交所9月8日披露,8月31日,红杉中国减持美团-W股票,持股比例由2.32%降至1.86%,交易均价为129港元/股,共减持2635万股,预计金额约34亿港元。
  截至9月7日收盘,美团报收125港元/股,总市值为7804亿港元。今年以来,美团股价回调28.45%。
  美团招股书显示,红杉中国在2006年就成为了大众点评的A轮投资人。4年后,红杉中国成为美团的A轮投资人。此后,红杉中国参与了公司每一轮融资。2018年9月,美团登陆港股,彼时,红杉中国的持股比例为12.05%。
  港交所披露,自2019年二季度以来,红杉中国就通过出售股份或派股给LP持有等方式,逐步减少对美团-W的持股。值得关注的是,进入2021年后,美团市值大涨,红杉中国更是加快了减持力度。2021年当年,便有10余次减持,共套现超300亿港元。截至目前,红杉中国在美团的持股比例已经降至1.86%。
  据测算,自美团上市以来,红杉资本先后套现已逾500亿港元。
 
  ▲宝马为英国工厂增加6亿英镑投资
 
  9月11日,宝马集团宣布,将对其位于英国牛津和斯文顿的MINI工厂新增6亿英镑投资。其中,牛津工厂将在2026年开始生产两款纯电MINI车型,并在2030年将全部产能切换向电动汽车。
  据了解,体积较小、价格实惠的宝马 Mini 车型最初于 1959 年上市。自 2001 年宝马重振 Mini 品牌以来,一直很受消费者欢迎,但多年来宝马 Mini 在英国的未来一直不确定。人们担心英国脱欧会促使公司将产能转移到世界其他地方。
  同时,英国和欧洲的汽车制造商都呼吁推迟实施英国脱欧后的"原产地规则"。根据这一规则,从 2024 年起,在欧盟市场销售的电动汽车必须有 45% 来自英国或欧盟,这样才能避免征收关税。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成瑞银最大股东
 
  据英国《金融时报》9月12日披露,挪威主权财富基金9月在瑞银集团持股比例超过5%,成为瑞银第一大股东。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成为瑞银股东已近20年。这只基金为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基金,是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管理1.4万亿美元资产。
  《金融时报》引用标普资本智商公司的数据称,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基金在瑞银集团持股比例超过道奇-考克斯公司和贝莱德公司等美国投资者,成为瑞银最大股东。此前,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基金位列瑞银前十大股东。
  自瑞银6个月前收购瑞士信贷银行以来,瑞银股价上涨超过30%。过去6个月间,瑞银高管力图向投资者证明,他们有能力让政府斡旋的"救助"前竞争对手瑞信的交易取得成功。
  瑞银8月底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瑞银今年第二季度利润达290亿美元,为史上最丰厚银行单季利润。这一业绩要归功于收购瑞信产生的会计收益。
  瑞银6月12日说,已完成对瑞信的收购。收购完成后,瑞银成为资产负债表达1.6万亿美元的"巨无霸"银行,管理5万亿美元资产。
  瑞士联邦政府3月19日动用紧急权力,未经股东批准,推动瑞银同意以30亿瑞郎(1瑞郎约合8.2元人民币)收购瑞信,并由政府注资救助,以避免瑞信破产引发欧美金融业更大震荡。
  收购协议达成后,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基金首席执行官尼古拉·坦根曾说:"瑞士政府救助瑞信步骤正确,借此阻止瑞士金融中心情况失控并外溢。"
 
  ▲格芯斥资40亿美元在新加坡扩建晶圆厂
 
  9月12日,美国半导体公司格芯(GFS.US)宣布投资40亿美元在新加坡扩建工厂。这家晶圆代工厂并预计"对基本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将增长"。
  据了解,格芯生产由高通(QCOM.US)、联发科和恩智浦(NXPI.US)等公司设计的半导体,为全球约200家客户提供服务。
  这些公司的芯片被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汽车、虚拟现实系统、电子游戏机、智能扬声器中,同时也用于人工智能和5G。
  根据市场情报提供商TrendForce的数据,按营收计算,格芯是仅次于台积电(TSM.US)和三星(SSNLF.US)的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
  格芯称,位于新加坡的23000平方米晶圆厂将增加公司的全球代工足迹,并提高其在三大洲制造基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作为新加坡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半导体工厂,扩建晶圆厂每年将额外生产45万片晶圆(300mm),使格芯在新加坡的总产能提高到每年约150万片晶圆,"该公司称。
  据悉,格芯已于2010年收购了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并接管了其晶圆厂。该工厂目前的年产能为72万片(300mm)晶圆和69.2万片(200mm)晶圆。这种晶圆是制造芯片的基本材料。
  早在2021年6月,格芯就曾宣布,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作,在其现有的新加坡园区建设一座新的晶圆厂,以满足当时全球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第二年6月,这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半导体制造商表示,其第一个工具已被转移到新加坡工厂。该公司在美国和德国也有制造工厂。
  格芯还表示,此次扩张还将采用人工智能工具来提高生产力,如晶圆模式识别,以自动分类和发现晶圆中的缺陷。
 
▲LG新能源计划在美国追加投资
 
  9月11日,LG新能源公布其针对美国的储能系统(ESS)业务战略,考虑在美国扩大生产,目标5年内将储能系统产品的全球销售额提高两倍。
  LG新能源储能系统业务主管Seungse Chang表示,继3月公布投资23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生产电网级储能电池的计划后,公司正评估在美进一步投资。他表示,到2030年,北美地区将占到LG新能源储能系统销售额的多达70%。
  LG新能源宣布的业务战略包括在美国建立首个大规模ESS电池生产基地,以及实现供应链本地化。
 
  ▲软银10亿美元投自动驾驶卡车Stack AV
 
  据报道,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Stack AV日前获软银集团10亿美元融资。软银集团没有透露投资的财务条款,只是表示将向Stack AV提供"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本、资源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帮助加速其增长和技术发展"。
  Stack AV的创始人都是熟面孔,包括Bryan Salesky、Peter Rander和Brett Browning,也就是福特和大众支持的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Argo AI的三人组。
  Argo AI曾在2017年2月获得福特汽车10亿美元的投资;2020年7月,Argo AI宣布获得大众汽车26亿美元投资,其中10亿美元是来自大众集团的直接现金注资,剩余部分是把大众集团旗下估值16亿美元的自动驾驶子公司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AID)并入Argo AI。
  2022年10月,Argo AI走向灭亡。当时,Argo AI发布声明,称福特汽车决定需要投资在短期内更容易实现的驾驶辅助技术,而不是Argo的目标。福特汽车CEO Jim Farley则说,"大规模盈利的全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一定要自己创造这种技术。"也就是说,福特汽车决定停止L4方向的投入,停止ArgoAI的投入,转而集中资源做L2+和L3智能驾驶的开发,Argo AI被福特汽车战略性放弃。
  软银旗下的软银愿景基金也投资了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包括Aurora、Cruise、Didi Autonomous、Nuro和Robotic Research。通用汽车于2022年以 21亿美元收购了软银愿景基金持有的Cruise股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Stack AV的创业就会很容易。许多试图将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的公司已经倒闭,其中包括上市企业Embark。图森未来曾被认为是这一特定用例的领导者,但它一直受到内斗的困扰,可能会出售其美国业务并将资源转移到中国。
  Waymo最近关闭了卡车运输项目,转而专注于机器人出租车。如今,私营公司Kodiak Robotics和上市公司Aurora是将 AV 技术应用于8级卡车的两个主要竞争者。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全国工商联发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据悉,全国工商联9月12日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居榜单前三位。
  全国工商联秘书长赵德江介绍,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275.78亿元,比上年增加12.11亿元;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145.16亿元,比上年增加19.44亿元;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达314.04亿元,比上年增加12.89亿元。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39.83万亿元,增长3.94%;资产总额46.31万亿元,增长11.21%。在纳税和就业情况方面,民营企业500强的纳税总额达1.25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7.51%;就业总数1097.21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1.50%。
  聚焦企业技术创新,上榜企业中414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432家企业通过自筹资金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九成以上的上榜企业从不同层面实施或计划实施数字化转型,近九成的上榜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实施绿色低碳发展。
  据介绍,今年是全国工商联连续组织开展的第25次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共有8961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参加。
 
  ▲毕马威中国正式发布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报告
 
  近日,毕马威中国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报告显示,在2023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评选中,生物制药类企业占比近五成,医疗器械类与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类企业分列第二、第三,此外还有体外诊断相关企业,共65家,比2022年增加9家。
  从城市和地域分布上看,上海上榜企业蝉联第一,北京、苏州上榜企业数量翻一番,长三角地区表现亮眼。综合来看,71%的上榜企业来自上海、北京、苏州和深圳。具体来看,上海有14家上榜企业,位列第一;北京以12 家数量紧随其后位居第二;苏州、深圳上榜企业各10 家,并列第三位。
  报告认为,在资本收紧、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未来,企业会更加注重研发管线优化及合理化,细胞、基因和RNA相关领域的研究依然是大部分企业创新关注的重点。此外,国家对与高校及研究院开展的合作研发项目的支持,无疑为校企协同联动创设了空间,将助力生物科技企业实现更为直接的科技成果转化,填补科学研究与成果产业化之间断层。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黎志贤表示,资本市场政策及风向对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尤其最近一段时间,生命科学行业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经历了一些困难。但是,技术、产品创新的优质企业依然茁壮成长,在实现产业化、商业化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相信,持续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以及资本市场新规将利好于那些踏实钻研,克服"卡脖子"领域挑战,具有原创研发能力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也将进一步促进医疗行业"普惠于民",实现整个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荣旗科技拟收购宁德中能60%股权
 
  据悉,荣旗科技(301360)9月7日公告称,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宁德中能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宁德中能")的4名自然人股东林立国、林淑钰、胡文及刘俊英分别持有的26.52%、12.48%、14.28%、6.72%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直接持有宁德中能60.00%股权,取得其控股权。荣旗科技预计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宁德中能成立于2019年,属于锂电设备行业,主要向客户提供涂布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涂布是锂电池生产前段工序的核心环节,其效果优劣对锂电池的电池容量、内阻、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都有着重要影响。宁德时代是宁德中能主要的最终客户,对前者的销售额占宁德中能销售收入的比例可达90%以上。
  宁德时代是全球锂电池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6.8%,排名世界第一。
  荣旗科技表示,通过股权收购,公司可以减少市场拓展及内生发展的资金与时间成本,尽快完成与新能源行业现有业务的整合,深化与宁德时代等大型锂电池制造企业的业务合作,加快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行业拓展,寻求公司产品在新能源行业的多元化应用,扩大上市公司在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品牌影响力。
  据了解,这是荣旗科技自今年4月上市后推出的首笔重组。
 
▲威马"卖身"开心汽车
 
  9月11日晚间,开心汽车公告称,已经和WM Motor Holdings Limited(下称"威马汽车")签署非约束性并购意向书,计划增发一定数量的新股,并购其股东持有的100%股权。
  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底,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也是长期以来少有的兼具智造基地和两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代表性企业,并且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的车企。
  开心汽车是国内二手车零售商,主要经营的内容为:二手车零售、二手车交易服务和新能源汽车。该公司前期的主要经营方向为二手车交易服务,从 2021 年开始组建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部门,还在同年收购了御捷 100% 的股权,进入微型电动汽车市场。
  对于此次收购,开心汽车董事长兼CEO林明军表示,威马汽车的品牌产品定位和开心汽车发展规划非常吻合。通过这次并购合作,威马汽车将拥有更大的资本舞台,更好地推动智慧出行产业的发展及落地。
  不过,相比较于此次合作的收购方开心汽车,将被收购的威马汽车则是近期新闻的焦点。据报道,港股上市公司 Apollo 出行日前突然宣布,将终止收购威马汽车,威马汽车也在其官方发文称其自愿中止于 Apollo 出行的合作。威马港股上市彻底梦断。
  作为国内新造车公司曾经的代表之一,威马汽车曾经被寄予厚望,从成立至今,威马汽车累计融资约 410 亿元,百度、腾讯、红杉、成为资本、SIG 等明星公司和投资机构都是其背后股东。
  威马汽车曾多次冲击上市,最早瞄准了科创板,未果后又向港股递交了 IPO 文件,但这次仍然没有取得成果,最终打算接受 Apollo 出行的收购实现借壳上市,这次的结果仍然没有成功。
  上市屡屡碰壁背后反映的则是威马汽车目前的窘境。据了解,2022 年,威马全年总销量仅2.94万辆,同比下滑近3成,而昔日和威马站在同一起跑线的蔚小理三家都实现年销破10万辆。另一边,威马汽车还饱受员工、供应商讨债的传闻。
  但是,作为国内新造车的先驱之一,威马汽车也并非没有任何价值。正如开心汽车公告显示的那样,威马汽车有设计,研发(硬件和软件),供应链管理,整车和电池包制造,线上数字营销,线下销售和服务,汽车金融等全链条能力,已经实现了 E5、EX5、EX6、W6 四款车的交付,而在整车集成,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也有自己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威马汽车不但有造车资质,并且还有两座工厂:温州生产基地、黄冈生产基地。
 
▲海新能科拟出售美方焦化70%股权
 
  9月8日晚间,海新能科(300072)公告称,拟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挂牌转让方式,出售所持美方焦化70%股权。交易完成后,海新能科将不再持有美方焦化股权。
    因美方焦化相关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本次交易的挂牌底价尚未确定。不过,海新能科目前明确,挂牌底价将不低于前次购买支付对价12.79亿元。
  盈利能力不及预期是海新能科在收购完成不到两年即决心剥离美方焦化的原因之一。2021年12月底,海新能科斥资12.79亿元收购美方焦化70%股份,彼时,海新能科推进这笔交易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应收账款回收。在总价12.79亿元的交易对价中,海新能科仅以现金支付6943万元,剩余部分均以债权支付。在当时的交易方案中,海新能科介绍,美方焦化是乌海市政府确定的"双百亿"重点培育企业。交易完成后的第一个年度,行业周期发生变化,焦化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海新能科在资产出售预案中表示,2022年,焦化行业受"煤强焦弱"市场格局影响,焦炭产品毛利下半年由正转负。
  导致海新能科在持有资产仅有一个完整年度就失去耐心、决心剥离资产的关键原因或许是美方焦化的部分产能存在关停风险。海新能科3月披露公告,美方焦化收到乌海市乌达区《关于加快推进焦化企业淘汰关停的提醒函》,函件中提及美方焦化的捣固焦项目列入焦化关停淘汰退出名单,并要求在2023年底前完成焦化产能退出工作。
  总体来看,海新能科计划通过本次交易将退出新型煤化工业务,后续将坚持聚焦生物能源主业,做大做强核心运营资产的战略发展规划。
  海新能科计划保留的生物能源主业,核心产品是烃基生物柴油,海新能科称,公司是国内烃基生物柴油产能最大的上市公司。
  烃基生物柴油目前在国内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在海外推广进度较快。海新能科介绍,可再生能源指令(REDII)修正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燃料在交通运输业的占比达到29%,高于2021年提议的26%。因此,海新能科将生物能源产业作为公司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中国石油收购普天新能源100%股权
 
  据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已于9月7日成功收购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普天新能源)100%的股权。此次收购是中国石油在充电领域的重要布局,有利于加油站进一步完善新能源网络、打造"充电+"产业生态,助力销售公司向"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发展。
  普天新能源是中国最早开展充电业务的央属企业,在车辆技术、动力电池、充电设备、碳交易及增值服务等领域均有布局,可提供城市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与运营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普天新能源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超2万台。
 
  ▲新奥股份拟出售新能矿业
 
  据报道,新奥股份(600803)9月12日披露,公司与广东凯鸿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凯鸿科技")签订了《转让协议》,拟将公司持有的新能矿业有限公司(下称"新能矿业")100%股权转让给凯鸿科技。
  新能矿业100%股权转让价款为66.7亿元。同时,凯鸿科技需在此次交易中一并向新奥股份及子公司支付对新能矿业的债权净额38.35亿元,以清偿新能矿业对公司及子公司的债务。累计算来,凯鸿科技需向新奥股份支付约105.05亿元。
  新能矿业成立于2008年5月,注册资本为7.9亿元。公司在鄂尔多斯地区拥有王家塔煤矿采矿权,主要从事煤炭生产与销售。
  据了解,凯鸿科技成立于今年8月4日,公司执行董事为李永宏。凯鸿科技全资股东为广东宏清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宏清科技")。
  宏清科技成立于8月1日,由海南蒙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蒙宏科技")、海南蒙发科技有限公司、海南蒙隆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0%、40%、10%。另外,蒙宏科技等分别在去年10月、11月成立。
  蒙宏科技由海南庄胡也国际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庄胡也国际")全资控股。庄胡也国际是凯鸿科技的最终控股方。
  庄胡也国际在煤炭领域有很多投资。目前,公司控股内蒙古宏东能源集团,持有准格尔旗宏顺煤炭50%股权,并参股内蒙古亿汇德煤炭物流等企业。宏东能源以煤炭采掘、露天工程剥离、洗选、发运为基础,房地产、生态旅游开发及项目投资为一体,在鄂尔多斯投资4座煤矿。
  庄胡也国际的控股股东为李永宏,而李永宏公开信息甚少。
  对于新奥股份而言,新能矿业算得上一只现金奶牛。2013年,新奥股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配套融资的方式,收购了新奥控股、新奥基金、联想控股、泛海投资等七个交易对象持有的新能矿业100%股权。彼时,新能矿业的评估值为72.1亿元,其100%股权的交易价格确定为72亿元。
  对于收购新能矿业,新奥股份彼时称,新能矿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炭生产企业之一,其控股子公司新能能源系煤化工企业,拥有年产甲醇60万吨的生产能力。交易可以助力上市公司形成较为完整的"煤-煤化工"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体系。
  此番出售新能矿业,新奥股份称交易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有效聚焦天然气主业,优化资产结构,符合公司成为天然气智能生态运营商的发展战略。
 
▲大连热电推百亿收购谋转型
 
  9月11日晚间,大连热电(600719)发布公告,将进行两笔重磅交易,即向控股股东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洁净能源集团)出售现有全部资产及负债;同时,公司拟斥资逾101亿元,购入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康辉新材)100%股权。
  通过这一系列交易,大连热电将退出热电行业,康辉新材成为该上市公司之全资子公司,大连热电实现主营业务整体转型到新材料行业,主要业务为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交易完成后,大连热电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恒力石化,陈建华、范红卫夫妇则成为新的实际控制人。
  大连热电主营业务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业务,与新材料并无过多交集。近年来,大连热电受煤价上涨导致燃料成本增加,公司主营业务的经营及盈利面临较大压力。
  此次交易前,大连热电总股本为4.05亿股,根据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101.53亿元及上市公司此次发行股份的价格4.42元/股计算,大连热电拟向恒力石化、恒力化纤发行股份的数量分别为15.24亿股、7.73亿股。
  根据交易方案,在不考虑配套融资的情形下,大连热电此次发行股份的数量为22.97亿股;交易完成后,大连热电总股本将增加至27.02亿股,恒力石化、恒力化纤将合计持有大连热电85.02%股份。由此,大连热电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恒力石化,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
  作为此次交易的"主角",康辉新材成立于2011年8月29日,注册资本为16.8亿元,共有5家设立于中国境内的全资子公司。
  康辉新材是一家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化、差异化、绿色环保型的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球为数不多同时拥有BOPET薄膜和锂电池隔膜研制能力的制造商。目前,在新能源领域,BOPET薄膜主要应用于锂电池和光伏行业。
  此外,大连热电还拟向不超过35名(含35名)特定投资者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配套资金,募资总金额不超过30亿元,净额将用于投入到"年产60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薄膜项目"的建设,而该项目投资总额高达58.68亿元。
 
  ▲中国东航获控股股东增持
 
  9月12日晚间,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航,600115)公告,控股股东中国东航集团当日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份2195.71万股,占公司总股份数量的0.0985%;中国东航集团全资子公司东航金控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东航国控同日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H股股份155万股,占公司总股份数量的0.007%(以下合称"本次增持")。
  此次增持后,中国东航集团直接持有中国东航87.29亿股A股股份,通过东航金控持有公司4.57亿股A股股份,通过东航国控持有公司26.28亿股H股股份,合计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53%。
  中国东航集团还披露了后续增持计划。在符合一定市场条件下,中国东航集团、东航金控通过东航国控拟累计增持A股、H股金额(即本次增持和本次增持计划合计金额)不少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含本数)。增持计划资金为中国东航集团自有资金。
  综合考虑市场波动、窗口期、资金安排等因素,为保障增持计划顺利实施,此次增持计划的实施期限显示为自此次增持之日起12个月内。东航集团和东航国控承诺,在增持计划实施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航油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中国东航仍未走出巨额亏损的阴影。不过,伴随着民航业需求复苏,公司业绩探底回升,已实现大幅减亏。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8月一纸公告显示,中国东航股东均瑶集团已做好减持公司的准备。因自身经营计划需要,均瑶集团拟未来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中国东航股份不超1.5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0%)。上述股份来源于公司非公开发行取得的股份,已于2022年8月30日解除限售。
  若足额减持上述股份,均瑶集团将不再直接持有中国东航股份。需要指出的是,均瑶集团旗下吉祥航空、上海吉道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吉道航")、上海吉祥航空香港有限公司("吉祥香港")分别持有中国东航1.03%、2.64%、2.46%的股份。均瑶集团、吉祥航空、吉祥香港和上海吉道航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共持有中国东航约6.84%的股份。也就是说,即使均瑶集团减持中国东航0.7%的股份,该集团及一致行动人仍持有中国东航6.14%的股份。
  截至目前,均瑶集团上述减持计划尚未启动。
 
▲渝富控股间接持股西南证券比例增至31%
 
  据报道,西南证券股东权益变动又有新进展。9月7日晚间,西南证券披露《收购报告书》称,由于水务环境80%股权的无偿划转,渝富控股间接持有的西南证券股比将由29.51%提升至31.01%。
  《收购报告书》显示,8月31日,重庆市国资委下发《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无偿划转重庆水务环境控股集团80%股权的通知》,重庆市国资委将持有的水务环境80%股权无偿划转给渝富控股。此次无偿划转事项完成后,将导致渝富控股间接收购水务环境持有的西南证券1.50%股权。
  据悉,重庆渝富控股集团(简称渝富控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首家地方国有独资综合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是重庆市规模最大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渝富控股从事的主要业务为金融领域、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和其他有投资价值领域的资本运营。
  从股权结构来看,目前,渝富控股未直接持有西南证券股份,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渝富资本,渝富控股持有其100%股权)直接持有西南证券27.89%股权,通过招商财富-招商银行-渝富4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持有西南证券1.61%股权,合计持有公司29.51%股权;水务环境直接持有西南证券1.50%股权。
  在无偿划转事项完成后,渝富控股间接持有西南证券股权的比例将由29.51%提升至31.01%。但西南证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更,渝富资本仍为西南证券控股股东,重庆市国资委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ST金一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
 
  据报道,继7月20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公司重整之后,*ST金一(002721)重整计划正式披露。9月13日,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公司重整程序。
  这意味着,*ST金一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公司负责执行重整计划,管理人负责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按照计划,*ST金一应于今年12月31日前执行完毕重整计划。
  回溯来看,*ST金一破产重整战线已经拉得比较长了。
  早在今年1月,债权人北京海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就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对*ST金一进行重整,并申请对公司启动预重整。2月上旬,法院指定清算组担任预重整期间临时管理人。3月有20家投资人被确定为重整投资人,其中11家为中选投资人,9家为备选投资人。
  此后不久,临时管理人与*ST金一分别与北京博雅春芽投资有限公司等12家重整投资人签署《重整投资协议》。直到今年7月20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ST金一重整一案,并指定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ST金一管理人。
  拆解9月13日披露的重整计划,与草案基本一致。与不少破产重整公司类似,*ST金一将迎来巨额新增股本。
  具体来看,计划以*ST金一现有股本并剔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票后的股本数9.49亿股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18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共计转增约17亿股股票。转增后,*ST金一总股本将增至26.69亿股。
  这些转增股票不再向现股东分配,而是根据用途进行了对半分配。其中8.54亿股用于引入重整投资人,并由重整投资人提供资金受让,相应资金用于根据重整计划的规定支付破产费用、清偿各类债务、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等;其余8.54亿股用于抵偿*ST金一的债务。
  *ST金一是北京海淀国资接盘的公司。此前,公司曾被"一元钱"价格收购控股权,而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不过即使有着国资加持,*ST金一还是接连遭遇上市以来下滑幅度最大的成绩单,而且还是在各种甩卖子公司股权之后,依然挡不住亏损。公司2020年、2021年、2022年已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去年净利润亏损更是达到36亿元之多。
  利润表直接牵引着资产负债表上的净资产持续下降,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被*ST处理后,最终还是走上了通过破产重整以求新生的路径。
 
  ▲中国银联注册资本增至99.63亿
 
  9月11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29.3亿元增至约99.63亿元。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曾于今年8月份披露的"银行卡清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分立、合并、变更重大事项、终止及解散审批许可信息公示(截至2023年8月)"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同意中国银联注册资本由29.3亿元变更为99.63亿元。
  中国银联的上次增资要追溯到14年前。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进行过两次实收资本变更,分别从16.5亿元增至28.86亿元,从28.86亿元增至29.3亿元。
  2002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合并18家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的基础上,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85家机构共同出资成立的中国银联,总部设在上海。
  2019年,中国银联成为国内首家获得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的机构。截至2022年,中国银联共设有36家分公司,50家境外分支机构,银联国际、上海联银创投等全资子公司以及银联商务、银联数据、北京银联金卡科技有限公司、中金金融认证中心等控股子公司。银联受理网络已延伸至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境内外成员机构超过2500家。
  今年5月份,全球市场监测及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发布报告显示,银联借记卡去年的交易份额首次超过了Visa,即银联的份额为40.03%,Visa为38.78%。
 
▲伊萨卡能源同意从壳牌收购Cambo油田剩余30%股份
 
  据报道,伊萨卡能源公司(Ithaca Energy Plc)9月12日同意从欧洲能源巨头壳牌(SHEL.US)手中收购Cambo油田剩余30%的股份,这也使得这家北海油气生产商获得了该项目的全部所有权。
  在此之前,壳牌在5月份决定出售其所持有的股份,从而摆脱了一项在英国能源转型期间引发争议的投资。Cambo油田项目--长期以来一直是环保主义者重点攻击的目标,自2021年底以来一直处于冻结状态,当时这家能源巨头表示,该项目的经济层面因素已经减弱。
  但伊萨卡能源公司表示,在俄乌冲突爆发促使人们重新关注本土能源安全体系之后,它看到了重振这一发展趋势的机遇。
  伊萨卡能源首席执行官Alan Bruce9月12日表示:"我们的主要关注点仍然是实施我们的'购买、建设和促进'战略,包括Cambo的未来发展。""Cambo油田在为英国提供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伊萨卡能源公司是一家独立的英国能源公司,其主要业务涵盖了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生产和开发。伊萨卡能源近几年在英国北海油气田地区积极从事勘探活动,以寻找潜在的新油气储量。该公司在英国北海地区拥有和运营多个油田和天然气田。
 
▲台积电董事会核准以不超1亿美元认购Arm股份
 
  据悉,全球最大的代工芯片制造商台积电9月12日召开临时董事会,决议批准在ARM上市后,向这家英国半导体设计公司投资至多1亿美元。台积电和ARM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它们早在2000年就签署了合作协议。
  8月21日,日本软银集团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宣布,已向美国纳斯达克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文件,ARM预计于9月14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9月6日,ARM向监管机构提交的一份最新IPO申请文件显示,ARM将每股ADS(美国存托股)定价为47美元到51美元之间,总计发行9550万股ADS,筹资约48.7亿美元,估值在500亿至545亿美元之间。在发行完成后,软银集团预计将拥有约90.6%的实益股权,只有9.4%的ARM股份将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上自由交易。
  尽管此次IPO低于早前640亿美元的市场预估,但仍是今年以来美股乃至全球最大IPO。同时,这也将成为继阿里巴巴、Facebook之后,美股历史上第三大IPO。
  此外,在台积电9月12日的临时董事会的另一项决议中,台积电董事会批准以不超过4.3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特尔旗下子公司IMS Nanofabrication Global,LLC(以下简称IMS)10%的股份。
  分析师指出,台积电这两笔投资主要目的为提高垂直整合能力,以确保从目前3nm的FinFET技术能顺利转换到2nm的GAA技术。
 
管理视点
 
企业文化是否具有盲目崇拜色彩,该如何分辨?
  
    哈佛商业评论9月8日刊发高管教练、心理分析学家和管理学学者Manfred F. R. Kets de Vries撰写的文章指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即一系列符合公司利益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吸引并留存积极进取的员工,激励他们朝着共同目标前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但是,那些自愿达成的共识有时会误入歧途,变得岌岌可危。无论领导者是否有意为之,原本健康的企业文化很容易转变成对企业的盲目崇拜。当下许多备受赞誉的公司都在这一边缘徘徊,例如苹果(Apple)、特斯拉(Tesla)、美捷步(Zappos)、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诺德斯特龙(Nordstrom)和哈雷戴维森(Harley Davidson)。它们在客户中培养起了一批狂热的追随者,并且逐渐开始鼓励员工的崇拜行为。
  企业崇拜的界定取决于对员工思维和行为的控制程度。从招聘开始,企业开始筛选“适合”的员工。一旦入职,入职流程和激励机制无一不在强化一致性。这影响着员工沟通、决策、互评的方式以及对于雇用、晋升和解雇的决策。在这样的氛围中,集体思维盛行,个人主义被抑制。
  一些公司甚至宣扬将职场定位成家庭和社区的替代品,有意或无意地将员工与其他支撑体系隔离开来。它们鼓励员工将生活重心放在工作上,导致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度假或进行其他休闲娱乐活动。
  如何分辨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具有盲目崇拜色彩?语言是一大线索。企业崇拜通常会创建自己的术语来增强归属感。例如,在迪士尼,员工是“演员”,“顾客”是“观众”,游乐园就相当于“舞台”;当景点出了故障,就使用代码“101”。
  特定仪式是另一项预警信号(但并非绝对)。多年前我与IBM合作时,得到了一本歌曲集,其中充满了对首任CEO Thomas Watson Sr的赞美,甚至将其称为神一样的传奇人物。在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口号仍然是交易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虽然这些仪式在美国或欧洲人看来似乎有些过时,但它们仍然是许多亚洲公司的特色。雅马哈(Yamaha Motors)公司的员工还在歌唱创作于1980年的企业之歌;在精密仪器制造商堀场(Horiba)的生产车间里,员工愉快地唱着“Joy&Fun”;而在日本九州旅客铁道株式会社的午餐时间,也播放着社歌“Romantic Railways”。
  最近,我参加了美国某领先科技公司的周聚会。我发现会上座无虚席,开场时大家纷纷欢呼,后来我才了解到这是标准的引导式欢呼:人们高呼公司名称,并重复三次。之后,邀请我的CEO颁发了每周服务奖,每位获奖者都得到了震耳欲聋的掌声。我感觉好像在参加福音复兴会。颁奖仪式结束后是烧烤活动,几乎没有人缺席,并且都统一穿着(和CEO一样的)黑色和灰色衣服。
  在场员工所表现出的热忱令我印象深刻,但是在采访了多名高管和员工后,我开始感到疑惑。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因为员工在工作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私人生活,许多人正面临着分居或离婚。一位高管说他回家只是为了换衣服,宁愿在公司的健身中心锻炼也不愿意在家里呆着。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每周聚会就更多了几分危险的色彩。
  当公司出现过多鼓舞士气的演讲、标语、特有行话、广播、视频、激励性的团队建设活动和歌唱活动时,管理者心中就要亮起红灯了。只要员工有可能因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而受到排挤时,该公司便已误入崇拜歧途。这最终将给企业带来危机。崇拜所致的思维僵化扼杀了创新,从而令公司的未来岌岌可危。
  因此,如果你是一名高层管理者,应当时时留意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心理胁迫的迹象。问问自己:员工是因为了解并认同公司的愿景而相信它,还是仅仅因为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公司是否鼓励员工有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公司是否鼓励个性的存在,鼓励能带来突破的创新行为?
  优秀的领导力是能够释放追随者的潜力,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而不是建立一种奴役式的企业文化。
  这就要求各级管理者鼓励批判性思维、奖励明智的评断、重视个性、展示真实自我,并充分挖掘员工的独特优势和才能。当然,达成共识很重要——而伟大的文化包括从过去学习经验,在核心价值观上达成一致,员工应当既会互相称赞又能互相挑战,愿意公开交流,休闲放松,并能够以团队形式工作。但积极的辩论也不可少,大家可以就某些价值观和规范发表不同意见。当某种企业文化拒绝接受多样性和异议时,它就会变成一种盲目崇拜。
 
信息化建设
 
工信部组织开展人形机器人揭榜挂帅工作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揭榜任务内容为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聚焦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等创新任务,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人形机器人方向上,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电机驱动器、力传感器、MEMS姿态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产品技术被列为任务的核心基础;旋转电驱动关节、直线型电驱动关节、机械臂与灵巧手、控制器、高能量密度电池等被列为重点产品。
  文件明确,以2025年为检验时间点。以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为例,到2025年,建立人形机器人高动态行走控制算法,可支持具有双足、双臂、腰、髋、膝、踝等不少于28个自由度的人形仿生机构。支撑人形机器人实现平地、斜坡、台阶、非平整路面、松软路面等环境的高动态行走,平地最大行走速度≥4km/h, 最大奔跑速度≥9km/h。
  文件提到,面向特定应用场景,构建人形机器人仿真系统和训练环境,支撑快速低成本的技术创新。支持人形机器人算力设施建设部署,强化机器人具身智能,加速大模型训练迭代和相关产品落地应用。
  文件对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进行了进一步指引,针对工业制造、灾害救援、危险作业、智慧物流、安防巡逻、服务娱乐等场景应用,对人形机器人的运动速度、续航时间、工具使用能力进行具体预期展望。
  中信证券认为,通过“揭榜挂帅”可聚力解决机器人产业短板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机器人核心技术迭代升级、产业链成本降低、典型场景优化推广,加快实现人形机器人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五部门发布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9月8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简称《计划》)。《计划》指出,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元宇宙中的融合创新;培育元宇宙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并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元宇宙发展,推动减税降费政策向元宇宙相关产业倾斜。
  《计划》从近期和远期两个层面对元宇宙的发展做出系统谋划。近期,到2025年元宇宙技术、产业、应用和治理等全面取得突破,培育3~5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打造3~5个产业发展聚集区;形成一批标杆产线、工厂、园区,并在生活消费、公共服务等领域出现一批新业务、新模式和新业态。远景上,打造成熟工业元宇宙,建成泛在、通用、无感的元宇宙空间,推动实现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整体跃升。
  《计划》针对我国核心技术不强、产品不丰富、产业规模偏弱等发展瓶颈问题,提出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元宇宙中的融合创新,加快关键技术布局,加紧基础软硬件的研发创新,在高端电子元器件、建模软件等重点方向尽快取得突破。在元宇宙产品供给方面,围绕社交、文娱、办公等现实需求,在元宇宙入口、虚拟空间应用工具和平台上着重发力。
  《计划》倡导做强市场主体,培育元宇宙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一批元宇宙创新应用先导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打造特色化产业集群,并探索用户参与的技术创新和内容生产新模式新业态。
  在通过发展元宇宙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计划》提出,加快重点行业工业元宇宙布局,针对家电、汽车、船舶、航空航天、重大技术装备、电子信息制造等离散型制造业,加速实现基于工业元宇宙的跨行业协同。针对钢铁、纺织、电力等流程型制造业,推动工业元宇宙在物料配方优化、工艺模拟仿真等关键场景中的应用,强化流程排产、物料计算、材料追踪等预测性服务能力。
  同时,《计划》还要求,探索工业元宇宙创新应用模式,加快推动工业数据要素资产化,打造工业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探索工业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和流通机制。探索供应链金融应用模式,围绕资产设备、订单数据等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在打造沉浸交互数字生活应用方面,《计划》提出,建设文旅元宇宙,围绕文化场馆、旅游景区和街区、节事活动等应用场景,提供数字藏品、数字人讲解、XR导览等产品和服务。加快元宇宙在广电视听场景的应用,推动建立元宇宙形态的节目制播体系,建立虚拟制作、虚实融合工具池及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未来电视新模式,提升媒体服务能力。
  此外,《计划》明确,要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元宇宙发展,推动减税降费政策向元宇宙相关产业倾斜,营造健康可持续的产融合作环境。
 
广电总局将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应用示范
 
  据悉,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加快推动广电行业虚拟现实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构建虚拟现实标准体系,加速多场景应用落地,推动文化经济新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视听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9月14日发布"关于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应用示范有关工作的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应用示范。
  通知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展虚拟现实制作关键技术攻关、重要标准研制、应用场景创新、业务流程示范、研发成果推广等,形成若干创新联合体,在一定区域内开展技术应用示范,形成虚拟现实制作实验区。推动广电行业虚拟现实生产、传播、呈现产业链快速成熟,促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工作目标,重点开展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应用示范、虚拟数字人应用示范、增强现实场景互动应用示范、虚拟现实全景直播点播应用示范、虚拟现实编辑制作和资产管理应用示范、虚拟现实显示技术应用示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应用示范等10类技术应用示范。
 
中评协印发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据悉,为规范数据资产评估执业行为,保护资产评估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9月8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这也是继财政部8月21日出台《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后,又一部推动数据资产化的财会文件。
  "《暂行规定》与《指导意见》是财政部推动数字经济落地'一体两翼'的政策实践。"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范树奎介绍说。
  范树奎表示,《暂行规定》为数据资产入表奠定了制度性基础,《指导意见》有助于规范数据资产评估执业行为,两份文件的相继出台,是从财会角度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指导意见》对数据资产进行了明确定义,指特定主体合法拥有或者控制的,能进行货币计量的,且能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经济利益的数据资源。在《暂行规定》中,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或"存货"定义的数据资源,才可以作为数据资产进行入表,而"合规""计量""经济利益"则是判断的关键词。由此可见,《指导意见》对数据资产的定义与《暂行规定》及企业会计准则是一致的。
  《指导意见》对评估对象、操作要求、评估方法和披露要求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中要求,执行数据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独立形成专业意见。被评估数据资产的基本情况,则包括信息属性、法律属性、价值属性等。
  此外,执行数据资产评估业务,应当根据数据来源和数据生成特征,关注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数据产权,并根据评估目的、权利证明材料等,确定评估对象的权利类型。
  确定数据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包括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三种基本方法及其衍生方法。对同一数据资产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时,应当对所获得的各种测算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两种以上评估方法结果的差异及其原因和最终确定评估结论的理由。在资产评估报告中也应披露必要信息,使资产评估报告使用人能够正确理解评估结论。
  值得关注的是,与其他资产评估不同,《指导意见》强调数据资产评估要重视质量因素,包括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规范性、时效性和可访问性等,要求应采取恰当方式执行数据质量评价程序或者获得数据质量的评价结果。而同一数据资产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通常会发挥不同的价值,因此,应根据相应评估目的下评估对象的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和使用恰当的价值类型。
  "这将开启数据要素纳入数据资产财务管理的创新实践。"范树奎表示,数据资产评估是推动数据资产化的重要前置工作,从微观层面对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将可以更加充分地反映出数据的赋能作用,帮助数字经济政策更好地落地。
  关于数据资产的估值方法,学界已有较多的讨论,上海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等数据交易专业机构也多次举办培训班及研讨会,探索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实践机制。范树奎透露,此次《指导意见》就是根据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路径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及试点经验等而起草,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后形成的。企业围绕《指导意见》来执行评估及信息披露等工作,基本上就可以满足数据资产入表的要求。
  范树奎表示,《指导意见》明确了对数据资产价值内涵的基本认知,解决了数据价值表征如何在估值模型中体现、如何选择估值路径、专业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等实际问题,与《暂行规定》相辅相成,为数据资产入表以及后续交易、转让等环节的顺畅运行夯实了基础。
  "数据资产化是数据要素价值化的基础,是数据要素金融化保障,是数据要素交易流通规范化的前提。"范树奎分析,数据要素入表将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管理的新飞跃,可增加资产规模、降低企业负债率;可增加研发资本化、降低研发投入一次性摊销压力;可增加营业收入,提高企业利润;可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社会财富。不过,同时也要防止无标准入表、防止虚增数据资产、防止数据资源信息披露失实。
  当前,各地在数据价值评估、授信融资、登记发证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试点成效。范树奎建议,下一步,为指导企业更好地将数据资产科学合理入表,还需要清晰界定数据资产权属,研究数据成本计量路径与范式。在数据确权方面,应尽快从国家、省及市不同层面,研究制定数据资产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在数据估值方面,应根据数据形成路径分别归集与计量,研究数据资产成本内涵与合理分摊逻辑,鼓励支持开展数据资产成本计量实证研究。
 
重庆出台工业企业数字化行动方案
 
  近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工业企业以数字化为引领深化技术改造 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将进一步推动全市工业企业以数字化为引领深化技术改造,一体推进数智赋能、创研赋能、生态赋能、平台赋能、金融赋能"五个赋能",贯通实现技术工艺、产品体系、产品质量、产业链条、经济效益"五个优化",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提出,重庆市将在机械制造、电子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比如,在机械制造方面,将推动整车企业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向同产品类别新能源汽车产能切换,增建配套电驱系统等生产线,加大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应用。
  按照《行动方案》,重庆市部署了以下五大工作任务:
  提升技术改造第三方支撑服务能力。推动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互通、市场与政府协调联动,构建形成"线上+线下"的产业数字化赋能体系。依托产业大脑能力中心重大应用,引导第三方机构面向中小企业共性需求,推广应用一批"小、快、轻、准"的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深化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区域评估制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区域评估+承诺制备案"普遍落实,实现环评、能评等"高频"审批事项"立等可取"。结合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在统一管理下加快推动建设一批中小企业集聚区,引导分散在产业园区外的企业搬迁入园,实现升级发展。
  拓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综合效用。推动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联动,定期从全市科技成果中遴选一批具备工程化应用条件的先进适用技术开展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应用与验证。探索产业园区组织中小企业整体改造路径,以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组织优化重塑。
  加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技改专项贷"政策,综合运用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财政金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贷款项目给予支持,激发金融机构技术改造贷款投放积极性。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生的重大新产品,探索推行政府首购,逐步提高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产品和服务的比例。
  建立健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项目"清单化"管理机制,由各区县对本辖区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成长性规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意愿及进度安排进行全覆盖"扫街"摸排,编制形成区域技术改造五年滚动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据介绍,重庆市还将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纳入"八张报表"管理,通过"赛马比拼""五色图"等方式,对各区县抓技改情况进行评比,推动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增量、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等指标在各区县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权重。
 
工业元宇宙协同发展组织AI应用工作组成立
 
  据悉,为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和创新,9月12日,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牵头成立的工业元宇宙协同发展组织在北京召开AI应用工作组筹备会,正式成立AI应用工作组。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宁表示,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将会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为AI应用企业和产业建立连接,真正帮助到企业,做好企业赋能。
  随后,参会全体成员通过《AI应用工作组章程》,并推选出AI应用工作组组长、执行组长以及副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设计创新服务处负责人柯斌担任组长,执行组长为行行AI董事长李明顺,副组长为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学科网董事长陈学艺等人。
  AI应用工作组表示,未来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帮助企业家树立AI应用的重要性意志,建立企业应用AI的新技术文化,帮助企业家建立AI思维及AI领导力;促进AI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创新,推动AI技术在产学研领域的多学科交流和应用落地,并与资本更好创新互动;推动AI应用人才的培养计划,让行业的AI落地应用人才推动AI技术更快的落地;定期披露行业真实的AI应用精彩案例、AI应用创新代表人物、AI技术创新成果等内容,推动各行各业AI赋能产业;推动AI应用在政府部门及各个领域间的政策交流,并提供有效的建议,推动产业应用落地;推动建立AI应用行业标准,在应用落地、技术融合等方面更好的进行效能评估,为企业降本增效。
 
我国已与29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9月7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积极拓展和深化"丝路电商"国际合作,已与29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与18个国家签署数字经济投资合作备忘录,一批数字企业成功出海。目前我国已签署的21个自贸协定中,有10个设置了电子商务或数字经济专章,数字经济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何亚东介绍,为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商务部推动出台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强做优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推进成立商务部数字贸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数字贸易国际合作,与中亚五国经贸部门签署数字贸易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22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达3727亿美元,同比增长3.4%,居全球第五位。
  在加快内贸流通数字化转型方面,累计创建170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深入推动"数商兴农",积极推动网络消费,全国实物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超过26%。在提升贸易投资数字化水平方面,跨境电商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2015年的不到1%增长至2022年的5%,多次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的数字经济相关内容,推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经济规则开展先行先试。
 
美国强化人工智能行业安全应用
 
  据报道,美国白宫9月12日发布声明称,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等政府官员将在白宫召集人工智能(AI)企业的高管,拟通过共享风险信息、引入第三方漏洞检测、使用限制指南等措施,加强这项新技术的安全应用。
  根据声明,Adobe、Cohere、IBM、英伟达、Palantir、Salesforce、Scale AI和 Stability等八家涉及人工智能的公司承诺采取自愿监管措施管理AI技术开发风险,包括在推出前展开安全测试、构建安全放在首位的系统、为AI生成内容添加数字水印等。
  在确保产品安全方面,八家公司承诺在发布AI系统之前,将对其系统进行内部和外部安全测试。这项测试将部分由独立专家进行,旨在防范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风险,如生物安全和网络安全,以及其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此外,公司还承诺在整个行业以及与政府、民间社会和学术界共享有关管理人工智能风险的信息,包括安全最佳实践和技术合作。
  这些公司还承诺将安全放在系统构建的首位,承诺将资金用于网络安全和内部威胁保障措施,以保护专有和未发布的大模型。这些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八家公司一致认为,在充分考虑安全风险后再发布大模型至关重要。此外,公司还致力于促进第三方发现和报告其人工智能系统中的漏洞,从而使这些问题能快速发现和修复。
  在赢得公众信任方面,这些公司致力于开发强大的技术机制,以确保用户知道内容何时由人工智能生成,例如水印系统。这一行动使人工智能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以蓬勃发展,且减少了欺诈和欺骗的危险。此外,相关公司承诺公开报告其人工智能系统的功能、局限性以及适当和不当使用的领域。
  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监管日益成为全球焦点。欧洲议会6月表决通过《人工智能法案》授权草案,该法案有望于今年年底获得最终批准。美国《外交》杂志日前刊文指出,人工智能在2035年可能无处不在:AI系统将管理医院,运营航空公司,并在法庭上较劲。届时,生产力将飙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无数以前难以想象的企业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但在应用风险的防范方面需要随之升级。业界普遍认为,如何更好地平衡与衔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还需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韩国拟斥资9090亿韩元促进AI全民日常化
 
  据报道,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长官李宗昊9月13日在"大韩民国超大型人工智能飞跃发展会议"上指出,韩国政府将斥资909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8亿元)促进人工智能(AI)的全民日常化,提升超大型AI的竞争力。
  李宗昊说,韩国政府各部门将联合执行巨额预算,在福利、卫生、教育、文化、抗灾应急、行政等方方面面引进AI技术。
  他称,韩国政府将从明年开始同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地的高校开展国际联合研究,建立AI共同实验室,外派硕博士级人才。韩国还将确立数字化权利法案,规定建设数字化共同繁荣社会的基本原则、公民权利、各主体的职责。
  李宗昊表示,将强化AI伦理规范和可信赖性,预防AI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副作用。
 
为全面建设数字中国建章立制
 
  证券时报9月14日刊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撰写的文章指出,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中国在数字中国建设方面,进入到全面规划和制度建设阶段。
  根据财政部的暂行规定,数据被视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参照无形资产的处理方法,编制企业资产负债表。企业资产负债表在"存货"下面增加"数据资源"项目,反映确定为存货的数据资源期末账面价值,在"无形资产"项目下增加设置"数据资源"项目,确认为无形资产数据资源的期末账面价值。在"开发支出"项目中增加设置"数据资源"项目,反映开展数据资源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金额。
  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会计处理方案,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但是,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人们就会发现,财政部的规定实际上是未雨绸缪,为中国建设数字国家提供全方位的会计支持。
  会计是市场经济的锁钥,会计反映一个单位的资产状况。会计的真实表达,有助于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化进入网络阶段,由于中国缺乏网络专业人才,同时也缺乏网络会计人才,在网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海外资本。随着海外资本的撤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吸取教训,中国在网络经济向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数字经济核心资源的价值,从会计管理的角度,对数据资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这对于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会计制度能否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决定了一个国家会计制度的好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传统计划经济会计制度基础之上,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会计制度,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
  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核算体系,当然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而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整套充分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会计制度体系。中国会计体系强调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反映一个单位的资产状况。会计制度是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基础,也是财务管理的前提。只有准确把握资产状况,才能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在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资产分类管理,将数据纳入到无形资产管理体系,并且针对数据资产基本特征,在存货、支出和无形资产项目下,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目,这对于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规定,我国对数据实施分类管理。在对数据这项无形资产进行会计管理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国家现行法律规定,把数据进行有效分类,防止数据泡沫出现,同时又要高度重视数据基本特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数据资产保值增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消费数据主要掌握在网络平台企业的手中,而我国工业数据主要掌握在工业企业的手中。对消费数据的监管主要是由商务部门和网络信息管理部门负责,而对工业数据的监管主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这种分别管理的模式,是否有利于企业数据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否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数据资产变动情况,需要决策者认真考虑。但是不管怎样,在消费数据和工业数据监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数据产生和使用的合法性,兼顾企业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首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规定,旨在解决数据静态会计核算问题,并不涉及数据的采集、整理和转让法律问题。事实上,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数据的采集、整理和转让,形成庞大的产业,如何对专业数据采集企业、数据整理企业、数据转让企业包括数据交易所实施会计管理,这是需要财政主管部门考虑的问题。
  通俗地说,由于我国已经建立了数据交易所,对于数据交易所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数据转让法律问题,以及数据资产价格变动如何进行会计管理,这是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认真研究并且着力解决的问题。
  其次,数据产业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中国已经拥有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数据资源。如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这是企业面对的现实问题。我国在网络经济向数字经济过渡过程中,一些网络平台企业之所以盈利水平下降,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庞大的数据库,但是,却缺乏数据开发的能力。除少数网络平台企业借助于人工智能开发大数据资源之外,绝大多数网络平台企业仍然停留在批发零售销售阶段,对于自身所拥有的数据缺乏有效开发利用。会计制度的完善,就是要帮助企业解决数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实现经营模式和经营业态的转变,为全面进入数字经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数据产业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数据产业既涉及计算能力问题,同时也涉及存储和交换效率问题。我国政府正在加强计算能力建设,设立若干计算中心,一方面确保中国的数据安全,另一方面为市场主体充分利用数据发展新型业务提供服务。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网络平台企业特别是一些从事专业电子商务经营的企业,似乎对数据产业发展缺乏积极性。他们虽然有自己的计算中心,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但是,对于扩大中国数据计算产业规模缺乏信心。中国网络平台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协同作战"。如果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没有共享意识,那么,在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地走入死胡同。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首先要求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计算中心或者计算产业基地,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计算效率。与此同时,网络平台企业应当积极融入国家数字中国建设洪流之中,尽快实现消费数据与工业数据的完美结合,主动与政府数据对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我国一些城市网络出租车公司主动与当地车辆主管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大幅度提高了数据服务的效率,促进了城市互联网络出租车产业的发展。这个例子从一个侧面说明,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和政府的作用,建立全面融合的数据产业体系,中国数字产业发展才能硕果累累。
 
埃森哲:中国企业应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整体战略
 
  9月13日,埃森哲发布了《2023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今年更新了评分标准,包含了开创竞争前沿、全局性拉通、打造数字核心、融入可持续、释放人才力量五大维度的指数体系。
    埃森哲认为,中国企业整体在打造数字核心、利用人才力量方面还有不足。“数字化转型不只是科技战略,更多的是围绕着人才、思维等要素。现在很多客户还是传统的思维,就是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永远不会超越。我们要拥抱前沿,要有更多的想法,现在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是不足的。” 9月13日,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总裁哈亿辉称。
    报告指出,随着挤压式转型和行业颠覆程度不断加剧,仅少部分中国企业能够持续、多维度地深化转型战略,为下一阶段的转型和增长做好准备。
  今年的研究覆盖了来自八个行业的550余家中国企业。报告指出,仅2%的受访企业通过打造数字核心能力重塑各业务和各职能,致力开创竞争新前沿,成为企业变革道路上的“重塑者”。同时,技术在重塑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有46%的受访中国企业表示将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领域增加投资。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朱虹表示,如今,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企业要在多个领域以更快的速度持续推进转型,从多维度思考业务和使命,建立全新标尺,并赋能各利益相关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不断演进,企业需要更加深刻地理解转型,持之以恒地打造数字核心能力,尽快踏上企业重塑的新征程。
  研究显示,在关键数字化能力上,中国企业的表现并不均衡。例如,中国企业在优化运营领域精耕细作,得分为58分(以未来理想企业的满分100分计),而在打造数字核心、释放人才力量等指标上的得分偏低(低于40分)。
  同时,大部分中国企业仍只关注单一的业务转型,尚未认识到企业重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只有22%的受访中国企业全面考量转型部署,不到三成(28%)的企业认可数字化转型需要持续进化。报告指出,企业需要在组织上下形成转型合力,方能应对不确定性,达成新的增长,引领全方位价值。
  “2022年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稳步上升。但我们发现,他们更倾向于务实,通过数字化转型降低成本、优化运营,而在其他维度上的投入会稍微少一些。”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总裁哈亿辉指出。
  “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当快速响应,扎实推进,动态追踪调整,以驾驭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我们看到,重塑者在组织里进行规模化创新,在行业内突破最佳实践,在社会上推行多方共赢的关键举措。他们所实现的财务价值是其他企业的1.3倍,并且在不断追求可持续发展、人才体验等360°价值。”朱虹补充说。
  “无论是新产品还是公司理念,都围绕着可持续这个概念。中国大陆客户也开始在思考如何推动价值。埃森哲认为,价值不仅仅要从财务角度去看,而应从360度的角度去看,可持续正是其中重要一项。”哈亿辉说,“一家公司要真正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领导能力必须要加强。人才的需求包括领导愿景,对战略的理解,沟通能力等。另外,员工能力也要有所变化。比如在埃森哲,我们有一个概念叫TQ(技商),每个员工每年都要学习新科技。”
  “为什么人才在数字化时代比起以前的信息化时代更重要?它不只是重要,而是核心。”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董事总经理陈继东也表示,“如今创新一定来源于业务人员本身,如果这个业务人员不能把新技术用到自己的工作上来提质增效的话,很难发挥最大效果。我们要求每一位员工都懂得如何应用数据和技术,改善自身业务,否则即便公司平台、数据库、大语言模型都具备了,前线人员相应能力不具备,也发挥不了价值。”
  埃森哲大中华区商业研究院邱静表示,中国企业普遍来说在运营方面表现非常优秀。相对来说短板在两方面。“一是人才,二是数字核心。”她说,“首先是人才,技术变化非常快,员工技术也需要不断迭代。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处于如今多变的环境中,其变革管理要求很高,需要持续进化。我们发现中国很多企业领导层在推动变革管理时,职权相对比较单一,还局限在数字化或技术部门。第二,很多企业在包括管理变革、流程优化甚至模式创新等方面没有做到全覆盖,这就导致在领导力方面和推动企业变革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
  鉴于此,报告建议企业在五个领域采取行动,持续且全面地推进转型,开启重塑之路:
    一是敢为人先,重新定义竞争新前沿。“重塑者”将重塑战略覆盖到企业全业务和各职能,持续创新,推动所在行业不断进步。研究显示,目前,只有少数中国企业制定了新的行业目标(14%),或只将目标局限于当前市场和竞争者(66%)。
  二是全局视角,建设全企业协同。企业需纵观全局,集人员、流程和数据之力,提升决策效率和响应,实现整体转型的多维价值。研究显示,有20%的中国企业开始持续强化跨部门或跨职能的能力建设,而仍有37%的中国企业在进行单一职能部门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三是数字核心,实现业务敏捷与技术韧性。企业应当以云为先构建基础设施,同时搭建大语言模型(LLM)所需的现代化数据平台,实现可扩展的技术平台和应用,以及有效应对安全风险。未来一至两年,有37%的企业计划投资云技术,36%的企业希望投资安全领域。
  四是绿色升级,强化可持续创新业务。可持续逐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重塑者”致力于将可持续理念融入业务及运营转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推进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五是全员参与,构建未来型人才资产。人才战略已成为企业重塑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提升团队的技能水平,使数据、技术和人才形成合力。研究显示,相较于全球平均水平(52%),三成(33%)的中国企业认同这一点。
 
企业信息员园地
 
应用信息化管理功能理顺工业品牌治理
 
  特约信息员:王协忠
  长期以来,企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市场上单打独斗做品牌,缺乏政策引导和支持。特别是涉及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管理不到位权利义务关系不清的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现有工业品牌管理服务信息化应用分散且不充分,认证、查询散见于相关门户网站及中介机构网站;品牌产品营销多见于各类(户)电子商务平台;生产经营主体缺乏品牌信息参与渠道,其自建的渠道影响力不够。构建综合功能的品牌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品牌持有者及其活动的相关信息;加强网上互动功能,及时提供便利服务,更重要的是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协会办电子商务平台做品牌产品,对会员很有吸引力。协会平台专做品牌产品,形成特色,会吸引重视品质的消费者群体。协会因有品牌管理行业功能,有助于增强平台卖家的公信力,要比一般电子商务平台的卖家管理更为有效。电子商务将在很大程度上密切协会及其会员与消费者的互动,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电子商务还有利于缓解协会经费来源问题,有利于避免协会走向商业化。为此,品牌行业协会可围绕推进国家品牌战略,构建品牌治理体系,整合信息化应用于品牌工业管理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系统,理顺品牌治理结构。
  一、加强协调,探索新的品牌管理工作机制。
  探索构建品牌工业管理服务体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财政、农业、工商、质检、旅游、供销社、邮政、农机、烟草、发改、商务等部门的工作。可考虑各级政府发改委或工信委牵头建立品牌工业办公室,统筹协调各部门的相关工作。政府主导品牌治理,进一步理清职能,区分行政性和非行政性事务,把非行政性事务分离出去,把一些行政性事务委托给行业协会,利用社会力量加强管理服务。政府负责强制性产品标准制定和管理,自愿标准则可交给行业组织去办,政府负责市场监督管理,
  做好品牌登记基础工作,其他则可将业务梳程环节的任务委托给行业组织承担。工业部门行业管理职能主要在于政策制定和执行,其服务职能可转交给行业组织。可利用政府现有的品牌服务管理转交给行业组织。可利用政府现有的品牌管理服务资源,整合社会上市场上相关资源,组建品牌行业协会。发改委和工信局可作为协会的业务指导单位,指导协会开展工作。
  二、有效参与,逐步实现品牌自我管理和自服务。
  行业组织为品牌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参与平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他们基于自身品牌建设的利益,有很强的参与动力;它们熟悉生产熟悉市场,有很强的管理服务能力;他们组织起来,抱团力量大,摆脱市场单打独斗困境。协会要办成真正的社会组织,真正实现会员自治,从根本上杜绝行业组织的市场行政化倾向。协会是政府与市场的桥梁,反映会员需求,完成政府委托的任务,协助政府做好品牌管理。协会强化品牌持有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第三方特色,增强公信力,相应可弱化各认证机构的第三方角色。重构工业品牌评价认证体系,现有认证机构或可商业化运作,或可转型成为协会的技术部门。
  三、发挥优势,大力加强区域公用工商品牌治理。
  发挥品牌引领区域优势农业发展和质量型增长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加强品牌引导意识,对区域公用品牌进行规划,加强领导,提供政策支持开展品牌建设,发挥龙头工业的作用,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协会持有区域公用品牌所有权,会员有使用权,各自权益可因在品牌建设中的贡献而有所不同。地方公用品牌协会作为多体会员加入全国性品牌行业协会。启动区域公用品牌政策法规调研,及早出台管理规范。目前有的县乡及地级政府制定了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使用办法,可见实体经济主体迫切需要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法规建设工作及早跟进。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