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9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9期

部委决策
 
习近平要求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悉,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作出战略部署,要切实落实到位。第一,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加强基础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第二,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优化细化改革方案,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第三,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近年来,我国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成一批大国重器,基础研究支撑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从根本上破解"两头在外"问题还任重道远。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第四,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仍有明显短板。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第五,广泛开展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当前,国际科技合作面临少数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冲击和挑战。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我国要坚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扩大基础研究等国际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第六,塑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创新生态。开展基础研究既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励。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切实推进科教融汇,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文章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相机出台新政策举措
 
  据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有关到期阶段性政策的后续安排。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着力固本培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研究,相机出台新的政策举措,更好体现宏观政策的针对性、组合性和协同性。要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快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影响力。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城市等推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研究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要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集成优化就业创业政策,大力挖掘就业增长点。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主动、协同、高效抓好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会议指出,对今明两年到期的阶段性政策作出后续安排,对于企业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安排好投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延续政策项目多、涉及领域广,延续时间长,契合企业期待,要认真做好宣传解读,全面抓好推进落实。
 
国家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7月31日下午,国新办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相关情况。 
"《措施》共六个方面、20条政策举措,希望通过优化政策和制度设计,进一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措施》将与各领域、各品类重点政策形成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了《措施》的主要内容:
  一是稳定大宗消费。《措施》明确提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畅通二手车市场流通、加强汽车消费金融支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
  二是扩大服务消费。引导各地因地制宜优化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相关规定,支持餐饮消费持续复苏并带动就业。优化演出赛事活动审批程序,增加文化体育休闲消费供给。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
  三是促进农村消费。《措施》提出开展绿色产品下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等政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特色产品进城,推动乡村承接更多城镇消费需求,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
  四是拓展新型消费。丰富应用场景,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
  五是完善消费设施。有效提升和改善消费条件,帮助群众更方便、快捷、舒心地消费和购物。
  六是优化消费环境。全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完善重点消费领域服务标准。有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完善促进消费长效机制。
  "目前,农村地区商品消费的流通成本相对较高,服务消费供给相对缺乏,消费环境仍不尽如人意,总体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李春临表示,为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将从多方面发力。比如,在住房、家居消费方面,持续推进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开展绿色产品下乡活动,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绿色建材消费予以适当补贴。又如,在畅通农村物流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等。
  "持续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有效手段。"李春临表示,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通过消费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
  在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方面,《措施》提出"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利用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柔性显示等新技术,推进供给端技术创新和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产品消费,打造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等举措。
  在推动智能家电产品升级和附加值提升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对此进行介绍:一是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促进融通发展;二是强化数字赋能转型,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和5G工厂,支持行业推出更多场景化、智能化、系列化的家电产品,如智能睡眠、卫浴、全屋系统、时尚消费小家电、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三是加强数据挖掘,促进产业开放发展、良性互动。此外,推动产品数据跨品牌、跨企业、跨终端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获得更加便捷的智能家电使用体验。
  2022年以来,全球消费电子整体需求疲软。如何恢复和扩大电子产品消费、推动消费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何亚琼介绍了将采取的主要举措:研究制定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引导企业打造智慧生活视听、沉浸式车载视听、智慧商用显示等场景,创造消费新需求;落实虚拟现实、智慧健康养老等政策文件要求,丰富产品有效供给;开展畅通消费电子内循环系列行动,支持企业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发展高品质视听电子产品,提高中高端产品比重,同时继续开展消费电子"三品"行动,加快创新产品的"全球首发";加大促消费力度,加快释放"一老一小"等特定群体消费潜力。
  丰富文旅消费,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
  扩大服务消费方面,《措施》提出了"扩大餐饮服务消费""丰富文旅消费""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提升健康服务消费"等举措。
  "'五一'假期,旅游出行距离和消费活跃度都创下历史新高,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暑期以来,旅游市场延续强劲复苏势头。"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说,今年以来,居民旅游需求得到了集中释放,旅游出行大幅增加。
  缪沐阳表示,为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活力,将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着力完善政策环境。研究制定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国内旅游品质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抓好平台载体建设。启动新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等建设工作;指导各地开展24小时生活圈和新型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持续办好全国性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丰富消费惠民措施。
  今年以来,商务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围绕6大主题、12大展会、52个消费场景开展了各类消费促进活动。目前已推出全国消费促进月、绿色消费季、国际消费季等五大主题活动和31个消费场景。"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说。
  徐兴锋表示,商务部将围绕《措施》,进一步做实做细"消费提振年"活动:聚焦重点领域,组织百城联动汽车节、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充实活动内涵,鼓励各地结合地域特色、时令特点,突出场景创新,满足居民消夏避暑、户外运动、夜间生活等消费需求;推进跨界融合,推出健康消费、秋日暖居、欢乐跨年等特色场景;发挥展会作用,会同各方继续办好第六届进博会、酒博会、糖酒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重点展会。
恢复和扩大消费,离不开良好的消费环境。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不断完善法规机制、夯实消费环境制度基础,持续加强监管执法、净化市场消费环境,全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增强消费者获得感,"着力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提质扩容。"
 
国家发改委部署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等六方面任务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2023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会议指出,党中央对上半年经济形势作了科学精准的分析判断,要深化认识、坚定信心,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充分看到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些成绩是在外部需求走弱、国际环境变化对我不利影响加大,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一些领域风险隐患逐步显现的情况下实现的,符合预期,实属来之不易。同时,要正视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部分领域存在风险隐患、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新的困难挑战,更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正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和有利条件,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发展改革系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责,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下一步工作中,政策研究要坚持“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深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规划计划要整体性谋划、分阶段推进、常态化评估;投资管理要加快资金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项目储备;经济体制改革要突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突出基层首创精神、突出重大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综合平衡要思考谋划事关全局的大事难事,协调各方推动急难险重任务落实。
  会议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已经作了全面部署,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稳”、强化“进”、实现“好”,扎实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和预研储备,扎实做好预期引导。二是促消费扩投资,促进大宗消费稳步恢复和扩大,推动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激活民间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释放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潜力。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施策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四是深化改革开放,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推进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五是夯实经济安全根基,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有力有效维护数据安全。六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持续促进居民增收,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
 
八部门发布28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作为落实《意见》的配套政策举措,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8月1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简称《若干举措》)。围绕《若干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解读。
  "《若干举措》从民营经济需求出发,围绕解决民营企业突出问题,从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涉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等5方面提出28条具体措施,力求务实管用、近期见效。"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善成介绍,《若干举措》围绕《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细化、实化了相关政策举措--
  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确定每项任务的落实分工,明确了"谁来干",让民营企业明白遇到问题时"该找谁"。比如,针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拖欠账款问题,明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推动解决。其中特别提出,由审计部门接受民营企业反映的欠款线索,加强审计监督。
  进一步明确落实细节,指导举措具体落地。比如,《意见》提出了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规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要求,《若干举措》进一步列明了支持民营经济牵头承担科技攻关任务的具体领域,即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6个领域,政策范围更加明确。
  进一步推出更有力的举措。比如,《意见》提出,"畅通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渠道",《若干举措》进一步明确,"赋予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权,允许技术实力较强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单独或联合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自主评审"。再如,《意见》提出,"不得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若干举措》进一步提出,"建立涉企行政许可相关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未纳入清单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
  进一步落实激励约束。《若干举措》提出,"将各地区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国务院年度综合督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督促整改,对好的经验做法予以宣传推广"。此外,还提出"设立中央预算内投资促进民间投资奖励支持专项,每年向一批民间投资增速快、占比高、活力强、措施实的市县提供奖励支持"。这些措施通过奖励先进、树立榜样,将调动各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积极性。
  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治理招标投标突出问题
  市场准入是民营经济从事市场活动的核心环节。《若干举措》围绕"促进公平准入"提出不少举措。"近年来,放宽民营企业准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对民营企业设置不合理准入限制的情况。近期印发的《意见》提出'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就是要解决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王善成表示,将抓紧启动第五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持续推动清单事项缩减;全面开展效能评估,在重点领域加快形成体系性准入安排;进一步加大典型案例排查、归集、通报、约谈、整改力度,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
  今年以来,税务部门落实落细惠及民营经济的各项税费支持政策。"上半年,包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049亿元,占比76%,是政策惠及的主体。"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戴诗友表示,《若干举措》明确了一些税收政策举措,如增加7月预缴申报期作为可享受政策的时点,允许企业就当年上半年发生的研发费用申报加计扣除等,"税务部门将用更大力度、更惠政策、更优服务,精准有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若干举措》提出,"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这项工作。"根据要求,各地方、各相关部门从今年以来启动实施的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中,按照原则上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项目抽查,核查这些项目在招标投标全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形。"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专项治理聚焦查问题、纠偏差、补短板、抓落实,力求取得实效。比如,针对围标串标、挂靠资质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将以零容忍态度坚决进行打击,影响恶劣的案件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通报曝光。
  "2022年全年,通过简易注销登记程序退出市场的企业占到总量的七成。"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二级巡视员张舒表示,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推出多项注销便利化措施,分类施策推进企业注销"一件事"改革,"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优化流程设计、减少公告等待时间、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完善事后救济渠道、强化信用惩戒手段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普通注销制度,在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市场退出效率。"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政策链条长、工作环节多。"长期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既注重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又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王善成介绍了相关进展及下一步工作。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地开展自查清理,围绕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促进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等出台了一批配套政策,整治了一批突出问题。下一步,将建立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的约谈通报制度,加快完善配套政策。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稳妥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政策,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统一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监管职责,推动形成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网络,加快构建统一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近年来,各要素领域改革举措相继落地。下一步,将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破除要素市场分割和多轨运行,推动各领域要素市场制度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将坚持广泛收集民营企业遇到的问题,切实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让民营企业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王善成表示。
 
央行将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经济
 
  8月3日,央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听取有关意见建议,推动银企供需对接,研究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工作举措。伊利集团、宏桥集团、龙湖地产、正泰集团、新希望集团、旭辉地产、美的置业、红豆集团等民营企业和部分金融机构、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要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8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企业融资情况,反映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力度稳固,同时提出希望进一步拓宽债券融资渠道等诉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表示,将切实发挥国有大行"头雁"作用,提升民营企业贷款稳定性,扩大小微企业授信覆盖面,支持民营企业债券承销发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表示,将继续加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服务民营企业力度,加快债券市场创新,满足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潘功胜强调,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责无旁贷,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央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系列政策举措,与金融机构共同努力,推动民营企业融资持续量增、面扩、价降,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潘功胜指出,央行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要求,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协调配合,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经济。制定出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商业银行优化内控管理制度,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加强典型经验推广。支持地方政府主动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扩容增量,强化金融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潘功胜要求,金融机构要积极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氛围,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全面梳理绩效考核、业务授权、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尽职免责等政策安排,优化服务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提升贷款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要深入了解民营企业金融需求,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和诉求,做好银企融资对接,为民营企业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要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据了解,在此次央行座谈会前,聚焦民营经济领域的政策已经陆续出台。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提出31条政策举措,旨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法治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等。同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又提出17项举措,包括聚焦重点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促进民间投资项目落地实施等方面。
 
最高检印发意见依法惩治和预防民企内部人员犯罪
 
  据悉,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31日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和预防民营企业内部人员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民营企业内部人员,特别是民营企业高管、财务、采购、销售、技术等关键岗位人员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得不到及时有力惩治的问题,严重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影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发展,扰乱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破坏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有必要依法惩治、积极预防。对此,《意见》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将依法惩治和预防民营企业内部人员犯罪,作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通过高质效履行检察职责,在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更好地帮助企业去疴除弊、完善内部治理。
  《意见》共四部分12条,主要适用于民营企业内部人员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既对检察履职提出具体要求,又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的制度机制。《意见》要求依法加大对民营企业内部人员实施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推动健全涉案财物追缴处置机制,为涉案民营企业挽回损失;依法处理民营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经营同类营业、为亲友非法牟利和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企业资产等行为;严厉打击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民营企业关键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人员侵犯商业秘密、商标权、著作权等犯罪。
据了解,从检察办案情况看,内部人员犯罪案件背后都不同程度存在公司治理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内部防范机制缺失、从业人员法治观念淡薄等问题。民营企业加强自身合规建设,完善防范内部人员犯罪的制度机制,是从源头上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根本举措。
 
央行外汇局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
 
  8月1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会议认为,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绩。
  对于下半年货币信贷政策的重点工作,会议明确,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着力增强新增长动能。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居民信贷利率稳中有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本次会议对房地产、地方债风险化解、融资成本下行的表态值得重点关注。其中,在房地产金融方面,会议表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好"金融16条",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行第二次表态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7月14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我们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
  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方面,除了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有望调整外,会议还指出,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居民信贷利率稳中有降。
  此前市场有观点就认为,下半年仍有降息空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政策利率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带动贷款利率下调后,部分银行可能会根据自身负债成本管控需要,按照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继续下调存款利率。
  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二季度以来,多项指标显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三季度进入"降准"时间窗口,后续不排除央行再度下调政策利率,引导银行体系下调LPR报价以刺激总需求,届时银行体系息差将面临进一步收窄压力,下半年负债成本管控增量政策仍可期。如银行进一步压降存款利率点差,并推动中小银行跟进国股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等。
  此外,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会议提出,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推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主动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稳步扩大金融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简化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程序,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监管总局就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7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就《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办法》内容包括六章五十条及附录,涉及风险治理和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基本要求、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监督管理等方面。
  《办法》指出,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存在问题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办法》明确了风险治理和管理责任,界定三道防线的具体范围和职责,特别是明确各级业务和管理部门均属于第一道防线范畴,要求在一级分行(省级分公司)及以上设置第二道防线的操作风险管理专岗。
  银行保险机构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包括各级业务和管理部门,是操作风险的直接承担者和管理者,负责各自领域内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第二道防线包括负责各级操作风险管理和计量的牵头部门,指导、监督第一道防线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第三道防线是各级内部审计部门,对第一、二道防线履职情况及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
  在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方面,《办法》做了进一步细化,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对操作风险进行全流程管理。《办法》规定了内部控制、业务连续性管理、数据安全、业务外包管理等操作风险控制、缓释措施的基本要求,建立操作风险情况和重大操作风险事件报告机制,应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等三大基础管理工具以及新型工具,强化变更管理。
  监管职责也有进一步完善。《办法》明确,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要检查评估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针对监管发现的有关问题,监管部门应当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及时整改。规定重大操作风险事件报告的具体要求。要求行业协会发挥自律和服务作用。
  上述负责人表示,《办法》将原有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整合为一,明确操作风险的治理和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基本要求、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监督管理等基本要求统一适用于银行和保险机构。
  不过,该负责人也指出,考虑到保险行业未将操作风险作为可量化风险进行管理,《办法》规定保险机构不适用风险计量、计提资本等方面要求,明确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再保险公司等参照执行。
  此外,本次修订《办法》的另一特点在于区分规模实行差异化监管:鼓励规模较大的机构提升运营韧性;不强制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但要求其相关信息系统应具备操作风险管理功能;明确规模较小机构的第二道防线部门可不设立操作风险管理专岗,并给予其在实施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和职责、风险管理基本要求方面两年过渡期。
  其中,规模较大的银行保险机构,是指按照并表调整后表内外资产(杠杆率分母)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含等值外币)及以上的银行机构,以及按照并表口径(境内外)表内总资产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含等值外币)及以上的保险机构。规模较小的银行保险机构是指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机构。
 
证监会拟调整完善北交所做市商准入门槛
 
  7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在资格准入方面,规定根据北交所特点,对北交所做市商门槛进行了调整完善。
  《特别规定》对专门申请北交所做市商资格的证券公司,在科创板做市商条件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有关资本实力和分类评价要求,净资本由100亿元调整至50亿元,连续三年分类评级为A调整至近三年中有一年为A且近一年为BB及以上。同时,新增更加符合北交所特点的两项指标,即在北交所保荐上市公司家数排名前20或最近一年新三板做市成交金额排名前20,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在规则衔接方面,为做好与《科创板做市规定》之间的衔接,《特别规定》明确,除准入条件外,关于证券公司准入程序、义务履行、做市商券源、风险管理、异常交易监控等其他规定,参照《科创板做市规定》执行。同时,依据《科创板做市规定》取得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的,仍可在北交所按照规定开展证券做市交易业务。
  另外,根据规则,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证券公司北交所股票做市业务实施监督管理,进行现场或非现场检查,并对有关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同时,授权北交所制定业务规则,规定做市商权利义务,并实施自律管理。
  北交所于今年3月正式引入做市交易机制,截至目前,北交所有14家做市商。
  《特别规定》的发布,有利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构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水平,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按照《特别规定》,将有新增的十多家证券公司进入做市商队伍,这对活跃北交所市场,完善投资者结构,增强北交所交易功能起到积极作用。
 
证监会明确上市公司“关键少数”不得以离婚等方式规避减持限制
 
  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出现多起上市公司股东因离婚分割所持公司股份事件,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质疑相关行为涉嫌“绕道减持”。对此,证监会7月28日表示,已关注到相关情况,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作为“关键少数”,应自觉规范减持行为,不得以离婚、解散清算、分立等任何方式规避减持限制。
  证监会指出,股份减持是股东享有的基本权利,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作为“关键少数”,在公司经营发展、治理运行中负有专门义务和特殊责任,应当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自觉规范减持行为,不得以离婚、解散清算、分立等任何方式规避减持限制。大股东、董监高因离婚、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终止、公司分立等形式分配股份的,各方应当持续共同遵守《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及交易所相关业务规则中关于股份减持的有关规定。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至少公告股东离婚分割股份8例,离婚后计划或实际减持股份9例。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督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发现违法违规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拟降至约13%
 
  据悉,中国结算8月3日宣布,拟自2023年10月起进一步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将该比例由现行的16%调降至平均接近13%,并正式实施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安排。
  差异化调降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是中国结算为提升结算参与人在货银对付改革中的获得感,制定的一项改革配套措施。具体安排为,中国结算根据各结算参与人的资金具体收付时点,对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进行差异化设定,对于付款时间较早及取款时间较晚的结算参与人收取更低的最低结算备付金。
  相较去年5月发布的《结算备付金管理办法》,此次中国结算在明确正式实施时间等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下调了差异化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的具体比例参数。
  其中,付款时间在9点前、11点前和11点后对应的付款比例分别由14%、16%、18%调降至13%、15%和16%,取款时间在9点前和9点后对应的取款比例分别由18%、14%调降至16%和13%;对于选择固定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计收方式的托管业务,其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由16%调降至15%。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结算调降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预计可向市场释放300亿元至400亿元资金规模,在确保结算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强化结算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升市场资金使用效率,助力提振市场信心。
 
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持仓规则
 
  7月31日,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持仓管理暂行规定》,系统性梳理了持仓管理框架体系和各项制度工具,厘清各项制度工具间的逻辑关系,增强了期货市场持仓管理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的监管透明度和监管效率。
  《暂行规定》共7章30条,重点对持仓限额、套期保值、大户持仓报告、持仓合并等基础制度的内涵、制定或调整原则、适用情形、各参与主体义务等作出规定。
  一是明确持仓限额的制定或调整原则、设定方法,规范交易行为。持仓限额制度用于确定某一时间或阶段,市场参与者在某一合约或品种上的最大持仓量,是期货市场为防范持仓过度集中导致市场操纵的基础。《暂行规定》综合现行做法和监管需要,对持仓限额制定或调整的考虑因素提出原则性要求,具体制定、调整和评估持仓限额仍由期货交易所负责;丰富持仓限额设定方式,为品种限仓、期货与期权联合限仓等预留空间;规范交易行为,要求市场参与者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规避持仓限额。
  二是对套期保值行为进行原则性规范,明确期货交易所的审批和管理义务。套期保值审批允许具有风险管理需求的交易者额外获得一定的持仓限额豁免,以在市场可承受范围内满足企业正常的风险管理需求。《暂行规定》对套期保值业务提出了一般性要求,包括套期保值持仓额度应当与交易者的风险管理活动规模、市场风险承受度等相匹配,交易应当遵循品种匹配、管理价格波动、期限匹配原则等。同时,尊重现行做法和一线监管实际,仍由期货交易所审批和调整套期保值持仓额度。此外,考虑到套期保值审批是基于交易者真实的套保需求、在持仓限额以外赋予交易者的额外权限,因此《暂行规定》对套期保值额度的获取和使用进行一定规范,禁止交易者以欺诈等方式获取套保额度,不得滥用套期保值额度。
  三是完善大户持仓报告制度,进一步充实报告内容,明确报告方义务。大户持仓报告制度要求达到报告标准的交易者报送持仓、资金等情况,是期货交易所了解交易者信息的重要途径。《暂行规定》对现行大户持仓报告制度相关安排进行明确,规定由期货交易所制定和调整报告标准、明确报告内容和程序,中介机构和交易者应当按要求报送信息。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发挥大户持仓报告制度作用,《暂行规定》授权期货交易所可以要求交易者报送参与境外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情况,以更加全面掌握交易者信息,提升监管有效性。
  四是对持仓合并的有关要求进行明确,同时对持仓合并豁免有关制度作出原则性安排。持仓合并是避免客户通过分仓突破持仓限额、形成持仓优势,进而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的重要制度保障。
  此外,为保持监管弹性,对持仓合并豁免作出原则性规定,《暂行规定》要求期货交易所结合持仓合并的具体情形建立相应的豁免制度。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指导期货交易所、行业机构认真落实《暂行规定》,不断完善期货市场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期货市场持仓行为,促进期货市场稳健运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部门出台推动轻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三部门7月28日联合发布《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简称《方案》)。《方案》提出,2023年至2024年轻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4%左右,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25万亿元。聚焦家居用品、塑料制品等轻工业领域重点行业分类施策,稳住基本盘,壮大新动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介绍,轻工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是工业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受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需求恢复承压等因素影响,轻工业增长面临一定困难。《方案》以稳增长为主线,以重点产业为抓手,提出着力稳住重点行业、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充分激发内需潜力、积极稳住出口优势、推动产业生态协调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等6方面任务。
  在着力稳住重点行业方面,明确实施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加快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等一系列举措。同时,聚焦老年用品、婴童用品、预制化食品等领域培育壮大新增长点。比如,提出培育老年用品产业园区、举办玩具和婴童用品创意设计大赛、实施推动食品工业预制化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举措。
  在强链稳链方面,《方案》明确优化轻工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针对家用电器、皮革、洗涤用品等行业薄弱环节,加快研制技术创新路线图和产业链图谱,推动行业关键原材料、零部件、装备技术突破。
  《方案》提出,组织行业和重点地区大力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全国行系列活动。开展“网上年货节”等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大力发展智能家居体验馆、智能电器生活馆、健康照明体验中心等新零售业态,联动线上线下拓展消费场景。培育升级50个规模300亿元以上轻工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政策要闻
 
▲我国对部分无人机及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7月3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无人机出口管制的两个公告,分别对部分无人机专用发动机、重要载荷、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民用反无人机系统等实施出口管制,对部分消费级无人机实施为期2年的临时出口管制,同时,禁止其他未列入管制的所有民用无人机出口用于军事目的。
  两个公告分别是《关于对部分无人机实施临时出口管制的公告》(下称《无人机管制公告》)《关于对无人机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下称《物项管制公告》)。上述公告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
  该发言人表示,高性能无人机具有一定军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惯例。2002年起,中国逐步对无人机实施出口管制,管制范围、技术标准与国际保持一致。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宽,部分高规格高性能的民用无人机转用军事风险不断上升。中国作为无人机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充分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适度扩大对无人机的出口管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地区。
  这位新闻发言人强调,中方始终认为,科技进步应当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政府坚定支持中国企业在民用领域开展无人机国际贸易与合作。需要指出的是,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只要用于合法民事用途,在履行相关程序后,都可以正常出口。未来,对于内部合规制度运行良好的出口企业,主管部门将积极采用通用许可等便利措施,支持企业合规出口。
 
▲国家有关部门印发通知进一步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据悉,为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增收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工作的通知》,就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近期,部分省份牛羊肉等农产品价格呈下跌趋势,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面临较大压力,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一些地区造成影响,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面临不少挑战。通知明确,要加强监测排查,深入分析研判。各地要聚焦监测对象、低收入人口、收入明显下降以及支出负担骤增的脱贫人口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通过面上排查和点上解剖等方式搞好跟踪监测。切实运行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通知明确,要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各地区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今年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东部地区要指导企业加强岗位开发,深化劳务协作,想方设法把脱贫人口稳在企业、稳在当地,稳住岗位、稳住收入。中西部地区要开展有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脱贫人口就业竞争力,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做好脱贫人口省内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
  通知指出,要促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稳定经营性收入。全面梳理排查帮扶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落实情况。切实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保障财产性收入。落实好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抓好项目设计和实施,切实发挥带动增收效益。及时落实帮扶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
  通知要求,各地要及时落实各类奖补政策,因地制宜创新产业就业奖补措施,引导脱贫户及时把产品变商品、实物变现金,鼓励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倡导勤劳致富,促进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此外,各级乡村振兴、对口协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谋划,把脱贫人口增收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要进村入户,全面掌握脱贫家庭情况,在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上发挥更大作用。
                       
  ▲公安部将调整优化超大特大城市落户政策
 
  8月3日,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加强制度供给、优化管理服务和严格安全监管提出26条具体措施,其中明确,调整优化超大、特大城市落户政策。
  《措施》提出,要健全以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调整优化超大、特大城市落户政策,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更好地解决进城普通劳动者的落户问题。进一步放宽集体户设立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取消人才市场、众创空间等单位设立集体户限制,推行乡镇(街道)或村(社区)设立公共集体户,便利各类人员落户。
  同时,探索户籍准入同城化。支持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试点实施灵活落户政策。对农村籍大学生、科技人才、退伍军人因实际居住、就业创业等申请落户的,可以迁入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近日指出,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把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同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要求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
 
国资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强调持续深化国企改革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近日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推动国资央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后劲。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深入领会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结合国资央企工作实际抓好落实。要推动中央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构建未来发展领先优势,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开门抓评估,全面检验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等成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国资央企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积极落实7月19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全力以赴做好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工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贡献力量。要紧跟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加强监测分析,指导中央企业积极拓市增收、控制成本、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等,加快打造高端化差异化竞争优势,努力做到行业领先,增强市场信心。要着眼长远,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后劲。要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上多作贡献,不折不扣解决好企业账款拖欠问题,携手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自主创新
 
浦东新区孵化载体全链升级高峰高原计划发布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浦东新区孵化载体全链升级高峰高原计划》(以下简称:"高峰高原计划")。该计划充分贯彻《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旨在持续完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服务效能,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持续提升孵化器服务能级和水平,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孵化器,着力提高孵化载体发现、培育、孵化、服务创新企业的能力,加快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高水平科创平台。
  "高峰高原计划"提出,到2025年,培育10家浦东"高峰"孵化器,带动100家载体升级成为"硬科技、强服务、广资源"的"高原"孵化器,打造一个创新资源丰沛、创新生态体系完善、具有国际影响力、千亿级产业规模的"科创核爆点"。
  强化创新集群 优化生态网络
  根据"高峰高原计划"目标,到2025年,浦东将孵化培育硬核科技企业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700家、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200家,全力强化"硬核聚焦、动能强劲"的创新集群。
  同时,全力优化"资源汇聚、多维赋能"的生态网络。到2025年,推动孵化载体建设30个高能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心、院所成果转移工作站等超前孵化技术基地。加强投育体系建设,推动100亿创新资本实质性参与孵化企业投资。
  在引领孵化升级新方向上,"高峰高原计划"指出,将着眼未来产业加快前瞻布局,包括重点关注脑科学、合成生物、数字孪生、量子科技、纳米材料、空天技术等未来产业,引导国有企业及国资载体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平台功能,加快面向新赛道超前布局。
  同时,围绕技术服务加快平台建设,着力强化"升级、自建、联建、联动"四大类型技术平台建设,引导已建平台的载体加大设备投入,进一步升级打造一批"研转孵投"一体化专业技术平台。并引导孵化载体聚焦细分产业领域,做实做优专业孵化,加快建设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的专业孵化器。聚焦本土发展特色,开展功能布局和服务资源供给;鼓励孵化载体数字化改造,支持探索虚拟"云孵化"创新模式,引导孵化载体对物理空间、资源要素等进行虚拟数字化改造。
  争取每个镇、每个特色产业园至少建有一家孵化载体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关键是抓好"从0到1到10到100"的创新全链条。浦东不断优化创新孵化体系、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孵化创新链上的中小科技企业,加速本土科研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构建起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在《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下,此次"高峰高原计划"将进一步着力壮大孵化主体新势力。
  包括构建战略科技力量孵化"先锋力",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战略科技力量的尖端引领作用,新建一批前沿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等超前孵化载体。发挥大院大所创新溢出效应,健全成果高效转化机制,实现创新成果就地转化。
  同时,夯实龙头企业孵化"内生力",鼓励世界五百强、上市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垂直型专业孵化器或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聚焦重点产业,引导GOI探索建立特色鲜明、模式超前的孵化赋能形式,促进赋能成效提质升级等。
  目前,浦东共授牌75个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赋能小微企业超过2600家。
根据"高峰高原计划",浦东将支持国资、集资主体盘活存量物业,加快释放优质孵化空间,并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新兴空间需求,实现1000万平方米以上厂房、研发等复合型产业空间载体的供给;并强化孵化载体与特色产业园区"双向衔接",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原则,分阶段推动各镇、各特色产业园孵化载体建设,争取每个镇、每个特色产业园至少建有一家孵化载体。
 
长沙吹响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号角
 
  8月2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发布《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和《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吹响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号角。
  《实施意见》提出,将长沙建设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增创发展新优势,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若干政策》聚焦重点工作,细化政策保障,加快推动《实施意见》确定的"七大工程"。
  目标:2030年初步建成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长沙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13%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6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领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五类研发企业(中心)200家以上,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人才总量350万,上市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4+4科创工程"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力争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科学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创新策源地,整体创新能力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0年,各类创新平台3000家以上,研发企业(中心)500家以上,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入国际价值链高端,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初步建成。
  未来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作出积极贡献。
  措施:实施"七大工程"
  根据《实施意见》,长沙重点实施"七大工程",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一是研发企业(中心)集聚工程,包括引育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引育领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扩能升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外资研发中心,设立保税研发中心。
  二是战略平台支撑工程,主要是深化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推进省"4+4科创工程",布局新型研发机构。
  三是创新能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湘江科学城集聚区、自贸区长沙片区集聚区,打造马栏山基地、科大金霞基地、大泽湖基地。
  四是产业集群赋能工程,包括赋能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数字、新材料、视频文创、现代种业等优势产业升级,支撑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壮大,引领未来材料、未来计算、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培育。
  五是成果转化增效工程,进一步发挥高校院所优势,搭建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应用场景,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强化区域创新协同。
  六是科技人才强基工程,积极培引高层次科技人才,着力发挥湘商、校友作用,培育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优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七是创新环境优化工程,充分发挥城市宜居宜业独特优势,提升保税和跨境研发便利化水平,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引育高端智库和服务机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保障:20条具体措施
  《若干政策》从集聚研发企业(中心)、打造战略创新平台等六个方面推出20条具体措施,助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集聚研发企业(中心)方面共4条措施,把引育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放在首位,并引育领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扩能升级企业研发中心、引育外资研发中心和保税研发中心。
  强化科技赋能产业方面共5条措施,包括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创新产品应用场景建设,科技金融支撑及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创新平台重点片区建设发展有3条措施,分别是支持先行先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用地供给和财税支持。
  加快创新要素资源集聚方面共4条措施,包括大力引育高端人才,优化人才服务,支持开展国际和区域创新合作,畅通项目招引渠道。
  这20条具体措施可以说条条都是"干货",如,对在长沙落地的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按"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0亿元支持,并按每年研发投入增量部分的10%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新建外资研发中心和保税研发中心,按投资的10%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万元支持;对新获批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按投资的10%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等。
 
节能减排
 
绿色电力证书成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唯一证明
 
  8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
  《通知》指出,绿色电力证书(下称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可再生能源电量核发绿证,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
  《通知》规定,对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对存量常规水电项目,暂不核发可交易绿证,相应的绿证随电量直接无偿划转。对今年1月1日(含)以后新投产的完全市场化常规水电项目,核发可交易绿证。
  《通知》还明确,绿证可依托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以及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开展交易,适时拓展至国家认可的其他交易平台,绿证交易信息应实时同步至核发机构。现阶段可交易绿证仅可交易一次。
 
市场监管总局启动碳排放计量审查试点
 
  据悉,为切实帮扶企业解决节能降碳的计量难题,推广先进的节能降碳计量管理理念和技术,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提供计量支撑,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山东部署开展启动碳排放计量审查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和《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积极开展碳排放计量审查试点探索,为建立完善碳计量管理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碳排放计量审查工作提供实践经验。
  总局要求,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审查试点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纳入碳排放计量审查范围的排放单位,对审查人员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按照地方碳排放计量审查规范开展碳排放计量审查工作。发挥相关计量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通过审查引导企业合理配备和使用碳排放计量器具,加强碳排放计量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不断完善碳计量管理体系,提升碳计量能力和水平。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快建立完善防范风险化解机制,注重舆论引导,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做法,确保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山东省完善居民电动汽车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
 
  近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居民电动汽车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根据《通知》,山东省将把电动汽车充电峰谷分为深谷、低谷、平时、高峰和尖峰五个时段,在深谷时段电价为每千瓦时0.222元、低谷时段为0.385元、平时段为0.555元、高峰时段为0.585元、尖峰时段为0.888元。
  "一方面,现行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电价政策与当前市场反映的价格信号不相适应;另一方面,电动汽车消费高速增长,晚高峰用电紧张状况对电网保供带来较大压力。"省发展改革委价格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完善居民电动汽车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鼓励居民用户参与电力移峰填谷,有利于山东新能源消纳和能源保供工作。
  此次政策的实施范围为在居民家庭住宅,以及居民住宅小区、农村社区等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用户设置的,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直接抄表和收费到户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根据《通知》,2023年居民电动汽车充电桩峰谷时段由省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自2024年1月1日起,除低谷时段23:00-7:00外,授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根据山东电网电力供需状况、系统用电负荷特性、系统调节能力等因素确定其他峰谷各时段,并向社会公布。
  《通知》还明确,居民电动汽车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由居民用户自愿选择,电网企业免费更换分时电能表,调整后的电价政策自申请次月起执行,以年度为周期,1年内不作调整。不选择的,仍按原方式计价。向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的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价格政策,继续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完善后的分时电价政策自2023年9月1日起执行。
 
山东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据报道,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能源局日前联合发布《2023年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方案》。提出年内山东将重点开展"优供给、促消费、建设施、拓场景、强服务"五大行动和10项重点任务,力争省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销量增长10%以上,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45万台以上。
  聚焦优化新能源商用车供给,支持中国重汽、潍柴新能源商用车、中通客车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载货微面、中大面、微卡、轻卡、皮卡、中小型客车等新能源汽车,针对性研发生产经济实用的"大空间、长续航、多用途"载货车型。新能源乘用车方面,在国家新能源汽车下乡车企和车型目录基础上,对全省相关厂家和车型进行全面梳理,发布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下乡产品目录。
  采取"线下+云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30场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下乡巡展活动。"线下"主要开展自驾巡游、网络车市、好品汽车大集等活动,举办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促销、团购、置换等。"云上"开展"云上"促销、直播售车等活动,实现"线下""云上"联动。
  进一步提高乡镇公共充电站覆盖率,推动新建的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等建设公共充电桩和换电设施,并选取部分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乡村开展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推动具备安装条件的居住社区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电车位,建立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社区分时共享机制。
  发挥山东省在新能源载货汽车领域的竞争优势,加大拓展新场景应用,在交通物流领域,重点推广新能源轻卡、中卡;在城市配送领域,重点推广应用载货中面、大面和微卡;在邮政快递领域,重点推广应用载货微面和中面;在产业园区领域,重点推广应用载货微卡、轻卡产品。
  统筹布局县域销售网点,设立多品牌联合的营业网点和体验中心,建立配套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引导车企及第三方服务企业加快布局售后服务站或流动维修站、农村维修点,缓解用户使用顾虑。
 
劳动用工
 
上海发布"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指引
 
  据悉,为深入贯彻实施《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落实上海市《关于"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上海市"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指引》。
  《指引》明确,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将基层就业服务融入党建,全面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使服务阵地延伸到家门口,将服务队伍沉入网格里,把就业服务及时送到社区居民手中。
  《指引》要求,各区要精准锁定重点群体人数多、就业帮扶需求大的区域,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片区)层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社工站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内部共享空间,嵌入式设立社区就业服务站点,满足重点群体就业服务需求。到2023年底,确保每个街镇至少建设或试点1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
  《指引》对社区就业服务站点的冠名标识、站点布局、设施人员配备、服务流程等予以了细化,同时,重点明确了社区就业服务站点的六项基本功能:就业需求排摸。就业服务人员走访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服务对象,形成个性化就业服务档案,动态更新服务对象就业失业状态,跟进提供服务。就业岗位筹集。筹集社区周边用工企业、个体工商户、家政企业和平台企业岗位,开发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收集岗位信息,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就业供需匹配。提供岗位信息查询和推荐服务,上门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开展职业指导,指导帮办就业参保登记。就业能力提升。宣传推介职业技能培训,提供针对性个性化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政策解读,指导劳动者选择适需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使用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功能。就业援助帮扶。服务站点定期开展调查排摸,实行重点群体就业政策"一对一"帮办机制,协助帮办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申请、补贴申领等手续,确保政策应享尽享、补贴应发尽发。创业指导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帮扶指导,提供专家预约咨询或者坐诊服务,为创业者答疑解惑。
  《指引》还就加强组织保障、队伍保障、数字赋能、资金保障、宣传推广等保障措施作了要求。
 
重庆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
 
  据悉,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发布19条举措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全力促发展惠民生。
  这19条举措具体包括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强化帮扶兜牢民生底线、加大组织保障力度4个方面。
  在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方面,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扩岗政策支持,对每个重点企业配备1名就业服务专员,建立岗位收集、技能培训、送工上岗联动机制。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运用"直补快办"等模式,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稳岗扩岗服务和贷款业务。创新设立"稳岗贷"系列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向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放"稳岗贷",给予原则上不超过4%的优惠贷款利率,支持其稳岗扩岗。
  打造特色街区,培育夜市经济、创意经济,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创业需求,支持其创办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项目,从事创意经济、个性化定制化文化业态等特色经营,并给予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等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对10万元以内的个人贷款落实免除反担保要求,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和呆账核销机制。
  在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方面,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标准为2000元/人。
  稳定"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2023年招募规模在3400人以上。按需开发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面向高校毕业生比例不低于35%。
  实施2023年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广泛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募集不少于7万个青年见习岗位,对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给予每人每月1300元的见习补贴,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补贴可提高至每人每月1500元,用于支付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费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等。
  在强化帮扶兜牢民生底线方面,对企业招用重庆市户籍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标准为2000元/人。
  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全面落实务工交通补助等政策,鼓励脱贫人口外出就业。支持建设一批就业帮扶车间、就业帮扶基地等载体,增加就近就业岗位。
  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做好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等常规性保障和生活待遇发放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失业人员及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
  开展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试点,在充分就业社区(村)基础上,创建一批高质量充分就业试验区县和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村),对高质量充分就业试验区县给予资金和项目倾斜,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村)给予2万元/个的一次性奖补,用于开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四家猪企因"互不挖人公约"被约谈  
 
  7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和《禁止垄断协议规定》有关规定,约谈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002714.SZ)、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股份,300498.SZ)、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胞胎)、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大)等四家生猪养殖企业。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2023年6月20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双胞胎、正大四家企业作为发起人,签署《互不挖人公约》,倡议不挖人、不拆台等,有违《反垄断法》精神,不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对上述四家生猪养殖企业进行约谈。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出,保护和促进劳动力市场公平竞争,有助于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对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健全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约谈会要求,上述四家企业要高度重视《互不挖人公约》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一是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主动抓好整改,消除行为危害后果,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二是深刻吸取教训,对照反垄断法及配套规定排查反垄断合规风险,全面自查自纠;三是加强合规管理,完善合规制度建设,切实提升反垄断合规意识和能力。
  据报道,6月20日,在牧原集团开放日第十八届养猪节共创共享论坛上,牧原股份与温氏股份、双胞胎集团、正大股份等四家生猪养殖巨头联合发布了《互不挖人公约》。公约称:"为减少内卷,文明发展,我倡议:不挖人,不拆台。如有违约,加倍反制。"
  针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约谈,四家猪企7月31日发布声明称:诚恳接受约谈中指出的问题,将立即整改,消除影响,同时为避免造成误解,决定撤销该倡议。支持行业内人才自由流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分析认为,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公开公平公正,生猪养殖巨头私下签订相关协议最大的问题是阻碍竞争。如果一家企业单独对外宣布不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这一行为并不违法。但如果几家行业巨头共同提出并实施互不挖人公约,这种行为本质就是一种操纵薪酬价格的联盟,可能会导致企业员工在与企业博弈时无法获得公平的薪酬待遇,损害了其合法权益。
  有关统计显示,2022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双胞胎集团以及正大股份分别出栏生猪6120.1万头、1790.86万头、933万头和850万头,合计占当年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近14%。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业务灵魂人物吴新宙离职
 
  8月2日晚间,小鹏汽车(NYSE:XPEV/ 09868.HK )公司董事长何小鹏宣布,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副总裁吴新宙离职,其职位由该中心原高级总监李力耘接任。此外,公司自动驾驶中心AI负责人刘兰个川也已离职。
  何小鹏称,公司将面向AI重构智能驾驶团队,从"软件定义汽车"变为"AI定义汽车",整合原智能驾驶、座舱、机器大脑等板块,他本人将亲自带领该团队。
  吴新宙被认为是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业务的灵魂人物,也是备受业内认可的自动驾驶顶级人才。在他主导下,小鹏汽车智能驾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
  吴新宙并未详细解释离职原因。消息人士透露,他将加入英伟达并负责自动驾驶业务。
 
达达集团首席技术官杨骏辞职
 
  7月31日晚间,即时物流达达集团宣布,首席技术官杨骏辞职。
  达达集团称,杨骏辞职是出于个人原因,与公司在业务、财务、会计或任何其他事务上,无任何分歧。
  杨骏是达达集团的联合创始人,自达达集团成立以来一直担任首席技术官,负责达达集团的技术、产品、数据和企业战略。他于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担任达达集团董事。据悉,杨骏持有达达1344万股。
  在加入达达集团之前,杨骏于2014年至2015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Square 担任增长工程团队负责人,负责用于用户增长战略和实施。在此之前,他曾于2010年至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Facebook 担任工程经理,负责用户增长和广告优化,并从2008年起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Google 担任工程师至2009年,杨骏获得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专家论坛
 
逄锦聚提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的努力方向
 
  据悉,北京日报日前刊发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撰写的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关于世界和时代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马克思关于所处资产阶级时代的判断,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国家,而是以英国为典型,放眼全世界。在同一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仔细研究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可以发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和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揭示,不仅以个别国家为典型,也是基于对整个资产阶级时代分析和把握基础之上的。
  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处的时代相比,显然发生了变化。列宁很重视这样的变化,指出:“帝国主义是作为一般资本主义基本特性的发展和直接继续而生长起来的。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阶段,资本主义的某些基本特性开始转化成自己的对立面,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时代的特点已经全面形成和暴露出来的时候,资本主义才变成了资本帝国主义。”“我们已经看到,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因为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且正是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必须特别指出能够说明我们研究的这个时代的垄断的四种主要形式,或垄断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表现。”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世界所处时代的认识,从毛泽东开始的几代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对世界和时代的把握,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重大历史决议都对国内外形势进行阐述,对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加以把握。以党的二十大为例,大会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创立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分析把握其出现的各种变化及其本质,深化对资本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的规律性认识。”我们必须“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顾海良曾经从广义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十分深刻的概括和分析:“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度重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深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理论探索;以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新一轮科学技术和经济政治格局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众多不稳定不确定经济政治社会因素为背景,创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在理论特征、理论品质、历史承续、时代课题、思想精粹和基本立场等方面深透理解和深湛把握中,升华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魅力和思想智慧。”但是,需要看到,相对于我国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而言,对于在立足中国实际的同时,以世界的视野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研究,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进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更加给全人类带来福音,使构建起来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而且也为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的努力方向
  以世界历史的全球视野,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研究,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加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经济学的世界立场。
  二是加强对当今时代特征、发展变化和世界经济运动规律的研究。时代总是不断前进的,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在前进中呈现的基本特征,是科学引领世界前进的前提和基础。世界经济运动是有规律的,研究国别经济的特殊性并从多国经济特殊性中把握世界经济运动的一般性,有利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明确前进方向,坚定站到历史正确的一边,引领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对现代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研究。当代世界的一个客观事实是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存。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作出经典的论述,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还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如何认识马克思恩格斯这些论断的当代价值,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借鉴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有益经验和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成分,如何认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南北问题和东西问题都是世界和时代发展中提出的重大课题。
  四是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世界市场的存在和运行状况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开放的中国而言,认真研究并把握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国际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外贸市场、产业链、供应链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站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时代发展的总体高度,以全球视野研究当代世界和时代的基本特征、经济社会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历史责任。承担这一历史责任是中国经济学所有学科的共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责无旁贷,应当一马当先。
 
叶振宇:明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重点方向
 
《经济日报》8月2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叶振宇撰写的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推动产业全球布局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要求“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基本盘”。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点方向,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重要且必要。
  把握趋势性变化
  我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产业体系完备,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造能力,部分装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产业“大集中、小分散、结网络”格局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少数几个基础好、配套完善、接近国际市场的地区,同时也广泛分布在各级大中小城市,布局正在从沿海向内陆城市转移扩散,并通过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相互联系和跨区域互动,逐渐形成以城市群、都市圈及重要交通通道为依托的“组团延伸—带状扩展—网络联结”的格局。
  总体上看,我国现有基础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与此同时,产业布局也呈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趋势性变化。
  制造业出现国内国际“双转移”趋势。受要素成本上升、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性制造业出现了自东向西转移和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区扩散的趋势,钢铁、石化等行业大型生产基地沿海布局趋势明显。同时,制造业“走出去”的态势也日益凸显,推动我国制造业布局从国内向国际拓展,产业链配套日趋国际化、复杂化。
  产业集聚优势日益显著。传统产业集群正转向追求质量高、性价比高的发展阶段,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推动传统产业集群通过嫁接新技术、开辟电商销售渠道、瞄准差异化细分市场、探索个性化定制等途径加快转型升级。一些地方把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平台载体为牵引带动一批关联企业协同集聚。同时,产业园区作为制造业发展和区域产业协作的主要载体,也正在经历业态更新、产城融合、集约发展的转型升级过程。
  技术进步与现代交通方式改变传统布局。随着发达的高速铁路网建成、县县通高速逐步推进以及数字技术大规模应用,我国产业布局范围更大、伸缩性更强,以往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地区也能够获得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步入快速工业化进程。同时,技术进步与现代交通方式变革的叠加效应正在改变制造业传统布局模式和组织方式。数字技术与先进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和迭代创新,广泛应用到传统制造业领域,增加了产业布局的灵活性、复杂性和集约性,正在孕育数字生产力布局新形态。
  找准发力关键点
  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面临一些结构性、体制性和全球性问题。一方面,周期性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产业结构雷同,比较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地区之间在资源投入、利益协调分配等方面尚未形成凝聚共识、便于操作、稳定高效的路径,各地开展区域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经贸摩擦、地缘冲突等使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挑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断链”“缺链”风险上升。此外,产业布局绿色化、集约化转型也存在难点。中西部地区应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园区应如何改变长期粗放式发展的状况,这些难题都需要有效解决。对此,要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同时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从多个层面入手找准着力点,切实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一是完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是引导要素配置的“信号”,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反映要素稀缺程度,也有利于引导要素优化配置。需继续完善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水、电、气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让市场能较好调节要素价格,降低要素配置成本,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是积极探索产业布局的市场化机制。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国产业布局的主要空间载体。从产业园区入手推动产业布局方面的市场化探索,既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又适应地方发展实践的需要。要从市场化途径探索产业布局方面的机制创新,促进各类形式的跨区域产业合作,有效遏制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强化园区整合,有效推动不同园区实现政策、空间、利益共享,逐渐改变不同园区重复布局、恶性竞争的状况,进而形成错位竞争、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要深化园区合作,可考虑共同出资设立平台型园区运营企业,进而推动产业园区共建共享,通过市场化机制确保共建园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三是构建点线面高效组合的大国产业空间布局体系。从全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看,依托横向经济带和城市群、都市圈等重点区域,推进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的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是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关键举措。要着力构建纵横结合、多点支撑的制造业布局体系,推动制造业面向国内需求和实现更多国内配套,形成更有韧性、更为安全的产业体系;着力解决产业不合理分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既要规划建设纵深拓展、产业梯度转移、横向多层次合作的经济带,使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更大回旋余地,又要构建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的开放型区域产业体系,打破行政分割,深化产业对接协作,促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内各城市相对封闭的产业体系加速融合。
  四是提升全球战略布局能力。从能力建设出发,着力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组织严密、富有竞争力的大国产业优势。我国产业集群数量众多、发展层次差异较大,宜采取分类支持策略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对于市场占有率较高、工艺技术成熟的传统产业集群,可引导其向创新型集群转型升级;对于技术积累能力较强、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市场支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要创造条件,改善创新环境,将其培育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总的来看,需在不同行业培育一批优秀的世界一流企业,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更有力掌握市场话语权、规则制定权和创新主导权。
  此外,还应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和可能情况,从国家战略安全高度出发,继续完善有关政策,实施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
 
中小企业
 
两部门连发6项税优政策护航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
 
  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连发6个税费优惠文件,延续完善相关政策,护航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初创科技型企业发展。
  这6个文件具体包括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关税费政策的公告》《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关于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关于延续执行农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担保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关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关于延续执行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有关政策条件的公告》,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初创科技型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主体,护航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夯实经济复苏基础、保持经济活力韧性的必要一环。目前,多个面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税费优惠政策将于今年底到期,为进一步支持相关企业发展,财政部、税务总局通过上述政策将相关优惠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
  相关政策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和教育附加费等。如,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资源税(不含水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等。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孙鲲鹏指出,两部门密集发布的政策,涉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融资和生产经营的多个方面,尤其是关注到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这对于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恢复市场主体活力能够起到直接的效果。
 
五部门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
 
  8月1日,工信部、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的通知》(简称《通知》),鼓励金融机构"一链一策"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金融支持举措。同时,优化上市培育策略,建立上市企业后备库,联合证券交易所等专业机构,对入库企业进行批量"诊断",实施"靶向"改进。
  《通知》指出,选择重点产业链,构建融资促进生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对接协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一链一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金融支持举措。
  优化授信服务策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重点满足链上中小微企业生产运行、数字化转型、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融资需求。完善融资增信策略,优化担保服务模式。同时,完善融资增信策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对符合条件的链上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支持。
  《通知》还指出,要优化上市培育策略,助力对接资本市场。各地工信主管部门摸排链上中小微企业上市意愿、经营情况等,建立上市企业后备库。联合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等专业机构,对入库企业进行批量"诊断",研判企业上市、挂牌成熟度,协助企业找准板块定位,实施"靶向"改进。
  同时,还要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鼓励基于区域性股权市场打造属地化直接融资服务基地。推动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参与上市培育工作,根据企业发展阶段提供差异化服务,协助中小微企业更好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上海发布专精特新企业指数报告
 
  7月28日,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德勤中国联合发布《2023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报告》(简称《报告》),披露了全国首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
  《报告》显示,从区域比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重庆、杭州、武汉、成都、天津、苏州。综合来看,上海市的专精特新综合指标表现最优,并且在报告选取的各项"五力"指标上位列前三。但排名紧随其后的领先城市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例如,深圳、苏州在活跃力、成长力、引领力方面超越上海市。
  另外,《报告》显示接近八成的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来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涵盖了上海市构建的"3+6+新赛道"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属于三大先导产业的企业占13.4%,属于六大重点产业的占91%,约占六分之一的企业布局了新赛道。
  德勤中国合伙人陈岚介绍,从资本市场参与深度来看,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更高的发展规模、创新投入和资本市场参与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接近1.5亿元,几乎是专精特新企业平均数的2倍;有效发明专利达23个,超过专精特新企业平均个数的3倍;A股上市企业的占比达10%,新三板挂牌达15%,一级市场融资超过60%,高于全国平均专精特新企业的资本市场参与度。
  上海市中小企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卫丙戊表示,上海从2010年就开始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需要来自政府的培育支持,还需要科技界、资本圈、产业界等各方给予支持。
  据上海国创中心理事长黄岩介绍,《报告》前期经过了半年多的调研和准备,同时加入了上海提出的"3+6+新赛道"的评价指标,而这些是在原有统计口径中是没有的。"我们也需要把上海第四批之前的4000多家企业打定义、打标签来梳理到底哪些是属于低碳环保,哪些属于源宇宙,哪些属于数字经济。"
  在黄岩看来,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在融资方式与途径、"大中小"融通、创新资源集聚、标准化制定、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还需要加强支持和创新突破。"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亟待打造'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三位一体式生态赋能体系,通过引导联合链主、龙头企业,集聚专精特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各类服务机构与要素方,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打通难点、补足短板、加速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上海有353家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技术中心,574家企业开展市级专利工作试点;309家企业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占全市建站数量48.3%。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79家,总市值约1.5万亿元,融资额约1956亿元,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专精特新企业。
 
调查分析
 
华南美国商会称九成受访企业已不同程度从疫情重创中恢复
 
  据报道,在2022年底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外资企业在中国各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大幅反弹。华南美国商会8月2日发布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变动的影响》年中报告显示,92%的受访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从新冠疫情的重创中恢复,过半美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Harley Seyedin)表示:"我们的报告显示,中国经济缓慢但稳定复苏,一如既往,中国经济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此次共计185家企业参与问卷调查,其中49%是美资企业,21%为中资企业,余下来自其他国家。《年中报告》着重剖析了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变动后六个月,对在华企业运营产生的影响。
  根据该份报告,92%的受访企业已从疫情影响中完全或基本恢复;近半受访企业2023年一季度在华营收显著增加或少量增加,当中包括64%的中资企业和38%的美资企业。
  六成受访企业对中国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超过三分之二(68%)的受访企业表示2023年在华预算再投资计划保持不变,32%的受访企业计划扩大不同规模的再投资。
  相较去年,企业2023年在华经营情况明显好转,近半(49%)受访企业表示在华营收显著增加或少量增加,该比例相较去年增长16%。
  几乎所有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变化对运营产生积极影响。此外,近半(49%)受访企业认为中国整体营商环境有了很大程度或一定程度的提升;近八成受访企业认为《关于进一步调整外国人来华签证及入境政策的通知》"很有帮助"或"较有帮助"。
  华南美国商会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非营利性商业机构,拥有超过2300家外资企业会员,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外事商会组织。该商会每年均会发布《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
 
经贸态势
 
俄罗斯延长大米出口禁令至今年年底
 
  据报道,俄罗斯政府7月29日宣布,俄方已决定继续临时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期限至今年12月31日,“以保障国内市场稳定”。
  俄政府说,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不受该禁令影响。另外,俄方可将大米作为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或在“国际中转运输框架”下运往国外。
  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
  据报道,俄大米主要产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一座水电设施2021年4月发生事故,导致当年大米产量大幅下降,引发市场恐慌。为了保障国内市场供应,俄罗斯从2022年7月1日开始临时禁止出口大米,有效期至同年12月31日,后延长至今年6月30日。俄罗斯农业部6月提议将禁令有效期延至年底。7月29日,俄罗斯政府决定临时禁止大米出口至2023年12月31日。
  另据悉,在俄罗斯外交部7月17日就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发表的声明称该协议将在18日失效后,全球主要粮食玉米、小麦和大豆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欧洲商业协会呼吁拒绝对俄罗斯金属铝的制裁
 
  7月30日,欧洲铝消费者联合会发表声明称,包括该组织在内的、代表铝消费者的五个欧盟商业协会呼吁伦敦金属交易所拒绝对俄罗斯未加工铝实施制裁。
  声明称,在当前欧洲"巨大的金属赤字"、能源价格高企和通货膨胀的背景下,这样的制裁将是"自杀"。
声明还称,制裁俄罗斯铝的行为是"既得利益集团明显的市场操纵",因为这些制裁的要求是由俄罗斯铝业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其他主要金属生产商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非市场做法将欧洲变成一个垄断市场。
 
俄非决定建立对话伙伴机制
 
  据报道,俄罗斯与非洲多国7月28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通过一份宣言,决定建立对话伙伴机制,以持续进行互动。
  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俄罗斯-非洲峰会当晚闭幕。俄罗斯总统普京与非洲多国元首通过一份宣言,内容涉及双方在政治、安全、经贸、粮食、能源等诸多领域的合作。
  宣言说,俄非将建立对话伙伴机制,便于俄外交部、非洲国家外交部和非洲联盟之间定期进行政治磋商;将建立高级别常设对话机制,以协调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以及解决与粮食和信息安全有关的问题等。
  与会领导人约定,每三年举办一次俄非峰会,每年举办一次俄非议会会议。
  此外,与会领导人还分别通过有关防止太空军备竞赛、确保信息安全领域合作、加强反恐合作的3份文件,以及俄罗斯-非洲伙伴关系论坛2023年至2026年行动计划。
  首届俄非峰会2019年10月在俄罗斯索契举办,重点探讨俄非在政治、安全和经济等领域合作。
 
投资视点
 
重庆出台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
 
  据悉,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等"渝西八区",将是重庆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7月21日,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2023-2027年)》(下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7年,渝西地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1.4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2年累计下降1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提高到87%、65%,产业园区工业用地单位产出强度提高至75亿元/平方公里,初步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按照《计划》,渝西地区主要的产业方向,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和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两个目标,大力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面向重庆中心城区和成都市的整车、整机、整装积极发展整零配套,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其中,在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方面,渝西地区将加快做强做大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及零部件;推动现有燃油汽车配套企业加快转型,开发适用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车型的覆盖件、结构件等配套产品;大力发展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业态。
  另外渝西地区还将重点培育一批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包括4000亿级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2000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1500亿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1500亿级先进材料、1500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1000亿级轻纺、1500亿级新能源及新型储能、500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细分产品、600亿级高端摩托车等产业集群。
  《计划》还提出,渝西地区每个区应确立不超过2个主导产业,同时确立若干特色产业进行布局。比如,江津可优先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与零部件、新能源技术装备产品,特色发展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农机装备等;合川可优先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火锅食材,特色发展摩托车、现代中药、信创与网络安全等。
  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等多个市级部门还将协同推动,在培育产业生态、建设园区载体、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为渝西地区提供助力,增强该区域产业创研能力,同步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推进数智赋能、推动绿色发展和培育优质市场主体。
 
河南省出台金融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7月31日,河南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印发《河南省金融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支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促进全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办法》明确了资金支持范围和标准,重点支持两大方向:一是支持开展多元化融资,扩大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二是促进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满足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
  在支持开展多元化融资、扩大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方面,《办法》明确,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上年度贷款增量、贷款增速排名,对贷款增量前5位和贷款增速前5位每家奖励不超过100万元,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河南省的信贷投放力度。
  同时,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省内企业在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或在境外主流资本市场上市并实现融资的,或在省外并购上市并将注册地迁回河南省的,给予不超过300万元奖励。对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并实现股权融资的省内企业,按照不超过融资额的1%对挂牌企业进行补助,每户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
  在促进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满足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方面,《办法》提出,支持实施引金入豫工程。对在河南省新设立的法人金融机构,按实收资本1%给予不超过200万元开办费补助;对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河南省设立的省级分支机构,给予不超过200万元补助。对省外银行、保险、证券金融机构在省内开设省辖市分支机构,按照每家不超过10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在脱贫县设立分支机构,按照每家不超过5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
  此外,对河南省银行、保险、证券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省外设立一级分支机构,按照每家不超过10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在河南省省辖市、脱贫县设立分支机构,按照每家不超过5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批高质量发展需求清单发布
 
  7月31日,2023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暨示范区全链接大会在上海青浦举办。会上,示范区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集中发布政府需求、企业协作、企业能力和中高端人才需求等四张高质量发展清单,共推出340项合作事项、298个优质岗位。
  本次发布的政府需求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及创新集群打造、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治理及人居品质提升3个方面,如西岑科创中心、嘉善高铁南站站前TOD项目等需求发布,旨在对接市场优质资源加快建设。
  企业协同需求主要聚焦企业能够赋能示范区的上下游协作、技术联合攻关、系统解决方案征集、项目融资需求等重点领域,企业能力需求则主要聚焦企业特色产品、特色服务、专项解决方案等领域。如大会上发布的卫星定位小型化天线技术攻关、电子纸全产业链、电子设备精密零部件、天线及智能网联产品等需求,将进一步增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紧密链接,增强示范区创新活力。
  中高端人才清单聚焦三地中高端紧缺专业技术、中高级管理人才等需求,为示范区建设广招贤才。
  会上,青浦区共发布包括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在内的34项政府需求清单、34项企业协同需求清单、42项企业能力清单及103个高端紧缺岗位的人才需求清单。
  吴江区共发布34项政府需求清单、35项企业协同需求清单、50项企业能力清单、79项高端紧缺人才需求清单。
  嘉善县发布了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35项政府需求清单、36项企业协同需求清单、40项企业能力清单,推出了116个岗位超200人的人才需求。
 
浙江14部门出台43条政策措施促进个体经济发展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改委、司法厅等14部门联合出台《浙江省大力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从降本减费、要素支持、营商环境、发展保障四个方面提出43条政策举措,全力解决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需求。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早在2022 年,就率先出台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25条政策,今年5月,又出台了《全面贯彻〈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 推动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当前,全省个体工商户发展总体平稳,但在降本提质、要素支持、营商环境等方面仍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14部门出台《若干政策》是对国务院《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的全面落实,也是对《若干意见》的细化落地,形成个体工商户常态化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减负担、增支持、优服务、强信心,推动浙江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若干政策》从降本减费、要素支持、营商环境、发展保障四个方面提出43条政策举措,聚焦当前个体工商户在经营成本、要素支持、发展环境、服务保障等方面迫切的政策需求,提出了有现实针对性的制度安排。
  在降低个体经济发展成本方面,主要包括减税降费、降低水电气使用成本、社保缓缴、减免检验检测费用等11项措施,帮助个体工商户降低成本负担,减轻经营压力。其中,明确减征个体工商户和"个转企"企业部分所得税。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转企"后属于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执行时间至2024年12月31日。
  在完善个体经济发展要素方面,主要包括开展促消费专项行动、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发展灵活用工服务、增加经营场所供给、降低支付手续费用、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强信贷支持、发展创业担保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完善外汇业务、优化保险产品和服务等10项措施,多维度强化个体工商户发展要素支持,提升个体经济发展质量。
  在优化个体经济发展环境方面,主要从优化营商环境、便利登记服务、优化监管模式、支持线上经营、文旅主体发展等方面提出10项措施,打造更有利于个体工商户发展的环境,形成支持个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强化个体经济发展保障方面,主要从"小个专"党建、质量服务、品牌创建、知识产权保护、创业服务、分型分类培育、表彰激励、监测分析等方面提出12项措施,形成多层次服务保障体系,为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此外,针对新产业新业态的个体工商户在线上经营、资金扶持、创业辅导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若干政策》提出系列举措,包括开展促消费专项行动、支持线上平台经营和网络直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发展灵活用工服务等。
 
广东以制造业为重点多举措扩大外资流入
 
  8月3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通过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投资服务、引导投资方向三大方面措施,进一步扩大外资流入,稳定外商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更好发挥外资在广东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金融支持
  《若干措施》显示,广东将深入实施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推进制造业领域开放举措落地见效。落实基于内地与港澳台之间签订的经济合作协定,推动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台投资领域开放。符合条件的港澳台居民可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
  广东拟加快推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推进广州南沙开展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推动在电信、金融、科研和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实现更大力度的开放。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开展全国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工作,推动制定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高标准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广东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推动清理取消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经营运行、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内外资不一致管理措施,确保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同等适用于外资企业。
  广东还将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深化自由贸易(FT)账户、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及时依法与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共享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和项目信息,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积极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政银合作信贷产品,加大对制造业融资力度。
  引导投资方向
  《若干措施》提出,要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外商投资质量,具体包括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支持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支持外商投资研发创新、加快外商投资绿色低碳升级等。
  广东将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及配套政策,引导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对目录范围内的外商投资项目(含增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以及按合同随前述设备进口的技术和配套件、备件,按规定予以免征关税。鼓励外资充分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型储能、高端基础零部件、先进材料、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智慧养老等新赛道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投资。
  全面落实省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奖励、先进制造业普惠性投资奖励,支持各地市引进包括外资项目在内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围绕前沿领域、国家及广东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基础研究,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开放式新平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研发数据、物资等依法顺畅跨境流动,知识产权转让与技术进出口,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聘用等创造良好条件。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落实国家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发生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支出可享受税前加计扣除,采购设备按照规定享受免退税优惠政策。
  此外,广东还将出台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措施,鼓励外商投资新能源、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等领域;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参与绿色低碳领域相关标准制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主动开展生产经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价,积极申领广东碳标签;鼓励广东碳市场控排企业之外的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广东碳交易;支持外商投资开发绿色技术、设计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做能效、水效等方面的"领跑者"。
 
广州出台20条举措促民营经济发展
 
  8月2日,广州发布《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聚焦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出台20条具体举措。
  《若干措施》提出,进一步鼓励银行加大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鼓励银行为民营科技企业量身订制服务方案,打造专属科技信贷产品;加大信用融资产品创新力度,助力提高企业融资便利度和获得感。
  围绕企业融资、市场机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问题瓶颈,《若干措施》强调发挥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科技金融、企业信用数据等作用,进一步为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获得更多发展空间、投资机会。
  《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按照"成熟一批、推荐一批"的思路,向有关金融机构推荐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金尽快落地运行,构建基础设施"投、融、管、退"良性循环。优化民间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搭建民间投资问题反映和解决渠道,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参与意愿。
  同时,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聚焦应用场景示范,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应用场景设计与建设,促进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链的融合和赋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值得关注的是,《若干措施》提出,加快出台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针对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符合法定屏蔽条件的,及时采取屏蔽措施;相关信息被屏蔽后,因融资、招投标等需要,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出具相关证明材料,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减负焕新。"《若干措施》表示,将集中清理一批涉及民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以及民营企业财产被查封、扣押、冻结久拖不结的案件。
  《若干措施》还提到,广州将建立本地优质合规民营企业"白名单"并动态更新,成立市、区两级工作组,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对"白名单"内企业合理的政策诉求,予以优先办理。此外,还将制定亲清政商关系"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探索建立民营中小微企业直报直查直追机制,严肃整治不担当不作为、官商勾结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建立企业合规免责清单,实施行政合规和刑事合规成果互认等。
 
武汉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金桥""金领"计划
 
  据悉,为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武汉市委统战部和武汉市工商联制定出台"两项计划",即《武汉统一战线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金桥计划"》和《武汉统一战线培育创新型民营经济人士"金领计划"》。
  "金桥计划"旨在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搭建与孵化器、创投机构、科研院所、大型骨干企业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对接桥梁,并通过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金桥联盟等组织,助力一批成长性好、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为专精特新企业、领军企业,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武汉特色产业集群。
  "金桥计划"包括联建"联企孵化器"、举办"联企创投汇"、搭建"联企创新链"、开办"联企训练营"、畅通"政企直通车"五项措施,如联建首批15家示范"联企孵化器";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光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举办"联企创投汇";建立规模百位级的党外知识分子智力资源"供给库"和科技创新"需求库",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等。
  "金领计划"将整合平台力量,创办武汉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学院,组建科技创新导师团和创新型民营经济人才库,助力民营经济人士提升政治素养、拓宽视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企业治理能力。
  例如,面向创新型民营经济人士开办创新发展培训班,打造"元生代学院"品牌;面向全市民营经济人士和市、区统战干部,开设民营企业家大讲堂;面向民营中小微企业负责人、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举办民营企业科创沙龙;选树100家优秀民营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点,每两月组织"武汉知名民营企业鉴学行"活动等。
  "将聚焦科技创新,发挥桥梁作用。"武汉市委统战部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市区联动落实"两项计划",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品牌,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有利于科创型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氛围。
 
美国热炒“中国经济胁迫”意欲何为?
 
据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助理孙立鹏7月31日在中国网发表文章,分析了美国热炒“中国经济胁迫”背后的原因。
  7月27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以“美国经济安全:应对经济胁迫和日益增长的竞争”为主题召开听证会。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副财长杰伊·香博和负责经济增长、能源与环境的副国务卿约瑟·费尔南德斯作证词时均表示,中国“经济胁迫损害了美国国家安全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成为美国和盟友当前最主要的经济挑战。
  事实上,美国炮制的“中国经济胁迫论”酝酿已久。2021年10月,美国众议院推出“反中国经济胁迫法案”;2023年,美国参议院推出“反经济胁迫法案”。美国参众两院都把矛头指向中国,将中国“意图以经济施压损害他国,实现战略和政治目的”定性为所谓的“经济胁迫”。当前,美国再次大肆炒作这个议题,具有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中国的经济反击让美国倍感压力。拜登政府自执政以来,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安全化和意识形态化,采取系列措施对华无底线经济施压。面临美国的经济霸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击措施,让美国压力大增。美国急于给中国扣上“经济胁迫”帽子,以受害者姿态团结经济伙伴,共同对中国施压。
  第二,以“经济胁迫论”替代“疫情中断论”。过去几年,美国下决心对华采取了产业“脱钩”和所谓“去风险”,拉开架势与中国进行产业竞争。疫情时期,美国把疫情导致的全球产业链中断归咎于中国,以产业安全为由加紧构筑排华产业链。疫情之后,美急需新的叙事逻辑,找到产业排华的新借口。而“经济胁迫”几乎与所有安全、主权、人权、意识形态和利益观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美国急需以它为新理由,推动各方减少对华经济依赖。
  第三,团结盟友的战略之举。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后,美国引领盟友在各个领域构筑排华“小圈子”。而炒作“中国经济胁迫论”,抬升来自中国的风险,可以巩固美国和盟友之间的关系,为其战略利益服务。费尔南德斯作证词时表示,应对“中国经济胁迫”可以促进G7框架下的合作。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五眼联盟”国家财长召开会议,加强应对“中国经济胁迫”的情报产品共享,将经济问题与情报和安全问题混为一谈,意在夯实反华具体合作,进一步坐实反华盟友圈。
  第四,恶化中国营商环境。疫情之后,中国经济表现出了强劲的韧性和复原力。这是美国和西方盟友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抛出所谓“经济胁迫论”,歪曲抹黑中国对在华外企施压。其意在扰乱恶化中国营商环境,希望看到更多的在华企业减少投资、转移产业链至国外,配合美国“在岸”“友岸”和“近岸”政策,彻底掏空中国产业链的“家底”,重塑美国主导下排除中国的全球产业生态系统。
  更需要关注的是,当美国一味以“经济胁迫”抹黑中国的时候,它自己却是全球的最大经济胁迫施暴者。截至2023年7月,美国财政部将全球12631个经济实体纳入“特别指定国民制裁清单”,13家企业纳入“非特别指定国民制裁清单”。美国利用金融霸权优势,对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肆意制裁,扰乱营商环境和经济秩序。
  同时,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出口管制作为经济施压的最有力武器。截至2023年7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分别将567家、2520家、223家、71家全球各国企业和机构列入“个人拒止清单”“实体清单”“未经证实清单”“军民两用清单”。其中,中国成为美国经济霸凌的最大目标。
  不论国际风云如何突变,美国如何抹黑中国。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实施平等待遇,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2022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排名升至第31位。这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对中国营商环境投下的信任票。
  近期,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和希望。美国炒作“中国经济胁迫”的小伎俩,阻挡不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历史脚步。
 
惠誉下调美国评级
 
  8月1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美国长期外币债务评级从AAA下调至AA+,展望从负面转为稳定。此次是惠誉自1994年首次发布美国信用评级以来第一次对该国的评级下调。
  惠誉表示,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表明,拜登政府出现预料之中的财政恶化,反映了未来三年财政恶化、总体政府债务负担较高且不断增长的预期。
  惠誉预计,美国一般政府赤字占GDP的比例将从2022年的3.7%升至2023年的6.3%,2024年这一比例将扩大至6.6%,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至6.9%。
  此外,惠誉预计9月份美联储将进一步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推高至5.5%到5.75%的区间。惠誉指出,由于信贷条件收紧、商业投资疲软和消费放缓等因素,美国经济可能会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陷入"温和"衰退。
  6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使其正式生效,暂时避免了美国政府陷入债务违约。该法案暂缓债务上限生效至2025年年初,并对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开支进行限制。在此之前,美国债务上限曾引发两党不断争斗,惠誉曾在今年5月24日美国债务上限之争正酣之际将美国的AAA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并警告可能将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
  据报道,美国财长耶伦表示,强烈不同意惠誉对美国评级的下调。耶伦称惠誉下调美国评级之举"武断""随意"且"过时",总统拜登致力于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
  目前,三大评级机构中,仅有穆迪还对美国保持AAA评级。2011年,另一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这家机构历史上首次下调美国主权债务评级至AA+。
 
惠誉下调房利美和房地美评级至AA+
 
  据报道,继8月1日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8月2日,国际机构评级惠誉将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IDR)和优先无担保债务评级从"AAA"下调至"AA+",并将其各自的政府支持评级(GSR)从"AAA"下调至"AA+"。负面评级观察(RWN)已被移除,长期IDR的展望为稳定。
  8月1日,惠誉将美国长期外币债务评级从AAA下调至AA+,展望从负面转为稳定。此次是惠誉自1994年首次发布美国信用评级以来第一次对该国的评级下调。
惠誉2日称,下调这两家政府支持的企业评级,与调降美国政府债务评级的动作一致,"并非信贷基本面、资本或流动性恶化使然"。惠誉表示,房利美和房地美受益于政府的隐性支持。两家企业对规模数万亿美元的美国房贷市场构成支撑。
  房利美和房地美是政府依法发起设立的专门从事住房抵押贷款证劵化业务的两大私营企业,亦称"两房"。在美国的住宅抵押市场上,"两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两房"一度面临破产困境,于2008年9月被美国政府接管。
 
美国大型银行资本金要求或面临大幅上调
 
  7月27日,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就加强大型银行资本要求的拟议规则征求意见。
  据悉,拟议规则将对大型银行的资本要求进行修改,以更好地反映潜在风险并提高银行衡量风险的一致性。根据公告,最新改革将使资产规模不低于1000亿美元的银行的资本要求在当前水平上增加约16%。其中,美国八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提高约19%,资产规模在1000亿美元至2500亿美元区间内的银行资本要求将增长5%。
  监管机构称,拟议提案对每家银行的影响会根据其活动和风险状况而有所不同,目前美国大多数银行都有足够的资本来满足拟议的要求。
  该拟议提案还将对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金融衍生品风险相关的资本框架方面进行标准化。此外,该拟议提案还要求银行将某些证券的未实现损益纳入其资本比率。
  拟议提案提议改变银行计算风险加权资产的方式。监管机构希望银行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一种是美国目前使用的标准方法,考虑一般信用和市场风险;另一种是考虑操作风险和信用估值调整的方法。在最终计算其资本比率时,使用两种方法中风险加权资产水平更高的一种。
拟议提案将提供过渡条款,让银行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相关要求,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任何潜在的不利影响。监管机构表示,在征求意见期间,各机构将收集数据,以进一步完善对提案影响的估计。根据公告,大型银行将于2025年7月1日开始过渡到新框架,并于2028年7月1日开始全面合规。
 
美财政部将季度借款预期大幅提高至1万亿美元
 
  据报道,美国财政部7月31日公告称,美国财政部将7月至9月当季的借款净额预期提高至1万亿美元,这一数据远远高于5月初预估的7330亿美元。
  财政部在公告中表示,上调的借款预期中有830亿美元是由于预期收入下降和支出增加。同时,美国财政部预计10月至12月的借款净额预期约为8520亿美元。
  借款预估上调的部分原因是财政部计划补充一般账户(TGA)的现金余额。具体来看,美国财政部将9月底的TGA账户的现金余额上调至6500亿美元,高于5月初预计的6000亿美元,预计12 月底现金余额为7500亿美元。
  此前,在美国债务上限危机期间,TGA账户现金余额一度降至历史低位。自6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债务上限法案后,财政部一直在增加现金余额。目前,TGA账户的现金余额约为5520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还将于8月2日公布其所谓的长期证券季度再融资计划。部分交易商预计,由于财政赤字的恶化和利率提升,美国财政部料将从本周(7月31日-8月6日)开始提高较长期债券的发行量,这一发债潮可能延续到明年。
 
欧元区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3%
 
  据悉,欧盟统计局7月3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二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3%,欧盟GDP环比零增长。
  从国别来看,二季度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GDP环比零增长,法国和西班牙GDP分别环比增长0.5%和0.4%,瑞典、拉脱维亚、奥地利和意大利GDP环比萎缩。
  数据还显示,一季度欧元区GDP环比零增长,欧盟GDP环比增长0.2%。
  此外,经季节调整后,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0.6%,欧盟GDP同比增长0.5%。一季度,欧元区和欧盟GDP均同比增长1.1%。
  荷兰国际集团欧元区高级经济学家贝尔特·科莱恩表示,新冠疫情后,欧洲经济重新开放带来的活跃阶段已经过去,国家之间经济表现差异很大。在高通胀、全球需求疲软和欧元区等多个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欧洲经济活动正陷入低迷,今后几个季度仍有明显下行风险。
 
欧元区7月通胀率为5.3%
 
  据悉,欧盟统计局7月3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5.3%,低于6月的5.5%。
  数据显示,7月欧元区食品和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0.8%,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5.0%,服务价格上涨5.6%,能源价格下降6.1%。当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5.5%。
  从国别来看,欧盟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7月通胀率分别为6.5%、5.0%、6.4%和2.1%。
  欧洲央行此前发布的货币政策声明显示,工资和企业利润率上涨已取代外部因素,成为现阶段推高通胀的主要因素。
  欧洲央行表示,欧元区通胀率预计在今年内进一步下降,但可能在较长时间内超过2%的中期目标。欧洲央行将以通胀率数据为依据,让欧元区关键利率达到足够高的限制性水平,并在必要时维持在这个水平,促使通胀率回落。
自去年7月开启加息进程以来,欧洲央行已连续加息九次,共计加息425个基点。
    
英国央行上调基准利率至5.25%
 
  据悉,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8月3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5%上调至5.25%。这是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14次加息。
  英国央行在当天公布的会议纪要中表示,尽管英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低于此前预期,但工资增长等关键指标表明更持久的通胀压力带来的一些风险可能已经开始显现。
  英国央行同时表示,如果有证据表明通胀压力持续,就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预计在2025年第二季度可以实现将CPI恢复到2%的目标。
  万神殿宏观经济学研究公司英国首席经济学家塞缪尔·图姆斯表示,尽管英国央行的预测暗示了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但预计目前利率水平已经接近峰值。
  英国国家统计局7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6月CPI同比上涨7.9%,仍远远高于央行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
 
四大风险变数考量英国经济复苏韧性
 
证券时报8月1日刊发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撰写的文章指出,今年以来英国经济一直围绕着0轴上下波动。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1%,4月份环比增长0.2%,而5月份又下降0.1%,估计上半年可以勉强维持正增长。以此为基础,英国央行认为2023年GDP增长幅度大约在0.25%左右。看来,英国经济全年只能在零增长附近徘徊,而且作为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最薄弱板块,英国经济增长前景还免不了更多风险变量的扰动。
  风险变量之一是通胀高强度的粘性。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英国CPI上涨7.9%,一年以来首次跌破8%。但阶段性回落并不等于通胀警报的完全解除。一方面,目前总体通胀水平仍处高位,且距离英国央行的政策目标相距甚远,同时英国依旧是G7集团通胀率最高的国家。另一方面,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仍滞留于顶部区域,并且接下来英国通胀极有可能受到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的联袂推动而再度走高。
  从性质上看,本轮英国的通胀以输入性通胀为主,而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双方的激烈博弈始终存在,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因素仍没消除,英国物价受全球能源价格的影响可能重新拐头向上。另一方面,导致英国通胀回落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能源价格,但与此同时服务业通胀却显著抬头,服务业CPI环比通胀率比疫情前平均水平高出0.7个百分点的现实依旧没有改变,而且包括运输保险等产品价格创出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最大涨幅都在以全新的力量固化服务业通胀的高位中枢,同时也强化着整体通胀的粘性。
  劳动力市场成为了加强通胀粘性另一个敏感因子。受到提前退休、长期患病与移民减少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英国就业市场目前呈现出较为鲜明的供不应求状态,全国职位空缺超过105万,空缺职位与失业人数比率达到1.40。劳动力供求失衡会生成工资上涨内驱机制,何况还有众多行业为加薪爆发的罢工所策应。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至5月国内固定工资(不含奖金)同比增长7.3%,创出历史新高,工资-价格上升螺旋正在成为英国通胀的进一步威胁。
  风险变量之二是民众支出能力的萎缩。基于打压40年来最凌厉的通货膨胀,英国央行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将基准利率推升至5%这一15年来的最高水平。提高利率价格的确对抑制通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对家庭部门的财富构成了不小损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英国家庭总财富达到17.5万亿英镑,且过去40年来英国家庭财富增长主要依赖于资产价格的上涨,但加息却构成了对资产价格的打击,对此,英国智库决议基金会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因利率飙升致英国家庭财富减少了2.1万亿英镑,家庭资产占GDP之比从前一年的840%降至650%,为二战以来的最大降幅。家庭资产是居民生活与生存的“安全垫”,其存量的萎缩必然导致民众消费增量配置的削减。
  侵蚀家庭财富的同时,过高的利率也抬高了居民消费成本,尤其是住房消费成本的升高令不少英国家庭加倍承压。据英国政府的住房调查,近三分之一的家庭背负抵押贷款,而英国央行发布的《金融稳定评估报告》显示,目前英国两年期固定贷款平均利率6.66%,五年期固定贷款的平均利率为6.17%,皆处10年来高位,受到影响,一个典型的家庭在2023年下半年抵押贷款成本每月将增加220英镑,相当于每年增加2640英镑;同时,贷款利率压力也传递到了住房租赁市场,至5月的过去一年英国房屋租金上涨5%,为7年来最高涨幅。
  高昂的住房抵押贷款成本必然抑制需求,从而打击房价,最新6月份英国住房价格同比跌速创出了过往12年的最快速度。房价的下跌令家庭部门财富进一步缩水,英国房价收入比将从去年峰值的8.9降至今年的5.6这一本世纪的最低水平,结果也必然威胁居民的消费安全;另外,英国央行发出警告称,房贷利率上升已倒逼一些家庭用储蓄偿还贷款,同时房东所承受的更高房贷月供成本都会转嫁到租客身上,进而对消费形成不小的“挤出效应”。
  风险变量之三是企业生存扩张的艰难。一方面是上游能源与原材料上涨产生的采购成本增升之压,另一方面是利率飙升形成的融资成本叠加之痛,同时还须承担工资价格上升带来的劳动力成本抬高之苦,而且民众消费能力的式微构成了对供给侧的反向抑制,英国企业面临着更具挑战性的生存经营环境逆风。安永战略咨询部门出具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在英国证交所上市的公司共发布了66份盈利预警,盈利预警数量连续第七个季度上升,为金融危机以来最长的连续增长。
  相比于盈利所发出的频频预警,企业破产数量的加剧上升则是英国经济面临的更大麻烦信号。英国破产服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英国企业的破产总数达到1.3万起,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7%,同时清盘申请也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值得注意的是,在破产企业队伍中,97%为营业额低于100万英镑的小公司,而且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破产的覆盖;另外,不仅债权人自愿清算和强制清盘的企业数量增加,接管程序和公司自愿重整的数量也显著增加,后者通常是中型和大型公司采取的手段,这意味着大中型企业破产率也在上升。
  制造业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更能及时而全面地跟踪到英国企业的生存经营状况。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7月份英国制造业PMI从前期的46.5下滑至45,触及38个月的最低点,显示英国制造业萎缩的加剧。必须强调的是,在全球各国制造业方阵中,英国制造业本就技不如人。数据显示,英国万名产业工人拥有的机器人数量仅为100个,企业技术自动化程度与同等经济水平国家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同时,英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仅有可怜的1.6%,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而且近三分之一的英国制造企业面临技术短缺,不到四成的工人具备符合岗位需求的技术素质。系列的技术硬伤很难让英国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其始终落人之后的劣势构成了对英国经济的巨大拖曳。
  风险变量之四是公共财力支撑的羸弱。不同于金融危机前英国的公共债务占比只是35%略高一点,从危机期间对银行的救赎,到为脱欧列出的巨大开支,再到为抗击新冠疫情以及俄乌冲突增加的不菲投入,加之近两年动辄超万亿英镑的年度公共服务支出,目前英国政府的债务总额已飙升至2.6万亿英镑,占比提升至104%,而且公共借款还在以几何速度快速增加,远的不说,截至2023年6月的财政年度借款总额为614亿英镑,比去年同期增加190多亿英镑,但借款迟早是要还的,在经济增长疲弱所引致的税收收入难以接济的情况下,最终只能寄希望于公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问题的关键在于,基准利率的提升必然带动国债收益率的走高,政府的偿债成本日益加重,进而也必然导致公共投资的边际递减。按照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的最新计算,仅今年3月来的债券利率上涨已经导致五年内年度公共偿债利息增加了137亿英镑,最新6月份政府支付的债务利息更是多达125亿英镑,为有偿债记录以来的月度第三高。同时,德意志银行出具的最新分析报告预测,未来五年,英国政府每年向债务投资者支付的利息金额将保持在超过1000亿英镑的水平。
  对于公共财政来说,持续了长达15年的量化宽松(QE)措施既是一颗蜜糖,也是一剂毒药。自2009年实施QE以来,英国央行在二级市场上总共采购了8950亿英镑的国债和公司债。按照量化宽松的法律安排,英国央行将所有的收益划转给政府,但一切损失也须获得补偿。数据显示,QE期间英国央行获得了1230亿英镑的利润并悉数转移给了财政部,但是,伴随一年多来利率的不断走高,债券价格遭受反复打压,此时英国央行也在按照计划展开量化紧缩,也就是在二级市场以低于原来的采购价格出售债券,由此必然发生财务亏损。对此,英国议会预算责任办公室预测,今年与明年英国财政部要向英国央行支付300亿英镑的损失补偿,至2028年3月底该支付规模将扩大至1500亿英镑,抹平了先前央行提供给财政部的收益不说,财政部还要向央行进行追加资金补偿。公共财政在承受阵痛的同时也必然削弱其支撑经济的增量能力。
 
瑞典第二季度经济同比下降2.4%
 
  据悉,瑞典中央统计局7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典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2.4%。
  数据同时显示,经季节调整后,瑞典今年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1.5%,6月份GDP同比下降3.6%。
  瑞典中央统计局经济学家马蒂亚斯·凯因·怀亚特在新闻公报中表示,造成经济萎缩有多重因素,而货物出口下降是6月份经济进一步下滑的原因。
  据报道,今年上半年瑞典共有近4000家公司破产,创十年来新高。其中,酒店业和餐饮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今年5月和6月,破产公司数量比2022年同期增加90%。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利率稳定在4.1%
 
  据报道,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8月1日宣布将利率稳定在4.1%,这是澳央行在本轮加息周期中首次连续两个月按兵不动。
  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表示,澳大利亚与通货膨胀的"斗争"尚未结束,央行在权衡后决定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日前公告的数据显示,因为生活成本的原因,澳大利亚已经出现了零售支出额度低于预期、消费出现放缓的迹象。100多万户家庭即将面临抵押贷款还款额大幅增加的冲击。
据报道,今年第二季度澳大利亚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上涨了0.8%。这一数字降低了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但是,这一指数仍然高于央行设定的2%-3%的目标。
 
巴西央行降息50个基点
 
  8月2日,巴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3.25%。这是该央行自2020年8月以来,首次降低基准利率。
  巴西央行表示,在反通胀进程得到巩固且通胀预期围绕其目标稳定下来之前,有必要坚持紧缩的货币政策。
 
日本央行宣布调整YCC政策
 
  据报道,日本央行再一次"突袭"市场。7月28日,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0.1%,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附近。
  与此同时,日本央行宣布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将灵活控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允许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0.5个百分点左右波动。日本央行称,通过灵活的YCC将减轻对债券市场功能的影响,日本央行将调整固定利率操作,每个工作日以1%的利率购买10年期日本国债。
对于此次的意外调整,日经新闻7月27日已有"放风"。其透露,日本央行将考虑让长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当前0.5%的上限。去年12月,日本央行意外将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扩大至0.5%。此后,对于日本进一步放松甚至取消YCC政策的猜测不断。
 
日元贬值过程中的三大背离现象
 
据悉,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8月4日在证券时报撰文指出,今年前7个月日元兑美元贬值8.65%,日元成为了发达经济体货币阵营中表现最差的货币,且至今看不到由弱转强的趋势,下半年收复失地并非易事。货币贬值本身就不是一个孤立现象,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走得格外沉重、世界地缘政治鬼魅丛生的背景下,货币贬值的正常逻辑链路与传统因果关联受到损坏与扭曲,进而演变出了许多的背离结果,日元身上所呈现出的相应具象最为典型。
  背离之一是出口贸易不增反减。汇率的变动往往对一国的出口贸易产生直接的调节作用,其中本币贬值有利于改善与促进出口。一方面,国际市场上产品均以美元计价,同样的货物,在本币对美元出现下降的情况下,表现出的价格比以往便宜,或者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更具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出口同样的货物尽管收到了相同数量的美元,但由于本币贬值,企业可从银行换回更多的本币,采用国内货币记账的营收与利润增加,相应地,以本币计算的国家外汇收入水平也提高。然而,随着今年日元的大幅走低,日本出口不仅没有同步上升,反而出现了幅度不小的下挫。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开始,除6月份出现了小幅增长外,日本实际出口之前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受到出口萎靡的拖累,截至今年5月份日本已经连续22个月出现贸易逆差,6月虽转为小幅顺差,但上半年逆差规模仍冲高至6.96万亿日元。
  日本出口的低迷首先与全球经济复苏力度的羸弱相关联,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持续收紧导致企业生产与私人消费的成本显著增加,进而抑制了与出口直接联动的外部需求,只是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美欧央行是紧缩货币政策的策源地,但由此引起的域内需求变化似乎并没有对日本企业的出口构成太大的冲击。数据显示,上半年日本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1.3%,对欧盟也录得了增长9.8%的出口成绩,而对比之下,历来作为日本企业主要出口地的亚洲市场所产生的回报明显减弱,尤其是充当日本最大出口市场的中国所能彰显出的作用更是不尽人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企业对亚洲的出口降幅超过1.2%,特别是对中国的出口同比降幅高达8.6%,且连续七个月暴跌,受到影响,日本对华贸易逆差达到4428亿日元,日本也从国际贸易顺差国沦为贸易逆差国。
  回过头去看,尽管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出口贸易,但货币因素绝对不是唯一的或者决定性因由变量,准确地说,汇率的贬值可能会对减轻与刺激出口以及缓解贸易逆差压力起到些许作用,但一定不能改变出口下滑与逆差扩大的总趋势,贸易出口的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联动的结果,特别是当影响出口的非货币因素占据主导地位时,汇率价格下降对出口的支撑力度可能更加有限,因此,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可能将出口希望寄托于货币的竞争贬值之上。
  背离之二是股票市场不降反升。汇率市场与股票市场总体来说是一种正向关系。一方面,本币汇率下降,意味着本国资产对外资缺乏吸引力,外资的撤离会关联出股票市场的调整压力;另一方面,本币贬值会直接引起股票价值的向下重估,场内资金因此避险出逃,场外资金不敢贸然进场,股市遭遇“失血”与“贫血”之痛,股票指数因此由升转降。不仅如此,汇市与股市会受到相似经济和政治背景的影响,走势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同向特征,如果汇率过快走贬,可能会放大股票市场的调整幅度。不过,今年以来的日本股市似乎改写了汇市与股市的传统关联与因果逻辑,日经225指数不断创出33年来历史新高。
  日股的强劲飙升首先反映的是本国经济的积极基本面。在去年第四季度扭转了前一个季度经济负增长的基础上,日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4%,年化同比季度增幅也实现两连长,完全阻断了技术性衰退的风险。虽然经济增长力度看上去并不十分强劲,但作为一种鲜明的积极信号,无疑直接刺激了市场风险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市场层面的改革创新也为日股大幅走高创造了条件。鉴于日本企业存在囤积现金的偏好、但同时忽视面向股东回馈的弊端,东京证券交易所今年3月出台新规,要求市净率低于1的上市公司披露具体的改善措施,目的是敦促企业派息分红与增加回购股票,结果,日本上市公司在2023年财年的股票回购规模飙升至9.7万亿日元,日本股市也由此绽放出较其他发达市场更强的吸引力。还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央行一直在对外释放并不急于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的声音,进而加固了二级市场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安全垫”;此外,日本央行还不断地入场购买ETF,此举不仅为市场输入了大量流动性,也对投资人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
  因此,虽然汇率贬值会对股票市场构成负面关联,但如果同时有更为积极因素形成有效对冲,并营造出新的上升动能,那么,一国股市同样可以上演出较为独立的牛市行情。
  背离之三是货币政策不紧反松。今年前7个月,日元贬值超10%,这样的下挫幅度近10年中只有5次,对此日本央行理应展开收紧货币政策的操作以提振本币价值,否则可能发生外资撤离与输入性通胀风险。另外,美联储11次升息后今年尚存继续加息的概率,日元与美元的利差还会拉大,前者所承受的贬值压力将进一步增升,这种情况下日本央行也应提前有所行动,但事实是,日行至今都保持着高度的克制,不仅继续维持实施了长达七年的负利率,同时没有丝毫结束QE(量化宽松)与QQE(量化质化宽松)两大放水工具的意愿。
  历史上看,包括日元在内的非美货币贬值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伴随着美元的升值,正是如此,几乎所有国家基于维护与提振本国货币价值的相关货币政策都是冲着对抗与回击美元而去的,但今年似乎完全不同。观察发现,日元下跌的同时,美元并没有表现出过去一贯的强势,甚至前7月美元指数下降了1.06%,意味着日元的贬值并非由强势美元的外部因素所引起,很大程度上因内部因素所致,既如此,就没有必要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托举出相对美元的本币比较优势,日本中央银行于是选择静观其变。
  进一步分析发现,汇率大幅贬值情景下并未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管理,只能说明日本政府遭遇到了更为棘手的难题约束。虽然目前经济已从“技术性衰退”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但占日本GDP近六成的国内消费至6月份已经连续出现3个月的收缩,同时7月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延续了23个月同比走高的趋势,消费构成的反压进一步增强,对此,全球数据分析公司Global Data预测今年日本消费支出增长将同比放缓1.2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前景面临的不确定性因此增加。两利相权取其重,是为改善汇率而收紧货币政策还是为维护经济增长而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宽松,日本政府选择了后者。
  数据显示,目前日本拥有多达1.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粮草弹药还算充足,一旦汇率跌至预期警戒线,不排除日本央行会再一次干预汇市。
 
投资分析点评
 
▲雄韬股份拟定增募资不超12.24亿元
  
7月30日晚,雄韬股份(002733)发布定增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2.24亿元,用于湖北雄韬新能源锂电池(5GWh)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通信基站储能项目(一期),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雄韬股份主要从事化学电源、新能源储能、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产品涵盖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三大品类,目前还布局了钠离子电池。
  雄韬股份称,上半年基于铅酸电池产品逐渐被锂电池产品取代的时代背景,公司主动引导原有的铅酸需求用户向锂电池方向转移,但是铅酸目前作为为公司提供最大收入的业务板块,公司依旧会牢牢把握铅酸电池业务。此外,公司还大力开拓锂电池下游新客户,锂电池板块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新开拓的客户。
  目前,雄韬股份持续加大锂电池及材料投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产能。
  根据雄韬股份7月30日晚披露的定增公告,此次拟投向的湖北雄韬新能源锂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将形成年产“580Ah储能锂电池5GWh”的生产制造能力。
  同时,雄韬股份还计划在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苏、河南、重庆等省市开展通信基站储能系统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约4.8亿元。
  此前,雄韬股份于2020年起投资10亿元建设湖北雄韬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主要生产储能锂电池、工业锂电池、低速车/助力车锂电池、车载燃料电池系统等。2021年11月实现湖北锂电一期项目投产,二期建设依照计划推进中。
  此外,在氢燃料电池方面,雄韬股份已实现在氢能产业链上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布局。在深圳、武汉、大同、广州、阳泉及青岛等地投资设立子公司。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锂电行业快速扩张,行业已有较大变化,雄韬股份目前多个项目建设也进行了调整。
  据披露,由于锂电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并且补贴政策调整导致行业盈利性下滑明显,对于公司的10亿瓦时动力锂电池新能源建设项目,雄韬股份认为仍按原计划投入动力锂电池将无法如预期实现效益,反而会因为仓促投资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因此,公司推迟了对动力锂电池的投入,将更多精力和人力投入到通讯和储能锂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客户的开拓,因此将该项目的建设期由原定2022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3年6月30日。并将部分“10亿瓦时动力锂电池新能源建设项目”募集资金变更为“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的建设。
此外,雄韬股份对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燃料电池等项目研发中心及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开发项目也均进行了相应调整。
 
  ▲龙蟠科技投建磷酸铁和碳酸锂产能
 
  据报道,近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发展迅猛的龙蟠科技(603906),拟通过投资新建及变更募投项目等方式,多措并举向上游延伸,保障原料自给。8月2日晚间,该公司公告,拟通过其控股孙公司山东锂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省菏泽市投资开发建设"8万吨磷酸铁前驱体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额约为5亿元,其中建设投资为4.2亿元,流动资金8000万元,所需资金全部为山东锂源自有资金。项目总建设期约10个月,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该项目目前尚未开工建设。
  龙蟠科技主要从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于2021年6月通过收购天津纳米和江苏纳米进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并实现了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保持着领先的行业地位,2021年和2022年市场份额均位居行业第三位。
  本次投建项目位于磷酸铁锂的产业链上游。龙蟠科技称,项目生产的磷酸铁是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价格波动对公司磷酸铁锂产品的毛利率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磷酸铁锂的生产能力也不断提升,为了保障磷酸铁锂产品的生产配套,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向上游进行延伸,提高原材料磷酸铁的自主生产能力,一方面能够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另一方面通过自主生产提高原材料成本的管控水平,降低原材料成本。
  项目实施地为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化工产业园,园区内公司已通过控股孙公司山东锂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和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通过全资孙公司山东可兰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车用尿素项目。公司具备生产磷酸铁的成熟工艺技术,且新项目与公司原有生产基地处于同一园区,可以在生产管控、公用工程、资源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与公司原有设施发挥协同效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项目的盈利水平。
  不仅新投资新建磷酸铁产能,龙蟠科技还拟将此前募投项目变更为电池级储能材料项目,产品为碳酸锂,也是磷酸铁锂的重要原材料。
  2020年龙蟠科技曾发行可转债募资3.95亿元,其中1.95亿元拟投向新能源车用冷却液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不过8月2日晚间该公司公告,拟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金额,将上述项目剩余募集资金9977.75万元以及累积理财收益和利息,用于年产4万吨电池级储能材料项目。
  据披露,年产4万吨电池级储能材料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9.5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51亿元,铺底流动资金2亿元。该项目拟使用原募投项目节余的募集资金9977.75万元以及累积理财收益和利息,以出资款的方式投入项目实施主体宜丰时代,剩余资金来源为宜丰时代自有或自筹资金,预计2023年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对于变更募投项目的原因,龙蟠科技称,公司在设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时,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行业正处于液冷技术逐步替代传统风冷,成为各大车企电动车配套主流选择的阶段,部分国内外车企正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上导入液冷技术。基于液冷技术及新能源车用冷却液的市场前景及未来趋势,将新能源车用冷却液作为募投项目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升科技拟投超7亿欧元建芬兰基地
 
  7月28日晚间,国内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当升科技(300073)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芬兰规划建成年产6万吨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总投资计划为7.74亿欧元。
  公告称,7月28日,当升科技与芬兰矿业集团FMG及其全资子公司芬兰电池化学品有限公司FBC分别在北京和赫尔辛基签订了合资协议,公司拟设立香港投资公司、卢森堡SPV公司,并通过其与FBC成立合资公司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的建设及运营。该合资公司由卢森堡SPV公司出资70%,FBC出资30%,注册资本为800万欧元。
  FMG是一家芬兰政府全资拥有的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芬兰国有矿业相关的股权投资与管理,长期从事矿业及电池行业的技术开发,并致力于发展芬兰的锂离子电池价值链。目前投资布局的矿业所有权项目包括从事多金属矿山和电池化学品硫酸镍生产的子公司TerrafameOy和从事氢氧化锂的开发与生产的参股公司KeliberOy等。
  而FBC是FMG的全资子公司,旨在开发芬兰锂电池相关投资,包括与当升科技共同开发于芬兰科特卡市的正极材料项目。围绕着开发芬兰电池产业链的目标,该公司在芬兰正在实施前驱体材料项目以及计划开发与投资电池工厂相关项目。
  公告显示,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地点位于芬兰科特卡市,计划建成年产6万吨锂电正极多元材料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生产线按照NCM811/NCA的要求来设计,同时具备生产多元材料NCM523、NCM622的能力。项目建设周期为34个月,7.74亿欧元总投资额来自于自筹资金及银行贷款。
  对于此次投资的目的,公告称,近年来,欧洲传统车企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同时,公司下游客户也纷纷在欧洲等海外市场布局锂离子电池产能。欧洲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与之配套的高端锂电正极材料需求也将大幅提升。为抢占欧洲等海外市场锂电产业链市场机遇,深度融入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公司加快海外高端锂电正极材料产能建设,旨在与海外下游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配套合作机制,为公司供应欧美等全球新能源市场奠定基础。
  据了解,近期欧洲确实成为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出海投资的热门地区。就在7月27日晚间,欣旺达(300207)公告称,公司子公司欣旺达动力通过其下属子公司匈牙利欣旺达,以自有及自筹资金在匈牙利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厂一期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19.6亿元。
  不止欣旺达,近期已经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加快了出海步伐,其中很大一部分公司也将投资地点聚焦于匈牙利。如宁德时代(300750)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建设电池工厂,预计2025年投产;亿纬锂能(300014)的全资孙公司亿纬匈牙利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
  此外,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宣布计划在匈牙利投资建厂。
 
  ▲亚马逊AWS计划在以色列投资72亿美元
 
  据报道,Amazon Web Services (AWS) 日前宣布推出AWS以色列(特拉维夫)区域。从8月1日开始,开发人员、初创公司、企业家和企业以及政府、教育和非营利组织将有更多选择来运行应用程序并从位于以色列的数据中心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使用AWS技术来推动创新。
  AWS还发布了一份经济影响研究报告,强调该公司计划到2037年通过新的AWS以色列(特拉维夫)区域在以色列投资约72亿美元(约266亿以色列新谢克尔)。
  早在2021年,AWS与谷歌在以色列赢得"Project Nimbus"的竞标,为该国当局将数据从本地计算机移动到云端。而谷歌云在2021年底就已推出以色列数据中心。
  据悉,除了此次AWS宣布的投资计划以外,英特尔也宣布在该国斥资250亿美元(约1794亿人民币)建造一座工厂。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财富》世界500强出炉
 
  8月2日,《财富》发布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榜单显示,今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共有142家公司上榜(含台湾地区),大公司数量继续位居各国之首。美国位列第二,有136家上榜公司,第三位的日本则有41家上榜公司,中美日三国加起来,占据上榜企业数量的64%,以及营收总额的68%。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司的营业收入总和约为41万亿美元,比上年上涨8.4%。进入排行榜的门槛(最低销售收入)也从286亿美元跃升至309亿美元。但是,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今年所有上榜公司的净利润总和同比减少6.5%,约为2.9万亿美元。
  沃尔玛连续第十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沙特阿美首次上升至第二位。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继续位列第三。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的分别是亚马逊和中国石油。
 
▲上市公司董监高变动高峰期来临
 
  据证券时报不完全统计,时至7月底,上市公司高管变动日趋频繁。7月31日晚间,接近30家上市公司公告董监高辞职,其中,上港集团董事、总裁,北方国际董事长等国企负责人因工作变动辞职。
  公告显示,7月29日,上港集团收到董事、总裁严俊书面辞职报告。严俊因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总裁职务,同时辞去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职务。辞职后,严俊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为保证公司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总裁空缺期间,暂由董事长顾金山代行总裁职责。
  同日,上港集团董事会同意聘任刘涛为公司副总裁。刘涛历任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上海黄浦江越江设施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第二事业部)执行董事,上海城投集团吴淞江工程(上海段)建设项目管理部常务副总经理等职。
  目前,上港集团筹划分拆所属子公司上海锦江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至上交所主板上市。7月14日,锦江航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申请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
  除了上港集团,北方国际也披露,陈德芳因工作调动,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董事长职务暂时空缺期间,由公司董事总经理单钧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职务。
  近期工作变动成为国企、央企高管辞职的重要原因:
  7月30日晚间中国联通公告,刘烈宏因工作调动,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书面辞呈,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发展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职务。此前,人社部披露,国务院任命刘烈宏为国家数据局局长。
  除了上述公司外,7月31日晚间,辉隆股份董事长刘贵华、白银有色董事总经理王彬、京投发展董事兼副总裁沈曙辉、辽宁成大董事赵鹏飞等由于工作调整申请辞职。广汽集团董秘眭立也因工作调整提出辞职。福立旺披露监事会主席贺玉良辞职,提名史秀侠为公司第三届监事会非职工监事候选人。冠农股份两位监事苗向阳、吴芳也因工作安排,申请辞职。
  另外,个人原因成为多数高管辞职原因:
  7月31日,良品铺子披露,贾利明由于个人原因,提出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此外,永茂泰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张树祥、天赐材料副总经理马美朋、旭光电子副总经理刘辉洁,以及金冠股份董事兼财务总监刘小乐、齐鲁华信总经理李晨光等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
 
▲美的集团拟分拆子公司安得智联在A股上市
 
  7月28日晚间,美的集团(000333)公告称,拟启动分拆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安得智联”)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美的集团旗下共有五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智能家居事业群、工业技术事业群、楼宇科技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数字化创新业务。其中,数字化创新业务是美的集团在商业模式变革中孵化的新型业务,包括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软件服务、无人零售解决方案等。而安得智联则是美的集团探索数字化业务中的一块重要版图。
  据了解,安得智联是一家提供端到端数智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物流科技企业。作为美的集团成员企业,安得智联基于美的T+3产销模式及渠道一盘货变革的经营实践,建立了端到端全链路数智化的物流运营迭代能力。在此基础上,安得智联践行了绿色物流理念,借助数智化能力,打造了美的顺德微波炉顺德工厂智能可循环包装替代方案。
  早在2017年,美的集团就对外透露了拟推动安得智联独立上市的意愿。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20日,美的集团旗下的另一家子公司美智光电更新了上市招股书,拟继续向深交所创业板冲刺。
在此之前,美智光电的上市进程格外曲折,公司曾在2021年6月份向深交所提交过一次IPO申请,但在2022年7月27日终止了上市进程。这次是该公司在今年4月19日重新递交的申请。
 
  ▲天际股份收购新特化工
 
  据悉,主要生产销售六氟磷酸锂的天际股份(002759)8月3日晚间公告,拟与支建清、王正元、徐卫、韦建东、周帅、郑健、颜玉红、赵东学共8名交易对方及常熟市誉翔贸易有限公司(下称"誉翔贸易")、常熟新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新特化工",系誉翔贸易的全资子公司)签订附条件生效的《股权收购协议》,以4.6亿元的价格收购誉翔贸易100%的股权,进而间接收购新特化工100%的股权。
  新特化工目前拥有三个主要的系列产品,即次磷酸钠、四羟甲基系列和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目前,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产品供不应求,今年的产能已全部被客户订满。新特化工未来将继续重点拓展上述三个产品的市场,同时计划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能,使之能满足市场需求。
  新特化工计划通过技改将次磷酸钠的产能从目前1.23万吨/年扩产到2.55万吨/年,将四羟甲基系列的产能从目前1.13万吨/年扩产到2.12万吨/年,将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的产能从目前260吨/年扩产到900吨/年,预计2024年能完成全部技改工作。
  从2023年开始,新能源行业及相关的化工行业在清理高成本库存,产业链供需关系格局阶段性失衡,叠加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行业内各家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上半年行业整体的市场行情较为低迷。
  天际股份称,新特化工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2023年上半年的销售额比2022年全年增长了3.6倍,产品供不应求。随着市场在今年第二季度后期触底反弹,市场行情向好,新特化工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今年虽受限于产能,但预计今年下半年业绩比上半年有较大提升。
 
▲孚能科技实控人变更
 
  据悉,孚能科技(688567)8月1日晚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拟发生变更。
  公告显示,孚能科技控股股东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人赣州孚创、公司实际控制人YU WANG、Keith D. Kepler 和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广州工控集团")及其所控制的主体广州创兴新能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称"广州创兴"),于7月31日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
  香港孚能将其持有的孚能科技6071.85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4.984%)转让给广州创兴。同时,其一致行动人赣州孚创将其持有的孚能科技19.49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0.016%)转让给广州创兴。
  同日,香港孚能、YU WANG、Keith D. Kepler共同向广州工控集团出具了《关于不谋求控制权的承诺函》和《不可撤销地放弃表决权的承诺函》。孚能科技接到广州工控集团的通知,其和广州产投集团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双方成为一致行动人。
  本次协议转让事项完成后,广州创兴将直接持有孚能科技1.05亿股,约占公司股份总数的8.62%。广州工控集团及其所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2.27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8.64%。
  广州工控集团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持股90%,广东省财政厅持股10%。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孚能科技的控股股东或将变更为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或将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
  孚能科技主要从事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公司2022年在全球市场动力电池装机达到7.4GWh,同比增长215.1%,市占率为1.4%,较2021年上升0.6个百分点,并进入韩国SNE Research统计的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
  而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孚能科技排名第八,其乘用车软包电池、三元电池国内装机量市场排名分别为第一、第四。
  实际上,2022年7月,孚能科技已向广州产投、广州工控集团、广州创兴三名对象,发行1.4亿股。发行完成后,广州工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广州创兴分别持有公司4.08%、3.65%股份,合计持股比例为7.73%。
按照孚能科技公告,此次股份交割后,广州创兴、广州工控集团将积极参与公司治理。而香港孚能、YU WANG、Keith D. Kepler及其提名委派的董事、监事,应在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审议相关议案时投赞成票,且配合广州创兴、广州工控集团建议的投票方案进行表决,以促成广州创兴、广州工控集团提名的董事、监事当选。
 
  ▲四维图新大股东股权变更引深交所问询
 
  据报道,电子导航地图公司四维图新( 002405.SZ )第一大股东拟转让股权,引深交所问询。8月1日,四维图新发布公告称,7月31日,四维图新第一大股东中国四维与屹唐新程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约定中国四维将所持四维图新约1.48亿股股份(占目前公司总股本的6.22%)转让给屹唐新程,转让价格为14.08元/股,转让对价合计约20.8亿元。
  公告称,本次交易前,中国四维持有公司总股本的8.21%,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本次交易后,中国四维持股比例将降为1.99%,屹唐新程将持有总股本的6.22%,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仍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据了解,屹唐新程背后官方认定的实际控制人,为智能汽车领域的著名地方国资基金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城亦庄国投)。
  与此前初步披露不同之处在于,此次屹唐新程披露的合伙出资人中,新增了北京图小象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图小象")作为屹唐新程的重要出资人。
  图小象则以四维图新副董事长、总经理程鹏控制的北京澄智科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程鹏、姜晓明、毕垒、梁永杰、孟庆昕等四维图新高管共同对前者出资设立。
  部分市场人士注意到,由于图小象在部分屹唐新程表决权中,可代亦庄国投行使表决权,同时也能通过屹唐新程合伙人会议对其行使四维图新第一大股东表决权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认为该大股东转让,转让实际上是一个管理层收购(MBO)行为。
  对此,深交所也在8月2日晚间向公司发去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图小象会对四维图新产生实际控制,是否会引发管理层MBO。
  股权结构上,受让四维图新第一大股东的屹唐新程由普通合伙人屹唐敦胜、有限合伙人亦庄国投中心和图小象分别出资50万,21.64亿和5550万元组成。而在屹唐敦胜的出资结构中,亦庄国投中心、图小象以及屹唐盛图分别出资49.8%,49.8%和0.4%,屹唐盛图为普通合伙人。
  屹唐盛图的出资方为亦庄国投全资,因此按出资比例,亦庄国投以微弱优势实际控制拟受让第一大股东的屹唐新程。
  然而,由于图小象代表的四维图新管理层与亦庄国投方约定了对特殊决议全体通过的合伙人会议安排,加之部分普通决议亦庄国投将以图小象意见为表决。因此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协议安排或构成程鹏等人对四维图新的管理层收购(MBO)。
 
▲刘烈宏辞任中国联通董事长 
 
  7月30日晚间,中国联通(600050)公告,刘烈宏因工作调动,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书面辞呈,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发展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辞任自2023年7月30日起生效。公司表示,将按照程序积极推进公司董事长选举工作。
  刘烈宏1968年10月出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也是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他曾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工信部副部长等职务,自2021年9月,开始执掌中国联通。
  对于刘烈宏调任安排,人社部7月28日披露,国务院任命刘烈宏为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也将成为首任国家数据局局长。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行机构改革,组建了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改委管理。
 
▲迈瑞医疗拟购体外诊断公司股权
 
  7月31日晚间,迈瑞医疗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全球及全资孙公司迈瑞荷兰以现金形式收购由Gorka Holding GmbH持有的DiaSys Diagnostic Systems GmbH公司(以下简称DiaSys公司)75%股权,收购总价约1.15亿欧元。交割完成后,迈瑞荷兰与Gorka Holding GmbH还将按各自持股比例向DiaSys公司共同增资4000万欧元。其中,迈瑞荷兰出资3000万欧元。增资款项用于支持DiaSys公司未来业务发展。
  据悉,DiaSys公司是全球知名体外诊断品牌,深耕体外诊断产品、质控品及校准品业务30余年,在欧洲、亚太及拉美地区均有生产基地。
  迈瑞医疗称,通过本次收购,公司将完善海外供应链平台,支持海外中大样本量客户群突破。同时,公司将获得优秀的体外诊断国际化人才队伍。
体外诊断是迈瑞医疗的核心业务方向之一。2021年9月,迈瑞医疗完成收购海肽生物及其下属子公司100%股权。海肽生物为全球知名的体外诊断原料供应商,在心脏标志物、肿瘤标志物、传染病等优势领域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组合与扎实的技术积累。
 
▲长安福特接手福特电马
 
  据报道,长安福特日前宣布,接手福特电马的中国市场运营,并将为所有车主免费更换高通汽车智能座舱芯片。这意味着,福特在中国独立运营电动汽车业务尝试宣告失败。
福特电马源自福特燃油性能车品牌野马(Mustang)。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曾称,选择这一传奇品牌推出纯电动车型显示出福特"颠覆自我"的决心。2021年4月,福特汽车宣布野马首款电动车型在中国上市,该业务还谋划独立于原有在华合资车企长安福特之外。
 
管理视点
 
拥有“战略调色板”,企业将立于不败之地播报文章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7月31日刊发BCG咨询公司亚太区主席贾梅詹雅·辛哈(Janmejaya Sinha)撰写的文章指出,如今一些学者和商业领袖发出了这样的质疑:战略规划还有效吗?的确,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大多数管理者从商学院学到的传统战略并不总是能达到预期成效。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领先和落后企业之间的差距已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三分之一的上市企业可能会在未来五年内销声匿迹。制定正确战略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过去“一刀切”的战略制定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了,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制定不同的战略。例如在石油业如鱼得水的战略在互联网行业是行不通的,因为后者所处的行业变化速度快,可预见性很低。面对截然不同的竞争环境,公司该如何制定合适的战略呢?
  我们设计了一个框架,根据公司所处环境的可预见性及可塑性,将战略规划分成不同风格。我们将这之称为“战略调色板”,让我们看看它一共包含几种颜色。
  经典型(Classical)战略(成为最大的)。在可预见性高但可塑性低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最适宜采用经典型战略。大多数经理人和商学院毕业生对这个战略都不陌生—五力模型、蓝海战略、BCG矩阵都属于经典战略风格。包括石油行业在内的很多成熟产业都在有效地使用经典型战略。此类战略一旦制定,一般会存续数年不变。
  适应型(Adaptive)战略(成为最快的)。在可预见性和可塑性都较低的环境下,企业最好采用适应型战略。这样的环境下,一份精心制定的经典型战略可能数月、甚至数周内就可能会过时。因此企业要采用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不再是一份精心描绘的蓝图,而是基于数据做出一个大概的假设。同时战略规划必须与运营息息相关或者融入到运营当中去,从而最有效地捕捉市场变化的信号,将信息损失和传递时滞降到最低。
  塑造型(Shaping)战略(成为整合者)。在可预见性低但可塑性高的环境下,塑造型战略将发挥作用。此类型的行业一般为新生行业,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平台或生态系统获得统治性的地位,例如苹果、谷歌和中国的阿里巴巴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愿景型(Visionary)战略(成为第一个)。在可预见性和可塑性都比较高的行业,愿景型战略将大放异彩。这种战略的制定者要有高瞻远瞩的洞见,能发现他人忽略的商机或新的技术,带领企业开创全新的市场。相比适应型战略,愿景型战略与经典型战略的共性要更多一些。因为它的目标清晰,战略制定者们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步骤去实现这一目标,不用去考虑其他选择。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是愿景型战略的大师。
  重建型(Renewal)战略(生存下去)。最后一种战略比较特殊,是给陷入困境的企业准备的。如果企业遇到困难,则应采用一些非常时期的战略和手段。它们的首要目标是争取生存下来,重塑公司未来的竞争基础。只有采用重建战略走出困境,才能有机会发展其他四种类型的战略。
  实际永远比理论复杂,一家大型企业的不同业务单元或不同的行业发展阶段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战略风格。战略制定者要掌握上述不同类型的战略形式,灵活运用手中的战略调色板,才能让自己的企业在变化无常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化建设
 
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公开征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
 
  据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有关工作部署,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从7月28日起面向社会征集十个方面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
  具体而言,一是有关地方和单位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民营企业准入障碍等方面的问题。二是有关地方和单位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在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或提供证明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有关地方和单位未经公平竞争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四是有关地方和单位出台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方面的问题。五是有关地方和单位违背政府诚信、不兑现承诺等方面的问题。六是有关地方和单位以内部人员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或在合同未作约定情况下以等待竣工验收批复、决算审计等为由,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款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七是有关地方和单位在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企业家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八是有关地方和单位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方面的问题。九是其他不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问题。十是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将对收到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研究处理。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重要问题线索,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将直接派员进行督查。经查证属实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五部门联合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
 
  据悉,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8月1日,工信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通知》(下称《示范行动》)。《示范行动》提出,遴选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以揭榜挂帅方式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在各行业、各领域选树一批排头兵企业,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示范行动》明确,申报主体的智能制造水平应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使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安全可控,解决方案无知识产权纠纷。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申报主体应当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达到国家标准GB/T39116-2020《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二级及以上或满足相关行业智能制造指导性文件要求。申报主体近三年未发生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特大环境事故,无违法违规行为等申报条件。
  《示范行动》指出,各省(区、市)可推荐的优秀场景、示范工厂项目申报数量为30个、15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累计数量超过300个的省(区、市),可推荐的优秀场景、示范工厂项目申报数量为40个、20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企业集团推荐的优秀场景、示范工厂项目申报数量为10个、5个。推荐工作应遵循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优先推荐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好、示范性强的项目,并充分考虑行业覆盖面。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共同组织遴选并公布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
 
上海发布推进区块链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工程实施方案
 
  据悉,为系统推进上海浦江数链城市区块链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强区块链在实体经济、公共服务及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服务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根据《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7月31日发布《上海市推进城市区块链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以打造下一代城市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为目标,加快建设浦江数链城市区块链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全方位推动区块链技术攻关、产业发展、应用创新和生态培育,努力打造全国区块链创新发展高地、场景应用示范高地、技术标准策源高地,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提出,到2025年,浦江数链"1+1+1+X"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成,提供快速上链、跨链部署能力,有力支撑本市政务、公共服务及行业应用,带动形成一批行业级、城市级示范场景。区块链核心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带动形成创新动能强劲的产业生态,引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长三角区块链网络资源协同,打造国际区块链交换枢纽链接,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撑,形成内外联通、多方共赢发展格局。
  《方案》明确,浦江数链工程总体实施架构为"1+1+1+X",即1个算力平台设施、1个公共基础服务平台、1个政务区块链应用系统以及X个标杆场景应用。通过市场主导、产学研用协同,打造创新引领、生态活跃的城市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算力平台设施。试点建设支撑全市区块链政务和行业应用的高性能底层算力基础设施,构建分布式区块链开放网络和专用算力集群,涵盖主网、节点、子网以及数据标识、数字支付、监管沙箱等共性技术服务能力,保障城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支撑超大规模区块链应用场景建设。
  公共基础服务平台。建设链联盟管理、业务链管理、后台管理、合约管理、运维管理、统计分析等区块链即服务功能模块,提供高效易用、场景化、集约化的基础服务,降低业务方使用区块链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建设跨链服务、监管服务、分布式身份认证服务以及数据服务等通用服务模块,实现浦江数链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能力,支撑区块链创新应用。
  政务区块链应用系统。基于算力平台设施和公共基础服务平台,构建政务区块链应用系统。建设目录链、身份链、材料链、签署链和监管链等,为各类政务区块链场景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围绕政务典型应用场景,打造标杆区块链政务应用。
  标杆场景打造工程。按照跨链开放、应用牵引、普及带动的思路,推动区块链与数据流通、航运物流、跨境贸易、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创新应用,打造一批特色行业标杆场景。加强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宣传推广,带动提升全社会上链用链能力。
  《方案》并提出底层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行动、标杆场景精准赋能行动、产业生态协同发展行动等三大主要任务。
  其中,在底层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行动方面,《方案》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布局。聚焦国际区块链技术前沿发展趋势,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行业机构、领军企业等开展相关研究,在区块链技术接入、异构跨链、安全防护、隐私计算、抗量子密码、同态加密等领域形成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二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聚焦密码学、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分布式网络与存储、分布式身份认证等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构建区块链全链条技术自主创新体系。三是推动智能计算能力提升。面向下一代互联网计算系统,突破异构融合计算芯片和开源开放区块链分布式操作系统等软硬件前沿领域,提升区块链大规模组网运算能力。四是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底层核心技术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一批聚焦科技前沿、高端人才集聚、引领创新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
 
上海浦东首推“八大举措”支持文创类互联网平台
 
  7月29日,在2023中国首届国际AI游戏产业大会上,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对外发布了《浦东新区促进文创类互联网平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即“八大举措”)。依据该政策,文创类互联网平台企业落户浦东将在资金、人才、办公空间、营商服务等各方面得到全力支持。
  具体而言,这“八大举措”包括:一是提供50万平方米优质空间助力文创类互联网平台产业孵化集聚,并选择优质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无偿资助。二是五年内拟投入超过100亿元,重点支持游戏产业的内容研发和技术创新。三是重点奖励构建产业链条,特别是对新引进的具有集聚效应的链主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奖励。四是构建互联网平台技术人才高地,每年拿出100名特殊人才落户指标用于吸引文创类互联网平台人才来浦东工作。五是建立人才梯度培养体系,为文创类互联网平台企业每年培养5000名产业专业人才。六是重点支持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互联网新内容产品。七是建立工作专班保障新机制,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平台企业上市、游戏企业核心资质申请通道等关键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八是每年不少于1亿元资金支持重大产业活动,对吸引进入浦东的活动最高给予200万元补贴。
 
杭州强化普惠算力供给
 
  据悉,围绕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主线,浙江省杭州市日前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以优质算力普惠供给为基础,全力构建从算法模型创新突破到行业转化应用的创新体系。其中明确,全市每年设立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算力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
  根据《实施意见》,杭州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和第三方机构建设符合导向需求的算力中心,积极创建国家公共算力开放平台,降低中小企业算力使用门槛。推进算力供给市政化,全市每年设立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算力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
  同时,杭州鼓励头部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研发并向中小企业开放模型应用,对参数量超过千亿、经权威第三方评测机构评测性能达到国内领先的通用大模型,给予牵头研发单位训练成本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和第三方机构建立高质量、开放式、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标准测试数据集等资源库,搭建行业级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公共数据、行业数据逐步实现分级分领域脱敏开放。
此外,杭州致力于推动算法模型与应用场景对接共建,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重大应用场景,实现技术供给和场景需求互动演进。面向空港、轨道交通、地下管廊、环境生态等特殊作业领域,加快推动向巡检、勘测、救援、无人化运输等场景开放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杭州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气象领域深度应用
 
  据悉,近日出台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在构建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数字气象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打造立体协同气象精密监测等方面形成具有杭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气象综合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到2027年,进一步筑牢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初步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
  《实施意见》显示,杭州将实施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数值预报应用、生态与环境气象、气象装备、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关键技术科技攻关。支持杭州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研究中心建设,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应用。
  《实施意见》提出,将智能气象设施纳入城市新基建,建设气象"泛在感知"网。健全精准气象预报体系,发展基于场景和影响的智能预报技术,逐步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气候异常的目标,全市智能网格预报精度达"百米级、分钟级"。
  围绕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实施意见》明确,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体系,畅通手机全网快速发布"绿色通道",推进"靶向式"预警信息发布。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落实灾害全生命周期分类处置工作责任。
 
贵州全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据悉,贵州省委、省政府日前发布《贵州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当地将创新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数据产权登记新方式,强化数据要素优质供给,规范数据流通交易,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参与主体,探索创新数据要素政策,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安全治理。
  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当地数据资源化、资产化改革要取得重大突破,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建成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力争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升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数据要素实现有序流通交易和价值充分释放。数据流通交易走在全国前列,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争取把数据流通交易产业发展为支撑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生动力。"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李刚表示,下一步,贵州将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逐步构建"数据供给有序、产业生态丰富、制度规则完善、交易场所规范、激励政策有效、安全保障有力"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企业信息员园地
 
应用信息化管理功能理顺工业品牌治理
 
  特约信息员:王协忠
  长期以来,企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市场上单打独斗做品牌,缺乏政策引导和支持。特别是涉及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管理不到位权利义务关系不清的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现有工业品牌管理服务信息化应用分散且不充分,认证、查询散见于相关门户网站及中介机构网站;品牌产品营销多见于各类(户)电子商务平台;生产经营主体缺乏品牌信息参与渠道,其自建的渠道影响力不够。构建综合功能的品牌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品牌持有者及其活动的相关信息;加强网上互动功能,及时提供便利服务,更重要的是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协会办电子商务平台做品牌产品,对会员很有吸引力。协会平台专做品牌产品,形成特色,会吸引重视品质的消费者群体。协会因有品牌管理行业功能,有助于增强平台卖家的公信力,要比一般电子商务平台的卖家管理更为有效。电子商务将在很大程度上密切协会及其会员与消费者的互动,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电子商务还有利于缓解协会经费来源问题,有利于避免协会走向商业化。为此,品牌行业协会可围绕推进国家品牌战略,构建品牌治理体系,整合信息化应用于品牌工业管理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系统,理顺品牌治理结构。
  一、加强协调,探索新的品牌管理工作机制。
  探索构建品牌工业管理服务体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财政、农业、工商、质检、旅游、供销社、邮政、农机、烟草、发改、商务等部门的工作。可考虑各级政府发改委或工信委牵头建立品牌工业办公室,统筹协调各部门的相关工作。政府主导品牌治理,进一步理清职能,区分行政性和非行政性事务,把非行政性事务分离出去,把一些行政性事务委托给行业协会,利用社会力量加强管理服务。政府负责强制性产品标准制定和管理,自愿标准则可交给行业组织去办,政府负责市场监督管理,
  做好品牌登记基础工作,其他则可将业务梳程环节的任务委托给行业组织承担。工业部门行业管理职能主要在于政策制定和执行,其服务职能可转交给行业组织。可利用政府现有的品牌服务管理转交给行业组织。可利用政府现有的品牌管理服务资源,整合社会上市场上相关资源,组建品牌行业协会。发改委和工信局可作为协会的业务指导单位,指导协会开展工作。
  二、有效参与,逐步实现品牌自我管理和自服务。
  行业组织为品牌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参与平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他们基于自身品牌建设的利益,有很强的参与动力;它们熟悉生产熟悉市场,有很强的管理服务能力;他们组织起来,抱团力量大,摆脱市场单打独斗困境。协会要办成真正的社会组织,真正实现会员自治,从根本上杜绝行业组织的市场行政化倾向。协会是政府与市场的桥梁,反映会员需求,完成政府委托的任务,协助政府做好品牌管理。协会强化品牌持有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第三方特色,增强公信力,相应可弱化各认证机构的第三方角色。重构工业品牌评价认证体系,现有认证机构或可商业化运作,或可转型成为协会的技术部门。
  三、发挥优势,大力加强区域公用工商品牌治理。
  发挥品牌引领区域优势农业发展和质量型增长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加强品牌引导意识,对区域公用品牌进行规划,加强领导,提供政策支持开展品牌建设,发挥龙头工业的作用,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协会持有区域公用品牌所有权,会员有使用权,各自权益可因在品牌建设中的贡献而有所不同。地方公用品牌协会作为多体会员加入全国性品牌行业协会。启动区域公用品牌政策法规调研,及早出台管理规范。目前有的县乡及地级政府制定了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使用办法,可见实体经济主体迫切需要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法规建设工作及早跟进。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