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5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5期

部委决策
 
李强要求抓紧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6日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刘尚希、罗志恒、田轩、黄先海、袁海霞、秦海林、陆铭、赵伟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大家认为,今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尽管当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更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的累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应当充满信心。大家还就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认真听取专家学者们发言后,李强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同时也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对我国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对当前经济形势,要全面、辩证、长远地分析研判,既看一般性也看特殊性,既看增速也看结构和动能,既看国内也看世界,既看当下态势也看长远趋势。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李强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实现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及时出台、抓紧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要注重把握转型的"窗口期",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要通过增强工作的互动性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改进政策举措,进一步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李强希望广大专家学者立足国情实际,发挥专业优势,在研究工作中把握客观规律,把握发展大势,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部门联合发文集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清理国务院各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现行有效的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相关规定和做法。
  此次清理范围涵盖国务院各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2022年12月31日前制定、现行有效的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重点清理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妨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影响生产经营行为等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清理工作按照"谁起草、谁清理"、"谁实施、谁清理"和分级清理的原则,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与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要求相抵触的,要按相关程序予以废止;部分内容与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要求相抵触的,要按相关程序予以修订,确保"应清尽清"。
  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综合规划司司长朱剑桥曾指出,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2022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共审查增量政策措施16.37万件,清理各类存量政策措施45.2万件,废止修订、纠正违反2.04万件,围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聚焦市场反映较为集中的公用事业、政府采购、招投标等8个领域。2022年以来,办结78件行政性垄断案件,及时纠正指定交易、妨碍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等不当市场干预行为,有效促进国内循环畅通。
  此外,为高水平完成《反垄断法》修改,市场监管总局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进一步完善行政性垄断监管制度,及时修订《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为规范政府不当干预市场行为提供更加清晰的规范指引。并研究起草《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征求意见稿)》,着力完善实施路径,提升制度效能。
此次通知强调,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切实抓好专项清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坚决破除影响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妨碍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障碍和隐性壁垒,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强调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
 
  据悉,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于6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克服困难、乘势而上,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切实支持扩大内需,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会议指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继续发挥好已投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关注物价走势边际变化,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会议指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会议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增加2000亿元
 
  据悉,为贯彻落实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发挥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分别增加额度400亿元、1200亿元、400亿元,调增后额度分别为8000亿元、17600亿元、7400亿元。
  "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一方面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将降低金融机构资本成本,激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LPR下降、银行息差缩窄的情况下,为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有助于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进而继续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央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引导作用,通过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更进一步来看,这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据了解,本次涉及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属于长期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强调,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市场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近年来,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等保持了较快增速。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2.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交易商协会连发两文打好银行间债市服务实体的"组合拳"
 
  据报道,6月的最后两天,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连续发布了两份通知,落脚点均在于进一步提升银行间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其中,6月29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债务融资工具融资服务质效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债务融资工具通知》)旨在优化完善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融资服务机制,从聚焦重点领域、优化注册发行机制、推进产品创新、拓展业务模式、便利规范展业等五大方面,提出16项具体举措,以进一步发挥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巩固发展的积极作用。
  6月30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发挥银行间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功能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企业资产证券化通知》)点明了"六个强化"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型企业等重点方向领域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银行间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有关专家认为,银行间债券市场近期研究推出系列工作举措,之间相互配合、互有联接,目的在于多措并举做好发行融资相关服务,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部署,更好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提升债务融资工具服务质效
  近年间,交易商协会持续推进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率先在中国债务资本市场践行注册制理念和自律管理模式,首创引入"分层分类管理""储架式注册发行""主承销商团""常发行计划"模式,不断丰富覆盖各类期限、结构设计、发行方式的产品"工具箱",通过积极推进绿色票据、转型票据、科创票据、乡村振兴票据等创新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党的二十大对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出更高标准,当前实体经济巩固发展形势对债券市场做好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市场成员也对进一步丰富制度供给、提升机制便利等提出了新的诉求、意见和建议。"接近交易商协会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债务融资工具通知》发布实施。
  具体来看,《债务融资工具通知》加大了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如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发债便利;发挥"第二支箭"支持作用,鼓励专业信用增进机构等综合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信用联结票据(CLN)、担保增信、交易型增信等多种方式,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提供增信支持;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提高项目评议服务效率,加强对市场业务投入正向激励。
  在注册发行方面,《债务融资工具通知》拓展了储架式注册发行适用范围。将储架式注册发行拓展至债务融资工具各类品种,新老项目同时适用优化安排,进一步完善债务融资工具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帮助企业提高融资便利性、降低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同时,提出通过机制模式及产品创新,更好服务绿色发展、资产盘活、科技创新,满足市场成员多元化投融资需求。
  "《债务融资工具通知》系列举措适应目前政策导向、实体经济要求以及市场发展需求,从三方面进一步提升市场融资服务质效。"有关专家表示,一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和理念,推进注册发行自律管理模式改革深化;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为市场提供丰富制度供给和多元产品选择;三是坚持本源服务实体,进一步营造服务发展的良好融资环境。
  促进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功能发挥
  在债务融资工具的基础上,企业资产证券化使得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化,进而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更多积极成效。交易商协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银行间市场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累计发行超2.2万亿元,累计支持超过35000家小微企业,大类基础资产类型齐全,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功能体系逐步完善。
  今年3月,《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规则》《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指引》两项基础性制度推出,为市场长远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与《债务融资工具通知》中第十条提出的"支持企业盘活资产实现融资"相呼应,此番落地的《企业资产证券化通知》围绕如何打好"组合拳"、助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这一命题作出了更为详尽地安排。
  具体来看,《企业资产证券化通知》提出"六个强化",即强化战略功能、强化创新引领、强化重点支持、强化市场规范、强化市场培育、强化自律服务。其中,尤为引发市场关注的是,在强化创新引领方面,《企业资产证券化通知》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鼓励各类结构化产品创新,大力推进不动产信托资产支持票据(银行间类REITs),重点支持租赁住房、能源、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领域;持续推动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深化发展,盘活应收账款、融资租赁债权、保理融资债权等债权类资产;积极推进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试点,支持不动产、土地使用权、收费收益权及碳排放权等多种资产类型,创新交易结构,引入信托计划等破产隔离载体。
  与此同时,锚定重点企业、领域及区域,《企业资产证券化通知》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度。比如支持科技型企业使用专利权、商标权等存量知识产权为标的资产,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许可使用费及融资租赁等多种模式开展证券化融资;鼓励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行银行间企业资产支持证券;支持不动产、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开展证券化融资,聚焦国家重大区域、债务压力较大地区等重点区域投融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在交易商协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保持高压监管态势的背景下,《企业资产证券化通知》特别强调了强化自律服务,提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募集资金管理要求,建立分层评议机制,强化业务评价体系,切实优化市场服务举措"。
在专家看来,交易商协会以《企业资产证券化通知》发布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律服务水平,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旨在构建"自上而下"政策合力与"自下而上"内生动力相结合的资产证券化生态圈,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中证协发文推进券业同一业务、同一客户风险管理
 
  6月30日,中证协发布《证券业务示范实践第4号--证券公司同一业务同一客户风险管理》(以下简称《示范实践第4号》),为证券公司实现同一业务、同一客户相关风险信息集中管理提供参考。
  中证协指出,建立同一业务、同一客户风险管理机制,有助于引导证券公司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具有相同风险特征的业务采取基本一致的风控措施。证券公司在准确识别客户关联关系的基础上,优化风险管理全流程,实现对客户评级授信、风险监测及后续管理等的统一管控,将有效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本次出台的《示范实践第4号》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一是介绍如何构建同一业务及同一客户风险管理机制,对同一业务从定义、分类分层及新业务归集原则等方面介绍了如何构建同一业务风险管理机制;针对同一客户,归纳了如何做好单一客户身份识别、如何通过识别客户间关联关系认定同一客户。二是在考虑各种风险信息类别的基础上明确了风险信息收集的范围与标准。三是针对同一业务、同一客户分别展示了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包括通过实施同一业务管理,为证券公司实现对各类业务各层级、各维度风险指标的每日(T+1)计量及风险监测夯实基础;针对同一客户,可以应用于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风险管理。四是介绍同一业务、同一客户数据集市建设的系统实现以及同一业务、同一客户相关系统服务的实现方法,包括建立数据集市的关键步骤,系统服务实施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等内容。
  提出构建同一业务风险管理机制四项基本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示范实践第4号》中,中证协特别要求,构建同一业务风险管理机制,应在内控、数据治理、风险指标及计量、业务系统的主要功能等方面进行统一。
  其中,关于统一内控相关要求,包括如下条件:
  首先,应统一制度流程。证券公司应在公司层面的基本业务制度中明确对同一业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并落实到各业务线具体的业务管理制度与流程中。证券公司应按照证监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对每一类业务制定统一的基本业务管理制度,并要求开展同一业务的相关部门遵照执行。以证券自营-权益类证券投资为例,公司应制定该业务的风险管理基本规定,在此基础上,各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将相关要求细化并落实到本部门的业务制度与流程中。
  其次,应统一内控矩阵。证券公司应根据各项业务的风险特征提出公司层面对同一业务原则性的内控要求,制定关键控制措施,相关业务部门参照要求,结合自身业务流程,形成基本统一的内控矩阵。内控矩阵要充分考虑同一业务的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与评价等各类要素。控制环境要确保同一业务的组织架构与决策程序的基本统一。风险识别与评估在方法、工具、标准等方面保持基本一致,确保及时识别、确认同一业务的各类风险,并进行准确加总、评估。控制活动应保持同一业务在授权与审批、复核与查证、业务规程与操作程序、岗位权限与职责分工等方面的管理原则和重要要求基本一致。
  统一数据治理的相关工作则包括以下要求:
  证券公司应明确同一业务数据治理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确保各系统数据准确、完整、一致。按照业务分类,梳理同一业务数据在各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中的分布情况,确定同一业务的数据标准与数据模型,制定同一业务系统数据模型与上游各源系统数据模型映射规则,确定数据归集与数据交换的方式,建立数据质量管控规则等。
  统一风险指标及计量方法包括以下要求:
  证券公司应针对同一业务设计统一的风险指标,以实现同一业务在不同层级、不同维度进行风险比较和汇总。风险指标在指标类型和指标参数方面做到统一,如统一VAR指标时,需同时统一其时间跨度、置信度两个参数的设定。业务部门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需要,制定的个性化风险指标可不包括在统一风险指标的范畴内。
  证券公司应对同一业务不同层级设计统一的风险指标,随着层级不断下探,可设置更为丰富的风险指标。例如,根据自营业务承担的市场风险,在第一层证券自营可以设置VAR、压力测试下损失等指标,在第二层,可以在第一层指标基础上增加结合第二层业务风险特征的指标,如权益类证券自营可以增加的净敞口、单一证券最大规模等指标,固收类证券自营可以增加基点价值、单一证券最大规模等指标。在同一业务各维度层面应使用统一的风险指标,例如,开展证券承销和保荐的不同部门应使用相同的关键操作风险指标,如外部处罚次数、外部关注次数等。
  统一计量方法是指涉及到同一业务的限额管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所使用的计量模型、模型参数、计量频率等要保持一致,以实现风险指标可在各层级、各维度间比较和汇总。
  统一业务系统主要功能的标准与要求,即证券公司应对同一业务的相关业务系统主要功能建立统一标准,以满足前中后台在同一业务方面的管理需求。
  在前台功能方面至少应对交易流水记录、系统前端控制、审批流程等制定统一的标准或最低要求;在中台功能方面应明确使用相同的估值模型、风险计量方法等;在后台功能方面对清算、交收、事后风控等提出基本一致的要求。
中证协指出,各公司应结合实际,落实《示范实践》对于同一业务及同一客户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下一阶段,协会将通过加强培训、组织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广行业同一业务同一客户风险管理优秀实践经验,跟踪了解行业落实情况,促进行业集中统一的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信息披露规定》出炉
 
  7月3日,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信息披露规定》(简称《规定》)。此举旨在为适应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后市场对高质量会计信息和审计执业水平的需求,强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健全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披露相关规则,提高证券审计市场透明度。《规定》自7月1日起施行。
  《规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规定》指出,会计师事务所披露的证券服务业务类型为境内业务,包括拟上市公司审计业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非上市公众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公开发行公司(企业)债券的发行人(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除外)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拟挂牌公司审计业务。
  《规定》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披露上一年度证券服务业务有关信息,包括主要行业、客户家数、资产规模总额、收费总额。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披露上一年度本所及本所执业人员因执业行为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证券市场禁入、行政处理、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惩戒、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情况。对于各类处理处罚,应当逐项披露处理处罚对象、处理处罚决定文号、处理处罚决定名称、处理处罚类型、处理处罚机关、处理处罚事由、处理处罚日期等。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披露上一年度本所因执业行为承担民事赔偿情况。对于各类生效判决,应当逐项披露生效判决名称、生效判决文号、承担民事赔偿金额、判决机关、判决事由、判决日期。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在按照《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管理办法》(财会〔2020〕11号)、《证券服务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管理规定》(证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财政部公告2020年第52号)完成证券服务业务年度备案后,按该规定于每年5月31日前披露上一年度相关信息。相关信息自披露之日起应保留至少3年。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指定专人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对本所信息披露工作负主体责任,分管合伙人负主管责任。
 
五部门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联合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3〕7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旨在提升制造业可靠性水平,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质量基础。
  《实施意见》指出,可靠性作为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我国制造业可靠性取得了显著成效,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基本建立,应用领域持续拓宽,部分产品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可靠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产业基础存在诸多短板弱项,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指标尚待提升,管理和专业人才保障能力不足,掣肘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实施意见》提出"两步走"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按照夯基础、优服务、促提升的思路,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建立标准体系、完善公共服务等举措,力争形成100个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可靠性提升,为实现第二阶段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阶段到2030年,聚焦锻长板、促成效,按照树标杆、强带动、促转化的思路,充分发挥可靠性标准引领作用,推动10类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可靠性公共服务机构和可靠性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制造业可靠性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成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实施意见》意见提到,要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行业,实施基础产品可靠性"筑基"工程,筑牢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及先进基础工艺的可靠性水平。实施整机装备与系统可靠性"倍增"工程,促进可靠性增长。
  其中,电子行业重点提升电子整机装备用SoC/MCU/GPU等高端通用芯片、氮化镓/碳化硅等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精密光学元器件、光通信器件、新型敏感元件及传感器、高适应性传感器模组、北斗芯片与器件、片式阻容感元件、高速连接器、高端射频器件、高端机电元器件、LED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提升高频高速印刷电路板及基材、新型显示专用材料、高效光伏电池材料、锂电关键材料、电子浆料、电子树脂、电子化学品、新型显示电子功能材料、先进陶瓷基板材料、电子装联材料、芯片先进封装材料等电子材料性能,提高元器件封装及固化、外延均匀、缺陷控制等工艺水平,加强材料分析、破坏性物理分析、可靠性试验分析、板级可靠性分析、失效分析等分析评价技术研发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在相关行业中的应用。
  汽车行业重点突破基于数字化试验场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检测与评价技术,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软件功能性能、可靠性水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综合能力,提升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价、使用寿命评价、安全性及故障预警、低温适应性等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评价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可靠性水平提升。汽车行业要重点聚焦线控转向、线控制动、自动换挡、电子油门、悬架系统等线控底盘系统,高精度摄像头、激光雷达、基础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等自动驾驶系统,车载信息娱乐、车内监控、车机显示屏等智能座舱系统,车载联网终端、通信模块等网联关键部件,以及核心控制、电源驱动、IGBT、大算力计算、高容量存储、信息通信、功率模拟、高精度传感器等车规级汽车芯片,通过多层推进、多方协同,深入推进相关产品可靠性水平持续提升。
 
政策要闻
 
▲商务部升级建立外企圆桌会议制度
 
  据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7月5日表示,按照国务院部署,商务部依托外贸外资协调服务机制,在现有常态化交流机制基础上,升级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
  2020年,商务部在外贸外资协调服务机制下建立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3年多来商务部领导主持召开各类外资企业座谈会17场,充分倾听企业诉求建议,累计协调解决问题困难几百项。
  王文涛表示,商务部将通过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这个机制性安排,定期举办会议,进一步拓展收集问题、听取建议的渠道,及时回应解决企业关切,助力外资企业在华长期、稳定发展。
  在7月5日主持召开的外资企业圆桌会上,王文涛听取了医药行业外资企业在华经营情况、问题诉求及意见建议。通用电气医疗、诺和诺德、拜耳、默沙东、罗氏、阿斯利康、赛诺菲、武田、辉瑞等12家企业代表参会。
  王文涛表示,中国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中国政府把吸引外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与会企业表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愿通过外资企业圆桌会等渠道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交流。企业详细介绍了医药行业外资经营情况和问题,提出了25项具体意见建议。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开展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决定自2023年6月起至12月,开展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紧紧围绕总局"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聚焦线上线下食品安全、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虚假违法广告、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未经许可生产特种设备和销售未经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无证出厂销售CCC目录内产品等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群众深恶痛绝的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突出问题,坚决出重拳、下猛药,加大整治力度。对存在"屡禁不止、屡罚不改"情形的经营主体予以集中曝光,形成强大震慑。
  通过为期半年的专项行动,重点排查一批严重违法失信案件线索,集中查处一批严重违法失信案件,有力惩戒一批严重违法失信经营主体,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制度机制成果,促进经营主体信用水平整体提升,深入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月起更多健康险种可享个税优惠政策
 
  据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7月6日发布《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自2023年8月1日起,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下称"税优健康险")产品范围将扩大至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主要险种,同时,产品被保险人群体也有所扩大,投保人可为本人投保,也可为其配偶、子女和父母投保。
针对目前既往症人群保障不足的现状,金融监管总局还要求将其纳入税优医疗保险的承保范围,允许人身保险公司针对既往症人群设置不同保障方案,结合自身经营能力和市场需要开发保障额度更高、 责任更丰富的产品。鼓励开发针对既往症和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长期护理保险、疾病保险产品。
 
▲金融监管总局就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征求意见
 
  据悉,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已就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有关事项在业内征求意见,拟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下称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工作。
根据征求意见稿,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公司应当坚持依法合规、积极主动、便利操作原则,做好政策宣传,尊重客户选择,优化办理流程,维护客户合法权益,有序开展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业务与个人养老金制度衔接,原则上于2023年底前完成各项工作。
 
▲部分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调整
 
  据悉,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部分成品油消费税政策执行口径的公告》(下称《公告》)提出,对烷基化油(异辛烷)、石油醚等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进行调整。
  分析师表示,成品油市场方面,随着相关调油原料征税启动,调油市场将迎来成本面的挑战,短期市内低价调和资源将陆续减少,或为地方炼厂以及主营单位的资源腾挪出一部分市场份额。而当前刚需支撑下的汽油市场行情将更为坚挺,不排除会带来一波上涨行情。
  根据《公告》,对烷基化油(异辛烷)按照汽油征收消费税;对石油醚、粗白油、轻质白油、部分工业白油(5号、7号、10号、15号、22号、32号、46号)按照溶剂油征收消费税;对混合芳烃、重芳烃、混合碳八、稳定轻烃、轻油、轻质煤焦油按照石脑油征收消费税;对航天煤油参照航空煤油暂缓征收消费税。
 
  ▲两部门发文要求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
 
  据悉,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进一步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近日,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要统筹考虑各地区水资源禀赋、承载能力与发展需求,坚持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以强化配置管理、促进配置利用、加强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扩大非常规水源利用领域和规模,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指导意见》按照科学规划、统一配置,目标管理、应用尽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政策激励、市场驱动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超过170亿立方米,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到2035年,建立起完善的非常规水源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非常规水源经济、高效、系统、安全利用的局面基本形成。
  《指导意见》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实行目标管理、纳入用水计划、严格论证审批、引导市场配置、加强考核监督等措施强化非常规水源配置管理,按照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不同水源类型分别明确配置利用领域及相关措施,从计量统计、技术标准、科技支撑等方面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有效促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推动水处理领域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增强相关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促进节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一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加大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力度,强化配置管理措施,持续推动扩大利用领域和规模,有效发挥非常规水源增加供水、减少排污、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作用。
 
  ▲我国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7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公告称,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公告将自202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中,镓相关物项,包括金属镓(单质)、氮化镓、氧化镓、磷化镓、砷化镓、铟镓砷、硒化镓、锑化镓。锗相关物项包括金属锗、区熔锗锭、磷锗锌、外延生长衬底、二氧化锗、四氯化锗。满足上述特性的物项,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通知》明确,出口经营者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出口许可手续,通过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填写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申请表并提交相关文件。商务部应当自收到出口申请文件之日起进行审查,或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并在法定时限内作出准予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对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本公告所列物项的出口,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报国务院批准。
  《通知》称,经审查准予许可的,由商务部颁发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件(以下简称出口许可证件)。出口许可证件申领和签发程序、特殊情况处理、文件资料保存年限等,依照商务部、海关总署令2005年第29号(《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出口经营者应当向海关出具出口许可证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办理海关手续,并接受海关监管。海关凭商务部签发的出口许可证件办理验放手续。
  出口经营者未经许可出口、超出许可范围出口或有其他违法情形的,由商务部或者海关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之一的氮化镓,与优良半导体锗,都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而我国也是镓、锗金属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出口国。
 
  ▲应急管理部启动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2023年第一次部级督导核查
 
  据悉,为深化落实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精准防控危化品重大安全风险,推动做好高温时段和汛期事故防范工作,应急管理部近日启动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2023年第一次部级督导核查。
  今年5月,应急管理部部署开展第一轮重大危险源"消地协作"专项检查,通过企业自查、市级交叉检查、省级抽查、部级督导核查四个层面,对全国近7000家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2.3万余处重大危险源实现全覆盖检查,全面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本质安全设计、操作运行、作业安全、设备管理、消防与应急等方面的风险隐患。
  此次部级督导核查,应急管理部派出10个工作组深入32个省级单位重大危险源企业现场一线,对各地区及有关企业工作质量进行实地核验,督促指导落实重大危险源常态化安全管控制度体系,加强试生产建设项目、液氯和氯乙烯、过氧化、液化烃储罐区、装置设备带"病"运行、老旧装置等安全专项治理,强化开停车、检维修、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切实做好夏季高温时段和汛期安全生产。
  督导核查将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加大曝光力度,督促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推动压紧压实安全责任,强化隐患整改闭环。同时,对危化品安全监管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现场督导,以点带面推动各项任务加快落实落地,确保取得实效,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国资改革
 
民营资本可在国企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证券时报7月6日刊发署名王小伟撰写的文章指出,民营资本可在国企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恒力石化7月4日公布分拆控股子公司康辉新材重组上市预案,后者通过与大连热电进行重组的方式实现重组上市。这是A股首例民企“分拆+借壳”并进的案例。
  对比路畅科技收购中联高机进军高空平台作业领域等并购案例,恒力石化本次“分拆+借壳”有一定独特性:一方面,民营资本担任了重要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此举涉及到国有资本的重组和转型。
  近些年来国企改革潮涌,民营资本在并购重组市场上也表现活跃,但是如何在两者之间架起更为通畅的桥梁,却是一大考验。纵观这些年A股公司有关并购重组事项,国企并购民企的案例居多,一些民企如今已被纳入到国企旗下,成为国有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地方还成立国企并购专项基金、制定并购专项计划,进一步发挥并购重组在获取要素、配置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从恒力石化案例来看,民营资本同样可以成为主导方,并且在国企改革中发挥作用。
  从国企纾困、参控股民企来看,通过实现两者的资本融合与协同,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反过来看,由民营资本主导,同样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促进资源整合,最终实现多方共赢。在本次A股首例民企“分拆+借壳”案例中,如果分拆上市完成,就可以进一步提升恒力石化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康辉新材将通过资本市场获取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大连热电也将战略性退出热电实现新材料转型。
  实际上,在本次首例“分拆+借壳”之前,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已有不少案例。混改为典型方式,如中国联通、中国电力混改等,但民企借壳国企重组上市的案例相对较少,类似居然之家筹划借壳武汉中商的资本运作比较罕见。
  首例民企“分拆+借壳”的出现说明,只要是具备整合能力的龙头公司,不管是民营资本还是国有资本,都能有所作为。尤其上市公司的财务和信息披露更为透明,市场估值也更能反映出上市公司真实资产价值,民营资本完全有能力在整合运作方面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一路坦途。近些年,国企并购或纾困民企曾出现个别踩雷案例,如四川国资收购东方网力、云南国资收购易见股份等等。国资与民资的联姻,并不一定通往成功,要想实现1+1>2绝非易事。
  反之亦然。在民营资本发挥更强主导作用的过程中,同样有不少关键点值得注意。
  一方面,产业头部民营资本往往才具有更大的势能,更能够在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国有资本需要发挥内在优势,降低财务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避免出现因为控股股东占用资金而搁浅运作等情形。此外,不管是国有资本并购民营企业,还是民营资本并购国有企业,都应该提前谋划整合路径,避免陷入文化、战略、管理上的冲突与内耗,以便各方运作的高效推进,最大程度发挥各自能量和优势。
 
自主创新
 
四川启动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
 
  近日,四川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4年)》(以下简称“三强计划”)。“三强计划”提出,到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15%,力争瞪羚企业突破3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7万家,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2万家,加快构建“强领军、强主干、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三强计划”目的是建立完善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梯次培育发展体系,打造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蓬勃发展的良好格局。其重点任务有3个:强化培育领军企业,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行动;强化壮大创新骨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行动;强化夯实创新基础,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行动。
  针对创新型领军企业,“三强计划”明确,将围绕四川省“六大优势产业”,培育认定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规模大、行业地位高、示范引领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争创世界一流企业;建立创新型领军企业发展动态监测体系;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式发展。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三强计划”提出,要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完善培育体系,优化认定管理服务。为压实地方责任,“三强计划”还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情况纳入地方年度目标任务和高新区绩效评价指标,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情况作为创建省级高新区和推荐创建国家高新区的重要条件。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强计划”提出,将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评尽评,应入尽入”。特别是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鼓励支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领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强计划”明确落实创新型企业财政奖补,支持开展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对揭榜项目按规定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市(州)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奖励补助;对新认定的瞪羚企业,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后补助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为获得应用原理性新知识、新发现、新发明进行的独创性研究活动(不包括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及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量部分,给予后补助支持。
此外,四川省将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对企业牵头建设重大创新平台的,取得重大创新突破、转化重大创新成果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后补助支持。
 
广东拟出台科技创新条例
 
  7月3日,广东省科技厅发布《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条例》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主线,从立法层面着力构建广东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当前,广东科技创新仍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等短板,《条例》以专章对基础研究的定位、投入、机制创新、基金体系等内容予以重点明确。
  《条例》提出,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基础研究,将广东建设成为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
  在基础研究投入方面,应建立基础研究投入稳定支持机制,投入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省级财政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的三分之一,逐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在全社会研发经费中的比例。
  强化基础研究,探索科学前沿,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条例》提出,聚焦国际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织凝练核心科学问题,鼓励科技人员围绕非共识、新兴和交叉学科等方向进行自由探索;探索赋予科技领军人才在科研任务、技术路线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自主决策权。
  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条例》明确应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投入、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管理制度,设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为促进科技型企业不断涌现,《条例》对"科技企业培育"予以明确,要求强化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制定精准支持措施,培育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条例》还要求,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发挥技术攻关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其开放创新链、供应链资源和应用场景,推动与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促进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
  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条例》明确,财政资金设立的基础研究基金和科技人才工程中,支持青年科技人员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六十。同时,在省科学技术奖励中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奖类别,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科学研究中取得创新性突破。
  日前,首批"广东省十佳技术经纪人"出炉,这是广东首次举办省级的、面向个人的、针对技术转移人才的评选。
  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在促成科技商品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条例》提出,鼓励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队伍,设置技术转移专业岗位,建立专业化、梯度化的技术转移管理人员、技术经纪人等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
  《条例》围绕"区域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重大创新平台等是重要内容。
  2019年以来,位于南沙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向香港分部依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陆续拨付科研资金和建设经费等逾1亿元,打通了科研资金跨境拨付通道。截至2022年底,广东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累计超过3.7亿元。
  《条例》将这类经验予以固化,在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港澳使用方面,明确要完善面向港澳的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鼓励港澳高校、科研机构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拨付。
  同时,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促进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探索实施科研设备、科研样本、实验试剂、耗材等科研用物资清单制管理模式,对清单内科研用物资简化报关单申报、检疫审批、监管证件管理等。
 
节能减排
 
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扩大
 
  7月4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提出拓展重点领域范围、强化能效水平引领、推动分类改造升级、做好工作统筹衔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五方面重点工作。
  其中,文件指出,结合工业重点领域产品能耗、规模体量、技术现状和改造潜力等,进一步拓展能效约束领域。在此前明确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电解铝等25个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工业硅,卫生纸原纸、纸巾原纸,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等11个领域,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
  同时,对标国内外生产企业先进能效水平,确定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发展预期、生产装置整体能效水平等,统筹考虑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保持生产供给平稳、便于企业操作实施等因素,结合各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制修订工作,科学划定各行业能效基准水平。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基准水平视行业发展和标准制修订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强化能效标杆引领作用和基准约束作用,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立足长远发展,高标准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分类实施改造升级。对拟建、在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对能效介于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之间的存量项目,鼓励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应用,引导企业应改尽改、应提尽提,带动全行业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力度,提升整体能效水平。对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各地要明确改造升级和淘汰时限,制定年度改造和淘汰计划,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对于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进行淘汰。
 
京津冀等三大重点区域气候行动力评估发布
 
  6月30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联合发布《中国三大重点区域气候行动力评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最新低碳转型成效解读》报告,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最新低碳转型成效进行解读。
  报告称,"长三角的低碳转型行动力指数最高;京津冀在"双碳"目标和政策及能力建设和保障方面表现最突出;粤港澳则在低碳发展水平方面最具优势。"
  报告从低碳发展水平、低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双碳"目标和政策、能力建设和保障四个基础维度,和区域协同一个附加亮点维度,全面系统地评估了三大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搭建起"区域低碳转型行动力指数"评估体系。
  研究课题牵头人、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经济发展需要'火车头'带动,'双碳'工作的推动也需要引领者",因此,三大重点区域无论从经济体量还是碳排量来说对于中国的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都至关重要。"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各地区要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从实际出发推进本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同时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要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率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资深项目主任谢雯雯表示,"三大区域作为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应进一步深化引领作用。一方面,通过强化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气候立法与政策、绿色金融发展等抓手,着力加强各省市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三大区域也要继续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将气候行动、低碳转型与区域重大战略良性结合,促进共同富裕和区域公平性发展。"
  据介绍,为客观分析重点区域低碳发展和转型现状、环境和潜力,助力各省市找到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与绿色和平合作开展了"区域低碳转型行动力指数"评价体系研究。
  该研究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与能源结构、碳排放水平、政策规划及其他低碳发展和转型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层级低碳转型行动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由基础评分项和附加评分项两部分构成,这两个评分项下又划分为一级指标层和表征一级的二级指标层。其中,基础评分项准由12个一级指标构成;二级指标由48个二级指标构成。附加评分项准则层由区域协同这一项构成,其作为本指标体系的亮点特色,主要展现区域内各地区绿色低碳协同一体化发展水平。
  该研究报告表示,本研究致力于帮助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明确低碳发展和转型的工作重点,规范引导其落实低碳发展和转型的行动;为国家和地方的"双碳"和气候主管部门了解和评价地区低碳发展和转型状况提供依据;并为现状和潜力各异的三大区域各级地方政府互相借鉴、促进地区间的良性合作竞争提供有益参考,加速推动其成为全国低碳转型的典范。
  三大区域低碳转型行动力各有"长短"
  评价结果显示,长三角在区域协同、低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方面走在其他区域前面,京津冀在"双碳"目标和政策、能力建设和保障方面表现最突出,粤港澳则在低碳发展水平方面最具优势。此外,三个区域在"双碳"目标和政策以及低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两项上表现较为接近,而在区域协同、能力建设和保障上表现差异较大。
  研究发现,三大区域尽管同属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区域,它们在低碳转型行动力的现状与潜力上,存在着不同的"长短版"。
  作为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和低碳政策试点的重要落脚点,长三角区域在区域协同与低碳产业基础维度最为领先,这得益于长三角在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等制度和政策协同的积极尝试,以及三省一市特别是江苏省良好的绿色低碳产业布局。据统计,江苏省是目前三大区域中新能源企业总部落户最多的省份,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数量最多的省份。
  京津冀区域在"双碳"目标和政策、能力建设和保障维度表现最为突出,这特别表现在其最具雄心能源低碳转型目标和政策之上。研究发现,京津冀设定的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目标为三个区域中最高。京津冀还拥有三大区域中最为严格的煤炭和煤电控制目标,和"十四五"以来重大项目清单能源项目中最大的低碳投资力度。
  粤港澳区域的低碳发展水平在三大区域中领先,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能源与产业低碳化水平,和其走在全国前列的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方面。粤港澳的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和人均碳排放均为三个地区中最低。香港和澳门能耗总量小、对区域整体影响较小。除去这一因素外,广东省在能源和产业结构转型方面也有亮眼表现,该省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2020年达到30%)以及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区域。
  三大区域也均存在着亟待进一步提升的部分:粤港澳亟须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和市场方面的协同发展;京津冀在科技创新协同、产业低碳化方面和另外两个区域有一定差距,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优化;长三角总体低碳转型表现最佳,但在能源低碳化、"双碳"政策出台方面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绿色竞跑"需兼顾区域协同,促进公平发展
  尽管存在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区域与地方竞争力,三大区域大部分省市都选择了绿色低碳产业这一热门赛道,加码对新能源汽车、储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持。
  柴麒敏表示,"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不只有成本和代价,也是做加法的过程,转型本身也会为省市和区域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创造新产业发展模式和动能。"三大区域各省市加速布局以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安徽均有亮眼表现,"绿色竞跑"呈加速度态势。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研究发现,目前三大区域各省市均已拥有较为良好的布局基础: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方面,除江苏拥有42个制造基地领跑全国外,浙江、广东、安徽三省均拥有超过20个制造基地,北京、天津、河北也各有超过10个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方面,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以全国约45%的GDP占比,贡献了全国55.2%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截至2022年底,三大区域中的广东、浙江和上海包揽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前三。
  在产业规划和目标方面,三大区域多省市已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十四五"规划与行动方案,制定了颇具雄心的产业发展目标。
  该研究报告建议三大区域进一步深化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作用,继续在制度与政策创新、绿色产业发展、区域协同和公平性发展等方面率先发力,锻长板与补短板结合,为全国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益经验与借鉴。同时,加大对本地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投入力度,激发与加强地方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强化区域协同,促进公平性发展,加强区域中不同地方之间的一体化发展,既要加强基础设施、产业链与市场方面的协同,也要进一步深化标准和制度、法律上的协同,开展区域气候立法,健全横向补偿机制,以区域内转移支付等形式缩小区域地区间的经济、财政差距。
  该研究报告还建议国家加速出台构建区域低碳转型行动力指标评价体系。当前,中国并无完善、统一和权威的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指标评价体系,无法对不同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成效进行评价和比较,这将对区域进一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决心和力度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建议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制订并出台一套全面、权威的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指标评价体系,推动区域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与制度创新,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和区域重大战略。
 
河北省成立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
 
  6月30日,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在张家口揭牌成立。活动现场发布了创新联合体技术攻关任务,并进行了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现场签约。
  据悉,该创新联合体是在河北省科技厅和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及天津市科技局共同指导下,由京津冀等区域54家氢能领域科技型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投资机构等共同发起成立的,将在3至5年内,围绕氢制备、储运、供能、动力、原料五大方向,聚焦10项集成系统,研发33类核心装备,突破百项关键技术,持续推动氢能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成立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是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河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奋杰表示,下一步,将以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服务,支持创新联合体牵头重大技术攻关、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支持张家口、唐山等高新区围绕产业链开展科技招商,完善重点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区域氢能产业创新生态和发展生态不断优化。
 
山东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工作方案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会同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制定印发了《山东省科技支撑碳达峰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培育壮大1000家左右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打造5个至8个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完整的绿色技术产业集群。
  方案提出,山东将突破一批绿色低碳发展中“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引进3个至5个国家级“高精尖缺”创新型人才和团队,重点培养8个至10个重大核心关键技术人才团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重点任务包括基础前沿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创新平台引领、低碳人才引育、创新企业培育、创新示范推广、区域创新建设、创新战略研究、低碳开放合作和全民绿色低碳等10项行动。
  在加快碳中和前沿技术突破方面,山东将聚焦新型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储能等领域,围绕超高效光伏、新型核能发电、电力多元转换、人工光合作用、新型绿色氢能、直接空气捕集、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太阳辐射管理等前沿技术开展深入攻关,加速与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根据方案,山东将进一步加强新型能源科技创新支撑,重点突破氢能制取、储运及利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型电网“源—网—荷—储”智慧协调等关键核心技术;继续加快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开展氢能生产利用示范推广,探索氢能在多种场景下的高效、安全利用新模式,促进完善制氢、储(运)氢、输氢、加氢、用氢全产业链氢能技术体系。围绕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山东将加快氢能前沿技术研究,集中攻关大规模氢能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技术。
 
劳动用工
 
我国首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发布
 
  据悉,为了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活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优化人力资源流动配置,人社部6月30日发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简称《规定》),这是我国首部系统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相关活动的规章,将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
  人社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负责人介绍,《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人力资源服务活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活动包括职业中介、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就业和创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活动。对涉及到的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等主体及其相关活动,作必要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劳务派遣、对外劳务合作或者其他服务活动的,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规定》对主要人力资源服务活动、日常服务方式进行了系统规范,并确定了相关法律责任。一是加强招聘服务管理。要求服务机构建立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明确了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等审查途径;明确投诉举报及处置方式,规定服务机构发现涉嫌虚假招聘等违法活动或收到投诉举报的,应当及时核实、暂停或终止服务。二是明确服务禁止行为。规定服务机构不得有伪造、涂改、转让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介绍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等行为。三是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明确处理个人信息方式及原则,确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求职招聘目的的最小范围,要求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监测预警等机制,采取必要措施防范盗取、贩卖、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四是规范服务收费和公平竞争。《规定》明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向个人收取明示服务项目以外的服务费用,不得以各种名目诱导、强迫个人参与贷款、入股、集资等活动;不得向个人收取押金,或者以担保等名义变相收取押金。不得扰乱人力资源市场价格秩序,不得采取垄断、不正当竞争等手段开展服务活动。五是规范其他相关服务活动。规定开展人力资源培训,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参训人员身心健康或者诱骗财物等要求;举办网络招聘会,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采取措施确保网络招聘系统及用户信息安全等要求;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不得以注册个体工商户等方式帮助用人单位规避用工主体责任、与用人单位串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等要求。
 
合理确定平台外包用工中的责任承担机制
 
工人日报7月3日刊发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建峰撰写的文章指出,业务外包、劳务外包是新业态领域平台用工中常见的用工方式。其中,业务外包是平台企业将特定区域或领域的业务经营承包给第三方完成;劳务外包是平台企业或业务承包企业将劳动用工管理业务通过签订协议交由第三方完成。外包方式的运用为平台经济的组织提供了便利,但其也会带来用工主体难以确定、用工关系法律性质难以判断等问题,这已经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和用工关系调整中的难题,在前不久人社部、最高法联合发布的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中,网约配送员何某案所涉及和解决的就是该问题。
  在该案中,一方面,某货运代理公司承包经营某外卖平台配送站点,构成业务外包关系。从当事人签订的协议看,货运代理公司与劳务公司约定由该公司招募和管理员工并支付报酬,构成劳务外包关系,通过层层外包形成了一道道“隔离墙”,从形式上看,劳动者与劳务公司建立法律关系,其与货运代理公司以及平台企业在法律上的关联被切断。另一方面,尽管当事人之间有清晰的约定,但从用工过程来看,是货运公司对劳动者进行用工管理并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与用工过程的实际发生分离。该案中通过层层外包建立“隔离墙”、用工事实和约定分离是平台用工中的典型情况,这也是本案的典型意义所在。
  就本案的裁判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用工关系当事人确定以及用工关系性质判断问题。对该问题的处理应遵循事实优先的原则,不拘泥于当事人之间形式性的约定。事实优先是国际劳工组织第198号《关于雇佣关系的建议书》确认的原则,也是我国劳动法学理论和实践中解决用工关系定性等问题的通说。基于事实优先的裁判思路,本案根据货运代理公司的用工管理、报酬支付等行为,一方面认定用工关系的主体是货运代理公司和劳动者,另一方面认定当事人之间出现了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和组织从属性,因此构成劳动关系。本典型案例的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了事实优先原则的适用范围,在认定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性质以及确定用工关系当事人时均应遵循该原则。
  就本案所涉及问题的制度完善而言,尚可以讨论的是层层外包情况下当事人之间的责任分担问题。对此,人社部、最高法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对采取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平台企业依法承担相应责任。最高法发布的《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则提出,推动完善劳动者因执行工作任务遭受损害的责任分担机制。在制度设计方面,应基于互联网平台作为外卖配送等行为的组织者身份,明确其应承担对外包企业选择、监督的义务,同时明确在其未履行上述义务时,根据其过错确定责任份额。《指导意见》明确了平台企业的义务,提出“平台企业采取劳务派遣等合作用工方式组织劳动者完成平台工作的,应选择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企业,并对其保障劳动者权益情况进行监督”,但未将违反义务和责任承担明确挂钩。此外,在未来的制度选择上,也可以考虑基于平台分散风险的可能性,在一定情况下,让平台承担相应的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责任。
  平台外包用工中的用工关系性质、主体确定与责任承担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的基础性问题。该典型案例依据现行法和理论通说对其裁判口径进行了明确,也为未来制度完善提供了思考空间。除了上述以层层外包的实践为前提的讨论外,未来尚可以考虑“纯化用工关系”的思路,即采取制度措施减少为了建立责任“隔离墙”而进行层层转包的情况。对此,一些地方性意见中已有明确要求,湖北省人社厅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平台企业直接用工,提高自有员工比例”。通过“纯化用工关系”、事实优先原则的运用以及责任分担机制的建立,平台外包用工中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将能得到更好解决。
 
学者提建议切实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工人日报7月3日刊发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田永坡撰写的文章指出,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说,《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为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能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结构发生变化,技术进步和经济运行模式的改变,对劳动者技能需求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也使得加大技能人才培养,优化劳动力供给质量和结构的任务日益紧迫。
  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技能需求结构的影响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对劳动力需求产生较大影响,学术界对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就业极化”“就业替代”“就业互补”等效应进行了大量分析。从现实来看,技术进步或创新对岗位的影响是复杂的,对于这种影响的分析,从岗位层面深入到“任务单元”层面,可能更具说服力。那些可以编码、复制的工作活动,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自动化设备所替代的,但是,生产工序的革新和新技术的应用还会增加一些新的技能需求。
  除了对需求数量的影响,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素质需求结构的影响也不荣小觑。一项使用2016年~2020年385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人工智能与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高了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显著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另外一项研究显示,高技能、高工资劳动者和低技能、低工资劳动者的就业份额在不断增长的同时,中等技能劳动者的就业份额被大量削减,这就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就业极化”现象。
  经济运行模式创新也是改变劳动者质量需求结构的一个因素。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导致工作场所和工作方式的多元化、平台化在经济运行中越来越明显。劳动者与各要素组合运行的机制也发生了变化,劳动关系中,适应工业化发展的、单一的雇佣关系正在变成包括传统雇佣、合伙制、短期制、项目制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复杂体系。
  就业形态的变化扩大了就业机会,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但同时也具有结构性效应,导致不同领域就业结构发生改变。新技术的出现,对劳动者的知识和能力带来新的需求,使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更为急迫。
  人口结构变化迫切需要打造劳动力质量优势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已经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优势趋弱,需要加快打造质量优势。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出现负增长。从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变化看,“两升一降”特点明显。在年龄结构方面,“两升”是指0~14岁人口和60岁及以上人口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规模和占比上升,“一降”为15岁~59岁年龄段人口降低。在人口素质方面,“两升”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两个指标上升,“一降”为文盲率由2010年的4.08%下降为2020年的2.67%。
  上述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我们依靠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实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这种优势日渐减弱。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制造强国角度看,也迫切需要加快高素质劳动力培养,而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以及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可能。
  目前,从现实的技能人才供给看,有两个特点需要关注。一是在技能人才相对集中的制造业中,大型公司从业人员学历水平逐步提高。二是整个人力资源市场中的技能人才供给还存在较大短缺,需要重视。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分析报告(2022)》的分析,在技能人才供需比上,具有一定技术等级或职称的人才较为短缺。
  切实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
  结合技能人才供需变化的特点,未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一是提高教育发展质量,为制造业、服务业等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人才。切实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开展各种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大劳动精神培养力度,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相关要求,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本质。把握不同教育类型的特点,探索各类教育发展的规律,协同推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利用校企、院企合作机制和平台,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供需交互,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精准度。
  二是着力发挥职业培训的“加油站”作用,形成技能人才职业成长的助力机制。大力培养劳动者的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良好氛围。发挥职业培训时效性强、对市场需求敏感的特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把握相关行业的用工规律,着眼“工学矛盾”的痛点,鼓励用工单位利用“潮汐式”用工之间的闲暇时间,适当投入培训资源提升员工职业素养。探索建立合理的培训投—收益分担机制,加大就业、技能公共资源对企业培训的补偿力度。
  三是加强对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的研判。整合企业、科研以及教育部门的资源,及时捕捉科技进步、发展模式等产业要素的变化及其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细分行业的用工数量、结构、工资水平开展分类更为详细、更具针对性的定期调查或普查。动态了解劳动者的择业倾向、就业期望等,引导劳动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劳动价值观。发挥用工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基层工会服务站点等市场主体和载体的“哨点”作用,建立数据采样点,分季度对岗位需求、工资水平、技能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需求信息。
  四是为技能人才发展营造更好环境。工会可以通过为劳动者提供权益维护、生活保障等服务,改善职工特别是制造业从业人员相对单一、枯燥的工作环境,打造“职工之家”,提高劳动者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发挥制造业企业组织性强、集中行动力强的特点,为职工享受技能提升、人才评价、参赛参评等提供组织支撑和保障。抓住人才评价、职业管理等工作的改革机会,完善人才职业发展体系,畅通技能人才有序流动的通道。
 
专家论坛
 
乔新生:挖掘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着力点
 
据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7月7日在证券时报发表文章指出,2023年6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同一天,中国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这标志着我国促进经济增长有了新的着力点,值得期待。
  每当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于期待政府扩大投资,出台刺激消费和增加出口的措施,拉动经济增长。不论是2008年政府出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还是近年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都旨在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确保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经济持续增长。
  但是现在看来,如果出现路径依赖,仍然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很难有效发挥作用,资源配置有可能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正因为如此,此次国务院出台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与以往有着显著的不同。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放水养鱼,加快培育新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开拓创新,不断寻找经济增长点。
  我国为了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出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则,并且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积极探索,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刺激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次国务院出台的若干措施,概括起来就是降低关税,减少中间环节,改革审批流程,实现贸易便利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对自由贸易港涉及的一些法律规范作出决定,自由贸易港区为了加快开放的步伐可以暂停实施部分法律规范。可以设想,如果这项决定在全国推广,那么,市场主体负担将会大幅度减轻。
  我国税收制度,是生产型间接税收制度。其基本特点就在于,通过价格传导,将税收成本转嫁给最终消费者。这是工业化初级阶段行之有效的税收制度。但是,必须充分意识到,由于税收成本隐藏在生产各个环节,商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税收成本,因此,市场主体税收负担相对较重。
  解决我国市场主体发展问题,必须大力改革我国税收制度体系,使企业轻装上阵。第一,对于科技型企业可以直接免去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只要企业将利润用于科技研发,增加产品科技附加值,就可以申请不再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第二,国家可以考虑推广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当前我国企业面临沉重压力,一个是较高的贷款利率;一个是较高的税收负担。只有大规模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压缩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大幅度降低企业税率,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才能使企业大胆投资,依靠科技创新,创造利润。
  再次,政府扩大公共产品服务范围,着力解决存量中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减少浪费,增强政府的凝聚力。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包括上海、武汉充分贯彻中央惠民政策,投入巨资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为一些居民楼安装电梯,建设社区食堂,满足孤寡老人生活需要,兴办幼儿园,解决双职工家庭实际困难,通过设立小型理发店、小型超市、小型修理铺,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所有这些举措,都旨在通过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的需要。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投入,不仅拉近了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而且更主要的是,通过政府投入,减轻了居民的生活负担,从而为我国消费增长打开了新的局面。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党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在经济增长缓慢情况下,通过加大政府公共产品投入,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减轻居民消费负担,对于稳定经济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要端正态度,打开思路,刺激经济增长方式还有很多。譬如,我国公共医疗网点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许多社区医疗机构无法与现代化医疗机构对接。如果在每个社区开通互联网络,居民可以就近办理预约登记手续,那么,中心医院排长队现象就会逐渐减少。譬如,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关键时期,为了减轻居民的负担,可以在公开成本情况下,提供标准化的住房,居民可以直接购买装修住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购买毛坯房,需要花费巨资装修。
  政府在社区改造的过程中,不仅要督促开发商保证住房的质量,而且更重要的是,改变目前房地产开发和施工规则,明确要求所有商品房开发施工单位,都必须进行房屋装修。这样做可以避免资源浪费,节约居民装修支出,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住舒适度。我国可以借鉴比利时、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对房地产开发和施工作出严格的规定,政府对于住房装修实施财政补贴,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选择不同装修方案,消费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施工单位提供个性化装修服务。总之,就是要通过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鼓励企业增加延伸服务,解决住房消费中出现的问题。
  当海外一些媒体讨论中国是否应该出台大规模刺激经济政策问题的时候,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惊讶。过去政府通过加大投资,促进经济的增长。如今政府已经意识到,政府投资固然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政府扩大投资有可能会产生"挤出效应",一方面压缩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可能会扭曲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滋生腐败现象。所以,中央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果断采取减税让利政策,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先进经验,减轻企业的税负,推广贸易便利化的各项措施。与此同时,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加大政府投入,促进家居消费。
  当然,无论是老旧小区的翻新改造,还是建设社区服务设施,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都必须认真听取民意,把好事做好。譬如,在小区改造过程中,政府为了增加停车位,将绿化带种植的树木砍掉,这样做是否会损害业主的利益?再譬如,建设社区食堂过程中,如何确保政府经营的便民食堂与周边商业经营主体之间不会发生矛盾?所有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
  过去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需要。疫情期间,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发放消费红包刺激消费。现在看来,如果不增加透明度,消除腐败问题,政府动辄发放的数以万计消费红包,很可能会落入少数市场主体的手中。只有增加透明度,彻底杜绝腐败现象,政府各项便民措施才能落到实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居民日常需要,自然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我们曾经多次提出,应当高度重视"微循环",解决社区居民实际困难。国务院出台的家居消费措施,正是为了解决"婆婆妈妈"的问题。只要解决居民日常消费存在的问题,依靠政府投入,完善服务设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就能实现。
  以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龙头"企业拉动,无论是跨国公司的投资,还是大型企业建立的电子消费网络,都旨在通过加大投入刺激经济增长。现在看来,投资风向已经发生变化,过去那种依靠风险投资追求"消费红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解决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必须减轻企业的负担,降低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必须关心居民的生活,从细小处着手,解决社区居民生活困难。因为只有这样,政府各项政策才能真正惠及普通民众。
  我们提出,政府可以考虑通过调整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适当降低电力价格、宽带价格,鼓励居民大胆使用现代化电气设备,充分利用宽带网络提升生活质量,以价格改革,重新启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金碚:对标高质量做强“中国制造”
 
《经济日报》7月6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撰写的文章指出,  近期,浙江、上海、江苏等多地相继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举措,不断激活制造业发展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新型工业化时代产业演进的新阶段。当前,我国制造业呈现出一系列新质态,并迈向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新高度。
  最初,为保障供给和尽快形成有效需求,我国制造业以“廉价”的替代方式开拓市场空间。接着,通过逐步进行技术迭代,在产业分工格局中努力攀登,不断追求“优质优价”的目标。“价廉物美”的规模优势成为我国制造业的突出竞争力,进而发展成为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并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不断延伸拓展,形成大规模集群域态的产业配套格局,奠定了“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的全球地位。
  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意味着对能源消耗的依赖和大量碳气体的排放,这对环境和气候改变形成很大压力,我国因此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解决自身的减碳减排问题,也要为其他领域的减碳减排提供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这是全方位的高新技术创新。
  在新时代,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前,我国制造业越来越多领域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已逼近发达国家水平,有些可以比肩发达国家,甚至使得一些发达国家视之为“风险”领域,要对我国设置技术壁垒,构筑所谓“小院高墙”。因此,国际技术竞争的博弈关系出现大规模改变。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自主研发和原创性技术,“国产化”也具有了新含义。特别是有些前沿技术的突破已经接近基础科学的研究领域,需要引入科研新成果。换句话说,制造业前沿技术具有了科学探索的性质。总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科技含量的要求日益提升,这意味着对科研队伍和高素质人才的更大依赖和渴求。
  科学技术具有全球性,本质上是人类共同财富。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几乎没有任何复杂技术的制造品可以在封闭条件下由单一企业生产,而是由众多企业乃至多国企业参与合作,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如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高技术的植入,而且要求高技术的广泛渗透以及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例如,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绝不仅仅是个别企业的“单打独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高技术的集合效应。
  任何事物都有不可忽视的一面。技术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本身包含着对质量的社会适应性要求。最符合现实需要和市场需求的质量,才是最有效的质量。制造业的成本价格竞争力也是高质量制造业的质量特征,本身就是制造业效率和技术满意性的表现。达到大众消费(买得起)和消费友好(用得好)的层次,不仅可以体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性效率,能够形成有效需求,同时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性尺度,也就是满足大众福利期望。品质上不去、价格下不来,都是制造业质量战略要解决的不足与难点。
  当然,制造业中也有具备极致性技术要求的产品,属于“小众极品”“尖端技术”,往往具有高质量水平的标志性。这类产品的技术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制造业的“锦标赛”格局,优胜者领高技术之先,且可能成为对竞争对手“卡脖子”的“绝技”,需进行技术保密。对此类技术,各国往往都会采取特殊举措实施技术突破或技术保护。我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势,可在选定的方向进行技术攻坚。
更深刻地认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国民经济总体素质的提高。工业制造过程说到底是受人的观念和行为所积淀的工业文化支配或影响。就此而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生产技术过程,更是工业文化现象。高素质的工业文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和灵魂。因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工业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块硬币之两面的特点,并表现为系统演化的同步性。具有致力于发展高质量制造业价值观的民族,才能成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工业化国家,在世界执先进制造业之牛耳。
 
张波:县域经济提质增效的着力点
 
《经济日报》7月6日刊发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波撰写的文章指出,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是与城市经济空间衔接、相互支撑,又相对独立运行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目前,我国有1866个县和县级市,县域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40%,是民营经济集中地、产业布局基地、城镇化重要载体和扩内需纵深腹地。发展县域经济,既是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抓手,又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必须坚持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是打造产业链集群。产业链集群是县域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推动构建“链主+配套”生产组织体系,打造立县兴县特色产业集群,能有效促进大中小企业相得益彰、紧密协作,筑牢县域实体经济根基。对此,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根植本地、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链主企业,打造好地标产业集群;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聚焦重点行业和细分领域,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实力强劲的经营主体;打造企业集群,以质量、品牌、标准为引领,通过联合、推进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等方式,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资源整合,提高县域产业集群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二是提升开发区能级。开发区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推动开发区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使其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阵地”。要完善开发区管理机制,探索推行“管委会+专业公司”管理模式,构建机构精干化、扁平化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管理运营体制;优化开发区布局,实行“开发区+功能园区”“一区多园”等模式,加强居住生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建设以产业为主导的新城新区;探索“飞地经济”模式,积极承接大城市及周边地区产业转移,推动开发区省际联合、市县联合、区县联合、强强联合。
  三是增强县城承载能力。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县城以及县域的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我们既要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又要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一方面,要通过城市功能完善拉动投资有效增长。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县城路网结构,加强内涝治理,强化能源供应保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宜居宜业的社区生活圈。另一方面,要促进县域消费提质扩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根据商务部数据,2022年,全国建设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983个、乡镇商贸中心3941个,不少乡镇大集、便民超市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功能愈加完备。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提高建设品质,积极发展贴近群众的生活服务业;加快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商务酒店、会展中心、文体场馆等兼具生产、生活、文化功能的设施;更好导入商贸物流、商务会展、研发设计、文体健康等新业态,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附加值较高的现代服务业。
 
中小企业
 
首批"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备案名单公示
 
  据悉,作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重要举措之一,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工作正加快推进。证监会6月30日公示第一批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备案名单,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等9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列。
  这9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分别为: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广东股权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宁波股权交易中心、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
  据悉,去年11月,证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北京、浙江等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将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报送证监会备案。证监会将符合专板建设要求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名单进行了公示。
  根据《指导意见》,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专精特新"专板优先服务三类企业,包括:省级以上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评价或认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政府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的中小企业;其他符合专精特新发展要求或具有相应潜力的企业。
 
山东拟全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
 
  据悉,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实施先进制造业“2023突破提升年”工作方案》,提出全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0家左右。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张海波介绍,山东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持续做强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两大载体,积极参与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争取年内攻克10项左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实施100项左右重大技术攻关项目。
  在强产业方面,山东将统筹抓好6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8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6大未来产业前瞻谋划,持续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根据上述工作方案,山东将突出开发区制造业主体地位,确保工业类开发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3-5个百分点。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年内新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左右,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左右,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左右。
 
于长革:确保财政奖补直达中小企业
 
经济日报6月28日刊发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长革撰写的文章指出,一段时间以来,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纾困解难,从中央到地方纷纷设立专项资金,出台了很多奖补政策,继续提高财政资金奖补中小企业力度,并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奖补系统性和精准度,避免“撒胡椒面”。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的关键。
  过去几年间,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严重,要巩固和拓展经济恢复向好态势,就必须稳住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保持资金运转通畅。特别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复苏时期,财政奖补资金可谓“及时雨”,不仅让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企业获得来自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支持,还有利于激发中小企业在引进人才团队、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动力,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为了提升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效能,让企业更有获得感,今年以来多地专门发文明确财政资金奖补中小企业的具体方法和规则。例如,北京市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明确了重点支持方向;湖北省印发《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一系列举措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等等。但目前来看,仍存在部门间统筹协调不够,同一领域、同样的事项,不同部门交叉重复安排资金,导致奖补资金门类繁多,多头申报现象比较普遍;多个部门都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导致专项资金数量虽多,但安排的项目小型化、分散化、碎片化,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来应对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中小企业正处于生产经营恢复的关键阶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切实让财政资金的“真金白银”更公平、更精准、更快速地直达中小企业,保障财政奖补资金流向最需要的企业,确保资金被用于符合政策要求的领域。
  首先,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避免财政奖补资金交叉重复设置。要加大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金财工程的推进,加快构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财政奖补政策和资金信息互通共享,从多角度评价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对奖补资金投入情况做到细致量化、有据可依、有证可查,提高财政支持的有效性。
  其次,明确财政奖补政策和资金支持方向,增强针对性和精准性。此前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奖补政策时,要突出重点,不断创新扶持方式,全力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根据地区、企业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方案,不断优化政策资金支持方向。
  再次,强化预算绩效评价,全面提升财政奖补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了确保政策性效果的全面实现,要切实通过科学的预算决策保障支出预算的严谨性和周密性,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对专项支出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并依托绩效评价结果奖优罚劣,提高财政奖补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健全政策服务支撑体系,优化政策执行环境。切实加强财政奖补政策宣传工作,通过上门走访、在线访谈等形式,向企业法人、财务人员解读相关政策、指导申报工作。定期举办财政奖补政策专题培训班,帮助企业掌握政策要点和最新变化情况。合理制定财政奖补资金申报流程,完善网上申报系统,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奖补资金的申报评审效率。
 
调查分析
 
日本二季度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回暖
 
  据报道,日本央行7月3日公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日银短观)结果显示,由于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回落、半导体等行业供给侧制约明显缓解,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在连续多季下滑后有所回暖。
  调查显示,当季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比上季度上升4点,至5点。同期,包括大中小型企业在内的所有规模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上升3点,至负1点,表明持悲观态度的企业仍占多数。
  非制造业方面,随着服务业继续改善,二季度大型非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上升3点,至23点。
  日银短观指数每季度发布一次,是反映日本经济景气状况的重要指标。其中,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最具代表性。该指数为正值意味着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多于持悲观态度的企业。本次调查于5月29日至6月30日进行,对象包括日本全国9147家大中小型企业。
 
经贸态势
 
上交所与蒙交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与蒙古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杭盖·阿拉泰(Altai Khangai)代表两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蒙古国是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2008年1月,中国证监会与蒙古金融监督委员会签署了《证券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蒙交所成立于1991年,是蒙古国唯一一家证券交易所,2022年蒙交所实现自上市。除挂牌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产品外,蒙交所还为出口煤炭提供电子交易服务。
  此次备忘录的签署,将推动上交所和蒙交所在信息交换、合作研究、人员交流、市场推介、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中蒙资本市场合作支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截至目前,上交所已与56家境外机构签署了67份备忘录,并在备忘录框架下开展形式丰富的交流合作,探索务实服务双方资本市场的途径。下一步,上交所将继续在中国证监会的统筹部署下,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范围,稳步推进与境外交易所的多元合作,助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
 
阿根廷央行宣布可在该国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
 
据悉,阿根廷中央银行6月29日发布公告,宣布将人民币纳入该国银行系统允许存取的币种,批准该国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储蓄账户。
  阿根廷国家通讯社美洲通讯社当天表示,阿央行承诺推进人民币进一步融入阿根廷金融市场,中阿双边本币互换为阿根廷金融领域提供了流动性。
  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近期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300亿元人民币/4.5万亿比索,有效期三年。
  阿根廷政府4月26日宣布使用人民币结算从中国进口商品贸易。据阿根廷经济部数据,今年4月和5月,阿根廷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进口额达该国这两月总进口额的19%。
 
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币偿付到期外债
 
  据悉,阿根廷经济部6月30日宣布,阿根廷政府当天使用特别提款权和人民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偿付27亿美元到期外债。这是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币偿付外债。
  阿根廷经济部说,这笔款项中约17亿美元使用特别提款权支付,其余部分使用人民币支付。
  据报道,阿根廷政府即将派出由经济部高级官员领衔的代表团前往IMF总部,就下一步偿债安排进行磋商。
  据了解,阿根廷中央银行日前发布公告,宣布将人民币纳入该国银行系统允许存取的币种,批准该国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储蓄账户。
 
美国5月贸易逆差降至690亿美元
 
据悉,美国商务部7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商品进口金额下降影响,5月该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降至690亿美元。
  与4月相比,5月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减少48亿美元至913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增加7亿美元至223亿美元。
  数据显示,由于消费品和工业原材料进口金额下降,5月份商品进口金额下降72亿美元。尽管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增加,但受食品、饲料和饮料以及工业原材料出口金额下降影响,5月份商品出口金额下降25亿美元。
  当月,美国对欧盟、墨西哥、越南和德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分别为165亿美元、135亿美元、81亿美元和69亿美元。
根据当天公布的数据,美国商务部将4月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从746亿美元修正为744亿美元。
 
荷兰发布光刻机出口管制细则
 
  6月30日,荷兰政府发布《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法规》,针对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进行额外出口管制,管制措施将在9月1日生效,届时,特定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须向荷兰对外贸易与发展合作部申请许可,得到授权后才能出口。尽管荷兰政府并未直接点名会受到限制的公司,但外界都明白这是在针对当地最出名的荷兰光刻机厂商阿斯麦(ASML)。
  荷兰对外贸易与发展合作部部长Liesje Schreinemacher称,出于国家安全考虑采取了上述政策。
  据悉, ASML在6月30日晚公告称,荷兰政府当日颁布的新出口管制条例针对对象为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包括最先进的沉积设备和浸润式光刻系统。
  ASML表示,根据新出口管制条例规定,该公司需要向荷兰政府申请出口许可证才能发运最先进的浸润式DUV系统(即TWINSCAN NXT:2000i及后续推出的浸润式光刻系统)。荷兰政府将决定是否授予或拒发出口许可证,并将向ASML提供许可证所附条件的细节。
  ASML并重点指出,荷兰政府新颁布的出口管制条例只涉及TWINSCAN NXT:2000i及后续推出的浸润式光刻系统(DUV,深紫外光刻)。而该公司的EUV光刻(极紫外光刻)系统在此前已经受到限制,其他系统的发运暂未受荷兰政府管控。
  "ASML将继续遵守适用的出口管制条例,其中包括荷兰、欧盟及美国的出口管制条例,"ASML称。
  但不能自由出货,ASML在华收入将不可避免受到干扰。该公司预计2023年中国大陆销售额将保持在22亿欧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62亿元),而全球总销售额将增长25%,因为主要客户台积电和英特尔都在扩产。
  根据ASML财报,2022年该公司共出货345台光刻系统,其中有81台浸润式DUV光刻机(ArFi),占比为23%。所有产品中,42%销往中国台湾,29%销往韩国,14%销往中国大陆,销往美国的只有7%。
 
投资视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审议支持雄安一揽子政策
 
  据悉,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会议指出,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当前,雄安新区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统筹推进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大规模建设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结合雄安新区现阶段的实际需要,紧紧围绕疏解人员利益关切,有针对性地采取支持措施。要坚持稳步有序、量力而行,持续推进标志性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积极探索和遵循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强化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合理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创造"雄安质量"。要坚持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处理好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等关系,有针对性地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创新举措在雄安新区落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不断增强雄安新区自身建设发展能力。要聚焦城市治理架构、公共服务制度等,加强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建设运营管理体制的前瞻设计,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会议要求,要把党的领导贯穿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加强雄安新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改革意识强、能力水平高、敢闯敢干、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河北省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雄安新区要履行属地责任,有关地方要积极予以支持,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主动指导服务,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阶段性进行总结评估,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2017年4月1日,新华通讯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9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指出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如今,雄安新区建设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已经发生变化。6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审议《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此次会议指出,当前,雄安新区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统筹推进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大规模建设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要意义。
 
雄安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
 
  6月25日,雄安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
  据悉,雄安综合保税区选址位于雄县朱各庄镇东侧,处于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范围内,总用地面积约0.6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占地面积约0.42平方公里,分为海关配套功能区、查验监管区、检疫处理区、保税物流区、跨境电商功能区、保税检测及维修区、综合产业区等七大功能区。目前综合办公楼、查验监管库、检疫处理用房等封关验收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同时预建部分保税仓库满足前期企业运营需求。
  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功能最全、运作最为灵活、通关最为便捷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雄安综保区将充分依托"雄安新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四区叠加的政策优势,秉承创新、开放、智慧、绿色、协同的理念,构建以研发设计、高新产业为引领,高端制造和销售服务为重点,现代物流为支撑的"保税+"产业体系,努力打造综合保税区发展全国样板。
下一步,雄安新区将在河北省及海关总署等相关部委指导下,尽早实现封关验收,加快推进招商、运营、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综保区平台效应,为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晋冀鲁豫四省五市签署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联盟协议
 
  日前,邯郸市、菏泽市、长治市、鹤壁市、濮阳市五市的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联合签署《晋冀鲁豫四省五市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联盟协议》,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协作配合、信息共享等合作机制。该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合作。强化区域协作,共同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加强合作联盟协作配合,优先推荐区域内代理机构代理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通过引导区域内企业开展专利开放许可,激发区域内产业链合作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布局优化的先进产业集群。
  加强执法维权保护协作。协助调查取证,在知识产权执法工作中,各成员单位要相互配合,协助调查取证。成员单位在执法中遇到有关问题时,其他成员单位应在可能提供帮助的范围内给予帮助或指导。对协作区域内普遍存在的典型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各协作方可在统一时间内开展行动,对涉及相邻地区的知识产权假冒和重大侵权活动,组织人员在各自区域内实施集中打击,净化市场秩序,推动形成统一公平的法治环境。开通重点企业维权绿色通道,为其提供相关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定期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研讨,加强对知识产权侵权假冒案件处理情况的交流,促进各成员单位执法人员能力和执法水平提升。
 
陕西5部门联手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据悉,为加快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充分发挥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对陕西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撑作用,陕西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陕西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开放共享水平。
  根据《实施意见》,陕西将加强各级各类创新研发机构资源统筹配置与协调,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多元化投入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增强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整合及开放能力,提高资源共享与利用水平,完善政策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资源配置优化、运行管理规范、共享服务高效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到2024年底,陕西通过统筹整合开放各类仪器设施资源,力争20万元及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达到1.6万台(套),对外开放共享率超过80%;积极探索各领域、各行业、各组织、跨区域的多样化使用模式,累计服务企业超5000家次,服务总额超过10亿元;加快实施国产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研发、转化及应用示范推广工作,通过专项形式推动国产大型科研仪器产业升级创新,形成具有陕西特色优势的国产仪器产业链群。
  根据《实施意见》,陕西将通过优化入网程序、积极开展购置前评议工作、大力推行科技创新券政策、集约化平台建设、强化仪器研发和应用人才培养、打造国产科学仪器研发及应用示范特色优势等举措,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解决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分散、封闭、低效、重复的问题,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开放共享的理念和共识,使开放共享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迈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陕西将加大开放共享激励力度。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建立评价考核制度、标准和办法,定期对纳入服务平台的仪器运行情况、管理单位开放制度、开放程度、服务质量、服务收费和开放效果进行评价考核。通过评价考核,对年度服务绩效考核较好的服务机构给予不高于30万元的奖励。
 
辽宁省发布151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
 
  据悉,聚焦辽宁省三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产业集群建设,经广泛征集、榜单凝练、专家论证等程序,日前,辽宁省科技厅发布了2023年"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151项。其中,创新联合体重大专项项目榜单6项、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15项、成果转化类"揭榜挂帅"项目榜单30项。
  此次公布的创新联合体重大专项项目榜单包括高端数控机床、面向智能工厂的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储能与氢能、深海装备用关键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技术攻关类项目榜单则包括先进医疗装备、生物医药方向、节能降碳技术、减污降碳技术、循环经济技术、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菱镁精深加工技术、安全应急技术、防沙治沙方向等;成果转化类项目榜单包括准固态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基于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水蒸气电解制氢技术、高效节能高性价比低重稀土永磁电机等。
  省科技厅列出4个揭榜条件:揭榜单位原则上应为在辽宁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稳定的科研队伍,运行管理规范;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社会诚信,不在科研严重失信行为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的惩戒执行期内;创新联合体重大专项项目榜单揭榜单位须根据《辽宁省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指引(试行)》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揭榜;技术攻关类和成果转化类"揭榜挂帅"项目榜单鼓励联合省内外高水平高校、院所、企业共同揭榜,也可单独揭榜。
  据介绍,针对同一个榜单任务,有多家优势团队、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可能的,将探索实施"赛马制"竞争。对两个及以上的项目同时予以立项,实施平行资助,制定"里程碑"节点,根据考核情况优中选优或联合推进。
 
《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行动方案》等文件印发
 
  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行动方案》聚焦民营市场主体最关心、最突出的问题,提出开展政策清理完善、融资难题破解、拖欠账款清理、资源要素保障、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等行动,并明确了保障措施,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从支持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提升惠企贷款服务质效、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参与政府采购、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降低用电用气用地成本等方面提出了10条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关于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优化准入准营环境、保护合法权益、降低经营成本、鼓励引导自主创业、拓展发展空间、加强服务支撑、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24条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济健康发展。
 
杭州推出24项措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据悉,为贯彻落实海关总署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部署要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日前,杭州市商务局(自贸委)、钱江海关联合市口岸办、市发改委、市税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15个部门联合出台《2023年杭州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聚焦深化"智慧口岸"建设和口岸数字化转型、支持外贸产业升级和新业态健康持续发展、提升跨境通关物流链供应链安全畅通、进一步规范进出口环节合规收费、提升外贸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等五方面,推出24项具体措施。
  在深化"智慧口岸"建设和口岸数字化转型方面,杭州将扩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物流服务平台功效,推进杭州国际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航空物流全链条信息互联互通,提升航空口岸智能化水平,提高航空货物分拨、安检、打板等各环节作业时效;持续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申报服务集成接口试点应用和推广,通过"单一窗口"数字化多跨场景应用促进传统报关企业报关数字化改革;提升出口退税便利度,完善新业态税收管理模式,优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免税管理系统,探索开展跨境电商海外仓退税便利化试点。
  在支持外贸产业升级和新业态健康持续发展方面,杭州将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规范健康发展,持续推进跨境电商进出口"退货中心仓"海关监管模式升级。全面推广跨境电商海外仓无纸化备案,支持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推进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细化落实《出口货物已补税/未退税证明》、出口退税申报"免填报"、出口退税事项"非接触"办理等工作,优化海外仓布局,探索海外仓、保税仓、前置仓"多仓联动"集运模式;探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交易真实性验核新模式,深化支付信息、订购人身份信息验核试点。
  在提升跨境通关物流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方面,杭州将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支持"区港一体化"发展,探索杭州综合保税区、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与机场口岸联动运行,积极推进下沙港建设,提升集疏运能力,支持做好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的设立审批;将探索"未来工厂+智慧通关+海外仓"供应链智慧监管模式,实现基于高资信企业的自动化申报、智慧关税、智慧清关等数字化场景建设。
  在进一步规范进出口环节合规收费方面,杭州将持续落实《清理规范海运口岸收费行动方案》,进一步规范包括口岸收费在内的进出口各中间环节收费行为,加强宣传、持续推广"单一窗口"口岸收费及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引导口岸收费主体通过"单一窗口"及时公示收费标准、服务项目等信息并动态更新,增强口岸收费透明度。
  在提升外贸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方面,杭州将加大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信用培育力度,将符合标准的企业纳入高级认证企业(AEO),帮助AEO企业充分享受互认便利,并进一步扩大主动披露政策适用范围,为企业提供容错纠错、守法便利通道;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原产地自主声明等便利化措施;将协同推进企业"问题清零",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建立健全口岸营商环境"问题清零"机制,充分发挥海关12360服务热线、浙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967209热线、杭州海关关企互动平台等功能收集并解决企业反馈问题,持续落实各项通关便利化举措,全力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广州出台政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7月6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李江介绍,目前,广州现有新型研发机构近80家,连续7年数量稳居全省第一。
  李江称,广州新型研发机构已经进入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广州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李江称,作为广州市引导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意见》明确了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包括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并聚焦技术供给、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育、金融赋能五大核心功能,着力强化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李江称,《意见》以支撑产业发展为重心,强化产业技术供给能力。2022年,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纵向项目592项,经费5.47亿元,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218项,累计已形成国家标准172项,逐步在空天科技、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带动做强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意见》是以实现市场化造血为导向,架设成果转化关键桥梁。”李江称,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意见》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激励制度,积极输出技术和知识产权等科研成果,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70%以上可以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5%以上可以奖励给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将成果奖励延伸到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充分体现了围绕成果转化的政策导向,将有效激励整个成果转化团队。
  李江称,《意见》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科技成果作价、资金投入等方式参股孵化企业,并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与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合作,推动创办或引进孵化的企业落户广州。
  据统计,目前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技术作价入股、建设孵化载体等方式开展企业孵化已初见成效,技术作价入股35家企业,其中2022年技术作价入股13家企业;累计孵化801家企业,培育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2022年新创办企业88家。
  《意见》还鼓励有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自有资金发起或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等科创基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型研发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申报设立科技创新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项目。
  在运营管理机制上,《意见》提出,试点实施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营管理机制改革,允许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多元投资的混合制运营公司,其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可以货币出资方式持有50%以上股份。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盈余的国有资产增值部分可按不低于50%的比例留归运营公司。
同时,广州支持推动广州产投集团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设立了 50 亿元的“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已有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共同成立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超过8亿元。
 
贸发会议报告称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2%
 
据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7月5日发布《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说,受俄乌冲突、食品和能源价格高涨及公共债务飙升等因素影响,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下降12%至1.3万亿美元。
  报告显示,2022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37%至3780亿美元,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4%至9160亿美元。按行业来看,电子、半导体、汽车和机械等面临供应链挑战的行业投资项目数量激增,而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则放缓。
  报告说,发展中国家在为到203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其年度投资赤字不断扩大,投资缺口从2015年的2.5万亿美元扩大到现在的每年4万亿美元左右。
  报告显示,2022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长放缓,包括太阳能和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国际投资增长8%,低于2021年50%的增速。同时,2022年宣布的电池制造项目增加两倍,投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
  报告还说,2022年发展中国家吸引约544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但与每年所需的1.7万亿美元相去甚远。
  报告呼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紧急支持,使其能够吸引更多投资,以实现向清洁能源过渡。
 
罗塞夫称美国滥用美元特权引发对货币秩序质疑
 
  7月2日,金砖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在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抨击将脱钩和制裁武器化的做法,认为强行切断世界联系不切实际。
  罗塞夫表示,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强美元汇率政策和通货膨胀螺旋式上升,发展中国家普遍受到不利影响,而这些国家的高负债,很大程度上是由新自由主义紧缩政策造成的。
  罗塞夫解释说,发达国家实行的金融新自由主义,把信贷和金融变成了实现安全稳定的阻碍,加剧了全球经济不平等。此外,美欧在金融政策上自相矛盾,例如,尽管声称要减少发展中国家承担的债务,却系统性提高利率并维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缩政策。
  罗塞夫还发声抨击美元霸权。她认为,美国在滥用美元特权,主要体现在金融制裁、扣押主权国家外汇储备等行为中。而这也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全球货币秩序存在任意性的质疑。"在地缘政治冲突的背景下,美元更是被作为制裁武器使用,推高了能源和食品的价格,进一步破坏了供应链"。
  对于最近活跃在国际舞台的"脱钩"和"去风险"话语,罗塞夫指出,"脱钩"不仅削弱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金融关系,更是一种阻止国际舞台新参与者崛起的政治武器。尽管目前全球化的动力有所弱化,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依然相互依存,切断世界之间的联系、增加障碍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罗塞夫还表示,当今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是新形式的保护主义。无论是单方面提高关税还是限制芯片出口,都是对全球化的破坏。如今,制裁已经成为了一种武器,是实体战争的一种替代品。制裁或遏制新国家,针对技术和贸易的封锁盛行,是不可能实现共同繁荣的。
 
欧元区6月通胀率降至5.5%
 
  据报道,欧盟统计局6月30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6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5.5%,低于5月的6.1%。
  数据显示,6月欧元区食品和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1.7%,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5.5%,服务价格上涨5.4%,能源价格下降5.6%。当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5.4%。
  从国别来看,6月欧盟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通胀率分别为6.8%、5.3%、6.7%和1.6%。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前表示,欧洲央行7月可能会继续加息,以应对欧元区居高不下的通胀。
  欧洲央行自去年7月开启加息进程以来,已连续八次加息,共计加息400个基点。
 
法国公共债务首次突破3万亿欧元
 
  据悉,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6月30日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法国公共债务首次突破3万亿欧元,达到30134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升至112.5%。法国媒体说,这可能给政府带来更大压力。
  数据显示,一季度,法国公共债务环比增加634亿欧元。法国《回声报》说,公共债务突破3万亿欧元大关,可能给寻求增强预算可信度的政府带来更大压力。
  6月初,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维持法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评级展望仍为"负面"。4月底,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宣布将法国信用评级下调一级。
  法国政府4月发布的公共财政路线图计划到2027年将公共债务率降至108.3%。由于卫生、教育、能源转型等方面投资需求庞大,法国政府削减公共支出的空间非常有限。
  法国公共债务率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不断走高,2019年末达到97.4%,远高于2007年末的64.5%。近三年来,法国政府采取大规模救助和刺激措施应对多重危机,公共债务率在2021年一季度末升至117.5%,为历史最高值,2022年末降至111.8%。
 
日本经济复苏仍将一波三折
  
证券时报7月4日刊发经济学教授张锐撰写的文章指出,日经指数今年以来不断刷新33年来最高点位的同时,日本经济看上去似乎也在与“失去的三十年”进行着十分果断的切割与告别:通货紧缩渐行渐远、内需动能联袂发力、就业市场活跃亢奋、增长节奏持续演进……一系列乐观信号都在向国际社会展示与强化日本经济已然回归正轨或者昂首上行的惊人印象,不过,旧伤未愈的日本经济肌体不仅很难做到矫健高飞,康复过程中还必然遭遇许多变数的侵蚀与袭扰。
  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日本名义GDP(国民生产总值)按年率换算为570万亿日元,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环比增长1.7%,扣除通胀因素的实际GDP终值环比增长0.7%,折合年率增长2.7%,既超出预估初值的1.1个百分点,也比市场预期值高出0.8个百分点。另外回溯发现,去年第三季度日本经济为负增长,而第四季度微弱反弹实现环比增长0.2%,年化率增长0.4%,这样,加上本季度的增长,日本经济已是连续两个季度的增长,先前外界担心的技术性衰退风险并未出现。
  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与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即服务业提速加码而制造业短腿拖后,日本经济却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火力全开。据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调查公司Markit的最新数据,5月份日本服务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6.3,升幅创下历史纪录,同期制造业PMI升至50.8,为七个月后首次实现扩张。受此影响,日本5月综合PMI抬高至54.3,扩张速度创下近10年来同期最快。
  映射到现实经济活动中,服务业PMI与制造业PMI的同向竞速与比超可具象为消费需求的迅猛释放以及企业投资的快速扩张。消费需求方面,占日本GDP一半以上的居民消费在一季度同比增长0.5%,为连续第四个季度上涨,实现对GDP的增长贡献1.0个百分点;企业投资方面,一季度日本企业资本支出增长了1.4%,环比增长0.5%,其中住宅投资一举扭转了连续五个季度下滑的态势,一季度实现了0.2%的超预期增速。
  就消费而言,需求端的增量拉力既来自于日本国内工资状况的持续改善,也有国外游客激增的辅助作用。数据显示,去年日本企业薪资涨幅为2.27%,而进入今年以来,企业加薪率的加权平均为3.67%,创出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另据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赴日外国游客人数近200万,同比增长14倍,同时,根据日本政府的统计数据,一季度每位国外游客在日本国内平均消费21.2万日元,相比2019年同期高出44%。
  企业投资方面,日本央行的最新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维持-0.1%的货币利率不变,同时继续实行国债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等于企业可以继续低成本融资,加上物价回升为企业所创造的经营利润空间放大,企业扩产投资的意愿与预期获得有效刺激;同时扫描消费需求端的刺激力量发现,占日本GDP达10%以及全部工业产值50%的汽车业所做的贡献格外明显。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日本汽车累计完成销售205.79万辆,同比增长17.0%,而按照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分析报告,每单位的汽车制造业需求能够带来整体经济2.7个单位的附加需求,汽车业成为了企业投资乃至整个经济扩张的最强劲拉力。
  受到服务业与制造业、消费与投资双重扩张的作用,日本劳动市场进入到空前的繁荣与活跃状态。按照日本总务省的说法,国内无论服务业企业还是制造业公司的就业增速目前创出了过去15年的次高;而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7.3%,同期高中毕业生的就职率也达到了98.0%,这就是说,除极少人之外,日本18-22岁的青年人几乎都可找到工作。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日本经济新闻》对企业招聘计划的调查,今年入职的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同比增长了2.2%,为过去13年来的最高涨幅。
  由于国土资源与市场空间十分有限,且人口老龄化严重,几乎所有人将日本界定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而且事实上过去数十年日本经济的发展也的确离不开来自国际市场的动能力量支持。然而,时下日本依靠国内消费与投资的赋能从而带动整体经济复苏与改观的结果,无疑颠覆了许多人对日本经济的传统认知。理论上说,这种内生型经济增长路径相对于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更为可靠,实际效果也更稳定,只是其中的构成要素客观上会受到特定国内外环境的干扰与抑制,最终其作用于经济的正向功能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走向反面。因此,即便是今年首季开局不错,也并不能完全保证日本经济全年高枕无忧,后续不排除发生增长减速与失速的可能。
  首先,通货膨胀存在高位盘整的风险。今年前4月日本国内物价涨幅达3.5%,连续20个月出现同比上升,且长达9个月的升幅维持在3%以上;接下来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地缘政治因素依然存在,市场供需双方的博弈仍十分激烈,而且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暂停以及后续节奏的放缓,投机资本也有可能转向对大宗商品的做多,日本进口商品价格很难出现大幅下降;另外,日本国内工资价格的上涨也极有可能创造出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的螺旋,通胀水平如期出现实质性回落恐怕难度非常之大。通货膨胀维持在高位,既加大了货币政策收紧的压力,更会反噬消费增量,从而对整体经济增长构成逆风。
  其次,实际收入存在不升反降的风险。按照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最新数据,4月份实际平均月工资同比下降3%,为连续第13个月下降。实际收入的不升反降必然会令家庭削减消费支出,而且自6月份起东京电力公司等七大电力公司都获准大幅提高电价,更进一步对居民消费形成了反压。统计数据显示,3月结束的2022年财政年度日本家庭支出虽增长了0.7%,但较前一财年的增幅却减少了0.9个百分点,且今年4月份日本所有家庭支出环比与同比分别下降1.3%和4.4%,为继3月份下降后连续两个月的收缩,同时,据全球数据分析公司GlobalData的预测,日本实际家庭消费支出增长将从2022年的2.1%放缓至2023年的0.9%。
  再次,贸易逆差存在持续放大的风险。今年以来日元继续走软,但却并没有带动日本出口显著改观,出口增速跌至两年来最低点,对GDP的贡献为负值;接下来美联储已放缓了加息节奏,日元后续可能出现升值,客观上也势必进一步强化日本出口增速的递减趋势,既存的贸易逆差因此会不断放大。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日本已连续22个月出现贸易逆差,而且贸易逆差与日元贬值实际存在着负反馈关系,即贸易逆差会削弱日元走强的基础,而日元贬值又会进一步抬高进口商品价格,进而恶化贸易逆差的程度。总体看来,受到强势美元的压制以及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牵引,日元年度续贬趋势难以逆转,且在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的背景下,日本出口也很难彰显出较强韧性,日本贸易逆差因此存在继续放大的可能,最终也会对经济增长构成不小拖累。
  最后,货币政策存在转弯变道风险。按照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的预计,最迟今年晚些时候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降至2%附近,到时就会考虑货币政策的收缩问题,而在以负利率、QE(量化宽松)与QQE(量化与质化宽松)以及YCC为阵容的现有宽松货币政策方阵中,日本央行将首先考虑调整或者叫停YCC。对于企业而言,日本央行放弃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国债长期利率的走高也必然带动企业债券发行成本的提升,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随之大增,最终结果也必然侵蚀企业经常性利润并倒逼企业减少投资支出,对此,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给出的计算结果是,若国债长期利率升至1.1%,也就是在现有基础上涨升一倍,日本企业的利润将下降3%,设备投资减少9%,整体经济因此而受到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投资分析点评
 
▲中船特气拟投4.89亿建高纯电子气体项目
 
  7月3日晚间,中船特气(688146)公告称,公司拟在邯郸市肥乡区建设年产150吨高纯电子气体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约4.89亿元。此项目主要是为了提高公司的行业竞争力,满足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等行业客户需求,进而发展壮大高纯电子气体产业。
  中船特气主营电子特种气体及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对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自给率逐步提升带来的市场机遇较为看好。中船特气的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提到,伴随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自给率的提升,以及显示面板行业的规模效应,较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投身该领域。未来,中船特气也有望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巩固行业地位。
 
▲山东海化计划在泰安投建盐穴储气项目
 
  据悉,山东海化(000822)7月3日晚间公告,公司与泰安市肥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投资框架协议》。双方协商,由公司在肥城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以岩盐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盐化工及其产业链项目,并利用岩盐开采盐穴建设储能绿色低碳产业。
  公告显示,岩盐开采和精制盐场建设包括建设500万立方米/a采卤站一座,精制盐生产线两条(精制盐120万吨/年),总投资约9亿元。其中,岩盐开采占地面积约40亩,精制盐场占地面积约150亩。
  待岩盐开采形成盐腔具备储气条件后,转为储气项目建设阶段。初步规划建设10亿立方储气库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建成后库容量将达到10亿方,工作气量约7亿方。后期储气、精制盐规模化后,视条件开展盐化工延伸产业。
  据悉,山东海化作为国内主要的纯碱生产企业之一,致力于纯碱、溴素、氯化钙、烧碱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在立足纯碱主业的同时,山东海化还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拉伸化工产业链条。去年8月,全资子公司山东海化氯碱树脂有限公司拟与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设立"山东液流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此次投资旨在依托现有氯碱树脂盐化工产业优势,向新兴电化学储能产业延伸。
  据了解,盐穴储气就是利用盐矿开采后留下的空腔,或者在地下盐岩中溶出一口巨大的"天然溶洞",将天然气储存其中。盐穴储气具有储量大、成本低、密封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还能节省地面土地资源,它的运营费用仅相当于地上库的1/3左右。
山东海化拟建项目所在的肥城经济开发区,区内岩盐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岩盐储量50.2亿吨,是全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基地,每年约产生300万立方米的地下盐穴空间。
 
  ▲恒力石化分拆子公司重组上市
 
  7月4日晚,恒力石化(600346)、大连热电双双公告重组预案。公告显示,恒力石化拟通过以公司及子公司恒力化纤(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有的康辉新材100%股权认购大连热电(600719)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实现全资子公司康辉新材重组上市,若上述工作顺利完成,大连热电将成为康辉新材的控股股东,恒力石化将成为大连热电的控股股东。
  具体方式为,大连热电拟向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出售截至评估基准日之全部资产与负债,全面退出原热电行业,拟出售资产交易对方以现金方式支付对价;并拟向恒力石化、恒力化纤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购买恒力石化持有的康辉新材66.33%股权、恒力化纤持有的康辉新材33.67%股权;同时,大连热电拟向不超过35名(含35名)特定投资者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配套资金,实现康辉新材分拆重组上市。
  康辉新材主营业务为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2年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康辉新材业绩出现波动。2023年,随着原油价格持续回落、消费复苏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大力支持,盈利能力正在恢复及改善。随着苏州汾湖项目和南通项目的陆续投产,康辉新材将覆盖从上游原料到中游薄膜、塑料再到下游涂覆、改性等深加工环节的业务全流程,具备全产业链与一体化的综合竞争优势。
  恒力石化表示,通过本次分拆上市,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囊括炼化和石化全产业链上、中、下游业务领域涉及的PX、醋酸、PTA、乙二醇、民用涤纶长丝、工业涤纶长丝等产品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康辉新材将成为独立上市平台,实现与资本市场的直接对接,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功能和优势,重点布局差异化功能性膜材料领域。
  大连热电表示,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将战略性退出热电行业,上市公司未来将变更为定位于市场前景良好的新材料行业,主要业务为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有利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质量提升和长远发展。
本次交易前,大连热电控股股东为洁净能源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大连市国资委。本次重组完成后,康辉新材将成为大连热电全资子公司,大连热电将会成为康辉新材控股股东,恒力石化将成为大连热电控股股东,大连热电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
 
▲华东重机拟60亿投建电池片项目
 
  据悉,华东重机(002685)在新能源赛道上继续提速。7月5日,华东重机与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签署了附生效条件的《投资合同书》,拟在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年产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并设立项目公司。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新建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公司下属的控股子公司无锡华东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亳州市注册成立控股子公司作为项目公司,注册资本金6亿元。
  3月29日晚间,华东重机宣布在江苏沛县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20亿元。短短3个多月时间,华东重机披露的"追光"投资额达到80亿元,足见公司此次转型升级的决心。
 
  ▲方正电机与小鹏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7月3日晚间,方正电机(002196)公告称,公司已于近日与小鹏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驱动电机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方正电机表示,如本次合作能够顺利实施,能够为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业务提供更多、更广的产品和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业务的增量拓展。
  方正电机的主营业务包括新能源驱动电机、智能控制器、微特电机、汽车电子。近年来,方正电机已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业务作为公司的战略发展重点。
  据悉,除了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外,方正电机已与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奇瑞汽车、蜂巢传动、蔚然动力等展开合作。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方正电机的新能源驱动电机出货量已连续3年位居第三方独立供应商第一,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
  据了解,为满足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方正电机也适时进行了产能扩充。2022年,公司在浙江丽水新建了年产180万台驱动电机项目,在浙江德清新建了年产300万台驱动电机项目。
 
  ▲双环传动拟投1.2亿欧元匈牙利建生产基地
 
  据报道,又一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落子匈牙利。7月5日晚间,双环传动(002472)公告称,拟通过下属公司在匈牙利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齿轮传动部件生产基地,该项目计划投资总金额不超过1.2亿欧元,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匈牙利公司土地购买、厂房购买及新厂房建设、设备采购等相关方面。
  对于此次投资的目的,双环传动表示,随着欧洲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叠加产业变革带来的齿轮外包趋势加大,市场对高速低噪的高精密齿轮及其相关零部件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为满足客户对公司在欧洲设生产基地的迫切需求,经审慎考察,综合匈牙利的地理位置、产业工人素质及欧盟境内制造成本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公司决定在匈牙利选址并设立新能源汽车齿轮传动部件生产基地。
  双环传动判断,本次投资建设事项将有利于公司快速发展海外供应链和销售渠道,进一步推动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国际化进程,为境外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此次投资将有利于公司在立足国内新能源汽车齿轮市场的同时抢占先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有望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获得市占率的提升。此外,在欧洲布局生产基地将有利于公司降低碳足迹,提升公司的长期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匈牙利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海外投资的大热门之地。据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上半年,就有包括亿纬锂能、科达利、华友钴业、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在匈牙利投资的进展,且均围绕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展开。
  其中,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的电池工厂主体将于今年夏天正式开始建设,明年试运行,2025年投产;亿纬锂能的全资孙公司亿纬匈牙利将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99.71亿元;华友钴业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在匈牙利投资建设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2.78亿欧元。
  此外,比亚迪、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宣布计划在匈牙利建厂。在今年举办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匈牙利外交和对外经济部部长西雅尔多·彼得透露道,目前匈牙利动力电池产量排名居全球第四,即将上升为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
  实际上,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巨头公司"出海",之所以不约而同扎堆匈牙利,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地理因素,更有营商环境和政策的因素。据了解,匈牙利拥有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是德国汽车产业重要的产业链转移阵地之一。同时,匈牙利地处欧洲中心地带,海运、铁路运输发达,也是"一带一路"在欧洲的关键节点。最后,在营商环境方面,匈牙利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尤为重视,近年来匈牙利政府接连出台了多项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支持政策,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蜂巢能源泰国工厂开建
 
  7月5日,蜂巢能源在泰国春武里府是拉差市举行仪式,宣布泰国模组Pack工厂正式开工建设。
  根据规划,蜂巢能源模组Pack工厂是对泰国本地租赁工厂进行改造升级而来,预计产能为每年6万套模组Pack。
  据悉,根据当地客户需求,蜂巢能源泰国工厂现已规划HEV模组和PHEV/BEV模组+PACK两条产线,应用自主研发的软包电芯和短刀电芯,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焊接工艺、自动化监测设备进行生产。工厂预计2023年年底完成建设。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泰国作为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是东南亚汽车制造、汽车出口的重要基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蜂巢能源将以泰国为东南亚市场策略布局的全新起点,依托国内先进动力电池技术与泰国本地的政策环境,将中国先进的锂电技术引入泰国,打造当地电池供应链体系,助力中国新能源走向世界。
  蜂巢能源是一家由长城汽车孵化打造的锂离子电池系统提供商,公司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池包及储能电池系统。
  最近一段时间,在被中止上市申请3个多月后,蜂巢能源的IPO进程有了新进展。上交所官网显示,日前,蜂巢能源科创板IPO的相关资料已更新,上交所恢复了其发行上市审核。同时,蜂巢能源补充法律意见书、第一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等内容也完成更新。
  虽然脱胎于长城汽车,但蜂巢能源正在积极拓展长城汽车以外的汽车客户。据悉,目前蜂巢能源已与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哪吒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等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此次蜂巢能源泰国工厂落地,不仅有利于拓展自身在海外市场的布局,还将更大化地服务于长城汽车在泰国本土的汽车生产。
  据悉,2020年,长城汽车买下美国通用汽车的泰国工厂,正式进入泰国市场。长城汽车方面表示将把泰国作为公司在东南亚的生产基地,向周边国家出口。2022年9月,长城汽车泰国罗勇新能源工厂第一万辆新能源汽车宣布下线。
  泰国是长城汽车推行全球化的重要阵地,而蜂巢能源泰国工厂的建设,将更加有利于长城汽车在泰国进行新能源汽车销售,进而辐射至周围国家。
  实际上,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崛起,中国车企的走出去已不仅停留在整车销售层面,产业链的集体出海成为了大趋势。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自然也成为了出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除了蜂巢能源外,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华友钴业等均宣布了在海外建厂计划,动力电池走出国门已是大势所趋。
 
  ▲比亚迪拟45亿元“落子”巴西
 
7月4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巴西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30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投产时间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以此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进程。
  三座工厂分别为主营电动客车和卡车底盘的生产、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专门从事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加工。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线涵盖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计划年产能15万辆;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加工工厂将利用当地港口资源,满足全球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兼比亚迪美洲地区总裁李柯表示,比亚迪在巴西打造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有助于加速新能源汽车在当地普及。
  目前,比亚迪出海的市场包含东南亚、中东、南美、欧洲等地,但在2023年上半年的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不算理想,单月销量均在1万辆左右。2022年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透露:“未来将开启在巴西的本地化生产,将继续拓展美洲战略布局。”
  据了解,比亚迪除了选择在巴西建厂,此前已经计划在泰国建设首座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并且希望继续扩大越南富寿省制造与投资规模,使用最佳技术扩展到电动汽车制造和组装领域。近期,市场传言比亚迪有意在欧洲建设生产基地。
  泰国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市场和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2022年9月,比亚迪汽车泰国有限公司与WHA伟华集团大众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土地认购、建厂相关协议,计划全资投建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预计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量15万辆整车。
  车企海外建厂已是大势所趋。早于比亚迪官宣在巴西建厂,特斯拉已计划在墨西哥建厂,年产能将达200万辆,是目前全球设计产能最大的汽车工厂,最新计划建成投产时间为2025年一季度。
  2023年7月4日,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透露,伴随上汽MG(名爵)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增长,上汽集团将在欧洲建厂,目前正在选址。据悉,欧洲是MG的海外重点市场,已成为上汽集团首个“二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新能源汽车占比大于50%。
 
  ▲李开复AI2.0新公司零一万物亮相
 
  7月3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以Project AI2.0之名入局大模型的创业公司"零一万物"和官网正式亮相,公司总部位于北京。
  "零一万物"总部注册于北京,目前团队已经有数十名核心成员,集中在大模型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架构、算力架构、数据安全、产品研发等领域。已加入的联创团队成员包含前阿里巴巴副总裁、前百度副总裁、前滴滴/百度首席算法负责人、前谷歌中国高管、前微软/SAP/Cisco/副总裁。
  零一万物选择走自研大模型的技术路线,未来也计划推出开源的模型版本,吸引优秀人才共同提升模型。
  零一万物法定代表人为马杰,并对零一万物99%持股。
  根据李开复的计划,零一万物是创新工场塔尖计划孵化的第7家公司。不久前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的语言大模型赛道公司澜舟科技也是创新工场塔尖孵化的项目之一。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仟源医药拟定增
 
  据悉,连亏三年的仟源医药(300254),7月2日晚披露定增预案,此次定增涉及实际控制人变更,且参与方为公司两位高管,因此构成了管理层收购。
  定增预案显示,仟源医药拟以5.26元/股的价格,向江苏维嘉科技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江苏维嘉")、赵群定向发行3517.11万股股份,预计募集资金不超过1.85亿元,其中,江苏维嘉拟认购1.5亿元,赵群拟认购35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行前,仟源医药无实际控制人,参与此次认购的江苏维嘉系上市公司董事长黄乐群控制的公司,赵群为公司董事、总裁。黄乐群、江苏维嘉与赵群已于6月30日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
  公告显示,目前,黄乐群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占总股本2.14%,赵群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占总股本5.55%。通过此次发行,黄乐群、赵群直接或间接合计持股比例将增加至19.41%,将成为上市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江苏维嘉与赵群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构成管理层收购。
  据悉,仟源医药主要从事医药、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及医学诊断、基因保存、孕环境检测等医疗健康服务及商业服务等。由于近年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公司部分产品退出医保目录、部分产品未中标政府集采,仟源医药业务受到较大冲击,最近三年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下滑,业绩出现持续亏损。
对于此次定增目的,仟源医药称,此次定增有利于增强公司资金实力,保障主业良性发展;有利于管理层提高持股比例获得控制权,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华为将为问界生态品牌建设销售渠道
 
  6月30日,不愿具名的华为智选车合作车企人士透露,华为计划建设"问界"品牌统一销售渠道,今后华为智选车合作伙伴产品都将在该渠道销售。
  该人士介绍,华为计划同时向原有华为终端经销商和外部投资人招募"问界"经销商,采用加盟代理模式。
  另一家华为智选车合作车企人士称,这种模式既不是传统汽车4S店加盟模式,也与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采用的直营模式有区别,华为不需要投入重金建店,但会对渠道有较强话语权。
 
▲重庆三峡银行5名董事辞职
 
  据悉,重庆三峡银行7月5日晚间公告,该行董事会日前收到董事翁振杰、刘勤勤、窦仁政、王晓岩、崔进才的辞职报告。因工作变动,5人辞去在董事会中的全部职务。
  翁振杰和窦仁政等人均为重庆信托高管,其中翁振杰系重庆信托董事长,窦仁政为重庆信托总裁,刘勤勤为重庆信托董事。此前,重庆信托系重庆三峡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近29%。
  今年3月初,A股上市排队银行完成全面注册制改革下的平移申报,候场近千个日夜的重庆三峡银行却意外未能现身平移名单,引发市场关注。据了解,因引进战投等工作,该行已调整上市计划。
  4月底,重庆三峡银行"引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重庆银保监局信息显示,该局已批复同意重庆城投集团受让重庆信托持有的重庆三峡银行11.15亿股,同意重庆高速集团受让中国希格玛有限公司、重庆东华翰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景诚实业有限公司持有的该行合计8.31亿股,同意重庆发展投资公司受让重庆国投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涌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银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紫钧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该行合计约7.36亿股,同意重庆市地产集团受让重庆信托持有的该行约5亿股。
  受让完成后,重庆城投集团、重庆高速集团、重庆发展投资公司、重庆市地产集团4家重庆市属国企分别持有重庆三峡银行约20%、17.375%、13.195%、8.996%股权,分别位居该行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大股东。同时,原第一大股东重庆信托不再持有该行股份。
 
  ▲瑞众人寿获批开业
 
  据悉,备受关注的华夏人寿风险处置有了阶段性成果。7月3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已于近日批复同意瑞众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瑞众人寿)开业,该公司接受北京银保监局的属地监督管理。
  同时,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准瑞众人寿营业场所为北京市丰台区凤凰嘴街2号院2号楼。批准瑞众人寿筹建661家分支(专属)机构,并准予开业。
  今年2月,原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已批准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和其他投资人共同筹建瑞众人寿保险公司,这标志着华夏人寿风险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公司瑞众人寿设立后,将依法受让华夏人寿资产负债,承接机构网点及人员,全面履行保险合同义务。
  批文显示,瑞众人寿注册资本达565亿元,一举成为中国寿险业注册资本"第一高"--比此前最高的平安人寿338亿元高出200余亿元,是此前华夏人寿注册资本的3.7倍。
  根据批文,瑞众人寿有两大股东。其中,九州启航(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出资339亿元,持股比例60%;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226亿元,持股比例40%。
  九州启航基金于4月20日在北京西城区成立。该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深圳市深基启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深圳市深基鹏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深基鹏程)和国寿富兰克林(深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出资81%、19%。深基鹏程为深圳市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设立,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国资委;国寿富兰克林(深圳)控股股东背景为中国人寿集团。
  九州启航基金由11家国资控股寿险公司出资,包括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太平人寿、人保寿险、招商局仁和人寿,以及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农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交银人寿、中邮人寿等六大银行旗下的寿险公司。
  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依法负责保险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等方面承担重要职责。
  瑞众人寿获批的业务范围为: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同时批准瑞众人寿的董事长为赵立军、总经理为赵松来,两人均来自此前负责托管华夏人寿的国寿体系。其中,赵立军曾任上市公司中国人寿副总裁、财务负责人,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等职务。赵松来曾任职于中国人寿天津市分公司。
 
▲沈阳诞生辽宁省首家独角兽企业
 
  据悉,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于6月29日公示了2023年度第一批辽宁省独角兽、瞪羚、雏鹰企业榜单,首次发布了经第三方机构评审认定的辽宁省独角兽企业。其中,沈阳市的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榜,成为辽宁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
  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预包装大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品,是集东北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全渠道品牌化运营为一体的现代化集团公司。
  近年来,沈阳市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的培育体系,梯度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今年上半年,沈阳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注册3948家,总数达到13491家,全年目标13000家,已完成114.2%,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同时积极打造优质科技创新生态,优化创新环境,鼓励和支持区县(市)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强科技创新发展为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作用。
  在辽宁省科技厅2023年度第一批公示中,沈阳市共有雏鹰企业69家,瞪羚企业22家,独角兽企业1家,占全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公示数量的48.42%,位居全省首位。
  下一步,沈阳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加强科技企业政策宣传,让企业熟知政策、运用政策、享受政策,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创新主体培育为主攻点,以科技成果转化为落脚点,实现政策引领推动科技创新"加速跑"。
 
  ▲华晨宝马与百度就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达成合作
 
  近日,华晨宝马与百度举办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双方未来将围绕AI平台、量子计算技术等展开深入合作。
  具体而言,在AI平台方面,宝马选择跟百度共同为宝马"BEACON"AI大平台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特别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分析相关能力;在量子计算方面,双方共同在生产、制造等场景中携手探索量子计算应用的可能性,提高应用效能,未来或为金融、保险、汇率计算等场景提供算力。
 
管理视点
 
姚洋: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6月16日晚,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主编麻震敏主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领衔的“洞察商业本质——企业家学习经济学的意义”沙龙活动中,姚洋教授分享了经济学对于企业经营、对于企业家的价值。
  姚洋在其新书《经济学的意义》里强调,企业一定要掌握中国经济的周期,或者世界经济的周期,如果把周期搞错了,那么极有可能就成为周期大浪淘沙里被淘掉的那部分。
  如果经济学不能预测未来,企业家学习经济学的意义又是什么?当下,商业人士和企业家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如何利用经济学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本场沙龙中,姚洋回答了以上问题。
  学习经济学后,如何用经济学思维来分析问题?
  《经济学的意义》就是想告诉大家,首先,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经济学能给我们普通人提供什么,然后就是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另外,这本书也给真正学经济学的学生,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们指出如何去做经济学研究。
  经济学是一门解释世界的科学,它注重解释,不注重预测。经济学只能解释事件,不能告诉我们下一步要发生什么。但这也很重要。凯恩斯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的政治家都以为他们自己在做决策,实际上他们都生活在某个经济学家的阴影之下。”因为我们做决策的时候是靠先形成的一个概念,一套思维方式,然后不知不觉地用这套概念、这套思维方式去做判断,去做决策。经济学把已经发生的事情研究好了。经济学一定要有个因果关系,这也是我们所谓的现代经济学和我们过去中国的经济学不同的地方。
  过去中国的经济学就是描述,我把现象描述清楚就行了,但没有解释。你观察到一个事物,你能不能找到原因?你能找到原因就形成一个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其实就是个世界观,x 影响y,或者你观察到 y 了,你觉得它的原因一定是x,那么你就会对 x 采取一些措施。经济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给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一套看社会的方法。
  学了经济学,我觉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长寿。经济学把事物都给看穿了,最后不就活一个和自己和解嘛,你不跟自己较劲了。
  经济学对于我们做企业的来说也是有用的,特别是对中小企业都有用。从宏观经济这个角度来说,大企业一定要掌握中国经济的周期,或者世界经济的周期,你要是把周期刚好给搞错了,那么你极有可能就成了这个周期里大浪淘沙被淘掉的那部分。
  现在的商学院教育是创新的吗?是否契合当下企业家的诉求?
  我觉得不能完全符合我们企业家的诉求。一方面是商学院的发展变化没有现实那么快,它总会滞后一段时间。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跟上时代的步伐。比方说我们北大国发院的商学项目,每隔三五年要调整一次课程结构,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可能是跟上数字经济的步伐。另一方面我想说的是商学院的教育还要有系统性,让学员了解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商学教育仍然逃不出所谓的素质教育和学术性特点。可能你会觉得商学教育离现实远一点。我觉得这也没关系,因为它毕竟不是为了解决所有现实的问题。你不能说读了商学院,一下就把企业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不太可能的。
  企业家有哪些特质是可以复制,可以教出来的,有哪些是无法复制的?我们应该如何培育下一代企业家?
  企业家其实是不能培育的。你要做企业家就一定敢赌,会赌才会赢。这个是天生的天赋,这是教不会的。有些人做事比较严谨,他也不可能闯荡。有些人天生就是冒险家。有些人的企业没了,会一辈子就此消沉,一蹶不振。有的则是满血复活,重新再来,还要再做千亿级别的企业。这些天生的东西永远教不会,但是我们能教的是企业家的管理才能。管理的学问,这是要好好学。光有企业家精神,但是企业管得一塌糊涂,最后企业内部也被瓦解掉了。
  100年前哈评创刊时,时任哈佛商学院院长的华莱士多纳姆(Wallace Donham)希望它“培养和发展更多具有社会意识的商务人士。”他认为这是商业世界的核心问题。您怎么看?《经济学的意义》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致力于培养更多商务人士的“社会意识”?
  我觉得100多年前哈佛商学院的院长是很有远见的,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特别到了今天,社会越来越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提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很多企业就说“好好做事儿,创造社会价值,然后纳税,守法,这就是我的社会责任”。我觉得这种理解很片面,至少现代社会越来越不能容忍企业只关注赚钱这一项,你要关注整个社会,要关注整个世界。一个好的企业家一定是半个政治家。半个政治家就得关注整个社会。
  现在大家收入水平都提高了,我们现在要搞共同富裕,还有高质量发展。然后大家就会提出问题,比如说 996 的问题。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还有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特别是我们的一些大厂。你怎么去善待你的员工?
  作为企业家,你是不是意识到,你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定义整个社会的风气,你是把这个社会拉到最底层来,还是把社会往上抬、往上举?
  我们的企业也是一样的,哪些是美好的东西,我们都应该能知道。尊重每个劳动者,不要有性别歧视,不要有年龄歧视等等。对于社会追求的未来目标,企业是不是也应该做出一点贡献?哈佛商院院长恐怕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全世界都这样,不光是中国,发达国家那更是这样。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衡量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所谓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个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创造社会价值,是我们在推这些事情。当然这个推起来难度也很大,但总得有人往前推。
  我们的企业家还存在思维方式的问题。比如说有些企业它给的工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平均工资。他(企业家)觉得这已经很好了,你们(员工)还要什么?那是因为他自己是受苦出来的,他觉得能赚钱了就不错了。可是年轻人不这么想。年轻人需要尊重。你作为一个企业家,你是不是能在减少人的异化方面也做点贡献?你是否把每个人当做人来对待,而不仅仅是当成一个工具来对待。这个我们大厂是有这个责任的,而且有这个能力去改变。你哪怕把大家的工资都降20%,你更加尊重这些人,你不搞996,我估计年轻人,都会给你鼓掌。因为年轻人的选择不一样了。
  尤其00后们,你再去跟他讲什么“你要吃苦耐劳”,他们不听你的这套了,他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的发展。工资多高,那还在其次,你得给足发展空间。
  我倒是觉得弹性工作制激发了人的向善之心,就是我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我要不要干活。一般中国人相信,谁不来办公室,那他肯定不干活,肯定要偷懒。但事实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如果没人监督了,还得干活,这不就把人的向善之心给激发出来了吗?儒家强调人都有向善的潜能。我们的企业如果都多做一些这种事情,那整个社会不都向善了吗?
  从底层一点的逻辑去看,我们怎么去判断一个技术是否真正具有颠覆性?它是否真的对未来的产业,对未来的我们的生活、社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我觉得最具颠覆性的技术显然是和我们的能源相关的,因为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提高我们组织能源效率的过程。
  创新肯定都是颠覆型,为什么我对中国的技术有信心?因为我们站在了新能源的最前沿,就是太阳能。
  那接下来什么样的技术是有颠覆性的?就是它一定是一个前后联系非常广泛的技术。比方说电动车,它把原来的赛道完全颠覆了。你发明了一个新的赛道,当然是颠覆性。还有电子芯片。电子芯片马上到头了。有人说他发现了一纳米、半纳米的技术,我觉得试都不要试,没意义。你要那么精细干啥?你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做光子芯片。
  光子芯片是颠覆式的,把一个赛道给颠覆了,因为这个芯片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很重要的颠覆性技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电动车了,我们还有太阳能了。我们掌握了两个世界上目前来看颠覆性的技术。那下一个,我觉得光子芯片方面,中国至少不落后,至少能够踩上点,跟上世界的步伐,这是中国的实力所在。
  而人工智能它是个辅助型的。它颠覆的是劳动力市场,它不颠覆产业。每个产业都可以让人工智能来加持,它会替代很多劳动力。当然这个也没有定论,在美国,AI也创造了很多工作岗位。AI是否替代劳动力也没有定论,AI是不是颠覆性的我觉得存疑。人工智能不能让你吃饭,不能让你穿衣,但是人工智能帮你制造衣服。
  在技术主导创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
  我觉得企业家精神没有变,根本性都没有变。有些人爱说,一个新技术来了,颠覆了经济学的什么规律,我们经济学家都挥挥手,你随便说去吧。经济学根本的东西,是要给社会创造价值。你不创造价值,你不可能卖出产品,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东西。人工智能也是一样的,不会颠覆我们企业家的那些根本东西。
  你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有84 派、 92 派,还有00派,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我们就生活在这个企业家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没有这些企业家,哪有我们今天,对不对?
  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2-3年是好事吗?
  很多人看了国外的百年老店,了解到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就两三年,就得出结论说我们太差了,这是不懂经济学的。这是不懂企业管理的人说的话,百年老店的概率是 1/10000 左右。极小概率事件,所以谁冲着百年老店去做,你准失败,因为你只有 1/10000 的机会。
  你看看美国80年代知名的企业基本上不存在了,没什么基业长青,那为什么美国的企业寿命那么短啊?因为技术进步太快了,不断迭代。诺基亚死掉了,苹果出现了,这就是迭代。最典型就是我们的餐馆,你能开满3年,你成功了。你不开了。别的餐馆就起来了。在你的位置,人家有更好的菜品,更高的价格。这不就是技术进步吗?
  所以不要老是说日本的百年老店。
  我要说点题外话,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我们要重新反思。刚才说到AI,我觉得也跟这相关。现在再谈工匠精神,没任何意义。为什么?AI 机器人比我们做的好千万倍,还从来不出错,没情绪。比方说阿斯曼的光刻机。原来这个镜片的供应商是蔡司,蔡司有一条规则,所有的镜片必须手工打磨,最后达到光刻机的精度根本不可能。后来阿斯曼就来了个最后通牒,你愿不愿意用机器做?你要不愿意用机器做,对不起,我找别人。蔡司没办法,只能用机器做。AI 时代还有什么工匠?啥工匠都给你替代了。
  中国的年轻的经济学家,应该重点研究什么去回应这个时代?
  我觉得应该抓住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比方说AI对劳动市场的重构,这当然是我们时代面临的问题,还有未来很多年我们都要面临的问题。当然还有我们年轻人失业的问题。其实不光是中国年轻人失业,这是个全球的普遍现象,特别是那些中等收入国家,年轻人受教育水平的提升非常快,但却没有工作了,这是个普遍的问题。我觉得这需要我们去研究。
  还有我们中国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这是一个我们躲不开的问题。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还是要面临这个问题,那我们能不能去做点研究,不光是为了发表写作,而是为了要解决一个问题。
  所有的伟大理论都是对它那个时代的回应。
  孔子、孟子、荀子都在解答他们那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英国的政治家霍布斯也是在解答他所在时代的问题。那个时代他活得长,他把苦难全经历了一遍,他觉得这个时代不好,得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英国光荣革命时期的思想家约翰·洛克也留下了伟大的理论。
  你要是光研究古代的那些东西,你就只会阐释,不会有新东西。你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我们经济学家也是一样。凯恩斯能成为凯恩斯,就是要回答了怎么走出大萧条的问题?没有大萧条,没有凯恩斯,也不可能产生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
  在当下的这个商业社会中,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之间有没有更好的合作机会?他们属于什么样的关系?
  我觉得我们有很多合作机会。我也参与很多企业家的活动,我从和他们的交流里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首先是他们的人格魅力。我特别佩服他们,他们都是乐观,积极向上,坚韧的人,你从他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另一方面也能了解中国现实。因为他们是一线的,你跟他们交流能知道中国经济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有些问题你不跟他们交流根本不知道。
  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们去给他们讲整个经济的走势,然后去给他们讲解我们的政治经济的变化,还有政府政策制定的背景等等,让他们更加理解政府政策,这对他们也是有用的。
  我发现做得很好的企业家,他们愿意跟经济学家交流,而不愿意跟管理学家交流,成功的企业家自认为自己就是很好的管理学家,不用跟搞管理的人交流了。但是经济学,他可能的确理解还不够,他自己也意识到对整个经济把握不够,听听经济学家的意见会有用。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彼此有一种互补的关系。
 
信息化建设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第三方合作中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
 
据悉,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向银行业保险业下发《关于加强第三方合作中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全面开展一次自查,摸清数字生态场景合作中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底数,开展排査整改。
  《通知》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在合同协议中要强化数据安全要求,对于存在违规行为或违反合同约定的,要追究有关外包合作单位的责任,在问题整改完成前,不能扩大合作范围内容。
  此外,《通知》还要求加强科技风险统筹管理,要将数字生态合作纳入到银行保险机构的外包风险管理范围,加强统筹管理,科技和数据管理部门应加强外包合作的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加强风险评估和事件处置。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段时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对话产品兴起。如果满足合规和风控要求,生成式对话产品将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生成式对话产品需要接入很多数据库进行大量训练,会涉及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金融机构在与第三方合作中,如何加强网络和信息数据的安全防护,相关机构如何依法合规获取数据进行训练,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业内人士介绍,金融行业属于数据密集型,对网络和数据依赖性极强。如何更好地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引导数据向善,是金融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有效监管和法规约束是十分必要的。”董希淼表示,只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实施以后,各市场主体才能够更好地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对金融机构而言,下一步应从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是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这既是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机构取信于社会和客户的基本义务和基础工作。特别是在第三方合作中,金融机构要绷紧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的弦。当前,金融机构要加强排查,摸清数字生态场景合作的风险底数;应将保护个人信息的理念内化于金融机构血液中,以最严格的标准和最严密的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二是在管理上,金融机构应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分级授权管理制度。金融机构应根据个人信息的重要程度、业务需要、敏感程度等,实行分级管理。例如,对未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作为敏感个人信息予以更严格保护;对需要向境外提供的个人信息,应当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安全评估。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在技术上对客户信息复制、查询有硬约束,比如建立分级审批、双人控制等要求。
三是在机制上,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的宣传教育。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开展员工内部培训,在工作中强化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当未雨绸缪,将加强信息保护等融入消费者教育内容,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工信部将多项举措培育壮大智能产业
 
  据悉,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7月6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工信部将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主线,围绕加强政策引导、夯实产业底座、拓展应用场景、完善生态体系、深化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布局,融合应用深度拓展。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超算、智算、云算协同发力,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大会期间发布的《2022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近三年一直保持全球第二水平,在人才、教育、专利产出等方面均有所进步,但基础资源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以深度学习算法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发展热潮,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实现了人工智能从感知向认知、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徐晓兰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夯实产业底座、拓展应用场景、完善生态体系、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取得新成效。
  在加强政策引导上,工信部将结合全球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态势,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各界集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在夯实产业底座上,将围绕算力、算法、数据、框架等底座技术加大创新攻关,加快推进软硬件适配,构建从智能芯片到算法框架到大模型的全栈式产业链。
  在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上,徐晓兰说,将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打造若干生态主导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开源社区建设,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新一批支付牌照续期结果出炉
 
  7月6日,人民银行公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公示信息(2023年7月第六批)。在最新公示中,12家支付机构成功续展5年,2家续展申请中止审查,2家未提交续展申请,2家在有效期内已主动退出。
  在最新公示中,易智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嘉联支付有限公司、北京度小满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支付机构成功续展5年。12家支付机构的许可内容不一,涵盖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
  此外,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人民银行决定中止对圣亚云鼎支付有限公司、先锋支付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申请的审查。云南银通支付管理有限公司、榆林元亨商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未提交《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续展申请,不再续展。厦门夏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安徽百家汇支付有限公司在《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内已主动退出。
 
北京发文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7月4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一批先行先试的数据制度、政策和标准。推动建立供需高效匹配的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充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打造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促进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一批数据赋能的创新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数据要素型领军企业。力争到2030年,本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基本完成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工作,形成数据服务产业集聚区。
  《实施意见》提出,发展数据要素新业态。支持中央企业、市属国有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及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在京成立数据集团、数据公司或数据研究院。发展数据生产服务业,支持企业开展数据采集、清洗加工、存储计算、数据分析、数据标注、数据训练等数据生产服务,支持企业研发建设数据生产线,推进数据生产自动化。培育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产业发展,发展人工智能生成语音、图像和自然语言等内容,丰富合成数据供给。发展数据安全服务业,支持企业开发数据安全评估、资产保护、数据脱敏、存储加密、隐私计算、检测认证、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产品和服务。发展数据流通服务业,培育一批专业数据流通服务商、数据经纪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规范开展数据资产评估、数据经纪、数据托管、数据金融、合规咨询等专业服务,打造服务全国的数据流通交易产业生态。发展数据应用服务业,支持企业推广复制典型应用项目,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推进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按照有条件有偿使用的方式,探索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推广完善金融等公共数据专区建设经验,加快推进医疗、交通、空间等领域的公共数据专区建设。推进开展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市大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规则,规范公共数据专区授权条件、授权程序、授权范围,以及运营主体、运营模式、运营评价、收益分配、监督审计和退出情形等。被授权运营主体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以模型、核验等产品和服务,向社会提供有偿开发利用。研究推动有偿使用公共数据按政府指导定价。
  《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体化数据流通体系。统筹优化在京数据交易场所和平台布局,推动构建协同联通、内外并存、辐射全国的数据交易市场。提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建立数据交易指数,服务各行业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支持建设社会数据专区,开展数据产品交易、融合应用、资产评估、托管、跨境和数据商备案等服务;加大对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和交易场所的投资,探索建设基于真实底层资产和交易场景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给予数据资产运营单位相应业绩考核支持。允许数据商建立商用化的行业数据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等用户提供数据产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平台企业加大开放社会数据,用于支持发展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推进数据交易产业合作,打造数据流通交易生态。
 
上海就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合规评价指引求意见
 
  据悉,为加强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合规管理,提升互联网平台企业反垄断合规常态化监管水平,统筹规范监管与促进发展,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合规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明确,A类为竞争合规管理典范/优秀/良好企业,B类为竞争合规管理合格/轻度缺失/缺失企业,C类为竞争合规管理严重缺失企业。竞争合规报告的评价结果应反馈给被评价对象,作为被评价对象开展竞争合规体系持续改进的输入,提交相关主管职能部门,为职能部门在实施竞争政策、推动企业竞争合规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支撑。
 
浙江25条措施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平台经济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主基调,加快推进浙江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7月5日,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加强拟挂牌上市平台企业的合规指导与辅导服务。
  《实施意见》从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体系、多元融合的生态体系、精准高效的服务体系、公平透明的规则体系和高效协同的监管体系等五方面推出25条措施,全方位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面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体系、多元融合的生态体系、精准高效的服务体系、公平透明的规则体系和高效协同的监管体系,平台经济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发展生态全面优化,网络经营主体数量和平台网络交易额持续稳定增长,平台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拓展消费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在平台企业竞争力提升和一体推进公平竞争、监管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全力打造平台经济现代化治理先行省。
  《实施意见》支持平台经济要素融合创新,试点推进重点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在工业制造、商贸物流、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拓展要素来源,加速要素流通和重组,推动平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试点探索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资源共享新模式,盘活云平台、开发工具、车间厂房等闲置资源,培育共享经济新业态。
  根据《实施意见》,浙江还鼓励平台企业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深化在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场景试点应用。在提升平台消费创造能力方面,浙江将落实二手商品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更多商家参与二手物品在线交易。
  《实施意见》指出建立完善包容审慎监管规则,分领域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平台经济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对一时看不准的新业态,设置一定的观察期,分类采取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警示告诫等柔性执法方式,谨慎使用行政处罚等执法措施。对尚在培育期、具有成长性的新业态,探索"沙盒监管"和触发式监管,实现"无事不扰"和高效监管的有机统一。对部分发展相对成熟的新业态,鼓励平台企业主动制定企业标准,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在平台经济市场准入规则方面,《实施意见》指出,实施资本投资"红绿灯"制度,加强投资监测监管,对跨行业、跨领域无序扩张风险实施"黄灯"警示,防范资本并购造成排除、限制竞争等问题。
  同时,审慎出台新业态准入限制政策,对创新企业给予先行先试机会。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均应允许相关市场主体进入。放宽新兴行业企业名称登记限制,允许使用反映新业态特征的字词作为企业名称。
  《实施意见》还指出,浙江将落实平台企业竞争合规管理标准,实施竞争合规辅导。引导平台有序推进生态开放,按照统一规则公平对外提供服务。
  《实施意见》同时强调,严格落实平台企业金融业务领域有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落实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严格规范平台企业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强化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管理,督促平台企业及其控股、参股金融机构严格落实资本金和杠杆率要求。规范平台企业与银行保险机构的合作方式,严禁平台企业通过售卖、导流等方式违规为区域性金融机构突破经营范围限制。
 
合肥发布"微显示产业生态链建设方案"
 
  近日,2023微显示创新及应用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合肥市微显示产业生态链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合肥微显示技术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新站"芯视界"产业园建设蓝图对外推介,一批微显示专项基金及首批项目也纷纷签约。
  据了解,作为"芯屏汽合"战新布局最先发展壮大的产业,合肥新型显示正昂首迈向"芯视界"。目前,合肥已经培育形成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国家战新产业集群。而新型显示产业也集聚了京东方、维信诺、视涯科技等150多家新型显示重点企业,液晶面板出货量占全球1/10,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合肥新站高新区也成为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
  据介绍,微显示是新型显示产业中技术复杂度和集成度较高的一个分支,也是VR/AR虚拟现实和元宇宙等新兴产业重要硬件基础之一。合肥新站高新区借助芯屏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已建成以视涯科技为代表的全球技术和产能领先的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生产基地,实现"芯"与"屏"技术和应用的结合,显现出十足的"产业生态吸引力",区域微显示产业生态的技术创新、下游应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已初具雏形。
  此次发布的《方案》将在现有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基础上,拓展形成技术先进、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一核三区多点辐射"微显示产业生态集群。会上,合肥微显示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并设立一期总规模5亿元的微显示专项投资基金,为微显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奠定基础,盘古未来元宇宙应用示范展示中心等4个首批项目签约落户"芯视界"产业园。欧阳钟灿、张百哲等显示领域专家受聘为新站高新区产业发展专家顾问,他们将发挥自身所在领域资源优势,为显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接下来,新站高新区将持续深耕微显示产业,聚焦硅基OLED等微显示新技术领域,加速上游研发机构和下游终端产品企业聚集,建设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微显示专业园区,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微显示产业发展最强生态圈。
 
企业信息员园地
 
个人合伙终止、退伙相关问题的法律解析
 
  特约信息员:江苏联盛(靖江)律师事务所 仇为民
  个人合伙是商业经营活动中准入门槛较低的合作模式之一,小到一个店铺的经营都会经常采取个人合伙模式。而不同于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不需要对出资信息登记、不需要确定的经营场所、甚至连书面合伙协议都不是必须的,一些情况下,合伙各方仅通过微信交流便可以确定合伙关系,其便捷性不言而喻。也因此,个人合伙一旦出现了纠纷,没有了事前约定的规范与约束,加之举证难度较高,个人合伙的便捷的特性反而令合伙中某一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本篇文章将浅析个人合伙中终止的相关事项的法律问题。
  一、不经过清算即诉请退还投资款的问题
  经常被咨询到这样的问题“我和某人合伙作XX生意,现在办不下去了,我只想让对方退还我最初的投资款,可以吗?”
  若未作任何清算,且双方未有约定的话,是没有合理依据让对方退还投资款项的。
  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投资款已经变成了运营所需的资产,即便是要作退还,也只能就合伙经营所剩的资产进行分割,而这些都依赖于清算或结算。若未作任何清算或结算,直接诉请退款,受理法院是不会支持的。
  所谓清算,是源自合伙企业法中的制度,在个人合伙中,有《民法典》第九百七十八条的规定“合伙合同终止后,合伙财产在支付因终止而产生的费用以及清偿合伙债务后有剩余的,依据本法第九百七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分配。”即抵扣债务和相关费用后,再对所剩财产进行分配,至于分配方式,并非完全固化,各方可以约定,也可以按照出资比例分配,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只能平均分配。
  而结算则是各方直接以合同形式确定分配比例。究竟哪方合伙人多退,哪方合伙人少退,均由各方自由决定,以协商一致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便不再细问出资比例等问题。能否全额退还投资款,可以尝试以结算的方式来处理,一旦各方确认了结算方式,任意一方再反悔的话诉讼时就会陷入极大的不利局面。
  案例:2022年5月份W某、Z某签订了合伙协议开宠物医院,Z某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W某负责采购。由于疫情的影响加上经营不善,宠物医院已出现亏损的势头。2022年9月份W某向Z提出退伙并要求分配合伙财产,但Z某不同意W某退伙,他们的合伙协议仅对出资金额、出资比例、权利与义务的承担进行了约定,并没有对合伙期限、退伙与清算等事项进行详细的约定。
  合伙人退伙时分割的合伙财产,包括了合伙时投入的财产和合伙期间积累的财产,以及合伙期间的债权和债务。合伙人退伙时应清算合伙财产及债务。本案中Z某对于W某要求分割合伙财产的要求不予配合,双方对合伙财产的价值和财务收支也无法达成一致,各合伙人也没有定期对帐、定期核算。由于宠物医院没有规范的财务制度,也不具备审计的条件,因此无法确定宠物医院在经营期间的债权、债务。虽然《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二条规定:“合伙的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按照合伙合同的约定办理;合伙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但本案中Z某退伙能否分割合伙财产,Z某退伙时合伙财产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合伙纠纷最大争议其实就是合伙期间的帐目和财产。如本案Z某退伙时不能确定合伙财产,那么在诉讼中合伙财产查明的举证责任的分配至关重要,举证责任分配给哪一方,哪一方就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二、无法经营或不再分红后如何退伙的问题
  还有一种个人合伙时极易遇到的情况,即合伙经营过程中各方僵持不下,既不分红,也不协商同意退伙。而大部分个人合伙的合伙合同并未过多地对退伙事宜约定,或者从来没有签订合伙合同,遇到一些应当约定在合伙合同中的退伙事项,缺乏相应约定作指导,导致各方只能僵持。因此,关于不定期合伙合同关系的相关情形,《民法典》第九百七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合伙人可以随时解除不定期合伙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其他合伙人。”
  而关于定期合伙合同关系,《合伙企业法》中虽然也有规定,以下两种情形是可以退伙的:
  其一,发生合伙人难以继续参加合伙的事由;
  其二,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
  但是,个人合伙毕竟是纯粹的合伙合同关系,而《合伙企业法》所规范的是合伙性质的企业,会存在适用范围方面的差异。
  因此,最好在一开始便参照《合伙企业法》中的退伙规定进行约定,哪怕不是进行书面约定,通过微信说明也可以起到约束作用。而对于未做约定的情况,合伙合同归根结底是一类有名合同,笔者建议直接以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情形诉请解除个人合伙合同。
  个人合伙虽然在经营过程中操作较为简捷,但是合伙形式终究不会隔离资本风险,若出现亏损,合伙人对所负债务均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在选择合作经营模式时,要权衡利弊,综合各方面情况选择是以个人合伙模式经营,还是以有限责任公司模式经营。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