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4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4期

部委决策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
 
  6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市场监管总局79号令,以下简称《规定》),聚焦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重难点问题,强化规则引领,促进公平竞争和创新发展。《规定》将于2023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贯彻落实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下称新《反垄断法》),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执法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对《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市场监管总局31号令,下称现行《规定》)进行了修订。
  现行《规定》共19条,本次修订保留1条,修改18条,新增14条,修订后共33条。
  《规定》落实新《反垄断法》鼓励创新的立法目的,结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下称《指南》)等增加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考虑因素;增加经营者行使知识产权具有正当理由的考虑因素。完善知识产权领域垄断协议类型,增加"经营者不得利用行使知识产权的方式,组织其他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或者为其他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提供实质性帮助"的规定。修改安全港规则,并做好与《指南》的衔接。对照新《反垄断法》调整法律责任规定,明确反垄断执法机构工作人员违法情形的处理和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犯罪问题线索的行纪衔接规定。
  《规定》增加关于不公平高价的规定。细化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规则和正当理由的考虑因素。增加关于知识产权领域经营者集中有关规定,明确涉及知识产权的经营者集中申报要求,规定了审查中的考虑因素和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具体情形。并明确与新《反垄断法》及《禁止垄断协议规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等一般性规则之间关系,增加程序适用和规则适用的引致条款。
  此外,《规定》完善标准必要专利等重点领域反垄断规则。修改完善有关专利联营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具体规定。明确标准制定和实施中的垄断协议情形,并完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其中,针对标准必要专利领域反映强烈的权利人滥用诉权禁令救济的问题,增设专门规制条款,明确具体的适用要件。增加对涉及著作权及相关权利的反垄断规定。
  修订后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兼顾强化反垄断监管和保护知识产权。《规定》充分体现"保反兼顾"的制度理念,通过厘清私权和公益保护、行业和竞争监管的边界,对知识产权权利行使进行正当有力的制约,预防和制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推动市场资源和创新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
  二是,兼顾维护公平竞争和促进创新发展。《规定》着力提升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制度的稳定性、针对性、前瞻性,为反垄断监管执法提供了更具体、更全面的规则依据,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知识产权领域的市场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
三是,兼顾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实施人的发展利益。《规定》在制度规则设计上,坚持兼顾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平衡权利人和实施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着力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制度保障,充分激发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实施人的创新活力动力。
 
五部门拟规范商业特许经营发展
 
  据悉,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促进商业特许经营规范有序发展,6月25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综合监管制度 促进商业特许经营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
  《通知》对商业特许经营的统一经营模式、经营资源、备案直营店等关键业务范畴作出明确界定。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下称"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下称"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通知》规定,要规范备案工作,包括明确备案要求、强化合同要求、规范撤销流程。《通知》明确,商务主管部门不得无故拖延审核时限,自收到特许人申请备案资料之日起,资料符合规定的,10日内予以备案;资料不符合规定的,可以要求其在7日内补充提交资料,在特许人材料补充齐全之日起10日内予以备案。同时,特许经营合同样本中应包括"冷静期"条款,如果合同中没有"冷静期"条款,或虽然约定了被特许人单方解除合同的期限,但在此期限内特许人无正当理由拒绝返还特许经营费的,商务主管部门应提醒特许人遵守相关规定。
  同时,《通知》要求特许人强化披露义务,人民法院判决特许人合同欺诈的(包括关于经营资源、特许人基本情况、境内被特许人情况、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特许经营费用等信息的欺诈),以及特许人隐瞒因特许经营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等事实的,相关部门查实后可依据相关条例予以处罚。
  商务主管部门还要依托备案审核和企业年度特许经营合同报告工作,依法依规采集特许人基本信息、经营资源、加盟店数量等数据信息。
  《通知》指出,省级商务、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相关主管部门要建立协同监管机制,确保违规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对应备案而未备案行为,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大督导力度,运用提醒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督促特许人及时备案。
  对于特许经营纠纷较为集中的饮品、餐饮、零售等行业,《通知》要求依法依规实行重点监管。
  《通知》明确,从事商业特许经营信息发布、交易撮合的互联网平台应履行合理注意义务,承担风险防控责任,对从事涉诈支持、帮助活动的平台用户进行监测识别和处置。鼓励短视频平台面向用户开展防范通过商业特许经营进行诈骗的公益宣传,对新出现的诈骗手段及时向用户作出提醒。
 
新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出炉
 
  6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修订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旨在全面评价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风险和管理状况,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有效实施分类监管,防范企业集团经营风险向财务公司传导,引导财务公司坚持主责主业、稳健经营和规范发展,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据了解,财务公司监管评级是实施分类监管的基础。监管机构将对不同评级级别的财务公司在市场准入、监管措施以及监管资源配置等方面实施区别对待的监管政策。
  《办法》明确,财务公司监管评级结果的满分为一百分,各部分的分值权重分别为功能定位(15%)、资本管理(10%)、公司治理(20%)、风险管理(30%)、信息科技管理(10%)、集团经营与支持(15%)。在按照权重汇总形成总得分的基础上,根据评级调整事项对评级级次进行调整,形成监管评级结果。
  财务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5级和S级,其中1-3级进一步细分为A、B两个档次。监管评级最终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为1级,其中,95分(含)以上为1A,90分(含)至95分为1B;70分(含)至90分为2级,其中,80分(含)至90分为2A,70分(含)至80分为2B;60分(含)至70分为3级,其中,65分(含)至70分为3A,60分(含)至65分为3B;60分以下的为4级;财务公司出现重大风险的,按照评级调整的相关要求直接划分为5级。正处于重组、被接管、实施市场退出等情况的财务公司经监管机构认定后直接列为S级,不参加当年监管评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出,财务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应当作为衡量财务公司经营状况、功能发挥情况、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程度的主要依据。其中,监管评级为1级的财务公司经营状况持续良好,公司治理架构健全、机制完善,风险管理能力强,内部控制有效,所属集团或主要股东抗风险能力突出且对财务公司经营给予有力支持。
  《办法》指出,财务公司监管评级结果应当作为财务公司业务分级分类监管的审慎性条件。具体来看,监管评级为1级、2级的财务公司,除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基础业务外,经批准可以开展《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所有专项业务。监管评级为3A级的财务公司,除开展《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基础业务外,经批准可以从事同业拆借,办理成员单位票据承兑,办理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和买方信贷业务,从事固定收益类有价证券投资。
  《办法》还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级派出机构应督促财务公司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实现问题应改尽改。财务公司不能按照监管要求按时完成整改或整改进度严重落后于整改计划的,原则上将在下一年度监管评级中按照评级调整事项的要求下调一个评定档次,如连续两年未完成整改的下调两个评定档次。
 
央行要求金融系统深入推进审计整改工作
 
  近日,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主持召开金融系统座谈会,研究交流金融系统审计整改有关工作。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增强支持审计、接受监督、抓好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金融系统各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积极支持配合审计工作。要深刻认识"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的重要意义,按照"边审边改、审改同步、以审促改"的原则,深入推进金融系统审计整改工作。要把审计整改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亲自管。要敢于动真碰硬,及时追责问责,并把责任追究、通报震慑和警示教育结合起来。要紧扣审计关注重点问题,加大力度推动审计发现的涉及重大项目、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等问题的整改落实落地。要健全整改工作机制,完善审计整改工作程序,建立整改台账,加快推动未完成整改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及时对整改效果进行再评估和"回头看",努力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改进履职、更好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成效。
  会议指出,要加强金融监管、纪检监察与审计监督的贯通协同,促进行业监管与督促审计整改有机结合,提升审计整改成效。金融管理部门要及时办理审计移送的重要问题和线索,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同类问题和风险,健全长效机制,提升金融领域治理水平。金融系统各单位纪检监察、内审、巡视等部门要健全完善与审计机关的沟通协作机制,强化信息沟通、协作配合、结果反馈、成果运用等工作,形成监督合力。
 
债券注册制改革落地
 
  据报道,债券注册制改革落地。6月21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助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坚持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的原则,按照统一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促进协同发展的思路,对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作出系统性制度安排,提出了4个方面12条措施:一是优化债券审核注册机制。强化以偿债能力为重点的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分工明确、高效衔接的审核注册流程,完善全链条监管制度安排,加强质量控制和廉政风险防范。二是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明确发行人应当严格履行本息偿付义务,加强募集资金管理。提高优质企业融资便利性,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建设。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三是强化债券存续期管理。完善债券日常监管体系,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多元化的债券违约风险化解机制。四是依法打击债券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债券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构建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着力建设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债券市场,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
  《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遵循债券市场发展规律,加强监管,压实责任,明确了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履职尽责、深化分类监管、严格监管执法等4方面原则,并提出了5个方面共14条措施:一是强化承销受托业务执业规范。完善以发行人质量为导向的尽职调查体系,强化主承销商督促发行人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职责,加强承销环节全过程规范管理;增强受托管理机构持续跟踪监测和主动管理义务等。二是提升证券服务机构执业质量。明确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执业质量监管要求,实现中介机构债券业务全覆盖。三是强化质控、廉洁要求和投资者保护。强化内控部门对业务前台的有效制衡,突出防范债券发行中商业贿赂、不当承诺等廉洁风险点,加强对发行人和投资者教育与保护。四是依法加强监管。完善监管制度规则,加强中介机构检查督导,强化债券承销分类管理。五是完善立体追责体系。强化行政追责,推动行政追责和司法追责的高效联动。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扎实推进债券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加快完善公司(企业)债券制度规则体系,持续推进审核注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强化债券全链条监管和风险防范,全面深化债券市场功能,更好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贸区自贸港迎33条新措施
 
  据报道,国务院6月29日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数字贸易、营商环境、风险防控6个方面,提出33条具体试点措施和风险防控举措,部署相关自贸区、自贸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
  在推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方面,《通知》提出包括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对暂时出境修理后复运进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航空器和船舶免征关税、特定货物临时入境暂不缴纳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预裁定有效期届满前从速对展期申请作出决定、对进口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符合的相关标准实施供方自我声明等措施。
  在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方面,《通知》提出,除特定新金融服务外,如允许中资金融机构开展某项新金融服务,则应允许试点地区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开展同类服务。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目前来看,金融监管对部分在国内经营时间较短的金融机构确实存在一些额外要求,导致部分外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审批、准入相对而言会多一些。
  "这项措施落实后,实际上是在试点区域实现了对外资金融机构业务准入的'国民待遇',对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业务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自贸区、自贸港内的发展提供便利,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贸区、自贸港吸引外资,发挥这些区域在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方面的作用。"曾刚称。
  此次《通知》公布的便利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措施中,包括了允许试点地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内部调动专家的随行配偶和家属享有与该专家相同的入境和临时停留期限。同时,对拟在试点地区筹建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外国企业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其临时入境停留有效期放宽至2年,且允许随行配偶和家属享有与其相同的入境和临时停留期限。
  对于数字贸易的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健全完善线上商业活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转让或获取大众市场软件源代码作为进口销售的条件等措施。
  在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方面,《通知》对包括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环境保护等在内的领域,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例如,《通知》明确,试点地区应允许真实合规的、与外国投资者投资相关的所有转移可自由汇入、汇出且无迟延。
 
政策要闻
 
▲北交所港交所推出"北+H"上市安排
 
  6月29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
  北交所总经理隋强表示,北交所肩负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重要使命,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集聚了超200家上市公司,先后推出了北证50指数、融资融券和混合交易制度,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北交所已从平稳开市运行迈向规模功能双提升的关键期,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办出特色、办出优势。推出"北+H"京港两地上市安排,是中国证监会统筹下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北交所改革、回应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拓宽内地和香港"A+H"模式的惠及面,便利更多企业借助京港市场加速发展。京港两所的合作也将助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根据备忘录,北交所和港交所将支持双方市场符合条件的已上市公司在对方市场申请上市。北交所上市公司符合港交所发行上市条件的,可按照《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向港交所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在港上市公司,符合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和北交所发行上市条件的,可按现行制度规则申请在北交所公开发行并上市。两所还将在项目课题研究、市场推广、人员培训交流、投资者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
  北交所表示,本次合作是北交所对外交流合作、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一步,也是京港两地资本市场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下一步,北交所将围绕高质量推进市场建设的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增强服务能力、完善市场生态,推动国际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不断迈进,更好服务境内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服务更多境内外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
 
▲中保协发布发电企业保险风险评估指引
 
  6月2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发电企业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下称《工作指引》)。《工作指引》对燃煤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等主要发电类型企业进行了全覆盖的保险风险评估指引,包括对发电企业建设期、运营期承保风险评估的适用对象、术语定义、评估内容、操作方法、最大损失估算、评估报告格式等进行规范,对保险公司承保前风险判断和承保后提供防灾防损等风险减量服务等提出明确要求,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前瞻性。
  据了解,保险业协会于2019年牵头组织永诚保险、太保产险等10家财产险公司调研多家不同类型的发电企业,兼顾了传统燃煤发电和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发电两种形式的保险风险评估,旨在既促进传统电力行业稳健转型,又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具体来看,《工作指引》通过深入分析保险业多年服务电力行业的承保理赔数据及风险管控实践经验,准确把握不同发电企业的风险状况及特点,对各类型风险进行分类分级,不仅包括传统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导致的物损及责任风险,还考虑了转型升级风险及环境污染等新型风险;不仅对投保风险进行评估,还提供防灾减损建议等风险减量服务。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提振家居消费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
  会议指出,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家居消费的政策要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衔接配合、协同发力,形成促消费的合力。要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鼓励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家居商品,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助力生活品质改善。
 
国资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中央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
 
  据悉,为深化法治央企建设,加强中央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6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中央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将自8月1日起实施。
  《办法》共7章39条,从责任主体、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重构,特别是在管理机制上,从风险防范、案件应对,到类案预警、管理提升,强调做好案件管理"后半篇"文章,形成"事前风险防控、事中纠纷化解、事后以案促管"的完整链条。
  《办法》所称法律纠纷案件是指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境内外诉讼、仲裁等(以下简称案件)。
  《办法》强调,中央企业应当持续加强案件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积极主动维权,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建立健全以案促管机制,及时发现案件反映的管理问题,堵塞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切实保障提质增效、稳健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局负责人介绍,《办法》相对于2005年发布执行的《中央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最主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将适用范围从此前仅针对重大案件,扩展到对所有案件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名称上删除了"重大"二字。
  重大案件管理方面,《办法》在此前5000万元固定值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态指标,即"涉案金额达到中央企业上一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绝对值10%以上,且金额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或者等值外币",进一步增强标准的科学性。《办法》专章对重大案件管理提出要求。一是明确中央企业可以结合实际确定本企业重大案件标准,同时,优化了需报国务院国资委备案的重大案件标准。二是强调重大案件要及时报备,同时建立督办机制,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大力度,依法维护权益。三是要求中央企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和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妥善处理案件,对中央企业间的重大案件鼓励通过协商方式解决。
  除了前述调整,《办法》还新增专章对加强中介机构管理作出规定。对此,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局负责人表示,选聘法律服务中介机构帮助企业处理案件,对于发挥专业优势、妥善处理案件具有积极作用。但有的企业过于依赖外部律师,处理结果不理想;有的企业滥用风险代理,支付不合理的高额费用,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对此,《办法》要求明确选聘条件、流程等,确保依法合规、公平公正,并且要求中央企业在案件处理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强化对重大事项的审核把关,建立动态评价等工作机制,规范使用风险代理。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中央企业认真落实《办法》各项要求,将案件管理作为提质增效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为企业避免或挽回损失。
 
国务院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牵头建立更多创新联合体
 
  6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的使命任务,紧紧围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勇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中央企业牵头建立更多的创新联合体,加大重点技术布局和全链条融合创新力度,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全链条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企业着力提升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打造可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等优势,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由谁来创新""动力在哪里""成果如何用"等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力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自主创新
 
魏琪嘉:发挥好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经济日报6月27日刊发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撰写的文章指出,不久前,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既是改善企业生产经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掌握科技创新主动权,是企业走在时代前列的关键所在。企业要尊重前沿技术发展规律,不断推进技术迭代和应用,以实打实的技术创新、生产实践彰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方面,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推动生产工艺和流程不断优化。生产工艺的背后是经年累月的技术沉淀成果。成熟稳健的工艺是高质量制造的前提条件,企业要稳步提升创新水平和能力,把更多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将创新能力转化成发展动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还要加快形成一套有助于创新要素集结的长效机制。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度支撑是基础,是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的关键一环。纵观高水平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强的背后都有着坚实的制度基础。例如,有的企业通过内部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加快培育创新人才队伍,积累更多技术专利,并根据企业自身技术条件和业务方向精准开展技术创新。
  当前,数字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加快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要顺应发展规律,主动运用数字技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除了企业自身发挥作用外,还要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合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节能减排
 
上海市印发交通领域光伏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6月27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上海交通领域光伏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以交通发展和新能源深度融合理念为指引,以优化交通领域能源结构为目标,以场景拓展示范引领为抓手,因地制宜,统筹协调推进光伏在交通领域的全面发展,打造交通领域特色应用场景,探索推广商业模式,全面提升光伏渗透率,加快打造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交通能源体系,促进交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方案》表示,充分挖掘并用好交通领域资源禀赋,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推进各行业场地、场景合理发展光伏,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按照先易后难、分期分批的思路,促进"光伏+"与交通的融合发展。
  《方案》指出,到2025年,应用场景实现多元化,全市交通领域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确保达到120MW,力争达到180MW(本方案口径不含物流仓储领域)。新建交通设施建筑屋顶安装光伏面积不低于50%,新建道路全影形隔音棚实现光伏全覆盖。加快推进轨道交通、铁路、机场、港口、公交、停车等场站区域以及高快速路、桥隧周边光伏应用改扩建,交通场站光伏发电实现就地消纳、余量上网,交通能源韧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到2035年,光伏在交通各子领域得到全面推广,交通领域能源结构明显优化,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行业内的占比持续提升,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全市交通领域光伏产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机制、运作模式趋于完善,光伏、交通进一步融合协调发展。
 
河北省首批重金属排污权交易启动
 
  6月26日,河北省首批重金属排污权交易启动暨金融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石家庄市举行。经过5轮次电子竞价,涉及固废综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战略储备资源采选等方面的17个建设项目竞得重金属排污权指标,可拉动投资108亿元,开启了河北省重金属排污权交易的帷幕。
  据悉,河北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发布了河北省2023-2025年度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基准试行价格。河北成为全国首个发布5项重金属(铅、汞、镉、铬、砷)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基准价格的省份。
  为确保稀缺的重金属排污权高效利用,服务项目建设,拉动地方投资,签约仪式现场,省生态环境厅、各市政府、购得重金属排污权的相关企业代表签署了项目落地责任书。对未落实责任书要求的,将回购重金属排污权指标,重新纳入政府储备。
  签约仪式由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承办。省生态环境厅与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现场签订排污权资产金融服务框架合作协议,建行河北省分行将设立50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双方将联合组织开展金融助力排污权资产赋能专项活动,开发相关绿色金融产品,配套实施优惠利率、信贷绿色通道等政策,激活企业排污权资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建行河北省分行还与河钢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以排污权为抵押,达成了50亿元贷款合作意向。
  据了解,2022年,河北省积极构建排污权交易"1+3+2"政策体系,建立省市两级政府储备,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权为主要交易对象,搭建起了全省统一的排污权交易平台,全年完成排污权交易2249笔,交易量4.76万吨、交易额3.97亿元,交易量、交易额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2位,有效保障了总投资1260亿元的159个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河北省持续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此次又将重金属排污权纳入交易范畴,完成了全省重金属排污权确权工作,建立健全了政府储备。
  下一步,河北省将进一步优化排污权交易流程,推进排污权跨区流转、排污权租赁,持续增强市场对资源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排污权市场交易改革走深走实。
 
山西出台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日前,山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简称"方案")出台。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省在煤炭、非常规天然气、氢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互联网、先进储能、重点行业节能减碳、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等多领域,突破一批基础前沿难题,攻克一批低碳、零碳、负碳关键共性技术,新建50家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省级创新平台,培育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山西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贡献山西科技力量。
方案提出,全省将在以下九大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行动——
一、开展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技术攻关示范行动,以推进煤炭和煤电、煤电和新能源、煤炭和煤化工、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五个一体化"为主攻方向,努力探索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技术发展新路径。
二、开展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攻关示范行动,大力发展光伏光热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新一代高效硅基光伏电池、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大面积柔性钙钛矿电池、低成本高效率柔性聚合物电池、高效低成本集热、大规模储热、相变储热、多能互补供暖等技术与装备。
三、开展非常规天然气和氢能开发利用技术攻关示范行动,围绕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深入开展深部煤层气勘查开发、煤层气致密气页岩气"三气"综合开发、地下储气库建设与运维等技术攻关,重点研发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煤矿区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及国产化装备,开展煤炭采空区(废弃矿井)煤层气开发技术攻关和工程示范等。
四、开展能源互联网与先进储能技术攻关示范行动,突破新能源比例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并网、分布式能源、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高效运行、多能互补耦合应用、电能路由器、柔性多状态开关技术等。
五、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碳技术攻关示范行动,围绕钢铁、化工、水泥、有色冶金等重点耗能行业,开展钢铁短流程和氢冶金等流程再造技术研发与示范,加大工业过程余热、余压、废水、废渣等能量、物质回收利用等;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突破动力电池、燃料电池、高效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开展新能源客车、物流车、重卡等整车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汽车领域新能源替代和智能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发展,促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全过程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精准监测技术,以低碳技术驱动生产过程减排,以数字创新赋能工业低碳发展。
六、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及碳汇技术攻关示范行动,大力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攻克二氧化碳捕集、压缩与运输、转化利用、地质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技术,前瞻布局空气直接捕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和新能源耦合等颠覆性技术研发;开展万吨级以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技术示范,促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转化利用。
七、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提升行动,加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基地顶层设计,构建布局合理、梯次衔接的创新基地体系。举全省之力谋划建设碳中和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加大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
八、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加大企业创新普惠性政策供给,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鼓励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做大做强科技服务。
九、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交流行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技术资源,支持省内单位与国外高科技企业、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合作研发、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炉
 
  6月25日,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产业整零比提高至1:1,整车产能利用率、企业本地配套率分别提升至 70%、50%以上,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达到80%;智能网联汽车L2级及以上新车装载率超70%。到2030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具备较强国际辐射能力。
  《规划》,明确了成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将加快电动化、主攻智能化、布局氢能化。
  在加快电动化方面,成都将围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整车等方面精准布局。《规划》显示,成都将重点研发高镍低钴正极材料、高循环寿命负极材料,带动锂电设备以及铜箔、铝箔等精密结构件发展。电池制造方面,支持企业开发超高速叠片等先进工艺,持续研发高比能锂金属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新一代动力电池产品。同时,成都还将发力电动整车。以乘用车为例,成都将重点发展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推动现有整车企业提升产品能级、导入热销车型。
  自动驾驶则是成都未来重点发力主攻方向。成都采取"软硬结合"的方式推动自动驾驶发展。软件方面,成都将加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智驾系统、标准化软件(中间件)、高精度地图、仿真测试、场景数据管理、车辆智能运营、智能车载应用软件等关键软件产品研发。硬件方面,成都将加快研制高算力、强智能车规级算力芯片,车辆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EMS,含压力/速度/流量传感器、陀螺仪等)、低成本高性能激光雷达、4D成像毫米波雷达、高像素汽车视觉传感器、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车辆状态、环境状态感知的智能套件。
  氢能汽车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发展方向。规划明确,成都将从氢燃料电池、制储运氢设备、氢燃料电池整车等维度细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若干发展举措。从研发角度看,成都将重点发展低铂高性能膜电极、高性能低成本金属双极板、高活性催化剂等材料和部件关键技术,支持开发长寿命、高性能、低成本氢燃料电池电堆。
  产业多点布局
  《规划》明确了成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提出,成都将构建"双核六区多点"产业空间布局。
  《规划》显示,"双核"即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和成都高新区,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制造主要承载地。"六区"则涵盖成都东部新区、锦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青白江区、新津区,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地。
  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离不开良好的基础配套。为此,成都将打造商业化市场体系。在基础提升方面,成都将构建"15分钟充电圈""12公里加氢网"。
  《规划》指出,成都将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和充电桩建设,打造中心城区"15分钟充电圈",新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新建公共停车场按照一定比例配建新能源汽车停车位,加强居民小区、商业楼宇、行政办公、公园、产业功能区等重点区域停车场充电桩建设,规划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均衡、智能高效、安全运行的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打造"12公里加氢网",成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氢站建设,探索"氢-油-气"综合能源站、"站内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示范站建设新模式,适当加密示范区加氢站布局,初步建成全市加氢站服务保障体系。引导现有加油/气站进行改、扩建升级,推动成渝、成德绵、成雅、成自、成南等高速沿线布局加氢站,2025年累计建成(含改/扩建)加氢站40座。
  此外,成都还将开展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焕新行动"、开展新能源汽车招大育强"提能行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链主聚集"跨越行动"。
 
吉林深入推进“氢动吉林”行动
 
6月26日,吉林省召开深入推进“氢动吉林”行动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推动“氢动吉林”行动加速加力、提质提效,积极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制高点,为吉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育新动能。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会议上指出,实施“氢动吉林”行动,是扛稳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重大责任使命的有力举措,是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绿色低碳社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
一要抓机遇、扬优势,把“氢动吉林”行动作为绿电消纳优先方向,全力建设国家级绿氢全产业链示范省,确保到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跨越式增长、产业链布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氢能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规模、2035年达到千亿级规模,将吉林省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氢谷”。
二要落规划、优布局,加快实施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工业领域规模用氢、多元应用生态构建、高效便捷氢能储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氢能技术体制创新等“六大工程”,促进“绿电+绿氢+绿氨+绿醇”全链条发展,沿着产业链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带动配套企业进入,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健全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协同完备、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氢能产业体系。
三要谋创新、求突破,以实现国产化、本地化、量产化为主要目标,联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研发力量,组建吉林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集中解决氢能领域卡脖子问题,推动“制、储、运、用、研”各环节关键技术持续迭代,为氢能产业发展打下坚实技术基础。
四要建场景、重示范,加大氢能汽车研发推广力度,大力发展“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推动以绿氨为载体的氢能储运试点示范,积极探索推进氢能替代化石能源。
五要建机制、强保障,构建到底到边的责任体系、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稳定可靠的保障体系、全面从严的监管体系,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IEA敦促油气公司拿出少量利润来减少甲烷排放
 
  据报道,国际能源署(IEA)6月27日称,各油气公司只需拿出少量利润来尽量减少甲烷排放,就能在遏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产生事半功倍之效,但一直缺乏行动。
  这家总部设在巴黎的机构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从现在起到2030年,油气公司只要投入750亿美元,即相当于该行业最新年度净利润的2%,就能使能源行业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同期减少15%。IEA称,这将为该行业在2050年底前实现净零排放奠定基础。
  该机构估计,在这750亿美元中,上市的国际生产商将需要拿出约40亿美元,其余投资大致在国企和较小型独立生产商之间分摊,后者中60%总部位于北美。
 
津巴布韦希望吸引更多锂业和太阳能投资
 
  6月27日,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津巴布韦工商部部长Sekai Irene Nzenza表示,津巴布韦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锂生产国,我们在考虑更好地使用锂,将其应用到锂电池上。希望我们在这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
  Nzenza还表示,津巴布韦一年365天都享受阳光,非常适合使用太阳能,也希望吸引太阳能领域的投资。"我在中国期间非常愿意和大家去讨论一些相关的投资机会。"她说。
  津巴布韦位于非洲南部,是与南非东北部接壤的内陆国,矿产资源丰富,属热带草原气候。津巴布韦制定了到2030年整体经济温室气体排放量比正常水平减少40%的目标,增强其气候雄心。
 
三井物产和风险企业合作以开发低碳提锂技术
 
  据报道,日本三井物产6月27日宣布,将和出自大阪大学的风险企业"微波化学"(MWCC)合作开发新技术,从矿石中提取锂时可用微波减排约九成左右的二氧化碳。锂是纯电动汽车等电池的原料,新技术将为生产过程中实现去碳化作贡献。
  三井物产预计最快明年启动全面的验证实验,争取2026年投入商用。
 
劳动用工
 
四部门开展劳动用工专项行动
 
  近日,人社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等四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2023年6月至12月,在全国部署开展劳动用工"查风险 强协商 保支付 促和谐"专项行动。行动将通过加强风险动态监测、集中指导开展集体协商要约、分类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及时督促企业妥善化解基层欠薪矛盾隐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通知指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相关部门要以欠薪风险为重点,主动上门为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服务,了解企业用工、工资发放等情况,对存在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开出"用工处方",提出改进建议。结合企业缴税、缴费、还贷、物流等数据信息,综合分析研判企业风险等级,建立工作台账,力争将欠薪等劳动关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7月下旬至8月中旬,要积极引导支持企业与工会开展"要约行动"。引导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稳定且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重点就职工技能要素参与企业分配、育龄职工弹性工作方式等进行集体协商。指导生产经营困难企业与职工重点协商调整薪酬水平、支付周期,努力稳定工作岗位。以货运、网约车、网约配送等行业的头部平台企业为重点,推动建立协商协调机制,定期就计件单价、抽成比例、在线时长、派单量、极端天气补贴等开展协商,明确相关标准调整程序、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劳动关系风险隐患。
 
我国将在各地建设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
 
  据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调配资源组建速裁庭,并建立健全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工作机制,做到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优先受理、快调速裁,依法及时有效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基于当事人申请,由法定专门机构居中作出调解或仲裁的重要法律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调解仲裁管理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劳动人事争议也相应增加。要求各地在仲裁机构内部设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就是要推动各地进一步优化办案程序、健全速裁工作机制,推动仲裁机构在根治欠薪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通知要求,速裁庭在办理过程中积极引导调解结案,调解不成的也要严格适用简易处理、终局裁决、先行裁决和先予执行等规定,稳慎办理重大集体争议案件,缩短办案时限;健全速裁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实行容缺受理,围绕案件关键信息开展庭审并作出裁决。
  通知明确,对农民工工资争议可以实行容缺受理。农民工提交的仲裁申请书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整或材料不齐备的,立案工作人员要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并指导申请人进行修改完善。对于经初步审查符合受理条件且申请人书面承诺予以补正的,即使材料不齐备,仲裁委员会也可以先行受理,由农民工在受理后补齐材料。
  通知提出,对农民工申请人提起的含有工资等多个请求的争议案件,速裁庭要积极协调,促成当事人先对工资请求达成协议,先行出具仲裁调解书;加大农民工工资争议的调解工作力度,根据案件事实提出合法合理的调解方案;鼓励速裁庭通过在线庭审办理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方便农民工异地维权、快速维权。
 
北京采取八项举措治理欠薪
 
  据报道,按照人社部部署和北京市工作安排,6月25日至8月25日,北京多部门将开展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从源头治理欠薪、夯实过程监管、强力化解欠薪纠纷等方面,实施八项具体举措,对欠薪问题实施集中治理,依法维护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
  本次专项行动聚焦工程建设、保安、新就业形态等欠薪易发、多发行业领域,重点检查三方面--查制度落实、查过程监管、查责任履行,紧盯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检查工程建设项目保障工资支付的实际运行情况。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八项具体举措为落实监察员包项目制度、全面排查欠薪隐患、强化工资支付各项制度实际运行、加大欠薪问题查处力度、提高欠薪诉求办理质效、协同联动形成治理欠薪合力、开展法规宣传和法律援助、严格执法规范服务。
  为确保本次专项行动取得实际成效,北京将发挥多部门协同联动治欠合力作用,人社、公安、金融监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将完善欠薪隐患预警排查、制度落实推进、执法协调联动、行刑衔接、集中审理优先执行等长效机制建设。
  本次专项行动要求,项目工地公示栏将全部张贴监察员联系信息,接受农民工投诉。工程款人工费分账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总包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等各项制度落实情况也被列入重点检查。对重大欠薪问题实行"一案双查""一案三函",加快线上线下欠薪线索诉求办理,及时妥善解决欠薪问题。
 
河北省探索职业教育"2+2+2"贯通培养模式
 
  日前,河北省教育厅出台《河北省职业教育"2+2+2"贯通培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职业教育"2+2+2"贯通培养是指由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企业联合开展"中职2年+企业2年+高职2年"的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提供服务。
  "2+2+2"贯通培养项目原则上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1-2学年)由中职学校培养,企业配合,以德育、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习为主;第二阶段(第3-4学年),学生在中职完成前2学年规定的学业后,以企业为主安排为期2年的岗位学习和实践。其中,第3学年学生以在企业岗位实训实习为主,原则上学生在企业接受师傅指导的实训和集体培训时间总计不少于450学时,每天岗位学习或实践总时长不超过企业全职正式员工的工作时长。学生完成中职学业后,考核合格且符合学徒制培养条件的,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高职与学生签订学徒培养协议,而后方可获得相应高职入学资格,于第5年转录为高职学籍。如未取得高职入学资格,则退出此培养程序。第三阶段(第5-6学年),从第5学年起,以联办高职为主,安排2学年学业课程,可以学徒制、工学结合等方式学习。学生完成高职学业,符合毕业要求的取得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专科文凭(两年制大专)。原则上毕业学生留在企业工作。
  此外,"2+2+2"贯通培养项目经省教育厅批准后方可招生,每年各专业招生人数以省教育厅批准的项目招生计划数为准。坚决破除以文化成绩录取的"唯分数论"弊端,按照适岗适用原则,根据中考成绩制定最低控制线,采取面试、技能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等形式,优先选拔适合企业和岗位未来需要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录取通过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签订《企业预备员工学徒制联合培养协议》,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学生中职毕业后,对考核合格并符合转段条件的学生,企业与学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要求签订劳动合同,企业、高职与学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要求签订学徒培养协议。
 
湖南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监管
 
  近日,湖南省人社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监管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加强资格审核、在线监控、考评人员、督导过程、工作人员五个方面的管理,扎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全省职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通知》要求各评价机构严格按照"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原则,不断完善报名资格审核的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履行报名资格审核的主体责任。各级人社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评价)中心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大对参评人员资格审查的监管力度。
  《通知》明确所有评价要达到全程实时监控要求。实时监控视频未覆盖到的参评人员,其成绩不予以确认。监控视频画面的像素分辨率不得低于720P,考场内所有视角的监控视频均需同步上传至湖南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监管系统。全省所有考评人员统一纳入全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评人员库管理,评价机构应严格按照各职业(工种)《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配比要求,在监管系统中抽取考评人员。各级鉴定中心要采取"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开展现场督导和线上督导。
 
湖北省人才集团正式成立
 
  6月25日,湖北省人才集团在汉正式揭牌,30亿元规模的长江优企高端人才股权激励基金(以下简称"长江优企人才基金")同步启动,该基金预计十年内可循环投放资金逾100亿元,支持省内优质企业超300家,激励高端人才1万名以上,助力50家企业上市。
  湖北省人才集团是长江产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具有国资背景的省级综合性人才发展平台。该集团将围绕人才强省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探索"人才+产业+资本+科技+园区"模式,打造"高端人才招引、人才测评与培训、人力资源服务、人才战略咨询、人才数据平台建设"的业务形态,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为湖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当天,省人才集团与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北京双高国际人力资本集团、武汉人才集团等签订合资、合作协议,长江优企人才基金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创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湖北人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亚马逊德国员工罢工
 
  6月26日,德国联合服务工会(Ver.di)呼吁立即开始对莱比锡的亚马逊仓库进行48小时罢工。
  工人们希望达成一项对公司具有约束力的集体劳动协议,包括在12个月内,每小时增加2.5欧元的工资,为实习生增加250欧元的工资。
 
基因测序设备制造商因美纳开始裁员
 
  据报道,基因测序设备制造商因美纳(Illumina)6月26日表示,该公司已开始裁员,希望缓解通胀和美元走强对其业务的冲击。作为到2023年将年化运营费用减少1亿美元以上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还打算在第三季度进一步裁员,并减少其在加州的房地产足迹。
  该公司表示,裁员从6月21日开始,将导致约2500万至3500万美元的费用,其中多数发生在第二季度。
根据一份监管文件,截至1月1日,因美纳全球核心员工约有1.02万名全职员工。
 
互联网券商Robinhood宣布将裁减全职员工
 
  6月26日,互联网券商Robinhood表示,因市场对其服务需求放缓,该公司将裁减部分全职员工以弥补成本。Robinhood总部位于美国加州门洛帕克。
  该公司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团队可以根据工作量和其他因素等做出改变。
  疫情期间,Robinhood在零售交易狂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由于商品成本上升,客户群不断收缩,该公司一直在经营中挣扎。
 
瑞银计划7月起裁减过半原瑞信员工
 
  据知情人士6月27日披露,瑞银集团计划自7月起裁减超过半数原瑞士信贷银行员工。原瑞信在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和部分亚洲地区的投行部门员工将受裁员影响。
  据报道,瑞银计划把并购瑞信后的员工总数裁减大约30%,即3.5万人。原瑞信员工数量现为大约4.5万人。
  据称,如果瑞银合并这两家银行的国内业务,可能将裁员大约1万人。
  据报道,瑞银6月12日宣布,已完成对瑞信的收购。收购完成后,瑞银成为资产负债表达1.6万亿美元的"巨无霸"银行,管理5万亿美元资产,成为全球最大财富管理机构。
  尽管瑞银收购瑞信用时不到3个月,但瑞银首席执行官塞尔焦·埃尔莫蒂说,瑞银消化吸收瑞信的过程需要3到5年时间。瑞银曾表示,将大幅裁撤瑞信投行业务。
  瑞士联邦政府3月19日动用紧急权力,未经股东批准,推动瑞银同意以30亿瑞郎(1瑞郎约合8.1元人民币)收购瑞信,并由政府注资救助,以避免瑞信破产引发欧美金融业更大震荡。
 
李鹏认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应精准发力
 
  经济日报6月27日刊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鹏撰写的文章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今年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全面恢复过程中,稳就业仍然需要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全力确保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为此,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相关各方面工作和政策,做到精准发力。
  首先,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件,要把稳增长作为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应重视和扶持就业吸纳能力强的行业、企业发展。一些企业因受疫情冲击等影响,正在缓慢复苏过程中,需要给予其更多的政策扶持和用工的便利条件,增强就业供需双方的信心。要在就业优先战略的引导下,推动财政、货币等相关调结构稳增长的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发力,重点突出对就业容量大的新型服务业、小微企业稳岗扩岗支持。要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其次,加快调整优化教育体系和结构,提升专业人才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的适配度。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技术和产业结构变迁迅速。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如何与这些变化相匹配,成为就业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近些年,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阶段,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亟需相适配的高技能劳动力。大量的"用工荒"和大范围就业难同时并存,原因之一在于高等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导致的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不能适应和满足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变化。面对新的需求,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更加注重教育质量,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要根据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依托大数据和先进数字技术,预测行业发展及其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方向,统筹通识教育、专业性教育与技能性培训的内容和结构,更有针对性和精准化地培养造就大量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再次,搭建和畅通各类就业渠道,提升就业创业指导的有效性。我国的一些就业培训和创业辅导等支持性政策与数字经济时代市场的需求脱节、结构不匹配问题较为明显,降低了政策的实现程度和实施效果。当前我国经济内生性增长的亮点和发力点越来越依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线上平台吸引的创业群体和就业人数已经在增量规模上超过线下企业,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趋势。应适应迅速变化的就业创业需求端的新要求,进一步改善我国现有的就业创业指导和辅助政策的实施机制、方式方法,在供给端更多采用灵活多元的机制,畅通青年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的各类渠道。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当前要继续全力促进其落地生效。今年,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公安部、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要尽早按照其要求,抓紧出台实施方案,进一步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便利。
 
专家论坛
 
如何防止经济增长实际速度低于潜力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教授李稻葵6月26日在北京日报发表文章指出,防过冷是新阶段宏观经济治理的基础性任务。防过冷是一个关键词,今天要防过冷,恐怕相当长的时间都要防过冷。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都是偏冷,为什么?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头几十年,国家治理改革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简政放权。简政放权这个主题在过去很长时间之内使得我们的微观经济主体变得非常活跃,所以那个时候经济过热是主题。
  相比之下,过去十几年国家治理的总体目标是规范、有序。以规范、有序为主要目标的治理在宏观经济方面的副作用就是宏观经济偏冷,因为总体上讲治理能力提高了,要强调规范有序,微观经济活力难免会受影响,反映在宏观经济运行上就是过冷。
  什么叫宏观经济过冷?宏观经济过冷指的是实际经济运行的速度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是非常好的。经济增长潜在速度无非取决于三个要素,用字母表示就是KPL。
  第一是K,就是资本。中国的储蓄率高,保守地说,中国经济的宏观经济储蓄率至少是35%,这么高的储蓄率是保证持续投资的基础,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可以化解历史上形成的不良债务,包括目前高企的地方债。本世纪初,中国经济成功改造了四大国有银行,处置了它们的巨大的不良资产,靠的就是高储蓄。
  第二是P,指的是效率。提高效率靠什么?一个基本因素是研发。中国的研发能力现在是比十几年前大大提高了,研发的总支出量按现价美元计算跟美国非常接近,2025年应该会超过美国。如果按照实际的研发的支出的购买力,那比美国还多了,因为中国的工程师没有美国工资高,而且中国一年培养400多万纯工程类的大学毕业生,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之和还要多。
  L是劳动力,确切地说是人力资源。我不认为我们应该有人口焦虑,因为尽管人口总量上升可能已经见顶,但是人力资源总量还在上升,因为健康活跃的人口的总量在上升。现在男性平均68岁前一般都不会有慢性病,属于活跃人群,另外平均受教育水平不断上升,人力资源总量就是健康的人口乘以平均受教育水平,到2050年中国的人力资源总量,按2020年标准算的话,高达14.66亿,仍然是世界第一的,所以不要有人口焦虑,不能把经济过冷的原因推给人口。
  既然经济增长潜力是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增长的实际速度低于潜力?过去10年以来增长速度逐年下滑,每年下滑0.32%,这个态势必须逆转。根本的原因是,以规范、有序为目标的国家治理改革,反映在宏观经济方面,就宏观经济的运行容易过冷。
  宏观经济治理工作思路要变,要从过去防过热变成防过冷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的经济工作,包括宏观经济治理工作,整体思路要变,要从过去防过热--比如过去房地产过热--变成防过冷。根本的思路要改变,要克服思维的惯性。根本的是呼吁政府部门的工作思路要改变。我们研究院长期推动的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研究发现,一个市场经济搞得好不好,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关键是政府的激励要搞对,现在政府的激励要调整,要改变政府经济调控的思路,要把防过热变成防过冷的成果作为评价各级政府工作的关键指标。
  如果中国经济长期过冷,长期运行在经济增长潜力之下的话,那么我们就有重大风险,甚至可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风险。
  为什么这么讲?如果经济长期过冷,失业的问题愈发严重,社会的稳定就会有挑战。如果经济长期过冷,研发动力也下降,因为研发出来东西没有产品需求,科技进步也会放缓。如果经济长期过冷,国际影响力,包括我们的军备能力都会放缓。我们赶超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趋势或者步伐可能都会受阻,这恐怕是一个基础性的长期的风险,必须高度重视。
  中国经济、中国的百姓是有活力的,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是有的
  防过冷是有办法的。中国经济、中国的百姓是有活力的,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是有的,也有办法释放潜力。
  第一,短期内呼吁尽快推出帮助消费恢复的政策。具体说来,在支付环节补贴。不管买什么产品,一年半年之内在支付环节你要用银联(信用卡或借记卡)、支付宝、微信支付,政府马上就给你5%-10%的补贴,当然有上限。支付环节补贴的好处是不偏向于任何一方,不是说补贴汽车不补贴电脑,这不公平,在支付环节全部补贴。有人说养懒人不好,不能这么讲,这是帮助老百姓恢复消费信心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的经验非常好,上海拿出了10个亿在支付环节补贴消费,他们发现,10个亿的政府支出拉动了40个亿的消费,因为商家也愿意跟进,老百姓也愿意增加消费。如果中央政府拿出,比如说5000亿,根据上海的经验,最后就是2万亿的消费,我们的税收体制是流转税为主,2万亿的消费马上又变成了财政5000亿的税收,最后政府没有增加1分钱的财政支出,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有人会问这是不是不公平,是不是又给了高收入人群补贴?其实中高收入人群缺的是时间,他们不消费,主要是忙不过来,坦率地讲,最后能用得起消费券的,我相信是有时间想消费,但是缺钱的中低收入人群。
  第二,要想方设法鼓励民营经济能够继续投资。怎么办?要明确民营经济的政治地位,不仅要讲"两个毫不动摇",而且从根子上讲,民营经济跟国有经济一样,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经济基础。民营企业发展了,增加了就业,交了税收,贡献了科技进步,让我们的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强大更加健全,难道不是巩固了经济基础吗?这个话要讲,要明确民营经济的政治地位,这样更加从根子上给民营企业家们吃定心丸。
  呼吁从现在开始整体的经济工作,包括宏观治理的工作,整体思路要转变。如果整体思路能够转变的话,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回到比较健康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相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汪红驹认为扩大需求是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
 
  经济日报6月27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汪红驹撰写的文章指出,扩大需求是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
  中共中央政治局前不久召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要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但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迫切要求继续扩大需求,并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形势的特征是经济回升动力不足,消费和投资信心尚需进一步提振。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比上月回落5.7个百分点。1月份至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815亿元,同比增长4.0%,比1月份至4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01915亿元,同比下降0.1%。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460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出口下降0.8%、进口增长2.3%。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的背景下,下阶段还要继续恢复和扩大需求,把发挥政策效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稳定市场信心结合起来,巩固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
  根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持续扩大需求,需要着力实施总量性宏观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平抑财政收支波动对经济的短期冲击,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平稳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结构。综合实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强化对外贸企业支持,用好出口退税政策。加大力度吸引外资,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优化公平竞争环境。
  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还应优化结构性政策,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总量性政策与结构性政策密不可分,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发挥更大效能。当前可以在如下方面重点发力。
  其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需求结构升级。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均GDP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对标高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的特征,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既能扩大政府投资,又能拉动居民消费,是当下及未来的重要政策发力点。要统筹规划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注重创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数据基础设施。
  其二,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结构优化。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平等对待国企民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其三,用好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定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深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财政运行安全,统筹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统筹中央和地方政府财力,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保障财政困难地区刚性支出,防范财政困难地区财政风险。
  其四,实施更大力度的科技和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结合未来发展规划,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引导创新主体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下更大功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采取更大力度支持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研发制造,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此,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陈凯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蔺洁6月26日联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认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必须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经费投入、项目组织、环境保障四个方面加快构建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制度体系,为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保障。
  建立以人才质量为导向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制度。优秀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是强化我国基础研究能力的基本保障。基础研究依赖于思想的创造性,需要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甘于寂寞、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但是,我国基础学科教育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人才的创新思维难以激发。我们需要以提升基础研究人才质量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制度。一是将科学教育纳入跨机构、跨部门的重大战略规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强化科学教育在人才教育中的作用,确立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青少年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二是完善基础学科专业的招生选拔机制。创新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索小班化、导师制等培养模式,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为基础学科储备人才。三是建立符合基础研究活动需求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提高基础学科生均经费、增设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构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稳定投入机制。同时,建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项目”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在重大科技活动实践中培养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
  建立多元导向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制度。基础研究投资周期长、研究难度大,更加需要稳定、持续的经费支持。科技进步法中规定国家财政建立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的投入机制,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但是,关于保障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投入强度和促进多元化投入方式等方面还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形成稳定的支持基础研究的制度。我们需要以实现基础研究经费多元投入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投入制度。一是建立中期财政科技预算规划机制,保障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中基础研究经费稳定增长。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科技前瞻布局,统筹考虑基础研究科技项目、科研机构、基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向资金需求,建立中期财政预算与年度预算相衔接、以中期预算约束年度预算的制度安排,保持基础研究投入的稳定增长。二是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强化财政科技支出的科技创新导向,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以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比例应根据不同情况在考核中适当要求。部分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省(区、市)自然科学基金,建设地方实验室、创新平台等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三是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基础研究的畅通渠道。从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激发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活动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直接捐助或成立基金,支持大学、科研机构等的基础研究。
  建立效率导向的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制度。科技竞争逐渐向基础前沿前移,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愈加紧密,我国基础研究不仅要实现前瞻性和引领型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而且要为核心技术突破提供源头支撑。随着基础研究范畴的拓展,基础研究的组织管理愈加复杂,不仅包括以自由探索为目的的纯基础研究活动,也包括战略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活动和市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活动。因此,我们需要以提升基础研究组织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制度。一是建立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科学问题常态化凝练机制。发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实验室等机构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引领作用,从学科前沿、科技态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等长远需求和战略全局出发,持续开展科学问题的凝练。二是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选题机制。除了以自由探索为主的自下而上的项目申请外,加强对前瞻性基础研究、前沿引领技术、战略高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探索实施推荐申请机制,支持信誉良好的专家、机构或管理人员等直接推荐基础研究项目,让有想法有能力、勇于创新的科学家能够得到支持。三是稳定支持一批基础研究科研团队。以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为主要着力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资助方式由“支持项目”向“支持团队”转变,为基础研究人才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和保障,使科研团队逐步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形成自有能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
  建立动力导向的基础研究环境保障制度。为科研人员减负、放权、赋能,加强对基础研究活动的服务保障,让真正致力于基础研究的优秀人才可以心无旁骛做研究。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环境改善方面出台了大量的改革举措,但还未能有效落地,导致科研人员缺乏从事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的意愿。因此,我们需要以激发基础研究人才研究动力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环境保障制度。一是完善基础研究项目和人才评价机制。遵循基础研究规律,从取得基础研究突破需要的资助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出发,健全基础研究项目分类评价制度,落实基础研究人才长周期评价机制。二是建立宽容失败的基础研究环境。基础研究往往路径不清楚、方法不确定、失败率较高,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自由宽松、宽容失败的环境,使基础研究人才可以大胆探索、潜心研究。三是加快基础研究人才的收入构成改革。调整基础研究人才基本保障和绩效比例,稳定支持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队伍,使科研人员可以长期潜心研究重大问题。四是强化对基础研究人才的生活保障。加强人文关怀,对基础研究人才尤其是处于科研生涯早期的青年人才,在医疗、子女教育、住房等生活方面解决其后顾之忧,调动他们从事基础研究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
 
深交所承办中小企业投融资国际论坛
 
  6月2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深圳证券交易所承办的第二届中小企业投融资国际论坛在广州举办。此次论坛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资本市场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为主题,旨在更好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同作用,服务中小企业在国际投融资领域深化交流合作,促进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
  工信部、中国证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深交所、建设银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关负责人,以及证券投资机构代表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深沪北三家交易所合计577家专精特新企业联合署名并发布《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坚定不移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倡议书》(简称《倡议书》)。《倡议书》提出了以下5点倡议:
  一是坚守初心,增强聚焦主业意识。上市中小企业要坚守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坚持扎根实业、深耕主业、做精专业,致力于成为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
  二是强基固链,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上市中小企业要以创新为引领,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打造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快驱动核心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成为稳链补链强链的有力支撑。
  三是资本助力,提升规范化运作水平。上市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四是用好政策,提升专精特新发展实效。上市中小企业要用好各项支持性政策,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效,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是勇于担当,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上市中小企业要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充分发挥吸纳就业作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一直以来,深交所与工信部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保持紧密合作,连续两年承办中小企业投融资国际论坛。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深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领导和工信部支持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着力点,完善直接融资机制。深交所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加大针对性制度供给、产品供给,不断提升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力,引导创新资源向国家重点支持领域汇聚。
  以搭建数智服务平台为支撑点,深化创新服务体系。深交所将联合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高新园区、科研院所等,积极打造“从IP到IPO再到上市后持续发展”的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平台。延长资本市场服务链条,陪伴和引导中小企业稳健发展,支持企业聚焦主业、坚持创新、规范运作,服务企业用好各项支持性政策、勇担更多社会责任,助力中小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为关键点,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深交所将充分发挥深交所“立足湾区、面向世界”的区位优势,通过产品互挂、机制对接、设施互联、资源共享,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动国际投融资领域交流与合作,支持中小企业走好国际合作共赢、高质量发展之路。
  论坛还举行首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深交所“科融通”平台进行投融资现场路演。
 
调查分析
 
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公布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6月29日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7.8%,比上季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有62.4%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比上季减少0.4个百分点;有31.0%的银行家认为“偏冷”,比上季增加2.6个百分点。对下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44.7%,高于本季6.9个百分点。
  银行业景气指数为69.6%,比上季下降2.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银行盈利指数为62.2%,比上季下降3.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2.2%,比上季下降16.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5.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4.1%,比上季下降9.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为61.0%,比上季下降10.0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0.0%,比上季下降8.0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47.0%,比上季下降8.4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55.1%,比上季下降9.8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为58.1%,比上季下降10.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为64.5%,比上季下降12.1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64.2%,比上季下降3.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其中,有29.9%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宽松”,比上季减少7.3个百分点;68.5%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比上季增加7.5个百分点。对下季,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64.5%,高于本季0.3个百分点。
  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0.9%
  调查报告指出,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0.9%,比上季下降3.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4.3个百分点。其中,39.2%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59.9%认为“正常”,0.9%认为“偏热”。
  产品销售价格感受指数为43.1%,比上季下降4.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9.3个百分点。其中,7.8%的企业家认为本季产品销售价格比上季“上升”,70.6%认为“持平”,21.6%认为“下降”。
  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为50.5%,比上季下降7.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7.6个百分点。其中,16.0%的企业家认为本季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季“上升”,69.0%认为“持平”,15.0%认为“下降”。
  出口订单指数为45.5%,比上季上升6.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4.5个百分点。其中,19.4%的企业家认为本季出口订单比上季“增加”,52.1%认为“持平”,28.5%认为“减少”。
  国内订单指数为48.2%,比上季上升5.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7.3个百分点。其中,20.0%的企业家认为本季国内订单比上季“增加”,56.5%认为“持平”,23.6%认为“减少”。
  资金周转指数为59.3%,比上季下降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其中,31.9%的企业家认为本季资金周转状况“良好”,54.7%认为“一般”,13.4%认为“困难”。
  销货款回笼指数为61.9%,比上季下降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2.0个百分点。其中,32.1%的企业家认为本季销货款回笼状况“良好”,59.5%认为“一般”,8.4%认为“困难”。
  经营景气指数为49.6%,比上季上升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1.0个百分点。其中,16.3%的企业家认为本季企业经营状况“较好”,66.7%认为“一般”,17.0%认为“较差”。
盈利指数为53.2%,比上季上升5.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2.0个百分点。其中,32.8%的企业家认为比上季“增盈或减亏”,40.9%认为“盈亏不变”,26.4%认为“增亏或减盈”。
 
经贸态势
 
中国-非洲贸易指数首次发布
 
  6月29日,在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海关总署首次发布中国-非洲贸易指数,该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值100点,2022年达到990.55点。同期,中国对非洲进出口总值由不足1000亿元攀升至1.88万亿元,累计增长超20倍,年均增速达到17.7%,彰显中非贸易快速向好的发展趋势。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中国-非洲贸易指数由贸易规模、贸易密切、贸易结构、贸易潜力以及主体活力等指标构成,以数字化、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反映我国与非洲货物贸易的现实状况、发展潜力等,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经贸往来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中非贸易飞速发展,中国已连续14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今年良好势头延续:前5个月,中非进出口总值8223.2亿元,同比增长16.4%。
  除了展现中非经贸往来蓬勃发展,作为中非贸易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该指数还反映出2000年以来中非贸易发展五大特点,即贸易规模不断攀升、贸易联系愈发紧密、贸易结构亮点纷呈、贸易潜力持续增大以及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吕大良表示,中国与非洲经济发展活跃,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中国需要更多的"非洲产",非洲也需要更多的"中国造",双边贸易发展前景广阔。该指数的发布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完善贸易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广大进出口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助力中非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反弹
 
  6月21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最新版《全球贸易》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在连续两个季度呈下降态势后出现积极增长,但发展前景依旧黯淡。
  报告显示,2023年前三个月,全球货物贸易较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1.9%,增加约1000亿美元,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约500亿美元,环比增长约2.8%。此外,在过去四个季度中,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商品贸易增长情况参差不齐。巴西、印度、美国和欧盟进出口均大幅增长。但从环比来看,2023年1月至3月期间主要经济体的贸易走势更加疲弱,而中国和印度的出口大幅增长。
 
普京将反制西方对俄石油限价措施延长至今年底
 
  据悉,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26日签署总统令,宣布俄罗斯将把针对俄石油和石油产品设置价格上限的反制措施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根据总统令,只要供应合同直接或间接采用了西方国家设置的价格上限,俄方将禁止供应俄石油和石油产品。
  普京2022年12月27日签署总统令,要求禁止向在合同中直接或间接使用设置价格上限机制的外国法人和个人供应俄石油和石油产品。这一总统令自2023年2月1日起生效,有效期至7月1日。
  欧盟成员国2022年12月初就对俄海运石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达成协议,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宣布将与欧盟实施同样限价政策。该政策从12月5日起生效。
 
官方债权人同意赞比亚63亿美元债务重组
 
  据报道,在6月22日至23日于法国巴黎举行的"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期间,包括中国、法国等国在内的官方债权人与赞比亚政府就其63亿美元债务的重组达成协议,标志着国际社会致力于削减发展中国家债务重担的努力向前再迈一步。
  官方债权人此次同意将赞比亚双边债务的还款期限延长至超过20年,并给予3年的宽限期(grace period)。该协议达成使得赞比亚将能够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获得1.88亿美元的第二笔救助资金。
  2020年11月,赞比亚宣布难以按期支付主权债券利息,成为新冠疫情以来第一个主权违约的非洲国家。
  据赞比亚财政与国家规划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赞比亚公共债务总额合计328亿美元(包括拖欠利息),其中中央政府和国有企业外债约为185.8亿美元(包括拖欠利息)。
赞比亚位于南部非洲国家,是产铜大国。
 
巴西与阿根廷寻求更大程度金融一体化
 
  据报道,巴西总统卢拉和来访的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6月26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共同表示,两国将加强经济联系,寻求更大程度的金融一体化,包括使用共同货币。
  卢拉说:"我们要通过新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朝这个方向迈进,以实现更大程度的金融一体化,使交流更加便利。"他表示,可以考虑在不消除各自国家原有货币的基础上,创建一种可用于贸易支付的地区共同货币。
  卢拉强调,阿根廷是巴西在全球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巴西是阿根廷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这是费尔南德斯今年第四次访问巴西。访问结束后,巴西总统府发表文件,确定两国政府将在未来几年努力实施的联合行动,包括增加两国间航班数量、构建巴西对阿根廷出口信贷业务等。
 
韩国5月贸易条件连续第26个月恶化
 
  据报道,韩国央行6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5月份货物净贸易条件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2.8%,连续第26个月恶化,因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下跌更快。
  数据显示,韩国5月份出口价格同比下降14.4%,进口价格下降了11.9%。
 
投资视点
 
雄安新区出台促进楼宇经济发展七条措施
 
  近日,河北雄安新区印发《加快引导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新开发功能片区楼宇经济发展的七条措施》,以新开发功能片区楼宇经济为载体,加快引导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吸纳创新要素资源、集聚高端现代服务。
  根据雄安新区当前发展形势和楼宇现状,重点聚焦楼宇主题、服务能力、入驻率、经济贡献等核心,鼓励支持全国知名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开发建设高品质楼宇,并主导后续楼宇运营,鼓励央企、国内外知名总部企业、上市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等独立或联合建设办公楼宇,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关用地支持。
  鼓励支持楼宇经济规模发展,培育高端品牌楼宇,根据总量和增量贡献,每年认定一批营收规模、综合贡献突出的主题楼宇,对楼宇运营主体给予一定奖励。
  鼓励支持疏解单位、疏解服务保障单位,以及符合雄安新区产业准入的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经营主体,优先入驻新开发功能片区楼宇,将新开发片区楼宇作为承接疏解和聚集高端高新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落户补助、房租补贴、综合贡献奖励、人才激励等支持。
  鼓励支持楼宇运营主体面向六类疏解单位、国央企及民企分支机构和区域总部、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以产业生态集群等方式开展"二次招商",构建特色楼宇产业生态。对引入支撑性、带动性、示范性企业的,视情况给予一次性补贴奖励。
  鼓励支持加快形成商业和商务服务等楼宇功能,积极引入一批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零售(餐饮)企业、连锁超市、星级酒店、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金融科技、融资租赁、科技中介等机构,加快形成服务疏解和高端高新产业集聚的"新功能"。
  根据"2023年见成效,2025年现繁荣"的发展目标,2025年,楼宇经济成为驱动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培育主题楼宇、特色楼宇15幢以上,主体入驻率70%以上,纳税超亿元楼宇达到10幢左右,依托楼宇打造一批创新发展平台,成为新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和高端高新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安徽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近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安徽省"十四五"期间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目标、路径和举措。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内需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配性不断增强。激发内需潜力的体制机制持续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商品和要素在城乡区域间流动更加顺畅,营商便利度争先进位,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内外需求循环效率持续提升,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参与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明显增强。
  展望2035年,以内需拉动、创新驱动的经济循环更加高效畅通,现代化美好安徽基本建成。高效内需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改革对内需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大幅增强,经济开放度明显提升。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升级,是《实施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提出,持续提升实物消费,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消费。比如在提升实物消费方面,将深入实施"皖美味道"行动,统筹推进"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等活动,加大徽菜等地方菜系推广力度,支持餐饮企业做大做强;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推动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提高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鼓励各地在充电、通行、停车等使用环节出台综合性支持政策。
  围绕持续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方案》重点提出扩大制造业、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设施、新基建等投资,发挥有效投资扩内需的关键作用。
  围绕释放区域城乡需求潜能,将全面促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和乡村振兴,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投入力度。
  在完善居民收入分配体系方面,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同时,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健全就业创业、技能提升、公共服务等政策体系。
 
常州将推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6月27日,常州市政府召开做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推进会,深入分析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战略定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强机制、找差距、重推进,持续优化产业生态,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
  市长盛蕾在会议上指出,各地各部门要锚定目标、握指成拳,以整车带动、头部牵引,市区联动、产金科协同,加快促进人才、技术、资金资源集聚,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生态系统,推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盛蕾强调,要聚焦重点方向,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电"、车规级芯片等领域精准发力,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集群。聚焦重点企业,聚力推进重点企业转型、招引和并购,以"头雁"引领激活"雁阵"效应,加快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聚焦科创研发,鼓励相关企业在产业链全链条拓展协同研发,深化"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梳理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聚焦检验检测,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增强产业链高端人才吸引、产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配套能力。聚焦金融助力,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设立政策性债权融资、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载体,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聚焦物流支撑,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口岸服务功能,助力企业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聚焦品牌赋能,政企联动、产城融合,塑造"品牌城市"和"城市品牌"同向而行、共同发展的格局。聚焦要素保障,强化专班推进,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湖北省发布"民企融资十条"
 
  近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改善全省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十条举措》(以下简称《十条举措》),并启动"全省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优化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腾飞。
  "当前金融服务与民营企业需求、期望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朱华表示,民营企业贷款供给不充分、贷款规模占比偏低、信用贷款发展不足等问题仍存在,《十条举措》围绕"扩投入、优服务、降成本、强配套、拓渠道、建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举措全力优化民企融资环境。
  更多金融"活水"将精准流向民营企业。《十条举措》提出,金融机构制定针对民营企业的专项信贷计划,加快发展数字金融,推广"301"线上快贷等信用贷款产品,2023年全省新增民营企业贷款2500亿元以上。
  重点民营企业将享受到"一对一"金融服务。湖北省将对近6000家重点民营企业集中开展融资对接,每家企业确定一家牵头金融机构,建立企业经营状况、融资需求、金融服务评价等档案。重点民营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将做到"三个100%",即对接率100%、融资需求尽调率100%、尽调后符合条件的有效融资需求授信率100%。
  湖北省将持续运用"楚天贷款码"对接需求,推广随借随还、循环贷款模式,发展应收账款等动产和权利抵质押融资,实施首接负责制和信用培植工程,畅通融资渠道,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
  《十条举措》提出,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发掘更多上市后备储备资源,推动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投向成长型民营企业,2023年新增上市民营企业10家以上。
  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十条举措》提出,将落实好财政贴息奖励奖补政策,鼓励担保公司进一步下调担保费率,用好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减免民营小微企业银行账户服务等支付手续费。2023年,将减免银行账户服务等支付手续费10亿元,惠及民营小微企业500万户。
  "抵押难"不再是融资拦路虎,零抵押、零担保的信用贷款比例将进一步提升。湖北省将进一步扩大"301"线上金融服务模式惠及面,发挥数字金融优势,提升信用贷款比重,争取2023年"301"贷款发放额增长30%以上,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增长25%以上。
 
广东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规划引导、建设行动、推进机制和加强组织保障五个方面提出22项明确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实施方案》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围绕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着力建设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珠三角行政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标准,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在强化规划引导方面,《实施方案》分别提出了推进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合理优化乡村用地布局、推动村庄规划有效实施三项重点任务,如明确优先提升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搬迁撤并类村庄侧重保持干净整洁,为留守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推进村庄规划数据上图入库,将村庄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将村庄管制规则纳入村规民约等。
  在具体实施方面,方案提出了乡村建设六项行动,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行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乡村建设示范创建行动和党建引领乡村建设行动。
  六项行动中每一项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到2025年,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基本实现村内道路硬底化,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城市周边、主要交通线、重要旅游区沿线基本建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小城镇(圩镇)基本建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等。
  《实施方案》还从健全项目库管理、项目实施、村民参与、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六项机制提出具体要求,来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
 
全球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准则发布
 
  据悉,国际可持续性标准委员会(ISSB) 6月26日首次发布两份正式文件《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IFRS S1)--可持续性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及《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IFRS S2)--气候相关披露》,并称这两份文件开启了全球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的新时期。
  国际可持续性标准委员会于2021年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宣布成立,致力于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准则的全球标准,以满足全球投资者关于气候和其他可持续发展事项的信息需求。26日,该委员会主席埃马纽埃尔·费伯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年会上正式发布了这两份文件,并指出,这些准则旨在帮助企业以稳健、可比较和可验证的方式讲述其可持续发展故事。
  委员会称,准则第1号规定了经济实体如何准备和报告其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财务披露,并提供了一系列披露要求,使企业能够向投资者传达其短期、中期和长期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准则第2号则具体规定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披露要求。
  准则发布后,国际可持续性标准委员会表示将与多方合作支持其采用。其中,首要步骤将是创建一个过渡实施小组来支持采用这一准则的企业,并启动相关计划保证其有效实施。
  根据国际可持续性标准委员会要求,经济实体应将准则要求披露的信息作为其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一部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可持续性相关财务信息由自愿披露为主走向强制要求披露的转变。
  新发布的披露准则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始生效。
 
任寿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抗击滞胀的经验教训
 
证券时报6月22日刊发经济学博士后、管理学博士后任寿根撰写的文章指出,6月中旬美联储暂停加息,并暗示年内还会再加息两次以及“两年后”才会降息。自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底,美联储连续加息十次,由零利率加到5%至5.25%,为2007年底以来的最高值。美联储6月不加息,可能与通胀率已经压到4%以及一些银行出现倒闭相关。美联储暗示年内再加息两次,可能是担心通胀会有反复。美国在这方面是有历史教训的。美联储此次能否彻底战胜通货膨胀,目前尚不能过早下结论。美国人应该不会忘记20世纪70、80年代先后四任总统连续抗击滞胀的这段历史。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物价水平年均上升近8%,同时伴随着高失业率。此种经济现象被称为“滞胀”。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美国先后四任总统倾尽全力抗击滞胀,他们是尼克松、福特、卡特和里根。这充分说明通货膨胀难以对付。
  对于通货膨胀成因的认识,如果只停留在弗里德曼的相关解释,那是故步自封。当物物交换结束之后,当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的计价工具之后,货币本身的“货币”价值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而言,货币的“货币”价值与其数量成反比。从货币的历史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看,自纸币时代来临之后,货币供应量基本上呈现周期式震荡上行形态,所以,在商品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呈对应的周期震荡式的上行状态。此外,汇率也对一国商品的价格具有重要影响。从本质上看,弗里德曼通货膨胀理论的出发点为商品的货币价值,其逻辑在于货币数量多了,货币本身贬值了,在商品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以货币计价的商品的价格就要上涨,于是通货膨胀就会发生。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还涉及一个重要假设,即货币商品数量没有与货币数量同步、同比例增加,如果商品数量与货币数量同步、同比例增加,则通货膨胀不一定会发生。现在有必要修正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了。如果一方面货币数量被大量供应,而另一方面大量货币没有被用于购买一般的消费品,而是用于购买住房、股票等非一般消费品,或被储存起来,那么,通货膨胀就不会发生。分析住房价格走势、股票价格走势以及通货膨胀率,应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向以及背后的“预期力”、“示范力”进行分析。在货币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决定货币流向的主要为预期的力量以及示范的力量。2023年日本股市创33年来的新高,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为示范的力量,一些国际投资大师的投资行为对日本股市的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样,对通货膨胀的判断,也要从预期力和示范力方面进行认识,单纯认为货币供给量大幅增加必然引发通货膨胀是一种偏见。
  尼克松于1969年开始担任美国总统,于1974年卸任。尼克松1969年上任时,美国通货膨胀已经达到5%了。但当时美国民众并没有把通货膨胀当回事。在重大经济问题方面,政府应先于普通民众感知并提前采取行动,因为一旦经济问题变得严重时,民众会产生强预期,而当民众的强预期产生后,问题就会变得更加严重,并更难于对付。曾担任过尼克松时代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斯坦教授在其《美国总统经济史》一书中这样写道: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贯穿于尼克松政府时期,困扰着尼克松总统的经济政策;尼克松不得不与通货膨胀搏斗,但又不能忍受,或感到难以忍受失业的大幅度上升。当时尼克松政府已经先于普通民众发现通货膨胀的严峻性,而且已经注意到“预期”在物价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随着通货膨胀问题愈演愈烈,人们越来越注意到预期在通货膨胀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肯定的是,在尼克松刚上任时的1969年,尽管通货膨胀率较高,但美国并没有出现滞胀,因为当时失业率为3.3%。但到197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为5%左右,失业率也达到了5%。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国的大量贸易顺差直接导致了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而实际上在70年代初期日本与美国的贸易就已经出现顺差,美国企业已经开始抱怨日本企业的竞争。这时有人主张停止实行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的按每美元35盎司向美国兑换黄金的条款,通过美元对日元贬值扭转这种情况。1971年8月尼克松向外界正式宣布终止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的各国按每美元35盎司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宣布不准开日本车、不准穿意大利鞋、不准饮用法国葡萄酒、鼓励购买美国汽车并享受免税。当前,世界各国将注意力集中于货币政策的使用上,货币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广大民众关注的核心经济政策。这种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尼克松政府时期。因为在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国已渐渐强调货币政策是稳定经济的关键。但有趣的是,尼克松政府在对付刚刚出现的滞胀时,居然没有大规模采取货币政策,而是采取了工资和物价管制政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迅速消除已较顽固的通货膨胀预期,进而消除通货膨胀。尼克松的工资与价格管制政策应对通货膨胀有没有效果,无法评估。但自实行这个政策之日起到1974年,美国年均通胀率依然超过6%,产生的原因除正常原因之外,还有两个特殊原因,一个是世界粮食价格暴涨,另一个是1973年秋阿拉伯石油禁运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油价引起石油价格暴涨。
  1974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最高值,但之后出现下降,到1977年又再次抬头,到1980年达到另一个高值。造成1977年至1980年高通胀率的主要原因依然是油价上涨,期间美国的失业率曾达到9%左右。由此可以判断自1977年至1980年美国出现了典型的滞胀。
  福特于1974年开始担任美国总统,为第38任总统,于1977年卸任。福特在中学时代是一位橄榄球明星。橄榄球运动在美国非常盛行。福特的前任尼克松总统也是橄榄球爱好者。后来福特去了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美国不少总统以及其他政要都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福特在二战期间还当过海军。福特总统于1975年访问过中国。我认为尼克松、福特、卡特三位总统比胡佛总统幸运。尼克松、福特、卡特三位总统在位期间,美国发生严重的滞胀,其对经济和居民的伤害不亚于大萧条,但人们总将大萧条与胡佛总统联系起来,很少有人将滞胀与这三位总统相联系。福特总统在1974年之后将通货膨胀作为“头号公敌”。有一件事可以充分说明当时福特总统对通货膨胀有多重视,他在上衣领子上别了一个徽章,这个徽章上居然写了一个字“WIN”,把这三个字母拆开,表示Whip Inflation Now(立刻铲除通货膨胀)。为了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福特刚上任时,采取了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收效甚微,反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这样导致自1975年之后福特将经济政策目标转向对付经济衰退,推行降低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减税政策,希望以此刺激经济增长。最终福特的经济政策在应对滞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彻底解决滞胀尚有相当大的距离。到卡特1977年接任总统时,美国的失业率达到7.4%,通货膨胀率同时抬头。卡特自1977年到1981年担任美国总统。卡特于1977年上任后,将对付失业作为其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采取了减税政策,并自1977年至1979年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自1977年至1979年这3年期间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二战后任何时期的三年,导致1979年美国通货膨胀率达到13%。自1979年10月之后到1980年初,卡特的经济政策目标也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不得不又将通货膨胀而非就业列为头号经济问题,着重于控制银行准备金、放松控制利率。但到卡特总统任期结束,美国的通胀率依然非常高,1977年至1981年年均通胀率近11%。在里根担任总统之前,尼克松、福特、卡特三任总统在抗击滞胀方面均未获得成功。
  凯恩斯强调应重点关注短期的经济波动,不应过多关注长期的经济问题,因为从长期看,最终人们都要离世。实际上,不仅要关注短期经济问题,也要关注长期经济问题。美国人发现,人们在长期依然活着,正是由于忽略了长期而忍受着1979年的严重的经济问题。1979年是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之后的第43年。里根自1981年至1989年担任美国总统。里根上台之后,信心是爆棚的,他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要一扫过去几届政府在抗击滞胀方面的错误政策,还要荡涤过去50年的错误经济政策。为了实现其抱负,里根果断转向采取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供给学派的骁将是拉弗。拉弗观点的核心为税率过高反而导致税收收入减少,减税能刺激经济增长、反而能增加税收收入。拉弗的观点得以被广泛传播并产生巨大影响,得益于美国主流媒体和国会议员的鼎力支持。世人可能只知道里根高度重视税收政策,其实,里根也非常重视货币政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里根在抗击滞胀方面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82年美国的失业率依然达到了10%,但以高失业率为代价,到1983年通胀率大幅下降了,降到5%以下。1983年通胀率大幅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坚定地实行限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美元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石油价格下降等。自1981年至1986年美国年均通胀率降到3.8%。
有人判定今年美国经济已经出现滞胀的端倪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将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滞胀。但从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看,美国的失业率为3%,通胀率已降到4%,故尚不能判断美国经济出现了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滞胀。但如果未来几年美国真的出现滞胀,根据美国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历史教训,美国真的就要掂量掂量其中的厉害了。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2053年美公共债务将达到GDP的181%
 
  6月28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一份长期预测报告,强调国会和美总统拜登面临的财政挑战的严重性。报告预测称,到2029年,美国的公共债务将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7%,并预计到2053年达到181%。
  根据该报告,到今年年底,美国公共债务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8%。报告称,这种高额和不断上升的债务将减缓经济增长,推高对美国债务的外国持有者的利息支付,并对美国财政和经济前景构成重大风险;它还可能导致立法者在政策选择上更加受限。
  报告还说,长期来看,联邦政府预算赤字占GDP比重也呈上升趋势。2023财年联邦政府预算赤字相当于GDP的5.8%,2027财年降至5%后逐年升高,到2053财年将达到10%。在过去一个世纪,这一比重仅在二战和新冠疫情期间超过10%。
  数据显示,1993财年至2022财年的30年间,公众所持联邦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和联邦政府预算赤字占GDP比重的年平均值分别为57%和3.7%。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每年都会发布一份报告,在当前税收和支出法律基本不变的假设下,提出未来30年的预算预测和经济预测。
 
美联储公布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
 
  6月28,美联储公布2023年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称参加其年度压力测试的所有23家银行都经受住了考验,美国大型银行拥有可抵御严重经济衰退的足够资本,能在严重经济衰退期间继续向家庭和企业提供贷款。
  美联储表示,此次压力测试使用的是截至2022年底的银行数据。在假设的严重经济衰退情况下,接受测试的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23家银行预计将遭受5410亿美元的综合损失,但所有接受测试的银行均满足且高于最低资本要求。在最坏的情况下,这些银行的总资本比率预将从12.4%降至10.1%。
  美联储表示,在假设的经济严重衰退情况下,美国商业房地产的价格将下滑40%,写字楼空置率大幅增加,房价将暴跌38%,失业率将最高触及10%,经济产出将相应下降。此次压力测试的重点是商业房地产。在假设的情况下,写字楼等物业预将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损失率水平的约三倍。虽然大型银行在假设的情况下将遭受严重损失,但它们仍能继续放贷。
  美联储负责监管金融事务的副主席迈克尔·巴尔表示,"美国的银行体系依然强劲且富有韧性",压力测试只是衡量银行业实力的一种方法,"我们应当对风险如何产生保持谦虚的态度",并继续努力确保银行能抵御一系列经济情景、市场冲击及其他压力。
  据报道,今年以来,美国有多家银行宣布倒闭,这让银行成了严格审查的焦点。然而,规模较小的银行完全避开了美联储的测试。此次测试结果表明,在假设的情况下,银行的损失主要来自发放的贷款,在这些银行中,第一资本银行将遭受的贷款损失率最大,达到14.7%。
  分析人士称,接受测试的银行中,第一资本银行、公民银行等的资本比率相对较低。在美联储公布测试结果后,这些银行可能会设法增加资本比率,虽然它们的资本比率已高于4.5%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虽然压力测试的结果可能会让一些投资者放心,但也有部分人士认为,测试并没有调查所有潜在的银行弱点:今年的测试是在3月底美欧银行业危机爆发前完成的,这意味着测试结果或许没有完全反映出年内银行业危机的后果。
  美联储也承认,银行业在测试中表现相对较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测试情境设想了利率迅速下降的情形,这使大型银行能够缩小目前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实现损失,并抵消传统的贷款业务损失。
  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诞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旨在检验银行资本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关测试结果决定了银行保持健康运行的所需资本,及银行可以通过股票回购和股息向股东返还的资本。由于美联储允许资产规模在1000亿美元至2500亿美元之间的银行每隔一年接受一次测试,今年接受压力测试的银行数量较去年有所减少。
 
学者剖析南欧经济“优秀表现”背后的真相
 
据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学者董一凡6月27日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剖析了南欧经济“优秀表现”背后的真相。
  欧洲一家媒体最近刊文指出,面对当前欧盟普遍的经济和物价危机,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等南欧国家的经济抵抗力好于德国,较之欧债危机期间这些国家的经济表现出现“惊人逆转”。
  从欧盟实际经济数据来看,上述结论的主要支撑源自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的糟糕经济表现。从GDP同比增长率看,2023年第一季度德国经济环比萎缩0.5%,而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四国分别同比增长4.2%、1.9%、2.1%和2.5%,远超欧盟和欧元区1%的平均水平。而从GDP环比增长率看,德国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分别出现0.5%和0.3%的萎缩,陷入“技术性衰退”。从通货膨胀率看,2023年5月德国通胀率达6.3%,而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四国分别为2.9%、8%、5.4%和4.1%。
  总的来看,相关数据更多反映的是德国作为欧盟内部管理经济和通胀问题的示范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另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去年欧洲能源危机的高峰时刻,率先实施直接规定发电用天然气价格上限的紧急措施,在抑制居民和企业用电增幅上取得较好效果,亦成为经济方面的重要动力。
  但客观而言,南欧四国的情况很难称之为强劲复苏。从经济基本面看,整个欧盟范围内自新冠疫情以来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乌克兰危机带来的经济打击更是毋庸置疑。南欧国家经济增长率较德国或西欧一些国家表现突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在疫情期间下跌得更厉害,现在也就具有更强的“反弹效应”。同时,去年以来欧盟服务业价格和产值增长较制造业更强,也使服务业占经济比重更高的南欧国家相对受益。
  事实上,从另一些数据来看,部分南欧国家的经济仍与“韧性”不沾边,比如意大利和希腊分别于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出现环比0.1%的萎缩,证明经济增长势头仍较为脆弱。另一方面,南欧国家在就业和政府财政赤字上的长期性问题依然严峻。在失业率方面,2023年4月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四国分别高达12.7%、7.8%、6.8%、11.2%,均高于德国的2.9%和欧盟6%的平均水平。在政府公共债务占GDP比重方面,2022年第四季度希腊和意大利分别高达171.3%和144.4%,仍是整个欧盟债务负担最重、风险最高的国家。而未来随着南欧国家增长率难以突飞猛进,政府支出因应对通胀和能源冲击等持续扩张,债务可持续性的挑战恐继续尾大不掉。
  可见,南欧所谓应对危机表现优于德国,更多的是反衬出德国等西欧国家在危机面前的脆弱和无力,进而整个欧盟也应继续探寻如何应对当前经济挑战。近段时间,随着欧洲能源价格走低,西方一些舆论开始高呼“欧洲经济韧性远超想象”,其主要依据仅仅是欧盟及主要国家并未陷于衰退,进而炒作“没俄罗斯也能过得好”,为牺牲经济也要大搞战略对抗大吹法螺。
  然而,德国和欧盟已经为此付出巨大代价,遭遇物价飙升、制造业萎缩、社会消费降级等多方面冲击,即使是被“追捧”的南欧国家也普遍面临严峻的生活成本危机。因此,欧洲乃至国际舆论在面对“南欧优异”的说法时,恐怕应该拨开云层探究实质,思考目前欧洲危机乃至国际经济复苏乏力的根源在哪里,思考如何进行理性客观的政策调整才能走出衰退泥潭。
 
欧元区6月经济增长达五个月来的低点
 
  据悉,标准普尔全球6月23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受工业生产下降的严重打击,欧元区6月经济活动增长放缓,达五个月来的低点。欧元区6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从上月的52.8降至50.3,低于分析师此前预期的52.5。
  标普全球表示,该数据表明欧元区"继春季短暂的增长复苏之后,经济再次疲软"。
 
英国5月CPI同比上涨8.7%
 
  据悉,英国国家统计局6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7%,高于市场预期。
  英国国家统计局首席经济学家格兰特·菲茨纳表示,在4月通胀率有所下降后,英国5月通胀率几乎没有变化,仍然保持在历史高位。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英国4月CPI同比上涨8.7%,3月CPI同比上涨10.1%。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经济学家杰克·芬尼说,英国5月份通胀率不但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8.5%,也高于英国央行预测的8.3%。高通胀意味着家庭收入受到的挤压还没有结束,也使英国央行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加大。
  去年4月以来,英国通胀形势不断恶化,去年10月CPI同比涨幅达11.1%,创40年来新高,此后开始小幅回落。为控制通胀,英国央行自2021年12月以来已连续十二次加息,基准利率升至4.5%。
 
英国央行意外加息50个基点
 
  据悉,英国央行6月22日意外宣布加息50个基点,利率提升至5.00%,为2008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
这是英国央行连续第13次加息。在政策决定公布后,英镑兑美元汇率短线拉升。
 
西班牙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上涨0.6%
 
  据报道,西班牙国家统计局6月23日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该国经济增长0.6%,较4月的预测数据提高了0.1个百分点。
  尽管高通胀率、加息等因素导致西班牙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出口和投资的增加仍使得该国经济加速增长,其中出口量的增加是第一季度经济加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西班牙国家统计局同时将该国2022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上调了0.1个百分点,达到0.5%。
 
土耳其货币政策迎重大转向
 
  据报道,土耳其央行6月22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8.5%上调650个基点至15%。这是土耳其央行自2021年3月以来首次加息,也意味着该国货币政策迎来重大转向。
  土耳其央行当天发布声明说,货币政策委员会决定开启货币紧缩政策周期,以尽快降低通胀、平抑物价,政策的中期目标是将通胀率降至5%。货币紧缩政策将根据需要及时、渐进推进,直至明显改变未来的通胀预期。
  过去两年来,土耳其央行侧重通过降息增加出口、提振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将通胀保持在可控范围。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土央行多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从19%下调至8.5%。
  然而,2022年以来,土耳其通胀率一直在高位运行,2022年10月达85.51%,今年5月为39.6%。此外,过去三年,土耳其里拉对美元贬值约67%。高通胀和本币大幅贬值导致民众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降低,对土耳其经济发展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6月初,连任成功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誓就职。他任命此前长期担任美国金融业高管的哈菲泽·盖伊·埃尔坎为土耳其央行行长。埃尔坎是土耳其首位女性央行行长。
  据报道,埃尔坎出任央行行长为土耳其货币政策转向带来契机。她主张通过加息抑制通胀,缓解里拉贬值走势。
  此次加息符合市场预期,但加息幅度低于预期。土耳其央行宣布加息后,里拉对美元汇率应声下跌约3%。分析人士指出,土耳其央行温和、渐进式的加息节奏是明智的。未来一段时间,土央行可能根据经济运行需要进一步加息。
  外界预计,在紧缩货币政策作用下,土耳其高通胀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目前该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除通胀严重、经济增速放缓外,今年前5个月贸易赤字同比增加30%。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土耳其经济要真正走出低迷现状,货币政策紧缩的同时还需配合经济结构调整等改革。
 
挪威央行加息50个基点以抑制通胀
 
  据报道,挪威央行6月22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0.5个百分点至3.75%,以抑制通货膨胀。
  今年以来,挪威商品和服务价格涨幅较快。挪威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7%,远高于央行3月份货币政策报告中的预期。
  挪威央行表示,由于CPI涨幅明显高于预期,再考虑到其他欧洲国家利率上调、挪威劳动者工资上涨和挪威克朗加速贬值等因素,如果不加息,通胀可能会更严重。
  挪威央行还表示,如果此次加息未能有效抑制通胀,8月可能再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25%。
 
瑞典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
 
  据悉,瑞典中央银行6月29日宣布,从7月5日起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3.75%。这是瑞典央行自去年5月结束零利率以来连续第7次加息。
  瑞典央行说,通胀虽有所好转,但水平依旧过高。服务价格意外快速上涨是通胀高企的主要原因,这可能反映出瑞典经济部分领域的需求压力仍然很高。此外,瑞典货币克朗(1美元约合10.8瑞典克朗)疲软也导致通胀持续上升。
  瑞典央行表示,高通胀对低收入家庭冲击尤其巨大,并对整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为使通胀回落至2%,瑞典央行预计今年至少再上调一次政策利率。
  央行还预计,今年瑞典经济将萎缩0.5%,明年零增长,2025年微增1.8%;今明两年的通胀率分别为8.9%和4.3%,2025年回落至2.3%。
  瑞典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瑞典通胀率仍高达9.7%。为抑制通胀,瑞典央行此前多次加息。今年5月,瑞典央行将基准利率提高50个基点至3.5%。
 
巴西人口近12年增长率创1872年以来新低
 
  据悉,巴西地理统计局6月28日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巴西2011-2022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2%,增速创下自1872年以来的新低。
  本次人口普查显示,至2022年底巴西总人口为2.03亿,较2010年上一次人口普查时仅增加了1230万,增幅为6.45%。在此期间,人口稀少的中西部地区增长率达1.2%;而人口集中的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增长率分别仅为0.24%和0.45%。
  数据显示,巴西东南部地区的圣保罗州、米纳斯吉拉斯州和里约热内卢州人口最多,其中圣保罗州人口超过44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1%。
  目前,巴西总人口排在全球第七位。
 
日本核心CPI连续21个月同比上升
 
  据悉,日本总务省6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5月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8,同比上升3.2%,连续21个月同比上升。
  报告显示,食品及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是推升CPI的主要原因,拉动作用最大的统计类别包括在外就餐、点心、蛋奶制品、肉类等。此外,当月电费继续同比下降,降幅从上月的9.3%扩大至5月的17.1%。
  报告同时显示,日本5月核心CPI同比涨幅较4月回落0.2个百分点。
  日本央行在16日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当前经济不确定性仍非常高,持续、稳定实现2%的物价上涨目标"还需要时间"。
 
日本央行国债持有比例连续三季度超五成
 
  据日本央行6月27日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资金循环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日本央行国债持有比例(除国库短期证券以外的市价基准)达到53.3%,为历史新高,这是连续三个季度日本央行国债持有比例超过五成。
  日本央行实施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为了将长期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大量购买国债,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5月份核心通胀率下降至4.7%
 
  据悉,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贸工部6月23日公告称,因为服务和食品通胀下滑,新加坡今年5月份核心通货膨胀率从4月的5%下降至4.7%,包括私营交通和住宿成本的整体通胀率在5月份为5.1%,相比4月份的5.7%,通胀放缓。
  公告表示,随着进口成本减少,以及本地劳动力市场当前的紧张状况得到缓解,核心通胀预计在下半年进一步放缓。但金管局和贸工部维持新加坡今年整体通胀率介于5.5%至6.5%,核心通胀率介于3.5%至4.5%的预测。
 
从人口学逻辑看越南房地产走势
 
据悉,广州经济学者韩和元6月30日在证券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越南房地产危机正持续发酵。越南建设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越南房地产领域新成立企业数量940家,同比减少63.2%;停业企业达到1816家,同比增60.7%;解体企业341家,同比增30.2%。该国一季度超过1800家建筑商受到冲击,有340家房地产企业已宣布破产。就当下的越南房地产市场而言,可谓一片哀鸿。这也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越南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但韩和元认为,越南房地产市场短期危机不可避免,但长期而言仍可做乐观预期。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一直将人口结构的变化,作为观察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视角。另一位美国经济学者道格拉斯·诺斯也十分重视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这在房地产市场表现得尤其明显。
  不难想象,一个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一个46岁的中年大叔和一个75岁的老年人,他们的行为模式肯定不一样,差异极大。设想一下,在大学刚毕业时,能赚多少钱,又能花多少钱?关注点是什么?当迈入中年,事业也开始走向巅峰时,作为一个成熟大叔,买下一生中最大一处房地产,并在之后几年内不断购置家具时,收入和支出情况如何?关注点又是什么呢?当75岁了,还会向银行分期付款买汽车吗?还会按揭买房子吗?
  所以,无论是基于投资者立场还是基于消费者立场,人都不是一个恒久不变的常量。从这点可见,生命周期严重影响着不同年龄段人士的关注焦点。更值得注意的是,对那些年龄相近的人,无论是消费行为还是投资行为,往往都具有很强的同质性,至少是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人而言。由此可知,清楚无误的世代性出生浪潮,可以赋予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非常强大的周期性力量。
  由此可见,包括股市、房市、债市等在内的投资市场,尤其是房市与人口结构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一国或一个地区,在某个时段内,人数最多的那代人都是中青年人,且觉得需要增加储蓄时,他们对储蓄工具(如股票或房子)的竞相需求,不仅包括刚性的消费投资需求,还包括刚性的投资或投机需求,就必然旺盛,如此自然就会抬高他们所针对的储蓄工具(如股票或房子)的价格。反之,一国或一个地区,在某个时段内,当人数最多的那代人都是老年人口时,包括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内的投资市场,一定会陷入低迷。
  也就是说,通过对人口结构的分析,可以判断包括房地产市场在内的投资市场的大趋势:房屋需求与人口红利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人口红利阶段是指一国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等于或大于总人口60%的时间跨度范围。根据国际经验,人口红利周期最多维持40年,当老龄化到来时,也就意味着人口拐点出现,红利周期彻底结束。在这个周期内,包括房地产市场在内的整个投资市场,一般都是趋于繁荣的。
  根据越南商务部资料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越南全国人口9734万人,年增长率1.4%。其中,男性占49.8%,女性占50.2%。全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2岁,平均预期寿命为73.7岁。数据还显示,该国70%的人口都是劳动力人口,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只占到了总人口的5.5%。有关数据还显示,越南自战争结束后的1976年至今,共经历过三个人口高峰期。
  第一个出生高峰——恢复性增长期,发生于1976年至1987年之间。纵观历史我们可发现,战争之后普遍会出现生育高潮。由于大战之后,社会趋于平稳,人民生活水平开始提高,各项秩序恢复,会极大地提高人民地生育欲望。比如二战后美国出现了婴儿潮,从1946年到1964年短短的18年间,婴儿出生人数达到了7600多万人。越南在战后同样出现了这种情况,于1976年开始到1987年止,出现了第一波生育高峰。该期间内,1976-1979年年均人口出生数为140万人,1980-1984年年均人口出生数上升至150万人,1985-1987年年均人口出生数再上升至168万人。受益于此,越南人口猛增。越南统一时,全国人口只有5000多万人,到1988年时,越南总人口数达到6403.8万人,该时期人口增长了近1400万人。
  第二个出生高峰发生于1988年至1994年间。1989年,越南全国的经济总量只有63亿美元,但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6500多万人。越南全国多山地、丘陵和丛林,耕地面积本来就有限。长期的战争导致了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依靠当时的粮食产量,已经无力养活更多的人口。进口粮食需要大量的外汇,很明显,当时的越南并没有这样的实力。作为应对,1988年,越南推出了越南版的计划生育政策——家庭计划化政策。按照这一政策的要求,每个越南家庭,最多能够生育2孩。如果生育3孩,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尤其是那些公职人员,如果触犯了政策,处罚力度非常大。但由于适龄人口基数大,从1989年到1994年间,越南的人口出生数不降反升至年均170万人。
  其后越南年人口出口数确实开始下降,1995年到2004年间越南人口年出生数下降至135万人以下。2005年至今,随着家庭计划化政策的逐步松动,越南又迎接了它的第三个生育高峰期。2005-2009年间越南年均人口出生数为142万人,2010-2014年间该数值为151.7万人,2015-2019年间该数值为158万人,到2020年时更是突破160万人。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数据,每个人一生中一般会出现两次购房行为,首次置业大约出现于31岁至32岁前后,第二次置业一般在41岁至43岁左右。我们前面提到,越南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是1976年至1987年,第二个高峰是1988年至1994年,第三个高峰是2005年至今。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置业年龄表推算,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期的人们,对应的第一个置业需求高峰应该落在2007年至2018年,与他们对应的二次置业高峰应该在2017年至2028年;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对应的两次住房需求高峰分别是2020年至2025年、2029年至2035年。这也正是近年来,越南房地产市场突飞猛进的最主要原因。简而言之就是,以越南历史上最大的人口世代的消费和投资(包括投机)需求为主轴,在低利率和前所未有的自由借贷等因素配合下,结果便是前期越南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繁荣周期。
  更为要紧的是,越南的第三个生育高峰期仍在持续。按照生命周期储蓄理论可预期的是,一旦经济周期调整到位,越南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可期。何况,目前越南的城镇化率只有38%而已。而国际经验是,75%左右的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一次性大周期的临界点。从历史数据看,几乎每个经济体都有一个类似的分界点。也就是说,每个经济体在其发展史上,在75%的城镇化率这个临界点到来之前,几乎都有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大周期”。
 
投资分析点评
 
▲小米投资汽车制动系统研发商炯熠电子
 
  近日,炯熠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下称"炯熠电子")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包括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资本增至8250万元。
炯熠电子成立于2022年6月,专注于汽车制动产品开发,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固定钳产品和更安全、舒适、智能的汽车线控制动系统。
 
  ▲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擎天智卡将清算注销
 
  据报道,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擎天智卡成立不到两年,濒临破产。6月15日深夜,擎天智卡创始人潘震皓向公司全体员工发送的一封内部信称,公司即将进入清算注销流程,剩余资产将由与投资人签署的股东协议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和安置。6月16日后,公司员工已不需要到办公室上班,同时办公室设施也将逐步关闭。
  擎天智卡成立于2021年11月,两位创始人分别为潘震皓和孙又晗,均来自于小马智行。
  潘震皓2017年从谷歌辞职,以第12号员工的身份加入彼时刚成立的小马智行,负责自动驾驶感知、规划控制模块的研发。孙又晗曾在微软、Facebook任职,负责搜索广告排名,2019年7月加入小马智行后,在美国加州负责自动驾驶卡车的规划和控制。二人于2021年11月从小马智行离职,并几乎同一时间创立了北京擎天智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潘震皓持有擎天智卡54.45%股份,董事、CTO孙又晗持有35.55%股份。
  擎天智卡曾在2022年年初获得五源资本的天使轮投资,值得注意的是,五源资本也是小马智行的投资方。
 
  ▲新凤鸣启动86亿美元印尼项目
 
  据悉,新凤鸣(603225)6月26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启动印尼北加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6.2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24.09亿元。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泰昆石化(印尼)有限公司穿透后的股东正是来自涤纶长丝行业巨头桐昆股份(601233)和新凤鸣。
  印尼北加炼化一体化项目位于印度尼西亚北加里曼丹省北加里曼丹工业园区,项目占地898公顷,其中炼化项目773公顷、光伏发电125公顷。该项目将建设包括炼油及芳烃工艺装置、乙烯及下游装置和相关配套设施。项目规模为1600万吨/年炼油,对二甲苯(PX)产能520万吨/年,乙烯80万吨/年。本次项目投资资金近七成将来自银行贷款。
  据介绍,项目有助于缓解印尼国内成品油严重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除供应印尼紧缺的成品油和基础化工品外,其余的化工原料和产品运回中国供中国专业企业进行深度加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目前桐昆股份和新凤鸣已在广西钦州布点炼化下游产品的深加工基地。
  泰昆石化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股权投资来自全球涤纶长丝龙头桐昆股份和民营涤纶长丝巨头新凤鸣。
  今年2月16日,桐昆股份公告支付现金237.33万元收购桐昆控股下属桐昆香港100%的股权;新凤鸣也披露支付现金330.66万元收购新凤鸣控股全资子公司罗科史巴克100%的股权。
  本次披露的股权关系显示,桐昆股份和新凤鸣分别在香港成立全资子公司桐昆(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和罗科史巴克有限公司;进一步,桐昆香港和罗科史巴克在香港共同成立华灿国际有限公司,其中桐昆香港股权占比51%,罗科史巴克股权占比49%。最终,华灿国际和上海青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印尼共同成立泰昆石化,其中华灿国际股权占比90%,上海青翃股权占比10%。目前泰昆石化尚未盈利。
  对于本次启动印尼炼化项目,新凤鸣表示,该项目不是产业转移而是产业链延伸,将有助于构建跨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实现桐昆股份、新凤鸣两集团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保障PTA-聚酯产业链原料供应。
 
▲华友钴业拟斥资12.78亿欧元在匈牙利投建三元正极项目
 
  6月21日晚间,镍钴业巨头华友钴业(603799)公告称,公司拟通过控股子公司Bamo Technology Hungary Kft(简称"匈牙利巴莫")在匈牙利投资建设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项目。
  经初步测算,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2.78亿欧元,其中一期投资建设规模为2.5万吨/年,一期计划总投资为 2.52 亿欧元。项目一期建设期预计为 2 年。
  截至公告日前十二个月内,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已决定通过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巴莫")参股金堂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新一代高比能量新型锂电材料智能制造项目。
  投资主体巴莫科技(匈牙利)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4月 26日,注册地在匈牙利。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新能源电池用正极材料,成都巴莫全资子公司华驰(香港)有限公司持有其100%股权。匈牙利巴莫设立时间不足一年,尚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
  华友钴业表示,公司"十四五"期间发展战略规划把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核心业务,本次在欧洲投资建设新能源锂电材料项目,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步骤。
  公告称,本次对外投资相关事项需完成中国、匈牙利政府及欧盟审批/备案和/或其他行政手续,是否能顺利完成尚存在不确定性。
  华友钴业主要从事锂电池材料和钴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业务,拥有从钴镍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池材料制造一体化产业链。
  近年,华友钴业加快了海外资源整合的步伐:5月3日晚,华友钴业公告,公司与POSCO FUTURE M拟在韩国浦项蓝谷国家产业园区内投资设立电池材料硫酸镍精炼及前驱体生产工厂;4月19日晚,华友钴业公告称,公司已于当日与韩国LG化学、新万金开发厅、全罗北道及群山市、韩国农渔村公社在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签订《投资谅解备忘录》,约定公司与LG化学拟在韩国新万金国家产业园区内投资设立电池材料(金属硫酸盐、前驱体)生产工厂。
 
  ▲天赐材料20亿设立摩洛哥锂电材料子公司
 
  6月27日晚,天赐材料(002709)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天赐投资设立全资摩洛哥管理公司。
  同时,由摩洛哥管理公司投资设立全资摩洛哥实体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生产及销售业务,投资总额不超过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天赐材料表示,摩洛哥具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地理位置好,政治经济环境稳定,外贸政策友好,在摩洛哥设立子公司有利于公司更好地开展及推进摩洛哥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为公司更好地服务及开拓欧洲市场做准备,符合公司锂电池材料国际化发展战略。
  据了解,摩洛哥是近年来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热土。在天赐材料之前,已有多家相关企业在摩洛哥布局或计划在当地布局:
  今年4月5日,LG新能源(LGES)发布信息,为强化电池供应链,推进核心材料的保障,已与中国锂化合物制造龙头企业雅化集团,就在摩洛哥合资建厂生产氢氧化锂事宜签署业务协议。
  2022年11月,正平股份公告,与摩洛哥阿特拉斯有限公司、陕西阿特拉斯国际矿业有限公司及范瑜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建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矿权合作、国际贸易等。
  去年年底,主要从事轮胎制造及相关业务的森麒麟公告,拟自筹资金约3亿美元,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600万条高性能轿车、轻卡子午线轮胎项目。
 
  ▲SHEIN时隔三年重返印度
 
  据知情人士6月21日透露,中国跨境服装零售商SHEIN在与印度企业巨头信实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达成严格的许可协议后,获准重新进入印度市场。
  该协议是在SHEIN退出印度三年后达成的。SHEIN将与信实的零售部门合作为其供货并与当地制造供应商合作,未来将视合作情况不排除推进自营和平台模式。
  2017年,SHEIN进入印度市场;2020年6月,印度政府未经事先通告、听证会等合理程序,就宣布封杀59款中国企业打造的手机应用,SHEIN也未能幸免,被迫退出印度市场。
 
▲亚马逊云科技投资1亿美元成立生成式AI创新中心
 
  据悉,亚马逊云科技近日宣布成立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创新中心。亚马逊云科技为该中心投资1亿美元。
  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创新中心团队由战略专家、数据科学家、工程师和解决方案架构师组成,将与客户密切合作,逐步构建生成式AI的定制解决方案。例如,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公司可以加速药物发现与研究;制造业企业可以构建解决方案来重塑工业设计和流程;金融服务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加个性化的信息和建议。
 
  ▲谷歌终止AR智能眼镜项目
 
  据知情人士6月27日透露,谷歌在今年早些时候搁置了一个研发了数年的增强现实眼镜项目(内部代号"Iris"),原因是进行了裁员、重组,以及AR/VR主管Clay Bavor离职。
  The Verge网站在2022年1月首次报道了该项目,称其类似于一副滑雪护目镜。然而,谷歌员工表示,"滑雪护目镜"实际上是与三星合作之后一个独立的AR项目基础,而"Iris"是一系列更像眼镜的设备。
  自从搁置AR眼镜项目以来,谷歌一直专注于为AR构建一个Android平台,并希望将其授权给其他头戴式设备制造商。员工们正在使用内部代号"Betty"的原型平台开发软件。
 
  ▲三星电子公布2纳米芯片量产路线图
 
  6月27日,三星电子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的"三星代工论坛"(SFF)上公布了其2纳米制程芯片量产的详细计划。这表明该公司对其技术实力充满信心,并将继续在代工业务上加倍下注。
  数百名三星代工业务客户和合作伙伴参加了该论坛。
  根据该计划,三星电子将分别于2025年、2026年、2027年开始批量生产用于移动应用、高性能计算和汽车的2nm芯片。
  三星表示,与3纳米工艺相比,2纳米芯片的性能提高了12%,功率效率提高了25%,面积减少了5%。
  作为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和第二大代工企业,三星电子还表示,将按计划于2027年开始量产1.4纳米芯片。
  去年6月,三星电子开始量产采用GAA(全环绕栅极)技术的3纳米芯片。当时,三星已经表示其2纳米工艺节点处于早期开发阶段,计划于2025年量产。
  但在6月27日的SFF论坛上,三星首次公布了2纳米及以下节点的详细路线图。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胡润发布中国产业互联网30强
 
  6月2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3胡润中国产业互联网30强》榜单。这是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该榜单。本榜单调研范围包括所有中国民营企业、国资控股企业,企业总部所在地包括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
  榜单分为智能制造10强、定制化业务管理10强、B2B交易平台10强三个子榜单。
  胡润百富CEO兼集团出版人吕能幸介绍:"我们把产业互联网分为制造类、管理类与交易类三个类别,因为这三类可以涵盖一个企业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业务管理,最后把产品销售出去的全部流程。"他说,制造平台赋能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数字业务管理系统则为企业的运营与治理提供了发力点,交易类平台落在最终端的销售环节,但同时也链接了生产最开始--采购原材料的环节,这就像圆形的跑道一样,实际上是一个起点-终点-起点的全过程。
  对于智能制造企业,胡润研究院参考了企业的应用场景数量、应用行业数量、IoT技术水平与企业价值四个维度;对于定制化业务管理服务商,则选取了企业价值、近三年公开专利数两个维度;而B2B交易平台类企业,则参考了交易平台流量情况、企业价值两个维度。
  其中,智能制造10强包括:华为、树根互联、卡奥斯、宝信软件、航天云网、工业富联、腾讯、阿里云、徐工汉云、格创东智、浪潮(部分企业排名并列)。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有很大不同。消费互联网的特征是流量为王,虽然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但大家同属于人类,心理结构与反应模式较为相似,因此做得好的企业通常可以赢家通吃。产业互联网则缺乏普遍性规律,因为每个不同的细分产业所涉及的难点各不相同,而且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又很多,因此更加需要产业互联网的服务商对具体业务能够深耕和定制。"
 
  ▲中天科技拟收购如东和风风电20%股权
 
  据悉,中天科技(600522)6月27日晚公告,为整合业务资源,拓展海上风力发电相关产业,公司向控股股东中天科技集团收购如东和风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下称"如东和风风电")20%股权,股权转让价格为3.4亿元。
  如东和风风电成立于2018年8月21日,注册资本12亿元。从如东和风风电的股权结构看,国家电投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中天科技集团、海恒如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65%、20%、10%和5%的股权。
  如东和风风电主营业务为海上风力发电;新能源发电投资管理;区域电网投资建设运营;可再生资源领域相关产品开发、投资建设及应用;电力工程建设、维修、运行等。
  去年8月12日晚间,中天科技曾公告,为整合业务资源,拓展海上风力发电相关产业,公司与控股股东中天科技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拟向其收购苏交控如风电5%股权和三峡南通公司15%股权,上述股权转让价格共4.7亿元。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均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
  公告称,如东和风风电的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开发,为中天科技海洋产业的下游产业,在业务上具有协同效应。本次收购后,中天科技将海上风电全产业相关业务和资源均纳入上市公司统一管理,通过全产业链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业务运营效率。
另外,如东和风风电的控股股东为国家电投集团,是国内绿色能源开发的龙头企业。通过深化与国家电投集团有限公司资本合作,有利于中天科技以海上风电项目为支点,推广在全国范围内获取潜在新能源项目资源,带动公司新能源产业链发展。
 
  ▲众泰汽车筹划变更实控人
 
  据悉,众泰汽车(000980)6月28日晚公告称,收到公司实控人黄继宏与控股股东江苏深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江苏深商")回函,目前正在筹划变更公司实控人事宜。
  近期,*ST庞大因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被上交所终止上市。*ST庞大与众泰汽车的第一大股东均为深圳市深商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深商控股")下属企业,且*ST庞大与众泰汽车实际控制人均为黄继宏。
  由于上交所5月18日对*ST庞大发出的监管工作函中提及,有投诉举报称*ST庞大"董事会审议关于公司向实控人黄继宏控制的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整车及零部件的总额不超过10亿元,涉嫌控股股东利益侵占"。
  就上述相关情况,6月7日,深交所向众泰汽车发出关注函。关注函除了要求公司核查*ST庞大是否向公司输送利益等事项外,还要求众泰汽车结合目前的股权和表决权结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提名控制情况,以及黄继宏在深商控股体系的持股及任职情况,说明黄继宏能否对公司实施有效控制,公司是否存在控制权变更风险。
  实际上,6月1日,众泰汽车已发出公告,黄继宏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长、董事等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与此同时,众泰汽车董事共同推举了董事叶长青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直至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为止。
  截至目前众泰汽车尚未披露对上述关注函的回复。但6月28日晚,公司率先披露了实控人相关核查情况。公告显示,公司向控股股东江苏深商和实际控制人黄继宏书面问询,回函主要内容包括两条:1、公司目前实控人为黄继宏。2、目前正在筹划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事宜。
  据悉,黄继宏于2021年12月29日与江苏深商及其一致行动人签署《委托协议书》,江苏深商及多名一致行动人将24.22%的众泰汽车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黄继宏行使。《委托协议书》签署后,黄继宏控制众泰汽车24.22%的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成为公司实控人。
  众泰汽车此次并未披露变更实控人的具体情况,其表示,筹划变更实控人事宜何时完成以及最终能否完成尚存在不确定性。
  众泰汽车5月底公布的信息显示,公司股东铁牛集团持有的众泰汽车股份4.68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9.28%的股份经公开拍卖流拍后,被依法抵债至浙商银行金华永康支行指定的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分行名下。
  截至5月25日,铁牛集团持有众泰汽车股份由14.45%降低为4.85%,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而浙商银行金华分行持有众泰汽车9.35%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海南椰岛实控人变更为海口市国资委
 
  据报道,历经七年,海南椰岛(600238)再次成为国资实控企业。6月28日晚间,海南椰岛公告称,公司原控股股东北京东方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海南椰岛股票被司法拍卖导致其股份减少,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为国资公司。
  海南椰岛称,国资公司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13.46%。本次权益变动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国资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海口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此前由于复杂的股权变动,海南椰岛实控权归属问题曾一度成谜。
  简要回顾前史。被誉为保健酒第一股的海南椰岛本是国资控股企业,2015年知名牛散冯彪携"东方系"平台通过股份受让、增持等方式获得海南椰岛18.47%股权,一举获得了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席位。但海南椰岛此后数年一直宣称是无实控人状态,直到2021年东方君盛才正式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然而好景不长。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2月在"淘宝司法拍卖网"上公开拍卖了东方君盛持有的海南椰岛股份总计6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39%,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4.48%。该次司法拍卖的股份分别被海南信唐贸易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500万股)、全德能源(江苏)有限公司(1500万股)、钟革(750万股)、韩莉莉(750万股)、张宇(750万股)、胡彦斌(750万股)竞得。
  据今年5月披露的最近一期股东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划转的公告,全德能源(江苏)有限公司、钟革、韩莉莉、张宇、胡彦斌竞得的股份已完成划转。海南信唐贸易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竞得的750万股股份完成划转,其另外竞得的750万股已放弃竞拍缴款。
  2021年9月,冯彪卸任了海南椰岛董事长一职,交棒给王晓晴。海南信唐贸易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实控人即是王晓晴。因此市场有猜测认为,此番竞拍是冯彪人马变相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操作。上交所也在彼时发布的问询函中,要求上市公司及股权受让方核实并补充披露,股份受让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是否存在通过协议、其他安排等方式共同持有相关股份的情况。
  同时,作为被动成为第一大股东的海口国资公司,也存在最后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的可能。
  上交所问询函中也要求说明海南国资公司是否谋求公司控制权,并明确股权竞拍受让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及其他安排。
  在3月24日对上述问询回复时,海南椰岛表示,东方君盛及其实控人冯彪与竞得方海南信唐贸易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不存在关联关系,不存在通过协议、其他安排等方式共同持有相关股份的情况。
  回复也表示,国资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份13.46%,上市公司董事会席位9席中,非独立董事5名,独立董事4名,国资公司推荐当选非独立董事2名。综上,国资公司无法对海南椰岛董事会形成实质控制。
不过作为此番实控人最终落定的先兆,6月份以来海南椰岛原高管团队已陆续离场。6月10日该公司就公告,董事会接到公司董事长王晓晴及独立董事黄乐平的辞职报告。王晓晴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此后在6月20日、21日,海南椰岛还披露了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杨鹏辞职的消息。
 
  ▲美团20.65亿元收购光年之外
 
  据悉 ,美团6月29日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对光年之外境内外主体100%股权的收购,收购价约为20.65亿元。
  光年之外是国内领先的AGI创新企业,由美团前联合创始人王慧文于2月份创立,致力于推动实现AGI普惠。此前,王慧文因身体原因,离岗就医及休养。
  美团在公告中对于并购的解释是,通过收购事项获得领先的AGI技术及人才,有机会加强其于快速增长的人工智能行业中的竞争力。
  消息人士称,光年之外已完成以产品和技术人才为主的团队搭建,吸引了多名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和创业者的加入。目前团队规模在70人左右。
美团方面表示,并购完成后,将支持光年之外团队继续在大模型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
6月25日晚间,美团发公告称,王慧文因"个人健康原因"申请辞去美团董事职务。此前,王慧文已由美团执行董事转为非执行董事,据5月29日公告,王慧文已放弃他的超级投票权并完成将他所持有的全部A类股份转换为B类股份。
 
  ▲四川长虹等10亿成立私募股权基金
 
  近日,四川申虹智慧家庭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四川申万宏源长虹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额10.0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合伙企业由绵阳科技城新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虹集团四川申万宏源战略新型产业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四川申万宏源长虹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茅台集团与黔晟国资成立私募基金
 
  近日,贵州省结构调整国资贰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贵州结构调整基金")成立,出资额约14亿元,经营范围包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创业投资。
  股权穿透显示,贵州结构调整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贵州黔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黔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其中,贵州黔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贵州省黔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间接全资持股。
 
▲浙江义乌成立航空货运公司
 
  6月25日,浙江义乌陆港航空货运有限公司(下称"义乌航空货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该公司的成立旨在以航空货运为核心业务,建设临空物流产业园,集聚航空货运承运商、航空货运服务商、跨境电商等企业,形成集仓储、物流、清关、干线、配送为一体的全链路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过去,义乌机场受制于机场等级、起降条件、地理环境和经济成本等多重因素限制,绝大部分货源需经其他城市机场发运。义乌航空货运公司的成立将满足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的物流需求,为海外一些冷链生鲜等高端新兴产业提供物流保障。
  近年来,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及"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义乌发挥商贸、物流等优势,不断深化双边经贸往来。据悉,义乌航空货运公司将推动"义乌-马尼拉"货运航线常态化运行,同时,积极谋划义乌至RCEP国家的国际货运航线。
义乌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这里有超210万种商品通过"海陆空"等方式发往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京东物流更换CEO
 
  6月26日早间,京东物流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原CEO余睿因个人身体原因,已辞任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整体战略规划及业务方向负责人胡伟接任,自6月26日当天生效。
  余睿在京东工作超过十年,2011年到2015年间曾任京东物流华中和华东区域负责人,2020年底接任离职的原CEO王振辉。
  胡伟现年40岁,于2010年1月加入京东集团,自2019年4月至2023年6月起担任京东智能产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曾在京东集团及京东物流担任过多个职位。
 
▲紫光展锐再换董事长
 
  6月27日,紫光集团发布公告称,委派集团执行副总裁马道杰出任旗下芯片设计公司紫光展锐董事长,替换2022年2月刚出任该职务的吴胜武。与吴胜武前后脚进入紫光展锐的任奇伟目前仍出任CEO,未有变动。
  即将59岁的马道杰自2017年12月起历任紫光国微常务副总裁、总裁,2020年7月,马道杰接替刁石京正式出任紫光国微董事长。
  紫光集团在公告中称,如此调整是为了进一步助力紫光展锐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公司战略规划与管理。
 
▲河南龙头房企建业全面停止境外债务支付
 
  据报道,资金面持续紧张近两年后,河南龙头房企建业地产( 00832.HK )正式在公开市场违约。6月23日晚,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未能按时偿还一笔境外债的利息。建业地产称,将暂停向所有境外债权人进行支付,集中资源保交付、保经营。
"即使本集团竭尽全力,资金可能持续受压,现金无法满足履行当前和之后义务所需",建业地称,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宏观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公司之前已通过延长债务期限、改善现金流管理等方式增强流动资金状况。但2023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疲软,每月销售逐渐恶化。销售不及预期,公司流动资金紧张状况正在加剧,境外兑付压力持续增加。因此,建业地产未能在6月23日宽限期结束之前支付2024年到期的一笔境外债利息。
 
  ▲TikTok首席运营官离职
 
  6月22日,TikTok首席运营官瓦妮莎·帕帕斯在推特上宣布将卸任。
  据了解,2020年,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计划封禁TikTok后,当时才上任三个月的首席执行官Kevin Mayer辞职,这使得帕帕斯的职责迅速扩大。之后帕帕斯担任TikTok的临时负责人,任务是帮助TikTok生存下来。
  帕帕斯曾出席美国国会的听证会,回答有关TikTok与中国关系的问题,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帮助维持员工的积极性,还在保持TikTok应用的平稳运行方面做了工作。在2021年TikTok任命周受资为首席执行官后,帕帕斯担任首席运营官。
  据报道,帕帕斯和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在写给员工的通知中表示,她将离职创业,但将继续担任该公司的战略顾问。
 
▲中船收购MAN燃气轮机业务
 
  6月21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中船重工龙江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下称"龙江广瀚")与德国著名发动机生产商MAN Energy Solutions(曼恩,下称"MAN")签署资产购买协议,收购其燃气轮机业务。
  此次收购标的为MAN燃气轮机业务的完整价值链,包括位于德国奥伯豪森和瑞士苏黎世的两个产品中心,研发、服务和销售团队及所有相关业务。收购完成后,欧洲的研发和服务中心成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支点,龙江广瀚将持续开展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加速产业融合,并构建更靠近用户侧的全球服务网络。
  龙江广瀚是专门从事中小型燃气轮机产业的公司;MAN隶属于德国大众集团,为全球著名的发动机及涡轮机械供应商。
  中国船舶称,龙江广瀚与MAN将签署一揽子合作协议,在确保收购业务顺利交割及在过渡期成功运营的同时,还将在低碳化装备领域开展全球合作,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去碳化能源装备解决方案。
  此次收购将缩小中国在中小型燃气轮机领域与国际头部企业的差距,但交易仍有待中德两国政府监管部门审批。
 
  ▲IBM拟斥资46亿美元收购Apptio
 
  6月26日,IBM宣布,与私募股权公司Vista Equity Partners达成最终协议,以46亿美元从Vista Equity Partners手中收购企业软件公司Apptio。
  根据计划,IBM将以可用现金进行收购。该交易尚待监管部门批准并满足其他成交条件,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完成。
  IBM是全球知名计算机公司,被称为"蓝色巨人"。经过多次转型,IBM已不只是硬件生产商,而是能够运用领先技术,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
  IBM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Arvind Krishna表示:"Apptio的产品与IBM的IT自动化软件和watsonx人工智能平台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了优化和管理所有技术投资的最全面方法。"
  据了解,Apptio成立于2007年,业务包括协助企业管理、分析信息技术预算,2016年9月在纳斯达克上市,2019年1月,私募股权公司Vista Equity Partners 以19.4亿美元将Apptio私有化。
  财富100强企业中超过一半的公司使用Apptio的产品。Apptio的合作伙伴包括亚马逊(AMZN.US)云计算部门AWS、微软(MSFT.US)旗下的 Azure、谷歌(GOOGL.US)云平台、赛富时(CRM.US)、ServiceNow(NOW.US)、甲骨文(ORCL.US)、SAP SE(SAP.US)等。
 
▲谷歌合并地图产品并对Waze裁员
 
  6月27日,谷歌地图部门Geo的负责人Chris Phillips在给员工的邮件中称,谷歌正在调整地图服务部门Waze的战略,将不再使用单独的广告系统,而改由全球商业组织(GBO)管理,使用与谷歌地图类似的广告。在逐步关闭Waze广告产品的同时,将导致Waze销售、营销、运营和分析部门的人员减少。
Waze是谷歌2013年收购的以色列导航软件公司。
 
  ▲美国可口可乐304亿港元股权被出售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太古股份公司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SPHI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拟向英国太古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JS&S(Beverages)Inc.,以39亿美元(折合约304亿港元)出售美国太古可口可乐的100%股权。
  英国太古集团为太古股份公司的控股股东。美国太古可口可乐主要在美国西部的十三个州生产、销售及经销可口可乐及其他饮料。
  交易事项交割后,太古股份公司拟向股东宣派及派付总额约为117亿港元的特别股息,即太古股份公司A每股可获派8.120港元,太古股份公司B每股可获派1.624港元。
  饮料业务是太古股份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太古股份公司主要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太古可口可乐在多个国家及地区,拥有生产、推广及经销可口可乐公司产品的专营权。
  其中,美国太古可口可乐及其附属公司的业务区域,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等,专营区域覆盖的人口约达3000万。
  据太古股份公司2022年年报,美国为太古可口可乐的第二大市场。
  如此体量的市场业务为何说卖就卖?对此,太古股份公司表示,此次交易事项让公司能够以大幅高于账面值的具吸引力估值,实现美国太古可口可乐及其附属公司的价值。
  据悉,此次出售价格相当于美国太古可口可乐2022年经调整EBITDA约24.62亿港元的12.4倍。参照所售股份于2023年5月31日的账面值76亿港元,撇除调整及交易费用后,太古股份公司预期此次出售将获得出售收益约228亿港元。
  此外,英国太古集团、美国太古可口可乐及太古股份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太古可口可乐,拟在交割日期或之前签订相关管理服务协议。
  根据协议,美国太古可口可乐将向太古可口可乐支付年度管理费,不少于美国太古可口可乐及其附属公司各相关年度的经常性EBIT的6%。
  据悉,可口可乐公司已授权美国太古可口可乐及其附属公司在拥有权变更后,保留其在现有装瓶协议下的所有权利。
  太古股份公司表示,订立管理服务协议将让公司的饮料部门,能够继续加强其与可口可乐公司的全球专营业务关系,同时为公司提供额外的费用收入来源。
  "公司把美国业务售给大股东,可能还是想把业务集中在大中华区和东南亚,使定位更清晰。"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说。
  根据公告,此次交易需太古股份公司独立股东批准,且在今年11月30日之前达成,否则任何一方有权发出通知终止股份收购协议。
据了解,太古股份公司是老牌英资洋行太古集团旗下的国际综合企业。公司成立于1940年,目前核心业务包括地产、饮料及航空。
 
管理视点
 
如何穿透财报迷雾
 
证券时报6月30日刊发资深财务工作者侯明芬撰写的文章指出,经济活动,是动态而纷繁复杂的,经济内核、却是静态而相对稳定的。会计表面数据,可以任意风云变幻,但财务的内在逻辑,稳稳地就在那里。以逻辑为利剑,就拨开财务的面纱或迷雾,看清真相。本文提供以下七个维度供参考——
  一、企业。任何企业存在的目的,都是为整合产业链、打造资金链。通过经营积累资金,结余用于再投资,预期有可见收益、而短期暂时性资金不足时,再筹资辅助经营和投资。没有企业能脱离经营、投资、筹资三大活动。将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三大活动,以标准的商业语言记录、表达,就是会计。
  二、财报体系。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的方式,将经营、投资、筹资三大活动,赤裸裸的呈现。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资金结余或不足是怎么产生的,看看现金流量表,一目了然。收付实现制,不以某个期间为归属,而是以货币资金是否实际收付为原则,注重的是当下实际结果。权责发生制,以一定期间为归属,属于某个期间发生的收入、成本,就在某期间进行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形成正负利润,由此产生资产负债结果。利润是引起资产负债变化的原因且不可见,资产负债才是可见结果。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构成了财务报表体系。
  三、利润与现金。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不等于收付实现制下的资金。有可观利润,不一定有可观资金,因为即使利润按权责发生制确认了,也不一定有收到款或仅是部分收到款。
  有可观资金,也不一定有可观利润,因为有提前收款、而销售业务未发生的情形,也有采购已发生而滞后付款的情形,而且,资金除了来源于经营活动、还有投融资活动,其中有暂时性亏损的情形,不一定就是差钱。
  四、坏公司。其表现为:看起来有利润、却长期处于没钱的尴尬境地;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始终高于流入,投资活动预期难以转化为经营活动,筹资成本高于营业利润;自身经营性活动实际没有造血能力,唯有通过讲故事、眼花缭乱的筹资,借新还旧,筹资成主业,经营成辅业;以筹资驱动经营,击鼓传花,玩弄庞氏骗局。
  五、好公司。其表现为:净利润不一定为正,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定为正,资金链不必依赖偶发性投融资,经营活动资金周转正常有保证;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中,其他资金项目的流入流出,金额趋低且内容相对干净,企业心无旁骛在干正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相对营业利润,占比较高,比如50%以上,利润含金量高;主要交易,其交易轨迹、资金轨迹,清晰可辨;应收账款余额相对营业收入,占比较低,比如40%以下,营收可靠度高;前五大营收占比不高,比如不高50%。且每年度不一直依赖某些特定客户,企业有自主核心、主营业务有市场生命力;货币资金期末余额,高于刚性兑付,企业可持续性发展;账期高于一年的债权债务,没有或只有极少量;供应商相对稳定;重资产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比如一季度最低周转一次,存货周转率较高,比如一年最低周转两次;轻资产公司,周转率越高越好;开发投入及产出,持续且效果可预期;除利润分配外,实际控制人的钱包,与企业完全切隔。
  六、财报的坑。留意应收账款:债权账期长达一年以上,没有客观证据支持其能够收回款项。与应收、预收对应的,是收入。收入从哪儿来?预收,很难,没有客户愿意先付款、后收货物或服务。相反,是企业先发出货物、或提供服务,待客户验收合格,甚至使用了,三个月后对账、提请开出发票,取得发票后,再开出6个月期或至更长的承兑汇票。可见,收入实现的过程,大不易。收入有多少是真正实现了的?判断方法一,简单粗暴,算算应收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判断方法二,逻辑自洽,更深一步分析如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含销项税)-应收账款原值及应收票据之增加(期末-期初)+预收账款之增加(期末-期初)
  对以上进行简单的算术公式变换为:营业收入(含销项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应收账款原值及应收票据之增加(期末-期初)-预收账款之增加(期末-期初)
  因此,检验营业收入真实性,将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的“应收账款”变动,及负债端的“预收账款”变动,算术加加减减即可,如果不符合此逻辑,就该质疑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了。
  留意存货:成本、损失已经发生而未确认,库存不实。存货成本,如何验证呢?逻辑自洽,哪儿都生效,结合债权部分中的预付款。注意以下公式: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进项税-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之(期末-期初)+预付账款之(期末-期初)+存货之(期末-期初)-生产成本中的包含的职工薪酬
  对以上进行简单的算术公式变换,为:营业成本=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进项税+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之(期末-期初)-预付账款之(期末-期初)-存货之(期末-期初)+生产成本中的包含的职工薪酬
  检验营业成本的真实性,将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的“预付账款”变动,及负债端的“应付账款”变动,算术加加减减即可,如果不符合此逻辑,就该质疑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了。
  留意预付款:账期长达一年期以上,通常实际是应结转而未结转的成本。其他应收及应付: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通常与经营活动不相关,其他应收应付不干净,发生额或余额金额高,只说明了企业已经偏离正业,没有其他。导致其他应收应付高的原因,无外乎暂未应结转而未结转的费用性质款项、关联方占款、资金拆借。长期资产和固定资产与生产能力不相符合,长期闲置在建工程,长期未完工投入使用。
  留意股权投资:未实际产生效益、无正常利润分配的股权投资要警惕。
  留意商誉:高溢价收购导致,实质是将投资损失平滑到未来,其中陷阱多。
  留意债务:不能按期偿债,诚信尽失的背后是无偿债能力。
  留意收入成本:收入与成本是孪生兄弟,按客户、按产品、按期间天然匹配,否则不正常。成本结构混乱,业务模式描述复杂,赢利点不明确,利润来源于非经营性活动,财务费用高企,也是通病,任何理由都是托词,不过实际经营不正常而已。
  七、回归财经逻辑。要多维分析,不能唯财报,更须实地调查、现场走访,有品、有诚信、有偿债能力的企业,背后必须有经济实质支撑。经济实质,不仅仅是有资金流转,而是因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才导致资金流转。不唯货币,货币只是交换媒介,并非教义所言的价值尺度、财富储备。资产质量、商业模式、技术实力,才是根本。回归产业链、资金链本源,最简洁也最有说服力。
 
信息化建设
 
北京发布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据悉,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紧扣机器人智能化、仿生化、模块化发展趋势,加快打造产品创新和场景示范双驱动、生态优化和产业协同共联动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北京样板",全力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有效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行动方案》提出,要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对标国际领先人形机器人产品,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关键零部件攻关和工程化,加快建设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同时,发挥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基础优势,提升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四类机器人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医疗健康机器人领域,面向行业前沿和医疗应用需求,提升手术机器人全流程手术辅助能力;发挥首都医工协同优势,优化医疗器械注册和卫健医保政策,加大临床应用推广力度。协作机器人领域,突破整机轻量化、视觉增强、力感知、柔顺控制、自学习等关键技术,提升整机荷载能力,发展自适应协作机器人;开展复杂任务执行算法和末端执行器技术攻关,推动多自由度协作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发展。特种机器人领域,提高消防、安防与救援机器人等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优化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降低综合成本。物流机器人领域,提升导航和运行精度,推动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迭代升级,开发重载移动机器人,优化物流机器人应用环境。
  《行动方案》还强调,要开发并持续完善机器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挖掘应用场景资源,为模型预训练提供多样化场景数据支持,提高模型通用性和实用性。突破大模型多模数据融合关键技术,研发图像、文本、语音及力、热、电、磁等多模传感数据融合处理的大模型系统。针对各类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场景特征,开发大模型高效微调算法,推动大模型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化应用。建设模型优化算法开源平台,打造全行业广泛参与、互动优化的大模型生态,推动模型性能迭代提升。
  在核心技术方面,《行动方案》要求,挖掘首都科技研发资源潜能,强化前沿领域战略布局,统筹推进机器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通用技术方面,突破机器人系统设计、模块化与灵活重构、机器人云-边-端融合等技术。人机协作技术方面,研发三维全息环境建模和高精度触觉、力觉传感等技术。软件基础技术方面,开发机器人操作系统,针对机器人研发、制造、测试和实际应用需求,研发通用支撑软件、仿真平台软件等技术。融合复用技术方面,探索人工肌肉、电子皮肤等新型结构的开发与应用,推动新材料、仿生技术、新型制造技术等交叉融合发展。
 
上海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
 
  6月21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是上海加快布局文旅元宇宙新赛道、上海文旅业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和新技术革命的关键一招,更是上海文旅业全面锻造数字时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行动方案》明确未来3年上海文旅要集中发力五个领域,实施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的五大专项行动。这五大专项行动分别是推动数字文旅新基建、聚力技术工具新突破、拓展文旅元宇宙新场景、培育数字艺术品新赛道、创新沉浸互动新内容。
  其中,针对"数字文旅新基建专项行动",将加快重点区域基础网络建设,布局面向文旅业务的新型云平台,推动行业边缘计算能力建设,统筹布局文化资源接入网。在标准环境层面,将以更大力度支持多元主体牵头或参与国际、行业和地方标准编制。
  针对"技术工具新突破专项行动",将聚焦数字文化权益保护、实时音视频、沉浸交互、智慧媒体等重点研究方向,联合在沪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创新研究。同时,加快数字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工具平台、渲染引擎等研发应用,推广虚拟实景摄制等技术应用。
  针对"文旅元宇宙新场景专项行动",将持续在供给侧发力,为市民游客提供"身边的元宇宙"体验。打造数字文化场景,加快珍贵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展现,鼓励文博场馆、商业街区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创新智慧旅游场景,面向一江一河、中心城区历史风貌区等打造虚实融合游览线路,鼓励景区景点搭建高体验度的特色旅游项目。建设虚拟演艺场景,推动虚拟演艺制播平台搭建和内容产品创作,支持剧场升级改造,鼓励研发兼具文化性、艺术性、创新性的演艺产品。
  针对"数字艺术品新赛道专项行动",将依托上海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建立数字创意联盟链和数字艺术品存储体系,鼓励文博单位、专业机构、艺术家加大创作力度,推动数字艺术品在文博场馆、景区、游戏等场景的跨链应用。
  针对"沉浸互动新内容专项行动",将努力建设数字内容创作高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共同成长,推出新一代高新视听内容产品。推动创新要素聚集发展,从特色园区孵化升级、数字IP链条构建、开放共享环境营造、数字版权保护等方面,培育内容生态,呵护企业成长。
  上海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表示,希望更多优秀的文旅元宇宙企业扎根上海、服务全国、面向全球,共同构建文旅元宇宙创新生态,联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文旅样本"。
 
杭州网约车新政7月17日起施行
 
  6月2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修订<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印发《关于印发<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辆技术标准>的通知》,两份通知涉及的相关政策将于7月17日起同步施行。作为杭州市出租汽车行业迎亚运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的重要配套措施,新政能够推动网约车行业车辆提档升级、更新换代,促成"老破小"运力加快退出市场。
  据悉,本次新政是网约车纳入地方规范以来,杭州市第二次做出的政策完善,两份文件的出台主要依据2018年5月修订的《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和2022年10月修订的《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以及2022年11月交通运输部修订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增加地方性法规制定依据。将《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列为上位法依据,完善政策法规衔接,使得有法可依的依据更加充分。二是调整部门职责分工有关表述。因受到政府机构改革影响,杭州市交通运输、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发生了较大变化,将《网约车实施细则》所涉及的部门职责分工表述作相应调整。三是删除网约车许可准入条件规定。省、市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了网约车平台企业、车辆、从业人员许可准入条件,并且《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还授权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行制定网约车车辆许可准入条件,因此将《网约车实施细则》中有关许可准入条件表述予以删除。四是缩短网约车计价规则报备时间。按照《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规定,调整网约车平台公司计价规则和收入分配规则向社会公开及提前报备的时间,从提前15天调整为7天。五是强化车载设备和数据接入要求。按照《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规定,加强网约车车辆安装设备和数据接入等规定,强化安全管理及数字化监管措施。六是明确巡网业态融合有关规定。明确巡游车经营者通过网络预约方式揽客的,可以按照计价器显示金额收费,也可以按照网约车计价规则收取运费,同时明确如果按照网约车计价规则收费的,网约车平台企业承担承运人责任,并向乘客开具发票。此举创新性推动《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所要求的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在杭州落地见效。
  《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辆技术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体现在车辆年限、燃料类型、性能参数和车载设备四个方面:
  在车辆年限方面,原政策要求车辆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现行政策规定使用出厂新车,提升总体车辆和运营安全、舒适性;
  在燃料类型方面,原政策规定使用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和非新能源汽车,现行政策规定使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或车辆购置的计税价格在15万元以上的非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通过明确使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推进绿色转型。同时,充分考虑网约车多元化运营服务实际,可使用车辆购置的计税价格在15万元以上的非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满足商务车、中高档轿车等中高档次网约车市场需求,也为支持其他类型新能源汽车留出政策空间;
  在性能参数方面,本次《网约车技术标准》中,明确车辆轴距最低为2700毫米(原规定为2600毫米),行李箱容积不小于400升(原无此规定),续航里程不少于400公里(换电式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除外,原规定为250公里)。这样设置,促进巡网融合并提升市民乘车舒适性、便于行李放置,车辆续航能力满足网约车运营要求,同时为采用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留出政策空间。
  在车载设备方面,在原政策规定的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基础上,现行政策规定数据接入道路运输监管平台,加强信息化监管能力,落实上位法规定。
 
湖北数字化流域建设三年行动启动
 
  据悉,湖北省以数字技术赋能水利高质量发展。日前,湖北省水利厅印发《湖北省水利厅数字化流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加快推动水利行业治理数字化、水利决策智能化进程,为水安全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支撑和保障。
  《行动计划》提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以数字技术创新为重要驱动,以数据治理管理为基础,经过三年努力,水利数字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数字化流域覆盖率达到70%。
  《行动计划》明确流域智能感知建设、重点工程数字化改造、数字化平台建设三个方面的19项重点任务,通过升级改造传统的监测系统,强化北斗卫星、遥感分析等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提升流域智能感知能力;全面提升重点工程数字化水平、安全监测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建设省市两级数字化平台,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数字映射。
  《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强对流域内跨行政区划的统筹协调,避免应建未建或重复建设情况。
 
拜登宣布420亿美元高速互联网计划
 
  6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高速互联网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绝对必需品",他承诺到2030年,让美国每个家庭都能使用美国制造的电缆接入互联网。
  拜登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拨款420亿美元,用于在没有高速互联网服务或服务太慢的地方进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拜登称,这是美国迄今为止对高速互联网最大的投资,因为政府要为每个人服务,互联网接入就像电力、水或其他基本服务一样重要。
  据悉,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两个州,分别获得了31亿美元和19亿美元的资金。但其他人口较少的州,如弗吉尼亚州、阿拉巴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由于缺乏宽带接入,获得的资金也在10亿美元以上。其他每个州至少获得1.07亿美元以上。
  他还提到,美国政府正在与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合作,降低目前家庭公用事业的成本,需要让美国普通家庭能够负担得起。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表示:"无论是将人们与数字经济连接起来,还是在美国制造光纤电缆,或者是在各州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创造高薪工作,我们宣布的投资都将在未来几年提高我们国家的竞争力,刺激全国经济增长。
  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分析,全国超过7%的地区属于服务不足的类别。
  预计各州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提交初步计划,并获得20%的资金。一旦计划最终确定(可能要到2025年),政府将发放剩余资金。
  据悉,白宫官员将该计划与富兰克林·罗斯福在20世纪30年代为美国农村供电的政策进行了比较。白宫基础设施协调员米奇·兰德里表示,超过7%的地区,即850多万家庭和小企业,被认为互联网速度低于政府的标准(下载速度至少为每秒25兆,上传速度至少为每秒3兆)。
  随着高速互联网计划的宣布,拜登政府启动了其"投资美国"之旅的第二阶段。接下来,拜登将与一众高级政府官员展开全国"巡演",重点介绍拜登的经济议程、基础设施和气候变化方面的进展,为其连任造势。
  拜登和他的顾问们认为,选民对他2024年竞选连任的政策了解不够。此外,拜登面临的挑战是,对计算机芯片和铁路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可能需要10年才能取得成果。
 
朱民称十年以后数字经济将渗透一切
 
  6月28日,在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世界经济论坛基金董事会成员朱民就数字经济发展如何深刻影响中国的未来发表观点。他认为,十年以后,数字经济将渗透一切。
  朱民指出,数字经济从国际上来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就是纯粹生产素质的各种技术、产品,软件、设计服务,包括各种各样的和数字有关的配套硬件等。广义的数字经济可以往外延伸,用数字来进行经营操作的都算,比如电商、互联网经营的内容等。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朱民对此表示,十年以后,数字经济将渗透一切。
  朱民认为,ChatGPT(聊天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等AI技术在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对制造业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制造业数字化可以通过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大模型的规模和运算能力,使得它变成了一个现实经济的最终管控者,因为它能够把所有东西管起来,不断优化和迭代,就可以实现。AI技术所带来的大规模、高运算效率的数字化模型有效解决了生产数字化所面临的三大挑战--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与产品更新。
  朱民表示,AIGC将广泛用于消费领域,从根本上改变零售。"这是对人性理解的根本变化,因为AIGC不是了解你想要什么,而是在想办法理解你可能想要什么,来推送给你商品。"
  对于AIGC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朱民直言,"人类炒股炒不过机器人是正常的",AIGC除了可以分析已有的企业数据、财务数据外,还可以关联市场波动、舆论。ChatGPT可以把中台打通,促进金融业的交叉销售,进而使得利润大大提高。
  朱民指出,AIGC的到来会产生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根本变化。算力与数据的发展十分关键。接下来,算力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发展数字经济也需要把数据用起来,努力把数据变成财富,把数据变成资产。
  在朱民看来,"数据二十条"的出台以及国家数据局的确立意义重大。"如果把中国的数据全部动起来、用起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就没有国家能挡住了,因为没有国家拥有中国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他说。
 
企业信息员园地
 
人工智能将引领新的一轮技术创新的浪潮
 
  特约信息员 王协忠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人类社会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人工智能将引领新的一轮技术创新的浪潮,5G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6月26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主论坛在山东济宁曲阜举行,据与会代表李飞雷渺鑫等记者介绍,中外嘉宾会议期间围绕“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议题建言献策。
  人工智能将改变企业和社会
  “人工智能的机遇是巨大的。但随着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加速应用,政府和组织有必要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这项技术造福人类和地球。”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首席执行官洪曜庄表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有潜力改变企业和社会。
  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秘书长穆罕默德·本·阿莫表示,人工智能有着革命性的潜力,可以影响甚至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创新,使生活更加便捷。例如,通过自动化提高效率、提供准确信息以支持明智决策、改善客户服务和客户体验等。
  谈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也深有感触,他表示,过去一年,人工智能在技术、产品、应用等各个层面,都以“周”为迭代速度向前突进。大模型将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以大模型为关键驱动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创造可观的增量价值,带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的深刻变革。
  “这次GPT大模型的诞生代表着通用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的到来,是真正的智能涌现。”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用一套模型、一套算法解决了所有自然语言处理的问题,已经从感知进化到了认知,能够理解文字、语言,作出分析、规划,传统算法将被代替。未来在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等很多重要领域,大语言模型都会大显身手。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全球科技企业的通用大模型百舸争流,推动人工智能迈向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他认为,大模型正在加速推动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实体经济是智能化的主战场。
  “我们正在见证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促进协会原主席、康奈尔大学教授巴特·塞尔曼表示,GPT-4实现了通用人工智能的第一种形式,引入了一种新的实体,将不可避免地改变许多现有的社会结构和机制,人类需要重新思考人工智能将带来的影响。
  人工智能带来的治理挑战不容忽视
  “我们迫切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确保它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穆罕默德·本·阿莫表示,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必须认清其会带来诸多社会和伦理方面的挑战,这些需要从一开始就加以解决。
  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普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方面的治理挑战,这些挑战不容忽视。李彦宏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往往要先于规范,只有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才能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着眼未来,在重视防范风险的同时,也应同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努力实现规范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在周鸿祎看来,公有大模型存在缺乏行业深度、容易造成企业内部数据泄露、无法保障内容真正可信、无法使企业实现成本可控等诸多不足。他认为,大模型在企业级场景的应用要坚持“辅助模式”。而GPT大模型想要实现“安全可控”,关键在于企业能否真正把控它,要让人的意志在整个决策回路中起到关键作用。
  当前,人工智能全球竞赛已经进入白热化。就此情景,张勇表示,大家都希望在其中有所作为,但相关领域的技术伦理问题仍需要厘清,在踩下油门的同时,带好安全的刹车也很重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必须符合社会规范,为人类带来更多美好。我们在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同时,必须坚守社会责任感。”
  “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和欧洲电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联合技术委员会主席沃尔特·福美表示,人工智能标准化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各国之间
  企业级场景需要打造的是“安全可信、可控易用”的专有大模型。那么如何打造这样的专有大模型?周鸿祎表示,需要坚持几个原则:安全原则,企业级应用必须是安全的大模型;可信原则,以解决大模型的准确性、实时性短板;可控原则,应把大模型定位于辅助工具,确保人在回路上;易用原则,解决易用性问题需要“有灵魂的数字助理”;普惠原则,让大模型成为每个人都能使用的生产力工具。
  创新有很多不确定性,有些可以预判在前,防患于未然;有的问题在发展中出现,需要边发展边解决,用发展去解决。张勇表示,“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行业共识,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为技术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了良好的土壤和环境。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烈宏表示,让所有人能够共享数字文明发展的红利和成果,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穆罕默德·本·阿莫认为,人工智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应围绕隐私、透明度、责任与问责、稳健性和弹性五个方面,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除此之外,还应建立道德框架,并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优先考虑人类福祉,为推动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