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3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3期

部委决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政策措施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审议通过《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随着前期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物价就业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同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等,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恢复进程。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会议强调,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
  会议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要把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要加强科技创新评价标准、知识产权交易、信用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做好融资支持与风险防范,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发展较快,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业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将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活动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进行监管,有利于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要针对行业突出问题强化源头管控,划定监管底线,严厉打击以"私募基金"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等非法金融活动。要加强监督管理和发展政策的协同配合,对不同类别私募投资基金特别是创业投资基金实施差异化监管,抓紧出台促进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具体政策。
 
发改委强调经济长期向好大势不变
 
  据报道,针对当前社会上关于中国经济复苏乏力的观点,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6月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看中国经济形势,既要看准当前的'形',更要看清长远的'势'",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不会改变,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供给结构不断调整,我国经济发展动能将持续增强、结构将持续向优、态势将持续向好。
  孟玮指出,从国内外发展情况看,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一些领域出现暂时性波动是正常的。整体上看,我国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今年以来,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始终运行在景气临界点以上,5月份保持在54.5%的较高水平;前5个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1%。热点消费较快增长,5月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7.9%,餐饮、旅游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消费明显改善,消费对经济恢复发展的拉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在投资端,今年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其中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6.0%、7.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8%。
  孟玮表示,尽管当前市场需求有所不足、内生动力有待增强,但这些压力和挑战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
  下一步,发改委将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持续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服务消费潜力;稳定汽车消费,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同时,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推动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突破短板领域,做大做强优势领域。扎实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等就业渠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收入增长是消费增长的前提和基础,近期,发改委组织召开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年度全体会议,明确今年收入分配领域重点工作安排。会议提出,要推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大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力度,增加投资者财产性收入;继续落实现行各项税费支持政策,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兜底保障能力。
  孟玮表示,发改委近期还研究部署加强居民增收工作,要求地方发改部门加大稳就业工作力度,发挥好最低工资公司集体协商以及工资指导线等机制作用,强化重点群体支持帮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积极探索促进居民增收的有效路径。
  下一步,发改委将依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等平台,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持续推动年度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五部门发文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6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旨在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指导意见》共九个方面29条细则,包括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强化对农业科技装备和绿色发展金融支持、加大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资源投入、优化和美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金融服务、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支持、加强农业强国金融供给、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强化金融支持农业强国建设政策保障、完善工作机制。
  其中,《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现代乡村服务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发展。全力支持乡村餐饮购物、旅游休闲、养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持续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信贷资源投入,深化银企对接,带动更多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指导意见》提出,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加大对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信贷支持力度。改善县域消费金融服务。鼓励通过线上办理、免息分期等方式,稳步推进低门槛、小额度、纯信用农村消费贷款。
  《指导意见》提出,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乡村振兴票据等用于乡村振兴。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和再融资。
  《指导意见》提出,增强保险保障服务能力。逐步扩大稻谷、玉米、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鼓励发展渔业保险。提高养殖业保险保障水平,探索研发生猪、奶牛等养殖收入保险产品。
  《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鼓励金融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开展整村授信、整村担保。
  此外,在政策保障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对发展基础好、经营结构稳健、具备可持续能力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鼓励各地完善风险补偿、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配套政策,与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形成合力。
  《指导意见》提出,优化金融管理政策。适度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涉农贷款不良率高出金融机构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3个百分点(含)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评价扣分因素。
 
深交所完善可转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6月16日,深交所发布《关于完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优化了投资者、上市公司实控人、上市公司董监高等参与可转债申购、交易、转让的规定。
  《通知》指出,投资者应当充分知悉和了解可转债相关风险事项、法律法规和深交所业务规则,结合自身风险认知程度和承受能力,审慎判断是否参与相关业务。另外,会员应当建立可转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评估投资者的风险认知程度和承受能力,向投资者全面介绍可转债特征和制度规则,充分揭示投资风险。
  对比此前规定,本次《通知》主要增设了个人投资者参与处于退市整理期尚未摘牌的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买入交易的前置条件。
  具体来看:个人投资者参与处于退市整理期尚未摘牌的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买入交易的,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是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不包括该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融入的资金和证券);二是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
  另外,普通投资者首次买入处于退市整理期尚未摘牌的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应当以纸面或者电子方式签署退市整理可转债交易风险揭示书。
  此外,《通知》还指出,创业板上市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处于退市整理期尚未摘牌的,不适用《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办法(2020年修订)》的有关规定,不符合创业板适当性要求的投资者可以申请转股,但转股后仅可以卖出该等股票,不得买入。
  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日前还发布了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退市整理期间交易安排的通知。根据最新安排,上市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可转债同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间,可转债证券简称后冠以"退"标识。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次日起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
  《通知》关于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实控人、上市公司董监高等参与可转债申购、交易、转让的最新规定与此前条款基本保持一致。
  例如,个人投资者参与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申购、交易的,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10万元(不包括该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融入的资金和证券);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
  另外,普通投资者参与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申购、交易的,应当以纸面或者电子方式签署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投资风险揭示书。
 
市场监管总局加强广告监管领域行风突出问题排查治理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扎实做好广告监管领域行风突出问题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对广告监管领域行风建设工作的指导。
  《通知》提出10个方面具体要求和举措:一是推进“三品一械”广告审查服务规范化。全面贯彻“四个最严”要求,严格广告审查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或者不当行为,保障广告审查质量。二是推进“三品一械”广告审查服务便利化。持续优化广告审查政务服务,不断深化“跨省通办”工作,加快推进广告审查数据归集,推动实现总局与地方数据共享回流。三是推进“三品一械”广告审查服务标准化。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编制“三品一械”广告审查办事指南,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四是规范广告监测工作。严格落实属地监测责任,不断强化广告监测数据安全管理,持续加强广告监测风险防控,切实防范廉政风险、履职风险。五是加强传统媒体广告监管。积极推进传统媒体单位广告合规经营提升行动,压实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单位主体责任,不断增强传统媒体广告活动主体依法诚信经营意识。六是加强互联网广告监管。开展互联网广告领域治理工作,紧扣直播带货广告、弹窗广告、“软文”广告等新型广告形式,加大互联网广告乱象清理整治力度。七是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强化跨部门综合监管,着力解决“以罚代管、一罚了之”和“屡罚屡犯”等突出问题。八是规范广告产业园区管理。完善广告产业园区管理制度,加强认定评估、考核评估等委托行权行为监管,严密园区工作全链条管理。九是推进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广告执法水平。十是提升广告执法效能。组织开展打击“神医”“神药”广告铁拳行动,积极开展跨地域横向协同,加大对违法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的查处力度。
  《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方案》和《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统一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广告监管领域行风突出问题排查治理工作,将行风建设同广告监管实践有机结合,以行风治理推动解决广告监管难题,以广告监管工作成效检视行风建设成果。
 
商务部印发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
 
  据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部署,加强统筹谋划和分类指导,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商务部6月20日印发《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23-2025年)》(下称《清单》),对各个自贸试验区最近三年的工作重点作出具体安排。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设立,我国正式开启自贸试验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了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
  广东着力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金融平台
  作为2015年第二批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之一,广东自贸试验区被赋予了"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战略定位。
  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涵盖三个片区,包括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其中,广州南沙新区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高端制造等产业,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珠海横琴新区片区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商务金融服务、文化科教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深圳前海蛇口片区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
  此次《清单》对广东自贸试验区整体作出4项重点工作安排:1、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与港澳在贸易、投资、金融、法律服务和职业资格互认等领域合作,促进内外贸法规制度衔接。2、推进广州期货交易所、大湾区债券平台、南沙国际金融岛、深港国际金融城等建设,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农产品交易,打造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金融平台。3、推进"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建设,打造以南沙港、蛇口港为枢纽的一体化通关物流信息平台,提升各港口间物流和通关时效,实现港口群互联互通、协同发展。4、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分拨中心,建设跨境贸易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推动货物自由集拼分拨,构建服务粤港澳、辐射国内外的海陆空铁立体化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对前海蛇口片区作出3项重点工作安排:1、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推动在前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司法研究院,支持内地律师事务所与港澳律师事务所在前海开展合伙联营,开展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集聚全链条、全生态法律服务机构。开展商事调解组织登记管理试点,探索由司法行政机关对商事调解组织进行统一登记,并加强监督管理。2、高标准建设前海国际人才港,研究深化人才发展改革举措,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全要素人才生态,助力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地。3、支持建设具有深港现代服务业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探索深港规则对接和制度创新,推动区域功能向全球供应链管理服务型、贸易结算型、资源配置型转型。优化进口食品检验模式,支持建设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大豆现货交易,打造免税品集散中心。
  对南沙新区片区作出2项重点安排:1、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加快推进一批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办好大湾区科学论坛。2、打造南沙全球溯源中心,推动全球溯源中心落地运营,研究制定溯源标准体系、法律保护体系、数据规则体系,拓展"溯源+行业"应用领域。
  对横琴新区片区则作出1项重点安排:加强与澳门社会民生合作,推动"澳门新街坊"项目建设,探索与澳门民生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
  上海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
  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最早建设的自贸试验区,此次《清单》总体上对其作出1项重点工作安排: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业一证"改革,建立健全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开展商事调解组织登记管理试点,探索由司法行政机关对商事调解组织进行统一登记,并加强监督管理。
  同时,对上海自贸试验区陆家嘴金融片区和临港新片区,《清单》显示,要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加快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动国际国内资产管理机构集聚发展,根据机构全生命周期需求提供定制化政策服务。
  作为最近一批设立的自贸试验区,北京自贸试验区于2020年9月正式揭牌成立。其主要工作任务聚焦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等主要特征,在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优势产业、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路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7大方面提出110余项开放创新政策措施。
  此次《清单》对北京自贸试验区整体上作出4项重点工作安排。其中,在数据经济领域,要推进建设数字贸易港,探索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数据流通等规则制度体系在严控交易场所数量前提下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设数字生态孵化平台,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同时,在金融领域,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要打造科创金融改革创新高地,引导科创金融专业化发展,健全科创融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全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
  北京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则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发展,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推广综合智慧能源服务项目,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政策要闻
 
▲交易商协会发文整顿债券发行乱象
 
  6月2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业务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说,近期,交易商协会发现部分债券存在发行定价不审慎、低价包销换取市场份额、未遵循市场化原则确定利率区间等发行业务不规范情形。为进一步提升债券发行规范性水平,严格市场纪律,防止定价不审慎等行为,交易商协会在现有发行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操作规范,以加强发行业务自律管理,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通知强调,发行人应主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不得有通过综合业务合作等方式干扰发行定价、违背市场化原则违规指定发行利率(价格)等情形。发行人应当按照市场化原则,合理设置承销机构比选评分指标,比选评分指标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发行利率(价格)挂钩,不得影响发行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通知说,承销机构的债券承揽承做、发行销售等承销业务应与投资交易、同业业务、存贷款(如有)等业务之间进行有效隔离,防止债券承销业务和其它业务之间的利益冲突,确保债券承销业务独立运行。
  通知鼓励主承销商为其承销债券开展做市,促进提升债券二级市场流动性。
  通知指出,调整簿记建档利率(价格)区间应审慎开展,确需调整的,操作时点不得晚于簿记建档截止时间前 1 个小时,调整后的利率区间上限不得低于有效申购利率上限。不得以非市场化包销为目的调整簿记建档利率(价格)区间。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债务融资工具")、境外机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适用本通知。
  本通知自2023年7 月1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业务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市协发【2020】154 号)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国资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举行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深化务实合作、协同创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
  张玉卓对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给予国资央企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央企科技创新工作,国资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中国科学院进一步完善沟通合作长效机制,共同推动中央企业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希望双方强化战略规划协同,共同研判科技发展态势,加强前瞻性、战略性领域的科技创新布局;强化科技攻关协同,联合组织承担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国家重大攻关任务,建立联合攻关机制,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强化原创技术策源协同,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强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科技合作,联合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共同推动原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迭代优化,携手走出一条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化的联合创新之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协同,在人才培养、交流与引进等方面深入合作,建立科技人才双向交流柔性机制,支持科研人员定期互访、学术研讨和联合攻关,共同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侯建国对国务院国资委一直以来对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多年来,国资央企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多个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是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支柱。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双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主题教育要求、共同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责任担当的重要举措。他希望双方立足各自优势,进一步提升系统性、整体性合作,拓展多领域、多方式合作,加强前瞻性、战略性合作,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立供需对接和联合攻关机制,找准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力点;共同瞄准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推动科学家与产业工程师协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抢占关键技术制高点;打通多层次人才培养新渠道,激发高科技人才发展活力;为国家提供更高质量产业政策和战略咨询,推动科技成果更好落地转化。通过深化双方合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贡献。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强化战略合作与协同创新、强化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通过领导小组会商机制和合作任务分解落实机制,推动合作走深走实。会前,双方共同参观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就展,详细了解双方科技创新合作情况,围绕深化战略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周道洪:改革是对国资最好的保护
 
第一财经6月20日刊发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盛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周道洪撰写的文章指出,国资流失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平时讨论比较集中的是存量国资的显性流失,象改制重组、股权转让、产权交易、资产处置等环节往往是国资流失多发地带,如:资产审计、评估、挂牌程序不规范、不严谨,或未经规范程序,交易不透明;隐匿资产或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或故意压低评估值;产权转让、资产处置或拍卖竞价过程中,故意压低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市场价格开展承包、租赁或购销等业务;在国企改制时,存在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的故意行为;在混合所有制和合资、合作过程中,监管不到位等等。其他国资显性流失的情形还有很多,如:滥用企业经营权,或内部人控制,侵占国有资产或权益;行使出资权、监督管理权时,违规非法干预企业经营权;违反财务管理制度,徇私舞弊,设立小金库、账外账,非法侵占国有资产或权益;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管理不善,坐吃山空、挥霍浪费,或是听任国有资产风吹雨淋日晒、跑冒滴漏贬损等。这类存量国资的显性流失大都是人为造成的,且存在利益输送、中饱私囊等主观故意和违法违规违纪之类的情形。近年来国资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监管,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当然,防范此类国资流失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丝毫不能松懈、松劲。
  本文探讨的则是另外一种国资流失,那就是体制性的国资流失。这类国资流失往往是隐性的,容易被忽视,但总量规模上比显性流失大得多。这类国资流失大都是体制性因素造成的,不存在主观故意和违法违规违纪等人为因素,因此很难责任到人。当中既有存量资产的流失,但更多体现为国资增量的减少,如更低的效率、效益以及更少的产出,还有不少体现为资源配置上巨大的机会成本损失等。譬如,国资国企多以实物形态、企业形态存在,普遍老化、僵化、硬化、固化、沉淀、板结,流动性很低,无法彰显市场价值。相对数百万亿元国资总量而言,上市国企仅约40多万亿元,证券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国资游离在资本市场之外,未能进入真正的市场估值体系;由于国有一股独大及公司治理等诸多原因,上市国企在资本市场成为特殊的存在,对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不敏感,造成价值长期被扭曲、被低估,PE、PB估值水平普遍比民营上市公司低近40-50%不等;当前,国资国企仍大量布局在市场机制最为有效的竞争性行业和传统产业,严重影响效益、效率,也影响经济活力;政企不分,政府保护,行政化趋势强化,程序至上等,导致国资运营效率低下,寻租频发;从机会成本角度看,相对民营企业,国资国企占据大部分信贷融资资源及其他资源,且处于相对垄断地位,而在就业、税收、GDP创造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贡献却极不相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值得深思。如此种种。总之,传统国资管理强调管人、管事、管资产、管企业,管头管脚,事无巨细都要管,看似对国资国企加了一道锁,好像在保护国资,但由于远离了市场,降低了效率、效益,也就扭曲、破坏了价值,其结果恰恰是国资的体制性流失。
  杜绝国资体制性流失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已经明确了方向,进行了顶层设计,规划了路径,归纳起来就是:体制层面,以管资本为主,探索两类公司或平台公司,加快国企资本化进程,推进国有经济实现方式的资本化;微观国企层面,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是我国国资国企改革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资本运动规律表明,流动性才是价值的源泉。国资保值增值,必须跳出传统国资管理理念、模式,真正切换到管资本的理念和模式上来,让国有资本流动起来,充分混合到我国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去,这样经济体才能活力迸发。事实上,经济体跟人体差不多,当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以比较固化的形态存在时,就可能影响经济体血脉的流畅,“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都可能高起来,造成经济体出现“亚健康”;当以国有资本这一流动性强的价值形态存在时,它们就可以渗透到经济体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中去,成为经济的活力、张力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从国资优化布局、现代企业制度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高度,就国资国企改革作出部署:“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当前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关键还是要解决思想问题、认识问题、理念问题、思维方式问题,迫切需要思想破冰,开启第二次思想解放。2018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出席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时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指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阶段,也是改革乘数效应最大的阶段,”要求“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胆务实向前走”。这一阐述道出了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当今社会,计划经济思维钢印根深蒂固、挥之不去,动不动将国资国企改革与私有化、国资流失划等号,宁左勿右,上纲上线,结果是讳疾忌医,形式上守住了国资,实质是“肉烂在锅里”,或是导致存量国资不断缩水、蒸发,出现令人心痛的“冰棍效应”。这是国有大量沉淀资产、低效资产、不良资产、僵尸企业的根本成因。一二十年前,全国范围内国有老字号品牌、国有知名品牌大面积体制性消亡就是最好的镜鉴;改革往往针对困难企业、中小企业、非核心业务小打小闹,结果上面要改的很难改,优质国企、核心业务想改不让改。好比一篮子苹果,如果总是先吃烂苹果,结果只能一直吃烂苹果,很容易错过“改革乘数效应最大的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取长补短”,真正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推进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和市场化。实践中却演变成了国有收编民营,结果不仅无法取得帕累托改进,还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程序至上,唯程序主义。看看科创企业体制方面的差异性。我国推出科创板、北交所及全面注册制以后,民营科创企业一年进行二、三轮融资、引战比比皆是,如果国有科创企业做一轮融资、引战,经过内部决策、审计、评估、挂牌等一系列程序,耗时一、二年比比皆是。这样的效率、机制与科创企业发展是极不匹配的,很难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改革要讲程序、讲规范,装进制度的笼子里,但决不能因此陷入程序“怪圈”,被程序牵着走,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举步不前。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强调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当下,国资国企更加呼唤这样的创造性执行能力。
  国资流失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平时讨论比较集中的是存量国资的显性流失,象改制重组、股权转让、产权交易、资产处置等环节往往是国资流失多发地带,如:资产审计、评估、挂牌程序不规范、不严谨,或未经规范程序,交易不透明;隐匿资产或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或故意压低评估值;产权转让、资产处置或拍卖竞价过程中,故意压低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市场价格开展承包、租赁或购销等业务;在国企改制时,存在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的故意行为;在混合所有制和合资、合作过程中,监管不到位等等。其他国资显性流失的情形还有很多,如:滥用企业经营权,或内部人控制,侵占国有资产或权益;行使出资权、监督管理权时,违规非法干预企业经营权;违反财务管理制度,徇私舞弊,设立小金库、账外账,非法侵占国有资产或权益;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管理不善,坐吃山空、挥霍浪费,或是听任国有资产风吹雨淋日晒、跑冒滴漏贬损等。这类存量国资的显性流失大都是人为造成的,且存在利益输送、中饱私囊等主观故意和违法违规违纪之类的情形。近年来国资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监管,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当然,防范此类国资流失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丝毫不能松懈、松劲。
  本文探讨的则是另外一种国资流失,那就是体制性的国资流失。这类国资流失往往是隐性的,容易被忽视,但总量规模上比显性流失大得多。这类国资流失大都是体制性因素造成的,不存在主观故意和违法违规违纪等人为因素,因此很难责任到人。当中既有存量资产的流失,但更多体现为国资增量的减少,如更低的效率、效益以及更少的产出,还有不少体现为资源配置上巨大的机会成本损失等。譬如,国资国企多以实物形态、企业形态存在,普遍老化、僵化、硬化、固化、沉淀、板结,流动性很低,无法彰显市场价值。相对数百万亿元国资总量而言,上市国企仅约40多万亿元,证券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国资游离在资本市场之外,未能进入真正的市场估值体系;由于国有一股独大及公司治理等诸多原因,上市国企在资本市场成为特殊的存在,对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不敏感,造成价值长期被扭曲、被低估,PE、PB估值水平普遍比民营上市公司低近40-50%不等;当前,国资国企仍大量布局在市场机制最为有效的竞争性行业和传统产业,严重影响效益、效率,也影响经济活力;政企不分,政府保护,行政化趋势强化,程序至上等,导致国资运营效率低下,寻租频发;从机会成本角度看,相对民营企业,国资国企占据大部分信贷融资资源及其他资源,且处于相对垄断地位,而在就业、税收、GDP创造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贡献却极不相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值得深思。如此种种。总之,传统国资管理强调管人、管事、管资产、管企业,管头管脚,事无巨细都要管,看似对国资国企加了一道锁,好像在保护国资,但由于远离了市场,降低了效率、效益,也就扭曲、破坏了价值,其结果恰恰是国资的体制性流失。
  杜绝国资体制性流失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已经明确了方向,进行了顶层设计,规划了路径,归纳起来就是:体制层面,以管资本为主,探索两类公司或平台公司,加快国企资本化进程,推进国有经济实现方式的资本化;微观国企层面,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是我国国资国企改革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资本运动规律表明,流动性才是价值的源泉。国资保值增值,必须跳出传统国资管理理念、模式,真正切换到管资本的理念和模式上来,让国有资本流动起来,充分混合到我国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去,这样经济体才能活力迸发。事实上,经济体跟人体差不多,当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以比较固化的形态存在时,就可能影响经济体血脉的流畅,“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都可能高起来,造成经济体出现“亚健康”;当以国有资本这一流动性强的价值形态存在时,它们就可以渗透到经济体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中去,成为经济的活力、张力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从国资优化布局、现代企业制度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高度,就国资国企改革作出部署:“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当前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关键还是要解决思想问题、认识问题、理念问题、思维方式问题,迫切需要思想破冰,开启第二次思想解放。2018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出席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时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指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阶段,也是改革乘数效应最大的阶段,”要求“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胆务实向前走”。这一阐述道出了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当今社会,计划经济思维钢印根深蒂固、挥之不去,动不动将国资国企改革与私有化、国资流失划等号,宁左勿右,上纲上线,结果是讳疾忌医,形式上守住了国资,实质是“肉烂在锅里”,或是导致存量国资不断缩水、蒸发,出现令人心痛的“冰棍效应”。这是国有大量沉淀资产、低效资产、不良资产、僵尸企业的根本成因。一二十年前,全国范围内国有老字号品牌、国有知名品牌大面积体制性消亡就是最好的镜鉴;改革往往针对困难企业、中小企业、非核心业务小打小闹,结果上面要改的很难改,优质国企、核心业务想改不让改。好比一篮子苹果,如果总是先吃烂苹果,结果只能一直吃烂苹果,很容易错过“改革乘数效应最大的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取长补短”,真正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推进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和市场化。实践中却演变成了国有收编民营,结果不仅无法取得帕累托改进,还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程序至上,唯程序主义。看看科创企业体制方面的差异性。我国推出科创板、北交所及全面注册制以后,民营科创企业一年进行二、三轮融资、引战比比皆是,如果国有科创企业做一轮融资、引战,经过内部决策、审计、评估、挂牌等一系列程序,耗时一、二年比比皆是。这样的效率、机制与科创企业发展是极不匹配的,很难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改革要讲程序、讲规范,装进制度的笼子里,但决不能因此陷入程序“怪圈”,被程序牵着走,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举步不前。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强调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当下,国资国企更加呼唤这样的创造性执行能力。
  改革是对国资最好的保护,不改革才是最大的国资流失。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要强化这种意识。要建立容错机制,松绑不合时宜的思想枷锁、禁锢羁绊和脚镣手铐,解放层层加码的“紧箍咒”,切实解决基层改革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国资国企改革是当下我国经济破局、突围的“牛鼻子”,要不折不扣落实“以管资本为主”,践行国有经济实现方式的资本化: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国资基金化运作,以国有资本促进国有经济优化布局,形成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建立市场友好型、创新友好型的国有经济,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企应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作用
 
经济参考报6月21日刊发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胡迟、刘金逗联合撰写的文章指出,国企应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国有企业聚焦重点领域,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扩大有效投资,通过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为经济“稳增长”夯基聚力、牵引赋能,助力扩大内需战略走深走实。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世界银行和全球减灾与恢复基金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投资建设更具韧性的基础设施,其平均净收益可达4.2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一美元投资收益四美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4%、9.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一定程度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既能让企业的生产活动更加活跃,又能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长。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促进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从而激发经济活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强化统一大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流动交融,有效提高市场运行和流通效率,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投资会增加高质量供给,最终带动消费的持续增长,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对于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资央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国有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积极促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挑大梁。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积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锚定堵点和短板,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释放投资潜力、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国有企业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是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交集团累计建成高速公路超过1.5万公里,高速铁路超过1000公里,轨道交通超过500公里,万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超过500个,特长隧道超过100座。截至2021年末,中国中铁共参与修建了全国55%的铁路、69%的高速铁路、15%的高速公路、82%的城市轨道工程、2.27万公里的大桥和2.04万公里的长大隧道。
  二是积极布局新型基础设施。近70家中央企业超过700户子企业在新基建领域加大布局,“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超过10万亿。中国铁塔全力支撑网络强国、5G新基建战略落地,截至2022年6月底已累计投资2638亿元,支撑行业建设塔类基站项目超过348万个。中国广核集团加快布局多功能模块化小堆、第四代先进堆等创新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南方原子能中心、长三角新兴产业创新中心等两大区域创新中心,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此外,地方国有企业同样加快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不断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国有企业聚焦自立自强,全面增强创新活力,以技术上的改革创新引领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国电科旗下中国网安联合中国华电攻关的新能源安全保障系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利集团所属保利华信的成员企业上海诺基亚贝尔,完成太赫兹通信和通感一体化测试验证,将推动6G时代沉浸式XR、全息呈现等元宇宙应用。
  当前制约国有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范围广,覆盖行业多,当前国有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基建建设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收慢,投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一些地区进行基建所需要的市场化融资可能存在较大的困难。此外,近年来我国财政“紧平衡”状况比较突出。融资渠道单一以及财政资金来源稳定性不足,使得地方国有企业面临融资困难、债券违约等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进一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问题。由于基础设施初始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收益少,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平台公司承担的政府公益性项目盈利水平不高,一些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甚至出现亏损。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具有盈利性的经济目标,如何平衡好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需要国有企业找到兼顾市场性与公益性的方法。
  三是组织问题。当前,多种因素制约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益分配不均衡、资源与环境成本承担不对等、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目标不一致、国家政策的变化等原因对央地合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造成困难。对深入合作的疑虑、对地位和作用的认知定位不准确等因素,也影响着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作。
  国有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党的二十大指出,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国有企业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推进重点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需要打通“血脉”,加强联通,国有企业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积极参与医疗、教育、公共文化等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全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重要基础。2023年1月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指出要加大对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国有企业要做好新基建产业链的投资者、研发者和建设者。
  灵活运用新政策和多种投融资模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国有企业要把握投资机遇,充分利用投资项目融资新政策新机制,根据项目性质、风险分配、融资需求和期满处置等各项因素选择具体的模式,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是充分利用投资项目融资新政策新机制。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综合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手段,加快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和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撬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为6400亿元,较上年增加300亿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截至2022年11月末,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万亿元,支持近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创新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分两批投放基金 7400 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补充资本金,支持的 2700 多个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工。国有企业要把握投资机遇,充分利用新政策机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灵活运用多种投融资模式。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主要有政府直接投资、特许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资产证券化(REITs)等投融资模式。国有企业要灵活运用多种投融资模式,探索投贷联动、股权融资等新模式,激发社会资本投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思路,着力提升运营业务专业化程度,培育优良的经营性资产,创造持续稳定的长期收益和现金流,向建设运营双轮驱动转型升级,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加强各方合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有企业还要加强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作。
  一是加强央地合作。地方国有企业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规模较小、力量较为薄弱,需要优质资源注入,展开央地合作将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进一步拓展中央企业的业务。要加强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的业务协同,建立央地重点项目落地推进机制,推进央地在投资运营、施工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深合作。
  二是加强产业链合作。许多新基建项目的建设使用往往涉及产业链上中下游多家企业,如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游包括网络层和设备层,提供工业数据连接、转换和数据预处理功能,涉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三大电信运营商;中游包括平台层和软件层,提供基础平台支撑,如航天科工的航天云网、中国移动的OneNET等;下游主要为应用层,如三一重工、海尔电器等制造业企业。要建设并用好基础设施,国有企业需要动员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企业,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三是加强多种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同的所有制企业具有不同的优势,国有企业规模庞大、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影响力强,其他所有制企业则具有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具备“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在科技创新和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也具有着无法代替的地位。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优势,注重创新协同,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深化合作,尤其是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形成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技术、资金合力。
 
自主创新
 
上海就新型研发机构备案与绩效评价管理征求意见
 
  据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6月19日发布《上海市新型研发机构备案与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旨在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我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形成各类研发机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供有力支撑。
  《办法》)所称新型研发机构,是指以承担公共研发职能为核心业务,在上海市依法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企业和实施"三不机制"的事业单位(不明确机构规格、不核定事业编制、不受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
  社会力量兴办的新型研发机构需举办哪些条件才能备案?对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符合以下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可经区科技部门审核、推荐后,在上海市科技部门备案:第一,具有公共研发属性:以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为核心业务(不包括主要从事生产制造、研发服务外包、教学培训、园区管理、生产性检验检测等活动的单位)。第二,具有稳定的研发投入能力: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不低于20%或达到500万元,尚未产生主营业务收入的,研发投入占总支出比例不低于50%。第三,具有稳定的人才队伍:固定研发人员20人以上,占员工总数比例不低于30%,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研发人员占固定研发人员比例不低于30%。第四,具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试验所需的科研仪器设备及固定科研场地等研发基础条件:拥有科研仪器设备原价总值不低于200万元或上年度委托研发测试金额不低于200万元,固定场地面积不低于600平方米。第五,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设立机构章程,并在研发投入、机构运行、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管理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相关内部管理制度。
  《办法》明确,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绩效评价,主要包括:研发投入与产出、人才引进与培养、成果转化与产业支撑等情况。其中,成果转化与产业支撑,主要考察:第一,技术服务:机构为非关联企业提供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总量、收入总额及覆盖面等情况;第二,成果转化:机构具备的成果转化潜力或形成的成果转化效益、技术溢出效益等情况;第三,产业支撑作用:机构参与产业规划与标准制定、建设产业创新基地和开拓产业新方向等情况。
  评价结果为"优秀"的机构,将获得总金额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评价结果为"良好"和较好的,将分别获得不超过200万元和100万元的补助。
 
节能减排
 
国办发文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据悉,为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务院办公厅6月19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意见》指出,优化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网络布局,要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建设互联互通的城市群都市圈充电网络、建设结构完善的城市充电网络、建设有效覆盖的农村地区充电网络。
  其中,在城际充电网络建设方面,《意见》明确,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同步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既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改造,新增设施原则上应采用大功率充电技术,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相关设计标准与建设管理规范。同时,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因地制宜科学布设充电基础设施,强化公路沿线充电基础服务。
  对于居住区和公共区域等重点区域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意见》也作了进一步细化部署。
  《意见》要求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优化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满足直接装表接电要求。鼓励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基础类设施改造范围,并同步开展配套供配电设施建设。
  在公共区域,《意见》明确,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等内部停车场加快配建充电基础设施,并鼓励对公众开放。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在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配建公共快充和换电设施,积极推进建设加油(气)、充换电等业务一体的综合供能服务站。加快旅游景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A级以上景区结合游客接待量和充电需求配建充电基础设施,4A级以上景区设立电动汽车公共充电区域。
  《意见》要求,要提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运营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化建设运营,制定实施统一标准,构建信息网平台,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运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鼓励充电运营企业与整车企业、互联网企业积极探索商业合作模式。
  此外,《意见》还要求加大支持保障力度。鼓励地方各级政府对充电基础设施场地租金实行阶段性减免。地方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研究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地方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运营补贴标准,加大对大功率充电、车网互动等示范类项目的补贴力度,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现有金融支持政策,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方式,通过绿色债券等拓宽充电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企业和设备厂商融资渠道。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支持模式,实施城市停车、充电"一张网"专项工程。
 
国家能源局启动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申报
 
  6月16日,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随通知发布《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申请表》和《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申请报告(参考大纲)》。
  通知称,本次示范工作以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产业化发展为目标,组织遴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下,在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具有竞争潜力的各类新型储能技术示范项目。
  国家能源局将组织评审确定示范项目入围名单,并纳入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和国家有关重大工程项目库,加强跟踪评估与宣传推广。
  通知明确,《规则》适用于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的新型储能技术和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工作。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推进本地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可结合本地情况,参照《规则》组织实施。
  申报项目原则上为已完成备案,且预计在2024年底前投产的项目。要求于2023年7月13日前将签字盖章的申报材料报送至项目所在地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或所属中央企业集团。
  《规则》指出,新型储能项目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
  示范项目申报主体原则上为项目业主单位。确需联合申报的,应说明必要性和具体分工。申报项目应具备技术先进性、商业模式创新性、安全可靠性、应用场景代表性、示范带动性等特点。
  示范期限原则上为2年。示范项目需在发布公告之日起1年内投产。如遇特殊情况,经报国家能源局同意,示范期和投产日期可延长不超过1年。
  各地能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方面围绕项目成本疏导、调度运行、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大示范项目专项政策研究与支持力度,鼓励通过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示范项目。
 
河南发文加快新型储能发展
 
  据悉,为加快推动新能源与新型储能深度融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全省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规模达到470万千瓦以上,用户侧储能规模达到3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规模达到 5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600 万千瓦。
  新能源配储,是河南省储能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实施意见》指出:2021年及以后河南省年度风光开发方案中的新能源项目,要严格按照开发方案中承诺的储能配比配置储能设施,储能设施投运时间应不晚于新能源项目投运时间;如未投运,电网不得调度和收购其电力电量。
  新能源项目投产后,配建或租赁的储能设施未达到项目承诺水平的,按照未完成储能容量对应新能源容量规模扣除其并网容量。配套的储能项目晚于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的,由储能项目企业承担其滞后期间新能源场站发电损失。
  鼓励已并网的存量新能源项目按照不低于装机功率的 10%、时长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配置新型储能设施,项目企业后续开发新能源项目时,其存量项目配置的储能容量可与新建项目配套的储能容量叠加参与竞争排名。
  在应用模式上,河南省将重点发展独立储能,支持新能源租赁独立储能容量,《实施意见》指出:重点建设容量不低于10万千瓦时的独立储能电站。
  在市场机制方面,《实施意见》对独立储能的容量租赁价格、租赁年限、充放电电价、调峰辅助服务价格及调用时长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对于用户侧储能,《实施意见》指出:储能设施充电执行谷段电价政策,每日23 时至次日7时谷段时间充电时,谷段电价按平段电价的 41%执行,其中,每年1月、7月、8月、12月谷段电价按平段电价的47%执行。上述政策如有调整,按调整后的政策执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容 (需) 量电价不参与浮动。
  另外,除以上措施外,河南省还针对规模在1000千瓦时以上的、新能源项目配建非独立储能和用户侧的非独立储能,制定了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意见》指出:此类项目投入使用并通过核查验收后,省财政在下一年度给予一次性奖励,2023年、2024年、2025年奖励标准分别为140元/千瓦时、120元/千瓦时、100元/千瓦时。
 
马克龙宣布多项举措促进低排放飞机研发
 
  据悉,法国总统马克龙6月16日访问飞机设备制造商赛峰集团位于巴黎南郊的工厂时宣布一系列支持低排放飞机研发的举措,涉及新型航空发动机、生物燃料等,以促进该国航空业发展并助力碳减排。
  马克龙表示,法国政府将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每年投资3亿欧元,以支持设计和制造更环保的飞机发动机等。他提及了由赛峰集团和美国通用电气航空公司联合研发、使用氢或生物燃料的新型航空发动机。
  马克龙还宣布,法国将投资约2亿欧元用于开发创新航空生物燃料。由废油、木材残渣或藻类生产的可持续生物燃料可作为航空煤油的补充,但其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法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每年生产50万吨航空生物燃料。
  此外,马克龙承诺为新兴和初创企业提供5000万欧元,用于开发小型混合动力、电动或氢动力飞机。
 
专家论坛
 
曲如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经济日报》6月21日刊发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曲如晓撰写的文章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外部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在此背景下,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既有优势,也存在短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本构建起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高端产业对外依赖度较高,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亟需补齐。
  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这为我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机遇。以此为契机,我国将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过程中着力延链强链补链,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创新高地,以资源优化配置激发要素活力,以开放合作筑牢安全防线。另一方面,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不仅加大了相关产业领域“脱钩断链”的风险,也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着力破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卡点堵点、培育产业链竞争新优势,既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吸引力和推动力的关键举措。具体来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围绕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自主研发投入,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巩固和提升优势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二是挖掘要素潜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强化人力资本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效率和活力。强化对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畅通资本循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撬动更多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用活用好各类人才,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让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充分涌流。
  三是以深化国际合作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创新生态。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深入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贸协定,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进一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放宽外资准入条件等有力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中小企业
 
让中小企业跑出数字化转型加速度
 
  据报道,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再迎加速。近日,财政部、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拟于2023—2025年分3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旨在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存在着诸多短板。其中,因数字化转型前期投入高、不确定性大、回报周期长,许多中小企业难以负担其中成本,这也成为他们对数字化转型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淑萍表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表现。但在转型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数字化转型风险较大,中小企业难以承担转型风险,另一方面则是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能力较为薄弱,数字化转型相对困难。此外,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资产规模小,容易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转型资金不足也是制约其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一大因素。因此,如何让中小企业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关键。
  总体来看,为了切实解决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通知》明确,2023年先选择30个左右城市开展试点工作,以后年度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奖励,其中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兵团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其他地级市、直辖市所辖区县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亿元。
  “政府给予资金补贴,其中的引导、鼓励意义更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更需要以市场力量为主。”马淑萍表示,对于中小企业的“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政府可以培养或支持一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机构发展,通过服务机构来指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而政府可给予这类机构一定的补贴,或者在中小企业和服务机构之间牵线搭桥,让其能有一些业务合作。
  需要明确的是,在数字化转型路上,政府往往是起到引导的“外力”作用,要跑出转型加速度,中小企业还需修炼“内功”,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有专家表示,中小企业可将有限的资金聚焦在成本高昂但价值增值潜力最大的主要“痛点”上,先进行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在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上寻求突破,避免盲目追求“全而深”。对于非核心业务,可以采取外包方式,减少资源投入。同时,针对数字人才短缺问题,可采用外聘、租用和内部培养等方式来解决数字人才缺口,提高人才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尊重市场规律。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推进的速度和方式要尊重市场、尊重企业。另一方面,大型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技术要适应特定企业和特定场景的应用需要,哪个平台适应特定的中小企业,也应该由市场作出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要求聚焦重点行业,将制造业关键领域的中小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试点的重点方向,重点向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运输设备制造、医药和化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和通讯电子等行业中小企业倾斜。
  对此,马淑萍表示,聚焦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既有战略意义,也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重点行业是国家发展的方向,支持这类行业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是对该战略领域的支持。另外,支持重点行业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让政策更有针对性,易形成一些标杆企业和典型案例,有利于经验的进一步复制推广。”
 
经贸态势
 
中方在世贸组织提交贸易与环境政策相关提案
 
  据悉,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6月19日在日内瓦公开中方向世贸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提交的提案。中方以欧盟近期通过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为例,提议更好发挥世贸组织监督审议职能,就对贸易影响重大的环境政策开展多边专题讨论。
  中方提案指出,当前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不断加深融合,部分措施对贸易影响重大;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授权就相关措施开展多边专题讨论有助加强贸易与环境委员会职能,从而更好发挥世贸组织作用,推动多边贸易体制为联合国2030年议程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就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中方提议围绕如何确保碳的边境调节方式方法公平合理、如何客观衡量所谓的"碳泄漏"风险、如何衡量相关措施的环境贡献、如何贯彻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如何避免造成贸易扭曲和影响发展中国家利益等问题开展多边信息分享和交流,鼓励实施有关措施的成员就相关问题提交书面报告,鼓励受影响的成员围绕相关方面提交问题清单或研究报告。
  世贸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会议于12日召开,是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式立法后的第一次委员会会议,碳边境调节机制相关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焦点。会议上,中方就提案进行了大会宣介,得到广泛响应。印度、巴西、沙特、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哥伦比亚、菲律宾等成员表示中方提案具有建设性,印度、澳大利亚等成员表示愿同中方作进一步探讨。
  根据碳边境调节机制,欧盟将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水泥、铝、化肥、钢铁等产品征收"碳关税"。一些国家对欧盟开征"碳关税"是否符合现行贸易规则存有疑虑,欧盟一些贸易伙伴认为该机制存在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风险。
 
阿根廷四五月份19%进口额以人民币结算
 
  据悉,阿根廷经济部贸易国务秘书马蒂亚斯·通博利尼6月16日宣布,今年4月和5月,阿根廷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进口额达该国这两月总进口额的19%。
  通博利尼说,在4月和5月,阿根廷使用人民币结算了来自中国的价值27.21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并表示以人民币结算进口商品有助于改善阿根廷外汇储备情况,增强该国对经济形势的调控能力。
  阿根廷政府4月26日宣布使用人民币结算从中国进口商品贸易。
 
投资视点
 
多地密集部署稳增长
 
  近期,不少地方出台了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制造业发展对于稳增长、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员认为,当前一些地方财政状况吃紧,尤其是土地财政遇到挑战,将倒逼地方政府反思和寻找新的出路,这是将提高制造业比重作为地方绩效考核的一个机会,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有支撑。
  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增速高于整体投资水平。数据显示,1~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8%,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8.8个百分点。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前5个月,规模以上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4.0%,在三大门类中增速最快。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表示,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
  近期,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围绕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作出部署,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目标看,上海市、广东省纷纷提出了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的目标。《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不断夯实"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增加值将超1.3万亿元,占GDP的25%以上。《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也提出,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上海市副市长李政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齐心协"力"抓增长。希望上海市各部门、各区齐心协力抓推进,各区结合实际制定本区配套方案,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比重提升。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和提升产业链韧性、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是近期落地政策措施的重要发力点。上海将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实施"工赋上海"行动计划,打造30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培育40家"工赋链主"企业。《江苏省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强调支持聚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并发挥先进制造业基金、省产业链投资基金等引导扶持作用,支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的强链固链延链项目建设。《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提升行动。《河北省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企业扩规提质2条措施,重点是对新引进的生物制造领域世界500强、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给予一定落户奖励;对新认定的"小巨人"企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给予一定补助。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前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制造业就业占比超过25%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当前中国没有达到这一水平,要稳定和提升制造业占比。当前一些地方财政状况吃紧,尤其是土地财政遇到挑战,将倒逼地方政府反思和寻找新的出路,这正是将提高制造业比重作为地方绩效考核的一个机会。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联席主席毛振华日前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表示,在当下经济运行背景下,制造业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支撑就业和服务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特别是从短期看,要采取更多措施来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
罗毅飞表示,下一阶段,要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其他经济社会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进一步增强投资内生增长动力。
 
上海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上海实施方案》
 
  据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6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上海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要求不断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上海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好地服务质量强国建设。
  《方案》提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四大品牌"建设持续深化,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具体来说,一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全员劳动生产率预期达到36万元/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4%;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6万家,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质量新优势显著增强。二是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到92%,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保持在94以上,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三是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持续提升。质量供给和需求更加适配,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有效支撑高品质生活需要,服务质量满意度进一步全面提升。四是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四大品牌"建设整体效能进一步强化,品牌培育、发展、壮大的促进机制和支持机制更加健全,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品牌领军企业持续涌现,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竞争优势明显的上海品牌,推动一批行业标杆企业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通过"上海品牌"认证,培育发布"上海标准"50项。五是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新建若干个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质检中心、质量标准实验室、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打造50个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项目。六是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政策制度体系和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重大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筑牢;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100个以上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成果;质量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和数量更好适配现代质量管理需求。
  《方案》提出,到2035年,质量强市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方案》还提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质量高地。充分发挥长三角质量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开展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建立长三角标杆企业质量管理经验和质量创新成果共享平台。加快长三角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推动统一制定区域标准及计量技术规范,实行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等资源共享、结果互认。充分发挥长三角国际标准化协作平台作用,共同提升区域国际标准化能力水平。加强基于长三角产业集群、重点行业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指数体系研究,提升长三角质量管理水平。
  《方案》要求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提高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和城市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形成数字化转型与质量管理融合交互的"路线图",建设质量管理领域数字新基建和数据枢纽,建立高质量数据集和质量知识图谱。支持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高标准打造一批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场景的上海质量标杆。
 
上海普陀区以"靠普"行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在6月19日召开的上海市普陀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普陀区以"靠普"行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发布。
 
  据悉,在6月19日召开的上海市普陀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普陀区以"靠普"行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发布。
  《工作方案》提出10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10条新举措分别为党建引领靠谱发展、减税办税靠谱服务、多维融资靠谱支持、人社服务靠谱优享、民间投资靠谱参与、科技创新靠谱赋能、为企服务靠谱升级、合法经营靠谱保障、民企精神靠谱宣传、工作机制靠谱助力,拟全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
  其中,《工作方案》指出,普陀要持续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升级推出"靠普贷"2.0版,设立60亿元的专项融资额度,给予企业优惠利率和最高30%的贴息支持,补助期最高6个月。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推荐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市级新基建项目贴息政策。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申报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
  普陀要鼓励民营企业以商引商,引进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等符合区域产业导向的项目。鼓励民营及各类企业参与区内楼宇园区运营管理,参与提升载体能级。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一带一心一城"重点地区建设和城区数字化转型,在"智慧+"等场景领域开展项目建设。鼓励民营及各类企业利用自身低碳人才、技术优势,参与普陀绿色低碳发展。支持民营及各类企业在本区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技改、节能产品应用项目,按单个项目给予资金扶持。支持民营及各类企业投建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探索小区充电"统建统营"模式,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工作方案》还提出,普陀要制定发布武宁创新共同体专项政策,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融入"中华武数"科创发展大局。鼓励区内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鼓励民营企业联动长三角范围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协同创新。支持区内民营企业申报市创新型企业总部,对获认定的企业在产业化重大项目、高价值专利培育、人才引进、创新产品采购等方面给予支持与便利。加大科技型民营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鼓励有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郑州市出台多项金融措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郑州市政府近日印发《郑州市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下简称《措施》)。《措施》提出,力争2023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占GDP的比重保持中部首位,贷款增速达10%左右;新增上市挂牌公司10家,资本市场融资突破1200亿元。经过五年努力,到2027年,龙湖金融岛要集聚全省主要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总部,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和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11%和18%左右;每年增加1个金融牌照,五年增加5个牌照,各项存贷款规模突破8.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逐年提高,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十。
  《措施》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方向、提升资本市场利用水平、推动房地产与金融形成良性循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五个方向提出22条具体措施--
  一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出引进补齐一批金融分支机构、做大做强一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一批新兴金融机构、统筹开展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等4条措施。主要内容为:推动排名靠前的国内金融机构总部在郑州新设功能性总部或区域性总部。支持中原银行、郑州银行、郑州农商行、中原农保、中原证券等法人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壮大本土法人机构规模。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公司等股权类金融机构。争创国家金融改革各类试点。
  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方向。提出"金融+科技创新"、"金融+先进制造"、"金融+枢纽"、"金融+民营小微"、"金融+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性担保体系等6条措施,加大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力度和广度。主要内容为:力争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年均贷款增速20%以上。努力实现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加大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中长期信贷资金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向郑州市倾斜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首贷续贷支持力度,合理提高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
  三是提升资本市场利用水平。资本市场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是郑州市金融业发展的短板,为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郑州板块",提出打造上市公司"郑州板块"、提升债券市场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各类基金、支持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实施"险资入郑"专项行动、实施郑商所优势再造等6条措施,争取直接融资比重逐年提高。主要内容为:建立"五个一"上市工作推进机制。开展融资主体信用评级,加快培育一批合格发债主体。针对省外"基金入郑"项目,鼓励市县两级国有资本积极对接合作,畅通出资渠道,加快产业内培外引。持续推动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落地。支持郑商所研发上市新品种,推进更多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不断拓展与境外交易所的合作。
  四是推动房地产与金融良性循环。今年是国家房地产利好政策的"大年",为争取房地产领域国家各类政策资金,提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条措施。主要内容为: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励银行机构为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长租房市场发展提供多样化信贷融资服务。
  五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优化金融空间载体、优化金融政策环境、优化金融人才环境、优化金融安全环境等4条措施。主要内容为:推动龙湖金融岛与龙子湖基金岛一体布局、协调联动,构建适应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和载体结构。优化郑州金融产业政策体系。加强金融人才培育水平。探索建立郑州地方金融风险预警平台。
 
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公布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将南沙科学城定位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重点承载区、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策源地、创新发展政策改革试验区,明确到2035年建成一流科学城的目标。
  南沙科学城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按"一体两翼三支点"空间布局思路规划建设。"一体"是指科学城核心功能区域,包括明珠科学与创新园、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核心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明珠湾高端科学和金融服务区、南沙枢纽粤港澳创新创业深度合作区。"两翼"是指庆盛产教融合数字创新示范区和广深联动未来产业创新示范区。"三支点"是指万顷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黄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和龙穴岛海洋科技产业发展区。
  《规划》从七大领域阐述南沙科学城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建设有全球影响力原始创新策源地。以建设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为主线,着力创建海洋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室,聚焦海洋、能源、信息、生命、空天等领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着力建设顶尖科教融合创新主体,着力拓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发展新空间。
  二、全方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实施创新创业"育苗造林"工程,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以创新创业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策源地。
  三、发展壮大优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以生命健康为主要方向打造广深联动未来产业创新示范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为重点打造万顷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以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打造黄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以海洋科技产业为重点打造龙穴岛海洋科技产业发展区,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四、建设一流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壮大高水平中青年和后备科技人才队伍,提升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服务能力,协同国家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南沙)等重要人才平台,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
  五、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合作创新网络。充分发挥南沙科学城作为广深港和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交汇点的区位优势,统筹构建广州协同创新圈、粤港澳合作创新圈和全球合作创新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开放创新高地。
  六、建设创新发展政策改革示范区。发挥南沙科学城"多区叠加"政策先行先试区位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政策环境,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项目管理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七、打造数字化绿色生态宜居科学城。加快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全方位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数字转型。
 
第四次工业革命应该是“科技以人为本”
 
证券时报6月20日刊发武汉历史文化学者蔡非撰写的文章指出,在新工业革命的道路上,我们应努力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共融,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繁荣和可持续的社会。
  最近有人提出了一个被称为“奇迹的100天”的观点。这个观点指的是从2022年11月30日到2023年3月7日期间,科学界相继取得了三项重大突破。
  首先是具备强大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人工智能ChatGPT问世;其次是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成功实现了“核聚变点火”;第三是纽约罗彻斯特大学的迪亚斯副教授团队在室温超导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突破让人们更加明显地感受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然而,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这种典型的“创造性破坏”,并非对所有人都带来好处。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与后续几次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英国独自开启。然而,在工业革命的前70年里,并非一切都是积极的。
  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显著提升了英国的国力,与同期的清朝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然而,对于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而言,并非都是如此。
  对于贵族和乡绅这样的上层阶级来说,他们在这70年里过得很幸福,因为他们拥有大量土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矿产品价格上涨,工厂和城市扩张进一步推高了土地价格,这对于拥有土地的贵族和乡绅们来说是好事。
  而且,这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上层阶级在政治权力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在1832年通过“大改革法案”之前,只有他们才有投票权。因此,在工业革命的初期,几乎可以说是贵族和乡绅的黄金时代。
  新兴的中产阶级也从中受益。以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家族为例,皮尔家族的第一代(1723-1795)不过是乡间售卖杂物的小贩,1760年他倾尽家产借了2000英镑,投资了同乡木匠的发明,即后世鼎鼎大名的“珍妮纺织机”。
  皮尔家族的第二代(1750-1830)同样从事这个行业,到他去世时,他已经是地方议会的一名议员,并留下了150万英镑的财富,按购买力计算约为今天的1.5亿英镑。仅仅70年间,这个家族的财富增长了数百倍。
  所以毫不奇怪,这个家族的第三代罗伯特·皮尔在1834年首次当选为首相。在1842年,他强迫清朝政府签下了《南京条约》,并在后世被认为是英国保守党的奠基人之一。
  对上层阶层和中产阶层来说,工业革命充满了辉煌和胜利。但对于同期英国的劳工来说,却是一段黑暗的日子。
  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被摧毁,而好处却未能降临到他们头上。
  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煤炭业和纺织业有一种习惯叫做“圣星期一”。这意味着熟练工匠们会在周日参加宗教活动后休息一天,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双休日。然而,随着工厂化取代传统作坊,这种习俗消失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变得更长。
  在1750年时,英国只有两个城市的居民超过5万人,大部分英国人住在农村。然而到了1850年,超过一半的英国人住在城市中。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伴随着滞后的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城市变得拥挤,污染严重,疾病肆虐。
  从生理数据来看,18世纪末期,英国工人的平均身高为165厘米,而到19世纪初,这个数字降低到162厘米。这可能是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的。
  在19世纪40年代,英军在中国沿海威风凛凛,而英国国内却将这段时期称为“饥饿的40年代”。
  庄稼人起义是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农民起义运动,从1842年持续到1844年,英国东南部广泛地区的农民和产业工人纷纷抗议,烧毁农场机器,破坏农业设施,抢夺粮食。最终,这场起义被英国军队和警察镇压下去。
  这些历史事实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工业革命虽然带来了技术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但其影响并非一致,而是在不同阶层、行业和地区存在差异。
  今天的富豪阶层过的和50年前其实没什么太大不同,他们50年前和今天一样,都可以上午在纽约办公,晚上去巴黎看演出。可能再过50年,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也许度假地会多个月球。
  而对于普通劳工恐怕就变化太大了,今天很多人熟悉的全职工作可能正在消失。美国劳动人口中已经有接近四成是“自由职业者”,中国的灵活就业人口也超过了两亿。这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
  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同时,我们应关注社会公平和人类福祉的提升。科技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仅仅以追求利润为中心。
  在新工业革命的道路上,我们应努力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共融,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繁荣和可持续的社会。
 
美联储称将通过"逐次会议"做出进一步加息决策
 
  据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6月14日结束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暂停加息,这是美联储一年多内连续10次加息后首次按下"暂停键",标志着2022年3月开启的加息周期进入新阶段。但是,面对仍处高位的通胀,美联储何时将重启加息,将是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6月16日,美联储在向国会提交的最新货币政策报告中称,将通过"逐次会议"(meeting-by-meeting)方式做出进一步加息的决策。
  该报告称,银行业系统仍然健康并充满韧性;进一步收紧的信贷环境将对经济活动水平施压;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速低于趋势水平才能遏制通胀;通胀已经放缓,但仍高于2%的目标水平。
  美联储在报告中称,美国服务业关键领域的通胀"仍处于高位,且未显示出缓和的迹象"。美联储减缓通胀的希望"可能部分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的进一步缓解",这意味着美国失业率可能上升。报告称:"许多经济领域的劳动力需求有所缓解,但仍超过了可用劳动力的供应,职位空缺仍然很高。"今年上半年,工资涨幅有所放缓,但"长期来看仍高于2%的通胀率。"
  自2022年3月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连续10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00个基点,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快的加息步伐。美联储在加息道路上"狂飙",已将利率推升至16年来最高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美联储此次暂停加息,并不代表本轮加息结束。鲍威尔在6月14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几乎所有公开市场委员会参会成员都认为今年内进一步加息是合适的。
 
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2万亿美元
 
  据美国财政部6月16日披露,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突破32万亿美元,达到32.039万亿美元。
  据称,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突破32万亿美元的时间比新冠疫情前的预测提前了9年。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今年1月已触及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财政部随即采取"非常规措施"以避免债务违约。为此,两党展开数月激烈博弈,于5月底就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达成初步一致,并最终形成相关法案,获国会通过。
  美国总统拜登6月3日签署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结束了近期围绕美国可能陷入政府债务违约产生的不确定性。这一法案暂缓债务上限生效至2025年年初,并对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开支进行限制,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第103次调整债务上限。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于2022年2月初突破30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50万亿美元。
 
欧元区经济复苏遭遇多重风险扰动
 
证券时报6月20日刊发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张锐撰写的文章指出,由20个成员国组成的欧元区正在疫后的经济复苏之路上艰难地前行,队列之中有的成员快步挺进,有的国家则踯躅缓行;昔日的经济领头羊黯然失色,曾经的边缘经济体咸鱼翻身。不仅如此,欧元区的行业生态圈也是冰火交融与冷暖交织,有的霞光普照与生机盎然,有的则是暮霭重重与阴雨绵绵。与此同时,民众看到了通货膨胀阴影的渐趋变淡,但却没有感受到消费成本的显著减轻。经济的非均衡复苏让欧元区享受到了兴奋,也体验到了无奈,捕捉到了希望,也发现了坎坷,且接下来经济的复苏之旅还少不了经历各种风险与关隘之考。
  欧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1.3%,从增幅上看,数据虽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艳,但一季度经济却是在去年同期较高基数效应之上展开的,因此对于欧元区而言也实属不易。鉴于此,欧委会的春季经济预测报告将2023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1.1%,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的最新一轮《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也预计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可达到0.8%。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既可以记录行业的库存变动状况,更能够反映出新订单指数的增减程度,国际上往往采用综合PMI、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三大指标来分析一国现实经济活跃度与判断未来增长态势。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份制造业PMI为44.6,环比出现回落并创下三年来的新低,但与此同时,5月的服务业PMI却跳至55.9,远高于50的荣枯线,受其影响,欧元区5月PMI综合指数站上53.3的高位。看得出,欧元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修复存在着结构性不平衡现象。
  受到服务业吸收劳动力的能量大力度加强的牵引,在一季度季调后就业人数环比增长0.6%的基础上,4月份欧元区的失业率降至6.5%,为欧盟统计局开始编制该数据以来的最低点位。通货膨胀方面,欧元区5月调和CPI同比增长6.1%,环比下降0.9%,但剔除能源、食品、酒精和烟草价格的欧元区核心调和CPI依然同比增升5.5%。数据表明,俄乌冲突以来,素有“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之称的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飙升至345欧元/兆瓦时的历史最高峰值, 但如今只有28.5欧元/兆瓦时,能源通胀压力的显著缓解带动制造业部门成本价格的大幅下降,由此带动CPI的明显回落。但是,服务业的率先繁荣与加速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率的提高贡献了CPI上涨的40%,从而也让CPI得以维持着较高的增幅,而且接下来欧元区很可能遭遇工资-价格上涨的螺旋,通货膨胀还会呈现出持久性和顽固性。按照欧委会的最新预测,今年欧元区的通胀率为5.8%,核心通胀率为6.1%。
  回过头去看,虽然欧元区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环比小幅扬升,但也是与去年第四季度完全持平,而论同比增幅,首季GDP增幅还要比前一季度少0.6个百分点;即便是像欧委会所预测的欧元区今年会实现1.1%的增长率,相比去年也要低2.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欧元区的经济复苏动能其实并不十分强劲,甚至还较为脆弱。动态观察,除了制造业疲软、通胀生态顽固两重现实负面力量的钳制外,欧元区经济增长接下来还会面临许多变数的扰动。
  其一,德国经济衰退可能稀释经济回升的力度。最新数据显示,德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3%,连续两个季度的下降,理论上陷入技术性衰退,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德国今年将出现0.1%的经济萎缩,大大落后于欧元区经济总体增速的0.9个百分点。作为欧洲最重要的经济体,德国经济的萎缩必然也会对欧元区的产业链、汇率等产生严重影响。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德国一方面是整个欧盟的“制造中心”,德国汽车、化工、机械及电子电气等行业尤其是汽车产业链遍布欧洲;另一方面,德国又是整个欧元区的“消费重心”,庞大的进口额使德国充当了“最终消费者”的角色,并扮演着域内贸易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只要德国经济前景灰暗,欧元区的天空就会罩上阴影。
  其二,货币收缩可能进一步压制经济回升的厚度。针对目前通胀仍然顽固以及后续受到工资-价格螺旋推动而可能再度走高的风险,欧央行内部目前选择继续加息的声量占据了主导。对此,欧洲央行也在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中发出警告称,利率上升正在考验家庭、企业、政府和房地产市场的韧性,这使得市场容易受到无序调整的影响。欧洲央行数据显示,受到连续加息的压制,欧元区收紧贷款条件的银行比例已达12年来的最高水平,4月欧元区M_[2]创下了过往13年的最低同比增速,一旦继续加息,就意味着企业与家庭获得的信贷成本更高,便利性更差,结果势必令投资与消费进一步放缓,从而增加欧元区经济的下沉风险。
  其三,欧元走弱可能压缩经济回升的高度。过去两年欧元对美元重挫近13%,今年至今二者之间虽维持着弱平衡状态,但相比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欧元区经济复苏的力度显然要逊色不少,欧元接下来存在继续走弱的可能。中长期来看,美国外延式、现代化新经济增长模式显然优于欧元区内生性、传统型经济模式,前者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较量中也更显聚合能量,未来欧元在与美元的较量中恐怕很难收复失地,而欧元的长期疲弱势必给欧元区经济埋下诸多的障碍与隐患,包括抬升进口成本和制造通胀走高风险,削弱外资的投资预期和影响欧元区金融体系的稳定等。
  其四,财政碎片化可能弱化经济回升的强度。利率连续升高之下而通胀仍处高位,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存边际递减效应,这种情况下欧元区经济的新动能必须由财政政策来营造。然而,只有统一的货币而缺乏一体化的财政历来是欧元区的短板,尤其是在各国经济艰难复苏和公共税收欠佳的前提下,成员国财政政策高效协同与合作的可能性更低;同时,过往多年欧元区许多成员国习惯了零利率环境下的高杠杆财政运作方式,如今高利率令政府融资成本显著提升,这种背景下各国如何创建新的财政政策驱动机制至少尚在破题等待之中,而只要财政政策不能形成合力,接下来就难以看到欧元区经济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
  其五,银行业风险可能加剧经济波折的程度。虽然在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等方面欧洲银行比美国银行稳健一些,但百年历史的瑞士信贷破产却同样给欧洲银行业敲响了警钟。据欧洲央行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的五个月内,储户从欧元区各银行取走了超过2000亿欧元的存款,原本流动性趋紧的环境下银行压力因此陡增。另外,欧洲央行的最新金融报告发现,从银行资产和负债来看,风险敞口都集中在欧元区最大的13家银行。报告指出,最大的风险是影子银行从银行提取资金,这些债务占了传统银行全部债务的13%。如果影子对银行稳定性失去信心,就可能发生资金大规模逃逸的结果,并给欧元区经济造成超预期的冲击。
  其六,主权债务可能提升经济回升的难度。虽然目前欧元区公共债务的整体负债率只有95%,但却远超欧盟划定的60%警戒线,并且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以及葡萄牙的债务比重分别达到178.8%、144.4%、113.2%、111.6%和113.9%,尤其是意大利政府债务余额更是升至2.79万亿欧元的历史新高。另外,欧元区一般政府债务未偿还余额的剩余期限为8.07年,远高于过去十年的均值6.95年, 同时高利率作用之下政府偿债成本巨增,穆迪为此将2023年欧元区主权债务评级展望为负面。主权债务风险显然成为了悬在欧元区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处理不好将极大地压扁经济回升的空间,甚至构成反向掣肘。
  其七,能源价格可能打断经济回升的进度。虽然今年以来欧洲市场能源价格回落不少,但国际能源署认为,欧洲尚未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给短缺的潜在困境,未来能源价格是否再度走高从而引发新的通胀压力,仍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欧盟天然气最大存储容量目前约为2022年消费量的25%,具体到欧元区各国差异也不小,这些风险敞口的累积规模意味着即使100%满仓进入冬季,也可能无法保证今冬气价不会飙升。另一方面,欧盟缓解能源危机的最大法宝就是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但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目前已达创纪录的810万吨,且直到明年年中没有新项目启动,出口增长空间十分有限的前提下显然难以向欧洲输送更多的天然气增量,由此便不排除欧洲能源价格再度走高的可能,且打断欧元区经济的复苏进程。
 
德国出台首份国安战略文件
 
  6月14日,德国联邦政府发布了德国史上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文件。
  这份文件在2021年12月,德国社民党-绿党-自民党三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刚上台之时,便已开始酝酿。2022年2月底,俄乌冲突全面爆发。数日之内,德国总理朔尔茨便宣布,德国将调转战后70余年来长期奉行的和平主义的外交和国防政策,并欲大幅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过去因二战历史原因一直限制自身向冲突地区输出武器的德国,已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向乌克兰提供军援的第3大军援国。
  该战略文件将9项议题列为德国安全的核心挑战:国家和联盟防御、民防和公民保护、国际危机处理和发展政策、防范外国影响和间谍活动、技术和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网络和太空安全、原材料和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危机和大流行病以及食品安全。
  在这份安全战略文件中,德国政府阐述了未来将如何应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威胁,其中6次提及中国,将中国定义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
  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一词在战略文件中出现了19次。该文件在提及俄罗斯的部分写道:"德国的安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变得更加多极化和不稳定,我们正处于一个时代转折(Zeitenwende,指一个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违反了国际法和欧洲安全秩序。今天的俄罗斯是目前对欧洲-大西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最大威胁。"
  根据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北约是保护德国、欧洲和跨大西洋空间免受军事威胁的"主要"担保者。因此,德国重申将军费增至GDP2%的承诺。
  但外媒认为,德国政府没有明确说明究竟何时实现这一目标,仅保证将在"几年"内做到,如何为这个目标融资也仍然是未知数。
 
西班牙央行上调2023年经济增长预测数据
 
  据报道,西班牙央行6月19日发布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该国2023年经济将增长2.3%,比之前的预测数据高出0.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西班牙政府预测的2023年经济增长幅度还要高出0.2个百分点。
  此外,西班牙央行认为该国通货膨胀率将会继续放缓,2023年平均通胀率预计将为3.2%,此前的预测数据为3.7%。能源价格放缓、出口增加和就业市场好转是西班牙经济改善的部分重要原因。但西班牙央行提醒称,由于货币政策在最近数周内出现收紧以及俄乌冲突仍在继续等一系列因素,该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些许不确定性。
 
芬兰新一届联合政府组成并公布施政纲领
 
  据报道,芬兰民族联合党等4个政党已就组建联合政府达成一致,并于6月16日公布了新政府施政纲领及内阁职位分配方案。
  芬兰新联合政府由民族联合党、芬兰人党、瑞典族人民党和基督教民主党组成。新政府当天发布公报说,其施政目标是建设一个强大而坚定的芬兰,一个运转良好、安全和公正的社会。政府将确保芬兰的公共财政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在2031年前实现经济稳定。
  公报还说,新政府承诺到2030年将芬兰的研发投入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新政府还将致力于实现减排目标,将清洁电力产量翻番,以增强芬兰在可再生产业投资领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根据内阁职位分配方案,新政府将设总理及18名部长,其中,民族联合党将获得总理和外交部长等8个职位,芬兰人党将获得财政部长、发展合作与对外贸易部长等7个职位,瑞典族人民党和基督教民主党将获得其余4个部长职位。
  在今年4月2日举行的芬兰议会选举中,民族联合党胜出并成为议会最大党。依照惯例,该党主席彼得里·奥尔波负责组建联合政府的谈判,并将出任新一届政府总理。
 
芬兰财政部预计该国今年经济增长停滞
 
  据报道,芬兰财政部6月15日公布的经济调查结果显示,今年该国经济增长预计将处于停滞状态。
  财政部表示,由于物价和利率上涨导致家庭消费和私人投资放缓,芬兰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与上年持平。不过,随着家庭购买力增强,今年下半年芬兰经济有望回暖。
  财政部预计,2024年和2025年芬兰经济增速将分别为1.4%和1.9%。2024年,通胀放缓、家庭收入及购买力提升,以及绿色转型相关投资将促进经济增长。2025年,芬兰失业率将下降至6.6%,就业市场将处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最佳状态。
  财政部还预计,芬兰政府一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今年将达到2.4%,2025年将进一步上升至3%。
 
马来西亚宣布三项振兴股市新措施
 
  据报道,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6月19日宣布了包括降低股票印花税在内的三项刺激资本市场举措。他希望这些举措能提振该国的股市及该国货币林吉特的汇率。
  安瓦尔宣布,从今年7月起,股票印花税从目前的0.15%降至0.1%,且单笔交易税收上限为1000林吉特(1美元约合4.63林吉特)。
  他还宣布,马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简化企业上市流程、增进投资和支持新创企业。他相信这些举措将刺激马来西亚资本市场并增强其竞争力。
  安瓦尔说,虽然这些举措和林吉特汇率并无直接关联,仍有望助林吉特汇率上升。
  近期马来西亚股市和林吉特汇率双双走低。从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到本月19日收市,马股综合指数下跌了超过6%。今年6月8日,马股综合指数盘中一度跌破1370点大关,创下2020年4月以来新低。林吉特对美元、新加坡元等货币的汇率也走低。
  在19日宣布政策之前,安瓦尔曾于16日专程邀约该国多位经济学家开会,研讨"马来西亚经济中长期方向",其中包括"改进投资生态体系的方法"。
 
投资分析点评
 
▲天宇股份拟发可转债募资14亿投向固体制剂建设项目
 
  6月16日晚间,天宇股份(300702)发布可转债预案,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14亿元,用于浙江诺得药业有限公司年产60亿片固体制剂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谈及本次募资目的,天宇股份介绍,在前期经营过程中,公司已在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及制剂领域进行了较为完善的产品、技术、生产、销售、人才等储备,并在行业竞争中建立了规模化生产和产业链布局、高效合规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创新的技术研发等竞争优势。本次募投项目顺应行业"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趋势、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导向,项目顺利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及制剂领域的竞争优势。
  具体来看,浙江诺得药业有限公司年产60亿片固体制剂建设项目为固体制剂产品的新建产能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3亿元,拟投入11.5亿元,计划购置制粒机、压片机、包衣机、铝塑包装机、高效液相/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医药制剂设备,建设固体制剂产品生产车间,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0亿片固体制剂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包括心血管类、降血糖类、抗肿瘤类等固体制剂产品。该项目的建设周期为4.25年。
 
▲协鑫携手华为进军能源AI算力
 
  据悉,协鑫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6月20日宣布,已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近日在苏州协鑫能源中心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将携手进军能源AI算力领域。
  协鑫与华为此次全面合作,旨在打造基于昇腾架构的AI算力平台,满足能源及相关领域特定需求,以及在此基础上训练行业大模型,研发和部署相关AI应用。
  据报道,协鑫集团旗下企业协鑫能科曾在5月23日公告,拟在苏州算力和安全产业园设立协鑫能源算力中心全球总部,并正式投建国内首个能源算力中心。公司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建立15个能源算力中心,按照"算力、应用双管齐下,进口、国产并行推进"的建设规划,以满足不同客户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
  协鑫与华为签署的协议显示,双方将围绕"AI+行业应用",以华为昇腾AI解决方案为基础,以协鑫在能源等行业经验为主导,联合生态伙伴,加强AI人工智能在能源等行业的应用孵化和商业落地。
  同时,双方将基于新基建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共性需求,建设面向能源等行业的AI自主创新算力平台,加快形成支撑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与大模型应用研究,打造能源行业的高价值新场景解决方案和行业应用等。
  此外,双方还将在技术生态、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孵化等方面共享资源和经验,共同推动"能源+AI"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卫星化学拟投257亿在连云港建石化项目
 
  6月18日晚间,卫星化学(002648)公告,拟在徐圩新区拟登记注册独立法人公司,自筹资金投资新建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57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208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250万吨/年α-烯烃轻烃配套原料装置、5套10万吨/年α-烯烃装置、3套20万吨/年POE装置、2套50万吨/年高端聚乙烯(茂金属)、2套40万吨/年PVC综合利用及配套装置、1.5万吨/年聚α-烯烃装置、5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副产氢气降碳资源化利用装置、LNG储罐等。
  卫星化学表示,该项目是基于上市公司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依托徐圩新区作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现有公司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行的战略布局。
  据悉,徐圩新区主要发展石化、高端装备制造、高性能新材料和临港物流贸易加工等主导产业,将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2022年底,东方盛虹(000301)已宣布投建聚烯烃弹性体(POE)等高端新材料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
  目前,卫星化学是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拥有国内首套进口乙烷综合利用装置、首套丙烷脱氢装置,国内最大的丙烯酸生产装置,HDPE(高密度聚乙烯)、聚醚大单体、双氧水等多个产品产能位居国内前列。
 
  ▲万兴科技拟募资11亿元加强AIGC探索和研发
 
  据悉,万兴科技(300624)6月19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11.01亿元,用于数字创意产品升级项目、数字创意技术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具体来看,数字创意产品升级项目目总投资7.83亿元,拟使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入6.10亿元,建设期为3年。该项目拟在长沙新增建设研发办公场地、算力中心等,实现针对万兴喵影、万兴播爆、万兴PDF等产品的全面AI化升级。
  数字创意技术研发项目总投资6.50亿元,拟使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入4.31亿元,建设期为3年。该项目拟围绕AIGC等新兴技术领域,聚焦多模态视频创意大模型、跨模态音乐音效生成技术、面向特定场景的虚拟人技术应用等方向进行技术研发,有助于公司把握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加速对AIGC相关核心技术的突破,进一步丰富数字创意技术储备,巩固并提高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创意软件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万兴科技在视频创意、绘图创意、文档创意、实用工具等多个细分领域拥有十余年的产品研发和运营经验,公司正在快速投入加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虚拟人等战略性前沿技术的探索和研发。
 
  ▲上汽集团拟斥资60亿元助推汽车芯片国产化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公司在汽车产业布局上的延展度,上汽集团(600104)再度加码汽车芯片投资。6月19日晚间,上汽集团公告,公司、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金控管理有限公司("上汽金控")拟与上海上汽恒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恒旭资本")、上海尚颀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尚颀资本")共同投资上海上汽芯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汽芯聚")。
  上汽集团披露,基金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60.12亿元,其中公司认缴出资60亿元,持有其99.80%份额;上汽金控认缴出资0.10亿元,持有其0.166%份额;恒旭资本认缴出资100万元,持有其0.017%份额;尚颀资本认缴出资100万元,持有其0.017%份额。基金采用投资子基金及直投项目的方式,重点关注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驱动下芯片相关的关键技术产品等。
  事实上,对于芯片国产化,上汽集团早有布局:去年1月,上汽集团宣布,与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联合发起设立数十亿元规模的"国产汽车芯片专项基金",以此为纽带连接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推动车规级"中国芯"加快落地,确保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在产品结构上,从传统汽车向电动智能网联升级发展转变,上汽集团塑造从芯片、操作系统、软件、数据闭环到对应场景的全新整车集成能力。根据上汽集团规划,到2025年,整体装备L2级及以上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在集团国内销量中的占比超过50%。
 
  ▲小商品城拟发40亿元可转债投向义乌全球数贸中心等项目
 
  6月19日晚,小商品城(600415)公告,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40亿元,主要募投项目为义乌全球数贸中心一期项目和义乌国际数字物流市场一期工程项目。
  今年4月,小商品城曾公告称,拟启动建设引领全球贸易风尚的新一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建设,加速向第六代市场迭代跃升,努力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进口出口联动、境内境外打通、内贸外贸并举的贸易发展格局。
  作为第六代市场核心标志项目,义乌全球数贸中心占地562亩,总建筑面积约13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3亿元。项目围绕新贸易、新地标、新市场三条主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服务贸易、产业培育、创新创意、活力商务、进口百货、品牌选品六大功能板块。旨在构建交易履约集成、产业城市联动、新老市场协同、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外互通的小商品贸易立体生态圈,打造引领全球贸易风尚的新一代市场。
此次拟发行40亿元可转债项目,是小商品城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商"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从项目来看,如果此次可转债发行成功,可以降低小商品城融资成本,加速重点项目建设,提升项目回报率。从股权结构上看,未来债转股,小商品城的股东结构将进一步多元化,国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得到优化,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等非公有资本的持股比例得到提升,这有利于国企改革的加速和国企治理的提升。
 
  ▲人福医药将在北非设厂
 
  据悉,人口快速增长但药品供给不足,使得非洲医药市场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许多中国药企正抓住这个机会,进军非洲市场。近日,人福医药( 600079.SH )非洲公司人士透露,公司将在北非摩洛哥投建其在非洲的第三家药厂,主要生产精神类用药。同时还将在乍得设立新的产品商业化公司。
  人福医药是中国较早布局非洲市场的药企之一。2013年5月,人福医药投资3.5亿元(人民币,下同)在马里首都巴马科建设了第一座药厂,主要生产大输液、糖浆制剂和片剂等基础类药品。这座工厂也成为西非地区第一座现代化药厂,年产3000万瓶糖浆和4000万瓶大输液产品。2017年12月,人福医药又投资2000万元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建了第二家制药厂,主要生产口服固体、液体制剂、小容量注射剂等多种剂型产品。
  除人福医药外,CDMO(生物药定制研发生产机构)企业乐土生命科技近期也对外透露,计划在北非投资建设产能为12万升的生产基地,预计于2024年达产。
  海外业务规模最大的中国医药企业复星医药( 600196.SH ; 02196.HK )则在6月6日获得国际金融公司(IFC)的5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贷款,用于复星医药在科特迪瓦最大城市阿比让建设一座抗疟疾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工厂,年药物产量可达50亿片,为西非地区最大的药厂。
  非洲制药工业较为落后,药品普遍依赖进口。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非洲医药产品进口额由疫情前2019年的约17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约218亿美元,两年就增长了近30%。另据非洲联盟发展署统计,非洲大陆药品和医疗耗材的进口率高达90%左右。
  人福医药非洲公司人士说,非洲虽然人口增长快、缺医少药,市场巨大,但是其大部分人口消费能力十分有限。因此人福医药在西非和东非的工厂都是以生产基础药、低端药为主,靠量来产生利润。而在北非的第三家药厂,由于北非的经济比较好又靠近欧洲,所以产品也会高端一些,比如可以生产精神类药物,生产更丰富的剂型。"未来公司还考虑在北非这样靠近欧洲的区域投建原料药工厂和研发中心。"
  此外,在非洲建设药厂也有很多门槛需要克服。上述人福医药人士称,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国内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要求的区别,比如西非地区普遍使用法国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东非使用英国的标准,和国内都有很大区别,但现在国内标准也非常严格,大部分药企都能满足这些要求。其次是政局的稳定,非洲有些国家长期战乱,这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表示,公司在西非地区布局主要是为了提升高质量医药产品在西非地区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并提高该地区医药健康产品的供应链弹性。
  复星医药相关负责人称,在非洲这样欠发达地区的布局也有利于中国自研药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医药治疗标准的制定。
 
  ▲蔚来获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 11亿美元战略投资
 
  6月20日,蔚来与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签订股份认购协议。根据协议,CYVN Holdings将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和老股转让的方式向蔚来进行总计约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CYVN Holdings是阿布扎比政府持有多数股权的投资机构,聚焦在先进、智能的移动出行领域进行战略投资和布局,并致力于与全球该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合作。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CYVN的战略投资体现了蔚来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独特价值。"
  CYVN Holdings L.L.C.是由阿布扎比财政部主要出资成立的实体,是阿布扎比在智能化和移动出行领域进行战略投资和布局的重要直属机构;CYVN的董事长Jassem Al Zaabi也是阿布扎比财政部部长,并担任央行副主席、主权基金ADQ副主席,以及主权基金ADIA和石油公司ADNOC董事。
  蔚来方面介绍,蔚来是阿布扎比国家战略在移动出行领域投资的第一个最重要的项目。
 
▲伯克希尔·哈撒韦再度增持日本五大商社股份
 
  6月19日,美国知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National Indemnity增持了五家日本贸易公司的股权。这些公司包括伊藤忠商事、三菱公司、三井物产、住友商事和丸红。National Indemnity将通知日本关东地方财政局有关所有权权益上调的情况。
  伯克希尔·哈撒韦在这5家公司的平均持股比例目前超过8.5%。伯克希尔·哈撒韦表示,其意图仍然是长期持有在日本的投资,根据价格的不同,伯克希尔·哈撒韦可以将这5项投资中的任何一项中增持至最多9.9%的持股比例。
  同时,巴菲特承诺,该公司将只购买5项投资中任何一项不超过9.9%的股权,除非得到被投资方董事会的具体批准,否则公司不会在这之后进行收购。
  伯克希尔·哈撒韦表示,五大商社的股份是该公司在日本仅有的公开交易投资,这些公司的总价值远远超过伯克希尔在美国以外的任何其他国家持有的公开上市股票。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洪城环境拟收购南昌工贸
 
  6月16日晚间,洪城环境(600461)公告,为减少与控股股东水业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公司拟协议收购水业集团持有的南昌工贸100%股权,交易金额为4671.71万元。
  公告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水业集团持有公司股票3.65亿股,占总股本比例33.52%,系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南昌市国资委,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南昌工贸成立于1997年7月,经营范围包括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经营、建筑材料、水暖管道零件及其他建筑用金属制品制造,五金产品制造,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研发等。
  洪城环境表示,本次关联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南昌工贸100%股权,南昌工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洪城环境主要经营自来水供应、纯净水与水质净化剂生产与销售、城市污水处理等业务,此外还包括清洁能源业务等。
  自来水业务方面,公司拥有80余年供水运营管理经验、水厂11座、供水管网7933公里、服务人口400万。污水处理业务作为江西省内首家污水处理厂运营先驱,具有20余年的污水处理运营管理经验,拥有污水处理厂110座,江西省市场占有率超80%。
  清洁能源业务方面,公司旗下燃气集团是江西省用户规模最大的城市燃气运营商,拥有南昌市主要行政区域的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主要包括燃气销售和燃气工程安装业务。
  2022年,洪城环境完成总规模9.44亿元的并购重组事项,快速切入高成长固废领域,公司由传统水务处理逐渐延伸至城市综合环境治理服务商。
 
▲华嵘控股拟收购开拓光电100%股权
 
  据悉,华嵘控股(600421)6月16日晚间公告,公司拟购买开拓光电100%股权。其中,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总交易对价的85%,以现金方式支付总交易对价的15%。
  公告称,截至预案签署日,本次交易的审计及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本次交易价格尚未确定,预计本次交易将达到重大资产重组标准,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开拓光电主要从事光纤敏感环组件、激光光纤器件、光纤传感器等特种光纤器件的研发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兵器、航空航天、基础设施智能监测及激光应用等领域。
 
▲广州发展等多家A股公司参与组建广州储能集团
 
  6月16日晚间,A股公司智光电气、广州发展相继公告,参与出资组建广州储能集团有限公司(暂定名,以工商登记为准,下称"广州储能集团")。此外,另一家广州上市公司鹏辉能源也现身股东名单。
  根据公告,广州储能集团注册资本为20亿元,注册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经营范围包括电化学储能,电池材料金属矿,储能电池加工制造,储能电池产业链相关产品制造;氢能"制储加运";充电桩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储能产业股权投资等。
  广州储能集团共6名股东,分别为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产投")、广州发展、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工控")、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地铁设计院")、鹏辉能源,以及智光电气。上述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6%、34%、15%、5%、5%、5%。出资方式均以货币出资。
  其中,广州产投与广州发展认缴出资较多,分别为7.2亿元、6.8亿元;广州工控出资3亿元;地铁设计院、鹏辉能源、智光电气均出资1亿元。
  广州产投为广州发展的控股股东。2家公司还在广州储能集团后续管理上作出特别安排。通过签订《委托协议》,广州产投将其股东表决权和董事提名权委托广州发展行使,实现后者在股东会和董事会多数表决权。广州发展委派总经理并担任法定代表人,负责广州储能集团整体运营管理。由此,广州发展对广州储能集团具有实际控制权,并将其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公告称,多方组建该公司旨在抢抓储能产业大发展机遇,发挥产业资本与产业链有机组合,聚集市属国企产业基础和优势,迅速落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高效打造储能产业集群。
  智光电气表示,此次投资参与组建广州储能集团,可充分发挥公司在数字能源技术和综合能源服务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经验,聚合资源共同打造广州市新型储能产业生态。
 
▲*ST西钢新增逾期债务约2.38亿元
 
  据报道,*ST西钢(600117)逾期债务继续增加。6月16日晚间,*ST西钢发布公告,公司新增逾期债务本金或净额约2.3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27.81%。叠加此前已逾期的商业承兑汇票2200万元,截至目前逾期未兑付的债务本金累计达2.57亿元。
  公告显示,本次新增逾期的债务类型为银行承兑汇票,共有三笔,债务人均为甘肃银行兰州市金城支行,金额分别为6953.95万元、9934.28万元、6953.99万元。
  *ST西钢表示,债务逾期意味着需支付相关逾期利息,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增加。与此同时,逾期会降低公司融资能力,加剧资金紧张情况,对部分业务造成影响。
  事实上,*ST西钢的债务风险此前早已显现。2022年,公司经审计净资产为负,且部分资产处于受限状态。截至2022年末,*ST西钢货币资金余额为12.3亿元,其中受限资金11.7亿元,包括票据保证金11.53亿元。期末公司负债总额达162.2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40.1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5.44亿元,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低至0.43、0.3,短期偿债压力较大。鉴于上述原因,*ST西钢2022年财务报表被年审师出具对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进行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同时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叠加其他风险警示。
  5月23日,*ST西钢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但具备重整价值,被债务人青海骏佰商贸有限公司申请重整。近期,*ST西钢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重整事项得到省政府大力支持,公司正在积极开展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并已经实际接触战略投资者。
  伴随逾期债务而来,还有系列诉讼。5月底,*ST西钢因与中冶东方、天峻煤业的合同纠纷,新增诉讼金额达1.18亿元,其中中冶东方已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并获法院裁定冻结*ST西钢名下银行账户存款7138.43万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相应价值的财产。而在此之前,*ST西钢及下属子公司已因与相关方的买卖及工程合同纠纷出现银行账户被冻结的情况,冻结为86.05万元。
  业绩方面,*ST西钢主营的钢铁及煤炭业务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及行业需求波动影响,毛利率均呈现下滑趋势,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为负,其中2022年亏损幅度超16亿元,而扣非后净利润已连续11年为负。
  如何化解债务及亏损危机?*ST西钢表示将多管齐下,一是继续强化管理降本,深入推进低成本战略,降低亏损;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研发,加快资金回笼,控制经营开支,保证经营活动现金流;三是推进重整工作,应对退市及相关债务风险。
 
  ▲阿里管理层重大调整
 
  6月20日,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发布全员信称,阿里云智能集团完全分拆已经启动,正处于向上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必须全身心投入。同时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规范和要求,其个人不宜再同时担任两家公司董事长与CEO职务。经过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批准,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
  同时,经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同意,张勇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张勇此后将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专注阿里云的发展。
 
管理视点
 
组织变革的最优解,到底是什么?
 
哈佛商业评论6月19日刊发由黛博拉·罗兰(Deborah Rowland)、迈克尔·索雷(Michael Thorley)、妮可·布劳克曼(Nicole Brauckmann)联合撰写的文章,试图最优解组织变革。
  对于长期复杂、大规模变革的管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领导者通常没有考虑如何以符合他们意图的方式进行变革。
  以我们的客户凌燕(化名)为例。她是一家工业制造公司的财务总监,和她的领导团队得知董事会决定为公司的专业职能建立一个全球性组织后,感到担忧。过去四年中,他们经历了两次全球重组,有得有失。这些变革需要无休止地向总部报告,并需要工具包和实施措施,而厌倦变化的当地企业认为只有部分工具和实施措施和自己有关。凌燕决定不能再让她的团队经历那种变革了。她应如何以一种不同、可持续的、不那么费力的方式进行变革呢?
  当我们问领导者,他们在决定进行所有重大组织变革时是怎么想的,他们往往很难回答。他们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变革内容上,比如新的组织战略、运营模式或收购整合,而不是如何变革,即他们将采取何种具体方式来进行这些变革。这种缺乏对“怎么做”的关注,带来的主要风险是,用旧的行为方式来实现新目标。
  任何未经质疑且“默认的”变革方法,都可能造成大量繁忙行动,而非真正的系统转变。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找到了构思、设计和实现成功组织变革的最佳方法。
  四种变革方法
  我们的变革方法框架由四种不同的变革方法组成,引导领导者分析各种选择,帮助他们评估目前使用的模型,并做出关于采取最佳方法的决策。这通常需要领导心态和技巧的转变。
  指令式变革:最高管理层制定了一系列严格控制的步骤和方案,自己决定变革的方向(内容)和实现方式(如何),对需要做的事情有严格控制,通过编好的程序引导变革,并且需要全力支持变革。这种方式涉及极少的能力建设,而且沟通是单向的“传输”模式。领导者心态主要是“我可以管理变革。”凌燕感觉这个说法很熟悉。
  自主式变革:虽然高管层对变革方向有明确定义,但实施(包括适应)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会交给地方管理人员。这种方法包含大量启动变革的工具、模板和研讨会,虽然这些活动被密切跟踪,但它们的影响却被忽视了。其中可能有少量能力建设,由工具/计划的提供者领导(如设一个中央计划管理办公室)。主要的领导者心态是“推出足够多的措施,就会有效果”。凌燕读到这里时更加焦虑了。
  掌控式变革:变革方向由最高管理层领导,并在整个组织中以一致的方式进行,领导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高质量参与,并与多个利益相关者对话,以完善计划。在这个明确定义的框架内,最高管理层会让下属自由采取他们认为合适的措施,并支持他们进行重大变革能力建设。这个模式会建立正式和协调的网络来传播学习。主要的领导心态是“我相信我的下属能和我一起解决问题”。考虑到这个选择时,凌燕感到放松:“要是能这么做就好了!”
  突创式变革:领导者有一个指导意图和大致方向,但在这个宽泛的框架内,只有少数“硬规则”管理着参与变革者的行动。领导者不会制定一个固定的宏伟计划,而是将行动集中在几个热点上,留出空间进行实验,并从快速反馈循环中学习。变革是循序渐进的,领导者要对环境的动态变化保持警觉和反应。主要的领导者心态是“我只能为变革创造条件”。凌燕认为,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可能会牺牲她的税务部门的技术复杂性,至少目前是这样。
  在过去二十年的四轮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成功大的规模变革中,最常见的两种变革方法是掌控式和突创式。掌控式尤其会被用在成功的长期变革中,突创式则是在快速变革中。相反,指令式和自主式变革在复杂变革的低成功案例中最常见,其中自主式在所有情况下都与改变结果成负相关。这些简单的方法虽然在我们的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但在当今充满变化、相互关联的世界却行不通。
  以下是推进与成功最相关的两种实施模式的实践。
  掌控式变革的实践
  了解四种变革方式后,凌燕开始考虑尝试掌控式变革,并努力获得董事会的支持:
  “出于我的个人经验,我发现很难创造出不同思维的空间。我也感到自己有责任密切领导我的员工,包容他们的焦虑,来保证我们能够在变革中做得更好。我向董事会成员表达了我的担忧,并同意只要满足广泛的组织原则和商业利益,他们就会支持一种不同的变革方法。”
  以下是凌燕的实践方式:
  1、指出之前大规模变革的困难之处,并有意识地与她的团队就改变达成一致。凌燕说出了自己的疑虑,让团队也敞开了心扉。凌燕告诉我们,这种坦率帮助他们开始形成一种策略:“我们注意到,以前只关注全球项目管理办公室告诉我们的事情时,我们已经停止了与受影响最大的人沟通。必须改变这种情况。”
  2、然后,她的团队利用设计思维,投入大量资源来发掘和理解利益相关者和相关联系。利益相关者想要什么,他们希望以何种方式实现?他们可以怎样分担这个复杂项目的工作量?“就像董事会信任我的新方式一样,我们也在信任其他人。这是一个启示,它使我们能够决定在哪投入精力,不在哪投入精力。”更深入的了解促使她的团队采取了进一步的新行动。
  3、然后,他们将大量投资投入到包括深入沟通等专门的变革能力建设计划中。在系统问题刚出现时,就发现并进行处理。他们还研究了支持或阻碍变革的潜在力量,例如,公司的税务部门现在可能不得不为变革付出代价。
  4、他们放松了控制,创造了一个学习的场所。在之前的指令式变革中,他们花费了过多时间来监控和管理项目,而没有关注正在发生的学习过程。这种方法得到的反馈是“没有人倾听我们的想法”,“左手不知道右手在做什么”——换句话说,人们觉得被忽视了。现在,通过将利益相关者包括在内,他们建立了正式的学习体系,定期反馈需要调整的内容,有效地将改变下达到职能部门。
  这些基本的改变造成了很大影响。虽然变革方案和重组是由高层制定的,但人们会更有参与感和归属感。关于如何使这种模式发挥作用的创意,从各方涌来。项目得以交付,因为领导者相信员工能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突创式变革的实践
  我们的另一家慈善机构客户,在新冠疫情期间关闭了实体零售店,导致主要收入来源下降了47%。疫情前,这些商店是按照一套标准的业务原则进行分区管理的。一切即将发生改变。在一次重要的董事会议上,他们同意了使用志愿者资源。以下是慈善机构负责人朱利安(化名)采用突创式变革的方法:
  1、朱利安设定了一个在整个系统统一的大致意图:这个案例中,阻止收入下降成为首要任务。突创式变革需要一个一致的“成熟问题”,但解决方案并不是预先确定的(比如凌燕的情况那样)。
  2、是时候试验一下,借助与组织合作的成千上万志愿者的热情和精力了。朱利安的董事会特别同意他们必须创造一个高度信任的环境,依靠志愿者经营零售的经验,并听取他们的想法。
  3、突创式变革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所以他们同意应该有一套最低限度的原则,即“硬规则”。在这些原则下,实体零售产品可以相对调整:1)不设新的财务或合同义务;2)零售空间可以用于任何有助于产生收入的项目;3)项目团队会将学习成果发布到全国知识共享平台上。
  4、朱利安为联系和快速反馈循环创造了条件。以前,技术可以支持地区组织的志愿者进行全国层面的合作。这个网络为零售系统的整体运作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在最初的征集创意论坛后,围绕如何阻止收入下降的想法,开始形成了小型网络。“太神奇了,”朱利安说,“感觉好像我们已经解锁并释放了一股巨大的能量,一切皆有可能。”
  5、朱利安参与到外围工作,并允许差异化想法。没有正式的管理控制,但遵循“硬规则”,零售商店现在正在根据适用于特定区域的想法,进行尝试和测试。出现了针对城市和农村环境的不同想法,并得到了证明。志愿者还为人们创造了安全的空间,让他们来认识和了解慈善机构,从而建立长期的捐赠关系。
  朱利安完美总结了这种变革的方法:“我们只能创造空间,允许改变的发生,其余都取决于其他人。”
  如何实施变革
  以下是领导者在自己组织中的实践:
  首先要确定变革意图。总的来说,变革会产生什么?变革会有多复杂?要考虑变革的规模、时间范围、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和组织领域的影响,以及需要改变的变量的数量。诊断当前和过去的方法,以及现在可能需要什么。
  回到变革意图。如果你的变革需要在基本信念和在工作新方式上进行深刻转变,那么掌控式和突创式相结合的变革方法,最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你的变革方式和现在最需要的方法间存在差距,可以调查一下需要调整的基本领导心态。
  将你对变革方法的有意决定,清晰统一地传达给组织。你计划的变革方式和变革内容同样重要。实施变革时,要从组织获得反馈,以保持你和团队间的坦诚。问问自己:“我们现在的变革方式真的不同了吗?”保持好奇心。
  你不仅要了解这些变革方法,更要在组织内广泛建立起对变革的了解和相关能力。
  成为一个成功的变革领导者的第一步,是意识到可以选择的变革实施方法。然后,谨慎并有意识地选择要采用的方法,并在整个实现过程中始终坚持该选择。
黛博拉·罗兰是《持续变革:有效的领导力》(Sustaining Change: Leadership That Works)、《依然在行动:如何领导有意识的变革》(Still Moving: How to Lead Mindful Change)等书籍合著作者。她亲自领导了壳牌(Shell)、古驰集团(Gucci Group)、英国广播公司(BBC Worldwide)和百事(PepsiCo)的变革,并在该领域开创了原创研究,论文被2016年管理学院和2019年欧洲管理学院接受,被Thinkers50雷达名单在2017年评为改变商业世界的一代管理思想大师之一,并被列入了2021年人力资源最具影响力思想者名单。
迈克尔·索雷是一名认证会计师、心理治疗师、高管心理教练和教练主管,他整合了所有模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方法。结合在经营损益账户,和开发结合“硬”管理和“软”管理方法方面的丰富经验,他在全球很多希望产生新变革视角的不同组织担任非执行董事和顾问。
妮可·布劳克曼专注于帮助组织和个人为成功的突创式变革创造条件。作为一名高管和顾问,她致力于在能源、工程、金融服务、媒体和非营利组织等不同行业,实现大规模复杂变革。
 
信息化建设
 
联合国工发组织宣布将成立全球工业和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
 
  据报道,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发组织)6月15日宣布,将于今年7月与华为公司等国际企业共同成立全球工业和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致力于构建共同协作、知识共享的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与制造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当天在匈牙利费涅什利特凯举行的欧洲智慧铁路枢纽数字化转型论坛上,工发组织副总干事兼执行干事邹刺勇发表视频致辞说,全球工业和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将于7月正式启动,该联盟旨在推动工业和制造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制定和推广人工智能在工业和制造领域的伦理规范,为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针对人工智能的政策建议。
  工发组织工业发展官员法鲁赫·阿利姆贾诺夫在论坛上说,全球工业和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将致力于让更多人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对提高工业和经济活动的竞争力、效率和包容性所起的作用,华为公司为建立该联盟提供了大力支持。
  华为东北欧副总裁拉多斯瓦夫·肯齐亚表示,华为公司将利用自身技术、研发能力和经验确保人工智能将造福人类。
 
企业信息员园地
 
应用信息化管理功能理顺工业品牌治理
 
  特约信息员:王协忠
  长期以来,企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市场上单打独斗做品牌,缺乏政策引导和支持。特别是涉及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管理不到位权利义务关系不清的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现有工业品牌管理服务信息化应用分散且不充分,认证、查询散见于相关门户网站及中介机构网站;品牌产品营销多见于各类(户)电子商务平台;生产经营主体缺乏品牌信息参与渠道,其自建的渠道影响力不够。构建综合功能的品牌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品牌持有者及其活动的相关信息;加强网上互动功能,及时提供便利服务,更重要的是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协会办电子商务平台做品牌产品,对会员很有吸引力。协会平台专做品牌产品,形成特色,会吸引重视品质的消费者群体。协会因有品牌管理行业功能,有助于增强平台卖家的公信力,要比一般电子商务平台的卖家管理更为有效。电子商务将在很大程度上密切协会及其会员与消费者的互动,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电子商务还有利于缓解协会经费来源问题,有利于避免协会走向商业化。为此,品牌行业协会可围绕推进国家品牌战略,构建品牌治理体系,整合信息化应用于品牌工业管理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系统,理顺品牌治理结构。
  一、加强协调,探索新的品牌管理工作机制。
  探索构建品牌工业管理服务体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财政、农业、工商、质检、旅游、供销社、邮政、农机、烟草、发改、商务等部门的工作。可考虑各级政府发改委或工信委牵头建立品牌工业办公室,统筹协调各部门的相关工作。政府主导品牌治理,进一步理清职能,区分行政性和非行政性事务,把非行政性事务分离出去,把一些行政性事务委托给行业协会,利用社会力量加强管理服务。政府负责强制性产品标准制定和管理,自愿标准则可交给行业组织去办,政府负责市场监督管理,
  做好品牌登记基础工作,其他则可将业务梳程环节的任务委托给行业组织承担。工业部门行业管理职能主要在于政策制定和执行,其服务职能可转交给行业组织。可利用政府现有的品牌服务管理转交给行业组织。可利用政府现有的品牌管理服务资源,整合社会上市场上相关资源,组建品牌行业协会。发改委和工信局可作为协会的业务指导单位,指导协会开展工作。
  二、有效参与,逐步实现品牌自我管理和自服务。
  行业组织为品牌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参与平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他们基于自身品牌建设的利益,有很强的参与动力;它们熟悉生产熟悉市场,有很强的管理服务能力;他们组织起来,抱团力量大,摆脱市场单打独斗困境。协会要办成真正的社会组织,真正实现会员自治,从根本上杜绝行业组织的市场行政化倾向。协会是政府与市场的桥梁,反映会员需求,完成政府委托的任务,协助政府做好品牌管理。协会强化品牌持有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第三方特色,增强公信力,相应可弱化各认证机构的第三方角色。重构工业品牌评价认证体系,现有认证机构或可商业化运作,或可转型成为协会的技术部门。
  三、发挥优势,大力加强区域公用工商品牌治理。
  发挥品牌引领区域优势农业发展和质量型增长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加强品牌引导意识,对区域公用品牌进行规划,加强领导,提供政策支持开展品牌建设,发挥龙头工业的作用,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协会持有区域公用品牌所有权,会员有使用权,各自权益可因在品牌建设中的贡献而有所不同。地方公用品牌协会作为多体会员加入全国性品牌行业协会。启动区域公用品牌政策法规调研,及早出台管理规范。目前有的县乡及地级政府制定了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使用办法,可见实体经济主体迫切需要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法规建设工作及早跟进。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