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2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2期

部委决策
 
四部门明确降成本重点工作
 
  6月13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22条举措推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通知指出,要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针对性,完善税费优惠政策,2023年底前,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增值税,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实施5%、10%增值税加计抵减。
  2024年底前,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将减半征收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延续实施至2027年底。
  同时,通知明确,要落实税收、首台(套)保险补偿等支持政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出台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方面,通知指出,要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降低汇率避险成本。
  其中,要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继续增加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加快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继续开展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对创新型、科技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低融资担保成本。
  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通知要求,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加大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反垄断执法力度。
  通知明确,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稳步扩大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深入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大"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力度,推进市场准入准营退出便利化,加快建设更加成熟定型的全国统一经营主体登记管理制度,优化各类经营主体发展环境。
  同时,积极推动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修订,健全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交易规则,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着力破除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外地企业设置的不合理限制和壁垒。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上述举措有利于增强不同所有制企业,尤其是"非国企"的发展信心。
  在降低企业用人成本方面,通知明确,到2024年底前,都将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央行强调全力支持实体经济
 
  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赴上海调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易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易纲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生产活动有序开展,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正在修复。近来月份CPI、PPI环比下降,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供需恢复存在时间差。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有力支持下,国内生产持续加快恢复,农副产品生产稳定、物流渠道畅通,居民"菜篮子""米袋子"供应充足。同时,汽车、家装等大宗消费需求偏弱。二是基数效应明显。去年国际油价一度逼近140美元/桶大关,今年以来已回落至80美元/桶附近,带动我国物价同比涨幅走低;去年3月鲜菜价格受疫情扰动影响反季节上涨,对今年也存在高基数影响。
  易纲强调,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是一个循环过程,我们要系统、辩证地看待分析。随着消费场景恢复,居民消费逐步提升,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8.5%,比上年全年加快8.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支出扩大将转化为企业和劳动者收入,进而又会带动更多的消费。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会比较高(主要是基数效应),CPI下半年有望逐步回升,到12月CPI同比将在1%以上。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今年"两会"确定的预期增长等目标。
  易纲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政策空间充足,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有信心和耐心。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易纲强调,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强化对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薄弱环节以及服务业等有利于稳就业行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融资,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要顺应市场需求,坚持市场驱动,尊重企业自主选择,便利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
 
央行拟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6月9日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发布《办法》的目的在于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的中立性、公允性、专业性和透明性,提升债券市场定价的有效性,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债券收益率曲线等估值作为市场整体收益率水平的参考,对市场定价和发展的影响较大。根据《办法》的起草说明,我国债券估值产品体系目前初步建立,与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估值方法透明度不够、特定时期估值公允性不够、对单一估值依赖度较高等问题,不利于市场对债券真实价值的判断和形成,在市场波动时表现较为明显。
  人民银行结合估值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市场机构的意见起草了《办法》。《办法》共十九条,主要参考了成熟市场经验和结合我国债券市场实践,重点明确估值机构内部治理、估值基本原则、估值方法、信息披露、利益冲突等要求。
  《办法》中的估值业务,是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为提供债券估值和债券收益率曲线而开展的研发、编制、发布等活动;债券估值产品则是指估值机构对外发布的,以债券为编制对象,对市场定价有重要影响且应用广泛的债券估值和债券收益率曲线。《办法》的管理范畴主要包括第三方估值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发布的、对市场定价有重要影响且使用广泛的债券估值和债券收益率曲线。
  根据《办法》,估值机构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具有长期稳定运营的能力、清晰的组织框架和完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拥有可靠的数据来源、科学的估值方法、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务实高效的技术支持,建立有效的利益冲突避免机制等。
  《办法》要求明确估值产品数据源和使用原则。比如,对于市场成交活跃的债券,应当优先选取债券发行、交易或可交易报价数据等市场数据;对于成交不活跃或因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市场价格发生剧烈变动的债券,应充分考虑交易规模、交易目的等多种因素,审慎评估成交和报价价格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优先采用市场参与者认同度高、可靠性高的市场数据。
  《办法》还明确了估值机构的信息披露、内控管理、利益冲突、咨询与投诉等要求,要求估值机构建立估值产品质量监测机制和内部评审机制、利益冲突避免机制、用户对估值产品的反馈机制等。
  其中,利益冲突避免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估值机构及其所属人员不得参与所估值资产的交易,不得与相关市场主体进行不当利益交换或操纵估值;估值产品与其他业务应当相隔离,确保估值业务不受到其他商业行为的不当影响等。《办法》还要求估值机构建立用户对估值产品的反馈机制,接受用户的质询。
 
深交所制定服务国有、民营上市公司两个专项工作方案
 
  近日,深交所研究制定《进一步提升价值创造发现功能 推动提高深市国有上市公司质量专项工作方案》《关于支持民营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稳健发展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促进国企提升价值创造发现功能、民企专注主业提质增效,推动深市上市公司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国企专项方案进一步聚焦促进价值创造和价值发现,以"五条工作主线",全面对接服务深市国有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实现推进加快专业化整合,提升企业内在价值创造,以及促进完善公司治理,增进市场认同与价值发现等"两个具体目标"。一是深化合作对接机制。持续加强与国资国企战略合作,深化与国资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地方政府、国资监管部门建立常态化风险处置工作协同机制。二是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深入重点央企集团、上市公司走访调研,切实回应市场主体关切。三是举办系列交流活动。举办"上市大厅"集体业绩说明会,带动国有上市公司常态化召开业绩说明会;集中开展走进深市央企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深市央企国企座谈会和专题培训、专项培育活动,加强政策传导、市场认同与价值实现。四是夯实规则制度保障。推动并购融资制度市场化改革,完善差异化信息披露机制与ESG信息披露规则,推进党建入章全覆盖,优化独立董事履职环境;引导深市国有上市公司用好用足再融资、并购重组、固定收益、股权激励工具;加快开发深市国企相关系列指数与指数产品,持续完善价格发现促进机制。五是做好典型示范推广。推广典型做法、成功经验、改革效果,充分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国企深化改革、公司治理等专项研究,发挥学术领域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强对优质国企的宣传引导,切实提升国企影响力。
  民企专项工作方案以服务为主线,围绕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厚植聚焦主业发展氛围、健全高质量发展制度保障、强化公司监管引领性、推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制定了16项具体工作举措,主要包括:一是真招实策切实回应公司关切。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收集公司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核心诉求,及时分析研究、分类施策,切实回应公司关切;围绕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创享荟"等活动;充分利用"成长通""科融通"等平台,为公司提供产业链投融资对接服务和发展资源支持;举办民营上市公司专场集体业绩说明会,开展"走进深市民营上市公司"系列投资者交流活动,增强价值发现和价值认同。二是营造公司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推动优化股权激励、融资并购等基础制度,对符合分类审核条件的项目予以快速审核,鼓励支持公司用好资本市场工具;持续推动民营上市公司发行各类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研究开发深市民企相关指数与ETF产品,加大创新产品供给;总结优质民企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实践,制定相关信息披露指引,引导更多深市民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三是督促公司聚焦主业规范发展。优化自律监管规则体系,落实独立董事制度改革方案,强化"关键少数"培训,提升公司治理内生动力;对存在阶段性困难风险公司实施"一司一策",探索推动公司走出经营发展困境方案;引导头部公司提升信息披露与融资并购质量,发挥好"头雁效应";加强对聚焦主业发展成效、经验做法、典型案例的宣传,在全市场形成支持民营企业聚焦主业稳健发展的普遍共识。
 
深交所发布可转债退市整理期交易安排
 
  据悉,为了明确上市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退市整理期间的交易安排,6月9日,深交所发布可转债退市整理期间的交易安排通知。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知明确,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次日起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
  通知显示,上市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可转债同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十五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间,可转债证券简称后冠以"退"标识。
  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开盘集合匹配期间的有效申报价格范围为即时行情显示的前收盘价的900%以内,连续匹配、盘中临时停牌、收盘集合匹配期间的有效申报价格范围为匹配成交最近成交价的上下10%,收盘集合匹配在有效申报价格范围内进行撮合。
  临停方面,深交所明确,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匹配成交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深交所实施盘中临时停牌:盘中交易价格较当日开盘价格首次上涨或者下跌达到或超过30%的;盘中交易价格较当日开盘价格首次上涨或者下跌达到或超过60%的;中国证监会或者深交所认定的其他情形。单次盘中临时停牌时间为10分钟。停牌期间,可以申报,也可以撤销申报。盘中临时停牌的具体时间以深交所公告为准,临时停牌时间跨越14时57分的,于当日14时57分复牌,并对已接受的申报进行复牌集合匹配,再进行收盘集合匹配。
  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协商成交申报价格不得高于该可转债当日匹配成交实时成交均价的120%和已成交最高价的孰低值,且不得低于该可转债当日匹配成交实时成交均价的80%和已成交最低价的孰高值。进入退市整理期次日起,协商成交申报价格在当日涨跌幅限制价格范围内确定。
  可转债退市整理期间,深交所公布其当日买入、卖出金额最大的五家会员证券营业部或交易单元的名称及其各自的买入、卖出金额。
 
转融通新规发布
 
  据悉,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6月9日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转融通业务规则(试行)》。
  本次修订后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转融通业务规则(试行)》自2023年6月13日起施行。中证金融公司2023年2月17日发布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转融通业务规则(试行)》同时废止。
  本次《业务规则》修订,不改变原有章节结构,仅聚焦转融资市场化改革内容做适应性修订。修订后总条款由92条调整为98条。
  主要内容如下:
  (一)明确转融资交易的类型。取消"固定期限、固定费率"的交易方式,采用"灵活期限、竞价费率"的交易方式,转融资交易的类型明确为竞价申报、再借申报和其他申报。竞价交易仅在竞价日进行,一般交易日可以申请再借。
  (二)新增转融资竞价申报相关内容。一是明确转融资竞价交易时间,为每个竞价日9:30至11:30,区别于与一般交易日申报时间9:30至11:30、13:00至15:00。二是取消转融资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五个期限档次,明确转融资期限不超过182天。三是明确中证金融按照1-28天、29-91天、92-182天期限区间确定并调整转融资费率上下限。四是明确证券公司可以在1-182天范围内自主选择期限,在1-28天、29-91天、92-182天期限区间对应的费率上下限间自主申报费率,根据需要自主确定使用资金的金额。
  (三)修订转融资成交规则。按照证券公司竞价申报总额与中证金融拟出借资金总额的情况,明确各证券公司竞价成交金额的确定方式:一是证券公司竞价申报总额不超过中证金融拟出借资金总额的,全额成交;二是证券公司竞价申报总额超过中证金融拟出借资金总额的,按申报费率由高到低依次成交,直至剩余可供出借资金不能全额满足某一费率对应的申报金额时,按申报金额比例分配成交。同时,明确竞价成交费率的确定原则为:同一期限转融资成交费率,按该期限已成交转融资最低申报费率确定。
  (四)新增转融资再借申报的时间和条件。92-182天期限转融资到期的,证券公司可以在本期限区间(即92-182天)内,于归还日当日申请再借,再借金额不超过原转融资金额。再借费率根据最近的竞价成交结果或费率下限确定。
  (五)新增提前了结相关规定。新增证券公司转融资提前了结有关条款,明确证券公司依据合同约定,可以自主申请提前了结转融资,提前了结转融资应归还本金并支付一定费用。费用按合同约定重新计算。
  (六)优化保证金缴存有关规定。中证金融将报单前提交保证金优化为竞价成交后提交保证金,证券公司可以根据竞价成交结果缴纳保证金,若保证金比例或者现金占应缴保证金的比例不符合中证金融规定且未及时补足的,中证金融不再向证券公司划付相应的转融资成交资金,并按证券公司违约处理。
  (七)适应性完善信息披露的内容。中证金融公开披露的转融资信息由"前一交易日转融资各期限档次的成交金额",调整为"前一交易日转融资成交金额",转融资成交金额包括竞价日竞价成交金额、一般交易日再借成交金额等相关信息。
  (八)其他适应性修订
  一是因风险防控的需要,中证金融依据合同约定,可以在证券公司发生重大风险时,要求提前了结转融资、转融券交易。二是明确中证金融可以采用市场化方式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三是其他适应性文字表述调整。
 
上市公司信披考核迎修订
 
  据悉,沪深交易所近日修订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有关信息披露工作考核的指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为使考核结果更好反映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质量和审查情况,拟将考核期间定为上年7月1日至当年6月30日,并将考核内容分为规范性及有效性两个递进层次,考核维度更加立体化,综合反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另外,结合日常监管面临的新形势和需解决的新问题,沪深交易所本次修订首先将考核基准分调整为80分,90分(含)以上的为A;80(含)~90分的为B;60分(含)~80分的为C;60分以下的为D,并新增部分加减分项目。
  信息披露考核的加减分项目是反映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加分项引导公司常态化召开业绩说明会、针对性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参与共建良好市场生态,以及鼓励上市公司创新信息披露形式,帮助投资者更简明、直观了解上市公司。同时,对于上市公司部分信息披露违规情节虽未达到纪律处分标准,但可能对股票交易造成影响,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形,通过扣分项强化监管。
  例如,深市方面,上市公司通过互动易平台、官网、公众号或其他方式迎合市场热点或者与市场热点不当关联,故意夸大相关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研发、销售、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不当影响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价格等行为,最高可扣6分。
  需要说明的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不代表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任何判断,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事项出具持续监管意见时,将参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
  本次修订加大了负面清单的否决力度,并新增部分负面情形,通过负面清单对触及相关情形公司的考核结果实行"一票否决"。
  例如,修订考虑到非标审计意见及立案稽查事项对上市公司前期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的影响,将年报审计报告及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情况、处于立案稽查阶段公司定为考核不高于C。
  "考核期内被本所公开谴责或累计两次以上(含)通报批评" 、"公司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等严重负面情形,将被考核为D。
  与此同时,修订也通过强化信息披露考核结果应用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规范发展意识和动力。
例如,加大对A类公司的服务支持力度,与注册制下相关审核机制衔接,明确对于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审核可依据相关规定减少问询轮次或不问询;强化合规督导,明确考核为D的公司原则上不开通信息披露直通车,要求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参加合规培训,推动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交易商协会拟强化债券发行管理
 
  据悉,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交易商协会”)近期向各市场成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业务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称,近期发现部分债券存在发行定价不审慎、低价包销换取市场份额、未遵循市场化原则确定利率区间等发行业务不规范情形。为进一步提升债券发行规范性水平,严格市场纪律,防止定价不审慎等行为,交易商协会在现有发行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操作规范,以加强发行业务自律管理,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发行人规范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到,发行人应主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不得有通过综合业务合作等方式干扰发行定价、违背市场化原则指定发行利率(价格)等情形。发行人应当按照市场化原则,合理设置承销机构比选评分指标,比选评分指标、承销费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发行利率(价格)挂钩。
  对于承销机构的内控要求,《征求意见稿》表示,承销机构应对债券承揽承做、发行销售、投资交易、同业业务、存贷款(如有)等业务之间进行有效隔离,防止债券承销业务和其它业务之间的利益冲突,确保债券承销业务独立运行。
  在申购过程的透明度方面,《征求意见稿》表示,簿记管理人应准确、及时向发行人、承销团成员披露簿记过程中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边际利率、总投标规模等。承销团成员应准确、及时向投资者共享接收到的簿记过程信息。簿记管理人应当切实保障簿记建档各参与方公平参与簿记建档业务;不得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意向不同机构区别提供簿记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不得提供虚假信息等诱导、误导投资者。
  《征求意见稿》还对包销业务进行了规范。承销机构开展余额包销应当报价公允、程序合规,并严格按照发行文件披露的方式确定余额包销利率。余额包销规模不得挤占有效申购投资者认购规模,余额包销申购利率不得低于投资者有效申购利率上限。此外,余额包销应在规定的簿记申购时间结束后开展。对于簿记申购结束后,投资者有效认购规模未达到当期债券发行规模的,主承销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自律规则及承销协议约定开展余额包销。最后,承销机构应对自身包销账户、一般自营账户进行明确区分,建立隔离制度,完善包销账户投资、交易、核算等管理规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征求意见稿》对簿记管理人、发行人、承销商、投资者等各相关方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对发行人“合理设置承销机构比选评分指标”的要求,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发行人与承销机构间的不正当利益输送;对承销机构设置的内控要求,有助于保障债券承销业务的独立运行,减少与其他业务的潜在利益冲突;鼓励主承销商为承销债券做市,有助于提升债券二级市场流动性;对申购透明度、包销业务等的要求、规范,进一步保障了投资者权益。
  事实上,今年以来,交易商协会已多次对多家金融机构启动自律调查。例如,5月31日,因7家金融机构在相关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和交易环节涉嫌存在违规行为,交易商协会对其启动自律调查;5月11日,对某国有大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涉嫌违规行为开展自律调查;5月9日,针对两家银行金融债券发行涉嫌违规行为、承销业务涉嫌违规行为已开展自律调查;4月4日,因某国有大行主承销的多期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定价严重偏离市场合理水平,干扰了市场秩序,交易商协会对其启动自律调查。
  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征求意见稿》有利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业务的规范化,加强市场纪律,对同质化恶性价格竞争进行有效约束,有望防范债券发行定价不审慎、低价抢占市场份额和利率区间确定不当等问题。
在陈雳看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业务的规范,是加强金融监管、助力金融市场走向规范化的重要一步,随着监管趋严、制度完善,金融市场的不规范情形将越来越少。
 
公募投顾拟定新规
 
  据悉,证监会6月9日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深化投资端改革,培育资本市场买方中介队伍。
  证监会表示,2019年10月,证监会启动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从试点开展情况看,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运行平稳,业务适配性和发展前景获得了市场各方的总体认可与支持,试点达到了预期目的,已基本具备转常规条件。市场机构和投资者普遍认为,推动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转常规,有利于培育专业买方中介力量,改善投资者服务和回报,优化资本市场资金结构,促进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有序推进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证监会起草了《管理规定》,意在进一步完善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法规体系,明确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具体规范和监管细则,为此项业务长期、规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沿用试点期间对"投资"活动的规范原则,加强对投资环节的监管,进一步明确对管理型业务的管控,优化投资分散度等监管要求,对于单个客户持有单只基金不超过其委托资产的20%,个别类型基金除外;对于单个基金投资顾问机构,所有管理型客户配置单只基金不得超过该基金总份额的50%,货币市场基金、开放式债券基金不超过20%,同时要求管理人做好监测监控和流动性管理,在比例接近上限时,告知基金投资顾问机构。
  二是强化对"顾问"服务的监管,督促引导行业坚守"顾问"服务本源,持续丰富服务内涵,加强投资者适当性和服务匹配管理,规范宣传推介行为,强化信义义务落实和利益冲突防范,着重强调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应当根据客户情况匹配服务,在了解客户情况前,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策略,在实施匹配前,不得展示历史业绩。
  三是针对新问题、新情况补齐监管短板,促进业务合规有序开展。例如,加强对投资顾问机构之间及投资顾问与基金销售机构等其他机构合作展业的规范管理,明确对投资顾问机构配置公募基金之外的其他产品的规范性要求,豁免基金经理以外的基金从业人员投资本公司基金时锁定期的要求,服务居民养老金融需求。引导基金投资顾问业务服务于满足居民多样化养老需要,包括要求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全面了解客户养老需求,运用资金规划、资产配置、基金研究能力,提供科学、稳健、长期的专业服务。支持基金投资顾问机构根据投资者不同资金的投资目标和期限实施服务匹配。此外,考虑到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尚处于试点起步阶段,拟待将来个人养老金制度相对成熟定型后再适时引入基金投资顾问。
  截至2023年3月底,共有60家机构纳入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
 
中证协发布券商经纪业务细则
 
  6月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实施细则》《证券公司客户资金账户管理规则》等两项自律规则及《证券公司客户账户开户协议必备条款》《证券交易委托代理协议必备条款》配套文件。
  《实施细则》围绕证券经纪业务内涵,进一步明确并细化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职责,督促证券公司严格履行投资者管理职责、营销管理职责、合规管理职责、稽核审计职责,加强证券公司自律管理。
  具体来看,《实施细则》细化投资者身份识别要求。明确证券公司要求投资者办理信息变更手续的合理期限,为行业提供统一标准。强调账户实名制要求,并细化强化身份识别可以采取的措施,细化证券公司应当重新识别投资者身份的情形,明确大额资金划转的金额标准参照反洗钱主管部门制定的大额交易报告相关标准,证券公司需按照账户实名制要求为投资者分别开立资金账户、证券账户,保证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的基本信息一致。同时要对投资者资金账户、证券账户使用情况进行监测,持续关注投资者账户实名制情况,发现不符合中证协、中国结算账户管理规则的,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及证券交易委托代理协议的约定采取限制、暂停、终止提供证券交易服务等措施。
  在投资者身份识别方面,证券公司需要建立健全投资者身份识别机制,切实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并通过开户协议、证券交易委托代理协议等提醒投资者如实向证券公司提供信息。特别是对机构投资者、资金账户及证券账户内金融资产(不包括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融入的资金和证券)首次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强化身份识别。证券公司可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措施强化身份识别,并做好留痕工作,包括通过电话回访、面见等方式与投资者进一步沟通;实地调查走访;要求投资者补充提供证明材料;按照账户实名制、反洗钱等有关规定采取的其他措施等。
  《实施细则》还规定投资者未在合理期限内履行信息变更手续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投资者非实名使用账户、重新识别投资者身份过程中投资者不配合证券公司工作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可以采取的后续措施。考虑证券公司客户总量、客户对回访工作体验等实际情况,《实施细则》列举了不同种类回访方式,并规定了证券公司每年的回访比例,即每年回访比例不得低于上年末客户总数的10%。新增相关交易权限回访的范围为新增证券交易场所设定准入条件的各类证券交易权限。明确证券公司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投资者回访的,应强化对第三方机构的管理。
  《实施细则》还强化了证券公司营销活动统一管理,明确证券公司应当制定营销管理制度,规定营销活动审核要求。允许证券公司开展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活动过程中可以向投资者提供的其他证券业务性质服务的范围,包括市场资讯、投资者教育服务等。进一步强调不得实施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在互联网投放广告展业行为方面,《实施细则》细化证券公司通过第三方载体投放广告的具体要求,强调证券公司应当与第三方载体签署协议,通过协议约束合作第三方载体的行为,督促其配合证券公司做好营销行为管控。证券公司选择新闻媒体、互联网信息平台等第三方载体投放广告的,应当与第三方载体签署协议。协议中应当明确约定,第三方载体仅可发布经过证券公司审核的材料,且不得以个人名义或第三方载体名义宣传证券公司业务、代证券公司招揽、服务投资者。
  另外,《资金账户管理规则》明确资金账户定义,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客户资金账户的开立和持续管理,要求证券公司严格落实账户实名制责任、履行反洗钱义务、尊重客户本人意愿,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证券公司以服务为导向、以维护投资者利益为中心,持续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投资规模和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在互联网技术普及下,证券公司的客户账户规模和相关业务场景不断扩展。"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系列自律管理文件的发布,有助于指导证券公司全面落实《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引导证券公司规范开展证券经纪业务,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良好秩序。
  国泰君安证券总裁王松表示,《实施细则》作为《管理办法》的配套规则,围绕证券经纪业务内涵,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职责,督促证券公司严格履行投资者管理职责、营销管理职责、合规管理职责、稽核审计职责,加强证券公司自律管理。
 
团体人身险监管酝酿调整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险部在业内下发了《关于规范团体人身保险业务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拟规范保险公司团体人身保险业务的经营行为。
  据了解,当前,团体人身保险业务现行监管依据主要是原中国保监会2015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团体保险健康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8年来,团体保险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相关监管规定显然也需要与时俱进。
  此次意见稿将团体人身保险定义为,指特定团体作为投保人为团体成员投保,由保险公司以一份保险合同提供保险保障的人身保险。特定团体是指具有共同风险特征,且不以购买保险为目的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相较上述2015年版通知规定的"团体保险的被保险人在合同签发时不得少于3人,特定团体成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可以作为被保险人",此次意见稿进一步明确,在保险合同签发时团体成员不得少于3人;团体成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可以作为团体人身保险被保险人。
  总体而言,意见稿加强了对保险公司经营基本条件、承保管理、理赔管理、数字化转型、防范商业贿赂、精算定价等环节的全流程监管,同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保证被保险人的知情权、同意权。
  例如,意见稿明确,保险公司开展团体人身保险业务,应当依法取得业务经营许可,具备专业的业务人员、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保险利益方面,特定团体投保团体人身保险,应当对被保险人具有法律上认可的保险利益。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团体人身保险合同,须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
  防范商业贿赂方面,意见稿要求保险公司应加强内控管理,不得向中介机构、投保人工作人员等支付合作协议约定之外的佣金或其他形式的利益。
  定价方面,意见稿要求保险公司应基于风险情况,按照一般精算原理,采用公平、合理的定价假设,审慎确定团体人身保险产品的条款和费率。
  意见稿表示,鼓励保险公司发挥保险保障功能,通过团体人身保险业务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各类组织等团体提供养老、健康、意外等保险保障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保险需求。
  严禁团购等八类行为
  相较现行规定,意见稿新增了业务回溯条款,要求保险公司对上一年度保险期间不超过1年的团体人身保险业务赔付率进行回溯。在回溯中发现以下问题的,需说明实际经营结果与预期出现重大偏差的原因,并及时将相关产品的费率调整至合理水平:一是团体意外险上一保单年度再保后综合赔付率低于50%的;二是团体健康险、团体寿险上一保单年度再保后综合赔付率高于150%的;三是团体健康险和团体寿险在过去3个保单年度再保后综合赔付率连续超过100%的。
  根据要求,保险公司在年度产品总结报告中,应对上一年度保险期间不超过1年的团体人身保险产品的变更情况及业务回溯进行专题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意见稿还对团体人身保险业务设立了负面清单。意见稿明确,保险公司开展团体人身保险业务活动,不得存在以下行为:(一)为以购买保险为目的组织起来的团体承保团体人身保险;(二)侵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合法权益;(三)未按要求记录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信息;(四)给予或者承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五)未获得投保人授权,擅自访问、泄露、篡改投保人信息或扩大投保人信息使用范围;(六)通过虚构经济事项、挂靠中介业务等方式违规套取费用;(七)未按要求进行产品备案和回溯;(八)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其他行为。
  这意味着,团购保险的行为将被禁止在团险业务之外。
  另据意见稿,相互保险组织开展团体人身保险业务也适用本通知。对于在特定场景或特定场所下形成的具有相似风险特征、不以购买保险为目的的人群(不少于3人),经被保险人同意,可由特定场景或特定场所相关的团体组织为其投保团体人身保险。
 
三部门将重点整治16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行为
 
  据悉,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3年度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自查自纠和抽查检查工作,此项工作开展时间为2023年全年,通过深入开展自查抽查工作,坚决制止和查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违法违规收费,全面引导和规范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合法合理收费,积极鼓励和推动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主动减免涉企收费,不断强化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勤俭办会意识,持续提升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服务企业能力,为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和持续向好积极贡献力量。
  通知指出,此次自查抽查重点包括强制或变相强制入会并收取会费等16项。具体包括:1.强制或变相强制入会并收取会费;2.只收取会费不提供服务,或者对会费所包含的基本服务项目重复收取费用;3.利用分支(代表)机构重复收取会费;4.采取"收费返成"等方式吸收会员、收取会费;5.利用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委托授权事项或者其他行政影响力违规收费;6.通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收费;7.通过职业资格认定违规收费;8.强制或诱导企业参加会议、培训、展览、考核评比、表彰、出国考察等各类收费活动;9.强制市场主体提供赞助、捐赠、订购有关产品或刊物;10.以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名义收取或变相收取管理费、赞助费;11.以担任理事、常务理事、负责人为名向会员收取除会费以外的其他费用;12.会费标准未按规定程序制定或修改;13.具有一定垄断性和强制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未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的通知》(国办发〔2020〕21号)要求进行调整和规范;14.实行市场调节价格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不合理;15.收费未纳入单位法定账户统一管理和核算,将收费转移到所举办企业或关联企业;16.其他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行为。
  通知强调,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要对照自查抽查重点,对自身及各分支(代表)机构自2023年1月1日以来的所有收费项目(包括收取会费、经营服务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接受捐赠等)全面开展自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形成2023年度收费自查自纠工作台账。同时,要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力所能及地减免涉企收费,积极推动本行业、本领域内的金融机构、自然垄断企业和平台型企业等具有优势地位的会员单位主动向其他市场主体合理让利,着力帮助会员企业争取税费减退、社保费缓缴、贷款延期、房屋租金减免、稳岗支持、金融支持等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措施。
  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将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投诉举报线索和"双随机、一公开"原则,抽取部分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开展收费抽查检查。对于存在弄虚作假、瞒报漏报、整改不到位等情形的,将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惩戒、公开曝光、年检降档、评估降级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处理处罚力度;对于收费合理规范、降费力度较大、减轻企业负担效果明显的行业协会商会,将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大正面宣传和表扬激励力度。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案出炉
 
  6月13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已有21个城市被列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63家企业被列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经过两年多建设,全国已培育5247家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
  《实施方案》围绕"赋能"和"提升",提出了5方面19条政策措施。
  在赋能方面,《实施方案》主要通过"试点、政策、资金"3个抓手,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介绍,按照《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国家发改委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前期,国家发改委请各地认真总结了第一批试点城市的成效、经验和问题,结合最近的几次调研发现,一个城市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在于职教的体量有多大、专业有多全,而关键在于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得紧不紧,是否形成了良性互动。有的城市职业院校学生数量多、专业包罗万象,但是人才培养不精准、不聚焦,培养再多人,都难以发挥出支撑作用,教育和产业还是"两张皮"。
  他说,确定第二批试点城市,要更注重教育和产业的适配性,这是最重要的遴选标准。也就是说,一个城市职业教育体系不一定那么大、那么多、那么全,但是职业教育的总量、结构、质量,一定要与当地产业需求相匹配,二者要相互交融、互为支撑,真正做到有机融合、良性互动。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要指导有关地方进一步聚焦,将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把那些教育与产业适配度高、融合度深、支撑性强的地方,纳入第二批试点城市。
  在提升方面,《实施方案》聚焦难点堵点问题,通过针对性政策措施和务实工作举措,力争实现"三个提升",即提升专业体系,提升实训水平,提升融合深度。
  在提升专业体系方面,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刘明介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调研中他们发现,有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专业链对产业链没有形成有效支撑。对此,《实施方案》旗帜鲜明提出"一优先一加快一改造一撤并"。
  具体来说,优先,是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是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是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是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主要目的是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办、国办去年12月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本次印发的《实施方案》等都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出明确要求。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企之间人员合理流动,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推动实践中心服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围绕职业教育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以产教融合为重要抓手,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有序推进相关工作,推动《实施方案》落到实处,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我国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出炉
 
  6月15日,农业农村部在山东青岛召开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会上发布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
  该《规划》是由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的。
  《规划》坚持以稳产保供和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消费需求为目标,以优化现代设施农业布局、适度扩大规模、升级改造老旧设施为重点,以提高光热水土等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要素投入产出率为核心,以强化技术装备升级和现代科技支撑为关键,持续提升现代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构建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为拓展食物来源、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包括1个总体规划、4个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等4方面重点任务;部署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戈壁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建设、现代设施集约化育苗(秧)建设、高效节地设施畜牧建设、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冷链物流和烘干设施建设等6大工程;明确提出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指导服务、主体培育、宣传引导等5方面保障措施,对未来一个时期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规划》提出,到2030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设施蔬菜产量占比提高到40%,畜牧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3%,设施渔业养殖水产品产量占比达到60%,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与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70%,建成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全国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
  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各有关部门以《规划》为指导,加强政策支持保障,推动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优化完善发展环境,加快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此次召开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明确,各地要强化政策支持引导,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专项债券、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在推进会上,10家金融机构与18家设施农业企业签署了授信协议。专家认为,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有助于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政策要闻
 
▲国家发改委将推出更大力度引资政策
 
  据悉,国新办6月14日下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在会上表示,推出更大力度引资政策,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将研究出台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外资企业务实合作。
  同时,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我们将在评估近几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效果基础上,深入了解地方、外资企业等方面扩大外资市场准入的诉求,研究缩减海南自由贸易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措施。"袁达说。
  另外,进一步做好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袁达说,将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和地方招商引资提供平台,健全外资企业直接联系点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为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提供便利。
  今年1月1日,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正式施行,新增了239条鼓励条目,新增条目达到历年来新高,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领域进一步扩大。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抓紧签约落地外资项目,前4个月,我国新设立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1.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94.6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2.8%。
  "这些项目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袁达说。
 
▲海关总署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6条
 
  6月12日,海关总署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16条,进一步促进进出口物流畅通,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促进企业减负增效,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从内容上看,16条可以概括为"4个促进":
  一是促进进出口物流畅通。扩大"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联动接卸"等便利化措施试点范围,保障属地查检鲜活易腐商品绿色通道畅通运行,优化高新技术设备监管查验流程,加快重要农产品检疫准入,对进口原油实施快检快放,加快进口煤炭、水泥等大宗资源商品检验放行,持续提升跨境物流效率。这些措施就一个目的,就是让货物快进快出。
  二是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拓展更多便利功能和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口岸开展"智慧口岸"建设试点,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服务自由贸易协定更好发挥效能,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三是促进企业减负增效。减负方面,进一步便利企业出口退税办理;进一步扩大主动披露政策适用范围,为企业提供容错纠错、守法便利通道。增效方面,加大"专精特新"企业信用培育力度;继续扩大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范围,推动AEO企业在境内外享受通关便利;做好技术性贸易措施咨询服务工作,积极帮扶企业应对不合理贸易壁垒;强化自主品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加强重点商品进出口监测,为企业做好数字化统计服务。
  四是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政策、拓展功能、简化手续、优化服务;创新海关监管机制,推动加工贸易提档升级;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有序开展跨境电商海关监管综合改革,推动跨境电商健康发展;拓展保税维修业务范围,支持保税维修新业态持续发展。
  为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下一步,海关总署将从三个方面着力抓好16条落实落地。一是要求全国海关对16条因地制宜出台细化的配套举措,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强化政策措施协同效应。二是巩固深化"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服务,深入企业送政策、听意见、解难题,加强政策措施宣传,有针对性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三是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反馈,要求全国海关第一时间反馈落实中的重要情况,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工信部开展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工作
 
  6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完善标准、质量和竞争规制,激励企业向卓越质量攀升,发挥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作用,提升质量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品牌培育和评价,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通知要求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支持链主企业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共同加强供应链质量管控,沿产业链传递质量要求,实施质量一致性管控。支持企业牵头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技术攻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质量实验室,强化对产品质量控制程度的考核,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质量分析和改进,优化产品和工艺设计。
  通知并要求加强组织策划。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制定年度计划,加强系统谋划和督促落实。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在产业对接、资源协调、专家智库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质量提升、品牌建设提供优质专业服务。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为盲盒经营划出红线,推动盲盒经营者加强合规治理。
  近年来,盲盒相关产品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青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盲盒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虚假宣传、"三无"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也逐渐凸显。为规范盲盒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指引》具体从四个方面予以规范:
  制定负面销售清单。对于不适宜进入盲盒领域的药品、医疗器械、活体动物、易燃易爆物品等,提出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化妆品、食品,作出限定性表述。
  明确信息披露范围。要求盲盒经营者将盲盒内物品的商品价值、抽取规则、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真实情况。
  鼓励建立保底制度。鼓励盲盒经营者通过设定抽取时间、抽取金额上限和次数上限等方式引导理性消费,自觉承诺不囤货、不炒作、不直接进入二级市场。
  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作严格限制,要求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要求盲盒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性措施,推动净化学校周边消费环境。
 
▲中证金融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转常规
 
  据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6月9日披露,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中证金融于2023年2月21日正式上线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经过3个月的平稳运行,业务方案得到有效验证,规则修订和系统升级均已完成。经中国证监会同意,2023年6月13日,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转常规。
  转常规后,中证金融开放1-182天转融资竞价。证券公司可以在此期限范围内自主确定资金使用期限,并在转融资费率上下限之间报价。当日申报,当日成交,当日资金可用。
  下一步,中证金融将有序安排资金投放规模,发挥正向引导资金规范入市的积极作用,促进融资融券业务有序发展。
 
国资改革
 
国资委要求央企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
 
  6月1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暨并购重组工作专题会。会议指出,中央企业要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助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近年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有关情况,并从资本市场监管角度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通过并购重组提质增效、做优做强提出了期望和建议。
  会议指出,近年来中央企业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为契机,主动运用并购重组手段促进资产和业务布局优化完善,提升国有资源运营配置效率,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会议提出,下一步,中央企业要把握新定位、扛起新使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助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锁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重点任务,以更加务实有力的行动做优基本面、夯实基本功,为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作用提供坚实支撑。
  根据《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党的十九大以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长,从约400户增加至近450户;2021年,中央企业在A股首次公开募股(IPO)共21户,合计融资1012.6亿元,户数和规模均创近十年来新高。同期,中央企业累计向所控股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近6500亿元,多个重大项目相继实施;同时积极利用上市平台筹集资金助力主业实业发展,5年来通过股权融资筹集资金超过8000亿元,通过发行各类债券或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约3万亿元。
  近年来央企重组整合按下"加速键"。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杨振建认为,经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许多央企的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把原来一些相对比较差的资产剥离,央企上市公司质量发生根本性变化。无论是优势互补还是资产注入,都是央企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
 
地方创建一流企业工作提速
 
  近期,多地国资监管部门对省属企业创建世界一流工作进行再推进再部署。一些地方已经印发实施方案。有关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创建一流企业的工作内涵进一步丰富,特别是200家央地国企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出炉,代表着经营规模指标不再是打造一流企业必选项,这有利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作进一步在地方提速推进。
  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是创建示范一流企业的指导文件。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表示,无论是今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同步开展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双示范"行动,还是地方推进的创建一流企业工作都是落实《指导意见》的具体举措。
  据不完全统计,自5月下旬以来,上海、山东、广西、甘肃等地国资部门相继召开会议对省属企业创建一流企业工作进行再推进再部署。
  今年以来,上海市国资委多次就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公开发声。6月初,上海市国资委召开工作会议,对上海国资国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此次会议后,上海国企将围绕加快创新、做强主业、加速改革、引领产业、提升管理和集聚人才等六个方面全面发力。据称,上海市国有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意见已经下发。
  山东省国资委拟定了《开展寻标对标争创一流行动的意见》,并配套出台《促进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分配实施意见》《推动省属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0项管理办法,并开启"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不够有效"等专项整治,以此全面提升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底色成色。
  甘肃省国资委印发《省属企业创建一流企业行动实施方案》,聚焦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重点任务,细化55项具体措施,开展创建一流示范企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等示范行动。
  各地的方案文件主要围绕《指导意见》提出的"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16字目标要求展开。
  重视创新是各地创建一流企业的共同特点。上海市国资委强调加快创新,强化创新主体意识、强化创新主体责任,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甘肃省国资委提出,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广西召开的国资国企创建一流企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广西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国资监管,切实增强创建一流企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科技创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公司治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引领能力等"五力"攻坚克难、持续发力。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今年200家央地国企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出炉标志着不再把企业经营规模作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选项,此项工作进入新阶段。"打造专精特新一流企业,让企业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胡迟说,这有利于此项工作在全国各级国有企业提速推进。
  对于企业来说,更为关注能够获得多少"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
  一位资深的国资国企研究专家表示,方案文件中大多都会涉及股权激励、工资薪酬等政策安排。胡迟也认为,参与创建一流企业将成为国资国企改革政策试点的优先选择对象,形成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特区",而涉及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需要跨部门协调的支持政策,也已经有成功案例,这些都将有助于企业经营发展。
  周丽莎说,仔细研究可以看出各地工作均结合了自身发展特点而有不同侧重。如上海强调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山东则考虑到当地国有企业多处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且不少省属企业为"链主"企业,一旦出现重大风险,影响的将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生存。为给争创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充足底气与后劲,山东省国资委新出台的管理办法将止亏损、防风险等内容放在突出位置。
  不过,一位地方国资部门的工作人员则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不同,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原有支持政策基础上,拿出更多有含金量的政策支持创建一流企业工作是有难度的。
 
广西开展国企违规投资专项整治行动
 
  近日,广西自治区国资委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企业违规投资专项整治行动,对监管的17家区直企业及下属企业违规投资、盲目投资和低效无效投资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排查整治。
  自治区国资委要求监管企业健全完善权威高效责任追责体系,把"查大案、盯高发、治顽疾"作为做好责任追究工作的主攻方向,强化对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督;严查贸易业务、股权投资、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对外担保、金融业务等领域违规问题,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走单"等虚假贸易业务问题,实行"零容忍"。
  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聚焦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并购重组、国企混改等重点领域和投资决策、审批、实施、监管、处置、后评价等关键环节,对违规开展"空转"贸易、超过计划或审批投资额度20%以上的投资项目、连续三年亏损或资不抵债的投资项目、因管理混乱致使建设严重拖期、成本明显高于同期同类项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查改整治;进一步压实企业投资主体责任,切实抓好问题整改,推动建立企业投资领域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企业投资的规范性、科学性、实效性,确保企业经营管理依法合规,有效防范经营投资风险。
 
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经济参考报6月13日刊发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杜国功撰写的文章指出,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要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要确保公司治理的框架体系、推进原则与运行更加清晰。尤其是在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征程上,需要始终锚定、纵横贯通、改进完善,推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效能充分显现。
  打造系统完备 衔接匹配 执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一是强化公司章程基础性地位。公司章程是企业内部的根本法,在公司治理制度体系中是管总的、管根本的、管长远的。一方面,发挥公司章程的统领和约束作用,治理的各项制度、规则、办法要遵循符合公司章程的约定与要求;另一方面,公司治理实践过程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制度、规则、办法的修订、调整或补充,应当适时体现到公司章程的修订上来。在公司章程的统筹引领下,按照系统、完备、一体的要求,梳理优化治理各项制度的层级、作用、类别,建设形成公司章程、基本制度、专项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图谱,夯实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
  二是突出制度体系衔接与匹配。深入总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成效,推动生动实践与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深度扎根国有企业实际,这些基本要求牢牢贯穿在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全过程,这是确保治理制度体系互补、协同、匹配的基本前提。要着力增强公司章程、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治理主体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授权管理办法等关键核心制度之间的严密衔接、有机融合,这是推动治理制度体系形散神聚、纲举目张的关键所在。要本着精简高效、上下贯通的原则,推动子企业、业务单元、所属单位的治理制度规定充分协调匹配,实现治理制度体系全面覆盖、系统集成。
  三是确保制度刚性执行与落地。治理制度体系运行的重点在于达成共识、共同遵守、无偏贯彻,并需要通过实践磨合不断给予检验验证、加强改进、优化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要能够深入对接各业务单元发展状况、各部门管理职能定位、各条线管理流程节点,清晰履职行为边界,把控关键管理环节,细化职责任务分工,做好业务流程对接,及时补充缺失内容,确保实现事有约束、权责适配、流程闭环。要高度重视公司治理制度体系执行情况的评估、反馈与诊断,下力气解决制度运行中的断点、堵点或卡点,有效避免制度之间的掣肘或不畅,不断提升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健全边界清晰 协同共进 制衡有效的治理机制
  首先,优化和完善党委前置事项清单。明确党委(党组)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既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各环节,又要避免党委(党组)直接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和指挥中心,总揽不包揽、到位不越位。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聚焦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推进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协同,要完善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决定重大事项的职责范围,动态优化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对于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强调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不等同于前置决定、不是代替董事会决策,明确党组织研究“能干不”,董事会决定“干不干”,经理层考虑“怎么干”,推动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更趋清晰,使得企业决策、治理、管理与市场经济要求更加契合。
  其次,规范和促进董事会科学决策。要兼顾决策质量与决策效率,统筹考虑决策事项的性质特点、重要程度、频率频次与数量金额,梳理明确董事会职权事项,合理确定董事长与总经理权责界面,避免同一范围主要人员对同一事项重复研究。党委(党组)要对董事会授权决策方案严格把关,定期组织评估分析研判,防止违规授权、过度授权;对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决策事项,明确党组织班子成员会前听取意见、沟通酝酿,以及参加会议发表意见或列席会议掌握情况的工作机制,发挥决策制衡作用,保证决策效率效果。董事会要始终坚持集体审议、独立表决、个人负责的运行规则,建立形成会前深入细致沟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审慎研究掌握各类信息的决策保障机制,以及会后董事会关注的必反馈、董事会存疑的必暂缓、董事会附条件的必完善、董事会要求的必落实的决策支撑机制。
  再次,支持和保障经理层履职行权。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深入落实“三能”机制,加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这既是构建完善全员新型经营责任制的客观要求,也表明推动经理层落实经营自主权具有重要意义。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规模、发展阶段、业务模式、风险特点等因素,明确经理层的决策权限,既要落实落细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作用,也要避免经理层作用弱化、边缘化或虚化。要明确经理层关于一般事项和“三重一大”事项的权责边界、议事规则和程序要求,保证经理层依照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权行使职权。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策重大事项以及落实中出现重大困难或变化时,应及时向董事长报告,建立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落实董事会决议的闭环运行机制。
  构建因企施策 授权规范 分层分类的管控模式
  第一,科学合理差异授权。按照分层分类、放管结合的原则,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实行差异化授权。根据所属单位在集团中的战略定位、经营业务业态特点和运营管理能力水平,合理授权放权。特别是对运营稳健、治理完善、管理规范,以及确需抢抓市场机遇且具备履职行权条件的事项,应适当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应制定授权放权操作指南,建立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授权放权体系,切实夯实所属单位市场主体地位,增强独立运营能力,有效提升治理水平,形成集团治理效能。授权放权前应指导所属单位围绕授权放权事项,健全组织机构人员,出台配套制度办法;授权放权中畅通各类信息监测渠道;授权放权后定期组织效果评估,建立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动态授权放权监督管理机制。
  第二,积极推进精准管控。责任、权利、义务相统一,授权、管理、服务相衔接,针对所属单位的股权架构、管理层级、作用定位,分别实施战略型、运营型、治理型等不同的管控模式。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事项,要突出加强战略管控,提高贯彻推动的执行力、综合监督的穿透力、跟踪问效的约束力;对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等事项,要突出加强运营管控,集团层面发挥配资源、强队伍、控风险作用,执行层面做好业务协同、市场拓展、运营管理等;对于重大经营决策事项,要突出加强治理管控,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以派出股权董事为依托发挥外部董事作用,以及发挥独立董事参与决策、监督制衡、专业咨询作用。
  第三,探索创新基层治理。遵循治理基本规则与鼓励实践创新并重,高度重视公司以外非标准治理结构企业或单位的治理,推动现代公司治理贯彻落实到全系统、各环节、最基层,全面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针对分公司治理,可探索党委班子成员和经理层成员合理分离,避免高度重合,确保发挥各自功能作用;党委发挥领导作用与支持经理层行权履职适度平衡,重大事项经党委前置研究讨论后由经理层做出决策。针对设执行董事企业,执行董事法律地位虽然与董事会相同,但不宜将董事会职权简单照搬至执行董事,这与集体、民主、科学决策的治理要求不相符。由此,可将经理层选聘权、业绩考核权、薪酬管理权等不适合经理层自身决策的事项提级至出资人决策,“三重一大”以外的事项由执行董事负责;做好关键人员配备,可明确党委书记和执行董事原则由一人担任,以更好发挥党的领导作用。针对设党支部企业,可推动具有人财物重大事项决策权的企业党支部发挥把关定向作用,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及干部管理权限范围内人事任免等事项由党支部委员会前置研究讨论;内设机构的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党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节能减排
 
五部门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6月15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指出,2023年6月至12月,采取"线下+云上"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
  《通知》指出,活动采取"线下+云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线下主要包括启动仪式+优势地区系列巡展活动、特色地区示范活动,辅以各地主动开展的各项活动;"云上"活动由电商和互联网平台根据现场活动安排,搭建网络宣传专栏,开展"云上"促销、直播售车等活动,全程参与并持续开展新能源下乡活动,实现线下与"云上"的联动。
  《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商务、能源主管部门做好协同支持;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积极参与,推荐适宜农村市场的先进车型,制定促销政策,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各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配合完善充电设施布局,推出充电优惠政策;各参与活动的电商、互联网平台,积极配合现场活动,开展网络促销,与车企合作举办直播售车或云上展销活动。
  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6月8日,商务部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明确,商务部将于近期组织"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启动仪式,并指导各地在全国千余个县(区)、万余个镇(乡)开展新能源汽车"大篷车"进农村等形式多样的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活动,掀起覆盖县乡、亮点纷呈的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潮。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重大差别在于纯电动车目前在小城市、县乡市场的普及度仍然较低。未来随着整体市场结构的逐步改善,推动县乡市场实现新能源汽车普及是重大的市场机会,也是巨大的蓝海。
 
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
 
  据悉,国家能源局6月13日印发《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03年以来,我国风电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按风电机组设计寿命20年计算,早期投运的风电场已陆续进入运营后期。及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指导和推动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工作十分必要。一是充分用好优质资源,促进风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早期建成的风电场所处区域风能资源好,但使用的机组额定功率小,随着运行时间增长,普遍面临发电效率下降问题。使用新的机组进行改造升级,能够进一步用好优质资源,合理扩大装机规模,有效提升发电效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完善政策机制,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的需要。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涉及土地变更、电网接入、配套输变电工程改造、重新办理环评水保等,还要与价格和国家财政补贴等政策做好衔接,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政策予以明确。
  《办法》对陆上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进行了明确。风电场改造升级,是指对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风电机组进行"以大代小,以优代劣",即以大单机容量机组替代小单机容量机组,以性能优异机组替代性能落后机组,相应对配套升压变电站、场内集电线路等设施进行更换或技术改造升级,从而实现风电场提质增效,一般分为增容改造和等容改造两种。风电场退役是指对并网运行达到设计年限且经安全运行评估不能继续运行的风电场,一次性解列风电机组后拆除风电场的全部设施,并按要求注销原发电许可证,修复生态环境。此外,海上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为维护企业正当利益、保障电力正常供应,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按照公平自愿、先进高效、生态优先、有序实施、确保安全的原则组织实施。其中,公平自愿就是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对未到期且符合安全运行条件的风电场不强制要求改造升级,但对到期且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的风电场必须退役;先进高效是指用先进的机组代替老机组,提高发电效率;生态优先是指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不能因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而破坏生态环境,改造升级及退役后要按要求及时修复生态。有序实施和确保安全是指在有关部门统一组织下,根据企业意愿、电力运行等情况有序实施,确保安全不出问题。
  就风电场改造升级如何组织实施,该负责人介绍,一是由发电企业论证提出项目改造升级和退役方案,并向项目所在地县级及以上能源主管部门提出需求。二是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发电企业提出的风电场改造升级需求,结合本地区风电发展规划和电力运行情况,按年度编制省级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实施方案,并征求同级相关部门和省级电网公司意见。涉及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省级方案需报国家能源局组织复核后实施。三是发电企业根据实施方案做好具体的改造升级,电网企业负责电网接入有关工作。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加强监管。
  《办法》还要求,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应针对风电场改造升级项目特点简化审批流程,建立简便高效规范的审批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对纳入省级改造升级和退役实施方案的风电场予以核准变更,不需要重新办理核准手续。二是鼓励建立风电场改造升级项目的绿色审核通道,建立覆盖用地、环评、水土保持、并网调度协议、购售电合同、电力业务许可证等项目支持性要件的联合审批变更机制,减少报批工作量,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对风电场改造升级如何与电网接入、用地、环保、电价和补贴等政策做好衔接,《办法》明确,在电网接入上,改造前需要重新办理接入系统审查意见;原有容量不占用新增消纳空间,新增容量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并网。在用地保障上,对不改变风电机组位置且改造后用地面积总和不大于改造前面积的项目,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不需要重新办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内的风电场原则上不进行改造升级。在环评水保上,需要依法履行相关手续。在电价上,等容改造项目和增容改造项目补贴电量执行原批复上网电价,其他电量上网电价按照改造升级核准变更时的电价政策执行。在补贴上,并网运行未满20年且累计发电量未超过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的风电场改造升级项目,继续给予中央财政补贴,每年补贴电量按实际发电量执行且不超过改造前项目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的5%执行。运行已满20年或已达到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的项目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风电场改造升级所需要的施工时间计入20年的全生命周期年限。
  《办法》提出,发电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应依法依规负责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的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处置。为培育壮大风电产业循环利用新业态,鼓励发电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开展风电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研究,建立健全风电循环利用产业链体系。
 
京津冀三地银保监局联合发文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6月14日,北京银保监局、天津银保监局、河北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动绿色金融助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以支持京津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京津冀绿色金融协同合作为蓝图,明确该项工作时间节点和预期目标。即到"十四五"末,京津冀银行保险机构基本建成与"双碳"目标相匹配的体制机制。从现在起到2030年,努力实现京津冀银行业绿色信贷年均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业务规模稳健增长。京津冀三地监管部门在统筹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加强风险联防联控、信息共享等方面实现跨越式进步。
  在推动机制优化方面,《通知》推动京津冀银行保险机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要求机构将绿色金融理念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将低碳要求嵌入相关内部制度与流程中。通过建立绿色项目优先审批机制、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完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等方式,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和风险管理水平。鼓励京津冀银行保险机构开展经验交流,探索研发适合本机构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模式,优化绿色信贷担保方式,积极拓展环境权益质押信贷业务,通过银团贷款、共同保险、银保合作等方式加大绿色金融供给,扩大绿色金融覆盖面。
  同时,《通知》明确重点支持领域及限控领域,推动重点区域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引导京津冀银行保险机构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为雄安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在雄安新区建立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优化项目筛选,加强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等领域投融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重点区域金融服务质效,大力发展新型绿色保险,为京津冀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保驾护航;推进降碳增效,将客户环境保护情况列为准入审批中的重点审核事项,强化客户"碳表现"要素审查,推进绿色能源替代行动,为符合产能置换政策的传统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供融资支持,并严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投融资准入关。
  此外,在强化监管联动方面,《通知》推动京津冀三地在风险防控、信息共享方面构建监管协同机制,助力解决跨区域风险监管难、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加强京津冀三地绿色金融风险协同监管,督导银行保险机构夯实主体责任,形成资金和项目风险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制定应对各类风险的监管措施和工作程序,有效防范重大生态事件和违约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建立京津冀绿色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在行业层面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建立绿色企业(项目)库,将三地的金融机构、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信息纳入,促进区域绿色金融资源流动与合作。
 
福建省发布九条措施推进"电动福建"建设
 
  近日,福建省工信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提出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推动电动船舶全产业链发展等9条措施。
  "《实施意见》在总结前两轮建设'电动福建'政策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对福建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处长杨鹏飞表示。
  覆盖面广,是《实施意见》的重要特征之一。"《实施意见》进一步支持产业链延伸和应用场景拓展,旨在巩固福建锂电新能源产业优势,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能源工程机械、新能源农用机械等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探索电动化推广应用的福建模式。"杨鹏飞说。
  其中,为切实增强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实施意见》从支持整车企业增产提质、引进培育产业链配套企业、加快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针对性措施。比如,对年度产能利用率达到一定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单家企业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引进产业链配套企业,单家年度奖励资金最高达1000万元;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4A级及以上景区用车争取两年内基本改用新能源汽车等。
  "此次福建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对电动船舶全产业链的支持政策。"杨鹏飞介绍。
  《实施意见》提出,对省电动船舶示范项目,按交付船舶电池动力总成价格的40%给予补助(其中,首批次示范项目按60%给予补助);打造闽江新能源船舶示范应用流域,力争到2025年闽江新造船舶主要使用新能源船舶;4A级及以上景区和城市内河新增船舶全部使用新能源船舶,两年内淘汰现有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船舶;对配套服务电动船舶示范项目的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给予一次性设备购置补助,最高可达50万元。
  同时,《实施意见》加大了对"电动福建"发展中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的支持。比如,对于标准"光储充检"示范站建设,给予业主单位单站补助50万元;对于新兴的"换电模式",支持组建动力电池租赁企业,对在购买和使用环节开展动力电池租赁等业务进行补助,全省三年补助资金安排最高可达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还持续为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实施意见》提出,对新能源汽车(运营车辆除外)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停车场等按时计费的,24小时内首次停车免收2小时车辆停放服务费;对已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的新能源邮(快)件末端揽投车辆,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情况下,允许在城市非主干道上短时停靠;对悬挂新能源汽车号牌的货车(重型货车和危险物品运输车辆除外)在市区道路通行不限行。
 
6个省份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
 
  6月13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充分发挥分布式光伏在推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分布式光伏接网受限等问题,拟在全国范围选取部分典型省份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
  关于试点范围,通知明确,综合考虑近年来分布式光伏装机增速、装机规模、光伏消纳利用情况等因素,选择山东、黑龙江、河南、浙江、广东、福建6个试点省份,每个省选取5-10个试点县(市)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时间为期1年。
  国家能源局并同步公布《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实施方案》。
  通知说,各试点省份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电网企业按照《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有序开展试点工作,按期完成年度研究评估和结果公布相关工作,国家能源局将组织开展抽查,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评估办法。
 
劳动用工
 
香港拟聘用2万名外地劳工
 
  据报道,受疫情和移民潮影响,全面通关后,香港各行各业出现"请人难"状况,政府计划推行输入外劳安排。6月13日,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发展局、运输及物流局等部门联合发布输入劳工方案,计划面向建造业和运输业吸引2万名外来劳工。
  一方面,由于人口高龄化,香港出现结构性劳动人口缩减。港府统计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4月,香港劳动人口为377.03万人,2019年同期为398.96万人,减少近22万人。另外,低技术劳动人口减少约16万人。
  另一方面,过去三年处于"冰封"的航空、跨境巴士等行业面临人手大减。香港劳工及福利局负责人指出,建造业目前短缺人手为1.75万至2.4万人,预计2027年将达到4.85万人至5.5万人;公共小巴和客车的司机人手不足率分别为24%(1980人)和18%(1620人);机场目前人手约5.3万人,2024年底所需人手将升至6.9万人,空缺达1.6万人。
  此前,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将增加输入外劳形容为"不能回避的议题"。他提到,即使加强培训和就业措施亦未能纾缓人手不足的问题。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会"双轨并行",一是行业性计划,即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建造业行业性计划、运输物流业行业性计划;二是优化现有补充劳工计划。相关申请最快可在1-2月内批复。
  根据输入劳工计划,运输业可输入8000人,约占所缺人手总数的50%:公共小巴及客车司机的配额分别是900人和800人;机场方面计划涵盖10个人手短缺特别严重的前线工种,包括地勤人员、机坪服务员、机舱服务员、仓务处理员等,总配额上限为6300人。
  建造业则计划输入1.2万名外劳,将以大型公营工程项目为优先,岗位为技术工人和工地监督人员等。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工作、内地居住"的即日往返模式也随此方案一同提出。孙玉菡介绍,住宿安排方面,雇主可为从内地输入的劳工安排内地住宿。如输入外劳为内地居民,必须要经内地核准的对外劳务企业进行招聘。
  由于香港国际机场邻近港珠澳大桥,根据规划,大部分机场外劳会于内地居住,由机管局统筹每日跨境交通接送,但交通费用会由外劳自行承担。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也预期大部分跨境直通巴士司机会于内地居住,而其他公共小巴及客车司机,政府会根据其服务区域安排住宿。
  而针对建造业工人,建筑商可安排工地宿舍或中央宿舍,港府也会将元朗潭尾小区隔离设施改作中央宿舍,由建造业议会管理。不过,立法会议员邵家辉在4月提出议案认为,未来北部都会区将会有大量基建工程,也需要大量工人,建议容许大湾区外劳即日往返香港及居住地,这种弹性安排也是因时制宜。
  早在90年代,香港曾在引入内地外劳上栽了跟头。由于内地司机来港要处理住宿、三餐、中介费用等问题,令他们的实际收入只有薪酬约三成。过高的生活成本,成为阻碍外劳输入的挑战。
  此外,这对于生活空间有限的香港而言,也是一个缓解住房供应压力、减慢楼市价格上升的途径。香港发展局局长宁汉豪表示,不希望输入劳工而令本地居民住房压力增加。
  这一做法参考了澳门外劳政策,即准许受聘的外劳放工返回内地居所、不强制留在本地。
  澳门工作、珠海居住,"跨境工作"在澳门已是家常便饭,持有蓝卡(即外地雇员身份认别证)的澳门外劳每天限出入境一次。澳门海外劳工协会会长林路宁曾表示,撇除居于雇主家的家佣,估计约85%来自内地的雇员居于珠海。到下班时间,关口也会因为这班外地雇员赶回家而人山人海。
  据澳门劳工事务局统计数字,截至2月底,澳门有约15.2万名外地雇员,当中来自内地的约10.6万名,占比近七成。
  邵家辉在议案中提到,建议政府推出"输入大湾区人力计划",工作签证以两年为限。容许获批工作签证来港的大湾区内地居民即日往返香港工作,外劳薪金水平以本地员工薪金中位数为准。另一议员林健锋则认为,港府可与广东省政府商量,在珠海、深圳等地安排宿位供外劳即日往返。
除了建造业和运输业,面向其他行业,港府亦对现有的"补充劳工计划"进行优化,更名为"补充劳工优化计划",预计于第三季推出。主要措施是暂停执行26个职位不得输入外劳的规定,为期两年。26个职位包括售货员、侍应生、送货员、收银员、初级厨师、文员、电话接线生、洗衣工人、发型师、石工、银行柜台员等。
 
制造业高地需要高技能人才支撑
 
中国青年报6月12日刊发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征澜撰写的文章指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中部六省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湖南、河南等省都在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这使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
  但目前无论在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离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支撑制造业高地建设。随着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的深入推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凸显,技能人才总量不够、技能不高、扎根产业敬业奉献的精神不强、自我职业发展角色定位不清晰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日益成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瓶颈。
  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立足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大局,用改革的思维和举措,从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入手,更加突出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系统破解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的难题。
  一是要破除“重智轻德”现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情怀的追梦者。不管是从企业需求出发,还是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抑或是从职业教育的重点难点来考量,学校都应该树立“育人当以德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有理想有情怀的职业道德放在首要位置。
  二是要破除“重技能轻基础”现象,夯实知识根基,培养真复合、可转型的奋斗者。真正的高技能人才,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础扎实,基本功过硬,有不断适应发展、持续提高自身技能的能力。要树立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基础知识的“牢固、扎实”上下功夫,引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可持续性。
  三是要破除“工学脱节”现象,强化产教融合育训结合,培养沉得下、善操作的劳动者。职业院校必须强化产教融合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专业与产业的高度融合,学业与职业的无缝对接。
  四是要破除校热企冷“两张皮”现象,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双师双主体双投入”育人,培养结合面广、适应性强的建设者。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企业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参与者、合作者,学校成为企业员工的储备库、蓄水池。
  五是要破除“标准缺位”现象,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培养能力全面过硬的创造者。健全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体系,加快建立符合制造业要求的教学标准体系,明确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学习结果,根据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开展学生评价。
  六是要破除“教育梗阻”现象,一体化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贯通,培养更多高端领域的开拓者。必须在“通”字上下功夫,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贯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让更多职业教育学生升学进入高端人才序列,参与科研,攻关“卡脖子”技术。
  七是要破除行业企业“分兵突进”现象,组建行业产业高水平集群职教集团,握指成拳,培养大批视野开阔、本领高强的行业领军者。推动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与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建设“院校集群+功能板块”“专业集群+产业链”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八是要破除人才评价“静态单一”现象,实行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多元评价与考核机制,培养源源不断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俱佳的使命承担者。着眼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改革政策导向、回应民生发展需求等方面,健全完善多元评价和考核机制。
  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是制造业高地建设的重要保障。不同类型教育要同向发力,高技能人才培养要大胆创新,对接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需求,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专家论坛
 
多维度推动市场化经济修复
 
北京日报6月12日刊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撰写的文章指出,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略超预期,为全年经济修复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中国经济得以“稍稍喘一口气”。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经济修复是在过去三年经济基本面遭受深度冲击之后的修复,一季度GDP虽然同比增长4.5%,但仍然低于常态水平,经济要恢复到常态仍然任重道远。同时,带动经济修复的力量仍然有可能再度走弱,如出口一季度虽然出现了超预期的正增长,但后续下行压力仍存。
  经济改善虽略超预期,但需关注市场化修复程度不足
  今年一季度的经济修复,稳增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各级政府“抓经济”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着力于尽快扭转近年来经济低迷的局面。一系列的稳增长措施也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开局。但是,市场化的修复仍有不足。在外需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政策重点应放在国内市场的培育上,而培育国内市场的核心在于推动市场化力量的修复。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如何分析当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基建、国有投资等政府性投资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民间投资低位下行,说明民间投资动力仍然不足;M2增长较快,社融增速显著低于M2增速,说明虽然政府积极宽货币,但实体加杠杆动力不足下宽信用仍然受限。这两组数据都说明当前经济修复政策性的力量强而市场性的力量较弱。
  第二,应思考用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修复。从理想的情况来说,应发挥市场自发的调节机制作用,通过市场主体发力推动经济修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以及其他国有企业稳投资、稳增长,且形成闭环,民间力量参与较少。虽然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来弥补,但政府管控过多也会带来更多扭曲。这不仅是当前经济修复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长期问题。
  从多个维度着手推动市场化的经济修复
  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提出“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下,各地全力拼经济,对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实现了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方针并未动摇,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对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关注度提升,经济增长在考核中的关注度相较过去出现了一定变化。有人认为,当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显得观念滞后,但实际上,增长才是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发展的主要内容,没有经济增长何谈发展?把经济增长提到多高的位置都不为过。只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下,地方政府才能一心一意抓经济,一心一意尊重市场投资主体,一心一意改善营商环境,从而创造有利于企业投资兴业的良好氛围。要将干部选拔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选人用人方面要着重考察政府官员发展经济的能力。
  二是为市场主体赋能,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一方面,加力提振消费需求,建议发放消费券。消费需求不足,企业的经营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在优质项目不足,投资乘数偏低,地方投资积极性不高的背景下,后续基建投资维持高速增长仍受到制约,消费改善对于经济持续修复至关重要,发放消费券、出台激发消费活力的相关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与民休养生息,积蓄能量。历史上来看,每当发生重大灾害、战争等事件后,统治者一般都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进而逐渐恢复国力。当前同样需要采用相应的政策思路来培育市场动力,让老百姓、企业积攒一定的资金,进而有能力消费与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引导微观主体改善预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实现消费修复和投资修复的关键则是要推动微观主体改善预期,通过稳定居民、企业的消费信心、投资信心,进而促进内需改善。
  需警惕资产价格下跌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
  通缩压力客观存在,但我国有能力应对。当前社会各界对于经济是否陷入或即将陷入通缩存在较大分歧。我个人认为,通缩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以CPI衡量的通胀水平持续回落至低位,另一方面经济复苏节奏整体仍较为温和。但也无需过于担心,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消费潜力,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扩内需、补短板也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此外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我国拥有应对能力,经济陷入通缩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通缩压力可控,但需警惕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快速下跌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可能性。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核心问题就是价格,除了消费价格之外,更应关注资产价格。因为,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就是资产,而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最为重要的资产就是房地产,甚至可以说,房地产是我国居民、企业甚至金融机构最为重要的基础资产。当前房地产市场虽在供需两端等多项政策支持下边际改善,但下行趋势尚未出现根本性扭转,微观主体的投资信心、消费信心仍偏弱,需警惕出现“贷款人消失”现象。参考国际经验,九十年代,日本在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破灭下,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高债务压力下微观主体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企业生产经营目的由“利润最大化”转向“债务最小化”,进而导致总需求不足,日本经济由此陷入“失去的二十年”。虽然我国当前股市泡沫化程度较低,但房地产泡沫依然存在,需持续警惕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快速下跌引发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总体而言,要实现市场化的经济修复,仍需政府、企业、居民等各类主体齐心协力,避免“躺平”,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真正落实到实际的经济工作当中来。政府要充分发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经济社会有效运转,企业、居民也要打起精神,鼓足干劲。政府、企业、居民形成合力,把握优势,共同克服经济修复中遇到的困难,推动经济加速回暖。
 
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
 
经济日报日前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晓华文章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通用目的技术快速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制造业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转型升级趋势。
  产业发展趋势明显
  文章表示,中国人均GDP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发展目标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要求制造业加快向技术水平、生产效率、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领域和价值链环节升级,加速向知识化、数智化、低碳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知识化。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科技持续创新以及生产活动的技术、知识密集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从产业结构看,知识密集型产业部门的比重不断提高;从产业链构成看,知识密集型产业链环节的比重不断提高。制造业的产品架构、生产过程复杂,知识密集型特征尤其显着。在全球产业分工高度深化时期,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按照各自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分工,制造业的知识化在发达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不断有新技术涌现,其中不乏颠覆性技术和对国民经济各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通用目的技术,这不仅会进一步推动新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出现并快速发展,而且将使既有产业部门的知识密集度进一步提高。后发国家制造业的知识化具有更大提升空间。
  数智化。数字技术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蕴含着巨大的赋能力量,正在向数字经济之外的国民经济行业扩散、融合,使各个行业在创新能力、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环境友好程度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各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人工智能是基础性的数字技术,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智能制造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即制造业的机器设备、生产系统拥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能力。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而且体现于企业内部的全领域、产品价值链的全过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以及企业所处的全商业生态。
  低碳化。在碳减排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产业的碳排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低碳竞争力已经成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低碳化发展,一方面对制造业形成更大约束,另一方面也为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对此,各个制造业部门需要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从而减少碳排放。同时,制造业还需要为全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持。
  服务化。传统的制造业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加工和再加工,向社会提供各种物质产品。随着制造业产品架构日趋复杂,用户需求也趋于多元化、个性化,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基于制造产品的能力积累,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制造业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从一次性获得产品销售收入转向持续性获得服务收入。
  提升关键方面能力
  文章指出,中国制造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技术水平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我们既要抓紧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又要积极适应世界制造业知识化、数智化、低碳化、服务化的趋势转型升级,着力增强以下几方面能力。
  一是基于综合成本优势的制造能力。改革开放后,中国依托丰富的劳动年龄人口、较低的工资水平,形成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但近年来,制造业的传统优势逐步减弱。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不仅取决于工资、土地等要素价格,良好的基础设施、细致的产业分工、完善的产业配套、高素质的劳动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限制了其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变为最终产品价格优势;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拥有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产品服务等方面仍具有较低成本,因而在中高端产品中的价格优势依然非常明显。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尽可能保持劳动密集型环节和产品的价格优势,同时形成更加综合的、体现在中高技术产品上的成本优势。
  二是基于产业生态的产业链掌控能力。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产业在全球生产格局中的地位。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各国参与全球分工的原则由原来的效率优先转变为效率与安全并重,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产业链掌控力源于本国重要产业以及这些产业所处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水平,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生产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和服务商、研发机构、生产性服务企业等构成了一国的产业生态。在这方面,中国制造业需要补足重要产业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短板,通过提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完善产业生态来保障产业链畅通和制造业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引领能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新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成熟、应用、扩散,进而催生新产业新产品。在这些前沿技术及其所形成的新兴产业领域,世界各国处于相似的起跑线上,在技术路线、应用场景、产业化实践等方面都面临高度不确定性,这为后发国家提供了赶超机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能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抢占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可以通过在新赛道和重要产业链上建立领先优势来增强产业链安全。因此,中国制造业需要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对新兴产业的引领能力。
  四是基于关键要素的价值获取能力。生产要素是任何一个产业最上游的竞争条件。初级生产要素是先天得来或只需要少量投资就能获得的,供给一般非常丰富,因而以初级生产要素为主要投入的企业,其溢价能力较弱,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高级生产要素的获取具有较高门槛,需要经过持续投资、开发而获得,能够提供充裕的高级生产要素的国家以及掌握高级生产要素的企业比较有限,因而以高级生产要素为主要投入的企业,其溢价能力很强,增加值率和利润率较高。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需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升级,产业发展要从以初级生产要素投入为主转向以高级生产要素投入为主。随着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断深入,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要高度重视制造业及相关领域数据的生产、传输、储存、交易、加工、利用,通过对数据要素的开发和掌控,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价值链掌控力和价值获取能力。
  瞄准重点领域发力
  文章认为,中国制造业升级需多头并进,兼顾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做强做优以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积极应对生产成本上涨,既要抓住数字技术不断成熟且向制造业扩散应用的机会,加快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与环节的应用,又要根据中国地区间要素禀赋异质性大的特点,促进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从东部地区向要素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尽可能保持中国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成本竞争力。同时,通过改进产品设计、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营销传播,生产和销售质量更优、品牌影响更大的中高端产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工艺流程,调整能源结构,协同推动绿色化数字化转型。
  促进高技术产业做强做优。高技术产业增速快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在中国制造业结构中的比重呈不断提高趋势,但在技术水平和结构上依然存在短板。对此,要扩大中间产品的供给能力,通过加大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研究的投入,向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更高的中间产品领域攀升;提高终端产品的技术水平,全面增强终端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能力,全方位提升产品性能;增强复杂产品的集成能力,提高产品架构的开发设计能力,增强对全球供应链中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商的吸引力,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用好超大规模人口、国土空间、经济体量和超大规模市场等方面优势,推动技术突破和迭代升级,推进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中市场前景好、增长速度快的细分市场做大规模、提升水平。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应综合技术发展阶段和应用前景进行研判,选择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景巨大、具有基础性影响的领域进行前瞻布局,通过在研发投入、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技术突破,推动未来产业的形成及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化。
 
中小企业
 
两部门部署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
 
  据悉,财政部、工信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提出,2023年至2025年,两部门拟分三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
  《通知》要求,试点工作要准确把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痛点难点,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统筹各类资源优化供给,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知》指出,通过开展城市试点,支持地方政府综合施策,探索形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梳理一批数字化转型细分行业,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培育一批优质的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通过示范带动、看样学样、复制推广,引导和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通知》要求,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难点,切实解决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围绕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绿色、安全的目标,提升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能力,降低转型成本,确保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实效。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将采取试点先行,再示范推广。《通知》表示,鼓励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探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予以示范推广,实现"试成一批、带动一片",放大规模效应、提升政策效能。
  《通知》明确,各地应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改造潜力大、实施方案切实可行、示范带动性强的城市推荐至两部门,两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竞争性评审,并兼顾东中西区域分布确定试点城市。2023年先选择30个左右城市开展试点工作,以后年度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各试点城市应将制造业关键领域的中小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试点的重点方向,重点向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运输设备制造、医药和化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和通讯电子等行业中小企业倾斜。
  资金支持方面,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奖励。其中,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兵团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其他地级市、直辖市所辖区县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亿元。每个城市试点期两年。
 
经贸态势
 
中国政府与洪都拉斯政府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2023年6月12日,中国政府与洪都拉斯政府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洪都拉斯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
估计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挖掘两国经济的契合点,积极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和文明互鉴,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委内瑞拉与伊朗签署多项双边合作协议
 
  据报道,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6月12日在总统府观花宫会见到访的伊朗总统莱希,双方签署多项新协议,并承诺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不断扩大经贸合作。
  马杜罗表示,莱希此次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迈向新的里程碑"。双方当天共签署25项涉及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矿业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协议。他说,委内瑞拉和伊朗将进一步深化合作,以促进两国经济繁荣发展,并将积极投入到新世界格局的建设中。
  莱希说,委内瑞拉和伊朗都受美国制裁,"我们是在艰难时刻互相帮助的朋友"。他说,双方愿将经贸合作目标首先提高到100亿美元,并在未来达到200亿美元。
  这是莱希担任总统以来首次访问拉丁美洲。
 
日本连续22个月出现贸易逆差
 
  据悉,日本财务省6月15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日本5月贸易逆差为大约1.37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35日元),同比下降42%。这是日本连续22个月出现贸易逆差。
  报告显示,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进口额同比分别下降21.7%、32.1%、31.6%,带动5月日本进口额同比下降9.9%至约8.67万亿日元,连续两个月低于去年同期。
  当月,日本出口额同比增长0.6%至约7.29万亿日元,虽然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为27个月以来最低。汽车出口额同比大幅增加66.3%;而矿物性燃料、半导体制造装置、半导体电子零部件出口额同比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47.6%、20.2%、12.1%。
  从国家和地区来看,5月日本对美国实现贸易顺差4349亿日元,同比增长31.6%;日本对欧盟贸易逆差为1410亿日元,同比下降49.3%。
 
投资视点
 
上海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据悉,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6月15日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未来三年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任务书,描绘了路线图。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8万亿元。
  《行动计划》提到,围绕产业升级,实施数字蝶变行动。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高制造业数字竞争力。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实施"工赋上海"行动计划,打造30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培育40家"工赋链主"企业。用好"智评券""算力券",支持企业数字化诊断、购买算力服务。
当天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为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将实施企业成长行动,聚焦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聚焦龙头企业打造,支持做优做强;聚焦中小企业培育,发展专精特新;聚焦产业生态优化,推动融合贯通。金融服务方面,上海将做好企业上市服务,升级"浦江之光"政策库,积极推进"浦江之光"升级版建设,形成分层分类分梯队的上市资源。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表示,实施企业成长行动将聚焦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制造业企业。
  龙头企业打造方面,吴金城表示,支持做优做强。将实施领航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链主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同时,引进和培育各类龙头科技型企业和制造业总部。到2025年,推动实现新增15家左右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动态培育50家左右的头部企业。
  在中小企业培育上,吴金城表示,将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围绕细分领域核心独特优势,培育打造"单项冠军""配套专家"。到2025年,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0万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达到50个。
《行动计划》提到,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推动上海市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超过100家。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总经济师陶昌盛表示,服务企业上市,一是支持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一批"硬科技"企业通过科创板实现上市融资,在科创板企业累计首发募集资金和总市值方面,上海均排名全国第一。二是做好企业上市服务,升级"浦江之光"政策库,继续发布"浦江之光"行动《政策汇编》和《办事指南》,积极推进"浦江之光"升级版建设,做实"企业库"数字化转型工作,对入库企业进行筛选分层和精准画像,形成分层分类分梯队的上市资源。
 
天津开展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四五六”专项行动
 
  日前,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向全市银行机构和各金融租赁公司发出通知,组织开展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四五六”专项行动。通知提出,力争2023年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新增超500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增速保持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方式和融资支持渠道进一步丰富,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等业务显著增长。
  “三四五六”专项行动,指的是要达到三个目标,即提升民营企业信贷增速、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提升对民营经济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为此,搭建“四员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公示“五张清单”畅通传导渠道,打造“六个一百”带动工作成效。
  专项行动要求在相关区试点建立金融服务监督员、政银合作联络员、银企对接服务员、政策落实督察员“四员”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构建“1+4+N”工作体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加快见效。
  人行天津分行提出,深入开展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授权、授信、尽职免责、激励考核、信贷支持“五张清单”工作,各金融机构全面梳理并公示清单事项,帮助广大民营、小微企业充分了解银行工作流程和信贷办理信息,以此为抓手推动进一步下放授信权限、优化审批流程、加大激励考核、落实尽职免责,提高民营市场主体申贷获得率和融资满意度。
  打造“六个一百”带动工作成效,指的是推动主要金融机构月均新增100个首贷户、发放100笔信用贷、为100家民营市场主体提供无还本续贷类业务支持,组织在全市金融机构中评选出100家民营企业贷款高增长营业网点、表彰100名服务民营企业优秀个人、开展100场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专项宣传培训活动,以充分发挥撬动示范作用,带动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提高服务质效。
  专项行动不仅提出了要求,还给出了12项主要措施:
  首当其冲的是扩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投放。要求各金融机构要确保2023年8月底前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速超过全部企业贷款增速、民营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不低于25%。
  其次,发挥政策资金牵引带动作用。人行天津分行表示将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以及单户授信300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贷款;科学安排再贴现额度资金,优先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票据。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支持民营、小微市场主体;在申领央行资金支持的贷款中,要保持民营企业贷款金额、占比、户数稳中有升。力争2023年全市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的民营企业贷款及票据金额超过35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突破1.3万户。
  同时,强化重点领域融资支持。对纳入各类支持清单的民间投资项目,持续跟进提供金融要素保障。匹配民营科创企业技术研发、投资扩产等资金需求特点,推广应用循环贷、年审贷,落实无还本续贷支持政策,提高中长期资金供给、降低企业资金周转成本;开发运用新型抵质押贷款产品,解决民营科创企业缺抵押、少担保融资难题。
  丰富拓展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求提高民营企业债券发行成功率,力争2023年全市民营企业债券承销规模同比增长、首次发债企业家数较上年有所突破。
  专项行动还要求搭建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渠道,破解信息屏障、加深银企合作,精准高效做好金融服务;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机制,增强对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等制度操作性;增强金融科技赋能,要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提供精准支持。丰富完善“智慧小二”等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使更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能够享受到全周期、易获取的智慧金融服务。
此外,还要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充分发挥征信平台信用促融资作用,有效提升民营企业贸易投融资便利水平。持续优化中小民营企业汇率避险服务。最后,人行天津分行方面表示将综合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和窗口指导等手段,强化督导问效,以保证专项行动尽快落实见效。
 
安徽出台16项措施提高外经贸金融服务实效
 
  近日,安徽银保监局联合省商务厅印发《加强和改进安徽外经贸金融服务行动方案》,从稳步加大融资支持、发挥风险保障作用、提升综合服务质效等5个方面,提出16项重点措施,切实提高外经贸金融服务的主动性、精准度和实效性。
  在融资支持方面,明确要满足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持续扩大外经贸贷款投放,开通授信审批绿色通道,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积极拓展小微外贸企业“无贷户”并加大续贷力度,规范运用好转贷款模式提供普惠性融资;满足外贸灵活融资需求,推广基于应收账款、保单、订单、仓单、运单的灵活融资模式,进一步扩大信保项下支持融资规模;探索跨境项目融资、跨境直贷、跨境供应链融资等,支持重点企业海外投资建厂、铺设销售网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等。
  出口信用保险是稳定外贸增长和防控企业“走出去”风险的有效手段。此次方案明确,稳定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提高保险渗透率和覆盖面,积极拓展产业链承保;优化出口信保授信限额的分配机制,提高整体限额满足率。同时,对小微外贸企业实行出口信保基本风险统保,科学规范测算保险费率,切实减轻保费负担。在综合服务方面,鼓励探索顾问式服务,支持外贸企业抢订单,对接“徽动全球出海团”和“参展团”,优先配套金融惠企政策,随团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协调海外分支做好出海团落地服务。深化与海关、商务、税务等的数据合作,联接利用跨境贸易基础数据,以线上化理念设计金融产品的框架、流程和风控。
  当前,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速度非常快,也相应出现了很多新的金融需求。安徽省聚焦外贸新业态培育,围绕新业态小额高频海量的交易特点、境内外直联直营的经营特点和轻资产的信用特点,关注跨境电商出口政治风险、海外仓销售风险等,加大产品服务创新,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此外,加强金融机构间信息共享,鼓励银行+保险创新合作模式,运用好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等模式,促进服务效能倍增。
 
四川出台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方案
 
  据报道,四川省科学技术厅6月8日公布《四川省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此前,四川已在逐步探索揭榜挂帅,并于2021年出台《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揭榜制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川科资〔2021〕47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此次出台《方案》,旨在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以揭榜制方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有关事项。
  《方案》强调,坚持"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对"揭榜挂帅"项目的揭榜单位在资质、规模等方面不设门槛,揭榜科研人员在学历、职称等方面不作要求。
  《方案》提出,每年定期向全省公开征集需求,结合四川省发展需要实际,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原则,常态化滚动发布"揭榜挂帅"榜单。每年发布"揭榜挂帅"榜单不少于30个,每个项目管理处室每年都要通过揭榜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揭榜挂帅项目类型分为技术攻关类项目和成果转化类项目两种。其中,技术攻关类项目包括政府出题项目和企业出题项目。政府出题项目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符合省委全会决定、省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规划等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对重点产业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以及公益事业的重大科技支撑。该类项目采取前补助方式支持揭榜方。参照"包干制"试点政策,进一步简化科研经费管理,揭榜方无需编制项目预算,经费使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可不配套资金。单个项目财政支持额度最高可至1000万元。采取"里程碑"考核,立项后给予立项财政资金的40%,中期考核通过后,再拨付剩余资金。
  企业出题项目聚焦四川省重点产业企业提出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资金投入以需求企业和社会为主,省财政给予适当资助。该类项目采取后补助方式支持需求企业。项目协议资金总额不低于500万元(含),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按不超过协议资金总额的4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资金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含)。采取"里程碑"考核,立项后给予立项财政资金的40%,项目完成后对技术进行验收和绩效评价,结论为优秀或合格的拨付剩余资金。
  另外,成果转化类项目采取后补助方式支持揭榜方。项目协议资金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含),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按不超过协议资金总额的4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资金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含)。采取"里程碑"考核,立项后给予立项财政资金的40%,项目完成后对技术进行验收和绩效评价,结论为优秀或合格的拨付剩余资金。
 
武汉出台推进进口贸易"二十二条"
 
  6月7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市推进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促进重点产业提制增效、完善进口贸易配套支撑和全面提升贸易便利水平等6大层面,出台推进进口贸易22条具体实施细则,旨在促进武汉市对外贸易扩规模、优结构、补短板、提质效,为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塑造新时代"货到汉口活"优势。
  《方案》指出,提升口岸效能。加快花山港一类口岸验收,加大花山港集装箱、件散货、航线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国际航运,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园、临港物流园建设,打造武汉新城水铁联运基地。
  《方案》指出,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推动武汉天河机场拓展加密至北美、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运营航线,优化完善航线网络布局,大力挖掘客机腹舱带货潜力,打通光谷城市货站与花湖机场通道,支持综保区拓展城市货站"口岸功能";强化国际班列功能,提升中欧班列(武汉)利用水平,为企业提供市场化、定制化物流服务,增加中欧班列(武汉)开行量,巩固直达欧洲、中亚铁路干线,加密东盟干线,打造中部陆海新通道。
  《方案》指出,加强物流配套建设。依托重要交通枢纽、物流集散地,规划建设或者改造升级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交易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基地,促进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有效衔接。发挥武汉交通区位优势,优化物流空间布局,加快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湖南出台12条措施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湖南省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近日印发《湖南省2023年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从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推进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全面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壮大行动和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持续推动中医药海外传播行动和文化弘扬工程5个方面提出12条具体措施,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点》明确,推动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试点县建设,制定和完善工作考评标准和考评办法,组织开展阶段性评估,并将工作情况纳入对市州的绩效考核。持续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开展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和示范性医院建设。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改革,支持中医药人才评选、科学研究、职称晋升等实行单列计划、单独评价。
  《要点》要求,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扩大中医药服务供给,形成一批专科诊疗规范标准。关于培养医药人才队伍,《要点》明确,培养各层次中医药特色人才1200名,其中遴选领军人才培养对象5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7名、骨干人才培养对象200名。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批省中医药"十四五"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中医诊疗新器械、制药新设备研发。
  《要点》提出,促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制订省级中药材生产区划,在湖南省五大中药材种植产业带规划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新建13家"定制药园"和5家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推进湘产中成药大品种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培育中药重点品种。组织开展20个功能性药膳、药饮、药浴、药妆等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
  《要点》要求,推动中医药海外传播,加快完善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功能,成立湖湘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联盟。发挥好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中医药合作论坛作用,加强湖南省与非洲国家中医药合作交流。
 
海南发布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
 
  据悉,为做好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需求响应工作,海南省发改委6月9日印发《海南省2023年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通过经济激励为主的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的需求自愿调整用电行为,实现削峰填谷,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方案》明确了需求响应市场实施原则、建设目标、实施方式和组织流程,海南电力需求响应市场按照"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的原则,建立日前邀约与日内紧急响应两类模式。在日前邀约模式下,经营主体通过"报量报价"方式,竞价参与市场出清,依据出清结果执行响应并获得相应补偿,补偿标准为每度电0.3元。在日内紧急响应模式下,经营主体只需要"报量"并执行响应,即可获得固定补偿每度电0.3元。
  通俗地说,电力需求响应就是电网企业根据电力供需形势,邀约具有负荷调节能力的用户在电网和用户双方约定的特定时段主动调减用电负荷,用户按照主动调减的用电负荷获得一定补偿的供用电行为方式。
  据了解,目前海南正处于迎峰度夏能源保供重要阶段,《方案》结合海南实际情况,通过经济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的需求自愿调整用电行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促进源网荷储友好互动,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推动能源消费的高质量发展。
 
广州出台政策推动全市金融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6 月 12 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完善广州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简称《体系实施方案》)和《推动广州金融开放创新实施方案》(简称"《创新实施方案》),推动全市金融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金融市场主体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银行业总资产达 10 万亿元,年保费规模达 1800 亿元,培育发展 6 家以上市场规模和竞争力居同行业前列的证券、基金、期货业法人金融机构,打造 1 - 2 个全国性的金融交易平台,各类地方金融组织达 4000 家以上。《创新实施方案》指出,支持在南沙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
  支持银行机构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体系实施方案》表示,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银行机构与广州各战略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优质国企和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广州各级政府投资基金对接。支持银行机构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申请各类业务资质,健全业务体系。加快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突出粤港澳全面合作特色,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同时,争取推动外资银行在广州设立境内法人银行总部。
  《体系实施方案》提出,支持保险业强化风险保障功能,争取更多保险试点政策落地广州,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支持广州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鼓励保险法人机构在广州设立省级分公司、研发中心等,进一步推动险资入穗。
  《创新实施方案》指出,争取国家支持进一步降低金融领域港澳专业服务业在内地提供服务的准入门槛。支持粤港澳三地保险机构合作开发符合规定的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医疗保险等产品,探索研发与港澳接轨的律师、医生、会计师、税务师、建筑师等职业责任保险产品,促进粤港澳三地保险市场融合发展。
  支持符合条件企业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体系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服务绿色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 " 一带一路 " 倡议等主题研发产品,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及各大国际期货交易所开展合作,扩大 " 广州价格 " 影响力。以广州期货交易所为核心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建设期货特色楼宇、期货产业集聚区。
  《创新实施方案》也提到,推进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丰富产品体系,探索期现联动,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建设期货特色楼宇、期货产业园。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支持在南沙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为在大湾区内地居住或者工作且合法持有港澳保单的客户提供售后服务。加快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突出粤港澳全面合作特色,服务大湾区建设发展。
  此外,《体系实施方案》表示要优化小额贷款行业结构,支持符合监管要求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发行债权、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具有实体经济背景的企业在广州民间金融街、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等重点区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鼓励监管评级较优、符合要求的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业务创新。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
 
  据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6月14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维持5%至5.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这是美联储2022年3月以来连续10次加息后首次暂停加息,符合此前市场预期。
  美联储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近期指标显示美国经济活动继续温和扩张,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位,但通货膨胀率仍处高位。为支持实现就业最大化和2%的长期通胀目标,美联储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让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得以评估更多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美联储当天发布的经济前景预期显示,美联储官员对今年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从3月的5.1%升至5.6%,暗示今年仍会再度加息。同时,对今年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涨幅的预测中值从3月的3.6%升至3.9%,对今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预测中值从3月的0.4%升至1%,对今年失业率的预测中值从3月的4.5%降至4.1%。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几乎所有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参会成员预计今年进一步加息将是合适的。美联储尚未就是否在7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做出决定。
 
美国启动战略石油储备补库
 
  据报道,随着战略石油储备(SPR)库存愈发岌岌可危,美国能源部终于再度出手加码补库计划。6月9日,美国能源部发布声明表示,以73美元/桶的均价成功完成补库300万桶SPR的招标,补库的储备将于8月交付。本次的300万桶SPR为年内首度达成的补库计划,该计划最初竞标发起日为5月15日。
  标准普尔全球副主席耶金(Dan Yergin)对美国的300万桶SPR补库计划评论道,相比美国之前的释放量,300万桶从数量上而言很小。美国SPR库存目前处于低位,且白宫曾公告称,将在油价低于或等于67-72美元/桶时补充SPR,所以当下美国必须开始回购计划。
  据悉,2022年,面对高企的通胀,拜登政府释放了1.8亿桶石油储备。2023年,美国1月CPI超预期,白宫为控抗通胀再加码,推出了4-6月再释放0.26亿桶SPR的计划。
 
俄央行维持7.5%基准利率不变
 
  据悉,俄罗斯央行6月9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7.5%。
  俄央行说,俄罗斯当前通货膨胀率继续上升,家庭和企业的通胀预期仍处于高位。经济活跃度与4月预期相比有所提高,反映了国内需求的强劲复苏。与此同时,推升通胀的风险因素包括外贸条件恶化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等。
  鉴于通胀压力逐渐增加,俄央行对在未来会议中上调基准利率持开放态度,以期将2024年及以后的通胀率稳定在4%左右。
  俄央行预测,在现行货币政策下,2023年俄通胀率将维持在4.5%至6.5%的水平,2024年将回落至4%。
  2022年2月,俄央行将基准利率从9.5%大幅提高至20%。自2022年4月开始,俄央行多次降息,9月将利率下调至7.5%。
 
英国4月GDP环比增长0.2%
 
  据悉,英国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0.2%。3月为下降0.3%。英国经济比大流行病前水平高出了0.3%。
  第二季度开局良好是受到占主导地位的服务业的推动。之前英国和威尔士经历了40多年来最潮湿的3月,以及学校、医院和铁路部门的工人罢工,给这个部门冲击最大。
  英国通胀率现在是目标2%的4倍以上,市场预期英国央行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6月13日公布的就业数据优于预期,现在市场认为央行本月升息25个基点,至4.75%已是板上钉钉。交易员现在预计到明年2月有加息至6%的可能性。
  经济学家预期今年经济只会温和增长,彭博调查得出的预期是0.2%,在七国集团(G7)中可能只会好于德国。
 
希腊是如何走出债务困境的
 
据悉,广州经济学者韩和元6月15日在证券时报发表文章,分析了希腊是如何走出债务困境的。
6月7日,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在出席一个媒体活动时表示,美国的通胀率将居高不下,同时实际利率会上升。他指出,我们正处于一场晚期的大周期债务危机的开端,此时会产生过多的债务,并且缺少买家。
  达利欧之所论,绝非杞人忧天。诚如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杨所说的,"如果说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合理,则在债务领域表现尤甚"。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债务总额达到303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3.51倍。从债务密集度的角度分析,这也就意味着,3.51美元的债务才对应1美元的GDP。这也充分说明,金融的效率在进一步下降,金融风险却在加速积累,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受到债务的影响会比较大,这确实令人担忧。
  有关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70%~85%的债务是外币形式的,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为美元债务。而自2022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大幅加息,导致大量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兑美元贬值。如此一来,外债折合成本币,其债务压力就无形中开始倍增,政府债务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骤然提高。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国不断加息并不断向发展中国家传导,导致这些国家的利率水平急剧上升,进一步增加了债务危机,给这些国家的公共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当债务危机叠加财政危机,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开始趋于恶化。2023年,债务危机很可能会再次上演。这正是达利欧之忧所在。
  尤其是那些外债负担沉重、能源资源匮乏,且经济结构单一的经济体,如阿根廷、埃及、黎巴嫩、巴基斯坦等10余个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目前就深陷债务的泥淖而不能自拔。此外,部分欧洲国家也或将再度陷入主权债务困境。随着欧洲央行不断激进加息,一直饱受低增速、高负债困扰的南欧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偿债负担也明显上升,其债务率和赤字率均超过2010年欧债危机时期,债务"灰犀牛"引发经济危机的风险骤增。
  当然,就当下债务危机隐患而言,我们也无需谈虎色变。至少希腊成功走出债务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债务危机并非不可战胜。
  2022年6月,希腊财政部长赫里斯托斯·斯泰库拉斯宣布,希腊已全部还清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后一笔19亿欧元救助贷款,比计划还款日期提前两年。2010年以来,遭遇严重债务危机的希腊,陆续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超过2600亿欧元的救助贷款。自2019年起,希腊开始提前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贷款,此举为希腊共节省了2.3亿欧元的利息支出。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贷评级从BB调整为BB+。同时,国外对希腊的投资在一年之内增加了74.3%。这也就意味着,希腊已经成功走出债务危机困境。
  那么,问题来了,希腊为何能够走出困境?可信的解释是,这一切得益于危机后希腊所经历的一系列自我革命的阵痛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大幅裁减公务员和削减政府开支。债务危机爆发的2010年,希腊公务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总人口的25%,其恶果就是不少公共部门效率低下,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随后,希腊采取果断措施,裁减了40万公务人员,并对公务员减薪40%,政府部门大合并,以压缩政府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二、削减社会福利。以2015年12月通过的2016年度国家预算为例,该年度国家预算就明确了,希腊要于2016年度内削减57亿欧元的公共开支,这其中就包括减少18亿欧元的退休金和5亿欧元的国防预算。
  三、大规模的私有化。希腊政府通过希腊共和国资产发展基金的推动,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资产的全部和部分私有化,使其取得了卓越的增长。根据私有化基金网站上披露的信息,希腊私有化项目包括港口、码头、雅典国际机场、雅典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公司、希腊石油公司、希腊邮政公司、希腊公共天然气公司、希腊公共电力公司。甚至还包括奥林匹克体育场、普拉卡老城区改造等。此外他们还出售岛屿和部分国有土地项目。希腊的私有化势头,完美的契合了当年撒切尔追求的理想--"私有化无禁区"。
  四、大力引进外资,为经济形成投资与造血功能。根据希腊统计网站数据,希腊在2021年获得的直接海外投资净流入超过了50亿欧元,增长74.3%。其中,医药巨头辉瑞公司,就加大了对希腊的投资力度。其在希腊的主要投资项目是研究领域的"数字创新中心",投资金额为6亿欧元,预计10年内将创造6亿欧元以上的利润,并创造700多个工作岗位。此外微软也向希腊的数据中心投资10亿欧元。它已经与希腊文化部合作,在奥林匹亚启动了一个试点项目,旨在数字化复兴古代奥林匹亚。更重要的是,这家软件巨头计划在希腊建立一个最先进的数据中心,将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并为希腊创造大量收入。
 
投资分析点评
 
▲众合科技拟20亿投建半导体级抛光片生产线
 
  6月12日晚间,众合科技(000925)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海纳股份(下称"乙方")与浙江省浦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称"甲方")就海纳股份在浦江县投资建设半导体级抛光片生产线项目的相关事宜,签署了《半导体级抛光片生产线项目投资框架协议》。
  协议称,自协议签订之日起30日内,甲方配合乙方在浦江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5亿元(具体金额以工商核准结果为准,海纳股份占100%),负责项目的实施(简称"乙方项目公司")。该乙方项目公司是享受甲方给予优惠政策的唯一主体。
  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需用地200亩,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投资10亿元,分两个子项目进行投资。其中,子项目一投资约5亿元,建设年产260万枚4-6英寸高端功率器件用半导体级抛光片生产线项目,一期子项目二计划投资约5亿元,将根据乙方规划投资决策实施建设半导体产业相关项目。二期项目投资10亿元,拟建设半导体产业相关项目,根据一期项目情况适时启动二期项目。
  合作方式方面,甲方或甲方指定的国有公司的新设平台公司(该平台公司仅服务于协议约定的项目,简称"甲方平台公司"),负责购置及建设乙方项目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土地、厂房及部分设备,并向乙方项目公司出租。该甲方平台公司应于协议签署之日起1个月内完成设立。
  本项目属于浦江县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一期项目享受一事一议配套政策,后期项目政策另行约定。公告称,协议签署后,海纳股份先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在当地进行项目筹建,若前期项目建设进度顺利,海纳股份和众合科技将根据具体建设规划与投资计划依法履行相应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
  众合科技表示,该协议的签署将建立起双方在浦江县进行半导体级抛光片相关项目的投资建设合作关系,符合海纳股份和众合科技的战略发展规划。
  目前,众合科技形成了智慧交通、泛半导体、产业数智化三块业务体系。在泛半导体业务方面,公司以全资子公司海纳股份的半导体级材料业务为核心,通过参股、合作等方式布局半导体设备和集成电路等半导体产业链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海纳股份已于2023年3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
据介绍,海纳股份及其子公司日本松崎从事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已在半导体材料业务领域不断成长、积累、沉淀超过20年。
 
  ▲比亚迪在深圳开建全球研发中心和储能产业园项目
 
  6月15日,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和储能产业园项目在深圳市龙岗区开工建设。其中,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拟投资200亿元,储能产业园项目拟投资20亿元。
  据了解,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集行政办公、研发、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世界显示度的研发中心,预计建成后将新增约6万个研发岗位。
  4月初,深圳市龙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全球研发中心暨先进制造业基地项目遴选方案的公示》,意向用地单位为比亚迪子公司深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通过挂牌方式取得用地后5年内建成投产。方案提到,项目将打造集核心研发、高端制造、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超现代复合型全球研发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除了投建全球研发中心,一同开工建设的是比亚迪储能产业园项目。比亚迪储能产业园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储能系统产能20GWh,研发人员超1万人,项目拟投资20亿元,预计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200亿元。
  相比新能源汽车业务,比亚迪储能业务发展前期受限。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介绍:"2022年的电池需求太强,比亚迪的大部分产能都给到了动力端,2023年会在动力和储能上做好协同。"
  比亚迪介绍,在储能电池领域,公司在电网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应用领域发力,为客户提供更加清洁可持续的储能解决方案。
  2023年5月25日,比亚迪储能与联科熙和签订5GWh框架协议。双方将以日本市场乘用车充电业务合作项目机会为切入点,在全球市场深入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项目,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全新电网级及工商业和户用储能产品。
 
▲华民股份拟40亿元加码高效N型单晶硅棒、硅片项目
 
  6月11日晚间,去年转型光伏赛道的华民股份(300345)公告,控股子公司鸿新新能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新新能源")拟对外投资建设年产10GW高效N型单晶硅棒、硅片项目二期及新增10GW硅棒4GW硅片项目。公司及鸿新新能源拟就前述对外投资事项与大理州政府、祥云县政府签订相关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额约40亿元。
  华民股份表示,项目全面达产后,将进一步扩大该公司产能规模,能够更好地满足安徽10GW异质结专用硅片项目产业配套的需求。
  华民股份总经理夏宇表示:"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日益增加。项目扩产的顺利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公司在拉晶和硅片环节储备的产品技术、生产管理经验和优质上下游客户资源优势,助力公司新能源战略再上台阶。"
  实际上,此前2月19日,该公司就与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年产10GW异质结电池专用单晶硅片项目投资协议书》,拟在安徽省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投资建设年产10GW异质结电池专用单晶硅片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1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6亿元。这也是被本次再次加码相关产能建设的重要背景。
据悉,华民股份于2012年8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此前公司主业为耐磨材料领域,去年9月通过收购跨界转型光伏赛道。彼时,华民股份公告以自有资金5.6亿元收购尚处于建设期的鸿新新能源100%股权,主营业务由过去的耐磨铸件拓展至光伏硅棒、单晶硅片和多晶提纯硅锭生产及销售。在被收购后,鸿新新能源加速推进云南大理祥云县"年产10GW高效N型单晶硅棒、硅片项目"建设,项目一期已于今年1月点火投产,目前已实现满产。
 
  ▲昆仑万维拟收购AI企业遭问询
 
  据报道,在6月14日宣布拟作价1.6亿美元收购Singularity AI 100%股权后,昆仑万维(300418)15日收到了交易所关注函。
  昆仑万维6月14日晚间发布并购公告称,控股子公司Star Group拟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Singularity AI全部股权,整体作价1.6亿美元,交易完成后,Singularity AI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Singularity AI 的股东或其指定关联方将获得Star Group 25%股权。后续,昆仑万维计划向Star Group增资4亿美元,将其打造成全球领先的AGI平台。
  如何做到全球领先?深交所向昆仑万维发问,要求公司用平实的语言说明可行性,包括但不限于新领域的行业竞争情况及门槛、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储备等,并要求公司明确本次收购决策是否审慎合理,是否存在迎合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
  Singularity AI是一家通用人工智能的初创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通用开发者API、聊天机器人和知识抽取,于2020年10月启动中文类GPT-3模型研发,并在2021年6月对外发布140亿参数中文类GPT-3 API。
  2022年11月,昆仑万维与Singularity AI就ChatGPT、图像视频生成等AIGC技术领域达成全面技术战略合作,并于2023年2月9日宣布将在年内发布中国版类ChatGPT代码开源;4月17日,昆仑万维与Singularity AI联合研发的大语言模型"天工"正式发布。
  昆仑万维曾表示,中国版类ChatGPT的知识产权归Singularity AI所有,后续公司享有中国版类ChatGPT商业化产生净利润的50%。
  深交所还对标的资产估值的公允性表示关注。据交易方案,Singularity AI 100%股权以市场法评估结果作为价格参考依据,估值为17.14亿元,约合2.49亿美元,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总资产仅为455.97万元,净资产为负,且尚未实现盈利。经交易双方协商后,交易作价约定为1.6亿美元。股份发行方Star Group采用收益法评估,整体估值为32.98亿元,增值率为336.51%。
  基于前述,深交所要求昆仑万维详细说明本次交易定价是否公允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并明确对经营业绩、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影响。
  除此之外,交易所还对本次并购的决策流程及内幕信息的保密性予以关注,要求公司详述筹划过程、保密情况,并说明控股股东、实控人、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未来三个月内是否有减持计划。
  据悉,今年以来,昆仑万维频繁发布AIGC业务布局及进展信息,并因发布千亿级大语言模型"天工"广受市场关注。目前昆仑万维业务板块已重新划分为AGI与AIGC业务板块、海外信息分发与元宇宙业务板块和科技股权投资业务板块。公司表示,未来十年将"All in"AGI和AIGC,从集团层面整合各板块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业务发展落地。
 
▲TikTok宣布在东南亚投资数百万美元
 
据报道,TikTok加码东南亚市场。TikTok在6月15日宣布,将在未来三年投资数百万美元,帮助东南亚超过12万家小企业将其业务转移到网上并参与数字经济。
在东南亚,每个月有超过3.25亿人使用TikTok;1500万家企业使用该平台。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凯度发布2023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排行榜
 
  据报道,凯度集团6月14日发布了2023年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排行榜,苹果公司蝉联榜首。共14个中国品牌上榜百强名单,腾讯位列第七,阿里巴巴和茅台跻身榜单前二十名。
  据了解,今年上榜百强的品牌总价值6.9万亿美元,与2022年相比有所下降。苹果公司展现出强品牌的韧性,年度品牌价值达到8804.55亿美元。谷歌和微软分别位列榜单第二和第三名,科技品牌的整体价值占据榜单最大份额。
  此次榜单中,14个上榜的中国品牌表现亮眼。腾讯跻身榜单前十、位列第七,农夫山泉和跨境电商希音首次入围,其他上榜的中国品牌还包括阿里巴巴、茅台、抖音、美团、华为、京东等。
  "中国市场进入渐进式回暖阶段,专注品牌高质量发展是不变的主旋律,不可复制的品牌创新力至关重要。"凯度集团大中华区CEO王幸表示,品牌扩张到多品类或多市场能够增强风险抵御的能力,中国品牌需要抓住新用户、新场景、新渠道、新人群、新渠道、新区域,打造或加入共享的生态体系。
  王幸向中国品牌建设者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高端化和高性价比都能赢得消费者;二是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规则,品牌入局刻不容缓;三是强强联手,跨界合作;四是积极实践品牌ESG,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上汽集团拟斥10亿~20亿元回购股份
 
  据悉,国内头部传统车企上汽集团(600104)6月13日推出上市以来第三份回购计划,拟斥资10亿元~2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上汽集团将本次回购价格上限设定为20.68元/股,为规则允许的最高价格(董事会决议前3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150%),比最新收盘价13.93元/股高出48%。若按回购价格上限测算,本次拟回购股份数量为4835.59万股~9671.18万股,占总股本的0.41%~0.83%。方案显示,本次回购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近年来,上汽集团多次实施股份回购:2020年7月,公司发布首份回购计划,拟以不超过25.97元/股回购公司0.5%~1%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半年后的2021年1月,上汽集团如期完成回购任务,累计回购股份数为1.08亿股,占总股本的0.93%,使用资金总额为22.47亿元。
  2021年9月,上汽集团再推回购计划,拟斥资15亿元~3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并在2022年9月完成回购,最终耗资15亿元,回购股份数为8002.19万股,占总股本的0.68%。截至目前,前述已回购股份均存放于公司回购专户,尚未授予员工。
 
▲爱美客发布首份回购计划
 
  6月12日晚间,医美龙头爱美客(300896)发布上市以来首份回购计划,拟斥资2亿元~4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不超过450元/股。
  业界称,从二级市场走势来看,爱美客近期股价持续下行或是启动回购的一个动因。近两个月,公司跌幅超20%,最新报收431元/股,市值已跌破千亿。
  爱美客此次回购价格上限设定为450元/股,比当前市价高出4.4%。
  作为国内医美头部企业,爱美客聚焦非手术类医美赛道,目前已成功实现基于透明质酸钠的系列皮肤填充剂、基于聚乳酸的皮肤填充剂以及聚对二氧环己酮面部埋植线的产业化。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21年,公司在基于透明质酸钠的皮肤填充剂市场,按销售额计算国内市占率达21.3%,在国产制造商中排名第一。
伴随着业务规模的壮大,爱美客在员工激励方面亦不断加码。在本次拟用于员工持股及股权激励的回购计划发布之前,今年3月,公司曾推出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以定向增发方式向141名核心管理及技术、业务人员授予41.73万股股份,其中首次授予数量为33.39万股,授予价格为282.99元/股。
 
  ▲TCL创始人李东生当选深商联第五届理事会主席
 
  6月15日,在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下称"深商联")五届一次会员大会上,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当选为深商联第五届理事会主席。
  在就职典礼上,李东生表示,未来五年,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商企业全面理解、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深商联将以全心全意为企业、企业家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团结带领深商实施六大高质量行动纲领,全面推动深商高质量发展。"李东生说。
  据悉,四届理事会以来,深商联积极发挥平台服务作用,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积极促成企业之间对接、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企业向中介机构咨询等交流活动。同时,深商联持续搭建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各类要素供需对接平台,强化政企沟通,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帮助企业整合资源、开拓市场。
  目前,深商已成为影响世界的新锐商帮,深商联的会员覆盖商贸、流通、制造等各个行业,数量超过4000家。深商联第五届理事会将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资源对接平台、服务引领功能和专业协调优势,助力深商高质量发展。
  未来五年,深商联将不断完善顶层架构设计,凝聚深商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打造专业化服务体系,构建企业服务平台体系,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合规运营,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弘扬深商文化精神,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强化深商社会责任,为中国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胡望明任中国宝武钢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6月14日,在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上,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同志调整的决定:胡望明同志任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免去其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免去陈德荣同志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相关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办理。
  胡望明于1963年10月生,历任武汉钢铁公司烧结厂副厂长,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机电部副部长、经营计划部副部长,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期间兼任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等职务。2023年6月起任现职。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部位于上海。2020年,被国务院国资委纳入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2022年,获批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启动新型低碳冶金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工作。宝武在2022年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位列44位,继续位居全球钢铁企业首位。
 
▲美国法院命令微软暂停收购动视暴雪
 
    据报道,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请求下,美国加州北部地区法院旧金山分院6月13日发布临时限制令,命令微软(NASDAQ:MSFT)暂停收购游戏公司动视暴雪(NASDAQ:ATVI)。
  法院在6月13日的公告中称,有必要发布临时限制令以维持现状。法院称,如果法院最后决定下达初步禁令,维持现状有利于法院最后做出有效判决;如果FTC在另一个法院的行政诉讼打赢了微软,也有利于FTC取得有效的诉讼结果。
    FTC 6月12日向美国加州北部地区法院旧金山分院申请临时禁制令,请求法官叫停微软公司收购视频游戏开发企业动视暴雪公司交易,理由是这一收购可能违反反垄断法。
    据悉,FTC去年12月就向该法院提交诉状,以妨碍竞争为由谋求阻止这笔交易;这次又向本案主审法官申请禁制令,以防止微软和动视暴雪在7月18日协议规定的最后期限前完成收购程序。FTC希望就收购是否违反反垄断法先作出调查结论。
    FTC定于8月举行听证会,听取相关方对收购利弊的辩论意见,而在那之前,一旦法院禁制令下达,微软只能中止收购。
    微软于2022年宣布将以687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游戏公司动视暴雪。如果收购完成,微软可成为腾讯、索尼之后全球第三大电子游戏出品商。
    动视暴雪2008年创立于加州,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列入标准普尔500指数,是欧美市值最高的电子游戏企业之一,曾出品《使命召唤》《魔兽世界》等“爆款”游戏。
    收购要约已获得双方企业董事会和动视暴雪股东大会批准,但仍需相关国家监管机构审查通过后才能完成。
    欧洲联盟已批准这笔收购,但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今年4月叫停收购,称它可能“未来数年内打击创新,使英国电子游戏用户选择变少”。微软表示将就英方决定 提起申诉。
 
▲长和将与沃达丰合并英国电信业务
 
  据悉,长江和记实业( 00001.HK ,下称“长和”)6月14日公布,已与欧洲电信商沃达丰(Vodafone)达成协议,合并双方英国电信业务,交易对价不包括现金支付,长和将持有合并公司49%股权,预计交易待股东和监管机构批准后,于2024年年底前完成。
 
管理视点
 
一家中国企业的越南十年
 
深圳东方华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周家兵6月15日在证券时报发表文章指出,通过窥一斑去了解全貌,也许有些以偏概全,但毕竟有些参考价值。本文从个案出发,介绍一家中国企业在越南的十年发展,真实呈现这家电子企业在时代变化中的波澜起伏。
  L企业是一家致力于3C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企业。在中国深圳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L企业成立于21世纪初,企业高峰时规模超过千人,平时保持在500人左右。企业对产品品质追求极其严格,甚至苛求。从设计到生产、组装、测试每一环节均严格管控,全方位建立高品质生产链条,构建一站式供货保障体系。因此,L企业成功进入对品质要求高的欧美日韩知名企业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名单,如日本索尼,韩国三星、LG,美国摩托罗拉等。
  缘起前三大客户S从中国惠州开始转移产能到越南,L企业被邀请去越南设立生产基地,配套产业链。客户S分别在越南的北宁省和太原省投资建厂,其在中国的产能转移到越南,导致L企业的订单在三年间逐渐萎缩。2012年L企业才前往越南设厂,老板执行力超强,三个月内完成了在越南北宁省租厂房、装修、投产的敏捷行动。在越南工作时间越长,对投资政策了解更多,包括研读中国商务部和税务总局官方编印的投资越南资料汇编,逐渐增强了对越南投资信心。在同几家大客户进行战略合作汇报后,获得他们的实际支持,客户订单量螺旋式上升,尤其是韩国和美国的几家客户订单。按越南投资政策,L企业在北宁省工业区内买地(准确说是长租),通过控股公司形式间接设立工厂,加大投资越南。
  2012年L企业开始转出中国深圳的部分产能到越南,主要是为了配套客户所需。2014年在越南自建工业园的厂房宿舍一期投入使用。最开始租用的厂房陆续退掉,启用自己长租地建设的厂房。公司规模随着客户订单增加和在越南分期开发厂房的落成而扩大。所建的厂房主要是自用,少部分是配套企业的供应商临时租用,类似L企业刚到越南投资一样,配套L企业的供应商老板们也带有试探性,边走边看情况,再决定是否要在越南进行深度投资。那个阶段可以说八成厂房自己用,两成提供给L企业配套的供应商租赁。韩国客户的产业链在越南逐渐形成,包括L企业和L企业的供应商。
  转变从2018年开始,第二期厂房主体建设完成,进入厂房室内装修和生活区配套调整优化阶段,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尤其是中美贸易和科技战的由暗到明,客户订单在大约一个季度的波动后,被集中拉升,生产处于极度饱和。由于越南和中国在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企业没办法像中国内地一样,可以加班加点地生产。同时,由于当地工人整体的素质不高,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交期无法准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企业实际运营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在越南投资的整体回报不及预期,也凸显在越南投资的风险跟中国有很大差别。表面上的地皮、人工便宜,背后隐形成本让企业貌似红红火火却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利润。2019年在越南的L企业经营达到生产阶段性高峰。2020年受疫情所致,订单波动严重,但总体还算平稳,相对中国国内疫情管控而言,越南的企业在疫情三年期间的管控相较宽松,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受到的影响较小。2021年下半年,在越南的企业订单开始平稳增加,来自欧美的订单大量流入越南企业。越南的出口数据亮眼,在中国国内出现“越南经济即将超过深圳”的新闻。这年岁末,L企业在越南的投资趋向平稳,不再加大对越南投资。之前扩大的厂房并没有被客户的订单填满,客户在越的发展似乎也被各种因素受限。L企业的二期厂房陆续完工,开始拓宽思路,自用厂房空间在2022年大致为50%,其它均出租给其他企业。
  今年初,L企业计划跟随客户转移(也可以说是拓展或增加)一部分产能到印尼或印度,之前参加客户组织的发展战略产业链会议和考察团,去“两印”实地走访。2022年中国小米遭受印度税务部门处罚的新闻,以及之前欧美一些企业在印度被同样受到类似罚款的信息,多少会影响这些企业投资印度的决策速度和投资标的大小。当然,政策和择机是企业家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投资越南十年的这家中国企业,截至今年前五个月,并没收回总投资。好在地皮上涨,若按当前行情转卖的话,资产是能够抵上投资总额,能够有所盈利。可资产和变现是两回事,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较大。梳理这家企业在越投资十年的发展,仅作为个案,可以从中得出两点经验:一是国家时局的平稳发展,对于投资兴业尤其关键;二是与客户同频共舞,订单的持续稳定相较产业链显得特别重要。
 
信息化建设
 
三部门强调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从严惩治
 
  据悉,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正常网络秩序,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三部门起草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于6月9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共20条,要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充分认识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依法维护公民权益和网络秩序。准确适用法律,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畅通诉讼程序,及时提供有效法律救济。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切实完善综合治理措施。
  《征求意见稿》提出,依法惩治网络诽谤、网络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线下滋扰、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炒作等行为。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体现从严惩治精神,重点打击网络暴力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
  《征求意见稿》列举了实施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从重处罚的5种情形,包括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实施的;组织"水军""打手"实施的;编造"涉性"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利用"深度合成"技术发布违法或者不良信息,违背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的。
  《征求意见稿》同时明确,通过信息网络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或者违法违纪行为,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实或者明知是捏造的事实而故意散布的,不应当认定为诽谤违法犯罪。针对他人言行发表评论、提出批评,即使观点有所偏颇、言论有所过激,只要不是肆意谩骂、恶意诋毁的,不应当认定为侮辱违法犯罪。
  《征求意见稿》对促进网络暴力综合治理提出要求,执法司法机关立足职能,在依法办理涉网络暴力相关案件的基础上,做实诉源治理,深入分析滋生助推网络暴力发生的根源,主动向有关监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检察建议,促进网络暴力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从根本上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公布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工业和信息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将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2001年5月10日公布的《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同时废止。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负责同志介绍,现行《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制定于2001年,对通信领域严格规范实施行政处罚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正式施行后,需要对现行《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中立案、证据、法制审核等方面的制度进行调整,也需要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予以回应。
  同时,现行《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仅适用于通信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除国防科技工业、烟草之外的其他工业领域尚未制定行政处罚规章,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也缺乏行政处罚方面的细化规定。修订现行《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是全面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适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和监管新形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客观需要。
  上述负责同志指出,《规定》主要修订了以下制度:
  一是扩大适用范围。现行《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主要适用于通信领域,《规定》根据当前工业和信息化行政执法工作需要,将适用范围扩展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并更名为《工业和信息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考虑到国防科技工业、烟草专卖领域的特殊性,其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另行制定。
  二是增加行政处罚程序一般性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以及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有关要求,增加了行政处罚原则、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执法人员资格要求、执法全过程记录、行政处罚决定公开等制度,并调整和细化了有关回避的规定。
  三是完善管辖制度。《规定》针对通过电信网络实施的违法行为发生地难以确定的情况,规定了住所地、网络接入地等违法行为发生地,便于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确定管辖。对于两个以上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都有管辖权的,规定了"最先立案"管辖原则,细化了管辖权争议解决程序。同时,调整了移送管辖的有关规定。
  四是调整、细化普通程序。在立案方面,完善了立案条件、时限等规定。在调查方面,优化了调查取证程序,明确了执法基本要求,增加了中止调查等规定。在听证方面,调整了听证适用情形、听证人员等规定。在决定方面,增加了重大违法行为应当集体讨论的规定,调整了案件办案期限。在送达方面,明确了送达方式和送达地址有关要求。
五是完善执行、结案程序。调整和细化了延期和分期缴纳罚款程序,修改完善了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所采取的措施。补充完善了可以结案的情形,进一步明确了归档要求。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优化平台协议规则专项行动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为期5个月的优化平台协议规则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督促平台企业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平台协议规则,切实保障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平台企业合法权益,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项行动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平台协议规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查、二补、三评、四改"工作机制。以经营规模较大、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平台企业为重点,督促指导平台企业对自身协议规则进行全面自查。针对部分平台协议规则关键条款缺失的现象,围绕平台内经营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点方面,指导平台企业补充完善协议规则。充分发挥各地合同监管专家评审委员会作用,组织业务骨干及法律专家,对平台协议规则进行集中评审,制作问题清单,及时反馈平台企业。推动平台企业结合问题清单,对协议规则进行修改优化,切实保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等各方合法权益。
  专项行动分为动员部署、平台自查、属地指导整改、总局评估四个阶段。在行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加强系统协同,注重发挥平台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宣传平台企业优化协议规则的好做法,推动多方参与、上下联动。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激发平台企业活力,培育平台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中证协印发券商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
 
  据悉,为推动证券公司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资本市场网络和信息安全水平,防范化解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印发《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围绕国家关于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具体要求,聚焦提升行业科技治理和信息系统架构掌控能力,聚焦防范网络和信息安全风险,明确六类31项主要任务要求,形成32项具体任务清单。
  《计划》提出,全面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坚持稳中求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机结合国家金融安全与行业数字化发展,探索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新技术、新模式,推进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持续提升,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计划》明确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稳健性原则,强化合规风控,严守风险底线;二是系统性原则,强化协同机制,整体规划;三是差异性原则,强化专业引领,因司制宜;四是创新性原则,强化创新驱动,科技赋能。
  未来三年全面提升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组织引导证券公司积极落实各项行动举措,促进证券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取得扎实成效:行业从业人员网络和信息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信息系统架构掌控能力全面加强,科技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加大,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基本健全,行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迈上新的台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力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网络和信息安全风险的底线。
  《计划》明确了六大类31项主要任务。其中,持续提升科技治理水平的任务共5项,包括完善信息科技战略发展规划、发挥科技治理组织作用、推动信息科技管理体系建设、健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完善供应商管理机制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投入机制的任务共2项,包括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增强信息系统架构规划掌控能力的任务共5项,包括建立及完善系统架构管理机制、建设及健全企业级应用架构、持续加强数据架构体系治理、多方位推进技术架构转型升级、持续提高核心系统自主掌控能力等方面;强化系统研发测试管理能力的任务共4项,包括建立及完善需求设计及分析机制、提升代码开发效率及安全、制定并落实信息系统代码审计规范、加强信息系统测试质量管控等方面;夯实系统运行保障能力的任务共7项,包括加强信息系统上下线管理、管控信息系统变更风险、提升信息系统故障发现能力、提高事件预警及处置效率、健全组织级应急响应管理机制、做好信息系统容量与性能管理、完善重要信息系统数据备份能力等方面;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任务共8项,包括落实等级保护定级和测评要求、深化漏洞全生命周期管控、提升安全攻击防控能力、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通报预警、完善移动客户端应用软件认证机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做好安全全局性建设等方面。
  为推动《计划》贯彻落实,中证协将加强对证券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提升工作的督导,通过推动各公司加强组织领导、重视人才培养、完善评估激励、强化制度供给、做好安全服务、加强培训交流和总结推广示范实践等方式,引导行业对标提升,构建良好的证券科技生态。  
 
上海发布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两年行动方案
 
  6月13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旨在落实《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和《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加快推动"元宇宙"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突破。
  《方案》称,"元宇宙"是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交互的重要平台。《方案》提出,到2025年,前沿优势领域相关科学问题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原始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聚焦技术优势和必争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底层技术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以重点场景需求为牵引,加快"元宇宙"技术体系化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元宇宙"创新集群,保障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指出,要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空间计算、智能编码、高性能低功耗微显示、多模传感、Web3网络操作系统、跨尺度采集重建、脑机接口等战略前沿与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围绕智能终端、内容制作、云平台等形成30项以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推进"元宇宙"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
  《方案》明确了"元宇宙"关键技术主攻方向,即针对"元宇宙"沉浸式、开放式、永续实时、以人为中心等跨界复合的技术特性,围绕"元宇宙"内容、存算、传输和终端等技术层面,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情况和本市研发基础,聚焦沉浸式技术、Web3.0技术两大主攻方向,在沉浸影音、沉浸计算、新型显示、感知交互与区块链等关键技术领域打造新高地。
  关于开展沉浸影音技术布局,《方案》指出,面向"元宇宙"海量沉浸影音内容生产的需求,基于AI赋能虚实融合的技术路线,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跨尺度采集重建、数字人生成与驱动、虚拟空间三维引擎等关键技术研发,实现超写实"元宇宙"沉浸影音内容的自动化、低成本生产,支撑"元宇宙"内容创作生态建设。
  关于加快沉浸计算技术研发突破,《方案》指出,围绕"元宇宙"虚实融合的沉浸体验技术要求,基于端云协同的沉浸式计算技术路线,重点布局空间计算、智能编码、分布式渲染分发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元宇宙"内容计算和分发效率。
  关于开展新型显示关键技术布局,《方案》指出,面向"元宇宙"内容呈现方面的高清晰、深度沉浸等发展趋势和需求,重点布局高性能低功耗微显示器件、高亮度轻量化光学模组、全息和光场显示等关键技术攻关,抢占"元宇宙"关键入口高地,推动近眼显示、裸眼全息等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加强感知交互技术突破,《方案》指出,面向"元宇宙"自然交互中长时间、高响应与多样性的需求,重点布局低功耗交互算法、多模传感、手势与眼动追踪、脑机接口等关键软硬件技术研发,实现自然环境下的视觉、听觉、触觉、体态等多模态信息感知交互。
  关于开展区块链技术研发布局,《方案》指出,面向"元宇宙"去中心化/多中心化的组织规则,基于异构多链融合技术路线,重点布局Web3网络操作系统、区块链数字身份、分布式可信存储、可信计算芯片等支撑技术和数字监管技术研发,构建高性能、可扩展和安全可控的新型区块链体系架构,形成承载大规模"元宇宙"创新应用的基础设施。
  《方案》还提出,组建"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小组,建立专家组。面向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探索政府长周期科研支持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入,进一步激发基础研究活力。面向重大场景应用需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联合体,开展重大关键技术、重大战略产品、重大试验验证研究。探索"揭榜挂帅"、里程碑管理、赛马制等机制,加快创新成果的应用。
 
“算力浦江”2023年重点任务明确
 
    6月14日,以“算力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打造国际数字之都”为主题的“算力浦江”行动计划发布一周年大会在上海举办。会上,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发展处处长黄先斌披露了“算力浦江”2023年重点任务。
  据悉,自2022年“算力浦江”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在产业界各方的大力推动下,“算力浦江”建设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进一步夯实上海算力底座,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制定“算力浦江”行动计划2023年重点任务(简称“算力浦江”行动计划2.0版),助力上海算力基础设施持续创新发展。
  黄先斌说,算力发展的新形式新变化推动“算力浦江”演进升级。2.0版的重点任务围绕算力、存力、运力等全方位指标进行设定;提出了算力设施融合创新、算力网络协同创新、算力应用场景创新的“算力创新”推进思路,以及网络与产业双协同的“区域协同”推进方式;并对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国产芯片软硬件适配,以及算力路由、算力感知,算力互联互通等技术和政策堵点进行了研究部署。
  “算力浦江”行动计划2.0版将在以下四方面演进升级:
  第一,丰富完善目标设定:为智算规模、差异化上架率等算力指标、先进存储容量占比等存力指标、跨主体数据中心网间时延、400G链路占比、算力灵活调度SRv6使用占比等运力指标制定2023年年度目标。
  第二,推动算力融合创新:提出“算力创新”的推进思路,即推动算力与双千兆、IPv6+等网络基础设施融合创新、算力网络与5G虚拟专网、宽带接入网的网络协同创新、算力网络与各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创新。
  第三,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提出“区域协同”的推进方式,即调度全国算力资源、打通长三角和芜湖枢纽直连网络、启动数据中心跨省直连的网络协同和联合全国其他行业组织启动“算力浦江”联盟者计划的产业协同。
  第四,聚焦堵点问题突破:围绕数据中心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国产芯片软硬件适配,基干IPv6+的算力路由、算力感知,基于容器的算力交易,算力互联互通的合规机制等技术和政策堵点,部署了推进计划和研究路径。
  根据“算力浦江”行动计划2.0版,接下来,上海将持续统筹优化算力布局,新投产的数据中心加强对智算和先进存储的支持,推动上海市智算规模至10 EFLOPS(FP16)以上,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17%。同时,上海将适时公布存量数据中心上架率,2022年之前已投产数据中心上架率超过70%。新投产的数据中心在投产后一年内上架率超过50%。
  行动计划还明确,至2023年底,上海将在五大新城和特色产业园区完成边缘数据中心建设不少于50个。充分复用5G基站等存量机房空间,按需将通信机房改造成面向智算领域的高性能边缘数据中心,形成1个以上的典型案例。
 
安徽拟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省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
 
  6月9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印发《加快场景创新构建全省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提出将场景创新作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要素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高水平的全省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提升招商工作质效,打通制约科技产业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加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安徽率先应用、推广、迭代,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把科技创新势能更多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省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实现全省场景信息统一汇集与发布、优质场景解决方案发现与展示、场景供需双方有效对接与撮合,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应用场景服务体系,建成重点突出、协调联动的场景创新机制,场景驱动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形成政府界、科技界、产业界协同合作的场景创新生态。
  《方案》并明确了相关建设目标:
  --标杆示范场景加速涌现。按照示范带动性、落地可行性、资源吸附性、复制推广性等维度,每年遴选具有推广价值和带动作用的标杆示范场景不少于10个,累计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景创新示范区不少于5个。
  --创新产品快速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在安徽找到落地应用场景,得到市场验证、应用迭代与产业化发展,创造新的发展空间,每年促进不少于150项新技术新产品首用首试。
  --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以场景开放推动招商引资、集聚产业资源、促进产业升级,每年引进科技企业不少于200家,实现高质量发展。
  --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围绕教育、医疗、养老和社区服务等领域,加强场景创新应用,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感大幅提升,每年建设智慧社区不少于10个,建设智联网医院10家。
  --应用场景生态逐步形成。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基本形成,需求更好地倒逼优化供给,供给更好地服务扩大需求,实现以一体化大市场集聚资源、优化生态,每年为企业提供场景服务不少于1500次,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对接推广活动。
《方案》提出,打造世界级语音互动场景高地。引导支持"中国声谷"企业开展机器声纹诊断、人体体音诊断、语义理解等技术创新,建设语音开放平台、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平台、自然语言处理开放平台等技术开放平台,聚焦制造、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形成安徽特色智能语音解决方案,完善"AI+AK"(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链。打造人民城市全景实验室先行区。支持建设"中国视谷"总部基地,组建芜湖市新场景数字孪生展示演示中心、场景创新实验室、关键技术创新实验室,打造人民城市全景实验室,形成一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融合解决方案,汇聚以计算机视觉为主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育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
 
深圳市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发布
 
  6月9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深圳市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3)》(下称《计划》)。《计划》旨在加强深圳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规划,将进一步提升深圳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助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深圳智慧,创建城市范例。
  《计划》提出了建设"'数实融合、同生共长、实时交互、秒级响应'的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一个一体协同的数字孪生底座,构建不少于十类数据相融合的孪生数据底板,上线承载超百个场景、超千项指标的数字孪生应用,打造万亿级核心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高地,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提出将打造"四个先锋"的重点任务,分别是先锋底座:建设一个一体协同的城市级数字孪生底座;先锋数据:构建不少于十类数据相融合的孪生数据底板;先锋应用:上线承载超百个场景、超千项指标的多跨协同数字孪生应用;先锋科技:打造信创驱动、数字赋能的万亿级核心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高地。
  《行动方案》编制思路和特点具体包括:
  一是立足先行示范,突出先进性。《行动计划》的编制结合深圳实际明确了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即"基于BIM精细化建模的CIM平台建设路线"。提出了"以精细化BIM模型为'细胞单元'""云网一体、同城双活的算力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数据和应用超市""数字孪生数据体系"等建设内容,均属于国内外首创或首次提出。
  二是体现内在逻辑,突出科学性。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底座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应用是目标,科技是支撑。围绕这一逻辑体系,《行动计划》谋划了先锋底座、先锋数据、先锋应用、先锋科技四个板块,构成整个文件的框架。在此框架下,结合具体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形成了20条具体工作任务,并建立了相应工作保障机制。
  三是坚持目标导向,突出合理性。聚焦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对标全球最好最优,科学谋划集先进性与可行性于一体的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行动计划》明确了"数实融合、同生共长、实时交互、秒级响应"的第一阶段数字孪生城市基本特点,围绕四个板块主要工作,确定了"一十百千万"的任务体系和建设目标。
  四是强化应用导向,突出实效性。《行动计划》围绕经济运行、城市建设、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应急安全、生态文明等方面,梳理出6大领域100+个业务场景,涵盖1000+项城市运行指标的数字孪生应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欧洲议会通过人工智能法案草案
 
6月14日,欧洲议会以绝大多数票数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草案,由此推动了该法案进入立法程序的最后阶段,即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之间的“三方”谈判,以确定法案的最终条款。
据了解,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草案以499票赞成、28票反对、93票弃权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欧洲议会全体投票。
关于人工智能立法的提案在2021年4月就已经推出,此后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就草案进行了多轮修订和讨论。在Cha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横空出世后,欧盟立法者也紧急商讨了如何监管基础模型、通用型人工智能系统等未涵盖在原始版草案中的技术。
法案草案规定,不可接受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将被彻底禁止投入市场、投入服务或在欧盟内部使用,高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将被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而低风险或轻微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则无需特殊的监管。
 
法国总统宣布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
 
  据悉,法国总统马克龙6月14日在巴黎举行的"科技万岁"科技创新展开幕式上宣布,将追加投资超过5亿欧元发展人工智能,打造世界级产业群。
  马克龙当天在与初创企业负责人举行圆桌会谈时指出,面对新工业革命的浪潮,法国必须打造5到10个人工智能产业群,创造出领先世界的顶级企业,为此计划投入超过5亿欧元。
  他还表示,政府还将投资5000万欧元升级现有的让-扎伊超级计算机项目。他希望法国大力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开源大语言模型,并鼓励建立法语数据库。
  马克龙介绍,一个由28家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名为"Tibi 2"的基金将用于资助初创企业,该基金目前已汇集高达70亿欧元的资金,最终目标是100亿欧元。他还表示,已经有125家科技创新企业获得了"法国2030"投资计划的资助。该投资计划由马克龙在2021年下半年宣布实施,总额为300亿欧元,旨在提高法国通过创新实现经济增长的能力。
  法国"科技万岁"科技创新展创立于2016年,目标之一是使巴黎成为科技初创企业起飞的"主要国际枢纽中心"。今年的展会共吸引来自全球的2500多家初创科技企业参展,将持续至17日。
 
企业信息员园地
 
关于刑事涉案企业de合规整改
 
  江苏联盛(靖江)律师事务所 仇为民
  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现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就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解答人员提问时提到,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其直接的目的是:防止不当办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更高的目标是:通过办好每一个案件,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规范发展。
  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要求办理涉企刑事案件要落实好“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的提出轻缓量刑建议,同时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积极整改,举一反三、堵漏建制,促进合规守法经营,直接的目的是:防止不当办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更高的目标是:通过办好每一个案件,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规范发展。
  案例
  案情背景
  2021年,江阴某公司的电焊工小五(化名)在钣金车间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锅炉片被切割开后直接压下,小五(化名)经抢救无效死亡。因小五(化名)隶属的公司系江苏某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由该集团副总王三(化名)分管负责,公安机关侦查后认为该副总王三未严格履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未及时检查子公司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对本起事故的发生负有间接责任,故最终追究了该副总的刑事责任。
  2022年6集团公司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王三因涉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罪被移送至市人民检察院。
  集团公司及子公司在了解到“根据最高检会同全国工商联等8部门制定发布的《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实施的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犯罪案件也可以适用企业合规”,主动要求进行企业合规。
  一方面为高管人员谋求从宽处理的待遇;另一方面在企业活动中出现违法犯罪时,将守法企业和违法员工的行为切割,从而达到保全企业,惩罚个人的预防作用。
  江阴某公司聘请笔者团队作为企业合规服务人。
  合规整改的开展
  收集资料,深入研究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比起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合规,涉案企业的安全生产合规需要合规服务人更加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收集相关材料,分析案件所暴露出企业存在相应的安全生产合规问题,以此为线索指导企业开展合规整改。
  合规访谈
  合规访谈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从而全面分析犯罪成因中与企业的关联,以及合规风险点。通过访谈,合规服务人可以更为充分地了解企业管理层的合规意愿,并向企业传达有效合规整改的标准和要求,也有利于企业合规制度最终在企业落地实施。
  安全生产合规风险识别
  本案涉及生产安全领域,与其他领域合规管理相比较,安全生产合规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笔者团队在犯罪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还结合企业当前的内部具体制度等明确企业在整改过程终需要落实的合规义务。
  制度合规计划
  在制定整改企业的合规计划时,笔者团队除以安全生产法为指引,指导企业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合规管理制度》外,还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涵盖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流程等整改方案。
  整改落实情况
  在笔者团队的指导下,企业制定了合规制度的培训计划、并建立相应的举报、奖惩机制等机制,将有关外部合规政策以及企业的合规制度内化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行为当中,让合规成为企业全员共识及其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自觉和习惯,以确保合规观念深入人心,使合规成为企业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规经验启示
  作为合规服务人开展涉案企业合规,需要牢牢把握“涉案”二字,将犯罪成因分析、具体涉罪事项整改、预防刑事风险,融入企业合规整改工作流程,确保建立起的合规体系能够有效消除诱发企业及其内部工作人员犯罪的风险点,从而取得减轻量刑乃至暂缓或免于刑事追诉的刑事激励,并防止相同或类似犯罪行为再次发生。
  此外,笔者团队认识到合规是一项长效工作,即便集团高管通过合规取得了减轻处罚乃至不起诉的成果,也绝不能就此为止。
  无论是企业内部状况还是外部经营环境、监管环境,都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企业也应当将合规作为“持久战”,根据内外部变化及时调整合规工作内容。
  而笔者团队也将在后期通过调查回访的方式,确保企业能够建立起长效的合规管理机制,而非仅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一合了之”。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