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0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0期

部委决策
 
习近平要求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5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会议指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并不断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运转、地方党委国家安全系统全国基本覆盖,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会议强调,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国家安全战线要树立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充分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
  会议指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要推进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手段方式变革,创新理论引领,完善力量布局,推进科技赋能。要完善应对国家安全风险综合体,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打好组合拳。
  会议强调,国家安全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切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提升网络数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等方面工作。
  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
 
据悉,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结合近年来合同行政监管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对2010年施行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进行了修订,颁布了《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坚持监管与指导相结合、强制性执法与柔性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以合同行政监管这一"小切口",谋划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大文章",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进一步夯实合同行政监管的法治基础:一是加强对利用合同扰乱市场秩序,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监管。列明虚构合同主体资格或者盗用、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以恶意串通、贿赂、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等禁止情形,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二是加强对格式条款的规制。禁止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作出减轻或者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益的规定,要求经营者在使用格式条款时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益。三是加强行政指导。针对特定行业或者领域,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合同示范文本,供社会公众免费阅览、下载和参照使用。四是明确有关合同违法行为的查处方式和法律责任,加大违法行为惩戒力度。
  市场监管总局将以《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出台为契机,加强合同行政监管执法,加大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和推广力度,防范和纠正不公平的合同格式条款,增强合同当事人的守法意识,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金监总局强调不断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
 
  5月25日至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监总局")党委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二期读书班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金监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主持学习研讨并作总结发言。
  李云泽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
  一是要深刻领会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金融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
  二是要准确把握中国国情和金融工作规律,着力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深刻把握职责定位,主动担当作为,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提高监管质效。
  三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妥善处置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用改革创新的方法破解难题,稳妥化解存量风险,坚决遏制增量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是要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持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勇于面对挑战、破除积弊,不断提高监管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开创监管工作新局面。
  五是要树立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合作。必须立足监管,持续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六是要坚持自我革命,发扬斗争精神,切实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做到打铁自身硬,持续加强正风肃纪反腐,大力提高内部管理效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做到新机构、新气象、新作为、新建树。
 
公安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打击防范证券犯罪工作
 
  近日,公安部印发通知,要求全国公安机关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加强打击防范证券犯罪工作,全力保障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顺利实施,有效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有力保护投资者利益。
  通知要求,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证券犯罪活动。要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证券犯罪出现的新特点,及时调整打击策略和重点。对欺诈发行证券犯罪,坚持毫不姑息、一查到底,特别是要加大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涉嫌犯罪的打击力度。对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要坚持"零容忍"从严打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对中介机构配合实施财务造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等违法犯罪,要加强线索发现、移送和侦办,做到既"惩首恶",也"追帮凶"。对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犯罪,要坚持快查快侦快处,依法保护上市公司利益。对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犯罪,要依法打击组织者及相关中介。要结合注册制下新情况,依法打击诈骗国家资金和科技专项资金、侵犯商业秘密等犯罪。对利用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虚拟盘"等诈骗犯罪,要在重拳打击的同时,不断提升预警拦截能力,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体系,切实增强投资者防骗意识和反诈能力。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配合监管部门防范化解风险,有效维护资本市场安全稳定。
  通知要求,要全面加强专业化建设,切实提升打击证券犯罪工作效能。要加强统筹协调,拓宽人才储备,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持续推动打击证券犯罪核心战斗力生成。要创新侦查手段,探索建立专业化打防体系,完善一体化打击工作机制,实现对证券犯罪的全链条打击。要进一步优化行刑衔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开展专项行动、联合督办等方式,依法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要依法加大对拒绝、阻碍证券行政执法案件的打击力度,维护证券行政执法的严肃性。
  通知要求,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更好依法保护市场参与主体合法权益。要围绕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既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要依法严格执行案件管辖相关规定,依法准确适用刑事强制措施,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要立足各类资本市场主体上市、融资实际需求,进一步改进公安行政管理服务工作,不断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理效率。要充分宣传公安机关打击证券犯罪、规范执法工作、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制度举措,提升普法效率效果,增强上市公司、公众公司及其经营者防范风险、合法经营、健全管理的意识,保障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将健全防范打击财务造假长效机制
 
  据悉,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暨2023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表示,要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管条例,完善全面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把好市场入口关,健全防范打击财务造假的长效机制。要求上市公司不造假、不背信、强主业、谋创新、重回报。
  王建军表示,去年底,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启动实施,工作重点从"治乱"转向更深层次的"提质",挑战更大、任务更重,必须克服困难,多管齐下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要固本强基,构建好用管用的法规制度体系。要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管条例,通过"补齐一批、修改一批、理顺一批",对现有规则进行整体性重构,不断提升上市公司监管法规的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二要聚焦问题,规范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强化"关键少数"治理意识,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健全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常态化机制,积极引导各类主体有效参与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治理再上新台阶。同时,完善全面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披露一致性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打造更加公开、透明、可信的上市公司。
  三要树牢导向,培育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要推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严格把好市场入口关,不断增强制度适应性,引导市场资源更多向科技创新企业倾斜。优化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发展壮大。加强与国资委、地方政府等合作,落实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部署,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竞争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支持民营上市公司发展壮大,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化分类监管,巩固风险公司压降成效。严格退市监管,持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四要惩防结合,从严打击财务造假。证监会将健全防范打击财务造假的长效机制,针对严重舞弊、资金占用等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加强线索发现、检查、处置的全流程监管。强化财务造假案件的行刑衔接,加大对"关键少数"和中介机构的立体化追责力度,对参与造假的其他主体一并纳入打击追责的范围,打破造假的生态圈。
  王建军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上市公司自身是内因,是责任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各上市公司要深刻认识提高质量是自身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真正成为各类企业中的"优等生"。
  一是不造假。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首先要解决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问题。一个好的上市公司,一个负责任的实控人、大股东,就必须讲真话、做真账,不操纵业绩,不欺骗市场,不误导投资者。这是底线,不是高要求。个别公司编故事、做假账、搞虚假披露,严重损害市场信心,也毁掉了自身荣誉、自身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各上市公司一定要警醒,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牢牢守住底线。
  二是不背信。上市公司的实控人、大股东和董监高都寄托着广大投资者的信任,要忠实履行信义义务,强化诚信契约精神,重视业绩承诺履行,不做侵占资金、违规担保、利益输送等任何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事情,要把全部精力放到搞好经营、提升业绩上,要对得起广大投资者的信任。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是刑事犯罪,违反的,必将受到严惩。
  三是强主业。上市公司要有强烈的实业报国情怀,扎根实体、苦练内功,聚焦主业、做精专业,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办好、把企业经营好。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定力,不盲目扩张,打造别具特色的中国精品和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也要善于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四是谋创新。上市公司作为要素集成中心、成果转化中心,要主动站位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助推器""催化剂",科学谋划创新活动,提高创新的针对性、有效性,为重点、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作出贡献,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上市公司要争做提升产业链韧性、推动产业链升级的表率,更好助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是重回报。实控人、大股东要始终敬畏投资者、尊重投资者、保护投资者,保持好"上市"初心,牢记上市不是终点,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必须通过提升治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创造更多的价值,让投资者真正分享到企业发展壮大带来的红利。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回馈社会,履行好社会责任,做有回报、有担当、受尊敬的上市公司。
  王建军强调,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过程中,自律组织可以大有作为。下一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要认真落实《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探索开展独立董事履职评价工作,加快独立董事信息库建设。搭建综合培训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组织上市公司互学共建。
 
国办发文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
 
  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对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要求明确各方责任。强化医保行政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对医保经办机构医保协议签订、履行等情况的监督。强化对定点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行为、医疗费用,以及参保人员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监督。强化医保经办机构审核检查责任,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做好服务协议管理、费用监控、基金拨付、待遇审核及支付等工作。
  同时,强化定点医药机构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与医保基金使用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规范使用医保基金。强化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相关监管责任。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工作负领导责任,要统筹区域内各部门资源,形成监管合力,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意见》指出,要做实常态化监管。用好飞行检查、专项整治、日常监管等监管手段,成体系地推进基金监管工作。创新监管方式,强化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监管应用,构建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全流程的技术防线。
  此外,《意见》提出,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协议、行政、司法综合运用,破解各类监管难题。推进信息互通共享,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衔接。对涉嫌违纪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明确对失信机构和人员的惩戒措施。建立异地就医跨区域监管工作机制,落实就医地和参保地监管责任。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处置机制,加强对地方的督促指导。
 
国家发改委出台专项方案实施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行动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乡村振兴局于近期出台《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2023年实施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行动方案》指出,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增加搬迁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增强搬迁脱贫群众和安置点内生发展动力作为主攻方向,按照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的原则,推动大型搬迁安置区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名片",推动中小型农村安置点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标杆",抓紧抓牢抓实就业帮扶、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社会融入、设施提升等重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增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搬迁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为推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如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行动方案》明确了四方面共20余项重点任务。一是深入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拓宽就近就业空间,强化就业服务培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二是加大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力度。统筹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所在脱贫县培育壮大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实施消费帮扶。三是不断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巩固提升安置区综合服务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在社区融入、特殊人群关爱、创业就业帮扶、社区人才培育、养老服务等领域重点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倾斜。四是推动搬迁群众更好享有公共服务。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
  《行动方案》强调,要强化资金保障,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相关专项投资要继续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将安置区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要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继续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流转和跨省域调剂工作。把集中安置区作为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重点区域,持续强化监测帮扶。依托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调度系统、全国防止返贫监测系统,加强对安置区和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的定期调度和监测分析。要强化督促指导,将"围绕搬迁集中安置区,做好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工作"相关内容作为东西部协作工作重点,纳入2023年东西部协作协议,定期调度工作情况,年底开展考核评价,推动协作双方加大对搬迁安置区的支持力度,帮助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将中央单位助力定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扶持纳入考核评价指标。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组织实施好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继续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领域的倾斜支持和帮扶工作力度,推动安置区和搬迁群众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策要闻
 
▲两部门宣布实施油茶产业发展奖补
 
  据悉,财政部、国家林草局5月29日宣布实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奖补政策。
  政策包括油茶营造补助和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其中,油茶营造补助将聚焦《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林改发〔2022〕130号)确定的现有油茶林面积大、种植改造任务重的200个重点县,推动扩大高产油茶林种植面积,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
  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将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择优筛选现有相对集中连片油茶林面积高于50万亩(鼓励面积大的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实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打造油茶产业发展的示范样板和高地。
 
国资改革
 
穆迪将天津两大国资企业列入下调观察名单
 
  6月1日,知名国际债券评级机构穆迪接连发布两则评级调整公告,将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A3)、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Baa2)的发行人评级列入下调观察名单,由兆海投资有限公司发行、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提供担保的美元债券的Baa2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也列入下调观察名单。
  与此同时,穆迪将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的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评级观察,将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的展望从稳定调整为下调观察。
  “此次评级下调反映了我们的担忧,即天津市政府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能力正在减弱,原因是天津市信贷基本面疲软,包括天津国有企业融资条件恶化、土地销售严重短缺以及疫情冲击的重大负面影响。”穆迪分析师在公告中称。
  根据穆迪的评估,天津面临不断上升的或有负债风险,削弱了其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能力。最近,天津的国有实体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着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融资条件,这反映了2022年疫情冲击和公共土地销售疲软对天津经济和财政状况的重大影响。因此,天津面临更高的直接债务负担和更脆弱的高或有负债敞口,包括其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今年到期的大量短期债券。从长远来看,天津支持国有企业的能力将继续受到经济创伤和人口逆风的制约。
  公开资料显示,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均是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际控制的大型国资企业。
  其中,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成立于2014年5月,主要承担天津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资源开发及地方铁路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任务,参股运营京沪高铁、京津城际、津秦客运专线和津保、南环铁路,与北京、河北、国铁集团共同组建京津冀铁路公司。集团下设地铁集团、运营集团、铁路投资集团等8家直管二级全资子公司以及70余家参控股公司。
  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组建成立于2008年,现已逐步形成了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基建、区域综合开发和城市更新、生态环保和新能源、物资贸易、科技金融、乡村振兴、城市服务等七大业务板块为主的多元化业务板块格局。截至2021年底,集团总资产2109.80亿元,净资产733.44亿元,资产负债率65.24%。
 
自主创新
 
上海发文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各类研发机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我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9条政策举措,并明确了统筹协调、部门职责和区域配套等组织保障机制。
  《意见》提出,到2025年,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上海需求、集聚领军人才为核心使命,重点培育2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建设200家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发展,引育一批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构建与科技创新规律相适应的研发投入、机构运行、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管理和成果转化新机制,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成为世界领跑者,打造创新策源新高地。
  市科委负责人介绍,上海近年来围绕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战略和任务需求,推动建设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发机构。在这类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部分问题是通过"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方式予以突破的,尚未制度化和常态化,所以有必要通过制定《意见》,为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意见》提出的改革举措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明确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定位,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上海需求、集聚领军人才为核心使命,分类推进机构培育和建设。对承担战略性任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应围绕国家和本市科技创新战略和重大任务需求,由相关部门统筹规划、主动布局,并明确设立和支持机制。对社会力量兴办的新型研发机构,即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等公共属性研发活动为核心业务,且规模、研发投入、创新能力等达到一定标准的机构,将以备案方式纳入跟踪、引导和资助体系。
  第二方面是坚持任务导向,改革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经费支持机制。对承担战略性任务的新型研发机构,经相关部门报本级政府批准后,可实行以任务为导向的财政经费预算管理机制,以合同形式对任务、预算等予以约定,并按照负面清单进行经费使用管理,赋予机构最大自主权。对未实行以任务为导向的财政经费预算管理机制的新型研发机构,市、区科技部门根据机构的年度绩效评价结果,择优给予补助,引导机构强化公共科研属性。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在治理结构、人才发展、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意见》要求在新型研发机构中成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机构实行理事会、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所长、总经理负责制,依照章程实施管理;鼓励机构实行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并在落户、安居、外籍人才引进等方面强化保障。
  针对不同法人类型的新型研发机构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意见》在社保缴纳、职称评聘、国有资产管理、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等方面,进一步放权松绑,建立健全与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在参与申报政府项目、享受税收优惠等方面,平等适用相关政策。
  四是坚持结果导向,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对承担战略性任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以创新绩效为核心的中长期综合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机构存续调整、经费支持和负责人考核的重要依据,实现机构能建能关、人员能上能下、资金能增能减。对社会力量兴办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研发投入与产出、人才引进与培养、成果转化与产业支撑等方面,开展年度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备案名单和补助力度;对绩效评价结果优异的机构,在人才引进、科研用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据悉,市、区相关部门将制定《意见》配套细则,推进政策落实。
 
上海市印发计算生物学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据悉,为抢抓上海计算生物学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计算生物学创新高地,赋能生物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近日印发《上海市计算生物学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简称《计划》)。《计划》提出,立足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的发展阶段,结合跨模态大数据迅速积累、人工智能算力急剧提升、可变现应用场景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针对可计算建模、可定量预测的发展特征,以推动数字技术和生物医药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研发、技术、产品、场景、生态系统推进,有组织推进前沿导向的底层技术开发、战略导向的工具迭代优化、应用导向的平台体系建设,加快实现用我国自主的计算生物学技术与方法来解决关键科学研究问题、药物研发和重大疾病防诊治难题,有力推动计算生物学领域高质量发展。
  《计划》提出,到2025年,建立基于建模、预测、应用全链条的计算生物学研究范式,初步建成生物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培养、引进一批计算生物学人才,在多模态数据理论算法、蛋白质工程、AI药物研发等领域率先实现重大理论突破,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算法模型和软件,加速催生一批面向生命健康的颠覆性新技术,产出一批可有效规模化应用的新工具、新标准与新产品,为形成计算生物学领域的优势学科,把上海打造成计算生物学领域创新思想、科研范式和重大应用的策源地奠定基础。
  《计划》提出,围绕算法开发、模型构建、AI药物设计等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进行系统布局。
  《计划》提出,在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设立"计算生物学"专项。聚焦结构、组学、类器官、个体等多维度的生命科学重大问题和主要目标,以全链条创新的理念布局算法、模型构建、药物生成等基础研究方向,构建计算生物学的创新源头。
  《计划》提出,加强人才引进。优先吸引该领域具有全球号召力的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同步完善领军人才落户、技术入股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加速提升上海科研原创水平、带动学科建设、推进产业发展、培养人才队伍。
 
节能减排
 
工信部从六方面着手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6月1日在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上表示,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业生产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等六方面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绿色新动能。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幅度超过36%,2022年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超过52%,较2012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钢铁、原铝、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能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15.5%和31.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全球占比超过70%。
  辛国斌说,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主战场。要正确处理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制造流程数字化等六个方面转型,加快工业绿色发展。
  其中,在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上,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在推进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上,将大力提升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以及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水平。
  在推进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上,将高质量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增强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助力全社会碳达峰。
  在推进制造流程数字化转型上,将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赋能绿色制造。 
 
生态环境部启动碳监测二阶段试点
 
  据悉,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5月2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环境部将启动碳监测评估第二阶段试点工作,重点是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扩大行业试点范围。稳步扩大火电、钢铁等行业试点,逐步增加参试企业,提升试点工作代表性。二是深化技术体系构建。进一步完善碳监测技术指南和标准规范,为开展碳排放监测、碳通量监测、环境浓度监测打下更扎实基础。三是强化监测法精准支撑。加快突破流量监测等碳监测关键技术,提升利用监测数据校核核算数据的科学性。
  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以来,试点工作总体进展比较顺利,全面完成了第一阶段试点任务。
  蒋火华介绍,试点具体有三方面进展:一是初步组建了网络。从无到有建设碳监测网络,实现重点行业、城市、区域三个试点层面全覆盖,5个试点行业共建成93台在线监测设备;建成63个高精度、95个中精度城市监测站点;有序实施国家空气背景站点升级改造。二是探索建立了方法。碳监测技术指导委员会牵头组织试点单位及时总结技术方法,先后印发10余项碳监测技术指南或规程,涵盖重点行业、城市、区域、海洋碳汇等各领域。三是深入开展了分析。主要开展了监测和核算数据的比对分析、由浓度到排放量的反演分析和时空分布的规律特征分析,切实加强对碳监测数据的挖掘利用,增强了规律性认识。
  蒋火华表示,碳监测的作用在以下三方面有较好体现:一是有利于服务企业碳排放校核。总体看,CO2在线监测法与核算法结果整体可比。在线监测提供了另外一种计算碳排放量途径,可以提高碳排放核算的精准性,助力企业降碳减污。二是有望服务城市碳排放核算。试点城市可以通过探索构建碳排放反演模式,找寻由浓度数据到排放量的转化路径,更好了解自身碳排放情况。三是有序推进与国际先进接轨。探索建立我国独立自主、国际等效可比的碳监测量值溯源体系,为开展碳监测统一"标尺"。
 
四川落实税收优惠引导制造业绿色发展
 
  谋求绿色转型,企业可以享受哪些税费优惠?对此,四川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税务局日前联合下发《关于精准落实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促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通知》,加强税收引导企业绿色转型。此外,两部门还对涉及绿色发展的税费优惠支持政策进行梳理,编制了《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根据《通知》,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税务局将建立季度会商机制,研判全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制造业绿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联合组织"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进园区、进企业"专项活动,开展"面对面"税费政策宣讲,推动税费优惠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通知》要求,各级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定期向税务部门推送绿色低碳发展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各级税务部门通过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等开展税费政策精准推送,以政策智能匹配推动税费优惠的精准定位、精准支持。两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共同开展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效应分析评估,跟踪掌握制造业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选取重点企业建立分析指标,定期开展量化分析,提高政策落实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
 
安徽发布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
 
  5月28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提出了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七大生态建设,到2027年,将安徽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车强省"。
  围绕该产业未来发展目标,《方案》提出"两步走"计划:第一步是到2025年,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生态全面建成。构建纯电动为主、插电混合动力为辅、氢燃料示范的发展格局,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汽车发展新生态。汽车产量达41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0%,动力电池产量达150GWh,整零比达1∶1.2,后市场规模达600亿元。第二步是到2027年,打造两三家全球一流汽车整车企业和世界级汽车品牌,汇聚一批"数一数二"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培育一批后市场头部企业,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车强省"。
  在七大生态中,创新生态被摆到首位。其中提出,将建设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推动传统车企与信息通信技术公司全方位深度合作。每年打造2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每年支持不少于10个攻关项目,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检测中心。
  充电与换电,关系到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围绕服务生态打造,安徽省将全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投资运营公司、组建"电池银行"、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智慧高速公路网建设工程,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驿站客栈。
  值得关注的是,将加快公务用车、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新能源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原则上全部购置新能源汽车。
  "安徽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表示,七大生态,互为支撑、环环相扣。为全力保障七大生态建设,将组建汽车办,专职负责推动项目、政策等落地;设立财政专项,5年累计安排200亿元财政资金,其中省财政100亿元,专项用于七大生态建设;设立专项基金,设立超1000亿元的汽车产业链投资基金;制定专项政策,研究制定支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若干政策,保障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宁夏印发意见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据悉,宁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聚焦森林、草原、湿地、农业生态等生态环境要素,完善分类补偿制度,在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宁夏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对区内环境敏感和生态脆弱地区支持力度的同时,实施纵横结合的综合补偿制度,促进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利益共享。
  宁夏积极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认真实施黄河保护法。自治区与市县按1:1的比例共同筹资横向补偿资金2亿元,按照考核标准予以补偿。以持续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与甘肃省达成共识,两省区共同设立1亿元补偿资金,签订黄河流域(甘肃-宁夏段)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为黄河流域开展省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提供经验做法。引入奖优罚劣、双向激励模式,实施财政投入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政策,对完成考核任务的市县给予奖励,未完成的按奖补标准的5倍予以处罚,处罚资金用于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市县的生态补偿。
  "去年,我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首批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自治区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宁夏生态环境具有自身特点,生态保护补偿要充分体现差别化。对此,自治区财政厅率先在自治区层面设立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引导性政策和激励约束措施,调动市县生态保护积极性。创新性探索建立"生态+产业+资源"发展模式,推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与生态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有机融合;探索实施节能"双控"和"双碳"达标财政奖补政策,对完成年度考核任务的市县给予奖补支持,旨在更好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宁夏还将按照受益者付费原则,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深化六权改革,体现生态产品价值,推动建立市场化融资机制,并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促进生态保护者利益得到有效补偿,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德国将建氢能核心网络
 
  据报道,在能源绿色转型背景下,德国联邦内阁5月24日通过了关于德国未来氢能核心网络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表示,德国的目标是迅速提升氢能市场,以进一步推动脱碳,特别是在有高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经济领域。这就需要在德国快速、低成本地发展氢能网络基础设施。氢能网络框架的建立是迈出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氢能核心网络的第一阶段将包含重要的氢能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将于2032年前投入使用。氢能核心网络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由远距离天然气网络运营商进行建模。随后,将广泛征求公众、联邦各州和各市场参与者意见。
  在第二个阶段,到今年年底,全面的氢能网络发展规划将被纳入能源工业法案(EnWG)。
  该规划应该是面向现有的网络发展进程,并将目光投向氢能核心网络以外的相关客户的氢能需求,如能源密集型企业。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氢能专家Heiko Staubitz说,氢能是连接电力、交通和供热部门的理想纽带,而且非常容易储存,联邦政府希望将德国的能源供应广泛多样化,以便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氢能对此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该法律是朝着工业安全规划和有计划向氢能行业投资迈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是德国联邦政府对外贸易和对内引资的机构。该机构为进入德国市场的外国公司提供咨询和支持,并协助在德成立的企业进入外国市场。
 
劳动用工
 
两部门要求纠正“假外包真用工”
 
据报道,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维护等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5月26日,人社部、最高法院联合发布第三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对新业态下如何认定劳动关系等疑难问题做出指引。两部门还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劳动仲裁机构、法院在办案中对这些典型案例予以参照。
此次发布的六个典型案例,覆盖平台经济主要行业类型和常见用工方式,涉及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型职业。
人社部、最高法院表示,应坚持“事实优先”的劳动关系认定原则,根据用工事实认定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结合平台实际用工中劳动者对工作时间及工作量的自主决定程度等要素,全面分析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加强对劳动管理程度的综合考量,对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认定标准作出重点规范;对通过订立民事合作协议规避用人单位义务、“假外包真用工”、诱导劳动者注册个体工商户等违法用工行为予以纠正,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最高法强调,在仲裁和司法实践中,应当重点审查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管理和从属性劳动,坚决防止“去劳动关系化”规避用工责任,充分保障劳动者各项劳动保障权益。
 
江苏省允许超龄建筑农民工进入工地工作
 
  据了解,建筑工人职业风险较高,为了控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近年一些地方政府发文,禁止超龄工人进入工地,部分上了年纪的农民工因而失去生计,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上述局面最近出现变化。5月25日,江苏省住建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建安码"系统试点应用的通知》(简称《通知》)。江苏省不再"一刀切"禁止超龄建筑工人进入工地工作,而是对超龄建筑工人数量设定比例上限。
  《通知》说,在盐城市本级试点应用"建安码"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建筑施工从业人员使用"建安码"系统试点应用范围。即先行在盐城市本级、扬州市邗江区、镇江市句容市三个区域内所有在建项目中试点。
  "建安码"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的基于大数据避免用工风险的管理系统,实现了工人在作业过程中涉及安全行为的违规违纪惩处信息以及职业技能、学习能力、履约能力、职业健康等信息的大数据共享,通过"一人一码"实时反映工人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安全行为、安全培训结果等信息,结合唯一身份识别信息,动态形成"绿、黄、红"三色二维码,方便施工企业查询了解合作分包单位和工人的相关信息,提前排除用工隐患,有效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建安码"申领范围的务工人员是指施工现场所用技能工人。
  实行绿、黄、红三色动态管理,从年龄上来看:
  绿码应符合: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年龄18周岁以上、女性55周岁以下,男性60周岁以下。
  黄码情形之一:55周岁-60周岁以下女性人员进入施工作业区域内从事施工作业;60周岁-65周岁以下男性人员进入施工作业区域从事施工作业。
  红码情形之一:18周岁以下进入施工作业区域内从事施工作业;女性60周岁以上,男性65周岁以上进入施工作业区域内从事施工作业。
  系统自动收集重要预警事项,对除"三违"问题录入外,因年龄、身体健康、安全培训等原因导致施工现场"黄码"整体比例超过一定数值(暂定10%,实施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启动警示机制,"建安码"管理员在收到警示后应迅速告知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召集人员共同分析警示原因,列出"黄码"的工人清单,及时调整。对警示一段时间内不能消除警示的,属地工程监督机构应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
  据悉,前两年,有多个省市发文严格规范建筑业用工年龄管理,引发行业热议。
  2021年10月,天津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施工单位对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0周岁的不得签订劳动合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得进场施工。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发布《关于规范本市建筑工地用工年龄的工作提示》,再次重申:建筑施工企业禁止以任何形式招录或使用60周岁以上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作业。
  黄冈市住建局《市住建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房屋和市政工程用工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通知》、荆州市住建局《关于规范全市建筑工程用工管理的通知》、横琴新区生态环境和建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的通知》均提出:禁止以任何形式招录或使用18周岁以下人员、6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等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
  深圳市质安总站《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有关措施的通知》。严禁使用未成年(18周岁以下)人员;原则上不使用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的工人。
  2022年8月,住建部和人社部联合发文修改《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建市〔2019〕18号)部分条款。其中,建筑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再强制建企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可签订用工书面协议。
  2022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企业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大龄农民工。
  此后也有多省发文,纠正"一刀切"清退超龄农民工做法。例如四川省住建厅和人社厅转发《关于修改〈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纳入实名制管理范围。进入项目现场的建筑工人必须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书面协议。纠正"一刀切"清退超龄农民工做法,已发布"清退令"的地方,要尽快调整相关政策的执行方式,指导企业根据超龄农民工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作业岗位。督促企业做好建筑工人健康体检,特别是超龄农民工健康体检。
  各地和企业不愿招录大龄工人,大部分是因为施工现场安全问题,以及考虑到工人的身体情况。然而现实是大龄工人基本属于低收入家庭,务工需求量依旧很大。如果平衡好其中的关系,是亟需考虑的问题。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司法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工人日报5月29日刊发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与实践基地主任、嘉定区人民法院院长顾全撰写的文章指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催生了新业态用工模式,亦对传统的用工关系、法律责任认定等带来一定挑战。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同于传统劳动者,具有用工灵活、工作自主性强、受线下和算法多重管理等新特点,但也面临着无劳动基准保障、社会保险缴纳难以及遭受事故伤害救济难等问题。在司法审判中,要注重服务大局,保障民生,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要求。
  新就业形态相关案件的特点
  从案件类型看,主要分为劳动争议及侵权纠纷两类。前者属于劳动者与用人方之间的内部关系,主要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后者属于劳动者与第三人之间的外部关系,主要是劳动者工作过程中致第三人损害,但因需要对责任主体进行认定,也要对内部关系进行审查,以认定是否适用用人者替代责任的情形。
  从诉讼主体看,劳动者的就业形态和主体关系日趋多元。目前,纠纷模式已从双边纠纷向多边纠纷演进。多数案件涉及从业者、平台、平台合作单位或劳务派遣单位三方主体,一些案件还有平台合作单位关联企业、劳务外包方、实际承揽个人等四五方诉讼主体。同时,司法实践中还发现一些共性现象:一是在众多平台用工中,外卖平台业务切割及去劳动关系化程度最高。主要体现在平台针对专送骑手业务模式的转变——相比于早期的专送骑手和中期的劳务派遣用工,目前,多数平台已将自营骑手业务交由合作商管理。二是部分行业用工链条过长,用工不规范问题突出。随着区域代理商乃至多层劳务外包的引入,平台、代理商及劳务外包商对从业者分别施以线上或线下不同程度的管理,拉长了用工链条,这直接增加了诉讼主体数量,也加大了案件审理难度。另外,还存在“假承揽、真雇佣”“假外包、真派遣”等用工不规范问题。此时,应当突破外观主义,以实际履行情况去认定实质的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对新就业形态的适用困境
  其一,传统的“劳动二分法”无法适应平台用工的调整需要。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虽然在立法上倾斜保护劳动者,但它较为刚性,享受保护主要建立在有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劳动关系的认定,主要标准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从属性,同时考虑双方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意。但新就业形态呈现出明显的“去劳动关系化”,即从属性弱而灵活性强的特点。目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存在工时过长、无休息休假、无最低工资保障、无社保兜底等现象,无法认定劳动关系就难以获得基本的劳动保护。但若直接全部认定劳动关系,一方面不完全符合用工实际,另一方面也将带来较大的用工成本,最终转嫁到从业者和消费者身上。
  其二,保险缺失往往成为救济不足的瓶颈。实际案件中,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多会主张工伤保险待遇;侵权案件则多因骑手交通事故所致,因未能获得保险理赔而产生损害赔偿的问题,也与保险有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遭受事故伤害时,如果没有缴纳工伤保险,现有的保证金及商业保险很难覆盖所有理赔金额,劳动者主张工伤保险待遇时会被平台和合同相对方“踢皮球”,导致救济力度上大打折扣。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司法保护考量
  首先,关于法律关系的认定。对于劳动关系是否成立,司法实践中主要审查双方之间是否具有人身依附性、从属性特征及其强弱程度。在2021年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后,平台用工法律关系认定上可分为劳动关系、民事关系以及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三类情形。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是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去年下发的《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提出要依法规范新就业形态用工,推动平台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用工事实认定劳动关系的考量因素,推动平台企业制定注重遵守交通规则等社会秩序的算法规则和规章制度,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劳动者权益受损的责任分担机制等。
  其次,关于平台用工的法律责任。近年来,司法实践关注的重心已从“劳动关系”转向“劳动权利”,将共同管理下用人单位如何归属的难题,转化为共同管理者内部的用工责任如何分担。一方面,越来越多司法判例通过扩展适用安全保障义务,明确平台承担补充责任,旨在全方位保护劳动者和不特定社会第三方的人身安全以及偿付的可实现性。例如,第三方公司与从业人员签订了劳动或劳务合同,一般情况下应认定双方构成劳动或劳务关系。从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自身受到损害或造成第三人损害的,主张第三方公司承担用人单位责任或雇主责任的,应予支持;主张平台公司承担责任的,法院可从平台公司的过错程度、控制程度以及获益程度等方面进行审查,据此确定其应承担的补充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以来,各地响应并落实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伤保障问题。
  最后,需要树立适应数字时代的司法理念。对于涉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案件面临的共性问题,应具备“穿透性”视角和相对统一的裁判思路。平台用工最核心的优势,是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控制,司法也需要针对平台的算法控制新特点进行“从属性”关系的检验。此类案件中,为维护市场公平交易及竞争秩序,既要依法保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也要准确界定不同商业模式下平台经营者所处的法律关系及地位,把握好其“看门人”法定责任的边界,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司法保护。
 
专家论坛
 
刘元春认为不能把人民币国际化简单等同于"去美元化"
 
  据悉,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6月1日在证券时报发表文章指出,近来,"去美元化"似乎出现加速势头。不过,把握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仔细识别"去美元化"的新现象是否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地位迎来拐点性变化的信号。这需要将这些新现象放在更广的历史纵深维度把握。研究美元史可以看到,尼克松时期,"牙买加体系"出现,美元与黄金脱钩,成为信用货币。当时,学界讨论的焦点是由于与黄金脱钩,美元将会失去它的霸权地位。但事实上,即使在冷战时期,美元霸权地位也没有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钩就出现根本性变化。1989年东欧剧变之后,美元国际霸权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自"牙买加体系"以来,每十年都会讨论由于金融动荡引发大家对美元所面临的新特里芬"两难"的讨论。当前,我们需要辨识,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滞胀和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所引发的美元在支付、结算、储备等三大功能上的弱化,是不是历史演变中的一次波动,与过去十年一次的金融动荡是同一种范畴。根据我的判断,当前的新现象的确具有拐点性的意义。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崛起带来了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出现根本性变化,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力量发生了拐点性变化,这是不同于过去美元地位波动的新变化。但这一变化是否与尼克松时期"美元与黄金脱钩"的影响力相当需要进一步观察。因为"牙买加体系"把美元从"黄金枷锁"之中解放出来了,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但当前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的大变化一定是弱化美元的国际地位的。
  二是决定一种货币的国际基础货币地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本影响因素在于主体国家的货币支撑力。货币支撑力不仅来源于经济交易,还来源于安全资产以及对未来风险的控制。军事力量和全球风险的控制力是其中的核心力量之一。目前看美国对全球军事控制力还没有发生变化,美国的创新能力还在持续提高,同时,虽然近年来美国经济运行没有那么强劲,但不能说算差。因此,即使当前出现的"去美元化"新现象的确具有拐点性的意义,我们也一定要认识从出现这个拐点信号到发生质变的周期会比较漫长,需要用更长的时段来跟踪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地位的变化。   三是不能把人民币国际化简单等同于"去美元化"。需要强调,美元国际地位下降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充要条件,虽然美元地位变化与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但这不是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或简单的线性关系。一是人民币不能天然、自动地补位美元地位下降的空间;二是即使美元的地位可能出现反弹,也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没有国际化提升的空间;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很可能来源于日元、欧元以及英镑的国际空间的下降,要更多注重欧元、日元、英镑在国际地位上的变化。目前看来欧洲经济式微态势远远大于美国经济,未来欧元国际地位会更有可能出现被挤出的现象。
  简单地认为中国经济地位提升、美国经济式微,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去美元化"的硬币的另一个面,那就太简单化了,很可能会步入新误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定要有更宽的视角,不能简单用零和博弈的思维、用对标美元的思维。换句话说,即使未来美元的基础货币地位回升也并不等于中国不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一定要筑牢自己的基本盘,尤其要在交易、支付、投资、储备等方面的支撑力上走出稳扎稳打的路径。我们要抓住当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契机,这需要在国内金融市场、国内金融监管的基础设施和全球支付体系再造上有相应的新举措。
  一个运行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全球公共品应该满足公共性要求。从原则上来说,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出路不在于一个或几个大国的主导,而在于基于全球各国民主协商的合理制度设计,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制度化。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彻底摆脱了金属货币的桎梏,从"牙买加体系"到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则要彻底摆脱主权货币的束缚、创建全新的真正的国际货币。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要从过于分散化和市场化的制度安排进化到基于更高理性的规则和管理的体系,从而在全球流动性提供、国际收支调节、全球金融稳定以及国际公平性等方面做得更好。
 
管涛: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据悉,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5月30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指出,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广受关注。经过十几年国际化历程,人民币目前是国际支付第五大活跃货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在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排名第三,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还有较大空间。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疫情持续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等背景下,中国外汇市场经受住多重考验,充分展现了大型开放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在此过程中,中国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同时中国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这增强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底气,也进一步提升了境外投资者的信心。
  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深,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人民币股票和债券相继被纳入国际重要金融指数,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外资在境内金融市场参与度逐渐提高。到今年3月底,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的余额为9.88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3倍。
  从全球视角看,眼下欧美疲于应付过度刺激的"后遗症",陷入稳物价、稳增长(就业)与稳金融的"三难选择"。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以我为主,保持了经济金融基本稳定,并为应对新挑战、新变化留下了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储备,这有助于提升人民币信用。特别是当前欧美央行货币政策大收大放酿成的银行业动荡仍未平息,甚至可能演变为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但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加快恢复、回升向好,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投融资和避险功能。
  由于国际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环境等变化,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正从美元独大逐渐向多极化发展。近年来,美元潮汐效应进一步凸显了美联储难以兼顾内外均衡的两难境地,新兴经济体频频被"薅羊毛",不少发达经济体也深受其害。全球范围内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美国多次将美元"武器化"的操作以及不断膨胀的债务规模,进一步动摇了美元信用基础,使其他国家对美元产生了信任危机,转而加强双边或区域内的多边货币合作。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披露的8种主要储备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储备份额合计较2019年上升了0.94个百分点,同期美元份额下降2.39个百分点,人民币份额上升0.75个百分点。
  有机遇,也面临挑战。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往往存在网络效应和路径依赖,一种货币使用的人越多,交易成本就越低、流动性就越好,使用者也越难改变使用习惯、改用其他货币,这意味着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国际化货币存在后发劣势。当前,人民币的确已经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一,但从国际可比口径来看,人民币国际支付的全球份额与美元、欧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接下来,还应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是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是顺其自然的自主选择。应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此外,应开展持续的市场宣传教育,普及国际金融常识,客观、理性看待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波动,为扩大金融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营造良好环境。
 
张其仔: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竞争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其仔5月25日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 要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竞争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谋取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未来产业是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的重要领域。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既关系到我国竞争新优势的塑造,又关系到我国能否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要求,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未来产业能够提高供给质量,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是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环节。当前,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已成为科技创新高度密集、大国竞相开展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立足供需对接,发挥好产业政策引导作用,推动未来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
  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
  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前沿技术突破,进而加速产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提升政策精准性,统筹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构建起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就产业政策类型而言,无论是选择性产业政策还是功能性产业政策,其基本特征都是要通过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产业具有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不确定性。普遍来看,产业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开发产业分析工具、发挥技术专家和产业专家作用等措施加以应对,但与传统的、技术相对成熟的产业相比,未来产业管理的难度更大、管理失误的概率更高。产业发展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产业发展早期的管理失误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严重阻碍产业后续的发展壮大。因此,一国能否制胜未来产业这一新赛道,取决于其能否提供一种机制更快更好地识别和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路径,减少失误成本。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就是要通过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技术发展路径,压缩失误周期,减少错误概率。
  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性演变的特征。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未来产业一般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阶段,其技术、产品等都不成熟,企业需要进行产品设计和使用的试验、开展核心资产和技术试验以及支持核心资产的支持性试验等。通过大量试验和测试,推进技术不断迭代,从而确立产业的主流技术、核心资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得以建立。因此,一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制胜未来产业这一新赛道,取决于其能否更快地推进产业技术更新迭代、螺旋上升。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就是要通过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加快推进产业技术、核心资产的螺旋式迭代进程,缩短产业萌芽期。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的技术变革使未来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从产业生命周期看,产业的发展一般会经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或转型升级期,但新技术革命浪潮使得未来产业的迭代升级呈现明显加快趋势,创新呈现明显的“时空压缩”特征,一些产业的生命周期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有的从萌芽期越过成长期直接进入成熟期,有的甚至不经过成熟阶段而直接进入衰落或转型升级阶段。在此背景下,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对我国制胜未来产业这一新赛道具有重要意义。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就是要通过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使未来产业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变革的要求。
  加快构建长效机制
  未来产业是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产业,具有高成长性、战略性、先导性等特征。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需要构建长效机制,立足供给和需求更好对接,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竞争优势。
  第一,发挥场景创新作用。产业创新存在多种范式,如线性型、非线性型、反馈型、循环型等。随着对创新规律认识的深入,经济活动复杂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创新的范式也在不断演进,循环型创新变得越来越普遍,知识生产、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之间越来越呈现出相互作用、协同联动的螺旋式循环升级特征,这是技术创新和发展的规律使然。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创造条件促使这项技术被发明出来,而且需要持续不断地推动技术应用与扩散。然而,新技术的应用与扩散往往会遇到用户需求短缺的障碍。为了扩大新技术需求市场,政府通常会实施政府采购、对用户进行补贴等措施。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对市场失灵的弥补作用,但由于其存在链条过长、用户对技术创新参与度低、创新主体互动频率不高等问题,使得技术创新迭代进程受到局限。场景创新能够有效克服这一局限。场景创新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通过创新链的短链化、多元创新主体的空间密集化,使知识生产、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市场化形成非线性、网络状、循环化的创新环路,推动教育—科技—产业加速循环,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发展。当前,场景创新在我国呈加速发展势头,但需不断优化场景创新实践。应加强示范场景创新建设,发挥其引领作用,建立多样化场景实现机制和场景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虚拟创新平台建设,压缩创新链主体的时空距离,使各类创新主体,包括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乃至用户等,通过虚拟空间开展跨时空、跨领域的协同创新。
  第二,深化分工协作关系。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也是推动未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生力量。专业化分工有利于节省学习成本,增加整个社会获得知识和积累知识的速度;专业化分工能够增加多样性,有利于组合式创新范式的形成;专业化分工可以内生地创造新需求,推动需求规模扩大,实现需求和供给相互促进;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多样性,可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减的约束。应优化产业分工协作关系,积极破除阻碍深化分工合作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降低交易成本。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为产业分工协作提供空间载体。严格保护所有者合法权益,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为专业化分工协作提供体制机制激励。大力提倡契约精神,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为分工协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健全创新体系。组织和制度创新对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未来产业具有较大不确定性,需要各类产业新技术、新要素、新主体协同配合,利用政产学研用等多方互动形成新的创新链。通过设立创新组织,特别是跨学科的新型创新组织,以交叉学科研究创造新的知识、技术,可以孵化出新的未来产业。要积极探索未来产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模式,加快构建包含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推广在内的全产业链创新组织。此外,未来产业是以前沿创新为支撑的产业,一个国家要处于国际创新的最前沿,就必须利用好国际科技资源,建立全球创新网络,实行开放式创新。在推动开放式创新的同时,要处理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的关系,实行一体化部署,既要通过开放式创新推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更要通过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发挥原始创新对集成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水平提升的撬动作用。
  一般而言,未来产业是高风险产业,过高的风险会抑制创新,会使企业变得更加厌恶风险,阻碍企业进行风险较大的创新投资。为了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分摊风险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支持力度等措施。同时,要充分发挥风险投资企业在风险分散、市场筛选、产业培育、激励创新中的作用,加速技术、人才和金融等要素的有效匹配,不断提高资源的动态配置效率,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
 
十部门启动"赋智"行动破解中小企业创新难
 
  5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下称《专项行动》),旨在破解当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薄弱等难题。
  这项行动也被称为"赋智"行动。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赋智"行动解决的是中小企业创新来源问题。当前,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找不着""谈不拢""难落地"等困难。成果怎么找、需求与供给之间如何对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赋智"行动通过强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畅通技术供需对接渠道,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专项行动》提出,到2025年,健全成果项目库和企业需求库,完善赋智对接平台体系,遴选一批优质的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机构,推动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到中小企业落地转化;开展不少于30场赋智"深度行"活动,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围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全成果转化服务格局,促进中小企业产出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形成闭环激励机制,构建成果"常态化"汇聚、供需"精准化"对接、服务"体系化"布局的创新生态,实现成果价值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专项行动》部署推进成果"常态化"汇聚、实施供需"精准化"对接、加速服务"体系化"布局三方面重点任务,共10项具体工作举措。其中明确,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型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供给并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鼓励大企业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支持中小企业配套产品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
 
两部门印发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的通知》,推动大企业加强计量引领带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计量融通创新发展。到2025年,引导100家大企业倡议带动中小企业实施计量伙伴计划,推动形成计量资源充分共享、计量活动有效衔接、计量能力协同推进的大中小企业计量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通知》明确了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大企业计量技术帮扶力度,发挥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计量服务和支持;二是加强企业计量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应用,鼓励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建设计量协同创新平台,开展计量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推动各类计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和转移转化;三是推动企业计量资源能力共享,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计量科研基础设施、测量仪器设备、计量实验室和计量数据等资源,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四是加强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支持,推动大企业引导产业链上中下游中小企业深化低碳计量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五是推动企业计量人才培养使用,推动大企业加强对产业链上中下游中小企业的计量人才培养,提升计量素质能力和职业技能,推动大企业技术专家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咨询等活动。
 
调查分析
 
中国贸促会发布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据悉,中国贸促会5月30日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简称《报告》)。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王琳洁介绍,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总体较高,97%的外资企业对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政府出台的外资政策评价为"满意"以上。
  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受访外资企业对办理纳税、获取金融服务、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跨境贸易、解决商业纠纷、市场准入、人力资源供给、获取经营场所和促进市场竞争等指标的满意度均超过80%。超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计今年在华投资利润率将持平或有所增加,超九成受访企业预计未来5年在华投资利润持平或有所增加。
  《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今年在华投资利润率将持平或有所增加,超九成受访企业预计未来5年在华投资利润持平或有所增加。超七成受访企业表示在华产业链布局将维持现状或将对在华产业链进一步本土化。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是吸引外商增资的主要地区。扩大在华生产线或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外企增资的主要方式。
  该报告是中国贸促会今年第一季度对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的600余家外资企业进行调研访问后形成的,受访外资企业覆盖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61.21%的受访外资企业在华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
 
调查显示79%的美国工人担心AI将导致工资下降
 
  据悉,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工人对于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应用感到担忧,尤其是可能导致工资水平下降。该调查由就业筛选服务机构Checkr委托,通过调查平台Pollfish在2023年4月27日至28日对3000名在职美国工人进行了抽样。
  调查结果显示,79%的美国工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导致他们的职位出现降薪,其中82%的千禧一代有这种担忧,76%的Z世代和类似比例的其他世代的人有这种担忧。
 
经贸态势
 
美考虑限制美资投资中国AI、先进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等领域
 
  5月31日,美国财政部投资安全助理部长保罗·罗森(Paul Rosen)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表示,"我们正在考虑一个计划,限制美国的美元投资的流动。这些投资带着知识和经验,进入某些特定的生产领域和子领域,如先进半导体、AI和量子计算。受关注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可能利用这些投资,用于他们的军事和监视行动。"
  这场主题为"对抗中国:推进美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听证会,由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召开,美国财政部和商务部分别有两名官员出席。期间,部分议员提到美国对华投资限制措施。
  美财政部官员称,投资限制政策将是范围狭窄、有针对性的,并能实际实施。目前政策仍在制定中,美国总统将做出最终决定。
 
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收割他国终酿债务危机
 
  据报道,有关专家5月30日指出,数十年来,美债触顶的警报不断鸣响。正是美国为了借助美元霸权反复收割他国而建立的金融体系,埋下了美债危机的病根。
  自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发行美元的担保物就由黄金转变为了美国主权信用。换而言之,美元变成了一种没有兑付担保物的货币,其发行的外在约束就此去除,美债扩张的"潘多拉魔盒"由此打开。
  作为全球头号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眼下仍接近六成,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近四成,美国国债主导全球债券市场,被视为避险资产。由于美元霸权的存在,包括美国国债在内的美元资产受到全球贸易商和投资者追捧,从而让美国能够以极低成本吸纳美元回流。美国还通过量化宽松等超常规货币政策,压低美元汇率和国债收益率,稀释投资者权益,反复收割他国财富。
  在以美元霸权谋取暴利冲动的驱使下,美国长期维持对外贸易赤字,输出美元和通胀,并通过大量发债促使美元回笼,形成了"债务货币化"的美元循环体系。由此,美国财政赤字不断膨胀,财政纪律逐步废弛,埋下了美债危机的病根。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政府开始大量举债。1990年迄今,美国国债规模从3.2万亿美元一路飙涨至超过31.4万亿美元。早在2018年,美国债务规模就已超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目前,美国债务规模占其GDP的比例已超过120%。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赤字率也是居高不下,偿债能力堪忧。
  从市场供求逻辑看,只要有人愿意接盘,美债就能继续发行。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缺乏实际偿付能力,长期看来,美国无限扩大负债、举新债还旧债的行为,与庞氏骗局并无本质不同。长期看,华盛顿在化解美国巨债方面表现出的政治失能,正严重损耗美国信誉,必将加速美元霸权衰落。
 
“印太经济框架”实质暴露
 
据悉,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5月27日表示,美国领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14个成员国“基本上完成了”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协议谈判。这份由美国主导的“史无前例”的供应链协议是IPEF一年来讨论的首个实际成果,旨在为成员国建立“危机应对网络”,在供应链遭受风险时发出预警,在危机中密切协调、相互支持和加速复原。
对此,环球时报5月29日刊发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郝敏撰写的文章指出,作为美国加快部署对华战略竞争的主要国际制度工具,其终极目的在于抗衡中国在印太日益增强的经济影响力,将中国从供应链的环节剥离,结果必将加剧区域竞争,破坏印太经济稳定。
  一是拼凑遏华框架结构,加剧区域竞争的不稳定性。
  所谓提升供应链韧性是美国总统拜登于去年5月访问亚洲时开启讨论的IPEF四个“支柱”之一,另外三个支柱分别是数字与传统贸易、清洁能源和公平经济。
  在最重要的供应链方面,美国计划建立一个预警系统、绘制关键矿产供应链图、改善关键部门的可追溯性,为供应多元化进行协调努力,而这条完备的供应链是要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这暴露了美国只想以IPEF为借口另起炉灶,拉拢盟友谋求建立排华“包围圈”,以求控制关键资源、技术和供应链环节。而破坏印太地区已有的以中国为重心的生产网络,必然会加剧区域竞争和经济动荡。
  二是以盟友为代价,为打造遏华“半导体小圈子”埋单。
  拜登政府清楚地意识到,想在全球产业链上“去中国化”,势必要承担对华战略对抗的高昂成本,为降低自身经济代价,必须拉拢盟友一起埋单。
  近日,由于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未能通过网络安全审查,中国将禁止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从该公司购买产品。在中国刚开始对美光进行审查的时候,白宫就要求韩国政府,禁止韩国芯片制造商填补美光留下的中国市场空白。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在527亿美元的芯片补贴流程中,增加了所谓“国家安全护栏条款”,根据此条款,韩国在中国不得建设超过其产能5%的新设施。
  据报道,韩国出口的货物中有20%是芯片产品,其中60%的芯片出口到中国。韩国当然不愿放弃中国市场,对IPEF的实施效果也存疑,要求美国将上限提高至10%,以突破在中国扩大生产的限制。
  跟着美国在芯片方面对中国围追堵截,日本恐怕也是心里有苦难说。调研显示,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美日荷三分天下。2021年日本向中国本土出口的制造设备达到约120亿美元,金额占出口到全世界设备的近4成,是美国对华设备出口的近2倍。过去一年,美国企业对华销售被自己政府的出口管制捆住手脚,损失惨重,日本半导体产业界曾经认为可以借机扩大对华设备出口。但日本在5月23日宣布先进芯片制造设备23类商品出口管制,可能导致日本半导体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同比下降20%。
  三是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包容的创新环境。
  美国为维护一己霸权之私,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甚至不惜牺牲盟友利益,胁迫围堵遏制中国,是彻头彻尾的科技封锁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严重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
  英国《金融时报》24日报道,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警告,美国挑起的芯片之争令其国内半导体企业备受掣肘,中国约占据了美国科技产业三分之一的市场,无法向中国销售先进制程芯片,或反为美国科技行业带来“巨大损害”。中国自身也积极突破技术封锁和壁垒,努力研发赶超,在半导体领域,国产芯片在国内的占比也越来越高,中国也已积累了在美国制裁下实现科技自主创新的丰富经验。
  我们更需看到美国与盟友之间也绝非铁板一块,一旦美国出口管制出现松动,或迫于国内产业和经济下行的压力,盟友们还是会各自利益奔现,用市场来决定脚的方向。未来中国需要加强与包括美国盟友国家在内的合作,争取通过合作共赢挫败美国遏华的图谋。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或好转
 
  据悉,世界贸易组织5月3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货物贸易晴雨表》报告说,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仍然低迷,这一态势在第二季度可能出现好转。
  报告显示,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为95.6,低于基准点100,但比今年3月发布的92.2略有上升。
  各成分指数中,汽车产品指数为110.8,继续稳定在趋势水平之上;出口订单指数为102.7,略高于趋势水平;原材料指数为99.0。此外,集装箱运输指数、空运指数、电子元件指数继续表现疲软,均低于趋势水平。报告认为,正面和负面指标参半,这增加了短期贸易前景预测难度。
  报告认为,近期出口订单回升,2023年第二季度商品需求量增加。世贸组织此前关于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1.7%的预测有望实现。
  根据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的编制规则,数值100为其基准点。如果某一次指数为100,意味着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符合中期趋势预期。指数大于100表示该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高于预期水平,反之则显示全球货物贸易增长低于预期水平。
  世贸组织2016年7月首次发布全球贸易景气指数,通过采集主要经济体的贸易统计数据,就当前世界贸易的短期发展走向提供早期信号,为贸易政策制定者和工商界提供更为及时的国际贸易信息。
 
投资视点
 
上海出台20条政策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5月30日,上海市发改委正式发布《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从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优化民间投资环境、完善民间投资融资服务和引导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四方面推出20条政策,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在当天举行的上海市政府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顾军介绍,《政策措施》坚决破除隐形壁垒,进一步强调对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支持民营企业依法平等进入,依法开展投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及上海"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的设计、施工、原材料、设施设备供应等,在招投标中一视同仁。
  在完善民间投资融资服务方面,《政策措施》指出,上海将落实"应科尽科",支持符合科创板定位、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等要求的未上市民营企业到科创板上市,已在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回归科创板上市。
  《政策措施》还指出,上海将充分发挥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平台优势,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在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区、消费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发行REITs产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REITs产品战略配售。支持民营企业在沪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将不同地区资产进行整合优化后通过基础设施REITs充分盘活。
  上海发改委副主任阮青表示,上海目前已成功推动了张江光大园、临港创新产业园、东久新经济产业园、华润有巢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一批REITs项目发行上市,"其中,东久新经济产业园是全国首个民营企业REITs项目,发行规模超过15亿元"。
  近期,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消费基础设施新增纳入REITs试点范围。阮青透露,上海具有丰富的存量消费基础设施资产,规模可观、收益良好,近期就推动消费基础设施REITs试点进行政策推介,并已与多个消费基础设施项目持有人进行了对接,其中相当比例是民营企业。
  顾军表示,下一步,上海将认真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支持上海民间投资发展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民间投资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陕西十条举措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近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制定印发《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十条举措》,以更大力度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这十条举措包括--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高质量项目建设。陕西将分批次向民间资本推介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的项目,并明确民间资本参与方式、运营模式和收益来源。省市县三级发展改革部门每季度向同级工商联推送"四个一批"项目清单,向民营企业推介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坚决破除民间投资各类隐形障碍。陕西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禁任何部门以任何形式增设民间资本准入条件,创造公平市场准入环境,并对照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工程发包等领域,持续清理和废除限制民间资本公平参与、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各类"潜规则",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持续优化民间投资项目审批服务。陕西将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把社会投资项目工程建设审批时限严格控制在65个工作日以内,并持续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稳步推进试点企业投资项目"可承诺事项+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审批制度改革,对总投资超50亿元的民间投资项目实行"一对一、点对点、全流程"服务保障。
  拓宽民间投资项目融资渠道。陕西将建立民间投资项目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省工商联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定期梳理民间投资项目融资需求,组织在陕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各类基金加大向民营企业优质项目的投资倾斜,支持满足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依法合规募集资金;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对于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至中国证监会的项目给予一次性补助;对于回收资金安排的新建、改扩建项目,优先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补助。
  给予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贷款贴息。陕西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全省"24+9+7"重点产业链建设和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省级财政连续两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重点领域民营中小企业投资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对于符合投向领域要求的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给予2个百分点贷款贴息、期限2年。
  加强民间投资项目要素保障。陕西对于纳入市、县两级重点项目清单的民间投资项目,在用地、环评、能耗、文物勘探保护等方面予以提级保障,即市、县两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的要素保障分别按照省、市两级重点项目予以管理,由省、市两级要素保障部门建立要素保障清单,采取开辟绿色通道、即报即审、快报快审、定期调度等方式,高效完成保障工作。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盘活存量资产。陕西将定期发布全省盘活存量资产台账,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战略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对于得到中央预算内投资盘活存量资产专项支持的民间投资项目,在国家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省级按照中央资金的30%(不超过300万元)给予配套。
  打造民间投资良好行政环境。陕西将地方政府非法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陕西);对无故不履行合法投资承诺或项目合同协议、严重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继续做好2022年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台账偿还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履行承诺,确保按期兑付已签订还款协议的账款。
  提升民间投资项目管理水平。陕西将加大投资项目政策法规宣讲培训力度,引导民营企业牢固树立合法诚信经营理念;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不断提高项目谋划和管理水平,鼓励将ESG(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评价融入项目策划、设计;做好民间投资项目监管,对于在项目建设中存在重大失信行为的民营企业,依法依规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归集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陕西)。
  营造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浓厚氛围。陕西将完善领导联系包抓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工作机制,参照省市重点项目做法,为有需求的民间投资项目选派"干部服务员",并加大对高质量民间投资项目的宣传,开展年度民间投资项目示范活动,及时推广各地各部门促进民间投资项目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安徽30条措施力促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提出30条措施,力促全省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
  降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成本。对以单位方式参保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4年底。对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可在2023年底前补缴;以单位名义参保的可在2023年6月底前补齐。今年12月31日前,对确因流动资金紧张、缴费确有困难的个体工商户,实行3个月至6个月欠费不停水、不停电、不停气政策,免收滞纳金。
  加大个体工商户金融扶持力度。安徽省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优惠金融服务;符合条件的重点群体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可申请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给予贴息;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创业对象申请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
  减轻个体工商户税费负担。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直属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他部门所属国有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对全省个体工商户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测和特种设备检验费用减半收取。"六税两费"继续按50%顶格减征,政策持续至2024年12月31日。实施契税优惠政策和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顶格实施重点群体税收减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6个月内按每户每年1.44万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相关税费。
  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优化"个转企"登记审批流程,允许保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成立日期,有效期内的行政许可证件可延续使用。开展个体工商户"一屏注销"改革试点,推进个体工商户开办和退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涉个体工商户公证服务方式,对扩大融资、资金周转、债务偿还等事项,"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
  相关措施还从降低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退役军人创业、提供公证、仲裁法律服务、建立安徽省个体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就业创业培训和新业态从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对个体工商户提供多元化的帮扶措施,促进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
 
国开行发文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据悉,国家开发银行日前印发《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指导意见(2023年版)》(下称"指导意见"),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作用,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加速。
  指导意见指出,开发银行要立足基础设施银行职能定位,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聚焦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建设,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建设及都市圈建设,助力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及都市圈建设。支持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成渝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建设,支持铁路、城市轨道、高速公路建设,助力长江上游航运枢纽、能源保障、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推动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助力国家物流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推动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成都)科学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
  指导意见强调,开发银行要深化银政合作力度,发挥"融智"优势,积极提出融资政策建议。主动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和国家储备林模式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领域的应用,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就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开展"微创新"。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多元化金融需求,加大对成渝地区政府债和信用债发行的承销和投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开发性金融服务成渝地区经济建设质效。
 
江苏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助企行动
 
  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部署开展2023年度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助企行动,助力广大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减负,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此次行动聚焦三大领域开展重点整治。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及中介机构收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重点查处行政机关不落实停征免收有关收费项目、不按要求降低收费标准、不执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有关规定、转嫁成本、强制或变相强制收费,行业协会商会利用行政权力或行政影响力强制或变相强制入会、接受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等行为。着重规范电子政务平台等中介机构以技术维护费、服务费等名义向经营主体收取经营服务性费用的行为。
  聚焦金融领域收费,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严格落实支付手续费减免等各项惠企收费政策,依法查处商业银行未按规定进行服务价格信息披露、融资服务中不落实小微企业收费优惠政策、强制搭售、转嫁费用以及以银团贷款名义违规收费等行为。
  聚焦港口口岸收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大港口口岸收费监管力度,督促船公司、船代公司、堆场、报关行等口岸收费单位严格执行价格法律法规,依法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超标准收费、超范围收费、重复收费、不执行收费优惠政策等价格违法行为。
  整治行动开展期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对往年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回头看",同时欢迎社会各界通过12315进行投诉举报。
 
广东出台"制造业当家22条"迈向制造强省
 
  6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着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确保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意见》共提出22条措施,因此被称为"制造业当家22条"。
  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方面,《意见》指出,广东将巩固提升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数字创意等领域,培育新增3~4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新兴产业跃增发展,培育新增4~5个超5000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谋划未来产业方面,《意见》指出,将积极培育塑造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在6G、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术、深海空天等领域形成一批硬核成果,积极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
  在培育优质企业方面,《意见》指出,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打造60家以上中国500强、70家以上民营500强企业。鼓励制造业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做优做强。
  在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上,《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激发国有企业参与创业投资的活力,鼓励各类创业投资主体"投早、投小、投科技"。联合金融机构创新"科技研发险"等保险产品,优化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卡脖子"问题研发风险分担政策。
  《意见》还提出广东迈向制造强省的目标,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到2035年,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7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与过去单纯强调制造业比重相比,该《意见》将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列入核心目标。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国宏对此分析,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然会使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越来越高,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就会降低,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和地区的产业链迈向高端的必然结果,也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表示,从政策实施上看,该《意见》强调与各地市各部门重点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等配套政策和工作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接下来,广东将尽快完善印发"制造业当家22条"2023年度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全面推进制造业当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广州发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5月3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2023年广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行动计划》的制定,是为着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等。
  《行动方案》提出30项重点任务,涉及金融业、房地产、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
  根据《行动方案》,广州力争全年本外币存贷款新增1万亿元以上,余额突破16万亿元;银行机构新增贷款8000亿元以上,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累计投放普惠信用贷款总额突破1500亿元;实现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增长25%以上,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推动保费收入突破1600亿元,增速不低于6%;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推动广州各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2500亿元。
  为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行动方案》提出要优化信贷资金投放,引导金融资源向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大关键项目、重点产业链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集聚。抢抓股票发行全面实行注册制的重大机遇,制定出台新一轮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计划。大力推动风投创投集聚区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本土风投创投龙头企业,吸引更多国家级母基金、国内外头部风投创投机构落地广州。引导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企业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集聚发展,大力发展飞机租赁等特色金融,提升飞机、船舶、汽车和高端制造业的融资租赁渗透率。
  房地产方面,《行动方案》提出,用足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做好"保交楼"有关工作,保持开发贷款和债券融资稳定,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行动方案》还提出,要继续深入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进一步协调推动全域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落地,积极争取在交通、体育、商贸、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落地更多特色场景,打造一批可复制的广州特色场景。支持鼓励广州数字金融创新研究院、中大湾谷风险管理技术实验室、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等开展数字金融创新研究,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联合实验中心。全力争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推动制定《广州市绿色金融条例》。
  《行动方案》着眼重点项目建设,称支持广期所打造国际一流期货交易所,研究储备和上市更多新品种,不断完善产品体系,争取2023年新增上市1个品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开业运营,继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加快筹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方案》提出加大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金融支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探索选派"金融村官",更好服务乡村振兴领域产融对接和农村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
 
深圳施行地方性法规探索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
 
  据悉,专门为光明科学城的建设与发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简称《条例》)6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支持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探索实行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和负面清单管理。这意味着,光明科学城的科研人员在分配科研经费和决定技术路线方面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条例》规定,深圳将在光明科学城探索开展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完善科研项目资金激励引导机制。该条例还围绕光明科学城的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国土规划和用地管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人才环境和金融支撑等重要领域,提出一系列创新制度安排。
  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学科领域,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包括大学、大科学装置、广东省实验室、各类科研平台在内的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正陆续落户光明科学城。
 
福建出台17条措施推进招商引资
 
  据悉,福建省人民政府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部署推进福建省招商引资工作,强化主动招商、科学招商、精准招商,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意见》执行期限为2023-2025年。
  《意见》提出了福建省2023-2025年招商引资四个方面的目标:
  一是引资规模实现新增长。坚持统筹内外资一体化招商,准确把握产业招商方向,始终把壮大实体经济,增强市场活力,提升全省综合竞争力作为主攻目标。2023-2025年,省级重大招商活动集中签约项目总数超过300个,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全省新签合同外资项目8000个,合同外资金额超过3000亿元。三年力争全省新增市场主体200万户。
  二是招大引强实现新突破。聚焦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以及重点产业领域,着力"铸链、赋能、拓维",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加快未来产业布局。2023-2025年,全省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50个,50亿元以上项目30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力争到2025年,全省累计引进世界500强项目240个,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落户福建,大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三是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要求,加大招引产业关联性强、集聚性显著的投资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力争到2025年实现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4个万亿主导产业由"数控一代"向"智能一代"跃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的重点产业集群。全省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更加绿色低碳。
  四是招商氛围实现新气象。全省招商引资统筹协调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各级各部门招商配合更加默契,行动更加有力,社会各界、全省各地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氛围更加浓厚。
  《意见》分五个部分,共提出了17条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具体措施。省招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突出以下三个特点:
  突出招商统筹。《意见》要求,要充分发挥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坚持内资、外资并举,民企、国企并重,着力完善部门协调、省市联动招商新机制,促进招商政策、活动、平台、资源、信息协同优化。《意见》还明确提出项目属地要不折不扣扛起招商引资主体责任,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研究谋划。
  突出产业招商。《意见》要求,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履行"管行业管产业也管招商"的职责,抓紧形成省招商办牵头抓总,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领域投资项目招引的分工合作格局。要聚焦产业链招商,紧紧围绕福建省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千亿产业链图谱,积极推行产业链招商"链长制",策划生成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
  突出招商保障。《意见》要求,要对重点项目招引实行专班制,由属地领导、招商部门、产业部门、行业专家组成专班统筹调度各类资源。要建立招商成效考核机制,多维度反映招商引资实绩,并鼓励各地各部门制定招商引资正向激励办法。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效、诚信、法治政府,真正用心服务企业,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下一步,福建省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按月统计全省招商情况、按季通报工作进展,制订出台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建立省级重点招商项目库和重点目标企业库,对入库项目、入库企业实行重点跟踪、督导、调度、服务;推进全方位常态化招商引资,用好重大展会活动平台组织开展招商推介,举办针对重点国别地区的招商活动;依托现有福建国际投资促进网,打造省级专业招商网站等。
 
警惕美国经济金融政策负面外溢效应
 
人民日报5月24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子荣撰写的文章指出,继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关闭之后,资产规模更大的第一共和银行近期也被美国政府关闭并接管。美国银行系统超预期的脆弱性与美国经济金融政策密切相关,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负面外溢效应值得警惕。
  新冠疫情发生后,美国政府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为美国及全球许多地区通胀走高的重要诱因。2021年,美联储误判通胀形势,将通胀走高视为暂时现象,迟迟未收紧货币政策。2022年开始,为应对持续高通胀,美联储又连续激进加息,导致全球美元流动性快速收紧。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者,美国货币政策的大幅调整,正从多个方面对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其一,美联储可能维持紧缩性货币政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曾长期将利率保持在极低水平,美元流动性十分充足,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加风险敞口和杠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脆弱性上升。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与金融脆弱性积累相互作用,问题相对严重的商业银行率先爆雷。当前,虽然美联储加息已接近尾声,但由于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通胀仍处于较高位置,预计美联储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高利率水平,这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将继续承压。
  其二,美国银行业动荡或持续发酵。截至2022年末,美国银行业持有的“可供出售和持有至到期证券”浮亏高达6200亿美元。由于美联储仍将维持一段时间高利率,美国银行的账面亏损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善,包括商业地产板块等在内的银行业务都存在相当的隐患。在高利率和经济增长放缓的驱动下,美国商业地产市场面临着基本面恶化和融资成本上升的压力,商业地产贷款的拖欠率已有所抬头。考虑到美国中小银行有更大的商业地产信贷敞口,未来部分中小银行可能因商业地产信贷违约而陷入挤兑危机。此外,由于美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业地产市场的压力会对金融稳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其三,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可能重演。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日前警告,美国政府可能最早于今年6月初出现债务违约。美国两党在提高债务上限方面再次陷入僵局,民主党执意无条件放宽政府债务上限,共和党则敦促联邦政府以削减支出为条件换取债务上限提升。随着债务上限最后期限临近,美股波动性会增加,美元流动性也会承压,这将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上述挑战不仅对美国金融体系形成威胁,还可能加剧中低收入国家的债务危机。2022年,受美联储激进加息影响,不少低收入国家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和利率上升三重压力,并遭受粮食危机和能源价格高企双重冲击,这使得它们的债务状况恶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负担已经处于30年来的最高水平。截至2022年3月底,69个低收入国家中,超过一半的国家陷入债务困境或处于高风险状态。如果未来美元流动性进一步收紧或美国国内金融风险持续蔓延,并导致全球风险承担水平下降,且由此引发中低收入国家资本外流,将有更多中低收入国家经济面临挑战。
  全球金融系统高度关联。美元是国际货币,美国的经济金融政策不应只顾及自身的经济调控目标,更应积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沟通和宏观政策协调,把控好政策外溢效应,共同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欧洲央行拟进一步加息因应通胀
 
  据报道,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6月1日在德国汉诺威参加德国储蓄银行会议时表示,欧洲央行决心进一步提高利率以应对持续高企的通货膨胀率。
  拉加德强调,目前的通胀率仍然太高,并且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欧洲央行的目标是在中期内将通胀率降至2%。
  同日发布的会议纪要显示,大部分欧洲央行委员支持继续加息25个基点。欧洲央行理事会的下一次利率决定将于6月15日作出。
 
瑞典央行警告本国金融系统风险加大
 
  据报道,瑞典央行6月1日发布《金融稳定报告》,认为高通胀和高利率对该国金融系统稳定构成挑战,且这种风险在不断加大。
  报告指出,自2021年以来,全球通胀水平以几十年来最强劲和最快的速度上升。货币政策因此迅速收紧,各种实物和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市场波动性增加,金融条件明显收紧。
  瑞典央行行长埃里克·特登当天在报告发布会上说,经历多年低通胀和低利率后,如今高企的通胀水平和快速上涨的利率"增加了(瑞典)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的风险"。
  报告还指出,瑞典房地产企业面临利率上升和房产价值下降压力,而家庭房贷在利率快速上升的影响下可能会给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风险。
瑞典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瑞典通胀率仍高达10.5%,虽略低于2月的12%,但已连续8个月高于10%。为抑制通胀,瑞典央行自去年起连续多次加息,并在今年4月底将基准利率提高50个基点至3.5%。
 
张锐:如果日本央行开始“缩表”
 
证券时报5月30日刊发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撰写的文章指出,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日前在国会作证时表态称,如果2%的通胀率能以可持续和稳定的方式实现,央行将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而根据植田和男的判断,截至明年3月的2023财年下半年通胀率可能会降至2%以下,也就是说日本央行最早会在今年年底就可能考虑“缩表”。
  如同基于抵抗顽固性通缩而开启长达22年的“扩表”(包括QE与QQE)一样,如今反过来日本央行的“缩表”决策也须以通货膨胀作为最重要的风向标。日本总务省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日本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2.3%,期间一度达到41年的最高点,进入今年以来,前三月的物价涨幅分别为4.2%、3.3%和3.2%,同时,日本4月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为104.8,同比上升3.4%,由此复盘发现,截至3月末日本CPI同比涨幅已连续8个月位于3%的上方,同时至4月底核心CPI同比涨幅也连续5个月位于3%上方,并出现连续20个月的上涨。
  拉长时间看,日本物价截至目前已经连续上涨了近两年时间,而对于本轮物价上涨的归因判断,日本政府给出的结论是因外部变量与日元贬值所引起,而并非由消费需求扩张等内生因素所驱动,且这样的成本推动型通胀不可持续。当然,日本政府绝对不想再看到物价水平下降至先前的通货紧缩状态,而是希望由服务价格以及工资收入明显抬升所形成的内生力量将CPI推到2%以上,就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提出“新资本主义”,主张增加国民的可支配收入,并公开表示要让企业的加薪幅度超过通胀程度,而日本央行也在提出实现2%的物价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3%的名义工资上涨目标,即将实质工资1%上涨作为理想状态。在日本政府看来,只有通胀的内生性动能实现对外生性变量的有效替代,2%的通胀率才可持续与稳定,方能借此打开“缩表”的窗口。
  现在看来,在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缩表”日历已经延伸了一年多的情境下,日本央行之所以按兵不动,就是因为在没有见到内生通胀力量显著成长起来且具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前提下,并不愿意看到因货币政策的仓促收缩而令得之不易的通货膨胀瞬间瓦解,而且日本央行相信,随着进口产品成本的下降和日元汇率的趋于稳定,通胀率将回落至2%附近,并呈现出持续与稳定的状态。对于日本央行而言,即便是在理想情景下相机开启“缩表”的节奏,也同样须高度关注接踵而至的风险场景。
  首先需要明确,除了持续“扩表”之外,过去20多年中日本央行所推出的宽松货币政策还包括负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控制(YCC)两大核心工具,且实施的顺序是先采取负利率,然后实施YCC,接着就是“扩表”,但若开启货币政策的收缩或者正常化,日本央行将会采取“倒序”程式,先取消负利率,接着调变YCC,然后再开始“缩表”,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相比于数量调控,价格调控对经济的传导冲击性往往较弱,这样,由于“缩表”的后置,表面上看是该政策工具变化所引起的系列风险,但其实是整体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共同关联的结果,只不过是“缩表”在其中发挥了即期或直接的主要作用。
  其一,“缩表”必然引致日本央行的财务亏损之痛。最新数据显示,日本央行目前持有总额为582万亿日元的巨量国债,相当于2022年日本GDP的60%,且日本央行是日本国债的最大股东。必须明确,日本央行都是从二级市场采购的债券,而由于先前已经调高了YCC或者放弃了“利率走廊”的控制,“缩表”就意味着日本央行只能被动地折价出售国债,这种情况下就必然要承受不小的财务亏空。根据The Economist的估算,国债收益率上升0.25个百分点,日本央行未实现损失将达到7.5万亿日元,而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去年年底将YCC从0.25%提升至0.5%,日本央行在3个月之内便骤增了约8000亿日元的浮亏。
  其二,“缩表”必然引起日本公共财政的融资受阻之痛。在财政政策货币化的环境下,日本央行实际变成了政府难以摆脱的“提款机”,日本财政收入和支出对发行国债的依存度分别超过34%和31%。但如果启动与实施“缩表”,日本央行手中的风险资产价格下跌,收益受损,相应地就会减少向国库的缴纳金;另一方面,未来一度开启“缩表”,意味着日本央行必然淡化甚至退出在二级市场采购国债的主要角色,财政部发行的增量国债只能由商业银行在一级市场来接盘,虽然YCC调整后国债收益率有望恢复常态并刺激金融机构的竞标采购热情,但如果二级市场价格不稳定,风险就会传递到一级市场,由此必然反过来压制金融机构的购买动力,所以,在失去了央行保驾护航的前提下,不排除日本国债会发生流拍甚至折价发行的结果。
  其三,“缩表”必然导致日本国内债券市场的痉挛抽搐之痛。除持有国债外,日本央行还购买了总额为152万亿日元的商业票据、公司债券、股票市场ETF以及房地产基金等风险资产,而且日本央行还是ETF的最大持有人;另外,在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情况下,由于贷款收益大幅降低,日本商业银行倾向于参与更高风险的证券投资活动,持有的债券资产比例也接续上升。由于风险资产价格也随着YCC的调整而下降,意味着日本商业银行也要与日本央行一样承受亏损之痛,并且在国债收益率上行预期不断强化的前提下,为了防止资产价格未来出现更大尺度的下跌,商业银行也会加大抛售力度,外加日本央行的抛售,对国内债券市场形成的冲击肯定不小,虽然日本央行会因此调整“缩表”的节奏与力度,但由此也必然影响最终“缩表”的实际效果,别的不论,据摩根大通估计,如果采取碎步慢行方式,日本央行至少需要150年才能出清其持有的ETF。
  其四,“缩表”必然衍生日本贸易的逆差扩大之痛。一方面,“缩表”意味着央行对公司债券采购口径的收敛或者完全退出,更多的融资企业失去了最为稳定与可靠的购买方,不仅增量债券的发行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面临着公司债券价格下行的压力,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可能变坏与恶化,自我设备投资与产品升级迭代能力遭遇瓶颈,传递到贸易出口端就是企业产品难以精准对接市场,且面对客户需求的价格管控能力受限,从而对贸易形成逆风,而更重要的是,“缩表”是在停止负利率的基础上展开的,相伴而生的还有日元升值,最终结果也会直接伤及日本产品出口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三月底,日本已呈现连续两个财年的贸易逆差,其中2022财年的逆差创下1979年有可比统计记录以来的新高。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阶段性下行可以缓解日本进口产品价格的压力,但一度创下了32年历史低点的日元在货币政策常态化的背景下似乎有着更长的升值预期,其作用于贸易赤字的创造能力也更强,由此不排除走强的日元会从深度上加大日本的贸易逆差风险。
  其五,“缩表”必然带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加剧之痛。在负利率以及YCC的驱动下,日本国内投资者利用日元作为全球最廉价融资货币的优势大举借入本币并转身兑换成美元,进而大举投资全球资产,日本由此成为拥有海外资产最多的国家,总量为9.7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遍及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以及巴西等发达经济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另一方面,日元历来是全球主要套息货币,尤其是在日本央行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导引下,国际投资者特别是国际对冲基金围绕着日元所进行的套利交易达到极致,最终借入日元而投资形成的全球交易头寸规模高达12.9万亿日元。一旦日本央行开始“缩表”和调整YCC,日元与日本资产收益率上行,就会吸引日本投资者与国际投资人竞相抛售海外资产而回流日本,最终不仅可能给全球流动性供给产生巨大压力,还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急剧波动。
 
投资分析点评
 
  ▲长源电力拟定增募资30亿投建光伏发电项目
 
  据报道,长源电力(000966)5月29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30亿元,用于汉川市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二期、三期等多个新能源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公司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拟认购金额不低于9亿元且不超过15亿元。
  具体项目包括,汉川市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二期项目、汉川市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三期项目、国能长源随州市随县百万千瓦新能源多能互补基地二期100MW项目、国能长源荆门市源网荷储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钟祥子项目光伏电站、国能长源潜江浩口2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国能长源谷城县冷集镇23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国能长源荆州市纪南镇1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国能长源巴东县沿渡河镇1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国能长源荆门屈家岭罗汉寺7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国电长源谷城县盛康镇5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长源电力主营业务为电力、热力生产,所生产的电力全部输入湖北电网。为响应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号召,长源电力大力推进火电向综合能源企业转型。2022年长源电力新增新能源项目储备25个,共306.8万千瓦,取得建设规模指标155万千瓦,湖北省内排名第一。
  长源电力表示,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拟投向的光伏项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光伏装机容量占比,有利于公司改善业务结构。
  按照方案,长源电力本次定增发行对象为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具体来看,国家能源集团拟认购金额不低于9亿元且不超过15亿元。本次发行完成后,国家能源集团仍为长源电力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聆达股份发力N型光伏电池
 
  5月30日晚间,聆达股份(300125)公告,公司拟与铜陵狮子山高新区管委会协调的有关基金共同出资新设立项目公司为投资主体,在狮子山高新区投资约91.5亿元建设年产20GW高效光伏电池片产业基地项目。其中,聆达股份持有项目公司股权比例为80%。
  公告显示,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年产10GW-TOPCon高效电池片产线;二期建设年产5GW-TOPCon高效电池片产线及5GW-HJT电池片产线。其中,预计项目一期开工后6个月内(2023年12月份)完成全部厂房建设,预计公司在项目一期主厂房交付之日起3个月内(2024年3月份)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首批投产,预计项目一期于2024年6月左右全面达产,项目二期待项目一期全部建成达产后适时建设。项目前两期建成全面投产后,项目公司将具备年产20GW高效光伏电池片的生产能力。
  在前两期项目基础上,聆达股份与铜陵狮子山高新区管委会将共同引进光伏产业链配套企业,计划引进光伏产业链配套企业总投资额约33.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26亿元),新建光伏组件、组件边框、光伏支架等5类配套组件产线(即项目三期)。
  根据项目投资安排,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4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36亿元;项目二期计划总投资约50.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44亿元;项目一期、二期计划总投资约91.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合计约80亿元。
  聆达股份表示,本次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把握光伏电池片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满足公司未来经营扩张所需的产能。
  需要指出的是,从最先启动的项目一期来看,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除政府代建约12亿元外,聆达股份将通过自有资金、自筹资金投入约24亿元,资金需求较大,相较于聆达股份目前的自有货币资金、现金流状况存在较大缺口。据公司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当期账面货币资金仅为7192.33万元。
  为此,聆达股份提示风险称,公司能否顺利筹资、融资,以及筹资、融资金额、融资时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具体将以监管机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审批通过为准。
  5月30日晚间,聆达股份还披露了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含)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7965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4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金寨嘉悦新能源二期5.0GW高效电池片(TOPCon)生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募投项目中,用于金寨嘉悦新能源二期5.0GW高效电池片(TOPCon)生产项目的募集资金为10亿元,该项目属于大规模一体化生产项目,终端产品为大尺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TOPCon),即从硅片到电池片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项投资计划,聆达股份均将N型电池作为核心发力点,合计包括了20GW的TOPCon电池片产能和5GW的HJT电池片产能。
公告指出,与目前主流的PERC电池相比,得益于更高的基体载流子寿命,以N型硅片为基体的TOPCon、HJT等电池结构更具优势。对比P型电池,N型电池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和更低的衰减,从而使得N型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发电量高于P型电池。
 
  ▲普利特拟投资百亿扩大锂电产能
 
  据悉,已切入锂电业务的普利特(002324)拟继续加大在新能源板块投资。普利特5月31日晚间公告,为进一步完善控股子公司海四达的产能布局,公司拟在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约30亿元建设12GWh方型电池项目;二期投资约30亿元建设6GWh圆柱电池项目;三期投资约42亿元建设12GWh方型电池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
  在全国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储能电池业务是海四达的核心发展方向。随着海四达钠离子电池产品的推出、核心客户业务的不断拓展,海四达的储能业务量得到显著提升,原先的产能已无法满足核心业务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公司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布局并提升公司长期发展的生产能力,普利特经前期深度考察调研,与浏阳经开区达成共识,计划在当地投资建设海四达未来发展的核心电池及系统生产基地。
  普利特介绍,本次30GWh的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产能布局是公司未来三年发展的核心环节。本次产能投资建设工作将重点围绕钠离子电池、大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大圆柱电池等产品展开。
  普利特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2022年8月普利特完成收购海四达电源79.7883%股权交割,公司新增锂电池业务,快速切入储能、电动工具锂电池、小动力锂电池等新能源细分赛道,从而形成"新材料+新能源"双主业运行的经营模式,实现公司主营业务向新材料和新能源的战略转型升级。
  据了解,目前海四达已发展为专业从事三元、磷酸铁锂的锂离子电池及其系统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企业,拥有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完整的研发、制造能力。根据EVTank数据,海四达电源在2020年全球主要电动工具用电池市场份额为4.80%。
  同时,普利特定增申请获证监会批准,即将启动。本次普利特拟定增募集资金10.79亿元,将主要用于海四达电源"年产2GWh高比能高安全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电源系统二期项目"、"年产12GWh方型锂离子电池一期项目(年产6GWh)"。
 
  ▲华能水电拟584亿投建西藏水电站项目
 
  据悉,华能水电(600025)5月30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在西藏地区投资建设水电站项目,项目装机容量26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12.81亿千瓦时,工程总工期132个月(不含筹建期),按2022年三季度价格水平计算,工程总投资583.81亿元。该项目已于今年4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
  该项目建设资金由资本金和负债融资两部分组成,资本金占工程总投资的30%,由华能水电所属全资子公司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根据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投入。其余为负债融资,由华能水电以项目融资方式从国内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
  作为中国华能集团旗下的水电上市平台,华能水电统一负责澜沧江干流水能资源开发。自2022年以来,澜沧江流域来水整体呈前高后低态势,特别是一季度澜沧江流域来水同比偏枯约一成,使得华能水电上网电量下降影响营收。
  华能水电强调,拟在西藏地区投资建设的水电项目是公司建设澜沧江西藏段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枢纽,在发挥澜沧江流域梯级联合调度优势,提升梯级水能利用率及综合发电效益方面作用显著。
 
  ▲北方铜业拟定增募资10亿发力下游铜带箔产业
 
  5月30日晚间,北方铜业(000737)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10亿元,用于北铜新材年产5万吨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200万平方米覆铜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拟分别使用募集资金7亿元和3亿元。
  其中,作为主要募投项目的年产5万吨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200万平方米覆铜板项目,投资总额为23.96亿元,该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山西省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建设新生产线,为公司新增年产量5万吨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200万平方米覆铜板的产能。
  公告指出,压延铜箔和覆铜板是集成电路和印制电路板(PCB)的重要原材料。PCB作为现代各类电子设备中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5G通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工控医疗、航空航天、石墨烯薄膜制备等众多领域。此外,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汽车高度电子化趋势的带动下,汽车电子占比提升拉动了车用PCB产品需求增长。
  根据Mysteel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电子铜箔进口量为10.56万吨,同年我国电子铜箔的出口量仅为4.19万吨,全年电子铜箔贸易逆差为6.37万吨。
  北方铜业指出,该募投项目产品为先进集成电路用铜带、电缆用铜带、电子用铜带等高性能铜带材以及压延铜箔、挠性覆铜板,上述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前景好、需求量增长速度较快、产品附加值较高,有利于我国铜带箔及下游行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进口替代。另一方面,北方铜业作为我国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铜生产基地之一,本次投资将使公司的产业链将向下游延伸至高附加值的铜带、铜箔和覆铜板,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布局,有助于抵抗铜价波动对公司盈利的影响,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事实上,近年来已有多家铜业巨头向下游铜带箔领域拓展延伸产业链。其中,铜陵有色去年已经成功将从事铜箔业务的子公司铜冠铜箔分拆至创业板上市;而江西铜业也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子公司江铜铜箔,目前也在推进分拆江铜铜箔至创业板上市的计划。
 
▲金浦钛业拟募资9亿延伸钛白粉产业链
 
  据悉,金浦钛业(000545)5月29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10万吨/年新能源电池材料前驱体及热能综合利用项目。本次发行对象包括控股股东金浦集团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
  金浦钛业曾于2022年3月28日晚间公告,拟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投资建设2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20万吨/年磷酸铁锂等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在100亿元左右。之后,金浦钛业又于2022年5月29日晚间公告,以全资子公司南京钛白为主体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投资约12.8亿元建设金浦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并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会签署附生效条件的《金浦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协议》。
  本次金浦钛业定增募资拟投资的10万吨/年新能源电池材料前驱体及热能综合利用项目,由金浦钛业全资子公司南京钛白与淮北市成长型中小企业基金有限公司、安徽高新投新材料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投资设立的金浦新能源实施,建设地点同样是位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设期1年、试车时间3个月、投产至达产时间半年,建成之后的规模为10万吨/年磷酸铁及30万吨/年硫酸。
金浦钛业在公告中表示,项目建成后不但可以充分消纳钛白粉生产过程中的硫酸亚铁等副产品,实现钛白粉产业链的延伸,还可以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形成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李彦宏入股智元新创
 
  2023年5月28日,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智元新创")新增股东包括: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旗下三亚百川致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智元机器人是稚晖君参与的创业项目,致力于AI和机器人深度融合。稚晖君成名,始于2020年参与华为"天才少年"项目,之后在华为从事昇腾AI芯片和AI算法相关研究工作。2022年12月从华为离职称,计划开启一段新事业。
  智元新创成立于2023年2月27日,法定代表人舒远春。智元新创最开始有4名股东,稚晖君通过桑蓬(上海)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股。而桑蓬(上海)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在2023年2月6日。
  可见,上述两家公司的注册工作,几乎在1个月内完成。到了3月初,智元新创注册商标"AGIBOT"及"智元机器人"。
  2023年4月4日,稚晖君在个人微博发布招聘信息显示,智元机器人(AGIBOT)专注于发展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致力于AI和机器人深度融合,长期投入打造有竞争力的机器人产品和生态。
  稚晖君参与创业的项目,并非只被李彦宏看上。2023年5月28日,智元新创新增股东,包括南京高榕五期一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高榕五期一号"),背后为高榕资本。
  高榕资本成立于2014年,定位于中国的创始人基金(China's Founders' Fund),除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家族办公室等全球顶级机构投资人外,还邀请腾讯、百度、淘宝、小米、美团、分众等数十家互联网企业创始人或核心高管成为出资人。
  同时,高榕五期一号的股东,包括宿迁天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此外,在2023年5月28日,稚晖君参与创业项目的投资方,还包含深圳鼎晖泰科天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经纬(杭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背后分别为鼎晖投资、经纬创投。
  除了上述知名投资机构,高瓴此前已经入股智元新创。
  而从地方国资入股情况来看,稚晖君参与创业项目的投资方,包括上海焕新一期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司南园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焕新一期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司南园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背后,均为上海地方国资。
  最后,互联网巨头也间接参与。其中,智元新创股东北京奇绩创坛二期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背后包含北京地方国资,还有抖音有限公司。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获批进行人体试验
 
  5月25日,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可以启动其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BCI)的首次人体临床研究,目前还没有开始招募人类参与者。美国FDA方面尚未公开披露包括研究地点、参与人数等批准内容的细节。
  Neuralink获批的是医用可植入的脑机接口设备,旨在帮助瘫痪者重新获得行走能力。FDA的批准将允许Neuralink对少数几名四肢瘫痪的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植入BCI并进行试验。
 
  ▲丰田宣布2025年将在美国生产纯电汽车
 
  据报道,丰田汽车公司6月1日发表声明说,其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工厂将于2025年开始生产纯电动汽车,这将是丰田首次在美国生产纯电汽车。同时,丰田还将向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在建电池工厂增资21亿美元。
  丰田表示,旗下肯塔基汽车制造厂2025年将面向美国市场推出新型三排座电动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实现电动汽车在美现地生产。目前丰田电动汽车主要在中国及日本国内工厂生产。
  声明还表示,丰田将向建设中的北卡罗来纳电池工厂追加21亿美元投资,以推进其基础设施建设。这也使该电池厂的总投资额达到59亿美元。该厂计划2025年投产,生产的锂电池主要供应给丰田在美国的电动汽车工厂。
  丰田是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之一,但业界普遍认为丰田在电动汽车领域发力较晚。2022年,丰田电动汽车全球销量仅为2.4万辆。丰田新领导层4月宣布将加速发展电动汽车,在2026年之前将丰田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提高到每年150万辆。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2023上市房企综合实力10强"揭晓
 
  5月30日,2023中国房地产及物业上市公司测评成果发布会举行。本次活动发布了最新的《2023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这项由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主办的测评研究工作,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下,已经连续开展16年,是国内关于上市房企综合实力最重要的专业测评研究成果。
  《2023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显示,10强上市房企排名出现变化,榜单变动率为10%。其中,万科继续位居榜首,保利发展保持第二名,华润置地升至第三名,较上年提升了2个位次;中国海外发展、龙湖集团、碧桂园、招商蛇口、金地集团、绿城中国、新城控股分列第四至第十名,绿城中国为2023年新晋10强。
  从核心测评指标来看,上市房企总资产规模均值为1461.36亿元,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均值为273.62亿元,较上年均小幅下降。盈利能力方面,上市房企净利润均值为10.75亿元,较上年大幅下降;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2.51%,较上年小幅下降。偿债指标方面,上市房企净负债率均值较上年下降14.83个百分点至72.85%。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市房企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增速首次转负,同比下降7.18%。
  测评研究报告显示,在偿债能力方面,上市房企偿债指标相对稳定,融资总额大幅下滑。2022年,30强上市房企融资总额5859.16亿元,同比下降18.01%。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较上年有所改善,短期偿债能力方面则有所下降。
  从绝对盈利能力来看,有6家上市房企净利润超过100亿元,占比4.62%;32家上市房企出现亏损,占比24.62%。
  测评研究报告指出,2022年房地产行业面临诸多挑战,2023年,房地产放松政策进一步落地,有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未来上市房企中拥有良好基本面的企业有望释放更高的企业价值。
 
▲中国核电拟3亿元收购三一重能风电资产
 
  6月1日晚间,中国核电(601985)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核汇能拟与三一重能(688349)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3.19亿元的价格受让三一重能所持有的通道驰远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通道驰远新能源")100%股权。
  公告显示,通道驰远新能源为三一重能投资设立的从事风力发电场开发、建设及运营的项目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18日。
  本次交易完成后,通道驰远新能源的管理层由中核汇能进行任命。
  虽然核电是中国核电的主业方向,但公司于2021年从控股股东中核集团手中控股收购了中核汇能,成为中核集团内部唯一的新能源发展平台,业务转变为"核电+新能源"双轮驱动。
  三一重能是全球综合排名前十、中国排名前五的风电整机商。三一重能近期在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也谈及旗下风电场的转让规划称,公司对风电场实行滚动开发的计划,即实行"开发一批、转让一批、自持一批"的策略,根据需求端情况适时对风场进行转让。"公司出售风场业务为公司的一项经常性业务,是公司销售风机及承接EPC业务的一种实现方式,未来也是公司持续性的主要业务之一,公司将继续围绕此业务探索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建发股份拟入主美凯龙
 
  6月1日晚,厦门国资旗下建发股份(600153)公告称,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联发集团拟向家具装饰及家具商场运营商美凯龙(601828)控股股东红星控股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美凯龙29.95%的股份(对应13.04亿股A股)。
  本次交易前,建发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联发集团不持有美凯龙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建发股份持有美凯龙10.4亿股股份,占美凯龙总股本的23.95%,联发集团持有美凯龙2.6亿股股份,占美凯龙总股本的6%,建发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联发集团将直接合计持有美凯龙29.95%股权,美凯龙将成为建发股份控股子公司。
  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美凯龙29.95%的股份的交易单价最终确定为4.82元/股,对应交易价款62.86亿元。
  建发股份表示,本次交易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供应链运营业务和房地产业务两大类,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新增家居商场服务等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3年5月31日,红星控股合计持有美凯龙23.02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52.86%。其中被质押的股份数为17.62亿股,占美凯龙总股本的40.46%;被司法冻结的股份数为1.56亿股,被司法标记的股份数为3.67亿股,合计占美凯龙总股本的12.03%。
  另外,红星控股部分股份质押已逾补充质押预警线,部分股份质押已逾平仓线,部分股份质押现值已低于补充质押预警线。同时,红星控股及其实际控制人车建兴存在负有数额较大债务到期未清偿及与经济纠纷有关的重大民事诉讼或者仲裁的情形。
  公告称,若红星控股所持标的公司股份在交割前进一步出现质押、冻结等权利限制,且无法在交割前解除标的股份上的权利限制,相关股份可能存在无法过户的风险,且可能影响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性。
 
  ▲中金黄金拟48.6亿承债式收购莱州中金
 
  5月30日晚间,中金黄金(600489)发布公告,公司拟以协议收购的方式收购控股股东中国黄金集团持有的莱州中金黄金矿业有限公司(简称"莱州中金")100%股权,以及中国黄金集团对莱州中金的债权,交易总价款为48.6亿元。本次交易中,莱州中金100%股权的交易价为614.42万元,中国黄金集团对莱州中金的债权交易价为48.54亿元。
  莱州中金成立于2012年,为中国黄金集团全资控股企业。莱州中金持有莱州汇金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州汇金")44%股权,莱州汇金持有纱岭金矿采矿权,该采矿权不存在质押等权利限制或诉讼等权利争议。
  目前,莱州汇金仍在基建期。莱州汇金于2020年11月16日首次取得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颁发的纱岭矿区采矿许可证,开采矿种为金矿。
  中金黄金表示,本次交易是为了推进履行中国黄金集团关于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承诺,交易完成后,莱州中金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将进一步减少中金黄金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
 
▲长城人寿增资11亿元
 
  据悉,由北京市西城区控股的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人寿"),近日披露关于变更注册资本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根据公告,2023年5月15日,长城人寿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议案》,同意拟增发新股6.88亿股,增资价格为1.59元/股,由此计算增资10.93亿元,注册资本由55.31亿元变为62.19亿元。
  参与增资的股东有三家,包括:长城人寿原第一大股东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融综合"),增资5.54亿元,持股比例从原来的19.99%增至23.39%;另引进两家新股东,均为国资背景,分别是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调基金"),增资后持有4.55%,以及北京德源什刹海房屋管理有限公司,穿透后持有人为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增资后持有0.90%。
  增资后,实际持有人北京市西城区政府持股比例保持不变。
  长城人寿是经原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于2005年9月16日正式成立,总部设于北京。截至2022年末,长城人寿已在北京、山东、四川、湖北、青岛、河南、河北、江苏、天津、广东、湖南、安徽、重庆设立13家分公司,72家三级机构,141家四级机构,旗下拥有长城财富保险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颐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北京金通泰投资有限公司三家控股子公司。
  数据显示,长城人寿2023年一季度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86.99%、151.66%,高于监管部门规定的50%、100%红线。
 
▲新华信托正式宣布破产
 
  5月26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下称"渝五中院")发布公告,于当日裁定宣告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信托")、天津新华创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创富")破产。
  这也意味着,新华信托成为2001年《信托法》颁布后第一家破产的信托公司,也是自2007年6月1日《企业破产法》实施以来信托公司破产首例。至此,国内68张信托牌照减少为67张。
  新华信托于1998年4月20日登记成立,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曾属于"明天系"旗下。2020年7月17日,新华信托因触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八条和《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接管条件而被原银保监会接管,接管期限为一年。2021年7月16日,原银保监会决定延长新华信托接管期限一年,自2021年7月17日起至2022年7月16日止。与新华信托同时被接管的还有"明天系"旗下的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华夏人寿、天安财险、天安人寿、易安财险、新时代信托。2022年6月16日,《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破产清算的请示》获得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同意新华信托进入破产程序。
  2022年7月6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新华信托破产清算申请;7月15日,该院裁定对新华信托及天津新华创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实质合并破产清算。
  据裁定书显示,以2022年7月6日为基准点,新华信托及天津创富在破产清算条件下固有财产评估价值总计29.84亿元;但与此同时,经新华信托审查,债权人会议核查,重庆第五中院于2023年1月16日裁定确认的新华信托和天津创富确认债权金额则高达36.42亿元。
  法院认为,二者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符合宣告破产的法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条规定,该院于2023年5月26日裁定宣告新华信托、天津新华创富破产。
  新华信托股权结构为:上海珊瑚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持股40%;上海纪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1.43%;北京宏达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10%;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7.33%;人和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67%;巴克莱银行有限公司持股5.57%。
  上述股东除了第六大股东巴克莱银行以外,前五名股东均为明天系旗下企业,明天系一致行动人对新华信托的持股高达94.43%。
 
▲香港资管公司惠理集团拟出售大量股份
 
  据报道,香港上市的资产管理公司惠理集团5月29晚间于香港交易所发公告称,接获公司联席主席兼联席首席投资总监谢清海通知,他与惠理另一创始股东叶维义正与潜在买家就总计少于30%股份进行买卖磋商。
  惠理集团由谢清海及叶维义于1993年联合创办,截至2022年底,资产管理规模为61.45亿美元。据2022年年报,谢清海及其关联人士合计持股25.42%,叶维义夫妇持股16.35%。换言之,接盘人极有可能成为惠理第一大股东。
  消息人士5月29日透露,广发证券正部署透过旗下广发控股(香港)收购香港上市的资产管理公司惠理集团( 00806.HK )20%股份,有关交易已报总部审批。但广发证券则表示对有关消息不予置评。
 
管理视点
 
持续增长极其罕见,能做到的企业做对了这些事儿
 
哈佛商业评论6月2日刊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名誉教授理查德·鲁梅尔特撰写的文章说,在我刚开始进入咨询师这行时,有一位客户想研究他所谓的“持续增长”。他相信每家公司都有一个特有的扩张速度,比如每年 9%,公司或多或少会以这个速度增长,尽管会有一个缓慢的衰退过程。他让我准备一些分析图表来对他的想法进行阐述。而当我第一次看到公司前两三年的销售增长率与后两三年的增长率的对比图时,我大吃一惊:它看起来像是被人用霰弹枪打过一样,点的分布看起来是随机的,整个图没有任何连贯性可言。你几乎不可能根据一家公司三年的增长率,来预测它未来三年的预期增长率。
  利润巨大且能创造价值的快速增长并非常态,但当所有的商业媒体都关注成长型公司时,人们就很难再记住这一点了。这种快速增长的情况极其罕见,即使发生了,也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
  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总是会低估高速增长期即将结束的可能性。在成长型企业中,管理层的工作就是向人们提供美好时光依然存在的证据,给他们制造惊喜。在增速缓慢的企业中,管理层的工作就是用上升的业绩给股市上的人制造惊喜。
  以简化促增长
  如果不能产生盈余,那就没有开展某些活动或拓展某块业务领域的必要。削减开支,并专注于将来会有所成长的业务领域,对于实现一家公司的增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1929 年,麦格劳—希尔出版社创办了《商业周刊》。此外,它还出版许多行业杂志。1966 年,它收购了标普的信用评级机构。1986 年,麦格劳—希尔出版社收购了“经济公司”(Economy Company),成为最大的教育出版商和大型出版集团。在 2008—2009 年的金融危机中,首席执行官哈罗德·W. 麦格劳三世要求新上任的首席财务官杰克·卡拉翰帮忙精简公司:将《商业周刊》卖给了彭博社,之后在 2011 年出售了其广播业务。麦格劳—希尔的下一个大动作是出售整个教育业务。2013年,公司更名为麦格劳—希尔金融集团。随后,它卖掉了自己的建筑类出版物。最终,在 2016 年,它再次更名为标普全球,然后卖掉了分管消费者调查的君迪部门。这些操作使得公司最终完全专注于金融信息服务领域。
  早期,业务集中或业务淘汰使公司收入从 62 亿美元下降到 2012年的 42 亿美元。公司重新关注金融信息,开始在金融领域开发新产品,培养新技能,业务组合包括信用评级、道琼斯指数和专门的金融数据(资本智商)。这些领域的利润率很高且一直在增长:2015 年的利润率达 40%,2019 年则高达 50%。从 2012 年的低谷期到 2019 年,公司营业收入一直以每年 7% 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以每年 19% 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同期,公司的股票价格以每年24% 的可观速度增长。公司在开始增长前通过将资源集中在财务数据上,放大了股东回报率。如果公司能够在不集中资源的情况下,在财务数据上实现同样的增长,那么在此前保持稳定缓慢增长的业务的影响下,其股东回报就会减少。
  标普全球就是“以简促增”的典型案例。“以简促增”之所以在标普全球行得通,部分程度上是因为,要发展一家集团公司是很难的。即便你使得公司的某一个部门有所增长,但和其他部门混在一起时,这种增长也就看不出来了。还有一点是因为,专注会使增长变得更容易。
  反应时间在竞争中至关重要
  当一个新的机会或挑战到来时,第一个回应的人往往会获胜:这个人不一定是第一个行动的人,但一定是第一个有能力应对的人。
  约翰·博伊德曾在朝鲜战争期间驾驶 F-86“佩刀”战斗机,后来又负责给美国空军进行学术课程培训。他研究空战,并从中生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人们称之为“博伊德循环”。用博伊德的话说,能在空战中获胜的飞行员往往都是那些能够更快地完成“循环程序”的飞行员。“循环”是指执行一系列动作—观察、定位、决策、行动。博伊德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比对手更快地完成这个循环,那么对手就会失去方向,感到迷茫,而你便能够获胜。
  大家也可以在网球比赛的动作中看到“博伊德循环”。球技更好一点的选手站在左边,把球打到右边,以使其对手失去平衡,从右边边缘匆忙回球。接着,他迅速而准确地将球击回到左侧边缘,使对手更加失衡。一旦对手不得不从一边冲到另一边,那他这一分几乎必失无疑。
  通常来说,商业竞争中,在给予客户反馈和新产品的研发引进周期方面,速度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机构过于官僚,它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吗?大多数情况下,一些复杂的大型组织是无法快速地实现“博伊德循环”的,除非主要参与者共同制定战略,团结一致,互相信任。通用电气和福特的数字化转型计划都失败了,且代价惨重,部分原因是,这些工作都是以独立的业务部门为单元来做的,而它本应以某种方式为公司整体创造一个新的数字世界,但是主要业务部门的领导对数字化转型的计划并不感兴趣,由于一些举措缺乏广泛的实施基础,导致公司浪费了几千亿美元。
  别在你的花园里种多头绒泡菌
  “多头绒泡菌”指的是许多历史悠久的组织的核心,是相互关联的复杂结构。这是种相当官僚的结构,经过多年的演变,它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政策和规定。我曾与一些想要加速发展的此类公司有过合作。我的建议大多都是简化机构,消除杂事,集中精力。
  我这么说是出于两个原因。其一,你是不会希望让那种官僚结构试着来管理成长型企业的。其二,你不希望看到由于利益冲突和各种其他权力游戏而使得公司新增长业务的选择受限。
  更大型一点的公司可以在其内部或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找到增长机会。我把这样的增长机会称为“幼苗”,公司需要对它们进行培育和保护,使其不受多头绒泡菌影响。公司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必须与 6~8 棵“幼苗”保持密切而直接的联系。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功做到这一点,但那些仍受多头绒泡菌影响的幼苗的确需要额外保护。秘诀就是要培养它们,直到它们可以成为存在于原来公司的主要部门之外的独立部门。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我们可以将这些新的增长机会与冗余的机构政策等分开,这样更容易保护这些新机会。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难题:如何利用母公司的技能和市场地位发展新机会。如果不利用这种杠杆,它就只是在试着成为一个风险投资家或私募股权基金。
  “一家大公司培育的幼苗最好属于风险资本公司。”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这种想法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大公司根本无法像风投公司那样给你打鸡血,“让你成为亿万富翁”。大公司应该追求的是那些不只是需要一小群工程师或程序员来完成的项目。大公司想要的是利用母公司的声誉、能力和市场地位,承担更大的风险,实现更大的盈利。为了做到这一点,公司必须从容对待每月业绩或取消标准的达标评估,每月在新兴挑战和行动政策上下功夫。如果幼苗栽种失败,也不应责罚或开除负责人,因为那样做相当于是在给你的花园喷除草剂。
 
信息化建设
 
中央网信办要求严厉打击雇佣网络水军对企业进行诋毁、抹黑等行为
 
  5月31日,中央网信办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部分企业代表对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的意见建议。会议强调,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保持和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准确把握当前营商网络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客观分析涉企虚假不实信息和侵犯企业家权益信息等问题成因,切实解决困扰企业和企业家的网上有害信息,着力优化营商网络环境。要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和网民社会监督。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网络侵权举报受理,拓宽举报受理方式,开设线上涉企举报专区,降低企业举报难度。要进一步提升举报处置效果,指导网站平台完善分级分类网络侵权举报处置举措,检查网站平台对转交转办网络侵权举报受理处置情况,推动网站平台向社会公示网络侵权举报受理处置结果。要进一步加强问题账号等的管理,从严处置恶意首发、胁迫企业开展商业合作的账号,严厉打击雇佣网络水军对企业进行诋毁、抹黑等行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辟谣和曝光力度,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强化辟谣信息发布,持续曝光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例。
 
十八部门联合发文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强化教学
 
  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弥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加强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配备,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政策支持教育AI产业发展。2022年8月,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智能教育被纳入首批示范应用场景。中银证券表示,AI可以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学生学习、考试、教师教学、教育管理等多个领域,从终端和应用场景来看,教育是AI的优质落地场景之一。
 
北京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5月30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上,《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下称《方案》)和《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方案》从突破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夯实人工智能底层基础、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建设等方面部署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相关工作;同时,明确要持续做好人工智能企业挂牌上市培育工作。
  《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布局一批前沿方向,技术创新实现新引领;推动一批国产替代,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构建一批产业方阵,产业能级完成新跃升;塑造一批示范标杆,场景赋能驱动新应用;营造一流创新环境,生态构建形成新成效。围绕上述五个方面,提出"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等具体工作目标。
  《方案》指出,要着力突破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引领产业高水平发展。围绕人工智能数学机理、大数据智能等方向开展研究布局,构建原创理论体系。支持分布式高效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鼓励开源开放。
  《方案》要求,全力夯实人工智能底层基础,筑牢产业创新发展底座。面向云端分布式训练、边缘端应用场景以及创新型架构,全面推动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实现突破。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聚焦城市大脑、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服务等领域,动态更新公共数据开放计划,完善金融、交通、空间等各类公共数据专区建设。
  在加快构建人工智能产业方阵,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方面,《方案》指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独角兽企业培育,建设标杆型孵化器,吸引优势团队来京发展。
  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建设,牵引创新成果落地应用方面,《方案》要求,依托北京市优势场景资源,加强对政务服务、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的数据挖掘,加快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汇聚,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促进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同时,《方案》指出,要持续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营造国际一流发展环境。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面向人工智能芯片、框架和核心算法开展早期硬科技投资。持续做好人工智能企业挂牌上市培育工作。
  此外,《方案》明确,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机制,发挥市区两级相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及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投入力度,支撑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关村作为北京科技创新高地,加强中关村科创企业资金扶持力度,对相关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有裨益。在上述发布会上,社保基金会宣布,将设立"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主要投向中关村早期和成长期科创企业,重点支持科创企业成果转化。
此外,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这将是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据悉,该保税区将构建"2+2+N"保税业务谱系,其中就涉及人工智能产业和科技服务产业。
 
深圳发布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
 
  5月31日,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下称《行动方案》),旨在以更大热情拥抱创新,打造最好生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各领域高水平应用,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努力创建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行动方案》从强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给、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打造全域全时场景应用、强化数据和人才要素共五个方面提出14条措施。
  其中,在强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给方面,提出建设城市级智能算力平台,鹏城云脑Ⅲ项目2023年年底前启动建设;打造大湾区智能算力枢纽;建设企业级智能算力平台,联合香港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打造深港人工智能算力赋能中心。
  在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在通用大模型、智能算力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加强科技研发攻关,包括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载体扶持计划,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5家以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创新产品研发,包括鼓励企业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或海外研发中心,研发基于国际主流大模型的创新产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在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方面,提出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认定一批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市级软件名园;大力培育企业梯队,推动国内外龙头企业在深设立人工智能子公司,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孵化千亿级龙头企业;搭建生态孵化平台,包括依托鹏城云脑搭建城市级人工智能生态孵化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智能算力资源,以及算法、工具集、模型库、适配认证等支持。
  在打造全域全时场景应用方面,提出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比如依托"深i企"平台建设人工智能服务专区,面向全社会征集并公开发布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市场化项目需求、应用场景需求;推进"公共服务+AI",比如在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开展临床辅助决策、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医用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应用试点;推进"城市治理+AI",包括持续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在市容巡查、环境卫生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市容巡查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应用等等;推进"千行百业+AI",包括实施人工智能软件应用示范扶持计划,鼓励金融、商务、工业、交通等行业企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有生产、服务和管理方式进行升级等。
  在强化数据和人才要素供给方面,提出培育高质量数据要素市场。今年年底前,将出台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制定公共数据开放计划。此外,还将搭建全市公共数据开放运营平台,建立多模态公共数据集,打造高质量中文语料数据,利用隐私计算、数据安全流通等技术,将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数据与企业数据融通使用。同时,也将研究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大深圳数据交易所交易规模,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型企业提供高质量数据产品和专业化数据服务,引导企业发掘数据资产、开放数据资源、参与数据交易,打造一批企业数据品牌。
  具体到人才要素供给方面,将打造高水平人才汇聚高地,包括组建深圳市AI教育联盟和AI讲师团,支持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联动开设"第二课堂",推动人工智能进校园,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等。
  《行动方案》要求加强资金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统筹整合基金资源,形成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支持风投、创投机构加强对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投资并购,在每月8日举行的深圳创投日活动中设立人工智能专场。
  《行动方案》要求大力培育企业梯队。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加大人工智能投入,推动国内外龙头企业在深设立人工智能子公司,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孵化千亿级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独角兽人工智能企业。开展人工智能企业定向招商,对新引进且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随《行动方案》发布的,还有第一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其包含了低空经济、公共服务、智慧医疗、城市治理等领域在内的26个应用场景。
 
浙江推进5G全连接工厂建设
 
    据浙江省经信厅5月31日披露,浙江将加快推进5G全连接工厂建设,进一步发挥5G、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融合创新能力,深化5G全连接工厂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据介绍,浙江将采取分类分级原则,根据企业场景应用,支持企业建设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不同类型5G全连接工厂。产线级5G全连接工厂着重单一生产环节、业务单元设备连接、数据采集和5G融合应用创新能力建设。车间级5G全连接工厂着重多产线多系统协同优化、数据价值充分释放、集成创新水平提升等能力建设。工厂级5G全连接工厂则着重跨车间跨层阶互联互通、场景深度和系统化应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能力建设。
  为完善5G全连接工厂服务生态,浙江将遴选建立全省5G全连接工厂生态资源池,培育集聚一批5G全连接工厂集成服务商、数据服务商、咨询服务商,为5G全连接工厂提供丰富的标品方案、供应链产品和服务清单,形成“产品超市”。推进工业芯片、模组、网关、行业终端规模发展和集中采购,努力降低5G全连接工厂建设成本。与此同时,浙江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能力中心、专家智库等作用,为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提供专业培训、评估诊断、标准应用、专家咨询、资源对接、技术改造等数字化转型服务。
  提升安全技术防护能力是5G全连接工厂建设的重要保障。浙江将推动企业落实场景建设与网络安全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结合生产安全需求,将安全防护需求融入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过程。围绕接入安全、网络安全、控制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等关键要素构建多层次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提升网络安全监测水平和安全威胁发现、处置和应急响应能力。
 
湖北出台数字经济政策
 
  据悉,湖北省人民政府近日发布两份关于数字经济的重磅文件《湖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湖北省数字经济促进办法》。
  15条《政策措施》
  "15条"包括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级、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5个方面。
  100亿基金
  《政策措施》明确15条政策措施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总规模100亿元的省数字经济产业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拓宽数字经济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最高500万元奖励
  在大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级方面,《政策措施》提出,要招引培育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等。其中提到,推进武汉"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提档升级,加快打造"电竞之城"。支持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一批标杆数字经济园区,建立以5G网络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人工智能、企业上云、信息安全等为导向的园区综合评价机制,对绩效评价靠前的分档次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5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在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国家级数字经济融合应用示范、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支持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应用场景等。其中,提出对开放各类资源、面向公众建立创新、创业、服务的应用场景,每年遴选100个优秀应用场景进行宣传推广,并择优给予项目建设主体5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1000万元奖补
  在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方面,《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创新成果转化、支持数字经济企业技术攻关等。其中,提出探索建立动态调整的省级数字经济核心领域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奖补目录,对省内注册经评定的首台(套)、首批次产品省内研制单位和示范应用单位,分别按照单价的15%给予省内研制单位和示范应用单位一次性奖补,双边奖补合计最高1000万元。
  53条《促进办法》
  同步发布的《促进办法》提出,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信息通信、软件信息服务、数字算力及存储、北斗、信息安全及其他重要数字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新兴数字产业。
  围绕产业数字化,《促进办法》提出,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增强工业芯片、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等供给能力,打造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数字化产业集群等。
  围绕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促进办法》提出,支持打造公共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推进公共数据归集整合、有序流通和共享。优先推进企业登记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气象等高价值数据向社会开放等。
围绕数字技术创新,《促进办法》提出,在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医学影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未来网络、量子信息、可见光无线通信、类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突破。
 
利通电子牵手世纪华通合资运营AI算力项目
 
  6月1日晚间,利通电子(603629)发布公告,公司拟与上海世纪珑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世纪珑腾")合作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由世纪珑腾在上海松江设立项目公司"世纪利通",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主营业务为提供AI算力租赁服务。世纪利通设立后,利通电子将对其增资4.5亿元,增资后持有世纪利通90%的股权。
  公告称,世纪利通的AI算力租赁业务全部部署在上海市松江区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深圳市光明区的深圳弈峰科技光明5G大数据中心,并由世纪珑腾或双方认可的第三方提供全套IDC托管和运维管理服务。世纪利通在利通电子的增资完成后,将以5亿元投资并运营AI算力相关项目。
  世纪珑腾是世纪华通(002602)旗下控股企业,控股比例为63%,该公司是一家从事第一类、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的运营商,主营云数据中心业务。而利通电子则是一家主营精密金属结构件、电子元器件设计、生产、销售等业务的公司,本次投资将涉及新业务领域。
  双方约定,由世纪珑腾或双方认可的合作方对世纪利通的AI业务的运营提供算力云销售、算力云软件系统、IT运维等技术和运营支持,但世纪利通为开展AI算力业务所承担的运营成本(包括服务器的运维管理费、软件系统开发费等)不超过2000万元/年(含税)。
 
惠普CEO称AI将改变PC行业
 
  据悉,惠普CEO恩里克·洛雷斯(Enrique Lores)5月30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将从根本上改变PC行业,尤其是他自己的公司。
  洛雷斯表示,惠普正在开发支持AI的PC,使客户能够在短时间内构建电子表格和分析数据。人工智能将能够在几秒钟内创建电子表格、分析数据,甚至就其发现展开对话。这些新型号最早可能在2024年投放市场。
 
AI治理难在受影响者利益不一致
 
  据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AI不同于核武器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根源在于可能受影响的群体利益并不一致。
他呼吁头部企业应以可接受的方式公开当前的安全风险及对未来风险变化的预期,同时产业界应加快制定行业标准,让"安全"真正落实到AI的研究和产品实践中。
 
AI大佬呼吁防范人工智能灭绝人类
 
  5月30日,OpenAI创始人兼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谷歌DeepMind首席执行官Demis Hassabis等370多名AI领域高管和研究人员签署联名公开信,呼吁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其内容只有一句话:"降低人工智能带来的灭绝风险,应该在全球与大流行、核战争等社会性风险一样被置于同样优先级的位置。"
  此外,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和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也签署了这封联名信。
  这是继3月特斯拉CEO马斯克等上千人联署要求暂停训练AI系统至少6个月后,又一份获得全球科技行业广泛支持的声明。
 
企业信息员园地
 
应用信息化管理功能理顺工业品牌治理
 
  特约信息员:王协忠
  长期以来,企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市场上单打独斗做品牌,缺乏政策引导和支持。特别是涉及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管理不到位权利义务关系不清的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现有工业品牌管理服务信息化应用分散且不充分,认证、查询散见于相关门户网站及中介机构网站;品牌产品营销多见于各类(户)电子商务平台;生产经营主体缺乏品牌信息参与渠道,其自建的渠道影响力不够。构建综合功能的品牌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品牌持有者及其活动的相关信息;加强网上互动功能,及时提供便利服务,更重要的是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协会办电子商务平台做品牌产品,对会员很有吸引力。协会平台专做品牌产品,形成特色,会吸引重视品质的消费者群体。协会因有品牌管理行业功能,有助于增强平台卖家的公信力,要比一般电子商务平台的卖家管理更为有效。电子商务将在很大程度上密切协会及其会员与消费者的互动,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电子商务还有利于缓解协会经费来源问题,有利于避免协会走向商业化。为此,品牌行业协会可围绕推进国家品牌战略,构建品牌治理体系,整合信息化应用于品牌工业管理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系统,理顺品牌治理结构。
  一、加强协调,探索新的品牌管理工作机制。
  探索构建品牌工业管理服务体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财政、农业、工商、质检、旅游、供销社、邮政、农机、烟草、发改、商务等部门的工作。可考虑各级政府发改委或工信委牵头建立品牌工业办公室,统筹协调各部门的相关工作。政府主导品牌治理,进一步理清职能,区分行政性和非行政性事务,把非行政性事务分离出去,把一些行政性事务委托给行业协会,利用社会力量加强管理服务。政府负责强制性产品标准制定和管理,自愿标准则可交给行业组织去办,政府负责市场监督管理,
  做好品牌登记基础工作,其他则可将业务梳程环节的任务委托给行业组织承担。工业部门行业管理职能主要在于政策制定和执行,其服务职能可转交给行业组织。可利用政府现有的品牌服务管理转交给行业组织。可利用政府现有的品牌管理服务资源,整合社会上市场上相关资源,组建品牌行业协会。发改委和工信局可作为协会的业务指导单位,指导协会开展工作。
  二、有效参与,逐步实现品牌自我管理和自服务。
  行业组织为品牌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参与平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他们基于自身品牌建设的利益,有很强的参与动力;它们熟悉生产熟悉市场,有很强的管理服务能力;他们组织起来,抱团力量大,摆脱市场单打独斗困境。协会要办成真正的社会组织,真正实现会员自治,从根本上杜绝行业组织的市场行政化倾向。协会是政府与市场的桥梁,反映会员需求,完成政府委托的任务,协助政府做好品牌管理。协会强化品牌持有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第三方特色,增强公信力,相应可弱化各认证机构的第三方角色。重构工业品牌评价认证体系,现有认证机构或可商业化运作,或可转型成为协会的技术部门。
  三、发挥优势,大力加强区域公用工商品牌治理。
  发挥品牌引领区域优势农业发展和质量型增长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加强品牌引导意识,对区域公用品牌进行规划,加强领导,提供政策支持开展品牌建设,发挥龙头工业的作用,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协会持有区域公用品牌所有权,会员有使用权,各自权益可因在品牌建设中的贡献而有所不同。地方公用品牌协会作为多体会员加入全国性品牌行业协会。启动区域公用品牌政策法规调研,及早出台管理规范。目前有的县乡及地级政府制定了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使用办法,可见实体经济主体迫切需要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法规建设工作及早跟进。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