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19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19期

部委决策
 
习近平强调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习近平5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做好新一届中央审计委员会工作,要聚焦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问题,加强审计领域战略谋划与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会议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要如臂使指,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把党中央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要如影随形,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要如雷贯耳,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做好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
  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今年的审计工作,突出重大问题加大审计力度,促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大对重大项目、重大战略、重大举措落实落地情况的监督力度。聚焦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继续盯紧看好宝贵的财政资金,加大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推动落实好"两个毫不动摇"。聚焦推动兜牢民生底线,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实。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聚焦权力规范运行,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
  会议强调,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要把督促审计整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要严肃问责。
  会议指出,今年是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党中央对审计寄予厚望,要传承审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塑造职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要全面从严治党治审,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审计队伍教育整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力。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亲自管,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
  会议指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更好利用全球先进资源要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坚决打破思维定式、防止本位主义。要针对重点领域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紧盯不放、久久为功,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要在深化改革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优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
  会议强调,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对保障基金安全运行、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压实医保基金使用和监管的各方责任,进一步强化医保行政部门监管责任、医保经办机构审核检查责任、定点医药机构自我管理主体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要优化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做实常态化监管,加强信息智能监控和社会监督,进一步织密医保基金监管网。要深化医保基金使用和监管改革,及时总结推广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监管机制,更大激发医疗机构规范使用医保基金的内生动力。
 
央行外汇局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
 
  据悉,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更好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日前,央行、外汇局决定在北京、广东、深圳开展试点,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
  本次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优化整合现有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相关政策要求,惠及更多企业;二是增大企业跨境资金运营自由度,允许跨国公司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归集比例;三是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四是简化备案流程及资金使用相关材料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分别发布《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试点)》并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外汇管理部在5月16日发文称,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北京外汇管理部决定在北京市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试点,持续推进资本项目重点领域改革,整合跨境资金池领域相关法规,进一步便利企业资金归集使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外汇管理部发布的《规定》明确,跨国公司可根据宏观审慎原则,集中境内成员企业外债额度,并在所集中的额度内遵循商业惯例自行开展外债业务。跨国公司可根据宏观审慎原则,集中境内成员企业的境外放款额度,并在所集中的额度内遵循商业惯例自行开展境外放款业务。
  两部门明确,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相关政策,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规范国内收单外包市场
 
  据悉,中国支付清算协会5月22日发布《关于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收单机构加强外包业务管理提出了强化信息登记、有序推进备案、加强风险防控等八个方面的要求。
  根据《意见》,为强化对外包市场的自律管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后续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自查整改阶段,外包机构应于6月底前完成自查整改,收单机构完成自查并制定整改方案;然后从7月开始自律检查阶段;在检查工作结束后,开始自律约束阶段;最后是持续巩固阶段。
  《意见》的适用范围包括从事收单业务并将业务进行外包的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等收单机构,接受收单机构委托提供专业化服务或电子支付指令传输服务的外包机构、聚合支付服务机构,以及清算机构。
  《意见》对收单机构加强外包业务管理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分别是收单机构应健全内控机制;把好外包机构准入标准;调动内部资源,强化信息登记;是加强宣传引导,有序推进备案;加强过程检查,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信息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安全运营;强化信息安全,规范聚合业务。
  具体来看,《意见》要求收单机构把好外包机构准入标准,选择符合监管规定和自律规范要求的外包机构开展合作,不得采取"注册即合作"等不加审核的自助合作模式。收单机构与外包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前,需要做好全面尽职调查工作,审慎选择合作外包机构。收单机构原则上应选择已备案、评级较好的外包机构合作。
  《意见》要求强化信息登记,有序推进备案。合作外包机构不超过1000家的,收单机构应在今年6月30日前将全量合作外包机构信息登记至协会系统;合作外包机构大于1000家的,应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全量登记工作;截至今年9月30日,收单机构合作外包机构整体备案完成比例应达到90%以上;《意见》发布之日起一年内,外包机构备案完成比例应达到100%。
  为强化风险管控,《意见》要求收单机构通过监控检查等手段强化对外包机构推荐商户的风险管控,不得将商户资质审核、收单结算账户设置与变更等服务委托外包机构办理;不得支持外包机构代特约商户向收单机构发起提现或资金结算的交易指令。
  外包机构应配合收单机构检查要求
  《意见》分别对外包机构和清算机构提出了要求。其中,结合外包市场存在的典型问题,《意见》引导外包机构在合规方面与收单机构相向而行,规范经营,稳健发展。
  具体而言,外包机构应遵从自律管理,配合收单机构检查要求,定期自查整改;业务要真实合法,严禁从事套码套现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本地化经营要求;维护客户资金安全,不得向商户提供收单结算账户设置修改、向收单机构发起提现或资金结算的交易指令等涉及资金的服务;要诚实守信经营,注重数字化技术应用,促进移动支付互联互通。
  针对清算机构,《意见》提出,清算机构应加强接入本清算网络的收单成员机构业务外包的管理,按照监管政策和行业自律规范要求,制定收单成员机构业务外包规则,督促收单成员机构切实落实合作外包机构信息登记、备案工作要求,积极运用协会发布的外包机构评级等级。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拟由试点业务转为常态化业务
 
  据报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5月25日就《关于促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业内征求意见,拟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由试点业务转为常态化业务,符合一定条件的机构均可开展。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自2021年6月起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启动试点,试点机构为6家头部人身险公司。自今年3月起,试点区域扩展至全国,试点机构增加10余家养老保险公司。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指资金长期锁定用于养老保障目的,被保险人领取养老金年龄应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年满60周岁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
  监管部门此前在进行业务试点时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未对准入机构门槛、业务经营细则进行明确。经过两年试点后,征求意见稿对这些方面予以明确,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常态化经营打下基础。
  征求意见稿明确,险企经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须符合一些条件:上年度末所有者权益不低于50亿元且不低于公司股本(实收资本)的75%;上年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上年度末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不低于100%。养老主业突出、业务发展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的养老保险公司可豁免第一条。
  业内人士表示,据测算,目前符合这些要求的保险公司有30多家。养老保障是一项长期业务,需要有耐心、有实力的保险公司长期经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更要体现专门为养老服务的特性,因此监管部门对机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账户管理、收益模式、投资组合转换功能、保险责任、退保要求、销售渠道等业务细节进行了规范。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以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一直是对接个人养老金制度最多的保险产品。据中国银保信最新披露,目前,对接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保险产品有32款,其中11款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多数已获准经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公司都将其作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有险企人士表示。
  据了解,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采取"保证+浮动"的收益模式,提供稳健型、进取型两种风格账户供客户选择。据各家保险公司披露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2022年结算利率,稳健账户结算利率约4.0%至5.15%,进取账户结算利率约4.5%至5.7%。
  "目前相关事项还处于意见征求阶段,待未来正式出台后,预计符合条件的险企多数都会开展这些业务。"业内人士表示,业内将涌现更多符合个人养老金制度要求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相应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也将扩容。
 
国家发改委拟强化电力需求侧负荷管理
 
  据悉,国家发改委5月19日就《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需求侧办法》)和《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负荷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需求侧办法》根据2017年发布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修订形成,《负荷管理办法》则在2011年发布的《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基础上修订形成。
  发改委在《需求侧办法》修订说明中指出,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加强全社会用电管理,综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措施,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在用电环节实施需求响应、节约用电、电能替代、绿色用电、有序用电,推动电力系统安全降碳、提效降耗。
  电力需求侧管理将在全方位发挥需求侧资源潜力,加速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较现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需求侧办法》新增需求响应章节,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底线思维,拓宽绿色发展内容,并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
  《需求侧办法》指出,到2025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其中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省份达到5%或以上。到2030年,形成规模化的实时需求响应能力,结合辅助服务市场、电能量市场交易可实现电网区域内可调节资源共享互济。
  发改委在《负荷管理办法》修订说明中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带动全国用电负荷特别是居民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全国范围内夏季、冬季用电负荷"双峰"特征日益突出,极端气候现象多发增加了电力安全供应的压力,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新的挑战,同时社会各方面对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兜牢电力安全保供的底线。
  结合全国电力负荷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内涵,《负荷管理办法》同样新增了需求响应章节,除此之外,《负荷管理办法》还细化了有序用电要求,新增了系统支撑章节。
  《负荷管理办法》指出,所谓有序用电,是指在可预知电力供应不足等情况下,依靠提升发电出力、市场组织、需求响应、应急调度等各类措施后,仍无法满足电力电量供需平衡时,通过行政措施和技术方法,依法依规控制部分用电负荷,维护供用电秩序平稳的管理工作。
  《负荷管理办法》明确,不得在有序用电方案中滥用限电措施,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不得以国家和地方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的名义对用能企业、单位等实施无差别的有序用电。
  《负荷管理办法》还明确提出,制定有序用电方案时,有五类应被重点限制:包括违规建成或在建项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淘汰类、限制类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国家或地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景观照明、亮化工程和其他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企业。
  在系统支撑方面,《负荷管理办法》指出,各地电力运行主管部门、能源监管机构、电网企业、电力用户应加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运维及安全监管。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包括用于对电力用户、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等开展负荷信息采集、预测分析、测试、调控、服务的软硬件平台,是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信息技术辅助系统,是负荷管理工作的重要实施平台。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印发
 
  据悉,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5年、2035年分阶段实现的发展目标。《纲要》从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和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部署。
  《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年至2035年。文件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主要任务包括三方面。一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为基础,以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规划建设。二是结合国家、省区市水安全保障需求,加强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三是加快推进列入流域及区域规划、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控制性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重要蓄滞洪区建设。
  基于改革创新、两手发力的原则,《纲要》提出,要创新国家水网建管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更好发挥水价杠杆作用。要完善体制机制,其中既要创新水网建设管理体制,也要健全水网良性运行机制。
  具体来看,要积极探索投建运营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对国家骨干网建设,由中央或省级组建项目法人,负责建设运营管理。对省市县水网建设,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优势的水管单位、供水公司、投融资平台等,组建水网建设运营实体。支持社会资本采取股权合作、特许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符合条件的水网项目建设运营。同时,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规范明晰用水权,完善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制度。加快水网供水价格改革,创新完善公益性与经营性供水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
 
中办、国办发文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据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意见》明确,基本养老服务是指由国家直接提供或者通过一定方式支持相关主体向老年人提供的,旨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包括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内容。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标准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十四五"时期重点聚焦老年人面临家庭和个人难以应对的失能、残疾、无人照顾等困难时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不断完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清晰明确,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服务监管等机制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
  《意见》要求,建立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定完善全国统一的评估标准,推动评估结果全国范围互认、各部门按需使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建立困难老年人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细化与常住人口、服务半径挂钩的制度安排,逐步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同时,推动建立相关保险、福利、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合理确定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覆盖范围和补贴标准。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基本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中央财政统筹现有资金渠道给予支持。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意见》还明确,依托和整合现有资源,发展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可按规定统筹养老服务资源;支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依托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及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力量提供家庭养老指导服务,帮助老年人家庭成员提高照护能力。
 
政策要闻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首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以"商业秘密保护进企业"为主题,部署全系统在今年6月开展首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
  保护商业秘密,就是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展服务月活动,是总局助力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规范竞争秩序的一项创新举措。总局将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聚焦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提升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和能力,打造商业秘密保护"生态圈",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服务月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企业了解需求。通过集中座谈、"一对一"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开展调研走访,切实了解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现状、问题、需求。聚焦商业秘密保护需求迫切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型企业、老字号企业,设立商业秘密保护联络点,及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保障。
  二是广泛普及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商业秘密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扩大知晓度和普及面。发挥行业协会、联盟和专家智库作用,组织开展专题座谈和交流活动,积极传递行业和专家声音,净化行业竞争生态,营造尊重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的良好氛围。
  三是精准开展行政指导,帮助提升保护能力。通过上门帮扶、召开行政指导会、组织专项培训等方式,加强商业秘密法律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指导企业建立符合行业特点和技术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组织架构,强化资金、人员、设备等保障,健全合规体系,提升商业秘密保护能力。
  四是加大侵权打击力度,切实维护企业权益。全面收集企业维权诉求,筛查发掘重点案件线索,建立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诉求台账。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加强与司法部门的协同配合,推动查办大案要案。加大对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充分发挥以案释法作用,形成强保护、强监管的震慑力。
 
  ▲全国股转公司修订《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
 
  据悉,全国股转公司5月22日发布了修订后的《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进一步完善挂牌公司分类监管,满足市场投融资需求。
  《指引》公布了分类标准,即以挂牌公司营业收入、毛利润等财务数据为主要分类依据,所采用的财务数据为经符合《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已公开披露的定期报告或重大资产重组备考财务报表的数据。当挂牌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原则上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行业。当挂牌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同时另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30%且毛利润比重大于或等于50%,可以申请划入另一业务的对应行业。
  根据规则,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按照月度更新和定期维护两种方式进行,依据挂牌公司公开披露的公开转让说明书、年度报告、审计报告、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等公告,最终分类结果由全国股转公司确认。
  全国股转公司表示,《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首次分类结果将于6月第二个周五后的下一交易日对外公布。
 
国资改革
 
国资委将出台一揽子政策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5月2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国资委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使命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会议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要深刻认识集中力量、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资央企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要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要求,找准主战场、融入主战场、决战主战场,为国资央企加快调整布局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蹚出一条新路。
  部署会从四方面强调了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一要在产业布局优化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打造世界一流的产品、服务和品牌,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二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投入,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助推创新成果优化完善和迭代升级。三要在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营造开放合作的良好产业生态,深化与国内外各类所有制企业合作,优化产业协作模式,打造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四要在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动力的体制机制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机制、管理体系、包容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部署会强调,要积极研究出台支持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中央企业要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位,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部署,班子成员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进一步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到位,强化力量配备、资源保障到位,加强督导检查、指导推动到位,确保方案可操作、可落地、可评估、可考核,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此次召开的会议是基于过去一段时间国资委密集调研中央企业之后,召开的阶段性工作部署会。从会议信息来看,国资委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这是此项工作推进的组织保障,有利于协调统筹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贯通抓落实的工作体系。
  据了解,仅5月份以来,国资委领导先后会见了海南省、湖北省政府主要负责人,调研了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并与科技部举行工作会商,进一步研究政策措施,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建设科技领军企业。
 
国资委将加快推动中央企业上市步伐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张学勇5月19日在第五届西城区企业上市主题交流活动上透露,国资委近期将在中央企业层面再做一次系统梳理,梳理出具备上市条件和基础的企业,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总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会同证监会和相关交易所加快推动上市步伐,为企业实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张学勇表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已超过450家,80%以上利润总额来自上市公司,应该说上市公司已成为中央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通过上市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中央企业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发展动能持续集聚,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结合中央关于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部署,我们选择了200家国有企业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专业领军示范创建活动,这些企业在所在产业和领域具有独特核心竞争优势,应该说都具备在北交所上市的条件或者潜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做系统梳理,支持有条件企业加快在北交所上市步伐。"张学勇说。
  张学勇表示,后续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强上市公司整体统筹,指导企业结合注册制改革等制度创新,立足自身实际和发展战略,强化顶层设计,明确上市工作目标,精准对接包括北交所在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二是加强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企业落实资本运作规划,以打造可持续发展高质量上市公司为目标,推进资源融合,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上市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加强优质上市项目培育,督促企业突出工作重点,聚焦主责主业,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和推动科研实力强、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新型智库建设意见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中央企业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努力建设一批支撑企业、引领行业、服务国家、面向全球的新时代中央企业新型智库,充分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重要功能,为更好服务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意见》提出了中央企业新型智库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基本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引领发展、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时代中央企业新型智库体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勇于担当作为的决策咨询队伍;建立治理完善、充满活力、讲求质量、资源配置合理高效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建设5-10家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央企业新型智库。力争到2035年,建成一批支撑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的中央企业国家高端智库,全面建成中央企业新型智库体系。
  《意见》明确,新时代中央企业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创新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及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行业产业、中央企业科学决策为宗旨的研究咨询机构。服务党和政府战略决策,增强咨政建言能力,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供智力支撑;服务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坚持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把握科技创新战略方向,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服务国际合作,强化支撑引领和参谋助手作用,推动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建设;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科学决策支撑和运营管理支持作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建言献策。
  《意见》明确了四方面主要任务,包括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决策支撑体系;推动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打造中央企业智库成果宣传推广应用新格局;打造中央企业智库国际合作平台等。
  据了解,这些主要任务将通过完善治理体系、组织体系、人才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加大对智库建设的有序投入,创新软科学课题研究的方法体系,夯实中央企业智库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举措重点推进。
  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衣学东今年3月出席"国资国企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时表示,我国国资国企智库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资国企智库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和研究成果,其中很多研究和实践都具有共性和可复制性。智库建设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专业专长,形成特色优势,为国资国企智库高质量发展奠定底层逻辑和基本框架。加强国资国企智库建设要积极与国家高端智库、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引进吸收优秀研究成果,提高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突发问题的研究效率,更好发挥国资国企智库支撑作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改革发展举措。
 
自主创新
 
多部委出台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据悉,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增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力争通过5年时间,构建金融有效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逐步建立健全多层次科创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多维度科创金融政策支撑体系,金融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科创金融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明显提高,形成全国领先的科创金融发展环境。推进金融双向开放,进一步便利科技创新型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国际化水平。对标国际,逐步形成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金融制度规则,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为完成上述目标,《方案》提出7项具体任务。包括加快完善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科创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科创保险和担保体系、夯实科创金融基础设施、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推进科创金融开放交流与合作、优化科创金融生态环境。
  其中,《方案》明确,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在符合自身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北京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鼓励在京银行机构实现科技创新型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方案》提出,以北京证券交易所为引领,全面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发挥"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引领作用,加快上市审核进程,推动更多优质企业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方案》提出,加大对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地方业务链生态建设的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股转系统(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基地作用,培育更多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以及在交易所上市。
  此外,《方案》还提出,将完善科创融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鼓励北京市发挥财政贴息作用,利用贷款及债券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手段,降低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节能减排
 
国家发改委部署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步伐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5月25日在全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现场会上表示,要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步伐,促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总体消费量的三分之二。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是工业能耗和排放的主体,推动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有助于加快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我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卢卫生介绍,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已初步建立起以能效水平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系统梳理了重点领域的节能降碳先进成熟技术装备和改造升级重点项目,支持了一批骨干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卢卫生说,下一步,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重点任务:一是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完善清单方案。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5个重点行业25个重点领域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印染、化纤、造纸3个行业,增加乙二醇等11个重点领域,加快开展节能降碳工作。二是严格能效管理,加快实施分类改造。一方面,要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另一方面,要推动实施改造升级。三是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四是加强政策协同,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强化能效监督考核,有效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介绍,要持续推进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进重大节能降碳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国家能源局拟豁免部分分散式风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
 
  据悉,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助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5月2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提出,豁免部分分散式风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在现有许可豁免政策基础上,将全国范围内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纳入许可豁免范围,不再要求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
  本通知下发前,已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并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运营企业,向所在地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申请注销电力业务许可证;未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并已接入35kV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运营企业,应在本通知印发1年内申请补办电力业务许可证。
  《征求意见稿》显示,调整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机组)许可延续政策。不再开展水电机组许可延续工作。水电机组申请电力业务许可证时,不再登记机组设计寿命。
 
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公布
 
  据悉,广东省能源局5月24日印发《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以能源安全保障为首要任务,以能源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以能源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能源更加安全、更加绿色、更加高效、更高质量的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方案》提出,到2025年,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竞相迸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协同配置资源能力有序顺畅,能源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能需要。多元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内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44%左右。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消费比重达到29%左右。电气化水平全国领先,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40%左右。
  《方案》提出,打造万亿新能源产业集群。
  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加快形成集整机制造与叶片、电机、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大型钢结构、海底电缆等加工生产为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提前布局海上风电运维基地。不断壮大太阳能产业,支持光伏设备、逆变器、封装、浆料等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和关键设备制造,推动钙钛矿及叠层电池、柔性薄膜电池、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等先进技术研发;补强电池片等核心设备短板,提升高效电池片制造设备自主生产能力,做强光伏产业链。推进先进核能产业布局,依托惠州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先进科研平台,持续推进先进核能产业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链上下游向广东集聚,以中广核集团为龙头,构建核能研发、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完整产业链,推动深圳核电研发总部、惠州非核试验研究基地、阳江组件试验基地建设,完善广州南沙、深圳龙岗核电产业基地。依托东莞松山湖北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山板芙镇燃气分布式能源等项目,推动国产H-25系列燃气轮机首台套示范应用,依托东方电气南沙基地建设燃机运维中心。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建设省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产学研用协同示范基地和规模化实证基地建设。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优化锂电池制造、关键材料、系统集成及装备制造、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区域布局,提升全产业链集聚化程度,支持钠离子储能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储能项目营运模式,强化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压缩空气、飞轮储能等其他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突破。聚焦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制造,加快培育从氢气制备、储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多渠道增加氢气供给能力,适度超前建设氢气储运加基础设施,利用低温氢燃料电池产业先发优势,形成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环大湾区核心区车用燃料电池产业集群。适应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进步和电网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推进小微传感器、大功率电子器件等核心设备国产化,大力发展电力专用芯片、智能传感、通信与物联、智能终端、电力大数据、智能输变配工程集成等产业,壮大智能电网产业链。
  另外,《方案》要求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惠州太平岭核电一期、陆丰核电5、6号机组和廉江核电一期建设,全力推动惠州核电3、4号机组、陆丰核电1、2号机组项目尽快获国家核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茂名绿能项目、台山核电5、6号机组、台山第二核电项目等增补纳入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并开展前期工作,支持廉江、陆丰、岭澳等现有场址扩建项目滚动开发,推进揭阳、阳西等规划内厂址前期工作。到2025年,核电装机规模达到1854万千瓦。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
 
  5月24日,宁德时代在SNEC光伏大会暨(上海)展览会上发布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通过自研的光储变流器,配合高温电芯技术和先进的自加热技术,宁德时代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摆脱了传统储能解决方案对冷却系统及其辅助电源的依赖,光与储实时联动,实现毫秒级功率控制响应,同时充放电效率提升10%。
  宁德时代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行业痛点,宁德时代创新推出由"光伏组件、储能电柜、光储变流器"三大模块共同组成的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光伏组件接收太阳光并将其转换成电能的同时,储能电柜可根据实时需求参与电能的存储或释放,光储变流器可将光伏组件及储能电柜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传输至电网。三大模块高效配合,助力电网主动支撑、功率波动抑制、调峰等功能的实现,提供最优的光储融合解决方案。
  为摆脱传统光储系统对冷却系统及其辅助电源的依赖,该方案所使用的储能电柜配备了业内首款长寿命高温电芯,系统循环寿命可达15000次。凭借耐高温石墨负极材料和特制电解液,该电芯在超过35℃的条件下依然保持良好的衰减特性,无需冷却系统及外部辅助电源,优化系统运行性能及效率,实现免维护。同时,区别于传统的外部加热方式,该电芯通过先进的自加热技术实现均匀加热,杜绝热传递损失,进一步提高光储系统综合效率和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宁德时代零辅源光储融合系统中,每一个组串式光储变流器都搭载独立的本地能量管理系统(Local EMS),并可实现与上层管理系统的实时通讯,储能运行更智能。每一个光储变流器,都拥有储能电池对光伏组件进行调节,自成系统,自负"盈亏",实现光储协同运行。此外,该系统还可对光照强度和工作场景进行实时分析,识别不同环境下的光伏及储能能量分配需求,适应阴晴变幻下的最大效率,实现毫秒级响应,输出功率"零"偏差。
  宁德时代有关人士表示,经过三年打磨,宁德时代聚焦材料、电芯到产品的研发全链条,通过构建一体化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实现了储能系统运营效率、响应速度、使用寿命、耐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全面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2027年光伏累计装机量料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
 
  5月23日,在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上,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SNEC大会执行主席朱共山发表主题演讲表示,预计2023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装机将在350吉瓦左右,2024年累计装机量很可能将超过水电,2026年将超过天然气,2027年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
  他表示,从全球空间格局看,欧洲能源价格上升带动户用光伏需求迅速增长,预计欧洲光伏今年将保持40%的高增长速度。2025年,欧洲光伏装机累计将超过320吉瓦,到2030年将达到1太瓦(TW)以上。未来十年,美国的光伏累计装机也将达到800吉瓦左右。
 
欧盟九国同意建立地中海绿色能源枢纽
 
  据悉,地中海地区的9个欧盟成员国能源部长5月18日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举行会议,同意建立地中海绿色能源枢纽,以加快欧盟实现脱碳、能源独立的步伐。
  这9国包括马耳他、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法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
  他们在当天会议结束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表示,地中海地区可以成为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心,通过推动该地区欧盟与非欧盟国家间海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互联互通,促进欧洲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投资。他们同意优先投资海上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领域。
  声明说,9国将邀请欧盟委员会,就在地中海地区建设欧盟和非欧盟国家间绿色能源走廊的可行性展开研究,并优先为该地区的能源互联互通提供资金。
  当天主持会议的马耳他能源部长米丽娅姆·达利表示,投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不仅是具有长期目标的前瞻性承诺,也是应对当前挑战的最佳解决方案。
  参加此次会议的欧盟委员会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卡德丽·西姆松表示,当天举行的会议正值欧盟"REPowerEU"能源计划发布一周年之际,该计划旨在加速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增加对能效的投资,同时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欧盟委员会将帮助地中海地区打造绿色能源枢纽。
 
劳动用工
 
福建实施产业技工强基行动
 
  据悉,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日前发布《产业技工强基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实施技能人才政策引领行动、职业培训提质增效行动、技工教育提质扩容行动、技能评价提质增量行动、技能竞赛提质筑基行动、领军人才提质培育行动、技能之光品牌塑造行动等,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先导,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引领产业技工适应产业发展。
  方案提出,到2025年,搭建形成以《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龙头的技能人才工作政策制度体系,引领和推动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推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相关配套措施,形成更加完备的技能人才工作政策制度体系。
  福建省将突出培训促就业、促技能、促增收导向,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培训,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至2025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0万人次,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支持四大经济重点行业企业、新兴业态、急需紧缺职业和重点群体培训探索实行"揭榜挂帅",健全培训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形成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和市场化培训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格局。
  根据方案,力争到2025年,各地市各建成1所技师学院,全省建成5所"万人校",在继龙岩之后,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宁德等也应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万人校"建设。在校生规模稳步扩大,以2022年12.8万人为基础,每年提升1.5万人左右,5年内达到20万人。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养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构建以世赛、国赛为引领,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为主体,企业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以及院校竞赛为基础的竞赛体系。2023年拟举办省级职业技能大赛30场(一类赛17场、二类赛13场)45个项目。到"十四五"末,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建设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0个左右。
 
宁夏"百人专家"精准服务培养高技能人才
 
  近日,宁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首批自治区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百人专家"志愿服务团授牌仪式,为全区159名相关领域专家授牌。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自治区技术能手11名、高级技师45名。
  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自治区人社厅已组织相关专家编印了《宁夏技能人才评价机构设置标准(试行)》,为全区电子商务、家畜养殖、健康养老、葡萄酒种植及酿造等产业,以及相关企业、技能评价机构提供更加精准的志愿服务,培养更多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据悉,"百人专家"志愿服务团成立后,自治区人社厅将聚焦企业在职业技能评价方面的紧缺需求,组织专家每年走访调研企业不少于4次,做到技能人才底数清、职工培训意愿清、企业培训计划清、技能堵点难点清、技能评价需求清。及时回应企业和职工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政策解读答疑、经办服务咨询、落实效果跟踪等举措,在企业技术创新、试题资源库开发、职工技能提升等方面建言献策,引导企业建立培训评价"长技能、稳职工、增效益、促发展"的积极理念,并将调研摸清的问题形成清单,作为专家服务团实地帮扶、业务协办、现场指导的目标任务,帮助企业线下"选师资、定教材、定方案",制定长期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规划;指导企业"选平台、选机构、选课程",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操作技术革新、工艺流程改良、技能技艺传承等活动。
  针对企业技能领域"卡脖子"问题,宁夏将积极引导企业面向社会,依托企业高级技师研修班、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优质载体资源,协调技工院校、社会评价机构专家力量和企业技能人才联合攻关,共同破解技能难题。支持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比武活动,促进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攻克技术难关。
 
报告显示去年中企在德投资助力创造就业
 
  据悉,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5月22日发布的《2022年外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去年在德投资创造了4500个工作岗位,比上一年增长15%。
  报告显示,去年共有1783个外国投资项目落户德国,其中,中企在德投资项目数量为141个,仅次于美国、瑞士和英国。
  报告说,中企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制药和生物技术、机械与设备、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等,业务范围主要涵盖销售和营销支持、制造和研发以及商业服务。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专家托马斯·博扬表示,2022年中企在德投资规模保持稳定,投资总额估算为15亿欧元,表明中企对德国作为投资地保持信心。
  德国巴登工业企业经济联盟主席克里斯托夫·闵采尔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德中两国经济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双边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他说,"中国是个快速发展、美丽迷人的国家,巨大的市场机遇吸引各国企业投资,市场蓬勃发展"。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日前告诉媒体,切断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是不现实的。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钩",对德国几乎所有的产业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是德国政府负责对外贸易和对内引资的机构,为进入德国市场的外国公司提供咨询和支持。该机构每年都会发布外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报告,所统计项目均为绿地投资或扩建项目,并购不在统计范围内。
 
排外心理限制了日本的人才引进
 
环球时报5月22日刊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笪志刚撰写的文章指出,不久前,日本政府下属的专家会议提出了要求废除“技能实习制度”的草案,预计在今年秋季提交涵盖专家建议的最终报告,为明年修订相关法律提供咨询参考。面向外国人的日本“技能实习制度”从1993年起已实施了30多年,来自外国的技能研修生遍及农业、机械加工、服装制作、水产加工等87个行业。日本缘何要废除该制度,创设新制度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日本政府对这一制度存废问题展开讨论,折射出当下乃至未来的诸多危机感。一是源于对本国接纳外国研修生的负面形象的反思。研修制度为缓解日本的劳动力紧张有很大帮助,但针对研修生的拖欠工资、暴力殴打、职场剥削等侵犯人权现象不断出现,继续以“国际贡献”为名接纳实习生弊端重生。二是源于对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缺口不断扩大的担忧。三是源于在人才领域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的危机意识,日本亟需在确保和培养外籍人才制度上推进重大变革,重塑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优势。
  日本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渴望接纳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但引才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相关替代政策的出台还面临多种主观因素的掣肘。
  首先,日本社会中“大和民族优越”的观念根深蒂固。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社会精英对周边国家多是居高临下的俯视感,战后取得的经济奇迹更是加重了日本社会对“大和民族优越论”的条件反射。近年来,日本网络上充斥着质疑在日外国移民和少数族裔的“合法地位”等言论。
  其次,日本社会对外国人的防范之心挥之不去。伴随近年复杂的地缘变化,日本社会对来自中韩等东亚邻国的移民好感度直线下降,间接或直接的排斥调门加大。一些日本媒体渲染外国人恶性犯罪持续增加、担忧外国人窃取日本技术。日本政府出台的《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中的防范条款和媒体解释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再次,日本社会存在针对外国人的有形或无形的歧视。在宣称已经“第三次开国”“引才国际化”等融入国际社会的今天,日本社会针对外国人的歧视比比皆是,既有对研修生在脏乱差等“三K职场”看得见的“另眼相待”,也有在白领群体随处可见的冷漠眼神等看不见的“心理鄙视”,还有针对外国人参政议政的诸多排斥声音。
笔者希望日本专家会议的有识之士能以废除“技能实习制度”的讨论为契机,最终推进改善在日外国人生存状态,创设对本国乃至外籍人才而言都堪称双赢的新制度。
 
香港建造业议会推广组合式建筑应对劳动力短缺
 
  据报道,在5月24日举行的smarthk论坛上,香港建造业议会行业发展助力总监周严指出,到2027年,香港建筑工人缺口将达到3.5万至4万人,建筑业亟需转变,以应对挑战。MiC等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可以减少人工,提高效率,有助于提高建造业生产力。
  香港建造业议会(Construction Industry Council,CIC)成立于2007年2月,议会的主要职能是就长远的策略性事宜与业界达成共识、向政府反映建造业需要,并为政府提供沟通渠道。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3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香港所有建筑工地总共雇用了10.73万名建筑工人。
据了解,香港MiC发展刚刚起步,还未形成规模,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20%到30%。
 
专家论坛
 
许耀桐:国家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加力
 
据悉,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许耀桐日前在北京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需要国家治理的赋能加力,才能激发和产生效应;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必须赋能于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验证是否具备应有的品质和能力。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赋能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建构完善的治理组织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组织力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建构的组织系统有七个方面:建构经济领域治理的组织系统,该系统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各类经济管理部门、公司、企业、科技创新组织等;建构政治领域治理的组织系统,该系统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政权机构;建构文化领域治理的组织系统,该系统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负责文化管理的部门机构、全国各地分属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两大部分的社会性组织和企业化组织;建构社会领域治理的组织系统,该系统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工会,共青团,妇联,各种公益、科技、行业商会类社会组织,基层社区自治组织等;建构生态治理领域治理的组织系统,该系统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负责资源、环境等生态治理的机构和组织;建构国防和军队领域治理的组织系统,该系统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中央军委、各战区、各军兵种等;建构执政党和党的建设领域治理的组织系统,该系统的组织形式是执政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在各领域、各行业中的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七大组织系统,其中的每一个组织系统都给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强有力的组织指挥和力量保障。以国家治理体系中建构的七大组织系统为基础展开的合作协同治理,在更大的范围和领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通过完善的治理组织建构赋能组织力,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有效地整合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具体业务层面的所有组织机构,保证跨界协同治理的决策能够统一实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体系条块管理的协调性问题。二要推行综合治理方式,充分动员和组织纳入治理的人力、物力资源,围绕着共同任务,承担责任、同频共振、荣辱与共。三要明确组织的职责权限,避免因“条块分割”造成的治理空白,及时扫除治理盲点,保持在治理的目标、标准和进程上的一致性,达到整体性的联动。
  通过提升有效的治理水平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
  治理的效能,直接与治理者的能力和本领相关,通过治理实践提高治理者的综合领导能力,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治理中,领导者的治理能力成为决定治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治理行动能力的重要指标。治理的关键内核,在于领导者具有卓越的治理领导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领导干部应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增强干部本领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增强“九项本领”,提升“七种能力”。增强对治理的相关领域中的国内外前沿态势、发展脉络、难点堵点、方法举措等方面的学习和了解,扫除空白、清除盲点、克服弱项,不断补齐能力、素质的短板。干部教育培训部门要精准地把握干部的需求,提供干部急需的知识内容与能力技能的训练。要注重干部的需求调查,做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干部缺乏什么,就要加强培训什么。要分层分类地做好培训规划,聚焦岗位履职所需本领,系统深入培训专业知识,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要建立干部培训数据库,科学运用分析培训数据,实现干部培训全周期管理。要围绕培养跨界治理复合型干部的要求,开展综合知识培训,着力培养底蕴深厚、既博又专的复合型干部,使之既懂政治、经济,又懂党务、业务,还懂专业技术和管理。
  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当前的重点在于培养跨界协同治理领导力。由于跨界协同治理综合地、系统地锻炼着和测验着党政干部的领导力,党政干部是否具备跨界协同治理领导力尤显重要。在打造跨界协同治理领导力中,要抓住科学、民主、依法的决策能力和执政能力这两项基本功。首先,跨界治理的决策领导,是制定政策措施的关键性、复杂性的决策领导,由于治理的新范式催生了跨界领导的特殊模式、方式,要求领导者适应跨界、引领跨界的决策领导,同时遵循依法决策机制,形成完整的科学、民主、法治的决策过程。其次,跨界治理的执行能力,更多的是彰显领导的判断力、行动力和治理能力的综合领导力,从任务识别到形成动议,从部署规划到跨界行动,从防控风险到处理冲突,从调适方案到评估结果,要求领导者做好议事协调、上下级协调,形成“条块间”与“纵向+横向”的立体性、整体化的协同机制,明确各主体的职责和任务,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增强主体间整体行动的协同性。
  广泛地促进治理合作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协同力
  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中,任何治理都离不开一定的合作。开展治理合作,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能。促进治理合作,是参与治理的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形成集体行动之间的互动过程,主要涉及治理的各利益相关方合作的信任和沟通,包括组织间、成员间的沟通和信任。一要加强沟通对话。沟通对话是指通过公开的、平等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对话机制,合作的各利益相关方在对话中逐步形成共识,描绘和明晰愿景目标、行动步骤。通过对话,确认彼此互利合作的必要性,消除合作可能存在的隔阂,最终形成或达成共识。二要建立信任关系,参与治理合作的利益相关方需要付出一定的合作成本,交出自身已有的资源和共享知识,在合作中还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需要利益相关方共同承担。因此,只有通过彼此坦诚了解、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才能形成互信和同心一致的局面。三要平等共享资源。共享资源是指各利益相关方对各自拥有或能够掌控调动的、稀缺性的资源要素进行分享和使用。这些资源要素既是合作行动所需而投入的,又可通过合作行动过程重新进行调配、整合,主要包括资金、信息、知识、技术等资源的共享,能够为各利益相关方带来增量收益。四要用组织、制度、机制、技术有效加强伙伴间的合作关系。领导者要善于运用治理的结构与形式,整合关系资源,有效提升共享资源的集聚、利用、调配效力。五要强化合作机制设计的能力,如完善部门协作交流机制,打通部门间障碍,促进各方的互通信息和资源共享,构建冲突调解和行为约束机制,有效运用沟通、平衡等手段措施,协调成员间的矛盾冲突。
  加强实施治理的运行机制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执行力
  治理实施的运行过程,是治理的关键环节。治理的运行机制主要涉及:协调和整合机制,包括工作协调、组织支持机制等;责任和监督机制,包括责任共担、监督监控机制等;评估和保障机制,包括激励奖惩机制等。协调是对治理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或冲突摩擦进行纾缓和解决,协调和整合机制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职能是否安排合理,选择适当的协调方法,并随时检视协调的效果,在不断反馈的基础上调整协调策略,以保证各项治理任务的落实。整合是为了调整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匹配程度和利用效率,实现治理绩效的整体提升。实施责任和监督机制,主要是为了强调治理运行过程中的履约和守责。治理责任是指按照规范要求对行为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和道德责任。明晰治理主体的责任,有助于保障治理过程的有序合规进行;强调治理主体的责任,有利于确保治理主体朝向公共利益目标行进,及时矫正不当或偏离的行为举动。治理责任主要体现为法律责任、行政责任、道德责任。构建监督机制,主要监督治理主体是否遵从法律规定,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偏失范行为。加强评估和保障机制,是治理能否执行落实的重要环节和制度安排,是评判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主要依据。评估按照时间逻辑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要将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自我评估和社会评估相结合,依托第三方绩效评估组织,以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并对评估过程全程监督。对评估的结果要实行奖惩制度,以利于达到鼓励先进和鞭策后进的效果,确保治理的运行机能和整体效果。
  推进治理运用网络技术的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信息力
  在当代高科技迅猛发展和信息新技术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通信技术正在引发国家治理形态的结构性重组和功能性转变。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家治理领域,“互联网+”和数字政府的建设,推动了跨层级、跨领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知识学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的实现。国家治理有了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撑,成为纵向型与横向型结合的系统治理,打造出数字政府、整体政府、协同政府、开放政府,极大地提升了治理的信息力。特别是数字政府建设,为国家治理迎来了数字化转型契机,使治理结构、治理要素、治理功能获得全新的内涵。国家治理运用网络技术形成了四种信息驱动力:第一,移动互联网的驱动力,带动和引领着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5G技术的飞跃发展实现了效率的显著提升,加快助推“放管服”改革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治理结构的扁平化发展,赋能网格化治理更加精准高效。第二,政务云技术平台的驱动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务云平台,构成政府治理的“大脑中枢”,为政府各级部门、跨界参与方主体在技术层面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系统、信息资源等合成的综合服务平台。第三,大数据技术的驱动力,大数据组成了信息收集的“细胞群”,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着力点,有效地促成了传统组织架构、业务架构的重塑,形成“循数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第四,人工智能技术算法的驱动力,将基础设施数据化,结合算法模型、超强算力深挖海量数据,通过移动通信技术高效地发送和接收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服务品质,给予办事的企业和民众以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主动周到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既包含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发展,又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加持助力,二者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增益关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也包含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刘元春:寻找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路径
 
  北京日报5月22日刊发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撰写的文章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涉及的面很广,国家也在各种纲领性文件中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新的部署,提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轴;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这些部署连同十九大报告、"十四五"规划以及二十大报告,将中国的产业政策和产业体系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要以新发展格局的视角来认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
  一是要从全球博弈的角度重新定位产业政策。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也不是单纯的产业体系和业态的现代化,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的提升。当前,全球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国博弈、大国冲突、大国竞争进入关键时期,叠加逆全球化,以及疫情和地缘政治全面恶化等因素,中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从全球博弈和竞争的角度,重新定位产业政策。
  去年,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芯片科学法案以及基础设施法案,标志着美国产业政策全面重返;欧洲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包括数字产业政策等,也标志着欧洲产业政策的重返。全球产业政策的大转型同样要求我们从冲突、遏制、博弈、竞争等多维度来考虑产业政策和产业体系的新定位。
  二是要认识到大国博弈凸显国内大循环畅通的重要性。在这个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新的产业业态层出不穷的时代,技术突破是至关重要的。但当前技术突破的重点不是之前所强调的新兴工业化和战略新兴产业,而是要进一步凸显在大国博弈的极端状况下,在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中,国内大循环的畅通。一方面,要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备胎体系;同时,在补短板上也要有全面的突破。这就意味着技术的发展必须与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相融合,安全成为了一个基础性的、前提性的概念。
  目前,不能仅以安全为核心,静态布置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还必须从大国竞争力、大国对抗力的角度来理解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同步布局,而不是就产业谈产业。这种极端状况下的大国对抗,要求我们进一步凸显在高科技上的进步,凸显在实体经济上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上的竞争力。
  因此,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心从传统的优先发展服务业回归到了实体经济,凸显制造业,尤其是以创新和高技术所支撑的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这种转向不仅是竞争力所需要的,同时也是对抗力所需要的。要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从大国博弈的关键期以及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角度,来把握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先项和短期突破项。
  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来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可行的路径
  2035年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中提到,要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现代化是一个久久为功、不断动态推进的过程。要使我们在突破"卡脖子"问题,在建设安全体系和竞争体系上有持续的内生动能,关键是要按照二十大提出的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产业一体化,构建新型产业网络体系、创新体系和学习体系。如果没有推进一体化、网络化建设,行政化的产业政策就很难产生持续的竞争力和内生动力。
  在创新链、学习链、产业链的融合过程中,关键是要使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落地,突破性地培养高端人才。如果能建立起一体化的内生网络体系,过去老生常谈的"鲍莫尔病"、"荷兰病",产业空心化、增长速度下降、制造业过快回落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此外,构建可持续的内生动力体系要求我们在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上,在"卡脖子"战略上与常规技术战略上,在传统基建与新基建上都要有所平衡。这种平衡不是来源于简单的产业政策,而是要从传统的选择性的产业政策转向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同时,也应当关注全国公平市场的一体化建设。其中,关键是要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等领域,按照内生动力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梳理,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市场原则或者产业政策原则进行一般性地推进。
  总结一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久久为功的战略,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想在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关键产业、全球竞争力重构等方面取得突破,就必须在推进一体化和网络化建设,构建内生利益体系上做足文章。
 
专家认为扩内需是当前经济持续恢复关键
 
  5月20日~21日,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官员、市场人士就"坚定信心,高质量金融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已呈现趋势性向好态势,但仍需充分估计经济恢复所面临的困难和复杂性。他认为,恢复和扩大内需是经济持续恢复的关键。
  王一鸣表示,从宏观上看,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需求恢复明显滞后于供给恢复,造成部分产业领域供大于求,企业去库存压力增大;微观层面,主要是三年疫情冲击下,居民和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严重,在资产负债表修复前,居民消费往往更趋谨慎,企业投资意愿和风险偏好下降,甚至还会缩减需求,尽可能将现金流用于偿还负债。
  王一鸣称,微观主体行为从追求收益最大化转向负债最小化,资产负债表修复需要足够时间,对经济持续恢复,既要增强信心,也要保持耐心。需求持续恢复,有赖于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这个过程取决于市场主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也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对此,他建议,应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现在货币政策流动性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但企业和居民部门新增信贷需求仍然不足。"王一鸣表示,目前总体上看,中央政府的负债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可适当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纾困,给予适当补助,帮助小微企业恢复元气。
  就扩大消费的具体措施,王一鸣建议,一是要在供给端加大对房地产优质头部企业融资支持,同时更要在需求端推进房地产市场的恢复和销售的回暖,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研究出台松绑需求端的限制性措施,并适当降低按揭贷款利率,来促进房地产市场销售回暖。此外,还要研究松绑大城市汽车限购措施,通过扩大城市路网缓解用路压力。增加教育、医疗中高端服务供给,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对于扩大消费需重点关注的房地产领域,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教授刘洪玉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进入到了一个复苏的阶段,但行业仍面临很多困难。从趋势来看,未来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房企的"三高"模式,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等可能将被颠覆。过度投机的房企将来可能要被淘汰,而稳健理性、专业聚焦、诚实守信的优质房企将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在出口与国际贸易方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指出,未来国际贸易环境将发生变化,当前已出现从离岸制造、在岸制造、全球制造到回岸制造、近岸制造和友岸制造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到挂钩不脱钩、合作不对抗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而在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背景下,中国应进一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中国而言,当下的贸易环境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认为,当前在国际贸易的安全焦虑下,存在产业链悖论,即既要在全球产业中最有竞争力,又希望产业链完全自主可控且不依赖于进口。徐奇渊指出,二者是无法同时实现的。因此,他建议,我国一方面要加强自主攻关,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对企业而言,则要保持业务连续性,同时向供应商解释多元化战略的原因。
 
李稻葵: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引领者角色
 
北京日报5月22日刊发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撰写的文章指出,中国正在成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国际场合反复表明中国捍卫经济全球化的坚定立场,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具备成为经济全球化引领者的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中国的统一大市场正在形成并完善,中国众多主要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一。
  其次,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发展迅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以及绿色能源等细分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同时中国教育体制培养出了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引领经济全球化积累了一定程度的技术优势。
  最后,中国拥有较强的国内再分配能力,在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许多区域、产业曾受到了巨大冲击,通过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中国经济成功应对了开放带来的诸多挑战,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初步具备经济全球化引领者的再分配制度优势。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除了上述三个条件外,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还提出了包括“一带一路”、“双碳”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让世界瞩目的国际发展倡议或理念,正在被各国逐步接受。有理由相信,中国正在成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
  逐步学习和适应作为经济全球化引领者的角色
  那么,中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持续努力,才能真正成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本质上讲,为进一步释放中国引领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潜力,中国仍需继续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学习和适应作为经济全球化引领者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在创新链条较长的产业以及基础科学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因此,应坚持科技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大在重点领域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对内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对外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水平。
  其二,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仍需进一步释放,当前中国国内限制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仍然存在,阻碍着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内需的充分释放。因此,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不断释放我国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
  其三,中国的再分配制度仍然蕴含着巨大的改革红利,要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再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让全体中国人民从发展中共同受益,形成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社会共识。
  其四,中国国际化的软实力仍有待提高,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时间较短,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兴国际组织也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中国仍需持续积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经验,探索与其他国家协商谈判的方式和路径,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沟通能力与国际组织工作经验的人才。
最后,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与经济学有关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国际化,要站在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制高点来认真研究回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经济学主要学科体系仍是在上一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还是西方学者主导建立的。在这方面,中国社会科学界必须奋发努力,抱着谦虚开放的心态,与国际同行共同交流研究,以此推动中国引领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中小企业
 
九部门发文提升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建设
 
  据悉,工信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意识显著增强,综合效能不断提高,质量标准品牌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贡献持续加大,其中明确新增相关领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000家以上,形成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优秀标杆300个。
  专项行动旨在通过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品牌建设,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提出一系列目标,包括到2025年新增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新增参与标准制定等标准化工作的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等。
  专项行动明确提升质量标准品牌意识、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推广质量管理数字化、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等15项重点任务。其中特别提出,深入开展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工作;支持更多中小企业参与产品质量分级,聚焦机械、电子、纺织、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开展产品质量分级评价。
 
湖北出台12条措施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5月8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简称"《措施》"),提出12条举措,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中的先进代表,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是创新的重要源泉。《措施》从"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水平""建立梯度培育体系""强化上市培育"等多方面促进湖北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金融支持方面,对国家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财政一次性奖励50万元;鼓励各市州县制定政策,对期满三年通过复核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一定奖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工业技改补助,总投资门槛由2000万元调整为1000万元,取消设备投资下限,省级按照生产性设备购置金额(含必要的数字化软件项目等)的8%最高补贴1000万元。
  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方面,《措施》指出,要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管控能力和品牌培育、创建能力;开展质量标杆创建和对标提升行动,培训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支持争创国家质量标杆。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湖北省将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通知识产权事务办理绿色通道,支持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围绕区域重点产业领域开展专利导航,助力做好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优化专利布局;建立专利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促进企业精准获取、高效实施专利技术。
  在企业梯次培育方面,要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实行梯次培育、动态管理,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湖北省还将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完善遴选培育工作机制,优先支持其进入上市"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库,充分发挥沪深北交易所服务湖北基地功能,做好上市梯次培育和分类指导,全面落实企业上市分阶段奖励政策,推动其上市融资。
 
经贸态势
 
迟福林:以全球视野看待并合力发展RCEP
 
环球时报5月22日刊发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撰写的文章指出,当前,全球地缘局势紧张,经济格局演变,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以全球视野充分认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的重大影响,把握大势、排除干扰,合力建设高水平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
  第一,共享发展是RCEP的突出特征。RCEP不仅将推动区域的包容发展,而且将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前提。现在是,今后也会是。RCEP将区域共同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就是以发展为导向,释放本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或将面临“失去的十年”的严峻挑战。世界银行预计,2022-2030年,全球潜在GDP增长率均值将比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下降约1/3;如果各国采取可持续的、以增长为导向的政策,潜在GDP增长率有可能提高0.7个百分点。发展还是衰退、合作还是对抗,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选择。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RCEP,将共同发展作为其核心利益诉求。它明确提出,“扩大并深化本地区经济一体化,增强经济增长和公平的经济发展”。未来5-10年,是RCEP政策红利释放的关键阶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2-2028年,RCEP区域的GDP增长额将达到13.3万亿美元,这个增量将比美国和欧盟的GDP增量总和高17%;到2040年,东亚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将由目前的30%左右提升至50%以上。由此,RCEP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增长中心与世界经贸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
  以市场和规则为基础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现在是,今后也会是。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企图在亚太构筑以价值观为前提的排他性供应链体系,其实质是以自身利益为驱动、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维护自身霸权的零和博弈。有印度媒体评论指出,“应警惕落入‘印太经济框架’陷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RCEP区域发展是建立在市场与规则基础上的,它将带来本区域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建立清晰且互利的规则,以便利贸易和投资”,是RCEP的基本原则。RCEP的发展将证明,真正以市场与规则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共享发展是新时代自由贸易的追求与目标。现在是,今后也会是。RCEP高举共享发展的旗帜,必将赢得区域与全球自由贸易的未来。RCEP基于共享发展的基本原则,设立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使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员都能从中受益。例如,2022年,柬埔寨对RCEP其他成员国的出口同比增长7%,推动柬埔寨当年经济增长约两个百分点。有分析预计,到2035年RCEP将带动东盟GDP增长率提升 4.47个百分点;其中,菲律宾、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GDP增长率将提升6个百分点以上。
  第二,高水平开放是RCEP的重要目标。适时推进RCEP高水平开放进程,将不断提升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形成世界自由贸易发展新格局。
  以共享发展为突出特点的RCEP,是适合本区域的自由贸易安排,是不断释放区域发展红利的重要载体。客观看,一个标准稍低、但具有包容性的规则体系,往往比高标准但强排他性的规则体系更为有效。RCEP的突出优势在于高标准与适用性的平衡。本着包容共享的自由贸易原则以及开放的灵活性,RCEP大有前景。未来,一个更高水平、共享发展的RCEP,将释放更大的经济增长效应,在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适应大势,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推进RCEP高水平开放进程。首先,实现RCEP开放承诺尽早落地。例如,共同协商尽可能缩短零关税、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等开放承诺过渡期;推进RCEP规则由“原产地累积”向“完全累积”的过渡;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现产业层面自由贸易的突破;条件成熟时吸纳亚太地区甚至其他地区的经济体加入。其次,适时推进RCEP与CPTPP的对接融合。要创造条件,在坚持包容共享原则的基础上,实现RCEP与CPTPP在某些政策与制度层面的融合。由此,有效降低双重身份成员的规则利用成本,产生更大的地区经贸收益。要在扩大RCEP传统议题开放标准的同时,利用RCEP磋商机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边境后”规则与CPTPP的对接与融合。最后,RCEP与CPTPP的融合,将为推进建立亚太自贸区创造重要条件。世界银行曾估计,到2030年亚太自贸区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4.6%,是CPTPP带动效应的4倍以上,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2%。建立亚太自贸区,是各方多年的共同期盼。实现这一重要目标,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努力推动RCEP与CPTPP融合,打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新型亚太伙伴关系,为建立亚太自贸区奠定重要基础。
  主要经济体应在建设高水平RCEP中扮演推动者的角色。中日韩三国GDP、制造业增加值占RCEP的80%以上,这三个国家也是区域内主要出口市场,在建设高水平的RCEP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RCEP框架下中日韩三国的经贸合作大有可为。中日韩需要排除域外干扰,共同实施RCEP框架下的经济技术合作承诺与市场开放承诺。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中美两国GDP占亚太的70%、贸易额占50%,中美应当成为建立亚太自贸区的共同推动者。
  第三,东盟是RCEP的主体力量。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将务实推进RCEP高水平开放进程。
  东盟与中国是RCEP区域的活力与重心所在。东盟是RCEP的主体,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2014-2019年,东盟GDP年均增长5%左右,远高于世界2.9%、欧盟2.1%的同期增速;有分析预计,到2030年,东盟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始终是RCEP的重要推动者。2022年,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的进出口规模同比增长7.5%;对RCEP其他成员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9%,吸收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3.1%。以高质量实施RCEP为抓手,与其他成员国合力建设全球高水平最大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是务实推进RCEP高水平开放进程的关键之举。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促进更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将充分释放中国与东盟两大最具活力的市场潜力。由此,将加快推进RCEP高水平开放进程,强化东盟在区域合作框架中的中心地位。
  中国是东盟最大市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格局将形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未来10-20年,中国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科技结构、能源结构、贸易结构等领域的结构转型,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以消费结构为例,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有望达到50%左右,到2030年有望达到55%以上。这个潜力的持续释放与开放共享,将为促进RCEP区域的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为此,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例如,积极布局沿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与自由经济区,探索在园区内给予对方市场主体国民待遇;等等。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就是使其成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以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形成打造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力量;以“总部基地”建设打造中国与RCEP市场的重要交汇点;以蓝色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合作为重点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示范区;以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打造制度型开放先行区。
 
日本正式出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
 
  5月23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外汇法法令修正案,将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等23个品类追加列入出口管理的管制对象。这一修正案将在经过2个月的公告期后,于7月23日实行。
  日本此次限制出口的23种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中包括了多种关键性材料,如氟化氢、蚀刻液、聚酰亚胺和高纯度氮等。
  中国商务部当天回应称,这是对出口管制措施的滥用,是对自由贸易和国际经贸规则的严重背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据报道,日本于今年3月下旬宣布对《外汇和外国贸易法》进行修订,加强对23项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以"努力与美国合作防止技术流向中国而转移到军事用途上"。经济产业省称,限制涉及的项目范围包括清洗、薄膜沉积、热处理、蚀刻、检测等。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此前表示,"这并非针对某个特定国家",但考虑到与半导体制造设备相关的国家的最新出口管理动向,舆论认为这是针对中国的措施。
  《日本时报》称,尽管日本对半导体的限制范围"不如美国广泛",但约10家日本制造商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规定的影响。
 
投资视点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发布
 
  据悉,为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近日,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印发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协同机制更加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对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积极协调推动京津冀三地聚焦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动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重点是进一步明确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产业分工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理顺产业链条,完善产业生态。
  二是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合力推动关键基础技术攻关、基础器件研制、基础材料发展、基础软件升级、基础工艺提升和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是增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强化京津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攻克一批产业链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协同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完善京津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统筹5G网络和千兆光网部署,加快部署以IPv6技术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
  五是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支持京津冀协同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关键共性绿色制造技术在重点行业中的推广应用,开发一批绿色产品,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创建一批国家级绿色园区。
  六是推动质量品牌标准一体化建设。完善区域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构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质量管控体系,推广应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模式。
  七是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群体。支持京津冀提升产业链龙头企业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对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垂直整合,支持龙头企业探索多元化产业对接合作模式。
  八是深化产业高水平开放合作。重点支持京津冀深化与周边地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对接合作,加强跨区域产业互动、技术合作、市场对接、项目协同和信息共享。
 
河北省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
 
  据悉,为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推动稳增长稳预期,深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近日,按照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工作部署,河北省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实施方案,决定开展"强化清单管理提升减负效能"2023年全省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重点包括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开展涉企收费常态化治理。继续优化现行涉企收费政策和地方性法规,持续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促进涉企收费依法合规。持续巩固涉企违规收费整治专项行动成果,对已向社会公布的涉企收费清单进行优化调整。研究优化调整涉企保证金项目,逐项明确保函(保险)替代可行性并全面推行替代。
  二是推动建立政务服务清单管理制度,持续规范涉企行政许可及其中介服务事项。严格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推动建立完善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今后确需新设的,依照法定程序设定并纳入清单管理。
  三是推动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清单制度,加快推动实施跨部门综合监管。进一步推动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制度工作,聚焦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明察暗访,推动规范"一刀切"执法等问题。精简整合涉企检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对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实施清单管理和动态更新。
  四是建立完善涉企评比达标、创建示范等目录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相关活动开展。严格落实《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创建示范活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区批准事项建立项目目录,不得在目录范围以外开展评比达标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进一步优化改进涉企评比达标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指标体系和评选评比过程,通过删减非必要性指标进一步实现指标"瘦身",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技术手段,优化材料获取、报送、测评等环节,避免大范围索要台账资料等问题。
  五是优化完善惠企纾困政策清单,切实做好企业精准帮扶。落实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将符合条件行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继续实施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所得税政策、减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等。同时,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3%征收率阶段性降至1%,对月销售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实施5%、10%增值税加计抵减。加强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引导煤、电价格在合理区间内市场化联动,加大对转供电不合理加价的监督检查力度。持续抓好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继续实施减半征收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河北银保监局出台十项措施助力雄安新区建设
 
  据悉,河北银保监局近日印发《关于全力推进金融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出台十项措施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高标准高质量雄安新区建设。
  一是大力支持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河北省银行业保险业要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首批疏解项目的基础上,持续跟进第二批疏解清单。
  二是加力支持打造新时代创新发展示范区。河北省银行业保险业要围绕构建雄安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充足有效金融供给,做好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金融支持保障,提高空天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金融服务质效,强化对科创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考核激励。
  三是聚力构筑新时代宜居宜业"人民之城"。河北省银行业保险业要积极满足雄安新区人民群众创业就业融资需求,配合新区政府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提高创业主体融资效率;结合新区人民群众创业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对新区人民群众再就业的信贷支持。
 
雄安新区印发《企业跨省市迁移"1+N"行动方案》
 
  据悉,河北雄安新区近日印发《企业跨省市迁移"1+N"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构建企业跨省市迁移服务体系,助力北京疏解企业高效落户新区。
  《方案》提出,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企业跨省市迁移服务体系,打造三大迁移场景、聚焦六个部门协同、配套N项惠企举措,推动北京疏解企业迁移全链条、全过程、全周期服务提升,为全国企业跨省市迁移贡献"雄安经验"。
  所谓"1+N"即一套跨省迁移体系和N项支撑迁移体系的惠企举措。方案提出,雄安新区将重点围绕北京疏解企业跨省迁移过程中,涉及的企业登记、涉税业务、公章刻制、公积金、社保及银行开户6个环节,打造企业跨省迁移"全链条"服务应用体系。同时,从"原名称沿用、原资质保留""原文书互认、原业务延续""无额外收费、有减免政策""保姆式帮办、暖心式住房"等方面,聚焦企业需求和跨省市迁移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制定若干惠企举措。
  目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6年来,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150多家,其中二三级公司100多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产业,新区投资来源为北京的注册企业超过3000家。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场主体准入组负责人高松介绍,方案出台将进一步加速疏解企业高效落户新区。未来,企业无需往返京雄两地,无需到迁入地相关部门现场递交材料,仅需在线上填写相关信息,即可完成跨省迁移手续。
 
西安发文鼓励企业登陆北交所
 
  据悉,为深入贯彻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方案》精神,抢抓北交所扩容市场机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西部投资高地,近日,由西安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制定的《西安市鼓励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正式印发施行。
  《措施》共十二条,分为合作机制、综合支持、奖励标准、附则四大章节。《措施》明确,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在北交所上市。结合西安市重点产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科创类企业加入北交所上市后备企业库。发挥北交所业务专员工作机制作用,联合北交所开展实地走访、集中座谈、上市培训等活动,提高企业的规范运营水平,加快推进企业挂牌上市进程。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委派干部到北交所跟岗位学习,提升推进企业上市的服务保障能力。
  《措施》"真金白银"激励企业登陆北交所,在鼓励上市后备企业转增股本、加大上市后备企业梯次培育力度、鼓励资本市场服务机构强化服务支持三大方面设置奖励标准。
  其中,在鼓励上市后备企业转增股本方面,已在陕西证监局辅导备案的上市后备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通过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等留存收益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且已缴纳所得税等相关税费的,可按转增股本金额的5%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在加大上市后备企业梯次培育力度方面,对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基础层挂牌成功的企业,奖励100万元;晋级创新层的再奖励50万元;挂牌同时进入创新层的奖励150万元。对报陕西证监局辅导备案的企业,奖励20万元;通过陕西证监局辅导验收并经北交所受理的企业,奖励30万元。在北交所上市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其中,通过直联审查机制在北交所上市的,给予一次性奖励600万元。
  在鼓励资本市场服务机构强化服务支持方面,对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简称"陕股交")挂牌培育后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每新增1家给予陕股交20万元奖励;对通过北交所直联审核监管机制实现挂牌的,每新增1家给予主办券商20万元奖励。
  与此同时,《措施》提出,多措并举提供综合支持,为西安企业招才引智,构建企业上市"生态圈",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综合支持方面,《措施》明确了四条举措:一是推荐北交所已上市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以及董事会秘书进入西安市地方领军人才库,享受人才安居、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优待措施;二是联合市场机构开展培育发掘工作。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陕股交挂牌培育。鼓励陕股交与北交所建立"互联互通机制",按照北交所上市条件,开展培育、孵化工作。鼓励券商发掘和推动符合北交所直联审核监管机制条件的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三是发挥后备企业服务机制的作用,对北交所上市后备企业提供分层、精准的一站式协调服务;四是依托人才基金,支持北交所上市后备企业开展人才引进,通过创新人才股权激励等方式,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据悉,《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新三板挂牌及北交所上市相关市级奖励依此执行。
 
浙江出台33条举措拓市场增订单稳外贸
 
  据悉,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全力拓市场增订单稳外贸若干措施》,围绕全力挖增量、稳存量、强保障提出了33条举措,推动外贸稳中提质,加快贸易强省建设。
  其中提到,开展跨境电商"店开全球""品牌出海""独立站领航"行动,2023年新增跨境电商出口网店1万家以上。加大特色口岸建设力度。支持台州市国际再生金属交易平台建设。支持相关设区市两年内申请新设综合保税区1个以上。开展"百场万企"电商拓市场行动,新评定一批跨境电商出口知名品牌,累计达到200个以上。深耕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传统市场,深化"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组织好全年超1000个团组、10000家外贸企业拓市场工作。
  加大特色口岸建设力度。支持台州市国际再生金属交易平台建设。支持相关设区市两年内申请新设综合保税区1个以上。积极向上争取扩大二手车出口试点范围。推动嘉兴市用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保税维修试点。鼓励支持各地积极探索非外汇结算贸易实施办法。
 
长三角水乡客厅详细规划出炉
 
  5月24日,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国土空间详细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正式发布。
  "今年是示范区'新三年'的起步之年,也是示范区建设的全面发力之年。水乡客厅详细规划的发布实施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作用。它意味着示范区将会有更多功能区域从规划图变为施工图,并将加快呈现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的实景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表示,示范区执委会将与两区一县携手奋进,共同在这片制度创新试验田上种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交出更高质量的发展答卷。
  《规划》明确,水乡客厅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包括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和姚庄镇四个镇各一部分,总面积约35.8平方公里。
  同时,水乡客厅定位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成就可见可现的集中展示区,由两省一市共同打造的体现示范区生态绿色理念的功能样板区,集中实践和示范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长三角一体化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制度创新试验田。
  在建设目标方面,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838.32公顷,开发强度控制在25%以内。到2025年,三地互联互通、一体化建设全面开展,生态系统和交通路网骨架基本成型,市政基础设施推进建设,重要功能节点建设有序推进,蓝环水系形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示范产居、人文、生态一体化发展的世界级水乡客厅,建设成为跨行政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窗口与核心承载地。
  在空间结构上,水乡客厅构建"一点、一心、三园、三区、三道、多村"的空间结构,塑造江南韵、小镇味与现代风交融的新江南风貌,蓝绿空间占比约75%。在产业发展上,将好风景与好人文植入创新产居网络。作为长三角新经济创新前沿、三生融合高质量发展实践地,成为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核心区。
  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有何创新性?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介绍,《规划》主要包含五个创新。
  一是数字平台一体化。三地在日常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使用的是当地的地理坐标系统,导致三地底板数据难以拼合形成一张底图。规划编制过程中,统一使用了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作为一体化数字平台的地理信息基准,实现三地规划数据同步转换,无缝衔接。执委会牵头两省一市专门开发了沪苏浙坐标转换平台,实现示范区内地理数据的无缝转换,满足一体化规划与属地管理的不同需求。
  二是空间融合一体化。在水乡客厅规划中打造无界新境,即打破行政边界,将长三角原点及其周边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共同打造"一点、一心、三园、三区、三道、多村"的空间结构,一体化建构跨省域空间系统。
  三是要素覆盖一体化。本次规划全面响应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发展新要求,全面落实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成果,充分吸收了各地在乡村规划、郊野单元规划等方面开展的创新实践成果,突破了传统详细规划侧重城镇开发边界内部的编制局限,构建城乡全域、全要素、全覆盖的空间布局,实现空间复合渗透、生态与功能交融。
  四是项目衔接一体化。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三地合理布局跨地区的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全面衔接示范区重点项目,支撑项目精准落地,切实保障和提升水乡客厅建设的显示度、示范性。
  五是成果表达一体化。按照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要求,详细规划成果编制过程中,形成"1+3"的成果形式,"1"即1套一体化控规成果,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吸收三地经验,确保基本条目不缺失,核心要素有特色,数据指标可实施。"3"即3套依据各地技术标准分别转译的入库技术成果,分别纳入三地"一张图"管理,确保规划实施。
 
江苏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助企行动
 
  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部署开展2023年度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助企行动,助力广大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减负,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此次行动聚焦三大领域开展重点整治。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及中介机构收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重点查处行政机关不落实停征免收有关收费项目、不按要求降低收费标准、不执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有关规定、转嫁成本、强制或变相强制收费,行业协会商会利用行政权力或行政影响力强制或变相强制入会、接受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等行为。着重规范电子政务平台等中介机构以技术维护费、服务费等名义向经营主体收取经营服务性费用的行为。
  聚焦金融领域收费,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严格落实支付手续费减免等各项惠企收费政策,依法查处商业银行未按规定进行服务价格信息披露、融资服务中不落实小微企业收费优惠政策、强制搭售、转嫁费用以及以银团贷款名义违规收费等行为。
  聚焦港口口岸收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大港口口岸收费监管力度,督促船公司、船代公司、堆场、报关行等口岸收费单位严格执行价格法律法规,依法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超标准收费、超范围收费、重复收费、不执行收费优惠政策等价格违法行为。
整治行动开展期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对往年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回头看",同时欢迎社会各界通过12315进行投诉举报。
 
张锐:美国货币供应量罕见凹陷会导致通缩吗
 
证券时报5月23日刊发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的文章指出,美联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美国M_[2]货币供应量(未经季节性调整)为20.7万亿美元,同比下降4.05%,不仅创下自1959年首次引入该数据以来的最大同比降幅,而且为连续第四个月收缩。作为一种罕见的货币现象,M_[2]创纪录地塌陷引发了市场对美国是否会发生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联想。
  一国货币总量由基础货币、M_[0](流通中的现金)、M_[1](狭义货币供应量)和 M_[2](广义货币供应量)构成,其中M_[1]包括M_[0]和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两部分,M_[2]包括M_[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存款和其他流动性存款。按照美联储的定义,M_[2]=M_[1](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零售货币基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的M_[1]不包括财政部、美联储及存款货币机构手中的现金与存款,同时,M_[2]中的定期存款只包括10万美元以下的存款,零售货币基金也不包括10万美元以上的机构货币基金。
  作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经济的超常规货币政策,美联储自2020年3月起将联邦基准利率连续大幅下调至0附近,同时实施无限量的量化宽松,即在购买国债的同时采购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数据显示,三年疫情期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4.2万亿美元扩张到9万亿美元,总共放水约4.8万亿美元。与此相对应,美国M_[2]由2020年3月的16.1万亿美元膨胀至2022年3月的21.9万亿美元,涨幅超过36%。一路飙升的最高点也就是下落的起始点。2022年3月,美国M_[2]拐头缓降,当年12月收缩至21.2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3%,进入今年以来,M_[2]的同比萎缩幅度不断放大,从1月的1.7%扩至2月份的2.2%,直至收缩至3月份的4.05%。
  统计发现,美国自有M_[2]货币供应量数据以来,过去63年其年化平均增速为7.1%,大部分时间的增速都在5%-10%之间,且从没有出现负增长,而如今M_[2]连续萎缩且坍塌深度加速下探,与美联储破天荒的货币政策紧缩直接相关。不错,天量放水刺激了消费,也阻止了经济的自由坠落,但同时却引起了通货膨胀的躁动与恶化,最终美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增幅创出了过去50年的历史新高。情急之下,美联储连续猛踩“刹车”,联邦基准利率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续升10次,其中4次的单次升幅为75个基点,升息幅度累积达500个基点,利率水平登高至5%-5.25%之间。
  更高的利率意味着私人部门必须为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支付更多的利息,从而不得不消耗他们更多的存款,并且利率上行周期内银行存款利率的敏感性往往低于更加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基金,在前者一年期存单平均利率比后者持续低出近2个百分点的情境下,更多的企业与居民选择将资金从银行下架并转移投放到货币市场基金,于是人们发现,2022年美国家庭储蓄率急速降至约2.2%,创下200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银行负债端看,部分存款被消耗或者转移至货币市场基金,而10万美元以上的机构货币市场基金又不纳入M_[2],M_[2]的绝对减少便成为必然。
  加息的同时美联储还开启了“缩表”(QT),从而对M_[2]构成进一步的踩踏。资料显示,QT开始于2022年6月,当时缩减规模为每月不超过475亿美元,9月后提升至每月950亿美元,其中国债为600亿美元,MBS为350亿美元。按照目前美国货币乘数2.6左右来计算,去年9月前的3个月美联储共计缩表1452亿美元,相当于减少3705亿美元的M_[2],而从去年9月至今年3月,QT总规模为6650亿美元,等同于同期减少17290亿美元的M_[2],这样,自本轮缩表以来,M_[2]的体量被压缩了18742亿美元。
  按照弗里德曼的观点,M_[2]的变化大约领先于物价变动的12-24个月,同时货币数量论告诉我们,经济活动往往滞后于M_[2]变化的6-18个月。对比发现,从拐点出现至今年3月份,美国M_[2]的下降周期已持续整整一年时间,而在该周期内,美国CPI已经连续放缓9个月,后者对前者的时间响应明显早于弗里德曼的推断。经济增长方面,今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1.3%,且为连续第三个季度环比放缓,因此直观上看,无论是CPI还是GDP的变化,都与M_[2]的曲线运动方向保持着较高程度的重合。
  理论上判断,随着M_[2]接下来的继续走低,消费需求可能出现边际减弱趋势,从而对CPI构成下拉影响,同时CPI翘尾因素会在今年快速下行,即从一季度均值4.5%左右的水平大幅降至四季度的-0.2%附近,因此,动态上CPI同比降幅还将继续扩大。再看经济增长,作为美国领先经济指数的美债收益率曲线自2022年7月以来一直在2年期与10年期、3年期与10年期之间处于倒挂状态,与此同时,评估信贷、劳动力和制造业状况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公布的领先经济指数持续也没有脱离下降轨道,截至3月份的前6个月平均值为-3.6% ,另外,美国写字楼空置率在今年第一季度达到了12.9%,超过了金融危机期间的空置率峰值。按照纽约联储模型显示,今年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达到57.7%,为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不过,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内的权威人士认为,M_[2]和对美国经济的指向作用其实相比以前大大削弱,因此将M_[2]与经济活动进行简单的因果串联没有实质意义,对此,可以参照的历史数据是,美国M_[2]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领先性在2000年之前较强,而在2000年之后则并不明显,原因是过往30年美国金融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导致商品交易之外的货币占用越来越多,货币流通速度因此下降,进而使得M_[2]的变化与经济相关性减弱。至于M_[2]与物价的关系,根据货币理论的经典方程:MV=PQ,当货币流通速度V和商品交易量Q不变时,货币供应量M和商品价格水平P成正比。美联储连续加息势必拖累货币流通速度,但缩表又反过来使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上行倾向,两种力量的博弈客观上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出现较大波动,因此,M_[2]萎缩情景下即便是通胀下行得到了确认,但幅度尚不能简单地与M_[2]成正比,质言之,M_[2]的下行并不一定引起物价的深蹲。
  的确,透过美国的最新经济数据,也不难见到可以掩去与盖压通缩与经济衰退的微光。3月份美国CPI同比上升5%,显然还处在历史高位,其中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环比上升4.9%,显示通胀依然具有很强的粘性,而且在如此之高的CPI与PCE面前预言随后必然出现通货紧缩,确实有点底气不足。从经济景气指标看,美国3月耐用品订单初值环比上升3.2%,大幅扭转了数月下降的局面,同时,4月Markit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初值创 6个月新高,服务业PMI初值创12个月新高;另外,一季度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3.7%,环比增长1%,且为两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且美国4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25.6万人,连续13个月超出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失业率降至3.4%这一今年来的最低水平。多重指标显示美国经济离衰退的假设目标还较远。
  最后回到M_[2]上来。虽然从时间上看已经连续萎缩了4个月,但当前20.7万亿美元的M_[2]仍比疫情前高出近32%,不仅如此,硅谷银行事件发生后,美联储在通过贴现窗口向市场增配流动性的同时,还创建了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美国银行通过BTFP的融资口径可达4.3万亿美元,等于就是美联储以另一种方式放水4.3万亿美元。此外,虽然美联储、财政部以及存款机构持有的现金与存款并不计入M_[2],金额超过10万美元的定期存款也不纳入M_[2]的统计范畴,但实打实的流动性却是存在的,而且数目不小,同时客观上并没有丧失面向社会融资的服务功能。也正是这些存量与增量货币的共振,使得美国金融系统中的流动性数量其实并不十分短缺,而只要货币供应量相对充分,美国的消费动能便可维持着较强的韧性,通胀水平短期内就难现大幅回落,但同时可以看到的是,伴随M_[2]继续收缩引导下的物价水平朝着2%的目标缓慢靠近,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从前期的大刀阔斧转向谨小慎微。
 
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上修至1.3%
 
  据报道,美国商务部5月25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1.3%,较首次预估上调0.2个百分点。
  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公告说,一季度经济增速向上修订主要反映私人库存投资的上调。
  数据显示,一季度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增幅上调0.7个百分点;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增幅修正为5.2%,提高了0.4个百分点;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增幅从4.7%向上修正为5.2%;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增长3.8%,小幅上调0.1个百分点。
  同时,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降幅则修正至5.4%,降幅比首次预估值扩大了1.2个百分点。
  此外,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最终修正值维持在2.6%不变。
  美国商务部通常会根据不断完善的信息对季度经济数据进行三次估算。一季度经济数据最终修正值将于6月29日公布。
 
中诚信国际下调美国主权信用级别
 
  5月25日,中诚信国际将美国主权信用级别由AAAg下调至AA+g,继续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中诚信国际认为,此次下调美国主权信用级别主要基于以下理由:第一,美国两党政治分歧加剧,增加了解决债务上限问题的难度,对于政策的有效性和延续性构成负面影响;第二,美国政府债务水平在AAAg级别国家中处于最高水平,且高利率推升了美国政府债务成本,对于债务可持续性构成挑战;第三,随着美国银行业危机的持续,美联储的政策路径选择面临多重挑战,或加剧经济的波动性;第四,财政实力恶化以及频繁触及债务上限正在侵蚀美元的信用基础。
 
拉加德称欧洲央行当前首要任务是降低欧元区高通胀
 
  据报道,欧洲央行5月24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总部举行工作晚宴纪念成立25周年。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致词时表示,欧洲央行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降低欧元区高居不下的通胀率。
  拉加德说,现在欧洲地缘政治形势正在发生变化,欧元需要启动数字化转型,同时世界还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这些都要求欧洲央行继续发挥作用。她同时指出,欧洲央行当前最紧迫也是最优先的任务,是将欧元区的通胀率,适时拉回到2%的中期目标。
  德国总理朔尔茨指出,过去一年高通胀已对欧洲各国民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德国政府支持欧洲央行采取措施进一步遏制通胀。
  一年多以来,受俄乌冲突影响和美国激进货币政策的冲击,欧元区经历了通胀率屡创新高和欧元对美元汇率跌至历史低位等严峻形势。欧洲央行虽然自去年起连续7次加息,但欧元区通胀率仍在高位运行,同时也拖累了欧洲经济复苏,欧洲央行货币政策面临左右为难的窘境。
 
德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据报道,德国联邦统计局5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价格、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今年第一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滑0.3%,为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滑,德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德国联邦统计局说,持续的价格高涨继续成为德国经济今年开局的负担,这尤其反映在家庭消费支出环比1.2%的减少上。同时,政府消费支出也环比减少4.9%。
  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经济学家蒂斯·彼得森表示,德国经济下滑的核心原因是高物价和利率上升,高物价降低了德国民众的购买力,导致消费需求下降,而利率上升导致消费信贷减少。
  当天公布的数据还显示,经价格和工作日调整后,今年第一季度德国经济同比下滑0.5%。此外,2022年第四季度经济经调整后终值为环比下滑0.5%。
 
德国消费者信心先行指数连续8个月环比上升
 
  据报道,德国市场研究机构捷孚凯5月2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经调整后,6月德国消费者信心先行指数为负24.2点,环比上升1.6点,为连续8个月环比上升。
  报告说,在反映德国消费者信心的三项指标中,收入预期指标连续8个月环比上升,但经济前景和购买倾向指标均环比下降。报告认为,德国消费者情绪仍然非常低落,表明私人消费不会对今年德国经济增长作出显著贡献。
  捷孚凯专家罗尔夫·比克尔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本月消费者情绪没有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因此消费者信心先行指数升幅再度放缓。
  自1980年起,捷孚凯每月对大约2000名德国消费者进行信心指数问卷调查。该指数是预测德国经济走势和居民消费趋向的先行指标。
 
英国4月CPI同比上涨8.7%
 
  据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5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7%,较前一个月的10.1%有较大下降,为2022年8月以来首次回落至个位数。
  英国4月核心CPI同比上涨6.8%,为1992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商品CPI同比涨幅从3月的12.8%回落至10.0%;服务业CPI同比涨幅从3月的6.6%回升至6.9%。
  英国国家统计局在其报告中表示:"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对4月份年度通胀率(同比涨幅)的回落贡献了1.42个百分点,因为去年4月的涨幅已从年度比较中剔除,但这部分仍对年度通胀贡献了1.01个百分点。"
  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持续居高不下。4月,英国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同比上涨19.1%,较3月的19.2%有所回落。
 
阿根廷新版大面额纸币正式上市流通
 
  5月22日,阿根廷央行宣布,从当天起,该国新版最大面额2000比索的纸币正式开始上市流通。
  阿央行发布的公报称,使用新面额纸币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该国高通胀给阿根廷比索现金流通与使用带来的不便。
  阿根廷于1992年推出本币比索与美元挂钩的货币政策。21世纪以来,受2001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以及阿根廷多次面临债务违约等因素影响,阿根廷比索一直处于持续贬值状态。2017年11月,阿根廷发行最大面值为1000比索的纸币。今年2月,阿央行宣布将在年内发行面值2000比索的纸币,以缓解通胀压力。
  根据阿根廷官方5月12日公布的经济数据,今年4月,该国通货膨胀率达8.4%。近12个月来的累计通胀率增至108.8%,为自1991年以来最高水平。今年以来,阿根廷本币比索累计贬值已超过23%。
 
以色列央行上调基准利率至4.75%
 
  据悉,以色列央行5月22日发表声明,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4.75%。这是以色列央行2022年4月以来第十次加息,加息后基准利率达2006年以来最高水平。
  声明说,以色列过去12个月的通货膨胀率仍高于目标范围的上限。该国经济活力处于较高水平,但一些指标表明经济有放缓迹象,且劳动力市场紧张。2023年第一季度,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
声明指出,为应对通胀高企,央行货币委员会决定提高利率。
 
南非央行加息50个基点
 
  据悉,南非储备银行(央行)5月25日宣布,为应对通胀压力,自26日起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8.25%。这是2023年以来南非央行第三次加息。
  南非储备银行行长莱塞特亚·卡尼亚戈当天说,受燃料、电力和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南非当前通胀形势严峻。本次加息的目标是将通胀预期更坚定地"锚定"在3%至6%目标区间的中间水平,并增强人们对实现通胀目标的信心。
  卡尼亚戈说,当前南非经济增长十分不稳定,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南非经济和金融状况仍将充满不确定性。
  南非统计局2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南非4月通胀率达6.8%。南非储备银行预测,2023年南非经济将增长0.3%,较3月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2024年和2025年南非经济将分别增长1%和1.1%。
 
日本核心CPI连续20个月同比上升
 
  据悉,日本总务省5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4月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8,同比上升3.4%,连续20个月同比上升。
  数据显示,日本4月核心CPI涨幅较3月扩大0.3个百分点。食品和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是推升4月核心CPI的主要原因。当月除生鲜食品以外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9%,家庭耐用消费品等价格同比涨幅也较大。
  由于日本政府对电费、燃气费等实施的补贴继续对物价上涨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当月电费同比继续下行,降幅从上月的8.5%扩大至9.3%。
  据日本媒体报道,该国核心CPI涨幅已连续13个月超过日本央行2%的目标,这给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带来压力。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此前预计,今年下半年通胀率有可能重回2%以下。
 
韩国央行决定维持3.5%的基准利率不变
 
  据报道,韩国银行(央行) 5月25日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决定维持基准利率3.5%不变。
  上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时隔14个月回落至4%以下,通胀压力有所缓解,央行可能认为再次加息会给当前低迷的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重压,因此冻结利率。
  据了解,央行连续3次冻结基准利率,利率自1月13日以来连续4个多月保持3.5%不变。市场普遍认为3.5%是本轮加息的终点,对下半年利率下调的期待心理上升。由此,韩国与美国(5%~5.25%)的息差为1.75个百分点。
 
韩国央行再度下调韩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至1.4%
 
  5月25日上午,韩国央行宣布最新2023年韩国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的1.6%再度下调至1.4%。
今年以来,随着韩国主力出口产品半导体类产品出口的锐减等因素持续发酵,韩国经济遭遇出口下滑、外贸赤字加剧等多重挑战,包括世界银行、韩国央行以及民间智库等各机构纷纷下调韩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
 
印度央行宣布回收面额为2000卢比的纸币
 
  据报道,印度储备银行(央行)5月19日宣布,即日起从流通市场回收面额为2000卢比(1美元约合82.9卢比)的纸币。该行同时建议,立即停止发行这一面额的纸币。
  印度央行说,公众可将面额2000卢比的纸币存入其银行账户,或在任何银行兑换成其他面额的纸币,所有银行在9月30日前必须为存储或兑换该面额纸币业务提供便利。
  印度央行还说,为维护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行,从5月23日开始,任何金融机构将2000卢比纸币兑换成其他面额的纸币时,每次最多可兑换2万卢比。
  2016年11月,印度政府曾突然颁布"废钞令",废除面额1000卢比和500卢比纸币。这给习惯于现金交易的印度经济造成了巨大而持续的影响,一度导致印度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游行,引发社会不安。
 
港股双柜台模式将于6月19日正式推出
 
  5月19日,香港交易所(以下称"港交所")宣布,拟于2023年6月19日市场准备就绪时在香港证券市场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双柜台模式)及双柜台庄家机制。双柜台模式及庄家机制将有助推动人民币计价证券在香港的交易及结算。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双柜台模式的推出是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不仅将为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选择,也将丰富人民币产品生态圈,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港交所已就引入双柜台模式以及双柜台庄家机制发布相关规则修订。港交所表示,有兴趣的交易所参与者现可根据相关规则申请成为合资格证券的双柜台庄家。双柜台庄家将为这些证券的人民币计价股票提供买卖双边报价,从而为人民币柜台提供流动性,并收窄双柜台之间的价格差异。首批双柜台证券及庄家名单将会适时公布。
  在双柜台模式下,投资者可以互换同一个发行人发行的港币柜台证券及人民币柜台证券。两个柜台下的证券属于同一类别证券,因此两个柜台的证券可以在不改变实益拥有权的情况下相互转换。
  作为准备工作的一部分,港交所已安排在5月至6月期间进行一系列测试和演习,以协助市场参与者熟悉双柜台模式下证券的交易和结算。
 
投资分析点评
 
▲珠海冠宇动力电池项目入川
 
  据悉,珠海冠宇(688772)5月22日晚间公告,控股子公司浙江冠宇拟在四川省德阳市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一期总投资额不超过103亿元。
  5月22日,浙江冠宇与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德阳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投资协议书》。根据《投资协议书》,该项目总占地1360亩,其中一期占地727亩,规划建设十条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达产后产能达25GWh。土地摘牌后,力争半年内开工建设,开工后42个月内全部建成投产。
  珠海冠宇表示,本次投资是基于浙江冠宇的发展战略需要,有利于扩大公司动力及储能电池业务规模。本次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就在同一天,浙江冠宇披露合计持股5%以上股东集中竞价减持股份计划。基于自身资金需求,股东徐海忠、易科汇华信三号、易科汇华信一号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121.8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0%,减持期限为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
  珠海冠宇在近期披露的调研纪要中表示,随着在浙江冠宇电池有限公司年产2.5GWh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产线于2022年上半年投产,公司动力类电池总产能达到3GWH/年,公司根据市场情况以及客户端的需求情况有序推进后续生产运营。此外,浙江另有规划建设年产1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重庆冠宇动力电池预计总投资40亿元,建设6条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智能化生产线,形成年产15GWh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的产能规模,目前还在前期规划中。
 
  ▲协鑫能科拟斥资50亿投建能源算力中心
 
  据悉,协鑫能科(002015)5月23日晚间公告,公司与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24年底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15个能源算力中心,固定投资规模超50亿元。
  根据合作内容,协鑫能科拟在苏州算力和安全产业园设立协鑫能源算力中心全球总部,主体注册于相城区黄桥街道。计划于2024年底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15个能源算力中心,固定投资规模超50亿元。同时相城区政府将积极协调参与协鑫能科设立的能源算力专项产业基金,推动算力行业产业链在相城区发展壮大。另外,协鑫能科下属移动能源事业部将在苏州高铁新城注册设立超级充换电数字能源港长三角总部,打造能源港示范项目,推动苏州市辖区内新能源重载商用车、工程车辆、网约车及物流车辆替代燃油车,拟在相城区选取合适地块,打造超级充换电数字能源港长三角示范区。
  事实上,协鑫能科在算力产业已有涉足。今年4月2日,协鑫能科曾宣布拟3亿元增资入股杭州星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星临科技"),步入AI算力赛道。协鑫能科表示,此举是为顺应数字经济浪潮,"变电力为算力,步入数字能源算力融合新赛道。"
  星临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与GPU(图形处理器)高性能云计算领域的创新服务商,其已在安徽签约建设百亿规模的液冷超级智算中心。
  协鑫能科拥有移动能源、清洁能源运营以及锂电资源材料三大主营业务。协鑫能科的实际控制人朱共山,有"中国新能源之王"和"世界硅王"之称,其执掌的协鑫集团资产规模近2000亿元。
 
  ▲晶科能源拟560亿元建设光伏一体化大基地
 
  据悉,晶科能源( 688223.SH )5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规划建设年产56吉瓦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并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56GW单晶拉棒、56吉瓦硅片、56吉瓦高效电池和56吉瓦组件产能。
项目共分四期,建设周期约二年,每期建设规模为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各 14吉瓦一体化项目,一期项目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投产,二期项目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三期、四期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
 
▲重庆设立2000亿元产业母基金
 
  5月19日,总规模达2000亿元的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重磅发布并正式授牌。该母基金由重庆渝富控股集团和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共同发起设立,由重庆渝富资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富基金公司")担当基金管理人,主要投向重庆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国资布局产业及整合重组等领域,并将根据重庆产业发展战略动态调整。
  渝富控股集团共与18家投资机构、5家产业企业、3家金融机构完成签约,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智能终端和装备、先进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产业领域。其中,参与签约的投资机构包括:达晨财智、高瓴投资、国科投资、红杉中国、深创投等;产业企业包括:峰米科技、巨湾技研、赛力斯集团、奕斯伟集团、中储国能;金融机构包括:国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银行。
  该母基金在投资运作方面具备以下四大特点:
  突出重点领域,聚焦重庆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与头部投资机构、产业方共同组建子基金群。
  突出重点企业,主要关注有意到重庆发展的市外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重庆先进制造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创型企业、拟上市企业、制造业产业生态链关键环节等重庆企业,以推动重庆产业强链、扩链、补链、延链。
  突出放大撬动功能,母基金通过成立行业基金、区域基金、专项基金进行投资或者进行直投,子基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放大基金规模,为企业提供资金赋能。通过资金撬动,力争总规模放大至6000亿元基金群,并带动超万亿元重庆先进制造业投资。
  突出市场化运作,管理费、超额利润分配以及项目定价、估值、退出等按市场化规则运行。
  据悉,下一步,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将广泛征集产业发展合伙人,强化社会募资和外部合作,优化投资结构和策略,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群。
 
  ▲神马电力拟投资7790万美元在美设子公司
 
  据报道,变电站绝缘设备生产商神马电力( 603530.SH )5月21日晚间发布公告,基于全球战略的发展规划,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在美国新设子公司以实施"北美输配电新型复合外绝缘产品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7790万美元。
  公告称,北美老旧电网改造、新建输配电线路及电力系统扩容刺激外绝缘产品需求。一方面,北美电网大多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及以前,线路及设备老化程度严重,改造升级过程中新增大量外绝缘产品需求;另一方面,新建输电线路、电气化普及、终端用电需求上升导致电力系统持续扩容,带来旺盛的外绝缘产品需求。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目前美国每年输电投资金额约250亿美元,未来三十年美国用电需求将保持1%左右的年增长率。
 
  ▲TCL中环拟打造第一条沙特本土的光伏产业链
 
  据悉,TCL中环( 002129.SZ )5月24日公告,公司与Vision Industries讨论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在沙特阿拉伯投资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经友好协商于5月24日签署合作条款清单,增进合作双方的共识理解、推动合作项目进程。
  TCL中环表示,本次合作依托沙特及中东地区区位优势及政策优势、Vision Industries本地化经验及TCL中环在新能源光伏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和先进制造能力,双方致力于共同打造第一条沙特本土的光伏产业链,推动并助力沙特及中东地区能源转型。
 
  ▲张一鸣在香港成立个人投资公司
 
  据报道,一家名为Cool River Venture HK Limited的私人股份有限公司5月22日在香港注册成立,该公司唯一董事为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
  根据张一鸣5月16日签署的公司成立表格文件,Cool River Venture的唯一股东为Galaxy LLC,后者注册地位于开曼群岛。Cool River Venture在香港的注册地址,则为协助张一鸣提交成立表格的国际律师事务所贝克·麦坚时(Baker McKenzie)香港办事处的地址,这也透露出Cool River Venture尚未在香港真实设有办公室,仅处于非常初步阶段。
  据报道,2021年5月,张一鸣发布内部全员信,宣布卸任字节跳动CEO一职,由联合创始人梁汝波接任。在这封信中,张一鸣表示将聚焦远景战略、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并提到自己对于虚拟现实、生命科学、科学计算等新兴科技领域的兴趣。
  卸任后,张一鸣一直比较低调。最近一次公开报道是今年5月,他向芳梅教育发展基金追加捐赠2亿元,支持家乡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等教育公益项目。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河南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密集划转
 
  5月22日晚,安阳钢铁(600569)发布公告,公司当日接到公司控股股东安钢集团通知,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河南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公司拟将其持有的安阳钢铁5.7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0%),无偿划转至安钢集团。划转完成后,河南资本集团投资公司将未直接持有安阳钢铁股票,而是通过全资子公司安钢集团持有超19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66.78%。
  这是近来河南国资密集出现的最新一例有代表性的股权划转。最近,已经有三家河南A股公司涉及国有股权划转事项。
  22日同样披露被股权划转的还有易成新能(300080)。根据易成新能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开封国资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公司12.39%股份全部无偿划转至其全资子公司开封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由此还披露了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就在5月21日,郑煤机(601717)也收到持股5%以上的股东河南资本运营集团投资公司通知,河南资本运营集团投资公司拟将其持有的郑煤机约1.78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0%)无偿划转至河南资本集团。
  这次划转将给郑煤机的股权结构带来较大变化。原本,河南资本运营集团投资公司直接持有郑煤机约2.4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68%;河南资本集团未直接持有郑煤机股份,而是通过持有河南资本运营集团投资公司100%股权间接持有公司13.68%的股份。但是,无偿划转完成后,河南资本集团将直接持有郑煤机约1.78亿股,河南资本运营集团投资公司仍持有郑煤机6566.78万股。
  从共性来看,河南国资上市公司密集出现的股权划转,并不会导致相关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也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性经营产生影响。
  据悉,去年河南纵深推进国资布局战略性优化,多家重组国企揭牌成立,河南国资版图重构重塑。按照部署,今年河南省将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
 
▲雅化集团业务重组整合
 
  5月22日晚间,雅化集团(002497)发布公告称,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相关议案,同意按照划转基准日的账面净值将民爆业务涉及的9家子公司股权一并无偿划转至公司全资子公司雅化集团雅安实业有限公司。
  在民爆业务股权整合过程中,雅化集团拟同步实施运输业务股权整合工作,将集团内其他公司持有的运输业务类公司股权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转让至四川雅化实业集团运输有限公司。
  雅化集团表示,本次整合是为实现公司锂业、民爆、运输业务的分类独立运营,推进各业务板块的快速发展和做大做强。该项股权整合在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进行。
  据了解,雅化集团主营业务包括锂业务和民爆业务两大板块,其中民爆业务又分为民爆生产经营、爆破两大类业务,同时公司还涉足危化运输业务。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定位,雅化集团方面表示,公司将坚持锂产业和民爆双主业联动发展,在锂产业方面将通过资源保障、扩能建设和核心客户快速做强,将公司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锂盐供应商;在民爆产业方面不断巩固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盈利能力,通过行业并购整合、数码电子雷管技术升级和爆破一体化服务,将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爆产业集团。
 
  ▲宗申动力收购东莞锂智慧60%股权
 
  5月24日晚间,宗申动力(001696)发布公告,拟以预计3.24亿元收购东莞市锂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锂智慧")60%股权,交易完成后,东莞锂智慧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据披露,宗申动力与东莞锂智慧原始股东签署协议,以预计3.24亿元收购高少恒、徐婷、杨光亮、张会进合计持有的东莞锂智慧60%股权。上述股权转让完成后,根据东莞锂智慧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包括宗申动力在内的东莞锂智慧全体股东将按各自持股比例,以现金方式向东莞锂智慧增资5000万元,其中,宗申动力将向东莞锂智慧增资3000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东莞锂智慧注册资本将由1200万元增加至6200万元,宗申动力持有东莞锂智慧60%股权。
  东莞锂智慧成立于2018年4月,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充电电池和电源系统的开发和生产的专业制造商,专注于锂离子,磷酸铁锂,钛酸锂电池的应用并提供全球技术支持。
  宗申动力认为,通过本次交易,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方面的业务布局,加快推进公司储能业务的发展。
 
▲人福医药控股股东拟被动减持1041.32万股
 
  据报道,湖北最大民营资本"当代系"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其核心上市公司人福医药( 600079.SH )也受其拖累。5月19日,人福医药公告称,因控股股东当代科技与宜宾市商业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2023年5月18日,当代科技收到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员法院执行裁定书》、《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通知书》。宜宾中院拟指令中信证券武汉关山大道营业部以集合竞价方式将持有的人福医药1041.32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4%,占其持股比例的2.28%)卖出,变卖所得价款直接划付至宜宾中院指定账户。
  当代科技持有人福医药457010269股,持股比例为27.99%,其中非公开发行取得235387247股;集中竞价交易取得5877065股;大宗交易取得8114085股;协议转让取得11082000股;其他方式取得196549872股。
  当代科技计划减持不超过10413240股,计划减持比例不超过0.64%,减持方式为竞价交易减持,竞价交易减持期间为2023年6月12日-7月4日,减持按市场价格。按照5月19日收盘价26.16元/股计算,该部分股份价格约为2.72亿元。
  人福医药表示,本次减持后,当代科技仍为公司控股股东,本次减持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
  据了解,作为"当代系"核心资产,人福医药是国内麻醉药龙头,止痛剂芬太尼市场占有率高达80%。人福医药实际控制人为艾路明。
 
▲吉利控股集团增持阿斯顿·马丁股份至约17%
 
  5月1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控股")宣布,已将其在英国超豪华性能品牌阿斯顿·马丁·拉贡达国际控股(简称"阿斯顿·马丁")的持股比例增加至约17%,是去年9月首次购买时的大约两倍。
  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吉利控股此次共花费2.34亿英镑(约合2.9亿美元),成为继阿斯顿·马丁董事长劳伦斯·斯特罗尔(Lawrence Stroll)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为首的投资者财团之后的第三大股东。英国金融时报称,吉利从斯特罗尔的财团购买了4,200万股,以及2,800万股新股,每股价格为335便士。
  阿斯顿·马丁董事长劳伦斯·斯特罗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吉利能够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这个关键的战略增长市场,并有机会接触到这个国家的一系列技术。这项交易使我们能够与吉利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将会为我们所有股东带来非常重要的价值。"
  阿斯顿·马丁是英国超豪华跑车品牌,总部设在英国盖顿,由莱昂内尔·马丁和罗伯特·班福德于1913年创立,目前有DBX、DBS等4款车型在售。
  李书福在农村长大,1986年创立了吉利控股。目前,吉利控股旗下拥有吉利、领克、极氪、几何、沃尔沃、极星、路特斯、英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雷达新能源汽车等多个汽车品牌。
 
▲维珍轨道破产后以3600万美元“卖身”
 
  据报道,卫星发射公司维珍轨道(VORBQ.US)5月23日透露,将以364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资产,仅占其去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前37亿美元估值的1%。
  一份法庭文件显示,在5月22日举行的拍卖中,经验丰富的小型火箭公司Rocket Lab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赢得了破产火箭公司维珍轨道的主要生产基地。该公司的总部距离维珍轨道不到一英里。该购买协议包括用于制造维珍轨道公司旗舰火箭LauncherOne的机器和设备。这笔交易将在5月23日举行的听证会上获得破产法庭的批准。
  维珍轨道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将把其资产出售给四家中标者,并停止运营。Strato launch以1700万美元竞标维珍轨道公司的波音747喷气式飞机。Vast Space子公司Launcher以27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维珍轨道公司位于加州莫哈韦的设施,以及部分机器、设备和库存。维珍轨道公司的莫哈韦设施租约包括火箭发动机试验台和飞机机库等基础设施。
  据悉,维珍轨道公司由亿英国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创立,旨在将小型卫星送入太空。今年3月,维珍轨道公司裁掉了约750名员工中的85%,并在4月初申请破产保护。今年1月,该公司在英国发射失败后,一直难以获得长期资金。在重大任务失败后仅几个月就永久地停止了运营。
  5月23日提交的文件称,维珍轨道公司决定“不再继续拍卖”该公司发射业务的核心——LauncherOne火箭发动机库存。该文件称:“目前尚未为此类资产选定中标者或次优竞标者。”一位发言人说,有关如何处理火箭发动机的讨论正在进行中。
 
管理视点
 
公司里的内战,会让创新无路可走
  
企业中专门负责创新项目的团队难免与其他部门发生冲突。负责日常工作的人认为创新者是无纪律的暴发户;创新者则对运营人员不屑一顾,认为他们是官僚主义的老古董。把这两个针锋相对的群体分开是自然而然的事。可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5月18日刊发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Dartmouth College’s Tuck School of Business)考克斯特聘教授(Coxe Distinguished Professor)维贾伊·戈文达扬(Vijay Govindarajan)、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和达特茅斯卫生政策与临床实务研究所(Dartmouth Institute for Health Policy and Clinical Practice)教职人员克里斯·特林布(Chris Trimble)联合撰写的文章表示,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
  几乎所有的创新举措都建立在公司当前的资源和专业知识上。如果让一个团队独立创新,公司就失去了对比更小、更灵活的对手的主要优势——庞大的资产基础。最好的方法是让专门团队和日常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建立合作,后者是公司的业绩引擎。诚然,这样的安排初看起来似乎不太可能实现。可是,放弃这种安排就等于放弃了创新本身。这种伙伴关系也是法律出版商万律(Westlaw)、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和WD-40成功推出新产品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如何让这种似乎难以实现的合作关系发挥作用,有三个步骤。
  第一,决定哪些任务是业绩引擎可以处理的,哪些任务需要交给专门团队。第二,组建合适的专门团队。第三,预见并缓和合作关系中的矛盾,这一步的关键是要有一位能够与业绩引擎良好合作的创新负责人,以及一名支持专门团队、优先考虑公司长期利益,并可以对资源争夺进行裁决的高管。采取这些步骤,可以为实践自己的构想创造良好条件。
  1、劳动分工
  建立合作关系的第一步,是确定合作各方的责任。由于业绩引擎团队已经存在并且运作良好,你自然希望尽量多给这个团队分配工作。可是要小心,你要实事求是地评估业绩引擎在保持日常工作表现优秀的前提下,能够处理哪些问题。
  合适的劳动分工比例可以有很大跨度,从1/9开到5/5开再到9/1开,取决于计划的性质和业绩引擎的能力。那么怎样做出决定呢?
  业绩引擎有两个基本限制。第一个简单直接,超出业绩引擎团队中个人能力的任务,必须分配给专门团队。第二个局限不那么明显,涉及工作关系。员工甲和乙能一起做的事情,并不仅仅取决于两人的技能相加,也受到甲和乙合作方式的影响。只要甲和乙都在业绩引擎团队内工作,他们的工作关系就极难改变,每天都会被日常工作强化。
  因此,业绩引擎只应承担路径与日常工作相同的任务——以同样的速度,由同样的人负责。对业绩引擎提出更多要求会产生破坏性,在团队内嵌入创新和日常工作之间的冲突,导致难以管理。
  2、组建专门团队
  分工并确定了所需的技能组合后,组建专门团队的原则就很简单了。首先,从一切渠道,包括内部调动、外部聘用甚至是小规模收购,选择能找到的最佳人才。然后,以一种对当前任务最有意义的方式组织团队。这个过程要像重新创立一家公司。朗讯成立新部门时就是这样做的,这个部门的年收入迅速增长到了20亿美元。
  可这些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其困难。公司有一种有害习惯,就是创建一些行为与其他部门相同的次级部门,就像某种遗传密码传给后代一样。我们把这样的次级部门当成小的业绩引擎,而它们很快就会让创新计划陷入停滞。
  最常见的问题来源,是本能地让专门团队全部由内部人员组成。这一点可以理解,在考虑需要的技能前先考虑认识的人是很自然的事。内部人员很容易找到,“雇佣”起来通常成本更低,而且风险似乎很低,因为他们是已知条件。他们还提供了一个重要好处:因为熟悉企业并享有内部信誉,他们可以帮助缓解专门团队和绩效引擎之间的矛盾。
  问题在于,一个完全由内部人员组成的专门团队,几乎肯定会像小的业绩引擎一样工作。一方面,从公司本身的历史出发,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偏见和直觉。此外,工作关系也很棘手。如前所述,共事多年的员工很难改变互动方式。
  建立卓有成效的专门团队需要打破现有工作关系,建立新的关系。接纳一些外部人员,哪怕只有1/3,也是很有效的权益方案。外来人员没有需要打破的工作关系,他们必须从头开始建立新的关系。额外的好处是,外来人员自然会挑战预设,因为他们的偏见和直觉来自在其他公司的经历。
  管理者还可以编写新的工作说明,设置全新陌生的头衔,以及明确改变团队内部的权力平衡,加速打破和重建工作关系的过程。改变这种平衡十分重要,因为公司的传统权力中心(如工程部门)左右专门团队的情况非常少见(比如赞成创新计划的客户,是否会更关心新产品的外观,而非性能)。
  选择合适的人形成新的工作关系,是建立高效专门团队的基础步骤,同时需要注意可以影响行为的其他因素。除了新的工作关系外,专门团队通常还需要不同于业绩引擎的业绩指标、激励机制和文化规范。
  3、预见并缓和矛盾
  毫无疑问,培育健康的伙伴关系具有挑战性。创新计划和正常运营之间有冲突很正常,而且很容易升级。紧张关系变成竞争关系,竞争关系变成敌对关系,敌对关系变成全面战争,而这一斗争中,损失的就是公司的长期生存能力。
  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分歧很深。业绩引擎的管理者追求高效、负责、按时、按预算、按规格行事。每家公司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就是让每项任务、流程和活动尽可能地可重复、可预测。当然,创新计划截然不同。创新从本质上是非常规且具有不确定性的。这些不相容因素造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对立状态。
  领导者必须通过不断强化相互尊重的关系来抵消冲突。专门团队的负责人必须记得,为创新买单的是业绩引擎产生的利润,成功取决于利用资产的能力。还必须记住,业绩引擎的抵触情绪并不是因为懒惰或对变革的本能抗拒,恰恰相反,这种抵触源于优秀员工希望出色地完成工作而付出的努力,他们在尽力维护高效运营。业绩引擎的负责人则必须认识到,没有哪个业绩引擎可以永远存在。如果小觑创新负责人,认为他们是不计后果的叛逆者、为追求晦涩的梦想而意图破坏纪律,就等于放弃了公司的未来。
  为了让合作关系发挥作用,创新计划的负责人必须设定积极与合作的基调,而不是与业绩引擎对立。业绩引擎总会在全面战斗中获胜,道理很简单,业绩引擎团队规模更大,实力更强。
  事实上,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即使最优秀的创新负责人也需要来自高层的帮助。他们必须得到一位高管的直接支持,才能为公司的长期利益行事,在必要时否决业绩引擎的短期要求。这通常意味着,创新负责人的级别必须比预算规模类似的管理者高两级甚至以上。比如在WD-40公司,创新计划就依赖于CEO的直接参与。
  领导创新负责人的高管必须注意,不要只为创新摇旗呐喊,还必须表扬业绩引擎的长处和重要性,强调公司的长期成功需要两方都取得成功。
  创新负责人和高管必须一起预见并主动解决矛盾。冲突可能会很激烈,但如果业绩引擎和专门团队之间分工得当,冲突就是可以控制的。最常见的冲突是争夺稀缺资源。如果创新和正常运营等各种活动迫使业绩引擎超越自身资源限制,这时就必须做出选择。
  有时这种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是通过正式的预算程序进行的。创新负责人经常会寻求诸多业绩引擎负责人的明确承诺。这类协商最好通过针对整个创新计划的统一计划和预算程序来解决,让高级主管直接裁决。
  另一项争夺目标是共享员工的精力。创新负责人很容易觉得,一旦计划预算获批,对资源的争夺就会结束。其实不然。每位共享员工每天都要选择将多少精力投入新计划中。创新负责人的游说能力至关重要,而且可能需要更多。一些企业为共享员工制定了特别的激励措施和目标,激励他们跟上创新和正常运营的要求。其他企业则会向创新计划收取占用共享员工时间的费用。这样一来,共享员工会更多地把创新负责人当作客户,而不是打扰自己工作的人。
  情绪冲突也必须加以管理。有时怨气源于实质性的业务冲突,比如创新计划可能会冲击现有业务。高管们必须始终清楚地指出,创新计划仍然符合公司的长远最佳利益,并尽可能地减轻对就业保障的担忧。
  在其他时候,怨气完全相当于嫉妒。如果创新计划被视为公司最关键的项目,业绩引擎可能会感到被剥夺了权利。或者专门团队成员可能觉得自己被当成了追求古怪实验的人,而被边缘化。一些企业会将“与内部合作伙伴进行有效合作的能力”作为评估个人业绩的关键指标,以此抵消嫉妒的影响。
  对于现有企业而言,创新的发生不是非内即外的事情,而且创新不需要自命不凡的新手与现有体制对抗。相反,创新需要新团队和老团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虽然这种合作关系很难建立,但是可以管理的,而且不可或缺。事实上,如果没有这种合作关系,创新就会无路可走。
 
信息化建设
 
十四部门部署推进新一轮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
 
  近日,工信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文旅部、国家卫健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部署推进新一轮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
  《实施意见》强调,要以持续提升共建共享水平、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统筹集约建设、保障公平进入、推进跨行业共享为重点,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建设环境,更高效发挥"双千兆"网络基础支撑和融合赋能作用,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意见》明确,要进一步强化电信基础设施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公共基础设施属性,统筹电信基础设施系统与局部、增量与存量、行业内与行业间等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促进电信基础设施合理科学布局,准确把握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的新特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进共建共享深化发展。到2025年,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双千兆"网络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杆线梳理取得积极进展,跨行业共建共享深化拓展,数字化手段保障有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稳步提升,有效节约社会资源。
  《实施意见》面向新一轮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部署了六方面重点工作,并提出四项专栏工程:
  一是推进"双千兆"网络统筹集约建设。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与国家战略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有效衔接,强化5G基站站址及机房、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需求统筹,严格杆路、管道、机房、光缆、基站接入传输线路等设施的共建共享流程,支持5G接入网共建共享,推进5G异网漫游。
  二是深化"双千兆"网络共同进入。严格执行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商务楼宇、公共建筑内的通信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标准,推进重点场所5G基站站址、机房及室内分布系统等设施统一协调进场、统筹开展建设,保障千兆光网平等接入。开展"双千兆"网络共进攻坚工程,建立重点场所清单,推动5G网络共同进入;建立未有或仅有一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宽带网络接入的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商务楼宇清单,推动宽带网络共同进入,大幅提升千兆光网覆盖水平。
  三是加强农村通信杆路线缆维护梳理。建立并完善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维机制,鼓励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过同沟分缆分管、同杆路分缆、同缆分芯、纤芯置换、租用纤芯等模式推动农村杆路线缆共建共享,并加强存量杆线梳理,及时摸排并整治违规搭挂杆路线缆,拔除清理废弃线路、杆塔。开展农村杆线共治共维工程,到2025年底,各地每年完成一批行政村通信线路违规搭挂整治,打造规范建设标杆,形成示范效应。
  四是鼓励跨行业开放共享。梳理建立跨行业基础设施资源共享需求清单,对照清单加强电力、市政、高速公路、铁路、通信等部门间协调沟通,推动杆塔、管道、管廊、隧道、光缆、机房等设施资源以合理公允的市场化方式积极向"双千兆"网络建设开放共享,充分发挥通信网络赋能各行业的作用。努力整合各类杆塔资源,建设智慧杆塔及配套设施,推进"一杆多用""一塔多用"。开展跨行业共享示范工程,到2025年底,各地推动相关行业重点区域、重要线路基础设施共享需求得到有效保障,逐年提高清单中共享需求满足率,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并公开发布。
  五是加强数字化技术支撑。研究制定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大数据平台标准,鼓励各地按照标准要求积极推进本地区平台建设或升级改造,加强平台系统与设施资源信息整合,强化平台数据应用,开展平台应用评价。开展数字化保障提升工程,到2025年底,各地按照标准完成本地区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大数据平台系统的建设或升级改造,基本实现共建共享流程数字化保障,推广平台标准化建设应用的创新典型案例。
  六是优化"双千兆"网络建设环境。统筹考虑各地设施规划、政策保障、资金支持、考核引导等综合情况,探索制定"双千兆"网络建设环境评估标准规范及评估指标,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并加强评估结果宣传,推广优秀经验和案例。
  《实施意见》强调,要加强工作保障。一是加强工作协同,建立共建共享跨行业协调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部署、细化职责分工、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建立咨询机制,开展专业分析,提出咨询意见,细化争议协调处理方案。三是完善政策支持,优化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鼓励各地机关事业单位所属设施资源免费向"双千兆"网络建设开放。四是开展经验推广,加强典型案例挖掘和培育,并加强宣传推广。五是及时报送数据,定期梳理汇总共建共享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反馈。六是严格监督考核,强化工作统筹,加强流程管理,组织暗访、抽查等发现违规行为。督促指导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集团公司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落实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考核要求。
 
北京启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
 
  5月19日,北京市经信局联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发改委共同启动"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同时发布了第一批39家成员单位名单,并开始征集第二批伙伴,以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和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根据伙伴计划,伙伴共分为算力伙伴、数据伙伴、模型伙伴、应用伙伴和投资伙伴等五类。据介绍,第一批伙伴成员共有39家,包括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等2家算力伙伴,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9家数据伙伴,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达摩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模型伙伴,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海淀城市大脑等13家应用伙伴,以及IDG资本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智源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投资伙伴。
  伙伴计划的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要素齐全、技术领先、生态完备、可有力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
  伙伴计划将实施加快满足近期迫切算力需求、提升中长期算力供给能力、推出一批高质量训练数据、谋划建设国家级数据训练基地、大模型应用创新标杆试点工程、推动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培育软件开发新范式、大模型底层支撑性技术筑基工程等八大任务。其中,大模型应用创新标杆试点工程中,北京市首个政务服务大模型开发项目已启动。
  "目前我们列入模型伙伴的均是参数规模过千亿,同时公开邀测或开源,提供给公众调试的企业和单位。"北京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把伙伴计划的成员单位纳入市区两级重点企业服务名单。伙伴计划将从资金支持、优化服务、加强推广、先行先试等方面着力,驱动科技创新,培育标杆企业,促进项目落地,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发文推动基础电信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近日发布《关于推动本市基础电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3-2024)》(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上海基础电信企业要坚持"一个主线",把握"两大平衡",全盘谋划、统筹考量,打好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临港通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秦岭介绍,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通过发布《指导意见》,对前期发布的5G应用"海上扬帆"、新型数据中心"算力浦江"、千兆光网建设应用"光耀申城"、5G网络能级提升"满格上海"、数据安全"浦江护航"、"五心服务"和优化行业营商环境二十条等行动计划进行了充分总结提炼,围绕行业发展、行业监管和行业安全的三大主线,引导上海市信息通信业通过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实融合,打造行业发展的"新蓝海",指导上海市信息通信业从夯实数字底座、打造数字平台和促进数字应用等方面,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作出积极贡献。
  接下来,上海各基础电信企业要以"算力、网络、数据、应用、安全"为承载,全面赋能千行百业,并围绕数字普惠服务、网络数据安全、应急通信保障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服务能级。
  推进"满格上海"行动计划
  《指导意见》明确,力争到2024年,上海各基础电信企业实现"七强":以优质覆盖、算网共生彰显基础设施能级强,以能力聚合、融合创新彰显赋能千行百业强,以智慧便捷、全心为民彰显客户服务水平强,以全时响应、全时感知彰显安全保障体系强,以高效运营、战略精进彰显企业管理经营强,以自主可控、生态搭建彰显科技创新突破强,以使命驱动、责任担当彰显党建业务融合强。
  《指导意见》从七大方面明确了24条具体意见,包括巩固数字底座、丰富数字平台、繁荣数字应用、提升数字体验、保障数字安全、强化保障措施等。
  聚焦数字底座,《指导意见》明确,上海要深化双千兆建设,不断提升网络供给与覆盖强度,向"双万兆"城市演进。要加速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云网、云边协同能力,巩固数字底座。应用最新节能技术,提升通信基础设施能效水平。
  --全面推进"满格上海"行动计划,助力基站密度与网络下载速率不断提升。
  --面向人联、车联、物联3大场景,探索打造5G时代全球灯塔,力争全球率先迈进双万兆城市。
  --基于一体化示范区集群、SHIXP、城市级IDC以及铁塔站址等各节点构建算力池,增强"普惠性算力"投射能力。
  --以"算力浦江"行动计划为引领,基本形成青浦、临港"东西两翼"双枢纽算力布局体系,面向长三角枢纽打造区域级云网,进一步提升整体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展算力一体化调度、数据要素本地区及跨地区共享等方面的探索。
  --实现对数据中心用能及碳排放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监测与管控,显著提升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水平,为电力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运营可行性提供实践支撑。
  丰富数字平台
  围绕丰富数字平台,《指导意见》明确,上海要构筑基于差异化的"IDC+算网安+应用服务"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努力做好引领数字创新的"咨询顾问""交付专家""运营管家"。
  同时,上海要以"5G全连接工厂平台"为核心承载,综合标识解析、车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全方位助力制造、金融、交通等产业转型升级。
  以赋能发展、降本增效为目标,积极推进能力中台建设。基于国产化自研硬件设备、数据库及操作系统,逐步构建能力中台体系,实现资源一点看全、开通一点调用、应用一点部署、数据一点汇聚、能力一点集成。积极开展算力网络调度试点,为用户提供基于交换中心的多云互联和算力交易等网络服务。
  繁荣数字应用
  培育丰富的数字应用场景,《指导意见》明确,上海要依托临港新片区,深入探索支撑高级别无人驾驶场景。具体包括:
  --持续完善并落地实施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路、云、网"基础设施技术方案策划与建设模式。加快推动临港新片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专区的5G网络覆盖和车路协同设施建设,加强L4高级别无人驾驶云控监管平台、5G-V2X等领域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编制发布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网络性能标准和建设标准等系列标准规范,助力上海车联网产业发展。强化"5G+车联网"和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
  此外,上海还要依托千行百业丰富场景,全面推广普及5G融合创新应用。全面贯彻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提升本市各行业5G应用渗透率。持续推动高校5G专网、5G+智慧考场、国家两部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等一批重点项目。针对智慧校园云平台、电子学生证、智慧考试、智慧元宇宙、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打造一揽子解决方案,以互联、高效、智能推动用户体验提升,共创美好生活。
  提升数字体验
  推动数字为民、数字便民、数字惠民,《指导意见》明确,要"跨域协同+快速下沉",贡献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上海方案"。
  上海要构筑全场景数字化适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探索将营业厅、电话亭等线下设施打造为老年人"智慧站"、户外劳动者"补给站"、高危人群"急救站"、残疾人"公益站"、过路人"便民站"的多元化功能综合体。
  除了科技助老,上海还要持续深化"提速降费,助企纾困",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级,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
  同时,上海要积极参与水电气网(宽带)联合报装机制,实现一表申请、一口受理、联合踏勘、一站服务、一窗咨询。
 
浙江省数智交通产业联盟成立
 
  5月18日,浙江省数智交通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浙江省数智交通人才科技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在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浙江省数智交通产业联盟将打造数字交通特色产业集群,做强数字交通新基建,成为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键赛道上的冲锋者;将坚持数字技术创新驱动,推动知识产权分享,形成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加速技术创新商业化,掌握未来交通发展的主动权;将打造数字交通人才高地,汇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科学家、学术带头人,释放出人才向创新平台集聚的裂变效应。
  浙江省数智交通产业联盟的成立是落实浙江省《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重要举措。围绕浙江省数字交通产业发展的紧迫需求和技术瓶颈,联盟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为导向,以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重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重要技术标准制定为重点,以重点交通骨干企业和交通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遴选了包括省交通集团、省海港集团、省机场集团、之江实验室、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70余家理事成员单位。
  下一步,联盟将在省交通运输厅和省经信厅指导下,通过"融·链接""创·科技""合·共育""强·产业""联·特色",构建综合交通人才科技创新中心、各县市数字交通科创产业园区、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等平台,研究数字交通产业重大问题和技术攻关,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在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加强产教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湖北省出台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
 
  据悉,湖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文件,明确15条政策措施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总规模100亿元的省数字经济产业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拓宽数字经济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15条"包括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级、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5个方面。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推进。湖北省将支持以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建设,力争5G基站数量继续保持中部领先、全国靠前。积极争取国家数字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国家级研究院等平台载体落户湖北。加快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武汉)顶级节点、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国家试点、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建设。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级将加速提升。湖北省将继续招引培育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对总部(含研发总部和区域总部)新落户湖北省的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百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榜单企业,首次进入上述榜单的省内企业,最高一次性奖补500万元。加快培育省内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坚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链长+链主+链创"三链机制。支持省内龙头骨干企业打造行业级、区域级或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中小微企业上云上平台,降低企业数字化成本,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和水平。推进武汉"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提档升级,加快打造"电竞之城"。
  同时,湖北省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省内企业新认定的国家级数字经济领域优秀产品、试点示范等项目,获批的国家"数字领航"企业进行奖补。围绕工业领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每年发放上云服务券。持续开展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上云标杆、信息消费、工业互联网平台、5G全连接工厂等评选。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应用,每年遴选100个优秀应用场景宣传推广。
 
贵州鼓励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等建设新型储能项目
 
  据悉,为规范贵州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促进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提升电力安全保障供应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贵州省能源局日前就《贵州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鼓励新能源企业建设新型储能项目。鼓励有技术、有经验、有投资能力的企业建设新型储能项目或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在申报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计划时优先给予支持。
  征求意见稿鼓励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减少自身高峰用电需求,投资主体根据省级新型储能规划和自身需要,做好项目规划布局。鼓励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建设新型储能项目,在落实建设、安全条件情况下拓展不同应用场景。
 
广西出台支持电子商务发展16条政策措施
 
  近日,广西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围绕电商企业主体培育、促进扩大网络销售规模、推动电子商务示范建设、推动数商兴农、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16条针对性支持措施。
  壮大网络零售规模方面,对上一年度零售额、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以上、20%以上,且上一年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10亿元、5亿元、1亿元、5000万元的批发零售企业,分别给予奖励100万元、50万元、25万元、10万元。新开发网上商城平台或小程序等系统拓展网络零售业务、加盟电商平台开展线下零售门店数字化升级改造等,达到一定条件可申请奖励资金。
  打造电商示范引领方面,对新增获评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分别给予奖励200万元、50万元;在国家年度综合评价中获评为A级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给予奖励50万元。对新增获评的广西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分别给予奖励50万元、30万元;在自治区年度综合评价中获评为A级的示范基地,给予奖励50万元。
  为推动电商基建发展,对实际投资额超过2000万元的电子商务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不超过项目上一年度或当年实际投资额的10%进行奖励(已获得同类奖励的项目除外),单个项目奖励金额最高为200万元。此外,《通知》在加快发展电商直播、大力推动数商兴农、培育网络零售交易平台、培育网络零售主体、强化电商培训服务、促进电商快递协同、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完善电商地方标准、实施网络促销计划、加强金融融资服务、培育引进电商人才等方面,都提出了财税金融支持政策。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指引6月起生效
 
  据悉,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 5月23日举行记者会称,《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指引》将于2023年6月1日生效。
  香港证监会今年2月发表《有关适用于获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建议监管规定的咨询文件》,咨询期于3月底结束。在23日举行的记者会上,香港证监会发表咨询总结。
  香港证监会表示,咨询期内接获152份意见书,分别来自业界和专业组织、咨询公司、市场参与者、持牌法团、个人及其他持份者,回应者普遍欢迎有关建议规定,有人要求就部分建议规定作出厘清,证监会考虑了广泛的意见及提议后,已修改或厘清部分建议规定。
  绝大多数回应者同意有关容许持牌交易平台营运者向零售投资者提供服务的建议。香港证监会称,将实施一系列妥善的措施来保障投资者,包括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的过程中确保合适性、良好管治、纳入准则及披露等。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表示,全面的虚拟资产监管框架依循"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原则,旨在提供妥善的投资者保障并管控主要风险,从而推动业界可持续地发展和支持创新。
  据悉,《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指引》订明多项适用于持牌交易平台的标准和规定,包括稳妥保管资产、分隔客户资产、避免利益冲突及网络保安。
  香港证监会欢迎已准备好遵守证监会标准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申领牌照,但提醒无意申领牌照的营运者,应以有序方式结束其于香港的业务。
 
西门子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在苏州正式落地投运
 
    据悉,西门子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5月24日在苏州正式落地投运。该实验室作为西门子在中国首个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由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与苏州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共同建设,借助西门子核心创新技术与区域企业开展合作共创,加强当地创新协同,为推动长三角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蕴藏着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此次西门子将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落地苏州,是西门子在长三角技术布局的重要举措。我们期待将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长与当地产业优势相结合,为下一代技术创新丰富应用场景,加速形成长三角科创高地,带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西门子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重点聚焦西门子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仿真与数字孪生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及应用,在成果展示区域以“工业元宇宙”为主题呈现技术创新示范线,为参观人员带来包含创成式工业设计、远程协作虚拟调试、IT与OT融合实现柔性生产、设备预测性维护、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等场景下的技术应用和现场体验。此外,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将以人工智能共创工作坊的方式,加强行业交流与探讨,帮助企业梳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并为其快速迭代应对策略、开展技术验证等提供便利。
 
企业信息员园地
 
浅议一人有限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认
 
  特约信息员:江苏联盛(靖江)律师事务所  仇为民律师
  大家都知道,公司法人具备独立完善的人格,股东受到有限责任的保护,是公司法的两大基石。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股东滥用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案例屡见不鲜。为衡平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矫正债权人保护失衡的现象,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就常见的一人有限公司人格否认进行分析探讨。
  一、一人有限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认
  一人有限公司,顾名思义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系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形式之一。一人有限公司形式的存在,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一人有限公司也有其自身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人公司通常是一人股东自任董事、经理并实际控制公司,缺乏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及公司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容易混淆公司财产和股东个人财产,股东可以将公司财产挪作私用,或给自己支付巨额报酬,或同公司进行自我交易,或以公司名义为自己担保或借贷等。如一人公司股东发生将自己财产与公司财产进行混同而无法区分,从而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形。为了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有必要否认一人公司的法人人格,由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对此,现行《公司法》第六十三条专门作了规定,即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根据该规定,如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公司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公司的同时,以公司股东为被告,并要求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陆某起诉某劳务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靖江市法院(2021)苏1282民初3422号案件民事判决书的判决结果:判决劳务公司支付陆某货款,同时因劳务公司为一人有限公司,故法院以《公司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判决劳务公司的股东施某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一人公司的股东对公司财产是否独立于自己的财产负有举证证明的责任,即对于一人有限公司遵循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即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该规定要求一人有限公司的股东将公司财产与个人财务严格分离,且股东应就其个人财产是否与公司财产相分离负举证责任。一人公司的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是否混同,应当依据公司是否建立了独立规范的财务制度、财务支付是否明晰、是否具有独立的经营场所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二、夫妻双方为股东的有限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认
  夫妻公司是否应作为实质一人公司看待问题,目前在司法实践中有争议,但最高院有好多案例将夫妻公司认定为实质一人公司,主要理由是以夫妻设立公司时未能向工商登记部门提交分割财产证明,并据此认为公司的全部股权实质来源于同一财产权,进而认定公司系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适用公司法63条规定确定其责任。
  案例: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再372号民事判决书认定:关于青曼瑞公司是否属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问题。《公司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本案中,青曼瑞公司虽系熊少平、沈小霞两人出资成立,但熊少平、沈小霞为夫妻,青曼瑞公司设立于双方婚姻存续期间,且青曼瑞公司工商登记备案资料中没有熊少平、沈小霞财产分割的书面证明或协议,熊少平、沈小霞亦未补充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除该法第十八条规定的财产及第十九条规定的约定财产制外,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共同共有。据此可以认定,青曼瑞公司的注册资本来源于熊少平、沈小霞的夫妻共同财产,青曼瑞公司的全部股权属于熊少平、沈小霞婚后取得的财产,应归双方共同共有。青曼瑞公司的全部股权实质来源于同一财产权,并为一个所有权共同享有和支配,该股权主体具有利益的一致性和实质的单一性。另外,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区别于普通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在于《公司法》第六十三条,该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即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认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之所以如此规定,原因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只有一个股东,缺乏内部监督。股东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个人财产和公司财产极易混同,没有分权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故通过举证责任倒置,强化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财产独立性,从而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本案青曼瑞公司由熊少平、沈小霞夫妻二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设立,公司资产归熊少平、沈小霞共同共有,双方利益具有高度一致性,亦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熊少平、沈小霞均实际参与公司的管理经营,夫妻其他共同财产与青曼瑞公司财产亦容易混同,从而损害债权人利益。在此情况下,应参照《公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将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身财产的举证责任分配给股东熊少平、沈小霞。综上,青曼瑞公司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在主体构成和规范适用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二审法院认定青曼瑞公司系实质意义上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并无不当。
  为此,我们提醒,不提倡设立一人有限公司,包括夫妻二人有限公司。司法实践中这类公司涉及的案件很多,由于在诉讼过程中对此采用特殊的举证责任,即需要由公司股东举证自己的财产独立于公司财产,但实践中一般无法进行有效举证,所以法院一般都是判决公司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