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17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17期

部委决策
 
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据悉,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会议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抓好安全生产。要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奔着问题去,切实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
 
习近平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5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做好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要继续发挥好制定经济工作重大方针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会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央财经委员会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责任重大,作用重要。做好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战略谋划,增强系统观念,推动协同落实,加强学习调研,一以贯之落实好国家发展战略。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
  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会议指出,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大力培养大国工匠。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会议强调,要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要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优化人口结构,维护人口安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中基协就私募基金运作指引征求意见
 
  4月2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运作指引》共计三十二条,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投资、运作管理等环节提出规范要求。
  在募集方面,明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初始募集及存续规模,强化投资范围及投资者适当性要求,规范申赎管理、预警止损线相关安排等。在投资方面,提出以组合投资为核心的基本投资管理要求,禁止多层嵌套,规范债券投资行为及衍生品交易等。在运作管理方面,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信息披露及信息报送要求。
  具体来看,在募集端,私募基金募集及存续门槛不低于1000万元。根据《运作指引》要求,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基金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除市场波动导致净值变化外,连续60个交易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入清算流程。
  对于投资人,《运作指引》提出,基金合同应当根据产品类型、投资策略和风险特征等因素约定不少于6个月的份额锁定安排,开放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至多每月开放一次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而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员工自有资金参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跟投的份额锁定安排不得少于12个月。
  对于20亿元以上规模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根据《运作指引》要求,应当自本年度起每月报送信息,持续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关于预警线与止损线的风险管理制度,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压力测试。在风险准备金方面,应当自本年度起从基金管理费(含业绩报酬)中提取风险准备金,主要用于弥补因私募基金管理人违法违规、违反合同约定、操作错误或者技术故障等给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或者投资者造成的损失。
  在投资管理要求上,《运作指引》提出以组合投资为核心的基本投资管理要求,禁止多层嵌套,规范债券投资行为及衍生品交易等。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的自有资金、管理的所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担任投资顾问管理的资产管理产品合计持有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30%。
  在债券投资方面,单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同一债券的资金,不得超过该基金净资产的10%。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所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同一债券的数量,不得超过该债券存续数量的10%。在衍生品投资上,参与衍生品交易期间基金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向单一交易对手方缴纳的保证金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20%,参与衍生品交易的名义本金合计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200%。
  值得注意的是,《运作指引》针对量化私募基金提出,名称中包含"量化"字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要保存历史交易记录、策略源代码、算法或策略的文字说明及其他相关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20年。
 
"北向互换通"正式落地
 
    据悉,为规范开展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相关业务,保护境内外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利率互换市场秩序,中国人民银行4月28日发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互换通"是指,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连接,参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机制安排。办法适用于"北向互换通","南向互换通"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北向互换通"充分考虑境外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情况,初期全市场每日交易净限额为200亿元人民币(即全部境外投资者通过"北向互换通"开展利率互换交易在轧差后的名义本金净额每日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清算限额为40亿元人民币。"未来,可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适时调整额度,并对外公布。"
  根据上述办法,境内外投资者开展"北向互换通"交易前可以与交易对手方签署经中国央行认可的衍生品主协议或其他协议。境内投资者应当将是否签署协议、签署协议类型等事项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备案。
  上述负责人称,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在研究制定"互换通"衍生品协议,待其正式发布后也可供境内外投资者选择签署。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国央行将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适时增加投资品种,调整交易和清算额度,优化交易清算安排,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另外,两地监管当局将结合各方面情况,在风险可控、对等互利的原则下,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互换通"。
  据悉,中国债券市场高水平开放不断推进是"北向互换通"出炉的主要背景。今年2月,人民银行发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人民银行在起草说明中表示,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增加。为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在2022年7月4日宣布"互换通"启动实施后,广泛开展市场调研,并研究起草了办法,对"互换通"有关机制安排和监管要求作出原则性规定。
 
北向互换通将于5月15日正式启动
 
  5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联合宣布,即将正式启动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下称"互换通"),初期先行开通"北向互换通",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可通过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北向互换通"下的交易将于2023年5月15日启动,初期可交易品种为利率互换产品,报价、交易及结算币种为人民币。
  对于参与"北向互换通"的投资者,境内投资者(即互换通报价商)需与外汇交易中心签署报价商协议,并为上海清算所利率互换集中清算业务的清算会员或该类会员的清算客户。境外投资者为符合人民银行要求并完成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备案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并经外汇交易中心开通"北向互换通"交易权限。拟申请开通"北向互换通"交易权限的境外投资者需同时申请成为场外结算公司的清算会员或该类会员的清算客户。
  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三方还就"北向互换通"的相关交易及结算安排作出说明:在交易安排上,外汇交易中心与人民银行认可的境外电子交易平台互联提供交易服务;在清算安排上,上海清算所和场外结算公司建立中央对手方清算机构互联互通,共同向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清算、结算服务。
  从交易额度看,初期,全部境外投资者通过"北向互换通"开展利率互换交易在轧差后的名义本金净额每日不超过人民币200亿元,后续可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额度。从清算额度看,上海清算所与场外结算公司针对双方清算所之间的风险敞口建立"互换通"资源池。初期,上海清算所与场外结算公司之间净头寸对应的"互换通"资源池风险敞口设定上限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后续可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额度。
  三方已就"互换通"涉及的跨境监管合作原则和具体安排达成共识,并签署了《关于内地-香港债券及衍生品市场相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三方还要求,市场各方应进一步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北向互换通"顺利启动。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
  会议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全国一盘棋,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会议指出,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而且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要引导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培养维保技术人员,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要进一步优化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的政策,鼓励企业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同时加强安全监管,促进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工信部、商务部联合开展2023"三品"全国行活动
 
  据悉,为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大力提升消费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夯实扩大内需战略的供给基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动消费品工业持续平稳增长,5月5日,工信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3"三品"全国行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组织开展2023"三品"全国行活动。
  活动委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单位组织实施。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加强配合,形成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工作合力。
  《通知》指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设立"三品"全国行分会场,立足本省域产业发展特色,组织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通过促销专场、专业巡展等方式促进消费品企业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推动实现消费升级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通知》要求,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积极举办名品秀、博览会、品牌周等活动,绘制特色产业地图,加快培育优质消费品牌。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数智赋能 品'制'增效 优质消费",活动时间为2023年4-10月。活动的重点任务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是聚焦7+10+N活动,培优育强引领消费新升级。七大主题持续拉升消费氛围。创建7个消费主题月时间轴线,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十大行业领域助力消费升级。突出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作用,聚焦服装、家纺、家具、家电、五金、洗涤、休闲食品、乳制品、健康养老、绿色智能消费品等行业领域。N场巡展活动引爆消费活力。依托"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设立三品全国行分会场,推广千家优质产品,释放大众消费潜力;面向重点消费品领域,选择若干城市举办"促消费"专场巡展活动,激发社会群体消费活力;组织中国企业家对话、"三品"城市市长论坛等活动,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二是深化产销联动,线上线下激发行业创动能。支持京东、阿里、唯品会、抖音、快手、得物等电商平台对接重点消费品生产企业,整合行业优势资源,打造永不落幕的"三品"博览会。支持物美、百安居、永辉、国美、苏宁、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零售企业线下同步开展活动,发展预售、定制等产销对接方式,实现供需适配和精准交付。支持特色产区发挥自有资源优势,构建和谐区域发展生态,打造重点消费品行业发展新势能。
  三是加强产消互动,提质扩容优化模式促发展。支持服装、家纺、家电、家具等行业深入洞察消费需求,围绕研发设计、生产控制、品牌营销等方面,以新消费联动新制造,以优质供给促进消费升级。培育壮大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构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服务。组织消费者进工厂主题活动,利用AR/VR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消费体验,引领大中小企业及消费者协同联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四是助力乡村振兴,集聚优势开拓市场增实效。支持地方突出产业集聚优势和区域发展特色,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综合附加值。突出"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引领作用,结合定点帮扶工作,组织开展"三品"进乡村等主题活动,升级打造乡村特色产品消费节,推介特色名优消费品。深入开展"数商兴农",鼓励行业协会、电商平台、生产企业整合行业资源,组织开展"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汰旧换优"活动,协同推进乡村废旧用品回收与消费新品升级。
 
住建部市监总局加强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
 
  5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意见》,从合理确定经纪服务收费、严格实行明码标价、严禁操纵经纪服务收费等十个方面提出具体监管要求。
  近年来,部分房地产经纪机构存在利用房源客源优势收取过高费用、未明码标价、捆绑收费、滥用客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加重交易当事人负担、侵害其合法权益。
  对于中介费问题,《意见》明确要求,合理确定经纪服务收费。房地产经纪机构要合理降低住房买卖和租赁经纪服务费用,鼓励按照成交价格越高、服务费率越低的原则实行分档定价。引导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经纪服务费用。同时,严格实行明码标价。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当在经营门店、网站、客户端等场所或渠道,公示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不得混合标价和捆绑收费。房地产经纪机构收费前应当向交易当事人出具收费清单,列明收费标准、收费金额,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另外,严禁操纵经纪服务收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房地产经纪机构,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收取经纪服务费用。房地产互联网平台不得强制要求加入平台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实行统一的经纪服务收费标准,不得干预房地产经纪机构自主决定收费标准。
  针对滥用客户个人信息的问题,《意见》要求,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房地产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意见》还明确了经纪服务由基本服务和延伸服务组成。延伸服务是房地产经纪机构接受交易当事人委托提供的代办贷款等额外服务,每项服务可以单独提供。
  在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力度方面,《意见》强调,各地住建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黑中介"、侵犯个人信息合法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典型案例,对收费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房地产经纪机构采取约谈等综合措施进行重点监管,对房地产经纪机构相关违法违规信息要依法依规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14部门联合发文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要求健全完善行风治理体系,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突出腐败问题。这是按照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相关职能调整情况,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后,首次对纠风工作进行部署。
  通知要求,健全完善新时代纠风工作体系,优化纠风机制成员单位,保证纠风管理体系与部门职能调整的实际情况相衔接。重视纪检监察部门在纠风工作中的协调组织与指导作用。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落实规纪法衔接的部门主体责任,切实推进全行业"受贿行贿一起查"。
  同时,整治行业重点领域的不正之风问题。明确对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在普惠制认证、行政许可、日常监督和行政执法等行业管理过程中的不正之风问题,行业组织或学(协)会在工作或推进业务主管部门委托事项过程中的不正之风问题,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与之关联的经销商、医药代表"带金销售"问题进行重点整治。
  根据通知,将强化医保基金监督管理。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重点惩治利用虚假证明材料、虚构医药服务项目或虚计项目次数,串换药品耗材、诊疗项目或服务设施等欺诈骗保问题。从规范省级平台挂网采购,加强集采执行过程精细化管理,持续做好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等方面,健全完善医保价格和招采制度。
  此外,将深入治理医疗领域乱象。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持续推进《全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2021-2024年)》,严肃处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违法违规牟取个人利益行为,明确行业底线、红线。聚焦医疗美容、口腔、辅助生殖等重点领域,树牢违法违规行为惩治高压线。
  通知还要求,提升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探索完善行业联合惩戒制度。全国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将密切关注各地落实工作情况,对履职不力、执纪松散的地区和单位进行通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件将严肃查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十一部门联合发文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
 
  5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就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规范和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提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就《意见》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医疗美容行业快速发展,非法行医、假货频现、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突出问题也逐步暴露,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该负责人指出,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行业乱象频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行业秩序明显好转。为进一步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维护好医疗美容诊疗秩序和市场秩序,市监总局等十一部门对强化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在加强医疗美容行业准入管理方面,《意见》明确,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未依法取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结合医疗美容诊疗特点,加强医疗美容诊所备案信息管理,强化诊疗质量控制,严把行业准入关。
  《意见》指出,依托地方政务共享平台、"证照分离"协同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等,强化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和医疗机构许可(备案)信息共享。对经营范围含有"医疗美容服务"等内容但未及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凭证"的市场主体,督促其依法落实主体责任。
  在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方面,《意见》要求,推进医疗美容行业跨部门综合监管,并将医疗美容诊疗活动、涉医疗美容经营活动以及医疗美容用药品、医疗器械等涉及多部门监管的事项纳入综合监管重点事项。
  《意见》还提出,要加强关联领域与行业的监管,加强对医疗美容"导购"活动的监管,规范相关主体网上信息内容发布行为,严禁为未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凭证"的美容机构提供诊疗咨询、就医引导服务,严禁无相应医师资质或者医学药学知识的人员在线上线下从事医疗美容诊疗咨询、就医引导服务或利用互联网发布医疗美容知识科普等涉医疗领域专业信息内容。同时,依法加大对"医托""药托"的处置力度,查处商业贿赂,严厉打击违法开展诊疗咨询、就医引导的行为。
  此外,严禁培训禁止类医疗技术或者无对应医疗美容科目的所谓医疗美容新项目、新技术;严禁对"零基础"等无行医资质人员提供医疗美容技术培训;严禁利用、冒用或者虚构国家机关、科研机构等名义对医疗美容培训机构进行推荐或者证明;严禁承诺发放所谓的"职业证书""职业资质",严禁宣称学习医疗美容技术能够快速致富。
 
政策要闻
 
▲国家专项治理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和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决策部署,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诚信缺失问题,国家发改委5月5日宣布组织各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深入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工作。
  此次专项治理针对两类主体:一是近3年内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0次以上的市场主体;二是近3年内受到10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市场主体。专项治理采取十一条举措,主要包括:依法依规分类开展失信信息公示,向有关监管部门、属地政府开展信息推送,向地方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治理对象开展约谈,组织开展信用承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考核,纳入城市信用监测,纳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依法依规推动恶意失信主体退出市场,建立责任分包挂牌督办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引导等。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在"信用中国"网站设立"高频失信市场主体信息公示专栏",依法加大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强化失信惩治措施,为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2023年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工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2023年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工作。
  今年将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金融、公用企业三大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采取本地检查、交叉检查、督查抽查等多种方式,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推动政策红利落实,助力广大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降本减负、轻装前行。
  在此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强调各地要结合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开展违规收费整治情况"回头看",对往年违规收费整治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和督查评估,确保各项任务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
 
  据悉,中国证券业协会4月28日发布《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2023年修订稿)》(下称《评估指标》),提高证券公司宣传推广文化建设成果指标分值,提升行业机构文化建设积极性。
  《评估指标》重点关注事项调整将主要体现监管导向,包括考察公司紧扣新时代金融行业核心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实践的情况;突出党建和文化对公司战略牵引和支撑作用的考察;突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合规管理事项,分别作为独立的重点关注事项进行考察。
  《评估指标》强调职业道德建设要求,考察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建设、着力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情况;加强薪酬管理要求,考察稳健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考察公司持续增强内外部文化认同情况;引导行业形成特色文化,将公司推动文化品牌建设情况纳入考察。《评估指标》还将证券公司落实《进一步巩固推进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工作安排》和《关于促进从业人员树立证券行业荣辱观的通知》情况予以考察。
  加分指标调整方面,《评估指标》平衡了指标分值,完善指标口径,旨在提升行业机构文化建设积极性。具体措施包括:放宽指标统计范围,将承办证券监管部门活动及承接地方政府或相关省部级单位的课题纳入加分、放宽文化建设工作获得奖励的范围等;进一步明确为证券从业人员水平评价测试提供支持、参与从业人员水平评价测试教材编写等事项的计分口径;综合考虑行业机构的参与机会与程度,降低推动自律规则及规范形成指标分值,提高宣传推广文化建设成果指标分值,同时对各具体加分事项设置分值上限,更合理地分配分值。
  此外,《评估指标》中的扣分指标调整主要强调证券公司应当对评估材料负主体责任,督促公司提高报送材料质量,明确对提交材料把关不严,严重影响复核工作有效开展的情形,视情节进行扣分。
  《评估指标》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四部门发文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市落实重点建设任务
 
据悉,为深入贯彻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部署,全面落实《"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了2022年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评估结果及2023年重点工作。
  通知指出,2022年,各部门各地方持续完善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积极推动以产业转型为引领,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城市更新和绿色转型,12个示范区城市已发展成为省内仅次于省会城市的区域性中心城市,15个示范区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国百强,较好地发挥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作用,对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知明确,根据2022年度各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量化统计数据和定性评估评分,对年度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山西长治等7个城市予以表扬,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园区和在5个重点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的8个城市予以表扬。
通知强调,2023年,国家发改委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继续给予资金支持,进一步强化评估结果运用,支持各示范区城市落实重点建设任务,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引领带动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推动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应急管理部启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专项检查督导
 
  近日,应急管理部印发通知,部署启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2023年第一次安全专项检查督导工作。
  本次专项检查督导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的重要措施,是深入推进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的具体举措。将通过企业自查、市级交叉检查、省级抽查、部级督导核查四个层面推进,实现对全国近7000家重大危险源企业、2.3万余个重大危险源全覆盖,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风险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通知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消防救援机构"消地协作"机制,精心推进实施。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吸取典型事故教训,聚焦事故高发环节部位,融合推进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双氧水生产企业安全风险排查治理、液化烃储罐区安全风险防控等工作,持续强化特殊作业和检维修安全管控。充分运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系统,形成线上线下检查合力。
  通知强调,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发扬斗争精神,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严格执法检查,对未按要求自查、问题隐患突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严肃查处;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人履职不力、主要负责人安全风险承诺公告与事实不符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
  其间,应急管理部将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典型问题和重大隐患公开曝光,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取得实效,为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提供支撑,为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国资改革
 
国资委要求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
 
  5月11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切实发挥央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要坚决扛起国资央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职责使命,聚焦主业、做强实业,补齐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短板,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引领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要强化顶层设计,增强国资监管工作协同和政策协同,抓紧优化考核、薪酬、主责主业、投融资等监管政策,打好组合拳,为中央企业更好服务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部与国资委研究政策措施支持推进科技领军企业建设
 
  5月8日,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举行工作会商,进一步研究政策措施,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建设科技领军企业,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强调,中央企业是国家关键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力量,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着"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好中央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支持中央企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卡脖子"领域,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有效维护国家产业安全。要发挥中央企业在场景驱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链开放,带动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要引导中央企业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要加大中央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吸引集聚,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环境。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强调,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大与科技部协同力度,推动中央企业扎实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希望科技部进一步支持指导中央企业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科技领军企业建设;牵头实施基础研究项目,融入国家基础研究体系;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建国家级创新联合体,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完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硬科技成果转化,打通产业应用"最后一公里",为中央企业更好发挥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
 
  据悉,为健全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体系,提高债券发行审批效率,加强债券全流程管控,有效防范债券违约风险,利用债券融资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了《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重点在完善工作体系、优化审批程序、强化过程管理、加强风险防控等四个方面作出规定:
  一、着力健全债券发行管理工作体系。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国资委审核集团公司年度债券发行计划、推动中央企业强化债券风险防控,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债券发行管理制度、负责子公司债券发行及全流程管理。二是明确管理范围,将管理范围扩充为企业在各类债券市场发行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实现对各类债券品种的全覆盖。三是明确全流程管控要求,包括制度建设、债券发行计划制定、债券发行事前审核、存量债券动态监测、债券兑付安排、违规责任追究等内容。
  二、着力提高债券发行审批效率。改变一事一批的方式,对中央企业债券发行实行年度计划管理,结合年度预算管理,国资委一次性审批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年度债券发行计划,确定债券发行额度,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据此自行决策具体发行事宜。央企子企业的发债事项,均由集团公司负责审批和管理。
  三、着力提升债券发行全流程管理水平。一是严格限定发债主体,要求中央企业建立债券发行主体认定机制,确定可以发行债券的子企业标准或名单。二是优化债券融资结构,要求中央企业合理确定债券品种和债券期限,逐步提高中长期债券发行占比。三是用好债券创新品种,要求中央企业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碳中和碳达峰债券、乡村振兴债券等创新品种,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四、着力防范债券违约风险。《办法》对各环节的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系统要求,包括年度债券发行计划制定及审核、重点风险企业管控、永续债管控、境外债券融资管理、信息披露、募集资金使用、债券在线监测、兑付风险管理、重大信息报告、违规责任追究等方面。
  《办法》所称债券,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境内外债券市场发行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包括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金融债等。
  《办法》的出台,有利于中央企业用好债券市场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机遇,及时抓住债券发行窗口,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
 
国资委完善央企财务决算监督管理制度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印发《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核发现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工作规定》(简称《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核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责任追究工作。新规定紧盯顽疾促整改,明确了移送违规责任追究部门开展责任追究的10类重点违规问题线索。
  财务监督在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督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财务决算审核是财务监督工作的关键环节,对强化财务预算约束力,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防范化解企业重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规定》共5章26条,包括总则、问题整改、责任追究、结果运用、附则等五部分。
  《规定》按照国有资本出资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明确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管部门、违规责任追究部门,以及中央企业等三方面在财务决算审核发现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工作中的职责分工。
  《规定》明确,"涉嫌进行虚假会计核算""涉嫌开展融资性贸易或'空转''走单'等虚假业务""涉嫌违反规定开展货币类及商品类衍生业务"等10类重点违规问题线索,将移送违规责任追究部门开展责任追究。
  业内人士指出,《规定》一方面细化了国务院国资委内部组织开展财务决算审核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责任追究的工作程序,另一方面规范了中央企业层面财务决算审核发现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的组织方式、工作程序、内容标准,释放了从严监管的信号。
 
三部门联合发布《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
 
  据悉,为规范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行为,促进公平竞争,推动提升审计质量,5月4日,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联合印发《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下称《选聘办法》)。《选聘办法》规定,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连续聘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年,确有需要的,可按规定延长至不超过10年,之后须开展轮换。
从具体内容看,《选聘办法》主要对四方面内容进行了规范:
一是遏制恶性竞争,突出质量导向。《选聘办法》规定,质量管理水平的分值权重应不低于40%,审计费用报价的分值权重应不高于15%。要求将所有会计师事务所的报价平均值作为选聘基准价,并给出了审计费用报价得分公式。评价要素至少应当包括审计费用报价、事务所资质条件、执业记录、质量管理水平、工作方案、人力及其他资源配备、信息安全管理、风险承担能力水平等。
  二是完善轮换规定,强化独立性要求。《选聘办法》规定,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连续聘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时间不超过8年,确有需要的,可按规定延长至不超过10年,之后须轮换。
  三是促进公平竞争。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业务不受行政区域、行业限制,各类会计师事务所是平等经营主体,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选聘办法》指标公开、规则明确,设定的各项标准适用于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所有会计师事务所,一视同仁。
  四是压实审计委员会责任。《选聘办法》明确,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制定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政策、流程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提议启动选聘工作、审议选聘文件、确定评价要素和具体评分标准、监督选聘过程、提出拟聘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费用建议,监督及评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定期向董事会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履职情况报告和审计委员会监督情况报告等。审计委员会应当重点关注的事项包括:企业可能存在不合理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形、聘任胜任能力不足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存疑、审计费用变动较大、轮换会计师事务所和主要人员等。
《选聘办法》还强调,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在选聘时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安全管理能力的审查,在选聘合同中应设置单独条款明确信息安全保护责任和要求,在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文件资料时加强对涉密敏感信息的管控,有效防范信息泄露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应履行信息安全保护义务,依法依规依合同规范信息数据处理活动。
 
自主创新
 
证监会发布科创债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4月28日,证监会发布《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加快提升科技创新企业服务质效,促进科技、产业和金融良性循环,更好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证监会积极推动构建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债券融资支持体系。平稳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试点并转入常态化发行,稳步扩大发行主体范围,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畅通科技创新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截至目前,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共支持近190家企业融资超过2100亿元,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积极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工作方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导向,立足健全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融资服务机制,坚持制度创新、坚持协同发力、坚持示范引领,积极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加快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更好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工作方案》共有五方面18项工作举措,重点内容包括五方面:一是优化融资服务机制,实行科创企业"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参照适用知名成熟发行人制度,大幅缩短科创债审核注册时限,提升科创债全链条业务服务质效等。二是扩大科技创新资金供给,持续发挥中央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优质企业发行科创债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领域企业发行REITs。三是提升科创债交易流动性,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研究推出科创债ETF,给予优质科创债通用质押式回购融资最高档折扣系数等。四是健全科创债评价考核制度,将科创债承销情况纳入证券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专项评价,将科创债承销情况纳入证券公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价指标,单独设置科创债评优机制等。五是加强工作协同配合,建立健全与国务院国资委等相关部委的沟通会商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工作协同,对科创债融资主体、中介机构、投资机构、增信机构等提供政策支持。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动落实《工作方案》各项工作安排,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机制,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支持科技创新,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公布
 
  据悉,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山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5月5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5部门联合公布《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计划》)。
  《计划》提出,通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提升行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升行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优质企业培育提升行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未来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山东制造"品牌提升行动、质量管理建设提升行动、标准引领提升行动等九大行动,到2025年,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质企业培育规模、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未来产业发展水平、"山东制造"品牌影响力、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水平等有新的突破。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逐步增强。强化产业基础技术攻关,每年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攻克产业基础技术10项左右。每年组织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30项以上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开发应用一批先进工艺技术,推进产业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赋能"效应不断凸显。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塑强。企业切实将人才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引才育才路径不断拓宽,用才留才体系更加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更加多元。持续壮大"国字号"领军人才队伍,每年实施一期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创新领军人才项目,精准引育100位左右企业类人才、50位左右平台类人才。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达到2150家左右,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70家左右,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500家左右,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20家左右,全省新型研发机构总量达到1000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超过500家。每年实施3000项左右技术创新项目,带动产生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优质企业培育规模逐年壮大。每年新培育瞪羚企业400家、独角兽企业3家左右。到2025年,努力推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左右,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入库企业达到4.2万家。
  --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标准建设已批复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50家左右,制造业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总量稳定在100家左右,支持优秀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成为产业链协同创新策源地。围绕标志性产业链形成成熟的产学研精准对接机制,畅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渠道。
  --未来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打造成为全国未来产业发展先行区。未来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突破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的重点产品和服务,打造一批国内领军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依托特色园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创新力强的未来产业集群。
  --"山东制造"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每年遴选、推介100项左右"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开展"山东制造·品牌故事"展播活动。加大对先进质量管理经验的推广和应用,全国质量标杆达到60项左右,全省质量标杆达到400项左右。
  --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拥有更多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宁夏出台碳排放权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碳市场实施意见
 
  5月10日,宁夏自治区出台《关于开展碳排放权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碳市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进碳排放权改革,建立健全自治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法规、政策制度体系和运行保障机制,全面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激励和约束功能,引导资源要素向高质量项目和企业汇聚。
  《实施意见》明确,2023年宁夏全面启动碳排放权改革,自治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等制度机制基本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和配额履约更加顺畅;2024年监管执法、质押融资等制度机制不断健全,交易范围有序扩大;2025年全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法规、政策制度和运行保障机制更加完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分别达到15%、16%。
  按照全国碳市场建设统一部署,宁夏先期在电力行业开展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分步有序推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实施意见》结合宁夏实际,从建立健全法规体系、规范配额交易和履约、丰富配额分配方式、规范配额交易和履约、提升绿色低碳发展和增汇水平等10个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有效推进碳排放权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碳市场。
  按照要求,宁夏将建立完善自治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出台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范自治区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活动,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实施碳排放单位分类管理,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即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的排放单位,列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自治区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将根据国家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向重点排放单位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落实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预发、预留和调整政策。碳排放配额以免费分配为主,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探索建立自治区碳排放配额"免费+有偿"分配模式,研究制定自治区碳排放配额有偿分配方案,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指导监督重点排放单位按时足额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有富余碳排放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积极进行市场交易、出售获利。对碳排放配额有缺口的重点排放单位,通过市场购买等方式按时履行清缴义务,也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和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扶持激励机制,将碳排放配额交易和履约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对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和地区,优先安排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生态补偿资金。建立健全企业公开承诺、信息依法公示、社会广泛监督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将不及时足额履约及其他有关碳排放权交易违约等行为纳入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对违法失信的经营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辽宁省六方面发力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近日,辽宁省科技厅发布《辽宁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全面谋划了今后三年全省高新区的主要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阶段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省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00亿元、营业总收入突破2.2万亿元,年均保持8%以上增长;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规模达到100亿元的超过20个、1000亿元的超过6个,国家高新区在全国排名整体提升。
  为确保上述目标预期完成,省科技厅将重点做好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汇聚各类创新人才、推动高水平创新创业、推进开放协调绿色安全发展等六方面工作,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其中,在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高新区和行政区关系,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功能定位,推进具备条件的高新区逐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实施"管委会+公司"等运行模式,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释放发展活力。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高新区管理和服务数字化。
  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布局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聚焦高新区优势产业,加快打造主导产业明确、错位发展、分工协作、链条完整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百亿、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强化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高新区集中优势资源和科研精锐力量推动技术攻关。支持高新区建立覆盖企业初创与成长阶段的政策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独角兽企业。
  在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方面,加快高新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推动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在高新区布局。着力打造创新核心区,通过联合共建等方式集聚高水平科技平台、中试基地、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资源,建设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科技城。
  在汇聚各类创新人才方面,支持高新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深化科技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促进人才健康有序流动。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支持高新区建设多种市场机制的人才公寓,大力发展市场化人才服务机构,为人才提供多样化、专业化服务。
  在推动高水平创新创业方面,提升高新区创业孵化专业化水平,高新区要构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积极打造标志性区域孵化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争创沈大鞍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高新区与高校院所沟通联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其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提高金融服务科技企业能力,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提升金融服务企业水平。
  在推进开放协调绿色安全发展方面,推动高新区扩大开放合作,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实施科技招商活动。推动高新区协调共享发展,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示范带动本地及周边区域发展。推动高新区绿色低碳安全发展,开展绿色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节能减排
 
7月起全国禁售非国六b标准汽车
 
  日前,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
  公告指出,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汽车。生产日期以机动车合格证的车辆制造日期为准,且合格证电子信息应于2023年7月1日0时前完成上传;进口日期以货物进口证明书签注运抵日期为准;销售日期以机动车销售发票日期为准。
  同时,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3年12月31日。
  所谓"国六"标准,其全称为"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防治机动车污染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的国家标准。因其复杂性和标准门槛高于"欧六"标准,因此也被行业内称为"全球最严排放标准"。
  根据规定,国六标准的实施分为a、b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年7月1日起,不能销售、注册、上牌低于国六a标准的汽车。第二阶段从2023年7月1日起,不能销售、注册、上牌低于国六b标准的汽车。
  值得关注的是,受疫情、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不符合RDE试验要求的国六b车辆库存积压严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底,不满足RDE试验要求的库存车辆超过189万,含已采购部件的库存超过200万。
 
广东十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推进清洁生产
 
5月8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确立工作目标为到2025年实现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均比2020年下降14%,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全覆盖,港口码头泊位岸电覆盖率达70%以上。
《方案》指出,推行清洁生产是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方案》提到,要大力推广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及货运配送车辆电动化替代,提高城市公交、出租车、城市配送、邮政快递、机场转运、铁路货场等电动新能源运输工具的比例。有序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稳步推动电力、氢燃料车辆对燃油商用、专用等车辆的替代。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和燃气汽车。推广使用LNG动力船舶、纯电动船舶,加快推进码头岸电设施建设,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应接尽接。
  加强塑料污染综合治理。包括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推进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工作。推动电子商务、外卖、快递等行业包装减量与可降解包装替代、包装物循环利用,逐步减少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全面推广使用电子运单。
  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的电动化,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用,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区、公交站场等建设加氢、充电站(桩),全面推进港口船舶岸电使用。到2025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全覆盖,港口码头泊位岸电覆盖率达70%以上。
  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在绿色制造、清洁生产领域的应用,结合省碳排放监测智慧云平台建设进展,探索提供清洁生产信息化公共服务。提升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等流程型工业企业制造过程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物质流、能量流等信息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
  推进机械、汽车、船舶、电子、家电等离散型工业企业开展全面数字化管理,以数据为驱动提升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绿色制造和运维服务水平。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资源能源碳排放信息化管控系统及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新能源设备等数字化改造。
  《方案》确立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清洁生产推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全面深入推行,农业、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清洁生产进一步深化。
  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均比2020年下降1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幅不低于20%和10%,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力争达到100%,城镇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30%。
 
2023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揭晓
 
  5月5日,2023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揭晓,工业富联、宁德时代、腾讯、联想集团、安踏集团等各行业龙头上榜。这些上榜的中国企业,在改善环境、保护员工、支持社区方面做出了卓越努力,共同探索持续且包容的增长之路。
  据悉,《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为2022年创立以来第二次制榜,共收到近100家公司申报信息,80%为《财富》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行业头部企业,申报难度较上年有所提高。
  工业富联此次上榜早有征兆。《工业富联碳中和白皮书》显示,公司承诺到2030年运营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80%,到2035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50年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同时,公司正逐步将成熟的减碳管理体系应用到供应商管理中。
  而安踏集团在三大核心领域推行ESG战略行动规划,包括提升环保材料占比打造更多绿色低碳商品,引领可持续消费;发布《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管理手册》,带动产业链伙伴节能减排推进绿色供应链;投身社会公益,聚焦青少年体育发展,携手合作伙伴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劳动用工
 
广州南沙发布"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
 
  据悉,为聚集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动力,5月11日,《广州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集聚人才九条措施》(下称"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正式出炉。
  广州南沙是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南沙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
  据介绍,"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提出实施尖端人才领航行动、高端人才倍增行动、青年人才托举行动、海外人才集聚行动、技能人才锻造行动、人才贡献奖励行动、人才引育伯乐行动、人才多元评价行动、人才无忧服务行动等"九大行动"。
  "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聚焦重点人才群体引进培育。其中,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战略科学家、产业顶尖人才团队一揽子支持;推动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战略科学家、产业顶尖人才负责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此外,"全职+柔性"不拘一格集聚高层次人才,对全职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对柔性引进人才最高按劳务报酬50%给予支持,对人才项目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同时推动青年人才量质齐升,将学历人才引进落户补贴及博士后综合资助提升;新设青年人才选派研修和青年俊才遴选项目,健全人才成长梯队。
 
深圳市发文进一步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
 
  据报道,为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近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圳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深圳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进一步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实施细则》(以下称"《实施细则》")。
  多管齐下打通港澳青年就业通道
  《实施细则》对港澳青年和初创企业进行界定。港澳青年,是指45周岁(含)以下、具有中国国籍的港澳居民。初创企业,是指在深圳登记注册3年内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农民合作社等。
  《实施细则》支持港澳青年就业,梳理了现行政策中覆盖到港澳青年的就业促进政策。一是补贴项目,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或者用人单位可以申请包括小微企业社保补贴、基层就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生活补助、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求职创业补贴、港澳青年实习补助和个人所得税差额补贴等。其中,基层就业补贴标准为每人3000元;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生活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不超过1000元,补贴期限为最长不超过18个月;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为每人3000元。
  《实施细则》新增了国际人才职称评价、高技能人才培训服务和社保跨境服务保障等内容。要求建立国际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视同职称认可目录,建立境外职业技能证书"白名单"制度。
  多项政策扶持港澳青年创业
  《实施细则》支持港澳青年创业,梳理了现行政策中覆盖港澳青年的创业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创业可以申请包括初创企业补贴、社保补贴、场租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孵化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奖补、港澳项目落地配套资助等项目。其中,一次性初创企业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0元。场租补贴标准每月最高为1560元,最长不超过3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标准从每人2000元-3000元,总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创业孵化补贴为每户每年3000元,最长不超过2年。创业培训补贴从每人2000元-每人10000元不等。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6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可享受5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入驻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优秀港澳青年创业团队,符合条件的可按其获得赛事奖励金额给予100%落地配套资助,或者每个给予20万元的落地配套资助。
  实施"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
  《实施细则》明确实施"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支持招募一批港澳籍人士作为职场导师,为港澳青年提供实习、岗位推荐、职业发展指导等服务。对按要求提供服务的职场导师,市、区人力资源部门可发放职场导师补贴,其中,对已就业学员的职业指导服务,每指导一次补贴200元,每个导师对单名学员的职业指导补贴累计不超过1000元;对未就业学员的实习指导服务,补贴标准为100元/天,每个导师对单名学员的实习指导补贴累计不超过2000元;对未就业学员的求职推荐服务,符合条件可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贴,或按4000元/人的标准追加补贴。对接受人力资源部门邀请参加公益活动服务,补贴标准为1000元/次。以上补贴由职场导师自愿决定是否领取。
  政府可购买港澳服务机构就业创业服务
  《实施细则》明确,市、区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组织、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引入港澳服务机构,为有意愿或已在深圳市学习工作的港澳青年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港澳服务机构为港澳青年提供内地政策咨询和申请协助服务;或者提供量身定做且凸显港澳特色的职业指导、创业指导、岗位推荐、资源推介等就业创业服务;以及组织港澳青年交流学习活动,帮助有需要的港澳青年构筑"生活圈""朋友圈"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当根据服务数量、质量等因素,按照不超过200元/人/次的标准支付购买服务费用,对同一人员服务次数不超过5次。
 
调查报告显示未来5年全球或减少1400万份工作
 
  据报道,世界经济论坛4月30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新技术和经济增长减速等因素将影响未来5年全球就业形势,预计将因此减少1400万份工作。
  这份报告预测,到2027年全球将新增6900万份工作,同期将有8300万份工作消失,即净减少1400万份工作,相当于全球目前就业岗位净减少2%。
  报告基于对全球803家企业的调查结果,和对一个涉及6.73亿份工作信息数据库的分析。受调查企业跨27个产业,来自世界各地的45个经济体,雇工总计超过1100万人。
  报告说,多个因素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上述变化,例如新能源产业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经济增长减速和通货膨胀高企则导致就业岗位减少。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对全球就业前景的影响有利有弊。各行各业需要招聘人员管理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报告预测,到2027年,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网络安全等相关职位预计平均增长30%。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会令一些职业面临被淘汰风险,到2027年预计将因此减少2600万份行政等工作。数据录入和行政秘书的职业前景尤其堪忧。
  尽管ChatGPT等新技术近来风头正盛,但2020年以来自动化增长缓慢。世界经济论坛调查的企业估计,目前全部工作任务有34%由机器完成,没比2020年水平高多少。
  受调查企业2020年曾预期,到2025年有47%的工作任务由机器完成。如今,他们调低预期,认为到2027年该比例为42%。受调查企业说,未来更看重应聘者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熟练程度而非编程能力。
 
美国4月失业率降至3.4%
 
  据悉,美国劳工部5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美国失业率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至3.4%;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25.3万,显著高于市场预期。
  数据显示,今年4月美国失业率与1月同处该指标自1969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失业人数为570万。当月,劳动参与率维持62.6%不变。
  分行业看,4月专业和商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4.3万,高于过去6个月平均2.5万的增幅。医疗卫生行业就业人数增加4万,低于过去6个月平均4.7万的增幅。休闲和酒店业就业人数增加3.1万,显著低于过去6个月平均7.3万的增幅。得益于保险和房地产就业岗位的增加,4月金融行业就业人数在经过此前两个月的停滞后增加2.3万。
  当月,员工平均时薪环比和同比涨幅分别为0.5%和4.4%,达到33.36美元,高于3月0.3%的环比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2月和3月新增就业人数均被显著下调,2月新增就业人数从32.6万下调至24.8万,3月新增就业人数从23.6万下调至16.5万。
  分析人士认为,此前两个月新增就业人数显著下调显示出美国经济降温趋势,但失业率和员工平均时薪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最新就业数据有助于缓解对美国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的担忧,但预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抑制通货膨胀需要更多时间。
 
专家论坛
 
 
走出低通胀有赖于扩大总需求
 
据悉,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5月11日在证券时报发表文章指出,走出低通胀有赖于扩大总需求。
  在日前发布了今年一季度权威经济数据之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明确强调,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而且随着物价的稳步恢复以及高基数影响的消除,物价水平会回到一个合理状态,因此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紧接着,央行主要部门负责人也在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不存在长期通货紧缩的基础。
  国际上往往认为通货紧缩表现出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下降与经济衰退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中国物价同比涨幅分别为2.1%、1.0%和0.7%,虽环比连续两个月下降,但3月份同比出现了上升,整个一季度CPI也同比上涨1.3%;从货币供求看,今年一季度中国M_[2]余额同比增长12.7%,延续两个季度的同比正增长,并维持在近七年来的高位;再看经济增长,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2.2%。看得出,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都未显示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
  但须正视的是,至今年3月末扣除食品与能源价格的中国核心CPI小于或等于1%已超过一年,同时中国CPI已多年维持着2%左右的涨幅,距离3%的政策目标也不近。更值得关注的是,CPI定基指数每五年调整一次的结果显示,中国通胀弹性确实呈现出趋势性下降轨迹,其中2011-2015年CPI累计增长11.7%,2016-2020年累计增长10.3%,2021年-2023年3月累计增长2.6%,换算成月度折年率分别是1.97%、1.73%和1.24%,不仅弹性下降,且呈加速下滑之势。低通胀不等于通缩,但物价长期低位徘徊,其多少可以反映出经济肌体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方面,物价的持续走低映射出的是供给过剩压力。多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使产品低端重复与趋同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出清,但新冠疫情的发生和持续三年的防控,企业库存与商品积压再现被动性抬升;疫情缓解以及防控优化之后,基于履行订单的承诺和降低违约的风险以及稳定客户的需要,处在供给端的企业及时而动并增加生产与出货,但与此同时并无较大倒逼压力的需求端尤其是消费需求并未同步跟进,产品库存出现新的叠加;除自我本能之外,供给侧的企业也往往会受到稳健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首先加力支撑,见效起来较快,而需求端虽也获得了政策激励,但相关主体信心的修复却存在明显时滞。需求与供给恢复的不同步,必然令供求缺口变大,也使得市场始终难以出现拉高物价的强劲之力。
  还值得重视的是,一季度出口虽超预期,但我国对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的商品输出却出现一定减速,其中对美国出口同比负增长17%,对欧盟负增长7.1%,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4.31%,对韩国出口同比减少7.96%,而这四大经济体占到我国同期货物出口的35.6%。外需发生结构性萎缩以及出口企业短期内难以更新目标市场的前提下,只能寻求产品的转内销渠道,国内原本过剩的供给端压力进一步加大,并对产品价格构成新的反压。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下降1.6%,不仅连续6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而且环比降幅不断扩大。PPI传导至CPI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因此,一季度CPI的走低实际是PPI持续为负的传导性结果,甚至下一步PPI还会对CPI构成压制。
  另一方面,物价的持续低位徘徊映衬出的是需求端抑制。投资需求方面,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1.8%,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降23.6%,相应的,同期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下降15%,中央和地方支出分别同比下降1.4%和15.2%,政府投资需求受限清晰可见;另一方面,3月末以企业活期存款为主的M_[1]余额同比增长5.1%,比上年同期高出0.4个百分点,显示企业投资扩产的意愿仍不强烈,而与此相对应的事实是,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幅仅0.6%,落后全国投资增速的4.5个百分点。
  再看消费需求。2022年以来居民储蓄大幅增长的现象延续至今,其中3月份居民部门新增存款高达2.9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虽然一季度居民新增贷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但规模却远低于近几年的同期水平。消费动能尚未得到显著提振,一方面说明房地产收紧、财富效应减弱、收入下滑等因素作用下居民未来风险偏好的提升,相应地就会增加预防性储蓄,另一方面也表明疫情导致的“疤痕效应”仍然存在,再加上就业形势严峻,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受到干扰,相应地就会减少消费数量与延迟消费时限。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货币供应不足是通货紧缩的重要表现,但通过增发货币并不一定能够缓解低通胀与通货紧缩。数据显示,自日本央行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过去22年中,日本国内的基础货币余额从69万亿日元膨胀至目前的632万亿日元,劲翻九倍之多,但同期CPI年均涨幅只有0.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国走出低通胀,自然不可寄希望于宽松货币政策,而是要在防止资金空转的同时,聚集更充沛的力量扩大总需求。
  在消费需求方面,重中之重是增加民众实际收入。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且读数还是建立在较低基数之上,若扣除价格因素,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则跑输GDP增速。另外,一季度16-24岁的人口失业率高达19.6%,超出整体失业率的14个百分点,而且今年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青年人失业率有可能加剧;还有,一季度居民财产净收入显著落后于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三项,同期证券交易印花税罕见同比下降53%,说明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依旧羸弱。因此,扩大消费需求除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提升民众消费预期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增加民众实际收入,为此宏观政策既要瞄准增量目标加力,也要针对存量目标赋能,前者包括加强对大学生自我创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提高对高校毕业生用人企业的财政补贴标准以及对大学生临时就业免费提供阶段性住房补贴、失业与医疗救济等产品服务,其中包括提高个税征收与年度汇算清缴标准,降低证券交易税费等,只要以上所及目标人群收入稳定增加,消费便可获得更久的时效。
  在投资需求方面,重中之重是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与预期。相对于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本来就弱的民营企业受到的疫情冲击更大,同时有关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校外学科教育整顿等纠偏政策在客观上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乃至今年第一季度民营经济的增加值在所有经济成分中处于最低位。恢复与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信心,除了延续减税降费等存量政策外,各级财政可以考虑对疫情防控优化后至今财务状况仍未见好转的企业提供员工工资的临时性补贴,这样既可减轻企业负担,又能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另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能只停留在的碎片化的信息沟通上,而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制定出民营经济未来较长时期的专项发展规划,以此真实提升民营企业的长久预期。
  在出口需求方面,重中之重是降低贸易风险。以美元计算,截至今年3月的连续两个季度,我国出口实际是负增长,接下来全球经济增长依然艰难,尤其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衰退概率上升,对外出口仍将继续面临降速的压力,为此必须综合施策将风险稀释到最小程度。一方面,在尽可能稳定美欧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尤其是要在开拓拉美和中东等新兴市场以及“一带一路”等传统市场上精耕细作;另一方面,要支持更多的企业实施“绿地”投资方式深耕海外特定市场,同时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出面向目标客户的高效贸易机制;作为十分重要的风险稀释举措,出口信保既要扩大普惠性,以覆盖更多的外贸企业,更要增强针对性,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发更贴身的产品,同时聚焦创新性,为跨境电商新业态创造与提供更精准化的承保服务。
 
专家论点辑要
 
  ▲刘元春认为货币政策必须纠正利率扭曲
 
  据悉,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5月6日在"2023年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指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已经逐步启动。政策制定者"对于环比、同比的认识要把握得更清楚,对于补偿性恢复和常规性恢复也要有很好的区分,否则就会出现一些政策对象的失误。"
  他指出,当前中国的广义货币(M2)读数很高、新增贷款也创历史新高,"但是大量的信贷流动性是在金融体系中打转,在政府、银行、国有企业这三者之间进行简单的循环。"
  刘元春表示,目前货币政策要想真正浸润到微观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必须要纠正目前在货币政策上的一些"扭曲"。这个"扭曲"体现在利率,目前政策性利率是3%多,给国有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已经跌破了1.8%,而一些县级平台公司以及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实际上平均可能依然在6%-10%的区间,这个差距越大,表示整个货币政策的扭曲性越厉害。我们单纯地用总量性注入的时候,带来的是整个货币打转和利率政策的扭曲,因此我们会看到国有企业目前的利润已经很好,一季度同比已经正增长9%多了,但是民营企业基本上是负的,特别是中小企业负得很厉害。
  为什么会这样?刘元春解释说,因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各种环境不是改善了,而是更加糟糕了。货币政策怎么改变这样一个局面?传统的思维是财政挖坑、货币放水,但财政挖坑挖到了国有企业身上。因此,会看到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目前的复苏很迅猛、很好,但是民营企业没有动静。有解释说是因为民营企业的动力不足、信心不足,那不对。我参加过很多企业家的活动,可能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大资本家会有信心不足、有担忧,但是中小企业家依然是磨刀霍霍向猪牛、想转变亏损格局的,还有新生代的年轻人依然是对祖国满有情怀的。所以,所谓的民营企业信心不足的问题,是因为政策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没有分层处理、分层对应,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有的放矢的政策调整。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传统的财政和信贷之间的配合方式,减少不匹配的"扭曲"。
 
中小企业
 
三部门组织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决策部署,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22〕54号)要求,5月8日,工信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2023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
  该项活动的目标是聚焦解决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丰富拓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渠道,搭建交流、展示、对接、服务平台,汇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机构等各方资源,推动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入合作,达成一批融通合作项目,为融通创新提供赋能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打造一批具有独门绝技的配套专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
  通知表示,工信部相关行业司局将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大飞机、核能、新型显示等产业链对接活动,并将联合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与中小企业系列对接活动。
  与此同时,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国资委、工商联将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分层次分领域举办省内融通对接活动,邀请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广泛参与,推动健全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生态体系。
  据了解,此次活动于今年5月启动,持续至年底。活动将搭建交流、展示、对接、服务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入合作,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贸态势
 
中国呼吁世贸组织对美违规做法加强监督
 
    据报道,在5月2日于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委员会春季例会上,中国与会代表对美国歧视性补贴政策和措施提出批评,呼吁世贸组织对此类补贴措施进行有效监督。
  中方代表在发言中指出,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中存在贸易扭曲性、歧视性补贴措施,该法案借绿色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通过一系列政策设计,为巨额补贴披上绿色外衣,为本国企业攫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中方代表说,美国任意解释"自由贸易协定",严重破坏全球贸易规则,在关键矿产领域构筑"小院高墙",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美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催生电动汽车补贴"逐底竞争",迟滞发展中成员绿色转型进程,加速全球绿色经济治理的碎片化。
  中方代表指出,美国出台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的产业补贴总额最高可达1100多亿美元,美国通过补贴来干预市场资源配置,体现了其在产业补贴问题上"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的双重标准。
  中方代表表示,美国芯片补贴政策与出口管制措施密切配合,形成"组合拳",严重扰乱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体现了美国在贸易领域的"冷战思维"和"霸凌"行径,不仅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也伤及包括美国自身及其盟友在内的各方切身利益。
  中方代表呼吁世贸组织对美方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做法加强监督,世贸组织成员共同维护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价值链的稳定和韧性。
 
中国与厄瓜多尔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5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厄瓜多尔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厄瓜多尔自此成为中国第27个自贸伙伴,也是继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之后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4个自贸伙伴。
  商签中国-厄瓜多尔自贸协定是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谈判于2022年2月启动,经过1年的高效磋商,2023年2月宣布结束。2023年5月1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厄瓜多尔生产、外贸、投资和渔业部部长普拉多分别代表本国政府通过视频方式正式签署协定。
  根据协定中的货物贸易关税减让安排,中厄双方将分别对90%的税目相互取消关税。其中,约60%的税目在协定生效后立即取消关税。
  在具体产品方面,中方实施零关税的产品将全面覆盖厄方主要出口产品,协定生效后,厄瓜多尔产的香蕉、白虾、鱼、鱼油、鲜花和干花、可可和咖啡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关税将从目前的5%至20%逐步降至零。同时,厄方也将对中方主要出口产品实施零关税,协定生效后,中国产的塑料制品、化学纤维、钢铁制品、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家具装饰、汽车及零部件等大多数产品进入厄方市场时,关税将在目前5%至40%的基础上逐步削减取消。
  在贸易投资便利化合作方面,双方承诺将在世贸组织规则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海关合作,并对税则归类、风险管理、货物放行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双方还将加强投资信息交流,提高投资环境透明度,简化申请核准程序,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协定签署后,双方将分别履行各自国内法律审批程序,推动协定早日生效实施。
 
2022财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继续大幅下降
 
  据悉,日本财务省5月11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报告显示,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及日元贬值等原因影响,2022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日本经常项目顺差比上财年大降54%。
  报告显示,2022财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为9.23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34日元),与上财年相比减少10.93万亿日元,连续5个财年减少,且降幅较上财年继续扩大。
  货物贸易方面,2022财年进口额大幅增加35%至117.68万亿日元,出口额增加16.3%至99.62万亿日元,进出口相抵后货物贸易逆差扩大至18.06万亿日元。货物贸易巨额逆差是日本国际收支状况显著恶化的最主要原因。
  服务贸易方面,由于研发及咨询等领域逆差有所扩大,2022财年服务贸易收支逆差增加至5.28万亿日元。
  受益于日元贬值等原因,2022财年包括利息、红利等在内的日本海外投资收益大幅增加,达到35.56万亿日元。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双呈现巨额逆差情况下,海外投资收益保持增长是日本维持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
 
投资视点
 
习近平强调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5月10日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他强调,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天津等地大力支持下,河北省积极履行主体责任,雄安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认真履行属地责任,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新区建设和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和创新要素聚集的条件逐步完善,回迁安置工作有序推进。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
  习近平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深刻领悟党中央决策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和原则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历史耐心,处理好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城市建设速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府和市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自身发展、城市建设和周边乡村振兴等重大关系,确保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指出,要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着手谋划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疏解转移。要继续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对有关疏解人员的子女教育、医疗、住房、薪酬、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政策,要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要求,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单位和人员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项目和政策两手抓,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强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领域改革开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设新功能、形成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研究出台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广泛吸引、聚集国内外力量和资本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形成人心向往、要素汇聚、合力共建、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要广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习近平指出,要优化健全雄安新区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分阶段、分步骤、稳妥有序推动新区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要加强新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要完善新区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担当、勇创新、善作为。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解决好雄安新区干部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坚持就业优先,完善就业创业引导政策,加强对新区劳动力的再就业培训。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闯出一条新路来。
  习近平指出,雄安新区党工委及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进一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持续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廉洁雄安"保障"雄安质量"。
 
北京市民政局要求行业协会商会减免经营困难企业会费
 
  据悉,北京市民政局日前发布通知称,将进一步规范市级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切实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激发活力,主动减免经营困难会员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会费和其他收费项目,主动降低盈余较多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
  根据通知,北京市民政局要求北京各市级行业协会商会围绕会费标准制定和修改程序、表决方式、基本服务项目设置、票据使用、收支管理等会费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自查,严格依法依规设定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不断提升收费管理规范化水平,实现合法合理收费。并对当年(上一年度6月1日至当年5月31日)所有收费项目进行认真自查自纠,确保所有自查发现的违法违规收费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通知提出,在充分考虑自身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基础上,北京各市级行业协会商会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主动减免经营困难会员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会费和其他收费项目,主动降低盈余较多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各市级行业协会商会还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精准有效反映行业诉求,帮助会员企业争取各类收费减退、缓缴、补贴等帮扶政策措施,推动本行业、本领域内的金融机构、自然垄断企业和平台型企业等具有优势地位的会员单位主动向其他市场主体合理让利。同时,加强自身诚信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全面、多渠道公开收费相关信息。
  据了解,依托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北京市民政局将会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对部分行业协会商会开展现场联合检查。依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抽选部分行业协会商会进行专项审计。
北京市民政局还表示,将对纾困减负效果明显的正面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对违规收费等负面案例进行集中通报、曝光,对存在弄虚作假、瞒报漏报、整改不到位等情形的行业协会商会,实行分类处置,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始终保持对行业协会商会违法违规收费的高压态势。
 
北京发文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
 
  据悉,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日前制定印发《北京市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于5月11日起正式施行。制定该办法旨在加强北京市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规范区域性股权市场经营行为,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健康发展,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管理办法》分为七章,共三十三条。其中规定了运营机构设立、变更、终止具体事项、条件及程序,区域性股权市场证券发行条件、合格投资者标准、登记结算要求、中介服务及禁止行为,以及运营机构自律管理、争议处理机制、投资者资金存管制度、风险防控、信息报送要求等内容。
  根据《管理办法》,北京市区域性股权市场实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运营机构及其他市场参与者向投资者提供金融产品或者服务,应当了解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证券发行人、挂牌公司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应当如实、充分提示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信息、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的性质和风险,运营机构应当建立信息披露网络平台,供信息披露义务人按照规定披露信息,必要时签署风险提示书,依法保障投资者知情、自主选择等权益。
  在"市场自律"章节中,《管理办法》提出,运营机构应当对北京市区域性股权市场进行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采取有关处置措施,依据风险防控和处置预案,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管理办法》要求,运营机构应当自每个月结束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和北京证监局报送区域性股权市场有关信息。北京市区域性股权市场发生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市场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风险时,运营机构应当立即报告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和北京证监局。运营机构应明确风险处置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主动化解和有效控制风险。
  此外,北京市区域性股权市场发生重大待决诉讼或者仲裁、接受刑事调查、重大负面舆情以及群体性事件等风险事件时,运营机构应当立即启动风险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并在事件发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向北京市金融监管局报告。
 
重庆宣布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
 
  据悉,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近日会同重庆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联合印发《关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20个月,预计可为各类经营主体及其职工减负约50亿元,将进一步助力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就业稳定。
  上述文件明确,自2023年5月1日起,重庆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4年年底。在全市行政区域内,单位及个人的缴费比例均为0.5%。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以来,重庆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至1%,降费超200亿元。此次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将惠及各类经营主体及其职工。在办理方式上,企业和职工"免申即享",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系统中设置缴费费率,形成缴费计划,税务部门按计划完成征收。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重庆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具有相应支撑能力,通过收支分析、扩面征缴、降费核算、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等举措,有效维护基金安全,保障降费政策落实、失业人员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陕西出台知识产权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措施
 
  日前,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出台《知识产权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2023-2025年)》。
  该文件提出,省知识产权局将围绕提升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突出高质量导向,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和高知名度商标品牌,支持民营企业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打造"秦高赛"赛事品牌,以赛助创、以赛提质、以赛促转,促进高价值专利数量质量提升;强化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效能,推进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建立科学、规范、全面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民营企业产品竞争力,做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深化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促进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创新成果加快向省内中小企业转移转化,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获得专利技术的可及性、便利性;加强与公检法及海关等部门之间工作协作,发挥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为民营企业提供多渠道、便利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渠道。
  省知识产权局将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银行和企业之间以协商估值方式达成质押融资协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支持知识产权基金投资入股,积极稳妥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速知识产权价值变现;支持地理标志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改革试点,加快企业用标审核,缩短审核周期,支持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享地方品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红利,助力乡村振兴;依法严格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扩充入库备案的民营企业数量,持续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工作机制,启动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建设,强化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民营经济集聚区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化、低成本、公益性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辽宁明确延续实施社会保险费惠企减负政策
 
  据悉,辽宁省人社厅等3部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费惠企减负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实施期限,并进一步优化已享受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的经营主体补缴方式。
  通知明确,全省延续实施总费率为1%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5年4月底;2022年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符合条件的地区,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4年底;已享受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在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到期后,可在2023年底前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补缴缓缴的社会保险费,补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辽宁省人社厅表示,此次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执行期限,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稳定性,更加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稳定就业大局,预计2023年内将为全省参保经营主体减轻负担近30亿元。
 
湖南发布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措施
 
  据悉,湖南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日前印发《落实"稳增长"20条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若干政策措施》,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力争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增长7%以上。
  加大促消费活动和消费补贴力度。联动市州、金融机构和平台企业,聚焦"五子"(房子、车子、机子、孩子、脑子),开展"乐享消费 惠购三湘"主题系列促消费活动;鼓励各地联合金融机构、支付平台、商家企业发放购物和服务消费券,省级对各市州财政实际支出的30%给予补贴,最高可补贴1000万元。
  加大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引导。促进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销售,如组织市州开展"惠购湘车"新能源汽车促销活动,对限额以上二手车经销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扩大餐饮消费,布局预制菜产业链;优化成品油市场秩序,扩大文旅消费、农村消费和服务消费等。
  加快创建新消费场景和平台建设。创新消费新场景,建设一批示范步行街、智慧商圈、夜间消费集聚区;加强消费平台建设,支持长沙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其他市州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等。
  加大对商贸企业和品牌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商贸经营主体,2023年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000家,争取一批内贸流通企业上市;支持电商企业发展,对符合标准的线上批发零售企业最高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推动品牌消费,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争取年内设立首家市内免税店;打造会展经济品牌,打造"一市一展""一业一展"特色品牌;组织湖南名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开展湖南名品"中华行、线上行、海外行"行动;落实实体经济帮扶政策。
 
国际货币体系加快多元化探索
 
  人民日报5月9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研究员王朝阳的文章指出,近期,多个经济体推出政策强化本币在国际贸易和跨国结算中的使用,国际货币体系加快多元化探索。比如,印度和马来西亚在双边贸易中拟用印度卢比进行结算,中国和巴西将使用人民币或巴西雷亚尔进行结算,东盟国家也在讨论如何转向以当地货币进行结算。
  此前,不少国家或地区在跨境支付领域已尝试绕过美元主导的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比如德国、法国和英国主导推出的"贸易交换支持工具"(INSTEX)、俄罗斯建立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也日益明晰。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美元作为主导性国际货币的基础,但从一开始就面临着"特里芬难题",即美元信用与国际清偿能力的矛盾。上世纪70年代起,美元与黄金脱钩并挂钩石油,保障了其在国际贸易计价和支付结算中的主导地位,并延伸成为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的主导货币,但其内在矛盾并未解决。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美国债务规模近年来加速增长,美元信用根基不断遭到动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先后推出数轮量化宽松政策,新冠疫情发生后又实行"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这导致当前美国在防通胀、防衰退和防金融风险之间艰难平衡,各国对美元稳定性的担忧进一步加剧。加之美国将美元作为武器,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与文化霸权,制造"美元潮汐"攫取他国财富,通过金融制裁限制他国发展权,更强化了多国探索其他货币支付方式的决心。
  加快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探索,是世界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产业链变革背景下多国的主动选择。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1年至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1.15%上升到40.92%,发达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则由78.85%下降至59.0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力量,自主制定经济政策的要求更加迫切。相对于美元,本币结算的汇率风险更低,本币融资是更为稳定的融资来源,与国内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配合更加便利有效。
  受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迁等因素影响,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朝着多元化、数字化等方向变革,同时也呈现一定范围的区域化、本土化。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进出口交易商对币种需求存在差异,一些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相对优势位置的国家,其货币使用也有了更大空间。
  国际货币拥有价值尺度、支付媒介和储藏手段三大职能,作为支付媒介是国际货币的重要职能之一。美元成为国际主导货币,起源于二战后在西欧和日本分别推出"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通过贸易结算策略性地扩大美元的流通域。如今,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探索首先也从支付结算领域开始。
  历史经验表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当前,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元在外汇储备、外汇交易、国际支付等领域依然保持优势地位。为维护美元霸权和传统优势,美国或将采取多种手段,以强势美元策略缓滞"去美元化"甚至推动"再美元化"。但是正如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吉利安·泰特日前撰文所言,一个多极的货币世界,或许比想象中更快到来。
 
张锐: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如何演变?
 
证券时报5月9日刊发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的文章指出,印度与马来西亚同意以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巴西与中国增加开通本币结算渠道、东盟各成员国同意加强本地货币使用、沙特阿拉伯宣布在石油出口中接受美元以外的替代货币……今年以来全球“去美元”的蝴蝶效应快速发酵与扩围,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进一步挑战,同时也打开了人们关于美元霸权何时解体与崩溃的想象空间。
  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拥有80%的世界黄金储备,美国在“二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的核心骨架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从此,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全球“货币之王”,“金本位”让位于“美元本位”,全球美元体系正式确立。随后,针对欧洲地区长达四年、援助金额多达130余亿美元的“马歇尔计划”訇然扩开,由于援助方式是90%的赠与,只有10%采取贷款形式,等于美元在欧洲扎下根来,美元跨出本土走向全球由此迈出了关键一步。
  接下来美元在各国政府与市场力量的拥趸下大放光彩,当时的一美元含金量为0.88867克,可见其多么贵重。然而,伴随着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爆发,如同无底洞的军费开支倒逼着美国政府不得不大量印刷与发行美元,美元随即出现大幅贬值。为了止损,持有美元的国家纷纷开始抛出美元而买入黄金,由此驱动美元加速贬值,同时也引来美国黄金储备的大量流失,美国政府手中的黄金储量从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时的200多亿盎司快速缩水至2.5亿盎司。重压之下,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之后美联储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
  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以及美元与黄金脱钩并不意味着美元就心甘情愿地会放弃自己的王者身份,而接下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则为其重塑金身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情报部门已率先获悉叙利亚和埃及即将进攻以色列的计划,却故意没有告知以色列,一俟枪声打响,美国便不遗余力地对以色列进行援助,而凭借着美国提供的飞机,以色列竟轻松摧毁了苏联援助给中东国家的坦克和大炮,反败为胜,直至打穿苏伊士运河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彻底树立起了不败的形象。对此,中东国家也幡然领悟,其实以色列就是美国的“打手”,慑于美国的淫威,欧佩克成员国也开始不约而同地向美国低头。1973年,沙特第一个与美国签约,同意出口石油必须用美元结算,两年后,所有欧佩克部长们都答应使用美元,从此,脱离了黄金的美元与石油形成了新的组合。
  “石油美元”的交易机制安排让美国获得了除美元作为交易工具之外的更多利益。一方面,石油是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交易商品,并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需要进口石油,每完成一笔交易,美国银行便可从中获得一笔手续费,而各国为了购买石油,不得不准备大量的美元储备,这导致对美元的需求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用石油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及其相关金融品,由此形成美元的大量回流,美国政府再也不用担心美元会出现如同先前那样的贬值恐慌。
  实际上,除了石油美元和美债共同支撑起了美元脱离金本位制后仍可稳居世界通用货币的地位外,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得以保留下来的两大制度化成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也在为美元继续长袖善舞清障化瘀。在IMF后来构建出的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中,美元占有高达70%的绝对份额,同时美国也是世界银行的最大股东,对于这两个组织重大事项的投票表决均拥有一票否决权。当然,无论是IMF对外进行经济援助,还是世界银行发放的项目贷款,也都是以美元为基础计价单位。美元在这种特定制度安排中于是获得了更多国家的加持与拥戴。
  还需特别强调,尽管美元实现了与石油以及后来国际大宗商品的捆绑,但毕竟资源在他人手中,因此,为了监督流通过程美元的真实使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的第三个年头,美国倡导创建了链接全球数千家金融机构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虽然SWIFT的定位是一个中立的非营利性银行间组织,但因基本上采用美元作为结算工具,其他法定货币占比几乎忽略不计,因此SWIFT实际上完全被美国控制。
  美元在全球纵横捭阖的同时,也给许多国家造成了无以言状的痛苦。美元升值意味着非美货币的贬值,结果是推动相应国家物价上涨,同时美元贬值尽管意味着非美货币升值从而利于非美经济体的物价管理,但由于国际大宗商品用美元计价,后者贬值必然带动前者价格的上升,输入型通胀于是蔓延至全球。美联储掌控着铸币权,美国财政部用美元面向全球举债,各国央行不得不买进美债,紧接着美国政府通过美元贬值稀释偿债成本,相关国家无奈遭遇储备资产的阉割之痛;对于SWIFT,美国也经常拿它来充当美元的战车,比如禁止受到制裁的国家在SWIFT结算中使用美元,甚至将那些“不友好”的国家踢出SWIFT;另外,美国也可以通过IMF的美元信贷援助,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出十分苛刻的政策变革要求,以对这些国家形成经常性敲打与警示。
  于是,从创新贸易结算机制,到双边贸易使用非美货币工具;从抛售美元资产,到增持黄金通货;从启动货币互换,到开发数字货币产品,各种“去美元”的声音与行动从四面八方喷涌而出。按照BWC中文网长期独家跟踪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发现截至2022年底,至少60个国家已经开始了去美元化的进程。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经济体揭竿而起,美国大有众叛亲离之危。不过,如果认为遭遇群殴之下美元就会很快倒地而亡,这样的判断既不现实,也不合乎货币演进的历史逻辑。
  依前所述,历史上美国靠着大发战争横财从而让自身经济体能快速超过英国最终使美元碾压英镑实现晋级为王,以及后来美元依靠与黄金、石油的捆绑实现梅开二度与借尸还魂,这些昔日起家和发家的根基对于美元来说不仅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动摇与破坏,反而还有所加固。除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厚实的经济实力不论,时下美国已升级为全球主要的石油生产国与出口国,外汇储备中多达8000多吨的黄金配置更是无人能比,美元由此获得的其实就是“硬通货”支撑。
  如果说美元存续的基础仍处“根深”状态,那么其市场支配功能也能称得上是“叶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81种原材料价格序列,只有5种不是以美元计价;流通方面,根据SWIFT统计,目前国际支付中美元的市场份额为41.1%;跨境贸易融资中,美元的占比份额高达84.32%;另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美元占比88%,同时金融交易活动有47%国际债权以美元计价,且高达58%国际储备为美元资产,而在以上指标占比上,美元目前均居第一。
  进一步而言,作为美国经济的根基,美元在全球货币方阵中主导地位的任何实质性式微,不仅会令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经济模式不可存续,美国也会失去面向全球低成本融资的特权,甚至会遭遇国家破产的厄运,因此,面对“去美元”的威胁,美国不会束手待毙,而是会千方百计地维护美元的价值与影响力,包括运用SDR(特别提款权)的老大身份打压非美竞争性货币,借助技术领先优势创建美元数字货币体系,甚至不惜像50多年前搅起一场中东战争从而让美元绑上石油那样再发动一次利于巩固与扩张美元营盘的武装冲突,最终也不排除能搞出一个美元霸权的新版本。
  回过头去看,目前大张旗鼓擎起“去美元”旗帜的基本上是新兴市场国家,且不论单独与美元“脱钩”了会是怎样,这些国家与发达经济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贸易往来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后者几乎都与美国保持着十分紧密而微妙的关系,共同利益面前很多时候都会“用一个声音说话”,自然也不排除在反“去美元”目标上达成一致的可能,而只要发达经济体坚持在双边贸易与投资活动中使用美元,新兴市场国家“去美元”的活动半径就会受到抑制,美元丢失霸权位置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速显著低于预期
 
    据报道,美国商务部4月27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1.1%,显著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2.6%和市场预期的2%。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0.7%,显著低于前一季度的4%;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降幅从去年第四季度的25.1%缩小至4.2%;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增长3.7%,高于前一季度1%的增幅,为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商务部表示,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GDP增长放缓主要反映了私营部门库存投资下降和非住宅类固定投资放缓。消费者支出增长、出口回升和住宅类固定投资降幅变小部分抵消了以上不利因素的影响。
  一季度,私人库存投资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为负2.26个百分点,前一季度为1.47个百分点。净出口为当季经济增长贡献0.11个百分点,低于前一季度的0.42个百分点。个人消费支出贡献度为2.48个百分点,高于前一季度的0.7个百分点,商品和服务支出均有较大贡献。
美国商务部通常会根据不断更新的信息对季度经济数据进行三次估算。美国商务部将于5月25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GDP第二次预估数据。
 
美国4月CPI同比上升4.9%
 
  据悉,美国劳工部5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CPI同比上升4.9%,预估为5.0%,前值为5.0%。美国4月CPI环比上升0.4%,预估为0.4%,前值为0.1%。
历史数据显示,3月美国CPI同比上涨5%,涨幅较2月收窄1个百分点,为2021年5月以来最小同比涨幅。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5.6%。
 
美财长说美或最早6月1日出现债务违约
 
    据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5月1日警告说,如果国会不尽早采取行动提高债务上限,美国可能最早于6月1日出现债务违约。
  耶伦当天致信民主、共和两党的国会参众两院领导人,告知联邦政府举债额度比预期消耗更快,国会应尽早采取行动,维护美国"信用"和各方对美国的"信心"。
  耶伦表示,目前举债额度耗尽的确切日期尚不明确,但等到最后一刻才解决问题,可能会严重损害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提高民众短期借贷成本并对美国的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美联邦政府触及31.4万亿美元的法定举债上限,美国财政部今年1月宣布采取特别措施,避免联邦政府发生债务违约。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5月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在6月初耗尽资金的风险较之前更高。该机构主任菲利普·斯瓦格尔说,由于近期联邦税收收入低于预期且支出增加,"财政部的特别措施(额度)将比先前预测更快用尽"。
  耶伦发出警告后,美国总统拜登当天表示将于5月9日召集民主、共和两党国会领导人举行会晤,商讨解决方案。
  美国众议院4月下旬在共和党推动下通过一项提高债务上限的议案,但附加了削减部分开支的内容。控制参议院的民主党和拜登本人曾明确表示,不会为这一议案"开绿灯"。
  所谓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触及这条"红线"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围绕债务上限的党争不断加剧,引发全球对于美债违约可能引发金融动荡的担忧。
 
诺奖得主克鲁格曼认为美国正一步步逼近违约
 
  据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5月7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表示,美国可能正一步步接近违约,债务上限应该被废除。
  克鲁格曼是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曾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现任纽约市立大学经济系教授。2008年,他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对经济活动的贸易模式和区域的分析"。
  "联邦政府很快无法为其正常运作提供资金的可能性已经变得非常真实。"克鲁格曼警告称。
  但他表示,美国的财政状况并不像其他债务违约的国家那样糟糕,比如2009年的希腊。
  克鲁格曼表示,如果美国发生违约,那将是因为众议院的共和党人试图利用债务上限来勒索政策让步,而这些让步是不可能通过正常的立法程序获得的。
  目前,美国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方面难以达成一致的症结在于,共和党希望将提高债务上限与削减政府支出捆绑,将削减开支作为提高债务上限的条件,而拜登政府希望国会像过去一样无条件提高债务上限。
  克鲁格曼进一步阐述了自己之前提出的拜登政府为避免违约而可能采取的后备措施的优点。一种是铸造一枚面值为1万亿美元的硬币存入美联储,另一种是发行溢价债券,即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出售的债务证券。实际上,即使立法者未能提高债务上限,这两项措施都将允许政府借入更多资金。
  克鲁格曼指出,即使美国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出售溢价债券,它也不是第一个操纵债务的国家。他指出,在2015年之前,英国的部分债务是支付票息但永不到期的债券(永久债券),这意味着它们没有票面价值。
  克鲁格曼还认为,债务上限应该废除,因为其已经沦为极端分子的武器。
  "你可能会问,如果政府可以玩弄债务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执行债务上限。但答案当然是,我们不应该设定债务上限。政府应该就税收和支出做出决定,并考虑财政后果,而不是制造额外的瓶颈,让极端分子可以把它当作武器。"他写道。
  眼下,美国债务违约的最后期限日益逼近,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估计,美国政府最快将在6月1日耗尽现金。专家警告称,如果不能及时提高债务上限,可能引发一场金融危机。
 
欧元区4月通胀率为7.0%
 
    据悉,欧盟统计局5月2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7.0%,高于上月的6.9%。
  数据显示,4月欧元区通胀率有所上升,但核心通胀率略微下降。4月欧元区食品和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3.6%,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6.2%,服务价格上涨5.2%,能源价格上涨2.5%。当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5.6%,低于上月的5.7%。
  从国别来看,4月欧盟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通胀率分别为7.6%、6.9%、8.8%和3.8%。
  荷兰国际集团宏观研究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指出,欧元区各国通胀率差异很大,反映出各国政府能源价格上限、补贴以及从批发到零售能源价格传导的不同。4月份,按年率计算,各国通胀率从卢森堡的2.7%到拉脱维亚的15%不等。
 
欧元区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1%
 
    据报道,欧盟统计局4月28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一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1%,欧盟GDP环比增长0.3%。
  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一季度欧元区和欧盟GDP均同比增长1.3%。去年四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1.8%,欧盟GDP同比增长1.7%。
  从国别来看,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一季度GDP环比零增长,同期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GDP分别环比增长0.2%、0.5%和0.5%。爱尔兰和奥地利GDP环比萎缩。
  数据还显示,去年四季度欧元区GDP环比零增长,欧盟GDP环比萎缩0.1%。
  荷兰国际集团宏观研究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分析,欧洲暖冬、能源批发价格走低、政府财政刺激等因素是欧元区经济避免整体衰退、表现好于预期的原因。不过,布热斯基指出,欧元区经济目前仍处在停滞边缘,一季度GDP环比仅增长0.1%,且各成员国之间差异很大。
 
欧洲央行或将进入加息周期的最后阶段
 
  据悉,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内格尔(Joachim Nagel) 5月1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洲央行可能正接近其历史性加息周期的最后阶段。
  尽管欧洲借贷成本的上升趋势尚未结束,核心通胀仍需进一步得到控制,但这位欧央行管委会成员兼德国央行行长表示,他对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进程非常满意。
  内格尔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正在接近货币政策被认为是限制性的领域。""我相信货币政策正在发挥作用。"
  内格尔发表的最新言论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观点一致,他们认为欧洲央行将在6月和7月两次提高存款利率,使其达到3.75%的利率峰值。美联储已经打开了暂停加息周期的大门,不过美联储比欧洲央行更早开始收紧货币政策。
  欧央行管委会成员兼希腊央行行长Yannis Stournaras 在5月10日早些时候表示,欧洲央行的加息周期将在2023年结束,但没有预测具体的时间段。
  不过,欧洲央行较为鹰派的管委会成员哈萨克则警告表示,加息周期可能会持续到7月以后。投资者不应像大多数经济学家目前预测的那样,期望欧洲央行在7月份结束这轮前所未有的加息周期。"我认为目前还不太清楚最终路径,我们仍有相当多的事情要完成,为了抑制通胀,进一步加息是必要的。"这位立场较为鹰派的欧央行管委会成员兼拉脱维亚央行行长5月8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哈萨克的言论是自欧洲央行5月4日放慢加息步伐以来最为鹰派的央行官员言论,同时该官员承诺不会效仿美联储为暂停加息打开敞口的做法。在由26名成员组成的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中,大多数成员都重申了央行行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略微鹰派立场,即欧洲央行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
 
  5月11日,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4.25%提升至4.5%。这是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12次加息。
  去年4月以来,英国通胀不断加剧。英国今年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1%,通胀率仍远远高于英国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
 
乌克兰国家银行行长称冲突长期化将加剧经济困境
 
    据报道,乌克兰国家银行行长安德烈·佩什内4月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乌冲突的高强度和长期化将进一步加剧该国经济困境和风险。
  佩什内说,目前基本预期是到2024年初之前,乌克兰安全形势将处于高风险水平,全面冲突将继续,这一预期将给乌经济活动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导致通胀率和汇率预期进一步恶化。此外,俄乌冲突还给乌经济带来其他风险,包括国家预算支出大幅增加、粮食出口复杂化和能源基础设施遭进一步破坏。
  佩什内表示,今年乌克兰预计将从国际合作伙伴获得超过420亿美元的金融援助,这将有助于乌国家银行进一步维持乌克兰格里夫纳汇率稳定并逐步放宽外汇限制。
  另据乌克兰国家银行此前报告,2022年乌克兰共获得321亿美元的金融援助。
  此外,乌国家银行指出,截至2023年1月1日,乌克兰外汇储备为285亿美元,同比下降7.9%,乌外汇规模可满足未来3.6个月进口资金需求。
  乌克兰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经最终核实,2022年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不变价格计算为38657.8亿格里夫纳(约合1047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29.1%,这是乌克兰30多年来遭遇的最严重经济下滑。
 
澳政府公布新财年预算案
 
  据报道,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5月9日公布下一财年(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政府预算案,强调通货膨胀仍然是当前"主要经济挑战",预计澳经济增长将放缓。
  查默斯当晚在公布预算案的讲话中说,面对高通胀带来的压力,澳民众生活成本问题是这次预算案的主要内容。为此,澳政府将出台生活成本纾困计划,重点在电费、医疗费等方面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些帮助。同时,财政支出要适度,避免增加通胀压力。
  查默斯说,当前,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更高的利率和金融部门的压力,全球经济正在放缓。本财年(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澳经济预计增长3.25%,下一财年预计增长1.5%。
  预算案预测,得益于澳能矿资源出口和低失业率等积极因素,澳政府本财年或将出现15年来首次财政盈余。此外,公共债务水平预计在2025-26财年将过峰值。
  查默斯表示,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澳政府将在可再生能源、职业技能培训、新兴技术等领域加大投入,推动能源转型,为经济增长打下基础。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至3.85%
 
    据悉,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5月2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85%,同时上调外汇结算余额利率25个基点至3.75%。这是澳央行今年年内的第3次加息,也是自2022年5月以来第11次加息。
4月份,澳央行曾暂停加息步伐,舆论也一度认为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已经见顶。但央行行长菲利普·洛在5月月度货币政策声明中表示,4月暂停加息是为了有更多时间评估经济状况和前景,尽管最新通胀数据有所缓和,但预计通胀仍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回落到2%至3%的目标区间。另外,洛表示,为遏制通胀,央行有可能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具体要视经济运行和通胀水平变化而定。
 
日本央行维持货币宽松
 
  4月28日,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这是新任行长植田和男"掌舵"后的首份货币政策声明。如市场所预期的,日本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0.1%、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附近,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范围维持在正负0.5%。
  日本央行取消对基准利率的前瞻性指引,但总体政策立场的指引没有改变。日本央行称,由于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市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日本央行将继续放松货币政策,同时灵活地应对经济活动、价格以及金融状况的发展,以实现将价格稳定在2%的目标。
  日本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量化质化宽松(QQE)和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旨在达到维持价格目标稳定。日本央行还称,将对货币政策展开全面评估,计划的时间架构约为一年到一年半。
 
韩国4月CPI同比上涨3.7%
 
  据报道,韩国统计厅5月2日发布的《4月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显示,韩国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为110.80,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7%。
  韩国的CPI在去年5月突破了5%达到5.4%,6月和7月突破6%,此后到今年1月一直维持在5%左右的水平。
 
香港金管局将基本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5.5%
 
  据悉,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香港金管局") 5月4日宣布,将基本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5.5%,即时生效。
  基本利率是用作计算经贴现窗进行回购交易时适用的贴现率的基础利率。目前基本利率的确定方式为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下限加50基点,或隔夜及1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5天移动平均数的平均值,以较高者为准。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5月3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5%至5.2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22年3月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第10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00个基点。
  据报道,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5月4日就美联储5月3日的加息决议发表评论称,美国此次加息不会对中国香港的货币及金融稳定构成影响。
  余伟文解释称,随着美国加息,港元与美元的息差扩阔,引发市场套息交易,驱使资金逐渐从港元流向美元,令港元汇率偏弱,再加上近几个月,香港本地市场对港元需求偏弱,港汇数次触发弱方兑换保证。金管局按机制买入港元卖出美元,银行体系总结余相应下降。随着资金流出港元体系,利率自动调节机制会发挥作用,驱使港元拆息逐步上升趋近美元拆息,有助抵消套息交易的诱因,最终令港元稳定于7.75至7.85的区间内。
  "这一调整过程在联系汇率制度的设计和预期之内"。余伟文强调,正如美国2015年至2018年的加息周期里,市场对有关运作有充足的理解和经验,并且继续对联系汇率制度充满信心。市场一直如常运作畅顺,中国香港银行体系存款总额也整体保持平稳。
  余伟文表示,过去一年持续加息对美国经济及通胀的影响有待观察,而美国利率往后的走势将取决于经济数据及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此外,近期个别美国地区银行陷入财务困境所引致的信贷收紧,会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及货币政策,仍有待评估。
 
从越南外资现状看全球制造业流动
 
证券时报5月11日刊发深圳东方华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周家兵撰写的文章指出,这几年,因为中国一些制造业企业转移到东南亚,所以国人特别关注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制造业发展情况。实际情况如何,笔者的几位商界朋友近期实地探访越南的河内和胡志明市,在有较多中资企业的工业园区,了解到一些非常接地气的情况。
  一是众多中资(包括港澳台)企业在越南的运营情况平稳有序。上下班时间,进出园区的工人,相比以往,并没有明显增多,也没有显著减少。不过,据在园区附近做生意的商贩反映,比前几年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景象要少一些人。与当地“中干”(中国籍驻越南企业的管理干部)交流得知,企业的订单量并没有中国国内一些自媒体传的那么多,也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少。总之,相对平稳,近来,个别月份的订单减少,也符合生产制造企业订单的波动幅度。当地员工,只要自己不主动离职,就能平静地工作、生活。这显然不符合国内有些人炒作越南替代中国制造业的繁荣想象。深入交流得知,越南企业的订单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其次是日韩,但今年的外来需求减少,订单不太饱和。目前,生产系统员工暂时没有太多加班,偶尔赶货就能满足准时交付。关于订单转移对中国制造构成威胁的说法,他认为言过其实。
  二是越南制造业开始向印度转移。这个现象引起越南普通民众的担忧,比在中国国内制造业转移东南亚引发的焦虑显得更加突出。中国制造业转移东南亚的话题,这些年大家习以为常了,越南是否真的希望能够承接住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转移,不得而知。但是,在越南谈起外资企业(包括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的企业)转移到越南还没多少年,就开始慢慢减少在越南的投资,越南民众的反应似乎比中国人更加敏感,且明显带有焦虑。他们一边觉得自己的生活物质条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起码没有像中国人那样过上富裕的生活,就面对失去的危机。尤其是作为人才或管理干部培养的越干(越南籍干部),忧虑且不甘心。在接触的越干中,曾经有一位是被公差派到中国总公司来学习参访过的,他表露出深深的惋惜,觉得是印度在抢他们的饭碗。不过,他也能清醒地认识到,这几年越南的地皮、房价、物价都在上涨,员工工资也水涨船高。他对照过中国员工工资,发现这几年越南员工工资涨幅超过中国一些省份,他觉得这不是好事。在他看来,这些外资(包括中企在内的企业)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的主要原因是房价、工资和政策优化调整所致,而越南似乎在以极快的速度步中国后尘,这对于还没有扎下根来、赚到钱的越南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么好的一块蛋糕,来得快,可不能让它走得也快啊。数据上也表明,近期越南经济增长乏力。他希望外资能够进一步在越南加大投资,让越南像中国那样发展起来,发达而富有。当然,他强调这是他的个人想法。让他和身边越干们切身感受到的是,越南还没很好地被外资拥抱,就要同外资说拜拜。
  向印度和印尼转移,是资本正常的自然流动。这是我们接触到的投资越南的商务人士的说法。资本以获得利润为目的,且非常务实。越南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有目共睹,也能够从官方公布的数据中看出来。越南的增长数据在商人看来,有些是不利的。增长的部分有些是挤压了投资人的利润空间,也就导致他们被迫在全球范围寻找盈利空间,比如:印度和印尼。目前,是在越南投资的很多中资企业的首选之地。前不久,新闻报道印度人口超过中国的消息,这对于资本而言是利好,更多的投资或许就会朝着那个地方流动。降低成本对于企业经营而言,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所以,不少商业人士这几年一直在东南亚和印度、印尼转悠,寻求好的政策时机。招商引资的协议一旦达成,接下来就是实打实的投资了。在中国境内,有些人会说印度和印尼对华人不够友好,这个问题其实可大可小。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均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外资和内资企业的竞争被区别对待,外国人和本国人之间的矛盾,多少都会存在。对华友善的国度也有排华的个案,反华的国家也有不少利好华商的政策。
  实地探访,分别同越干、中干和投资人进行交流,说窥一斑而知全貌或许夸大其词,样本虽有限,但也有参考价值。越南的制造业没有特别的繁荣昌盛,也没有萧条落寞,算是平稳运行,夸张的“威胁论”基本上都是国内一些自媒体的炒作和博取流量所致。9000多万人口的越南,如何能承接来自中国转移的制造业,是个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至于当前计划或已经开始转移印度、印尼的企业,能否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资本预期的收益,有待持续观察和探究。
 
投资分析点评
 
  ▲天宸股份拟116亿建光储一体化项目
 
  5月4日晚,市值仅82亿元的房企天宸股份(600620)公告称,公司与江苏省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于近日签署了《投资框架协议》,双方就在合作方行政区划内投资建设光储一体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达成合作协议,项目将新建20GW的高效太阳能电池及20GW的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系统集成制造项目,其中第一期拟投建5GW的高效太阳能电池+6GW的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系统集成制造项目。
  根据框架协议,上述光储一体化项目计划总投资11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80亿元,可分期投资,具体投资安排以后续正式协议约定为准。
  公告显示,该项目由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方为天宸股份方代建厂房(含装修)及配套设施。自项目正式协议生效之日起14个月内完成厂房建设、车间装修及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天宸股份在厂房竣工后6个月内完成设备进场安装、调试、试产。
  同时,天宸股份将在项目所在地注册成立项目公司及项目公司子公司,其中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5亿元。未经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同意,天宸股份不得注销项目公司或将项目公司注册地址变更至繁昌区以外区域。
  另外,天宸股份还表示,该项目投资尚需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据悉,天宸股份的主要经营业务有天宸健康城1A项目建设与销售、天宸康复医院建设、出租车客运、物业租赁等。如此大金额投资,与这家房企的营收体量显得并不匹配,该公司去年营收规模仅为2.44亿元,归母净利润仅3593万元,而且过去多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均为负。也正是基于公司体量问题,天宸股份此次公告也提示,公司已完成了前期初步的可行性论证,但仍存在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从而给项目建设和运营带来的风险。
  据了解,在国家大力推进双碳目标实现、鼓励发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大背景下,"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开发已成新能源基地开发的主流。除了天宸股份,自去年以来,包括中国能建、粤水电、粤电力A、深圳能源等上市公司,先后布局光储一体化项目。
 
▲宝钢股份与沙特阿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签约共建全流程厚板工厂
 
  据悉,中国宝武旗下重要上市钢企宝钢股份5月1日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以下简称"沙特阿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以下简称"PIF")正式签约,共同在沙特阿拉伯建设全球首家绿色低碳全流程厚板工厂。这将是宝钢股份在海外的首个全流程生产基地。项目的实施尚需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备案、登记。
    根据协议,三方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宝钢股份持股50%,沙特阿美和PIF分别持股25%。合资公司成立后,将建成年设计产能250万吨直接还原铁、150万吨厚板的全流程钢铁制造基地,定位于生产高端厚板产品,主要服务于中东、北非地区的油气、造船、海工以及储罐和压力容器制造等多个战略性工业领域。该基地预计将于2026年底投入运营。
    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商和炼化企业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原油供应商和宝钢股份的战略客户;PIF是沙特主权基金,也是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投资基金。此次合作将汇集宝钢股份先进的钢铁制造能力、沙特阿美良好的能源和工业服务生态系统,以及PIF的专业投资经验。
    此次三方共同打造的生产基地将充分利用沙特当地丰富的天然气、绿电等资源,采用"竖炉+电炉"组合的工艺路径。项目将配备一座基于天然气的直接还原铁炉和一座电弧炉,旨在将炼钢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传统高炉相比减少60%以上。未来,还将实现与氢气的兼容,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减少90%。这是宝武、宝钢股份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标志性项目,也将成为"双碳"背景下更多国际化钢铁合作项目的示范。
 
  ▲巴菲特再度减持比亚迪H股
 
  据报道,巴菲特再度减持比亚迪H股。5月8日晚间,港交所披露,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在5月2日出售了196.1万股比亚迪H股,平均减持价格为每股235.64港元,套现约4.62亿港元,持股比例下降至9.87%。截至5月2日,伯克希尔·哈撒韦仍持有约1.08亿股比亚迪H股。
  这是港交所第11次披露巴菲特旗下公司减持比亚迪H股,伯克希尔·哈撒韦持股比例也从2022年8月24日(首次减持时间)的19.92%下滑至如今的9.87%。
  据了解,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始H股于2008年。当年9月,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港股股票,交易总金额约为18亿港元。
  在持有了14年后,巴菲特的持股从2022年开始发生变化。据港交所数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去年8月24日首次减持了比亚迪133万股,减持价格为277.1港元,套现超3.69亿港元。减持后伯克希尔·哈萨韦持有的股份数量降至2.19亿股,占已发行的有投票权的股份比例降至19.92%。
  此后,巴菲特开始了套现之旅。至今年4月11日,港交所披露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在3月31日减持248.05万股比亚迪H股,减持均价217.67港元/股,总价值约5.4亿港元。截至3月31日,伯克希尔·哈撒韦仍持有约1.2亿股比亚迪H股。这也是港交所第10次披露巴菲特减持比亚迪H股。
  虽然已套现逾半数持股,但巴菲特和他的老搭档芒格对比亚迪的评价仍颇高。5月6日,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上,芒格表示,如果到中国比亚迪工厂,会看到机器人到处都是,而且使用率非常之高,所以机器人的使用将会在全球越来越多。
  至于未来将如何处置剩余的比亚迪持股,巴菲特4月初曾在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回应称,伯克希尔并不急于减持比亚迪,"我们会找到这些资金更好的配置用途。"
 
  ▲璞泰来拟在瑞典投建基地
 
  据悉,中国上市公司、负极龙头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璞泰来",603659)5月4日晚间公告,为积极抢占欧洲等海外市场锂电产业链构建的市场机遇,与下游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配套合作机制,并充分获取瑞典在电力、清洁能源、交通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璞泰来(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在瑞典投资设立紫宸科技(瑞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典紫宸"),并开展瑞典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研发基地的建设工作,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157亿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约105亿元),其中计划以自有资金出资约30%,计划项目贷款融资规模约70%,前期与境内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已做了初步融资安排。
  璞泰来表示,本次投资建设负极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海外产能布局,能够有效满足下游客户供应链管理及订单需求,有利于公司在深度绑定下游客户的同时获取长期稳定的海外业务发展机遇。
 
  ▲华友钴业拟在韩国合作设电池厂
 
  据悉,华友钴业( 603799.SH )5月3日公告,公司与POSCO FUTURE M(原名"POSCO CHEMICAL CO., LTD")、庆尚北道及浦项市地方政府签订了《投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约定,公司与POSCO FUTURE M 拟在韩国浦项蓝谷国家产业园区内投资设立电池材料硫酸镍精炼及前驱体生产工厂。
  近年来,华友钴业积极整合海外资源,不断拓宽上下游产业链。2022年4月,华友钴业与淡水河谷印尼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合作Pomalaa湿法项目;同年7月,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双方与福特汽车签署合作备忘录,引入福特汽车共同规划建设Pomalaa湿法项目,并分别于2022年11月和2023年3月签署正式合作协议。
  2023年4月19日晚,华友钴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当日与韩国LG化学、新万金开发厅、全罗北道及群山市、韩国农渔村公社在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签订《投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约定,公司与LG化学拟在韩国新万金国家产业园区内投资设立电池材料(金属硫酸盐、前驱体)生产工厂。
华友钴业是一家拥有从钴镍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制造一体化的全球龙头企业,产销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公司目前完成了总部在桐乡、资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空间布局,形成了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业务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OpenAI完成103亿美元融资
 
    据报道,因推出首个语言大模型ChatGPT而爆红的美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OpenAI近日再获利好--公司于4月28日完成103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到270亿~290亿美元。
    参与OpenAI本轮融资的风投公司包括老虎全球管理、红杉资本、加州Andreessen Horowitz、纽约Thrive和K2 Global。
    知情人士称,Founders Fund也参与其中;风投的总体投资金额略超3亿美元,本轮投资与早先微软入股属于同一轮。今年稍早,微软对OpenAI的投资规模据称大约100亿美元。
    本轮最新融资过后,外部投资者目前共持有OpenAI超过30%的股份。据PitchBook的数据,知名风投家彼得·蒂尔(Peter Thiel)似乎已经是OpenAI的投资者,但这是其本人的风投基金Founders Fund对OpenAI的首次投资。从PitchBook的数据来看,红杉资本、A16Z和老虎全球管理似乎是OpenAI早期的投资者,但它们此前已经出售了股份,最新的这轮103亿美元的融资,将这些投资者又"拉了回来"。
  据了解,去年科技行业经历的巨大的市场波动,包括老虎全球和红杉资本在内的许多知名风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因此也在随后大大放慢了投资的节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些风投再次大手笔投资OpenAI,似乎说明人工智能确实是个被极为看好的行业。
  据称,OpenAI的估值以及投资者的兴趣关键在于,除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外,围绕这项技术还有一个快速发展的生态系统。例如,除了ChatGPT外,OpenAI还拥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生成工具Dall-E和语言识别模型Whisper AI等等,前者于去年7月进行了重大更新。
  其实从零开始,到现在的估值接近300亿美元,OpenAI的成长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当然也少不了背后强大的资金推动:加上最新的这轮103亿美元的融资,OpenAI至今已经进行了7轮融资,涉及数十家知名风投和企业,融资总金额约213亿美元。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会畅通讯控制权拟变更
 
  据悉,会畅通讯(300578)5月7日晚公告,控股股东会畅企管和实际控制人黄元元于5月5日与江苏新霖飞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霖飞")共同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会畅企管和黄元元拟将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5409万股股份(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27%)转让予新霖飞,本次交易的股份转让价格为19.47元/股,股份转让总价款共计10.53亿元,其中会畅企管和黄元元收取的股份转让款分别为6.1亿元、4.43亿元。
  截至公告披露日,会畅企管持有会畅通讯3130.81万股股份,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15.63%;黄元元直接持有会畅通讯3050.7万股股份,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15.23%。
  本次交易完成后,新霖飞将成为会畅通讯的控股股东,何其金持有新霖飞80%的股权,何飞(系何其金的儿子)持有新霖飞10%的股权,何花(系何其金的女儿)持有新霖飞10%的股权,何其金、何飞及何花等家族成员将成为会畅通讯的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交易须满足以下3项全部交割条件:黄元元的自愿性承诺豁免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本次交易取得国家反垄断局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的批准;本次交易取得深交所出具的合规确认文件。
  会畅通讯是国内知名的面向数字经济的国产云视频品牌,从成立至今始终聚焦于音视频通信服务领域。
  据悉,何其金还是江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法定代表人。
 
▲惠博普拟收购长沙排水公司
 
  据悉,惠博普(002554)5月8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水业集团、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长沙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其中股份支付比例和现金支付比例分别为85%、15%;标的资产交易价格尚未最终确定。同时,公司将募集配套资金。
  长沙排水公司成立于2000年,自设立以来主要从事污水处理业务,主营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运营管理及维护。根据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授予的特许经营权,排水公司拥有长善垸、花桥、新开铺等六个污水处理厂投资、建设、拥有、运营、维护和移交的排他性权利。
  从长沙排水公司的股权结构看,水业集团、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60%和40%股权,排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长沙市国资委。
  回溯过往,为避免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保证上市公司及其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2019年8月及2023年2月,水业集团对资本市场出具了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函,承诺将促使与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污水处理运营业务相关企业达到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条件,在2023年12月31日前启动法定程序以市场公允价格将相关企业注入上市公司,进一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本次交易是水业集团积极履行资本市场承诺的体现。
  另外,惠博普本次交易拟收购的长沙排水公司拥有多个污水处理厂,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本次交易前,惠博普的主营业务包括油气工程及运营服务(EPCC)、环境工程及服务、油气资源开发及利用三大板块。本次交易后,惠博普主营业务将变更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服务与水务环境共同发展的双主业模式。
 
  ▲银保监会同意比亚迪受让易安财险100%股权
 
  5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东的批复》,批复同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受让易安财险10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00%。
  变更之后,深圳市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光汇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藏晟新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富邦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恒屹鑫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达能工贸有限公司、深圳锦久辰商贸有限公司将不再持有易安财险股份。
  易安财险自2020年7月17日就被银保监会实施接管,原定接管期限为一年;2021年7月17日,银保监会宣布,依法延长包括易安财险在内的六家机构接管期限至2022年7月16日。接管期限到期前,也即去年6月,银保监会就原则同意易安财险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华能水电拟收购四川能源100%股权
 
  据报道,旗下拥有华能水电(600025)、华能国际(600011)、内蒙华电(600863)等多家上市公司的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能集团"),逐步将旗下水电资产并入华能水电,解决同业竞争问题。5月10日晚间,华能水电公告,拟收购华能集团持有的华能四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四川能源")51%股权、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能国际")持有的四川能源49%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四川能源将成为华能水电直接持有100%股权的全资子公司。
  华能国际也同时公告了上述事项,称拟向华能水电转让四川能源49%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华能国际不再持有四川能源股权。
  华能水电称,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预计对公司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华能水电主营业务为水力和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与管理,盈利主要来自发电销售收入。目前华能水电是国内领先的大型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电力开发企业,统一负责澜沧江干流水能和新能源资源开发。
  据悉,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华能系资产整合正在加速。而此番资产注入,也是华能集团对水电板块的进一步整合。早在2017年,华能集团就曾出具《关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进一步避免与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同业竞争有关事项的承诺》,华能集团将华能水电定位为"华能集团水电业务最终整合的唯一平台"。
  华能水电还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四川能源将成为公司直接持有100%股权的全资子公司,华能集团向公司注入该等非上市水电资产系切实履行其作为公司控股股东作出的避免同业竞争相关承诺。
 
▲星网锐捷子公司德明通讯拟冲刺创业板
 
  据报道,继分拆锐捷网络(301165)登陆创业板后,星网锐捷(002396)再谋分拆上市。5月5日晚间,星网锐捷公告称,公司拟分拆下属控股子公司德明通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明通讯")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星网锐捷表示,拟分拆所属子公司德明通讯至创业板上市,有利于星网锐捷及德明通讯各自聚焦主业,对促进双方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星网锐捷作为国企混改的先行先试主体,同时作为创业创新平台,实现下属专业化子公司的独立上市,与分拆上市制度高度契合。
  星网锐捷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包括软件、硬件以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各项业务均由不同的子公司独立经营和发展。
  本次分拆的主体德明通讯的主营业务是车载物联网及移动通讯终端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关解决方案,与星网锐捷及其他子公司之间保持较高的业务独立性。
  德明通讯2003年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2015年,星网锐捷收购德明通讯65%股权,成为德明通讯控股公司。
  通过本次分拆,德明通讯将成为星网锐捷下属车载物联网业务和移动通讯终端业务的上市平台。
  据了解,星网锐捷作为国企混改的先行先试主体,同时作为创业创新平台,已于2022年11月成功分拆锐捷网络登陆创业板。锐捷网络是行业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网络设备、网络安全产品及云桌面解决方案的研发销售。
 
  ▲海南拟组建省级农商行
 
  近日,新三板公司琼中农信发布公告称,根据银保监会关于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关意见的复函,海南省农信社深化改革工作已启动,相关议案已经该行第五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公告称,琼中农信作为海南农信系统其中一员,与海南省联社及18家农合机构拟采取新设合并的方式组建海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下称"海南农商银行")。
  同时,海南农商银行成立后,将注销前述20家机构的法人资格,20家机构的全部资产、业务、债权债务、人员等均由海南农商银行承接。
  琼中农信表示,海南省农信社深化改革工作即海南农商银行组建仍需有关部门审核通过,改革有关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
  据报道,除琼中农信外,5月以来,海南省联社下辖其他农商行和市县联社均已陆续公告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同意组建海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关议案。
  海南省联社于2007年挂牌成立,隶属海南省政府管理,受省政府委托,承担对全省农信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目前,全辖8家农商银行,11家市县联社。
  2022年以来,49万亿元农信体系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大幕,在"一省一策"政策推动下,各省联社改革渐次破冰。其中,浙江省联社改革方案年初率先获批,并在2022年4月将省联社整体改制为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成为此轮深化农信社改革的第一单。随后,河南、甘肃、山西等地明确将组建农商联合银行,辽宁、四川等地将申请组建省级农商行。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已上报深化农信改革的方案,并由银保监会指导修改、完善。尽管改革方案"百花齐放",但目标清晰一致--要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成立合资公司
 
  近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滴滴自动驾驶公司签订深化合作协议,共同发布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
  根据AIDI计划,广汽埃安和滴滴自动驾驶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量产共享出行L4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该量产车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
 
  ▲雷丁汽车申请破产
 
  新造车公司又现暴雷。5月5日,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雷丁汽车")申请破产重整。破产申请和被申请人均为雷丁汽车,经办法院为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民法院。
  自2022年10月以来,雷丁汽车陷入百余起民事案件,其中93起为被告,案由包括买卖合同纠纷、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纠纷、招标投标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原告涉及供应商、经销商、金融机构等。仅2023年,雷丁汽车累计22次被列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为7343.2万元。
  雷丁汽车由比德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李国欣为雷丁汽车的发起人,于2020年12月卸任比德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法人、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位。
  雷丁汽车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是国内一家高端自主研发电动汽车品牌,于2008年进入汽车制造行业,最初主要经营俗称"老头乐"的低速电动车。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雷丁汽车销量分别达15万、21万和28.7万辆,连续三年蝉联低速电动车销量冠军,市场占有率超30%,2018年营收达120亿元。2018年11月,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明确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自此,低速电动车开始退出市场,雷丁汽车则纵身跃入新能源汽车市场。
  2018年4月,雷丁汽车通过收购陕西秦星汽车有限公司获得新能源商用车和特种车生产资质,随即大手笔投资200亿元,在咸阳建立雷丁秦星生产基地。
  2019年1月,雷丁汽车耗资14.5亿元拿下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野马汽车"),一举获得新能源汽车、传统油乘用车、客车的生产资质。野马汽车分别由雷丁汽车集团和比德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其中雷丁汽车为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9.54%。
  通过上述前后两次收购,雷丁汽车造车生产资质得以解决。
  自2022年起,雷丁汽车频繁被曝出负面消息。其中,5月,雷丁汽车内部中高层开始申请主动降薪,中层干部降薪比例在50%,副部长和部长级降薪比例为60%,以度过危机。9月,雷丁汽车疑似停产的消息被曝出,上下游都在针对雷丁汽车发起"追债"。10月,雷丁汽车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多个法院列为被执行人。12月,雷丁汽车宣布完成A轮融资,金额为32亿元,但拖欠经销商货款以及涉及相关法律诉讼也愈演愈烈。
 
  ▲华泰汽车金融进入破产程序
 
  据悉,银保监会5月6日发布了《关于华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破产的批复》。文件显示,银保监会原则同意华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华泰汽车金融)进入破产程序。
  华泰汽车金融是一家专营汽车金融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于2015年2月正式对外开展业务。创建时股东方为华泰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华泰汽车,曾持股90%)和渤海银行(持股10%),注册地为天津自贸区内的空港经济区。
  2021年6月份,华泰汽车退出华泰汽车金融股东之列。变更后的股权结构显示,华泰汽车已经不再持有华泰汽车金融任何股份,其所曾经持有的90%股份,已分别转给九州证券(持股40%)、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0%)、太平洋证券(持股20%)。
  华泰汽车于2008年成立后大举扩张至地产、金融业。2017年之后,苦于资金周转的华泰汽车,被曝出债务危机、经营不善等消息。此外,华泰汽车还屡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高管数次被限制消费。截至2019年3月末,华泰汽车有息债务达到294.23亿元,其中大部分为短期债务,同期受限资产高达162.62亿元。
  与此同时,华泰汽车金融也债务累累。华泰汽车金融同业拆借亿联银行与三湘银行资金总额超1亿元未偿还,并且曾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此外,华泰汽车金融与包头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商行等多家银行都有借款纠纷。
  据悉,在原大股东遭遇债务危机的情况下,华泰汽车金融股权屡屡被拍卖,在2020年11月16日和12月12日,以及2021年3月9日、4月23日结束的4场拍卖中,华泰汽车集团所持有的该公司股权均以流拍告终。
 
  ▲李凡荣卸任中化国际董事长
 
  5月8日,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500.SH,下称"中化国际")发布公告,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李凡荣的辞呈,因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董事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相关职务。
  中化国际同日公告,同意选举张学工为公司董事长,同意选举其为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席、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
  中化国际成立于1998年,于2000年3月挂牌上市,前身是主营中国中化集团橡胶、塑料、化工品和储运业务的中化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4年正式更名为"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5月8日,随着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完成,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中化")正式揭牌成立,中化国际成为中国中化的控股子公司。
  新任掌门人张学工出生于1970年。截至目前,张学工在"中化系"工作了近30年:1995年,张学工加入中化,曾任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科长、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物流事业总部总经理。此后,张学工还履任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战略执行部总监、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战略执行部总监等职务。2022年11月,张学工当选中化国际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并出任中化国际总经理。
  李凡荣出生于1963年10月,即将满60周岁,大学毕业后便进入石油行业,已工作约37年。其中32年时间效力于中海油。
 
▲阅文集团换帅
 
  5月9日,阅文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核心管理层调整,程武辞任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战略及投资委员会主席,以及港交所上市规则下阅文集团的授权代表,原因是程武个人生活规划调整。阅文集团总裁侯晓楠将担任新的首席执行官。
  由此,程武辞去了在阅文集团所有的管理职务,只担任顾问,也不再担任腾讯集团任何管理职务。
  据了解,2023年2月,程武担任董事长的腾讯动漫发生工商信息变更,企业法人由程武变为侯晓楠。另据猫眼娱乐( 01896.HK )年报,程武已于2022年11月16日辞去猫眼娱乐非执行董事。阅文集团和腾讯方面确认,程武当前已不在腾讯动漫和腾讯影业任职。
  阅文集团成立于2015年3月,是一家以数字阅读为基础,IP培育与开发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旗下囊括QQ阅读、起点中文网、新丽传媒等业界品牌。
此次接替程武的侯晓楠,在腾讯已经20年,历任移动QQ、QQ空间、腾讯开放平台、腾讯应用宝、青腾和腾讯内容开放平台等多项业务的管理岗位,是腾讯开放战略的核心人物。
 
  ▲京东集团CFO许冉升任CEO
 
  据报道,京东集团5月11日宣布,京东集团CFO许冉升任CEO,负责集团各业务的日常运营和协同发展,向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刘强东汇报。京东集团原CEO徐雷因个人原因提出退休申请,已获集团董事会批准。京东物流集团CFO单甦升任京东集团CFO。
  徐雷退休后,将作为京东集团顾问委员会首任理事长,继续参与京东集团战略、组织、业务方面重要管理和项目工作。
  京东方面表示,未来,刘强东将把主要精力放在长期战略设计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乡村振兴事业等方面,许冉将带领经营层深化集团战略、贯彻执行以成本、效率、产品、价格、服务为核心的京东经营理念,坚持体验第一客户为先的原则和价值观,为客户、行业、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许冉2018年7月加入京东集团,历任京东零售集团财务负责人、京东集团CFO等职务。
 
▲摩根大通已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绝大部分资产
 
  5月1日,摩根大通宣布,已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收购了第一共和银行的绝大部分资产,并承担了其存款和某些其他负债。
  "政府邀请我们和其他人挺身而出,摩根大通的有能力出价,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存款保险基金成本的方式执行交易。"摩根大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表示,此次收购对摩根大通的整体收益不大,它对股东有利,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其财富战略,并且是对摩根大通现有特许经营权的补充。
  据了解,这项交易的关键要素包括: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绝大部分资产,包括约1730亿美元的贷款和约300亿美元的证券;约920亿美元的存款,包括300亿美元的大额银行存款,这些存款将在交易结束后偿还或在合并中消除;FDIC将提供损失分担协议,涵盖收购的单户住宅抵押贷款和商业贷款,以及500亿美元的五年期固定利率定期融资;摩根大通不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公司债务或优先股。
  摩根大通表示,预计交易完成后将实现约26 亿美元的一次性税后收益,但未来18个月可能发生估计20亿美元的税后重组成本。摩根大通预计,将保持资本充足,CET1比率与其 2024年第一季度13.5%的目标一致,并保持健康的流动性缓冲。
    据报道, FDIC5月1日公告称,第一共和银行当日被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关闭,该部指定FDIC作为接管人。FDIC称,为了保护储户,其正在与摩根大通银行 (JPMorgan Chase Bank) 签订购买和承接协议,以承接第一共和银行的所有存款和几乎所有资产。
    今年3月份,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均已被FDIC接管。由此,美国第一共和银行成为年内第三家被FDIC接管的银行。
 
  ▲Allkem将收购美国锂生产商Livent Corp
 
  据报道,澳大利亚锂矿商Allkem5月10日宣布,已签署协议收购美国化学制造公司Livent(LTHM.US),该交易将创建一个106亿美元的实体。
  交易完成后,Allkem将拥有新公司56%的股份,其余股份归Livent所有。Allkem公司的股东每持有一股Allkem公司的股票,将获得新的公共控股公司的股份,而Livent公司的股东每持有一股Livent公司的股票,将获得新公司的2.41股。
  由于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材料--锂的需求强劲增长,Allkem的股价今年迄今为止已经上涨了15%。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这种金属的需求将激增5倍以上。
 
  ▲Adobe收购Figma交易遭英国反垄断调查
 
  5月3日,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宣布将调查美国设计软件巨头Adobe(NASDAQ:ADBE)以200亿美元收购在线设计协作公司Figma的计划。Figma总部位于旧金山。
  CMA称,将通过调查确定此交易是否会削弱国内相关市场的竞争。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是首个对该交易展开正式调查的监管机构,但预计美国和欧盟相关机构也将采取类似行动。
  这项交易由Adobe在2022年9月15日发起,预计将于2023年完成。此外,欧盟监管机构曾在2月表示,他们计划"评估"这笔交易。
  调查启动当天,Adobe表示,预计在"目前严格的监管环境"下,"收购交易将面临漫长的审查过程",该公司正与布鲁塞尔、美国和英国的监管机构进行讨论。
  Adobe表示,公司期待"继续与美国司法部、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和欧盟委员会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商谈在他们进行审查的同时该交易将带来的对业务、市场和经济的积极影响"。
  Adob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hantanu Naraye在宣布这笔收购交易时表示,双方的合并将是"变革性的"。近20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是2021年Figma最近一轮私募融资中估值的两倍,是其2019年估值的10倍。该报价对该公司的估值是其年经常性收入的50倍。
  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尚未正式对该交易展开调查,但据了解,监管机构担心该交易将减少市场上的一个竞争对手,导致竞争对手进入门槛提高,创新减少。
  同时,知情人士表示,在美国政府考虑是否启动正式反垄断程序之际,Adobe和Figma已向美国司法部提交了信息。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表示,将在6月30日前决定是否对该交易展开深入调查。
 
  ▲德国政府同意中远海运港口收购汉堡港码头24.9%股权
 
  据报道,历尽周折,航运央企中远海运集团入股汉堡港一事终于落定。5月10日,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HHLA)宣布,德国政府决定批准中远海运港口( 01199.HK )收购HHLA旗下德国汉堡港Container Terminal Tollerort码头(CTT码头)24.9%的少数股权。该公司表示,"HHLA与中远海运港口将及时完成此次交易。"
  HHLA称,中远海运集团是HHLA的长期客户,德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将确保CTT码头扩大成为中远海运集团处理亚欧之间货物运输的首选靠泊码头。中国目前是德国和汉堡港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汉堡港处理的货物中有约30%是来自或将运往中国。
  2021年9月,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控的控股子公司中远海运港口表示,计划以6500万欧元收购德国汉堡码头的35%股权。德国联邦政府内部曾对此存在争议。2022年10月,德国内阁会议批准中远海运收购该集装箱码头的24.9%股权。
 
  ▲大众汽车宣布重组软件子公司
 
  据报道,大众汽车软件子公司CARIAD自成立以来持续亏损。2021年亏损13.3亿欧元,2022年亏损扩大至20.7亿欧元,2023年一季度亏损额为4.3亿欧元。5月8日,大众汽车宣布重组CARIAD,公司董事会仅保留人力董事,包括CEO在内其他三名董事会成员全部更换。
CARIAD前身是大众汽车软件部门,在大众汽车前任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主导下成立,2021年初独立为子公司。
 
  ▲高通宣布将收购以色列车联网芯片公司Autotalks
 
  据报道,高通希望通过收购提升车联网芯片的技术能力。5月8日,移动芯片巨头高通(NASDAQ:QCOM)发布声明称,其子公司高通技术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已与以色列车联网芯片设计公司Autotalks达成最终收购协议,交易将在满足特定条件后完成,该声明也得到Autotalks在社交媒体上转发。高通未有在声明中透露该收购的具体细节。
  在声明中,高通称Autotalks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车联网通信技术,此次收购完成后,Autotalks的车联网通信方案将被纳入到高通的智能汽车平台中,Autotalks将帮助高通加速车联网技术的落地,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车联网芯片设计公司Autotalks成立于2008年,其投资者包括了台湾芯片公司新唐科技、鸿海子公司鸿腾精密,三星电子旗下的基金等。
 
  ▲欧盟法院裁定欧委会批准汉莎航空重组的决定无效
 
  5月10日,总部位于卢森堡的欧盟普通法院裁定,欧盟委员会此前批准的有关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救助方案是无效的。
  该救助方案高达60亿欧元,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实施的,曾遭到欧洲航空业界的广泛质疑。不过,到2021年年底,汉莎航空已经提前偿还了所有援助。
  欧盟普通法院认为,欧盟委员会在审查中"存在几处错误",导致汉莎航空的竞争对手可能因此遭受损失。据悉,针对欧盟普通法院的判决可上诉至欧洲法院。
 
▲沙特国家银行拟将所持瑞信9.88%股权转换成瑞银0.5%股权
 
    5月1日,沙特国家银行(Saudi National Bank,下称"SNB")公布了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在瑞信、瑞银合并后,SNB拟将持有的9.88%的瑞信股权转换为瑞银约0.5%的股权。
  SNB表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其在瑞信的投资账面价值为13亿里亚尔(约3.466亿美元)。该行去年投资55亿里亚尔购买了瑞信的股份,成为瑞信的最大股东。截至2022年12月31日,SNB在瑞信的投资价值下降约20%,随后这一投资在2023年一季度缩水近70%。
  不过,该行表示,上述变动"对损益表没有影响",因为该行"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做出了一项不可撤销的选择,通过其他综合收益来反映瑞信投资的公允价值的后续变动"。
  SNB总部位于利雅得,由该国的主权财富基金持有37%的股份。
 
  ▲三菱商事拟斥3000亿日元回购股票
 
  据悉,日本贸易公司三菱商事(Mitsubishi Corporation.)5月9日发布声明称,计划在5月10日至今年年底期间以3,000亿日元(大约22亿美元)的价值回购至多6%的公司股票。
  三菱商事加入其他与大宗商品相关的日本公司的行列,这些公司在公布利润飙升后纷纷奖励股东。三菱和其他有着大宗商品业务的日本公司正利用去年能源价格飙升带来的巨额利润实施股票回购计划。住友商事表示将购买公司自身的股票后,其股价5月9日在日本股市大涨,日本东京燃气公司(Tokyo Gas Co.)和三井物产公司(Mitsui & Co.)自2月份以来也宣布了类似的计划。
  这些贸易巨头在日本被统称为"sogo shosha",他们拥有庞大的业务网络,包括在海外大宗商品项目中持有的股份。他们受益于能源价格飙升和日元走软,以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再次公开支持他们后的投资者"信任票"。
  有着"股神"之称的巴菲特曾毫不吝惜地表达对包括三菱商事在内的日本五大商社的喜爱,在采访中他曾表示已将在日本五大商社的持股增至7.4%,并称这是他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在美国以外的最大投资,且会继续与它们合作。
  据了解,早在202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就宣布买入日本伊藤忠、丸红、三菱、三井物产和住友商事五大商社各超5%的股份,引发市场重点关注。
  2022年秋,伯克希尔-哈撒韦又宣布将5家商社的持股比例分别提高至6%左右。在巴菲特接受上述采访前,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丸红6.8%的股份,三菱、三井住友和住友商社的股份均为6.6%,伊藤忠的股份则为6.2%。巴菲特曾表示,对日本企业的投资是长期的,持股比例不排除会上升到9.9%。
 
  ▲印度一航空公司申请破产
 
  5月2日,印度廉价航空公司捷行航空向法院提交文件、申请破产,并宣布部分航班停飞。
  捷行航空将停飞约半数航班的原因归咎于"有缺陷的"发动机,这些发动机是由美国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普惠公司生产的。
  而据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飞行员说,该航空公司没有向员工传达任何有关其未来动向的信息,但公司延迟支付飞行员工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捷行航空在其网站上表示,由于"运营原因",已取消了原定于5月3日至5日的航班。
  捷行航空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买。捷行航空主要经营印度西部和南部的国内航线。此举意味着自2019年捷特航空申请破产以来,印度又一家主要航空公司申请破产。
  印度的廉价航空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靛蓝航空,在现有机群规模和载客量方面在印度国内市场上占据优势。2022年,又一家廉价航空公司阿卡萨航空开始运营,进一步加剧印度国内廉价航空市场的竞争。
 
▲韩国公布500强企业榜
 
  据报道,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5月10日以销售额为标准框定了韩国500强企业榜单。榜单显示,500强企业去年销售总额为4060243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3.7%。营业利润为2360088亿韩元,同比减少15.9%。
  按行业看,石油化工企业有49家,数量最多。汽车与零部件、零售行业各44家,排名第二。其后依次为建设、建材(37家),IT电气电子(35家),食品饮料(31家),保险(29家)。
  按企业看,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分别以3022314亿韩元、1425275亿韩元的销售额稳居前二,起亚凭借865590亿韩元的销售额由第五跃居第三。
 
管理视点
 
资本变贵了,企业怎么办?
 
哈佛商业评论5月12日刊发贝恩公司组织和战略业务的负责人迈克尔·曼金斯(Michael Mankins)的文章指出,在过去1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资本一直很廉价。自2009年以来,一些大型企业的税后借贷成本一直低于通货膨胀率,令他们的实际债务没有成本。在这段时间的多数时候,股票市场稳步向上,与历史低点股票成本相一致。我们估计,在2022年初,标普500指数企业中平均每家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eighted-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ACC)徘徊在6%以下。
  这一切在2022年3月发生了变化,当时世界各大央行开始提高利率,以遏制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美联储将其基准联邦基金利率从0.25%提高到4.75%,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从1.75%攀升至今天的近4%。随着无风险资产利率的上升,大多数大型企业的债务成本也增加了——从2022年初大多数Baa级企业债务平均不到2.3%的水平上升到今天的近5.75%。最后,根据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的阿斯沃斯·达摩达兰(Aswath Damondaran)开展的研究,多数大型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在此期间也在上升——从不到7%上升至大约10%。全部成本包括进来的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在短短12个月内增加了50%,甚至更多——从一年前的不到6%升至如今的近9%。
  面对昂贵的资本,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他们分配资源以及沟通战略的方式。在资本越来越贵的美好新世界里,这就需要:
  1.重新评估增长投资
  我们都知道增长会以明显的方式破坏价值,比如追求不盈利的商业模式,或者推销毛利为负的产品。不过,盈利性增长也会破坏价值。当投资于增长计划的资本产生了会计利润,但却没有产生超过企业资本成本的资本回报时,这种情况就会出现。在今天的世界里,领导者对增长投资应该有远比从前更高的鉴别力——对可能产生有吸引力回报的投资加倍投入,并把低回报的增长投资放在次要位置。
  详细地说,随着资本成本的上升,相对于利润率提高的价值而言,增长的价值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当资本成本很低时,加速增长的战略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那些与提高利润率相关的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如此多的企业在过去十年中追求增长战略,并得到投资者大张旗鼓的支持——Adobe、Alphabet、戴尔科技,甚至约翰迪尔(John Deere)。
  可是,当资本成本接近9%左右时(标普500指数目前的平均水平),增长的价值就会减少,而提高盈利能力的战略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许多企业已经达到了这个临界点。这就是主要由增长型股票组成的科技股重头板块纳斯达克去年大幅下跌的原因——从2022年初14000多点的高点跌至2023年初10500点的低点——Meta等公司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市值暴跌。
  一家因专注于增长而闻名的公司已经开始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描述其战略和业绩,而不是以更高的资本成本。高开高走的科技公司奈飞(Netflix)最近宣布,它不再把该公司重点关注的 “净增订阅户数”作为关键业绩指标。事实上,尽管2022年增加了1000多万新用户,但奈飞开始大大强调将收入、营收和营运利润率作为公司的主要业绩指标。向投资者传达的信息很明确:在评估奈飞的价值时,你必须考虑流媒体客户的盈利能力,而不仅仅是他们的数量。其他成长型企业可能会效仿奈飞,以这种方式来传递信息。
  2.对生产力投资
  根据人工智能支持的市场情报平台Intellizence汇编的数据,由于预计经济会放缓,超过3150家公司在2022年宣布了裁员。亚马逊、微软、Salesforce、迪士尼和飞利浦首当其冲。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裁员是为了提高效率,让每家公司能够以更少的投入做同样的事情。根据我们的经验,裁员行动可以提高利润率(至少是暂时的),但它们通常会令以后重启增长更具挑战性——尤其是当满足新需求需要大量重新雇用员工的时候。不过,最优秀的企业会在经济放缓期间找到提高生产力的办法,而不仅仅是削减成本。
  提高生产力需要领导者确定阻碍其员工完成工作的因素。在某些情况下,问题在于组织上的复杂性——即,复杂的流程、组织架构和工作方式综合于一体。如果这种潜在的复杂性得不到消除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处理,那么任何利润率的提高都将是昙花一现。正如一位客户高管最近在监督其公司多年来第三次大裁员后所表示的那样:“我们在此之前早该明白这一点的。如果你把员工裁掉,但不把工作裁掉——或者不改变完成工作的方式——那么员工始终会回来的。”仅凭效率措施很少能带来盈利能力的持久提高。
  提高生产力通常需要投资——用资本或技术替代劳动力。一些新技术提供了大幅提高生产力的潜力,无需太多的投资。比如,人工智能应用可以使许多日常任务自动化。广告文案可以用机器生成,而不用大批的营销专业人员;呼叫中心可以由优化的语言模型接听电话,这些模型经过训练,可以用会话的方式对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各方做出应答。其他技术——最引人注目的是工厂自动化——可能需要大量投资。但如果实施得当,技术投资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让公司在短期内提高利润率,而不会牺牲中长期的增长。
  3.动态审视资本开支计划
  大多数企业都是按年度进行资本规划的。可是,变化的步伐令转变成为必要。首席财务官(CFO)需要正式的机制,以便全年持续跟踪假设、风险和机会方面的变化。根据上半年发生的情况,年中部署资本的计划可能需要推迟、修订或完全取消。
  动态资本预算要求企业考虑指向标、触发点和相关指标。指向标指的是最能影响公司资本部署决策的关键市场因素和竞争因素。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决定大力投资纯电动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BEVs),背后一个关键的假设是BEV在市场上的渗透率。这个数字是由几个具体的指向标驱动的——比如,电池的成本、政府指令的变化、可供使用的充电站、竞争对手的定价行为,等等。
  这些指向标中的每一个都有重要的触发点,应该会影响到内置于资本计划中的假设。比如,如果今年主要都市区新增的充电站数量不如预期,那么通用汽车资本计划中的假设就极有可能需要改变。通过持续监测指向标——相对于触发点——企业可以确定他们是否(以及何时)需要修改其资本计划,以保持领先对手的优势。
  廉价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面对日益上升的资本成本,领导者应该重新思考他们分配资源和规划资本的方法。这些过程必须变得更加严谨、更具动态性。曾经“显而易见”的增长投资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提高利润率的行动必须考虑到生产力,而不仅仅是效率。资本——及其成本——必须得到衡量和仔细管理。否则,企业有可能对错误的机会过度投资,而对正确的机会投资不足,从而损害未来的盈利能力、增长和价值创造。
 
信息化建设
 
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管理新规7月起施行
 
  近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安全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就《公告》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2023年7月1日起,统一网络安全专用产品认证检测制度,停止执行相关强制认证要求,对统一网络安全产品安全要求、减轻网络安全企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负责人指出,五部门联合发布《公告》,统一网络安全专用产品认证检测制度,停止颁发《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停止执行政府采购领域信息安全产品强制认证要求,是落实《网络安全法》关于推动安全认证和安全检测结果互认规定的重要举措,对统一网络安全产品安全要求、提升产品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减轻网络安全企业负担、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发展强大网络安全产业、增强国家网络安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第一批)》,包括数据备份一体机、防火墙、WEB应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反垃圾邮件产品、网络综合审计系统等11类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并通过性能指标界定了范围。列入这个目录且在性能指标要求范围内的网络安全专用产品,需要按照《公告》要求进行安全认证或安全检测。
  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网信办正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认监委等部门,根据技术发展情况和监管要求,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动态调整《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
 
中央网信办要求重点治理十类网络乱象
 
  据报道,中央网信办秘书局4月24日发布《关于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按照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3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治理以下十类网络乱象:
  1.假冒仿冒他人企业名称、注册商标、品牌等开设网站、注册账号、上架APP和小程序等。
  2.采用"贴标签""带节奏""放大镜"等方式恶意散布所谓"民营企业卖国论""民营企业离场论""国进民退"等论调,渲染丑化、煽动抵触国有经济、民营企业。
  3.泄露企业商业秘密,虚构企业家私生活话题,炒作企业家个人隐私,泄露企业家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和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4.假借企业、企业家名义从事违法违规活动,违规使用企业家姓名肖像等。
  5.采用"标题党"歪曲新闻原意、断章取义企业家过往言论和片面解读企业财务报表等方式,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6.提供涉企业、企业家虚假不实信息的联想词、相关搜索和热门推荐。
  7.打着"网络兼职""招聘写手""市场营销""负面舆论公关""有偿删帖"等名义招募网络黑公关、从事黑灰产。
  8.恶意集纳企业负面信息、谋取非法利益,以及发布企业和企业家负面报道、评论后,以删帖、消除影响为名索要财物、要求投放广告和开展商业合作等。
  9.蹭炒涉企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以及跨平台多账号密集发帖恶意攻击企业、企业家。
  10.利用自身信息发布便利,以及技术、流量、影响力优势,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抹黑攻击竞争对手。
  《通知》要求建立专门工作队伍,完善工作流程,积极受理处置涉本地企业、企业家的不法信息。对需要跨地区处置的举报线索和侵权类信息,上报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对需要依法处置的属地账号、应用程序等,上报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
专项行动强调,网信办要指导网站平台高效办理网信部门转交转办的问题线索。要加大督查力度,跟踪评估属地网站平台办理时效和质量。对工作落实不力的网站平台,严格进行问责。同时,要曝光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的典型违法违规案例,对情节严重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形成有力震慑。
 
北京发文加快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高地
 
  据悉,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技术突破,深化行业应用,加快优质企业培育集聚,优化完善产业生态,加快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以下简称信创)产业高地,5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快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
  《措施》包括十个方面内容,分别是:一、升级技术创新生态;二、推进开源开放模式;三、打造行业标杆示范;四、加强行业标准创制;五、深化行业推广应用;六、加力研发中心引进;七、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八、开拓资金支持渠道;九、支持信创企业上市;十、建设信创人才梯队。
  其中,在升级技术创新生态方面,《措施》提出,支持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应用生态,促进技术迭代,相关重点项目纳入北京市"筑基"工程;加快云计算、区块链领域发展路径规划,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推动相关技术研发攻关,支持构建基于信创云、信创链的完整技术生态;支持企业开展"信创应用+人工智能"融合创新,推进信创产品智能升级。
  在支持信创企业上市方面,《措施》提出,提高信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北交所等交易市场上市挂牌效率,加速形成信创板块;对在北交所等交易市场上市的信创企业给予市区两级补贴,区级财政资金补贴不低于市级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募贷联动"试点,对信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在加力研发中心引进方面,《措施》提出,支持国际知名机构及企业、国内软件百强企业在京落地软件研发中心,探索以研发投入强度等作为评价指标的落地机制;支持研发中心参与北京市"筑基"工程,面向信创产业生态建设重点任务开展攻关。
 
河北实施7项主要任务发展能源电子产业
 
  5月6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河北省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光伏、锂离子电池等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业基础高级化取得明显成效。形成石家庄、邢台、唐山、保定等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形成3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
  《方案》明确发展重点为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关键能源电子器件,并提出以下7项主要任务:
  加强科技创新。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布局新建一批高水平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对现有创新平台的投入,引导其围绕制约产业链发展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开展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稳定增加研发投入,实施能源电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揭榜挂帅",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布局一批前沿引领技术,提升能源电子行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在雄安新区布局创新资源,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支持新区建设能源电子领域国家级重点创新平台。推动张家口、承德等新能源丰富地区重点建设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探索氢储能及发电综合应用示范,打造张承综合储能示范区。加快基础元器件及专用设备发展,推动关键软件、工业机器人研发,打造石家庄能源电子配套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电池产品,打造唐沧邯新型储能电池产业集群。推动硅片、铝箔等材料、智能组件等发展,打造邢保光伏产业集群。
  培育壮大优势企业。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集中资源支持行业优势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大、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鼓励联合能源电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骨干企业壮大企业规模,成为行业旗舰。培育壮大重点企业,推动企业挂牌上市。鼓励能源电子企业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培育一批能源电子领域"领跑者",打造一批细分领域"小巨人"和市场单项冠军,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格局。
  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坚持大项目带动,加快推进单晶硅棒、硅片、太阳能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实施清单管理,实施领导包联"全覆盖",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对于在河北省新注册的能源电子产业重大项目,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在规划、用地、环评、用电用能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鼓励各地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确定扶持政策。
  拓展行业领域应用。推动传统领域融合应用,组织开展能源电子示范区、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支持特色光储融合项目和平台建设,推进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模式先行先试,提升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和消纳利用水平。探索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融合应用路径。加大新兴领域推广应用,提升能源电子产品在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水平。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推广"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消纳水平。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争取引进一批行业企业和重大项目。高质量办好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搭建高水平合作交流平台。组织省内能源电子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投融资机构等开展精准对接活动,提升企业本地化配套水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强化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培育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监测分析数据平台,探索建立分析评价专业平台,支持建立能源电子领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推动形成创新成果转化与新能源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升能源电子产业本质安全和生产安全。
 
山东省将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库
 
  据悉,根据《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规划(2022-2025年)》《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要求,为深入实施"工赋山东"专项行动,进一步健全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平台"省级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国家级'双跨'平台"梯次培优体系,更好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印发《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作方案》,以打造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为牵引,山东将建立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库,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省级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国家级'双跨'平台"梯次培优体系。到2025年,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平台300家以上、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40家以上、国家级"双跨"平台5个左右,初步建成多层次、系统性平台体系。
  据介绍,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库设置国家级平台、省级重点平台和省级储备平台三个梯度。省级储备平台可向上申报省级重点平台,省级重点平台中特色型和专业型平台可向上申报综合型平台,对成熟度达到三级的省级重点平台,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双跨"平台或特色专业型平台。
  现有4个国家级"双跨"平台、2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和155个省级重点平台全部纳入平台培优库,对平台培育和应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对发展成效不明显、培育进展停滞的平台予以提醒,对不再满足省级平台遴选标准的予以清退。省级重点平台的认定有效期为三年,到期后需进行复核。
  为实现"以评测促发展、以培优提能级",山东将编制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字典,围绕标志性产业链发展、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作构建指标体系,形成重点要素清单,重点监测获得的工业App数量、连接设备数量、服务企业数量、解决方案数量等核心要素,作为推荐申报国家级平台的参考采信依据。国家级平台、省级重点平台每年定期开展平台评价,对平台的基础能力、服务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成熟度评估,评价结果作为激励奖励、平台分级等评定依据。
  主营业务收入、工业设备连接数、用户及开发者数、服务中小企业数等指标综合排名靠前的省级及以上重点平台,省级财政将按政策标准给予资金奖补。
 
广西推进七大领域智慧交通场景建设
 
    据悉,广西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日前印发了《广西智慧交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提出深入推进公路、航道、港口、物流、枢纽、铁路、机场等七大领域的智慧交通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打造一批智慧交通重点领域试点项目,促进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根据《方案》,广西将稳步推进智慧公路建设,深入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应用,加快推进车路协同系统及相关管理平台推广应用。持续开展智慧航道建设,完善航道测量设施和监测感知网络,推动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应用。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加快智能水平运输设备的推广应用,研发建设港口智慧化生产作业管理系统、设备远程操控系统。积极推动智慧物流建设,加快区内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场站)智能化建设,推进多式联运及第三方物流平台信息采集交换,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全过程的智能调度、高效运转、精准匹配。
  《方案》明确,要有效开展智慧枢纽建设,推动重点客运枢纽智能化升级改造,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运行协调平台,推动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运营。鼓励开展智慧铁路创建,加强北斗技术应用,推动地铁无人驾驶全系统试运行。支持推动智慧机场建设,加快机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据共享、协同高效、智能运行的智慧机场。
 
广东推出16条措施支持广州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据了解,广州市是广东省目前唯一获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的城市。5月4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支持广州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的行动方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16项务实措施,指导广州在推动网络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推动广州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一是促进网络经济产业提质增量。支持广州出台系列促进网络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举办直播电商节,打造"直播+助农"新模式,出台实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支持政策。举办跨境电商交易会,探索"空铁联运"跨境电商出口模式。支持广州打造质量强市标杆,深入推进质量变革,提升"广货"质量水平。
  二是构建网络市场规范监管体系。支持广州加强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建立违法线索线上发现、流转、调查处理等非接触式监管机制。建立广州市网络交易数据共享机制和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规范网络执法办案流程,探索开展网络在线取证固证工作。
  三是优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广州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制度改革,提高网络经营企业市场准入便利化。指导企业建立完善适应数字经济形态特征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电商知识产权保护与品牌培育。支持广州加快建设"互联网+放心消费"创建平台,实现放心消费创建数据信息共享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全覆盖。
  四是探索网络新经济领域创新实践。支持广州探索建立平台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机制和互联网企业白名单管理制度,探索新经济领域企业"包容期"管理。与大型平台平台企业建立政企信息共享协同共治合作,构建平台经济领域多元共治模式。
下一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把支持广州开展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相关部署的具体举措,指导广州锚定"形成更具特色的全市网络经济产业规模、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体系,探索更加先进的网络经济新业态服务治理模式"三大目标,全面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打造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广州样板",当好全面推进示范区创建的排头兵。
 
七国集团称将负责任地使用AI
 
  据报道,国际社会正在加快讨论如何负责任地使用并治理人工智能(AI)。4月30日,在日本召开的七国集团(G7)数字与技术部长会议上,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技术部长们共同声明,需要促进"负责任"地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
  七国集团由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与欧盟组成,乌克兰、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代表参加了这次技术会议。
  此次G7技术会议结束后,技术部长们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称,G7计划在未来召开关于生成性人工智能的讨论,其中可能包括治理、如何保障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促进透明度、处理虚假信息,以及如何负责任地利用这些技术等议题。"鉴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在各国各行业日益突出,我们认识到有必要在短期内评估这些技术的机遇和挑战,并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继续促进安全和信任。"声明写道。
 
美国白宫公布人工智能监管举措
 
  据报道,随着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引发越来越多监管呼声,美国白宫当地时间5月4日宣布了其首个遏制人工智能风险的举措。白宫官员表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计划拨款1.4亿美元,建立专门用于人工智能的新研究中心。政府还承诺发布政府机构的指导方针草案,以确保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能保障"美国人民的权利和安全"。
  谷歌、微软、OpenAI等人工智能公司已同意在8月的网络安全会议上对其产品进行审查。
  据报道,ChatGPT发布后,全球范围内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在最近几个月激增,批评者对这项技术提出了担忧,包括可能存在的偏见、侵犯隐私、导致错误信息或诈骗蔓延。
  白宫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监管人工智能的压力。美国总统拜登最近表示,人工智能是否危险"有待观察"。他任命的一些高级官员承诺,如果以有害方式使用该技术,他们将进行干预。去年,白宫发布了"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今年1月,美国商务部还发布了降低人工智能开发风险的框架。
  包括多数党领袖、纽约州参议员查克·舒默在内的国会议员已着手起草或提议立法来规范人工智能。但在美国,控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步骤有可能首先来自华盛顿的执法机构。
4月,美国一组政府机构承诺"监督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并促进负责任的创新",同时惩罚使用该技术的违法行为。5月3日,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莉娜·汗撰文称,美国正处于人工智能的"关键决策点",她将这项技术的最新发展比作谷歌和Facebook等科技巨头的诞生,并警告说,如果没有适当的监管,这项技术可能会巩固最大科技公司的权力,并为诈骗者提供强大的工具。
 
韩国发布半导体十年发展蓝图
 
  据报道,随着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传统半导体强国也开始焦虑了起来,争取在这场全球性竞争中拿到头等舱船票。5月9日,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以下简称科学部)发布了半导体十年发展蓝图,划未来10年保持存储和代工行业在半导体领域的"超级差距",以及系统半导体领域的"新差距",表示将从新器件、设计、工艺三个方向发力,将进一步支持韩国企业在该领域维持全球领先地位。
  具体来说,在新器件领域,韩国政府计划重点培养铁电器件、磁性器件和忆阻器三大未来器件技术,开发下一代存储器件;在设计领域,其设定的目标是首先支持AI、6G、电源等下一代半导体设计技术,并在2025年后通过韩国政府对汽车半导体的大力支持实现未来出行。在工艺领域,决定发展原子层沉积、异质集成、三维(3D)封装等技术,增强晶圆代工竞争力。
  此前的4月,韩国政府已经宣布将向芯片行业投资5635亿韩元(4.25亿美元),以支持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5月9日发布的十年蓝图,是对4月宣布的芯片战略的细化。
  此外,韩国政府也表示,该路线图也是近期与美国、日本就芯片、显示器等领域的达成的合作协议的"后续措施"。
  韩国科学部部长李宗昊表示:"政府将根据路线图,对未来的半导体技术政策和商业方向进行战略性的研究。"
  他还表示,自去年5月以来,相关的产业、政府部门和研究实体已经参与了建立国家发展蓝图的讨论。李宗昊称,政府会在芯片行业的长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支持从材料到设计和制造的整个产业链的攻坚。
  在路线图中,韩国政府还罗列了未来十年,该国企业在人工智能、6G、电力和汽车等领域所用芯片的发展规划。
  韩国科学部表示,人工智能的兴起,导致芯片行业趋势从图形处理单元转向神经处理单元,专门用于自动驾驶、面部识别等领域的加速机器学习的微处理器同样是一大热门。
  此外,蓝图还强调了代工的重要性。韩国科学部认为,代工与芯片设计和逻辑芯片的生产能力密切相关,将采取措施支持制造业的技术进步。
  虽然芯片行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但韩国科学部预测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十年翻一倍。根据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的数据,2022年全球芯片市场价值为6015亿美元,比2002年的规模翻了两番。
 
印度将重启百亿美元芯片补贴计划申请
 
  据知情人士5月10日称,印度计划重新启动100亿美元的奖励和援助申请程序,旨在鼓励该国芯片制造。
  印度政府在2021年12月宣布了一个100亿美元的方案,以鼓励在印度生产芯片。
  知情人士称,印度中央政府正在与至少四家全球半导体公司进行谈判,以建立此类工厂。
  按照印度的说法,印度使用的手机有99%是国产的,这与10年前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每 100 部手机中有99%是进口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苹果目前也是力推印度,并将iPhone印度制造的比例加快提升。
  现在在印度有近55000名半导体设计工程师为不同的公司工作。作为半导体计划的一部分,印度推出了一个以设计为主导的计划,在接下来的五到六年,印度拟成为世界半导体设计之都,同时也将利用这种能力为半导体制造提供支持。
 
企业信息员园地
 
关于刑事涉案企业de合规整改
 
  特约信息员:江苏联盛(靖江)律师事务所 仇为民
  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现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就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解答人员提问时提到,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其直接的目的是:防止不当办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更高的目标是:通过办好每一个案件,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规范发展。
  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要求办理涉企刑事案件要落实好“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的提出轻缓量刑建议,同时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积极整改,举一反三、堵漏建制,促进合规守法经营,直接的目的是:防止不当办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更高的目标是:通过办好每一个案件,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规范发展。
  案例
  案情背景
  2021年,江阴某公司的电焊工小五(化名)在钣金车间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锅炉片被切割开后直接压下,小五(化名)经抢救无效死亡。因小五(化名)隶属的公司系江苏某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由该集团副总王三(化名)分管负责,公安机关侦查后认为该副总王三未严格履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未及时检查子公司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对本起事故的发生负有间接责任,故最终追究了该副总的刑事责任。
  2022年6集团公司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王三因涉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罪被移送至市人民检察院。
  集团公司及子公司在了解到“根据最高检会同全国工商联等8部门制定发布的《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实施的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犯罪案件也可以适用企业合规”,主动要求进行企业合规。
  一方面为高管人员谋求从宽处理的待遇;另一方面在企业活动中出现违法犯罪时,将守法企业和违法员工的行为切割,从而达到保全企业,惩罚个人的预防作用。
  江阴某公司聘请笔者团队作为企业合规服务人。
  合规整改的开展
  收集资料,深入研究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比起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合规,涉案企业的安全生产合规需要合规服务人更加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收集相关材料,分析案件所暴露出企业存在相应的安全生产合规问题,以此为线索指导企业开展合规整改。
  合规访谈
  合规访谈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从而全面分析犯罪成因中与企业的关联,以及合规风险点。通过访谈,合规服务人可以更为充分地了解企业管理层的合规意愿,并向企业传达有效合规整改的标准和要求,也有利于企业合规制度最终在企业落地实施。
  安全生产合规风险识别
  本案涉及生产安全领域,与其他领域合规管理相比较,安全生产合规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笔者团队在犯罪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还结合企业当前的内部具体制度等明确企业在整改过程终需要落实的合规义务。
  制度合规计划
  在制定整改企业的合规计划时,笔者团队除以安全生产法为指引,指导企业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合规管理制度》外,还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涵盖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流程等整改方案。
  整改落实情况
  在笔者团队的指导下,企业制定了合规制度的培训计划、并建立相应的举报、奖惩机制等机制,将有关外部合规政策以及企业的合规制度内化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行为当中,让合规成为企业全员共识及其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自觉和习惯,以确保合规观念深入人心,使合规成为企业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规经验启示
  作为合规服务人开展涉案企业合规,需要牢牢把握“涉案”二字,将犯罪成因分析、具体涉罪事项整改、预防刑事风险,融入企业合规整改工作流程,确保建立起的合规体系能够有效消除诱发企业及其内部工作人员犯罪的风险点,从而取得减轻量刑乃至暂缓或免于刑事追诉的刑事激励,并防止相同或类似犯罪行为再次发生。
  此外,笔者团队认识到合规是一项长效工作,即便集团高管通过合规取得了减轻处罚乃至不起诉的成果,也绝不能就此为止。
  无论是企业内部状况还是外部经营环境、监管环境,都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企业也应当将合规作为“持久战”,根据内外部变化及时调整合规工作内容。
  而笔者团队也将在后期通过调查回访的方式,确保企业能够建立起长效的合规管理机制,而非仅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一合了之”。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