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14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14期

部委决策
 
习近平强调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和省长王伟中陪同下,先后来到湛江、茂名、广州等地,深入企业、港口、农村等进行调研。
  10日上午,习近平首先考察了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习近平听取了广东省海洋渔业发展情况介绍,察看渔业良种展示,向现场科研和养殖人员询问选育技术、种苗长势、市场价格等。习近平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习近平来到位于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他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1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湛江市徐闻县,考察徐闻港。徐闻港项目是广东与海南相向而行的“头号工程”。在港口专用码头,习近平察看徐闻港全貌,听取广东省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向发展等工作汇报。习近平指出,琼州海峡是国家经略南海的战略通道,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发展的咽喉要道,要把“黄金水道”和客货运输最佳通道这篇大文章做好,把徐闻港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
  离开徐闻港,习近平来到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向南输水的接点站——徐闻县大水桥水库,了解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后续工程规划等情况。工作人员向总书记展示水样和监测设备,汇报当地加强周边生态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指出,我国缺水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广东要把水资源优化配置抓好,加快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尽早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习近平11日来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调研。习近平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对后富的帮扶,推进乡风文明,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让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习近平12日在广州市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乐金显示广州制造基地。广东省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全省近年来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习近平强调,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市场优势会更加明显。希望外国投资者抓住机遇,到中国来,到广东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来,深耕中国市场,创造企业发展新辉煌。
  习近平随后来到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他走进企业展厅、总装车间、电池生产车间等,了解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进展情况。在广汽研究院,习近平仔细察看智能网联实验室、模型设计实验室等,并同科技人员、企业家、职工、外资企业代表等交流。习近平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强调,中国是个大国,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13日上午,习近平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广东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习近平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习近平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
  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区域互联互通,带动和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要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防止出现返贫。
习近平指出,开展主题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工作部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二是铸牢对党忠诚,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党忠诚体现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三是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适时出台政策巩固向好势头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审议通过《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草案)》,决定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
  会议指出,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要针对不同领域实际问题,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要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
  会议审议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实施《条例》为契机,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以及有关活动,积极促进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力维护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坚持安全为本,着眼生产销售、组装改装、登记识别、人员资质、运行监控等全链条,加快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健全监管服务平台,提升监管服务能力,确保飞行活动安全有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促进技术融合创新,丰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生态,更好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减轻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负担,会议决定,继续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今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本金部分可再申请延期1年偿还,延期贷款不计罚息和复利。会议强调,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进入关键阶段,要不断优化完善相关稳就业政策,加大对吸纳高校毕业生数量多的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深入实施"三支一扶"等计划,推动应届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会议强调,当前经济恢复正处于关键期。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扎实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适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巩固拓展向好势头,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调降
 
  4月7日,中国结算拟正式启动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调降工作,即根据各结算参与人的资金收付时点,差异化设定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将股票类业务最低缴纳比例由16%调降至平均15%左右。中国结算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了顺应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需要,配合货银对付改革落地实施进行的调整,进一步提升市场资金使用效率和结算备付金精细化管理水平。
  中国结算有关负责人表示,在2022年4月已将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自18%调降至16%的基础上,此次中国结算引入差异化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机制,将进一步提升市场资金使用效率和结算备付金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引导结算参与人日间"早付款、晚取款",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全市场流动性风险。结算参与人可自即日起,为差异化调降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的实施做好相关业务技术准备,并就托管业务向中国结算自主申报选择适用差异化或固定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计收方式。
  申万宏源证券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证券公司已做好提前交付资金完成交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后续差异化调降结算备付金实施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证券公司对交收资金的使用效率。
  中信证券托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差异化调降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是货银对付改革的配套措施,前期市场机构已做好了差异化调降最低结算备付金的充分准备。此次中国结算正式启动该措施,将进一步提升市场机构在改革中的获得感,向市场释放改革红利。
  中国结算表示,将积极稳妥组织全市场开展相关准备工作,预计需要2个月准备时间。正式实施时间将另行通知。
 
中证金融下调证券公司保证金比例
 
  据悉,为进一步降低证券公司转融通业务成本,提升行业资金使用效率和保证金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水平,4月10日,中证金融下调证券公司保证金比例。
  结合多年转融通业务实践经验,根据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合规及业务发展状况,中证金融将转融通保证金比例档次由两档调整为三档,其中,资信优质的公司,保证金比例由20%下调至5%;资信良好的公司,由20%下调至10%;其余公司由25%下调至15%。同时,为进一步降低做市借券业务成本,促进做市业务发展,中证金融对科创板做市借券保证金比例同步下调,资信优质的公司由10%下调至5%,资信良好的公司由15%下调至10%。
  以2023年4月7日转融通、做市借券负债余额测算,保证金比例下调后,应缴保证金(含资金和证券)合计减少301亿元,降幅达65%,有效降低了证券公司相关业务成本,将对转融通、做市借券业务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中证金融将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做好证券公司风险日常跟踪监测,按照"定期评估、动态调整"原则,每年度对证券公司的保证金比例档次进行评估;加快推进相关业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参与各方获得感,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转融通市场道路,为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无独有偶。近日,中国结算拟正式启动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调降工作,将实现股票类业务最低备付缴纳比例由16%平均降至15%左右,以进一步提升市场资金使用效率和结算备付金精细化管理水平。
  对此,郑虹表示,上述两项举措可谓"双箭齐发"。一方面,缓解证券公司流动性压力,打开证券公司这两项业务增量空间;另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渠道支持和更丰富的投资生态,市场两融余额回升有助于全面注册制下市场更平稳的发展。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据悉,国家能源局4月12日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今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要达到47.5亿吨标准煤左右,能源自给率稳中有升。原油稳产增产,天然气较快上产,煤炭产能维持合理水平,电力充足供应,发电装机达到27.9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36万亿千瓦时左右,"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3.1亿千瓦左右。
  同时,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转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3%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意见》明确,今年要巩固风电光伏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扩大清洁低碳能源供应,积极推动生产生活用能低碳化清洁化,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巩固拓展绿色低碳转型强劲势头。例如,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推动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建设第二批、第三批项目。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将增加1.6亿千瓦左右。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4月12日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未来一段时间,能源消费还将保持刚性增长,新能源安全替代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化石能源还需要发挥兜底保障作用,部分能源技术装备尚存短板,极端天气对能源稳定供应的影响日益凸显,给能源安全带来了多重压力。
  "今年我国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夏季用电高峰即将到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
 
政策要闻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更大力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4月13日在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个体工商户从2013年的4000多万户增长到目前的1.16亿户,在吸纳和稳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个体工商户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从事经营活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下,生存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是在市场经济中需要倍加呵护的一类经营主体,市场监管部门要持续加大帮扶支持力度。
  为此,市场监管部门今年要落实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在社保、税费等方面积极研究支持政策;针对个体工商户不同类型、不同类别,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育和科学精准帮扶。
  罗文还表示,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贴近市场、贴近经营主体的优势,进一步优化监管理念、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思路举措,更大力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2023年度重点立法任务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部署2023年度重点立法任务。据了解,今年总局立法工作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进基础制度的创新供给,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在确定重点立法任务时,总局结合市场监管新形势、新任务,服从和服务于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全局,区分轻重缓急,重点围绕四个方面作出部署:一是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不断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积极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制定,修订《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等规章。二是持续推进市场准入准营退出便利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水平,制修订《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互联网平台企业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三是严格落实"三品一特"安全责任,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领域安全保障,积极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的修订,制修订《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设备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四是充分发挥质量支撑作用,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积极推动《产品质量法》《认证认可条例》的修订,修订《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等规章。
 
国资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已与14家行业协会取消主管主办等关系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在其网站政务咨询栏目回答部分网友咨询时表示,国资委直管的行业协会共十五家。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要求,其中十四家已完成了脱钩改革工作,国资委取消了与其之间的主办、主管、联系和挂靠关系。
  上述完成脱钩改革工作的十四家协会分别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质量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另外,国资委直管的协会为中国企业联合会。
 
许昌市属国资平台整合方案出炉
 
据悉,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许昌市市属国有投资公司资产整合方案》,明确将目前市属7家投资类国有公司整合成“2+1”家。即2家投融资类集团公司,分别侧重于产业投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开发、运营等方面;1家资产管理类公司,侧重于不良资产处置及资产运作等方面。
  纳入本次改革范围的市属国有企业共8家,其中:国有投资类公司7家。市财政局(国资委)管理的4家,为:许昌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市投集团)、许昌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建投公司)、许昌市资产管理公司(简称资产管理公司)、许昌市国有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产投公司);市交通运输局管理的1家,为许昌市交运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交投公司);市卫生健康委管理的1家,为许昌市医药卫生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卫投公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管理的1家,为许昌市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文投公司)。
  商业一类企业1家,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管理的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普电气)。
  具体改革改革路径如下:
  (一)将交投公司与建投公司整合
  改革方式:改变交投公司的隶属关系,成为市财政局100%持股的市管一级公司,由市财政局履行出资人职责。对交投公司进行更名,暂定名为许昌市城投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工商登记为准,以下简称城发集团),同时建投公司资产逐步注入城发集团,成为城发集团下属子公司,实现城发集团取得AA+主体信用评级的目的。
  具体路径:交投公司目前为市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为减轻资产划转对市投集团的影响,由建投公司向市财政上缴利润2000万元,同时市财政将2000万元划入市投集团,置换市投集团前期投入交投公司的2000万元股权,资金到位后,市投集团将所持交投公司100%股权无偿剥离,由市财政局持有。为后期AA+主体评级需要,将建投公司100%股权逐步无偿划转至城发集团,最终完成两家公司的资产整合。
  建投公司现任党委委员及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转任城发集团相应职务,转任人员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照相关程序办理转任手续。交投公司现有人员,符合人员招聘条件的予以接收,不符合的,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按照相关职工安置政策,发放职工安置费。
  (二)将产投公司整体并入市投集团
  改革方式:将产投公司整体整合至市投集团,依托市投集团的实力,支持产投公司做实做强。由市投集团重新行使对许昌市财信担保有限公司的管理权,通过市财政、市投资集团分年注资的方式,做实许昌市财信担保有限公司,尽快发挥许昌市政策性国有担保公司的作用。
  具体路径:保留产投公司的法人资格,将产投公司100%股权整体划转至市投集团,改变管理层级,成为市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由市投集团对产投公司资产进行深度整合,承接许昌市产业发展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职能。
  产投公司现有人员由市投集团接收并统筹调配。市投集团通过委派、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等方式对产投公司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人员进行补充。
  (三)将文投公司的实际管理权变更为市投集团
  改革方式:改变文投公司的隶属关系,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不再对文投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继续履行行业指导和管理职责。由市投集团对文投公司进行实质性管理。依托市投集团的资金实力,做强文投公司,为培育壮大许昌市文旅文创产业,打造“文化强市”提供重要支撑。
  具体路径:将市投集团持有文投公司的2800万元债权转成股权,成为文投公司的大股东,取得对文投公司的实际管理权。
  整合后,文投公司实行双重管理,即市投集团的业务管理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行业管理,市投集团对文投公司高管的任免征求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意见。文投公司现有人员,符合市投资集团公司人员招聘条件的,由市投集团接收,不符合的,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按照相关职工安置政策,发放职工安置费。
  (四)将卫投公司的实际管理权变更为市投集团
  改革方式:改变卫投公司的隶属关系,市卫生健康委不再对卫投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继续履行行业指导和管理职责。由市投集团对卫投公司进行实质性管理。
  具体路径:由市投集团对卫投公司现有董事会及监事会进行改组,并根据其业务整合需要,赋予卫投公司新职能,发挥新作用。
  (五)将开普电气的资产整合到市投集团
  改革方式:将开普电气的资产整体并入市投集团,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履行对开普电气的行业主管和业务指导职责,保持开普电气原有的第三方企业性质不变。
  具体路径: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持有的开普电气100%股权,无偿划转至市投集团名下,成为市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自主创新
 
李强要求加快芯片研发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市调研独角兽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锐意创新,着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李强听取公司整体情况介绍,察看最新在研产品和已发射卫星模型,不时询问产品性能、材料、工艺等。他说,卫星网络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支持相关企业加强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研发攻关,持续降低制造成本,加大应用推广力度,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推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在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强了解公司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察看相关储能产品和应用案例。他指出,储能在能源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广阔市场空间。要把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持续推动技术进步,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更好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用户需求。
  在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李强听取公司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情况介绍,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他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大号终端",融合多种功能、满足多种需求,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并且我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要加快芯片研发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打造更多具有话语权的产品和技术,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更大突破。
  座谈交流时,李强充分肯定北京市培育发展独角兽企业的做法和成效。他强调,独角兽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大家展现出的信心和活力,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强劲动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希望广大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以创新为使命,把更多精力放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上,打造更多"独门绝技""硬核科技",努力在新领域新赛道脱颖而出,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他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级政府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和创新生态。要针对科技型企业的成长特点,在人才引进、融资支持、成果转化、市场培育等方面,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深交所将全力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产融合作
 
  4月13日,在2023(第一届)全国产融合作大会开幕式上,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表示,下一步深交所将全力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产融合作,勇担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使命,奋力建设以优质创新资本中心为特色的世界一流交易所。
  具体来看,一是要聚焦国家战略,强化直接融资支持,以深市主板实施注册制,创业板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落地为契机,把支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针对性的制度供给,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常态化发行,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支持风力发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以及数据中心等创新要素聚集的基础设施发行,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二是要聚集各方合力,优化资本市场服务生态,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产业,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服务,引导资源要素向国家重点支持领域聚焦,发挥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加强资本市场对接产学研,做强从IP到IPO到上市后全生命周期的培育服务功能。常态化开展信息交流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横向联动和纵向融通发展。
 
安徽推出22条举措支持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安徽监管局印发《安徽银行业保险业全力支持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通过5年左右时间,将五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成为科创金融合作示范区、产品业务创新集聚区、改革政策先行先试区、金融生态建设样板区、产城深度融合领先区。同时提出,"深入推进合肥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据了解,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是安徽省金融领域首个国家级试验区。
  为支持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行动方案》提出22条具体举措,明确将实施科创金融供给增量提质、科创金融特色机构升级、科创金融服务质效提升、科创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科创金融与智慧监管进阶、科创金融生态优化等"六大行动"。
  在实施科创金融供给增量提质行动方面,《行动方案》称,将推动综合金融服务百花齐放、各显所能。其中,着力发挥开发性银行、大型银行服务科技创新"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合理加大信贷投放,加强系统金融业态协同;充分发挥地方法人机构属地优势和政银合作优势,将科创金融服务做专做精做出特色;注重发挥各类非银机构专业领域优势,多渠道增强科创主体的金融服务获得感。
  在实施科创金融服务质效提升行动上,《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广"贷投批量联动"服务模式,力争到2023年末,试验区内"贷投批量联动"科创企业户数、贷款金额增长不低于30%。
  在实施科创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行动方面,《行动方案》明确,将服务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其中,围绕试验区"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主导产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在2025年底前实现试验区"16+N"等重点产业链融资对接全覆盖,供应链融资余额、有贷户数等主要业务指标稳步增长。
  《行动方案》称,通过3年至5年时间和持续的资源倾斜安排,合肥将显著提高银行业保险业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专业能力,推动总行级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在大型银行全覆盖,科创金融中心、特色机构建成不少于40家,科创企业贷款余额翻一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年增长15%以上,"贷投批量联动"试点业务规模占比超过全省的50%,特色机构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贷款增量、科创企业有贷户数占比均不低于对公业务总量的50%。
 
江苏启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和资金绩效审计
 
  据悉,为推动科技创新领域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提高科技资金使用绩效,近日,江苏省审计厅启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及资金绩效审计。
  本次审计以科技创新政策为导向,重点关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及实施效果,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及运行效果,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等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建立及培育效果;以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关注省直部门单位项目评审和监管,市县主管部门审核和管理,以及项目单位申报及实施等情况;以科技专项资金为主线,关注资金的预算安排、分配拨付、管理使用以及绩效管理等情况。
  本次审计由省审计厅统一安排实施,7个设区市审计局及16个县(市、区)审计局结合本级自定项目统筹联动实施。
 
节能减排
 
北京启动新一年度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申报
 
  据悉,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发布《关于开展2022-2023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申报的通知》,明确将对940辆车按使用年限发放奖励资金。其中,对31吨以上重型货车(系统额定功率≥110kW)的市级奖励资金每年最高达到54.6万元/辆。
  根据安排,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由"示范应用联合体"申报。"示范应用联合体"由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牵头,会同燃料电池系统企业、车辆运营企业、加氢站运营企业组成。
  《通知》明确,对"示范应用联合体"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资金支持,主要包括车辆推广奖励、车辆运营奖励、加氢站建设和运营补贴、关键零部件创新奖励等。其中,将对940辆车按使用年限发放奖励资金,同时在四年中给予不同的奖励资金。对31吨以上重型货车(系统额定功率≥110kW)的市级奖励资金每年最高达到54.6万元/辆。
  《通知》提出,承担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的"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企业需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签署考核任务书,承诺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示范应用项目,达到中央考核要求。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等基础信息和车辆运行数据需无条件接入指定的第三方平台。
  此外,每个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在第二年度内示范的车辆,本年度车均用氢行驶里程需超过1万公里,此后两年每年度的车均用氢行驶里程需超过1.25万公里,且车辆在示范城市群内用氢行驶里程比例需达到80%以上。不签署考核任务书的,视为放弃承担示范应用项目。
  据悉,2021年8月,京津冀、上海、广东三大城市群首批入选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同年12月,河北和河南两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批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介绍,随着示范政策以及城市群建设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出现四大转变。一是核心技术从依赖进口向自主创新转变;二是整个应用场景从公交车向物流、重卡各个细分领域拓展;三是地方政策从注重推广规模转向完善制度环境;四是氢能从无序管理转向规范化管理。
  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毛东军透露,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首年度新车上牌超过1000辆,实现了氢能产业"从1到10"的突破。下一步北京将着力构建支撑国家和区域氢能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平台,支撑源头技术向终端应用转移转化,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阶段实现"从10到100"的跨越,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城市。氢能产业也将是京津冀区域高精尖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河北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日前,河北省工信厅印发《河北省2023年工业绿色发展工作要点》提出,统筹协调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创建绿色转型典型示范,加大节能节水低碳先进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提升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和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河北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要点确定的主要目标为:工业能效、水效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创建100家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2个省级及以上绿色园区,培育创建50个节水型企业、5个节水型标杆企业,培育创建10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10个无废企业、3个无废园区。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稳妥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改造示范,推进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升级改造。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年内实施重点绿色化改造项目300项以上。培育打造绿色制造标杆。落实"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强化绿色制造体系事中事后监管,积极争创国家绿色制造名单。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
  聚焦工业节能提效,强化工业节能管理。推进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深入培育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机构,针对重点能耗企业、重点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主要工序工艺、重点用能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等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完成100家重点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实施工业节能监察体制,持续推动企业依法依规合理用能。推动能效达标提标,支持企业开展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探索建立省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积极争创国家能效"领跑者"企业。
  聚焦工业节水增效,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培育创建节水型企业和园区,对200家重点高耗水行业企业进行创建辅导。推进重点高耗水行业在园区内集聚发展,推进园区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培育创建3家节水型园区。推广先进节水工艺技术,遴选发布一批先进适用工业节水工艺技术装备、工业节水典型案例。加强第三方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指导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园区和企业提供水平衡测试、节水诊断、节水能力培训等服务。
  聚焦资源综合利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促进工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组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创建活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再生资源产业重点突破,推动京津冀废旧电池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加快废钢回收加工产业发展。探索建立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型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和模式。推进再生资源企业规范发展。
  聚焦绿色环保产业,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发展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大力推行"制造+服务"模式。鼓励节能环保企业从全生命周期出发,为生产企业和终端用户提供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服务。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专业供应商,鼓励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对标行业规范条件实施规范管理,全面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强已公告规范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服务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创A,组织钢铁、焦化、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5大行业重点企业与河北省节能环保装备企业对接,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应用落地。
  聚焦工业污染防治,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牢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各类问题按时按质整改到位并验收销号。服务企业纳入生态监管正面清单,向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推荐绩效分级达到B级以上的绿色工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头部企业等,进一步扩大纳入范围和数量,最大程度保障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深入打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重点行业去产能"回头看",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焦化、平板玻璃等高耗能行业产能置换相关政策,严禁违规新增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持续推进料堆场治理,推动不达标料堆场"动态清零"。
 
河南出台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据悉,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允许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对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护。
  《方案》提出,要探索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加快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着力打造美丽河南。要综合运用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手段,加快建立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优先享有土地使用权机制、健全产权激励机制和加大财税支持、强化金融支持的"三机制两支持"政策体系。统筹利用好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围绕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排出重点实施项目,有序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资。
  对自然损毁、废弃或低效利用的国有建设用地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可将生态修复方案、土地出让方案一并公开,通过竞争方式确定社会投资主体暨土地使用权人,并签订生态保护修复协议和土地出让(租赁)合同。
  对自然损毁、废弃或低效利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修复后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定的,可按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关要求,在同等条件下,该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可优先获得该土地使用权。
  社会资本将建设用地修复为农用地的,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优先用于相关产业发展,节余指标可以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同时,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陕西出台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据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系统建设,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9部门近日联合发布《陕西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新建或改造不少于60项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制修订不少于20项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筹建1至2家碳计量监测和技术中心。主导或参与2项以上相关国际标准制修订,完成1至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完成不少于5项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供给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
  到2030年,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碳排放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进一步完善,关键领域碳排放计量测试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测量能力基本具备,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限额及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及生态碳汇标准逐步健全,标准约束和引领作用更加显著,标准化工作重点实现从碳达峰向碳中和目标转变。
  《实施方案》指出,陕西将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参与国家、行业碳排放术语、分类、管理体系、碳信息披露等基础标准研制;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基础共性标准制修订,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制修订等;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体系,加快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等碳清除技术标准研制,发挥标准对碳清除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引领作用;健全市场化机制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金融服务,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制修订;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基础前沿碳计量技术研究,加强共性关键计量技术研究等。
  《实施意见》提出,陕西将实施8项重点工程和行动,包括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碳计量区域合作工程以及双碳标准强基行动等。
 
我国首条"西氢东送"管道纳入国家规划
 
  据中国石化4月10日披露,"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
  《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是国家能源局今年3月印发的,旨在细化落实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和五年期油气发展规划管道建设任务。
  "西氢东送"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管道一期运力10万吨/年,预留50万吨/年的远期提升潜力。同时,将在沿线多地预留端口,便于接入潜在氢源。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大力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对今后我国跨区域氢气输送管网建设具有战略性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绿氢是指通过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制造而成的氢气,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内蒙古风光资源丰富,发展绿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如何把内蒙古乃至我国西部的绿氢运送到东部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一直是制约绿氢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目前,长管拖车仍是我国长距离氢气运输的主流方式,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也是造成终端用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极大制约了产业链发展。输氢管道可以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并且兼顾经济性。
  中国石化已经在内蒙古布局了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并规划在乌兰察布市建设大规模绿电制绿氢项目,通过建立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氢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产业链示范布局。
  目前,全球范围内氢气输送管道总里程已超5000km,其中,美国建有输氢管道超2500km,中国的输氢管道建设则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石化已经建有金陵-扬子氢气管道、巴陵-长岭氢气输送管线、济源-洛阳氢气管道,最长投运时间约16年。
  据悉,"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经在路由选址、技术研究、工程建设方案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各项工作。
 
劳动用工
 
陕西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近日,陕西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企协、省企联、省工商联(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以美团、京东、滴滴等头部平台企业和顺丰、圆通、申通等快递行业重点企业在陕分支机构以及本地区的区域性平台企业为重点,推动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畅通和规范劳动者的利益协调通道。
  随着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量涌现,成为陕西劳动力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社保缴纳、奖惩机制等方面相继出现劳动争议。
  《通知》明确,已建立工会的平台企业,要与工会、劳动者定期召开会议,就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事项开展协商。尚未建立工会的平台企业,由所在地工会参与,并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通知》提出,职工方的协商代表可选拔行业中政治可靠、代表性强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优先从各级工会组织评选的先进模范、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中推选,首席协商代表可由市级及以下层级行业工会联合会负责人担任,或由市(区)或产业工会派员担任。
  《通知》强调,快递、网约配送行业,要着重就优化路线、派单量、在线时长等协商。货运、网约车行业,要着重就合理确定和调整信息服务费、会员费、计价规则等协商。
  《通知》要求,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要定期召开会议,并深入企业指导行业(企业)开展集体协商。
 
横琴"双15%"税惠政策落地
 
  4月1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和紧缺人才清单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正式公布。该《管理办法》是合作区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对在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即"双15%"税收优惠政策全部落地。
  《管理办法》参考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做法,明确了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包括3类人才:一是在某一领域或专业处于领先水平,作出突出贡献且得到社会认可的高端人才;二是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合作区收入达到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端人才;三是符合学历、职称或职业资格要求的紧缺人才。
  《管理办法》对个人缴纳社保情况和企业实质运营情况作出限制性规定,要求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须在合作区实际工作并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合作区连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6个月(含)以上(须包含本年度12月当月且不存在趸交、两地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形),且与在合作区实质性运营的企业或机构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聘用协议、服务合同或其他相关证明文件等。
  《管理办法》将从事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所列产业领域作为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前置条件之一,可享受来源于合作区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的优惠政策。
 
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辞任
 
  4月6日,中原银行(01216.HK)发布公告称,中原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徐诺金由于工作调动,于2023年4月6日向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中原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职务。
  中原银行指出,于徐诺金辞任后,根据《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在新任董事长到位前,由副董事长王炯代为履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权。董事会现正物色合适人选以尽快填补因徐诺金的辞任而产生的空缺,并将适时另行刊发公告。
  此外,4月6日,中原银行组织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省委决定:郭浩任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徐诺金不再担任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据了解,截至辞任,徐诺金刚刚上任该职位一年近五个月。他于2021年11月12日空降中原银行,接替被带走调查的中原银行第一任董事长窦荣兴。
  中原银行新任党委书记郭浩出生于1974年,人民大学毕业之后曾在国开行、北京金融工委工作,2008年调任河南省农信联社副主任,到任中原银行之前为河南省鹤壁市市长。
  据悉,在徐诺金辞任前数日,中原银行刚发布经营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行资产总额1.33万亿元,新增5585.03亿元,增幅72.7%;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56.11亿元,同比增加63.28亿元,增幅32.8%。
  这份财报,是中原银行吸收合并河南省内多家地方城商行之后的首份年度成绩单。2022年5月27日,原中原银行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和焦作中旅银行成立新的中原银行。完成改革重组后,中原银行彼时总资产规模即突破1.2万亿元,下辖18家分行、700余家营业网点、2万余名员工,以及17家附属机构,在全国城商行中排名上升至第8。
 
美就业市场持续降温
 
  据悉,美国劳工部4月7日公布的就业报告显示,美国就业市场持续降温,多项数据表现疲软。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美国经济放缓的速度超出预期,经济衰退可能已经开始。
  数据显示,3月美国总就业人数增加23.6万人,这是自2020年12月以来的最低月度增幅。
  此前,劳工部6日修正了最新的失业申请数据。数据显示过去三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增加了14.2万人,比之前报告的数字增加了24%。
  市场研究机构Sevens Report创始人汤姆·埃塞表示,最新修正的失业申请数据使专家对衰退的担忧加剧。失业申请人数、制造业活动和建筑支出等"每一项主要数据指标"都表明经济正在放缓,一些专家担心,经济放缓速度过快了。
  美国联信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比尔·亚当斯在一份晨报中表示:"美国经济衰退可能已经开始。"
  今年以来,美国科技业卷起汹涌的"裁员潮"。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美国科技业共裁员9.7万人;今年前两个月,美国科技企业裁员人数已达到约8.9万人。
据福布斯披露,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裁员潮"正向科技业之外蔓延,麦当劳、沃尔玛等企业也在裁员。4月6日,职业介绍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称,今年迄今为止,美企已裁员约27.04万人,同比增长396%。
 
专家论坛
 
中国式现代化与市场化改革 
 
  中共二十大开辟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也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二者的关系如何?人民政协报4月6日发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文章认为,市场化改革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
  简单地讲,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包括经济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一,经济的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即"新四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做到这一点,必须进行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从数量和规模扩大向质量和效益改善提升的根本转变。"新四化"的同步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路径,也是重要的目标。
  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是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占1/3左右,但尚未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任务。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产值约占全球30%以上,是G7的总和,按产值、产量是碾压G7国家的。比如中国基础制造业的钢、铁、煤、水泥、有色金属等都约占全球的一半,但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还有差距、有短板,要经过努力在2035年进入第二方阵。
  新型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
  新型城镇化要把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到75%左右,并稳定下来。要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城市品质明显提高。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鸿沟真正填平,可以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
  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今年一号文件刚刚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乡村振兴必须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第二,人的现代化。社会的主体是人,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有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国家。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各项战略、政策之中。中国式现代化也要以人的现代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重要目标。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前四个(14亿多人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都是指人的现代化。其中14亿多人的现代化重点是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重点在精神文明,人的现代化不是讲人均GDP要到多高,而是必须满足人民对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推动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理想信念达到一个新水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的不仅是可持续发展,而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最终目标是人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
  第三,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中国式现代化,当然包括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制度现代化的保障。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及全面依法治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际上,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市场体系的完善、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健全的法治环境。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后,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文件面世:2020年4月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5月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2022年3月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及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等陆续出台。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建立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更加值得期待。
 
建设统一大市场要避免误区 
 
  经济日报4月10日发表署名金观平的评论文章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统一大市场建设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优化配置、推动增长,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安全与质量,关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文章介绍,去年4月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年来,各地各部门有力有序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完善、不精准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制度规则不够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坚持立破并举,统筹局部与全域,坚持标本兼治,兼顾当前和长远,以更多务实有效举措,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文章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搞平均主义的大市场。全国统一大市场本质上是一种高标准市场体系,中国城乡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客观上决定了统一大市场不可能是按一个模式建设、平均分配要素的大市场,而是要通过拆除阻碍市场发展、影响要素流动的藩篱,形成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要素自由流动并能够获得最优配置的大市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搞计划经济的大市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调全国"一盘棋",但绝非重返计划经济的老路。相反,统一大市场要"统一"的,正是市场所强调的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和充分开放。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搞去区域化的大市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现阶段的区域发展政策取向并不矛盾。当前,要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建设,这不仅是发挥区域市场比较优势的需要,而且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基础。要充分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步伐,以更多的典型示范引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文章最后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攻坚战,是持久战。面对困难险阻,我们要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执行者、行动派和实干家,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行稳致远。
 
未来30年的新人口机会 
 
北京日报日前刊发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撰写的文章指出,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交汇,引发人口全要素与经济社会变革交织联动,将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需要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定位在现在到本世纪中叶的约30年时间,也就是人口负增长的早期阶段,人口数量、结构、素质、迁移流动和分布呈现出新的人口机会。
  规模上,人口规模巨大是首要特征
  联合国人口理事会在《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中,对所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九个方案的人口预测,其中包括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就中国而言,高方案是指中国人从现阶段平均生育1.3个孩子,逐渐增加,2050年升至1.8个孩子。中方案是指在现阶段基础上缓慢提升生育率,2050年平均生育1.4个孩子,实现微弱的增长。低方案是指生育率在现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减少,2050年降到0.9个孩子,这是一个超低生育率的警告性方案。预测结果显示,2050年,低方案的中国人口约为12.2亿人,相比现在减少约14%,中方案约为13.1亿人,相比现在减少7%,高方案约为14.1亿人,相比现在几乎没有变化。可以看出,不同方案在本世纪后半期(负增长远期阶段)和未来30年(负增长早期阶段)显现出的人口变动情况是截然不同的。这只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如果把人口结构变化也作为考量的因素,那么不同方案间的老年人口和比例、劳动年龄人口及其比例等都将表现出巨大差距。不管怎样,即便生育率下降速度加快,未来30年,人口规模巨大依然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首要特征,中国仍然是全球人口数量达到10亿级以上的两个国家之一。所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结构上,老龄化社会向深度老龄社会转型
  中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老年人口为1.3亿人。2054年老年人口达到峰值时,老龄化水平超过40%,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但是40%的老年人口比重并不会停止,直至2080年左右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48%以上,近半数人口为老年人口,这是中方案的预测结果。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整体的年龄结构变化,不能只盯着老年人口及其比重,要看全龄人口,劳动力人口、少年儿童人口都在其中,人人都在其中。
  1、劳动年龄人口缩减,但供给规模依然丰盈。从劳动力人口看,劳动年龄人口虽然在缩减,稀缺性增大,但是供给的规模依然丰盈。2011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是攀升式增长向峰值迈进的高原期;2011年以后,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是从峰值向下行的高原期。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劳动力人口从8.9亿人减至6.5亿人,从全球看,2050年以前,我国在任何时点上的劳动力数量规模均大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总量之和。虽然劳动力的稀缺性在增强,但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机会依然存在,只是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出现了弱化现象。
  2、人口负增长早期的低龄老龄化特征显着。未来30年间,无论是老年人口数量还是老龄化水平都会增加一倍。但是在此过程中,如果把老年人口分成60-69岁的低龄老人、70-79岁的中龄老人、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来看,会发现60-69岁的低龄老人恰恰处在快速增长期,将从1.5亿人增长到2.1亿人,呈现低龄老龄化特征。国家提出的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实施渐进式的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最有可能成为目标群体的就是低龄老年人,并且这类人群在未来30年持续增加,给中国创造了延迟退休,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等机会窗口期。这种机会短暂而弥足珍贵,转瞬即逝,21世纪后半叶中国将呈现高龄老龄化特征。
  3、“养小”为主转向“养老”为主。2020年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为2.53亿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人,老年人口数量超过了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少儿抚养比为28.3(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100,下同),老年抚养比为29.5,这标志着我国社会养“老”的负担反超养“小”的负担,老年抚养比到2051年将增长至80左右。另外,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从社会公共支出角度看,“养老”的人均支出数倍于“养小”的人均支出。所以,未来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长期照护、老年服务等一系列的公共支出会直线上涨,“养老”和“养小”的反转,实际上会增加整个社会的公共支出。
  质量上,人力资源大国正在转向人才资源大国
  我国是人口大国,更要向人口强国迈进。人口强国既包括人力资源的强大,更要看人才资源的持续加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受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可以说是质的飞跃。从平均预期寿命看,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不足68岁,现在已经达到78岁以上。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以及孕产妇死亡率等联合国衡量一个国家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可以看到,我国均低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健康相对较好的状态。从受教育水平看,2021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7.8%,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阶段。与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人口普查相比,我国成人文盲人口从2.3亿减少到3800万,成人文盲率从22.8%降到2.7%。从大学受教育人口看,根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我们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累计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同样指标在1982年时,为625万人,仅占总人口的0.6%。短短40年间从占总人口比重不到1%增长到17%,可以说是巨大的提升。健康状况的改善,教育的突飞猛进为我国成为人才资源大国奠定了雄厚基础。
  空间上,人口迁移流动活跃,城镇化水平攀升
  中国的农村人口在1995年达到最高峰值8.8亿,随后就进入负增长通道。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不到5亿,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已经超过9亿,城镇化水平超过65%。如果按照未来的规划,203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2050年将达到75%-80%,农村人口还将净减少1.7-1.8亿人,城市人口将净增加7000万人-8000万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盘活了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同时从劳动力本身来说也改善了劳动力自身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相对封闭、要素静止的乡土中国正在向一个开放、要素不断活跃的城镇中国转型,这个转型对于我们国家二元体制,以及在二元体制之上所构建的社会管理、社会福利、社会治理体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整个国家治理以及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道路都提出双向挑战。
  政策上,全面转向积极生育政策措施
  从政策上看,我国已经从紧缩型的生育政策走向积极生育政策或宽松型生育政策。1971年,中国开始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提出“晚、稀、少”生育政策,即晚婚晚育、拉开间隔生、少生。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84年,生育政策调整为“城镇一孩、农村一孩半,部分人二孩,少数民族更加宽松”。2002年,以吉林省为开端,各省开始陆续取消生育间隔。2013年底,二孩政策放开。2015年底,全面两孩政策放开。2021年6月,三孩政策放开。2022年10月份,在各省市自治区的积极生育政策纷纷出台的情况下,党的二十大又明确提出要“建立生育政策支持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必将形成新一轮系统化、规划化的生育支持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希望能够对生育率回升产生积极作用。
  结语:抓住人口负增长早期的新人口机会,创造新人口红利
  讨论中国人口负增长,一定要区分阶段性。未来30年的人口负增长变化是温和的,但是30年之后的人口负增长变化一定是剧烈的,而100年以后的人口负增长将会更加剧烈。这个前提是依然保持1.5的生育率或1.3的超低生育率或1以下的极低生育率。所以,低生育率,尤其是超低生育率和长周期的组合绝对不容忽视,超低生育率叠加长周期那将是人类的灾难。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是人口负增长早期阶段是温和的,远期阶段是剧烈的。二是人口负增长的早期阶段近忧较少,人口负增长的远期阶段远虑非常大。但是,我们要从现在开始着手解决低生育率问题,要有超前意识和远视目光。当前阶段,适应很重要,既然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已经常态化,就一定要先去适应,适应从积极的意义来说就是寻求机会、利用机会、开发机会的过程。要客观认识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机会转型,人口规模、结构、素质、迁移、分布变动,从来就不是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外在要素,而是内生要素和基础性要素。
展望未来,我国人口机会正在转型。以综合型人口机会为特点,表现为人口规模巨大、人力资源庞大、人才资源增强、人口流动活跃、长寿机会开放、生育支持政策组合的规模型、资源型、素质型、配置型、长寿型、制度型的综合型人口机会,这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基础。但是,人口机会不会自动转化为人口红利,一定要有合宜的经济社会决策机制的激发。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依靠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协力下,充分挖掘并利用新人口机会,创造新人口红利,续写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奇迹。特别是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型的红利将是非常大的挑战。
 
专家论点辑要
 
  ▲IMF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2%
 
  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拉动经济,零售和旅游业等经济指标快速回升,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2%,将产生积极外溢效应。
  此外,《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8%,相比今年1月的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2023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增速为3.9%,2024年为4.2%,强于发达经济体;2023年约90%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放缓,预计2023年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增速为1.3%,2024年为1.4%,随着经济急剧放缓,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预计将上升。
  《报告》预测,英国经济将在2023年萎缩0.3%,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IMF表示,英国经济在2023年的表现将是七国集团(G7)中最差的,同时也是二十国集团(G20)中表现最差的。
  《报告》还称,最近发生的美欧银行业危机显示出美国和其他地区银行系统超预期的脆弱性,而这种脆弱性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进一步冲击。据悉,包括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在内的主要央行都表示,虽然上月银行业困境加剧了更广泛的经济风险,但遏制通货膨胀仍然是首要任务。
 
中小企业
 
甘肃出台17条措施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强能力
 
  据悉,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甘肃省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从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和着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方面提出17条举措,通过延政策、增信贷、降成本、扩需求、强服务、保权益,全面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和信心。
《措施》提出,将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强化政策落实和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实施金融"四大工程",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企业、行业倾斜。围绕助力打造3个产业集聚带、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重点支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湖北新认定18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据湖北省经信厅4月10日披露,湖北省1800家企业近日获得省级第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157家,意味着湖北冲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储备更加充沛。
  "专精特新"分别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中的领头羊,它们以专破局、以精立业、以特求强、以新赋能,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尖兵和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环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数量和质量通常与GDP呈现正相关态势,是地区实力的直接体现。
  近3年,湖北省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上成效显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同步节节高。2021年,第三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为1025家,当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达121家,远超前两批总和;2022年,第四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041家,当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达303家,数量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
  去年底,湖北省经信厅启动第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工作,经各市州经信部门初核和推荐、专家组审核等程序,对1803家拟认定企业进行公示,最终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1800家企业获得认定,数量为历年最高。
 
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大幅回升
 
  4月9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9.3,比上季度上升1.3点,扭转了自2021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行的态势,分项指数和分行业指数也均全面回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秘书长谢极表示,主要原因是稳经济政策靠前部署,生产生活秩序逐步全面恢复,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恢复态势。
  一季度末,开工率在75%及以上的企业占55.95%,比上季度上升25.15个百分点,企业开工率和复工达产率明显上升。
  分行业看,8个分行业指数均比上季度明显回升,涨幅靠前的为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指数。8个分项指数同样比上季度全面回升。其中,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升幅较大,分别上升2.5、2.0、1.5和1.6点。
  不过也要看到,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仍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下,分项指数中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也均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需要进一步巩固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东南亚初创企业面临科技人才短缺
 
  据报道,新加坡招聘平台 Glints 4 月 4 日发布报告称,尽管谷歌和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公司纷纷裁员,但东南亚初创企业仍面临着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和零售等传统行业日益数字化,从而增加了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Glints 数据显示,约 86% 的创始人表示,他们今年将增加员工人数。其中,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的需求非常高,他们的平均收入也较销售和营销等非科技职位高出 38%。
  Glints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杨贺翔(Oswald Yeo)表示:"当前,科技人才正从大型科技公司和成长期公司重新分配到早期初创公司。我们认为,这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件非常健康的事情。"
  杨贺翔还称:"与过去两年相比,市场对科技人才的竞争将会削弱一些。"Glints 是东南亚地区最活跃的招聘平台之一,将 300 多万名专业人士与 50000 家初创企业联系在一起
  去年,新加坡科技巨头 Sea 裁减了 7000 多名员工,而印尼最大科技公司 GoTo 也因为增长放缓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解雇了大约 12% 的员工。与此同时,谷歌、Meta 和亚马逊等在东南亚地区拥有业务的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也纷纷进行了裁员。
  虽然如此,东南亚地区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仍然很高。Glints 称,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和零售等传统行业日益数字化,从而增加了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Glints 数据显示,工程师是新加坡、印尼和越南这三个市场最受欢迎的人才。其中,工程副总裁等职位去年的基本工资高达 23.52 万美元。在工程学之后,那些拥有专业产品和数据技能人才的薪酬最高。
  风险投资公司 Monk's Hill Ventures 的合伙人贾斯汀?阮(Justin Nguyen)表示:"我们看到,科技人才的供需缺口依然很大。"以越南为例,每年大约缺少 10 万名工程师。
  但随着经济衰退压力的加大,以及融资前景的衰弱,初创企业也被迫在招聘方面变得更加挑剔。与前几年资金充裕的时候相比,许多初创企业收紧了薪酬。
  Glints 在报告中称,今年科技行业职位的高薪增长将"放缓或持平"。其中,印尼的增长率预计为 10%,低于过去几年的 25% 至 40%。在新加坡和越南,上限可能会减半,分别降至 15% 和 10%。
  报告称:"对于许多初创企业来说,现在是关键时刻。创始人需要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情,同时在运营方式上保持纪律,专注于一条盈利和正现金流的道路。"
  作为弥补,更多的初创公司开始向员工提供公司股份。采访中,86% 的受访公司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ESOP)。但报告称,这(ESOP)仅限于 1/3 的受访者,主要是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
  贾斯汀·阮对此表示:"我们还处于员工持股的早期阶段。因此,东南亚的创业公司员工持股规模比美国和中国等更成熟市场要小。"
 
经贸态势
 
商务部调查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
 
  据悉,商务部4月12日决定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同日对此表示,台湾当局长期以来对大陆2400多项产品输入台湾地区采取单方面限制措施,对大陆相关产业和企业利益造成损害。应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3月17日的申请,商务部依据有关规定,决定自2023年4月12日起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相关调查结论将适时对外公布。
  被调查措施及涉及产品为台湾地区制定并正在实施的禁止进口大陆产品的相关措施。申请人提出申请时涉及2455项产品,主要包括农产品、五矿化工产品、纺织品等。
 
3月人民币在俄外汇交易份额创新高
 
4月10日,俄罗斯央行发布3月俄金融市场风险综述报告。报告指出,3月人民币在俄外汇交易份额创下新高。人民币与卢布间的交易在俄罗斯外汇市场交易的份额达到39%,而美元与卢布间的交易份额降至34%,为近年来最低。
 
古巴银行恢复接受美元现金存款
 
  据悉,古巴央行4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古巴银行和金融机构即日起恢复接受美元现金存款。
  声明说,随着旅游业复苏、生产活动和服务业逐渐恢复,古巴经济形势发生有利变化,且此前政府恢复向个人售汇等措施为当前银行重新接受美元现金存款创造了条件。
  声明指出,该决定将对民众和国民经济有利,但美国政府对古巴采取极限施压政策导致古巴使用美元进行国际交易存在困难的根本问题仍未解决,未来可能根据情况调整相关措施。
  为回应美国制裁,古巴政府2004年宣布停止美元在境内流通,私人可合法持有美元,但对使用美元征税10%。2019年10月,古巴放开民众开设外汇账户的限制,允许民众存取包括美元在内的外币现金并持外汇账户银行卡在全国开设的部分特许商店以美元购买商品。2020年7月,古巴宣布废除10%的"美元税",以拉动外汇消费。
  2021年6月,古巴央行宣布,由于美国对古巴实施的经济封锁不断加剧,国际上接受、兑换和处理来自古巴的美元现金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越发稀少,导致古巴国际交易难以开展,美元使用受到极端限制,因此古巴银行和金融机构暂停接受美元现金存款。2022年8月,古巴政府宣布恢复向个人出售包括美元在内的外汇,以打击黑市、抑制通胀和改善经济环境。
 
菲律宾正式提交RCEP核准
 
  据报道,菲律宾4月3日向东盟秘书长正式交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书。
  根据RCEP规定,协定将自核准书交存之日起60天后,即6月2日对菲律宾生效。这标志着RCEP将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将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台湾第一季度出口创14年来同期最大跌幅
 
  据报道,台湾当局财政事务主管部门4月11日发布报告显示,台湾地区今年第一季度对其五大市场的出口同比均出现衰退,为7年来首见。数据显示,1至3月,台湾地区出口977.5亿美元,为8个季度以来首次低于千亿美元,同比减少19.2%,创14年来同期最大跌幅。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台湾地区对大陆(含香港)出口343.4亿美元,同比减少30.6%;对东盟出口167亿美元,同比减少16.5%;对日本出口75.3亿美元,同比减少5.0%;对美国出口156亿美元,同比减少16.6%;对欧洲出口99.6亿美元,同比减少1.6%。在五大市场中,除欧洲外,对其他四大市场出口同比跌幅均创14年来最大值。
  台当局财政部门分析称,本季度台湾出口衰退幅度高,除基期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过度集中,因此遇到景气反转时会受到较大冲击。上半年,台湾地区出口仍面临相当压力。
  台湾"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吴大任表示,衰退其实是可预期的,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局近期升息半码(0.125个百分点)、调涨电价的两项政策,恐怕成为压垮企业及景气的"最后一根稻草"。
  通胀维持高位,正严重影响岛内消费和经济复苏。台当局"主计总处"11日公布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35%,涨幅略为趋缓,但仍维持在2%的通胀警戒线之上。其中,17项重要民生物资同比涨幅扩大,从2月的5.56%升至3月的6.12%。
  数据显示,岛内民众最关心的鸡蛋价格3月同比上涨26.52%,涨势扩大,且已连续17个月呈"双位数"飙涨。此外,猪肉和鸡肉价格也分别同比上涨7.32%和5.99%。
  台当局农业部门负责人11日坦言,鸡蛋生产严重不足,且不足数量绝对远比公布数字还高,不只今年,明年也可能缺蛋。
  岛内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重要民生物资购买频率高,民众对物价上涨的实际感受会比CPI数据来得更强烈。电价自4月起全面上涨,卖场、小吃店经营成本增加,进一步推升物价调涨的压力,通胀短期内要降温不乐观。
 
投资视点
 
北京发布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据悉,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从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点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主动营造开放包容的投资贸易环境、全面营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共同营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等五方面,提出31项主要任务,旨在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筑牢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坚实基础,助力"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
  《实施方案》要求,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发展壮大。具体来说,《实施方案》提出了7项重点任务。首先要推动企业更加简便。实施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标准化、规范化措施,支持更多企业及早开业、扩大业务。全面取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其次要实现更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清单管理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制定全市统一的全领域、全要素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及办事指南并向社会公开。优化消费领域企业准营制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食品经营许可远程核查,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事前指导和服务。
  《实施方案》要求,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此外,《实施方案》还要求降低企业存续和退出成本、推动工业产品快速准入、投产上市、进一步破除隐性壁垒、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公开。
  严格规范执法
  《实施方案》要求,重点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该方面包括着力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实施精准有效监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6项重点任务。
  监管方面,《实施方案》要求,要力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推进流程再造,加快建设全市统一数字监管平台,有效利用风险、信用等6项监管手段,实现"一网统管"。此外,要实施精准有效监管、重点推进信用监管、大力推行科技监管,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等领域运用信息化技术实施非现场监管,避免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
  执法方面,《实施方案》要求,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过罚相当、宽严相济,进一步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防止任性执法、类案不同罚、过度处罚等问题。加强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设定罚款等行政处罚的法律审查,严禁行政规范性文件违法设定罚款,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等行为。此外,《实施方案》还对加大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力度、推进司法质效不断提升、深化企业破产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要求。
  主动营造开放包容的投资贸易环境
  《实施方案》要求,主动营造开放包容的投资贸易环境,为企业在京投资兴业提供支持和便利。该方面主要从外商企业发展环境、国际贸易环境、国际人才发展环境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和目标。
  在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实施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制定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维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依托"服务包"工作机制,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开展中外商协会、企业座谈,为外商投资企业在京扩大投资和新设机构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国际贸易发展环境方面,要发挥机场"双枢纽"国际贸易空中通道作用,积极拓展欧美等地客货运航线资源,提升本市航空运输国际竞争力。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建立完善智慧货运综合服务平台,推进铁路、港口、船公司、民航等信息共享,实现运输全程可监测、可追溯;积极争取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试点,探索推行标准化单证。
  此外,《实施方案》要求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人才发展环境。落实全市统一的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进一步拓展认定范围。允许与本市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机构建立人事劳动关系的港澳台地区和外籍专业技术人才在本市申报职称,符合条件的可在京从事相关职业。
  全面营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
  《实施方案》要求通过系统创新政务集成服务、全方位优化利企便民服务等10项重点任务全面营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广泛惠及企业群众。
  具体来说,《实施方案》要求系统创新政务集成服务。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出台"一件事"集成服务推广实施方案,大幅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此外,要全方位优化利企便民服务。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包""服务管家"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市、区、街道(乡镇)三级联动走访活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要提升政务信息化、推进政务标准化。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行智能导办、智能预填、智能预审、智能审批等服务和审批办理模式,除涉密事项等特殊事项外,实现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100%"全程网办"。全面统一市、区、街道(乡镇)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设定依据、申请材料和审查标准并向社会公开,确保"市区同标""同事同标"。《实施方案》要求,要重点推进智慧税务建设。全面推行纳税缴费"网上办",实现95%以上税费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个人高频税费事项100%"掌上办"。
  就业方面,要积极开展稳定和扩大就业服务。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推动人力资源、教育、国资、高等学校就业招聘平台信息共享,组织开展300场以上应届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就业创业指导等活动。《实施方案》还就提高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提高市政公用设施报装便利度、用好各类金融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要求。
  共同营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点战略,《实施方案》要求,共同营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区域协同发展。要加快落实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1+5"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和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解制约区域市场主体经营发展体制机制性障碍。
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区域商事制度协同改革,统一规范企业登记服务,建立健全认证数据共享互认机制,推动实现京津冀企业注册登记、营业执照遗失补领换发等业务"跨省通办";二要推进京津冀协同监管,着力加强区域标准、技术规范协同,发挥京津冀"3+X"标准化协作机制作用,共同制定三地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计量技术规范,为重点领域量值溯源提供计量保证;三要强化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新增临时居民身份证办理、子女投靠父母户口迁移、社保缴费、公积金补缴等19项"跨省通办"事项,在移动端服务专区新增30项高频办理事项,推进自助终端事项集成服务,方便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四要促进京津冀跨境贸易协同开放发展,不断深化口岸合作和通关监管一体化改革,支持三地海关口岸"提前申报""两步申报"、进口"船边直提"和出口"抵港直装"等监管改革,实施报关单优先审核、汇总征税、多元化税收担保、主动披露等便利化措施,不断完善"直提""直装"联动运作机制,大幅提高三地通关效率;五要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体系,做强京津冀知识产权发展联盟,通过三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侵权判定咨询。
 
上海发文优化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
 
  据悉,《关于深化系统集成推动上海市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6.0方案》)近日出台。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胡广杰介绍,工程建设领域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一环。2018年以来,上海市以"三减一提升(即减环节、减成本、减时间、升质量)"为目标,以优化审批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手段,以企业满意度为评判标准,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深入贯彻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精神,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上海市研究制定了《6.0方案》。
  《6.0方案》的主要特点一是体现"延续性",全面总结固化既有改革成果。2018年以来,连续出台5个版本的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工程审批系统"),挂牌成立了市、区两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通过"减、并、放、转、调"(即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合并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转变管理方式、调整审批时序)等措施,精简优化了近三分之一的审批服务事项,接续出台"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等改革措施,推动业务流程再造。《6.0方案》坚持改革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在全面总结、延续前五年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谋划新发展、力求新突破。
  二是对标"先进性",主动对照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是国际投资的重要风向标,努力向其看齐,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即将启动,范围更大、覆盖面更广、要求也更高。《6.0方案》全面对标国际公开、权威的营商环境评判规则和先进实践,注重把握其底层逻辑和工作要求,从监管、服务、效率三个维度攻坚发力,将世界银行最新的方法理念贯彻到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改革的各项工作中。
  三是突出"针对性",积极回应市场主体急难愁盼。市场主体感受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6.0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以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把实践作为检验改革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核心标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在促开工、抢竣工、稳预期等方面持续用力,通过切实补齐政策短板、消除不确定性,让政策效应最大化释放。
  《6.0方案》的工作目标,从制度、服务和效率三方面可概括为"三个更加":
  一是改革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坚持在系统集成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同类事项合并简化,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一体化改革。二是政务服务更加高效。聚焦工程审批系统和市、区审批审查中心,持续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三是企业办事更加便利。进一步精简各类项目全流程审批服务办理用时和成本,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感受。
  《6.0方案》围绕"五个着力",研究提出20项重点任务措施,具体包括:
  一是着力加强改革制度系统集成,推动政策体系更成熟、更稳定。主要包括:在特定区域推行由政府统一组织对交通影响、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等事项实行区域评估,并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及时发布评估成果,替代或简化项目单独评估评审;做好项目施工许可与规划用地审批衔接,一站式办理施工许可范围由产业类项目拓展至各类社会投资项目;按照"同一测绘成果只提交一次"的原则,分阶段优化整合测绘事项,加强"多测合一"成果共享互认;细化完善综合竣工验收制度,编制《上海市建筑工程综合竣工验收工作手册(2023版)》;加强不动产登记和租赁联动,租赁双方共同申请可将房屋租赁合同内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维护不动产交易安全。
  二是着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便利度,助力项目早开工、早落地。主要包括:巩固推行"桩基先行",将"分期竣工验收"实施范围扩大至工业、研发、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加强土地、水面积、绿地、林地、渣土消纳和征收安置房源等六项资源性指标的统筹调配,探索建立市级指标储备库;优化完善"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年内建筑工程实现全覆盖;严格执行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区划红线外用户水电气接入"零成本";深化占掘路快速审批机制,扩大"一般项目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适用范围。
  三是着力提升工程建设领域政务服务质量,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主要包括:打造工程建设领域"一个系统",全面归拢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入口,实现全要素归集、全信息汇聚、全流程覆盖,做到企业办事只对"一个系统",线上申办只有"一个入口";推进区级审批审查中心实体化建设,加快推进更多事项"审批不出中心",切实发挥中心在"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和一站式施工许可、综合验收等审批服务中的统筹协调和牵头推动作用。
  四是着力提升工程建设领域监管质量和水平,持续净化建筑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探索试点跨部门综合监管、远程监管、移动监管、智能预警预防,建立简洁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修订市重大工程管理实施意见,研究历史风貌保护、装饰装修、旧住房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的审批监管流程;拓展工程招投标服务范围,优化完善电子招投标功能,破除市场隐性壁垒和门槛。
  五是着力提升建筑业发展能级,推动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主要包括:在乡村建设、城市更新、历史风貌保护、科教文卫等领域,以及"五个新城""南北转型"等区域深入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提升建筑品质;新建建筑全面实施绿色建筑建设要求,出台《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对部分市政基础设施类重大项目,探索实施环评"打捆"审批。支持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在"用地清单制"和承诺制改革等领域先行先试。
  下一步,上海市将加快制定《6.0版方案》各项配套政策细则,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1+X"改革政策体系,坚持"一张蓝图千到底"持之以恒抓好各项举措落地实施,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奋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
 
雄安新区工业诊断力量培育实施方案公布
 
  近日,雄安新区印发《雄安新区工业诊断力量培育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今年将形成"入库培育企业-新区级工业诊所-省级工业诊所"梯度培育体系,新增新区级工业诊所5家以上,工业诊断力量进一步增强。2025年,新区级工业诊所总数突破15家,省级工业诊所总数突破10家,引进"工业大夫"100名以上,创建工业医院1家,适应新区产业发展的工业诊断体系初步建立。
  根据方案,工业诊断力量培育方向包括科技创新服务、绿色低碳服务、制造提升服务、品牌设计服务、质量管理服务、投资营销服务、政策宣贯服务等方面。
  方案提出打造雄安新区工业诊断服务平台、培育壮大"工业大夫"队伍、建立完善工业诊所体系、探索创建工业医院、组建雄安新区工业巡诊队伍、支持企业购买工业诊断服务六个主要任务。
  围绕打造雄安新区工业诊断服务平台,方案提出,依托省级工业诊断服务平台与雄安新区线上平台资源,打造建设雄安新区工业诊断服务平台,优化平台系统配置,集成高端专家、优质金融、精品项目、企业档案、企业需求、诊断案例六大资源库,构建创新、开放、融合、服务有效衔接的平台体系。加大平台资源和优秀成果案例宣传推广力度,增强企业用户黏性,确保安全可靠。
  围绕培育壮大"工业大夫"队伍,方案提出,汇聚疏解院校及科研院所高端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探索聘任、专职或兼职等形式开展务实合作,着力打造"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人才开放共享格局,培育一支新区专业能力强、服务经验丰富的"工业大夫"队伍。建立专家资源库,强化入库管理,优先推荐入库专家申报雄安新区各项人才政策。到2025年底实现100人以上"工业大夫"团队规模。
  建立完善工业诊所体系。方案强调,面向科技创新、工艺和装备改进、绿色制造、两化融合、质量标准、品牌设计、管理咨询、投资营销、政策宣贯等重点领域的机构,定期组织筛选一批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机构,纳入雄安新区工业诊所培育库。2023年至2025年,每年纳入培育库的机构达到5家以上。开展雄安新区本级工业诊所认定工作,优先推荐新区级工业诊所申报省级工业诊所。
  为探索创建工业医院,方案提出,依托雄安新区工业诊断服务平台,集聚整合雄安新区"工业大夫"、工业诊所资源,培育创建工业医院,引导工业诊断力量与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工业"诊疗"服务普惠式发展路径。
  为更好组建雄安新区工业巡诊队伍,方案提出,引进培育一批具备为工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制造提升、品牌设计、质量管理、投资营销、政策宣贯等咨询服务,提供解决方案的机构,包括有关协会、科研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开展常态化诊断服务活动,解决一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难题,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落地。
  支持企业购买工业诊断服务。方案提出,采取政府组织推动、企业积极参与、诊所主动服务的模式,围绕服务重点产业、企业、产品,有效整合汇聚政策、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资源,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向工业诊所、工业医院购买工业诊断服务。对采用工业诊断报告的工业企业,适当给予资金支持,优先支持申报"百项转型"工程专项资金。
 
辽宁大力支持企业赴北交所上市
 
  据悉,为支持企业北交所上市发展,适应资本市场改革新规,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日前对《辽宁省支持企业上市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部分条款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办法》增加了对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的支持力度。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按照不同阶段给予费用补助,其中辅导备案阶段200万元,正式申报阶段200万元,完成注册阶段400万元。此外,在本次政策修订前完成北京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企业一次性给予800万元补助。
  可以获得上述补助的条件分别为:辅导备案补助条件需在辽宁证监局辅导备案,正式申报补助条件需企业上市申请材料被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受理,完成注册补助条件为企业成功在中国证监会注册。
此外,有上市进程终止撤回的企业撤回后重新转板申报,不再按阶段受领补助资金,完成注册后按照最终上市板块对应补助标准一次性补齐差额,如已受领补助资金超过补助最高标准则不再发放。
 
山东启动实施重点产业链融链固链"25511"行动
 
  据悉,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发布《山东省"十链万企"标志性产业链融链固链2023年行动方案》,提出为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链固链,今年山东将启动实施重点产业链融链固链"25511"行动,全年开展省级重点产业链融链固链供需对接活动20场以上,组织省外对接活动5场以上,举办市级产业链融链固链供需对接活动50场以上,促成企业间达成合作意向1000项以上,覆盖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
  山东将梳理形成"三张"融链固链对接清单。调度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领航型企业以及"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等产业链骨干企业在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运维、售后保障等方面的配套需求,梳理形成分链条分企业需求清单,引导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采购需求;征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在市场开拓、技术合作、融资需求、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合作意向,梳理形成分事项的意向清单,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关系;聚焦标志性产业链细分领域,深入梳理山东企业在整机设备、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摸排形成断链断供风险清单,精准研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形势。
  在此过程中,山东将健全省、市、县三级标志性产业链融链固链活动组织体系,加强对标志性产业链、重点产业链服务举措的宣传推广,并评选发布产业链优质企业百强榜和服务机构(平台)优强榜。据介绍,山东将择优选取10个左右在协同创新、数字赋能、品牌建设、管理咨询、项目招引、投资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的促进机构,每个最高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山西煤矿开展"用视频、反三违、防风险"活动
 
  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会同山西省应急管理厅联合下发通知,从4月1日起至年底,全省煤矿开展"用视频、反三违、防风险"活动,以用好视频监控系统"反三违"为抓手,以规范作业人员行为为主线,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为目标,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减少零敲碎打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据了解,去年两厅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煤矿重要作业场所增设完善视频监控的通知》,推动山西各类煤矿重要作业现场增设了8900多个监控视频,实现了对有人作业地点的全过程监督和全流程管控,对从业人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和防范减少因"三违"导致的伤亡事故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存在监控点位不全、安设位置及角度不当、利用视频监控抓"三违"不够等问题。
  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各办矿主体企业和生产建设煤矿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对视频监控装备进行改造、增补,强化高清智能视频设备安设,实现煤矿所有有人作业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二是各生产建设煤矿要强化视频监控系统管理,确保有人作业场所全天候、全时段受监督;强化监控人员素质提升,确保监控人员对"三违"行为做到实时识别、监测和精准研判;在采掘作业工程和其他作业地点编制作业规程或者安全技术措施时,要明确视频监控的安设、使用和维护等相关内容。三是各办矿主体企业和生产建设煤矿要把用视频监控反"三违"作为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提升事故防范能力的重要抓手,做到"三个结合",与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与日常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相结合,与事故警示教育相结合,加强"三违"行为成因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三违"作业人员加强精准培训,推动从业人员自主保安意识养成,形成"我不违章、我不指挥别人违章、我制止别人违章"的作业环境,进一步推动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郑州出台相关措施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4月7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简称《措施》)。《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同一企业符合同一类型的多项奖励标准的,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给予支持。
  《措施》提到,要加快推进郑州机场三期工程;高标准建设郑州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上街国际陆港第二节点、郑州南站;推动国际陆港经开片区扩容升级;加快建设圃田(占杨)、薛店、上街等货运枢纽物流基地。
  对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范围内,或列入郑州市重点项目管理的物流建设项目,优先纳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和供应计划予以保障。通过使用"增存挂钩"核算计划指标保障用地需求,"增存挂钩"核算计划指标不足的积极争取省级统筹予以保障。积极采用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土地。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在郑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分拨中心、运营中心、研发创新中心。对在郑纳税并交易结算的新引进大型企业,年营收首次达到10亿元以上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年营收首次达到5亿元以上的给予最高400万元一次性奖励;年营收首次达到3亿元及以上的,给予最高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新引进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知名龙头企业,可实行"一事一议"。
  新入选全国物流50强的企业,奖励500万元
  措施鼓励本土骨干物流企业整合资源,发展为"链主型"龙头企业。
  对首次纳入统计库的规上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入库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入库标准2倍及以上的物流企业再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在郑依法设立、新增纳入交通运输部一套表的公路货运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新入选全国物流50强、全国民营物流50强的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获评国家5A、4A、3A级的物流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等级提升企业给予补差奖励。
  支持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对新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给予实施主体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给予实施主体150万元一次性奖励。
  鼓励企业申建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对新评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的,给予园区运营主体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鼓励新能源货运配送,积极发展智慧物流
  支持企业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鼓励铁路货运企业拓展大宗商品运输业务;大力实施铁路专用线进园区工程,对列入建设计划的铁路专用线,提前做好铁路用地规划预留控制。对库内规上物流企业,年度货物周转量与上年全市规上物流企业平均货物周转量相比增长量排名前20位的,分别给予20万至8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其中,排名1~5位分别奖励80万元,排名6~10位分别奖励40万元,排名11~20位分别奖励20万元。
  持续推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鼓励城市货运配送企业使用新能源货车,支持物流仓储企业绿色化运营。
  对新认定的郑州市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企业,按照企业规模和绿色化比例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为国家一级、二级、三级绿色仓库的物流仓储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
  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加快培育一批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一批协同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对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新建物流信息平台的市重点物流企业,按照不超过设备投资额30%、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
  据悉,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长李鹏表示,该措施和2022年7月份河南出台的《支持现代物流强省建设若干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多部门发文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
 
  据悉,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支持成渝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加快建设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部等多部门4月12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西部科学城建设的主要目标,即,以西部(成都)科学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作为先行启动区,加快形成连片发展态势和集聚发展效应,有力带动成渝地区全面发展,形成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协同创新网络,逐步构建"核心带动、多点支撑、整体协同"的发展态势。到2025年,西部科学城建成若干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在物质科学、核科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实现原创引领,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科教产城人"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到80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00家以上,高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速8%,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5%以上。到2035年,西部科学城建成综合性科学中心,科技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前列,集聚世界顶尖科学家群体,重点领域实现全球领先原创成果突破,主导产业迈入全球价值链高端,营造全球一流创新生态,引领成渝地区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意见》指出,要从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合作共建国家级创新平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战略性产业竞争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强化区域交流合作,建设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等方面发力。
  具体措施包括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支持在西部科学城新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联合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加大科技联合攻关协同力度,建立部省(市)协同的科技联合攻关机制,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成渝地区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集聚培养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在西部科学城试点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吸引集聚政策;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科创金融改革试验等。
 
四川从十方面发力加强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近日,四川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善土地供应方式、实行差别化地价调节政策、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等10个方面,加强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方面,《通知》明确,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整体安排,各地每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工业用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出让总规模的30%。同时,严格控制在开发区和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产业园外安排新增工业用地。
  完善土地供应方式方面,《通知》要求,2023年起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全面实现"标准地"供应,新增工业用地出让年期原则上控制在20年以内,县级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出让年限可按法定最高出让年限50年确定。对用地面积100亩以上的工业项目要对用地规模合理性进行论证;对用地需求面积500亩以上的工业项目和分期建设的项目,根据实际投资额和建设进度,实行分期供地,每期所供宗地开发建设周期不超过3年。
  《通知》明确,四川将实行差别化地价调节政策,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在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多层厂房一般不低于3层,容积率应达到1.3以上,工业用地结建的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计入总建筑面积。
  《通知》要求,要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切实加强工业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差别化激励约束措施,对"亩均论英雄"园区评价排名连续3年位于同类型开发区前10%的,给予开发区所在县(市、区)一定指标奖励;对"亩均论英雄"园区评价排名后1/3的,不支持该开发区升级、扩区、调位等申请;开发区核准范围内批而未建土地总量排名前20位,且批而未建比例超过40%的,暂停受理涉及该开发区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成都建圈强链迎来全新"路线图"
 
  据悉,成都市发改委近日正式印发《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显示,聚焦实现城市战略目标、支撑城市核心功能、构筑产业比较竞争优势,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等趋势,成都着力布局构建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现代交通、绿色低碳、大健康、新消费、现代农业等8个产业生态圈,捕捉前沿技术和热点赛道主攻28条重点产业链,推动成都迈向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对此,方案指出,成都将进一步健全"链长+牵头市级部门+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为架构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清单,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此外,成都将对产业建圈强链工作开展评估问效工作,形成全市上下"以评促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优化调整"圈"与"链"体现融合和细分两大趋势
  为何要对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趋势,结合成都经济发展实际,通过做大做强相关产业,为成都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成都优化调整生态圈和产业链体系,布局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现代交通、绿色低碳、大健康、新消费、现代农业等8个产业生态圈,主攻28条重点产业链。一个产业生态圈囊括了几条重点产业链,少则包含2条重点产业链,多则包括6条重点产业链。以新消费产业生态圈为例,包括旅游业、文创业(含数字文创)、会展业、体育产业、音乐产业、美食产业(含绿色食品)等。
  成都此前构建了12个产业生态圈,瞄准26条重点产业链发力。经过优化调整之后,产业生态圈数量减少到8个,形成了28条重点产业链。此次优化调整,尤其在重点产业链方面,产业划分更加细化,例如,明确打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高端诊疗、金融科技等重点产业链。
  "比如,在成都,以牙科、医美为代表的高端诊疗产业链一直在稳步发展且形成了比较优势,现在明确将其确定为重点产业链。"该负责人说,此次优化调整旨在推动实现链与链之间的交叉融合,尤其通过产业链细分,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行业化的政策,"在工作方向上更加明确的话,相关部门、产业资源、市场主体就更加清晰地知道应该在这条产业链上营造怎样的场景和生态"。
  实现部门协同、上下联动 聚焦"四链融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推动产业建圈强链需要体制机制保障,成都进一步明确链长、重点产业链牵头市级部门、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的工作责任,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如何发挥链长作用?方案细化了工作路径。链长将牵头组织研究产业前沿发展趋势,指导编制重点产业链"产业图谱"、形成"5+N"产业生态清单,对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等进行指导;牵头推动产业联盟建设,搭建政府与"链主"企业、"四上"企业交流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完善专项产业政策。
  建圈强链涉及部门较多,如何形成工作合力?方案提出,重点产业链牵头市级部门要开展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动态更新产业图谱、"5+N"产业生态清单;制定重点产业链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和统筹推进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评估重点产业链发展情况;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制定专项产业政策,构建"一链一政策包"体系。
  多个"圈"与"链"落地在区(市)县,将推动成都"三个做优做强"。对此,成都将按照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建设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方案指出,实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招引促建,精准匹配土地、资金、能源、载体等资源要素。
  成都还注重对建圈强链开展评估问效,尤其聚焦四链融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5+N'产业生态、企业'四上'培育等共性重点任务细化为具体指标,兼顾不同产业链特性指标。"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将通过"目标导向-月季监测-年度考核-优化提升"闭环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突出产业发展实效开展综合评估。
 
浙江发布保护耕地新政
 
  据悉,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印发《关于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 打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二十条措施的通知》,这个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二十条新政,提出今后力争耕地违法行为零新增的目标,全力打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
  "可以说率先全国打出了一套系统性的组合拳。" 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签订'军令状'、构建田长责任体系、完善'耕地智保'系统应用场景等方式真正做到"人田对应"层层压实责任,还通过一票否决和终身追责和指标挂钩等方式形成了保护闭环。"
  怎样守好每一块耕地?对此,浙江在全省范围构建了"5+1"田长责任体系,包含6万多名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和村级巡查员,同时对责任地块数量、位置立牌公示,真正做到"人田对应"。
  这样还不够,为了层层压紧压实党政主体责任,浙江要求省市县乡四级党委,签订政府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军令状"。"军令状"的内容就是将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任务,带数量、带质量、带位置落实到具体图斑、地块,并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和终身追责。
  对于未经批准在耕地上挖鱼塘、搞堆场、建房……这些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到底该如何杜绝?新政显示,一张技术编织的耕地保护天罗地网正越织越密--全省的"耕地智保"系统应用场景,现在连接着1.4万个高位摄像头,覆盖了全省80%的耕地。一旦出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摄像头能够智能识别并发送信息给巡查员。此外季度卫星遥感、月度无人机巡查和每日铁塔探头监测,都在时刻守卫着我们的耕地。
  在耕地的用途管制方面,新政也有一个新的提法--"双平衡"。一个是对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坚决执行"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制度;还有一个是对于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占用耕地的情况施行进出平衡,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我们将加强垦造耕地项目全过程闭环监管。比如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核查比例、实行验收和核查责任'终身追责'。"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处罚力度方面,也是空前的。主要体现在,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和耕地保护挂上了钩。
  根据新政第十七条,一旦有地方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的,将先冻结所在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只有依法依规拆除复耕了才能解除冻结。"这项指标一旦冻结,意味着一些地区部分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将被叫停,这也是一种责任倒逼机制。" 这位负责人介绍。
  此外,新政对耕地保护省级补偿资金与耕地保护绩效也进行了挂钩,对年度存在违法占用耕地且未按要求及时整改恢复原状的,实行"一票否决",不予安排资金。
  "耕地保护不仅仅是守住红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进一步推动优化耕地布局,化零为整。"该负责人表示,新政还提出将大力推进"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提高连片度,优化空间布局,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南通力争2023年推动全市贷款增量超2100亿元
 
  据悉,为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和保障,全力以赴助推南通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南通市人民政府4月10日发布《关于金融服务全市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明确,要积极争取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2023年力争累放央行政策资金不少于300亿元,资金投放量力争位于全省前列。力争2023年推动全市贷款增量超2100亿元。
  《工作方案》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中小微外贸企业承保覆盖面和规模,优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赔条件。加强市级中小微出口企业统保平台建设,推动降低短期险费率和资信费用,支持企业自主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力争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达17亿元,承保覆盖面不低于50%,2023年出口信保支持全市出口规模超100亿美元。
  《工作方案》指出,要落实江苏省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1000万元以下中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小额贷款优惠利率投放力度,力争2023年获得资金贷款额居全省前列。充分发挥省市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增信分险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积极开展"小微贷""苏科贷""江海贷"等财政金融信贷业务,力争2023年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120亿元的融资支持。
  《工作方案》指出,进一步优化股权投融资环境,落实南通市"基金发展政策16条",积极推进通创区和市北高新区私募基金集聚区建设,打造南通金融小镇。力争引进私募基金管理人项目8个,实现基金管理规模净增50亿元。
 
江苏银保监局出台36条措施全面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进一步巩固深化行动成效,全面助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江苏银保监局近日出台了《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关于全面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四保障六提升"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36条措施。
  《意见》在满足金融需求方面提出"四个保障":一是保障恢复和扩大消费金融需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消费供给支持力度,优化消费金融服务,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投放,结合消费场景提供个性化保险保障服务,鼓励加大消费类综合金融服务减费让利力度。二是保障扩大投资金融需求。组织银行机构做好对省级、市级重大项目和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融资保障。持续做好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保障,同时集成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城市更新、乡村建设。三是保障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金融需求。组织银行保险机构评估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落实情况,持续推动完善制造业金融服务机制。要求银行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用好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智改数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四是保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需求。创设推广"苏易融"普惠金融服务品牌,推动银行机构总体实现"两增一优一稳"小微金融工作目标,强化保险公司小微企业差异化保险服务,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
  《意见》在优化金融服务方面提出"六个提升":一是提升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质效。组织开展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深化年"活动,优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要求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二是提升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效。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强化就业创业支持,做实新市民金融服务。要求银行机构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做好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服务。要求保险机构提升民生领域保险保障力度。三是提升全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质效。巩固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成果,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支持力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持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水平。四是提升稳外贸金融服务质效。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持续优化结算、融资、保险等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加大对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出口转内销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巩固拓展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培育外贸新业态。五是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六是提升绿色发展金融服务质效。
 
广东省财政安排30亿元支持产业有序转移
 
  日前,广东省财政安排下达产业有序转移首期注入资本金30亿元,支持全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以下简称"主平台")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培育企业、发展产业等工作。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日前牵头制定的《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财政支持方案(试行)》,广东将依据各主平台的用地保障与产业项目情况,对省财政支持的粤东粤西粤北地级市及江门、肇庆、惠州共15个地级市进行考核排序。粤东粤西粤北地级市中的前4名,以及江门、肇庆、惠州中的第1名为第一档,每个市安排资金2.4亿元,其余10个地级市为第二档,每个市安排1.8亿元。
  广东省财政厅表示,强化资金落地的政策指导,资金下达前,指导各地政府择优遴选优质主平台园区开发公司,避免出现"钱等项目"的情况;资金下达时,要求地市尽早尽快将资金注入相关开发公司,推动发挥省级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资金下达后,要求切实做好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加强资金监管,严禁挤占、截留或挪用,确保专款专用。
 
湖南省审计厅开展省属金融机构调研
 
  近日,湖南省审计厅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对省属金融机构开展调查研究,并将依据调研结果,建立大数据常态化分析监督制度。
  此次省属金融机构调研,主要围绕政策、运营、数据三个方面展开。聚焦金融领域重大政策措施、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分析省属金融机构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梳理省属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经营业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合理预判各类金融机构的审计关注点;对省属金融机构在用在建的财务系统、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进行摸底调研,明确常态化监督目标,提出数据采集需求,构建标准化数据结构。
  据介绍,今年省审计厅将对省属金融机构开展常态化政策研究和审计监督,研究分析关口前移至立项阶段,更加科学制定金融审计项目计划,及时揭示金融风险隐患。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分析数据、发现疑点、核实查证,提高审计研判趋势、预警风险、揭示问题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新兴市场国家“去美元”呈井喷与集合之势
 
证券时报4月14日刊发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的文章指出, 在中国和巴西日前达成的合作协议中,两国约定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直接开展贸易与金融交易;与此同时,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印度与马来西亚已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不仅如此,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的依赖并转向以当地货币结算也被上升到东盟1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正式会议的首要议题来讨论。新兴市场“去美元”正呈现出井喷与集合之势。
  实际上,在本次与巴西达成以本币直接开展贸易交易之前,中国已与俄罗斯、阿联酋、伊拉克等20多个国家达成了部分商品贸易的本币结算协议。与此同时,俄罗斯跟土耳其、土耳其与伊朗、印度与俄罗斯、印尼和马来西亚等许多贸易品种都采用非美元货币交易。值得强调的是,美元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尤其是日成交额超2.5万亿美元的石油市场,因此,国际石油贸易领域就成为了“去美元”的主战场,包括伊朗与俄罗斯达成了“石油换商品”协议,土耳其和伊朗开启了黄金交易石油的新法则,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更是直接引入人民币、俄罗斯卢布和印度卢比等非美元币种,沙特阿拉伯也明确石油出口中接受美元以外的替代货币;另外,委内瑞拉还创建了支持石油进出口的数字货币“石油币”,萨尔瓦多公开宣布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流通货币,以方便本国的石油出口。
  在贸易环节全力挣脱美元束缚的同时,新兴市场国家还选择在外汇储备中尽可淡化对美元及其金融产品的配置与依赖。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持有美债降至8594亿美元,创下了14年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俄罗斯目前仅持有6700万美元美国国债,相比10年前萎缩了2600%,而沙特阿拉伯的美债持有量也从10年前的1844亿美元降至目前的1110亿美元,净抛售率高达40%。此外,印度、巴西等国都在不约而同地减持美国国债。
  持续买入黄金也是新兴市场国家“去美元”的重要选配动作。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结果表明,最近10年全球各国央行都在开足马力购买黄金,而在增持黄金的央行大军中,新兴市场国家格外抢眼。数据显示,2022年各国央行黄金净购入量达1136吨,创下了1950年以来最高年度需求,其中新兴市场央行购金占了大部分,包括土耳其央行增购黄金148吨,中国央行购金62吨,埃及47吨,卡塔尔35吨,伊拉克34吨,乌兹别克斯坦34吨等。
  基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基本上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以及该组织已完全被美国控制的事实,摆脱SWIFT并自建贸易交易机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新兴市场国家一项同向性制度安排,如俄罗斯打造出了自己的支付系统SPFS(金融信息传输系统),目前SPFS已拥有469个参与机构,其中包括14个国家的115个外国实体;同样,中国也创建了自己的贸易结算工具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截至目前,已吸引参与机构1427家,覆盖全球109个国家和地区;更有普遍意义的是,金砖国家正在准备创建自身统一的支付系统BRICSPay (金砖支付),相关问题有望在今年8月的南非“金砖五国首脑会议”上获得进一步探讨。
  从全球范围看,“去美元”的行动并不只局限在新兴市场国家,比如欧盟就曾建立了一个名为SPV(特别目的机构)的法律实体,目的是绕开美国的制裁与伊朗开展能源贸易,此外,日本、英国、加拿大以及欧洲央行已经共同组建了一个联合开发加密货币的小组,希望以此绕开美元结算,同时瑞士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储备量在全球仅次于俄罗斯。只是与发达经济相比,新兴市场国家“去美元”的阵容更为强大,主要原因还是新兴市场国家所遭受的美元危害更深,摆脱美元的束缚也就更具紧迫性。
  首先,美元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的始作俑者。美元升值意味着非美货币的贬值,结果是推动相应国家物价上涨,同时由于国际大宗商品用美元计价,后者贬值必然带动前者价格的上升,输入型通胀便蔓延至新兴市场。而更重要的是,掌控着铸币权的美联储面临着“特里芬困境”,即在短期国内目标与长期国际目标之发生冲突的情形下,美联储只会顾及自己的经济目标而不会考虑美元的外溢效应,正是如此,在经过了几轮量化宽松释放出巨量流动性从而创造了通货膨胀的货币基础后,美联储接着自去年至今的连续大幅升息引致非美货币集体受挫,几乎所有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没有逃脱恶性通胀的侵蚀。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本币竞争力十分羸弱的新兴市场国家被迫选择美元作为国内主要流通货币,在通胀面前失去了货币政策的相机调控权,因此,像委内瑞拉、萨尔瓦多、阿根廷等就成为了屡次美元价值变动下通胀最为严重的国家。
  其次,美元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实现国际贸易平衡的主要羁绊者。一国国际贸易平衡由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两大因素所左右,前者包括商品与服务贸易,后者包括资本输入与输出。对于不少新兴市场国家而言,经常项目主要表现为资源的出口与商品和服务的进口,虽然美元的升值可以提振出口,但同时也会带来进口价格的提升,于是很多情况下出现进口大于出口的逆差结果;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资源出口而言,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不仅本国制造业基础薄弱,而且服务供给能力也不够充分和强大,同时自我资本存量非常有限,由此既形成了对进口商品与服务的强烈依赖,也对资本项目下的国际直接投资保持着较强需求,这样,在美元升值情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始终难以收获到贸易顺差的成果;另一方面,美元的贬值带动新兴市场主权货币升值,更是直接构成了其商品出口贸易的抑制,虽然新兴市场国家可以通过外汇市场干预来推升本币从而改善出口,但抛售美元必然弱化外汇储备家底,对市场构成看空预期,进而可能引致国际资本流出,并加大资本项目逆差的压力。因此,全面地评判,美元影响之下,绝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至今都未能实现国际贸易收支的平衡。
  其次,美元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债务危机的首要酿造者。从货币价值的竞争角度而言,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要弱于美元和欧元等强势货币,而且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主权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一般都很低,信用程度也不高,发行美元债于是成了新兴市场国家对外融资的最主要方式,特别是美联储政策趋于宽松和美元贬值的市场窗口,往往就是新兴市场国家大举对外融资的时间周期,但正如前面所指,美联储其实很难挣脱“特里芬困境”,如果货币政策转向和美元抬升,美债收益率拐头向上,新兴市场的偿债成本就会加大,同时美元的升值意味着新兴市场国家必须用更多的本币来兑换美元,这会推动本币贬值,反过来也必然削弱应有的偿债能力,而一旦偿债压力超出自我极限,新兴市场国家只能被动地选择违约,并且反观经济历史也不难发现,一般美元剧烈波动期,恰好是新兴市场国家债务大面积违约期。
  最后,美元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的麻烦制造者。按照“不可能三角”理论,一国金融政策只能在资本的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的稳定性三个目标中选择两项可实现,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美联储不可能放弃前两个目标,因此也就不能保持美元稳定,这就意味着,美元出现升值,新兴市场货币相机贬值,资本加速流出,本已流动性短缺的新兴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不得不承受“失血”之痛;美元出现贬值,新兴市场货币升值,资本可能短期流入,但同时会制造资产泡沫,国际资本高位套现逃离,最终往往在金融市场留下满地鸡毛。不仅如此,伴随着美元与非美货币利差的走阔,投机资本获得了在利率市场、汇率市场与债券市场腾挪与作祟的空间,尤其是新兴市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本就相对羸弱,监管能力也相对缺乏,更容易成为国际资本单边做空与恶意攻击的对象,而资本的快进快出也势必加大金融市场起落的频率与幅度。
 
欧美经济衰退风险料上升
 
  据悉,渣打银行财富管理部日前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场展望》称,预计美国和欧元区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加,在未来12个月出现衰退的概率分别为80%和60%。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处于全球经济周期的另一端--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行业正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复苏迹象。
  渣打银行财富管理、存款及房贷业务全球主管Marc Van de Walle表示:"渣打观测的各项研究指标显示,美国衰退风险上升,欧洲通胀前景仍具挑战性,中国经济复苏迹象增强。我们认为通过多资产收益策略进行多元化布局,可作为应对当前全球市场不确定性的一种方式。第二季度伊始,在投资策略指引上,渣打继续维持稳健投资策略(S.A.F.E.),即保护(Securing)收益,配置(Allocating)亚洲资产,巩固(Fortifying)投资以应对意外事件,以及在传统资产之外实现扩张(Expanding)。"   具体到各类关键资产,债券方面,因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加,渣打总体看好债券胜于股票。在债券的配置偏好上,渣打超配发达市场投资级政府债,低配发达市场高收益公司债。同时,鉴于美国债券收益率下降,以及中国和印度增长前景有助促进地区经济活动、令亚洲美元债获益,渣打仍然超配亚洲美元债。
  股票方面,因欧美经济衰退是核心假设,渣打对股票仍持低配立场。相对而言,渣打继续看好亚洲(除日本)股票。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可能会支持盈利增长状况的改善。在欧美股市,渣打认为金融业的问题正使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对抗通胀的努力变得复杂,这可能导致贷款标准收紧、经济增长放缓、消费模式减弱,以及未来12个月盈利预期面临下行风险。
  外汇方面,在未来3个月和12个月,渣打维持对美元的看淡立场。此外,中国经济增长反弹应会逐渐改善亚洲和欧洲的增长前景,这应会强化美元的"微笑"曲线。相较年初,欧洲央行的指引因通胀高企而仍然强硬,可能导致欧元进一步上行。
 
银行业危机或致美国经济今年出现衰退
 
  据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4月12日公布的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该机构在对银行业发展评估后做出预测称,银行业危机或将导致美国经济今年出现衰退。
  会议纪要称,在进行其他议程项目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请负责监管的副主席巴尔提供了有关银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其中包括硅谷银行、标志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的情况,并介绍了美联储和其他监管机构采取的应对措施。
  会议纪要称,一段时间以来,美联储工作人员对经济的预测显示,今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乏力,劳动力市场也较为疲软。鉴于对近期银行业发展的潜在经济影响的评估,会议预测今年晚些时候经济将开始出现"温和衰退",随后将在两年内复苏。
  3月22日,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例会后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4.75%至5%的水平。在连续第九次加息后,美联储当天还公布了经济预测概要,这份概要显示,美联储官员预计2023年全年美国的GDP增长仅为0.4%。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称,4月10日,亚特兰大联储银行的模型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增速预期为2.2%。若全年GDP仅增长0.4%,那么意味着,今年晚些时候美国经济将下降。
  彭博社援引分析人士观点称,在3月一系列银行倒闭扰乱市场之后,美联储官员降低了他们对终端利率的预期。不过,即使工作人员发出了经济衰退的警告,他们还是投票决定加息25个基点。这说明,与经济衰退相比,他们更担心通货膨胀率持续居高不下。
  根据美国劳工部4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3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涨幅较2月收窄0.3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3月CPI同比上涨5%,涨幅较2月收窄1个百分点,为2021年5月以来最小同比涨幅。
  《华尔街日报》说,美国当前的通胀率仍然居高不下--远高于疫情前三年2.1%的平均水平和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预计美联储将在5月初的货币政策例会上决定继续加息。
 
法国的去美元化运动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据悉,广州经济学者韩和元4月13日在证券时报发表文章指出,近期,因为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到访,在中国又带火了一位法国的传奇人物——戴高乐将军。而近期国际财经的焦点话题,无疑当属“去美元化”了。有趣的是,历史上的“去美元化”运动,恰好是戴高乐发起。
  二战中,英国国力遭到严重削弱,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1944年夏,包括中国在内的44国代表,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签订了一系列协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新国际货币体系。这就是人们常提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1.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国际货币事务进行磋商,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融资支持;2.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以此形成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3.协议同时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但该制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饱受强调战略自主的法国人诟病。1946年,戴高乐就尖锐地指出,这种制度赋予了美元特权,美元作为特权货币,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戴高乐说,“美国出现贸易赤字,不用像其他国家那样为外汇储备减少而苦恼,只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地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和劳务。”
  这种批评质疑,终于于1958年演变为一场对美元的抛售,并席卷欧洲。此时,美元抛售狂潮在欧洲冲向极致。伦敦黄金价涨到41.5美元/盎司,意味着美元贬值超过20%。这一年,在欧洲平均投资回报率16%、高出美国一倍的吸引下,470亿美元的美国资本流向欧洲,1957年这个数字只有250亿美元;这一年,美国黄金储备加速下降,1950年其总值400多亿美元,此时还剩不足200亿美元;也正是这一年,美国财政赤字超过200亿美元,历史上第一次超出黄金储备总值;还是这一年,美国工业产值下降14%、出口萎缩,加之资本的大量外溢,美国国际收支出现20亿美元逆差。
  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出现的第一次美元危机。这场危机深深地刺激着美国耶鲁大学的罗伯特·特里芬教授。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他一直在研究,试图建立一个能维系世界经济长治久安的健康货币体系。1960年,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特里芬顺势出版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就是经济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部专著——《黄金与美元危机》。该书从理论上阐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缺陷,并指出了美元致命要害。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时美元便成了国际唯一计价与结算货币。但问题也来了,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核心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就构成了一个悖论:1.美国长期贸易逆差,美元贬值实属必然,那么其他国家还愿不断增持美元?2.当美元即将贬值时,他国势必以美元储备,大量兑换黄金,此时美国的黄金储备,能维系多久?这个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的无解之题,就是经济学里有名的特里芬困境。
  虽然特里芬致力于改变这一“困境”,但在美国却鲜有人把它当回事。林登·约翰逊总统更是直接无视问题,他用一种卸责的解释,为美国大量印钞辩护:“世界黄金产量根本不足以支持全球货币体系,而用美元作为储备货币,这实际是为全球贸易提供至关重要的流动性。”此言一出欧洲哗然,因为他们心知肚明,美国大量印钞,不过是为自己支付巨额军费开支。那时美国正深陷越战泥淖,到1967年底时,美国政府已在越南战场花掉了2000多亿美元。
  率先站出来发难的,正是法国总统戴高乐。1965年,这位传奇将军批评美国:“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或是受特里芬理论的影响,1967年,他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为此,他甚至扬言,将亲驾军舰到美国去运回本该属于法国的黄金。法国的行为引起欧洲许多国家的仿效。一时间,黄金炙手可热。
  受此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彻底暴露出来,这些缺陷主要表现为: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力的矛盾、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政策协调的不对称性、以及固定汇率制下内外部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等。戴高乐发起的这场金融战争,让美国焦头烂额。以1971年的《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国拒绝向外国央行兑付黄金,布雷顿森林协议名存实亡。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各主要货币在投机力量冲击下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当然,法国也并没能在这场去美元化运动中获益,原因是戴高乐们虽然看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却未能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1967年1月,戴高乐为显示执政的经济成就,慨然宣布,从即日起法国法郎与黄金按固定价格自由兑换。此举当然是要把国际货币权,由美国手中夺至法国。但它并没能走出特里芬困境。结果是,消息一出,英美媒体大肆吹捧法国法郎如何坚挺,黄金存底如何充足。而在热捧之中,各国金融投机客蜂拥法国,他们从世界各地调来一切可换法国法郎的货币,让法国金融市场变得异常火热。
  此时的戴高乐,还没意识到危机已然来临,反倒对市场热浪大加赞赏,并视之为自己执政的最高奖赏。可好景不长,1968年“五月风暴”开始了。动荡引发外国资本恐慌,纷纷以法郎换购黄金并运往境外。到1968年底,法国失去了30%的黄金储备。去美元化的法国,却承担了美国货币危机的所有。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盘,但没有任何一个方案(包括特里芬的世界元方案),能够为各方接受,动荡了几年,1976年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才得以确立。这个体系下,表面上美元地位降格了,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唯一计价与结算货币,沦为与英镑、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日元为伍的货币。但事实上却是美元的一次大解放——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被黄金储备套得死死的。在牙买加体系下,它完全不受约束。美联储开始完全按照国内债务量来印刷美元。这就是最吊诡之处:美元的好日子,其实是1960年—1970年的去美元化后才到来的。当然,牙买加体系也没能解决美国的特里芬困境——在牙买加体系里,美元仍是国际核心货币。各国为发展国际贸易,还是主要以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国际收支便陷入长期逆差状态。而这正是近年来,特朗普们所操纵的议题。
 
欧盟将向荷兰企业提供14亿欧元的能源补贴
 
  4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表示,已批准一项14亿欧元的补贴荷兰企业计划,旨在帮助因能源成本增加而受影响的能源密集型中小企业。
  根据该计划,援助将以直接赠款的形式实施,其目的是弥补部分天然气和电力成本的上涨,并减轻能源危机带来的影响。
  根据公告,此项计划主要针对荷兰境内天然气和电力购买量超过营业额7%的中小企业。每家企业最高可获得16万欧元的补贴。
 
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3.50%不变
 
  4月11日,韩国银行(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3.5%不变。这是继今年2月以来,韩国央行连续第二次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
  韩国统计厅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了4.2%。该数据比2月下降了0.6个百分点,也是自2022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
  韩联社称,因CPI涨幅收窄到一年来最低的4%出头水平,作为韩央行首要目标的抗通胀任务不再紧迫,韩央行可能认为一味加息会给已面临出口低迷、硅谷银行破产等重重利空的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宏观经济指标不断恶化和物价有所趋稳,使韩央行内部倾向量化宽松的鸽派发言权变大。
  韩联社称,继2月之后,韩央行再度冻结利率,使其从1月13日以来维持不变近3个月,市场普遍认为3.5%是本轮加息的终点。由此,韩国与美国(4.75%~5%)的息差也维持在1.5个百分点,这是2000年10月以来的最大息差。
 
日本新任央行行长上任
 
  据报道,植田和男4月9日起正式担任日本央行行长。
  今年2月14日,日本政府向国会提名,建议由植田和男出任下任央行行长。随后,国会众参两院于3月分别批准该提名。日本政府于4月7日召开内阁会议,决定任命经济学家植田和男为日本央行行长,任期自4月9日开始,为期5年。
  植田和男上任后的第一次日本央行政策会议将于4月27到28日举行。日本央行是继续超宽松的政策基调,还是开始跟随全球其他主要央行进行紧缩,都是植田和男上任后市场关注的重点。
  据了解,植田和男曾长期担任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并从2017年起担任日本共立女子大学教授,十分熟悉货币政策的理论。事实上,植田和男并非纯粹的理论派。1998年至2005年,植田和男曾担任日本央行审议委员,是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的支持者。当时,日本经济陷入通货紧缩,植田和男从理论层面为日本央行推出零利率政策提供了支撑,被视为对货币宽松持积极立场,同时又因他关注货币宽松的副作用等,因而,在日本经济学界以"平衡派"著称。
  当前,投资者关注植田和男上台后的政策理念会在多大程度上和日本前任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有所差别。此前,作为"安倍经济学"核心的宽松货币政策的执行者,黑田东彦主张,"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都应该进一步放宽"。黑田东彦上任后即宣布了"量化质化宽松政策(QQE)",其中包括大量购买长期日本政府债券(JGB)和ETF,并承诺将基础货币增加100%,试图在两年内达到2%的通胀目标。他在任十年期间,共投入超过11万亿美元来维持刺激政策,主要包括从市场大量购买国债,将利率控制在极低水平。
  但经过十年持续"宽松",这一货币政策的弊端也在逐渐显现:2022年日元汇率跌至历史性低点,进口商品价格飞涨,给当地家庭和企业造成沉重负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台后提出希望黑田东彦的接任者对此政策进行反思,判断是否要作出调整。
  植田和男上任后面临的难题包括:如何验证货币宽松政策的效果、为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而设定的2%通胀目标是否要调整,以及是否要结束旨在压低长期收益率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YCC),这是当前量化宽松政策的支柱之一。
 
日本央行持有国债超581万亿日元
 
  4月7日,日本央行披露,截至2023年3月底,日本央行持有的国债为581.7206万亿日元,较去年3月底增加了10.6%,创历史同期新高。
日本央行实施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通过大量购买国债以将长期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投资分析点评
 
▲高测股份拟投50亿建硅片切片产线
 
  据报道,当前,光伏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硅片切片需求旺盛,相关企业斩获大订单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行业大幅扩产成为当前主旋律。4月12日晚,高测股份(688556)公告,拟投资50亿元在四川省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建设50GW光伏大硅片项目。一期项目计划建设年产25GW光伏大硅片切片生产线,预计2024年投产。二期年产25GW光伏大硅片切片项目预计将在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后6个月内启动。
  去年以来,高测股份已多次扩产。据该公司此前公告,2022年高测股份已投资建设建湖(二期)12GW光伏大硅片项目、壶关(一期)年产4000万千米金刚线项目、滑县5GW光伏大硅片项目等。截至2022年底,高测股份已公布的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产能规模共计52GW,已建成投产的规模为21GW。
  如果加上此次在四川上马的产能,到该项目二期投产,高测股份拥有切片产能将超100GW。
  据报道,扩产的队伍中,除高测股份外,上机数控此前也公布,目前投产已达25GW切片产能,并计划在徐州投建25GW切片产能,总体迈向50GW切片产能。
 
▲粤水电再投3.5亿元加码风电光伏项目
 
  4月7日晚间,粤水电(002060)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东南粤水电的全资子公司乳源粤水电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投资建设乳源大布三期风电场(分散式)项目、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及其他能源项目等,项目总投资3.5亿元。
  粤水电此次拟投资3.5亿元建设的项目中,包括乳源大布三期风电场(分散式)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其中,乳源大布三期风电场(分散式)项目的装机容量为30MW。公司表示,该协议的履行有利于公司扩大清洁能源发电业务规模,增加发电收入,提升公司清洁能源发电综合实力。
  作为一家主营水利水电业务的地方国企,粤水电近期密集宣布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开年以来,粤水电已经公开披露了不少于5项涉及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项目:
  3月31日,粤水电公告,全资子公司东南粤水电拟在湛江经开区管委会管辖境内建设湛江经开区东海岛150MW渔光项目,拟投资总额不低于7亿元;拟在汕头市潮南区投建汕头市潮南区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及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
  3月16日,粤水电宣布,公司拟由全资子公司东南粤水电的全资子公司增城能源公司投资建设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沙头80MW农/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4.56亿元(含流动资金)。3月3日公告,东南粤水电的全资子公司仁化粤水电拟在仁化县董塘镇、周田镇、石塘镇投资开发仁化粤水电农(渔)光互补项目,项目总投资4.2亿元,装机容量100MW。
  2月10日,粤水电披露,公司拟由全资子公司新疆粤水电的全资子公司普定能源公司投资建设普定县猫洞来腰鼓100MW风电项目,项目总投资5.96亿元(含流动资金)。
  此外,在1月16日立新能源(001258)披露的公告显示,立新能源和新疆粤水电与玛纳斯县政府签订《新能源项目框架协议书》,立新能源和新疆粤水电拟在玛纳斯县投资建设100万千瓦市场化新能源项目,并负责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等工作,总投资约65亿元。
  在更早的2022年12月8日,粤水电公告称,拟由全资子公司新疆粤水电的全资子公司巴楚县粤水电投资建设粤水电巴楚县2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123.03亿元(含流动资金)。
  综合来看,粤水电近期所披露的投资计划,基本集中在风电、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领域。
  另据悉,粤水电近日在举行的机构调研活动中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投产运营的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超200万千瓦,在建总装机超300万千瓦。目前公司在广东、海南、山东、湖南、新疆、甘肃、西藏等地有投资建设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未来公司将积极把握清洁能源发展机遇,继续抢占优质资源,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扩大清洁能源发电业务规模。今年,粤水电计划投资228.61亿元,公司预计清洁能源投产装机320万千瓦。
 
  ▲新纶新材拟12.6亿投建华南区最大铝塑膜生产基地
 
  4月7日晚,新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纶新材,002341)公告称,公司拟在珠海市斗门区富山工业园区进行投资,计划一期项目在当地总投资不低于12.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不动产部分由格力建设,公司直接投资金额不低于3.62亿元(其中设备投资2.25亿元,含新设备投资1亿元及搬迁设备1.25亿元)。并拟与富山工业园管理委与签署《珠海新能源材料和光电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书》及《珠海新能源材料和光电材料产业园项目补充协议书》。
  项目将着力打造华南区最大铝塑膜生产基地及高端消费类电子配套材料生产基地,包括铝塑膜生产基地一期、精密制造中心一期、光电材料产线一期,共计三个子项目,计划不晚于2025年全面达标投产。二期项目投资约22.2亿元,在一期项目全面投产后展开。
  新纶新材表示,近年来,在加快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而在消费电子上游产业中,材料领域一向是国内厂商的短板。国内厂商越来越注重供应链安全及上游材料国产化带来的高性价比,国内新材料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新纶新材称,本次合作各方将充分利用各自优质资源、发挥公司在新能源材料行业和光电材料行业的优势,并依托富山工业园管委会(珠海市富山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平台优势,建设珠海产业园,新纶新材将形成华东华南双引擎的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新纶新材始创于2002年,是一家为消费电子、智慧显示端口、汽车制造等行业客户提供高性能胶膜材料和精密模切构件的新材料企业。
 
  ▲德适生物再融资超亿元
 
  AI诊断受资本追捧。4月12日,杭州德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适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C轮融资,由远翼投资领投,美鸿投资、余经开股权基金、老股东湘江力远跟投,易凯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此次融资将用于加大德适生物的染色体AI诊断技术,以及辅助生殖上游试剂耗材的研发投入,加速公司在全国孕前生育健康检测服务的布局。
  在此之前,德适生物已完成多次融资:2017年9月,德适生物获得紫金港资本的天使轮投资;2018年4月,德适生物获得浙江德清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紫金港资本数千万元的A轮投资;2019年4月,德适生物获得余杭基金的A+轮投资;2021年12月,德适生物获得江苏华睿投资、国中创投、物明投资和湘江力远等约亿元B轮投资;2022年8月,德适生物获得余杭国投集团、华旦天使投资和英伯力投资的战略投资。
 
  ▲小商品城拟83亿投建义乌全球数字自贸中心
 
  据悉,小商品城(600415)4月1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为建成集研发设计、品牌孵化、时尚智造、展示贸易、新媒体营销等功能业态于一体的国际商贸城第六代市场,拟投资83.21亿元(含19.96亿元土地出让金)打造义乌全球数字自贸中心,项目建设周期约为4年。
  小商品城表示,跨境电商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衍生出多种类型的主体。目前跨境电商已进入成熟期,大型跨境电商开始整合供应链,供应链各环节趋向融合,精细化运营成为主流,新零售、直播营销等创新模式持续渗透。义乌市场稳固的外贸生态基础使其经受住了线上平台的冲击,并逐步成为线上平台的货源地,为培育义乌自己的线上贸易生态赢得了窗口。
小商品城表示,将以全球数贸中心为载体,将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和数字基础设施深度植入小商品贸易的各个环节,加快实现公司向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商转型。
 
  ▲大厂奔赴AI大模型
 
  近悉,在ChatGPT席卷全球之际,国内科技公司纷纷入局AI大模型,百度、华为、阿里巴巴等一众科技巨头推出AI大模型,并且不少公司已经将其运用于相关产业和产品中,而更多追随者也在加入其中。
  4月11日,在2023阿里云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正式宣布,阿里巴巴所有产品未来将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进行全面升级。在他看来,面向AI大模型时代,所有的应用、软件以及服务都值得"重做一遍"。
  4月10日,作为上一代AI独立创业公司翘楚的商汤科技"梭哈"大模型,宣布以"大模型+大算力"推进AGI(通用人工智能)为发展战略,并公布该战略下的"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推出自然语言处理、内容生成、自动化数据标注、自定义模型训练等多种大模型及能力。同日,游戏起家的昆仑万维同样放出自家的大模型成果,预告"天工"3.5将于4月17日启动邀请测试。
  除了科技大厂之外,AI大模型创业大军也在扩容。同样是4月10日,搜狗创始人王小川宣布,他和前搜狗COO茹立云联合创办了人工智能公司--百川智能,旨在打造中国版的OpenAI基础大模型及颠覆性上层应用。这也是继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之后的又一位AI大模型创业者。
  "当前AI大模型仍是新兴技术,未来的竞争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厂商的举措、战略方向与资本投资方向。"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卢言霞指出,目前AI大模型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未来企业要想真正跑赢对手,需要包括数据、场景、软硬一体算力等多重能力。
 
  ▲搜狗创始人王小川宣布入场大模型创业
 
  4月10日,搜狗公司创始人王小川宣布,将投身大模型创业。
  王小川表示,他和前搜狗COO茹立云联合创立人工智能公司百川智能,旨在开发中国版的OpenAI基础大模型及颠覆性上层应用。
  据悉,公司早前已获得5000万美元启动资金,来自王小川与其业内好友的个人支持。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落户临港新片区
 
  4月9日,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正式举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与特斯拉公司在现场签约。
  据了解,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将规划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产品提供范围覆盖全球市场。该工厂项目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
  据了解,可再生能源的未来有赖于大规模储能。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可以支持千兆瓦时规模的低成本、高密度公用事业项目,灵活性是该电池的一大特点。它能随时能与电池模块、逆变器和温度系统集成安装,帮助电网更加稳定、可持续。9日签约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也是该公司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
不久前,特斯拉正式公布的"秘密宏图"第三篇章中,曾将目标设定为全面转向可持续能源,2050年前实现能源100%可持续,而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空客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
 
  4月6日,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傅里与天津保税区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在空客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拓展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能力。
  新增生产线将为空客全球到2026年实现月产75架A320系列飞机的总目标贡献力量。
  目前,空客在全球共有4座A320系列飞机总装设施,分别位于德国汉堡、法国图卢兹、美国莫比尔和中国天津。
  空客天津的首条总装线于2008年投入运营,目前已完成总装超过600架A320系列飞机。2023年3月,空客天津总装线完成总装并交付了第一架A321neo飞机,标志着其产能已全面覆盖A320系列飞机。
  空中客车预测,未来20年,中国航空运输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3%,高于3.6%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41年,中国的客机及货机需求数量预计将达到8420架,超过全球需求总量(约39500架)的20%以上。
  空中客车还与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加强中欧双方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生产、应用及通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
据了解,截至2023年3月底,空中客车在中国内地在役机队数量已增至2100多架,市场份额超过50%。
 
  ▲英特尔将与Arm合作晶圆代工
 
  4月12日,英特尔宣布,其旗下代工服务事业部(IFS)与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签订了一项协议,将基于英特尔最先进的18A晶圆代工工艺为Arm架构阵营制造系统级芯片(SoC),英特尔表示未来该合作还将扩展到汽车、IoT物联网、数据中心等领域。
  Arm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向外出售芯片IP(知识产权),其客户包括联发科、高通、苹果、紫光展锐等。IP并非芯片,需要外部合作伙伴在其基础上设计出自己的芯片,该过程类似于高通和联发科在Arm设计的Cortex-A系列处理器的基础上,设计出骁龙和天玑芯片。
  此次合作有利于英特尔争取到更多Arm芯片订单,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2022年7月,英特尔和联发科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发科将使用英特尔代工服务生产一系列智能边缘设备芯片,该批订单将在未来18个月至24个月内出货。
 
  ▲福特将在加拿大投资18亿加元建立电动汽车中心
 
  据报道,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公司4月11日表示,计划投资18亿加元(13.3亿美元),将其在安大略省南部的装配厂改造成加拿大电动汽车制造的高产量中心。
福特表示,其位于多伦多市西部奥克维尔的生产基地将在明年第二季度开始进行改造和现代化,为生产该公司的下一代电动汽车做准备。该工厂将更名为Oakville Electric Vehicle Complex,作为福特汽车所说的全生产线汽车制造商在加拿大为北美市场生产乘用电动汽车的第一个承诺的一部分。
 
  ▲丰田宣布加快电动汽车发展战略
 
  据悉,日本丰田汽车公司4月7日在东京举行新社长佐藤恒治就任以来的首次记者会,宣布加快电动汽车发展战略,拟在2026年前将丰田电动汽车全球销量提高到每年150万辆。
  专家普遍认为,对于在电动汽车领域发力较晚、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仅为2.4万辆的丰田公司来说,新发展战略意味着未来4年丰田电动汽车销量将提高60多倍,是丰田新领导层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信号。
  丰田表示,将组建全新研发团队,努力降低新车开发成本。在2026年前,丰田将推出10款新的电动汽车车型。
  此前,丰田电动汽车主要在中国及日本国内工厂生产。2025年起,丰田将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面向美国市场推出三排座多功能运动型电动汽车。
  佐藤当天表示,除了继续重视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加速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公司还将坚持推进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的研发。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保力新拟收购无锡旭浦51%股权
 
  据悉,保力新( 300116.SZ )4月11日公告,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吴可可持有的无锡旭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无锡旭浦")51%股权,标的资产预估交易作价为2.55亿元。
  无锡旭浦主营业务是为家庭及小型工商业用户提供储能电池系统。
  公告称,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将引入专业化的储能业务团队,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储能业务,尤其是户储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快速发展。
 
▲晶盛机电拟分拆美晶新材上市
 
  据报道,在"石英坩埚第一股"欧晶科技(001269)于2022年上市之后,另一家主营业务是石英坩埚的公司也有望登陆资本市场。4月10晚间,晶盛机电(300316)公告筹划控股子公司浙江美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晶新材")分拆上市事宜。美晶新材主要为半导体及光伏行业提供配套的石英制品,在半导体领域,已实现半导体坩埚国产化,国内市占率领先。
  公告披露,美晶新材成立于2017年,晶盛机电持有美晶新材约57.8384%股份。分拆上市后,晶盛机电仍将维持对美晶新材的控制权。
  值得一提的是,晶盛机电的前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之一邱敏秀,是科技从业者创业的楷模。她和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路甬祥是夫妻,都曾在浙江大学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四年之后,邱敏秀在2016年卸任晶盛机电董事长,其学生曹建伟接任董事长,实现了晶盛机电管理权的顺利交接。
  目前,邱敏秀与曹建伟依旧是晶盛机电的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
 
▲康美实业破产
 
  4月7日晚间,ST康美(原康美药业)公告称,广东省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康美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美实业)破产。
  ST康美在公告中表示,康美实业不是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此次被法院裁定破产,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有利于公司控制权保持稳定,不会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康美实业持有公司5.21%股份。
  但需要注意的是,康美实业此前曾是ST康美的控股股东,曾经的"普宁首富"马兴田正是康美实业的掌舵者,曾一度带领ST康美成为一家市值超千亿的中药巨头。但同样也是马兴田,在疯狂造假超800亿后,一度让ST康美面临退市危机。
  虽然目前仍持有上市公司ST康美5.21%的股份,但随着康美实业破产,其背后的马兴田或将彻底从ST康美中出局。
 
  ▲孙卫任华能水电董事长
 
  4月11日,华能水电( 600025.SH )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选举公司董事长的议案》,同意选举孙卫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并担任董事会战略与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公司第三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公司称,孙卫在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和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期间,坚定实施水电与新能源并重发展,坚决扛牢电力保供政治责任,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刘祥民到龄退休卸任中铝集团总经理
 
近日,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会上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调整的决定:按照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年龄有关规定,免去刘祥民的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
 
  ▲盛京银行管理层大洗牌
 
  4月11日,H股上市银行盛京银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孙进于当日董事会会议上被提名为盛京银行执行董事候选人;监事会选举刘岩为该行股东监事;董事会同时宣布,该行执行董事、常务副行长柳旭获聘为新任行长,任期自监管部门核准任职资格之后起。
  据了解,孙进已于日前由沈阳市委任命为盛京银行党委书记。根据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该行公司章程以及国有银行惯例,孙进担任党委书记后,一般为该行董事长人选。这也意味着,盛京银行空缺2个月的"掌舵人"之位即将获得补位。
  孙进现年50岁,是一位曾在中国银行系统内工作将近29年的"老将"。加入盛京银行前,孙进是中行辽宁省分行副行长、党委委员。
  同时,由盛京银行常务副行长晋升为行长的柳旭,此前也有过将近32年的国有大行任职经历。加入盛京银行前,柳旭曾任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兼企业年金中心主任、行长助理、建行辽宁省分行副行长等多个职务。
  此外,当日被建议选举为盛京银行监事会股东监事的刘岩,后续或将担任该行监事长一职。加入盛京银行前,刘岩曾担任沈阳市政府秘书长、沈阳沈河区委副书记等职务。
  不难发现,盛京银行上述人事变动中新任高层领导均来自国有大行及当地政府,而这实际上或与其重新回归国有的调整密切相关。
  盛京银行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前身为沈阳市商业银行,2007年2月经原银监会批准更名为盛京银行,是沈阳市国有城市商业银行。2014年12月29日,盛京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但自2016年以来,"恒大系"入驻盛京银行取代国资企业一跃成为其大股东后,该行的发展也随着恒大的暴雷而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起伏。直至2022年9月,恒大"清空"盛京银行股权,将所持该行全部约12.82亿股内资股转让给沈阳市和平区国资公司等7家公司后,其经营状况才有所好转。
  在股东方面,截至2022年末,盛京银行第一大股东为沈阳盛京金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79%;沈阳恒信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45%,为第二大股东。
前十大股东中其余8家股东分别为辽宁汇宝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市和平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沈阳高新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联美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昌鑫(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均在5%以下,但都超过了2%。
 
▲南方电网拟收购意大利电力部分资产
 
  4月7日,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下称意大利电力)发布声明称,同意以29亿美元(约合19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南方电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出售其秘鲁子公司Enel Perú持有的两处秘鲁资产全部股权。
  声明称,这些资产的企业价值预计约40亿美元(约合275亿元人民币)。
  南方电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是南方电网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开展国际电力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
  根据协议,南方电网将收购Enel Distribucion Peru的83.15%股权,以及Enel X Peru的100%股权。前者为配电公司,在秘鲁的特许经营区域总面积达1602平方公里;后者为一家能源服务提供商。
  声明提及,完成这笔交易尚需要获得秘鲁主管反垄断机构的批准,以及中国有关部门对外直接投资的批准。
  意大利电力是意大利最大的国有公用事业公司,也是全球头部跨国电力和天然气制造与分销公司,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
  去年11月,因债务问题,意大利电力推出了一项资产出售计划,以将业务集中到六个核心国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
  按照计划,意大利电力将在2023年退出罗马尼亚、秘鲁和阿根廷市场。其中,该公司将出售其在秘鲁现有发电和配电业务。
  意大利电力通过旗下Enel Generación Peru和Enel Green Power,在秘鲁经营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发电等业务。截至目前,意大利电力尚未披露秘鲁发电业务的出售情况。
  意大利电力称,本次与南方电网的交易预计将使其今年综合债务减少约31亿欧元,增加净利润约5亿欧元。
  据了解,南方电网此次收购意大利电力在秘鲁资产,也标志着其扩大了在拉丁美洲的业务。2018年3月,南方电网获得批准,以13亿美元价格从加拿大资产管理公司Brookfield手中,成功收购智利Transelec公司约27.8%的股权。Transelec是智利最大输电企业,控制着逾1万公里的输电线路,服务用户约占智利全国人口的98%。
 
  ▲中国石化参股全球规模最大LNG项目
 
  4月12日,中国石化( 600028.SH )公告称,其与卡塔尔能源公司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了北部气田东扩项目(NFE)参股协议,成为该项目首个亚洲股东。
  根据协议,卡塔尔能源公司将向中国石化转让北部气田东扩项目1.25%的股份,该项目总投资额达287.5亿美元,建成后将把卡塔尔LNG出口能力从当前7700万吨/年提升至1.1亿吨/年。
  北部气田东扩项目(NFE)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LNG项目,也是北方气田扩产项目的子项目之一。北方气田扩产项目分为北部气田东扩(NFE)和南扩(NFS)两个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气田,预计2026年投产。项目建成后的产能将增加超过0.48亿吨/年,使卡塔尔的LNG产能从目前的0.77亿吨/年增至1.26亿吨/年。
  卡塔尔能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阿比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气市场之一,也是卡塔尔能源产品的关键市场。
 
  ▲瑞典最大养老基金Aletca解雇CEO
 
  4月11日,瑞典最大养老基金Aletca宣布,因美国银行股爆雷事件,辞退该基金的首席执行官马格努斯·比林(Magnus Billing),且立即生效。同时,董事会任命该基金的副CEO暂时代理CEO职务,并开始寻找新的掌门人。
  Alecta表示,马格努斯·比林辞任是因为巨额财务损失"严重损害了"人们对其资产管理的信心。Alecta基金管理着约1100亿美元资产。
据Aletca披露的数据,在美国银行危机爆发之时,该基金持有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的股票,直接导致巨亏近200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28亿元)。
 
管理视点
 
不懂得如何面对权力,其实当不好领导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3月20日刊发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级研究员安妮·麦基撰写的文章指出,一些管理者容易把所有奉承、表扬,都归功于自己个人的魅力,认为人们对待他的方式源于他出众的领导才干。但是实际上人们对他的态度可能是源于对他的职务和权力的考虑。职务所带来的权力让他失去了对很多事物的辨识能力。那么,CEO们和其他高管该如何应对权力?
  我所见过和共事的大多数CEO已为这一职务准备了数年时间。在他们进入中层管理层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便意识到,做一个好的领导人比做一个好的执行者更为重要。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经历了各种困难;有的会谈论员工的微观管理;有的是因为自己的无理要求破坏了整个团队的士气;还有的人因为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重视而失去了一名绝佳的团队成员。
  大多数人都度过了这些困难的经历,而且更重要的是,从中吸取了教训。他们学会了放权,并支持下属开展其工作。他们学会了观察团队的倦怠和不服从迹象。他们非常擅长发现谁需要得到表扬,谁需要支持,谁会因成就而获得动力,谁需要非常亲密的同事关系,即便与老板之间也是这样。他们掌握了打造更强大团队、应对冲突以及协商的诀窍。
  人们可能会觉得,这些人在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已能够胜任CEO这一职务,不是吗?不一定。让我们看看几年前我碰到的CEO詹姆士。
  詹姆士所经历的事情比我上述提到的还要多。事实上,作为一名内部候选人,他在上任CEO一职前拥有熟悉公司文化的优势。他还与各个层面以及所有地域的众多公司人士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甚至是公司董事。
  当詹姆士在高管团队中担任职务时,他被看作是一位有着良好形象的可靠领导。他激励着他人,不会轻易生气,而且能够在获得成绩的同时不会牺牲任何人的利益。确实,他仍有点事必躬亲的毛病,尤其是当他感觉到事情会对公司成功造成威胁的时候,而且对于这一职务所能带来的种种便利,他也存在一定的盲区。他喜欢与CEO搭乘私人飞机,享受拥有一名全职的办公室主任,而且对这种生活方式也感到十分满意。但总的来说,他似乎能够成为一个称职的CEO。毫无疑问,这也是他为什么最终当选CEO的原因。
  我在詹姆士担任CEO一年之际拜访了他,并亲眼看到了他与两名雇员之间的互动,这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坐在一个有玻璃隔段的开放式格局会议室中。我可以看到外面,詹姆士面对着我。在我们谈话的时候,我看到两名经理走了过来,表情十分兴奋。她们有礼貌地敲了敲门,并询问是否可以分享有关其项目的一些好消息,这对于我们来说没有问题。她们对所取得的成功感到尤为高兴和满足,一个个笑得十分爽朗,对这一成果感到十分自豪。而且我看到,在詹姆士加入之后,他们聊得非常愉快。
  经理们离开后,詹姆士转向我,带着笑容对我说:“你看到了吗?”“是的”,我回答道,“很了不起!他们干得不错,你一定很自豪。”“不是。”他说,“你看到他们对我的态度了吧?”
  我很困惑,也很担忧。他说话的语气并不对劲。他继续说道,自他升任CEO之后,女士们似乎在这里过得更惬意了(这两位经理刚好都是女性)。当时,我感到很震惊,他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又聊了起来,也更深入地交流了一下。事实是,詹姆士完全忽略了他的这一角色对于其员工的意义。他把所有的事——包括奉承、表扬和获取其认可的愿望——都归功于自己个人的魅力。他认为,人们对待他的方式源于他出众的领导才干和闪亮的个性。但是他没有想到,人们对他的态度可能是源于对他的职务和权力的考虑。
  长话短说,在几个月中,詹姆士和我一道解决了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很幸运的是,我们有一段时间很友好,也能坦诚相待)。我们发现,尽管他在此期间吸取了一些教训,但职务所带来的权力让他失去了对很多事物的辨识能力,尤其是对他自己和他在工作中的关系。总的来说,他的意识中缺失了两大关键情商因素——自我意识和同理心。
  自那之后,我一直在研究CEO们和其他高管如何应对权力。在我看来,像詹姆士这样的高管并非个例,而是有很多。
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权力会让人堕落,包括我们的判断。
第二,人们之所以区别对待是因为我们有权力。有时候,人们会和高管走得很近,例如詹姆士的案例。有时候,人们会对高管恨之入骨。不管怎么样,高管们很容易深陷其中,并被甜言蜜语冲昏头脑。
最后,很多人在升任高管之前并未进行过多的个人反思或缺乏成长过程。尽管高管们的情商在这一过程中似乎有所长进,但通常都是表面上的。例如,他们可能学会了如何管理人际关系,但是他们并未能完全掌握如何感同身受或完全、准确地洞悉他人的想法。他们可能有能力去解读员工的动机和需求,但仅限于用于完成特定的工作。当涉及自我管理时,很多高管学会了管理外在的情绪表达,但并不知道如何处理内在的情绪,例如不安或他们对权力和威望的感受。我发现,高管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自我意识。部分原因在于,自我反思与经商没有关联,人们认为它是不必要的。
  因此,大多数机构都会鼓励人们自省,并发现不足,然后加以弥补。这倒没什么问题,但一旦人们被职务权力蒙蔽了双眼,这种自我意识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未来的CEO们应如何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职场员工对权力的各种复杂态度?以下是我所学到的东西:
  在没有个人成长的前提下,真正的职业成长是不现实的。为了完全掌握如何成为一个更称职的领导者,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权力问题,人们必须自知自觉。一开始,人们可以问自己以下问题:
  你对权力有什么感受?你如何应对你的上司或那些能够制定影响你生活的决策的权威人士,例如你的老板?你对权力和权威人士的态度源自于哪里?(是的,你可能需要考虑与他人的关系,例如你的父亲、母亲和其他在你童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人。)
  你对权力所带来的事物有何感受,例如金钱、车辆、房子和假期?你会按照这些标准来衡量你自己吗?当你达到这一标准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如何对待达不到标准的人?当你自认为没有达标的时候,你有何感受?你会如何应对这些感受?例如,你是否会自己承受,然后责备自己?还是对外宣泄?
  对于你来说,哪些东西比权力更重要?家庭、健康、福祉、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或道德?你的回答将明确揭示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观。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让你的价值观引导你做出选择,此举将对日后工作行为和思想的养成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20年中,大多数高管都意识到,情商是其成功的关键。然而,人们必须意识到,情商的培养是一个毕生的工作,而不是一种练习,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那些掌控着他人职业和生活的高管和CEO们来说,这是一种责任。
 
信息化建设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管理办法》共21条,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给出较为详尽的规定,其中包括定义、准入资格、责任义务和处罚措施等。
  《管理办法》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国家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鼓励优先采用安全可信的软件、工具、计算和数据资源。
  《管理办法》规定,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尊重社会公德、公序良俗,并符合以下要求:(一)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含有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暴力、淫秽色情信息,虚假信息,以及可能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内容;(二)在算法设计、训练数据选择、模型生成和优化、提供服务等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出现种族、民族、信仰、国别、地域、性别、年龄、职业等歧视;(三)尊重知识产权、商业道德,不得利用算法、数据、平台等优势实施不公平竞争;(四)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五)尊重他人合法利益,防止伤害他人身心健康,损害肖像权、名誉权和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禁止非法获取、披露、利用个人信息和隐私、商业秘密。
  《管理办法》要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图像、声音生成等服务的组织和个人(以下称"提供者"),包括通过提供可编程接口等方式支持他人自行生成文本、图像、声音等,承担该产品生成内容生产者的责任;涉及个人信息的,承担个人信息处理者的法定责任,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提供者应当明确并公开其服务的适用人群、场合、用途,采取适当措施防范用户过分依赖或沉迷生成内容。
  《管理办法》规定,提供者发现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商业道德、社会公德行为时,包括从事网络炒作、恶意发帖跟评、制造垃圾邮件、编写恶意软件,实施不正当的商业营销等,应当暂停或者终止服务。
  据报道,近段时间,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国内多家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赛道。百度此前推出"文心一言",阿里云也在4月11日发布了"通义千问"产品。
  随着ChatGPT等类似应用越来越火热,未来因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将快速增长,由此也将带来诸多法律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认为,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业务之际,国家迅速启动相关领域政策法规制定工作,将更好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倡议慎用ChatGPT
 
  据悉,ChatGPT的热度已经蔓延到支付领域,部分支付企业员工开始使用ChatGPT等工具开展工作。中国支付清算协会4月10日发布的《关于支付行业从业人员谨慎使用ChatGPT等工具的倡议》显示,此类智能化工具已暴露出跨境数据泄露等风险。
  为有效应对风险、保护客户隐私、维护数据安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行业发出倡议: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依法依规使用。支付行业从业人员要遵守所在地区的网络使用规定,正确认识ChatGPT等工具的机遇和风险,全面评估使用ChatGPT等工具处理工作内容的风险,依法合规使用ChatGPT等工具。
  二是不上传关键敏感信息。支付行业从业人员在使用ChatGPT等工具时,要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上传国家及金融行业涉密文件及数据、本公司非公开的材料及数据、客户资料、支付清算基础设施或系统的核心代码等。
  三是会员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和引导。会员单位要进一步健全信息安全内控管理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数据风险防控工作,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和数据保护意识,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及支付清算行业安全。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ChatGPT等工具需要对数据库不断更新,通过持续训练才能逐渐进化。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金融服务不但要考虑到交互的便捷性,更重要的是避免损失,因此AI和金融的结合一定要经过大量训练,并且实时更新数据,和监管风控要求相匹配。"王蓬博表示,AI只能解决金融服务中面临的一小部分问题。ChatGPT也面临人工智能和金融结合中长期面临的问题,比如怎样保护用户个人隐私,避免被用于诈骗等。
  王蓬博表示,现阶段只是ChatGPT等应用的开始,部分金融和支付机构宣布的入局短期内不可能有实际产品。对于一家收单机构而言,无论从技术还是商业模式上,离这类自动语言处理机器还很远,更需要围绕自身业务做好风控和反洗钱等更需要技术支持的工作。从目前支付机构数字化发展的路径来看,支付机构更多地是围绕支付进行升级,逐渐通过支付介入到分账等财务领域。
  ChatGPT工具伴生的数据安全等法律风险早已引发关注。中伦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合伙人乔资营等曾撰文称,作为21世纪的"石油",数据的战略重要性逐渐凸显。根据ChatGPT的运作原理,用户在输入端口提出问题后,该问题首先会传输到位于美国的OpenAI公司,随后ChatGPT才会给出相应回答,从而实现输入到用户端口对问题的反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使用者在使用AIGC技术时很有可能会无意中透露有关个人、金融、商业隐私等的敏感信息,从而造成数据的泄露。
"现阶段,人工智能类软件多以境外科技公司提供为主,使用者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涉及到有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众健康以及经济运行等方面的数据。这种数据必将会传输到软件所在的境外母公司,由此造成国内数据的出境风险。"上海市检察院检察官翁音韵表示。
 
中基协金融科技委员会称大语言模型技术还有很大欠缺
 
4月13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文表示,近日召开的金融科技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工作会议指出,大语言模型技术能极大地提升文字和对话服务方面的工作效率,在生成书面报告、开展培训和投教、提升客户陪伴质量等应用场景中潜力巨大,但其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都还有很大欠缺。
 
五部门发布《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通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数字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3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数字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更加有力支撑。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1.9亿,5G网络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有条件的行政村覆盖,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6.5%,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5800亿元,全国具备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基本全覆盖。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稳步提高,乡村数字普惠服务不断深化,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持续提升,数字乡村试点成效更加凸显。
  《工作要点》部署了10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一是夯实乡村数字化发展基础,包括加快补齐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稳步推进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二是强化粮食安全数字化保障,包括推动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是提升网络帮扶成色成效,包括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四是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包括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强化农业科技和智能装备支撑。五是多措并举发展县域数字经济,包括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提档升级、培育壮大乡村新业态新模式、深化农村数字金融普惠服务。六是创新发展乡村数字文化,包括营造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环境、推动乡村文化文物资源数字化。七是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包括加强农村党务政务村务信息化建设、增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数字化能力、完善农村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八是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包括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化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九是加快建设智慧绿色乡村,包括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监管、提高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水平。十是保障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包括加强政策支持、加强人才支撑、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统筹协调。
 
河南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据悉,河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2023年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方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着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升产品链和服务链,深化融合创新应用,构建大数据产业体系,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数字河南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提出,2023年,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产业生态不断优化,赋能效应更加显著,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取得新突破,创新应用取得新成效,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大数据产业规模增长25%以上。
 
2023年浙江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要点公布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研发试点工作部署,浙江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办公室近日印发《2023年浙江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提出,2023年要进一步推进浙江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增量扩面、提质增效、创新升级,形成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和产业生态。
  《工作要点》列了出今年浙江省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三大主要目标。第一,杭州亚运会应用试点成功落地。实现数字人民币在杭州亚运会的成功运用和精彩呈现,为亚运会期间境内外人员提供便捷、智能、特色的数字人民币使用体验。第二,受理环境和交易规模显著提升。力争2023年全年应用场景落地数量、到200万个,月均活跃钱包数量达到400万个,全年交易规模突破2500亿元。第三,打造一批标志性创新应用成果。力争到2023年底,打造一批区域集成应用场景,实现区域内数字人民币高频应用。打造一批创新应用成果,为解决行业领域难点、痛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工作要点》要求全力保障杭州亚运会赛事侧应用。包括实现赛事侧受理环境全覆盖;做好赛事侧数字人民币供应保障;加强赛事侧数字人民币运行保障,打造数字人民币宣传展示窗口。
  同时,《工作要点》还要求将推进亚运会城市侧应用。推进城市侧商贸消费领域建设。力争在亚运会前,办赛城市智慧商圈、特色步行街、大型商超等支持数字人民币受理。各试点市至少开展2轮"迎亚运"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拓展城市侧特色文旅应用场景。力争在亚运会前,办赛城市4A及以上景区购票服务、景区配套支付设施支持数字人民币受理。丰富城市侧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力争在亚运会前,办赛城市三乙及以上医院医疗结算场景,诊所、药店等医疗服务场景全面支持数字人民币受理,进一步扩大以数字人民币形式拨付医保基金试点范围。深化城市侧交通出行领域应用。力争在亚运会前,办赛城市地铁(轻轨)、公交等主要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支持数字人民币受理。
  另外,《工作要点》还布置了数字人民币七大深入推进的以下重点领域:
  第一,服务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融入三个"一号工程"战略,加强重大战略规划统筹和集约建设。深化数字人民币在浙江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等领域应用。
  第二,服务数字政府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试点地区公众使用数字人民币纳税缴费金额突破100亿元,以数字人民币形式拨付资金金额突破100亿元,预算单位开立对公钱包比例达到100%,省属、市属国有企业开立对公钱包比例达到100%,使用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突破100亿元,行政事业类收费事项100%支持数字人民币使用。
  第三,支持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农产品供应链等乡村产业应用。力争到2023年底,建成500个数字人民币重点应用乡村、50个重点应用乡镇。
  第四,深化市场交易结算应用。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试点地区五星级市场数字人民币受理全覆盖。鼓励相关企业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区域结算,打通数字人民币交易上下游支付链路。
  第五,助力智慧校园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各省属、市属高校学生食堂、校园消费等场景支持数字人民币使用。探索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数字人民币穿戴式硬钱包和智能合约应用。
  第六,深化创新领域应用。探索智能合约等技术与数字人民币应用结合。力争到2023年底,全省高质量落地15个创新应用场景。
第七,支持数字人民币产业链发展。通过重大技术参研、重点项目承接,推动数字人民币产业发展,打造数字人民币金融科技生态圈。
 
杭州发布"智能网联车"管理办法
 
  据悉,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4月12日印发《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将于5月5日起施行。
  根据《管理办法》,杭州将对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支持智能网联车辆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这是继2018年《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发布以来,杭州再一次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出台管理政策。
  据悉,杭州将优先支持在物流配送、短途接驳、智能公交、环卫作业、养护作业等领域开展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逐步推进量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及上路通行,培育智能交通领域新业态。
  此外,杭州优先将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纳入相关城市道路规划,推进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促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除了乘用车、商用车辆和专用作业车等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杭州还将创新设计的低速无人车纳入了测试与应用车辆的范畴。
  低速无人车,是指具备自动驾驶功能,未设有驾驶室,支撑物流配送、巡检、零售、环卫等业务的功能型车辆。《管理办法》鼓励低速无人车在封闭、半封闭区域内开展物流配送、巡检、零售、环卫等专用场景应用,并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市)在特定区域特定路线开展低速无人车应用。
  这也意味着,无人配送、无人巡检、无人零售等创新应用将更多地走进市民的身边。
  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时发生交通违法和事故如何处理,是市民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对此,《管理办法》也明确:在测试与应用期间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对测试与应用驾驶人进行处理,或对低速无人车应用主体采取相应措施。
  在测试与应用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认定当事人的责任,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确定损害赔偿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当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作出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综合应用的载体,是北上广深等全国各大城市争相布局的新赛道。杭州作为数字经济先发城市,早在2018年就启动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与应用等工作。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杭州为阿里巴巴、华为、新奇点、优行科技等8家企业发放测试牌照36张。。
  依据新发布的《管理办法》,杭州将进一步规范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助力抢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赛道。
 
广东印发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智能家电标准化发展
 
  日前,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广东省推动智能家电标准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广东将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助推制造强省、质量强省建设,发挥标准化对推动智能家电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标准推动智能家电产业实施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塑造和产品"走出去",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新增制修订国家标准等超100项
  在目标方面,方案提出到2025年,广东智能家电先进标准体系基本健全,标准与知识产权更有效融合,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更完整更强大、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到2025年,广东标准供给能力将明显增强。其中,智能家电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新增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100项以上,团体标准、企业标准1500项以上,智能家电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广东还提出,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100项以上,"湾区标准"30项以上,引进和运营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5家以上,培训国际标准化人才不少于300人。广东还将争取建立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新创建国家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8个以上,标准化基础满足智能家电高质量发展需要。
  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23条具体举措。在健全先进标准体系方面,提出实施"标准化+智能家电"行动,充分发挥标准化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加快制定智能家电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以产业链为纽带,依托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产业上下游协同的标准族群,发展水平分工与垂直整合相结合的产业链集群,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推动建设覆盖智能家电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先进标准体系。
  方案提出,广东将实施智能家电强链稳链工程。面向全球技术创新前沿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广东企业加强先导性标准孵化,聚焦智能家电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强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应用,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标准的互联互通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方案提出,支持智能家电链主企业牵头,整合行业及上下游企业,开展从单品智能到设备互联再到场景互通的基础标准研究和标准应用示范,强化跨品牌、跨产品标准化协调,促进产业互信、互联、互通发展。
  探索建立质量分级采信监管机制
  广东还提出,要加强智能家电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清理整顿智能家电"三无"产品力度,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守护家电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加强高端智能家电产品的监督抽查,打击虚假高标产品行为,维护优胜劣汰的质量发展秩序。
  围绕消费者关注的智能化功能性能、提升消费体验等产品核心质量指标,方案提出,要制定符合广东实际质量分级标准,并依据标准识别产品等级。探索建立广东质量分级采信监管机制,加强监督抽查,及时发现、查处采用虚假标准、不符合分级标准产品,营造优质优价消费氛围,激发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内生动力,拉升产品质量"高线",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消费需求。
  在推动专利导航标准化建设方面,广东将聚合标准技术研究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龙头企业、知识产权行业协会等力量,梳理专利导航工作内容、专利导航应用场景、专利导航服务评价等方面的要求,研究制定《数字化时代专利导航工作指南》,加快构建和完善广东专利导航服务体系,提升专利导航质量水平,引领和支撑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
  在研究制定智能家电行业产业链碳足迹、碳效比核算标准方面,方案提出,完善智能家电领域碳排放核算核查、碳效比核算、碳减排量化评估、减污降碳控制监测等标准,研究开展领域内重要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及碳效比测评标准研制等,完善家电领域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等标准,实现智能家电领域碳达峰产业链相关环节标准全覆盖。
  广东还将探索开展智能家电"湾区标准"工作。方案提出,鼓励粤港澳三地社会团体、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围绕智能家电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领域,研究制定、认定并推广实施高质量的"湾区标准",促进构建开放一体的湾区大市场。
 
《广东省数据条例》即将出台
 
  4月13日,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在"2023数字经济峰会"上透露,《广东省数据条例》即将出台,广东正研究推动将数据生产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广州海珠、深圳南山已经获批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
  他透露,2022年,广州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相继挂牌成立,当年累计交易额超过17亿元,今年广东数据交易额将突破50亿元。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广东"数字政府2.0"建设,目前,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进入2.0阶段。
  与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是广东省数字政府2.0阶段的显著特征。早在2021年7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形成"1+2+3+X"的总体改革思路。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广东发挥数据要素总牵引作用,稳步推进市场体系培育和数据资源流通交易,加快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变。
  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上,广东创新规划了两级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广东构建以行政机制为主的一级市场,筹建省公共数据运营管理机构,成立广东数据资产登记合规委员会。开展数据资产登记试点,佛山市顺德区首批完成6个基于公共数据开发形成的数据产品的资产登记。
  广东构建以市场竞争机制为主的数据交易二级市场,广州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相继挂牌成立。开展数据经纪人试点,广州海珠、佛山顺德遴选出首批5家数据经纪人试点企业,形成65个数据产品。
 
湖南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出炉
 
  据悉,为持续推进湖南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加强非煤矿山重大灾害风险防控,进一步提升非煤矿山本质安全水平,近日,湖南省应急管理厅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湖南局联合制定印发《湖南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力争到2030年底,全省非煤矿山重点和高危岗位实现机器人作业。
  全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将以机械化减员增效、信息化资源共享、智能化辅助决策为目标,利用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实现采掘工作面少人或无人操作,重点和高危岗位实现机械化或机器人作业,井下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及远程监控。推动矿山装备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实现关键地点和重点部位重大安全风险可实时识别、精准研判。
《方案》指出,全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将分三个阶段推进。从现在开始到今年12月,力争建成全省非煤矿山安全风险预警监测系统和非煤矿山远程监察系统平台,建成5至10家首批智能化非煤矿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重点推进示范矿山井下固定设施无人值守和关键环节机械化替代、自动化控制减人,建成100个以上企业固定岗位无人值守。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底,重点选择单班入井30人以上、采深800米以上的地下矿山和边坡高度200米以上的露天矿山等三类高风险非煤矿山企业,完善升级非煤矿山监测监控、人员定位、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和应急广播系统,提升安全保障水平。2026年1月至2030年底前,全省具备基础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云南省启动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信息化平台建设
 
  近日,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启动云南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信息化平台建设。平台建成投运后,将覆盖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1400多个乡(镇)行政主体,为全省约460万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市场准入、准营服务,有利于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全面提高市场准入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自2020年10月云南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纳入首批国家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以来,各方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常态化年度评估机制,探索推动评估成果运用,为形成全国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与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工作提供了经验支持。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云南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以评估应用为导向、清单运用为基础、案例核查为抓手、主体服务为目标、主体感受为基准,构建以"观市场、用清单、防违规"三位一体的全业务管理体系,并面向全省市场主体提供高效、智能的24小时不打烊的市场准入业务服务,为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行政主体提供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市场准入业务闭环信息化支撑,进一步规范、统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管理,构建标准化、动态化、规范化市场准入效能管理新模式。
 
智能化设备能解决中国制造业什么问题
 
证券时报4月14日刊发深圳东方华策公司总经理周家兵撰写的文章指出,在中国生产制造业的自动化进程中,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有机器人、机械手(臂),有配套自动化的工装夹治具等越来越智能化,形式多样,品类繁多。仔细分析,这些智能化设备到底给中国制造业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笔者结合在企业实施过程中观察所得,发现通常能从如下几个方面带来收益。
  第一个能解决的问题是替代人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线工人需求量大,对于人口红利消失的中国而言,继续以前的人才招募方式不能满足企业所需。那么,机器替代人工来解决实际问题是个好办法。机器人替代人力又可细分三大类别。一是用工成本高。投入自动化设备,一次性批量购置但可解决长期(设备的生命周期)的人力成本问题。设备的投入、耗电和运维成本,要低于人工社保工资福利待遇。如:富士康在国内很多生产制造基地采用大规模的机械手来替代人工。二是危险工种。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保护一线工人,以人为本,减少人工和企业双重风险。企业安排技术人员在后台控制中心,输入编写的机器人作业程序,通过后天显示屏幕监督机器人的工作。机器人在作业现场自动工作,人在后台发出指令或微调程序即可。如:采矿业,需要从事底下工作的矿工,以及需要深入(潜入)地下、污水等恶劣环境中作业的单位(如市政污水排挤外包单位)等,还有一类是有辐射、毒性强的作业现场,如化工类企业等。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或机器人、机械手等,将以前靠人工去执行的“对人体极为不利、甚至伤害致残致死”的工作,转换成交由自动化设备去完成,更好地保护人。这是人类的进步,自动化设备是真的在为人类服务。第三种情况是不能及时招募(补充)到人力,那么企业被迫使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来解决人力短缺问题。如今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制造业不得不用机器人这类自动化设备完成生产任务。也就是通过设备的智能化来解决人力不足的现实问题。以上三种情况,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动化设备的广泛使用,主要目的是替代人,不一定有人的工作绩效和质量。接下来就谈谈这两个方面的困扰解决之道。
  第二个能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生产绩效。对于批量大,品控要求稳定的一些企业而言,进行自动化改造拉动生产绩效显而易见,创造的价值和获得的利润也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智能化设备可以一天24小时运行,设定好程序和异常情况时自动发出的报警信号,可以让极少数人工,照看多台自动化生产设备,完成大量的生产任务、如:自动连续生产设备,自动灌装机,自动封箱打包机,自动转运机,自动码垛机等。对于标准化程度高,且批量大的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大量运用,其降本增效的成效显著。很多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常采用这类生产方式,如:车企、家电企业、制衣(T恤、均码服装)企业等。
  第三个能解决的问题是品质稳定。有些产品的品质要求极为严苛,通过人工来处理往往不稳定,如视觉疲劳就容易看走眼等,智能化设备却能轻松处理到位。更有甚者,精密和精细程度远超过人的能力范围,如半导体、芯片等行业的封装测试等岗位,采用自动化的智能设备来处理,产品的品控稳定性会高于人的产出。有些企业在某些岗位,宁可用高精尖端设备,也不用人的根本原因。另一种情况是跟上述恰好相反,品质要求一般的产品,企业往往也喜欢采用智能化化设备来替代人工,生产绩效高质量稳定,性价比高。也就是产量大、质量要求一般、价格低廉,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用人工很容易出现状况,导致企业不赚钱或亏损。如何采用智能化设备,就容易符合预算,且易于掌控良品率,也能达成预算的利润。如:生活必需品毛巾、拖鞋、袜子等这类企业。
  第四个能解决的问题是复合型,即上述三种情况的综合。这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可实际情况是很难达成,往往会侧重某一个方面。不过,这凸显出中国智能化设备的发展方向,在积累了较高技术的发展趋势中,逐渐形成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的整体升级,这是大势所趋,且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
  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机械人化是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大势所趋。尤其是机器人这类能自动化执行工作的机械装置,有着难以想象的发展空间。希望中国制造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不仅是替代人工,更能在提高工作绩效的同时,获得高品质的产品。用性价比高的中国制造产品服务全球客户。
 
美国拟制定AI问责机制
 
  据报道,随着生成式AI技术应用扩大,美国政府就其如何监管征求公众意见。4月11日,美国商务部下辖咨询机构国家电信与信息管理局(NTIA)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NTIA已经开始就AI相关监管问题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截至6月10日公众都可以向其反馈意见。NTIA将据此起草AI问责政策相关报告。
  NTIA为拜登政府在电信和信息方面政策制定的首席顾问机构。
  NTIA发布的文件涵盖了34条关于"AI问责机制"(AI Accountability)的开放性问题,从"AI问责机制"期望达到的成果、现有的机制及可借鉴的政策、问责的主体及认定、需要承担哪些责任、目前实现"AI问责"的阻碍、政府政策在"AI问责"生态中的角色六个方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据报道,建立一个负责任、可信赖的AI生态近年来一直是美国各级政府的政策目标。2022年8月通过的《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同样也包含了对可信赖AI建设的支持措施。
 
亚马逊正式发布生成式AI云服务
 
  4月13日,全球最大云服务商亚马逊AWS在技术博客中发布了生成式AI服务Bedrock,通过Bedrock,用户除了可以使用亚马逊自研语言大模型,还可以接入创业公司AI21、Anthropic的大模型,以及文生图大模型公司Stability AI的模型。
 
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创建ChatGPT工作组
 
  4月13日,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EDPB)发布声明称,该委员会讨论了意大利数据保护机构最近针对ChatGPT的执法行为,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组来促进合作,并就数据保护机构可能采取的执法行动交换信息。
 
香港Web 3.0协会成立
 
  据悉,香港Web 3.0(第三代互联网)协会4月11日在香港交易所举行成立仪式。作为跨业界的非盈利机构,协会将通过专业研究、标准制定、专业培训等,促进香港Web 3.0生态环境的建设。
  香港Web 3.0协会由多家驻港中资机构和香港高校共同发起,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金融科技业者、高校教授等各界人士。
  香港Web 3.0协会理事会会长陈德霖在成立仪式上介绍,协会将致力推动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为业界创立产业标准,为特区政府出谋献策,促进社会加深对Web 3.0的认知,推动香港成为全球领先的Web 3.0智慧城市及数字金融中心。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成立仪式时表示,当下Web 3.0的发展正值黄金起点,香港要敢于成为创新浪潮的引领者。他说,近期不少包括虚拟资产交易所、区块链基础建设在内的企业都积极与特区政府联系,考虑在香港开拓业务,相信能助力香港Web 3.0生态圈蓬勃发展。
  据了解,香港特区政府在今年2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拨款5000万港元加速推动香港Web 3.0生态圈发展。
 
4月起日本企业可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工资
 
  据报道,从4月起,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整了有关日本企业发放工资形式的相关规定,除了现金和银行转账方式以外,在征得员工本人同意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通过类似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向员工发放工资。这种工资形式也被称为数字化工资。之所以推出这一措施,主要目的是促进日本进一步普及非现金支付。
  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日本非现金支付在消费支付总额中的占比为36%,三年内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不过,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日本非现金支付普及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日本把导入数字化工资列入经济增长战略之一,并提出今后要使非现金支付比例提升到80%。
  对企业来说,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工资,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汇款手续费。对员工来说,这种方式会让他们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时更加方便快捷,避免频繁充值。
  此外,日本一家人才服务公司近期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只有两成受访者愿意接受数字化工资,部分受访者对数字化工资的安全性表示了担忧。
  对此,日本厚生劳动省也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包括对数字化工资账户设置了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2万元)的上限,一旦发生盗刷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破产,必须对用户损失进行全额补偿。另外还规定,无法变现的积分以及虚拟货币,不能用来支付数字化工资。
 
企业信息员园地
 
对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变革的问题与思考
 
  特约信息员  王协忠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它是未来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根据相关调研资料表明,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存在"弱链""断链"和"无链"三个突出问题:
  第一,弱链。产业链在功能和结构上相对完整,但部分环节缺乏竞争力。究其原因:
  一是部分领域客观存在技术差距。有企业指出我国在芯片加工、芯片设计软件、核心电子元器件等关键领域与国外仍然存在显差距。做芯片加工,目前28纳米之下的工艺水平只有国外能做,国内根本达不到,国内电子元器件在成熟度、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用国内元器件需要承担一定技术风险。二是市场对国内产品缺乏信任,有企业指出他们的产品在国外市场很受欢迎,但在国内却遭"嫌弃","现在连日本任天堂的产品都在用我们的芯片,但国内厂商却不敢用。三是融资难导致企业发展受限,尽管有些企业是技术领先企业、甚至是明星企业,但由于抵押资产少、非标资产评估困难、订单融资不可行,"融资难"问题突出,企业不仅难做大,还怕资金链断裂不敢做大。四是缺少有运作良好的行业协会。好的行业协会应该让行业的领军人物去做,政府只是在里面穿针引线,然后再退出,要让真正懂行的人去玩。我们很多行业协会牵头的都是政府部门,其他人都不敢说话,你说给谁发牌照就给谁发牌照。
  第二,断链。产业链特定环节"人有我无",存在断点。一是工业软件"卡脖子"问题特别突出。现在做三维设计离不开UG,画图离不开AutoCAD,这些软件都是国外的,另外,我们做包装箱设计要用pDF,或者 CorelDRAW,也都是国外的。""像芯片设计软件 Synopsys1美国公司产品),这个软件你根本离不开的,它已经把芯片的制程放进去了,一套软件就要1000 多万,你一年做几千万的芯片赚的钱都不一定有这么多。二是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高端芯片也被"卡脖子",一家涉及芯片制造的企业反映:"现在做芯片的晶棒,用的都是国外的,国内现在大概能做到6 寸,现在大量都用12寸的,国内做不了。另外,做芯片光刻、蚀刻时的清洗液也是美国的。一家行业领先的智能硬件厂商反映:"我们95%的材料和设备能国产,但生产的关键零部件,以及最先进产品上的特殊材料需要日本进口"。珠海统计局2019年6月做的一次涉630 家外向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如果美方限制片、集成电路、编码器等产品的出口,53.5%的企业反映很难或较难用其他产品进行替代。
  第三,无链。应用场景相对不足,"智能化"潜力充分发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一些新技术、新业态推力度不够。"现在很多新的生物识别技术像指静脉识别、掌静脉识别都开发出来了,但应用不多,多种生态识别技术相结合能显著提高安全性,比如'人脸+拍+指静脉'识别己经在深圳和广州的轨道交通领域部分应用,但其他地方应用还不多。另外,在政务、社区、影剧院等领域,生物识别也有很大的推广空间,是管得太多阻碍了新业态的发展。一家无人驾驶企业反映,中国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并不大,但目前在商业运营牌照颁发、路测区域开放方面,中国明显落后于美国。H国的Waymo 公司目前己经在亚利桑那州风城进行无人驾驶打车的商业化运营了,但是国内目前还没有运营资质的条例颁布。
  三是政府对一些新业态了解不够,存在偏见。政府对无人驾驶的安全问题较担忧,觉得现在5G还没有普及,通讯一旦出问题,就很危险,实际上我们的安全性己经做到很高了,政府应该对我们无人驾驶企业多调研,了解我们的技术进展,这样政策开放的力度可能会更大。
  根据以上问题,必须通过"强链"补链"和"建链"促进智能化大市场发展。
  一、强链。加大金融支持,建立和完善行业会,增强人工智能产业链薄弱环节和整体竞争力。
  一是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抵押贷款机制,完善专利技术、著作权、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准则。二是统筹政府和市场多渠道资金投人,加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盘活现有资源,对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平台建设,创新应用示范等提供支持。三是引导建立行业领军企业主导,大量企业参与,运作良好的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理顺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下方更多微观事务管理权限,提高协会自治化程度。
  二、补链。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填补人工智能产业链空白,延展产业链环节。一是加强工业软件、人工智能高端芯片、传感器等"卡脖子"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二是瞄准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基础领域和情绪感知、认知智能等前沿领域,制定技术创新路线图,系统推进关键核心领域攻关。三是以产业链为基础,深人产学研合作,加快构建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成果检验、中介咨询等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有效衔接。
  三、建链。完善发展政策,夯实产业基础,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推广,建设功能更齐全、应用更丰富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一是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研讨技术进步的反应灵敏度。二是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设施,面向人工智能共性技术建设计算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加强针对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三是加强人智能工场景应用推广指导,组织梳理总结制造、教育、交通、商贸、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支持企业与用户单位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分析总结应用路径与经验。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