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11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11期

部委决策
 
李强强调在新起点上推动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7日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宣布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工和国务院机构设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对政府工作作出部署。
  李强指出,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本届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执行者,就是要全面准确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各项要求,同时提高创造性执行的能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行动派,就是要坚持用行动说话,响应党中央号召、贯彻党中央要求,必须雷厉风行、迅速有力,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实干家,就是不仅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而且要善作善成、把事做成,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李强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对今年工作的部署,着力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能,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谋划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全力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做好社会事业发展、疫情防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强强调,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落实机构改革任务,坚持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创造性执行效能,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国务院及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要带头讲政治、守规矩,严律己、不谋私,勤作为、勇担当,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李强强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3月21日至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湖南调研并主持召开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高端制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株洲,李强考察了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株洲硬质合金、湖南山河科技等企业,深入企业的车间和实验室,详细询问生产、研发和市场情况。他说,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根本靠创新、靠人才。企业要大力培养、吸引和用好优秀科技人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打造更多有话语权的产品和技术。科技创新的价值和生命力在应用,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产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加强产品外观设计,以产品创新引领和拓展市场需求。
  在长沙,李强考察了长沙比亚迪汽车、中国铁建重工、蓝思科技等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他指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培育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家、鼓励创业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新动能。要下功夫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补齐短板,在优势领域巩固领先地位,在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实现领跑,加快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在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8家企业负责人谈了情况和建议。李强指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一个重要关口,我们坚守制造业的决心不能动摇,做强制造业的力度必须加大。要紧紧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战略统筹谋划,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坚持优化布局、集群发展,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导向,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流动,形成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李强希望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
 
2023年财政部将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效能
 
  3月20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财政部将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效能,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回顾2022年,《报告》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一季度经济开局比较平稳,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进入二季度后,受疫情反复、国际形势变化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加大,叠加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财政收入大幅下滑。随着稳经济政策出台实施,经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加上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大头落地,下半年财政收入形势好转,8月份开始由负转正、增长5.6%,9月份以后增速进一步回升。总的看,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展望2023年,《报告》提出,财政部将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效能,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在2023年,财政部将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支出效率;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严肃财经纪律,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其中,在完善税费支持政策方面,财政部将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增强精准性针对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
  在保持必要支出强度政策方面,财政部将统筹宏观调控需要和防范财政风险,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集中财力办大事,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投资,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财力保障。
  在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方面,财政部将坚持有保有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与撬动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和促进消费。
  在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方面,财政部将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
  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面,财政部将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完善税收制度。
在切实防范财政风险方面,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央行年内首次降准
 
  据悉,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3月17日,人民银行宣布,将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对比历次降准,本次0.25个百分点的降准幅度较为适度。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分析指出,本次降准预计释放6000亿元中长期资金,进一步支持银行资产扩张。
  人民银行进一步指出,将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行降准时机"意料之外"
  据了解,与2022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前"预告"、市场早有预期的降准操作不同,此次央行决定开展降准的时间点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向好恢复态势明显,前两个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同比大幅多增,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超过12%。在实体经济和融资市场整体得到改善的背景下,专家普遍认为近期降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大。
  同时,随着3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48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市场普遍认为,央行在连续加量续作MLF与降准之间选择前者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意味着短期内降准预期兑现的可能性偏低。
  虽然央行选择降准的时间点超出预期,但由于近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升高,市场对降准的预期与呼吁一直存在。
  3月以来,银行间7天债券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持续处在2.0%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上方,反映短期流动性压力较大。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收盘到期收益率自3月以来也持续处在2.70%上方,接近2.75%的MLF操作利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短期内新增信贷仍有望保持同比多增态势,意味着当前银行体系需要适度补充中长期流动性。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因银行信贷扩张较快,资产负债错配压力凸显,短期资金滚动需求上升,加剧资金面波动;此外,信贷需求回升会派生出存款,存款高增会提升银行的缴准需求,进而消耗超储。
  MLF超额续作或许可以边际缓解银行所需的负债缺口,但无法解决存款高增衍生出的缴准需求,这部分压力只能通过降准来缓解。
  适时降准“一举多得”
  实际上,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近期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已对降准有所“暗示”。他表示,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在诸多工具中,降准所提供的流动性期限最长、成本最低,可有效缓解货币创造过程中的流动性约束,因此政策效果颇为明显。”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指出,在2022年4月和11月宣布降准后,次月的新增信贷均迅速由同比少增扭转为同比多增。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整体来看,此次降准将发挥四方面作用:一是通过在全国两会后迅速开展降准,展现出政策尽早发力,提振市场信心;二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三是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改善目前中小银行面临的息差收窄、贷款增速下降、资产质量承压等问题,提高银行消化不良贷款和抗风险能力;四是稳定房地产市场,有利于满足房企和居民的合理融资需求。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也指出,降准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银行对房地产等领域的支持。降准对于房企获得更多的开发贷款支持和个人按揭贷款政策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银保监会将稳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制度型开放
 
  据悉,在3月18日召开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共同围绕"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发表主题演讲。两位官员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前景做出展望,并谈及后续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工作安排。
  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会更加凸显
  宣昌能称,近期,欧美个别少数银行业机构暴露出的风险表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快速调整在产生外溢效应的同时,也存在内溢影响。过去长期低利率环境使部分金融机构习惯于在利率低波动性环境下摆布资产负债,缺乏对利率短期、大幅波动的预期和敏感性。硅谷银行的资产负债特征使其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并最终引发风险。
  宣昌能表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中国市场的开放、稳定与发展,给世界提供了多元化的机遇与选择。近年来,中国的利率水平总体比较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并且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增强。
  据他介绍,近年来,中国先后推出40多项对内、对外金融开放措施,大幅放宽了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等全球三大债券指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宣昌能对此表示,这是在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基础上更为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也表明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维护多元稳定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决心。"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我们相信,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也会更加凸显。"宣昌能说。
  主动回应外资金融机构诉求
  曹宇表示,未来银保监会将推动金融业制度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标对表,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而稳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制度型开放。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中国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曹宇表示,稳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制度型开放,银保监会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标对表,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制度型开放水平。中国与14个国家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于去年正式生效,该协定代表了目前中国金融领域开放承诺的最高水平,为扩大制度型开放打下了良好基础。接下来,银保监会还将主动对照《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规则,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
  二是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近年来,银保监会主动对接国际监管规则新标准,开展银行业保险业资本监管改革,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II》已经发布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未来,我们还将在气候变化、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大家共同关心的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
  三是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银保监会将在内外资一致的基础上,主动回应外资金融机构诉求,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激活在华外资机构的发展动力,促进中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共同发展。
 
信托业务分类新规正式落地
 
  2023年3月21日,《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下称《通知》)作为"银保监规"2023年1号文件正式下发。《通知》基本延续此前2022年末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的框架,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共25个业务品种,并设置三年过渡期。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差别不大,主要变化是将资产服务信托列在资产管理信托之前,并明确了新型资产服务信托的定义。
  《通知》明确,资产服务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依据信托法律关系,接受委托人委托,并根据委托人需求为其量身定制财富规划以及代际传承、托管、破产隔离和风险处置等专业信托服务。按照服务内容和特点,分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及新型资产服务信托五类、共19个业务品种。
  资产管理信托是信托公司依据信托法律关系,销售信托产品,并为信托产品投资者提供投资和管理金融服务的自益信托,属于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信托依据相关规定,分为固定收益类信托计划、权益类信托计划、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信托计划和混合类信托计划共4个业务品种。
  公益慈善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公共利益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按照委托人意愿以信托公司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信托业务。公益慈善信托的信托财产及其收益,不得用于非公益目的。公益慈善信托按照信托目的,分为慈善信托和其他公益信托共2个业务品种。
  将信托业务分类改革落实到信托公司的主体责任上,《通知》仍然强调明确业务边界、提高分类质量、完善内控机制和有序实施整改四大方面,其中细节较征求意见稿略有改动。
  例如,完善内控机制方面,《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应当建立信托业务分类定期监测排查机制,加强合规管理和数据核验,确保信托业务持续符合分类标准和监管要求,删去了 "避免为其他机构或个人违法违规活动提供通道服务"。
  有序实施整改方面,对于其他不符合《通知》要求的信托业务,单设"待整改业务"一项,有序实施整改,删去了"以合规方式续做相关业务"。
  没有变化的是,为有序实施存量业务整改,确保平稳过渡,《通知》设置3年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存在实际困难,仍难以完成整改的,可实施个案处理。对于契约型私募基金业务,按照严禁新增、存量自然到期方式有序清零。信托公司应当在准确分类基础上充分识别待整改业务,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时间进度安排,待整改业务规模应当严格控制在2022年12月31日存量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已纳入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个案处理范围的信托业务,应当纳入待整改业务,按照资管新规有关要求及前期已报送的整改计划继续整改。
  在加强监管引领方面,《通知》除了延续征求意见稿中的完善监管规则、加强日常监管之外,新增"加强宣传引导"。
  《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应当指导辖内信托公司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认识信托关系实质和信托业务风险特征,树立信托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风险意识。信托业协会应当加强宣传引导,组织信托公司自觉落实相关要求,普及信托相关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对各类信托业务的认知度。
最后,《通知》明确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各信托公司应当于《通知》实施后30日内将存续信托业务分类结果和整改计划报送属地银保监会派出机构。
 
衍生品交易监管将"有法可依"
 
  据悉,证监会3月17日就新起草的《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管理办法》主要对衍生品交易和结算、禁止的交易行为、衍生品经营机构、交易者、衍生品交易场所、衍生品结算机构、衍生品交易报告库、衍生品行业协会等进行了规范,并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功能监管。将证监会监管的衍生品市场各类活动和主体全部纳入规制范围,以功能监管为导向,制定统一的准入条件、行为规范和法律责任。二是统筹监管。充分考虑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衍生品市场与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之间的监管协同协作,防范监管套利,消除监管真空。三是严防风险。着力提升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推进交易标准化,鼓励进场交易和集中结算,提高非集中结算衍生品交易的风险防控要求,落实衍生品交易报告制度,严厉打击利用衍生品交易进行违法违规行为或规避监管行为。四是预留空间。在严防风险的前提下,为相关制度预留充分空间,防止"一刀切"对市场造成不当限制。对于集中结算、保证金、场内场外持仓合并计算、对冲交易、交易者标准等重要制度,未作绝对要求,由衍生品行业协会、交易场所、结算机构等自律组织根据各自职责,结合实践情况制定具体规则。
  《管理办法》共八章52条,具体包括九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调整范围和基本原则。《管理办法》仅调整证券期货交易场所组织开展的衍生品市场,以及证监会监管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柜台衍生品市场,不调整银行间衍生品市场,也不调整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组织的柜台衍生品市场。
  二是规范衍生品交易,防范交易风险。《管理办法》对衍生品合约的开发程序实行报告制,对于在衍生品交易场所进行的衍生品交易,要求交易场所在组织开展新品种衍生品合约的交易或者变更交易方式时,向证监会报告;对于在柜台开展的衍生品交易,要求衍生品经营机构开发新品种衍生品合约时,向衍生品行业协会报告。明确衍生品交易可采用主协议方式或根据交易场所的业务规则达成,主协议等合同范本应当报证监会备案。明确证监会可根据监管需要对衍生品交易实行持仓限额和大户持仓报告制度,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的可按照规定申请持仓限额豁免。明确保证金制度和对冲交易规范。要求衍生品经营机构在场内进行对冲交易应遵守证券期货交易场所的规定。
  三是明确场内场外持仓合并要求,加强衍生品市场与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的统筹监管。对于股票市场与衍生品市场的持仓合并,要求在履行信披义务或收购时,将股票持仓和以该股票为标的的衍生品持仓合并计算。
  对于期货市场与衍生品市场的持仓合并,要求在对期货交易或者衍生品交易实施持仓限额和大户报告制度时,将挂钩同一或者相似标的的期货持仓和衍生品持仓合并计算。
  四是规范衍生品结算,防范结算风险。具有标准化程度高、流动性强、定价数据公允等特征的衍生品交易,可由衍生品结算机构作为中央对手方进行集中结算。衍生品经营机构参与非集中结算衍生品交易的,应及时进行交易确认,采取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以防范交易对手方风险;对于参与非集中结算衍生品交易的衍生品经营机构,证监会可提高其注册资本和净资本要求,衍生品行业协会可提高保证金标准。
  五是明确禁止的交易行为,着力解决衍生品滥用问题。专设第三章"禁止的交易行为"进行规范,包括禁止通过衍生品交易实施欺诈、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利益输送、规避监管等违法违规行为等。
  六是明确交易者管理要求,加强交易者保护。明确准入门槛,只有符合证监会规定的专业交易者标准才能参与衍生品交易,衍生品行业协会和交易场所可制定差异化的不低于专业交易者的标准,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可以豁免全部或者部分标准。同时,明确账户实名制。交易者应当以本人名义申请开立交易账户;禁止交易者向他人出借交易账户或者借用他人交易账户;衍生品经营机构应当按照衍生品交易报告库规定的标准开立交易账户。
  七是规范衍生品经营机构,切实提升衍生品业务质量。列举衍生品经营机构的资格申请条件,明确对衍生品经营机构从事衍生品交易业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明确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不得通过衍生品交易实施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不得存在损害交易者利益或者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明确衍生品经营机构的内控管理制度,要求衍生品交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开办理,制定持续性经营计划,缓释和应对市场风险。要求衍生品经营机构定期向证监会报送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境外经营机构在境内从事衍生品交易业务,应当经证监会批准。
  八是规范衍生品市场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九是明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监管拟摸底保险机构负债成本合理性
 
  据报道,银保监会人身险部3月23日将组织保险行业协会及多家保险公司召开座谈会,摸底人身险行业负债成本及资产负债匹配情况。
  专家表示,近期硅谷银行等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事件,提示了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一旦爆发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因此,金融机构须重新审视和评估成本收益、期限结构和现金流等维度的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加强预警和应对机制,并强化主动管理举措。监管部门及时召开座谈会,有助于摸清人身险行业风险底数,引导保险机构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座谈会主要围绕"引导人身险行业降低负债成本 加强负债质量管理"展开,重点调研保险公司负债成本情况、负债与资产匹配情况及负债成本合理性。
  险企人士表示,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近年来,一些人身险公司采取了较为激进的定价策略,发行了一些高预定利率产品,比如IRR(内部收益率)达3.5%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等,将人身险公司的负债成本维持在较高水平。然而,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险企投资端收益率呈下滑态势。因而,投资收益覆盖保单成本的压力加大,利差损风险显现,险企资产负债匹配面临挑战。
  "近两年险企纷纷转战银保渠道,产品策略方面比较重视短期销售效果,因此产品预定利率和结算利率设定相对激进。不少险企为了支撑短期销售目标,仍然维持4%至5%的产品结算利率。"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去年以来,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保险行业资金运用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低于2%,行业利率倒挂问题显著,进一步加剧了长期利差损风险。
  消息人士说,监管拟通过摸底普通险预定利率分布、分红险预定利率和分红水平、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和结算利率情况、销售费用情况等了解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水平和结构,与此同时,通过摸底历史投资收益水平、负债与资产期限匹配、成本收益匹配情况等了解保险公司资产负债成本匹配状况。
  "监管部门还要求我们对公司负债成本的合理性作出判断,如果不合理,公司需要说明下一步拟采取的整改措施。"一家将参与座谈会的险企人士表示,监管希望行业进一步降低负债成本,以推动资产负债更好匹配。
  降低负债成本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从定价端入手,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业内人士表示,责任准备金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为了应对将来的赔付而提取的现金储备。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越高,提取的责任准备金越少。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意味着险企需要增提责任准备金,其未来应对风险的能力也将增强。
  据了解,此次座谈会将探讨"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公司及行业的影响",涉及新产品定价、存量业务退保、销售行为、市场竞争变化分析等方面。业内人士表示,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和产品预定利率挂钩,降低评估利率也意味着降低产品预定利率。这将直接推动险企负债端成本降低,从而助推其资产负债匹配度提升。
周瑾表示,保险公司负债成本的降低,一方面要借助体制机制改革和数字化工具等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压缩营销与管理费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客户风险识别,提高承保风控水平,并积极开展事前干预等风险减量管理,从而降低赔付水平。
 
保险销售人员的十类违规行为将遭监管排查
 
  近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保险机构销售人员互联网营销宣传合规性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自2023年4月3日起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保险机构销售人员互联网营销宣传合规性自查整改工作。
  根据《通知》,进行自查的保险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以法人机构为责任主体,部署各级分支机构全面梳理检视销售人员互联网营销宣传合规性。销售人员包括保险公司从事保险销售的所有人员(即个人保险代理人,从事保险销售的员工、劳务派遣人员、非全日制用工人员)、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代理从业人员、保险经纪机构的经纪从业人员。
  《通知》要求排查销售人员通过自媒体发布信息的十类违规行为。具体为:一是发布未经机构统一制作的产品介绍、销售政策和营销活动等信息;二是发布未经公司审批或授权的公司形象、保险服务、宣传理念等内容;三是违规承诺收益或承诺承担损失,或承诺给予客户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其他利益;四是进行不实陈述或误导性描述、片面宣传或夸大宣传的内容;五是发布内容中使用易与银行理财、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相混淆的描述;六是片面比较保险产品价格和简单排名的内容;七是误导性解读监管政策的内容,或使用、变相使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名义或形象进行商业宣传的内容;八是未经公司允许发布增员广告;九是擅自组织、安排或委托他人通过转发信息、咨询、答疑等形式开展互联网营销宣传;十是在微信群或其他互联网平台的聊天群中发送违规信息。
 
科技部印发《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近日,科技部印发《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国科发奖〔2023〕11号)(以下简称《办法》),加强对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社会科技奖)有关活动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
  科技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社会科技奖是中国特色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社会科技奖登记事项,要求切实加强后续监管。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明确鼓励社会科技奖健康发展,坚持公益化、非营利性原则,引导设立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遵守国家法规、维护国家安全、严格自律管理的科技奖项。2020年10月国务院公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要求对社会科技奖的有关活动进行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并制定具体办法。202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公布,明确国家鼓励国内外的组织或者个人设立科学技术奖项,对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目前,社会科技奖初步形成数量规模较大、主体结构多元、影响力持续提升的发展态势,但是也存在少数奖项设奖定位不够清晰、办奖运行不够规范等情况。近年来,随着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科技奖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亟需研究建立统筹规范机制。制定出台《办法》,完善制度设计、创新管理方式,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等文件对社会科技奖有关部署和要求的必然举措,也是进一步鼓励引导规范其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办法》共六章三十五条,主要从社会科技奖的设立、运行、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明确基本要求。
  一是鼓励设立社会科技奖,引导扶持培育品牌。支持在重点学科和关键领域创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奖项;鼓励面向青年和女性科技工作者、基础和前沿领域研究人员设立奖项;引导社会科技奖坚持学术性、荣誉性,坚持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突出奖励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道路。
  二是规范社会科技奖运行,促进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公益化、非营利性原则,规范承办机构资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奖励受理、评审、监督等机制;坚持精简规范原则,科学设置奖项,明晰奖励范围与对象,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坚持"谁办奖、谁负责",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三是强化指导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完善公开机制为前提,做好政策衔接,社会科技奖目录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以构建监督合力为重点,发挥社会监督、公众监督、行业监督、部门监督作用,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调查处理;以倡导行业自律为目的,建立科学合理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引导推动自律发展。
 
中办、国办发文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35年,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意见》指出,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在医疗服务总量和医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政府投入机制,落实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经费保障政策。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加大对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
  规范社会办医发展
  《意见》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推进农村卫生人才定向培养,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意见》指出,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构建资源联动、统一质控、信息共享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网络,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发展社区医院,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突出县级医院县域龙头地位,发展急诊科、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学科,提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疗能力,鼓励依托现有资源建立相关专科专病中心。
  《意见》指出,要推进医学医疗中心建设,支持高水平医院建设疑难复杂专病及罕见病临床诊疗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医学科技创新与转化平台。鼓励各地在重大健康问题、重点临床学科、紧缺专业、健康产业发展等领域支持建设优秀创新团队。
  同时,扩大康复和护理等接续性服务供给。通过支持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和康复医院、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等方式,增加康复、护理等专科医疗机构数量,完善接续性服务体系,扩大康复医疗、老年护理、残疾人护理、母婴护理、社区护理、安宁疗护及营养支持等服务供给。规范社会办医发展。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
  在加强分工合作、促进分级诊疗方面,《意见》提出,健全家庭医生制度,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供综合连续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健全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落实签约居民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的差异化政策,逐步形成家庭医生首诊、转诊和下转接诊的服务模式。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等统筹管理。建立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等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间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
  促进医养结合,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业务协作机制,积极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康复和护理服务。
  此外,还要发挥中医药重要作用,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康复、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应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牵头建设医疗联合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意见》还提出,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体验,推进服务优质化。加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医药器械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发展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精准医学等医学前沿技术。强化科研攻关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推进重大传染病、重大疾病等相关疫苗、检测技术、新药创制等领域科研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同时,促进服务连续性,完善分级诊疗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建立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和儿童、创伤等重大急性病救治中心,提供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服务。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设立慢性病联合门诊,开展常见慢性病治疗、预防和康复。
  建设智慧医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推广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线上查询、药物配送等服务。逐步拓展日间医疗服务,扩大远程医疗覆盖范围。大力推动免疫规划等公共卫生服务便捷化。优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意见》还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治理科学化。完善政府投入机制,落实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经费保障政策。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加大对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
  同时,健全服务购买机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分类管理、医院参与、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等收费政策。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在医疗服务总量和医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此外,还要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建设面向医疗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交换与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医疗联合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加强数字化管理。
 
国家卫健委调整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目录
 
  3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
  早在2015年,我国就明确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由非行政许可转为行政许可事项。此后,在2017年5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0号)中明确了大型医用设备目录的制定要求。因此,国家卫健委于2018年4月份推出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以下简称《目录(2018)》)。
  根据国务院令第680号,《目录(2018)》分为甲、乙两类,分别由中央和省级负责配置管理。而此次发布的《目录(2023)》也延续了这一规定。
  具体来看,甲类大型设备是指资金投入巨大,使用费用很高,技术要求特别严格的大型医疗器械,配置数量较少,一般按省级或跨区域配置;乙类大型设备指资金投入大、运行成本和使用费用高,技术要求严格的大型医疗器械,一般以省级及以下区域为规划配置单位。
  相较于《目录(2018)》,此次推出的《目录(2023)》中,管理品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整为2个,乙类由6个减少为4个。
  具体来说,一是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由甲类调整为乙类。二是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调出管理品目。三是将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和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合并为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将甲类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英文简称Tomo)HD和HDA两个型号、Edge和VersaHD等型号直线加速器和乙类直线加速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合并为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四是将磁共振引导放射治疗系统纳入甲类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五是规范部分设备品目名称。六是调整兜底标准。将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设置的单台(套)价格限额由3000万元调增为5000万元人民币,乙类由1000-3000万元调增为3000-5000万元人民币。
 
政策要闻
 
▲上交所自律委倡议合规理性询价定价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届股票公开发行自律委员会(以下简称自律委)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讨论认为,为促进稳妥过渡衔接、平稳有序发行,防范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建议发行人、保荐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强化责任意识,规范开展发行承销业务。
  基于上述考虑,自律委提出如下行业倡导建议:一是合规理性参与询价、实施定价。采用询价方式发行的,建议初步询价结束后,剔除拟申购总量中报价最高部分的比例不超过3%,也不低于1%。建议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综合考虑企业基本面、询价报价情况、市场与行业环境、承销风险等,审慎评估定价是否超出网下投资者报价"四个值"的孰低值及超出幅度,超出幅度不高于30%。建议网下投资者深化专业研究、独立客观报价,主承销商提高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撰写质量,不断提升承销执业水平。
  二是结合发行实际,规范实施战略配售等安排。建议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数量低于8000万股(份)且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足15亿元的发行人不采用累计投标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也不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建议主承销商参照《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战略配售资格核查披露要点》,勤勉尽责开展核查工作、发表专业意见,协助发行人自主理性实施战略配售、提升内在价值。
  三是发挥组织市场能力,规范收费行为。建议发行人股东合理安排持有的首发前股份,鼓励原则上将前述股份全部托管在为发行人提供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保荐服务的保荐人,并由保荐人按照有关规定,对发行人股东减持首发前股份的交易委托进行监督管理。建议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规范收费标准,合理控制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牙膏监管新规公布
 
  3月23日,《牙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25条,明确了牙膏的原料管理、产品备案、生产许可、安全评估、功效宣称等制度,切实加强牙膏监督管理,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
  2020年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牙膏参照有关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要求制定牙膏的具体管理办法。《办法》明确牙膏定义,将牙膏定义为以摩擦的方式,施用于人体牙齿表面,以清洁为主要目的的膏状产品。为了防止其它非牙膏类别的产品与牙膏混淆,《办法》进一步规范牙膏产品的名称组成,强调"非牙膏产品不得通过标注'牙膏'字样等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
  根据《办法》,国产牙膏应当在上市销售前向备案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备案;进口牙膏应当在进口前向国家药监局备案。同时提出牙膏备案要求,如:备案人或者境内责任人进行牙膏备案,应当提交产品执行的标准、安全评估资料、产品检验报告等。
  《办法》还明确继续沿用现有牙膏生产许可制度,对牙膏生产颁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对行业的影响。
  作为入口产品,牙膏原料与普通化妆品原料相比存在区别。《办法》明确牙膏原料的管理要求,规定牙膏新原料按照风险程度进行注册或者备案管理。
  当前牙膏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效宣称混乱,对此,《办法》对宣称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牙膏产品的功效宣称用语进行严格限制,以遏制牙膏违法宣称情况的发生。《办法》同时明确了牙膏标签应当标注和禁止标注的内容,禁止标注的内容包括"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等。
  此外,《办法》对于进口产品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境外牙膏备案人应当指定我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作为境内责任人办理备案,协助开展牙膏不良反应监测、实施产品召回,并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
 
▲国办印发《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是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安全工作开展评议考核的重要制度性文件,对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提升全链条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办法》修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在全面总结近几年评议考核工作实践、充分听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基础上,细化考核内容、优化考核程序、调整评价要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新修订的《办法》共16条。《办法》规定,考核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客观公正、奖惩分明、推动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工作过程,强化责任落实;考核内容包括食品安全基础工作、年度重点工作、食品安全状况、即时性工作、加分项、减分项等6个方面;考核程序分为日常考核、年中督促、食品安全状况评价、年终自查、年终评审、综合评议、结果通报等7个步骤;考核结果分A、B、C、D四个等级,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兵团。《办法》明确,对考核结果为A级、考核排名较上一年度提升较大的,以及相关工作成效突出的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兵团予以通报表扬;对地方创新性示范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对考核排名靠后的省份加强指导;对考核结果为D级或考核排名连续三年列最后3名的,约谈省级人民政府和兵团有关负责人,必要时约谈主要负责人;对考核排名退步较大或上年度考核发现问题未整改到位的,视情约谈省级人民政府和兵团食品安全办主要负责人;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兵团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调整的重要参考;评议考核中发现需要问责的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
 
国资改革
 
国资委将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
 
  3月21日,第二届国有经济研究峰会在京召开,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国有企业最关键的使命是推进我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会议披露,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科改示范行动"充实扩围。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致辞中表示,国务院国资委要着力打造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现代新国企。国资央企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率型发展转变,进一步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国家队、产业发展领头羊、安全支撑主力军作用。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推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强调国有企业在建设中国现代化的使命担当,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布局的结构调整。国企应该更加聚焦自己的角色定位,发展使命。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国有企业最关键的使命是推进我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白崇恩进一步指出,国有企业在推进实现我国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一些问题,如任期与创新研发的周期不匹配问题,完善容错机制,提升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等。
  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理事长翁杰明介绍,国资委将推动国资国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加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实现自主可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强化国资国企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科改示范行动"充实扩围,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提升投入产出水平,力争取得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湖北将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3月初,湖北省国资国企系统主要负责人密集前往广东、深圳、山东等省市国资委和国有企业调研取经,以便做好下一步湖北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
  据了解,过去一年,全省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28家省属企业重组整合为10家,"一主业一主体"格局基本形成,国企高质量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2023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之年。湖北将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
  湖北省政府国资委负责人介绍,今年全省地方国有经济主要经营目标是:全省国资监管企业效益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较上年增长15%,营业收入增长20%,利润总额增长10%,完成投资增长30%,力争实现更好成绩。
  据悉,湖北省将对标国家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研究制定省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开展治理提升"对标一流"、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围"、产业链"强筋壮骨"、铁水公空"互联互通"、供应链物流体系"提能升级"等十大专项行动,力争全面提高省属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中包括大力支持湖北交投集团、湖北联投集团、中南建院和兴发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加快推动湖北银行、鄂旅股份等一批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上市,深化提升湖北武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
  聚焦实体经济,全省国资国企将瞄准北斗芯片、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产业赛道,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同时积极承担"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在推进能源、资源合作及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优势。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将健全完善支持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的考核制度,确保研发投入强度增幅保持20%以上。采取"企业+实验室"模式,打造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设立并运营100亿元湖北省科创天使母基金,支持中碳登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建设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
 
自主创新
 
江西省启动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
 
  据悉,江西省科技厅日前出台《科技兴赣六大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大力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加快推进创新江西建设。
  实施方案提出,江西省将实施区域创新协同力升级行动、创新平台引领力升级行动、技术攻关硬实力升级行动、企业创新竞争力升级行动、科技人才创造力升级行动、科技治理支撑力升级行动等六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初步成型,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更好赋能现代化江西建设。
  其中,在创新平台引领力升级行动方面,江西省将加快构建一支使命驱动、任务导向,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具有江西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挖掘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资源,探索国家实验室江西基地建设路径。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聚焦优势产业需求,整合省内优势科技资源,探索与省外科研力量联合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复合半导体材料、食品、稀土等优势领域省实验室建设。通过"提升、调整、整合、撤销、新建"方式,对省重点实验室体系进行优化重组,探索实施"积分制",建立"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机制。
  在技术攻关硬实力升级行动方面,江西省将建立"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产业集群"链式创新体系,大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强学科建设,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资源倾斜,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均衡协调发展。优化科技创新联合体运行机制,突出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市场评题"模式。完善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机制,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排行榜,加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能力建设。
 
节能减排
 
我国将加快制定修订一批重点领域节能标准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加快推进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加快制定修订一批重点领域节能标准,组织实施"十四五"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
  根据《通知》部署,在工业领域,有关部门将加快修订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等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提升电机、风机、泵、压缩机、电焊机、工业锅炉等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努力实现标准指标国际先进。
  在能源领域,将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石油天然气储运、管道运输、输配电关键设备相关节能技术标准研制。
  在城乡建设领域,将制定修订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建造、农村居住建筑节能等标准,完善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节能相关产品标准。
  在交通运输领域,将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节能降碳设计、建设、运营、监控、评价等标准。
  在公共机构领域,将加快制定修订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场馆等评价标准。
  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加快研究制定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节能降碳技术标准,完善设施农业、农业机械等节能降碳标准。
 
碳市场新配额方案印发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了《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配额方案》)。由于目前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只有发电一个行业,该方案即为全国碳市场2021、2022年度的配额分配方案。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配额方案》规定了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2021、2022年度配额核算与分配方法,明确了配额发放、调整及清缴履约等管理流程。
  该负责人指出,相比于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方案,2021、2022年度配额分配方法在整体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在配额管理的年度划分、平衡值、基准值、修正系数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概括起来为"五个更加":实行配额年度管理,日常管理更加精细;首次引入平衡值,信息发布更加透明;优化配额分配基准值设置,政策导向更加明确;调整机组负荷(出力)系数修正系数适用范围,民生保障政策更加突出;减轻基层和企业负担,惠企措施更加丰富。
考虑到2021、2022年疫情影响及能源保供压力,为有效缓解发电行业履约负担,《配额方案》延续了上一个履约周期对燃气机组和配额缺口较大企业实施履约豁免机制,新增灵活履约机制及个性化纾困机制。此外,为稳妥起见,采用"事后分配"的方式,延续第一个履约周期做法,更好保证配额分配总量符合预期目标,既不会因为分配总量收缩过紧造成行业减排负担过重,又不会因分配总量过于宽松导致碳市场无法更好地发挥促进减排的作用。
 
能源局印发加快油气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
 
  据悉,国家能源局3月22日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油气供给稳步增长、绿色发展效果显著、行业转型明显加快三大目标。
  国家能源局指出,"十四五"时期,要统筹推进油气供应安全和绿色发展,在稳油增气、提升油气资源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加快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要加强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能源和低碳负碳产业发展,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生产用能替代,增加油气商品供应,持续提升油气净贡献率和综合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特别是我国老油区已逐步进入开发后期,面临油气资源接替不足、稳产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难题。"国家能源局表示,需要依托油区及周边资源,以油气产业为基础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开发利用,推动传统油气生产向综合能源开发利用和新材料制造基地转型发展,形成油气上游领域与新能源新产业融合、多能互补的发展新格局,持续推动能源生产供应结构转型升级。
  《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油气供给稳步增长。通过油气促进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满足油气田提高电气化率新增电力需求,替代勘探开发自用油气,累计清洁替代增加天然气商品供应量约45亿立方米。通过加大增压开采等措施,累计增产天然气约30亿立方米。通过低成本绿电支撑减氧空气驱、二氧化碳驱、稠油热采电加热辅助等三次采油方式累计增产原油200万吨以上。
  同时,要实现"绿色发展效果显著"目标,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环保优先,加快开发利用地热、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创新能源供需动态匹配核心技术和工作模式,积极推进环境友好、节能减排、多能融合的油气生产体系,努力打造"低碳""零碳"油气田。
《方案》还要求推动行业转型明显加快,大力推进油气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持续推动能源生产供应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陆上油气勘探开发自消纳风电和光伏发电,风光发电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统筹推进海上风电与油气勘探开发,形成海上风电与油气田区域电力系统互补供电模式,逐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四部门宣布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力度,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日前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联合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
  《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自愿组织优选不超过1个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好、开发潜力大、用能需求明确、地方政府及农民积极性高,特别是现有支持政策完备、支持力度较大的县域,申报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
  《通知》明确,到2025年,试点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超过30%,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60%。可再生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广泛发展,就地消纳能力明显提升,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建设成效显著,非电利用多元化、成规模。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试点县平原地区实现炊事、取暖和农业散煤基本清零,其他区域试点县制订平原地区炊事、取暖和农业散煤清零规划并有序组织实施。以可再生能源产业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基本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安全可靠的农村能源供给、消费、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通知》提出,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就地就近开发和利用。按照集中开发和分散发展并举的原则,大力发展多能互补,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建设开发。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空间资源,积极推进风电分散式开发。结合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推进,鼓励利用新建住宅小区屋顶、厂房和公共建筑屋顶、农民自有建筑屋顶、设施农业等建设一定比例光伏发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有效处理各类有机废弃物的同时,支撑试点县绿色电力持续、稳定供应。
  《通知》明确,推进分布式能源技术创新应用。加强适用于农村应用场景的风力发电、高效率光伏发电、新能源并网和运行控制、清洁高效生物质能供热供气等技术研发应用。降低地热能钻井成本,提高换热效率,提升运行稳定性。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探索智能化、共享化农村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
  《通知》还要求,加快推进电能替代。积极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电气化,加强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大棚等农业生产加工领域电气化改造,加快提升农村地区炊事、取暖等生活用能电气化水平。深入推进交通领域电气化,鼓励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工具电气化,推广家用新能源电动汽车,保障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2016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农村能源革命"。2018年7月,河南兰考成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示范县,经过多年发展,当地已初步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发展新格局。
 
六部门组织开展2023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据悉,工信部、住建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2022年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联合开展2023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本次活动时间是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
  通知说,按照部门指导、市场主导、试点先行原则,在2022年已批复第一批试点地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发展需求和实际,再选择第二批5个左右试点地区开展活动。
  通知说,参与活动的产品原则上应为获得绿色建材认证的产品,具体获证产品清单和企业名录由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另行发布,供试点地区参考。
  通知要求试点地区引导绿色建材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卖场商场等积极参与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应对绿色建材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
  通知要求试点地区选择具有建材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的县域、乡镇等,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促进绿色建材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绿色建材生产、认证、流通、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企业针对农村市场开发贴近施工、应用的绿色建材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通知特别明确,绿色建材下乡活动要明确消费维权投诉方式,做好消费维权工作。
 
重庆优化汽车消费补贴政策
 
  据悉,重庆市商务委员会3月20日发布"关于优化实施乘用车置换补贴政策的补充通知"(简称"补充通知")。
  补充通知说,市商务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重庆市税务局于2月27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的通知》(渝商务〔2023〕49号)以来,有效拉动了全市汽车消费市场企稳回升。为更好适应当前汽车消费市场形势,加大政策激励引导力度,进一步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活力,决定对当前正在实施的新能源乘用车置换补贴政策进行优化调整。
  补充通知明确,从3月20日起,不再实行旧车置换,直接对消费者购买新乘用车(含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给予补贴,市级财政补贴总额、补贴标准及方式、申报渠道及程序不变,申报材料相应减少旧车置换方面的资料。
  即:对自然人车主于2023年3月20日0时至2023年6月30日24时期间,在重庆市辖区内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了新乘用车(含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并在重庆市辖区内依法履行纳税或申报义务、完善上户手续的,裸车价10万元以下的每辆给予1000元市级财政资金补贴,裸车价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每辆给予3000元市级财政资金补贴(以现金形式发放到符合补贴条件的对象银行卡上)。补贴资金规模3000万元,按照"先购先补"的原则予以支持,资金兑付完毕或政策期满即止。
  自然人车主于2023年3月1日0时至2023年3月19日24时期间购车的,仍按《关于实施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的通知》(渝商务〔2023〕49号)规定执行,按照"先购先补"的原则予以支持,资金兑付完毕或政策期满即止。
 
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新型储能产业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为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和产业发展前沿,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月20日公布《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了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即新型储能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大型骨干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意见》提出,优化锂电池产业区域布局。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为重点建设珠江口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以肇庆、江门、珠海、中山为重点建设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以佛山、韶关、江门、清远为重点建设正极材料集聚区;以深圳、惠州、东莞、湛江为重点建设锂电硅碳负极材料集聚区;以珠海、佛山、肇庆、东莞为重点建设锂电隔膜生产制造基地;以惠州、珠海为重点建设电解液专业园区;以梅州、韶关、惠州为重点建设铜箔、铝箔、聚偏二氟乙烯膜等辅助材料集聚区;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肇庆为重点建设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以珠三角为核心,韶关、汕头及深汕特别合作区为支点建设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集聚区。结合资源禀赋、技术优势、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等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市建设国家锂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动瑞庆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鹏辉能源、璞泰来、贝特瑞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锂电龙头企业投资项目。
  《意见》提出,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设立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建立早、中期创投和重大产业项目让利机制。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支持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加快广州期货交易所电力和碳排放权期货品种研究和上市。探索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储能设备厂商白名单及分级制度,推广优质安全产品。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融资租赁支持储能项目设备采购。引导保险机构设立新型储能专属保险,开发产品质量责任险、产品质量保证险等险种。
 
广州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
 
  据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落实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精神,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近日,广州市政府印发《广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广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的目标;到2030年,广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国内城市前列,确保全市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
  《实施方案》根据广州实际,提出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其中,在工业减碳方面,到2030年,广州市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30%以上;在交通脱碳方面,到2030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全面实现电动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实现100%覆盖。
  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
  碳达峰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在确保全市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的目标前提下,《实施方案》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牢牢守住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推动绿色成为新发展格局的鲜明底色。
  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实施方案》结合广州实际,从强化落实角度,提出要抓住碳排放重点领域、行业和关键环节,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减碳增效行动、工业深度减碳行动、城乡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绿色要素市场交易体系建设行动、碳汇能力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先试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实施方案》对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节能降碳提出了明确目标。
  在工业深度降碳方面,到2030年,广州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0%和70%以上;城乡建设领域减碳方面,到2030年,广州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比2020年提升20%,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综合能耗分别比2020年降低8%左右,累计新增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交通运输行业脱碳方面,到2030年,广州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40%左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全面实现电动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实现100%覆盖。
  另外,根据计划,到2030年,广州将力争天然气发电装机达到12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达到250万千瓦左右。
  设立低碳发展基金、优化绿色金融体系
  为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健全法规规章标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领域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同时,制定更加严格的产品能耗限额、建筑能耗限额、设备能效等级等指标。
  《实施方案》要求,完善财税和价格政策,推动设立广州市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和绿色低碳发展基金,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重大行动、重大示范、重大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投资支持政策;优化绿色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拓宽绿色低碳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碳达峰十大行动"包括--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合理控制油品消费,积极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加快发展新能源,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逐步减少传统能源消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节能减碳增效行动
  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全方位提升节能降碳管理水平,大力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持续提高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充分发挥节能降碳增效对实现碳达峰的关键作用。
  ·工业深度减碳行动
  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工业领域新电气化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强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控,稳步提升制造业比重,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确保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碳排放稳中有降。
  ·城乡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行动
  推动城乡建设绿色转型,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推行绿色建造方式,强化建筑低碳运营管理,优化建筑终端用能结构,全方位落实绿色低碳要求。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交通运输装备低碳化,加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绿色低碳运输体系,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持续增强,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低碳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绿色要素市场交易体系建设行动
  大力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激发节能降碳市场活力。
  ·碳汇能力提升行动
  完善城市碳汇网络体系,推动森林碳汇资源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农业减排固碳,稳步提升湿地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大力提升碳汇增量。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领导干部培训,加快提高全民节能低碳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先试行动
  打造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多层次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和关键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广州经验。
 
福建省推进"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据悉,为深化"电动福建"建设,适应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日前,福建省工信厅、发改委、住建厅、交通厅、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厅、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福建省"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试行)》(下简称《指南》),提出支持"光储充检"新一代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快相关装备推广应用。
  "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是指将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电池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动力电池在线检测系统和智慧能源管理云平台接入功能等集成为一体的综合充电设施,以及同步建设停车位上部的光伏雨棚、休息室、公共卫生间、便利店等配套设施。
  《指南》提出,"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应纳入全省、各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相关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按照"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原则,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支持有条件的公共停车场、工业与物流园区、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地段等公共区域建设"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鼓励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电池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等生产企业参与"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力争全省建成"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200个。
  《指南》对"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审批流程、安全规范、运营维护等作了规定。
  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已在福州台江金融街、福州火车南站、福州马尾物联网中心、福州快安公交总站、宁德市锂电小镇、宁德会展中心等地建成投用。此外,位于福州马尾江滨大道的站点将建成福建省首个将屋顶光伏、家用储能、户外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汽车电池在线检测、汽车充电产品线下体验、户外低碳露营等功能集于一体的线下"低碳科技生活体验中心"。
 
云南将开展新能源生产安全专项整治
 
  3月20日,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印发《云南省新能源行业领域产业链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将着力强化新能源行业领域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面提升新能源行业领域产业链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自查自纠长效机制,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为云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此次整治工作覆盖全省范围内的新能源企业,以光伏产业和锂电池材料生产制造等企业为重点,包括三元铁锂和磷酸铁锂系等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以及锂电池用隔膜材料生产企业或项目。
  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基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锂电新能源产业正在云南省蓬勃发展,但2021年曲靖麟铁科技有限公司的磷酸铁锂工厂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出现,引发了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层面的广泛关注。
  根据《方案》,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的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工艺环节、行业专项等内容。
  在安全管理方面,一是要重点检查锂电池材料项目在可研阶段是否依法进行了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或安全预评价;在初步设计阶段是否依法进行了安全设施设计,并组织专家评审;在项目投产运行阶段是否依法进行了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二是要检查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是否依法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时依托安全风险"码上查"信息系统,及时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三是要检查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是否依法规范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是否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制定并组织实施;是否足额提取安全培训费用并专款专用。
  在工艺环节方面,一是要检查危险作业。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是否存在动火、高处、有限空间、燃(煤)气等风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未执行作业审批制度,是否明确进入现场作业人员名单和职责,或作业审批未实行提级管理;涉及焊接与热切割、电工、高处等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具备作业资格;是否对动火区可燃物、可燃设备或部位,以及可能意外启动的设备以及涌入的物料、高温和有毒有害气体等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二是要检查涉相关方外包作业。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是否存在运营、检维修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且承发包双方未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承接有关项目特别是涉及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的相关方是否具备法定资质,是否存在转借资质或者人员违规挂靠等违法行为,有关项目是否违法层层转包。三是要检查涉尾气吸收处理装置。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采用硝酸和氨气(水)进行尾气处理的设施是否经过正规设计,是否排查防控硝酸铵(亚硝酸氨)、氢气等易爆物质安全风险和隐患。
  在行业专项方面,一是要检查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运用化工工艺并使用大量危险化学品,是否对其内部配套建设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对于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是否完善自动化控制设施,建立健全监控体系。二是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涉及粉尘爆炸、气体燃爆、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等装置或场所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根据《方案》要求,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将在6月底前全面开展并完成。云南各州、市应急局统筹本地区监管执法力量,逐一对辖区内新能源行业领域产业链企业开展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对重大隐患一律提请政府挂牌督办,对重大安全风险化解不及时、重大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一律依法停产整顿。
  《方案》称,要综合采取警示约谈、工作通报、一案双查、行刑衔接、诚信管理、主流媒体公开曝光等举措,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上述负责人也表示,目前云南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还存在着相关安全生产标准不完善的问题。因此,除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外,云南省应急管理厅正在与云南的一些重点锂电企业沟通协调,制定相关的锂电安全生产标准,草案或在今年下半年出台。
 
中石油首家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成立
 
  据中石油集团3月20日披露,由大庆油田和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共同建立的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近日在大庆揭牌。
  这是中石油首家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旨在加快推进两家企业在氢能、地热能、储能、智能微网等领域的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
 
劳动用工
 
我国将从五方面大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据悉,人社部副部长俞家栋3月23日在人社部举办的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表示,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升为国家战略人才,下一步要站在国家战略需要的高度,从五方面精心谋划和大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一要加大培养力度,提升培养质量。要着力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发挥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基础作用,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聚焦重点行业、急需紧缺领域和重点群体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二要科学合理使用,发挥人才作用。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在生产一线的重要作用,真正让技能人才有稳定岗位、有事业舞台、有上升通道,评价结果要和使用、待遇挂起钩来;充分发挥市场引导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引导企业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畅通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途径,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高薪。
  三要坚持科学评价,畅通发展通道。要进一步落实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加大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聘力度,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不断健全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促使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四要完善激励制度,树立正确导向。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的激励引导作用,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人才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技能人才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待遇、社会上有地位、工作上有保障。
  五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让大国工匠、青年能手成为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学习和奋斗的榜样。
 
山西"两个专项行动"同步实施净化用工环境清理欠薪积案
 
  近日,山西省人社厅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全省开展劳动用工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陈案积案清理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两个专项行动")实施工作。山西省于3月起到6月底,一并开展、同步实施"两个专项行动",全面净化劳动用工环境,彻底清理历年拖欠农民工工资陈案积案,全面提升劳动关系的治理效能。
  "两个专项行动"分线索征集、排查整治、督导验收三个阶段。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将按照劳动保障监察管辖权限,对辖区内全部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整治。以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为重点,聚焦当前劳动用工领域矛盾风险,开展劳动用工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以工程建设、煤矿、非煤矿山等领域为重点,聚焦久拖未决的欠薪陈案积案,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和国有企业项目,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陈案积案清理专项行动,努力实现全省劳动用工规范合法,彻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陈案积案,形成"清陈欠、防新欠"的良好态势,为山西省高质量转型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法国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在争议声中通过
 
  3月20日,针对法国马克龙政府的两项不信任动议在国民议会(下议院)的投票中遭到了否决。这意味着,马克龙政府提出的极具争议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在国民议会正式获得通过。
  据报道,法国总理博尔内1月10日公布政府退休制度改革方案。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须对该方案进行投票表决,方案均需获得超过半数支持才能通过。由于反对改革方案的呼声很大,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共同组成联合委员会,对政府原方案进行了一些调整。
  3月16日,参议院和国民议会分别对修改后的方案进行投票表决。参议院当天投票通过了方案。因考虑到国民议会中反对声音较大,马克龙政府动用了法国宪法中的一项特殊条款--第49条第3款,在没有获得577名议员组成的国民议会批准的情况下,强行通过了这项在法国国内并不受欢迎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但是,按照法国宪法规定,一旦政府动用这一特殊权力,国民议会的议员有权在24小时内,对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如果国民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政府将下台,改革方案也同时被否决。如果不信任案被否决,改革方案也就获得通过。
  20日晚,国民议会就一份跨党派联合不信任案和一份由极右翼政党提出的不信任案进行表决。两项表决的支持票数均未过半,不信任案被否决,退休制度改革方案也最终在国民议会获得通过。
  据了解,改革方案此后将经法国宪法委员会审议通过,由总统马克龙颁布实行。
  据悉,博尔内1月10日公布的政府退休制度改革方案目标是确保法国财政体系在2030年达到平衡。方案核心内容包括:从今年夏末开始至2030年,法国法定退休年龄将从目前的62岁逐步提高到64岁;2027年起,退休人员只有在缴纳社会分摊金满43年的前提下,才能领取全额养老金。
另据报道,法国政坛和民间针对法案的反对声浪并未停止,在法国多个城市的街头,间歇性的抗议示威活动,以及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工人罢工活动仍在持续。
 
亚马逊再裁员超9000人
 
  3月20日,亚马逊CEO安迪·杰西(Andy Jassy)发布公司全员信,宣布将在未来几周进一步裁员超9000人,主要分布在云业务AWS、人力资源、广告业务和游戏直播平台Twitch。
  杰西解释,之前几年,亚马逊大多数业务都增加了大量员工,考虑到现在面临的经济不确定性,亚马逊选择精简成本和员工人数。
  今年1月4日,杰西曾发布全员信,宣布自2022年11月开启裁员计划,公司共将裁员1.8万余人。
 
专家论坛
 
逄锦聚:从经济学角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南开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3月20日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要坚持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极其丰富,可以从多学科多角度加以理解。从经济学的角度,科学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至少有以下几个维度。
  一是从战略目标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从战略目标理解和把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是从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建立在其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这些制度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功推进的重要保障。
  三是从发展道路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决定命运。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我们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四是从文明形态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有形的与无形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的总括和结晶。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五是从方法论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新,根本上得益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也才能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
六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来源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实践的理论指南。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吴亚平:着力激发民间投资内生动力
 
经济参考报3月21日刊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撰写的文章指出,长期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始终保持在55%至59%左右,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更是超过80%。提振民间投资者的信心,鼓励支持民间投资发展,引导民间投资方向,不仅对扩大有效投资和稳增长、稳就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激发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乃至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亟须多方施策鼓励支持引导民间投资发展。
  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不仅直接关系民间投资者的信心,也影响到民间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和投资风险管控。各地应依法加强对民间投资者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保护,切实降低民间投资者最担心的风险,让民间投资者形成稳定预期,坚定投资信心。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政府相关管理措施,推动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投资大市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减税降费和降成本的政策措施,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的税费和社保负担以及融资、物流、能源电力等成本,增强民营企业的获得感,让民间投资者真正有利可图。
  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政府部门应在投资项目审批和监管中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负外部性监管,在项目核准、备案以及规划、土地、节能和环保等前置审批或监管工作中主动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提高项目审批和监管工作的透明度。优化政府服务内容和方式,大力实施“一站式”服务、“保姆式”服务,落实部门首问负责制,帮助民间投资者少走弯路,有效规避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土地、环保、安全等方面风险。
  加强诚信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切实履行政府招商引资承诺和特许经营/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协议规定,不得以各种理由,单方面变更项目选址、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以及投融资方案等重要事项,拖延甚至取消投资项目建设实施,拖延甚至不落实相关政策或事项,拖延甚至不履行投资补助、政府付费或运营补贴等相关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信息体系的作用,让地方政府的失信行为暴露在阳光下。在投资建设领域,在投资市场准入、投资机会获取、特许经营权授予、PPP项目招标采购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对民间投资者一视同仁,在项目资金筹措、资源要素配置、建设条件落实以及安排政府投资资金和财政补贴资金等方面,公平、公正地对待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
  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
  切实降低投资机会不公平的问题。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领域专项规划、产业政策以及重点专项行动计划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应主动征求民营企业等各类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体现民间投资者的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针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公共领域民间投资参与程度较低的问题,各地应在项目前期谋划和可行性研究论证过程中,充分论证投资的必要性和选择适宜的投资方式,主动听取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方的意见和建议,评估民营企业投资参与公共领域投资项目的积极性,并增加民营企业投资参与方式的研究论证内容。
  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投资行为。在公共领域投资项目尤其是PPP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和项目实施方案研究中,要充分考虑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投资者在价格/收费机制改革、投资回报机制、投融资方案、投资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合理合法利益诉求,从而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
  着力打破民间资本投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议地方政府建立常态化的政企对接机制,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合作对接,做好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宣介、投资信息发布和投资项目推介等工作。同时,对于重大投资的公共项目和产业项目,可以邀请相关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等社会中介组织推荐同行业领域的“排头兵”企业。
  加大对民营企业投融资支持力度
  对民间投资者而言,公平、公正获取投资项目相关资源要素比获得公平的投资机会更重要,更能激发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要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进一步推动规划、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公平配置,让民间投资者以公平且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投资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的各类主要资源要素。
  着力改变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愿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现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打破融资的“玻璃门”“弹簧门”,公平、公正对待民间投资者等各类投资主体。研究设计适合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努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鼓励支持银行加强与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资产管理和融资租赁等机构的合作,加强企业/项目信息沟通,通过投贷组合(投资+贷款)、贷租(贷款+租赁)组合等多种方式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发展。加强政银合作对接,地方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银行的信息共享,改善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帮助银行预判小微企业的经营业绩状况以及信用风险。
  地方政府应努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设立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偿债专项基金或融资担保基金。鼓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采取专业化管理、市场化方式运作,重点支持创新创业企业投资发展。创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借鉴近几年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公共领域有一定收益的投资项目的政府专项债政策,探索发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明确和有效落实专项债偿还责任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转)贷款、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有市场需求和较好收益的中小企业投资发展,重点用于其扩建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协同协作投资发展
  针对民间投资者总体上小而散,特别是投融资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鼓励支持民间投资者“合纵连横”,与其他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比如,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组建联合体的方式共同参与PPP项目竞标,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联合投资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或交通导向的开发(TOD)项目等综合开发项目。
  鼓励民间资本创新投资方式。除了直接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或产业项目的方式外,支持民间资本与地方政府联合出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或重大项目投资基金,地方政府可以适当让利,但不得对民间资本以及其他基金投资人承诺明股实债、保本保收益、远期股权回购、承担投资本金损失等。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民间金融比较活跃的地区,鼓励民间资本联合投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或天使投资基金,从而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扩大投资规模。
 
林毅夫:建构中国自主的发展经济学知识体系
 
据悉,人民日报3月20日刊发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的文章,呼吁建构中国自主的发展经济学知识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获得独立和解放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探索工业化、现代化之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实际需要,在西方经济学中催生了发展经济学。发展中国家大多希望按照发达国家盛行的理论来制定发展政策。但是,西方发展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中始终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上世纪50—60年代,西方发展经济学流行的是结构主义思潮。该思潮认为,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在于没有发达国家所拥有的大规模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这样的制造业无法依靠市场自发建立,必须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由政府直接配置资源来建立。但是,一些国家按照这种方式付出巨大努力建立起的相关产业,却因为超越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而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经济停滞,危机不断。上世纪7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成为西方发展经济学新的思潮,其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在于政府对市场干预太多,造成资源错配,需要采用“休克疗法”,实施以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华盛顿共识”来建立和发达国家一样的市场制度。但是,苏联、东欧国家以及一些拉美和非洲国家按这种方式进行改革,却遭遇了剧烈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推行渐进式改革,同时注意发挥政府在建立工业园和开发区、改善基础设施、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在经济转型中实现了稳定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发展经济学理论要切合国情才能解决发展问题。不同国家发展程度不一样,要素禀赋也不一样。什么样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什么样的生产结构(即产业和技术)占据主导和优势地位。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占据主导和优势地位的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在土地或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占据主导和优势地位的是土地密集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而要把这些生产结构中所蕴含的生产力发挥出来,还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同时构建与生产结构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就能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剩余,更快速积累资本,使比较优势逐步转变为资本更密集的产业和技术,为生产结构升级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进而跃升到更高发展水平。西方发展经济学之所以没能让发展中国家实现赶上发达国家的愿望,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理论产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西方国家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政治、社会、文化价值理念等与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差异。结构主义没有认识到发展阶段决定要素禀赋结构,进而决定生产结构;新自由主义没有认识到与生产结构相匹配的制度安排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直接套用以西方国情为基础的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势必出现“南橘北枳”的结果。这充分说明,我们不能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当成“唯一准则”,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一些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可以用来说明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在一定地域和历史文化中具有合理性,但如果硬要把它们套在各国各民族头上,甚至对人类生产生活进行格式化,并以此为评价标准,那就非常荒谬了。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总结自己发展的经验和规律,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把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理论突破的重点。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不同发展阶段,要让企业家自发地按照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技术,就要使要素价格能够反映其相对稀缺性。这就要求建设有效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经济发展不是静态的资源配置,而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激励和保护原始创新,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使之与转型升级后的产业体系相配套相协调。这就要求建设有为政府,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那些成功实现追赶发达国家的东亚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都在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治理。这充分说明,推动经济发展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既要发挥好有效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使各种要素的价格能够反映其相对稀缺性,以引导企业的产业和技术选择,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也要发挥好有为政府的作用,克服市场失灵,破除制约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软硬基础设施瓶颈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样的形势和任务,给我国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机遇、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发展经济学发展,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发展经济学知识体系,我们一定能够构建起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支撑,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摆脱贫困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专家论点辑要
 
  ▲连平预计今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总体保持合理扩张
 
  3月16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二届大湾区(黄埔)经济峰会上表示,"从国内来看,整个经济恢复趋势是十分明朗的。宏观政策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能不能有效帮扶整个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平稳运行、达到预期经济目标,需要在很多方面下功夫。"
  连平预计,今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总体需要保持合理扩张。财政政策方面,预算的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比去年稍有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规模可能有小幅度的上升空间,财政政策的扩张性高于或不低于去年整个力度来扩大国内的需求。
  "从货币政策来说,虽然整体是稳健的基调,但运作方向朝偏松方面进行操作。"连平表示,2023年继续保持一个流动性合理的充裕,希望这种合理的充裕能够在整个全年运行的各个阶段都能较好地体现出来,要避免由于某些因素的冲击,以及结合一些政策的因素的变化,导致短期阶段性利率水平明显上升、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出现,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相关方面的调节。
  他认为,从货币运行总量可以看到,M2增速已经在去年年终之后出现较快回升,目前已经到了和去年相比明显上升的阶段。在信贷和社融方面来看,它的增长不仅仅取决于金融机构,关键是看有没有需求。
  "尤其是在市场运行存在一定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本身也会将风险偏好适当有所调整、降低,这样就会对它支持实体经济带来一定影响。因此,2023年整个货币政策合理偏松没有问题,从现在存款增长的情况看,银行体系依然比较良好。"他说。
  "预计货币政策还是会继续保持偏松操作,二季度之后依然有降准的可能性。"连平表示,未来要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财政支持力度,包括提升科技投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增强各类企业活力,尤其是支持困难的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还要加强乡村振兴投入的保障。稳健货币政策也要继续发挥结构性效应,贷款方面预计会推出更多针对目前存在困难的领域和行业的优惠措施。
  "货币政策也要保持从总量和结构上结合的延续性,主要是保持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减。房地产政策在最近一段时间实施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各个地方都有一系列相关举措推出,这些相关政策的针对性也在提高,未来预计延续这一系列政策的操作。"连平说。
连平认为,统筹协调第一个关键因素是财政政策首先要对各个相关政策给予支持,比如对于科技、产业、社会政策、住房政策等一系列方面要协调配合。第二个关键因素是货币政策需要很好地配合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保证流动性比较充裕。 前期财政有效投入之后,社会资金进一步跟进和投入相对比较有积极性。
 
▲经合组织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至5.3%
 
  据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月17日发布最新一期中期经济展望报告。报告预计,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低于趋势水平,增速分别为2.6%和2.9%。OECD还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3%,2024年为4.9%,前次预估中的增速分别为4.6%和4.1%。
  全球主要经济体方面,在美国,随着货币政策缓和需求压力,预计2023年GDP年增长率将放缓至1.5%,2024年将放缓至0.9%;在欧元区,预计GDP年增速到2023年将达到0.8%,随着高能源价格的影响消退,到2024年将回升至1.5%。
 
中小企业
 
"十四五"河南拟培育3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据悉,为提升河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水平,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前出台《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管理办法》,旨在通过集群培育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十四五"期间,在全省范围内认定3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定位在县级区划范围内,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完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集群主导产业为所在县域的支柱或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居细分领域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有较高的集群品牌知名度,近3年来年产值均在30亿元以上,中小企业产值占集群总产值65%以上,主导产业占集群总产值比例高于65%。
  据了解,工信部今年年初公布了全国首批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河南省的襄城县碳硅新材料产业集群、长垣市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集群、叶县尼龙材料产业集群、新安县轴承制造产业集群入选。
 
经贸态势
 
中俄确定八个2030年前经济合作重点方向
 
  据报道,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23年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对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作出规划和部署。
  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达成了系列重要共识,签署《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两份重磅文件。此外,双方还签署了农业、林业、基础科学、市场监管、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因国际风云变幻而改变。作为新型大国关系典范,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性质。中俄友好顺应的是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大势,符合两国利益,更是民心所向。展望未来,中俄友好互利合作前景更加广阔。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俄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具有战略性、可靠性、稳定性。
  《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确定了8个双边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具体而言,一是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发展电子商务及其他创新合作模式。二是大力发展互联互通物流体系。三是提升金融合作水平。在双边贸易、投资、贷款和其他经贸往来中适应市场需求稳步提升本币结算比重。四是巩固全方位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五是加强协调,在市场化原则基础上发展冶金、化肥、化工产品等大宗商品及矿产资源领域长期互惠供应合作。六是促进技术及创新领域的交流和高质量合作,保障两国技术的高水平发展。七是推动工业合作提质升级。八是切实提升农业合作水平,保障两国粮食安全。可以预见,未来两国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经济发展将更加融合,经济往来将更加便利,经济合作将更加全面,双边合作将获得新动力,双边贸易将呈现新势头。如能源合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俄方表示将继续扩大对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如本币结算更受重视,普京表示需进一步激励两国本币结算,支持使用人民币在俄罗斯与亚洲国家、非洲、拉美国家之间的贸易进行结算。
 
投资视点
 
多地酝酿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
 
  据报道,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以来,广东广州、辽宁营口、云南昆明、四川巴中等地积极发挥法治效用,将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纳入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有关专家日前认为,当前迫切需要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法治成为新征程中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定心丸。
  广州市工信局近日就《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在起草说明中,广州市工信局指出,《草案》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的正式项目。广州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局局长叶华东透露,《草案》预计最快年底出台。
  "地方性法规主要提供试点经验,可以为全国性立法提供参考,不过重点还是要推进全国层面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
  在日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提案》(下称《提案》)。《提案》指出,对于民营经营主体来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律是最根本的保障。当前迫切需要将新时代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各地制定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地方性法规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法治成为新征程中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定心丸。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均强调,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北京海关出台26条外贸新举措支持首都高水平开放
 
  日前,《北京海关支持首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发布,立足平台、通道、环境、产业四方面共推出26条措施,进一步推动首都开放型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其中提到,大兴机场将建设快递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开展快件进出口及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
  新发布的《措施》重点支持综合保税区发展,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及跨境医药电商等试点将落地。同时,支持建设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支持北京市申请设立新的综合保税区。
  《措施》也为总部经济发展推出一揽子服务。北京海关将为总部企业提供税收征管技术支持,对经批准符合条件的北京地区总部企业启动协调机制,对特许权使用费、特殊经济关系等问题统一出具估价管理方案;为总部企业提供集团一体化保税监管模式,集团企业间料件流转实现"随用随取";为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高层次人才设立进境物品审批专用窗口,快速办理物品审批和通关手续。
  北京还将持续优化贸易通道。畅通空运通道方面,积极推动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立国内领先的"双枢纽"电子货运新模式;畅通海运通道方面,用好天津港出海通道,扩大"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规模,加强两地海关联动合作,进一步优模式、提质量;畅通邮路通道方面,促成邮递物品监管模式向更加智能、高效、集约、严密、安全和便利的方向发展。
  口岸营商环境也将持续优化。北京海关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为医药研发企业相关研发用物品提供通关便利,对临床试验用途的干细胞等人源化细胞入境检疫采用一关审批、多地临床试验的监管新模式。针对高级认证、"专精特新"等企业优先提供归类、价格、原产地预裁定支持服务,继续向重点行业企业发放"关税技术政策服务包",提供定向支持帮扶。
  随着会展行业复苏,北京还将便利展览品通关。《措施》提出,拓展展览品多元化担保方式,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保证金、保函、关税保证保险等方式办理担保手续;允许进出境展览品在综合保税区内外自由流转,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探索应用非侵入性艺术品唯一性识别设备等高科技设备,进一步提升展览品监管便利化、智慧化水平;推进首都会展"一件事"集成平台的开发,实现展览会备案环节数据共享。
北京海关将针对服贸会开设专用窗口办理通关手续,对列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进境展览品,允许展览结束后按照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商品模式销售,对服贸会结束后未售出的文物艺术品开展保税仓储、展示和交易服务。
 
上海发布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15条新措施
 
  3月23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商务委介绍了《关于我市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和全年促消费活动的具体情况。
  《若干措施》重点围绕"全年消费节庆"、"四大经济"、"四大消费"、"提升商业空间品质"和"优化消费市场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15项措施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稳增长,促消费。主要包括:
  一是办好全年消费节庆活动。以"全年乐享全民盛惠"为主题,前挪后拓,首次在全市部署开展覆盖全年的促消费活动,即全力办好"五五购物节"并组织开展六大主题消费季的活动。
  二是支持发展四大经济。"四个经济"即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和直播经济,这是"上海购物"品牌和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亮点特色,也是持续推进消费供给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
  三是推动发展四大消费。"四大消费",即新型消费、服务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这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针对性政策,大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其中,围绕提升汽车消费,下一步上海将落实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和进一步推广使用新能源车。增强浦东新区汽车流通领域的全球营运管理、全球贸易结算、全球分拨配送等功能,实现进口新车型与海外同步发售。
  围绕提升绿色消费,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扩大绿色低碳消费产品有效供给,支持大型商场创建国家绿色商场,培育一批商贸流通绿色主体。打造一批绿色餐厅。继续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四是提升商业空间品质。《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明确上海将构建"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化"的"4+X+2"商业体系。《若干措施》聚焦高端,支持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和国际消费窗口建设,加快商业设施城市更新和地标性商业项目建设。聚焦社区,提升15分钟便民生活圈品质,对复合条件的郊区新城社区商业项目和乡村物流配送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设施设备和软件投资额50%的补助,补助总额分别不超过200万元和300万元。
五是优化消费市场环境。上海将聚焦优化消费环境,使消费者获得感强愿消费,一方面联动各类对外传播枢纽和载体平台,面向国内外旅客做好全球宣传推介。另一方面将加快推动境外人员境内支付便利化,提升入境游客友好度。上海将进一步创新完善南京路步行街等商圈商街的治理机制。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展会的溢出带动效应,打造互动性更强、社交功能更完善的"展会+消费"平台。深化长三角联动促消费,联动江浙皖等地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助力长三角产品和品牌联动推广。
 
河北推出十六条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近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印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十六条措施,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促进河北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提升准入准营便利化水平。巩固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日办结"成果,持续推进"证照分离""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完善"分类注销、一网服务"和歇业备案制度,探索吊销未注销企业"除名"制度,优化提升准入、准营、退出的智能化、便民化水平。餐饮服务类食品经营许可证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
  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行政执法温度提升、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执法监督检查、案卷评查、法治下基层等活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基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柔性执法,推动落实"首违免罚清单""不予行政强制措施清单"。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开展"服务企业行"活动,推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设立首席质量官,鼓励民营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引进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质量专家,指导企业加强质量管控,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组织民营企业对标学习先进质量管理经验,积极参与争创各级质量奖活动。
  支持民营企业提升标准话语权。支持民营企业加入全国和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对主持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的民营企业,按项目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资助。支持民营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对新获批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省企业标准"领跑者"的,每项给予6万元、3万元、3万元资金支持。
  提升计量服务企业发展实效。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每年帮扶企业数量不少于2000家。加快建立健全以自我承诺为基础的诚信计量管理制度,强化市场主体的诚信计量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机制。推动落实计量投入激励政策,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围绕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每年帮扶小微企业2000家以上,每个县(市、区)每年培育2个以上典型案例。推动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和"同线同标同质",组织优质认证机构定期开展国际认证信息咨询与服务,每年培训服务企业2000家以上。
  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行动。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相关国际标准实施试点,推广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相关国家标准,择优对获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的企业首个认证周期内实际发生的初次认证费、监督评审费予以全额资助,每年资助民营企业不少于150家。推动中小微企业享受知识产权专业托管服务,每年新增托管民营企业不少于1500家。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为其核心专利技术投保,运用专利权获得质押贷款,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对新认定为驰名商标的民营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
  实施广告"三助"工程。整合优质广告资源,聚焦行业、精选民营企业,组织实施"助产助销助转型"帮扶工程,推动企业与媒介对接、企业与市场对接、产品与客户对接、品牌与价值对接,助力民营企业适应新市场环境,满足新消费需求,提升发展新动能。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还包括开展信用服务,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整治涉企违规收费,持续在省、市、县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开展党建助企行动等相关举措。
 
广东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据悉,为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发改投资〔2022〕1652号)要求,3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强调,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方案》指出,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筛选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常态化向民间资本进行推介,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对具有稳定收益、可获得较好预期投资回报的交通及相关站场服务设施、水利、城市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等领域重点项目,原则上推行市场化运作,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
  在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方面,《方案》明确,持续推进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积极采用"业主制""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多种新型组织模式,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家及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民营企业承担重大科技战略任务。
  为推动民间投资项目加快实施,《方案》指出,推进广州、深圳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并逐步扩大到各地级以上市。实施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开展九大领域专项整治,强化综合改革示范,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优化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建立营商环境对口帮扶机制,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标珠三角地区提升营商环境量化指标。
  《方案》提出,推动民间投资在"坚持制造业当家"中担当主角,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产业有序转移工作,并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10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精密仪器设备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投资项目。
  同时,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引导、规范工商资本下乡,探索政府引导下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共赢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
  为鼓励民间投资盘活存量资产,《方案》强调,推动一批清洁能源、物流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民间投资项目加快开展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增强民营企业参与信心。此外,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提供融资增信支持。对江门、惠州、肇庆市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的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以下、平均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含)1.5%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业务发生额的0.5%给予补助。
 
广东发布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实施办法
 
  据悉,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广东个体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个体工商户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业创新、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的作用,3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8章51条,从创业扶持、高质量发展、财税金融支持、服务支撑、权益保护、保障措施6方面入手,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
  其中,在创业扶持方面,《办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申请指导等服务,按规定落实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措施;统筹考虑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合理利用场地资源,为从事居民服务的个体工商户提供经营场所支持;引导、鼓励和支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和工艺技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广东省进一步扩大开放港澳居民申办个体工商户的行业领域。
  为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办法》强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支持和培育知名小店,挖掘培养以弘扬民间传统技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的"老工匠""老艺人";结合本地产业特点,支持个体工商户集中的区域打造区域品牌;结合实际出台相关奖励和补贴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应当重视提高个体工商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依法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字号、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权利的保护力度。
  在财税金融支持方面,《办法》指出,税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按照规定缓征、减征、免征相关税款,简化税费减免申报程序;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引导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持续增加对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投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个体工商户特点,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扩大个体工商户贷款规模和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和便利度。
 
东莞发布11条财政奖补措施稳经济
 
  3月21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这是今年以来继春节前后稳工促生产8条、经济高质量发展"2+2"政策后,东莞再重磅出台11条政策措施,涉及助生产、稳外贸、拓市场、促消费等各项奖补政策资金约6.5亿元。
  在对重点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方面,东莞表示,2023年全年工业产值(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亿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每家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
  在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贴息方面,东莞提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在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以放款凭证记载日期为准)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获得在莞银行机构新发放的、单笔不少于100万元的信用贷款,对其2023年实付利息,在原贷款合同利率基础上贴息1个百分点(年化),贴息期限不超过12个月,每家企业最高贴息100万元,优先支持贷款利率不高于4.5%的融资。
  此外,东莞还将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对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普惠平台类"项目除外)的东莞企业,东莞市财政对中小微企业按实缴保险费的40%给予支持,对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除外)按实缴保险费的30%给予支持。每年每家企业累计支持金额不超过50万元。
 
湖南省力推4个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跃升
 
  据3月22日召开的湖南省产业集群建设工作会议披露,今年湖南省力推4个产业集群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
  今年,湖南省将以体系化壮大和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抓手,坚持世界级、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系统培育思路,把握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实施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形成省、市、县三级大抓产业集群建设的强大合力,实现"十四五"创建省级及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各50个的总目标。推动长沙市工程机械、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建好"国家级产业集群培育池",推动先进储能材料、硬质材料及工具、输变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生物医药等6个具有竞争优势、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集群不断增强集聚规模,提升协同创新和质量效益,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竞赛方式选拔7个左右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一批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对象。
  去年,湖南省24个产业集群实现年产值11732.6亿元。其中,长沙市工程机械、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等4个产业集群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进入"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仅次于江苏、广东,与浙江并列全国第三。新化县电子陶瓷、永兴县稀贵金属、益阳市赫山区铝电解容器3个产业集群创建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湖北省推出公共资源交易25条降成本措施
 
  据悉,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近日印发《以控制成本为核心 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25条降成本措施,包括深化"全流程电子化"改革试点,探索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柔性执法与精准打击两手抓等,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
  《措施》最大亮点,就是明确湖北省将选取部分市、县深化"全流程电子化"改革试点,实现工程建设招投标中合同签订和变更网上办理;推动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通过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信息共享,实现工程款支付网上查询。
  除推行"免证明"应用外,湖北省还推动交易担保"减""免""替"。减少工程建设领域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不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1%,且最高不超过50万元;鼓励招标人对无失信记录的中小微企业或信用记录良好的投标人,给予减免投标保证金的优惠待遇;采用银行保函、保险公司保单和担保公司保函替代工程投标保证金。
  一手推行规范柔性执法,一手精准打击重点违法行为。《措施》提出,重点针对流域综合治理重大项目,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企业,"51020"企业,《公共资源交易正向激励清单》内的企业(项目),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企业(项目)实施柔性执法;探索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同时组织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精准打击"标贩子"。
  探索建立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机制。对因政策变化、规划调整而不履行合同约定,造成企业合法利益受损的情形,《措施》明确了予以补偿的方式。推进"三大都市圈内"信用激励互认、互用;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中对重点建设项目和信用良好企业,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实现"能修尽修"、"应修必修"、限时修复。
 
江西省出台24条财政措施促进经济回稳向好
 
  据悉,江西省财政厅日前出台《关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力提效促进经济回稳向好的若干措施》,聚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加快促进消费扩容和全力强外贸增外资等重点领域出台24条财政措施,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市场活力,切实巩固提升经济回稳向好态势。
  此次出台的24条财政措施,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将财政发力方向聚焦到投资、消费、外贸上来,突出对实体经济的帮扶,推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把握战略"基点",推动投资扩围增效。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安排省预算内基建投资7.2亿元,支持新动能培育和创新驱动发展、生态文明、重大区域战略实施,以及基础性、公益性、补短板方面项目建设;在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方面,安排省科技专项资金18.15亿元,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等,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支持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增长新动能,梯次培育优质企业。
  抓住核心"重点",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在提振商贸消费方面,支持发放政府消费券,举办应季促销活动,扩大大宗商品消费;在拓展文旅消费方面,安排省公共文化及旅游专项资金11.3亿元,促进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在保障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方面,支持粮食、猪肉、食盐等重要民生商品物资储备,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物价保持平稳运行。
  紧盯企业"痛点",推动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通过免税、贴息、奖补等方式,让企业轻装上阵、提升活力,有效改善经营主体预期。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加大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力度,综合运用预留份额、价格扣除等举措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引导,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引导担保机构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费率,力争全年通过"财园信贷通"、融资担保等财政金融工具撬动社会资本超2000亿元。
  破除贸易"堵点",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招大引强奖励政策;支持引进培育总部企业,优化总部企业发展环境;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国际产业合作园区,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区中园、一区多园等建设运营。全力稳定对外贸易,深入实施"千企百展"工程,对企业出境参展给予资金补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三同"试点,稳定开行赣欧班列、铁海联运精品线路,打造江西起运、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美联储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
 
  3月2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利率升至2007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
  美联储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近期指标显示支出和生产温和增长,就业加速增长,但通货膨胀仍居高不下。为支持就业最大化和2%的长期通胀目标,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4.75%至5%之间。美联储将密切监测新信息并评估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预计"一些额外的政策收紧可能是适当的"。
  美联储说,近期的事态发展可能导致家庭和企业信贷条件收紧,并对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造成压力。美联储尚不确定这些影响的程度。未来美联储仍将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坚定致力于将通胀率恢复到2%的目标。如果出现可能阻碍目标实现的风险,美联储将准备适当调整货币政策立场。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日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表示,仍致力于将通胀率压低至2%,与会者认为今年不会降息。
  鲍威尔表示,他们曾经考虑过暂停加息,但加息的决定得到了委员会很强的共识支持。在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加息时,将特别关注信贷紧缩的影响,如果需要将利率上调至高于预期,他们会那样做。美联储官员预计今年不会降息。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表示,"一些额外的政策收紧可能是适当的"。
  美联储同日还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前景预期,预计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分别增长0.4%和1.2%,较去年12月预测分别下调0.1和0.4个百分点。美联储预计今年美国失业率为4.5%,较此前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明年失业率将升至4.6%。
  物价方面,美联储预计今年通胀率升至3.3%,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胀率为3.6%,远高于2%的通胀目标。预计明年通胀率将放缓至2.5%。
  根据经济前景预期,绝大多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认为,今年联邦基金利率可能高于5%。其中,10名成员预计年内利率将升到5%至5.25%之间。多数成员预计,美联储将在2024年降息。14名成员预计明年利率水平将低于4.75%。
 
克鲁格曼可能误判了硅谷银行危机
 
  证券时报3月23日刊发广州经济学者韩和元撰写的文章指出,克鲁格曼可能误判了硅谷银行危机。
  美国硅谷银行轰然倒闭,签证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富国银行也出现异常迹象。欧洲的瑞士信贷也麻烦不断,一时间引发市场巨大的恐慌。面对一场经典的银行挤兑,但凡关注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人,都会不寒而栗。
  但杰富瑞金融集团的CEO里奇·汉德勒(Rich Handler)与它的总裁布莱恩·弗莱德曼(Brian Friedman)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在致客户和员工的信中称:"过去一周发生的事件不会导致2008年式的全球金融危机重演。2008年,几乎整个金融体系杠杆过高,充斥着标记错误的复杂非流动性资产。今天的情况并非如此。我们认为,在接受审查的机构范围内,任何问题都是有限和特殊的--换句话说,只要我们保持冷静,它们不会威胁到整个体系,也不应该导致无休止的蔓延。"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日前,这位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近期在其专栏里,刊发了题为《硅谷银行危机没想象的那么可怕》的文章。文章写道,"如果说有一件事是几乎所有经济观察人士都能认同的,那就是2023年美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2008年上一次经济危机中的问题截然不同。彼时我们要面对的是银行倒闭和需求暴跌的困境;而今银行业已是次要问题,最大的困境似乎成了因需求远大于现有供给而导致的通胀。"克鲁格曼坚信,虽然一些相同的画面似乎在重演,但硅谷银行不是雷曼兄弟。
  而他的这份笃定,本身就是相同画面的重演。2007年初,当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和次级抵押债券危机开始出现时,人们最初的反应是将信将疑甚至否认。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随后,汇丰控股宣布业绩,并额外增加在美国次级房屋信贷的准备金额达70亿美元,合共105.73亿美元,升幅达33.6%。消息一出,令当日股市大跌,其中恒生指数下跌777点,跌幅4%。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但就在这一标志性事件爆发前的2007年3月,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却满怀信心地向国会保证:"目前,次级债券市场的问题是可以控制的。"夏天,时任美国财长的亨利·保尔森试图消除人们对次级抵押债券的疑虑:"我并不认为它们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多大的威胁。
  即使在危机已经爆发后,还有很多人拒绝承认现实。2008年5月,在贝尔斯登破产后,保尔森还发表了一个乐观的声明:"展望未来,我希望金融市场不要受近期事件的影响,而是要多看看乐观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保尔森的话犹言在耳时,美国房地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却相继倒闭了。但就是如此,仍然有很多人对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
  股市大师和财经评论人唐纳德·鲁斯金(Donald Luskin)是持有盲目乐观态度的典型代表,他在2008年9月14日的《华盛顿邮报》 (The Washington Post)社评中预言,复苏很快就会到来:"政府接管两房,雷曼兄弟等华尔街投行麻烦不断,失业率略微上升,这都表明经济中的确发生了一些困难,但是它们都不具备引发经济衰退甚至大萧条的条件……声称经济出现衰退的人,尤其是声称这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衰退的,都是在用他们自己的标准定义'衰退'"。
  但实在遗憾的是,就在这篇无限乐观的评论刊发后的第二天,克鲁格曼在前述专栏文章里提及的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闭了,恐慌迅速蔓延到整个世界,全球金融体系陷入崩溃之中。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世界经济经历了堪比"大萧条"时代的自由落体运动。
  确乎,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它却会压着相同的韵脚。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克鲁格曼,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硅谷银行危机问题上,他把硅谷银行等同雷曼兄弟公司,是做了一个错误的类比。
 
美联储联合五大央行通过美元互换协议提高流动性
 
  3月19日,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洲央行、美联储和瑞士国家银行宣布采取协调行动,通过美元流动性互换额度安排加强流动性供应。
  美联储表示,为了提高美元互换额度提供美元资金的有效性,参与美元互换的央行将"把7天到期操作的频率从每周增加到每天"。每日操作将从3月20日星期一开始,并将至少持续到4月底。
 
美财长说联邦政府或在必要时保护小型金融机构
 
  据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3月21日在美国银行家协会举办的活动上表示,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接连关闭引发美国银行业传染性挤兑,联邦政府或在必要时采取措施保护小型金融机构。
  耶伦说,这次银行业动荡与2008年金融危机情形不同,美国银行系统比当时稳健,但当前形势仍是一场"危机"且已引发银行业传染性挤兑,可能对美国银行体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小型银行受到波及,联邦政府可能有必要继续采取干预措施。
  耶伦说,在美联邦监管机构救助措施帮助下,美国银行业正在企稳。美联邦政府在未来几周全面了解这些银行关闭的原因至关重要,同时应当"重新审视现行银行监管制度并考虑其是否适合银行业眼下面临的风险"。
  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先后于3月10日和12日关闭,引发美国和国际金融体系动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日公布一项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确保储蓄机构有能力满足储户需求。美国财政部也将从外汇稳定基金中划拨250亿美元资金支持上述融资计划。
  此外,美联储19日与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通过现有的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采取协调行动,以提供更多流动性支持。
 
美国186家银行存在"爆雷"风险
 
  据报道,随着硅谷银行关闭事件的影响蔓延,美国金融市场持续震荡,尽管美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但糟糕的局面仍未缓解。最新研究显示,美国目前有多达186家银行有可能存在与硅谷银行类似的风险。
  这项美国多所大学经济学家共同发布的研究显示,美联储加息"极大地"增加了美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受美联储激进加息影响,许多美国银行持有的债券等金融资产价值大幅缩水,部分银行的资产价值甚至减少了20%以上。而10%的美国银行因持有大量债券等金融资产,较硅谷银行有更多的账面浮亏。研究称,如果市场信心持续不足,部分储户提走存款,多达186家银行可能将资不抵债,面临"爆雷"。而届时即使只发生小规模的挤兑,也将有更多银行面临风险。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日前也曾表示,当前美国银行体系"仍整体保持稳健",但如果危机进一步蔓延,可能将导致许多银行关闭并引发挤兑,"我认为,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导致银行关闭的原因。(硅谷银行关闭)存在严重的蔓延风险,可能将导致许多银行倒闭并引发挤兑。"
 
欧洲央行利率前景不确定性大增
 
  据报道,欧洲中央银行3月16日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这是自去年7月开启加息进程以来,欧洲央行连续第六次大幅加息,但不再明确承诺进一步加息。分析人士指出,近期银行业一系列风险事件使欧洲央行利率前景不确定性大增,未来该央行很可能放缓加息步伐。
  过去一周,美国硅谷银行突然关闭导致的银行业危机波及欧洲。多家欧美媒体及政商界人士认为,美联储激进加息是引发硅谷银行关闭的主因。欧洲近期要求央行停止加息的呼声非常强烈。
  德国工会联合会董事会成员斯特凡·克尔策尔表示,欧洲央行低估了加息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现在高利率冲击建筑业,住房贷款急剧萎缩,其他部门贷款也有所放缓,"投资活动的下降可以预见"。
  投资公司QC Partner资本市场专家托马斯·阿尔特曼认为,欧洲央行最新决定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不再承诺进一步加息,这为放缓甚至暂停加息敞开了大门。他认为,如果银行业危机继续恶化,不排除加息周期已走到最后一步的可能。
  然而,也有观察人士认为,欧洲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低于美国,欧洲央行不兑现此前的加息承诺不太合理。
  法国外贸银行经济学家德克·舒马赫表示,目前银行系统的风险传染效应温和,偏离此前承诺的加息幅度并不合理。
  面对金融市场动荡,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3月16日反复强调欧元区银行业具有韧性,并明确表示,如果需要,欧洲央行随时准备帮助银行解决流动性问题。
  在回答未来欧洲央行利率走向的问题时,拉加德以高度不确定性为由,没有给出任何确切的线索。
 
俄罗斯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7.5%不变
 
据悉,俄罗斯央行3月17日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7.5%不变。
俄罗斯央行预测,考虑到货币政策的倾向,2023年的通胀将达到5.0%-7.0%,2024年或降至4%。
 
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
 
  3月23日,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利率升至4.25%,试图以此遏制持续走高的通胀。
这是英国央行自2021年12月以来第11次加息。
 
瑞士央行加息50个基点
 
  3月23日,瑞士央行加息50个基点,利率上调至1.5%。
  瑞士央行表示,希望通过加息抵消通胀进一步增加的压力。此外,今后不排除进一步加息以确保物价稳定。
 
挪威央行宣布上调利率25个基点至3.0%
 
  3月23日,挪威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0%。
 
土耳其央行宣布维持8.5%的基准利率不变
 
  3月23日,土耳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宣布维持8.5%的基准利率不变。
土耳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声明称,尽管数据表明经济活动好于预期,但对地缘政治风险和各国加息政策的担忧仍在持续。目前土耳其央行正在对地震对生产、消费、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做更广泛的评估,预计地震会对短期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但不会对经济中期表现产生永久影响。土耳其央行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足以通过维持价格和金融稳定来支持震后经济复苏。
 
巴西央行宣布维持13.75%基准利率不变
 
  3月22日,巴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在13.75%不变,为连续第五次"按兵不动"。
 
卡塔尔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利率25个基点
 
3月22日,卡塔尔央行宣布将存款、贷款和回购利率分别提高25个基点至5.25%、5.75%和5.5%。
 
阿根廷央行上调基准利率
 
  据报道,阿根廷中央银行3月1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由75%上调至78%。这是阿根廷央行今年首次加息。
  阿根廷央行当天发表公告说,将继续监测物价水平、外汇市场和货币总量变化,以对利率政策做出调整。
  阿根廷国家统计与人口普查研究所3月14日发布报告说,阿根廷2月通胀率为6.6%,过去12个月累计通胀率达102.5%,为1991年以来最高。
  面对复杂通胀形势,阿根廷央行2022年多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年初的38%上调至75%。今年2月,阿根廷央行表示将新发行面额2000比索(1美元约合203比索)的纸币,以应对通胀高企。
 
IMF同意阿根廷推迟偿还约27亿美元到期债务
 
  3月20日,阿根廷经济部宣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同意阿根廷延长原定于本周到期的总计27.06亿美元债务的偿还期限,新期限为3月31日。
  阿根廷经济部称,根据IMF执行董事会去年3月批准的对阿根廷偿还440亿美元贷款债务再融资计划,今年3月21日和22日,阿根廷有两笔分别价值9.17亿美元和17.89亿美元的到期债务。此外,根据IMF与阿根廷政府在3月内刚刚达成的债务再融资计划第四次评估协议,在下个月内,阿根廷还需偿还总计约26亿美元的到期债务。阿根廷近日的多笔到期债务将通过IMF计划发放的53亿美元再融资贷款偿还,而IMF执行董事会在3月底前才能举行投票确定是否向阿发放此笔款项。因此,阿方向IMF申请推迟支付3月到期的两笔债务,并获得对方同意。
  2018年下半年,IMF与阿根廷政府签署为期3年的总额约57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其中约440亿美元很快就发放给了阿方。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2019年底上台的阿根廷新一届政府表示无力按期还债,并与IMF启动债务重组谈判,以避免阿根廷陷入债务违约。去年3月下旬,IMF执行董事会会议通过对阿根廷债务的再融资计划,批准动用相当于44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分阶段向阿根廷提供贷款,用于推动该国的经济发展和确保其可持续地偿还债务。3月中旬,IMF技术团队完成并通过了对阿根廷经济形势的评估,同意再次向阿发放债务再融资贷款。
 
英国2月CPI意外加速
 
  3月22日,英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2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意外上升。数据显示,英国2月CPI同比涨幅从1月的10.1%回升至10.4%,环比上涨1.1%。核心通胀方面,英国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6.2%,环比上涨1.2%,均超出预期。
  在英国的通胀数据公布之前,市场预期英国整体通胀率将回落至个位数水平。叠加欧美银行业危机影响,不少分析师预计英国央行可能的加息选项为加息25个基点或暂停加息。
 
IMF批准向斯里兰卡提供30亿美元援助
 
  3月2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批准了一项为期48个月的延长基金安排(EFF),将向斯里兰卡提供30亿美元的援助。
  斯里兰卡一直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挑战。在高通胀、外汇储备枯竭、不可持续的公共债务和金融脆弱性加剧的情况下,斯里兰卡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对于斯里兰卡来说,要克服危机,迅速及时地实施EFF支持的计划以及对改革的强烈自主权至关重要。"IMF表示,EFF支持计划的目标是恢复斯里兰卡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债务可持续性,维护金融稳定,并加强结构改革以释放斯里兰卡的增长潜力。
  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强调,斯里兰卡应继续致力于多管齐下的反通胀战略,以维护其通胀目标制度的可信度。随着市场重拾信心,斯里兰卡当局近期引入更大的汇率灵活性将有助于重建储备缓冲。
  "维持健全且资本充足的银行体系很重要。实施银行资本重组计划并加强金融监管和危机管理框架对于确保金融部门稳定至关重要。"格奥尔基耶娃称。
 
瑞典议会批准该国加入北约
 
  据报道,瑞典议会3月22日投票批准政府关于瑞典加入北约的提案。
  瑞典议会共有349个议席。在当天的表决中,共有269票赞成、37票反对,另外43名议员缺席。
  瑞典社会民主党议员、前外交大臣瓦尔斯特伦22日表示,加入北约的决定将影响瑞典的独立。瑞典左翼党和环境党批评瑞典"加入一个最终将威慑建立在核武器基础上的联盟",表示这将导致瑞典独立外交政策的范围缩小,并可能被卷入其他冲突。
  去年5月,瑞典和邻国芬兰同时申请加入北约。按照规程,北约必须在30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前提下才能吸纳新成员。目前,土耳其和匈牙利尚未正式批准芬兰和瑞典加入。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3月17日宣布,土耳其认可芬兰为加入北约所做出的努力,决定开始推进批准芬兰加入北约的相关程序。此外,匈牙利国会将于27日就是否批准芬兰加入北约进行投票。
 
非洲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寻求脱困新路
 
证券时报3月21日刊发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的文章指出,经济总量在非洲排名首位的尼日利亚日前迎来了新总统博拉·蒂努布。这位活跃于媒体、石油和天然气、酒店等多个行业的著名商人,在出任拉各斯州州长期间,使该州的财政收入从任职初期的每月只有6亿奈拉壮大到如今的每月500亿奈拉,但面对着一个数百个民族共存和宗教信仰分裂的国家以及前任留下的诸多未解难题,若想在摆脱经济增长极度低迷状态的基础上实现新一轮的加快发展,无疑需要更高的胆识与智谋。
  尼日利亚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等已探明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就超30余种,其中已探明石油储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十,原油是尼日利亚的最大出口产品,尼日利亚也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和出口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出口收入的80%以及财政收入的50%都由原油出口所贡献。然而,由于硬件设备陈旧且长期得不到升级改善,尼日利亚原油开采技术效率一直未能提升,原油产量出现加速下滑趋势,其中去年产量较新冠疫情之前下滑40%,跌至30年来最低。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不善,尼日利亚境内的非法盗油与原油走私活动十分猖獗,仅向西部邻国贝宁的原油走私就令尼日利亚政府每年所损失的税收超过4000万美元。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由于经济增长较大程度上依赖石油出口,而国际油价则长期处于波动状态,一旦价格跌幅过大且周期延长,不仅会降低尼日利亚政府收入,加剧本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而且会减少公共服务和生产方面的支出,对非石油部门构成冲击,最终放大经济下滑风险乃至陷入衰退。从产业成长的关联性看,尼日利亚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资源驱动特征,对石油产业存在较大的依赖惯性,其国内更丰富的经济增长动能得不到及时培植与构造,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受到直接抑制,特别是尼日利亚制造业发展一直滞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仅没有超过10%,而且低于非洲大陆的平均水平。
  对于尼日利亚来说,快速增长的人口资源恐怕是非洲以及全球所有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目前人口总量达到2.26亿,分别占全球人口的约2.35%和非洲总人口的16%,同时2.59%的人口增长率也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与全球人口年增长率。而更重要的是,尼日利亚人口结构非常年轻化,中位年龄18.2岁,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高达60%。按照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尼日利亚的人口会增加到4.01亿,其中35岁以下人口将增加2.163亿。
  与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其结构存在极大关联,尼日利亚的纺织、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外加石油出口的拉动,使得相关的工业生产活动正在日益上升成尼日利亚的经济增长引擎;与此同时,尼日利亚的金融、信息和通信技术、互联网等服务业扩张势头迅猛,不仅对GDP的贡献呈加速态势,而且带动整个产业的层级化配置向上拓展;另外,尼日利亚的城市化进程要大大快于非洲其他国家,城市化率超过了53%,同时尼国内有七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相应所沉淀出的消费动能值得特别期待。
  但需要注意的是,与人口总量持续攀升相伴随,尼日利亚的失业人数与贫困人口也居高不下,其中,国内无业或失业人数占比目前达到33%,位居全球前列,而在失业人群中,尼日利亚的青年失业率竟高达53.4%;贫困人口方面,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尼日利亚绝对贫困人口(每天收入低于1000奈拉,约2美元)多达9510万,占尼日利亚全国人口的42%;不仅如此,尼日利亚的健康、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增速始终大大落后于人口增长速度,公共产品供应与需求呈指数级失衡,因此目前尼日利亚文盲率高达38%,新生儿死亡率为36‰,成年艾滋病感染率为1.5%,国民营养不良率达12.6%。受到影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出的近5年人类发展指数(HDI)中,尼日利亚的表现一直呈下降状态,在全球的排名位次掉到160名之后。
  尼日利亚居住着250多个民族,其中50%信仰伊斯兰教,40%信仰基督教,10%信仰本土的原始宗教,宗教信仰不同,种族理念各异,不同宗族教派之间的冲突不断,且持续升级,恐怖主义、武装冲突和暴力事件组成了尼日利亚极不安全的环境拼图,不仅导致国内民众生存感与归属感十分微弱,也让国际投资望而却步。据非洲民意调查研究所2022年调查,69%的尼日利亚人愿意和家人一起移居国外,而三年前该比例只有39%,同时尼日利亚的资本输入呈逐年下降状态,2019年为239.9亿美元,2020年降至96.6亿美元,2021只有67亿美元, 2022年则减少至62亿美元。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与地区来说,优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无疑对经济发展会产生扩张或乘数反应,但若优势退化为劣势,则势必对经济增长形成递减与耗散效应。论经济体量,尼日利亚是非洲唯一一个GDP超过4000亿美元的国家,而且尼日利亚在非洲经济的头把交椅上已经稳坐了10年之久。但尽管如此,也不能说尼日利亚就是非洲地区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相反其GDP艰难蹒跚的步伐令人大跌眼镜。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今,尼日利亚GDP年均增速没有超过1.4%,并且中间还出现过两次较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对于尼日利亚政府来说,让经济摆脱慢速状态并切换到快速扩张的轨道上来,需要立足于人口红利优势,突出补齐发展短板,注重培植多元化驱动,强化新的增长极点。
  首先,广拓融资渠道,强力改善基础设施。按照尼日利亚政府推出的“国家综合基础设施总体规划”,到2043年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到3万亿美元。但鉴于尼日利亚债券与资本市场缺位以及政府可调动的公共财政资源十分有限,未来需要通过大力降低投资门槛和提高盈利预期,引进国内私人部门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同时对外拓展融资来源,包括通过多边开发银行、双边贷款、公私合作伙伴等途径获取相对充足的建设资本。
  其次,强化普惠式增长,创造与扩展更宽阔的生产性就业空间。尼日利亚国民经济涵盖了46个产业门类,目前只有石油、信息和通信技术、种植业等少数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更多产业部门如房地产、公共部门、石油精炼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比较微弱,但同时又具备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潜力,未来应立足于多元化驱动的思路,在摆脱对石油部门的过度依赖基础上,注重资源在各产业部门的相对均衡配置,培植与锻造出新的支柱产业,以此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就业机会,降低贫困和失业状况,提升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再次,着重人力资源投资,增强经济竞争软实力。尼日利亚的工作人口增长迅猛,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及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拥有良好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具备较高的教育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大军,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减少暴力冲突。为此,尼日利亚政府需要重点调动更多的公共财政资源汇集于教育和医疗卫生部门,同时鼓励和引导国有与私营企业加强与技术院校的合作,支持更多的专业技能培训机构面向劳动人群开展差异化培训,从总体上提高大众化职业技能。
  最后,以互联网要素资源为导向,重点打造数字经济。由人口年轻化所决定,尼日利亚目前宽带用户数近8000万,宽带渗透率41%;互联网的用户数量达到1.09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由此使得电子商务在尼日利亚获得长足发展,2022年电子商务市场收入超过85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26亿美元。而更重要的,借助于互联网要素资源优势,尼日利亚还可以集中力量发展数字经济,包括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创建强大的数字平台,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字生态系统,增强公众使用数字技术和参与数字经济的信心与技能等。
 
硅谷银行关闭引发以色列科技初创企业担忧
 
  近日,美国硅谷银行紧急关闭事件在以色列备受关注。当地媒体和专家指出,主要为初创企业提供融资的硅谷银行突发变故,令许多以色列科技企业深受打击。
  以色列的初创企业多达6000多家,大都集中在科技领域。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表示,以色列科技行业发达,与美国金融机构往来密切,许多企业规模不大,抵抗风险能力低,硅谷银行关闭或引发系统性危机。以色列《国土报》文章指出,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陷入焦虑和恐慌,已有多家公司将资金从该银行撤出。文章提到,某初创企业在硅谷银行存款数千万美元,约占其资金的90%,这家企业"不得不为在几个月内解散整个公司做好准备"。另一家初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表示,该公司在硅谷银行的资本虽然比重较小,但整体数额巨大,相当于四五个月的资金流。还有一些初创企业则将所有资金都存在硅谷银行。
  专注于以色列科技产业的组织"创业国度"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该国仅初创企业投资就超过150亿美元,约有500家以色列公司与硅谷银行存在合作,相关资金高达数十亿美元。
  硅谷银行关闭的消息发布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声明说,政府将评估硅谷银行关闭对以色列科技企业的影响,之后决定是否救助。他正与政府高层官员商议"是否有必要采取行动协助以色列受困企业,主要是提供现金流"。
 
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特首顾问团
 
  据报道,香港特区政府3月17日宣布成立特首顾问团,由行政长官李家超担任主席并委任34名成员,另有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列席。顾问团首届任期即时生效,至2025年6月30日止。
  特区政府表示,顾问团是一个高层次的咨询组织,会就香港的策略性发展为行政长官提供意见,以把握国家和全球的发展机遇。香港正值疫后全面复常的路上,并作为联通世界和国家最重要门户,积极回归国际舞台,成立顾问团可谓尤其适时及重要。
  获委任成员包括长实主席李泽钜,亦包括瑞银集团主席Colm KELLEHER及汇控集团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以及本地多名政商及科技界代表。
  34名委员分成三大组别,分别为"经济高质量与持续发展"、"创新与创业"及"区域与环球协作"。其中,李泽钜则属"经济高质量与持续发展"组别,同组成员包括九仓前主席吴光正、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港铁前主席马时亨、信和集团主席黄志祥等。
 
投资分析点评
 
▲赛昉科技获百度战略投资
 
  3月23日,RISC-V 芯片设计公司赛昉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战略投资方百度独家投资。
  赛昉科技成立于2018年,定位于高性能RISC-V(精简指令集)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落地。此前,赛昉科技已累计完成超过10亿元融资。
赛昉科技董事长兼CEO徐滔表示,未来赛昉科技将与百度一起推进不同形态的高性能RISC-V产品在数据中心场景落地。
 
  ▲京东工业完成3亿美元B系列优先股交易
 
  3月23日,京东集团旗下从事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的子集团--智能工业物联网"京东工业"宣布完成B系列优先股交易,总额3亿美元。
  本轮投资由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和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共同领投,大型资管集团M&G、全球私募巨头EQT旗下的亚洲平台BPEA EQT(原霸菱亚洲投资)和老股东红杉中国跟投。
  该交易完成后京东集团仍为京东工业的控股股东。
 
▲李开复筹办新AI公司
 
  3月19日,知名投资人李开复宣布将筹办新的AI公司,目标布局大模型领域。
  李开复表示,新公司的目标不只是中国版的ChatGPT,而是希望借此打造一个平台,一个生产力应用的生态。
  在公司搭建方面,不同于其他创业公司,李开复打算用资金和技术"双管齐下"。在资金层面,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正在与多个顶级投资人探讨首轮募资;在技术层面,目前Project AI 2.0已经面向全球,从大模型、NLP、多模态、算法到分布式架构等方向,吸纳全链条人才。在新公司筹备启动初期,李开复将亲自下场,负责牵头组织新公司,并集中精力招揽世界级管理团队。
  今年以来,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科技革命的讨论热潮,近期多位国内知名投资人宣布将布局相关AI领域。在李开复看来,ChatGPT的诞生意味着AI 2.0时代的到来。他表示:"AI 2.0时代的来临,是巨大的平台式机会,而且将是中国在AI领域的第一次参与平台角逐的机会。"
  对于AI 2.0的定义,李开复认为,应当具备三大特征:首先,无需人工标注,可以阅读海量的文本,进行自监督学习;其次,模型规模大,需要几千张GPU来训练,消耗巨大的数据量和资金量;最后,拥有跨领域能力,可以通过微调以较低的成本训练,以适应不同领域的任务,从文本延伸到其他。
  Project AI 2.0是创新工场塔尖孵化的第7家公司。值得关注的是,创新工场孵化的创新奇智,已经作为"AI+制造"第一股在港交所上市。
 
▲天山铝业拟15.5亿美元在印尼投建氧化铝产线
 
  2023年3月18日,天山铝业( 002532.SZ )发布公告,公司计划投资15.5 亿美元,在印尼规划建设200万吨氧化铝生产线,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规划100万吨,投资规划9.5亿美元,包括氧化铝生产系统、生产辅助车间、动力车间、靠海码头、供水设施、赤泥堆场、厂区周边道路、办公及生活区等。
  其解释,这是为形成海外氧化铝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印尼当地丰富的铝土矿资源、煤炭资源以及低成本劳动力,并进一步延伸铝产业链。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海得控制筹划收购行芝达控股权
 
  据悉,海得控制(002184)3月19日晚间公告,目前正筹划收购上海行芝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行芝达")股权事宜,交易完成后将取得行芝达控制权,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按照意向协议约定,本次交易将采取发行股份及现金收购相结合的方式,拟收购行芝达的股权比例不低于75%,海得控制将视情况在收购股权的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据了解,行芝达共8名股东,沈畅持股比例为57.58%,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
  截至目前,行芝达的估值尚未最终确定,具体收购价款、交易方式及交易对方均未出炉。
  行芝达主营业务范围包括自动控制产品分销,电气工程承接及自动化设备开发等。
 
▲中天科技再度终止中天海缆分拆上市
 
  据报道,中天科技(600522)将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天海缆")分拆上市的努力,再一次无疾而终。3月19日晚间,中天科技公告,董事会全票审议通过议案,同意终止所属子公司中天海缆分拆上市。这是中天科技三年内第二次拆分中天海缆上市失败。
  中天科技曾于2020年9月首次启动筹划分拆中天海缆上市的计划,但5个月后,公司即宣布终止分拆上市,中天海缆亦未回复上交所提出的首轮上市问询。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在历经了4个月的筹划后,中天科技甚至未能拿出一份分拆上市预案。
  中天科技持有(直接及间接)中天海缆89%的股份。近年来受到海上风电、海上油气等上游产业的拉动,中天海缆重点发展的海缆业务,是中天科技近两年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仅以净利润指标来看,2021年,中天海缆盈利18.2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约90%,作为对比,中天科技当年净利润仅为1.72亿元。2021年中天科技对高端通信业务风险资产100%计提减值准备36.19亿元,导致多项财务指标异常。在此之前,中天海缆2020年占中天科技净利润的比重已达到36.68%。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拟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净利润贡献比重有明确限制。2022年1月5日起施行的《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明确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合并报表中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的净利润,不得超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50%。
  证监会拟定相关规则的出发点,既是促进上市公司聚焦原有主业,也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如果被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净利润占比过高,分拆上市后的上市公司所持股份被稀释,将直接造成股东权益被摊薄。
  虽然中天科技称中天海缆的分拆上市将"提升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但投资者并不欢迎。去年11月25日,分拆上市计划宣布后,中天科技股票直接一字跌停,次日又再次放量大跌6%。
  目前,中天科技2022年财报尚未披露,暂时无法得知中天海缆在2022年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贡献情况。
  不过,中天科技日前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30亿元到33亿元。假如中天海缆在2022年仍保持2021年度的盈利趋势,那么或许已经突破了"不超上市公司50%净利润"的分拆上市红线。
 
▲刘舒琪出任通威股份董事长
 
  3月21日晚,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3月19日收到董事长谢毅提交的书面辞呈。谢毅因个人原因向公司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职务,同时一并辞去公司CEO、董事会战略决策委员会召集人、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辞职后谢毅不在公司担任其他任何职务。
  同时董事会选举刘舒琪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兼任公司CEO。刘舒琪是通威股份实际控制人刘汉元的女儿,现年34岁。
  在接任通威股份董事长之前,刘舒琪曾任通威集团监事、通威股份第八届董事会董事、总裁助理、光伏商务部总经理。
  据了解,通威股份是四川的老牌知名企业。2004年3月2日,刘汉元领导的通威股份正式在上交所上市,2006年正式进军新能源产业,2019年发展成为以农业、新能源为双主业,并在化工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
  2019年5月,刘汉元为推进通威集团高管团队的年轻化进程,卸任了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职,"80后"谢毅接棒担任董事长,其于2011年5月加入通威集团。通威股份表示,谢毅在公司近年来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汉元现任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全联新能源商会执行会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光伏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席、川商总会联席会长、全国工商联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还于今年1月当选"202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据《福布斯》发布2022中国内地富豪榜,刘汉元凭借124亿美元的财富值成为四川首富。
 
▲伊利股份新设文化旅游发展子公司
 
  近日,内蒙古伊利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建强,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餐饮服务;游艺娱乐活动;动物饲养;动物诊疗等。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伊利股份100%控股。
 
  ▲恒大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出炉
 
  据报道,面临清盘风险的恒大,终于在境外债务化解方面有了重大进展。3月22日晚间,恒大发布公告称,恒大与境外债权人小组已签署重组方案的主要条款:恒大将发行新的债券对原债券进行置换,新债券年限4至12年、年息2%至7.5%,前三年不付息,第四年初开始付息、付本金的0.5%。
  恒大境外债重组主要条款的签约,意味着境外债务重组可能成功。如果恒大境外债成功重组,也就解除了香港法院判令清盘的风险。
  公告同时表示,未来三年,公司的核心任务是"保交楼",将努力保持"复工复产"维持有序运营,预计需要额外2500亿元至3000亿元融资。从第4年开始,假设公司能基本恢复正常经营,且尚未确认为实施主体的旧改项目得以继续开发,公司无杠杆自由现金流预计将逐步增加。
  具体来看,中国恒大与部分项目的主要持有人就拟议重组的核心条款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分别包括公司发行的本金总额为139.225亿美元的美元高级担保票据,以及由景程有限公司发行并由天基控股有限公司担保的本金总额为52.26亿美元的美元优先票据。
  据公告,拟议重组的主要条款载于3份日期为2023年3月20日的具有约束力的条款清单:由许家印、公司以及持有现有恒大票据的债权人特别小组成员签署的具有约束力的恒大协议安排;由景程以及持有现有景程票据的债权人特别小组成员签署的景程协议安排;由天基以及持有现有景程票据的债权人特别小组成员签署的天基协议安排。
  在恒大协议安排中,债权人有权就其待分配的可获偿金额的处理方式进行二选一。在方案1中,协议安排债权人可以按其可获偿金额1:1的转换比率获得将由中国恒大发行的新票据,新票据期限为10-12年,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偿还。在方案2中,协议安排债权人可以选择将其可获偿金额转换为期限为五至九年的将由中国恒大发行的新票据;由五笔与恒大物业、恒大新能源汽车或中国恒大上市股票挂钩的股权挂钩票据构成的组合;或两者的组合。
  在景程协议安排中,债权人将获得五笔由景程发行的期限为四至八年的新票据,本金总额为65亿美元。
  在天基协议安排中,债权人将获得四笔由天基发行的期限为五至八年的新票据,本金总额为8亿美元。
  重组生效日预计为2023年10月1日,最后期限日为2023年12月15日。
根据条款清单,中国恒大预计在不迟于2023年3月31日就恒大协议安排、景程协议安排和天基协议安排中的每项协议安排与持有现有恒大票据或现有景程票据的债权人特别小组达成合意并签订一份或多份重组支持协议。
 
▲瑞银集团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士信贷银行
 
  据报道,瑞士联邦政府3月19日宣布,瑞士信贷银行将被瑞银集团收购。
  瑞士联邦政府说,最近的流动性外流和市场波动表明,恢复必要的信心已不再可能,采取迅速且能稳定局势的解决方法是"绝对有必要的","这个方案就是瑞士信贷银行被瑞银集团收购"。
  瑞士联邦政府认为,面对目前困难形势,瑞银集团收购瑞信是恢复金融市场最近缺乏的信心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也是管理瑞士及其公民面临风险的最佳解决方案。
  瑞银集团当天发布公告说,根据全股份交易的条款,瑞信股东每持有22.48股瑞信股份将获得1股瑞银集团股份,相当于每股0.76瑞士法郎(1美元约合0.9252瑞士法郎),总对价30亿瑞士法郎。这笔交易将创建一个拥有超过5万亿美元投资资产的公司。
  公告说,此次收购是在瑞士联邦政府、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和瑞士国家银行的支持下实现的。两家银行都可以通过瑞士国家银行获得流动性支持。
  瑞士国家银行19日发表声明表示,瑞士国家银行将提供流动性援助,以支持瑞银集团对瑞信的收购。
  瑞信成立于1856年,在全球资本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今年2月,瑞信宣布2022年净亏损73亿瑞士法郎,连续第二年净亏损。3月14日,瑞信发布报告称,该行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瑞典养老基金清盘第一共和银行股份
 
  据报道,在当前的美国区域银行危机中,接连踩了三颗雷的瑞典最大养老基金Alecta,在3月21日以巨亏75亿瑞典克朗(约合7.2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其持有的全部美国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份。Alecta首席执行官Magnus Billing表示,第一共和银行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大。
  Alecta表示,其在第一共和银行的总投资资本为97亿瑞典克朗,这意味着Alecta在出售所有的股票时,已经亏掉了77.3%。
  据悉,自2019年以来,这家瑞典的养老基金就一直在购买第一共和银行的股票,并成为该银行的第五大股东。
  近期,瑞典的金融监管机构要求这家管理着260万瑞典人养老金、管理资产规模高达1.2万亿瑞典克朗的公司解释为什么会将其合计大约218亿瑞典克朗(折合21亿美元)的资金投资于与硅谷银行倒闭相关的三家美国区域银行。
  Alecta发言人Jacob Lapidus称,在过去六年中,Alecta分别向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以及Signature投资了89亿瑞典克朗、97亿瑞典克朗以及32亿瑞典克朗,合计高达218亿瑞典克朗。
  据报道,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股票在3月份已经下跌了超过90%。《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该银行的客户近期提取了约700亿美元的存款,几乎占该银行存款总额的40%。
  另外,尽管近日第一共和银行从摩根大通获得了700亿美元的贷款,3月16日又获得11家银行注资300亿美元,但投资者对该银行的前景并不乐观。此前美国两家评级机构,包括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标普全球公司先后下调第一共和银行的信用评级至"垃圾级"。标普全球公司同时警告,可能再次下调第一共和银行的信用评级。
 
  ▲日本东芝接受JIP收购要约
 
  3月23日,日本科技公司东芝决定接受日本投资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牵头财团的收购要约,交易的规模估计约为 2 万亿日元。该决定于东芝公司当天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上通过。
  预计在完成收购后,JIP将对东芝实施私有化。
  自2021年春季收到私有化要约以来,经历多重波折,东芝公司的重组终于尘埃落定。
 
管理视点
 
企业真正的影响力,要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哈佛商业评论3月13日刊发影响加权账户计划(IWAI)的主席罗纳德·科恩(Ronald Cohen)、哈佛商学院的Charles M. Williams工商管理教授乔治·塞拉菲姆(George Serafeim)联合撰写的文章,分析了“企业真正的影响力,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的问题。
近年来,多数国际航空公司都报告了可观的利润率。可是,我们的计算表明,这只是一种幻象。以汉莎航空(Lufthansa)和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为例,如果将它们各自23亿美元和48亿美元的环境成本考虑进去的话,两家公司都未盈利。这种差异何以解释?迄今为止,企业尚无法厘清它们为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收益及让其付出的代价。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情况。
  随着哈佛商学院的“影响加权账户计划” (Impact-Weighted Accounts Initiative,简称IWAI)在7月公布了1800家企业的环境影响成本,查明影响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明年,IWAI还会公布产品和就业影响的成本,从而提供一幅企业造成之影响的完整画卷。
  影响透明度的时代已经开启,而且它正在改变企业和投资者的目标范围。技术和大数据已与许多个人和企业的长期努力相结合,使得对企业影响的衡量和评估成为了现实。随着影响透明度的到来,影响和利润设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通过影响透镜对2018年IWAI的大量数据集进行分析,为审视企业的利润率带来了新的视角。显然,许多企业造成的环境代价超过了他们的总利润(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简称EBITDA)。在2018年EBITDA为正值的1694家企业中,252家企业(15%)的利润会因它们造成的环境破坏而化为乌有,543家企业(32%)的EBITDA会减少25%,甚至更多。
  根据我们团队的计算,对于某些行业而言,包括航空公司、纸张和林产品、电力公用设备、建材、集装箱及包装业在内,几乎所有企业的EBITDA都会减少1/4以上。
  在其他行业中,企业造成的环境损害存在巨大差异。比如,食品的环境成本从EBITDA的5%(雀巢,16亿美元)到62%(Associated British Foods,18亿美元)不等。在面临挑战的石油天然气行业,75%的企业EBITDA会下降25%以上,少数业绩最好的公司已经赶超了它们的竞争对手。在半导体、综合性工业集团、食品与主食零售,以及饮料行业,领先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异。
  不过,影响也不尽都是负面的。企业还会通过它们的产品和雇用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并不会在它们的账本盈亏底线中体现出来。以英特尔的雇用影响为例,2018年,该公司通过其支付的工资以及在高失业率地区提供的工作岗位,在美国创造了近36亿美元的积极影响。英特尔可以通过提升多元化水平、为少数族裔和女性提供更平等的晋升机会来增强这种影响。
  影响透明度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后果。首先,政府将能够直接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征税,而不是向我们所有人征税,以弥补污染、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薪酬、引起肥胖和健康不良的产品等负面影响。政府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直接的鼓励——以减税、补贴或优先采购的形式——使其通过产品、运营和雇用行为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投资者会在他们的投资分析中作价考虑企业的环境及社会影响。如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以及影响投资领域已有30多万亿美元的流动资金(相当于全球1/3以上的专业管理资产)在尽最大的努力——尽管缺乏全部的相关数据——将气候变化、员工多元化和客户健康纳入其投资决策。
  负面影响越大的企业引起的投资者兴趣越少,这会降低它们的股市估值,提高它们的资本成本。因此,影响透明度会促使管理层改善公司的影响,以提高股市价值,有时候也可以提高他们自己的薪酬。
  IWAI对13000项环境影响进行的观察表明,在包括化工、服装和建材在内的许多行业,负面环境影响与较低股市估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尚未出现在公用事业、酒店或综合性工业集团等其他行业。不过,一旦影响透明度让投资者能够在他们的估值分析中可靠地说明影响,这种相关性就有望出现。
  第三,透明度可以让客户——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和员工将他们的购买选择及职业选择与他们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洗清影响”时下普遍存在,因为相关的影响数据十分稀少。比如,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声称自己的产品比竞争对手的产品更有益于社会。可是,当我们按照安全性、价格可承受性、客户满意度、燃油效率和排放量对所有汽车制造商的产品影响加以评估时,我们发现,只有特斯拉、雷诺、现代和日产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无可非议地做出这些声明。
  透明度和责任性是相携相伴的。迄今为止,由于缺乏有效衡量影响的手段,企业对其造成的损害该负的责任也模糊不清。重新修改会计规则、将影响纳入其中,这会改变投资者对企业业绩的评估,引导他们从负面影响企业转变为正面影响的企业,并促进公司行为的改变。
  自资本主义诞生之日起,利润范式就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我们还要走多远的路才能将影响加入这种范式?去年,我们认定了全球56家施行某种影响加权核算的领先企业。这个名单每周都在增加。法国食品业领头羊达能集团(Danone)刚刚公布了按其环境影响进行加权的每股收益。现在已经有具体的方法、数据集和指南来编制影响加权账户,这种账户可以反映一家企业对人和环境产生的经营、雇用及产品影响。新冠病毒危机将加剧已经昭然若揭的不公平,让公平和可持续复苏变得愈加必要,并加速向影响驱动型经济的转变。
  由创新者、企业、投资者、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构成的全球网络加速了影响加权账户的引入。这些行动者通过GSG(影响投资全球指导小组)和IMP(影响管理项目)走到一起,二者与哈佛商学院共同发起了IWAI。该领域的其他机构正直接和间接地促进向新范式的转变。
  政府越早授权发布影响加权账户——并让企业和投资者加入应对气候变化、不公平和新冠疫情所需的巨大努力——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越优裕。
  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宝贵的作用。如果你在领导一家企业,那就评估并传达你的影响加权业绩。如果你是一名投资者,那就要求你投资的公司提供影响透明度,并利用影响加权数字来评估机会和风险。如果你是监管人员或政府官员,请授权发布加权账户,利用税收和其他鼓励手段来推动企业和投资者创造积极的影响。既然我们都是消费者,那就让我们购买那些产生积极影响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改善我们的星球和社会。
  影响透明度将重塑资本主义。它将对利润的追求从不经意制造问题转向有意识为世界创造有价值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它将重新定义成功,如此一来,成功的衡量标准不仅仅是金钱,而且还包括我们在生命旅程中产生的积极影响。
 
信息化建设
 
五部门要求做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等清单制定工作
 
  据悉,为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20〕8号,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及其配套政策有关规定,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通知说,2023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制定工作,延用2022年清单制定程序、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条件和项目标准。2022年已列入清单的企业如需享受新一年度税收优惠政策(进口环节增值税分期纳税政策除外),2023年需重新申报。
本通知所称清单是指《若干政策》第(一)条提及的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含)、线宽小于65纳米(含)、线宽小于130纳米(含)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的清单;《若干政策》第(三)、(六)、(七)、(八)条和《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21〕4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关税〔2021〕5号)提及的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企业,集成电路线宽小于65纳米(含)的逻辑电路、存储器生产企业,线宽小于0.25微米(含)的特色工艺集成电路生产企业,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5微米(含)的化合物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和先进封装测试企业,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原材料、零配件(靶材、光刻胶、掩模版、封装载板、抛光垫、抛光液、8英寸及以上硅单晶、8英寸及以上硅片)生产企业,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和承建企业的清单。
 
上海出台细则保障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有法可依
 
  3月22日下午,《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实施细则》正式发布,标志着上海浦东新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迈入无人驾驶新时代。
  2023年3月2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发布,该规定是我国首部针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的地方性法规。
  《实施细则》明确,浦东新区将加快L4级别全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在临港新片区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和商业化运营等创新应用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去年11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该规定自2023年2月1日起施行。上述规定提出,开展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的企业应当申请安全性自我声明的确认。
  此次颁布的《浦东实施细则》,进一步为企业开展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活动提供了操作指引。
  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介绍,此次发布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企业如何申请开展创新应用活动。企业向区科经委提交安全性自我声明确认申请,确认通过后向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车辆登记,申领临时行驶车号牌和车辆识别标牌,申请开展道路运输示范运营的还要向区建交委申办车辆营运证。
  《实施细则》明确了如何对创新应用能力进行评估,详细规定了对于申请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三个阶段创新应用活动的主体、车辆、紧急接管人员的要求,并细化了每个阶段完成的能力评估标准。
  如何保障创新应用活动安全开展?对此,《实施细则》提出了交通保险、事故处理、数据监管等管理要求。
  去年9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将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根据该方案,届时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级)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超过70%,具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L4级及以上)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已在浦东、嘉定、临港、奉贤等区域开放了926条、1800公里道路,打造了丰富的测试环境。
  吴强表示,为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引领区,未来浦东还将开放产城赋能的承载道路区域、打造创新引领的车路协同方案、推动商业闭环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落地。
  浦东将按照"拓走廊"、"连片区","开全域"的步骤,逐步扩展承载浦东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的道路区域,结合金桥汽车产业和张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为企业打造 "产品能上路","场景能验证"的创新应用环境。
  同时,浦东还将在一些重点区域打造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运营的环境,加快建设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立车用无线通信网络,搭建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打造高精度地图数字底座,形成 "车-路-网-云-图"一体化的浦东样板。
浦东新区还将结合浦东中心城区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智能出租、自主泊车、无人配送等重点场景的示范运营,为企业提供从道路测试走向商业化落地,产业化发展的创新平台。
 
上海嘉定发布建设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行动方案
 
  据悉,在3月21日举行的2023年上海嘉定区稳经济强发展工作推进大会上,嘉定再次聚焦汽车发展新赛道,按照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的目标定位要求,发布《关于嘉定区建设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嘉定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头部企业,建成在产业制造、科技研发、数据应用、行业交流、文化融合、人才引育等方面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明确了创新应用全球引领、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产业规模全球领跑、数据赋能精准发力的产业发展目标。
  《方案》制定了五大行动21项举措,推动嘉定汽车特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保持智能网联汽车领跑领先优势,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完整生态圈。在产业制造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研发20款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产品,打造10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量产产品,自主研发20款核心汽车芯片,实现20款自动驾驶领域软件量产。在产业培育方面,支持汽车底盘、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汽车电子等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汽车"新四化"转型,实现优质项目"三个月拿地、三个月开工"。在产业载体方面,进一步扩大"三港两园"(氢能港、新能港、创新港、智能汽车软件园、汽车芯谷)的产业规模。
上海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表示,上海嘉定正着力形成以高端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眼构建上海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培育壮大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在线新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嘉定新城产业总产出突破万亿级规模。
 
湖南省出台跨境电商专项政策
 
  日前,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优势,激发外贸增长新动能。
  《措施》在加强产业发展、促进集聚发展、完善要素保障、便利跨境贸易等4个方面提出13条支持措施,明确支持跨境电商主体做大做强、培育跨境电商自主品牌、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建设、促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差异化发展、打造跨境电商集聚发展园区、完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加大跨境电商金融支持、加强跨境电商联企服务、优化跨境电商通关服务、便利跨境电商外汇收支、落实跨境电商税收政策。
  《措施》明确,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湖南特色的跨境电商规模企业、自主品牌、产业带、产业园等跨境电商主体和载体。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湖南出台的首个省级跨境电商专项政策,体现了湖南对跨境电商的高度重视以及促进其发展的信心和决心。13项措施中,9项涉及真金白银的支持,省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
  目前,湖南先后获批长沙、岳阳、湘潭、郴州、衡阳、株洲6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电商业务规模和综试区平台数量均居中西部前列。
 
企业信息员园地
 
简析企业员工工伤
 
  特约信息员:江苏联盛(靖江)律师事务所 仇为民
  企业员工受伤后被认定为工伤,是企业普遍遇到的情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一)故意犯罪的;(二)醉酒或者吸毒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简而言之,员工只要非故意犯罪、醉酒、吸毒、自残、自杀的,均可能认定为工伤。
  在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中,往往容易发生争议的是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情形。此款认定为工伤有如下并列条件:1、上下班途中。2、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也即本人在事故中无责任、次要责任或者同等责任的情况下受到伤害,才会认定为工伤。对于“上下班途中”认定从以下方面考虑:(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江苏法院2021年度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郭某诉某区人社局工伤保险资格认定案中二审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明确了“上下班途中”的情形,尤其强调了“合理时间”“合理路线”。郭某某的考勤表可以证明,郭某某系先离岗后请假,但用人单位未批准。郭某某提前八个小时下班,明显不属于下班的“合理时间”。涉案路线图等证据证明,郭某某从单位到家正常步行约一个半小时,但其步行近两个半小时行程仅过半,且严重偏离下班合理路线,明显不符合“合理路线”要求。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将工伤认定的情形从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延伸到上下班途中,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但“上下班途中”情形的认定不能无边界,需要从“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进行适当规制。对于职工明显不在上下班的“合理时间”,或者明显偏离“合理路线”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伤亡,将不予认定工伤。
  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要承担哪些责任?
  《工伤保险条例》《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泰州市工伤保险管理办法》进行了详细规定。需要区分用人单位是否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如果购买了工伤保险,则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分别赔付;没有购买工伤保险的,工伤产生的赔偿由用人单位承担。其中工伤保险可承担的费用:(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八)劳动能力鉴定费;(九)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企业需承担的费用:(十)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十一)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十二)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十三)如果因此产生纠纷,那还有可能会产生法律费用。
  律师建议:从赔付项目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没有购买工伤保险的,将额外承担巨大的赔偿责任。为此,建议用人单位为适龄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从2021年2月1日起,江苏省内符合条件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和实习生将可以参加工伤保险。省人社厅、财政厅、教育厅、税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和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指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以下简称超龄就业人员),是指用工单位招用的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年龄不超过65周岁、未办理退休手续的就业人员。本办法所指实习生,是指年满16周岁,由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技工院校、中高等职业学校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集中统一安排学期性顶岗实习的学生。
  基于此,用人单位可招录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年龄不超过65周岁、未办理退休手续的就业人员,同时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既缓解用工压力,又避免巨大的用工风险。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