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10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10期

部委决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方案》具体包括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全国人大机构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全国政协机构改革以及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五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就是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方案》提出,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作为中央金融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列入党中央机构序列。
  不再保留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划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方案》提出,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指导金融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作为党中央派出机关,同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将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的金融系统党的建设职责划入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方案》还明确,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组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
  在深化全国人大机构改革方面,《方案》明确,组建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在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方面,《方案》明确,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同时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方案》明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
  为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
  《方案》还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及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属营业管理部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分行,在深圳、大连、宁波、青岛、厦门设立计划单列市分行。同时,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
  为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方案》按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相关管理规定,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相关国有金融资产划入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由其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
  在深化全国政协机构改革方面,《方案》明确,优化全国政协界别设置。全国政协界别增设"环境资源界"。
  在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方面,《方案》明确,精减中央和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新一届国务院开始全面履职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4日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国务院机构设置有关工作,讨论《国务院工作规则(修订稿)》。新一届国务院开始全面履职。
  根据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会议指出,机构改革是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讲政治、顾大局,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确保机构、职责、队伍等及时调整到位,确保改革期间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有序衔接。要以这次机构改革为契机,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会议讨论了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决定将修订稿提请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会议强调,做好国务院工作,必须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和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自觉同党中央重大要求对标对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动政府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转。要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不断推进廉洁政府建设。
 
银保监会强调机构改革和监管工作要"两不误两促进"
 
  3月13日,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委务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会议强调,要有组织、有步骤地将机构改革任务稳步高效落实到位,同时,要做到机构改革和监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根据方案,在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同时,将央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金融监管总局。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优化和调整金融监管领域的机构职责,对于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解决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要求,未来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细化政策措施,强化责任担当,精心推进实施,有组织、有步骤地将机构改革任务稳步高效落实到位。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严纪律、守规矩,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做到机构改革和监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对于当前国民经济恢复情况及未来工作部署,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快速恢复,市场流通明显改善,金融体系运行平稳,各种风险总体可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下一步,要围绕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各项任务,积极主动作为,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要全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向好,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对投资的融资保障,助力社会领域加快补短板,不断优化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更好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要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机构治理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各类银行保险机构回归本源,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稳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制度型开放。要坚持底线思维,及时处置各类风险隐患,深化中小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央行、外管局强调不折不扣落实好机构改革各项任务
 
  日前,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两场会议均强调,不折不扣落实好机构改革各项任务。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郭树清主持召开扩大会议时强调,人民银行党委及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抓好《政府工作报告》落实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一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深化改革开放,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管理水平。二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三是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底线思维,织密金融安全网,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维护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平稳运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增强忧患意识、斗争精神,妥善应对美西方遏制打压。四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深化中央巡视整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会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人民银行党委坚决拥护,系统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明政治纪律,坚定决心和信心,不折不扣落实好机构改革各项任务。
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在3月14日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时强调,要把机构改革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履职能力,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要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服务,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防范外部冲击风险守好安全底线,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外汇市场健康秩序,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证监会要求推动注册制改革走稳走深走实
 
  3月16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当日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就证监会系统抓好贯彻落实作出部署。
  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深入推进资本市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要推动注册制改革走稳走深走实,坚定扩大制度型开放,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更大力度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质效。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助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成长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直达力,让民营企业更有获得感。要坚定不移推进证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会议指出,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要深刻领会这次改革对于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机构改革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严肃纪律要求,坚持稳字当头,坚持机构改革和监管主责主业"两手抓",扎实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有序衔接。
 
央行将加快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
 
  近日,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总结2022年金融稳定工作,分析当前金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金融稳定工作。
  会议认为,2022年人民银行金融稳定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有效处置化解突出风险点,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制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果,有力维护了金融稳定大局。
  会议指出,我国金融运行整体稳健,风险可控。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业资产占比超过九成,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经营稳健,特别是大型银行评级一直优良,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压舱石"。少数问题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取得重要进展,非法金融活动得到有力整治,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压实金融风险处置各方责任,积极稳妥压降存量高风险机构。
会议强调,要加强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监测、预警、评估,推动金融风险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置,加大追赃挽损和反腐问责力度,防范道德风险。要加快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稳定立法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制度,更好发挥存款保险功能。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银保监会部署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近期,部分购房者为节省贷款利息用小微企业经营贷置换按揭贷款,操作过程中不乏贷款中介机构的违规操作。对此,监管部门终于出手。日前,银保监会向各地银保监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下发《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牵头的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自3月15日起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通知》要求,各地银保监局要组织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排查,并选取重点机构开展现场督导,指导机构规范与贷款中介机构的合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主动开展自查,及时主动挖掘并报告不法贷款中介线索。
  《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增强自主获客意识,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提升自主经营能力,严禁主动向贷款中介机构让渡"金融服务",避免出现贷款中介机构掌控市场主动权、合作业务推高融资成本、风险跨行业传导加剧等问题。同时,要切实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排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基层工作人员是否存在私下勾结贷款中介,向客户推荐贷款中介,放松对贷款中介推荐客户的审贷标准和贷后管理标准等问题。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制度,对诱导、帮助借款人违规申请贷款的中介,纳入合作黑名单。
  同时,《通知》还明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贷款质效,避免"唯指标论"和粗放式发展。主动向客户充分揭示经营用途贷款与住房按揭货款利率、期限错配风险,就违规将经营用途信贷资金挪用于购房的法律后果和不利影响进行提示。
  此外,《通知》还要求各银保监局主动与公安司法机关联系,加强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主动将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情况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对于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坚持以罚促改。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被查实,但在前期自查中未主动报告的,要对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从重处罚。
 
"中国版IFRS17"今年起实施
 
  3月10日,财政部会计司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财会〔2020〕20号,简称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有关实施问答4个,涉及险企关注的过渡日确定、相关披露衔接、避免会计错配等方面。
  早在2020年12月24日,财政部发布新保险合同准则,在保险服务收入确认、保险合同负债计量等方面做了较大修改,并在实施范围和实施时间上采取分步到位的办法。
  新保险合同准则也被业内称为"中国版IFRS17"。IFRS17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保险合同》,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针对保险合同会计计量的特定规则。
  招商非银团队指出,在新准则下,保险公司营业(保险)收入将大幅缩水,因其确认跟保险服务相关的收入(严格剔除了投资成分),并在公司提供服务的整个期间内逐步确认收入,即收入确认的期间由缴费期变为保险期;利润表结构大幅调整,更清晰地展示公司当期利润的来源,也将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对不同公司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不同阶段公司策略的效果进行分析,未来的保险公司报表研究将变得更"简单"。另外,新保险合同准则可能从后端倒逼险企业务转型,让保险公司重新审视当前负债端业务结构和产品策略,根据不同的战略目标而去开发和设计不同的产品。同时,精算、财务、IT的工作量也将加大。
  2022年底,财政部会计司发布《关于修订印发2023年度保险公司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新报表格式是结合新保险准则的新变化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情况,对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格式进行的修订,为新准则的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报表格式的改变是全方位的,其中蕴含了诸多的尝试和创新,报表格式调整的终极目标始终是提升保险会计信息的质量,做到"如实表述"和"决策有用"。
  按照新准则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自2023年起执行;其他企业,最晚于2026年起执行,也可提前执行。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报中,部分险企即可按照新报表格式披露财务数据。
  随着披露日期临近,财政部会计司于2023年3月13日连续发布有关实施的4个问答。
  对于关注较多的过渡日,财政部表示,如果子公司执行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时间晚于集团公司,子公司可以将首次执行日前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期初作为过渡日,也可以将集团公司过渡日(即更早期间的期初)作为过渡日,并在子公司财务报表中列报自过渡日起的比较信息。
  例如:集团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并将2022年1月1日作为过渡日。子公司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并将2022年1月1日作为过渡日。子公司应当在2026年的财务报表主表中列示自2022年1月1日起的比较信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至少披露自2025年1月1日起的比较信息。
 
国家医保局印发《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
 
  据悉,为了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督检查,规范飞行检查工作,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于2023年5月1日起实施。
  《办法》共5章、32条,规定了飞行检查的遵循原则、启动条件、组织方式、检查要求、检查程序、问题处理等内容,为进一步规范飞行检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据了解,2019年起,国家医保局正式启动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广泛开展针对定点医药机构等被检对象的不予事先告知的检查,在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切实完善飞行检查机制,优化飞行检查程序,规范飞行检查行为,为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开展飞行检查提供制度保障,持续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国家医保局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飞行检查实践经验等内容,经过多次调研、研讨,多轮征求系统内部、相关单位、社会公众等意见建议,历时2年制定了该《办法》。
  《办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飞行检查行为,强化了飞行检查工作机制,有效突出飞行检查检查对象广泛、检查方式多样、部门联动紧密、检查结果权威、打击力度大、震慑作用强等特点。规定医保部门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开展"双随机"突击检查,持续发挥飞行检查在查办大案要案、震慑违法行为、规范医保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进一步成为医保部门主动发现问题、严打欺诈骗保、净化医药环境的有效工具和重要利器。
  《办法》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总则,明确飞行检查的定义、原则、参与机制等内容。规定组织实施飞行检查的层级为国家和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被检对象范围为医保定点机构、医保经办机构和承办医保业务的其他机构等,同时规定可以联合多部门或者聘请第三方机构共同开展、协助开展飞行检查。
  第二章启动,明确飞行检查的启动情形、人员组成等内容。规定飞行检查组应当由执法人员和熟悉相关专业的其他人员组成,明确"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和针对举报投诉、智能监控、媒体曝光等情形的突击检查形式。
  第三章检查,明确飞行检查的执法程序等内容。规定检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行政处罚程序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取证,同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具有配合调查的义务以及被检对象具有陈述、申辩的权利。
  第四章处理,明确飞行检查的后续处理方式。规定检查完成后应依法依规对涉嫌违法违规的情形予以处理,明确协议处理、行政处罚、行纪衔接、问题移送以及飞行检查"回头看"等程序。
  第五章附则,明确负责办法解释的部门以及办法实施时间,规定市级以下医保行政部门可以参照本办法组织检查。
 
交通运输部等印发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据悉,为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近日,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联合印发了《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全覆盖,沿海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达到90%左右,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1400万标箱,年均增长率超过1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水路、铁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达到80%,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行动方案》共提出了4个方面共13项任务,内容覆盖了全国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集装箱和大宗货物的铁水联运。
  一是强化一体衔接,提升设施联通水平。《行动方案》提出,加强港口与铁路的规划和建设衔接,统筹考虑主要港口建设条件、运输需求、货源分布等,加强集装箱、大宗货物铁路运输骨干通道与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设施建设,建立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项目清单管理和更新机制,实施主要港口重要港区集疏运铁路及"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加强港口后方铁路通道与内陆场站能力建设,建好用好铁路场站,推动铁水联运铁路场站布局优化调整。
  二是强化组织协同,提升联运畅通水平。《行动方案》提出,优化联运组织方式,鼓励铁路、港口、航运开展企业联合营销,针对重点货类发展铁水联运;拓展港口航线和运输服务辐射范围,加强铁路班列、船舶班期的衔接匹配,加快国际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挖掘铁路货运、港口码头、船舶运输潜能,加大运输服务供给;推进主要适箱大宗货物"散改集",加强设施建设和工艺创新,开展港口内贸集装箱超重运输治理。
  三是强化创新发展,提高联运服务效能。《行动方案》提出,鼓励支持铁路、港口、航运、货代等加强合作,培育壮大全程物流经营人,打造铁水联运龙头企业品牌;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鼓励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快速完成外贸集装箱货物检查,研究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实行快速通关、快速装卸转运,减少"短倒"运输;推动"一单制",推进铁水联运业务单证电子化和业务线上办理。
  四是强化统筹协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行动方案》提出,完善铁水联运标准规则,加强相关标准制修订,完善铁水联运作业规则体系;健全市场价格体系,规范重点领域和环节收费行为,鼓励铁路、港口、航运企业实行铁水联运价格优惠,提升铁水联运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铁路水运行业融合应用,推动实现海关、海事、铁路、港口、航运等信息的开放互通、实时获取。
  保障措施方面,一是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与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等单位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定期会商,制定实施年度工作要点。积极推进铁水联运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打造一批铁水联运示范工程。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好港口枢纽发展空间预留、用地功能管控、开发时序协调,协调加大对主要港口、集疏运铁路及配套建设工程的用地用海要素保障和铁路接轨条件支持,加快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项目手续办理,用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车购税政策等。  三是发挥地方积极作用,争取地方人民政府加大对铁水联运发展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力度,将铁路集疏运项目建设、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大宗货物港口绿色集疏运结构调整等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指导地方加强铁水联运工作谋划、专项研究、统筹安排、资金投入等。
  《行动方案》联合印发后,交通运输部将紧盯目标任务,每年制定工作要点,定期开展视频调度和会商,对进港铁路建设项目库实施清单管理,根据项目前期工作、用地用海保障、资金落实等情况动态调进调出,通过"小切口"破解铁水联运发展突出问题。
 
我国出台15项举措推动边(跨)境经济合作区高质量发展
 
  据悉,商务部联合中央编办、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边(跨)境经济合作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我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也是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知》要求,将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集边境贸易、加工制造、生产服务、物流采购于一体的高水平沿边开放平台,促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通知》明确了5类15方面政策举措:一是完善功能布局,包括研究推动新设和扩区调区、加强与口岸及相关开放平台联动等;二是拓展国际合作,包括畅通跨境物流和资金流、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支持地方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等;三是支持产业创新发展,包括做强做优边境贸易、延伸完善沿边特色产业链供应链、加大对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前瞻布局中高端产业和新兴业态等;四是优化要素供给,包括统筹各类财政资源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用地和用能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五是完善体制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优化管理体制等。
  其中,《通知》提出,研究在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中对边境经济合作区单独排序,支持发展态势较好的边境经济合作区按规定程序扩区扩容建设、调整区位,盘活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利用等存量建设用地。
  《通知》提出,加强与口岸及相关开放平台的联动。加强在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内建设综合保税区的工作指导,支持有序建设保税仓库等保税监管场所,指导相关区域做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相关工作。支持有条件的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所在口岸申请设立中药材等指定进口口岸。支持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强与边境口岸、内陆主要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的系统对接,建设货物换装作业、报关、检查、查验等综合配套服务平台和设施,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等,增强对边境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和企业跨国经营的服务保障能力。
  《通知》提出,畅通跨境物流和资金流。加快通往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跨境铁路、高速和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推动相关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商签进程,通过援外资金等支持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毗邻的外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防疫能力及园区建设。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口岸实际情况,优化口岸货运装卸作业模式,保障边境供应链稳定畅通。有序推动将更多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纳入资本项目外汇便利化政策支持范围,支持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实施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与有关邻国开展双方货币跨境结算、现钞跨境调运、金融政策协调等领域磋商与合作。
  《通知》提出,支持地方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在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新阶段各项措施前提下,支持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及所在地方政府承办多双边经贸机制会议及财税金融政策沟通、产业对接、人文交流、旅游合作等领域论坛活动。支持有关跨境经济合作区及所在地方政府与毗邻国家合作建设商品物码溯源体系,优化对零售商品供应渠道的管理服务。
 
国家推出稳定2023年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
 
  近日,中央农办协调推动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统筹考虑大豆市场供需形势、比较效益和农民种植意愿等因素,出台一揽子稳定大豆生产支持政策措施,形成补贴、保险、收储协同发力的一套政策"组合拳",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释放明确信号。
  一是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增加补贴总额,指导东北四省区合理确定玉米大豆补贴标准,调高大豆补贴标准,并着力加大高油高产大豆支持,促进稳定东北大豆生产。
  二是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引导大豆主产区发展大豆生产,持续巩固和扩大稳粮扩豆成效。加大大豆金融信贷支持,支持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县扩大覆盖面。持续支持建设大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
  三是扩大东北地区耕地轮作实施面积,支持开展粮豆轮作,促进用地养地相结合,探索科学有效轮作模式,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扩种大豆。
  四是扩大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面积,鼓励地方探索发展幼龄果树、高粱等作物套种大豆种植模式。
  五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农民做好大豆春耕备耕工作。对906个大豆生产县形成"一县一策"的综合性提单产解决方案,聚焦100个重点县整建制实施大豆单产提升行动,集成推广高产高油品种和良法良机,带动大豆大面积稳产增产、提质增效。
  六是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承担大豆生产。组织一批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全程托管或环节托管,为大豆生产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
  七是加快组织大豆收储,指导中储粮集团公司在黑龙江、内蒙古两个主产区新增国产大豆收购计划,加大收储力度,释放积极信号,发挥市场引导作用。
  八是扎实做好产销衔接,积极引导中储粮集团、中粮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及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与主产区市县对接,优先采购、加工、使用国产大豆。
  九是加密大豆生产和市场调度,及时了解掌握大豆生产、收储进度和价格情况,及时发布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十是压紧压实地方责任,明确2023年大豆生产目标,并纳入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继续协调对接,增加投入、整合资金重点支持大豆生产;要加快项目资金落实,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多措并举释放明确信号,提高农民种豆积极性,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稳定大豆种植面积,落实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力争今年大豆油料扩种取得新的成效。
 
政策要闻
 
▲上交所实施减收降费
 
  3月15日,上交所正式发布《2023年为市场办实事项目清单》,覆盖上交所监管审核、市场服务、信息技术、产品创新等主要业务领域。
  《项目清单》是上交所结合全面注册制改革、数字化转型等全年重点工作,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提高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主旨,梳理形成的具体落地举措,旨在进一步落实"三开门"(开门办审核、开门办监管、开门办服务)行动方案。
  《项目清单》包括五方面十件"实事",分别为优化信息传导,推进"阳光用权",制定与发行人共同推进"开门办审核"的倡议信,明示咨询沟通渠道,明确廉洁从业纪律;开展综合服务,打造"店小二"作风,形成综合服务示范案例,持续开展"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周""科创沙龙"品牌活动,为各类企业上市提供综合、精准服务等;推进数字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建设"一网通办"移动端,提供上证链"电子签"服务,推动各项业务办理流程移动化、电子化;大力开发产品,满足投资者需求,加大债券ETF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央企主题ETF,不断丰富投资者财富管理工具等;实施减收降费,降低经营主体成本,全年预计降费5亿元。
 
  ▲工信部修订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
 
  据悉,工信部近日修订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国家工业遗产突出保护利用的重点区域,同时强调遗产利用应注重生态保护、整体保护、周边保护,以自然人文和谐共生的理念,实现动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办法》提出,鼓励和支持大运河、黄河、长江沿线城市和革命老区、老工业城市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工业遗址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老工业城市搬迁改造,系统性参与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在"认定程序"章节,《办法》参考借鉴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标准等经验做法,细化完善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评价的标准和指标,并重新整合了国家工业遗产认定条件。
  为进一步促进遗产利用发展,《办法》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建设特色街区、影视基地等新业态,支持利用国家工业遗产相关资源开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的应用场景。
  据了解,国家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工信部认定的工业遗存。
  工信部2018年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先后发布5批194项国家工业遗产。为更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传承弘扬工业精神、发展工业文化,工信部对办法进行了修订。
 
▲自然资源部将完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矿产勘探开发政策
 
  3月12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在"部长通道"上披露,今年自然资源部会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并已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实施方案。
  他同时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矿产勘探开发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一些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或者吸引社会资本能够投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比如,放开探矿权二级市场,允许探矿权流转,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矿业企业投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当中,找好矿、找大矿。
 
国资改革
 
国资委要求深化国企民企务实合作
 
  3月13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的重要论断,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务实合作,优势互补,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携手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议认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准确把握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关键重点,扎实做好国资央企有关工作,积极服务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助力实现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要强化科技创新,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持续优化体制机制,以更大力度鼓励支持中央军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资委强调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3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人民论坛发表署名文章《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总结新时代国企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和宝贵经验,展望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文章指出,乘势而上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是围绕增强产业引领力深化改革,更好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促进支撑国家算力的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强化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发挥龙头企业优势,持续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在重要领域和节点实现自主可控,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优化布局。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聚焦重点国家和重点项目深耕细作,增强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全球化配置能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二是围绕提升科技创新力深化改革,有效发挥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技术研究,尽快取得更多“从0到1”的突破,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大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强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牵头建设更多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打通产业应用“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创新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手段,赋予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建立更有效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让广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充分释放。
  三是围绕提高安全支撑力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水平。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托底作用。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扩大优质煤炭产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种子自主可控和海外粮源掌控能力。强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通信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强化对主干电网、主干管网等网络的布局,加快关键大通道和重要枢纽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推动建立健全多层次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重点领域投资管控,加强境外项目经营风险防控,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衍生或外溢。
  四是围绕打造现代新国企深化改革,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公司治理全过程,动态优化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分层分类落实董事会职权,强化外部董事规范管理和履职支撑,完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更大力度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分类明确并优化员工市场化退出的标准和渠道,探索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健全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完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加大收入分配向基层关键岗位、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线苦脏险累岗位倾斜力度,推动中长期激励政策更大范围、更大力度规范实施,支持国有企业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更多灵活的激励方式。
五是围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化改革,更大力度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支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放大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优势,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更好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深化国有企业分类核算、分类考核。完善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设置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完善公益性业务目录,深化公益性业务分类考核,建立与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相适应的补偿机制。加强同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协同合作。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好发挥积极股东作用,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加强各领域合作,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青岛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行动
 
  3月6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青岛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蔚透露, "落实上级部署,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青岛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行动。""2023年,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我们将着力强化党建引领,突出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优化布局,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以实干实绩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今年将重点抓好5个方面工作。"
  持续用好深化改革这一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开展总结评估,组织实施"回头看",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成果;扎实推动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及时总结复制推广"双百行动""科改示范"改革经验。强化董事会建设。完善公司治理,开展外部董事工作机制调查评估,抓好优化完善,使外部董事成为维护国资安全、维护国企利益的新监管力量;抓好董事会建设,推动企业建立专业尽责、规范高效董事会,持续提升董事会年度报告质量。提高国企盈利和国资收益。深入推动落实"省十条意见",开展对标一流质效提升工程,实施全面对标行动;完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参照央企"一利五率"的目标和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的要求,结合实际确定科学合理、有挑战性的经营目标;开展市直企业土地存量摸底,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研究建立监管企业经营业绩综合分析机制,全面分析评价企业经营发展情况,提高工作举措针对性。
  用好综改试验这一"金字招牌"。做好代际传承,培养青岛新一代国企优秀企业家,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以企业家敢为带动企业敢干、员工敢创新。积极推进子公司层面混改,把混资本和改机制紧密结合,既注重股权结构,又注重股东结构;将混改后的企业竞争力和效益,作为对混改成效评估的依据;加快上市步伐,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比重。凝聚改革力量,构建青岛国企综改生态体系。打造各市直企业为主体、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智库、青岛大学企业家学院和职业经理人学院为支持的国企综改生态体系,系统抓好青岛综改试验实施方案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推动企业自身发展与城市发展同向而行。聚焦主业,加快培育"链主"企业。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发挥国有平台作用,争取推动一批产业链大项目和核心配套企业落地。加强党建交流平台建设,推动驻青国企融合发展。开展同质业务的专业化整合,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强化担当,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统筹调度,推进"双千亿"工程,力争项目投资总额、年度计划投资额均较2022年增长10%以上。
  扛牢国资监管主责主业。完善监管体系,深入推进依法监管,深化大数据监管系统应用,细化实施分类分层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风险防控,做好债务、房地产、金融、投资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进一步优化投资管理制度,推动企业稳健发展。
强"根"铸"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夯实党建基层基础,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深化"强党建、兴国企"行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党的领导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势,以党建引领国资国企奋力攻坚,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207家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据悉,国资委日前下发了《关于印发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的通知》。通知显示,共有七家国企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200家央地国企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本次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均为地方国企,分别是上汽集团、安徽海螺集团、深圳市投资控股集团、淮柴控股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万华化学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
  此份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是国资委在2018年确定的11家试点央企的基础上,针对地方国企的首次扩容。
  国资委2018年确定的11家"世界一流"试点中央企业分别为航天科技、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移动、中国宝武、中航集团、中国建筑、中国中车集团、中广核。
  据了解,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决策部署,深化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品牌引领"四个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加快建设一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在不同领域形成百家以上不同层级的典型示范企业。
  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评选经过了企业申报、专家评审和征求意见等环节,全国共200家入选,其中仅57家地方国企。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国资以5家企业成为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中,入选企业最多的地方国资,入选企业包括巨化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此外,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的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也在浙江国资旗下。
 
自主创新
 
科技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播报文章
 
日前,科技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北京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及其附件《内地与香港创新科技合作联合行动计划》。
  该文件将作为未来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指南和行动纲领,主要在共同深化科研合作、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人员交流、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签署仪式前,双方就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创新发展大局、加快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在新的历史机遇下,科技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必将推动内地与香港科技创新合作迈入新阶段,助力香港早日建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发挥作用,为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节能减排
 
新版发电行业碳排放配额方案出台
 
  近日,经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为有效缓解发电行业履约负担,配额方案延续了上一个履约周期对燃气机组和配额缺口较大企业实施履约豁免机制,新增灵活履约机制及个性化纾困机制。
  配额分配制度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基础制度,是保证碳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实现政策目标的基石。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21年12月31日结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00多家。此次印发的配额方案规定了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2021、2022年度配额核算与分配方法,明确了配额发放、调整及清缴履约等管理流程。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配额方案编制中,充分考虑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保障能源供应等因素,在保证配额总量增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行业增长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方案。配额方案采用基于强度的配额分配思路,不要求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绝对降低,而是基于实际产出量,即实际供电量、供热量越大,获得配额也越多,不会对电力生产形成约束,不影响电力供应保障。
  他介绍,2021、2022年度配额分配方案基本延续2019至2020年的总体框架,配额分配的总体思路不变、覆盖主体范围不变、相关工作流程基本不变。鼓励大容量、高能效、低排放机组和承担热电联产任务等机组,使碳排放管理水平较好、排放水平低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售富余配额获得收益,碳排放管理水平相对较差、排放水平高的企业存在缺口需要购买配额,树立"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价值导向。
  2021、2022年受疫情、能源保供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发电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该负责人表示,为有效缓解发电行业履约负担,配额方案延续了上一个履约周期对燃气机组和配额缺口较大企业实施履约豁免机制,新增灵活履约机制及个性化纾困机制。
  据介绍,配额方案增加可预支2023年度配额的灵活机制。对配额缺口率在10%以上(含)的重点排放单位,确因经营困难无法通过购买配额按时完成履约的,可从2023年度预分配配额中预支部分配额完成履约,预支量不超过配额缺口量的50%。同时,对承担重大民生保障任务的重点排放单位,在执行履约豁免机制和灵活机制后仍难以完成履约的,生态环境部将统筹研究个性化纾困方案。
2023年发布的配额方案,分配的是发电行业2021、2022年度的配额。对此,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采用"事后分配"的方式,延续第一个履约周期做法。由于第一个履约周期已经释放政策信号,企业对碳排放基准值下降也有所预期,"事后分配"并不会影响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发挥作用。下一步,将积极研究如何由"事后分配"逐步调整为"事中分配"或"事前分配"的具体方案,尽可能提早向重点排放单位明确预期。
 
成都拟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据悉,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产量达到25万辆,产业整零比提高至1∶1,整车产能利用率、企业本地配套率分别提升至70%、50%以上;力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80万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达到80%;建成各类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6万个。
  《实施意见》从4个方面,明确12项任务。研发制造方面,明确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扩大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促进产业稳链补链强链3项任务;推广应用方面,明确推进执法执勤和公务用车电动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4项任务;配套方面,明确加快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充电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充换电设施服务体系、提升居民小区和新建建筑物充电服务保障能力、推动老旧车淘汰更新为新能源汽车4项任务;区域协同方面,明确加强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争创成渝世界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1项任务。
  此外,《实施意见》从2个方面,明确8项政策。研发制造方面,给予新能源车型产销奖励、稳链补链强链奖励2项政策,支持研发导入新能源车型,扩大产销规模,为新能源汽车推广提供坚实产业支撑;配套方面,明确优化新能源汽车路权停车优惠政策、深化"碳惠天府"交通应用、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支持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逐步取消传统能源货车的电子通行码发放等6项政策。
 
欧洲议会延长碳市场储备机制至2030年
 
  3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法案,将碳市场储备机制延长至2030年。作为欧盟碳交易体系内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配额来满足自身的排放,或者在完成减排目标的情况下把多余配额出售到市场。
  为保证碳配额供需平衡,欧盟委员会自2019年开始实施碳市场稳定储备机制。
  法案同时要求,各成员国应保证碳排放总额不超过其年度碳排放分配额度。
 
劳动用工
 
王霞: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据悉,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工资收入调控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全总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智库专家王霞3月13日在工人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劳动报酬持续增长是勤劳致富的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在推动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时刻,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分配制度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提出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充分体现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反映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不断改善民生的发展理念,表明了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勤劳致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心和勇气。
  劳动报酬比重现状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国民经济核算中判断劳动者收入分配状况和分析政府、企业、居民三者收入分配关系变化的重要指标。劳动报酬反映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提供劳动所获得的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的报酬,如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各种形式的福利以及单位交纳的社会保险费、补充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2000年至2019年,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平均为50.6%。2020年,我国居民取得的劳动报酬总额接近53万亿元,在同年国民总收入中所占份额达到52.7%。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小幅提升,既有劳动要素回报提高的影响,也是产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劳动力供求变化、经济周期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高,从结构上推动了劳动报酬占比的提高。
  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重要意义
  第一,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切实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所有制、分配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三位一体、有机统一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这对社会生产方式形成了更具长期性的影响,对发展共享的逻辑形成了更具约束性的遵循。倡导和强化勤劳致富,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体现了民生为本、共享发展的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符合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
  第二,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稳步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促进广大劳动者更多更快跻身中等收入行列是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带动就业人员及其家庭的收入改善,夯实推动消费升级、提升生活品质的物质基础,集中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第三,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应有之义。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统筹效率与公平的问题突出体现在初次分配领域,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释放生产要素潜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做实做强分配基础,为提升劳动报酬比重提供空间;公平处理劳动和资本的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加速产业升级。这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消除高质量发展卡点瓶颈的方向是一致的。
  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主要思路
  推进劳动报酬比重取得稳定性、实质性提高,要进一步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多劳多得,扭转“重资本、轻劳动”的倾向。要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找准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突破深层次障碍,统筹落实,重点解决以下七方面问题。
  第一,稳定和扩大就业,解决劳动报酬“有没有”的问题。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构建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提升劳动力供给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实现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同步优化。破除制约劳动力和人才充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劳动力有序流动渠道。保障同岗同酬,为劳动力就业创造公平的环境。提高就业质量,稳定工资收入预期。鼓励发展灵活就业,拓宽劳动要素增收渠道。
  第二,转换发展动能,解决劳动报酬“按什么分配”的问题。加快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最广泛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边际效益,实现经济发展和劳动报酬比重共同提升。引导和支持企业立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扩展劳动者增收空间,打破学历、资历等限制,将工资分配、薪酬增长与岗位价值、技能素质、实绩贡献、创新成果等因素挂钩。建立健全劳动者利益分享机制,打造中等收入群体的核心力量。
  第三,深化工资决定机制改革,解决劳动报酬“合理分享”的问题。保障和提高劳动者在工资等利益协商中的话语权,克服劳资双方力量不对等的问题,按照共建共享、平等协商、公平合理原则决定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分配。大力促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确立集体协商的法律效力。充分利用企业内部沟通协调和民主管理机制,让劳动者更多参与企业劳动管理、工时标准、考核评价、薪酬分配等制度的决策过程。推进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提高协商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突出协商的实效性。
  第四,维护一线劳动者报酬权益,解决劳动报酬“重点群体”的问题。健全完善企业内部一线劳动者报酬合理增长机制,工资指导线政策重点关注对一线劳动者工资增长的指导。引导企业在分配制度中进行特别安排,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将工资增量的一部分重点向技能要求高、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建立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报酬权益保障制度。
  第五,强化劳动者权益保护,解决劳动报酬分配“有底线”的问题。改进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启动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评估和调整办法。强化工资收入支付保障制度,保护合法劳动收入所得,加强对低工资群体的保障托底。提高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衔接。加强工会维权职能,丰富维权手段,拓展维权渠道,切实维护劳动者劳动报酬权和社会保障权。
  第六,加强工资分配宏观调控,解决劳动报酬分配“有遵循”的问题。调整指导线制度的功能与作用,丰富指导内容,拓展指导对象。加强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的信息服务和引导功能,指导分配主体对不同类型的劳动者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建立对涉及劳动报酬、就业等方面的行业改革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相关改革措施的协调沟通机制。
  第七,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劳动报酬“可持续增长”的问题。加强和改善教育培训,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加大企业培训经费对基层劳动者的支持力度,支持技能成才多劳多得。增加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和提高均等化水平,提升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可及性、多样性和质量,形成劳动者持续积累人力资本的终身教育模式,培育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美国2月失业率升至3.6%
 
  据悉,美国劳工部3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失业率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3.6%;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31.1万,涨幅较1月明显收窄。
  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失业率环比上涨0.2个百分点,失业人数环比小幅增加至590万。当月,劳动参与率环比微增0.1个百分点至62.5%,但仍低于新冠疫情暴发前的63.3%。
  按行业来看,休闲和酒店业就业人数环比增加10.5万,仍较疫情前低41万。专业和商业服务就业人数增加4.5万。运输仓储业就业人数则下降2.2万。
  当月,员工平均时薪继续攀升,环比增长0.2%至33.09美元。在过去的12个月中,员工平均时薪增长4.6%,涨幅较1月扩大0.2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2月非农新增就业增幅放缓,但仍强于市场普遍预期。同时,当月员工薪资水平仍明显攀升,说明经济仍处于过热状态。这表明,美联储为降低通胀水平并抑制经济过热而采取的政策仍未能明显发挥效用。
过去一年,美联储已连续八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升到4.5%至4.75%之间。
 
Meta再度宣布大裁员
 
  据悉,脸书母公司Meta3月14日宣布,因为该行业正准备迎接深度经济衰退,将裁退1万名员工,为首家宣布第二轮大规模裁员的大科技公司。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当日在Facebook平台表示,公司管理层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宣布重组计划。本轮重组计划的重点是扁平化公司组织,取消优先级较低的项目,并降低招聘率。公司将于4月底宣布技术部门的重组和裁员计划,商务部门的变动计划将于5月底宣布。总体而言,公司希望将团队规模减少约1万人,另有大约5000个空缺职位将被取消。
  扎克伯格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竞争压力增加,公司业绩增长大幅放缓。这种新的经济状况可能将持续多年,公司应该为此作好准备。此前,扎克伯格就已表示,公司2023年的管理主题是"效率年",Meta将专注于成为一个更强大和灵活的企业。
  2022年,美国科技行业出现"裁员潮"。追踪科技公司裁员情况的Layoffs.fyi网站数据显示,全球1050家科技公司2022年累计裁员超过16万人。Meta于当年11月宣布裁员1.1万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3%。进入2023年,科技行业的裁员幅度进一步增大,全球483家科技公司的累计裁员人数已超12.8万。其中,亚马逊于1月4日宣布裁员超过1.8万人,微软于1月18日宣布裁员1万人。1月20日,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宣布裁员1.2万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除了美国总体经济形势"降温"以及高管决策失误等内、外部原因之外,该国科技行业出现"裁员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冠疫情期间各大企业的过度招聘。数据显示,Meta员工人数从2020年3月的4.8万多人飙升至2022年9月的8.7万多人。
 
法国参议院投票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方案
 
  3月11日,法国参议院表决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法律草案。下一步,相关法律草案将送回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继续审议,有可能组建议会两院联合委员会就草案文本进行讨论,为最终表决铺路。
  法国官方今年1月公布退休制度改革方案,计划将法定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2岁延迟至64岁。
  此前的数份民调均显示,多数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年龄。不过法国BFM电视台的最新民调显示,78%的受访者认为退休制度法案能够最终通过。
 
专家论坛
 
民营经济发展急需基础理论创新
 
据悉,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贾康3月14日在深圳特区报发表文章指出,民营经济发展急需基础理论创新。
  要丰富发展关于"劳动价值"来源的分类研究,并延伸、优化、加强相关认识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强调,民营经济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的大政方针,并在法律制度、政策和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落实。2022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指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
  近些年,舆论场中屡现对市场信心冲击较大、违背中央"两个毫不动摇"大政方针的错误思潮,比如"私营经济离场论""新的公私合营论""直接控制论"等,无不引出轩然大波,破坏民营企业信心与预期。就此,清华大学蔡继明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洪永淼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姚洋教授,都在不同会议、不同场合专门强调了基础理论方面创新的重要性。
  我国有1.5亿个以上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经济发展需要提振企业信心,在民营企业这边尤为如此。
  说到民营企业,存在一个思维定势:大大小小的资本家是民营企业的带头人,他们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进而剥削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其所依据的基础理论认识框架,似乎就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等。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之一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即已提出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进而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成为批判资本主义发展中以早期"血汗工厂"为代表的雇佣剥削的思想武器。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需要丰富发展关于"劳动价值"来源的分类研究,并延伸、优化、加强相关认识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进而才能提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指导力。
  凡是在社会再生产流程中从事劳动的人,都应具有价值创造者的地位
  现简要叙述如下五个方面有递进关系的观点、基本逻辑及相关分析。
  第一,劳动产出物(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内涵C、V、M三个部分这个认识框架,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适用于自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可形成剩余产品之后的所有社会形态。剩余价值的分配所得,并不能直接等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比如大家知道财政分配主要来源于剩余产品价值部分的公共资源的配置,它的分配结果涉及马克思早已经指明的"必要的社会扣除"等。又比如人们所看重的初次分配,它涉及按要素分配概念下各个社会生产参与主体的所得,对各方所得,都绝对不能简单地与不劳而获画上等号。
  第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讨论或涉及了至少三对概念: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这些都属于付出人身能力(脑力、体力)耗费的、可抽象为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所对应于实际生活的具体形态,其共性抽象在一起,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抽象劳动"的概念,也就是说,共性就在于他们都是可能创造价值的来源。价值衡量的尺度是什么呢?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社会过程中间实现它的量化于交换价值之上的,也就是落在价格上的。通常可以认为:脑力劳动、复杂劳动、间接劳动(包括管理劳动、科研劳动等等),可以形成体力劳动、简单劳动、直接劳动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倍加"。这是马克思早已经说明的一些基本常识。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引出合乎逻辑的认识:民营经济里的企业主和管理者,他们的劳动,以及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的劳动等等,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最终实现的价值,是由马克思《资本论》从第一卷到第三卷完整给出的"两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种是指正常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制造某种商品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另一种是指社会总劳动中依"按比例"规律分配给该商品生产部门的必要劳动时间),这是综合地决定于市场经济的社会再生产整个竞争过程之中的。
  第三,从事劳动的人,是否拥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他的劳动是否可以创造价值的问题,并不发生牵连或冲突。我们囿于过去的思维定势,就在这里被卡住了:有人说,资本家的劳动和工人的劳动难道是一样的劳动吗?那可以反问:他们作为共性的劳动,难道是不一样的劳动吗?其共性是抽象劳动,到了具体的社会过程中,由社会过程决定的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交换价值量,这有什么不一样?现实生活中,其实不仅企业主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拥有股权的员工、职业经理人,以及上市公司的持股股民,都是具有这样的所谓生产资料持有主体地位的。我们早已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广大的社会成员都可以持股,广大的企业员工可以参加共同持股计划,这里面不能再沿用过去简单的思维定势,认为"资本家"与"非资本家"是截然分开的。
  凡是在社会再生产流程中从事劳动,包括民营企业家的管理与决策劳动的人,都应具有价值创造者的地位。不能认为不拥有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劳动才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第四,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学术逻辑应该有的严谨性,我们可以知道,社会再生产中价值和可分配的剩余价值的来源,应该包括生产资料占有者所从事的生产实践活动,包括管理概念下的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精神承压、风险防范与经营拍板决策等相关因素。全面看待剩余价值,应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雇主所从事的管理劳动、职业经理人所做的管理劳动,还有工人所付出的一线劳动共同创造的。
  第五,剩余价值概念,绝对不是仅仅以"剥削"可以对应的概念--资本主义早年"血汗工厂"式的剥削,已经随着法律法规、社会保障体系、工会组织及其功能等相关制度机制的发展而得以遏制。对于可能存在的资本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理论上可认为包含部分不公正因素,有些人会认为这里面有这样不公正的"剥削"部分。这需要作出更为细致、复杂、全面的分析。
  至于"食利者"(那些似乎什么事情都不做、只拿好处的收益者),直观地看有股份制下依股权规范而取得红利者,以及常规商业金融条件下的利息获得者(广大社会成员中凡有存款的人通常都有利息收入)。在这个意义上讲,也并不能简单地拿一个"不劳而获"概念将红利、利息说成是剥削,这是我们在传统体制下就已经讨论过的问题。依现代经济学理论使用的语言,这些人按照"食利者"概念来说,至少有一部分是他们"用脚投票"而加入社会再生产的所谓"决策劳动"的风险回报,至于其他更复杂的因素,我们还得进行更多的展开分析。
  基于学理,可知经济生活中商品价值、资本的利润和可分配剩余价值的形成,一部分来源于直接劳动,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包括管理劳动在内的间接劳动。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管理劳动,对于价值创造、经济繁荣和现代化发展的贡献不应被低估。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应该合乎逻辑地延伸、扩大其理论覆盖面与解释力,进而为我们以科学精神深刻理解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更好地认识复杂劳动与管理劳动的贡献,为肯定企业家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及理性而全面地把握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并存问题,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家论点辑要
 
  ▲高盛上调中国2023年一季度及全年GDP增速
 
  3月16日,高盛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发表市场点评,考虑到国内人员流动性的快速恢复以及今年前两个月强劲的服务消费等经济活动数据,其将中国2023年一季度及全年GDP同比增速预测分别自之前的2.7%和5.5%,上调至4.0%和6.0%。
  高盛表示,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复苏,今年1月及2月合并公布的经济数据较去年12月整体回暖。其中,服务消费快速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与服务业生产指数在开年两个月均大幅提升。
  1月至2月工业增加值虽略低于预期,但同比增速温和上升,其中汽车、电力机械及黑色金属冶炼行业产量提升较快。这主要是由服务和基础设施相关投资推动,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去年12月基础上进一步上升,高于市场共识水平。
 
  ▲2023年个人消费对中国GDP贡献率可能上升3.8个百分点
 
  3月15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中国经济重启的最初红利已经兑现,复苏之路将可持续,预计2023年和2024年中国GDP增速将分别达到5.7%和5.1%,对全球经济的增长贡献达40%。
  邢自强分析认为,年初至今的高频数据显示,消费和商务出行已有序恢复。最能反映个人消费的影子变量--地铁客运量,预计在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2%(2022年四季度为-30%),这对应实际消费同比增长了5%以上。
  反映线上商品消费的指标--快递量,在1-2月也同比增长9.5%(2022年12月为1.2%),创下近12个月新高。这一反弹幅度相当可观,因为消费复苏的初期往往更多受前期被压抑的线下服务(而非商品)需求推动。同时在旅游旺季过后,2月份酒店入住率仍创下10多年来的同期最高水平。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邢自强认为,消费将贡献最多。由于就业市场复苏推动收入增长,使消费意愿正常化,并释放部分超额储蓄,实际个人消费预计将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增长9%以上,对GDP增速的拉动提升3.8个百分点。相比而言,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合计提升GDP增长0.3个百分点,较为温和。
 
中小企业
 
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升至89.6
 
  据悉,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9.6,在上月大幅回升的基础上,环比进一步回升0.7点,连续两个月上升且上升幅度达到两年来次高,已升至2021年8月以来最高值。
  分行业指数全面回升。服务业指数恢复速度领先,其中,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分别上升1.1、1.0、1.0和0.8点。同时也要看到,8个行业指数尚未恢复到景气区间,说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
  分项指数全面回升。2月份,8个分项指数全部比上月上升,其中,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成本指数、资金指数、劳动力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均实现两个月上升。
  中小企业开工率明显上升。对样本企业开工率的调查显示,2月份,开工率在75%及以上的企业占53.60%,比上月上升18.73个百分点。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分析,总体看,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要进一步推动帮扶生活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等政策落地见效,加快推动国内线下展会恢复,支持企业出境参展。同时,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进一步发展,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
 
经贸态势
 
中国要求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讨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3月15日,中国在正在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会议上提出提案,要求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进行多边专题讨论。
  欧盟计划于今年4月出台关于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正式立法,今年10月1日启动过渡期。在这一机制下,欧盟将对进口的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和氢这六大行业商品征收"碳关税",对高碳排放企业的产品出口欧洲造成重大影响。
  中方提案指出,世贸组织是监督审议贸易政策的重要场所,旨在实现环境目标的贸易政策应当符合世贸组织基本原则和规则,避免构成保护主义措施和绿色贸易壁垒。中方建议,在今年6月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会议上,就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开展多边专题讨论。
 
广东发文支持广期所研发上市天气期货
 
  3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建设气候投融资研究机构,发展碳信用气象服务技术。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研发上市天气期货,开展新能源产业极端天气风险规避服务。
  天气期货,是天气指数期货的简称,与大宗商品期货,如原油、棉花、白糖等期货品种的交易原理相同。作为一种创新型衍生品,天气期货采用期货交易形式,以各类天气指数为交易标的。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实体企业,可依据天气风险对自身生产经营的影响情况,通过"天气期货"套期保值操作来规避天气变化带来的生产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
  天气期货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997年,世界上第一笔天气期货以场外交易的形式出现;1999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最早引入天气期货合约;后来,天气期货逐渐发展至包括日本、欧美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与境外市场相比,我国目前尚未开展标准化的天气期货交易,但随着我国农业、能源、旅游和零售等天气敏感型行业逐步发展,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天气避险风险需求持续增长。
  2021年6月,郑州商品交易所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全面启动天气指数编制与应用、天气衍生品研发上市、"期货+气象"复合型人才培养等系列合作。彼时,郑州商品交易所还表示,"中国版"天气期货正处于大力研发阶段。
  2022年3月,大连商品交易所表示,将天气指数衍生品作为其指数板块业务拓展的重点品种之一。据了解,大连商品交易所与中央气象台联合编制的温度指数包括多个城市的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和制冷/制热指数等。例如,基于中央气象台精细化天气预报的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反映某月累积平均温度,主要服务农业、运输等行业。
  有了天气期货,多个国民经济领域主体可以基于气象数据资料和历史财务数据,通过参与天气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进一步稳定农业生产和企业经营。业内人士称,天气期货是气象和期货两个领域携手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农业、能源、旅游、零售和运输等行业对极端天气变化较为敏感,受极端天气变化影响,这些行业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需求将发生较大波动,从而使得产业链企业面临一些风险,研发上市天气期货很有必要。
 
投资视点
 
上海银保监局多措并举助力上海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 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三稳四建六提升"十三条举措,以更大力度的金融创新进一步提升上海营商环境国际影响力,支持上海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守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三稳"工作。普惠贷款增量扩面,助力稳增长,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力争2023年末上海普惠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无缝续贷"坚持应续尽续,确保稳预期,力争年内投放"无缝续贷"突破1.2万亿元,为企业节约成本100亿元以上;构建"纾困融资"长效机制,支持稳就业,延续上海"纾困融资"工作机制至2023年底,拓宽纾困融资行业领域,力争年末"纾困融资"累计投放突破6000亿元,支持700万人稳就业。
  二是创新服务国家战略落地,建设"四个示范区"。做实专业专营,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培育一批科技金融事业部、科技(特色)支行和专业团队,重点支持"浦江之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小巨人等名录企业,力争2023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8500亿元。创新产品评估,建设知识产权融资示范区,鼓励银行机构研发以知识产权评估为核心的评价工具,力争2023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完善绿色金融机制,建设绿色金融示范区,鼓励绿色金融专业化经营,培育绿色(特色)支行,打造绿色金融队伍,推进碳交易投融资产品创新,力争2023年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2万亿元。聚焦总部经济和产业链优势,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长三角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力争2023年供应链金融余额突破4500亿元。
  三是推进金融普惠性和数字化,实现"六提升"。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化险功能,提升市场主体幸福感,结合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及社会要求,支持为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提供专属产品和服务。扩大"沪惠保"覆盖面。精准减费让利降本,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落实应降尽降、应免尽免,完善政策性转贷款机制,推进"融资畅通"工程。大力推进数字金融服务,提升市场主体体验感,推动首贷续贷数字平台建设,丰富"上海保险码"线上平台应用场景。建设政银企合作新模式,提升市场主体满意感,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在资金、技术、渠道、人员等方面的优势,推进高频事项在银行办理。改进破产重整金融服务,提升市场主体安全感,积极修复破产重整企业的融资信用,鼓励为具有营运价值的破产企业提供必要的纾困融资。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提升金融机构责任感,探索建立"轻微违法依法不予处罚"机制,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下一步,上海银保监局将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践,组织银行保险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十三条政策举措,着力提升市场主体金融服务可得性、普惠性和便利度,助力上海市进一步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上海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海排定2023年重大工程项目
 
  据3月15日召开的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披露,2023年上海市共安排市级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91项,年度计划投资2150亿元,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2023年上海市重点工程项目聚焦落实国家战略、支撑重点区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进科创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亦将积极推进一批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
  上海市重大办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上海将加快推进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中芯国际临港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西岸传媒港、世博文化公园、沪渝蓉高铁上海段、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浦东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高质量地把工作目标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会议披露,2022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完成投资2099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新开工33项,超计划完成19项;基本建成16项,超计划完成6项。
 
 
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近日,国家发改委函复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3市。
  复函强调,示范区建设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产业承接重点,按照"一区引领、三片支撑、多园联动"的空间布局,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更好支撑东北地区振兴发展。
  复函要求,吉林省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明确推进机构、细化建设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定期对示范区建设情况开展自评估,总结示范区建设中的经验做法,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告。示范区建设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试点示范试验要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定期对示范区建设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区建设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效应,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范健康发展。
 
南京再出实招优化营商环境
 
  3月10日,南京召开2023年"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会上发布了《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计划推出126项具体工作任务,旨在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企业之"志",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据悉,126项具体工作任务主要围绕5个方面开展,即:全力集聚高端化资源,全面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深化市场化改革,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全力推动法治化建设,全面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全力拓展国际化场景,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全力加强制度化保障,全面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根据《实施意见》,南京将试点提供企业注销"1+N"套餐服务,以"1"张营业执照注销为核心,实现"N"张准入类许可证件注销办理;探索试点产业用地储备制度,持续推进工业用地"带方案挂牌+拿地即开工"供应服务;拓展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全面推广不动产"带押过户";推行"一业一抽"试点,针对已领取行业综合许可证的市场主体扩大实施"一业一抽"试点范围。
  近年来,南京陆续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三个100条"等政策,南京连续获评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京将以《实施意见》的发布为新的起点,全面强化政策的落地落实,切实在南京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合肥出台促进经济发展20条政策
 
  据悉,合肥市近日修订出台《合肥市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政策修订,是合肥市产业政策的第六次完善升级。
  《若干政策》共计6个方面20条内容,在延续上一轮政策科技创新、扩大投资、融资支持、培育经营主体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5个板块基础上,增加刺激消费流通板块。该板块主要包括全面拓展消费需求、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加强外资招引力度4个方面具体政策。同时,《若干政策》根据经济发展要求,新增物流发展、楼宇经济、高端服务业、节能减碳等方面支持政策。
  其中,《若干政策》聚焦科创领域重要工作予以重点支持。比如,对符合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每年最高2000万元、累计不超过1亿元的经费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研发费用10%,给予10万~50万元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示范应用场景项目,按不超过投资额的30%分档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若干政策》明确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其中,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项目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按生产设备投资额的15%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上,对年加工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预制菜企业,按企业当年经济指标增长情况分档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为推动文旅体育产业发展,对社会资本投资200万元以上的新建及改建文化场馆、体育园区(场馆),按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
  《若干政策》通过激励扩大融资规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等,进一步加大对企融资支持力度。其中,扩大"政信贷"产品支持范围和规模,对企业年度申请"政信贷"产品贷款上限由10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对市重点产业链企业通过"政信贷"产品获得1年期以上贷款,给予50%最高200万元利息补贴。对企业完成股改、在安徽证监局辅导备案、获证券交易所受理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奖励,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的再奖励50万元。
  《若干政策》从促进领军型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加快升规入统、激励企业扩大规模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引擎。对首次认定为国家高企给予10万元奖励。对当年入统且销售额同比增速及营业收入利润率不低于全市行业平均水平的限上法人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工业、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30亿元、50亿元、80亿元、100亿元、200亿元且营业收入利润率不低于全市行业平均水平的,分档给予企业管理团队最高200万元奖励,200亿元以上每一个百亿元台阶增加奖励100万元。
 
合肥印发"提信心拼经济"若干政策措施
 
  据悉,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提信心拼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进一步鼓励产业发展、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
  《措施》提出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支持2022年度营收超50亿元的工业企业扩大生产配套企业订单,对年度执行市内非关联企业订单增量超过3000万元的,给予增量部分2%的补助,单户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措施》提出鼓励建筑企业尽快复产达产。对2023年一季度建筑业纳统产值1亿元以上、增速排名前30的本市建筑业企业(含在本市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外地建筑业企业),市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并给予信用加分。
  《措施》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出售本人名下在合肥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非营运性乘用车,并且在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汽车销售机构购买非营运性新能源乘用车新车达到一定金额的,给予每辆车不超过5000元的财政补贴。
  《措施》提出支持企业出海抢订单促合作。对2022年度进出口额65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进出口企业赴境外参加展会等开拓国际市场所产生的相关费用给予最高70%支持,单户企业累计支持不超过100万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对企业参加市统一组织的线下境外展、境外经贸对接活动,给予展位费、人员国际机票费等费用最高70%支持。
  《措施》提出拓宽文旅企业市场渠道。鼓励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进行公务活动和党建、群团活动时,委托旅行社等文旅企业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预付款比例不低于50%。鼓励各单位依法依规组织干部职工疗休养,鼓励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旅游民宿、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红色旅游景区等文旅单位积极申报疗休养基地,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符合政策的路线和产品。
  《措施》提出策划推出"相约合肥"系列活动。举办100场以上购物节、美食节、主题文旅等活动,营造"周周有展销、月月有活动"的浓厚氛围,经评估后对吸引游客数量多、拉动消费明显的活动给予10-20万元资金支持。
  《措施》提出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落地。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生态、城市治理、社会民生、文旅消费等领域,举办20场专题场景对接、开放200个以上场景,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应用,鼓励新企业、新项目落地。
  《措施》提出大力促进来肥就业。开展"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一季度举办800场左右,发布就业岗位20万个(次)。外市籍人员来合肥市成功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首次参保的,给予500元/人一次性交通补贴,对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按初级工300元/人、中级工500元/人、高级工及以上800元/人标准再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
  《措施》提出营造为企优环境良好氛围。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经济形势分析会邀请重点企业参会发言,广泛宣传推介企业、顶格听取解决诉求。邀请媒体机构和自媒体,为本地名优产品直播代言,根据需要择优为100家重点企业免费拍摄宣传短视频,依托市属媒体全平台和地铁TV等公益屏幕进行全网传播。
  本政策资金除第4条中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补贴由各县(市)区、开发区财政全额承担,其他政策由市与县(市)区、开发区财政按1︰1分担,与其他市级政策按从高不重复原则执行,由相关责任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发区负责执行并解释。
 
江西深入整治规范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据悉,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全省深入整治规范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当前部分战略性矿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受利益驱使,部分地区违法采矿现象出现反弹。决定在全省开展深入整治规范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专项行动。
  《实施方案》提出,要通过集中整治矿产资源特别是钨、稀土、锂等保护性、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使得无证勘查开采、乱采滥挖、浪费矿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非法占用耕地林地和自然保护地等违法行为,以及以环境治理、矿山修复、土地整理、工程施工等名义违法采矿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转让矿业权、以采代探、圈而不探和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得到严肃查处,全省依法办矿、依法管矿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根据《实施方案》,此次专项行动包括严格矿业权设置审批、强化矿山开采全过程监管、规范矿山企业生产经营等七项重点任务,并明确了每项任务的责任主体部门。
  《实施方案》提出,严格矿业权设置审批。重点整治不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和矿产资源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如产业目录禁止采矿项目、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等),未取得安全生产、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审批手续等问题。
  强化矿山开采全过程监管也是《实施方案》提出的一大任务。《实施方案》要求,加强部门联动,加强矿山开采全过程监管,切实维护好全省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依法打击涉矿违法犯罪行为。
  《实施方案》提出,规范矿山企业生产经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矿产企业生产经营综合监管,重点整治矿山企业非法生产、销售、购买、储存、运输、使用民用爆炸物品
  《实施方案》设置的另一大任务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国情调查,全面掌握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和开发潜力。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对低品位矿、难选冶矿、新型材料矿产资源加强综合利用,提升矿产品研发水平。
  分四个阶段进行
  根据《实施方案》,本次专项行动时间自方案印发之日起至2023年10月底并长期坚持,分动员部署、全面排查、集中整治、规范提升四个阶段进行。
  动员部署阶段为3月15日以前。《实施方案》提出,该阶段制定全省深入整治规范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省深入整治规范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专项行动视频会议,对专项行动进行统一部署。
  全面排查阶段为3月16日至4月30日。《实施方案》要求,各地要组织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全面排查,做到全覆盖、无遗漏,梳理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
  集中整治阶段为5月1日至7月31日。《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及扫黑除恶日常工作中发现、媒体披露、群众举报等重点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严格按要求依法及时处理到位。该曝光的曝光,该处罚的处罚,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追究法律责任。
  规范提升阶段为8月1日至10月31日并长期坚持。11月底前,省级专班对各设区市开展抽查,省级专班各部门根据职责提交工作总结。
 
弗里德曼定律与硅谷银行危机
 
证券时报3月16日刊发广州经济学者韩和元的文章指出,如果弗里德曼定律站得住脚,那么这轮加息周期导致全球经济真正表现出衰退的迹象,或要到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了。
  早于2021年12月31日,证券时报专栏在《警惕美国通胀带来的全球经济风险》一文里提及,央行为了驯服通胀,开始加息,利率开始上涨。“如此一来,那些高级生产领域的投资,因缺乏新资金的加入和资金成本的上涨而难以为继,也就越发显得多余而浪费。如此一来的结果是,早前受流动性驱动的‘繁荣’也会随之停止,‘危机’将不期而至。”
  近期的一则新闻仿佛应证了这一观点。3月10日,美国的硅谷银行突然倒闭,让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巨大恐慌之中。当前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局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08年的雷曼时刻——华尔街最大的投行之一雷曼兄弟破产,将次贷危机推向了高潮。
  硅谷银行是一家专注于为初创企业融资的中型银行,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在美国银行中排名16。由于遭遇流动性危机,该行在近日宣布了一份融资方案,结果引发市场恐慌,当天该行股价暴跌60%多,并且引发美国银行股大跌,导致美国股市最近持续大跌。
  就硅谷银行的破产,有人认为,除了硅谷银行本身管理不善外,美联储加息也是重要原因——短期美债收益率大幅高于长期美债收益率(即收益率曲线深度倒挂),放大了负债和资产错配。Ironside Macroeconomics执行合伙人兼研究主管巴里·纳普(Barry Knapp)在谈到硅谷银行危机时,就提到:“收益率曲线倒挂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发生更多银行爆雷事件。”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北美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思(Paul Ashworth)也认为,硅谷银行破产“提醒我们,当美联储加息时,‘有些东西往往会崩溃’,如果不是在实体经济中,那么就是在金融系统中”。
  当然,阿什沃思提及的“美联储加息,有些东西往往会崩溃”,这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如,农民昨天将种子种到地里,那么,今天他就能吃到这些种子结出来的粮食吗?显然不能!经验告诉我们,春耕后,至少得夏耘才能得到秋实。事实上,政策的出台也存在这种现象。这种从政策的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过的时间,就是我们所说的政策时滞。问题来了,从美联储加息到阿什沃思提到的崩溃,这个时滞到底有多长?我们以上一个全球经济周期为例,来予以说明。
  受互联网泡沫破灭影响,美国经济于2000年开始衰退。作为应对,格林斯潘主导的美联储开始大幅降息,直至将利率下降到当时的有史以来的最低点:1%。“受益”于充足的流动性,到2004年时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空前繁荣局面,房地产推动GDP保持3%-4.5%快速增长,失业率降至6%以下,股市重回牛市,次级贷款及次贷衍生品市场大幅扩张,核心CPI一路攀升至2.6%。为了控制通胀及过热的房地产市场,2004年6月起,美联储再次进入加息周期。此轮加息周期共加息17次、24个月,累计加息425个基点。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美国通胀导致的加息,确实带来了阿什沃思所提及的崩溃,这个崩溃就是2008年金融海啸。
  我们还发现,加息之初,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并没有随之就开始大幅下行。2004年3月,美国的一季度经济增速是4.35%,包含加息当月在内的二季度增速是4.23%。到第三季度时,美国经济开始下行,但仍然录得3.49%的增速,第四季度为3.36%。到2005年时,前三季度增速不仅没有下降,反倒略有回升。具体数据分别为:3.91%、3.61%、3.45%。直到2005年的第四季度才跌破3%,为2.98%。进入2006年时,该数值进一步下降,分别为:3.22%、2.98%、2.33%、2.61%。到2007年时,美国的经济开始表现出明显的颓势。该年四个季度的增速分别为:1.54%、1.94%、2.40%、2.16%。进入2008年,这种颓势表现得更加明显,2008年第一季度的增速1.45%,第二季度为1.38%,第三季度迅速下滑至0.24%,到第四季度时,增速已经为负数,具体数值为-2.54%。
  那么,这个时滞到底有多长呢?在《美国货币史》一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弥尔顿·弗里德曼就用大量数据证明了美国的货币扩张(具体为M_[1]增加)到通胀的传导时间是18个月左右,伯南克将其称之为弗里德曼定律。至于加息导致的货币紧缩到经济衰退,可能也存在着这样一个传导期,根据上一轮经济周期的表现,这个传导期可能也是18个月左右。如果这一定律站得住脚,那么这轮加息周期导致全球经济真正表现出衰退的迹象,或要到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了。
 
达利欧认为硅谷银行只是泡沫破灭的开端
 
  据报道,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3月14日在社交媒体领英上发文称,硅谷银行倒闭仅是短期债务周期泡沫破灭的开端,未来一两年美国的经济金融情况将非常严峻,再加上美国的内外部冲突,未来两年投资风险非常高。
  达利欧解释,过去不到一周硅谷银行发生的事件,是典型的短期债务周期泡沫破灭的景象。他表示,每个短期债务周期大约持续7年,上下加减大约3年。在这个周期里,当央行收紧货币抑制信贷增长和控制通胀,信贷通常会收缩并通过多米诺式传染自我加强,直到央行创造出容易钱消除信贷收缩,也就是创造出新的信贷和债务,这又是给下一个大的债务问题埋下种子,直到这些短期债务周期堆积的债务资产和负债达到一个不可持续的临界点,然后所有的东西在债务重组和债务货币化中坍塌,这个过程大约每75年发生一次,上下加减25年。
  基于对这些动态机制和当前局势(符合动态机制)的理解,达利欧认为硅谷银行事件可能是一种"前兆",预示着危机可能蔓延至整个风投行业,甚至扩散至更大范围。
  达利欧进一步解释称,我们正处于本轮短期债务周期收缩阶段的早期阶段,通过杠杆持有的资产规模很大,因此,在周期的收缩阶段结束之前,会出现五个阶段,包括金融中介机构被迫以极低价格出售资产,从而带来大幅亏损、导致借款进一步收缩;大幅折价出售股票,即在以非常保守的未来现金流进行估值的基础上再折价卖出;收购价格吸引力上升,有能力的同业公司收购陷入困境的公司;信贷问题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构成负面影响;最终因为问题已经威胁到整个系统,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银行监管机构提供货币、信贷和担保。
  达利欧表示,在这个进入收缩的转折点,美联储放宽政策还为时过早,但随着权衡取舍变得艰难,"我将密切关注它的行动。展望未来,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最终将导致美联储和银行监管机构采取保护措施。"
  "回顾过去(而非展望未来),紧缩政策(而非宽松政策)似乎较为合理。但未来,问题可能会很快出现,迫使美联储和银行监管机构采取保护措施。因此,我认为,我们接近于从短期信贷/债务周期的大幅紧缩阶段转向萧条阶段的转折点。"达利欧总结说。
  未来两年可能将是充满风险的时期
  达利欧认为,长期性问题要严重得多。他分析,美国政府持有大量未偿债务,而目前的债务供给超过市场需求,所以央行将债务货币化,即通过印钞购买债券化解难题。但是,当债务资产和债务负担变得规模巨大的时候,央行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的实际利率,一方面对贷款人-债权人来说足够高,但另一方面又对借款人-债务人来说足够低。
  一旦过度印钞导致债权人无法获得充足的实际回报,进而开始出售债务资产,导致供需平衡进一步恶化,就会引发严重的问题。由于美国的存量债务资产和负债如此庞大(未来还会明显增加),政府债务的供应很可能会大大超过需求,这将导致实际利率对市场和经济来说过高,对债务和经济造成压力。最终,美联储不得不放弃加息和出售债务(量化紧缩),转向降息和购买债务(量化宽松),宽松会带来实际利率下降,然后又会导致更多债务资产被加速出售。
  达利欧强调,尽管人们尚未考虑美联储接下来的降息和量化宽松举措,但应加以警惕,因为在未来一年之内,美联储有可能放松政策,这将会带来重大的影响。届时,美元很可能会大幅贬值。
  "未来一两年我们可能将面临严峻的金融和经济形势。"达利欧写道,"对我来说,未来的巨大风险是严峻的金融和经济形势,严重的内部冲突,严重的外部冲突,与此同时,大多数人都在加杠杆持有资产。一言以蔽之,未来两年可能将是充满风险的时期。"
  达利欧最后坦言,自己无法确定任何未来走势,因此,妥善构建投资组合的关键在于,找到良好的且几乎互不关联的回报流,均衡配置资产,使投资组合几乎不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正如我反复强调的那样,我们可以在不降低预期收益的前提下降低投资风险。"
 
美财长称暂不考虑大规模救助硅谷银行
 
  据报道,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3月10日发布公告称,美国硅谷银行10日因"流动性不足与资不抵债"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关闭,并指定FDIC为接管方,在事实层面上宣告倒闭,震惊全球。
  硅谷银行1983年成立于美国,是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子公司。硅谷银行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在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拥有17家分行。
  作为美国第16大银行,硅谷银行是科技行业、初创企业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主要金融渠道。但恰恰是与科技行业的联系加剧了它的麻烦。在过去18个月里,由于美国科技股股价显著下行,裁员潮也在整个科技行业蔓延。硅谷银行与科技行业的联系迅速成为一种负担。
  与此同时,该银行受到了美联储对抗通胀,以及一系列激进加息以冷却经济做法的沉重打击。随着美联储提高基准利率,总体稳定的债券价值开始下跌。这通常不是问题,但当储户变得焦虑并开始取款时,银行有时不得不在这些债券到期之前,出售这些债券以弥补资金外流。
  这正是硅谷银行所遭遇的情况,该银行不得不出售210亿美元的高流动性资产,来弥补突然的提款,而那笔交易亏损了18亿美元。但这一消息彻底暴露了这家银行的困境。
  9日,投资者和储户试图从硅谷银行提取420亿美元,这是10多年来美国最大的银行挤兑之一。同时,其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股票价格在9日暴跌超过60%,10日暴跌68%,进入停牌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彭博社11日披露,在硅谷银行披露大规模亏损不到两周前,硅谷银行首席执行官格雷格·贝克尔(Greg Becker),根据一项交易计划卖出了360万美元公司股票。
  3月12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谈论硅谷银行倒闭对美国银行体系的影响时表示,她正在与银行监管机构合作以设计适当的政策来确保硅谷银行的储户能够拿回属于他们的资金,并控制硅谷银行倒闭对美国银行体系产生的负面影响,但目前联邦政府不考虑对该银行进行大规模救助。
在谈论FDIC对硅谷银行的接管时,耶伦称,FDIC正在考虑包括收购在内的可选方案以决定硅谷银行的最终去向。
 
拜登就硅谷银行事件要求强化金融监管
 
  据报道,针对近日引发全球市场冲击波的硅谷银行暴雷事件,3月13日上午,美国总统拜登在面向全美的讲话中重申了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等监管当局在前一日宣布的完全保护储户存款等干预举措,并安抚美国的存款人和投资者称:"美国国民可以有信心--银行系统是安全的,在你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取回存款"。
  拜登还要求监管机构对硅谷银行走向破产的始末进行一个"完整的追责"(full accounting),包括说明哪些人为何应当对此承担责任。
  拜登表示,目前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已经接管了两家银行的资产,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和银行监管机构也已经采取行动,以保证在这两家银行有存款的用户和小企业能够得到保护,获得他们的储蓄或应得的资产。拜登在讲话中承诺,此次事件的所有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
  硅谷银行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主要服务于初创企业,业务集中在科技、风险投资等领域,相对传统银行更少依赖个人储户存款。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商业银行存款流失过快、融资成本增加,加之近期技术产业大幅裁员、风险投资减少,初创企业纷纷提走存款,硅谷银行陷入困境。
3月8日,硅谷银行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出售约210亿美元的证券组合资产,因此亏损约18亿美元。此后,这家银行尝试出售总额达22.5亿美元股票融资,导致其股价9日暴跌超过60%,10日被迫停止交易。
 
美联储公布新融资计划应对硅谷银行破产事件
 
  据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月12日公布一项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将为符合条件的储蓄机构提供贷款,以确保后者在硅谷银行破产背景下有能力满足储户需求。
  美联储在一份声明中说,银行、储蓄协会、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储蓄机构可以通过抵押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及其他合格资产来获取最长为期一年的贷款,以避免储蓄机构在面临压力时快速出售上述资产。
  根据声明,美国财政部还将从外汇稳定基金中划拨250亿美元资金支持上述融资计划。
  当天,美国财政部、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发布联合声明说,与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相关的损失不会由纳税人承担。同时,因纽约州监管机构当天关闭签名银行造成的损失也不会由纳税人承担。从13日起,受影响的所有储户将可以支取其所有资金。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当天在另一份声明中说,作为硅谷银行的接管方,该公司已成立圣克拉拉储蓄保险国民银行并将硅谷银行全部投保存款转移至该行。对于硅谷银行未投保储户,该公司将于13日开始的一周内向其提前派息。
  据了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3月10日宣布,已依法接管主要服务初创企业的区域性银行硅谷银行,并指派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硅谷银行进行清算管理,原因是硅谷银行流动性和清偿能力不足。这是2008年9月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关闭事件。硅谷银行破产加剧市场对美国金融体系、尤其是科技初创企业在美联储激进加息背景下陷入动荡的担忧。
 
美国2月CPI同比增长6%
 
  据报道,美国劳工统计局3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CPI同比增长6%,符合市场预期,前值为6.4%,这是2021年9月以来的最小同比涨幅。同时,这也是美国CPI同比涨幅自2022年6月创出40年来峰值9.1%后连续8个月下降。
  美国2月核心CPI同比增长5.5%,同样符合市场预期,前值为5.6%。
  环比看,美国2月CPI增长0.4%,符合市场预期,前值为0.5%。
  尽管数据符合预期,但美国通胀降温的速度已有所放缓。通胀报告也表明,美联储在遏制通胀方面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美联储必须在处理银行业危机和对抗通胀之间找到平衡。
  事实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3月7日出席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办的听证会时便警告称,美联储可能加快加息步伐并在更长时间内维持紧缩政策。一时间,市场猜测50个基点的大幅加息可能再次被美联储提上日程,相关加息幅度的可能性一度飙升至70%。
  但随着硅谷银行事件的发酵,市场担忧美联储持续加息可能加剧银行业风险,"美联储不会在3月加息"的声浪渐起。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FedWatchTool)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在3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79.7%,预期美联储3月不加息的概率为20.3%。
  "尽管美国银行系统的压力已经飙升,但美联储仍高度关注于抑制通货膨胀。"牛津经济研究院美国首席经济学家瑞安·斯威特预计,美联储会在3月的议息会议上选择加息25个基点。
 
欧盟委员会提议修改欧洲电力市场规则
 
  3月14日,欧委会发布改革欧盟电力市场的提案,拟对欧盟《电力规例》、《电力指引》和《能源批发市场诚信和透明条例》(REMIT)等几项立法进行重大修订。以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和天然气的逐步淘汰,使消费者的能源账单减少对价格波动的化石燃料的依赖,并使欧盟的工业更具竞争力。
该提案希望通过长期合同降低企业和居民的风险,稳定电力市场。
 
瑞典过去12个月食品价格涨幅创70多年纪录
 
  据悉,瑞典中央统计局3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间瑞典通胀水平攀升,食品价格涨幅创72年来最高纪录。
  数据显示,在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的12个月里,瑞典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同比上涨20.95%,是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最大年度涨幅。
  数据显示,在上述12个月里,瑞典食品价格普遍大幅上涨。其中,黄油、鸡蛋和乳制品价格同比涨幅超过30%,葱、菜花和彩椒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79.5%、79.2%和54.1%。
  数据还显示,今年2月瑞典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环比上涨2.74%。
  目前,瑞典整体通胀水平依旧高企。该国通胀率去年12月创出31年来最高纪录的12.3%,今年1月小幅回调至11.7%,2月再度上涨至12%。瑞典电视台经济评论员亚历山大·诺伦说:"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通胀水平将难以抑制。"
 
阿根廷2月年度通胀率达102.5%
 
  3月14日,阿根廷国家统计与人口普查研究所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该国今年2月的通货膨胀率为6.6%,高于1月份的6%。同时,2023年2月阿根廷年度通胀率增至102.5%,达到自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日本央行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变
 
  据悉,日本央行3月10日结束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继续维持现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将短期利率维持在负0.1%的水平,并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当天在发布会上表示,央行将把长期利率控制目标维持在正负0.5%,为将长期利率控制在既定目标范围,央行将在每个交易日实施固定利率无限量购债操作。
  本次会议是黑田东彦任期内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他表示,当初为使日本经济走出长期持续的通缩,央行确立了2%的通胀目标,他期待未来日本持续稳定地达成这一目标。
  截至今年1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已连续10个月超过2%。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日本通胀并非由需求拉动,而是进口物价上涨导致。专家预计,今年下半年日本通胀率或将再度降至2%以下。
 
投资分析点评
 
▲天力锂能拟投资60亿元打造锂矿探采选项目
 
  3月12日晚,天力锂能(301152.SZ)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叶城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当地资源方在锂矿山、选厂、锂盐加工厂、锂电池材料等方面进行合作投资。
  公告显示,该项目拟总投资60亿元。其中,500万吨锂矿石采选项目,投资金额10亿;3万吨锂盐生产项目,投资金额25亿;10万吨锂电池材料项目,投资金额25亿。其中一期3万吨锂盐生产项目签订正式合同1年内建设完成,其余项目根据资源配置和市场情况3年内完成。项目建成达产后,总产值达350亿元。
  天力锂能表示,此次框架协议的签署旨在通过完善公司在新能源上游产业链布局,提高股东回报,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
  针对天力锂能12日晚披露的拟投资60亿元建设锂矿探采选等项目,3月14日,天力锂能收深交所关注函。深交所要求结合公司货币资金、财务状况、融资渠道及融资能力、重大资金支出安排、项目具体建设时间规划及投资进度等,说明此次投资是否具备明确、可靠的资金来源,并结合项目建设计划说明是否存在项目资金筹措不及预期、项目进展缓慢或中止的风险。
  天力锂能主营业务为锂电池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隆基绿能拟77.77亿元投建年产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
 
  据悉,光伏龙头隆基绿能(601012)3月13日晚间公告,拟投资建设鄂尔多斯年产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77.77亿元,本项目将导入公司研发的高效N型TOPCon电池技术,量产电池转换效率将达25%以上。
  "该项目主要用于满足地面电站客户的需求。"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司看来,光伏市场差异化时代已经来临,公司将根据不同的客户,打造差异化的产品。这也是公司"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促进产品品质优化和成本持续下降,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理念的一个体现。
  此外,公告称,全资子公司隆基乐叶将设立全资子公司隆基绿能光伏科技(西咸新区)有限公司,作为西咸新区年产100GW单晶切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的实施主体。
"截至目前,公司尚未确定西咸新区50GW电池技术路线,后续产能扩张的技术路线将根据公司研发成果而定。"上述负责人透露,在光伏电池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持续投入资源到不同技术路线,旨在推出能够明显驱动行业降本增效的先进技术。
 
▲向日葵拟投建TOPCon电池项目
 
  3月14日晚间,医药企业向日葵(300111)公告,拟投资建设TOPCon电池产品项目。
  公告称,向日葵当日与绍兴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绍兴集成电路基金")、上海隆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隆象")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三方拟共同对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隆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项目公司")进行投资,并以项目公司为主体,经营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
  根据计划,三方拟建设年产10GW TOPCon电池的生产线,首期建设5GW TOPCon电池的生产线,首期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5亿元,预计7个月达成生产条件。
  项目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其中向日葵以货币认缴出资2.7亿元,持股比例为54%;绍兴集成电路基金以货币认缴出资1.3亿元,持股比例为26%;上海隆象或其作为普通合伙人的有限合伙企业以货币认缴出资1亿元,持股比例为20%。
  向日葵目前主营业务聚焦医药领域,主要为抗感染类、心血管类、消化系统类等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而此番与向日葵签署合作协议的也并非光伏行业企业。绍兴集成电路基金经营范围为股权投资、企业管理咨询;上海隆象经营范围也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
  在向日葵看来,光伏产业是我国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一直保持高景气度,产业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从全球看,我国的光伏产业在成本、规模、技术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未来有望在国际竞争中成为我国的产业优势。
 
  ▲北汽集团拟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动力电池产品
 
  3月13日,北汽集团已与宁德时代(300750.SZ)签署商务合作与先进技术赋能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共同开展动力电池产品开发,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
  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深度融入到北汽集团下属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整车开发及生产,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品和服务保障。北汽集团将与宁德时代构建更为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动力电池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据了解,北汽集团旗下拥有极狐汽车(ARCFOX)、北京汽车(北京、BEIJING)、福田汽车等自主品牌。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行者,北汽集团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北汽新能源。当前,北汽集团正在电动化赛道上集中发力。在自主乘用车板块,北汽集团搭建"极狐""北京"两大品牌运营体系,明确纯电、混动双线并举的技术路线,推出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四款标航版等新产品。
  北汽集团方面表示,近年来,该集团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明确了聚焦主业、聚焦自主的战略方向,大力推进"大自主"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在电池、电机、电控、氢燃料、智能网联、整车架构等关键技术领域形成行业领先应用。而此次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将强化北汽集团在电池这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最为核心的"战场"抢占高地。
  宁德时代是动力电池龙头,在动力电池领域拥有较强的话语权。韩国机构SNE Research统计,2022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全球市占率为37%,连续六年排名第一。
 
▲大众汽车将拓展各品牌在中国的研发资源
 
  3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在个人微博称,大众汽车集团正专注于更多"在中国,为中国"的创新。在此背景下,公司将大幅拓展集团旗下各品牌在中国区的研发资源。同时,公司也在与更多的本土合作伙伴展开合作。
2022年10月13日,大众汽车宣布,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将与国内芯片企业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CARIAD将持有60%股份;大众汽车集团拟为合作投资约24亿欧元,其中对地平线投资10亿美元,向合资公司投资约13亿欧元。
 
▲安洁科技拟逾3亿元投建墨西哥生产基地
 
  据报道,安洁科技(002635) 3月13日晚公告称,拟设立墨西哥子公司并投资建设墨西哥生产基地。
  安洁科技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适新国际有限公司、新星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墨西哥设立子公司安洁墨西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公司墨西哥生产基地。
  该项目总投资金额为5000万美元(按最新汇率约合人民币3.45亿元),投资资金将用于墨西哥生产基地建设和运营管理。
  安洁科技目前主要研发、生产与销售精密功能性器件、精密结构件和模组类等产品,主要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新能源汽车、5G通讯等智能终端。
  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安洁科技近年来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公司此前表示,正利用多年来在电子行业积累的软硬件技术优势,切入新能源汽车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等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实现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多元化产品线。
  2021年,安洁科技获得新能源汽车品牌客户无线充电定点项目,2022年已进入产品的小批量量产阶段。此次投建的墨西哥公司经营范围就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通讯等领域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
  安洁科技表示,该投资主要是为了完善落实公司国际化战略发展布局,加大市场辐射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提升与北美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通讯等行业客户的合作关系。
  3月7日,安洁科技曾披露与华富山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华立富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土地购买意向协议书》,拟使用462万美元购买位于墨西哥新莱昂州北美华富山工业园7.1万平方米土地所有权,作为公司在墨西哥建设生产基地的经营用地。
  据了解,此次墨西哥项目并非安洁科技首次海外投资。除了前述新加坡子公司外,去年2月,安洁科技曾披露拟合计使用700万美元,在美国设立两家全资子公司。更早的2021年6月,安洁科技曾披露,拟投资10万欧元在德国设立全资子公司。
  两次海外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区域范围,近距离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
 
▲哪吒汽车泰国工厂奠基
 
  据报道,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加码东盟市场。3月10日,哪吒汽车宣布,公司泰国工厂于曼谷奠基。这是哪吒汽车的首个海外工厂,建成后年产能为2万台,预计2024年1月底投产。
  哪吒汽车CEO张勇在当日奠基仪式上称,哪吒汽车泰国工厂意义重大,将成为哪吒汽车生产右舵电动汽车、出口东盟的主要基地。
  同一日,哪吒汽车与泰国BGAC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哪吒汽车将与BGAC公司合作,共同投资建设电动汽车组装基地。BGAC公司总部位于泰国曼谷甘娜尧区,拥有50余年汽车组装经验。
  据悉,哪吒汽车是创立于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运营方为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合众新能源"),是一家以创新技术研发、智能化生产制造与全渠道销售服务为基础,集硬件产品、软件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科技公司。2022年7月,哪吒汽车官宣完成D3轮融资,公司D轮融资近100亿元。
 
  ▲台积电选定在德累斯顿设厂
 
  据报道,虽然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尚未确认欧洲投资具体计划,但根据设备及生产链业者3月13日披露,台积电传已选定在德国半导体重镇德累斯顿(Dresden)设厂,预计2025年起生产,以因应欧洲当地对成熟特殊制程强劲需求。台积电预期5年后,海外产能将占28纳米及更先进制程的20%以上。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胡润中国民企可持续发展百强榜发布
 
  3月1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百强榜》显示,百胜中国、伊利、复星国际分列前三,之后分别是阿里巴巴、华为、腾讯、格林美、中国平安、碧桂园、字节跳动。
  榜单介绍,"中国民营企业"是指总部在中国的非公有制企业,此次列出了100家最符合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民营企业。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参与者,中国民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突出举措。"
  榜单介绍,以迈瑞生物、百济神州为代表的医疗健康行业上榜企业最多,有13家;其次是以新奥股份、天合光能为代表的能源行业,有10家;以华为、联想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行业排名第三,有9家。
 
▲皖能电力22亿元收购发电蓄能资产
 
  据悉,皖能电力(000543)3月13日晚公告,拟通过支付现金购买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安徽能源集团")持有的安徽皖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环保发电)51%的股权。环保发电全部股权评估值为32.42亿元,51%股权评估值为16.53亿元。
  同时,皖能电力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安徽能源集团持有的安徽响水涧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等4家抽水蓄能发电公司部分股权。4家公司部分股权评估值合计约5.8亿元。上述两项交易测算出的交易价格合计约22亿元。
  截至目前,安徽能源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共持有皖能电力56.74%的股权,为皖能电力控股股东。在此次5个交易标的中,安徽能源集团持有环保发电100%股权,另持有其它4家抽水蓄能发电企业部分股权。
  交易完成后,皖能电力将分别持有安徽响水涧抽水蓄能有限公司2.36%股权、安徽省响洪甸蓄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5%股权、华东琅琊山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30%股权、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5.56%股权。
  在本次收购前,环保发电已向安徽能源集团划转剥离其下属亏损的长丰、乾县、颍上、利辛四家生物质发电公司,以提升环保发电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
皖能电力表示,此次收购有利于推动公司在多种发电领域及蓄能产业的布局,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有助于减少安徽能源集团和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
 
  ▲国资股东拟再增持杭州银行
 
  3月15日晚,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其接到股东杭州城投集团通知,杭州城投集团计划在后续6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以自有资金增持杭州银行无限售流通A股股份11860.55万股。
  如按计划完成增持后,根据初步估算,杭州市、区两级国有单位持有的杭州银行股份比例将上升至40%以上。
  杭州城投集团主要从事国有资产经营、资本运作和城市资源开发业务,是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授权杭州市国资委出资设立的国有全资有限责任公司。
  2022年6月,杭州城投集团和杭州交投集团以协议转让方式联合受让了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杭州银行10%的股份。
 
  ▲中国四维拟公开转让股份
 
  3月14日晚,四维图新(002405)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四维"),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其持有的约1.48亿股股份,占当前公司总股本的6.21%,转让价格不低于14.08元/股。
  中国四维是四维图新目前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1.95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8.2%。根据相关规定,目前中国四维已收到国务院国资委预审核意见,同意其转让持有的四维图新部分股份。
  此次虽然未对受让方的资质进行过多限制,但要求意向受让方为单一受让方,且须独立受让全部拟转让股份,不接受以联合方式参与竞标。这意味着,意向受让方完整拿下这部分股权后,将成为四维图新第一大股东。
  2022年三季报显示,四维图新前十大股东合计持有约25.5%的股份。其中,第二大股东仅持有3.92%的股份,第三大股东也仅持有3.36%的股份。
 
  ▲国联证券大股东91亿拿下民生证券逾30%股权
 
  3月15日,泛海控股集团持有的民生证券34.71亿股股权拍卖正式落槌,成交价91.05亿元。以2022年6月30日净资产计算,这笔民生证券30.30%股权最终成交估值约为1.95倍PB(市净率)。
  京东司法拍卖平台显示,最终拍得股份的是国联证券(601456)第一大股东--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下称"国联集团")。
  国联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无锡市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授权经营试点企业。目前,国联集团一级子企业19家,形成了金融服务、实业经营和投资运作三大领域,旗下金融企业包括国联证券、国联人寿、国联信托、国联期货等。
  长期以来,民生证券都是"泛海系"旗下的重要金融子公司,泛海控股集团的持股比例一度高达87.65%。2020年,民生证券引战增资后,泛海控股集团持股比例降至31.03%。若后续交易成功,泛海控股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降至0.72%,与此同时,国联集团将取代泛海控股,成为民生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据了解,国联集团手中此前已有一张上市券商牌照,其持有A股国联证券近两成股份。不仅如此,国联证券旗下也有一张券商牌照--华英证券,后者是国联证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
  如若这次国联集团将民生证券这张牌照拿下,即意味着无锡国资委旗下将从此关联3张券商牌照。
 
▲宁科生物易主未果
 
  据悉,宁科生物(600165)3月13日晚公告,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上海中能的通知,获悉其与金投新材签订了股份转让终止协议,这意味着宁科生物的易主事宜未能成行。
  回溯前情,宁科生物去年9月10日发布公告称,上海中能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将标的股份转让予金投新材或金投新材指定方拟后续设立或指定的投资主体,受让方拟受让标的股份。如果该次股份转让及后续相关事项实施完成,金投新材将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将变更为寿光市财政局。
  金投新材为金投农科的全资子公司,金投农科是寿光市财政局实控的辖区内重要国有企业,是寿光市围绕"寿光模式"而重点打造的全产业链企业集团,在原有的农业产业基础上,公司致力于技术研发和技术输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投资,并依托寿光现有的高端化工产业优势逐步布局国家新兴的新材料产业,引领辖区内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按照宁科生物当时的说法,本次股份转让如顺利完成,金投新材将取得公司控制权。
  值得一提的是,宁科生物控股股东上海中能所持29.2%上市公司股份在彼时就已经全部处于质押状态。
  2022年9月12日,上交所向宁科生物下发问询函,要求宁科生物及受让方披露本次协议转让的股份数量以及占总股本比例,股权质押情况是否会对本次交易构成障碍等相关事项。
  2022年9月20日,宁科生物披露了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并确认该次协议转让的股份数量为2亿股,占上海中能所持上市公司股份100%,占上市公司总股本比例29.2%。同时也提示风险称,该次交易双方尚未签订正式股份转让协议,仅处于筹划、意向协议阶段,存在后续正式协议签署时间不确定、交易无法达成的风险。
根据宁科生物3月13日晚最新披露的公告,由于双方对股份转让协议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现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终止本次股份转让。
 
  ▲成都路桥控制权拟变更
 
  据了解,在四川资本市场中,"达州帮"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个词在2015年就已出现在资本市场,标注四川达州的商人。作为"达州帮"代表性人物,达商总会第一届会长刘峙宏是一个焦点人物,五年前拿下成都路桥实控权。2023年3月14日,成都路桥公告,刘峙宏将退出,同样来自达州的刘江东接手控股权,后者系达商总会第二届会长,另一家四川上市公司新金路(000501)的实控人、董事长。
  公告显示,成都控股股东四川宏义嘉华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宏义嘉华")与四川东君泰达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东君泰达")签署了《表决权委托协议》,宏义嘉华将其持有的1.178亿股成都路桥股份(占总股本15.55%)对应的全部表决权、召集权、提名和提案权、参会权、监督建议权、投票权等权利不可撤销地全权委托给东君泰达行使。
  因上述表决权委托事项,宏义嘉华与一致行动人刘其福、熊鹰解除一致行动关系;此次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后,宏义嘉华单独持有成都路桥1.178亿股股份,刘其福和熊鹰分别单独持有70万股、60万股股份,各方独立行使股东权利。
  此次权益变动后,东君泰达仍持有成都路桥3785.97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拥有的表决权股份增至1.56亿股,占总股本的20.55%;宏义嘉华继续持有1.178亿股成都路桥股份,占总股本的15.55%,但其拥有表决权的股份则为0股。
  由此,东君泰达将成为成都路桥控股股东,东君泰达的实际控制人刘江东成为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成都路桥的控制权将发生变更。
  东君泰达是通过司法竞拍进入成都路桥的,去年12月5日~6日期间,宏义嘉华持有的3785.97万股成都路桥股份被成都中院裁定拍卖,最终由东君泰达以1.38亿元的最高应价竞得。
  截至2023年2月9日,宏义嘉华所持成都路桥股份累计被司法冻结1.178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100%。其中,累计被轮候冻结9757.75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82.86%,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12.89%。
  据了解,刘江东2005年~2009年在达州市从事煤炭贸易,现为新金路(000510)实控人、董事长。2022年11月18日,刘江东当选为达商总会第二届会长,第一届会长刘峙宏及唐铭阳为终身名誉会长。
 
  ▲复星向沙钢转让南京南钢60%股权
 
  据悉,复星国际( 00656.HK )3月14日晚间发布公告称,2022年10月14日,沙钢集团(作为买方)与复星高科、复星产投及复星工发(作为卖方)签订框架协议。复星高科、复星产投及复星工发有意向出售,沙钢集团有意向收购南京南钢(目标公司)60%的股权,总交易金额人民币135.8亿元。
  出售事项完成后,目标公司将由沙钢集团持有30%的股权、沙钢投资持有30%的股权及南钢集团持有40%的股权,卖方将不再持有目标公司的任何股权。
 
  ▲云天化拟16亿收购青海云天化
 
  据悉,云天化(600096)3月1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收购控股股东云天化集团持有的青海云天化98.51%股权,评估价格为15.97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青海云天化现有合成氨产能40万吨/年,尿素产能60万吨/年,高塔复合肥产能25万吨/年、转鼓复合肥产能15万吨/年以及水溶肥产能7万吨/年。
  云天化称,本次收购是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化肥板块战略布局,拓展公司在西北区域化肥市场规模,巩固公司化肥龙头企业地位,有效解决与云天化集团之间的同业竞争。
  需要说明的是,青海云天化最初就是由云天化和青海甘河工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合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早前因连年亏损而被置出。几番兜转之后,青海云天化又将重归云天化旗下。
  同时,云天化3月14日晚间还公告,公司拟以6975.32万元收购浙江友山所属全资子公司云南友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友天新能")49%股权。友天新能建设和运营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备案、能评等工作,正积极推进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的前期行政审批工作。
  此前,云天化与华友控股开展磷酸铁、磷酸铁锂项目合作,并在去年9月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按照双方约定,华友控股将通过公开交易市场受让云天化持有的聚能新材49%股权,云天化将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华友控股持有的友天新能49%股权。
  2月2日至3月1日,云天化将聚能新材49%股权在云交所挂牌,挂牌价格为8736.95万元。3月8日,云天化收到云交所《受让资格确认意见函》,截至公告期满,聚能新材49%股权挂牌转让事项征集到浙江友山一位意向受让方。经云交所审核,浙江友山符合受让资格条件,拟确认其受让资格。
云天化称,本次合作将聚集双方资源、技术、资金优势,实现整合资源、搭建产业集群,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公司磷酸铁产能,夯实新能源产业基础,构建新能源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新能源产业链竞争力。
 
  ▲高伟达终止员工持股计划
 
  3月14日晚,高伟达(300465)公告终止2023年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理由是近期公司股价波动较大。
  高伟达今年1月披露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拟参与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长及多名董监高、其他中层人员、核心骨干等不超过44人。持股计划的总额预计不超过5200万元,拟通过二级市场竞价交易等方式取得并持有公司股票。
  草案披露前的1月10日,高伟达收盘价为8.12元/股。据此计算,公司此次员工持股计划能购买和持有的标的股票的上限约为640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43%。
  据高伟达介绍,自筹备员工持股计划以来,管理层一直积极推进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目前,公司已与信托管理公司签署相关协议,与全体参与人签署员工持股计划认购协议。且全体参与人已足额缴纳全部资金,信托计划已经设立完成。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草案公布后,高伟达股价就开始连续上涨。Wind信息显示,草案公布的1月13日至今,高伟达股价上涨了26.6%,股价由8.41元涨至10.44元。仍以5200万元计算,该持股计划可购买的股票上限将降至约498万股,持股计划参与对象的持股成本将提升。
  高伟达表示,此次终止员工持股计划之后,管理层将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结合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后期将尝试通过多样化方式进行股权激励,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充分调动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魅族和领克汽车官宣合作
 
  3月13日,领克汽车和魅族在各自社交平台宣布,领克和魅族作为战略生态合作伙伴,将共同打造互联出行体验。领克08车型将成为首款搭载魅族Flyme Auto智能车机系统的车型。
  2016年10月,吉利汽车( 00175.HK )和沃尔沃汽车合资成立领克品牌,定位中高端。2022年7月,星纪时代取得手机公司魅族科技控股权,持股比例为79.09%。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星纪时代持股约为61.14%,是大股东。
 
▲光大银行审议通过中国华融拟成为主要股东的议案
 
  3月13日晚间,光大银行公告称,该行日前召开董事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拟成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东的议案》,表决结果为全票通过。
  公告显示,董事会同意该行向银保监会申请核准中国华融作为主要股东的资格。
3月10日,光大银行公告称,3月9日,中国华融增持光大转债42,868,060张,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14.29%。截至3月9日,中国华融累计持有光大转债121,686,860张,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40.56%。
 
▲张新接任国家芯片大基金总经理
 
  据报道,丁文武被查半年多之后,国家芯片大基金更换总经理。消息人士确认,原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规划司一级巡视员张新替换丁文武,出任国家芯片大基金董事、总经理。
  今年2月9日,张新还以工信部规划司一级巡视员身份,赴北京顺义区调研指导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据悉,去年7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监察委员会披露,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文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定管辖,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北京市监委监察调查。
  丁文武曾先后出任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司长。
 
▲旭辉公布境外债初步解决方案
 
  据悉,继富力、龙光、融创后,又一家头部房企的境外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3月10日晚间,旭辉控股(00884.HK)公告了"境外流动资金状况的全面解决方案"的最新情况。公告称,公司境外流动资金状况的全面解决方案已取得重大进展,公布了初步指示性关键条款,包括不削减本金金额、债权人自愿选择转股、减少利息的现金支付、债务展期不超过7年、支付一定数额的前置款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额外增信方案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旭辉明确提出"不削减本金金额",并承诺制定额外增信方案,显示出对债权人较大的诚意,将更有利于公司重组方案的最终通过。
  从时间轴来看,2022年11月1日,旭辉公告暂停支付68.5亿美元境外债务本息,启动境外债务重组,寻求境外流动性全面解决方案。
  目前,旭辉宣布重组至今仅有4个月,协调委员会及债券持有人小组已成立,并与公司进行了初步沟通;同时,旭辉聘请了海通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担任第三方财务顾问,对公司的独立业务审核及清算分析亦取得了重大进展。
  旭辉承诺,将在3月31日前,向协调委员会及债券持有人小组提交方案并展开讨论。
  从行业横向来看,目前,富力、华夏幸福是仅有的两家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得通过的民营房企,涉及金额分别为49.43亿美元及49.6亿美元。相比之下,旭辉境外债务重组涉及金额68.5亿美元,金额更大,难度和复杂性也更高,如果旭辉的境外重组方案能顺利通过,也将成为房企债务重组和自救的又一案例。
 
  ▲辉瑞将以430亿美元收购Seagen
 
  据报道,辉瑞公司3月13日表示,同意以430亿美元收购生物科技公司Seagen Inc,以加强其癌症治疗项目。
  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制药商表示,将支付每股229美元的现金。
  Seagen总部位于华盛顿州博塞尔。
  辉瑞表示,预计将通过310亿美元的新长期债务为收购提供大部分资金,其余部分来自短期融资和手头现金。
  辉瑞表示,预计与Seagen的交易将在交易完成后的第三至第四个完整年度对调整后每股收益产生中性至略微增加的影响,并表示预计在第三个完整年度将实现近10亿美元的成本效率。
 
▲美监管机构宣布关闭纽约州Signature Bank
 
  据报道,美国监管机构3月12日晚间宣布,关闭总部位于纽约的地区银行Signature Bank,这是在硅谷银行之后被关闭的第二家金融机构,因该行也有类似的系统性风险。
  监管机构称:"这家机构的所有储户都将得到补偿。与硅谷银行的决议一样,纳税人不会承担任何损失。"
  Signature Bank是美国最大加密货币银行,截至去年年底总资产为1104亿美元,总存款为886亿美元。
 
▲汇丰1英镑买入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
 
  据报道,汇丰控股(0005.HK,下称"汇控")3月13日下午公布,旗下汇丰英国银行以1英镑代价,完成收购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Silicon Valley Bank UK Limited(SVB UK)。
  与此同时,英国财政大臣Jeremy Hunt在社交媒体披露,是英国政府和英国央行促成了此项交易。他强调,英国的纳税人将不会为硅谷银行倒闭事件买单。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硅谷银行倒闭后,美国金融监管机构3月12日采取行动,最终确定全部储户都将获得全部存款,且处置SVB所导致的任何损失均不需要纳税人承担。
  汇控指出,SVB UK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不包括在交易范围内,有关此项收购所产生的收益,将在适当的时候计算并对外披露。
 
  ▲穆迪下调美国签名银行债券至垃圾级
 
  据悉,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公司3月13日下调美国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债券至垃圾级,同时考虑下调6家其他美国银行债券评级。
  穆迪公司说,以后不会再给"签名银行"债券新评级。
  美国纽约州金融服务局3月12日宣布,依据州银行法接管"签名银行",并指定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这家银行的接收方。
  签名银行是商业银行,业务涉及不动产和数字资产。根据纽约州金融服务局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签名银行资产总额约1100亿美元,存款总额约885.9亿美元。
  此外,穆迪考虑下调第一共和银行、锡安银行、Western Alliance银行、联信银行、UMB金融公司和Intrust Financial公司的债券评级。
  另悉,惠誉同日宣布,在纽约州金融监管机构关闭签名银行后,惠誉评级将签名银行(SBNY)的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IDR)从BBB+下调至D。此外,签名银行的短期IDR评级已从F2降至D。惠誉评级将撤销签名银行评级,因该银行正处于监管之下。惠誉评级将不再为签名银行提供评级或分析覆盖。
  路透社13日援引美国晨星公司的数据报道,近期美股市场抛售已抹去美国银行业超过1000亿美元市值。
报道说,摩根士丹利、富达和贝莱德管理的共同基金在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风险敞口最高。
 
  ▲瑞信自曝财报程序存"重大缺陷"
 
  3月14日,百年投行、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下称"瑞信")发布年度报告,称在2022财年和2021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事关未能在财务报表中设计和维持有效的风险评估,并正在采取补救措施。
  "就本集团对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财务报告程序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普华永道发表了否定意见。"瑞信称,缺陷涉及未能设计和维持有效的风险评估,以查明和分析财务报表中重大错报的风险。
  这一重大缺陷还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即管理层没有设计和维护对现金流量表的分类和列报的有效控制。
  瑞信表示,集团正采用一项新计划,以修复过去两年报告和控制程序中的"重大缺陷",但可能需要花费"大量资源"。
  瑞信原定3月9日发布2022年年报,,但3月8日晚间接到SEC电话,对瑞信2019财年和2020财年的现金流量表的修订及相关控制提出评论和问题,该报告被推迟了几天发布。
据了解,在此次曝出"重大缺陷"之前,瑞信早已面临危机。年报显示,2022年全年瑞信报告的税前损失为32.58亿瑞郎,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72.93亿瑞郎,这创下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年度亏损。
 
▲瑞信拟分拆上市投行业务
 
  据报道,百年银行瑞士信贷(简称"瑞信")处境越发艰难。3月15日,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Saudi National Bank)主席Ammar Al Khudairy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绝对不会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
  瑞信在3月14日公布的年度报告中表示,在2022财年和2021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了"重大缺陷",事关未能在财务报表中设计和维持有效的风险评估,并正在采取补救措施。
  作为重整瑞信计划的重要一步,瑞信首席执行官(CEO)Ulrich Koerner预期,分拆公司旗下美国投资银行业务上市的计划可在2025年落实,并且将恢复其第一波士顿(First Boston)的名称。
  据悉,如果第一波士顿按计划顺利分拆上市,其高管团队或将获得该公司上市后最多20%的股权。第一波士顿的经营策略将会转型为精品投行,专门提供顾问服务,减少参与承销业务。第一波士顿的高管们在3月早些时候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有50至100名现有董事总经理将加入新组织架构。
据了解,在瑞信去年谋求重组的过程中,沙特国家银行与合作伙伴一起承诺投资最多15亿瑞郎,以9.9%的股权成为瑞信的第一大股东。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拥有沙特国家银行37%的股权。
 
管理视点
 
国际化战略再升级,伊利构建“全球织网”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3月14日刊发特约撰稿人王今的文章指出,近十年来,众多早已布局国际化道路的优秀企业,一直在不断累积国际化经验。如今,这些厚积薄发的企业正在面临关键节点——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的快车道加快步伐,实现赶超,伊利正是其中之一。
  根据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22全球乳业20强榜单显示,伊利连续第3年稳居“全球乳业五强”,不仅是五强中唯一中国乳企,更以31.7%的增速成为全球乳业20强中增长最快的企业。伊利希望继续加快赶超步伐,在2025年迈入世界前三行列。
  这一成绩是伊利全球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佐证。与此同时,由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开发的《伊利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与实践》(以下简称案例)在最近正式发布。该案例从学术层面解读了中国乳业全球化路径,也是首个系统阐述中国乳业国际化发展的本土商业管理案例,作为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型全产业链企业,伊利在战略目标引领下的全球化战略极具典型意义。
  国际化新战略发布 伊利开启海外新征程
  早在2006年,伊利集团掌舵人潘刚董事长就把国际化视为伊利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制定并启动五年三步走计划,正式开启了国际化征程。国际化战略助推下,伊利接连完成了从中国第一到亚洲第一、从全球乳业二十强到全球乳业第一阵营的历史性突破。
  如今伊利开始将国际化战略推向纵深阶段,在潘刚的设想中,伊利有着一个更宏伟的国际化愿景——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在2025年迈入世界前三行列,并在2030年登顶世界乳业第一。
  而要完成这样目标,摆在伊利面前的挑战却不少。纵观如今的乳品市场,原料问题一直是乳业品牌面前的头等大事。以往奶源资源较为匮乏、地区发展不平衡,想要走国际化战略,就必须具备全球视野,立足全球资源市场。如今,随着全球产业链一体化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全球布局优质奶源。
  案例中指出,全球黄金奶源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40°-50°的区域,包括美国五大湖沿岸、欧洲中西部、中国内蒙与东北、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北海道、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等,因为地理和产量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所以想征战全球市场的乳品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搭建适合自身的资源体系就变得非常关键。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乳品健康有了很多新的需求和新的标准。乳品不仅要符合高品质、质量安全的硬标准,在此基础上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全球不同人群的差异研究,也开始成为品牌创新技术的新方向。
  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企业的每一步选择都牵扯着巨大的资源投入,即使如伊利这样在国内已成龙头的企业,在选择国际市场的下一步时也需要格外谨慎。案例中认为,这些问题既限制了整个乳制品产业的扩张,也成为了伊利发展道路上必须移除的障碍。
  也正是基于这些难题,伊利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全球织网。潘刚在接受访谈时,曾对伊利国际化战略“全球织网”进行了解读:“通过在美国聚集全球顶尖智慧资源,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在新西兰建设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生产基地,在欧洲建设伊利欧洲研发中心等一系列举措,伊利搭建了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和全球市场体系。”
  打造特色方法论 伊利树立新样本
  案例分析认为,推动伊利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正是其具备前瞻性的国际化战略,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战术,最终实现具备现实意义的国际化。全球食品快消巨头多为海外品牌,伊利的国际化也承载了让中国品牌获得世界范围认同的额外意义。
  具体来看伊利特色的“国际化方法论”:
  第一寻找务实的并购目标。 伊利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将潜在的收购标的列入其中并跟踪其发展前景,确定是否有合作乃至收购的可能。据标普评级报告认为,伊利将有序管理其收购事宜,如估值过高、交易规模较大或战略目标不一致,伊利则会放弃交易,并预估伊利将优选选择支出为10亿~30亿人民币的交易。
  目前伊利通过国际贸易、海外并购、自建投资等多种方式开拓海外市场,旗下液奶、奶粉、酸奶、奶酪、冷饮等相关产品已成功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是海外本地化运营。 案例分析认为,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战略,又要有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的战术,母国成功的管理经验并不必然能够在海外取得成功。作为国内乳品市场的龙头企业,伊利想在海外复制国内的成功却并不容易,语言、文化、宗教等商业外因素均会提升企业本地化经营的难度。
  伊利的海外运营方法论可以总结为“抓大放小”:国内总部定位为管理战略协同,日常管理运营则大部分交给海外运营实体自行管理,海外实体也拥有大部分自主的财政和人事权利。适当的本地化力度,能够将总部的战略高度和资金优势,同本地化团队熟悉当地市场和日常经营的经验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目前,伊利在海外采取生产本地化、原辅料采购本地化、人才本地化、管理本地化等方式,实现海外本地化运营。例如,伊利印尼乳业共有员工 761人,其中本地员工占比达97%以上,一期、二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为当地直接和间接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
  “全球织网”助力伊利走向世界
  遵循这套国际化方法论,伊利在海外市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伊利2022年上半年,国际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8%。其中,伊利在泰国冷饮市场份额进入当地市场前三;印尼冷饮市场份额从零起步,进入当地市场前四。
  从奶源方面来看,伊利正在逐步建设自有奶源生产基地,在新西兰运营大洋洲乳业、威士兰乳业,要约收购国际化乳企澳优乳业。同时,伊利还与荷兰、丹麦、乌拉圭等地奶源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目前伊利已在球建成75个生产基地,全球合作伙伴总计2000多家。在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均进行了广泛布局。
  伊利走出去过程中不仅实现了企业发展,也为当地创造了社会效益,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参考和示范。案例分析认为,伊利在海外经营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与当地分享利益,加大本地采购,雇佣本地人员;提高当地营养健康水平,为当地经济创造就业、增加收入;经济纽带将伊利和当地各个利益实体联系在一起,又促进了伊利市场的开拓,实现合作共赢。
  可以明显看出,伊利的全球化战略不仅在商业数据上展现了说服力,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全球织网”市场体系已经帮助伊利构建出一套扎实有效的全球运营体系,它让伊利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调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建设更强大的供应链、价值链、智慧链。
  另一方面,在“全球织网”战略下,伊利面对国内和国外市场已经开始积极融入双循环。在巩固国内发展根基,坚实基本盘的同时,伊利也在积极面对全球化浪潮之下,发掘新的增长机会。伊利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标准研究样本,期待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多元化、国际化的企业走向世界舞台。
 
信息化建设
 
中央网信办部署"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
 
  3月10日下午,中央网信办组织召开全国网信系统视频会议,部署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
  会议强调,要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自媒体"监管,对违法违规、违背公序良俗骗取网民捐赠、用户打赏,获取流量变现、广告分成等经济收益的"自媒体",要堵住其"问题流量"和牟利途径;对借此吸粉的账号,要清除粉丝量,坚决遏制"自媒体"违规营利行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工信部发文要求做好信息通信业安全生产工作
 
  据悉,工信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信息通信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提升治理能力、夯实安全基础,防范化解通信建设工程、网络运行等各环节风险隐患,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以高水平安全支撑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要求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聚焦当前5G网络运行安全存在的短板弱项,开展5G网络运行安全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提高云网融合、算网一体趋势下网络运行安全水平。完善行业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科学性精准性。各地通信管理局要督促指导本地区企业做好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依法依规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各企业要针对不同网络运行场景,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完善,组织应急演练,保障预案可实施性。通信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各企业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上报通信管理部门,依法依规配合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和问题整改。各单位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做好分析研判,妥善应对处理。
通知还要求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全面落实新修订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资〔2022〕136号)等相关要求,通信工程新采购招标项目、新签订工程合同及订单的安全生产费用按2%计提,推动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各地通信管理局要依法对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各企业要全面梳理内部相关规章制度并修订完善,施工单位要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施工单位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应当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挤占、挪用。各基础电信企业建设项目招标时需明确安全生产费不得作为竞争性报价,工程概预算要全额列出安全生产费。
 
工信部发布《电信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电信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简称《规定》),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
  在受理环节,《规定》要求,电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举报材料之日起15日内审查决定是否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实名举报人并说明理由;15日内未告知实名举报人不予受理的,视为受理。
  在办理环节,《规定》明确提出,电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举报之日起60日内作出如下处理:未发现违法行为或者违法行为已过行政处罚时效的,终结调查;认定存在违法行为但具有不予处罚情形的,不予处罚并责令改正;认定符合行政处罚立案标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及时立案;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依法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安徽省力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据悉,数字化正加速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是安徽省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的迫切需要。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支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明确从今年起,每年新增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以上,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00个,新增"数字领航"企业、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0个,建设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20个,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左右。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入全国前列。
  《实施方案》突出产业、企业、区域三个重点,组织开展十大工程,包括"数字领航"链接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工程、区域数字化转型工程、"行业大脑"培育工程、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等。其中,"数字领航"链接工程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打造行业应用场景,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辐射推广;区域数字化转型工程通过"园区+平台"方式,开展"一区一业一样板"试点引领,引导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制定数字化转型总体工作方案,加快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推动区域整体数字化转型。
  《若干政策》从"数字领航"企业典型示范、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分区域分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等9个方面,明确了具体支持措施。支持制造业重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数字领航"企业。对列入省级典型示范的项目按项目设备、工业软件购置额,给予最高10%的奖补,单个项目最高奖补500万元;对获得国家"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的企业,再分别奖补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鼓励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针对园区首位产业,制定"一区一业一样板"的数字化转型总体工作方案,省级通过综合比选每年打造一批样板,对每个符合条件的样板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奖补。
 
宁夏发布《数字宁夏"1244+N"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据悉,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数字宁夏"1244+N"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围绕数字宁夏建设,推动实施"1244+N"行动计划,健全完善组织、规划、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宁夏节点和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政务、数字化社会"四化"工程,培育引进一批生产和运用数字的企业,2023年数字信息产业产值达到850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6%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40%以上),加快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方案部署了全面形成组织、规划、政策等一套保障体系,加快建设两个中心,着力实施"四化工程",大力培育引进一大批生产和运用数字的企业等四方面共13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宁夏枢纽节点建设、高效运营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
  《方案》提出,实施数字产业化工程。全面升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5G向重点园区、重点场所、行政村等区域延伸覆盖,新建5G基站2000座,累计达到1.2万座。加快推进数据中心集群发展,新建5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增加标准机架11万架,总量达到15万架,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25万台。
 
云南省全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据3月13日召开的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披露,今年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紧紧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保安全、促团结,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持续推进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加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全力稳固"压舱石",激活发展"主引擎"。
  狠抓工业经济稳增长。全省工信系统将深入实施经济运行调度"五个主题"制度,优化完善工业经济运行服务专班机制,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加快细化分解,压紧压实责任。加强加密运行调度工作,靠前服务、主动服务,实施精准分类指导,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监测调度,加强工业发展要素保障,推动重点州市全面发力、重点行业加快发展、重点企业发力增效。
  加快项目投达产促投资。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跨区域行业贯通的服务工作机制,聚焦重大项目推进各个环节,强化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服务,按照"省级、州市、园区、企业"四个层级,持续强化土地、能耗、环评等8要素保障,加大相关部门协调力度,推进要素向重大项目聚集。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深入实施工业投资三年行动,持续扩大工业投资规模,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力争工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实现新的突破。
  下大力气抓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加强省级部门、州市政府、工信部门、产业园区系统化协调,加快构建"全系统、全行业、全平台"招商体系,形成全系统协同招商的"大招商"机制。要实行"一把手"招商、专班招商,强化投促平台对接,发挥产业推介、项目对接的作用,以锁定的沪企、浙企、粤企、闽企为重点,加快推进形成意向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精准引进国际国内和民营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大型国企央企。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要求,对目标企业,集中力量盯紧靠牢,提高服务档次,推动招商洽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抓好产业链优化提升。围绕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型能源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等方面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新热点新赛道,争取谋划形成一批增后劲、管长远、带全局的产业。大力发展资源经济,推动绿色铝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延伸,扩大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产能规模,绿色铝硅全产业链产值实现跃升。全力以赴完善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把云南打造成全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重要基地,力争产值三年翻三番,今年产值达到600亿元。加快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技术更新改造,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加力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完善新建投产企业库、"小升规"培育库和临退规企业库"三个企业库",靶向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力中小企业培育,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深入实施培优扶强工程,加快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分层梯度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4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0家以上。
  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加快项目扩园、企业满园、集群强园,"一园一策"发展千亿级园区,开展10个以上开发区标准化试点。确保年内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新增400户左右,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开发区达7家。全面推行绿美园区建设,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打响"云南制造"品牌。
  推动数字经济破题发展。狠抓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天地一体化"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信息大通道和数字枢纽节点。持续抓好5G融合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培育打造行业级大数据中心,推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应用,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行业整体改造提升成功案例。加快发展先进电子材料、出口导向型智能终端、数字创意、算力、数字经济会展等产业。
 
韩国计划在首都圈打造大规模半导体产业集群
 
  3月15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在主持召开紧急经济民生会议时,公布了将以高达3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万亿元)的大规模民间投资为基础,在2042年前在韩国首都圈构建世界最大规模的尖端系统半导体集群的计划。
  根据该计划,韩国将在京畿道龙仁建设71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到2042年建设完成5个尖端半导体制造工厂,并计划引进包括原材料企业、零部件企业、设备企业等国内外约150家企业入驻。
  尹锡悦还表示,到2026年,对半导体、显示器、电池、生物、未来汽车、机器人等6大尖端产业要完成550万亿韩元以上的民间投资,政府将在产业园的选址、研究开发、人力、税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援。
 
企业信息员园地
 
强化非法集资风险防范监管问题的建议
 
  特约信息员  王协忠
  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投资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非存款类经营主体通过欺骗手段聚集资金,任意挥霍、转移或非法占有,导致参与者资金难以收回。这些非法集资行为大多规模大、涉及数百万人员,资金兑付比例低,处置难度大,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极易引发社会风险,影响社会和谐。
  一、非法集资的概念、主要表现形式
  非法集资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通过一定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的行为。投资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非存款类经营主体非法吸收资金的形式较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该方式中集资者多以保本付息、高分红为诱饵,与不特定公众签订参股协议,骗取投资参股本金。
  (二)以承诺保底收益的委托理财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该方式中集资者利用公众理财知识欠缺,追求高额收益心理,多采用保本和支付高于银行同期利率数倍利息开展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方法,与不特定公众签订委托理财协议吸收资金。
  (三)以吸收存款付高息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该方式中集资者通过高额利息为诱饵,多采取出具借条、借据或签订合同的方式直接向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或者虚构金融机构内部“高息揽储”的假消息,伪造金融机构储蓄存单,印章吸收存款。
  (四)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采用该方式的集资者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居多。集资者多以合法经营者的名义,打着现代农业投资、创业等幌子,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及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诱骗群众,非法吸收群众资金。
  二、非法集资多发的原因及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法集资获取资金快,不易被发现,能解决经营者融资困难问题
  从监管实践来看,大部分非法集资者都有实体经营项目,其非法吸收资金的主因是合法融资渠道遭遇瓶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非法集资者占比不大,他们更看重的非法集资获取资金快,不易被发现的特点。
  (二)群众手头闲散资金较多,对资金增值愿望强烈,但投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现实中,大部分群众缺乏投资理财专业知识,对投资股市、期货、房地产、古玩等市场的风险性顾虑重重,而非法集资者所宣称的资金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对其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三)金融法律法规存在监管盲区,部门监管效率不高
  我国实行“一元多头”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该监管体制导致监管力量分散,监管盲区较多;在金融监管机构设置上,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派出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到县级,银监到地级,证监、保监仅到省级,导致金融监管部门很难及时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另外,在金融监管的权责方面,存在金融监管的权责不明确、不相称和不对等现象。这些都对查处非法集资的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非法集资行为的监管部门及责任
  (一)非法集资的主要监管部门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6条规定:“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9条规定,非法集资由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核实,初步认定后,应当及时提请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由此可见,非法集资的主要监管部门为中国人民银行。
  (二)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
  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建立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建立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银监会是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共18个。2010年,成员单位增至31个。该《批复》规定:“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政策界限清晰的,由案发地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当地银监、公安、行业主管或监管等部门进行认定”。另外,根据该《批复》的规定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17条规定,非法集资一经认定,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非法集资案件的组织查处和债权债务清退等处置善后及维护稳定工作。可见,处置非法集资的牵头部门应当为银监会。非法集资认定主要单位为银监会和公安部门。省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为处置非法集资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非法集资行为的监管职责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投资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非存款类经营主体非法集资行为监管职责是通过对主体资格及广告行为的监管体现。在监管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一旦发现经营者的行为涉嫌构成非法集资,应及时告知中国人民银行;如果违法行为仅涉嫌非法集资,应及时将案件移交中国人民银行。如果有证据证明经营者的非法集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应立即将案件移交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主体资格监管职责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是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专门行政法规,与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比较,属特殊法。在经营者未取得营业执照从事金融业务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法规的选择上,应优先适用。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未取得营业执照从事金融业务行为(非法集资行为)无管辖权。
  根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改正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营业执照。《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13条第2款陈述道:“设立非法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非法金融活动骗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一经发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立即注销登记或者变更登记”。从以上规定来看,对于公司擅自变更登记事项涉嫌从事非法集资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以公司涉嫌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依法办理变更登记逾期未改正进行立案,同时,将案情及时函告当地中国人民银行,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公安部门做好非法集资案件的调查、认定工作。如果公司违法行为被认定为非法集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公安部门的调查、认定结论决定是否注销登记、变更登记,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如果违法行为被认定为非法集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以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依法办理变更,情节严重为由,吊销其营业执照。如果其是为了实施非法集资,提供虚假登记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取得登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视其为情节严重,撤销登记。
  2.广告违法行为的监管职责
  目前,投资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非存款类经营主体非法集资活动主要涉及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领域。针对非法集资广告的隐蔽性强、危害大的特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融资广告管理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处置非法集资活动中加强广告审查和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禁止发布的含有或者涉及8种活动内容的广告,并规定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发布上述广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另外,新修订的《广告法》也对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违法情形进行了列举,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投资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嫌发布集资广告的行为,除了调查其违法发布广告的事实、情节外,还应调查其是否涉嫌违反登记管理法律法规。如果经营者仅处于宣传阶段,未获得不特定公众的资金投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根据《广告法》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处置融资广告的两个《通知》的规定,对其实施行政处罚。
  (四)其他监管部门的职责
  根据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关于同意建立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的规定,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部门要协助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本行业非法集资的监测预警、非法集资案件查处和债权债务清退等处置善后及维护稳定工作的配合、协调、指导工作。对于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犯罪嫌疑人、涉案资金和财产,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和转移资金、财产。由此可见,其他监管部门在处置非法集资违法行为时,主要是发挥各自职能,协助省级人民政府处置本地区、本行业善后及维护稳定工作的配合、协调、指导工作。例如前置审批手续的注销、撤销、吊销;涉案资金、财产的扣押等。
  四、解决非法集资监管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一)加快金融管理法律法规的立法建设,杜绝监管盲区
  建议有关立法部门加强金融管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修订,制定金融管理地方性法规或者实施细则,明确投资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非存款类民间借贷主体的法律地位、市场准入、业务经营规则及监管规则;合理划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非法集资的监管职责,进一步明确非法集资认定标准,规范处置原则和程序,杜绝监管盲区。必要时,可以确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不同领域非法集资的监管工作,也可通过设立市、县两级中国人民银行派出机构“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稽查局(所)”的形式,分流中国人民银行案件查处职能,加强“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稽查局(所)”人员配备,明确监管权限,赋予其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手段,实现查处非法集资案件法律完备,部门专一,人员充实。
  (二)加强非法集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加强地区合作,建立打击非法集资的长效机制
  继续加强非法集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设,除部际、省级非法集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外,还应加强市、县两级非法集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加强部际、省、市、县四级非法集资监管联席会议横向、纵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构建由政府、银监、工商、公安等多部门统一协调、互相配合的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数据交换、网络信息以及经营账户等渠道,对经营者的集资、投资行为进行合理监控,使非法集资在萌芽状态时及时被发现和处置,使人民群众的损失降至最小。
  (三)梳理非法集资监管法律依据,加强行政不作为责任追究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针对非法集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对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有关非法集资的规定进行梳理,编印《非法集资监管指南》,方便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和借鉴。同时,加强对非法集资监管行政不作为行为的查处,促进行政执法人员依法监管,及时、合理处置非法集资。
  (四)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注重疏堵结合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各司其职,切实履行法律赋予本部门的监管职责,做好非法集资监管或者处置工作。对触犯刑律的,不能以罚代刑,应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司法机关应依法办案,依法追究非法集资者刑事责任,震慑违法分子;处置非法集资相关部门应做好对参与集资公众的解释、安抚等思想疏导工作,保证已追回资金的保管、发放等工作顺利进行。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处置非法集资时,要注重疏堵结合,从重处罚纯粹以诈骗为目的的非法集资者,解决因从正规渠道得不到资金误入歧途的非法集资者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五)加强培训和宣传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非法集资监管法律法规、办案程序及技巧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监管、处置非法集资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社会的普法宣传,多层次、全方位宣传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特点及社会危害性,提高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行为的识别能力,从而远离非法集资。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