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09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09期

部委决策
 
习近平强调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3月8日下午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党中央把握强国强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这一部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我军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   
习近平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关键是要在一体化上下功夫,实现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系统提升我国应对战略风险、维护战略利益、实现战略目的的整体实力。
  习近平指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复杂系统工程,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深化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国家实验室,聚力加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快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谋取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新优势。要强化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强军胜战导向,优化体系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要加强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善于算大账、综合账、长远账,提高共建共用共享水平。要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提升国家储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习近平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必须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这些年,各有关方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协力推进有关重大改革,取得不少重要成果。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制度,形成各司其职、紧密协作、规范有序的工作格局,更好推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
 
习近平强调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3月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指出,民营经济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让他们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
  习近平强调,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依法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
  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家国情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营企业要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银保监会要求进一步做好联合授信试点工作
 
  据悉,银保监会3月3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联合授信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出深化联合授信试点工作要求。《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要在《通知》印发之日(2月17日)起60日内,商当地银行业协会重新确定企业名单。
  2018年,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以试点方式开展联合授信工作。彼时,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办法》的出台主要是针对企业多头融资、过度融资等突出问题,防范一些大中型企业因债务规模大,杠杆率高,财务负担重,偿债能力弱而存在的严重风险隐患,因此,《办法》是对于约束多家银行对单一企业过度融资所作出的监管制度安排。
  银保监会指出,总体来看,目前联合授信机制运行良好,对于提升银行信用风险管控水平、加强信息共享、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知》在不改变《办法》具体条文的前提下,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结合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提出深化联合授信试点工作要求。
  《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应及时确定企业名单,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尽可能与纳入名单的全部企业建立联合授信机制,努力做到应建尽建。对名单内未建立联合授信机制的企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多渠道充分共享信息,在审慎评估其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提供融资,避免过度授信。
  《通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科学把握联合授信政策要求,加强信息共享,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效率,完善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同时,完善信贷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质量监测,扎实做好贷款"三查",履行独立审查程序,不得盲目依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标准,也不得为争取客户放松风险管理要求,坚决避免过度竞争和"搭便车""垒大户"等行为。
  对于牵头银行的责任,《通知》也做了进一步明确,包括及时向成员单位共享企业信息;对发现的超额授信、过度融资等风险隐患,应当及时向成员单位作出必要风险提示,并将相关情况报送直接监管责任单位和相应银行业协会等。
  《通知》还强化了履职问责机制,对符合联合授信组建条件、无客观困难、应当加入但不加入联合授信机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具备履职能力但推诿扯皮、拒不履职的牵头银行,各银保监局将在现场检查立项、重大风险处置调查中给予特别关注。
 
银保监会部署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据悉,银保监会日前下发《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将自3月15日起,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通知》指出,各地银保监局要组织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排查,并选取重点机构开展现场督导,指导机构规范与贷款中介机构的合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主动开展自查,及时主动挖掘并报告不法贷款中介线索。
  《通知》强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增强自主获客意识,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提升自主经营能力,严禁主动向贷款中介机构让渡"金融服务",避免出现贷款中介机构掌控市场主动权、合作业务推高融资成本、风险跨行业传导加剧等问题。同时,要切实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排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基层工作人员是否存在私下勾结贷款中介,向客户推荐贷款中介,放松对贷款中介推荐客户的审贷标准和贷后管理标准等问题。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制度,对诱导、帮助借款人违规申请贷款的中介,纳入合作黑名单。
  同时,《通知》还明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贷款质效,避免"唯指标论"和粗放式发展。主动向客户充分揭示经营用途贷款与住房按揭货款利率、期限错配风险,就违规将经营用途信贷资金挪用于购房的法律后果和不利影响进行提示。
  此外,《通知》还要求各银保监局主动与公安司法机关联系,加强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主动将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情况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通知》还通报了一起案件,案件当事人与其关联人存在通过注册空壳公司并转让等方式帮助他人套取经营贷、提供基于购置房屋和其他资金需求的多种中介服务的违法行为。通报指出,该案件涉及银行信贷业务超过20亿元,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提供经营贷资质包装、提供受托支付通道、提供短期垫资服务、团伙成员申请贷款等形成资金池。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期表示,将继续加大对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监管,该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若有提前还贷或者其他金融业务需求,请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了解相关情况,避免被不法中介机构误导,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发布
 
  3月3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修订后的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
  根据实施办法,此次修订,在防范业务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沪深股通股票选取标准的包容性,将更多上市公司股票纳入沪深股通标的,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其中,沪股通方面,股票基准指数由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扩展为上证A股指数,成份股覆盖将由沪市大、中盘股票进一步拓展至中、小盘股票,并且每个行业可选取的股票不再受数量等限制,成份股数量大幅提高;深股通股票基准指数由现行深证成份指数和深证中小创新指数扩展为深证综合指数,基准指数成份股基本覆盖全部深市股票,成份股数量较扩大前1000只大幅提高。
  基于风险可控的原则,沪深股通均设置50亿人民币日均市值、3000万人民币日均成交金额、停牌天数占比低于50%等调入要求;另外,为降低标的股票频繁调入调出的情况,沪深股通设置调出条件低于调入条件的调整缓冲机制。
  为较好适应沪深股通投资者交易习惯,同时结合上证A股、深证综合指数成份股调整特点,实施办法修订后,沪深股通股票设置半年度、月度定期考察机制和临时调整机制。需说明的是,新规的调整机制在考察时效性方面的效率进一步提升。
  以深股通为例,一是月度和半年度定期考察中,符合条件的股票标的名单将于考察日下一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公布(遇节假日做适应性调整),于公布日后的下一个星期五后的第一个深股通交易日生效,考察至生效的时间间隔约3周,较现行机制下的相应时间间隔(约6周)缩短约一半。二是现行标的调整机制下,新股上市一般满6个月后才具备深证成份指数和深证中小创新指数的定期考察资格,新股上市后最快约7个月才可纳入深股通。本次标的范围扩大后,基于新标的调整机制相关规则估计,符合条件的深市新股上市后最快约1个月可纳入深股通股票,新股纳入效率较现行机制有较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港股通股票范围同步扩大。根据联合公告安排,在现行股票标的基础上,将恒生综合指数内符合有关条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股票纳入港股通股票标的范围。另外,基于对等原则,设置调出条件低于调入条件的调整缓冲机制,即属于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且不属于A+H股的港股通股票,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低于40亿元港币的,调出港股通股票。除前述内容外,港股通股票选取标准和调整机制保持不变。
  实施办法将于3月13日正式实施。综合考虑新旧规则衔接等因素,沪深交易所均设置衔接安排。新规施行日前,沪深港通股票范围和调入调出安排仍按照原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首批深港通股票名单及调整生效日期,将由上交所、深交所、联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另行公告。
 
证监会支持保险资管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据悉,证监会日前指导证券交易所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支持公司治理健全、内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优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开展资产证券化(ABS)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进一步丰富参与机构形态,着力推动多层次REITs市场高质量发展。
  《业务指引》坚持系统思维、市场观念、试点先行的原则,明确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申请开展ABS及REITs业务的制度机制安排:
  一是申请条件。要求开展ABS业务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当治理健全,业务制度完备,部门和人员配置到位,资产管理能力较强。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按规定开展REITs业务。
  二是申请程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同步向沪深交易所提交申请文件,证券交易所按照相关规则及《业务指引》的规定开展评估工作。
  三是自律监管。证券交易所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ABS及REITs业务实施自律监管,并根据监管需要开展业务检查。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会同银保监会等有关方面,按照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原则,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开展ABS及REITs业务,推动其他类型优质金融机构担任ABS管理人,畅通基础设施资产入市渠道,促进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良好生态,促进提升交易所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政策要闻
 
▲国家发改委全面部署开展国家级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据悉,为有力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十四五"国家级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部署推动各有关部门全面开展国家级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通知》指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全面梳理"十四五"国家级专项规划实施情况,总结成效、查找短板、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持续推动各专项规划任务举措落细落实,为"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通知》明确了国家级专项规划评估的范围和重点。一是坚持点面结合开展系统评估,以"十四五"国家级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内的专项规划为重点,统筹做好各类国家级专项规划评估工作。二是紧扣重点内容深入开展评估,围绕目标指标进展、重点任务举措落实、重点工程项目推进等重点内容深入开展评估,系统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党的二十大新部署新要求,提出下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针对性建议。
  《通知》强调,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分工,加强协调联动,确保评估质量。各专项规划编制牵头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本部门规划实施评估的主体责任,充分做好与其他各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立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深入研判形势变化及带来影响,深入开展全面梳理和调查研究工作,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前瞻性谋划推动规划实施的有力举措,高质量完成各领域专项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
 
▲发改委年内三度发声严管铁矿石价格炒作
 
  据国家发改委3月3日披露,针对近一段时间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情况,近日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组织部分市场机构和业内专家召开会议,分析研判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11月份以来,铁矿石期货价格持续上扬。2月21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报收919元/吨,上涨3.43%,创下近9个月来价格新高,较去年10月底上涨超五成。此后铁矿石价格有所回落,但3月以来,铁矿石价格再次进入上涨通道。截至3月3日收盘,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报收919元/吨,当天上涨1.04%。
  专家认为,在供需基本面没有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短期大幅上涨,炒作迹象明显。特别是个别国际机构无视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铁矿石供应总体趋于宽松的大背景,肆意鼓吹铁矿石供应面临短缺、价格将明显上涨,推升涨价预期,严重背离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的现实。
  专家建议,铁矿石贸易企业和钢铁企业要全面、理性看待当前铁矿石市场供需情况,不跟风炒作;资讯机构和金融机构要客观准确发布市场信息和研究报告,不发布误导信息、刺激涨价预期。专家还建议,有关部门持续加强现货期货市场联动监管,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铁矿石价格不合理上涨。
  今年以来,发改委已三次就铁矿石价格飙涨现象发声。1月6日,发改委年内首次发声表示,针对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等情况,价格司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判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听取业内专家和部分市场机构意见,研究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工作。
  1月15日,发改委又约谈了有关资讯企业,针对其转载不实旧闻,混淆视听,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提醒告诫相关企业发布市场和价格信息前必须认真核实、做到准确无误,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哄抬价格。
 
  ▲国开行出台方案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国家开发银行日前出台《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以开发性金融服务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服务建设美丽中国。
  《方案》要求,"十四五"期间,国家开发银行要按照全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规划部署,重点围绕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列入全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规划的相关地区,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中长期投融资优势,适当给予信贷政策倾斜,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融资支持高质量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助力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取得显著进展。
 
国资改革
 
国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启动
 
  3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强调,要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一根本目标,用好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这两个途径,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扎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
  会议指出,近年来,国资国企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多层次、多领域组织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专项行动,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一大批企业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力、产业引领力、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部分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综合实力达到了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国资国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效。
  会议强调,面对蓬勃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标世界一流,国有企业在效率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国资国企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抓紧抓细,务求取得工作实效。
  会议强调,要突出效益效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聚焦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率等指标,有针对性地抓好提质增效稳增长,切实提高资产回报水平;突出创新驱动,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促进科技与产业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尊重和遵从科技创新规律,包容创新风险,让企业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
  会议要求,国资央企要强化改革攻坚,着力构建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良好生态。要把价值创造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加强董事会建设,在准确判断市场、准确预见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理性决策;把价值创造融入到企业管理运营诸环节,以对标促达标、以达标促创标,增强集团化管控、集约化运作能力,加强成本管控、管理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精益运营和精益管理;把价值创造导向体现到有效激励约束各方面,加快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更大力度实施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中长期激励,营造人人想价值、人人创价值的良好氛围。
 
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推动合规管理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3月2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深化法治建设加强合规管理工作会议,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旗帜鲜明尊法治、强合规,以落实《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为主线,在深化提升、发挥作用上下真功、求实效。以首席合规官制度为核心,加强对重大经营事项的审核把关,对违规行为"一票否决";以完善运行机制为关键,不断健全合规风险识别清单、岗位合规职责清单、业务流程管控清单,推动合规管理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以抓好重点领域为切入点,及时将合规要求内化为规章制度,点面结合切实防范合规风险;以强化案件管理为抓手,妥善处理重大纠纷案件,推进以案促管;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将合规要求嵌入重要流程和关键环节,有效提升工作效能。
 
李锦认为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需在四方面下更大功夫
 
  据了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对此,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关键要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方面下更大功夫。
  李锦表示,通过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推动国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创新体系效能上实现新突破;通过组织运行机制改革,提升考核目标管理体系精准性,提升企业组织效率、运营效率、资本效率;通过企业人才机制改革,培养各级优秀人才队伍,全面激发企业基层组织活力和人才动力;通过企业品牌管理机制改革,打造更多品牌卓著的一流公司,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创造能力。
  "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内容,是基本经济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制度。"李锦认为,接下来,国有企业将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运行制度、现代企业分配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职工民主参与制度六个方面着手,完善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自主创新
 
河南印发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
 
  据悉,为统筹推进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近期,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水平、运用效益和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显著,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200万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版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到2035年,河南省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迈入国家前列,知识产权制度运行良好,创造水平显著提高,运用效能根本性增强,保护体系全面优化,管理和服务更加完善,支撑和引领优势明显的知识产权强省基本建成。
  《纲要》提出,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机制。激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实施商标品牌建设工程,围绕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文旅文创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实施版权兴业工程,围绕黄河文化、中原文化打造一批版权精品,支撑河南"兴文化"工程实施。实施地理标志促进运用工程,围绕"名优特农"优势资源,形成一批质量优、口碑好、影响大、价值高的地理标志品牌。立足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围绕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和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优质农作物和植物新品种。
  《纲要》提出,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能。深入开展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实施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专利导航工程,为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培育"专精特新"等创新型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引领型企业。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能。推动专利与标准融合,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制定。
 
新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
 
  近日,新疆印发《新疆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发展,打造更多科技领军企业,力争"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
  《方案》从夯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础、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政策环境三个方面明确了13条具体举措。
  在夯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础方面,《方案》明确指出,通过建立后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构筑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策源地、强化对高新技术企业服务能力等措施夯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础。其中,明确要发挥国有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实施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
  如何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方案》指出,要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比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创新人才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发展等。《方案》还强调,到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不仅如此,《方案》还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拓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落实各项惠企利企政策、强化知识产权申请服务等方面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节能减排
 
两部门宣布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
 
  据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近日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的公告》,决定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自愿性认证(以下简称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健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市场体系,促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公告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中使用获证梯次利用产品。支持保险机构发展适合梯次利用产品的财产保险和产品责任保险,为其应用推广提供风险保障。鼓励开发银行统筹用好抵押补充贷款资金、绿色信贷、绿色融资服务等,给予低成本资金支持。
  公告说,梯次利用产品认证目录由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根据行业发展和认证工作需要,共同确定并发布。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由认监委发布。开展梯次产品认证要以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为依据,并在实施规则中明确。
  公告说,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牵头组建梯次利用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为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及技术支持。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建立获证梯次利用产品采信应用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开。工信部鼓励符合条件的生产获证梯次利用产品的企业申请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四部委部署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据悉,水利部等四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十四五"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全面部署三江平原等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
  方案明确,到2025年,重点区域较现状水平年压减地下水超采量46亿立方米左右,压减比例超40%。辽河平原、北部湾地下水实现采补平衡。其他重点区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明显减缓,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生态与地质环境问题得到缓解。地下水利用监测计量体系基本完善,地下水监督考核及机制基本建立,智慧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方案提出,各片区要因地制宜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提升节水灌溉面积比例,严控农业种植和灌溉面积发展,采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耕地休养生息等措施,减少超采区农业用水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以及推广节水器具,严控城镇及产业发展规模、布局、结构,严控高耗水产业发展;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优化调配当地地表水,在保障河湖健康生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外调水,增强水源调蓄能力,增加地表水供给,实施水源置换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量,降低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开发强度,相机实施地下水回补。
 
舟山炼化项目燃气轮机20%掺氢燃烧
 
  近日,西门子能源携手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年产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的三台SGT5-2000E燃气轮机成功进行了混合气燃烧调试。这意味着此项目中的燃气轮机既能够燃烧天然气,也能够燃烧由天然气与炼油化工的合成气掺混而成的混合气,从而以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式为舟山项目提供生产所需的电力和工艺蒸汽。
  合成气的成分复杂且燃烧组织难度大,对燃气轮机本身提出了极高的技术要求,因此当前全球范围内鲜有燃气轮机能够实现该技术。西门子能源在舟山项目上实现了掺混合气燃烧的稳定运行,掺氢比例达到20%,不仅降低了项目的用能成本,还能减少废气排放,从而为项目创造了新的价值。
 
政协委员白重恩建议不限制光伏硅片制备技术出口
 
  据报道,近期光伏相关技术或被限制出口的消息,引发市场及国内外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在全国"两会"提案中表示,国内光伏硅片制备的技术壁垒并不稳固,限制出口会对中国光伏行业的全球竞争力以及鼓励资本输出以应对老龄化等,形成不利影响。
  目前也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白重恩在提案中表示,经初步调研,自发布征求意见以来,海外多家企业已开启中国技术的替代方案,与欧洲、美国等老牌停产的企业研究重启切片机设备制造和光伏拉棒、切片产能建设方案。
 
政协委员阮英建议打造西部氢能走廊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兰石集团董事长阮英的提案聚焦氢能产业发展。他建议,按照全国一盘棋和区域点带面的布局,以甘肃为通道枢纽,利用"一带一路"通道节点城市布局特色和"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过境有利条件,点线结合、以点带面,打造西部氢能产业发展走廊,与现有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城市群差异化发展,加快形成我国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新高地。
  发展氢能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速推进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超过22个省(直辖市)发布氢能发展相关规划和支持政策,初步形成"东西南北中"五个国家级氢能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城市群。
  阮英表示,从总体看,各地氢能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领域,全产业链发展基础薄弱,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业形态比较单一,发展路径尚在探索阶段,个别地方盲目跟风、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
  从区域看,我国西部地区同样面临上述短板弱项,但同时具备得天独厚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和"一带一路"通道区位优势。以甘肃为例,截至2022年底,甘肃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6515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3258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50.01%。预计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将超过8000万千瓦,富集的风光发电资源为氢能产业提供了天然支撑。
  阮英认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城市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空间分布稀疏,呈带状走廊模式明显,因地制宜拓展多元应用场景潜力巨大。同时,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居多,有较为成熟的工业副产氢供给体系。
  关于打造西部氢能走廊,阮英的建议涵盖三方面内容。
  一是放大通道优势,打造全产业链示范区。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基础和条件,立足河西走廊可再生能源优势,建设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立足陇东地区多种能源富集优势,布局氢能-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区。
  借力"兰白"科技创新区,支持主要企业和重点院校联合引培专业高端人才,合作建设国家工程中心或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在西部资源型企业地区建设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示范工程。优先在"通道"节点大城市规划建设制氢、储运、加注等基础设施。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业。阮英表示,石油化工等能源装备制造业是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应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氢能装备研发制造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区域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规模化发展高效电解水制氢设备、大容量高压气态储氢设备、固态储氢、70MPa车载储氢瓶、低温液氢及液氢储运装备,以及大规模甲醇反应装置、合成氨反应装置等核心设备。
  阮英还提到,依托在建纯氢输送管道项目和新建天然气管道项目,大力支持研究纯氢管道输氢、天然气管道掺氢相关技术和安全标准。加快组建龙头企业牵头的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基于甘肃省铂族贵金属资源优势,开展氢气净化、电解水制氢及氢燃料电池高效催化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推广。
  三是聚力规模效应,开展多元化应用试点。基于西部地区带状或走廊式的远距离城市分布,支持在省内及跨省份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布局建设"分布式光伏+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示范应用。利用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大型重工业的比较优势,重点推进化工、传统炼化、煤化工、冶金等行业开展氢能替代应用。
  同时,在运营强度大、行驶路线固定的矿区、工业园区,推进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应用。支持开展城市公交、旅游、物流配送、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应用,以及在西部偏远地区开展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示范应用,加大示范应用补贴向西部倾斜力度。
 
国际能源署称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碳排放同比增0.9%
 
  据悉,国际能源署3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8亿吨以上,比上年增加3.21亿吨,增幅为0.9%。
  数据显示,2022年,干旱、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以及不少核电站停运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但更多清洁能源技术的部署则避免了5.5亿吨排放。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2年,美国的排放量增加0.8%,欧盟的排放量下降了2.5%。
  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能源危机的影响并未导致最初担心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加,这要归功于可再生能源、电动车、热泵和节能技术应用的显著增长。不过,还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来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
 
欧盟拟发布"净零工业法案"
 
  据报道,继美国于2022年出台着重扶持绿色产业、发展清洁能源的"通胀削减法案"后,欧盟也即将宣布一系列有关零碳产业的提案,以加强绿色投资。
  欧盟委员会拟于3月14日发布其起草的"净零工业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以及有关欧洲电力市场改革和关键原材料的立法提案。美媒认为,这几项措施都是欧盟对于美国一揽子绿色补贴的政策回应。
  此前,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今年1月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已预告,欧盟正在起草一份针对欧洲绿色工业的新法案,希望以此令欧洲成为绿色科技和创新的"家园"。
 
劳动用工
 
上海临港将加大重点产业领域女性科技人才政策支持
 
  3月3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布《临港新片区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举措》),围绕女性科研人员在资金保障、创新型企业、人才计划、岗位成长、创业、壮大创新创业主体、金融支持体系、荣誉表彰、平台建设、关爱服务等十个方面提供支持。
  根据《举措》,临港新片区将加大重点产业领域女性科技人才政策支持。其中,科创、人才发展资金中,对符合条件的女性科技人才给予补贴奖励、研发支持等,至2025年统筹使用不低于5亿元。对重点产业领域海外回流高端紧缺女性科技人才,支持享受境外和海外回流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境内高端女性科技人才,支持享受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境内高端人才财政奖励政策。
 
人大代表孙景南呼吁推动产业工人向"技能型"蜕变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分厂电焊工孙景南带来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议:"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多来,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创新创造成果层出不穷,但产业工人队伍仍存在综合素质总体不高、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离不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在孙景南看来,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从提升待遇、优化评价导向、完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制等方面着手。其中,企业要坚持待遇提升与发展畅通有机结合,鼓励企业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晋升和使用管理,增加技术工人技能等级层次,同时密切产教融合,既面向市场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又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鼓励高职院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共建培训载体,使职业教育更加契合职工成长需要、贴合产业发展需求,真正实现产业工人向"技能型"蜕变。
 
人大代表刘懿艳建议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及发展规划
 
  据悉,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零束科技党委副书记刘懿艳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面临的人才之"困",建议从培养规划、"产学研"合力、专业设置、加强扶持投入等方面加快培养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
  刘懿艳建议,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及发展规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同时,刘懿艳建议,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学研"形成合力,夯实创新融合平台,丰富合作形式。例如,完善"政府-高校-产业-金融"科研成果孵化生态链;促进产业人才与高校人才"双向流动";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就跨学科、跨领域项目开展联合攻关;深入落实校企联合硕博研究生培养项目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另外,刘懿艳还建议,在相关高校加快开设智能车辆工程学院或专业,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健全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专业培养体系,加大力度培养掌握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复合型人才,加快补充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产生的人才缺口。
 
今年前两月美企宣布裁员逾18万
 
据报道,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3月9日发布报告称,今年1月和2月美企共宣布裁员逾18万,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科技行业裁员人数占三分之一以上。
Challenger表示:"绝大多数裁员都发生在科技行业,但随着消费者支出减少,零售业和金融业现在也在裁员。"
 
谷歌今年将减少晋升至高层管理职位的人数
 
  据报道,谷歌在3月6日发送的电子邮件中告诉员工,由于业绩增长放缓,公司今年将减少晋升到高级和领导职位的人数,这些变化是为了适应公司招聘速度放缓。
  这封电子邮件是为了宣布该公司2023年的第一个晋升流程开始,在内部被称为GRAD(谷歌员工评估和发展),晋升的员工也会得到加薪。
  "这个过程是由经理领导的,尽管我们招聘速度有所放缓,但将在很大程度上与去年相似。但我们计划,晋升到L6及以上的员工数量比之前业绩增长迅速时更少,"这封由"GRAD团队"发送的电子邮件中写道。
 
韩国将改革每周最长52小时工作制至69小时
 
  3月6日,韩国雇佣劳动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在紧急经济长官会议上讨论并确定了劳动时间制度修改方案,将允许在业务繁忙期一周最长工作69个小时,并保障劳动者可申请长期休假。
  据报道,该方案大幅修改了以每周最长52小时工作制为核心的劳动时间制度,允许在业务繁忙期一周最长工作69个小时,同时保障劳动者申请长期休假的权利。
专家论坛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3月10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这是当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亟须各方强化共识、协力推进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正确认识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间的关系
  从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两个战略的历史脉络看,两者都是奔着问题提出来的,都与中国经济的阶段性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从全局上加以把握。
  正确理解战略内涵的演进。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我们有效应对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当时在战略侧重点上,更多把投资作为主要抓手。而当前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则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落脚点是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5年提出后,其内涵不断拓展,从“三去一降一补”到“破、立、降”到“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再到“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越来越着眼于通过供给质量提升,更好满足和创造需求。今天,必须从新要求出发,全面准确认识战略内涵,而不能停留在固有的认知上看待问题。
  正确认识供需关系的变化。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的永恒命题。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基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不足的判断;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源于当时供需关系的主要矛盾转移到了供给侧。相关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都是针对供需失衡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为了矫正供需间不匹配乃至错配的问题,更好地畅通经济循环。调节供需关系,并不是“拔河比赛”,而是要统筹兼顾。从当前中国经济特点看,需求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费有待修复、有效需求特别是高质量需求不足,供给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水平产能过剩与高水平供给不足并存、供应链面临安全风险,问题的叠加必然要求从两端同时发力,找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加以解决。
  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治理的平衡点。在中国经济的每个关键时间节点,都需要及时作出战略判断和选择。做好宏观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供需关系,这就要求根据供需矛盾的变化相机抉择合理的策略。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者之间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协同关系。如果不顾其相互关联,单兵突进地推进某方面政策,就可能顾此失彼,带来一系列后遗症。在新发展格局中,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工作主线,二者必须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均衡发力,这样才能真正从需求端引导供给升级、从供给侧激发潜在需求,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二、找准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
  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迫切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善于挖掘既能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又能拉动有效需求的结合点,把堵点和空白点转化为新的增长点,为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长远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寻找结合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产业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领域新赛道发展,本身就是最大的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加速带动消费升级。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领域,一系列创新创意的应用已经极大带动了数码、“国潮”等行业和产品的发展,其对消费的扩散效应还在不断显现。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既能提升老企业的生存能力,也能带动老客户增强对传统行业、品牌的黏性。加快研发设计、会计审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有效满足产业链提升效率的相关需求。补齐供应链短板,既是维护产业生态安全的需要,也将能满足部分国内行业和企业需求。
  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寻找结合点。《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已经正式印发实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数字领域消费和投资提供了重要指引。数字基础设施居于底座位置,无论是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还是应用基础设施,其布局建设和互联互通都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在各领域创造一系列新的需求,如数字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文化领域的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数字生态文明领域的生态环境智慧治理等,都将极大提升各领域的运行效率,并对新消费和新基建投资起到较大带动作用。
  在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寻找结合点。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扩大内需战略可以依托的最宝贵资源。中央已经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下一步要根据工作推进情况,找到阻碍经济循环的堵点和卡点,有针对性地加以破解。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市场改革建设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快改革示范和复制推广,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坚实基础。要促进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投资与区域重大战略布局有机结合,同时通过打破区域性、制度性壁垒,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各地投资兴业提供公平优质的服务。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寻找结合点。随着我国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壮大,相关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商业模式在探索中日渐成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的落实有了较好基础。此外,也要看到,绿色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自觉选择,提供更多优质绿色产品也能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
  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寻找结合点。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在民生方面存在很多有需求但未得到有效满足的领域,如健康、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消费需求,这些都可以成为供给侧的重要发力点。通过把新产品、新业态与新服务相结合,可以有效扩大新消费。当前,围绕“一老一小”的供需矛盾更是需要高度关注,应对老龄化要加大适老化改造投资、老龄产业发展、养老设施场所建设等力度,应对出生人口减少趋势要加强婴幼儿产业培育发展、为儿童成长提供一系列环境条件,这些都是既有巨大需求又存在供给短板的领域,要充分挖掘出其中的投资和消费潜力。
  三、以系统观念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性工程,要把两者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来,运用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和推进。
  要夯实科技和人才支撑。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归根结底要靠创新,只有通过创新引领,才能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实现与不断升级的需求结构间的及时匹配。科技工作要坚持“四个面向”,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源源不断输出新型人才和科研成果。特别是要发挥好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推动对技术和人才的供需实现精准对接。
  要强化财政和金融保障。中央明确,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这意味着扩内需并不是无限制的,而是有前置和约束条件的,需要建立起能够鼓励有效需求、抑制无效和低效供给的引导机制。财政政策要加大重点领域投入,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与撬动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和促进消费。金融政策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
  要优化政策和舆论环境。一段时间以来,市场在解读政策时对一些重大概念出现了一定理解偏差。比如,有的把扩大内需看作是取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忽视供给侧在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等。对此,要积极加以引导,及时准确答疑释惑,使各方更好认识和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完整内涵,把握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推进路径。
 
史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重点与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史丹3月5日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近年来,受全球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给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严峻考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显著提升,但也面临着劳动力人口减少、低劳动成本比较优势有所减弱,产业发展外部需求下降和内部生产成本上升等多方面的挑战。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广泛地影响生产和生活,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革命性变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优化供给结构、带动需求扩大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应对国内外复杂局面、抢抓发展新机遇和实现我国长远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从广义上看,工业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工业化过程会有不同的特征和内容。工业化不仅是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与农业、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总体而言,工业化可以说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高度概括。新型工业化的提出则赋予了工业化新的发展内容和新的发展路径,要求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的协调发展。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抓住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努力提升工业生产能力,从零起步构建工业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拥有了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一些拉美国家因过早“去工业化”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后期也出现了经济发展脱实向虚,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总结我国实践,坚持推进工业化是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更好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涉及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等多个方面。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要构建起强大的产业体系支撑,就要牢牢把实体经济抓在手里,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集聚,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性转变;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区域产业布局,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绿色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筋骨。没有实体经济提供的坚实物质技术支撑,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就难以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一方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较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等方面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高新技术成果,生产制造过程相对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符合消费升级的需要,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这些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往往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传统产业并不代表着落后技术和低端产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引领下,制造业正在由过去的机械化、自动化、批量化生产转向数智化、绿色化、柔性化生产等新业态新模式,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附加值。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紧盯前沿技术,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还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从产业链视角看,目前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一些“卡点”“堵点”,部分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基础能力较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高。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底线。
  破除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加强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运用系统思维,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此外,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现代性的重要体现。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绿色低碳的能源供给为基础,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这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要有步骤地形成“碳排放—碳回收”闭环,通过产业布局、园区规划和生产流程设计,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积极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推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行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以绿色消费促进绿色生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企业、社会、政府责任,形成“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生产生活方式。
  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水平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质量已成为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质量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工程,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一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二是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质量设计、质量控制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三是加强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四是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打通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五是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和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专家论点辑要
 
  ▲瑞银上调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至5.4%
 
  3月6日,瑞银发布报告上调对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瑞银经济学家在报告中写道,目前预计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5.4%,高于此前瑞银估计的4.9%。
  瑞银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经济复苏进程好于预期;迄今为止疫情感染达峰对供给侧和生产端的扰动有限;同时近期3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已反弹至接近2019年农历同期水平,表明房地产销售触底反弹可能早于此前预期。
  瑞银预计,政策性银行对基建投资的信贷支持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财政货币等政策要实现"统筹运用",更多地方政府也可能会出台扩大消费的具体政策措施。
  瑞银还表示,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可能会持续到2024年,因此同时将中国2024年GDP增长预期从4.8%上调至5.2%。
  根据近期对居民超额储蓄和瑞银消费者把脉调查的研究,瑞银认为,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将提振消费者信心,超额储蓄可能会在今年和明年逐步释放。
 
中小企业
 
浙江省开启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
 
  3月2日下午,浙江省"小微你好"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一场持续2023年全年的扶小助微行动全面开启。
  当日,浙江发布了"小微你好"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方案,主要包括"暖企解难题""助企提质效""惠企减负担"三大行动。
  其中,在"暖企解难题"行动中,浙江将深化"万名干部助万企"活动,选派熟悉经济工作的同志担任助企服务员,重点聚焦小升规培育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微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培育的小微企业,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在"助企提质效"行动中,浙江将通过培育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升级版、开展"十链百场万企"对接服务、帮助小微企业拓展市场等措施,提升中小微企业竞争力。如在今年继续开展的"十链百场万企"对接服务中,将组织超1万家次的中小微企业和服务机构参与,帮助小微企业在产业链协作配套中拓展市场。
  在"惠企减负担"行动中,浙江将充分发挥创新券、服务券、消费券等作用,重点加大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上市、人才招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降低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和转型升级的成本。
  此外,浙江省已专门成立综合、法律、科技、人才、融资等11个中小微企业服务团,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支撑。
  扶小助微,浙江有了清晰的目标:2023年,浙江力争为中小微企业减负1500亿元以上;力争全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5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5000家以上;省级认定的小微企业园总数动态保持在1200个以上。
 
经贸态势
 
刘晨阳称印太经济框架破坏多边贸易规则
 
据悉,南开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晨阳2月27日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作为美国拜登政府推进实施“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印太经济框架于2022年5月份启动,同年9月份开启正式谈判。该框架是拜登政府以签署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进的,没有寻求国会批准,在内容上也未涉及关税减让和市场准入承诺,这使得该框架不仅在制度保障层面充满不确定性,在经济层面也缺乏福利效应和贸易潜力。此外,拜登政府的多位高官公开声称,印太经济框架是“独立于中国的安排”,将用来“有效反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
  显然,印太经济框架被美国赋予了浓重的地缘博弈色彩,试图把经济事务政治化、武器化,甚至意识形态化,这将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以及多边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整体格局和未来发展进程产生多方面的破坏作用。
  首先,扰乱亚太地区秩序。
  “印太战略”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制定并实施的地缘战略,目标是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打造由美国主导的新的安全与经济规则,构建地区新秩序。“印太战略”最初以安全议程为重心,到2019年底基本完成了安全议程的实心化、机制化与多边化建设,并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打造为核心机制。
  拜登政府上台后,为应对新冠疫情背景下地缘政治格局的新形势和美国面临的各种内外部挑战,一方面在形式上调整了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行事风格,加强了与传统盟友和地区伙伴在经贸规则、技术管制、价值观等领域的协调,另一方面则继续积极推进实施“印太战略”,并谋求在深化安全议题合作的基础上补强经贸层面的布局,印太经济框架正是这一动机的产物。
  在“印太战略”此前仅限于安全合作时,亚太地区多数中小国家持审慎和观望态度。在印太经济框架这件经济外衣的掩护下,美国将多个亚太国家纳入了“印太战略”的圈子。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将利用该框架逐步把政治安全与经济议题进行捆绑和渗透,搞集团政治,甚至强迫一些国家选边站队。此举将极大压缩相关国家在亚太地区对外政策上的回旋余地和战略缓冲空间,加剧矛盾与对抗风险,严重扰乱亚太地区秩序。
  其次,威胁亚太区域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稳定。
  亚太地区云集了除欧盟成员之外最主要的制造业和贸易大国,是世界范围内价值链分布最密集、供应链连接最紧密的地区,这使亚太各国在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投资领域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并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亚太地区各国对于共同抵御市场系统性风险,加强价值链和供应链合作的共识进一步提高。但是,美国却以疫情为借口将经济安全问题泛政治化,提出应依靠所谓“值得信赖的伙伴”构建“更为可靠和有弹性的供应链”。根据拜登政府2021年2月签署的“美国供应链”第14017号行政命令,半导体制造和先进包装、大容量电池、关键矿物和材料、药品和原料药等被列为关乎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在印太经济框架下,美国欲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地缘政治手段,重点围绕上述产品打造疏离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
  事实上,对于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的大多数国家而言,中国不仅是其最重要乃至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最具规模和增长潜力的海外市场之一,在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和中间品生产环节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联系。如果这些国家遵循美国基于自身战略利益而单方主导制定的经贸规则,在经济层面疏离中国,不仅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将失去相关产业发展的自主权。毋庸置疑,美国将印太经济框架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用意识形态割裂亚太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图谋将恶化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环境,妨碍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损害市场的公平竞争。
  再次,加大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的风险。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亚太地区成为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协定衍生和扩张最为活跃的地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两大自贸协定在2018年底和2022年初相继生效,亚太地区大多数国家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意愿进一步提升,希望以CPTPP和RCEP为基础,加快推进构建亚太自由贸易区,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一个完整的高水平制度框架。
  反观美国,近年来对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始终持消极态度,先是在2017年退出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又在2018年新达成的《美加墨贸易协定》中主导设立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具有排他性的“毒丸条款”。在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的现有国家中,除了美国和印度之外大部分都是RCEP或CPTPP成员,如果美国强力推行印太经济框架的规则优先,或者制定一些针对中国的具有“毒丸条款”性质的规则,不仅将对RCEP和CPTPP的实施形成掣肘,也会使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前景蒙上阴影,从而极大迟滞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最后,对APEC合作产生离心力。
  成立于1989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成员最多、级别最高和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并在成立伊始就明确了聚焦经贸合作,避免引入地缘政治和安全议题的总体原则。但是,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在2017年首次参加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就大谈“印太战略”,与APEC的亚太大家庭氛围格格不入。2018年,美国时任副总统彭斯代替特朗普参加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发言中继续鼓吹“印太战略”并公开诋毁“一带一路”建设,致使APEC有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来首次未能发表正式的领导人宣言。
  2020年,APEC设立了到2040年建成一个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的愿景目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多个APEC成员加入印太经济框架这一具有明显地缘政治色彩的机制,如果美国拉拢这些成员搞“小圈子”,必然会削弱APEC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给APEC经贸合作议题的推进实施带来干扰,使构建亚太共同体的未来道路变得更为曲折。
  当今世界正面临地缘局势紧张、经济增长乏力、南北鸿沟拉大、疫情持续反复、粮食和能源危机加剧等一系列挑战,拓展和深化“以人为本”的多边和区域合作将是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这已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具体而言,应以合作为动力,共同搭建平台,共同制定规则;以共享为目标,倡导平等参与,分享发展成果;以发展为导向,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治理和发展新格局。相形之下,美国基于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打造印太经济框架,以合作之名,行排他之实,拉拢胁迫地区国家加入其主导的地缘政治博弈,显然与国际社会共谋合作与发展的主流意愿背道而驰,不仅不得人心,也注定会落得损人不利己、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日本1月经常项目逆差创纪录
 
  据悉,日本财务省3月8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报告显示,由于原油等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叠加日元贬值导致贸易收支恶化,今年1月日本经常项目呈现1.9766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37日元)逆差。
  日本媒体报道说,1月日本经常项目逆差额超过2014年1月创下的纪录,为有可比统计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
  报告显示,货物贸易方面,当月日本进口额大幅提高22.3%至10.0045万亿日元,出口额小幅提高3.4%至6.8227万亿日元,贸易逆差达3.1818万亿日元。同期,受益于访日游客增加,服务贸易逆差同比略有缩小,逆差额为7584亿日元。
  当月,受益于日元贬值等原因,包括利息、红利等在内的日本海外投资收益有所增加,达到2.2905万亿日元。
 
投资视点
 
上海启动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
 
  据报道,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统一部署,2023年2月至12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
  一是加强民生重点领域、重点类型垄断协议执法。聚焦建材、日用消费品、汽车、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大垄断协议案件查处力度,重点强化对行业协会组织和参与垄断行为的监管。
  二是深化民生重点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执法。聚焦原料药领域、公用事业等自然垄断和专营专卖领域,重点整治不公平高价、限定交易、搭售、拒绝交易、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垄断行为。
  三是提升民生领域经营者集中案件审查效能。规范审查流程,强化能力建设,加强行业调研,密切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审查制度的预防功能,不断提升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试点工作效能。
  四是强化民生重点领域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执法。聚焦公用事业、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保险、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河北组织开展"服务个体户 助力稳增长"活动
 
  近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等十六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决定今年在全省组织开展"服务个体户 助力稳增长"活动,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个体工商户在稳就业、促增长中的基础作用和关键作用。
  方案聚焦个体工商户需求,以实施暖企助企行动为引领,完善机制,落细政策,加大帮扶,创优服务,更大力度为个体工商户解难题、办实事,帮助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加快发展。
  方案明确了"服务个体户 助力稳增长"活动九项重点任务--
  聚焦完善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完善省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推动市、县(市、区)级层面建立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领导、市场监管牵头,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分工负责、分级推进"工作格局。
  聚焦政策落实,细化实化配套措施。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出台配套制度措施,落实落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关于经营场所供给、资金、财税、金融、社保、创业就业、社区便民服务、数字化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纾困帮扶等方面政策措施。
  聚焦决策分析,开展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大调研。通过组织课题研究、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方式,对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活跃度、经营状况等进行调查。
  聚焦纾困发展,开展"入万户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探索实施分型分类精准扶持。
  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开展"个转企"试点,助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加强政策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个体工商户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等,增强市场竞争力。
  聚焦便民高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和"一件事一次办",优化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和跨部门、跨领域办事提供便利。完善歇业制度,推行信用修复制度,推进柔性执法,加强涉企收费行为监管,维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
  聚焦降本减负,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确保精准及时惠及个体工商户。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适合个体工商户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个体工商户贷款规模和覆盖面,提高贷款精准性和便利度。
  聚焦创业创新,促进上岗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化人力资源机构,开展用工对接,缓解个体工商户用工短缺难题。支持个体工商户按照政策规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聚焦党建引领,激发发展动力。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团结引领个体工商户诚实劳动、依法经营、创新发展。发挥党建工作指导站作用,推动在个体工商户经营集中的专业市场、楼宇商圈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
 
广东出台9份政策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报道,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广东打出第一波政策"组合拳"。在3月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广东多部门联合发布首批9份政策,进一步提振信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这9份政策围绕系统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既立足当前对经营主体实施真金白银的精准扶持,也着眼长远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政策供给;既有致力于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一揽子综合性政策,也有涵盖工业、农业、金融、投资、外贸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专项举措,还有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快建设的改革措施。
  过去一年,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助企纾困和稳增长政策供给,顶格落实国家稳增长33条、19项接续政策,及时出台实施两批214项具体举措,在提升工业、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稳定外贸、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重点领域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政策靠前发力、工作提速加力。去年全年全省落实退税减税缓税降费4656亿元,力度为历年来最大。发放制造业小型微利企业社保缴费补贴、一次性留工培训补贴和扩岗补助超168亿元,降低企业成本超200亿元。这一系列助企纾困和稳增长政策,产生了可观的政策效应。
  据发布会披露,除了首批政策,后续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也正在积极储备,涵盖了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统筹内外资一体化招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强化经营主体诉求响应平台服务等领域,将尽快出台。
 
安徽出台30条举措提信心促"回暖"
 
  据悉,安徽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若干政策举措》,从财政支持、减税降费、要素保障、融资增信、政务服务等方面拿出30条政策"干货",切实稳定市场预期。安徽省明确,原则上所有政策都应做到"免申即享",确需申报的,要减少申报材料、优化申报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做到"即申即享"。
  此次出台的政策举措主要内容共8个方面30条。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主要包括深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涉企收费,切实降低用工用能成本,积极支持援企稳岗扩岗。二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主要包括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三是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效能,主要包括支持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创新创业。四是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主要包括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支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和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优势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建筑业发展,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五是扩容升级"徽动消费"行动,主要包括促进接触性消费加快恢复,打造高品质消费载体,促进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六是实施有效投资专项行动,主要包括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建立招大引强"赛马"激励机制,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加强用能和环境要素保障,加大民间投资支持力度。七是推动外贸外经联动发展,主要包括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发展。八是优化提升政务服务,主要包括建立企业诉求直达机制,推动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当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安徽省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挑战,继续面向经营主体出台惠企助企、纾困解难政策,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全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促进政策红利及时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安徽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据悉,为加快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效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近日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正式启动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是指科技创新基础较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色突出、具有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园区以及创新资源比较集中的产业集聚区。《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以下简称"示范企业"),是指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在本行业或本地区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
  《办法》指出,对认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自治区给予不超过500万元资金支持,由示范基地统筹用于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同时,优先支持示范基地建设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中介示范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等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对认定的示范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其申报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并将其纳入"宁科贷"、科技担保基金、科技金融补助支持范围。
  《办法》还明确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的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评估办法等。
 
拜登6.9万亿财年预算案出炉
 
  3月9日,拜登政府正式发布2024财年财政预算案,为美国国会崭新一轮的推诿扯皮吹响了号角。
  从总数来看,白宫为今年10月开始的2024财年提出了近6.88万亿美元预算总数,较当前财年的6.37万亿美元进一步上升。
  其中,防卫开支从8000亿美元提高至8850亿美元(其中国防部预算8420亿美元,包含60亿美元援乌支出),联邦社保和医保支出进一步提升,而联邦医疗补助则有所下降。
算上节节攀升的利息支出,即便拜登一直在宣传减少赤字的努力,美国政府未来十年每年的财政亏空大致都会在1.5-2万亿美元之间。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美国经济仍面临通胀压力
 
  据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月8日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经济活动略有增长,通货膨胀压力仍普遍存在。
  这份报告根据美联储下属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结果编制而成,也称"褐皮书"。
  报告显示,自上一份报告发布以来,6个辖区经济状况变化不大或没有变化,其余辖区经济活动以温和速度扩张。各辖区预计,由于不确定性加剧,未来几个月经济活动不会明显改善。
  报告显示,各辖区供应链中断情况继续缓解,消费者支出总体保持稳定。汽车销售变化不大,大多数辖区旅游市场活跃,制造业在持续收缩后恢复稳定。不过,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
  同期,多数辖区就业人数温和或适度增长。劳动力供应略有改善,但劳动力市场整体仍保持紧张。各辖区预计,未来一年薪资涨势将进一步放缓。
  物价方面,许多辖区价格涨势有所缓和,但通胀压力仍普遍存在,尤其是部分辖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升。各辖区认为,今年物价涨势有望继续放缓。
  美联储每年发布8次"褐皮书",通过地区储备银行对全美经济形势进行摸底。该报告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的重要参考资料。下一次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将于3月21日至22日举行。
 
美国经济或将在几个月内遭遇困难
 
  据悉,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3月6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警告说,尽管美国经济仍可能快速增长,但其突然陷入衰退的风险依然存在,或将在几个月内遭遇困难。
  萨默斯说,联邦基金利率预计将从目前的4.5%到4.75%之间升至5.5%,鉴于经济不确定性,该利率甚至可能达到6%。根据以往情况,为抑制通胀不断加息的行为将很快引发经济衰退。
自2022年3月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已连续八次加息,其中连续四次加息幅度高达75个基点。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激进加息不仅无法有效降低通胀水平,而且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加拿大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据报道,加拿大银行央行3月8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当前4.5%的水平不变。这是加拿大银行去年3月以来连续八次加息后首次停止加息。
  加拿大银行同时宣布继续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以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并表示准备在必要时进一步提高利率以实现通货膨胀率回到2%的目标。
  加拿大银行说,加拿大1月通胀率降至5.9%,预计今年年中通胀率将降至3%左右。核心通胀率和短期通胀预期需要进一步降低以实现通胀率目标。
  新冠疫情2020年初在加拿大暴发后,加拿大银行迅速下调基准利率,从当年2月的1.75%一路下调至3月的0.25%。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加拿大银行八次宣布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5%。
 
欧盟委员会批准30亿欧元的意大利担保计划修正案
 
  3月6日,欧盟委员会根据欧盟国家援助规则批准了对现有意大利担保计划的修正案,包括增加高达30亿欧元的预算,用于对天然气和电力贸易信用风险进行再保险,从而减少他们的即时流动性需求。
  该修正案是根据《欧盟运作条约》第107(3)(b)条批准的。欧盟委员会认为,该计划经修订后将有助于管理当前危机对意大利经济的影响。
 
欧盟官员称欧洲国防工业需转向"战时经济"模式
 
  据报道,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近期在公开讲话中表示,欧洲国防工业目前需要转向"战时经济"模式。这一言论受到欧洲舆论的关注。
  布雷顿发表这一言论之际,俄乌冲突刚刚迎来一周年,但丝毫看不到和平到来的迹象。欧洲对乌军援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等挥之不去,多国出现大规模罢工。
  英国《经济学人》在近日的一篇报道中表示,和平与稳定是任何成功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投资带来信心,并给发展和繁荣创造条件。
 
英国启动《新科学技术框架》计划
 
  3月6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和科技大臣Michelle Donelan启动一项新的政府计划。这一计划意在到2030年将英国打造成科技超级大国。为促进该计划顺利实施,英国将投入3.7亿英镑加以支持。
  这份名为《新科学技术框架》的计划,将通过10项关键行动,使得英国在未来10年处于世界科技前沿。这10项关键行动包括为创新科技初创企业和公司提供融资、通过战略性国际参与、外交和伙伴关系塑造全球科技格局、利用英国政府的购买力,通过公共部门采购促进创新和增长、在国内外展示英国的科技实力和雄心,以吸引人才、投资并提升英国的全球影响力等。
 
乌克兰官方下调2023年GDP增长预期至1%
 
  3月6日,乌克兰政府经济部门将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期由3.2%下调至1%。
  另外,今年1月,乌克兰央行曾将2023年GDP的增长预期由4%下调为0.3%。
 
俄央行宣布建立自动化保险信息系统
 
  据悉,俄罗斯央行3月6日发布公告称决定建立国家保险信息系统股份公司,负责运营自动化保险信息系统。
  该系统将整合所有汽车保险和房屋保险的信息,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被保险人和对象的情况,并为消费者创造新的和更方便的服务。
  根据法律规定,俄罗斯央行将拥有国家保险信息系统股份公司100%的股份。
 
日本第四季度经济扩张幅度低于预期
 
  据悉,日本内阁府3月9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在截至12月的三个月中的扩张幅度低于最初估计,反映出日本面临的多重困境,包括全球经济放缓和通货膨胀。
  修正数据显示,第四季GDP折合年率环比增长0.1%。经济学家此前预测为增长0.8%,初值为增长0.6%。民间消费疲软是此次修正的主要因素,其增幅低于最初的估计。经济持续疲软也支持央行的观点,即日本仍需要宽松货币政策的帮助。
 
印尼发布近23.6万辆电动车补贴计划
 
  3月6日,印尼高级内阁部长卢胡特和印尼工业部长阿古斯在记者会上表示,印尼政府将从3月20日起提供电动车的激励计划,包括20万辆电动摩托车、3.59万辆电动汽车,每辆电动摩托车补贴700万印尼盾(约3165元人民币),并享有减税措施。电动汽车的补贴金额尚不明。
卢胡特说,印尼政府正与全球两家大型汽车生产商谈判,希望这项新政策将产生积极影响。
 
日本经济或将被迫再次转型
 
环球时报2月28日刊发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撰写的文章指出,日本“贸易立国”的身影正在变得模糊。2022年日本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为11.4万亿日元(约合880亿美元),虽然继续保持顺差,但比上年大降47%,为1986年以来最大降幅。最大原因是贸易赤字攀高,投资则取代贸易成为日本对外盈余的关键。但正当日本从贸易大国转向投资大国之际,突变的国际环境成为新的严峻考验,地缘政治风险、经济安保化倾向和全球价值链重塑等新形势或将迫使日本经济再度转型。
  日本新自由主义转型及其特征
  上世纪80年代,以英国“撒切尔主义”和美国“里根经济学”为代表,资本主义世界刮起一场新自由主义改革旋风,目标是排除经济中“凯恩斯主义”式的政府干预。日本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也发起声势浩大的民营化改革,到1996年桥本龙太郎时期改革变成“刀刃向内”,以“小政府”为目标,日本22个中央省厅被砍缩成13个,力度最大的还是小泉纯一郎时期推行的“无圣域结构改革”,国家公务员人数从80万下降至28.7万。
  日本“小政府化”改革还不只是减少公职人员数量,斩断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有形之手才是更重要目标。长期以来,日本形成所谓政、官、财之间的所谓“铁三角”关系,这种僵化体制被认为是导致效率大幅降低的原因。因此,放宽规制、自由化和结构改革成为日本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标志性口号。
  日本将重视市场规律、维护企业利益作为改革口号。面对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企业普遍陷入雇用、设备和债务等“三大过剩”困境,日本政府一边大规模投入公共资金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一边不断降低法人税为企业减负,甚至不得不开征消费税来填补财政空缺。而且,为助力企业摆脱终身雇用制束缚、实施经营转型而改革劳动市场。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同时也为突破少子老龄化造成供需双瓶颈,日本企业转向开拓海外市场。尽管担心“产业空洞化”问题,日本政府仍然支持企业转型,尤其在“安倍经济学”期间,除了金融、财政等方面支援之外,还积极推动日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主导CPTPP协定并推进RCEP、日欧EPA以及日美、日英贸易协定。如今,日本贸易的FTA覆盖率已经达到79%。
  诚然,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比如日本非正式就业人数占比已将近40%,相对贫困化问题也逐步凸显,上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亿总中流”社会趋于瓦解。但目前日本还没出现欧美那样的严重社会分裂。
  比较优势与“唯一性”竞争力
  日本媒体上最近流传着日本GDP今年可能被德国超越而跌至世界第四的担忧。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度日本实际增长为1.8%,德国则仅为0.1%,因此除非出现日元再度大幅贬值,否则其被德国赶超的可能性不大。
  从国际竞争力排名来看,日本确实处于下降趋势。在瑞士国际经营开发研究所(IMD)排名中,日本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一滑落至2022年的第34位。不过,具体指数显示日本依然保持相关领域的竞争优势,比如科学基础、环境健康以及就业等指标均在世界前十。相关数字也能印证日本经济的比较优势。2021年日本对外净资产高达3.6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雄厚的资本成为日本新自由主义转型的坚强后盾。
  日本对世界经济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2016年日本经济产业省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市场销售额在1万亿日元以上的产品群,日本为26个、美国34个、欧洲24个、中国26个,美国保持领先而日、欧、中势均力敌;但从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的产品群来看,日本为270个(零部件和材料为212个)、美国124个(不及日本一半)、欧洲47个(约为日本的1/6)、中国73个(日本的1/4)。也就是说,相比规模,日本在全球价值链上更是确立了以“唯一性”为特征的竞争优势。
  结构性困因及新考验
  2022年日本出生人口首次跌破80万,这是1899年有该项统计以来的最低数字。而当前日本社会老龄化比率已高达29%。更加严峻的老龄化显然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困因。不仅如此,就在日本企业普遍寻求构建全球化经营模式之际,一系列新考验突如其来,地缘政治风险、经济安保化、美国主导的“脱钩断链”等,新问题还在接踵而至。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调查显示,2021年日本制造业海外生产比率和海外销售占比分别为33.8%和36.3%,其中,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电子产业以及汽车产业对海外市场依赖更高,两组数字都接近或超过45%。
  尤其是中国市场最令日企难以割舍。这里不仅聚集着3.1万家日企,占海外日企数量的4成;对华投资收益率也最高,2015年就超过12%,2017年以来更是突破15%,是对美投资的3倍水平;疫情前刚刚成长为日本经济新支柱的入境游,也形成对中国游客的显著依赖,这还与日本跨境电商市场需求密切相关。但当前岸田政府的言行却令包括日本经济界在内的不少人担忧,去年敲定的《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以及日本积极加入“芯片四方联盟”,都被认为有针对中国的意思,这很可能对在华经营以及对华联系紧密的日企形成严重冲击。
  上述因素之外,已经实施长达10年的“金融双宽松”政策的负面作用以及气候环境等,也形成对转型期日本经济的新考验。面对“灰犀牛”以及可能随时而至的“黑天鹅”,不确定性已然成为日本经济最具确定性的特征。
 
日债收益率有望正常化
 
证券时报3月7日刊发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的文章指出,即将接替黑田东彦出任日本央行行长的植田和男就国际舆论广泛关注的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日前明确对外表态称,如果物价前景改善,必须考虑收益率曲线政策的正常化,并强调长期利率控制是一种不适合微调的机制。资料显示,目前全球仍在执行负利率的国家只有日本,同时日本也是时下唯一一个还在实施YCC的经济体,这种另类做法在各国央行集体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格外扎眼。
  YCC是指央行在二级市场上以固定利率购买债券(主要是国债),以此将特定期限债券的收益率控制在设定的目标范围内。在这里,央行除充当债券交易人直接下场购买从而影响收益率水平外,更可以引导市场行为,即在投资人相信央行政策承诺的前提下,会自发地购买目标利率附近期限的债券,而此时,央行自身购债规模很少甚至没有购债,但依然可以看到收益率下降,仅结果而言,也算得上是四两拨千斤。
  基于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崩溃所引致的国内通货膨胀率持续下行,在采用了激进的降息(实施零利率)等常规货币政策手段但依然出现两年内通胀率年均下降近1%的尴尬情形下,2001年3月,日本央行率先采取量化宽松(QE)计划,加大了对日本国债和其他资产的购买力度,只是到了12年后安倍再度出任首相时,日本依然还是没有摆脱通货紧缩的煎熬。
  作为“安倍经济学”三支箭(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黑田东彦出任日本央行行长后迅疾推出了量化与质化宽松政策(QQE),央行对国债的采购量从原有的40万亿日元增加到后来的80万亿日元,直至后来的无限量。然而,在评估了为期两年但效果仍不明显的QQE政策后,日本央行决定于2016年2月实施负利率,半年后又宣布实施YCC政策,等于就是在QQE原有“量”的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价”的调控。
  起初日本央行确定的YCC变动区间即“利率走廊”为-0.1%~0.1%之间,但其实仅关注的是“利率走廊”上限,即当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0.1%时央行便下场采购国债;针对经济增速和通胀均出现上行趋势,2018年7月,日本央行将收益率波动幅度扩大至-0.2%~0.2%之间;2021年3月,日本央行又将区间扩大至-0.25%~0.25%之间。及至2022年12月,日本央行再次扩大YCC区间至-0.5%~0.5%。
  理论上说,在央行宣布或者已经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的情景下,市场一般会获得较为强烈的宽松信号效应,即货币政策在更长的时间内持续宽松,利率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更低的水平,由此在很大程度上稳定市场对中长期利率的预期,包括居民消费可能会因为借贷成本和储蓄收益的下降而增加,企业也可能在低利率的刺激下增加投资,政府融资活动也可能增多并增加支出,最终对经济增长以及物价水平形成促进与拉升之力。反观日本YCC的实施过程,启动后的一段时间的确产生出了一些积极效果,比如物价水平脱离了负增长并持续表现为正,出口获得了明显改善,贸易顺差持续了多年,就业与经济增长也获得了不少改观等,只是任何最初看上去不错的政策都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成为对现实的禁锢与羁绊。
  首先,日本并没有随着YCC的延续而摆脱通货紧缩。YCC的最主要目标是推升通胀预期,但近20年来日本年均CPI仅0.1%,即便是YCC持续运行的5年时间中,日本国内CPI年均涨幅也只有0.68%,不仅远离央行的管理目标,而且期间还有三年CPI增长为负。虽然由于俄乌冲突爆发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行,日本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去年出现明显回升,但是此时的通胀搭配YCC带来的是日元持续贬值,而非内在需求的真实扩张。
  其次,YCC引起的日元贬值超预期,同时贸易收支随日元贬值出现恶化。YCC不仅会抑制长端收益率,而且也会影射并下拉短期货币利率,日元在国际资本眼中失去吸引力,尤其是在美欧央行大幅加息背景下,日元的贬值风险被加速放大,资本纷纷逃离日本。按道理,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出口,但由于能源价格上涨的强烈对冲,日本出口却远远逊于进口,最终日本经常项目顺差在去年创下8年来的最低水平,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为-0.6%,若算上资本项目的逆差,去年日本贸易逆差创下了自197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新高。
  再次,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因YCC的延续而偏废。中央银行基于收益率曲线控制的购债操作,客观上形成了央行对国债收益率进行“兜底”的市场预期,市场也紧盯央行购债行为展开交易,呈现出“不看市场看中央银行”的行为特征,最终日本央行成为了10年期国债的最大持有主体,持有规模近70%;另外,YCC人为压低日本国债收益率,扭曲了长短期国债收益曲线,虚高的价格也挤出了众多国际投资者,10年期国债的二级市场交易量枯竭,甚至一度出现“零成交”,国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遭遇严重压制与扭曲。
  最后,YCC形成对央行采购的倒逼进而损害央行独立性。在锚定“利率走廊”上限的前提下,随着收益率的不断“破位”,日本央行不断地下场救急,某些情况下央行还必须加大购买力度,而且由于政府债务水平过高,财政部也存在持续向央行加压的倾向,并要求央行尽可能将收益率曲线控制维持更长时间,而基于对债务风险的担忧,日本央行也会被动承诺与无奈隐忍,但同时又必然损害自身独立性。另外,不断地“扩表”已使日本央行遭受的账面损失达到8.8万亿日元,占GDP的1.6%,央行接下来可以支配的货币政策增量工具受到抑制。
  进一步从现实观察发现,去年年底日本CPI创下40年来的最高水平,连续9个月高于日本央行设定的管理目标,受到影响,全年物价涨幅达到2.3%,而来自日本总务省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日本国内CPI继续高开高走,月度同比劲升4.2%,为1981年9月以来的最快增速;另外,去年日本人均工资月均增长2.1%,为近31年来的最大涨幅,且连续2年增长,且今年还会继续上涨,日本国内存在着工资-物价螺旋。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确表示,日本通胀具有上行风险,建议日本央行调整政策,提高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的灵活性。
  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是,基于本区域通胀并未实质性减弱的事实,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今年还要继续加息,如果日本央行依旧按兵不动,日债与美债收益率“剪刀差”会进一步拉大,资本从日本撤离的脚步也会再度提速,日元贬值的压力势必继续提升,并由此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将进一步恶化。因此,正如当初是基于通货紧缩的倒逼不得已推出了YCC,如今面对通胀可能失控的趋势,日本央行也极有可能被迫调整YCC。
  在植田和男看来,长期利率控制不适合采取分段碎步微调方式,比如将当前的-0.5%~0.5%收益率区间扩张75个基点,然后再扩大100个基点等,这样会不断强化市场对收益率上调(价格下降)的预期,从而反复导致投资人对政府债券的大量抛售,并引发债券市场的接续剧烈波动。长痛不如短痛,植田和男在YCC的调整上较大概率会采取一次性退出的方式,同时在量化宽松工具的调整次序上,植田和男会选择放弃YCC-停止负利率-退出QE的“倒序”步骤,也就是先“价”后“量”的节奏,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正如当初黑田东彦推出YYC是希望用长端利率带动短端利率走低,植田和男同样是希望首先借助退出YCC影响长端利率进而带动短端利率,同时在最后程序退出QE,也可以让市场的流动性保持稳定供给状态。
 
新加坡再度提高投资移民门槛
 
  据报道,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3月2日宣布,为支持本地初创企业和金融业的发展,为新加坡人创造更多优质工作,将自3月15日起提高全球投资者计划(GIP)门槛。
  全球投资者计划(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简称GIP)是新加坡于2004年推出的一项投资移民计划。该计划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旗下的"联系新加坡"(Contact Singapore)负责,旨在吸引企业家和投资者在新加坡投资并创造工作岗位。外国企业家和投资者可通过三种方案在新加坡投资,获取该国永久居留身份。新加坡永久居留身份为五年期,到期后可以申请再入境准证续期。
  根据修改后的方案之一,申请人必须投资至少1000万新加坡元(约合5133.9万元人民币)成立新的商业实体,或投资在已营运中的业务。原本的投资额是250万新加坡元(约合1283.5万元人民币)。
  投资者首五年永久居留期满后若要更新再入境准证,公司须雇用至少30名员工,其中至少一半必须是新加坡公民,以及10名须是新员工。在现有规定下,若要更新再入境准证,申请人的公司只须聘雇至少10名新员工,一半是新加坡公民,并有200万新元业务总开支。
  同时,对于基金投资和设立家族办公室的申请者,对于投资的金额和投资的方式都做出了更加严苛的规定。
  据报道,新加坡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在2月23日表示,从2011年至2020年,通过全球投资者计划为新加坡带来了超过54.6亿新加坡元的直接投资,并创造了超过2.4万份就业。在2020年至2022年间,有约200名外国投资者通过全球投资者计划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
 
投资分析点评
 
▲小米智造基金两轮募资近百亿
 
  近日,兆易创新( 603986.SH )、金山软件( 03888.HK )、帝奥微( 688381.SH )同时发布公告,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小米智造基金"),于今年3月开展第二期募资,合计募资27亿元。其中,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出资20亿元,金山软件出资5亿元,帝奥微出资1亿元,苏州纳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8000万元,温州信银浩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出资2000万元。
  至此,结合去年7月公布的63.3亿元首次募资额,小米智造基金募资总额已达90.3亿元。据悉,这支基金预期募资总规模为100亿元。
  其中,小米武汉、小米北京分别出资30亿元和3000万元,各占股33%及0.33%;北京市引导基金出资20亿元,占股22%,亦庄国际投资和天津海创分别出资10亿元,各占股11%。此外,武汉金山、广州华多、兴证投资管理均出资5亿元,各占股5.5%;海南华盈开泰、帝奥微均出资1亿元,纳星创投出资8千万元,信银浩鸿出资2千万元。
  小米智造基金成立于2021年9月,其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北京小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GP负责该基金的日常管理及运作,而该公司由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后者由雷军间接持股77.8%。
  雷军是这支年轻基金的实控人,并担任该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公告显示,该投资决策委员会或将由不多于8名成员组成,除小米武汉有权提名4人之外,北京市引导基金、亦庄国际投资、天津海创将各有权提名1人。
  据了解,小米智造主要关注集成电路以及相关上游及下游领域,投资标的涵盖新一代资讯科技、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显示器及显示装置、汽车电子,以及有关移动终端消费品及智能装置的上游及下游应用及供应链。
  小米智造基金目前已投资十余家企业,其中包含多家汽车芯片相关公司。
 
  ▲钙钛矿企业极电光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3月9日,无锡极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极电光能")宣布已于近日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鼎晖百孚、中鑫能源、建银创信、无锡天使基金等机构跟投,云林基金、九智资本等原股东进行了追加投资。
  极电光能此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钙钛矿前沿技术开发和150M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的运营,持续优化技术工艺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综合性能。
  极电光能副总裁姜伟龙3月9日表示,今年公司工作重点仍在于150MW钙钛矿光伏中试线,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将公司产业化工艺磨合成熟,并为下一条GW线的设备与选型积累更多经验及参考。姜伟龙透露,极电光能将于今年年内启动GW级工厂的建设,计划于明年三季度投产。
  作为第三代光伏电池,钙钛矿电池因其材料特性,相较第一代晶硅电池与第二代薄膜电池,理论上可实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应用场景多元等。极电光能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拥有百兆瓦级别钙钛矿中试线的三家企业之一(另外两家为协鑫光电与纤纳光电)。
  "光伏发展的主线就是降本增效,钙钛矿实际上就是光伏技术降本增效的一条新路。至于它在将来的市场上能占20%、30%还是80%、90%的市场份额,取决于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姜伟龙说。
  据了解,极电光能上一轮pre-A轮融资于2021年10月宣布完成,该轮融资由碧桂园创投、九智资本联合领投,建银国际、云林基金跟投,控股股东稳晟科技追加投资,共募集资金2.2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新技术研发和试制线建设。
  近期,钙钛矿领域投融资动态频繁,头部企业中,协鑫光电于2022年先后完成数亿元B轮与5亿元B+轮融资,纤纳光电亦于2022年10月完成D轮融资。此外,众能光电、无限光能等亦在最近完成融资。
  极电光能是一家专业从事钙钛矿光伏、钙钛矿光电产品研发和制造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该公司起源于长城控股集团,2018年开始钙钛矿技术研发,2020年4月落地无锡。
 
▲雷鸟创新完成过亿元首轮融资
 
  3月6日,由TCL电子( 01070.HK )孵化的AR创业公司雷鸟创新成功完成首轮融资,由复星创富、容亿投资领投,三七互娱、润兴锐华、博士眼镜战略投资,野草创投和海南盈添等跟投,总金额过亿元。
  本轮融资将用于推动BirdBath和光波导两条技术路线的消费级AR眼镜的技术研发、量产、市场扩容以及人才引进。
 
  ▲人大代表曹仁贤建议鼓励民企参与大型新能源项目开发
 
  据悉,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3月6日在2023年全国"两会"提案中建议,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风光大基地项目开发,或与国有发电企业合作开发,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技术和机制优势,明确民营企业参与大型风光基地项目的最低比例,推动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高效、高标准开发建设,提升运营效率,提升项目发电效能。
  曹仁贤称,目前,国家风光大基地项目开发对投资主体的规模体量要求较苛刻,忽视了促进产业高速发展的技术创新要素,以及新能源发电特有的制造业属性,民营企业几乎无法实质性参与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开发。
 
  ▲政协委员南存辉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镇级电网投资建设
 
  据悉,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2023年全国"两会"提案中建议,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乡镇级电网投资建设,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用高效新能源微电网系统为乡镇居民提供电热冷暖等综合能源服务,并为后续虚拟电厂的能源聚合夯实基础。
南存辉建议,逐步放宽乡镇级微电网建设及交易权限,鼓励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乡镇微电网商业运营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出台关于电网末端的源网荷储微电网的支持政策制度,推进示范点项目建设,鼓励乡镇居民安装户用光伏、微电网,结合集中储能、充电桩等新技术、新产品构建乡镇级智能微电网。
 
▲美团创始人王兴参投AI公司"光年之外"
 
3月8日下午,美团创始人王兴披露,他将以个人名义参与王慧文创业公司"光年之外"的A轮投资,并出任董事。
王兴是王慧文共同创业近二十年的大学同学,双方携手创办校内网及美团。2020年,王慧文宣布从美团退休。此后,"王慧文何时再创业"一直是互联网圈的热议话题,直至ChatGPT引爆AI后,王慧文终于找到了新的方向。
今年2月,王慧文宣布成立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光年之外"),出资5000万美元,估值2亿美元,自有资金占股25%。王慧文曾在社交平台表示,"要打造中国OpenAI"。
 
  ▲TikTok拟在欧洲设三个数据中心
 
  3月8日,字节跳动旗下短视频巨头TikTok宣布,将推进一项名为"三叶草项目(Project Clover)"的计划,在欧洲成立三个数据中心,保护欧洲用户的数据安全。
  早在2021年,TikTok曾根据本地存储数据的原则,为欧洲制定了专门的数据治理策略--减少区域外的数据传输,并限制员工对用户数据的访问。三叶草项目将会在此基础之上引入新的措施,对欧洲用户数据进行进一步保护。
  TikTok的计划包括,未来几周内在爱尔兰开设两个数据中心,并于今年晚些时候在挪威开设第三个数据中心。
  TikTok负责欧洲政府关系的副总裁Theo Bertram介绍,目前存储在新加坡和美国的欧洲用户数据将会转移到这三个数据中心,该迁移工作将持续到2024年。他进一步表示,"投入运营后,TikTok每年会在这三个数据中心投入12亿欧元。"
  此外,TikTok还会在现有的数据访问控制之上引入"安全网关",进一步限制员工对欧洲用户数据和欧洲以外数据传输的访问权限。
  为了保证数据安全,TikTok还将采取外部监督的措施,聘请第三方独立安全公司来进行审核数据控制和保护、监控数据流、提供独立验证等。
  TikTok是中国科技公司字节跳动旗下一款社交视频软件,在全球拥有超10亿用户,在欧洲地区每月有超过1.5亿用户使用该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一项法案,授权美国总统拜登全面禁止TikTok用于美国所有设备。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3月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中方坚决反对美国一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无理打压别国企业。美方应当切实尊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停止无理打压有关企业,为各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和非歧视的环境。
  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EC)发布指令,要求其3万多名员工在公司设备中卸载TikTok。欧盟委员会表示,此举是出于安全考虑,"这项措施旨在保护委员会免受网络安全威胁,以及可能被用于针对委员会企业环境的网络攻击的行为。"
  在当时TikTok回应称,"我们对这一决定感到失望,并认为该决定是被误导的,是基于根本性的误解。我们已经联系欧盟委员会澄清事实,并解释我们如何保护每月访问TikTok的欧盟用户的数据。"
 
  ▲巴菲特大举加仓西方石油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3月7日披露,3月3日至3月7日,"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扫货"西方石油,合计增持约580万股普通股,交易总金额达3.55亿美元,这是"股神"自去年9月以来再次大手笔买入西方石油股票。
  此次交易完成后,伯克希尔对西方石油的总持股数量达到约2亿股,持股比例达到22.2%。
  除此以外,伯克希尔还持有西方石油10万股的优先股,以及8385.88万股购买普通股的认股权证。
  据了解,巴菲特曾在去年多次加仓西方石油的股票,比如在去年9月26日到9月28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买进了598.52万股西方石油的股票,交易价格在每股57.91美元到61.38美元之间,共花费大概3.53亿美元。
  据了解,西方石油公司是一家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生产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油气勘探开发、化工业务以及天然气运输等,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商之一。
  巴菲特是在2019年首次投资西方石油的。彼时,西方石油公司正与雪佛龙公司展开竞购战,想要收购其在休斯顿的竞争对手阿纳达科石油。西方石油CEO Hollub去奥马哈,成功说服巴菲特为竞购战提供100亿美元的融资。有了他的资金加持,西方石油拿下了这笔交易。
  当时,巴菲特买西方石油增加总价值100亿美元的资金,主要形式是优先股,收益率为8%。除此以外,他还获得了以每股59.62美元购买更多普通股的认股权证。
  随着近年来全球能源市场的巨大变化,巴菲特去年多次出手,加码投资西方石油,如今持股已经超过了21%,同时他还拥有购买更多普通股的认股权证。也有业内人士推测,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账上有千亿美元的现金,其最终目标可能会收购西方石油公司的多数股权。
 
▲黑石5.6亿美元CMBS违约
 
  据报道,管理规模达9747亿美元的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黑石(Blackstone,NYSE:BX),近日一笔5.3亿欧元(约5.6亿美元)的CMBS(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违约引发市场关注。
  市场人士认为,CMBS是基于贷款的抵押,而贷款又以写字楼和商铺为抵押,单一产品的违约更多与市场特殊情况有关,不应被过度解读。但也有分析称,违约在房地产市场中是一个不应被低估的信号。
  黑石此次违约的这只CMBS名为"FROSN-2018 DAC"。CMBS是Commerc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的缩写,是一种以商业物业作为底层物业资产、以商业物业抵押贷款作为底层基础资产、以商业物业的抵押贷款债权作为基础资产,再通过结构化分层设计以租金及运营收入等作为主要还款来源的资产支持证券产品。
  这批证券是以2018年黑石集团收购的芬兰企业Sponda Oy拥有的一系列写字楼和商店为担保的,该证券化票据现已到期且尚未偿还。
  知情人士称,作为底层资产的写字楼和商铺位于与俄罗斯接壤的芬兰,受疫情、俄乌战争以及加息影响,空置率高企、资产出售不易。
  黑石集团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总部位于纽约,1985年由彼得·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和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共同创建。
  值得一提的是,黑石集团近段时间开始密集出售手中持有的资产:
  据路透社1月24日披露,黑石集团正在商谈将其持有的印度最大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Embassy Office Parks一半股份出售给贝恩资本。这笔交易的时间及定价尚未最终确定。黑石集团目前拥有Embassy REIT 24%的股份,计划出售约10%~12%的股份,交易价值或达4.8亿美元。
  1月25日,黑石集团确认以2.4亿欧元的价格出售位于巴塞罗那的一栋建筑。该栋建筑是2018年黑石集团以2.1亿欧元的价格购入。
  1月末,黑石集团完成出售位于伦敦塔桥附近的地标综合体"圣凯瑟琳码头",交易对价约34亿元,接盘方为新加坡房地产商城市发展(City Developments Limited)。
  更早些时候, 2022年12月2日,黑石集团宣布作价12.7亿美元将美高梅大酒店和曼德勒海湾度假村的49.9%股份卖给VICI。
 
▲丰田旗下商社迅速扩张可再生能源事业
 
  据报道,在最新收购案完成后,日本丰田集团(Toyota Group)旗下贸易公司丰田通商株式会社(Toyota Tsusho)将成为日本顶级的风能与太阳能发电商,并在全球范围拥有4千兆瓦的可再生能源能力。
  今年2月,身为日本七大商社之一的丰田通商宣布,其将从软银集团(Softbank)购入日本可再生能源开发商SB Energy85%的股份,而软银则保留15%的股权,预计这项交易将在今年4月以后完成。这意味着,这家贸易公司将占据日本太阳能发电大部分份额。SB Energy在日本拥有并运营773 MW的可再生能源资产,包括667.1 MW的太阳能和55.9 MW的风能。
  "SB Energy将成为丰田通商的子公司。丰田通商的持股比例为85%,另外15%由软银的一家关联公司持有。"软银彼时发布声明表示.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额达3917亿元
 
  据悉,普华永道3月9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市场回顾及展望》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披露的并购交易金额达3917亿元,交易数量716笔,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平均交易金额较2021年大幅增长22%。其中,单笔超过百亿元的大型并购交易共3笔,合计金额近680亿元,分别来自锂电池产业链与光伏产业链。
  报告显示,2022年,锂电池产业链并购交易金额达到2122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30%,并购交易数量达到272笔,同比增长100%。电池企业和电池材料企业通过投资的形式向上游延伸,性能提升与降本需求促使硅基负极、固态电池等新材料和技术受资本青睐,电池回收进入规模化投资阶段。
  而储能赛道的高景气度也受到资本的热烈关注。2022年,储能产业链并购交易金额同比增长219%,交易数量同比增长51%,交易数量在新能源赛道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6%增长至8%。
  此外,2022年全年,氢能行业并购交易总金额达93亿元。从投资领域来看,燃料电池系统融资仍是氢能板块绝对主流。产业资本着重投资头部装备企业,上游制氢赛道市场热度高涨,头部企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新能源耦合制氢应用场景未来可期。
  同期,风光产业链并购交易金额达到497亿元,与上年总额相近,但交易数量较2021年下降11.7%,单笔交易额集中在十亿元以内。光伏行业仍然占据交易主体地位,风电板块交易规模缩减。
  普华永道中国能源、基础设施及矿业并购交易主管合伙人翟黎明表示,2022年,新能源赛道的投资者与行业内企业围绕降本增效、产业链一体化、供应链安全、谋求协同发展和跨界、跨境布局等多个并购主题,积极开展投资并购交易活动。目前投资并购交易仍以国内交易为主(交易数量占比约95%),但目前各地政府也鼓励企业积极"出海",推行跨境投资和贸易发展计划,预计跨境并购市场的回暖有望加速。
 
▲金岭矿业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告吹"
 
  据悉,历时长达近四年,金岭矿业(000655.SZ)控股股东国有股权无偿划转一事却戛然而止。3月7日晚间,金岭矿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收购方山东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下称"山钢矿业")《关于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无偿划转终止的函》和《山东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与山东金岭铁矿有限公司之股权无偿划转协议之终止协议》,山钢矿业与山东金岭铁矿有限公司(下称"金岭铁矿")于3月6日签署了《终止协议》,双方一致同意,终止本次股权无偿划转。
  早在2019年1月,金岭矿业便接到控股股东金岭铁矿的通知,根据山钢集团要求,金岭铁矿拟将持有的公司3.48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8.41%)无偿划转给山钢矿业。山钢矿业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仍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山钢矿业的控股股东为山钢集团(持有其 100%股权),实控人为山东省国资委,而金岭矿业的控股股东金岭铁矿即山钢集团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若本次收购实施完成,山钢矿业将直接持有金岭矿业58.41%的股份。
  金岭矿业彼时表示,本次权益变动后,山钢矿业将成为金岭矿业的控股股东,进一步压缩了管理层级,以便更好地理顺产权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山钢矿业将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加充分和有力的支持。自此,在长达近四年的时间里,金岭矿业数次披露无偿划转的后续消息,而直到上个月还称"股份无偿划转事宜正在推进中"。
  历时长达四年的无偿划转为何突然"告吹"?对此,收购方山钢矿业给出的解释是:鉴于本次划转历时时间较长,外部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内部战略规划进行了调整,为消除本次划转的不确定性,促进金岭矿业的稳定与发展,经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钢集团")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同意终止本次股份无偿划转事项。
 
▲辽宁能源拟收购清能集团100%股份
 
  据悉,辽宁能源3月5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向辽能投资、港华投资、海通新能源、华夏融盛、内蒙古建胜者、沈阳翰持、吉林中塬及大连中燃发行股份,收购其持有的清能集团100%股份,交易作价为181,742.85万元。同时,公司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100,000万元。本次募集配套资金在支付中介机构费用后,将用于标的公司的在建项目及偿还上市公司债务。
  公司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辽宁能源将持有清能集团100%股份,进入新能源电站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及运营行业,新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藏格矿业旗下基金拟40.8亿购买国能矿业34%股权
 
  3月7日晚,藏格矿业(000408)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持股47.08%的江苏藏青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藏青基金")拟以现金40.8亿元,购买西藏国能矿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能矿业")34%股权,并与国能矿业其他股东一起投资开发国能矿业的结则茶卡盐湖矿区和龙木错盐湖矿区的矿产资源。
  公告显示,国能矿业持有日土县结则茶卡盐湖矿区采矿权,并持有日土县松西区龙木错盐湖矿区采矿权,同时持有西藏龙辉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与金昌北方国能锂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据了解,2021年10月8日,藏格矿业与藏青基金签署《盐湖锂矿投资开发项目之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共同开发盐湖锂矿资源,鉴于藏格矿业在盐湖提锂技术、团队以及经营管理方面具有的领先地位,藏青基金同意:藏青基金所投资包括麻米措矿业在内的所有盐湖锂矿企业在正式投产后,藏格矿业及关联公司对藏青基金持有的各盐湖锂矿企业的股权具有优先收购权。
  另外,2021年10月22日,藏格矿业全资子公司藏格矿业投资(成都)有限公司(下称"藏格矿业投资")与无锡拓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合作方共同签署了《江苏藏青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藏格矿业投资使用自有货币资金25亿元认购藏青基金的合伙份额,认缴出资额约占基金总份额的47.08%,成为藏青基金的有限合伙人之一。
对于7日披露的藏青基金投资计划,藏格矿业表示,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为盐湖钾肥、碳酸锂的生产与销售,处于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上游,是世界范围内唯一突破从超低浓度的盐湖卤水中提锂并实现工业化的盐湖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本次产业基金投资的结则茶卡盐湖和龙木错盐湖两个矿区含有丰富的锂、硼等矿产资源;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公司还拥有国能矿业34%股权的优先收购权。在有效控制开发风险的前提下,将有利于公司储备优质盐湖资源及未来进一步扩大碳酸锂产能。
 
  ▲宁德时代子公司全资控股洛阳矿业集团
 
  近日,洛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洛阳国宏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退出,新增宁德时代(300750)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全资股东。
  洛阳矿业集团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12亿元,经营范围包含矿产品销售、投资管理等。
 
▲军信股份拟收购仁和环境63%股权
 
  据悉,军信股份3月5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湖南仁联等19名交易对方购买其持有的仁和环境63%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仁和环境将成为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
  公告同时称,公司拟采用询价方式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不超过15亿元,扣除中介机构费用和相关税费后拟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标的公司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
 
▲钉钉收购协同办公厂商"我来wolai"
 
  3月6日,有报道称,钉钉已完成对协同办公厂商"我来wolai"的全资收购。对此,钉钉回复记者查询时称,我来wolai团队已加入钉钉,将负责智能化协作文档的研发,及个人版文档等产品的设计。
我来wolai成立于2020年6月,创始人是前中文音乐星空、互联影库(Mtime时光网前身)创始人马锐拉。
 
  ▲中贝通信称拟收购浙储能源43%股权
 
  据悉,中贝通信( 603220.SH )3月7日公告,公司拟以2.28亿元对浙储能源进行增资,同时出资5209.3万元收购浙储能源8%股权。实施完成后,公司合计持有浙储能源43%股权,浙储能源将成为公司的参股公司。
  公告称,公司正在开展工商业光伏储能项目的投资运营与光伏储能项目EPC总包业务,浙储能源技术团队有多年电池管理系统行业经验和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可为公司开展锂电池储能相关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江苏省联社换帅
 
  3月7日,江苏省联社官网更新了领导班子名单,胡建斌以江苏省联社党委书记的职位出现在第一位。若不出意外,他后续将出任理事长。此前,该省联社理事长为吴万善。吴万善生于1963年,今年刚好60岁,已到了退休年龄。
  3月8日,凤凰传媒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2023年3月7日收到公司副董事长胡建斌提交的书面辞呈,胡建斌因工作调动请求辞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据了解,胡建斌于2022年5月被选为凤凰传媒第五届董事会副董事长,"征战"出版传媒行业至今尚不足一年。
  实际上,胡建斌曾在华泰证券工作了14年,在江苏省联社也工作了5年,且职业足迹与吴万善履历多有交集,是吴万善的老部下,也是江苏金融行业的一位"老兵"。
  具体看,胡建斌于2001年至2015年在华泰证券任职,历任华泰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党委组织部部长。而在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吴万善一直担任华泰证券董事长,是华泰证券主要创始人之一。
  此后,胡建斌于2015年6月至2020年9月任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党委委员。在此期间,吴万善也完成从券商到农信系统的跨界,于2015年12月从华泰证券辞去董事长等职务,并于2016年初开始担任江苏省联社理事长。
  据悉,江苏省联社成立于2001年9月,是全国首家省联社。江苏农信则在全国率先组建首家农商行,完成了全省农商行改制工作。目前,江苏省共有6家农商行在国内主板或中小板上市,是A股上市农商行最多的省份。
  省联社是上一轮农信社改革的产物,随着时代发展,如今自身也正在面临改革。
当前,各地按照"一省一策"原则加快推进农信社改革。多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农信改革作为2023年工作重点,这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省联社改革的模式,当前一些省份已经明确改革模式,并步入实施阶段。例如,浙江、河南、甘肃、山西采取的模式是将省联社改制为农商联合银行。去年4月,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获批开业,全国省联社改革首单落地。今年2月,山西省联社改制组建山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已开展。
 
  ▲刘中云卸任国家管网集团总经理
 
  3月9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管网集团")披露,刘中云已经到龄退休,不再担任国家管网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目前尚不知悉新总经理人选。在成立不到四年时间里,国家管网集团已经历两任总经理。
  国家管网集团承载着打破中国油气体制垄断的重任,主要从事油气干线管网及储气调峰等基础设施的建投运营、干线管网的联通和运行调度,以及向全社会公平放开管网储运设施,从而推动上下游多主体参与,最终降低国内整体用气成本。2019年7月,国家管网集团从"三桶油"(即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抽调七名高管组成筹备组,刘中云正是当时进入筹备组的成员。当年12月9日,国家管网集团正式注册成立,2020年10月1日正式运营。
刘中云生于1963年3月,现年60岁。他于2019年7月兼任国家管网集团筹备组副组长,2019年10月任国家管网集团党组成员,2021年12月任国家管网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美国司法部对捷蓝航空收购精神航空交易提起反垄断诉讼
 
  据报道,美国司法部3月7日提起反垄断诉讼,阻止美国捷蓝航空(JetBlue Airways)以38亿美元收购美国廉航精神航空(Spirit Airlines)。
  在提交给波士顿联邦法院的一份诉状中,美国司法部称,该收购对消费者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数千万旅客将面临更高的票价和更少的选择。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交通部在确定合并不符合公共利益后,预计将阻止精神航空的航空公司证书转让。
  去年7月,捷蓝航空宣布达成现金收购精神航空的协议,收购价为每股33.50美元,总价38亿美元。此前,精神航空取消了与边疆航空(Frontier Airlines)的合并计划。捷蓝航空如完成收购精神航空,将成为美国第五大航空公司。
 
  ▲苹果公司将调整国际业务管理层
 
  据知情人士3月9日透露,苹果正调整其国际业务管理层,以更重视需求激增的印度市场。这一调整将标志着印度首次成为苹果公司单独的销售区域。
  据悉,苹果将提拔之前向Asseman报告的印度市场负责人Ashish Chowdhary,后者将直接向苹果产品销售主管Michael Fenger报告。
 
管理视点
 
美的“灯塔”炼成记
 
  世界经济论坛(WEF)联合麦肯锡开展的“灯塔工厂”评选项目,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标准,以榜样的力量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投石问路。伴随着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出炉,全球灯塔工厂数量达到132家,中国以50家的数量持续排名全球第一。
  其中,美的集团(000333)以5座灯塔工厂的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这5座工厂分别为美的家用空调广州工厂、微波炉顺德工厂、洗衣机合肥工厂、冰箱荆州工厂和美的厨热顺德工厂。
  身处相对传统的家电制造行业,美的集团为什么能够成为灯塔工厂的先行者?近日,证券时报采访团走进美的厨热顺德工厂,从一台台洗碗机的诞生,深入探寻美的集团数字化的秘诀。
  数字孪生重塑生产管理流程
  2022年10月,美的厨热顺德工厂入选“全球灯塔网络”,成为美的集团旗下最新的灯塔工厂成员。这座工厂的洗碗机年产量达600万台,产销规模全球第一;产品销往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洗碗机约80%的出口份额就来自于这里。
  WEF评价,美的厨热顺德工厂为了满足在更短交货期内交付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在“端到端”价值链中应用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其他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使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了24%、交付时间缩短了41%、研发时间缩短了30%、缺陷率降低了51%。
  走入工厂,门口的巨大屏幕上就显示着数字孪生工厂全景图。在这里,每一条产线的生产状态,每一台洗碗机的生产数据都在实时跳动,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最直接的参考。进入工厂内部,一排排醒目的橙色库卡机械臂挥舞转动,忙碌地开展各道工序,脚下的各类AGV物流小车穿梭行驶,甚至头顶也建有轨道物流系统,将零部件物料依次投喂到自动化产线上……
  美的厨热顺德工厂总经理刘玉龙介绍,这座工厂的数字化改造始于五六年前。改造完成后,提质增效降本得到充分体现,产能增加超过一倍,工人数量则减少近半。目前该工厂的万人机器人保有量达到700台,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以钣金车间为例,该车间80%的工作均由机器自动完成。
  灯塔工厂并不意味着生产线完全没有工人。在一项零配件的质检环节,几位工人一字排列,顺次对流水线上的产品进行检查。刘玉龙介绍,这一环节共有5项标准操作,借助工人头顶装配的具备AI识别功能的摄像头,能够有效识别工人是否合规完成了操作,如果其中某项操作遗漏或者不规范,流水线将暂停并报警,提醒工人及时纠正。
  参观接近尾声,刘玉龙指向了一间不起眼的成品仓库。这座仓库原先是按照200万台(洗碗机)年产能的标准建设,储存空间只有1.8万台;如今工厂年产能已经增至600万台,这间仓库却在没有扩容的情况下一直沿用至今,这背后就是数字化物流和仓储系统立下的汗马功劳。
  美的集团EDP(企业数字平台)部长陈俊指出,美的厨热顺德工厂在灯塔工厂的评选过程中,全流程的数字孪生系统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加分项,这项技术也对整个工厂的生产管理流程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具体而言,数字孪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模拟仿真,二是数据采集。
  “过去,当一款产品批量生产之前,我们需要做大量的试制、试错工作,不断调整优化工厂的布局、产线的配置、物流规划等等,这就会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成本。但如今借助数字孪生模拟仿真工具的使用,只需要在计算机中进行虚拟试验,在无数个方案中找出最优解,不仅能极大地降低试错成本,还能大幅提高效率。”
  关于数据采集,陈俊介绍,过去在工厂例行的检讨会上,都必须要用到一块黑板,每位工人都会把各自生产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数据写到黑板上,大家从这些数据中找出问题并讨论给出改进的方法。现如今,这块黑板换成了一块大屏,生产线上的传感器会自动采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实时地显示在大屏上。
  “整个数字孪生系统的建立,给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极大变化。过去是靠人靠电话来传递数据和信息,现在所有信息都在大屏上一目了然。过去我们是‘人找事’,需要工人到现场主动巡检发现问题;现在是‘事找人’,系统通过传感器发现了问题,将会在几秒钟之内传递到大屏上,甚至还能同步计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为生产管理提供参考,可以说重塑了整个生产管理流程。”陈俊表示。
  最佳实践复制 “灯塔”经验快速推广
  在陈俊看来,灯塔工厂的要求和美的集团十多年前就启动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方向是一致的,灯塔工厂的荣誉只不过是公司多年数字化转型投入下水到渠成的结果。
  在转型过程中,美的集团强调“一个美的、一个标准、一个体系”的中心指导思想。换言之,灯塔工厂中所应用的诸多技术手段和工具,在美的集团旗下所有工厂都会得到推广。
  “公司很早就已经启动了健全的复制机制,内部称之为BKMC(最佳实践复制)。”陈俊表示,“这项机制促使我们每段时间都会把所有工厂的转型成果和经验拿到一起来学习评比,在集团内部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这就使得灯塔经验的复制和推广变得相对简单和快捷,经过验证的灯塔实践可以快速在其他工厂复制。”
  除了现场参观的厨热顺德工厂外,美的集团另外4座灯塔工厂也各有千秋:空调广州工厂将劳动效率提高了28%,单位成本降低14%,订单交付期缩短56%;微波炉顺德工厂将内部综合效率提高了28%,产品品质指标提升15%,订单交付期缩短53%,端到端渠道库存占比下降40%;冰箱荆州工厂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交期缩短了25%,质量缺陷降低64%,客户满意度提升11%;洗衣机合肥工厂将交付周期缩短了56%,成品库存周转率提升125%,下线直发率提升50%,人均效率提升51.6%,每年节省的物流成本将近1000万元。
  美的集团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付旭表示,每家灯塔工厂的评选都要求是行业首创的案例,美的灯塔工厂的认证评选,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前面灯塔工厂的成功经验肯定会在集团其他工厂进行复制。但更重要的是,新评选的灯塔工厂是在原来灯塔工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工厂面临的新的问题、新的需求、新的业务痛点,结合最新一代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的新的灯塔工厂案例。”
  “灯塔工厂的评选过程,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评选专家的主观判断,其实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陈俊说,“现在外界看到的5座灯塔工厂,是公司内部遴选后认为相对比较好的案例,并进行主动申报后的结果。但我认为公司做得好的工厂远远不止这5座。”据了解,美的集团目前还有多家工厂正在申报灯塔工厂的评选。
  据了解,灯塔工厂评选设立之初,主要设立了“端到端灯塔工厂”和“制造灯塔工厂”两个类别。其中,“端到端灯塔工厂”是指打通了端到端价值链的工厂,在供应链、产品、服务等方面实现了端到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而“制造灯塔工厂”指将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显著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率等。2021年,WEF又新设立了“可持续发展灯塔工厂”,将其授予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卓越表现的工厂。
  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13家“可持续发展灯塔工厂”,在中国本土企业中只有海尔的一座工厂获评此称号。“可持续发展灯塔工厂对低能耗、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这也符合美的绿色制造的发展战略,相信我们未来能够在这一方向取得突破。”陈俊说。
  灯塔工厂不是终点 加速部署对外赋能
  在美的集团看来,灯塔工厂是一项不可多得的荣誉,但不是强制追求的目标,也不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终点。
  “我们希望以灯塔工厂为激励和对标,促使大家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化潜力,最终的目的还是回归到工厂的本质,即对整个生产端的品控、成本控制、交付效率带来大幅提升。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在2025年旗下所有工厂都成为行业内数字化水平领先的工厂。”陈俊表示。
  在灯塔工厂评选问世之前,美的集团已经是中国制造业中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一组数据显示,美的集团自2011年到2021年在数字化转型上投入的金额累计超过170亿元,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了154%,净利润增长了333%,存货占比从17.6%下降至11.8%,资金周转天数从26天下降至1.4天。
  在一系列的数字化软硬件的改造进程中,美的集团旗下的库卡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作为德国工业4.0的典型代表,库卡在包含人工智能、视觉、力控等工业机器人的高难度场景下,均有着较多沉淀与技术优势。
  陈俊表示,库卡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提升了生产的柔性化和品质的稳定性,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少人化生产的最重要手段。“可以说,库卡是我们整个智能制造的基石。”
  另外,美的集团独创的“T+3”全价值链数字化运营体系,更是将家电企业的运营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介绍,“T+3”是指将供应链分为集单(T)、备货(T+1)、生产(T+2)和物流(T+3)四个环节,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每个周期由七天缩短到了三天以下,最终实现“以销定产”,减少订单交付时间,供应链快速流转。
  “灯塔工厂代表了全球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能够折射出企业高端制造能力的大小。美的集团近年来全方位推进企业变革,国际化、高端化是企业变革的两大总目标。制造端推进智能化、无人化工厂建设,可视为美的为实现国际化、高端化目标在制造端所做的铺垫,5家灯塔工厂获得认证,可以视为国际机构对美的制造升级的大验收。”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如是评价。
  除了对集团内部工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外,美的集团近年来也在加速部署对外赋能。
  2016年,美的集团成立子公司美云智数,作为美的工业互联网对外输出的载体。依托美的“灯塔工厂”的实践,并结合十多年的数字化转型经验,美云智数已经可以形成一整套灯塔工厂建设“方法论”,从灯塔工厂的“顶层规划”到“落地建设”,联同生态合作伙伴,为国内制造企业打造“从0到1”的一站式“交钥匙”解决方案。
  据了解,自成立以来,美云智数先后赢得40多个细分行业、1000多家企业的认可,包括长安汽车、比亚迪、华为、隆基股份、铁骑力士、古井贡酒、爱玛电动车、永辉超市等众多行业龙头,并在汽车汽配、电子半导体、农牧食品、家居建材、日化与短流程等垂直行业提供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制造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升级。
 
信息化建设
 
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发布
 
  3月3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办法》全面覆盖了包括证券期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核心机构、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并督促行业机构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办法》聚焦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域,为上位法在证券期货行业的落地实施明确了路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和信息安全运行、投资者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和信息安全促进与发展、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
  根据《办法》,核心机构、经营机构需具有完善的治理架构,指定或设立牵头部门,保障资源投入;审慎开展系统新建、变更和移除,及时履行投资者告知义务,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日常监测;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明确数据备份、信息系统备份有关要求。
  同时,《办法》对核心机构、经营机构的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提出了基本要求,明确等级保护义务,并强化了核心机构、经营机构对供应商的管理,督促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履行备案义务,提升自主研发和安全可控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办法》还加强了对投资者个人信息的保护:一是明确核心机构和经营机构处理投资者个人信息的基本原则,要求建立健全投资者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和管理机制,履行保护义务。二是明确核心机构和经营机构在投资者个人信息处理、共享环节的安全防护要求。三是提出核心机构和经营机构在网络安全防护边界外处理投资者个人信息的技术要求,防范化解信息泄露风险。四是对核心机构和经营机构收集客户生物特征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提出评估要求。
  《办法》从三方面明确了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体制,加强日常漏洞扫描、安全评估;完善应急预案的应急场景和处置流程,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明确故障排查、相关方告知等工作要求。
  此外,《办法》明确了名词释义、参照执行主体和情境。《办法》施行后,证监会此前发布的《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证监会明确,《办法》规定的参照适用主体无需报送《办法》规定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年报。关于参照适用主体落实《办法》规定的数据备份义务,证监会将指导有关行业协会进一步细化有关要求。
 
我国自动驾驶2025年将有"图"可依
 
  据悉,自然资源部3月7日公布《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从基础通用、生产更新、应用服务、质量检测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对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化提出原则性指导意见,强调推动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及地理信息与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交通运输、信息安全、密码等行业领域协同发展,逐步形成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
  高精地图是自动驾驶的"眼睛"。指南提出,要先行制定急用先行的10项以上智能汽车基础地图重点标准,涵盖基础通用、数据采集、动态更新、数据分发、交换格式,以及多种智能端侧相关数据安全保护等技术要求和规范,解决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深度应用的迫切需求。2025年,初步构建能够支撑汽车驾驶自动化应用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
  根据指南,到203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全国制定20项以上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涵盖数据生产、应用服务、质量检测和地图审查等技术要求和规范,引导和推动我国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安全合规应用,为我国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安全出行及新型智慧城市等智能汽车基础地图相关行业领域技术发展及产业落地提供标准支撑。
  自然资源部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把握发展智能汽车产业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从国家层面建立统一、完整、规范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更好推动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安全合规应用,以及智能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规范指导与基础支撑。
 
成都三项新政助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进一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近期相继出台。3月9日,成都市经信局组织召开新闻通气会对以上新政作解读宣介,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分别对新政细节进行了答疑解惑。
  集成电路产业:聚人才、补制造、强设计 最高5亿元支持
  集成电路是成都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已聚集英特尔、德州仪器、成都海光、新华三半导体等国内外领军企业,也培育了嘉纳海威、成都华微、锐成芯微等本土骨干企业,初步形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构筑起三方面优势。
  新出台的《成都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主要包括集成电路人才政策、集成电路设计业政策、集成电路制造业政策、完善产业生态环境政策、附则共五个部分12条,主要着眼聚人才、补制造、强设计三个方面:
  一是聚人才。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成都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成都市高端架构师等尖端人才非常短缺,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新政策通过政策叠加,顶尖人才除了可获得每年50万元和一次性300万元奖励外,所在核心团队还可获得超过1500万元奖励。政策还明确提出,将大力开展产教融合,夯实集成电路人才底座。鼓励高校和职业(技工)院校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二是补制造。成都市缺少先进制程和8英寸以上晶圆代工产能,本地流片率不到4%,严重制约了设计产业发展。新政策加大制造项目招引支持力度,以补足成都晶圆制造短板。对总投资5亿元(含)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类的重大项目,根据其技术产品、工艺水平和市场前景等,按固定资产投资额10%给予企业最高不超过5亿元综合支持。
  三是强设计。成都市拥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超180户,营收过亿元设计企业25户,居全国第七。新政策加大流片、IP核、EDA工具补贴等设计企业最关注的条款支持力度,推动巩固其在设计业相对优势。
  软件产业:打造程序员之家 最高600万元资金支持
  《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人才、金融等方面推出15条具体举措,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5类高端软件产业链领域的企业、机构及人才。
  在支持产业壮大规模方面,成都将积极支持企业壮大规模、"上榜""上新",培养国产软件生力军;支持引育一批具有成果转化能力的骨干企业;通过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剥离信息化部门等方式,推动其软件业务做大做强;通过支持开展应用示范,鼓励企业加大软件研发及产业化投入。
  在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成都将支持企业争取国家级专项,激励企业融入国家战略。对新获得高端软件领域国家专项的项目,按照实际到位中央资金的15%,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继续积极培育"首版次"软件产品,助推"成都造"软件加快实现商业化应用;支持软件产品和服务交付的标准化建设,助推软件企业能力建设。成都还提出打造"程序员之家",对评定为"优秀"的综合型"程序员之家",按照实际建设投入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600万元资金支持。
  新型显示产业:夯实建圈强链 全国首发专门产业政策
  《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是国内唯一一个专门以"新型显示"命名的政策。该政策着力夯实建圈强链,构筑产业生态,政策大力强化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紧扣面板生产制造4道制程工艺,聚焦13种高精度材料和单价上亿元的8类制造设备,政策突出精准的投资驱动,补齐补全产业链上的项目(企业)缺失,凡是在成都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玻璃基板、柔性显示基膜、掩膜版、彩色滤光片、偏光片、柔性电路板、触控模组、背光源、电子气体、液晶材料、发光材料等材料及零部件生产项目,将给予政策支持,以补链强链延链。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显示产业正处于布局期、投资期和成长期,为保证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达产,并有效与本地面板生产制造企业形成供应链关系,政策提出供应链企业除首次配套给予扶持外,还可以在连续2年形成增幅20%配套的条件下,再次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深圳市数据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
 
  据悉,为引导培育深圳市数据交易市场,规范数据交易行为,促进数据有序高效流动,3月2日,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数据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办法》指出,深圳市发展改革部门是深圳市数据交易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数据交易管理工作。
  针对数据要素市场"确权难"问题,《办法》率先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规定数据交易主体包括数据卖方、数据买方和数据商。在保证数据安全、公共利益及数据来源合法的前提下,市场主体按照不同情形,依法享有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等权利。
  数据交易场所运营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数据交易综合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为数据集中交易提供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包括搭建安全、可信、可控、可追溯的数据交易环境,提供交易标的上市、交易撮合、信息披露、交易清结算,制定交易规则、服务指南和行业标准等。
  2022年成立的深圳数据交易所是深圳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的重要平台,截至2023年2月28日,已完成登记备案的数据交易总计566笔,累计交易金额162192万元。数据提供方、数据商、数据需求方等参与主体共计663家,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上海三地,交易登记备案集中涉及76类应用场景。跨境交易共14笔,累计交易金额1115万元。
  此前,在数字经济领域,深圳已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办法》实施的同时,还印发了《深圳市数据商和数据流通交易第三方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ChatGPT掀起美国初创企业AI热潮
 
  据澎湃新闻3月9日披露,美国科技界正涌现一股热潮: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和激活传统业务。在硅谷资金比以往更紧张的时期,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议已经启动了对小型初创公司的新一轮投资浪潮。2022年投资者向110笔针对生成式AI初创公司的交易投入了超过26亿美元,这是该领域投资的历史新高。
  最近几个月,在旧金山和硅谷,生成式人工智能聚会、联合办公空间和各种会议中弥漫着兴奋情绪,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创业热潮中。年轻的科技创始人给旧金山社区海斯谷起了个绰号"脑谷(Cerebral Valley)"。
 
荷兰将出台半导体出口新规
 
  据报道,荷兰即将出台半导体出口新规。3月8日,荷兰外贸和发展合作部部长Liesje Schreinemacher在写给荷兰众议院主席的一封信中表示,政府已经得出结论,有必要扩大对特定半导体生产设备的现有出口管制,目标是在今年夏季之前对外公布半导体先进生产设备出口的部级法规。
  Liesje Schreinemacher在信中表示,新的出口管制将基于三个战略目标:一是防止荷兰商品助长不良行为的最终用途,例如军事部署和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二是防止不必要的长期战略依赖;三是保持荷兰的技术领先地位。她还表示,未来荷兰政府在评估出口许可证申请时将会基于这三个原则。
  若出口管制最终如ASML所料,中国晶圆厂未来只能获得NXT:1980Di及后续产品,对准精度将停留在2.5纳米。尽管学界曾有关于利用NXT:1980Di生产7纳米/5纳米制程芯片的探讨,但考虑到技术难度、生产成本、良率等因素,产业界更多把该型号光刻机用在10纳米制程以下芯片的生产。
 
企业信息员园地
 
浅谈民营企业法人治理风险
 
  特约信息员:江苏联盛(靖江)律师事务所  仇为民
  民营企业是指企业的产权主要归私人所有,并由其控制经营的以营利为目的,具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资金数额、企业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住所等法定条件,经主管机关(工商部门)核准登记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数量突增,现实中因企业主文化程度高低的不同、经营理念的差异等,导致了民营企业在企业治理过程中存在大量不规范的地方,给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了风险隐患。
  一、公司设立时的风险
  资本维持原则,指公司存续期间,应当维持与其注册资本相当的资产,以达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交易的安全。民营企业注册资本的真实与充足不仅有利于保护企业客户利益,更与企业及股东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企业注册资本虚假、或者在经营过程中被抽逃,或者设置期限超长的注册资本认缴期限,都可能使企业股东丧失有限责任制度的保护而被卷入债权人提起的诉讼中。
  1、股东要按期足额缴纳出资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严格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按期足额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否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有权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其他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还有权要求该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公司债权人也有权要求该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2、不得抽逃出资
  案例:张某诉正邦公司、史某、杨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法院查明:史某、杨某系正邦公司股东,两人于2012年4月1日分别将240万元、260万元将出资转入正邦公司账户,后于2012年4月5日将400万元转出到史某配偶的账户中。庭审中史某虽抗辩正邦公司与其配偶有其他经济往来,其没有抽逃资金,但未提交证据予以证实,对史某的上述抗辩主张,法院不予采信。后法院判决正邦公司归还张某借款本息,史某、杨某各自在200万元范围内对上述借款本息在正邦公司不能清偿部分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股东抽逃出资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有权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公司债权人有权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3、发起人要督促共同出资人全面履行出资义务
  多人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时,发起人除了全面履行自己认缴的出资外,还应督促其他共同出资人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否则,即便自己已缴纳出资,也可能因其他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而需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虽然在对外承担责任后可以向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追偿,但这无疑增加了投资风险。
  4、因故未成立的发起人责任
  公司因故未成立,债权人有权请求全体或者部分发起人对设立公司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发起人因履行公司设立职责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公司未成立,受害人有权请求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隐名投资下的权利风险
  隐名股东,是指为了规避法律或出于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或者以他人名义出资,且在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均记载为他人的实际出资人。隐名投资虽然不被法律完全禁止,但蕴藏较大法律风险,如常见的可能发生股东资格认定、代持股协议效力确认、股东主张股东权利等纠纷。实践中,法律对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资格认定标准要求非常严格,建议企业和企业家尽量不要选择以隐名方式与他人共同设立公司。
  三、拒绝中小股东行使知情权的风险
  中小股东了解公司经营情况有时候会受到公司实际控制人的限制,股东知情权诉讼是保障其权利的重要途径。只要股东没有不正当目的,公司或实际控制人不能拒绝其行使知情权。
  四、股东纠纷处理程序不当的风险
  公司的投资者之间产生分歧十分正常,应当遵循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解决争议。召开股东会前,务必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方式与内容通知股东,如果没有妥当地履行通知义务,所形成的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可能将被法院撤销。公司内部争议容易导致公司治理出现僵局,不仅可能将公司以及股东卷入诉讼,消耗公司的人力、物力,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公司解散。
  五、未按照法定程序清算企业的风险
  企业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能因种种因素需要结束营业,如怠于履行清算义务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公司帐册、重要文件等灭失的,股东将面临直接承担子公司全部债务的风险。
  1、股东清算义务
  公司因故解散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应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因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有权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账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的,债权人有权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虚假清算的法律责任
  案例:靖江某港务公司系由上海某物流公司设立,2018年12月靖江某港务公司办理了注销手续。2019年7月,武汉某信息公司向上海浦东法院提起诉讼,以靖江某港务公司未结付其28万元咨询费,上海某物流公司未尽清算义务即注销了靖江某港务公司,要求上海某物流公司承担清算赔偿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首先,上海某物流公司作为靖江港务公司的唯一股东,在公司清算过程中,未直接通知原告(即靖江港务公司的债权人)。被告作为靖江港务公司的唯一股东和清算义务人,未经依法清算,以违法的程序、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注销登记,应当对原告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最终,法院判决上海某物流公司赔偿武汉某信息公司信息咨询费28万元。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者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民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要避免民营企业法人治理风险,需要完善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做到依法治企,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