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36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36期

部委决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动经济回稳向上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情况汇报,要求狠抓政策落实、推动经济回稳向上;确定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举措,为企业和群众增便利;确定强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和支持相关市场主体纾困的政策,支撑经济平稳运行。
  会议指出,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近期国务院对部分地区开展第九次大督查。着力督导和检查地方稳经济、保民生,推动解决了一批地方反映的实际困难;主要采取暗访等方式,提高了督查实效、减轻基层负担。下一步要将问题清单转地方和部门,举一反三整改。各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要保持"在线"状态,与督查整改相衔接,继续协调解决问题,重点推进财税金融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等扩投资促消费政策措施的落实。各地要扛起稳经济保民生责任,经济体量大的省份要挑大梁,共同努力巩固经济企稳基础、促进回稳向上。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会议决定,聚焦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重要阶段,对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建立清单,后台由政府部门对关联的单项事进行归并,前台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转变为"一地一窗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对市场主体,实现企业开办、企业准营、员工录用、涉企不动产登记、企业简易注销5项政务服务一次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这也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应对新一轮经济下行压力。对个人,实现新生儿出生、灵活就业、公民婚育、扶残助困、军人退役、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企业职工退休、公民身后8项政务服务一次办,更好满足群众期盼、为群众提供便利。年底前各地要全部实现,兑现不到位的要予以通报、限期整改。
  会议指出,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命脉,要持续做好保通保畅并强化政策支持。一是全力保障港口、货站等正常运转和主干道、微循环畅通,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二是在第四季度,将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同时对收费公路经营主体给予定向金融政策支持,适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第四季度将政府定价货物港务费标准降低20%。四是用好1000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支持货运企业和司机等纾困。
 
中办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这次修订《规定》过程中,总体上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聚焦突出问题。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是解决能下问题,主要是怎样把那些存在一定问题、但还不到严重违纪违法程度的干部调整下来。这次修订重点围绕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细化完善具体情形、调整程序、调整方式等。二是加大推进力度。在适用范围上,将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增列为参照执行范围;在具体情形上,严格干部管理标准,体现严的主基调。三是强化责任担当。明确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的责任,建立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纪实报备制度。四是注重衔接协调。作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专门规定,注意把握与问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组织处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度的关系,努力形成制度合力。
  这次修订新增六条内容,整合、删除七条,涉及干部下的渠道、适用范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主要情形、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等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第一,整合下的渠道。重点围绕解决能下问题,对此前规定的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健康原因、问责、党纪政务处分等渠道进行整合,突出了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现有党内法规制度已有明确规定的,留下制度接口,不重复规定。
  第二,充实完善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主要情形。坚持对干部高标准严要求,重点针对近年来从严管理干部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从政治表现、理想信念、斗争精神、政绩观、执行组织纪律、担当作为、能力素质、工作作风、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5种具体情形。
  第三,优化核实认定和调整程序。《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有关方面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的组织实施、日常管理责任,强调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定期分析研判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等情况,准确识别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优化了调整程序,明确在核实认定环节,可以根据需要与干部本人谈话听取说明;在组织决定前,根据干部双重管理规定,要求主管方按规定程序征求协管方意见。
  第四,增加调整安排方式。根据新修订的公务员法等制度规定,对此前规定的"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的表述作了修改,增加了"提前退休"调整安排方式,明确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可办理提前退休。为破解职数制约瓶颈,对调整安排时有关超职数报批和消化问题作出专门规定。
  新修订的《规定》对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不是为下而下,目的是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忠诚履职、担当尽责。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把握政策界限,注意区分问题性质、主客观原因、情节轻重、危害程度等,结合干部一贯表现、认识态度、改正情况等,给予准确认定,作出合理调整安排,保护好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第二,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坚持抓早抓小,当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或者轻微问题时,要及时予以提醒、谈话、函询、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诫勉,帮助干部认识问题、认真改正,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要把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综合用好干部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评议、信访等方面的成果,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准确认定"谁该下"。
  第三,实现常态化推进。新修订的《规定》明确提出,要推进能上能下常态化。干部的上与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加强工作统筹、职数统筹,强化全周期管理,把推进能上能下与日常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领导班子换届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工作平稳有序。要强化后续跟踪教育管理,对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
  第四,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新修订的《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成员的责任,强调要健全相关工作责任制,把《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报告两评议"、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书记年度考核述职内容,以推动《规定》要求落实到位。
  据了解,《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列入公务员法管理的其他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最高检、证监会签署协作意见“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
 
  9月1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签署了《关于建立健全资本市场行政执法与检察履职衔接协作机制的意见》。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以贯彻落实《协作意见》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与最高检的工作协同,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和基础制度建设,完善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持续"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共同维护好市场"三公"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去年9月,在中国证监会的大力支持下,最高人民检察院驻中国证监会检察室成立。
  张军表示,一年来,驻会检察室这颗检察机关播种到资本市场的"法治种子",不仅生了根发了芽,而且已经开花结果。协同证监部门落实好《协作意见》,要有三方面具体要求。一是深化执法司法协作,共同助力资本市场依法监管。要加强"行刑衔接",常态化做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机制。要加强信息共享,结合深化实施检察大数据战略,从最高检和驻会检察室做起,主动会同证监会、公安部等部门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督促各地检察机关跟进落实,在实现信息共享基础上深化数据分析、运用,以大数据深度运用,促进提升资本市场执法司法协作深度和质效。要深化执法司法协作效果,既要注重发挥刑事司法优势,也要积极借助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的专业知识、技术支持,提高跨部门协同办案、联动办案能力水平,确保案件办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二是共同做实做细证券违法犯罪诉源治理。执法司法机关惩治证券违法犯罪,不能止于办好个案,更重要的是针对个案、类案发生的原因,做实诉源治理,防范相关案件多有发生,从源头维护资本市场安全。检察机关要紧密结合监督办案,与证券期货监管机构一道,深入研究分析资本市场违法犯罪特点,协助把脉分析公司治理、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倾向性问题和管理漏洞,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开展法治宣传、加强犯罪预防等,促进"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把标本兼治的工作做深做实做细。要加强涉案上市公司企业合规制度的适用研究,深化资本市场涉案企业合规工作,结合案件办理,会同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科学确定涉案上市公司企业合规的主体范围、案件类型,做实督促整改、效果评估,切实推动涉案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专业化建设,共同提升队伍素质能力。要以落实《协作意见》为契机,通过强化业务研讨、联合调研、同堂培训、人员交流等举措,进一步加强金融检察队伍特别是驻会检察室自身建设,提升金融检察队伍的政治、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以更高的素质能力适应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期交所管理办法拟修订
 
  9月16日,证监会就《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保持了现行《管理办法》框架总体稳定,重点围绕落实《期货和衍生品法》有关要求,并结合市场发展和监管实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
  此次《管理办法》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对期货交易所的领导。在《管理办法》总则中新增一条,明确期货交易所设立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交易所重大事项,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是落实《期货和衍生品法》要求,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增加关于期货品种上市制度相关规定。明确期货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责任,以及建立健全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的要求。强化实际控制关系管理,明确了实际控制关系定义,并要求期货交易所细化具体认定情形、认定程序和要求。明确期货交易可以实行做市商制度,并对期货交易所提出相应要求。规范期货交易所跨境合作,对期货交易所开展结算价授权业务作出了规定。明确了期货交易行情信息的具体内容,完善了期货交易所行情信息相关权益保护的规定。
  三是优化期货交易所内部治理,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完善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明确期货交易所应当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品种上市审核委员会。规范期货交易所内设机构职权和运行,完善了会员大会和理事会的职权、会议召开形式,以及理事长、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权和人员管理等规定。此外,《管理办法》还根据《期货和衍生品法》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期货交易所的职责。
  四是强化期货交易所风险管理责任,维护市场安全。完善风险防控和处置的规定,要求期货交易所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监控与化解处置机制。细化突发性事件情形,并规定期货交易所采取紧急措施化解风险应及时向证监会报告。提升期货交易所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抗风险能力,要求期货交易所以风险准备金、一般风险准备等形式储备充足的风险准备资源。进一步明确了期货交易所制定的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有关决定的效力。
  五是压实期货交易所责任,促进期货市场健康发展。要求期货交易所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积极培育推动产业交易者参与期货市场,并可以组织开展与期货交易相关的延伸服务。要求期货交易所建立健全交易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督促会员建立和执行交易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要求期货交易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各种资金和费用的使用,并合理设置利润留成项目,做好长期资金安排。根据《期货和衍生品法》有关规定,明确期货交易所变更名称、注册资本、组织形式、股权结构以及合并、分立、解散等事项需由证监会批准。
 
政策要闻
 
▲商务部修订发布《商务领域标准化管理办法》
 
  9月20日,商务部修订发布《商务领域标准化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22年第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2年10月20日起实施。
  《管理办法》是商务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制度。2012年商务部首次发布了《管理办法》,对提高标准化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务事业快速发展,国家标准化改革持续推进,商务领域标准化工作面临新的形势。201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正式实施,对标准体系、标准化管理体制、标准制修订具体要求等方面作出了新规定。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商务领域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标准化法》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进一步提高商务领域标准化工作管理水平,商务部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共4章39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总则。主要规定了商务领域标准化工作的适用范围、职责分工、工作原则等。(二)标准的制定。主要规定了行业标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发布、公开等工作程序和基本要求。(三)标准的组织实施。主要规定了商务领域行业标准的宣传推广、反馈评估、复审等相关工作要求。(四)附则。规定了商务领域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定、实施参照《管理办法》执行。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修订后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23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要求,规范国家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对原《办法》进行了修订。
  《办法》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落实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在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基础上,结合国家标准化工作实践,调整了国家标准的具体范围。二是为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和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和各阶段的工作要求。三是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标准需求和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明确了国家标准在制修订程序、组织管理、实施监督等方面的新要求。四是为促进国家标准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从实施到制定的反馈机制和标准更新机制。
  《办法》颁布实施后,将在国家标准管理、实施推广等方面形成更加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做法,更好地支撑和保障国家标准工作的开展。
 
▲最高法将尽快完善内幕交易等刑事司法解释
 
  9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法院依法惩治金融犯罪工作情况暨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庭长马岩在会上表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大惩处犯罪力度,依法从重从严惩处非法集资、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内幕交易、洗钱等金融犯罪。尽快制定、修改完善洗钱、骗取贷款、贷款诈骗、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等刑事司法解释。
  马岩指出,2017年至2022年8月,全国法院审结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一审刑事案件11.71万件,18.63万名被告人被判处刑罚。从近年审理情况看,金融犯罪案件主要有案件数量多、涉案金额大、犯罪手段隐蔽性强的新情况、新特点。金融犯罪形势依然严峻。下一步,人民法院将依法惩治金融犯罪,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努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
  他说,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大惩处犯罪力度,依法从重从严惩处非法集资、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内幕交易、洗钱等金融犯罪,加大财产刑处罚和执行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体系,尽快制定、修改完善洗钱、骗取贷款、贷款诈骗、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等刑事司法解释;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金融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协作配合。
 
  ▲我国将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
 
  据报道,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重点围绕全生命周期维护、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重大疾病防治,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实施中西医综合防控,在健康中国行动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
  根据方案,专项活动涵盖8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妇幼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慢病中医药防治活动,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推广活动,"中医进家庭"活动,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活动,医体融合强健行动,以及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
  围绕这些活动,方案分别作出具体安排,例如,在妇幼保健机构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托管或举办养老机构,鼓励创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广泛开展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门诊服务;支持中医医院对慢病患者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开具中医健康处方。
  方案还为某些活动设定了具体目标,例如:到2025年,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药专科服务的比例达到90%和70%,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85%,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到25%。
  专项活动为期3年,总体目标为: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促进全过程、重大疾病防治全过程、疾病诊疗全过程;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国资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印发《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以下称为《办法》),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切实防控风险,有力保障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办法》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提出中央企业应当结合实际设立首席合规官,不新增领导岗位和职数,由总法律顾问兼任,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领导合规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指导所属单位加强合规管理。
  《办法》提出,中央企业应当将合规审查作为必经程序嵌入经营管理流程,重大决策事项的合规审查意见应当由首席合规官签字,对决策事项的合规性提出明确意见。业务及职能部门、合规管理部门依据职责权限完善审查标准、流程、重点等,定期对审查情况开展后评估。
  在监督问责方面,中央企业应当对在履职过程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应当发现而未发现违规问题,或者发现违规问题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人员开展责任追究。
 
国资委将推动央企努力成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赵世堂9月17日在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表示,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国际能源体系格局秩序面临重塑,推动能源革命、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凸显。他称,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立足两个大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努力成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为此,要从四方面做好"示范表率"。
  一是继续在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上做好示范表率。中央企业要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绿色低碳转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把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安全稳定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着力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加强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建设与能耗、碳排放控制的有效衔接,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二是继续在推进能源技术创新上做好示范表率。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能源行业技术装备短板攻关主力军、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的作用,聚焦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储能等重点领域,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突破制约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
  三是继续在推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上做好示范表率。中央企业要着眼于以数字化转型为载体,驱动能源行业结构性变革,加快推进5G、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四是继续在推进能源领域国际合作上做好示范表率。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积极投资清洁低碳能源领域,深化与各国企业在能源领域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合作共赢。
 
浙江省完善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日前,浙江省国资委发布相关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构建全省国资监管大格局。
  浙江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快构建全省国资监管"一盘棋、大格局",不断增强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合力。
  据介绍,浙江省国资委将从统筹完善省国资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指导监督地方国资事项清单制度、探索建立国资监管大格局协作互动交流组制度3方面入手,完善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按照新的要求,省国资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至2家省属企业、1家省属金融文化企业或委托监管企业、7至8家在浙央企、1至2个市级国资委。通过统筹党建、人才、"三服务"、指导监督等各项基层联系工作,使联系基层工作对象更稳定、针对性更强,切实为基层、为企业解决困难问题。
  通知还要求探索建立国资监管大格局协作互动交流组制度。"搭建'省地'协作平台,以协作组的形式开展省属企业和市县国资国企交流互助活动。"浙江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由省国资委各处室、各省属企业、各地市国资委形成4个互助协作交流组,主要围绕推动国资国企在服务全局、深化改革、龙头带动、"双碳"落实、共富探路、风险防控、数字变革7个方面展现更大作为等内容开展协作活动,落实构建全省国资监管大格局重点任务,实现国资国企功能、优势、体制机制"3个重塑"。
 
中央企业由合并重组走向资源整合
 
证券时报9月22日刊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的文章指出,2003年4月,新组建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开始对中央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这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当时,移交给国资委监管的企业有196家。在国资委看来,有必要对这些中央企业进行合并重组。一是一些企业规模过小,实力和影响力与其中央企业的身份并不匹配,不适合作为中央企业来管理;二是国资委的管理幅度过宽,管理这么多的企业,很难管得过来,也就很难管得好。因此,国资委有意推动中央企业的合并重组,将一家企业并入其他企业成为子企业,或是由两家及更多企业合并组建新的企业,以此减少中央企业的数量。当时,国资委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将中央企业数量减至100家以内。为加快合并重组的进程,国资委强调,中央企业要做到行业前三名,否则,就要被合并重组而消失。直到2017年,中央企业数量降至98家,实现了100家之内的目标。其后,中央企业数量时有增减,到2022年7月,仍保持在98家。
  通过合并重组,中央企业数量减少,但组织形式及管理方式却发生明显变化。一是集团化层级化不断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由计划走向市场的同时,企业集团则应运而生且不断发展,它已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作为由多法人企业组成的复合型企业组织,企业集团的发展需要现有法人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同时也要增加新的法人企业以满足企业集团的发展需求,因此,集团各层级的法人企业在增加,集团的法人层级也在延长。二是整合内部资源,增强集团控制力和竞争力。明确集团的战略,以战略确定主业,以主业定进退。以核心技术为支撑,通过资源整合、加强管控以消除各自为政,实现战略协同。压缩管理层级,使组织机构扁平化,以有效实施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加强绩效审计和风险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实施集团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加强投资管理,上收投资权限到集团,投资经集团批准后,由有关企业负责实施。三是业务运营模块化。集团各个法人企业自主管理,独立核算,确定盈亏。如果某一个单位经营得不好,出现亏损且难以扭转,则面临着退出的选择。相反,若某一单位收益增长快,发展前景好,就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实现更快的发展。四是集团治理规范化。2005年,在宝钢等企业率先开展建立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此后,在中央企业逐步展开。建立外部董事制度是建立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的重要内容。至2018年底,96家中央企业中已有94家建立董事会,其中有83家外部董事占多数。
  目前的中央企业同中央企业的标准、国资委的监管资源应该说是相匹配的,所以,保持目前100家左右是适宜的。以后,再合并重组减少数量的空间已经有限,而关注的重点则是资源整合,以此不断增强企业素质,提高竞争力。资源整合可分为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与中央企业之间专业化整合两个方面。
  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实际上就是对其所拥有的资源的再配置。中央企业是由众多法人企业组成的,但它并不是众多法人企业的物理组合,各法人企业仅自我运转,并不相干,而是众多法人企业要有机融合、相互协同,从而产生期望的总体效应。根据系统论,中央企业可以被视为由众多法人企业组成的系统,各法人企业则是这个系统的一个部分或是一个子系统,因此,中央企业的状况则取决于各个法人企业的状况以及它们的组合。各个法人企业状况越好而且组合得又好,则中央企业状况就越好,就会有更好的产出效应,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中央企业进行内部资源整合是一个持续永恒的过程,因为外部情况的变化、内部资源自身的变化,则要求不断地进行企业资源的再配置。
  进行内部资源整合,一些中央企业已经较早就行动,而且取得良好效果。2006年12月,国资委就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问题,在中国材料工业科工集团公司召开“中央企业推进内部整合增强集团控制力经验交流会”。会议强调推进内部重组整合旨在增强集团控制力、提高企业凝聚力,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透视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它们都是在不断推进内部重组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创新管理模式,以激发企业的内生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会议提出推进内部重组整合、提高集团控制力将作为今后数年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
  因此,2010年12月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强化企业资源整合。为做好贯彻落实,2011年7月,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会议要求中央企业要做好内部资源整合,把资源整合能力作为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要推进业务结构优化,主动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持续深入开展资源整合,发挥内部协同效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时机,处置低效资产、优化优良资产配置,取得显著效果。2018年末,处置“僵尸企业”、治理特困企业较上年减亏增利373亿元,比2015年减亏增利2007亿元,从而减轻了企业包袱、扯住了一些“出血点”。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提升了运营质量和效率。截至2019年5月底,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14023户,存量压减比例达26.9%。中央企业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5级以内,累计减少直接人工成本292亿元,减少管理费用246亿元,减少亏损企业4794户,减少资不抵债企业1887户。通过压减工作,中央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4.6万元增加到53.78万元,提高20.6%;中央企业户均营业收入由4.55亿元提高到6.54亿元,户均利润总额由2400万提高到3800万元。2020年9月启动非主业、非优势资产剥离工作,核定“两非”剥离任务共计1562项,涉及资产3160.7亿元,截至2021年上半年,已有51家中央企业通过吸收合并、破产重整、对外转让等方式,剥离非主营业务252项,涉及资产共计495.7亿元。
  2022年,国资委再次强调中央企业资源整合问题。在要求中央企业加强内部资源整合的同时,强调推进中央企业之间专业化整合,即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战略联盟等方式在中央企业之间进行资源重组,推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主业企业集中,组建专业化的中央企业或业务多元化而经营专业化。综观世界知名企业,其业务是有限的。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业务的竞争力,同企业的大小没有必然关系。一个企业很大,但其业务都没有竞争力,企业就难有竞争力。而一个企业只有一项业务,企业也不大,但业务做得好、有竞争力,企业就有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它所能做的业务也是有限的。很多世界知名企业都是专业化的,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它们只专注于汽车生产,打造汽车产业的知名品牌;美国波音公司、法国空客公司专注于大型飞机生产,成为全球知名飞机制造企业;美国英特尔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则专注于芯片生产,它们是全球知名半导体生产商;荷兰阿斯麦尔公司专注于生产芯片的光刻机制造,成为全球知名的半导体生产设备生产商。同时,也有一些世界知名企业是多元化的。如日本松下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其产品有视听影音、摄影摄像、冰箱、洗衣机、空调、厨房电器、生活电器等;韩国现代集团以经营建筑、造船、汽车行业为主,兼营钢铁、机械、贸易、运输、水泥生产、冶金、金融、电子工业等几十个行业。这些企业虽然业务是多元化的,但经营却是专业化的,即每一项业务都是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从而形成若干个专业化独立经营的业务板块。如果某项业务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会被剥离而退出。曾经的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化企业,时任CEO韦尔奇明确提出,公司每项业务必须做到所在行业前三名,否则就要退出。
  中央企业是由众多法人企业组建的企业集团,有些企业业务相似,有些企业业务不同。业务相似的企业在集团内同质化竞争,业务不同的企业在中央企业间同质化竞争。通过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实现同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同时将业务相似同质竞争的企业整合在一起,统一研发、统一生产,共同面对市场竞争,从而提高经营效益。同时,针对中央企业之间同类业务竞争、资源分散而竞争力不强问题,则进行中央企业之间的资源专业化整合,将一些中央企业的同类业务整合在一起进行经营,则有利于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其方式:一是将某些中央企业的业务剥离给另一些中央企业,如一些中央企业将房地产业务剥离给其他中央企业而退出房地产业务。二是具有同类业务的中央企业剥离这些业务,由它们共同出资组建新的企业统一经营这一业务。如3家中央电信企业将各自的机站业务剥离出来组建由3家企业共同出资的中国铁塔公司来运营机站,提供机站服务,避免了3家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减少了机站建设投资,提高了机站使用效率。又如整合10家中央企业的煤炭资源组建国源时代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提升煤炭资源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整合中央企业的同类业务组建新的中央企业。如整合油气管道资源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整合矿产资源组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整合电气设备资源组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整合物流资源组建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等。
 
让合规成为企业文化
 
  法治日报9月21日刊发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侯国跃、唐曌联合撰写的文章指出,合规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前提,合规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发布的《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法治央企建设迈入实质性合规、全面性合规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实践指南。全面准确理解《办法》是合规建设从纸面规定走向企业文化的基本前提。
  合规,不只要求合法,而是对企业管理要求的制度拔高。从《办法》规定来看,合规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员工履职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国际条约、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相关规章制度等要求。其中,"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但行业准则、公司章程、相关规章制度等只是公司治理层面的内外规范,而不属于"法"的范畴。可见,"规"的外延远大于"法",合规包括但不限于合法。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合规管理涉及各部门法域。譬如,《办法》规定,中央企业应当针对反垄断、反商业贿赂、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税务管理、数据保护等重点领域,以及合规风险较高的业务,制定合规管理具体制度或者专项指南。同时,《办法》也明确了重大合规风险事件包括重大法律纠纷案件、重大行政处罚、刑事案件,或者被国际组织制裁的案件等。如此表述有利于央企树立正确的合规观,消除"合规等于刑事合规"等认识偏见。
  合规,不仅强化制度,而且致力于企业组织、规范和文化的全面革新。因此,《办法》就管理组织与职责、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合规制度与合规文化设有详尽规定。首先,就组织与职责而言,《办法》规定,央企应当设立首席合规官,由总法律顾问兼任,并将合规审查作为必经程序嵌入经营管理流程;重大决策事项的合规审查意见应当由首席合规官签字,重大合规风险事件应当由首席合规官牵头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应对。这些创新性规定要求央企的法律工作从法律支持转向企业管理,进而形成以合规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新格局。
  其次,从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来看,合规管理是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的融合。静态管理侧重"纸面合规",即合规管理的基本制度以及重点领域、高风险业务专项指南等文本的制定、修改与完善。但合规不仅是制度,而应成为企业开展业务的方式,形成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到监督监察的程序闭环。为此,央企负有合规审查前置、合规风险应对报告、违规问题整改、违规举报调查和处理、违规行为追责问责、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协同运作机制、开展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等多项义务。
  最后,合规管理是行为指引与合规文化的协同。文化并非一种刻意呈现,而是日复一日地自然沉淀,合规文化也是如此。合规行为指引有益于养成合规文化,合规文化有助于落实合规行为指引。在合规管理措施有效开展的基础上,企业合规文化的形成即为水到渠成的结果。基于此,《办法》对合规文化以专章详尽规定,要求央企应将合规管理纳入党委(党组)法治专题学习、建立常态化合规培训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进而促进合规管理措施有效落地。
  合规,不必止步于央企,而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文化氛围。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主体。国资委通过制定《办法》推动央企加强合规管理,切实防控风险,具有理论正当性和现实必要性。在此之前,国资委、证监会等已分别在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领域就合规管理进行了制度探索。
《办法》适用于央企,但也可以作为其他各类企业的参考借鉴。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言,风险是商业的本质,追逐和承担风险是企业的基本职能。因此,风险不独存在于央企,合规管理亦不能止步于央企。依法治企是所有企业长久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立足于强化合规管理的新要求与新目标,加快建立有效合规管理体系,提升合规管理能力,实现依法合规经营,是所有企业及企业员工应当践行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自主创新
 
国资委密集调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进展
 
  9月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相继到国家电投、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电科等多家中央企业或其下属单位调研。国务院国资委强调,企业要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到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时强调,国家电投要充分发挥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骨干作用,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为增强国家能源战略科技力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郝鹏在对国家电投所属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调研时强调,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强协同创新能力,集聚创新资源、汇聚科技人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型燃机全产业链生态圈。
  郝鹏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调研时强调,企业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与国家实验室合作,聚焦算力网络、6G、下一代光通信等前沿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和突破应用,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对标同行业头部企业,进一步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中国电科南湖研究院考察时要求,南湖研究院要切实担当起中央企业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使命责任,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努力打造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的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合作,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央企创新"样板",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节能减排
 
《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开始推荐
 
  据悉,工信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发出通知,组织开展《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推荐工作。
  通知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快推进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拟遴选发布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拟推荐的工艺技术设备主要面向工业固废减量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再制造四个领域。
  工业固废减量化领域主要是指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矿业、机械、轻工、纺织、船舶等行业,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降低工业固废产生强度或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领域主要是指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冶炼渣、化工渣、尾矿及共伴生矿、废石、锰渣、钢铁烟灰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艺技术设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主要是指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废玻璃、废旧光伏组件、废旧风电叶片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艺技术设备。再制造领域主要是指对废旧工程机械、机床、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工业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汽车、办公设备等机电设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再制造加工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
  通知要求,拟推荐的工艺技术设备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产业政策和相关标准要求,主要指标具有先进性,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明显,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产权明晰,有至少1项工业应用实例。
 
北京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将科学编制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蓟运河五大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到2025年,本市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初步建立,健康河湖比例将达到85%以上。
  开展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意见》明确了本市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流域水土流失和点面源污染将得到有效防治,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初步建立,水系连通性明显改善,河湖水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效提高,健康河湖比例达到85%以上,水生态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共同保护水生态的良好氛围和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意见》指出,要综合考虑不同流域特点和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开展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出不同功能分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要求和目标。
  本市将编制河湖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和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在保障河流防洪、水资源涵养、生态环境保护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河湖等生态空间和人类生产生活空间,科学划定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湿地、蓄滞洪涝区水生态空间,明确管控范围和要求。同时基于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科学编制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蓟运河五大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系统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
  本市将统筹推进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意见》提出,要统筹协调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村(城/镇)的关系,实施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持续降低入河污染物总量,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河入库。
  比如,加强重点土壤侵蚀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二十五度以上坡地水土流失敏感区实施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干扰,加强生态保护;鼓励五度以上二十五度以下坡地有序退出农作物种植,实施生态修复。坚持以水定林、以水定绿,科学开展造林绿化。鼓励种植抗逆性强、根系发达、防护功能强的本土树种,提高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禁止在行洪河道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禁止违法占用耕地、河湖、水库等建设人工湿地。
  提高河湖生物多样性
  《意见》明确,要综合考虑水文节律、连通性、生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等关键生态要素,实施河湖水系水生态的系统保护修复。
  大力推动改善河湖水系连通性。依托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内的滨水空间,建设贯通的滨水生态廊道,提升河湖水网生态质量和功能。
  切实提升河湖栖息地生境多样性。推动水岸融合、一体化规划设计,适度拓展河道规划设计空间,按照宜宽则宽、宜弯则弯的原则,重塑健康自然的河湖岸线,恢复河滩、洼塘、岛洲、溪流、河滨带等多样化生境,以生境多样性驱动生物多样性,为鱼类、鸟类、两栖动物、底栖生物等重要野生生物提供良好栖息空间。
  维护并提高河湖生物多样性。强化怀沙河、怀九河、拒马河等乡土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修复,进一步加强已发现乡土珍稀物种河段的栖息环境保护。
  加强城市河湖生态化运行维护,为鱼类产卵、索饵、越冬、洄游提供全生命周期保护,为鸟类、两栖动物等野生动物栖息设立留野空间。
 
河北持续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
 
  据悉,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河北省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河北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目标:2022年,全省新开工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176万平方米,累计达到7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到2025年底,全省累计建设面积达到1350万平方米,在全国保持首位。
  方案提出了河北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推动各项支持政策落地见效。各地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确保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容积率奖励、备案价格上浮和提前办理预售许可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地。公共建筑和集中建设的居住建筑,以国有投资为主的,原则上按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对单宗土地面积100亩以上的住宅地块、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的民用建筑项目,严格落实被动房不低于10%的规划条件和土地出让合同约定。
  加快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落地。加强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宣传,引导开发企业规划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加快申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的预评价,做到随报随评,随时入库,随时向金融机构推送,各市、县对重点项目要明确专人全过程跟踪服务。
  建立健全建筑领域碳交易机制。依据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办公建筑降碳产品计算规则,尽快完成首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碳交易。加快制定河北省居住建筑碳减排计算方法,研究建立居住建筑碳减排量打捆交易模式和权益分配机制。重点培育3至5家住建领域碳排放核查机构。
  开展全产业链供需两端常态化对接。定期开展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供需对接活动。在省住建厅网站"河北被动房"专栏、"被动房在河北"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生产企业产品供应信息和开发企业需求信息。鼓励龙头生产企业向生产、设计、施工全流程服务模式转变。支持生产企业申报省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
  在保定市开展全产业链发展试点示范。发挥保定市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制造业产品种类较多、规模较大优势,重点推进保定市被动房规模化建设,加快制造业和项目建设互促发展,打造被动房全产业链发展样板。
 
17部门联合印发方案保护修复长江
 
  据悉,生态环境部等17个部门和单位近日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
  行动方案提出四大攻坚任务。在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要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强化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加强磷污染综合治理、推进锰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尾矿库污染治理等。在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方面,要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扎实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等。在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程度方面,要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巩固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等。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管控格局方面,要推动全流域精细化分区管控、完善污染源管理体系等。
 
广东省发布"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33号),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0%,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19.73万吨、0.98万吨、7.38万吨和4.99万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有力,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方案》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坚持系统观念,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行业、环节节能减排工作的主攻方向,部署开展十二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一是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以火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进节能改造升级和污染物深度治理。积极推广一批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实施涂装类、化工类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提升。
  二是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推动工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能源梯级利用,开展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园区的应用。推进供热、供电、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和处置,推动涂装中心、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电镀废水及特征污染物集中治理等"绿岛"项目建设。
  三是城镇节能降碳工程。推动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全面推进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推动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完善公共供水管网设施。
  四是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B)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加强船舶清洁能源动力推广应用,提升铁路电气化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绿色仓储和绿色物流园区建设,强化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五是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规模化利用和生物质能清洁利用。加快农用电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装备、节油渔船的推广应用。加大存量农房节能改造指导力度。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六是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公共机构综合型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鼓励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公共机构带头率先淘汰老旧车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大力推进新建和既有停车场的汽车充(换)电设施设备建设。推行能耗定额管理,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
  七是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工程。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以臭氧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在国家指导下深入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强化重点流域干支流、上下游协同治理。
  八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在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前提下,稳妥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转型升级。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推进服役期满及老旧落后燃煤火电机组有序退出。逐步扩大Ⅲ类(严格)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
  九是绿色高效制冷工程。推进制冷产品企业生产更加高效的制冷产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制冷剂泄漏和排放。促进绿色高效制冷消费,加大绿色高效制冷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节能补贴""以旧换新"。推进中央空调、数据中心、商务产业园、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节能改造。
  十是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深化石化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对易挥发有机液体储罐实施改造。加强油船和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治理。
  十一是环境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构建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管网缺口,大力推进管网修复和改造,推行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置。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十二是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推广工程。发挥大型龙头节能减排技术企业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解决节能减排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难题。全面推动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实施一批节能减排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加大产业、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实首台(套)装备奖补政策。
  此外,《方案》建议从能耗双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遏制高耗能项目发展、强化节能审查、健全法规标准等九个方面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为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本省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印发
 
  据悉,广州市发改委9月21日印发《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1-2030年)》(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十四五"阶段(2021-2025年)规划目标为:新建制氢站1座,累计建成制氢站3座以上;累计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开展1-2座制氢加氢合建站建设,1-2座储氢站(或依托制氢站、制氢加氢合建站、加氢站统筹考虑储氢)有关工作。形成3.5万公斤/天(1.3万吨/年)燃料电池用氢气制氢能力,形成不低于4.0万公斤/天加氢能力(1.5万吨/年),可以满足60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车运行用氢需求。
  2026-2030年规划目标为:新建加氢站50座以上,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以上,形成5座以上制氢加氢合建站布局,3-4座储氢站布局。形成10万公斤/天(3.6万吨/年)燃料电池用氢气制氢能力,形成10万公斤/天(3.6万吨/年)以上加氢能力,可以满足氢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运营需求。
  据了解,《规划》与《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广东省加快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广州市加氢站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充分衔接,《规划》目标与产业发展和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目标相适应并适度超前,《规划》实施后,广州市基本形成较为全面的加氢站网络,覆盖广州市内主要环线和干线,同时在广州-东莞-深圳、广州-佛山-阳江、广州-中山-珠海的高速公路上均布局有加氢站,形成市内外连接的加氢走廊。
 
广州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所
 
  据悉,广州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规划》要求,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国领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达峰工作有序推进,生态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显著增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更加健全,省会城市、产业发展、绿色创新和宜居环境功能全面强化,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天蓝、山绿、水清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建成美丽中国样本城市。
  其中提到,推广近零碳排放区首批示范工程项目经验,创建一批低碳示范项目、园区,探索开展低碳企业、产品认证和碳足迹评价。深化碳普惠制试点工作,积极扩展碳普惠涉及领域,开展碳普惠行为模式研究。推动重点行业碳捕获、封存和利用技术发展。推动森林碳汇工程建设。探索推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充分发挥在穗央企、省属国企和大型市属国企的引领带动作用,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示范企业创建行动。
  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所,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与国际碳交易业务。创新交易模式和交易产品,积极争取开展全省用能权现货交易试点,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开展碳期货品种研究开发,积极推进其他绿色发展类期货品种的研究开发工作。深化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试点、林业碳汇生态补偿试点。
  此外,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到2025年,海铁联运运输量不低于30万标箱,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50%以上。
 
广州探索建设企业碳账户体系
 
  近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业管理部等联合发布金融支持企业碳账户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依托"粤信融"和"穗碳"平台探索建设广州企业碳账户体系。
  指导意见表示,要构建完善企业碳账户运行机制。在企业层面,发挥绿色金融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开展碳账户建设,使用"穗碳计算器"小程序进行碳排放核算,从管理和技术多层面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在行业层面,建设和完善企业碳账户体系,加强各行业碳排放核算能力,协助地区碳排放监测。
  指导意见表示,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企业碳账户运用。支持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根据企业碳排放测算、核算和评价情况以及碳信用报告等对企业给予差异化金融支持,对碳排放表现良好、降碳明显或有降碳潜力的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引导企业积极维持低碳表现或开展低碳转型。
  指导意见鼓励创新碳金融产品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基于企业碳排放测算、核算和评价情况以及碳信用报告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依托碳账户的"碳足迹"、"碳减排量"挂钩贷款。
 
美国国会要求国际气候协定否认中国"发展中国家"定义
 
  9月2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投票批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下称"《基加利修正案》"),接受《基加利修正案》在美国生效。
  参议院同时批准附加法案,要求美国国务卿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下称"《蒙特利尔议定书》")成员国会议上提议,在议定书中取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同时修改议定书,要求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也否认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
  2022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成员国会议定于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
  美国国会参议员麦克·李(Mike Lee)等人认为,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会使中国在现有的氢氟碳化物(HFCs)市场上获得不公平的优势。
 
欧盟三个月内推出两项氢能援助计划
 
  据报道,7月以来,欧盟已经分两次承诺出资共10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39.5亿元)推进氢能项目,并预计带动158亿欧元的社会投资。
  9月21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名为Hy2Use的项目规划,致力于促进欧盟氢能价值链发展。该规划将为氢能项目提供52亿欧元的公共资金,并带动额外的70亿欧元社会投资。规划采用成员国集体准备、共同出资的模式,包括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芬兰在内的13个欧盟成员国参与其中。这也是欧盟三个月以来第二个有关氢能价值链的项目规划。
  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刚刚通过了名为Hy2Tech的氢能项目规划,重点发展氢能的生产、储存、运输和分配,氢燃料电池以及终端用户的应用。
  据了解,除了被视为绿色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一环,在俄罗斯能源供应愈发紧张的情况下,欧洲还对氢能寄予了借其降低当地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依赖的厚望。
 
劳动用工
 
海南省公布享受个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暂行办法
 
  据悉,海南省政府近日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办法》明确,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并享受优惠政策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实行清单管理。享受优惠政策应满足下列条件:一个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累计居住满183天;属于海南省各级人才管理部门所认定的人才或一个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收入达到30万元人民币以上(海南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施动态调整)。
  《办法》指出,因职业特点一个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累计居住不满183天的航空、航运、海洋油气勘探等行业特定人员,在满足本办法第三条第二款的同时,一个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以单位职工身份连续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中国签订社会保障协定的国家中免缴人员除外)6个月以上(须包含本年度12月当月),并与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注册且实质性运营的企业或单位签订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聘用协议或可提供其他同等条件劳动人事关系证明材料的,由本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税务部门提交申请并说明情况,经由海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评审认定通过后,可享受优惠政策。
  据悉,确定为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当年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不再符合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条件的,当年不得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不得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2020年8月26日省政府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专家论坛
 
结构性通胀应成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
 
  据悉,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在8月份环比下降0.1%的同时,同比较上月也收缩0.2个百分点至2.5%,受到影响,前8月的CPI回落至1.9%,显示通胀压力有所减轻。但经济学教授张锐9月22日在证券时报发表文章认为,整体物价上涨力度得到控制的同时,国内结构性通胀的趋势似乎并未明显淡化,值得宏观调控政策重点关注。
  从通胀的品种变化结构看,今年以来物价上涨表现为消费品价格与服务价格全面上涨的格局,而在消费品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最为明显,同时食品价格中又以鲜菜、鲜果、粮食以及蛋类价格的上涨最为突出。
  不难看出,本轮国内通胀中上涨的物品基本都是民众的生活必需品,虽然像衣服、电器等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对消费者而言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惠及意义,通俗地讲就是,面对通胀,老百姓可以不买电视不添新衣服甚至不出游,即自动实行消费降级,但却一日不可不进粮食与不可不吃蔬菜,由此可见食品价格上涨对于民众生活的冲击非同一般。尤其是对于低收入人群与农村居民来说,他们所具有的通胀风险承受与消化能力本就较为脆弱,并且恩格尔系数也较高,日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因食品价格上涨所受到的影响就更为严重。
  西方经济学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研究往往从经济结构与部门生产率的差异角度切入,即在总需求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因增加工资而导致行业产品价格的上涨(厂商提高工资的成本会转移到产品价格身上),但同时也会对生产率差的部门形成工资上涨示范效应,进而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并演化为物价上涨的力量。这样的解释虽然描绘了因工资上涨而导致的成本推动式或者需求拉上式通胀,但无论如何却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今年上半年,扣除价格因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3.0%,同时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且环比延续下滑趋势,另外,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一直处在低位运行,表明终端消费十分低迷,一系列事实说明国内劳动力价格供给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需求拉力因素都远远不可以构成结构性通胀的最主要动能。
  那么,导致国内结构性通胀的因素又主要是什么呢?一是输入性通胀的作用,即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带动国内上游原材料与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的上扬,并最终传导至CPI身上,而且农用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价格受到PPI的传导存在滞后特征,由此形成了农村CPI在统计后期超过了城市CPI的现象;二是不少地方防疫过度,而且频繁层层加码,导致物流运输反复受阻,供给不畅,期间更有不法分子乘机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同时过度性防御也容易引起民众恐慌,不正常的抢购与囤积食品构成了刺激价格的扭曲性需求作用力;三是因美元升值引起的人民币贬值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在强化PPI对CPI传导力度的同时,也必然带动包括食品价格在内的国内市场整体价格的上扬;四是国内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的影响,数据显示,截至到8月底,国内广义货币(M_2)余额达到25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由于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不畅,部分增量货币停留在了流通领域,既加大了货币贬值的压力,也一定程度构成了物价上升的牵引力。
  按照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得出的基本判断,今年全年有望使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之内,但下半年国内结构性通胀的压力可能加大,之所以如此,央行认为主要原因是消费需求复苏回暖、PPI向CPI滞后传导、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开启、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仍处高位等因素影响。但全面而客观地审视,伴随着欧美经济衰退风险的提升,全球经济的需求萎缩将对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构成压制,加之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未来输入性通胀的传导压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高位推动以及PPI向CPI的传导两大影响CPI的因素可能出现边际减弱趋势,相反我们更应密切关注与重点提防内生性通胀的泛起与强化。
  首先,要防止猪肉价格出现周期性上涨。按照3~4年一轮的猪周期,当前或已进入新一轮猪周期的筑底上行期,预计未来猪肉价格将温和上涨,政策层面可以通过稳定生猪产能以及提前和及时投放储备冻猪肉来干扰与控制肉价上涨的幅度;其次,要有效引导消费需求回暖趋势。随着对疫情管控经验的逐步成熟,差异化、精准化防控机制将充当主角,同时稳增长目标上升到优势位置,这样有助于国内消费需求的回升,特别是核心CPI中的结构分项比如旅游交通、教育服务以及房屋出租等都将迎来较大力度的改善,但政策层面须提防旅游门票、房屋租金等服务价格的投机性上涨;再次,要谨防人民币过分贬值。美国8月份CPI同比增长8.3%,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美联储大幅加息还在路上,势必对人民币构成进一步的反压,为此需要对外汇市场保持高度关注,必要时进行强力干预,以最大程度地稀释货币贬值与进口因素施与国内通胀的压力;最后,要全力畅通商品物流渠道。对于过度性与层层加码式防御,除了进行通报之外,更应严格问责,任何借防疫之口而影响市场流通的行为都应当承担失职渎职之过并受到相应处分。
 
学者认为不应将经济衰退妖魔化
 
证券时报9月20日刊发广州经济学者韩和元的文章指出,衰退和萧条不是毁灭,它们是由高效率的经济体中的消费者,发动的一场恢复性运动。
  经济规律本就如同“进进出出、生生死死”的市场规律,它也是有扩张、有收缩、有繁荣,也有衰退的。这便是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主要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对于经济的波动,法国医生兼经济学家、朱格拉周期理论的缔造者克莱门特·朱格拉曾说过一句非常出名的话,他说:“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在这位医生看来,没有发生衰退乃至萧条,恰好说明经济的某些方面出错了,反倒是有繁荣、有衰退乃至萧条,说明经济处于正常的运行轨道。
  然而遗憾的是,这个世界总有人老想熨平经济周期,进而对衰退、萧条予以妖魔化。这些人只能接受繁荣,只能接受经济的增长,而绝不能容忍经济的任何波动。这就如同他们偏好于晴天,就绝然不能接受阴雨天,偏好于白昼就绝然见不得黑夜一般。可问题是,一个世界如果只有晴没有雨,只有白昼没有黑夜,这会是怎样一个糟糕而病态的世界呢?可问题就在于,目前人类正如哈耶克所指出的,犯了致命的自负病,老想驯服世界、驯服自然规律。这种自负,在经济领域导致的结果是,人为破坏了市场经济所赖以存在的创造性毁灭机制。
  这个世界包括人力资源、土地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无疑都是稀缺的。正是基于此,那些产能过剩的企业,就需通过破产的形式,来加以出清,以此来将它们占有的资源,重新配置到效率更高的企业和行业那里去。而这类企业破产的多了,就构成了宏观上的所谓衰退乃至萧条——大量企业破产、大量工人会失业、产出也会短期下降。
  但事实是,这个所谓的衰退、萧条时期,恰好就是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对繁荣时期所做的浪费和错误的投资,进行一种相应的调整,并为之重新确立起能满足消费者要求的有效服务体系。这种调整还包括清算那些错误而浪费的投资。
  事实上,衰退和萧条不是毁灭,它们是由高效率的经济体中的消费者,发动的一场恢复性运动,它们终结的只是由繁荣而带来的扭曲。也就是说,萧条反倒是一个经济周期步入良性运行前的“恢复”过程,就如同瑞雪可以带来丰年一样。当萧条一旦结束,也就宣告一切重归正常,经济也就恢复了最好的功效。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创造性毁灭机制的启动,这种“衰退、萧条”固然对旧方法、旧产能造成了毁灭,但同时却也迎来了对新方法和新产品的创造。创新和新的产业革命就此而出现。也正是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企业和社会经济才在这样的创造性毁灭中更加健康地发展起来。
  对于经济的运行规律没有认识的一般民众,自然无法认识到“萧条”在经济运行中所起到的正面作用和积极意义,他们喜欢的是高经济增长、低失业,当然如有低通胀配合那就再好不过了。而政治人物也热衷于迎合民众的意见。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无论是一般民众还是政客,对于自然的、暂时所出现的破产、清算他们是无法容忍的。待繁荣过去,衰退才刚刚开始,他们就会惶恐不安、就会立马的再次开动信贷的水龙头,因为这就可以拯救那些借款人。新的货币再一次进入商业领域,借款人就可以再次购买那些远离消费品行业的生产要素。如此一来的结果是,持续的银行信贷扩张,再次让那些错误的投资人,逃脱了消费者对他们的惩罚。
  但政府一救助,情况就变了,那些本该面临清算的企业,这时不但不能破产,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你还得给它们配置更多的资源。它们就是前几年提去产能时,天天提的僵尸企业。它们占有了大量资源,从而使得资源无法优化配置,无法向效率更高的企业和行业集中,结果自然是整个社会的效率随之降低。于宏观而言,自然表现为整个经济不温不火、不死不活。
  其实整个再刺激过程,就如同一部劣币驱逐良币的坏戏,有限的资源无法得到最优的配置。很明显,试图通过人为刺激的方法,而令繁荣持续,那么,错误投资带来的浪费也将越多。往大里说,在资源有限的大背景下,这也意味着我们未来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往小处说,这也必将导致经济的自我纠错过程——衰退、萧条——也会被人为拉长。再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预见的是,萧条的剧烈程度也将会超出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萧条。
 
李迅雷:全球经济走弱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转型机遇
 
  近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论坛"上表示:"2018年我就在思考全球经济未来会走弱的趋势和原因,我的逻辑在于从二战到现在为止已经持续了77年时间了。"李迅雷指出,在这77年时间过程当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三大变化促成了当今全球社会经济的结构严重扭曲,导致经济下行。
  影响深刻的三大变化
  第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例,从二战结束到现在为止,人口持续大扩张,1945年的全球人口是26亿,现在接近80亿,由于人的预期寿命大幅地延长,和平环境下出生人口数量大幅增加,故人口的规模大幅增加,人类要占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源来维持人口的繁衍和发展,这样的话其他生物的领地就缩小了。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计,过去50年70%的生物被灭绝,大概有100万种生物正面临灭绝,而寄宿在生物身上的病毒要寻找一个新的宿主。在很多生物被消灭的同时,人类的规模却大大扩张了,所以病毒的新宿主自然是人类。人类对病毒的应对能力还是有限的,到目前为止能够对人类产生影响的病毒大概有30万种。但是人类只征服了两种,一种是天花,一种是牛瘟,可见病毒要被人类征服是很难的,如新冠病毒导致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阻断,由此也引发了通胀,引发了经济的下行,甚至负增长。
  第二,与经济相关的是地缘政治和冲突的加剧。中国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崛起,在全球GDP的份额从30年前的2%提高到18%,而美国从30年前的26%下降到了24%,欧盟则几乎打了对折。这样原先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互补关系现在越来越变为竞争关系了。当前世界上的地缘冲突,加上疫情的持续,也引起了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问题,进而引发了通胀。
  第三,在过去70多年的和平期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有美国学者形容当今的全球经济是K形经济,少数发达经济体份额越来越大,少数个人在社会财富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在和平环境下,只要不发生战争,财富的增长率必然高于GDP增长率,而投资的平均回报率必然高于工薪的增长率。
  李迅雷表示,从目前来看,美国的8月份CPI虽然降到了8.3%,但是要大幅度回落恐怕还是比较难。如对CPI影响比较大的房租仍在上涨, 劳动力短缺也导致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随着冬季的来临,能源价格或会进一步上升,将导致部分欧盟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甚至有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例如欧盟中的"欧猪五国",杠杆率水平历来偏高,可能会率先撑不住。估计明年全球GDP增速将低于3%。
  我国要加快经济转型
  李迅雷强调,我国同样也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我国当前的下行压力主要来自房地产行业。如1~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负7.4%,房地产投资下行应该是人口老龄化这一长期因素促成的。我国从今年开始,将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10年以上,意味着房地产上行周期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投资拉动特征将转为消费拉动主导模式。如我国过去一直采取逆周期的政策来平滑经济波动,房地产走弱的时候,基建发力,但房地产投资额加上基建投资额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也已在2017年底见顶。如今即便基建投资再加速,也改变不了"房地产加基建"拖累GDP的大趋势。
  "此外,随着这轮货币紧缩下发达经济体的减速,我国的外需随之下降,出口增速会显著回落,这就意味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都将走弱,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将发生转型,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加大。"李迅雷指出,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居民部门的消费率尽管在上升,但还是偏低,不仅显著低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也低于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因此,有理由相信,今后稳增长的发力点主要将在扩内需方面,而且扩内需又将以促消费为主。例如,我国城投平台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的中位数已经从2011年的3.1%降至2020年的1.3%,投资效率大幅下降,如果把这部分资金用在促消费上面,则其乘数效应将比基建投资大得多。
  李迅雷表示,在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我国面临的三重压力,其中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当前外部环境的严峻和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则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加速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因此,在促消费方面,一定要以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居民部门收入结构为目标,通过适度提高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水平为手段,以税制改革和第三次分配等收入再分配等为动力,逐步推动经济向消费导向型模式转变。
李迅雷表示,全球经济未来的趋势还是低增长、高震荡,不排除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这个过程中,全球各国经济可能步入一个比烂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被打破的背景下,交易成本大幅上升,很难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我国在这个趋势中还是要稳住经济大盘,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消费升级。
 
中小企业
 
山西政府采购为中小企业“开绿灯”
 
日前,山西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助力扎实稳住经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坚持靠前发力、适当加力,尤其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高效发挥政府采购助力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功能,持续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助力山西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处副处长王国栋介绍,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稳住和支持经济发展具有引导效应。预留采购份额是政府采购中给予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有利于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按照‘应留尽留’原则,各预算单位对2022年度预算中,未按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规定预留或者预留份额不足的进行细化调整,要明确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具体措施及其金额。对此,山西省顶格执行财政部助力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王国栋说。
  《通知》中,预留采购份额设置了分段、分级标准:对于400万元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全部预留给予中小企业;对于400万元及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灵活采用整体预留、设置预留采购包、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分包合同等形式明确预留的具体金额。由此尽可能多地将采购份额预留给中小企业,确保预留给中小企业的采购份额占全年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比例达到40%。
  同时,《通知》要求,预算单位在预算批复前将公开的采购意向,以部门预算为依据60日内一次性公开,并按季度进行更新;预算执行过程中,及时更新新增采购意向,并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山西分网和本部门门户网站予以公开,原则上不得晚于采购活动(公开招标或者竞争性谈判等公告发布)开始前30日。采购意向公开有利于保障市场主体对政府采购项目的知情权,对及时了解最新采购政策与采购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统领作用 提高优惠幅度
《通知》要求发挥政府采购需求的统领作用。各采购单位应按照“先明确采购需求后执行”的原则,以采购需求为引领,贯通采购预算等政府采购全过程各环节。通过编制审查采购计划,结合市场状况,嵌入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能够切实提高采购执行效率、质量价格,有效发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采购政策效应。
  王国栋说:“《通知》中提高了政府采购价格评审优惠幅度。对于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或者采购包,在采购需求编制审查中予以明确,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报价给予一定比例的扣除。”
  其中,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为15%-20%,特殊情况的不应低于10%;采用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采购合同的,评审优惠幅度为5%-6%,特殊情况的不应低于4%。
  对于政府采购工程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为3%-5%,或者在原报价得分的基础上增加其价格得分的3%-5%;采用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采购合同的,评审优惠幅度为1%-2%,或者在原报价得分的基础上增加其价格得分的1%-2%。
  此外,山西省还对同时符合绿色发展或者创新发展政府采购政策的中小企业,采用阶梯递增的方式给予更大幅度的评审优惠支持,递增幅度不得低于可增长幅度的25%,直至达到采购政策规定的优惠幅度上限。
  创优采购环境 提升服务质量
  为确保政府采购政策可执行、易操作、快见效。省财政厅协调省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商务、铁路、民航等工程招标投标监管部门,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工作部署,完善工程招投标领域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相关措施。
  《通知》按照“能免立免、可减即减”的原则,确定政府采购项目免收采购文件购置费,供应商“零元”在线获取采购文件并参与采购活动。框架协议采购项目先行免收投标和履约保证金,集中采购机构项目稳步推进免收投标保证金,其他确需收取投标或者履约保证金的减半确定保证金金额后以电子保函方式收取。
  《通知》还强调对于新增政府采购项目,需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10日内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最长不得超过30日,严格按照采购合同的约定、足额按时支付资金,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同时,加强政府采购评审标准化、数智化建设,依法完整设立各采购方式的评审程序。
 
经贸态势
 
美决定不限制进口钕磁体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披露,美国白宫9月21日表示,拜登总统已决定不限制进口钕磁体。
  美国"政治新闻网"称,美国进口的钕磁体主要来自中国,拜登的决定避免了美国与中国等经济体爆发新的贸易战。
  拜登的决定是基于美国商务部为期270天的调查结果。该调查发现,美国对进口强力磁体的依赖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并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国内生产。美商务部的建议包括:对磁体供应链的关键环节进行投资;与盟友和伙伴在供应链弹性方面开展合作;支持在美国培养生产钕磁体的熟练劳动力等。
 
投资视点
 
上海出台支持上海股权托管中心开展PE份额转让试点14条意见
 
  9月21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6家单位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以进一步发挥上海市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健全私募基金服务体系,拓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和私募基金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对私募基金及其投后企业的服务能力,助力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循环畅通。
  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去年4月,引领区文件明确"在总结评估相关试点经验基础上,适时研究在浦东依法依规开设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平台,推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二级交易市场发展"。去年11月26日,证监会复函市政府同意上海开展试点,并明确提出"请市政府协调市内相关部门在国有股份转让、工商登记对接、企业规范培育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去年年底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PE份额转让)平台正式上线并开始试运行。
  据了解,若干意见以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有序退出为目标,重点围绕国资转让、工商变更、权属质押、行业规范、组织保障等核心环节,充实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明确国资进场交易要求,畅通份额变更登记路径,争取立法支持业务创新,并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
  从主要内容来看,若干意见共3大部分,分14条具体举措。政策出台的目的,即畅通退出渠道,吸引长期资本,形成市场各方良性互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把握三项原则: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推动融合发展;二是坚持创新发展,强化产品赋能;三是营造发展环境,优化政府服务等。
  在具体政策支持方面,支持各类主体参与的措施有3条。第一条支持国资和财政出资的基金参与交易。第二条明确国有基金转让定价依据。第三条鼓励境外基金和各类私募基金参与转让。
  加强信息对接的措施有4条。第四条明确政府部门配合提供数据进行信息比对。第五条支持快速办理信息变更提高交易效率。第六条拓展电子化应用场景,推进网上办理。第七条支持依法依规开展托管、质押等服务。
  财税相关政策支持的措施有4条。第八条落实特定区域内税收减免政策。第九条支持各区对S基金和新注册基金予以支持。第十条对参与试点的各类市场机构提供支持。第十一条鼓励参与创新奖评审。
行业规范培育的措施有3条。第十二条支持基金所投企业在上海股交中心孵化培育。第十三条支持与专业性组织加强合作交流。第十四条支持举办论坛、培训等各类活动。
 
天津出台19条措施加快消费恢复提振
 
  据悉,为大力促进消费恢复和潜力释放,提振消费信心,近日,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天津市关于促进消费恢复提振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当前国内消费需求恢复缓慢,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天津实际,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聚焦重点领域,精准释放消费潜力。《若干措施》聚焦汽车消费、家电家居消费、住房消费、文旅消费、夜间消费、农村消费、会展消费、新型消费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提振消费市场信心。二是坚持效果导向,强举措求突破。如针对群众关心的小客车摇号指标问题,《若干措施》中提出定向投放2万个个人小客车专项摇号指标,面向仍在摇号且已累计参加60期以上(含60期)的"未中签"申请人进行配置,进一步激发汽车消费需求。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天津特色。《若干措施》立足天津市实际,提出结合优势资源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打响"夜津城"、海河国际消费季品牌,开展振兴老字号行动等具体举措,增强发展活力,推动天津市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若干措施》从9个方面提出了19项具体措施,打出促消费"组合拳""连环招",全方位释放天津市消费潜力。在鼓励汽车消费方面,推出了增加个人专项摇号指标、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应用、搞活二手车市场3项措施。在支持家电家居消费方面,推出了强化家电消费扶持、鼓励开展家电家居促销活动2项措施。在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方面,推出了稳定住房消费1项措施。在拓展文旅体消费方面,推出了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强化文旅市场线上线下合作、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3项措施。在繁荣夜间消费方面,推出了打响"夜津城"品牌、丰富夜间活动内涵2项措施。在激活农村消费方面,推出了加快开展消费品下乡、推进农产品进城2项措施。在做强会展消费方面,推出了安全有序恢复展会活动、强化展销联动2项措施。在培育新型消费方面,推出了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1项措施。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推出了开展消费促进活动、优化消费金融服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3项措施。
 
山东出台措施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据悉,为扎实推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1-6平方公里,"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原则上不低于40%,单个特色小镇吸纳就业人数原则上不少于2200人等标准,建设新发展阶段的微型产业集聚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空间、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载体。
  根据《若干措施》,各市、县(市、区)要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基础上,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科学编制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方案,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1-6平方公里,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三产融合类特色小镇规划用地面积可适当提高。重点在城市郊区、城市新区、骨干交通沿线、经济活跃区及景区周边区域布局。
  特色小镇应秉持少而精、专而优方向,立足实际确立主导产业,找准优势、凸显特色,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切实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山东省制造业发达的优势,支持先进制造类特色小镇产业优化升级,打造行业内"单项冠军"和产业集群;推动相应资源禀赋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商贸流通类、文化旅游类、体育运动类、三产融合类等特色小镇;鼓励在先进要素集聚区域探索发展科技创新、创意设计、数字经济及金融服务类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原则上不低于40%,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数字经济类特色小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原则上在2.5%以上。发展众创空间、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科研成果中试基地。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单个特色小镇吸纳就业人数原则上不少于2200人。
  山东省将通过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加快特色小镇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升级改造,同步构建特色小镇智慧治理、智慧交通、智慧生态等发展服务体系。按照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特色小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同时,推动特色小镇先行承接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农业现代化等相关改革试验,努力探索微型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路径。开展供地用地方式改革,探索差别化供地政策,鼓励混合供地和建设用地多功能复合利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山东省对特色小镇实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做到有进有出。对于增量特色小镇,通过自愿申报、省级复核、专家评审、审核公布等程序定期认定,将满足条件的特色小镇纳入清单管理。制定特色小镇管理和监测等办法,规范建设管理,开展监测评价,做到奖优罚劣;对于明显达不到建设目标的特色小镇,在清单中予以清除。
 
山西省出台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据悉,为切实规范和加强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文产专项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山西省财政厅会同省委宣传部修订并印发了新的《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于连续3年冲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最高奖励500万元奖金。
  文产专项资金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创新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资金。文产专项资金按项目法分配,实行项目库管理,采取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奖励等支持方式,重点用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示范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同时,适度扶持有发展潜力的特色项目、新兴文化产业项目。
  其支持范围和对象包括:省属骨干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包括但并不仅限于中央宣传部、省委、省政府推动的重大文化、影视产业项目和重点影视项目;各类文化园区(基地)建设,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对首次获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出口基地、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等"文化+"的示范园区(基地)给予一次性奖励;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重点支持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向现代文化产品转化和特色文化品牌推广,以及文创设计成果转化中社会效益明显、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的项目;对外文化贸易,鼓励省内文化企业"走出去"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对文化出口企业按照出口实绩可给予适当奖励;文化企业对标一流,争先创优。对首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企业,给予一次性不超过300万元奖励;对首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的企业给予一次性不超过100万元奖励;对连续三年保持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企业给予一次性不超过500万元奖励;对经省委宣传部评选出的全省优秀文化企业(实体)给予适当奖励;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或经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研究确定支持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湖南省发布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案
 
  据悉,湖南省发改委近日印发《湖南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以长株潭地区为核心,湘南、大湘西、洞庭湖区域协同联动、立体高效、智慧绿色、开放融合的现代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和重要商贸流通中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湖南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总数突破1.2万家,物流市场主体达4.7万余家,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未来3年,湖南将通过开展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健全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提升交通运输支撑能力、提升现代金融服务流通支撑能力、提升流通领域信用服务支撑能力等六大行动,高质量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省发改委介绍,将围绕湖南省现代流通领域建设发展的重点和短板弱项,建立全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库,谋划推动实施一批配套建设项目,确保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
 
湖南发布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品种培育办法
 
  近日,湖南省工信厅会同省卫健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品种培育办法》,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每年遴选认定40个左右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品种,力争到2025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达2400亿元。
  《办法》的出台,是为了培育一批省产医药龙头产品,带动做强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链,加快消费品工业"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步伐,促进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办法》明确,力争到2025年,培育出5个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引领品种,20个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龙头品种,100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主打品种,10个省产医药产品打入国际主流市场;通过培育重点品种,带动企业龙头凸显,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企业2家、过20亿元企业15家;进而带动行业规模倍增。
  《办法》确认,对纳入培育目录的重点品种,各部门在创新升级、原材料和设备进口、发展环境、市场应用等方面给予支持;省药品监管局对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给予政策或资金支持;在防疫物资生产能力建设、省级医药储备、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和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同等条件下重点推荐重点培育品种;对于重点品种省内产业化等项目,符合有关专项资金支持条件的,可按程序申报,给予重点支持;同等条件下,在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遴选中,重点推荐重点品种培育企业。
  四部门将分批次发布《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品种目录》,重点品种将在创新升级、原材料和设备进口、发展环境、市场应用等方面获得资金或政策支持。
 
广州出台八条措施助市场主体提质增量
 
  据悉,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日前出台《帮扶市场主体八条措施》(简称《八条措施》),从党建引领促发展、便利市场主体准入、优化行政许可服务、加大知识产权资助力度、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竞争力、推行重点行业"白名单"制度、优化信用助企服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全市市场主体提质增量。
  推行全市"小个专"党建指导站与市场主体"结对共建"
  《八条措施》提出,充分发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小个专")党建引领作用,形成市、区、所三级市场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党建联建共建"工作机制。推行全市"小个专"党建指导站与市场主体"结对共建",为市场主体提供政策咨询、注册登记、质量管理、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帮扶指导服务,搭建企业和政府沟通交流"一站式"服务平台。
  同时,全面推进全市外卖配送平台企业"羊城红骑手"党建工作,优化"羊城红骑手"爱心驿站服务功能,发挥外卖配送平台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外卖骑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外卖配送平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八条措施》还提出,打造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品牌,赋能农民专业合作社做优做大,扶持申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农产品商标注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优化行政许可:推行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
  在便利市场主体准入方面,《八条措施》提出,通过"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可"一站式"联办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许可证等30个事项。企业无需登录多个网站办理,无需重复填报营业执照信息和进行多次身份认证。
  实行"一码展示、一照通行"。通过手机小程序下载"e证通"或扫营业执照二维码,可查询和展示企业电子营业执照、许可证和信用信息。企业无需提供纸质营业执照,凭电子营业执照即可办理注册登记、涉税服务、社保登记、公积金登记等政务服务,以及银行开户、招投标、用电申请等公共事务。
  在优化行政许可服务方面,《八条措施》提出,对受疫情影响未按期申请延续食品经营许可证、未按期提出计量行政许可复查申请的市场主体,允许其在有效期届满前提出申请;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开展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变更、延续现场检查的,在申请企业递交书面承诺书后,市市场监管部门出具检查意见,待疫情管控措施解除后再开展现场检查,避免企业因未取得生产许可导致停产停工;对食品销售大型连锁企业推行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符合条件的可当场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同时,为经营首次进口药品备案品种的企业提供备案前预先审查服务,为进口药品备案需要检验的企业提供备案与检验的沟通协调机制,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知识产权维权:市场主体维权最高扶持100万元
  在加大知识产权资助力度方面,《八条措施》提出,支持市场主体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质押融资活动所产生的利息、评估等费用,按所质押的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实际贷款额最高2%,同一单位最高80万元的标准予以扶持。支持中小微企业以转化实施为目的吸纳专利成果,按照每件专利实际支出的转让费、许可费最高5%,同一单位最高50万元的标准予以扶持。
  同时,支持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维权。发明专利国内维权胜诉的,扶持金额最高30万元;涉外维权胜诉的,扶持金额最高80万元。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和商业秘密国内维权胜诉的,扶持金额最高20万元;涉外维权胜诉的,扶持金额最高50万元。应对国外权力机构开展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调查并胜诉的,扶持金额最高100万元。
  提升质量竞争力:在全部生鲜电商总仓设置快检服务点
  《八条措施》还提出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竞争力,组织"产品医院"免费帮助1000家中小微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为100家电动汽车充电站免费检定充电桩;市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检定机构为疫情防控用红外体温计生产企业检定(校准)开设绿色通道,收费减半。
  同时,通过线下服务工作站(设在白云美湾广场)和线上服务云平台(微信公众号:日化首席研测官),为化妆品企业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免费为1000家企业开展检验员培训和新标准培训3000人次。
  此外,免费为200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诊脉服务",提供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卫生控制、改进工艺流程等技术服务;为预制菜生产企业提供帮扶指导,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在全部生鲜电商总仓设置快检服务点,引导生鲜电商行业高标准发展;精选一批"食在广州、食得放心"菜式名品,推动"名店、名厨、名菜"的培育,打造"食在广州"城市品牌。
  "无事不扰":推行重点行业"白名单"管理制度
  《八条措施》还提出,依托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智慧管理系统,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实行"白名单"认定管理制度,对列入"白名单"管理的企业,实行"无事不扰",在相关行政许可事项中提供容缺办理、优先办理等便利措施,在招投标、评优评先、项目奖补、人才补贴、纾困补贴等事项中作为重要参考。
  同时,实行信用修复"零跑腿、网上办"。市场主体可通过"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微信小程序在线办理经营异常名录(异常状态)、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信用修复。市场主体跨部门行政处罚信息可通过"信用中国(广州)"网站同步办理修复。企业因未按规定公示年度报告或有关信息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的,2022年底前暂不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助力企业增强生存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方面,《八条措施》提出,出台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减免责清单"3.0版,在免处罚、免强制清单的基础上,增加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清单,为市场主体提供容错纠错机制。因受疫情影响逾期提交2021年度报告的市场主体,在2022年底前完成补报的,免予行政处罚。
 
世行警告加息潮推高全球衰退风险
 
  据报道,世界银行9月1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央行同步加息以应对通胀,可能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并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金融危机,造成持久伤害。研究呼吁发达经济体充分考虑自身货币政策调整时的外溢效应。
  研究指出,全球央行今年一直在以过去50年未曾见过的同步程度加息,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投资者预计,到2023年,全球货币政策利率平均水平将升至近4%,比2021年高出逾2个百分点。然而,目前预期的加息轨迹和其他政策行动可能不足以将全球通胀降至疫情前水平。
  研究显示,要将通胀降至目标水平,各国央行可能需要将利率平均再提高2个百分点。在此情况下,如果叠加金融市场压力,202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放缓至0.5%,按人均计算则萎缩0.4%,符合全球衰退的技术定义。
  研究认为,全球央行应当并且能够在应对通胀的同时不引发全球衰退,而这要求政策制定者采取协调行动。例如,央行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有必要就决策进行清晰明确的沟通,发达经济体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外溢效应。
  世行行长马尔帕斯表示,全球经济增长正急剧放缓,随着更多国家陷入衰退,全球增长可能会进一步放缓。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将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民众带来毁灭性的长期后果。
  马尔帕斯强调,为了实现低通胀、货币稳定和更快的增长,政策制定者应将重点从抑制消费转为促进生产。制定能够增加投资、提高生产率、优化资本配置的政策,对促进增长和减贫至关重要。
 
为什么欧美"突然"爆发恶性通胀
 
  证券时报9月23日刊发经济学者任寿根的文章指出,严重的通胀会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削弱居民社会福利和幸福感,引发货币贬值以及社会恐慌,所以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始终高度重视通胀问题。自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的十几年,甚至往前再推一段时期,欧美等国家的经济运行状态似乎与通胀毫不沾边,一度实现了低通胀下的"豪华"式经济增长,但是,为什么2021年10月之后欧美国家"突然"爆发通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必要对此再深入分析。
  首先,应弄清楚什么是通胀。纸币时代出现之后,常常伴随着通胀现象。在纸币时代,如果发钞规模超出一定标准的"锚"或参照点,就会导致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是泡沫经济繁荣,要么是通胀。萨缪尔森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中指出,通胀的本质特征为连续性的全面的物价水平上涨。费里德曼坚持认为高通货膨胀率就是因为政府印钞太多,而且认为印钞太多是唯一的原因。费里德曼这种通货膨胀的货币观已深入人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应对通胀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货币政策,甚至有时是唯一的政策措施。通货膨胀肯定与货币超发密切相关,但超发货币为什么会引发通胀,费里德曼并没有说清楚。而且,费里德曼还指出,货币超发短期不一定会引起通胀,长期会引发通胀。这个观点难以解释这个事实,即自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发行钞票,直到2021年下半年之前这长达13年的时间里,欧美等西方国家并没有出现通胀,更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胀,期间有的国家甚至一度出现通货紧缩。所以,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且它与货币流向、国家产业政策、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商品和服务供求均衡状况等密切相关。从本质看,通货膨胀是一种市场"极化"引起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是一种与资金配置、资产配置方向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
  其次,应弄清楚欧美这次通胀严重程度如何。传统经济理论将通胀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温和的通胀,通胀率在3%左右,这类通胀不仅对经济无害,甚至对经济有利,因为适度的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第二类为加速的通胀,通胀率达两位数或较低的三位数,居民抢购房地产而资本市场崩溃;第三类为恶性通胀,通胀率超过了较高的三位数,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崩溃;第四类为隐蔽的通胀,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实行价格管制和实物配给制,但实质通胀率却很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货币发行规模越来越大,衡量通胀率的基数也越来越大,按照传统经济理论对通胀的分类,已不合时宜,甚至对经济决策产生重大误导,比如当通胀率达到10%时,实际上通胀已经很严重了,但按照传统经济理论的分类,10%的通胀率归为加速的通胀,并不算严重,这样政府可能推行温和的政策,进而错过治理通胀的时机。可对传统的通胀分类进行修正,将通胀分为三类,一是适度通胀,通胀率一般在3%左右,这与传统分类相同;二是恶性通胀,通胀率超过8%;三是超级恶性通胀,通胀率超过三位数。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滞涨时期,欧美国家出现恶性通胀是不争的事实,以1976年至1979年为例,欧美国家平均通胀率为8%至9%之间,所以,当一国通胀率超过8%可定性为恶性通胀。欧盟2022年5月通胀率超过8%;美国2022年6月通胀率为9.1%、7月为8.6%,英国5月通胀率为9.1%、7月达到11%,均创近40年新高;荷兰通胀率2022年7月达到10.3%;法国通胀率5月为5.2%、6月为5.8%、7月为6.1%,均为1985年以来最高水平;德国7月通胀率近8%;西班牙7月通胀率为10.8%;葡萄牙7月通胀率为9.1%;希腊7月通胀率为11.6%。除欧美国家之外,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爆发恶性通胀甚至是超级恶性通胀,阿根廷2022年8月通胀率高达71%,土耳其6月通胀率为78.6%。
  最后,应弄清楚造成欧美这次恶性通胀的核心原因。传统经济理论将通胀成因分为两类,货币因素以及非货币因素。货币因素是指货币供给过量同时利率过低造成通胀,货币主义理论基本持单一因素决定观点,即货币因素是造成通胀的唯一因素。非货币因素主要与供求密切相关,主要包括需求引致因素、需求结构变动引致因素、生产率差异引致因素、成本引致因素、供求共推引致因素以及惯性因素等。需求引致的机理在于,当总需求大幅扩张,货币供给量同时相应大幅增加,会引起通胀,所以一般在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容易出现通胀,但有时在衰退阶段,也会出现通胀,即滞胀,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目前欧美经济已经存在滞胀的端倪和潜在风险,通胀难以治理,而滞胀更难对付。需求结构变动引致因素以及生产率差异引致因素都与产业结构以及其他"结构"因素密切相关。成本引致因素中的成本主要包括工资成本、利润和进口成本,这种因素的机理在于,若出现工资与物价螺旋上升状态,则会导致通胀,而垄断企业通过抬价获取额外利润,也会引起通胀,此外,进口原材料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等导致本国发生通胀。供求共推引致的机理在于工资增加之后,既提高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需求。惯性因素是指通胀发生之后,由于惯性力的作用,即使所有引致通胀因素消失,也会继续存在一段时期。
  弄清造成欧美这次恶性通胀的核心原因极为重要,否则就不能"对症下药"。传统货币通胀理论并不能解释此次通胀产生的核心原因,仅仅停留在货币超发解释通胀更是片面的。这里提出国际"热钱"资产配置转向理论。
  一般观点认为,造成此次通胀的原因主要包括多个方面,一是供给方面,由于疫情造成供应链危机,增加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消费成本;二是气候以及地缘冲突等因素引起能源价格上涨,即突然发生的新一轮能源危机,因为从2020年的能源数据看,是不可能出现能源危机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2021年下半年突发能源危机;三是逆全球化的抬头导致贸易成本增加;四是次贷危机之后货币超发的"后遗症"等等。无疑,上述几个方面都是造成此轮通胀的原因,但并不是核心原因,核心原因在于国际热钱投向突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由不影响通胀的楼市、股市、币市等"突然"转向大宗商品市场。这种"突然"既"突然"也不"突然"。称其为"突然",是指欧美国家根本没有意识到国际热钱投向会发生转变,或者并没有在意国际热钱投向的转变。称其为"不突然",是指欧美国家泡沫经济经过长达十几年的繁荣,累积的泡沫已经很大了,国际热钱必然寻找新的资产配置方向。国际热钱的威力是巨大的。次贷危机之后,货币超发滋生了空前规模的国际热钱,它们大量涌入楼市、股市和币市,比如2020年至2021年欧美国家房价普遍大涨,不少国家这两年累计涨幅达到20%。楼市、股市、币市价格暴涨,并不会直接引起通胀,因为其价格上涨不计入CPI。当欧美楼市、股市累计的泡沫巨大时,规模巨大的国际热钱突然于2021年下半年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突然暴涨,引起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大增,进而引发恶性通胀。2022年7月美国二手房签约量是自2022年以来第六次下降,其原因为高房价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国际热钱从楼市中逐步撤出。2022年上半年欧美股市大跌,也说明国际热钱从股市中撤出。
 
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
 
  9月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75个基点到3%至3.25%之间。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此次加息已经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2008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政策制定者还暗示,到2023年初,他们预计将进一步提高利率,远高于此前在6月的预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将通胀率拉回2%并保持稳定,将致力于提高利率并将利率保持在高位,直到通胀率下降。他表示,根据历史记录,不能过早放松政策。
  鲍威尔称,美国没有自满的余地,尽管在某个时候放慢加息步伐是合适的,但美联储将"坚持下去,直到工作完成"。鲍威尔表示,无法预知这一过程是否会导致经济衰退,以及衰退将有多严重,"这将取决于工资和通胀压力下降的速度、预期是否保持稳定以及我们能否获得更多的劳动力供应"。他补充道,如果政策需要受到更多限制以实现2%的通胀目标,"软着陆"的可能性会减小,然而,高通胀将带来更大的长期痛苦。
  鲍威尔表示,尽管供应链方面出现了一些好转,但是到目前为止,通胀的下降幅度并没有美联储预期的那么大,且住房方面的通胀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鲍威尔称,需要重新调整供求关系来保障住房的可负担性。
 
欧洲央行将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
 
  据悉,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拉加德9月2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一场讲座上表示,欧洲央行将继续加息,不让高通胀影响经济行为并成为一个长期性问题。
  拉加德说,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以维持物价稳定为核心目标,关键利率水平以及加息幅度将取决于经济环境和通胀前景的变化。
  拉加德表示,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供应问题加剧,推动能源价格上涨,使欧元区通胀率持续走高,经济受到冲击。自今年年初以来,能源价格暴涨对整体通胀率的贡献度已达30%。
  她说,欧元区通胀率已连续10个月居于高位,且短期内可能继续走高。为应对持续高通胀,欧洲央行今年7月和9月两次提高关键利率,共加息125个基点。历史性快速大幅调整利率,表明了欧洲央行应对通胀挑战的决心。
  "欧洲央行需要继续走向货币政策正常化,准备随时根据需要调整利率以达到2%的中期通胀目标。"拉加德说。
  欧盟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9.1%,远超欧洲央行2%的中期通胀目标。
 
欧盟拟建应急机制确保危机时期关键商品的自由流动
 
  据悉,欧盟委员会9月19日提议设立单一市场应急工具,以确保危机时期关键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避免重蹈新冠大流行初期的覆辙。
  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新冠大流行等危机表明,欧盟需要为将来可能的危机做好准备,扫除阻碍相关商品自由流动的障碍。欧盟委员会为此提出设立单一市场应急工具。
  单一市场应急工具将监测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建立储备并使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采购更加便利。危机期间,欧盟委员会将有权重新建立人员、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冻结成员国对与危机相关的商品和服务自由流动的限制措施。在特殊情况下,欧盟委员会可要求企业生产与危机相关的商品,代表所有成员国采购货物,并监督战略储备的分配。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韦斯塔格当天在记者会上说,新冠疫情危机清楚地表明,欧盟必须让单一市场在任何时候都能运作,包括危机时期。欧盟要确保单一市场在危机时期开放,一些至关重要的商品仍可用于保护欧洲人民。
  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顿表示,单一市场应急工具的目标是确保与成员国更好协调,限制潜在危机对欧盟行业和经济的影响。
  欧盟委员会的提议需要获得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的批准之后才能最终生效。
  新冠大流行初期,欧盟各国政府曾抢购口罩和呼吸机等关键产品,甚至限制这些产品的出口。
 
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
 
  据报道,俄罗斯中央银行董事会9月16日决定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从8%降至7.5%。这是今年俄央行第七次调整基准利率。
  2月28日,俄央行将基准利率从9.5%提高到20%。4月8日,央行开始逐步下调该指标--从20%到17%,4月29日从17%降至14%,5月26日从14%降至11%,6月10日从11%降至9.5%,7月22日从9.5%降至8%。
  俄央行表示,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持续下降和国内需求复苏,央行决定再次下调该指标。
  对于当前俄罗斯经济形势,俄央行表示,目前俄国内通胀率在逐步下降,消费价格增长率处于低位,年化通胀率将进一步放缓。8月份,年化通胀率自7月的15.1%降至14.3%,预计9月将降至14.1%。根据俄央行预测,2022年全年通胀率为11%-13%,2023年将降至5%-7%,2024年降至目标值4%。
  第二季度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表明,商业活动发展动态好于俄央行7月预期,但供需因素都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生产和物流仍存在困难,且行业和地域差别较大。由于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家庭储蓄倾向明显,消费活动尽管有所复苏但仍低迷。同时,劳动力市场整体形势保持稳定,失业率接近历史低点。
  俄央行表示,预计随着存款利率下降,资金将继续流入信贷机构。家庭资金倾向流入长期存款,储蓄结构正常化。随着货币条件继续走软,信贷和存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将刺激企业贷款增长。
  俄央行表示,俄经济外部环境仍然充满挑战,并继续严重限制经济活动,通胀预期仍处于较高水平。俄央行将根据通胀目标预期和实际动态、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内外部条件风险评估以及金融市场反应,进一步决定基准利率走势。
 
匈牙利再次延长燃油和食品限价措施
 
  据报道,匈牙利总理府部长古亚什9月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匈政府决定将燃油和部分食品的限价措施延长至12月31日。
  古亚什说,俄乌冲突和相关制裁导致能源价格暴涨和通货膨胀,尤其是食品价格涨幅居前。政府决定再次延长燃油和部分食品限价措施是因为"只要制裁继续,情况就没有改善的现实可能性"。
  为减轻通货膨胀给民众造成的负担,匈牙利政府去年11月开始对车用燃油实施限价,今年1月规定了6种基本食品的价格上限。此后,匈政府多次宣布延长相关限价措施期限。
  匈牙利9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8月通胀率达15.6%,远高于匈牙利央行设定的3%的目标。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再次宣布降低家庭燃气价格
 
  据悉,巴西国家石油公司9月22日称,从23日起,公司出售给分销商的家庭液化天然气价格从每公斤4.03雷亚尔(1雷亚尔约合1.36元人民币)降为每公斤3.78雷亚尔,降幅为6%。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表示,降低液化天然气价格,与公司的定价策略一致,公司力求在本国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取得平衡。这是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在9月第二次降低家用液化天然气价格。
 
加拿大8月通胀率降至7%
 
  据悉,加拿大统计局9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该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0%,低于7月份7.6%的涨幅。这是价格同比增长连续第二次放缓,主要是由于8月汽油价格较7月下跌。
  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幅度通常被认为是通胀率。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几项支出依然在上涨。其中,交通上涨10.3%,住房上涨6.6%。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了10.8%,是1981年8月以来的最快上涨速度。
  8月份,平均小时工资同比上涨5.4%,这意味着平均而言,物价上涨速度快于工资。
  加拿大今年6月份的通胀率达8.1%,7月份降至7.3%,8月份继续降至7%。
 
卡塔尔央行宣布加息
 
  9月22日,卡塔尔中央银行宣布将其主要存款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3.75%,将贷款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4.50%,同时将回购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4%。
  这是卡塔尔央行今年第五次加息,主要存款利率已累计上调300个基点。
  卡塔尔是全球最主要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此前表示,受益于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举办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上涨,2022年卡塔尔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9%。
 
日本核心CPI连续12个月同比上升
 
  据悉,日本总务省9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2.8%至102.5,为连续12个月同比上升;涨幅连续五个月超过2%,且为2014年10月以来最高。
  报告显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仍是推升8月物价的主要因素。与去年同期相比,电费上涨21.5%,燃气费上涨26.4%。当月,非生鲜类食品、家具家居用品也涨价明显,其中普通面包价格上涨15.0%。
  当月抑制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仍是通信费,手机通信费同比下降14.4%。由于去年春天以后日本运营商纷纷推出低价套餐,最近一年手机通信费同比显著下跌成为抑制CPI上升的重要因素。
 
日本政府24年来首次干预汇市阻止日元贬值
 
  据报道,由于日元对美元汇率出现剧烈波动,日本财务省9月22日宣布对汇市进行干预,以阻止日元进一步贬值。这是日本政府自1998年6月以来首次干预汇市。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1日宣布再度加息75个基点,并暗示加息或将持续至明年。受此影响,22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显著走软。
  22日下午,日本央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宣布继续坚持当前超宽松货币政策,维持利率水平不变。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对支持日本经济从新冠疫情造成的低迷中复苏十分必要。消息公布后,日元对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当天盘中一度逼近146比1关口,创24年来新低。
  为阻止日元继续下跌,财务省当天晚些时候通过买进日元、卖出美元对汇率进行干预,随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回升至140.78比1。截至东京外汇市场交易结束时,日元对美元汇率约为142.2比1。
  日生基础研究所研究员伊藤小百合表示,日本央行坚持超宽松货币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令日元承受更大下行压力,日本政府干预汇率的措施能产生多大效果尚待观察。
 
埃及将上调苏伊士运河船舶通行费
 
  据报道,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9月17日发表声明说,将于2023年1月上调苏伊士运河的船舶通行费。
  声明说,明年1月起,游船和运输干货船只的通行费将上调10%,其余船只通行费将上调15%。能源价格、运费等不断上涨,是本次上调通行费的主要原因。
  苏伊士运河位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带的要冲,连接红海和地中海。该运河收入是埃及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之一。
 
蒙古国央行将政策利率上调至12%
 
  9月20日,蒙古国中央银行行长拉哈格瓦苏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蒙古国央行决定,将政策利率增加2个百分点,从10%上调至12%。
  今年6月22日,蒙古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决定,将货币政策利率增加1个百分点,从9%上调至10%。
 
投资分析点评
 
▲深天马A拟定增募资不超78亿  
 
  9月16日,深天马A(000050)发布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78亿元,用于新型显示模组生产线项目、厦门天马车载及IT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上海天马车载生产线改扩建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此次发行对象为包括中航国际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国际实业")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中航国际实业不参与本次发行定价的市场询价,但承诺接受本次发行市场询价结果并与其他投资者以相同价格认购,拟认购金额为9.8亿元。
  深天马A表示,本次募投项目覆盖的专业显示模组、IT显示模组可以与公司现有的面板产线形成互补,缓解公司在部分领域的产能压力,增加产品多样性,实现中小尺寸业务的全面覆盖,并持续提升产品规格和竞争力,支撑各业务领域行业领先。另外,通过配置及优化车载模组专线可以把控材料和过程质量,保证品质交付,长期稳定品质供货;通过配置及优化高端IT模组专线,可以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及前瞻性技术方向,响应迅速,利于拓展和抢占IT市场。
  据了解,深天马A目前拥有从第2代至第6代TFT-LCD(含a-Si、LTPS)产线、第5.5代AMOLED产线、第6代AMOLED产线以及TN、STN产线,近期在第8.6代a-Si&IGZO产线、新型显示模组产线、Micro-LED试验线上进行了新布局。公司产品目前主要面向以智能手机、智能穿戴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显示市场,以车载、医疗、POS、HMI、智能家居、工控手持等为代表的专业显示市场以及加速布局以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为代表的IT显示市场,并拓展基于TFT面板驱动技术的非显业务。
 
▲宁德时代发力重卡换电
 
  9月17日晚间,宁德时代(300750)发布首创的MTB(Module to Bracket)技术,将率先应用于国家电投启源芯动力重卡换电项目。
  据介绍,MTB技术将模组直接集成到车辆支架/底盘,系统体积利用率提升40%,重量减轻10%,系统能量密度达170Wh/kg;电池可以达到1万次/10年的循环寿命,独创的U形水冷系统则攻克了散热难题;此外,电池支持自由组合方案,可以在140KWh-600KWh范围内配置。在结构设计方面,MTB与宁德时代CTP(Cell to Pack)、CTC(Cell to Chassis)思路相似,都是通过提升空间利用率来提升能量密度。
  值得关注的是,支持自由组合的思路也与乘用车换电方案异曲同工。宁德时代曾在今年1月发布换电品牌EVOGO,单个能量密度160Wh/kg的"巧克力电池块"也可以自由组合。公司宣称这款电池适用于A00级到C级的乘用车和物流车,可以适配全球80%已经上市以及未来3年要上市的纯电平台开发的车型。
  自由组合意味着适配车型更多,也意味着电池标准化。杭州伯坦总工程师王锋曾介绍,重卡换电领域此前都采用单一容量电池,推行标准化换电能够带来巨大的市场增量,一些小厂家也能够按照标准方案直接下单,这给宁德时代带来利好。
  当前电动重卡市场上,单一装配量较大的是宁德时代供应的一款282KWh电池包。宁德时代称,每10辆重卡或工程机械,其中有9辆都配套宁德时代动力电池。
  此前,宁德时代已经陆续开展换电重卡领域的布局。今年2月,公司携手三一重工推进福建省换电重卡应用示范项目落地,全国首条电动重卡干线--福宁干线正式投入运营,福建省首批三一电动渣土车正式交付。同时,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电服与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旗下高速能源签约合作,共同建设福建省高速换电网络,并适时拓展周边省份相关业务。
  此次合作方国家电投是换电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玩家,旗下启源芯动力专注于绿电交通领域。启源芯动力掌握核心换电专利技术,已在全国31省市区全面布局超100座重卡充换电站,适配市面上200余款换电重卡。
  宁德时代还是启源芯动力的重要股东。启源芯动力注册资本3.21亿元,大股东中国电力持股30.08%;宁德时代在今年1月入股,持股7.6%,是第五大股东。
  启源芯动力刚刚完成了一笔10亿元A轮股权融资。据悉,此次融资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专业投资机构等多家知名企业参与投资,是启源芯动力成立以来最大单笔融资。
 
  ▲腾讯拟2.91亿元战略入股鱼跃医疗子公司
 
  9月19日晚,上市公司鱼跃医疗公告,腾讯拟2.91亿元战略入股公司子公司讯捷医疗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腾讯将成为讯捷医疗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19.5%。
  鱼跃医疗是一家以提供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产品主要集中在呼吸制氧、血糖及POCT、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赛道。讯捷医疗是鱼跃医疗急救板块业务主体。
 
  ▲云天化设立子公司投建450万吨/年磷矿浮选项目
 
  据悉,云天化9月19日晚公告称,为充分发挥公司资源、技术和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中低品位磷矿利用水平,提高磷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公司精细磷化工、磷酸铁产业优质磷矿资源供应,公司在云南省安宁市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云天矿产,注册资本为10亿元,并以云天矿产为投资主体建设"电池新材料前驱体配套450万吨/年磷矿浮选项目",根据项目可研,预计该项目投资总额为18.96亿元。
  公告称,该项目建成后,原矿加工能力450万吨/年。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破碎筛分、磨矿浮选、精尾矿脱水、尾矿压滤、精矿输送、自控系统以及供水、供电、综合修改站等公辅设施。项目建成后,生产的精矿主要用于满足公司在建5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以及精细磷化工产业的资源需求,为公司转型升级战略布局提供优质磷资源保障。
 
  ▲欣旺达213亿投建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
 
  据报道,欣旺达 (300207)再推扩产计划。9月20日晚间,欣旺达公告称,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拟与义乌市人民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将在当地投建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产品涵盖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及电池系统等。项目计划总投入约213亿元,达产后将形成50GWh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总产能。
  按照计划,本项目将分两期投入,一期规划产能为30GWh,投资额约128亿元;二期投入约85亿元,产能规划为20GWh。
  协议约定,后续欣旺达汽车电池将与义乌市政府或其指定平台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其中欣旺达汽车电池出资4亿元,占比80%。
  欣旺达表示,前述投资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规模,完善产业布局。
  据了解,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高涨的背景下,以消费电池起家的欣旺达近一年来明显加快了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投资步伐颇为密集:
  9月15日,欣旺达汽车电池宣布,将联合东风集团、东风鸿泰在宜昌市投建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规划产能为30GWh。其中一期规划产能为20 GWh,投资额为80亿元;二期产能为10GWh,投资额为40亿元。
  今年3月,欣旺达汽车电池相继与珠海市政府、什邡市政府达成投资协议,拟分别在两地投建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预计投资额分别达120亿元、80亿元。除此之外,欣旺达在惠州博罗、江苏南京、江西南昌、山东枣庄等多地均有产能布局。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规划直逼300GWh。
 
  ▲金宏气体拟募资10亿元投向高端电子材料等项目
 
  9月21日晚间,金宏气体(688106)披露,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10.1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资将用于新建高端电子专用材料项目、新建电子级氮气、电子级液氮、电子级液氧、电子级液氩项目、碳捕集综合利用项目、制氢储氢设施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金宏气体是一家环保集约型综合气体供应商,其已初步建立品类完备、布局合理、配送可靠的气体供应和服务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特种气体、大宗气体和燃气三大类100多个气体品种。
  从行业情况看,全球电子产业链的转移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促进了半导体、液晶面板、光伏等行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下游电子特种气体等半导体材料的巨大需求。根据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数据,预计2025中国电子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将提升到316.60亿元,相比2020年的173.60亿元增长82%。
  金宏气体认为,本次募集投资项目是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
  从具体项目情况看,预案显示,高端电子专用材料建设项目预计建设期为2年,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电子特种气体1050吨。项目总投资6亿元,拟使用募资4.7亿元。
  新建电子级氮气、电子级液氮、电子级液氧、电子级液氩项目预计建设期为1.5年,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电子大宗气体8.08万吨。项目总投资2.1亿元,拟使用募资1.46亿元。
  碳捕集综合利用项目预计建设期为1.5年,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二氧化碳20万吨、干冰8万吨、电子气体80万瓶。项目总投资1.2亿元,拟使用募资1.05亿元。
  制氢储氢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期为1.5年,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产氢气1440万标立方米。项目总投资8093.66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6500万元。
  剩余2.3亿元募集资金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金宏气体表示,随着公司战略的实施,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营业收入从2019年度的11.61亿元增长至2021年度的17.41亿元。随着营业收入规模的不断增长,公司存货和应收账款规模均同步增长,对营运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
 
  ▲均瑶集团拟减持中国东航
 
  9月21日晚间,中国东航(600115)发布公告称,均瑶集团拟未来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5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26%)。均瑶集团此番减持计划系因自身经营计划需要。
  均瑶集团为知名民营集团,创始于1991年。现已形成航空运输、金融服务、现代消费、教育服务、科技创新等多元业务板块,其核心业务主要由下属吉祥航空、爱建集团、大东方与均瑶健康4家A股上市公司负责运营。
  2019年,均瑶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与中国东航完成交叉持股,双方开启"股权+业务"的战略合作。股权合作的内容之一即包括,2019年8月,中国东航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13.94亿股,发行价为5.35元/股,共募集资金74.59亿元。其中,吉祥航空、均瑶集团、上海吉道航分别认购2.19亿股、3.12亿股和5.89亿股,合计11.2亿股,认购金额为59.93亿元。
  均瑶集团此次拟减持股份系上述非公开发行时取得,锁定期3年,且于不久前(2022年8月30日)解除限售。
  截至目前,均瑶集团、吉祥航空、吉祥香港和上海吉道航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共持有东航约8.90%的股份。均瑶集团和吉道航持有公司A股股份,吉祥香港持有H股股份。其中,均瑶集团持有中国东航A股3.12亿股,持股比例为1.65%。
  此外,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均瑶集团持有的中国东航3.12亿股均为质押状态。
  近两年,疫情对我国民航运输生产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超出预期。而2022年以来,深圳、上海等国内主要城市相继爆发疫情,对均瑶集团的航空与零售等相关业务产生较大影响。
  在此背景下,均瑶集团的航空业务经营承压明显。该公司航空运输业务的经营主体为吉祥航空及其控股子公司九元航空。在今年8月吉祥航空的32.85亿元定增落地后,均瑶集团目前直接持有吉祥航空45.66%的股份,仍为公司控股股东,王均金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河南创新投资集团揭牌
 
  据悉,在9月22日召开的河南省首届创新投资大会上,河南创新投资集团揭牌。该集团正式运营后将服务于河南省科技创新发展,支撑河南省创新驱动战略落地,成为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战略工具。
  据了解,河南创新投资集团已于9月16日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金200亿元,将建立涵盖产业园、人力资源、金融、科技、政策等全方位的赋能生态圈,全面提升河南省科技创新投融资能力。
  未来,河南创新投资集团将着力打造"三大平台":聚焦战略新赛道,打造创新企业孵化平台;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生态圈建设,打造创新开放合作平台。力争"十四五"末并表资产超500亿元,管理资产突破1000亿元。
 
  ▲湖南医药发展投资集团成立
 
  9月21日,湖南医药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医药集团")授牌仪式在长沙举行。
  组建湖南医药集团,是今年省属国企第二阶段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开启湖南医药产业发展新征程。
  湖南医药集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商业一类企业,承担全省药品、医疗器械及耗材储备应急保供的功能性任务。未来,湖南医药集团将围绕人民生命健康需要的医药、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医用易耗品以及养老领域,致力于打造研发、生产、流通、康养和投融资产业链,成为链主企业。
截至2022年8月31日,湖南医药集团总资产74.73亿元、净资产34.93亿元。目前旗下有湖南南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健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湖南天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康乃馨养老产业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湖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创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新达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湖南医药发展集团健康养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
 
  ▲宁德时代考虑在欧洲建立第三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9月23日,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Matthias Zentgraf表示,宁德时代正考虑在欧洲建立第三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但目前尚未做出明确决定。
  他还表示,目前德国的天然气短缺影响了德国工厂生产,正计划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天然气。
  宁德时代的德国工厂是其位于欧洲的第一座工厂,原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投产。此外,宁德时代刚刚于上个月宣布,将在匈牙利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共建一座电池厂,计划投资7.3亿欧元。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浙江企联发布2022浙江百强企业榜
 
  据悉,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9月20日正式发布了《2022浙江省百强企业》榜单,其中包括《2022浙江省综合百强企业》《2022浙江省制造业百强企业》《2022浙江省服务业百强企业》《2022浙江省成长性最快百强企业》。
  这已经是自2003年以来,浙江连续第20次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百强企业榜单。
  百强企业中,国有企业22家,民营(股份制)企业78家。从主要经济及效益指标看,浙江省以民营(股份制)企业为主体的总体格局更加稳定。
  整体而言,浙企增长动能强劲。2022浙江省综合百强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达89048.97亿元,较上年增长21.64%;纳税总额3340.44亿元,较上年增长22.04%;利润总额5062.44亿元,较上年增长4.91%;资产总额82634.37亿元,较上年增长6.64%。
  其中,有2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比上年增长5家企业。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阿里巴巴(中国)、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2022综合百强企业换榜新增9家,比2021年增加1家。2022综合百强企业入围门槛256.59亿元,比上年提高58.48亿元,较上年增长29.52%,增幅13.62个百分点。
  今年,浙江有9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分别是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钢铁集团、海亮集团有限公司,较去年再新增1家(杭州钢铁集团);有46家企业入围2022中国企业500强。
  分行业来看,制造业百强企业换榜新增7家,制造业百强企业入围门槛118.78亿元,比上年增长48.90%。其中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增长率分别为22.70%、30.47%、14.80%,均持续稳健增长。
  服务业百强企业换榜新增18家,与上年一致。服务业百强企业入围门槛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53.25%,营业收入增长24.41%、利润总额下降23.85%、资产总额下降0.51%。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企业科技创新步伐还在继续加快。百强企业研发费用增长21.48%,平均研发费用投入达19.02亿元。有82家企业拥有专利,企业拥有专利数增长21.75%,平均每家企业拥有专利数达1252项。
 
▲美的与万科开展战略合作
 
  9月16日,美的集团与万科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显示,双方将在智能家居、楼宇科技、物流仓储、长租公寓、物业管理、EPC代建等多个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这次合作协议里的内容,跟万科的转型发展有很大的关联性。当下的存量市场仍有开拓空间,用户的'改善需求'很大,这对双方都是机会。"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双方可以共同探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东西,包括新能源、智慧物流、储能,实现更广泛的合作基础。
  美的集团和万科集团分别是家电领域和房地产领域的龙头企业,二者主营业务有所关联,但行业都进入成熟阶段,增速明显放缓。从上述合作内容中可以看出,双方寄希望于在主业之外更多方向共同探索。
 
▲川能动力拟收购启迪清源40%股权
 
  据报道,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锂资源需求旺盛背景下,川能动力(000155)加码锂业务动作不断。继3个月前收购鼎盛锂业后,公司又抛出了一起收购计划,准备切入盐湖提锂领域。9月19日晚间,川能动力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拓展公司锂电产业链,加快进入盐湖提锂领域,增强公司锂电业务竞争力,公司于2022年9月19日与启迪新材料(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启迪新材料")签订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协议显示,川能动力拟收购启迪新材料持有的启迪清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启迪清源")40%股权。
  公告称,公司表示,启迪清源业务与公司主业高度相关,有助于帮助公司切入盐湖提锂业务,填补公司目前在盐湖提锂板块的空白,拓展公司锂电业务范围,增强资源获取能力和竞争优势。
  公告披露,本次交易的交易对手方为启迪新材料,该公司控股股东为启迪控股。公司控股股东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天府清源持有启迪控股22.24%股份,系其并列第一大股东,对启迪控股有重大影响。因此将启迪新材料认定为关联方,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启迪清源成立于2015年2月,是启迪控股在节能环保、锂电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先锋企业,是国内外膜法盐湖提锂的典范和技术引领者。
  值得注意的是,川能动力近期加码锂电业务布局的动作不断。6月22日,川能动力公告,公司拟以现金1.25亿元收购四川能投等合计持有的四川能投鼎盛锂业46.5%股权,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收购完成后,公司持有鼎盛锂业72%股权,鼎盛锂业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6月13日,川能动力宣布拟与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投资建设3万吨/年锂盐项目。新设合资公司注册资本7.5亿元,公司持股比例51%,为合资公司控股股东;亿纬锂能持股比例24.5%。该项目总投资14.9亿元。
 
▲复星系再售新华保险豫园股份
 
  9月19日晚间,新华保险、豫园股份齐发复星系减持公告。其中,复星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国际")于9月15日减持新华保险2615.95万股H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0.84%,本轮减持后,复星国际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将降至4.9999%,低于5%。豫园股份被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复星高科技")减持3892.63万股,占总股本的1%,减持金额近3亿元。
  今年以来,复星系减持动作频频,在接连出售泰和科技、青岛啤酒、豫园股份等上市公司股份后,近日又抛出减持复星医药、金徽酒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含减持计划在内,复星系累计减持金额超百亿元。
  回溯2016年8月,复星高科技、Fidelidade -Companhia de Seguros,S.A、PeakRe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鼎睿再保险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等复星系公司在二级市场大举买入新华保险,并达到举牌线。此后几年,复星系继续增持,截至2022年9月14日持股比例为5.84%。在本次复星国际减持0.84%股份后,复星系持股比例将精准降至5%以下。
  复星系与新华保险渊源颇深。除前述参股情况外,2015年,新华保险斥资近5亿元购入复星系医药上市公司复星医药1.12%股权,并于2018年退出前十大股东名录。与此同时,新华保险还投资了复星系发行的多款金融产品及信托计划。
  无独有偶,豫园股份也在同日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复星高科技在8月26日-9月19日期间减持豫园股份3892.63万股,占总股本的1%,减持金额近3亿元。本次减持后,复星高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降至67.46%。
  9月初,复星高科技发布减持计划,拟以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复星医药不超过8008.97万股,占总股本的3%,按照当时的股价测算,减持金额将超30亿元。这是复星系自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减持。减持计划发出后,复星医药应声下跌,截至目前跌幅已近20%。
  曾被复星系重仓的金徽酒近日也发布拟被减持的消息。按照协议,复星下属豫园股份及一致行动人将向金徽酒原控股股东甘肃亚特转让上市公司13%股份,转让价格为29.38元/股,减持金额将达19.37亿元,并表示后续将继续减持金徽酒5%股份。对于减持目的,复星表示是为解决与舍得酒业的同业竞争问题。
  今年3月~7月,复星系还累计减持了泰和科技1621.48万股,占总股本的7.5%,减持金额近4亿元;今年5月,更是清仓减持了青岛啤酒港股,减持对价超40亿港币。除此之外,中山公用、三元股份、酷特智能、中粮工科、ST广田等上市公司均在复星系减持之列。
  对于近期的密集减持行为,9月19日,复星高科技发布声明,表示公司近期的减持和出售是坚持投退平衡的财务战略的延续,动态梳理和优化资产组合是持之以恒的工作,并非仅为了应对目前的市场环境而为之。
  日前彭博社发布报道引用知情人士的话称,中国银保监会近期要求商业银行摸底复星集团的债务敞口。对此,复星公开回应表示报道失实,并将对彭博社的侵权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复星系掌门人郭广昌也在微博中指出经多个渠道性监管机构求证,绝无此事。
  据复星国际2022年中报,截至半年度末,复星国际总债务为2611.18亿元,其中包含豫园股份和复星医药等并表子公司的债务,属于母公司的债务约为1000亿元,整体资产负债率为56.8%。
 
  ▲越博动力终止控制权变更
 
  9月20日晚间,越博动力(300742)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占江放弃了拟转让实控权给成立仅两个月的接盘方的计划。此前,相关转让事项曾遭遇深交所再三追问。
  公告显示,从控股股东看,李占江目前所持股份大部分均处于被冻结、质押的状态。截至2022年6月底,李占江持有公司股份3583万股,其中2377万股处于质押状态。截至目前,李占江所持股份累计被冻结1677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46.80%,占公司总股本的11.87%。
  据了解,8月17日晚间,越博动力抛出一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签署股份转让、表决权委托协议暨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汇璞盈泰或其控制的法律主体,拟受让李占江以及他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越博进驰和协恒投资所持有的公司958.3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78%。
  与此同时,李占江将其直接持有的3046.25万股(占总股本21.56%)对应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委托给受让方行使。双方约定,标的股份转让价格为15元/股,转让价款合计为1.44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由李占江变更为汇璞盈泰或其控制的法律主体,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贺靖。
  值得注意的是,受让方汇璞盈泰成立于2022年6月17日,距离计划接盘近成立2个月,可谓是因入主而来,这也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
  8月18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交易的背景,李占江转让控制权的原因,贺靖拟取得公司控制权的原因,是否存在进一步巩固控制权的计划安排,表决权委托双方是否存在其他协议安排,此次交易安排是否存在规避要约收购的情形等。此外,结合汇璞盈泰的产业背景、主营业务及经营情况等,补充说明汇璞盈泰及其关联方所从事的业务是否存在对公司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等。
  8月24日,深交所针对越博动力的回复再次进行追问,要求公司说明汇璞盈泰及其主要股东的主要资产情况、成立背景、融资渠道等,是否存在对外募集资金、代持、直接或间接使用公司及其关联方资金用于收购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越博动力于2020年12月,将全资子公司河南省畅行智能动力科技100%股权转让给汇创蓝天,汇创天下、成都鑫祥隆为公司2020年动力总成业务前五大客户。
  公开信息显示,汇创蓝天、汇创天下、成都鑫祥隆均为湖北汇天隆全资子公司,2013年至2016年1月,汇天隆法定代表人为"贺靖",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汇天隆法定代表人变更为贺艳芝。
  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中的"贺靖"是否为汇天隆原法定代表人,如是,请说明贺靖与贺艳芝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公司与汇天隆子公司的上述交易是否由贺靖促成。上述股权转让及销售交易是否具备商业实质,以前年度相关收入、投资收益确认是否真实、准确,与此次收购是否构成"一揽子"交易等。
  近年来,越博动力经营业绩不太乐观。此外,越博动力2021年财务报告还被审计机构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爱尔眼科拟收购2家医院股权
 
  据悉,爱尔眼科(300015)9月2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天津纳信所持有的忻州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70%的股权("忻州爱尔")、收购湖南亮视长星所持有的宜昌西陵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西陵爱尔")55%的股权。
  爱尔眼科表示,收购标的忻州爱尔、西陵爱尔已形成良好的发展基础,根据2家标的医院的资产评估报告及现有的业务、人才和技术的基本情况,经交易各方协商一致,忻州爱尔70%股权交易价格为5114.2万元,西陵爱尔55%股权交易价格为2874.3万元。收购完成后,爱尔眼科也将分别持有忻州爱尔70%股权,西陵爱尔55%股权。
  上述2家标的医院均为眼科类医院。
  爱尔眼科表示,公司本次收购忻州爱尔、西陵爱尔医院部分股权,有利于尽快完善区域市场布局,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深化在全国各地的"分级连锁"体系,巩固和提升公司的领先地位。
  今年1月、3月,爱尔眼科曾先后宣布收购顺德爱尔70%股权、南漳爱尔70%股权。
  近年来,爱尔眼科以"分级连锁"为发展模式,围绕眼科医疗的主营业务进行频繁扩张。尤其是自去年6月开始,爱尔眼科加速收购步伐。该公司分别于2021年6月、8月、10月将丹东爱尔、临沂爱尔等共计13家医院部分股权揽入麾下。同年12月,又拟收购义乌爱尔、沅江爱尔等14家医院部分股权。
今年5月,爱尔眼科在回复公司定增第三轮审核问询函时,披露了其进行医院收购决策时主要考虑因素。其中包括:医院已成立并正常运营超过2年,具备经营稳定性,在当地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水平符合上市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和医疗质量标准的要求;实际操作中,公司对拟收购医院总体要求已实现扭亏为盈,或正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 ,同时在每个项目的操作中,结合具体医院定位、所处区域、自身规模、市场情况、竞争环境等医院内外部因素,在上述总体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医院自被许可使用爱尔商标字号经营后,能够参照上市公司提出的医疗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开展经营,不存在违反相关标准并且未整改的情形等。
 
  ▲北京国管将成第一创业大股东
 
  9月19日,北京市国资委出具《关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非公开协议转让所持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关事项的批复》,原则同意首创集团将其持有的第一创业4.65亿股股份转让给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国管")。
  第一创业曾于9月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2年9月8日收到公司第一大股东首创集团的告知函,告知首创集团与北京国管签署了《关于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首创集团以非公开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北京国管转让其持有公司的无限售流通股4.6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0576%),该次交易标的股份转让价格为8.08元/股,转让总价为37.55亿元。
  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首创集团将持有第一创业股份比例为1.6657%;北京国管持有第一创业股份比例为11.0576%。北京国管将成为第一创业第一大股东。
  以9月9日第一创业收盘价5.98元/股计算,该次交易转让价格溢价为35.12%。
  北京国管表示,此次受让第一创业股份,是北京国管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进行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字节跳动将30亿美元回购股票
 
  9月16日,字节跳动宣布,计划使用不超过30亿美元现金回购现有股东的部分股票,价格不低于177美元/股,对应公司估值不超过3000亿美元,股东可按照各自持股比例申请参与。
  这是字节跳动首次向股东回购股票,相关事项已由字节跳动董事会批准,将在近期提交股东会。
 
▲快手人事再动
 
9月16日晚间,快手宣布完成新的组织架构调整,CEO程一笑将兼任电商事业部负责人,原有的本地生活业务升级为独立业务部门,成立本地生活事业部。
此时距快手上次宣布新的人事任命,仅仅过去42天。
 
▲洛娃集团因欺诈发行被行政处罚
 
  据报道,在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一个月后,违约四年的知名日化企业洛娃科技实业集团(以下简称"洛娃集团")9月16日公告称,公司15日收到北京证监局送达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处罚字[2022]130号)。公司涉嫌欺诈发行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一案,已由北京证监局调查完毕,依法拟对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及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证监会在2021年1月13日对洛娃集团涉嫌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立案调查。2022年9月15日,证监会查明,洛娃集团涉嫌违法的事实为债券募集说明书和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以及以虚假申报文件骗取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核准。
  证监会称,洛娃在2012年至2017年间虚增货币资金超过50%,虚增营业收入31.18%,并利用虚假报表骗取发行核准。
  洛娃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集乳业、日化、地产于一体的非上市北京民营百强企业,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化工材料、日用化学制品、房地产开发等,董事长为胡克勤。根据持股结构,胡克勤持股占82.66%,胡克勤之女胡静竹持股比例达15.99%。
  据了解,2018年底,洛娃集团因为债券违约,财务困境凸现。2018年12月,洛娃集团第一只公开债券"17洛娃科技CP001"宣告违约。自2018年底爆发债务危机后,曾因账面大额资金离奇消失、资产被低调抵押等问题备受谴责,公司董事长、会计师事务所均受到处分。2019年5月13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洛娃集团提出的破产重整申请,并以公开竞争选任的方式,于2019年6月24日指定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为管理人。2022年8月15日,洛娃集团公告称,8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因公司《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债权人会议通过,法院裁定终止洛娃集团公司重整程序并宣告洛娃集团公司破产。
 
  ▲中矿集团成立舟山子公司
 
  据悉,在成立两个月之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下称中矿集团)成立了首家子公司。9月14日,中矿集团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舟山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0亿元,持股100%,注册地在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市。
  舟山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选矿、矿物洗选加工、金属矿石销售、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仓储设备租赁服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国内货物运输代理、货物进出口、供应链管理服务、租赁服务,以及水路普通货物运输、海关监管货物仓储服务、港口经营等业务。
  中矿集团成立于2022年7月,总部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家授权投资机构。
  此次中矿集团投资50亿成立新公司,并将新公司选在浙江省舟山市,与该地在中转储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关。据了解,舟山正加快推进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计划在鼠浪湖岛、马迹山岛布局国家铁矿石储运基地,争取到2025年储备能力达1亿吨。
 
▲招商金控正式揭牌
 
  9月18日,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招商金控")正式揭牌,成为国内第三家金融控股公司。
  前两家金控公司均在今年3月17日获央行批复成立,一家是在今年7月15日正式揭牌成立的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金控"),另一家是早在2018年10月就已经正式注册成立的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金控")。另外,央行还受理了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和万向控股有限公司筹建金控公司的申请。
  三张已落地的金控牌照模式均不相同。招商金控原名"招融投控",是1997年由招商局旗下招商局轮船有限公司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招商局的金控模式是直接在现有子公司基础上设立的,不再在体系内另设新主体。中信集团是新设金控新主体,北京金控则是以集团作为申请金控牌照的主体。
  招商金控身上带有的另一个难以忽视的标签,就是粤港澳大湾区首家金控公司,而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母公司招商局对其寄予了厚望。
  据了解,招商局集团拥有监管口径下风险并表及参股重要性机构总计约670家。其中,直接持股管理的主要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情况如下:
  招商局集团通过招商局轮船和招商金控合计间接持有招商银行27.86%股份,招商银行又控股招银金租、招商基金、招商永隆银行,招商银行还参股招商信诺、招联消费等机构;
  持有招商证券44.17%股份,招商证券又控股招商期货、招商国际,招商证券又参股博时基金等机构;
  持有招商仁和人寿33.33%股份、招商保险100%股份、招商租赁40%股份;招商平安资产51%股份;招商海达100%股份;招商创投100%股份;招商资本50%股份;招垦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招商局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合称为"国家级基金")100%股份。
  据此,招商金控实现了在银行、券商、资产管理、保险等多个金融领域的布局。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缪建民对金控提出了"2-3-1"战略发展要求,具体为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全面建设风险管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三个能力";构筑一条模式转型"马利克曲线",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
 
  ▲东南亚电商Shopee持续裁员
 
  据报道,在关闭多个市场的电商业务后,东南亚电商Shopee(虾皮)裁员仍在持续。消息人士透露,从9月19日起,Shopee开启新一轮裁员,涉及印尼、新加坡、中国市场等多部门员工。
  Shopee向媒体表示,人员调整只影响团队中的一小部分人,仅占低个位数百分比。此次调整是持续增效举措中的一部分,Shopee会尽力支持受影响人员妥善过渡。
  据了解,Shopee母公司冬海集团成立于2009年,主要业务包括东南亚头部电商平台Shopee、游戏品牌Garena、以及数字金融服务网络SeaMoney,2017年登陆纽交所,市值在去年一度飙升至2000亿美元。
  Shopee成立于2015年业务范围辐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巴西等10余个市场。2016年,Shopee进入中国,并于深圳设立总部,全面开启中国跨境业务。
  Shopee靠着低价和补贴一路扩张,短短五年就超过了阿里旗下的Lazada,随后扩张全球,看似在下一盘大棋。然而该业务亏损不止,盈利能力堪忧,烧钱扩张的日子也走到了尽头。在经历过2021年的大肆扩张后,Shopee在2022年陷入困境,先后关闭法国、印度、西班牙等市场,业务持续收缩。而从其母公司冬海集团最新财报中来看,二季度净亏损9.31亿美元,其主要盈利来源数字娱乐业务增长放缓,业绩承压,亏损持续,难以继续支撑Shopee的持续扩张。
早在今年3月,Shopee在欧洲市场电商渗透率最高的法国站突然关闭;6月开始,Shopee在包括印尼、泰国和越南等多个市场进行裁员;上个月,Shopee被爆出大规模取消offer,并且有消息称Shopee准备在印尼解雇3%的员工。
 
管理视点
 
国企如何提升治理效率?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郑志刚9月20日发表文章指出,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宫之年。经过几轮的改革,国企公司治理基本架构已经初步搭建。最近国企改革完成的内容包括公司制改造,董事会独立性的提高,以及在金融机构中全面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等等。之前完成的内容则包括上市公司推出独立董事制度,从职工监事到外派监事,等等。即使ESG(环境、社会责任与治理)、女性董事等这些公司治理的国际前沿热点话题也开始进入中国国企公司治理的视野。现在摆在很多国企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提升治理效率。这里所谓的治理效率指的是如何在已经搭建的公司治理架构下以更低的成本实现“确保投资按时收回并取得合理回报”(Shleifer)这一治理目的。
  那么,国企在初步搭建公司治理架构的基础上如何提升治理效率呢?对此,可以从下述三方面考虑:
  一是“外部(独立)董事没有制衡的股权结构无法发挥外部董事监督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股东由于受益顺序排在最后,能够为所做出的错误决策承担责任,成为“公司治理的权威”(Hart),董事因此在法律上向股东负有诚信责任。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在一股独大下,要求一位(独立)董事去从保护外部分散股东的权益出发去挑战股东的权威。这样要求无异于对董事的道德绑架。制衡的股权结构形成一种自动纠错机制。外部董事挑战主要股东,需要董事会中制衡的其他股东为其“伸张正义”。因此外部董事发挥治理作用的前提是至少为数不少的股东认同他/她的行为。从公司治理效率而言,一家100%控股的公司中,与其引入独立董事,不如聘请专业咨询机构。
  因此,我们不应去简单苛责一家国企的外部董事是否认真履职,而是应该去检讨,我们是否通过形成制衡的股权结构能够为其积极履职提供伸张正义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国企外部董事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制衡的股权结构。不试图改善履职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而一味强调提高外部董事的比例,无异于缘木求鱼。
  二是“所有者缺位的国资不选择搭盈利动机明确,能够为错误决策承担责任的民资的‘便车’无法提高治理效率”。
  回顾国企改革的历程,我们经历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股份制改造到最近十年来的国企混改。股份制改造虽然实现了资本社会化,但在国资一股独大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资所有者缺位的痼疾。全称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混改的典型特征是引入民资背景战投,实现所有制的混合。其中十分重要的考量是盈利动机明确和投入真金白银的战投能够为做出错误决策承担责任,由此有激励推动国企经营机制的转化。
  对国资固有的所有者缺位问题,我们也许可以借鉴新加坡淡马锡模式,通过搭战投公司治理的便车予以解决。一段时期以来,在很多场合,我主张国资应该逐步从监管(Regulation)还原到投资管理(Investment Management)。我们知道,监管涉及的主题是市场进入,反垄断等,背后是行政权力。而国资的根本问题是国有资本作为投资方的“保值增值”的投资管理问题。在国企产业集团的子公司,甚至孙公司层面引入不同属性的资本,形成了所谓所有制的混合后,你能区分在这些公司的资本中哪一元钱更重要吗?我们自然需要按照持股比例,在股东大会这一层面上对公司的重大事项以投票表决方式进行集体裁决。
  未来中国主要的产业集团应该逐步向功能上类似于新加坡淡马锡的国有资本投资营运公司转型。只不过由于新加坡的国资规模有限,中国不仅国资规模庞大,而且存在很多影响力巨大的产业集团,路径依赖发展,也许我们需要建立“N家淡马锡”的国资投资管理体系。
  在“N家淡马锡国资投资管理体系下”,混改引入的战投成为国资投资管理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搭便车的对象。通过把国资监管还原为国资投资管理,在持股子公司的股东大会层面以投票表决的方式“管资本”,国资才能真正实现混改之初提出的从“管人管事管企业”到向“管资本”转化的目的。
  三是“没有设计合理的经理人股权激励计划无以形成合伙人精神下的长期合作”。
  尽管在国企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曾涌现出像宋志平、宁高宁等这样优秀的企业家,但国企准政府官员的考核和政治晋升难改短期雇佣合约的本质,很多国企高管不可避免地出现短期行为。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国企发布ESG报告比民企更加积极。对这一现象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国企高管慷股东之慨,收私人之利,何乐而不为?!
  而通过经理人股权激励计划将实现短期雇佣合约向长期合伙合约的转化。没有股东怀疑年薪只拿固定十万美金的巴菲特会损害股东利益,因为他就是伯克希尔最大的股东之一。我们老强调,在国企中缺乏企业家精神,要千方百计培育企业家精神。其实赋予国企高管股权激励计划,这些高管自然就能显现出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依靠制度设计保障的,不是空喊口号喊出来的。这里的一个大胆的猜测是,如果股东有机会投票表决,宋志平、宁高宁等也许可以继续留任。
  其实公司治理制度的设计本身也是一个在经济学上收益和成本的两难冲突下的最优选择问题。这与公司治理的流行实践是一致的。例如,为什么在证券投资基金业务中不是必然需要设置董事会,为什么巴菲特本人并不看好独立董事?等等。我们不能为了无谓的目的不计成本地引入和增加公司治理制度设计的复杂性。
做到了上述三点,国企的公司治理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国资围绕投资管理的公司治理构架将不仅“形似”,而且“神俱”。
 
信息化建设
 
工信部拟到2025年制修订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工信部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对《国家车联网联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并于9月16日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意见稿指出,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现状、产业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分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第一阶段到2020年(已完成)。截至目前,已经在先进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网联功能与应用、资源管理与应用、功能安全及网络安全等6个专业领域,完成39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报批发布、42项标准立项起草以及31项标准化需求研究项目的成果应用,初步建立起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在国际标准法规协调方面,我国承担多个主席、副主席、召集人及项目负责人等职责,牵头和参与国际标准法规19项,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研制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第二阶段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涵盖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关键系统、网联基础功能及操作系统、高性能计算芯片及数据应用等标准,并贯穿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安全标准,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发展和政府管理对标准化的需求。
  第三阶段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3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并建立实施效果评估和动态完善机制,满足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和网联功能全场景应用需求,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及软硬件、数据资源支撑体系,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国际标准法规协调达到先进水平,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载体和应用载体,牵引"车-路-云"协同发展,实现创新融合驱动、跨领域协同及国内国际协调。
 
上海立法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9月22日,《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简称《条例》)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这将是全国首部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条例》除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具体职责以外,还明确设立"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将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等专家组成,为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在《条例》第一章总则中,明确"本市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各项创新活动,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明确禁止事项除外"。
  而且,《条例》还规定了市有关部门可以就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轻微违法行为等制定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允许试错,也将使科学家在该领域的探索更加大胆,激发创新活力。
  《条例》围绕增加人工智能创新的源头供给,促进开源共享,提升持续创新能力。比如,聚焦算力、算法、数据三大基本要素,加强算力基础设施规划,推进公共算力资源平台建设,保障中小企业获得普惠的公共算力;推动算法模型交易流通,加强对算法模型的保护;突出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扩大面向人工智能产业的公共数据供给范围。
  同时,《条例》明确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鼓励跨学科交叉领域研究;推动相关国家实验室、重大科研平台等创新发展;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推动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改革、探索赋予科研人员人工智能领域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等。
  《条例》还将鼓励打造"上海标准"。根据法规,上海将支持本市人工智能企业与相关行业组织在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中发挥引领作用。其中明确,符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要求的,可以在标准文本上使用人工智能"上海标准"的专门标识。
  通过支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发展,《条例》强化人工智能企业集聚,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创新突破,包括突出人工智能软硬一体化生态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创业企业培育,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以及加大资金支持、强化人才激励与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城市生活品质和现代化管理能力,《条例》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经济、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此外,《条例》还明确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关行为底线、伦理规范,明确相关主体开展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增强伦理意识,保障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出台
 
  据悉,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深化融合创新应用,统筹产业发展与安全,加快构建"底座牢固、资源富集、创新活跃、应用繁荣、治理有序"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国领先、中部领跑的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先导区、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区、大数据融合应用示范区。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拥有极具开发价值的海量数据资源和大规模应用市场。今年以来,河南省强力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认定了首批省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建立了大数据试点示范项目库,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也揭牌运营。
  《行动计划》立足河南省基础和优势,提出了以下主要任务: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5G网络、千兆光纤等网络基础设施,统筹布局数据中心,完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交通、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和行业数据开发利用,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建立数据要素价值体系,发展数据交易服务;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建设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发展大数据产品,创新发展大数据服务,开发行业大数据推动重点行业价值链提升;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招引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服务体系;提升数治能力,强化大数据在政务、治理、民生等领域的应用;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发展数据安全产业。
  《行动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打造20个以上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培育10家以上国内影响力强、具有一定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形成50项以上全国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打造100个以上创新性强、应用范围广、业态模式新、推广价值大的大数据融合应用典型案例,力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河南省拟成立河南省大数据推进工作专班,建立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利用河南省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大数据重点产品研发、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创新发展平台培育、优秀标杆企业发展等工作。
 
河南发布卫星产业发展规划
 
  近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河南省卫星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卫星产业是以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技术为基础,从事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卫星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动卫星技术深度应用,推动河南省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结合《河南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总体安排,编制本《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特色星座设计、卫星有效载荷、卫星测运控、空间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应用、卫星行业应用服务等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政务服务领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统筹实现新进展,在数字化治理、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信息消费领域建设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全省卫星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测绘地理信息等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初步形成涵盖卫星生产制造、应用服务、研发创新的产业体系。到2035年,建成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卫星星座和卫星测运控与运营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卫星及应用产业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规划》并提出,推动郑州和鹤壁市建设全链条卫星产业集群,支持洛阳、新乡、信阳等市做强卫星制造配套产业,鼓励各地差异化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形成"2+N"卫星产业发展格局。
  《规划》提出,加大资金支持。统筹发挥省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数字经济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探索设立卫星产业发展子基金,对卫星企业在豫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建设卫星基础设施、实施重大制造和示范应用项目等给予资金支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对卫星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
  《规划》提出,培育企业集群。编制卫星产业链图谱,引进卫星制造、软件开发、运营服务等产业关键环节企业来豫布局。支持驻豫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技术联合攻关、合作共建等方式组建专业化卫星企业。支持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在河南省开展卫星应用,以重大应用示范带动产业发展,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安徽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从科技创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要素价值方面实施五项行动,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聚焦科技创新,安徽省将实施数字科创行动。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对基础算法、计算模型、计算体系结构等计算基础理论研究,并依托企业转化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级计算产品,加大力度推广应用。
  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数字产业能级提升行动,将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提速。在制造业重点行业领域,支持企业加快生产线全线、系统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实现减人节能、提质增效。以工业互联网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等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强化产业基础,滚动实施工业强基项目,编制"三首"产品研制需求清单并引导企业对标研制。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补链延链固链强链。支持数字产业集群发展,中国声谷营业收入力争超过3500亿元。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面,安徽省将加快建成合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支持打造双千兆宽带示范城市。加快5G网络建设,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超过19个。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推进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二期建设。围绕数据价值提升行动,安徽省将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政府数据授权运营,构建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探索数据入股、抵押融资,推进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高标准建设省大数据交易服务机构,积极争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级试点示范。
 
甘肃出台措施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完善甘肃省数字基础设施,引导数据中心合理布局,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建设,构建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支撑全省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支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建设运营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要素供给、人才、资金、服务等方面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建设予以支持。
  在要素供给方面,《若干措施》从支持建设布局、用地保障、电力保障、能源保障、网络保障入手,共计提出15条具体措施。其中,在建设布局中,对于区域内数据中心整体上架率低于50%的市州,不支持规划新的数据中心集群。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规划范围内,"十四五"期间集中部署在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原则上,对于在庆阳集群之外新建的数据中心,市县政府不得给予土地、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同时,《若干措施》明确要建立统一的算力资源监测、调配、管理和运营机制,构建以庆阳集群为主体的全省一体化算力供给体系,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庆阳集群以服务算力需求、打造算力能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为目标,重点发展能够汇聚多元数据资源、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进行海量规模数据集中处理的新型算力数据中心,并承担国家重要数据资源存储备份等任务。
  在资金支持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甘肃枢纽建设。统筹省级产业链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倾斜力度,重点支持庆阳市在数据信息等产业链上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大对涉及全局性、关键性或重点领域的平台建设、难点攻关、堵点打通和非盈利性项目的补助支持。
  在税收政策方面,对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60%以上的大数据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按照50%税额幅度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此外,《若干措施》还提出要加强金融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省绿色生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带动和放大作用,加大对庆阳集群内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大数据中心技术创新和产业园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大数据企业特点,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和银税互动贷款。鼓励融资担保公司降低大数据企业担保费。支持符合条件的数据中心项目参与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有效盘活存量资产。
 
香港金管局第四季度正式启动数字港元项目
 
  据报道,香港金融管理局9月20日公布,将采取三轨道方式,筹备推出数字港元(e-HKD)。其中,前两个轨道于今年第四季度启动。
  按照金管局公布的规化路径:第一轨道聚焦基础建设,旨在为日后推出的数字港元奠定技术及法律基础;第二轨道包括研究应用场景和联合业界测试运行。两轨道并行,将于第四季度同步启动。
  其中,金管局发表的政策立场文件中指,第一轨道的技术基础建设中,数字港元应用于银行同业之间的批发层面将先行,第一步会在大约九个月内制定系统开发计划,包括建立批发层面的项目时间表、系统设计及资源规划,预计最快两到三年可建立批发层面项目。
 
企业信息员园地
 
实收资本印花税6个实务问题
 
靖江中鸿天衡税务师事务所 办公室
  【政策规定】
  《印花税法》营业账簿按照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合计金额的万分之二点五计算缴纳印花税。
  另第十一条规定,已缴纳印花税的营业账簿,以后年度记载的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合计金额比已缴纳印花税的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合计金额增加的,按照增加部分计算应纳税额。
  一、认缴、实缴
  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后,认缴但未实际收到投入的资本时(不需要账务处理),无需缴纳印花税,待实际收到投入资本时再缴纳印花税。
  实际收到资本注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股本)
  借:税金及附加——印花税 (之前是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二、股东发生变化(A股东购买B股东持有的股权)
  股东发生变化,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并未增加,无需缴纳印花税。
  借:实收资本——B股东
  贷:实收资本——A股东
  三、转增资本印花税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并未增加,无需缴纳印花税。
  2.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增加,需实收资本增加部分缴纳印花税。
  四、减资后(不能申请退印花税)增资如何缴纳印花税
  2023年,我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并依法缴纳了印花税,2024年2月公司减资20万元,2025年1月企业再增资30万元,也就是说公司现在的注册资本为110万元。公司应当按10万元计算缴纳印花税。
  五、股权激励(非现金激励)如何缴交资金账簿印花税(简化会计分录)
  1.等待期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增加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需要缴纳印花税
  2.行权日
  借: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仅增加部分(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股本-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缴纳印花税。
  六、合伙企业出资额不计入“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不征收资金账簿印花税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