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层参考 第35期
部委决策
国办要求从五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据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要积极运用改革创新办法,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意见》从五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一是进一步破除隐性门槛,推动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着力优化工业产品管理制度,推行工业产品系族管理;规范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切实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推动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地区、跨平台互认;持续便利市场主体登记,逐步实现内外资一体化服务。二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推动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严格规范政府收费和罚款,进一步清理调整违反法定权限设定、过罚不当等不合理罚款事项;推动规范市政公用服务价外收费;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严禁行业协会商会强制企业到特定机构检测、认证、培训等并获取利益分成;推动降低物流服务收费。三是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推动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推广和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合同等应用;持续优化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探索建立部门集中联合办公、手续并联办理机制;着力优化跨境贸易服务,探索解决跨境电商退换货难问题;切实提升办税缴费服务水平,推行非税收入全领域电子收缴、"跨省通缴";持续规范中介服务;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强公正监管,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创新实施精准有效监管,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五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切实稳定市场主体政策预期。不断完善政策制定实施机制,把握好政策出台和调整的时度效;着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严厉打击虚假还款或以不签合同、不开发票、不验收等方式变相拖欠的行为;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纠正各种懒政怠政等不履职和重形式不重实绩等不正确履职行为。
《意见》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组织实施、强化协同配合,结合工作实际加快制定具体配套措施,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为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李克强要求多措并举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9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听取稳住经济大盘赴地方督导和服务工作汇报,研究下一步工作。
会上,两批工作组汇报了赴16个省份督导和服务情况。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代表国务院,带队赴地方督导和服务,现场联合办公,协调解决政策落实的实际困难,特别是主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地方反映下了及时雨,是对地方的有力支持,促进了相关工作高效开展,成效明显;督导和服务是"放管服"改革的具体实践,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方式创新。
李克强说,当前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有小幅波动,正是顶风爬坡的关口,必须以更强紧迫感夯实经济恢复基础。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上下联动抓落实,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多措并举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住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回稳向上。
李克强说,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出台及时,接续政策又果断推出,政策有力有效,关键要继续狠抓落实。稳经济要靠市场主体,要在纾困保市场主体的同时,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促进消费恢复成为主拉动力,更大力度扩有效投资,为市场主体创造需求、提振信心。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增加额度,上半年开工项目纳入支持范围,推动商业银行提早参与项目实施、配足中长期贷款,在今年后几个月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调动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性,推出一批示范项目。运用阶段性财政贴息、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举措,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以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市场活力、扩大内需和挖掘市场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因城施策运用政策工具箱中多项工具。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运用专项贷款支持平台企业。这几年我们保持宏观政策可持续性,没有大幅增加财政赤字、超发货币,正因为如此物价保持了平稳,为今年出台政策预留下系列政策工具。要继续出台增消费扩投资等阶段性政策举措,能用尽用、快出快落地。各地各部门都要出实策。
李克强说,督导和服务工作组要保持"在线"状态,跟踪协调解决政策落实特别是增消费扩投资中的问题。抓紧派出第三批工作组。各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介、扩大知晓面,在本领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地方发展的成绩单是自身实干答出来的,要齐心协力抓落实,形成稳经济合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加力助企纾困;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的举措,助力经济巩固恢复基础;确定优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的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
会议指出,稳经济关键要保市场主体。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市场主体当前困难较大,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大纾困政策力度。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前期缓缴的所得税等"五税两费",9月1日起期限届满后再延迟4个月补缴,涉及缓税4400亿元。同时,对制造业新增增值税留抵税额即申即退,到账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预计今年后4个月再为制造业企业退税320亿元。
会议指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有利于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增强发展后劲。会议决定,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100%对商业银行予以专项再贷款支持。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尽量满足实际需求,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同时落实已定政策,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会议指出,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进出口有力支撑稳增长稳就业,要加力稳定外贸外资。一是支持保订单拓市场。强化外贸企业用能、用工、物流等保障,必要时全力予以支持,确保履约。把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加快用到位。加强出境参展、商洽等服务保障。二是推动外贸新业态更大发展,抓紧新设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更大力度支持海外仓建设。三是提升港口集疏运和境内运输效率,确保进出口货物快转快运。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持续清理口岸服务不合理收费。四是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一批重点外资项目尽快落地。进一步便利外企商务、技术人员及家属出入境。五是压实外贸外资大省责任,更好发挥挑大梁作用,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服务。
会议指出,我国电子电器产业规模大、吸纳就业多,要用"放管服"改革举措激发更大活力。一是对一批安全风险低、技术条件成熟的产品取消强制认证、电信设备使用许可,便利产品进入市场。二是全面清理制造业产品上市的不合理限制,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优化简并生产许可等。精简整合节能、绿色等评定认证,构建全国统一认证体系。三是压实监管责任,对关系生命财产安全的做好重点监管。
制造业缓税费细节公布
据悉,为了进一步给制造业企业纾困,9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费政策,涉及缓税4400亿元。9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发布《关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继续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明确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费延续4个月的政策细节:自2022年9月1日起,按照《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关于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2022年第2号)已享受延缓缴纳税费50%的制造业中型企业和延缓缴纳税费100%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其已缓缴税费的缓缴期限届满后继续延长4个月。
《公告》指出,延缓缴纳的税费包括所属期为2021年11月、12月,2022年2月、3月、4月、5月、6月(按月缴纳)或者2021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按季缴纳)已按规定缓缴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及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不包括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以及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时缴纳的税费。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纳税人A属于此前相关公告规定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且按月申报缴纳相关税费,前期已按规定缓缴了所属期为2021年11月的相关税费,缓缴期限9个月,按原政策将在2022年9月申报期结束前缴纳。此次政策实施后,2021年11月相关税费缴纳期限自动延长4个月,可在2023年1月申报期内申报缴纳2022年12月相关税费时一并缴纳。
该负责人介绍,为了便利纳税人享受该政策,税务机关优化升级了信息系统,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已按规定享受延缓缴纳税费政策的,在延缓缴纳期限届满后,无需纳税人操作,缓缴期限自动延长4个月。
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发布
9月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2022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下称《评估办法》),近期央行、银保监会开展了2022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
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第一组9家,包括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广发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评估办法》明确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评估范围、评估流程和工作分工,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个维度确立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指标体系。按照《评估办法》,参评银行于每年6月底前填写并提交上一年会计年度数据。银保监会在完成数据收集后,计算参评银行系统重要性得分。得分达到100分的银行被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初始名单,最后交由金融委审议确定终极名单。按系统重要性得分进行分组,实行差异化监管。
对比去年10月公布的2021年名单,最新版名单有微调:一方面,民生银行分组下调,从第二组调整至第一组;二是部分银行在同一组内排名先后顺序有调整,浦发银行在第二组的排名下降,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在第一组的排名提升。民生银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41.99亿元,同比下降135.76亿元,降幅15.47%;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46.38亿元,同比下降19.18亿元,降幅7.22%。
22部门发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
据悉,为规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规定,9月14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协、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等22个部门联合发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简称《规则》)。《规则》是对2019年版《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进行修订而成,该试行规则同时废止。
《规则》明确,科研失信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科学研究行为准则与规范的行为,包括八方面内容:一是抄袭剽窃、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或项目申请书;二是编造研究过程、伪造研究成果,买卖实验研究数据,伪造、篡改实验研究数据、图表、结论、检测报告或用户使用报告等;三是买卖、代写、代投论文或项目申报验收材料等,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四是以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等弄虚作假的方式或采取请托、贿赂、利益交换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科研活动审批,获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科研经费、奖励、荣誉、职务职称等;五是以弄虚作假方式获得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或伪造、篡改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文件等;六是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等违反论文、奖励、专利等署名规范的行为;七是重复发表,引用与论文内容无关的文献,要求作者非必要地引用特定文献等违反学术出版规范的行为;八是其他科研失信行为。
《规则》确定的处理措施种类包括"科研诚信诫勉谈话""暂停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等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限期整改""终止或撤销利用科研失信行为获得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等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追回结余资金,追回已拨财政资金""取消已获得的院士等高层次专家称号,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学术团体以及学术、学位委员会等学术工作机构的委员或成员资格""不授予学位或撤销学位""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等14项。
同时规定,如果有"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的""阻挠他人提供证据,或干扰、妨碍调查核实的""打击、报复举报人、证人、调查人员的""存在利益输送或利益交换的""有组织地实施科研失信行为的""多次实施科研失信行为或同时存在多种科研失信行为的""证据确凿、事实清楚而拒不承认错误的"这7项情形之一,应从重处理。
《规则》强调,调查处理应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参与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人员应签署回避声明。被调查人或举报人近亲属、本案证人、利害关系人、有研究合作或师生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调查处理情形的,不得参与调查处理工作,应主动申请回避。被调查人、举报人有权要求其回避。此外,调查处理应保护举报人、被举报人、证人等的合法权益,不得泄露相关信息,不得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被举报单位等利益相关方。
据介绍,科技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分别负责统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并要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大科研失信事件应加强信息通报与公开。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各地方应加强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的协调配合、结果互认、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等工作。科研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特别重大复杂情况经批准后可延长调查期限,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
四部门印发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
据悉,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推动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联合发布《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原材料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当前,我国原材料工业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但质量发展基础不够坚实,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差距。
《方案》提出,到2025年,原材料品种更加丰富、品质更加稳定、品牌更具影响力。高温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半导体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品和服务对重点领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质量分级和追溯体系更加完善,制修订 500个以上新产品和质量可靠性提升类标准,全面推动关键基础材料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建设。培育一批质量过硬、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产品进入全球中高端供应链,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到2035年,原材料品种供给能力和水平、服务质量大幅提升,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形成一批质量卓越、优势明显、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品牌。
《方案》围绕发展目标,从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方面提出9项重点任务,部署了原材料品种培优、原材料品质提升、原材料品牌建设三项重点工程。
具体而言,在主要任务方面,将优化传统品种结构。围绕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领域优势原材料品种,系统梳理现有标准和产品类型,加快淘汰低端、性能重叠的类似牌号,提升传统产品供给档次和水平。在钢材、铝材、水泥等重点领域完善主干品种体系,推动产品体系化发展。加快钢材、玻璃、陶瓷等传统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大力开拓传统产品新市场、新用途,挖掘绿色建材、铝材等产品消费潜能,不断提升传统产品竞争优势和竞争效率。
此外,还将发展绿色低碳产品。围绕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升级改造,逐步降低原材料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量。加强可降解塑料、生物基材料等高品质绿色低碳材料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全氧富氧燃烧、膜分离、直接空气等碳捕捉技术,扩大低碳、零碳产品供给。强化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实施,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库,探索将原材料产品碳足迹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发布绿色低碳方向鼓励推广应用技术和产品目录,加快循环利用、低碳环保等绿色产品研发与应用。加快建设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引导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构建绿色产品供应链体系,创造和拉动绿色消费。
政策要闻
▲商务部建立商贸物流企业重点联系制度
近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建立商贸物流企业重点联系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商贸物流企业重点联系制度,并在地方推荐、专家审核、社会公示基础上,确定了2022年首批287家全国商贸物流重点联系企业。
《通知》要求完善联系机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重点联系企业的沟通交流,形成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调研、培训等方式,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准确研判行业发展趋势,为制定和完善行业政策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在与重点联系企业的互动交流中,注意发现和推广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模式。
《通知》强调,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引导重点联系企业积极参与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完善商贸物流服务网络,提升城乡配送服务水平,推进物流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建设。重点联系企业可参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商品市场优化升级等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创新引领作用。
▲证监会明确境外机构参与境内证券交易结算规则
9月9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交易登记结算业务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规定》的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根据《管理办法》,修改制定依据,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纳入适用范围。二是根据DVP改革要求,修改超买情形下中国结算违约处置具体规定,改为中国结算按照相关业务规则处理。三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调整关于错误交易防范及责任分担的三方协议的备案要求。
证监会此前就《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方对《规定》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夯实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积极举措,释放了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的信号。
▲投保基金起草管理办法规范交易结算资金监控
据悉,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投保基金")近期起草了《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向相关证券公司及存管银行征求意见。
据了解,投保基金依据证监会的授权,负责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的建设、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向监管部门报告投资者资金风险预警信息。
《管理办法》共四章二十四条,主要规范监控系统各项基本工作要求。对于监控预警工作,《管理办法》将预警信息分为重大预警、一般预警和提示关注三个层级。
其中,重大预警包括四类情形:一是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被恶意挪用出现缺口。二是问题金额占当日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的比例超过25%(含),客户资金安全存在重大风险隐患。三是报送数据造假、核实说明与实际情况存在实质性差异。四是投保基金公司会同监管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异常情况。
一般预警包括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出现缺口、问题金额超过1亿元(含),客户资金安全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等情形。
提示关注包括问题金额超过预定100万元(含),客户资金安全存在风险隐患、受问题影响的客户超过100名(含)等情形。
根据《管理办法》,对于符合预警标准的,投保基金将向相关证监局推送预警信息。证券公司预警信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证监局推送,指定商业银行预警信息按照问题发生地原则向证监局推送。预警信息同时抄送被预警机构。对于重大问题,投保基金将向证监会进行专项报告。
此外,《管理办法》还设置了"口头提醒"机制,对于单次数据报送批量错漏、差异核实工作不及时不认真等问题,将对有关机构进行一对一口头提醒处理。
▲中上协开展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履职评价工作
据悉,为进一加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队伍建设,发挥其在规范运作、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董事会秘书专业水平和执业操守,9月14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宣布首次开展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履职评价工作。中国境内A股、B股公司符合申报条件的现任董事会秘书均可申报。
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履职评价体系依据现有法律法规要求,运用全面、客观、公正的指标对董事秘书履职能力进行评价,共设置九项基础评分指标,以及一项覆盖履职创新亮点的附加指标。
评价工作将分为三个阶段:申报--进行审核打分--结果发布。此次评价活动由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部分上市公司资深董事会秘书、相关市场机构专业人士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结果。
自主申报环节于2022年9月15日正式开启。报名日期为2022年10月31日17:00之前。最终评价结果将于2022年12月揭晓。
▲国家药监局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分级监管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监管工作,科学合理配置监管资源,依法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推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水平实现新提升,9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分级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各地药品监管部门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下更好地开展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监管工作。《指导意见》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指导意见》要求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设区的市级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结合产业发展和监管实际,发挥监管资源效能,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生产和经营分级监管细化要求,按照"风险分级、科学监管,全面覆盖、动态调整,落实责任、提升效能"的原则,组织实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分级监管工作。
《指导意见》提出了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级别划分原则和检查要求,药品监管部门可以按照风险将医疗器械企业划分为四个监管级别,对不同监管级别的企业实施相应监管措施。对于长期以来监管信用状况较好的企业,可以酌情下调监管级别;对于跨区域委托生产的医疗器械注册人,仅进行受托生产的受托生产企业,以及异地增设库房的经营企业等,应当酌情上调监管级别。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采取非预先告知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对经营企业采取突击性监督检查。
《指导意见》要求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跨区域跨层级协同监管机制;持续加强问题处置,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严格依照法规规章等要求及时处置;不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丰富监管资源,切实做好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
国资改革
湖南省发文构建全省国资监管大格局
9月14日,在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关于构建全省国资监管大格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审议通过,未来湖南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将围绕10项重点任务,打造全省国资监管“一盘棋”。
《意见》提出10项具体任务,包括推进全面履行国资监管职责;实现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坚持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坚持由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实行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服务全省打造“3+3+2”产业集群,构建全省国有资本改革发展的规划体系,引导国有资本合理布局;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市场化经营机制转变;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加快构建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出资人监督工作闭环,推动国资数字监管能力的共建共享;促进国资国企开放合作;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
据了解,2019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国资委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力争用2年至3年时间推动实现机构职能上下贯通、法规制度协同一致、行权履职规范统一、改革发展统筹有序、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系统合力明显增强,加快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近几年,湖南统筹推进国企改革成果显著,在国务院国企改革办组织的两次评估中,湖南均为A级。在国资监管方面,围绕加强上下级国资委沟通、完善指导监督机制、增强全省国资系统合力等方向,湖南正加快推动国资监管大格局的构建步伐。
自主创新
河北省确定首批四家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
据悉,为引进外省尤其是京津高端创新资源,近日,河北省科技厅认定雄安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南开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有限公司、河北中科同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家单位为首批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
雄安创新研究院统筹中科院相关创新资源,围绕雄安新区科技和产业布局规划,在信息智能、资源与生态环境、生命健康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提出新理论、新方法,突破信息光电子等一批关键技术,解决认知智能等一批科学前沿问题。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聚集北京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院所优质资源,以产业技术研发和转化、技术成果引进与转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智力资源引进为核心任务,打造以专业化、市场化为特色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南开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有限公司依托南开大学化工、材料、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多个优势学科,建设分析测试、安全反应评价、实验室有机化工实验、无机化工实验、生物化工实验、环境治理实验等平台,全力打造精细化工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源地和辐射源。河北中科同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科研优势和高新区平台资源,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研发+中试+产业化示范+产业化运营"环节,在节能环保、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积极布局,推进河北省产业发展的"存量绿色化、增量高端化"。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4家示范基地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等一流高校院所深入合作,将在技术开发、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企业孵化以及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借外力、挖潜力、激活力,吸引更多以京津为主的优质创新资源向河北疏解,推动更多先进科技成果到河北转化孵化,打造合作共建示范标杆,向全省推广先进经验。
西安市印发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
9月7日,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加快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培育体系,推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向科技企业集聚,加力加速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助力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
《措施》提出,到2024年底,西安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2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5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过30家;力争新增3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上市。
《措施》明确加强"育小"、鼓励"登高"、推动"升规"、引导"晋位"、培育"上市"、协同创新、集聚人才、完善机制等八方面重点任务。《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规模,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导向作用,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列入区县、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重要内容,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到应评尽评。开展"企业创新服务"等活动,成立工作专班和专家服务团队,开展面向基层和企业的政策业务培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调研和"把脉问诊"辅导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型企业"升规"计划,聚焦重点产业链,将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作为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对象入库培育,加强帮扶、指导、服务。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对首次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每户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遴选一批发展现状好、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上市企业资源后备库进行培育。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设研发基金和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共享创新资源。探索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贡献奖补,加快引进外国高端科技人才和生物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国内高端科技人才。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国家、省级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由科技型中小企业牵头或参与实施的不低于70%。
节能减排
生态环境部印发《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指南》
据悉,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温、干旱、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气候风险不断加剧,采取积极措施适应气候变化迫在眉睫。为贯彻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指导和规范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强化省级行政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力度,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省级生态环境厅(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尽快启动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工作。
《指南》指出,编制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是省级行政区域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强化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省级行政区域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要在深入分析本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和趋势、影响和风险、现状和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本地区适应气候变化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形成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为推动本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供行动指导。
《指南》强调,编制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应坚持风险导向、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等四项原则,按照建立工作机制、编制行动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论证评审、联合发布实施、适时调整更新等步骤有序推进。《指南》指出,要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凝练形成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方案应包含影响与风险、现状与形势、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试点示范和保障措施等主要内容。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和协调,通过能力建设培训、会议研讨等方式,推动各地尽早启动方案编制工作,提高方案编制和实施能力,不断提高省级行政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水平。
天津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天津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天津市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在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是“1+N”中的“1”。
《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总体目标。为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实施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时期,明确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的主要指标。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1.7%以上;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大幅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6%以上。
《实施方案》以找准定位、突出发展,节约优先、提高效率,双轮驱动、两手发力,市区联动、试点先行为主要原则,用碳达峰碳中和引领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转型。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制定《实施方案》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既对标对表,又立足实际。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总原则,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强化对标对表。同时,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和“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突出天津特色、展现天津之为。二是既突出发展,又强化降碳。坚持做大增量,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1+3+4”产业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方面的措施,把蛋糕做大。坚持做优存量,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既注重统筹,又突出重点。立足实际,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科学把握碳达峰节奏,明确责任主体、工作任务、完成时间,稳妥有序推进十大行动。同时,立足天津市能源资源禀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强调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实施方案》提出了天津市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十大行动。
一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坚持安全降碳,立足本市能源资源禀赋,以能源绿色发展为关键,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基础上,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二是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坚持节约优先,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水平提升,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三是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坚持突出发展,持续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强化串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升级,推动钢铁、建材和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构建现代工业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
四是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坚持城乡统筹,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发展绿色农房和节能低碳农业大棚,加快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五是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坚持一体推进,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港口,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引导低碳出行,整合运输资源,提高运输效率。
六是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推进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七是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坚持循环高效,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构建新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垃圾分类,健全回收体系,壮大海水淡化和再制造产业,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八是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坚持科技支撑,落实“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强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引育和关键领域基础研究,强化创新能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快推动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九是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坚持宣传引导,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干部培训,把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十是试点有序推动碳达峰行动。坚持试点先行,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节约、资源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区域、园区、重点企业等多层次、多领域试点工程,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为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天津市将加强对外合作,增进京津冀区域交流合作,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绿色经贸合作,深化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强化政策保障,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建立规范本市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财税价格政策,发展绿色低碳金融,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推动组织实施,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监督考核。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支持政策公布
据悉,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9月15日迎来第二批支持政策。当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提出了科技创新赋能等10个方面、17条新举措,拟推动示范区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形成更具显示度和感受度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若干政策》自9月1日起施行。
在当天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上,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改委主任华源介绍,从跨省域政策协同所涉及的领域来看,17条政策内容可以归纳为十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赋能。二是存量资产盘活。三是碳普惠联建试点。四是国土空间利用。五是营商环境优化。六是教育协同发展。七是人才合理流动。八是执法司法协同。九是警务服务通办。十是探索共富路径。
17条政策措施如下:
一、支持示范区建设跨省域高新技术开发区。由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以"一区多园"模式建设跨省域高新技术开发区,并在此基础上联合申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二、提升示范区技术创新策源能力。推动国内外大院名校与示范区合作共建高端创新载体,加快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示范区内建设布局。
三、推动示范区基础设施REITs联动发展。支持示范区开展部分重点存量基础设施项目联合运营,积极争取在交通、水利、生态环保、仓储物流、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旅游等基础设施领域发行REITs产品。鼓励在示范区内合作组建运营管理公司,以资本为纽带打造跨区域项目运营管理新模式。探索建立"长三角REITs培育中心"。
四、推动长三角碳普惠机制联建工作在示范区先行先试。选取部分统计基础好、数据可获得性强的项目和领域先行开展试点示范,推动碳普惠规则共建、标准互认、信息共享、项目互认,借助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既有基础设施,共建长三角碳普惠交易平台。
五、探索国土空间相互转换的机制和途径。促进示范区水系结构优化,在水利、航道工程、水系优化调整类的项目报批中,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水域面积不减少、功能不衰退的前提下,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土地实际用途确定利用方向。
六、建立三地海关跨境电商协同监管机制。持续优化完善跨境电商出口转关模式,逐步扩大跨境电商出口转关试点范围。打通跨境电商商品转关通道,实现属地清关、转关运输、口岸出境,推动示范区跨境电商产业协同发展。
七、深化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在示范区统一规范禁限用字词库的使用,实行企业名称申报承诺制。
八、深化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在示范区内加快推进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统一认定使用。对已经推广的电子证照,能够通过扫码亮证调取电子证照的,可以在办事窗口实现证照免交。在示范区内未实现口岸信息共享地区,加快推行出口退税无纸化单证备案。
九、支持教育协同发展。加快示范区内中小幼教研一体化建设,开展中小幼教师联合培训。加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究,合作探索育人模式创新。
十、开展职业教育融通试点。支持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之间开展合作办学、学分互认。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按照教育部院校设置要求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参加职业院校学历教育的,职业院校可根据证书等级和类别免修部分课程。接受相关专业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的,经专家评估后,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可以免试理论知识考试。
十一、拓展高技能人才成长空间。长三角区域的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在示范区内享受大专、本科学历同等待遇,在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确定工资起点标准等方面与同等学力人员相同对待。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时,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可分别按照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申报评审相应专业职称。
十二、推动人才评价和劳动争议处置一体化。研究制定示范区技能人才评价机构建设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协同处置的区域标准,促进技能人才评价机构有效衔接,提升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效能。
十三、鼓励各类人才在示范区内合理流动。对在示范区内工作并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紧缺急需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探索研究推进示范区人才高质量集聚的人口导入和人才流动政策。
十四、推进重点领域执法协同。加强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渔业渔政等领域执法合作,推动相关标准规范协调统一,包括但不限于禁渔区、禁渔期设定,禁捕工具、禁捕方法认定等。开展跨域毗邻地区流动性违法行为共同管辖试点,探索建立示范区跨省毗邻地区共同管辖执法协作机制。
十五、推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协同发展。统一组建示范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专家库,逐步形成咨询建议提出及激励机制;统一建立教育培训资源共享机制,加强鉴定人员执业培训,提升实操能力;统一司法鉴定标准,建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质量评价标准。实行司法鉴定机构诚信等级评估结果互认。
十六、推动警务便民服务通办。示范区三地公安机关在重大110接处警、突发事件处置中,按照"可达性"原则,建立联勤联动、快速反应机制,实行先期到场和协同处置。试点推行悬挂示范区任一地号牌且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在省际毗邻区域涉及街道、镇临时通行的,各地公安机关依法给予通行便利。
十七、探索与共同富裕要求相匹配的制度创新。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群体参与示范区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设立示范区发展基金会和公益孵化园,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大力发展慈善信托,加大合规监管力度,打造公益慈善生态链,形成一批社会组织参与示范区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
2020年7月,两省一市政府联合制定出台了第一批支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两年多来,示范区已经形成了88项制度创新成果,推进了100多个重点项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全国发文复制推广了38项示范区制度成果。
广东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
9月13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公开竞争引入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同时出台空间优化、产权激励、指标使用、资源利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科技扶持七大方面的支持政策。
根据征求意见稿,县级人民政府将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相应的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案、各类指标转让及支持政策等一并公开,形成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政策资产包",通过公开竞争方式确定生态保护修复主体暨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人,并签订生态保护修复协议和土地出让合同等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协议,明确修复任务要求、各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并作为土地出让合同附件进行管理。
同时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与生态保护修复产品的交易渠道,公开发布产品交易规则、企业信用评级等信息,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规范开展市场化交易。
提出生态修复八大重点领域
广东进行生态修复的重点领域包括,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城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八大方面。征求意见稿同时提出,要探索发展生态产业。稳慎探索EOD模式,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导入"形式推进产业生态化。鼓励和支持投入循环农(林)业、生态旅游、海洋旅游、森林旅游、红色旅游、森林康养、休闲康养、自然教育、清洁能源、海洋生态牧场等;鼓励和支持开展水利风景区、水上运动、水文旅文创、优质水利用、生态养殖等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发展。
出台7大方面支持政策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众多支持政策,包括空间优化、产权激励等七大方面。例如,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的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
为节能降碳提供科技支撑
光明日报9月15日刊发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险峰的文章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引擎。在生产领域,科技创新更是节能降碳的“关键变量”。双碳愿景目标下,生产领域尤其是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降碳面临较大的压力,更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
促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的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生产领域节能降碳形成长远、可持续的支撑。从要素投入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会呈现出以资本、土地、劳动力要素为主向以技术、数据要素为主的特征转变。这一过程既是高新技术深度融入生产过程、推动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国民经济活动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规模和强度不断下降的过程。从长远看,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节能降碳是更可靠、更可持续的。其二,科技创新能够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对生产领域节能降碳形成稳定、现实可行的支撑。科技创新通过重构产品结构、改造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加强产销对接、提高供应链效率、调节产品运行状态等方式,在价值链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碳的效果。其三,科技创新能够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从用能端对生产领域节能降碳形成有效支撑。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风电、光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企业还可以利用生产设施和场地开展风电、光伏等分布式发电,从而实现从能源供给端降低生产活动的碳排放水平。
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生产领域节能降碳的支撑作用,需要不断加快各行业技术以及节能低碳、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化应用。这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突出关键环节,整体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节能降碳、现代能源体系等方面同步发展,形成科技创新支撑生产领域节能降碳的合力。要以科技创新、先行标准为引领,深入推进各领域的节能改造和绿色应用。
加强技术研发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制造强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需求,加大对新能源、低碳领域前沿科技的研发投入和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对关系到长远、全局的产业共性基础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等实施协同攻关。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对节能降碳技术的研发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以大企业为引领、中小微企业广泛参与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体系。
加快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推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节能规制和激励政策,加强对相关政策措施的梳理、匹配和优化,发挥好价格、财税、金融、政府采购、“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为节能减碳新技术新产品的工程化产业化创造市场需求,保证最高效的技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优先得到转化。进一步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绿色标识认证、绿色金融等市场化手段,推行用能权有偿使用,发展用能权交易市场,促进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发展,鼓励市场主体探索商业新模式和融资新模式,降低生产企业新技术产业转化和投资成本,推动节能降碳新项目尽快落地。
扩大技术应用是科技创新推动能源利用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要抢抓新一代技术发展机遇,推进新能源与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构建生产领域的智慧利用新模式。以高耗能工业行业、大型建筑等为重点,因地因企适宜,加强发供用一体化、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技术利用,多措并举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利用水平。加快新能源新型存储调节技术、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应用落地,提升电网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能力,推动新能源外送消纳,提升生产领域新能源总体利用水平。
报告称2030减排力度提高7倍才能实现1.5℃温升目标
据报道,世界气象组织(WMO)9月13日发布题为《团结在科学之中》的报告(下称《报告》),称"我们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报告》强调愿望和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上升至创纪录高位;化石燃料的排放率在因疫情封锁而暂时下降后,现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2030减排承诺的力度需要提高7倍,才能符合《巴黎协定》中1.5℃的温升目标。
"今年的《团结在科学之中》报告显示,气候影响正在进入未知的破坏之境。然而,即使征兆在急速恶化,我们对化石燃料难以自拔的依赖却每年都在加倍,"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说,"洪水、干旱、热浪、极端风暴和野火日趋恶化,以惊人的频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欧洲的热浪;巴基斯坦的特大洪水;中国、非洲之角和美国的长期严重干旱,这些灾难的规模又上新台阶,而且绝非自然,这是人类滥用化石燃料的代价。"
劳动用工
5部门对11家平台企业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开展行政指导
9月9日,人社部会同中央网信办、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就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对美团、饿了么、滴滴等11家头部平台企业联合开展行政指导。
据了解,会议总结肯定了头部平台企业贯彻落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等政策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要求平台企业进一步落实好政策要求,积极承担用工责任,切实保障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安徽印发支持技工强省建设若干政策
9月1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支持技工强省建设若干政策"。 (以下简称"若干政策")。若干政策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新兴产业,依托企业、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和职业培训机构等,精准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面向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含防返贫监测对象)、退捕渔民、就业援助对象(含残疾人)、未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简称"两后生")等开展政府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并给予脱贫劳动力(含防返贫监测对象)、退捕渔民、退役军人、就业援助对象(含残疾人)、"两后生"培训期间生活补助。到2025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210万人。重点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实施技师研修培训计划,鼓励企业在岗职工参加技能研修培训,按照技师3500元/人、高级技师5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个人技能提升补贴。
若干政策提出,完善职业技能竞赛激励政策,对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得金、银、铜牌和优胜奖的选手,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5万元、10万元奖励;对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金、银、铜牌和优胜奖的选手,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对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全国行业或专项职业技能竞赛获得金牌或第1名的选手,给予3万元奖励;给予上述获奖选手的专家团队对应奖励。对为安徽省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贡献的单位,以省人民政府名义予以表扬激励。
若干政策提出,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每两年评选100名安徽省技能大奖获得者、50名"江淮杰出工匠",颁发荣誉证书,分别给予每人5万元、20万元奖励。分别给予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万元、10万元追加奖励。
若干政策提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对国家首次认定的主集训基地给予500万元补助,对再次被认定的主集训基地给予300万元补助,对国家认定的每届世界技能大赛副集训基地给予200万元补助。到2025年底,建设2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竞赛基地、16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00个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分别给予200万元、20万元和5万元建设补助。
若干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4号)同时废止。
英国5至7月失业率降至3.6%
据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9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国际劳工组织(ILO)标准计算,英国5至7月的三个月失业率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3.6%,为1974年5至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专家论坛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经济日报日前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安淑新文章表示,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增强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几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祗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持续反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加剧,一些国家更加重视自身经济增长,注重分散供应链风险、强化关键战略产业的安全性,国际产业链的布局结构出现“内顾化”“区域化”倾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这些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是我们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
在复杂环境下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拥有雄厚物质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一方面,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达到11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另一方面,中国产业体系完备优势持续巩固,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也日益凸显。中国既可以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多产品、资本和技术,也可以为国际商品等提供更大市场,这些都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的来看,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更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注入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聚力抓好重点任务
文章指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要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开放平台为支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一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继续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的重要作用,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畅通安全的陆上通道,优化海上布局,拓展国际客货运航线,健全海陆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继续加快建设合作平台,与相关国家对接产能合作技术标准,积极推动中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使之更具国际竞争力。持续拓展合作新领域,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此外,还需有效提升中西部地区开放水平,更好响应其他国家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等方面的需求。
二是夯实支撑开放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功能平台。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外产业之间的联系,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要立足各地区资源禀赋优势、产业结构现状和转型升级需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通过对外开放加强资源整合能力,打造基于自身产业结构特征的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地区间产业分工。要夯实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基础,强化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国际合作,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尽快与国际技术体系对接,推动产业升级。要不断完善开放平台功能,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综合保税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和枢纽功能。
三是提升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依托培育高端生产要素和引进国际先进要素,提升企业整合全球要素资源进行创新活动和全球化经营的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和信息等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推动要素结构升级和优化,带动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延伸,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位势;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构筑聚集全球优秀人才的科技创新高地,完善高端、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的相关政策。
四是推动制度型开放。需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适应重大生产力布局新要求,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处于“跟跑”“并跑”阶段的领域需借鉴、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处于“领跑”阶段的领域需注重引领国际规则制定或修订。要深化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要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挥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强执法力度。
五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全面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同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消除贸易、投资、技术壁垒,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创造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
魏琪嘉:推动有效投资释放更大效能
《经济日报》9月16日刊发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撰写的文章指出,当前,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有利于对冲超预期因素冲击,在短期内有效提振市场预期,最终实现经济循环畅通。扩大有效需求,关键是系统施策,通过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发挥其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并让提振作用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传导到制造业投资领域,达到为制造业和个体工商户及时提供市场需求的预期效果。
从当前稳住经济大盘的政策逻辑看,就是促投资带消费增就业。这其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实施和效果有着清晰的传导路径:先是直接带动了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然后通过扩大支持领域,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省级高速公路建设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项目建设;之后,政策效果顺着产业链条持续发挥作用,为制造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新的市场需求。通过这一环环相扣的链条,不难发现,在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过程中,若要不断细化实化接续政策,须从产业上下游联动整体着眼,精准提升政策落地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带动作用。
推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重点在于优化存量、瞄准增量、出手要快。已经开工在建的项目要抓紧形成实物工作量,按照项目建设周期及时匹配资金,实现建设进度、资金周转进度有效协同。要滚动储备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群众期盼、早晚要干的投资项目,并提前谋划好项目成本分担、收益保障机制,有利于吸引多元化投资。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还要积极推动商业银行资金配套跟进,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项目投资通常具有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单一渠道资金支持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需要其他资金做好配套。从目前我国的信贷结构和现状看,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离不开商业银行资金的有效配合。对商业银行自身来讲,应抓住当前机遇,主动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基建项目和重大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
从产业链角度谋划项目投资,为制造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有效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产生的积极作用不仅在其领域内,下游制造业也是重要的受益方。从产业链运转的关系看,基础设施是制造业以及部分个体工商户的重要需求方,项目投资所需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都来自下游的制造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这样的传导规律,上游的效益越好,项目投资越顺利,就越能够为下游的制造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有效市场需求,带动制造业投资持续稳定恢复。
扩大有效投资,重在精准、要在及时。"精准"的关键是立足基础设施领域,放眼全产业链,达到激活一子、盘活全局的政策效果;"及时"的关键是用"放管服"改革办法促进政策发挥效能,确保政策落实落细的过程更加顺畅。同时,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不断完善项目投资领域中的各项长效机制,着力防范化解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
工信部发布《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
9月13日,工信部发布《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指出,要提升集群主导产业优势,加强对集群的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认定200个左右集群,并提出了若干认定"硬指标"。
《办法》提出,工信部负责集群促进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认定200个左右集群,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级集群。
《办法》明确,要提升集群主导产业优势,精准定位集群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固链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专业化配套能力,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支持集群参与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和建设。支持集群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人才、技术、资本、资源等合作,以集群为单位参与国际合作机制和交流活动,建立贸易投资合作境外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办法》还提出,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加强对集群的财政、金融、产业、创新、土地、人才等政策支持,落实好各类惠企政策,加强对集群参与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集群的投资力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认定工作方面,《办法》要求,参与申报的集群要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集群主导产业为所在县域的支柱或特色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要求;占地面积一般不超过100平方公里,近三年产值均在40亿元以上,中小企业产值占集群总产值70%以上,主导产业占集群总产值比例高于70%,产值年均增速高于10%。
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拥有不少于1家主导产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者不少于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办法》提出,集群要具有较强协同创新能力,近三年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高于10%;突破了一批主导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有效发明专利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不低于15个。
甘肃28条金融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近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包括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等28条“硬核”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稳定经济大盘。
《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多层次金融供给体系,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接续,并发挥保险机构融资保障优势,加大对中小微科创企业保险保障,为中小微科创企业获得融资提供增信支持。用好财政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最高额度为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去150个基点以下部分由借款企业承担,剩余部分财政给予贴息。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暂未达到上市标准的成长型企业在“新三板”和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
在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能,重点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投放。加强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跨境金融服务。聚焦新市民群体,丰富信贷产品供给,加大保险保障力度,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降低新市民融资成本。完善住房领域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基础上,适度加大中小建筑企业贷款支持力度,保持融资连续稳定。同时,着力改善金融资源投放区域均衡性,健全完善金融支持抗疫救灾机制,银行保险机构要提高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建立灵活调配投放金融资源的快速反应机制,支持受疫情影响地区和行业的中小微企业生产自救、纾困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强化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更好服务金融机构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推动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要积极争取中央奖补政策,引导撬动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各级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金融服务政策落实、规范经营收费等情况的督导检查和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侵害中小微企业权益和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调查分析
三季度日本中小企业信心继续低迷
据报道,日本内阁府和财务省9月13日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日本中小企业信心继续低迷,大企业信心微弱回升。
这项调查以资本金超过1000万日元(1美元约合142日元)的企业为对象,内容包括企业对景气度的感受、销售额、用工情况、设备投资等,是政府把握企业投资动向和对经济形势进行判断的重要指标。
调查显示,第三季度,资本金1亿至10亿日元之间的中型企业信心指数从负2.1下滑至负2.2;资本金1000万至1亿日元之间的小企业信心指数从负14.8下滑至负15.9。
受制造业企业信心回暖拉动,资本金10亿日元以上的大企业信心指数从上季度的负0.9上升为0.4。其中,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从负9.9大幅回升至1.7,大型非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则从3.4下降至负0.2。
调查同时显示,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日本大中型企业信心有望继续微弱回升,但小企业信心仍将维持低迷状态。
经贸态势
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被指向盟友背后"插刀"
环球时报9月15日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国友的文章指出,美国民主党政府在中期选举竞选活动中向国内炫耀"全世界企业蜂拥而至",刺激了受到影响的盟友国家舆论,有韩国媒体近日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是美国在盟友背后"插刀"。
事实上,最近几届美国政府都把制造业回流作为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实现。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所影响的对象,不仅包括中国,也包括其盟友。最近的案例是美国通过的《芯片法案》以及《通胀削减法案》中的部分条款,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严重损害了欧盟、日本和韩国的相关行业利益。欧、日、韩等相关方均对其中的部分条款表达了担忧。韩国更是直接受到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打击。本已敲定的一个在韩巨额芯片投资项目硬生生地被美国抢走,而且出面抢走的人还是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
盟友正成为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受害方。而美国在之前所谓的制造业回流战略中,为争取盟友,曾信誓旦旦地提出"盟友外包"的概念,盟友是可以作为制造业回流的重要承接方的。在这种政策设计下,制造业即使不回到美国,回到其盟友也将受到鼓励。盟友因此可以成为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受益者。但从最新的实践看,美国真正关心的还是让制造业回流到美国本土。在这种真实意图下,美国的制造业回流不仅仅是从中国回流,而且是从全世界回流。或者再明确地说,制造业如果不能从中国回流,那就需要从其他地方、包括从盟友处回流。
放大中国经济威胁,动员盟友把制造业从中国回流,是美国为了刺激盟友而采取的政治说辞而已,只是表层的诉求。欧、日、韩等国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制造业回流,本质上是为了美国自身,而不是为了所谓的西方"自由经济体系"。华盛顿有双重动因:一是所谓经济安全动因。美国要维护自身经济安全,控制关键制造业必不可少。这意味着要牢牢掌握和垄断相关行业。哪怕相关行业落地在盟国,美国也并不放心。二是选举政治动因。制造业回流已经是美国政府对内的明确政治承诺。面临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和2024年总统大选,现政府必须要有所突破,不断在制造业回流这一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如果从盟友处回流更为容易,华盛顿也不会有所顾忌。
美国为制造业回流而对盟友采取的政策,对中国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美国的举措会损害其正在试图打造的对华经济封锁圈,增大其裂缝。美国在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对华经济竞争中,一直把盟友力量计算为其独特的有利条件。美国的盟友也认为美国利益与自身利益高度一致。但仅从制造业回流政策看,美国和盟友利益存在冲突。盟友会从更为中立的角度去看待受美国裹挟的对华竞争策略,思考美国经济政策的自私性。这对于打破小圈子经济体系,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环境,有一定的帮助。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稳定和发展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不是一届政府的短期权宜之计,而是国家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为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连盟友的制造业都可以"抢夺",那采取各种手段打压中国制造业更是不在话下。我们不应低估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的野心,也不可低估其各种政策的累积效应。我们对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的各种手段及其后果需更为重视,并采取更为积极、有力的政策,把美国的竞争压力切实变成国内发展动力。
印度加征大米出口关税
据报道,印度财政部9月8日晚发布的公告称,自9月9日起,将对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征收20%出口税,并禁止碎米出口。业内人士认为,印度大米出口减少将增加食品价格的上行压力,与干旱、热浪和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共同推动全球粮食价格上涨。
今年,印度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和北方邦等主要稻米产区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引发了人们对稻米产量的担忧。同时,今年印度国内的大米价格已升至近年来的最高水平。5月,印度已宣布禁止小麦出口。
全球综合数据资料库Statista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国为印度、越南、泰国、巴基斯坦和美国。印度作为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国,占据了全球40%的稻米出口。去年,印度大米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2150万吨。
在这之前,印度粮食出口一直被国际市场寄予厚望。世界粮农组织于9月2日发布的谷物供需简报曾预计2023年印度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年出口量将超过2000万吨。
日本8月贸易逆差创1979年以来历史最大值
据报道,日本财务省9月15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8月份日本贸易逆差为28173亿日元,为自197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最大值。
受能源价格飙升和日元贬值影响,日本8月进口额同比增长49.9%,达108792亿日元,连续19个月超过去年同期; 出口额同比增长22.1%,达80619亿日元,连续18个月超过去年同期。
投资视点
重庆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中医管理局印发《重庆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按照《规划》,到2025年,重庆将建成一批国家和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全市三级中医医院将有20家以上。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重庆市将依托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中医医院,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创建6至10家三级中医医院、3至4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力争实现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区县全覆盖。
在夯实基层中医服务网底方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升基层治未病、疾病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宣传教育等服务能力。到2025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比达到35%。
此外,三级综合、专科医院全部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鼓励有条件的综合、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中医馆、国医堂。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将全部规范设置治未病科室。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工作,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持续开展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推动65岁以上老年人和0至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和85%。
在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方面,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布局建设一批市级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二级、三级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设置比例分别达到85%和70%。
根据《规划》,重庆市将布局建设3至4个市级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疫病防治基地,建立健全全市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疫病防治体系和运行机制,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紧急医学救援中的独特作用。
《规划》明确,加快推进重庆中医药学院建设。探索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本科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中医疫病课程,增加经典课程内容,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
此外,重庆市还将支持开设中医药师承班,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服务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专业;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鼓励中医药相关职业院校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养生、老年护理等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技能人员;实施"巴渝岐黄工程",推进"优才、薪火、青苗、春雨"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等。
河北全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
近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印发《强化自然资源要素支撑全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工作方案》,部署十项具体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坚持上下联动,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精准高效配置自然资源要素,集中攻坚办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手续,全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前,经依法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继续执行,作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查的规划依据。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建设项目,应衔接"三区三线"等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并将项目用地布局及规模统筹纳入在编的国土空间规划及"一张图",可采用预支规划规模的方式保障用地。
科学开展项目选址和用地预审。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做好前期选址论证、立项、初步设计等工作,引导项目科学合理选址,尽量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军事用地、不可移动文物以及相关生态敏感区等。用地涉及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形成节约集约用地专章作为用地预审申报材料提交审查,审查后的内容纳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相关章节。
全额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于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国家军事设施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用地以及纳入省级人民政府重大项目清单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产业单独选址项目用地,依法依规批准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全部由国家统一保障。各有关部门将建立协作机制,全面梳理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产业单独选址重大项目,实时掌握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和建设用地(用林)需求,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国家或省重大项目清单,争取国家保障计划指标。
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各地将切实加快推进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实现县域内自求平衡。办理用地预审时,涉及占用耕地的,原则上项目所在区域补充耕地储备库指标应当充足,储备指标不足的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明确补充耕地落实方式,符合条件的可申请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并承诺在农用地转用报批时能够落实占补平衡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应承诺将补充耕地费用纳入工程概算。
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涉及违法用地补办手续项目,责任单位将积极配合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接受处罚,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土地,查处时可不予罚款。涉及压覆矿产资源补偿确实难以协商一致的,在建设单位说明已与矿业权人就压矿补偿问题进行协商、相关市级人民政府承诺做好压矿补偿协调的前提下,可先行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在签订压覆矿产补偿协议、办理压覆矿产资源审批手续后,省自然资源厅印发用地批复。
高效完成用地组卷报批。确需分期建设的项目,可以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方案,分期申请建设用地,分期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用地组卷,按程序报有审批权的政府审批,市级审查不超过9个工作日,省自然资源厅审查不超过8个工作日。
规范调整用地审批。线性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地质灾害、文物保护等不可抗力因素确需调整用地范围的,经批准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后,建设单位可申请调整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调整用地涉及新征收土地的,应当依法履行征地程序,不再使用的土地,可交由原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加快推进项目供地。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经批准实施后,直接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决定书。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及时指导用地单位缴纳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交付土地当日一并完成不动产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或不动产权电子证书。
山东省标志性产业链将常态化开展产学研精准对接
据悉,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前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发布《山东省标志性产业链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工作方案》,通过联合攻关、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解决标志性产业链企业技术需求。
具体来说,从今年11月开始,山东将每两个月围绕一条标志性产业链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山东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举办一次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将组织标志性产业链企业走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团队走进省优势产业集群或链主企业,开展精准产学研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对标志性产业链合作需求较集中的省外高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会同省教育厅举办"走出去"对接活动。
鼓励标志性产业链企业创建省级创新平台,优先支持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建设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吸纳整合上下游企业作为参与共建单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探索专利所有权共享、收益权让渡等合作机制。还将探索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库和标志性产业链企业需求库,定期发布适合产业化创新成果清单、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卡脖子"技术需求榜单。
成功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的省内高校团队,将优先纳入省教育厅评先树优范围。针对梳理出的标志性产业链基础薄弱环节,省科技厅将对照当前国内空白和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装备需求,将符合条件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优先列入省级科技计划指南。成功开展产学研合作、符合条件的项目也将纳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范畴,推荐争取国家试点示范、典型案例推广等项目。
陕西发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据悉,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2〕37号)精神,近日,陕西省发改委印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了县城发展的路径。立足县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主体功能定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明确了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承接人口、功能、产业转移,发展成为西安都市圈内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发挥资源、产业、交通、文化等比较优势,打造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集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和旅游休闲产业,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人口流失县城加快转型发展,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加强社会民生保障。
《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主要任务。聚焦县城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县域经济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发展差距大等问题,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5个方面,结合"十四五"各专项规划、近期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29条具体任务措施,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提升县城发展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
《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的保障措施。围绕"人、地、钱"三个方面提出4条保障措施。"人"的方面,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和省以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地"的方面,提出加强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保障县城建设正常用地需求。"钱"的方面,提出健全投融资机制,根据项目属性和收益,合理谋划投融资方案,通过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金融融资等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持续推进县级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提升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县城开发建设运营、盘活国有存量优质资产。
下一步,陕西省发改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左右协同,切实抓好《实施方案》的落实,优化要素配置、完善考核体系,差异化推进76个县(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县城城镇化建设。到2025年,全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市政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全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县(市)达到24个。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上市挂牌专项扶持办法》印发
2022年9月15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揭牌一周年之际,合作区金融发展局正式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上市挂牌专项扶持办法》(以下简称《扶持办法》),将于2022年9月26日正式生效。
《扶持办法》是合作区贯彻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精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合作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培育和扶持合作区企业上市挂牌,提升合作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并发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上市挂牌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上市挂牌企业能为合作区集聚更多资源、增添更强动力,《扶持办法》着重培育上市挂牌后备力量,明确纳入合作区上市培育库、挂牌培育库的企业,可享受合作区上市辅导、挂牌辅导、投融资及项目推荐等多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全面提升业务、法务及财务等方面的能力,加快上市挂牌进程。
《扶持办法》规定,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或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直接上市交易的合作区企业,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的专项扶持;对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首次挂牌转让的合作区企业,给予130万元资金扶持,新三板合作区企业进入创新层,给予70万元资金扶持。
同时,《扶持办法》规定,注册地在合作区外的上市挂牌企业,将上市挂牌主体注册地址迁入合作区,且符合《扶持办法》实体化办公等规定的,同样适用该办法。
另外,为鼓励优质上市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成长为行业标杆,《扶持办法》对满足一定条件的上市企业,自其上市或迁入合作区当年起至第五年,每年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发展资金扶持。
为进一步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并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扶持办法》特别规定,合作区上市挂牌企业为澳资企业或绿色企业的,按照扶持标准的1.2倍执行,最高可获1.2亿元资金扶持。
深圳就金融科技专项发展规划征求意见
9月15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深圳市金融科技专项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指出,力争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产业生态环境,集聚一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创业团队、基础平台和优秀人才,培育一批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和行业标杆,着力突破一批金融科技前沿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一批高质量金融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形成一批金融科技业务标准,将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城市。
围绕上述目标,《规划》从八个方面明确了深圳市金融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
一是推动金融科技机构高水平集聚。吸引集聚各类金融科技创新主体,加大《深圳市扶持金融科技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建设若干金融科技集聚功能区,支持各区结合自身优势制定差异化措施;支持金融信创产业及攻关基地发展,集聚一批优质信创企业,不断健全金融信创全产业链配套供给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加强数字化转型布局,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
二是促进金融科技特色应用集中涌现。深化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促进民生金融科技探索突破;扩大绿色金融科技应用范围;推动跨境金融科技深化应用;支持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
三是完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载体。鼓励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机构在深发展,大力支持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发展;打造数据开放共享与企业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深圳市数据交易场所建设,打造金融业等数据要素融合应用平台;不断丰富金融科技指数体系;支持金融科技实验室、研究中心建设。
四是支持金融科技技术研发应用。加大金融科技基础研究支持力度,不断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深港金融科技产学研深度合作;鼓励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加速落地。
五是加强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完善金融科技人才政策体系,落实《深圳市支持金融人才发展的实施办法》等政策,结合深圳市百千万金融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金融科技领域人才分类分步培养;深入推进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构建政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六是健全金融科技投融资体系。鼓励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推进“星耀鹏城”上市培育计划;联动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与金融科技中心。
七是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控。提升监管科技应用水平,推动合规科技创新应用,加强金融科技伦理建设,推动安全技术体系及标准化建设。
八是扩大金融科技开放合作。提高水平组织举办金融科技系列活动,市政府每年举办金融科技节,市区联动组织举办金融科技大赛;加强金融科技国际交流合作。
财政部明确优先支持贵州开展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
9月9日,财政部发布《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将支持产业升级优化发展。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贵州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先支持贵州开展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
《实施方案》分别从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五个方面出台了16项细则。
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上,《实施方案》提出,将统筹现有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对贵州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提升贵州整体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大对贵州共同事权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贵州兜实兜牢基本民生,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在支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上,《实施方案》提出,将研究支持贵州高风险地区开展降低债务风险等级试点。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降低债务利息成本。科学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积极支持贵州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严格落实专项债券负面清单管理要求,进一步增强贵州发展动力。
在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上,《实施方案》提出,将支持产业升级优化发展。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贵州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先支持贵州开展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推动贵州省级融资担保公司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引导和支持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创新设立企业周转便利类金融工具,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持续靶向支持地方小微企业、新兴业态和特色产业。
《实施方案》还提出,将鼓励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具体支持贵州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挥融资担保增信作用,高质量落实农业保险政策。支持贵州按程序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贵州加大民贸民品贷款贴息力度。
广西再出台稳外贸外资26条措施
据悉,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着力助企纾困,广西自治区商务厅从资金支持、供应链保障、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再出台26条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外贸外资稳增长。
具体来说,一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序时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办理进度,确保国家出台的存量和增量留抵退税政策落实到位。统筹各类外贸类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外向型产业和外向型企业招大引强,支持引进贸易总部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桂惠贷-外汇贷"创新产品,对符合条件的涉外贸易企业外币贷款给予0.5个百分点利差贴息,市场主体每户每年累计申请贴息金额最高可至人民币100万元。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规模,扩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承保覆盖面。
二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定增加大宗商品进口和能源储备,对大宗商品进口供应链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进口增量超过1亿美元的,对进口增量予以奖励。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允许用于落地加工的互市商品进口实施通关便利化措施和优先通关。促进外贸货物运输保通保畅,有序增加海运、空运航线班次,对新增海运、空运航线班次的重点企业予以资金支持。增强海运物流服务稳外贸功能,组织中小微外贸企业加大与国际班轮公司对接力度。积极推进交通、物流、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沿边沿海和港口航道等交通网络加强资源要素保障。
三是突出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出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支持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弄尧等互市区(点)恢复运营,推动扩大互市商品品种,支持企业开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贸易,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探索风险共担外汇套保创新业务模式等。
四是在鼓励外资增资进资方面,提出加快推动国有企业利用外资,设立外资进资奖,鼓励中介机构开展外资招商,强化利用外资项目要素保障,落实外汇便利化措施,强化外资项目跟进服务等。
海南发文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研发机构
据悉,为吸引、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研发机构(下称"民非研发机构"),日前,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印发《海南省促进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研发机构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明确经民政部门登记且运行满一年以上、年检通过的科技类民非研发机构可享受多项政策支持。
《若干措施》提出,民非研发机构经核定后可享受"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的自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民非研发机构在申报省级财政科技专项项目、省级人才项目、省院士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省级项目和创新平台方面享受与科研事业单位同等待遇。
符合条件的民非研发机构可纳入创新券服务机构;符合条件成为纳统研发机构的民非研发机构(以下简称纳统民非研发机构)还可通过定向择优的方式获得省级财政科技项目支持;申报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可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此外,纳统民非研发机构还可享受《海南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措施》相关条款所提"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大学设立具有独立法人的分支机构,根据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投入、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最高500万元科研经费补助",以及"纳统民非研发机构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根据研发及产业化成果分别给予40万元至1000万元奖补"等政策。
《若干措施》还分别对民非研发机构获得发展资金的方式、财务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美国是全球粮食危机的“幕后黑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助理研究员郑仪9月15日在中国网发表文章指出,美国是全球粮食危机的“幕后黑手”。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叠加频发的极端天气,不断冲击全球粮食产供体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趋于恶化。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粮食危机已然发生,联合国更表示人类或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
全球粮食不安全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粮食产供体系进一步承压。全球粮食产量与消费量间长期呈“紧张平衡”状态。据美国农业部和国际谷物理事会公布的数据,2019/2020—2021/2022年度,全球谷物期末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逐年下降,不少国家需动用库存以支撑消费,谷物稳定供应面临较大压力。俄乌冲突叠加极端天气,加剧了全球粮食体系的脆弱。联合国粮农组织9月预计,2022年全球谷物产量同比下降1.4%,全球谷物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降至2013/2014年度以来的最低点。
粮价维持高位运行。3月,粮农组织全球食品价格指数高达159.7点,在2月破历史纪录基础上继续攀升;4—8月,该指数逐月下降,8月录得138点,但仍超此前2008年、2011年粮食危机时水平,更远高于1990—1999年的平均值66.3点。世界银行在最新一期《粮食安全状况更新》中指出,全球范围内食品价格通胀居高不下,不容乐观。粮价上涨,对高度依赖粮食进口、食品花费在收入中占据较大份额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穷国家的打击最重,其经济、社会稳定承压。
粮食不安全人数不断增多。粮价高企、供应紧张,加剧饥饿和营养不良。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指出,全球面临突发性粮食不安全并需紧急粮食援助的人数继续以惊人速度增长。世界粮食计划署指出,202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增加到8.28亿人,世界与“到2030年消除一切形式的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目标越来越远。
有关这场粮食危机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然而不论哪种解释,都认为在全球粮食产供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掌控全球粮商资本和粮食交易市场的美国,难以免责。
一方面,粮商资本集聚,垄断全球粮食产业链。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粮食出口国,垄断全球大部分粮食交易的四大粮商中有三家为美国企业——ADM、邦吉、嘉吉。这三大跨国粮食巨头布局全球各主要粮食出口国(巴西、阿根廷),预先向其提供种子、农资,控制了粮食的生产、贸易,在全球粮食市场享有毋庸置疑的定价权。资本逐利,而美国是国际粮价上涨的最大受益人,与全球粮食危机趋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一年,邦吉股价涨幅超22%、ADM股价涨幅超44%,利润大涨。
另一方面,粮食定价金融化,引发粮价炒作。对涉粮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经营,已成为大宗商品对冲基金和国际投机交易部门的标配,而这些机构也是国际粮食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定价者。炒作粮食产量、能源价格、天气变化、运输风险等因素的涉粮金融衍生品投机交易,俨然成为引发全球粮价大幅震动的重要因素。
美国是全球大宗商品定价的中心,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拥有全球农产品定价权,纽约商品交易所提供全球种类最多的大宗商品合约,进一步覆盖农产品交易。美国资本市场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向粮价传导。疫情之下,美国先是大幅放水,致大量资本涌入粮食期货交易,推高粮价;现在美联储不断冲破加息预期,更引发市场恐慌,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流出,这些国家汇率贬值,购粮困境加剧。
生物燃料因素不容小觑。美国专家早在2014年就分析称,生物燃料因素贡献75%的粮价上涨;当前,美国生物燃料耗粮量巨大(2021年/2022年度约占其粮食总消耗量的半数),激进能源转型,或将进一步推高生物燃料需求,加剧粮食供应紧张、推涨价格。近日,拜登政府在新签署的《2022年通胀削减法》中,进一步延长了生物燃料的税收抵免;美国政府还要求炼油厂增加玉米基乙醇等生物燃料的使用;并宣布6—9月开放高乙醇含量(15%)汽油销售(此前美国大部分地区出售的汽油中乙醇占比约为10%),以控制油价。美国此举将影响其对外出口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无异于让本就供求紧张的全球粮食市场雪上加霜。
鉴于全球粮食危机已然到来,各国和国际社会需放眼长远、全面考虑、谋求应对。不仅每个国家要重构和完善本国的粮食供给系统,使其保持韧性;而且国际社会需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构建可持续的全球粮食安全架构。希望美国从全人类利益出发,切实提供粮食援助,应对全球性粮食危机,使人类安全获得基本保障。
美国8月CPI同比涨幅仍处于历史高位
据悉,美国劳工部9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8.3%,同比涨幅仍维持在历史高位。
数据显示,美国通胀形势仍未好转,8月美国CPI环比涨幅超市场普遍预期,高于7月时的环比持平。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当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6%,涨幅较7月扩大0.3个百分点;同比上涨6.3%,涨幅较7月明显扩大。
具体来看,8月居住成本、食品价格和医疗保健服务价格是导致整体CPI上涨的主要推手。其中,食品价格持续攀升,环比涨幅达到0.8%,同比攀升11.4%,创1979年5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占CPI比重约三分之一的居住成本环比上涨0.7%,涨幅较7月扩大0.2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服务价格环比涨幅达0.8%。
数据还显示,8月能源价格环比下降5%,其中汽油价格环比下降10.6%。不过,电价和天然气价格环比明显上涨,涨幅分别为1.5%和3.5%。
分析人士认为,8月CPI数据表明美国通胀水平距离回归正常水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天数据发布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跟踪数据显示,目前市场认为美联储将在9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升至82%,加息1个百分点的可能性为18%。
今年3月以来,为应对油价、食品价格和其他生活成本的普遍飙升,美联储已四次加息,加息幅度累计达225个基点,但美国通胀水平仍未出现明显下降。受高物价和金融环境紧缩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国经济在第一和第二季度连续下滑,已陷入技术性衰退。
欧洲央行加息之路仍然漫长
据报道,欧洲中央银行9月8日宣布,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75个基点,这是自2002年实体欧元货币面世以来最大幅度加息。对此,证券时报9月10日刊发记者魏书光的文章指出,面对9.1%的通胀水平,欧洲央行加息之路仍然漫长。
75个基点的加息力度很大,但欧洲央行仍选择不缩表,还将继续维持其拥有的主权债券规模,继续将资产购买计划和紧急抗疫购债计划的到期债权全部本金进行再投资。这一点明确有别于美联储加息又缩表的表态,虽然美联储实际缩表规模微乎其微。在开启大规模财政刺激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匹配不协调,恐让通胀更为持久。
欧洲央行加息后的利率,距离控制通胀,还很遥远。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欧元区CPI录得9.1%,高于前值的8.9%,从欧盟主要经济体来看,德国8月通胀率为8.8%,意大利为9.0%,西班牙为10.3%。
如此高的物价水平,再对比两次加息后主要再融资业务仅1.25%的利率,两者相差仍然甚远,显示出欧洲央行一再低估通胀水平,不得已在延宕多月后被迫加息。可以预见,欧元的加息之路仍然漫长,未来还会有更多动作。
然而,当前能够遏制欧洲通货膨胀的,并不仅是加息,还有一份有效的能源协议。但是在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下,这已是"镜花水月"。8月能源价格同比涨38%,成为欧洲通胀高企的核心因素之一。9月份以来,电价和天然气价格仍然高企,欧洲通胀拐点远未出现。
面对能源危机,欧盟主要的经济体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出现了企业生产意愿不强的情况,PMI连续3月位于荣枯线以下,消费者信心明显受挫。持续加息,让经济前景恶化,放大了欧元区的经济衰退预期。对此,欧盟成员积极推动"价格管制+财政补贴"的能源纾困措施,一方面要求对俄罗斯天然气输入价格设定上限,另一方面成员国纷纷启动财政补贴,开启大规模财政刺激,并考虑对电力企业征收暴利税,用作补偿那些受高能源价格冲击的家庭与企业。
这些快速增长的财政支出,让欧洲央行缩表更难成为现实,也会削弱加息的效果,并可能威及成员国财政纪律,强化欧元贬值预期,推动欧元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走弱,欧元衰退恐现长期化。
欧盟推紧急干预能源价格草案
9月14日,欧盟对外公布针对高能源价格的紧急干预措施草案(emergency energy package),但其中市场比较关注的天然气限价条款并未明确。
"我们仍然认为,对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价格设定上限是有道理的,但需要更多工作来评估对部分成员国的不利影响,"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欧盟能源专员卡德里·西姆森(Kadri Simson)如此称。
欧盟也发文表示,委员会将与成员国就降低天然气价格的最佳方式进一步讨论,并分析设定价格上限的各种想法。
据了解,紧急干预措施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实施。欧盟委员会建议各成员国在高峰用电时段强制减少5%的用电量,总体用电量减少10%,这个限电规定将持续到2023年3月31日。限电节电的具体方法和实施细则由各成员国自行选择和决定。
在供给端,欧盟建议临时性将电力企业的"边际收入"上限定为每兆瓦180欧元,超过这个上限的收入将由政府征收,用于补贴电力消费者的电费支出。成员国之间可以互相交易用电配额。欧盟委员会同时建议使用燃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发电企业在今年获得的利润如果超过以往三年平均利润的20%,超出部分的收入也将被政府临时征收,以补贴消费者。据初步估算,欧盟各成员国政府自发电企业处征收的两项收入将达1420亿欧元。
欧盟委员会强调,上述措施都是临时性的,是在今年以来欧洲能源供应和需求严重失衡的背景下作出的。旨在平衡能源生产者的超额收入和消费者的巨额负担。欧盟委员会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控制能源价格的工具,并开拓低价能源的来源。
上述措施预计将在9月底举行的欧盟能源部长会议上批准。
挪威首相称天然气限价无法解决欧洲缺气问题
据悉,挪威首相约纳斯·加尔·斯特勒9月12日说,挪威将与欧洲联盟就天然气供应进行更密切的对话,但挪威对天然气限价这一措施持怀疑态度。
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乌克兰危机爆发前,欧盟地区使用的天然气40%来自俄罗斯,20%至25%来自挪威。俄罗斯近期大幅削减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后,挪威成为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能源价格飙升令挪威油气企业收入大增,创下纪录。
斯特勒说,挪威致力于成为欧洲可靠的天然气供应方,但双方贸易条款细则将由进出口天然气的企业自行商定。
捷克政府将实行能源限价措施
据报道,捷克政府9月12日晚宣布,将从11月起对电力和天然气实行限价措施,以应对不断攀升的能源价格。
捷克政府当天召开特别会议商讨能源问题对策。总理菲亚拉在会后的一份声明中说,会议同意电力最高限价每千瓦时6捷克克朗(1捷克克朗约合0.04美元),限价适用于家庭、企业及个体经营者。
捷克财政部长斯坦尤拉当天对媒体表示,预计该措施将耗费1300亿克朗的财政预算,政府计划向能源公司等征收的税收预计到明年能覆盖其中的700亿克朗。
菲亚拉还表示,政府将于14日公布针对工业领域的应对措施。
据捷克统计局数据,该国7月通胀率连续第13个月上涨,按年率计算达17.5%,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是主要推手。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通胀率为17.2%,增速略降。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能源价格高企,未来几个月通胀率可能达到20%。
俄罗斯莫斯科交易所进一步放松交易限制
据报道,俄罗斯莫斯科交易所9月2日采取新的措施以进一步恢复正常交易制度。外汇交易时间自12日起恢复为7时至19时。股票交易时间则延长为10时至23时50分,每天交易总时长近14小时。
此外,来自友好国家的外国客户将从12日起被允许进行股票交易;不友好国家的自然人或者由俄方控制的来自不友好国家的公司也可以开始交易股票,但不能交易受俄总统令限制的战略类公司(主要是能源和金融板块)的股票。
乌克兰抛出安全保障协定草案
9月13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发布了一份题为《基辅安全协定》草案的倡议文件,呼吁以北约国家为主的各国,在乌克兰成为北约和欧盟正式成员国之前的过渡期,为乌克兰提供多边安全保障。
这也是自3月底的俄乌停火谈判中,触及乌克兰未来的安全保障机制后,乌克兰政府再一次提出关于要求各方签署乌克兰安全保障文件的构想。俄方称其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序幕。
然而,与当初同俄罗斯进行停火谈判时的不同之处在于:乌方如今提出的这份《基辅安全协定》草案,仅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波兰、土耳其、法国,以及北欧、中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国家作为潜在的缔约对象,而排除了将俄罗斯作为乌克兰未来的安全保障国的。
乌克兰在这份草案文件中,还重申了乌克兰欲加入北约的意愿,而非如过去在俄乌停火谈判中所讨论的那样──把获得一份多方提供的安全保证,作为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保持战略"中立"的回报。
德国智库预计明年德经济将萎缩
据报道,德国知名智库伊弗经济研究所9月12日发布的秋季预测报告显示,德国经济今年预计将增长1.6%,但明年将萎缩0.3%。
与今年6月发布的预测相比,该研究所把明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了4个百分点。
报告还显示,今明两年德国通货膨胀率预计将分别达8.1%和9.3%,其中明年通胀率预期较此前预测大幅上调了6个百分点。
报告说,采购成本高企、能源供应商将显著上调其电力和天然气价格等原因,将导致德国明年第一季度通胀率升至约11%,家庭实际收入将因此急剧下降。
伊弗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蒂莫·沃尔默斯霍伊泽表示,今年夏季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减少及其引发的大幅涨价对德国经济复苏造成了严重影响,预计德国经济直到2024年才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新西兰二季度GDP增长1.7%
据悉,新西兰统计局9月15日宣布,受益于服务业复苏,2022年第二季度新西兰国内生产总值(GDP)上升1.7%。
新西兰统计局高级研究员鲁瓦妮·拉特纳亚克表示,占新西兰经济三分之二的服务业涨幅达2.7%。他说:"第二季度,新西兰家庭和国际游客在交通、住宿、外出就餐、体育和娱乐活动上的消费支出增加了。"
他同时指出,新西兰整体家庭消费支出仍减少了3.2%,这主要是因为二手汽车和视听设备等商品的支出减少,零售活动也有所下降。
2022年第一季度,受国内和国际旅行限制影响,新西兰GDP第一季度下降0.2%。
英国8月CPI同比上涨9.9%
据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9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9.9%,涨幅较上月小幅回落,但仍处于40年来较高水平。
该统计局表示,通胀回落主要由于汽车燃料价格下跌,部分抵消了食品价格上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的12个月里,英国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上涨了13.1%,涨幅达到2008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今年4月至7月,英国通胀水平接连刷新40年来最高纪录。7月份CPI同比上涨10.1%,使英国成为本轮全球通胀中首个CPI涨幅破两位数的七国集团国家。虽然8月份英国CPI同比涨幅有所下降,但通胀率仍处于高位,企业和民众压力并未得到缓解。
为抑制高通胀,英国央行8月初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25%上调至1.75%,这是去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第六次加息。
瑞典8月通胀率再创30年新高
据报道,瑞典中央统计局9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瑞典8月通货膨胀率达9%,再次刷新1991年12月以来最高纪录。
数据显示,瑞典8月份电力、燃料和食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1.4%、28.2%和14%,对通胀影响最大。截至今年6月,瑞典通胀率曾连续4个月刷新1991年12月以来最高纪录,于6月达到8.5%。虽然该国通胀率在7月因电力和燃料价格小幅回调而微降,但其食品价格连续9个月上涨。
瑞典电视台经济评论员亚历山大·诺伦表示,瑞典8月通胀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人们在消费和贷款时都会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抑制通胀,瑞典中央银行6月30日宣布,从7月6日起,将基准利率从0.25%提升至0.75%。瑞典央行表示,受当前全球供应链、地缘政治、大宗商品等领域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并将进一步推高通胀水平。
机构预测阿根廷2022年通胀率将达95%
据悉,阿根廷中央银行9月9日发布的市场预期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该国通胀率将达95%。
报告显示,与上月相比,阿根廷今年通胀预期上调了4.8个百分点。这是阿根廷连续6个月上调全年通胀预期。报告预测,2023年和2024年阿根廷通胀率分别为84.1%和63.1%。
报告将今年阿根廷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至3.6%,2023年下调0.5个百分点至1%,2024年维持2%不变。
阿根廷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该国累计通胀率已达46.2%。阿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阿根廷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均为4%,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的预期是3.5%。
阿根廷央行每月发布一次市场预期调查,涵盖重要经济数据,调查由第三方咨询公司和研究机构执行完成。
巴西金融市场上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据报道,巴西央行9月12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焦点报告》显示,受经济复苏利好消息影响,巴西金融市场分析师上调该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至2.39%和0.5%,而上周(9月5日-11日,下同)的预测是分别增长2.26%和0.47%。
今年以来,巴西经济复苏呈现良好势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经济分别环比增长1.1%和1.2%,这表明巴西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上半年,巴西经济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第四季度水平已高出3%。
《焦点报告》显示,分析师同时将巴西今年通胀预期由上周的6.61%下调至6.4%,并将明年通胀预期从上周的5.27%下调至5.17%。这两个通胀数据均高于巴西政府设定的今明两年通胀率管控目标中值3.5%和3.25%。
分析师认为,到今年底前,巴西的基准利率将维持目前13.75%不变。不过,到明年年底前,基准利率将下调至11.25%的水平。
分析师预测,到今年底前,巴西雷亚尔与美元的汇率将维持上周预期的5.2比1;而到明年年底前,汇率将维持这个数值不变。
分析师还预测,巴西今年外贸顺差将从上周预估的680.3亿美元下降到669.2亿美元;而明年外贸顺差将维持上周预期的600亿美元不变。
《焦点报告》是巴西央行发表的宏观经济预测报告,由当地主要金融机构百余名分析师的意见汇总而成,每周发布一次。
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持续贬值
9月14日,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对美元汇率一度崩退至4.5278林吉特兑换1美元,创该国24年来新低纪录。
有当地金融专家指出,这是由于近期美国通胀高于预期,引发市场揣测,美联储未来会把加息力度开到最大,美国利率升至4%甚至更高的水平。
马来西亚财政部长东姑扎夫鲁13日表示,虽然本国货币林吉特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但马来西亚没有陷入经济危机。
日本企业物价指数再创历史新高
据报道,日本央行9月13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由于进口商品价格持续飙升,日本企业物价指数连续18个月同比上涨,8月升至115.1,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统计显示,8月日本企业物价指数同比上升9.0%。当月对企业物价上涨推动作用最大的是电力、管道煤气和自来水价格,同比涨幅达33.4%。此外,矿产及钢铁的价格涨幅也都超过25%。
企业物价指数显示企业间就商品及服务进行交易时的价格水平。除能源等国际商品不断涨价外,今年以来日元大幅走软也是助推企业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投资分析点评
▲新泉股份拟募资11.6亿扩大产能
据报道,新泉股份(603179) 9月12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可转债拟募资不超过11.6亿元(含 11.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上海智能制造基地升级扩建项目(一期),汽车饰件智能制造合肥基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新泉股份是国内专业的汽车饰件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较为完善的汽车饰件产品系列,已实现了产品在商用车及乘用车领域的全覆盖。
新泉股份表示,此番募投的汽车饰件智能制造合肥基地建设项目,将在合肥建设汽车饰件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建设自动化饰件产品生产线,实现对合肥及周边地区整车厂客户的本地配套服务。公司称,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加快完善公司生产制造基地布局,满足合肥地区客户的就近配套需求,提高供货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将提高公司的产品供应能力,满足持续增长的下游市场需求,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上海智能制造基地升级扩建项目(一期)项目,将由新泉股份公司全资子公司新泉(上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实施,建设新型产业配套基地,满足上海地区整车客户的Tier0.5级业务合作需求。
▲三孚新科股东季胜投资持股比例增至5%以上
据悉,三孚新科(688359)9月13日晚公告,公司股东上海季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季胜投资") 通过其管理的投资基金于9月9日增持公司72.36万股,增持比例达0.7849%。本次权益变动后,季胜投资通过其管理的投资基金持有公司股份464.4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5.0383%%。
季胜投资成立日期为2013年6月20日,所属行业为商务服务业。季胜投资的股权结构中,徐小喆和孙娟的持股比例分别是95%和5%。
目前,季胜投资旗下共有10只投资基金持有三孚新科,持股数量最多的为季胜激光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数量为169.44万股,持股最少的是季胜中玺贰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数量为3.42万股。
9月13日晚同步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季胜投资看好三孚新科所从事行业的未来发展,认可三孚新科的长期投资价值,根据投资计划对三孚新科进行股份增持。
▲赤峰黄金子公司拟认购铁拓矿业股份
据悉,赤峰黄金(600988)9月12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赤金香港与铁拓矿业签署《股份增发协议》,赤金香港拟以每股0.58澳元的价格,以现金认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铁拓矿业(ASX:TIE)8500万股新增发的公司普通股,总金额为493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2.31亿元。
本次增发完成后,赤金香港将直接持有铁拓矿业8526.58万股普通股(含已在二级市场买入的26.58万股),约占其增发后已发行股份的7.9%,但不形成对该公司的控制。
赤峰黄金专注黄金的开采与冶炼、聚集海内外优质黄金矿山资源,致力于做专注、专业的黄金矿业公司。赤金香港系赤峰黄金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为本次铁拓矿业增发股份的认购主体,主营业务为矿业开发。
铁拓矿业的主要资产是阿布贾金矿,该项目位于西非科特迪瓦,铁拓矿业持有阿布贾项目88%股权,科特迪瓦政府持有10%股权,当地合作方持有2%股权。阿布贾金矿目前处于建设阶段,计划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投产,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预计建成一个11年服务年限内总产量52.88吨、平均年产黄金4.82吨、全维持成本约832美元/盎司的金矿,预计前6年平均产量6.22吨,第一年产量8.08吨。铁拓矿业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勘探延长矿山寿命。
据了解,就在今年1月,赤峰黄金联合中非产能发展基金共同并购金星资源100%股权顺利完成交割,金星资源核心子公司金星瓦萨保有黄金资源量约364.8吨,其中探明+控制的110吨,选厂年处理原生矿可达270万吨以上,完成该次并购后,公司保有黄金资源量达到575吨。该次并购为赤峰黄金布局西非这一国际重要产金地区奠定了基础,使公司国际化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泰豪科技两子公司拟引入战投
据悉,泰豪科技(600590)9月14日晚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泰豪军工和上海红生决定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及员工持股平台。本次增资共计不超过9.15亿元,其中对泰豪军工拟增资金额不超过7.27亿元,对上海红生拟增资金额不超过1.88亿元,公司均放弃增资权。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泰豪军工、上海红生的持股比例不低于73.97%。
泰豪科技称,本次两家公司增资并引入战投是为满足经营发展需要,保障公司后续无人化装备发展的持续性投入,加快军用新材料、军用新能源等军工装备新业务的发展,并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
泰豪军工专业从事军用电源产品的研制生产,有完整的军用电源产品配套体系,具有自主研发各类工频、双频、变频等系列电站、发电机、电站控制系统的能力,形成了以发明专利为核心军用电站专利技术群。上海红生作为一家高科技、技术加工型企业,曾经主持或参与过我国许多型号船舶相关设备的研制、生产和服务。
本次的增资方分别是北京国发航空发动机产业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下称"航发基金")、中新互联互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下称"中新互联")、榆林市煤炭资源转化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榆煤基金")和员工持股平台。
其中,航发基金主要从事军民融合等高科技领域股权投资等业务,中新互联主营股权投资、并购等业务,榆煤基金主要从事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股权投资业务。
本次交易中,战略投资者拟共计投资不超过9亿元。航发基金拟投资5亿元(其中向泰豪军工增资不超过3.97亿元,向上海红生增资不超过1.03亿元),中新互联拟投资3亿元(其中向泰豪军工增资不超过2.38亿元,向上海红生增资不超过6173.08万元),榆煤基金拟投资1亿元(其中向泰豪军工增资不超过7942.31万元,向上海红生增资不超过2057.69万元)。员工持股平台拟投资不超过1500万元(其中向泰豪军工增资不超过1191.35万元,向上海红生增资不超过308.65万元)。
▲欣旺达携东风集团投资动力电池
9月15日晚间,二线电池厂欣旺达(300207)公告,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联合东风集团和东风鸿泰,在宜昌市投资建设"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该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20亿元,规划建设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将具体分两期实施,第一期投资约80亿元,规划产能20GWh;第二期投资约40亿元,规划产能10GWh。
公告称,三家公司将在宜昌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其中,欣旺达汽车电池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51%;东风集团占比35%;东风鸿泰占比14%,合资公司目前尚在设立过程中。东风鸿泰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及装配业务,由东风集团持股87.24%。
电池厂商和整车厂联手建设项目已经成为行业趋势。2021年,欣旺达就曾联合吉利集团等共同投资设立山东吉利欣旺达,主要为吉利配套混动电池包,一期、二期规划产能分别为60万套和80万套。
此次合作方东风集团也在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集团旗下包括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柳汽等品牌。
欣旺达此前主要生产消费类电池,近些年逐渐向动力电池领域拓展。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今年1~8月,欣旺达动力电池装车量为4.04GWh,市场占比2.5%,在国内电池厂中排名第5位,前面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和国轩高科。
此次扩产项目,恰好契合了宜昌当地发展新能源锂电产业链的战略。位于宜昌的楚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项目刚刚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00亿元。这是宜昌截至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占地4500亩,规划锂电池产能150GWh,其中一期产能40GWh。
扩产所需资金量巨大,欣旺达有意将动力电池业务分拆上市。此前公布的一份募集说明书显示,欣旺达动力电池板块在今年2月份完成战投融资20多亿元,引入上汽、蔚来、广汽、小鹏、东风等战略投资者,估值200亿元,计划2023年~2024年在A股上市。
▲宝武与力拓投资20亿美元开发澳洲西坡矿山
据全球最大钢铁企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9月14日披露,其近日与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达成合作,共同开发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皮尔巴拉地区的西坡(Western Range)铁矿项目。
据介绍,宝武与力拓将就西坡项目成立合资公司,分别持股46%、54%;双方将投资20亿美元开发该矿,其中力拓投资13亿美元。
西坡项目设计产能为2500万吨/年,平均品位约62%。项目将于2023年初开工建设,2025年建成投产。目标是在合资期限内生产2.75亿吨铁矿石。
▲华友钴业和淡水河谷印尼合作建厂
据悉,全球铁矿石巨头、第一大镍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Vale)9月13日称,淡水河谷印度尼西亚公司("淡水河谷印尼")已同意与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友钴业",603799)再度合作,在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东鲁乌区索洛瓦科(Sorowako)乡开发使用高压酸浸(HPAL)技术的冶炼厂。
该合作始于今年年初,华友钴业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这座新高压酸浸工厂将处理褐铁镍矿,生产氢氧化镍钴(MHP)产品,计划镍金属年产能为约6万吨。MHP可进一步加工成电动汽车等所需电池组件的材料。
华友钴业也于9月13日晚间披露了相关事项。就合作主要内容,华友钴业公告提到,一是该项目将采用高压酸浸湿法技术对淡水河谷印尼Sorowako矿山的红土镍矿褐铁矿进行加工处理。项目计划年产能为6万吨镍金属量的氢氧化镍钴产品(MHP)。如果可供应的褐铁矿增加,双方将考虑扩大本项目产能。二是华友钴业将建设并实施本项目,淡水河谷印尼将有权按照协议约定收购项目公司最高可达30%的股份。淡水河谷印尼有权批准新的投资人投资本项目。三是双方承认淡水河谷印尼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并同意共同合作将本项目碳排放降到最低,以及不使用自建或专有的火力发电厂为本项目供能。华友钴业将与淡水河谷印尼协商研究低碳绿色能源作为替代方案,比如国家电网、水电、LNG或天然气电厂。四是双方将根据其在项目公司的持股比例包销MHP产品。五是项目公司将独家购买淡水河谷印尼Sorowako矿区为满足项目需求生产的褐铁矿。如果双方决定推进本项目,双方将签署本项目最终合作协议与矿石供应协议。
华友钴业称,公司本次与淡水河谷印尼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再度联手在印尼合作开发镍资源,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双方在资源、技术及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势,打造领先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镍原料供应平台。
华友钴业系中国最大的钴产品供应商,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浙江桐乡经济开发区,专注于锂电新能源材料制造、钴新材料深加工以及钴、铜有色金属采选冶。公司主导产品为新能源锂电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和四氧化三钴、硫酸钴等钴新材料产品,以及钴、铜、镍金属产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华友钴业完成了总部在桐乡、资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空间布局,形成了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业务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三大业务在公司内部构成了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同时公司还在布局循环回收业务,全力打造从钴镍锂资源开发、绿色冶炼加工、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制造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
▲宝马在全球规划六座电池工厂
9月9日,德国宝马集团披露,计划在全球选择合作伙伴建设六座电池工厂,欧洲、中国和北美各建两座,每座工厂由宝马定制的产能为20GWh。其中,欧洲和中国的四座工厂由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 300750.SZ )和亿纬锂能( 300014.SZ )动力电池子公司建设。
宝马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拥有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三个汽车品牌。
宝马称,上述电池工厂是为了满足下一代电动汽车平台车型需求,已向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授予总价值超过百亿欧元的电池生产需求合同。宝马新电动平台车型预计在2025年推向市场。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将为宝马在中国和欧洲各建一座工厂。
两座欧洲电池工厂均选址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宝马将在同一城市建设新一代电动汽车平台工厂。
宝马新电动平台车型预计在2025年推向市场。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将为宝马在中国和欧洲各建一座工厂。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广西企联发布2022广西企业100强榜单
9月13日,广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发布2022广西企业100强、广西制造业企业100强、广西服务业企业50强榜单和发展报告。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营业收入2061.66亿元继续领跑全区,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以营业收入1325.33亿元、1317.51亿元位列其后。
2022广西企业100强呈现以下特点:总体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0106.66亿元,较上年增长16.68%,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入围门槛大幅提升,达到26.41亿元,较上年的20.12亿元提高了31.28%;千亿级企业数量和规模实现新突破,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资产总额首次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达56242.93亿元,较上年增长14.46%;净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均大幅提升,分别增长20.43%和15.53%;企业区域分布和规模占比保持稳定,总部在南宁市的企业有38家,规模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规模占总量比重达62.61%,比重稳定维持六成以上;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共计投入研发经费198.04亿元,较上年增长24.33%;专利和标准拥有量较快提升,共拥有专利2.421万件,较上年增长28.61%,共有49家企业参与形成标准1046项,较上年增长16.74%,其中形成国际标准48项。
报告同时提出,目前广西部分大型企业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源集聚能力不强、人才吸引力不足、研发投入强度和高端高技术领域发展水平偏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国内外一流企业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部分大企业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依然不可低估。
▲海康威视拟斥资超20亿推回购计划
9月15日晚间,被称为"安防茅"的海康威视(002415)公告了大手笔回购计划。
公告显示,海康威视拟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内,拟用自有资金20亿元~25亿元,以不超过40元/股的价格,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A股股票。
按此次回购金额最高限额25亿元测算,预计回购股份的数量不高于6250万股,约占公司目前已发行总股本的0.66%;按此次回购资金最低限额20亿元测算,预计回购股份的数量不低于5000万股,约占公司目前已发行总股本的0.53%。回购股份数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10%,具体回购股份的数量以回购期限届满时实际回购的股份数量为准。
据了解,海康威视曾是机构追捧的热门股之一。然而,自2021年7月冲破70元/股大关后,该公司股价一路震荡下行,至今年9月,已低至28元/股上下。今年二季度,海康威视更是被多只公募基金大幅减持,其中知名基金经理张坤更是大幅减持退出十大股东之列。在此背景下,海康威视抛出了该回购计划。
海康威视表示,本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依法注销减少注册资本。 本次回购实施完成后,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复星系拟减持中粮工科不超6%股份
据悉,中粮工科(301058)9月9日晚间公告,持股16.39%的股东上海复星惟实一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简称"复星惟实基金")计划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073.6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
复星惟实基金中,出资比例最高的是社保基金,持有复星惟实基金25.02%的出资额;而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复星高科技")则持有20.02%出资额。
中粮工科是我国粮油食品及冷链物流等领域一流的综合性工程服务商及设备制造商,业务覆盖粮油专业工程服务行业、粮油机械制造行业以及冷链专业工程服务行业。2021年9月,中粮工科登陆创业板。
上市一年后,上市前股东所持股份开始解禁。9月5日晚中粮工科公布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公司此次解除限售的股份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的部分股份,此次解除限售的股份数量为1.0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8045%。
此次解除限售股份上市流通日期为2022年9月9日,申请解除股份限售的股东数量为2名,分别为复星惟实基金、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合肥美亚"),所持股份数量分别为8396万股和1749万股。两股东发行时承诺的限售期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之日起12个月。
解禁期一到,复星惟实基金旋即启动减持。公告显示,复星惟实基金减持原因是自身经营需要。
复星惟实基金成立于2012年4月23日,为私募基金。基金管理人为上海复星创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社保基金占25.02%,复星高科技占20.02%;另外,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等险资,南京南钢公司、新华联合冶金公司、安徽铁路发展基金等产业资本也在出资名单中。
复星惟实基金是中粮工科上市前引入的战略股东。中粮工科改制设立时的发起人共5家,分别为中谷集团、复星惟实、盛良投资、明诚金融、美亚光电。当时复星惟实基金持有中粮工科8396万股。
复星高科技由在港上市的复星国际100%持股,而复星国际为整个复星系的控股平台。据复星国际中报,2022年上半年,复星国际的总资产为8496.85亿元,其中,总负债达6511.57亿元,负债率高达76.64%。
为了释放债务压力,2022年以来复星系频繁减持套现,近期已经减持了海南矿业、青岛啤酒、中山公用等多家公司的股权。
▲雷军卸任小米电子软件董事长
近日,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雷军卸任董事长,林斌卸任董事,洪锋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经理,新增岳凯为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
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注册资本约20.71亿人民币,雷军、洪锋分别持股90%、10%,实控人为雷军。
据了解,作为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的洪锋,除卸任小米电子软件公司职务外,近期还卸任了小米集团旗下数字科技服务平台天星数科的董事长职位。
天星数科前身为小米金融,作为小米集团核心企业之一,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产业金融、第三方支付、投资理财、互联网保险、金融科技。
此外,赵祎同时出现在北京小米电子软件公司与天星数科新增高管信息里。赵祎担任小米旗下多家公司担任财务负责人职务,包括天星数科、北京小米电子软件、米公寓等。
事实上,自去年3月小米宣布造车以来,雷军已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除近期小米电子软件公司外,此前雷军接连退出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的法人、执行董事、总经理或董事长职务。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曾在个人微博中回应,称属正常的变更,表示雷军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车相关的事务上面,高管们已经可以分担相关的一些工作和职责,"能不管的事情一定不管。"
关于电动汽车业务,雷军曾在8月份透露,小米自动驾驶技术采用全栈自研的技术布局策略,项目已取得超预期进展。
据介绍,小米自动驾驶项目第一期投入33亿研发费用,专属团队规模已超过500人。到今年年底,团队整体规模预计将突破600人。同时小米还致力于自动驾驶领域的中长期产业链布局,投资了十余家自动驾驶领域上下游企业,涉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核心传感器、核心执行器以及域控制器等方向,相关投资的总金额超过20亿元。
雷军表示,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叮当健康在港上市
9月14日,数字医疗服务商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叮当健康",09886.HK)在港交所上市。叮当健康9月13日公布的发售价及分配结果显示,此次IPO全球发售3353.7万股股份,发售价已厘定为每股发售股份12港元,经扣除公司就全球发售应支付的包销费用、佣金以及估计开支并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公司将取得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3.42亿港元。
成立于2014年的叮当健康主营业务来自"送药"。根据招股书,2018年至2022年一季度,来自线上直营、业务分销及线下零售产生的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收入,均占叮当健康总营收95%以上。
国内医药电商目前主要分为B2B、B2C、O2O等模式。O2O(Online To Offline)即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2014年,O2O模式兴起,时任仁和集团的董事长杨文龙看到医药零售领域O2O转型的机会,进行二次创业,创办了叮当健康。包括叮当健康在内,早期的医药O2O企业主要是与线下药店合作,走的是"轻资产"模式。而后叮当健康开始自建线下的叮当智慧药店,并直接承诺"28分钟送药上门",比那时快方送药等企业许诺的"1小时"配送速度快了一大半。"28分钟送药上门"也让叮当健康一战成名。
不过,"重资产"模式的高成本等问题让叮当健康仍然面临亏损难题。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叮当健康分别实现营收12.76亿元、22.29亿元和36.79亿元,同期分别亏损2.77亿元、9.24亿元和15.78亿元。
进一步拓展智慧药房网络及进军新城市是叮当健康的募资用途之一。叮当健康计划在2022年底或之前新增8个运营所在城市,增设或合并约100家智慧药房。2023年底或之前新增12个运营所在城市,增设约150家智慧药房。
叮当健康在中国数字零售药房行业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仅次于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
▲苹果代工厂立讯精密在美专利纠纷落定
9月13日早间,苹果代工厂立讯精密(002475.SZ )发布"关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公司开展337调查的最终裁决结果公告",表示公司涉及本次337调查事项已全部终结,且未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
公告称,美国安费诺集团于2020年12月18日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称"ITC")提出调查申请(以下称"本次337调查")。本次337调查牵涉三件美国专利,分别涉及导电塑胶技术与端子横排注塑成型技术。
2022年9月9日,据立讯精密获悉的ITC最终裁决结果表明,ITC确认初步裁决意见并终止调查,即立讯精密仅少数上一代直接出口美国的产品落入其中一件安费诺集团主张的部分专利权保护范围,该上一代产品先前已经不再出口美国,当前产品均已由现行版本方案取代。另外两件美国专利所涉及的其他指控产品,ITC确认立讯精密不构成侵权或安费诺集团主张的专利权利要求无效。
"公司提出的现行设计/方案均已由ITC再次认定未对该三件专利构成任何权利侵犯。"立讯精密在公告中表示,至此,公司涉及本次337调查事项已全部终结且未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
立讯精密是苹果代工产业链中的巨头之一,并一步步进军苹果iPhone整机制造。
安费诺创立于1932年,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是全球最大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电气、电子、光纤连接器,互联系统、天线、传感器及基于传感器的模块,同轴及特种高速数据电缆等产品的公司之一。
▲推特股东投票批准马斯克收购公司
9月13日,推特股东投票批准埃隆·马斯克的收购方案,同意对方以440亿美元收购公司并将其私有化。但此时,马斯克正试图取消这笔交易,理由是怀疑推特虚假账户的占比。
推特坚称,只有不到5%的可货币化日活用户是垃圾邮件或虚假用户,并表示已向马斯克提供了大量满足交易要求的信息。
推特起诉马斯克涉嫌违反协议,此案正在特拉华州法院审理,计划10月中旬开庭。
▲谷歌广告业务遭出版商起诉
9月13日,谷歌在英国和荷兰法院遭到诉讼,被指其数字广告业务损害了出版商的利润。
据报道,这两项诉讼由 Geradin Partners 律师事务所提起,他们代表出版商向谷歌索赔 250 亿欧元。
早在去年 6 月,欧盟就宣布对谷歌的在线广告业务展开调查,以评估是否违反欧盟的公平竞争法。欧盟委员会当时称,这项调查旨在评估谷歌是否通过技术手段,在网络广告领域打压竞争对手。欧盟调查的重点是,谷歌是否限制第三方公司获取用户数据,同时将数据留给自己使用,从而扭曲了市场竞争。
▲谷歌、Meta违法收集个人数据在韩国遭罚
据报道,继App商店反垄断后,韩国再次对大科技公司出手。9月14日,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经会议决定,谷歌(NASDAQ:GOOGL)和Facebook母公司Meta(NASDAQ: META)违法收集个人数据,将分别处以69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6亿元)、30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4亿元)的罚款。
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表示,谷歌和Meta未经得用户同意,便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用于投放线上定向广告,违反了韩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是韩国首次就线上定向广告平台收集个人信息行为进行罚款,也是韩国对企业违反隐私法开出的最大罚单。
▲新加坡富豪榜大洗牌
据报道,福布斯日前公布的2022年新加坡富豪榜出现大洗牌。受全球通胀上升、科技股持续低迷的影响,新加坡前50名富豪身家较2021年下跌超过两成至16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亿元),科技新贵缩水最严重。迈瑞医疗(300760.SZ)联合创始人李西廷稳坐新加坡首富宝座。
现年71岁的李西廷为安徽宿州人,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为中国最大的医疗设备制造商迈瑞医疗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已入籍新加坡。新冠疫情期间,监护仪、呼吸机、便捷彩超等产品的需求量激增,迈瑞医疗业绩大增,股价自2020年初一路飙升,李西廷本人身家亦水涨船高,2021年以2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0亿元)身家成为新加坡首富。虽然因近期销售增长放缓,令公司股价有所下跌,李西廷身家缩水三分之一至1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5亿元),但仍稳坐新加坡首富宝座。
新加坡房地产行业远东机构背后的掌舵人黄氏兄弟,仅以4亿美元的差距,屈居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第二位,二人的财富在这一年逆势增长。
2019-2020年居于榜首的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今年下降至第6名,财富缩水113亿美元至77亿美元。此外,立邦漆创始人吴清亮连续3年稳居新加坡富豪榜第三位。
管理视点
领导者做好10件事,就是对团队最大的激励
新冠疫情爆发,让疫苗行业一夜之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并成为行业发展的“催化剂”。原来需要几年,甚至十年左右才能上市的疫苗产品,竟可在短短一年半就走完从筛选到临床再到政府审批等的多个环节。在新技术、新需求和新场景的共振下,全球疫苗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蝶变”。
在全球领先的人用疫苗企业赛诺菲疫苗大中华区负责人张和平看来,疫苗行业有巨大的想象和提升的可能。“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其实疫苗行业产业链上的各个节点都具备发展空间”。他笃信,赛诺菲疫苗可以凭借自身努力为中国疫苗行业的发展助力,并成为疫苗行业全链路创新的破局者以及中国公共卫生领域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他认为,归根到底,所有管理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卓越的企业领导者只有通过点燃组织,才能把一个人、一家企业的愿景变成一个组织的共同追求。
近日,企业家顾问、拉姆·查兰全球唯一合伙人杨懿梅对话张和平,将他的管理方法总结为点燃组织的 10 条心法。
组织自驱力:想不想
“人在满足基本需求后,都会渴望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都会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张和平认为,企业领导者要充分激发员工的这种渴望与追求,使其成为组织自驱力的有力支撑。
心法1:灵魂三问,激发共同愿景
如果想造一艘大船,不要急于发号施令,而要激起船员们对大海的向往。这种向往,并非船长的灌输,而是发自船员们的内心;这种向往,要足够美好,唤起船员们追求卓越的渴望。做企业亦如此。
作为疫苗人,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张和平经常在各种场合,与管理团队交流探讨、共同思考的灵魂三问。
赛诺菲疫苗始于疫苗,但不止于疫苗,它还有更大的期冀——要为中国疫苗行业,甚至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添砖加瓦。一种神圣的使命感逐渐在赛诺菲疫苗人心里升腾起来:我们从事的是了不起的事业,呵护每个宝宝,守护每个家庭,造福整个社会;我们所在的,是了不起的企业。
当一个组织的愿景足够美好,团队的自驱力就被激发出来了,“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心法2:立刻行动,从够得着的小目标开始
此时的自驱力还是浅层的。团队在向往的同时,也伴随着怀疑,这么大的事,我们真能做到吗?面对怀疑,最有效的回应是 —— 行动。
从什么做起?张和平认为领导者切不可好高骛远,要耐心,尤其保持克制。培养组织自信,需要“拆大分小”的思维,让团队从够得着的小目标开始,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积累信心,逐步坚信“我真的可以”。
心法3:一把手躬身入局,敢啃硬骨头
在给团队制定“小目标”的同时,领导者也要敢于躬身入局,啃硬骨头。
2018年张和平刚加入任一把手时,摆在面前的难题之一是供应保障。仔细分析后,他明确问题的根源在多头管理:生产、检测、物流分属不同的职能条线,向不同的总部领导汇报,貌似有人管,但没有人真正对中国供应负责。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张和平说服了总部,改了组织架构,在中国设负责供应的专人专岗,直接向自己汇报;同时细化了业绩指标,使其不仅囊括了有关数量及质量的具体标准,还加入了库存量及报废率等效率要求 ——“多快”的同时,还得“好省”。看到新领导真的要与大家并肩战斗,团队的干劲也就出来了。
领导者躬身入局,才能更好地在组织中驱动过程,交付结果。
心法4:关键时刻鼓舞人心,“再大胆一些”
真正考验企业一把手的是,能不能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团队自我怀疑时,鼓舞人心。
中法建交55周年,赛诺菲疫苗也希望通过这个契机提升影响力。构想之初,公司内很多人觉得这事太大,根本没戏。做着做着,涉及的中法政府相关部门越来越多,沟通级别越来越高,各方诉求日趋多元,不少人更认为这事超越了企业的边界,肯定做不成。即便两国政府同意,如何明确业务价值,如何说服全球总部,也是个难题。就在正式签约的前两天,究竟能不能签?能不能进大会堂?依然是个未知数。
面对诸多不确定,很多人难免心存疑虑。张和平即便也不能确定事情能否成功,但还是鼓励大家 “再大胆一些”,“共同战斗到最后一刻”。
经过一年的筹备,2019年11月6日,人民大会堂里,深圳市政府与赛诺菲疫苗签订了《中法疫苗创新战略合作协议》。这更进一步激发了团队的斗志:尽己之力,推动疫苗行业的前行。
越是难关,越考验团队领导者的领导力。一旦迈过难关,这便越能激发团队的信心。一个人的敢为,能量有限;一群人的心之所向,将是奇迹开始的地方。
组织创新力:能不能
企业只有持续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不少企业搞创新,是靠大神、憋大招、整黑科技。张和平不这么想,“在我看来,许多企业在创新这个问题上走向了误区,他们并不是在创新,而是以创新之名,行内耗之实”。真正的组织创新力,必须是能激活组织的,有效的,拥有确定性的。
心法5:客户的痛点是创新的起点
张和平认为,创新的本质,是有效的不同。何谓不同?让客户的痛点成为企业创新的起点,用新的方式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何谓有效?务实,不执着于新奇技术,切实地为客户解决问题,为业务创造价值。
疫情之下,接种点的医生们除了常规的疫苗接种,还要承担繁重的核酸检测及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经常是忙到水都不敢喝,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如何帮他们切实减负?与此同时,新生儿家长也面临着咨询难、预约难的问题,如何帮他们优化体验?
这两年在赛诺菲疫苗的一线团队中,涌现出了一批解决此类痛点的创意,“智能语音小助手”大幅降低了一线接种点医生在回答常规性、重复性问题方面的工作量;“自助咨询及在线预约”减轻了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在通知、处理预约方面的工作量,改善与疫苗接种相关的过程体验,实现便捷接种,这也进一步让赛诺菲疫苗成为公共卫生系统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心法6: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新发动机
创新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组织的一大步。
一线发现了客户痛点与新需求,如何把解决问题的创意思路变成可应用的现实呢?面对跨部门协同,这个大组织的老大难问题,张和平的办法是: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主。一线的呼唤,就是组织的集结号。听到号起,就要迅速调集内外部小伙伴,立即奔赴前线。必要时,所有管理层,包括张和平本人,都是可用之将。
赛诺菲疫苗还专门成立了“业务创新中台”,作为数字与技术支持方面的核心保障,全力支持一线。曾经有个大区的伙伴想到,面对新需求,现有疫苗线上预约解决方案可以有所改进,帮助家长实现“在线付款”的同时也帮助疾控中心和接种点实现“专款专用”,进一步提升疫苗管理的效率。
这个创意,第一时间就得到了从管理层到业务创新中台的响应,通过成立联合项目组,创新中台和一线业务小伙伴共同驻场推进项目实施,保证解决方案可充分匹配场景,实现高效优化,进而促进更多基层公共卫生需求的达成。
每个人动起来,创新才能成为真正的团战。
心法7:以组织的确定性,抵御创新的不确定性
创意何时会来?来了能否抓住?抓住了能否做成?做成了能否推广?可以说创新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张和平认为创新不能单靠“灵感与运气”,而要形成长效性的组织机制。
为此,他组织公司发起了创新路演大赛。参加总决赛的提案,都是经过层层海选,遍遍打磨,一路拼杀出来的。比赛既是督促机制,它督促每个人、每个团队都要有创意;又是筛选机制,是不断验证、持续革新、优中选精的淘沙过程;还是公司内部的分享机制,团队参赛的旅程也就是分享的过程;更是迭代推广的机制,比赛过程中,业务创新中台会对有共性需求的创意项目进行梳理提炼,深度开发,重点打磨,持续迭代并大力推广。如今,创新路演大赛已成为赛诺菲疫苗全员大会固定不变的开场,更多创新方案也正不断从中被发现。
创新的关键不在于组织的活动,比如比赛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一形式,建立起长效创新机制。
组织进化力:未来还能不能
企业想持续发展,组织必须练就强大的进化力。如何实现组织的长期稳步前进,也是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心法8:提高标准,量级性增长
一家公司的发展潜力是通过其解决行业挑战的能力体现的。在张和平看来,他要做的一切,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帮行业建立“标准”。行业好了,企业才有更多机会。
在疫苗流通领域,赛诺菲疫苗正尝试与疾控中心、冷链物资供应商等合作伙伴探讨如何开发适合中国市场复杂地形的冷链管理规范,逐步形成疫苗行业的团体管理标准,进而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更多的行业经验参考,为协助制定行业标准,提升整个行业的流通质量管理水平贡献力量。
此外,赛诺菲疫苗也正努力孕育一个个新的“种子”:通过标准化疫苗接种门诊的软硬件配置和操作流程、打造“城市免疫规划策略样板”以及拓展产学研用资本的跨界合作等行动,为中国疫苗行业全链路创新升级做更多探索。
挑战在变,人也要变。面向未来,每位赛诺菲疫苗人都要成为“多边形战士”。在重新界定一线业务团队的能力模型后,公司进一步明确要求:每位一线员工都要具备数字化、敏捷创新以及拓展外围生态合作的能力。
这样的高标准,不能只停留在理念上,还要落到人才选用育留的各个环节。比如,赛诺菲疫苗培训迭代的重点是“创新方法论”,以助力组织实现个人、团队及客户共创等三个层面的系统性提升。
心法9:让突破极限成为习惯
组织的进化力,该如何锻造?
张和平非常重视班子团建。每次团建,都有个“雷打不动的环节”—— 拉练,比如戈壁徒步、长途越野、骑行拉练等。目的是让大家在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氛围中,突破体能的极限,意志的极限。
突破极限也正是张和平帮助团队进化的办法:给信任,给挑战,给支持。分配最难的事,定最高的标准,成为倒逼团队进化的不二法门。
数字化团队曾在一年内把线上疾病普及教育的效率提升了10倍,可谓成绩斐然。但张和平并不满意,“这还是在优化前人的老路,并没有真正实现业务闭环”。在他看来,每个部门都是业务部门,都该对业务结果负责。
于是张和平提出,能不能划拨若干城市做试点,为线上模式设定“自贸区”,探索一条新路?他亲自深入到模式探讨和设计中,还拍板了三件很“极限”的事:1. 停老路,停掉传统项目,让团队甩掉思维定式,心无旁骛做试点;2. 去一线,在试点市场蹲点,调研新生儿家长如何了解疫苗信息,如何决定接种选择,过程中有什么痛点;3. 扛指标,数字化团队也扛起业务指标,对结果负责。措施卓有成效,在第一批试点曙光初见时,张和平又顺势提出要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当老板真的带着团队,逼着团队,帮着团队,才能一步步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心法10:保持危机感,逼自己“更狠一点”
领导可以逼团队进化,那谁又来逼领导进化呢?
张和平认为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说自己是一个有紧迫感的人,有危机感,“总怕跟不上,怕错过”;逼自己必须“更狠一点”。身教胜于言传,他的方法极为独特,通过对人对事的极度坦诚,把每个人每件事变成督促自己进步,倒逼自己进化的道场。
在与总部领导和中国区管理班子的一对一沟通中,他会坦诚面对自己的缺点,深刻剖析问题的根源,制定改正措施,请大家给他监督,给他反馈。在与一线的交流中,他会诚恳地向大家请教组织存在的问题,并快速梳理,组织相关研讨,给出具体举措及完成时间,并公布出来,做到“每个问题,都有回应”。对领导坦诚、对下属坦诚、对全员坦诚,让自己彻底没有退路,才会有新的出路。
结语
细品张和平点燃组织的10条心法,会发现它们相互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和有力的相互支撑的:
组织自驱力,解决的是“想不想”的问题;组织前进的底层支撑来自于自驱力与自信心。
组织创新力,解决的是“能不能”的问题;只有具备创新力,才能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充足的解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组织进化力,解决的是“未来还能不能”的问题;谋一事易,谋万事难,推动组织的进化是一个谋万事的过程。
在张和平看来,一个“至善至美的、被点燃的组织”,宏观上是自驱的,具备创新能力且勇于迭代;微观上是平台型的,以个人的发展进化为核心,给每个人搭建舞台并有机会绽放。
信息化建设
《网络安全法》迎来首次修订
据报道,施行五年多的《网络安全法》迎来首次修订。9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修改《网络安全法》征求意见。
网络安全法主要作出了如下修改:一是完善违反网络运行安全一般规定的法律责任制度。结合当前网络运行安全法律制度实施情况,拟调整违反网络运行安全保护义务或者导致危害网络运行安全等后果的行为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二是修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法律责任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为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责任,进一步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有关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三是调整网络信息安全法律责任制度。适应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实际,对违反网络信息安全义务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整合,调整了行政处罚幅度和从业禁止措施,新增对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四是修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责任制度。鉴于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责任制度,拟将原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责任修改为转致性规定。
上海交通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渊指出,《网络安全法》这次的修改主要涉及第六章的"法律责任"部分,具体表现为大幅提升到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同等强度的罚款,对企业的罚款从最高1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或上一年度营收的5%;对个人的罚款,从最高1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
三部门规范弹窗信息推送服务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
近年来,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为用户浏览查看信息提供极大便利,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移动应用程序的广泛应用,弹窗信息推送服务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适应形势予以规范。《规定》立足当前实际,紧盯弹窗新闻信息推送、弹窗信息内容导向、弹窗广告等重点环节,着力解决利用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广告无法一键关闭、恶意炒作娱乐八卦、推送频次过多过滥、推送信息内容比例不合理、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等问题。
《规定》明确,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是指通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网站等,以弹出消息窗口形式向互联网用户提供的信息推送服务;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
《规定》提出,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规定》要求,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生态治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管理制度。
《规定》强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优化推送内容生态、强化互联网信息服务资质管理、规范新闻信息推送、科学设定推送内容占比、健全推送内容审核流程、强化用户权益保障、合理算法设置、规范广告推送、杜绝恶意引流等九个方面具体要求。
美国出台科技巨头六准则
9月8日,美国拜登政府召开专家会议,就市场竞争、隐私、青少年精神健康、算法透明和公正进行讨论,并推出六项准则,呼吁科技巨头改革和美国国会立法监管。
白宫发布的六项准则为:促进科技领域竞争;在联邦层面强有力地保护美国人的隐私;更强地保障少年儿童的线上隐私和安全;让科技巨头对平台上的有害内容负责;增加平台算法和内容审核决策的透明度;停止歧视性的算法决策。
白宫称,在市场竞争上,少数占主导地位的互联网平台正阻断新公司进入市场,利用自己的权力寻租,并收集个人信息为自己所用,因此要明确立法,保证中小企业能与大企业公平竞争;而在隐私问题上,特别要保护地理位置和健康(包括生育健康)信息,明确限制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传输和维护。白宫表示,拜登政府很高兴看到,在科技公司反垄断和隐私保护上,美国国会两党都有兴趣通过立法来处理相关问题。
对于少年儿童隐私保护,白宫呼吁平台和其他交互式数字服务提供商,在产品设计中将年轻人的安全和福祉置于利润和收入之上,包括限制过度的数据收集和针对年轻人的定向广告。
白宫同时呼吁修改美国《通讯规范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第230条,因为目前科技平台即使展示或传播非法和暴力行为或材料,该法也规定他们免责。
对于算法公平和透明,白宫称,科技平台在算法决策上透明度不够,不足让公众和研究者了解决策逻辑;还应确保算法不歧视弱势群体,不让弱势群体接触到有风险的产品。
在隐私保护上,美国尚未有全国统一的数据保护法,只在金融、电信、教育、医疗等单个行业法律中,附带数据安全相关条例。行业法律管不到的地方,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充当"临时警察"。
在美国国会两党议员支持下,7月2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通过并推出《美国数据隐私与保护法案》(American Data Privacy and Protection Act),接下来将交由整个美国国会众议院讨论。该法案是美国历史上首个通过某个国会委员会决议、进入到众议院讨论的联邦级别的隐私保护法案,法案要求限制数据收集范围,给予用户关闭定向广告的选项,消费者还应有获取、更正、和删除数据的权力。
而在科技巨头反垄断上,过去两年,美国联邦政府动作频频,但成果较少。202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联邦政府或地方政府对Facebook、亚马逊、谷歌发起了多项反垄断起诉,但这些诉讼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曾在美国司法部负责反垄断工作的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道格·梅拉梅德(Doug Melamed)分析,美国法院在反垄断问题上仍然很保守,对美国新一波反垄断浪潮能否推进也持怀疑态度。
在立法层面,2020年7月,美国国会针对Facebook、亚马逊、谷歌和苹果举行反垄断听证会,两党议员的批评态度展露无遗。但在如何管制科技巨头上,两党的分歧很大,民主党主要指责科技巨头垄断、危害消费者;而共和党则不满社交媒体对保守声音的打击。
近期,美国国会艰难推动出台该国史上第一个互联网反垄断法案--《美国创新和选择在线法》(American Innovation and Choice Online Act)。该草案正在国会参众两院过审,顶着科技巨头的游说重压,等待两院最终投票。
企业信息员园地
工业互联网在IPV9项目落地的同时必须强化安全底座
特约信息员:王协忠
今年7月21日,鸿蒙系统3.0正式上线,国内IPV9正式启用,8月1日国外IPV9正式启用。这标志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统正式开始应用。此项目落地将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蓬勃动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大脑等"基础型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也将给大众生活带来便利。身处网络安全行业,既要看到机遇,更要看到挑战。为此,必须同步筑牢安全底座。只有如此,才能工业互联网才能同步发展,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一、项目落地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互联网历经20 年发展,上一个10年,主要是消费场景的数字化,体现在老百姓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下一个l0年,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等面向政府、面向企业的领域,也都会像消费互联网一样,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 字化变革。
我国IPV9项目落地是一项前瞻性战略举措,短期内可以有效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长远看更是有效助力我国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IPV9项目落地的意义就像上个世纪9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它能够产生和带动的是未来几十年的产业变革,经济发展模式变革,以及人们生活交往方式的变革。"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IPV9项目就是这样的新机遇。
IPV9的"新"和新基建一样,核心体现为数字化特征。关于数字化技术,可以"IMABC"为总结。"I"是IOT,即物联网技术;"M"是Mobile Communication, P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5G通信协议;"A"是AI,即人工智能;"B"是Big Data,即大数据;"C"是Cloud computing,即云计算。用这五个主要技术,把过去的生产方式、城市治理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数字化。用I0T传感器采集大数据,通过5G通信协议传输到云端,在云端汇成海量大数据之后,再根据大数据建立各种各样的分析模型,然后再用AI进行分析判断,最后通过各种IoT设备反馈到城市治理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去。新基建必将带来又一次技术、产业和社会经济
的变革。未来,如果传统的制造业、工业、城市管理等领域,都能够全面地采用"IMABC"这些"数字化技术",那一定能够帮助传统行业提升“内功",迅速完成转型升级。
二、项目落地安全形势不容忽视
IPV9项目落地,工业互联网面临全面数字化,未来世界会产生三大特征,即软件定义世界,万物皆可互联,数据驱动一切。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因此,安全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辅助功能,而是变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如果安全基础不牢,工业互联网就无法运转,甚至会崩塌。因此,要把IPV9项目落地网络安全当作工业互联网的"底座",为工业互联网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IPV9项目落地是新基建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大安全"挑战可能包含以下多个层面。
首先是"战场更大"。软件定义世界意味着一切皆可编程,漏洞无处不在;万物皆可互联等于开放了更多攻击入口,一切皆可攻击;数据驱动一切意味通过篡改数据、下达数据指令就可以控制一切业务、流程和设备,影响业务安全,产生物理伤害。好莱坞科幻电影中远程控制汽车造成交通拥堵、控制机器杀人的场景将不再是科幻,而可能成为真实场景。所以,未来网络攻击能够贯穿到各个场景,不分国家、企业和个人,包括工业互联网在内的所有的领域都将面临来自网络世界的攻击。
其次是"对手"变了。杀毒时代己经成为历史,安全现在面对的不再是"白开心"纯小偷"这样的炫技小子和个人玩家,而是变成了网络犯罪组织、网络恐怖主义和国家级黑客组织这样的"大玩家"。这样的对手相当于"正规军",往往具有较高的"战术修养"和攻击资源,特别是国家级黑客组织和网军,成组织,成建制,有布局,有战术。一般的被攻击目标无法与之抗衡。
其三,可能攻击的目标范围也更广了。因为可攻击的目标越来越多,网络攻击的目标己经不再只是一般的企业和个人,而是瞄准企业重要资产、国家关键基础设施、重要政府部门,达到中断工业生产、瘫痪电力、交通、能源等关键基础设施的目的,工业互联网已成为高级别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在未来,数字基建必然是首选的攻击目标,一旦被攻击将影响工业运行安全,进而影响社会正常运转和老百姓安居乐业。
其四,网络攻击的布局更长远、更隐蔽。针对重要目标的攻击并非随机偶然,一定是有周密准备和复杂策略,并且为达目的长期潜伏、持续渗透。典型代表就是APF攻击,相比传统网络攻击更加狡猾和沉默,攻击链条复杂、持续时间长、隐蔽性强。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产品中预制后门,或者利用供应链发起攻击都已经是常规操作,所以,御敌人于国门之外己经很难做到,而是必须假设敌已
在我,做最坏的打算。
其五,从网络攻击趋势看,攻击手法越来越高级化和多样化,暗战越来越多。除了后门,APF惯用的手法还包括0Day漏洞利用、定制化恶意代码,以及社会工程学这样针对人的攻击手法。实践表明,人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利用线上渗透和线下情报、间谍手段结合,物理隔离都可以被打穿。因为攻击手法越来越高级,传统的单点检测、碎片化越来越无能为力。
其六,受攻击方的损失程度可能更加惊人。因为数字化的渗透性和关联性,一次网络攻击就可以造成重大损失,甚至造成物理伤害,动摇现实世界的基础。
未来,最大的安全威胁不一定是来自物理空间,而是来自虚拟空间,对于网络安全产生的后果,要建立"底线思维",避免黑天鹅事件发生。
由此可见,网络安全保护难度空前增大。一方面,防护对象扩大,防护难度增大。工业互联网安全己经从传统的互联网安全,扩展至数据安全和业务安全等新领域,新老安全问题交织,解决起来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协议种类繁多,加固难度大"工业互联网运行着超过1000种缺乏安全机制的工业控制、现场总线、工业通信等协议,且不同企业接口不一、较为封闭等特点加大了安全协议分析与加固的难度。总而言之,数字化时代,攻防严重不平衡,联网设备数以百亿计,一点突破就可以打穿整个网络,攻防资源向供给方倾斜,要发现、阻断和溯源网络攻击都面临更大难度,所以会出现"谁进来了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的被动局面。
三、保障项目安全须打造安全大脑
面对严峻安全形势,传统的安全体系己经无力应对,因为传统的网络安全体系诞生于计算机安全时代,最大的问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防护思路碎片化,面对不断增加的安全威胁只是不断地 "堆盒子",缺乏体系化思维,概括起来,传统安全体系的问题是"七个缺":"缺"能力导向"的正确意识、缺"体系化"的顶层设计、缺有效运营、缺能力积累、缺全局情报,"缺"一体化作战"的协同联防、缺实战检验。
因此,保护工业互联网安全需要新的方法。为了解决未来的安全挑战,作为国内网络安全的龙头业,360集团在十多年的网络攻防对抗中,不断抽象沉淀了一套新的网络安全框架体系,这套新的网络安全框架体系包括"6个1"。
第一个"1"是一套网络安全互联标准,包括安全知识库标准、威胁情报标准、实网靶场标准等,解决目前各安全节点间互不相通的问题;
第二个"1"是一套安全基础设施,整合现有安全节点能力,构造出一系列从应对威胁视角出发的能力中心,包括漏洞管理中心、情报运营中心、安全运营中心、实战评测中心等,作为安全体系的能力载体;
第三个"1"是一个安全大脑,安全大脑的核心组成是安全大数据平台+全视检测分析引擎+全景安全知识库,它的作用相当于网络空间的预警机和反导系统,所以在新的框架体系中,安全大脑是整个体系的中枢,能够为安全基础设施进行情报、知识、漏洞、专家赋能;
第四个"1"是一套安全运营办法,指导网络安全整体规划,以及网络安全风险识别、防御、响应、恢复、预测的全生命周期;
第五个"1"是一套安全专家团队,网络安全的本质是对抗,对抗的根本在人,通过安全专家团队为工厂提供咨询规划、建设运营、应急响应、实网攻防、持续评估、教育培训、专业定制服务,形成安全生产力;
第六个"1"是一套实战检验机制。网络安全讲百遍不如打一遍,实战才是检验安全能力的唯一标准,利用实战攻防积累经验教训,持续迭代能力。
此外,针对工业企业面临的具体安全问题,需要在网络安全框架体系下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鼓励工业企业部署第三方网络安全系统和服务。不少工业企业出于成本、当下运行的稳定等考虑,对网络安全系统重视不够。很多工业互联网系统使用期已超过10年,但为了保证控制的稳定性和业务的连续性,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手段,安全隐患极大,一旦被网络攻击,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工业企业部署专业的第三方网络安全系统和服务,让工业互联网系统与网络安全系统融为一体,确保工业发展长治久安。
其次,推进工业控制系统制造企业、工业企业和网络安全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工业细分领域众多,每个领域都有其业务需求和建设、运营规范,这种巨大的差异性导致难以形成通用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一方面,工业控制系统制造企业和工业企业多数不具备专业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术手段,应对复杂网络攻击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很多网络安全专家也不具备工业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对工业互联网了解不深的情况下,推出的安全解决方案也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建议制定促进工业控制系统制造企业、工业企业和网络安全企业合作的鼓励政策,协作研发高精尖安全解决方案,共同打造安全的工业互联网。
网络安全底座建设,是未来国家在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时,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步骤。因此,一定要同步夯实工业互联网的安全底座,这样才能保障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