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层参考 第30期
部委决策
财政部答复设立课后服务专项资金建议:已有政策和资金支持
针对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梅国平提出的《关于加大中央财政宏观调控,促进基础教育“大均衡”发展的提案》,财政部已于日前予以答复。
近日,财政部官网发布了《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641号(财税金融类307号)提案答复的函》。其中,关于梅国平在提案中提出的“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提供专门资金支持”建议,财政部答复称,“考虑到中央层面已有相关政策和资金渠道支持地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为加强资源统筹,避免重复投入,按照中央严控新设专项资金有关要求,原则上不宜再新设课后服务专项资金。”
为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做好课后服务工作,财政部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倾斜力度,支持地方有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同时,财政部将积极会同教育部等部门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地方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支持课后服务设施建设和设备维护,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提高课后服务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开展优质课后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财政部在上述答复函中还提到了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探索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相关经费筹措到位。
以江西为例,该省2019年印发《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各地根据课后服务性质,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江西省级财政2021-2022年筹集3.5亿元,支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双减”等重点工作。
据江西师范大学官网介绍,梅国平在《关于加大中央财政宏观调控,促进基础教育“大均衡”发展的提案》中建议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在学校课后服务设施建设、设备维护等方面采取中央财政补贴的方式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尤其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室内外功能空间建设、实验设备添置和实验材料配备等方面经费投入。
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双减”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围绕课后服务质量如何提升、“双减”之下如何保障教师权益等问题,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据微信公众号“法治日报”此前报道,“双减”政策推行后,各地中小学纷纷实行“5+2”模式,即在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并且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这一模式在解决了不少家长接送难问题的同时,也给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12.7%的学校反映,课后服务教师补贴没有任何经费保障;19.5%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未得到报酬;47.2%的教师每周纯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
“老师的辛苦付出,应当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马恒燕说。
与梅国平的建议类似,马恒燕也建议称,财政部门应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在教师的绩效工资中设立“课后服务经费”专项资金,根据学生人数给每所学校拨款,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津补贴。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PPI同比涨幅连续回落
中国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7月份,中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2%,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中国PPI同比涨幅已连续7个月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7月份PPI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5.0%,涨幅回落2.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5个,比上月减少2个。
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涨幅回落超过10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涨幅亦出现回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降幅扩大。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1.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7%,降幅扩大1.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带动中国化学(9.050, 0.07, 0.78%)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相关行业价格下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随着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陷入“衰退交易”,中国面对的外部通胀压力减轻。但鉴于全球地缘政治局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未来外部通胀压力仍不能低估。预计PPI受去年基数影响,加之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将继续保持连续回落态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欧美经济衰退阴影下,近期原油、铁矿石、铜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中国钢材、煤炭价格也有所下行。当前PPI涨势较快回落,会显著减轻下游中小微企业成本压力,同时对下半年中国物价整体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部署加强油气储存安全管理工作
据应急管理部8月10日消息,为深刻吸取近期国内外储油基地火灾爆炸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强化全国油气储存环节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各企业加强油气储存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油气储罐区专项隐患排查。
通知强调,石油储备、石油化工企业储存设施集中、储量大、危险性高,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社会影响。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精准防范化解各类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防止发生“灰犀牛”“黑天鹅”事件,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稳定的安全环境。
通知要求,有关企业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隐患自查自改,针对当前暴雨、雷电天气多发的实际,组织开展专项隐患排查,确保油气储罐区防雷、防静电措施和消防设施落实配备到位。地方各级安委会要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矿山、冶金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状况进行集中会商研判,开展检查督导,举一反三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要强化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设,充分做好石油化工火灾爆炸事故的各项灭火救援准备,确保救援人员生命安全。
银保监会开展专项整治,剑指银行保险机构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
近日,澎湃新闻从业内人士处获悉,银保监会近日向各银保监局、银行保险机构等下发《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全面梳理和排查银行业保险业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问题和漏洞,深入整治侵害消费者信息权益乱象,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健全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机制等。
《通知》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全面摸排本机构自2021年以来与消费者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相关的经营行为和管理情况,深入查找本机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自查过程中要减持立查立改。对短期内无法整改完成的问题,要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逐项逐步推进。
与此同时,各银保监局要前置自查督导工作,压实机构自查责任,防止出现将通知一转了之,走过场、走形式等自查不到位的情况。
对于整改发现的问题,《通知》指出,各银行保险机构要逐一建档,确保整改到位、问责到位。对违反银行业保险业规章制度的问题,要依规处理;对不当操作行为,要立即叫停或纠正,出现泄露个人信息等严重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问题的,要问责到人;对涉及违法犯罪的问题,要移送司法机关惩处。
银保监会要求,各级监管部门要结合日常监管、现场检查、举报调查、投诉督查中发现的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问题开展监管抽查和督导,突出重点。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对机构自查并整改到位的问题,可结合行为违法程度及造成后果情况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对发现自查不力、隐瞒不报的机构,要严肃追责并从重处罚。
本次专项整治工作以银行保险机构自查为主,监管部门适时开展抽查和督导。
就时间进度看,2022年8月至9月为自查整改阶段,各银保监局组织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含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认真开展对照自查,在自查基础上及时完成整改。各银行保险机构应于9月20日之前完成自查整改工作并书面报告属地银保监局,银保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保险机构应于9月20日前将自查整改报告报送至银保监会消保局。
2022年9月至11月为监管抽查阶段,各银保监局在机构自查基础上开展监管抽查。
最后是总结汇报阶段,在2022年12月20日前,各银保监局应向银保监会消保局报送银行保险机构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专项整治工作报告。
银保监会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深入剖析本次专项整治发现的问题,查找问题根源。问题原因在下级机构的,要压实分支机构责任,不折不扣完成整改;问题根源在总部的,要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工作机制,强化制度约束和责任落实,推进根源性整改。
各级监管部门要结合本次专项整治发现的问题,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机制,完善业务规则和操作流程,规范个人信息处理和管理行为,全面提升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水平。
工信部何海林:持续抓好稳增长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
在今天上午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22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海林做主旨发言表示,后续持续抓好稳增长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提振工业经济运行。
他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特别是提振工业经济的系列政策要加快落地落实,支持各地政策措施要靠前发力、适当加力。将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加强对工业稳增长的专项督导,持续加强政策解读,惠及各类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提振市场预期。
他还表示,将持续抓好扩投资促消费措施,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加快“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实施,推动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开工,支持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同时,加大消费的引导作用,组织“三品”全国行活动,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和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培育信息消费示范城市,运用一系列措施引导消费、扩大投资,促进产业加快升级。
人民日报: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发展和安全,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发展和安全,打赢了夺取夏粮丰收这场硬仗,能源资源保供稳价有力有效,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为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添充足底气。
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间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齐心协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夏粮丰收来之不易,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打好基础
小麦亩产1500斤!河南省卫辉市孙杏村镇南辛庄村种粮大户李道贵连连感叹:“政策托底,补贴力度大。服务到位,技术员到田头‘开小灶’,不然,晚播小麦咋能有这好收成?”
今年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增长1.0%。
——这是殊为不易的丰收答卷。
秋汛多年罕见,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多重挑战接踵而至。抗灾夺丰收,一项项强农惠农政策密集出台,各地区各部门以超常超强的力度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广大农民付出辛勤的汗水,打赢了夏粮丰收这场硬仗。
政策给力稳预期。中央财政安排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60多亿元,支持小麦抢种、促弱转壮和“一喷三防”全覆盖,两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共300亿元,再次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大礼包”让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这是来之不易的历史新高。
迎难而上增加产量,饭碗端得稳。
“今年的小麦扛过了秋汛,350多亩地打了45万多斤,真是不容易。”河北省成安县道东堡镇道西堡村瑞祥家庭农场负责人杨会景感慨。
农民小账本,连着国家大账本。今年全国夏粮面积3.98亿亩,比上年增加138万亩;亩产370.4公斤,比上年提高2.3公斤。面积稳中有增,单产提高超预期,夏粮在去年高基数上又增产。
紧抓田管高效抢收,科技作用大。
“从返青到拔节灌浆,施肥、浇水、‘一喷三防’跟得紧,虽然遭遇秋涝,晚播麦亩产还是达到了1200斤,辛苦值了!”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种粮大户王玉芹感慨。
抗灾夺丰收,科技显身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派出62.4万人次进村入户、下沉一线,指导促进1.1亿亩晚播地苗情快速转化升级。动手快、广覆盖,全国累计实施防治面积7.5亿亩次,小麦病粒占比基本在0.2%以下,显著低于去年。高效抢收、颗粒归仓,今年小麦机收进度快于常年,机收损失率基本控制在2%以内。
全力以赴提质增量,丰收成色足。
“瞧这籽粒,饱满紧实,优质麦卖到了每斤1.5元以上。”安徽省利辛县宋圩村农民王伟涛语气自豪。
“今年小麦质量明显好于上年。”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达到38.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各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发展,目前我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
“粮食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稳住粮食安全,为保供给、稳物价、稳预期、增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添了充足底气。”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保持在80%以上,供给质量显著提升
海上寻油气。近日,我国海上首口页岩油探井压裂测试成功并获高产油气流,日产原油17.58吨、天然气1589立方米。
银线跨千里。迎峰度夏关键时期,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产,我国再添一条“西电东送”能源保供大动脉。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今年以来,能源行业把能源安全保供放在首位,妥善应对疫情影响和国际能源市场变化,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能源供应总体安全稳定,有力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1.9亿吨,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超1亿吨,天然气产量1096亿立方米。截至6月底,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超1.7亿吨,同比增长51.7%。
国家能源局负责人介绍,从能源消费看,2014年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以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年均6.2%的国民经济增长。从能源供应看,供给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2014年以来,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保持在80%以上。
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清洁能源发展壮大。川西高原,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正有条不紊地建设。“通过接入两河口水电站,可以实现水光互补,平抑光伏电站发电功率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董事长祁宁春介绍。
今年以来,一批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机组投产过半,国家电投海阳核电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工。上半年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超1.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
煤炭利用更加绿色。在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4台燃煤发电机组稳定运转,全力保障迎峰度夏。泰州电厂副总经理于修林介绍:“电厂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一年可节约11万吨标准煤。”当前,全国超低排放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近九成。
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今年以来,我国首台(套)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开工、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工程建设加速……当前全国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建成33条交直流特高压线路,“西电东送”规模超过2.9亿千瓦,形成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良好格局。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像我们这样的大国绝对要靠自己。不是我们困难的时候才搞‘双循环’,就是平时,‘双循环’也是最稳定、最可靠的经济布局。我们一定要有底线思维,安不忘危。”
“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端牢粮食和能源“饭碗”,对于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意义重大。
今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夏粮丰收到手,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粮食生产总体形势向好,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压茬抓秋粮,巩固全年丰收基础。
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在秋粮。各地绷紧弦、加油干,压茬抓秋粮。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农业农村部正在指导各地抓好秋粮面积落实,抓好田间管理,狠抓农业防灾减灾,力争秋粮取得好的收成,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挑上“金扁担”,促进好技术种好粮。
“选种新品种,香浓籽饱;测土配方施肥,缺什么补什么,今年晚稻又能增产。”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李店镇大赵村种粮大户严成少说。
解决好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今年,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推广示范农业新技术。
——护好“饭碗田”,夯实粮食产能根基。
“高标准农田成了‘吨粮田’,每亩成本还能省出100多块。”江西省安福县洋溪镇塘里村种粮大户肖泉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了让粮食安全基础更牢,我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到今年底全国将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
下半年的能源供需形势怎样,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分析,下半年,随着稳增长各项措施的落地见效,预计我国的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增长速度和上半年相比会有所加快。
坚决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能源行业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的原则,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提升能源战略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提升储备能力、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等途径,多措并举增强油气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今年要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4.1亿吨标准煤左右,原油产量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140亿立方米左右。电力装机达到26亿千瓦左右。
增强能源系统平稳运行能力。在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的前提下,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做好煤炭稳产稳供,加强产能和产品储备建设。研究完善供需平衡预警机制,化解电力、天然气等区域性、时段性供需矛盾。
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今年,国家电网将尽早开工8项特高压工程,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南方电网增加投资的项目不少集中在新能源送出配套电网工程和抽水蓄能项目上。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守住安全底线,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我们一定能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筑牢坚实基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聚焦重点问题 进一步部署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
据国家能源局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能源保供部署,确保东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用户安全可靠用电需求,东北能源监管局于近日专题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的通知》,聚焦重点问题,进一步部署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
一是确保民生用电需求,防范大面积停电风险。以保障民生用电需求为底线,不断强化民生供电服务和保障能力。要求供电企业确保民生用电需求,做到“不拉闸、不限电”;完善动态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大面积停电风险;加强停电抢修管理,有效缩短停电时间;加强停电通知管理,确保信息公开到位;不断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及时处理民生用电诉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用电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是聚焦重要电力用户,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用电环境。要求供电企业认真总结汲取近年来涉及电力用户停电的事故、事件教训和自然灾害应对处置经验,增强供电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做好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服务工作。通过加强对重要电力进行用户清单管理;开展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核查;对矿山、重要交通枢纽、医院、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的供电设施重点排查;加强供电企业产权电力设施的运行维护和巡视巡查;指导重要电力用户开展用电安全专项隐患排查等实际措施,确保重要电力用户供电安全可靠,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用电环境。
三是强化应急管理,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快速有序。要求供电企业强化应急管理,树立极端恶劣天气常态化应急处置意识,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安全风险能力。通过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与重要电力用户共同参与突发停电事故联合应急演练;健全重要用户供电恢复专项处置方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等具体举措,切实增强救援专业力量,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快速、有序,及时恢复重要用户供电及民生用电需求。
公安部: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案持续高发,占全部电诈案四成
8月10日,澎湃新闻从公安部获悉,近日,公安部组织指挥广东、河南、湖南等30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同步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收网行动,成功打掉一批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及提供返利收款、推广引流等服务的黑灰产犯罪团伙,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00余名,缴获手机、电脑等作案工具3000余个(台)。
今年以来,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发案数和资金损失均占全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40%,已成为当前危害最突出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据介绍,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为增强诈骗活动迷惑性、提高引流成功率,犯罪分子不断变换作案手法,引流方式从单一发布兼职广告向利用网络色情、免费领取礼品等多种方式转变,诈骗手法从传统购买商品、点赞返利向“做任务式”刷单、投资理财刷单演变。其中,“做任务式”刷单诈骗最为突出,犯罪分子通常打着“免费做任务得佣金”的幌子,吸引受害人尝试“做任务”,并在前期以小额返利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逐步诱导受害人下载诈骗APP进行垫资充值,在受害人提现时以“任务未完成”“卡单”等为由拒不支付受害人本金和佣金,甚至诱骗其追加投入更多资金,最终导致受害人血本无归。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组织工作专班,聚焦犯罪链条和关键环节,实施全链条打击。
经缜密细致侦查工作,公安机关逐步查清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的新情况新特点,梳理出一批违法犯罪线索。同时,顺线深挖出大量为刷单诈骗提供推广引流、返利收款、转账洗钱等非法服务的黑灰产犯罪团伙,涉案金额9100余万元。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按照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动员部署会要求,紧盯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不间断发起集群战役,分批次组织区域会战,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同时,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切实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信所谓的“兼职刷单”,不要点击、下载未知来源的网址链接和APP,谨防上当受骗。
自然资源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近日,自然资源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加强用地审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通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用地要素保障,做实做细做优交通、能源、水利等项目前期工作,提升用地审批质量和效率。
《通知》指出,加强用地空间布局统筹。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指导作用,统筹协调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用地需求。经工程可行性论证、已确定详细空间位置的,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明确具体位置、用地规模及空间关系。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等空间管控要求,积极配合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选址选线工作。
《通知》要求,改进优化用地审批。简化用地预审阶段审查内容。涉及规划土地用途调整的,审查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允许调整情形,不再提交调整方案;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审查是否符合允许占用情形,不再提交省级人民政府论证意见。协同推进项目建设。各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指导督促各地依法依规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水利部:截至7月底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675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71.4%
水利部今天(10日)发布,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水利有效投资,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按期开工建设,截至7月底,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5项,在建水利项目达3.18万个,投资规模1.7万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6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4%;水利工程施工吸纳就业人数161万人,其中农民工123.3万人,为稳投资、促就业作出积极贡献。
商务部启动“2022全国家电消费季”
商务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2022全国家电消费季”启动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宋御街举行。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致辞中指出,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既是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商务部将统筹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组织举办家电消费促进活动、提升家电消费体验、优化家电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实惠、更多选择、更多便利,加快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
据介绍,本次全国家电消费季以“拥抱绿色智能,乐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将于8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加强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组织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等活动,多措并举促进家电消费。
为响应此次全国家电消费季活动,启动活动所在地杭州上城区同步举办“畅享盛夏·不夜尚城”百场系列促消费活动,开展杭州解百家电消费月活动、杭州万象城数码节等配套活动。今年以来,上城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稳住经济基本大盘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负纾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一轮助企稳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对同比去年增量达到10亿元以上的家电等大宗贸易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有力提振大宗消费,发展新型消费,促进即期消费。
家电消费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消费的四大金刚之一。此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补齐家电市场短板弱项,打通家电消费堵点,满足人民群众对低碳、绿色、智能、时尚家电消费升级需求,商务部等13部门出台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若干措施,从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拓展消费场景提升体验、优化绿色智能家电供给、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等方面推出举措,拉动家电及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生态环境部: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还要关注消费端需求
近日,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先立后破,双碳助力美丽中国”主题论坛以在线形式举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首席专家贾峰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贾峰指出,气候变化的形势远比想象的更严峻,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我们更有定力,更有毅力,更有信心,要长期坚持。“与常规污染物达峰减排相比,要尽快实现双碳目标则要困难和复杂得多,需要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与一个国家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能源供应、生活方式、政策连贯、公众意愿高度相关”。
贾峰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发利用的规模均居世界第一,这为我们今后应对气候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各国树立了榜样。
谈到“双碳”目标,贾峰表示,不仅仅要关注生产领域的碳减排、碳中和,我们还应该要关注消费领域的减排。
如何从“衣食住行”减少碳排放?贾峰倡导自行车通勤、购买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提高车辆燃油效率、多用共享单车、在工作场所附近选择居所,购置较小的居住空间、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屋顶光伏发电设施、用热泵来调控室温,改变饮食习惯和结构,选择乳制品和红肉的替代品等等。
“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是需要通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工作,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贾峰表示。
“在我看来,实现‘双碳’目标,不仅需要政府、企业,还需要公众和媒体的参与。”贾峰说到,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中国的“双碳”目标一定能实现。
政策要闻
▲海南:公积金贷款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还贷 不作逾期处理
近日,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发布《关于实施受疫情影响期间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本轮疫情期间,住房公积金贷款职工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还贷的,不作逾期处理。
与此同时,自2022年8月1日起至本轮疫情影响结束,海南省受疫情影响的单位,可无需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疫情结束后再补缴疫情期间缓缴的住房公积金。疫情结束后无法补缴疫情期间缓缴的住房公积金的单位,需按正常缓缴住房公积金程序申请缓缴。缓缴单位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视同正常缴存办理提取、贷款业务。
据了解,截至8月9日12时,海南本轮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1899例,本轮疫情总体上升趋势有所趋缓,但仍处于高位。《通知》充分发挥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作用,进一步纾解海南省缴存的单位和职工在本轮疫情期间住房公积金缴存和职工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困难。
▲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来了!北京首单获批 还有两单将要募集
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渐行渐近。在上周获批后,华夏北京保障房中心租赁住房REIT(以下简称“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迅速进入询价阶段,将于8月12日进行询价,其底层资产是北京市两项公租房项目,总估值为11.5亿元。其为全市场获批的第三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也是继厦门、深圳之后,北京的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此前获批的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也将于8月16日进入募集期。
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的快速推进,意味着我国公募REITs资产类型更加多样化,同时,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既是盘活相关资产、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投资的工具,也是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优化投资组合表现的标的。
北京首单保租房REIT获准注册 底层资产总估值11.5亿元
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于7月29日获上交所受理,仅一周后便获证监会准予募集注册。该REIT定于8月12日进行询价,本次网下询价的询价区间为2.279元/份-2.643元/份,按其获批发售的5亿份份额计算,预计募资规模约在11亿-13亿元之间。该基金采取战略配售、网下发售、公众发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售,三部分的初始份额分别为3亿份、1.4亿份、0.6亿份。
根据招募说明书等材料,该REIT的基金管理人为华夏基金,资产支持证券(ABS)管理人为中信证券,北京保障房中心为基础设施项目的运营管理机构和原始权益人。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基本架构为“公募基金+ABS”交易结构,公募基金通过ABS穿透底层资产持有项目公司全部股权。根据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的招募说明书,该REIT将以首次募集资金认购中信证券-北京保障房中心租赁住房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将收购特殊目的载体(SPV)进而持有项目公司。北京保障房中心已于今年4月7日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北京燕保宜业住房租赁有限公司作为SPV公司。
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初始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文龙家园项目和熙悦尚郡项目,均为公租房项目。文龙家园项目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文龙家园一里,建筑面积76564.72平方米,项目于2014年建成,并于2015年投入运营,至今已运营超过7年。熙悦尚郡项目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82号院,建筑面积36231.58平方米,项目于2017年建成,并于2018年投入运营,至今已运营超过3年。目前,两个项目均已进入运营稳定期。截至今年3月31日,文龙家园、熙悦尚郡项目的出租率分别为94.8%、94.3%。
从财务情况来看,2019-2021年度,该基金的基础设施项目营业收入分别为6301.83万元、6592.49万元、6916.7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411.69万元、1594.66万元、1935.15万元,呈现逐年稳定增长态势,2022年前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759.28万元、539.26万元;在营业成本的下降之下,基础设施项目的净利率由2019年的22.4%提升至2022年3月末的30.7%。
从估值来看,两个基础设施项目总估值约11.51亿元。基金管理人预计项目2022年9-12月和2023年度的可供分配金额分别为1656.46万元、4960.02万元,由此测算该基金2022年9-12月和2023年度的现金分派率分别约为4.30%(年化)和4.31%,保持了REITs高比例分红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基金此前已经成功发行两单公募REITs,包括去年12月成立的华夏越秀高速REIT和今年4月成立的华夏中国交建(7.660, -0.08, -1.03%)REIT,在管REITs规模超百亿元。华夏基金指出,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的底层资产是北京市两项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作为具有保障性质的租赁住房项目,该REITs的正式获批是对“房住不炒”住房发展定位的具体实践,将助力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支持保障性住房新增投资。
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即将发售 网下投资者热情较高
此前已有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获批,包括红土创新深圳人才安居保障性租赁住房(简称“红土深圳安居REIT”)、中金厦门安居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简称“中金厦门安居REIT”),目前均已完成询价,即将进入发售流程,募集期均为8月16日起至8月17日止。
红土深圳安居REIT获批发售的基金份额总额为5亿份,认购价格确定为2.484元/份,若本次发售成功,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12.42亿元。该基金本次发售由战略配售、网下发售、公众投资者发售三个部分组成,三个部分初始份额数量分别为3亿份、1.40亿份、0.60亿份,占发售份额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0%、28%、12%。
中金厦门安居REIT获批发售的基金份额总额也为5亿份,认购价格为2.600元/份,若本次发售成功,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13亿元。该基金战略配售、网下发售、公众投资者发售的初始份额分别为3.12亿份、1.31亿份、0.56亿份,占发售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2.47%、26.27%、11.26%。
网下机构投资者对于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的认购热情较高。在询价日8月5日,红土深圳安居REIT、中金厦门安居REIT的网下投资者拟认购数量总和为186.24亿份、143.12亿份,为初始网下发售份额数量的133倍、109倍。
由于将90%的基金年度可分配利润用于分配,高比例分红是公募REITs产品的一大特点。按募资规模计算的基础设施项目价值及此前测算的可供分配金额计算,红土深圳安居REIT2022年的预期现金分派率为3.95%,2023年的预期现金分派率为3.96%;中金厦门安居REIT2022年预期现金分派率为4.04%(年化),2023年预期现金分派率为4.05%。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指出,从首批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来看,底层资产位于一、二线城市的就业集中区域,底层资产有保障;在政府配租的模式下,保租房出租率水平较高,且在散点疫情扰动下保持稳定;保证出租率或是保租房REITs盈利能力提升的重点。除此之外,两单保租房REITs的原始权益人作为当地重要的保租房筹建和建设主体,均储备了充足的候选项目以供扩募,这将有利于保租房REITs未来的持续经营。
保租房REITs未来发展空间大 可作为“保障性”资产
自2021年6月国内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上市以来,至今已经有14只公募REITs上市。REITs基础设施项目类型也逐渐多样化,首批上市的9只REITs底层资产涵盖港口仓储物流、产业园区、收费公路、污水垃圾处理等,今年开始拓展至保障性租赁住房、清洁能源。7月26日,鹏华深圳能源REIT上市,成为我国首单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公募REITs。
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在今年获得政策的支持。今年3月,证监会提出,抓紧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试点项目落地。随后在5月,证监会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设施REITs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原始权益人应当为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业务的独立法人主体,不得开展商品住宅和商业地产开发业务;项目应当权属清晰、运营模式成熟、具有可持续的市场化收益,并经有关部门认定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今年7月,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指引,细化了业务参与机构与基础设施项目、回收资金使用与监管、运营管理与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则。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指出,现阶段,我国住房市场租售比远低于国际标准,住房出售和租赁市场发展不平衡。考虑到“房住不炒”以及“服务新市民”的政策背景,租赁住房市场料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而保租房或成为发展重点。鉴于保租房和公募REITs的适配性较高,以发行公募REITs的形式盘活相关资产、扩大保租房投资成为一套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募REITs以及细分的保租房REITs投资价值几何?
首批9只REITs自上市以来至今年7月31日均实现上涨,平均涨幅达32%,远超同期上证指数表现。东北证券(6.790, -0.04, -0.59%)分析师吴胤翔指出,公募REITs区别于股、债、汇等资产,但因资本利得和分红等特性又具备股性和债性的特征,前者体现在二级市场价格的波动,后者体现在有稳定的高比例分红。但REITs又与股票和债券明显不同,收益来自底层资产的收入,比如产业园租金、高速公路收费等,所以在收益表现上和股市、债市的相关度都不高,是分散投资风险、优化投资组合表现的合意标的。
明明指出,更高的出租率、更为稳定的租金使得保租房REITs具备一定的抗周期属性,因此可将其定位为不动产权类REIT中的“保障性”资产。考虑到参与发行认购环节是投资者获取份额的重要途径、保租房REITs上市后或存在溢价空间、以及二级市场或存在高溢价买入导致IRR降低的情况,建议投资者积极参与保租房REITs的发行认购,并重点关注未来以一线城市保租房作为底层资产的保租房REITs。
▲审计署摸底地方国有控股信托公司 对20余家信托进行全面审计
近日,市场传闻审计署正在对信托业进行全面调研,在过去一个多月里检查了至少20家信托公司的账目,包括前五大信托公司,以评估该行业对金融稳定构成的潜在风险。
8月10日,记者从多位信托业内人士处核实获悉,审计署确实在对信托行业进行较大范围的入场摸底调查。审计自今年3月份便有,受疫情影响各地进度不同,有多家于7月底审计结束,采取的是抽查方式,涉20余家信托公司。审查范围不单是账目,而是全面的审查,尤其是在业审方面,进行了很详尽的延伸审计。
涉延伸审计、已结清项目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一轮是针对地方国有控股的信托公司,央企控股、民营资本控股等不在审计范围之内。
记者亦向多家央企、民营资本控股的信托公司相关人士询问得知,其所在公司目前均未有审计署入场,多为年中例行审计、集团层面牵涉的审计。
此次审计“查得非常细”是多位业内人士提及的一个情况。
某信托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审查内容包括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开会流程、高管到会次数、薪酬制度等公司治理情况,“三重一大”制度建立等。
尤其是在业务层面,延伸审计到了用款方等客户单位,对项目资产结构进行穿透审查,进行实地走访等,总计审计时间超一个月。
对于市场传闻此次审计的重点在房地产融资项目,上述高管予以明确否定,因为其所在公司房地产相关业务很少,审计组方面亦未向其公司提出明确的重点范围,而是进行非常全面的审计。
亦有其他被审计的信托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审计重点是风险防范化解、有关政策落实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不只是针对房地产。
另外,前述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审计对其公司所有业务进行了兜底查,最早向前延伸查到2016年的业务。“除了存续项目,还有一些以前结清的项目,只要觉得有疑点的话,会直接往上追溯查。”该人士说道。
记者了解到,审计署对信托公司进行全面审计并不常见,且此次审计结果最终要向中央审计委员会报告。
“也许是中央想要通过审计的方式对信托行业做调研,预计会对信托下一步的发展出台新政策。”上述高管猜测道。
或决定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多方面影响,以头部房企为主的多家大型企业债务违约在整个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中传导蔓延,信托行业也深受影响。
“我认为这是中央层面对信托业进行的一个全面的风险调研审计。”前述知情人士向记者说到,结合信托业年会上所传达的内容,未来不可能所有的信托公司还是全业务功能牌照。
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2022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则明确提出,为推动信托业顺利转型发展,当前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进行科学的信托业务分类,二是研究推行信托公司分类监管。
目前,《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早已下发至各家信托公司,但却未有信托公司分类监管相关的动态。
肖远企在信托年会上表示,初步考虑根据信托公司监管评级、资源禀赋、受托管理及风险抵御能力等的不同,对信托公司在业务范围、展业地域等方面进行差别化监管,鼓励信托公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目前尚不清楚此次审计会引发哪些具体监管行动。一位金融监管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审计系审计署自主开展。
据审计署官网,审计署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职责有12项,其中之一为主管全国审计工作。具体包括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国家有关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等等。
▲深圳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据深圳市商务局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59号)文件精神,加快实现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高水平衔接,进一步促进深圳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市商务局起草了《深圳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实施方案》部署了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制度体系、增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强化内外贸一体化平台支撑等三方面共15项主要任务。
根据《实施方案》,目标全市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更加健全,市场主体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内外联通网络更加完善,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到2025年,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00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00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500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500亿美元;外贸新业态占比20%,认定贸易型总部企业累计100家;机场国际航线100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300万标箱以上。
此外,为了增强规划制定的科学性、民主性,提升规划质量,按照《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规定》、《深圳市行政听证办法》有关规定,深圳市商务局拟于2022年9月15日(星期四)下午14:30—17:00,在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西区1209会议室举行《深圳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听证会。
听证议题包括:
(一)《实施方案》提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要完善制度体系,一是健全法规制度,二是完善内外贸监管机制,三是构筑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体系,四是促进标准认证衔接,五是推进同线同标同质。这一计划是否合理、可行、有效?
(二)《实施方案》提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要增强发展能力,一是支持企业“走出去”,二是培育外贸新业态新动能,三是提高数字化发展水平,四是强化品牌建设能力,五是畅通国际物流网络,六是加强融资能力建设,七是培养专业人才队伍。这一计划是否合理、可行、有效?
(三)《实施方案》提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要强化平台支撑,一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试验平台,二是搭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三是拓展对外经贸合作平台。这一计划是否合理、可行、有效?
(四)《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一是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强化资金支持,三是加强宣传推广。这一系列措施是否合理、可行、有效?
▲《2022年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重点工作安排》印发 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
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消息,为加快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上海市数据条例》等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署,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2022年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重点工作安排》。
安排提出,以全面畅通公共数据开放渠道,全面激活社会用数活力,全面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机制巩固深化,制定公共数据开放细则,优化完善清单开放、分级分类、协议开放等工作机制。开放服务质量有效提升,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开放数据治理机制,公共数据及时更新率达90%以上,新增建设100个高质量数据集,建立样本开放数据集1000个。开放渠道安全有序,建立需求征集与场景规划互通渠道,平均公共数据开放申请受理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融合应用创新成效显著,持续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2.0,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和推广,新增建设10个试点项目。
全文如下
2022年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重点工作安排
为加快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上海市数据条例》等国家和本市有关部署,推进公共数据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开放,推动公共数据全面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特制订本安排。
一、总体目标
以全面畅通公共数据开放渠道,全面激活社会用数活力,全面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机制巩固深化,制定公共数据开放细则,优化完善清单开放、分级分类、协议开放等工作机制。开放服务质量有效提升,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开放数据治理机制,公共数据及时更新率达90%以上,新增建设100个高质量数据集,建立样本开放数据集1000个。开放渠道安全有序,建立需求征集与场景规划互通渠道,平均公共数据开放申请受理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融合应用创新成效显著,持续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2.0,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和推广,新增建设10个试点项目。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公共数据开放机制
1、制定公共数据开放实施细则。贯彻落实《上海市数据条例》有关要求,加强经验总结和制度创新,对《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沪府令21号)有关规定制定细化落实文件,进一步明确公共数据开放工作流程、有关要求和规则规范。(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办公厅、市大数据中心)
2、巩固深化公共数据开放机制。根据国家、本市最新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修订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分级分类指南。建立健全开放清单和分级分类开放机制,修订完善公共数据开放标准化协议。(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大数据中心)
3、试点开展首席数据官机制。将公共数据开放作为首席数据官的重要职责,加强公共数据开放的需求调研、质量管理、场景规划、开放服务等工作。(各试点部门、各试点区)
(二)提升公共数据开放质量
4、持续扩大开放范围。重点围绕金融、就医、交通、文旅、贸易等领域提供新的开放数据集和数据产品,支持将尚未开放的公共数据进行脱敏脱密等技术处理后予以开放。对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纳入信息公开的有关信息,原则上均应编制开放清单予以开放。(各部门、各区)
5、建设样本数据集。从有条件类开放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作为数据样本,数据利用主体无须申请即可获取。样本数据集应当真实反映全量数据特征,符合开放数据质量管理要求,方便数据利用主体阅读与测试。(各部门、各区、市大数据中心)
6、持续开展数据质量提升。以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数据整合治理,建立数据维护和服务机制,确保开放数据无空值错值,时间空间范围完整,能够及时更新和更正,修订完善数据字典。组织开展本单位公共数据开放清单的常态化梳理和评估,对相关数据予以动态更新。(各部门、各区、市大数据中心、市经济信息化委)
7、建立健全异议核实与处理机制。根据《上海市公共数据异议核实与处理管理办法(试行)》,畅通开放数据的异议核实处理渠道,确保后台数据与开放数据同步更正,做好数据更正后的反馈与通知。(市大数据中心、各部门、各区)
(三)加快开放平台功能迭代
8、建立完善数据开放需求征集机制。优化平台开放需求征集渠道,建立需求工单转交机制,推动公共数据开放需求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有效响应。(市大数据中心、各部门、各区)
9、推动平台功能迭代。优化数据图谱功能,建立常态化数据发布机制,提高数据检索效率;优化数据沙箱功能,提升数据沙箱的使用便捷性和多用户支持能力;针对部分重点试点场景,探索隐私计算的公共数据开放模式。(市大数据中心)
(四)创新公共数据应用场景
10、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2.0工作。深化普惠金融2.0工作,探索建立环境、社会责任、治理(ESG)数据库,创新应用场景并复制推广;对保险、证券、资管、征信等领域机构加强数据开放力度,支持联合征信等平台开展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推动风控和金融模型重构,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大数据中心、上海银保监局)
11、推进数据开放赋能疫情防控。聚焦疫情常态化防控需求,在安全可控基础上,面向工业园区、商业楼宇、集团企业等开放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场所码、数字哨兵等数据查询核验功能,开发批量人员核验功能,助力各类企业高效、准确开展疫情常态化管控。面向地图服务商开放核酸检测点位置、工作时间、忙闲情况等数据,持续优化忙闲算法,加强工作时间等数据更新,持续提升核酸检测服务水平。(市大数据中心、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
12、推进MaaS数据高水平开放应用。加强交通数据资源整合开放,探索打通医院周边停车资源,与医院停车预约形成联动,有效缓解医院停车难;加快申程出行与“为老服务一键通”场景融合,为老人提供在家预约订车、呼叫出租车等服务。加快与就医、商业、文旅等行业主体的横向联动,培育更多符合“出行即服务”要求的应用场景,重塑出行流程,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感。(市交通委)
13、推进数据开放赋能口岸能级提升。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新技术,推进口岸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智慧口岸数字底座建设,优化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收费公示系统,通过价格比较、条件筛选实现价值发现。(市商务委(口岸办)、市交通委、上海海关、上海海事局、上海边检总站)
14、推进数据开放赋能文旅品质提升。深化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梳理、筛选优质数字文化资源,对于符合条件的数字文化产品试点开放,进一步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各文化文博场馆、国有文艺院团等)
15、推进数据开放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大公共数据对制造业企业开放力度,优先开放一批企业登记注册、交通物流、疫情防控等数据,推进工业数据、知识图谱与智能算法的创新应用,通过工艺优化分析、关键设备智能诊断等核心算法能力的提升,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委、市卫健委)
三、工作要求和保障举措
16、加强组织保障。各单位贯彻落实专人专岗负责,建立健全各单位内部协调机制。(各部门、各区)
17、开展项目示范。组织本市第三批公共数据开放与开发利用试点项目建设,加强公共数据开放供给,深化数据的场景化、知识化应用。鼓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区级试点项目征集建设并提供相应支持。(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大数据中心、各部门、各区)
18、加强评估考核。对本市公共数据开放工作情况年度开展评估,定期通报工作进度。11月底启动2022年度公共数据开放绩效评估和应用成效评估,评估结果纳入市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考核。(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办公厅、市大数据中心)
19、加强培训宣贯。优化数据开放培训机制,举办座谈会、沙龙、大赛等活动,建立健全供求对接机制,组织开展数据管理成熟度贯标。(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大数据中心、各部门、各区)
▲国家畜禽种业企业阵型正式发布,助力民族种业振兴
近日,以“凝聚创新合力,携手种业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峰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峰会专题研讨了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现状问题、畜禽育种前沿技术,交流研讨了促进畜禽种业良性发展的措施和自主育种的突围之路,以实际行动助力打好畜禽种业翻身仗,把民族种业搞上去。
澎湃新闻注意到,峰会上,为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正式发布了国家畜禽种业企业阵型。
国家畜禽种业企业阵型基于畜禽种业各物种育种水平和种源竞争力分布特点,由农业农村部根据企业科研能力、资产实力、市场规模、发展潜力等情况,按照企业填报、省级推荐、专家评审、部门审定等程序,从8000多家畜禽种业企业中遴选出86家阵型企业构建而成。
一是“破难题”企业阵型。遴选了3家白羽肉鸡种业龙头企业,主要任务是持续提升自主培育品种性能水平,加快产业化应用。
二是“补短板”企业阵型。遴选了25家生猪、7家奶牛、7家肉牛、9家羊种业龙头企业,主要任务是深入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加快现代育种技术应用,全面提升育种创新水平。
三是“强优势”企业阵型。遴选了2家蛋鸡、10家黄羽肉鸡、7家肉鸭、2家蛋鸭种业龙头企业,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巩固和强化育种创新能力。此外,还遴选了1家金融投资、3家育种服务、4家技术支撑和7家监督检测等专业服务平台(机构),主要任务是在金融、创新、质检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种业振兴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企业扶优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重点品种、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上,给予分类指导、精准扶持,通过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航母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加快形成优势种业企业集群,推动我国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对单价超500元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
据国家发改委微信号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其中提到,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
国家发改委提到,月饼是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中秋节美食。近年来,月饼市场总体规范有序,但仍有个别企业以多种方式炒作月饼价格,“天价”问题仍然存在,且有反弹迹象,不仅背离了传统文化本源,也助长了奢靡浪费,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为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推动月饼等节日食品回归大众消费品属性、回归传统文化本源,今年6月份,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针对“天价”月饼暴露的突出问题,在坚持月饼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企业守法经营、合理定价,促进月饼行业健康发展。
《公告》提出的主要监管要求:一是对高价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明确月饼价格由企业自主决定,鼓励经营者生产、销售物美价廉的盒装月饼。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如有需要,将对经营者开展成本调查。二是严格执行包装强制性标准。要求经营者生产、销售盒装月饼应严格遵守关于食品包装的强制性标准,不得使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三是禁止月饼混合销售。要求经营者销售盒装月饼不得以任何形式搭售其他商品,不得以礼盒等形式将月饼同其它产品混合销售。四是规范月饼券管理。要求经营者发行月饼券、月饼卡等提货卡券的,应严格遵守《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五是加强酒店及餐厅渠道监管。要求酒店、餐厅等经营者加工制作、销售盒装月饼应遵守相同政策规定。六是强化电商平台监督责任。要求电商平台内经营者从事盒装月饼销售活动需与线下经营者同样遵守相关规定。明确电商平台应完善交易规则,加强对平台内盒装月饼销售活动监督,对高价月饼和提供定制服务的平台内经营者进行重点监督;应督促平台内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七是倡导行业自律。要求行业组织应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倡导不使用鱼翅、燕窝等珍稀食材,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为抓好《公告》落实,近期,我委已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宣贯。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召集行业组织、主要电商平台座谈,对《公告》进行了全面、系统解读。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线上宣贯会,对月饼包装强制性标准进行重点解读,1万多家月饼、包装等企业参加会议。商务部组织向13家行业协会和33家月饼制售、流通领域龙头企业进行政策宣贯,并向重点联系零售企业、电商平台传达《公告》精神。二是加强行业自律。生产企业按照《公告》要求,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积极组织生产;中国商业联合会等6家行业协会发布《拒绝“天价”月饼流通、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倡议书》,倡导流通企业规范经营;主要电商平台、中国饭店协会、中国酒店用品协会和部分酒店代表发起“限制过度包装 倡导绿色消费”的倡议;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平台治理,遏制“天价”月饼。三是加强地方指导。我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已分别部署各地贯彻落实《公告》要求,加强部门协同,做好行业指导;市场监管总局正在组织开展集中行动。
下一步,四部门将密切协作配合,强化信息共享,共同抓好《公告》落实。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商务部门将认真组织做好市场巡查和监测,全面了解市场动态,掌握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移交违法违规行为线索。市场监管部门将以生产企业、高端酒店饭店、电商平台为重点开展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从严查处,相关违法违规信息依法依规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在“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
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引导月饼市场规范健康运行,推动月饼“价格更亲民、品质更优良、包装更简约”,营造全社会“理性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新风尚。
国资改革
两大电网超万亿元投资加速布局中
高温之下,多地用电负荷创新高,而国家电网的电网建设也如火如荼。
近日,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组织开展超导电缆大负荷试验,通过连续9小时1000安以上、最大1289安的大负荷运行,初步验证了超导电缆带大负荷运行的能力。
据了解,在日常运行情况下,超导电缆的载流量相当于4-5根同电压等级普通电缆,在大负荷运行状况下相当于7-10根普通电缆,可解决大城市电网“窄通道大容量”的输电难题。
受此影响,8月10日,电缆概念股持续受热捧。中超控股已经是5天4板,永鼎股份、长高电新、百利电气、金冠电气等股价也纷纷大涨。
两大电网万亿元电网投资将引发市场对电缆的需求。根据最新发布的半年报,远东电缆、东方电缆等公司上半年均手握百亿元订单。
万亿元电网投资加速推进
近日,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对外表示,下半年将开工建设新一批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超1500亿元,进一步发挥电网投资拉动作用。
今年上半年,国家电网在建的特高压工程11项,线路全长6828公里,工程总投资900亿元。其中,福州—厦门、驻马店—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打通西电东送的战略大动脉。
据了解,今年1至7月份,国家电网在建项目总投资8832亿元,其中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和抽水蓄能电站3299项。年内项目总投资有望创历史新高,达到1.3万亿元,将带动上下游产业投资超2.6万亿元。
根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数据,二者“十四五”期间分别计划投入约2.23万亿元、0.67万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加快推进电网数字化建设及转型升级。如果进一步考虑地区电网公司投资,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超6000亿元规模投资。
对此,中宇资讯分析师柳东远向记者表示,国家电网重大项目投资主要包括电网扩容以及新的大型电力联网,高压输电包括特高压输电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是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升能源电力安全保供能力、扩大有效投资需求、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的重要举措。
电缆需求迎来爆发
在两大电网的投资以及海上风电增长需求的拉动下,电缆需求正在大幅增加。
8月10日晚间,远东股份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智能缆网实现营业收入90.69亿元,同比增长15.44%;净利润4.50亿元,同比增长43.59%;净利率4.96%,同比增长0.97个百分点。
公司表示,上半年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为99.67亿元,同比增长47.57%。公司加快推进远东宜宾智能产业园项目、南通远东高端海工海缆产业基地项目、远东通讯光棒光纤项目的建设,各计划已有效落地,年内部分建成投产并加快全面达产。
远东股份董秘邵亮向记者表示,“公司下游涉及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从上半年订单来看,智能电网、智能制造是增速较快的领域。公司已服务30多条特高压输电工程,几乎参与了国内所有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
8月6日,东方电缆在半年报中表示,截至7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105.22亿元,其中海缆系统63.11亿元(220kV及以上海缆约占64%,脐带缆约占10%),陆缆系统26.47亿元,海洋工程15.64亿元。
东方电缆表示,当前海上风电已经在多国的零碳路径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受益于“十四五”期间国内及海外海风装机需求提振,海上风电用海缆需求已经快速释放,未来新增空间广阔。
三峡能源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当前三峡能源海上风电业务大规模发展提速,也带动了国内海缆产业的发展,目前整体而言,市场上海缆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据沿海各省发布的“十四五”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目前广东省、福建省、山东省、江苏省、海南省等省份海上风电的规划项目开工总容量已超过80GW,装机容量达59GW,约为2020年底累计装机规模的6.7倍。
受益海上风电发展,海底电缆市场快速增长。据国金证券测算,2025年“海缆+敷设”市场规模达366亿元,2022年至2025年“海缆+敷设”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44%。
邵亮也表示,海缆毛利率跟净利率都是现在所有产品里面最高的。近年来,海上风电迅速发展带动海缆需求迅速成长,远东股份也因此补全了整个电线电缆全产品链布局。
地方AMC驰援房企:江苏资产拟与中南控股共设20亿元基金
近日,中南建设发布公告,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控股”)通知,称其与江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资产”)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有关协议,江苏资产或其指定主体拟与中南控股或其指定主体共同设立规模人民币20亿元、存续期3年的基金(简称“基金”),用于中南控股及关联方投资的项目合作,包括不限于存量债务重组、现有项目续建等。
江苏资产或其指定主体担任普通合伙人(简称“GP”)和优先级有限合伙人,认缴合计18亿元,占比90%;中南控股或其指定主体为劣后级有限合伙人,认缴2亿元,占比10%。
公告称,基金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江苏资产委派2名,中南控股委派1名,执行事务合伙人由GP担任,基金事项由三分之二及以上委员同意视为通过。
中南建设表示,如未来合作涉及与公司交易的,公司将按照关联交易等有关规定,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进行审议。
公开资料显示,江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中国银保监会核准的全国首批地方AMC(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即资产管理公司)机构之一,也是全国第一家省级资产管理公司。
这不是中南建设第一次和AMC机构合作。5月8日,中南建设发布公告,日前,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中南控股通知,称其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简称“华融资产”)、南通市保障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支持公司转型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南通市保障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通房投集团”)是江苏省南通市政府和崇川区政府、通州区政府、南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于2013年8月份出资组建的国有股份制企业。集团初始注册资本30亿元,其中,南通市政府是集团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是南通市人民政府授权经营工业和商业领域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企业,投资领域涵盖化工、机械、医药、纺织、轻工、房地产等实体产业和金融、保险、商贸等现代服务业。
江苏海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海晟控股”)成立于2017年12月,是南通市海门区属一类国企,集团公司注册资金45亿元,总资产517亿元,经营范围涵盖市政交通、园林绿化、地产开发等40多个市场领域。
根据有关协议,华融资产拟和南通房投集团通过有限合伙、基金等形式设立合作主体(简称“合作主体”),有关主体将与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江苏海晟控股按照18:1:1的比例,针对公司及中南控股其他主体在建工程复工复产、优质项目并购、社会与资本合作项目盘活等开展业务,共同支持中南控股转型发展。有关支持项目总规模不超过50亿元,也可引入其他投资机构。
公告称,合作项目基于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满足各方合规和风控要求前提下实施。华融资产作为合作主体的管理人,负责具体项目实施工作。
节能减排
前7月我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同比增逾七成
近日,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截至7月底,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6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4%。
水利建设持续推进
今年以来,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成效显著。刘伟平在水利部举行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水利部会同地方再接再厉,继续扩大水利投资,优质高效推进水利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7月底,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5项,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相继按期开工建设;在建水利项目达到3.18万个,投资规模1.7万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6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4%;水利工程施工吸纳就业人数161万人,其中农民工123.3万人,为稳投资、促就业作出积极贡献。
农村水利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今年以来各地共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是去年同期2倍多;已开工农村供水工程10905处,提升了2531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完成投资25.1亿元,维修养护工程6.7万处,服务农村人口1.3亿人。
大中型灌区方面,截至7月底,今年以来共完成建设改造投资178亿元,国务院明确今年重点推进的6处新建大型灌区已开工3处,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项目开工455处。农村供水工程及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35.9万人。
着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农村供水安全事关亿万民生福祉,大中型灌区是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基础设施保障。”刘伟平指出,今年以来,水利部将农村供水、大中型灌区建设作为惠民生、稳经济、促增长、保就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多措并举,全力推进。
一是强化部署推动。水利部多次专项部署加快推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工作,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省份、落实到项目,明确节点目标,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指导各地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和年度投资计划执行,力争早完工、早受益。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联合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出台文件,支持脱贫地区积极利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补齐农村供水设施短板;各地统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资本,落实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743亿元。此外,安排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30.7亿元。安排投资388亿元,用于24处在建大型灌区建设和505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三是实行台账管理。分省份建立农村供水、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项目台账,将工程建设任务分解到周,水利部和省、市、县各级专人盯办,上下联动,强化调度,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加快项目实施。
四是加强督促指导。定期通报投资完成和建设进展情况,对进度较慢的省份实行“一对一”联系督导,赴现场实地调研指导,帮助协调疏通堵点问题,特别是深入分析解决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推动工程建设。
刘伟平介绍,下一步,水利部将锚定年度目标,持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抓好农村供水、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项目实施,着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当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多集中在水利建设领域,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将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对稳定经济大盘意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有望进一步提升。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说,通过“乘数效应”,水利投资有望衍生出新的消费、投资,拉动经济增速上行。国泰君安报告预计,“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将从防洪、供水、智慧水利和生态修复四大投资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投资将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经济日报: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指出,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能源供给形势,以及日益紧迫的“双碳”目标,中央再次就新能源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概念并不是首次提出。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提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这一提法首度明确了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的三大要素。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支撑。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8.290, -0.01, -0.12%)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按照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测算,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数十亿千瓦,成为电力供应主体。新能源跃升发展尚需大力提升装机规模和消纳水平。
保障新能源“发得出”。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集中式电站,通过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加上周边清洁高效的煤电以弥补新能源不稳定的特性,并通过特高压远距离送出;另一种是分布式电站,把分布式光伏和风电作为基础,以储能、虚拟电厂等综合能源系统为支撑,实现就近消纳。我国地域辽阔、风光资源富集,相较于零敲碎打的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基地化、规模化建设风光电基地更利于短期放量、节约成本。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第一批1亿千瓦规模基地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第二批基地项目组织。
保障新能源“送得走”。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电力供需实时平衡和安全稳定运行难度大。如果继续沿用当前的消纳模式,远远不能支撑新能源成长为主体电源。同时,受限于资源禀赋,我国大量风光等新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地区,但电力负荷多在中东部,这对新能源电力消纳提出了挑战。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和清洁高效煤电,对于实现大型风光基地的安全、可靠外送电力不可或缺。一方面,要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统筹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发挥煤电调节性作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另一方面,提升现有特高压利用效率,加大特高压核准建设力度,通过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实现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
保障新能源“用得了”。除了风光电基地、煤电、特高压等关键要素以外,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还应充分发挥电力市场作用。要研究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消纳和交易机制,在新能源绿色价值未能市场化的情况下,需要尽快研究相应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为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特别是要研究如何稳妥有序推进新能源进入现货市场,完善容量补偿机制和电力系统运行成本的合理疏导机制,完善绿证交易的配额制等相关制度。
你的减碳量可以记账了!绿色消费行为将能兑换多类奖励
除了在沙漠中种树,你的绿色消费行为有望获得更多回馈。
8月,随着“2022北京绿色生活季”的启动,以及阿里巴巴发布“88碳账户”,许多人可能会迎来自己人生中第一本个人碳账本,开启个人减排成果的记录。
对照激励标准,个人能通过被数字化记录下来的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绿色回收等行为,获取相应积分,最终通过积分兑换多类奖励。
被多元激励的个人减碳行为
此前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从各类大型企业纷纷推出碳中和计划到全国碳市场上线,低碳减排的热潮在各行业不断蔓延。近期,在个人及消费者方面,绿色低碳行动也出现新进展。
8月10日,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主办,绿普惠等承办的“2022北京绿色生活季”活动启动,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暨北京个人碳账本正式上线。
8月8日,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正式发布“88碳账户”,并推出88减碳周。阿里巴巴集团ESG和双碳业务部总经理杨灵叶在88碳账户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希望88减碳周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减碳历史上的‘双11’”。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北京个人碳账本还是88碳账户,背后都有着一套激励模式。个人能通过被数字化记录下来的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绿色回收等行为,获取相应积分,最终通过积分兑换多类奖励。
据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方面介绍,基于标准和算法,其利用数字技术打通了出行、快递、外卖、消费等多个场景,实现个人减排量的滤重和融合汇总,建立了个人碳账本。此外,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实现了个人绿色行为多元化的激励,并实现碳普惠和绿色消费的融合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88碳账户上的权益兑换体系,显示出的价格或高于目前碳价。对此,杨灵叶表示,这只代表着现阶段平台愿意支付这样的成本来帮助用户共同去践行,包括养成这样的减碳习惯,并称“我们其实更像是对用户行为本身做出激励,而不是对碳量本身做激励”。
业内:碳普惠是一个非常大的商业场景
低碳减排于个人而言已不再只是一句宣传,随着碳普惠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其正融入到个人出行、快递、外卖、消费等各个场景。而所谓碳普惠机制,是指推动公众、社区、中小微企业等自愿开展绿色低碳、资源节约行动的激励机制。
在碳普惠机制不断发展背后,助力其中的公司及政府,都有哪些考量?
“我认为目前碳普惠是一个非常大的商业场景,因为碳普惠连接的是消费者,带动的是消费者减排,但是带动减排过程中会跟消费者产生更多的互动和黏性,这个事是商家或者平台可能都看得到的。所以我觉得做碳普惠,第一是体现了企业的责任,第二更多是新时代的商业模式的体现。”在阿里巴巴“88碳账户”的发布会上,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李原谈及个人碳账户及碳普惠机制时说道。
阿里巴巴则提及放大“参与者经济”的力量,并在去年底发布的首份碳中和行动报告中提出了“范围3+”概念。这一概念是阿里巴巴在国际通行的碳减排标准“范围1、2、3”之外,承诺在自身运营和供应链之外,到2035年带动生态累计减碳15亿吨。此次推出“88碳账户”,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正是要加速推进“范围3+”减碳,让用户端的减碳有清晰的计量工具。就阿里巴巴而言,未来,“范围3+”的减排量数据将与范围1、2、3的碳排放一样,经权威机构审核并予以公布。
另一方面,在企业及平台积极参与碳普惠机制的同时,作为推动公民参与减污降碳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政府也在推进建设碳普惠机制。
此次,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则提供了北京经验,实现了多场景的结合。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表示,此次绿色生活季推出了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及市民个人碳账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绿色低碳的潜力和积极性,探索出了一条“政府组织、技术赋能、平台承载、用户响应、市场推动、合作共赢”的低碳社会建设模式,实现了政府、企业、公众间多重互动的运行机制,标志着碳普惠发展进入新阶段。
到2025年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高效平稳实现工业碳达峰
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2030年前,工业领域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工业领域推进碳达峰明确了时间表。
专家认为,下一步要精准把握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关键点和发力点,通过落实重点任务和开展重大行动,高效平稳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
深度调整产业结构
工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2.4亿吨标准煤,其中工业占比65%左右。《方案》把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放在重点任务首位,提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如何构建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魏琪嘉认为,具体要从3方面推进:一是把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技术应用结合起来;二是把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与产业低碳改造结合起来;三是要综合运用市场化手段倒逼落后产能加快退出。
在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方面,《方案》提出,布局“减碳去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低碳颠覆性技术研究,突破推广一批高效储能、能源电子、氢能、碳捕集利用封存、温和条件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推动工业绿色低碳技术突破、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力度和开展重点行业升级改造示范,增强工业领域自身绿色低碳发展内在硬实力。”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吕萍说。
近年来,我国工业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节能降碳也在持续显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三五”下降16%基础上,去年进一步下降5.6%。“要把减排的各项标准进一步明确,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同时,要有系统的配套保障支持措施。”魏琪嘉说。
积极推行绿色制造
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碳排放量基数大、绿色产业链建设滞后问题的关键。《方案》强调,继续完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设计产品等绿色制造体系。“这将为工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树立标杆。”吕萍说。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绿色制造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一种清洁生产方式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魏琪嘉解释,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从原料开采到产品报废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材料的回收、利用、处理等通盘考虑,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的全过程。目前汽车、机械、电子、纺织、通信等行业都具备了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条件,很多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约2万种绿色产品,创建近3000家绿色工厂,培育近200家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累计制定644项节能与绿色发展行业标准,初步形成绿色制造体系。
《方案》提出,到2025年,创建一批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制修订300项左右绿色低碳产品评价相关标准,开发推广万种绿色低碳产品。例如,在交通运输领域,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25%和20%以上。
“通过构建绿色低碳产品开发推广机制,加大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既能充分发挥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对碳达峰的支撑作用,也能通过持续激发产品市场需求为工业供给侧持续注入发展活力。”吕萍说。
推行绿色制造,往往需要大量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投入。魏琪嘉建议,要将前期技术研发费用最大程度分散化,让企业用得起绿色节能技术,避免高昂技术使用费阻碍技术推广。
数字赋能低碳转型
当前制造业正进入全面数字化新阶段,生产流程、业务管理等环节都对数字化提出更高要求。《方案》强调,推动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企业需求和信息服务供给对接,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
“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在主要行业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双碳”场景化应用,实现关键生产工艺能耗和碳排放数字化、透明化,建立从生产、存储、运输、接收、利用处置、环境容纳全流程闭环监管。
“‘新能源云’接入国家电网经营区全部新能源场站超过291万座,装机容量超5.6万亿千瓦,注册用户超过25万个。”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碳资产管理办公室规划计划处处长吴静介绍,国家电网“新能源云”设计了环境承载、电网服务等15个子平台,实现新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我们还上线了浙江工业碳平台,为浙江全域41个行业4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提供工业碳效智能对标数据服务,助力工业生产节能减排和能效水平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未来会有很多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如何将技术和实践相结合,仍需进一步探索。”魏琪嘉建议,要以产融合作为纽带,借助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工业基础高级化、现代化水平,借助工业在全球市场竞争地位的提升反哺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最终实现科技创新、工业绿色发展和金融支持良性循环。
此外,在促进行业技术产品和发展模式革新的同时,要注重市场化手段应用,通过完善税收政策体系,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电力交易市场建设,扩大绿色信贷投放,逐步健全基于市场的正向激励机制。
“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打通绿电认购、交易、使用绿色通道,将有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健康快速发展,应进一步健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套制度,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吕萍说。
自主创新
宝武旗下八钢富氢碳循环炉第三期工业实验获阶段性重大成果
澎湃新闻从钢铁央企中国宝武方面获悉,8月9日,其旗下子公司八钢的富氢碳循环炉第三期工业实验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富氢碳循环炉成功实现喷吹热煤气,这标志着八钢富氢碳循环炉实验平台距离第三期实验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此前的7月6日,八钢富氢碳循环炉正式开启第三阶段工业实验。该项目的目标为打通高炉煤气自循环全工艺流程、具备减碳30%以上工艺技术能力。
从工艺上来说,传统高炉采用热风炉生产,高炉煤气因含有大量氮气,不具备脱碳(去除二氧化碳)再循环使用的价值,这也是传统高炉实现碳减排最大的难点。中国宝武此前介绍,在提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当下,富氢碳循环高炉存在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传统高炉低碳冶炼探索新路。
据八钢绿色低碳首席专家、低碳冶金实验平台主任田宝山介绍,从7月6日富氢碳循环炉第三期工业实验点火开炉至今,富氢碳循环炉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冷态调试、热态试车、喷吹热煤气。
“在富氢碳循环炉实现稳定喷吹来自八钢欧冶炉的热煤气,这对实现第三期工业实验目标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重大成果。从目前近一周的运行情况来看,富氢碳循环炉各系统工况正常,运行平稳。”田宝山表示。
田宝山同时强调表示,只有热煤气稳定喷吹半年、一年乃至更长,工况良好、铁水达标,才能真正证明八钢富氢碳循环炉第三期工业实验取得成功。
应用生态窗口期打开 5G商用进入良性循环
一年一度、连续四年举行的世界5G大会,集聚全球5G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国际组织负责人,希望为5G赋能千行百业注入活力、献良策。
8月10日上午,2022世界5G大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深受业界瞩目的世界5G大会传统项目“5G十大应用案例”发布。
这些由组委会从30个省、市、自治区及重点企业推荐的432个优秀项目选出的应用案例,科技创新性、国际国内领先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兼具。
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说:“当前是5G行业融合的关键阶段,各行各业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正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5G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典型标杆项目的示范效应对推动垂直行业应用规模落地意义重大。”
那么,当前哪些行业最需要5G?从落地情况看,矿山、医疗、车联网、农业等已成为5G应用先行示范区。
大庆油田,这个名字附着了太多历史的记忆与荣光,它曾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高水平的贡献,却也面临继续发展的挑战。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杰成在分享大庆油田通过数智化带动油田生产提档升级的经验时指出,全球能源产业正面临全方位、颠覆性的变革,大庆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依靠数字化转型推动管理与技术升级,是现实所需也是发展之要。
“黑龙江是我国农业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当前我国农业迈入了数字化新时代,面临第三次绿色革命,带来了农业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即智慧农业(4.480, 0.09, 2.05%)。智慧农业不单纯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多个生产要素组合以后导致生产要素变革。在赵春江看来,未来全球智慧农业的发展有三大趋势,一是大数据技术渗透农业全产业链,二是智能化装备广泛应用,三是无人化、少人化迅速发展。依托国有农机企业能够满足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
在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智慧矿山从理念走向现实,为我国矿山行业逐步实现少人无人化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表示,2035年,我国煤矿或矿山开采要进入智能化阶段。如今,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矿井群。
葛世荣说:“经过两年建设,全国煤矿安全智能检测网已经形成,可以实施感知、动态检测、快速预警,对我国煤炭安全保供和安全生产起到了巨大作用。”
5G赋能千行百业,离不开电信运营商的鼎力支持。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介绍,中国电信在实体经济和民生领域率先推进5G应用方案,实现了规模化的快速复制,累计打造5G定制网项目超3000个,5G行业应用项目9000个,形成智慧矿山、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典型应用,并推出5G新通话等新业务。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称,3年来,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并深化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100万个。在应用拓展方面,依托5G专网、行业平台,推动智慧农业、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解决方案从“样板间”向“商品房”加速转变。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说:“5G+创造了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的新天地,形成了一业带百业的新局面。运营商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道提供者,而是推行数字化转型的科技创新公司,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提供工具箱和方法论。”
“通信基础设施是5G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底座和基石,也是5G生态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介绍,中国铁塔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承建5G基站数量185万左右,占全球数量一半以上,覆盖高铁超过2.7万公里,地铁超过8500公里。
安全可信,是5G网络与应用的关键。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数字经济时代,5G不仅仅是通讯网,更是打造数字经济生产力的一张网,它的安全稳定运行容不得半点马虎。
齐向东说:“不管在业务设计方面还是安全设计方面,电信运营商5G网络都执行统一标准。但5G网络应用到千行百业,所面对的安全挑战也五花八门。我们希望和电信运营商、5G设备商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面向5G应用的网络安全框架,以网络安全零事故为目标来护航5G融入千行百业。”
专家论坛
知名IT科技工作者朱帅:发展区域合作,应对美供应链排华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签署《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将提供超500亿美元资金来推动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主要用于补贴及相关税收抵免以鼓励企业在美国建厂,引起舆论关注。
除此之外,近期美国不仅积极筹组“芯片四方联盟”,还领衔18个经济体,举办“2022年供应链部长级论坛”,意图打造“供应链小圈子”。笔者认为,美国这一系列动作旨在组建以其为首的芯片生产与供应链联盟,树立高标准门槛,建立所谓“国际新体系”。鉴于我国供应链结构呈现出网状散射的传导方式,需谨防美国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首先,美国的系列动作旨在打压我国,树立以其为首的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国际供应链体系。
为了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在去年的G20峰会上我国倡议举办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欢迎G20成员和相关国际组织积极参与。美国选择在我国倡议落实之前“出招”,目的是想抢占先机,逼这些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此外,美方在推进芯片半导体生产与供应链合作时屡屡强调不对维护人权的现行承诺打折扣,要根除供应链中使用强迫劳动的意图。这同美国以往的人权和劳工“武器化”做法保持了一致性。近些年,美国一直在国际社会上设置以人权和劳工为标准的政治议题,对中方进行污蔑。一方面,是当前美国“白左化”日益严重,对我国人权和劳工状况进行抹黑,可以激化美国一些不了解实情的民众的对华反感。另一方面,是方便美国建立排他性的小圈子,以所谓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来对其盟友发号施令。
其次,美国的系列动作将破坏我国供应链网状散射的“涟漪效应”。
跨国供应链条环环相扣,一环断裂会带来整链断裂。而“涟漪效应”就呈现出环环相扣的特征,外力的介入会破坏供应链的路径传导。当前我国致力于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产业链合作体系之中,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建立层次相异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下,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原材料和零配件、生产制造商品并在全球销售。美国企图通过同我国主要合作伙伴建立排华的供应链合作,破坏现有的合作分工,将导致供应链的混乱和失序,轻则带来延迟交付,重则带来“断链”的后果。
“涟漪效应”呈现出同心圆向外扩散的特征,而空间上的撕裂将破坏供应链合作的扩散。近年来,美国不断在我国周边地区打造各式各样的小圈子,包括但不限于美国与亚太盟友的双边同盟、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印太经济框架”(IPEF)等。这些圈子都包含供应链合作上的诉求。美国正逐步从空间上对我周边进行切割,不断分化瓦解邻国同我国在地理上的供应链分工协作,造成物理上的“断链”。
“涟漪效应”呈现出一个圆心,众多同心圆围绕的特征。美国现在想成为西方掌控的供应链体系的那个“圆心”。当前我国是100多个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同时也成为世界重要的需求来源地。为了削弱我国的中心地位,近些年美国一方面推动跨国公司将供应链从我国转移回美国国内,另一方面促使跨国公司将供应链转移到我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美国还拉拢其他国家组建平行于我国的供应链国际体系。
面对美国在半导体生产和供应链联盟方面的多个动作,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应对。
第一,加强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中国东盟及东北亚供应链区域内合作。可用足用好RCEP原产成分累积规则,利用整体性经济性合作制度安排产生的集成效应,促进在相对稳定的发展预期下合理安排投资和生产计划。在区域范围内实现生产布局的调整、优化和升级,降低供需缺口对供应链的冲击。此外,在RCEP框架下促进中日韩之间贸易(包括半导体领域)和供应链整合。推动RCEP框架下更广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建立更紧密、更强大的区域供应链体系。
第二,推动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供应链闭环。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空间布局为框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供应链地理重塑。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产业间及产业内关联。发挥我国在技术和资源上的优势,通过直接投资、生产许可转移、专利技术许可转移或国际分包等方式向沿线国家和地区转移技术。在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区域供应链闭环。
第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牵头构建供应链国际新规则。一是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发挥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功能,积极对接国际高水平对外开放经贸标准,促进要素在区域内自主有序流动。二是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2.760, 0.02, 0.73%)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积极参与其中的跨境供应链治理规则谈判和改革。三是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制定,牵头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宽领域规则体系,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和稳定。
亟须战略思维 纾困三重压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7月CPI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0.5%,PPI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1.3%。反映PPI与CPI的同比剪刀差在缩小,环比剪刀差则在放大。
当前PPI与CPI同比剪刀差收窄,反映中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有所改善,且环比数据显示,中下游行业成本压力的改善具有持续性和断点性等特征。要知道,中下游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其如同春草,只要有喘息机会,就会展示出极强生命力,这是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板块。相信持续下去,会逐渐改善中国的投资边际收益率,进而改善市场预期,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升级。
不过,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三重压力依然较为严峻,要推动其边际改善还需添柴加力。这主要表现为:
一是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的边际变化。前者同比上涨6.5%,环比下降0.9%,而后者则为4.2%和1.3%。这组数据反映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已自下游向中上游传导,继下游制造业承担了PPI上涨压力后,当前工业生产者也在吸收要素资源的上涨压力;换言之,需求收缩问题已经传导到中上游行业,挤压中上游企业的边际投资收益率。
一是需求收缩问题持续。CPI商品篮子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3%,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5.6%,鲜菜类价格环比上涨10.3%,非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9%,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食品能源价格对CPI的贡献反映,最终需求依然呈收缩状态,结合最新海关总署公布的7月数据,中国出口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3.9%,进口1.56万亿元,增长7.4%,贸易顺差6826.9亿元,扩大90.9%,贸易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进口和CPI数据显示,内需不仅在收缩还在内卷,这也意味着支撑经济内循环有效运转的最终需求暂时仍难当大任。
用中国GDP的季度走势图能看得更清晰:自2010年二季度中国季度GDP创出10.3%的增速后,40余个季度以来呈现出的是一条持续的平滑下行线,其周期性几乎看不出了。这意味着牵制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是难以通过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等解决的,也就是说当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锦上添花。
而且,目前即便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其空间也呈边际递减态势,因为当下中国通胀在三重压力下步入的状态,反映货币政策的空间正在收窄,这不仅由于中外利差会持续扩大,而且源自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本身已弱化利率等价格信号的作用,宽货币一直无法有效转换为宽信用,就是低利率覆盖不了市场真实的风险敞口,导致流动性淤积在货币市场,进而导致低利率与资产荒并存,市场主体的预期持续偏弱。
解答结构性问题的对症之药是改革,通过改革拓宽市场主体在经济体系中的行动自由,让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市场主体能法无禁止即可为,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点才能舒展开来。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让经济体系内的价值理念多元化、策略多元化和行为多元化,充分孕育出企业家精神。
在此需指出的是,如何使用好一个特殊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机制设计,趋利避害地降低产业政策对经济社会资源的扭曲。最近芯片大基金的反腐力度显示,如果产业政策是通过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直接进入市场踢球,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那么其将不会带来市场配置,而是计划配置,因为不同市场主体围绕产业政策做出同一个或相近的策略选择,释放同质化需求,市场就会失去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产业政策就难以抵御腐败。唯有产业政策是与市场主体进行事中风险共担、事后用政府采购市场进行竞争性奖励,产业政策才能对经济发展提供正向激励。
由此可见,结构性问题缠绕下的中国经济,需要的是基于战略思维通过改革进行一场战略布局,而不单单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打赢一场战斗,唯有布好局、搭好台,才能春风化雨、彩蝶自来。
阎焱:大变局下投资考虑的首要因素是风控而非回报
在世界政治经济大变局之下,中国的投资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哪里?作为资深投资人,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表示,大变局下投资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是风控,而不是回报,投资人需要降低投资回报的预期,把目光聚焦至从0到1的颠覆性原创技术。以下节选自阎焱近日在出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22创投峰会时的演讲内容。
当下股权投资的两个难题
今天所处的时代和我们正常的时代非常不一样的,我们说这是一个大变局的世界。全球疫情从2020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重创,全球供应链变得非常脆弱。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的股权投资同比下降了55%,其中美元投资下降了60%,民营投资下降了80%。
当前股权投资面临两大难题,一个是退出难。每一家企业都想尽快上市,但上市也存在破发的可能;第二个问题就是融资难,过去地产公司股权投资出资者比较多,但现在地产公司也有自己的问题。过去两年的新建基金以政府基金为主,如果地方政府出现流动性问题,就会导致大量基金的违约。
在这种大的变局下,我们首先认清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个好的创业者来说,宏观经济形势和创业做企业没有大的关系。我也经常跟我们被投公司的创业者,尤其是早期的被投公司说,你们不要太去关心政治,作为一个创业者,最重要是把企业做好。
在我看来,风险投资的周期和宏观经济的周期不是一致的。比如在中国投资,投进去到退出来,大概平均需要8年的时间,短的3年,长的13年,周期是非常长的,但宏观经济的变化可能在12个月之内就变了。比如今年上半年非常不好,很多经济学家预测今年下半年会好一些。
也许现在是最好的投资时期
投资大变局下首先考虑是风险控制,过去投资后翻了10倍、20倍、100倍,这种情况以后越来越罕见。现在应该把期望值调整下来,如果有两三倍的回报,已经非常不错了。大变局下投资应该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是风控,而不是回报,首先需要降低投资回报的预期。
从世界历史来看,优秀的投资人都具备穿越周期的眼光,具有超级回报的投资大部分是在经济周期的底部建仓和出手的。今天很多人说,中国大互联网公司的大股东都是外国人,这是因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创业的早期,中国还没有风险投资。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候要警惕,在别人警惕时候要贪婪。对于投资人来说,现在也许是最好的投资时期。
中国的投资逻辑已经发生改变,以往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商业模式创新,利用中国稳定的大市场,搭上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实现快速增长。但现在这种可能性已经变得很小了。
投资创新成为大势所趋
世界正进入大数据时代,中国人口众多,企业也众多,在大数据时代是非常有利的。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使中国有弯道超车的可能。从去年到今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70%的电动车;今日头条、抖音的电商消费领先全球。
过去对于创新但没有盈利的企业不能投,A股也不接受它上市。科创板创立以后,政策鼓励由0到1的企业上市,从上市情况来看回报非常好。投资前移、投资创新会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现在是资本市场低谷,我们看看投资机会到底在哪里。简单说,人类社会进步主要是靠技术的进步来推动的,投资机构要明白推动社会进步的是什么?今后十年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包括:5G、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芯片、生物基因技术等。
5G带来万物互联,5G时代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一定是物联网发展中最大的获利者;全世界70%的电池在中国生产,宁德时代(500.040, -3.94, -0.78%)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池生产者;芯片应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应用于航天技术的各种材料;生物基因方面,中国人的天赋和秉性在生物基因可能更容易占到前沿;中国绿色技术也有非常大的前景。从0到1的颠覆性的原创技术,将是中国的未来,这也是中国未来投资回报最大机会所在。
中小企业
7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3 企业复工达产保持向好态势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近日发布7月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3。对样本企业开工率的调查显示,开工率在75%—100%的企业占43.70%,比上月上升1.75个百分点;开工率小于75%的占47.75%,比上月下降2.60个百分点,企业复工达产保持向好态势。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分别上升0.1点和0.2点,建筑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持平。其中,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已连续3个月上升。
从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来看,当前中小企业运行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成本压力有所下降。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7月份,成本指数为113.2,比上月下降0.5点,降幅最大。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4个行业的人工成本有所上升。
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央行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力度,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普惠小微贷款同比明显增加。7月份,资金指数为100.8,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
企业效益呈企稳迹象。由于能源、金属等价格有所回调,成本上升的势头有所缓解,企业盈利状况呈止跌企稳迹象。7月份,效益指数为73.5,与上月持平。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4个行业效益指数上升、1个行业持平。
新一轮消费券密集发放 促消费仍需全面发力
入8月,多座城市再次发放文旅、体育、餐饮等各类消费券,以提振市场消费信心。
近日,“2022深圳购物季”正式启动,活动以“消费点亮美好生活”为主题,聚焦9个重点板块,推出三大月度主题,着力打造深圳市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添动力的重要引擎,正式拉开下半年深圳促消费活动的大幕。据悉,政府层面将以“2022深圳购物季”为契机,从8月份起再投入近8亿元举办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和汽车补贴。此外,深圳各区也结合自身区域优势,“一区一节”精准发力,给消费者提供差异化购物体验。
面对疫情给消费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今年上半年深圳还专门出台了促消费30条,并积极组织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等一系列活动,全力以赴促消费、稳增长。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显示,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深圳消费市场快速回暖,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3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早在2020年,多地通过发放消费券、拨付稳岗返还资金等方式,活跃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帮助各类企业和商户复工复产、恢复经营。一轮接一轮地发放消费券。那么,商家和消费者实际感受如何?记者对多位使用过深圳消费券的消费者进行采访,消费者也对这种“真金白银”式的消费券喜闻乐见。不过,也有消费者和商家表示,有些消费券需要“抽”,有时候也难以抽中,本应该是参与的人越多越好。而且,消费券等形式短期内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回暖反弹,但使用门槛应该降低,普及更多的个体小商户。
据不完全统计,自8月以来包括沈阳、海口、天津、九江等城市都发放了不同类型的消费券,不同类别的消费券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了消费补贴,对相关领域促进效应也不同。
消费券备受青睐,是因为其具有乘数效应,投放的消费券可以产生数倍的直接消费。天津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前三期消费券累计拉动消费超过7000万元,撬动比保持在1∶10,促进消费效果显著。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对于下半年来说,稳住消费基本盘应从如何提升居民收入预期、优化消费环境以及创新消费领域与消费方式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需要从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适当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收入预期以及完善社保体系、优化消费环境和创新刺激消费政策等方面着手综合施力。
经贸态势
支持政策频出!多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三季度或迎赶工高峰
近日,河南、湖北等地相继出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政策。其中,河南省提出,2022年9月底前开工建设8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为1373亿元,为稳住经济大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基建项目有望在资金支持下集中赶工,三季度或迎赶工高峰,基建行业基本面有望改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河南省发布《河南省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加强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拓展成网,到2025年高铁(含城际)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完善民用机场布局,到2025年运输机场数量超过6个,通用机场数量达到20个以上。加密提质公路网络,“十四五”期间新改建干线公路3000公里。推动水运通江达海,到2025年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港口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
湖北省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重点围绕交通物流、水利、流域综合治理、数字经济、城市基础设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公共卫生、能源8个方面,明确发展思路、建设目标、重点项目及责任部门,清单化推进落实,发挥关键性、节点性重大项目的示范效应,带动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此前,江苏省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切实加大新型基础设施、交通、物流、能源、水利、城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民生、安全保障等领域投资力度,加快构建高水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除多个省份发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外,近日自然资源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用地审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通知》(简称《通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用地要素保障,做实做细做优交通、能源、水利等项目前期工作,提升用地审批质量和效率。《通知》要求,改进优化用地审批。简化用地预审阶段审查内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此前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实施《“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四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增强城市安全韧性能力;二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形成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三是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四是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
三季度或迎赶工高峰
国海证券研报显示,7月全国合计开工重大项目3876个,投资总额达2.39万亿元,其中基建项目为重点开工领域。下半年基建项目有望在资金支持下集中赶工,三季度或迎赶工高峰。
从基建上市公司中标情况看,近期头部公司接连中标重大基建项目。
从下游产业看,近期水泥、钢铁等基建原材料社会库存均有所下降。以钢铁行业为例,中钢协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7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659.66万吨,比上一旬减少243.47万吨,下降12.79%;比6月下旬减少35.2万吨,下降2.08%。
上半年全球经济扫描:欧盟经济复苏底气不足
受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能源和粮食危机等诸多因素交织影响,全球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上半年整体表现低迷。下半年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仍存,世界经济走势备受关注。国际版今日起推出“上半年全球经济扫描”系列报道,把脉世界主要地区及重点领域状况,剖析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展望发展趋势,希望对读者掌握全球宏观形势有所助益。
尽管今夏频频遭受热浪袭击,但“底气不足”的欧盟似乎已经提前嗅到了冬季的苦雨寒风,能源短缺极有可能成为欧洲经济复苏进程中的“阿喀琉斯之踵”。欧盟经济复苏之路之所以曲折,所谓“盟友”在其间发挥的作用值得深思。对欧盟决策层而言,“战略自主”不应只是一句空洞口号;对欧盟企业而言,“公平竞争”不应被少数偏激政客绑架扭曲为歧视性话语;对欧盟民众而言,和平发展的愿景更不应被所谓“盟友”编排的战争剧本扼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任由少数战争贩子继续对地缘局势“拱火”,欧盟下半年本已艰难的经济复苏进程还将平添更多“拦路虎”。
尽管今夏频频遭受热浪袭击,但“底气不足”的欧盟似乎已经提前嗅到了冬季的苦雨寒风。欧盟委员会强制要求欧盟国家自8月1日起减少50%的天然气消费。考虑到近期欧洲方面接连传出有关替代能源的“积极信号”,上述强制指令颇为耐人寻味。业界普遍预测,能源短缺极有可能成为欧洲经济复苏进程中的“阿喀琉斯之踵”。看来,欧洲民众在将要来临的冬季需要忍受的不便,除了被调低的室内暖气温度外,恐怕还有因经济复苏乏力导致的诸多生计问题。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并不适用于同属西方阵营内的欧盟及其成员国。相反,欧盟配合美国加入对俄制裁的行为,如今看来似乎更像是砸向自己的“回旋镖”。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欧俄关系交恶不仅颠覆了几乎全欧的能源供给格局,还打乱了本届欧盟政府雄心勃勃的绿色发展计划。随着战事步入拉锯阶段,欧洲能源短缺问题逐渐发酵,原本意欲抢占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复苏制高点的欧盟无奈地发现,在“铁杆盟友”编纂的“战争剧本”中,自身竟会沦为“不争馒头争口气”的悲情角色。
“争气”道阻且长。近期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等机构均发出警告称,以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多元化替代策略面临挑战,能源短缺或将成为抑制未来欧洲经济复苏的最大挑战。尽管近期欧洲范围内的液化天然气终端已经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但在大幅削减对俄油气进口后,其通过管道自北非、中亚以及北海等方向进口的天然气总量依然有限,尚不足以填补今冬能源储备缺口。对美进口方面,尽管美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提高了对欧洲天然气的出口份额,但6月8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自由港天然气液化设施因大火关闭,导致欧洲最快只能等到9月初恢复此前的天然气进口规模。考虑到美欧当前的能源互通仍然高度依赖货轮运输模式,欧盟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是难以放心地从盟友方向“争气”。
“底气不足”,也就导致了社会民生出现了问题。暑期刚刚过半,能源缺口对欧洲制造业的消极影响已经进一步显现。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最新一期欧盟经济景气指数显示,7月份欧盟经济景气指数较上月跌落4.2,滑落至97.6,整体走势呈现出疲软态势。在欧元区前六大经济体中,除荷兰微增0.2外,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的景气指数均出现回落,其中号称“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更是跌落5个点,超出了欧盟国家的平均跌幅。有分析指出,欧洲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高度依赖俄方的低成本能源,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天然气的平均价格已经超过美国的近3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欧洲多国的钢铁、化肥、机械厂商已经被迫停产,考虑到能源密集产业位于欧洲诸多关键行业供应链的上游,“缺气”未来预计还将引发其他社会民生问题,迟滞欧洲的经济复苏进程。
稀松平常的能源“洛阳纸贵”,直接大幅推升了欧洲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在通胀节节攀升的冲击下,欧盟委员会预测本年度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将滑落至2.6%。欧盟经济与货币事务专员真蒂洛尼表示,预计今年欧元区的通胀率将达到7.6%,欧盟整体通胀水平亦将升至8.3%,远远超出欧洲央行此前划定的2%通胀警戒红线。抑制通胀令欧盟决策层感到棘手,因为当前欧洲央行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经较为有限,这也导致欧洲央行在加息问题上感到进退维谷。国际金融协会此间分析认为,欧洲央行难以跟上美联储应对通胀的步伐,预计未来欧元还将面临较大下跌空间。法国兴业银行(17.660, 0.31, 1.79%)预测,若俄罗斯进一步关闭对欧输气管道,欧元兑美元汇率或还将面临10个百分点的下跌。考虑到欧元区目前有近一半进口货物以美元计价,欧元持续疲软的状态对经济复苏的抑制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更令市场观察人士担心的是,下半年在能源危机引发的经济持续疲软背景下,欧元区存在爆发新一轮债务危机的潜在风险。以希腊为例,该国政府目前的债务杠杆率高达194.2%,较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还要高出近70个百分点。除此之外,法国与意大利也分别面临较为严峻的主权债务风险。尽管欧洲央行近期推出了“传导保护机制”(TPI),预防市场恶意做空个别主权国家的债务,但该机制对私营企业的债务风险保护效用有限,难以完全有效遏制欧元区内暗流涌动的债务风险集聚之势。
在过去的约半年时间内,深受乌克兰危机影响的欧盟经济应该深刻体会到了何为“真安全”。欧盟经济复苏之路之所以如此曲折,所谓“盟友”在其间发挥的作用值得深思。对欧盟决策层而言,“战略自主”不应只是一句空洞口号;对欧盟企业而言,“公平竞争”不应被少数偏激政客绑架扭曲为歧视性话语;对欧盟民众而言,和平发展的愿景更不应被所谓“盟友”编排的战争剧本扼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任由少数战争贩子继续对地缘局势“拱火”,欧盟下半年本已艰难的经济复苏进程还将平添更多“拦路虎”。
长三角REITs产业联盟举办圆桌论坛
近日,长三角基础设施REITs产业联盟“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的发展与展望”圆桌论坛成功召开。本次论坛是联盟成立以来的首次活动,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金公司、建信资本、中金基金、银华基金、世联评估、戴德梁行等REITs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交流了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合规要件、尽调重点、运营关键、价值评估等方面的项目推动经验,探讨了保租房大类资产发展面临的难点及相关政策建议,合力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规范发展。证券时报记者全程线上参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号)提出,“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及“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试点,是发挥REITs市场功能、盘活存量资产、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积极举措,为盘活存量资产、扩大社会投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了一条有效路径,充分体现了保障性和市场化统筹兼顾的政策导向。
中国REITs市场建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记者了解到,联盟将定期组织年度论坛和圆桌论坛,凝聚各方合力,以高水平的学术、政策与行业研究,助力符合中国国情的REITs发展路径探索,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市场提供金融支持
2022年是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元年,近日,3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均已获得注册批复,处于询价发售阶段。
论坛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成彬表示,近日获得批复的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具有良好示范效应,并强调了项目基本条件符合性、投资管理合规性、基础资产可转让性、土地使用依法合规性、投资收益稳定性、运营管理有效性、回收资金用途适当性、税收安排合规性等关注要点。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汪诚作为投行代表,分享了中金厦门安居REIT项目案例,以及尽职调查工作经验。汪诚认为,财务顾问和计划管理人在项目筛选、项目执行落地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尽职调查工作。其中,对于原始权益人,需要重点关注其是否为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业务的独立法人主体、运营管理能力以及资产储备等情况;对于基础设施项目,需要重点关注土地权属及可转让性、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及合规以及运营收益的市场化水平等情况。
建信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三部业务总监何金轩重点分享了尽调工作经验,建议尽调工作可以重点围绕人口净流入大城市的判断、保租房认定、项目合规性、转让限制等方面开展。
中金基金副总经理李耀光认为,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作为公开发行上市的产品,要在确保发挥保障功能的同时,做好与投资人利益的平衡。例如,要做好配租对象的管理,确保公平合理。租金标准制定要满足当地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标准的要求。在保障投资人利益方面,基金管理人要在租金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结合租金评估以及与当地住房主管部门的充分沟通,做好租金定价管理。
戴德梁行北京估价及顾问服务部高级董事、REITs业务负责人杨枝表示,根据已经发行的14单公募REITs产品来看,底层资产大体分为产权类和经营权两个大类。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到底更偏向于哪一类,其实市场上也有一些讨论。“我们理解,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具备一定经营权属性,但是更偏向于产权类的资产类型。考虑到其以民生作为出发点的特点,在做项目评估时应紧密结合当地的保租房相关政策。”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融资模式主要以债权为主导。传统的债务融资方式与保障性租赁住房企业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投资特点难以匹配,且在实际业务发展中,债权融资加大了企业资产负债率,不利于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相比传统债务融资方式,基础设施REITs作为一种权益型融资,具备“将拥有长期稳定现金流的优质资产上市”的融资特性,通过盘活保障性租赁住房存量资产,增加新增投资,促进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同时,基础设施REITs作为一种权益型工具亦可有效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打造REITs发展
新高地
2022年5月底,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和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共同指导单位,发起成立了长三角基础设施REITs产业联盟,扎根长三角、服务全国,广泛吸纳REITs市场各参与主体,助力基础设施REITs更好更快联动发展。
据介绍,长三角基础设施REITs产业联盟,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和三省一市发改委的指导下,以圆桌论坛为载体常态化组织REITs领域交流活动,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基础,集聚市场优势资源,总结典型经验,推广成功案例,研究分析问题,全链条培育REITs产品优质项目。
同时,定期召开年度论坛,总结复盘全年工作经验,研判展望发展趋势,切实提升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充分发挥合作体的聚力效用,促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行稳致远,全面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EITs发展新高地,为盘活存量优质资产、稳定经济大盘发挥出金融产品的应有功能,共享产业协作价值。
美国芯片法案扰乱产业链 国产半导体步入攻坚阶段
美国当地时间8月9日,《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由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生效,该法案总价值达到2800亿美元,其中527亿美元将用于芯片部分补贴,增强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并限制先进工艺流向中国。
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日前表示,法案对美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是典型的差异化产业扶持政策。部分条款限制有关企业在华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将会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扭曲,对国际贸易造成扰乱。中方将继续关注法案的进展和实施情况,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半导体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预计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体系将进一步分化甚至割裂,国产半导体的发展需要国家持续支持,向技术“深水区”攻坚克难。
美方巨额补贴短板
美国芯片法案提纲显示,2022~2026年合计提供527亿美元补贴,其中390亿美元用于建设、扩大或更新美国晶圆厂,110亿美元用于半导体的研究和开发,20亿美元用于资助如教育、国防和创新相关领域,5亿用于与国外政府建设国际信息、通信技术安全、半导体供应链,2亿用于增加半导体行业劳动力,并对当地半导体制造提供25%税收减免。
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美国芯片法案的思路是在补短板,同时增强项。”据介绍,芯片法案主要采取补贴形式,加强短板的半导体先进制造环节,也覆盖设计和封装环节。
芯谋咨询分析指出,英特尔、格罗方德(Global Foundries)等美国本土芯片制造巨头将成为美国芯片法案最大受益对象,其次是IDM公司、美国设备公司以及台积电、三星等国际芯片厂商,另外美国芯片设计公司也将间接受益。
据美国芯片法案的提纲统计,美国半导体制造在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占比大约37%,但如今该比例已经下降至约12%。据咨询公司贝恩估算,如果美国芯片产能提升5%至10%,大约需要400亿美元的资金,未来十年美国需要在芯片投资方面耗费约1100亿美元的资金。
“预计法案最终会落地,但成本会很大,具体执行需要看三星、台积电以及美国本土英特尔等进展。”赵占祥向记者表示,有数据统计显示,在美国设半导体厂的成本将比中国高出至少50%;美国巨额补贴下厂商将有望行动起来。
美方限制先进工艺出口
另一方面,美国芯片法案严格限制接受补助的企业来中国投资先进工艺的制造项目。据分析,目前在中美都设有半导体厂的企业包括台积电(南京)、三星(西安)、海力士(大连),如果这些企业接受法案的补助,在中国扩大先进制程晶圆厂将面临限制。
据媒体报道显示,近期美国已经开始升级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从10nm提升至14nm,受限范围将不限于中芯国际等中国内地本土公司;美国两家芯片设备公司泛林半导体和科磊已证实,美国正在收紧对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的限制。
作为全球存储巨头,美光8月9日发布声明,计划在2030年年底前投资400亿美元,分阶段在美国建立尖端存储器制造业务,实施后将使美国本土内存产量从不足全球市场的2%提升至10%。报道显示,高通已同意向格罗方德纽约厂再采购42亿美元芯片,截至2028年承诺采购总额达到74亿美元。
全球第三大半导体硅晶圆厂环球晶圆此前6月宣布,计划在美国得州谢尔曼市建立12英寸硅晶圆新厂,预计2025年开出产能,最高月产能可达120万片,就近服务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大厂。有报道称,SK海力士和三星也有报道重估在中国和美国的长期投资。截至记者发稿,SK海力士并未回应。
市场表现来看,美国芯片方案颁布并未提振本土芯片股表现;在业绩不及预期影响下,近期英特尔、美光、英伟达等股价下跌。
坚定发展
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
对于美国芯片法案借鉴意义,远川研究所所长董世敏向记者表示:“美国芯片法案侧面说明产业也需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需要把市场化和行政结合。” 另一方面,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外部压力会更加严峻,但必须坚定半导体供应链自主可控,依然需要稳定前行。
在地缘政治影响下,叠加疫情对供应链扰动,不仅美国,欧盟、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斥资打造本土半导体供应链体系,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体系也将走向分化,国产半导体发展也在从易向难,步入攻坚克难环节。
国内头部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供应链安全至上的时代,全球半导体体系的双向封锁和长期割裂恐难以避免。过往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是井喷式的,在相对容易环节迅速推动;如今国产半导体需要向技术门槛更高的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进军,所需要的时间更久,进程也会变慢。”
“未来半导体产业形成中美两个供应链体系是大概率事件。”赵占祥表示,反观国产半导体产业链,正在从过往手机等供应链层面简单替代,向“卡脖子”环节攻坚,具体包括数据中心CPU、GPU芯片、存储芯片、高端汽车芯片以及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这些单靠商业化投资很难推动,必须要国家集中力量长期投入。”
二级市场上,对于半导体行业投资也开始出现新一轮分化。一方面,消费电子个股走势疲软,另一方面,稀缺性高、盈利能力强的个股则走势强劲。近期Chiplet被视为摩尔定律放缓带来的产业和技术革命,相关概念股纷纷上涨。
作为半导体IP授权服务商,芯原股份指出,Chiplet在芯片设计环节能够降低大规模芯片设计的门槛;同时,芯原这类IP供应商可以更大地发挥自身的价值,从半导体IP授权商升级为Chiplet供应商,在将IP价值扩大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芯片客户的设计成本;国内的芯片制造与封装厂也可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提升产线的利用率。尤其是在发展先进工艺技术受阻时,还可通过Chiplet的方式来继续参与先进和前沿芯片技术的发展。
从快递大数据看当前经济活力
7月快递行业发展趋势指数环比上升5%,发展规模指数同比上升3.8%;快递业务量预计同比增长约6.2%,业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7.7%……日前,国家邮政局披露的一系列快递数据向好,折射出我国市场需求加快释放、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多项快递数据向好 复苏节奏继续加快
国家邮政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543.1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12.2亿件,同比增长3.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982.2亿元,同比增长2.9%。
一系列快递发展指数也显示出行业回暖向好态势。国家邮政局最新发布的7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显示,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快递服务质量指数与发展趋势指数分别为336.6和68.8,环比分别提升0.5%和5%。发展规模指数和发展能力指数分别为356.9和202,同比分别上升3.8%和1.3%。
从分项指标来看,7月快递业务量预计同比增长约6.2%,业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7.7%,行业发展稳中向好,规模持续回升。
不仅仅是行业运行数据有所好转,释放了信心,7月以来,一个个多功能枢纽节点加快建设、一条条多方式运输通道加快拓展,也反映出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网络枢纽体系不断完善,发展能力日益增强。
安徽合肥冷链分拨中心投入使用,常熟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开工建设,北川无人机运行基地陆续投用;增开中老跨境普货专线,鄂州花湖机场开航投运,行业自有航空公司新增3架全货机,开通成都-加德满都、昆明-德里、深圳-大阪、南宁-曼谷等国际全货运航线……
展望下一阶段,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统计处处长胡焓表示,进入8月份,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此外,随着高温天气的缓解,消费淡季临近尾声,终端开工率有望回升,快递市场需求复苏的节奏将会继续加快。
畅通市场循环 助力消费扩容升级
“现在订单已经供不应求了,网络销售的价格比传统模式高,预计今年可以增收3万至4万元。”进入7月中旬,浙江省云和县翠冠梨迎来上市高峰,元和街道梨庄村的蓝师傅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翠冠梨香脆多汁,上市前就已经接受网络预订,采摘包装后,快递马不停蹄将其送往各地。为了降低破损率,快递企业研发了专属气泡膜包装。“电商+快递,让我们钱袋子更鼓了。”蓝师傅说。
宁夏盐池滩羊闻名全国,古师傅一直在做滩羊养殖,现如今他再也不用发愁如何将羊肉送到县城甚至更远的市里寄出去。现在接到订单,快递人员会直接上门揽收,次日一大早,羊肉就能送到收件人手中。
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邮政快递业在自身加快回暖的同时,畅通市场循环、促进消费扩容、助力经济平稳发展的效应也在显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5.45万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快递服务支撑的网上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超过1/4,是促进消费扩容和升级的重要助力。”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业务研究一部副主任刘江指出。
随着快递网络不断下沉,农村寄递便捷度大幅提升,农产品直销的增多,让农民钱包鼓了,也让消费者更好、更快享受到高品质的生鲜。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农村地区快递包裹收投量达到219亿件,支撑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2900亿元,同比增长12.4%。
“7月,农产品寄递成为行业规模增长重要动力源。”国家邮政局相关人士表示,7月,我国各地生鲜蔬果密集上市,快递企业发挥自身供应链管理、干线网络、末端服务、产品营销等能力优势,结合田间直播与产地直发模式,优化完善产地一体化寄递解决方案,打造“现采-现装-现发”一站式服务,让更多农产品通过快递渠道直发全国。
快递进厂加快 助推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发展水平提升,邮政快递业不仅在促进消费方面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邮政快递业逐渐深度融入农业、工业的各个环节,参与销售、仓储、物流,甚至是品牌管理,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作用和地位明显增强,同时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竞争力。”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魏际刚说。
在贵州遵义,辣椒是支柱产业,年产150余万吨,当地邮政企业建设490亩高品质辣椒基地,与加工企业深度合作,培育打造邮政品牌,并研发30余个新产品。“在今年5月底的直播中,仅9天时间,便销售7万件,销售额94万元。”遵义邮政分公司负责人说。
在广东佛山,2021年培育快递服务制造业项目29个,快递业务量超过2540万件,收入超过4亿元,支撑制造业产值近百亿元。
在芜湖,寄递企业已为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家电、机器人制造等多种制造型企业提供包含主要支柱性产业的采购、生产与销售各环节的定制化寄递服务。
以芜湖奇瑞备件精品分公司为例,自从快递进厂以来,没有中间环节的一站式服务,让奇瑞备件公司平均到货周期从2.3天缩短至1.8天,货损率下降到0.03%以内。
刘江指出,随着快递进厂的推进,快递在服务汽车、消费品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培育出仓配一体化、入厂物流、国际供应链、海外协同等融合发展的成熟模式,“快递进厂至少可为制造企业节约1/5的流通成本”。
魏际刚说,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柔性生产流通规模扩大,邮政快递业快速响应的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模式正契合了这种生产流通方式。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于邮政快递业,可帮助生产流通更加迅速地进行采购、制造、销售,并提供有效信息交互服务,产业间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投资视点
安徽出台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
新设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重点支持实施氢能应用示范工程、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记者10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近日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质扩量增效若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助力。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当今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安徽省重点打造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志介绍,《若干政策》主要包括支持研发创新、支持招大引强、支持做长做宽产业链、支持市场开拓等8个方面。
据介绍,在研发创新方面,将实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给予承担单位投入最高20%的补助。在做长做宽产业链方面,对产业补短板项目建设发生的贷款,以制造业优惠贷款利率为基准,给予40%贴息。在推广应用方面,对经营模式创新示范案例,省级给予500万元奖励。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加氢站(撬装站)建设,按固定资产(不含土地价款)投资的50%给予补助。在营造使用生态方面,对氢能应用示范工程发生的贷款,以制造业优惠贷款利率为基准,给予40%贴息。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朱长才介绍说,近年来,各级财政全力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拿出真金白银激活市场主体,提质增效健强市场主体,加快锻造该省新能源汽车生态“强链”。2022年,累计下达省以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资金54.6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置补贴,及时缓解汽车生产企业现金流压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据介绍,安徽是能源、化工大省,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氢能对重构低碳产业体系、推动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聚焦支持加氢站建设方面,将按加氢站(撬装站)固定资产(不含土地价款)投资的50%给予补助,每站分别最高补助500万元、300万元。与此同时,重点支持实施氢能应用示范工程。对示范工程发生的贷款,以制造业优惠贷款利率为基准,给予40%贴息,省级最高5000万元。
4年新增上市公司超前20年总和,江西做了什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地处中部的江西是资本市场的“洼地”,上市企业数量少、融资小、基础薄……
但2018年以来,短短4年间,江西新增A股上市公司34家,增幅达87.18%,超过前20年总和。今年上半年,江西新增16家企业提交上市申请,创全省同期新增申报企业数最多纪录;6月,14家企业申报上市材料,创全省单月历史纪录。
为什么江西能在较短时间内推动一批企业上市?这对江西经济发展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向内挖潜打造梯次上市格局
继2018年9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之后,今年1月14日,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高性能稀土永磁行业首家“A+H”股上市公司。
2018年深交所上市融资2.3亿元、2019年发行可转债融资4.35亿元、2020年定增融资5.2亿元、2022年完成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42.41亿港币……依托上市平台进行资本运作,金力永磁步入快速发展期。
金力永磁公司副董事长吕锋介绍,从2019年到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97亿元、24.17亿元、40.80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更是同比增长超90%。
金力永磁的发展历程正是江西以资本市场为纽带,加速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升级的缩影。
为推进企业上市工作,2018年4月江西启动实施全省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围绕企业培育、政策支持、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等方面,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每个地区总会有一批企业具备上市潜力,关键是要把它们挖掘出来,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资本市场处处长廖楷说。
近年来,江西建立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聚焦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按照标准每年遴选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纳入资源库重点培育。
上饶市政府金融办四级调研员郑信平介绍,他们对标各板块上市标准,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摸排,积极筛选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优质企业,梳理出强力推进企业6家,重点关注企业7家,积极培育企业50余家。
位于上饶广信区的江西耐普矿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重型矿山选矿装备及其新材料耐磨备件制造企业,在有关部门的引导支持下,成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江西证监局辅导备案的企业有26家,正开展股份制改造企业15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4家,纳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企业792家,形成“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做强一批”梯次推进格局。
部门联动打通上市堵点
总部位于南昌市的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水环境治理,2020年11月成功登陆科创板。从新三板挂牌再到科创板登陆,企业历经6年时间。
“除了企业自身坚持不懈外,相关部门也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公司证券事务代表邓怡说,各级部门协同配合,与分、子公司所在地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顺利开齐全部合规证明。
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公司上市常规流程包括股改、上市前辅导、申报审核、发行上市等。
为破解企业上市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江西建立全省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余个省直部门参与,省市县三级联动,并推动沪、深、北交易所在江西设立7个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企业改制、挂牌、上市、上市后发展和直接融资涉及的重难点问题和个性问题,江西开展定制化协调服务,“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省级层面帮助重点拟上市企业协调解决共计420个困难和问题。
此外,为优化服务效能,让企业“线上”解决问题,近年来,江西积极利用新技术手段,打造全方位服务环境,上线“映山红上市帮”手机APP, 对重点拟上市企业进行全流程辅导培育,提高服务的便利性。此外,江西还持续深化与证券交易所、头部中介机构的战略合作,让江西本土企业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更好地对接资本市场。
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映山红行动”不只是简单地为推动区域内上市公司数量提升而行动,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痛点、提升发展质量。
助力企业抢抓机遇
随着企业上市进程不断加快,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集聚,企业直接融资不断扩大。
位于抚州市广昌县的江西志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建筑铝模、装配式PC构件等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前,面对主营业务持续增长、新布局业务持续投入,一度面临较大财务压力,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志特公司董事长高渭泉说。
2021年4月,该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后,募集资金3.7亿元,一方面这为公司建设生产基地、扩充产能、引进人才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优化了公司资本结构,降低了融资成本,公司资产负债率也由期初的65.23%下降至54.79%,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6.31%。
4年来,江西省企业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攀升,2021年首次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全省A股上市公司首发融资规模进入全国前10。
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高端人才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年5月,江西日月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一批新的企业高层,其中公司新任总经理赵俊彦来自北京一家国企。
公司副总经理尹玮说,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南昌大学的科研团队,2年前公司上市后就致力于走上更加规范的治理模式,上市以来公司知名度提高,同时可以开展更具吸引力的股权激励计划吸纳人才。
一个个企业在上市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江西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西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平均4.0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
企业落户跑出“雄安速度” 金融活水润泽新区建设
8月上旬的雄安新区,在炎炎烈日下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地上各种设备轰隆作响,工人们冒着豆大的汗珠忙碌在钢筋水泥中。作为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北海幼儿园雄安园区、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雄安宣武医院)交钥匙项目,“三校一院”目前已有“三校”竣工并完成交付;“一院”一期工程已进入内部精装修阶段,全部工程预计将于2023年底竣工。
“三校一院”是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为吸引并留住人才来雄安新区工作生活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保障。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走访雄安新区了解到,当下,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正在推进实施。金融资源为雄安顺利进入大规模建设期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超90%,信贷投放规模位列河北省首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雄安新区近期正从便利企业落户手续办理、加快配套民生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完善公共服务。不过,亦有多位受访的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透露,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还需进一步聚焦解决人们普遍关心的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关乎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完善公共服务的软硬件,为吸引更多企业、人才来雄安做好准备。
一日办结:便利企业落户
跑出“雄安速度”
7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继中国中化、中国星网、中国华能之后落户雄安新区的第四家央企总部。
记者了解到,目前落户雄安新区的存续企业超过4000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转移新区注册就有3700余家。为便利企业尤其是来自北京的企业来雄安新区落户“少跑腿”,雄安新区在商事登记领域进行了诸多简化办理手续的新探索。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市场主体准入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登记注册是企业获得主体资格的第一关,目前在雄安新区,企业开办涉及的设立登记、公章刻制、涉税事项办理、社保登记、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和银行预约开户已实现“一窗办理、一日办结”的“套餐式”服务,并且印章免费刻制。
为避免企业因遗漏提交材料导致的多跑腿问题,雄安新区还探索实行企业登记容缺容错方式办理,针对部分登记注册材料一次未提供完整的情况,申办人只需签署承诺书,承诺一定期限内补正材料,登记机关就可正常开展审批,按期发放结果文本,此举可以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跨省迁移在雄安新区更是实现了全程网办,尤其是针对从北京迁移落户至雄安的企业,为高效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了企业档案线上传输与接收,企业免迁纸质档案,大大提高了迁移效率。
“过去企业办理跨省迁移需要先向拟迁入地登记机关申请准迁,然后凭迁入地区开具的准迁函向迁出地登记机关申请迁出,迁出地登记机关同意后会邮寄企业纸质档案,最后企业向拟迁入地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入登记。现在北京企业想迁移至雄安新区,可以直接网上申请准迁,自主打印审批结果后到北京登记机关办理迁出,登记机关同意迁出的,会将企业的电子档案线上传输至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同时,企业再次登录企业迁移全程网办平台办理落地登记,办理全程不用来新区,最后连营业执照甚至都可以不用来我们这里领取,我们可以提供免费邮寄服务,或者企业可以自己到企业登记服务站打印。”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市场主体准入组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为增强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吸引力,保障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印发实施《支持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强化“保姆式”咨询帮办服务,畅通“网上办”登记申请渠道,着力减材料、优流程,持续放宽登记条件,为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提供有针对性的便利化举措。
稳增长、促发展
金融活水助推新区建设
雄安新区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用、雄安自贸试验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起步区EA1东延项目基本完工、新区首座新建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今年以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持续加力,数据显示,新区上半年完成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4.7%。
便利企业落户,除了工商手续的“落户”外,企业办公楼宇的“落户”也在大规模建设中,而这背后自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人民银行雄安新区营业管理部(下称“央行雄安营管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央行雄安营管部对雄安新区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提供“长周期、低利率、批发式”信贷资金,共支持雄安新区基础设施项目190余个。
截至6月末,雄安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18.1亿元,同比增长93.9%,高于全省水平82.2个百分点,居河北省第1位;比年初增加620.3亿元,增幅为43.6%。“信贷资金在支持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中发挥血脉作用。”前述负责人称。
从贷款结构看,企(事)业单位是拉动信贷增长的主要力量。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雄安新区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占比超九成。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608.8亿元,同比增长103%,比年初增加611.5亿元,增量占各项贷款当年增量的98.6%。
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雄安新区各金融机构也持续加大了助企纾困力度。截至6月末,新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49.7亿元,同比增长74.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1.8亿元,占比74.7%,同比增长119.0%。
今年6月,央行雄安营管部还联合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创设了全国首个全流程数字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产品“雄安纾困普惠贷”,使用央行再贷款资金支持银行发放信贷资金,使用财政资金补贴企业贷款利息。据了解,“雄安纾困普惠贷”发放利率不超过5.5%,单笔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贷款企业,可优先享受财政贴息支持,实际支付利息成本可低至2%左右。
“‘雄安纾困普惠贷’在发挥央行再贷款低成本资金牵引带动作用同时,释放财政贴息资金正向激励作用。”据前述负责人表示,产品推出首月投放即突破亿元,预计企业可享受财政贴息370余万元,银行让利150余万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500余万元。
此外,在支持新区绿色发展上,绿色信贷业务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今年4月,国内首个前置绿色信贷认定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管理办法在雄安落地。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区累计14个绿色建筑项目获批授信1964亿元,实现信贷投放171亿元。
截至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312.3亿元,同比增长233.0%,比年初增加146.1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9.1个百分点;此前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预期绿色信贷余额在2025年达到325亿元左右,目前来看今年就能突破。
民生建设加速就位
“雄才计划”还需放眼全国
即使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改善,7月7日召开的雄安新区2022年半年工作会议仍强调,下半年要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水平,加快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引入和配置,加强现代化城市运营管理,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夯实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久文曾在第五届雄安新区投融资发展论坛上表示,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是雄安新区集聚高层次人才和高端产业的关键所在。虽然雄安新区起步晚,追平北京等一线城市任重而道远,但在产业引入进来前,公共服务设施要先到位。
多位在雄安新区工作的受访人士认为,目前雄安新区尚处大规模建设阶段,吸引大规模人才来雄安新区工作安居仍需时日。“首先要解决好人才来雄安新区后社保、子女教育、医疗保障、购房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尤其是很多人在北京已经落户,他们的子女也已经在北京上学,如何打通北京公共服务资源,比如实现两地公共服务资源互认互享,是人才来雄安新区工作安居关心的主要问题。”
随着6月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竣工并正式移交雄安新区,目前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中的“三校”项目全部建成交付,交钥匙项目建设任务已完成大半。记者还在雄安宣武医院施工现场了解到,该医院项目一期工程的主体结构、外立面幕墙已完成施工建设,正处于内部装修阶段。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雄安宣武医院二期工程已于今年7月全面冲出“正负零”,计划11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组成部分,雄安宣武医院项目总规模为1200张床位,用地面积约200亩,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是新区启动区首批建设的三级甲等医院,建成后服务新区及周边居民的同时辐射京津冀,推动京津冀医疗和健康均衡发展。
孙久文还认为,雄安新区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公共服务引入与人口聚集的协同问题,接下来要力争在人口竞争中胜出。一方面,要制定城市建设、产业引进和集聚政策,将京津内部的人口吸引出来,克服京津的人口向心力。
另一方面,考虑到未来雄安新区人口目标是2035年达到300万人,2050年达到500万人,而从北京疏解的人口估计不超过未来雄安新区城市人口的1/10。所以,要面向全国,聚天下英才。尽快出台各种宽松的吸引人才政策,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全国“抢人”大战中来。
年初召开的雄安新区党工委人才工作会议同样强调,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发挥雄安引才特色优势,全面实施“雄才计划”,加快聚集支撑承接疏解和高端高新产业发展的各类新人才,全力建设人才特区和高端人才聚集区。坚持服务引吸,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为各类人才提供教育医疗、创新创业等多领域优质便捷服务,让各类人才在新区扎下根、稳得住、干得好、有奔头。
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汪张明对记者表示,“愿意来、留得住、有发展”将是雄安新区要回答的首要问题。雄安新区突破人才的瓶颈,既要承接京津冀人才转移,也要全球引才聚才。应制定差异化、更具雄安特色的“招才引智”创新机制,建立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税收奖励等在内的“菜单式”人才待遇传统政策包。
北京:房屋租金明显上涨时 政府可“干预”产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近日通过审议并正式公布,将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规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加强住房租赁价格监测,建立健全相关预警机制。住房租金明显上涨或者有可能明显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涨价申报、限定租金或者租金涨幅等价格干预措施,稳定租金水平,并依法报国务院备案。如果出租人拒不执行,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据了解,北京市从2017年开始着手准备住房租赁管理条例的调研起草,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工作,其间住建部门针对住房租赁管理情况先后在海淀、朝阳、大兴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立项论证并组织召开了立法座谈会。
《条例》起草拟定后,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向住房建设、市场监管、镇街、租赁企业、经纪机构、房屋承租人及出租人代表等社会各方公开征求意见,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多次审议通过后最终制定施行。
记者注意到,《条例》对北京住房租赁市场长期以来的热点问题作出了明确规范。
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发布房源信息、推荐房源的,平台应当要求信息发布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留存不少于3年。互联网信息平台应当对信息发布者根据本条例相关规定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查;证明材料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平台提供信息发布服务。
以“押一付三”为原则,租赁企业收取租房押金,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租金,并需要通过第三方账户进行托管。租赁企业向承租人收取租金时,一般单次不得超过3个月的租金,超过收取的,应当纳入监管。住房租赁合同期满或者解除的,除抵扣租金、违约金以及其他费用外,住房租赁企业应当自承租人返还住房后3个工作日内向承租人退还剩余押金、租金。
出租住房应当以原规划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不得打隔断改变房屋内部结构;起居室不得单独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储藏室以及其他非居住空间不得出租用于居住。
《条例》还对房屋出租人应当履行的义务进行了详细约束。包括不得向未提供身份证明材料的人出租住房;不得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以及其他故意降低服务标准等方式,或者采取暴力、威胁等非法方式,强迫承租人变更、解除住房租赁合同,提前收回租赁住房。
而对于近年来住房租赁市场出现的租金贷风险,《条例》要求住房租赁企业不得诱导承租人使用住房租金贷款,或者在住房租赁合同中包含租金贷款相关内容。
中国商业地产投资专业展览会举行,业内称投资增速有望逐月修复
8月10日,“2022中国商业地产投资专业展览会”在北京开幕,此次展览会以“商办新世代 携手赢未来”为主题,探索新时代下商业地产行业新的发展模式,推动后疫情时代商业地产市场持续复苏。
全联房地产商会秘书长赵正挺在会上表示,民营房企是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力量,其业绩贡献占比达80%以上,目前民营房企的信用风险仍在发酵,对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形成隐患。为此,全联房地产商会建议重建房地产市场信心,包括提升购房消费意愿、给予民营房企调整缓冲期、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等。
就商业地产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待售面积均处于高位,分别约为1.24亿平方米和3881万平方米,短期巨量的供应和存量去化依旧是市场需要面对的考验。
对此,全联房地产商会副秘书长、房讯网董事长刘凯认为,整体来看,商业地产市场仍面临“弱现实、强预期”的局面,随着国内疫情缓解,不确定性下降,叠加“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逐步发力,预计下半年商业地产投资增速和需求增速有望逐月修复,未来几年内,商业地产行业将进入稳定的去化期。
当天上午,第四届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品牌建设论坛成功举办,论坛现场还发布了《2022中国商业地产100强研究报告》及行业榜单。
投资分析点评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常态 市场主体行为更加理性
七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成常态,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愈发从容、淡定,市场主体行为更加理性、成熟。
汇率市场化改革仍在路上,步履不停。“8·11”汇改以来的经验表明,外汇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能够及时有效释放外部压力,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必须持续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更好发挥人民币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以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作为突破口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揭开了“8·11”汇改的序幕。
将时间拨回此次汇改之前。2015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美国经济尚处于复苏过程中,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年内加息,导致美元持续走强。受资金外流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困扰,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大多经历了大幅贬值。尽管我国面临着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类似的压力,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仍然保持稳定。
数据显示,2014年7月份至2015年7月份,美元指数上涨了22%,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反而升值了0.8%。另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2014年7月份至2015年7月份,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4.3%和14.6%,这积累了一定人民币贬值压力。
实际上,自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基准汇率,对于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汇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8·11”汇改前的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因此,亟须通过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加以调整,以免失衡过度累积。
在此背景下,“8·11”汇改启动。根据《声明》,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上日收盘价作为定价基础的做法,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基准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保持价格的连续性和透明度,提升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并拓宽了市场汇率的实际运行空间。
“以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作为突破口,更是抓住了提升汇率形成市场化整体水平的牛鼻子。”管涛如此评价。
在更多市场参与者、经济学家等人士看来,此次汇改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致力于使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的决心,而且实实在在的提升了市场化程度和汇率弹性,更与我国改革开放形成了逻辑上的自洽。
市场主体
适应汇率波动的能力在提高
七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注重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纵观这些年的变化,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认为,人民币汇率一改“8·11”汇改前的单边升贬值走势,转为双向波动,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3014元,最低为6.7898元,117个交易日中58个交易日升值、59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1.1%(731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1.0%(681点)。人民币对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2021年末贬值5.0%、升值3.0%、升值5.8%、升值12.8%。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看来,“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自主性提高,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波动受美元等外部因素影响弱化,市场主体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提高。在金融开放程度扩大的背景下,虽然人民币走势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外部因素影响,但更多由国内经济基本面驱动。
王有鑫进一步表示,特别是2020年以来,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复苏、国内产业链顺畅运转,使得市场主体和国际投资者对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增强,人民币的独立走势特征更加明显,与美元之间的相关性下降,人民币的国际避险货币、投融资货币、储备货币功能不断强化。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吸引跨境资本持续流入,既改善了外汇供求,也使得市场主体在市场剧烈波动时的“羊群效应”和恐慌购汇行为减少,降低了超调现象的发生,市场能够在短期波动后快速恢复。
“这些年来,企业越来越能适应汇率的双向波动,赌单边升值或贬值的明显减少,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汇率风险并从容应对。”赵庆明对《证券日报》表示,应对方式中最主要的就是运用外汇衍生品工具来对冲汇率风险。
从近几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到,企业套期保值比率不断上升,外汇市场参与者更趋理性。2020年企业套保比率为17.1%,较2019年上升2.7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和期权等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超过7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同期结售汇增速,推动了企业套保比例提升到26%,比去年全年水平提高了4.1个百分点。”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这显示出市场主体汇率避险意识在增强,适应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能力在提高。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
还将继续稳步深化
汇率市场化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目前来看仍是一项长期工作,需步步为营,扎实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在8月10日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要“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防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站在“8·11”汇改七周年的时间节点上,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如何进一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
管涛认为,未来应从三方面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机制,提高中间价代表性;二是按照丰富交易产品、扩大交易主体、放松交易限制的“三位一体”思路,大力发展境内外汇市场;三是在制度上处理好金融开放与汇率选择的关系。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作为联系内外经济的纽带,汇率稳定将面临更多挑战。”王有鑫表示,汇率改革要在考虑经济承受力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防止汇率成为放大经济波动的来源。
王有鑫认为,在经济复苏稳定后,可在适当时机考虑进一步放松汇率波动幅度限制,不断优化中间价形成机制,更多地发挥汇率在外汇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保留汇率管理的自主权,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是清洁浮动,但清洁浮动并不意味着放弃管理,保留特殊情形下的管理手段,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汇率稳定乃至宏观经济金融稳定意义重大。
▲重磅数据落地,油价上演极限折返跑,投资者高呼看不懂
成功交易者愿意接受损失。他明白损失是整个交易过程不可缺的一部分。他深知因为亏损是交易中的隐性部分,个人的损失和亏损期是必定会发生的。而他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他同样不喜欢损失,同样不希望有损失。但他愿意将损失看作是交易的成本。因为成本和损失(失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周三夜盘几乎凝缩了这一周市场的精彩,连续的重要事件影响下让油价上演了极限连环折返跑,这样少有的表现不少投资者都喊上头。最终油价收涨,收盘价创本周新高,油价延续了震荡反弹。
重要事件一:乌克兰管道将恢复对俄罗斯石油的运输,这个消息被证实市场噪音,随着传出乌克兰方面收到了运费,管道即将恢复运输消息后油价持续下滑一度刷新了近2日低点
重要事件二:北京时间晚8:30美国公布了市场高度关注的7月CPI数据为8.5%,回落幅度远低于市场预期,该数据意味着美联储在9月会议上继续大幅度加息75基点的预期大幅度下降,消息公布后美元大幅走弱,各类资产普遍反弹,油价也一度收复了失地,但随后大宗商品市场从高位普遍回落,显示市场炒作意愿较低,而油价的表现更是让不少投资者大呼意外!原油完全回吐了CPI数据公布后的反弹涨幅,并再次刷新了日内低点;
重要事件三:EIA公布库存数据截至8月5日当周EIA原油库存远超预期大增,但汽油库存出现大减,数据公布后多空交织的信息也让油价再次震荡反复,不过经过权衡之后,汽油库存大幅下降这一变化缓解了让市场一直担心需求疲弱这一利空因素,最终油价选择了继续反弹。
最近油价的表现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无头苍蝇乱撞,这样的表现说明当前资金观点较为犹豫。但最终随着宏观因素方面有助于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回暖,而油价持续下行之后自身有修复需求,油价还是选择了反弹作为运行方向,至于反弹空间需继续观察市场回暖程度,注意节奏把握。
近期要闻
【1】美国EIA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增幅大超预期,精炼油库存超出预期,但汽油库存降幅大超预期。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截至8月5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变动实际公布增加545.80万桶,预期增加7.3万桶,前值增加446.7万桶。汽油库存实际公布减少497.80万桶,预期减少63.3万桶;精炼油库存实际公布增加216.60万桶,预期减少66.7万桶,前值减少240万桶。
EIA报告显示,上周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增加10.0万桶至1220.0万桶/日。美国上周进口617.1万桶/日,较前一周减少117.1万桶/日。上周原油出口减少140.2万桶/日至211.0万桶/日。美国原油产品四周平均供应量为2010.6万桶/日,较去年同期减少2.38%。美国上周战略石油储备(SPR)库存减少529.7万桶至4.646亿桶,降幅1.13%。
EIA报告显示,美国上周汽油出口量升至113万桶/日,创2018年12月以来最大增幅。美国至8月5日当周国内原油产量为2020年4月17日当周以来最高。美国至8月5日当周原油出口量为2022年1月7日当周以来最低。美国至8月5日当周EIA汽油库存降幅录得2021年10月15日当周以来最大。美国至8月5日当周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为2021年12月3日当周以来美国至8月5日当周EIA战略石油储备库存为1985年4月26日当周以来最低。。
【2】美国7月CPI年率录得8.50%,低于预期值0.2个百分点,远离上月创下的逾四十年高位9.1%;7月核心CPI年率持平前值5.90%,也低于预期值0.2个百分点。
机构评美国CPI数据:7月份美国通胀明显放缓,给美国货币政策制定者和消费者带来了通胀已经见顶的希望;美国通胀意外回落,和近期国际油价回落相关,同时美联储的大幅度加息措施确实起到了压低通胀的作用,该数据意味着美联储在9月会议上继续大幅度加息75基点的预期大幅度下降;7月CPI数据低于预期,刺激美国国债大幅走阔,导致美联储期掉期合约大幅抛售。目前的价格走势反映出,在9月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高于75个基点,而在美联储未来两次会议的加息幅度加起来也不到100个基点。市场仍预计9月加息约59个基点,低于周二收盘时的67个基点。进一步看,9月和11月会议加起来将有95个基点的额外加息,低于周二收盘时的107个基点。
【3】俄罗斯央行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能源出口收入激增,该国2022年迄今为止的经常账户盈余同比大增了两倍多。今年1月至7月,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激增至167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5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为1385亿美元。今年俄罗斯的经常账户盈余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俄罗斯严重依赖能源收入。尽管在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了一系列制裁,企业纷纷回避俄罗斯能源,但与此同时,供应担忧导致的能源价格飙升,支撑了俄罗斯的能源收入。
此外,尽管西方国家普遍回避俄罗斯能源,但俄罗斯通过打折,增加了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印度就是一个例子,在俄乌冲突以后,该国一直在大举买入俄油。
尽管西方制裁旨在遏制俄罗斯收入以及该国在全球进行贸易的能力,但俄罗斯仍在第二季度实现了创纪录的经常账户盈余(701亿美元)。
▲金价反弹还是反转?
自7月中下旬以来,已经震荡回调了4个多月的黄金终于开始强势反弹。
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下,金价自3月以来持续震荡下跌。但近期,金价和黄金股却双双开启反弹,COMEX黄金一度从低点上涨超8%,部分黄金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反弹了近40%。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美联储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的信号是本轮黄金反弹的主因,叠加地缘避险等因素,黄金获得了短期资金的加持,但短期仍偏震荡,一旦宏观周期从“滞胀”期向“衰退”期转变的信号明确,黄金或再现2018年下半年的配置机遇。
黄金股和金价大反弹
8月10日,黄金概念股集体走强,截至收盘,中润资源(维权)涨停,赤峰黄金大涨9.95%,银泰黄金大涨5.61%,湖南黄金、山东黄金等黄金股纷纷上涨。
拉长时间来看,黄金股自7月中下旬以来便开启了强势反弹。以赤峰黄金、银泰黄金为例,两只个股分别自7月12日、7月18日触及阶段低点,迄今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均已反弹近40%,其中银泰黄金的股价一度触及12.82元,创下近两年新高。
与此同时,金价方面,截至8月10日21时,COMEX黄金报1822美元/盎司,较7月21日阶段低点上涨了约144美元,涨幅超8%;伦敦黄金现货合约也一度反弹至1807美元/盎司,较7月21日低点上涨了超7%;国内SGE黄金9999报391.99元/克,较低点反弹了超6%。
相关的黄金ETF也水涨船高。据Wind数据统计,全市场一共有16只黄金ETF,主要通过投资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现货合约,跟踪人民币黄金价格表现。截至8月10日,16只黄金ETF自7月21日以来平均上涨4.5%,其中南方上海金ETF、华安黄金ETF分别上涨4.72%、4.58%。
华安黄金ETF基金经理许之彦认为,本轮黄金反弹的核心在于,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趋弱,美联储货币政策出现“鸽派”的边际放松信号,市场正从之前的“滞胀交易”逐步转向“衰退交易”,而黄金是经济衰退期非常重要的大类资产配置品种。
经济压力方面,美国GDP增速环比折年率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已经符合经济技术性衰退定义。虽然7月就业数据强劲,难言美国经济已然步入深度衰退,但基于一系列的前瞻性指标,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正在逐步放大。
许之彦认为,7月会议标志着美联储从“控通胀”单目标向“控通胀+避免衰退”双目标迈进,政策的相机抉择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展望下半年,他判断通胀仍具有韧性,而经济或将步入衰退期,最终导致美联储转鸽。
黄金ETF份额明显增长
据Wind数据统计,多只黄金ETF自6月份以来开始出现明显的份额增长。具体来看,截至8月9日,16只黄金ETF中有11只在近两个月为净申购状态。其中,博时的黄金ETF近两个月份额增长了2.68亿份,如果按区间成交均价3.75元来计算,净流入约10亿元;华安的黄金ETF近两个月增长2.54亿份,按区间成交均价来计算净流入约9.6亿元。
黄金股和金价双双反弹,其背后逻辑既有共通性,也有特殊性。博时黄金ETF的基金经理王祥指出,国际黄金市场强劲反弹,主要是因为美联储放松加息节奏的表态等一系列因素的提振。
此外,全球央行也在继续增持黄金资产。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全球央行仍在继续保持对黄金资产的快速增持步伐。其中,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80吨,上半年净购金总量达270吨,为近一年来最大单季增量。
许之彦则指出,国内黄金ETF跟踪国内现货黄金价格,黄金价格上涨会直接反映到ETF价格变化中;而黄金股则反映了以黄金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表现,一方面黄金股的基本面业绩和黄金价格走势有正相关性,另一方面黄金股也受到投资者情绪以及A股大盘走势的影响。
或再现配置机会
近期的黄金行情究竟是反弹还是彻底反转?持续性和强度又将如何演变?
王祥认为,黄金资产虽在地缘避险等因素的支持下延续反弹,但短期上行幅度或较为有限。他表示,在美联储的就业与通胀双重目标制度下,当前的数据环境意味着加息周期的持续性及终点利率水平或超预期。
许之彦的观点则较为乐观。他表示,本轮黄金或将再现2018年下半年的配置机遇,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和中长期配置机会。
与当前宏观环境类似,2018年同样面临加息和缩表压力,且出现了期限利差倒挂的重要信号。根据历史统计结果,每次出现10年期美债和2年期美债期限利差倒挂后,经济衰退压力加大,美联储大概率会结束加息周期。因此在政策边际转向鸽派的过程中,黄金会有不错的表现。
但许之彦也表示,站在当前时点,其实还有很多信号等待验证,黄金短期偏震荡。对于未来核心宏观变量的把握,需要紧密跟踪以下几点:首先,10年期美债利率与3个月美债利率若发生倒挂,将进一步强化期限利差倒挂信号,加息周期结束时点渐进;其次,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和失业率数据一旦恶化,将实质性印证美国经济衰退信号;第三,美国CPI数据的下行趋势如果得到确认,则通胀有所缓解,通过加息来抑制通胀的必要性减弱。
如果上述这些信号出现,将预示着海外宏观周期从“滞胀”期向“衰退”期转变,由此继续强化黄金的配置逻辑。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中国电信提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工作
从中国电信获悉,目前,中国电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94条关键举措已全部完成,提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工作。中国电信被国资委授予2019—2021年任期“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在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方面,中国电信所属3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34家所属科技型企业实施了岗位分红激励,1家企业实施了股权激励。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与贵州省政府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据贵州日报消息,8月10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在贵阳会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一行,并共同出席《贵州省人民政府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还与贵阳市政府、遵义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京运通变更项目 拟53.64亿元投建乐山单晶硅项目
日前,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908.SH)公告称,拟将原募投项目“乌海10GW高效单晶硅棒项目”变更为新项目“乐山22GW高效单晶硅棒、切片项目”,新项目总投资达53.64亿元。
据了解,原项目建设期共两年,预计投产时间为2023年1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工业园区;新项目预计投产时间相较于原项目延期至2023年12月,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新型工业基地。
对于本次变更,京运通表示,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的募集资金于2021年1月到账,2021年年初以来,在“碳中和、碳达峰”整体目标的带动下,“能耗双控”相关政策整体趋严,对公司乌海二期项目取得能评手续并推动实施造成了实际影响。因能评相关手续暂未取得,公司无法按计划开工建设,导致原项目进度有所滞后。针对暂无法取得能评的情况,京运通一方面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乌海二期项目的能评手续,另一方面,为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公司新材料业务扩产,公司也积极寻找其他合适的项目地址。
截至目前,京运通仍未取得乌海二期项目的能评相关手续,而拟在四川省乐山市投资建设的“乐山22GW高效单晶硅棒、切片项目”已取得项目备案、土地不动产权证书等手续,并于2022年7月取得能评相关手续。综合考虑下,京运通拟进行此次项目变更。
对于项目投建收益,经综合测算和分析,新项目达产后,总投资收益率达16.69%,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8.26%,投资回收期为6.02年(含建设期1年),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
同时,京运通表示,与原项目相比,新项目主要是实施主体、实施地点的变化及生产规模的扩大,并增加了切片环节,项目实施可行性与原项目相比没有变化;新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公司发展的要求;产品市场前景良好,配套设施完备,工艺技术方案合理,并有较好的财务效益和社会效益。
资料显示,京运通主营业务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发电、新材料和节能环保。
管理视点
经济日报:营造软件业良好生态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持续向好,软件业务收入46266亿元,同比增长10.9%。深入分析我国软件产业当前的态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必要的意义。
从政策面而言,今年上半年的数字化转型加速以及“数字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需求显著增长。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速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催生软件业的增速提升。从产业角度来看,国内芯片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连带集成电路相关的软件业收入提高。面对疫情影响,在线购物、在线交易、在线商务等成为工作生活新方式,也推动了电子商务收入的扩大。
同时也要看到,在产业整体增长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软件业增速放缓,仅为2021年同期增速的一半;二是利润总额虽保持增长,但因四大类软件业务的收入结构没有改变,低附加值、低利润率的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偏高;三是软件和服务产品化、标准化能力较弱,规模扩张和降本增效难度加大,整体盈利水平不高;四是不同地区软件业不平衡现象持续增加,对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一定影响。
加快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夯实软件业良好生态之基,多措并举,从政策、产业、技术和生态等方面协同发力。
一是政策制定应从普惠式扶持向精准化转变。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型企业,着重扶持软件产品型和云服务型企业。在“卡脖子”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领域,对龙头企业和原创技术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要素保障等支持,以开放场景、开放数据促进软件升级应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实现软件业产品化、特色化。
二是产业发展应结合国产化软件替代及数字化转型重构两大要素。要加强软件行业标准建设,提升其应用推广能力、软件能力成熟度,保护知识产权,支持原创软件创新,鼓励产业资本支持软件业,强化软件业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以软件为代表的信息化、数字化产业和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三是要精准把握技术发展态势,增强相关的生态建设。应加强对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软件研发能力和推广应用,紧跟自动驾驶、元宇宙等的发展趋势,布局软件产业新赛道。要优化提升软件创业空间、软件园区等的管理和建设水平,创新发展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和激励、增强要素保障和丰富生态资源,吸引政产学研等各方力量,协力优化软件生态。
滕泰:全球经济大分化与企业创新转型方向
为什么要讲全球经济大分化呢?理论上来讲,欧美的经济和中国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的背景下,它的走势应该是一致的。但是从2021年以来,东西方经济却出现了严重的走势分化:以欧洲美国为代表的大通胀和中国的经济下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全球经济的分化趋势
那么为什么会有欧美大通胀呢?美国的最新的CPI已经超过9%,欧洲也达到了8.9%。除了多年来他们过度发行货币、能源供给冲击、贸易保守主义等复杂因素之外,这次全球大通胀的源起实际上是2020年以来的疫情防控。欧洲、美国应对疫情防控的主要的方法不是去促进生产、扩张投资,而是去大规模的无底线的量化宽松,把利率很短的时间内降低到零利率、负利率,并且大规模发钱,以美国为例,2020年疫情以来的一年半的时间里面,他们累计发了2.93万亿美元的消费补贴,人均将近1万美元。这种重消费、轻生产和投资的应对疫情模式,虽然使经济取得了比较好的增长,失业率创了新低,但是作为一个副产品,欧洲美国的通胀也创了40多年以来的新高。
跟欧洲和美国的通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经济下行。一季度中国的GDP增速只有4.8%,二季度受疫情防控的影响,增速只有0.4%。下半年在统筹疫情防控、稳物价、保就业等多重经济增长目标下,我们预测经济能够恢复到5%以上,全年的增速预计在4%以上。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除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的三重经济下行压力之外,其实跟疫情以来我们的防控措施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没有向老百姓大规模的发钱稳消费,也没有搞大规模的量化宽松,也没有大幅度的降息,我们采取的模式是什么呢?是通过扩张赤字、提高专项债的规模,大规模搞投资,强调复产复工,搞生产。重投资、重生产、轻消费的结果就是造成产能产量进一步过剩,消费严重不足,因而造成经济下行。
未来的欧美也许应该学习学习中国怎么去搞投资,但是中国不妨也应该学习学习欧美如何去稳消费。
未来的经济增长的大分化,除了东西方经济大分化以外,还有几个分化值得关注。
首当其冲的是产业的分化,过去40年中国的经济是非常普惠式的增长,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人口都是我们40年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没有一个阶层,没有一个地区、没有一个行业被落下。但是过去30年美国经济增长模式普惠性跟中国截然不同,过去30年美国经济是电子信息产业、文化娱乐产业、制药产业、智能制造、金融等少数新经济引领的增长,大部分美国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成为增长的旁观者。因此它的经济可以说是少数行业、少数地区、少数人口的增长。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均衡的增长模式,美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从高峰时候的70%降低到了现在的50%。未来中国经济如果也面临着这样的大分化,是少数新经济产业引领的增长,它会对我们的区域增长和人口收入的分化带来哪些影响呢?
两个深度转型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问题是深度转型与经济创新的方向,在宏观上未来中国经济要面临两个深度转型。
第一大转型是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为什么这个转型不可避免呢?目前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超过40%,而投资在其他国家,比如欧洲、美国、日本、澳洲他们占GDP的比重只有我们的一半,只有20%到25%,连印度投资占GDP比重也只有27%,我们走过了快速城镇化、快速工业化阶段以后,中国经济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后基建时代,后基建时代继续靠房地产投资、基本建设投资、制造业投资拉动经济显然已经过时了。未来我们投资占GDP的比重如果从40%以上,逐步降低到30%甚至25%以下,相关的产业的增长机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包括房地产、基建以及很多周期类的产业。
投资占GDP的比重总量上未来十年、二十年会逐步回落,投资在宏观上的乘数效应也越来越小,从2014年以来我们观察到北方的很多省份投资乘数小于1,这种宏观的投资效应情况下,继续扩张投资是对资源的浪费。疫情以来,我们虽然通过扩张投资,短暂的2020年稳住了增长,但是到2021年发现投资驱动已经不可持续。
投资在微观上的效益也越来越少,2000多个特色小镇,有80%都是在亏损和空置。我们的高速公路去年收支差额高达7400亿,高铁、很多机场也是亏损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未来的基本建设投资?消费驱动是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一季度比较正常的情况,或者2019年比较正常的情况而言,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是65%。如果GDP贡献65%的消费不能够恢复,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肯定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消费的乘数效应在当前这个阶段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投资。有学者研究表明,1块钱稳消费资金产生的乘数效应在城市是3倍以上,在农村是5倍以上,一块钱的项目去搞投资,现在很多省份连1块钱的GDP都产生不了。所以未来中国重大转型是从消费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第二个中国经济宏观上的转型是以服务业的创新大发展来促进制造业的创新转型。很多人把制造业和服务业对立起来,认为应该把制造业的占比提升作为高质量发展指标,这个是错误的。为什么呢?以农业为例,农业的发展不是因为农业自身在GDP的占比提高,农业占中国GDP50%以上的时候,中国人根本吃不饱饭,现在农业占GDP的比重只有7%,但是我们早已解决了温饱的问题。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农业大发展,不是农业自身,而是工业推动了农业大发展,因为工业带来了农药,带来了农业机器,带来了化肥,带来的种子基因技术,所以才有了农业的大发展。所以工业在推动农业大发展的同时,农业的占比从GDP的80%、50%降到了现在的7%,再过10年20可能降到3%、4%,这都是生产力的进步。
制造业也一样,是什么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呢?教育培训为制造业提供了人才,研发创意为制造业带来了新产品,商业、贸易、交通、物流促进了制造业分工,广告产业提高了制造业的消费体验,带动了制造业市场的扩张。所以过去二十年,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33%提高到54%的20年,恰恰是中国制造业崛起为全球第一的二十年。所以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指标?服务业占比的提高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如何以服务业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引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呢?
服务业不但不会降低制造业的产量,还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同时还是未来解决就业的主要方向。目前我们工业的就业人口只有2.3亿,我们农业的就业人口只有1.7亿,一个机器人的投入可以替代25到50个工人,所以未来的中国制造业的就业很快就会从现在的2.3亿降到2亿以下,用不了几年时间,农业吸纳的就业从1.7亿降到1个亿以下。所以农业不能吸纳就业,工业也不能,不但不能,他们还会不断的产生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工业剩余劳动力”。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工业产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所需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减少的劳动者其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这些就是剩余劳动力。未来的就业方向在哪里?只有大力发展服务业,才能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
哪些产业将引领和改变生活方式
如果投资驱动不可持续,向消费和服务业的转型短期又受益于疫情防控等种种条件的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希望,转型的希望在哪儿呢?一句话,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引领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才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7月份我们预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102%,全年的增长同比预计达到60%以上。跟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一些技术我们也在引领全球。比如说不论是碳酸锂电池、三元锂电池,还是类似于钠电池、钒电池等其他的新的技术路线,我们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都已经是全球的老大,同时汽车空悬技术、高端的碳陶刹车片等等,我们已经走在全球的前列。光伏、风能、储能也是一样,在光伏不论是传统的硅片生产,还是最新的钙钛矿、异质结技术,我们都是全球领先。我国的风能无论是叶片、轴承,还是建筑安装都是引领全球。我们的储能,尤其是家庭用户储能,在全球都很有竞争力,欧洲人买中国的家庭用户储能产品,订单要排到半年以后,增速远远超过百分之百。
所以当你看到很多传统产业在“红海”中非常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很多新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引领新的经济增长。
9月30号,特斯拉要发布人形机器人。中国今年也有人形机器人大会,很多中国企业也会发布我们的机器人计划,一旦2C端人形机器人问世以后,这将是一个十万亿级别的新兴产业,如果价格比汽车略微便宜的话,将来每个家庭都配一个,不管是做饭、还是运输,还是干什么,很多简单的非创造性的东西他都能学会。
此外就是元宇宙相关的产业,不论是AR、VR等等入口还是新的场景,都有无限潜力。所以当我们看到老的供给处于过剩和恶性竞争阶段的时候,一定要把发展的眼光放在哪些新供给能够创造新需求,不断改变和引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创造软价值,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点谈一下元宇宙时代如何做软价值的创造者。在现在的宏观经济处于相当困难的阶段,我指的是全球欧美应对通胀、大幅加息有可能带来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下行,明年物价也面临抬头的风险,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不要很悲观?想一下前两个最困难的时候,1997年、1998年全球最困难的时候,互联网时代开启;200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衰退风险,开启了移动互联时代;2022年到2023年全球面临通胀与衰退交织的风险,会不会元宇宙时代又开启我们第三代互联网的一个创新的浪潮呢?
这儿给大家分享一个软价值的概念。什么叫做软价值呢?2015年我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汇报中用两个比喻阐述了软价值概念:“奔驰卖的不是汽车,卖的是艺术品,只是碰巧它会跑”,这个是奔驰的前总设计师说的。同样,特斯拉卖的也不是跑的快,而是环保、时尚、智能化。领导听了以后点评说,“以前我们创造财富主要靠自然资源,今后主要靠人的资源;以前我们创造财富主要靠劳动,今后主要靠智慧。”今天我也把这句话送给今天在座的各位,“以前我们创造财富要靠自然资源,今后要靠人的资源;以前创造财富靠劳动,今后靠智慧”。
什么叫软价值呢?人类社会一直是一个二元世界,从来财富都是两种形态,一种是物质态,一种是信息态,几百年前物质态占主要比例,以后信息态财富可能成为财富的主体形态。在我们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传媒产业里面,几乎百分之百的财富都是信息态财富,都是软价值,制造业的研发价值也是信息态财富,是软价值。未来的硬价值来满足的基本物质需要,供给越来越过剩,而软价值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供给不需要消耗地球资源,也不需要污染环境,需求是无限的。所以元宇宙时代,软价值将成为经济价值的主体。软价值包括研发创意价值,这个主要在制造业,还有体验价值、场景价值、流量价值、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等等。
如何做软价值的创造者,突破企业研发创新的瓶颈呢?所有的研发投入都是风险投资,跟农业春天种一颗种子、秋天收一颗苗这种线性关系不一样,跟制造业投入多少物料、能产生多少家具也不一样,研发创意产业很可能巨大的投入,而产出是零,也有可能很少的投入有巨大的产出。如何把握软价值在研发的创造规律?包括软资源的积累,软环境的打造,研发创新灵魂人物的引入,创新方向的选择方法,以及分段投入、平行投入、多维产品矩阵的研发管理模式,还有风投式研发、项目式研发、集成式研发的各种不同的研发方法,以及海尔的创客模式,华为的IPD战略这样的研发管理模式,总之研发转型的最终目的是把研发从成本中心变成价值创造中心和利润中心。
第二个最重要的软价值是提升用户体验价值。人们喝千元的茅台酒,喝的不是两斤粮食的液体,是国酒茅台那两个字所承载的文化和社交功能;人们穿万元服装,穿的也不是挡风遮雨的功能,而是社交、文化、品牌等等其他的价值。梵高《向日葵》创作于1888年,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现在价值几千万、上亿美元。变化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社会文化和潮流所引领的消费者的体验和内在价值的变化。元宇宙时代我们如何创新、创造和提升用户的体验价值?
还有流量的价值。线上的流量具有较强的媒体属性,是有价值的;线下的流量具有较强的交易属性;媒体的流量如果有了信任关系,就具备交易功能,流量加信任等于交易;反过来线下的流量如果足够密集,比如说几十万家线下的渠道同时上线某一个产品,跟中央电视台效果差不多。我们如何打通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实现陆军和空军的联合作战呢?所以必须掌握新时期的流量软价值的创造方法,包括内容创造流量、IP创造流量、跨接联动创造流量、产品创造流量、体验价值创造流量,等等。
最后谈一谈场景创造软价值改变和引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实网约车既不是产品创新也不是技术创新,是场景创新,还是那个车,还是那个移动互联卫星定位的技术,给出了一个新的消费场景,就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也是一样,利用原有的自行车,原有的路,原有的扫码支付技术,创新了一个新的场景,改变了我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方式。像爱迪生发明电、乔布斯发明智能手机的企业家太少了,大部分企业家是重复、跟进。还有一些企业家用场景创新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恐怕只有20%的技术创新,而80%靠场景创新。元宇宙时代如何创新场景,改变和引领人们的生活方式呢?所以我们要推动元宇宙技术在消费场景的应用,引领和改变生活方式;推动元宇宙技术在生产场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体验;还要推动元宇宙技术在科研场景的应用,比如说我们的卫星发射,首先在信息虚拟世界里面完成实验,再搬到现实世界里面,这样节省人力和成本;最后,推动元宇宙技术在社会管理场景的应用,比如说交通运输的管理,如果我们能够把城市所有的道路、建筑、车流、人流旁边的树木这些东西搬到元宇宙世界里进行管理场景试验,再搬回来可能城市堵车就大大减少了,可能智能驾驶就能推广了,但是在现实里边试验的话,让一切正常的交通停下来,这个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要加速元宇宙技术在不同的场景的应用,来通过场景创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作者介绍: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沃顿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新供给经济学和软价值理论的提出者。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
信息化建设
5G赋能千行百业 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8月10日,2022世界5G大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与会人士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5G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形成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
5G技术能力加速提升
2022世界5G大会以“筑5G生态,促共创共利”为主题,旨在汇聚世界5G发展的最新成果和观点,为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全球科技和产业合作体系描绘蓝图,为5G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融合共筑良好生态搭建平台,让5G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
当前,5G技术能力加速提升,全球5G网络建设不断扩大规模,5G产业与垂直领域应用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5G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5G更是功不可没。上汽集团推出面向汽车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了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渠道,供应链库存下降40%,制造成本下降5%,生产效率提高3%。
“大力发展5G是中国移动推进‘两个新型’的关键基础,也是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中国移动依托5G专网、行业平台,推动智慧农业、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解决方案从‘样板间’向‘商品房’加速转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说。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举例说,前不久中国联通和国家话剧院合作的话剧《铁流东进》通过“5G+8K”等黑科技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千人剧场迎来了65万名观众“沉浸式”同时观演,打造了数字与艺术交融的视听盛宴。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共建共享,建成了全球首张、规模最大、网速最快的5G SA共建共享网络,开通5G共享基站87万站,实现了重点乡镇基本连续覆盖。
本次大会特别推选出2022年度5G十大应用案例,旨在打造典型垂直行业规模性示范应用和标杆项目,推广5G与行业深度融合、创新共赢的应用案例。
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
2019年5G商用牌照发放,世界5G大会应运而生。从北京到广州再到北京,这一行业盛会已成功举办三届,为全球5G发展搭建了行业合作与交流的高端平台。“此次2022世界5G大会来到哈尔滨,对正以数字经济为产业发展赋能、实现换道超车的黑龙江省来说意义重大。”大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黑龙江省明确提出,要将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新引擎列入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并制定出台了专项支持政策。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纷纷落户黑龙江省,也进一步扩大了黑龙江省数字产业发展空间。
黑龙江省还制定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明确聚焦5G及“5G+”,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涌现了不少科技型企业及应用案例。
在本次参展企业中,北大荒集团就展示了“5G+智慧农业”发展成果。得天独厚的组织化、机械化、规模化优势和通信网络基础优势,为北大荒集团发展数字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该企业在农业物联网、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领域的农业科技水平始终走在前列。
中国重汽:无人驾驶纯电动牵引车已服务于天津港等智慧港口
中国重汽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称,今年以来,重卡行业中的新能源重卡销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公司新能源重卡的市占率逐月上升。借助于中国重汽集团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在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线核心布局,公司无人驾驶的充电或换电纯电动牵引车已服务于包括天津港、宁波港和日照港在内的智慧港口。
从智能到融合 5G赋能工业跨越发展
5G赋能下的工业体系正经历怎样的变革?工业振兴的征程上5G将如何进一步助力?
8月10日,2022世界5G大会正式开幕,专家学者们将目光聚焦于5G与工业互联,总结当前5G技术在促进工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探讨5G与工业互联深度融合路径,揭示融合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论坛上,中国一重、华中数控等公司分享了近年来在5G与工业互联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华为、中兴等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展示了在相关领域的积极探索,彰显了5G与工业互联融合的多样性与广泛性。
5G与工业互联成就卓著
在专家学者的眼中,经过三年来的不懈推进,我国在5G与工业互联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在论坛上表示,5G在中国的工业界已经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大数据等,都和5G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联系。随着中国工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5G技术一定会在工业界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表示,加快5G+工业互联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他列举了大量实例,包括5G+大规模定制、5G+智能电力、5G+智能港口等,均体现出当前5G技术在促进工业发展、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制造智能化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产业界带来的消息令人振奋。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介绍,公司近年来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牢牢把握5G发展机遇,发展智能制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中国一重作为工业母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进智能设备,着力强化数字技术与工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典型产品研发制造周期缩短了40%。公司大力开展数字化转型,有序开展5G专网和高精度定位系统数字化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华中数控是当前我国智能数控机床的领跑者,公司董事长陈吉红称,在5G技术的加持下,公司近年来机床的智能化不断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数控机床深度融合,为机床产业带来新的变革,这将是中国机床行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机遇。
相辅相成前景广阔
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但5G对工业互联网的赋能远不止于此。与会专家表示,工业互联网将是5G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在5G的带动下,工业互联网将呈现出更加智能化的形态。两者将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我国工业的进一步振兴。
曹健林表示,5G技术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业领域,5G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很多关键元器件、关键设备的基础上的,这些装备及背后的核心技术在当前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发展将进一步促进5G技术在工业界的应用。这次大会在黑龙江省召开,本身也具有特别的意义。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众多的大型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本身技术的发展与5G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的联系,这些企业的转型与扩大生产过程中,5G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周济则强调了5G对智能制造的重要作用。他表示,5G+工业互联网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支撑,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需要强大的工业人工智能赋能,需要强大的工业大数据赋能,需要强大的5G+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为5G和工业互联网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和市场,5G更大的“蓝海”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更大的“蓝海”在智能制造、数字中国。他表示,5G作为一项赋能技术,未来20%的市场在消费端,80%的市场在产业端,智能制造和数字中国都是5G应用的“蓝海”。
他认为,5G+工业互联网共同构成了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了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的数据开发与利用,使得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支撑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关键支撑。
正视挑战抢抓历史机遇
虽然广阔的发展前景令人振奋,但与会专家也提到了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挑战。
刘明忠表示,中国一重对5G+工业互联网进行了深入思考:一是信息安全,如何确保涉及企业秘密的数据隐私保护与安全;二是复杂化与差异化,如何应对工业互联网属性多样化、连接对象高度多元化、应用场景高度复杂化、服务需求高度差异化等特征;三是如何加速提升数字化水平,缩短应用场景落地时间。这些都是未来向5G+工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要面对的挑战。
挑战也是机遇。周济表示,当前中国和发达国家掌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
“‘变’就是机遇,可以通过掌握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周济说,可以不再跟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一步一步地发展,而是依靠工程科技创新和“并发式”发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追赶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这将大大加快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
他认为,今后15年,是5G+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工业完全可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集中优势力量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实现中国工业的跨越发展。
我自主可控大型结构分析软件SABRE系统发布
日前,在第七届中国航空强度技术发展高峰论坛上,我国自主可控大型结构分析软件SABRE系统发布,标志着我国大型结构分析软件的自主可控取得初步成效,也标志着我国自主工业软件的应用生态逐步走向成熟。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岱宁表示,SABRE系统对于构建结构分析软件生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凝聚力量、系统布局、继续前进。他号召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装备企业积极使用,广泛推广,主动反馈,共同把SABRE系统逐步打造成为具有领先水平的自主可控大型结构分析软件。
据悉,SABRE系统由我国飞行器强度领域专家、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王彬文研究员带领团队,历时四年打造。该软件的功能覆盖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主要需求,可替代同类国外主流先进软件,实现完全自主可控。该所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自主研制结构分析软件,研发了航空结构分析系列、飞机结构振动环境预计、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优化、飞机结构多约束优化等一批软件系统。近年来,针对长期以来困扰国产结构分析软件的瓶颈与短板,如算法鲁棒性、用户友善性和计算资源适应性等,该所提出并构建了以“数字孪生”和“V&V理论”为核心的数字强度体系,以“通用分析功能群,专用分析工具链,国产数据资源池”为目标,采用了瀑布式与敏捷式相结合的开发模式,设计了开放的统一分层式软件架构,突破了一批先进算法,开发了一批通用、专用和数据库模块,形成了全新的SABRE系统。
目前,航空重点主机厂所、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商业公司等数十家单位已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签署了软件示范应用协议、采购合同、联合创新与建模大赛协议和销售代理协议。
企业信息员园地
东华五个项目获浙江省质量QC成果一等奖
近日,2022年度浙江省机械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QC)成果发表会在杭州千岛湖拉下帷幕。
在本届QC发表中,浙江省共有48家企业120个质量成果参加比赛,不乏有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公司参与。东华及子公司自强、盾牌共7项课题参赛,获得5项一等奖和2项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本年度集团公司共有7个课题,分别以东华、自强、盾牌的名义参与此次发表会。经过评比,东华集团的《提高CA550HF8链板平面度合格率》、《降低纸卷链销轴直线度不良率》和自强公司的《降低LH1688F5链条验货不良率》、《降低35K滚子冷挤压裂纹缺陷率》、《提高扶梯梯级链ST135F42内节外宽尺寸的稳定性》分别获得了一等奖;自强公司的《降低手套链焊接不合格率》和盾牌公司的《提高C12B-1加长销链条耐磨时长》分别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东华集团高度重视QC小组活动,坚持 “两个参与,两个落实”,即参与到改进中、参与到现场中;落实满足客户需要、落实品质领先的要求,积极鼓励事业部一线员工参与QC活动中,营造了人人参与质量改进的氛围,发挥了现场员工的改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
工业互联网在IPV9项目落地的同时必须强化安全底座
今年7月21日,鸿蒙系统3.0正式上线,国内IPV9正式启用,8月1日国外IPV9正式启用。这标志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统正式开始应用。此项目落地将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蓬勃动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大脑等"基础型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也将给大众生活带来便利。身处网络安全行业,既要看到机遇,更要看到挑战。为此,必须同步筑牢安全底座。只有如此,才能工业互联网才能同步发展,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一、项目落地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互联网历经20 年发展,上一个10年,主要是消费场景的数字化,体现在老百姓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下一个l0年,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等面向政府、面向企业的领域,也都会像消费互联网一样,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 字化变革。
我国IPV9项目落地是一项前瞻性战略举措,短期内可以有效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长远看更是有效助力我国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IPV9项目落地的意义就像上个世纪9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它能够产生和带动的是未来几十年的产业变革,经济发展模式变革,以及人们生活交往方式的变革。"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IPV9项目就是这样的新机遇。
IPV9的"新"和新基建一样,核心体现为数字化特征。关于数字化技术,可以"IMABC"为总结。"I"是IOT,即物联网技术;"M"是Mobile Communication, P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5G通信协议;"A"是AI,即人工智能;"B"是Big Data,即大数据;"C"是Cloud computing,即云计算。用这五个主要技术,把过去的生产方式、城市治理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数字化。用I0T传感器采集大数据,通过5G通信协议传输到云端,在云端汇成海量大数据之后,再根据大数据建立各种各样的分析模型,然后再用AI进行分析判断,最后通过各种IoT设备反馈到城市治理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去。新基建必将带来又一次技术、产业和社会经济
的变革。未来,如果传统的制造业、工业、城市管理等领域,都能够全面地采用"IMABC"这些"数字化技术",那一定能够帮助传统行业提升“内功",迅速完成转型升级。
二、项目落地安全形势不容忽视
IPV9项目落地,工业互联网面临全面数字化,未来世界会产生三大特征,即软件定义世界,万物皆可互联,数据驱动一切。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因此,安全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辅助功能,而是变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如果安全基础不牢,工业互联网就无法运转,甚至会崩塌。因此,要把IPV9项目落地网络安全当作工业互联网的"底座",为工业互联网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IPV9项目落地是新基建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大安全"挑战可能包含以下多个层面。
首先是"战场更大"。软件定义世界意味着一切皆可编程,漏洞无处不在;万物皆可互联等于开放了更多攻击入口,一切皆可攻击;数据驱动一切意味通过篡改数据、下达数据指令就可以控制一切业务、流程和设备,影响业务安全,产生物理伤害。好莱坞科幻电影中远程控制汽车造成交通拥堵、控制机器杀人的场景将不再是科幻,而可能成为真实场景。所以,未来网络攻击能够贯穿到各个场景,不分国家、企业和个人,包括工业互联网在内的所有的领域都将面临来自网络世界的攻击。
其次是"对手"变了。杀毒时代己经成为历史,安全现在面对的不再是"白开心"纯小偷"这样的炫技小子和个人玩家,而是变成了网络犯罪组织、网络恐怖主义和国家级黑客组织这样的"大玩家"。这样的对手相当于"正规军",往往具有较高的"战术修养"和攻击资源,特别是国家级黑客组织和网军,成组织,成建制,有布局,有战术。一般的被攻击目标无法与之抗衡。
其三,可能攻击的目标范围也更广了。因为可攻击的目标越来越多,网络攻击的目标己经不再只是一般的企业和个人,而是瞄准企业重要资产、国家关键基础设施、重要政府部门,达到中断工业生产、瘫痪电力、交通、能源等关键基础设施的目的,工业互联网已成为高级别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在未来,数字基建必然是首选的攻击目标,一旦被攻击将影响工业运行安全,进而影响社会正常运转和老百姓安居乐业。
其四,网络攻击的布局更长远、更隐蔽。针对重要目标的攻击并非随机偶然,一定是有周密准备和复杂策略,并且为达目的长期潜伏、持续渗透。典型代表就是APF攻击,相比传统网络攻击更加狡猾和沉默,攻击链条复杂、持续时间长、隐蔽性强。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产品中预制后门,或者利用供应链发起攻击都已经是常规操作,所以,御敌人于国门之外己经很难做到,而是必须假设敌已
在我,做最坏的打算。
其五,从网络攻击趋势看,攻击手法越来越高级化和多样化,暗战越来越多。除了后门,APF惯用的手法还包括0Day漏洞利用、定制化恶意代码,以及社会工程学这样针对人的攻击手法。实践表明,人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利用线上渗透和线下情报、间谍手段结合,物理隔离都可以被打穿。因为攻击手法越来越高级,传统的单点检测、碎片化越来越无能为力。
其六,受攻击方的损失程度可能更加惊人。因为数字化的渗透性和关联性,一次网络攻击就可以造成重大损失,甚至造成物理伤害,动摇现实世界的基础。
未来,最大的安全威胁不一定是来自物理空间,而是来自虚拟空间,对于网络安全产生的后果,要建立"底线思维",避免黑天鹅事件发生。
由此可见,网络安全保护难度空前增大。一方面,防护对象扩大,防护难度增大。工业互联网安全己经从传统的互联网安全,扩展至数据安全和业务安全等新领域,新老安全问题交织,解决起来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协议种类繁多,加固难度大"工业互联网运行着超过1000种缺乏安全机制的工业控制、现场总线、工业通信等协议,且不同企业接口不一、较为封闭等特点加大了安全协议分析与加固的难度。总而言之,数字化时代,攻防严重不平衡,联网设备数以百亿计,一点突破就可以打穿整个网络,攻防资源向供给方倾斜,要发现、阻断和溯源网络攻击都面临更大难度,所以会出现"谁进来了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的被动局面。
三、保障项目安全须打造安全大脑
面对严峻安全形势,传统的安全体系己经无力应对,因为传统的网络安全体系诞生于计算机安全时代,最大的问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防护思路碎片化,面对不断增加的安全威胁只是不断地 "堆盒子",缺乏体系化思维,概括起来,传统安全体系的问题是"七个缺":"缺"能力导向"的正确意识、缺"体系化"的顶层设计、缺有效运营、缺能力积累、缺全局情报,"缺"一体化作战"的协同联防、缺实战检验。
因此,保护工业互联网安全需要新的方法。为了解决未来的安全挑战,作为国内网络安全的龙头业,360集团在十多年的网络攻防对抗中,不断抽象沉淀了一套新的网络安全框架体系,这套新的网络安全框架体系包括"6个1"。
第一个"1"是一套网络安全互联标准,包括安全知识库标准、威胁情报标准、实网靶场标准等,解决目前各安全节点间互不相通的问题;
第二个"1"是一套安全基础设施,整合现有安全节点能力,构造出一系列从应对威胁视角出发的能力中心,包括漏洞管理中心、情报运营中心、安全运营中心、实战评测中心等,作为安全体系的能力载体;
第三个"1"是一个安全大脑,安全大脑的核心组成是安全大数据平台+全视检测分析引擎+全景安全知识库,它的作用相当于网络空间的预警机和反导系统,所以在新的框架体系中,安全大脑是整个体系的中枢,能够为安全基础设施进行情报、知识、漏洞、专家赋能;
第四个"1"是一套安全运营办法,指导网络安全整体规划,以及网络安全风险识别、防御、响应、恢复、预测的全生命周期;
第五个"1"是一套安全专家团队,网络安全的本质是对抗,对抗的根本在人,通过安全专家团队为工厂提供咨询规划、建设运营、应急响应、实网攻防、持续评估、教育培训、专业定制服务,形成安全生产力;
第六个"1"是一套实战检验机制。网络安全讲百遍不如打一遍,实战才是检验安全能力的唯一标准,利用实战攻防积累经验教训,持续迭代能力。
此外,针对工业企业面临的具体安全问题,需要在网络安全框架体系下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鼓励工业企业部署第三方网络安全系统和服务。不少工业企业出于成本、当下运行的稳定等考虑,对网络安全系统重视不够。很多工业互联网系统使用期已超过10年,但为了保证控制的稳定性和业务的连续性,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手段,安全隐患极大,一旦被网络攻击,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工业企业部署专业的第三方网络安全系统和服务,让工业互联网系统与网络安全系统融为一体,确保工业发展长治久安。
其次,推进工业控制系统制造企业、工业企业和网络安全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工业细分领域众多,每个领域都有其业务需求和建设、运营规范,这种巨大的差异性导致难以形成通用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一方面,工业控制系统制造企业和工业企业多数不具备专业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术手段,应对复杂网络攻击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很多网络安全专家也不具备工业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对工业互联网了解不深的情况下,推出的安全解决方案也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建议制定促进工业控制系统制造企业、工业企业和网络安全企业合作的鼓励政策,协作研发高精尖安全解决方案,共同打造安全的工业互联网。
网络安全底座建设,是未来国家在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时,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步骤。因此,一定要同步夯实工业互联网的安全底座,这样才能保障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长远发展。(特约信息员 王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