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层参考 第22期
部委决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确定阶段性缓缴中小微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加力支持纾困和稳岗;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部署缓缴行政事业性收费。
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政策取向,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抓住时间窗口,注重区间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会议指出,扩大有效投资,要注重启动既能补短板调结构、又能带消费扩就业的一举多得项目,调动各方积极性。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一要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国家明确的重点建设领域,选择一批示范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已确定的交通、水利等项目要加快推进,在招投标中对民间投资一视同仁,并尽快推出以工代赈具体措施。二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民间投资手续办理效率,将大项目纳入地方重点项目库并加强用地等保障。各地要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严格履行政策承诺。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创业投资。三要鼓励金融机构采用续贷、展期等支持民间投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抓紧推出面向民间投资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会议强调,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里子"工程,投资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是一举多得的代表性项目。要结合已部署的城市老旧管网改造,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健全收费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金融机构发放长期贷款,对项目主体发行信用债给予市场化增信支持。
会议指出,保住1.5亿户市场主体,就能稳住就业、保持中国经济的韧性。为进一步助企纾困和稳岗,对符合条件的地区,允许中小微企业缓缴3个月的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规模约1500亿元。政策实施要直达市场主体,免申即享。缓缴不影响医保待遇,保持报销比例和药品品种稳定,确保应报尽报。
会议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把交通物流、水电气暖、金融、地方财经、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等领域作为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在7~9月进行自查自纠,重点整治降费政策落实不到位、借疫情防控名义违规收费、收取明令取消的费用、强制捆绑搭售、乱检查乱罚款等问题。对自查自纠要适时开展联合检查,严肃处理并曝光典型问题,用改革办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同时,各部门要有全局意识、同舟共济观念,系统梳理本领域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原则上缓缴一个季度,不收滞纳金。要制定和公布缓缴清单,并适时督查落实。
国务院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6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指导意见》还提出,通过增收节支、变现资产等方式化解债务风险,切实降低市县偿债负担。
《指导意见》提出,要清晰界定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对于省以下财政事权的划分,要适度强化教育、科技研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粮食安全、跨市县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防范和督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方面的省级财政事权。将直接面向基层、由基层政府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社会治安、市政交通、城乡建设、农村公路、公共设施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确定为市县级财政事权。
对于省以下财政支出责任的界定,要按照减轻基层负担、体现区域差别的原则,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支出成本等,差别化确定不同区域的市县级财政支出责任。
《指导意见》提出,要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一方面,参照税种属性划分收入,将税基流动性强、区域间分布不均、年度间收入波动较大的税收收入作为省级收入或由省级分享较高比例;将税基较为稳定、地域属性明显的税收收入作为市县级收入或由市县级分享较高比例。对金融、电力、石油、铁路、高速公路等领域税费收入,可作为省级收入,也可在相关市县间合理分配。除按规定上缴财政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外,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政府间收入的做法。
另一方面,对主体税种实行按比例分享,结合各税种税基分布、收入规模、区域间均衡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税种分享比例。除国家另有规定外,逐步取消对各类区域的财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还政策,确需支持的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安排。逐步清理不当干预市场和与税费收入相挂钩的补贴或返还政策。
《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省以下转移支付体系,根据财政事权属性,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机制。
《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机制。根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动态调整情况,结合省以下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入分布和规模、财政收支均衡度等变化,适时稳步调整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划分。
此外,在规范省以下财政管理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落实省级政府责任,按属地原则和管理权限压实市县主体责任,通过增收节支、变现资产等方式化解债务风险,切实降低市县偿债负担,坚决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机制,一般债务限额应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匹配,专项债务限额应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项目收益等相匹配,促进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完善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禁止类项目清单和违规使用专项债券处理处罚机制。
财政部明确政府债券严格遵循一级托管
据了解,随着中国债市的逐渐开放,有关部门希望引入多级托管提高债市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特殊历史,一级托管仍然是中国债市重要的市场制度。6月10日,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明确政府债券托管管理要求的通知》(简称《通知》)称,政府债券只能通过一级托管的方式托管,托管机构只能是财政部下属的中债登和证监会下属的中证登。这意味着,境外投资者如果要直接购买境内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只能在中国的托管登记机构直接开户。
"集中统一、一级托管、底层穿透的政府债券托管管理制度,是我国政府债券市场长期高效安全运行的必要保障,境内政府债券的托管应严格遵循上述管理制度。"《通知》称,政府债券在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按照上述管理制度推进。
《通知》表示,财政部委托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债登)开展银行间市场政府债券托管业务、委托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证登)开展交易所市场政府债券托管业务。除财政部另有规定外,其他市场机构不得开展政府债券托管业务。
《通知》指出,中债登、中证登对境内托管的政府债券应按照实名管理的要求设置、维护政府债券托管账户,政府债券托管账户所载明的余额是确立政府债券持有人拥有政府债券数额的法定依据。财政部门根据上述政府债券托管账户余额兑付政府债券本息,确定投资者债券权益。
《通知》强调,市场机构应严格遵循财政部政府债券制度规定开展政府债券托管业务,财政部将会同相关管理部门适时进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
中基协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
6月10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下称《指引》),对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引》所指的薪酬包括四个部分:基本薪酬、绩效薪酬、福利和津补贴、中长期激励,基金公司应合理确定和适时调整不同岗位的基本薪酬标准和薪酬结构。基本薪酬与绩效薪酬应当保持适当构成,避免因薪酬结构不合理可能引发的风险隐患和冒险行为。
其中,《指引》明确规定了绩效薪酬的递延支付期限、递延支付额度应当与基金份额持有人长期利益、业务风险情况保持一致,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根据《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指引》规定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适用人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核心业务人员。同时规定,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同时,《指引》鼓励基金管理公司采用股权、期权、限制性股权、分红权等与公司长期发展、持有人长期利益相绑定的多样化激励约束措施,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除上述长效激励约束机外,《指引》还从建立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管理人员自购自家产品、绩效考核等各个层面要求基金公司必须建立长期业绩考核机制。《指引》要求,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基金经理应当将一定比例的绩效薪酬购买本公司或者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并需遵守基金从业人员投资基金的期限限制。
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2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购买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50%,但是公司无权益类基金等情形除外;基金经理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应当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但是由于其管理的基金处于封闭期等原因无法购买的除外。此举相当于将基金管理人员收益和基金产品业绩表现长期绑定。
而在绩效考核层面,基金管理公司应当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应当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合规风控指标和社会责任指标。
其中经济效益指标应当体现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情况、投资者实际盈利情况、投资研究等专业能力建设情况;合规风控指标应当包括合规及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情况、合规事件或重大风险发生情况、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员工廉洁从业情况。
董事会对经理层的考核,公司对投研、销售等关键岗位的考核,应当结合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长期投资收益、合规与风险管理、职业道德水平等情况,不得将规模排名、管理费收入、短期业绩等作为薪酬考核的主要依据。
其中长期投资业绩是指最近3年或以上的投资收益情况。
《指引》中还强调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增强薪酬管理的约束力,包括但不限于薪酬止付、追索与扣回等,明确相关人员未能勤勉尽责,对公司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或经营风险负有责任的,公司按照制度的相关规定追究内部经济责任,可以停止支付有关责任人员薪酬未支付部分,并要求其退还相关行为发生当年相关奖金,或者停止对其实施长效激励等。问责机制应当同样适用于离职人员。
业内人士表示,《指引》与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境内其他金融行业要求基本一致,有利于推动基金行业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员工与公司长期发展、持有人长期利益的一致。《指引》的出台,进一步细化了基金公司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规则,要求将薪酬管理纳入公司治理,细化了递延支付的期限和金额比例,要求高管和基金经理的绩效薪酬购买自有基金等,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期协发布《期货公司财务处理实施细则》
6月14日,中国期货业协会(简称"中期协")发布《期货公司财务处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自2023年1月1月开始执行。
据中期协介绍,2007年6月18日,中期协颁布实施了《期货公司会计科目设置及核算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规范期货公司会计核算、提高期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发布的《细则》共涉及19个主要会计科目,以原《指引》为框架,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基础上,综合考虑期货公司业务拓展需求、相关会计制度新要求、行业实际操作惯例、信息报送及监管需要等因素,对《指引》会计科目进行了删减、调整,就居间人管理、交易所减收、风险准备金等行业普遍关心问题的财务处理进行了统一规范和要求。
具体来看,《细则》对期货公司财务处理的相关科目进行了五方面的调整。
一是新增"结算备付金"和"代理买卖证券款"科目。据了解,上述两个科目是由于因股票期权交易产生了相应股票现货备兑开仓及行权交易,借鉴证券公司科目设置原则新增的。前者是用以核算期货公司因代理客户进行证券交易资金清算与交收而为客户存入指定清算代理机构的款项;后者用以核算期货公司代理客户买卖现券收到的款项以及代客户领取的现金红利及利息。
二是修订"佣金收入"相关科目。实践中期货公司大多通过"手续费收入"进行核算,导致《指引》中"佣金收入"等科目没有实际会计核算内容。因此参照证券公司科目设置原则,将"应收佣金""应付手续费"科目相应修改为"应收手续费及佣金""应付手续费及佣金"科目。相应地将"手续费收入"科目修改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科目,可按经纪业务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等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三是新增"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科目,用来核算期货公司经纪业务产生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主要包括上交期货、期权和证券现货的交易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等。
四是调整"提取期货风险准备金"科目。据了解,按照《指引》中的规定,对于期货公司发生的风险损失,期货风险准备金不足弥补的,计入"业务及管理费"。这种处理方式与科目实质不符,且无法体现当期风险状况。
五是新增"业务及管理费-居间人费用、投资者教育经费"科目。在"业务及管理费"科目下增设"居间人费用"明细科目,记录期货公司支付给居间人的固定报酬及业绩报酬,以配合监管部门对居间人管理的新要求。在"业务及管理费"科目下增设"投资者教育经费"明细科目,以集中反映期货公司用于投资者教育的各项费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细则》增设"居间人费用"科目,以配合监管部门对居间人管理的新要求。
关于居间人业务支出及中间介绍业务支出的会计处理,《细则》的起草说明中提到,根据现行居间人管理要求,居间人费用为期货公司为获取居间服务而支付给居间人的固定报酬及业绩报酬。同理,期货公司支付给证券公司的中间介绍业务(IB)支出,也属于佣金报酬。考虑到上述两项支出的实质为期货公司的展业成本,《细则》按照行业内多数期货公司核算习惯,维持《指引》现行核算方式,以减少对期货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指标的评价和排名影响,即仍在"业务及管理费-居间人费用或IB介绍费"科目中进行核算,并且报表列示中计入业务及管理费。同时,对应的负债端科目为"应付手续费及佣金"。
据了解,自去年9月10日《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办法(试行)》发布施行以来,中期协通过上线居间人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建立居间人提示名单和失信名单制度、疫情下拟安排居间人专场考试等,多措并举推动居间人队伍逐渐优化、助力期货居间业务规范化发展。
当前,距离《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一年过渡期结束还有不到三个月时间。
两部门要求切实加大对水利项目金融支持力度
6月13日,人民银行、水利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水利建设金融服务,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找准定位、创新产品、依法合规,切实加大对水利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审贷、自担风险,守住合规底线。
会议指出,水利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短期看,水利工程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机会多,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是当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方面。中长期看,加强水利建设对我国粮食安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减灾防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会议强调,要抓住关键,聚焦水利建设重点领域做好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要配合好水利部门和水利企业,聚焦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农村供水工程、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智慧水利建设等重点领域,发挥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找准定位、创新产品、依法合规,切实加大对水利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用好新增的8000亿元信贷额度,抓好任务分解,强化考核激励,加大对国家重大水利项目的支持力度;国有大行要发挥资金和网点优势,加大对商业可持续水利项目的信贷投放;中小银行要立足辖区实际,对有还款能力、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等中小型水利项目,给予必要信贷支持。要创新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产品模式,发挥部门合力做好对水利项目的金融服务。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审贷、自担风险,守住合规底线。
会议强调,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水利部门、金融机构、水利企业等要把金融支持水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快项目对接互动,做实项目建设和融资清单,尽快形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信贷投放两个工作量。
民政部要求11.4万家行业协会商会重点支持特殊困难企业纾困
据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决策,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系列部署,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扎根行业、服务企业、辅助政府、凝聚合力的独特优势,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迅速落地生效,实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6月10日,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积极贡献力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全国各级各类11.4万家行业协会商会要重点支持特殊困难企业纾困,把特殊困难企业纾困和发展放到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及时梳理行业内受疫情影响严重、濒临破产倒闭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名单,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对接,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扶持。
通知说,餐饮、零售、旅游等特殊困难行业以及其他受到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行业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要及时研究提出本行业本领域发展应对指引,实时了解掌握本行业本领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市场运行情况监测和风险预警,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受损情况,提出帮助行业渡过难关的意见建议,协助政府部门抓好相关纾困政策的落实落地,进一步凝聚行业合力,坚定行业信心,推动行业发展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通知强调,各行业协会商会要深入会员企业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跟踪掌握国家稳经济政策措施在本行业本领域的落实情况,及时准确向政府部门反映第一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部门实时调整和完善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要持续调研了解会员企业在疫情期间遇到的堵点难点卡点,关心关注行业从业者防疫安全和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了解掌握疫情期间行业就业情况以及用工用水用电、物流运输、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存在问题,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协助政府部门出台和落实各类救助纾困政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通知同时提出,行业协会商会要助力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着眼行业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发挥自身联系企业广泛、贴近产业一线、突破区域限制等优势,提前梳理掌握本行业本领域运行保障企业、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连续生产运行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重点外贸外资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本行业本领域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达产的有效经验做法,主动协助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确定重点企业复工达产"白名单",协助政府部门细化实化服务"白名单"企业相关措施,配合政府部门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尽快复工达产。针对部分行业内存在的复工不达产、复工基础仍不牢固、重点产业链协同复产难等问题,行业协会商会要主动了解企业情况,协助政府部门推出本行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指导行业企业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企业员工返岗、物流保障、上下游衔接等方面服务,尽量减少疫情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此外,通知还要求,各行业协会商会结合行业发展情况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协助政府部门出台和落实促进消费潜力、培育特色消费等支持政策,提振消费市场信心。要切实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利用好专家团队资源优势,协助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为行业产业尽快恢复和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政策要闻
▲央行将持续完善现代中央银行财务治理体系
6月10日,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会计财务工作电视会议。会议强调,2022年人民银行要持续强化中央银行会计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会计财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一阶段人民银行会计财务系统要强化战略思维,按照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要求,谋划实施"十四五"时期会计财务高质量发展规划,持续完善现代中央银行财务治理体系;要不断强化严的氛围,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落实落细过紧日子的各项工作要求,坚持将全面从严管理向纵深推进;要突出系统观念,强化科学管理,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稳步提升会计财务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要深化改革发展,推动完善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高质量支撑中央银行履职;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锻造能力素质,全面推进会计财务人才队伍建设。
▲银保监会强调未设"清退回款"渠道
6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清退回款"诈骗的风险提示》。《提示》就近期不法网站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实施的诈骗,提示消费者警惕"官方回款""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银行直存"等一系列诈骗行为。
《提示》称,近期监测到有不法网站假冒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带有"银保监会认证""中国银保监会"等不实信息内容,并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名义实施诈骗。《提示》强调,中国银保监会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所谓回款渠道,若有以"中国银保监会""银保监会认证"等名义,或自称中国银保监会、某银保监局的工作人员联系消费者,假借监管权威要求转账、汇款、交费等行,消费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中国银保监会、当地银保监局反映。
《提示》还指出,消费者要警惕被不法分子套取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小心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转账、收费、充值要求,防范连环诈骗套路;对不明来源的"小道消息""内部消息",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这是官方今年以来第二次发布类似的风险提示。1月30日,银保监会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防范以"官方回款"名义进行诈骗的风险提示》,指出部分网站、微信群、QQ群、社交媒体账号等冒充银保监会名义,号称官方回款渠道,引诱P2P网贷机构出借人缴纳保证金,企图对P2P网贷出借人实施诈骗,存在重大风险隐患。该风险提示的发布部门为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办公室,并在提示中强调,银保监会未设立或授权设立P2P网贷机构回款渠道。请P2P网贷出借人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相关回款渠道请及时与P2P网贷机构或当地整治办确认。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至完全归零。
虽然P2P网贷业务已清零,但大量投资者仍在等待平台清退兑付。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困、急于挽回损失等心理特点设法行骗。
《提示》强调,除了针对P2P网贷机构出借人的"回款"诈骗,消费者还需警惕"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解债上岸""代理退保""白条代偿""银行直存"等一系列诈骗行为。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性借贷观念,通过依法取得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交易商协会免收2022年民营企业发行人会员会费
6月1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公告称,在已有会费减免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针对民营企业发行人会员的会费减免措施:于2022年当年,免除民营企业发行人会员全年会费。
据悉,有关事项已于2022年6月10日经交易商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国税总局要求阶段性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
据悉,为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国税总局近日发布"关于阶段性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有关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自2022年6月20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税务部门办理一类、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免)税的平均时间,压缩在3个工作日内。到期将视外贸发展和实际执行情况,进一步明确办理时间要求。
通知要求加强工作统筹,确保快退税款。省级税务局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提前做好工作部署,全力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密切跟踪各地办理进度,及时指导督促基层税务局落实落细。
同时,加强风险防控,加大打骗力度。各级税务机关要统筹做好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与防范打击出口骗税工作,树牢底线思维,既对标时间要求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也杜绝片面追求进度而放松出口骗税风险防控。
根据通知,一类、二类出口企业,是指出口退税管理类别为一类和二类的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免)税,是指经税务机关审核,符合现行规定且不存在涉嫌骗税等疑点的出口退(免)税业务。
▲大商所聚氯乙烯期货引入集团化交割业务
6月1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发布修改聚氯乙烯期货业务细则、征集聚氯乙烯集团交割仓库的有关公告。即日起,大商所在聚氯乙烯品种引入集团化交割业务,并公开征集符合条件的集团交割仓库及其下设分库。
此次业务细则修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仓储企业集团总部可以申请成为集团交割仓库总部(下称"总部"),总部可设立多个具有控股、参股或合作关系的仓储企业为集团交割仓库分库(下称"分库");二是明确总部及其分库的权利与义务,总部要承担自身与其下设分库所开具标准仓单的相关权利与义务,分库经总部授权后可开具标准仓单,并且总部需要向交易所提供交易所认可的银行履约担保函或其它担保方式,分库的交割业务办理可参照聚氯乙烯仓单有关规定。
据了解,集团化交割业务是指以集团方式进行交割仓库管理,依托集团企业信用建立交割风险分层承担机制,采用实物仓单的交割业务方式。早在2015年12月,大商所就在玉米品种上首次创新性引入集团化交割业务。2021年1月上市的生猪期货也采用了集团化交割。集团化交割业务在加强交割业务管理、提高交割便利性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首先,相关大型仓储企业集团具有旗下仓储企业数量多、库容足、资质好、管理规范等特点,仓储企业集团总部申请成为集团交割仓库总部后,可以批量将旗下符合条件的仓储企业申请设为分库,有利于快速扩大交割库容和交割业务辐射范围,便利产业企业进行交割,提升交割库审批效率。其次,集团交割仓库总部作为交易所交割库管理直接对口单位,对旗下各分库具有日常监督和管理责任,可提升期货交割库整体管理水平,更好地防范交割风险。最后,符合条件的集团交割仓库,可以在其各下设分库之间为客户提供协议交收等服务,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需求。集团化交割作为交易所"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推动产业客户参与市场、提升期货市场运行质量有重要意义。聚氯乙烯期货于2009年上市。
▲民航局印发《"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
6月13日,民航局公布《"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两个起来"、"两个转变"为导向,紧扣"定支点、找定位、明方位、显作为"四方面工作要求,坚持安全底线与智慧主线,坚持系统观念,牢牢把握"五个关系",即发展与安全、政府和市场、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试点示范和整体推进、部门政策供给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系,以有效需求为牵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支撑,坚持分类管理、差异监管,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创新驱动、智慧引领,协同共治、开放融合的基本原则。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聚焦五个重点领域,夯实两大保障体系,实现五个新变化,即安全水平达到新平衡,发展规模实现新跃升,保障能力取得新突破,行业治理开创新局面,服务质量达到新水平。在此基础上,设定了安全、规模、服务三个方面的16个具体指标,如通用航空死亡事故万时率五年滚动值低于0.08,通用航空器期末在册数达到3500架,开展通用航空应急救援服务的省份不少于25个等。
《规划》从通用航空服务领域多元、特点各异出发,按照"五纵两横"组织框架,明确重点任务。其中,"五纵"包括公益服务、新兴消费、短途运输、无人机应用和传统业态等五大重点领域,统一按照"愿景描绘、规章制修、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四个层次分节确定任务,明确公益服务提能增效、新兴消费扩容提质、通航运输连线成网、无人机广泛应用、传统作业巩固提升等重点任务,确保各领域任务精准聚焦、务实落地。"两横"包括基础保障、行业治理两大体系,分别从夯实资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治理能力部署工作,为重点任务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为确保规划整体实施推进,《规划》还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国际交流和加强督查督办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国资改革
宁夏国资委10条措施推动企业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
近日,宁夏国资委出台《推动自治区属国有企业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 助力中小企业协同发展10条措施》,积极推动宁夏区属国有企业稳增长和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彰显国资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一是加大房产租金减免力度。各区属国有企业在认真落实《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宁发改财经〔2022〕199号)基础上,对承租国有企业房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再追加减免3个月租金;已缴纳2022年房租的,可迟延3个月缴纳下一个租期租金。
二是加快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各区属国有企业要依法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坚持"应付尽付、应付快付"原则,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方式,及时足额支付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对于临时资金周转困难的子企业,集团公司或上级单位要给予临时性资金或增信支持,确保及时足额支付中小企业账款。
三是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各区属国有企业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暖、用气实行"欠费不停供",允许其在6个月内补缴欠费,欠费期间不收取滞纳金。
四是引导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各区属国有企业要加大稳岗就业力度,无特殊情况不减员。积极拓展新的就业岗位,利用宁夏国资委网站、宁夏公共就业招聘网等平台集中发布全年招聘信息,招收高校毕业生不少于1000名,就近吸纳农民工、城乡低保户、建档立卡户、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务工就业不少于5万名。
五是持续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各区属国有企业要积极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吸引带动各类资本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符合国家战略、有技术优势、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自治区政策性纾困基金效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中小企业担保费率不高于1%,对经营阶段性困难中小企业,给予延期缴纳担保费支持,严禁向企业收取担保费以外的其他费用。
六是引领带动企业合作发展。各区属国有企业要聚焦主责主业,加强与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中小企业合作,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投资合作、项目合作、产业共建、搭建联盟等方式,支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七是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各区属国有企业要积极参与重大战略、谋划重大项目,已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制定时间进度表,力争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未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扎实做好资金统筹、用地保障等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项目库,力争区属国有企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低于10%。
八是有效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各区属国有企业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号)要求,全面摸底排查企业现有闲置资产,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采用进场交易、协议转让、无偿划转、资产置换等方式,盘活长期闲置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助力企业改革发展。
九是助力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国资委将提前拨付区属企业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资本金,重点用于支持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公益性设施投资等,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对扩大投资的引导作用,降低企业财务成本费用;对稳定经济增长、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优先安排。
十是大力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各区属国有企业要积极参加国家、自治区组织的产品、项目、技术、供需等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厦门市国资委推出36条举措助企纾困稳增长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国资委发布《关于厦门国资国企稳增长促发展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出四个方面36条举措纾困中小企业。
发挥国企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根据《通知》,厦门国企将从积极拉动有效投资、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提高重点行业贡献度、加强城市运转和民生保障等方面,提质增效稳增长,发挥国有企业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投资建设,国企是"硬核力量"。厦门市国资委将发挥国企项目建设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所承担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往前排、工期往前赶,重点保障新机场(主体工程)、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及地铁3、4、6号线等重大项目如期推进,力争2022年完成投资额650亿元以上。
在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方面,今年以来,厦门市国资委已推动23个项目完成签约,接下来将继续搭建平台、主动出击、招大引强,为国企招商做好制度保障和正向激励,特别是推动建发集团、国贸控股、象屿集团充分发挥自身投资和供应链优势,将招商引资转化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城市运转和民生保障工作,夯实交通、水务、燃气、环卫、"菜篮子""米袋子"等民生服务,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优秀毕业生留厦就业,原则上新增岗位按不低于50%的比例,专项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
切实加快减免房租政策落地
《通知》明确减免房租、及时付款、降低成本、优化供给、提供金融服务等举措,推动国有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
减免房租方面,坚持"应免尽免、应免快免",切实加快减免房租政策落地。对承租市属独资、全资、绝对控股国有企业的国有房屋及保障性配套商业用房从事生产经营,且最终承租人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要在2022年普遍减免3个月租金,并力争在上半年完成减免主体工作。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街镇行政区域或因落实防疫要求严重影响经营活动的,再补充减免3个月租金,全年合计减免6个月租金。
及时足额支付中小企业账款方面,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和《厦门市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若干措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方式,及时足额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做到"应付尽付、应付快付"。
保障中小企业运营要素方面,配合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做好用水、用气阶段性优惠工作,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用水、用气实行"欠费不停供",允许其在6个月内补缴欠费。搭建国企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
自主创新
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指引发布
据悉,为进一步服务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鼓励医疗器械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创新,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上交所6月10日发布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此次发布的《指引》在前期审核实践基础上,结合医疗器械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行业监管要求,对申请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医疗器械企业,从核心技术产品范围、阶段性成果、市场空间、技术优势、持续经营能力、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了细化规定:
一是细化核心技术产品范围。申请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应当属于国家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鼓励支持的范畴,主要包括先进的检验检测、诊断、治疗、监护、生命支持、中医诊疗、植入介入、健康康复设备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基础材料等。
二是明确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具体要求。申请企业应当至少有一项核心技术产品已按照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完成产品检验和临床评价且结果满足要求,或已满足申报医疗器械注册的其他要求,不存在影响产品申报注册和注册上市的重大不利事项。
三是关注市场空间的论证情况。申请企业的主要业务或产品,需满足市场空间大的要求,并应当结合核心技术产品的创新性及研发进度、与竞品的优劣势比较、临床需求和市场格局等,审慎预测并披露满足标准的具体情况。
四是要求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申请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应当结合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的对应关系、核心技术先进性衡量指标、团队背景和研发成果、技术储备和持续研发能力等方面,披露是否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
五是提出信息披露及核查要求。申请企业应当客观、准确披露核心技术产品及其先进性、研发进展及其阶段性成果、审批注册情况、预计市场空间、未来生产销售的商业化安排等信息,并充分揭示相关风险。同时,中介机构应对相应内容做好核查把关工作。
近年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增强了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支持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一定收入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开板以来,已有一批创新药研发企业采用该上市标准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初步形成了药品研发企业的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部分市场参与者反映,该上市标准适用行业领域较为单一,目前仅有药品研发企业适用。医疗器械等其他行业也可按第五套标准上市,以提升科创板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能力。
河北省推出15条举措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促科创发展
日前,河北省税务局、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统计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通知》,推出五个方面、15条具体举措,进一步实施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河北省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研发企业服务机制。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四类"企业为重点,建立服务企业数据库,摸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落实情况底数。"十四五"期间,对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的科技型企业,从科技专项资金中,按照企业上一年度享受优惠的实际研发投入新增部分的10%予以补助,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助1000万元。支持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合作,从工业设计发展专项资金中,对企业购买工业设计服务和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给予奖补,促进工业设计成果转化。
二是加大研发企业服务力度。工信部门牵头推进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改革部门牵头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科技部门牵头开展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鉴定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型企业的培育、认定、评价工作。财政、税务部门牵头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及其他各项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企业研发的普惠支持作用。优化现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事后项目鉴定方式,允许有条件的市级以上科技部门在企业申报加计扣除前,对企业没把握、难判断的存疑项目,在企业主动提出申请后进行技术鉴定,有关鉴定结果及时向税务部门通报。
三是简化优惠事项办理流程。各部门要持续优化完善各类网办系统,为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提供信息化支撑,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持续推进涉税资料由事前报送改为留存备查,对企业所得税各项优惠,严格实行企业"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为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提供最大程度便利。进一步拓宽"互联网+便捷退税"维度,依托电子税务局,提供退税提示提醒、小额退税便捷化服务,全面推广无纸化退税。对于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其他科技创新优惠政策需要退还多缴税款的,系统自动识别推送退税提示,纳税人线上直接办理。
四是提高服务研发企业效能。开展事前精准辅导,提供事中风险提示服务,进行事后核查与跟踪问效。充分利用共享信息,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推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提示提醒,确保政策精准直达。依托"智慧税务"建设,加强大数据比对分析,对企业享受优惠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政策享受风险,并提供提示服务;对异议研发项目及时通过异议解决机制组织研究确定,降低企业享受优惠风险。税务部门牵头按照一定比例开展后续核查管理,保障政策享受精准性。同时,进行政策落实跟踪问效,了解企业享受优惠的难点、痛点,引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完善研发制度流程,正确享受优惠政策。
五是强化政策落实应用及监督。做好年度统计工作,运用调查结果进行效应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健全科技型企业纳税信用体系,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和专项服务。压实责任强化监督,坚决纠正优惠政策落实偏差,对落实不到位的进行追责、问责,确保企业"应享尽享"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获中基协登记备案
据悉,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牵头,经过九城市政府、牵头单位、出资主体、基金管理人和托管银行的共同努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6月13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功备案,标志着基金正式启动运营。
据了解,2021年11月8日,在第四届进博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要素对接大会上,基金发起设立仪式举行。2022年3月22日,基金完成了工商核名注册,并于4月29日成功召开了首次合伙人会议。
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20亿元,松江区认缴出资3亿元,嘉兴市、杭州市、金华市、苏州市、湖州市、宣城市、芜湖市、合肥市认缴出资1亿元,海通证券认缴出资5.1亿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基金成立后以增资形式出资。截至目前,首期基金认缴资金8.1亿元已经全部到位。
基金管理人为海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银行为浦东发展银行,这也是目前长三角首支承接国家战略任务、九城市政府共同出资、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的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基金将聚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进行投资,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建设市场化、立体化、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投融资服务体系。
目前,九城市首批500家拟投项目库已经建立,其中早中期项目320余家,中后期项目200余家。后续,由长三角G60联席办牵头,会同基金管理人,加强与九城市发改、产业、科技、经信、金融等部门的常态化联系对接,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法治化、规范化要求推进基金运行管理,推动九城市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引领,持续有序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业内人士表示,科技成果基金的成立是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的具体行动,是加快打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的重要举措。
节能减排
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文旅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以下简称《适应战略2035》),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部署。
《适应战略2035》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把握扎实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契机,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降低和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损失,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适应战略2035》在深入评估气候变化影响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基础及挑战机遇的基础上,提出新阶段下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进一步明确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点领域、区域格局和保障措施。《适应战略2035》明确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应坚持"主动适应、预防为主,科学适应、顺应自然,系统适应、突出重点,协同适应、联动共治"的基本原则,提出"到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与2013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相比,《适应战略2035》具有四个特征:一是更加突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提出完善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强化综合防灾减灾等任务举措;二是划分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两个维度,分别明确了水资源、陆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带、农业与粮食安全、健康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城市与人居环境、敏感二三产业等重点领域适应任务;三是多层面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并考虑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风险的区域差异,提出覆盖全国八大区域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等重大战略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任务;四是更加注重机制建设和部门协调,进一步强化组织实施、财政金融支撑、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等保障措施。
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适应战略2035》组织实施工作,加强统筹指导和沟通协调,强化信息共享和支撑保障,推动各领域、各地方不断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提高我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修订发布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监督管理,管控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防范贮灰场安全事故发生,国家能源局近日修订发布了《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能发安全规﹝2022﹞53号)(以下简称《规定》)。
与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发布的《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电监安全〔2013〕3号)一致,此次《规定》明确燃煤发电厂是本厂贮灰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规定》指出,燃煤发电厂是本厂贮灰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明确贮灰场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熟知贮灰场安全知识、具备贮灰场相应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
在运行安全方面,《规定》指出,贮灰场存在重大及以上隐患且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立即停止继续排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并报告所在地的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和地方政府电力管理等有关部门。鼓励采用北斗卫星高精度变形监测等先进技术监测坝体位移、沉降等变化情况。
在防治污染方面,《规定》要求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做好贮灰场喷淋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以及贮灰场植被和贮灰场周边的防尘绿化带维护管理,防止扬尘污染。运行管理单位应当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对贮灰场排放灰水及渗漏水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电监安全〔2013〕3号)同时废止。
上海印发工业和通信业节能降碳行动计划
据悉,在6月13日举行的2022年上海市节能宣传周开幕式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上海市工业和通信业节能降碳"百一"行动计划(2022-2025)》(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业和通信业领域节能降碳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力争平均每年节约1%的用能量。
根据《行动计划》,上海将推进风、光、氢、储等多能互补示范应用,扩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等要素的新供给。充分利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智能化绿色化。
到2025年,上海工业和通信业用能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力争平均每年节约1%的用能量;到2025年,上海工业和通信业用能单位实现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应建尽建,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力争全覆盖。
《行动计划》指出,搭建零碳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研发平台,加大创新投入和产业化推进力度。研究制定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创建标准体系,夯实零碳制造工作基础。推动冷热电三联供、风光互补、储能利用等分布式能源建设,鼓励绿电、绿证购买,探索零碳制造创建路径。推动钢铁、石化等产业碳中和试验创新基地建设,打造引领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创建零碳工厂30家、零碳园区5家。
同时,上海还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定期发布《产业能效指南》,引导行业、企业主动对标达标。鼓励相关行业协会研究制定发布和推动实施高于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团体标准,探索建立政府部门采信使用团体标准的机制,完成标准制修订30项以上。积极谋划上海工业和通信业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探索碳排放碳中和标准化试点。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表示,上海将构建以零碳驱动为目标的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3+6"产业发展等重大工程共同规划、协同开展。加快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以高品质产业园区为主阵地,培育壮大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加大绿色低碳技术产品供给,支持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新时尚,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行"节能优先、效率至上"的良好氛围。
《行动计划》还指出,以金融支持产业绿色发展,引导金融资金、风险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绿色产业,不断扩大产业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拓宽绿色制造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服务节能降碳改造工程。积极对接产业绿色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制造业,助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此次开幕式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北京银行上海分行签署了《上海市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金融合作备忘录》,每家银行意向承诺100亿元信贷规模,对"十四五"期间上海工业绿色低碳项目和节能环保服务提供8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总额度。
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
6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要求能源保障安全有力。到2025年,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达到5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65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620亿千瓦时;常规天然气、页岩气产量分别达到50亿立方米、135亿立方米;成品油供应能力达到1050万吨;能源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
规划提出持续提高清洁能源供给占比。启动一批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试点示范。开展风电场技改扩能"退旧换新"大容量高效率机组,提高风电发电效率。有序推进整县屋顶光伏建设,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建筑等屋顶分布式光伏推广利用。因地制宜推动生物质发电,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序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和沼气发电。到2025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
浙江十方面攻坚推进"双碳"工作
据6月9日召开的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披露,浙江省已印发2022年"双碳"工作要点,多措并举抓好下阶段碳达峰碳中和重点任务,目标确保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1.3%,力争全年新增风电光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去年是"双碳"工作的起步之年,浙江省建立了省级统筹、三级联动、条块结合、高效协同的体系化推进机制,立足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碳排放和居民生活4个维度,设好了"4+6+1""双碳"变革跑道,谋好了"1+N+X"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6+1"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进,各地创新实践、试点探索积极踊跃,多领域、多层级、多样化推进低碳零碳试点示范,双碳数智平台上线运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迈出了坚实一步。
当前,浙江省正在统筹推进"6+1"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政策编制,着力完善碳达峰碳中和保障体系,通过增强工作紧迫性、科学性、主动性、精准性,扎实推进实现全省碳达峰总体目标。
对此,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从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重点领域绿色变革、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扩大"双碳"领域有效投资、深化"双碳"数智平台建设、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加强绿色低碳示范引领、开展重大问题前瞻性研究、坚决打击碳数据造假行为等十个方面进行重点攻坚。
劳动用工
三部委发布《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实施方案》
日前,人社部、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导各地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方案》提出,2022年至2025年,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建立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加大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政府补贴培训支持力度,推进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优化使用发展环境和激励机制配套支撑,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
《方案》明确六项重点任务。一是遴选建设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培训研修,促进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二是制定制造业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目录,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三是在制造业企业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通过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子、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形式,培养高质量企业新型学徒。四是加强制造业高技能领军人才选拔评聘,推动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部备案纳入培训评价机构目录,对高技能领军人才聘任、评选表彰等予以优先支持。五是全面推进制造业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和优质专业,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包,加强一体化教材和培训资源建设。六是大力开展制造业品牌职业技能竞赛,聚焦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职业工种,促进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共同富裕视角下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工人日报6月13日刊发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陶志勇的文章指出,我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党在第二个百年宏伟篇章开篇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延展。研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必须牢牢把握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大方向。
第一,共同富裕要求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创造前提。改革开放之初,为了促进增长,衍生了户籍、土地财政、社保、税收、招商引资等一系列"资本友好型"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农民工增速放缓且年龄增长加快,这是当下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反观资本市场,出现了无序扩张、不正当竞争等现象,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特别是市场的垄断、分割、扭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不同要素平等参与分配,导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现实中,算法工具的普遍应用催生了平台隐蔽雇佣,不少平台就业劳动者找不到雇主。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提出,使得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成为时代之选,劳动的话语权得到提升。在这一阶段,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与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趋于一致。当前,我们应摒弃低劳动力成本竞争理论,引导规范算法向善,让劳动者可以依靠劳动获得更高回报,推动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第二,共同富裕要求高质量就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尤为紧迫。高质量就业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新就业形态不仅是就业形式的一种补充,甚至可能成为未来就业的重要形式。我国坚持把保障就业置于宏观政策优先位置,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选目标,这是当前新就业形态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条件,也使得广大劳动者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职业选择。
与之相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就业质量不高问题日益凸显。这种新型用工模式下的劳动者通过平台与市场连接,突破了传统用工方式,在推动就业扩大的同时,也产生了就业极化问题。当前劳动法律覆盖范围还有局限,很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缺失,劳动过程中承担着一定的劳动风险。这些问题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共同富裕都是不利的。
稳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亟须尽快推动劳动基准立法,补齐劳动领域骨干性法律,整合有关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最低工资、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加入工会等现行法律政策,覆盖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全体劳动者,跨越劳动关系有无之争。平台企业应合理承担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相应责任,科学设定绩效考核制度、优化派单机制、科学确定订单饱和度,不得制定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随意调整计价规则、不得设置过高抽成比例诱使劳动者超时劳动,避免"过劳"等极端情形出现。
第三,共同富裕要求物质生活富裕,必须抓紧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收入保障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未来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坚。对于劳动者来说,初次分配主要是工资收入,是劳动者权益最核心的内容。但目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劳动定额、计件工资单价、工作时间等方面还没有明确保障。因此,急需加强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关联企业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安全保障、算法规则、奖惩办法等事项,引导产业(行业)层面协商协调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合理确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收入。
从再分配看,平台用工的去劳动关系化问题让一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缺失。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新就业形态的雇主及雇员身份双重隐匿化,直接消解了工业社会以来社会保险所设定的缴费主体构成。基于此,应积极推动社保制度深化改革,不断扩大保障覆盖面,确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有应有的社会保障。
三次分配与初次分配、再分配互相补充,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是一种有效途径。从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公益捐赠者和公益慈善活动参加者不局限于高收入群体,普通中等收入群体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人数远远大于高收入群体。工会能够发扬工人阶级团结友爱的光荣传统,利用完备的组织体系和拥有数以亿计的职工队伍这一优势,广泛开展帮扶送温暖、职工医疗互助等互助互济活动,有效分散个体的社会风险,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也是一种有效方式。
第四,共同富裕要求精神生活富足,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现幸福劳动成为不二之选。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一种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旨要的全结构福祉。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不再把目光聚焦于经济数量的增长,而是以人的发展与进步为依归。这就要求在新发展阶段更加注重智力、健康、道德、品质、素养、个性等全方位发展,实现人的自主与精神丰赡。
新就业形态企业首先要让劳动者享受基本的劳动法律保障,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出资本与劳动公平分配的有效方案,帮助劳动者实现幸福劳动。其次,鼓励新就业形态企业参与三次分配。三次分配是为了在全社会强调共同富裕的意识与社会公正的价值观,高收入人群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社会公益、公德、和谐等道德伦理行动,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受赠方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加,而且捐助者的成就感、价值感也在增强。
工会应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正面宣传,突出报道他们的感人事迹,特别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精神,形成更多的社会关爱,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荐一些先进人员参加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选举,表彰新就业形态领域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提高他们的职业声誉和政治待遇,促进实现精神富足。
专家论坛
林毅夫: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应对
北京日报6月13日刊发北京大学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林毅夫撰写的文章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快速发展是我国驾驭大变局的基础和关键,是我国最大的大局、最大的政治。当前,中国经济遇到哪些重大新挑战,怎么应对这些挑战呢?
当前经济面临国内外双重新挑战
从国外看,美国总统拜登2021年上台以后,相比特朗普时的对华政策而言,换汤不换药,延续了贸易战、科技战,而且变本加厉积极推动组建所谓的民主同盟,以政治体制、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划界,试图以此在政治上孤立中国,进而在经济上让这些国家和中国脱钩。最新的行动则包括美、日、印、澳组成一个联盟,想打造亚洲版的北约,美国主导的北约则邀请了日本、韩国这些西太平洋的国家去参加他们的峰会。拜登还在华盛顿举行东盟国家特别峰会,推动美国与东盟国家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试图说服这些国家把供应链搬离中国。除了美国对中国发动的遏制和孤立行动之外,俄乌战争从今年2月底爆发到现在,短期之内的影响很明显,造成全球的石油天然气价格、粮食价格急剧上涨。美国、欧洲本来已经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俄乌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通货膨胀。对中国而言,我国不仅是石油的主要进口国,粮食也在相当程度上依靠进口。除了油价、粮价之外,还有一些进口的矿产资源价格也在上涨。因此,俄乌战争会使我国进口成本增加,影响经济增长,这在短期是不可避免的。从中长期来讲,经过这次俄乌战争,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不信任和安全局势的紧张一时间注定难以消除。有些势力试图浑水摸鱼,借俄乌战争挑拨中国和欧洲的政治关系,以安全为由,推动欧洲与我国在经济、贸易上脱钩。这些是国际环境中出现的重大新挑战。
从国内看,从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比较大的下滑,这一下滑趋势源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天,还处于这样一个下滑周期当中。进入今年3月份以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因为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染率非常高,一些地方,像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相继出现疫情。疫情防控的举措必然影响到生产、投资、消费各个方面,使经济全面放缓,要实现今年5.5%的增长目标将更加困难。
保持增长和开放应对国际挑战
对于来自国外的挑战而言,美国冀图各国跟中国脱钩,让中国重回封闭经济,如果得逞,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慢下来,我们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而且会产生更多新的挑战,这正是美国的如意算盘。但是,面对美国的这种图谋,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拥有世界第一大市场。贸易是双赢的,而且贸易当中的小经济体从中受益超过大经济体。美国也许为了维持其霸权地位,宁可为了政治利益牺牲经济利益,但是欧盟、东盟和其他经济体如果跟随美国和中国脱钩,需要牺牲掉自身的经济利益,在政治上他们只不过为美国维持霸权做嫁衣裳,得不偿失。
自2008年以来,中国每年为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5%至30%之间,如果能保持这一贡献率,美国以外那些国家为了自身的就业、社会稳定和发展,不能没有中国市场,就不会轻易掉进美国的圈套,美国要其他国家和中国脱钩的图谋就难以实现,我国就会有更大的机会争取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
对于俄乌战争,我们要继续坚持清晰坚定的国家立场,即我们希望和平,主张用外交解决争端,不愿意看到战争;我们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尊重每个国家领土的完整。当然,我们也必须尊重各个国家的安全需求。我们和欧洲国家没有地缘政治的矛盾,要避免落入美国和海外有些势力的圈套,影响我国和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
总之,除了美国为了维持政治霸权宁可牺牲经济利益之外,对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增长、中国的开放、中国的发展正是他们的发展机遇。所以,保持快速增长、扩大开放、倡导全球化既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破解美国图谋和外部挑战的最好办法。
提振信心,守住重心,化解国内经济挑战
从国内的经济挑战来讲,我们从去年以来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我个人觉得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因为预期转弱以后,大家投资就没有信心,供给就会减少,供应链受到冲击,也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进一步传导就会带来就业下降,收入不增长,最终需求也会收缩。
所以,三重压力中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预期怎么转弱的呢?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政策执行层面出了问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了一些政策执行中的合成谬误。比如平台治理、双碳目标、房地产行业整治、共同富裕,每一项都是很重要和必要的改革、调控政策和发展方向,但在执行上,一些中长期的、全局性的政策被短期化、地方化、碎片化执行,形成了合成谬误,打击了大家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尤其是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信心,而我们都知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和提振信心一样重要的是坚定经济发展这一重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一定要把这项认识落实到位,在发展中解决国内国外的问题,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多。
要科学地落实防疫方针,而不是层层加码
就当前来讲,在疫情防控上,要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但在落实上要做到科学、有效,不能在落实当中滥用权力,层层加码。我们在媒体上看到有些地方打着疫情防控需要静态管理的旗号,不让农民下地。农业与工业不同,农时一误就是一年,这会影响到粮食安全,威胁社会稳定。所以,在落实防疫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科学的原则,开动脑筋,因地制宜,而不是层层加码。层层加码本质上是一种懒政的表现。
各地在争取动态清零以后,要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由于疫情已经两年多,在一些封控城市,很多中小微企业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在这种状况下,一定要出台有效的政策来共渡难关,像减税、免税、减租金、贷款延期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必要的。同时,我们的救助也要关注受疫情冲击的个人和家庭。在救急措施之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也要发力,包括支持新基建,为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条件。通过多方的努力,今年保持5.5%左右的增长还是有可能的。
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是经济工作应该有的一条底线。我们必须努力保持增长,这样可以增强信心,其他国家也会对我们有信心,这是对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好办法。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或呈趋势性新变化
经济参考报6月14日刊发中国建设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撰写的文章指出,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往往取决于其国内市场引力大小。市场引力越大,话语权越大;市场引力下降,话语权就不断丧失。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以增强市场引力为核心的国家战略轨迹会更加清晰,主动驾驭经济的国家意志会更加坚强,微观经济领域的市场地位与市场机制也会更加被重视。与此相适应,中国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将会随之发生一些趋势性新变化。
中国市场活力吸引全球投资者目光
由于大型经济体内部拥有庞大的市场空间,凭借经济总量、技术垄断、货币优势,其市场行为与政策取向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培育市场战略纵深的核心是增强市场引力。一个大型经济体市场引力的大小,一方面影响着相关小型经济体的向心力,进而决定着放大或收缩纵深;另一方面,巨大的市场利益也使得竞争对手不敢轻易采取制裁行动。也就是说,市场引力本身就构成了市场纵深。衡量市场引力时,经济总量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市场活力(经济增长保持上升势头至少是在较高水平上的稳定运行、市场开放程度较高、外资流入与民间投资增速较快、PMI处于扩张水平、经济创新能力很强等),以及外部世界能否“搭上便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增强的市场活力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位,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明显提升。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周期临近、国际经贸摩擦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引起一定程度上的市场悲观情绪蔓延。造成经济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引力下降是其中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深化改革唤醒居民消费需求与民间投资需求,立足于激活国内市场、利用市场力量升级制造业技术水平,使经济增长尽可能保持在正常通道里运行更长时间,形成稳定的消费预期与投资预期,同时加大投资与贸易服务开放力度,增强中国市场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使之成为周边国家甚至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恢复的重要依托。
就经济政策预期而言,中长期经济政策的底层逻辑是可期的:大国竞争不会因为疫情缓解而缓解,决定各国地位最重要的力量是经济增长的速度(避免长期相对低速、经常剧烈波动)、经济投入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长期高于对方、避免不可持续的高投入低产出、形成对外部市场的资源依赖),经济发展的质量(经济结构协调、产业链条完整且不会轻易中断),经济实力的层级(拥有比对方更多的核心技术,较少的被对方卡住脖子的薄弱环节或拥有更多制衡对方的机会)。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将发生趋势性变化
首先,新的治国理政理念,会逐渐反映到收入分配结构上,相应带来整体边际消费变化,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肯定与改革开放的前40年不同。一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消费驱动力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多地表现为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对经济升级拉动力,亦即供给侧改革动能充分释放(所谓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需求侧拉动与供给侧适时调整的有机结合)。二是建立基础消费资料的本土供应保障体系,努力巩固友好国家的辅助供应基础。三是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协调平衡、中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等区域消费适度均衡,引导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和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偏好,鼓励有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教育(培训)与文化体育消费,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消费需求。
其次,出于加强国际竞争力基础和长远国家安全考虑,经济结构面临新一轮调整,第一产业会进一步巩固,第二产业会趋势性加强,由此引起第三产业占比会出现相应变化。其中:(1)确立更加精准的广义农业战略,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链的伸展与加强、生态改善和水旱灾害减轻,相应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战略农产品储备体系建设、传统意义的农产品加工以及现代意义的农产品深度开发的工业(医药)材料化趋势、重点水利与环保工程建设、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基础建设(居住点建设与住房提升、道路、清洁水、污水处理、电力与通讯、医疗与教育)等等将成为清晰的战略重点;(2)重新认识探矿与采掘、坑口初选与近域工业中心精炼等第一产业的重要意义,与广义农业一同构成前所未有的大国经济总量与结构稳定支撑;(3)发挥制造业体系健全的优势,通过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重点是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填补发达国家已经丧失能力的市场空缺,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与重大技术集中攻关,缩小高科技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第二产业由体系健全优势向保持体系优势基础上的结构升级优势转变,由此将引发投资结构的相应变化;(4)第三产业中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面临趋势性转折,生产服务领域、家居服务领域、人力资本积累领域(大健康与大教育)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再次,在全球化发展呈现新特征的条件下,出口目标市场呈现多元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效逐渐显现,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占比稳步提升,非洲与南美的市场价值得到深度挖掘与积极拓展,北美市场占比相对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融合也呈现前所未有的新格局:
一是新的阶梯开放战略:第一阶是海南、大湾区的横琴与前海、上海的大浦东开放,在全面对接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市场规则的基础上,为未来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模式进行积极探索;第二阶是京津冀与已经规划完成的既定战略区域开放,以开放市场、引进资本、提升产业、培育企业的国际适应力和国际竞争力为重心;第三阶是“一带一路”相关城市开放,以市场融合为重心,增强市场凝聚力。
二是多元进口与多元出口适当分离的外贸战略:单一世界贸易组织无法满足中国对于国际贸易稳定与安全环境的需求,未来不排除有更多的多边贸易协定与更多的双边贸易安排;在贸易协议谈判中不再强调简单意义上(或单一经济体之间)的进出口平衡,而是突出不同市场主体与中国需求和供给匹配性;不再追求贸易排名,更多地关注中国需求与中国供给优势的发挥。
三是推进真正意义上的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并不在于形式上的“双向”与否,而是强调的对外扩大开放稳定市场预期、对内顺畅循环提升运行效率、内外有机融合降低干扰波动、真诚互补共赢以期久久为功。国际国内的投资者不应该低估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远影响力及其潜在市场机遇,更不应该将其作为短期策略来对待。
最后,在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应该坚持外交与经济合作两手抓。
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应广泛遵循市场规律,以积极的姿态维护既定的国际规则和秩序,以实际行动努力消除发达经济体对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担忧,最大限度减轻西方经济复苏之后对于中国出口替代的压力。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对于中国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宏观经济政策一定要围绕挑战与机遇展开。在发展方向上立足于构建促进国内经济结构升级、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最大限度减少外部极端情景下被“卡脖子”的核心经济体系;在宏观政策上立足于构建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实现双螺旋上升的政策体系;在技术层面重点打通跨境经济循环的若干堵点与痛点,不断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市场功能。尤其需要抓住国际经济调整的机遇,通过重点投入与积极引导相结合,推动民用技术的跨国研发并形成免受其它因素干扰的国际技术交流与交易市场,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可靠国际合作,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可控。
全球在大变局中将进入高成本时代
北京日报6月13日刊发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撰写的文章指出,全球在大变局中将进入高成本时代。
疫情带来的全球通货膨胀给学界提出了新挑战
新冠疫情带来的大停滞和随之而来的全球性通货膨胀给宏观经济学界提出了强烈的挑战。一方面,按照以往所有宏观预测模型和方法,都没有预测到当前的通胀形势。这次全球通胀特别是欧美通胀、发达国家通胀基本具有超预期性,超越了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前期所有的宏观模型所做的价格预测。从传统的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看,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胀间的关系明显发生了很大的偏差,即使在短期,失业与通货膨胀率也不处于同一条曲线下。这里就暗含了一个很重要的传统的推论:疫情冲击产生了强烈的结构性冲击和预期性的大调整。因此专家预测出现群体性偏误,这使得我们需要对传统理论进行思考。
另一方面,如何解决这种预测失误,如何探究当前通胀的形势和根源,学界没有共识,分歧很大。西方经济学者之间的大争论,以及欧洲学者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学者间的大争论,这种争论表现为这些问题:当前通胀带来的冲击是否是短期性的?疫情是核心原因还是过量的刺激政策是核心原因?疫情之后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式就会回归到过去的常态?当前冲击会不会由结构性的冲击转换成非结构性冲击,特别是在预期上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两年对于通胀研究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在于,大家对于预期性通货膨胀进行了异质性的构造,这种构造出现了很奇特的现象——不同行为主体的预期是不一样的,不同行为主体对于总体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也不一样。最近的实验表明,专业经济学家预测当前全球通货膨胀在3.7%左右,但是对几千名企业家的抽样调查得出的全球通胀预期是4.1%,对普通居民调查得出的通胀预期是4.7%。最后发现,专家最不准,老百姓最准。这里面凸显了几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不同行为主体对于通胀预期的作用方式是什么?以及在整个通胀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在以往,专家的通胀预期很重要,比如美联储的点阵图就是由宏观经济学专家们所做出的对于未来的预测和对于利率的判断。通过对各个央行高级经济学家的预测统计发现,他们有系统性偏误,但最新发现老百姓的预测和预期很准,最准的是妇女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原因是妇女经常要做家务,经常购物,她们对很多经常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并且对这些物品的变化也非常关注。因此经济学家们在疑惑,为什么常态下专家的作用很大,非常态下居民作用很大,很多团队也在研究这个很有趣的问题。
另一个很重要的成果叫做“通胀自我实现机制”。通俗讲就是,人们认为要通胀了,就有可能真的来通胀了。根据这个理论,如果让老百姓天天感受到通胀的压力,媒体天天宣扬通胀的状况,有可能世界真的就会迎来通胀。因此一些专家建议央行应该跟老百姓进行更好的沟通,说服他们相信通胀不会变。这个研究成果很可能把传统经济学中“预期”这个黑匣子打开,透视清楚通胀预期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规律。
当然,在非常时期需要有非常智慧。因此在解决未来两个变局加速期、关键期的很多问题时,可能需要一些创新型的智慧,对于世界通胀的这种认识也可能处于一个知识更新、预测范式革命的阶段。至少在这样一种变局阶段、大时代阶段,我们需要有更好的研究和专业的态度才能够看得清未来。
当前通货膨胀的历史相似性与全球进入高成本时代
现在美国和欧元区的物价水平,都是创了近三十年的新高。历史的轮回会不会重现?我们经常说历史虽然会重现,但穿的是不一样的衣服,踏着不同的旋律,遵循不同的逻辑。这一轮俄乌战争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当年中东战争导致的能源危机以及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的发达国家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好像有相似之处。从表象来看,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的社会大停摆是这次通胀发生的核心诱因,也是一个表象特征。这个表象特征来源于新冠疫情冲击产生的供需两端的不平衡,与常态状况下完全不一样。社会全面停摆后,供给和需求出现了深度下滑,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都在进行天量救助,采取非常规政策。比如欧美大量非常规政策惠及家庭、中小企业,从而使很多家庭的收入没有减少,从而使美国在2020年、2021年整体消费没有下降,这是在其他国家很难见到的一点。美国的消费还在持续增长,但供给出现断裂,如果疫情得到全面控制,需求就会井喷式出现,被疫情抑制的各种需求会大幅爆发。但由于供给瓶颈、地缘政治和各种劳动力市场的变异,供需两端恢复的速度完全不匹配,从而导致目前价格水平大幅度上涨的状况。
事实上,如果深究,没有这场疫情,世界会怎样演变?我想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人类世界已经进入到一个大时代,这个大时代不仅仅是逆全球化的时代、地缘政治恶化的时代,同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一个高成本时代:
第一,人类即使摆脱新冠疫情的冲击,病毒与人类共存,但新冠一定会给人类增加防护成本、健康成本,这个成本就像“9·11”恐怖主义直接导致全球安保成本急剧上涨,虽然这些成本在核算角度有些是GDP的收益,但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就是一种成本。如果没有新冠疫情,我们不会支付这些,不会有大量的物资、人力进行这些领域的生产和服务。
第二,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逆全球化不是新冠疫情导致的,而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产物。中美贸易冲突直接使各个国家对于传统分工体系,也就是过去30年以垂直分工为主体的供应链价值链的构建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世界必须更加注重安全而非单纯的效率。所以,各个国家都在构建自己的内部大循环,都在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制定“备胎”计划。因此我们一定会看到全球分工的重构,全球供应链会短变宽,各种“备胎”计划会源源不断推出。这些举措一定会导致全球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和成本的上升。所以,即使疫情停止,也会看到逆全球化的现象不会停止,反而可能在大国博弈中加速,这个加速会导致各国生产成本增加。
第三,《巴黎协定》之后,各国签订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协议直接使全球进入了绿色转型的新时代。绿色转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将过去各种乱排放、大量排放通过成本显化进行技术替代,减少对全球气候的干扰。因此所有的绿色转型首先是一个成本概念,之后才是一个技术创新概念,然后才是一个绿色转型之后的收益效用分配的概念。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基本实现的过程中,很明显的就是绿色成本会大幅上扬,很多国家绿色金融的增长速度都是两位数,很多国家把这项指标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政绩,但是这表明世界经济的成本在急剧增长。
第四,地缘政治恶化。人类在过去几十年里,战争逐步减少时,大国之间的博弈、区域之间冲突已经成为常态化,因此地缘政治带来了防务成本的增长。虽然防务成本增长有可能在短期会成为GDP,但是大量的防务成本特别是战争消耗的成本一定是人类的负担,而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第五,高债务时期。如果按照现有的产权格局承认债务的必须偿还性,那就必须想一想解决办法。人类历史上解决债务很重要的两种方法,一是大危机,通过破产来解决债务关系。二是大通胀,国家通过大规模发钞票,通过征收通货膨胀税来解决政府的债务。
这五大因素再加上全球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就大致可以导出一个结论:人类在未来一段时期将在这种大变局中步入到高成本时期。这种高成本,一方面会形成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另一方面会转换成通货膨胀,这是我们必须要从根本逻辑去体会的。
中国在大趋势中的战略格局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再来思考中国的战略定位,就会得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可能充满希望的结论。为什么呢?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世界的创新中心,在整个供应链上有着独特地位。面对未来高成本和高通胀的时代,它的战略定位又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我们来讲,很可能是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简单讲,俄罗斯现在12%的通货膨胀,欧洲5.8%的通货膨胀,美国7.9%的通货膨胀,土耳其、南非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而我们的通货膨胀依然维持在2%。在这种竞合关系中,中国的出口仍然会维持欣欣向荣的局面,中国超大市场经济体将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这是我们进行战略性考虑时必须关注的。当然还有很多战略性的考量,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于结构性的冲击,要考虑这种通胀过程对于困难群体的冲击以及如何加强对他们的保护。我们在思考世界问题时首先要看到大趋势,以及大趋势背后的推动力,要看到中国在大趋势中的战略格局。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有几只?
证券时报6月14日刊发独立经济学人古尧的文章指出,我们常说市场经济有"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市场均衡,调整市场"出清",惩罚投机失败者,奖赏投资成功人。对"看不见的手"的不同认识,就决定了对市场经济的不同认识:凯恩斯主义认为"看不见的手"会失效,市场经济稳定运行需要政府干预;奥地利学派认为,政府干预对"看不见的手"的干扰,造成了市场波动,最好的经济调控是"无为而治",实行自由主义,放手让"看不见的手"自行发挥作用;而秉持货币主义思想的人则认为,除了货币要调控外,其他可以放手;而早期社会主义思想者则认为,"看不见的手"造成了罪恶,应该消除"看不见的手",实行计划经济。
美国现有两大政党中,就对"看不见的手"的信任度而言,共和党明显要高于民主党,因而共和党在经济和社会政策上,有更高程度的放任自由思想,在实操上更偏向于自由主义;而民主党则认为要约束"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社会需要更多的管理,更倾向于发展福利政策,以致国内有不少人认为民主党代表工人利益,共和党代表企业家利益,其实非也--两党都代表资本利益!
那么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有几只呢?有3只。
实体经济中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
实体经济中存在1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是最为市场大众所感受到的,早期的经济学家所研究的也是这只手。实体经济中商品和服务领域存在的这只"看不见的手",主要通过价格手段发挥作用,它通过现实价格和预期价格的作用,指挥着商品的生产和流动,调整着消费者的选择,引导着人员的流动和社会生活的变革。这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早期资本主义商船历经千辛万苦,跨洋涉海穿越重重艰险,从欧洲来到美洲,来到亚洲。这只手的实质,就是商品经济交换关系。
实体经济中的这只"看不见的手",还决定着生产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资本主义兴起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给自足的封建时代庄园经济,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典型的是人口集中程度明显提高,即城市化发展。过去也有城市,但那都是政治和地理因素的结果,而市场经济则带来经济型城市的发展。这只手在城市化发展方面的影响延续至今,庄园-乡镇-城市-都市圈,这样的演绎路径实际上表明,人类本质上是群居动物:原始社会需要群居才能生存,现代和未来社会需要群居才能生活得更好。
信用领域中存在两只"看不见的手"
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流动和信用交易等金融活动,逐渐自成体系,从实体经济中发育、壮大至最终形成具有自身内循环系统,并和实体经济相生相克的金融部门。自此,宏观经济系统被认为是由实体系统和金融系统组成的双部门综合体。虽然脱胎于同一母体,同实行市场经济的运作体系,金融部门信用领域却存在着2只"看不见的手"。
信用领域中的第一只"看不见的手",为自稳定之手,即让信用金融系统趋于稳定的内在自我调控之手。当实体经济中资金不足时,自然利率趋向于提高,于是融资市场中的利率也会跟着提高;市场利率提高既可以防止资金外流,还可以吸引外部资金流入,同时在实体经济领域还可以产生资金使用方面的"节约"。提高利率的种种变化,综合作用的合力结果,是消除了资金市场的紧张状态,资金供需恢复均衡。如资金市场过于充裕,融资利率将下降至低于实体部门中的自然利率,从而刺激实体部门中的资金需求提高,经济趋向活跃中资金供需再度趋于均衡。
信用领域中的第二只"看不见的手",具有内在波动性,即具有自我脱轨倾向。但金融部门信用增加初起时,经济繁荣并没有引起相应通胀,信用增加被证明是有效的,因而政策层和市场各方都会不知觉中得到鼓励,继续扩张信用,即使随后伴随着通胀显现,也会被认为是经济繁荣的合理代价。直到最后通胀和泡沫引起经济困境,市场和政策层才认识到原先政策扩张信用的行为是不合适的。然而,信用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市场周期性波动,又是难以克服的。因此,信用领域的运行机制中天然存在内在的波动性,这只"看不见的手"作用的结果,是使市场脱离均衡。
如何协调"三只手"
不同经济思想和学派在政策主张上,在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之间的不同序列分布,其差异实际上在于各种思想体系对三只手的侧重点差异,有的思想只看到了一只手,早期的古典学派学者眼中大概只有实体经济中的那只手,而凯恩斯肯定重点关注到了信用领域中那只不稳定的手;有的则看到了2只手,从其政策主张看,奥地利学派应该是看到了实体经济中的手和信用领域中的自稳定之手。
实体部门中"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是指向市场均衡的,尽管将市场运作全面交由这只手指挥,会导致竞争失败者落入悲惨境界,但此手对经济进步和市场效率改进,起着基本作用。保证实体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在经济生活中的基础地位,是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
金融信用领域存在的两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难以分割的,信用领域中的两只手,通常交织在一起,同时发生作用。信用领域中两只手的功能和作用,是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的,后果完全不同,因此需要对两只手区别对待:发挥具有自稳定功能的那只手的作用,限制具有自脱轨机制的另一只手之作用。
区别对待信用领域中的两只手,就是要让经济和金融互相适应,防止金融风险影响经济发展。货币学派的固定增长规则、中国近几年"金融回归支持实体"的政策指引,实际上均是基于这个目的。"大萧条"是对资本被用于金融空转而非生产的清算,正是信用领域不稳定之手发挥作用的结果。
显然,如何对待三只手,原则是要发挥两只"好"手的作用,约束那只金融不稳定之"坏"手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避免资金"脱实向虚",管理好金融风险,防止资产泡沫。这正是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所要对待和处理的任务。
中小企业
广州出台"纾困十条"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据悉,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力度,全力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6月10日,广州市政府发布《广州市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纾困十条")。
文件提出,全面落实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及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将2021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在减轻企业社保负担方面,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实施时间至2023年4月30日。
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方面,对承租广州市内市属、区属国有、国有控股及实际控制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权属的国有房屋(住宅用途除外),在合同有效期内且最终承租人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给予减免租金,2022年减免3个月租金。在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方面,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领域的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有还款意愿、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引导金融机构给予续贷、展期。
文件还提出,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围绕受疫情影响重、就业容量大的文旅、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联合银联、商超企业、电商平台发放消费券等优惠补贴,促进市场回暖。鼓励电商平台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网店押金、宣传推广、技术服务等费用,引导中小企业通过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拓展销售渠道。
此外,文件还鼓励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广货出海"业务,推动中小企业抱团出海。稳定班轮公司在广州地区主要出口航线的运力供给,鼓励外贸企业与国际货运企业、航运公司直接对接、签订长约合同,解决"缺箱少柜"问题。
切实推进中小微企业扶助政策落地见效
经济参考报6月14日刊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许英杰撰写的文章指出,3月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本已受到三重压力负面影响,叠加近期的超预期因素,受到的冲击影响更为严重。这些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减少、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首贷难、物流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在一些受到疫情影响严重的地方,很多中小微企业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生产运营活动。
中小微企业具有“56789”的特征,发展好坏不仅事关我国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而且对居民就业、社会财富创造等也具有重要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一直以来都将保市场主体作为保就业保民生以及保护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着力点。特别是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的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6个方面33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很多都涉及为中小微企业助企纾困,包括全年留抵退税2.64万亿元,缓缴社保费等。广大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也积极响应,立足资源优势,主动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针对承租自身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中央企业普遍减免3个月租金,并对中高风险地区的再补充减免3个月租金。部分大型民营企业积极开展经营成本优化专项行动,既帮助中小微商家节约了成本,又提升了商家资金使用效率。还有企业针对生活服务类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搭建业务体系,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困难。同时还要看到,政策的落地时机、支持强度、政策覆盖面以及中小微企业政策需求的针对性把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接下来,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一是已经制定的纾困政策要靠前发力、加快落实。近期国务院明确要求,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举措。为推进纾困政策提早落实、尽快落地,国务院于5月26日向12个省份派出督查组,专项督查相关政策的落实和配套的开展情况。
二是做好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中小微企业分布广泛,不同企业对于相同政策的获得感可能存在差异,要从市场主体的感受出发,及时做好纾困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做好政策覆盖面的查漏补缺,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完善纾困政策。
三是地方要结合实际做好配套和地方性政策对接。各地要结合产业基础、经济实力等差异性,做好中小微企业纾困的配套,出台一些地方性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比如,在一些港口城市,因疫情冲击等不可抗力,导致集装箱使用超过免费用箱期、堆场免堆期等情况,有的超期用箱费用甚至超过集装箱本身的价值,挤压了货代企业大量现金流,最终提高了进出口企业用箱成本,商务、海关、交通等部门要主动协调船舶公司等市场主体,实施针对性纾困举措。
四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加码纾困政策。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不排除下半年中小微企业受到其他非预期因素冲击可能性。我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针对中小微企业纾困的政策工具箱足,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加码纾困政策。
五是创新政策实施方式和手段,畅通政策见效“最后一公里”。中小微企业专业实力普遍不足,“申请”有些纾困政策的能力不足。要创新政策实施方式,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政策落实,降低享受政策成本,力争做到中小微企业享受纾困政策“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政策“免申即享”。
经贸态势
塞尔维亚总统拒绝制裁俄罗斯
据悉,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6月10日在首都贝尔格莱德与到访的德国总理朔尔茨会晤后表示,关于制裁俄罗斯,塞尔维亚与欧盟持不同立场。
武契奇在与朔尔茨共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德国总理以"明确、清晰、强硬的态度"要求塞尔维亚加入欧盟对俄制裁并表示将在能源领域对塞尔维亚提供帮助,但关于制裁俄罗斯,塞方有着不同立场。
武契奇说,数个世纪以来,塞尔维亚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支持塞尔维亚领土完整,而且两国在能源领域有合作。
朔尔茨表示,欧盟希望所有候选国都加入对俄制裁。他同时重申德国对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支持。
本月3日,欧盟委员会公布第六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其中包括部分石油禁运,制裁俄罗斯油轮、银行和媒体等。武契奇此前多次表示塞尔维亚不会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合力迎战通胀须摒弃贸易保护主义
证券时报6月14日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目前,美欧多国面临着40多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以美国为例,刚公布的5月份CPI同比和环比分别上升了8.6%和1%,继续创下40多年的新高,这一数据不仅高于市场预期,也让此前不少人抱有的"通胀高峰已过"的预期落空。高通胀还打击着金融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困扰资本市场,引发剧烈波动。可以说,通货膨胀是当前美欧多国面临的最大的经济敌人、棘手的民生难题和烫手的政治议题。
与以往的通胀相比,此轮通胀的产生和演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疫情期间多国财政货币政策大幅度放松对消费、投资需求刺激的原因,有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供应链短期破坏造成的供给抑制效应,也有全球大宗商品行业过去多年投资长期不足形成的瓶颈制约,还和一些大国央行货币政策判断、应对失准密切相关。这种多重因素交织造成的困境,为过去几十年来所未见,令许多人联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等经济体"通胀咆哮"的情景。如何治理这种成因复杂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操作能否在不制造一场衰退的情况下成功摁住通胀的牛头,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心头之痛。
治理当前的通胀无疑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同时发力。需求方面,有必要果断收紧货币来抑制过热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在美联储多次加息的预期和行动之下,美国企业旺盛的生产投资活动目前有所降温,劳动力市场紧绷局面有所松动,这将缓解工资上涨压力。一度火热的住房需求也开始降温,房价开始出现见顶迹象,建材等价格出现回落,货币政策对需求侧的去火效果将逐步体现。
但是,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很难对供给侧起到拉动作用。传统能源增产需要时间,有赖于地缘政治因素缓和,有赖于生产商对未来市场环境预期改善,愿意加大投资力度。新冠肺炎疫情何时得到有效控制仍存不确定性,全球供应链和物流压力一时难以得到有效缓解。这无疑增加了全球携手应对通胀的难度。
在引发通胀的各种因素中,贸易保护和逆全球化不可忽视。关税壁垒不仅直接抬高物价,贸易保护还有拉高通胀底线、降低全球增长潜力、增加全球经济波动性等长期负面效果。而拆除贸易保护主义之墙,重回经济全球化轨道,于短期内有助于全球共同抑制通胀,于长期内为世界创造更美好经济前景。
美国经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低通胀、低波动、较高增长的"大稳健时代",全球经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进入长期较快发展却没有发生严重通货膨胀,就深深得益于自由贸易地理范围的扩展以及全球分工合作的深化。在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主持下,关税、非关税壁垒持续降低,跨国投资障碍不断排除,生产和服务在更广范围内进行,企业成本得以降低,资本回报因之提高,消费者得到了更便宜和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了生活质量,总体物价也得以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所有人都受益于自由贸易。
近些年来,受偏狭政治势力、民族主义等因素干扰,全球化进程受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回潮,供应链受到人为干扰,生产者成本上升,货币购买力出现下降,消费物价上涨,大多数人利益受到损害。
历史证明,自由贸易和全球化顺利之时,全球产业链分工和协同更加高效,供需缺口更易弥补,各国政府抑制通胀的资源和手段更多,反之,经济增长潜力更难实现,通胀等问题就更易暴发、更难驯服。当下各国正在合力迎战通胀,急需摒弃保护主义,让自由贸易的好处惠及普通消费者,缓解社会矛盾;从长期看,降低长期通胀,提高全球增长潜力,也需要推动自由贸易和全球化重回轨道。我们期盼全球各国理智的决策者尊重经济规律,顺应全球化大势,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早日战胜通胀,让全球经济重回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投资视点
天津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建设
6月13日,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滨海新区政府召开推介会,公布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领域投资建设的政策措施,并发布首批项目清单。
推介会披露,围绕轨道交通、城市路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天津市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全过程。其中,纳入规划的新建轨道交通项目具备采用PPP模式条件的,可参照在建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组织策划。对于暂不具备实施条件的轨道交通项目,可探索与土地综合开发相结合统筹实施,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
城市路桥项目采用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一体化方式的,可由社会资本挖掘停车设施等收费资源,不足部分给予可行性缺口补贴,形成项目现金流,实现收益平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区域道路建设与土地综合开发组合实施。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于具备条件的存量市政基础设施,可采用租赁、股权转让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的体检评估、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开展产业导入、配套服务等经营活动。城市更新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历史风貌建筑、工业遗存资源保护利用,传统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及周边存量低效资源更新,老旧厂房改造升级等。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领域,通过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包括:小区及周边的适老设施、停车库(场)、电动自行车及汽车充电设施、智能信包箱、文化休闲体育设施等;小区内建筑节能改造、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等;小区及周边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公共卫生设施、教育设施以及养老助餐、便民市场、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
针对合作模式,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二级巡视员侯学钢介绍:"对于收费渠道和价格稳定、基本实现建设运营自平衡和投资人合理收益的项目,可采取授予社会资本特许经营权模式。对于具备直接收费来源但不能覆盖投资需求的项目,可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社会资本收取使用者付费和政府方支付的可行性缺口补贴达到资金平衡。对于没有直接收费来源的项目,可探索采取政府匹配资源、社会资本综合开发模式,通过政府匹配土地开发、物业经营、招商引资、冠名权等资源,实现社会资本自平衡。"
推介会还发布了首批项目清单,包含洋货市场、华北陶瓷、大沽化(皇冠半岛)、中海产业园4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天津推动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近日,天津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措施》,明确深化中药产品阳光采购、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等工作部署,提出加大对中医特色优势医疗服务项目的倾斜力度。
《措施》提出,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少数民族医)医疗机构、中药零售药店、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护理院以及养老机构内设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提升中医医疗机构区域辐射力。做好"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工作。
在动态调整中医药医保支付范围方面,《措施》提出,加大对中医特色优势医疗服务项目的倾斜力度,按照程序将其中疗效确切、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中医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建立完善符合疫情诊疗规范的中医药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机制。
为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措施》提出,建立目标导向的中医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机制,优化现有中医价格项目,完善新增中医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政策,丰富中医价格项目。挖掘来源于古代经典、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中医传统技术以及创新性、经济性优势突出的中医新技术,及时纳入中医服务项目价格管理,简化新增价格项目审核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中重点考虑中医医疗服务项目。
《措施》要求,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政策。优先将国家发布的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按病种分值付费范围,探索对日间中医医疗服务按病种付费,探索对康复医疗、安宁疗护等需长期住院治疗的中医优势病种按床日付费。鼓励定点中医医疗机构在其诊疗范围内承担医保门诊慢特病的诊疗。
此外,逐步推进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网上采购,促进交易公开透明。支持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在天津市上市销售,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重庆三部门联合公布26条助企纾困措施
6月15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市药监局、市知识产权局近日联合印发《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措施》(简称《措施》),推出严格落实降费政策等7个方面26条举措,帮助市场主体渡难关、增信心、促发展。
严格落实降费政策方面,主要措施包括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减缴专利费用、减免检验检测费用。根据《措施》,相关部门对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的企业,给予专利申请费、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年费、复审费85%的费用减缴;对复工复产的企业,送检的计量器具、特种设备,按正常收费标准的50%收取检验检测费用,对特别困难的小微企业经申请可予以更大额度的减免。
完善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措施方面,主要措施包括优化市场主体登记服务、稳妥实施市场主体歇业登记、推动企业跨区县迁移快速办理、继续实施个体经营者豁免登记。《措施》明确,将进一步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企业生产经营场所与住所属同一区县市场监管局登记管辖区域的,允许其申请经营场所备案,免于办理分支机构登记。
简化行政许可办理流程方面,主要措施包括改革计量器具检定方式、简化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变更流程、开辟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便捷通道、开展药品批发零售一体化经营试点。
延长办理期限方面,主要措施包括延长复检手续期限、延长化妆品相关信息补录等时限、延长固体饮料企业剩余包装材料使用时间。
推动提质增效方面,主要措施包括支持小微型餐饮经营者发展、推进监管首仓规范提升、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畅通药品审评审批通道、支持药品流通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建立商标快速审查机制。
创新监管机制方面,主要措施包括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完善“山城有信”平台、支持失信企业重塑信用。
提高便利化水平方面,主要措施包括深化年报“多报合一”改革、实行企业登记档案自主查询下载。
河北省建立700亿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专项
近日,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联合开展河北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专项工作,建立总量700亿元(本外币)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专项。专项聚焦网络型、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国家安全等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加大开发性金融要素资源支持力度,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项目落地,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专项支持领域包括: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对外开放暨"一带一路"、民生补短板、重点区域建设等。在政策支持方面,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加大开发性金融资金支持,对于纳入融资专项支持的项目,在服务团队、业务准入、授信审批、贷款规模、融资利率、贷款期限等方面提供大力度、差异化的优惠政策。
国开行河北分行对纳入融资专项支持的项目,制定差异化的贷款定价政策,按照"保本微利"原则给予国开行政策允许内最优融资利率,让利项目和实施主体。同时加大长期资金支持,根据项目所属行业、回收期限、经济寿命等情况,在原中长期贷款期限基础上,可进一步延长5至10年,贷款期限最长可达45年。
据悉,申报项目须符合相关规划,符合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条件,原则上已完成项目规划、可研、环评、土地等审批手续或9月前可完成相关手续,已开工或2022年内开工,境外投资项目须完成发改境外投资备案(审核)手续。项目投资规模原则上要求3亿元以上(民生领域项目1亿元以上),项目自身通过市场化运营可实现收益平衡,不得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融资主体具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并已实现市场化运营。
项目申报由各地发展改革部门与对应国开行工作团队加强对接,根据拟申报项目成熟度和融资需求进行沟通会商,填报《2022年河北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专项申报表》,同步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国开行河北分行。省直部门项目由相关单位直接报送。
河北省推出三条政策措施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河北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三条政策措施,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省外具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总部注册地迁入河北、省内建筑业企业首次获得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注册地市政府可在次年给予一次性财政资金奖励2000万元。
二是支持优势企业提质升级。全面推行企业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申请资质增项不受起步级别限制,企业及其子公司之间重组、分立后申请省级审批的资质升级、增项事项,可使用企业建造师在原企业期间主持完成的业绩。对本地新升规上建筑业企业,企业注册地县(市、区)政府可给予最高一次性10万元奖励。省外具有施工特级资质或年产值在15亿元以上具有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在河北省注册成立的子公司,申请其母公司具有的同类别资质时,不受起步级别限制。
三是支持省外企业与省内企业组成联合体在河北省承揽项目。联合体完成的项目在河北省缴纳增值税超过1500万元的,项目所在地政府可给予联合体最高一次性50万元奖励。
河北省药监局进一步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河北省药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持企业研发创新、优化检查监管方式、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三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帮扶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稳定本省医药领域经济运行,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提供"管家式"帮扶服务,坚持审评审批、检验检测等工作窗口前移、上门问需、定制帮扶;对重点园区实行"一园区一专班",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专人",对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员",做到专班(人)包联、全局服务。建立"药械妆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实行药械妆联检联审联查,提供"一站式"服务;与省内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创新产品研发、质量控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合作。支持药品技术引进,企业申请B类药品生产许可证用于境内持有人变更或在研品种注册的,可免于提交受托方所在省药品监管部门出具的同意受托生产意见。加速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实施更大力度费用减免。
优化检查监管方式。优化药品委托生产现场检查,对河北省药品注册申请人将在研品种委托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在申请办理B类药品生产许可证时,依法并基于风险原则,可免于现场检查。优化药品上市前符合性检查,对尚未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新药和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安排药品GMP符合性检查,需进行注册现场核查的,合并进行。优化药品周期性符合性检查,对依法开展周期性药品GMP符合性检查的,基于风险管理原则、企业量化分级和信用等级情况,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个性化现场检查方案。优化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豁免部分医疗器械生产现场核查。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行行政备案即时办、智能办,申请人按要求递交备案资料即予备案。精减药品委托生产申报资料。简化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服务药品生产企业开展场地变更研究。推行药品批发许可并联审批。优化药品流通供应体系,允许药品批发企业设立异地库,实现统一计算机系统管理,为本企业或本集团内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开展药品储配业务。实行药品符合性检查全程网办。推进电子证照广泛应用。
山东出台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据悉,山东省发改委近日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着力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全链条协同创新、全要素精准保障的新型产业攻关机制,激励“十强产业”等重点领域重大技术突破、模式创新向大规模产业化加速迈进,全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纵深突破、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
山东省自2019年起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大课题攻关,聚焦聚力攻克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关键共性技术,省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予以专项支持。2020年,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名为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将实施重大产业攻关项目纳入。为进一步突出课题攻关向产业攻关的定位转变,更好激励重大技术突破、模式创新向大规模产业化加速迈进,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明确,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是指聚焦“十强产业”、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瞄准产业链核心和断点,依托重大产业技术突破、重大业态模式创新等,以“技术模式创新+产业化”的方式,在关键领域打破“卡脖子”制约、锻长板补短板的引领性、标志性优质项目。
《实施细则》适用于攻关项目征集、评审、立项、实施、评估、验收、监管等全过程,参与攻关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包括省发展改革委、“十强产业”专班和其他有关部门,各市、县(区、市)发展改革部门,攻关项目实施单位等,申报范围包括“十强产业”项目及其他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技术产业化项目、重大业态模式创新项目。
对两类情形,《实施细则》予以重点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以及烟台、临沂、德州、菏泽4个省级新区等面向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领军企业等,引进落地重大技术突破项目,符合申报条件的予以优先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区域内符合申报条件的予以优先支持。
《实施细则》明确省级奖励补助资金的框架配置、分配原则、使用范围、规范管理等机制。奖补资金分配额度向关键领域打破“卡脖子”制约、填补空白的引领性、标志性优质项目倾斜。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应用领域项目额度占比60%左右;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领域项目占比40%左右。
据了解,省发展改革委将及时研究制定2022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申报指南,启动项目申报工作。
河南20项举措帮助物流行业纾困解难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支持物流行业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下文简称《措施》),推动物流行业纾困解难和恢复正常运行,更好发挥其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措施》共七方面20条,包括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降低物流通行成本、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物流企业白名单制度等。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减税力度不小。《措施》明确,公共交通运输、保供物资运输、派送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航空和铁路运输企业分支机构暂停预缴增值税。对符合政策规定的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对运输、仓储行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降费覆盖面广。《措施》要求,落实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企业缓缴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政策。实施高速公路货车差异化收费政策,即在现行通车路段的通行费标准上,对2至6类货车实施差异化收费政策。对行驶G59呼北高速全线、S62淮内高速邢集至淮滨段、S21濮商高速淮滨至固始段的货车,在以上规定的差异化政策基础上实行通行费8折优惠。
金融帮扶更有力。抓住国家新出台的1000亿元物流仓储领域再贷款政策,积极滋润河南省物流企业。对因疫情影响偿还贷款暂时困难的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本息最长可延期6个月。另外,建立物流企业白名单,推出货物运输"直通车"服务。
浙江省扩投资优结构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出炉
据悉,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全省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等精神,浙江省发改委日前牵头制定《浙江省扩投资优结构攻坚行动方案》,实施扩投资优结构攻坚行动,着力发挥有效投资"压舱石"作用,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该方案提出,上半年,确保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力争达到10%以上,浙江省重大项目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70%以上、投资完成率达到60%以上;全年确保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力争达到10%左右,省重大项目新建项目开工率接近100%,投资完成率超过110%。
与此同时,浙江将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开工落地,加快形成投资实物量,优化投资结构,适度超前谋划重大项目。方案明确,浙江将重点攻坚该省"4+1"重大项目,包括水利、交通、能源、市政、产业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聚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民间项目投资增速、2年内立项项目开工率等量化目标,全力推进优结构、扩投资"1+9"行动,抓住重要机遇期,创新机制、扩大有效投资,为经济稳进提质提供强劲动力。
以产业项目为例,浙江省今年将重点推动548个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实施。为确保各类重大项目尽早落地,浙江将优先保障建设项目规划空间、全额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加强补充耕地指标支持、支持盘活存量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强化重大项目用海保障、加强能源环境保障、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大企业债券发行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资源要素,组建攻坚专班,强化政策引导,开展激励评价,积极推动扩大投资规模。
江苏要求持续加大对富民强村重点帮促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
据悉,江苏银保监局近日印发《江苏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富民强村重点帮促地区工作方案》,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在江苏省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完成后的5年过渡期内,持续加大对全省富民强村重点帮促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做实做好全省经济薄弱村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金融服务。
《方案》强调,优先支持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支持带动效益显著、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明显、利益分配向农村低收入人口倾斜、吸纳较多低收入人口就业的产业项目,加大对重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投入,加快完善健康、养老、意外等商业保险体系,提升重点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方案》要求,重点地区银行机构要将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用于当地,力争2025年末重点地区存贷比较2020年末明显提升。政策性银行和各大型银行江苏省分行要力争实现重点地区贷款增速高于本机构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承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银行要应贷尽贷。各银行机构要最大限度减免贷款服务费、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努力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全面推动重点地区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方案》明确,要实现重点地区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积极开展玉米种植收入保险,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适当降低商业性农业保险费率;积极推动为已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提供综合性风险保障,在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方面对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予以优惠;鼓励重点地区经济薄弱村开展村集体收入保险试点。
江苏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扩面专项对接行动
近日,江苏银保监局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扩面专项行动方案》,决定从6月份开始,在全省开展为期半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扩面专项对接行动。
《方案》明确,对接范围为江苏辖内正常经营且从未获得融资服务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综合考虑结算户归属、区域分布情况、银企合作意向、银行经营特色等因素基础上,各银保监分局逐户确定对接银行和对接人员,推动金融机构对有融资需求且符合授信政策的无贷户及时提供针对性融资解决方案,对不符合授信条件的主体要深入剖析原因、积极回应诉求。
《方案》要求,各级银保监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协调联动,推动基层乡镇、行政村积极参与首贷扩面行动,通过配合银行客户经理上门等方式,切实解决客户触达难的问题,保障行动顺利开展。
四川出台"交通建设稳增长十条"
6月10日,四川交通运输厅、财政厅联合印发《2022年交通建设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若干激励政策》,聚焦公路水路建设的项目前期、项目开工、项目投资、从业信用4个关键环节,出台10条激励措施,单个项目最高可获300万元奖励。
《激励政策》明确,对完成工可审批、用地报批、项目招商的市(州)和项目业主给予奖补资金激励。比如,高速公路项目年底前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投资人的,按项目对牵头市(州)给予300万元奖补资金,对配合市(州)分别给予150万元奖补资金;对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业主和超额完成国省干线、水运项目等年度开工目标的市(州),给予50万元-300万元不等的奖补资金;鼓励地方政府和项目业主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和建成投用,对完成年度投资或增幅排名前三的市(州),分别给予2500万元奖补资金;对提前建成通车或按计划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普通国省干线项目分别按里程给予奖补资金;对于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项目投资人和从业单位给予信用加分激励等。
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激励政策体现三大特点:一是动作快,在中央、省作出相关部署后迅速酝酿,省政府《扎实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后及时跟进、快速研究,不到一周就出台"交通建设稳增长十条";二是方向准,激励政策分为高速公路、水运项目、国省干道、农村公路等项目类型,聚焦项目前期、项目开工、项目投资、从业信用等关键环节,分类定标、精准计奖,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参建对象全覆盖;三是力度大,初步测算,拟从年度省级财政交通专项资金中调整安排8亿元予以激励,政策强度系近年来最大的一次。
据了解,被激励对象需完成交通建设年度目标任务,且不能有相关负面影响,如发生重特大安全、环保责任事故、被负面警告或纳入"黑名单"管理。
成都“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出炉
据悉,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日前正式印发《成都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规模优势突出、支柱地位稳固、经济贡献度高、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28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达6.5万亿元;当年保费收入达1500亿元;上市公司总量达180家。 [
从总体目标看,2021-2025年,成都将以增强西部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为支撑,全面提升先进要素运筹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三心三区”,即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功能总部集聚中心、金融市场交易中心和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形成国内领先的特色金融先行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区和金融生态示范区。
《规划》还设定了远景目标,提出到2035年,基本确立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影响力的区域金融市场地位,形成支撑区域产业发展、引领西部陆海贸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陆金融开放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西部金融中心。
湖北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管理认定办法
据悉,为引导浙江省制造业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加快培育优质制造业企业,提升湖北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近日出台《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培育管理认定办法(试行)》(简称《办法》),鼓励更多湖北企业专注细分市场,争做行业"老大"。计划到2025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1000家,实现湖北"冠军成林"。
《办法》要求,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主要从事制造业1-2个细分产品市场,单项产品市占率位居全国前3位或省内前2位,以出口为主的产品市占率位居全球前十。企业不仅是市场冠军,还要是创新先锋,生产技术、工艺在国内领先,持续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湖北省鼓励"小巨人"争当"冠军"。《办法》提出,支持年销售收入4亿元以下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已入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将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首次认定国家级单项冠军,省级资金将给予资金奖励,认定省级单项冠军的由市、州、县参照奖励。
此外,省级单项冠军认定将向工业强基工程等重点方向倾斜,"51020"产业集群和16条制造业产业链领域企业将获优先考虑。
据介绍,截至2021年,全省已认定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1618家,其中示范企业21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00家将直接对应纳入省级单项冠军序列,另有培育企业1002家将需要通过提档升级来重新成为"新"冠军。
合肥推19条举措促科技成果转化
近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试行)》(下称《措施》),包括6方面19条措施。《措施》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其中,在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体系打造方面,将支持龙头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合肥,对引进行业影响力较强、服务能力突出的科技服务机构在肥设立企业总部、地区总部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措施》提出支持发展科技服务机构。具体来看,合肥要开展科技服务机构入库培育,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支持龙头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合肥,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支持建设技术转移机构方面,《措施》指出,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给予一次性奖朴100万元;对技术转移机构开展技术成果交易服务并在肥实现转化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支持市属高校院所对就地转化的科技成果:按不低于技术传移净收入10%的比例提取绩效奖金,用于机构建设、团队激励等。
《措施》还要求加快培育技术经纪(理)人队伍,对技术经纪(理)人开展技术成果交易服务并在合肥实现转化的,给予最高30万元奖补。
合肥还要建设一批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按其年度服务性收入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平台),对其建设和运营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和100万元奖补,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中试基地(平台)重点产业全范盖。
当地还将实施"揭榜挂帅"推动成果转化。根据《措施》,合肥将设立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库,常态化开展技术需求"揭榜挂门"活动;揭榜项目将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专项支持。
此外,《措施》还就支持应用型成果研发和转化、强化金融资本赋能等方面提出新举措。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炉
日前,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旨在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方案》指出,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方案》明确,到2025年,南沙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初步构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加速集聚,成为港澳青年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基本确立,先行启动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到2035年,南沙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更趋成熟,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明显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日臻完善,公共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内港澳居民数量显著提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携手港澳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
为完成上述目标,《方案》从五个方面部署了主要任务。一是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二是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三是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四是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五是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在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方面,《方案》从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四方面发力。其中,《方案》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新业务新模式,为在南沙的港澳科研机构和创新载体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在南沙的港资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方案》还明确南沙要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平台,打造"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产业链。
在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方面,《方案》提出,全面加强和深化与日韩、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支持南沙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率先积累经验。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水平自贸协定规则,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加强与欧盟和北美发达经济体的合作,推动在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对接,进一步融入区域和世界经济,打造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前沿地。
在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方面,《方案》提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依法申请设立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加快研究按程序在南沙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支持推进外汇管理改革,探索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等政策试点,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能力等。
为保障主要任务的完成,《方案》提到加强资金、要素等政策支持。2022~2024年,每年安排南沙1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统一计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结合地方财力、债务风险情况以及项目融资需求,广东省在分配有关财政资金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方面对南沙予以倾斜支持。对主要投资港资澳资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在基金注册、营商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
云南省出台"10+5"措施助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6月14日,在云南省进一步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就《云南省进一步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工作方案》创新推出的"十大专项行动"和"五个加力政策举措"进行发布和解读。
《工作方案》明确,主要做好"10+5"重点工作,纾困帮扶中小微企业,着力推动中小微企业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即财政惠企、减税降费、融资便利、稳岗就业、保通保畅、清欠活企、创新创业、企业培优、复工复产、融通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房租减免、税收优惠、融资服务、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支持、困难行业帮扶"五个加力政策举措"。
"十大专项行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财政惠企将增加安排5亿元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统筹财力加大对文旅等特困行业的支持力度。减税降费将突出抓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落实,减免缓缴中小微企业部分税费等。融资便利将着力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和实效,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持续较快增长,信用贷款比重持续提升,首贷户数不断增加,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稳岗就业将继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缴费费率、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按规定给予中小微企业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一次性扩岗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和就业见习补贴。保通保畅将全面取消对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的防疫通行限制,对重点企业采取优先运力支持等服务。清欠活企将集中化解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加大对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的惩戒力度。创新创业将开展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全覆盖行动,持续统筹全省创新创业资源,推动资源共享,加强资源集聚。企业培优将聚焦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分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复工复产将通过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等举措,加快推进困难行业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确保"能复则复、能复快复"。融通发展将引导大企业打造一批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通发展典型模式,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融通发展生态。
与此同时,"五个加力政策举措"明确,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承租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房屋的租金减免6个月。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纳税人自愿申请基础上,确保在今年6月30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对重点纾困企业及其融资需求实施清单制管理,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使用,对受疫情影响暂时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提高至10%-20%,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的,评审优惠幅度提高至4%-6%。除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特困行业外,还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其他特困行业,扩大实施社保缓缴政策,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阶段性延长至2022年底。
据悉,为保障措施尽快落地见效,省工信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着手建立工作机制,坚决落实好一揽子精准帮扶措施,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帮助中小微企业轻装上阵,平稳渡过难关。
福建省对重点新材料首批次生产应用予以奖励
日前,福建省工信厅印发《福建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生产应用奖励办法》(下简称"办法")。根据该办法,福建省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不超过其上一年度单个重点新材料产品销售总额5%的比例予以奖励,奖励金额最高200万元。
办法所称"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者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首批次重点新材料"是指生产企业在首年度生产销售的、符合《福建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生产应用支持参考目录》范围内同品种、同技术规格参数的新材料产品。申报企业应符合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生产经营,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依法拥有重点新材料产品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单个品种上一年度销售金额1000万元以上(含)等条件。此外,对申请企业还要求其近2年内未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安全生产、环保等事故;无不良信用记录,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办法还指出,对列入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的钨、稀土、锂电正极材料及相关延伸产品的生产企业,投保产品质量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等并获得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的,省级财政予以配套奖励,奖励金额为投保年度保费的20%。
海南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民企支持力度
6月14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合法可控的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流程,降低市场主体的综合融资成本,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支持。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内金融机构拓展金融市场新功能,完善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探索符合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生产经营需求的授信准入、风险评级、审查批准和贷后管理制度模式,为市场主体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征求意见稿》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采取激励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法在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鼓励通过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
海南省提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20项重点任务
日前,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印发《海南省2022年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重点工作任务》,提出20项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领域制度集成创新。
在深化综合许可制度改革方面,海南省探索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在商超、餐饮、零售等10个行业基础上逐步拓展"一业一证"改革范围;总结推广在快递、果蔬连锁行业开展"一照多址"改革的经验,将其进一步拓展至其他行业;探索对部分高频办理的经营许可证开展"一证多址"改革。
在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方面,海南省将积极推动立法,争取出台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取消部分行政许可的决定,同时推行市场主体除名制度和依职权注销制度,完善全省统一的企业注销网上平台,构建"证照并销""注销预检""破销联办"等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并推行破产预重整制度,建立健全司法重整的府院联动机制,提高市场重组、出清的质量和效率。
在项目用地保障方面,海南省将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在省级、市县产业园区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成片开发区域,在土地供应前开展地质灾害、地震安全等评估,形成评估结果和清单,在土地供应时一并交付用地单位;推行"土地超市"制度,构建"规划许可机器审核+全省统一机器赋码+核发电子证照"的"机器管规划"实施管理机制。
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海南省将实施"万泉河金融畅通工程",积极发展园区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扩大信贷投放,推广"评价增信+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和鼓励银行机构开发"政采贷""信用贷""银税贷""科技贷"等贷款产品,推动发展信易贷。为让企业办事更便利,海南省将进一步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拓展不动产登记"全省通办""零跑动"事项范围,探索"不动产登记+区块链"应用;深化涉企办税服务改革,将纳税信用级别高、重点税源等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国际投资和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推进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进一步扩大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应用范围。
此外,海南省还将优化国际人才管理服务,加快推进人才引进"秒报秒批";深入推进全国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建设,建设完善数据超市;强化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大数据中心+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行业分系统"建设;实施上市公司培育"尖峰岭行动"、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等专项行动;推行"五合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新体制;建立完善市场主体纠纷投诉处理机制。
美股拟修改做市商交易规则
日前,美国证监会公布了一项美股交易规则改革计划,旨在促进一些免佣金券商以及做市商在处理交易指令方面的相互竞争,以确保散户投资者获得最佳交易价格。这被华尔街看作是"美国股市近15年来最大的改革",最早将在今年秋天公布正式提案,或将颠覆罗宾侠(Robinhood)等零佣金券商赖以生存的"订单流支付"(PFOF)商业模式。
据报道,美国证监会主席加里·根斯勒近日表示,当前批发商、暗池和交易所等市场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并没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他已要求工作人员从全局和跨市场的角度来权衡改革举措,从而让股市对散户更加透明和公平。
新规则将加强不同券商之间的订单竞争,包括要求券商通过拍卖获得散户投资者的买卖交易单。拍卖机制意味着,不同的公司将为了执行散户投资者的交易相互竞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上游做市商的商业模式。同时,还将要求券商和市场中心披露更多有关订单执行质量的数据,这将有利于投资者。
据根斯勒介绍,他希望要求不同做市商在执行交易时直接进行竞争。这一拟议计划若顺利实施,意味着各大券商以及做市商将为了执行散户投资者的交易指令而进行竞争,这将从实质上改变上游做市商的商业模式。
目前,零售经纪公司可以将客户订单直接发送给批发经纪公司执行,只要该经纪公司能够匹配或优于美国交易所的最佳价格。大型做市商通常会在最佳价格的基础上提高一美分。但这种模式限制了零售订单的竞争。
据悉,美国证监会这项改革的或将在今年秋天公布正式提案,随后征集公众意见,最后再由美国证监会表决是否采用。如果这些计划得以实施,将成为美国股市15年来最大的改革。
据报道,一旦新规则实施,将影响Robinhood、嘉信理财、摩根士丹利旗下E*trade等"零佣金"在线券商处理零售交易订单的方式;同时城堡证券(Citadel Securities)、沃途金融(Virtu Financial)等做市商也将受到影响,这两家公司处理了全市场超过70%的散户股票订单。
所谓的"零佣金",是通过其他后端模块来实现创收,包括订单流收入、股票贷款、账户现金余额利息等等,或是通过做市商制度向做市商或交易所收取佣金。以网络券商Robinhood为例,虽然交易对用户是免费的,但Robinhood通过PFOF模式来获得收入。在该模式下,券商将散户订单外包给Virtu Financial和Citadel Securities等做市商,后者在支付价格不菲的佣金后,利用散户的买卖价格差信息获取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证监会于2020年12月对Robinhood实行了6500万美元的处罚 ,原因是公司向客户隐瞒了从高频做市商获取订单流回扣是公司主要盈利来源的事实,在官网渠道误导性的宣称自己公司的交易质量优于竞争者。另据美国证监会的调查,即使考虑免佣因素,由于较低的执行质量, Robinhood在2015年至2018年给客户带来了合计3410万美元的损失。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美国证监会禁止PFOF模式,网红券商Robinhood的价值将等于零。
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
6月15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1.50%-1.75%区间,以遏制通胀再度飙升。这也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1.50%~1.75%的利率区间,也创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的新高。
年内除去此次加息,美联储已加息两次。今年3月,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接近于零的水平上调了25个基点,开启了遏制通胀的紧缩周期。5月初,美联储又宣布加息50个基点。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最新75个基点的加息决定是"不同寻常"的大幅度,但是为了使通胀恢复正常,预计下一次依然有可能加息50至75个基点。
鲍威尔称,美联储有"绝对决心"抑制预期通胀,大多数指标仍显示美国人预期通胀将在未来几年恢复正常,但也有一些压力迹象。
谈到美联储是否有能力在不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加息时,鲍威尔表示,这目前是美联储的目标,但是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和供应链危机等无法控制的因素都在影响着美国经济。
美国通胀"高烧不退"
据悉,美国劳工部6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8.6%,同比涨幅已连续三个月在8%以上。
尽管美联储已开启收紧货币政策周期,并表示会在加息和"缩表"上快步走,但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仍未见缓解。经济学家认为,通胀持续高企给美联储带来巨大压力,美联储政策"走钢丝"难度渐增,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剧。
自去年10月以来,美国CPI同比涨幅已连续八个月高于6%。最新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涨幅创1981年12月以来最大值,环比涨幅也较4月明显扩大。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5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6%,涨幅均高于市场普遍预期。
具体来看,当月美国能源价格环比上涨3.9%,同比大幅攀升34.6%,创2005年9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其中汽油价格环比上涨4.1%,同比猛涨48.7%。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10.1%,这是该指标同比涨幅40余年来首次超过10%。
富国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萨姆·布拉德称,食品和汽油价格仍在攀升,至少在未来几个月,看不到通胀缓解的迹象。
美国汽车协会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天普通汽油的全国平均价格创下每加仑4.986美元的历史新高,比一个月前上涨约14%,跟一年前相比涨幅超过60%。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导致汽油价格上涨,再加上原油价格上涨,短期内油价可能会保持高位。
加拿大银行警告通胀飙升将导致高债务家庭出现经济风险
6月9日,加拿大银行发布金融体系的审查报告,警告通胀飙升将导致高债务家庭出现经济风险。
在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加拿大的平均房价上涨了53%。加拿大银行担心,近期购房者的房屋净值不足以承受"重大的价格调整",并且"当他们以更高的利率支付抵押贷款时,将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
加拿大银行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第四季度,投资者通过抵押贷款购房的比例占22%,高于2019年的19%。
6月1日,加拿大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提升到1.5%,而且向外界透露会很快将此利率提升到3%,以应对已经升至6.8%的通胀和经济过热。
德国5月年化通胀率达7.9%
6月14日,德国联邦统计局披露,德国5月份的年化通胀率达到7.9%。与该机构5月30日公布的初步数据一致。
德国联邦统计局表示,德国通胀率已经连续三个月刷新自德国统一以来的纪录。今年3月和4月,德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7.3%和7.4%。上一次德国出现这么高的通胀还是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期。高通胀的主要原因仍然是能源产品、食品等的价格上涨。
俄罗斯年度财政预算赤字预计为GDP的2%
6月16日,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表示,2022年俄联邦财政预算赤字预计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 。
俄罗斯央行下调基准利率至9.5%
据悉,俄罗斯中央银行6月10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150个基点至9.5%。
俄央行当天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外部环境仍充满挑战。同时,俄罗斯通货膨胀加快放缓,经济情况好于此前预期。数据显示,俄罗斯5月及6月初国内物价增速放缓。
俄央行预测,在当前货币政策下,2022年俄罗斯年化通胀率为14%至17% ,2023年降至5%至7%,2024年回到4%的水平。
今年2月底,俄央行大幅提高基准利率至20%。4月8日,俄央行下调基准利率至17%,4月底下调至14%,5月26日进一步下调至11%。
俄罗斯将扩大工业发展基金用于发展进口替代
6月13日,俄罗斯副总理鲍里索夫表示,俄罗斯工业发展基金将于2022年扩大300亿卢布投资,用于发展汽车零部件的进口替代。此外,生产高精度武器的企业已经开始转向密集的生产运作,并持续向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供应高精度武器。
俄称不会退出全球粮食市场
6月12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伊利切夫表示,俄罗斯作为全球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不打算退出市场。
当天,在瑞士日内瓦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的伊利切夫对媒体表示,俄方打算继续留在全球市场,并采取一切手段,向合作伙伴、消费者继续供应粮食产品。伊利切夫重申,美国和西方对俄制裁加剧了粮食危机。
英国公布粮食安全战略
据悉,英国6月13日公布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旨在通过激励农业生产和加大政府对农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方式,以抵御俄乌冲突对该国造成的粮食供应危机和食品价格飙升。
截至5月30日的数据显示,英国主要食品涨价潮凶猛,其中意大利面的价格过去12个月内急升50%,面包、米及薯片平均价格上涨逾15%。
英国食品标准局6月7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76%的英国消费者担忧未来食品涨价,从赈济机构领取救济食品的人数比例已由去年3月的9%增至今年3月的15%。截至2019年英国超过70%食品和饮品供应来自欧盟国家。
据报道,英国政府将在2029年前向农业技术创新和研究计划中投入2.7亿英镑(约合22.7亿元人民币),加大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从而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行业的持久反弹韧性。此外,英国政府还寻求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产业中扩大就业,为个人提供技能培训,为农业和种植业企业提供可持续经营的技术帮扶。
英国修改"北爱尔兰议定书"计划遭欧盟反对
据悉,英国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6月13日向议会提交议案,正式公布单方面修改"北爱尔兰议定书"部分内容的具体计划。此举继续招致欧盟反对。
英国政府当天发表声明说,该议案能够解决议定书在北爱尔兰造成的实际问题,比如海关程序繁琐、监管不灵活、税收和支出差异等。
该议案对议定书的修改包括:为在英国境内交易的企业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文书工作;企业可以选择按照英国或欧盟的规则在北爱尔兰市场销售商品;确保北爱尔兰能够受益于与英国其他地区相同的税收减免和支出政策;通过独立仲裁而非欧洲法院解决争端。
负责与英方就北爱问题谈判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当天发表声明回应称,重新就议定书谈判是不现实的,英国方面的单边行动正损害双边互信。"对于这种微妙的、经过长期谈判的平衡,还没有可行的替代解决方案。任何重新谈判都只会给北爱尔兰人民和企业带来更多的法律不确定性。"
"北爱尔兰议定书"是英国"脱欧"协议的一部分。根据协议,北爱尔兰地区留在欧洲单一市场与欧盟关税同盟内,以防止爱尔兰岛内出现陆上"硬边界"。不过,从英国大不列颠岛进入北爱地区的部分商品需接受海关和边境安全检查。
数月来,英国方面一直抱怨这份议定书僵化,干扰北爱地区贸易,加剧政治不稳定,要求修改。欧盟去年10月发布修改建议,包括削减海关手续、简化认证和减少边检以促进大不列颠岛与北爱地区之间货物流通。欧盟还同意修改自身规则,以确保北爱地区药品供应不间断。
不过,欧盟方面的修改建议遭英方拒绝。英方主张的修改内容包括,但凡从大不列颠岛进入北爱地区的商品目的地不是爱尔兰共和国,相关检查就会取消。
意大利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6.8%
6月16日,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披露,该国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含烟草)同比增长6.8%,创1990年11月以来最高纪录。
“购物车价格”(含食品、家居和个人用品)同比上涨6.7%,创1986年3月以来新高。涨幅最高的产品中机票、电价、葵花籽油及天然气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03.3%、73.5%、70.2%、66.3%。
芬兰5月通胀率创30多年新高
据悉,芬兰统计局6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芬兰5月通货膨胀率从4月的5.7%升至7.0%,创30多年新高。
芬兰统计局说,通货膨胀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电力和燃料价格持续上行,以及独立式住宅维护成本急剧上涨。
芬兰商会首席经济师尤卡·阿佩尔奎斯特14日说,芬兰上一次通货膨胀率超过7.0%是在1990年2月。他说,目前芬兰企业面临巨大成本压力,通货膨胀率短期内可能会继续走高。
为遏制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芬兰财政部14日宣布,从7月1日起将基准利率从负0.50%上调至0.00%,直至今年年底。
瑞典5月通胀率创1991年以来新高
据悉,瑞典中央统计局6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瑞典5月通货膨胀率为7.2%,创1991年12月以来新高。
瑞典中央统计局统计学家卡尔·莫滕松说,"食品价格上涨对通胀率有很大影响",尤其是肉类、牛奶、奶酪和鸡蛋价格大幅上涨。数据显示,除食品价格外,电力、娱乐和文化活动价格上涨也推高了5月通胀率。
中央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典3月和4月通胀率分别为6.1%和6.4%,连创1991年12月以来新高。
自5月4日起,瑞典中央银行将基准利率从零提升至0.25%,以抑制通胀。瑞典央行表示,受当前全球供应链、地缘政治、大宗商品等领域的不确定性影响,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并将进一步推高通胀水平。瑞典央行将在今后三年内逐步提高基准利率至略低于2%的水平。
匈牙利再次延长燃油和食品限价措施
据悉,匈牙利总理欧尔班6月16日宣布,匈政府决定将燃油和部分食品的限价措施延长至10月1日。
为减轻通货膨胀给民众造成的负担,匈牙利政府去年11月开始对车用燃油实施限价,今年1月规定了6种基本食品的价格上限。4月27日,欧尔班宣布将5月到期的燃油和部分基本食品的限价措施延长至7月1日。
根据匈牙利政府6月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该国5月通货膨胀率为10.7%,创23年来新高,远高于匈牙利国家银行设定的3%的目标。匈牙利国家银行预计,匈牙利本年度平均通胀率将在7.5%至9.8%之间。
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宣布对部分过往船舶实行通行费减免
6月14日,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发表声明,宣布对部分船舶驶经该运河产生的通行费实行减免。
声明称,来自或驶往美国海港、加勒比海港,驶往南亚次大陆西部港口(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印度科钦港等)的石油及天然气运输船??将获得35%的普通运输通行费用减免。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同时宣布将液化石油气运输船的通行费减免期限延长至2022年年底,减免幅度从20%至75%不等。
5月1日,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发表声明称,该运河4月营收创单月历史新高,达6.29亿美元。运河管理局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该运河5月货运量同比增长23.6%,过境船舶数量同比增加12%。
投资分析点评
▲李书福进军手机行业
6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纪时代")收购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魅族科技")股权案案件公示。公示显示,星纪时代已与魅族科技以及涉及交易的股东签署协议,星纪时代拟收购珠海魅族79.09%的股权。
本次交易前,黄秀章与淘宝中国分别持有珠海魅族49.08%、27.23%的股权,共同控制珠海魅族。本次交易完成后,黄秀章对于珠海魅族的持股将降低至9.79%,淘宝中国将退出对于珠海魅族的持股与控制。收购方星纪时代将持有珠海魅族79.09%的股权,取得对珠海魅族的单独控制。
对此,魅族方面回复称,近期,由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领衔投资的星纪时代已和魅族科技就战略投资事宜签署协议,本次交易尚需履行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批手续,交易细节还在协商中。
魅族科技成立于2003年3月,为国内消费电子企业,主要生产手机、智能穿戴产品、智能家居产品等。2007年,魅族放弃了MP3业务,转向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研发,全面开发高端智能手机。2009年2月18日,中国国内第一款大屏幕全触屏智能机魅族M8的正式上市。
星纪时代成立于2021年9月,股东包括吉利集团(宁波)有限公司,宁波铂马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海宁万鑫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武汉经开星纪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三名自然人股东沈子瑜、李书福和苏静。星纪时代实控人为李书福,持股比例为57.8452%。
对于吉利收购魅族之事,产经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表示,此次交易乃吉利与魅族各取所需。魅族作为独立手机硬件公司并没有竞争力,它的生存空间被头部品牌挤压,重新崛起的机会很小。但如果未来它能争取大资本方注入,或加入巨头的生态体系,可以获得更大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吉利通过收购方式,可以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手机团队,尽快做出成品,同时收购魅族,也可以为吉利的"车机一体"做基础设施的构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吉利,此前特斯拉、蔚来也有传出造手机的计划。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近日还公开表示,蔚来将在不久后推出手机,和蔚来电动汽车进行匹配。
▲汉马科技将于2025年底停止生产传统燃油车
据报道,汉马科技(600375)6月14日晚间公告称,其将于2025年12月停止传统燃油车的整车生产。公司将专注于纯电动、甲醇动力、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业务。
汉马科技称,将做好传统燃油车的退出及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的承接工作。同时将继续进行传统燃油车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为现有传统燃油车客户持续提供售后服务保障。
汉马科技目前主要业务涉及重卡、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拥有星马专用车和华菱重卡两大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产品,两者均为安徽省名牌产品。公司主要产品涵盖重卡底盘、重卡整车、混凝土搅拌车、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泵车、半挂牵引车、工程自卸车、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
汉马科技表示,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可能会受到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公司转型新能源可能存在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同时,公司于2025年12月停止传统燃油车的整车生产,公司业务集中于新能源业务,可能会造成公司业务缺乏多元化,若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不足,可能会对公司抗风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近期多家整车企业宣布停产燃油车计划。作为新中国早期民族汽车品牌之一,长城汽车旗下汽车品牌长征汽车5月27日正式对外发布《新能源宣言》,宣布6月5日起全面停产燃油车,从传统能源转向氢燃料电池、纯电动等清洁能源运输技术路线。
今年4月3日比亚迪公告,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业务上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成为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
▲中国人寿90亿增资云南白药大股东
据悉,云南白药(000538)6月14日晚间公告,公司并列第一大股东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有股权公司")的控股股东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云投集团")与中国人寿、国有股权公司于5月26日签署增资协议,协议约定由中国人寿向国有股权公司增资90亿元。6月13日,国有股权公司已收到首笔增资款项。
据了解,90亿元只是首期战投资金。该股权计划由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全额出资,资产管理公司具体实施,后续有望达到200亿元的投资。
云投集团成立于1997年9月,是定位为云南省政府投资主体、融资平台和经营实体的大型国有全资企业,位列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30位,同时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471位,是云南省诞生的首个世界500强企业。去年12月,云南省国资委将持有的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划转注入云投集团。
云投集团与中国人寿、国有股权公司于5月26日签署增资协议,协议约定由中国人寿向国有股权公司增资90亿元。增资后,国有股权公司股权结构变为云投集团持股75.21%,中国人寿持股24.79%。紧随其后,云南白药6月6日晚间公告,云投集团将其所持有的国有股权公司100%股权质押至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寿资管"),云投集团已于2022年6月1日完成质押登记手续。
6月13日,国有股权公司已收到首笔增资款项90亿元。
据了解,这次增资由中国人寿发起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中国人寿-云南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计划(首期)"("股权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对云投集团控股的国有股权公司进行战略增资。该股权计划首笔90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国有股权公司投资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股权。
与此同时,云南省财政将加大对云投集团的支持,继续强化云投集团作为云南省政府的战略工具作用,为云南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互动融合注入强有力的金融动力。
▲英杰电气拟5亿元投建新能源充电桩及电化学储能基地项目
6月10日晚,英杰电气披露,公司与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6月9日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拟在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新能源充电桩专业制造及电化学储能业务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额5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
公告显示,该项目分三期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新增年产10000台直流充电桩、150000台交流充电桩及30000KWh电化学储能设备。
英杰电气表示,本次投资的资金来源为公司的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中航电子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
据悉,"中航系"机载系统领域的整合方案正式出炉。6月10日晚间,中航电子(600372)公告,公司拟以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002013)。中航机电与中航电子的换股比例为1:0.6605,即每1股中航机电股票可以换得0.6605股中航电子股票。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航机电作为被吸并方,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另外,中航电子拟采用询价的方式向包括中航科工、航空投资、中航沈飞、航空工业成飞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定增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0亿元。
本次重组的吸收方中航电子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多年来为国内外众多航空主机厂所及其他军工产品平台提供配套系统级产品,形成了国内领先的航空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能力。
本次重组的被吸并方中航机电在国内航空机电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系国内军用和民用航空机电产品的系统级供应商,市场占有率约为55%~60%。同时,中航机电负责航空机电业务的专业整合,陆续开展了12家航空机电企业的资产整合。
本次换股吸收合并中,中航电子拟购买资产的交易金额为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的成交金额,为48.91亿元。在不考虑中航科工作为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提供方、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提供方的影响下,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航科工持有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不变,仍为7.6亿股股份,占存续公司总股本的16.92%,为存续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机载公司持有存续公司12.37亿股股份,占存续公司总股本的27.52%,为存续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机载公司将其原持有中航电子的股份以及原持有的中航机电的股份按照换股比例换成的中航电子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全部委托给中航科工,中航科工仍为存续公司的控股股东。
根据本次交易方案,中航电子拟向包括中航科工、航空投资、中航沈飞、航空工业成飞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0亿元,其中,中航科工拟认购5亿元,航空投资拟认购3亿元,中航沈飞拟认购1.8亿元,航空工业成飞拟认购1.8亿元。募集配套资金拟用于补充合并后存续公司的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支付本次交易有关的税费及中介机构费用以及项目建设等。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的控股股东仍为中航科工,实际控制人仍为航空工业。
▲海康威视拟分拆海康机器人至创业板上市
据报道,继旗下子公司萤石网络IPO成功过会后,海康威视(002415)分拆子公司至A股上市再添一例。6月10日晚间,海康威视披露分拆上市预案,公司拟将控股子公司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机器人")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截至预案公告日,海康威视直接持有海康机器人60%的股权,是海康机器人的控股股东。电科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中电海康、电科投资以及下属科研院所中电五十二研究所合计持有上市公司40.46%股权,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亦为海康机器人实际控制人。分拆完成后,海康威视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维持对海康机器人的控股权。
本次分拆前,海康威视专注于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软硬融合等智能物联系列化软硬件产品。2016年起,公司在传统安防主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为用户多元化需求场景探索更丰富的应用类型,目前已经打造了海康机器人等多家从事创新业务的子公司。
目前,海康威视创新业务阵营包括海康机器人、萤石网络、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本次分拆的主体海康机器人主营业务为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硬件产品和算法软件平台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增值服务,与公司主体业务和其他创新业务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通过本次分拆,海康威视将进一步聚焦主业,专注于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海康威视还表示,通过本次分拆将海康机器人打造成为公司下属从事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业务的独立上市平台,并充分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大海康机器人在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
近期,海康威视旗下另一家子公司萤石网络科创板IPO首发过会。2021年8月,海康威视宣布萤石网络分拆上市的消息。萤石网络的前身萤石有限原是上市公司海康威视的互联网业务中心,2015年3月由海康威视注资100万元成立。2021年4月,萤石网络完成股改分拆,当年12月萤石网络即向上交所提交招股书,申报科创板上市。此次IPO,萤石网络拟募资37.39亿元,用于萤石智能制造重庆基地项目、物联网云平台项目、智能家居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等。
▲湖南国资战略入股步步高集团
6月15日晚间,湖南区域商业龙头步步高(002251)发布公告称,于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步步高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步步高集团")通知,近期步步高集团股东发生了变化。
本次步步高集团股东发生变化后,新增股东--长沙高晟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步步高集团17.88%股份,跃升为步步高集团第二大股东;王填、张海霞在步步高集团的持股比例分别降为57.45%、14.82%,联志投资有限公司及其他股东合计持股比例降为9.85%。王填与张海霞为夫妻关系。
此前,王填、张海霞、联志投资有限公司、其他股东分别持有步步高集团69.96%、18.04%、10%、2%股份。
长沙高晟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于今年4月12日,注册资本为5亿元,执行事务合伙人为长沙晟隆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长沙麓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湘江中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沙晟隆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出资79.9%、20%、0.1%。
长沙麓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长沙晟隆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隶属于湖南麓谷发展集团,湖南湘江中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湖南麓谷发展集团为长沙高新区直属平台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
在6月14日的"支持步步高发展签约仪式"上,湖南省、长沙市两级国资贯彻落实"两稳一保"工作,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湖南麓谷发展集团、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兴湘集团")分别与步步高集团、步步高签订意向协议,将向步步高集团、步步高提供流动性支持合计20亿元。
签约仪式上,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介绍,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战略调整,同时叠加疫情常态化等不利因素影响,步步高在近期确实出现了经营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此次签约将帮助企业爬坡过坎。
按照协议约定,湖南麓谷发展集团旗下长沙晟隆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股权基金管理人,出资5亿元战略入股步步高控股股东--步步高集团,持股17.88%。
步步高集团成立于1995年,为步步高控股股东,持有上市公司34.99%股份。步步高于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为中国民营连锁超市企业首家上市公司。
步步高表示,本次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不涉及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化,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仍然为步步高集团和王填。
▲中集牵手烟台国资成立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
6月13日,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海洋科技集团")正式揭牌。海洋科技集团将重点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蛋白、海洋清洁能源等业务,为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去年6月30日,中集集团与烟台国丰集团签署了《关于共同设立深海产业发展引领平台之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整合优质资产,共同推进深海产业的发展。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筹备,今年5月24日,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其注册资本为50亿元。其中,中集股权占比83.3%,烟台国丰集团股权占比16.7%。
中集来福士总裁王建中表示,海洋科技集团成立后,将充分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开启海上浮式光伏等面向未来的海洋新赛道,扮演好烟台市深远海产业引领平台的角色。
仪式上,"烟台市海上浮式光伏试验检验中心""烟台市海上光伏开发公司(筹)""烟台海上光伏产业园区(筹)"相继揭牌,标志着烟台市与中集共同发起的"千万千瓦海上浮式光伏计划"正式启动,将在烟台打造千亿级的产业聚集,为中国乃至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海洋科技集团还与烟台高新区管委签订了全面发展海上光伏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与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海上浮式光伏战略合作协议。
▲英科医疗股权激励计划引交易所关注
日前,英科医疗披露了一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包括公司董事、总经理陈琼等在内的4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不超过799名核心骨干人员合计授予不超过497.6万股限制性股票。6月14日,深交所向英科医疗发出关注函,重点追问此次股权激励计划的考核指标合理性。
股权激励计划方案显示,激励对象可以每股14.30元的价格购买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或向激励对象增发的公司A股普通股股票,这一价格较英科医疗最新收盘价折价约40%。英科医疗的回购方案显示,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及/或股权激励,回购总金额不低于2.5亿元(含本数)且不超过5亿元(含本数),回购价格不超过34.38元/股(含本数)。
此次股权激励计划将分四期解锁,对应考核年度为2022年~2025年,解锁条件分别为2022~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68亿元、78.2亿元、88.4亿元、102亿元,或2022~2025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亿元、6.9亿元、10.2亿元、13.2亿元的业绩考核目标。除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外,公司对个人还设置了严密的绩效考核体系。
按照英科医疗此次股权激励计划安排,公司在未来4年的考核期内,只需完成营收或净利润指标中的单项,即可满足条件。
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结合近两年收入、毛利率、成本费用、净利润情况,主要产品的竞争格局、行业发展趋势,主要产品的销量及单价变化情况、具体影响因素,季节性收入、净利润实现规律,在手订单情况等,说明此次股权激励计划考核指标设置的具体依据,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促进公司竞争力的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英科医疗主营的医用手套产品需求激增,从而在2020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21年,这一高盈利状态得到持续。若以这两个年度业绩作为参考,那么英科医疗此次股权激励计划的业绩考核指标则显得有些低。
2022年一季度,英科医疗实现营收22.88亿元,同比下降66.03%;净利润8349.31万元,同比下降97.77%。
英科医疗净利润层面出现大幅滑坡,但如果仅考虑营收层面的考核指标,完成条件的难度似乎并不算大。
值得一提的是,英科医疗近几年还处于大幅扩产的周期中。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结合已投产项目和预计投产项目在考核期内的预计产能、产量、销售单价,预计实现收入、产生的成本费用等,说明公司预计产能效益与此次股权激励计划考核指标的匹配性、考核期是否存在较大的产能闲置的风险。同时进一步充分论证相关业绩考核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刻意降低业绩考核指标向相关人员输送利益的情形、是否损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
事实上,英科医疗此前还相继宣布启动江西九江、安徽怀宁、山东淄博、湖南临湘、河南商丘乃至越南等多地的手套项目建设,预计2025年其总产能将超过2500亿只。
不过,就在6月13日晚,英科医疗宣布终止湖南临湘400亿只高端医用手套项目的投资建设计划,该项目当前尚未实际建设。这一动作也向市场释放了信号,英科医疗雄心勃勃的大扩产计划或将有所调整。
▲高通赢得欧盟反垄断上诉案
6月15日,欧洲第二高等法院宣布,欧盟四年前对高通做出的反垄断罚款决定无效。
2018年,欧盟委员会裁决,高通曾向苹果支付了数十亿美元,让苹果使用高通的芯片而非英特尔等竞争对手的,因此对高通反垄断罚款9.97亿欧元。
欧洲第二高等法院方面表示,欧盟委员会裁决中的一系列程序性违规问题,影响了高通的辩护权,导致其对该公司行为的分析无效。
▲法国批准麦当劳支付12.45亿欧元和解逃税纠纷
6月16日,巴黎法院确认批准美国快餐连锁巨头麦当劳支付5.08亿欧元公益罚款,以避免因逃税行为被刑事起诉。这是迄今为止法国与纳税方达成的金额最高的逃税纠纷和解协议。
今年5月,麦当劳已与法国税务机构达成协议,同意补缴7.37亿欧元税款,以了结因涉嫌逃税而面临的调查。
麦当劳在法国有约1500家门店。法国税务机构2014年开始调查麦当劳在法国的税务问题,怀疑麦当劳在2009年至2020年期间以不正当方式将其在法国的收入转至设在卢森堡的欧洲母公司名下,人为降低在法国的应税收入。
▲俄罗斯原麦当劳门店更名只有美味
据悉,俄罗斯首批15家原麦当劳门店更名为"只有美味",于6月12日重新开业。
这家新连锁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奥列格·帕罗耶夫说,到6月底前将有约200家门店开业,到今年夏末全部约850家原麦当劳门店将恢复营业。
管理视点
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精准化
证券时报6月17日刊发蓝海源转型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凯歌撰写的文章指出,企业要摒弃“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错误思维,建立全生命周期转型升级机制。
某食品企业在品牌建设、市场销售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因食品安全问题爆发而导致经营断崖式下降,某家电企业曾因库存危机而被迫进行一次计提相当于4年净利润并最终导致掌门人去职的事件让人思考企业经营的不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东某县城服装代工厂因及时做出转型升级并成功上市从而成为了社会与资本市场的宠儿,从未做过硬件的某企业家首次进行实体创业就带领全新商业模式的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
可见,企业能否做到基业长青的关键要素在于能否及时而科学地进行精准转型升级:立足于行业本质既是企业生存立命的基础,也是进行转型升级的前提;科学精准的转型升级将为企业带来重生,也是避开“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等思维误区的关键;企业转型升级的效果衡量标准应聚焦于直接利润或竞争力的提升;转型升级的时机贯穿于企业经营全周期,但企业应捕捉住重大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存在于产品、市场、运营、商业模式等多个层次,而非单独的技术升级或渠道优化;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使得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能成为企业进行成功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
上述食品企业虽然在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都做到了行业领先的地位,但是由于忽略了安全性这一食品行业的本质而导致企业距离破产仅一步之遥;家电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非常优秀,但运营与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低下导致该企业被迫在年净利润仅3亿元时就要进行高达11亿元的库存计提;服装代工厂巧妙放大自己在制造工艺的创新优势,并以此为连接点打造了三条产业链衔接的平台型商业模式,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并成功上市,成为传统制造业华丽转身的典范;新创公司是以手机为切入端建立了多业态共融、多产业交叉补贴的价值链生态圈,成为企业产业化经营的样本。
在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企业走过了产品、渠道、品牌三大竞争阶段,但是在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上与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基于企业所处行业的经营本质、发展阶段、运营水平、商业模式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诊断并实施精准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由于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受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经营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尚未出现一劳永逸的管理方法或工具。因此,制定科学的转型升级知识体系和精准实施路径,既是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擎。
首先,摒弃“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错误思维,建立全生命周期转型升级机制,将经营状况相对平稳的成熟期作为进行重大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精选与企业经营现状相匹配的管理方法工具构建转型升级体系是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的保障。
其次,将企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分为产品(服务)、运营与市场、产业链平台和生态圈系统等四个层次并精选与之匹配的方法工具:处于产品(服务)竞争层次的企业应发扬工匠精神、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或服务壁垒;处于运营与市场竞争层次的企业应建立灵活低成本交付的供应链体系和细分市场的品牌战略;处于产业链平台层次的企业则需要通过产业链的高效集成和无缝衔接增加赢利点;处于生态圈层次的企业应聚焦于发挥核心价值要素建立动态交叉补贴的价值链系统。
最后,制定转型升级效果检验的立体模型并设立相匹配的阶段性目标:既要有产品利润率增加、运营成本降低和品牌销售价值溢出,更要有产业链平台带来的赢利点增加、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利益分配权,还要体现在利润的大幅度提高、销售额与市场占比的提升或资本市场的认可等。
信息化建设
国家网信办修订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据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6月14日发布新修订《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新《规定》旨在进一步依法监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促进应用程序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2016年8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维护网络信息内容生态,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移动应用程序快速发展、广泛应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适应形势发展进行修订完善。新《规定》共27条,包括信息内容主体责任、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分类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及行政管理等条款。
新《规定》提出,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自觉遵守公序良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新《规定》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安全,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上述负责人强调,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按照新《规定》要求,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身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促进应用程序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北京市发布数字消费能级提升工作方案
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数字消费能级提升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旨在贯彻落实《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消费创新引领专项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充分发挥北京数字经济领先优势,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消费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消费供给水平,助力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促进电商、直播经济、在线文娱等数字消费新模式规范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方案》,2022年,北京力争实现全市5G基站新增6000个,千兆光网用户新增10万户,信息内容消费实现收入超过3500亿元,直播电商成交额达到1万亿元,培育或引进10家龙头直播电商专业服务机构。到2025年,信息内容消费实现收入超过5000亿元,直播电商成交额翻一番,力争培育1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直播电商平台或直播电商企业,推出30个线上线下融合的直播示范场景,孵化40个网络直播新消费品牌,培育或引进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直播电商运营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
北京将选取2-3个区作为重点,依托产业联盟和协会组织开展直播电商基地试点建设工作,打造具备品牌聚集、主播孵化、机构入驻、活动落地、人才培养等功能的高质量直播电商基地。此外,北京将培育数字化消费链主企业。推动本市国货国潮、民生消费、智能电子产品等消费品牌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搭建基于云原生的企业低代码开发平台,建立以数字驱动为核心的企业数据中台,打通消费数据公域和私域流量,实现消费数据分析挖掘和智能决策,打造个性化定制(CTM)和直达消费者(DTC)电商直播新模式,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形成从产品研发、供应链协同、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调度、渠道和销售服务等各环节数字化协作的闭环链路。
提升数字内容服务供给能力
根据《方案》,北京将加速典型数字应用场景推广。基于高精度空间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关键技术,构建虚实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和视听应用场景。打造"AR试穿""VR看房、买车、购物"等沉浸式体验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加快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等数字视听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推进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集聚发展。加大冬奥会5G+8K直播、云转播、VR/AR导览等示范场景在文体直播等社会领域的应用推广力度,不断完善视听全产业链布局。
构建数字内容产业新生态。把握在线流媒体市场增量机遇,拓展新型数字终端和内容呈现形式,支持动作捕捉、实时互动等新视频技术加速应用,推动沉浸感、交互性强的互动影视、互动综艺、互动短视频等互动数字内容形态创新发展。加强数字技术赋能内容创作,支持视频平台为用户提供优质创意模板和内容制作工具,降低视频创作成本,打造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互动内容生态和MGC(机器生产内容)新模式,建设数据内容分发平台、订阅与交易市场和金融服务等创作者全产业链生态,培育消费级创作者经济。鼓励视频播放平台升级互动内容的播映能力,提升用户沉浸式体验,创新商业模式。
此外,还将推进数字终端产业发展。擦亮"北京智造"品牌,大力支持、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健身器械、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产品研发应用,发展超高清显示、虚拟现实等新型信息产品,打造世界创新数字消费产品首发地。支持打造一批标志性会展平台,为数字新产品首发提供平台和渠道,增强数字新产品首发首试首用对数字消费的带动作用。
深化新兴数字技术赋能效应
根据《方案》,北京将通过商圈数字改造升级工程、生活服务扩容提质工程、老字号守正创新工程三大工程深化新兴数字技术赋能效应。
在实施商圈数字改造升级工程方面,北京将加快千兆固网和5G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市级重点商圈、市内重点景区等区域5G网络建设。鼓励各区加强对重点商场、超市等公共区域提供免费WiFi上网的政策引导力度。遴选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推动数字新技术与重点商圈数字化改造深度融合,将数字化改造成效纳入全市商圈分级分类标准。鼓励直播平台、直播服务机构与特色餐饮街、北京首店以及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强合作,打造沉浸式、互动性的数字消费体验。发挥大数据优势,打通供需两端,为商圈业态布局、招商等提供决策支撑。
在布局生活服务扩容提质工程,北京将加快推进数字化技术在生活服务、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提质升级。推动数字技术企业搭建面向生活服务的数字化平台,积极推动以蔬菜零售、便利店、美容美发等行业数字化升级1.0行动和餐饮业数字化升级2.0行动,提升企业数字化运营能力。支持智能取餐柜、智能快递柜等智能服务终端布局,加快无人车、服务机器人示范。鼓励智慧餐厅、云厨房等"生活服务+互联网"新模式发展。助力消除老年人数字消费鸿沟,依托生活服务平台整合资源,通过错时、团购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价格可承受、品质有保障的服务。
在开展老字号守正创新工程,北京将鼓励老字号企业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技艺基础上,运用先进数字技术创新传统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水平。以前门、大栅栏等核心区域为中心,发挥知名老字号资源聚集优势,强化数字技术赋能,鼓励数字技术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助力老字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新消费模式嵌入,拓宽消费群体及消费路径。
广西信息通信业出台稳经济七项举措
近日,广西通信管理局印发信息通信业稳经济措施的通知,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结合广西信息通信业实际,提出七大举措,加快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全力支撑疫情防控和数字广西建设。
具体而言,一是加快推进5G基站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扩大信息通信业投资,适度超前,加快推进5G、千兆光网、IPv6、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全面提升网络质量,新增3个以上千兆达标城市,千兆网络覆盖80%的行政村;持续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到2022年底累计开通5G基站6.5万个,5G网络覆盖50%的行政村;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通过推动已建、在建、培育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逐步覆盖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感知,提振信息通信消费。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2.0,以提速降费、携号转网、互联网专项整治、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为主要抓手,聚焦用户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持续改善行业电信服务质量;加快发展5G和千兆用户,力争5G用户超1600万户,千兆用户超400万户;持续落实面向贫困、残疾、老龄等特殊群体的降费政策。
三是降低用网成本,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减免月租、缓期停机、免费提速等方式实施精准降费,确保完成"2022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的降费目标;推进"放管服"做好"加、减、乘法",优化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平均审批时长较法定要求压缩70%以上。
四是持续推进农村、边境地区和中小城市优化网络能力。全面深入梳理全区4G网络和光纤网络覆盖情况,实现全区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99%以上、光纤网络通达率达88%以上,2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通达光纤网络。
五是推动"双千兆"融合应用规模化部署。落实《广西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4年)》,支持5G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利用5G和千兆光网应用优势互补,推进设施共享,产业协同。
六是加强通信工程质量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组织开展通信建设招投标、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提升通信安全生产水平。
七是全力支撑疫情防控,提升通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网络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做好"通信行程卡"和核酸检测、健康码等涉疫信息系统的网络通信保障,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炉
据悉,云南省政府近日印发《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将实施8大行动26项工程,推动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到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达到3160亿元。
8大行动分别是: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强基行动,从网络、算力、应用3个层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数字经济园区优化提升行动,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向园区聚集,培育5个左右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打造一批智慧园区试点;实施数字产业化提升行动,持续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培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一批省级示范平台;实施产业数字化融合行动,推动一二三产数字化转型,支持大型企业打造数字化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开展数字服务和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数字服务惠民工程、数字治理提效工程及智慧县城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数字化服务和治理水平;实施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行动,建设完善省级各类基础数据库,加强数据汇聚,推动共享数据在各领域应用,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试点;实施数字丝路开放合作行动,加快通关便利化建设,打造一批"智慧口岸",大力发展跨境物流和跨境电商,全面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数字枢纽建设;实施数字营商环境优化行动,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财税、金融、园区配套等方面政策支持,建立数字经济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省级协调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方案》还从组织领导、人才引培、安全保障、典型引路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并详细列出了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任务清单、成果清单,以工程任务清单制推进数字经济建设。
《方案》配套文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同步印发,从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应用等6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措施,明确省级每年将安排10亿元支持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欧盟将统一电子设备充电接口
日前,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达成协议,2024年秋天前,欧盟所有手机、平板电脑和相机等将统一使用USB Type-C充电接口。
新规下,在欧盟销售的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无线耳机、数码相机、有线耳机和头戴式耳机、掌上游戏机和可通过有线充电的便携式扬声器都必须配备USB Type-C端口。三年半之后,笔记本电脑也将要统一端口。购买新电子设备时,消费者也能选择单买设备,不买充电器。厂商还需提供信息,明确介绍新设备的充电特性,帮助消费者了解现有充电器是否兼容。
对此,产经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表示,目前手机充电接口大体分为两个阵营,一是安卓手机的Type-C阵营,另一个则是苹果手机的Lightning阵营,全部替换为Type-C接口受影响最大的是苹果公司,一方面,手机设计上会受较大影响,毕竟改用Type-C接口后占手机空间更大;另一方面,相关充电和数据线的授权费用也就没有了。
据了解,Type-C接口有充电快、接口不分正反面都可以接入的优点,目前Type-C是开放的,不需要授权。
有关专家表示,华为作为较早推出Type-C充电接口的品牌,业内也有人将Type-C标准称为华为标准,欧盟这一协议的实施将有利于华为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
据悉,苹果公司正在测试未来的iPhone机型,这些机型将使用更流行的USB-C(USB Type-C)接口,以取代目前的Lightning充电接口,此举可能有助于该公司符合即将实施的欧洲新规定。
丁少将表示,Type-C产业链主要涉及芯片和连接器两大环节,芯片基本还是由国外企业主导,连接器方面国内企业在全球占主要地位。未来,基于成熟的产业链布局,中国企业在全球连接器市场的份额会进一步扩大,随着苹果手机启用Type-C接口,以及更多物联网硬件设备的出现,中国充电器、线缆、电源芯片等企业都要为此做好相应的技术和产能准备,全球统一电子设备接口将是大势所趋。
企业信息员园地
留底退税风险要防范
特约信息员:靖江中鸿天衡税务师事务所 朱丽斌
为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发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国家拿出了2.5万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其中1.5万亿元用于企业留底退税。为此,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连连出台落实和加快政策推进的文件,仅从4月1日至4月30日,全国就有8015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145.2万户纳税人账户上,企业受益金额明显。同时为堵塞漏洞,防范不法分子利用政策骗取留底退税,税务机关加大了对企业骗取留底退税的稽查力度,仅仅4月分,税务机关就通报了几十起留底退税案件。因此,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防范,以下是可能出现的风险点。
一、隐匿或少报销售收入不符合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标准
1、不按规定时间确认收入;
2、现金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3、不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4、“阴阳合同”隐瞒增值税收入;
5、以货易货、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
6、销售收入长期挂账不转收入;
7、收取外单位或个人水、电、汽等费用,不计、少计收入或冲减费用;
8、销售收入抵减费用(如购货方的回扣、推销奖、营业费用、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等);
9、向购货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例如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运输装卸费等等)未按规定确认收入;
10、存在免税收入未申报的情形;
11、增值税申报收入与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财务报表收入不一致且无正当理由;
二、行业选错,或行业划分时销售额的比重计算错误导致不符合退税条件
1、对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或《金融业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标准划分企业类型行业选错;
2、制造业等六个行业选错;
3、行业划分时未将稽查查补销售额计入;
4、行业划分时未将未开票收入计入;
5、行业划分时未将视同销售额收入计入;
6、行业划分时未按照差额后的销售额确定。
三、一般计税办法与简易计税办法划分不准,影响留底税额
1、处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未分清一般计税办法和简易计税办法;
2、建筑安装劳务未将一般计税办法与简易计税办法业务分开核算。
四、少计销项税额,影响留底税额
1、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用于销售,是否作销售处理;
2、对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押金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3、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
如: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如用于内设的食堂、宾馆、医院、托儿所、学校、俱乐部、家属社区等部门,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分配、无偿捐助、赠送及将外购的材料改变用途对外销售等,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
4、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用于销售,未作销售处理;
5、免税货物未依法核算,擅自扩大免税范围的问题;兼营免税项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免税额、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不准确。
五、虚增进项税额或取得并抵扣不符合规定的进项发票
1、取得虚开增值税发票用于抵扣进项税额(包括取得在税收洼地地方注册空壳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取得虚开农产品销售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2、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不能证明真实合法,进口货物品种、数量等与实际生产是不相匹配;
3、取得应写备注栏未写备注栏等不合规抵扣凭证用于抵扣的发票;
4、取得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5、取得为非雇员支付的旅客运输费用用于抵扣;
6、购进的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抵扣了进项税额;
7、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抵扣进项;
8、发生退货或取得销售折让是未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9、兼营免税项目或简易计税项目,其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不准确;
10、已抵扣进项税额的不动产改变用途不得抵扣时未按规定计算扣减不得抵扣的进项税;
11、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以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未作进项税额转出;
12、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在建工程),以及该不动产(在建工程)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是否抵扣进项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