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18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18期

部委决策
 
李克强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节
 
  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云南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2个省政府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其中10个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十位。
  李克强说,今年头两个月经济运行平稳,但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3月份以来特别是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明显转弱,一些重点地区更为突出,物流不畅,部分行业和企业困难加剧,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我们要坚定信心,看到我国仍有1.5亿多户市场主体、有很强的韧性,当前物价总体平稳,我们一直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即使2020年疫情冲击最严重时也没超发货币,应对新挑战仍有政策空间。要正视困难、应对冲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果断作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已出台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毕;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挖掘政策潜力,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
  李克强说,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着力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增长保就业保基本民生,落实落细留抵退税减税等组合式纾困政策,让政策速享尽享。更加突出就业优先,着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留工补助、留工培训等政策要加大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缓交利息。加大双创支持力度,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面向农民工扩大以工代赈。
  李克强说,要继续做好稳经济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粮食稳产和能源稳定供应,夯实稳物价和保障发展的基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大动脉和微循环,打通物流和产业上下游衔接堵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国企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有效举措增强民企发展壮大的信心。支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融资,打造稳定透明、公平竞争、激励创新的制度规则和营商环境。城镇化是必然趋势,要稳地价稳房价,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促进消费和有效投资,做好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工作。
  李克强说,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各地在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上有很多办法可用,要创造性工作。各部门要支持帮助地方解决困难和问题,形成稳经济合力。
 
财政部发布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办法
 
  5月16日,财政部发布《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办法》,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要求,省级以上财政部门重点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执业许可条件、一体化管理、独立性保持、信息安全、职业风险防范,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办法》提出,财政部建设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为备案的审计报告赋予验证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对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和执业情况进行年度检查并接受财政部和同级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办法》指出,对条件符合上年度合计为100家(含)以上的中央企业、中央金融企业、境内上市公司等单位提供年报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上年度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会计师事务所,上年末注册会计师数量超过1000人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有重大影响的会计师事务所,原则上每年检查一次。
  《办法》指出,对条件符合上年度合计为50家以上、100家以下的中央企业、中央金融企业、境内上市公司等单位提供年报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上年度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会计师事务所,上年末注册会计师数量为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会计师事务所,原则上三年检查一次。
  《办法》要求,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将因执业行为被投诉或举报且经核属实的,因执业行为五年内受到两次(含)以上行政处罚的,以不正当竞争方式承揽业务或审计收费明显低于合理成本的会计师事务所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加大检查力度。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监督检查,《办法》进一步指出,应当重点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存在未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情况下出具审计报告;隐瞒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为被审计单位编造或伪造事由,出具虚假或不实的审计报告;未对被审计单位舞弊迹象或异常情况保持职业怀疑等违法违规行为。
 
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
 
  据悉,为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质量,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及时充足计提信用风险损失准备,5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简称《办法》)。
  2017年,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下称新金融工具准则),引入了预期信用损失法,商业银行在计提减值准备之时,需要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对所承担的预期信用损失进行评估,并依此计提信用风险损失准备。
  不过,此前金融监管部门并未出台专门文件规范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的运用与管理,《办法》是在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基础上,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进行了统一规定,并进一步规范计提方法和关键参数的审核流程。强调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调节利润、调节财务指标和监管指标、规避监管要求。
  《办法》明确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治理机制,夯实预期信用损失实施基础。规定了商业银行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牵头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在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中的职责,重点强化了董事会的管理审批责任和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外部审计质量的监督责任。
  《办法》还提出,商业银行应至少每3年聘请有能力的独立外部第三方机构对预期信用法实施模型进行一次全面验证,验证报告应报送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商业银行聘请的独立外部第三方机构原则上不得为同期负责该行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同时,《办法》规范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过程,要求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敞口风险分组、阶段划分、模型搭建、前瞻性调整、管理层叠加、参数管理、模型验证等实施环节的规范性和审慎性水平。
  例如,《办法》对影响预期信用损失法计算结果的关键条件设定底线要求。要求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阶段划分标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敞口逾期超过30天的,应至少划分至第二阶段,除非有充分合理的信息证明信用风险并未显著增加;逾期超过90天的信用风险敞口,应划分至第三阶段,除非有充分合理的信息证明信用主体并未违约。商业银行应制定严格的阶段划分上迁标准。对公业务信用风险敞口应至少满足该敞口在一定的观察期内(不少于6 个月)均按时还本付息,并预计未来能够正常还款的情况下才能从第三阶段上迁至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信用风险敞口不得直接上迁至第一阶段。
  此外,为加强预期信用损失法监管,《办法》要求各级监管机构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情况进行监督,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监管措施,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根据要求,《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商业银行实施本办法存在较大困难的,可向银保监会或属地派出机构提出延期实施申请,但最迟不得晚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银保监会表示,《办法》是银保监会规范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旨在规范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的内控机制和管理流程,夯实信用风险拨备管理基础,对于夯实商业银行拨备管理基础,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促进银行稳健运行和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指导督促商业银行认真做好《办法》的贯彻落实,不断提升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水平,促进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科创板做市规则出炉
 
  5月13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简称《规定》)。《规定》明确了做市商准入条件与程序、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内容,明确最近12个月净资本持续不低于100亿元、最近三年分类评级在A类A级(含)以上的券商可参与试点。
  证监会表示,证券公司做市交易是一项新业务,对证券公司的内控、合规和风控等要求较高。初期采用试点方式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允许一些公司治理规范、内控机制健全、运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的证券公司开展做市交易业务。在试点基础上,证监会及上交所将评估实施效果,积极完善相关制度。
  《规定》共十七条,主要包括做市商准入条件与程序、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准入条件方面,按照"稳妥起步、风险可控"的原则,初期参与试点证券公司除具备完善的业务方案、专业人员、技术系统等条件外,还需满足资本实力、合规风控能力方面的两项条件,包括最近12个月净资本持续不低于100亿元、最近三年分类评级在A类A级(含)以上。
  准入程序方面,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可向证监会提交相关做市交易业务申请材料。鉴于做市交易业务专业性强,对证券公司技术系统要求较高,《规定》明确由上交所对证券公司技术系统是否具备开展业务条件进行评估测试。通过评估测试的向证监会提出申请,由证监会核准业务资格。经证监会核准取得业务资格的,可在其他交易所按照规定开展证券做市交易业务。
  内部管控要求方面,为防范做市交易业务与经纪、自营、资产管理等业务的潜在利益冲突,《规定》对试点证券公司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完善业务隔离制度,防止敏感信息不当流动,严防利益冲突;建立健全做市交易业务内部控制、决策流程、制衡机制,确保业务规范有序开展;加强做市交易业务管理,健全廉洁从业风险防控和反洗钱要求,防止利益输送、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
  风险监测监控方面,《规定》要求试点证券公司将做市交易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监测指标,做好业务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异常交易监控机制,报备专用账户、接受上交所全方位监控,防止对市场稳定造成影响;参照自营持有股票标准计算和填报风控指标,原则上科创板做市持股不超过5%,由上交所在具体业务规则中明确;需处理好突发事件,履行信息报送义务。
 
上交所就科创板做市业务规则征求意见
 
  据悉,科创板做市商制度渐行渐近。上海证券交易所5月13日发布公告,就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公告显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业务指南第X号--科创板股票做市(征求意见稿)》从即日起至5月28日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5月13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对科创板做市商准入条件与程序、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作出规定。
  按照做市规定的要求,相关《实施细则》和《业务指南》对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作出更加具体细化的交易和监管安排:
  《实施细则》分为5章,共27条。一是明确做市服务申请与终止。科创板股票做市服务申请采用备案制,鼓励具备做市交易业务资格的保荐机构或者实际控制该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在持续督导期间为其保荐的科创板股票提供做市服务。二是明确做市商权利与义务。做市商应使用自有资金,通过专用证券账户开展做市交易业务,向市场提供买卖双向报价,遵守权益变动披露及短线交易等相关规定。对于积极履行做市义务的做市商,将适当给予交易费用减免或激励。三是明确做市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要求。做市商应当建立风险防范与业务隔离机制,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设置定期压力测试机制,确保合规有序开展做市交易业务。
  《业务指南》提出,上交所将对科创板股票进行分类,并据此设置差异化的做市义务指标安排。每年6月初和12月初对科创板股票流动性、波动性综合考量后进行预先分类,根据日均换手率、日均成交额和日内波动性等指标,将科创板股票预先分成高、中、低三类。在进行做市商评价时,划分三个评价标准,分类越高的类别评价标准越严格,分类越低的类别评价标准越宽松。
  做市商应当推动公司研究团队对其参与做市的科创板股票进行持续研究并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此外,做市商主动申请终止特定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的,1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同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做市商主动申请终止全部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的,1年内不得重新申请任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
 
基金注册机制将进一步优化
 
  5月13日,证监会下发最新一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下称《监管通报》),拟充分发挥产品注册的引导作用,突出扶优限劣的监管导向,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监管通报》提出,按照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工作思路,在现行分类注册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考核指标,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强化产品注册与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机构风险画像的联动机制,并在基金产品注册中依法区分实施鼓励性、审慎性和限制性措施。《监管通报》还鼓励基金管理人开发具有封闭锁定期产品、个人零售类中低波动型产品、养老投资产品、ESG产品、合理让利型产品等。
  《监管通报》还提到,证监会相关部门将持续提升常规产品注册效率,并按照公募基金创新产品注册工作流程,对基金管理人提交的产品创新方案加快评估论证,对能发挥公募基金功能作用、无法规障碍、风险可控、投资者保护有效的产品加快注册试点,对试点效果良好的产品加快试点转常规。
  业界指出,"这是对此前监管发布支持公募发展意见的进一步细化。"从产品端入手,对公募行业"扶优限劣",促使基金公司改变"重首发、轻持营"的现象。
  六类情形实施鼓励性措施
  《监管通报》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其通过"扶优限劣"方式,对公募基金注册实施分类管理的监管思路。其中,对符合以下六种情形的基金管理人,采取创新产品或业务优先试点等鼓励性措施。一是管理能力强,管理基金产品中长期业绩较好,管理规模来自持续营销比例高。二是服务投资者能力强,投资者基金产品持有期限较长、主动采取优化费率设计让利投资者等方式切实提高投资者获得感。三是管理能力与规模适配意识强,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适配管理规模。四是创新能力强,创新产品参与度高,试点产品运作稳健且市场效果好。五是合规风控能力强,业务发展良好且长期未发生风险事件或收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行政监管措施。六是社会责任感强,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切实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的功能作用。
  六种情形实施审慎性措施
  《监管通报》提出,在以下6种情形下,对基金管理人在法定注册期限内,采取暂停适用快速注册机制、审慎评估、现场核查等审慎性措施。一是管理能力弱,产品中长期业绩持续表现差,投资运作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二是长期投资理念弱,投资换手率高,"风格漂移"问题突出。三是定价能力弱,新股发行报价明显不合理。四是服务投资者能力弱,"赎旧买新"等问题突出。五是产品开发能力弱,迷你基金、基金清盘、募集失败、已批未募产品变更注册数量较多。六是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弱,从业人员违反职业操守、社会道德,损害行业形象。
  针对存在以下三类问题的基金管理人,《监管通报》指出将依法采取取消适用快速注册机制、全部或部分产品暂停受理、已受理产品暂缓注册等限制性措施。一是最近一年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重大失信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因违法违规行为、失信行为正在被有关机关立案调查(侦查),或者正处于整改期间。二是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重大缺陷,或者存在财务状况恶化等重大经营风险。三是最近一年内提交的基金注册申请材料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监管通报》还明确了鼓励优质产品供给的导向。《监管通报》鼓励基金管理人守正创新,开发具有封闭锁定期产品、个人零售类中低波动型产品、养老投资产品、ESG产品、合理让利型产品,紧紧围绕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理财需求、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和共同富裕开展产品创新。
 
上交所修订指数基金开发指引
 
  据上交所5月18日披露,为进一步提高基金市场与国家战略、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交所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指数基金开发》(以下简称《指数基金开发指引》)有关条款进行了修订,自2022年5月19日起施行。
  《指数基金开发指引》明确,对于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相关指数基金开发,经中国证监会认可,可予以指数发布时间的豁免。
  《指数基金开发指引》第四条修改为:基金管理人拟开发指数基金并在本所上市交易,其标的指数为非宽基股票指数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标的指数的成份证券数量不低于30只;标的指数的单一成份证券权重不超过15%且前5大成份证券权重合计占比不超过60%;标的指数发布时间不短于6个月,经中国证监会认可,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指数除外;权重占比合计90%以上的成份证券过去1年的日均成交金额位于其所在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的前80%。
  前款所述宽基股票指数,是指选样范围不限于特定行业或投资主题,反映某个市场或某种规模股票表现的指数。宽基股票指数不受上述限制,但单一标的指数成份股权重原则上不超过30%。
  基金管理人申请开发债券指数基金,其标的指数应当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要求,利率债(含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不适用前述要求。
  本指引施行前已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或注册的指数基金不适用本条规定。
  据了解,此次修改将第(三)项要求中"发布时间不短于6个月,中国证监会认可的指数基金,其指数发布时间要求可适当放宽",改为"标的指数发布时间不短于6个月,经中国证监会认可,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指数除外"。
 
中证协完善证券公司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质量评价相关机制设计
 
  5月1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发布修订后的《证券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质量评价办法》(下称《评价办法》)。
  本次修订是在《证券公司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能力专业评价工作指引》的基础上,结合注册制下监管理念变化和并购重组市场发展趋势,以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目标导向,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质量评价的相关机制设计。
  《评价办法》共5章24条,分别为总则、评价指标构成、指标计量方法、组织实施、附则等。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一是扩大评价项目范围。评价范围明确为"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纳入注册制下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含合并、分立)的项目和不涉及发行股份的其他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更加全面地反映证券公司从事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实际情况。二是突出执业质量要求。提升项目质量权重,新增项目撤否指标,进一步强化执业质量的主导地位。三是强调业务过程管理。通过增设业务管理指标,考察证券公司在项目立项、质控、问核、内核等业务流程管理和具体控制措施情况,督促证券公司有效落实投行业务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压实证券公司主体责任。四是强化合规约束。对因财务顾问业务受到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的证券公司,直接划为C类,并增加了从业人员负面行为扣分情形。五是增强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目标的业务创新激励。新增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目标的业务创新激励权重,对于产生良好经济和社会效果的并购重组业务创新事项予以加分,引导证券公司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业务能力。
  根据《评价办法》有关规定,协会每年从项目质量、业务规模、业务管理、合规诚信、业务创新等方面对证券公司财务顾问业务进行评价,按照评价得分高低,将纳入评价范围的证券公司划分为A、B、C三类。原则上得分排名前20%的为A类,排名后20%的为C类,其余为B类。
  下一步,协会将启动2022年度证券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质量评价工作,适时公布评价结果,持续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发挥好评价结果扶优限劣的声誉引导作用,促进证券公司不断提升财务顾问业务能力,切实履行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更好地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
 
  5月1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指引》共25条,由总则、原则与目标、制定与实施、基本规范、自律管理及附则等内容组成,引导证券公司建立稳健的薪酬制度,健全薪酬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指引》,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应以贯彻稳健经营理念、确保合规底线要求、促进形成正向激励、提升公司长期价值为原则目标,通过建立健全稳健薪酬制度,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基础、风控基础、合规基础、文化基础和人才基础。
  《指引》明确了证券公司薪酬制度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根据《指引》,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薪酬标准、考核体系时,应综合考虑业务和岗位的风险属性和特征、以及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及专业责任,完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
  具体而言,《指引》提到,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稳健薪酬方案,充分考虑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和行业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适度平滑薪酬发放安排,同时做好薪酬激励的极值管控和节奏控制。
  同时,按照《指引》要求,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保障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的有效落实,不片面追求市场排名、规模类指标和短期业绩;应制定防止因过度激励引发风险隐患或合规风险的具体规定,不得为员工提供对冲措施降低薪酬与风险的关联性。
  《指引》还要求证券公司保障稳健薪酬制度的有效落实。证券公司应明确薪酬制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薪酬递延支付、问责等相关机制,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和员工价值引导,增强薪酬管理的有效性和约束力,促进证券公司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指引》起草过程中,中证协通过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等形式,借鉴了成熟的行业实践经验,吸收采纳了各方合理意见建议,形成了行业共识。
  中证协表示,下一步将做好《指引》有关要求的解读工作,引导证券公司遵循《指引》提出的原则目标与基本规范,进一步完善公司相关制度,健全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继续为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作出应有贡献。
 
中证协修订发布《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报备管理办法》
 
  5月1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宣布,为进一步规范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报备管理,适应上位法修订内容,协会对《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备案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报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自2022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管理办法》显示,协会对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报备实施自律管理。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协会指导和监督下承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报备系统的建设及维护,承办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发行报备及报备数据的统计分析、监测工作。
  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由两家以上承销机构联合主承销的,原则上由牵头主承销商承担报备工作,其他承销机构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设牵头主承销商的,由债券簿记管理人承担报备工作。
  《管理办法》规定,拟在证券交易场所、柜台转让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报备义务人应当在每次发行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报送报备登记表,同时报送发行人内设有权机构关于本期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发行事项的决议、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发行结果公告、承销总结报告等协会要求报备的其他材料。
  报备义务人应当建立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报备工作机制,健全发行报备、核实验证、材料补正等工作流程,配备报备专员,明确对报备工作负直接责任和负管理责任的人员,并向协会报备指定联系人员。指定联系人员调整的,应当于调整后5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更新。
  《管理办法》还指出,一个自然月内提交报备延迟累计3次以上的,协会视情节轻重分别对报备义务人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相关自律管理措施。一个自然月内报备错误累计3次以上或者截至债券到期日或持有人会议确定的提前兑付日仍未报备的,协会视情节轻重分别对报备义务人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自律管理措施或纪律处分。
 
保险资金可投资金融产品范围扩容
 
  5月13日,银保监会修订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共十七条,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一是拓宽可投资金融产品范围。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债转股投资计划等纳入可投资金融产品范围,进一步完善保险资产配置结构。二是落实主体责任。明确保险资管公司受托投资金融产品,应当承担尽职调查、投资决策、投后管理等主动管理责任。取消对保险资金投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产品外部信用评级要求,引导机构落实风险管理主体责任。三是强化穿透监管要求。针对部分金融产品,要求保险机构依据产品基础资产的性质穿透具备相应投资管理能力,并按基础资产类别分别纳入相应投资比例进行管理,真实反映投资资产风险。四是规范投资单一资管产品行为。对于保险公司投资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和面向单一投资者发行的私募理财产品,要求完善投资管理人选聘标准和流程,审慎制定投资指引,维护资产安全。五是完善投后管理要求。要求保险机构明确投资金融产品投后管理责任,配备专业投后管理人员,定期跟踪投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相关风险。
  在《通知》出台的同时,银保监会还发布了《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厘清了保险资金运用涉及的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托关系的边界,增补完善了委受托双方的权责义务和禁止行为。
  对于该《通知》如何与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业务衔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知》中规定了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保险资金应当具备的条件。在实践中,部分证券公司新设立了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为推动相关业务平稳过渡,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对于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核准设立、展业尚不满三年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其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年限、管理规模可以与证券公司母公司连续计算;因并购重组、风险处置等原因,新设公司承接原证券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的,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年限、管理规模可与原公司连续计算。
 
银保监会拟出台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
 
  据悉,银保监会5月19日对外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从规范产品设计、营销宣传、销售行为,禁止误导销售、捆绑搭售、不合理收费等方面作出规定,切实保护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合法权益。
  《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消保审查、消费者适当性管理、第三方合作机构管理、内部消保考核等机制,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
  营销宣传方面,《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不得进行欺诈、隐瞒或误导性的宣传,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收费管理方面,《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在营业场所、网站主页等醒目位置公示各种收费项目、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新增收费项目或变更收费标准的,应按照价格管理相关规定提前三个月公示。
  《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当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不得强制捆绑、搭售产品或服务,不得以融资或者其他交易条件为前提,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提供服务、收取费用等。办法明确,银行保险机构不得允许第三方合作机构进驻营业网点或自营互联网平台,并以银行保险机构的名义向消费者推介或销售产品和服务。
  此外,《办法》从保护消费者金融资产安全、规范保险公司核保和理赔活动等方面作出规定,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权和依法求偿权;从强化消费者教育宣传、满足特殊人群服务要求、规范营销催收行为等方面作出规定,保护消费者受教育权和受尊重权;从收集、使用、传输消费者个人信息等方面作出规定,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办法》是银保监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提出的"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基本制度"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银保监会在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制定的纲领性文件,统一了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标准。《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银保监会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并重的监管体系,推动落实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保护主体责任,切实维护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合法权益。
 
银保监会出台政策支持城市建设
 
  5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探索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罕见病和慢性病患者、有辅助生殖需求人群、有既往症人群等的保险服务。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谈及《指导意见》出台背景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提出了明确目标。这就对银行业保险业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好城市建设和治理、更高效地配置金融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围绕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要求,聚焦于引导金融资源更高效地配置到人民城市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
  具体措施方面,该负责人介绍,一是聚焦人民对物质文化、健康安全、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强化工作举措,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支持城市功能完善和生态修复,助力城市绿色化、智慧化发展,提高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三是服务实体经济,立足城市比较优势,以服务小微企业、特色产业、新市民、城乡融合及科技创新为重点,增强城市发展动能。
  采取差异化措施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具有不同特征,《指导意见》提出,认识、尊重、兼顾不同城市的区域特征、人口发展、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功能定位、文化特色等,参考城市体检评估结果和人口变动趋势,采取差异化举措,科学选择支持重点,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指导意见》既考虑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普遍性,也兼顾大中小城市发展的差异性。
  《指导意见》严守风险底线,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禁银行保险机构配合地方政府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提升新市民服务质效
  在支持城乡融合、提升新市民服务质效方面,《指导意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吸纳新市民较多区域和行业的支持,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新市民创业就业,助力新市民培训及子女教育。
  在支持公共医疗卫生、助力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面,《指导意见》指出,鼓励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强与各级政府合作,发展符合城市实际的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鼓励保险机构探索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罕见病和慢性病患者、有辅助生殖需求人群、有既往症人群等的保险服务,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等。
  《指导意见》还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支持县城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便民生活圈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县城商业网点设施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等。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指导意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严格落实城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主体责任,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充分披露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持续优化消费投诉处理,积极参与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加大银行和保险产品知识教育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特别是学生和老年群体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引导其理性购买金融产品,自觉防范、远离和抵制非法集资及金融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切实解决老年人在金融领域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持续强化行为监管,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确保政策落地质效,《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统筹安全和发展,根据比较优势和经营发展战略,找准自身定位,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要求银行保险监管部门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强化协同合作,促进信息对接共享,加强经验交流互鉴。
 
政策要闻
 
▲央行、银保监会宣布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下调
 
  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通知对于居民家庭有什么影响?有关专家表示,通知主要针对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按原合同执行。政策调整后,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由不低于相应期限LPR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按4月20日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计算为4.4%,如所在城市政策下限和银行具体执行利率跟随全国政策同步下调,居民家庭申请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时,利息支出会有所减少。"按贷款金额5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估算,利率下调20个基点,平均每月可减少月供支出约60元,未来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2万元。"上述专家称。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降低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反映了刺激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意图。政策重点对首套房贷款利率进行调整,同时强调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拉大了首套房与二套房贷款利差,在刺激首套房需求释放的同时,有利于避免加大投资投机性需求。
  另外,杨畅认为,因城施策有利于精准调控。该政策强调各地"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对于部分人口流入数量较大、住房具有刚性需求的城市,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加点方式,有利于对需求释放进行精准调控,防止房价快速上行。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下调房贷利率下限,结合近期各地推出降低首付、松绑二手房限售、放松限购等政策来看,将为5月中下旬及后续市场交易的活跃创造更好的条件,也有助于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开展房地产贷款工作,一些市场交易疲软的城市,将基于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工具,积极开展更宽松的房贷政策。
 
  ▲上交所宣布5月18日起债券ETF可作为质押券参与协议回购业务
 
  据悉,为促进机构投资者参与债券ETF投资,提升债券ETF二级市场流动性,5月17日,上交所发布《关于债券ETF纳入债券质押式协议回购交易的通知》,宣布将债券ETF纳入债券质押式协议回购交易(下称"协议回购")质押券。自2022年5月18日起,债券ETF可作为质押券按照规定参与上交所协议回购业务。
  根据有关规定,发生债券ETF进入终止上市程序等异常情况的,一方应当在知悉异常情况发生后及时通知对手方,并及时协商解决。回购双方可以采取提前终止、变更质押券、继续履行或上交所认可的其他方式进行处理。
  上交所表示,债券ETF与债券在产品运作管理等方面有所不同。债券ETF纳入协议回购质押券后,投资者需关注相关差异和风险,审慎做出投资决策。
 
▲伪金交所专项整治推进
 
  近日,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组织召开"伪金交所"专项整治和交易场所风险处置工作视频会议。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方星海出席会议并讲话,部署推进"伪金交所"专项整治工作,并就持续推进交易场所风险处置工作提出要求。
  前期,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共同努力,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简称金交所)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金交所的数量、业务规模和涉众人数均大幅压降,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风险明显收敛。随着清理整顿工作持续深入,部分违规、非法财富管理机构或实体企业转而在一些"资产登记备案"公司(所谓"伪金交所")登记备案产品合同后,向社会公开发行非标债务融资产品。这些"伪金交所"未经国家有权部门依法许可,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为非标债务融资活动提供登记备案等服务,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其金融风险和涉众风险不容忽视。
  会议要求,各地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决策部署,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充分认识"伪金交所"一类机构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切实履行风险处置属地职责,强化源头治理。要严把准入关口,不得以任何形式审批设立或变相设立"伪金交所"。要妥善处置存量风险,防止新增风险。
  会议再次强调,各地区要认真落实既定目标,深入推进金交所市场出清、纠偏治乱和风险防控。要高度关注非标债务融资活动转道"伪金交所"和产权交易场所的现象,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发现涉嫌违法犯罪活动的,及时移送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银保监会就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5月19日,中国银保监会就《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监管统计管理,规范监管统计行为,提升监管统计质效。
  为督促银行保险机构重视数据质量,《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银行保险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监管统计数据质量承担最终责任。
  《征求意见稿》包括总则、监管统计管理机构、监管统计调查管理、银行保险机构监管统计管理、监管统计监督管理和附则等六章,共三十三条。《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监管统计工作归口管理要求,对监管统计管理机构归口管理部门职责作出界定,对银行保险机构归口管理部门职责予以明确,同时列明各相关主体职责边界。
  根据2021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相关规定,《征求意见稿》在职责范围、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监督检查中增加了涉及数据安全保护的监管内容,明确提出监管统计工作有关保密要求。
  为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不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充分挖掘发挥监管统计资料价值,《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监管统计数据分析应用相关要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充分运用数据分析手段,开展数据分析和挖掘应用,充分发挥监管统计资料价值。同时,《征求意见稿》充分吸收近年来中国银保监会对银行保险机构数据治理的监管要求,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将本单位监管统计工作纳入数据治理范畴。
  下一步,中国银保监会将根据社会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征求意见稿》并适时发布实施。
 
  ▲外汇局修订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行政处罚办法》
 
  据悉,为进一步规范外汇管理部门检查处罚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19日公布新修订的《国家外汇管理局行政处罚办法》,将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处罚办法》共八章93条,主要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并结合外汇管理部门执法实践,修订完善外汇案件处罚实施程序,保障执法行为合法规范有序。
  修订内容重点包括:一是细化规定管辖与立案标准,规范电子取证等证据收集活动,明确办案期限,进一步增强执法透明度;二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三是完善陈述申辩和听证程序,细化听证标准,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两部门进一步持续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
 
  5月1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进一步持续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提前退还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将《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的调整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大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6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2022年6月30日前,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集中退还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
 
  ▲两部门要求进一步持续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
 
  据悉,为进一步加快释放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持续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要求提前退还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进一步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
  根据《公告》,提前退还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将《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的"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大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10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调整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大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6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2022年6月30日前,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集中退还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
  《公告》指出,各级财政和税务部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实施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的重要意义,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的公告》和本公告有关要求,持续加快留抵退税进度,进一步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加大帮扶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存量留抵退税在2022年6月30日前集中退还的退税政策。
 
▲水利部要求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
 
  据悉,水利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省级水网建设规划体系全面建立,水网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得到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体制机制法治进一步健全,初步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到2035年,省级水网体系基本建成,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水网智慧化水平、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
  《指导意见》提出了三方面主要任务。一是科学编制省级水网建设规划。规划编制要全面分析省级水网建设基础和需求,合理确定省级水网建设目标指标,科学谋划省级水网建设布局,统筹确定省级水网建设重点任务,研究提出推进省级水网高质量发展举措。二是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按照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及省级水网建设布局,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重点,加快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加强水网互联互通,提升水网调控能力,推进水网智慧化建设,强化水网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三是创新省级水网建设推进机制。在整体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省级水网建设任务加快落地实施。
 
    ▲两部门联合发文支持冷链物流发展
 
  据悉,财政部、商务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的加急文件,决定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为重点,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文件强调,在已实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补齐冷链设施短板,提高冷链物流质量体系。按照《通知》,将通过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引导有关省统筹推进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抓住集散地和销地两个关键点,进一步聚焦农产品冷链物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此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招商证券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规模已达3800亿元以上,得益于国民经济水平提高以及居民消费升级。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20年人均冷库容量仅为0.13立方米。行业竞争方面,集中度仍然较低,百强企业市占率约为18%,行业第一市占率不到2%。但近年来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助力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关于资金支持方面,《通知》表示,有关省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将获得的2022-2023年服务业资金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补助资金。2022年对相关省先行拨付部分资金,2023年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通过绩效评价的省拨付剩余资金。补助资金由有关各省按照上报的工作方案统筹安排使用。鼓励地方统筹用好自有财力,落实到具体项目。据悉,这是针对冷链物流领域财政部首次发文,解决资金来源是最大亮点。
    2022年以来,冷链物流领域的支持政策持续落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全国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继印发。
 
国资改革
 
国资委将以更有力举措推动链长建设向纵深推进
 
  5月19日,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总结链长建设成效,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推动中央企业链长建设提质深化。会上,国资委为第二批链长企业授牌。据了解,国资委将进一步研究政策清单,完善分类监管和差异化支持措施,推进链长建设与考核激励、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人才保障等现行政策制度有机衔接。
  会议指出,推动中央企业链长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聚焦维护我国产业安全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开门”办链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集聚了上下游联动的工作合力;坚持创新管理,立足中央企业产业基础和优势特色,构建重点突出、协同联动的产业链组织管理模式,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合力攻坚,提升了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营造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高效运转的产业生态,发挥了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支撑者、发展方向引领者、协同合作组织者的作用。
  会议强调,要着眼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整合调动产业链要素资源,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畅通经济循环,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协调运转,促进大中小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重要支撑,以更坚决态度、更有力举措推动链长建设向纵深推进。
 
国资委要求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
 
  5月18日,"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 争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表率专题推进会"召开。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指出,稳定资本市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使命所系,上市公司要做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表率。
  近年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据统计,2020年以来,国资系统共有38户企业在主板上市,51户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直接融资2574亿元。
  翁杰明表示,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当务之急、综合性夯基之举;规范运作是长期保障、制度竞争力所在;稳定资本市场是社会责任、国企使命所系。上市公司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好表率。
  在深化改革方面,会议指出,要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注重支持"双百行动""科改示范"等各类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稳妥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要统筹考虑战略定位、拟分拆业务独立性和成长性、分拆后的治理安排和管理成本等因素,支持有利于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价值实现的子企业分拆上市。另一方面会议也要求国有上市公司要盘活或退出低效无效上市平台。针对一些集团公司缺乏持续经营能力、长期丧失融资功能或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的上市平台,要因企制宜调整退出或转到更加适合发展的其他集团公司。要支持央企之间、央地国企之间积极探索通过出让存量、引进增量、换股等多种形式,在上市公司引入多个国有战略投资者。继续支持和鼓励国有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
  会议还提出,要加大力度推进股权激励,在前两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企业数有较大增长的基础上,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做尽做,争取今年继续保持应有的数量与质量。
  在稳定资本市场方面,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集团公司要做积极负责任的股东,鼓励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适时增持价值低估的上市公司股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适时实施股份回购,增强投资者信心,所需资金可依法通过发行优先股、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
 
自主创新
 
十一部门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5月16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要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七条链"为重点,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通知》提出,计划到2025年,引导大企业通过生态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赋能带动、数据联通等方式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模式;激发涌现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政策引领、机制建设、平台打造,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重点任务一: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链
  《通知》明确,要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推动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专利布局、绿色发展等方面推动大中小企业加强创新合作。
  《通知》指出,要推动协同创新,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研发。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加强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大企业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促进中小企业配套产品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推动标准和专利布局,推动企业制定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同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树立国际标准;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合作,共同完善产业链专利布局。推动绿色创新升级,推动大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支持,引导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重点任务二:巩固大中小企业产业链
  《通知》明确,要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大企业配套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和样机研发;推动大企业帮助配套中小企业改进提升工艺流程、质量管理、产品可靠性等水平。按产业链组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大企业对接,助力融入大企业产业链。
  《通知》指出,要协同突破产业链断点堵点卡点问题,优先支持大中小企业联合申报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等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发挥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小企业配套支撑能力,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打造融通发展区域生态,发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构建完善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围绕经济带(圈)、城市群打造跨区域一体化产业链协同生态。
  重点任务三:延伸大中小企业供应链
  《通知》明确,加强供应链供需对接,推动各地举办大中小企业"百场万企"洽谈会,推动工业电商举办工业品在线交易活动,引导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采购需求,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平台企业、企业信息查询机构作用,建立跨产业、跨行业的供需对接机制和合作平台。
  《通知》指出,要完善供应链合作机制,引导平台企业完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机制营造"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发展局面。引导征信机构等社会化服务机构探索为大企业提供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风险管理服务,激发大企业合作积极性,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供应链预警机制,共同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重点任务四:打通大中小企业数据链
  《通知》明确,鼓励大企业打造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发一批"小快轻准"低成本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和场景;推动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深化服务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功能作用,促进产业链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和在线共享。
  《通知》指出,发挥大企业数字化牵引作用,鼓励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能力。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引导中小企业深化转型理念、明确转型路径、提升转型能力。增强工业互联网支撑作用,推动各类生产要素的泛在连接、柔性供给和优化配置,加强对产业链大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分析和智能化监测。
  重点任务五: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
  《通知》明确,要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式,鼓励金融机构结合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特点开发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加强供应链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和存货融资服务。推动直接融资全链条支持,引导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组合式联动投资,强化对产业链整体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大企业加强供应链金融支持,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引导大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设立不合理的付款条件、时限,规范中小企业账款支付。
  重点任务六:拓展大中小企业服务链
  《通知》指出,要搭建专业化融通创新平台,鼓励各地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平台、基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对接。推动各类平台强化融通创新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制造业双创平台设立促进融通发展的服务产品和项目。培育国际合作服务平台,依托大企业打造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出海。
  重点任务七:提升大中小企业人才链
  《通知》要求,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实施专项人才计划,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养、吸引和留住骨干人才。推动人才共享共用,推动大企业打造专业化开放共享培训平台,加强对产业链中小企业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大企业专家人才到中小企业兼职指导和定期派驻机制。提升人才队伍融通创新能力,开设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主题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融通对接能力。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创新试点工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在天津、吉林、上海等九省(市)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信息化建设、举报处理、重大政策措施会审、公平竞争指数四项试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创新公平竞争审查实施机制,提升审查质量效能,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优化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试点涵盖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的全链条全环节。一是以提升审查效能为重点,在江苏省、重庆市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信息化建设试点,通过信息自动归集和大数据分析,提升审查智能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二是以增强制度刚性约束为重点,在天津市、吉林省、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严格把关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健全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三是以及时回应市场主体关切为重点,在安徽省、广东省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试点,构建渠道畅通、规则完备、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机制,提升制度权威。四是以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为重点,在浙江省、广东省试点编制公平竞争指数,探索完善公平竞争政策宏观评估和实施方式。
  市场监管总局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抓好试点实施工作,着力把工作创新转化为制度创新,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各类所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大力度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广州实施高新企业上市倍增行动
 
  5月16日,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发布《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6年)》(下称"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强服务树标杆、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行动方案(2022-2026年)》(下称"高企六条")。
  "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旨在加快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高企六条"则将在现有基数基础上,推动高企做强做优做大。两份方案覆盖了科技企业发展的不同成长阶段,将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广州将引导人才、资本、项目、平台等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将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相关子方向;在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中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子基金。对投资广州市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机构,政府按照实际到账投资额的15%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支持。
  广州还将推进科技企业研发政策应享尽享,简化企业普惠性优惠政策兑现程序。同时,广州将完善金融资本支持企业创新机制。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债权+股权"的科技金融精准对接等服务。
  "高企六条"则提出,2022年,广州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左右,新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 15 家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获授权发明专利 8000 件左右,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达到 600 亿元左右。到2026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万家左右,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80家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5000件左右,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达到800亿元左右。
  根据"高企六条",广州将实施科研强企、产品兴企、人才优企、服务暖企、金融惠企、精选育企六大行动,建立"三个一"服务体系(创建一个高企培训品牌、组建一支高企培育导师队伍、建立一批高企服务工作站点),发现一批符合国家战略、扎根广州、研发投入高、产品定位全球、品高价优的硬科技企业,使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制造业强市的生力军。
  广州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倍增行动。充分利用独角兽、专精特新等各类榜单和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优胜企业榜单,构建专门的企业评选指标体系,每年定期发布精选辅导上市高企榜单、后备上市企业榜单。联合上交所南方中心、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全国股转系统华南基地等机构,分层分类予以重点培育辅导,积极向上交所、北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等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荐拟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开设高企上市辅导班,助力企业登陆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
 
节能减排
 
14部门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
 
  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最高检等13个相关部门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改革试点和全面试行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各地方组织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构建了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完成了阶段性目标。《规定》的印发是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优化制度建设,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
  《规定》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部署,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聚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行以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总则、任务分工、工作程序、保障机制、附则等五方面提出要求,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法治轨道上的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行。
  《规定》明确了部门任务分工、地方党委和政府职责,对案件线索筛查、案件管辖、索赔启动、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索赔磋商、司法确认、赔偿诉讼、修复效果评估等重点工作环节作出明确细化的规定,完善鉴定评估机构建设、鉴定评估技术方法、资金管理、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等保障机制,加强督察考核,指导改革全面深入开展。
  根据《改革方案》和《民法典》有关赔偿范围的规定,《规定》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5个方面:清污费用;修复费用;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合理费用。
  生态环境损害分为可以修复和无法修复两种情形。对可以修复的,应当修复至生态环境受损前的基线水平或者生态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对无法修复的,赔偿义务人应当依法赔偿相关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内的相关费用,或者在符合有关生态环境修复法规政策和规划的前提下,开展替代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等量恢复。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的关键,就提高鉴定评估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规定》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明确了生态环境部牵头指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会同相关部门负责指导生态环境损害的调查、鉴定评估等业务;科技部负责指导有关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研究工作;司法部负责指导有关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市场监管总局负责指导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相关的计量和标准化工作。
  二是完善标准体系。《规定》提出,国家建立健全统一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关键技术方法研究。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构建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生态环境部负责制定技术总纲和基础性技术标准,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可以制定专项技术规范。
  三是健全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完善从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活动机构的管理制度,健全信用评价、监督惩罚、准入退出等机制,提升鉴定评估工作质量。
  四是强化能力建设。《规定》明确,省级、市地级党委和政府根据本地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实际,统筹推进本地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力量建设。
 
天津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出炉
 
  近日,天津市政府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天津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6万吨、0.04万吨、2.08万吨、0.99万吨。实施方案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部署开展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并明确了具体目标任务。
  方案提出,要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到2025年,全域电炉钢产能比例达到25%左右,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绿色制造示范单位达到300家以上。
  方案提出,要实施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实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1至2个绿色生态城区,中心城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基本建成"无废城市"。
  方案提出,要实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率不低于85%,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5%、45%,完成国家下达的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氨排放总量削减目标任务。
 
天津印发绿色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
 
  据悉,针对天津市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发展,天津市交通运输委日前印发了《天津市绿色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积极推动形成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污染防治,努力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提升绿色交通治理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立基础设施环境友好、运输装备清洁低碳、运输组织集约高效的绿色交通体系。
  根据《规划》,到2025年,港口大宗货物采用铁路、水运、封闭式皮带管廊、新能源汽车运输的比例将达到80%,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5%,绿色港口建设取得实效;新开工的高速公路将全面落实绿色公路建设要求,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沥青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均达到100%,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新增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达到100%,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轨道运营里程达到500公里,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绿色出行体系更加完善;新增或更新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80%,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20%,新能源运输装备应用比例显著提升,营运车辆、船舶能耗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成效显著;行业绿色发展法规制度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广泛应用,绿色监管能力明显提升。
  为实现《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天津市将重点推进加快建设一流绿色港口、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深度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交通污染深度治理、夯实绿色交通管理能力五项任务。今后,天津市将推进港口低碳装备应用,有序推进天津港岸电设施改造,促进岸电设施常态化使用;进一步优化港口运输结构,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大港口污染治理力度,推进"低碳码头"试点创建。同时,全面推进绿色公路建设,新改建高速公路将全部按照绿色公路要求建设,推动普通国省道绿色公路示范工程建设;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不断提升铁路集疏港能力,优化公路集疏运体系;创新绿色运输组织方式,鼓励集约化配送模式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打造公交都市标杆城市,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出行比例。
  此外,天津市还将加快推进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的新能源应用,鼓励开展氢燃料汽车试点应用,积极探索新能源动力船舶应用;大力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深入推进营运车辆污染治理;健全绿色交通标准规范体系,探索碳普惠、碳交易等市场机制在行业中的应用,提升绿色交通科技创新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重庆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出台
 
  据悉,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重庆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全市新增污水再生利用生产能力约89万立方米/日,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15%以上,其中主城都市区再生水利用率达25%以上。
  污水资源化利用对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和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动工业废水资源化有效利用、有序开展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
  对于城镇污水,要持续提高收集处理能力,加快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补齐管网"毛细血管",统筹优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到2025年,改造建设污水管网5500公里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以上、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万吨以上,新建及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厂出水水质达到或高于一级A标,基本实现城镇污水全达标排放。
  同时,全市将持续扩大再生水领域利用领域。鼓励将再生水用于河湖湿地生态补水,同步积极推进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生态景观及消防用水等回用力度,提高再生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针对工业废水,《方案》提出要强化工业企业水循环利用。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推动企业开展用水审计、水效对标和节水改造,鼓励企业加快废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建设,加大处理和回用力度,实现废水减量化、资源化。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2%以上,创建节水型企业100家。
  对于农业农村污水,《方案》注重因地制宜,提出要系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利用,合理布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排放相对分散的农村区域,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实现生活污水就地就近回用。到2025年,全市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0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取得一定成效。还要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十四五"时期,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
 
河北省加快推动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近日,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围绕"双碳"目标,提出加快推动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节水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绿色低碳发展。
  《意见》指出,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公共机构的办公及其附属设施建筑,政府投资建设的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科技馆等公共建筑,都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能源资源节约,降低碳排放。
  《意见》明确了推进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具体目标任务:一是机关先行,到2022年底,省直、各市至少实施一个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或党政机关单位综合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到"十四五"末,具备条件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全部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二是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重点突破,力争到"十四五"末,各级公共机构屋顶实现能装尽装;三是重点用能单位全面实施,凡是列入全省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名录库的单位(年度能源消耗500吨标煤以上),特别是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在2000吨标煤以上的单位,2023年底前力争全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到"十四五"末,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力争全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四是系统行业有序推进,教科文卫体等系统的公共机构要积极推进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五是各类公共机构全面推进,特别是对于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超过《河北省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约束值的各类公共机构,应当优先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山东加快推进油气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山东印发《山东加快推进2022年全省油气管网和储气设施重点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重点工程涉及地区主管部门、相关工程建设企业,抢抓油气基础设施建设黄金机遇期,以超常决心、超常举措、超常力度优化施工组织、倒排节点工期,全力掀起施工大干热潮,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通知》明确,2022年山东油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主要包括油气管网和储气设施2大类、33个,总投资高达1031.9亿元。其中,油气管网18个重点工程项目,包括中俄东线安平至泰安段、山东管网南干线等7个完工项目,山东管网东干线、山东管网北干线等10个开工项目,山东管网西干线1个续建项目,共计新建管道5435公里,改线管道382公里,总投资648.1亿元;储气设施15个重点工程项目,包括济南南曹范二期、临沂LNG调峰储备中心2个投产项目,龙口南山LNG接收站储气工程、白庙浅层储气库、菏泽盐穴储气库等6个开工项目,山东LNG接收站三期、烟台西港区LNG接收站等7个续建项目,设计总储气能力33.9亿立方米,总投资383.8亿元。
  提高政治站位
  2022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和"双碳"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决战年。加快完善油气产供储销体系,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对于提升油气供应保障水平、增加应对外部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重点工程涉及地区及相关工程建设企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推进油气管网和储气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作为稳投资、防风险、促转型、谋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面提升重点工程推进能力和项目施工建设水平。
  精心组织实施
  重点工程建设企业要按照投产目标倒排工期,详细制订工程建设实施计划。按照既定时间节点,专人负责,加快履行企业内部投资决策程序,及时办理各项审批手续;按照年度计划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加强项目管理和施工资源投入,确保按期完工,争取提前投产。油气管网项目要落实推进管道智能化建设相关要求,推动智能化设计,实现施工期数据同步采集和数字化交付。
  突出工作重点
  重点工程建设企业要突出重要节点,抓住关键工程,确保工程工期和安全平稳运行。严把工程质量关,管道焊接强化质量管控,关键设备安排驻厂监造,严把出厂测试。严把关键工程关,涉及管道穿越铁路、河流以及输油气站场配套电力工程项目,统筹工期安排,提前与铁路、电力部门衔接,避免在汛期、重大节日等特殊时期施工,保障如期推进。严把安全环保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依法合规做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严把疫情防控关,从严从细从快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强化要素保障
  全面开展督办协调,省和各市成立协调组,明确总协调人及联络员,每月调度进展情况,督促协调规划选址、用地用海、安全环保、交通水利等手续审批办理;工程建设企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发挥督办会商、建设汇报、沟通协调、信息月报四项机制作用,推动形成主管部门指导督导、建设企业密切配合的工作推进体系。
 
山东省发文推动"两高"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两高"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到2025年,山东省"两高"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将超过30%。
  去年,山东省对"两高"行业进行了排查摸底,数据显示,全省"两高"行业能耗分别占工业和全社会能耗的81%、65%,煤耗分别占工业和全社会煤耗的93%、90%。"'十四五'期间,如果能把'两高'行业能耗降低10%、质量效益提升10%,整个工业能耗将降低8%、产值将增加1万亿元,并带动近5万亿元的投资规模。"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两高"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山东省实现"双碳"目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意见》明确了推动"两高"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以2020年为基期,到2025年全省"两高"行业科学化、精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监管服务体系运转高效,能耗强度评价机制健全,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水平明显改善,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山东省将搭建人员监督和平台监测互为支撑、互相印证的监管体系,强化信息化、动态化、精准化监管,掌握真实可靠数据信息,加快推进"两高"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根据《意见》,山东省将加强"两高"行业监督检查,选派精干力量,建立完善全省全面检查、"四进"定期督导、地方驻企监管、省级专项督查四个机制,构建"两高"行业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监督检查工作体系。
  山东省还将强化"两高"行业信息化监管。按照"谁考核、谁掌握数据"的原则,打通部门数据壁垒、管辖壁垒和各环节堵点卡点,建设"两高"行业电子监管平台,2022年年底前实现平台上线运行。开展"两高"行业精准计量,力争2022年年底前完成钢铁、炼化、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玻璃、电解铝等行业关键计量器具配备,2023年逐步扩展到其他"两高"行业,实现能耗、煤耗、碳排放等核心数据实时监测,真实掌握第一手资料。
  按照国家部署,山东省将开展"两高"行业能效水平认定,确定"两高"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在此基础上,制订实施"两高"行业能效改造升级方案,发挥基准倒逼和标杆引领作用,推动"两高"行业节能降碳绿色转型。
  其中,对低于能效基准水平的企业,2022年9月底前制订"一企一策"能效改造升级3年行动方案;对高于基准水平的企业,支持应用节能降碳技术装备进一步提升能效水平,积极建设能效"领跑者"企业。此外,山东省还将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两高"项目,对2024年年底前未完成能效改造的或者改造后能效水平仍然低于基准水平的,将予以淘汰。
 
黑龙江印发《关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近日,黑龙江省工信厅、财政厅和住建厅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从加大推广力度、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产业链生成等3大部分16个方面,推动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政策措施》明确,要按照《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25年)》,支持以哈尔滨为发展核心区,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为发展示范区,全面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建设。到2025年底,哈尔滨市建设超低能耗建筑580万平方米,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分别达到65万平方米,其他市(地)分别达到20万平方米,全省竣工和在建超低能耗建筑面积累计达到1000万平方米。
  《政策措施》提出,要强化规划保障、加大资金扶持、实施容积率奖励、引导合理取费、减免供热相关费用、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加快拨付监管资金、上浮销售备案价格等举措,强化政策引导。尤其在资金扶持方面,要设立省级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专项资金,对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给予资金补助,鼓励市县政府积极推动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建设,吸引相关企业优质资源向超低能耗建筑产业集聚。对新建建筑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补助最高600元、既有建筑改造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补助最高300元。确定为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并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先行拨付项目补助资金60%,剩余资金待专项验收后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据实清算,具体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发。鼓励市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支持政策,对符合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本级建设项目给予支持。
  在推动产业链生成上,《政策措施》指出,要提升产业层次、强化招商引资、支持企业拓展业务、强化金融赋能、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鼓励超低能耗建筑关键产品生产、重要部件制造、装配式建造等环节智能化转型,运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产品生产经营环节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鼓励超低能耗建筑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加大智能建造、智慧工地、智能运维的推进力度,加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建筑建设和运营管理。对实现超低能耗建筑产业领域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按照黑龙江省现行促进数字化、绿色化的有关政策措施给予支持。
 
四川省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5月9日,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四川省"十四五"新增水电装机约2400万千瓦,风电约600万千瓦,光伏发电约1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约74万千瓦;至2025年底,水电装机约10500万千瓦,风电约1000万千瓦,光伏发电约12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约175万千瓦,地热能发电3万千瓦。
  《规划》提出,加快推进风光能源开发。加快推进凉山州风电基地建设,建成投产西昌牦牛山、盐源大坝、会东淌塘、宁南果木、普格则洛日、德昌腊巴山、布拖海博、昭觉补约、雷波阿合哈洛、美姑沙马乃拖等风电项目,"十四五"期间新增投产装机约510万千瓦。鼓励攀枝花、泸州、广元、达州、巴中、甘孜、阿坝等具备资源开发条件的盆周山区和川西地区有序开发建设风电,建成投产广元剑阁、昭化白果等风电项目,"十四五"期间新增投产装机约9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风电装机约600万千瓦。
  重点推进"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增投产装机约1000万千瓦,建成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光伏发电项目各约220万千瓦、440万千瓦、220万千瓦、100万千瓦,其他地区光伏发电项目45万千瓦。积极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新建规模37.5万千瓦, 重点推进成都市金堂县、攀枝花市西区、广元市旺苍县、南充市嘉陵区、阿坝州茂县和凉山州德昌县等项目,其他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有序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
 
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落户内蒙古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依托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该中心是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的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成立了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内蒙古),建立了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重点用能单位煤水电气油热等能耗数据在线监测分析,建立了标准化碳计量实验室,具备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森林草原碳汇量分析等能力。依托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能够发挥内蒙古资源、生态、区位等优势,紧密对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积极探索碳计量路径和模式,引导全国各地计量技术机构更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试点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据介绍,该中心将通过开展碳计量重大问题攻关,加强碳计量技术研究和支撑能力建设,加强碳计量数据的采集、分析、评价和应用,加强碳计量人才培养,搭建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专业化的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发挥计量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性作用,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广西印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据悉,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4月28日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森林覆盖率达到62.6%,森林蓄积量达到10.5亿立方米。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超过7000万千瓦;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6%,森林蓄积量保持在10.5亿立方米以上,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意见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开放合作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建立健全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等方面提出实施细则,并对相关牵头和分工单位进行规定。
  意见提出,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组织市县和产业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围绕碳达峰路径、低碳零碳发展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鼓励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开展近零碳排放和碳中和试点。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重点建设新型交通综合供能服务体系,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交通运输服务场站建设充电桩、充换电站、加气站、加氢站、综合供能服务站。
 
海南省公布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据悉,海南省工信厅近日印发《海南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打造海上风电500亿级产业链(群),推动风电装备产业发展。
  《规划》按照"在空间布局上尽可能集中,打造风电产业园"的思路,结合海南省海上风电场规划,充分考虑全省产业基础、园区定位、港口运输等因素,提出海南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园两基地",即"西部海上风电产业园,儋州洋浦、东方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具有低能耗、低排放、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特点,有利于优化儋州洋浦、东方以油气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提升两个地区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生态空间。
  加之风电装备产业链较长,零部件重量和体积大、运输要求高,《规划》从产业协同发展角度,围绕风电场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可实现交通运输便利、降低成本,利于集聚专业服务、配套设备、施工运维、关联产业等上下游产业链。
  海南还将以"风电+风机+应用"为模式,推进发展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包括深海科技、风场勘测等专业服务产业,塔筒、海缆等配套设备制造产业,以及施工运维产业等关联产业。
  根据《规划》,海南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应坚持立足本省海上风电市场,面向环北部湾、东南亚等地区出口,形成"内外并重"的市场格局,加快培育本省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同时加大海南风电装备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力度,争取到2025年建成儋州洋浦、东方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基本形成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根据产业培育时间和项目建设周期,《规划》将"十四五"期间海南风电装备产业划分为四个阶段,形成专业服务、整机制造、配套设备、施工运维等全产业链,建成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海南深远海能源技术研究中心、海上风电试验基地、海上风电数字信息管理平台。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省将围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引进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上下游制造企业,并鼓励企业设立海上风电研发及试验创新平台或研究中心、搭建产业联盟交流平台,探索加强产业链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
 
刘世锦称绿色转型在根本上要换技术
 
  5月14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2022年第三届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少有的能达成共识的领域。从中国的经验看,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有三种反应方式。一是防御性的反应,主要是传统能源或高碳行业感到有压力,考虑在将来转型重组甚至退出,但当短期内供给安全存在问题时,这些行业感到自身仍然"有份量",退出可能是最后迫不得已的选择。二是适应性的反应,典型的是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三是进取性的反应,推动创新特别是绿色技术创新,用低碳、零碳的新能源、新技术,取代传统的、高碳的生产方式,这才是治本之策。在全球范围内,也应把重心转向这个方面。
  刘世锦表示,绿色转型在根本上要换技术,实际上是技术的系统性替代,用低碳、零碳技术替代原有的高碳技术。应对气候变化最初会面临很大压力。在面临压力之初可能想回避,但最终会发现无法回避,进而给创新提供重要诱因。从人类历史上看,很多进步也是因为遇到危机,最后逼出了变革,现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创新也是这样的关系。
  "一旦创新出现并且形成势头,人们会发现,这些绿色创新除了能够实现减碳之外,还产生了更多的附加好处或福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创造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超出原来的预期。"刘世锦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具有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等特点,推出新能源汽车最初是为了减碳,但最后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也极大地超出预期。
  刘世锦表示,这种创新能极大地降低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绿色产品在初期价格偏高,有绿色溢价。但随着创新竞争加剧,价格下降,一些产品的绿色溢价已经为负。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光伏发电。在过去十年多的时间里,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80%-90%,现在已经等于或低于燃煤发电的成本,而且业内人士认为还有进一步下降的潜力。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合作。"刘世锦表示,绿色技术要开放,开放后国际贸易、投资、技术转让会更加活跃。
 
世界气象组织称2021年四项气候变化关键指标破纪录
 
  据悉,世界气象组织5月18日发布报告说,2021年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海洋酸化这四项气候变化关键指标都创下新纪录,显示人类活动正在造成全球范围内陆地、海洋和大气变化,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形成持久、有害的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过去七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七年。2021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上升,虽然年初和年底的拉尼娜事件带来暂时的降温效果,但没有扭转气温上升的总体趋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了约1.11摄氏度。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气候变化正在我们眼前发生",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变暖将影响数代人。
  报告说,2021年海洋上层2000米深度范围继续升温,预计未来还将持续升温,而这一变化在百年到千年的时间尺度上是不可逆的。全球平均海平面在2013至2021年间平均每年上升约4.5毫米,主要原因是冰盖加速融化。
  此外,异常热浪、洪水、干旱、飓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肆虐,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流离失所。这些灾害及新冠疫情削弱了几十年来全球在改善粮食安全上取得的进展,导致越来越多国家面临饥荒风险。
  世界气象组织是联合国机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与此次报告相关的视频致辞中批评"人类在解决气候恶化问题方面的一连串败绩"。他呼吁采取五项关键行动以推动可再生能源转型,包括获取更多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供应、将可再生能源的私人和公共投资增加两倍、停止对化石燃料的补贴等。
 
欧盟清洁能源转型加速说易行难
 
    据悉,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5月19日在证券时报发表文章指出,有了完备政策体系与市场力量的驱动,欧盟如期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新目标存在着非常大的胜算,但同时也将碰到不少的羁绊与掣肘。
  历来在全球新能源赛道上充当急先锋的欧盟又加快了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在日前提出实施RePowerEU(《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战略的一揽子计划中,欧盟委员会将2030年的清洁能源目标从目前的占比40%提高到了45%。欧委会主席乌尔苏拉·德莱恩就此做出的形象概括是:欧盟正在以闪电般的速度拥抱清洁能源。
  从八年前的《2030年气候与能源框架协议》将2030年清洁能源占比首次设定为27%,到两年后调整为32%,再到去年提升至40%,欧盟清洁能源转型的升级速度不可谓不快。按照本次确认的45%清洁能源消费目标,等于就是将目前511千兆瓦时的清洁能源产量提高至1236千兆瓦时,而支撑这一庞大产能实现的则是由以光伏为主力,风能、氢能以及生物能等充当助攻的精锐矩阵。
  按照RePowerEU战略的设定,欧盟必须在2030年将太阳能光伏的装机总规模增至1000吉瓦,风力装机容量从目前的190吉瓦增加到480吉瓦,同时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到560万吨,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500万吨蓝氢(使用石化燃料制氢),另外,欧盟计划到2030年将生物甲烷产量增加10倍,即达到350亿吨。
  策应清洁能源构建的宏大格局,欧盟展开了相关基础设施的谋划与推动。基于境内有不少天然气工厂与管网,欧盟准备进一步制定监管框架,推动天然气厂与氢气的兼容,同时大面积地对天然气管道进行改造,使其升级为氢能传送网络,并且欧盟还规划了途经地中海、北海以及乌克兰的三条“氢气进口走廊”;在太阳能领域,除了在传统屋顶以及地面增设光伏设施外,欧盟还明确要求所有新建筑以及翻新建筑都必须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而为促进创新形式的太阳能,欧盟准备在海洋或大型湖泊等水面上建造浮动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在新能源汽车地带,欧盟计划到2030年境内成员国主要高速公路上每60公里建一个充电站,每150公里建一个充氢站;不仅如此,基于风能和太阳“看天吃饭”的特征,欧盟加强了储能设施建设,并取消储能部署的容量限制要求,同时对用于储能目的的能源消耗免除电力税收。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的同时,市场机制的牵引效应引人关注。一方面,欧盟创建了全球首个碳交易市场,碳交易价格从最初20欧元/吨起步上涨至今年90欧元/吨以上的信号结果,令所有行业每一个企业都感受到了碳排放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由此也纷纷加入到清洁能源转型的阵营中来。另一方面,代表欧盟内部电力买方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商之间所签合同的企业可再生能源购买协议(PPAs)在去年的交易规模达到了18.8吉瓦的创纪录水平,而且一年内合约价格跃升了27.5%,今年前四月再度上涨9.7%。PPAs以预先商定的价格和期限交易电力,既能帮助买方屏蔽可能遭遇的通膨风险,更利于风光电开发商实现预期中的电力消纳。
  全面地评判,有了完备政策体系与市场力量的驱动,欧盟如期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新目标存在着非常大的胜算,但同时也将碰到不少的羁绊与掣肘,首当其冲就是欧盟必将承受巨大的经费支出压力。根据权威机构测算,将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45%,等于就是2030年之前欧盟平均每年要增加3900亿欧元的支出,这一巨量资金从何而来?尤其是在缺乏统一财政制度的前提下成员国能否就融资与支出安排“用一个声音说话”,的确考验着欧委会的动员与协调智慧。
  退一步说,即便是欧盟手中的弹药充足,也未必能够顺利解决清洁能源转型中的关键材料需求问题,比如太阳能光伏需要锗、碲、铟、镓、锰等元素作为能源转化的关键超导材料,风力发电机依赖钕、镝、镨等稀土元素作为磁性原料;新能源汽车依赖镍、钴、锂等作为电极材料,燃料电池还依赖铂作为储能材料等,随着欧盟清洁能源转型目标的提高,对于这些关键材料的需求必然增加,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欧盟都必须从巴西、智利以及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在最新版的《世界能源转型展望:1.5°C 路径》报告中指出,以上材料不仅面临中期或长期短缺,而且价格还会上涨,由此决定了欧盟清洁能源转型过程中必会遭遇关键材料供应的短缺风险以及成本增升的巨大压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不同于以往推动能源转型是为了实现气候改良目标,这一次欧盟加大清洁能源转型力度主要是为了摆脱对俄罗斯进口能源的依赖,同时又是建立在必须寻找到新的替代能源供给基础之上的,由此决定了国际能源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不仅同样会令欧盟或多或少地继续承受能源供给短缺的阵痛,而且随时都可能扰动甚至放慢欧盟清洁能源的转型速度。
 
新西兰出台减排计划
 
  5月16日,新西兰政府公布了一个减排计划,提出在未来4年内拨出数十亿新西兰元资助农业、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的一系列减排项目。
  该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是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的减排力度,加快普及电动汽车。政府将提供清洁汽车补贴,鼓励购买低排放汽车,投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还将试行一项电动车租赁计划。
  预计到2035年,新西兰全国轻型车辆中至少有30%为电动车。此外,计划还提出研究将氢气作为替代能源,制定氢能发展战略。计划所需资金将由总额45亿新西兰元的气候应急基金支付。
 
日本核监管机构同意东京电力公司核污水排海计划
 
  据悉 ,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5月18日审查通过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计划,这意味着日本核监管机构对核污水排放计划"亮绿灯"。
  4月15日,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已对东京电力公司核污水排放计划"大致同意",并形成了"审查书"草案。5月18日,该委员会再次对"审查书"草案进行了确认,认为内容"没有问题",同意了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水排放计划。但在该排放计划获得正式认可前,还有一个月的"征集意见"环节。
  获得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的认可和当地政府的同意后,东京电力公司可启动排放计划。日媒认为,接下来东京电力公司的排放计划能否获得福岛县等地方政府的同意将成为焦点。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核污水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尽管日本渔业团体、部分地方官员等强烈反对这一处理方案,中韩等邻国也强烈反对和质疑,日本政府依然无视反对声音,计划于2023年春开始长期向太平洋排放所谓"放射性物质达标"的核污水。
 
安踏集团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
 
  据悉,安踏集团5月18日发布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总目标。
  报告显示,2021年,在追求完成经济指标的同时,安踏集团持续完善ESG架构,成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的签署成员。为加强环境与生态保护,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在经营流程中,安踏响应碳中和的国家目标,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总目标。
  2021年,集团收益增加38.9%,而温室气体总排放密度(按吨二氧化碳当量/每百万元人民币收益计算)仅上升12.2%。同时,集团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年度捐赠超3.3亿元。
  据悉,安踏已连续7年对外披露ESG及可持续发展实践及成绩。
 
劳动用工
 
国办发文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对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等给予税费减免和社保补贴等支持措施。
  《通知》提出,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数量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安排纾困资金、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时予以倾斜;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挖掘基层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
  《通知》提出,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要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支持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从事灵活就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通知》要求,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支持举措。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稳妥有序推动取消就业报到证等。着力加强青年就业帮扶。强化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失业管理服务责任,允许到本地就业创业的往届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毕业生及失业青年进行求职登记、失业登记。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实习见习基地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加项目研究的,视同基层工作经历。
  《通知》还要求,设置好"红灯"、"绿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指导企业规范发布招聘信息,推进公开招聘。
 
三部门联合发文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
 
  据悉,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功能作用,助力稳就业保民生作出具体安排。
  《通知》指出,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参保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以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大型企业仍按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实施。实施上述稳岗返还政策的统筹地区,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应在1年以上。上述政策执行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各地要大力推广通过后台数据比对精准发放的"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进一步畅通资金返还渠道,对没有对公账户的小微企业,可将资金直接返还至当地税务部门提供的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账户。
  《通知》提出拓宽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照初级(五级)不超过1000元、中级(四级)不超过1500元、高级(三级)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申请技能提升补贴。参保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规定申请技能提升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继续放宽至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每人每年享受补贴次数最多不超过三次。上述政策执行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
  《通知》提出继续实施东部7省(市)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政策。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和广东省,可继续将失业保险基金用于支持参加失业保险且符合就业补助资金申领条件人员和单位的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四项支出。实施上述政策的统筹地区,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应在2年以上。
  《通知》要求切实防范基金风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密切监测失业保险基金运行状况,加强形势研判和工作指导,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安全可持续。要加快推进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充分发挥省级调剂金作用,支持基金结余不足的统筹地区落实政策。要健全基金审核、公示、拨付等监督机制,加强技防人防,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验证资格条件,完善待遇申领信息比对核查系统,严防欺诈、冒领、骗取风险。
 
黑龙江出台"人才振兴60条"
 
    据悉,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明确重点支持建设高层次平台,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加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使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人才振兴60条》主要包括实施支持计划培养用好人才、紧扣事业需要积极引进人才、建设平台体系培育集聚人才、充分释放用人主体活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强化人才激励奖励措施、完善服务保障优化人才环境等七个部分,着眼发现、培养、引进、用好、服务人才全链条整体发力,围绕人才科研创新、干事创业、安居乐业进行全方位政策设计,具体可以用生态、平台、计划、服务“四位一体”来概括。
  一是营造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优良生态。聚焦人才普遍关切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等10个方面,共下放取消审批权50余项,通过“正向赋权+负面清单”等制度,最大限度向用人主体授权,最大力度为人才松绑,以制度先进性打造龙江人才振兴“强磁场”。
  二是搭建吸引集聚优秀人才广阔平台。加快构建梯次结构布局合理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着力建设一批不可替代的创新平台,增强对高端人才吸引力。推进载体、人才、项目、资金一体化配置,赋予重大创新平台人才“引、育、用、留”自主权,为打通基础人才培养、技能人才培训、科技人才创新、领军人才攻关全周期支持链条,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项目链、资金链深度对接,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三是构筑人才引领龙江振兴雁阵格局。千方百计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实施“龙江战略科学家头雁支持计划”“龙江科技英才春雁支持计划”“龙江卓越工程师支持计划”“龙江工匠支持计划”“龙江学者支持计划”,既给资金项目扶持、又给特殊政策支持,力求构建定位清晰、层次分明、覆盖不同领域和人才发展各阶段的人才工程体系。这五个人才计划是黑龙江省截至目前覆盖面最广、系统性最强、支持力度最大的人才支持计划,也是破解黑龙江省创新人才偏少问题的重要抓手和系统工程。
  四是打造龙江爱才近悦远来服务品牌。坚持服务再扩面、工作再聚焦、保障再升级,打造暖心感人、拴心留人环境。服务扩面就是将服务高层次人才的范围由原来的国家级人才扩展为A、B、C、D、E五类,同时大幅提高引才资助、补助和安家补贴标准。工作聚焦就是把引进留住黑龙江籍高校毕业生和省内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持续深化省校合作,深入推进“黑龙江人才周”“市委书记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千方百计提高省内高校毕业生留省率。保障升级就是全面提高人才服务质量,聚焦人才普遍关切的住房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看病就医、交通出行等,提出切实可行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同时加快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国际学校、人才公园、人才大道等,全面打造有效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良好环境,让各方面人才在龙江安心安身安业。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冯海龙介绍,《人才振兴60条》是龙江历年来最积极、最开放、最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好政策关键是要能落地、快落地。下一步,组织部门将积极协调督导各地各部门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对政策规定的各项任务实行“挂图作战”“挂账督办”,深入窗口“走流程”现场体验,把督办考核贯穿政策落实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各地各单位以钉钉子精神一贯到底、抓出成效,同时加强政策评估论证,紧贴龙江发展需求及时更新政策,不断推出政策的加强版、升级版。
 
宁夏为稳岗位、扩就业、提技能、防失业"出实招"
 
  据悉,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通过出台社会保险降、缓、返、补"组合政策",拓宽技术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落实失业人员保障等"出新招""出实招","真金白银"稳岗位、扩就业、提技能、防失业。
  为助企纾困,宁夏打出社会保险降、缓、返、补"组合拳",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并通过"免审即享"模式畅通资金返还渠道,其中自2022年1月1日起,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原来的60%提至90%顶格返还;另一方面,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年,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3个月,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与此同时,宁夏将拓宽技术技能提升补贴范围,除依法足额缴纳失业保险1年以上企业在职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在国家人事考试中心等全国联网系统可查询的参保人员,可在取证之日起12个月内按规定申领技术技能提升补贴。补贴标准为初级1000元、中级1500元、高级2000元,同一职业同一等级只能申请并享受一次。
  此外,宁夏还将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包括对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等;继续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就业,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中、高职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2000元等。
 
专家论坛
 
黄群慧:深化对现代化进程中经济规律的认识
 
    《经济日报》5月19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群慧撰写的文章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容忽视的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无论是长期发展还是短期增长,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压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们需要深化对现代化进程中经济规律的认识,把握经济现代化发展大势,科学分析经济形势,从而坚定信心,制定出正确的经济战略和有效的经济政策,实现符合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
  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特质中深化对总体性规律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个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向着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目标不断发展,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前提和经济基础。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初步形成。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深远。
  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最为关键的要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充分表明,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拥有一个积极、坚强、有效的国家领导力量是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科学制定并不断完善短中期现代化目标,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掘潜力、抓住机遇。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历史经验证明,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中央对经济发展的掌舵领航作用,这是我国经济现代化必须遵循的总体性规律。在经济工作中越是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就越是要坚定信心,深化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个规律性认识。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战略部署上来,必须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有效发挥党在各个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
  在把握现代化发展阶段特征中深化对高质量发展规律的认识
  经济规律虽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规律都适合所有国家、所有地区和各个经济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具体经济工作中,必须结合经济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来认识和使用经济规律。我国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积极探索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需要认识把握高质量发展规律。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必须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规律、协调发展规律、绿色发展规律、开放发展规律和共享发展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具体的经济工作中。进一步看,高质量发展规律可以由这五方面规律组成,而且每方面规律又包含着丰富内容,甚至每方面发展规律都可对应相应的经济学分支,如创新发展规律可以对应创新经济学或者技术经济学,但总体上高质量发展规律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五方面经济规律呈现有机联系的规律系统,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在这个规律系统中,共享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方面的规律,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更多体现生产方式方面的规律,其中创新发展规律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规律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规律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规律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既然高质量发展规律是一个系统,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具体应用中既要把握五方面规律的各自要求,又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注重把握高质量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面对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多重经济压力时,一定要坚持系统观念,从问题导向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各方面政策要具有协同性。尤其是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时,要注重协调逆周期政策与跨周期政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与需求侧管理政策协同。各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在出台经济政策时,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考虑政策协同效应,打好政策组合拳,避免出现合成谬误。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深化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迄今为止,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需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把市场经济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二者有机结合上下功夫,从而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规律。既要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下价值规律、经济周期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又要使生产力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要求的生产目的。具体到经济运行调控上,就是既要“有效的市场”,强调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要“有为的政府”,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将二者有机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统一框架下。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已取得明显成效,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化,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在不断出现,需要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规律,当前尤其要注意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行为规律、共同富裕实现规律。
  关于资本行为规律,一方面要深化对资本多重属性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必须认识到,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要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类资本及其作用。只有深刻认识资本的多重属性,才能认识资本行为规律,从而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使资本运行逻辑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促进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深化对资本多重形态的认识。现阶段,我国存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混合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只有深刻认识各种资本形态的特性,正确处理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才能协调推动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关于共同富裕实现规律,一方面要深化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齐头并进,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历史过程。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另一方面要深化对实现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关系的认识。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有内在统一性,实现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基本过程。实现共同富裕意味着不仅要遵循共享发展规律,同时还要遵循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规律,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光明日报5月10日刊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林山、助理研究员公丕明联合撰写的文章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各种形态的资本,必须准确把握资本的特性,厘清资本的行为规律,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作用,推动资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逐利是资本的本性
  资本具有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二重性,具有逐利和扩张的天性,其本质特征和根本目的是在循环运动过程中最大限度实现增值。资本扩张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从正面效应看,资本持续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能够促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工具,是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作为社会生产过程中最具活跃性的因素之一,资本具有高效的黏合剂功能,能够把各类要素整合进社会化大生产,加速社会扩大再生产循环,带来巨大物质财富。资本敏锐的发掘能力使其能迅速发现并挖掘社会生产的利润区和价格洼地,推动某一行业或领域实现爆发式发展,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本在欠发达地区的扩张会缩短这些地区的发展进程,促进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负面效应看,资本逐利性所带来的无序扩张,会导致经济社会等领域背离发展的根本目的。资本无序扩张导致人、科技等方面异化,使得被资本同化的事物都为资本获利服务,而不是为人服务,导致本末倒置。为了不停地追逐利润,资本利用其敏锐的价值发现能力,并结合同化渗透能力,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并在逐步获得主导权、支配权、控制权后将其改造成服从于资本增值逻辑的系统,进而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比如贫富两极分化。
  厘清资本有序发展和无序扩张两种形态的界线十分必要。资本有序发展的界线是遵循市场经济秩序,不超越作为生产要素的经济功能,不越过政治、社会、民生、安全等领域的底线,符合国家发展导向,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资本无序扩张则是越过以上界线,打破资本在市场经济中正常流动的状态,扰乱正常经济秩序,偏离国家引导和提倡的方向,在不该扩张的领域大肆扩张,进行不正当竞争和形成垄断。
  资本运动的主要行为规律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史来看,资本运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只要发展市场经济,资本的行为规律就会发挥作用。
  一是在循环运动中推动经济增长。资本无法脱离经济循环独立存在,而是同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共同作用于经济循环,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无止境地追逐利润,资本进行着循环往复运动,有机组合各类生产要素,进行价值生产,在实现价值增值的同时,创造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生产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同时持续扩大市场规模,实现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因此,没有资本就不可能获得经济增长,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二是在扩大再生产中谋求技术进步。不论是从物质形式还是从价值形式看,资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中一部分为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或是不变成本,而技术或生产设备则是这部分的关键构成。为了追逐更多利润量、更高利润率,稳定自己的市场地位,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资本所有者在资本积累中总是竭力改进生产技术、采用新工艺和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在同样的时间里创造出更多价值。因此,资本扩大再生产客观上推动了技术进步。
  三是在市场竞争中追求优势地位。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资本所有者为争夺有利的销售市场、投资场所并击败对手,必然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强势资本通过吞并劣势资本增强实力,试图追求绝对垄断地位,获取更高利润;而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小资本则会联合起来对抗大资本,以保证自己合理的利润所得,在激烈的竞争中保存自己。
  四是在资本积累中谋求个体财富集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本所有者拥有生产资料,在劳资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资本积累不断增进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回报率总是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利润在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天平更倾向于前者,更多的"蛋糕"份额为资本所有者所得,资本循环的次数越多,资本所有者获得的财富则越多。
  五是在获取利润时带来负外部性。资本所有者为推动资本循环做出决策,基于该行为获得相应利润,但不必承担该决策的全部成本,该决策的总成本至少有一部分会转嫁给社会,这就产生了负外部性。资本所有者对公共资源直接使用,但并不具备投入或维护的自觉性,原因在于资本逐利的天性决定其不会在这方面进行自觉的额外投资,在政府缺位的情况下,就会引发逐利-破坏-再逐利-再破坏的恶性循环。
  引导资本更有效、更合理地发挥积极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引导资本更有效、更合理地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首先,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各类资本及其作用,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坚持疏堵结合、分类施策,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坚持用好资本、发挥效能和规范发展、约束无序的辩证统一,促进资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规制负面效应,构建更加高效的资本运行和资本治理的制度保障,使整个国家在获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不竭动力的同时,也为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其次,增强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作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集中表现为经济下行的压力。应充分激发各类资本活力,正确处理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共同发展,推动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资本在扩大再生产中推动技术进步,强大制造业发展基础,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树立市场稳增长的信心、决心和预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再次,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资本循环运动仍然是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在利用资本逐利特性的同时,应引导大资本向"应作为"的领域发挥积极效应,引导资本促进科技进步,激发资本赋能经济转型的巨大潜力,促进产业发展合理合规拥抱资本,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资本参与国际竞争。引导资本生长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正确处理资本和利益分配问题,践行资本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使命。坚决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
  最后,建立健全资本治理体系,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近两年监管部门连续出手整治行业乱象,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正常努力,绝不可理解为限制和打压资本。当前,应排除各种干扰和羁绊,统一"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的思想认识,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导向,依法推进资本治理,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则,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深化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行业治理和综合治理的分工协作机制,提升资本风险发现、处置和化解能力。加强政策宣传和预期引导,稳定各类资本预期和信心,推动各类资本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专家论点辑要
 
  ▲管涛提出五大举措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挑战
 
  5月14日,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就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目前来看,中国经济面临三大内外部挑战:一是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国内经济循环畅通。二是美联储利率紧缩,今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包括美联储在内的货币政策转向明显加快,全球的股市、债市、汇市的波动明显加大,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也增强。三是俄乌冲突的预期冲击,一方面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对欧洲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俄乌冲突进一步推高了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修复。
  管涛强调,内外部的挑战并不是中国单独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应当看到,我国经济体量大,政策空间足,回旋余地大,所以我们应该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来应对挑战。对中国来说,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稳住宏观经济,保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全球领先地位。
  管涛认为,应从五个方面来应对内外部的挑战:
  第一,完整全面地认识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政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疫情防控期间如何通过各部门共同配合保持物流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不仅要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还需要公共卫生政策以及其他行业监管部门政策配合协调。
  第二,用好财政货币政策的正常空间,靠前发力,切实发力。去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已经提出要把跨周期、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同时要把总量工具和结构工具有机结合,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以及财政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对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努力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目标。同时,既要继续做好相关工作稳住外需,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尤其避免将来外需紧缩,内需低迷双碰头。只有经济稳了才能金融稳,经济强才能货币强。
  第三,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要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让人民币汇率形成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发挥汇率浮动的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振器作用,增强宏观政策的自主性,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境内外投资者的信心。
  第四,应该继续推动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完善基础制度,吸引中长期资金入世,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定境内外投资者的预期。
  第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针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做好预案,有备无患。
 
  ▲亚当·斯密价值理论值得商榷
 
  深圳特区报5月17日刊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刘业进撰写的文章指出,现在看来,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是值得商榷。
  斯密强调,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就是著名的"劳动价值论"。今天我们知道,经济中的价值和价格,它的背后并没有任何神秘的根源;要说价值的根源,那就是它的"可得性"(A)与人类需求(D)相比,A<D,价值和价格不过是对整个不等式所揭示的差值--稀缺度的一个表达。
  一个经济物品的价值与生产它所花费的代价(最常见的当然就是劳动)没有直接的、决定性关系,也就是说不是成本决定价格,而是门格尔所谓一阶经济物品的预期价值决定了用来生产它所耗费的那些高阶经济物品的价值。当然,由于中间产品的多用途特征和品质差异,"抓取"和"组合"高阶经济物品生产低阶经济物品的因果联系是迂回的、多变和可调整的。耗费了劳动、资本、土地和原材料而生产出一堆销售不出去的价值为零的废品的例子很多,显然决不能用包含多少劳动来为一个经济物品定价。在市场上无法销售出去的经济物品的价值为零,不管它包含了多少劳动和其他成本。既然价值归于劳动,那么劳动又有差异,斯密定义了一个"真实价格"--报酬劳动的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也就是维持一个劳动力生存的生活必需品)。而斯密定义的"名义价格",就是那些生活必需品的货币表。金银价格波动可能导致名义价格波动,而必需品并未有任何改变。这里斯密调入循环论证的陷阱,他没有说明金银价值的劳动量表达。
  在"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中,斯密最早阐述了后来被人们称为克拉克"三位一体"的收入分配理论。劳动、土地和资本构成经典三大要素,斯密说,"总之,无论什么商品的全部价格,最后必由那三个部分或其中一个部分构成。在商品价格中,除去土地的地租以及商品生产、制造和搬运所必须的全部劳动的价格外,剩余的部分必然归作利润"。这里,斯密用"剩余法"定义了利润。经济学家杨小凯对企业的解释--间接定价,显然受到了斯密的启发。
  斯密指出,工资、地租和利润,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一切其他收入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种收入中。毋庸讳言,斯密没有清晰明确地考虑和区分一切生产和商业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才能和他们获得的收入--企业家利润。斯密将利润视为资本的回报,其实包括两部分,即(1)资本的利息收入和(2)运用斯密的"剩余法"除去一切成本项的"剩余"--企业家利润。
  在斯密时代,纯资本家和纯企业家通常是合二为一的,而斯密也没有清晰地从功能上严格区分。斯密对企业家活动的评价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他说,"劳动的雇主即靠利润为生的人,构成第三个阶层,推动社会大部分有用活动的,正是为追求利润而使用的资本。资本使用者的规划和设计,支配指导着劳动者的一切最重要运作"。接着斯密又说,"商人的利益在若干方面往往和公众利益不同,有时甚至相反",例如企业家致力于旨在获得高于自然利润率以上的垄断利润,缩小竞争的活动就对公众利益有害。这样的个案在任何社会总会存在,但作为一般原理,这个说法有失偏颇。
 
中小企业
 
北京西城区发布中小微企业帮扶指引
 
  近日,北京西城区在全市率先制定《〈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的落实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4月下旬,北京市出台《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西城区针对政策措施进一步梳理,在全市率先发布了区级《指引》,明确区级落实任务、责任部门及联系方式,确保企业有需求、政府有回应,推动政策措施有效落地。
  "我们对照市级政策措施逐条细化落地任务,及时梳理出了涵盖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特殊困难行业帮扶等方面的13条具体举措。"西城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方便市场主体及时了解、享受到政策红利,我们逐项明确责任部门、责任科室及联系方式,统一对外发布,向前一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助力发展。"
  在区级《指引》中,西城将中小微企业担保风险补偿比例提升至实际发生代偿总额的30%,这也是西城区探索中小微企业帮扶举措的一次崭新尝试。今年一季度,已有260户企业、总额2.5亿元的担保贷款纳入该政策支持范围,户数超过前两年全年水平。通过提升代偿比例,担保企业可以放下顾虑,为符合标准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更大限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指引》中还细化了实施保障举措,明确提出相关单位在疫情期间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做好台账。统筹完善全区中小微企业数据库,加强日常监测和动态更新,按季度开展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摸清企业需求和政策落实效果等。
  下一步,西城区将切实抓好政策落地实施,充分形成工作合力,定期汇总梳理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企业服务效能。
  同时,西城区还将通过多种渠道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扩大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确保各项措施精准触达,帮助企业用对用足用好政策选项,全力以赴助力市场主体"克疫向前",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让中小微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河北汇聚优质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据悉,为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和创新赋能,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日前河北省工信厅制定印发《河北省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以"宣传政策、落实政策,纾解难题、促进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作用,汇聚和带动各类优质服务资源,组织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促进河北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方案提出工作目标:提高政策惠达率,帮助中小企业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惠及面。扩大服务覆盖面,广泛动员和组织河北省各类优质服务机构参与服务行动,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服务供给。增强企业获得感,帮助中小企业切实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精准满足企业服务需求。
  围绕"宣传政策、落实政策",开展政策服务。汇集国家和省各部门政策要点,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解读惠企政策,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提高中小企业政策知晓率。加强政策"个性化"推送和精准匹配,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开展中小企业"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和咨询等志愿服务和公益性服务。集聚专业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申报、政务代理、诉求办理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及时享受政策,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中小企业应享尽享。
  围绕"纾解难题、促进发展",加强专业服务。开展创业培育服务,为创业者和初创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商业策划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创业成功率。推动创新赋能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实验试验等技术服务,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实施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中小企业设备上云和业务上云,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能力。组织育才引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人才后顾之忧。强化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提质。深化投资融资服务,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组织市场开拓服务,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强化权益保护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合规经营水平和依法维权能力,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山西金融纾困中小微企业
 
  据山西银保监局和山西省农信联社5月16日披露,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纾困力度,山西将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信贷服务流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提升信贷服务四个方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具体包括,加大对山西省域内疫苗、核酸检测材料等医药生产企业,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蔬菜粮食生产、物资供应等民生保障领域的各类市场主体的信贷投放;对受疫情影响严重,流动资金紧缺,暂时结息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调整其结息方式,由原来的按月结息调整为按季结息,结息时间延长3个月,以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等。
 
九条路径推动四川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近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经信厅、省国资委、人行成都分行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明确汇聚各方力量支持中小微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以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根据《措施》,全川中小微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重任,将主要由既有的12家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承担。具体路径上,明确了九大路径。其中,最具含"金"量的,是支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开展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建设和支持创建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两项。具体来说,服务能力建设的奖励措施为:年度评价优秀的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按项目总投资20%、最高1000万元安排补助资金。
  争创"国字号"的激励性对象,主要针对已有的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具体而言,对新批建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的能力建设项目,四川省级按项目总投资30%、最高2000万元安排补助资金。
  《措施》还提出支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输出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鼓励云服务商提供个性化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创新服务、支持咨询服务机构提供解决方案、搭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鼓励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营造数字化转型环境等加速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措施。
 
湖北省出台中小企业、个体户"纾困13条"
 
  据悉,湖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措施 》(以下简称"纾困13条")。
  湖北"纾困13条"从市场主体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加大资金支持、推进减税退税降费、优化融资服务、缓解成本压力、加强用电保障、支持稳岗就业等13项举措,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资金、降成本、拓销路。
  在稳资金方面,湖北省将设立纾困资金,扩大信贷规模,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的专项信贷资金不低于5000亿元,同时优化融资服务,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在降成本方面,有关部门将全面落实国家新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省级立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实行零收费,鼓励引导平台经营者推出服务费减免措施,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同时,通过降低公路运输成本、开展原材料集中议价、稳定租金水平缓解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本压力。在拓销路方面,湖北省将加大政府采购支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法查处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挤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生存就业空间的不正当竞争、不正当价格等行为。
  "纾困13条"还明确提出,对新登记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壮苗"行动,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相关奖励和补贴优惠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杭州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出炉
 
  近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计划》,预计到2025年,围绕全市"数智城生金、文平总美服"重点产业,聚焦工业"五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万家,滚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0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0家左右。
  《计划》提出,对首次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政策分档将给予不超过10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认定为国际、国内、省内首台(套)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资助。
  同时,杭州将进一步强化上市培育。加强与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合作共建服务基地,支持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创设"专精特新"专板。将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市级重点拟上市企业名单,对成功上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照杭州市"凤凰行动"有关政策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此外,积极组织开展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专场活动,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入世界级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的供应链,促进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发展。
 
经贸态势
 
广西印发"三张清单"促RCEP政策红利落地
 
  5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介绍,为帮助外贸企业抢抓RCEP生效机遇,扩大与RCEP成员国贸易规模,该厅与南宁海关日前共同梳理制定并印发《广西出口RCEP零关税优势商品清单》《广西进口RCEP零关税优势商品清单》《广西优势产业货物贸易降税商品清单》等"三张清单"(以下简称"三张清单"),聚焦广西重点发展产业,使RCEP的政策红利落到实处。
  根据RCEP各缔约国关税承诺表,"三张清单"在兼顾原有国别间自贸协定与最惠国关税优惠的基础上,聚焦在RCEP框架下新增的存在降税空间的商品编撰而成,有助于各企业规划好产品生产,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广西出口RCEP零关税优势商品清单》主要聚焦广西企业出口前1000种商品中,相较其他协定新增的RCEP首年关税降为零的优势商品,265项广西商品出口到日、韩、东盟等缔约国,RCEP项下立享零关税。《广西进口RCEP零关税优势商品清单》主要聚焦广西企业进口前1000种商品中,RCEP实施首年较其他自贸协定新增关税为零的优势商品。
  在此基础上,《广西优势产业货物贸易降税商品清单》围绕广西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绿色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机械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精品碳酸钙、高端绿色家居九大产业,对广西进口、出口前1000位商品的RCEP关税减让安排进行列表分析,企业可在相关商品栏全面了解RCEP各缔约国对该商品新增的关税减让安排,包括首年立即降为零、过渡期后降为零、部分降税的情况。
  自治区商务厅介绍,从梳理出来的"三张清单"看,广西出口商品中,在RCEP框架下首年新增出口零关税商品265项,首年新增进口零关税商品93项,全部为从日本进口的商品。RCEP实施后,广西最大的优势市场在东盟,最大的潜力市场在日本,建议同时关注韩国市场。《广西优势产业货物贸易降税商品清单》列出RCEP实施后有降税空间的商品1410项,其中出口商品897项,进口商品513项,对纺织、化工、机械、汽车、绿色家居等产业影响突出。
  目前,南宁海关已组织隶属单位以"揭榜挂帅"的方式,结合辖区优势产业,持续提出应用场景,并以"一产一策"模式开展精准帮扶,以高质量实施RCEP为契机,助推广西外向型企业发展。
 
隆基、晶科等多家企业被列入美国反规避调查名单
 
  近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反规避调查强制性受访者名单,隆基绿能、阿特斯、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八家光伏企业被列为调查重点。据称,美国商务部正在调查柬埔寨等东南亚四国使用中国组件的太阳能电池和电池板制造商,以及这些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规避了中国关税。
  对于这一情况,多家涉事企业作出回应。隆基绿能表示,该事件影响还要等待美方初裁、终裁结果,此举可能会减慢美国新能源的发展进程。不愿具名的涉事企业人士则透露,任何贸易争端都不会有赢家,对于反倾销反规避等贸易争端,中国光伏企业历来都会积极应对。另外,对美出口规模较大的组件商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回应美方反规避调查
  针对美国商务部的调查,隆基绿能方面表示,今年3月美国对东南亚四国采取反规避调查,此次公布的名单是对此事的进一步细化,该事件预计会在8月底有初裁结果,终裁结果可能要等到明年1月底,事件的影响还要看后续发展。
  "总的来说,如果真的要对这些位于东南亚的企业采取增加关税措施的话,实际上对美国的新能源发展也会有影响,起码会减慢发展进程。"隆基绿能人士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涉事企业人士表示,公司在北美市场的出货量规模并不大,且公司在海外的产能规模远小于国内,因此,美商务部此番调查对公司影响不大。该人士还判断,由于美方类似的限制,今年美国市场新增光伏需求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另外一位不愿具名的涉事企业人士回应,任何贸易争端都不会有赢家,以前美国对中国的"201"和"301"调查都证明了这一点。"最近美国对东南亚的反规避调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对于反倾销反规避等贸易争端,中国的光伏企业历来都会积极应对,在这方面,行业内企业也都积累了很多经验。"该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较大的组件厂商受影响的程度可能会更大。"隆基、晶科基本都暂缓了向美国出口组件。"事实上,隆基出货量排名在一季度有所下滑,业内也认为与美国市场因素有关。
  以隆基为例,其正在调整海外市场重心以应对美国市场的变化。公司在近期的业绩说明会上透露,欧洲市场需求非常强劲,去年公司组件欧洲市场出货占比20.4%,到2022年一季度出货占比已提升至28.37%,可见公司加大了对欧洲的出货力度。"由于欧洲能源价格上涨,其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推进速度都在加快。"隆基绿能人士说。
  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频频发起调查背后,也有其希望中国企业到北美投资建厂的因素。"美国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生产成本比较高,所以赴美建厂的事情还要重新评估,目前还较少有企业确定要去。"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经历多轮贸易争端
  回溯本次事件经过,3月28日,美国商务部称,将发起对从东南亚四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进口太阳能产品的反规避调查,并在150天内发布初步裁定。
  根据国信证券测算,如果裁定后关税提高5%,并且即使全部由组件商来承担(产品不涨价),预计也不会对组件企业出口美国的意愿造成显著负面影响。若由于关税导致一定幅度的产品涨价,使得美国进口相关产品的需求有所降低,则组件商可将该部分产品销往其他海外市场,价格和盈利性有所降低。
  测算显示,在关税提升全部由制造商承担、关税提升由制造商和客户各承担50%及关税提升全部由客户承担三种情况下,制造商综合单瓦盈利的影响分别约1.5分钱、1分钱以及不变。针对第三种情况,若美国进口需求下降10%,单瓦盈利影响约0.5分钱。
  实际上,贸易争端频频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困扰,例如,在2019年,美国对中国企业出口组件的双反税率最终认定情况为,正泰太阳能税率2.67%,东方日升税率4.79%,其他21家企业税率4.06%。
  去年下半年,多家国内厂商还曾受到美国暂扣令(WRO)的影响,晶科、阿特斯、隆基等多家厂商受到波及。该暂扣令禁止从合盛硅业及其子公司进口金属硅,以及使用了合盛硅业硅材料衍生或生产的货物和太阳能产品。
  在不久前的隆基绿能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美国WRO政策及反规避调查影响,请问公司有哪些应对措施?"
  隆基表示,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受WRO政策影响,公司出往美国的货物陆续被查扣,公司按照要求积极进行证据链申报,审核通过给予放行。对于调查结果和可能出台的税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司采取较为谨慎态度,短期内公司与部分客户沟通,如果客户愿意承担反规避税率的风险,公司在继续发货中。总体上,在裁定结果出来之前,暂无法向美国大规模出货。
 
海外投资者美债持有规模跌至6个月最低
 
  据报道,美国财政部5月16日发布的月度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2022年3月,海外投资者净减持973亿美元美债。截至报告日,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规模降至7.6136万亿美元,为6个月以来最低。
  美债前三大海外持有国中,日本和中国当月均减持美债。其中,日本大手笔抛售了739亿美元的美债,令其持仓规模降至1.232万亿美元,创下两年以来新低。截至3月,日本依然是美债最大的海外持有国。
  3月份,中国对美债的持有量降低了152亿美元,由1.0548万亿美元降至1.0396万亿美元,为三年多以来最低。
  当月,英国8月则增持了97亿美元的美债,持仓规模升至6349亿美元。
 
欧盟未能就对俄罗斯石油禁运达成一致
 
  据报道,由于匈牙利的反对,5月16日召开的欧盟外长会议未能就通过对俄罗斯石油禁运在内的第六轮制裁提案达成一致。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说,当天会议未能就最终通过第六轮制裁提案达成协议,成员国常驻欧盟代表将就此继续讨论。外长们就石油禁令问题试图达成一致时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博雷利表示,匈牙利的立场是基于经济而非政治担忧。
  参会的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说,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石油禁运的计划,仅被欧盟27个成员国中的一国所阻。
  欧盟对外政策等重要事项实行一致通过的原则,任何成员国都有否决权。
  博雷利同时表示,欧盟将额外提供5亿欧元用于支持乌克兰购买武器,欧盟对乌军事援助累计已达20亿欧元。
  匈牙利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60%以上的石油和8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5月4日,欧盟委员会提交了第六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提案,其中包括今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俄石油。匈牙利随即表示反对,并表示希望从欧盟获得大额补偿,以抵消自己放弃俄罗斯石油的损失。
 
美国和欧洲石油公司将重启在委业务
 
  据悉,委内瑞拉副总统罗德里格斯5月17日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说,美国政府已允许美国及欧洲石油公司重启在委业务的消息属实,希望该决定能为解除对委单方面经济制裁开辟道路。
  罗德里格斯在推文中说,美国非法经济制裁对委人民造成巨大伤害,希望这是美国解除这些单方面制裁的开端。
  据报道,美国政府当天允许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与委内瑞拉方面就未来在委经营活动展开谈判,但雪佛龙公司仍不得在委内瑞拉开展上游钻探活动和销售委内瑞拉原油。另据报道,美国也将允许在委仍有业务的欧洲石油公司向欧洲出口委石油。
  美国自2018年起对委实施全方位的经济制裁和金融封锁,包括禁止委原油出口,将委金融体系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之外等。据委政府估算,美单边非法制裁已累计给该国造成超过1000亿美元经济损失。
  委总统马杜罗日前发表电视讲话时表示,委内瑞拉人民创造性地抵抗了美国政府不断加码的非法单边制裁和封锁,打赢了美西方对委发动的持续5年的经济战。
 
欧盟计划增资2100亿欧元摆脱对俄能源依赖
 
  据悉,欧盟委员会5月18日宣布,欧盟计划从现在到2027年间增加2100亿欧元投资,支持绿能方案发展,以尽快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
  欧委会3月8日提出该项名为REPowerEU的方案,计划在2027年前逐步摆脱对俄化石燃料的依赖。
  18日当天,欧委会公布了该项方案细则,投资计划是其中核心内容。根据方案,欧盟计划通过节约能源、多元化能源供应、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投资和改革等方式尽快摆脱对俄化石燃料的依赖,提出将欧盟2030年的能效目标从9%提高到13%,同时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40%提高至45%。
  相关资金将动用欧盟恢复基金和通过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来筹措,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能效以及进口液化天然气等方面。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声明中表示,这一方案将帮助欧盟节省更多能源,加速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启动新投资将是促进欧洲绿色协议的加速器。
  欧委会执行副主席蒂默曼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需要与其他国家在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氢能发展方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过渡。
  当天,欧委会还发表了加强与海湾地区关系的声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说,欧盟需要与海湾国家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以及绿色转型、数字化、贸易和投资等方面进行更密切合作。
 
罗马尼亚议会通过关于黑海天然气开采法律草案
 
  据悉,罗马尼亚众议院5月18日通过了关于黑海离岸天然气开采法律草案(以下简称"离岸法案")。该法案上周(5月9日-15日)已获参议院通过,待总统约翰尼斯批准后即可生效。
  该法案确定了一系列规范相关财税和石油特许权使用费的措施,明确了离岸天然气开采收益的分配方案。
  罗马尼亚总理丘克当天表示,离岸法案将大大推动黑海油气开采,使罗马尼亚最多在五年内实现能源独立,并在地区能源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罗马尼亚能源部长波佩斯库当天发表讲话说,离岸法案的通过是罗马尼亚走向能源独立的重要一步,罗马尼亚将成为区域能源的一个安全供应商,除满足本国需求外,罗马尼亚生产的天然气还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
 
印度禁小麦出口
 
  据悉,印度商业和工业部5月13日以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为由,宣布即日起禁止小麦出口。该禁令发布前已经获得许可的小麦出口份额不受影响,日后由政府批准的援助性小麦出口也可享受豁免。
  印度国内近期通胀高企,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至7.79%,为近8年来最高水平;4月印度食品通胀指数也达到近17个月最高水平。
  据报道,印度国内小麦价格创新高,在一些现货市场的交易价格达到每吨2.5万卢比(约合2190元人民币),远高于政府设定的每吨20150卢比(1765元人民币)最低保护价。燃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交通和包装费用增加同样刺激印度小麦面粉涨价。
  另外,印度3月中旬经历异常高温。印度政府5月调低粮食产量预期,从原先的1.11亿吨降至1.05亿吨。
  受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链吃紧。路透社数据显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量合计占到全球小麦出口总量的近三成。美联社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全球小麦价格已经上涨超过40%。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但所产小麦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并非主要小麦出口国。不过,在3月结束的2021至2022财政年度,印度小麦出口总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达785万吨,同比增加275%。印度4月出口小麦14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5月也已经签订大约150万吨的小麦出口协议。一名小麦出口经销商说:"印度出口禁令将推高全球小麦价格。"
 
投资视点
 
天津市印发航空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
 
  日前,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航空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发展定位,建成"空陆""空铁""空海"等多式联运服务通道,进出港服务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全货机货邮吞吐量占比达到60%,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占比达到50%,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确立。
  《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天津市航空物流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天津市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到2025年,天津市国内航线通航城市将达到150个,国际及地区通航城市达到53个,生活快销品、电商快件吞吐量占比提升到30%。
  《规划》聚焦集中力量建设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持续夯实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空侧基础保障、畅通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陆侧货运物流体系、大力开拓航空物流新兴业态、优化拓展天津航空口岸服务功能等五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集中力量建设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方面,《规划》提出,要强化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货运枢纽地位、加快国际航空物流中心载体建设、拓展航空物流货源市场、优化航空物流产业生态系统四项措施。在持续夯实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空侧基础保障上,《规划》明确,要引育货运基地航空公司、统筹一级货站功能、完善货运航线网络、优化空空中转业务。为畅通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陆侧货运物流体系,《规划》强调,要增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集疏运能力、构建大物流多式联运体系。在大力开拓航空物流新兴业态方面,《规划》指出,要逐步完善冷链物流产业、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发展航空中转集拼业务、建设货运包机运营基地、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在优化拓展天津航空口岸服务功能上,《规划》明确,要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大通关基地建设运营、推动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功能融合、发挥自贸试验区优势赋能临空产业发展。
 
河北42条措施促进服务业纾困解难
 
  日前,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北省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42条措施,统筹降成本、扩市场和稳预期,兼顾当前纾困和长远发展,缓解企业困难,提振从业者信心,推动服务业向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这些措施既有普惠层面的纾困措施,也有针对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水路公路铁路运输业和民航业等不同行业的扶持措施,还有对各级政府严格、科学、精准实施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
  实施方案提出了10条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包括落实国家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2022年将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入"六税两费"减征范围,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分类实施房租减免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等。
  聚焦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民航业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纾困措施。措施包括鼓励有条件的市对餐饮业、零售业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扶持政策,2022年暂停铁路运输企业预缴增值税一年,落实对辖区符合停缴条件的航空运输企业实施暂停预缴增值税一年政策等。
  实施方案强调,认真落实严格、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有效恢复和保持服务业发展正常秩序。在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防疫政策"五个不得"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服务业行业提出精准防疫要求。各市人民政府要统筹本地区疫情防控措施总体要求,针对服务业行业特点,建立疫情防控措施层层加码问题反映、核实、纠正专项工作机制。
 
河北六大工程推进高端乳品产业集群建设
 
  近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河北省高端乳品产业集群2022年推进方案》,提出2022年全省奶牛存栏确保145万头,生鲜乳产量实现540万吨,打造16个现代奶业示范园区和4个高端乳制品,进一步优化乳品结构,提升高端乳品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根据方案,河北省将重点实施六大工程,推进高端乳品产业集群建设。这六大工程分别为:
  牧草发展工程。紧紧围绕奶业振兴和高端乳品产业集群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粮改饲"、高产优势苜蓿示范建设项目资金引导作用,全省计划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作物320万亩以上。继续优化苜蓿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以冀中南及黑龙港流域为重点,扩大苜蓿种植面积,加快苜蓿保留种植面积的扩增和质量提升,力争2022年全省新增苜蓿种植面积5万亩,粗饲料本地化率达70%以上。
  奶牛种业工程。以鹿泉、行唐、威县3个奶牛种业园区为中心,打通种群建设、育种创新到产业化应用全产业链,打造世界一流的奶业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河北省荷斯坦奶牛种质创新联盟,组建核心群,开展奶牛全基因组检测,指导国家级奶牛核心场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和后备种公牛培育。
  牧场建设工程。重点新建、扩建乳企和社会资本投资的规模奶牛养殖场。社会牧场新建、扩建115家,新增栏位8万个。建设38个智能奶牛场,继续推进智能牧场建设,支持养殖场配备智能化设施设备。
  乳制品加工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乳企新建扩建生产线,提高乳制品加工能力,全省计划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7个。
  高端乳品研发工程和优质乳工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持续不断进行产品品类细分、产品升级。支持乳品加工企业婴幼儿配方乳粉、A2乳粉、功能性乳制品、奶酪黄油乳清粉等高端精品研发,对接高端市场,培育区域知名品牌,提高乳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新建、扩建,扩大巴氏乳等优势产品生产能力,建成覆盖全省不同区域的巴氏乳生产企业。
  特色园区创建工程。石家庄市鹿泉区重点打造新品研发、良种繁育和幼畜动物配方奶粉为内容的创新园区。威县重点打造农牧循环、产业配套、奶业小镇为内容的融合园区。君凯牧业公司在饲养后备奶牛的基础上,发展奶公犊育肥,延长产业链条,建成集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旅游观光、物流配送"五位一体"的全国知名乳业小镇。君乐宝在张家口坝上草原(包括察北管理区)自建38万亩专属牧草基地,完善经营模式,提高专业化系统化水平。
 
辽宁印发 "十四五"消费品工业发展规划
 
  近日,《辽宁省"十四五"消费品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提出到2025年,辽宁省消费品工业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显著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数字化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形成高质量、可持续、有活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辽宁省消费品工业的短板在于规模小、供给质量不高、新技术应用不深、品牌建设不强,这也是未来我们发力的方向。"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规划》指出,辽宁省将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从关键技术、创新设计等方面围绕21个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高市场占有率的辽宁消费品工业产品,涌现更多国家轻工业百强、服装行业百强、医药工业百强企业。
  《规划》强调,辽宁省将通过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现代食品、智能家电、化学纤维、现代纺织印染、造纸及纸制品等传统产业,做大产业规模,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通过时尚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推动特色产业提高供给质量。辽宁有诸多消费品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比如,特色柞蚕制品,手表、钢琴等特色轻工用品,泳装、冲锋衣等运动户外服装服饰,本溪辽砚、喀左紫砂、贝雕、芦苇画等工艺美术产品,鞍山岫玉、抚顺琥珀、阜新玛瑙等特色资源制品……《规划》明确,要加强对这些产品的创意设计、创新研发,将特色品牌推出去,培育一批设计大师,提升国内国际产业链地位。
  为保障产业快速发展,《规划》还列出了打造辽宁精品的重点任务。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各地区协同发展,形成众星拱月的生态经济圈。以创新为驱动,引领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打造粮油加工、生物医药、运动户外等产业链条。重点支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更多新模式、新业态。通过"同线同标同质",引领企业提升品牌。聚焦绿色低碳,带领产业转型升级。
 
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北"任务清单"发布
 
    5月13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湖北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方案》,提出推动湖北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到2025年湖北涉及地区经济总量占长江中游城市群比重继续保持首位。
  今年3月1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涉及湖北省规划范围包括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黄石市、荆州市、荆门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等13市。此次,湖北省就《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指标以及主要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重点行动进行责任分解,共有76项重大政策措施、25项重大改革事项、92项重大工程项目。
  根据湖北省分工方案,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核三圈三带多节点"的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湖北涉及地区经济总量占长江中游城市群比重继续保持首位。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在全国同类城市实现进位,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取得实质性突破,一小时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初步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主引擎;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综合实力均跻身全国城市50强;荆州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初见成效,荆门节点城市发展动能明显增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北省长中群发展将有6项主要任务,包括强化都市圈带动作用,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健全基础设施网络,共同提高内联外达能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共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共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共同增进民生福祉。
 
江苏省和科技部签署国内首个双碳领域部省联动框架协议
 
  据悉,江苏省和科技部近日签署国内首个双碳领域部省联动框架协议,商定双方联合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共同推进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探索建立部省联动实施国家重大研发任务新机制。
  据了解,两个重点专项由江苏省和科技部共同出资、共同组织,实施周期均为5年。科技部围绕国家双碳重大创新需求,结合江苏在太阳能光伏和特种合金领域的产业和技术优势,在重点专项中分别设立部省联动任务专题,由江苏省与科技部共同研究确定部省联动攻关任务指南,并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一体化部署,为江苏省集聚和整合全国相关产业领域一流创新资源、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提供重要机遇。
  协议明确,部省联动任务专题中所有项目均要有江苏单位参与,其中应用示范类项目和江苏优势明显的基础研究类、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由江苏省推荐,且应用示范类项目须在江苏落地实施,鼓励和支持更多江苏科研单位参与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发挥江苏牵头组织作用,争取在全国形成示范带动效应。部省联动项目将创新项目组织管理形式,积极探索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新方式,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
 
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方案出台
 
  据悉,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近日联合印发《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要以"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和创新发展的引领区"为方向,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出行服务、物流服务、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行业治理现代化。
  《建设方案》提出8个方面重点任务:打造立体互联、一体融合的交通基础设施示范;打造便捷顺畅、人人享有的出行服务示范;打造经济高效、专业开放的物流服务示范;打造创新引领、先进可靠的智慧交通示范;打造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示范;打造全程管控、保障有力的平安交通示范;打造服务高效、监管规范的治理体系示范;打造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交通文化示范。
  《建设方案》提出12个方面的标志性工程,涉及智慧公路创新、品质交通建设、平安交通建设、低碳交通发展和信用交通建设等,包括扬子江城市群轨道交通多网融合、沿海高质量货运交通体系发展、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发展等标志性工程。其中,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标志性工程,力争在2024-2025年实现南京空港、海港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铁路枢纽能级大幅提升,禄口机场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实现南京本土基地航空公司零的突破。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方面,江苏省将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省,打造形成30个农村公路品牌样板,建成全国领先的苏式城乡公交服务品牌、苏式城乡物流服务品牌。
 
江苏出台外汇管理助企纾困20条
 
  据悉,为细化落实《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积极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5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出台《关于加强助企纾困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加大外贸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防范汇率风险、提升贸易便利化政策质效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外汇管理助企纾困具体支持措施,有望为外贸外资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此次助企纾困“20条”更突出可及性,精准锚定微观市场主体迫切需求,特别强调通过发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融资作用、便利企业外汇贷款购汇偿还、扩大外债便利化等方式,着力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支持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其中,针对便利企业外汇贷款购汇偿还方面,《通知》指出,“允许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使用,企业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期收汇且无外汇资金用于偿还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的,贷款银行可按规定为企业办理购汇偿还手续。” 针对“走出去”企业合理境外融资需求,《通知》指出,“积极支持银行规范拓展境外贷款业务,加强银行境外贷款与跨境担保、境外投资等业务联动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显得愈发重要。本次政策通过搭机制、强供给、优服务,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持续扩大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市场供给,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能力。其中,在完善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方面,《通知》提出,组织银行开展“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提升活动”,推动银行及时响应市场主体汇率避险需求,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外汇衍生品业务管理和服务,加大商业创新,通过设置外汇衍生品专项授信额度、引入商业担保增信等方式,提升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力争2022年全省外汇套保规模突破2000亿美元,外汇套保比率达到35%。
  同时,政策还着力拓宽便利化政策普惠面,积极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和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营造良好的涉外经济发展环境。
  外汇局江苏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政策着力突出实效,通过对银行区块链出口应收账款融资额、外汇套保规模和比率、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量等可量化指标,在科学评估、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明确目标要求,兼顾需求和可能、当前和长远,外汇局将坚定不移为涉外经济市场主体保驾护航,助力江苏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安徽"十四五"将实施626个重大项目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据悉,安徽省发展改革委5月13日发布《安徽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根据《方案》,"十四五"期间,该省将组织实施重大项目626个,总投资逾2.6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其中包括,"十三五"结转项目126个,总投资超5571亿元;"十四五"新开工和开展前期工作项目500个,总投资近2.12万亿元。通过五年建设,实现主体工程完工项目485个,总投资近1.19万亿元;加快推进并结转到"十五五"的项目141个。
  《方案》提出,安徽将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五个方面。其中,在构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方面,安徽将组织实施项目59个,总投资近2226亿元。重点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能源、环境、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平台(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科创产业融合发展。
  《方案》指出,该省将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招引,聚焦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积极谋划储备一批有利于强基础、补短板、促转型、增动能的重大项目。大力招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十大新兴产业龙头等高质量企业和项目。
 
广西出台系列措施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
 
  近日,广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12个部门联合印发《广西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任务清单》,出台46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任务清单》重在落实落细国家新出台的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8条政策,结合当前广西实施的稳工业保运行攻坚战、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优化营商环境等行动,推出5个方面内容。
  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任务清单》提出,打好稳工业保运行攻坚战,确保2022年广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工作目标8%,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建立健全跟踪督查激励机制,对工业投资总量、工业投资增速、制造业投资占比等指标开展定期考核,定期激励。
  打通堵点卡点,确保工业经济循环畅通。扎实推进能源安全保供,做好煤矿安全增产增供,加快重大电源项目建设,抓好油气企业供气保供能力;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增加大宗原材料市场有效供给,抓好食糖保供稳价,落实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畅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引导"链主"企业发挥对产业链引领带动作用,与中小企业配套融合发展,强化关键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供应保障,启动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挖掘需求潜力,拓展工业经济市场空间。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实施第五批、第六批"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全年推进项目38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全年组织实施"千企技改"工程项目1200个,其中,重大技改项目460个;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实施30项工业互联网新基建项目,推动10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建设;抓好重点领域促消费,全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9万辆,建设充电桩1.5万个;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建设广西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完善"一站式"服务平台、"一专员、两清单"制度;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出台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行动方案、聚焦跨境电商增动能。
  强化政策扶持,健全工业经济保障措施。保障自治区层面推进重大项目土地供给,支持一批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项目,梳理重点领域装置(生产线)能效清单,制定节能改造方案;加大制造业融资支持力度,力争全年"桂惠贷"投放工业企业1000亿元,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投融资模式,实施制造业产融合作"白名单"制度;缓解企业用工难题,提供"管家式""保姆式"用工服务,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00场以上。
  《任务清单》还提出,用好用足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按规定落实落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征"六税两费"、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降低企业社保负担等政策,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广西出台应对疫情冲击抓好招商引资十条措施
 
  5月11日,广西自治区投资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应对疫情冲击抓好招商引资十条措施》,从驻点招商、政策落实、土地供应、金融服务等方面综合发力,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引进一批"双招双引"优质产业项目,持续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在招商形式方面:强化驻点招商实效。驻点招商全区设区市、县(市、区)实现全覆盖,组织163支常态化驻点招商工作队、843名招商队员,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开展驻点招商,力争年内全区新增投资合作项目投资总额达5000亿元以上。组织产业链链主企业以商招商。聚焦全区机械装备制造、高端金属新材料、汽车、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15条重点产业链,挖掘梳理50家已入桂产业链链主企业,引导链主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举办"投资广西"招商推介活动。采取区市县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全年举办招商推介活动100场以上。强化国有企业平台合作招商作用。采取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股权招商等模式,梳理区内国有平台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清单,吸引一批"双招双引"项目。
  在促进招商项目落地方面:推出100个签约供地即开工产业项目。统筹盘活全区重点产业园区存量工业用地、闲置标准厂房,推出100个以上"签约供地即开工"产业招商项目,吸引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优质企业落户重点产业园区。开展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开工活动。每月组织1个市举办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每季度组织1次全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力争全年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1500个以上,投资总额超800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4000亿元以上。
  在加强政策服务和优化环境方面:开展"招商引资政策落实年"活动。面向全球全方位宣传推介广西重点发展产业、要素保障、人才引进、开放平台、重点园区等领域优惠政策,策划包装100个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吸引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巩固提升"桂惠贷"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三企入桂贷""招商贷"等贷款贴息政策,及时对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金融需求,力争年内"三企入桂贷""招商贷"等向招商引资项目发放贷款500亿元以上。举办珠三角、长三角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活动。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高科技产业专利成果,结合广西重点园区产业布局,组织举办系列产学研推介和精准对接活动,推动构建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试基地,引进一批高科技企业在广西研发、生产。加强对客商疫情防控精准服务。重点对"四类500强"企业、拟投资重大项目企业副总级别以上高管带队到广西投资考察做好闭环服务管理。
 
海南省多部门联合施策促进稳外贸稳企业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海南省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促进海南外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海南省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稳外贸稳企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通过多部门联合施策,为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提高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金融机构汇率避险业务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若干措施》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现有汇率避险产品的基础上,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丰富汇率避险业务类型。在精准风控管理的前提下,适度降低外汇衍生产品保证金比例,在结售汇服务中适当让利外贸中小微企业。主动降低或免收汇率避险相关产品服务费用,降低企业办理汇率避险业务成本。积极引导企业更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投资结算,节约货币兑换成本,防范汇率风险。
 
海南省发文激励工业和信息产业企业上规模
 
  据悉,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会同省财政厅印发《海南省激励企业上规模奖励资金(工业和信息产业)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相关企业最高可获得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该奖励资金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奖励先进制造业和油气开采企业产值,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上规模的企业。《细则》共5章12条,对激励企业上规模奖励资金(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定义、部门职责、支持额度与方式、申报材料及程序、绩效管理与监督检查等作了全面规定。
  奖励资金采取事后奖补,自今年起每年对上一年度产值达标的企业给予奖励。其中先进制造业及油气开采企业最高可获得500万元一次性奖励;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最高可获得150万元一次性奖励。
  《细则》将于2022年5月20日起施行。省工信厅将于每年5月下达申报通知,在省工信厅门户网站和"海南省惠企政策兑现服务系统"上公布,符合申报条件的工业和信息产业企业可通过该系统按申报通知要求提供材料。省工信厅将对申报单位材料进行核查,审核通过后并确定予以支持的单位,经公示无异议后将按相关程序申请核拨经费。
  《细则》还要求申报企业要在海南开展实质性运营,即企业在海南本地有实际经营场所;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财务、资金在海南本地,有完备的财务管理系统。
 
IMF上调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
 
  据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5月11日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一致决定维持现有SDR篮子货币构成不变,即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构成,并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美元权重由41.73%上调至43.38%,同时将欧元、日元和英镑权重分别由30.93%、8.33%和8.09%下调至29.31%、7.59%和7.44%,人民币权重仍保持第三位。
  此次定值审查是2016年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以来的首次审查。执董会决定,新的SDR货币篮子在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并于2027年开展下一次SDR定值审查。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这一关键权重的上调,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全球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也是世纪疫情冲击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反映了近年来中国扩大金融双向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成果。
  对于此次审查结果,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程序,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时间,不断提升投资中国市场的便利性,为境外投资者和国际机构投资中国市场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美联储政策失序外溢或加速全球货币紧缩趋势
 
  据悉,美联储主席鲍威尔5月12日获国会批准连任后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将通胀率降到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他坦言,美国劳动力供需失衡和通胀高企并存,而美联储政策手段有限,能否实现经济"软着陆"取决于许多不可控因素。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货币政策从新冠疫情以来的"大水漫灌"式宽松政策"快步"转向激进紧缩,这一政策失序不仅导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也造成负面外溢效应,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并加剧新兴市场压力。全球从货币宽松转向货币紧缩的趋势正呈加速之势,这很可能推高国际借贷成本,使流动性陷入紧缺的风险增大。
  新兴市场首当其冲
  为遏制40年来最严重通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5月初宣布加息50个基点,创下2000年以来单次加息最大幅度,并计划从6月1日起缩减规模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专家表示,美国步入加息周期,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市场、本币汇率和货币政策带来愈加严峻的挑战,也使其面临更多金融风险。
  墨西哥BASE银行经济金融分析师加芙列拉·西列尔表示,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许多投资者考虑到墨西哥采取的自由浮动汇率制,或选择比索进行投机行为,这将增加比索汇率不稳定性。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罗尼·林斯表示,美联储加息后,美国可以通过国际资本的流入,把本国面临的危机成本和代价转移出去。与此同时,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可能出现贬值,从而影响世界经济复苏。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豪尔赫·马奇尼警告说,拉美国家需要对美联储加息保持警惕,避免上世纪80年代"失去的十年"重演。他认为,彼时美联储为抑制通胀采取了类似加息措施,成为拉美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全球货币政策趋紧
  美联储加息不仅凸显政策制定者应对通胀的紧迫感,还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加快缩减资产负债表、结束量化宽松的步伐。
  石油交易需要使用美元结算,美联储加息后,海湾地区产油国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四国央行将其关键利率提升50个基点。沙特青年经济学家穆罕默德·优素福对新华社表示,海湾国家紧跟美联储加息步伐是为了防止资本回流美国或流入以美元计价的、收益率更高的投资项目中。
  5月5日,英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是自去年12月以来的连续第四次加息,将利率提高至2009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加拿大央行4月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该央行还决定自4月25日起开始量化紧缩,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以配合加息政策,疏解通胀压力。
  亚太方面,新西兰央行4月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1.5%。这是新西兰央行自2021年10月以来连续第四次加息,也是自2000年5月以来首次单次加息50个基点。印度央行于5月4日将作为基准利率的回购利率提高40个基点至4.4%,这是印度央行近4年来首次加息。
  彭博新闻社经济部估计,在2022年剩余的时间里,七国集团的决策者会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降幅约为4100亿美元。
  早在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发出警告,主要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应清晰沟通,谨防给脆弱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溢出性金融风险。
 
鲍威尔、沃尔克战通胀的同与不同
 
    证券时报记者黄小鹏5月17日发表文章指出,当下,美国正经历40年来的最高通胀率,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年初以来一直围绕通胀和货币政策的节奏变化剧烈波动,很多人将此次反通胀与1979年沃尔克上台后反通胀作比较,并希望从中得出一些启示。那么,此轮通胀出现的背景及其治理与40年前那一轮有何相同、又有何不同呢?
  首先,两轮通胀发生的背景从经济学原理上讲有重大相似之处,治理起来也都十分棘手。
  需求冲击与重大供给冲击的重叠,是两轮通胀产生的共同特点。当只面临需求冲击的时候,紧缩货币比较容易在不引发衰退或急降速的情况下抑制住通胀,两方面冲击重叠的情况历史上并不多见,这两次可称是“唯二”,今日鲍威尔面临着和沃尔克类似的困难与挑战。
  1960年代正是美国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政府支出上升、债务和赤字膨胀,从需求端拉高了通胀,而1973年和1979年两轮石油危机又从供给端极大推高了通胀,让反通胀政策左右为难,甚至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胀并存。眼下这轮通胀也起源于两个方面。需求方面看,疫情期间美国财政赤字急剧增长,2020年和2021年分别达到了3.13万亿美元和2.77万亿美元,面向居民企业的数万亿美元财政补助支撑甚至抬高了需求。与此同时,疫情导致的劳动力供应困难,运输和全球供应链的扰动极大地限制了总供给能力,进入2022年受到俄乌局势影响又出现了能源冲击和新的供应链冲击,这一连串的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相结合让形势格外复杂。
  从通胀数据动态演化看,疫情发生的第一年即2020年美国经济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出现萎缩,物价出现下跌,2021年初疫苗注射开始后,经济活动中的需求开始明显恢复但国内国际的供应链未能及时恢复,物价开始上升,随着需求端复苏持续,到年中时CPI一举越过5%。进入2022年后,经济持续扩张产生的需求和国际局势导致的供给冲击,再次从两个方向抬升CPI,一举突破8%的少见高位。
  供给冲击导致供给曲线左移,事实上意味着经济体系的产出能力下降,如果维持原有的GDP增长率结果只能是出现不合意的通胀,如果将通胀抑制到合理范围(即中期2%以内)则可能导致GDP增下降甚至是负增长率,即衰退。1979年沃尔克采取大力度的紧缩措施之后半年内经济就出现了较大的衰退,正因为眼下鲍威尔面临着与沃尔克相当类似的形势,所以人们正在揣摩两种可能性中哪种更大:太鸽导致控通胀目标难以实现或控通胀时间过长、太鹰力度太大会导致一次衰退。
  那么,到底哪一种可能性更大些呢?这需要辨别两轮通胀之间的不同。
  第一个不同就是两轮通胀的量级相差较大。虽然两轮通胀都具有双重冲击的共同特点,但从通胀幅度、通胀持续时间和通胀预期看,差别还是很大的。从幅度看,此轮通胀最高是8%,1973年和1979年两波石油冲击都导致物价涨幅突破10%,第二波峰值甚至达到15%。从持续时间看,到美联储第一次加息,通胀超过合意范围只有一年左右,而沃克尔1979年8月上任时,美国CPI和核心PCE已在5%上方维持了近6年时间。从通胀预期看,经过整个70年代的持续通胀,通胀已经在各个领域生根,企业和居民在作决策时都视物价上涨为确定性变量,工资-物价的螺旋式上升成为常态,此轮通胀也已经影响了社会预期,但尚不严重,特别是启动加息后,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预期方向开始调转。
  第二个不同就是经济结构不同,抗供给冲击能力不同。1970年代的时候,美国和西方大多数国家工业和制造业还占较大比例,油价上涨压力更难转嫁,而这一轮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引起的供应链问题以及能源价格压力相对平缓,并且呈现边冲击边消化的特点。
  第三是央行可信度不同。沃尔克上台是一个时代的转变,在此之前,货币政策没有独立性,其主要功能是配合总体政策,沃尔克不仅以强力手段控制住了通胀,而且也改变了整个西方国家央行的功能定位,央行的主要功能变成了维持物价的中期稳定。此后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央行短期可能会有一些机会主义操作,但中长期维护通胀的决心都不至于让人怀疑。
  第四是环境不同,两位主席的操作风格也有很大不同。沃尔克面对的是经年的沉疴,不用猛药不能改变惯性,即便导致经济硬着陆也得咬牙坚持;鲍威尔所要做的是将扭动货币阀门的动作做到时机准确、力度到位、转动平顺。
  总体来看,与沃尔克相比,鲍威尔面对的环境要好很多,完成任务难度要小得多,但这种精细化操作也是一个巨大挑战,早一个半月加息晚一个半月加息,是加50基点还是75基点,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都比较大。至于此轮加息是否最终会导致出现一轮衰退,将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供给冲击的后续变化,二是联储的操作水平的发挥程度。只要供给冲击不继续恶化,联储维持目前这种及格水平的操作,就大概率能在不引发衰退的情况下将通胀控制下来。
 
美参议院批准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
 
  据悉,美国国会参议院5月12日以80票赞成、1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鲍威尔连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同意其开始为期四年的第二个美联储主席任期。
  鲍威尔1953年2月出生于美国首都华盛顿,2012年5月开始担任美联储理事,在特朗普任内被提名为美联储主席,2018年2月接替耶伦掌舵美联储。
  美国总统拜登去年11月提名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但参议院在其他美联储官员的提名事项上存在分歧,鲍威尔的连任投票表决遭到延误。今年2月,美联储宣布鲍威尔为临时主席,让鲍威尔在第一个四年任期结束后得以继续履行职责。
  鲍威尔任内经历了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2020年年初,他领导的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零至0.25%的超低水平,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鲍威尔和白宫官员去年的"通胀暂时论"招致了批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应对通胀行动过于迟缓。
  为了应对美国40年来最严峻的通胀局面,今年以来,美联储在加息、缩表上"快步走",不少专家因此警告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分析人士认为,带领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并实现经济平稳运行是鲍威尔第二任期的极大挑战。
  除鲍威尔外,参议院此前还批准了密歇根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莉萨·库克和戴维森学院经济学教授菲利普·杰斐逊担任美联储理事的提名。4月下旬,参议院批准了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担任美联储副主席的提名。
 
欧盟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据悉,欧盟委员会5月16日发布2022年春季经济展望报告说,由于俄乌冲突影响,该委员会决定下调今明两年欧盟经济增长预期。
  报告预计,2022年和2023年欧盟经济将分别增长2.7%和2.3%,低于今年2月冬季展望报告中预测的4%和2.8%。
  报告还预计,2022年欧盟通胀率将达到6.8%的历史最高水平,2023年将降至3.2%。
  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真蒂洛尼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乌冲突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涨和供应链紊乱问题加剧。目前,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家庭购买力遭到侵蚀,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通货膨胀加剧。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也受到严重影响,对欧盟出口产品的外部需求下降。
  不过,真蒂洛尼表示,不断改善的劳动力市场、家庭储蓄率的下降、有利的融资条件以及欧盟恢复基金的全面使用,将对欧盟经济形成支持。
  真蒂洛尼还说,欧盟各成员国政府正在逐步取消应对新冠疫情的紧急支持措施,预计欧盟总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将从2021年的4.7%降至2023年的2.5%,总债务与GDP之比将从2021年的89.7%降至2023年的85.2%。
 
英国经济一季度环比增长0.8%
 
  据悉,英国国家统计局5月12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8%,增速较去年第四季度明显放缓,其中3月GDP环比下降0.1%。
  数据显示,一季度英国服务业环比增长0.4%,建筑业增长3.8%,工业生产增长1.2%。受供应链问题影响,当季英国工业产出仍低于新冠疫情前水平。
  英国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主管达伦·摩根表示,英国经济连续第四个季度增长,现在明显高于疫情前水平,但最近一个季度的增速是一年来最低水平。
  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詹姆斯·史密斯认为,一季度英国经济增长大部分由1月贡献,随后受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经济活动已出现停滞迹象,二季度英国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
 
英国4月CPI同比涨幅创40年来最高纪录
 
  据悉,英国国家统计局5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9%,创下40年来最高纪录。
  英国国家统计局首席经济学家格兰特·菲茨纳表示,4月通胀急剧上升主要是由于英国大幅上调能源价格上限,电力和天然气价格急剧攀升。同时,金属、化学品和原油价格继续大幅上涨。
  近几个月来,英国通胀率持续攀升。今年2月英国CPI同比上涨6.2%,3月同比上涨7%。物价飞涨导致英国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企业经营困难,各界呼吁英国政府采取措施缓解这一状况。
  英国工业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雷恩·牛顿-史密斯表示,展望未来,通胀可能维持高位,从而导致家庭收入出现历史性缩水,企业经营环境也将变得更艰难。政府应探索多种途径来帮助面临困难的民众并支持脆弱企业。
  为抑制高通胀,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本月5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75%上调至1%。这是去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第四次加息,调整后的利率水平为2009年2月以来最高。
  英国央行表示,根据对经济前景的最新评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大多数成员认为,未来几个月货币政策或将进一步收紧。
 
墨西哥央行上调基准利率至7%
 
  据悉,墨西哥央行5月12日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至7%。这是墨央行自2021年6月起第八次连续加息。
  墨央行宣布调高墨西哥今年通胀预期,并指出这主要受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带来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墨西哥国家地理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墨西哥4月通胀率为7.68%,达近20年来最高水平。
  墨央行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近期宣布加息50个基点,预计未来可能进一步加息,多国央行或继续加息进程。墨央行认为,新冠疫情、通胀上升、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和各国更大幅度调整货币及财政政策是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墨央行3月预计,墨西哥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2.4%。
 
投资分析点评
 
▲彤程新材布局面板光刻胶
 
  5月17日晚间,彤程新材(603650)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彤程电子拟以1.97亿元向峥方化工收购其持有的北旭电子33%股权。
  在本次交易前,彤程电子已经持有北旭电子48.1350%的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彤程电子对北旭电子的持股比例将上升至81.14%,北旭电子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由公司参股公司变为控股子公司。
  公告显示,在显示面板光刻胶方面,北旭电子是中国大陆第一家TFT-LCDArray光刻胶本土生产商,也是国内最大的液晶正性光刻胶本土供应商。
  按照本次收购价格计算,此次交易对北旭电子100%股权整体估值为5.97亿元。
  彤程新材自身也从事光刻胶业务,其子公司北京科华的I线光刻胶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北旭电子与潜江市政府于2020年7月签订的协议,双方拟在潜江市共同打造京东方北旭光电材料基地项目,该项目在享受潜江市和工业园已有政策的同时,潜江市人民政府承诺为该项目提供项目用地支持、产业扶持资金、生产设备投资奖励及搬迁奖励等产业支持。
  公告显示,北旭潜江工厂年产6000吨正型光阻项目已于2022年1月份正式投产,目前已完成北旭(北京)全部正型光刻胶产品的产能转移,并逐步拓展市场提升产能,全部达产后可实现6000吨正型光刻胶材料年供货需求,将大大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占率。
  彤程新材称,北旭电子新产能建设进度符合预期,取得北旭电子控股权将更好发挥公司与北旭电子在显示面板领域的战略协同效应。同时,可帮助公司建立先进的品质体系和质量防御体系,以确保光刻胶的批次稳定性,从而保持与客户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
 
▲亿纬锂能牵手云南玉溪布局动力储能电池
 
  据悉,亿纬锂能(300014)5月17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与云南省玉溪高新区管委会就公司在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泉片区投资建设锂电池生产项目相关事宜签订《投资协议》。本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1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
  另外,亿纬锂能披露,拟与思摩尔国际(06969.HK)子公司麦克韦尔合作研究开发一种用于电子烟产品的新型电池,并以协定的价格向麦克韦尔供应。
  5月11日,中汽协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1.2万辆和29.9万辆,虽然同比分别增长43.9%和44.6%,但环比分别下降33.0%和38.3%。
  即便如此,锂电产业链公司的投资热情依旧丝毫不减。今年以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贝特瑞、亿纬锂能等龙头公司纷纷宣布加码锂电池产业链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4月底,亿纬锂能就已披露200亿元规模的扩产计划。4月27日晚间,亿纬锂能公告称,公司与成都经开区管委会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拟分两期投资建设年产5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和成都研究院,其中一期包含2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和研究院一期;二期包含3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和研究院二期。项目总投资200亿元。
  亿纬锂能表示,本次合作有利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加快实现公司在动力储能电池业务板块的布局和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推动公司在锂离子电池生产和研发领域的整体发展。
  同时,亿纬锂能调整募投资金,继续扩大动力电池产能。亿纬锂能决定将两大募资项目"面向TWS应用的豆式锂离子电池项目""面向胎压测试和物联网应用的高温锂锰电池项目"的剩余资金合计不超过12.5亿元,全部用于惠州亿纬动力实施的"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三期)"。
  目前,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市场规模位于国内第二梯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09GWh,市占率为2.13%,排在第七位。
  行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头部集中趋势愈发明显。在扩大动力和储能电池布局外,亿纬锂能在电子烟方面的业务并未放松。亿纬锂能5月17日公告称,公司拟与思摩尔国际子公司麦克韦尔签订《联合研发合同》,双方利用各自的技术能力结合麦克韦尔产品特点共同研究开发一种用于电子烟产品的新型电池,并以协定的价格向麦克韦尔供应。本项目开发费总价款为2600万元(含税),将由麦克韦尔向公司分阶段支付。基于本项目形成的专利申请权、专利权及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共有。
 
  ▲麦当劳宣布退出俄罗斯
 
  5月16日,美国麦当劳公司宣布,其将退出俄罗斯市场并出售在俄资产。目前正在为其在俄业务寻找买家。
  在俄乌冲突于2月24日爆发后,麦当劳就在3月14日暂停了其在俄罗斯绝大多数地区的运营,并关闭了餐厅。但一些特许经营店至今仍在营业。
  在俄乌局势恶化、西方公司开始大批撤离俄罗斯之后,俄罗斯政府曾表示麦当劳将被国内餐饮连锁店所取代。
  麦当劳曾是苏联解体、俄罗斯迎来"新时代"的最重要象征。1990年1月31日,俄罗斯第一家麦当劳在莫斯科开业,致使莫斯科市民在门外排起长队,单日客流量超过了三万人。
  麦当劳称退出俄罗斯意味着未来将禁止在俄罗斯境内使用麦当劳的名称、标识、品牌和菜单。尽管该公司将在俄罗斯保留其商标。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水发燃气拟定增收购鄂尔多斯水发40.21%股权
 
  据悉,水发燃气(603318)5月19日晚间公告,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间接控股股东水发控股集团持有的鄂尔多斯水发40.21%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鄂尔多斯水发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鄂尔多斯水发的前身是鄂尔多斯派思,为更加契合水发燃气战略发展规划,增强公司品牌优势,鄂尔多斯派思于2021年7月将公司名称变更为鄂尔多斯水发。
  鄂尔多斯派思原本是水发燃气的全资子公司。2020年5月8日,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公司全资子公司鄂尔多斯派思的资本实力,促进燃气运营板块业务的快速推进,拟由水发控股集团向鄂尔多斯派思增资4.5亿元,上市公司放弃该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增资完成后,上市公司的出资比例为59.79%,水发控股集团出资比例为40.21%,公司保持对鄂尔多斯派思的控股地位,该次增资不会导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更。
  彼时,水发燃气在公告中表示,通过此次增资,公司与水发控股集团共同投资运营该项目,能够从更高层面上推动公司燃气运营板块业务整体发展,为项目建设和运营创造更好条件,有利于公司在新战略周期内加快推行燃气运营业务发展整体战略实施,补充资本,增强公司资本实力,通过统筹运营燃气板块上下游、加强管理,实现业务协同,发挥鄂尔多斯派思在LNG生产加工方面的优势,提升上市公司整体在燃气运营业务上的盈利能力。
  据水发燃气在5月19日晚披露的最新公告,鄂尔多斯水发的经营范围包括供气管道经营;新型能源、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一般进出口贸易;液化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CNG、重烃。
 
▲青岛港9.84亿元收购威海港发展51%股权
 
  据悉,青岛港5月16日公告,为解决同业竞争,公司拟以9.84亿元收购山东港口威海港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山东威海港发展有限公司51%股权。
  威海港发展主要从事集装箱及煤炭、矿石、铝矾土等干散货的装卸、仓储、道路运输、货物运输代理等业务,2021年度净利润3638.33万元。港口整合背景下,青岛港集团和威海港集团已于2019年7月完成整合,后者100%股份无偿划转至青岛港。
 
▲中国中铁拟110亿元收购滇中引水34%股权
 
  5月12日晚间,中国中铁(601390)发布公告,拟以110亿元为对价收购云南省信用增进有限公司(简称云南信增)持有的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滇中引水公司)33.54%股权。
  中国中铁与云南省国资委、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云南工投)、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云南省投)拟于此次交易事项后进一步成立合资企业,并将中国中铁持有标的公司的全部股权注入该合资公司,由中国中铁持有合资公司控制权。
  资料显示,滇中引水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主要从事滇中引水工程(一期)的建设管理。截至公告日,中国中铁、中铁开投、云南省国资委、云南信增、云南工投及云南省投分别持有标的公司5.17%、14.66%、14.82%、45.38%、19.21%及0.76%股权。
  在上述股权交割完成后,中国中铁、中铁开投、云南省国资委、云南信增、云南工投及云南省投将分别持有标的公司38.71%、14.66%、14.82%、11.84%、19.21%及0.76%股权。
  待交易完成后,中国中铁及全资子公司中铁开投将合计持有滇中引水公司53.37%股权,标的公司将成为中国中铁控股子公司,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目前,滇中引水一期工程尚处于建设期,滇中引水公司尚无营业收入和利润。
  中国中铁在公告中介绍,滇中引水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水利水电工程,是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
  作为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中国中铁业务范围涵盖了几乎所有基本建设领域,包括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机场、港口、码头等。
 
  ▲ST冠福实控人拟变更
 
  5月17日晚间,ST冠福(002102)公告,接到大股东陈烈权、邓海雄及其一致行动人汕头金创盈和汕头金塑的通知,其当日与城发资本分别签署了《股份转让框架协议》和《表决权委托协议》。
  具体而言,陈烈权和汕头金创盈正在筹划将其持有的目标公司部份股份合计1.35亿股拟以不低于正式股份转让协议签署日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95%的转让价格转让给城发资本。同时,城发资本将接受陈烈权、邓海雄、汕头金创盈、汕头金塑合计持有目标公司5.87亿股的表决权委托。
  据了解,上述四名股东在股份转让或表决权委托后仍持有不同比例的ST冠福股份,而城发资本的持股比例将由1.92%增至7.04%,但该四名股东拥有的带表决权股份比例将降至0,而城发资本可支配表决权比例升至24.19%。
  各方同意,委托协议项下的表决权委托期限为自委托协议生效之日起36个月,表决权委托期限届满之日起委托协议自动失效。经双方协商一致可延长表决权委托期限,各方应另行签署书面协议。
  上述表决权委托生效后,城发资本将成为ST冠福控股股东;由于城发资本是荆州市国资委旗下城发集团控制的企业,荆州市国资委将成为ST冠福的实际控制人。
  ST冠福表示,本次表决权委托前,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本次表决权委托后,城发资本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荆州市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美锦能源重整佳顺焦化
 
  5月17日晚间,美锦能源(000723)发布公告称,公司以受让股权方式参与佳顺焦化破产重整项目,并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人民政府拟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及补充协议。依托于重整后的佳顺焦化,公司将投资不超过45亿元,在贵州六盘水市六盘水路喜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落地投资建设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公告显示,因佳顺焦化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六盘水中院于2021年3月裁定其破产重整。美锦能源在前期尽职调查和多次协商的基础上,于2021年12月报名参与佳顺焦化破产重整程序,拟提供2.4亿元偿债资金,获取佳顺焦化剥离掉低效资产后的100%股权。目前,佳顺焦化重整计划(草案)已获六盘水中院裁定批准。
  根据美锦能源战略规划,公司拟进一步扩大焦化、高纯氢及氢能利用的产业规模,并充分依托贵州省六盘水市的煤炭资源禀赋,以及基础化工、新材料产业、氢能源产业等方面的产业基础,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此,公司与六枝政府就共同推动贵州(美锦能源)六枝佳顺焦化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签订协议。
  投资协议显示,项目总投资中,焦化制氢工厂预计投资30亿元,投资强度为300万元/亩以上;氢能产业链的投资额度及周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及氢能产业政策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计划总体投资15亿元。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焦化制氢工厂项目、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焦炉煤气制氢联产合成氨、LNG项目、氢能综合推广应用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拟于2022年8月1日项目建设正式动工,2023年12月31日前竣工验收并投产,2024年达产。
  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全部干熄焦工艺,回收余热用以发电,自发自用。焦炉煤气除焦炉本体加热外,富余的大量煤气进行深加工提氢生产高纯氢联产合成氨、LNG。
  氢能综合推广应用项目则充分发挥美锦能源在氢能源产业链的全产业链布局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六大区域的产业落地经验,推动六盘水市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将六枝特区打造成为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氢能装备制造基地。
  美锦能源表示,该项目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焦化项目延伸生产高纯氢气和高端化学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传统焦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万润科技控股股东拟变更为长江产业集团
 
  据悉,万润科技5月13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宏泰集团与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江产业集团")于2022年5月12日签署股份无偿划转协议,按照湖北省国企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宏泰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公司201,978,254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23.62%)无偿划转至长江产业集团。《股份无偿划转协议》需要经湖北省国资委批准后生效。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长江产业集团将持有公司23.62%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仍为湖北省国资委。
 
▲陕国投原董事长退休
 
  5月13日,陕国投发布公告称,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姚卫东叶瑛等任免职的通知》(陕政任字[2022]84号),姚卫东辞去公司总裁职务,当选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九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不过,其任职资格尚需中国银保监会核准,未获核准前代行董事长职责。
  公告同时披露,原董事长薛季民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公司董事会指定副总裁王晓雁在总裁空缺期间代为履职。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尽快完成总裁的选聘工作。
  薛季民自2005年6月起便兼任陕国投党委书记,2006年2月至5月任陕国投总裁,2006年5月正式当选为陕国投董事长,任职至今已有16年时间。在此期间,陕国投信托资产规模从2006年的23.69亿元扩大至2021年的1993.32亿元。
  据悉,1998年2月,姚卫东开始在陕国投工作,曾任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副总裁,2014年1月正式担任公司总裁。
 
▲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合计持股增至16.37%
 
  5月18日,南京银行公告称,公司收到该行第一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告知函,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 QFII )增持公司股份比例超过1%。
  权益变动后,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从14.04%增加至16.37%,增持比例2.33%,超过1%,并承诺所增持股份自取得之日起5年内不进行转让。
  公告显示,法国巴黎银行2022年5月17日以可转债转股方式增持南京银行股份183493069 股,增持比例 1.42%;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2021年8月20日至2021年9月6日期间,以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南京银行股份 94450078 股,增持比例 0.91%。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本次增持比例合计 2.33%。
 
管理视点
 
科沃斯CEO钱程:坚守商业本质,增长就会悄然而至
 
    最近几年来,全球商业环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来自内外部的挑战让企业经营者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市场信心在此时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它能够自企业领导者传导到所有一线员工,在企业内部凝结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帮助企业在抵御危机的同时也不错过市场机遇。
  当然,这种信心并不是无理由的盲目自信,而是身处不确定的环境中,依然有足够的底气去直面现实的挑战。正如科沃斯集团副董事长、科沃斯机器人CEO钱程近日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时表示,坚守商业本质,扎实地做好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增长就会悄然而至。
  这是钱程第二次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时隔半年,伴随着商业环境愈加复杂化,钱程也展现出了自己更加成熟的领导心态:作为公司领导者,他带领科沃斯更加坚持自己的”农耕式“风格,耐心播种,让时间结出果来;作为青年企业家,他有了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让机器人 服务每个人”,为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创造价值;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CEO,他对创新的热情更加浓厚,在通过技术自研打造极致产品的道路上稳步向前。
  业绩就是最直观的证明。这种心态让科沃斯在过去一年里收获颇丰,2021年财报显示,科沃斯在业绩层面保持着高速增长,全年营收达到130.86亿,同比增长80.9%;综合毛利率达到51.41%,净利达到20.1亿,同比增长213.51%。在大宗商品通胀、制造业成本承压的背景下,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实属不易。
  那么,对科沃斯来说,保持信心的底气究竟是什么?
  双品牌经营构筑长期增长曲线
  “每个品牌有它自己独特的人格、独特的定位和独特的能力,去服务于整体的战略发展。——钱程”
  自2019年起,为了建立第二增长点,代工起家的科沃斯策略性退出了服务机器人ODM业务,并在“科沃斯”品牌之外创立了新的“添可”品牌,形成双轮驱动的局面。如今来看,这一战略性举措成效显著。
  自有双品牌业务收入占比明显提升,这是科沃斯最新年报中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2021年,科沃斯品牌的销售收入达67.10 亿元人民币,占全部收入的51.28%;添可品牌实现销售收入51.37亿元人民币,占全部收入的39.25%。这也就意味着两大自有品牌业务合计收入占整体营收的比重已经达到了九成以上。
  “双品牌的经营增强了我们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抓住更多的机会点。”在钱程看来,双赛道的协同发展,让科沃斯有了更多应对市场变局的底气。
  当前,科沃斯品牌保持着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的龙头地位,而添可品牌也已占据国内线上洗地机市场69.7%的份额,持续位居电商平台洗地机品类榜首,并且构建起涵盖智能家居清洁、智能烹饪料理、智能个人护理、智能健康生活四大品类的智能物联生态体系,成为科沃斯集团第二大增长引擎。
  在海外市场,双品牌同样表现出色。自科沃斯在CEO钱程的带领下开展全球化布局以来,至今已经建立起了以欧洲、亚太、美国、日本为核心、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全球经营网络,并搭建起了完善的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年报显示,2021年科沃斯品牌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26%,添可品牌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0.65%,占各自收入比重分别达到30.91%和31.66%。
  这也打破了不少人最初对科沃斯双品牌策略的质疑。通常来说,多品牌策略会对企业管理构成一定的挑战。原因在于,虽然有着差异化定位的多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占领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对多品类产品的需求,为企业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但实际上如果管理不当,也有可能造成品牌间的内部竞争,反而会对企业发展形成掣肘。
  不过,钱程并不这么看。“我们会将这些看成公司性的行为,而不是单纯地从品牌定位的层面去看。”他的观点是,如果从公司的整体战略出发,这种双品牌策略就不仅仅是一种品牌行为,所谓内部竞争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科沃斯品牌一直以来聚焦的战略方向是一个做机器人的公司,持续追求在机器人领域进行拓展,而添可品牌追求的则是中国家电的智能化升级。每个品牌有它自己独特的人格、独特的定位和独特的能力,去服务于整体的战略发展。”钱程表示。
  “真正的品牌其实具有一种内生的原动力,只有基于这种原动力,我们才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在钱程看来,正是由于这种原动力让科沃斯和添可两大品牌在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消费升级中深刻把握住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海内外都实现业绩上的爆发式增长。
  技术沉淀打造极致产品
  “走向高端化,不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是企业经营的必然结果。——钱程”
  在双品牌经营背后,如何将产品做到极致,击中消费者的痛点,真正契合人们高质量生活需求,这考验的是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因为机器人产品的核心依赖于芯片、传感器、视觉感知、语音交互等前沿技术,如果在这些领域没有一定的布局和沉淀,毫无疑问就难以做出真正好用的产品。
  这也是科沃斯更大的底气所在。经过近20年的深厚积累,科沃斯在机器人建图导航、机器人避障等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在核心技术上坚持自研,让科沃斯成了业内自研率最高的公司。
  同时,基于研发能力和制造实力的优势,科沃斯已经发展出成熟的电机、电池、核心配件等自主产业链,能真正做到研发即制造,迅速把一个科技产品从概念到量产,然后推广到千家万户,走向市场,有别于其他品牌需要依托代工厂等合作方才能实现产品落地。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1年,科沃斯推出全新品牌“氪见”,聚焦智能传感器技术和产品,并提供软硬件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由此跻身到产业链上游。
  这种打造垂直一体化自主供应链的举措无疑是明智的,也是科沃斯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所做出的选择。毕竟,当行业新进入者增多或供应链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自主供应链不仅能够确保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还能形成领先于同行的软硬件一体的竞争优势,从而摆脱低价竞争。“我们希望通过提升制造效率,提升产业协同能力,来增强我们的产品定义能力、技术实现能力等,未来创造出更多好产品,在行业内保持持续优秀。”钱程表示。
  也正因此如此,当最新年报显示,科沃斯自有品牌业务实现“量价齐升”时,钱程并不觉得吃惊。2021年,科沃斯、添可品牌产品出货量分别为340.4万台、267.1万台,较上年增长10.81%、242.45%。与此同时,科沃斯品牌出货均价达1963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3.67%,添可品牌出货均价达1923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9.13%。
  外界有一种声音认为,这种表现源于科沃斯制定的高端化战略。但在钱程看来,这种逐步迈向高端化的表现,与其说一种主动的选择,不如说是企业追求极致产品力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去追求所谓的高端化,更在意的是能否打造出最好的产品。最好的产品要用好的技术,要具备更全面的能力,要满足大家对真正解放双手的机器人的期待。当我们做到了这些,有什么样的价格其实是市场选择的结果。”钱程表示。
  就拿科沃斯在2021年推出的地宝X1产品来说,首创了全能基站,集自动集尘、自动回洗拖布和自动补水等功能为一体,同时在行业内率先导入高算力人工智能芯片和语音交互控制,引领扫地机器人行业进入了真正的AI化发展阶段。同时,自上市以来已累计销售超2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人民币;2021年双十一期间的全渠道成交额、成交量均位列行业首位。
  因此,在钱程看来,量价齐升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意味着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更加感兴趣,有了更高的接受度,认可科沃斯推出的产品就是同品类中最好的,同时也能为这个行业带来持续的成长和提升。这个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坚定信心服务每个人
  “品牌使命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也能够激发员工对企业更强的认同感。——钱程”
  在技术实力上遥遥领先于行业,让很多人好奇科沃斯独到的研发策略到底是什么?2021年,钱程在首次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时提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产业有比较长远的思考,习惯用比较长远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将解决当下的问题与打造服务全球家庭的机器人公司的愿景结合在一起。我们专研技术,不仅是在解决当下产品体验的问题,也是在为我们积累未来机器人所需要的技术底蕴。”钱程表示。
  近期,科沃斯将品牌使命进一步升级为,“让机器人 服务每个人”,这是科沃斯历久弥坚的初心,也是其全新的使命所在。全新的品牌定义更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在展示科沃斯科技实力的同时也注重诠释企业文化,建立与消费者的品牌联系,试图引发消费者的共鸣。
  “过去大家可能认为扫地机器人只是一个家电产品,但我们希望它跟人之间更具交互性,在地域性、文化性等方面能够更加全面、个性化地服务好每一个人。”钱程表示,科沃斯希望重新解构“机器人的能力”,以用户需求为研发导向,去实现品牌全新愿景:打造生活、生产、生态全场景的服务机器人,为每个个体带去智慧、便捷、人性化的崭新体验,从而创造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想象。
  如此一来,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服务型机器人,科沃斯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而技术上的持续升级,已经让这一点逐渐成为可能。作为国内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企业,科沃斯的目标则是成为全球顶级的机器人公司,如今科沃斯已经将家庭服务型机器人不断融入智能语音、机器视觉、建图导航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新技术,可以做到相当程度的自主性、适应性、智能性。
  当然,这种品牌使命升级背后的另一重考量是,让每一位员工都对企业产生更强的认同感。“面对挑战时,我们希望告诉大家,科沃斯在未来真正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应该坚持的是什么?”钱程表示。
  这种认同感,其实是保持市场信心更深层次的底气所在。当员工对企业有了认同感,也就有了更强烈的使命感,便能更加主动地成为企业变革创新的有力参与者和推动者。当危机发生时,这样的企业往往也更具韧性和竞争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更容易做到从容不迫。
 
信息化建设
 
刘鹤要求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据悉,全国政协5月17日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辩证看待和统筹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使之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委员们认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大国地位稳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挖掘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设备赋智、为企业赋值、为产业赋能。要厘清数据所有权、使用权、运营权、收益权等权利,建设更为安全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要加强统筹协调,创新监管方式,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在保障国家网络和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要鼓励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进程。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全球数字经济正呈现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深度渗透、变革速度指数化等新特征。要努力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全方位变革,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基础研究水平,重视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企业家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要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研究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具体措施,鼓励平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统筹制定规划,健全法律法规,增加政府直接投入,提高全民族数字化素质,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数字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特别是着眼于人、着力于人,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创新。
 
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获批
 
  据悉,由川渝两地联合申报的"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日前获工信部批复,成为继北京、长沙之后全国第三个获此国家级称号的地区,这也是国内首个跨省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
  工信部在批复中表示,将在政策实施、项目布局、企业培育、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川渝两地积极支持,并希望川渝两地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培育新型网络安全服务,建设网络安全人才高地,完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将园区建成引领西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
  目前川渝地区网络安全产业年均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两地引进网络安全企业共300多家,包括技术研发和应用转化的创新中心、创新实验室、网络攻防靶场和适配基地等共计92个,承担了网络安全类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或工程163个,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创业比赛获奖项目50余个,形成了涵盖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在工控安全、密码产品、电磁防护、大数据安全等多个领域处于全行业一流水平。
  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市将联合四川省按照"差异化错位突破、跨地域协同发展"原则,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供需一体、协同发展"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布局,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其中,四川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探索组织机制、财税金融、人才培育、成果转换等配套政策创新,推进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研发,培育网络安全产业生态,提升网络安全供给能力,完善网络安全应用体系;重庆将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体系,在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平台建设、产品推广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统筹扩大供需市场强化应用场景带动,加快形成良好产业生态。
 
企业信息员园地
 
探索电力企业精益管控体系的战略引领与实践
 
  特约信息员:王协忠
  近年来,电力企业在燃气价格、电量、电价等多重因素挤压的不利因素下,华电国际深圳公司积极探索精益管理模式,创新构建了"1+4"精益标准化管理体系,综合实力显著提升,13项生态指标、8项安全管理指标、5项环保管理指标、8项依法治企指标全部达标。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一个引领”,构建“四个体系”。
  一、坚持战略引领
  ——战略制定超前。明确全力开拓热力市场,大力推进优质燃机热电冷多联供项目,积极拓展海上风电,发展上下游产业和新兴能源,积极推进综合能源供应服务商建设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原则,对标国内外一流同行企业,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工作方案》等发展规划为指导,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其涵盖企业发展、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环境保护与技术进步、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子规划。
  ——战略落地实在。战略目标能否落地,关键看执行力。抓住—使用工具
  —建立系统—寻求简单—强化意识—养成习惯管理模式,发挥中高层带头、表率、指导、监督、奖惩作用,构建与战略管理相适应的管控、流程、绩效、专业、标准化体系。
  ——战略调整灵活。基于外部形势复杂多变的状况,建立战略评估调整机制,采用SWOT等战略工具不断评估优化战略规划。紧盯年度重点任务目标,结合外部市场环境,每年初调整战略规划;如遇大战略变化,则随时启动调整子战略机制。
  二、构建四个体系
  ——精益管控体系。根据运营需要,调整组织机构,明确各层级职责权限,增设市场营销部、新项目开发部,撤销工程技术部、生产准备部,新设生产技术(维护)部、发电部。职能管理部窒由原来的12个精减为9个,同时压缩了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以发电供热主营业务为主干,按照《权责清单》明确各层级职责和权限。同时,强化制度建设,精减业务流程。将经营管理理念、依法合规、风险管控等当前重点任务要求融人制度条款、业务流程,并通过大数据智能系统固化,实现靠制度管理企业、控制风险。精简业务流程,简化审批手续,突破束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
  ——精益业务体系。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开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公司根据管理现状和运营水平,构建企业精益价值链。一是单点改善。从营销管理、安全生产、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工程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等专业建立精益管理矩系统。打破部门界限,统一调配人员和资源,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二是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将精益项目单点改善逐步延伸至企业管理全价值链,通过寻找差异化优势、实现价值链重组或整合,促进企业内部"产销运"各环节协同优化。
  ——精益激励体系。
  一是体制保障。设立绩效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绩效工作决策、部署及整体推进。下辖班组的部门成立部门绩效管理小组,负责开展部门绩效工作。各部门设置兼职绩效管理人员牵头负责,本部门绩效工作。定期将绩效管理成熟作法、创新成果编写成配套制度予以固化,确保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和长效运行。
  二是机制构建。采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方法,对现有绩效考核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基于考核对象、周期、模式、结果和管理流程,按分级分类、简单易行、日常考核、年底综评的原则,构建指标体系和绩效结果应用体系。
  三是绩效考核。坚持公平正义,充分注重绩效结果在薪酬分配、奖金发放、任职资格评价、培训与开发、员工职业发展方面的应用。加大绩效结果在岗位晋升、竞聘和岗位调整的权重占比,通过推进“AB角”制队伍建设,优化岗位人员配置,建立平等竞争、择优录用、能上能下的岗位竞争长效机制。
  ——精益标准体系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成立标准化委员会及办公室,负责制度标准化决策、督导、检查、奖惩等,推动精益管理成果、经验、做法等及时在公司制度标准里进行固化,将固化结果作为重要绩效考核指标纳人公司绩效管理。按照"公司战略一管理制度一作业标准一智能系统"的管理层次,从属关系,做好制度的系统性设计,完善制度体系。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标准体系。根据制度分级分类管理清单,建立健全大数据下的分层逐级制度体系分级分类管理目录。以本行业本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认证标准"为指导,健全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推进标准化智能管理建设,建设企业标准化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制度标准化在线、实时管理。
  三是强化制度标准执行力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以部门《专业)月度自查评价为主,公司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抽查九按照查评标准打分排序,对前三名、后三名分别进行奖励与惩罚。结合集团公司制度分级目录,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框架。
  四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制度+作业标准"文本体系。用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用作业标准规范管控流程,并依据技术标准、风险管控的具体要求,形成能矩阵交融、逐级执行、规范化运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