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区块链技术广泛的应用前景,众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和电子商务公司都积极布局区块链领域,包括专利的布局。近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数据范围为2017年全球公开公告的专利数量,包括发明申请、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数据提取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报告对2017年全球区块链业务企业专利数量进行排名(未做申请人合并);在前100名中,中国入榜的企业占比49%,其次为美国占比33%;阿里巴巴排名第一,美国银行排名第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排名第三。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与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申请的专利加起来甚至超过排名第一的阿里巴巴,由此可见中国人民银行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程度。
排名
|
申请人
|
国别
|
2017全球专利数量/件
|
全球专利数量/件
|
1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公司
|
中国
|
43
|
49
|
2
|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
美国
|
33
|
44
|
3
|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
中国
|
33
|
33
|
4
|
NCHAIN HOLDINGS LIMITIED
|
安提瓜和巴布达
|
32
|
34
|
5
|
北京瑞卓喜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
|
26
|
27
|
6
|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
美国
|
25
|
45
|
7
|
江苏通付盾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
|
23
|
23
|
8
|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中国
|
22
|
22
|
9
|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
|
17
|
17
|
1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
|
16
|
19
|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各企业在区块链领域的专利申请在2017年呈现爆发式增长,该年度的申请量超过总申请量的85%;排名前6的公司基本属于银行、金融和电子商务企业;我国企业在区块链专利的布局具有全球领先地位。区块链领域的专利申请及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大致分为: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方向
如前所述,区块链技术实质上就是分布账本式数据库,而数据库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并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现在任何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都离不开基于数据库技术、用于支持其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及内部管理的办公软件系统。很多涉及数据(在无纸化办公环境中所有文件都被转换成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或数据库的传统业务和商业模式都可以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克服其原有的缺陷或不足。
比如,区块链技术因其具备的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金融、保险等领域企业的青睐;尤其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多方参与的交易事件(转账交易、支付交易等事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两年,多个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申请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电子合同的高效便捷能够为交易双方节约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电子合同的签定通常离不开交易双方共同信任的协助签署合同的第三方机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现金系统能够使比特币交易绕过双方信任的银行金融机构,区块链技术同样可能帮助甲方乙方在没有第三方机构协助的条件下直接签订电子合同。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公开、共识信任机制的特点,是解决互联网金融困境的法宝。可以根据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和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探索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货币、网络支付、股权众筹、网络征信的全新业务模式。
总之,区块链与传统行业、人工智能、金融、大数据等方面的结合,可能为人们带来巨大的技术变革,解决经济、实业、政府与社会等更加广阔的领域的问题,主要应用场景可能包括存在性证明、智能合约、供应链、身份验证、资产交易、预测市场、电子商务、物流、物联网、文件存储、医疗以及知识产权管理等。
(2)、区块链技术本身安全性的提升方向
区块链中数字签名签在交易信息的散列值上,即数字签名确认的是散列值的真实性,而非交易信息本身。向同一个散列函数输入不同的交易信息字符串有可能得到同样的散列值,发生输入域冲突,这是基于哈希编码的数据压缩存储方法固有的缺陷。此缺陷可能被不诚实的交易方所利用,以否定交易的发生。在比特币等电子现金交易中,不诚实的交易方通过否定交易的发生可以将已经交付的比特币无偿收回。因此,密码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仍然会继续寻找输入域冲突概率更低的散列函数和编码加密方法。
区块链/比特币的安全性建立在诚实的网络节点所控制的计算能力的总和大于有合作关系的攻击者的计算能力的总和基础上。具体而言,所有的网络节点都通过运算不断制造新的区块,系统根据网络内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调整运算的复杂度,以保证产生一个新区块的时间大约为10分钟。通过数据压缩编码方法在新区块中嵌入原有区块的信息形成区块链。区块链系统的规则是记录比特币的历次交易的区块链中,链条最长即区块数量最多的区块链被认为记录着真实的交易数据。因此,如果攻击者生成的包含虚假交易记录的区块链长度赶上甚至超过诚实节点生成的区块链的长度,各网络节点将被虚假交易信息所欺骗。
在比特币市场参与者都使用个人电脑的前提下,诚实网络节点计算能力的总和大于攻击者计算能力的总和这一假设能够成立。但是比特币的设计者可能没有预见到专用ASIC芯片的出现和以云计算为标志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个人电脑属于通用型计算机系统,通用计算机是可编程的,不同程序可实现不同的应用,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协调与调度算法控制下,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专用ASIC芯片以纯硬件方式运行,免除程序从硬盘到内存的读取调用过程(硬盘的读取浪费大量时间),只执行单个特定应用且必然针对此特定应用从运算部件的角度做了优化。故而,专用ASIC芯片在执行特定应用的条件下通常比通用型计算机系统更高效,即运算速度更快。因此,现在投资者制造比特币都不再使用普通个人电脑而是基于专用ASIC芯片的挖矿机。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是指由大量处理单元(数百至数万,甚至更多)构成的一种并行处理系统。目前,巨型机的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亿次运算,大规模并行处理的计算机将是巨型计算机的重要发展方向。云计算是并行计算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高性能计算和超级计算的一种。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云计算中心,按自己的需求租用云计算中心的资源进行运算。云计算甚至可以让用户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专用ASIC芯片和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为攻击者在计算能力上超越诚实网络节点创造了可能。因此,有必要从技术方案的角度改进区块链以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性。
(3)、区块链技术用户匿名性和交易不可追踪性的弱化方向
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是比特币,其技术方案充分满足电子现金对用户匿名性和交易不可追踪性的要求。即便在早于比特币出现十年之前的上世纪末,电子现金的研究人员就已经意识到用户匿名性和交易不可追踪性产生的潜在风险:增大发现和打击制造伪币、洗钱及偷漏税款等犯罪行为的难度;而且电子现金为已有的犯罪型式(绑票和敲诈勒索)提供了新的操作手段,现在罪犯们可以坐在家里的电脑前以一种安全的方式收取其犯罪所得。比特币的出现不幸地验证了研究人员的预言,2017年比特币敲诈病毒在国内外爆发式传播,100多个国家超过十万台电脑遭受侵害。该病毒通过远程加密用户电脑文件,从而向用户勒索赎金(只收比特币),用户文件只能在支付赎金后才能打开。比特币的匿名性也导致近年发生的多起欺诈交易和黑客窃取比特币事件,由于无法查明犯罪分子的真实身份而难以通过法律途径将其绳之以法并追回受害者的财产。
鉴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电子现金存在上述风险,我国政府与国际主流国家保持着基本一致的严格监管数字货币(电子现金)的政策,不承认比特币的支付属性,只认可比特币作为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品存在。只有当监管机构可以真正很好地掌控电子现金流向,消除电子现金对外汇管制、反洗钱、反犯罪融资等领域造成的冲击之时,电子现金才有可能走入普通大众,变成常规的投资品。因此,有必要对尤其是应用于电子支付领域的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在匿名性和不可追踪性与可监管性之间达到某种折衷与平衡。事实上,早在上世纪末,电子现金的研究人员就提出对大额交易及一段时间内过于频繁的交易实现可追踪性。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成立了课题组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在探索主权货币数字化,主导推出我国主权数字货币。从央行的角度来看,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等等。行长周小川曾阐述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原则,要求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手段。由此可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设计的主权数字货币,应该会在保持一定的用户匿名性条件下确保政府和央行对资金流向的监管,解决电子现金交易中的欺诈盗窃犯罪受害人维权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