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数字化 > >> “大平台+微应用”,企业信息化冲击波

“大平台+微应用”,企业信息化冲击波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新华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4-06-16 09:54:43

(图注:企业级移动应用开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把软件写碎,这是对既有大系统开发模式的颠覆。

    苹果应用商店70余万应用程序点燃的不仅仅是个人消费市场。事实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来自消费端的APP软件形式最终开始影响到企业级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海比研究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企业级移动应用的需求尚未完全开启,但有96%的受访企业希望将业务部署到移动终端。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规模未来四年复合年增长率达65.4%,预计2016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666.3亿元。在当前中国的企业级移动应用中,行业类移动应用占比72.8%,移动应用的爆发将带来一些新的商业模式,APP营销将成为趋势。未来,在教育、政府、金融、电信、流通、交通制造媒体等行业,移动企业级应用将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对于这种趋势,很久没有在媒体露面的普元CEO刘亚东也开始发声,他指出,在移动互联的驱动下,人们工作的流程从长流程变成短流程,鼠标点击变成手指触屏,线性协作变成点状聚合,大软件系统不得不适应而被拆解为更小功能服务的小软件服务。智能移动设备推动软件碎片化,让工作无时无处都可以被处理,而越来越多的碎片化的需求又进一步促进更多智能设备的推广使用。

    CIO的微需求

    作为国内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先生,CIO们的技术嗅觉一项很敏感,一些改变正在悄然发生。4月底,在腾讯第一季“微信公开课”北京站活动现场,顺丰速运客户本部科技应用处总监魏轲全面分享了顺丰速运借微信的连接能力实现数据流与信息流的上下贯通,以及应用微信支付完善支付体系,便捷高效地为用户带来更多个性化服务的经验。魏公布的数据是,300万的用户量,每天50万次以上查询,30万件的下单。最为关键的是微支付打通了支付环节,形成了交易的闭环。当然,在交易闭环的链条背后,用户数据还在持续增长中。

    那么,顺丰的目标仅仅是数据流的贯通么?

    如果结合今年5月顺丰的“嘿客”便利店行动,大概就可以看出顺丰布局的一些端倪,其计划2014年在全国开设3000家便利店。那么,顺丰的产品线就会变成顺丰速运+顺丰电商+金融+社区O2O服务平台+农村物流……,而这其中最缺的就是能贯通线上与线下数据的移动端,所以在也就不难理解顺丰为何会与微信深度合作。当然,魏也指出,未来顺丰的移动端的应用会越来越细分,会覆盖到每一项业务产品线。

    作为国内成长最快的物流企业,微信并不是顺丰在移动端上的第一次发力。从时间节点上来看,早2010年顺丰就推出了WAP版的移动助理,当时可以在手机端实现用户登录,自助下单,自助查询等功能。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这些功能的实现的方式是通过wap网址登录。而后,顺丰优选、顺丰电商、顺丰金融、顺丰社区等一系列的移动端产品纷纷发布,顺丰APP产品矩阵开始出现。

    不断增加的企业级APP应用,会聚合成一个庞大的应用矩阵,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大平台的逻辑

    对于CIO们来说,在通过矩阵化的APP产品族群来满足不断细分的业务诉求的同时,必须还要有大平台的思维。

    “当大软件系统不得不适应移动互联网化的趋势,而被拆解为更小功能服务的小软件服务时,应用的快速开发与迭代,应用间的标准统一、差异屏蔽、开发组件复用就显得颇为重要,同时也不得不考虑移动设备的适配性、统一认证、授权给第三方的开放能力等等,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软件应用运营与创新支撑”。普元CTO焦烈焱表示,这些应用碎片化所带来的问题,必须要依靠大平台来解决。

(图注:普元CTO焦烈焱)

    中华煤气集团属下的港华科技其直接管理的燃气客户量已经超过300万户。其自主开发的TCIS系统应用覆盖了燃气企业的客户报装、表具管理、表具处理、IC卡充值管理、民用户抄收管理、工商户抄收管理,户内安检管理、户内改管管理、燃气具销售管理、IC卡动态管理、大客户管理及抄收稽查等12项功能。每年的应用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数万行代码。而其正是借助平台化的开发工具,在开发效率、标准统一、适配性等多个维度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更极端的例子则来自于银行和电信运营商这两大领域,其中往往涉及数千人的开发团队和成千上万的应用。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都已引入平台开发模式。中国移动某分公司在引入平台化开发模式后,软件缺陷率从46%降低到15%内,工单响应周期缩短1/3以上。此外,五大国有股份制银行也都采用了平台化开发工具。目前,中国工商银行的“移动银行”用户已经突破1亿,通过构造“新一代基础平台”,面向全业务领域,支持微应用3000余个。

    相对而言,那些主打平台级产品的企业,其开放的API游戏规则,则往往延伸出成千上万的应用,此时SOA治理和平台化管理工具集则是很好的补充。

    商业之变

    在碎片化的应用趋势面前,传统的大系统软件开发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诉求。除了应用企业,在商业天平的另一端,传统软件产业界也迅速刮起了一股转型之风:以往复杂、封闭的企业管理软件开始走向开放化、碎片化和敏捷开发化:以SAP、Salesforce、用友、八百客等为代表的传统软件厂商开始在移动端发力,纷纷推出移动端产品,同时在产品中开始引入社交化、在线化的功能。这很好理解,移动端产品满足了碎片化的应用趋势,在线化、社交化满足了增加用户和潜在用户的黏性与交互的诉求。

    当挑剔的CIO们要求软件产品响应的时间以月或者周来计算时,传统的光盘+授权的商业模式则必须被舍弃。记者接触到的最新一个案例是,国内某财务软件在5月的移动端用户新增数据量是5000个,月基础服务费是30元,定制化更新频率的响应时间可以缩短到一周。或许,这仍可以归结到互联网模式对IT的改变上。(记者 黄浩)

相关热词搜索: 冲击波平台企业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