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5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并接收了他转交的安倍亲笔信。敏感时期安倍为何派特使访华?山口访华取得了哪些成果?中日关系是否会尽快回暖?就网友关心的这些话题,本网专访了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沱生,以下为主要内容:
问:您认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何会在这个时期派山口那津男访华?山口此行的目的有哪些?
答:为什么他急着派特使来访华?其实我觉得这也不算急了,因为他再不来就来不及了,中国政府在3月份就要召开人大,我们的政府要换届,那个时候,我们政府整个的权力过渡时期就要结束,所以,这个时间已经不长了。
从3月份人大以后一直到日本7月份的参议院选举,这个时间是一个“机会之窗”,因为双方的政府全部都就位了。自民党在众议院已获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在7月份的参院选举中,安倍希望也能够获得绝对多数,为此,他希望做出一些成绩来,以在国内得到更多的支持。一个可能的成绩是改善日本的经济状况。现在是日本处于经济衰退的边缘,而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要改善经济离不开中国;二是如果能使中日处于危机状态的中日关系有所稳定,有所改善,对他得到民众支持也是有利的。但是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绝不是容易的事,钓鱼岛争端已使两国关系陷入恢复邦交40年来的最低点,要想重启对话,必须早作准备。此外,当前两国在钓鱼岛海域及周边的对峙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双方军机的对峙更使风险上升,虽然离钓鱼岛还比较远,但是媒体炒作很多,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切,这也加大了安倍政府对华接触的的紧迫性。
我认为,山口来华至少是希望做三件事。第一,表示日本跟中国恢复对话的愿望;第二,面对对歭风险,希望双方能加强危机管控,这是一项紧迫任务。将来无论是对话也好,打破僵局也好,发展两国关系也好,一旦发生了军事冲突,恐怕就都失去了条件。第三就是要为未来启动政府对话做准备。
中国有句老话“解铃还须系铃人”,钓鱼岛危机是日本“购岛”造成的,要想缓和危机,日本应先采取行动。从这点来讲,山口带安倍亲笔信来华访问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问:安倍之前一直主张对华强硬,安倍在给习总书记的亲笔信中称愿从大局出发。态度有所缓和,您如何评价安倍及安倍政府呈现的“两面性”?
答:安倍及安倍政权表现出来的两面性,我们对此一定要看清,不要把它看的太简单,出现这种情况是毫不奇怪的。其实安倍上任以前就表现出了“两面性”,当时安倍称他第一次担任首相时,打破了中日关系的僵局,同中国建立了战略互惠关系。但当时他讲的更多的是硬话。就职后,强硬的话继续在讲,但实际上谨慎多了,包括在历史问题、公务员上岛问题上,都采取了更谨慎的态度,同时也释放了希望顾全大局,发展中日两国关系这样一些信号。
我希望安倍的理性的一面能成为日本对华政策的主导,这样中日关系就可能得到改善。当然,中国也会做各种准备,包括准备应对他的另一面。争取好的,准备坏的,我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问:安倍为何热衷“亲笔信”外交?您认为“亲笔信”在改善两国关系中能起到多大作用?他的“亲笔信”又有多少诚意?
答:带一封正式的亲笔信,是表示他重视山口的访华,并认可这次访华,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还在于信的内容,而不在于信的形式。其实去年野田也曾经托人带过信,但却根本没有解决问题,关键在于你是采取什么立场,传递什么内容。山口来访仅仅是一个初步的试探,能够起多大的作用,现在真的很难下结论,但是我觉得来比不来好,带来亲笔信比不带好。
媒体报道了安倍在信中讲的几句话:“日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对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承担着共同责任。我愿从大局出发,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我觉得这几句话都不错,表现了安倍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愿望。但是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改善关系的关键还在于日本下一步怎么做,怎样去重启对话,有没有承认钓鱼岛存在争端与分歧的勇气,是否能够避免采取新的恶化两国关系的行动,这是中方紧密关注的。
安倍的亲笔信到底有多少诚意,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行动比言辞更重要。当然这也需要双方的互动,形成良性互动,要靠双方的努力。
问:日本为何没有派出外长,而是派出公明党党首来华谈修复中日关系?山口那津男在中国说的话可以看做是日本政府的态度吗?
答:我认为,政党外交有几种,一种是关系好的时候的政党外交,这是很正常的,但在困难的时候,两国关系处于严重困难的时期,就不同了,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在这个时候,政府之间的正常的交往已经停止了,不可能进行了。
政党外交恰恰是在危机时期通常采取的一个做法,它能起到试探、铺垫的作用,而且会使双方都有回旋的余地。公明党是自民党的联合执政党,但公明党的地位又弱得多,政权实际上是在自民党手里,所以山口来的时候提出一些建议、看法,如果中国不同意,自民党也可以保住面子,推到公明党身上即可。
在中日关系的历史上,公明党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而且日本的公明党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修宪等问题上的政策也与自民党有很的大区别,其基本看法是比较客观、比较正确的。所以,由山口率先访华,对于改善两国关系气氛,及试探中国的反应,都比较有利。
山口来访和鸠山访华还是不一样的,鸠山是民主党前党首,作为反对党和政府没有直接的联系。至于山口的话能不能代表日本政府的态度,我想,有三部分吧,一是代表的公明党的态度和政策;二是也会有代表安倍态度的内容,至于是哪些,中方的接待者将可以做出判断。还有一些,可能是安倍赞同,但是不能说的,也是不会说的,通过山口的口说出来,作为一种试探,看看中国的反应怎么样,然后下一步再做决定,所以,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但不管怎么样,最终决定政策的还是自民党和安倍本人。
问:山口所倡导的:日中都应承诺,军机不接近钓鱼岛上空,是日本政府让步的表现吗?这是否是为避免军事冲突的权宜之计?
答:是否是权宜之计,中国需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应确定这是日本政府的建议,还只是山口的倡议,或者说是日本公明党的一个建议。目前来看这个问题是比较模糊的。如果只是公明党单方面的想法,未来能不能转变为日本政府的官方立场是需要观察的。如果双方能够达成这样一个协议,我认为将是双方妥协的结果,而非日本单方面的让步。目前,日本认为它对钓鱼岛拥有主权,因此它的飞机有权去那里。但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领土,我们的飞机有权利到那儿去,这是我们维护主权所做的很正当的事。如果双方最终能达成一个双方飞机都不去的协议,那实际上是双方的妥协,是为了维护各自更大的利益。
我认为,如果双方愿意朝这个方向走,恐怕也不会很快就达成协议,协议只能由双方政府来谈判。在此之前,双方保持一定克制,避免因擦枪走火引起冲突,将是重要的。因为双方都不希望用冲突的方式和战争来解决争端。如果目前双方在此问题上能有一定的默契将是件好事。总之,在达成协议之前,中国政府将会有各种应对预案,在正式对话之前,做好各种准备,善意对善意,反制对挑衅,这样就可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到伤害。
问:山口访华是为陷入低谷的中日关系找到突破口吗?这个突破口到底在哪里?
答:我认为讲山口访华将找到一个突破口倒未必,但是山口访华的目的很清楚,是来试探中国政府的态度的,是为了加强危机管控,也是为启动正式对话做准备。如果这次访问最终推动了双方的对话,山口的访问也就是成功的。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有两句话“对话比对抗好,和平比战争好”。这是中国人民真心的愿望。钓鱼岛争端是日本挑起的,中国别无选择,必须做出反制。如果现在日本愿意走上正确的道路,能认真考虑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能从地区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将是一件好事。毫无疑问,如果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发生冲突,对全世界都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而如果双方能解决好争端,则不仅对两国有利,而且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发展都有利。当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我们需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任何争取稳定改善两国关系的尝试,相向而行,争取双方的接触逐步取得积极的进展。
可以预料,中日之间未来的对话会很艰难,因为双方的立场、利益有很大不同。在领土争端上双方都很难让步。因此,要找到突破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山口时所说的那样,要向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学习,体现出国家责任、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日关系克服困难,继续向前发展。当前,我们需要从这样一个高度出发,用积极地心态,争取让事态向好的方面转化。
问:您觉得山口的访华是否发挥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答:答案是肯定的。之前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山口到底能不能见到习近平总书记,这是一个很重要且具有标志性的视点。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了他,明确表示重视日本公明党在两国关系面临特殊形势之际访华。日方应可以从中看到中国对稳定与改善中日关系的基本态度。这一点很重要,要充分肯定。
据报道,下一步马上又要有自民党的一些前政要访华,也就是说日方在迈出第一步后还有第二步。这也表明这次山口访华是有积极作用的。
一段时间前,日方报刊曾经提到过安倍将会向中国派特使,我觉得这次山口的角色跟正式的特使还是有区别的,他并未正式得到这样的身份和使命。但他有可能为未来的特使访华起到探路的作用。这当然只是我个人的猜测。我是在北大开会的时候得知习总书纪接见山口的消息的,转告与会的专家学者之后,大家都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并都对习总书纪的讲话表示赞赏与支持。
问:您认为2013年中日关系是否会回暖?对中日关系前景有何展望?
答前景大致有3种可能性。第一种就是日本以某种方式承认争议,双方回到当年老一辈领导人达成的搁置争议的共识上来。但这将不是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局面,即日本控制岛屿而我们不去,而是在新的现状下达成新的谅解和新的共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两国关系就会得到较大、较快的改善。至于什么是新的共识,我想,要么是双方都不去钓鱼岛,要么就是双方都去,但同时有一个有效的办法防止摩擦与冲突。如果能达成一个正式的文字上的新共识最好,之前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正式的协议,一些日本人不承认两国之间曾就此达成谅解。其实双方达成谅解是不能否认的,在谈话记录里面有着清楚的记载。当年我为写论文,曾看过这些历史档案。
第二个可能就是双方在钓鱼岛争端上继续僵持较长的时间,但在加强危机管控方面达成一定的共识。双方在博弈的同时又不至于发生冲突。在此情况下,两国关系的其它方面逐步地、缓慢地得到一些恢复与发展。但跟第一种前景比,恢复的速度要慢得多,双方关系也难以真正回暖。
第三种可能就是发生擦枪走火,局势走向失控,甚至引发军事冲突。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双方都想避免的。
我想,我们应争取第一种前景,力保第二种前景,坚决避免第三种前景。能否实现第一或第二种前景,正如习总书记所讲,将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智慧与担当,在此我还想加上一条即两国领导人的决断力。这需要两国的互动,两国领导人的互动。我对中国领导人是有信心的,但是对日本的政治家有一些担心。自安倍第一次上台后,日本是6年7相,政局非常不稳,政策变来变去。值得注意的是,安倍现在希望打破这种动荡,做一个能长期执政的领导人,能否解决好中日关系问题,是他首先面临的一场严峻的考验。我希望安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见、有作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