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政的实施,成都市工商局工作人员昨日表示,“国务院部署的指导意见和改革方向发布后,工商总局和四川省工商局将分别作出实施细则,才能够落实到各个地方。”
“零门槛”创业、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国务院近日部署一系列公司注册制度改革政策,旨在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众多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政策出台对于众多创业者而言是绝对利好消息,但同时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坚守“宽进严管”的原则。
叫好:白手起家不再是梦想
成都市民邓女士即将开办一家咨询管理公司,按照目前相关政策规定,其注册资本10万元必须一次性到账,验资费将上千元,且注册过程中这部分资金不能使用。加上写字楼租金、物业管理费、办公用品等基本费用,前期投入的资金数额不容小觑。“若取消注册金最低限额,流动资金将更加充裕,便于企业开展业务。”邓女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因为注册资本限制无法登记的成都创业者还有很多,业内人士分析,一些拥有很好项目的创业者大部分条件可能均符合微企的条件,但因为缺少“第一桶金”进行资本注册,只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按照国务院对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要求,注册资金将不会成为阻拦创业者进行创业的因素。“以创意、项目实现白手起家,现在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一位意图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激动地说。
专家:“皮包公司”并不可怕
“估计很多青年人又要创业了,很多公司企业又要人才流失,皮包公司又要卷土重来了。”记者发现不少网友这样担心。取消“门槛”等限制,会不会导致皮包公司泛滥?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早前在四川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发展高层研讨会上表示,将扎实推进工商登记改革,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政府监管方式过程中必须在“宽进”的同时,坚持“严管”。其表示,之后将厘清监管职责,切实将以前“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
专家分析认为,“皮包公司”并不可怕,有的还应该欢迎——比如第三方服务性的微小企业,关键在于监管。今后企业的运行情况以及相关信息将更加透明,一些违法违规的公司也将受到市场及管理部门的监管与淘汰。
监管:成都已出台企业公共信用标准
早前,成都发布了全国首个企业公共信用地方标准——《成都市企业公共信用等级划分地方标准》,将通过多个方面对企业进行监督评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范企业信用评价,推动全市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监管平台。该信用评价设有100项指标及对应分值,通过打分评估企业公共信用。
企业评级情况作为政府采购入围资格、投标、比选、评优、年检、减免税、财政扶持等评审的参考依据之一。信用等级A级以上的企业,将逐步纳入政策扶持范围。而一些违规企业则将被拒之门外,同时将定期通过媒体或网络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