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因子。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充分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引导广大企业实现更好更大发展。当前,省经信委、省中小企业局正以实施创业创新领军企业培育工程为重要载体,树标杆、推典型,不断提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水平。
把握机遇
提升工业强省新优势
江苏是经济大省,中小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乡镇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对江苏乃至全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无论是外资企业入驻,还是本土企业国际化发展;无论是外资企业科技人才的溢出效应,还是本土企业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都为江苏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这期间实现了4个转变:一是从以轻工业为主转向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二是从简单加工制造转向研发设计和高端制造,三是从集体国有为主转向民营外资双轮驱动,四是从粗放分散经营转向集约集聚发展。
当前,我省正处在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环境来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兴起,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分析认为,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看,中小企业往往是整个社会最具创新活力、最具增长潜质的主体,微软、谷歌、苹果等世界级的优秀企业都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而来。江苏近年来的发展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此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企业,不但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反而有了新的发展。目前,中小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就业、80%以上的创新成果。因此,创新只有落到中小企业这个最广泛的主体上来,只有成为中小企业自觉行动和动力之源,才能使江苏真正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才能顺利建成创新型省份。前不久,省委主要领导在中小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抓创新要在中小企业中进一步去落实,重点扶持一批‘高精尖’、‘小而优’的企业”。
人才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我省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省经信委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牵头制定了要求更高、内涵更丰富的“工业强省”建设任务,扎实推进“万企升级计划”,对中小企业人才集聚提出了明确目标。当前,各级经信和中小企业部门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企业需求为重点,帮助广大企业引进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创新团队以及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正在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典型示范
培育创业创新领军企业
江苏中小企业面广量大,政府扶持引导不可能面面俱到。省经信委、省中小企业局适时启动创业创新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每年认定50家民营科技创业优秀企业和50名优秀企业家。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更多企业转向追求高科技、高增长、高质量的科技创业,更多地在自主核心技术、新型商业模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2011年、2012年,省经信委、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了两批省级民营科技创业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这些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由所在地经信部门推荐、省经信委组织专家严格评审。评审时突出“五个”优先的原则:一是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地方人才计划支持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创办的企业、企业家优先;二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优先;三是新兴产业优先;四是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的优先;五是主导产品技术水平国际、国内领先的优先。这充分体现了我省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的连贯性。
2012年12月,我省评选出第二批50家民营科技创业优秀企业和50名优秀企业家。仔细分析,这些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具有较好的科技创业基础条件。50家优秀企业均为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人员占股均在50%以上。50名优秀企业家中,12名为国家“千人计划”、省“ 双创”计划支持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0名为省“333工程”、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对象,25名为市人才计划支持人才,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21人、本科学位29人,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6人。二是具有显著的创新成果。认定的企业均为近年内初创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2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近两年申请专利均在5件以上,企业拥有专利总计达2358项,其中发明专利365项;主导产品均达到省内领先以上水平,其中62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38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认定的企业在近2年中均实现盈利,没有亏损企业,产品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占有率好。2011年户均实现营业收入20916万元,户均实现利润总额2099万元,户均上交税金达1056万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1.3%。四是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认定的企业中,新兴产业企业52家,其中,新材料企业26家、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9家、新医药企业4家;主导产业企业40家,其中,装备制造企业20家、电子信息企业20家;传统产业企业8家,其中,轻工企业5家。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的企业占到92%,传递出我省中小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积极信号。
对认定的科技创业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省经信委、省中小企业局非常重视持续引导扶持。2012年12月,省经信委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实施创业创新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未来5年内每年组织100—200名企业家赴美培训,着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和领军人才。目前,首批学员已学成回国,他们在美国期间接受了“创新理论与硅谷案例分析”、“突破性的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领导力”等方面的高端培训,并到谷歌、思科等知名企业实地考察。
省经信委党组成员、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张乐夫表示,过去发展产业,政府着力点主要在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工作重心都是帮助企业协调资金、土地等物质要素。在创新型经济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吸引到高端人才。培育创业创新领军企业,恰恰就是各级经信和中小企业部门创新服务企业方式的重要体现。
四大行动
增强中小企业内生动力
以培育创业创新领军企业为核心,省经信委、省中小企业局还制定了《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工程行动计划(2011-2015年)》,一方面将创业创新领军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将典型示范的效应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 中小企业创新工程行动计划”继承了前一段时期我省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工作的好思路、好做法,融入了省委、省政府的最新部署和要求,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小企业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提出了4大行动、11项重点工作任务。
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坚持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每年认定和培育100家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100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民营科技创业优秀企业和50名优秀企业家。到“十二五”末,全省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达到5万家,中小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及在全省新兴产业产出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
“ 专精特新”提升行动。坚持把“专精特新”发展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引导中小企业优化生产要素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成为掌握核心技术的“小而强”、“小而优”企业。每年认定1000个“专精特新”产品、100家“专精特新”优秀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省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达到10000个,行业“隐形冠军”500家。
创新成果转化行动。按照“引领新兴产业集聚、服务中小企业创新”的基本方向,利用高校院所、技术中介机构等现有科技资源和技术服务能力,建设20个全省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个以检验检测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50个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力争到2015年,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达到100个,争创国家技术服务示范平台20个。
两化深度融合行动。以数字企业创建、“百千万”电子商务应用促进计划、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环节的普及推广和应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力争到2015年,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制造的比例达到50%以上,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60%以上。认定百家省级“数字企业”示范企业,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目前,4大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绩。刚刚召开的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创新政策、强化 、服务,重点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引进人才,支持他们实现更好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省经信委、省中小企业局将重点在四个方面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完善扶持政策。指导和支持企业设立专门账户,帮助企业享受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省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大对“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平台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先推荐重点企业、平台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构筑人才高地。按照“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建设方针,以企业为主体,通过项目资助、股权激励与平台集聚等综合措施,推动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集聚。支持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需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经营管理人才和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人才。
拓展市场空间。深入对接省政府实施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百千万”工程,通过示范工程、重点项目带动,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突破市场应用瓶颈,更多地靠终端需求拉动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前信息化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服务、决策等方面的应用较为薄弱,因此,将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环节的推广应用,实现拓展市场与助推转型“双赢”。
优化发展环境。将每年的8月定为“中小企业创新工程行动计划促进月”,省、市联动,组织开展创新政策解读、项目申报指南发布、高层次人才对接、政府采购、表彰先进典型等系列活动。建立授牌发证制度,对认定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等予以通报表彰。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省经信和中小企业系统将以实施“十百千”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为工作主线,继续做好创业创新领军企业家培育工程,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大力开展数字企业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