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专题专栏 > 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 > >> 四川企业信息化调研分析总结

四川企业信息化调研分析总结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四川企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5-15 20:11:53
1、四川企业信息化现状: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
1.1  企业信息化状况
(1)硬件、网络水平较高。在我们的调研的企业样本中,100%的企业在计算机、因特网等硬件网络建设中均有建树,同时在更高级一些的机房管理,甚至服务器托管等硬件网络信息化管理也有涉足,这说明我们四川企业在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上是成熟的,是完善的,这也印证了四川作为西部经济发达大省的必然体现。
                   制造自动化程度示意图

       
       (2)应用软件的投入程度不高。从我们调研的企业样本中,可以看到:第一、制造自动化程度的评价均不高,从工业研发创新程度、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技术的改造程度、CAD/CAM等方面看,评价最高不超过27%,基本都低于20%。第二、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涉及领域较广,且超过50%应用的单个领域较多,但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管理信息化的程度较低。比如:财务、供应链、制造、电子商务等的应用,在我们调研的样本中,均超过50%的应用率,但是在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带来重要效益的商业智能、信息集成与共享方面确实少之又少。缺乏信息集成将严重导致孤岛现象,使得已投入系统的效果大打折扣,缺乏商业智能,将严重阻碍企业的管理决策。从这个角度也说明了,我们四川的企业信
 息化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
1.2 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
  (1)在我们现场调研的的深入交流中,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内部认识不够。同时,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对于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来看,大企业大集团优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优于民营企业。从这个角度看,说明了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是同步重视企业管理也必然重视企业信息化。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正在更大的超越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较之民营企业更重视企业管理,重视信息化建设。
(2)在我们现场调研的100多家样板企业中,缺乏企业信息化建设益化指标或者说评价体系。信息化评价在成本、效益、风险分析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2007年3月,国资委发布的8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加强信息化绩效考核。这个方面的缺失,从很大程度上讲,如果没有一套成熟的评价体系,在商业体系中就将削弱了信息化部门在企业内部的重要性,毕竟任何企业均是以效益最大化为重要导向的。
 1.3  实施企业信息化效果
从我们调研结果看,从目前已经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样本企业来看,50%以上的企业均认为信息化建设均不同程度的提升了企业的内部管理,加
 
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能,降低成本等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了重要作用。
  •  企业信息化建设外部环境
(1)政府支持力度
从调研样本企业的反馈信息看,绝大多数企业对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评价持一般态度,认为政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但是,位于成都市区的企业对政府支持评价普遍较高,而各市州的则相对较低,这说明政府所能利用资源在信息化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受调研大型企业的政府支持评价大都为很高,而中小企业普通较低,少数企业甚至给了“低”的评分,认为政府部门对待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采取双重标准,对纳税大户是有求必应,服务周到,对纳税较少的中
对企业信息化支持力度评价示意图
小企业区别对待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大大落后于大型企业。
(2)信息化厂商生存环境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调研的同时,我们也电话采访了几家在国际、国内知名的信息化厂商,比如:甲骨文、金蝶、用友等信息化供应商。从采访中,上述等企业表示:四川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他们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普遍表示:第一,四川企业的信息化认识水平较低,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认识水平有较大差异,导致他们在营销、服务、运维上耗费的培训(或者说认知)的成本较高。第二,随着西部尤其四川的产业升级,这些供应商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在人才招揽、留住人才方面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第三,以国内最大的金蝶、用友等厂商表示,希望四川政府能够出台一些关于扶持国内软件企业的配套政策。第四,希望政府能够有相关部门或者是行业协会来全面、统一指导四川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政府或者行会的号召力,迅速提升四川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落后,信息化意识淡薄
企业信息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机系统, 它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管理模式,我省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人情管理模式上,没有完整的科学管理办法。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人治”与 “法制”的混淆,是当前企业的通病, 如何运用良好的机制,整合企业的管理,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信息集成商所能解决的, 而是取决于企业领导如何更新观念。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界,无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还是销售、财务等业务部门,只是片面地认识到信息系统是他们改变策略、改变管理模式的一种重要手段,仅仅是把信息系统当成节省时间、节约劳动成本的自动化工具。因此不能从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建设,由此也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2 认识不到位、信息化实施难度大
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同时加强高层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的充分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管理流程再造,甚至会重塑利益分配格局,涉及到某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因此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非常有必要成为一把手工程。
2.3 需求不明确,求全求大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许多企业建设目的不明确,对通过信息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信息化而进行信息化,以企业信息化门户网站为例, 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兴建本企业的门户网站,但却不知道目标客户是谁,通过网站的建立能给企业或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增值? 网站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且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甚至有些网站自成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都没有更新, 始终只提供主页, 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形同虚设。
2.4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我省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总的来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以及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及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发达与不发达地区、行业或企业之间在信息装备率、信息使用率上的差距都非常大,信息鸿沟问题在我省的企业之间也普遍存在。
2.5  “信息孤岛、信息建设吩层问题严重
我省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起步开始就是分头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往往是企业各部门根据当前业务发展需要,先小范围进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结果造成部门内部已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但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形成了像生产、财务、人事、销售等信息孤岛。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无法共享、信息资源闲置,而且为企业未来信息化的升级换代也埋下了隐患,所以现在使企业全面实施信息化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也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总的来看。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是“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相对薄弱,这应该是企业下一步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
2.6 重硬轻软、重建轻管现象严重
我省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重硬轻软”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有不少单位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视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致使许多一流的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却是二流乃至三流的软件系统;另一方面,更多的单位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软硬件系统的构建,而忽视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致使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成为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单位运作状况随时加以维护与更新。而我省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系统建设告一段落后就不再花费心思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导致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
2.7 推行不坚决,虎头蛇尾
正因为存在着上述几方面的原因,由于对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不明确,对如何开展信息化的步骤不清楚,同时又缺乏专人负责,在这种盲目的状态下,企业通常会采用先进的、尚未成熟的或是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的技术,由此导致对企业信息化推行受阻,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企业实行了信息化后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反而由于培训不够增加了员工操作的复杂性,导致效率低下。在信息化受阻的情况下,多数企业都将其束之高阁,最后不了了之,形成巨大的浪费。
2.8政府支持、引导力度不均衡
 政府的资金、政策上支持更多倾向于大型企业集团,国有企业,重点经济发达地区,其实这加大了两级分化的的趋势,导致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其实,从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水平来看,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更应该投入那些管理水平低下、资金匮乏的企业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这样才能够快速提升我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2.9 人才问题
在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很少能像一些大的公司一样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它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采用外包方式将信息化系统交给外部的管理软件公司去做,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沟通难的问题导致企业的机会不断流失。
2.10 资金问题
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普遍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很多企业由于存在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信誉差的缺陷,在融资方面一直比较困难,以至于许多企业根本负担不起如此巨大的信息化建设费用,更有许多企业由于后续资金不足间接造成了初期投入的浪费。
3、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3.1 成立专门机构,责成专人负责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有长期的、独立的组织机构,如信息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中枢,下面可以分设几个子中心:如供应、销售、技术、生产及开发维护等。它既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又要与这些部门有充分的联络与沟通渠道。信息管理中心从其它业务职能部门获得原始数据,并进行汇总、集中分析处理;及时做好信息显示反馈工作,建立各类信息档案;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其他部门和企业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信息管理中心是集收集筛选、加工处理、计算机检索、贮存传递于一体的多因素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它能实现全系统的功能大于各个子系统功能之和的目标,使企业信息管理更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适用性。
3.2 流程重组与信息化同步。
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才是信息的核心。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必然伴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业务流程重组必须优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实施。我国目前一些企业信息化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推行信息化之前没有重新审查和改造传统的流程,而是用新的、先进的技术去适应旧的管理和生产运营流程,这在很大的程度上羁绊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借助技术设备和软件实现企业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和生产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
3.3 建立信息服务体系,托管信息基础设施。
我省企业数量庞大,他们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为提高竞争力对信息化的需求十分强烈和迫切,但因受经营规模的限制不像国外企业那样有开展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和能力。但对于他们来说,实现信息化无论是提升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还是向国际市场拓展都是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政府机构可以积极倡导发展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指导,向他们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和帮助,对于没有能力建设硬件基础设施的企业,则可以借助信息产业有关部门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软、硬件设备供应商等)的力量为这些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托管业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成本和难度,推动他们信息化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可以催生更多新兴的产业,不断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从整体上推动我省信息化的发展。
3.4 完善人才机制,合理使用和培训人才。
从我国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看13.43%,我省情况同样如此,信息化人才不足成为制约我省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信息化中所采用的模式或系统都是人机统一的系统,它需要既精通信息技术,也知晓管理知识的综合性的信息人才。在我省,由于目前信息知识教育和管理知识教育相互脱节,致使在许多企业中的管理者大多是只懂计算机不懂管理,或只懂管理不懂计算机,这必然影响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人才问题不仅是人才数量的问题,而且还是人才机制的问题,是一个如何发掘、培养、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问题。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完善其人才机制,一方面通过开展内部培训、社会公开招聘以及与高校、科研单位协作,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在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等方面多做文章。
3.5 立足长远,采用适度超前技术。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满足企业当前发展的需求,更要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适应未来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上要适度超前。要密切关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动向,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特别是接口部分,以便为以后信息平台的升级和扩展提供较好的技术基础。从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平台策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选择信息化技术的时候,应该转变观念、放眼未来积极地采取平台策略,以使企业信息化从过去单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转变到如何帮助企业应用IT提高综合竞争力上面来。
3.6 信息化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加快转型的新形式下,深刻思考信息化、网络化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形成互联网时代新的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是我们每个企业和企业家十分迫切而必要的任务。当今,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新技术的出现,不但催生了许多在20世纪末曾经有过的新兴产业和虚拟化、网络化的企业形态,而且也在迅速改变着包括制造在内的供统产业的发展路径、商业模式,给企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我们必须高度关注信息化、网络化为传统产生带来的发展空间、关注传统的企业理论,商业模式、管理理念、运营形式、管理方法等在网络时代的创新需求,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相关热词搜索: 企业信息化建设
  • 上一篇:第一页
  • 下一篇:样本企业问卷结果分析
  •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