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财经观察 > >> 2013下半年国际原油市场展望

2013下半年国际原油市场展望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7-08 09:47:29
核心提示:随着伊朗新政府上台和伊拉克政局出现不稳迹象,两国在2013年下半年可能出现角色互换。

2013年下半年刚刚开始,国际原油价格就在季节性需求和中东地缘政治风险的联合作用下大幅上涨,WTI价格迅速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创出近14个月的新高,在全球经济大环境无明显好转、原油供需基本面相对宽松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引人注目的上扬曲线,凸显了投资者对原油价格高位持续的基本判断和市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敏感程度。

供需基本面相对宽松的态势将持续

2013年上半年,国际原油市场稳中有降,从年初的最高点(WTI每桶97.9美元,Brent每桶119.0美元)逐步回落,经历了两轮“回落—反弹”之后,价格逐渐趋于平稳。上半年125个交易日结束后,WTI现货均价为每桶94.2美元,Brent现货均价为每桶107.5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4.0美元和5.8美元,价差逐渐收窄。

近年来原油供需基本面相对宽松的态势在今年上半年表现得十分明显,并极有可能在下半年得以延续。一方面原油供给在中东、北非政治波动冲击的情况下持续增长,2011年增长约每日94万桶,2012年增长约每日190万桶;2013年5月全球总产量约为每日9120万桶(原油和液化天然气),同比增长18万桶,完全可以满足缓慢增长的总需求。尽管受政治因素影响,伊朗和南苏丹产出下降明显,但是利比亚的原油生产先于国内政治秩序从内战打击中恢复过来,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和伊拉克等欧佩克国家也开足马力,确保总产量维持在每日3000万桶水平。欧佩克之外,美国的产量增长明显,今年上半年美国原油日产量接近每日730万桶,几乎比去年提高了100万桶。无论该趋势能否长期持续,短期内美国产量的提高对世界原油总供给的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需求方面,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世界经济引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复苏势头,仍将长期处于调整状态。尽管新兴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很快,但是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和效率提高所导致的需求下降还是将总需求的增长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2011年,全球原油总需求增加了每日140万桶,2012年110万桶,2013年前5个月约120万桶。在需求增长缓慢,供给并不缺乏的情况下,走势平稳、价格稳中微降将成为下半年国际原油市场上的最大可能。

地缘政治因素将成为市场投机热点

在供需基本面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季节性因素带来的油价上涨是阶段性的正常表现。由于暑期用电量增加,中东产油国需要将约3%至4%的原油和天然气用于国内发电,导致出口量减少,其他主要消费国也会相应提高进口需求。

目前,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更主要作用于市场投机层面。埃及和叙利亚成为影响中东、北非地区政治局势稳定的主要乱源。在埃及,军队迫使穆尔西政府下台并接管国内局势,表明穆巴拉克时期军方掌握实权的政治模式极有可能重现,而沙特和阿联酋第一时间内支持军方行动的表态说明大部分海湾国家及美国对埃及发生的变动持默许态度。尽管埃及并不是一个重要产油国,但是埃及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是中东石油出口欧洲的重要通道,埃及局势稳定对保证世界石油市场正常运行既十分重要,又极具象征意义。军方接管后,埃及局势较为稳定,且没有出现内战的政治经济基础,因此埃及政治动荡对原油市场的投机性影响远大于实质性影响。

叙利亚则可能陷入长期性内战的局面。发源于叙利亚西北部的阿萨德政权是以强悍著称的阿拉维人的代表,他们以家族、部落为纽带,对权力核心和武装力量的掌控极为牢固。阿萨德政权维系着整个阿拉维人的前途命运,作为长期被剥削、受压迫的民族,阿拉维人凭借着阿萨德政权第一次获得了优势地位,绝不肯轻言放弃;而萨达姆、卡扎菲倒台后所属部落的悲惨下场更使得阿拉维人无路可退。目前,叙利亚国内反对派名义上有统一的组织,实质上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核心力量。即使美国向反对派直接提供援助,但只要美欧不直接介入叙利亚内战,元气大伤的阿萨德政权虽然难以重新掌握全局,却也不会被彻底推翻。

伊朗、伊拉克可能出现角色互换

受美欧制裁以来,伊朗原油大规模减产,出口量几乎下降到此前的一半(实际出口量可能略高)。而重回国际原油市场的伊拉克却表现优异,2009年大规模引入国际石油公司之后产量提升明显,2013年初一度超过伊朗成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但是,随着伊朗新政府上台和伊拉克政局出现不稳迹象,两国在2013年下半年可能出现角色互换。

伊朗新总统鲁哈尼将于8月3日正式接替内贾德,有望调整伊朗国内并不成功的经济改革方案,并缓和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尽管伊朗国内的外交和经济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手中,伊朗国内政策出现根本性转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鉴于伊朗政府多次利用政府换届的机会来调整与外界的关系,此次鲁哈尼新政府至少会缓和伊朗与西方目前针锋相对的局面,可能使美欧暂时减轻对其实施的经济制裁。总体而言,伊朗问题正在向着“不那么严重”的方向发展。

但是,近年来在原油产出方面表现优异的伊拉克似乎无法保持其强劲的上升势头。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伊拉克的原油生产开始出现滑坡。受困于北部库尔德地区与中央政府之间围绕石油出口收入和财政预算支出方面的矛盾,以及日益严重的教派冲突,伊拉克今年5月的总产量与前一个月相比下降了约每日10万桶,出口下降了约每日13.5万桶,下滑趋势有可能延续到今年下半年。库尔德地区政府迫切希望获得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完全自主权,一方面用优惠的条件来吸引国际石油公司参与开发,一方面在积极建设一条向土耳其出口的原油管道。尽管美国积极斡旋,伊拉克马利基中央政府与库尔德地区政府之间在6月初举行的谈判仍然毫无结果,去年年底双方武力对峙的场面极有可能重新上演。

此外,受叙利亚内战波及,伊拉克国内教派冲突愈演愈烈,根据联合国资料显示,今年6月暴力事件伤亡人数2532人(伤1771人,亡761人),社会治安情况极度恶化。此外,伊拉克道路失修、电力短缺、石油工程和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进一步增产困难重重。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