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管理层肖钢上任后似乎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的确,在其上任的80余天中,很少听到关于他的轰动性言论。然而,近月管理层采取的一系列核查措施,也让市场感受到肖钢的厉害。自五月份以来,管理层对12家企业进行了立案调查,其中万福生科、勤上光电等上市公司纷纷上榜。
“强监管”成为肖氏的一大特色。无论从之前银行业的整顿,还是到现在证券业的监管,也充分体现出肖氏强监管的特色。近期,沉默多时的管理层于端午节假期间颁布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稿,也预示着肖氏新政的强势启动。
IPO当属近期市场热议的话题,而IPO何时重启以及新股发行体制如何改革也成为了市场争论的焦点。从近几天公布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稿来看,也存在着几个值得思考的看点。
第一、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大股东都将要不同程度地承担发行后的连带责任。根据资料显示,如果在之前的公告中没有明确提示,且发行人上市首个年度的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的,相关保荐机构的所有IPO申请或许会遭到全部冻结。此举当属改革意见稿中的最大亮点之一,按照以往保荐机构的历史记录,约超过2/3的机构或将会面临着立案调查和冻结的威胁。因此,该改革措施力度之大出乎市场预期,且这一方案将会对保荐机构形成极大的压力。
第二、将大幅提高机构的配售比例。在意见稿中,拟将发行股本在4亿元以下的IPO网下配售的比例提高至60%,而发行股本在4亿元以上的机构配售比例将提高至70%。对比过往较低的配售比例,此举也将大幅增加新股的供给量,利于新股发行价格的合理平稳。
第三、关于股价破净后的补救问题。在意见稿中,拟让上市五年内破净的上市公司采取自行救助的策略。从以往的经验分析,发行人应该以回购股份、大股东以增持股份来实现自救。从近年的具体案例来看,宝钢的回购方案、产业资本的持续增持等现象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有利于股价的迅速回暖。
第四、申报稿披露时间将会得以延长,预披露资料需要动态更新。在意见稿中,强调申报稿的披露时间将会进一步延长,此举有利于减少企业造假违规的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另外,对于申请资料出现问题的企业,管理层会对相应的保荐机构代表人采取惩罚性的措施,拟强化监管的力度。
第五、严控减持价格,规定时间内不得低于发行价。根据意见稿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在上市后6个月内,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等现象,将会延长公司股票的锁定期限。此举有利于淡化大股东减持套现的短期效应,利于企业的长远性发展。
针对上述的五大改革方案,有媒体称其为“肖氏新政的五味猛药”。笔者郭施亮认为,肖氏新政的五大改革措施虽然条条严厉,且力度较猛,但是深入剖析又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不易发现的弊病。
首先,该改革方案属于意见稿,仍然不能够最终审定。虽说意见稿是经过多方的协商讨论才得以颁布,但是由于中间涉及太多的利益链条,计划实施起来也许会面临着强大的阻力,因此改革定稿也许还需要长时间的探讨。
接着,由于该改革措施力度较猛,对保荐机构、保代等相关团体会构成极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条款规则复杂,执行起来也许不大容易。于是,执行力度能否具备有效性的确值得怀疑。
再者,翻看历史多次的体制改革方案,对中小股民的话语权始终没有过多的强调。本次改革意见稿中,虽说条款规定严厉,对相关责任人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但是最为关键的是,中小股民的合法权益依然没有得到较多的保护。
最后,细看意见稿的具体条款,尽管规则较苛刻,但是对相关责任机构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依然不够猛,这样也很难起到实质性的震慑效果。
肖氏新政究竟缺了什么?笔者郭施亮认为,缺的就是执行的果断性与处罚的严厉性。不能给利益团体有太多的翻身理由,冲破利益红线才是新政落实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