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过去几年里受到腐败猖獗、银行业危机及不良财政政策等三方面的影响,这个地处阿尔卑斯山的小国国内经济一片惨淡。虽然主权债务违约并未到迫在眉睫的地步,不过可能已经不远了,届时必定会在其他欧洲国家的投资者中掀起一股不满的浪潮。
对于欧元区来说,上周应该是令人欣喜的一周。权威人士几乎个个以为欧元区到现在会缩小规模,但是由十七大成员国组成的这个货币联盟已经接纳了拉脱维亚这位新成员国。在布鲁塞尔,欧洲官僚个个喜形于色,趁机对欧盟的怀疑派发起反击。“拉脱维亚渴望使用欧元,表明对我们通用货币满怀信心,”欧盟货币事务专员奥利•雷恩上周三在布鲁塞尔对记者说。“这也进一步说明,那些认为欧元区会瓦解的人,其实是后知后觉,大错特错。”
不过,拉脱维亚进入欧元区不应该当作是对欧元这株病秧子投上信任的一票。这个前苏联共和国总是信誓旦旦的说要加入欧元区,至今已有多年之久,因为拉脱维亚政府希望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疏远自己和俄罗斯前巨头的关系。事实上,拉脱维亚别无他法。根据2003年加入欧盟时的约定,拉脱维亚达的一些经济指标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必须加入欧元区。拉脱维亚本币自2005年以来就与欧元挂钩,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拉脱维亚早就成为欧元区名副其实的成员国了。
欧元区或许越来越“壮大”,不过还谈不上更加“健康”。实际上,整个欧洲经济问题犹存:西班牙银行系统摇摇欲坠;意大利新政府时下正在撤销财政紧缩措施;荷兰政府支出失去控制;而法国却仍然患有妄想症。由于许多欧元区大国财政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人们很容易忽略周边小国正在滋生的一些问题。不过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最近的例子塞浦路斯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小国家出现的大问题会很快失控,从而导致整个欧元区出现重大金融震荡。
斯洛文尼亚就是此时此刻似乎正深陷重大困境的小国中的一员。考虑到它是东欧前共产主义国家中“最西方化”以及经济稳定的一员,人们可能会感到惊讶,不过斯洛文尼亚的确存在一些重大问题,最终会迫使它向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寻求救助。
乍一看,斯洛文尼亚政府似乎并不存在希腊或意大利那样的支出问题。斯洛文尼亚的债务率为53%,远低于欧盟约90%的平均水平。不过该国国内经济眼下正处于自由落体状态,没有任何迹象显示短时间内会出现复苏。2008年以来,斯洛文尼亚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0.6%,按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报告的说法,这可谓“所有欧元区经济体中下滑最严重的一次”。斯洛文尼亚内需下滑更严重,自2007年以来降幅度达20%。最后,由于许多主要贸易伙伴均陷入衰退泥潭,斯洛文尼亚的出口在去年出现零增长。由此一来,面对税收下滑局面的斯洛文尼亚政府也因此被迫按5%至8%左右的(较)高利率筹措更多资金来维持运转。由于国债日益增加,而国内生产总值却日益下滑,斯洛文尼亚目前低于均值的负债比率将会出现迅速上升的势头。
要想得到经济学家情况良好的判定,斯洛文尼亚还有一堆问题需要解决。可惜的是,其中某些问题异常棘手,要独自应对似乎不大可能。斯洛文尼亚需要越过的最大障碍之一,即其他东欧邻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所处理过的问题,也就是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过渡问题。
虽然斯洛文尼亚与其他邻国几乎在同时摆脱了共产主义,但该国经济急速发展,从而使得它有力地跳过了自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迈进时所必须经历的许多痛苦步骤。比如说,国家仍然对许多生产资料实行控制,控制力度几乎涉及国内经济的一半。国有企业任人唯亲、管理不善,致使经济运行低效。而且腐败猖獗。又如,安永公司(Ernst and Young)近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94%的斯洛文尼亚人认为行贿属于正常商业惯例。逃税漏税似乎也是这个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事实上,斯洛文尼亚总理雅奈兹•扬沙(上周锒铛入狱)早在年初就被迫下台,原因是他被人发现在报税问题上弄虚作假。
斯洛文尼亚的经济危机已经归类为“银行业”危机,同西班牙和爱尔兰的遭遇一样。但是,西班牙和爱尔兰的危机根源集中于向私营部门提供的不良房产贷款,而斯洛文尼亚银行业危机的根源却集中于腐败以及有组织的盗窃活动。事实证明,斯洛文尼亚的银行的确在给人们借钱,但毫无疑问全是在给政府官员的“亲朋好友”借钱,以方便他们持有国家控股公司的股权。此外,银行还为人们进行管理层收购提供贷款,当然这些人还是政府官员的这帮亲朋好友,他们已经持有国家控股公司股权。这些银行同样直接向斯洛文尼亚的企业出借大量资金,用以企业扩大规模,或者只是让企业苟延残喘。如果效率低下的工厂没法付工资怎么办?向银行伸手借吧。
这些贷款每一笔都是有后果的。欧盟发布的报告称,斯洛文尼亚(非金融)公司部门的平均债务股本比约为200%,是欧盟范围类遥遥领先的最高水平。分析师们称,约有50%的尚未偿还的银行贷款的借方为斯洛文尼亚企业,其中30%为不良贷款。斯洛文尼亚上周公布,银行贷款余额中,约有20%为不良贷款。也就是说,国内每五笔银行贷款中就有两笔属于不良贷款。大致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据还是保守估计。
通过出售政府债券从投资者手中借取资金来填补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漏洞,这是斯洛文尼亚政府当下正在设想的法子。为使得这项计划成功落实,斯洛文尼亚政府必须要借到足够多的资金来完成下面三件工作:1)对银行进行资本重组;2)弥补预算赤字;以及3)偿付其原先发行的债券(其中大量债券在未来几个月内很快到期)。
斯洛文尼亚政府这项举措成效如何呢?四月份,政府拟发债筹集1亿欧元资金,不过仅仅售出价值约为5千万欧元的债券。因为投资者对此毫无兴趣。接着到五月份,穆迪(Moody's)将斯洛文尼亚信贷评级下调至非投资级别(即垃圾级债券)。但是两天后,斯洛文尼亚奇迹般地声称,已向积极申购的投资者们卖出价值35亿欧元的债券。主要买家是谁呢?答案是斯洛文尼亚的银行。因此,从根本上讲,向政府借出资金的正是斯洛文尼亚的国家控股银行,然后政府又拿着这些资金来填补自身资产负债表中的漏洞。真是这样吗?是的,没错。
很显然,从多个层面来看这都是不可持续的。不过,欧盟提出的一些方案也好不到哪里去。例如,欧盟正在向斯洛文尼亚施压,要求它尽快售出15家国家控股公司。在这样一个内需正在崩溃的国家里,又有谁肯为那些效率低下、资不抵债的国家控股公司埋单呢?就算会发生交易,也只会按超低价进行,结果只会雪上加霜了。此话怎讲?打个比方,如果一家美资企业收购了政府的国有控股百货店梅卡托尔(Mercator),他们必定会对后者进行大瘦身。这就意味着要裁员,要裁掉一大批人,也就等于将斯洛文尼亚的经济往悬崖边上推。
要解决斯洛文尼亚的危机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虽然欧盟坚持要求斯洛文尼亚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理,但是这事急不得,要考虑周全,否则就会进一步向腐败和枉法的方向发展。看看1995年前后的俄罗斯吧——独裁者、黑手党、西方国家的剥削等等,不一而足。
与此同时,斯洛文尼亚还必须控制政府开支。斯洛文尼亚五月份借到的一大笔资金于本周投入使用,为原来发行的9亿欧元国债(于2011年发行)进行再融资。由于债务延期时间紧促,斯洛文尼亚将需要越来越多的现金来避免违约。虽然斯洛文尼亚似乎有足够的现金渡过2013年,但如果经济仍然没有抬头的迹象,那么在2014年清偿债务可能会很艰难。
可以非常肯定的是,斯洛文尼亚将无法独自渡过危机——国家本身或者国内银行最终会需要紧急援助。虽然表面上形势看似安全,但是可能眨眼功夫就会恶化。虽然斯洛文尼亚不会导致欧盟救助基金破产,不过任何主权违约,无论是小是大,从来都不是好兆头。因此,在这里,对形势的洞察很关键。欧盟越快把控形势,情况就越好。斯洛文尼亚不必等到没有偿债能力的时候才想起寻求帮助,它可以随时开口请求援助。如果斯洛文尼亚等到分奔离析的时候才向欧洲央行求助,可能又会促使投资者担心欧元区崩溃。以往,投资者可以选择带上资金去别处投资,而这次则有所不同,他们可能会把资金永远撤离欧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