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王岐山
昨天股市又继续下跌,可谓愁云惨淡。而前几天银行间利率市场大波动,拆借利率飙升,向来财大气粗的银行四处寻觅资金,昨天股市银行股、地产股领跌,暴挫百点,狂跌5.3%,银行间市场和股市都哀嚎一片。
面对局面,人们都在凝神屏息等待信号——来自管理层的表态。
其实早在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就表示,目前的中国经济,“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 6月8日在中国银行业钱荒出现之际,李克强表示,“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6月19日在上海30日同业拆借利率飙升至7.6%的当天,中央银行给各商业银行开闸放钱一直按兵不动,李克强第三次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对于李总理的表态,各方人士都进行的解读。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第三次闯关:第一次,1980年代末,赵李价格闯关,主要内容是价格双轨制的并轨;第二次,1990年代中后期,江朱治理经济过热闯关,主要内容是给经济降温,化解债务危机,国企改革;第三次,习李去杠杆促转型闯关,已经启动,我理解的主要内容将是去杠杆,去产能,压债务,促转型。”
北京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峰认为:“我基本看法是市场低估了高层调整治理的决心。这应当是宏观调整规律再次发生作用的信号。我们正在做改革时期早先三次宏观整顿的历史,这次有可能成为第四次治理整顿,与早先三次有普遍一致性,又有具体特殊性。”
很明显,很多学者们认为管理层是通过此次事件进行一次“改革闯关”,将之前4万亿激发的金融泡沫挤出,理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将以前逢危机就印钞票的发展思路,转变为放开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再走老路。
而事实上,管理层或许早就布局了。这盘很大的棋,布局已久。
除了此番央行坚决不帮商业银行“埋单”外。在此之前,管理层早就在金融领域掀起了严厉的整顿风暴。18大中共高层领导换届后,作为财经及金融专家的王岐山被任命为中纪委书记,上任后,王岐山就重拳出击,在金融领域整顿秩序。
早在今年4月的债市监管风暴中,万家基金邹昱、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等都被带走调查,其中据传杨辉的案子或为纪委层面重点督办,王岐山签字案件。
除了查处大案,各大金融机构也被整顿。据称,2013年4月中旬以来,由王岐山和国务院、中组部负责改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党、政班子和银监委、证监委党、政班子。目前有12名行长、副行长被责令退休,9名副行长及银监委、证监委副主任被免职待审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列作央企的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7间省级发展银行、21间城市银行受到警告,需进行整顿。在其他证券公司、投资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已拘捕内部涉嫌人400余名。25家证券公司被警告整顿、罚款、改组班子,其中有9家证券公司已被3次或以上警告及罚款处分。
李总理在银行挤压泡沫能否顺利,也取决于人事安排,至新班子上任后,也在财经金融界布局已久。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陈元退居二线。5月31日,田国立就任中行董事长,5月中旬,田国立出任中行党委书记;5月22日,工商银行副行长易会满出任工行行长;5月8日,田惠宇接任招行行长;胡怀邦则出任国开行行长。据悉,“两田”都是王岐山当年主掌建行时旧部,田国立担任过王岐山的助理,田惠宇更是王岐山的秘书,胡怀邦也是王岐山的爱将。
此外,与王岐山曾一起担任过朱镕基助手的马凯、楼继伟和周小川也都集体上任,获任执掌关键财经部委。新任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从中投公司回归的财政部长楼继伟和第三次出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均是朱镕基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体改委)主任时的老部下,可以说都是“市场派”官员。
这使得王岐山能够在整个金融系统施展“强腕”,也配合了李克强总理的金融改革思路,李克强总理多年前在硕士论文里就坚定地表达了扎实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思路。新一届班子以这场变革告诉世人——以往银行、地方政府动不动哭闹一下,央行就开闸放水,一遇到危机就开动印钞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通过“闯关”,将建立全新的市场秩序——商业银行、各个金融机构必须承担起责任,自控风险,服务于实体经济。
知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就表示:“以往金融的超政治化后,政治方面的回退必然影响企业界对未来对投资对跨期交易的信心,人们都在重新评估未来。尤其在中国,金融离不开政治。”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