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凌晨,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在微博上宣布:“终于彻底退休了,把舞台让给年轻人,忘掉史玉柱这厮吧!”
20个小时内,这条状态被转载了30000多次,网友们对这位跨界企业家表示惋惜。面对媒体采访时史玉柱透露,退休后他将继续保留巨人董事会主席职务,4月19日董事会将宣布新任CEO任命。
史玉柱的创业横跨改革后5大热门经济领域:计算机汉化、房地产、保健品、金融投资、网络游戏,有成功也有失败,更多是传奇。去年柳传志辞去联想控股总裁,如今史玉柱也退休,象征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企业家逐渐隐退。
大佬们是真退休吗?
最近的史玉柱和马云,加上去年的求伯君、柳传志等人,刮起了一股不小的“50退出”谢幕风潮。这些大佬真的要退休吗?或许他们只不过换了一种工作方式而已。这好比娱乐圈的明星们,时而退出,时而复出,明星企业家们同样是博眼球罢了。
从退休原因看,这些富豪给出的理由一样:“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但这些IT富豪绝大多数没有过50岁,年少得志是他们的共同特质。比如马云49岁,史玉柱51岁,丁磊42岁,马化腾42岁,李彦宏45岁,张朝阳49岁,陈天桥40岁,四十多岁正是人生里外一枝花的时候,要说现在就去养花、种草和游山玩水,依他们的个性,很难让人信服。
其实,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只不过换了一种玩法而已。毕竟长期待在一线,多年拼杀,身心有点疲惫不假,退居幕后可以轻松很多,而且不影响公司的运行,何乐而不为?比如马云和史玉柱,他们的接班人都是自己多年精心挑选和培养的,而且权力分设多人,互相制衡,自己在背后垂帘听政,只管大方向,最终公司仍在自己手中。有什么问题,随时还可以取而代之。
成功企业家如何安心解甲?
马云、史玉柱等人在离开之前早已奠定了基础,选好了接班人。父辈的人文观念、思维模式等也必然跟不上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如思八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刘一秒先生在《宗教智慧》里所说,企业要像宗教一样基业长青、生生不息,必须传承。
企业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后劲”跟上。这不仅仅体现在培养接班人上,而是需要逐步建立并完善一套机制、培养一个团队、树立一个品牌。值得注意的是,创业家们大都有自己的左膀右臂,阿里巴巴的马云有“十八罗汉”,联想的柳传志有“左右手”(杨元庆、郭为),巨人的史玉柱有“四个火枪手”。
老板是第一产品,第一把手当然重要,假如实践证明接班的不胜任,但有机制保障,纠错换人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机制建设比培养接班人更靠谱。马云、史玉柱等人的退隐并没有造成企业动荡,提前做好人事战略布局是必然,所以即使退隐后企业也不会受影响。
优秀企业家是中国崛起的稀缺资源
企业家在西方社会处于实际的支配地位,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不可能会是这样。但企业家对任何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企业构成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出现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时代脱颖而出的关键性环节。
中国已经有了一批敢闯善拼,并带领企业获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创业英雄。他们的成功往往代表了中国社会的某种突破,有很强的寓意。中国这些年改革的成就以及各种变化,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往往最集中。
但是中国企业家作为一个群体,与美国这样的发达社会相比,也是差距最突出的环节之一。中国企业家不仅总体上弱,而且犯案的比例高,包括一些一度呼风唤雨的企业名人先后“出事”。中国经济秩序逐渐建立的过程令人感慨。
中国这些年经历了改革的大变动,它带来的冲击是全面的。一些官员没有经受住诱惑而落马,而企业界偏离正轨的机会有可能更多。这是一个创造财富,同时也让很多人因一时贪婪和糊涂毁掉前途的时代。
中国会产生2012派企业家吗?
2012年,在邓小平南巡20周年之际,陈东升的商业帝国正在蒸蒸日上,在这年冬天举行的凤凰财经峰会上,主办方将一项名为“改革动力”的奖项授予了“92派”企业家群体,作为获奖代表陈东升在感言中表示,邓小平南巡是92派企业家成功的最大动力,并期待中国可以产生一批2012派企业家。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启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那一代企业家成为时代的弄潮儿。20年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出现利益格局固化、国进民退、政府权力扩张、价格机制扭曲等损害市场经济运行的现象。年轻人的就业观亦受到影响,大学毕业生热衷于进国企和考公务员,勇于面对风险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被压制。
要产生2012派企业家,中国需要改良生长企业家的土壤:继承邓小平开辟的道路,重启市场经济改革。于是乎,人们发出了重启改革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