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先生
蔡明忠: 我希望推动家族企业,把它机构化。刚才讲从家族治理真正走向公司治理。这时候立下的家训,就是有人不遵守也没有关系,因为规范和制度还在,企业才有办法可以长存。再回头说我们家族最核心的价值,我父亲他亲手写了几个字给我们,作为我们的工作守则。我们以前我们的企业要开晨会的时候要先站起来,把我父亲的六个字背诵一次才开会。我们做金融业起家,所以就是诚信。第二,中国人说勤能补拙,就是勤勉。最后,做人处事最重要是谦和,这是我们家族最核心的观念。我常常觉得我父亲培养我,我身为同样是企业家第二代,我看到很多我身边的企业家朋友,看看他父亲怎么培养他,怎么对待他?我以前常常觉得我父亲培养我的方法让我坐电梯,有人他是董事长,他是副董事长,那就是直升机。我父亲也没有假道学,我记得有一个过世的老朋友辜振甫的老先生的儿子,我当常务董事他还是科长,不见得从办事员、副科长、科长一步一步干,既然培养他做负责人加把劲,培养一下,让他成长得更快一点,但也要有基层经验。我父亲说易子而教,学校毕业以后在纽约谋了一份差事做了两年才回到公司,那时候是财产保险公司,我父亲问你回来干什么?我回去从中间插进去的时候得找一个自己的强项才行,我当时讲了,我喝过洋墨水,可以从讲英文的部门做起,不会第一天就被人家看不起,这是所谓的搭电梯,上高楼,而不是空降或者坐直升机的培养传承的方法。
印度工商联合会原会长、默迪集团董事长K.K.Modi先生
K.K.Modi:1931年我的父亲开创了家族企业,我的孙女现在继承了重任。我们看到我们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拆分了,在拆的过程中也是很和谐的,我想将来仍然会拆分。我希望将来的拆分也能成功。现在我们现在有十几个人都能够从这里得到一部分股权,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能够过得好。当然我不知道中国人是怎么做事的,在我父亲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们会从一个行业进入另外一个行业,他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展。核心的价值观不能变化,如果核心价值观发生变化就会失败,你的雇主,你的家庭,包括你的雇员都要尊重核心的价值观,要看一看客户的需求,要尊重你的伙伴。在家里合资企业的时候要信任你的合资企业的伙伴,其他价值观都是围绕核心价值观发展。这些特别重要,因为外部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我运营这个企业,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希望能够改变管理方式,董事长可以是家人,另外的执行总经理或者说CEO应该是职业经理人。董事长我们可以在家人之间轮流担任,但是职业经理人只有在他退休或者我们想要解雇他的时候才换人。我们还发现我的所有股票都放入一个信托基金,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将来在我死后为了遗产而打架,希望事先做好安排。
芝加哥唐纳利家族投资基金管理人艾略特•唐纳利先生
艾略特·唐纳利:我面相比较年轻,我属马,是1966年的,我是第五代了,1864年在芝加哥建立的,是我的高祖父所做的工作。1864年成立的小企业到现在恩成为全球运输集团,我到这里来作为第五代传人,我觉得默迪先生说得很对,我的高祖父为人非常严格,知道自己有什么愿景,知道自己的家族要发挥什么作用。他说这个企业不是为了家族而生,而是家族为了企业而生。家族有时候需要做决定,做决定的时候首先要保护雇员的利益,保护企业的利益,一百多年来都是如此。另外还有一个价值观就是信任和道德价值观,在芝加哥历史上有一次大火,1870年代,所有大企业都毁了,为了应对这次火灾芝加哥市长推出一个政策,如果负债都可以不还了,大家可以重新开始业务。我的高祖父是当时唯二的两个人之一,这两个人把自己所有的欠债想办法还了,后来到J.P摩根贷款,他到了摩根先生的办公室,摩根先生就问他的秘书是谁来?秘书说是我曾祖父来了,摩根先生说不用拿他的证件了,我信任这个人。前三代家族百分之百持股,到我父亲是50%,我这一代是25%,家族的人在企业内部越来越少,但我们的价值观没有发生改变,这也是家族企业最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先生
保育钧:媒体上经常讲董事长和职业经理人闹矛盾,这个事不少,我们处于转轨阶段,但问题很紧迫了。我接触的家族企业很苦恼,70来岁,做不动了,交给谁?交给儿子,有一半左右的子女不愿意继承,做企业太苦了。有的子女很成才,接班了,这些企业不少,蒋总是一个。浙江一批民营企业,方太就是继承了,现在都在创造。我发现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家族企业传承的问题,百花齐放,各有各的路数,有些学习英国模式,君主立宪;像河北的大午集团快60岁了,采取立宪制,内部选举,权力在老爷子手里,正在嫁接现代企业制度。这个问题非常迫切,中国家族企业1000万户,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只有3万户,千分之三。有些民营企业比较发展的省提出,把富二代变成创二代,已经掀起这样的活动,共青团组织。现在星星点点,各种经验都有,但非常迫切,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需要建立信用体系,这是中国大陆碰到的大问题。
诺亚控股董事长兼CEO汪静波女士
汪静波:我自己是创业者,创业10年,2010年在美国上市的。我的家族和家庭,我爷爷的爸爸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我的爷爷可以选择成为一位艺术家,他完全因为兴趣爱好生活,但很快过世了。我的奶奶带着我爸爸,说这个家族没有任何出路,要读书,第二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别人。我创业的时候把堂姐访了一遍,我的堂兄堂妹都是很好的学校毕业,他们不愿意跟着我创业,他们接受了安稳的待遇。等我创业有一点成绩的时候,我做财富管理,我观察到很多家族,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我试图在家里建立章程,怎么沟通,文化,我觉得管理家族比管理公司难多了。特别像我们这样的,每一次认真的开会、认真的准备,但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不会静下来听你说。我自己体会民营企业就像保会长说的,从相对农村开始的,或者三线城市,我们很多大的家庭企业客户都在二、三线城市,我们这样的家庭在一线城市长大,家族观念完全没有,都是职业经理人的观念。我觉得要建立的过程非常、非常长,要花很多功夫,都无法用语言形容。我自己要在我们的家族建立文化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建立很多规则,但不一定可以做成。
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先生
刘东华:家族治理应该是先于企业治理,其实国家治理还应该先于家族治理,如果国家治理有问题,家族治理其实也是很难到位的。大家都知道近些年中国的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大规模移民,他连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他自己都不想干了,何谈继承?当然有很多做得非常好的企业,像远东,像我们身边一批企业家朋友,他们的企业做得非常好,做得非常好就没法不干,就必须干下去。
爆一个小料,我有一次和万达集团的董事长王健林说到,我说你怎么就生了一个儿子?王健林皱着眉一拍大腿,原来我夫人不愿意生,现在来不及了,非常懊悔。记得王健林有一次在夏季达沃斯说到和蒋总同样的观点,如果要自己接班就多一些选择,不然就没得选。跟蒋总一样我也是老四,如果计划生育怎么样也不会有我,最多到老三,所以我觉得家族传承就是刚才说,首先国家治理要到位,国家治理到位的情况下家族就有一个长远的考虑,而且大家都说到价值观,好的企业传承首先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如果一个家族没有长远的打算,家族也很难有好的价值观的传承。所以刚才说的一流的企业不管是子女传承还是找职业经理人他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必须让这个企业一代、一代发展下去,但是如果刚才说上千万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如果社会治理、国家治理让大家没有安定感,他传承的不是企业,最多是财富,而且这个财富不知道传承到哪里去。
王文祥
王文祥:我是王永庆的儿子,我要出来申明一下。我父亲93岁过世,前一代的人有多一个老婆不是异常的事。因为我的大妈不能生小孩娶了我妈妈,生了五个孩子,我是老幺,三房就不说了,大家从报纸上可以看到。我和蔡明忠是老朋友,说家族越大里面斗争越多、越复杂。我爸爸培养小孩子一个事,你不用一定要接我的企业,你们要努力,爸爸培养我们先苦后甘,培养小孩长大,受过苦之后能不能贡献于社会,能不能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很重要。在企业上发扬光大,做得好,贡献于社会、贡献于人民,这个非常重要。如果有6、7个小孩,每一个小孩子都能出去自己创业,自己再贡献于社会比一个企业成长更快。我三姐王雪红是很好的例子,我成就一点点,我三姐的公司成立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是抵押我妈妈在美国的房子,借25万美金开始的,我爸爸一毛钱都没有帮助。我对大家的建议培养小孩子独立,不要看着爸爸做得很好,家里很丰富、很有钱就要接棒,培养他出去,出去做得好可以回来,做不好就不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