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和颜色都一样,你刚刚出来一个网站,或者刚在iphone上有一个设计,别人第二天就有了。我们现在什么都做不了,法律上面我们也没有资源去跟他们打一场官司,我们的优势就是继续把竞争力做下去,能够创新更快,让用户继续跟着我们走下去,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管理,让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下去。
何振红:什么人做企业呢?一群有着梦想的人,事业做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做大而强。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大而强的一个反面,就是小而美,在中小里面我们有很多的混淆,中性企业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已经是巨无霸了,今天调整一下,看小企业生存发展之道。这样一个看法大家是否同意,对于小企业来说要生存下去,要活得比较好,做企业还要有利润,小而美是不是一种状态,如果同意这种状态,你要讲一下“小”指的是什么,“美”指的是什么。
谷懿:刚才各位嘉宾讲到了小而美的标准,可能要看每个人的判断,在我理解当中,刚才韩总说有47万员工的公司,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已经不小了。我们是来自硅谷的公司,现在员工260人,在全球拥有5000万用户,去年收入2千万美金,对于每一个员工自己能够承担的责任和工作是相当大的,我认为规模上我们是非常小的公司。在“美”的方面,就是要有可持续的商业方式,就是要赚钱,因为公司最后都要赚钱,所以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一个“免费+高级”的模式,所以我们有96%的客户都是免费客户,4%的客户愿意付费,这样的模式决定我们在未来很长时间可以能够赚钱,并且我们现在做的是跨平台的应用,对我们来说这是小而美的模式。我觉得小而美的公司比较好的是你在他小的时候知道他是不是美的,在美的时候看能不能让它保持自己的规模,这对我是对小而美的理解。
何振红:谷懿他们200多人创造了2000多万美金的收入,这已经很不错了。听一下其他嘉宾的看法。
徐剑光:我认为小是专注于自己的行业,美更多是从行业当中是冠军的,关键是要有持续创新力,就是看你是谁,如果这些不清晰,我认为随时会淹没掉。刚才说了餐饮行业,我在英国看到一家早餐店,很特别,就这么几样东西,但是已经开了八十几年。这样的企业我认为很有特色,早餐做到中午十点多就不做了,这是我对小而美的理解。
李子彬: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美”,不必追求永远“小”,如果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好的产品和好的盈利模式,那他究竟将来大还是小,主要看市场的容量决定的,如果整个市场容量小,将来也做不了太大,可能是小巨人,隐性冠军。就像马云和中国的华为中兴等等,不必以永远小为骄傲,你做不了大,市场容量就那么大,你当然就小,小也很好,因为很专注,如果市场很大,你不用说永远做小而美,为什么不做大而美、大而强呢?所有的大而美都是从小而美过来的。
何振红:非常有气势,希望从小而美变成大而强。
韩定国:我认为任何一家中小企业有自己专注的领域,并且有自己的创新和服务的话,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德国的中小企业的规模是界定在500人以下,但是德国中小企业的数字占整个德国企业的数字的80%以上。不光是数字可以想象,他的经济活力和占整个GDP的产出来说也是占80%以上。台湾是很好的例子,台湾95%是属于中小企业,在台湾中小企业是100人以下的公司,在台湾GDP的产出也占到80%以上。整个结合其他代表了社会的活力、经济的活力跟社会发展中的过程。因为这些小的企业在某些领域之内很专注,可以做到世界最强,产生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比如说台湾的模具行业几乎外销全世界,台湾有一段时候做螺丝帽,全世界60%的工厂或多或少可以用到这个产品。
Gary Rieschel:我们太多关注规模和公司的成长,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公司收入比较小,我们只听到成长的故事,每个企业家都要成长,事实上并不如此,如果一家企业可以小,并且可以专注的话,投资者不会愿意投资了。提到企业家的价值,我们可以考虑,企业家需要创建怎样的价值,成为阿里巴巴或者是增长非常快的家族企业,大家非常关注成长,但实际上成长意味着风险,还要决定你什么时候需要成长,有的公司失败了,并不是因为技术或者管理不好,是因为选的时机不对,或者是太早了。如果你真正找到风险的时候,这也是非常好的时机。
何振红:Gary讲到不同的观点,因为刚才也讲到了做早餐店的故事,我们听多很多欧洲和日本的故事,一些企业生存了几十年、一百年,还依然是很小的店铺,这就是小而美的公司。但是刚才讲到了这是成长的风险,是不是选择安逸的环境,这样持续的关注下去,小而美的公司会对社会有什么价值和贡献呢?希望嘉宾接下来说的时候可以把这个话题加入进去。
Sushma Berlia:小公司在市场上能够填补空白,这种小公司一般由资金的数量还生产营业额,但是我们并没有考虑他们所占市场的占比。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公司可以创新,而且也可以对市场进行反应。有的时候我们也知道现在市场存在一些需求,但没有被满足。比如说制药公司,制药是我们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看到我们已经创立了领先的医药品牌。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公司成长之后要变小也很难,因为我们不能总是保持停滞,所有业务都是如此,要么成长、要么下滑,所以不能保持现状一直不变。包括市场、商业模式这些方面都要考虑一下,做什么领域的工作也需要考虑。我们希望从小企业长到中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但是我们公司一直比较谨慎,不要进入股市,因为我们是家族企业。
何振红:刚才讲到自己公司的状态,企业不希望做的特别大,因为做的特别大要考虑上市,作为家族企业他们是这样的角度。
埃曼努尔·利米多:小企业非常活跃,并且要积极的向市场反应。我们看到向不同方向成长的时候,如果你真想小而且不变的话会非常难,你应该从小企业找到一些管理方法让你变得非常美,要不然就成长。小可能意味着你缺乏资源,资源在你小的时候很难让你发展,比如说银行不愿意借钱给你,你不可能提供太多资金吸引高级管理者,除非你能够真正的有一个非常好的成长计划。这也是为什么中小企业很难的一个原因,这也是我们建立了能够帮助这些中小企业的一些机制。我们现在处于全球化的阶段,我们建立这样的平台,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能够获取他们的合作伙伴,能够有途径找到融资上的合作伙伴,另外还有国际发展的合作伙伴,这样对中小企业来说可以建立不同国家的联系,比如说欧盟和中国之间。在2014年将是我们50年的纪念日,就是欧盟承认中国成立50年的纪念日。我们也建立了这样的平台,我们的平台是希望通过在中国组织一个活动,邀请一千多个中小企业来参加。所谓的中小企业不是说大型企业,是真正的中小企业,他们会聚集在一起,应该是在四川,现在还没有定,要看未来的状况。如果企业都是来自欧盟或者中国的中小企业,我们会组织一个能够进行双边会谈的一个会议。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一个会议活动能够产生很多机会,给中小企业更好的潜力来发展,不要承担更多风险。
何振红:刚才这位先生分享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大家知道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有帮助小企业成长的机构存在。他们分享中提到,小企业如果太小,动用资源的能力就比较弱,潜台词是不是让我们帮助小企业变成大企业,接下来嘉宾可以在这方面发表一些看法。
Gilles BARISSAT:对我来说中小企业是小企业,包括家族企业,那些小企业很难找到钱,去吸引人才也很难,所以说对于家庭内部来说,怎么让家庭积极参与,在欧盟家族企业是代代相传的,现在依然有很多小企业。对中小企业来说,钱是很重要的因素,另外就是关于人才的问题,因为在家庭内部怎么能够找到有资质的人才,这对家庭企业来说潜力就是在于开发家庭内部的人员或者家庭的朋友,让他们来参与家族企业的管理。
Patrich Foo:有一个农夫刚开始只收入2千人民币,他就想怎么可以做小的生意,他家里可以缝衣服,他就说能不能做婚纱,他就找村里的人帮他,他现在一个就能达到四五万,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而美不管以后是大企业还是怎样,就是要简单和快。大公司要买一样东西可能花了很多时间,是不是已经变慢了,这一点也很重要。
谷懿:刚才说到如果中小企业一直保持专注是不是好的事情。刚才也有提到台湾和德国的例子,在你保持专注的过程当中,你自己的价值是什么,核心竞争力到底在什么地方。对于我和来说,我们是IT企业,最重要的是知识产权,看你的产品用户是不是喜欢,而且知识产权是不是能够保持下去。在中国很多人会抄袭你的受到,你的互联网产品出来的时候,别人可能就会抄袭你,在中国可能有无数家公司抄袭我们的产品,可能界面和颜色都一样,你刚刚出来一个网站,或者刚在iphone上有一个设计,别人第二天就有了。我们现在什么都做不了,法律上面我们也没有资源去跟他们打一场官司,我们的优势就是继续把竞争力做下去,能够创新更快,让用户继续跟着我们走下去,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管理,让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下去。
何振红:我们听一听徐董的想法。
徐剑光:我们今天讨论小而美,什么是小而美?刚才李会长讲了,小而美的企业占60%的数量。我认为对小而美生产良好的平台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希望。我们讲小而美,另外讲一个落地性,小而美不是单一的企业,我认为是小产业群里面形成了产业链的企业生存的大环境。
刚才李会长讲120多个政府的文件和政策,我想政府接下来可能会造就一个更好的产业集群。比如说东莞有很好的产业配套,中国的家具行业里面有个性服务、辅料的、中档、高档的等等,相关的服务和生产形成小而美的集群,这非常好。为什么讲小而美的落地性?因为未来将会有更多农民转化成城镇化的居民,他们要寻找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以及生产方式。比如说欧洲去了很多,欧洲有一个葡萄园,葡萄园跟老的村庄结合起来形成了旅游产业,他们把老的小吃、点心和酒销售,这就是一个产业。我个人想象中国也会早就一批小而美企业集群生产的群体。
在座有很多来自各个地方的,有很多祖传的当地的工艺品或者特色产品,比如说爷爷弄了一张照片,有祖孙三代的,我们也有祖孙三代的,我们可以有提升产业产品的竞争力和销售市场的,造就一个小产业群,政府可以帮助我们服务,政府帮助我们做一个类似的小的环境,里面有很多服务的小而美的各企业产生,包括大学生毕业到这里面参与工作。包括现在的互联网销售,把农产品形成渠道,形成小而美,真正产生美好的“美丽中国”的小产业生存的环境。
何振红:一个美不是真的美,要一群美,就是一群花的开放才是百花开放。
埃曼努尔·利米多:刚才大家说都很重要,我更多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包括国际发展的角度来看,包括欧洲和中国的发展,从国际角度来考虑的。我的想法也是一样,小而美可能缺乏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他们对市场缺乏了解,一定要组成行业的集群或者中企业的集群,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得到支持,和关注中小企业成长的力量结合在一起。
刚开始的问题是说小企业应该依赖自己还是依赖政府的支持,我听了大家的谈论之后,我认为其实两者都应该依赖,我们要依赖政府的监管,同时也要依赖自己,政府监管一定要不断提高效率,同时也提供一些指南和倡议。一个企业的确不能够开花,一个企业没有办法帮助政策向政治的方向发展,一定是一群企业才能够做,比如说这群企业有共同利益、共同想法才能促进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共赢的模式,是互相促进的。
Chris Frasers:我还想加一点,刚才提到要依靠政府的监管来做,企业领导和管理层非常重要,刚开始要政府支持,最终就没有办法和竞争对手来竞争了,所以说管理层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积极努力的先从自身的角度上来积极促进企业的发展,建立比较好的规划,来实施这些规划。政府能够支持更好了,让我们的计划更好的得以执行。不管怎么样,在核心团队里面必须建立能够自己生存的能力,同时建立一些技巧和技能应对你可能面临的问题。
对于企业的管理,实际上就是管理风险和管理变化,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肯定要面临很多的变化,这也是他们成长的基石。你总是不断的从一个极端转换成另外一个极端,最后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对企业领导者来说是你们的决策,你们决定自己成长的步伐有多快,同时要建立一些资金的投资者,这些决策都是由这些中小企业的领导来做的决策,所以如果你能够面对这和挑战,能够进行比较好的变革管理一定能够成功。
何振红:中国有一句古话是“富贵险中求”,你要真正在商业竞争中得胜,险中求胜的能力可能是决定中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