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高层参考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五大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五大任务

  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
  同时,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政策支柱和五大任务。五大政策支柱具体在于,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而五大任务则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意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财新智库莫尼塔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五大任务实际上强调了在旧经济与新经济之间需要"抓新放旧",调整旧经济的同时也必须稳住新经济。旧经济过剩产能和高杠杆需要破,即"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新经济需要立,即"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他表示,旧经济的调整意味着经济增速继续放缓,但这是有底线的,"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底线是6.5%。
  关于宏观政策要稳,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这主要是为应对当前财政收入大幅下滑,收支缺口越来越大。2015年中国财政赤字率为2.3%,而国际上通常以3%为赤字率的警戒线,衡量财政风险。目前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当前的特殊财政、经济形势下,2016年财政赤字将会提高至3%。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称,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是有一定空间的,绝对规模大致上在2万亿左右。
  沈明高表示,扩大减税空间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小政府,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同步裁减政府部门和员工,通过事业单位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开支,以PPP等多种形式减少事权,以政府适当去资产降低财务成本。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此前表示,由于决策层对高杠杆率越来越担心,而且货币超发对实体经济真正的支持作用也值得怀疑,会不会造成更多的金融风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要回归中性,主要目的是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
  会议认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排在首位的是"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被认为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难题,化解的进度直接关系到经济探底企稳的进程。会议表示,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会议强调,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沈明高表示,去产能或者是采取"短痛"的办法,去得快,经济下行压力就大。或者是"渐进"过程。如果政策上改革得以突破,能把新经济稳住,去产能采取"短痛"的可能性比较大。他强调,当旧经济深幅调整和市场逐渐出清时,主要风险是失业率的上升和居民收入的下降,这会拖累以消费和服务业为核心的新经济。抓新经济不是为了刺激它,而是在旧经济调整时减轻对新经济的负面溢出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在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去产能的底部将加速到来,预计时间段将在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市场空间的释放以及经济运行渠道的重新畅通,将会为2017年下半年的企稳反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会议强调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
  第三,化解房地产库存。会议指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消化库存。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第四,扩大有效供给。要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第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会议强调,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
  此外,会议还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工作任务中央

近期高层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