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十三五”将深入推进监管体制改革
11月4日,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廖媛媛在银监会召开的“盘点‘十二五’、展望‘十三五’”会议上表示,“十三五”期间要更注重协调合作,其中包括,加强监管部门机构和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促进监管协同和信息共享,统一把握监管的标准和尺度,着力解决跨领域、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风险监管的问题。
廖媛媛指出,目前银行业面临诸多挑战:第一,经济新常态,即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给银行业风险管控带来挑战;第二,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给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带来挑战;第三,综合化经营给银行业内外部管理带来挑战;四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给银行业的竞争发展带来挑战。
银监会表示,“十三五”期间,将深入推进监管体制改革。要继续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沟通流畅、配合默契、运行有效的监管合作机制。要按照全会精神,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银行业发展的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有效运用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确保金融安全。
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十三五”规划起草的有关情况作说明。其中提出,要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习近平指出:“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也再次提醒我们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托底“稳增长”?银监会表示,银行业要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等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同时通过优化信贷投向、科学利率定价等市场化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银监会将督促银行业创新方式方法,充分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困顿于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研究完善逆周期资本、动态拨备等制度,释放更多信贷资金,确保金融资源真实高效进入实体经济。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达192.7万亿元,负债总额为178.2万亿元,比2010年末均翻一倍。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持续上升4年之久。
对此廖媛媛指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不良情况有预判,有准备。她表示,“十三五”期间,要更加注重金融的安全。这包括:要持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风险等方面的识别应对能力,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信息科技安全系统建设,不断提升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有效性。
10月30日,银监会提出“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监管要摸清风险底数、把握风险趋势、坚守风险底线,把风险化解在源头。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化解和缓释风险,遏制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势头。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负债结构,提升负债来源的稳定性、结构的多元性、意愿的主动性和成本的适当性,提升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坚持“透明、隔离、可控”原则,加强跨业、跨领域、跨市场风险防范协作,严防各类风险相互交织形成风险综合体累积和放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