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从四方面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
据报道,在9月9日举行的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产业合作新愿景分论坛上,就如何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提出四点说明。一是要建立合作机制,包括政府间和企业间;二是就要有框架方案;三是需要有比较明确的项目清单,特别是大项目,包括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项目清单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早期收获的项目清单,另外一部分是远景项目清单,滚动地来推动。四是需要做出融资安排,因为资金对于产能和装备合作非常重要。
通过这些途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跟合作方建立机制。“比如说,我们已经跟法国正在酝酿合作去开辟第三方市场,去进行核电、能源、铁路方面的合作,我们商定要在明年年初,在达喀尔召开中法和达喀尔的三方合作的会议,就去开辟第三方市场。”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主要体现在产能过剩、工业和投资速度下降、高速发展积累的矛盾和风险也在逐步显现等方面。他认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能够促进经济复苏,中国现在已经有200多种工业品居世界前列,而且这些产能并不落后,属于富余的产能,中国就要抓住这个机会来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
徐绍史介绍,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他们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而发达国家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的优势,中国有能力,这三者契合到一起就能够在大范围的深度地推动国际的产能和装备合作。
据徐绍史透露,主要是通过投资建厂,建设生产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建设产业集聚区来实施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可以直接投资,也可以技术合作,同时还可以有其他更丰富的合作方式。
徐绍史同时表示,目前已初步圈定15个合作意愿较强烈、合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国家,准备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涵盖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等地。徐绍史介绍说,我国已开始在一些支点国家进行国际产能合作布局。最典型的是哈萨克斯坦,第一批确定的25项产能合作早期收获项目约230亿美元,最近选定的第二批42项合作项目,涉及金额将达到300亿美元。
近期高层参考
栏目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