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朝“后PC”时代发展,戴尔在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的带领下,瞄准企业级这一规模和前景更加广阔的领域,开始了转型征途。
如今,转型已初见成效。日前戴尔公布的201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营收为4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占超过50%的毛利润以及超过三分之一的总营收。通过实施持续一致的战略,戴尔在服务器、服务以及网络业务方面均实现了增长。
“第二季度的财报再次证明了我们长期战略的正确性。在服务器、网络、服务以及戴尔自身存储业务稳固增长的带领下,我们继续将业务朝着高利润企业解决方案的方向转变。”戴尔首席财务官布莱恩·格莱登表示。
显然,PC行业的黄金时代早已结束了,日趋饱和的市场使得行业利润日渐稀薄。就拿惠普来说,它虽是全球最大的PC企业,但这一业务已不再是其最大利润来源,它正在加大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投入。再看看“蓝色巨人”IBM,早在2005年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PC业务出售给联想,就开始向高利润率的服务业务转型,并成为转型成功的经典案例。2011年IBM公布的数字显示:其23%的收入来自软件,21%的收入来自硬件,而来自服务的收入已占到56%。
同样,2007年迈克尔·戴尔的复出迎来了戴尔的一个转型时间的分水岭。他开始了“再造戴尔”,将目光瞄准在以前不曾重视的企业市场,向IT服务综合方案提供商转型。
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IT市场规模将达到3.672万亿美元,其中企业级IT支出总额有望达到2.7万亿美元,占据全球IT市场的近2/3。毋庸置疑,与消费级市场相比,企业级市场尚属于一片蓝海,且利润率更为可观。
面对金矿的诱惑,就连迈克尔·戴尔也曾亲口承认:“虽然戴尔同时参与这两个市场,但是显而易见,企业级市场规模更大。”
为了提高竞争优势和快速切入企业级市场,戴尔选择了收购的捷径。在过去的5年里,它收购的企业超过20多家,而且几乎全部集中在软件与服务领域,包括IT服务供应商佩罗系统公司、云计算解决方案厂商Boomi、虚拟化存储厂商Compellent等企业。“几年之前戴尔做了一个决定,希望每一年大概收购8—12家企业,我们现在还是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戴尔公司总裁兼首席商务官史蒂夫·菲力斯称。
对于中国市场,据相关机构预测在2016年其市场规模有可能两倍于美国,这无论对于任何一家PC厂商来说,都是个核心市场。并且按照营收计算,中国是戴尔全球第二大市场,年营收超过50亿美元,可见中国对其整体业务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在上海召开的戴尔董事会议也足以凸显中国市场在戴尔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据悉,这是戴尔董事会首次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召开,包括戴尔CEO迈克尔·戴尔等在内的高管及董事会成员都参与了本次会议。
但在从消费PC向企业级解决方案厂商的转型中,对于消费级市场,戴尔并不向IBM“去PC化”看齐。戴尔意识到了消费级市场在其转型期的作用。虽然这块业务已进入微利时代,但它占戴尔的营收比重依然很高。在完成转型之前,PC业务的规模效应能保证整个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流。与惠普前CEO李艾科的草率决定“分拆PC业务”相比,迈克尔·戴尔显得更理智些,“对于个人消费者业务,我认为大幅度的缩减规模是一个失误。”他采用了一个很讨巧的办法,即去掉利润淡薄的低端产品和低售价产品,更倾向于关注利润高的中高端产品。
经过5年的转型,戴尔在“变软”,它的转型之路也渐渐清晰起来,但距离其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并且达到如此量级之后,未来的路也会变得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