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地铁列车呼啸而过,从双流国际机场,驶向天府国际机场,160公里的时速,像极了城市脉动的速度。
这就是在2023年实现开通初期运营的19号线二期工程。它的开通,为成都构建世界级轨道交通线网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
成都轨道交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过程中,坚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理念,秉持“人民地铁为人民”初心,紧跟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在融入国家战略全局、服务治蜀兴川大局中勇担使命责任。
在2023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再次被列为成都市民生实事工作目标,其中就包括连接双机场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在年内开通运营。
线线艰难线线建——虽然成都已经形成58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大线网,但对于建设者而言,每一条新线的建设,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
团队是推进建设的灵魂。在成都轨道建设管理公司,围绕19号线二期建设,抽调精兵强将,“组团出击”,以守正创新的态度勠力同心,以可蹈山海的气势团结奋进。
建设过程中,建设者承续成都轨道建设人的拼劲与冲劲,同时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全面运用BIM、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等技术,深入推进“智慧建造”,形成“智能、精确、高效、节能”工程建设模式。
双流国际机场停机坪下面,“巨无霸”盾构机让人毫无察觉地苦干四个多月,将地面沉降量控制在米粒大小,这后面,是项目提级管理的大策略,是靶向施策的精准性,是每2小时巡视一次的坚韧劲,是对每一环掘进参数进行盯控的细功夫……
上面是运营中的地铁线路,下面是如巨龙般挺进的盾构机——这样的画面,在19号线二期高频出现。19号线二期工程前后穿越了1、3、5、6、17、18号线。每一次穿越后面,都是“针尖上跳舞”的极限挑战,每一次穿越都靠着科学应对、日夜付出,顺利完成。
19号线二期还经历了成都轨道交通史上首次线路拆分与接入。建设团队不但要完成19号线二期的新线建设任务,同时还要完成既有17号线与18号线综合监控、通信、电力监控系统三个专业全系统改造,以满足整体的拆分与接入需求,达到18、19号线双线共线运营的目的。
多项开创之举在19号线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完成——
全国首次将增加钢弹簧浮置板减振功能的客专线42号大号码道岔,应用于城市轨道线路;这也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型号最大、长度最长的高速道岔。
西南地区采用洞内拆解方式完成盾构机吊出。
投入32台8.6米大直径盾构机。高峰时段,30台盾构机同时掘进,单机日最高掘进36米,最高月掘进达到534.5米,刷新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历史纪录。
成都首个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中、“非降水条件下”,采用帷幕止水法暗挖联络通道。
成都轨道交通首条全线采用智慧车站及智慧维保系统的线路。
首次在成都轨道交通建设中使用装配式防排烟复合风管。
首次应用通风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
轨道交通线路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城市中别样的“风景线”。以“水润天府、生态成都”为主题,19号线二期以匠心呈现出高质量的“轨道建设作品”。
双流机场2航站楼站,大气舒朗的车站中,流线型的顶部特别引人注目。设计结合成都水利文明、生态文明,以“公园城市”为打造肌底,从绿水青山、山川河流中提取流畅的曲线作为设计元素,最大化利用建筑空间的同时,也赋予空间灵动、大气的属性,体现现代建筑的简约、现代、韵律之美。天府商务区站,不规则三角形的组合,打造成多棱镜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灵动变幻之感。
车站不仅高颜值,还以服务大众的温度,践行为民情怀——
各类标识更加明显,出入口的顶面及侧面均设置有大尺寸标识;无障碍电梯立面增加了无障碍发光标识,强化夜间识别。
票亭采用高低位设计,低位满足轮椅、儿童人群的使用,更加友好。票亭低位可同时服务付费区和非付费区,更加人性化。票亭设置了乘客呼叫按钮,满足票亭无人值守时,乘客需求一键响应。
垂直电梯采用贯通式设计,便于乘客同一方向进出,更加人性化。无障碍电梯前设置平台与出入口平台相接,坡道平台平行于道路红线设置,避免坡道口部正对道路,提高安全系数。在开行双机场直达车的双流机场2航站楼东站、天府新站站内,每处站台增设1部无障碍电梯。
与既有线或同期线路换乘的车站内,换乘通道、换乘节点均采用扶梯或扶梯+楼梯的形式进行换乘……
硬核建设实力,取得斐然成绩——
19号线二期工程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77件、发明专利20件,发布团体标准1部。
全线3个站点荣获“成都市绿色施工工地”,13个站点荣获“成都市优质示范工程”,24个工点荣获“成都市绿色标杆施工工地”,23个工点荣获“成都市安标工地”,9个工点荣获“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10个工点荣获“四川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13个站点荣获“四川省绿色示范工程”。
一次次迎难而上的破局,一次次考验水平的施策,一次次刷新纪录的进展……成都轨道建设者用实际行动服务城市发展战略,用一千多个日夜的笃行与坚守,把人民对幸福生活最贴近的设想,持续转化为阡陌线路的平常。
初心不变、步履铿锵。岁月带着故事,沿着轨道,一路向前,书写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