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省企联动态 > >> 王忠禹:强化创新驱动,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王忠禹:强化创新驱动,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企联合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4-04 10:45:34
主  题:强化创新驱动,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主讲人: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  王忠禹
各位代表、同志们:
    首先,向荣获第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企业和创造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既有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存在一些亟待加强和解决的问题。企业当前最需要做好的是解决创新能力不足和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而且强调这种新动力不仅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创新的目标,是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次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关键词就是“创新驱动”。会议将通过交流经验,推广典型,弘扬创新精神,形成创新共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促进企业提高全方位创新水平。
如何步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我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切实转变企业发展观念
经过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制造业规模、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额等都跃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了企业的努力和贡献。但是,我们在为成绩而骄傲的同时,也需要深入反思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多年来,一些企业由于受短缺经济和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的影响,习惯于依靠政策和投资拉动、同质化大规模生产、低劳动成本的发展模式,过度追求总量指标而盲目求“大”,对于质量指标、效率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等关注不够。目前,低水平的盲目发展已导致许多行业呈现产能严重过剩、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对外依赖不断提高。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产品虽然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由于品质难以保证,国内一些消费者不愿接受的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发展,需要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做出积极努力。当前,最迫切的是切实转变发展观念。要认真思考企业的使命,不能以营利为最高追求,要认真的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使命、价值观和愿景,使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投资者、劳动者、协作伙伴和社会的利益诉求。要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积极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诚信经营,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要建设质量效益型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生产和服务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着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时特别强调,要着力加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这是我国企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谋划未来发展时必须考虑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学界有过很多探讨和论述,基本的含义就是企业通过创新自己的产品、特别是服务方式,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企业本身也随之产生不同于以往的新价值,直到形成新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从企业发展的历史看,商业模式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传统的以产品规模化经营为基本套路的商业模式为什么要变革?因为资源约束、生态失衡、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间同质化竞争等时代性制约因素使以靠产品规模化经营的路子越走路越窄。我国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就是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据统计,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大体在70%左右,而国际上衡量比较正常的市场竞争,产能利用率超过85%比较正常。光伏设备、多晶硅、风电设备、某些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作为制造业大国,产能过剩不仅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且使整个行业陷入困境,一批企业将被迫关闭或重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出路。
    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企业在遇有发展难题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紧跟时代,顺势而为,不失时机地实施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就是这种历史机遇之一。本世纪以来,信息革命迅速延伸至各产业领域,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全面变革传统管理和企业的运营方式,为我们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各种潜在的可能性。从这几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可以看到,一批企业率先起步,果敢变革,已经借信息化的东风,从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海尔集团从日清日高、到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到以自主经营体为基础的人单合一管理,反映的是企业管理随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而逐步升级,并全面完成了互联网时代新的商业模式的构建;中广核工程公司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实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技术创新、项目群管理、创新联盟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合作,探索出了一条主导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新路;杭州制氧、中海气电、陕鼓集团等以本企业核心技术或优势资源为龙头,整合供应链合作各方,实现了从生产型企业到生产服务型企业的转型;中石化西气东输工程、四川电力和山东电力应急救援体系,通过全范围覆盖、全过程监控的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以上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有益经验,值得好好总结和推广。
三、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转方式、调结构,关键还是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近几年来,国家陆续制定了各项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政策。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提出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企业技术创新已有了一定基础。2012年,我国全社会用于研发的支出中,企业投入占比达74%。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88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8137家。
企业要真正发挥出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就必须从长远考虑,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选择创新重点,集中资金、人员、设备等资源有效开展技术创新,争取在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或某项产品上成为技术领先者。要加强产学研、上下游、国内外合作,有效整合企业外部资源,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引导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要加强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促进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摆脱一些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由于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据统计,2011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地下水优良率仅占1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0.5%。2012年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中国有5个城市名列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全国5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不到1%。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人均排放量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壤污染也日益严重。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当前,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营造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实施清洁生产,通过产品开发、加工制造、营销服务和回收利用的全过程严格管理,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要注重发展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不断深化内部改革
    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要加快市场化改革、国际化运营、信息化提升,以促进企业变革。国有企业要适应强化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求,顺应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混合所有制加快发展的趋势,大力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要探索“去家族化”,使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实现永续经营和规范化管理。
加入世贸组织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提高了企业国际化水平。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向跨国企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要求,企业必须努力学习国际规则、掌握国际规则、适应国际规则,并按国际规则办事。同时,参照国外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加速体制变革。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推动工艺设计仿真化、加工装配数控化、检测监测自动化、业务管理信息化,加快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改变生产和营销模式,提高客户响应能力。
同志们,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企业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创新是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企业家的历史责任。
    谢谢大家! 
相关热词搜索: 王忠禹强化创新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