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世界一流企业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管理
——在2023年四川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暨企业
基层组织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百强企业代表、企业管理者,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四川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暨基层组织建设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在此,我代表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向参加本次大会的企业代表和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入围2023四川企业100强、制造业企业100强、服务业企业100强、数字经济企业,以及四川省企业十佳基层管理者和优秀基层管理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对为本次大会成功举办做出努力与贡献的支持单位、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先对去年四川百强企业情况和企业基层建设工作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2023年四川企联在多年开展“四川企业100强分析”工作、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国企业联合会500强工作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结合多方权威机构数据,继续推进“四川百强企业”工作。除发布百强名单外,还进行基本经济指标、企业发展趋势、变化情况以及企业的竞争力状况跟踪分析、研究,发布成果报告,对我省企业认清自己所处行业地位,找出发展差距,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政府相关经济主管部门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今年的榜单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变化:
100强入围门槛56.51亿元,比2022年继续上升4.29%,更多第三产业企业与混合所有制企业进入榜单。制造业入围门槛15.82亿,实现大幅增长,为历年最高。服务业百强门槛3.90亿,有一定幅度的回落。综合100强企业全年总营收达到36391.91亿元,较去年(31561.43亿元)增长15.3%,依然保持着四川经济中流砥柱的地位。营收超千亿的企业今年更是增加到7家,分别是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希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威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其中蜀道投资集团、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新希望集团再次入榜世界500强,通威集团新晋入围,成为四川第四家世界500强企业。
100强企业总资产额较去年有一定增长,但还未回到历史高度,总利润额达到历年峰值,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第一次突破两千亿。通过与去年的数据进行对比,2023年四川企业100强的总体规模指标都有一定提升,虽近几年有一定波动,但总体呈向上的势头。从6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很明显看到疫情的影响,也看到了四川企业较强的恢复力。
从所有制方面来看,2023四川企业100强中,国有企业69家,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从业人数指标分别占100强的69%、56%、84%、65%,仍有典型的重资产特征。民营企业和其它所有制企业31家,在企业规模主要数据上仍然与国有企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人均等指标上,不同所有制企业各有千秋,经营效率指标民营企业的平均表现力较好。2021年资产负债率国有企业超过80%,今年下降到69%,经营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从地区分布上来看,100强中入围企业数最多的是成都(64家),继续保持着龙头地位,其营业收入、利润、资产、纳税总额等指标依然在100强中占据绝对优势,体现着全省经济增长核心极的作用。同时,省内各市州也不忘积极发展本地企业,不少地区的龙头企业开始跻身百强,企业占比不断上升,在经营效率上也展现了较强的实力,德阳、宜宾、泸州、遂宁等地效率与效益数据表现不凡。
从去年开始,我会开始对企业研发状况进行深入跟踪,百强中90家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568.79亿元,较去年(444.3亿元)增长28%,平均每家企业6.32亿元。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16家,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82家,大多数企业研发费用增长率在10%-50%,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集中在1-5%的区间。可以看到,随着近几年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技术进步影响,企业逐步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本优势进行研发积累,但研发强度稍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只对综合百强的情况做简要介绍,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参考《2023四川企业发展报告》,或者从四川百强数据中心获取。
从这些数据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四川企业100强为代表的大企业大集团,在过去的几年里,尽管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遭受超预期疫情的冲击,仍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夯实主业,积极延伸创造新产业生态,在实现平稳增长的同时在发展质量上也更进一步,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企业大集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基层管理者是推动国之重器良好运转的基本“螺丝钉”。
健全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企业基础管理,提升企业基层人员素质是我会立会以来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职责之一。我们对比了2010年和2022年企业基层单元和基层管理者相关数据发现,企业基层单位、基层管理者在践行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从基层管理者的学历结构看,具有硕士以上的管理者占比从8.24%,上升到21.2%;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管理者占比从26.24%上升到78.4%。基层员工人均收入从6.44万元/年,上升到15.43万元/年。基层单位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05万元/人,上升到171万/人。所以我们要充分肯定基层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以予鼓励。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 “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企业强则产业强,企业兴则产业兴。企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领域的微观主体,需要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对未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建设世界一流的历史使命。下面我结合会议主题,就其中几个重要的点,谈一点认识,供参考:
1、提高认知,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现代化共同特征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统一,是探索与实践之后的战略选择。中国企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在汲取外来思想、文化、科技的同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全局的视角去观察中国的现在和将来,坚信属于自己的未来方向。
自信源于自立,更源于自强。当前,世界范围内围绕先进产业和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实现科技自主可控、前沿技术引领,是我们当下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当前我国仍缺乏原创技术和关键领域足够的“自立”能力,我省大企业有责任也有基础在加快“自立”上实现更大作为——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深入推进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在解决“卡脖子”问题方面取得更多更大突破,将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既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也要积极开展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优化内部创造机制,以创新所建立的技术、产品、管理与模式优势带来效率改善。
同时,也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我们要勇于创新和变革,更要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和管理原则,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不会故步自封,在创新基础上的守正,才不会偏离方向——正如我们企业的基层管理者们在学习吸收全面质量管理(TQM)与丰田精益生产、事业部制、平台型生态等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也不断涌现出邯钢成本管理、海尔“人单合一”、华为“四化”管理等具有中国特色和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2、深耕价值,优化布局,推动提质增效
价值创造力是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价值、贡献力量的能力,是产品供给力、品牌影响力、科技创新力、企业治理力综合作用下的经济效果。我省大企业作为经济的“压舱石”,要积极确立自身功能定位,开展产业与产品梳理与价值创造力分析,坚决退出低价值创造力的非主营必要业务,淘汰低价值创造力的产品线,将有限资源资产调整配置到高价值创造力领域与环节。
在聚焦主责,坚守主业的基础上,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丰富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立足我们的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强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跨区协同,发挥集群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要保持全局思维和战略眼光,加强系统性、协同性、融合性的管理模式学习,提升企业的产业引领力、供应链保障能力,把主导产业的长板拉长,实现优势叠加,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价值共赢的新格局。积极利用、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吸引、聚集社会有生力量为企业服务,助力质效提升。
3、夯实基础,聚焦人才,争创世界一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到了前所有未的战略高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建设一批以“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为特征,体现国家实力、彰显国家形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加强企业基础管理能力和现代治理能力,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只有夯实管理基础,为现代企业管理做计划、指挥、决策、控制以及协调等职能提供数据、资料以及信息,按照简约、高效、好用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现代治理模式,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达到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标准。
经济的基础是企业,企业的基础是人。二十大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是企业最活跃、最积极、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产要素,是基业的载体,也是创新的源泉。我们要坚定人才强企战略,以“海纳百川”、“知才善任”的胸怀与举措来进行人才的储备和培育,积极营造大胆创新的良好企业生态,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战略眼光的管理人才,打造具有过硬业务水平和创造能力的基层队伍,建立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让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工匠、尊重基层人才的良好氛围,让中国的世界发明专利第一、工程师队伍第一的数量优势转化为精益求精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优势,让科学家的创造、企业家的创新、全社会的“双创”通过无数工匠的深耕细作与匠心打磨,成就更多一流的产品生产能力,一流的品牌塑造能力,一流的创新引领能力,一流的现代治理能力。
4、“双碳”引领,绿色发展,彰显社会责任
我省作为工业制造大省,作为推动碳中和实现的重要一员,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我省大企业大集团,更要做出表率,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从产品生态化设计的源头出发,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工艺流程,发展低碳能源、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带头支持行业建立低碳创新联盟,探索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发展模式。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高质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和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实现绿色发展,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绿色能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省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也必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实现更大发展。我们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与机遇,四川企联作为企业和企业家代表组织,也将始终践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心全意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秉承“平台化发展、品牌化运营、价值链共享”的服务理念,不断赋能企业管理,与企业和企业家一道,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与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我坚信,以省委、省政府“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战略为牵引,群策群力、融智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