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在智慧企业持续发展峰会上的报告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 邵宁
大家下午好!
今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是指导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这份文件与十三五有关,而且还在于十三五时期的特殊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转换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以至于有些人开始准备总结中国故事。但是从十二五开始,我们的经济增长发展速度开始下降,十一五最后一年,2010年是10.6,2011年是9.5,第二年7.7,第三年7.4,第四年7.3,第五年6.9。在整个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处于一个下行的过程中,而且伴随着大面积的企业破产。虽然政府在全力扩大投资、启动内需,但是下行的趋势并没有完全打破。那么前景到底怎么样?就看十三五了。核心问题,这个下行趋势能不能够打破?如果能够扭转,中国经济保持一个中高速增长的态势,那么若干年以后,中国就有可能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如果不能够扭转,继续下行,那么中国就有可能进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这是我们不希望的,什么结果就要看十三五这一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的纲要,内容很丰富,二十篇将近十万字。如果我们对这个纲要进行概括,可以得到三句最重要的话:
第一句,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GDP年均增长要高于6.5%,但基础是创新驱动。第二句,实现目标的关键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使供给更加符合需求,更加具有活力。第三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确保资源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群众的分享和保障。关键就是要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GDP的年均增长不低于6.5%。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成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这在七八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个时候我们处在一个高增长时期,速度不是问题,怕的是过热、怕的是通货膨胀,所以我们要理解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需要对前一段的高速增长,有一个深刻地认识。
中国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大致是四个因素在支撑:
第一,规模巨大而且是长期处于结构性短缺的国内市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从结构性短期起步的,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消费热点接着一个消费热点。国内市场始终存在没有被满足结构性短缺的问题,这种结构性的短缺,对消费者而言是有钱买不到东西;但是对于相关产业而言,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第二,高的储蓄率。这个是华人的一个传统。中国人是崇尚节俭的,不愿意负债,我们经常说“无债一身轻”,所以中国人的储蓄倾向非常高。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算,在改革初期我们的国民储蓄率就超过30%,2000年左右超过40%,2008年我们超过50%,目前仍然在50%以上,是全世界最高的。高的储蓄率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国内资本积累的来源。
第三,国外的技术来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光有钱不行,资本加上技术才能形成产业。在高速增长的时期,中国的技术起点比较低,中外产业技术差距很大。我们所需要的技术在国外往往是非常成熟的、甚至是过剩的,所以我们买技术很容易。国外的技术来源使中国的新产业形成非常快,所以,我们不需要搞自主研发,因为这种研发需要时间,也需要承担风险。一旦国内市场形成,我们通过引进技术、引进产品、引进生产线,就可以形成新的产业。
第四,低的要素成本。低成本是中国企业和产业的传统优势。低成本是一种特殊的竞争优势,我们的竞争对手既难于跟你抗衡,也难以仿效,所以建立在低成本的基础上的企业和产业竞争力非常强。前些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只要是中国企业能够做的、和国外企业一样好的,国外企业只能退出,它没有办法和我们的低成本对抗。所以前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基本是这四个因素在支撑。这四个因素中除高储蓄率之外,都是穷的因素,或者说是后发的、赶超的因素。四个因素相互作用恰恰构成了一个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条件。所以这三十年中国主导产业的发展循环都是这样形成的。第一步,居民收入的提高、市场的短缺、特定产业的市场的发展与形成。第二步,国内储蓄和国外技术的结合。迅速的形成国内的相关产业。第三步,由于我们的低成本,我们形成的产业竞争力很强,依托广大的国内的市场,我们的企业可以发展得很大。第四步,一旦国内市场饱和,我们的产业可以外向型发展,利用我们的成本优势去抢占国际市场。在高速增长的三十年中,这样的循环我们可以看到好几个,包括八十年代上半期的轻纺工业的发展、八十年代下半期的家电产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基础设施和重化工业,以及本世纪开始的住房和汽车。市场在前面带动,新产业在后面支撑,其结果自然是一个高速增长。从这个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新经济增长的内涵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三十年的高增长,中国的主导产业上了好几个台阶,结构升级是基础,经济增长是结果。如果主导产业的升级停顿,那么中国经济早就应该进入一个停滞状态。那么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述,就是今后若干年,我们如果想要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实现让中国经济结构持续地升级。如果今后不能升级,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就没有办法保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无凝是一场成功之路,人民的生活水平、国民经济地位,都实现了飞跃,我们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进入一个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前三十年,中国处于一个追赶、模仿的过程,我们可以享受别人的现代化的成果,这个过程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所以这种发展方式是具有一种阶段性的过程特征,他是不可持续的,这种不可持续性主要是因为前三十年我们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国外技术、过度的依靠低成本。这在特定的阶段是可以的,我们不可能永远如此,因为随着居民收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中国不可能长期的保持低成本,而且一个大国也不可能依靠别人的技术实现自己的现代化。
在中国持续三十年高增长之后,目前我们主要几个支撑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第一,中国的要素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中国要素成本三十年保持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是有些国际因素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当某一个地区的人工成本上升以后,其它地方的打工仔、打工妹千里迢迢到珠三角、到上海打工,把当地的人工成本压下来。人工成本有一个什么特点?供过于求的时候,可以压制、长期不动。但是,一旦供不应求,人工成本就会快速上扬,这就是刘易斯拐点。这个拐点已经到了,大概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已经过了这拐点。这几年人工成本、能源价格、农产品价格、水资源的价格、土地成本都在上升,所以,中国的成本优势已经被大大削弱了。这个变化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所有靠成本优势取得企业和产业竞争力都在下降,市场份额都在萎缩,有些还要转移到要素成本较低的地方。第二个变化,外部技术来源开始出现问题。前三十年我们靠引进技术。重要的技术是国内外产业差距很大。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现在国内外的产业超级大大缩小。现在我们企业需要买技术,已经不是国外的成熟技术、或者是过剩技术,而是国外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而国外的企业将把自己正在使用的技术卖出去,他自己就没有办法生存了,所以中国企业想买技术就越来越困了。甚至现在国外不再卖给我们技术、对中国企业为取得技术而进行的并购都要采取措施进行限制。这个对我们发展造成的问题,就是国内产业进一步升级的技术来源被,尤其是一些战略性的关键技术。那么今后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国内市场形成,由于我们引进不到技术,我们没有带动国内的产业发展,在芯片等战略性产品上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所以大家感觉国内资金很多,但是没效果。没效果后面是没技术。实际上市场方向也开始出现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使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因素。所谓的内在的下行压力就是指的这些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都不是短期性的问题、阶段性的问题,它是不可逆的。不是三五年之后能够变回去,所以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不是一个脉冲还是一个台阶。这说明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阶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会从一个容易的阶段,进入一个不太容易的阶段。以前我们有成本优势,所以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产业竞争力非常强。在我们的成本优势被削弱之后,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产业必须重新构造我们的竞争力的基础。这个竞争力基础可能是技术,可能是服务,可能是品牌。但是实现竞争力基础的转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以前很容易的买到国外的技术,所以我们进行结构升级,进行产业发展很容易。以后我们可能越来越买不到技术,我们以后的产业的结构的升级,产品结构的升级,都要更多地依靠我们的自主研发,但是我们的自主研发想要撑起这半边天,和整个这遍天,都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之后,我们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跟我们,带来一些困难,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但这些变化本质是好事,我们过去的高增长靠的是穷的优势。现在这种优势被削弱,说明中国发展了,说明中国人不太穷了。这个转折是迟早要到来的,或者说我们以往对中国发展所做的一切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这个转折能够尽快的到来。但是对于习惯于高增长的中国企业,今后这一段时间遇到的挑战会非常大,主要的挑战在于制造业企业,而这对制造业恰恰在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我们三十年高增长,主要靠的就是这样一些企业。关键的变化是,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产业格局中的位置变化了。在前三十年高增长时期,中国的制造业基本是在从低端的产品到高端的扩张,是一种单向扩张的态势。由于我们有低成本优势,所以单向扩张是很顺利的。目前的中国制造业处于世界产业结构的中端。在高端方向,中国的制造业在与发达国家的企业抢市场,这个方向上我们没有竞争优势。在低端方向,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在与更不发达的国家在竞争,我们没有成本优势。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中端制造业,中国的能力很强,我们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结果谁都赚不了钱,这对企业、对产业的伤害非常大。这个两头受压的局面,是当前中国制造业、一个产业下行的根。当前有一个说法,制造业受阻,正好让中国转换增长方式。以后中国的发展,需要服务业的带动,由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这些年我们可以看,由于第二产业的速度下降,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主体。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毕竟要以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我们不能设想,没有第二产业为基础,我们可以凭空发展出一个规模很大的第三产业。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基本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端。高端我们有一些局部性的突破,比如说高铁、核电、通信装备。但是我们制造业高端化还只是若干个点,高端化的空间还非常大,这与发达国家完全不一样。这个差距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我们的低端制造业向外转移的向外转移的趋势很难改变,今后若干年,如果中国的制造业在高端方向上能够不断开拓出新的空间,那么不但自身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能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空间和基础,这就所谓的基础。如果中国的制造业在高端方向上竞争不利的话,而低端的制造业转移又不可避免,那么中国的制造业的规模会逐步萎缩,不但自身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会间接的影响服务业的发展,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所以在今后若干年,第三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但是中国经济的长期的持续的发展,仍然要看制造业。那么这样的形势,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将会面对两个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这是我们眼前的麻烦。就是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导致恶性竞争,我们的行业、企业日子都会非常难过。我们的困难时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我们处置过剩能力时间的长短。
第二个重大的问题,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和制造业高端化。或者说培育新的支柱产业这个方向上,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外部技术来源越来越少,我们必须越来越多的依靠自主创新。
这样一个背景,实际就是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背景。在这种背景下,十三五时期我们主要要做好的任务和面对的主要挑战有: 第一项工作,调整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性的任务。在我们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我们现有的产业结构,其中有两个方面需要调整。
第一个方面,附加值不足以承受成本上升的消费领域。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是不不可能的。大概需要两个方向的变化。第一是向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像柬埔寨、孟加拉国、越南等等,但是要尽可能的让中国企业主导。政府应该通过外交渠道把这个过程能够组织好,比如说到国外去建中国的能源,为中国企业尽可能的争取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以便形成有效应的海外资产。这样的产业转移之后,我们没有GDP,但是我们会有利润的,对以后的发展有非常好的作用,这是第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是品牌的建设。品牌是和附加值联系在一起的。品牌越好,附加值越高。成本上升多少,对企业来说就不太重要,当然这个品牌建设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个方面,需要调整的是附加值并不低,但是由于产能过剩,过度竞争造成的行业性困难的产业。主要一些重化工业的产能,包括钢铁、建材、煤炭,去产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难点。但现在我们也要看到,类似的工作,当年朱镕基时代是曾经做过的,包括在四川。那个时期,所有困难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在全国一共破掉5010户大中型企业困难企业,涉及到的职工是984万人。而现在的条件我们感觉比当年要轻松、好很多。第一个变化,上次的结构性调整是以国有企业为主,风险特别大。这次有国有企业也有其他企业,包括民营和外资。这几年我们在珠三角、长三角看到结构性调整一直在进行,但是没有引起非常大的所谓“震荡”,那么说明我们现在很多的经济主体可以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调整,不一定非要政府插手。第二个变化就是,当年做的时候政府的财力非常弱,所以补偿的水平非常低。那么现在我们政府的财政规模和当年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觉得总的环境要比当年好得多,当然现在也有挑战。这次调整的主要是重化工业。重化工业企业的规模比较大、职工人数比较多,需要有更好破产退出的组织、需要有更好的再就业的帮助。这一年是十三五时期我们需要过的一关,也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调整重化工业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实现调整到位,不太现实,我们需要有一个长期作战的准备。
第二项工作,发展新一代支柱产业。要素成本的提高使我们原有的支柱产业的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减少,导致经济下行。因此,十三五及以后发展新一代支柱产业承接经济发展的责任,就非常重要。下一代新的支柱产业的市场条件,现在已经形成了,关键是国内的产业能不能够上得去;就是新一代产业的需求已经形成,关键是供给侧能够上得去。
新的支柱性产业大概是在哪个方向呢?
第一个方向,高端的服务业。包括高端的生活服务业和高端的生产服务业。在居民消费达到住房和汽车这个产业层次之后,再往后看就没有实物性的消费热点,所以新增消费开始多元化、开始高端化。但是由于我们国家高端生活服务业发展不足,这些高端需求出现转向国外。比如说到境外去旅游,到境外去购物,到境外留学,到境外去美容,到境外去看好莱坞的大片,看日本和韩国的动漫,甚至我们高端的家政服务开始使用菲佣。所以,我们自己的高端的生活服务业能不能够上得去就非常关键。所以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教育培训、健康养老、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产业,大力发展旅旅游业和家政服务业,目的是把这一块需求留在国内,这是高端的生活服务业。那么这些年,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端的生产服务也的市场也已形成非常大规模。但是我们的高端市场基本在国外公司的手中。比如说,企业管理咨询业,我们马上想到麦肯锡、科尔迪、埃森哲。比如说,会计服务业,我马上想到这几大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德勤、普华永道、安永等等。这几年,我们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一些工作,需要一个全业务、全流程的综合性的服务,包括企业管理也包括城市的管理。从问题分析开始,到方案设计、关键的软硬件的开发,项目实施,人才培训等等。能够做这种服务的,我们马上就想到的IBM、惠普、戴尔。这些高端的市场,基本让国外公司控制了。当然,在每一个方向上都有中国的企业与这些公司在竞争。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够逐步地扩大中国公司的市场份额。所以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发展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商务咨询、法律、会计、现代保险、信用评级、售后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等产业。提出的这些方向都是非常对的,这是第一个方向。
第二个方向,高端的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被称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我们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制造业,主要靠中低端制造业的支撑。发展新一代的高端制造业,是中国长期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因为我们现在的中低端制造已经出现问题了,必须进行调整。所以,需要有新的高端制造业能够接续经济发展的责任。而现在实际我们对应的市场早已形成,以往我们所谓的制造业大国的称谓,是指的生产能力而言,加上低生产成本的定价。但,无论是工业品、消费品、重化工业产品,我们的生产装备包括检测装备,绝大部分是进口的。这实际上是一块技术含量非常高、附加值非常高,而且规模很大的市场。所以,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高端华的一个发展方向。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一个是高端装备创新发展流程,包括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字机床、机器人装备、现代化工成套设备等等,关键是我们要真正做出来。第二是发展战略性的支柱产业。这个方向上我们前些年应该说是有所作为的,标志性的产品就是我们的高铁产业、核电的产业以及通信装备的制造产业,这是我们国家的几张名片。高铁、核电主要是靠国有的,通信装备主要是民营在开发。问题是什么呢?我们这些重要的突破,除通讯装备制造业外,高铁和核电的市场规模都不够大。能修高铁的国家还有限,准备发展核电的国家还很少。它们的国际市场规模都不足以把我们国民经济带动。当然武器装备制造业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而一些战略性的支柱产业是不一样的,轿车已经是家家都要用,芯片是处处都要用,客机是每个国家都买的,而这些产业的市场规模非常大,带动力非常强。所以在十三五期间的另外一个重点,是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材料等新一代产业的发展,不管是高端制造业还是新一代支柱产业,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一个短板,所以所有的中国企业,尤其的大企业,必须自补自主创新这堂课。这是为什么我们最近很多中央文件,包括十三五规划纲要,把创新放在这么重要位置的一个根本原因。自主创新的问题,是我们所有中国企业几乎都存在的一个短板。前几年我们发现了一个好的路径,就是通过国际并购去取得技术。现在中国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了,其他国家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而有一些拥有技术的国外的企业是比我们的企业还困难,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前几年,我们为了取得技术进行的国际并购很活跃,但是今后几年很可能在这个方向上要受到很大限制。
第三个问题,关于十三五时期的改革问题。十三五的纲要专门有一部分谈经济体制改革,当然是一种全面的布置。包括企业制度、现代市场体系、经济管理体制、财税系统、宏观调控等等。具体到十三五期间,我们觉得应该有一个更有针对性的改革目标,并且要与发展目标能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争取改革和发展能够相互配合。我们在发展上能够有所突破,这个目标应该是通过改革,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传统产业竞争力全面下降的时候,我们特别需要一批企业能够挺身而出,去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发展新产业,能够把国民经济带动起来。企业在十三五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作用,是谁都没有办法替代的。甚至我们可以这样,十三五目标能不能完成,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时期我们的中国的企业的状态到底怎么样,不管你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目前,我们国家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都存在一些问题,和这些企业在十三五期间,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有差距的。我们觉得应该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当然原因我就不讲了。然后去研究,通过改革去激发这些一些企业的活力,去调动这些企业的积极性,去优化这些企业的发展环境。总之,十三五期间,是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面对非常大的挑战。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基本思路是清晰的、是对症的。
概括一下,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三项工作,第一项工作,通过改革激发企业的积极性;第二项工作,通过调整我们现在的产业结构,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匹配性;第三项工作,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新一代产业承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 (四川企联刘建平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