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第八届企业文化年会上的致词
——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省企业文化研究会顾问任远明
尊敬的广严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企业代表、同志们:
上午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等系列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近年来,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结合企业实际,发挥平台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各种途径,以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我省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坚持开展企业文化年会和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我省企业相互之间学习交流和推广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今天,省企联在这里召开第八届企业文化年会,同时表彰四川省第四届企业优秀内刊成果,我代表四川省总工会向年会隆重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及企业届、学术界、新闻界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借此机会,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感受:
一、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气、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正确把握企业文化人本建设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本文化。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人是实践的主体,只有人才能够能动地去实现企业的伟大目标,完成他的使命。如果说经济是企业的血液,那么人就是企业的骨架。
二战后,出现了以日本松下、索尼、丰田、本田等企业为代表的“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思想,即所谓人本文化,它首先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人本文化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更快更好实现经营目标。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既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体力量,又要通过发展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以员工和他们的根本利益为本,想问题、办事情始终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员工的发展。企业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对于企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机制,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增进员工忠诚感的主导价值观。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人、塑造人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新员工知识结构的课题也摆在了企业的面前。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员工成长的平台,使员工感受到、体会到自己在企业的价值,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与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
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上下同心,需要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没有和广大职工一条心的企业领导,没有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没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员工能安心工作吗、家属能满意吗、企业能稳定发展吗、社会能和谐吗,答案都是这两个字:“不能”。
企业领导要诚心诚意同广大职工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心声和心愿,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能给企业员工创福利,又能为企业促发展。只有形成企业“和合”之力,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在内化为员工行动、在外得到社会认同。古语云“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孟子曰“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个理。
工会积极参与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培育先进的企业精神、倡导先进理念,在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塑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构建和谐企业、推进企业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设企业文化,不仅是工会的份内工作,而且是体现工会价值,是更高层次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这是工会组织的优势所在。
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作用。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创造出一种团结和凝聚职工的文化力量,增强职工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自主创新意识,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企业文化创新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企业文化与战略是相互影响的。当一个企业在实施一个新的战略时,企业结构、员工技能、共同价值观、生产作业程序、管理流程等各种组织要素就会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企业文化的改变;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及时进行企业文化的变革,最终使新战略与职工的价值观念达成一致。同样,由于企业结构、技能等这些组织要素的改变而带来的企业文化的变化也一样会影响着战略的实施,这时企业就要根据自身的文化来考虑变革现有的战略。新战略的实施需要文化的支持,同时文化也引导着战略的实施,两者不可分离,相互影响。
在企业战略与文化不相适应的情况下,企业在处理两者关系时,要把企业内部各种组织要素的变化与企业内部文化潜在关系作为分析依据,使得企业文化与战略相匹配。大量事实证明,企业新的经营战略往往是企业外部环境作用的结果,是由市场力量驱动并受到竞争力量支配的。所以企业为了自身长远利益,往往难以为了迎合企业现有文化而将企业新战略修订成为与企业现有文化相一致的战略。为了保证新战略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创新企业文化来使其与新战略相适应。在企业文化转型过程中要注意鉴别现有文化中哪些方面对新的战略实施是有利的,予以保留;哪些会形成阻力,应坚决摒弃,从而顺利实现企业新、旧文化的平稳过度和战略的有效实施。企业战略的转型、调整与升级,首先要以企业文化创新为先导,打破企业发展旧的思维框架,树立更高更远的目标和发展理念,加大管理创新,带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经营模式颠覆、组织再造和管理变革,以期达到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综合效益的目的。
文化创新能够释放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能量,使企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良性发展状态。企业文化要不断增强变革调整和创新发展的自觉性,以理念的升级与创新,引领找准企业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以文化共识凝聚创业创新的精神合力,孕育强劲的后发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和获得持久成功。
最后,预祝本次年会获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