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头条 > >> 货币政策为何仍要“稳”字当头

货币政策为何仍要“稳”字当头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人民日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08-06 09:51:57
  央行最新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稳”字当头。在8月2日发布的2012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指出,下一阶段将把握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避免物价新一轮反弹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行货币政策为何没有“刺激”味道,反而强调“稳健”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究其原因,一是物价,二是货币政策要求的前瞻性。

  对于物价形势,央行报告强调,受到基数降低等影响,8月份后同比CPI有可能出现一定回升,目前看回升力度不会太大。当然也需要注意的是,受劳动力成本、资源性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等影响,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扩张性政策刺激增长的效应可能下降、刺激通胀的效应则在增强。

  “物价尽管上半年回落到4%以内,但依然面临不确定性。央行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币值和物价。”谢太峰指出,物价的不确定性从国内看,有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从国际看,油价有可能上涨。同时,最近各地为稳增长采取了很多刺激性措施,这些有可能造成物价反弹。而且,劳动力成本上升,各地房价出现重新上涨趋势等因素,都使未来通胀压力加大,所以货币政策要强调稳健。

  第二个原因就是货币政策前瞻性的要求。谢太峰告诉记者,之所以强调稳健,也是接受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时的教训。当时为应对危机,货币政策有点反应过度,发行了大量货币,这种缺乏前瞻性的举措成为2010年、2011年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克服之前政策前瞻性不足的问题。

 
  专家指出,“稳增长”不等于放松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就是要使经济平稳发展,防止过热、过冷,防止大起大落。谢太峰表示,当前尽管把稳增长放在第一位,但是指把经济“稳定下来”,不是要刺激经济过快发展。现在,若放弃稳定的货币政策,地方政府追求GDP的投资冲动会再度高涨,这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有可能使经济陷入新的恶性循环。
 

  “预调微调”透出积极信号

  在强调“稳健”的同时,央行报告还指出,“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货币政策在提法上稳健,并非表示央行不做事。值得关注的是,央行提出的‘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本报记者说,“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说明,下半年为保证经济一定的增长速度,阻止经济急速下滑,会适时适度出台一定的宽松和积极的货币政策。虽然8月CPI有可能回升,但这种回升很可能是供给方面造成的,货币政策只管得了需求,对供给是无能为力的。通胀压力未来一段时间不是太大,所以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下调的可能性比较大。

  谢太峰分析说,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要具有先知先觉,能够进行事前预调,避免经济出现大波动,若事后调控,就得下重拳、下猛药。而微调是指货币政策要进行经常性的、动态的、灵活的调控,它意味着不可能一次调控到位,幅度也不可能大,要小幅度地调整,若经济下滑过快,就小步快走。微调是小步,步伐快慢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和效果来决定,最终目的都是要使经济走向平稳。

  保增长不能仅靠货币政策

  下一步信贷资金支持重点在哪里?央行称,将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切实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央行强调,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前瞻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除实体经济外,央行还表示,加大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文化传媒等的金融支持,满足铁路等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中国目前经济保增长最主要还是靠投资,而加强投资仅靠货币政策不够,因货币政策主要针对银行系统进行调节的,对民间投资调控的效果小。”谢太峰认为,即使对银行放松货币政策,但银行嫌贫爱富,中小企业依然很难获得信贷资金支持。怎样把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怎样改造金融体系,怎样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新的融资体系,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货币政策为何仍要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