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宋华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个会议,首先祝贺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最佳实践企业”称号!刚才听了涂总报告,我有一个深深的感受,实际上作为我们国有大型企业,在一个新的形势下如何去突破和创新,这实际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坐在下面的时候,我就想到一个事,美国有个非常著名的管理学家叫吉姆·柯林斯,可能在座的各位都知道,他写过《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他最近写了一本书《巨人为什么会倒下》,他在书里谈到了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一个大的企业、很优秀的企业,为什么可能会在一个新的形势下,会突然倒下?第一,要么是战略的屏蔽。当新的形势发展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看到这个新的形势对我们的企业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第二,要么是流程墨守常规。一个很好的企业一定要有个很好的流程,但是,再好的流程也是在特定的情景下存在的。第三,要么是文化的教条呆板。那么,一个企业怎么能够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不会、不至于倒下,而会更加欣欣向荣?我想,大渡河公司在这个问题上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那么,这个诠释是什么?首先,涉及一个“势”字。就是我们一定要看到今天生产制造业发展的未来的趋势。去年的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了20多个部门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7〕84号文),文中谈到了在工业制造领域里面谈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对将来企业的发展和文化建设过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个谈到就是今天谈论的话题叫作“智慧化”。那么,什么叫智慧化呢?就是怎么去利用我们的信息通信技术(ICT),能够使我们整个产业全过程万物相连、万物感知,从而使我们的流程整合中,低整合走向高整合。这实际上是我们今天很多产业里面要遇到的第一个很重要的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刚才涂总在讲的时候,我觉得他有一句话讲得真的是非常好,就是“平台生态化”。今天企业未来的发展一定是通过平台的建设来打造一个大的产业生态,这个趋势一定是不可逆的。
第三个就是知识服务化。怎么能够让我们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利用我们的技术、我们的知识,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把我们从一个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生产服务型企业。这实际上是在84号文件里面谈到了三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势”,就是它的发展趋势。
结合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大渡河公司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了一个很好的体现。之前通过参观、看材料,也从尹会长那里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我把它总结成了三点:
第一个,我把它叫作“整合化的价值观”。这个实际上是我们今天企业能够进一步长期创新发展的关键。那么,“整合化的价值观”是什么?以创新为动能。创新一定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动能!创新有以下三个层面:一是技术创新。比如,物联网、AR、大数据等,这个创新只是工具,而更重要的创新是我们的体系创新。整个的管理体系、运营体系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认为更能够体现为一个技术创新之外的体系创新。当然再往上走,就是制度创新。没有这三个层面的创新,我们的文化建设实际上是苍白的,它不可能持续。大渡河公司身上很好地反映了这么一个特点。
第二个,就是以持续发展为目的。这个“持续发展”是两翼的、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是企业的持续发展,就是说我们企业可持续,另外,我们怎么做到社会可持续,这是今天会议讲得最多的一个话题,但是我觉得在谈企业发展里面,其实我们更需要注重的一个地方,是人的可持续。我参加了很多企业调研,在谈到企业可持续里面,我们讲到了很多,但是像大渡河公司这样高度强调人的可持续的,在我们调研的企业中为数较少,而且大渡河把它落到实处了。比如说,我们怎么能够把智慧化的东西,让我们的员工从简单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真正发挥它的创新力和创造力,这就是我们今天中国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很多国有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国有企业如果做不好,很容易扼杀一个的自身的创新力,所以人的可持续,我认为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更重要的一个体现方面。
第三个,就是“不断进取”。我觉得这也是大渡河公司文化特点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我总结有两个方面,一是不断传统企业向新兴的创造性企业发展,这是它不断进取方面的很重要的体现;二是从能源生产型企业向知识服务型企业的进取。这个进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是大渡河公司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把它实现了。所以我想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我把它称作“整合化的价值观”,这个“整合化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大渡河公司提到“智慧企业”,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今天早上在参观的时候,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协同化的智慧体系”。实际上,两化融合由工信部提出来以后,在84号文里面,也专门谈到了打造智慧型的供应链和企业,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到底什么是“智慧化”?这个问题对我们很多企业来说是很盲目的,一说AR大家都在上AR,一说区块链大家都上区块链。用我的话讲,我们今天很多的企业最大的问题,就像无头的苍蝇。我们的总理讲了个“互联网+”,千军万马奔去“互联网+”,把自己加得个晕头晕脑的,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大渡河公司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体系化的关于对“智慧化”本身的解决方案。那么“智慧化”是什么?“智慧化”一定要切合我们自身的产业链,我们的生产运营的场景。一个脱离了场景的“智慧化”,全是胡说八道,是一个空的东西。“智慧化”是什么,最近我也在谈这个东西,实际上我们能够把所谓的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经营当中,它一定要解决四个层面的问题。通过今天的参观,我特别欣喜的看到这四个层面的问题在大渡河公司体现了。第一个,我把它称作“感知层”,在生产运营全过程中,我们怎么能够让实实在在的生产运营、组织运营得到及时有效的感知,并且能够把数据进行整合。这就涉及到,比如说像IoT、MTM、FID等等,但是这些东西只是对现场的数据的获取和整合的问题。第二个层面,是“智慧化”更重要的问题——“数据层”。最近我也在谈在这个问题,“数据层”就要解决“移动边缘计算”、“路径熵”和“云计算”三个方面的问题。整体化的计算体系不能建立,就不可能真正做好一个良好的业务决策,那么我们的业务决策就很难实现。这一点在大渡河公司我们也欣喜地发现了这么一个情况,包括自动巡检、云计算的决策,这主要是一个数据层的决策问题。第三个层面是“流程层”。它一定是以我们的电子管理、电子订单、电子业务单,包括在以这个为基础上的整个流程的优化和决策。因为我们的传统企业之所以现在很难真正转型,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实现我们对传统业务流程的进一步优化。第四个层面是“业务层”。要让我们所有的一线管理人员,要让我们真正的管理者和员工能够知道他干啥。去年我去江森自控的时候问过他们一个问题,我说你们在智慧化建设当中,最大的难点在哪?他们讲到了一点,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做到graphicalization,就是图示化,告诉我的管理层、我的员工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我的业务应该怎么去优化,应该向哪个方向去优化。这四个层面整体化的智慧化建设在大渡河公司里面很好的得到了体验。当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把它给完善和优化,把它形成一个高度的我们对智慧化本身的一个界定。我想,这也是大渡河公司文化建设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大渡河公司创新文化给我一个深深的感受,就是体系化的内驱要素。就是一个公司的发展和一个文化的创新发展一定要有个体系化的创新要素,这是它的这个内驱力。我把这个内驱力概括为:一是“仪表盘”,这个非常重要,“仪表盘”就是我们一定要有一个要让我们智慧化的东西引领我们的文化,能够推动我们的管理变革和经营的变革,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用户界面,还有一个通过可视化的数据让我们了解到业务流程。第二个内驱力就是“驾驶舱”。一定是鼓励试错和探索来寻求新的业务突破口。早上参观过程中,我发现大渡河公司非常典型,比如说他们的实验室和科技中心,这样的一种形式,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创新型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还包括让我们每一个业务单元、每一个水电站能够成为一个自治体。第三个驱动力就是“加速器”。文化的发展一定要有“加速器”。就是通过这种透明化的技术,让内部的信息零延迟,这就要求我们管理里面,包括我们经营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刚才讲大数据,中国很多公司都在谈。前一段时间我写过一篇文章,我说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数据有大无厚”。什么叫“有大”呢?我们每一个分公司都有数据,我们每一个子公司都有数据,我们每一个部门都有它一定的数据。但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我们从来不“通”。当我们的数据的传递有大量的延迟甚至不通的时候,所有的大数据到最后都不可能真正落实、真正做到。所以,怎么能够让信息传递零延迟,我觉得是很重要。特别是今天早上参观的时候,看到大渡河的“智慧党建”,我还没有看到用这种方法去推进我们的党的建设,这样就使得我们党建工作信息的零延迟,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推动我们文化变革、管理变革的一个因素。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讲的人才,人才这个加速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非常高兴看到今天能够有这样一个企业能够在整个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把这些问题能够很好地体现。
最后,祝愿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能够在文化的建设当中,在各个方面的建设当中,能够更加顺应未来发展,能够做出新的、具有创新力的突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