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当天最终裁定,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商或出口商在美国销售此类产品时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为18.32%至249.96%。同时,还裁定中国输美的此类产品接受了14.78%至15.97%不等的补贴。
根据这一终裁结果,倾销幅度从今年5月份初裁的最低31.14%下调至18.32%,最高幅度不变;补贴幅度则大大高于初裁的2.9%至4.73%。
按照美方贸易救济程序,除美国商务部外,此案还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根据目前日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定于今年11月23日左右作出终裁。如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作出肯定性终裁,即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美国商务部将要求海关对相关产品征收“双反”关税。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约为31亿美元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
美国智库人士与相关行业协会多次警告,美国通过征收“双反”关税来保护本土企业,将付出沉重代价。美国廉价太阳能联合会估算,若美方对来自中国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将在未来3年内损失5万个工作岗位。
这是今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又一项贸易救济行动,此前美国方面连续对中国产品发起“双反”和“337调查”。中国商务部多次表示,希望美国政府恪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共同维护自由、开放、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六中企强制应诉欧光伏反倾销
昨天,欧盟公布了对华光伏反倾销调查的中国应诉企业名单,抽样调查企业总共134家,其中英利、尚德、赛维、锦州阳光、晶澳和旺能光电6家为强制应诉企业。
此次抽样调查企业包括电池、硅片、组件等类型企业,其中6家组件出口企业占所有被调查出口企业组件出口总量的26%;4家电池片出口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电池出口总量的59%;2家硅片出口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硅片出口总量的79%。根据惯例,强制应诉企业将获得单独关税税率,15个月后这一反倾销调查将进行终裁。【详细阅读】
欧盟公布对华光伏反倾销调查名单
欧盟近日公布反倾销立案的中国应诉光伏企业名单。此次抽样调查企业总共134家,约占欧盟进口中国光伏产品80%,其中6家为强制应诉企业,包括英利、尚德、赛维、锦州阳光、晶澳和旺能光电。
据悉,欧盟将对每一家抽样出口企业分别计算倾销幅度及关税税率。为了确定其余128家被调查的出口企业的反倾销税率,抽样选中的6家出口企业将按照No 1225/2009条例第九条来计算加权平均反倾销率。国内光伏企业普遍认为,调查并不可怕,关键看定的税率,“如果在20%以内,尚可承受”。参照之前美国“双反”惯例,强制应诉企业确定的税率具有一定参考性,且略低于其他应诉企业。【详细阅读】
封杀华为中兴凸显美冷战思维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一纸报告,要求政府阻止华为、中兴进入美国市场。这一报告,在国际舆论中掀起巨浪,在中国遭到强烈反对。这不仅因为华为、中兴的全球影响力及在全球电信设备业界老二、老五的地位,更因这份报告提出了离奇的指控,却没有给出任何证据。
一言以蔽之,美国国会对华为、中兴的指责既无证据,也不符合商业和军事逻辑,它反映的是国会山上某些人士偏执的冷战思维。这种思维,除了干扰中国企业之外,难道对美国自身商业环境就没有构成严重干扰吗?
美国本是现代电信设备制造业发祥地,长期执该产业之牛耳,而时至今日,全球五大电信设备厂商(华为、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中兴)中,已没有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了。美国是否该有所反思呢? 【详细阅读】